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馆科普知识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科技馆科普知识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科技馆科普知识

篇1

今年全国科技活动周期间,由全国科技活动周组委会办公室联合几个省市举办的重大示范活动之一“流动科技馆进基层活动”,于5月17日―6月4日在河北、山西、河南的7个县(市、区)进行巡回展览开展科普活动。这支由中国消防博物馆、北京天文馆、北京自然博物馆等6辆科普大篷车和流动科技馆组成的科普服务车队,把首都的优质科普资源和科普服务送到基层百姓身边,让公众特别是青少年亲身参与和体验大城市的科普活动。

在这20多天里,流动科技馆受到了当地群众尤其中小学生的热烈欢迎,始终人气旺盛。几乎每一个展览日,我们都要接待3000多名参观者,其中大部分是青少年朋友。在一些县城举办展览的时候,我们发现绝大多数观众从未观看过球幕科普电影,没有去过大城市的科技馆,甚至不知恐龙为何物。因此,来自首都的流动科技馆奉上的优质科普资源,令他们大开眼界。然而,流动科技馆到基层深受欢迎,恰恰反映出中国科普资源的匮乏,分布严重不均。在中小城镇和更为偏远的农村,人们能够享受到的科普资源非常少,几乎没有。以至于对大城市居民来说已是司空见惯的恐龙化石、物理互动展具和天体模型,在这些地方也是难得一见的“奇观”。鉴于此,该文将对我国目前的流动科技馆事业进行一些探讨,首先梳理我国流动科技馆发展的现状,然后对组织流动科技馆为基层服务的重要意义进行分析,最后对未来流动科技馆发展提出一些思考。

1 目前我国流动科技馆发展现状

1.1 发展现状

“科普大篷车”是目前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一类流动科技馆。据悉,中国科协于2000年启动了科普大篷车项目,目前已成功研制4种车型,面向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建设兵团配发了607辆科普大篷车。据统计,科普大篷车累计行驶里程达1800多万公里,开展活动9万余次,受益人数1.1亿人次,各级媒体报道3万余次[1]。2011年,“中国流动科技馆”巡展试点工作在全国9个省(自治区)展开。截止2012年9月,已开发中国流动科技馆展览13套,巡展试点已达到62个(市)县,共接待观众212万人次,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2]。

北京的流动天文馆行程40万公里,足迹遍及澳门在内全国24个省(市、区),普及人数100万人次以上;吐鲁番的科普大篷车配置5年来,发送汉、维文图书11万册,播放科技录像和电教片400场次,累计直接受教育人数达35万人,占到该地人口的50%[3]。

山东省自2009年起在山东省内实施“山东省流动科技馆县县通”巡展工程,每个县(市、区)将固定巡展两个月。该项工程由“立体科技展品互动”、“平面科普知识展览”、“山东省数字科技馆体验”等3大板块组成,共包括54件互动式科技展品、146块科普展板以及部分网络、计算机设备等[4]。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科普大篷车以30件车载展品和80块科普展板为依托,充分发挥流动的科技馆、农村实用技术传播站和科普宣传车的功能,从2003年3月起开展至今,活动范围已遍及全市8区5县(市),行程累计十万公里,开展了60多场科普宣传活动,接待观众达20万多人次[6]。

可以看出,目前全国各地的流动科技馆服务基层活动已经初具规模,开展了较为丰富的活动,受到了广大基层民众的普遍欢迎。

1.2 存在问题

虽然目前我国的流动科技馆事业开展的有声有色,每年全国有几百辆科普大篷车投入使用,但是相对于我国庞大的农村人口和偏远山区,仍显得远远不够。况且,科普大篷车自身也暴露了很多问题。

(1)国家层面缺乏统筹规划和扶持。最近几年,各地科技馆的建设如火如荼,但流动科技馆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目前没有一部国家级的规划中对流动科技馆有明确描述,对流动科技馆未来发展给出明确目标。此外,缺少稳定的资金来源,目前基本是靠中央和地方财政支持。

(2)科普车上固定配置的可供开展活动用的科普资源太少,车内只配载有几十件青少年科普展具和车载声像播放设备,再无其它可用的科普资源。因此目前流动科技馆的设施配置只适于组织以在校中小学生为对象的活动,而下乡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军营、入广场等以成人为主要对象的科普活动却难以组织,且缺乏内容,一定程度限制了工作的开展。

(3)开展活动不够生动活泼。目前我们的活动更多还是展板展示和知识讲解,形式较为单一。而国外流动科技馆一般都有明确的主题,如探索宇宙、火灾教育、环境保护等,多学科综合展示的较少,但是活动形式多样。除了传统的操作科普展品外,也可以是动手参与科学实验,也可以通过野外测量分析设备进行专门活动。此外,有的还配备了流动木偶剧、杂技和科学表演等多种形式和主题的宣传活动。

(4)巡展的目标不明确,公众需求考虑不多。目前,我们更多的是把能送下去的资源一股脑送下去,不考虑基层百姓和青少年的需求。比如说,我们要去一个城市的中心广场,那么参观展览的大多数为中老年人,这个群体对医疗、健康等方面的需求比较多,对科技活动、科学实验等就不甚感兴趣。我们在配置流动科技馆资源的时候就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

2 流动科技馆为基层服务的重要性

流动科技馆以其鲜明的形象、功能强大的科普宣传教育手段以及互动式的参与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公众参与科普、走近科学的兴趣和热情,成为科普宣传的一面流动旗帜,对于提高基层百姓特别是青少年的科学文化素质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2.1 是科技资源向基层民众特别是广大农村青少年倾斜的有效举措

我国的人口众多,其中有几亿农民生活在广大农村中,很大一部分居住在偏远的乡村。但是,由于交通不便,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比较落后,亲自到科技馆参观科普展品,接受科普教育,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梦想。科普大篷车利用大篷车的流动性把科普展品送到边远地区和山区的孩子们家门口,让他们亲手操作,来学习科技知识,感受科学技术的魅力,激发他们走近科学、熟悉科学、爱好科学的热情,启发他们更好地学习科学。这一活动的实施,对固定的是科技馆常设展览是有效补充,给广大农村青少年带来了福音,使他们足不出村就能够实现参观科普展览的愿望,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益,意义重大。

2.2 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我国科技场馆等科普设施空间分布不均的缺陷,增加了公众获得科技知识和信息的机会

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平衡。东部地区和大中城市经济实力强,拥有科技馆、科技活动中心等专业科普场所和设施;相对于农村,城市里电视、报刊、网络等大众媒体发达,各种科技教育手段先进,可以为城市公众提供多样化的获取各类科技知识、科技信息的渠道。但是,广大农村、少数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和贫困地区,由于地处偏僻,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对落后,公众获取科技知识、科技信息的手段和渠道相对贫乏。尽管国家各有关单位和社会组织在这些地区也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科普活动,但经常受到时间、空间、经费、适应性以及受众接受能力等因素的制约,连续性不够,覆盖面不广,针对性不强,科普手段和条件落后,难以满足广大公众高涨的科普需求。流动科技馆体现出科普的流动性,把科技知识送到公众身边,使边远地区的公众像城市的公众一样也能感受科技馆展品的魅力,接受现代的科学知识的熏陶。

2.3 是带动科普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

近几年,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发展正孕育巨大的社会需求。据专家预测,到 2020年,国家将陆续投入400亿元用于建设科技馆;青少年、农民和农民工、城镇居民和公务员等群体在科普音像制品领域的消费可达600亿元;我国科普玩具市场销售总额为548亿元。据估算,科普基础设施每年对科普产业贡献的市场规模至少150亿元[7]。

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的展教具设计开发具有非常广阔的市场,也有非常大的需求,将为科技馆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新的市场增长点。目前我国展览展品设计制作机构已从2000年前不到10家发展到上百家,年产值由2000年前不到5000万元发展到目前的5亿元以上。2000年前几乎没有一家企业的科技馆产品年产值达到1000万元,目前已有一些科技馆相关企业的年产值超过5000万元[2]。

2.4 锻炼了科普队伍,促进科普队伍建设

应该说,目前大多数科普服务者基本都在科技馆工作,很少到基层参与科普活动。跟随流动科技馆深入基层开展活动,对科普服务者来说是一个挑战。首先,目的地一般为偏僻山区或者较为落后的县、乡镇,交通不发达,物质条件较大城市差了许多。其次,基层百姓科学知识相对较少,因此为他们服务、讲解、沟通起来比较辛苦,需要比在平时更加耐心。最后,每次巡展少则十几天,多则一个月,而且一年下来在家没几天,无法和家人长期相聚。因此,对广大科普服务人员来说是一种意志的磨练。为使流动科技馆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一支高素质、能力强的专业科普队伍必不可少。各地为了用好流动科技馆,都相应加强了科普工作队伍建设。

3 对未来发展的一些思考

流动科技馆对于提升基层青少年的科学兴趣,提高基层公民科学素质具有重要意义。虽然目前我国大部分省市已经陆续配备了一定数量的流动馆,开展了一系列活动。但相对于几亿农民的需求量,仍显得杯水车薪,加强流动科技馆事业迫在眉睫。在这里,我们梳理了几条政策建议,供国家科技行政管理部门和相关部委制定决策时参考。

3.1 国家层面加大支持的力度,制定规划,建立长效机制

我们认为,国家科技行政管理部门应该联合相关部委,就流动科技馆在全国展开调研、论证,出台相关发展规划,对流动科技馆事业的发展做出部署,建立流动科技馆发展的长效机制。同时,中央财政和地方政府应该合力开辟经费渠道,积极吸引社会资金,用于支持流动科技馆的研发、制作和巡展,使流动科技馆下乡入村、进校园,成为科技下乡服务活动的重要内容,形成扶持和考核的工作机制。

3.2 重视展品策划设计,设计更加适合基层的展品

目前,在科技馆展览的全部设计制作经费中,策划、设计费用所占的比例,北美占25%左右,日本占15%左右,而我国普遍仅占6%~8%,有的地方甚至更低。之所以美国、加拿大会出现像洛德公司这样只做策划设计方案、不做展品只做和展览施工的专业策划设计公司,并且其策划设计方案水平高、有新意,就是他们有尊重知识、尊重智力的制度安排。因此,我国要鼓励、引导企业提高研发水平和创新,就要完善展教资源的开发和采购制度,高度重视创意、策划、设计等方面的智力因素,调高在项目设计制作采购费用中策划、设计费用的比例,优化创新环境。

