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水库路基设计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地球上最多的资源就是水资源,而我国水资源总量占世界首位,主要集中在国内四川,,云南3省。其中自治区境内,大山中大江大河蕴含的水资源占国内总水资源的60%。所以为了最大程度开发水资源,就要建设各种大型大坝。这样导致了库区内(所谓的库区是指水库淹没影响区)水位急剧升高,导致当地的建筑,公路,农田等被淹。而本文中主要解析水库淹没影响区公路路线设计要点。结合四川三、四级公路路线设计实践为背景,进行分析讨论。
库区公路路线设计要点
不同于一般公路之处
由于四川地理环境及地质条件因素的影响,库区公路路线设计上和一般公路有所不同,主要表现在:
自然条件限制与资金限制,一般公路施工要求指标并不是很高,而库区公路路线因为地质条件关系对公路施工指标要求非常高。
公路路线设计十分重要,并且精细。一般公路路线设计,可以专业分段设计,然后在整合起来。但是库区公路路线设计要求,比一般公路路线设计要求还要高。尤其是在四川省内,山路悬崖过多,在设计上只要稍微有一点偏差,就会因为实际地理环境给工程造价带来明显差异,在1:2000比例上只要偏差误差在8%左右就很可能会影响整个工程进行,或者无法施工。因此,为了保证总库区公路路线达到最佳合理状态,要求在库区公路路线设计上,一定要精确,同时还要确保其它有关专业技术可以正常施工。
库区公路路线考虑因素
库区公路路线除了与一般公路路线一样的考虑因素外,还有一些是属于库区公路路线必须要重点考虑因素。
库区公路路线设计上应该重点考虑地形、地质
库区公路路线设计应该重点考虑地形以及地质两个主要因素,地形选择路线是库区公路路线设计最基本的基础。但是由于四川库区公路地质条件种类繁多,有很多不良的地质因素存在,所以库区公路路线设计上必须受地质条件因素控制。在面对大型成片的不良地质环境应该完全规避,对于可以预防或者可以处理的小型不良地质环境,可以选用其中有利部分进行施工,同时做好好相应的公路安全措施。
库区水位升降对公路路线的影响
全面综合考虑因为库区水位升降带来的地质灾害问题。由于四川地理位置关系,当库区蓄水后,水压和水浮力不断发生变化,导致库区岸边地质应力场受到影响,破坏其原本均性,将会发生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所以在库区公路路线设计上应该重点考虑库区水位上涨后所带来的地质变化,尽量将公路路线设置在库区淹没影响区外边,或者受库区水位升降压力影响小的地质环境当中。
库区公路路线浅基的影响
库区公路路线,路基浅基础的稳定性。由于受到很多不同种类因素的限制,特别在四川这种地质环境下,有些地方难免公路路线要建设在库区淹没影响区内。当无法避免的时候,我们要重点考虑路基浅基的稳定性。保证水位上涨淹没公路路线时,毛细水对路基浅基的影响,保证公路的稳定性。
不同地质条件下库区公路路线的参考因素
在库区公路路线设计上,还要结合不同地形地质条件,通过不同的路基形式进行铺设。平缓的地形条件可以用土基形式铺设,地质条件好的山路可以通过半山洞路基形式铺设,地形差,不容易支撑的地方可以用桥梁形式通过等等。总而言之在库区公路路线设计上设计人员要综合当地不同地形地质条件对公路路基要求做到充分了解。
库区公路路线安全因素
加强对后期运营安全。由于公路路线设计上很多都是规避不良地质,在库内影响范围内很容易造成集中升降坡现象,在加上四川多变的天气,处于库区影响范围内的路线应该加大重点监控,对运行后期的检查测速一定要到位,在指标上应该高于一般公路路线指标。
库区公路路线设计流程及方法
库区公路路线设计基本上和一般公路路线设计相同,都是从宏观到微观,从整体结构逐渐缩小细节的过程。不同的是库区公路路线设计更加注重“时间方案细部优化”“与其它专业沟通”“实践方案再争强优化”三个部分,而一般公路路线设计上对这三个环境相对来说不是很重视。
库区公路路线控制点分析
库区公路路线控制点分析主要分为:制定路线的起点和终点,中间控制点,三大部分。对于库区公路路线来说,由于四川本身地形险峻,不良地质规模比较大,水位上升或者下降都会给周围地质条件造成变化,使周围原本不良的地质遭受更大的危险,因为路线设定显得格外重要。在库区公路路线设计前,应该充分了解该地区地质条件与地形环境,探查清除所有不良地质条件,来为最终确定路线提供有利的数据支持。
库区公路路线,线形设计
当库区公路路线控制点设定以后,可以根据技术标准进行路线设计。通常情况下分:“由大到小”“由小到细”“由细到微”,三个部分进行路线线形设计。
“由大到小”具体是指在整个要铺设公路路线范围内找出合理的通行路线走廊带,在对这些通行路线走廊带进行对比分析。通常情况下工程研究阶段在1:10万或者1:5万地形图上就可以进行研究对比。
“由小到细”在确定公路路线走廊带范围内,找出所有可实行的路线进行技术与经济比较,选择最佳路线出来,这一步通常在1:1万或者1:3500地形图上进行研究对比。
“细到微”是指具体确定路线方案后,对每一小段进行逐一研究。由于四川地理环境因素影响,此段研究通常在1:2000或者1:1000地形图上进行研究分析。
库区公路路线设计与其他专业组互动设计与沟通
通过前面所讲述的办法,可以基本上确定了库区公路路线可行方案,但是路线的设计工作还没有结束,下一步工作就是与其他专业组进行沟通,例如:路基,隧道,桥梁等专业人员进行必要的沟通。由于公路路线在现场施工的时候有很多地方是受到现场地形地质因素影响,对公路施工标准也不一样,大大的增加了施工难度,很多地方可能无法达到施工要求,所以跟其他专业组的沟通成为关键。
库区公路路线放样后在优化调整
根据以上所说的办法,库区公路路线就可以进行实地放样测量。因为地图上精准度与数据对照真实情况来看还是存在一定模糊性,很多地图上体现出来的高度与位置,往往跟现实上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所以需要结合现实情况不断的修改调整,直到合理为止。
库区公路路线安全问题
当最后确定库区公路路线时,通常要用运行速度对整条路线进行线形验算,并且根据实际得到的结果对库区公路线行进行细致的调整。如果实在无法调整的,可以采用安全措施进行保证后期正常运行。尤其是四川境内崇山峻岭地方特别多,重点防护对象也多,安全措施一定要到位,尤其是对突发事情的预防上,应该综合全面的考虑。库区弯道附近更是要多家注意加强防范措施防止车辆坠落。另一方面还需要考虑到工程结构本身安全问题,同时库区水位上升或者下降对工程结构造成的影响。
总 结:
库区公路路线建设与一般公路路线建设有很大的区别,最大的区别体现在于工程量的庞大与复杂,整体项目设计要求非常精细。在设计理念上应该遵循,“由大到小”“由小到细”“由细到微”三个过程。同时库区公路路线方案粗略完成后,要协同其他专业组进行沟通与协商,并且根据其专业人士对现场分析后,重新修改库区公路路线方案。一条优质的库区公路路线是靠不断优化调整方案才能设计出来的。
参考文献:
[1]朱剑红.全国水力资源家底查清[N].人民日报,2005(5).
[2]李国并.水电站库区路线设计要点探讨[J].四川林勤设计,2007(2).
