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医学专业就业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1•2就业区域性差异。结论:临床医学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分布基本集中在地区级以上的医疗机构,县级医疗机构仍然较少。关于毕业生的就业医疗机构级别,毕业生就业面主要在地区级医疗机构,其次是省级和县级医疗机构;从毕业生就业地区上看,大部分毕业生把在福州、厦门和漳州等沿海较发达地区作为首选地,其次是地区一级,一般内地县级单位相对较少。本院近五年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的毕业生就业区域情况经趋势卡方检验,无统计学意义(χ2=0•37<3•84)。
1•3考研录取率逐年降低。结论:近五年来临床医学专业的毕业生考取研究生比例有逐年下降的趋势,经趋势卡方检验,有统计学意义(χ2=9•654>3•84,P<0•05)。2004届毕业生研究生的录取比例为13•79%到2008届为4•44%。
1•4临床医学生就业灵活性下降:就业灵活性包括药品销售、自主创业等。结论:近五年临床医学专业的毕业生灵活就业比例有逐年下降的趋势,经趋势卡方检验,有统计学意义(χ2=5•55>3•84,P<0•05)。2004届毕业生的灵活就业率为7•76%到2008届为3•33%。
2讨论
从收集到的本院近五年的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的毕业生初次就业的情况得出的结论,分析所产生的原因。
2•1社会方面的原因:
2•1•1经济因素: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了临床本科毕业生就业选择的偏差。大城市拥有便捷的交通、舒适的环境、先进的医疗设备、很大的医疗卫生需求,成为临床本科毕业生就业之地的首选。然而,大城市的用人单位往往竞争激烈,人员相对饱和,难以接纳大批毕业生。人数众多的广大农村地区,则出现“缺医少药”现象,基层医疗机构基本上是低学历、低职称工作人员。基层医疗机构急需充实大批医学人才,特别是偏远的山区,交通差,难以吸引毕业生。
2•1•2用人单位招聘因素:用人单位在招聘人员方面存在误区,用人标准不断提高。目前,医学就业市场“僧多粥少”已成客观事实,用人单位在挑选人才时不断提高用人标准,不顾实际竭力招聘硕士、博士等高层次人才,使临床本科毕业生进入医院困难重重,加剧了就业的压力。
2•2学校方面的原因:
2•2•1学校知名度影响就业:在市场经济品牌效应的作用下,对于同专业不同学校的临床本科毕业生,许多用人单位乐于追求名牌学校生源,从而对普通医学院校毕业生就业带来影响。
2•2•2扩招影响就业:医学院校扩招使临床本科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由于国家招生政策的调整,加之前些年就业形势良好,吸引了大量的考生报考,从1998年开始全国医学院校大规模扩招。
2•2•3就业指导工作相对滞后:很多学校都还满足于前些年的高就业率,对新形势下临床本科毕业生就业的特点和难点认识不足,缺乏有经验的就业指导老师和有力的就业指导措施。
2•3临床本科毕业生自身的原因:
2•3•1就业期望值高:由于近年来国家采取“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体制,很多临床本科毕业生仍停留在传统的就业观念上,过高地估计就业期望值,盼望“高工资、高福利、环境好、不艰苦”的工作岗位,选择有发展前途的大医院[1]。孰不知这些单位人员己相对饱和,此外,民营医院、私立医院无保障,基层医院无发展等就业思想也深深影响毕业生,从而使部分毕业生不敢轻易选择就业单位,丧失最佳就业时机,把自己挡在就业大门之外[2]。
2•3•2学生就业心理准备不充分:当前不少临床本科毕业生认为就业的成功与否在于学习的成绩,忽略了各种有效信息的收集,忽略了推销自己的方法和策略,甚至少数毕业生把就业看成是人际关系的结果,从而放弃了努力学习。此外,部分毕业生认为就业问题是学校的事情,把希望寄托在学校就业指导部门与辅导员身上,观念的滞后使就业更为困难,反映了毕业生在就业心理准备上的不足。
3解决对策
3•1从社会角度出发:
3•1•1建立和完善临床毕业生就业市场:为毕业生就业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由于临床本科毕业生就业具有时间性和群体性的特点,加之基本上属于初次就业,因而不能完全等同于社会其他人员的就业。积极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以学校为基础的毕业生就业市场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必然趋势。为了保证临床本科毕业生这一资源的合理配置,不能单靠毕业生观念的转变,有关部门应该进行有效的宏观调控,为毕业生就业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3•1•2医疗机构加强人才储备:医疗卫生单位深化改革,改变用人观,加强人才储备。“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医疗机构要有前瞻性的人才观,应抓住高校扩招后临床本科毕业生充足、选择余地大的机会,积极储备各层次的医学毕业生,同时把握卫生机构改革的良好时机,实行人才公平竞争、优胜劣汰、优化配置,克服用人上的重学历轻能力的现象。
3•1•3鼓励毕业生参加基层就业项目:毕业生参加基层就业项目,服务期满后毕业生享有各方面的优惠政策。对到基层就业、“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三支一扶”和“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项目等服务期满的毕业生,可享受公务员招录优惠、事业单位招聘优惠、升学优惠、国家补偿学费和代偿助学贷款;服务期满自主创业者,可享受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小额贷款担保和贴息等有关政策优惠以及各基层就业项目服务年限计算工龄,服务期满到企业就业者,按照规定转接社会保险关系等优惠政策。
3•2从学校角度出发:
3•2•1加强临床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指导:指导临床本科毕业生在国家就业政策下通过“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实现充分就业。指导毕业生明确择业时限,就业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毕业生及时将签订的就业协议书上交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学校报福建省就业指导中心审查批准,按时办理就业报到证及相关的就业手续[3]。学校应积极开办就业指导专家系列讲座,讲授毕业生择业前准备、职业生涯规划、如何撰写简历、面试技巧、自荐材料的准备、面试的着装、言谈举止等,做好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面试技巧指导以及讲解党政机关人才选拔中应注意事项,对用人单位招聘、签约等主要问题进行解答,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教育和辅导。积极开展“一对一”就业指导,组织经验丰富的、长期从事就业工作的教师对学生进行就业前指导,解答学生常见的就业问题。
3•2•2定期举办招聘会、供需洽谈会:要规范校园招聘活动,利用双休日定期举办临床本科毕业生供需洽谈会。毕业生最后一年在各教学医院承担较重的实习任务,他们必须遵守严格的实习制度,而用人单位因为分布较散,各自的工作也不同,如果学校不加以有计划的组织,用人单位和学生的双向选择就会面临一种无序的状态。学校定期举办大型的毕业生招聘会,邀请用人单位参加,既有利于保证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又有利于医学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更能有效地维护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利益。当然对于一些需求量大的用人单位,学校也可利用休息日为之举办专场招聘宣传,安排毕业生面试、笔试,以促成供需双方达成协议。
