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我们的民族小学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我们的民族小学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我们的民族小学

篇1

开学的第一天,我高兴地读完了《我们的民族小学》这篇课文后。我心里想:《我们的民族小学》的同学们来自不同的民族,穿着不同的服装,共同学习,互相学习,真让我如获至宝。

早上,《我们的民族小学》的同学们走在乡村的小路上,空气清新,风景优美,有小鸟唱着歌陪伴着他们上学去,真让人羡慕;而我们上学走宽阔的马路上,灰尘满天,到处是汽车废气味,没有清新空气。上课了,《我们的民族小学》同学们在风景优美的平房教室里读书,书声琅琅,吸引了松鼠、山狸、小鸟、猴子、蝴蝶等静静地倾听。感受到他们读书的快乐,无忧无虑的学习。我们在楼房的教室里学习,外面有汽车的汽鸣声,路人的说话声……

读到这,我体会到《我们的民族小学》的同学们,很团结,很纯洁地快乐的学习。下课了,她们一起写作业,一起玩游戏,真让人羡慕,真令人向往。我们要《我们的民族小学》的同学们学习,学习她们和睦相处,互相帮助的精神。那样,我们会学习到很多知识,很多本领,让爸爸妈妈高兴,为人生奠定了基础,让自己活得更加精彩。

广西百色田东县油城学校三年级2班三年级:支婷颖、舒展

篇2

今年我上三年级了,《我们的民族小学》是三年级语文里的第一课,我们开心地跟老师学完了这篇课文。老师说课文写的很美,要求我们把第一、三自然段背诵下来,我很快地背会了课文。<在《我们的民族小学》中,老师告诉我们,除了汉族外,全国还有55个少数民族,就像课文中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和德昂族。这些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个学校里上学,虽然他们的语言不同,穿戴不同,来到同一所学校都成为了好朋友,他们一起学习,一起唱歌跳舞,一起做游戏,真开心呀!就像我们班的同学们一样,大家上课一起学习,下课一起玩,也很开心。

《我们的民族小学》很美,那里有花有草有山林,校园里有小鸟欢唱,有蝴蝶,还有猴子、山狸、松鼠跟小朋友们一起玩呢,真好!我们的学校没有山,学校里的树都是人工培育的,没有动物跟我们玩。民族小学在乡村,十分安静。我们的学校在城市,外面马路上有许多车,经常有车按喇叭,很吵闹。

真羡慕那所民族小学!不过,我们学校也很漂亮,有很大的图书室,有干净的操场,老师说我们学校的操场是全市小学中最大的,我很喜欢在操场上玩。我要在学校里好好学习,多学知识!

三年级:丁一非

篇3

我国的教育体系深受西方影响,我们的中小学音乐教育在长期的“欧洲中心论”的影响下,以欧洲音乐体系为主,本土音乐为辅,缺失对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教育。美国著名学者雷默教授曾经对中国音乐教育的现象感到诧异,他说:“在中国的中小学和音乐学院,我都看到了这种局面的迹象,在那里,西方歌曲和古典曲目随处可见,似乎比中国传统音乐的威望还高。”我们正面临着“本土音乐文化意识”觉醒的问题。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也是一个“多元音乐文化”的国家。可是,我们的音乐教育,就整体而言,仍然是以欧洲音乐体系为重,中国音乐为辅,对中国众多的少数民族音乐缺乏深入的研究,更少纳入音乐教育的基本课程。因此,我们有责任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课重要的教学内容,通过学习民族音乐,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

我们可以让学生们知道新疆民歌是那么的活泼、欢快,具有强烈的舞蹈性;内蒙古的民歌是那样的高亢、悠扬,抒情而又宽广;而彝族民歌又是那样的朴实、细腻,清新动人……让学生们了解、理解《春江花月夜》、《二泉映月》等中国民族乐曲;让学生们了解、传唱《茉莉花》和《嘎达梅林》等优秀民族歌曲;让学生们认识中国神奇的二胡、琵琶、古筝等民族乐器;让学生们学唱中国的京剧、越剧等各种地方戏曲……通过这个民族音乐教育的课堂主阵地,使我们的学生建立起对我们灿烂民族文化的了解、认同和兴趣,从而去学习、传承和发扬中国民族音乐文化。

