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的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的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的论文

篇1

智能建筑于上世纪90年代在我国兴起,被称为发展极快的新兴产业,智能建筑发展速度之快导致高质量专业技术人才的匮乏,教育部于2005年批准设立建筑电气智能化专业,随着行业发展的迅猛,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发展也很快,但由于专业创办历史不长,有此专业的高校也不是很多,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还需要深入探索[1]。

1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特点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是在智能建筑快速发展与社会需求急速上升的基础上发展起来,专业以土木建筑为背景,以建筑物为载体,研究建筑物内电能的传输、分配、转换、控制、利用,以及建筑物内信息的接收、传输、处理、利用,是涉及多个学科的专业。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涉及的专业知识较多。本专业使智能化融入到建筑当中,使节能融入到建筑环境当中,既涉及强电又涉及弱电,既涉及软件又涉及硬件。因此,涉及专业知识既包括建筑领域的建筑、结构、水、暖、电、管理等,也包括信息控制领域。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专业。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毕业的学生从事建筑电气及其智能化相关领域的工程设计、安装施工、运行管理、产品开发、调试等,应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应用能力。因此,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师应具有较广泛的知识体系和与时俱进的工程实践经历。

2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师现状

2.1对口专业教师来源少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是年轻的专业,没有本专业的硕士博士毕业生,高校引入教师的一项强制要求便是硕士以上学历,所以引入青年教师大多学习的是控制专业或者电气工程等相关的专业,没有土木建筑专业背景,新进教师需要较大力度熟悉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但大多数博士硕士引进之后,抱着原有专业不放,不能全身心投入到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建设当中,造成教师专业偏离现象。

2.2为评职将方向无关联的教学科研一起抓,精力有限,不利于教学进步

目前大多数院校评职考核标准都是科研量化,教研量化,主要看的数量和质量,参加项目的难度级别等,大多数教师对建筑电气智能化这个专业处于熟悉阶段,所以很难在此专业发表出有见地的高水平论文,但评职心切,急于求成,往往还是在熟识的研究领域发论文,搞科研。以追求快速的论文、项目产出率,很难静下心来专注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不利于专业的发展,使院校的专业发展速度滞后于社会专业的发展速度,

2.3实践能力不强

当前,大多数高校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的专业教师都是从各高校毕业后直接进入学校承担教学任务,毫无工程实践经验。近些年高校专业教师的引进首要看重的是学历学位,若是本科生、研究生毕业参加工作,刚开始的几年,也是了解专业最具激情的几年,除了满足教学工作量,最重要的任务便是继续深造,取得更高的学历学位,而且继续深造的专业一定不是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往往都是相关专业,一边教学一边学习,专业教师根本无暇顾及实践环节。即使博士生引进,也是直接进入教学,没有本专业的实践经验。而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本身就是应用型的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实践环节极为重要。

3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措施

3.1从量化考核方面作出调整,加强教师专业意识

在职称评聘上应根据教师从事专业的特点进行考核,不应该一概而论。从事像建筑电气与智能化这样的应用型专业的教师,在考核时,可略放低科研门槛标准,提高教学能力,实践能力的考核,把教学工作量,教学效果,实践经验转化为科研工作量,这样专业教师更加注重专业知识的积累和实践能力的锻炼,促进教学,促进专业发展。使专业教师踏踏实实、全身心地投入到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建设上来。

3.2提高实践教学能力

应用型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尤为重要,可派专业教师到施工单位、设计单位挂职锻炼。学校应积极提供便利条件,如企业挂职期间无需完成教学工作量,期间从事的工作可折合成相应的教学工作量,确保教师完成教学工作指标,踏踏实实从事实践工作,了解最新行业发展现状,确保所授知识的实时性和实效性。

3.3从设计院、施工单位引入具有工程实践背景的专兼职教师,带动学校教师发展

在人才引进方面,对于建筑电气与智能化这样的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专业,不必过多强调学历学位,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企业人员即使学历偏低也可优先引入,可主要考察他们在实践中的工程业绩,考察他们的工程技术职称。引入的工程技术人员没有教学经验,所以应该先对他们进行教师培训,使其具备教师的素质,即可承担实践教学,也可承担理论教学。

3.4增强校企合作

增强校企合作,既可在企业建立实践教学基地,有可请企业资深技术专家到高校讲座。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发展迅猛,请具有丰富经验的企业人员到院校讲座,可使教师和学生了解行业现状,了解行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使教学和科研具有实效性。在企业建立实践教学基地是促进实践教学的最有效办法,也是高校实现产学研相结合的有效途径,但是大多数企业单位不愿接收大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大学生没有实践经验,进入企业首要培训,投入很多资金和精力后学生可以独立工作了,但是基本也就返校了,并不能给企业带来很大的利益,所以大多企业是不愿意接收学生实习的。这就需要学校方面进行沟通,也需要政府针对学生到企业实习,给予企业响应的奖励优惠政策,以促进校企合作,推动产学研结合的顺利展开。

4结论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作为一个应用型的发展极快的专业,需要专业教师既具有丰富的理论教学经验,也应具有与时俱进的实践教学经验。教师的发展应提高自我发展意识,既应考虑理论知识的积累,又注重实践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篇2

一.前言

我国的智能建筑发展到现在,已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即智能建筑电气集成优化的时期。这个时期的特征就是各电气子系统相互渗透,边界逐渐模糊,信息化和网络化的智能电气设备替代传统电气设备,充分提高设备的使用效能,有效地降低系统的建设投入和运行能耗。

二. 智能建筑系统的主要内容

智能建筑又称为“3A 建筑”, 包括通信自动化系统(CAS)、建筑电气设备自动化(BAS)、办公自动系统(OAS)。智能电气设备自动化是智能建筑系统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系统 ,是利 用 具 有 高 信 息 处 理 能 力 的 微 处 理 机 通 过 通 信 网 络 对 整 个 建 筑 物 的 变 配 电 、 空调、 给 排 水、 供 热、照 明 、 电 梯、 广 播 音响 、 消 防、闭 路 电 视、 防 盗、通 信 、 巡 更 等 众 多 设 备 进 行 实时 测 量 、监 视 和 全 面 监 控 , 从 而 实 现 最 优 管 理 , 提 高 系 统 运 行的 安 全 性, 节 省 物 力 、人力 和 能源 , 减少 设备 运 行 的 费 用,随 时 掌 握 设备 状 态 及运 行 时 间、 能 量 的 消 耗 及 变 化等 。 因 此其 主 要 内容 有 :

1.按 规定 时 间进 行 各 种 设 备 启 停 控 制 ,以 达 到 节 约能 源 的 目 的 ;

2 .对 各种 设 备 的运 行 时 间积 累 和 维 修 达 到 期 限 的 及 时 报 警 , 以 便 维 修 或 者 更 换 服 役 期 满的设 备 ,延长 设 备的 使 用 寿命 ,提 高 服 务 质量 ;

3 .供 电 系 统 、供 排 水 系统、 空 调 系 统 、 冷 热 源 等 的 参 数 调 节 控 制 监 视 和 设备 运 行 状 态 的 监 测 ;

4 .根 据 建 筑 实 际需 要 的 冷 负荷 , 自 动 控 制 冷 水 机 组 投 入 运 行 的 设 备 台 数 , 达到 最 佳 的 运 行 方 式 ;

5 .据 设备 运 行 时 间 自 动 更 换 工 作 和 备 用 设 备, 延 长 设 备 的 使 用 寿 命 ;

6 .各 种 文 本 的 自 动 生 成 和 打 印 。

7 .对 各 种 能 源 消 耗 进 行 计 量 和 计 费 ;

三.智能建筑集成优化的技术分析

1.中央空调能量自动调节分析

据有关权威部门统汁,一年内中央空调系统运行及电能消耗情况如下:

图一中央空调运行及电能消耗情况图

从上图可以看出,在一个年度中,不同时段对空调能量的需求是不同的,而中央空调能耗最大的时段在每年度的1月一2月和7月一8月之间。

应用智能化中央空调机组的能量调节系统,可根据环境温度和需要温度差以及实际使用的空调面积,自动进行输出能量的调节,使中央空调系统的输出能量成为一个随需求而变的动态变量。当室内空调使用面积减少或环境温度与需要温度减小时,可根据设定值自动进行输出能量的调节,从而节省较多的电能。

传统的中央空调主机的调节性能较差,无法对室内的空调使用面积、环境温度以及需要温度的变化做出相应调节。在过渡季节,通过智能化中央空调系统的自动调节,可加大对自然冷热源的利用,有效地节省运行能耗。根据有关统计数据,采用智能化中央空调系统的节能效率可以达到30%以上。

2.变配电设备的优化配置分析

在一幢建筑中.建筑电气设备主要由中央空调冷热源机组,中央空调未瑞设备、离低压配电设备.发电机组.照明设备、给排水设备、电梯等组成,据有关统计数据表明,通常建筑电气投资在智能建筑总投资中已占将近40%。由中央空调系统、弱电系统和发配电系统占了智能化建筑电气系统总投资的绝大部分,高迭86%以上,因此,对该部分的资源进行有效的优化配置,对降低大厦建筑电气设备的投资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对此部分进行集成优化。可达到节省投资.节约能耗的目的。

采用集成优化的设计方法,改变了传统的供电方式,优化的设计方法将供配电系统、发电机系统和中央空调系统综合集成优化设计,采用发电机补峰的设计方式。发电机的功能除詹备供电以外,同时承担起供电高峰时的补峰作用,将一部分空调的负荷转移到发电机上,降低了对供配电系统的投资,同时也减少了配电系统的供电基本费用.提高变配电设备的利用率,提高了建筑电气系统的建设投资效率。

3.建筑电气设备和智能化系统的无缝集成技术

新型的智能建筑电气系统通过建筑电气设备与智能化系统的集成,使建筑电气设备除了具备传统建筑电气设备的一般功能外,更重要的是使得建筑电气设备内置了智能化控制系统,并具备开放式现场总线的接口,成为真正的智能建筑电气设备。这种集成优化给系统带来的好处,首先是建设过程简化。在采用了这种集成优化的方法后,只要完成了建筑电气设备的安装,也就完成了智能建筑电气设备的管理系统的安装,不需要在施工现场二次安装传感器、执行机构、控制器等,只需要将网络接通即可进行集中管理,从而有效降低了系统的造价。

更重要的是,由于智能化系统和建筑电气系统是由同一标准设置的,并采用建筑电气总包方式完成,因此,自控系统对建筑电气设备的运行需求和工作程序以及对建筑电气系统的管理和控制等方面符合设备的运行要求,使建筑电气设备的运行始终保持在最优化的状态。

