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贫血的护理诊断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地中海贫血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单基因遗传性疾病,在我国南部地区比较多发。地中海贫血的致病机制主要是β 珠蛋白或者α 珠蛋白具有缺陷或缺失,使得人体血红蛋白中各肽链合成比例严重失衡而造成的溶血性贫血疾病。因为引发地中海贫血疾病发生的主要因素是基因遗传,因此,对重度地中海贫血患儿出生进行预防的关键就是避免其基因遗传,应该对夫妻双方实施产前早期筛查,对孕妇胎儿基因进行诊断,一旦确诊为地中海贫血,一定要及时引产。而地中海贫血孕妇产前筛查及诊断过程中,诊断穿刺术本身的难度大、要求高以及操作精细等,故此,就需要护理人员细致、耐心的给予临床护理配合[1]。该研究选取2000对2013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期间前来该计生服务站进行孕前检查的育龄夫妇为研究对象,以分析与探讨地中海贫血孕妇产前诊断的护理配合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0对前来该计生服务站进行孕前检查的育龄夫妇为研究对象,这些夫妇均在知情情况下实施的地中海贫血产前筛查,如果夫妻双方筛查出均为α 或β 地中贫血携带者,需要对其胎儿实施产前诊断。若夫妻双方有一方为α;另一方为β,那么需要对β 地中贫血携带者实施α-地中海贫血检测,对该研究对象为α、β双重杂合子可能性予以排除。若无法排除,需要对其胎儿实施产前诊断。以随机方式将所选取的夫妇平均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有1000对育龄夫妇,且每组都有500名男性,500名女性,对照组中,孕妇孕周为10~33周,平均孕周为(21.5±10.3)周,356对夫妇有重型地中海贫血患儿生育史或产检时地中海贫血常规的筛查发现异常,并经基因诊断查证夫妇双方均是同型地中海贫血携带者的家系;观察组中,孕妇孕周为12~35周,平均孕周为(23.5±13.0)周,361对夫妇有重型地中海贫血患儿生育史或产检时地中海贫血常规筛查发现异常,并经基因诊断查证夫妇双方均为同型地中海贫血携带者的家系,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对实验组夫妇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对对照组夫妇不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并对其进行统计学处理。
1.2 方法
采用红细胞脆性试验“一管法”实验室技术,结合地中海贫血基因分析,确诊为地中海贫血。检查由广东省计划生育科研所建立网络合作提供技术支持。
1.2.1 产前筛选方法 采用红细胞脆性试验“一管法”的实验室技术,对前来进行孕前检查育龄夫妇进行地中海贫血的初步筛查。红细胞脆性试验“一管法”筛查,试剂由广州市米基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提供。浓缩A母液3.5 mL、浓缩B母液5 mL、浓缩C母液1.0 mL,均保存于2~8 ℃冰箱。先用一个100 mL容量瓶(不要用量筒),其上放一个小漏斗。用纯化水洗净装A母液的管和盖,将管内余液倒入100 mL容量瓶,然后加纯化水于100 mL容量瓶中,准确至100 mL刻度,混匀后即为A试验液。将浓缩B母液倒入100 mL容量瓶中,加纯化水100 mL混匀后即为B试验液。将浓缩C母液倒入100 mL容量瓶中,加入纯化水60 mL混匀后即为C试验液。实验操作为取试管1只,加入1 mL A试验液,放37 ℃,预热1~2 min。加入10 uL,待测抗凝全血,立即混匀,继续放在37 ℃保温约5 min。5 min后,加入1 mLB试验液。混匀,3000转/min,离心5 min。将上清液轻轻倒入1.0 cm×1.0 cm的比色杯中(切勿搅动试管底的红细胞),于530 nm波长读取光密度D1(以纯化水作空白对照)(勿倒掉比色杯中的溶液)。向试管中加入C试验0.5 mL,混匀,待血液全部溶血(透明红色)后,将比色杯中已比色的溶液倒入试管中混匀。将混匀后的溶液,倒入比色杯中,再于530 nm波长比色,读取光密度D2。按下列公式计算出溶血率百分比:按溶血%= D1/(D2×1.25)。正常值:溶血度>65%为正常溶血率;低于55%可判为溶血率降低;(注:56%~64%为地贫溶血率轻度降低)。由于该法不能区别a或β地贫,故凡是检测结果低于正常值者建议进一步作血红蛋白电泳、HbA2和HbF定量测定。
1.2.2 产前诊断 对夫妻二人均为地中海贫血基因携带者,又统一实施胎儿产前诊断的,如果孕妇属于孕早期,其检测标本应该选为孕妇羊水或绒毛,以此实施地中海贫血基因诊断。如果孕妇为孕中、晚期,那么需要通过B超下穿刺法对脐静脉血进行采取,以实施地中海贫血基因诊断。
1.2.3 护理配合 对对照组夫妇不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
对实验组夫妇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具体内容包括:
对于孕妇来说,妊娠属于一种应激,担心母婴安全与健康是孕妇压力主要来源。由于夫妇双方同时患有地中海贫血,而要实施产前诊断,可以说是对孕妇而言属于心理应激的一种,尤其是心理应激会导致孕妇产生心理上、生理上等不良反应,同样也会导致胎儿先天性畸形、孕妇妊娠期巨吐、流产、胎儿生长受限、孕期综合症以及妊娠期高血压等。在对地中海贫血孕妇进行产前筛查与诊断时,其担心的问题主要包括:手术疼痛、穿刺风险、胎儿健康、孕期过程、担心出来诊断结果后再引产、痛苦多,基于这种情况,临床医师在将孕妇产前诊断病历填好并沟通过后,由临床护理人员对孕妇做好相应的心理疏导的工作,例如,筛查前告知孕妇配合事项,对孕妇及孕妇家属所提出的问题要耐心、详细解答[2]。