篇2

普思电子,这家在全球数据通讯及电源供应技术方面占据领先地位的美国企业,在解决中国地区HR信息化改造问题上采取的做法更值得我们去借鉴。

现实的尴尬

现任普思电子有限公司(Pulse)(以下简称“普思电子”)亚太区资讯科技部总监的张松时常会感到兴奋,因为许多外资制造企业在国内还停留在廉价劳动力的利用上,对借助自动化手段提升生产效率的方式重视不足。因此,在如何更好地利用IT技术带动业务发展方面,IT部门有很大地尝试空间。无奈地是,在IT投资上,企业往往不愿做过多投资。为获取相关支持,张松总要额外耗费许多精力在沟通上。

1985年,普思电子在深圳宝安开设第一家工厂。20多年来,其业务及生产规模不断增长,在中国内地拥有多家全资生产基地。2005年前后业务最高峰时多达十几家工厂,员工人数超过20000人。这造成东莞集团总部无法及时、准确地进行人力成本计算,HR部门大部分工作都在从事繁重的薪酬核算、统计、发放等事务性工作。

此外,随着公司规模和业务的扩大,原有系统已无法满足HR部门的日常工作和公司战略要求,总部与子公司之间各自独立的系统彼此存在明显的断层,形成一座座信息孤岛。且迫于公司战略需要,必须将原有各分公司单独分散应用升级到一套统一的系统中集中管理,同时也必须使HR部门的日常管理流程及标准得到固化,便于管理。

说到早年普思电子的薪资考勤系统,1996年张松加盟之初,公司HR部门根本就没有信息化可言,包括考勤都是用纸打卡,用手计算考勤,单机版计算薪资。当时的自动化改善方案是升级到网络版薪资考勤系统平台,利用智能卡读取数据,实现自动传输,自动计算考勤及薪资。这在15年前都还是极少有的事情。

到2004年、2005年,生产厂扩大到十几个,网络版系统应付能力有限。总部HR系统在管理和性能上遇到很多问题。

因此,2005、2006年,张松所在IT部门开始探讨集中化管理的可能性。他们的构想是:在后台建立专门的薪资作业处理中心,以一个中心系统覆盖全国所有子公司。不管员工在何处,考勤都可以记录到。但实现这个构想却一直等到了2007、2008年。

不破不立

“光拿预算,就花费了近一年的时间。”张松无奈地说,“美国公司最难过的就是预算关。”

2007年前后,HR系统升级改造项目开始启动。张松原本预计10个月内就全部测试完成的想法却遇了干扰,最终耗时一年半才完成。

主要原因在于张松在项目运作实施的判断上出了岔子。“我个人觉得一个好系统一定是用户做主导才会成功。因此,毫不例外由人事部做主导去推荐。”结果在需求环节就出了问题。“花了4个多月时间,需求还没做出来。最失败的是需求已脱离了我们的概念,跑出很多孤岛来。”整个计划因故延迟了半年。最终张松不得不插手,单方面收回主动权,直接跟服务商万古科技探讨可行性方案。

此外,IT的集中化管理在实施中也遇到了各分公司的直接抗拒。试想,将各分公司的IT需求制度及流程逐步标准化,并收回各部门的IT预算权,事关各方利益,难度可想而知。

张松的做法是:首先,要废除公司各部门各自为政的IT预算环节,所有IT科目预算资金审批权全由张松所在IT部门掌握;其次,杜绝所有部门通过各种渠道自行寻找IT解决方案。为此,张松从财务部门入手。无论何种渠道获得资金,最后采购订单过财务部时,没有IT部门签章就会被拦截,返回IT部门重审。

对如何获取来自最上层的支持,张松认为,关键是要启发团队的思维积极性与创新性,主动做些成绩为IT部门争取在公司中的重要地位。

而对造成信息孤岛的原因,张松认为,首先每个分公司系统都是独立的。由此会出现各厂自定制度,IT部门无法做到统一规划,系统维护上因此出现很多问题。最大问题是统一报表难做,比如公司想看到底有多少员工、工资分布情况如何。而实现这个需求要花1~2个星期,因为孤岛问题,每个系统要先做表格,再用人工做统一报表,耗时又费力,还很不准确;其次,初期网络系统设计缺乏对公司长远发展规划的考虑,许多地方无法应付业务扩张后的需求。

为此,IT部门重做规划,而张松这些不得已而为之的举措也被证明是正确的—2000年后,新信息孤岛的情况基本再难见到。

优化选择

前期先扫清内部管理上的障碍后,接下来项目进展就顺利许多。根据普思电子员工数量居多,集团单位多,年底、月底总要统一报表的特殊情况,当时在系统设计上普思在多数据库和单数据库方案中选择了后者,以方便实现统一报表的功能。

那么由谁做又是个问题。IT部门几套方案是:一客户化;二全部外包给别人去做;三选择现成系统,由IT部门自行管理。几经比较,最终选择在市场上找一套较成熟规范的系统对普思电子固有的需求做客户化开发。结果万古科技系统方案被采用。

此次系统设计首先要着眼于公司的长远发展。整个系统架构设计是先有一个已从网络及设备方面做过多重化的集成存储装置,保证不间断;存储层搭建的是数据库管理群,应用层主要是万古eHR系统。

其中几个亮点尤为突出:比如如何解决普思电子人员的频繁调动,而工资由原厂统计发放的问题?办法是用单一工号。员工在任何一个厂的设备读卡,系统马上可以辨别发薪资单位在何处,并将考勤记录传输到原单位;以前要花一、两个星期才能做出的统一报表,现在人事部半个小时内马上就可以提供详细内容。

另一个亮点是新增了“预提”功能。公司薪资发放和ERP计算之间存在时间差。过去系统无法将应发工资在ERP财务上体现。新系统实现了薪资发放前一、两个星期有一个预提交给ERP系统,表明当月应发工资,准确度达95%,方便财务结帐。

最终,系统实现普思电子中国地区的人事部条款、规则的全部标准化,不再存在以前每个厂有自己不同的补贴、不同的工资计算法、不同的排班法等问题。

部署过程,普思做法是先攻下第一个厂,标准化后,进展非常快,每月都有一个厂上线。部署中在不影响日常工作的问题上,张松采取了平行运作手法有效避免许多公司在系统切割中出现各种问题的情况。平行运作一次比对结果不理想,就再推迟运行一个月,前后一共推了两次,第三次平行运作的数据达到既定百分比,数据非常准确,当月就进行了系统切换。

漫漫征途

篇3

1动态图形的概述

1.1动态图形的概念

1960年,美国著名动画师约翰・惠特尼创立了一家名为Motion Graphics的公司,首次使用术语“Motion Graphics”(简称MG)。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国内外已经涌现出一大批MG艺术家和工作室,不断创造着MG形态各异的新作品。因此,学术界对其概念的定义也各有千秋,一般都从区别与静态图形设计、传统影视动画艺术的角度去定义。

在国内针对MG的理论研究并不是很多,动画导演、插画家高路2008年发表在《数码艺术杂志》上的《在动态的世界奔跑――图形设计转向Motion Graphics》一文中,将MG解读为“动态图形”,并且指出“Motion Graphics的特征是多样化的,是一种数字设计领域的综合艺术。它应用了不同的设计类别与元素,融合了实景拍摄、视觉特效、2D动画、3D动画、图形设计、插画设计、字体设计、后期制作、音效设计、音乐制作、互动设计等等各种领域,这些相关艺术形式互相交叉,互相渗透。因此,从广义上来说,Motion Graphics是一种融合了电影与图形设计的语言,基于时间的视觉设计”。作为实践者,2011年国内首部动态图形动画短片《北京》(当学生时的毕业创作)创作者之一,LXU工作室的魏婷婷在《从信息传达角度解读Motion Graphics》一文中从另外一个角度解读了MG,她认为Motion Graphics存在意义在于其功能性,通过图形符号的变化和组合,形成意义,进而能完成解释和说明的功能,这才是Motion Graphic的核心意义,即信息传达。

1.2动态图形动画的特点

从信息传达的角度来看,动态图形动画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信息传达条理清晰。当今网络媒介下,信息传播的方式呈现出信息传播量大、信息传播含糊、信息传播杂乱等方面的特点。作为信息的整理者和传播者,如何使传达的信息具有易读性、易懂性、准确性,需要具有一定的信息挖掘、信息分析、信息整合的能力。

第二,视觉元素和谐统一。动态图形的主要存在意义在于其功能,形式要跟随功能,要在有限空间和时间里进行信息传达。因此,设计过程中应该在对于信息传达的准确性上不断琢磨,选择用最简洁的视觉语言来描述,避免过于复杂。静态设计中要从图形、字体、色彩、布局上达到一致,动态设计从视觉元素的运动方式和转场衔接上达到流畅自然。

第三,动画作品生动活泼。在当今的社会中,不管是平面设计、动态设计还是交互设计,都需要以人为本,从人的心理出发,具有情感的体验,激活受众的各种感觉神经,让受众在愉悦的氛围中接收到传达的信息,从而达到有效传达内容和实现情感对接的目的,提高信息传达的时效性和高效性。

2动态图形设计的能力要求

2.1平面设计能力

动态图形设计是遵循传统平面设计的原则和思维,因此平面设计能力是必备基本功,包含图形语言、文字设计、版面设计、符号学、色彩学等方面的知识。掌握必要的图形设计语言及视觉传达知识,还要培养图形的动态表述和设计能力。

2.2动画制作能力

动态图形设计在时间表现手法上具备动画的技术手段与影像形式,需要具备动画原理、视听语言、视频剪辑等方面的知识。此外,还需精通必要的动态制作技术,具有很强的新技术学习能力。

2.3信息整合与传达能力

动态图形动画的主题包罗万象,设计者需要具备较广的知识面和较强的信息挖掘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在这基础上才能对信息进行归纳和整合。