如下图,进行集成化优化后的建筑电气设备示意图。

图二集成化的建筑电气设备

4.智能建筑电气设备集成化建设分析

要使智能建筑有较高的智能化水平和投资效率,对智能建筑做整体的规划设计和对建设过程的全面综合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传统的智能建筑由于各专业和各子系统分步建设,存在着质量难以控制、协调难、周期长、浪费大等问题。新型的智能建筑的集成优化规划和建设方式,打破了各自为政的建设方式,将整个建筑的各个机电系统和智能化系统视为一个大系统进行全面的规划设计,并对系统的建设进行全面综合管理。这种建设方式在各系统安装工程管理、进度协调、管线综合管理、工作面协调等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大大减少了协调的工作量、工作周期和工作中的浪费,使工程可以顺利进行。

5.智能建筑电气设备优化节能技术分析

根据有关统计,精确控制温度所带来的电能的节约在总能耗的18%以上,如果再加以优化运行方式以及对照明、电梯等系统的自动控制,由此所带来的能源的节约将是一个十分可观的数字。我国是一个人均资源相对缺乏的国家,通过这种方式,不仅会给国家和用户带来较大的利益,同时也为智能化建筑电气产业领域带来更好的发展空间。

四.结束语

通过智能建筑电气设备优化集成,将会开拓建设智能建筑的一个崭新途径,所带来的效率提高是显而易见的,我国是一个人均资源相对缺乏的国家,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更好地实现资源节能,将给国家、广大的户带来较大的利益,同时为我们智能建筑电气产业领域的企业带来历史发展的新机遇。

参考文献:

[1]符智军 关于智能建筑电气集成技术的再认识大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2-30期刊

篇3

二、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

我们承担了南通大学重点教育研究项目《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和培养方案的改革》,根据“加强基础、淡化专业、注重能力、柔性灵活”的改革方案,探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和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结合的“电气类”专业建设、“工程化”实践教学,课堂内外创新教育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1.跟踪学科发展、构建“电气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1)根据“电气类”专业建设原则,按专业大类培养,强化系列课程和核心课程,重视实践能力,着重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实行“3+1”的培养模式,前三年按“电气类”大类统一培养,后一年按柔性专业方向分流。(2)淡化专业教研室的界限,建立相互联系的课程组,课程组负责组织和实施各个专业教学、课程优化、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实践,促进教学体质的弹性化。(3)开设执业注册工程师和电类职业技术资格培训班,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开设“电气类”创新研究实验班,开展大学生全国机器人比赛、电子设计竞赛、智能建筑竟赛、挑战杯等竞赛活动,实现创新教育和前沿研究相结合,为培养工程科学型人才打基础。(4)推行多媒体教学和双语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建立闭卷、开卷、课程论文、课堂讨论、实验测试和论文报告等多文化综合考试评价系统。注重知识、能力和创新的综合协调发展。

2.以创新为指导,建立“工程化”实践教学体系。(1)“工程化”实践教学体系按照层次和体系进行划分。按体系划分为实验教学子体系和工程训练子体系。工程训练子体系覆盖了所有层次,从大学一年级到四年级,工程训练不断线、层次化、体系化、多元化,每一层次的工程训练都是对该层次基础性实验教学的工程训练和综合提升。(2)实行分层次、分步骤的工程训练方法,选拔优秀学生参加各类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3)加强数字化、综合化和系统化实验,促进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

3.加强教材建设,创新教学内容。(1)目前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由于办学历史较短,缺乏经典教材,但该专业发展迅速,部分知识内容需及时更新。针对现有教材建设中存有的问题,按照“电气类”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我们必须注重专业知识与相关学科的融合,注重智能建筑技术发展趋势,编写高质量的系列讲义和专业教材。(2)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属交叉学科,学生的知识面要求较广,教学内容多与授课学时少的矛盾比较突出,这要求我们必须科学、合理地选用教材,创新教学内容,裁减或压缩相关课程中的相同内容,合理压缩课内授课学时,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多设置选修课,增加实践环节,有效利用和规划学生的课余时间。

4.整合教学资源,优化师资队伍。(1)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是一个多学科融合的专业,该专业的师资队伍中需具备各个学科的教师,因此我们应该改革目前专业教研室教师只负责本专业的教学和科研的局面,加强各专业教研室的合作,整合教学资源,建立一支具有学术造诣较高的学术带头人、知识、职称、学历及年龄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2)加强与企业、科研机构、设计院所多渠道、多形式的紧密型合作,通过选派教师到国内外知名高校、设计院所进修和参与科研项目,丰富本专业教师的工程实践经验,提高教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培养本专业创新型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结束语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是一个新的技术领域,也是学科和专业建设的一个新领域,该专业的建设目前尚不完善,诸多方面有待进一步研究探索。本文结合我校该专业的建设与实践,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和总结,可为兄弟院校该专业的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1.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确定了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篇4

1.现场控制总线系统的特点

计算机分布式控制系统(DCS)其实只做到了半分布式控制。现场控制总线系统(FCS)采用智能仪表将计算机分布式控制系统中的现场模拟量信息转化为数字信息进行现场和后台控制器的双向通讯传输。现场控制总线系统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器件信号全部数字化。在建筑电气的现场总线控制系统中不在有传统的模拟量信号,取而代之的是全部的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数字信号。

(2)控制系统完全开放。现阶段采用的建筑电气控制总线系统是开放型的结构,所采用的通信协议符合统一标准,这就可以使各种设备实现交互操作,方便了系统的集成优化。

(3)现场总线系统的总线把现场的设备和仪表与通信网络互连起来,构成了现场设备或仪表互连的现场通信网络。

(4)现场控制总线系统采用各功能测量的分散模块,然后再通过先进的控制软件集中管理,最终可实现综合自动化。

现场控制总线系统(FCS)的这些特点使得它实现了全数字化、容错能力强、具有很高的可靠性,在通信方面变现为通信速度快,信息传递时节点多,方式灵活,且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

2.几种常见的现场总线控制技术

现场总线技术自产生到现在已经开发出了几种生命力较强的现场总线,并且已经取得了不错的应用效果,下面就介绍一下常用的现场总线技术:

2.1基金会现场总线(Fieldbus Foundation)

基金会现场总线,简称FF,它是一个非商业的国际现场总线标准,由两大集团合力开发。基金会现场总线最大通信速率为2.5MPbps,最大通信距离为1.9km,传输媒介可以是双绞线、同轴电缆和光纤四种之中的任意一种。

2.2过程现场总线(Profibus)

Profibus现场总线是由西门子公司为主的多家德国公司开发推出的。这种现场总线Profibus是作为德国国家标准和欧洲国家标准的现场总线标准。该总线网络模型有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和应用层,采用主从式的网络操作系统结构。该总线的最大传输速率可达12Mbps,最多可挂接127个站点且成本较低。

2.3 LonWorks现场总线

LonWorks是由美国Echelon公司推出的。它的特点是具有特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七层网络模型结构,传输距离可达2700m,具有可靠性高,实时性好,成本低的特点,在楼字自动化和工业控制方面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3.以太网控制总线技术及其在楼宇自动化中的应用

随着楼宇智能化程度的增大和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上述的一下现场控制总线技术已经不能满足建设的需求。上述的现场控制总线技术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表现在数据传输速率低,互联性较差,后台控制软件的维护费用高等方面。现阶段,采用以太网通信技术进入控制总线已经可以实现,并且获得了很好的使用效果。

3.1以太网控制总线的突出特点

(1)以太网控制总线在数据传输和发送控制信号时具有传输安全性高,可靠性强的优点。

(2)网络存取技术完善,网络互联性好。

(3)以太网的CAN总线网络拓扑结构为总线型,拓扑方便灵活。

(4)CAN总线的传输介质可以选择光纤,同轴电缆或双绞线。

(5)以太网的控制总线系统具有很强的网络扩展性。

(6)成本低、性能高、技术开发潜力大。

(7)通信过程中采用世界通用标准TCP/IP协议,具有接口功能齐全特点。

3.2 CAN总线控制系统在建筑电气智能监控系统的应用

下图为基于CAN总线的建筑电气智能监控系统的整体结构框图:

该系统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上位机的监控系统由计算机和组态软件构成,然后通过CAN适配卡接入CAN总线。上位机监控系统设在物业管理中心,工作人员可以通过PC机实现对现场设备的监视,接收楼宇节点发来的数据,并可以发送指令对现场楼宇内部的设备进行控制。

现场的智能节点的组成核心是微处理器,微处理器接收传感器传来的现场信息,然后通过CAN总线控制器,再经过CAN收发器传入上位机监控系统,实现通信功能。工作人员可根据需要发送命令给微处理器,微控制器再发送信号给控制器实现对现场照明、空调、给排水、电梯、消防、安全等设备的控制。

4.结束语

建筑电气的控制系统智能化是科技高速发展与建筑需求结合的一种必然产物。建筑电气的控制总线技术解决了现代楼宇中电气设备多,设备布局分散,需要测控的数据多等难题,且具有集成度高,可靠性强,可以进行互联操作的特点,方便了物业中心对小区的管理,符合时代的发展规律。随着控制总线系统的不断发展和应用,相信它将会在智能化楼宇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篇5

Key words: electrical automation; intelligent; application

中国分类号:TU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标号:2095-2104(2012)03-0001-02

1电气自动化在建筑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与智能自动控制、计算机网络、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密不可分,各种技术的发展催生了电气自动化的繁荣。“自动化”一词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随之电机电力等产品相继产生,直至60年代,自动化控制理论的开始应用到各行各业中,过程自动化、机械制造自动化和管理自动化,使自动化的发展进入全新的阶段。电气专业的自动化技术成为自动控制与信息处理结合产物,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极其迅速日臻成熟已经成为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建筑无论从建筑科学技术方面,还是在建筑设计和建筑艺术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是以往任何时期所无法比拟的。建筑设计理念的不断提升,促使现代建筑在智能化发展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电气自动化技术应运而生,90年代起,中国的智能建筑迅速发展,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高楼大厦基本都采用了智能化系统。

随着我国经济和现代化工业的不断发展,4C技术(即Computer计算机技术、Control控制技术、Communication通信技术、CRT图形显示技术)在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自动化产品不断普及,智能楼宇走向智能家居,智能化系统的广泛应用,为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为满足和迎合消费者越来越高的消费品位及消费理念,现代建筑需要不断提高建筑内涵,势必要引入电气自动化的成分以及智能化建筑,特别是数字电子化科技发展智能化已经成为了当今建筑界的主流方向。

2 建筑电气自动化系统的组成

现代智能建筑自动化系统主要包括通信自动化系统(CAS)、楼宇自动化系统(BAS)、办公自动化系统(OAS)、闭路电视监控系统(CCTV)、火灾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系统(SAS)及其相应的布线系统。

