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科研项目成果管理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科研项目成果管理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科研项目成果管理

篇1

此阶段是项目管理的关键,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组织和评审项目建议书、组织项目可行性论证和签订项目合同或委托书。

一般科研项目立项程序为:先由研究单位组织评审本单位提出的重大科研项目建议,进行仔细筛选;对通过评审和可行性论证的项目进行确定项目立项;最后由项目主持单位和项目负责人签订合同。

科研项目评审的主要原则和标准:一般来说,评审选择科研项目时要遵循创新性、可行性、可用性、合理性等原则。在具体的评选中应掌握的主要标准是:科研项目是否得当,所选课题是否有针对性,目标的确定是否合理等。

我国目前在科研项目的立项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科研项目创新性不足;研究基础薄弱,前期研究积累不足和研究条件欠缺;项目组成员结构不合理,研究量有待加强;现在的科研体制与机制制约科研项目申报质量的提高等。

2 科研项目研发实施阶段的管理

科研项目的研发实施阶段,主要是指科研项目立项后组织实施直至科研成果验收前这一阶段。此阶段是科研项目全过程的重点和核心。这一阶段包括科研项目的开展和控制两个方面。项目中标后,项目负责人就要按照项目任务书确定的时间、步骤、技术路线等内容组织实施。此阶段,科研院所项目管理工作的内容更加繁多,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课题开展过程中,提供课题任务书或项目合同书中确定的对项目的各种支持条件,对所依托的项目或子项目进行成本核算,对其一切经费开支进行监督,负责项目经费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审批大型仪器设备支出、国际合作与交流费用支出、管理费用支出、接受上级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等。二是对课题研究的正常开展进行检查监督和控制,建立起全过程、全方位的跟踪反馈于监督检查机制,了解执行情况,及时反馈问题,寻求解决办法,确保项目按计划顺利进行。

科研项目研发实施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为保证科研项目的质量、成本和进度达到最优化,同时尽量减少项目失败的风险而采取各种措施。项目的质量、进度和成本控制是项目管理控制最主要的要素,同时也是科研项目目标考核的基本要素和过程控制管理的重点。以下分别就这三方面的内容在科研项目中如何管理加以论述。

2.1 科研项目的质量管理

科研项目是非程序化的创造性劳动,其管理过程是在一般项目管理过程的基础上,结合科研项目的特点,以管理过程为基础进行质量控制。主要目的就是要保证科研项目能够在合理的工期内,用尽可能低的成本达到尽可能高的质量水平。项目质量管理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项目工作质量的管理,其二是项目产生物的质量管理。

项目质量管理的主要方法和工具有“全面质量管理法”,“质量统计技术法”,“质量管理(QC)小组”,“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认证法”。无论选择何种管理方法,都应结合科研项目的特征。科研项目的特点决定了科研项目的质量目标很难完全用量化的方法控制,只能是定性和定量方法的结合,在科研项目的计划中对项目的质量计划往往也是作部分量化,大多是规范性的要求。

2.2 科研项目的时间管理

科研项目的时间管理,是指在项目范围确定后,为实行项目的目标、形成项目产出物和完成项目范围计划所规定的各项工作而开展的一种管理活动。科研项目时间管理包括的主要内容有:估算整个项目的工期;制定项目工期计划;对项目活动顺序、项目活动工期和项目活动所需资源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制定工期进度计划。

不同的时间管理内容所应用的时间管理方法也有所不同。通常计划安排和描述项目活动顺序的主要方法有:顺序图法(PDM)和箭线图发(ADM)。项目活动工期估算的主要方法有专家评估法、类比法、模拟法等。目前科研项目通常是按合同方式进行管理的,多数是宏观管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会出现种种原因造成项目不能按时完成而延期,甚至撤项的情况,严重影响了科研项目计划的质量和严肃性,因此有必要使用科学的方法制定科研项目的计划进度,就可以应用项目实际管理的关键路线(CPM)和计划评审技术(PERT)方法。

2.3 科研项目中的成本管理

项目成本,是指为实现项目目标而开展的各种项目活动中,所消耗资源而形成的各种费用的总体。项目成本管理,是为保障项目实际发生的成本不超过项目预算而开展的项目资源计划、项目成本估算、 项目预算编制和项目预算

控制等方面的管理。现代项目成本管理的方法有很多种,每种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条件,比较科学和客观反映项目成本规律的方法有三种:全过程项目成本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全生命周期项目成本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和全面项目成本管理的理论和方法。

目前我国政府在科研项目管理中的投入虽不断加大,但是科研经费紧张、科研经费使用不当等一直都是科研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如何将最少的投入得到最有效的产生,也是科研项目成本管理的重要问题。利用项目成本管理的技术和方法对科研项目进行全额预算管理,细化预算编制,及时检查跟踪与预算有偏差的费用,会缓解政府资源紧张,防止经费滥用,减少不必要开支,以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率,增强政府对科研事业的管理能力。

3 总结评价阶段

3.1 评价的内容

对科研项目的总结评价,就是对科研项目的投入与产出进行学术价值、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综合性的绩效评价。

3.2 评价的方法

对科研项目的评价,现在国际上通行两个基本的评价方法:定量指标评价方法和专家定性判断方法。由于科学研究的“质量”这个概念非常复杂,计量指标只能表达其可见的某些方面。因此,评价时需结合使用两种方法。

目前,用于评价研究的定量和定性方法可细分为:同行专家评价法、模糊综合评价法、人工神经网络法、模糊聚类分析、层次分析法、文献计量法等。目前,国际上运用最广泛的是同行评议及科学计量方法。

3.3 评价的一般程序

一般情况下,可以把评价的整个流程划分为三个阶段:评价的总体设计和规划阶段;评价实施阶段;评价结果利用。

3.4 评价的原则

为了保证评价目标的实现,科研项目评价必须遵循以下原则:独立性原则,系统性原则,有效性原则,可靠性原则,俭省性原则等。

4 结语

科学研究对于社会的发展无疑是至关重要的,所以科研能力是各国非常重视的一个大问题。科学研究是一项高度复杂并具有极大风险性的工作。如何能提高科学研究的效率,也就是科研项目管理者和具体科研人员十分关注的焦点。

参考文献

篇2

农业科研项目主要是指研究解决现代农业发展中的重大难点和关键技术问题,对农业科技进步有重要突破,对现代农业发展有重大推动作用的项目[1]。随着国家对农业的重视,农业科研项目立项和支持也逐渐增多,项目的管理工作也开始变得精细化、信息化、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一般意义上的农业科研项目过程管理是指课题项目申请、立项论证、组织实施、检查评估、验收鉴定、成果申报、科技推广、档案入卷的全过程管理。其目的是保证科研计划圆满完成,出成果、出人才、出效益,提高竞争力。本文仅针对农业科研项目立项之后、结项之前,即项目的实施过程进行讨论。

1 农业科研项目过程管理现状

1.1 缺乏必要的管理和控制,无法保证研究质量

管理方面存在“重立项,轻执行”的模式,即只重视项目申报和立项,合同签订后,项目执行与管理脱节,对于项目如何执行没有任何措施,缺乏有效的监管,以致项目的实际成效达不到预期目标。

1.1.1 沟通不畅,加大过程管理难度。在科研项目管理过程中,涉及上级主管部门、科研管理部门、财务管理部门、课题组等各个方面。由于项目执行过程中存在各种不确定因素,往往导致主管部门、管理部门和课题组相互之间沟通不及时,从而出现“信息不对称”[2]的现象,主管和管理部门不能准确地掌握研究动态,无法了解具体执行过程,评估和预防出现的风险,加重了过程管理的难度。

1.1.2 项目预算缺乏监管,影响过程管理。在项目预算执行方面,很多单位和部门未能充分开展财务监管,难以保证经费的使用效率。由于项目负责人不重视以及各个管理部门之间协调不够,在预算执行监督中往往出现“支出随意、滥用经费、中饱私囊、用票据滥竽充数”甚至“监管真空”等现象[3]。

1.1.3 影响因素多,重大科研项目过程管理难。重大科研项目涉及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项目的实施过程管理尤为关键。由于是多个单位联合攻关、共同协作,重大科研项目实施过程影响因素较多,难以预测每个子项目的结果。因此,缺乏必要的监管措施,出现技术路线存在差异、人员流动、信息资源不平衡等,都会影响项目的执行[4-6]。

1.2 管理模式和方法有待改进和创新

随着国家对项目管理的重视和信息化程度的提高,项目管理多是采用网络信息化管理,这种管理模式方便快捷,在节省资源的情况下,提高了工作效率。其中过程管理多是采取固定时间段内填报执行进展或者中期研究报告等方式开展。笔者认为目前的模式还无法达到有效监管的预期水平。其一是科研项目具有高风险性和不确定性,不能准确定量,因此此种单一模式无法全面、深入了解项目的实际和真实的进展情况,使得项目中期检查成为“表面文章”而流于形式,最终导致项目完成时,只能凭借项目产出来评估项目完成情况。其二是不同的科研项目研究节点不同。基础研究项目重在探索和创新,可能短时间内不会有突破或进展。应用项目则是对基础研究的扩展,有特定的目标和目的。在同一时间节点内,开展项目过程评估,必然会影响项目的完成质量。此外,目前项目的评估方式和体系过于单一,无法开展项目全过程评估,使项目始终在可控范围内进行[7]。