前文中提到的首部国产MG动画短片《北京》,是关于近年来一个比较热点的话题――北京房价的主题。作品内容从住房的历史开始讲起,延伸到中国人的平均居住面积、房价与收入的关系、房子的生态环境等,全面、深入地分析了北京地区的住房状况。整部作品可贵之处就是设计者能从海量的信息中进行信息筛选和整合,把复杂的数据信息配以简洁生动的旁白解说,将专业知识准确合理地表达出来,将原本枯燥内容形象化,显得趣味十足。

3实例设计

3.1前期

前期的主要任务是确定制作方案,包括文字脚本、风格设定、分镜概念设计。

该作品是学生团队自由命题创作,需要既具有趣味性和科普性,又和学生生活息息相关。团队通过自由讨论和集中讨论后确定做一部向大众科普色彩基础知识的动态图形动画《你好!色彩》。文字脚本内容是在调查问卷、头脑风暴的方式和充分考虑项目背景的基础上,对收集内容进行筛选、归纳和整合后确定,内容包括:色彩的产生、光谱的确定、牛顿色环、色彩三要素、三原色、加减色法原理、间色与复色。作品中的图形设计采用扁平化设计风格,去掉了多余的装饰,可以更好地突出信息本身的内容,更加简单直接地展现信息和事物展现,并且在设计元素上具有极简、抽象、符号化等特征,让受众群体更容易理解接受,减少认知障碍。

3.2中期

中期主要任务是根据前期的策划方案绘制分镜头,包括图形设计、动态设计与制作等。根据文字内容和表现风格,通过头脑风暴进行思维延伸拓展来设计关键画面元素和图形的动态效果,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分镜头设计,包含内容有画面内容、注释、解说词、时间、镜头设计等。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制作者的水平,以及平衡好视觉效果和动态表现之间的关系。动画制作前先预录制配音,便于动画制作过程中把握好时间、运动和节奏。

篇4

一、科技馆对青少年素质教育的作用

科技馆对青少年的素质教育主要体现在科普教育方面,所谓科技馆科普教育是指,以科技馆为依托,整合相关的社会资源,开展科学性、实践性的教育活动,青少年参与科技馆科普教育,可以把学校科技课程的理论结合到实践中去,充分发挥青少年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实践过程中体会学习的乐趣,激发了青少年探索科学知识的兴趣。同时,科技馆科普教育促进了青少年对社会科学、工程技术以及自然科学等方面知识的了解与认识,有效地提升了青少年的综合素质。

二、科技馆教育的优势

科技馆作为服务于青少年课外活动的平台,有着学校科技课程不可比拟的优势,总体看来,科技馆教育是学校科技教育的有机补充和拓展,全面提升青少年的综合素质。

(一)科技馆教育具有自主性、灵活性优势

传统的学校教育主要强调系统性,教学过程过于机械,往往是按照统一的教材和教学大纲进行,学生学习的时间、内容和方法被限制,在学习过程中完全失去了自主性和灵活性,几乎没有自由发挥的机会和空间。与学校强制性的教育相比,科技馆自然成为青少年自主学习的天地,在科技馆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可以通过自己的方法进行学习。科技馆教育给予了学生更多的学习自主性和灵活性,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乐趣,充分地调动了青少年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给了青少年一个提升能力和拓展思维的平台。

(二)科技馆教育具有趣味性优势

科技馆教育以趣味性浓烈的展教活动为主,与学校教育刻板、严肃的教学氛围相比,可以使青少年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中对知识进行掌握和理解。例如,将课本中枯燥的符号、原理、公式转变成游戏等活动项目,是青少年在游戏活动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使学习不再是机械的记忆,真正体会到了科学知识的奥妙。此外,通过展教活动,可以有效地激发青少年的创新意识,在学习过程中培养了学生们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三)科技馆教育有效地树立青少年正确的价值观

在目前的教育背景下,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始终给孩子灌输一种“分分小命根”的错误价值观,孩子学习的追求就是取得高分将来考进好的大学、找到好的工作,使青少年过早的背上了升学和就业的压力,不利于身心发展。与这种情况相比,科技馆教育注重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树立青少年正确的学习价值观,通过科技馆中的学习来启迪青少年智慧,引导青少年提高综合素质。

(四)科技馆教育具有实践性优势

科技馆教育可以将学校课堂抽象的理论知识生动化、具体化。通过丰富多彩的展品,使学生轻松的理解课堂中诸如天文知识、物理现象等抽象概念。科技馆的优势体现在实践性方面,科技馆空间资源和材料资源可以有效地弥补学校的不足,一些在学校实验室做不了的探索性实验可以在这里得以实现。科技馆赋予知识生命,变抽象为具体化,是青少年理论学习付诸实践的最佳平台。

三、如何将科技馆与学校有机地结合起来

科技馆是对学校科教课程的补充和拓展,对青少年启迪智慧、提高创新意识起着积极的作用,为全面提升青少年的素质教育,需要将科技馆教育与学校科技教育课程紧密的结合起来。

(一)加强科技与中小学合作,建设课外教育基地

科技馆要对国家中小学的教学课本和教学大纲进行了解,针对学校教学的局限性,有计划地开展与中小学的合作,有机地建立起中小学的课外教育基地,承担学校课堂无法实现的科学教育课程,以解决中小学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同时,科技馆作为中小学课外实践平台,开展科学体验和小实验形式的教学活动,如物理、化学小实验,以及科技、电子、车模、机器人等方面的活动,丰富青少年的课外知识,提高动手能力,从而全面提升青少年的综合素质。

(二)建立探究性学习网络服务平台

互联网的应用对我国教育事业有着划时代的意义,科技馆应充分利用互联网容量大、反应快、集成度高的特点,建立为青少年提供科普知识和信息的科教网络服务平台。同时,科技馆建立网络服务平台,可以起到资源共享的效果,避免教育教学过程中资源浪费现象的产生。邀请相关的专家或者学校的科技老师,在网络平台上对青少年探索科技知识过程中产生疑问进行解答,使青少年可以随时随地、方便快捷地掌握和了解科普知识。

(三)对青少年开展科普知识宣传和培训活动

科技馆要依托自身资源优势,利用以科技为主题的科技竞赛、科普讲座等方式,对青少年开展科普知识宣传和培训活动。结合学校教育情况,对青少年开展科技实验课程,使青少年科技能力得以提高和拓展;定期邀请专家、学者,对青少年进行动手能力培训。例如,可设模型制作、科技小发明等实践课程;科技馆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加强对青少年进行科普知识宣传工作,定期承办各类科技竞赛,在对科普知识进行宣传的同时,使参与竞赛的青少年的综合能力得以提升,激发了青少年对科技知识的探索欲望。

结语

篇5

1.科普宣传教育工作的现状

1.1体制不够完善

对于科技馆来说,科普宣传教育体制是其中的一部分,各个职能部门都是通过引导和调控进行管理,而要使观众能进一步提高意识以及防范能力,还需要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加强自身知识方面的学习,依靠科技馆全体工作人员的积极宣传。遗憾的是,当前,人民群众以及科技馆的科普工作人员在意识方面还比较淡薄,缺乏相关的机制体制对他们进行约束,他们缺乏主动地去学习科普知识,并参与宣传方面教育的积极性。

1.2认识不到位

有些科技馆对科普的宣传教育缺乏认识,没有深切意识到宣传教育是一项公益性事业,缺乏服务意识,缺乏全局观念的认识,因此,即便在面对法定的宣传教育活动,也是走走形式而已,缺乏责任感,对于工作也是应付的态度,并没有把宣传教育工作列入重要工作环节中。

1.3宣传教育形式过于单一

科技馆在进行宣传教育时,科学性往往不够,在内容上和形式上都较为单一,缺少创新意识,对于科技馆来说,也是应付了事,并且在宣传方面缺乏创新意识,丝毫不能引起观众的注意,并且也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2.科技馆处处可以进行科普宣传教育

2.1在观众参观之前进行宣传

科技馆接待参观队伍时,在进行参观之前,可以由科技馆的接待负责人对参观的观众先对科技馆进行介绍,介绍之后,对观众进行温馨提示,比如,提醒观众保管好自己的贵重物品,当要对某些仪器进行操作时,要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不对仪器进行野蛮操作,禁止随意破坏科技馆的设施等,通过讲解,可以使观众从不同的角度得到认识。在接待的过程中,负责接待的工作人员要不断地提醒观众,比如在上台阶时,提醒要注意脚下的台阶;在上洗手间时,注意地面会滑;在上扶梯时,提醒观众要抓好扶手等等;当观众过于扎堆时,要提醒他们不要拥挤等等。对于有些不适合孩子独自参与的项目,可以要求家长陪同进行参与。

2.2在展区展品中进行宣传教育

科技馆在布置展区或者排列展品时,可以随时进行科普宣传教育,例如,可以在小朋友游玩的小小建筑师乐园内配置有帽、建筑工地的标志等,使小朋友在游玩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学到知识;在交通展区内部,可以设置红绿灯、斑马线以及指挥员,还可以展示一些交通知识的标志等等,使观众在参观的过程中能够学到交通知识;在消防知识展区内,则可以设置防化服、消防服等等,使观众能够进一步学到知识。

2.3在临时展览中进行宣传教育

科技馆每次在进行大型的科普活动时,例如,在对光电秀活动进行介绍时,可以对观众讲解身体也会导电,同时提醒观众不要进行盲目的模仿,并且让观众对静电产生一定的认识。在进行干冰秀表演时,现场表演是戴着手套进行表演,可以对观众讲解这样可以防止冻伤,对观众进行重点提示等等。

3.相应的对策

3.1组织相关教育培训

首先,要做好知识方面的普及教育,对于科技馆来说,知识宣传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因此,要不断地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相关教育,使科普教育能够得到广泛普及。其次,要对科技馆相关管理工作人员进行教育,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教育的培训计划,要定期地对相关领导以及管理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同时,在培训之后,要对他们进行相关考核,使相关领导、管理人员提高防范意识以及工作能力。

3.2开展宣传相关活动

篇6

一、科技馆是群众文化传播的重要阵地

随着科技的发展,尤其是互联网及新媒体的飞速发展,人们了解科学的途径越来越多样,科技馆的主要职责也在从原先“向公众传授科学知识”向现在“引导公众主动思考去探索和发现科学的过程”转变。[1]这种职责方向的转变,使科技馆与群众文化目标更加一致,进而在传播手段,传播方式越来越趋同。

