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股市投资笔记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股市投资笔记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股市投资笔记

篇1

一、 当前固定资产投资统计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1 投资主体多元化对找准投资项目加重了基层负担

投资统计报表实施范围为全社会的所有固定资产投资单位,主要针对500万元以上的投资活动,虽然有限额规定,但与规上工业、限上贸易统计有着本质区别,规上工业和限上贸易单位相对比较稳定,年内变化不大,而固定资产投资单位是在变化的,临时的不稳定的,今年的和去年就可能完全找不到相同的投资单位,经济类型的多样化,投资主体多元化,项目的审批由原来的计划部门增加到多个部门;还有一些项目没有审批,或者哪位领导直接批示“边批边建”;更特别的是一些民营项目根本不管什么审批,只要有钱,自身条件具备,立即破土动工。所有统计部门收集项目资料,确定项目入库确实遇上困难。

2 投资统计单位性质决定报表报送困难

投资统计单位有很大的特殊性,投资单位往往是临时机构,因此统计过程中,基层单位人员配合程度低,视投资报表为额外负担,不能积极主动上报报表。另外,与投资统计相配套的原始记录,统计台账的登记更是寥寥无几,要想从项目单位拿到所需数据普通统计人员难以实现,需通过领导协调协商,难度很大。企业“轻统计,重财务”的现象普遍存在,工作被动甚至有些项目找不到负责报送的单位,统计系统工作被动。

3 政绩思想拉高投资统计数据

经过多年的发展,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已达到相当规模,继续保持投资较高的增速,难度加大。固定资产投资指标是考核地方政府政绩的一个重要指标,各级政府非常关注,年初下达计划,各地围绕计划指标层层加码,被考核单位、部门任务很难完成,压力很大,在政绩观和传统计划统计思想的作用下,在数据上做文章,促使盲目追求投资高增长,不惜牺牲数据真实性,虚假投资项目和投资额。

4 项目管理不相匹配,投资信息难以把握

项目搜集是否遗漏关键是看信息渠道畅通情况,信息来源正是统计部门较为薄弱环节,由于投资项目流动性大,管理部门多、分散,项目搜集整理难度比较大。导致统计部门不能很好地把握投资项目的详实情况,影响统计项目不能及时入库;另外基层统计人员频繁流动,刚刚熟悉的工作流程,被另有需要更换,工作交接不到位以致于新任人员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胜任现在的工作,推脱、不负责任现象时有发生,投资报表、统计台帐等基础工作不能全面、准确、持续的记录,常常出现断层现象,统计数据质量因此也大打折扣。可见统计基层统计力量的相对薄弱,大大制约了投资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数据质量的提高。统计局作为投资综合统计部门,由于无法管到项目,项目单位只要没被统计部门发现,往往不会主动向统计部门报送投资报表。这其实就是典型的管理不匹配和信息不对称问题。这种情况下,投资统计如何做好,项目如何抓全。

5 统计人员工作随意性严重影响投资数据质量

统计数据时投资统计工作的核心,基础工作却是投资投资统计工作的生命线,基层工作、源头数据质量控制是做好投资统计工作的关键。由于部分街道对投资统计工作不够重视,在思想认识上存在重考核轻统计等现象,在实际统计过程中迫于对数据的追捧,基层统计人员对考核任务苦于“无米”所以对项目存在与否、随意入库,使投资数据存在问题。例如,统计部门是以工程形象进度为标准,在永久性工程破土动工以后开始统计,在项目竣工后结束统计。而一些地方,在项目永久性工程尚未开始施工,仅在进行施工前的前期准备工作,如征地拆迁、土地平整、建围墙等活动时,就开始上报;一些地方,为了完成既定年度指标,甚至将以前年度遗漏统计的早已经结束的工程项目纳入年度统计;这些还算是好的现象,应该这些项目是存在的;有些更为严重的是200万不到的门面,改头换面几千万入库,甚至可以更换项目名称报上几年,这样的项目比比皆是,基层统计人员工作的随意性极大地影响了统计工作的质量,与统计工作内在的严肃性存在较大差距。

固定资产投资统计中存在的等等这些一系列问题,投资统计工作改革势在必行

二、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工作改革新局面

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工作中存在着各类问题,改革势在必然,2014年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工作试点改革已拉开序幕。2015年将全面推开。新的改革方案和旧的报表制度有着本质区别。根据国家统计局《关于开展2014年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制度方法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国统字[2014]30号)精神,市统计局今年已在我市贾汪区开展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制度方法改革试点工作,为2015年投资统计改革工作全面铺开奠定基础。

(一)投资改革方向

一是将固定资产统计改为非金融资产统计;二是将固定资产投资调查对象由投资项目转变为法人单位;三是将固定资产投资额计算方法由形象进度法转变为财务支出法;四是由过去的纸质报表转变为大部分企业联网直报。

(二)投资改革对象

改革后的调查对象由原来的单一的500万元以上项目转变为辖区内的所有法人企业。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 现行“一套表”范围法人单位调查对象

包括规模以上工业、建筑业、房地产开发经营业、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规模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

2 重点非企业法人单位调查对象

非企业法人单位的主体是行政事业单位,包括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居委会、村委会及其他组织机构等。重点非企业法人单位是指报告期有亿元以上建设项目的部门,一般包括:交通局、住建局、教育局、卫生局、水利局、非企业形式的政府融资平台等。

3 小微企业调查对象

包括规模以下工业、限额以下批发和零售业、限额以下住宿和餐饮业、规模以下服务业、小微建筑业企业。

4 新建企业调查对象

新建企业是指报告期有计划总投资1亿元及以上在建项目,已纳入基本单位名录库,但尚未纳入“一套表”联网直报范围的企业。包括:各类有亿元以上建设项目的新成立企业、以企业形式存在的政府融资平台等。

(三)在数据采集上

新的改革方案摈弃了原来单一的上报法,确定四种不同数据采集途径:

①对纳入“一套表”联网直报统计范围的调查单位,通过国家统计联网直报门户采集数据。

②对纳入小微企业统计范围的调查单位,结合现行的统计调查制度,对500万元以上投资项目,通过国家统计联网直报门户采集数据。

③对部门单位,通过国家统计联网直报门户采集数据

篇2

委托理论认为,在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公司治理结构中,股东委托经理经营管理企业,形成委托关系。二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目标利益相悖、风险与责任不匹配等对立冲突,因此产生成本。为减少成本,股东必须不断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对经理进行有效的激励,其中设计良好的薪酬契约(包含股权激励和货币薪酬)是协调股东与经理之间冲突的有效手段(Jensen and Meckling,1976;Jensen and Murphy,1990)。

那么在实践中薪酬契约是否起到了缓解冲突的作用呢?针对此问题国内许多学者进行了大量实证研究。股权激励方面:魏刚(2000)认为经营者持股与公司经营绩效之间不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张俊瑞等(2009)发现实施股权激励的公司财务业绩指标在一年后有明显提升;货币薪酬方面:李增泉(2000)认为经理报酬和企业业绩不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刘斌等(2003)以及张俊瑞等(2003)发现经理货币薪酬与公司业绩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以上研究结论不一,且多数学者都是直接将企业经营业绩作为衡量股权激励或货币薪酬激励效果的指标,但却忽视了激励契约与经营业绩之间的桥梁――经理投资行为。投资是经理行为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公司成长的主要动因和未来现金流量增长的基础,最终决定公司业绩。激励契约最直接的效果是影响经理的投资行为,进而通过不同的投资行为产生不同的经营业绩。因此,本文研究薪酬契约所包含的股权激励与货币薪酬两种激励措施对投资行为的影响,可以从更加细微的视角揭示激励措施缓解冲突的内在作用机制,从而为上市公司完善激励契约提供经验证据。

2006年1月4日证监会颁布《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计划管理办法》,要求上市公司披露实施股权激励的公告日期、方案进度、持有期限、激励来源等相关信息,标志着我国高管股权激励进入崭新的发展时期。因此,本文以2006―2009年沪、深两市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股权激励和货币薪酬与经理投资行为的相关关系。研究发现:1.股权激励能够有效提高企业适度投资水平,促使经理适度投资。股权激励是优化经理投资行为,缓解冲突的有效手段。2.货币薪酬同样能够显著提高企业适度投资水平,激励经理适度投资。对经理进行货币激励是提高企业投资效率的必要措施。3.两种激励方式分别都能促使经理优化投资行为,但目前二者没有起到相辅相成共同提高投资效率的作用,即同时使用两种手段没有增量意义。

二、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

关于经理投资行为影响因素方面的认识,财务学者普遍认为问题会对经理投资决策产生重要影响。经理会基于投资行为的私人收益和私人成本两方面的考虑尝试非适度投资,而设计良好的股权激励方案和货币薪酬契约应当有利于减少经理因问题而产生的非适度投资。

(一)问题、股权激励与投资行为

在股东与经理形成的委托关系中,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目标利益相悖、风险与责任不匹配等问题,经理会出于追求私人收益最大化而进行过度投资、投资不足等非适度投资行为:1.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占有信息优势地位的经理更关心在聘任期内的私人收益,因此其倾向于将自己的非适度投资行为(包括过度投资、投资不足等)和信息隐藏至聘期结束,以避免聘期内的私人收益受损,从而产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即信息不对称为经理进行非适度投资提供了信息空间。2.股东与经理目标利益相悖。股东追求资本保值增值以及资本收益最大化,最终体现为剩余索取权最大化,而经理不能凭自己努力索取企业剩余,其目标利益呈现多元化趋势,除了货币收益,还包括名誉、权力和企业规模扩大所带来的各种有形和无形的好处等,即经理追求的目标是控制权私有收益最大化。当投资新项目有利于增加控制权私有收益时,经理可能接受净现值为负的项目,从而产生非适度投资。3.股东作为所有者承担企业全部资产安全的最终责任,经理作为经营者只负责企业经营,不承担企业资产安全的最终责任。如果投资决策成功,经理就能增加控制权私人收益,如果投资决策失败,经理只暂时承担职位和名誉的损失,企业资产的最终损失由股东承担。因此,风险与责任不匹配将增加经理进行非适度投资的可能。

设计良好的股权激励方案的关键在于将经理的私人收益与股东的收益绑定在一起,从而有利于缓解问题对投资决策的负面影响。首先,成为激励对象的经理如果隐藏非适度投资行为和信息,会在损害股东利益的同时减少自己私人收益,从而自发地减少非适度投资,提高投资决策的效率。其次,股权激励改变了经理单纯人的角色,增加了其剩余索取权,使其与股东成为基于共同产权主体的利益共同体,协调了二者之间的利益冲突。理所当然,经理会相应地降低对控制权私有收益的追求,从而更加注重投资决策的效率,减少非适度投资带给企业的损失。最后,股权激励将使经理部分承担投资失误给企业造成的最终损失,增加了其犯错的成本。因此,经理会努力避免非适度投资给股东和自己带来的损失。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假设1:

H1:股权激励能够促使经理适度投资,优化投资行为。

(二)问题、货币薪酬和投资行为

投资行为对于经理而言存在私人成本,但由于问题的存在,这种私人成本难以通过增加分享企业剩余的方式弥补,由此就会引发经理的非适度投资行为。新的投资项目无疑会使经理延长工作时间、承受更大的精神压力、学习新的管理知识,这些私人成本全部由经理承担。当投资行为的果实(企业经营剩余)无法被经理分享时,经理的投资决策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可能,经理会干脆放弃净现值为正,但私人成本过于高昂的项目,产生投资不足;另一种可能,经理会寄希望于企业规模扩张增加的控制权私有收益来弥补私人成本,产生过度投资。有效的激励措施应当能够弥补经理投资行为的私人成本。除了上文所述的股权激励措施之外,货币薪酬契约是对于经理私人成本进行补偿的有效手段。

