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高效沟通法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二、产品介绍:
雷京魁、许虎光老师经过多年总结研究,将美国心理学家汤玛士・戈登博士首创的亲子教育课程(1963年首创,被译成多种文字,在30多个国家广为流传,每年参加训练课程的父母,超过500万人)本土化,深入浅出地阐述与孩子和谐相处的十大观念、亲子沟通法则。
《父母执照》产品体系包括:系列书籍:《孩子和我更贴心――给三亿父母发执照》;系列音像教程:《父母执照》――亲子沟通法则训练教程VCD;黄埔学堂同时推出《孩子和我更贴心》、《父母执照》系列课程:《孩子和我更贴心》图书系列,《父母执照》亲子沟通法则VCD教程,《父母执照》全国1000场演讲会,《父母执照》每周亲子沙龙,《孩子和我更贴心》零距离班,《父母执照》训练课程初、中、高级班、《父母执照》讲师班,《父母执照》网上论坛及会员卡;超级儿童强化集训营,天才少年全封闭强化集训营。
三、利润分析:
书及VCD产品销售毛利(以一个普通县级市场为例):
1、人口总数50万人的城市,平均共有13万户以上家庭。以5%计销量:130000×5%=6500户。
2、毛利润分析:县级毛利:以书及VCD毛利138.8元计。销售6500套×138.8=90.22万元。
3、风险评估:投资2万元,VCD则销售20000÷498=40.16套,即只要销售41套即可收回成本。
以无锡江阴市为例:有190所学校,共有中小学生233180人,教师13518人。以平均每所学校销售100人计,其市场即有19000套销量,产品毛利润至少在152万(以每套图书VCD利润80元计),还有演讲会、培训班。
相关链接:
可以进货,也可以试销后再进货。
省级抵押金5-10万元(全省区域总经销),地(市)级抵押金1-3万元(地区总经销),县级抵押金0.3-0.8万元(县级总经销)。(张东)
地址:210000南京黄埔路黄埔大厦十四层A座
篇2
二、启发学生质疑,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动性
提问是学生理解知识的基础,是学习的关键环节.启发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就是要学会寻找新旧知识的异同点,并在联想类比中发现其中的规律.没有提问,就没有理解,而没有理解的学习,就是无效学习.课堂教学过程的本质就是一种思维活动的过程.在课堂上,教师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索的时间,引导学生运用一般化的思维方式、特殊化的思维方式、类比的思维方式进行学习.著名数学家莱布尼茨在《论智慧》中指出:“我们必须使自己习惯于区分,即对两个或两个以上及其不同的事物,找出它们的相似点.显然,类比思维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思维方式之一,对于发现数学属性是极其重要的.在上例中,教师不但创设了良好的引入情境,而且为精心创设质疑情景做好了铺垫,通过进一步地设疑、释疑,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课堂具体操作如下:
师:过球面A、B两点的一组截面截得的一组圆绕弦AB旋转,使其与过A、B两点且过球心的截面与球面截得的大圆共面.这样,我们得到什么?
生:一组共面的有公共弦的圆.
师:同学们想一想,把立体几何问题转化为平面几何问题,我们要干什么?
生:要证明在平面几何中,一组有公共弦AB的圆的所有劣弧中,最大的圆所对应的劣弧最短.
师:那好,同学们在练习本上画一组有公共弦的圆,比较它们的劣弧的长短.
这样通过联想类比的思维方式,启发学生推出“过A、B两点的大圆的劣弧长是球面上两点间的最短距离”这一结论.当然,根据思维的流畅性,接下来要让学生思考的问题是:从图上看,一组共面的有公共弦AB的圆的所有劣弧中,最大的圆对应的劣弧最短,能证明吗?
三、加强师生的思维与情感互动,推动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下,通常是数学教师讲述的内容甚至是例题基本与教材并无二致.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听讲,教师成为知识的灌输者.由于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渐渐失去联想的激情,课堂气氛沉闷也就谈不上“高效”课堂.因此,教师要冲破师生之间的樊篱,重视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激发学生的奇思怪想,鼓励学生的怀疑质疑,为他们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想方设法用语言把数学模型展现出来.在课堂教学中,时时刻刻进行的是以提出问题、师生讨论探究为目的的联想、分析综合、归纳统一的思辨活动,这是高效课堂教学中最应提倡的学习方式.