3•2•3加强就业心理健康教育: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与就业竞争的日益激烈,毕业生在择业中容易产生一些心理问题,因此学校应开设心理咨询中心,开通就业心理咨询热线,解决毕业生在择业中出现紧张、焦虑、恐惧、自卑等不良心理状态。此外,学校通过毕业心理测试和职业心理测试,帮助毕业生分析自己的兴趣、专长、能力、工作经验、个人品质及渴望的工作机会和生活方式,使毕业生更好地认识自我,正确地进行自我评价,制订合理的求职计划,帮助毕业生树立起自信心,更新就业观念,及时就业[4]。
篇2
1.3体能测试的专业要求人民警察招录时的体能测试的规则非常严格,而且有视频监控,犯规者成绩归零。每年都会有部分学生的体能测试成绩不合格是因为违反了体能测试的规则,因犯规而失去了体能测试的成绩。这种情况是非常可惜的,在我们2007-2009级的毕业生中每年都有出现。出现此类问题主要学生是对体能测试程序和规则不熟悉,平时练习机会少造成的。
2辅导员提升法医学专业学生体能测试工作的路径
就业是国家的一项民生工作,同样也是每个高校的重要工作之一,每所高校都把就业工作放在突出的位置。做好就业工作的每一个细节对于学生而言很可能就是增加了很多的就业机会,因此法医学专业辅导员要认真思考提升学生体能测试成绩的路径,帮助学生顺利就业。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与学生的走访、交流,我们对于法医学专业辅导员提升学生体能测试的路径有如下建议:
2.1体能测试思想教育的日常化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如何使学生树立这种生活态度,让学生能够自觉去进行体育锻炼和有针对性地进行体能测试训练,需要辅导员老师持之以恒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老师可以在主题班会、就业指导、实习动员、日常工作等各项工作中不断地向学生宣传体能测试的重要性和可操作性,使得学生能够在思想上主动树立加强锻炼,增强自身的身体素质,了解体能测试的知识的意识,并能付之以行动。通过辅导员老师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们能自觉地在平时的课余生活中去进行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不能完全靠突击来实现,需要长期锻炼来予以维持,因此辅导员老师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必须要长期化。
2.2体能测试活动的常态性和激励性现在已经有部分院校法医学专业的辅导员老师开展了体能测试活动的比赛,但比赛不是常态性的。这种形式的活动多为学校的团委学生会开展的学生活动,竞争性和游戏性稍微偏多,距离正式的体能测试考试还有一定的差距,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保持良好的体能储备。我们的辅导员老师可以借鉴现在非常流行的团体素质活动做法来开展体能测试工作,同时要保证严格按照公务员考试的程序来进行,并能坚持每学期开展一次。这样操作起来才能有效帮助学生提升体能测试能力。第一,开展体能测试活动的成本低,人数少,非常易于操作。法医学专业招生人数较少,体能测试需要的场地各高校的田径场都可以符合,1000(800)米长跑和10*4折返跑可以在跑道上进行,需要就是秒表和卷尺,操作起来也非常容易。第二,必须要按照人民警察体能测试的程序严格进行,这一点无需过多解释,只有多加练习,同时按照正式考试的要求进行才能取得此项工作的理想目标,最重要的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体能测试的标准、要求以及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这样他们在平时的锻炼中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同时在参加正式测试时也能减少学生的紧张,帮助他们取得更为理想的成绩。第三,我们可以把这项活动作为一次团体素质拓展,并与学生的综合测评进行挂钩,作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分或者身体与心理素质项目中一个子项,并给予适当的分值来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团队素质拓展活动形式可以降低学生对考试的抵触心理,有更浓厚的兴趣参与进来,同时在综合测评中予以适当的体现,促使学生能以最好的状态参与到体能测试中来。把体能测试的成绩按照每个时间段折合成相应的分数,根据成绩来予以评定相应等级,在综合测评中予以一定的体现。第四,辅导员老师需要定期开展体能测试,并能保存好相关数据,动态监控学生的体能变化。体能是需要通过长期锻炼来予以维持状态,而且利用记录下的数据可以监控到学生的体能变化情况,在开展工作时也能做到有的放矢。
篇3
临床医学专业就业难不难
近几年根据市场调查来看,很多临床医学中医药的学生对于自己的择业定位,往往都锁定在大城市或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在找工作的时候,总是会选择大城市,大医院,经济效益好的单位,普遍对于就业的期望值过高。
所以,大城市和发达地区的医疗卫生机构日趋饱和,医学人才市场上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造成一种就业难的现象。但其实,如果把条件放低,临床医学专业的人才找工作还是比较容易的。
很多人会说,我的要求已经很低了,为什么还是找不到工作,相信这就要从自身来找原因了。大家都知道,临床医学人员的需求量很大,但同时对于人才的自身实际水平要求也很高,所以,这也导致了临床医学专业的录取分数高,学制长,而且一般临床医学的学生都得考研或是出国深造。所以,如果找工作困难,那可能是自身水平还有待提升。
临床医学专业的毕业生相对于其他专业的毕业生来说,确定性会比较强,这几年的就业形式也一直比较强,就业前景很好。
临床医学专业就业方向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医疗卫生单位、医学科研等部门从事医疗及预防、医学科研等方面的工作。
从事行业:
毕业后主要在医疗、制药、新能源等行业工作,大致如下:
1 医疗/护理/卫生;
2 制药/生物工程;
3 医疗设备/器械;
4 新能源;
5 美容/保健。
从事岗位:
毕业后主要从事医药代表、销售代表、护士等工作,大致如下:
1 医药代表;
2 销售代表;
3 护士;
篇4
据医疗机构反映,一些聘用的医学生进入工作岗位时连基本的临床常识和操作技能都没有熟练掌握,考执业医师资格证多次都没通过。不难看出,许多医学生的能力尚达不到职业要求。现如今高校培养出来的医学生大多是应试型学生,严重缺乏实践性,这就导致了我们的医学毕业生临床实践能力不强。根据调查显示,用人单位相对于学历要求来说更加看重求职人的临床实践能力。从当前的临床实习状况来看,很多学生的实习效果较差,查体基本功及外科手术基本功不扎实。
大多数医学生不能对自己进行合理分析并正确定位,导致在选择就业方向上存在一定的问题。自负或是自卑,在求职面试中不能够充分展示自己的优势,导致错失很多就业机会。另外,职业素养不足也有一定影响,主要体现在缺乏与人沟通的基本技能和礼貌,在人际交往中不善于交流,缺乏奉献意识和吃苦精神;诚信观念不够等等。
二、临床医学生就业竞争力分析
(一)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内涵分析
就业竞争力即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具有能找到适合自身才能发挥和可以实现自我价值的工作岗位的能力。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学生应对社会就业压力,让自己在某些领域胜于他人,在职场竞争中更有优势的一种综合能力,不仅包括素质修养等内在能力,还包括一些外在的环境因素和条件。
(二)临床医学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缺乏的原因探析
影响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弱的因素既有高校毕业生人数增加,高校教育模式有待改进,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要求提高等外在因素;也有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缺乏,择业观念偏离实际,综合能力欠佳等内在因素。其中,大学生自身就业竞争力的缺乏是造成就业困难的根本原因。
首先是学生就业观念的局限性。刚刚脱离高校这一模拟社会环境的大学生们,往往带着“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较高就业期望值去择业,目标定位过高,不切实际。大多数毕业生把自己的职业生涯定位于经济发达地区的综合医院,片面认为只有在大城市才能实现自身价值。