货币薪酬是对经理现期或上期对公司贡献的直接回报,分为基本工资和年度奖金两部分。基本工资数额相对固定,而年度奖金数额与经营业绩直接挂钩。基本工资对经理努力成本作出了基础补偿,保证了经理的基本生活。年度奖金与公司业绩正向变动,是对经理承担的私人成本的有力补偿。当经理努力工作,注重投资决策效率时,自然会提高公司经营业绩,从而获得更高的年度奖金以补偿其私人成本。

货币薪酬不仅能够直接补偿经理的私人成本,还具有消除信息不对称、减少风险和责任不对等的激励效果。首先,薪酬数额与经营业绩挂钩可以通过业绩波动本身直接反映经理的经营信息,形成对经理隐藏非适度投资行为和信息的有效约束,减少了股东为获取真实信息而发生的监督成本,降低了信息不对称程度。其次,经理货币薪酬数额越高,经理职位的价值越大。尽管经营失败给企业资产带来的损失最终由股东承担,但经理丧失职位的损失也相应增加。因此,经理就会努力避免非适度投资给自己和股东带来损失。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假设2:

H2:货币薪酬能够促使经理适度投资,优化投资行为。

(三)问题、股权激励、货币薪酬和投资行为

现阶段我国将股权激励视为员工薪酬的组成部分,给予费用化处理(吕长江、巩娜 2009)。因此,股权激励和货币薪酬都是对经理的薪酬支付手段,二者的区别在于股权激励以公司未来业绩为依据,以非货币形式发放,而货币薪酬以当期或前期的公司业绩为依据,以现金方式发放。两种方式都有助于缓解问题对投资决策的不良影响,而且在激励依据、激励时间、激励形式方面互为补充,他们之间也许存在交互作用,产生合力,共同促使经理适度投资,优化投资行为。因此,本文提出假设3:

H3:股权激励和货币薪酬存在交互作用,共同促使经理适度投资,优化投资行为。

三、研究设计

(一)数据来源与样本选择

2006年1月4日证监会颁布实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计划管理办法》,破解了约束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发展的众多难题,使得我国经营者股权激励进入了新的时代。因此,本文选取2006―2009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作为初始研究样本,剔除金融类上市公司(因为其财务数据具有特殊性),利用CSMAR数据库资料,最终筛选出5 772个样本,其中适度投资2 886个样本,非适度投资2 886个样本。通过EXCEL、SPSS15.0进行统计分析。

(二)变量说明与模型

1.投资行为的度量

Richardson(2006),张功富等(2009)对于投资行为的衡量思路均是用模型估计出最优投资水平,然后用实际投资与最优投资的差额作为过度投资或投资不足水平。本文采用如下方法来衡量投资行为:首先,将企业现金流量表(直接法)中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出量部分数额相加,即“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投资支付的现金”与“取得子公司及其他营业单位支付的现金净额”三个项目求和,再将这三个项目之和除以年初企业总资产,以消除企业规模的影响。将这一计算结果定义为变量Inv,用来衡量企业当年投资支出。

其次,参照证监会对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标准,将样本企业按行业分类,并计算每个行业的Inv数据均值,再用样本企业的Inv数据减去行业均值,求得每个样本企业投资额与其行业均值的差额Inv。

最后,将投资差额Inv从大到小排序,按照统计学中的四分位法,将投资差额从大到小分为四个等级;然后把差额居中两个25%部分视作适度投资样本,并赋值为1;把差额正值最大的25%部分视作过度投资,差额负值最大的25%部分视作投资不足,将投资过度和投资不足样本合并视为非适度投资样本,并赋值为0。最终得到虚拟变量VirtualInv,其取值为1表示适度投资,取值为0表示非适度投资。

2.股权激励的度量

本文采用虚拟变量EI(Equity incentives)计量股权激励。该变量取值为1表示公司当年宣布实施股权激励方案,或者以前年度宣布实施了股权激励措施,截至当年激励措施还未结束;该变量取值为0表示公司当年没有实施股权激励计划,或者虽然以前年度宣布实施了股权激励措施,但截至当年激励计划已经结束。

3.货币薪酬的度量

上市公司年报披露中“薪酬最高的前三位高级管理人员的报酬总额”是最直接的关于经理薪酬的数据,并且薪酬最高的前三位高管的报酬总额占全部高管薪酬总额的比例较大,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因此,本文参考辛清泉等(2007)的研究方法,选取变量LnTpay计量经理货币薪酬,它等于薪酬最高的前三位高级管理人员的报酬总额的自然对数。

4.模型的设定

本文主要参考辛清泉等(2007)的模型,但做了以下变化:第一,关于模型因变量,辛清泉考察了过度投资和投资不足两种情况,且采用定量变量,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本文将投资行为分成适度投资和非适度投资(包括过度投资和投资不足)两类,且采用定性变量,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第二,辛清泉模型中只考察了货币薪酬一种情况,而股权激励和货币薪酬都被视作薪酬支付手段,因此本文不仅考察货币薪酬,还考察股权激励以及二者交互作用对投资行为的影响。模型中的控制变量未作变化,仍然采用自由现金流(FCF)、管理费用率(AMD)、大股东占款(OTHER)以及行业(Industry)和年度(Year)变量。最终,本文设定如下三个模型分别检验股权激励、货币薪酬以及二者交互作用对投资行为的影响。模型中各变量定义参见表1。

模型1

(三)数据描述性统计

表2是所有样本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可知:投资方面,全部样本公司中2 886家适度投资公司取值为1,

2 886家非适度投资公司取值为0;股权激励方面,全部样本公司当中只有约5%的公司实施了股权激励计划,比例较低;货币薪酬方面,样本中值与均值接近,标准差较小,说明样本公司货币薪酬波动幅度不大;自由现金流方面,最大值与最小值差别较大,且标准差达到65.29,说明不同企业间自由现金流量差异很大;管理费用率方面,最大值与最小值均出现较为极端的情况,说明企业遇到经营异常情况时,管理费用和营业收入会出现极端变化,导致二者比值出现极端值。该变量均值为1.29,说明企业管理费用平均水平远高于营业收入水平。这种结果可能是个别极端值的影响所致,导致该数值信息失真。中值0.07更能说明管理费用率的一般水平;大股东平均占款平均水平约为9%,且波动幅度不大。

四、实证研究结果及分析

(一)Logistic回归结果及分析

股权激励与投资行为回归结果显示,股权激励变量(EI)系数为正,且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统计显著。这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实施股权激励的公司比没有实施股权激励的公司进行适度投资的几率对数平均高出37.3%,即实施股权激励能够显著增加企业进行适度投资的几率,促使经理从股东利益出发,努力提高投资决策的效率,优化经理投资行为。本文的假设1得到验证。自由现金流量(FCF)、管理费用率(AMD)、大股东占款(OTHER)三个控制变量的回归结果都不显著,即证据不支持这三种因素会对经理投资行为产生显著影响,这一结论与Richardson(2006)以及辛清泉等(2007)的研究结论不一致。

货币薪酬与投资行为的回归结果显示,货币薪酬变量(LnTpay)系数为正,且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统计显著。这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货币薪酬每增加1%,则会引起公司适度投资的几率对数增加22.5%。货币薪酬促使经理更加注重其投资决策的效率,优化了经理投资行为。本文的假设2得到验证。三个控制变量依然统计不显著。

股权激励、货币薪酬与投资行为的回归结果显示,货币薪酬(LnTpay)系数显著正相关,但股权激励(EI)以及二者交乘项(EI*LnTpay)系数统计不显著,即证据不支持二者能够互为补充共同优化投资行为,本文的假设3没有得到验证。之所以产生这种结果也许是因为从经理行为心理的角度来看,同时使用两种激励措施,必然会分散各自的激励效果,在两种激励措施没有形成良好衔接的情况下,不能形成足够的合力,共同促使经理适度投资。

(二)稳健性检验

为了进一步检验假设,在稳健性检验中,本文改变投资计量方式,将虚拟变量VirtualInv改变为定量变量INV。将INV作为回归因变量,替代上述模型中的因变量,模型中其他变量保持不变,采用多元回归分析进行检验。检验结果与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没有实质性改变。

五、研究结论及建议

本文研究结论表明,股权激励和货币薪酬都能够有效提升企业适度投资,优化投资行为,从而有效缓解冲突,但二者还没有起到良好的交互作用,同时使用两种激励手段不具有增量意义。这一结论说明通过设计合理的激励契约解决问题是对症下药,对经理进行股权激励和货币薪酬激励分别都能起到优化投资行为的现实作用,并为上市公司完善激励契约指明了方向。可行的建议包括:

第一,明确通过股权激励方式解决问题的必要性。本文证据充分证明了股权激励措施能够显著提高适度投资,从而有效缓解冲突。今后上市公司应该充分发挥股权激励的积极治理作用,加大股权激励的实施力度,并结合我国法律环境不断丰富和完善股权激励方案设计。比如扩充激励对象的覆盖面,对公司所有层级员工都可以实施股权激励;逐步增加授予激励对象的股权数额;充分利用虚拟股票、股票增值权、延期支付、利润转增资本等各种方式丰富激励形式;适当延长股权激励的获权期和行权期;在基本财务指标的基础上引入非财务指标,以优化股权激励的授予条件;采取指数化期权,将行权价格与股价综合指数挂钩,以消除市场波动的影响。

第二,不断完善货币薪酬契约设计,以充分发挥货币薪酬的激励作用。本文证据显示货币薪酬能够有效促使经理更加注重投资效率,增进其适度投资水平。上市公司可从两方面改善货币薪酬契约:1.完善货币薪酬数额计算方法,在传统财务指标的基础上,将影响公司长期发展能力的各种非财务指标纳入奖金计量模型,充分发挥货币薪酬的治理作用。2.严格限制各种薪酬契约之外的“灰色”货币收入,或者将这部分收入透明化,纳入货币薪酬契约之内,以降低其对货币薪酬契约的负面作用。

第三,充分做好两种激励方式的相互衔接,使二者互为补充,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合力作用,以优化公司投资行为。虽然本文证据证明同时使用两种激励方式不具有增量意义,但二者在激励依据、激励时间、激励形式等方面互为补充,且激励效果一致,理想的状态应该是二者互为补充,形成合力,共同优化投资行为。如何做好两种激励方式的相互衔接,以减弱同时使用二者对激励效果的折扣,应当是今后上市公司设计激励契约的重点。

【参考文献】

[1] 李增泉.激励机制与企业绩效――一项基于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 会计研究,2000(1):24-30.

[2] 刘斌,刘星,李世新,等. CEO薪酬与企业业绩互动效应的实证检验[J].会计研究,2003(3):35-39.

[3] 吕长江,巩娜.股权激励会计处理及其经济后果分析――以伊利股份为例[J]. 会计研究,2009(5):53-54.

[4] 魏刚.高级管理层激励与上市公司经营业绩[J]. 经济研究,2000(3):32-39.

[5] 辛清泉,林斌,王彦超.政府控制、经理薪酬与资本投资[J].经济研究,2007(8):115-119.

[6] 张功富,宋献中.我国上市公司投资:过度还是不足?――基于沪深工业类上市公司非效率投资的实证度量[J].会计研究,2009(5):70-72.

[7] 张俊瑞,赵进文,张建.高级管理层激励与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相关性的实证分析[J]. 会计研究,2003(9):29-34.