因此,综上如何利用便捷的信息化管理,选取适合的节点,提高项目的过程管理水平,及时鉴别和评估项目执行中的风险,才能更好地保证项目的完成质量。

2 加强农业科研项目过程管理的建议

2.1 采取“动静”结合的方式进行全方位的过程管理

全方位的过程管理除了监督项目执行进度外,还应包括控制执行质量和经费使用情况,项目支撑和组织协调等多方面的管理。笔者建议在管理过程中应结合项目的特点采取“动静结合”的方式。“动”是指管理部门发挥主观能动作用进行项目常规管理,对项目进行动态监测,确保项目支撑条件,协调各方的关系;开展实地考察,收集和分析项目执行实际信息,监控项目执行进度;掌握项目进度动态,及时对项目执行中的风险做出评估和预防。“静”是指选取合适的时间节点进行阶段性或里程碑式的检查汇报,由课题组主动汇报项目进展情况,总结项目执行,提出存在的问题和下一阶段的项目情况,必要时可委托专业的中介机构或评审机构开展经费检查或执行情况评估。“动静”结合共同保证项目的执行质量。

2.2 项目过程管理中利用信息化手段

科研项目信息化管理的目标在于实现项目管理者和项目组之间各种信息的共享,让项目组及时反映项目最新进展和存在问题,管理者及时处理反馈的问题,减少中间环节信息滞纳时间和信息失真,提高信息传递和处理效率[8]。笔者认为目前可以从两方面来改善项目的信息化管理:一是设计业务流程,完善管理系统,彻底实行信息化管理,实行“无纸化”办公,让科研人员逐步适应信息化管理的模式;二是“扬长避短”,加强管理工作,做好信息化管理的辅助工作,找到信息化手段与管理之间的最佳配合方式,发挥信息化的最大效益。如建立健全风险评估制度等项目管理制度,及时预防项目执行过程出现的风险和不确定因素;建立监督评价机制,监管和评估项目执行情况,保障项目顺利执行。加强单位科研管理部门、科研人员与上级科研主管部门三者之间的联络与沟通,及时了解项目进展情况,提高项目的执行质量。

3 参考文献

[1] 刘红霞,郑健,侯佳贤,等.浅析农业科研项目动态过程管理[J].农业与技术,2014,34(12):244-255.

[2] 钟卫.过程管理方法在地方高校科研项目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今日中国论坛,2013(4):62-63.

[3] 李发福.从项目预算的全过程看我国科研项目管理中存在的弊端[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8(7):59-62.

[4] 朱彩青,瞿雯婕,陈克樱.高校二级学院重大科研项目的过程管理[J].云南科技管理,2015(3):21-22.

[5] 杨熙.大型科研项目模块化过程管理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2(7):84.

篇3

近年来,提及自主创新,人们往往会首先联想到知识产权。事实上,科技奖励与知识产权,都是科技创新取得的成果,都是衡量科技创新水平的重要指标。虽然两者在业务管理上分属不同的专业范畴,但之间密切的关联性以及相互作用和影响却不容忽视。通过科技奖励,可以窥见该科研项目知识产权全过程管理的状况,进一步认识到科研项目知识产权全过程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 科技奖励

科技奖励,是我国在科技创新领域为鼓羁萍冀步和发明创造的一项重要科技政策,是科技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具体体现。

科技奖励项目通过申报人的申请、研发项目主管部门组织的技术水平鉴定与评价、相关层级管理机构的推荐、评审委员会组织的专家评审等申报与评审流程而产生。我国的科技奖励始于20世纪50年代,至今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制定有较为成熟的科技奖励制度规定和评审办法。大批的高新技术成果获得了各自的科研管理机构或省部级以及国家级的科技奖励,为推动科技进步和技术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激发和调动了广大科研人员的创新热情和工作积极性。

2 科研项目知识产权全过程管理

所谓科研项目知识产权全过程管理,就是围绕科研项目研制需求,在项目研制过程中,通过知识产权信息利用、发明创造登记、有效保护方式的选择、专利战略布局分析等内容,将知识产权工作融入科研项目立项、实施、验收等各环节,促进科研项目知识产权的创造、保护和运用。即:将知识产权工作纳入项目研制的全过程。早在2010年,科技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家知识产权局四部门共同研究制定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知识产权管理暂行规定》(国科发专【2010】264号),明确规定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必须实施知识产权全过程管理。

3 科技奖励与知识产权的关系

3.1 科技奖励必须以知识产权为支撑

当前,各级相关科技奖励申报和评选原则都规定:没有知识产权不能申报科技奖励。知识产权体现了技术成果的创新性,是专家评审的重要参考依据;知识产权也明确了该成果的权属人。

无论申报技术发明奖还是科技进步奖,科研项目都必须拥有所属知识产权,包括:专利、技术秘密、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论文和论著等等,才能申报科技奖励。申报项目的每个创新点都应该有授权的知识产权作为支撑,以表明该项目技术具有一定的创造性、新颖性和先进性。

3.2 知识产权的实效通过科技奖励得以彰显

科研项目知识产权的实效通过科技奖励得到了一定的认可和彰显。根据获奖项目,人们可以关注其知识产权实施、转化,进一步加以推广,以充分运用和发挥知识产权的经济价值和技术价值。

3.3 科技奖励的成绩反映了项目知识产权管理的水平

科技奖励工作中对于项目拥有技术知识产权的要求,以及知识产权对于项目科技奖励的支撑权重,使知识产权对于科技奖励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科技奖励的成绩也反映了知识产权的管理水平。

4 从科技奖励看知识产权全过程管理存在的问题

虽然科技奖励与知识产权密切相关,但尚未引起科研人员的足够认识和重视,或不知问题症结所在。

科研人员专注科技研发,通常等到项目完成、甚至结题和归档后再梳理发明创造,进行知识产权申请和成果申报,往往错失了知识产权布局和占位先机,也使科技奖励的申报受到影响。

特别是在项目立项阶段,没有做好知识产权和科技奖励的分析和策划,在项目实施阶段,没有及时进行知识产权登记工作等。总之,一方面是,知识产权全过程管理的诸多环节被忽略,变成两个甚至是一个环节:开题查个新,最后结题验收时,临时抓个申请号,仅解决完成指标任务。

5 解决对策与思路

做好科研项目知识产权全过程管理,才能使科研项目科技奖励申报时,有充分的知识产权作为强有力的创新性的支撑。

第一,必须依托科研项目知识产权全过程管理,统筹策划项目的科技奖励工作,严格做好项目各阶段的知识产权工作。第二,建立科研团队知识产权专员队伍,或设立专人管理项目中的知识产权事务,发挥团队分工与协作。第三,加强科研管理过程检查中对知识产权工作内容的督导以及开展知识产权全过程管理的监督检查,特别是中期检查。第四,持续、深入开展科研项目知识产权全过程管理的宣传和培训,加强知识产权全过程管理理念的宣贯,学习掌握全过程管理的方法。

6 结语

与科研管理过程相比,知识产权全过程管理并不复杂,但要实施到位,为科技奖励等各项工作以及企业发展支撑助力,还需要广大的科研人员与知识产权管理人员共同的努力。

参考文献

篇4

一、科研人员多头申请项目、承担项目数量过多

1.问题描述

从目前我国的国立科研机构调研的数据分析得知,一般情况下一个项目负责人和4-5名成员所构成的典型研究团队,每年所承担的科研费用平均为10.6项,而且很多科研人员都反应,科研项目的活动需要很多科研项目的自主,进而导致成本预算的不断提升,导致核算无法进行。通过相应的计算得知,研究团队每年需要递交9个项目申请书,导致需要占用三分之一的时间用于申请资金。再加上项目的申请十分的消耗时间,导致过多的项目申请,影响了研究人员的科研时间。

2.成因分析

导致这种原因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个是机制的设计的不合理性,还有一个就是科研人员进行多头申请项目的自愿性。我国目前的资助部门在进行条块分割的时候,将不同种类的资源进行了分割。但是这种分割的形式具有模糊的特点,所以项目本身可以进行多头的申请。这主要是由于项目制度本身的设计所导致的。科研人员在进行项目立项和资金申请的时候,其本身就为了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进行多方面的资金申请,以此获得较多的项目资金,因此出现这样的问题,主要是制度设计的不合理,以及项目科研人员自身的意识所决定的。

二、间接成本概念界定不清晰,缺乏科学的核算方法

1.问题描述

目前我国的资助方对间接成本的概念没有明确的认识,而且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没有相应的规范也没有相应的核算工具和方法。在进行机构核算的时候,科研机构内部所执行的核算指导文件中没有间接成本的概念。后来修订后,也仅仅是对其进行说明,表示在核算时按照一定的原则和标准分配计入的各项费用。从整体上来说,我国目前没有对间接成本进行清晰的划定。