2.1通信自动化系统(CAS)

通信自动化系统为智能建筑内的用户提供高速、全面、安全可靠的语音、数据、图像等多媒体信息服务,满足办公自动化系统的要求,并能适应楼外电信部门的通信网向数字化、智能化、综合化、宽带化及个人化发展的趋势。

目前,智能建筑中的通信系统主要由两大系统组成:程控数字用户交换机和有线电视网(CATV )。随着4C技术的不断推广,现在智能建筑通信自动化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子系统:综合布线系统、电视电话通讯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等。

综合布线系统(Premises Distributed System,简称PDS)是智能化办公室建设数字化信息系统基础设施,是一种集成化通用传输系统。它是将所有语音、数据等系统进行统一的规划设计的结构化布线系统,为办公提供信息化、智能化的物质介质,支持将来语音、数据、图文、多媒体等综合应用,是建筑物或建筑群内部之间的传输网络。它能使建筑物或建筑群内部的语音、数据通信设备、信息交换设备、建筑物物业管理及建筑物自动化管理设备等系统之间彼此相联。综合布线系统由工作区子系统、水平子系统、管理子系统、垂直干线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和建筑群子系统六部分组成。

电话通讯系统通常有两种方式:数字程控交换系统和虚拟电话网系统。数字程控电话交换系统由程控电话交换机、配线架、中继进线组成。电视通讯系统应用最广的还是闭路电视系统,主要由接收信号源、前端设备、干线传输系统、用户分配网络四部分组成。

计算机网络系统是智能建筑中的主干网络,将智能大厦的计算机系统、网络通信设备、网络外部设备和局域网连接起来,形成互联互通,结构合理计算机网络系统,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能满足办公的软硬件环境,更好的实现网络信息资源共享。

2.2楼宇自动化系统(BAS)

楼宇自动化系统是利用现代控制方法、对楼宇内的机电设备或系统进行自动集中控制管理,以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而构成的综合系统。系统通过集中监测和控制来提高现代建筑的管理水平,降低设备故障率和维护及营运成本。 它包括建筑的中央空调系统、给排水系统、供配电系统、照明系统、电梯系统等。楼宇自控系统中基本采用的是集散控制方式和分布控制方式,即用分布在现场被控设备处的微型计算机控制装置(DDC)完成被控设备的实时检测和控制任务,克服了计算机集中控制带来的危险性高度集中的不足和常规仪表控制功能单一的局限性,实现多种控制及管理功能。

2.3办公自动化系统(OAS)

办公自动化是20世纪80年代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是利用技术的手段提高办公的效率,进而实现办公自动化处理的系统。它采用Internet/Intranet技术,基于工作流的概念,使企业内部人员方便快捷地共享信息,高效地协同工作。系统集成主要包括运行坏境集成和技术集成。

2.4闭路电视监控系统(CCTV)

Closed Circuit Television (CCTV) 一种图像通信系统,它综合了传感技术、监控摄像技术、通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组成一个多功能全方位监控的高智能化的处理系统。智能建筑中闭路电视的应用,可以保护人身安全,节省时间和费用,提高效率,实现实时指挥和调度,处理和保存信息。闭路电视监控系统视频监控系统主要由前端摄像部分、控制部分、传输部分、显示与记录四大部分所组成。

2.5火灾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系统(SAS)

消防联动控制系统是当火灾发生后,联动启动各种消防设备,以达到报警及扑灭火灾的综合系统。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系统主要由以下设备组成:主机主板、回路卡、手动控制盘、多线制控制盘、直流不间断电源、消防应急广播系统、消防电话系统、CRT系统、机箱。

3 结束语

在全球信息化的今天,信息的共享和高效显得尤为重要,智能化系统在现代建筑的应用,成就了人、信息和工作环境的智慧结合,使人们的生活和办公环境更加方便快捷,极大地提高了人类的生存质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智能化小区的内涵也必将随着科技的进步不断地变化、发展。

篇6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步入了全面发展时期,伴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进步,城市化水平也不断提高,人口激增且不断积聚,导致了大量高层建筑出现,使得建筑耗能成为我国最大的能耗之一。从我国国家建筑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得出,到目前为止,我国的建筑能耗已经达到中国全国能源总体消耗百分之三十多,而且,这一比例正在逐年增长。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的建筑电气设计上存在着很多问题,设计不合理,忽视设计施工建造的环保节能技术研究,因此造成建筑电力消耗尤为严重,进一步加重了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巨大的能源压力和环境危机。

二,我国建筑电气设计技术的特点和应遵循的标准

我国建筑电气设计的技术特点

建筑的电气设计是一个很专业化,技术要求很严格的工作,必须从建筑电气设计的具体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保证设计的科学合理性。我国建筑电气设计主要有一下几个特点:

(一)精确严密计算。对各种电气设备的负荷能力做出严密科学测试,得到准确数据,做出精确严格的核算。计算的结果将会对电气设备的安全有着重大影响,同时,严密的计算,也是可以采取经济手段的前提。

(二)科学设计建筑内的配电系统。鉴于每幢建筑的不同特点,要据实际情况对低压高压,供配系统做出科学合理的设计,既可以保证整个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营,又可以保证供电用电的稳定和安全。

(三)终端照明设计。中断照明是最为直接的消耗方式之一,照明设计科学与否,将直接关系到整个建筑电气设计的环保节能,而且,科学合理的终端照明设计还可以大大增强建筑的美观性。

(四)加强防护措施设计。高层建筑越来越多,且越建越高,遭到雷电的袭击概率也日益频繁,对建筑采取防雷设计,做好接地设计工作,可以有效保障整个建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电气设计要遵循是标准。

我国的电气设计原则,在保障建筑功能完整的情况下,不用过多花费,通过合理科学电气设计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从而实现节能的目的。需要遵循下面原则。

(一)要遵循相关法律规定。随着我国电力系统的完善和建筑节能设计的要求,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制定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2004)》,并于2004年12月1日起实施。《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2005)》已于2005年7月1日起实施。因此,在进行建筑电气设计时候,要严格按《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要求进行建筑节能设计,降低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二)要从实际情况出发,既满足建筑功能,又经济节能。

要立足国情,立足本地的发展实际情况,无需过多花费投资达到节能目的,而是要通过建筑电气的合理设计,采用合适的设备材料,完善运行方式,针对建筑物不同的 处所,不同的照度,温度,湿度,色温等一系列的建筑物功能要求,采取合理的设计,做到物尽其用,避免浪费。

(三)科学严谨设计,合理严格施工。要采用先进技术,降低能耗。

要通过不断的观测和实验找出建筑物容易存在的能源浪费点,在这些和建筑物功能无关的能量消耗上重点关注,采用先进的技术,采取合理的施工措施,降低细节处的浪费,做到整体的节能。

三,建筑电气中的节能技术探究

1.建筑电气中节能技术应用的必要性

(一)是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

我国经济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能源压力,建筑能耗作为最大的能源消耗主体之一,其能耗几乎占据了我国整体能耗的三分之一还多,不科学的建筑电气设计加大了能源的消耗和浪费,增添了我国能源负担。因此,加强对能源的控制,提高对各种能源的利用效率,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要坚持的策略。

(二)是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生活质量的客观要求。

建筑电气设计,既可以据不同的实际状况满足建筑物所有的基本功能,而且还从建筑物的照度,温度,湿度,色差色温,气流,通风等各种细节作出合理科学的设计规划,既可以减少建筑的资源能源浪费,又大大提高了居民居住的舒适度,有助于身心健康,有助于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2.建筑电气中节能技术方案措施

(一)照度标准

选择照度是照明设计的重点。照度太低,会损害工作人员视力,影响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而且不合理的高照度则浪费电力。因此,选择照度必须与所进行的视觉工作环境相适宜,按国家颁布的《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2004)》选择照度。

(二)照明方式的选择

照明方式分为:一般照明、局部照明和混合照明。在满足标准照度的条件下为节约电力,应恰当选用一般照明、局部照明和混合照明三种方式。

(三)要据不同情况选用开关方式。电气设计中有很多开关方式,在不同用途的建筑中安装不同的开关控制方式,有助于减少能源的消耗,更可以方便操作使用,提高居民使用的安全稳定性。右图是电气设计中常用的一些开关控制方式,根据不同的特点,加以对比,设计安装合理的开关程控措施,有助于贯彻落实节能措施,达到降低能耗,方便生活的目的。

(四)择合理的供电线路和导线截面

根据建筑的规模、用电负荷性质及容量,使电气间位置合理的靠近用电负荷中心,减少供电半径、减少电能的损耗。据统计,照明线路的损耗约占输入电能的4%左右,影响照明线路损耗的主要是供电方式和导线截面积。

四,建筑电气中节能方案建议

1.减少变压器的能量损耗

建筑电气对变压器的依赖性非常强,变压器在长时间的运转下造成的能耗也是相当可观的,因此在安装中最好选择合理的变压器如选用节能型变压器。综合考虑投资和设备运行费用,对负荷进行合理分配,选取容量与电力负荷相适应的变压器, 使其满负荷高效运转。

2.减少线路上的能量损耗

电气工程对线路的使用量和消耗量非常之巨,据有关统计, 线路的损耗约占输入电能的4%左右。因此设计时,在满足允许载流量运行电压损失等各种技术指标的前提下,根据建筑的规模用电负荷性质及容量,使电气位置合理的靠近用电负荷中心,另外应按经济电流密度合理选择电缆及导线的截面,从降低电能损耗。

3.在终端照明系统节能

照明系统的节能设计可从以下方面来综合考虑:一是合理选择高效节能电光源。如照明光源应选择发光效率高、显色性好使用寿命长的高效光源。二是智能化控制。智能化控制有助于长时间自动进行照明控制,具有安全、舒适、节能、高效等特点,代表了未来照明发展方向。三是合理选择照明线。照明系统可由单相二线、两相三线、三相四线三种方式。

五.结束语

随着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观点的提出,要建立一个低能耗,低污染,节能环保型社会,已经被提到了战略发展的高度。我国人口基数大,科技水平相对还比较低,因此,加强对能源的控制,提高对各种能源的利用效率,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要坚持的策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建筑电气节能化技术设计,将会有着自动化和节能化的发展趋势,因此,我国的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加强对自己综合素质的提高,更新设计理念,提高设计水平,对建筑电气设计做出合理规划,并采取合适措施,保证整个系统的政策运营,减少浪费,降低消耗,促进我国节能步伐,推进社会和谐。

参考文献:

[1]李蔚 在建筑电气设计中的节能技术措施 [期刊论文] 《电气应用》2007年5期

篇7

Keywords: intelligence; Electrical automation; Electrical design; Quality monitoring