护理人员应该向孕妇与孕妇丈夫详细、耐心解释地中海贫血疾病本身所具有的遗传规律与筛要性,同时还要向孕妇讲解相关孕期保健知识,例如,孕妇生理、精神卫生、孕期休息、饮食等知识,让孕妇意识到保持舒畅、轻松心情的重要性,使孕妇能够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接受地中海贫血产前筛查及诊断[3]。对孕妇实施产前诊断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嘱咐孕妇取仰卧位,将下腹部暴露于外,护理人员立于孕妇右侧,紧握孕妇的手,对其生命体征与面色进行观察,并亲切与孕妇交谈,尽可能分散孕妇注意力,缓解孕妇紧张情绪。此外,还要避免孕妇做腹式呼吸,仅可能使孕妇全身放松。对患者进行随访调查时,应该了解孕妇心理状态及胎动、有无腹痛和阴道流血流水等异常情况,胎儿发育情况,提醒孕妇定期产检;在分娩后,了解分娩情况(孕周、分娩方式、胎儿性别、体质量、外观及检查结果、有无并发症等)、产后恢复情况、婴儿发育情况等。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通过产前筛选及相应的护理配合,提高了地中海贫血孕妇检出率。204例夫妻一方为α-地中海贫血基因携带者,检出率为5.10%,140例夫妻一方为β-地中海贫血基因携带者,检出率为3.50%。2对夫妻均为β -地中海贫血基因携带者,8对夫妻均为α-地中海贫血基因携带者。2对一方为β -地中海贫血基因携带者;另一方为α-地中海贫血基因携带者的夫妇中,通过基因分析确诊为α-地中海贫血复合β -地中海贫血双重杂合子,通过过产前筛选及相应的护理配合,观察组地中海贫血孕妇诊断满意率为95.0%,对照组诊断满意率则为64.0%,两组孕妇诊断满意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该研究结果显示,通过产前筛选及相应的护理配合,提高了地中海贫血孕妇检出率。夫妻一方为α-地中海贫血基因携带者检出率为5.10%,夫妻一方为β-地中海贫血基因携带者检出率为3.50%。2对夫妻均为β -地中海贫血基因携带者,8对夫妻均为α-地中海贫血基因携带者。目前,福建地区α地中海贫血的研究报道以东南亚型为主,发病率较高[3-4]。巴氏水肿胎儿是重型α地贫胎儿,重型α地贫是临床上非免疫性水肿胎儿的一种重要原因,在我国南方人群中发病率较高。重型地贫目前尚无有效的根治方法。对地贫孕产妇开展健康宣教和采取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携带者的检查及产前基因诊断是防止重型地贫患儿出生、提高人口素质的唯一有效措施,是医务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研究表明,积极开展孕妇地中海盆血的产前筛选与诊断护理配合,能够尽早对中、重型地中海贫血胎儿予以确诊,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与痛苦。
我国地中海贫血疾病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地区,而比较常见的是广西、广东两省,在当地属于一种具有较高发病率的溶血性遗传性贫血疾病。一般可将地中海贫分为两种类型,即:β -地中海贫血与α-地中海贫血,如果胎儿患有α-地中海贫血,那么在其孕晚期就会有死亡的可能性。如果胎儿患有β-地中海贫血,则要在出生后靠输血维持生命,所以一般都在儿童期就已经夭折。
地中海贫血是一种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溶血性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世界上约有1.8亿人携带这种基因。而且国内外研究表明,积极开展地中海贫血基因携带者的人群筛查,指导婚配及产前基因诊断,预防血红蛋白Bart’s水肿胎儿和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儿的出生,是降低地中海贫血的发病率,特别是重型地中海贫血发病率的唯一途径。现阶段,我国计划生育工作重心已经从单纯的控制人口数量转变成为提供优质服务,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等综合服务和管理模式。近年来,遗传性疾病和出生缺陷已逐渐成为我国重要的人口健康问题,严重影响我国出生人口质量。国家人口计生委顺应群众的需求以及人口形势的发展,在全国范围内加大投入,“十五”期间开始组织实施了包括出生缺陷干预在内的“三大工程”[3]。地中海贫血产前基因诊断的目的就是要杜绝地中海贫血纯合子胎儿的出生,减少杂合子胎儿的出生,以达到优生的目的。地贫孕产妇娩出的新生儿发生地贫的几率较高,1/4为重型地贫患儿。为提高全民人口素质,减少重型地贫患儿的出生,对于怀疑重型地贫儿的高危孕产妇,应选择终止妊娠。在产前诊断手术前后加强心理护理和健康宣教,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配合医生做好手术前后的准备工作,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因为地中海贫血本身具有的遗传特性,因此,一定要加强地中海贫血预防工作,并于地中海贫血高发区域积极展开孕妇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此为对地中海贫血进行有效预防的最佳途径。尽管我国南方区域是地中海频发区,然而,由于我国在近些年经济水平的迅猛提升,人口流动性进一步加大,所以,也不能忽略北方地区的地中海贫血早期筛查其诊断工作[6]。
作为我国地中海贫血的高发区,广东省地中海贫血发病率约10%,其中β地贫携带率3.36%,α地贫杂合子检出率是8.3%,如果夫妇为类型相同的地贫杂合子,那么其胎儿患有重型地中海贫血的概率则为25%[7-8]。因为地中海贫血对人体具有较大危害,同时也是对我国人口质量产生影响的首要因素,所以,应该积极实施地中海贫血孕妇产前筛查工作。干预地中海贫血措施主要包括加强孕前筛查工作,避免地中海贫血患儿出生与治疗地中海贫血患儿的两大内容。
综上所述,地中海贫血本身属于一种致死性疾病,也就是说,该病的死亡率为100%,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一个相对有效的治疗方法,所以,预防地中海贫血疾病是现代临床所要努力的方向。防治地中海贫血的方法主要是早期筛查、合理指导婚配,以孕期、婚前或者产前筛查的方式,降低地中海贫血新生儿发生率,此为国际医学组织公认的地中海贫血首选预防措施。
[参考文献]
[1] 王燕燕,李晓辉,徐西华.地中海贫血诊治进展与我国现状[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3(6):158-159.
[2] 阙婷,李旺,李东明.孕早期胎儿地中海贫血基因型与血液学表型和产前诊断适应证的遗传研究[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4(6):144-145.
[3] 王德刚,唐海深,江陵.脐血毛细管电泳在产前诊断重型地中海贫血中的应用[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4(7):111-112.
[4] 甘勇,杨卓,陈倩.北京地区α和β地中海贫血患者基因突变谱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4(12):119-120.
[5] 陈文丽.地中海贫血产前筛查及基因诊断的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4(13):100-101.
[6] 闻锦琼,邓维丽. 重型地中海贫血青少年的焦虑情绪调查分析及护理干预[J].中国医药指南,2014(17):123-124.