2.成因分析

2.1间接成本的补偿理念未能适应项目资助的发展需求

所谓的间接成本就是和生产产品以及服务没有直接关系的资源投入成本,其中包括固定资产的折旧、管理费用和营销费用等。在进行科研的时候,需要有相应的间接成本,而且这些间接成本主要是机构编制内科研人员承担外部资助的项目占用机构公共资源而产生的成本。但目前的间接成本的补偿理念还没有和项目资助之间建立相应的关系,在进行设计和研究的时候十分困难。

2.2成本管理能力尚不能满足精细化成本管理的需求

科研项目本身属于特殊的生产活动,和传统的生产活动相比,科研项目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而且和一般的生产活动相比,科研活动对成本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但从本质上来说,不管是一般的生产活动成本管理还是适应科研活动特点的成本管理,都是需要明确科研活动的成本支出的真实情况。我国目前的国立科研机构和大学的财务部门对成本的管理一般都是仅仅局限于资金的流入和流出,并没有进行全面的成本管理。再加上多头申请,而且同时需要承担多个项目的情况导致结构层面成本管理问题的进一步恶化。

三、项目成本补偿编制内人员工资尚不规范

1.问题描述

我国的科研人员的薪酬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与其职位相关的固定工资,另一部分是其承担项目、从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等活动相关的绩效工资。而且从目前我国的科研项目成本补偿编制内人员的情况来看,情况并不是十分的乐观。主要是科研人员的个人薪酬并不相同,项目经费从一定程度来说,已经成为科研人员绩效工资的重要来源。在对项目成本补偿机制进行个人项目补偿机制管理的是偶,需要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我国有部分科研人员在提高薪酬水平的同时,盲目的多头申请项目,导致很多科研人员的实际收入高于国家的统一规定固定工资。

2.成因分析

2.1固定工资水平较低,绩效工资缺乏合理来源

我国在1985年科技体制改革后,就对职务工资进行了全面的规定。工资水平是国家统一规定的,并按照相应的规定进行逐级设置。但对于科研人员来说,这些资金不足以满足其基本生活。因此绩效工作的设立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科研人员工资水平较低的情况。从根本上来说,项目的科研资金中,有一部分就是用于绩效工资的发放。1992年中国科学院和财政部联合的《中国科学院所属事业单位收入和收益分配管理的暂行办法》率先规定可按项目经费结余数的40%~60%提取劳务酬金奖励有关人员。

2.2项目成本补偿编制内人员工资制度不尽完善

对科研项目的成本进行计算,并以此补偿编内人员,在我国的现有科研人员薪酬机制背景中能够从一定程度上激励科研人员的积极性,进而实现对科学技术的快速研究和使用。但目前我国的相应制度并不完善,导致出现很多问题,例如限制单个项目成本补偿编制内人员工资的额度,但并未限制每位科研人员从项目成本中提取人员费总额的上限。这些问题都是需要通过深入的分析后,得出相应的解决办法的。

四、政策建议

通过对我国的科研项目成本管理中的问题分析得知,我国目前需要针对科研人员多头申请项目、承担项目过多,以及间接成本概念界定不清晰,缺乏科学的核算方式等问题。在对这些问题进行处理的时候,需要加强政府和各资助方之间的协调,并建立较为有效的信息公开和共享机制。对于科研结构和大学的相应特点,对其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及时的解决。这样可以实现项目资助体系的综合管理,并能够全面的做好对经费的协调和使用。另外还需要对定额补助和比例设限进行相应的改革,最终实现两者的相互结合,实现对成本的补偿机制。与此同时,还需要针对学科的差异和科研活动的显示需求,灵活的调整或者是取消对部分成本的比例限制。在此基础上,做好对科研人员薪酬的确定,并以此提升科研人员的研究动力。

参考文献

[1]吴戈,李沫竺,蔡剑.协同演化的分层信任结构模型――科研项目知识产权管理的核心理论基础[J].中国科技资源导刊.2015(06).

[2]2013年我校获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一览表[J].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1).

[3]王健.全面预算管理在科研项目中的应用[J].财经界(学术版).2015(23).

[4]西安航专2010年校级科研项目一览表[J].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04).

[5]志.沈阳仪表科学研究院三项科研项目通过专家鉴定[J].化学分析计量.2015(04).

篇5

[中图分类号]G6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24-00-01

1 研究背景

随着我军军事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装备和技术科研项目数量增多、难度加大,我公司军品市场的规模在逐年稳步增长。民品是国民经济建设的主战场,也是我公司充分发挥国家投入效益的重要途径,发展和壮大民品产业,才能真正做到持续发展,军工的发展才有雄厚的基础。军品民品市场的发展,我公司需要管理的项目从原来数量少、类型少,转化为数量繁多、类型复杂,项目财务管理的压力凸显,项目的财务管理单靠财务软件里以记账、报表为主的财务核算型模式已无法满足我公司对项目管理的需要。近年来总装备部与国防科工局加大了审计监督工作的力度,扩大对承担重点工程任务单位建设项目的监督检查覆盖面;加大财务决算的审计力度与处罚力度。如果重点项目前期预算不合理规划,中间过程没有监督控制,最后的决算审计很容易出现问题。

“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要继续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健全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机制,促进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探索实行公益性和竞争性国有企业分类管理。国企改革发展永无止境不仅要求我公司需要科技创新,管理创新也要跟的上,让我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抓住机会,降低风险。

科学的项目财务管理体系不仅对保障企业项目管理流程的顺畅起到重要作用,更为重要的是,可以为管理者提供有用的财务信息,有效控制项目管理风险,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科学取舍,立于不败之地。

2 解决问题

项目全过程财务管理要解决的问题包括两个方面。

解决外部需求:审计、审价、财务验收、税务检查等各类检查的压力。

解决内部需求:成本控制、决策支撑、风险预警,如应收账款管理,我公司对项目应收账款进行全过程进行管理控制,加大催收力度,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应从应收账款的防范机制的建立和销售全过程的管理监控、逾期债权的处理三方面着手。建立客户信用等级评价系统,根据客户情况、完工程度、谨慎开具发票;对于存在的逾期应收账款,单位应成立专门机构进行催讨,对重大的逾期应收账款,可通过诉讼等方式解决,争取收回款项,降低坏账风险。

3 项目财务管理构建方案

根据项目研制周期进行项目全过程财务管理,控制过程如下。

第一,项目前期预算管理。项目前期编写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阶段、签订合同阶段参与成本筹划,提供决策支撑,提高预算效率和质量。

第二,项目中期动态预警控制。数据共享平台,相关部门和人员可实时动态监控项目财务情况,自动预警信息,根据预警信息提醒项目承担部门合理归集成本,有效规避后期检查风险。

第三,项目后期各类检查,审计、财务验收等。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将相关制度、文号、审计问题经验等信息上传共享平台。

第四,项目财务分析。项目财务管理执行情况分析、盈利情况分析、不同类型项目成本结构分析、经验总结,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反哺前期预算和过程控制。

4 项目财务管理构建效果

为了能根据项目研制周期进行项目全过程财务管理,构建了两个框架,项目财务管理理论体系框架和信息化解决方案框架,理论体系框架梳理各类型项目在项目研制周期的期间财务管理职能、各部门财务管理职责和具体实施方案,信息化解决方案是将理论体系框架固化到其中,改善资源配置,实现帕累托改进,效果如下。

首先,项目预警控制手段提升,控制目标明确,控制范围放大,控制效果显著。

其次,建立人性化的共享数据平台,相关人员可以自行调取需要数据与模板,工作效率提升。

再次,提供共享经验平台、自助表格查询等功能可以有力的保障审计、财务验收工作的顺利通过。

最后,加入后期财务分析职能,为决策支撑提供依据,又可反哺前期预算、审价工作。

信息化平台构建,将以上职责分工和财务管理职能要求固化到信息化平台,搭建一个集项目预算管理、成本管理、成本预警控制、财务、审计政策及项目管理办法管理等功能为一体的共享监控信息化平台,提高项目管理效率,提升我公司项目预算管理水平,对项目成本支出实施有效控制。

5 结 语

篇6

在发达国家,现代项目管理专业已经发展成独立的学科体系,项目管理专业人员已经成为21世纪一个“黄金职业” 、“金领”人才。在国内也有越来越多的项目运作采用项目管理的国际模式。项目管理作为一个崭新的职业正逐渐成为市场急需的大热门,项目管理专业人员也已经成为众多企业及其它机构青睐的对象。实行项目管理专业化,需要有专业教育、培训和研究工作的基础。近年来我国项目管理专业教育虽有了很大发展,但专业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还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特别是项目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进步较晚,只有少数大学进行试点建设,中央财经大学在2004年的本科生招生计划中,才开始设立了项目管理本科专业,这是我国高等学校第一次在本科阶段设立“项目管理”本科专业,力图培养出一批服务于中国经济发展的、擅长运用相关管理理论、管理技术和管理技能的新型专门人才。