中图分类号: TU97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智能建筑电气设备自动化的内容

目前智能建筑又称为“3A建筑”,主要包括办公自动系统(OAS)、建筑电气设备自动化(BAS)、通信自动化系统(CAS)。因此智能建筑电气设备自动化为智能建筑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系统之一,是采用具有高信息处理能力的微处理机(即中央处理机)通过通信网络对整个建筑物的空调、供热、给排水、变配电、照明、电梯、消防、广播音响、闭路电视、通信、防盗、巡更等众多设备进行实时测量、监视和全面监控,实现最优化的管理,从而提高系统运行的安全可靠性,节省人力、物力和能源,降低设备运行费用,随时掌握设备状态及运行时间、能量的消耗及变化等。因此其主要内容有:各种设备按规定时间进行启停控制,以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供电系统、空调系统、供排水系统、冷热源等的参数调节控制监视和设备运行状态的监测;对各种设备运行时间积累和维修期限达到报警,以便及时更换或维修服役期满的设备,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服务质量;根据建筑实际需要的冷负荷,自动控制冷水机组投入运行的设备台数,达到最佳的运行方式;据设备运行时间自动更换工作和备用设备,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对各种能源消耗进行计量和计费;各种文本的自动生成和打印。

2智能建筑设备系统的构成

智能建筑设备监控系统是以分布在建筑各处的远程处理机和中央处理系统设备,通过总线桥进行信息交换的,主要包括系统设备(包括主机、网关、通讯设备、DDC、控制屏等)、系统输入设备(包括各类温、湿、压力、流量、电量传感器、水流开关等现场设备)和输出设备(包括各类风门、执行器、阀门及其执行机构等)等。按结构方式分成四大类:中央处理机系统设备:由操作键盘、彩色显示器、打印机、中央电脑、数字化仪等组成;远程处理机:智能建筑可以采用TA6711和TA6585两种型号的RPU设备,这两种型号的RPU功能基本一致,区别在于其输入输出接口的配置不同。RPU也可单独使用或通过各种设备组合经过总线桥接到M7中央系统,构成2级控制系统。总线桥:是一个用于2级控制系统的通信网微处理器。它有8条通信线路,每条通信线路可连接30个区域控制器及10个RPU。测量元件和控制件:通常采用的测量元件有各种型号的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液位传感器、压差传感器、流量传感器、功率变换器等。控制器件包括各种型号的带执行机构的二通阀、三通阀和直流24V的继电器。

3远程处理机的安装技术要求

要求远程处理机的安装要求楼宇自动控制系统与各RPU之间的通信是透明的,可利用同一线路不同的RPU完成同一个控制系统。一般而言,BAS系统大量监控的是空调机组,所以将RPU布置在机房之中或附近,把空调机组控制系统使用后剩余的输入输出接口用于连接附近的水流量计、水位信号、照明控制等。为了日后的发展,RPU的接口要留出20%~30%为宜。BAS线路安装要求。在BAS进行布线时,要注意某些线路需要专门的导线,如BAS的通信线路、温度湿度传感器线路、水位浮子开关线路、流量计线路等,它们一般需要屏蔽线,或者由制造商提供专门的导线。电源线与信号、控制电缆应分槽、分管敷设;DDC、计算机、网络控制器、网关等电子设备的工作接地应连在其他弱电工程共用的单独的接地干线上。

4智能建筑电气安装中质量监控

电气施工安装中,管理人员只有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专业能力,才能做好质量的监控。

4.1认真阅图是做好质量监控的前提图纸是施工阶段的前提和依据,只有详细消化图纸,对工程每一系统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在现场发现问题和纠正错误,做到对工程质量的预控。电气工程系统设备先进、管线繁锁。在电气施工前的每一阶段,都要仔细地审图和校图,特别是对每一份设计修改通知单,都要认真地进行管理,逐一描绘到蓝图上。只有利用这样的修改蓝图,进行工程质量的监控,才能纠正一个又一个错误,保证系统的安全性、正确性和质量的安全可靠性。

4.2熟悉规范,把好质量关电气施工质量规范条框较多,监控人员要结合工程实际,边干边学,不断积累,牢记规范条例。在监控工作中,一定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仔细认真,勤动笔头,不怕麻烦;深入现场,拉下面子,严格质量管理。材料的质量和性能是施工质量好坏的关键,要始终把材料设备质量的监控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只有严禁伪劣产品用于工程,才能保证电气施工工程的安全在可事。矢能建筑论文集专刊。

4.3实现质量目标的预控既然质量目标是优质工程,那么如何具体来实现呢?我们认为:甲方、监理、施工管理人员首先必须分清工程中的重点环节,凡事有预则明,有明则清。反之,不预则废,在电气质量监控中,确定配电装置、电力电缆、配电箱三个重点设备管、补管、交接等重点协调环节,明确关键,制订措施,根据规范进行超前监控,达到对工程质量的预控。其次,必须在监控好重点环节后以点带面,促动整个系统工程的质量监控。电气工程除了设备材料的施工质量外,系统的功能也是重要一环。在知识经济、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时代,先进的设备不断出现,功能不断增强,而同一产品,功能的差异往往造成价格的明显不同。所以,在监控中,一定要根据合同仔细推敲,严格管理,实现系统应具备的功能,成为分项的优质工程的要求。

5总平面图施工设计若干要求

5.1供电系统(含特殊电源)、电力系统、室内外照明、防雷、防静电、接地及其他安全用电措施,其变电所及配电所的位置、设备选择、设备及线路布置原则符合初步设计及其批复文件要求,材料选择合理,有关措施,能满足生产及使用要求。在总平面图上,应绘制电力电源的进线及敷设方式(从建筑轴线外起至建筑内受电处止),说明电源引入配电所或变电所的方式及楼层或标高,必要时须做出局部剖面图予以交待。

5.2绘出建筑物内部配电或变电所的位置,并说明配电所及变电所需求电力电容器容量及变压器装机容量。通信系统、自控系统、信号系统的站房及设备选择及线路布置原则符合初步设计及其批复文件要求,具体布线及有关措施合理,能满足生产及使用要求。

5.3在总平面图上绘制通信交接间(箱)的位置,并标出通信干线引入的人孔位置及规格型号。选用人孔须标出其引用的标准图号,非标的必须出大样图说明。对建筑通信规模、容量及组成情况亦需加以说明。对有线电视系统,应绘制信号同轴电缆的进线方向、位置,并标示出规格型号。涉及有“建筑智能化”系统中相关系统工程的管线走向及埋要求,须在总平面中绘制。(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下面有详细说明)。

5.4室外电气管线与其他专业管线出现平行排列或交错排列等复杂方式时,应绘制局部剖面图交待高度、埋深、间距和特殊的防护处理措施。对有防腐蚀、防爆、恒温、恒湿及其他特殊要求的生产环境(如空气洁净度、防微振、防静电及电磁兼容等)有关强弱电系统,要按初步设计及其批复文件的要求,采取合理、可*的总体布局,以满足生产及使用要求。

篇8

20世纪60年代中期,世界建筑业启动了新一轮的发展,建筑物单体的高度与体量急骤增加,二、三百米的超高层建筑,单体超过10万平方米的大型建筑已十分普通。建筑物规模的增大与工程建设的技术难度不仅体现在高度与面积上,建筑物的多功能使用(同一幢建筑物内分层区具有办公、酒店、商场、公寓、娱乐等使用功能)。各类使用者对建筑物的服务要求多样化与服务性能日趋提高,越来越重视生活条件与环境的舒适性、与社会和人际沟通的便捷性、生存空间的安全性、设施服务的完善性、管理组织的严密性等。在解决这些复杂难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智能建筑的概念。

1智能建筑的理论体系

    长期以来,对智能建筑是否存在理论与学科特征,一直未能形成比较一致的认识。有些人士认为智能建筑就是把计算机、控制及电子设备运用于建筑物,只是高新技术的综合应用而已,并无理论可言。

然而,笔者认为经过二十年的实践,智能建筑已不如早期那么神秘朦胧,在长期的建设、应用与管理中,已经凸现其深层的特征,有必要对此进行探讨。图1所示为智能建筑理论的结构,下面将分别进行阐述。

    a.应用对象层。智能建筑为人类活动提供信息化、自动化的工作和生活场所,它的应用对象就是建筑物的使用者、管理者与服务提供者。

b.特定功能层。只要是按现代化、信息化运作的机构所在地都有智能建筑的需求,因此智能建筑早已不是办公建筑的专利,公共建筑、住宅建筑、工业建筑、军事建筑都可以按智能建筑建设。近十年来,中国与全球一样建成了大量智能型的办公楼、酒店、体育场馆、会展中心、医院、学校、法院、图书馆、剧院、博物馆、机场、车站、住宅、电子厂、食品厂、化工厂、发电厂、军营、应急指挥中心等建筑物,这些建筑物在世界的经济与社会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这一层面上,智能化系统功能需求与设备配置往往受建筑物个性、建设目标,管理模式和投资力度的影响而有较大的差别。

c.应用技术层面。这是智能建筑的技术基础,由通信网络技术、智能控制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和综合管理技术等组成。在这些技术领域中,最新的技术成果及其形成的装备会以最快的速度应用于建筑业。如在5年前,当软件工程界刚开始讨论中间件技术时,市场上立即推出了采用中间件技术的智能建筑系统集成软件iz bms集成化智能建筑管理系统)。又如当工业以太网技术出现突破,随即出现了基于工业以太网的楼宇自动化系统。

d.基础理论层。虽然从表面上看,智能建筑嵌人了许多令人目眩的五光十色的技术,但实质上智能建筑并不仅是新技术的综合与新装备的组合,而在其深层次中是有基础理论的支撑。

1945年奥地利人贝塔朗菲创建系统论形成了“系统哲学”,这是把世界看作一个巨大组织的机体主义世界观,它包括了系统本体论、系统认识论、系统价值论和系统方法论。系统理论的概念(等级秩序、渐进分化、反馈、开放等)与方法(图论、集论、控制论、对策论、排队论等)是智能建筑总体设计与工作流程规划中的重要工具。

    美国人香农在1948年奠定了信息论的理论基础,使人类传统的科学从以材料与能量为中心的体系,转变为以材料、能量与信息为中心。当建筑物的智能水平日益提高后,人们已不满足仅在通信信道容量、噪声抑制、数据加密上应用信息论,而需要进一步通过统计及随机过程的分析来讨论语义分析、信息的嫡的应用。