篇4

1.2小学音乐教育的案例阐述和说明

在对西南部该省某所小学的民族音乐教育调查中,我们对该校的领导进行了访问。该领导认为小学音乐教育的老师谁当可以担任,谁都可以上讲台,虽然学校缺少音乐老师,但是如果有音乐老师和其他老师来进行面试,该领导毫不犹豫的回答,他会选择主课老师。音乐老师随便谁当都一样。同时我们对县教育局的一位领导也进行了访问,该领导也坦承的说,谁当校长都会这么干,学校只看升学率,如果一个学校没有升学率,别说教育部门的责难,就是当地民众都会怪学校,对于民族音乐教的怎么样,他们根本不管。当然我们对各个年级的学生也进行了访问,在调查的10个学生中,他们都说自己基本上不上民族音乐课,他们在课程表上安排的音乐课都是摆设,都是由语文、数学、英语老师兼任,他们会会将音乐课用作主课练习。所以对于民族音乐的教育更是没有的。

二、民族音乐文化教育对小学生的益处

在我国颁布的《音乐课堂标准》中明确提到:我们通过对小学生进行民族音乐文化的教育,会让小学生更加了解中国的民族文化和民族风俗,华夏民族传播所具有的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很大的作用,对于从小培养小学生的爱国情感是非常重要的课题。他不同于一些流行音乐,这类的音乐在很多情况下会给学生带来一种坏的指导,而且这类音乐也是经不起时间的考验。因此小学深入民族音乐教育是非常重要。

三、民族音乐文化融入小学音乐课题提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3.1小学应转变观念

我们应对小学教育转变观念。小学教育虽然很重要,但是小学教育也并不是升学的关键时期,更多的让小学生培养他们的情感,能够让他们在未来中更好的发展自己。对他们进行民族音乐教育,不是耽误他们的时间,而是让他们学得更多,更好的学习。只要学习转变了观念,才能更加适应发展。

3.2学校加强引进专业音乐老师

我们的学校不能忽视这一块,一定要引进专门的音乐老师。不能随随便便的认为,任何一个老师担任音乐老师都可以,只有引进专门的音乐老师,这些老师都有民族音乐的功底,这样才能教好小学生的民族音乐。

3.3学校定期举行民族音乐歌咏比赛

我们的学校应该在教小学生民族音乐的情况下,定期举办一些民族音乐歌咏比赛,对于获胜者给予奖励。让小学生在这种氛围下不断成长,这样就会更加爱好民族音乐,让小学生对民族音乐了解更多,能够自己随意的唱一首民族歌曲。

篇5

全球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美术文化的发展也不例外,文化的发展应该立根于传统,面向世界的,教育更应该以传统文化为根基,多元化发展,就像鲁迅先生说的“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民间美术是民族传统美术,它的历史渊源悠久,几乎伴随着人类的繁衍生息,审美的萌动,智慧的灵光而延续,为一切美术形式的源泉,但是在近代以来,中国的民间美术越来越不被重视。取而代之的是西方美术和电脑美术形式。

自“五四”至今,我们的文化观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西方文化中汲取了大量新的观念,在美术发展中也是西方化的美术大大超越了民族美术文化的地位,我们有越来越多的人学习、钻研西方的美术,越来越多的优秀美术人才走出了国门,走向了世界,他们以精湛的技艺,精致的表演,为世界各国观众带来了一次又一次的惊叹,然而这些也让我们看到了民族传统美术的无奈。中国传统民间美术有着八千多年的深厚底蕴,为什么国人仍然以油画而蜚声世界呢?民间美术面临着消亡的状态,难道我们的民间美术不如西方的美术吗?答案是肯定的!中国的民间美术是世界上优秀,只不过我们没有看到自己的价值!