篇2
庐山位于江西省北部,长江、鄱阳湖之畔,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其主要水源是地处特级 保护区内的芦林湖。由于庐山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生活用水量急剧增加,用水需求已超过了芦林湖的正常供水能力。据测算,至2010年,芦林湖的平均年缺水量将达到97×104 m3 。为保护芦林湖的水质和湖面景观,并满足供水要求,特兴建了莲花台水库供水工程,主要包括一座取水水库、一座取水泵站和一条DN400、长约4.6 km的输水管道。工程设计供水能力为1.22×104 m3/d,流量为0.16 m3/s,将莲花台水库的蓄水输送到芦林湖,以增加芦林湖的蓄水量,提高芦林湖的供水能力。
工程采用2台水泵并联供水(另有1台备用),水泵设计扬程为1 225 kPa(122.5 m), 流量为288 m3/h,安装高程为881.6m。取水水库的正常蓄水位为912 m,死水 位为887 m。输水管道进口(即水泵出口)的桩号:-78.5 m,管中心高程:882.3 m,输水管道出口的桩号:4476.33 m,管中心高程:993.02 m,按自由出流设计。整个输水管道系统的总水头损失系数∑R=1 042.773(这里R=Δh/Q2,Δh 、Q分别是对应的水头损失和过流量),其中管道出口附近约600 m管段(含驼峰管段)内 的主要节点参数如表1所示。
表1 输水管道出口附近管段主要节点的有关参数 节点
桩号
(m) 节点管
中心
高程
(m) 管段
长度
(m) 原输水管道布置情况 增设调节池后情况 工况1 工况2 工况1 工况2 压力
水头
(kPa) 内水
压力
(kPa) 压力
水头
(kPa) 内水
压力
(kPa) 压力
水头
(kPa) 内水
压力
(kPa) 压力
水头
篇3
1水库工程中常见的问题
1.1洪水期间的问题
在水库溢洪道工程中,洪水期间出现的问题十分严重,作为保障水库安全的基础设施,水库溢洪道所起到的作用十分突出。但是由于造价不合理,水库设施不完善,所以在水库溢洪道设计标准上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洪水数据偏小,这就导致后续设计的溢洪道尺寸不合理,难以满足实际要求。尤其是水库溢洪道运行条件较为恶劣,长期受到水体和风体的影响,岩石风化现象十分严重,致使水库溢洪道的泄洪能力偏低,在洪水期间为水库安全埋下了严重的安全隐患。
1.2水库溢洪道布置和设计问题
在水库溢洪道布置和设计方面,由于距离大坝进出口太近,所以坝肩和溢洪道之间的距离过于单薄。加之进出口并未建立专门的护砌,所以一旦发生洪水事故很容易造成坝肩崩塌,埋下严重的安全隐患。在水库溢洪道设计中,由于平面弯道过大,收缩性较强,洪水期间对于水库的泄洪能力带来不同程度上的影响,尤其是水库溢洪道布置的弯道大多数是在下坡处。水流流式不断变化,两岸水面差距十分明显,水库凹岸的水面不断提升,并且水流流速较快。这种现象将导致延平直段由于水流流速和冲击力较大发生拆冲现象,影响到水库整体的泄洪能力,带来的影响十分深远。如果水库缓流处收缩过于强烈,可能产生较为明显的流态变化情况,进而对溢洪道砌面产生严重的冲击力,工程施工难度更大。也正是由于水库投入资金限制性较大,如果砌筑高度较高,相应的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费用,在一定程度上对水库泄洪能力和安全产生直接的影响。
1.3水库溢洪道工程设计方法不合理
由于水库溢洪道工程设计涉及内容较广,在平面和剖面设计中可能存在不同程度上的缺陷,进而影响到溢洪道陡坡设计缺陷和不足的出现。主要是由于水库溢洪道布设具有非山坡性特点,所以底部并未进行充分的反滤砌筑防护,可能出现不同程度上渗漏水现象,进而发生严重的滑坡事故,对水库安全带来严重的破坏和影响。与此同时,在设计中由于重视程度不高,边坡的厚度不均匀可能产生严重的滑坡事故,进而对水库泄洪能力产生影响,带来较大的冲刷力。由此可以看出,当前我国水库溢洪道工程设计中还存在一系列缺陷和不足,除了上述问题以外,还包括一些结构基础和泄洪能力上的缺陷,可能出现水流冲击力较大,水库砌筑防护裂缝漏水,影响到工程的建设安全,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创新。
2水库溢洪道的设计规划
2.1水库溢洪道的设计布局
在水库溢洪道工程设计中,需要结合当地的地形、地貌和水文条件,保证经济投入合理性,后续施工活动可以安全有序进行。如果水库附近有山,建设水库溢洪道是合理的,如果施工区域较为狭窄,水库溢洪道可以选择侧槽式进行施工,有助于提升水库溢洪道泄洪能力。水库溢洪道设计布置中,主要是在坚硬平面上,尽可能的缩短线路距离,避免弯道的出现。同时,出口与坝体之间的距离越远越好,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后续滑坡或泥石流对水库溢洪道带来破坏。(1)进口段。一般情况下,进口段的形状为喇叭形,这样是为了降低损失和地形因素限制,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的设置弯道。设置的弯道尽可能保证平缓,避免受到较强的冲刷影响;溢洪道坝面设计为梯形或是四边形,水流速度在1s/h以下,可以不适用砌护墙。反之,如果与附近建筑物在一定范围内连接,可以适当的增加切护长度和厚度。(2)控制段。为了保证洪水期间泄洪能力,水流速度均匀,应该保证进口水流和建筑物保持垂直,根据地形条件有针对性的设置控制断面,确定泄洪流值。一般情况下,岩基单宽流量大概在50m3/s以上,除了一些小型水库进水口设置引流以外,水库溢洪道的宽度应该控制在3h以下。如果断面宽度较大,布设间距应该控制在10m~15m之间。(3)陡坡和急流段。在陡坡和急流段的设计中,可以选择直线法,进而避免坡体和弯道产生的流态负压问题。故此,在水库溢洪道设计中需要因地制宜,根据具体的地形、地貌和水文条件来确定引流形式。(4)消能段。陡坡和急流段的尾端需要安设一个效能装置,结合溢洪道地形和地质条件有针对性选择装置型号。在溢洪道末端选择多级跃流形式,促使水库的泄流方向可以控制在坝角的100m~150m左右。但是,对于消能工具的选择,如果是非岩基的消能工具,绝大多数情况下是采用底流效能方式,末端配置消能池。水库洪流阶段,池流量处于一个较为平稳的阶段,可以选择消能槛形式来满足实际需要。水库洪流是远驱式,可能对砌护带来严重的冲刷作用。针对此类情况下,可以选择差动式消能装置,水库溢流道末端坡度较陡情况下,应用挑射效能模式作用更为突出,还可以有效避免消能池的使用,降低工程量和资金投入,提升工程建设经济效益。
2.2水库溢洪道水力计算
(1)进口段水力计算。进口段水力计算主要是选择查尔诺门斯基法,从下游控制面反推上游控制断面的水面曲线变化情况,并且得出具体的数位高度,确保泄洪时水库的水位计算结果精准度。(2)陡坡和急流段的水力计算。陡坡和急流段的水力计算方法较为多样化,可以采用b2型降水曲线方法进行计算。(3)消能工具水力计算。在水库溢洪道底流式效能设备计算时,通过巴什基洛娃图方法进行计算,步骤简单,可以更快的得到计算结果,保证计算结果精准度,降低计算时间。一般情况下,在溢洪道建设中,更多的选择尺寸较大的消费设备,所以想要获得准确的水利工程效能情况,应该建立模型进行试验分析,得出更加准确的结果。(4)侧槽段的水利计算模式。在溢洪道侧槽段水力计算中主要是通过扎马林法,这个计算模式中将将流假定值是均匀的,但是实际情况下确实动态变化的,所以只能计算得出一个模糊结果,与实际情况存在一定的差异。尤其是近些年来,水利工程的水流量和能量关系的计算不断深化,计算方法也在不断创新,在了解池流情况基础上,由于侧槽式溢洪道水流内进冲击力较大,所以导致水流的流态变得更加复杂,计算难度较高。
2.3水库的结构计算
为了保证水库建筑物结构稳定性和安全性,这就需要在结构计算中能够选择合理的计算方法,除了对于坡面挡土墙的计算以外,还要对其他方面内容进行详细计算和分析。在陡坡砌护厚度计算中,主要是为了保证互动安全,设置可伸缩沉陷缝,避免洪水期间砌护体受到影响坡向发生变化,加剧阻力。
3结语
综上所述,水库溢洪道工程设计中,作为水利工程中重要组成部分,设计合理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工程整体建设质量,这就要求设计人员充分把握水库溢洪道的设计布局、水库溢洪道水力计算和结构计算,提出设计合理性,提升我国水力工程建设质量。
参考文献:
[1]张俊宏,梁艳洁,杜娟,等.华阳河水库溢洪道泄洪消能试验优化研究[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4,12(9):71~74.
[2]郝晓辉,郭磊,王慧,等.峤山水库溢洪道挑流鼻坎结构尺寸的确定[J].山东水利,2016,28(1):50~51.
[3]彭琦,陈朝旭,李涛,等.天河口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设计[J].人民长江,2015,42(12):89~92.
[4]张艳丽.海龙川水库溢洪道加固设计与计算分析[J].水利技术监督,2015,23(1):49~51.
篇4
1工程概况
某水库是一座以农田灌溉为主,兼顾防洪、水产养殖等综合效益水库,主要由拦河坝、溢洪道等建筑物组成。溢洪道位于大坝右端,堰宽15.0m,堰顶高程277.00m,最大泄量21.30m3/s。
2溢洪道设计
2.1规模确定
考虑水库为中型水库,选择4m堰宽,跟国内同规模水库比较,相对较小;同时,水库洪水主要靠溢洪道宣泄,堰宽太小,溢洪道超泄能力弱,水库安全度相对较低。
2.2结构布置
引水渠长35.0m,底高程144.50m,宽8.0m。
进口平直段采用钢筋混凝土“U”型槽结构,长12.0m,底板顶高程144.50m,净宽8.0m,墙顶高程150.90m。
闸室段采用钢筋混凝土“U”型槽结构,总净宽8m,分1孔,闸室顺水流方向长15m。采用驼峰堰,堰顶高程145.50m,边墩宽1.5m,墩顶高程150.90m。设平板工作门与平板检修门,均采用卷扬式启闭机。墩顶设交通桥,宽6.0m,桥面高程150.90m。边墩与山体间设一道钢筋混凝土刺墙,墙顶高程为150.90m,刺墙底部位于弱风化花岗岩,刺墙下布置帷幕灌浆,与闸室帷幕灌浆连接成整体。
陡坡段长72m,起点高程142.98m,断面为矩形,底宽8m,陡坡比降1∶5,陡坡两侧为衡重式挡墙,挡墙顶高程按陡坡水面线加掺气高度和超高后确定,陡槽底部为钢筋混凝土底板,挡墙后及底板下布置排水系统。
挑流段长15m,反弧半径10m,挑角20°,鼻坎顶高程127.00m。尾水渠长663m,起点底高程125.50m,比降1∶500,宽8.0m。
2.3设计计算
2.3.1堰型设计
堰型采用驼峰堰,根据定型设计水头和堰高关系,选择a型堰面曲线,上游堰高1.0m,中圆弧半径2.5m,上下圆弧半径6.0m。
2.3.2泄流能力计算
泄流能力计算采用《溢洪道设计规范》(SL253-2000)中,开敞式驼峰堰的泄流能力公式计算:
Q=mεB2gH03/2ε=1-0.2[ζk+(n-1)ζ]0H0nbm=0.385+0.171(P/H0)0.657(1)