[8] 张俊瑞,张建光,王丽娜.中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效果考察[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3-4.

篇3

一、引言

货币市场基金(Money Market Mutual Fund,MMMF)是指投资于货币市场上短期有价证券的一种基金,一般由短期证券或等同于现金的证券组成。货币市场基金由于具备的高流动性、低风险、低(无)手续费、收益又高于同期银行储蓄收益的优点,被作为居民个人的储蓄替代品种和企业的现金管理工具受到市场上一部分投资者的认可。

根据中国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的统计,2012年上半年49只货币市场基金已经取得了超过2.22%的收益率,业绩表现不俗。而截止2012年6月30日,货币市场基金资产净值3601.51亿元,较年初增长了20%,已占全部基金资产净值的14.74%。[1]

货币市场基金受到广大投资者积极关注,但货币市场基金到底是不是如大家所认为的无风险呢?对于货币市场基金我们应该如何评估和选择呢?本文试图对解答这两个问题。

二、货币市场基金的投资风险

金融市场上,风险总是伴随收益左右。很多投资者认为货币市场基金是无风险的,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只是相对来说,它的投资风险较低,而不是没有(与之相对应,其投资收益也相对较低)。一般而言,投资货币市场基金还是会面临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风险:

(一) 系统风险

1.利率风险。货币市场基金单位的资产净值是固定不变的,衡量其表现好坏的标准是收益率,这一收益率通常只受市场利率影响,其收益主要取决于短期市场利率水平,利率风险也因此产生。按照2005年4月1日中国证监会了《关于货币市场基金投资等相关问题的通知》,货币市场基金投资于货币市场工具主要包括那些剩余期限不足一年的固定收益证券。而对于固定收益证券来说,其收益率对于利率的敏感性采用久期来度量,

也即久期的大小衡量了利率变动对债券价格的负面影响。[2]

从目前货币市场基金公开披露的信息看,组合的平均剩余期限是衡量利率风险的主要指标。2004年8月中旬出台的《货币市场基金管理暂行规定》规定基金投资组合平均剩余期限不得超过180 天。货币市场工具由于其剩余期限较短,收益受利率变动的影响也相对较小。但一般而言,平均剩余期限越长,货币市场基金承担的利率风险越大。

2.政策风险。这是由于财经政策的变动而引起的投资人的损失,同时也是国内发展货币市场基金的一个特色风险。我国金融体系是分业经营、分业监管,未来监管政策走向,还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3.购买力风险。这是由于通货膨胀水平上升导致的货币购买力下降风险,这种风险是很难防范的。因此,投资收益如果不能高于通货膨胀水平,则在某种程度上讲,投资人遭受了损失。

(二) 非系统性风险

1.管理风险。虽然货币市场基金是专家理财,但基金管理者仍然会有投资失误,基金内部监控也可能失灵。投资者所选择的货币市场基金可能因为基金管理人和基金托管人的管理水平、管理手段和管理技术等因素会对基金的业绩有较大的影响,如果管理不善,会对货币市场基金的投资者的利益带来损害。

事实上,投资者不近面临管理者能力上的不确定性也面临着道德风险。货币市场基金在本质上是多数投资者以集合出资,形成一个契约基金,委托基金管理人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由于投资者在选择好基金管理人之后无法获得充分的信息,不能直接观测到基金管理人的全部行为,且投资者和基金管理人都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以至于基金管理人在最大限度地增加自身效用时做出不利于基金投资人的行为。[3]

2.信用风险。货币市场基金投资的货币市场上的短期工具中,各类不同企业发行的商业票据占其基金投资组合的一定份额,企业发行的商业票据由于受自身的规模、信誉、业绩等因素的影响,他们的商业票据质量有所不同;如果某些企业出现经营环境恶化,净现金流锐减,就存在到期无法兑付的风险。如果货币市场基金的投资组合中这类资产所占份额较大,就会产生一定的风险。不过考虑到证监会对货币市场基金投资范围的限制,所投资票据信用等级很高,信用风险比较低。

3.流动性风险。货币市场基金是开放式基金,基金规模将随着投资者对基金单位的申购与赎回而不断变化,若是由于投资者的连续大量赎回而导致基金管理人被迫抛售持有投资品种以应付基金赎回的现金需要,则可能使基金资产净值受到不利影响。国内基金管理公司的年底冲规模争排名行年后被大规模赎回的行为造成为给货币市场基金的规模的巨大波动,带来了一定流动性风险。

三、货币市场基金的业绩评价

(一)不考虑风险的绝对收益指标

货币市场基金单位的资产净值固定不变,始终保持在1 元。衡量货币市场基金表现的标准是收益率,这与其它基金净资产价值增值获利不同,货币市场基金收益取决于其投资的各类短期证券的收益率。投资该基金后,投资者可利用收益再投资,投资收益就不断累积,增加投资者所有拥有的投资份额。

货币市场基金关于收益率有两个指标:一是每万份基金单位收益,指每1万份货币市场基金在当个工作日可以获得的总收益; 二是七日年化收益率, 其值

其中: 为最近第i 公历日( i = 1 ,2 , ……,7) 的每万份基金单位收益。

(二)考虑风险调整的业绩评估方法

上述两个指标都是没有考虑风险的绝对收益指标,不仅在投资者基金选择的实践中被运用最为广泛,也是各基金评价机构所主要考虑对象。采用这两个指标衡量货币市场基金的绩效其优点是简洁明了、易懂易用而且直接反映了投资者最关注的收益,缺点是没有考虑基金的风险大小。但是前文中我们也已经阐述货币市场基金虽然风险相对较小,可并不是完全没有风险。在基金的非系统风险已完全分散化的假设下,Treynor(1965)[4]、Sharpe(1966)[5]和Jensen(1968)[6]以CAPM模型为基础分别提出了基于风险调整的基金绩效评估量化指标,借鉴这一思路我们可以对货币市场基金构造类似的基于风险调整的基金绩效评估指标。

通常我们可以采用历史收益率的标准差来衡量风险的大小 ,

其中: 为第 日的七日年化收益率。

这样我们就可以得到一个单位风险获得的绝对收益率指标MMF1,

采用这一指标我们可以对不同货币市场基金的绩效进行综合评估。但是标准差有个问题就是反映的是历史信息,基于历史会重演的假定来衡量风险,而我们进行投资面临着未来的不确定性,所以未来的实际不确定性如何是在我们的风险管理里更应该被关注的。前文中我们已经提到,货币市场基金的平均剩余期限能够很好地衡量利率风险,而利率风险又是货币市场基金所有风险中最主要的风险,因此我们可以考虑将平均剩余期限纳入到绩效评估指标里:

(*)

其中: 为组合的平均剩余期限。

公式(*)中存在两个问题:首先年化收益率是一段时间经营的结果,而平均剩余期限是在一个时间点上有意义,两者相除在数学上合理性难以解释;其次,式中的 是前期经营成果而 则是未来风险承受度的衡量,两者存在着时间上的不匹配。因此,要想解决这两个问题的一个妥协思路是对 取过去该经营结果对应的那段时间平均剩余期限的算术平均值。

由于货币市场基金的平均剩余期限是在每季度报告里披露一次,当面临加息风险时,我们应该回避那些D值较小的基金;而如果市场利率处于下跌通道的话,我们应该选择那些D值较大的基金,显然可以博取更高的收益。

对比上述的两个指标MMF1和MMF2可以发现,虽然两者都考虑了风险和收益,但后者仅考虑了利率风险,比前者所涵盖的风险范畴要小很多。

四、结论

货币市场基金作为个人投资者的储蓄替代品种和企业的优秀现金管理工具获得了一些投资者的认可。但作为一种开放式基金其也面临着市场风险、管理风险以及流动性等多种风险。因此,投资者在选择和评估货币市场基金时不能只看收益率也需要考虑风险,借鉴前人经验结合实际情况,在收益率的基础上再综合标准差或者平均剩余期限可以作为货币市场基金业绩评估的一种尝试。

在当前宏观经济形势较为恶劣,中央银行加息可能性极低货币市场利率走低的市场环境下,我们应该选择那些平均剩余期限较长的货币市场基金可以博取更高的收益。

参考文献:

[1]业绩优异,增长平稳——货币型证券投资基金2012年半年度报告.银河证券.2012.

[2]埃尔顿,格鲁伯等.现资组合理论与投资分析.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3]黄建军.货币市场基金的风险分析.西南财经.2006(2):27-28.

篇4

1 权益性投资收益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十七条规定,企业所得税法第六条第(四)项所称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是指企业因权益性投资从被投资单位取得的收入,因此,投资者通过股权投资从被投资企业所得税后累计未分配利润和累计盈余公积金中分配取得股息、红利性质的投资收益,属于权益性投资收益。

2 财产转让收入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十六条规定,企业所得税往第(三)项所称转让财产收入,是指企业转让固定资产、生物资产、无形资产、股权、债权等财产取得的收入。因此,转让长期股权属于财产转让收入,投资人最终转让或处置股权时所获得的收益,通常在转让长期股权、被投资单位清算、发生重组时产生。

被投资单位清算时,投资方分得被投资方剩余财产时,包含两类性质的收益,即权益性收益和转让所得。《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十一条第二款规定,投资方企业从被清算企业分得的剩余资产,其中相当于从被清算企业累计未分配利润和累计盈余公积中应当分得的部分,应当确认为股息所得;剩余资产减除上述股息所得后的余额,超过或者低于投资成本的部分,应当确认为投资资产转让所得或者损失。

发生重组时,根据《关于企业重组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59号)规定,一般重组要将股权处置进行相应股权转让或清算的所得税处理;而特殊重组中,新取得股权的计税基础要以其原持有股权的计税基础来确定。对交易中的股权支付暂不确认有关资产的转让所得或损失的,其非股权支付仍应在交易当期确认相应的资产转让所得或损失,并调整相应资产的计税基础。

因此,企业重组需进行股权转让或清算处理时,投资方因重组涉及的长期股权投资让渡而取得的支付对价,也包含两类性质的收益,即权益性收益和财产转让所得。

(二)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分析

1 权益性投资收益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十七条规定;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按照被投资方作出利润分配决定的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贯彻落实企业所得税法若干税收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10]79号)规定,企业权益性投资取得股息、红利等收入,应以被投资企业股东会或股东大会作出利润分配或转股决定的日期,确定收入的实现。

因此,投资人在持股期间作为股东从被投资企业分得的收益,因以被投资企业股东会或股东大会作出利润分配或转股决定的日期,确定收入的实现。

2 股权转让所得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贯彻落实企业所得税法若干税收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10]79号)规定,企业转让股权收入,应于转让协议生效,且完成股权变更手续时,确认收入的实现。也就是说,股权转让所得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的确定,应以股权变更登记为准。即使股权转让合同已经签订,只要股权变更登记没有完成,企业不需确认股权转让所得。

(三)计税依据的分析

权益性投资收益,计税依据系被投资方作出利润分配决定时,投资方享有的股息、红利金额。

股权转让的计税依据为转让收入扣除投资资产成本后的余额,即股权转让所得,国税函[2010]79号文第三条规定,转让股权收入扣除为取得该股权所发生的成本后,为股权转让所得。企业在计算股权转让所得时,不得扣除被投资企业未分配利润等股东留存收益中按该项股权所可能分配的金额。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七十一条第二款及第三款规定,企业转让或者处置投资资产时,投资资产的成本准予扣除。投资资产成本为购买价款或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和支付的相关税费。

(四)纳税待遇分析

1 符合条件的权益性投资收益享受免税待遇

《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六条规定,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为免税收入。即符合以下两个条件:(1)居民企业直接投资于其他居民企业取得的投资收益。(2)居民企业连续持有其它居民企业公开发行并上市流通的股票超过12个月取得的投资收益。