篇2
1.2非失血性贫血发生的临床特点①各时间段发生贫血情况:出现于发热期4例,低血压休克期3例,少尿期79例,多尿期77例和恢复期1例。②与血小板(PLT)的关系:PLT低者发生率高。③与体温的关系:体温>40℃ 134例,39~40℃ 28例,
2治疗
1)积极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如早期应用病毒唑、抗休克、血透、防治DIC、纠正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
2)积极治疗各种并发症,如出现感染、急性左心衰、肺水肿、肝损害、心肌损害及脑水肿等及时治疗。
3)增进消化功能,如加用泰美尼克、多酶片、乳酶
生等。
4)加强营养,补充叶酸、铁剂。
5)如超过3个月仍有贫血及肾功能异常者,可加用促红细胞生成素,病情严重者可输血。
3护理
3.1一般护理以卧床休息为主,轻度贫血者如无其他器官严重受损可适当活动,重症患者由于脑组织内缺氧,常有头痛、头晕,易于晕倒,更应强调卧床休息,贫血发生快时要绝对卧床休息。
3.2饮食护理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由于多并有肾功能损害,应根据病情给予适量蛋白饮食如:瘦肉、鸡蛋、牛奶等饮食以区别于其他类型贫血病人的给予动物肝、肾等。
3.3发热的护理观察热型特点、脉搏变化。发热时以物理降温为主,用温水擦浴,不宜用酒精擦浴,以免加重出血;饮食应以流食为主。
3.4休克期及肾衰期护理休克时按休克一般常规护理,为病人保温,吸氧,给药要及时准确,有条不紊;严格记录液体出入量,扩容要适度,一旦扩容达标,应立即将液体入量减至最低;指导病人用有刻度的容器,每次排尿后准确记录尿量。
3.5预防感染严格消毒隔离,尽量安排病人住单人病室,1∶200洗消灵擦地3次/d,紫外线消毒3次/d;定期监测外周血象,严密观察感染症状,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无菌技术操作,禁止探视,避免交叉感染。
3.6预防出血的护理各种注射适当延长按压时间(5~10 min),根据贫血程度设定生命体征测量次数;注意神志及瞳孔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加强口腔及鼻腔的护理,观察口腔及鼻黏膜变化,勿用手抠挖。
篇3
患者,女,30岁。因停经9个月,头昏,全身浮肿月余,伴腹痛,气短1天。在当地医院按妊娠贫血治疗,输同型血1500ml抗炎对症。下午腹痛,心慌气短,头昏不适,急诊收住院。
查体:T 36℃,P 90次/分,R25次/分,BP 8/4KPA。面色苍白,重度失血貌,神志清,精神差,心肺正常,腹部隆起,浮肿 (+++),肝脾触诊不满意。
产科检查:富高38cm,腹围103cm,胎位LOA。无胎心。子宫硬如板状,压痛(+),B超提示“胎盘早剥,死胎。”
化验:WBC1.87×1012/L,HB5.5g,RBCl4.2×109/L。
2 病情特点
2.1 病历罕见,全身状况极差,因重度贫血,术后易合并症,护理难度大。
2.2 手术过程复杂,术中见腹直肌,腹膜前均呈紫黑色瘀血斑,部分坏死,并行下段剖富产术取一男死婴,由于腹膜外及腹肌之间广泛出血坏死伴血肿,术后放置引流管,手术顺利。
2.3 妊娠贫血严重,易引起继发感染。
3 护理计划的设计及应用
3.1 现存性护理
3.1.1 护理诊断:缺乏知识与文化水平有关
护理措施:(1)耐心细致地向患者讲解与疾病的有关的医疗卫生保健知识;(2)多与患者交谈建立相互信任,介绍治疗计划,使之对疾病有一定的认识,积极配合治疗。
3.1.2 护理诊断:恐惧与担心手术有关
护理措施:(1)向患者解释手术的必要性,讲明手后反应及要求配合事项;(2)鼓励家属对患者进行语言安慰,取得家属密切配合。
3.1.3 护理诊断: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疾病有关
护理措施:(1)给予静脉输血、输液、氨基酸等高营养物质;(2)术后恢复期,加强营养饮食、食用高蛋白,易消化且营养丰富的食品:如鸡蛋、肉汤、绿叶蔬菜;(3)免糖、免奶、流食以防产气过多,少量多餐辛流食、促进肠蠕动。
3.1.4 护理诊断:引流不畅或脱落与伤口引流有关
护理措施:(1)确保引流管能畅,为预防有血块堵塞,每2h用双手挤压胶管,必要时用少量生理盐水在无菌操作下冲洗;(2)引流管放置位置正确,固定牢固,避免翻身时脱落,受压;(3)观察引流物的量、颜色及性质,、准确记录病人的全身情况。(4)术后48tbD寸拔除尿管,腹壁引流管24小时不超过10ml可拔除,腹腔内引流管根据引流量适时拔除。
3.1.5 护理诊断:伤口感染与切口有关
护理措施:(1)密切观察伤口情况,有无渗血及渗液;(2)给予切口更换无菌敷料1次/d;(3)严格观察体温变化,测体温4次/d;(4)保持病室通风,并用紫外线消毒2次/d、40min/次;(5)静点高效抗生素,0.9%盐水500ml加先锋5.01次/d,西力欣1.5g加入50%葡萄糖静推2次/d,甲硝唑200ml静点;(6)严格无菌操作及三查七对。
3.1.6 护理诊断:疼痛与手术有关。
护理措施:(1)取舒适卧位,硬外6h后取半卧位;(2)术后24n内按医嘱给予止痛,镇静剂度冷丁50mg,安定10mg必要时肌注;(3)护理操作尽量集中,勿过多打扰病人;(4)及时系腹带,包扎松紧适宜,减轻伤口张力;(5)教会病人有效咳嗽咳嗽时轻按伤口。
3.2 可预见性的护理
3.2.1 护理诊断:有出血的可能与有手术有关
护理措施:(1)术后6h内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测量BP、P、R1次/15—30min,6h后1-2h测量一次;(2)做好生活护理各项指标、数据准确。认真床头交接患者的治疗,病情及护理内容;(3)观察切口处敷料是否干燥、有无渗血;(4)操作时动作稳、准、轻。
3.2.2 护理诊断:潜在皮肤完整性受损与长期卧床有关。
护理措施:(1)保持床单整洁、干燥、无皱裙,更换床单1次/d;(2)用50%红花酒精按摩受压部位2h翻身一次;(3)加强病房巡视,病情允许时,鼓励早日离床活动,促进康复。
篇4
血液内科主要治疗贫血,像血友病、白血病、淋巴瘤、骨髓增殖性疾病以及一些属于血液病范畴的并发症的处理。从目前数据来看,血液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血液病已经成文了一种现代病,但因为血液病发病隐匿,患者多数不能自己觉察,多因其他疾病就医或体检时被发现。因此,提高对血液病的认识,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尤为重要。
1血液内科概述
血液病分好多种,有的是原发的,大多数是因为造血功能缺陷或骨髓成分的恶性改变;有的是继发的,某些疾病如营养缺乏、代谢异常及物理化学因素等会对骨髓系统造成不良影响,导致血液或骨髓成分明显改变。血液内科患者是医院内感染的高危人群,目前,已知引起血液病的因素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遗传、免疫、污染等,都可以成为血液病发病的诱因或直接原因,加之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以及新病原菌的出现等因素使其医院内感染率逐年升高。 同时这些感染也是造成血液病患者死亡的常见原因之一。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收集2010年1-12月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2974例血液内科住院患者,男性1885例,女性1090例,年龄3~79岁,其中急性白血病 685例,慢性白血病1066例,缺铁性贫血816例,再生障碍性贫血204例,多发性骨髓瘤94例,其他109 例。
2.2 病因构成
白血病患者75例,占到42.13 %;血友病患者25例,占到14.04 %;淋巴瘤患者28例,占到15.73 %;骨髓增殖性疾病患者50例,占到28.09%。