式中:Q为流量,m3/s;B为溢流堰总净宽,B=8m;n为闸孔数目,n=1;g为重力加速度,m/s2;H0为计入行近流速水头的堰上总水头,m;ζk为边墩形状系数,取ζk=0;ε为闸墩侧收缩系数;m为流量系数。
经计算:设计情况,Q计算=106m3/s,Q设计=93m3/s;校核情况Q计算=179m3/s,Q设计=155m3/s,泄洪能力满足设计要求。
2.3.3泄槽水面线计算
泄槽水面线根据能量方程,用分段求和法计算,计算公式为:
式中:Δ1-2为分段长度,m;h1、h2为分段始、末断面水深,m;v1、v2为分段始、末断面平均流速,m/s;、为流速分布不均匀系数,取1.05;i为泄槽底坡,i=1:5;θ为泄槽底坡角度;n为泄槽槽身糙率系数;为分段平均流速,m/s;为分段平均水力半径,m;为分段内平均摩阻坡降。
起始断面水深h1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q为起始计算断面单宽流量,m3/(s・m);H0为起始计算断面渠底以上总水头,m;θ为泄槽底坡角度;为起始计算断面流速系数,取0.95。计算结果见表1。
表1泄槽水面线计算成果表
2.3.4挑流消能计算
挑流水舌外缘挑距按下式计算:
(4)
式中:L为自挑流鼻坎末端起至下游河床床面的挑流水舌外缘挑距,m;θ为挑流水舌水面出射角,取θ=20°;h1为挑流鼻坎末端法向水深,m;h2为鼻坎坎顶至下游河床高程差,m;v1为鼻坎坎顶水面流速,m/s,按鼻坎处平均流速v的1.1倍计。
鼻坎平均流速按下式计算:
式中:v为鼻坎末端断面平均流速,m/s;Z0为鼻坎末端断面水面以上的水头,m;为流速系数;为泄槽沿程损失,m;hj为泄槽各项局部损失水头之和,m;S为泄槽流程长度,m;q为泄槽单宽流量,m3/(s・m)。
冲刷坑最大水垫深度按下式计算:
式中:T为自下游水面至坑底最大水垫深度,m;q为鼻坎末端断面单宽流量,m3/(s・m);Z为上、下游水位差,m;K为综合冲刷系数,取k=1.1。计算结果见表2。
表2挑流计算成果表
冲坑上游坡比为1∶3.7,能够满足规范要求。
2.3.5控制段稳定分析
堰基底面的抗滑稳定安全系数按下列抗剪断强度公式计算:
式中:K为按抗剪断强度计算的抗滑稳定安全系数;f为堰体混凝土与基岩接触面的抗剪断摩擦系数,取f=0.8;c为堰体混凝土与基岩接触面的抗剪断凝聚力,取c=0.7Mpa;ΣW为作用于堰体上的全部荷载对计算滑动面的法向分量;ΣP为作用于堰体上的全部荷载对计算滑动面的切向分量;A为堰体与基岩接触面的截面积。
计算了工程完建期、正常蓄水位挡水和校核洪水泄洪三种工况,成果见表3。
表3闸室稳定计算成果表
根据《溢洪道设计规范》(SL253―2000)要求,按抗剪断强度公式计算的允许最小安全系数,基本组合〔K〕=3.0,特殊组合〔K〕=2.5,计算结果均大于规范允许最小值,闸室抗滑稳定能够满足设计要求。
3基础处理和排水
溢洪道基础为弱风化花岗岩,考虑在闸室及刺墙下布置一排帷幕灌浆,并向两侧山体各延伸8m,拟定帷幕灌浆的孔距为1.5m,深度为8.0m。根据物探成果,有2条构造破碎带分别位于闸室、陡坡段,采用回填混凝土塞的方法处理。
为减弱闸室基底扬压力,在帷幕灌浆下游3m处设置一排排水孔,孔深5m,孔距1.5m。为减弱渗水对陡坡段底板和边墙的渗透压力,在底板底部和挡土墙后设置纵横沟槽式碎石排水,构成纵横排水系统,纵向排水通向挑流鼻坎下面,将渗水排向下游。
4安全监测
4.1变形监测
包括垂直、水平位移监测,共设置位移观测点10个,两岸设4个工作基点和4个校核基点。
4.2渗流监测
选择闸室轴线布置1个渗流观测断面,共设置4支渗压计(扬压力计),用来监测溢洪道的扬压力。
4.3水位观测
分别在堰前、闸室段、陡坡段及出口段设水尺以观测水位,共设水尺5根。
5 结语
在水利工程建设中,水库溢洪道设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水库投入使用后的安全状况。因此,工程设计人员应加强水库溢洪道设计工作的力度,做好堰高和堰宽的选择、泄洪能力计算、挑流效能计算和安全监测等方面的工作,同时积极学习国内外成熟的溢洪道设计经验,不断提高工程设计水平,以确保溢洪道设计达到工程的需要。
篇5
在水电站库区低等级公路复建中,通常不可避免的需要建设一些桥梁。水电站库区公路复建一般是因水库淹没,顺岸坡抬高复建,路线走廊带所处的地形复杂,地面起伏大,变化频繁,横坡较陡等,局部需穿越陡崖、崩塌或深切支沟等地形。拘于这样的地形地质条件,公路路线布设时通常是平曲线多,平面半径小,纵坡大,横坡陡,高挡墙多,甚至局部采用半边桥或者高架桥穿越,桥梁比例高。而且对于水电站库区公路,路线跨越深切支流较多,常常会遇到弯坡桥,高墩大跨桥和需采取多样的墩台形式适应地形地质条件。比如某水电站库区某公路复建工程,桥梁工程投资约占公路总投资的2/5。尽管是低等级公路,但如何做好桥梁的选型及设计对库区复建公路的设计就显得非常重要。
桥梁选型属于概念设计范畴,是桥梁结构设计里具有创造性的领衔设计。合理的桥型会使得公路桥梁工程结构本身安全、可靠、经济、耐久满足其正常使用功能外,还能和周边环境协调,提高人文景观效应。桥梁设计选型是指选用一种单一的结构力学体系(包括梁、拱和索结构)或者是由两种简单体系组合而成的结构力学体系(如系杆拱,斜拉悬吊结构和斜拉拱桥等方面)作为桥梁结构的主体空间结构形式,从而确定桥型结构。
2 水电站库区低等级复建公路常用桥型
2.1钢筋混凝土梁桥。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一种有非常好的耐久性,并且还有非常强的可塑性,能够按照设计意图做成各种形状的结构,因此在桥梁设计中被广泛应用。钢筋混凝土梁桥就是钢筋混凝土的结构的一种,以简支梁、连续梁等结构形式被应用,而且由于其较强的可塑性,尤其在低等级公路越沟弯道段,被广泛使用。在低等级库区复建公路中,常会遇到跨径L≤16 m 的桥梁形式,一般情况下,根据桥位特点、周边环境和建设环境,桥梁跨径L≤6 m 时,采用实心板结构; 在桥梁跨径6 m≤L≤16 m 时,可采用空心板或连续的实心现浇板。
2.2预应力混凝土梁桥。
预应力混凝土梁桥根据跨度大小,在使用情况上是不一样的。L≤20 m 时采用后张法空心比较经济合理,因其建筑高度小、受力合理、施工工期短等优点被广泛采用。在25 m≤L≤50 m 时更多采用组合小箱梁或者T梁,小箱梁相比同跨径的T 梁有的诸多优点,被广泛使用。具体的优点主要有:一是梁高较小。二是梁稳定性优于T 梁抗扭性好,三是张拉预应力钢束时,较大跨径的T 梁易发生侧弯,而小箱梁基本不会出现侧弯。预应力筋能够使受拉区预先储备一定的压应力,在外力作用下混凝土可不出现拉应力或者是出现超过某一限值的拉应力。
2.3连续刚构桥和拱桥。
连续刚构桥是墩梁固结的连续梁桥,该种体系利用主墩的柔性来适应桥梁的纵向变形,适用于大跨、高墩的桥位修建,是库区跨越较大支流切沟的重要桥型之一。连续刚构桥分主跨为连续梁的多跨刚构桥和多跨连续-刚构桥,均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梁墩固结点可将铰设置在大跨、高墩的桥墩上,利用高墩的柔度适应结构由预加力、混凝土收缩徐变和温度变化所引起的纵向位移。该桥型整体性能好,挂篮等施工方法成熟,结构刚度大,抗震性能好,被广泛应用于各级公路及铁路桥梁中。对库区的深切地形尤为适应。
拱桥在我国大江南北到处可以看见,起初的拱桥多采用用天然石料作为建筑材料。拱桥以其跨度大,造价低廉为高山峡谷中广泛采用。水电站库区的深切地形,往往两岸基岩完整,承载能力较好,适合修建拱桥。其古朴大方、受力合理、构造简单、无需高墩、造价低等特点均为其他桥型不可相比。
3 桥型方案比选原则
桥梁方案设计是初步设计阶段的重要设计内容,根据路桥配合选择的桥位、公路的技术标准、荷载等级、桥梁的各项设计要求,按照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便于施养、适用美观与自然环境协调一致的设计原则进行桥梁桥型方案设计。根据地形地质水文拟选三种进行比较分析,从安全、功能、经济、美观、标准化施工、占地和工期多方面比选,最终确定桥梁形式。
3.1适用性原则
所谓适用性原则就是符合公路总体设计要求,综合考虑水文,地质,地形,施工等因素,满足在车辆和人群的安全畅通及未来交通量增长的需要。在桥下应满足泄洪、安全通航或通车等要求。结构上保证使用年限和易维护,易保养。
3.2舒适与安全性原则。
所谓舒适与安全性原则就是要控制桥梁的竖向与横向振幅,避免车辆在桥上振动与冲击。整个桥跨结构及各部分构件,在制造、运输、安装和使用过程中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稳定性和耐久性。
3.3经济性原则 。
所谓经济性原则就是设计的经济性,符合长远发展远景及将来的养护与维修等费用。 同时还要先进性原则,体现出现代桥梁建设的新技术及造型美观原则。一座桥梁应与周围的景致相协调。合理的结构布局和轮廓是美观的主要点,尤其是在水电站库区低等级复建道桥梁的设计中。
4 水电站库区低等级复建道路桥梁设计选型
4.1桥型上部结构的比选
桥梁上部结构形式的选择合理与否对工程的经济性、结构新颖、施工方便、美观性及施工速度有较大的影响,是整个桥梁设计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同时还要以不破坏或少破坏地区原有风貌为原则,最大限度减小施工对水流的污染,较好地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在水电站库区低等级复建道路桥梁设计中,主要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简支梁桥是梁式桥中应用最早、使用最广泛的一种桥型。具有受力简单、节省材料、架设安装方便等优点。简支梁常用的经济合理跨径在20 m 以下,且采用空心板较多。随着近年来施工工艺的改进,应用较多的是宽幅式空心板和小箱梁,其经济技术指标较其他结构优势明显。对于跨径25 m 的简支梁,在库区桥梁中较少见,如需采用时,推荐T 梁。对于跨径30 m 的简支梁,组合小箱梁和T梁应用一样,各项指标也相差不大,各有优缺点。对于跨径35 m和40 m 的简支梁桥,采用组合小箱梁的结构形式,桥梁整体性好,施工张拉时不易出现侧弯,且更为节约材料。特别在曲线上的桥梁,组合小箱梁抗扭性能好于T 梁,且T 梁施工难度较大。所以跨径35 m 与40 m 上部结构推荐采用组合小箱梁。
4.2桥型下部结构比选
桥梁方案比选中,上部结构是首要考虑的,下部是从属的,但是也是不容忽视的。
库区低等级复建道路桥梁在山区,由于地势起伏都非常大,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应该以最小为目的。为了使桥墩台自身稳定性,需要将基础嵌入岩层或稳定的地基中。一般桥台填土高度宜控制在8 m 以下,桥台形式主要采用轻型桥台和重力式U 形桥台,轻型桥台采用桩基为宜。桥墩除特殊结构外一般采用双桩柱式桥墩,桩径1. 5 m,柱径1. 2 m,桥墩高度小于45 m 时,采用圆柱式墩较为经济,因其施工工艺成熟,提升滑模施工快。对于墩高大于45m的桥墩,为保证结构 有足够的刚度,同时兼顾外形美观,设置工艺较为成熟的空心薄壁墩。