2 转让所得需全额一次性缴纳企业所得税

企业所得税法规定,财产转让所得则需要全额计入转让方的应税收入缴纳企业所得税,因此,股权转让所得需全额缴纳企业所得税,不存在享受税收优惠。

原税法规定企业在一个纳税年度发生的转让、处置持有5年以上的股权投资所得、占当年应纳税所得50%及以上的,可在不超过5年的期间均匀计人各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但新税法实施,新发生的上述业务原则上应在实际发生年度一次性计人当年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取得财产转让等所得企业所得税处理问题的公告》(税务总局公告2010年第19号)一文,明确企业取得财产(包括各类资产、股权、债权等)转让收入、债务重组收入、接受捐赠收入、无法偿付的应付款收入等,不论是以货币形式、还是非货币形式体现,除另有规定外,均应一次性计人确认收入的年度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

3 需要区分权益性投资收益和转让所得的情形

(1)被投资单位清算时

被投资单位清算时,投资方分得被投资方剩余财产时,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十一条第二款规定,投资方企业从被清算企业分得的剩余资产,其中相当于从被清算企业累计未分配利润和累计盈余公积中应当分得的部分,应当确认为股息所得;剩余资产减除上述股息所得后的余额,超过或者低于投资成本的部分,应当确认为投资资产转让所得或者损失。另根据《关于企业清算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60号)第五条第二款规定,被清算企业的股东分得的剩余资产的金额,其中相当于被清算企业累计未分配利润和累计盈余公积中按该股东所占股份比例计算的部分,应确认为股息所得;剩余资产减除股息所得后的余额,超过或低于股东投资成本的部分,应确认为股东的投资转让所得或损失。

因此,因清算而处置股权,应按实施条例及财税[2009]60号文规定处理,区分转让所得与股息所得,签字全额缴纳企业所得税,后者可享受免税待遇。

(2)企业发生重组时

投资人股权转让涉及企业重组情形时,根据财税[2009]59号文规定,一般重组

要将股权处置进行相应股权转让或清算的所得税处理,需要确认股权转让所得的,按转让收入减除股权投资成本等后余额计税,不区分转让所得与权益性投资收益。需要按清算进行所得税处理的,按财税[2009]60号文规定处理区分转让所得与权益性投资收益。

(五)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及附表填报比较

1 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的填报

纳税人享有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在附表五《税收优惠明细表》第3行和附表十一《长期股权投资所得(损失)明细表》中第8、9列填列。

附表五《税收优惠明细表》第3行“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填报居民企业直接投资于其他居民企业所取得的投资收益,不包括连续持有居民企业公开发行井上市流通的股票不足12个月取得的投资收益。

附表十一《长期股权投资所得(损失)明细表》中第8、9列填列:对于符合税收免税规定条件的股息红利,填人第8列“免税收入”,不符合的填人第9列“全额征税收入”。

上述符合条件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最终通过系统逻辑关系在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主表的第17行“免税收入”中反应。

2 股权转让所得的填报

纳税人因收回、转让或清算处置股权投资时,转让收入扣除相关税费后的金额在附表十一《长期股权投资所得(损失)明细表》中第11列填列;

纳税人因收回、转让或清算处置股权投资时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核算核算的投资转让成本的金额在《长期股权投资所得(损失)明细表》中第12列填报,

纳税人因收回、转让或清算处置股权投资时的投资转让的税收成本在《长期股权投资所得(损失)明细表》中第13列填报,

通过填报后,第14列反应了会计上的股权转让所得,第15列反应了税法上的股权转让所得,第16列反应了两者的财税差异金额,通过逻辑关系上述财税差异金额反应在附表三《纳税调整项目明细表》第47行“6,投资转让、处置所得”中。

总之,纳税人2010年进行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时,对从被投资单位取得的收益,务必认真分析收益的性质及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从而正确进行税务处理和填报,避免纳税风险。

二、两类股权投资收益的若干实务问题

(一)权益项目转增资本的税务问题

案例:某内资企业注册资本1000万,有三位股东:股东甲(境外非居民纳税人)、乙(境自然人)及丙(内资企业股东),分别占股本15%,20%,65%。2010年10月经股东大会决议,决定将未分配利润1000万对其股东甲、乙及内资企业股东丁实施分红,并将盈余公积500万转增股本。按持股比例分别增加股本75万、100万和325万。2010年12月完成增资相关手续,并支付了分红款。

盈余公积转增股本,对不同性质的股东,税务处理是否相同,当然是不同的。税务处理上将转股视为两个交易事项来处理,第一步是先分红,第二步是用分红去投资。因此,转股首先应确认分红,股东视为取得分红,按权益性投资收益税务处理。再将分红作为投资,增加计税基础。内资企业股东而言是免税收入;对境外非居民企业股东,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后,对居民企业和非居民企业股东来源于居民企业的股息、红利,采取不同的税收待遇,对于非居民企业股东分得转增注册资本的部分,按照“股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征收企业所得税,由被投资方代扣代缴。对境自然人股东。根据国税函[1998]333号文件明确未分配利润、盈余公积转增资本要视同分红,交纳个人所得税。

(二)固定分红的税务处理

企业为了吸引投资者,树立公司良好的形象,往往约定以固定红利分配给投资者,那么约定固定红利是否可以享受免税优惠呢?笔者认为,以固定红利分配,必然和账面计算红利存在差异,如被投资方超出本企业创造利润总额进行分配,净资产会大大降低;如被投资方低于本企业创造利润总额进行分配,大量盈余会被保留。从企业最终清算角度来看,被清算企业的股东分得的剩余资产的金额,其中相当于被清算企业累计未分配利润和累计盈余公积中按该股东所占股份比例计算的部分,应确认为股息所得,因此,如被投资方低于本企业创造利润总额进行分配,大量盈余最终体现在剩余资产中,但该部分盈余仍能确认为股息所得,仍享受免税待遇;如被投资方超出本企业创造利润总额进行分配,清算时剩余资产减除股息所得后的余额,超过股东投资成本的部分,应确认为股东的投资转让所得。由于投资期间股息分配过多,会导致最终余额减少,则投资转让所得可能就更大。前期的免税导致后期可能增加资本利得而被征税,从这个角度说,企业实际井未减轻税负。股东分红对投资企业而言虽然总体上来并没有减轻税负,但如果享受免税待遇,存在滥用免税条款的嫌疑。因此,笔者认为固定分红不能享受权益性投资收益免税待遇。

(三)股权转让所得一次性缴纳企业所得税的衔接问题

税务总局公告2010年第19号明确,企业取得股权转让收入应一次性计人确认收入的年度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新法实施前发生的上述所得以及新法实施后发生的上述所得,未一次性确认纳税如何进行衔接或操作呢?

1 新法实施前发生的股权转让所得,仍可继续均匀计人各纳税期间

篇5

一、引言

风险收益对应论认为:风险(以最小的风险)收益(创造最大的收益)对应论是投资管理的核心。为了实行风险收益对应管理,客观上要求投资管理人着力发展较低风险但却能获取较高收益的业务品种,使低风险或无风险的业务或者金融投资成为投资管理人为客户创造收益的基础。

在理论上,资产组合所面临的风险包括两大类,一类是非系统性风险,这类风险可以采用组合管理理论,通过分散投资加以分散;另一类是系统性风险,这类风险无法依靠组合管理来分散,而需要通过投资组合保险策略来消除。运用投资组合保险策略,可保障投资组合之价值在一定额度内不受侵蚀,并消弭投资组合的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以规避下方风险,并参与股市增值利益,但是该保险是以放弃部分向上捕获率为代价的。

二、CPPI策略概述

固定比例投资组合保险策略是由Fisher Black 和 Robert Jones 在1987年提出的。CPPI策略的基本思想是让投资者根据个人对收益的要求程度和对风险的承受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参数,通过动态调险资产和无风险资产的组合比例,保证无风险资产的损失额不超过投资者的承受能力。

固定比例投资组合保险策略的原理可以用下列模型加以说明:

假设t时点的风险资产价值为: ,此处, =应投资于主动性资产的仓位,即风险暴漏;m=乘数,由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决定,通常m大于1; =资产总额; =要保额度,即价值底线; =缓冲垫。

在运用CPPI策略时,首先在投资期初,投资者根据自身风险偏好的承担能力,设定最低要保额度 ,并决定乘数m的大小。其中,m一经确定便不再更改,而要保额度 在 基础上以固定无风险利率增长,即 ,t为该时点距离投资期初的天数。由上述公式决定了主动性资产部位后,其与总资产的差额便是应配置在无风险资产的部位。随着时间推移,总资产价值发生变化,需要对主动性资产和保留性资产进行动态调整。在整个保险期内任何时刻,CPPI策略通过动态资产调整,确保总资产不跌破要保额度 ,从而实现保险目标。

在CPPI策略中,乘数和要保额度的选择是关系到策略表现的重要因素,也是考察投资管理人判断力和洞察力的关键。

三、CPPI的应用

(一)参数选取

价值底线的选取,即将所保证的本金总额(即资产总值)按无风险收益率与投资期限的长度进行折现而得出。为提高投资的安全性,可以适当提高价值底线,但此时却牺牲了一定的随股市上涨能力。这里分别取价值底线为初始投资额度的100%和90%。

乘数的选取,即乘数必须大于1。乘数越小,投资组合价值在来不及做出调整的情况下跌破价值底线的可能性就越小,因此,在市场低迷时适当降低乘数可以有效提高投资安全性,反之则可以适当放大乘数以更好地获利。本文在这里为了比较,分别取m为3和6。

资产调整方法的选取。理论上投资组合保险策略要达到完美的效果,应采取连续调整的方法,但在实务上却无法做到这一点,选择调整方法时,应避免过于频繁的交易以控制交易成本,同时也要注意保险的能力。比较适宜的调整方法有:每周调整,股价指数波动幅度达到一定程度(如3%或5%)时调整。本文在这里选择每周调整资产组合。

(二)操作过程的假设

为简便起见,在模拟的投资操作过程中,遵循以下假设:

1.所选择的风险资产的价值可由上证180来反映。

2.无风险资产能够稳定地获得无风险收益。

3.所有的股票交易都能顺利完成。

4.不考虑交易费用。

(三)投资期间的选择

理论上,市场指数下跌时,CPPI策略能限制损失;市场指数上扬时,该策略能让投资者分享市场上升所带来的盈利。为了观察实践中能否有这种效果,根据上证180指数的走势,选取2007年和2008年两个时期分别作为股票上涨和股票下跌的两个时期进行投资操作。这两个时期的无风险利率分别为3.06%和4.14%。

(四)动态调整过程

在以上假设和选定的各种相关参数基础上,根据CPPI策略的操作流程进行投资操作,下面给出具体的操作过程。假设最初的总资产为100单位。

以2007年前两期数据,m=3,保险额度为100单位为例。

2007年的无风险收益率r-3.06%,股票买/卖这一栏数据中正数表示买入,负数表示卖出。在第一个调整日期,最初资产 =100;价值底线用公式 确定,其中100为保险额度,T等于最后一个调整日期与第一个调整日期之间的日历天数除以365;再依据CPPI策略的风险资产确定公式将资产分为股票( )与无风险资产( )两部分。从第二个调整日开始, ,其中 等于当前调整日期与上一个调整日期之间的日历天数除以365; ; ,其中乘数m=3, ,股票的买/卖= 。在 最后一个调整日期,只计算总资产的值。最后得出在2007-12-28时,总资产价值为130.6个单位。