民间美术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有普遍性、最有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图形媒介表达思想和交流感情的重要手段,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人类文化的重要形态和载体。纵观历史发展当中的石器、陶器、青铜器、瓷器以及各民族在生活中的必需品、装饰品、服饰等,都表明了民间美术的深厚内涵,千百年来,美术伴随着人类文明进步的步伐,孕育和积淀着厚重的人类精神食粮和文化果实,推动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的衣、食、住、行等或多或少的都与中国民间美术有着一定的联系,所以说我们应该重视民间美术的发展,美术教育虽然有着其自身的知识技能体系与学科特性,但对于普通美术教育,尤其是基础美术教育来说,主要还是一种精神文化层面的学习。然而对于现阶段的美术教育由于受种种条件的限制,在学校教育中处于一种可有可无的状态。

篇6

提及传统文化,我们的小学阶段的孩子大都不是很明白什么是传统文化。他们觉得是不是古诗,古文,古代文学常识就是传统文化。其实传统文化在中华民族五千年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民族精神的精华,是现代文化的基石。但可惜的是,今天我们的孩子对它的理解仅仅停留在了书本中的"李白""杜甫",背的一首首古诗上。在孩子的生活当中,传统文化变得只是应付形形考试的工具。我认为,要让学生理解传统文化,必须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去感知,如传统美食粽子可以让学生了解端午节、屈原、赋等;月饼能让他们联想到嫦娥奔月等民间经典故事。还有剪纸,皮影,戏曲等民间传统文化。

2.加强老师在课内对传统文化的深入介绍及应用

我们要让孩子对传统文化有兴趣,首先我们必须培养自己的兴趣。比如我们要教授《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首先得让学生知道本文的作者及其时代,然后要让学生知道作者是在重阳节时因为远离家乡,思念亲人所写,最后引导学生认真分析探究古诗中的传统文化内涵,让学生真正认识和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诗中"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让学生也对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传承下来的习俗好奇不已。课下,他们都主动地去查找资料,了解中国古代其它节日的民俗风情。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有了自觉学习传统文化的愿望。

3.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诵读

诗词及是传统文化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因而巧妙利用这些古诗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意识,而诵读则是最基本的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诵读就是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有节奏地读出作品的独特神韵。它对于理解和继承优秀文化,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些古语分别从深度和广度上强调量的积累的重要性:只有熟读,才能自悟其义;只有广读,博采众家之长,才能下笔如有神;也只有这样,才能传承文化经典。

篇7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07-0124-01

《槐乡的孩子》住在《美丽的小兴安岭》,他们生活得无忧无虑,幸福甜蜜。他们就读于《我们的民族小学》。走进校园,处处生机盎然。学校的教室里悬挂着《神笔马良》精心绘画的《一副名扬中外的画》――《孔子拜师》,这幅画激励着一批又一批孩子勤学成才,展示着民族小学对华夏文化的传承与发扬精神。校园的一角是一片《金色的草地》,草地在一天中的不同时刻,颜色时而呈现出绿色,时而呈现出金黄,美丽极了,吸引了不少的动物兄弟来到这里观赏美景。几只《蜜蜂》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忙着采花酿蜜;三只非常漂亮的《灰雀》在高大的《给予树》上欢快地唱着歌儿,歌唱着我们伟大的党,歌唱着我们的祖国,歌唱五十六个民族团结幸福,歌唱着家乡美好甜蜜的生活!他们的歌声是那么甜美,那么清脆,那么婉D!让每一个路过的人情不自禁地驻足倾听欣赏。《灰雀》渴了就到放在《给予树》下几千年前留下来的《陶罐和铁罐》里《饮湖上初晴后雨》水。这一切正好被前来民族小学采访的《小摄影师》看到了,他惊叹人与自然的和谐,由衷地赞许:“《我们的民族小学》环境太优美了!”他赶紧举起相机按了下快门记下了这美丽的画面。晚上,《小摄影师》躺在床上辗转反侧久久不能入眠,皎洁的月光照进屋子,让他思绪万千,在《我们的民族小学》见到的各种美好涌上心头。于是他披衣起床,奋笔疾书,《夜书所见》,写罢装在《科利亚的木匣》里,心情舒坦极了。第二天清晨,天刚蒙蒙亮,《小摄影师》就迫不及待地起床,洗漱完毕,快步赶到《赵州桥》上的《信箱》边,把《夜书所见》邮寄给居住在风景如画,瓜果飘香的《五花山》上的好朋友《好汉查理》。然后迈开大步去继续他的采访,继续用文字和镜头捕捉人世间的美,记录人世间的美。