5 结语
随着我国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边远山区的通村通乡公路建设项目越来越多,不至在水电站的库区低等级复建道路中,在一般的乡村道路建设中同样会有较多的桥梁建设,做好做优低等级公路建设中桥梁设计选型工作,对公路建设项目,乃至社会经济发展具有较大的意义和价值。
篇6
台山核电厂淡水水源工程的新松水库位于台山市赤溪镇的曹冲河,水库距台山市约60km,距台山核电厂约15km。坝址距新台高速浮石立交出口约28km,距西部沿海高速都斛出口约18km,现有外部交通条件较好。台山核电厂淡水水源工程通过在曹冲河建设水库,用输水管道将淡水输送至核电厂淡水厂,拟建进库道路连接水库坝址与台山核电厂的进场道路。目前,从旧赤溪镇到水库坝址,只有一条长约8km的简易泥结石道路可走。但该现有简易道路等级低,平面弯道多、转弯半径小、会车时错车困难,不能满足本工程施工期与运行管理期的交通使用要求,故须对进库道路进行配套建设。
1进库道路技术标准的确定
1.1道路等级标准的确定
进库道路是台山核电厂淡水水源工程的专用道路。经过对枢纽日常交通量的分析,对于设计水平年,预计对外交通道路的双向通行交通量小于1000辆/日。双车道四级道路可满足本工程施工高峰期的最大交通量。考虑工程的建设规模、重要性和施工期车辆交通情况,根据规范要求,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经综合分析,进库道路按四级公路标准设计。
1.2路线主要设计指标确定
进库道路按四级公路标准设计,设计速度为20km/h,设两车道,路面宽为6.0m,每侧土路肩宽为0.5m,路基宽7.0m。根据交通量组成与项目交通量、地质条件及主体工程施工的具体特点,施工期间行驶施工运输车辆较多,故采用高级路面。汽车荷载等级按公路等级采用公路-Ⅱ级,并采用施工运输车辆的实际最大荷载(约50t)进行复核。路基设计洪水频率参照《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的规定,路基设计洪水频率为1/25。
1.3道路横断面结构型式
进库道路路面结构: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路堑挖方边坡根据地质报告资料,按岩体风化程度不同来选取相应的开挖坡比值。挖方边坡高度大于10m时,采用分级边坡,第一级边坡高度为8m,其余每级均为10m。路堤填方边坡填筑坡比值根据路基填料种类、地形等条件而定。第一级边坡坡比采用1:1.5,第二级至起其坡比采用1:1.75。地面横向坡度较陡路段在路堤下方设置挡墙,其中涵洞则与挡墙结合。
2进库道路路线方案设计比选
2.1选线原则
选择路线方案进行初步设计时需要充分利用地形、地势,尽量少出现回头弯;
选择地质稳定、水文地质条件好的地带通过,避开软基、泥沼、排水不良的低洼地等不良地段,避免穿过密集居民区、村庄;少占耕地、少拆迁,多利用山地,有条件的地方结合现有道路,使路线总里程较短、地形坡度较平缓、转弯舒顺;减少开挖量,避开高边坡等地段,减少水土流失;结合主体工程建筑物布置。
2.2路线方案布置
根据以上选线原则,及道路技术标准的约束,结合核电厂规划进场道路、主体工程建筑物布置及现场地形等具体情况,本阶段初步拟定设计了2条进库道路路线方案,其示意图见图2.2-1。
图2.2-1进库道路路线方案示意图
路线1:从核电厂规划进场道路东阳村南曹冲小学附近接入,经约0.2km海边虾蟹塘边后,沿曹冲河约2.2km,绕过新松村沿曹冲河约1.5km,经西坑,沿山边爬坡约0.8km至水库坝址左坝头,经大坝沿库边0.9km至输水隧洞进口。该路线全长约5.6km,其中0.2km为海边路,3.7km为原河边村路改造,1.7km为新建山边公路。
路线2:从核电厂规划进场道路南阳村南附近接入,经约0.2km海边虾蟹塘边后,沿原村路约1.4km至山边村,过村后沿山边小路0.8km,沿山边爬坡约0.7km至水库右岸垭口,沿库边经0.65km至坝址右坝头;另从垭口修支路0.25km至输水隧洞进口。该路线全长约4.0km,其中0.2km 为海边路,2.2km为原村路改造,1.6km为新建山边公路。
依据确定的道路技术标准根据选线原则对两个路线布置方案在已有1:2000地形图上进行设计并计算路面工程、路基土石方工程、路基防护工程等主要工程的工程量并形成工程量清单,对各路线方案估算其投资。
各路线方案特性见表6.5-1,各路线方案估算投资比较见表6.5-2。
表2.2-1进库道路路线方案特性表
2.3路线比选
由表2.1-1及表2.2-1可知:
从布置上看,路线1和路线2均有局部海边道路连接核电厂进场道路,距核电厂均较远,并需要进行软基处理。其中路线1沿曹冲河边,目前现有道路高程在3m~4m之间,曹冲河10年一遇洪水位高程为6.8m,25年一遇洪水位高程为8.0m,路面高程需加高5m左右,且需要按堤防标准建设,涉及水利设施等其他复杂问题;路线2长度最短,并利用现有的村路,线路较顺畅;从征地移民上看,路线1需要征用路边田地,路线2需要拆除少量房屋;从施工条件上看,路线2最短,但道路施工有可能受当地村民交通影响;从投资上看,路线2投资最少,比路线1少1810万元;综上所述,路线1的其中一段经过曹冲河边,其路面需按堤防的防洪标准进行加高,征用农田较多,涉及水利设施等其他复杂问题;路线2的路线需穿过村庄,但结合主体建筑物布置最合理,长度最短,路线较顺畅,投资最少。经综合比较后,推荐路线2为进库道路的首选方案。
3 结语
台山核电厂淡水水源工程进场道路外部交通条件较好,道路功能特殊,在明确道路的功能后由确定的道路技术标准,按照基本选线原则拟定设计出2条进库道路路线方案,通过方案比较发现路线2对结合主体建筑物布置最合理,长度最短,路线较顺畅,投资最少是符合本道路工程投资和运输效率的路线设计方案。
篇7
Keywords: Shuangfeng Temple Reservoir; resettlement; resettlement; resettlement; resettlement
中图分类号:D63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双峰寺水库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境内滦河一级支流武烈河干流上,距下游承德市区约12km,是一座以解决武烈河流域和承德市防洪为主、结合城市供水兼顾生态环境及发电等综合利用的大(Ⅱ)型水利水电枢纽工程。坝型为碾压混凝土重力坝,设计洪水标准100年一遇,校核洪水标准2000年一遇。水库死水位382.0m,正常蓄水位389.0m,设计洪水位392.5m,校核洪水位395.11m。水库死库容0.34亿m3,兴利库容0.45亿m3,防洪库容0.47亿m3,总库容1.373亿m3。
水库枢纽工程主要包括拦河坝和电站等,其中拦河坝由非溢流坝段、溢流坝段、底孔坝段和电站坝段组成。拦河坝主要由左岸非溢流坝段、电站坝段、底孔坝段、溢流坝段和右岸非溢流坝段组成。拦河坝坝顶高程396.1m,坝顶宽度7.0~15.0m,坝顶全长533m,最大坝高51.1m。
双峰寺水库淹没涉及承德市双桥区的1个镇、8个行政村、47个村民小组。淹没线下居住人口2065户、6084人。
1 水库淹没处理范围
1.1 确定水库的淹没处理范围考虑因素
水库淹没影响范围包括水库淹没区和因水库蓄水而引起的影响区。水库淹没区包括水库正常蓄水位以下的经常淹没区和水库正常蓄水位以上的受水库洪水回水、风浪、船行波、冰塞壅水等临时淹没区,水库的影响区包括孤岛、浸没、坍岸、滑坡等蓄水影响的区域。
双峰寺水库淹没处理设计洪水标准依据行业规范确定,耕地、园地采用5年一遇设计洪水标准,农村居民点、一般城镇和工矿区采用20年一遇设计洪水标准,林地、其他土地采用正常蓄水位,铁路、二级公路采用50年一遇设计洪水标准。
经回水计算,库尾回水曲线低于于同频率天然洪水水面线0.3m,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移民设计规范》(SL—290—2009)的规定,采取水平延伸至与天然水面线相交尖灭。因水库库周不同位置的风向、风速等影响因素不同,选取库周沿岸四个不同位置按《水利水电建设征地移民安置规划设计规范》对于库周沿岸四个不同位置,风浪爬高计算值均小于规范规定的耕、园地征用界线超高下限值0.5m,因此土地征用线采用0.5m超高。
对回水影响不显著的坝前段,由于正常蓄水位持续时间较长,水面宽且水深,考虑水库调度运用、库周居民生产生活安全等因素,按有关规范规定居民迁移线采用1.0m超高。
水库蓄水引起的浸没、塌岸、滑坡等影响区根据地质勘察成果确定。结合河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四地质大队编制完成的《承德市双峰寺水库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并结合现场实地查勘后分析,水库区不存在浸没、塌岸、滑坡等地质灾害问题。水库蓄水引起的其他影响区还包括岩溶洼地出现库水倒灌、滞洪内涝而造成的影响范围;水库蓄水后失去基本生产、生活条件的库周地段、孤岛和引水式电站水库坝址下游河道影响地段;移民迁移线以上的零星住户,因户数过少,受水库淹没影响后交通难以恢复或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恶化,必须搬迁安置的人口。
1.2 水库淹没影响处理范围
(1)耕地征用范围:坝前正常蓄水位加0.50m超高,接超过389.5m的五年一遇回水线以下陆域;
(2) 居民点及工矿企业范围:坝前正常蓄水位加1.0m超高,接超过390.0m的二十年一遇回水线以下陆域。
(3)林地、其他土地采用正常蓄水位:正常蓄水位389.0m回水线以下陆域。
(4)铁路、二级公路范围:坝前正常蓄水位加1.0m超高,接超过390.0m的五十年一遇回水线以下陆域。
2 水库淹没调查
2.1水库淹没调查工作过程
为了保证双峰寺水库工程淹没(影响)实物调查工作顺利完成,成立了由主管副市长牵头的实物调查领导组织机构,分别成立了领导协调组、综合协调组、后勤保障组、安全保障组、7个农村调查组、专业项目调查组、土地专项调查组等14个调查组。调查组工作人员由我院(水利部河北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承德市水务局、承德市双桥区物价局价格认证中心、承德市公证处、承德市国土资源局、承德市林业局、承德市公安局双桥分局、双峰寺镇政府及所属8个行政村等单位人员组成的联合调查组,对库区的淹没及工程占地实物指标进行了全面的调查。
2.2 水库淹没调查成果
涉及承德市双桥区的1个镇、8个行政村、47个村民小组。淹没线下居住人口2065户、6084人(农业人口5989人、非农业人口95人)。
篇8
关键词 公路路基;常见病害;防范措施
路基是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路面的基础。其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路而的使用品质。据调查,我国路面产生的早期损坏因路基而造成的占60%以上。路面的损坏往往与路基排水不畅、压实度不够、强度低等有直接关系,而且修复难度大、费用高。