B&H表示买入并持有策略下的投资成果,在实证研究上,B&H策略通常是拿来与其它的投资组合保险策略做比较只用。在本文的实证分析中,将B&H策略设计为期初全额购买风险性资产并一直持有至期末,同时将期末时的资产价值与CPPI策略进行比较。

(五)实证分析

1.时期的比较分析。从二个不同时期的绩效比较图可以明显看出,在不考虑交易成本时,当行情处在多头时期,B&H策略表现最好,CPPI策略同样可以取得较好的收益,尤其是当保险值取90单位,m=6时的绩效可以达到与B&H策略类似的绩效。当市场处于空头时期,B&H策略表现最差,而CPPI策略表现较好,能够将损失锁定在最初制定的范围内,从而都达到了保障最低保险值的目的。

2.最低保险值的比较分析。当市场处于多头时期时,最低保险值为90时的效果要优于最低保险值为100时的效果,当市场处于空头时期时,则相反。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CPPI策略中保险价值越低,期初投资于风险资产的数额越大,这样在同样风险乘数的情况下,风险资产的变动也会越大,当市场处于多头时,就越能捕捉住盈利的机会,而当市场处在空头时期时,遭受的损失也越大。相反,当最低保险值取值较高时,风险资产的变动额相对少,故总体绩效表现就相对稳定。

3.乘数的比较分析。通过分析风险乘数的表现,可以看出不同的风险乘数表现出“一边倒”的迹象,即当市场处于多头行情时,风险乘数越高,CPPI策略绩效表现就越好;当市场处于空头行情时,风险乘数越高,CPPI策略绩效表现就越差。这主要是因为,风险乘数越高,投资于风险资产的数额即变动额越大,与最低保险值的道理一样,在多头时盈利增加,在空头市损失加大。

参考文献:

[1] 王铁峰.中国证券市场投资分析及组合管理.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11.

[2] 陈伟忠.组合投资与投资基金管理.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8.

篇6

此前,3月15日、16日,天津银行和浙商银行相继在港进行三天和五天的公开发售。截至发售日期结束,港股投资者对两家银行认购意愿冷淡。天津银行未获香港本地券商认购,没有完成足额认购,浙商银行情况稍好,有4家券商累计有96万元I展认购,但公开发售也未足额。

对此,《投资者报》记者就投资者认购意愿不强的原因向上述两家银行求解,浙商银行上市办公室方面表示,“公司目前还处于非宣传期,还不方便就上市问题发表看法。”而天津银行董秘办公室则未予反馈。

业内人士称,虽然在港发售未足额,但是因强大的基石投资者护航,国际配售获得超额认购,未足额认购部分拨给国际配售,两家银行如期登陆港交所并不成问题。

不过,基石投资者的踊跃参与对新股来讲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可以保证发行的顺利进行,并向市场传递信心,增强积极信号;但另一方面,根据港股制度,基石投资者均有不低于六个月的锁定期,如果上市公司超过50%的股票被锁定,必然影响市场流通性。

港股认购遇冷

作为即将登陆港股的第八家城商行,天津银行宣布,于3月15日至17日公开招股。全球发售近10亿H股,招股价范围为7.37港元-9.58港元,募资范围在73.4亿港元-95.4亿港元之间。据天津银行招股书显示,计划在国际发售约9.2亿股,香港发售约0.75亿股,并计划于本月30日挂牌上市。

同期,还有一家股份制银行浙商银行于3月16日至21日在港招股。浙商银行本次H股上市计划将发行33亿股H股,招股价介于3.92港元至4.12港元,募资额约129亿至136亿港元。据了解,浙商银行将成为港股今年首个规模超百亿港币的IPO项目。

然而据外媒报道,两家在港认购情况并不尽如人意。首先,天津银行招股首日I展认购反应冷淡,香港本地券商暂时还未借出I展额。直到3月17日认购结束,其IPO认购未获足额。

此外,有消息人士称,天津银行招股价最终定在每股7.39港元,接近招股价范围7.37港元至9.58港元的下限,共募资73.57亿港元。

天津银行方面未对此事进行表态,市场人士则指出,天津银行认购遇冷直接原因或许与其定价偏高有关。此前上市的城商行青岛银行每股发行价为4.75港元、锦州银行每股发行价为4.66港元、郑州银行发行价3.85港元/股均低于天津银行股价。

浙商银行在发行方面略好过天津银行。招股第二日,有4家券商进行了认购,但也未能获得足额认购。

去年以来,港股对中资金融机构投资越来越谨慎。去年年末在港股上市的三家城商行中,除了郑州银行获得0.19倍的超额认购以外,锦州银行和青岛银行均出现认购不足额的情况,其中,锦州银行公开发售仅获4%认购。

银行整体遇冷和行业发展不无关系,据银监会数据统计,2015年四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2744亿元,较2014年底大增51.2%;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67%,较2014年底上升0.42个百分点。至此,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已经持续17个季度上升,总规模逼近1.3万亿元。

由于银行整体盈利能力下滑以及不良攀升的担忧,港股投资者不得不对上市银行持审慎态度。

基石投资者比重高

不知是对公开发售早有预期,还是对基石投资者“盛情难却”,浙商银行和天津银行引入基石投资者持股比例均超过50%。

所谓基石投资者,是港股制度的一个规定。即在IPO时候,单个或者某几个投资者提前和发行人签订认购协议,以IPO价格(无论最后项目定价在什么价位,签订协议时是未知的)认购一定数量的股票。

按照联交所规定,基石投资者有6个月锁定期,在锁定期中止前不可出售所持股票。同时,基石投资者的背景介绍和认购金额需要披露在招股书中。

对于发行人来讲,基石投资者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首先,使得IPO项目成功的保险系数提高;其次,也有助于在市场上传递正面信息,吸引其他投资者前来认购。

此次两家拟上市银行中,天津银行共引进7家基石投资者锁定5.6亿美元(43.48亿港股)股票,合计持股比例为51.51%。具体来看,最大的基石投资者为中船租赁旗下的Fortune Eris认购2.7亿美元,其次,华达有限公司将认购1亿美元,此外,天物投资有限公司和天房津城分别认购5000万美元,瑞蚨祥投资有限公司、泰达香港以及汇鼎控股有限公司分别认购3000万美元。

浙商银行方面则引入5家基石投资者,合计认购约76亿港元,按该行中间价4.02港元/股计算,合计持股比例高达57.61%。其中,浙江省海港投资运营集团申购10亿股,绍兴领雁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申购2.5亿股,蚂蚁金服旗下支付宝(香港)申购3000万美元,兖州煤业旗下兖煤国际申购4亿股,申万宏源申购1亿美元。值得一提的是,浙江银行为蚂蚁金服的首笔基石投资。

对于投资的原因,各家也给出自己的理由。申万宏源方面表示,在公司战略推进过程中,考虑到银行在客户分布、业务种类和风险偏好等方面与公司及所属证券子公司――申万宏源证券有限公司形成互补关系,因此将银行作为多元金融布局的重要切入点。基于浙商银行在资本规模、行业地位、区域布局及业务发展等方面与公司较为匹配,业务互补性明显,是公司推进多元金融布局的理想合作伙伴。

兖州煤业则指出,认购浙商银行将有利于促进公司产融财团快速发展,扩大公司在金融领域的投资力度,并有利于拓宽公司增盈渠道。

高比例认购成“双刃剑”

IPO的很大一部分功能是其向社会的融资能力,企业上市后的表现则需要流通性来反应。较高比例的基石投资者认购后,虽然保证了企业的上市,但因基石投资者有最低半年的锁定期,势必影响公司股票的流通性表现。

此前有统计显示, 2010年~2011年,具有基石投资者的IPO数量占所有港交所IPO数量的35%左右,基石投资者认购金额占比逐年上升。去年华融资产港股IPO时,10位基石投资者对其认购比例创造纪录地达到了70%,青岛银行同样摸高到这一比例。

基石投资者持股比例过高也引起了市场的担忧,除了限制流通性,有大单交易,就可能引发股票的“大涨大跌”,不利于股价稳定。同时,亦有市场人士指出,基石投资者集中申购也容易造成股价操控等行为。

此外,对于基石投资者来讲,同样具备风险,首先,最后的认购价格是在签订认购协议的时间节点是一个未知数,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从去年中资金融机构在港股的表现来看,跌破发行价比比皆是。其次,上市后的锁定期期间,基石投资者要承担很大的市场风险。

对此,《投资者报》记者向首次作为基石投资者注资浙商银行的蚂蚁金服方面了解,是否有针对风险的对赌协议等举措。蚂蚁金服方面表示,暂时不方便回答。

上市后仍具挑战

事实上,此次拟赴港上市的两家银行的资质并不算差。

浙商银行是国内为数不多的未上市银行之一,总行设在浙江省杭州市,在11个省(直辖市)和浙江省内全部地级市设立了近130家机构。公司发展确立了“全资产经营”战略,即从过去的信贷市场为主,到实现信贷市场、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期货市场等的集约经营;从以单一的信贷资产为主,向信贷类资产、交易类资产、同业类资产、投资类资产等的多元发展。

以总资产计,截至2015年9月30日,浙商银行总资产为人民币10043亿元,同比增长49.9%。浙商银行在2015年《银行家》公布的“全球银行业1000强”榜单中位列第145位,并于同年获得中诚信国际给予的金融机构评级中最高等级AAA主体信用评级。

其招股书信息显示,截至2015年9月30日,该行实现净利润人民币56.37亿元,同比增长26.8%,高于所有已上市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同期增幅以及中国所有商业银行的同期总体增长水平。

天津银行是天津市唯一一家城商行,区位优势明显,在已赴港上市的城商行中,该行也属于体量庞大者。截至2015年9月30日,天津银行拥有306家营业机构,其中241家位于天津。截至2015年末,天津银行总资产达5656亿元,同比增长约18.1%;营业收入119亿元,同比增长19.9%。截至2015年9月末,净利润35亿元,同比增长8.4%。

中资金融机构在港公开发行“不受待见”,基石投资者扮演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也从侧面说明市场的疲态。

从2010年底,重庆农商行首次敲开港股市场大门后,在内地IPO审批流程过长、排队时间过久等原因之下,内地多家地方银行相继赴港上市。

但从内地银行港股上市后的表现来讲,只能算差强人意。哈尔滨银行与徽商银行今年以来股价均在发行价以下。截至3月24日收盘,徽商银行终于回到3.57港元/股,仅比发行价高0.04港元/股。而哈尔滨银行更显颓势,同日收盘价为2.16港元/股,与发行价2.9港元相比,跌幅超过25%。

去年年底登陆港股的3家银行中,青岛银行和郑州银行目前虽未跌破发行价,始终在期间徘徊,只有锦州银行表现相对较好,上市以来保持较好上升表现。

篇7

除了拥有数亿元资产,徐航健之所以会捐给淡大1.2亿,不光是为了纪念父亲,还是为了纪念自己34岁那年开启的股票人生。

外省军人家庭出身的徐航健,家境并不富裕,甚至他人生的第一双皮鞋,是到了高中军训,妈妈才在地摊上买了给他。从小体弱多病的徐航建,当看到父亲的辛苦——家里的6个孩子全凭着父亲那微薄的薪水生活,而除此以外父亲还要到处兼职——之后,选择了念官校,但是军衔升迁不如预期,因此决定选读淡江管理科学研究所。34岁那年,他从这里毕业,这一年他踏进股市,买入了人生第一档股票,同时也开启了他自己财富人生的开端。尽管股市一开始就让他赔了两栋房子。

一栋房的教训

他买的第一档股票,消息来源是朋友,那是他不懂的产业,做聚酯丝的联隆公司(已被华隆合并,而华隆现也已经下市),更不知道股价为什么涨?为什么跌?