《我们的民族小学》环境优美,《槐乡的孩子》更美。他们品德高尚、学习刻苦、崇尚科学,《不懂就要问》,对不懂的事情很感兴趣,喜欢刨根问底。课余生活更是丰富多彩,他们时而听老师讲《做风车的故事》,时而动手做《风筝》,时而学习古代武士手拿《矛和盾》练习中华武术……犹如久旱的禾苗吮吸清凉的甘泉。为了探究《秋天的雨》的秘密,已记不清他们多少次废寝忘食,多少次与灯为伴,功夫不负有心人,最后在科学课老师的指导下,他们做了《一次成功的实验》,解开了《秋天的雨》之秘密,《玩出了名堂》,赢得了老师和家长的《掌声》。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时光的流逝往往会淡忘人们的记忆。《槐乡的孩子》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不知他们现在怎么样了,决定国庆长假去看望他们,了解他们的状况,增进朋友间的友情。《槐乡的孩子》们正在商量行程,做好出发前的准备工作,正在这时,孩子们听到了《字典公公家里的争吵》,他们赶紧到字典公公家里询问由来,原来是字典公公的邻居《六个矮儿子》精心饲养了好几年的骆驼不见了,几兄弟正在找字典公公评理。字典公公看到邻居丢了骆驼,心里也很难受,当他知道《槐乡的孩子》要去山东看望山东兄弟,就把孩子们叫到身边,语重心长地教育孩子们要做一个对别人有用的人,要做一个乐于关心别人帮助别人的人,于是孩子们决定帮助《六个矮儿子》寻《找骆驼》。

带着字典公公的嘱托和《六个矮儿子》的希望和满满的爱心,《槐乡的孩子》们走啊找啊,他们首先来到了《富饶的西沙群岛》,眺望蔚蓝的大海,脚踏肥沃的土地,《听听,秋的声音》,《喜爱音乐的白鲸》赶忙游过来与他们交流学习音乐的体会,畅谈人生理想和保家卫国的信念,并邀请他们观看科教片《狮子和鹿》《灰雀》……孩子们流连忘返,依依不舍。植物学家在岛上制作的《花钟》催促孩子们要上路了,他们一路前行,不几日,他们《望天门山》,《爬天都峰》,在巍峨的天都峰上,发现了一块《奇怪的石头》,导游告诉他们这是《开天辟地》时留下的,他们惊叹不已,感慨万千,沉浸在美丽的传说中,更令人兴奋惊奇的是六个矮儿子的骆驼就拴在《开天辟地》时的大石头旁边,他们牵上骆驼,让《蜜蜂》带路,高高兴兴地回到了学校。字典公公看到失而复得的骆驼说:“没想到你们这么守信用!这么尽责,我代表字典家族,代表《六个矮儿子》,代表《我们的民族小学》感谢你们!”孩子们齐声回答:“《我不能失信》,我们是《槐乡的孩子》!我们要做诚实的人!”

篇8

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关爱他人”是中华民族优良的道德传统与美德之一,正是这些传统和美德支撑着我们的民族走向文明。

孔夫子说“礼失求诸野”。意思是说:当一个国家的整体秩序丧失之后,只要传承这个民族优良传统文化的草根还在,就可以找回社会重建的根基。野火烧尽之后,只要草根尚存,就会有春风吹生的那一天。我希望我们富中的每一位学生,每一位教职员工都应该是最健康的传承与宏扬中国优良传统的草根。

如果说一个国家官员的腐败会对国家造成难以挽回的危害,一个国家的知识分子失去做人的操守会使一个民族看不清道路,找不到方向。那么一旦作为草根阶层的公民整体失去了它的传统文化,失去了传统的道德标准与是非观念,那就将是一个民族的灭顶之灾。

作为未来的知识分子,同时又是国家的草根阶层的幸福路学生,有责任让中国优良道德传统文化真正流淌在我们每一个人血液之中,并代代相传。

一个民族要有优良的传统,一个学校要有传承这种传统的使命,因为优良的传统文化能使我们获得有别于他人的特殊品性,构成了我们的文化记忆,使我们成为我们而不是旁人。它把我们和我们的民族、我们学校永久的历史连接起来,使我们感受到自己是一颗有根的大树上长出来的叶子,而不是各种潮流之上的浮萍。