1常见病害及原因
因为不同的工程在其施工过程中,地形与地质之间存在差别,再加上一些自然因素的影响,比如水文、天气等等,都会导致公路路基产生一定的病害。根据笔者的调查,可以发现常见的公路路基病害有沉陷、坍塌、边坡滑坡等等,这会威胁到交通的安全。
1.1路面不平
作为公路工程舒适程度的一个重要参数,路面平整度对于整个公路路基质量的控制有着重要作用。一旦工程的质量受到影响,路面也会出现不平整的状态。这导致的最终结果是,路面的平整度严重降低,使得车辆不得不降低行驶的速度。与此同时,冲击力也在明显增加,形成的安全性以及舒适性都会受到影响。长此以往,公路工程将会无法实现预期的社会以及经济效益。通过研究发现,路面的平整度受到影响主要存在以下原因:没有控制好基层的平整度,最为严重的一种情况是波浪式起伏;对于路面的施工质量没有较好地把握;摊铺机及压路机的工作人员专业性不强;没有正确地把握好基准线或滑靴。
1.2路基不均匀沉降
导致公路路基产生沉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例如路基的荷载力太小,或者是土的应力作用以及地下水的作用力等等。很多的资料都显示,这种路基病害的产生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而形成的。通常来讲,路基产生不均匀沉降的具体原因表现为:填方路基的土体不具备足够的压实度;在地基中具有饱和软土层;公路路基的刚度不一致,这样容易导致路基受车辆荷载力的影响,其结构出现附加应力,并且这种力偏高,使得公路路基出现病害;同时,地下水状态发生改变,也会导致土体以及水压力发生变化,进而使得附加应力出现。这种附加应力会加强填土的附加沉降;此外路基的侧向变形,也是导致路基发生病害的一个因素,不容忽视。
1.3坡面破坏与滑坡
公路路基会出现滑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为关键的一个因素则是受地基的强度影响。由于地基的强度不断降低,破坏了土体稳定性的平衡,最终使得路基产生灾害。加上路堤的边坡坡度较大,或者是另外一种情况,边坡的坡脚已经被冲走,都会使得路基出现滑坡灾害。通常而言,较为严重的滑坡主要是在松散结构,或者是黄色湿陷性黄土层中出现的。至于滑坡的具置,主要是在一些无法整合的接触面处。这是因为接触面部位的黄土的稳定性不强,受到外力影响,比如水,或者是地震等等的作用力,都极容易出现土体滑移和崩坍。
1.4路基沿山坡滑动
在水库库区、沿河的高路堤路段,水库蓄水前路基比较稳定,但随着水库不断蓄水,水位不断提高,沿库区路段路基底部被水浸湿,强度降低,从而使上层土体失去支掌,形成滑动面,坡脚又未进行必要的加固处理,当路基土体自重和行车荷载产生的向下滑动的力大于路基底层与原地面之间的摩阻力时,路基就可能沿基底向下滑动,路基整体失去稳定。
2防治措施
2.1路基的勘察与设计
勘察设计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的提高,对于我们在设计路段的工程地质状况进行了深刻透彻,仔细而全面的调查,软基处勘察水平的提高,全面真实无误地综合反映当地地质的情况,对影响路基病害的因素进行全面的调查分析,这给我们提供了大量详细的设计资料信息。于是,再通过设计部门借鉴、参考我国及其他国家相关部门,对路基勘察与设计的资料,根据路面实际勘察、路面实际地理环境等情况,给我们制作出一个科学而准确的设计方案。监理单位要不定期的对控制路基施工的测量放样进行抽查。
2.2强化施工现场监督与管理
严格把握好公路路基的施工质量,第一,需要制定出一个具体的施工计划。这个计划的制定不应带有随意性,需要尊重工程的实际情况制定。在完成路基填筑时,必须在事先做出一定的准备工作,观察路基的清理工作是否符合要求,有没有杂质,或者是软土地基。其次还需注意路基的排水设施,应尽量地保持公路路基的干燥,以及压实度等等。施工必须保持一定的秩序,严格按照施工计划执行。
2.3路基路面的排水
对于公路路基施工建设中雨水冲刷强、排水措施不完善的路段,应该参考雨水的冲刷力度、雨量大小建设排水管道,从而减小雨水对公路路基路面的伤害。对于公路路面的排水措施也应该根据路基的具体情况,目的是减小雨水下渗到路基中去。对公路路基的排水工作应该严谨合理,对具体路段采取具体的措施,采用管道排水施工建设时也可以根据路基的情况使用不同的管道施工,以适应路基排水的需要。
3结束语
综上所述,由于公路建设时间短,建设完成速度快,为了对公路路基常见病害进行有效处理,需要对公路路基进行有效的防护措施,以保护公路路基的安全。对于公路路面进行施工建设时,暴露出来的公路路基问题尤其需要引起重视,并且我们应该通过提高公路施工的技术和能力,定期对公路路基的养护等措施解决公路路基病害问题,实现公路行车安全和公路路基质量安全。总之,公路路基建设需要对施工工作、技术工作、管理工作、监督工作等各个工作环节进行有效的安排,以实现公路路基的养护和公路路基的质量安全。
参考文献
[1]郑昌礼.公路路基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J].科技创新导报,2008(12):60.
[2]祁昌旺.高速公路路基质量通病及其防治措施[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7(03):35-36.
[3]宋毅.试论公路路基简单防护类型的选择与加固的相关措施[J].科技风,2014(010:138.
[4]卢莉.公路路基常见病害及加固防护技术[J].科技创新导报,2011(06):127.
[5]封拴虎.路基的常见病害及预防措施[J].交通世界:建养·机械,2009(4):81-82.
[6]刘铁军.路基常见病害原因分析与防治措施[J].科技风,2010(13):105.
[7]梁美花.公路路基边坡常见病害分析及防治对策[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7(09):162-163.
[8]张新.浅谈公路路基施工质量问题[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13):32-35.
[9]武有军.关于公路路基施工技术的探讨[J].信息系统工程,2011(12):17-18.
[10]丁华元.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要点分析及质量控制[J].科技传播,2011(16):105-106.
篇9
1.防洪评价对道桥施工时堤防的的要点
1.1 桥墩对堤防的影响
道桥的跨水系施工和建设会引起的水系水位升高、泥沙淤积、径流改变等情况,因此道桥施工前应该高度重视堤防的防洪评价。水利部《导则》要求:“项目建设对堤防、护岸及其他水利工程和设施的影响分析”;“对可能影响现有防洪工程安全的建设项目,应根据渗透稳定复核、结构安全复核、抗滑稳定安全复核等计算结果,进行影响分析”,在实际的防洪评价工作中,为避免不良影响的产生,应重点强调桥墩的布置,特别是堤顶和临水坡的布置,监督、指导建设单位对桥墩进行调整,适应防水提。避免强行要求增大道桥跨度,增加工程项目的设计难度,增大建设项目的投资的不良后果。如果现实中桥墩位置很难改变,应指导施工单位对堤防工程进行相应加固,采取相应的措施。
1.2 对防渗堤的评价要点
在道桥跨水系施工中,应重点对防渗堤的影响进行评价。首先,为防止项目施工对防渗工程的破坏,应重点对道桥项目在迎水坡采取防渗措施进行检查、监督和评估,推荐采取堤坡衬砌铺设防渗土工模等方式进行防渗处理;其次,重点进行堤身防渗的检查和评估,例如:在检查和评估中督促施工方采用堤顶垂直铺塑、混凝土截渗墙和封堵漏水层等措施,截断堤身渗透通道;最后,注意防渗平台建设的检查、监督和评估,通过延长背水坡渗径长度,降低渗透比。充分了解施工工段的地质构造,明确判断:道桥施工对不透水层的破坏,施工是否造成渗漏管道,行洪时期防渗的特殊要求,防止管涌和水土保持等方面。
2.防洪评价对输油(水、气)管线穿越河道的评估
由于输油(水、气)管线河道工程的特点,评估中应重点强调对管道施工的有效管理。首先,通过可续、合理和有余量地计算出径流的冲刷值,进而确定管道距河底距离,检查和评估管道深度河槽冲刷深度的相对距离;其次,通过对施工工段地质和土层的调查,掌握强透水层的实际分布情况,避免河水在强透水层中沿着管道形成渗漏通道。最后加强对管道进出口的防渗处理,重点在于进出口的充填和灌浆监理。
3.防洪评价对行蓄洪区内建设项目的要点
3.1 行蓄洪区建设项目防洪评价的出发点是正确处理洪水和建设项目的关系,充分评价洪水对建设项目产生的影响和建设项目对防洪产生的影响。
3.2 对新建或规划修建的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等穿越蓄滞洪区的路基与桥梁结合方案进行防洪评价。一般是分析分洪时对水流流向、流速的影响,分析桥孔过水宽度是否满足分洪的需要。由于蓄滞洪区面积相对较大,路基及桥墩的建设对蓄滞洪库容影响很小。评价时,大多重视对分洪滞洪的影响,而容易忽略滞洪后对蓄滞洪区退水的影响。蓄滞洪区内地形一般较复杂,低洼地形多,对于公路铁路路基段,应分析其地形,尽量不影响退水时间,不但应在排水沟渠位置布置过水涵洞,而且对于没有排水沟渠的洼地在路基设计时也应留出排水通道。蓄滞洪区内的建设项目应避免与蓄滞洪区内的安全建设相矛盾,如果能够与安全建设相结合为最佳。利用部分蓄滞洪区建设水库,评价的主要内容为对蓄滞洪区滞洪容积的影响,分析水库库容所占滞洪容积的比例、减少的滞洪水量或抬高的滞洪水位等。影响评价应对不同的分洪情况分别进行:大洪水时,滞洪面积大,水位高、水量多,其水库所占的比例相对小,防洪影响也相对小;而当发生中等洪水需要分洪时,分洪水量少,水库所占的比例相对大,特别是蓄滞洪区内建设的水库,多选在低洼处,少占地、少搬迁,也正是分洪时首先运用的区域,小水时不淹没的地区水库修建后变为淹没区,增加了淹没机率、滞洪损失及各项费用。防洪评价时,应对工程建设前后不同分洪情况下的淹没范围及损失进行对比分析。
4.防洪评价对洪水期建设项目施工的要点
在跨水系的工程施工中,由于施工周期长,工作量大,加之我国气候特点,在进行防洪评价时必须充分考虑洪水期建设项目的施工问题。分析建设项目在运行期和施工期的防洪设计,建设项目防御洪涝的设防标准与措施是否适当,设防标准是否满足现状和规划要求,并对其所采用的防洪、排涝措施是否适当进行分析评价。水利设计人员在实际的工作中应对防洪评价做出客观、实际和科学的结论,对洪水期各种不利影响因素进行适当的分析,为施工单位提供建设建议。
结束语:
总之,为适应我国当前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项涉水基础设施建设逐渐增多的情况,为维护涉水工程建设非法占用水域面积和对行洪安全、周边水利工程及其他设施的不利影响,相关部门要对涉水工程建设高度关注,严格按照有关水法和规范规定,实行一个工程一评价,严把防洪影响评价关,审批关,力从源头上维护涉水工程建设对水域和周边事物的不利影响。
参考文献:
[1] 余建星,王宏伟,王永功,吴崇礼.大型桥梁防洪影响评估方法研究[J]. 自然灾害学报.2005, (04) .