篇3
高校学生档案是国家人事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生活及参加各种社会活动的原始记录,是学生就业、升学、出国进修、职位晋升的重要依据。目前,大多高校的学生档案管理仍局限于手工管理,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学生档案呈现出数量大、种类多、质量要求高、流动速度快、存放时间短、就业方式多样化、投寄单位多等新特点,迫使我们必须加快学生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学生档案管理系统(2009k01-49)”这一研究项目是经陕西省科技厅立项,由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生处和综合档案室共同承担的一个纵向基金项目,该项目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适应信息时代要求,设计并开发出一套适合于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学生档案信息管理系统,从根本上改变学生档案的传统管理模式,实现档案资源数字化,做到方便管理、服务学生、以人为本 。
一、学生档案管理系统功能需求
根据高校学生档案管理特点和实际工作需要,在充分调研和分析用户需求的基础上,按照结构化设计思想,该学生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学生档案信息录入功能。
学生档案信息除了学生的基本信息(姓名、学号、性别、出生日期、身份证号、政治面貌等)之外,还包括学生在校期间的入学、学籍变动、鉴定、实习、毕业、学位、奖励、处分、体检、出国、工作等其他信息。学生的基本信息在学生刚入校时由学生填写,并上报给院系一级的老师(如年级辅导员、班级班主任等)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上报给档案部门,由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建档管理。对于学生在校期间的其他纸质档案,比如学生的高考录取通知书、获奖证书、毕业证、学位证等,利用扫描仪进行电子化处理后再上传到系统中。
(二)学生档案信息查询功能。
借助于校园网,一方面,实现高校学生处、档案室、各院系的管理系统的接口衔接,全面掌握学生重要信息的产生、变动、审核及更新,以保证学生档案材料的准确无误,另一方面,实现学生突破地域时间限制,通过多种方式(学期,年级,班级,学号,姓名等)查询自己需要的学生档案。
(三)学生档案信息修改功能。
档案管理人员可以随时随地对学生档案材料进行修改、删除操作,实现了学生档案信息的动态管理。通过对用户权限的设置,学生等使用者只能查看自己的档案材料,无权修改和删除相关材料及文件。
(四)学生档案辅助功能。
添加学生账户时,提供批量处理功能,进一步减轻管理人员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凡涉及到学生档案信息的增加、删除、修改等敏感操作的,系统都自动进行日志记录,从档案信息的真实性、安全性方面提供保障;系统为档案管理人员提供信息公告编写与的功能,档案管理人员可以借此宣传学生类档案成果、相关的活动、讲座信息,进一步推动学生档案建设的法制化和规范化。
二、学生档案管理系统的实现
该学生档案信息管理系统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现有的校园网为基础,采用与操作系统无关的java语言和成熟的面向对象技术,基于主流的关系型数据库mysql和高效的web开发框架struts,按照mvc模式进行系统开发。系统主要包括档案信息管理、用户管理、日志管理、基础数据管理、角色管理、安全管理等模块,各功能模块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其中,档案信息管理模块主要实现学生档案信息的录入、修改及查询等功能。用户管理模块主要是对使用本系统的学生、学院秘书和档案管理人员等用户信息的注册及用户权限的设置,比如,学生用户只能上传自己的基本信息到所在院系,只能查看自己的档案信息,不能随意修改删除,而档案管理人员拥有院系、专业、班级的维护权利;添加、编辑和删除学生与院系审核人员的权利;查看学生档案信息材料、操作日志以及学生转专业、休学、退学等学籍信息的权限。日志管理主要针对有该权
的用户查阅系统运行日志,保证档案数据的准确性。基础数据管理是对学校院系、专业、班级等信息的维护,具体操作上是先批量复制上一年学校的院系、专业等基础数据,再根据本年学校的招生计划进行微调整。安全管理主要是为了防止档案材料被恶意修改,对扫描后的档案材料进行加水印处理,确保安全。本系统具有界面友好、简单实用、功能独特、支持灵活的excel导入、导出、pdf下载、打印等特点,系统自投入使用后,减轻了学生档案管理人员的重复性劳动,使学生档案管理工作更加科学、精确和便捷,从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学生档案管理系统的意义