2.3研究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系统分析病例资料。调查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天数、诊断、侵入性操作、是否发生感染、感染部位、感染时间和病原菌、抗生素的使用等。医院内感染的诊断标准按照《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确诊。
2.4救治方法与人员安排
血液内科急诊患者按链式并联操作流程:初步判断病情―呼吸道管理―循环管理―系统查体―采取维持病人生命体征平稳的各项护理措施。治疗组设急救护理小组,由2名护士组成,即责任护士和辅助护士各1名,责任护士一般由高年资护师担任。当患者进入抢救室后,抢救人员立即按流程规定站位:责任护士站在病人头位,负责呼吸道的管理,立即进行高流量吸氧,吸痰,或配合医生气管插管,上呼吸机辅助呼吸,心电除颤,心电监护,抢救全过程指导辅助护士工作,并与医生沟通,使医护抢救配合默契;辅助护士站立在病人的体侧,负责循环系统的管理,立即快速建立1~2条大静脉通道,采血,留置导尿管,执行抢救医嘱,记录抢救的各项措施、药物及实施时间,病人的病情变化等。护理操作分工明确,双人同步进行。
2.5观察指标
按照危重“急救白金10min”作为时间判断标准,要求基本生命支持在10min内完成。从患者躺在抢救床上开始到完成基本生命支持操作发挥治疗作用为止,时间以分钟计算,物品准备纳入基础抢救时间。
2.6抢救成功标准
病人心跳呼吸恢复、有效循环建立(在有或无药物维持下动脉收缩压≥80mmHg),转送住院无生命危险,则认为血液内科病人的内科急诊成功。
3统计分析
数据用 SPSS17.0 软件进行统计,采用χ2检验,以 P
4结果
血液内科主要疾病感染分布 2974 例血液内科住院患者中发生医院内感染 164 例,发生率为5.51%,以急性白血病(感染率 9.66%)和再生障碍性贫血(感染率 8.63%)较高,与其它血液内科疾病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5研究讨论
按国际疾病法(ICD)命名血液系统疾病,血液病可以分为造血干细胞病、红细胞疾病、白细胞疾病和出血性疾病等几大类:造血干细胞病包括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性疾病(如骨髓纤维化、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如难治性贫血、环形铁粒细胞性难治性贫血、慢性粒单细胞白血病等)、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红细胞病则包括贫血和红细胞增多症。其中贫血的种类也很多,有缺铁性贫血、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乏性溶血性贫血、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地中海贫血、阵发性睡眠血红蛋白尿、失血性贫血等。血液病并不可怕,也并非都是恶性的,某些类型的血液病只要及时治疗,可以完全治愈。因此,疾病确诊以后,要及时到学术力量强,治疗经验丰富的专科医院接受系统治疗,这是战胜血液病的关键。本研究结果显示,本院血液内科患者医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为 5.51%,较国内部分医院所做该科室感染率研究低,这与本院开展目标性监测,监督各项感染控制措施,如手卫生、隔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环境清洁与消毒等工作的落实有关。综上所述,必须加强对血液内科患者医院内感染的监控并做好预防措施。应严格掌握抗生素用药有效指征,合理有效使用各种药物,鼓励患者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机体免疫力,防止医院内感染发生。
6结语
血液病人内科急诊时应当先进行紧急性抢救,充分保障患者的急救时间。急诊时不仅要强调时序性,还要保障分工明确,逐一治疗。这样才能为患者赢得更多宝贵的治疗时间和机会。
篇5
1.2 典型病例;患者,男,24岁,因腹痛、腹泻、恶心呕吐伴消瘦6个月入院。外院曾按胃炎、肠炎治疗无效,后给予抗结核治疗1个多月,因病情继续恶化转入我院。查体:体重48kg,恶液质,贫血貌,舌光质红无苔,皮肤粗糙,RBC4.1X1012/L,Hb95g/L,血浆白蛋白3.0g,球蛋白1.7g,周围血象红细胞大小不等,大便苏丹III染色阳性。腹部平片:中腹及右腹部有数个气液平面,结肠脾区积气,符合小肠不全梗阻。小肠低张造影:小肠明显积气,并有少许液平面,亦符合小肠不全梗阻。胃镜检查:肠黏膜下血管显露,病理检查示轻度炎症,小凹延长,部分呈状。肠镜病理为黏膜轻度腺体增生及轻度炎症。骨髓诊断:巨幼细胞性贫血。遂诊断为小肠吸收不良综合征。给予静脉高营养,叶酸10mg口服3次/d,VitB12100mg肌内注射1次/d,2周后复查腹部平片小肠气液平面消失,患者精神及食欲明显改善,4周后复查Hb123g/L,体重增加13kg,痊愈出院。
2 病因分析
导致吸收不良综合征巨幼细胞贫血的原因很多,目前认为主要与以下两种因素有关:①摄入不足,吸收不良或营养需求量增加。本组16例为外地青年因不习惯当地的饮食习惯,造成营养不足而发生此病。此外,偏食或口腔疾病患者也可因摄入不足而导致营养不良。上述情况若不能及时诊治而进入恶性循环,可使患者很快进入极度衰弱状态,个别患者甚至出现恶液质。②原发吸收不良综合征(非热带Sprue)。患者对含有麦胶的食物特别敏感,在我国以面食为主的北方地区易显露症状,发病率也较高。大麦,小麦,黑麦和燕麦中有一种可溶于乙醇的蛋白(即麦素,Glidin),可能为本病的致病因素。本组部分患者表现为不明显的腹泻,可能与不习惯北方地区的饮食或对当地的某种食物过敏有关。
3 护理措施
3.1 加强病情观察:定期测量体重(1次/周),以利于及时反馈医师的治疗效果。
3.2 饮食护理:根据患者病情,协助医师和营养师制定合理的平衡膳食,并指导患者正确进餐,以避免消化道负担加重;对可疑麦胶过敏者尽量选用无麦胶的食品,如米粉等;对恶心,厌食及体质较差者给予全流或半流质食品,少量多餐,根据进食后的反映随时调整食物的数量和品种;以高蛋白、高热量、低脂肪、无刺激性和易消化的食物为主,腹泻发作期间,脂肪量低于40g/d,保持食物清、淡、稀、烂、逐渐增加蔬菜泥,
肉沫和稀粥等。
3.3 静脉高营养的护理:卧床不起和恶液质患者,治疗初期只能靠静脉补充营养物质,这种状态一般需持续1~2周,目前多采用静脉留置针,以减少每天静脉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为了取得预期的效果,我们采用了以下措施来保证整个疗程的顺利进行;①穿刺前向患者和家属说明静脉留置针的意义和注意事项,以取得他们的配合;②选择中粗静脉,以减少静脉炎的发生;③输入脂肪乳和17种氨基酸时可以并联,而17中氨基酸和10%葡萄糖液可以串联,这两种输液方式可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3.4 心理护理:本组患者误诊误治时间较长,病情较重,大多有焦虑感,对疾病的治疗缺乏信心,尤其是5例出现恶液质的患者表现出表情冷淡、易怒、甚至有轻生的念头。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①与患者家属一起制定护理计划,使患者和家属都熟悉护理措施,消除患者的顾虑,激发其战胜疾病的信心。②协助医师给患者做各种检查,以尽快明确诊断,尽早开始治疗。③病情较重者做好基础护理,做各种特殊检查前向患者讲解注意事项和操作过程,消除患者的恐惧感。④护士和患者对交谈,了解患者想法,尽量满足其要求。⑤技术操作动作轻柔,说话和气,使患者感到医务人员可以信赖。