“以人为本”在如今似乎已成为一句时尚的语句,但在智能建筑的功能设计与运行管理中,如果缺乏针对使用者与管理者的工作和生活便利考虑,缺乏以人机工效学对人机界面、机器与人的共享空间的设计,缺乏在智能化、数字化环境下对不同职能与层次人的行为处理分析和对策,那么任何再先进的智能化系统也是失败的。

智能建筑不仅仅是当前高新技术的尽情应用,而且必须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建筑物的一切进行考量:设备与材料的环保、系统运行方式的综合能效设计、建筑物节能模式的选择、建筑物管理的组织结构设计,都需要从有利于协调“自然·社会·经济”关系,提高“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水平来考虑。这些工作要有助于建立7项工作:选择资源节约型的经济体系、推进社会公平化的社会体系、重视提高国家综合实力的科技体系、保持自然生产能力的生态体系、促进环境质量提高的环境体系、提高国民整体素质的人口体系和规范合理行为的政策法规体系。“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已深人到整个社会。智能建筑自然也在“可持续发展”政策的覆盖之下。

显然,在智能建筑所有的相关领域,以上的理论都在工作过程中起着宏观导向与微观指导的作用。

2智能建筑理论的特征

    通过上述分析可见,智能建筑不仅存在理论,而且其理论结构相当复杂,还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a.多目标的优化智能建筑不是机械的技术与设备集合,而是一个大系统,需要多视角地考虑技术、管理、经济、人文、环境等因素的大系统运行目标,并且调动各种手段使系统达到最优的综合目标。即系统的优化目标函数为:s=f<技术、效率、价格、智能建筑理论与工程实践—程大章发展、环境、人气等)。

b.多学科的综合这一点是显然的,智能建筑的规划、设计、运行和管理,所涉及的技术,经济、管理以及法律问题,都必须有效地应用各学科的知识成果来解决。

c.多因素的相关性智能建筑与社会信息化、社会经济发展、管理模式、装备技术发展、政府导向等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尽管就表面来看智能建筑仅是一种建设行为与经营管理方法。但是从建筑物的生命周期成本(lcc life cycle cost)(见图2)来看,当某种设备与技术采用后,可改变其生命周期中许多相关的分项状态。

    比如采用完善的ba(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进行照明系统的节能控制(按照度、时间、夜间最低照度、分区等),可以有效降低电耗与照明设备的运行时间,而照明设备因此而延长寿命减少了照明设备的维护更新费用。这可使建筑物生命周期成本中的能耗费与设备更新费用减少。但是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设置完善的ba系统,要增加建设的一次投资.同时,降低能耗的效益并不仅仅体现在lcc的图中,它对于广义的环境保护价值更是巨大的。

3智能建筑工程实践的分析

    近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全国各地的智能建筑热潮有涨无退。由于我们已经历了较长期的探索,在工程建筑中有许多成功的经验,也有不少失败的教训,无论是建设方/业主,工程技术人员,还是物业管理人员,都逐步趋于成熟。因而最近起步建设智能建筑的地区(暂称为后行地区),往往可以比北京、上海、广州等先行开发建设的大城市(暂称为先行地区)有更好的建设效果。我们将之称为后发优势,见图3

   智能化系统工程先行地区由于一开始处于探索前进的过程,不可避免地在早期建设中存在着各种过份的行为(控制论中称之为超调),随后又出现因失误而放弃的行为(称之为振荡过程),最后趋向于合理的装备与功能水平。而后行地区由于可以借鉴先行地区的经验与教训,可以比较合理稳妥地确定自己的智能化系统工程建设目标与行为,虽然起步稍迟,但最终可以与先行地区趋向于同样的建设效果,而他所化的代价则比先行地区要小得多(如早期智能住宅小区建设成本高达230元/mz,而近年来则在60元/mz左右,而且装备的性能与质量更好)。

4智能建筑已经形成产业链

    建筑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与现实清楚地告诉我们,国民经济状态上升建筑业必然兴旺,建筑业发达了,国民经济必然形势大好。中国近年来持续的经济增长其中就有1---2个百分点来自建筑业贡献。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全国的基本建设规模不断增大,北京市2008年的奥运会与上海市2010年的世博会,大大刺激了建筑业发展,智能建筑与智能住宅小区则成为建筑业的精品。在工业建筑物、民用建筑物、军事建筑物与市政建筑物中的电气设备投资已从上世纪80年代总投资的6%一7%,增长到总投资的10%----18%,并且还在不断上升。与此同时,市场中的各类智能建筑电气设备不仅引进了大量国外先进技术与产品,也推出了一定数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据不完全统计,与智能建筑电气设备相关的国内企业约有6---8千家,智能建筑电气设备的民族企业在稳定成长。目前智能建筑行业,已基本形成了一条稳定的产业链,产业链的各方关系可以用图4来描述。

    图中箭头表示各方的相互关系:①提供建筑化系统设备工程与技术服务;②提供智能化系统设备功能信息、设备使用改进意见;③提品与设备技术信息;④提供系统设备需求信息与系统设备功能信息;⑤人才与技术的需求与供应。

图4智能建筑的产业链示意图

图4所示的关系中,工作的基础是国际标准、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注:gb/t50314为《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50339为《智能建筑施工及验收规范》)。

5智能建筑应用的发展趋势

    随着文明的进步,人们对工作与生活的环境要求不断地提高,建筑物的功能与相应的标准也逐步提升.智能建筑作为现代建设技术的核心,面临着新的挑战。

篇9

住宅小区;建筑;电气工程;设计技术;要点

引言

中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越来越高要求,对住宅小区的建筑质量倍加关注。电气工程属于是建筑施工中的基础性工程,随着住宅环境的不同,就需要对电气工程不断完善。面对目前住宅小区建筑的电气工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就需要对设计技术以高度重视,以提高住宅小区的建筑使用质量。

1住宅小区配电系统的设计

1.1配电系统中变压器的设计

目前的住宅小区运行中的一个明显特点就是用电负荷在不断增加,这是由于城市居民的经济水平提高,生活质量也相应地提高,各种电气设备的使用量增加,就必然会增加用电负荷。这就需要住宅小区在电气工程设计的过程中,要对小区居民的用电负荷充分考虑,对科学合理地设计变压器[1]。特别是中国在近年来倡导节约能源,促进环境保护,在对住宅小区的电气工程进行设计的时候,考虑到用电负荷问题的同时,还要考虑到节约能源问题,对变压器的型号、安装数量都要从建筑的运行实际出发进行配置,以使配电系统安全稳定地运行,同时还降低了能源消耗量,住宅小区居民的用电也不会受到影响。

1.2配电系统中的其它设计

住宅小区的配电系统设计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就是满足建筑用户不断增加的用电需求。面对用电负荷不断增加的问题,就需要做好节约能源的工作。在具体工作中,可以对居民的电能使用情况进行了解,对电能的使用做好分类,使得所采用的节约能源措施更具有针对性,发挥时效性,配电系统设计也更为科学合理。在为建筑配置低电压设备时,要安装继电保护装置,以使低电压设备处于良性运行状态,保证为住宅小区居民持续稳定地供电。小区的配电系统设计中,为了保证供电长时间持续供电,特别是维持机房供电的持续稳定,机房供电往往是一级消防动力负荷,居民的家庭用电会采用三级负荷。通过对负荷划定级别控制用电负荷,就可以达到节约能源的作用。

2住宅小区监控系统的设计

2.1监控系统中消防监控系统的设计

住宅小区是人口集中的区域,也是各种电气设计集中安装的区域,因此,保证消防安全是至关重要的,这也是住宅小区建设的关键。要提高消防安全质量,很多的城市住宅小区都安装了消防监控系统,对火灾发挥有效的控制作用。从目前的住宅小区消防监控系统的设计情况来看,是将系统划分为局部监控区域和中央监控区域,在消防控制模块中设置有消防指挥运行流程,如果住宅小区中有火灾发生,在消防监控系统中的警报装置就会对火灾隐患进行检测,同时发出消防警报[2]。在火灾现场,消防监控系统的控制模块还会以手动操作的方式或者自动操作的方式指挥火灾现场,对火灾起到了有效的控制作用。在对消防监控系统进行安装中,为了保证监控系统在火灾发生的过程中安全运行而不会遭到破坏,就要对系统予以电磁干扰,并做好防护工作。对于系统中的线路材料,要求具有良好的耐火性能,以使得消防监控系统的功能得以充分发挥。

2.2监控系统中消防探侧器的设计

在城市住宅小区中,消防探测器是重要的装置,不仅可以对火灾予以探测,而且还能够及时地启动报警装置,随之火灾监控模块启动。安装消防探侧器的过程中,要根据实际工作需要选择消防探侧器的型号,还要考虑到安装的位置以及运行环境,保证消防探侧器的功能得以充分发挥[3]。虽然现行的住宅小区中所安装的消防探侧器对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性,而且不会受到安装位置的局限,具有良好的火灾报警效果,但也要从其应用范围出发对其安装区域加以明确。

3住宅小区防雷设施的设计

住宅小区的建筑安装有各种电气设备,就要做好防雷涉及工作。通常而言,住宅小区会安装基础性的防雷装置,这对于建筑电气工程而言是远远不够的。要强化防雷设计,就要将电气防雷系统构建起来,保证防雷系统有效运行。这就需要在安装防雷装置的过程中,要对住宅小区的规模以及防雷装置所安装的位置充分考虑。在安装直击防雷装置的过程中,要考虑到其所发挥的作用是避免直击雷对住宅小区的配电系统以及监控系统造成破坏。这就需要从住宅小区的实际情况出发做好接地工作,之后根据需要安装各种避雷设施,诸如避雷针等等,以避免建筑被雷击。对于住宅小区的建筑,其高度国家都有明确规定。如果建筑高度超过了规定范围,就要每间隔5米至8米的高度就要设置避雷带,还要连接地下线,以防止金属构件被雷击。当雷电的强度较高,防雷装置就会对电气设备的绝缘层造成破坏,这就需要安装雷电反击设置[4]。防雷装置接闪器会影响到建筑物中的金属物,两者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另外,建筑物中的钢筋和其他的金属物之间的距离都要符合规定,还要与防雷引下线进行连接。建筑中所安装的各种电气设备都要做好接地工作,还要连接防雷接地,以避免电气设备遭到雷击。住宅小区建筑安装有大量的电气设备,有必要将综合布线系统构建起来,合理设计通讯网络,以保证各项信息有效传输而不会受到雷电的影响。

4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国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对住宅小区的建筑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电气工程设计工作予以高度重视,是为小区居民塑造舒居住环境的重要条件。建筑电气工程作为建筑工程中的基础部分,直接关乎到建筑的使用功能。特别是目前各种新的电气技术在电气工程中得以应用,就更需要针对建筑电气设计工作积极探索,提高设计质量,以确保建筑电气运行稳定,更好地满足住宅小区居民的电气使用需求。