篇9

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关爱他人”是中华民族优良的道德传统与美德之一,正是这些传统和美德支撑着我们的民族走向文明。

孔夫子说“礼失求诸野”。意思是说:当一个国家的整体秩序丧失之后,只要传承这个民族优良传统文化的草根还在,就可以找回社会重建的根基。野火烧尽之后,只要草根尚存,就会有春风吹生的那一天。我希望我们富中的每一位学生,每一位教职员工都应该是最健康的传承与宏扬中国优良传统的草根。

如果说一个国家官员的腐败会对国家造成难以挽回的危害,一个国家的知识分子失去做人的操守会使一个民族看不清道路,找不到方向。那么一旦作为草根阶层的公民整体失去了它的传统文化,失去了传统的道德标准与是非观念,那就将是一个民族的灭顶之灾。

作为未来的知识分子,同时又是国家的草根阶层的幸福路学生,有责任让中国优良道德传统文化真正流淌在我们每一个人血液之中,并代代相传。

一个民族要有优良的传统,一个学校要有传承这种传统的使命,因为优良的传统文化能使我们获得有别于他人的特殊品性,构成了我们的文化记忆,使我们成为我们而不是旁人。它把我们和我们的民族、我们学校永久的历史连接起来,使我们感受到自己是一颗有根的大树上长出来的叶子,而不是各种潮流之上的浮萍。

篇10

其一,从音乐的传承方式来看,伴随着乐歌教材在此期的使用,五线谱、简谱以及西方音乐的教学方法也被引入了我国的国民音乐教育。五线谱和与其相应的“识谱教学”对音乐走进课堂以及新音乐的传播和发展来说,是功不可没的。但也使我们的国民音乐教育理论产生了这样一种错误的看法,即五线谱高于“工尺谱”,“识谱教学”高于“口传心授”。问题在于五线谱及“识谱教学”更适合的是西方音乐的传承,而不是中国传统音乐。我们的传统音乐如果失去了“口传心授”这种与之相适应的传承方式,也就失去了其音乐文化的精髓。

其二,从音乐技术理论的层面来看,无论是乐歌教材中洋味十足的音乐,还是其乐谱,都促成了欧洲音乐理论的传入。以这种理论体系教育出来的学生,往往误认为欧洲音乐理论为普遍真理,欧洲音乐是至高无上的音乐。用这种理论代替中国传统音乐理论,甚至世界所有民族音乐理论的做法,导致了日后的民族音乐教学丧失了自身的理论根基,这也是我们年轻一代对民族音乐感受力、理解力退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三,从价值取向来看,世纪初的乐歌教材在引进西方音乐的同时,最具危害性的是产生了一种重“西”轻“中”、以“西”否“中”的价值观念。时至今日,虽然民族音乐已有了极大的发展,但中国音乐界的一部分人仍然未能摆脱这种价值观念的枷锁。

总之,此期的音乐教材建设是以“欧洲中心论”为指导思想;以引进、填词洋味十足的歌曲为教材的主要内容;以西洋音乐理论为基础。相反,对中国的民族传统音乐则采取轻视的态度,使学生对其知之不多,缺少热爱之情。这种以“欧洲中心论”为主导的一元论格局对以后音乐教材建设的影响至深至远。

二、重“创作”轻“原生”的阶段(建国初至80年代中期)