其次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影响。据调查,不少医疗服务单位反映新参加工作的毕业生在科研和人文素质方面普遍不高,甚至缺乏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高校在不断扩招的过程中,大学生起点不一,整体素质参差不齐。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有的高校甚至盲目扩大办学规模,忽略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学模式的合理改革,导致了学生学难以致用。
再者是学生就业准备的不够充分,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就业的过程其实也是生活技能的体现过程,包含了许多的知识和技巧,需要学生全方位地打基础,做准备。如果基础不牢,准备不充分,他们将无法及时调整好心态,产生不良心理,很可能走上极端的道路。医学生在就业中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如果学生自我定位不合实际,极易产生理想与现实、独立与依赖、积极选择与消极待业、选择与放弃等矛盾。就业准备不充分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大学生缺乏对市场需求和市场发展的深入了解,不能正确规划自己的择业方向,错失适合自身的就业机会;二是对于面试技巧掌握的不全面,没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甚至缺乏一定的人文知识和法律意识,忽视了医德和内在品质的养成;三是大学生的抗就业挫折等心理承受能力不强。
最后是学生专业理论功底缺乏和临床实践能力不足。现有的医学教育,很大程度上存在着“老师照本宣科、学生死记硬背”的现象,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过分看重考试分数,缺乏临床思维能力,不能将已经掌握的基础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不能对症下药,活学活用。有些学生甚至以“60分万岁,多一分浪费”为学习标准。学生的学习热情不够,会影响教师的教学热情,最终受害的还是学生自己。就连询问病史、书写病历等基本操作技能都不能熟练掌握,更不用说临床实际工作能力和动手能力。此外,医院对求职者学历要求的提高,导致本科生较研究生来说,实践机会减少。加之医患关系紧张造成的负面影响使有些病人不积极配合实习医生的工作。
三、促进临床医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的有效途径
综合院校提升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在思想政治教育、人文素质教育、心理教育和就业指导等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因地制宜,立足实际,提升医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是综合院校的整体竞争力提升的关键所在。
(一)加强医学生的思想教育,指导其合理规划职业生涯
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决定着他们的择业行为。高校应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为学生提供更多接触合和了解职业环境的机会,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就业观,建立符合实际的职业生涯规划;应以市场的发展和需求为主要导向,以指导学生职业生涯设计为主线,通过开展模拟面试、社会实践、生涯指导等形式,使他们对未来就业环境和就业形势有一定的了解,能够科学定位自身的发展方向和职业方向,能够初步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职业规划。与此同时,在对学生的教育管理过程中,我们还要突出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学生将个人梦与国家梦、民族梦紧密联系在一起,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二)加强素质教育,优化医学生的择业就业心理,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风尚
择业就业心理是影响医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在医学生求职过程中常常出现因高估自己的能力、缺乏自信心等不适宜社会的心理状态而导致就业失败。从某种意义上说,适应社会能力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反映,其高低表明一个人的成熟程度,是这个个体融入社会,接纳社会能力的表现。传统的教育片面重视专业知识技能的的灌输,从而导致医学生人文素质薄弱,思考和处理问题不够全面。医学生的学习成才离不开实践活动,实践是学习成才活动的载体。高校可通过开展医学生素质拓展、朋辈式的心理调适等方式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我们要有意识地把学生工作与提升就业竞争力有机结合起来,使教育效能最大化来实现学生能力发展最大化。
篇5
一、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
(一)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人数在增加,就业难度逐渐加大
近年来,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发生了变化。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由供不应求变为供过于求,就业难度日趋加大。由于高等医学院校扩大了招生规模,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的总量明显增加,加剧了就业竞争。例如,我院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由五年前的200多人发展到今年851人。另外,目前绝大多数医院的发展重点不在扩大规模而是以急需的、具备一定资历的专业人才为主,大量接收毕业生的状况将不存在。因此,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的难度越来越大。
(二)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择业观念陈旧,就业期望值过高
目前我院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的择业价值观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许多同学的就业观念比较狭窄,缺乏开阔的行业视野,缺乏创业创新的精神准备。很多年来,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相对于其他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的确定性比较强,就业形势一直较好,使他们缺乏竞争意识, 没有紧迫感,多少有一点优越感。多数毕业生看好大城市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把择业定位在城市、大医院、经济效益好的单位 , 反映出毕业生追求高薪、追求舒适、追求名气的心态 , 就业的期望值过高。通过我们这次调查发现:在我院临床医学一系临床医学专业2006届462名毕业生中,91%的毕业生倾向于在省、市级单位就业,9%的毕业生愿意在县级单位就业,而乡级以下单位则无一人考虑;72.6%的毕业生倾向于在三级(三甲,三乙)医院就业,27.4%的毕业生愿意在二级(二甲,二乙)医院就业,而一级医院则无人问津;88%的毕业生认为自己刚毕业月薪就应该在1000元以上,甚至2000元以上。然而,大城市和发达地区的医疗卫生机构日趋饱和,医学人才市场上的竞争也日趋激烈,接纳毕业生时考虑的问题已由数量向质量转变,大中城市的综合性医疗机构、经济发达地区的县级医疗机构原则上都需要硕士,其次就是获得英语六级、计算机二级证书。因此,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的择业期望值过高,造成了就业难现象。