截止2012年共有中央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7所院校开设项目管理本科专业。但这7所院校将项目管理专业放在不同的二级学院,其中辽宁大学、内蒙古财经学院和山东经济学院开设在工商管理学院,中央财经大学、山西财经大学开设在管理科学和工程学院,上海财经大学开设在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山东农业大学设置在经济管理学院。这也体现了这些院校对项目管理本科专业学生的不同培养方向。通过对以上院校项目管理本科培养目标的比较分析,除辽宁大学项目管理专业基本具备“国际项目管理”特征外,其余几所院校的模式可概括为“投资建设项目管理”,与一般意义上的项目管理专业教育模式相距较远。鉴于项目管理本科专业开设时间较短,且不同院校培养方向不同,因此在课程体系设置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性。

二、项目管理本科课程体系构建的目标和原则

1.构建目标

适应学校办学特色和项目管理课程内容与形式变化的要求,课程体系的构建以培养理论基础扎实、专业知识较宽、实践能力强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通过学习逐步培养学生专业素质,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专业知识,解决项目管理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通过不同模块的设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社会对项目管理本科人才需求。

2.构建原则

系统性原则。项目管理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受到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既包括学校办学水平的制约,又受到国家教育政策、教育观念、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为此课程体系的构建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从整体上把握才能真正实现课程体系的优化。鉴于此,项目管理本科课程体系的构建要做好课程体系综合功能、课程和课程间以及课程内部各章节等三个层次的协调。只有坚持系统性原则,才能确保课程体系的有效构建。

少而精原则。鉴于项目管理专业涉及知识领域较为广泛与学生学习时间有限的矛盾,在项目管理本科课程体系的构建中要贯彻少而精的原则。严格控制课程数量,提高课程质量,结合项目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选择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与技能;通过开设综合性或多学科的课程,传递给学生尽可能多的的信息。

整合项目管理九大管理内容的原则。项目管理本科专业课程体系构建要充分考虑包括项目综合管理、项目范围管理、项目时间管理、项目费用管理、项目质量管理、项目人力资源管理、项目沟通管理、项目风险管理、项目采购管理的九大知识体系,按本科层次教学规律设置相应的课程。

三、项目管理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项目管理本科专业理论教学体系应以“双平台+双模块+实践课”的方式为学生提供能适应社会需求的学科基础和专业基础以及“项目投融资”和“房地产经营管理”三个方向的专业模块知识。项目管理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的具体构成如图1所示。

图1项目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结构图

1.“双平台”课程

双平台课程包括学科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学科基础课是指同项目管理专业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直接联系的先修课程。根据项目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项目管理学科基础课应包括微积分、概率与数理统计、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原理、管理信息系统等课程。专业基础课是强调项目管理专业的统一性和特色性,保证学生具备项目管理高级专门人才的基本素质。项目管理专业基础课应包括项目管理、财务管理、项目投融资、项目策划、项目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项目风险管理、项目成本管理、项目时间管理、项目质量管理、项目管理专业英语等。

2.“双模块”课程

“双模块”课程体现了学院的办学特色,各学院应结合自身办学优势和特色,在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的基础上,增加专业模块课程,结合专业指导思想和学生培养目标,形成2-3个专业模块。以山东财经大学项目管理本科专业为例,设置项目投融资方向和房地产经营管理方向两个方向。其中项目投融资方向设置的课程包括金融学、项目融资、项目可行性研究、项目造价、工程项目估价等课程。房地产经营管理方向课程包括房屋建筑学、房地产经济学、房地产估价、房地产投资与金融、房地产开发、工程监理等课程。每个模块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从中选择任一模块,模块一旦选定,模块内设置的课程必须全部修完。

3.项目管理实践课程

实践课是以培养学生操作技能为主的课程,包括实验课与实践教学环节,多以老师指导,学生自主操作完成。实践性课程的设计是专业课程设计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可设计为课程内实践和集中实践模式,课程内实践并根据不同课程性质、不同学习阶段、不同条件进行安排。项目管理专业的集中实践环节由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论文等三类实践教学环节组成。

四、项目管理专业本科课程体系的保障

课程体系是项目管理专业重要组成部分,并不是在系统中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其他部分互动、相互配合,从而实现目标的。课程体系的良性运作需要其他一系列部分的支持与合作,这就是课程体系赖以存在并向前发展的保障机制。

1.不断完善项目管理专业本科课程教材建设工作

建立健全教材选用制度,规范教材选用程序。高质量的教材选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为保障教学质量,对于教材使用坚持优中选优的原则,鼓励使用国家规划教材、获省部级以上奖励的优秀教材,最好是近三年的国家统编教材。严格规范教材选用程序,首先由认可教师提出选用教材的建议,经项目管理教研室主任初审后,由二级学院分管教学的副院长复审,最后报教务处批准列入教材订购计划,通过严格的审批历程,确保教材质量。

稳步推进项目管理专业本科教材研究与开发。为保证项目管理本科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前沿性,项目管理专业教师可以结合项目管理发展动向,依据专业本科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情况,结合自身的师资力量,编写项目管理专业本科课程教材。自编教材要经常掌握使用信息,不断改进和提高,加强同各高校间的交流和联系,扩大影响。项目管理本科专业要坚持把选用国内有影响的优秀教材和自编教材相结合,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稳步推进教材建设。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改善师资结构

教师是决定项目管理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要素之一,优秀的师资队伍是课程体系得以实施的关键和基本保障。增设多种类、多层次的选修课,实行课程综合化,必然对本专业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

重视师资培训,不断提高教师总体素质和能力。实践性和应用性是项目管理教学的主要特点,课堂教学强调知识的运用为主,对于教师除了要掌握基本的理论基础之外,更多的是要求教师能结合具体项目的进行动态的分析和判断,以增强学生对项目管理更为具体、深刻的理解。为此除了通过选派骨干教师参加高层次的专业培训和实习考察,随时掌握国内外项目管理最新研究动态,同时也鼓励教师结合所承担的课程到相应的公司进行为期一到两年的实习,通过积累实践经验,提升教学质量水平。

进行师资的合理配置。大部分高校的项目管理本科专业开设的时间都不长,为此该专业师资的合理配置需要一个过程。一方面充分利用学校的人才引进政策,积极选拔学科带头人及主干课程带头人,同时有计划的加强青年讲师培养,利用3到5年的时间形成由学科带头人,中青年教师构成的合理教师梯队;另一方面通过聘请从事项目管理实践的校外专家担任兼职教师和实践指导教师,改善单一的师资结构,提高项目管理专业理论和实践教学水平,提升教学质量。

3.加强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

就项目管理专业本身而言,其启迪性和实践性非常强,仅在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不能完全适应实际需要,也很难做到理论和实践的有效统一,为此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教育,增加实习时数,培养学生操作技能。为此应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比较小但适用的项目,在校内实验室由教师指导,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团体方式完成,既可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也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其次,可以由学校定期地组织学生到社会实习,如建委、房地产管理局等政府管理部门以及银行、保险公司、投资咨询公司、房地产开发与经营公司、信托投资公司、会计事务所、资产评估事务所等工作,以增强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

4.充实项目管理专业图书资料

专业知识的课外补充是必不可少的,随着项目管理专业的开设,还必须配套图书资料的建设。图书资料主要是分国内和国外两大块。国内部分可以包括一些由著名教授或学者出版的项目管理专业书籍,由一些典型的项目管理案例组成的案例汇编书籍,以及一些项目管理的相关知识及法规的书籍,如财务、经济、投资、招标投标、管理、造价、资产评估、项目管理相关政策法规等。国外部分可以包括原版的英文书籍或翻译过来的经典英文著作和英文教材,所选择的书目主要都围绕项目管理的九大知识体系。图书资料还应包括一些项目管理行业和相关行业的期刊杂志,以便于学生及时了解行业信息和知识动态,增加学生的课外知识,与社会体系进行良好的接触。

项目管理专业课程建设必须紧密结合项目管理实践,随着我国项目管理应用领域的越来越广泛,对本科专业人才也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为此应对课程进行改革创新,完善课程体系,让学生真正掌握项目管理基础理论的同时,还能掌握实际的管理技能。

*课题项目:《项目管理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山东财经大学教学研究项目。

参考文献:

[1]刘保华.提高大学项目管理专业教学质量的思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3):225-226.

[2]阎俊爱,荆树伟,闫绪娴.项目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半结构化范式探索[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7):137-139.

[3]邱瑛,邹亮.旅游管理专业爸本科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9(9):72-75.

[4]白思俊.国内外现代项目管理学科体系的发展[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7(1):81-84.

[5]王兆,杨锐.高职工程项目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D].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2):66-69.

[6]高素春,周晓菊.以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项目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研究[D].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3):105-107.