创作歌曲占主导地位成为这一时期的重要特征。应该肯定的是,此期创作音乐占较大比重的音乐课本与多为“泊来之物”的学堂乐歌相比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同时由于中小学音乐教材中大量创作音乐的使用,也为我国新音乐的创作和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支持。但这种以“新”否“旧”的单线进化论的观点是值得我们深刻反思的。当然有学者认为,新音乐也属于传统音乐,是“新”的传统,但这只有100年的“新传统”与足以与西方音乐相互抗衡的几千年的旧传统相比要显得薄弱得多。也有人认为,中小学音乐教材所收录的音乐,虽然吸收了西方音乐的新质成分,但新的发展不失其源,仍然可以继续传承我们的传统文化。因此面对这种“新”的传统我们也要正确的认识。从传承关系来看,它大致可以分成三种类型:一种是西方音乐为传承的纯粹的西化之作;二是以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为传承的新音乐;三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传承界限模糊的新音乐。从这一时期音乐教材中所收录的创作音乐来看,前两者所占的比重较小,第三种占的分量较重。但如果想深入的对这种中西交融的新音乐进行传承关系倾向性的判断,给出一个合适的临界点,恐怕还是比较困难的。综合音乐型态、技术理论、音乐观念、教学方法等多个层面考虑,倾向于传承西方音乐文化的新音乐还是占有绝对优势的。也就是说,这些音乐不能起到传承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作用,唱着这些歌曲长大的孩子更能接受的是西方音乐,而不是中国传统音乐。因此,我们也可以将此期音乐教材中这种重“创作”轻“原生”的思想观念理解成为“欧洲中心论”的进一步延伸,此期的中小学音乐教材仍未突破一元论的格局。

三、民族音乐教学的初步觉醒(80年代末至90年代末)

值得我们欣慰的是,如果说在我们以前的教材中民族音乐只是偶做点缀的话,此期中小学音乐教材建设中的民族意识已经开始初步觉醒。

其一,1988年的音乐教学大纲为了体现民族性,规定了学习民族音乐作品的要求和时数比例,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熟悉民族音乐语言,热爱民族音乐艺术。并且,还在技能训练部分增添了民歌和戏曲的曲词。这就使民族音乐教学更加具体化,也使其落到了实处。

其二,1992年颁发的中小学音乐教学大纲中有关乡土音乐教材比例可占教学内容总量2O%的规定也是中小学教材建设中民族意识觉醒的重要表现,使传统音乐在学校中开始得以实现自己的文化传承。在一些乡土教材中注意增添了当地的少数民族音乐,使民族音乐的教学内容不仅局限于汉族音乐,而是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为我们的民族音乐教学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天地。

其三,1995年的第三届国民音乐教育研讨会上提出了“以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这一会议主题。这使更多的人认识到我们的民族音乐教学,不仅仅是教材曲目中民族音乐曲目数量的问题,其根本之所在是音乐理论体系和音乐教育体系的问题。总的来说,就是在建立包括中国音乐的哲学基础、思维方式、美学、形态学(乐律学、乐器学、语言音乐学、曲式学等)、价值观念的中国音乐理论体系的基础上,进行音乐教育改革,建立中国音乐教育体系。音乐教材作为音乐教育体系的一部分,也必须与之相适应。

然而,这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工程,此期的教材中并没有关于“母语”教学的体现。但这一理论命题的提出对我们中小学教材建设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是对我们旧的教学观念的有力冲击,使“欧洲中心论”一统天下的格局出现了裂缝。

以下通过统计数据来说明这种变化:

总之,尽管90年代以来,情况有了这些可喜的变化,但这种改变尚不是本质性的、体系性的。从音乐教材的总体来看,民族音乐的教育至今还处于从属的地位。因此,我们也只能将此期的音乐教材建设理解为民族音乐教学的初步觉醒,因为很多问题还处于尝试和探索的阶段。

四、走向多元化的新世纪(21世纪以来)

本世纪的国民音乐教育以民族音乐为根基,并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为特点。表现如下:

其一,突出了音乐课程的文化价值。首先,2000年的中小学音乐大纲淡化了音乐教学的技能目标,不再把“使学生具有认识和独立的视唱简单乐谱的能力”作为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目的,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其次,2001年的“课程标准”充分肯定了音乐教育的文化传承价值。在课程标准的“课程性质与价值”一项中提到“音乐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和智慧结晶,学生通过学习中国民族音乐,将会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学生们通过学习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将会拓宽他们的审美视野……。”最后,从新教材的结构安排来看,两套新教材都呈现出新的构筑。课本均以单元的人文主题来结构,体现了音乐课程的文化传承价值。