(三)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供需矛盾
主要表现为:1.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多,但需求不多。2.学历层次供需不平衡,各级医疗单位都有精简机构和分流人员的趋势,使传统的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接收能力有所下降,大量吸收本科毕业生有一定的困难, 对医学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 出现对人才结构的需求层次上升。3.地区之间供需不平衡,经济发达地区和一些中心城市医疗机构需求量不多,但要求高,想去的毕业生多,而符合条件的毕业生少;经济不发达地区和农村乡镇医院需求量多,但愿意去的毕业生少。
二、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对策
(一)学校应该提供的就业指导服务
1.在以往的新生入学教育中,可以增加一部分就业指导内容,帮助同学们及早树立目标,明确职业理想。教育他们,个人的职业理想是对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的规划和构想,必须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之上。
2.入学以后至实习以前,针对每位同学不同的个性和学习情况,不断教育同学们做就业准备、提高自身各方面的能力。在这一阶段的就业指导,主要是积累自己的实力,认真学习文化课程、加强体育锻炼、培养多方面兴趣、努力提高综合素质,为在激烈的职业竞争中实现职业理想打下坚实的基础。
3. 针对大部分同学在实习期间就该为各自今后的目标着手实施,因此,在进入实习点之前应该规定一段时间,集中指导同学们学会自我推销。这一点,我院近几年已经做了大量工作,如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等,今后还应严格考勤、丰富形式,增强效果。这一阶段就业指导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宣传就业政策,分析就业形势,提供对毕业生参军、报考公务员、考研等方面的政策咨询;通过人才素质测试,引导毕业生客观地进行自我评价,及时修正就业目标,确立合理的就业期望;全面、合理地收集、处理、利用就业信息;模拟就业现场,训练求知技巧,如求职材料的书写,面试、签约的要领、技巧及应注意事项、如何推销自己等。
4.实习结束还有半年在校时间,利用这段时间可以针对不同情况做不同指导:针对去向仍不明确的同学们,指导他们尽快转变角色、适应社会。精心组织好各类招聘会,为毕业生求职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毕业生完成学业,走向社会,奔赴新的工作岗位,这无疑是人生的一大转折,走向社会的大学毕业生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是如何尽快适应社会,成功的实现由学校到社会、由学生到职工、由本科到研究生的角色转变。因此,我们还应该针对已经明确去向的同学提供相关指导,这样做也有助于接收单位满意我院毕业生,提高蚌医声誉。
(二)学生应努力完善自己的文化知识和综合能力
1.文化知识
一是扎实的基础知识。基础知识是知识结构的根基。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求职无论选择本专业或相关专业,都少不了宽厚扎实的基础知识。近年来医学技术发展迅猛,知识更新加快,这里的知识更新是在基础知识上的更新。今天医学生的就业、择业已不可能“从一而终”,职业岗位随时会发生变化,要工作,就必须有扎实宽厚的基础知识。在校期间要扩大知识面,把基础知识的面扩得越宽越好。
二是精深的专业知识。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毕竟是高等医学院培养出来的、从事医学专业很强的高级专门人才。因此,临床医学专业知识应是知识结构的核心部分,也是医学科技人才知识结构的特色之所在,而专博相济,以博促精已成为当前社会对高科技人才的重要要求。美国曾对 1311 位科学家作了 5 年的调查,结果发现,有成就的很少是仅通一门的专才,而是以通才取胜,如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多是进行综合性研究的通才。我们的大学生要为获得学历证书、学位证书和其它证书而不断努力学习。
三是有一定的其它知识技能。除掌握过硬的专业知识之外,掌握一技之长,如音乐、体育、书法、绘画、驾驶、等方面知识技能的大学生求职更易成功。
2.应该具备的能力
一是适应社会的能力。适应社会首先需要调整自己的观念,勇敢的面对挑战、融入社会,适应社会能力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反映。
二是人际交往能力。据统计,人们除了 8 小时的睡眠以外,在其余的 16 小时中,约有 70% 的时间都在进行交往、沟通信息。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在培养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上应注意以下几点:一要大胆参与,抓住机遇,积极参加社团和社会实践活动。二要心理相容。在与人交往中,要有宽阔胸怀,不计较个人得失,要做有远大理想、开朗、豁达、谦让的人。在大学期间善于交往的同学在求职中往往也显得更为自信和成熟。三要诚实守信。没有人愿意与不诚信的人成为好朋友,只有讲诚信才能与人交往。四是平等互利。作为一种能力品质,我们强调的是人格平等。帮别人就等于帮自己,那种顾全大局、先人后己的人,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都会得到人们的赞同和敬佩。
三是组织管理能力。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不可能每个人都走上领导岗位从事管理工作,但每个人在将来的工作中却都有可能应用到组织管理才能,这是现代社会对综合性人才的新要求。一直以来,大学毕业生中的党员和学生干部总是用人单位的优先考虑对象,其重要原因就是因为看重他们具备的组织管理能力。
四是动手能力。对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而言,无论你今后是从事教学、科研工作还是在基层第一线,动手能力的强弱都将直接影响到你的能量的发挥程度。因此,要特别重视实习,在临床实习期间努力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
五是创新能力。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应该主动参加我院各个教研室的科研兴趣小组,积累知识,增长才干;向专家教师们学习,培养想像力、创造性思维学会全方位、多层次的思维方式。
六是竞争能力。大学生是最具有竞争力的就业群体。竞争是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实力的展示。在同等学历的毕业生中,外语能力(四级或六级)、计算机能力(国家二级或三级、四级)等等,都会引起用人单位的特殊兴趣。
七是表达能力。它有口头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两方面。口头表达能力首先要敢于说话,大学生要敢想敢干敢说。其次要有话可说,大学生要多读书多看报,关心国家大事,掌握更多的信息,关注人们普遍关心的话题,这样才能有话可谈。总不能一辈子只谈专业,不谈其它。再次还要善于谈话。大学生除要学习心理学、辨证法及语法修辞外,还要学习一些说话、论辩的技巧。
尽管当前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总的就业形势严峻,但只要我们学校和学生共同努力、相互配合、找准定位,每一位毕业生还是能够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
参考文献
[1]李震华,张勇.医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原因及对策[J].中国医药导报,2006,(34).
篇6
基础医学专业培养能力 1.掌握基础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医学实验的分析、设计方法和操作技术;