3.5 预防感染和其他并发症:此类患者机体抵抗力很低,因此预防感染是治疗成功与否的关键。特别注意:①严格无菌操作。②病室内紫外线照射2次/d,桌子,地面用1%金星消毒液擦洗。③2次/d进行口腔护理;④加强皮肤护理,恶液质患者应用多功能气垫床,每2小时协助患者翻身1次,每天擦身更衣,保持床单清洁。⑤加强肢体功能的锻炼,卧床期间,协助患者肢体被动活动2次/d,30min/次。
篇6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我院2012年1~6月住院分娩的妊娠合并贫血的孕妇,其中系列产前检查22例,不定期检查54例,产前诊断为贫血44例,双胎3例,前置胎盘3例,血红蛋白48~101g/L,年龄19~40岁,孕周在33w+1~45w+5。
1.2病因及发病机制 ①铁需求增加:一般而言正常妇女体内铁的摄取与流失量处于相对平衡状态,但妊娠妇女(尤其是在孕28w后[2])对铁的需求量会出现明显增加,从而造成铁不足,尤其多胎妊娠需求量更大。②铁流失:育龄妇女经常由于月经、妊娠、哺乳等造成体内大量铁的流失,减少铁储备,孕期出血如前置胎盘。③营养不良:早期妊娠反应会影响孕妇对铁的摄入,造成营养不良,营养不良会造成蛋白质不足,影响铁的吸收。④其他原因:如果孕妇患有寄生虫病、慢性感染或肝肾功能障碍等,均会影响人体红细胞的产生、寿命及再利用,从而抑制机体对铁的储备与利用。
2预防和护理
2.1妊娠前 妊娠前积极治疗各种慢性失血性疾病,影响铁吸收和加剧铁消耗的消化系统疾病,改变长期偏食及不良的饮食习惯,适当增加营养,多吃含铁和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必要时给予铁剂,以增加铁的储备[3],注意生活细节,用铁锅炒菜。
2.2妊娠期 加强孕期保健,要定期进行孕检,加强母儿监护,预防贫血的发生,定期检查血常规;贫血孕妇应该适当减轻工作量,注意休息,如果孕妇的血红蛋白
2.3分娩期 ①对于选择行阴道自然分娩的孕妇可在产前遵医嘱给予维生素K、卡巴克络等药物以预防产后出血的发生,严密监测产程进展。②第一产程:鼓励进食,保证足够入量,避免产程过长,加强胎心监护,低流量持续吸氧。根据孕妇的接受能力指导其进行减轻宫缩痛的方法。③第二产程:要尽量缩短第二产程,可以指导产妇正确使用腹压,避免产伤,减少孕妇体力消耗。④当胎肩娩出后,给予缩宫素20 U宫底注射或口服米索的列醇,也可用米索前列醇1 mg塞肛,腹部加压沙袋,以防产后出血。⑤贫血孕妇临产后应立即建立静脉通路,应用9号针头以备输血,减少躁动,防止出血。⑥接产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感染的发生,仔细检查并认真缝合会阴阴道伤口。⑦当血红蛋白≤60g/L,接近预产期或者短期内需行剖宫产术者,应少量多次输红细胞悬液或者全血。
2.4产褥期 分娩后产妇应卧床休息,保证足够营养,严密监测呼吸、心率、血压,防止出血性休克;每天早晚分别用1:10的碘伏对会进行消毒,预防感染,产后24h密切观察子宫收缩及阴道出血情况,观察会阴切口有无血肿或渗血;指导产妇在产后4~6 h内排尿,避免膀胱充盈影响子宫收缩引起产后出血而加重贫血,做好口腔护理及会阴护理,防止感染;待身体恢复后可进行早期下床活动;贫血严重的尽量不要哺乳。注意避孕,以防再次怀孕,影响身体康复。
3结果
76例合并贫血的孕妇中出血量正常67例,产后出血9例,输血6例,通过有针对性的治疗和全方位的护理后,76例妊娠合并贫血的孕妇绝大多数安全度过了孕产期,顺利生产或者治愈出院,降低了孕产妇及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
4体会
贫血会对母婴造成严重危害,即使是轻度、中度贫血也会增加妊娠的风险,提高孕产妇及胎儿死亡的机率。通过围产期护理可以有效提高妊娠合并贫血孕妇的生命安全,预防产后出血的发生,改善妊娠结局。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加强对孕妇的针对性护理,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降低了母婴死亡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保健意识的增强,妊娠合并贫血特别是严重贫血的发病率已明显降低,为保障母婴健康做好妊娠合并贫血的防治仍极其重要。
参考文献:
[1]谢幸,苟文丽.贫血[M].妇产科学,2013:93-94.
[2]李惠.妊娠合并贫血患者的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3,3(10):259-560.
篇7
目前,对于ICU重症监护室的患者采血往往采用留置导管的方法,直接采血,这种方法往往是诊断性失血的直接根源。对于失血,往往需要对于患者输入一定量的红细胞,减少失血量[2]。在临床中,如果对患者采用相应的保护装置,可以很好地避免失血的发生。在本次研究中,我们将采用静脉动脉血液管理保护系统(venous arterial blood management protection system)对于IUC患者输血的影响进行相关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ICU重症监护室2011年6月~2012年8月收治的8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43例,女性患者45例,采用计算机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于本次研究,应当上报医学伦理委员会,并对患者及其家属签订相关的知情同意书。
1.2入选标准 对于本次研究,所有患者应当符合如下标准:①患者年龄应当不小于18岁;②对患者采血使用动静脉插管的方法进行,并将导管预留在患者体内;③患者应当无身体的其他出血点,避免由于失血对患者造成贫血,影响实验结果。
1.3排除标准 符合以下条件的患者应当排除在本次研究之外,另外给予相关的临床治疗抢救:①患者入住ICU重症监护室时间短于7d;②对于患者输血时没有采用限制性输血策略。
1.4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我们将采用美国爱德华生命科学世界贸易公司生产的静脉动脉血液管理保护系统(venous arterial blood management protection system)(生产批号:国食药监械(进)字2007第3661640号),将患者收治我院ICU重症监护病房后,对患者给予急救诊治的常规治疗护理措施。对于对照组患者,采用直接经留置导管抽取的方法进行抽血,对于实验组患者,将静脉动脉血液管理保护系统连接在患者的置留导管上,在对于患者导管离患者最近的三通处连接注射器,抽取血样后进行关闭。当需要进行诊断性抽血时,旋转三通阀的开关,采用另一个注射器进行抽血后,将之前抽取的血液重新输回患者体内。
在本次研究中,若患者发生贫血等不良反应,应当对患者采取限制性输血策略进行输血。
1.5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在ICU重症病房入住期间需要进行数学的人数,以及患者每天每人平均输入的红细胞数量。
1.6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并保证实验结果真确有效,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χ2检验,当P
2 结果
2.1两组患者输血情况比较 经过统计表明,对照组患者需要输血人数为19例(43%),实验组患者需要输血人数为12例(28%),实验组患者需要输血的每天平均红细胞数量(0.083±0.012),对照组为(0.153±0.043)。两组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通过本次研究我们发现,对ICU重症监护患者进行诊断性采血操作时,采用静脉动脉血液管理保护系统可以大大降低患者发生诊断性失血引起贫血的几率,近年来研究表明,使用静脉动脉血液管理保护系统对于患病严重的患者进行血液保护具有很好的意义。