篇11

篇12

乡土资源包括“远古文明遗址”、“现代红色教育基地”、“当代改革开放发展成果考察基地”等三个方面。作为从事农村小学教育的班主任来说,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依据小学生感性认知的心理特点,采取开门办学的形式,用活生生的事实说话,对小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必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 利用“远古文明遗址”,对农村小学生开展“国魂”教育

各地挖掘出来的远古文明遗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自强不息、开拓进取的缩影,它是我们这个优秀民族的灵魂和精神的基础;它代表了我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因此,这些远古文明遗址,是我们小学教育工作者对学生进行“国魂”教育的良好素材。

例如:我们学校所在地东南角的西西蒋村,有一著名的龙山文化遗址。它南北长约200米,东西宽约180米,文化层厚约5米。据山东省费县史志记载:龙山文化隶属于大汶口文化。这一遗址内出土的文物有石斧、石凿、陶鼎、陶、陶、陶罐、陶器盖、陶杯、陶盘等及东周时期墓内随葬品陶鬲、陶盂、陶豆、陶罐、陶、陶钵、器盖等和汉代遗物陶瓦、陶壶等。

在爱国主义教育实践课上,本人带领学生驻足于这一遗址前,详细描绘它的过去,学生们就会知道:我们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地灵人杰,文化积淀深厚。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们的祖先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繁衍生息,创造出了辉煌灿烂的文化。于是,学生们幼小的心灵里就会油然升起一种民族自豪感。

二、 利用“红色教育基地”,对农村小学生开展“国忧”教育

沂蒙山区的优秀儿女在和中,为我们中华民族的解放做出了巨大牺牲和贡献,家喻户晓的“沂蒙红嫂”的故事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一部《沂蒙》电视剧,再现了那段光辉的岁月,让全国人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沂蒙儿女在各个革命时期,投身革命、报效祖国、勇于牺牲的英勇壮举。

为纪念沂蒙先烈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牺牲及教育后人继承先烈遗志,为实现“中国梦”而自强不息、努力奋斗,沂蒙儿女筹建起了著名的“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华东革命烈士纪念馆”、“大青山突围战纪念地”等“红色教育基地”。这些“红色教育基地”,距离我们学校仅有区区十几里地。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本人在确保学生安全的前提下,曾多次利用“清明节”、“五一劳动节”、“十一节”等节假日,带领学生来此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学生们来到这些“红色教育基地”时,瞻仰着革命先烈的遗物;目不转睛地参观着一幅幅英雄的雕像;聆听着讲解员深情讲述的革命故事,学生们的脑海里就会自觉地缅怀起革命先烈;追忆起他们的革命历程来,于是,革命传统教育就会潜移默化地扎根于他们的心田里。

通过这一“国家忧患”意识的活动,学生们深切地体会到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对此,学生们会牢牢记住历史的惨痛教训,国家、民族发展、壮大、富强的危机感、忧患感就会自觉地增强,团结一致,努力实现“中国梦”的决心就会深深扎根于他们的脑海里。

三、 利用“当代改革开放发展成果考察基地”,对小学生开展“国运”教育

对小学生进行“国运”教育,可以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义务感,使他们知道:国家的命运,是和每一个中国人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我们就能国强民富。小学生只有从小树立“奋斗、拼搏、进取、贡献”的自觉观念,长大后,才能勇于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一切。

据记载:位于我们临沂市兰山区的批发市场,是我国最早创办的专业批发市场之一和全国最大的商品集散地之一。现有服装、化工、建材、五金、化工等各类专业批发市场68处,总营业面积600多万平方米,经营摊位4.6万个,商品交易辐射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许多商品出口到欧美等地。年商品交易额达400多亿元,市场综合效益连年居全国同类市场前列。批发市场已成为临沂经济的一大亮点,成为鲁、苏、豫、皖地区最大的商品集散地和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中心。

这些批发市场,本人把其作为了对小学生进行“国运”教育的“首选地”。

每当带领学生流连忘返于此时,学生们就会被其琳琅满目的批发商品和川流不息的人群所感染。当老师和学生一起同这里的从业人员座谈时,细细咀嚼他们的奋斗经历,学生们深刻地体会:只有坚持改革开放,我们的祖国才会不断发展壮大,才能真正实现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篇13

学生不会唱国歌,这究竟是谁的错呢?