篇7

1.1 设计原则

农业科技项目综合管理信息平台的开发必须遵守统一的软件开发过程,并用UML (统一建模语言)严格控制实施。除此之外,本平台的设计还要遵循以下原则:

(1)平台安全性原则。在基于C/S的数据库平台中,管理员能够很好地规定数据访问权限和操作权限。当数据集中存放在服务器上而不是存放在每个客户时,平台管理员应保证网络和数据库的安全,并提供存取控制机制,从而保障数据的安全性[1]。

(2)数据的可靠性原则要求数据必须保存在能够运行备份程序的平台上,这样用户就不必担心由于断电或硬件故障灯原因所造成的数据破坏[1]。

(3)平台的使用简洁、易用等原则。客户机可支持图形化用户界面,以方便用户的使用。

(4)可扩展性原则。平台的设计应充分考虑扩展性原则。

此外,平台设计应具有较高的处理速度,将平台任务分布在服务器和客户端进行。服务器复制处理WEB应用操作及数据库,客户机负责有关计算及其人机对话,服务器和客户端的任务分工提高了平台的处理速度,减少了数据流量,从而充分利用了平台资源[1]。

1.2 技术架构设计

农业科技项目综合管理信息平台采用分层设计式架构设计,通过视图层、控制层、业务逻辑层、数据层共同实现平台的运行[1]。

1.2.1 视图层

视图层在平台中主要指的是表现层。Web界面是农业科技项目综合管理信息平台提供服务的主要页面,直接面向用户,比如项目申报界面、项目的审批界面等都属于表现层,它直接面向用户[1]。视图层中控制文件中放置的是Javascript、.cs和Aspx文件。其他文件夹放置的是每个模块的界面文件,即Aspx文件。

1.2.2 控制层

控制层是平台的中枢层,可接收视图层传来的参数,另外控制层可通过调用业务逻辑层中的具体方法来完成平台的转向功能[1]。控制层中的功能包有项目申报管理、项目审批管理、成果展示、资金监管项目验收,这些功能分别存放在业务功能*.cso文件中,控制功能由.cs文件处理完成。

1.2.3 业务逻辑层

业务逻辑层主要负责平台数据的操作处理。该层提供了具体的业务操作,还包括了业务逻辑的有效性检查和安全检查[1]。

1.2.4 数据层

数据层将数据以实体类的形式封装起来,封装了对数据库的增、删、改、查操作,体现了OOP(面向对象编程)的继承性、封装性和重载的三大特性。

1.3 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是本平台的核心。按照项目的要求,我们对数据库做了详细的需求分析,为了满足平台的数据处理需求,选用了 SQL SERVER2005作为中心数据库的管理工具[1]。农业科技项目综合管理信息平台的数据表主要有:项目单位信息表、项目类型信息表、项目单位用户登录表、管理员登录信息表、下载文件信息表、单位授权表、项目分组表、立项项目归档记录表、项目信息表、立项项目进度记录表、)项目经费使用记录表、申报项目分组记录表、项目通知公告记录表、项目评审专家分组记录表、专家用户登录表、项目评审专家信息表、项目评审专家打分记录表。本平台的数据库设计参考详细设计中的实体类设计,本平台数据库的ER图如图1所示。

2 平台关键技术

2.1 ASP.NET与Visual Studio 2008

Visual Studio 2008 (简称VS2008)是一个功能非常强大的开发平台,包括Web集成程序开发、Windows应用程序开发、相关的数据库应用处理、设备应用程序开发等,使用VS2008基本上可以完成所有的开发任务。此外,VS2008还提供了各种应用程序的与安装。支持ASP.NET是VS2008开发平台的一部分,ASP.NET是一项内容丰富、功能强大、应用灵活的新技术,主要用于创建Web动态页面,可以用任何与ASP.NET兼容的语言(包括C#、Visual Basic.NET和JavaScript) 来创建Web应用程序[2]。

2.2 ASP.NET与ADO.NET

ADO是一种比较新的数据访问技术,是微软为数据库应用程序开发的一种新接口,它被用来同OLEDB Provider(数据访问层)一起协同工作,以提供通用数据访问。ASP.NET采用的数据访问模型是ADO.NET,它是对ADO对象模型的扩充,主要用于访问关系型数据库平台及其他类型的数据源,能够组合多个不同数据源的通用数据表示形式[2]。

2.3 SQL SERVER2005数据库

SQL Server是微软公司开发的一种数据库管理工具,其数据库的编程语言为Transact-SQL。SQL Server 2005是基于SQL Server 技术的一款操作简便、易用、功能强大的数据库管理软件,使用SQL Server2005可以开发出功能强大、安全的数据库应用程序,并可以针对其目标情况进行快速部署和运行管理。SQL Server 2005还达到了支持大型企业进行联机事务处理、高复杂度的数据分析、数据仓库平台和网站所需的性能水平,能够满足复杂的管理需要 。

2.4 B/S模式与分层式架构设计

2.4.1 B/S模式

农业科技项目综合管理信息平台的设计是基于B/S设计模式的,其基本思想是提供基于Web的网上交互功能。该平台的实现需要以互联网为基础,通过浏览器获取信息和申报农业科技项目。B/S指的是采用浏览器和服务器相结合的模式,它是随着Intemet技术的发展而兴起的,可以说是对C/S(客户端/服务器)模式的一种改进。在B/S模式下,用户对平台的操作是通过操作浏览器来实现的,其中主要的事务逻辑是在服务器端(Server) 实现的,部分事务逻辑在浏览器端(Browser)实现,这样可以极大地降低客户端电脑的负荷,从而减少平台维护与升级的成本。

2.4.2 分层式架构设计

在软件体系架构设计中,分层式结构是最常见的,也是最重要的一种结构。与单层体系架构设计相比,分层式架构设计具有更多的优越性。因此,农业科技项目综合信息平台采用分层式架构设计,整个架构分表示层、控制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访问层,这样可使得开发人员只需关注整个架构中的其中某一层,使他们的分工更加明确,同时还降低了层与层之间的依赖[3]。另外,分层式架构设计在一定的标准化基础上使得平台具有可扩展性和可替换性[3]。

3 农业科技项目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实现

根据平台分析和平台总体设计的结论,依据面向对象编程和分层架构的设计方法将农业科技项目综合管理信息平台按角色从功能上进行了全面的需求分析,最后农业科技项目综合管理信息平台的用户分为3类,由管理员、项目申报单位和项目评审专家组成。管理员的平台功能主要由用户管理、基础数据管理、项目申报管理、项目评审管理、项目归档管理、项目进度经费管理、下载管理、通知公告管理等模块组成;项目申报单位的平台功能包括单位项目管理、浏览通知公告、下载文档、申报项目、已申报项目编辑、立项项目管理、修改登录密码;项目评审专家的平台功能主要包括项目的评审管理、专家网评项目管理、修改登录密码。

3.1 用户登录模块

农业科技项目综合管理信息平台的用户登录模块是基于口令的、分角色的用户认证模式,用户要访问本平台就必须登录本平台才能访问平台数据,不同角色的用户登录本平台所拥有的权限是不一样的。当用户输入登录的账号信息时,平台会对用户的账号信息进行判断,如果输入正确则允许用户在其范围内访问数据;但是如果输入的账号信息不正确,平台将阻止用户登录。

3.2 管理员功能模块

3.2.1 用户管理模块

用户管理模块实现了对平台中不同类型的用户(评审专家、项目申报单位、农业科技项目综合信息平台管理人员)进行分角色、分权限管理,主要包括管理员用户管理、项目申报单位用户管理、评审专家用户管理等模块。

3.2.2 基础数据管理模块

基础数据管理模块主要是对申报单位、专家库、项目类型等信息进行维护(添加、修改、删除、检索),主要包括项目申报单位管理、项目类别管理、专家库管理、数据导入管理等模块。

3.2.3 项目申报模块

管理员在项目申报模块中可以为申报单位授权、审阅申报项目、对评审专家和项目类进行分组等,项目申报模块主要包括项目大类申报单位授权、审阅申报项目、项目类评审分组、项目评审专家分组、申报项目评审分组等子模块。

3.2.4 项目评审管理模块

项目评审管理模块主要包括查看专家打分、统计项目排名和审定立项项目等3个子模块。

3.2.5 项目进度经费管理模块

项目管理人员可以查看立项项目进度、查看立项项目经费明细表。

3.2.6 项目归档管理模块

项目归档管理模块中,管理员可以把已经结题的项目进行归档并可查阅归档项目,主要归档结题项目、查阅归档项目等。

3.2.7 通知公告管理模块

管理员可以添加、修改、删除通知公告。

3.2.8 下载管理模块

下载管理模块的主要任务是对下载文档进行上传与管理。

3.3 项目申报单位功能模块

3.3.1 浏览通知公告模块

浏览通知公告模块中项目申报单位可以浏览、检索、下载本平台的通知。

3.3.2 下载文档模块

下载文档模块主要是提供给项目申报单位下载项目的相关文档使用。

3.3.3 申报项目模块

项目申报单位可以检索并浏览项目信息、阅读项目申报指南、下载项目申报书、上传项目申报材料。

3.3.4 已申报项目编辑模块

本模块为项目申报单位提供检索、编辑以及删除已申报项目。

3.3.5 立项项目管理模块

项目申报单位可检索并浏览已经立项的项目、上传已立项项目的经费使用明细表和项目进度表。

3.3.6 修改登录密码模块

项目申报单位用户可修改自己的用户密码。

3.4 项目评审专家功能模块

3.4.1 项目评审管理模块

项目评审专家可查看本人作为评审专家的相关项目信息、阅读项目评审方法和为需要评审的项目进行打分。

3.4.2 修改登录密码模块

项目评审专家用户可修改自己的用户密码。

篇8

科技成果是人类宝贵的财富,是推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必要资源,其推广和应用于社会,是科研任务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科技成果管理是科研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科研工作从确定计划任务、科研设计论证、研究实验,到成果鉴定、成果推广应用,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做好成果管理工作,直接影响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影响科研工作的效益。对科研工作的预测、科研计划的决策、课题选择等一系列科研管理活动有反馈作用。目前科技成果管理采用人工管理,缺少工具支撑,管理的流程性、规范性、精益化无法保证。