然而,使用VAMP的费用较高,适用范围较窄,因此具有一定的缺点[3]。在对于临床推广方面具有一定的阻碍。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应当对于VAMP的成本方面进行一定的控制。
参考文献:
篇8
1.1 一般资料
选取自2012年11月~2013年11月间,在我科进行治疗的缺铁性贫血患者为16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为83例,其中男为25例,女为58例;年龄在13-46岁间,平均年龄在27.6±2.8岁间。观察组为83例,其中男为32例,女为51例;年龄在10-54岁间,平均年龄在30.4±2.4岁间。所有患者入院时均有不同程度的乏力、易倦、头晕、心悸、气短、面色苍白、口腔炎、舌炎等临床症状,均符合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标准【3】,所有患者均排除其他严重心、肝、肾疾病。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
1.2.2 观察组给予护理干预措施。
1.2.2.1 心理护理
缺铁性贫血患者因缺血缺氧引起活动无耐力,自觉工作能力下降,易出现激动、烦躁和郁闷的心理。在治疗期间我们护理人员可以向患者讲解疾病的特点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治疗要点和护理重点,取得患者的信任,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积极配合治疗。
1.2.2.2 饮食护理
缺铁性贫血患者宜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含铁丰富的食物,蛋白质是合成血红蛋白的原料,每日以80克左右为宜【4】;维生素C有利于铁的吸收,B族维生素可以防治贫血,含铁食物食物中的铁有两种来源,即肉类中的血红蛋白铁和蔬菜中的离子铁,荤素搭配可提高铁的吸收率;忌饮浓茶和咖啡。
1.2.2.3 药物护理
患者在服用铁剂时,为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应在饭后服药;服用铁剂的患者禁忌饮用浓茶;避免与牛奶同服,影响铁的吸收;静脉注射铁剂时应避免药液外渗,肌肉注射时应采取深部注射,利于吸收。
1.2.2.4 健康教育
定期定时开展缺铁性贫血的健康讲座;对于婴幼儿提倡母乳喂养,及时添加含铁丰富且铁吸收率高的辅食品;对于青少年和成人要提倡科学健康饮食,强化平衡饮食的重要性;告知患者用药一周左右网织红细胞上升,两周血红蛋白升高,1至2个月恢复正常,为补足体内贮存铁,在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后仍需服铁剂3-6个月【5】。
1.3 观察项目 实施临床护理干预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1.4 疗效评定标准
采用非常满意(80-100分)、满意(60-79分)和不满意(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6.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
实施临床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3%,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n(%)]
组别 例数 显效(例) 有效(例) 无效(例) 总有效率(%)
观察组 83 66(79.5) 15(18.1) 2(2.4) 81(97.6)
对照组 83 45(54.2) 20(24.1) 18(21.7) 65(78.3)
X? 3.234 3.245 3.239 3.304
P值 P
2.2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实施临床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为98.8%,对照组的患者满意度为79.5%,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2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比较[n(%)]
组别 例数 满意(例) 基本满意(例) 不满意(例) 总满意度(%)
观察组 83 71(85.5) 11(13.3) 1(1.2) 82(98.8)
对照组 83 47(56.6) 19(22.9) 17(20.5) 66(79.5)
X? 0.344 0.372 0.365 0.386
篇9
患者男性,58岁,于2012年8月5日因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入院,入院后给予生理盐水250加头孢唑圬钠5g,生理盐水250加依替米星0.2g.5%葡萄糖100ml加二羟丙茶碱注射液0.25g及地塞米松磷酸钠5mg,治疗一周时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腰疼伴双下肢稍疼痛,次日停用生理盐水加依替米星0.2g继续观察治疗,于入院第九日患者出现腰背及四肢疼痛加重伴畏寒、发热,面色白,皮肤有黄染,头昏,伴解深色小便,查血常规wbc27.7*109/l.hb64g/l考虑为溶血性贫血。
2护理
一般护理:①休息,给患者舒适,卧床休息。②发热护理,予物理降温,降温过程中如出汗较多,应及时擦干皮肤,更换衣物,被服;防止受凉,同时防止病人发生虚脱;③疼痛的护理:患者起初有发热、腰疼所以患者的心里受到冲击,一度陷于紧张、恐惧之中,对此护理人员在实施治疗护理的过程中,以亲切、镇定的态度,对待患者避免人为增加紧张气氛,留家属陪护,并且指导家属配合医护人员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同时以积极有序的工作状态,增加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赖,提高安全感,以有小缓解焦虑情绪。认真做好护患沟通工作,耐心倾听病人述说,认真观察病人的情绪反应,总结分析病人是否存在异常心态。
3讨论
溶血性贫血:是红细胞遭到破坏,寿命缩短的过程:(1)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病因有原因不明的原发性和继发性。继发性的病因有:①感染,特别是病毒感染,结蹄组织病淋巴增值性疾病。②药物所致,药物所致主要见于青霉素、四环素、甲苯磺丁脲、非那西丁、磺胺类药物、异烟肼、利福平、奎宁等。除青霉素外,头孢菌素类由于可跟青霉素抗原产生交叉反应,因此可诱发相同病变。但头孢菌素引起的溶血性贫血却很少见。
4小结
在临床用药过程中,患者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可能危及生命[2]。但头孢唑圬引起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很少见,在同时应用多种药物时,对患者出现的症状就更难确定了,所以在青霉素、头孢菌素的过程中护士要加强巡视做好临床观察和记录,除常见不良反应外,对此类罕见不良反应也要有足够的认识,以配合医生及时诊断治疗,为患者的抢救赢得时间。
篇10
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骨髓造血功能异常或者衰竭所致全血细胞极度减少的一组临床综合症[1]。此病表现为发病突然,贫血程度呈进行性加重,合并严重感染,并出现多个脏器出血衰竭最终死亡。笔者现将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护理体会汇报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为22例,其中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10例,年龄12-68岁,均符合国际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标准[2]:血常规检查中显示中性粒细胞