3.具有基础医学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
4.熟悉基础医学教学工作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5.熟悉临床医学基本知识并了解临床医学的新进展和新成就;
篇7
从事行业:
毕业后主要在医疗、制药、新能源等行业工作,大致如下:
1 医疗/护理/卫生;
2 制药/生物工程;
3 医疗设备/器械;
4 新能源;
5 美容/保健。
从事岗位:
毕业后主要从事医药代表、销售代表、护士等工作,大致如下:
1 医药代表;
2 销售代表;
3 护士;
4 内科医生;
5 产品经理。
临床医学专业培养要求 1.具备城乡基层社区常见病、多发病、地方病的诊断和处理能力;
2.具备对危、急、重症病人进行初步判断、处理和转诊的能力;
3.掌握临床实际工作所必需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篇8
(2)学生本身不能长时间的忍受口腔医学技术的技术工作。社会的发展导致了现在的学生越来越娇气的性格,他们不能吃苦。大多数的学生在看到口腔技术工人的工作条件之后就萌生了退意,他们认为条件太艰苦,不适合自己。因而不能摆正自己的心态,更多的人认为,上了大学就不应该再进入工厂,下车间。
2、社会方面的原因
(1)大医院抬高就业门槛,学历要求提高。大学生毕业后,大多数都希望得到更好的就业单位,所以大多数的毕业生更倾向于大医院,或者是知名度较高的医院等。当医院的需求人员数量达到一定程度后,它们更注重的就变为质量,高文凭则成为了他们录取的第一凭证。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追求更高的学历就成为了大多数医学生的首要目标,这其中当然也包括了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尤其是,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在实际上是属于技术范畴,因此更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向上追求更高学历的欲望。
(2)工作环境的影响。作为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方面的学生,以后工作的地点大多数是工厂,而工厂的工作环境与医院或者是诊所相比恐怕是天差地别。首先,工厂的工作环境没有医院或者诊所的宁静,太过嘈杂的环境对于人的心理是一种负担,大多数人更喜欢相对安静一些的工作环境;其次,工厂的强制性比较强,没有医院或者诊所相对的自由。
3、学校方面的原因
目前有很多学校更注重于升学率的提高,想凭借升学率来提高知名度,以此获得更大的生源,因此对于学生忽视了自身专业不太重视,更注重于专升本相关科目的讲解,导致学生对于这一相关科目也变得轻视起来。对于本专业的认识也不够,甚至可以说是落后。
二、解决现状的对策
1、改变学生就业观念,加强对于口腔医学技术的了解,提高自身素质学校在招生宣传及新生报到时要向考生详细讲解口腔医学技术和口腔医学是不同的专业,在课程设置、培养目标、就业方向等有很大的区别,对口腔医学技术真正感兴趣的同学招收进来,而不是对不明情况的学生及其家长避而不谈,这就等于学生是稀里糊涂的来上学,等到明白了一些情况就错过了转专业的时机。对于招收的同学加强对于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学习,开阔视野,加强各种基本能力的锻炼,掌握各种基本理论知识。吃苦耐劳,实事求是。对于工作充满信心,使自己充满昂扬的斗志。
篇9
一、引言
我们国家学习医学院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面临一个困境,医学学生就业率下降是“就业难”最直接的体现。根据第三方教育数据咨询麦可思公司日前“2009大学生就业能力排行榜”,本科失业率最高的10个专业中,医学类专业占了3个。中医学失业率排在第一位,毕业半年后有30%的毕业生没有找到工作。传统就业较好的口腔医学就业率也不尽如人意,失业率达29%。临床医学的失业率也有24%。这种局面是否正常呢?我认为其中的原因值得我们更深入的考察。
二、医学及相关专业毕业生数量并非供大于求
综合来看造成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大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经济大环境不好,另一个原因就是岗位供需的差距。但是,医学专业毕业生的情况可以从其他专业当中挑出来,医学院毕业生供大于求是一个“伪命题”。至于为什么说第二个原因不能用来解释医学毕业生就业困境要用下文的一组数据在说明,我们可以先考察一下如何来否定第一个原因。
(一)从医学及相关专业毕业生的特点分析
医学院学生和其他专业学生是不同的,因为他们的知识技能和能为社会提供的服务不同于其他专业的毕业生。一般来说,社会对医学毕业生的需求量是随着居民人口数量的增加而增加的,而且是一种近似正比例的增加。但社会对其他专业毕业生的需求却不是随着人口增加正比例增加的,这就是问题的关键。比如说社会对汽车的需求增加了,但不一定成比例的反映到对相关技术人才的需求上去。因为汽车厂可以用前期的库存来满足这部分增加的需求,还可以通过进口来满足国内的需求。而人口的增加对医疗服务的需求是近似正比例的增加,因为医疗服务没有那么多的可替代途径,它不能被库存也不能通过进口。也就是说,社会对医疗服务的需求是一种刚性需求。因此我们可以说,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不好的原因中应该不包含这种经济波动的系统性影响因素。
(二)与美国比较分析
然后我们再考察一下第二个原因为什么不成立。这里主要通过我们国家和美国之间的一组数据来说明问题。在给出数据之前也很有必要对美国公民的医疗状况做一个介绍。
美国的医疗机构中,州及以下政府所办的非营利性医院仅占医院总数10%,民间非营利性医院占60%,民间营利性医院占30%,而私人诊所遍布全国所有社区,几乎都是营利性的机构。美国始终不是全民公费医疗,美国医疗保险体制是一种“雇主主导制”。即没有一个全民基本医疗服务体系,保险都是由各家公司去买,鼓励各家公司买保单,不需要政府插手,美国的医疗体制是全世界作的最市场化的。但它所受到的批评也不少,由于美国保险主要是由私人保险机构提供,美国的医疗服务主要是由私人医院提供,增加了成本但是没有增加价值。在这个庞大的体制下,每个利益团体各有其经济利益的考量,全面性的体制改革将难以实现,而且成本控制仍将是首要课题。
医疗体制建设的首要目的是什么――公民患病可医!总体地看美国的医疗体制,只能说它的运行成本偏高或者过高,从医疗服务在供给是否能满足需求的角度上看,它基本不存在问题。而我们国家的医疗体制的最大问题不在于是否产生了巨大的运行成本,而是如何提供足够的、公民所需的医疗服务。因此,在对下面一组数据进行对比时,我们只着眼于对供求数量的考量,对于体制运行的成本问题先暂时不予以讨论。下面将给出一组中美两国2008年的一组数据:
通过这个表格我们可以算两组数据:平均每万总人口所分配到的医学毕业生人数中国为2.7,美国为1.3,平均每万农村人口所分配到的医学毕业生人数中国为5.0,美国为6.4。这两组数据可以说明,我们的毕业生数量平均后和美国的差距并不大。可能前一组数据还不具有完全的说服力,那么后面一组按照农村人口作为标准的数据更加实际和具有说服力。因为农村医保制度缺位、生活条件相对低要低、保健设施和保健的观念更缺乏,因此他们才是医疗服务应该重视的群体。另外假设我们能够剔除教改扩招的外部影响的话,医学人才供过于求的论断就更不会成立了。
三、造成医疗服务供给不足的原因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医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困境呢?我认为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
(一)公民就医习惯