科普传播具有社会文化指向。群众文化是人民群众以自身为活动主题,以娱乐为主要内容,以满足自身精神文化需求为目的的文化活动。科普,即科学普及,科学传播的大众化,目标是在全社会倡导科学文化,使公众具有探索科学的精神。科普传播,可归属于文化传播。文化传播,即人们社会交往活动过程中,产生于社区、群体及所有人与人之间共存关系内的一种文化互动现象,是连接人们社会交往的中介和社会结构的桥梁。科学知识是一种文化,科普传播具有文化熏陶性。[2]

二、丰富服务内容和形式,科技馆在群众文化传播中的新尝试

2.1科普对象不只局限于孩子,还应该包括社会各类群体

例如针对中老年公众,目前国内很多的科技馆都有“流动科技馆进社区活动”,旨在改善社区居民,尤其是中老年公众的科普知识。每年重阳节,科技馆也有举办针对性的活动,组织中老年朋友到科技馆参观,邀请生活科普方面的专家给他们进行生活知识,健康养生,花草栽培等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方面的专业科普。针对企事业单位职工,与机构中相关部门合作,组织开展各类活动,如“工会大讲堂”,“科普基地建设”,“案例研究”等。针对NGO等其他社会组织,采取机构培植,分工合作,打造品牌的形式,利用NGO庞大的支持性组织和合作性组织,将社会资源整合起来,形成群众文化建设合力。这些专题性的活动,已经越来越成为科技馆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新尝试。

2.2针对孩子的科普活动也不只限于参观展览,而应该拓宽传播方式

例如开展“小小讲解员”、“小志愿者”、“科普剧小演员”活动等,特别是“科普剧小演员活动”,从科普剧创作、彩排到演出,不仅提高了小演员的科普知识,还有他们各方面的能力。科普剧这种文化传播形式,将公众关心的问题与舞台表现结合起来,将科学性和趣味性结合起来,将互动性和寓教于乐结合起来,丰富青少年课余文化生活,提高综合素质。同时,通过科普剧表演宣传,面向社会传播科普知识,在更大范围内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2.3为满足群众文化传播的需求,科技馆展览设计也有了新的要求

要最大限度的发挥科技馆的展览功能,在展项设计时必须要重视群众文化对展览设计的需求。只有群众对科技馆展览产生兴趣,科技馆才能积极健康的发展,因此,科技馆在进行展品设计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到观众的需求。坚持以人为本,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对公众感官进行刺激,达到观众共鸣;满足特殊群体的需求,坚持展览设计贴近生活。让不同的群体在特定的展览中,产生兴趣,不同程度的体验科学,亲近科学,建立科学文化的探索思维。[3]

2.4通过科技馆临时展览,紧追热点,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临时展览是科技馆常设展览的重要补充,具有针对性强和吸引社会关注的特点。紧密联系社会形势,聚焦百姓关注的焦点问题,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例如,临展厅举办“新春笔绘”、“Cosplay动漫”设计展、“花卉展览”、“摄影作品展览”、“旧物回收制作展览”等。在充分发挥科技馆展览教育功能之外,对群众文化传播也有着推动作用。

2.5科技馆需借助新媒体,拓宽受众范围

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的高速发展,群众文化传播的渠道也越来越多样化了,超越了时空的限制,科技馆的文化传播也不仅仅只限于线下,而应更多的借助于线上平台,如微博、微信公众号、网站、电视、广播等多种传播媒介。[4]文化传播手段已到了空前发达的时代,群众文化需求也到了空前多样化的时代,两者高度契合,相辅相成。

三、结论

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需要百花齐放。科技馆作为群众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坚持提高公众科学文化素养,不断尝试组织开展贴近群众文化生活的科普活动。不仅限于在场馆内,也不仅限于线下传播,而应该借助多种媒介手段,推陈出新,以更丰富的科普工作形式,扩大科技馆影响力,推动群众文化繁荣大发展。

参考文献:

[1]许燕.浅析科技馆在群众文化建设中的现实意义[J].科教前沿,2013(21):69

篇7

1.2科普教育的实际意义

之前所说科普教育就是为了达到一个对自然学科、社会学科知识的普及教育,这是一件非常重要且有意义的事情。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越来越多新兴事物和科技出现了。在以前旧时代中的很多思想观念其实都是一些封建迷信,是需要及时摒弃的,不然都很有可能对自身甚至对周围都带来伤害。而科普教育就是为了能够良好的实现对这些不科学思想进行破除,让人们更好的回归到一个科学真实,充满真理的现实生活环境中,让所有人都能更好的去了解全世界,去了解全宇宙的奥秘,因此良好的科普教育其实就是随着社会发展和科学的进步也让整个人类的科学知识得到了相应的提升并大众化的将这些基础知识进行合理的普及。因此科普教育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良好的对科技馆的科普教育形式进行创新就是对科普教育的极大推动。

2情景故事的扮演和实现良好的帮助对相应知识的理解

2.1情景故事的扮演以良好的提升兴趣

预定时间在科技馆中进行一些情景故事的扮演能良好的提升对于科普知识的相应兴趣。其实科普知识从知识性的角度上来讲是比较乏味和枯燥的,理论是实际现象阐述更多,没有一定的故事趣味性。但合理的引用一些相应的科幻故事或者自行编排,在科普馆中进行情景故事扮演自然就能更好的吸引他人的兴趣。每一个人都从本能上拥有一个表现欲。所以面对一个表演的机会,大多数人首先都会感觉兴奋并且有兴趣深入了解的,提升的兴趣自然就能更好的加深对相应知识的理解,由此才能更有助于接下来的学习。而在表演中合理的穿入一些相应的科普知识不仅不会是整个表演活动显得枯燥,而是为其设定了相应更为专业而深邃的背景,使得整个活动变得更具吸引力,让所有人都能更加投入进来。

2.2在扮演中更深入的理解相应知识

干涩的理论知识讲解是难以很好的引起人们的兴趣,因此这样的方式就很难起到更好的普及效果。走马观花的浏览然后象征性带过相应的知识内容只能让人觉得很随意,而不会去注重记住那些相应的知识了。在故事扮演中很好的提起人的兴趣,自然就能很好的实现其相应的关注度,在活动中更加深入的理解了相应的知识内容。人在实际的活动中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是最深刻且记忆持久度最高的,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才更好的帮助进行一个科普教育的实行。所谓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就是指理论知识要在实践中才能更有易于人们的学习理解,良好的情景故事扮演就是一种很好的实践。

3展品方面进行相应的创新

3.1注重对展品表现形式的创新

大部分科技馆的主题都是不尽相同的,因此相应的展品内容也就相应的都比较相似。因此合理的对展品的表现形式进行创新就能更好的推进科普教育的推广以及人们对相应知识的理解度。而更新展品的表现形式将不仅仅是更新展品的外观设计,应突破原有的外观设计形式,要能反映展品的形象,要有视觉冲击力,能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以激发观众的求知欲。还有就是注重更新展览环境,良好的环境氛围能更好的引起人们对相关知识的好奇心,让人们愿意去动手和参与学习这些相应的科普知识学习。

3.2注重对展品的宣传方式的创新

不仅仅是对于展品的表现形式加以创新,还有对于展品的宣传方式有也同样要进行创新。目前,大多数科技馆的展品一般采取在科普展厅内展出的形式。但其实完全介意在现代科技馆中采取定期举办优秀展品展览,并进行相应评奖活动来对展品进行宣传。一方面可以起到激励科技馆展品创新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可以把科技馆界颇具影响力的展品聚集在一起,让公众有机会领略创新展品的风采,从而又可大大提升科技馆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再良好的展品和丰富的知识也同样需要人们知道才能有机会来进行相应的学习。现在是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年代,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当前社会即便是好东西也需要人们去了解知道才能更好的发挥其作用。所以加强宣传方式的创新就是对科普教育的良好推进。

篇8

贵州科技馆开拓了贵阳当地及周边的民众的视野,扩充了他们的知识面,激励他们创新精神,它向广大民众展示了尖端的科技产品,打开了贵州青少年的探索精神,同时也让青少年了解到科普知识,了解到宇宙的奥妙,为实现学生的素质教育提供了条件。同时,贵州科技馆将面向更加科学的方向发展,它的管理模式将不断革新,它的运行理念将不断得到转变和发展,它将更好地为贵州民众服务。

1 贵州科技馆技术力量的重要性

1.1 利用良好时机,普及科普知识

科技馆利用节假日时机向各个广场举办益智活动,例如中秋节时举办“中秋知识竞答赛”让更多的人了解中秋节的来源、深层含义,同时还可以利用中秋月圆好时机来让人们了解关于星座的知识,让让人们感受到宇宙的微妙,在冬至日或夏至日时,展开科普知识宣传活动,让人们更了解天文知识,贵州科技馆利用节假日或特殊时机来做关于天文、地理、科技等方面的活动,不仅开拓了市民的视野,而且还提高了他们的文化品位,丰富了他们的精神文化。

1.2 有效实现学生的素质教育

如今的教育目标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从传统的应试教育到现在的素质教育,素质教育要求学生不仅掌握教科书上的知识,而且还要拥有其他课外知识,例如:天文、地理、自然等,贵州科技馆的建立有利于把科技实践、科技教育、科技人文精神渗透到青少年的日常生活学习中来,让他们从小就热爱科学、学习科学、拥有科学创新精神,让他们树立爱国情怀和报效祖国、家乡远大志向。

1.3 推行科学人文教育,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贵州科技馆经常举办科技展览活动,将科技中蕴含的人文关怀精神传达给广大青少年,让青少年从小就感受到人文关怀的重大意义,让他们的思想得到进一步提升,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祖国的未来发展作出自己的努力。

1.4 科技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科技馆作为一个地方的科普教育基地,在科普人才、科普展览、科技参观活动等方面发挥了它自身的优势,让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得到正确地引导,贵州科技馆为当地青少年学生进行最大限度地为科学素质教育服务,开拓了科技教育空间。有效推进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的进程。