[2] 刘征. 安顺市病险水库治理的对策及建议[J].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0,08.
篇10
东风水库位于安徽省天长市西南部,在郑集镇以南约5km处川桥水库上游,属淮河流域、白塔河水系的川桥河支流,由天长市郑集镇政府管理。水库枢纽建筑物由均质土坝,溢洪道及南、北放水涵洞组成。水库总库容624万m3,兴利库容318万m3,有效灌溉面积约5500亩,是一座以农业灌溉为主,兼有防洪、养殖等综合利用的小(1)型水库。
2 除险加固措施
2.1 工程等别、建筑物等级和洪水标准
东风水库总库容624万m3,属小(1)型水库,工程等别为Ⅳ等,主要永久建筑物级别为4级,次要建筑物为5级;其洪水标准宜按山区、丘陵区标准确定[1]。现水库设计标准仍采用50年一遇洪水设计,500年一遇洪水校核;消能防冲建筑物的设计洪水标准按20年一遇洪水考虑[2]。
2.2 主要加固措施
2.2.1 土坝
①防渗处理:东风水库老河槽段(桩号0+089~0+785)采用多头小直径水泥土垂直截渗墙方案,防渗墙底部穿过坝基原状土以下3m。
②坝顶及坝坡结构
坝顶宽度一律做至5m;坝顶增做C25砼路面,宽4m,厚20cm;路面下20cm厚碎石垫层路基;上、下游路肩各设50cm宽缘石。上游坝坡干砌块石护坡拆除重建,厚30cm;底部增设10cm厚碎石垫层。护坡覆盖范围从坝顶高程41.60至高程34.20;全坝段护坡。根据《安徽省天长市东风水库大坝安全评价报告》中计算结果,水库大坝上游坝坡在水位骤降情况下抗滑稳定安全系数不能满足规范要求,现采取对大坝老河槽段上游坝坡34.20m高程以下采用抛石护坡增加压重以防止该段滑坡,顶宽3m,坡比为1:4。在下游平台内侧设纵向排水沟;下游坝脚设集水沟,平台与坝脚纵沟间每50m设一道横向排水沟;水库的坝端与岸坡连接处设截水沟。排水沟采用C20素砼现场浇筑,为矩形断面,壁厚为10cm。下游坝坡自坝顶至坝脚从溢洪道右侧附近开始约每200m设踏步一道,共5道,采用M7.5浆砌石砌筑而成;踏步高15cm,宽高比与坝坡坡比一致。
2.2.2 溢洪道及交通桥
坝顶原预制拱瓦交通桥拆除改建为钢筋砼平板桥,浆砌砖栏板拆除改建为预制砼栏杆,桥顶原泥结碎石路面改建为C25砼路面;增做溢洪道进水渠两侧干砌石护坡及护底,与交通桥桥墩形成有效连接;进水渠东侧补填土方,其顶宽为2m,顶高程为40.00m,坡比为1:3;溢洪道进口及控制段、陡坡段两侧边墙维修,底板表面采用C25砼护砌,厚度10cm;陡坡向下游延长4.9m,并增做部分砼网格;消力池拆除改建,向下游位移4.9m,增加消力池长度至11m,深度增加至75cm,底板改用C25钢筋砼结构,并增设排水、反滤设施;增做海漫及防冲槽,其护坡顶高度同消力池,前段10m长浆砌石护砌,后段8m长干砌石护砌,末端做防冲槽,总长18m;消力池下游冲刷坑土方回填压实,将下游泄水渠道修整,渠底拓宽至20m,长120m,边坡为1:2。
2.2.3 放水涵洞
由于东风水库南、北放水涵洞进出水口挡土墙、底板及洞身涵管等损坏严重且金属结构变形、老化,已不能正常使用,故将其拆除改建,改建后涵洞位置不变。为了提高洞身强度和便于检修,将北涵原无筋砼涵管均改建钢筋砼箱涵,增加一道检修闸门;启闭机更换为LQ-8型手电两用螺杆式,2台;主闸门采用铸铁闸门,检修闸门使用C30钢筋砼闸门。南放水涵由于灌溉面积较小,现将其拆除改建为直径60cm承插式高压圆涵;增做启闭机房及一道检修闸门;检修闸门采用C30钢筋砼闸门,配LQ-5手电两用螺杆式启闭机1台;主闸门采用铸铁闸门,配LQ-5手电两用螺杆式启闭机1台。
3 电工、金属结构
东风水库枢纽用电负荷主要集中在管理所及放水涵洞等部位。本次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在水库管理所内更新一座小型10kV变电所,选变压器型号为:S9-20/10 20kVA 10±5%/0.4kV;管理所内配备一台10GF1/10kW柴油发电机组;维修10kV“T”接供电线路1.1km。水库变电所位于负荷中心即管理区内,且远离生活区采用屋外开敞式布置,四周用围墙与外界分隔,变电所内建4×6m2低压配电房发电机房各一间;变压器可采用杆上式安装方式。水库原南、北放水涵结构设施破损、老化,现将其拆除改建为钢筋砼箱涵和钢筋砼高压圆涵,采用手动螺杆式启闭机启闭闸门,工作闸门和检修闸门分别使用铸铁闸门和钢筋砼闸门。现对北涵配备LQ-8手电两用螺杆式启闭机2台,主闸门采用铸铁闸门1扇;检修闸门采用C30钢筋砼闸门1扇。南涵检修闸门配备LQ-5手电两用螺杆式启闭机1台,采用C30钢筋砼闸门;主闸门采用铸铁闸门,配备LQ-5手电两用螺杆式启闭机1台。
4 施工组织设计
4.1 主体工程施工及交通
水库除险加固施工场地及道路比较狭小,运输宜采用小型农用自卸车。土方工程尽可能采用机械施工,以便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程造价。砼搅拌站集中设置,水平运输采用1t翻斗车与胶轮车,垂直向下运输采用溜槽。砌石工程采用人工操作为主,砂浆由拌和站提供。施工期间对外交通需修筑1.05km长进库道路,施工结束后铺设砼路面作为永久性进库道路;场内运输需沿坝顶、坝脚及施工区修筑2.8km临时道路;其中坝顶道路施工期间采用大碎石路基,泥结碎石面层,施工结束后铺设砼面层,作为永久性防汛道路;其他临时道路路面宽3.0m,路基宽4.0m,采用0.15m厚毛石垫层,0.1m厚泥结碎石面层,施工结束后拆除。
4.2 施工总布置
施工区布置尽量合理利用现有场地,根据地形,管理及生活福利区布置在管理所附近,施工工场区均集中布置在坝后溢洪道附近,第一施工年度在溢洪道附近设置一个拌和站,第二个施工年度在管理所附近增设一个拌和站,根据施工需要;施工工厂及管理生活总占地面积3260m2,临时房屋及仓库面积430m2。
4.3 施工总进度
本工程施工总工期24个月,即施工期第一年9月初至第三年8月底,施工准备与筹建期1个月,主体工程施工期20月,完建期1个月。
5 工程占地与拆迁安置
东风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临时占地主要包括工程加固取土区及弃土、弃渣所需临时占用的土地和施工过程中生产、生活占地。现规划工程取土区位置在水库管理所西北约350m位置一定范围内,工程生产、生活区位置在水库管理所附近交通方便处,占地面积为49.5亩,所占土地为土地所在生产队集体所有。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不涉及居民拆迁安置,补偿费用主要包括工程占地补偿费用和地面附着物补偿费用,两项合计费用为50.09万元。
6 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设计
本工程环保投资包括饮用水监测、环境卫生保护、生态环境保护,人群健康保护、噪声影响补偿、大气防尘处理、水环境保护、环保临时设施、独立费用、基本预备费用10项,环保投资3.0万元。土地整治4.6hm2,种草1.2hm2,大坝草皮护坡与管理所绿化2.5hm2(计入主体工程建设中),栽种灌木500棵,栽种乔木1000棵,幼林抚育1.3hm2,抚育期2年,水土保持静态总投资2.0万元。
7 工程管理设计
作为天长市重要的小(1)型水库,东风水库须加强管理。根据水利部、财政部2004年5月颁布的《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定岗标准》(试点)的规定,考虑生产管理的需要,加固工程完成后,水库管理所下设行政办公室和工程管理及灌区管理机构。确定编制人员为6人,其中管理人员2人,生产技术人员3人,服务人员1人[3]。
8 设计概算
本工程按现行标准编制投资概算,总投资1534.89万元,其中:工程部分投资1529.89万元;移民和环境部分投资5万元。
9 经济评价
本工程项目的经济评价依据国家计委、建设部1993年4月颁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二版)和水利部《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L72-94)的规定进行。社会折现率采用12%的折现率;正常运行期拟定为40年,计算期自2008年至2048年。根据国民经济评价计算:工程经济净现值203.7万元,内部收益率14.20%,效益费用比1.134,满足“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的要求,各项评价指标较好,工程在经济上是合理的。
参考文献:
篇11
针对目前孤山子水库主要建筑物存在的问题,本次除险加固工程主要对主坝、副坝、溢洪道和输水洞进行相应的加固处理设计。
2.1主坝除险加固设计
主坝坝顶长168m,宽4.3m,本次设计将坝顶清基0.1m,清基后修建0.35m厚的碎石路面,该路面由10cm砂砾石垫层、15cm石灰、炉渣、土基层和10cm的碎石修筑而成。主坝坝顶道路长度为170m,路宽4.3m,平整路面后铺设0.35m厚的碎石路面,路面坡度为1.5%,路基材料组成与主坝相同。背水坡用C20混凝土修筑4条混凝土排水沟,间距为50m,并在背水坡种植草皮护坡。主坝迎水坡护坡石风化严重,现将原来的干砌护坡石拆除,新建0.1m厚的碎石反滤和0.3m厚的干砌石护石坡。主坝背水坡干砌石排水体风化也比较严重,先将拆除重新修筑干砌石排水体。
2.2副坝除险加固设计