那时联隆股价正从250元跌到120元,徐航健进场买了之后,连续的涨停板,让他觉得“股票的钱也太好赚了”。

于是,他决定更大胆的投资,加码买更多,资金不够的他,跟自己的太太商量,最终用这些资金去买股票,结果联隆反弹到150元就开始反转向下,徐航健就一直抱、一直抱,抱到股价腰斩,“那一次,不仅我太太跟我翻脸,我也赔掉了一栋房子。”徐航健说。

当时,年轻的他想从股市翻本,于是跑到台北重庆南路书店街把所有的股市书搬回家研读。晚上也到补习班上课,几乎把台北股市投资、技术分析的课都上遍。他心想只要可以让他找到一个准则或方法,以后只要套用这个方法就可以“保证获利”,那花再多钱上课都是值得的。但之后1988年的证所税风暴,台股无量下跌19天,他又再度赔掉一栋房子。

一本三十年K线笔记本

股市沉浮12年,赔掉近两栋房子的学费,这时候他才恍然大悟,股票投资根本没有准则可言。于是他开始每天记录自己买卖股票进出状况,检讨自己“到底错在哪里”,慢慢的,他逐渐从错误中摸索出“对”的方法。

徐航健除了从笔记上检讨“为什么这档股票的走势,跟他当初想的不一样”。也会从笔记上反省自己:“人总是会给自己找借口。”他曾经从笔记当中发现到,同样的错误自己竟然犯了4次,可见得“一个人要克服自己的顽固,征服自己,真的很困难”。

徐航健说,一个人如果可以看到自己的缺点,经常检讨就会进步,买股票也一样,如果经常检讨自己“错在哪里”,慢慢的修正,犯错的机率少了,对的机率增加,当然赢的机率就越来越多了——“对的机率高,赢面就会大。”

拿出过去抄写了30多年的K线笔记本,透过一张张写得密密麻麻的笔记,徐航健慢慢的摸索出,属于自己的股市成功方程式。

不怕选冷门

一般散户喜欢听信市场或朋友报明牌,买热门股或是看着投信、外资等三大法人在买什么,自己也就跟着买什么,总期待着买了股票,股价就会开始飙涨,但徐航健不会去追逐热门股。

为什么不选择热门股?徐航健说,投信、外资、主力等市场高手,人多势众,资本又雄厚,“跟这些老手玩,就跟你选择与林书豪一起比赛打篮球一样,怎么会有胜算呢?当然找自己的强项来一较高下,赢面比较大。”

因此,他反其道而行,到人烟稀少的兴柜市场寻找利好,且还没什么人注意到的冷门黄金股来投资,而聚兴就是最好的例子。

7年前,徐航健从财报当中发现在兴柜挂牌的IC通路股的聚兴获利不错,每年都至少配1.5元的股息,以股价20多元左右计算,现金殖利率约6%,不仅比银行利息多3倍,抵扣率也高达30%,是相当稳健的投资标的。

但是因聚兴股本不大,成交量很小,每天仅有20多张左右的成交量,并不是很容易买卖,于是徐航健每天盯着聚兴的走势,只要股价跌到盘下时就买一些,慢慢的累积下来,这几年持有聚兴1292张,占聚兴资本额5.12%。徐航健不仅因此成为仅次于聚兴董事长林子渊以外的个人最大股东,聚兴稳定的获利以及配息,更让徐航健投资七年大赚3倍。

不一次买足

散户习惯看到好的投资标的,就一次重压加码到满,如果手上有100元,就会一次把100元的额度用来全部买满股票。徐航健认为,这样的投资方法是相当危险的事情。

因为股票市场何时是高点?何时是低点?永远没有人可以预测,如果一次加码到满,到时股价一跌,手上都是股票,口袋没有现金,一定会心慌,后继无力是投资失败的开始。

徐航健举这些年来他长抱的台表科为例。当年他从财报上看到台表科每年大约都有2元左右的获利实力,于是在未上市盘以每股50元买了台表科股票,结果买了之后股价竟然一路跌到16元,当时徐航健很生气,他就像一般被套牢的小散户一样,打电话到公司骂老板。

当时台表科董事长伍开云告诉徐航健,“如果公司业绩不好,我愿意负责,但是股价真的不是我可以控制的。”徐航健一听觉得有道理,他回头一算,当时台表科股价16元,每年配股配息都有2元以上,现金殖利率至少比银行利息好3到4倍。

从那天开始,他不仅没卖掉台表科,还把手中剩馀的资金拿来加码买进台表科,13年来,徐航健持有台表科的成本已经很低,光这一档就为他创造了6倍的获利。

徐航健说,他投资台表科时,有一位朋友也跟着他一起买股,结果台表科当年从16元,在一年的时间里股价飙涨到95元时,这位朋友在股价涨到60元时就很高兴的把全部持股都卖掉,这位朋友当时投资台表科一共赚了3倍。

不乱动持股

但是就在朋友卖掉台表科后,台表科股价竟然还持续上涨,朋友想追又不甘心,于是去买了其他的股票,但人算不如天算,没想到他之后买进的股票,买了之后没多久就开始跌,最后导致朋友从台表科赚来的钱又都吐了回去,“当年我如果同样的随便换股操作,下场可能跟这个朋友一样。”徐航健说。

徐航健这几年已将大部分的资金都投资在台表科上面,长期持有,每年赚很稳定的配股配息利润,他认为,世界上有钱的人有两种,一种是开公司靠人赚钱,一种就是用钱赚钱,他账面上有4000多张台表科,相当于“40多人”在帮他赚钱,利滚利、钱滚钱的威力实在很惊人。

所以每年稳稳赚股息的他,99%的股票就是长抱的赚股息,并不会随便去更动持股,只有1%他会常常变动,来试试水温。徐航健说,经常变动的这1%,主要是为了做绩效给券商,毕竟他在券商的看盘室,享受了很多VIP看盘室的福利“不下点单,不好意思”。

当然徐航健不是神,他的投资也是会有亏本的时候,但是他在面对亏损时,处理股票的方法又跟大多数人不大一样。

如果你现在急需用钱,但是手上现金不够,持有的股票当中,有部分账上算起来是获利的,有部分账上是出现亏损的,这时候的你,会选择卖获利的个股?还是出脱赔钱的个股,来解决资金需求?

篇8

关于股市的一系列商机正在被IT厂商和经销商们以至其他与IT有关的行业人员一点一点发掘出来。在疯狂牛市之下,IT从业者们都开始尊崇这样一个信条:但凡与股票有关,IT产品的销量就能有保证。“炒股PC”、“炒股手机”、“炒股软件”、“证券公司专用服务器”……如果我们Google,或者百度这些关键词,就总能搜索到成千上万个结果。甚至有人开始针对老板们对办公室炒股影响工作的担心,专门开发出了办公室炒股的过滤软件;网吧的老板们这回高兴了,专门开辟出炒股专区,以供上班族们利用中午休息期间以及其他上班空隙溜出来“小炒”一把。实时观看大盘、随时随地掌握行情的需求使得随时随地上网需求变得前所未有的急迫,于是,CDMA上网卡销量爆增,甚至在后海和三里屯一些小酒吧的玻璃门上,都贴上了“Wi-Fi”的标签来招揽生意。

安全问题也愈炒愈热。尽管为了让手中的电脑免受病毒侵袭,一些股民瞄上了各类正版杀毒软件,一向冷清的正版杀毒软件市场也逐渐热闹了起来。但是从基数上说,更多的股民,尤其是年纪较大的老股民在使用IT产品的时候对安全性的关注度并不高,并没有经常性地更新杀毒软件,甚至是“裸奔”式地运行自己的电脑。在目前网络银行安全性不高,“网银大盗”、“盗股木马”等网络病毒肆虐,并滋生出不同变种的现状下,股民对安全问题认识的缺乏极易导致损失。今年3月份发生在上海的建设银行用户被盗16万元的案件,就是用户使用网上银行进行股票交易时,数字证书被窃取导致的。

篇9

就前者而言,其根源在于中国特殊的对外金融和贸易体制,非短期内可以纾解。而在获得总体性解决之前,中国股市正是容纳过多流动性的最佳渠道。股市在可控前提下存在一定泡沫,对全局而言并非坏事。

而倘若归因于后者,则即使采取如小幅加息等手段来加以调控,亦不能抑制国内居民出于资产配置的目的而继续持有或者增持股票的冲动,牛市的格局仍将持续。

不可否认,当前股市存在有非理性的因素,主要表现在有相当多的民众冀望于有不以赢利为目的的政策资金来托市。他们认定,出于政治层面的考量,管理层总会出面阻止股市的大幅度下跌。

这自然是一种误解。事实上,如果政府制造足够多的货币来支撑股市,其代价将是失去对货币供给的控制,并导致严重的通货膨胀。这显然是不可接受的。

清人纪昀在《阅微草堂笔记》中曾写道:“盖天下之患,莫大于有所恃。有所恃,则敢于蹈险故也。”对于投资者“有恃无恐”的心态,管理层亦有着切肤之痛。我们注意到,中国证监会于今年5月23日晚再次发出通知,要求证券公司采取各种有效方式让投资者充分理解“买者自负”的原则,其用意即在于此。然而言者谆谆,听者藐藐,在集体非理性的前提下,单纯的言论宣示恐难奏效。

事实上,投资者的非理性心理之所以如此顽强,根源于人们对于中国股市“政策市”根深蒂固的印象。而此一印象的形成,恰恰与频繁的政策干预不无关系。

观察中国股市发展历程可以发现,管理层为了控制风险,往往会在过热时采取抑制措施,而一旦市场冷寂,又不假思索地采取种种措施救市、抬市。此类举措对市场机制的扭曲和对社会财富的浪费固不待言,其对于民众非理性认知心理的形成和影响,更是长期性的。它使投资者产生一种错觉:只要政府不想让股市下跌,政府就有能力做到这一点。

篇10

“我早上买好的葡萄要给父亲送过去,要不葡萄就坏了。股市里的钱什么时候都可以赚,机会多得是,可这亲情是能赚一天是一天,机不可失啊!”阿辉说。

“亲情也能赚?”我不明就里。

篇11

H

新股民多是听了别人的意见入市的,电视上、证券公司里专家推荐的多是热门股票,至少可保一段时间内的强势;但教买不教卖,新股民也不知何时平仓,除非他有一个私人理财顾问。

O

从心理学角度看,新股民热情,股票涨了会喜形于色、奔走相告,于是众人皆知;老股民则淡漠,都在心里默算,以前被套的成本有没有收回来。

W

每天都有新人来开户,炒股炒到第二天、第二周还是第二个月算“老”呢?人们通常都说的是――从赔钱的那一天起。

我们并不想证明新股民不赚钱,只是想说,较经历过股市起起伏伏的“老人儿们”来说,股市新生力量有他们锐不可当的优势,比如没有历史包袱、面对的是更优化的市场、交易品种繁荣,但他们也有风险隐患,而且,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

赔钱了,才能真正明白股市的风险?