作者:余翔 单位:湖北工业大学

引用:

[1]田建红.智能小区建筑电气工程设计与实践[D].西安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篇10

前言

一个国家的建筑就是她经济发展程度的标志。国家越发达,建筑的智能化程度就越高。的确,随着当今中国社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在建筑工程领域,科技含量越来越高。新材料的应用、新工艺的发展使对建筑设计施工流程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在这样的背景下,建筑行业的五大关键设计岗位建筑、结构、给排水、暖通、电气设计日益凸现出它的重要性。建筑电气设计是整个建筑项目建设中所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主要为建筑项目提供供配电工程及弱电智能化等工程电气设计。建筑电气工程师就是主管这相关业务的专业技术人员。建筑电气与我们通常意义上的电气自动化并不同,是电气自动化相关原理技术在建筑行业的具体应用。因此,保证建筑电气工程的管理质量成为了重中之重。

二.电气工程在建筑工程中的重要作用

工业与民用建筑中的电气工程,包括建筑中的强弱电,是整个工程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把建筑比作一个人,混凝土结构就是人的骨架和肉体,而血液和经脉就是建筑中的电气。大概从20 世纪60 年代左右开始,我国的建筑电气工程事业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其中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电力电子技术、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更是超出人们的预料,这些环境的变化直接导致人们对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居住和工作建筑的电气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种情况下就使得电气工程的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电气工程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投资、工期、预期等等的效果,影响到整个建筑物整体设备的安全运行、投入使用情况、节能效果、舒适性、高效性和安全性,特别是建筑物的安全问题,电气设备能否安全可靠运行,线路是否有火灾隐患,火灾报警和智能监控系统能否正常运行,消防设备、紧急照明等等这些设备的供电是否可靠,都是建筑安全的重要因素,所以,这种情况下,对电气工作人员的考验是相当高的,不仅仅要从传统的电气和自动化控制技术中走出来学习和面对新的电气和自动化控制技术,还要面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等等现代的先进的科学的智能控制技术,力图建设安全可靠有技术含量的电气工程来保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三.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

施工中必须根据已会审后的电气施工图纸和有关技术文件,按照国家现行的电气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地方有关工程建设的法规、文件,经审批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技术方案)进行。施工中若发现图纸问题应及时提出并处理,不允许未经同意擅自变更设计。严格推行规范化操作程序,编制符合规范、工艺标准,具有可操作性的质量控制程序。

1、基础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

在基础工程施工时,应及时配合土建做好强、弱电专业的进户电缆穿墙管及止水挡板的预埋、预留工作。这一工作要求电气专业应赶在土建做墙体防水处理之前完成,避免电气施工破坏防水层造成墙体今后渗漏;对需要预埋的铁件吊卡、木砖、吊杆基础螺栓及配电柜基础型钢等预埋件,电气施工人员应配合土建提前做好准备,土建施工到位及时埋入,不得遗漏。电气施工安装中,管理人员只有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专业能力,才能把好质量关。

2、主体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

首先必须分清工程中的重点环节。在电气工程质量监控中,确定配电装置、电力电缆、配电箱3个重点设备交接协调环节,明确关系,制定措施,根据规范进行超前监控,达到对工程质量的预控。其次,必须在监控好重点环节的基础上以点带面,促动整个系统工程的质量控制。电气工程要与土建工程紧密配合,根据土建浇注混凝土的进度要求及流水作业的顺序,逐层逐段的做好电管铺设工作,这是整个电气安装工程的关键工作,做不好不仅影响土建施工进度与质量,而且也影响整个电气安装工程后续工序的质量与进度。浇注混凝土时,电工应留人看守,以防振捣混凝土时损坏配管或使得开关盒移位。遇有管路损坏时,应及时修复。

3、装修阶段的质量控制

在砌筑隔墙之前应与土建工长和放线员将水平线及隔墙线核实一遍,因为将按此线确定管路预埋位置及各种灯具、开关插座的位置、标高。抹灰之前,电气施工人员应按内墙上弹出的水平线和墙面线,将所有电气工程中的预留孔洞按设计和规范要求核实一遍,符合要求后将箱盒稳定好,将全部暗配管路也检查一遍,然后扫通管路,穿好带线,堵好管盒。抹灰时配合土建做好配电箱的贴门脸及箱盒的收口,箱盒处抹灰收口应光滑平整。

四.电气工程师的责任和要求

电气工程师是电气工程质量好坏的直接负责人,因此电气工程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必须过硬。同时,光有专业水平也是不够的,电气工程师必须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对自己所负责的电气工程要认真对待,不光要把自己的专业知识应用到工程建设中去,还有用心去对待自己所负责的工程,细致的,深入的,全面的做好电气工程所涉及的技术、进度、签证、质量、安全等各方面的管理工作。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电气工程师,必须不断的更新自己各方面的知识,不墨守成规,及时的掌握最新的发展动态。

建筑电气与我们通常意义上的电气自动化并不同,是电气自动化相关原理技术在建筑行业的具体应用。建筑电气设计涉及的面广,从传统的供配电、照明、动力、自控、防雷接地设计,现在已发展到消防、保安、共用天线电视、楼宇自控系统、通讯系统以及自备电源等设计。建筑电气工程师是一项技术要求很强、非常讲究理性化思考的职业。它需要从业人员有:

(一)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建筑电气设计涉及面广,设计规范又多,这就要求电气专业工程师,一丝不苟地对待每一个系统的设计,要精益求精;

(二)较高的学历、广泛的理论知识,现在一般企业招聘这类人才,学历都要求大学本科以上,需要经过系统的建筑电气自动化学习;

(三)要有团队合作精神。这一点相当重要。建筑工程设计有交叉作业,综合协调的特点,电气设计必须考虑到建筑、结构、给排水、暖通等方面,必须具有综合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如工程概预算、招投标、工序衔接及工种配合、各种关系的协调等等,只有紧密结合,才能提高建筑工程设计的科技含量。

五.结束语

电气工程中应把“质量第一、安全第一”放在首位,工程师应该根据所建工程的自身特点,做到对每个施工环节的有效动态实时控制,把技术交底工作落实到实处,从材料购买、工程施工、工程质量等各个环节都认真的进行管理。同时,建立有效的监督体系对工程的质量进行监督,确保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富军 建筑电气工程管理及质量控制陕西秦力建设工程监理有限公司陕西科技报2010-09-14报纸

[2]赵子云 建筑电气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的运用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01-25期刊

[3]廖亚振 建筑电气施工质量通病问题与处理措施探讨 企业导报2012-06-30期刊

篇11

雷电的发生对于建筑尤其是高层建筑的威胁是巨大的。建筑遭到雷击所带来的损失不可估量。因此,在建筑的设计中,要加强弱电系统的防雷设计,保证建筑免受雷电的袭击。

二、弱电系统的基本概念

根据电力的强度大小可以将电力分为强电和弱电两种类型。建筑电力一般是指50Hz的高压交流电以及220V以上的电力。其主要作用是将电能提供其它用电设备,比如照明电力设备、空调等。智能化的建筑弱电又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1、按照国家规定的电压安全等级,来控制建筑体中电压的低电压电能,其分支有直流电以及交流电;

2、能够携带信息的电能,比如图像、声音、数据资源(电视、计算机信息、电话)等。在大型建筑的电力系统中,36V及其以下是属于安全电压范畴。一般用户电使用的高压线路比如电压是380/220V的电压线路,这些都被称作是低压配电线路,也就是说其最高电压值是在家庭使用中的最高电压。在家庭中的高电压通常指的就是家用电器的使用,比如热水器、空调等高压电气设备。只有在这些高耗能电器在使用中才会达到高压配电。

三、弱电工程实施情况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越来越多的现代化技术被应用到了建筑规划之中,弱电工程作为这些现代化技术正常运行的重要支持措施,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已经涉及建筑装修的各个方面。总的来说,弱电工程在智能建筑中的实施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通信网络系统。电话、网络、计算机是现代通信的主要工具,随着智能建筑的发展,现代建筑工程中对于通信网络系统的建设布局要求越来越高,为了能够更好地满足用户的要求,必须对建筑中的各种通信网络及通信终端进行处理和控制,从而有效地保障各种通信工具能够平稳安全运行。

2、办公自动化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也是现代智能建筑中弱电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大多数现代建筑来说,为了能够有效节约人力、物力、财力的支出,往往会广泛应用各种自动化装置,以有效提高设备运行效率,而办公自动化设备的正常运行需要有弱电工程的技术支持才能得到保证。

3、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建筑设备监控系统也是现代智能建筑中弱电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为了能够有效提高智能建筑环境的安全性,加强对周边事物的监控,一般会在建筑物周围安装监控系统,该系统的运行则需要弱电工程的保障才能顺利完成。

4、此外,在现代智能建筑中,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公共安全防范及结构化布线系统、弱电电源及接地系统等的正常运行也都需要弱电工程的建设与支持,若是没有完善的弱电系统,那么整个建筑的多种功能都将无法实现。

四、建筑弱电系统防雷设计要点

1、屏蔽保护

针对现代建筑弱电系统的屏蔽保护措施旨在有效阻挡和衰减雷击作用于建筑及其相关电气系统时产生的电磁辐射干扰、相关线路中产生的电磁感应现象。现代建筑的屏蔽保护主要依靠屏蔽接地完成,一般涉及智能建筑电气系统及设备和相关线路的屏蔽措施。例如,实际建筑弱电系统设计和安装过程中,在进行各种线缆的装设时,应当根据不同场所的具体要求和实际情况,按照现有的雷电防护设计及安装标准进行,选用具有屏蔽性能的电缆并合理的穿套金属管,同时,确保屏蔽层的可靠接地。此外,还应当做好等电位连接工作。等电位连接是为了降低不同设备间、设备与相邻金属构件间在雷电作用下出现的电势差,对此,应当对包含弱电设备的建筑空间安装专门的等电位连接带,并将室内的各个设备的外壳、设备的机架及接地端,各屏蔽线和保护PE线路等按照最短的距离、网型或者星型结构和等电位连接带进行有效连接。

2、弱电系统电源及通信系统保护设备的安装

对于现代建筑弱电系统相关防雷保护设备的安装,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考虑:

(1)关于弱电系统的电源保护。根据有关建筑电气的设计要求,对于建筑相关的低压电源线路应当设置过电压保护设备,由此把雷击时产生的能量引入大地,对此,实际应用中,应当根据不同的电源等级,合理的对电源电涌保护等设备的载流能力以及过电压防护等参数进行选择。同时,对于建筑内部的计算机服务器等重要设备,其保护设备应当具有一定的噪声抑制功能,其防雷保护的要求更为严格;