原由有很多种。从学校方面来讲,很多学校没有把音乐当作“正课”,而且在片面追求考试成绩的影响下,每周两节的音乐课也常常会被其它课挤占。而且不少学校的音乐课多是由班主任或其它老师兼任。国歌的教育并不正规。不少学生对国歌、国旗等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元素理解不深,对国歌词曲的深刻含义,国歌诞生的时代背景不知其所以然。这凸显了学校德育的乏力。此外,有的老师并没能做到言传身教。

连国歌都唱不好,不能不说这是爱国教育的尴尬。

爱国主义是一种认同感,是对本民族历史、文化的认同。国歌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元素,其中包涵着对国家的认同、居安思危的精神等。离开了对国歌的认同,就谈不上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

如何让孩子们唱好国歌,增强爱国主义感情。我们大人不仅应给予孩子们应有的关于民族、国家历史和现实的理解和掌握,还要从自己开始学习唱好国歌,有责任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影响孩子。

再看看我们的红领巾。

现在的小学生对红领巾没以前在乎,红领巾也已经逐渐被很多大人轻视。

事隔多年,我仍然清楚记得自己读小学时第一次带上红领巾那种神圣感。因为小时候并不像现在每个小学生都可以加入少先队,所以佩戴资格也受到了控制,而能佩戴红领巾就成为一种至高荣誉了。而现在红领巾似乎是“装饰品”和扣分的工具,不再具有震撼心灵力量、也失去了催人奋发的效能。

其实革命传统教育十分重要。孩子们对那个时代的体验已经不是那么近了。所以要求少先队工作应该与时俱进,在继承的基础上发扬,问题是佩戴红领巾的那颗心应该放在哪里!

思想认识不够,宣传不到位是原因之一。老师对爱国教育的相关内容不够重视。我们都知道现在教育的领域总体局势是,大家只对考试内容比较注重,爱国教育及树立爱国榜样成了副科。很多学校教育学生是教他们怎么样考试,而不是教他们爱国。

若长此以往,我们只能培养出一批批只知道加减乘除,a,b,c,d,爱国意识淡薄的学子。有什么用呢?去给侵略者当汉奸方便吗?

看到一则社会新闻,说是天津一位小学生听说慰安妇能得到五十万元的赔偿时感叹地说:"为什么我的奶奶不是慰安妇啊!"作为大人,作为老师,面对这则新闻,我们做何感想?

曾经在某个班上课时发现一条丢在讲桌上的脏脏的红领巾,连续好几天一直躺在那里,无人认领,且越来越脏越破下去。它的这种遭遇不仅是因为我们的学生,更是因为老师。如果连老师都对红领巾如此轻视,难怪那些孩子。他们有用红领巾来擦桌子的,有的用来做游戏。甚至谁丢了红领巾都不会去领,任凭它们放在招领的窗台上曝上层层灰尘。此时红领巾在他们心目中还有什么意义与价值?小小的一条红领巾能是什么?他们是五星红旗的一角,凝聚了无数先烈的鲜血啊!

爱国不是“过去式”。我非常不认同“小学生不能理解爱国情怀”的这种论调。当时我们读

红领巾本身负载着爱国教育的内容,但她并没有真正走进孩子们心中,这是不争的事实。

说“忘记戴红领巾,班级要扣分的”这句话可能会在大部分的小学生中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未成年人的道德建设是非常重要的。虽然不能说,基础教育阶段孩子的道德教育水平决定着孩子未来的道德行为,但如果放弃了道德教育,却是哪个国家的教育者也不敢为的事。

红领巾的故事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红领巾戴到今天,那是因为红领巾中有“人”的真正发展。这种真正发展,靠的是一代代人的正确引领。扣分不是目的。学生天天戴着,为的不是那片红色,而是爱国的心。

世界是有两种东西是没有国界的:一是科学与艺术,二是爱国心。韩国是世界上爱国教育最有特色的国家之一。说起韩国人,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他们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强烈的爱国精神。韩国的小孩子一进幼儿园就开始进行反日的爱国教育,韩国的幼儿园老师对韩国小朋友教育:爱国旗的孩子才是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