2 贵州科技馆有关项目开发的方向

2.1 开发已有的科技资源来节约生产成本,创建特色的科技馆

可以将科技馆已有的人力资源、展览作品、场地等资源进行整合,节约了科技馆持续发展所需要的开支,并且还充分发挥科技馆的教育功能,减少科技项目运作所带来的难度,有效利用馆内已有的资源,创办科学知识讲座专区、科技展览区、宇宙探索区,尽可能地满足广大市民的爱好和需求。同时还要结合贵州当地的人文、天文、地理等实际情况,创办特色的科技馆展览活动,让贵州人民树立起爱乡情怀,让广大青少年树立起长大后发展家乡的长远志向。

2.2 将科技馆内已有资源同社会资源有机结合起来更新展品

在贵州科技馆内已开发资源的基础上,把社会上的一些可利用资源整合进来,吸收社会上的一切可利用资源,丰富科技馆的内涵,拓宽科技馆的领域。同时还可以将贵州当地民间创造出来的物品进行展览,让广大民众了解到创新的重大意义,激励民众的创新精神,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充分发挥创造能力。

2.3 转变科技馆的管理理念

科技馆项目管理要发挥自身的优势,用统筹兼顾地目光来规划展览项目,跟踪和监控好参观者和工作人员,组织管理人员进行科学地管理,在适当的节日展开适当的展览主题,例如:中秋节策划天文台观星活动、冬至日或夏至日时进行宇宙探索活动。对科技馆的管理不仅仅是维护秩序,组织好参观人员的参观活动,更是要策划好每一期活动主题,管理好科技馆内的资源。随着免费开放的深入,进入馆内参观人数多了起来,馆内设备遭到破坏的几率比较大,而且由于馆内人手不够,管理制度不够完善,不能很好地约束参观人员的行为,因此,馆内要加强管理手段,同时,还要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和参观条例,对于违规行为,要给予严厉警告,更严重地还要给予适当处罚。只有这样才能全方位地管理好科技馆。

2.4 进一步发展科技馆免费开放活动

科技馆是非盈利的组织,它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升民众的科普知识,激励广大青少年的科学科学探索热情,主动地接近科学、走向科学,为我国的科技领域建立一支强而有力的科技后备军。贵州科技馆应当在未来的发展中,逐步向广大市民进行开放,让科普的辐射面更加广阔,为提升贵州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发挥它自身的优势。通过科技馆的免费开放,让更多的民众感受到国家、政府在科普教育设施上所做的贡献,加强民众对祖国、对政府的感激之情,拉近民众和政府之间的情感,增加民族自豪感,加强整个国家、民族的团结力和凝聚力。

2.5 进一步发挥科技馆的科普教育功能

科技馆是一个地方的文化中心,也是一个地方的重要教育场所。贵州科技馆为贵州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它进一步实现了贵州学生的素质教育,增加了学生的科普知识,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对科学技术、宇宙奥秘的追求。但是它仍然有待进一步改善,以便为教育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最大限度地发挥它自身的资源优势。贵州科技馆大多只是面向贵阳市区的学校开放,对贵阳部分青少年的教育起到了引导作用,但是贵州其它地方的青少年并不能享受到科技馆所带来的教育,因此,贵州科技馆应当充分利用假期、节假日向贵阳周边地区,甚至向偏远山区的青少年举办特别展览活动,同事政府也可以发挥自身优势,给予资金上的帮助,来帮助更多的贵州青少年感受到科技的魅力。

2.6 科技带动当地经济和政治发展

贵州可以充分利用科技馆的力量来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随着免费开放程度的深入,参观人员肯定会增加起来,而人流动量的加大又进一步推动贵阳经济的发展。作为科技馆,虽然是以社会公益性为主要目的,但是也要适当地发挥其经济效益。只有增加了贵州的经济发展速度,才能更好地创办科技馆。同时,随着科技馆的繁荣,把贵州的影响力也进一步提升,在政治上也得到国家更多地关注,一直以来贵州都是以少数民族为主,他们的政治观念比较薄弱,科技馆的开发可以提高当地民众的政治意识,增加他们的政治敏锐度。

总之,科技馆的建立和开放为当地民众增加了科普知识,提升了他们的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同时也让广大青少年树立起科学发展观、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科技馆的项目开发应当着眼于未来,立足于当地的经济、教育、文化特色、科学技术创新。只有将长远的目标同眼前的发展状况结合起来,才能让科技馆得到长存。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 科普旅游;科技馆;科普作用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国家对旅游文化的政策支持,群众对旅游的多元化需求,科普旅游逐渐成为一种新型旅游形式。科普旅游强调增长科学知识,倡导科学精神,突出吸引物的知识性、教育性。而科技馆作为重要的科普文化教育基地,是向公众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重要窗口,已成为科普旅游的重要载体。因此,“科普旅游”与“科技馆”相结合,是一种双赢组合,能充分发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发展前景看好。

1科普旅游与科技馆的关系

1.1科普旅游的概念

科普旅游是科学技术知识普及和旅游产业相结合的一种新兴旅游形式,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进行理解。狭义的科普旅游是指以旅游活动为载体,以传播普及科学文化知识为主要目的的旅游形式。广义的科普旅游是指凡是通过旅游活动获得科学文化知识的旅游形式均属科普旅游。它是以游览为主要目的,在游览过程中普及科学知识,寓教于乐、寓学于游,集娱乐性、参与性、知识性、教育性于一身的旅游活动。

1.2科技馆是科普旅游的重要载体

作为科普旅游的重要阵地,科技馆是为了更好地提高公众科学素养,由中央和地方政府、科学团体牵头建立的,呈现出“科普知识密集”、“紧跟科技前沿动态”、“教育形式生动、寓教于乐”和“互动学习”的独特特点,是向公众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窗口。因此,科技馆自身的功能和定位非常符合科普旅游的要求和目标,已成为科普旅游的重要载体。

2推广科普旅游对发挥科技馆科普作用的意义

2.1优势互补,扩大科普辐射面

由于参观时间及参观需求等方面原因,各地市级科技馆的参观观众基本上都是本地市民,科普受众范围小。而且,地市级科技馆的建设规模不大,辐射范围有限,展示功能不全面,如果没有其他的吸引人的参观景区,单是科技馆难以吸引外地观众。通过开展科普旅游,可以组织更多喜爱科学的青少年与家长一起到科技馆体验,将不同科技馆的资源结合互补,更大范围的发挥科技馆的科普作用。

2.2整合资源,完善科普设施

科普旅游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科技馆的建设和发展,如科普旅游的发展使得很多科技馆选择申报旅游景区评级,在申报之前,申报单位首先需要按照《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7775-1999)中的量化标准,进行自检、自评和各项整改工作。通过申报旅游景区评级的过程会促使科技馆加强自身的软硬件建设,完善相关的科普及配套服务设施,为观众提供更舒适的参观环境,从而提高科技馆的竞争力。

2.3科普旅游对科技馆发挥科普优势的促进带动作用

科普旅游是科技和旅游有机结合的高层次文化旅游,是以旅游资源的科技成分和要素为基础,利用各种自然和人文景观,形成新的旅游活动或产品的旅游形式。在人文景观中,首当其冲的当属各类科技场馆。科普旅游是科普的极好载体,可以增强科普的教育效果,让人们人在休闲、娱乐中轻松快乐地学习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使得科技场馆的作用和价值得到极大的提升,教育意义得以延伸和扩展,二者相得益彰。

3科技馆如何开展科普旅游

3.1明确定位,确定发展方向

科技馆要发展科普旅游,必须要有足够的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就不能仅仅把服务对象定位为当地市民和青少年,因为这对于发展科普旅游来说是不够的。想要为更广大公众提供优质服务,发挥科普主阵地的作用,为科普事业做贡献,开展科普旅游的目标市场需立足于全市广大公众,同时面向全省乃至全国人民。因此,地市级科技馆目标市场确定的原则应是:立足市内市场,开发省内市场和全国市场。

以临沂市科技馆为例,根据科技馆的展出核心内容确定的国内目标市场有:一是市内各县区市场;二是相邻地市,如日照市,枣庄市,潍坊市等;三是相邻省份,如江苏省,河南、河北等;四是国内其他地区。

3.2开拓创新,增加展示内容

在保持科技馆传统优势的基础上使科技馆的功能多元化,通过开展丰富的科普活动,特色的临时展览、主题展教活动、播放高质量的特效科普电影,增加参观的趣味性和参与性,让观众能近距离的了解科技展品,动手操作科普展品,使观众在寓教于乐中学习科学知识。此外,除大量的实物展品外,还要增加文字、图片等形式的介绍,通过增加这些信息量,提升游客的参观兴趣,扩展知识。开展不同的活动和展览,也能成为科技馆现有功能的有力补充,提升科技馆知名度、扩大社会影响。通过此举,提升科技馆对观众的吸引力,发挥科技馆的科普作用。

3.3提高服务,完善配套设施

科技馆展示内容丰富,游览时间长。为了给观众提供休闲舒适的参观环境和热情周到的服务,科技馆应积极完善与参观、游览相匹配的软、硬件配套设施。硬件方面,应完善参观、休息、用餐等设施,如在展厅各处添置休息座椅,供观众休憩;馆内要有配套餐饮服务,供观众用餐;饮水处、存包处、洗手间等其他必备设施也应提供。软件方面,要加强科技馆场所管理,加强讲解、辅导人员的培训,提高全体工作人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提高全体人员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开展科普旅游的策划能力,提高全体人员特别是讲解员和辅导员的讲解科普知识水平,提高全体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

3.4深入研究,开发旅游产品

旅游购物是旅游六要素之一,购物的重要内容是旅游纪念品。因此,能否发展好科普旅游,科技馆的旅游纪念品也很重要。结合科技馆的实际情况和展品内容,科技馆的纪念品也应富含知识性。 通过进行深入研究、特色开发,可将科技馆内科技含量高、受观众欢迎的展品做成精致的、易于携带的纪念品。如将针幕、动量守恒等展品做成微缩模型等。还可放置其他一些有科学原理的物品。这样富有科技特色的旅游纪念品,会让观众加深对科技馆的印象,也可满足购物的需求,进一步强化旅游者科普之旅的体验。

4科普旅游与科技场馆牵手共舞

科技馆为旅游与科普的结合搭建起了平台,科普旅游引导公众实际参与,这样可使人更深切地感受科技的神奇。丰富的科普展品、身临其境般的互动体验,是科技场馆的优势,也是吸引观众的魅力所在。这样的互动体验方式,一方面利于激发参观者的兴趣,为旅游产业拓展了崭新的形式和内容。另一方面利用科技场馆这一重要阵地,寓教于乐,通过科普旅游的形式来传播科学知识,也成为科普工作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段宁,吴高盛.我国应当大力发展科普旅游产业[J].2008.