1.2治疗方法此组患者均遵医嘱正确用药,①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用法每日一次量为2.5mgkg,使用时间为5d。②甲基氢化泼尼松,用法为每日甲基氢化泼尼松1000mg+0.9%生理盐水1000ml静脉滴注,连续使用3天后开始剂量减半,在使用2周内剂量减至60mgd然后逐渐停药改为口服泼尼松。③环抱素A(CSA,用法为每日4mgkg,使用时间为3个月。
2护理体会:
2.1一般护理为避免增加出血的危险和加重出血、应对患儿做好休息和饮食指导。血小板计数小于50*109的患儿应减少活动、严重出血或血小板小于20*109患者必须绝对休息、进行隔离措施。
2.2皮肤出血的预防与护理皮肤出血一般是人为的损伤、人为会导致出血加重。注意保持床单位清洁卫生,被褥衣物要柔软;注意避免肢体的碰撞或外伤。尽量避免肌肉注射。注射或穿刺后针眼处加压5min-10min,防止出血。
2.3鼻出血的预防与护理保持室内相对温度湿度维持在50%-60%左右,避免患者勿用力抠鼻、洗鼻,防止造成鼻腔出血或者鼻腔内压力增大而导致毛细管破裂出血或渗血。当鼻腔内少量出血时可以用棉球或明胶海绵填塞,并局部冷敷。鼻腔出血大量使使用凡士林油纱条行后鼻腔填塞术,填塞术期间保持患者口腔湿润、注意口腔护理、避免局部发生感染。
2.4口腔及牙龈出血的预防与护理指导患儿及家属应用软毛牙刷刷牙,忌用牙签剔牙;尽量避免食用煎炸、带刺和含骨头的食物、带壳的坚果类食物;禁食坚硬、多刺的食物、防止损伤口腔粘膜及牙龈出血。
2.5眼底及颅内出血的预防与护理保持足够的休息,避免情绪激动、用力咳嗽、用力排便等。若发现视野缺损或视力下降,常提示眼底出血。应尽量卧床休息、减少活动,避免揉搓眼睛,以加重出血。出现头疼、喷射样呕吐甚至昏迷、双侧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射迟钝,提示有颅内出血。颅内出血是血液病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
2.6用药的护理
2.6.1ATG使用ATG的患者进行过敏试验,结果阴性时可以输注;治疗前可以遵医嘱异丙嗪25mg肌内注射、地塞米松静脉注射或者葡萄糖酸钙静脉滴注,以能够减少ATG药物的副作用的产生[3];进行治疗时护理人员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做好各种抢救药品以及抢救设备的准备工作,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时立即给予处理。ATG输注时注意滴速及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如患者出现发热症状、关节疼痛、皮肤瘙痒、皮疹、少尿以及水肿等血清异常反应现象时,遵医嘱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直至症状消失。
2.6.2CSA此类药物在25℃以下保存,指导患者正确的服药方法,服药时铝箔外壳去除,以免CSA的药效降低。由于CSA服药会导致血钾高或能够加重高血钾症状[4],因此指导患者在饮食上减少或者避免饮食含钾的食物以免加重血钾高,同时慎用利尿剂。CSA的服用会导致肝肾功能的损害、体重上升、肌肉震颤、血压增高、手脚无力等药物副反应现象,要告知患者出现肌肉震颤和无力时,注意安全防护措施,必要遵医嘱停药。
2.6.3激素治疗长期用药后会增加感染以及出血的机率,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定期对于血药浓度及肝肾功能进行检查等,患者采取保护性隔离措施。
3结果
此组患者经治疗和护理后,显效率是指治愈患者,有效率是指患者血象检查接近正常的患者,无效率是指患者治疗效果未改善或者病情加重的患者。此组治疗效果,见表1。
4讨论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病情发展迅速而且病情急重,能够导致生命危险,患者常常是由于出血以及感染而发生临床死亡。因此临床护理中除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药物的副作用意外,要及时做好早期的预防性护理措施、防止出血及感染的发生,同时还要加强患者人文关怀,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临床中优质细致的全身心护理干预措施在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景玲.护理干预在急性造血功能停滞患者预防感染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0,17(16:621.
篇11
1 临床资料
2005年1月1日至2007年10月31日,我科收治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孕产妇62例,年龄23~36岁,平均29.5岁,其中初产妇 18例,经产妇44例,城镇人口21例,农村人口(包括流动人口的打工族)41例,孕前确诊11例,孕期确诊51例。按照其血红蛋白
2 结果
阴道分娩47例,剖宫产15例,发生产后出血8例,输血10例,腹部伤口感染2例,会阴伤口感染2例,胎死宫内1例,心力衰竭1例。
3 护理
3.1 妊娠期
3.1.1 孕期通过孕妇学校,讲解有关孕期保健知识及母乳喂养知识。
3.1.2 指导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含铁丰富食物,如鱼、瘦肉、动物肝脏、蛋黄、豆类、菠菜等。
3.1.3 保证孕妇睡眠充足,每天至少8~10 h,左侧卧位最佳,以增加胎盘血供。
3.1.4 教会自计胎动次数,每天早、中、晚各1次,1 h/次,每小时胎动数应不少于3次,12 h内胎动累计数不少于10次,发现异常,及时就诊。
3.1.5 定期进行产前检查,积极预防并发症。
3.2 住院待产期
3.2.1 介绍病室环境,使其尽快适应并配合治疗及护理。
3.2.2 保持病室安静舒适,各项操作尽量集中进行。
3.2.3 教会自测脉搏,如活动后脉搏>100次/min,需及时休息并对症处理,防止心力衰竭发生。为增加胎儿血氧供应,吸氧2次/d,30 min/次,坚持自计胎动次数,密切观察胎心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处理。胎死宫内者,做好产妇及家属心理护理。
3.2.4 加强巡视,及时发现并满足患者生活需要,铁剂治疗者观察药物疗效,重度贫血者,遵医嘱给予少量多次输血,并观察有无输血反应。
3.3 药物治疗护理
3.3.1 补充铁剂 以口服为主,饭后服用,以减少胃肠道刺激,同时摄取维生素C或酸性果汁促进吸收,如缺铁严重或不能口服者,给予铁剂注射,如右旋糖酐铁深部肌内注射,经常更换注射部位,必要时进行热敷,以免产生硬结影响吸收或导致感染。
3.3.2 讲解用药注意事项 服用后因未被吸收的铁剂被排出,部分患者粪便会变成黑色,不必担心,是药物的正常反映,如有便秘,适当使用软化剂,不可擅自停药,以免影响疗效。
3.4 输血护理
3.4.1 做好心理护理,减轻孕产妇及家属对输血产生的思想顾虑。
3.4.2 操作前严格查对制度,输血过程中密切观察情况,不可输血过多过快,以免引起急性心力衰竭。
3.5 分娩期
3.5.1 预防产后出血可遵医嘱给维生素K1、维生素C等药物,并配血备用。
3.5.2 密切观察产程进展情况,提供心理支持。
3.5.3 缩短第二产程,减少体力消耗,提前做好新生儿抢救准备。
3.5.4 胎肩娩出后给予催产素20 U 或口服米索前列醇,腹部加压沙袋,防止产后出血,如产后出血多,及早进行相关检查,必要时输血或采取更有效措施。