群众性技术创新是发挥企业员工聪明才智的广阔舞台,也是推进技术进步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提高职工技术素质的重要途径。随着企业的长远发展,对职工综合素质和劳动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始终要以“人才战略”为抓手,以全面提升员工技能为有效途径,以增强企业竞争力为目标,加大人力资源储备,加快员工综合素质的提升。

群众性创新活动深入基层一线,贴近生产实际,覆盖公司全部业务,在电网建设、生产运行、技术改造和经营管理等各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同时群创项目涉及各单位各专业,小且杂。目前存在管理难度大成本高、缺乏有效监控手段、同类项目重复申报和成果共享与转化应用率不高的实际问题和难题,迫切需要开展群创项目管控技术和交流转化应用提升手段的相关内容研究,更好的为群创活动工作的健康、有序开展提供策略支撑。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目前,从国内外开展的相关研究情况来看,为适应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科学技术成果利用周期缩短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成果商品化的要求加快,尤其科技成果转化为商品后,既为国家创造财富,又为人民健康提供新的防治手段。

目前我国的科技成果管理工作已经初步形成了基本适应市场经济和科技发展规律的新型科技成果管理体系,然而在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提高科技成果管理水平,更好的为经济社会和企业发展服务,应引起科技管理人员的关注。

技术革新是我国国内使用最早和最广泛的概念,企业多年来开展的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技术协作、发明创造、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等群众性生产活动,是群众性创新的主要内容。

由于群创项目小且杂的特点,目前国内企业大多实行分级管理,即企业总部实行总量协调、备案管理,基层单位进行项目管控。此模式造成企业总部对于群创项目的开展过程、实施效果和成果交流转化等各方面无法进行有效管控,各基层单位独立实施造成相关项目的重复申报和成果无法共享,造成较大浪费。

因此项目开展科技成果与群创项目管控技术和交流转化应用提升手段的相关内容研究,促进科技与群创成果交流转化应用见实效。

3 项目研究内容

针对以上关于科技成果与群创管理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文章以科技成果c群创项目征集优选、全面管控、加速交流转化为目标,研究相关精益控制技术和成果交流转化手段,提升规范化、流程化和精益化管理水平,构建省、地市、基层三级管理体系,通过项目申报优选、实施过程管控、综合验收管理、成果全面共享和加速成果转化等手段,全面推进科技城管与群创项目管理水平。

项目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国网公司科技成果与群创项目征集优选、精益化管控和成果交流共享,采取的技术支撑手段为科技成果、专利成果管理与技术支撑工具,其研究包括:

线下运行:科技成果、专利成果管理与技术支撑工具以线下运行为设计思路,通过单机独立管理方式,为各级人员提供工作智能化辅助。通过文件交互方式完成各级人员的信息导入导出。

项目管理全过程辅助:针对科技项目、群创全过程节点突出关键内容校准、流转时效管控、活动环节固化和闭环管理等精益化管控手段。

管理层级细分:根据基层、地市和省公司等管理单位层级进行管理需求细分,差异化定制科技成果及群创项目的管控、多元化展示、统计分析。

4 项目建设目标

(1)研究垂直一体化管理机制,实现省、地市、基层统筹管理。垂直管理机制是项目研究的支撑性成果,通过省、地市、基层三级统筹管理手段提升企业科技成果和群创活动的过程管理水平,针对具体工作提出规范性要求,促使各级活动开展主体目标一致、行动统一。

(2)研究科技成果与群创项目精益化管控技术,实现申报优选、专家审查及过程控制等。

(3)研究科技成果与群创项目成果评价、交流共享、成果转化应用的相关手段和方法。

篇9

关键词 ]项目教学法;教学效果;实证研究;企业管理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4)35-0069-03

基金项目:本文系山西省高校教学改革研究一般项目“运用Excel软件技术提升大学生管理思维能力的教学研究”(编号:SD2013JGXM-79)的研究成果。

一、问题的提出

2007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教高[ 2007)2号)文件指出,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加强大学生素质和能力培养”,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改革,通过减少课堂讲授时数等各种措施,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并创造条件,组织学生积极开展社会调查、社会实践活动,参与科学研究,进行创新性实验和实践,提升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结合2011年《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继续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11]6号),以及2012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 (教高[2012]4号)等文件精神,深化教学改革,转变课堂教学模式,提高高等教育的教学水平与质量,成为近年来我国教育事业的任务和趋势。

2013年,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关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要求和部署, 《教育部关于2013年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意见》 (教改[2013]1号)明确提出: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深化课程内容改革,探索创新人才培养途径。

在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学方法的改革是其中一项关键任务。教学方法所形成的教学范式会直接决定教学活动的程序及其基本结构,不仅反映了教学活动参与者对待“教”与“学”的态度,而且直接决定了参与者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程度,进而极大地影响到学习者的学习成效。因此,教学改革需要教学方法在理论方面的探索和实践层面的操作与检验。

一般所谓的传统教学法,即目前教学实践中普遍运用的以教师、教材和课堂为中心的“传递—接受”式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模式能在较短时间面向大量学生呈现较多的信息,但也具有明显的缺陷,即师生之间缺乏对等的沟通,不仅教师难以对学生进行个别化指导,更重要的是学生参与课堂的形式较为被动,不利于其主动对知识进行意义构建,也不利于发展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的高等教育实践中对这种传统的以教师、教材和课堂为中心的从理论到理论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挑战。近年来,国内高等教育领域关于教学方法改革的理论与实践也日趋增加,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其中就包括对项目教学法的引进、研究和实施。

项目教学法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当代教学方法,强调学生对知识的获取依靠的是主动构建而非被动接受传输。因此,与传统教学法相比,项目教学法有了三个方面的改变:将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将以课本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将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实践为中心。强调学生作为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这一角色和作用,而相应地,教师的工作则转变为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的提供者。在具体实施方面,项目教学法以学科教学内容中若干独立的教学项目为载体,教师将教学内容设计在具体的项目任务当中,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合作,共同制定计划、自主学习,直接参与、实施和评价项目的全过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构建,并提高其团队协作、技能操作、获取资源等各方面的能力。

自19世纪上半叶起,项目教学法在国外经历了较长时期的应用与研究。近几十年来,又成为国外教育改革的关注点,在理论和实践层面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与完善。近年来,国内高等教育领域开展项目教学法的研究课题和实践也迅速增长。其中,在文献方面,以具体教学设计的应用型研究居多,且主要涉及职业技术教育领域。在高等教育方面,不仅有关项目教学法的研究较少,而且缺乏教学效果的实证性研究。有研究曾纵向比较了学生对教学改革前的传统教学法满意度与改革后的项目教学法满意度,但缺乏对传统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的同时性横向比较。

本研究同时将项目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分别应用于工商管理专业(本科)两个班级的企业管理课程教学活动当中,用实证量化的方法比较了项目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对教学效果的影响。

二、研究过程

1.被试。本研究采取方便取样的方式,选取山西师范大学现代文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加10级两个班级作为被试,随机分为实验组班级和对照组班级,其中实验组班级共50人,采取项目式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对照组班级共51人,采取传统教学法进行授课。

研究确保两个班级的学生在此次教学前的相关水平及条件基本相当,并由同一位教师在同一学期进行授课,两个班级使用相同的课程教材,教学大纲和教学进度统一,教学时间为一个学期。

2.课程设计。企业管理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课程概论、企业战略管理、市场营销管理、企业生产管理、企业质量管理、企业技术管理,企业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价值工程、网络计划技术、现代企业物流等11个部分。在课时安排方面,课程概论的教学活动共计4个课时,其他部分均为6个课时。

传统教学法主要采取教师讲授与多媒体演示的教学形式,部分章节内容辅以问题讨论。

项目教学法在设计上主要采取教师设计项目任务并提炼、讲解重难点,学生分解并完成任务、学习重难点的形式进行教与学。课程各章的基本教学项目设计见表1。

3.问卷设计。在教学效果方面,本研究运用了两类指标,即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以及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度。