[2]郭宗亮,丁娜娜.科技馆开展科技旅游的发展对策[J].2008.

[3]陈晓艳.科技场馆类旅游产品的游客体验质量实证研究[J].2009.

[4]杨铭铎.促进科普资源与旅游资源有效结合[J].2012.

篇10

(一)正确认识新常态下科技馆的性质和优势。科技馆是进行科普教育的重要场所,其主要功能是通过直观视觉刺激和互动体验,来唤醒人们的理性意识和科学理念,激发人们的好奇心,激励人们学习科学、探索科学的兴趣,使人们增长科学知识、提升科学素质,进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人文的价值观。对于科技馆的这种科普教育理念,我们应该有清醒的认识。我们只有对科技馆有了正确的认识和功能定位,才能依据自身的特点给科技馆注入灵魂,才能充分发挥科技馆的功能和效应,使科技馆焕发出生命力。科技馆作为我国科学普及的重要场所,其优势在于拥有丰富的科技设备、科普场地、科技理念、科技专家等科普资源,这些优势资源需要我们有效整合和充分利用,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当前时期,新常态的背后有经济结构优化、增长动力切换、制度环境改变等重大变化,科技馆的工作内容、任务也会随之发生一些变化。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需要重新正确认识科技馆的性质和优势,抓住机遇,主动作为。我们要大力改进工作作风,强化科技教育服务意识;要重新树立科技馆教育理念,明确科普活动不仅要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更要关注培育公众的想象力,启发人们的创造力;要有效整合社会各类科普资源,充分发挥科普场馆的职能优势,力争站在新起点,抓住新机遇,取得新成效,实现新突破。

(二)找准新常态下科技馆工作坐标和定位。科技馆的功能目标应是科普教育的龙头和展示科技成就的窗口,是提高公众科学文化素质、了解社会科技发展的科普文化设施,是开展科技交流、科普活动和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的重要场所和有效平台。当前时期,党和国家提出要在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目标下,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万众创新”的根基在于全体社会公众科学素质的提升,而社会公众科学素质提升的途径在于科普教育。作为实施科普教育的重要场所,各级科技馆应以此为指导,勇于肩负起铸建“万众创新”社会基础的历史重任。面对新形势,各级科技馆要通过贯彻学习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转变工作思维,找准工作坐标,精确工作定位,强化“三服务一加强”工作职能,紧密结合当地实际,积极开展“全国科普日”、“流动科技馆”巡展等系列科普活动,使“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理念深入人心,不断提升广大社会公众的科学素质,在全社会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深化场馆建设,适应新常态,迎接新挑战

(一)加快科技场馆场馆建设,夯实科普教育阵地基础。科技馆建筑设计要新颖、简洁、现代,既能体现科技元素,反映地方特色,又要兼顾成本,不能过于追求标新立异。目前,我国大部分地级市和一部分县(市、区)已建立了科技场馆,还有少数地级市和大部分县(市、区)尚未建立属于自己的科技场馆。这是现实,也是挑战。面对新挑战,我们应当通过深入调查研究、积极争取资金政策扶持、科学合理规划设计等多项措施,不断推进科技场馆建立建设步伐,完善科技场馆日常维护管理,切实夯实科普教育阵地基础。

(二)加快科技馆制度建设,完善规范制度保障。各级科技馆要建立健全科学、完善、长效的管理机制,如建立健全社会资金吸纳和管理机制,优秀人才培养和选拔的激励机制,与相关部门、行业的合作交流制度及《科技馆工作守则》等等,做到用制度管人,以制度管事,努力实现科技馆管理运营的规范化、制度化和长效化。

(三)加快科技馆文化建设,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科技馆是科技教育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馆要想更好服务社会科技教育文化发展,就要精心打造好科技馆文化。打造好科技馆文化,首先,要注重在科技馆职工群体中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和奋斗目标。科技馆文化作为一个群体文化,它应该是全体科技馆职工理想信念、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的集中体现。所以,科技馆文化建设,要注重在全体科技馆职工中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和奋斗目标,从而形成强大的凝聚力量,引导职工沿着正确方向和道路前进。其次,要以“探索与发现”为文化建设的核心理念。要让人们每次来馆参观都能有所发现,都能体验到科技带来的乐趣。还有就是要努力营造和提供优良的学习环境,注重对青少年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的培养和塑造。科学知识的获取只是科普教育的一项内容,但不是最终目标,最终目标是要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培养青少年领悟科学、运用科学、传播科学的能力,从而培养其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

(四)加快科技馆队伍建设,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科技馆事业的创新发展在于人才的培养和创新,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科技馆事业创新发展的最坚实的人才保障,因此,抓好科技馆队伍建设对于推动科技馆事业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抓好科技馆队伍建设,要以强化职工思想教育为核心,通过集中学习、专题讲座等多种思想教育方式,进一步强化广大职工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要以提高综合业务素质为关键,通过技能培训、业务交流、技能竞赛等措施,不断增强职工业务能力,提升职工的整体素质;要以实行全员聘用制为基础,进一步健全中层干部选拔、培养机制,注重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培养后备干部和储备人才。

  三、深化科普创新,立足新常态,探索新途径

(一)顺应信息化潮流,积极开展“校园数字科普行动”。 近年来,伴随计算机、互联网的广泛普及和信息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以数字化、信息化技术作为新手段的科普活动日益成为当前科普发展的主流趋势。面对新形势,各级科技馆要不断创新基层科普服务方式,积极联合中小学校开展科普素质教育,以培养青少年的想象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充分发挥科普信息化、数字化资源优势,积极开展“校园数字科技馆”建设,真正使广大青少年既能亲身感受“校园数字科技馆”的独特魅力,又能增长科普知识和增强学习科学的兴趣。

(二)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开展“流动科技馆”巡展工作。实施“流动科技馆”,可有效弥补我国中西部部分地区科普资源短缺、科普阵地薄弱等短板问题,同时也为我国未建立科技场馆的部分市、县开展科普工作提供了有效途径。“流动科技馆”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应以互动科普展区、科技体验区、机器人表演区和数字科技馆体验区等为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展示声光体验、电磁探秘、运动旋律、生命奥秘和数字魅力等数十台互动展品,将科学表演与科普活动相结合,让学生们动手、动脑操作实践,在玩中培养对科学的兴趣,了解展品所蕴含的科学原理,感受“体验科学”的快乐。

(三)实施“请进来”战略,积极邀请科普专家深入中小学校授课。

目前,我国有很多已退休但仍热心于科普教育的老专家、老教授,我们可以采取“请进来”战略,主动邀请他们深入当地中小学校进行授课,通过举办科普讲座、科普大课堂等多种方式,既能发挥老专家教授的余热作用,又能增强青少年学习科学的兴趣,最终达到共赢目标。

四、深化资源整合,引领新常态,用好新动力

(一)向自身建设要动力,练好“内力”。 针对科技馆自身建设,我们要科学设置内部机构,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强化自身组织建设;规范活动经费管理,坚持公益性工作原则,建立健全激励机制,进一步完善管理运营机制建设;充分发挥科协、科技馆系统人才优势,吸纳社会各界优秀科普人才充实到科普志愿者队伍当中,进一步强化科普志愿者队伍建设;优化科普服务环境,丰富展品展项,完善配套服务,加快科普器材的更新换代,进一步强化基础科普设施建设;加强对科技馆工作人员、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培训力度,进一步提升科普队伍专业素质,推动科技馆职工的科技服务实现专业化、规范化。

篇11

科技馆作为对公民大众传播科普知识的公益场所,在国民素教育方面起重要的窗口作用。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使得我国科技馆事业发展进入了快车道。科技馆事业科技馆人才队伍、建设问题在新旧体制转型的阶段反映了出来。面对科技场馆从行政到科普研发,管理指导到推广服务的一系列转变,如何培养好一支能适应当今形势和未来发展需要的专业化科普人才队伍摆在人们面前。

1 我国科技馆发展的基本情况

1.1 科技馆事业发展近况

科技馆作为对公民大众传播科普知识的公益场所,在国民素教育方面起重要的窗口作用。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公众对科学技术知识的渴望和需求越来越迫切,科技馆作用和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科技馆逐渐成为了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活动的重要场所。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使得我国科技馆事业发展进入了快车道。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全国科普事业投入经费不足15亿,到近10年间投入经费已接近100亿。据《中国科普基础设施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我国共拥有科技馆259座,其中,省级科技馆31座,地市级科技馆138座,县级科技馆90座。

1.2 科技馆发展面临的问题

科技馆的场馆设施可以通过国家投资一次性完成硬件建设,但是摆在全国两百座多科技馆面前的是新建、改扩建后的科技馆的管理与运营,科普活动的开发与设计,科普展品、器材的升级和更新等一系列软件建设的问题。科技馆作为一个展教结合的科普公众场所,展与教是相辅相成的,如何在硬件建设完成后进行有效的,配套的软件建设,是关乎科技馆能否适应未来科普教育发展的核心问题,而管理运营、开发设计,研发更新等一系列软件建设的实现的关键在于科普人才。科普人才俨然成为衡量一座现代科技馆软实力的标杆。

2 科技馆科普人才的现状及需求

2.1 什么是科技馆科普人才

科普人才,首先是从事科普工作的实践者,同时应具备一定科学素质和科普专业技能,其次在科普实践工作中进行了创造性劳动,为科普事业做出或愿意做出积极贡献的人。从科普人才的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科普人才是一种具有综合学科专业素质的科技实践人才,其综合性与实践性表明,科普人才不是可以通过单学科的高等教育学习所能培养出来的。