3.5.5 接生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感染发生。
3.6 产褥期
3.6.1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面色、宫缩及恶露情况,遵医嘱给予广谱抗菌素预防和控制感染,加强会阴伤口护理,保持会阴清洁,勤换纸垫。密切观察腹部切口情况,有潮湿立即更换,防止切口感染。
3.6.2 指导并协助产妇在产后4~6 h内排尿,以免膀胱充盈影响宫缩而导致出血加重贫血。
3.6.3 指导产妇进食高铁,高蛋白及高维生素食物,必要时静脉补充营养以改善贫血。
3.6.4 遵医嘱继续服用补血药物,贫血严重或严重并发症者,不宜母乳喂养,及时回奶,防止乳汁瘀积。
篇12
我院从2003~2006年对产妇和婴儿使用母婴同室护理计划单,明确护理诊断, 采取有效、恰当的护理措施,有条不紊地安排护理工作,取得效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资料80例,年龄:20~25岁48例,26~29岁22例,30~39岁8例,40岁以上2例。产式:剖腹产58例,平产22例。停经时间:38周14例,39周18例,40周32例,41周16例。并发症:贫血14例。婴儿性别:男34例,女46例。Apgar评分:10分68例,8分6例,7分6例。体重:2 700~3 000 g 10例,3 100~4 000 g 56例,4 100~4 500 g 14例。
2 母婴同室护理计划单的内容与实施
2.1 存在的护理诊断
2.1.1 舒适的改变:疼痛产生此诊断的原因分别为:会阴侧切口12例,胀痛48例,腹部切口58例。
2.1.2 排尿困难,尿潴留产生此诊断的原因分别为:不习惯床上小便20例,会阴侧切口疼痛12例,膀胱水肿2例。
2.1.3 生活自理能力下降产生此诊断的原因分别为:产后虚弱50例,手术28例。
2.1.4 睡眠障碍产生此诊断的原因分别为:婴儿频繁哭闹、喂奶60例,疼痛30例。
2.1.5 知识缺乏产生此诊断的原因为:缺乏产后保健和抚育婴儿知识48例。
2.1.6 焦虑产生此诊断的原因为:担心如何做好父母66例。
2.1.7 潜在感染产生此诊断的原因分别为:产道损伤12例,失血过多18例,贫血14例,留置尿管60例。
2.2 采取的护理措施
2.2.1 病情观察促进子宫复旧,观察阴道流血情况80例,产后4 h 鼓励产妇自解小便22例, 留置尿管者注意尿管引流情况58例,注意腹部伤口渗血渗液58例,生命体征观察80例,会阴切口情况12例,新生儿病情观察:面色、呼吸、哭声、反射、肌紧张、体温、脐带、血肿、产瘤、皮肤颜色等80例。
2.2.2 饮食指导产妇饮食直接影响乳汁的质和量,指导合理饮食,避免不必要的“忌嘴”80例。
2.2.3 会阴护理鼓励产妇会阴清洗2~3次/d,健侧卧位,平时尽量保持会清洁80例,会阴水肿者用95%酒精或50%硫酸镁湿热敷,必要时毫米波照射9例。
2.2.4 母乳喂养宣教母乳喂养好处80例,正确喂奶姿势80例,正确挤奶方法、保持持续泌乳80例,防止皲裂80例,废除“三奶”(奶瓶、奶粉、奶嘴)80例。
2.2.5 新生儿护理协助并指导家属给新生儿换尿布、换衣服80例,示范如何给新生儿洗澡40例,防止发生红臀80例。鼓励产妇24 h后早期下床活动,促进子宫复旧等80例。
2.3 护理评价
产后自解小便80例,子宫收缩好、阴道出血少80例,产妇饮食合理、乳汁充足31例,产妇掌握母乳喂养技巧并能正确示范80例,产妇熟练地给新生儿换尿布39例,会阴、腹部、伤口愈合80例。
4 讨论
4.1 护理诊断明确,护理工作针对性强
执行母婴同室护理计划单,首要工作是对存在的护理诊断明确定位。以往护理工作是一般性护理,日常护理,对症护理,应急护理,护理工作被动。现在执行计划单,首先要针对产妇、婴儿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护理诊断,并且在计划单上标示,使科室所有护理人员都能知晓,有针对性地采取护理措施,如疼痛剧烈,适当服止痛剂;尿潴留时,适当热敷,穴位按压,必要时导尿;睡眠障碍、心理焦虑,给予心理疏导,必要时给予舒乐安定等药物进行治疗;对潜在感染,早期使用抗生素抗感染,有效地预防分娩期并发症发生[1,2]。
4.2 护理措施系统规范,有条不紊
母婴同室护理工作繁复,为防止杂乱无章,要求做到系统化、规范化、有条不紊,护理计划单起到极重要的作用。使护士观察产妇病情,会阴护理,鼓励早期下床,饮食指导,喂养宣教时,都能按部就班,不造成遗漏,对提高护理质量很有帮助。对新生儿观察、新生儿护理等都能有系统、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有效地防止母婴在护理过程中出现意外。并且着重注意产妇心理护理,取得较好效果[1,3]。
4.3 评价准确,自我考核、上级考核都有根据
对护理工作评价,以往都是凭印象,估计。现在执行护理计划单评价一栏中列出具体项目、评价依据,因而护理工作优劣的程度、有无遗漏工作就有了较明确的考核依据。自己可以对照进行自我考核,上级检查考核也有据可依。对患者护理质量提高、病情康复都有重要作用。
实践证明,采用护理计划单后,护理质量大大提高,护士增强了责任心,在观察病情如观察产妇的宫缩、阴道出血、会阴、腹部伤口愈合情况时更加认真,以便做出正确的护理评价,对新生儿喂养技巧、更换尿布等都更加充分地关注,给予及时的指导,护理工作得到了家属和产妇以及上级领导的好评。
[参考文献]
[1]史锦云,刘嘉茵.妇产科学[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49,124.
篇13
患者男,17岁,高中学生,平素健康,于2006年12月中旬左耳后肿物破溃,出现疮面疼痛、肿胀,范围迅速扩大,随后出现后头部多簇脓疱呈现扩散性溃粒。左骼前上棘骨穿处延针眼形成逐疱,破溃疮面5.0 cm×10 cm,耳后疮面扩散至7.0 cm×10 cm,身体各部位只要有微小创伤都要破溃成疮面。曾辗转几家省、市级医院治疗,诊断不明确,抗炎、创面处理、营养支持等方法治疗后,病情没有得到控制。患者体温在37.5℃~39.6℃之间徘徊,各疮面先为集簇逐疱环状扩展。先紫暗、隆起高于皮肤,渗出共色粘液,真菌培养及药敏、血液细菌培养及药敏均未见明确致病菌。实验室检查:WBC2.6×109/L、RBC1.09×1012/L、HGB34 g/L、HCT0.074 L/L、PLT40×109/L、W-S0.3×109/L、W-M0.1×109/L、W-L2.2×109/L、WL86.4%、抗HIV阴性、BUN3.8 mmol/L、尿酸104 μmol/L、白蛋白31.3 g/L、肌酐29 μ/L、谷酰转肽酶113 μ/L、总胆红素31.0 μmol/L。头晕、乏力、心慌,白细胞减少伴增生性贫血骨髓象,临床诊断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难治性贫血伴环状铁粒幼细胞。
2 护理评估
2.1 全身情况 消瘦、面色苍白、精神萎靡、持续高热,多处疮面扩散性溃粒、渗出、坏死、顽固性剧痛,强迫右侧卧位、贫血进行性加重。输血、抗感染、对症等治疗措施均不奏效,目前缺乏有效治疗手段。
2.2 皮肤评估 皮肤破溃是该患的显著特点,微小的皮肤破损就会出现脓胞、肿胀、渗出、扩散性组织坏死。各种穿刺均会损伤皮肤,原有的多处疮面在继续扩散,感染已经无法扼制,疮面剧痛给患者带来身心伤害,寝食难安,生命质量降低。
2.3 心理因素 患者正值读书学习时期,面对疾病紧张、极度恐慌、惧怕、渴望等负性心理,影响睡眠和食欲,独生子女始终是衣食无忧的生活着,对残酷病痛缺乏心理准备和承受力。有强烈的求生欲望,情绪波动起伏不定,在非常痛苦时刻渴望病痛的减轻,病痛稍有缓解就对生活充满希望。
3 护理
3.1 整体护理 病室紫外线消毒,2次/d,严格控制陪同家属出入病室,实行温馨的家庭式人性化病室管理。尽可能满足患者所需,护士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了解有关检测项目,结合临床判断病态严重程度,随时做好各项急救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