副坝背水坡局部断面较陡,本次加固需要通过填筑土方恢复背水坡设计坡度1∶2。其中,副坝0+030~0+080段背水坡平均坡度调整为为1∶1.85,副坝0+160~0+200段背水坡平均坡度调整为1∶1.94,副坝0+200~0+270段背水坡平均坡度调整为1∶1.86,副坝0+270~0+294段背水坡平均坡度为1∶1.70。副坝坝顶清基0.1m后修建0.35m厚的碎石路面,路面由10cm砂砾石垫层、15cm石灰、炉渣、土基层和10cm的碎石组成。背水坡用C20混凝土修建6条混凝土排水沟,间距为60m。背水坡种植草皮护坡。副坝迎水坡护坡石风化比较严重,现将原来的干砌护坡石拆除新建0.1m厚的细沙反滤和0.3m厚的干砌石护坡。副坝背水坡排水体风化严重,全部拆除并重新修筑干砌石排水体。此次设计依据孤子山水库坝基、地质情况及相关地层的防渗漏处理经验,拟通过高压喷射灌浆方式对坝基进行防渗漏处理。高压喷射灌浆施工采用单排摆喷套接技术形式,二管法施工工艺,孔间距1.4m。考虑坝基绕渗的影响,灌浆范围为桩号0+000~0+294,水平灌浆长度为294m。高压喷射灌浆施工孔轴线布置在迎水坡堤脚,孔间距为1.4m,单孔灌浆深度为0.3m。
2.3溢洪道加固设计
原溢洪道已开挖形成堰体,为了减少工程量和节约工程投资,本次对溢洪道的加固主要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溢洪道的全部加固工程主要包括在左侧堰体修建挡土墙和对两岸不稳定山体削坡两部分内容。考虑到溢洪道堰体左侧冲刷比较严重,已严重威胁到水库下游的居民和农田,本次加固将堰体左侧原浆砌石挡土墙拆除,采用钢筋混凝土修筑高4.7m、长106m的挡土墙。挡土墙基础为宽1.4m、深0.5m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此外,溢洪道堰体两侧山体风化严重存在许多不稳定因素,现将两侧山体进行削坡处理,其中左侧削坡处理后坡比为1∶1.03,而右侧削坡处理后坡比为1∶1.08。
篇12
路线作为“龙头”专业,在公路勘察设计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直接关系到技术经济的合理性,而且会影响到施工的难易程度、日常养护维修成本和行车安全等。因此,高等级公路选线设计,要全面、客观地分析项目所处地形、地质和环境条件及其影响,这对降低工程造价,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保障车辆安全,提高运营舒适性,使其与周围环境能够很好地融合地一起具有重要作用。
1、工程概况
新彭(州)白(水河)公路位于成都平原与盆周西北龙门山地过渡地带的彭州市。随着关口水库(成都第二备用水源地)的建设,原彭白公路将被部分(丹景山至通济段)淹没和中断,急需要修建新彭白公路以解决旅游通道及过境车辆通行问题。项目起于牡丹大道西延线(在建)与彭郫路(在建)相交处,经致和、丽春、隆丰、桂花、磁峰、通济等乡镇,止于通济镇桥楼村,全长39.4631km。路面采用沥青砼路面,桥涵荷载等级:公路—Ⅰ级,按二级公路标准设计,其中,起点(K0+000)~八五四厂(K18+826),长18.14241km,设计速度采用80公里/小时,路基宽18米;八五四厂(K18+826)~通济镇桥楼村(K40+091.57),长21.3207km,设计速度采用60公里/小时,路基宽12米。路线穿越的主要河流有人民渠、土溪河和湔江等;主要公路有彭郫路、温彭路、省道106线、彭灌路、原彭白路等;铁路有青灌铁路。
2、地形、地貌
工程区所在地区属成都平原、龙门山脉山前丘陵区与中低山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其中K0~K13段为平原区,地形平坦开阔,高差0~3m;K13~K19为山前浅丘陵区,地形高差一般在30~60m,地表横坡10~30°;K19~止点为山岭区,地形高差100~400m,地表横坡一般在20~60°,地形起伏大,山峦重迭。
3、路线选择的总体考虑
本项目作为彭州市的旅游及过境通道,在总体设计上路线主要从以下几点考虑。
(1)定位
本项目位于成都平原西北边缘的彭州市,区域山清水秀,生态环境优越,重丘及山区已退耕还林,植被覆盖率达到90%以上,水土保持良好;平坝区土地肥沃,农业经济发达,人口分布密集,人均耕地面积较少,岷江及沱江流域属于长江防护林工程重点区域,对本项目建设的节约土地资源、生态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沿线旅游资源丰富,是重要的旅游干线公路。经本公路可到达有“避暑胜地”、“天然空调”著称的九峰山—银厂沟风景区,有以观赏既雍容华贵又野趣盎然牡丹为主的丹景山风景区。在K24~K28段土溪河两岸竹林茂密,将被规划打造成“竹海通道”。因此,本项目是一条旅游、生态之路!
(2)建设目标
本项目设计速度标准为60 km/h、80km/h,路线技术标准高、工程规模较大。勘察设计时根据路线走向,结合沿线城镇、人群聚居区以及水文、地形等自然条件,精心选线,合理运用技术指标,作到平坝区、丘陵及山区指标均衡,设计速度80km/h与60km/h自然、顺适过渡。将公路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建设成一条高速舒适、行游宜人的公路,让人产生一种“车在林中行、人在画中游”的意境。
(3)设计理念
以“功能为主线、安全为核心,以人为本,合理采用工程技术标准,灵活运用技术指标,协调处理环保、经济、美观的关系,确保公路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4)设计原则
①路线方案满足关口水库规划和建设,路线方案布设满足关口水库设计水位,与周围环境、地形协调,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自然景观的破坏,保护生态环境。
②合理利用现有机耕道路,尽量少占农田,保护现有农田水利设施。
③处理好路线与沿线交叉道路的关系,为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保证道路使用功能。
④合理采用技术标准,降低工程规模。
(5)起点至八五四厂段近期实施方案及远期的设计预留方案
根据交通量预测成果,在进行通行能力验算后,本项目起点(K0+000)至八五四厂(K18+826)段,将在建成约十余年后进行拓宽,改建成路基宽24.5m的一级公路。基于该种情况,我们还对该段作了如下考虑。
①路线平、纵指标上按一级公路设计。路线与温彭路等交通量大的公路交叉处其指标按互通指标进行设计,近期由于交通量及资金筹措问题,均采取平面交叉,信号控制的管理方式。
②路基和桥涵的设计频率也按一级公路考虑。
③路线下穿青灌铁路时,铁路桥设计按公路远景规划路基24.5m一次建成考虑。
④考虑到桥梁、涵洞今后加宽,桥梁宽度按24.5m宽一次建成,涵洞宽度与现阶段的路基宽度相一致。由于桥梁和路基两者宽度近期不统一,需采取交通工程措施来保证近期运营安全。
4、线位布设特点及不同技术标准之间的衔接过渡情况
(1)路基宽18米,设计速度为80km/h路段
①本项目K0+000~K13+000为平原区,地形平坦开阔,其选线主要控制因素为城镇规划、铁路、人民渠、密集的铁塔、房群及交通量大的温彭路等,同时考虑注意了平原区与浅丘陵区之间的线形指标平缓均匀过渡,平曲线半径控制在一般值的2~3倍(800~1100m之间),超高控制在3%~4%,纵坡控制在3%以内(下穿铁路控制在4%以内)。
布线时充分考虑铁路(轨顶高程613.38m)、人民渠(渠宽28m,渠顶高程618.91m)和县道彭温路(路宽15m,路面高程619.33m)三者之间的关系。由于本项目在下穿铁路之后,需迅速升坡来设桥一跨人民渠,再与彭温路平交,三者的高程相差较大,距离较近(不到1公里),在如此短的距离内需进行多次变坡,路线选择时在满足公路与铁路、公路与公路的交角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拉大三者的距离,以方便纵坡调整,同时尽量减少对彭温路的纵面调整。经过仔细研究分析,最后确定本项目路线与铁路交角720,与人民渠交角840,与彭温路基本垂直相交的路线方案,彭温路纵面调整在平交范围内进行。
②K13+000~K17+900段为浅丘陵区,由于K17+900~19+100段为平原区,K18+826为路线与省道106的交叉点。路线布设主要受地势、彭州垃圾填埋场、铁塔及省道106线控制,其平曲线半径控制在500~800m之间,超高控制在4%~6%,纵坡控制在5%以内,曲线占有率达78%,尽量作到顺应山势,利用地势,使线路融入复杂多变的地貌,贴切地形、融入自然。
(2)路基宽12米,设计速度为60km/h路段
该段除K18+826~19+100段为平原区外,其余均为山地区,地形起伏大,山峦重迭,地表森林覆盖率达90%左右。其选线主要受城镇规划、房群、土溪河、潘江河、湔江、既有道路及莲花洞水库控制。从环保角度、指标的均衡性和连续性考虑,其平曲线半径大多控制在170~600m之间,纵坡绝大部分控制在4%以内;一些困难路段,为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和工程总投资,采用了极限小半径;对于特殊困难路段,甚至降低路线指标。
(3)不同技术标准之间的衔接过渡情况