1、提高了高校学生档案的管理效率。档案管理人员从具体的收集、整理、装订、保存等工作中解脱出来,既减轻了工作量,又提高了工作效率。
2、实现了学生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并减轻其管理成本。一方面,学校各职能部门、学生本人、用人单位等使用者可以突破时间、地域限制,查询浏览学生信息,实现学生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另一方面,学生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将学生在校期间的各项资料电子化,从档案库房、档案用具方面大大降低了学生档案的管理成本 。
3、有利于开发知名校友档案资源,加强学子和母校的联络。学生档案信息管理系统涵盖了学生在校期间学习、参加的活动等各方面记录,将知名校友的学生电子档案制作成影集,在学校校庆等重大活动中进行陈列展览,将会促使这些知名校友对母校产生更深厚感情,进而投资学校的建设,对学校的发展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
四、总结
学生是一所大学的主体,应用现代化管理技术来科学、规范地管理学生档案,是高校档案管理的必然趋势和有效手段。本文分析了学生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需求,并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实现了该系统,经过一年多的试运行,目前运行稳定,使用效果良好,深得档案管理人员好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档案管理人员应站在新的更高的平台上,提出更好更人性化更适合于我校学生档案管理的科学管理方案,使我校学生档案管理水平在陕西省高校名列前茅,并将学生档案信息管理系统推广到全国高校中,以期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作者单位:吴晓茹,张新宏,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档案室;文小琼,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生处)
参考文献:
篇4
因为高校薪酬管理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需要多个部门共同参与以及相互配合,共同完成管理工作。但这也造成实际参与管理工作的部门过多,太过分散,以至于无法有效地对职工信息进行整合,无形之中加大了管理工作的难度。此外,高校职工的薪酬类型具有多?踊?性质,如职称工资、岗位工资、课时补贴、五险一金等各种津贴。每个职工薪资信息包括十几个类别,这些信息都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整合和拆分,这些数据的管理都非常复杂,财务人员的工作难度系数也越来越大。
1.2 高校薪酬管理系统的自身局限性
之前在高校的财务工作中,工资系统是使用最普遍的应用软件。这种软件基本由高校自主开发,缺少更新,因此出现系统老化、功能落后等问题。现在高校薪酬管理系统是以Excel为基础来进行简单的数据录入与计算。尽管该软件的功能比较完善,能够简化薪酬管理的工作程序,但是目前的高校薪酬信息变得越来越复杂,Excel已经满足不了高校薪酬管理的需求。如何适应新计算机技术,是各高校薪酬管理系统需要面临的主要问题。
1.3 薪酬信息无法充分披露
自从国家税务部门将高校教师纳入高收入人群后,社会各界对此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对于高校教师的收入分配问题,不仅外界人员对此不了解,而且高校教师自己也并不完全清楚自己或其他同类型教师的收入。因为财务人员一般都将职工薪酬信息保存在计算机中,其他管理部门只能获取部分信息,并无法了解职工具体收入,职工本人也只能向财务处查询到个人收入情况。正因如此,领导无法准确了解职工具体工作情况,导致管理制度无法得到更新,对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也造成了很大影响。
1.4 高校管理系统管理层面的日渐提升
对于工资的管理,即便是已经采用了网络系统管理的高校也不得不使用局限于财务部内部人员才可操作的较为封闭的模式。而对工资有密切管理关系的校内职能部门缺少相关管理接口,像人事部门对人事管理的接口,出收票据的职能部门的管理接口,这些都是办公信息化所需解决的问题。
对于高校教师的酬金项目有很多,其中的一部分酬金的发放并没有纳入到工资管理系统进行统一管理,这更需要去构建一个新型的、符合现代高校发展的薪酬管理系统来规范学校的经济分配秩序。
2 高校薪酬管理系统的工作特性
2.1 以工作绩效为导向性