在我们国家,普通公众的就医观念就是:需要治的病就大治,无论是什么程度的疾病,小医院根本不值得相信,只要去大医院才能治好病。但根据相关统计,每年到大医院就诊的人群,有80%左右是在基层医院即可解决的常见病、多发病。在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等国,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人不会上大医院就诊,社区全科医生会及时发现需要转诊去大医院的病人。大医院根本不设门诊,只有转诊。我们国家的乡镇医院、村级诊所和社区医院基本都是形同虚设,它们只发挥了药房的作用。县级以下医疗机构医疗水平越低,公众就越依赖大医院。据卫生部提供的数据,目前全国80%的医疗资源集中在大城市,其中的30%又集中在大医院。这种资源调配的错误思路在我们国家的改革过程中并不少见。比如说第一阶段的教育体制改革,改革的重点只放在了高等教育层面上。医疗机构和医疗资源应该是类似于金字塔式的、有层次的配置。县级以下医院应该有对一般疾病的治疗能力,当超出其医疗能力时应该及时的建议病人转向高一级的医院。这样,金字塔底部的县级以下医疗机构就需要大量的医务人员从事对常见病的处理。由于我们国家和美国的行政划分不太一样,而且国情也不一样,所以在美国没有很明显的乡镇医院、村级诊所和社区医院划分。但美国医疗体系中有一股相类似的力量――私人医生。首先美国医疗保险覆盖了大部分私人诊所,老百姓患一般的疾病必须首先看私人医生,经诊治如果认为有必要到医院进一步治疗,则通过私人医生联系相应的医院办理相关手续,这样在医院发生的费用才能通过保险公司支付。与我国相反,美国技术好的医生在私人诊所较多,因此私人医生和病人之间关系非常融洽,也比较容易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其实,新的医改应该学习新教改,吸引人力资源的流动,建立起这种医患的信任关系。另外,在保证和满足广大群众基本医疗需求的基础上,建立一些高档次的医院,满足不同需求的人群。
(二)政府对医疗服务的垄断
私人资本在医疗行业的处境非常艰难,一直困扰私立医院的三大问题――国民待遇不平等、市场竞争实力悬殊、公私税收两条线。从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医疗市场就已经引入市场机制,但经过了二十多年的发展,民间力量似乎“有负众望”。据卫生部统计,2008年全国医院诊疗人次总数中,私立医院部分仅占医院总数的9.5%。在我们国家的医疗行业,国家居于垄断地位。经济学理论认为,对于垄断行业,要么政府对其提供的产品或者服务实行限价或者引入竞争者来打破垄断,提高社会福利。也就是说――要垄断就监管,不垄断就竞争。反观我们国家,一方面国家没有完全开放私人资本在医疗行业的权限,另一方面有鼓励医疗行业走市场化,让公立医院转为私立医院,自负盈亏。这其实是个矛盾。国家的垄断力量使得医疗行业的规模过小,而且医疗成本偏高。在美国申办医疗机构比较自由。政府审查所办医疗机构资质的合法性,只要符合规定的办医标准和行医者的执业资格即可。因此,营利性的医疗机构在美国占据着主导地位。尽管美国政府采取的是高度自由的市场经济体制的管理模式,然而在立法和监督方面是非常严格的,任何市场行为都不能超越其法律框架之外。因此,我们国家的医改应该在做好立法和监督的前提下放开私人资本参与医疗行业的通道,将市场可以解决的问题交给市场,市场没动力解决的或者没能力解决的才交给政府。政府应该创造更适合私人资本运作医疗机构的环境,释放更多的医疗服务岗位。
(三)医疗保险体制
医疗保险也具有保险的两大职能:风险转移和补偿转移。即把个体身上的由疾病风险所致的经济损失分摊给所有受同样风险威胁的成员,用集中起来的医疗保险基金来补偿由疾病所带来的经济损失。虽然说对医疗服务的需求是“刚性的”,但它仍然也要受到价格信号的刺激,这和其他商品或者服务市场是一样的。而医疗保险体制的健全合理与否直接决定医疗服务市场的价格信号是否合理。由于我们国家没有健全的医疗保险体制,巨大的医疗成不使得患者不得不消极治疗,特别是对于收入不高的农村居民更是如此。我们应该建立全国统一标准的医保资金划拨体系,建立全国一体化的公民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在医保资金的来源方面应该发挥我国的社会主义优越性,增加医保资金在大型国企和矿产资源中的持股和分红比例。让全民共享国家福利。总之,医疗价格偏高就打消了居民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也就相对减少了对医学专业毕业生的需求。我国医疗保险体制仍然不健全是造成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困境的又一个原因。
四、结论
本文的根本目的不仅仅在于考察我们国家医学相关专业毕业生就业困境的原因,而是借助这个角度来审视我们国家医疗服务的供给面和需求面的问题所在,透过这个表象来看本质。我们国家医疗服务的供给不足,这种不足不仅仅是数据上可以说明,如果综合考虑到我们国家居民的饮食饮水卫生、生活环境、保健水平和相对庞大的农村以及城市低保人口等因素,医疗服务供给的缺口就显得更大了。医疗体制改革已不仅仅是我们国家体制改革进程中的重要一环,而是关乎整个民族素质和国家的竞争力,乃至是一个国家对人性的关怀。因为人最宝贵的是生命,而生命跟健康连在一起。就像本文说过的一样,医疗体系存在的首要目的就是让公民患病可医!
注释:
①本文所述医学专业是指包含临床、牙医、骨科等所有能够提供医疗服务的相关专业.
②美国教育部统计的学生数是按骨科、牙医等细分后的数量,表中数字已被作者合并.
参考文献:
[1]陈伟,叶俊,沈绍武.对美国医疗服务体制的考察与思考.北京悬壶平衡针灸研究院.2005.
[2]丁林.公私结合――普通移民眼中的美国医疗制度.新华网.2005.9.22.
篇10
Abstract How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cultivate talents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markets is an important issue facing the current medi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edical English through modular teaching, from the curriculum, teaching model, student assessment three aspects,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learner's initiative and practical ability. The core module is teaching on post occupation skills as the standard in the field of teaching, aims to cultivate high-quality workers and practical talents, a new direction for the reform of English Curriculum of traditional medical college.
Keywords employment oriented; medical major; English; model teaching
S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并与世界接轨,社会对于高素质的医学类人才需求也日趋旺盛,沿海城市的外资医院更是对医护人员的英语实际应用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有些用人单位直接将英语等级考试成绩作为衡量求职者职业能力的要求之一。因此,国内各大医学高等学校开始施行综合课程教学,即“基础英语教学(低年级)+医学专业英语教学(高年级)”这一模式(陈晓明,2002),强调学以致用,打破原有学科瓶颈,在医学基础课程的框架之上,将英语教学与临床医学进行有效结合。然而,当前英语课程设置及教学方法依然陈旧,课时安排不规范、教学方法单一、师资水平参差不齐,且没有充分考虑市场需求,以至于用人单位对医学类专业学生的英语综合素质满意度普遍偏低。因此,本文利用模块化教学,探索以就业为导向的英语教学模式,保障医学院校毕业生充分就业,为国家输送复合型、高素质医学人才。
1 我国高等医学院校英语教学现状及分析
根据《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2010-2020年教学要求(试行)》要求,“高职英语课程教学的任务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为本位,提高学生的职场英语应用能力”,因此当前各大医学类院校一般采用“基础英语教学+医学专业英语教学”这一基本模式。虽然该模式符合《课程要求》所规定之任务,然而大多数医学类学生在结束两年英语课程学习之后,仍无法与外籍临床病人顺利进行沟通交流,可见现行教学体系与实践操作仍存在衔接问题,原因总结如下:
1.1 教学模式落后