其中,用《课程满意度调查表》对课程满意度进行测量,整体满意度以“1-10”的10点法进行评价.10为极佳,1为极差,此外,讲师、内容、教学等三个部分分别由7个、5个和7个项目组成,均以“1-5”的5点法进行打分,5为非常好,1为非常不好。量表采取匿名方式填写。其信度(Cronbacha系数)为0,943。

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其期末考试的卷面分数(百分制)作为指标。考试试卷由教师自主编制,包括三类题型,即选择题、简答题和案例分析题,分值分别为20、如、40,其中选择题主要考察学生对相关概念的掌握情况,简答题考察学生对相关理论或知识点的掌握,案例分析题考察学生利用概念、理论和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统计方法。运用PASW Statistics 18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主要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对两种教学方法下的课程满意度及知识掌握度进行比较研究。

三、结果

描述统计的分析结果表明,采用项目教学法进行教学的班级,学生对课程的整体满意度为7.66,其中,对讲师的满意度为3.75,对教学内容的满意度为3.96,对教学过程的满意度为4.15。而采用传统教学法的班级,学生的课程整体满意度为4.98,其中,讲师满意度、内容满意度和教学满意度分别为2.80、3.17和2.64。具体数据见表2。

实验组班级学生的期末成绩平均分为78.75.而对照组班级的平均分为70.10。在选择题、简答题和案例分析题三个部分当中,实验组的平均分分别为12.00、36.27、30.47,对照组的平均分分别为12.20、33.38、24.52,具体数据见表3。

采用独立样本,检验进行进一步的推断统计,结果表明,接受项目教学法的实验组班级,课程整体满意度(M=7.66.SD=0,75)显著高于接收传统教学法的对照组班级(M=4.98,SD=O.79),t(99)=17.56,p<0.05。其中,实验组班级在讲师满意度(M=3.75,SD=0.34)方面显著高于对照组(M=2.80,SD=0.25),t(99) =15.91,p<0.05;在内容满意度(M=3.96,SD=O.27)方面显著高于对照组(M=3.17,SD=0.31),t(99)=13.58,p<0.05;在教学满意度(M=4.15,SD=0.32)方面也显著高于对照组(M=2.64,SD=O.35),t(99)=22.79,p<0.05。以上差异均到达了显著性程度。

在对课程知识的掌握度方面,实验组班级学生的期末成绩(M=78.75,SD=8.40)显著高于对照组班级学生(M=70.10,SD=9.52),t(99)二4.84,p<0.05。其中,实验组学生的选择题成绩(M=12.00,SD=2.50)与对照组学生的选择题成绩(M=12.20.SD =2.78)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t(99) =-0,38,p>0.05。在简答题方面,实验组的成绩(M=36.27,SD=4.16)高于对照组(M=33.38,SD=6.08),但也不存在显著差异,t (99) =2.79,p>0.05。仅在案例分析题方面,实验组的成绩(M=30,47,SD=5,52)显著高于对照组(M=24.52,SD=6,81),差异达到了显著性水平,t(99)n4,83,p<0.05。

四、研究结论与讨论

通过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生课程满意度及课程知识掌握度进行分析,研究发现:

1.与学生对传统教学法的课程满意度(M=4.98,SD=0.79)相比,学生对项目教学法的课程教学满意度(M=7.66,SD二0.75)更高,其差异达到了显著性水平(p<0.05),其中,在讲师、内容、教学等三个方面,实验组班级的满意度分数都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学生对项目教学法的整体满意程度要高于传统教学法;在项目教学法的课堂当中,师生关系更为融洽,这可能是由于师生之间的互动更多,课堂气氛更为活跃;而且,学生对项目教学法中课程内容设置的合理性和实用性更为认可,对教学方式本身也更为满意。

篇10

科研项目研究成果知识产权是指实施科研项目所产生的各种知识、技术、信息以及由此而依法取得的专利权、著作权(含计算机软件著作权)、植物新品种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技术秘密、商标权和相关的发明权、发现权及其他科技成果权。科研项目研究成果知识产权归属按如下原则认定和处理:

(一)科研项目研究成果及其形成的知识产权,除科研计划归口管理部门以保障国家安全、国家利益或者重大社会公共利益为目的,并以合同方式明确约定外,归属于科研项目承担单位(以下简称项目承担单位)。

(二)多个单位共同申报并承担的科研项目,相互之间应当就研究成果的知识产权归属及其使用达成书面协议;不能达成协议的,按共有处理。知识产权权利人转让其持有份额时,其他共有人在同等条件下享有优先购买权。该项目涉及著作权的,其归属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的有关规定执行。申请专利、植物新品种权或者进行该项目著作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登记及其使用和转让,按有关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办理。

(三)承担科研项目所完成的技术方案、设计图纸、研究报告、计算机软件等作品的著作权,除科研项目合同书另有约定外,属于项目承担单位所有。凡以内部报告形式或公开出版的成果著作,都应在著作的适当版面注明项目委托方。在国际上发表的,从国际公约或惯例。

(四)承担科研项目所产生的发现权、发明权和其他科技成果权等的精神权利,属于对科研项目单独作出或者共同作出创造性贡献的个人。

(五)在执行科研项目过程中,如项目承担单位需要将部分任务转委托第三方进行研究开发,应当征得科研计划归口管理部门同意,并且与第三方签订合同,约定有关知识产权的分享办法(委托其他单位进行常规试验、提供社会化科技服务和少量辅助科研工作除外)。

二、切实加强科研项目研究成果知识产权的行政管理和保护

科研计划归口管理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对科研项目的立项、实施、成果验收及转化等各个环节的管理。单位申请科研项目时,须提交该项目的知识产权可行性分析报告。在审批科研项目立项申请时,要注意审查项目承担单位的知识产权拥有情况和是否建立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作为其能否承担该项目的条件之一。与项目承担单位签定的科研项目合同要明确规定项目的知识产权保护目标、项目承担单位管理和保护研究成果知识产权的义务和职责。要加强对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知识产权保护情况的跟踪,对研究开发过程中产生的阶段性成果,应责成研究开发方以专利或技术秘密等形式予以保护。对已完成的科研项目成果进行验收时,应一并审查该项目是否进行专利申请,或者采取技术秘密方式及其他知识产权方式对研究成果进行必要的保护。要加强对政府财政给予主要资金资助,涉及国家安全、国家利益或重大社会公共利益的科研项目转让知识产权的审批管理,确保知识产权安全。

篇11

(1)建立和健全院校系、部、科室科研项目管理机构,确保科研秘书队伍的稳定性。明确科研秘书的工作职能,熟悉学校各项科研项目管理办法及具体要求,掌握本部门有在研项目的教师的动态信息以及最新科研成果,并积极与学校科研管理部门沟通。(2)加强科研管理人员职业道德的培养。崇高的敬业精神是科研管理人员首要必备的素质,科研成果质量的高低取决于科研管理人员岗位职责意识。(3)提高科研管理人员职业能力。提高科研管理人员的信息采集能力与实践能力。科研管理人员首先要了解科研战线的动态趋势,掌握情报检索以及能够熟练查阅文献资料的技能,其次是能够准确及时地采集最新的科研信息,建立一个强大的“信息库”。最后要具备服务意识以及科技创新意识。为广大科研人员提供优良的服务。不仅要同本单位从事科研的人员沟通交流,而且还要与上级科研部门保持密切的联系。及时了解上级做出的政策和指示。(4) 建立科研管理人员持续提供优质科研服务的长效机制。改变以往对科研管理人员“重奉献,轻奖励”的做法,加强对科研管理人员服务质量的绩效评价,并制定配套的激励政策。

2 加强科研项目管理

(1)端正项目立项的态度。目前大多数的高职院校缺乏科研项目的指导性、服务性、科学性、实用性和实践性。以申请项目经费作为科研项目的立项标准,这严重助长了不严学术学风的发展。(2)明确申报项目的方向,找准定位,开展有效科学研究。项目的立项具有一定的新颖性、原则性,并不是所有的项目都具有立项性。作为高职院校的“科研”宗旨,定位于“产学研结合”。立项的新颖,在于某个学术领域来说应该在一定的理论依据实现的方法和技术路线不违背科学原则,具备一定的开拓性。原则性在于结合社会实践,把科研成果要想转换为受到社会企业的亲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3)确定科研项目的重点。先要明白高职院校科研方向,高职院校要把科研作为学校办学的重要功能,作为引领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切实发挥自身人才、信息、资源等方面的优势。高职院校的科研主要服务于对生产一线的实际问题进行解决,从而使基层一线获利。积极开展科研活动,建立与行业、企业、国际组织密切协作的科研工作机制。(4)加强科研项目过程监督管理。无论对与什么项目来说,都应该有一定的时间限制,不管它是省级项目还是学院级项目,都应该有个项目时间,作为管理人员按要求对计划做出调整。目前,高职院校的科研经费一般是几千元到几万元不等。我们应该根据科研项目的性质、内容,做好项目的预算和控制工作。不能够出现资金短缺和浪费现象,这就需要管理部门和科研工作者做好项目经费的预算和管理工作。无论是什么样的项目,项目的质量非常重要,如果项目的质量得不到保证,那么这将会增加学院以后的科研项目的申请的难度。所以在项目立项前,我们会进行调研,对结果进行一定的预期,当项目结束后,跟预期结果进行比较。若没达到要求,将让其立即查找原因,弥补质量损失。