对于路基宽18米,设计速度为80km/h路段,由于路线布线时考虑到了平原区和山前丘陵区的实际情况,路线各指标上基本作到了均衡连续过渡。对于设计速度80km/h和60km/h的衔接,路线在K18+826与省道106线交叉且K18+063~K18+946位于平原区的直线上,纵坡较缓,因此拟在该交叉处设置信号控制的管理方式,并将路基宽度变化在交叉范围内进行。这样前后运行速度过渡自然、顺畅。对于路基宽12米的部分限速路段,提前设置速度标志;在磁峰小学附近,还增设禁止鸣笛、前方学校的警告提示标志。由于上述两段限速里程不长(第一段K23+280~K24+160仅880 m,第二段K35+640~K35+920仅280m),对全线的通行能力、服务水平影响较小,前后运行速度协调性较好。
5、部分路段车辆运行速度模拟检验
本项目等级为二级公路,参照《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指南》(JTG/T B05—2004)进行安全性评价,依照项目特点,分别选取本项目两种设计速度困难路段进行运行速度计算。
(1)K14+761~K18+220段
该段设计速度为80km/h,路线穿越浅丘陵路段,地形起伏较大,为顺应山势,平面多弯道,纵面上线连续爬坡后再下坡,进行小客车、大货车正反方向运行速度计算并评价。全段小客车运行速度基本保持在80~95km/h,大货车运行速度基本保持在50~65km/h,全段运行速度协调性较好,大部相邻路段运行速度差小于10km/h,少数路段的运行速度差小于15km/h。路线平纵面线形连续,指标基本均衡。
(2)K25+482.95~K29+300段
该段设计速度为60km/h,路线穿越山岭区路段,地形起伏较大,路线顺山沿水,蜿蜒而行,连续升坡,于K28+648~K28+896设桃园隧道横穿山脊。全段正向,小客车运行速度基本保持在55~70km/h,大货车运行速度基本保持在40~55km/h,正向运行速度协调性较好,大部分相邻路段运行速度差小于10km/h,少数路段的运行速度差小于15km/h。路线平纵面线形连续,指标基本均衡。全段反向,小客车运行速度基本保持在65~80km/h,大货车运行速度基本保持在45~55km/h,反向运行速度协调性较好,大部分相邻路段运行速度差小于10km/h,少数路段的运行速度差小于15km/h。路线平纵面线形连续,指标基本均衡。但由于反向为连续下坡,小客车运行速度达到80km/h,不利于行车安全,故须采用限速措施,以保证行车安全。
6、路线方案比选
本项目在路线方案选择过程中,根据项目特点,拟定了四个方案进行比选论证,限于篇幅原因,仅将其中的C、D两个方案进行阐述。
(1)C方案
由于推荐线在该处(降低指标路段)采用了R=60m的平曲线指标,该指标仅满足设计速度为40Km/h的二级公路的低限。因此作了平曲线满足于设计速度为60Km/h的二级公路指标的C线方案。(见图—1)
图—1
C线线形较K线好,拆迁房屋较对应K线少;但C线地质条件较差,线路大部分在崩塌体之上展线,局部位于基岩地段的基岩边坡陡峻,边坡开挖方量大,特殊路基处理及高边坡处理工程量巨大,边坡稳定性及安全性较低。同时,征地较对应K线多,工程造价较K线多1192.074万元。
该路段在进行路线方案研究时,曾考虑采用隧道方式穿越宽石板,隧道长约420m,缩短里程460m,该方案虽对环境影响较小,但经我们现场仔细踏勘,发现隧道围岩类别不是太好,出口地质条件较差,进、出口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压,工程规模将特别巨大,工程风险大、运营费用高、消防救灾隐患大等一系列因素,因此暂未将其作为比较方案予以考虑。
总体来说,路线若在土溪河左岸布设,受锅圈岩控制,工程规模大且环境破坏十分严重;若在右岸采取以隧道方式穿越宽石板的路线方案,虽对环境影响较小,但工程规模将特别巨大;综合比较,推荐线采取在该段降低技术指标的方式,按设计速度40km/h予以考虑,视距台开挖仅3.8m(含碎落台),工程规模极小,对当地环境影响也最轻。
综上所述,K线在该段适当合理的降低设计指标,灵活运用设计标准,通过交通安全工程措施,有效提醒驾驶员,并且明显地降低工程造价及后期运营成本,提高了工程安全性,切实地保护了沿线生态环境,因此K线方案宜作推荐方案。
(2)D方案
因推荐的K线方案在莲花洞水库附近设有桃园短隧道一座(K28+648~K28+896),而工可阶段的推荐方案均无隧道,在该段采用的是深路堑方案,基于该情况,方案研究时也作了工可的深路堑方案,即D线方案。(见图—2)
图—2
D线方案较对应K线无隧道,减少了后期营运、管理费用;但D线方案也有些缺点:①路线线位走高,下伏基岩为顺层,路线开挖边坡易造成边坡失稳,形成顺层滑坡,工程安全性低;②穿过移动基站两座,搬迁费用高;③由于莲花洞水库夏季是当地的休闲之处,深路堑方案严重破坏了当地的自然景观,这与本路的定位不太相符,同时,大量的弃方处理也十分困难;④工程造价较对应K线高195.83万元,征地也较对应K线多。
综上所述,虽然K线增加了隧道,但是K线基本沿坡脚展线,挖方地段少,通过较小的工程措施便可避开顺层滑坡的影响,K线提高了工程安全性,将“安全”放在工程的第一要位,且总的工程投资较D线低,因此K线方案宜作推荐方案。
7、路线布设时与沿线环境及景观的协调情况
由于本项目地处成都平原与龙门山脉交接地带,南部是一马平川、沃野千里的成都平原,北部是群山争拱、积雪堆银的龙门山地。根据此特点,路线纵面上将平原区的路基填筑高度控制在1.2m左右,略高于周围地形,使得司乘人员在两侧是田野风光的公路上,拥有最大的远眺机会,可以充分领略沿线自然、优美的自然景观。又避免了近年来平原区高速公路宛如一条土堆的“长城”,在自然地形中显著突出,阻隔着人们的视线,破坏了自然地形地物,影响自然景观。
篇13
Keywords: highway subgrade and soft soil foundation, the treatment method
中图分类号:TU471.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交通运输量不断扩大,国家和地方公路工程建设投资不断增加,公路工程建设速度也不断地加快。我国公路已慢慢地遍布全国各地。在公路工程勘测设计和施工中不免要遇到各种不良地质情况。如果在施工时没有得到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当,必然给今后的公路运输留下隐患,甚至酿成重大交通事故,危及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安全,因此,必须把这些隐患消除在施工过程中。公路路基下的软土地基就是其中的常见不良地质状况之一。下面对软土路基特点及处理方法分别介绍如下:
1软土地基的性质、特点:
1.1软土概念:软土是指以近代水下沉积的淤泥或饱和的软粘土为主的地层,比泥沼形成的年代老。
1.2软土分布:软土多数分布在宽阔的平原或丘陵边缘较平坦的谷地。
1.3软土分类:一般将软土划分为海洋沿岸沉积、内陆湖盆地沉积和河滩沉积三大类。
1.4物理力学性质:天然含水量接近或大于液限,孔隙比一般大于1,不排水剪切的粘聚力
2软土地基危害
根据上述软土路基的特点,不难看出软土地段给公路工程造成以下几种危害:
2.1 在填土路堤地段,由于在路堤自重及列汽车运行活荷载的作用下,软土随时间推移慢慢沉降,当路堤基底土壤均匀沉降时,会使整段路基下沉,需要不断地添补道碴,使道床超厚,给公路养护工作带来较多困难,当路基基底为不均匀沉降时,使路基横向倾斜,易造成翻车事故。
2.2 当路堤经过强度过低的软土路段时,在荷载的作用下,会引起路基坡脚土向外隆起,路基本体下陷开裂,严重时会使路基坍塌,危及行车安全。
3公路路基下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
3.1 路基经过水塘、水库地段的软土地基段的处理方法:
3.1.1 当路堤经过农业蓄水塘时(因农业生产需要而不能将水放掉或面积较大不易抽干的水库,且塘底表面无硬壳),应采用抛石挤淤方法,即强迫将淤泥挤走,路基底部换用强度较高、不易风化的片石。要求片石强度≥30Mpa,直径小于30cm。
施工要点:当路基从池塘(水库)中间穿过时,采取从路基断面中间向两侧抛石,标高比塘埂(最低处)略高(一般高出30cm)。抛填宽度比普通路基加宽1~2m,抛填出水面后需用15~18t重型压路机 (震动碾更好)反复辗压至抛石顶面无明显的下降为止,然后顶面铺设碎石反滤层10~20cm,其上填筑普通土即可。
3.1.2 当路基从池塘边通过,路堤断面一侧基本靠近岸上时,应采取由岸边向塘中抛填,以便将淤泥挤走,其他工序同上。
3.2 当路基经过已干涸的软土盆地时,其加固处理的方法较多。分别简要作如下介绍:
3.2.1 换填土法:当路基下的软土地基厚度较薄,一般小于3m时,采用挖除软土,用强度较高的粘性土、砂砾土或碎石、卵石土换填,分层碾压密实即可。在有渗水土(如砂类碎石或卵石)的条件下,应优先考虑。其特点是方法简单,直观,后期沉降小,但需要有弃土场,弃土方量较大。
3.2.2 爆破排淤法:而当软土厚度小于5m时,工期紧张,路基又处在废弃荒地时,可用爆破排淤,将软土扬弃,但此种方法不常用。
3.2.3反压护道法:反压护道在路堤两侧填筑一定高度和宽度的护道,使路基在路堤和汽车荷载作用下不致将地基软土挤出和隆起,保证路堤的稳定。其宽度和高度要根据该段软土力学性质及厚度决定,两侧护道尺寸可以相同,亦可不同,其优点是不需要控制填土速率,施工简便(只需与路基一道填土、碾压即可),缺点是土方量较大,其高度为一般路堤高度的1/3~1/2,宽度>2.0m,后期路堤沉降较大,需经常抬道补碴,给道路养护遗留较大困难,此法为常用处理软土的方法。护道有单级护道与多级护道之分,以单级护道最为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