2.2 科技馆科普人才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的科普事业起步较晚,早期没有针对性的部门、机构来培养,在现有从事科普工作的人才队伍里,许多人都是通过长期工作实践成长起来的。从总体上,我们科普人才队伍数量庞大、但质量不高;科普人才分布不平衡,局部地区形势十分严峻;兼职科普人才队伍不稳定,不能充分发挥作用;面向基层科普人才短缺,科普培训人才缺乏。

随着科普事业快速发展,科普人才基础薄弱的现状已经成为制约科普事业发展的瓶颈,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专业技术人员和高素质高学历人才比例偏低。从我国科技馆设立开始的运作之初,以事业单位体制的运营模式的科技馆人员配置存在着重管理轻科研的趋向。长期以往就导致了科技馆的科普人才队伍中专业人员比例不高,而在新一轮科技馆新改扩建过程中,高素质高学历的人才引进的时日尚短。

(2)在专业技术人员中复合性人才缺乏。在科技馆的内部人员调控,在职培训机制的不完善等一系列体制问题,使专业技术员难以得到综合成长,在一定程度制约专业人员的成长空间。

(3)科普事业单位体制下难以留住人才。现在有科技馆事业单位的管理体制的约束,以及人才培养机制的落后和缺失,加上薪酬待遇等问题,让真正人才难有发挥的空间和用武之地,人往高处走的人才流失难以避免。

3 科技馆未来科普人才的需求

科技馆作为一个科普教育的公益窗口,肩负着向公众普及科学技术的知识、传播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宣传科学技术的成就及其作用,以培育公众对科学技术的兴趣,满足公众学习科学技术的需要,提高公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参与科学技术进步的意识,增强公众求知、探索和创造能力,为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所以,科技馆未来发展需要应备以下几类人才。

(1)创新型管理人才。科技进步在于创新,科普事业的推广与运营同样需要创新来促进发展。在传统行政体制下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未来科技馆的发展,传统体制的限制与约束与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对科普知识日益的增长的需求的矛盾需要富有创新理念的管理者对新局势进行破冰。

(2)科研型技术人才。从“中国制造”到“中国生产”的整个中国的经济发展转型的经验以及未来科技馆的需求定位来看,掌握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的研发能力是一个机构,一个行业才能在未来发展中占有竞争力和发言权。科普教育的专业特点也要求,科技馆的科研人才是综合性的科研人才,可以不需要精通一个领域知识却需要把几个领域基础知识进行综合运用。

(3)专业型策划人才。一个科技馆的管理水平与科研技术水平怎么能够体现以及科技馆的科普成果怎么更好地服务于大众,这都需要一个好的策划。专业的策划人才不仅深谙科学技术的知识,也需要了解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同时还要掌握市场的脉博,策划出与时代气息符合的科普教育活动项目。

4 科技馆科普人才培养路径

近十年的发展,全国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初显成效,科技馆的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人们的科技文化需求与思想观念也产生了变化,而科技馆的人才结构却没有太大变化,青黄不接现象严重。因此,培养一支观念新、懂经营会管理,能创新专业强的高素质科普人才队伍是当前全国科技馆系统势在必行的重点工作,是巩固全民科普建设基础,实现科技馆工作蓬勃向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针对科技馆未来人才需求和存在的问题,应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

4.1 转变观念,为科普人才成长创造良好环境

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是营造良好成长环境的前提,良好的环境氛围为人才成长成才奠定了基础。科普人才有应从工作转型,人事制度和文化建设等三方面来着手营造适应成长环境。

(1)场馆转型,从行政科普向科研科普推广转型。科技馆作为公益性科普教育事业单位,行政管理与科研教育一直存。在科技馆还需要自负盈亏时期,重行政轻教研是一些客观条件造成的,而随着国家对科技馆事业的大力投入与支持,生存问题已经不是困扰现在科技馆的主要问题,如何利用好发展机会,从行政为主向科研教育转型成为科技馆发展重要方向,从而促进专业技术的科普人才的成长。

(2)完善人才交流制度,有利于复合性人才成长。基于行政划分的业务部门,不利于科普人才的综合性成长,基于项目设计的矩阵部门结构可以让部门人员迅速成长成为熟悉各个业务领域的多面手,但在现有体制下难现实的部门设置调整,完善人才交流机制成为短期解决科普人才复合成长的重要手段。只有通过在各业务部门的实践和煅练,才能让管理人员懂技术,技术人员会策划,策划人员能统筹,进而形成一个大综合的人才成长环境。

(3)增强科普场馆的文化建设,营造团队和谐氛围。科技馆作为国家的科普公益的机构,是肩负着民族使命的,,这就意味着从事科普公益事业不能与市场经济利益相衡量,培养科普人才的使命感和民族荣誉感,强调团队合作,相互关爱,共同促进文化建设,让科普人才成在一个和谐温暖的氛围中工作生活,做到用情感留人,文化留人。

4.2 完善在职科普人才培训体制

(1)建立建全在职培训体系,为科普人才做好职业规划。在职培训是科普人才继续深造学习的主要手段,科普人才的成长模式决定了在职培训的优劣直接影响到人才质量,在职培训的频率也会影响到人才成长的效益的问题。所以,为科技馆员工职业规划的成长计划,完善在职培训体制,不仅易于科普人才的成长同时增强科普人才在科技馆的归属感。

(2)加强馆校合作,推动科普人才培训的学科专业建设。高校在科学技术学科上有一个系统而完整的学科体系,丰富的师资和理论创新成果,借助高校优势资源来人才培养服务,可以对科普人才的培训可以在知识上进行系统性培养,以弥补科普人才偏专业上的不足。

(3)加科普人才培训基地建设,促进科普实践项目发展。以项目促实践,以实践带发展的人才成长模式,很好解决了科普人才从理论学习到实践工作的转接,可以有目标有阶段促进科普人才的成长。

4.3 推进科普人才建设工程的实施

科普人才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从专业项目需求到基层普及推广,科普人才在不同领域、地区的类型划分和层次划分都有所不同。科技馆作为以场馆展品基础的展教科普场馆,科普人才的培养不仅是要对硬件环境熟悉,还需要懂得利用硬件设施进行持续的软件开发,然后通过一系列科普项目开展营造良好氛围带动所有人员联动成长,从而逐步把整个科技馆打造成基础研究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进而反刍科普人才的持续成长。在中国科协的《科普人才规划》中对科普人才建设工程提出了宏观指导意见和战略要求,在整个科普人才队伍建设工程的框架里,如何设立多方面全方位的不同层次科普人才的培养项目和实施,如何搭建起整个培训、服务和交流的平台使其发挥枢纽作用是整个系统工程实施的关键。

5 结论

科普专业人才是科普教育工作的重要保障.科普服务项目的开发、科普活动主题的策划、科普知识的传播等都在越来越需要植入科普专业化策划理念人及一定数量的专业策划人员的参与。我们在广泛动员现在社会各行业阶层的力量组建设一支强大的科普服务志愿者队伍是提高现科技馆科普服务工作的捷径,同时我们应该尽快推进和完善科普人才教育培训体系建设,培养具有一定专业水平,高素质的科普工作队伍是促进科技馆事业及全民科普事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 任君福.科普蓝皮书――中国科普基础设施发展报告2012-2013[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篇12

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我国对于科技的重视程度正在不断地提高,科技馆作为科普知识的生力军,特别是扎根基层的中小科技馆在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等方面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加大科技馆建设,加强科技馆展教功能是现在中小科技馆的首要任务。

1 改善展览支撑条件,弥补中小科技馆软硬件短板

由于起步较晚,实践经验较少,理论研究不足,科技馆事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和矛盾,中小型科技馆的问题和矛盾尤为突出。如果不加以重视和解决,将严重制约中小型科技馆的发展,影响大众科学素质的提高。

1.1 通过空间设计和艺术造型,弥补基础设施规模小,展厅面积不足的情况

科技馆展教面积过小,限制了展品的数量和摆放,而数量少、不成规模将直接导致对参观者的吸引力下降,甚至造成展品闲置,展厅内参观者寥寥的局面。利用有限的空间,合理布局展项和营造展厅氛围至关重要,通过布展的艺术化和展品造型的艺术化来吸引观众,以弥补展品数量少、展厅面积不足带来的人员减少的情况。

1.2 提高讲解员队伍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弥补展教资源形式单一,内容匮乏的不足

展品作为科技馆的灵魂,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存在,也是科技馆科普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各场馆普遍存在展品重复、缺乏创新的尴尬情况。科普场馆要求三年一改造,一年一更新,但许多中小型场馆由于经费不足,展品更新换代慢,且有些展品由于长期运行损坏严重,无法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科普需求。其次,缺少展品研发团队,展品研发采购和改造维修都极大依赖于少数发达地区的研发队伍,增加了展品的运营成本和维修费用。再者,展教形式相对单一。目前,中小型科技馆的主要科普手段依然依靠人工讲解。在管理上,讲解员大多是外聘人员,工作性质没有良好的延续性;科普志愿者的队伍不成规模,且人员流动性大,使公众对展品的理解没有达到最佳效果。培训专业的科普讲解队伍是提高展品活力的最好方式,讲解人员可以通过展品的科学内容延伸到某些科学小故事、小实验等来吸引观众的参观兴趣,同时也向观众传播了很多的科学知识。

1.3 逐步引进高层次人才队伍,弥补人才结构不合理情况

根据我国科技馆的在编人员调查的相关资料来看,中小型科技馆的专业研究人员、技工等人员偏少,人才结构不合理。大多数科技馆的人才培训、科普巡展、展品设计、制作等都出于初级水平,急需合理调整补充。通过合理的岗位设置,引进相关的高层次技术人才,是快速提高科技馆专业技术人员素质的有效途径之一。

2 以创新和互动性为重点,改革科技馆内容供给

2.1 实现科技馆展品展项设计内容上的创新

科技馆主要就是将一些先进的科学产品和高科技技术进行展示,满足参观者对科学知识的要求。现代社会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各种先进的技术在科技馆中的应用,能够丰富参观的途径,吸引参观者的注意力。传统的科技馆主要就是对科技产品的实物或者是一些科技模型进行展示,参观者只能观看到展品的外边,或者是通过讲解员的介绍,了解一些展品的知识,不能满足参观者对科学展品的真正的需求。利用互联网技术,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虚拟技术、声光技术等提升参观者的观看品味,能够对展品进行全方位的展示和解剖,能够使参观者更加直观的了解展品的特性。