3 加强科研成果管理

高职院校应针对知识产权管理、成果转化,逐步建立科学的项目管理绩效评价指导体系。科研管理人员应充分重视知识产权,并将知识产权保护贯穿项目执行。科研成果是带有一定的社会经济色彩,所以科研成果不能够孤立的存在,它应该具有一定现实意义,和一定的社会价值。紧密结合社会需求开展技术创新,形成的成果及时和相关企业开展技术合作,促进科技成果及时、迅速转化。这样成果的转化往往和企业生产情况紧密相连,所以鼓励我们的科研人员,到企业中去,和企业交流,这样才能够有效的提升高职院校科研队伍的整体水平,潜移默化的提升了高职院校的教学力量。高职院校科研管理部门在管理过程中要注重科研成果登记,例如在执行过程中,形成的知识产权应及时申报专利,并对专利进行分类管理。而且还要对取得成果之后的推广应用加以重视,运用在生产中发挥更大的作用。除此之外,要制定科研成果转化的激励措施,使得教师对科研成果充分重视、承认与肯定。不仅能体现出科学研究的价值,还能最大限度的激励从事科研的教师。

4 加强高职院校科研项目经费管理

完善学校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办法,规范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完善经费审批制度。以经费审批的过程中,既要使教师既能够享有充分的经费使用自,又要能合理规范地使用经费,制定合理高效能的经费使用制度,加强科研项目经费的监督管理,建立合理高效的经费审批制度。对高职院校科研项目管理部门来说,要正确界定科研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内涵,必须从研究科研经费的具体构成项目做起。高职院校科研经费总成本由以下项目构成:(劳务费+修购基金)+(设备购置及使用费+实验材料费+实验室改装费+科研业务费+业务招待费+项目协作交流费)+按一定标准分摊的管理费用。其中,劳务费和修购基金的支出和科研项目的工作量没有较大直接联系,因而属于固定成本,而设备购置及使用费、实验材料费、实验室改装费、科研业务费、业务招待费、项目协作交流费等项目支出和相关的工作量发生次数成正比,因此属于科研项目的变动成本。以上两项都和科研项目的研究内容直接相关,因此是直接费用。还有一些相关职能部门的管理费虽然是针对该项目而发生的,但因为和项目研究内容无直接关系,因而是间接费用。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科研项目管理是一个系统系统、复杂的管理工作。不仅需要高质素科研管理人员以积极的态度高效地开展科研项目管理工作,而且需要学校主管部门足够的重视,以及相关部门的配合。大家共同努力采取切实可行的有力措施,才有可能实现产学研结合,以科研推动学校的发展,通过更好更多的科研成果,不断扩大学校的社会影响力。

参考文献

[1]卢苇.高校科研项目管理中问题及对策[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

[2]刘旭,刘庆,张德龙.浅谈我国高校科研项目管理[J].科技资讯,2011

[3]张硕,吴催花.加强高校科研项目管理的几点思考 [J].科技信息,2012

篇12

Key words: CMMI;configuration management;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s

中图分类号:G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1-0273-03

0 引言

科研项目目的是探索未知的知识,要求创新性、系统性、工作完整性。最终目标是样机或学术报告。产品研发的目的是研制新的产品,要求经济效益,解决问题,效率高,可使用性和可重复性。产品研发必须有成果,并能将成果转换成有价值的市场产品。虽然科研项目没有市场和客户方面的压力,但是随着科研项目从单一向复杂转变,科研项目管理也越来越复杂,涉及到项目申请、立项论证、组织实施、检查评估、验收鉴定、成果申报、科技推广、档案入卷的全过程资料。而且在科研项目进展过程中往往涉及大量的研究人员。由于管理技术、管理意识以及管理工具应用并没有与研究的内容与成果一起发展,所以在科研项目的管理中常会出现科研任务无法完成或者在完成的科研任务中也存在与研究计划内容大相径庭或者研究结果没有达到相应水平,研究计划滞后,科研经费严重超支等情况。从这些问题反映出作为支持过程的配置管理,在科研项目管理中没有得到应用。在科研项目中应用配置管理会带来一定的额外开销,但不采用配置管理会引起许多问题,科研成果质量也无法保证,而且使效率低下。

目前很多科研人员和项目负责人对配置管理的基本概念并不十分清晰,也很少有在科研项目中使用到配置管理。即使有使用到配置管理的科研项目,也只是形式上使用,表现在对配置管理意识上不够重视,配置管理提供资源条件不足,只重视个人技术,而忽视对配置管理控制。制定了配置管理的流程和规章制度,但无法坚持,配置管理实施效果不佳。有的科研人员无法摆脱小作坊式的管理模式,认为配置管理相对麻烦,不能形成入库的良好习惯。

为此本文提出的在科研项目中借用产品研发的配置管理思路,对科研项目进行有效的配置管理,使科研管理过程有序化。并介绍科研项目中实施配置管理的策略原则,使项目成员建立起配置管理思维,提升科研成果质量和可靠性。

1 科研项目配置管理应用

目前企业在做产品研发的时候都会引入CMMI能力成熟度模型,在CMMI中配置管理作为专门的过程域,对其目的有所描述,其目的是通过配置项识别、配置控制、配置状态报告和配置审计等活动,建立和维护工作产品的完整性。在这个过程中配置管理包含以下活动:识别配置项、基线的管理、构建管理,变更管理、配置状态报告、配置审计。配置管理在产品研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和重视,它是项目的支撑过程,确保产品质量的基础过程。产品研发管理通常从产品规划、立项、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实现、验证、等方面进行管理。

篇13

科研项目后评估工作在国外企业受到广泛重视,并建立了完善科研项目后评估体系。当前,国内对于科研项目后评估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无论是从理论还是从实践方面,均缺乏一套比较完善的测评体系和方法,相应的规章制度、评估体系、评估机制等存在许多不足。

一、科研项目后评估内涵

(一)科研项目后评估的定位、目的

项目后评估又称“事后评估”,它是指项目完成后,对项目的立项、准备、投资、决策、实施,直到投产运营全过程的活动进行总结,对项目规划、立项、实施、结尾的全生命周期的实际情况与预计情况进行比较研究,衡量和评价实际情况与预计情况发生偏离的程度,然后分析项目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全面总结投资项目管理的经验教训,再反馈到将来的项目中去,为宏观决策和决策政策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二)科研项目后评估的对象、功能

科研项目后评估是对已完成的科研项目的目的、执行过程、效益、作用和影响进行系统、客观的分析,达到提高科研项目决策和管理水平、提高科研投入效益的目的,以科研项目管理规划、立项、实施、收尾、投运等各阶段为对象,以甄别、反馈、纽带、监管为核心功能。

二、科研项目后评估理论框架

(一)CIPP评估理论框架

CIPP评估模式,亦称“决策导向”或“改良导向”评估模式,是美国著名教育评价专家斯塔弗尔比姆倡导的评估模式。他认为,评价就是为管理者做决策提供信息服务的过程。CIPP评估模式主要包括对项目的背景评估(Context Evaluation)、输入评估(Input Evaluation)、过程评估(Process Evaluation)、结果评估(Product Evaluation)四个方面的评价。21世纪初,斯塔弗尔比姆在4步骤基础上,对其作出了补充和完善,把成果评价分解橛跋欤impact)、成效(effectiveness)、可持续性(sustainability)和可应用性(transportability)评价四个阶段,由此构成背景评估、输入评估、过程评估、成果评估、成效评估、可持续性评估、可用性评估七个步骤的评价模式。

(二)科研项目CIPOE评估框架模型

以CIPP四大评估方向为模块,以各评估目标为要点,将CIPP的成果评估再次分解为成效评估,形成科研项目后评估框架模型,其中包含5大模块、16项二级评估要素。如图1所示。

其中,背景评估包括环境、问题、需求、机会、目标等五个要素;输入评估包括资源类型和质量两个要素;过程评估包括既定决策、目标差距、过程记录三个要素;成果评估包括价值衡量、目标衡量两个要素;成效评估包括影响、成效、可持续性、可应用性四个要素。

三、科研项目后评估指标体系

(一)科研项目后评估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科研项目后评估指标体系构建,总体上应满足导向性、可行性、联系性、可比性和定性与定量结合五项原则。

(二)科研项目后评估指标体系

以CIPP评估模式为理论依托,以CIPOE科技项目后评估模型为框架,以科研项目管理现状及阶段活动为要素,以归纳梳理、筛选整合、优化调整为方法,最终形成科研项目后评估指标体系。

(作者单位为成都大学政治学院)

参考文献

[1] 李军,张勐,刘林海,等.充分发挥后评估在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中的作用[J].科技信息,2004(7):48-49.

[2] 龚旭,夏文莉.美国联邦政府开展的基础研究绩效评估及其启示[J].科研管理,2003(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