(2)关于通信系统保护。根据应用场合的不同,建筑内部通信系统的保护一般包括粗保护以及精细保护两种方式。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设计人员应当充分把握各弱电系统及设备的自身特性、供电及工作方式、接口线路以及具体的频率等参数,在此基础上合理选用低功耗、动态响应快、频带合理以及载流能力足够的保护设备。

3、科学的布线技术

现代建筑内部电气系统复杂,除了一般的照明供电系统、消防联动系统、通信系统以外,还涉及动力以及计算机等系统,因此,在进行建筑电气系统线路的设计和布置时,应当高度注意防雷保护网络和正常电气系统线路间的相互影响。为此,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考虑:

(1)在建筑防雷设备接闪时,应当把上述线路的导线穿套金属管进行屏蔽保护;

(2)高度重视建筑外部引入的供电线路、通信线路、卫星天线等的合理布线,降低外部雷电波引入带来的不良影响;

(3)当使用屏蔽布线时,应当在建筑的各层配线设备中,通过铜排等设施进行集中接地;对于由外部引入的电缆线路,应当对其金属护套及相关金属构件进行可靠接地。

五、强弱电系统的接地

1、单点接地

单点接地也就是将电路结构的某一个点设置在地面上作为参考,在地上连接同时设置安全接地螺栓。其主要作用是防止两点链接形成电阻抗耦合电路。多点接地又可以分为并联和串联两种,但为防止电阻抗耦合电路,最佳接线是采用单点接地,形成平行低频电路。为防止工频及其它散电流对接地产生干扰,信号接地线与机壳线之间要保持绝缘。

2、多点接线

当工作频率高于30Hz时,才使用多点接线,多点接线是使用地面板来代替每一个循环电路。由于接地导致阻抗成正比,接线的长度和工作频率会增加阻抗,从而导致总阻抗产生电磁干扰,所以要使用多点接线,同时一定要找到最接近地面的接地电阻。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弱电系统防雷设计,大大降低了雷电的袭击,将可能发生的损失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蔡汝金.浅谈建筑物弱电系统防雷保护应用措施.建筑科学.2010(06)

[2]金百荣.高层智能建筑及其弱电系统防雷研究.高电压技术.2014(05)

篇12

民用建筑在施工中应考虑电气的节能设计理念, 对节能电气进行施工时, 应认真贯彻国家相关的施工技术文件, 使施工作业做到整体美观、技术到位、经济合理等要求。民用建筑电气技能设计问题不仅仅涉及到多个专业的技术领域, 而且还要针对工程项目特殊性, 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施工设计图纸, 确保电气设施能够安全可靠的运行以及管理维护方便等特点。节能设计最为基本的设计任务是必须满足整体设计的美观性,在设计过程中不仅应注重设计的实用性, 同时也要充分的体现出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对光污染、生化污染以及电磁污染等采取综合的治理措施,使人居环境符合相应的标准, 从而保证人居环境具有较强的安全性。

一、 配电供电系统的技能措施和设计依据

配电供电系统在设计过程中应从分考虑电气节能问题, 对于相关的配套设施要进行全方位的审核, 选取适量最优, 节能性最好的配套设施作为施工原材料, 是体现设计思想的重要内容􀀁其中对于负荷值的计算是配电供电系统确定方案和设计施工图纸的基础, 要将其负荷参数计算和计算方式重视起来。将供电系统治理谐波和功率因素提高上来, 配电变电系统应选用节能性好的设备。与此同时, 选用适配的材质和导线截面, 将线路铺设方案进行合理的优化, 这样做可以有效的使配电线路耗损情况降低, 从而实现节能设计的目标。

1 供电系统的负荷值计算是节能设计有效进行的保障

在负荷值计算期间, 应根据设计实际的使用情况选择最适合的负荷值, 以此将变压器容量确定, 同时应选用性能较为稳定、技术参数良好的配电供电设施, 以保证系统在可靠、经济、安全的环境下运行。配电供电系统的节能设计依据的是对电力设备容量和负荷计算的最优化选择,选用参数配置适合的设备是将功率因素提高的以及使变压器无功功率降低的关键。

2 配电供电系统节能措施的分析和研究

在配电供电系统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应将配电供电系统设备的电压以及容量等级确定好, 然后选择其中较高的配电电压深入负荷内部应合理的选定供电中心, 将变压器设置在中心负荷区域, 这样做能够有效的将线路使用长度减少, 使线路的损耗率降低, 选择变压器应做到科学合理, 在变压器的选择问题上建议使用高效低能耗的产品,力求使变压器的实际负荷接近最佳的负荷设计值, 将变压器实际的经济效益提高, 减少其能耗损失应将配电系统的设备运行方式进行合理优化:即选用能耗最小的工作模式,特别是专用设备和季节性机组, 可以考虑设计专用的变压器降低设备的综合能耗, 同时还要对设备线路铺设问题进行考虑, 选择路径应具备一定的科学合理性, 节能设计和优化设计的原则是:负荷线路短线路损耗低。

二、节能型电气照明的设计方法

电气照明设计中需要遵循的节能要点是如何进行室内外照明节能指标的确定和节能光源、灯具, 附件的选择、建筑物室内外的节能型电气照明设计和智能化、合理、有效的控制节能措施是现今实施节能型电气设计的难点和重点内容。技能型照明设备首先应确保在作业面不降低视觉效果以及照明效果的前提下对其进行设计施工,技能型照明设计效能的提升,是最大程度的减少照明系统运行过程中对光的损失而采取的最大限度的方法和措施, 换种方式来说:就是高效能和最大限度的将电能和各种能源利用好。

1对技能型照明电气进行设计的准则就是提高照明系统整体的使用效率, 在设计过程中确保照明质量是基础前提。其内容主要包涵:节约高效用电, 在节能型照明电气设计过程中, 应考虑满足家居照明的标准,为此, 可以根据我国有关标准对照度进行选择, 并且照度标准要从实际应用的需求为出发点进行考虑, 要始终贯彻执行按实际需求进行照度标准值的高低的选择。

2节能型照明电气设计措施

人居室内节能型照明设计的基本原则应根据不同的场所和功能要求的不同选取照度在人居照明设计过程中, 要选择适合的照明模式, 如果照明现场需要高照度的情况时, 应选择混合照明模式。如果工作的位置较为密集时, 应采用一般的单独照明模式, 但是照度不要过高, 通常情况下应不超过500lx,如果工作的位置具有不同的照度时, 或者仅仅是其中的某一个特定区域时, 可以采用分区式照明模式, 要求较高的工作区域应采用的照度也要高一点, 而对于非工作区域, 就可以采用照度较低的照明设施, 但是两者之间的照度比值不可以超过3:l, 室外的照明设计应该考虑到以下特征:室外照明的光源选择问题应该将光电参数总体评估问题重视起来, 比如像光源的显色指数以及发光效率等. 灯启动时间与再启动的时间、电压的额定值参数以及工作电流参数。灯的性价比以及使用寿命等有关因素。设计集中分组控制系统,同时在办公等场所充分结合太阳光的分布来布置照明灯具并分别控制,为人的行为节能提供可能。

3管理系统智能化节能

设置合理的计量和检测设备:进线系统设置电流、电压、有功电表、无功电表测量;配电系统设置电压、电流、功率因数等参量变送器并将信号送至监控中心,监控中心根据上述参数实时监控配电系统的实际运行情况,进行定点定时控制,达到优化运行、节能管理的目的。

4能源的综合利用

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将太阳能发电与建筑材料相结合。如小区路灯等公共照明采用以太阳能蓄电池供电为主,普通市电供电为辅的供电方式(平时用太阳能蓄电池供电,当其出现故障时由普通市电供电),从而大大节约了电能。

3 结束语

民用建筑的电气设计包涵的技术种类十分繁杂, 根据工程对象的不同, 其施工技术的标准和装备配置等问题也不尽相同, 这就使得工程在实际的施工当中会遇到多种多样的困难,目前我过大力倡导节能型建设, 这不仅仅有助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合理资源利用率,同时也是时代进步的体现, 所以, 对于相关问题的研究一定要尽快提上议程。节能将是个永久的话题,有效的节能将是赖以人们生存的一个重要保障。人们对于节能无时无刻都不能松懈,不断地创造出更多的、更先进的节能途径才是保证人们正常生活的唯一方法。

参考文献

[l] 会议论文.民用建筑供配电设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黑龙江省建筑电气情报网、黑龙江省建筑电气专家委员会2010年年会, 2010.

篇13

展会介绍: 2005年8月经过甘、青、宁三省公安厅及消防总队的共同努力我们成功的在兰州召开了首届中国西部(兰州)国际社会公共安全及消防产品博览会,国内外近200家知名企业来到兰州参展。展会期间甘肃省安全技术防范学会组织了甘肃、青海 、宁夏3000多行业内专业观众和100多家包括公、检、法、金融、房地产、交通等单位进行参观采购。近年来随着各地经济的发展,相关安防展览会也频繁召开,展会质量参差不齐给很多安防企业造成沉重的负担甚至经济损失。“2006年第二届中国西部(兰州)国际社会公共安全及消防产品博览会”将总结首届展会及国内其他大展的经验力求将第二届西部(兰州)安防、消防展览会办成甘、青、宁三地联合打造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西部安防博览会”。

2006第十一广州国际照明及建筑电气技术展览会

展会时间:2006年6月8日-11日

展会地址:广州国际会议展览中心

展会介绍:照明及建筑展(Light+Building)的展会品牌及理念――基于灯光照明和建筑电气技术的产品都与建筑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照明及建筑展(Light+Building)的发展理念是建立在当前照明与建筑的发展趋势上,它是实力雄厚的、全面的和以未来为导向的。它将所有关于照明与建筑设计,即灯光照明和电镀技术、建筑楼宇输配电及工业控制系统、自动化、安防技术、综合布线、电梯、停车库设备及管理系统、太阳能、通风、供热、制冷设备等带到了同一个展览中,整个展览会将“建筑学相关系统”的各个部分有机的融为一体。为投资者、建筑设计师、建筑工程师、批发商、零售商、建筑发展、开发商提供一个全面的、独特的、综合的国际性展示、交流、采购、交易平台。

第二届中国国际数字城市建设技术研讨会

展会时间:2006年6月10日-12日

展会地址:苏州国际博览中心

展会介绍:本次大会将由主题演讲、专题讲座、展览展示、项目洽谈、交流联谊、现场、示范工程考察等活动组成,届时将有近百名国务院相关部委领导、城市市长、相关国际机构代表和建设界、科技界、IT界、金融界、教育界等企业负责人和专业人士到会参与各类交流活动。