2.2 重视观众参与度和展品互动性

我国的科技馆主要就是通过讲解员对展品的讲解来进行科学知识的普及。科技馆的这种展教方式只能使参观者了解到一些比较表面的知识,并不能真正的认识到展品的特性和功能,不能起到对科学知识学习的目的。而一些发达国家中的科技馆,他们不仅要要在参观者参观的时候安排专业的讲解员对展品进行介绍,还会经常举办一些科学讲座,邀请参观者参与,还会在网络上开办科学论坛,将科技馆的展品发送到论坛上,邀请科普专家进行讲解,并且参观者还可以在论坛上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的不解,观众真正的参与到科普的学习中,能够起到更好的学习效果。为了提高参观者能够真正的了解到科学知识,我国的科技馆应该丰富展品展示途径,提高参观者的参与度,使参观者能够和展品进行互动,自己发现展品的特性。

3 建设数字科技馆,拓展科技馆科普教育渠道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进步,科技馆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丰富科普的渠道。科技馆不仅可以选择在实地建立科技馆,来进行科普教育,还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在网络上建立网络科技馆。科技馆可以将展品网络科技馆中,供参观者观看,还可以安排科普专家在网络上进行展品知识的讲解,还可以对网络参观者的问题进行解答。因为现代社会智能手机的普及,大多数人们都可以利用智能手机上网,进入到网络科技馆进行科学的学习,可以使科技馆更加生活化,能够及时的了解到科技馆的产品更新情况,方便民众对科学知识的学习,为人们的科学学习提供更加全面的服务。

4.结束语

本论文主要分析了在科技信息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人们对科学知识探索欲望不断加强,科技馆为了满足人们不断提高的对科学学习的欲望,更新展教模式,补齐自身短板,提高人们学习科学知识的服务水平,发挥提高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平台作用,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培养高科技的人才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 江敏.广东科学中心\营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

篇13

1 科普活动创新的重要性

近几年来,科学技术快速发展,通过学校等正规的教育渠道已经没有办法满足我国对各种创新型和复合型的人才的急切的需求,科技馆是学生进行校外活动很重要的场所,而且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与培养创新型的人才方面上具有自己的独特优势,科技馆可以有效的弥补学校在科学教育方面的不足,进而可以成为学校的科学教育的有效的延伸。所以,将科技馆和学校的教育资源可以进行有效整合,令科技馆和学校的教育形成了良性的互动,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以及科学方法。

2 科技馆的社会效益

2.1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

科技馆开展的各种科学普及的教育活动有利于公众形成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自然观,而且有助于形成崇尚自然科学,相信真理,反对封建迷信,反对愚昧的社会风气。

2.2有力推动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科技馆可以传播给民众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以及科学思想,从而提高我国人民的科学素质,可以为社会培养出大批懂科学的劳动者,这对社会劳动的生产率的提高很有帮助,进而推动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2.3有效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

科技馆进行的科学教育活动不仅有效促进了科学知识与科技成果的宣传推广,而且也为科学研究与技术发明造就了可用人才,进而有效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大大进步。

2.4有利于建立健康的精神文明

科技馆对具体的科技成果以及科学家的事迹的积极宣传,有利于培养公众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以及高尚的道德情操,并且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有利于建立健康和文明的生活方式。

3 科技馆发展现状

科技馆事业在我国起步较晚,因此在实践过程中还存在不少的缺陷,在理论研究方面以及实践方面相对来说都比较缺乏经验。因此在发展建设的过程之中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和矛盾。比如在决策的方面,比较缺少求真务实的精神和态度,出现了贪大求全和盲目跟从以及随波逐流的不良现象,导致科技馆出现了有钱来建设却没钱来运营的现象。在科技馆的发展建设的方面,比较缺少理性和论证的有效规划,导致最后出现了投资浪费的不良现象。在科技馆经营的方面,比较缺少相应的完善的制度和理论上的指导,因此导致了管理方面的主体不明,而且没有先进的科学观念,因此现代社会对于科学普及的需求没有办法满足。如果不能把这些问题都合理的解决,那么将会对图书馆科学管理以及可持续发展带来重要的影响。

4 我国科技馆发展的建议

4.1采取有效措施解决经费问题

科技馆是一种公益性的进行科普教育的设施,资金来源在现阶段应该以政府的投入为主。可以建议各级的政府需要把支持当地科技馆的建设以及运行来作为必须要履行的一项公共服务的职责,加大投入,以保障科技馆的建设和运行以及展品的更新、展览的开发等经费需求。与此同时,还要制定一些法规与政策,以此鼓励当地的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以及海外资金来支持科技馆的建设,并且通过设立公益基金以及发行彩票,来建立多种渠道的科技馆的资金来源,有利于形成科技馆的长效的运行机制。

4.2解决好科技馆的展品问题

科技馆靠科技展品来吸引观众。如果已经建成的科技馆的规模比较大,但是馆里面空空荡荡的,这是是一种很大的浪费。但是,我国科技馆的很多现状证明,很多科技馆在建成之后,馆里面根本没有必须的常设展品,或者说,科技馆在建设最初,就根本没有考虑到科技展品的相关配制问题。这个是科技馆存在的误区,需要认真的克服。

科技馆在立项的时候,需要将馆内的展品配制来进行综合的考虑,而且是科技馆的建设是否完整的重要标志。科技馆外壳虽然完成了,不代表科技馆就已经建成。虽然对于自身没有相关展品的科技馆来说,可以暂时的借用或者租用别的馆的展品来进行展览。但是当展览结束后,科技馆就会面临着展荒或者是长时间的空馆。同时科技馆的相关展品必须具有科学性、知识性和趣味性。其中,科学性是前提,知识性是核心和目的,趣味性是手段。

4.3加强和改进科技馆的科普展教工作

科技馆要高度的重视短期的专题展览,并且将它作为快速提升观众数量以及扩大科技馆的社会影响的非常有效的手段。对于中小型的科技馆来说每年需要举办的短期的专题展览不应该少于5次,对于大型的科技馆不应该少于10次。还要注重和社会力量的相关合作,需要积极的引进社会上丰富资源,还需要及时的跟踪科技的发展动态、快速捕捉社会的热点、及时了解公众的需求,同时努力的开发出一些主题突出、内涵丰富、特色鲜明、很受观众们欢迎的短期的专题展览。最后在培训和实验等非展览型的科普教育的活动的开发的时候,需要大胆的探索与创新,特别是要注重与科技馆的展览相结合,努力创造出具有科技馆自身特色的非展览型科普教育活动的新模式。

4.4积极开展兴趣小组活动

科技馆还可以利用学生的暑假和寒假以及节假日来开展兴趣小组的活动,在活动之中,可以让青少年们进行大胆的思考,让他们可以拥有充分自由的空间,使青少年在获取到新知识的时候,还进一步的促进了他们的素质发展。同时对科技馆的资源进行免费分享,让青少年进一步的学习到课本之外的相关的知识,可以使青少年对课堂之上所学习到的知识进一步进行补充,开拓视野,并且进一步的激发他们热爱保护地球的热情,提高他们对科学的兴趣,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4.5引进和普及当代科技馆的先进展教思想和理念

在科技馆的专业人员中,当前特别需要宣传和普及当代科技博物馆以“发现与探索”为核心的展教思想,并以其作为设计展览、展品和开展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要加强科技馆理论的研究,逐步建立符合当代科技馆发展潮流并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馆理论体系。同时,还应积极引进现代博物馆营销学的理念,使展览等活动的选题策划、市场调研、观众定位、内容选择、主题确定、展品创意、风格设计、公关宣传、市场推广等的过程科学化、精确化,提高展览等活动的成功率和影响力,从而提高展览教育效果。

4.6为特殊群体提供贴心服务

科技馆得成功,依靠的不是豪华的建筑,也不是多样化的参观项目,应该还有对观众所提供的特色服务。科技馆不仅要满足普通观众的服务要求,同时要为老年人、残疾人等提供贴近生活的特色服务。对于老年人来说,由于走路慢,当讲解员在接待老人朋友时,走路要相对缓慢,并且放慢语速以洪亮的声音满足老人人群的参观需要。对于弱势群体,同样要给予充分关注。特别当青少年残疾群体到科技馆参观时,不管对方人数多少,工作人员都要提供贴心的服务,使他们不仅能够从中获得知识,感受到科普知识的伟大,还能感受到科技馆良好的服务态度。因此,科技馆要想取得长足发展,首先要树立在广大群众心中的形象,为不同群体的观众提供优质服务。

4.7加强科技馆专业队伍建设

应在我国现有高校的专业课程中增加科技类等课程,为科技馆培养通用型的专业人才。同时要加强对科技馆现有的专业人员的职业培训,并成立针对不同的岗位、不同的专业背景的工作人员的快速进修班,通过有针对性的“补课”,来培养许多“文博兼通”并且比较熟悉科技馆的展教工作的专业人才。要重点挑选一批比较具有科技类学术背景的学者来担任科技馆的馆长。还要加强各个科技馆内部的业务学习和学术交流,形成浓厚的学术氛围,建设学习型的科技馆,为科技馆的可持续发展奠定雄厚的人才基础。

5结语

科技馆是国家实施科普教育、提高国民科学素质的窗口,其发展演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传播科技知识、探索科技前沿、体现未来方向。科技的发展一日千里,科技馆展品的更新及新技术的应用日新月异。但无论发展到哪个阶段,只有立足根本、与时俱进,才能长足发展、青春永葆。在新形势之下科技馆如果想取得快速发展,不仅要不断地开拓科普资源,做好公益类的科普教育,而且还要主动的和社会各界积极进行合作,有效的拓展自身功能,积极探索如何引起观众对科技馆的兴趣,为社会与观众经常提供特色的服务,可以通过提高科技馆的服务水平,来提高自身的创收能力,积极促进科技馆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