《钱经》说,何必等到那一天!现在我们就把新股民的风险说说明白。

别把自己当股神

自去年牛市形成以来,A股市场盈利效应的不断增强吸引了一众新投资者杀入。数据显示,沪深两市日平均开户数一度达到9万,创出本轮牛市以来的纪录。投资者的介入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股市向上,但也可能遭遇风险的袭击。

新股民往往投资比较大胆,但是缺乏必要的投资知识和能力,对投资风险重视不够。“新丁”总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如同新基金,刚成立时,股票仓位通常为零或较轻,如果市场正处于快速上涨阶段,新基金建仓时间长就会失去较好的投资机会,但若快速建仓,有可能导致仓内资产价格偏高,无力抵抗下跌风险。

陈晓峰是一位“清水衙门”里的公务员,2006年下半年,在上班时,他总是听到一些同事在眉飞色舞地谈论股票。陈晓峰很是疑惑,于是,就向同事们打听:炒股票能赚钱吗?同事们个个都说没赚钱,只有刚来的大学生小李说了实话。小李说:今年炒股的人没有不赚钱的,科里赚钱最少的也有5万多元的收获。陈晓峰听了大为动心,要知道这可是年终奖的10倍啊!

于是,2006年10月,陈晓峰开设账户,正式进入股市。刚进入股市的初期,陈晓峰胆子比较小,每次买进股票后只要盈利,无论多少都立即获利卖出。因此,连续小赚了几笔,陈晓峰后悔极了,心想:“怎么早没发现这条发财的捷径?”

随后一段时间,陈晓峰操作越来越大胆,投入资金越来越多,至于收益更是水涨船高。令他更加得意的是,连一些老股民都纷纷来向他请教,这使得他的投资信心大为增强。陈晓峰心想:真是没想到自己竟然还有炒股的天赋,按照这个速度发展下去,看来自己成为一位富豪也是指日可待的了。

2007年1月下旬,股指在3000点关前徘徊。陈晓峰非常自信地买入满仓股票,等着大盘突破时赚取更多的利润。但是,天有不测风云,股指不仅没有突破3000点,反而在这里形成阶段性顶部,随后连续跳水。陈晓峰由于买进的都是前期热门股票,因此损失巨大,几天时间就将他此前赚的所有利润抹平。

赚的是时机的钱

初战告捷是很多股民入市初期的共同感受,从新股民入市的原因和动机分析,多数人之所以开立证券账户进入市场,是受股市走好后形成的强烈而普遍的赚钱效应吸引。因此,每当牛市行情发展到一定阶段后,都会有大量新股民开户入市。由于这一时期的市场行情走势较好,因此,初入股市者往往能很快赚钱。这使得他们兴高采烈,更加认准了“股票能赚大钱”并且深化了这种认识,而且使得他们对于股市风险产生轻视心理。但大家需要注意的是,证券市场毕竟是一个有风险的市场。

新股民入市初期必须培养风险意识。股市中既充满机遇,也充满陷阱,新股民刚刚进入股市的时候,不要抱着侥幸的赌博心理而贸然买卖操作。一般在大量新股民入市的时候,牛市行情已经发展了较长的时间,率先启动的个股股价往往涨到了一个相对高位。等新股民开户转入资金再追涨进去,往往会面临一定的风险。因此,新股民需要有风险意识,对市场有基本认识后才能介入。

老股民的建议

如何识别行情顶部和及时卖出信号?老股民的回答颇为耐人寻味:“行情的顶部是新股民告诉我们的――经验告诉我们,每当看见新股民个个信心十足的时候,往往是敲响风险即将来临的警钟了。”

还有一些市场现象也能提示我们,例如:每当新股民开户的队伍排成长龙;每当营业部前的证券报刊不预订就买不到时;每当走到哪儿都能听到人们谈论股票的时候;每当交易的时候常常发生堵单现象;每当散户大厅人满为患的时候。都说明股市在一段时间内要调整了。

我们不妨来看一下罗杰斯一月访华时说过的一段话:“我们去银河证券的时候,看到很多人挤在一堆。这不是一个人们采取成熟行动的表现,这实际是市场在泡沫阶段人们采取的行动。当市场处在这样的歇斯底里的状态的时候,人们必须非常小心,也许应该什么都不买,我就什么都不买,但是我也没有卖。我不是说市场不能继续上涨了,我只是说我不会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进行投资或是买股票。我在世界范围内进行投资已经很长时间了,我看到过很多危险的迹象,这就是一个危险的迹象。我对中国的前景非常乐观和兴奋,但是我现在就可以告诉你,市场不应该是这样的。”

多学习才能适应市场的变化,别自己把自己当股神。

被放大的往往是风险

炒股不仅要看赚多少利润,更要看是否能保住利润。如果今天赚了、明天赔了,资金起起伏伏,是不能实现稳定获利目标的。所以,新股民如果获利丰厚的时候,千万别忘了及时止赢,从而锁定利润。

同样,风险是收益的敌人,亦是相生的伙伴。获得高额利润的同时,更要提防高风险的相伴。

收益再高也不能用别人的钱

刘文仕去年刚刚入市,曾经在一个月内赚过一倍多。可是他却乐不起来。因为刘文仕刚入市的时候,常常听到有人说股市有风险,所以胆子比较小,初期投入的资金比较少。结果股价翻了100%,他才赚了一万多。他心想:要是我将家里的钱全搬到股市里炒,岂不是赚发了。

接下来的两个月里,他把银行里的存款全部挪至股市,又赚了超过50%。他给自己订下了30岁以前就退休的目标,按照这个目标,他必须每年在股市中赚150万。可由于他能投入的资金有限,为了实现目标,他决定筹集资金:找亲戚朋友借钱,申请贷款,典当房产和汽车……不顾一切地将所有资金投入股市。典当筹资的利率非常高,是每月3%,但由于有此前每月赚20%的收益参考,刘文仕仍旧自信满满。

说来奇怪,刘文仕用自己的资金炒股时,还顺风顺水。自从他动用典当筹来的资金和借款炒股,总觉得越炒心越慌。若是遇见大盘调整,他更不知是应该如何决断。

事实上,股市风险虽然很大,但如果投资者是以自有资金入市,就算遭遇类似银广厦、亿安科技那样最恐怖的下跌,也不会赔光本金的。但是,透支则不同,透支在成倍放大投资收益的同时,也成倍的放大了风险。此外,透支还会加重心理压力,容易导致分析出现偏差,决策出现失误。贷款或借债炒股等方式和透支的情况是一样的,很容易导致投资者破产。

炒股时不要订下高不可攀的投资目标。这样做很容易为了实现原定目标,而不顾实际情况地逆市操作,结果常常因此蒙受重大损失。

缓慢建仓的益处

股市中既充满机遇,也充满陷阱,新股民刚刚进入股市的时候,贸然买卖操作,即便是能够取得收益,也是建立在侥幸的基础上的。

Marry和Yoki,从小学起就是同学。两人一起读中学,上大学,交情很好,就连她们的老公彼此也是同事。

两位丈夫计划:与其让这对姊妹花把精力用在购物和八卦上,不如让她们进股市里比赛炒股,说不定还能为家里创造些效益。于是,2006年初,Marry和Yoki共进股市,成为新股民。

Marry到处打听周围有哪些人炒股水平不错,以及这些人都买了什么股票,等打听明白了,她也跟在别人后面买股票。由于当时的行情不错,她买进股票后没几天就赚到了第一笔钱。此后,她又坚持听股评、看电视、查资料,上班的时候还不时找那些老股民聊天,谈谈大势走向和热门股票。很快,她就进入股民的角色中,并且连续多次炒股盈利,到2006年的上半年结束时,收益已经有了30%。

但Yoki则不然,她对老公说:“我一分钱也没赚到。”她有一个笔记本,上面记载了很多笔交易,何时买进,何时卖出,扣除佣金和印花税后盈亏多少等等。Yoki说:“我虽然学习了很多理论,但不知道怎么用到实践。所以,我依照书上的建议,先进行模拟操作,想等水平提高了,再实际炒股。”

Marry听了这话,显得很惋惜,说:“你这样做会白白错过一轮牛市的啊!”

转眼到了下半年,Yoki进入股市实际操作,由于她研判正确,操作娴熟,因此,获利非常丰厚。而Marry由于缺乏选股能力,在下半年的1000多点上涨行情中,不仅没有盈利,反而出现了一些亏损。

股市中的机会,不是今天才有,也不是大牛市才有。赶在“热闹时期”赚的是热闹钱,反倒是抓住个股机会,才是真正的赚钱。

军队往往需要通过演习来完善战术技能,演员需要通过彩排来预演练习,投资者在学习了一定的投资技能以后,也需要进行大量的模拟操作来磨练所学的理论技巧。模拟操作,相对实盘操作而言是无成本、无风险的,而且也比实盘操作更容易掌握。是迅速提高炒股技术和积累炒股经验的最优方法。

■附赠宝典:

[新丁五条军规]

学习乃起点之起点,避免无谓的损失。

认真系统学习炒股理论知识,是在证券市场中立足的根本之道,新股民关键要熟悉证券市场中基础的游戏规则:大到国家的法律法规、证券市场的基本运行规律、股票的各种基础知识,小到交易等常识。

炒股“三高”。

注意提高心理素质、实际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证券市场中那些成功的投资者往往具有上述优良气质,新股民要认识到修身养性对股市投资的重要性,不因暴涨而冲动,不因暴跌而恐慌,在风云变幻的股市中始终保持理。

勇于认错、知错就改。

炒股票不可能百战百胜,偶尔出现失误在所难免,如果投资者在处境不利时,不及时认错并纠正,而是继续逆市操作,结果,必将会像螳臂当车一样被市场前进的车轮压碎。股市中永远都有机会,留得青山在,就一定能翻身。

生人莫入。

篇12

老公平时爱好较多,但都没有对股票那样的热情,火热而持久。

他生性好赌。最初爱打麻将,在我对麻将懵懂无知,不知麻将为何物时,他启蒙了我,送我一副牌,害的我心惊胆颤拿回家,不敢让父母见到,怕挨骂送人了之。之后是买彩票,那是在1999年,我说他是现代彩迷的先驱。当时,彩票还鲜为人知,他就出手不凡,用我们那少的可怜的几百毛票,一次10元、20元的购买,他曾无数次告诉我怎样与大奖擦肩而过,每次都感觉特好地告诉我这次没问题,让我到时靠墙站着,别让大奖砸昏我。可每次都让我意外,一次也没砸昏。年底,我将他散落在各处彩票略做统计,约有七千多元,这在当时是个不小的数字。为此,我们爆发了一次激烈的战争。后来他又往大发展,变成了炒股。这次一发而不可收,陷的很深。说什么股市如提款机,一心想要凭此让我们娘儿俩过上好日子。他购买了大量的书籍,什么《股市操练大全》1-4册、《股市分析软件炒股妙招》、《投资大师沃伦。巴菲特》、《波段为王》等等进行钻研,做了无数的笔记和练习题,研究什么KDJ、MACD、K线、均线等等。树了很多的偶像,如巴菲特、叶弘、徐小明。每天必看《今日证券》、财富天下、偶像的博客。现在发展到白天看《今日证券》半夜三更起来上网看《新闻联播》、《经济信息联播》、还有偶像的博客。他坚信早起的鸟儿有虫吃。他经常说的一句话是:如果你爱他,就让他去股市,因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他,也让他去股市,因为那里是地狱。他送很多人去了天堂,也送很多人去了地狱。他给我做工作,也想让我去天堂,被我拒绝了,我觉得呆在人间挺好的,总不能让两人都变成疯子。只听每天电话不断,不是向他报捷,就是向他诉苦。一个个都疯疯癫癫的特神经质。他们就这样喜怒形于色地从天堂到地狱,从地狱到天堂乐此不疲,但依旧认为股市的魅力就在于此。我每天和他在一起,大部分时间是倾听,然后对他加以安慰,再将我这外行人的看法告诉他。