较之过去的传统教学,如任务型教学、交流-互动式教学,如今教学方法更是呈现多元化,如网络多媒体教学、PPP模式(presentation, practice, production)等。尽管如此,教师依然在课堂中充当主要执行者的角色,发出指令、布置任务,学生只需要按照要求,完成各项语言技能的操作练习。根据学习动机理论,学生在接受大量的语言 “输入”与“输出”过程中,需要依靠心理机制的调节作用来维持长期的学习(杨连瑞,2007),因此,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如何兼顾学生实际感受和接受程度,则是提高其学习效率的关键因素。此外,英语课程设置单一,忽视课堂呈现的多样性,也是当前教学模式的弊端之一。英语教学与学生的操作实验课应进行有机结合,将英语会话融入操作课的情境中,如医患对话、看诊、手术操作等。此外,大多数医学类院校的英语课程为大班授课,庞大的课堂规模不利于组织情景教学,师生互动,因此教学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
1.2 医学专业类英语教材匮乏
优质的教材是保证学生有效获取知识的基本工具,而目前国内尚缺乏一套系统、权威的医学专业英语教材来满足不同层次师生的需求。由于现行医学专业英语课本一般只提供阅读材料、课后提问、句式解释和词汇拓展等内容,教材编排过于笼统,学生自学难度非常大,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究其原因,医学专业英语教材皆取自国外原版医学文献,经国内专家重新编辑出版后,往往缺乏渗透,存在难度梯度设置不合理、内容繁杂且过于专业化等缺点。因此,各大医学院校亟需一批根据英语教改为目标而编写的高质量、系统化的专业英语教材,既能满足各阶段医学生的学习要求,又能体现医学英语的特点,实现选材权威、内容有趣、编排合理、专业细化等基本要求。
1.3 师资力量薄弱
如何有效开展教学活动,实现既定教学目标,完成教学评估,教师是实施整个教学步骤的关键点。纵观国内各大医学院校实际情况,英语教师在医学专业方面的知识有限,而年轻一代英语教师又需要承担主要教学任务,课时量大、教龄低、科研能力有限、职称和学历层次偏低,这些都成为制约教师发挥专长的瓶颈。在教学任务分配上面,大致分为两种,一种即英语老师担任医学专业英语课程,这类教师语言基本功扎实,英语表达流利,但缺乏专业知识,在教授医学专业课程时,往往显得力不从心,有些甚至照本宣科,学生的提问也不能及时解答。第二种即医学专业教师承担医学专业英语课程,这类教师专业能力强,临床经验丰富,词汇量大,但其口语表达能力始终有限,且课堂呈现方式单一,无法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因此,各类医学高等学校需加大力度培养一批既能熟练掌握英语,又具备丰富临床经验和医学知识的“双师型”教师。
2 医学专业英语模块化教学内涵及实施方法
2.1 模块化教学的内涵及特点
模块化教学(Modules of Employable Skills,简称MES)由国际劳工组织于20世纪70年代初研究开发出来的,以现场教学为主、以岗位任务为依据、以培养专业技术性人才为核心的一种教学模式,亦可称之为“任务模块”。根据“宽基础、活模块”教育模式,将不同的模块课程进行灵活合理的搭配,首先为学生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再结合其专业知识,进而培养其合格的专业岗位职业技能。
根据《课程要求》中的标准,当前我国医学类院校一年级开设公共英语基础课程,进入二年级后开始医学专业英语学习,即专门用途英语,简称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两者结合“是为实现同一教学目标的两个层面”(蔡基刚,2004)。模块化教学的特点是,第一,边学边练,学习与实践有机结合。从医学岗位的实际需求出发开展教学活动,强调知识的实用性。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先知识后技能,把知识和技能看作两个独立的个体,学生学满三年后进行实习操作;而模块教学以“技能”为主线贯穿始终,打破理论课和实践课的界限,课堂上所学知识,第二次课现场操作。第二,课程结构模块化。传统教学各个篇章形成逻辑,且彼此联系紧密;而模块教学以提升学生素质为核心、以增强其操作能力为本位,各个模块之间独立成篇,每一个模块都能够解决某一项具体问题。第三,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中心展开,教师从传统的指挥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指导者,及时指出学生实际操作时的不足,培养学生触类旁通、融会贯通的能力。
2.2 模块化教学的实施方法
高等医学院校英语模块化教学改革主要包括课程设置、教学模式以及学生考核三个方面。第一,课程设置。可以将医学专业英语分成三个模块:即基础英语(一年级)+医学专业英语(二年级)+选修课(三年级)。基础英语模块为W生奠定坚实的语言基础,为后面的专业学习做好铺垫。通过一年的基础学习,学生能够用英语进行日常会话,应对简单涉外事务。医学专业英语模块重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学生通过该模块学习积累一定专业词汇,能够读懂外国文献,在工作场合能够就专业问题进行英语交流。大多数医学院校到三年级不再开设英语课程,学生的英语水平开始呈下降趋势,而选修模块的加入,可进一步巩固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所选英语教材在词汇难度和知识广度上面有所增强。
第二,教学模式。划分小组,确定任务。一个小组的人数控制在5人左右,选举一个小组长。教师对学生大致进行了解,如学习成绩、分析能力、动手能力等等,采用优势互补原则,如基础好的同学带领基础薄弱的同学,操作好的同学与理论成绩好的同学分一组,此举有利于教学相长,取长补短。再根据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设置任务,同时要考虑到任务的可操作性,如岗位需要、任务难以程度、学生操作水平及心理特征。接着进行教师演习示范,小组长分配任务,小组讨论,接着展开合作。教师要充分发挥组织者的作用,引导学生正确完成任务,掌控课堂节奏和秩序。可布置的任务包括临床会话、医患对话、手术操作等等。一个小组中,可进行角色分配,如一个医生,一个病人,两个护士。根据每个教学模块创造一个情景,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巩固课堂知识。模块化教学基本遵循知识传授、教师演示、划分小组、布置任务、学生实施、课后总结、综合评价的教学步骤,全方位强化学生技能训练。
第三,学生考核。传统的期末考试采用闭卷形式,大部分为客观题,只有写作和翻译为主观题,命题模式单一,不能对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进行全方面考核,同时也不适用模块化教学对学生的评价。因此,需要建立一个多元化考核评价标准,可真实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在哪方面存在不足,此举可为今后模块改进找准方向。模块化教学的考核方式采用形成性评价为主,终结性评价为辅,加重学生平时成绩所占比例,其中包括小组项目完成情况、任务参与度、出勤率、课堂表现、口语及听力能力等等。而听说部分的考核形式多样,学生可选择医院情景对话、即兴演讲、诗歌朗诵、话剧表演等,通过多项考核模式从实际上提升学生英语水平和职业能力。
3 结语
我国教育体系正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模块化教学模式以其灵活性、实用性、针对性的特点,受到越来越多的教育研究者和医学院校的推广。医学专业英语实施模块化教学克服了医学专业英语庞杂枯燥、课程设置与当前市场需求脱节的缺点,将课堂知识与临床操作进行有机结合,边学边练,极大地提升了医学英语课堂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迁移应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医学英语教学目的是为了培养促进国家乃至世界医学发展的全才,为有出国就业或国内大型合资涉外医院工作意向的学生打下良好的语言基础,适应国际化市场需求,而模块化教学符合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目标,真正实现专业教学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这也是今后职业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之一。
参考文献
[1] 陈晓明.高等医学院校英语教学现状及改革思考[J].医学教育,2002(1).
[2] 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2010-2020年教学要求(试行)[Z].2011.
[3] 杨连瑞,张德禄.二语习得研究与中国外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8).