大会将以丰富的内容、高层次的背景、具有前瞻性的主题和互动的风格,赢得社会各界和传媒的高度关注。作为全球电子信息产品的制造业中心,苏州将以独特的魅力迎来中外工商企业巨头。

第十届华南地区工业控制自动化国际展览会

展会时间:2006年6月19日-21日

展会地址:深圳会展中心

展会介绍:“华南自动化展”自1997年7月举办第一届以来,一直以强大的市场需求为依托。经过多年的精心培育,它已经成为中国及亚洲区自动化、仪器仪表、光机电一体化及液压气动等相关领域的专业国际盛会,为自动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理想的展示和交易平台。

2006年,“华南自动化展”将以良好的姿态迈入第十届,展场总面积预定为18000平方米,预设800余个展位,预计参观人数为3.8万人次。大会组委会将努力邀请国内外著名厂商及活跃在自动化行业的相关企业到会,并将更加注重观众质量的提高,致力为企业搭建更加有效的交流合作平台。工业自动化对促进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已经被国家列为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也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选择。近年来,随着国际产业转移步伐的加快以及中国机械装备工业、重化工业的强势崛起,工业自动化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2006广州国际绿色、环保、节能住宅新材料及新技术展览会

展会时间:2006年7月19日-21日

展会地址:中国(广州)出口商品交易会展馆正馆(广州市流花路117号)

展会介绍: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人口数量巨大,国土与资源有限。所以在中国倡导绿色、环保、节能建筑是非常符合中国国情的。住宅建设中节能、节地、节水、节材问题非常重要,它不仅关系到住宅能源消耗的问题,也涉及到地球上有限的资源合理利用。目前我国近400亿平方米既有建筑中,99%属高能耗建筑,其单位面积能耗约28%,再加上建材生产的能耗,用于建筑的能耗已占到社会总能耗的40%。从这些数据不难看出,建筑业是一个高能耗的行业。如果节能型建筑能大力推广,其社会的经济利益和对地球的资源利用都有积极的作用。

本届展会将针对中国及亚洲邻国的市场需求,使您的产品及服务得到合理的定位,并开拓一个战略性的市场契机。我们诚邀来自世界各地的参展商参加本届展会,相信我们的展会会成为您拓展国际市场,寻求良好商机的最佳选择。

2006年中国(昆明)国际安防消防产品警用器材装备展览会

展会时间:2006年7月20日-23日

展会地址:昆明国际会展中心

展会介绍:由昆明市公安局、昆明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以“夯实安全基础、注重科技强警、拓展安技市场”为主题的2006年中国(昆明)国际安防、消防产品和警用器材、装备展览会将于2006年7月举行。中国(昆明)国际安防、消防产品和警用器材、装备展览会,已成功举办了多次,为参展各方提供了交流合作、拓展市场的良好机会,也形成了众多的合作伙伴和参展客户,为展会的再次举办奠定了非常有利的基础。2006年再次举办本届展会,是顺应市场的需求和众多商家、客户的要求设定的。我们衷心希望通过本届展会的举办,为促进我省市安防技术的进步和行业发展,为新昆明的建设乃至整个云南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跨上一个新的台阶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八届中国国际工控自动化及仪器仪表(青岛)展览会

展会时间:2006年7月24日-27日

展会地址:青岛国际会展中心

展会介绍:青岛,名牌聚集的"制造之都",半岛制造业的龙头,"青岛强则半岛强,半岛强则山东强"。2003年7月,一个关于山东和青岛未来发展的决策--《关于加快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的意见》正式出台。该意见明确规划了半岛制造基地的战略目标:要建成日韩产业转移的基地,成为世界级的制造业中心。在2005年展会规模的基础上,2006年展会现已吸引的展团包括美国、韩国、日本、新加坡及中国港台,并不断加强吸引更多国际展团。2006年国内仪器仪表需求量将达到108亿美元。制造业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主导力量,其发展水平是衡量国家或地区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制造业的蓬勃发展必将带动仪器仪表等一系列相关产品需求的不断增加。

首届中国智能产品与科技成果博览会

展会时间:2006年8月1日-3日

展会地址:北京国际会议中心

展会介绍:智能产品(1)智能家居集成展区,含:智能家居中心,智能家电产品,智能视听产品,智能玩具产品,智能游戏等;(2)智能装置与智能系统展区,含:智能仪表与智能传感器,智能检测系统,智能设备,智能开发系统,智能制造系统,智能控制单元与系统,仿生与智能识别装置,仿真设计与制造,智能教学设备,智能温室技术与产品,及其他各类智能产品;(3)智能机器人展区,含:专用型机器人,通用型机器人,教学型机器人,游艺型机器人以及各类机器人开发系统;(4)智能建筑集成展区,含:智能场馆,专用技防仪器仪表,数字化小区,以及其他与智能建筑集成配套的技术和设备;(5)智能交通展区,含:智能化交通设备与系统,智能化定位与导航系统,智能化高速路收费系统,车辆智能识别装置,以及其它与交通管理、指挥、运行相关的智能化产品、技术、软件、系统;(6)智能网络展区,含:智能软件,智能商务,智能诊断,目标判断与分级系统,智能管理系统,智能决策软件,智能网络与终端,网络会议系统,网络教学系统,网络监视与控制系统,以及其他智能网络的平台、系统;(7)智能通信展区,含:智能通信终端设备,智能通信技术,智能通信系统;(8)综合展区,含:以上未涵盖的各类智能产品、系统。

2006中国国际建筑、家居智能化及社区安防数字化展览会

展会时间:2006年8月8日-10日

展会地址: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

展会介绍:本次展会的展览范围为:1.建筑智能化:出入口控制系统, 门禁系统,生物识别系统,停车场自动管理系统,综合布线系统,防盗报警系统,视频监视系统,通信网络系统,信息网络系统;2.家居智能化:家庭自动化产品,家居布线系统,家庭网络产品,电话通讯系统,可视对讲系统,智能灯光控制,家庭中央控制系统,家庭安防系统,家庭娱乐系统,智能家居集成产品;3.社区安防数字化:小区电视监控系统,远程视频监控系统,防盗报警系统,可视对讲系统,门磁、门禁系统,网络广播系统,紧急呼叫系统,消防报警系统,消防灭火、排烟、供水系统,小区智能联网管理系统,家居报警联网系统,智能抄表系统,物业管理系统等;4.其他:行业媒体、金融机构、相关产品和软件等。

2006中国(北京)国际建筑电气技术博览会

展会时间:2006年8月8日-10日

展会地址: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

展会介绍:展会活动内容:1.高规格的发展战略论坛:届时,政府部门的主管领导,以及知名专家学者及著名企业高层主管将出席会议,并就我国建筑电气产业的发展现状、相关政策法规、未来发展趋势等项议题发表演讲,为广大参会人员提供一个把握市场脉搏的良机。2.高层次的专题交流会:来自国内外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就本领域最新研发成果和应用,以及我国在此产业领域内的若干热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和交流。同时征集论文,并经专家委员会评审,选出优秀论文在技术论坛上宣讲。3.新技术新产品推介会:会议展览期间,将适时为知名企业安排技术或产品推介专场,进一步推广企业技术与产品,宣传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知名度,扩大企业产品市场。

第十七届中国(上海)国际建材及室内装饰展览会

展会时间:2006年8月18日-21日

展会地址: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

展会介绍:上届展会面积到3万多平方米,共吸引了来自日本、法国、英国、德国、韩国、美国、荷兰、意大利、俄罗斯、新加坡、丹麦等数十个国家参观、参展,北京、上海、广州、黑龙江、江苏、浙江等20几个省市和地区的350多家建材企业加盟。据门禁系统统计参观者总量达到34145人次。其中国内观众占本次展会的94.7%,港澳台0.6%,国外观众4.7%。其中国内地江浙沪占有75.1%。

通过展览会结束后对参展商进行的问卷调查, 70%的参展商能够接受本次参展费用,75%的参展商认为展览会专业程度较高,70%的参展商觉得参展效果较好,50%的参展商有意向参加明年的展览会。

上届展会云集了国内建材领域主要知名企业,世界著名品牌也汇聚于此,如安洋、皇明、能率、拜尔、欧文斯科宁、圣戈班、堡密特、SKK、YKKAP、振兴铝、西蒙、金粤、卡帝士、康宇、信义、WOODONE、汇丽、斯米克、卡斯卡特、亚西亚、阿努克、亚士漆、上海市十佳橱柜等业内顶级品牌均已齐集参展。体现了当今建筑材料的最高水准,并取得了良好的展览效果。为上海世博场馆建设和各类建筑工程,提供了最好的建材产品以备选用。

2006城市治安防控设备展览会暨第十届中国智能交通、警察装备展览会

展会时间:2006年9月5日-7日

展会地址:深圳会展中心

展会介绍:本次展会的展出范围是:城市视频监控及周界报警系统、城市治安防范设备、生物识别系统、智能交通及交通设施、警用装备及反恐设备、门禁系统、货物扫描系统、探测仪、感应器、扫描器、模拟训练、特种车辆、应急反应、通讯监控系统、海陆空港口保安系统、安检与保护设备、暴乱控制设备、网络安全、危险物质探测器、移动目标跟踪监控系统、车载监控系统。

2006第六届上海智能家居、家庭自动化技术设备展览会

展会时间:2006年9月8日-10日

展会地址:东方明珠-上海国际新闻中心

展会介绍:展会吸引了国内外众多企业参展,得到业内人士和各省房产开发商的团体参观,展会品牌度和买家认知度倍受业内推崇,已成为国内至关重要的展会之一。

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经济快速发展,并日益崛起成为亚洲新的金融中心和商业中心。上海市是目前国内最具辐射力的市场,是国内外企业进行商业交流的重要窗口,是国际物资采购中心,同时也是国内外众多企业推广产品集中地。上海已经成为海内外厂商、买家登陆中国的首选城市。作为国际智能家居的盛会,主办方为广大的智能家居行业供应商、经销商提供广阔的贸易平台,是参展商提升企业知名度、寻找贸易伙伴、拓宽业务渠道的最佳途径。

目前广东省他已经制定了规划,到2010年智能家居的产值要占到整个IT行业的60%。这是一个相当大的比例。上海市、浙江省信息产业厅也制定了相关的创新计划,也进行招标,智能家居也是其中的一块。 国外已经看到中国智能家居市场开始要形成了,纷纷介入各种展览会、讨论会,甚至是支持国内某些企业发展某个东西,或者把他们的模块拿过来,国外的企业窥于中国的市场,说明我们的智能家居要加快发展速度。

2006鲁中(潍坊)社会公共安全产品及智能技术设备展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