十多年过去了,炒股让他充实了许多,但也让我们的荷包大幅缩水,因为这部提款机在我们想用时就发生故障。难得的是他有着好学、不服输的性格、一张侃侃而谈的嘴,这些都让我对他深感无奈而又难以割舍。人常说:天道酬勤。但愿在他身上能看到好结果。

篇13

1993~1997  第二  美国(450~1034),中国(275~452)  

1998  第三  美国(1744),英国(743),中国(438)  

1999  第八  美国(2834),比利时与卢森堡(1331),英国(880),瑞典(609),德国(548),法国(471),荷兰(413),中国(403)  

2000  第九  美国(3009),比利时与卢森堡(2456),德国(1951),英国(1165),加拿大(666),中国香港(619),荷兰(525),法国(429),中国(408)  

2001  第六  美国(1224),英国(538),法国(526),比利时与卢森堡(510),荷兰(505),中国(468)  

2002  第一(预计)    

资料来源: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历年《世界投资报告》。

FDI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建立新的投资设施,第二种是收购与合并当地现有企业。发达国家之间的FDI以并购为主,最近一次的并购起于1995年,止于2000年,近两年急转直下。以美国为例,由于并购案大大减少,其FDI流入流量从2000年的3009亿美元骤降为2002年的500亿美元(预计),下降幅度83%。中国的情况刚好相反,历来的FDI流入都是以新建为主,并购的比例相当低,所以能够在并购潮退时水落石出。

“新建”的特点在于,外资的投入是产业资本的纯增量,能够迅速扩大生产(服务)能力,直接增加商品(服务)供应;这在供不应求、卖方市场的条件下,毫无疑问是最合理的FDI流入方式,也是中国过去卓有成效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市场背景。“并购”的直接效能不在于即刻扩大商品供给,而在于提高企业素质,它对原有生产能力的冲击较小,也就是社会成本较低;在供求已趋均衡、买方市场为主的条件下,并购方式理应逐渐成为我国今后吸收外商投资的主流方式。

预计中近期内,新建方式的FDI流入仍将持续增长,这不仅仅是由于中国仍有市场空间,也由于中国正在向“全球制造基地”迈进。据学者江小涓论述(《管理世界》2003年第1期),仅2002年上半年,跨国公司就了许多进军中国的信息:英特尔宣布再投资1亿美元全面改造上海的芯片封装测试中心,并且将继续在华投资5亿美元;微软宣布将于2002年年底前在中国选择一家合作伙伴制造Xbox;东芝宣布将投资70亿日元在中国建立全球化的IT生产基地,投资将落实到苏州的东芝笔记本计算机生产线当中;索尼公司宣布将于2003年在中国建立芯片组装工厂,投资额为100亿日元;NEC宣布将关闭掉其在苏格兰和马来西亚的制造工厂,将七成的PC制造都移到中国生产;摩托罗拉公司旗下子公司乐山——菲尼克斯公司宣布将于2002年8月在中国建立新的生产基地,总投资额为375亿美元;理光和松下公司宣布将在中国成立新的分公司;富士通、美能达、NMVisualSystems同时宣布将大力扩展在华地区的业务并宣布考虑在中国投资建新厂;奥林巴斯宣布在中国建厂,制造数码相机和其他有关的配件等;NEC将在上海成立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TFT-LCD)生产企业,总投资将达8?5亿美元;日产汽车公司总裁表示将携全系列新车型在中国从事巨额投资;飞利浦表示将在2002年年底前将其显示器生产设备从墨西哥的华瑞兹城移至中国现有的生产基地;Epson将于2002年年底前结束在新加坡厂的扫描仪生产,将生产线移到中国;新惠普成立以来的第一款新产品康柏Evo下线,而它的出生是惠普在上海的工厂,2003年惠普笔记本也将在中国生产;LG宣布将投资4亿美元建立两座“LG北京塔”作为中国的办公中心,而这仅是LG2002年上半年在华投资4个项目中的一个;等等。

与此同时,并购方式的FDI流入将会有更迅速的发展。这是因为各级政府对于出售政府公司或政府股权早就有着迫切的要求,而最近召开的十六大提出了改革政府资产管理体制的全新精神,无疑有助于政府释出股权、有助于外资实行并购。

一、从“统一所有、政资不分”走向“分级所有、政资分开”

长期以来,我们的政府公司未能解决两个基本问题:产权不清,政资不分。

首先,几十万家政府公司是中央政府统一所有而交给各级政府去管理的呢,还是原本就分属于各级政府所有?此前的所有规定都强调“国务院代表国家统一行使国有资产所有权,中央和地方政府分级管理国有资产”,也就是说中央政府是所有者,地方政府是管理者。所以中央随时可以把办不好的企业交给地方去“分级管理”,而把地方上的好企业收上来“行使所有权”。地方政府出售股权所得,有时(非上市公司)归地方政府支配,有时(上市公司)归中央支配。地方政府的金融机构出现烂帐,中央有时出面负责解决,有时(例如广东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案例)宣布“谁的孩子谁抱”,但并未明确孩子到底是所有者的还是管理者的。这些都属于产权不清。外商并购企业的时候如果已经与当地政府谈好了各项条件,忽然有上级政府发话说当地政府无权出售,无疑是很头疼

的事情。

其次是政资不分,也就是说政府的行政管理与资本管理混在一起,使得所有者的职权分散到各个行政部门而无法统一行使。企业的人事任免、业绩衡量、综合考核、薪酬计划、重大决策、审计、资本经营预算等等,都是由各个行政部门多头主管。若想并购政府公司,任何一个部门说“不行”都可以作罢论,但所有部门都说“行”也未必能够实施,很可能还要经政府专门讨论决定,才能授权签署协议。所以即使是国内的民营企业若想收购政府公司的股权,也往往不知和哪个机构去作商务谈判,由哪个单位或负责人签字盖章方为有效,外商就更摸不到门路了。

这种状况即将发生根本变化。十六大报告提出:“继续调整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任务。……国家要制定法律法规,建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所有者权益,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中央政府和省、市(地)两级地方政府设立国有资产管理机构。”解读这一段话,可以看出政府资本管理体制的两大改革动向。第一,原来由中央政府“统一所有”的大大小小的政府公司以及形形的政府股权,今后将名正言顺地由中央政府、省政府、(地级)市政府“分级所有”。第二,原来由各个行政部门分散行使的所有者职权,今后将由各级政府的“资产管理机构”统一行使,从而变“政资不分”为“政资分开”。

变革多年积习而成的观念、制度、利益格局等等,绝非易事,但重要的是坚冰已经打破,航道已经开通。政府资本管理的这两项重大改革将会在许多方面产生深远影响,其中对于以并购方式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来说,其意义就在于使得省、(地级)市两级地方政府知道自己对于哪些政府资产享有处置权,因而能够出售;而并购者也能够确切了解到哪一级政府是中规中矩的所有者,以及找哪一个政府资产管理机构去作商务洽谈。

在十六大召开前后,针对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的外商并购,政府分别作出了一些具有鼓励性质的原则规定,这当然不仅是时间上的巧合。

二、上市公司的外商并购机遇

中国股市区别于世界各国股市的特色,在于它分割成流通股和非流通股两部分。能够在深圳、上海股市上买卖的是流通股,目前约占上市公司股票的34%;其余66%的股权主要是国有股和法人股,非经批准不得上市流通。

按照香港证券和期货委员会研究顾问肖耿先生的看法,“目前,从中国两个股票市场的IPO里筹集到的资金已经超过了日本。2001年,上海和深圳股票市场筹集资金是香港的两倍。从2001年年初开始,上海和深圳的市场资本总额已经超过了香港的市面价值,成为日本之外的亚洲股市中的老大”(《21世纪经济报导》2003年1月23日)。

但是,这一类的判断只是关注到深沪二市有着强大的“圈钱”功能,若从交易量来看就没有这么乐观了,不妨对海峡两岸的股市作一对比。2002年,两岸的股市都处在低潮。7月底台湾有595家上市公司,1~7月平均日交易金额1019亿元新台币,约合260亿元人民币。12月底大陆有1224家上市公司,全年平均日交易金额118亿元人民币。台湾股市已然号称浅碟型,从交易量看,显然大陆的股市就更浅一些,主要原因就在于上市公司的绝大部分股票不可流通。

为了引进外资活跃股市,2002年底推出了一系列新的举措。11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证监会联合《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管理暂行办法》,QFII机制正式启动。经证监会批准,12月19日,首家中外合资证券公司设立,即已经筹备了两年多的、湘财证券和法国里昂证券合资组建的华欧国际证券有限公司。经证监会批准,首批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成立,包括国泰君安证券和德国安联集团发起的国安基金管理公司(10月16日),招商证券和荷兰国际集团(ING)发起的招商基金管理公司(12月26日)等。

这些举措对于境外的财务投资者或有一定的吸引力,但是不可能引来战略投资者。股市分割和一股独大,使得战略投资者若想获得控制权的话,唯一可循之途是洽商国有股和法人股的协议转让,不存在通过二级市场的公开交易变成大股东的可能性。

国有股向非国有单位协议转让始自1994年,2000年8月冻结,其间转让案例不多。2002年6月,历经1年的“国有股减持”宣布停止,同时“国转非”解冻并进入期。截至12月20日的半年之中,有176家上市公司非流通股权(包括国有股和法人股)的转让公告,主要方式就是协议转让。受让方以国内民营资本居多,包括民营背景的投资类公司;受让目的以获取上市公司控制权为主流。根据已明确公告转让价格和转让股数的67家公司96起转让结果统计,转让平均价格2?516元/股,略高于这些公司2002年三季度加权平均净资产值(2?36元/股),大大低于同期公众股价值(超过5元/股)。

2002年11月1日,证监会、财政部、国家经贸委联合《关于向外商转让上市公司国有股和法人股有关问题的通知》。主要的规范性精神为:向外商转让上市公司国有股和法人股,应当符合《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的要求;原则上采取公开竞价方式;地方政府不得擅自批准,由国家经贸委和财政部负责审核,重大事项报国务院批准;转让后不享受外商投资企业待遇。

外商并购上市公司的主要风险有二。其一,协议收购的股份仍然是非流通股,不得上市抛售,因而变现困难。其二,股市不可能永远分割,迟早要走向统一,也就是全部股票都可以上市流通。近两年来,议论较多的全流通途径是对非流通股“缩股”,目前的非流通股仍以政府股份为主,要政府“缩”自己的股份实在勉为其难;但是通过协议转让使得非流通股淡化了政府色彩之后,或许全流通问题就会提上日程。届时如果外商发现——比如说——当初买下的60%的股权忽然“缩”成了40%,难免懊丧。

三、非上市公司的外商并购机遇

竞争性领域中,政府的股权释出一直在进行,受让方既有公司管理层或全员职工,也有民间资本或外商。近两年各级地方政府所推出的并购菜单,较多是属于原由政府垄断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包括交通、能源、水务、医院等等。其背景在于大规模城市化不可能只靠政府的力量来完成,“只求所在不求所有”已成为地方政府的共识。上海市长曾对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市政建设的融资历史作出归纳:第一阶段是靠向银行借债,第二阶段是靠土地批租,正在展开的第三阶段是靠城市资产经营。

所谓城市资产经营,大体上说就是三T(Transfer)之道。一是BOT,由民间或外商来投资新建设施,若干年后移交政府。二是TOT,由民间或外商购买现有设施若干年内的经营权,这可以看作是并购的特殊形式(有限时段的并购)。BOT和TOT都属于特许权经营,不涉及产权转让。三是纯T,也就是政府释出产权,民间或外商并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