篇11
1 对象及方法
2 结果
2.1 在校生调查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有62.75%的被调查者中毕业后打算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工作;在医疗机构等级及工作地的选择上,70.87%的被调查者选择在二级以上医院工作,97.4%的被调查者选择在县级城镇及以上的城市工作,只有2.6%的被调查者选择到县级以下乡镇工作。结果表明,该院校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就业地的选择上期望值太高,与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模式相违背。在选择就业地点时,有43.62%的调查者将“个人发展机会”作为首要的考虑对象,其次才会考虑工作、生活环境以及经济收入、人事编制等因素,这一点也反映出,学生在选择就业单位时理性、成熟的一面。
2.2 毕业生调查结果
2.2.2 调查结果 我院从1995年开始招收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已毕业学生数千人,本课题中对近三年已毕业参加工作的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在个人基本情况、工作情况、求职过程、对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建议等方面进行了调查。见表4。
3 建议
3.2 将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全程化、全面化,帮助学生尽早将就业工作纳入议程 医生作为一个特殊的职业,不仅在学识上有较高的要求,一个合格的医疗工作者还要求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出色的沟通交流能力,以及充沛的精力和较强的心理接受能力。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的在校生中对自己所学专业今后工作的性质和去向非常清楚的同学只有17.1%。同时调查结果也显示,我校学生大多在大四进入临床学院学习后,才开始考虑就业相关事宜。我校的就业指导课程分为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两个部分,该专业的职业规划课程多开设在大三学年级,就业指导课程开设在大五下学期。对职业性质不了解、自我认识不够充分、就业工作准备不充分,盲目就业是影响该专业学生顺利就业的重要因素,因此,应该在学生入学之初就开设一些相关课程,使学生尽早认识自我、认识职业生涯,及早做好职业规划。
篇12
2、建议口腔医学专业从事美学修复、牙周保健和种植修复这三个方向。
3、随着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口腔健康会越来越重视,目前我国一线城市已经表现出对口腔医生的需求量了。同时,牙科已经发展成了独立的门诊类,有着很强的区域性。
口腔医学专业就业方向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口腔科医生的就业领域较宽,既可在大医院从事口腔科工作,也可私人开设诊所,并且能在美容院从事相关的面部整容、美容。
从事行业:
毕业后主要在医疗、新能源、美容等行业工作,大致如下:
1 医疗/护理/卫生;
2 医疗设备/器械;
3 新能源;
4 美容/保健;
5 教育/培训/院校。
从事岗位:
毕业后主要从事口腔医生、牙科医生、洁牙师等工作,大致如下:
1 口腔医生;
篇13
就业形势分析
(一)全国就业形势
随着各高校招生数量的不断增加,我国的教育逐渐步入大众化时代,导致了现在大学生不再被称为“上帝的宠儿”,“高收入”,本科毕业生不再是“包分配”,而是由大学生自己应聘就业岗位。2009—2011年全国毕业人数: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611万 630万 660万
从以上数据来看,我国毕业生人数在迅速增长,企业提供的就业岗位远远不能满足其需求,因此竞争十分的激烈。即使国家鼓励大学生创业,担任然解决不了就业难这个问题。
(二)医学专业就业形势
根据福瑞医生网统计(结合卫生部最新数据),2009年医学类毕业生(中专以上至研究生)大约108万人。就业形势将十分严峻。2010年医学毕业生大约120万人,同比增加了11%,2011年医学毕业生大约140万,同2010年相比增加了16%。而近年来我国各高校招生都持续扩招,促使医学毕业生人数继续增长。即使我国各医院专业人员还严重不足,但各大医学根据地区分布、队伍结构、用人机制等判断:医院人员数量趋于饱和,即使要招人,也要招高水平的,能够提高医院质量的人才。所以,全国各大医院一致抬高门槛,导致毕业大学生很难进入医院。据有关资料分析,2004年以来,各大城市(北京、上海、广州)医院对医学毕业生的需求情况是:减少对专科生的招聘,提高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毕业生的招聘数量。本科生基本上不变,但也有所下降。各大医院都希望招到有工作经验的,技术娴熟的医生,因此毕业大学生在经验方面无法达到医院的要求。由于人们对学历的越来越重视,以及各大医院要求越求越来越高,许多即将毕业的大学生选择了考研,大家都认为本科学历在医学这行业无法立足,都想通过考研提高自身价值,并且暂时避开了就业高峰期。研究生越来越多更加促使本科生就业压力的增加。
二、毕业大学生方面
(一)就业倾向和薪资
每个毕业生在就业前在心里都有预期值,例如:我做了医生,医院每个月要给我5000元。结果在面试的时候,医院提出的工资和自己的预期值相差较大,毕业生就会犹豫要不要在这干,有的甚至会放弃,重新寻找新的工作机会。这是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个情况。另外,许多毕业生对自己的工作单位要求十分挑剔,比较小的单位,即使福利很好,他们也不会考虑,这就造成了有些工作岗位没人做,有的人没工作。健康报和丁香园共同推出的“医学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显示:有82%的医学毕业生期望能去大中型医院,而愿意去乡镇农村的小医院工作仅占两成。
(二)就业地区选择
许多毕业生就业地区都选择沿海城市、上海、北京等大城市,医学毕业生很少有回家乡或者到农村医疗机构。我们也对周边医学院学生进行调查,72%的医学生明确表示:“不愿意去农村”。 他们的理由是待遇没有城市里面的高而且业务发展前途受限。
(三)就业信息
医学毕业生求职信息主要是招聘单位和报纸等。为了能够找到满意的工作,将近一半的毕业生都投递十份以上的简历,其他的毕业生多次参加招聘会,但是参加招聘会的毕业生签约率也不是很高。由于就业信息传递的不及时和不到位,许多大学生都不知道哪些企业正在招聘,因而错过了许多机会。根据我们对周边医学生“找工作采取途径”的调查显示:
采取途径 自己主动寻找 依靠家人 依靠学校
人数所占比率 54.09% 34.2% 11.6%
数据充分显示大部分人都愿意自己主动寻找,也有部分人依靠家人,只有较少的人依靠学校。这些数据更加表明了就业形势的严峻,仅仅依靠个人去寻找一份较好的工作是十分的困难的,其实动员各方面力量解决就业是一种很理智的选择。
三、就业思考
面临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作为一个应届医学毕业生应该怎么去面对呢?根据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我们可以通过改变就业观念,我们可以吸取学长学姐的就业经验和教训,尽量避免不利因素的影响,发挥出自己最大的优势,积极进去,把握好每一次的就业机会。
1、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其实用积极的心态面对困难是很重要的,这样我们可以思维敏捷、精神饱满的投入到新的求职准备过程中,即使经常受挫自己的生活也依然很开心。其实所有的大学生状况都是一样的,所以我们不必自己给自己太大的压力。当别人在抱怨伤心时,你积极的去找工作,这样自己的工作机会就会别人大很多。
2、采用多种途径获取最大量的信息:许多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就会怨天尤人,要么知道的就业机会晚了好的职位已经没了。最主要原因是自己获取信息途径有问题,作为毕业生应该积极获取就业信息,采取多种途径获取最大的信息量。例如学校、报纸、网络以及大的论坛,QQ群等这些都是获取信息途径。
3、调整观念,减少预期值的影响:由于许多大学生都倾向大城市、大医院去的,这样无疑就形成了激励的竞争局势。而乡镇、农村里就业就相当容易。在大城市多人争一个职位的现象屡见不鲜,所有我们建议要采取就业策略,先接受中小城市,或者大城市的小医院,积累工作经验,为进入大城市大医院打好基础。
总结
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医学毕业生应该积极做好准备,多途径收集就业信息,调整好的心态,首先解决就业问题。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人们对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更加重视,医疗服务的价值将更加显得突出,全科医生、社区服务、计划生育、家庭护理以及临终关怀等现代卫生服务形式将随之出现,为医学毕业生就业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医学相关行业的飞速发展是医学毕业生就业的新天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许多与人的生命、健康、体育、康复有关的预防、保健、咨询、经营、推销、审核等单位将蓬勃兴起。事实上,在药品推销、医疗保险、医疗咨询、医疗器械推广等方面的成功人士,不乏大量的医学毕业生。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人文学科需要医学人才参与学科建设。医学模式由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过程中,使医学与其它学科产生了交叉和融合。整个社会对医学社会学、医学法学、医学经济学、医学美学、医学心理学和医学伦理学等学科的人才需求量将大大增加。这些学科的建设和发展需要大量懂得医学的高级人才,医学毕业生自然是首选对象。因此,医学生需要转变就业观念以适应新的就业机会。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