之前对于教师职工的职称评定、分房、工资等问题中员工的工作时间长短,年龄的大小都是影响评定的因素之一。因此,越来越多的公司采取绩效工资,不考虑工龄长短,只对个人能力的好坏作为评定的标准。所以高校薪酬管理部门也可以实施绩效考核制度,有利于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提高了工作效率。
2.2 实行薪资透明
在某些薪酬管理系统比较科学的高校中,他们对于新资的透明度都做的比较好的。这些高校的工资级别都是公开的,能让员工清楚了解到每级员工对应多少工资,并享受的是何种待遇,而这对低层员工的积极性推动是非常有帮助的。
2.3 薪酬水平的竞争性
薪酬水平的高低在人才吸引的市场中发挥强大的竞争力。但是薪酬的制定还是要根据高校自身的财务情况来判断,并且参考其他院校的薪酬水平。薪酬水平过高,会导致高校付出的成本过高,不利于学校的发展;薪酬水平过低,就不能达到招揽人才的目的,也限制了高校的发展。所以,薪酬水平的制定是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来仔细斟酌的。
2.4 薪酬的结构性
之前高校实施的是工资等幅式的结构,每个级别之间薪资的差距都相等。现在高校都在实行薪资曲线型结构。简单来说就是中低层次的员工岗位之间的薪资是平缓的直线,起伏波动不大;高等级的管理层次岗位之后的薪资波动呈上升趋势,与低层次岗位的薪资差距较大,以此表现出校方对高层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贡献的肯定,同时也激励了低层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3 薪酬管理系统的类型
3.1 知识工作类
薪酬管理系统具有强大的计算能力,可以处理很多复杂繁琐的计算问题,能满足财务人员的复杂计算的需求。
3.2 决策支持类
此系统能快速地为管理人员提供所需求的背景资料和个人信息,并自主筛选有利信息,根据所提问题作出应答,并提供多种备选方案。
3.3 自动办公类
能完成将教职工的信息采集、汇总、上传、下达等指令,实现高层管理者与基层工作者的相互连接,以及通知、公告、请示的传达。
4 新型薪酬管理系统的应用优势
4.1 节约人力成本
实施新型薪酬管理系统的自动化管理能够有效地降低人力资源的成本,释放了更多劳动力。使得之前的部分部门的管理人员从繁琐的计算任务中解放,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去做其他工作,大大加强了员工的工作效率。
4.2 提高了管理效率
管理人员通过使用系统,可以对在岗职工的工资信息进行快速查询,并将其导出进行汇总整合。这样就使得原本需要几天才能完成的工作任务,现在只需用手点击鼠标下达指令就可以快速完成。这样就提高了管理效率,能在更短时间内完成工作任务,进而提升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4.3 能明确分工,完成本职工作
高校使用薪酬管理系统能够明确各部门的分工,更好处理本职工作。因为之前高校的人事分工不够明确,常常一人处理多项工作,容易导致数据的重复录入,对于本职工作出现混乱。对于管理出现问题,则又相互推托,以至于不能有效地改善并解决问题。而通过实施高校薪酬管理系统,可以将具体的工作分为各个模块,一人负责一块,达到明确分工的目的。
4.4 实现信息共享
之前人事部门的原始数据,因为岗位分工不够明确,从而导致了数据的多次重复录入,加大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降低了工作效率。那么,使用薪酬管理系统之后,通过构建数据库的方法避免了数据的重复录入,实现了各部门的数据共享。
5 新型高校薪酬管理系统的设计
5.1 薪酬管理系统的设计理念
既然原先因为参与薪酬管理的部门太多导致工作效率不高,阻碍了学校发展,那么现在的新型薪酬管理系统就减少参与管理的部门,让整个管理系统分工明确,并且系统要规定统一的格式标准,各个分工部门录入时要严格遵守格式规定,以便于信息的共享与整合。分工部门的每个操作人员对职权范围内信息有权读取。财务部门则享有最高权限,负责将各个部门的信息进行整合汇总并导入,设置其他部门管理权限,确保信息的真实性,以及对教职工发放薪酬。管理系统需要定期的进行更新和维护,保证系统内员工信息数据不会出现问题。此外,该系统还需具备个人查询功能,教职工只需输入员工编号及密码就可登入管理系统,并查询个人工资信息。使得员工个人信息更加安全,有效防止了信息外泄的情况。
5.2 薪酬管理系统的设计要求
对于高校教师职工其他非按月定时发放的工资,通过校园网终端按部门由专人输入薪酬管理系统。系统对此自动生成凭证录入个人工资信息,这样有助于全面整合员工工资信息,节省了时间成本,释放了劳动力。
人事部门通过管理接口对教职工的引进、调离、退休、职务变更等信息以及相关的薪酬变动直接指令,并进行转换。对于其他职能部门也可以通过这个间接集成接口下达指令进行变更,并向财务部获权查询相关人员财务信息。
薪酬管理系统中包含了大量的教职工个人信息,为了保证这些信息的安全性,需要加强管理系统的安全设计。可以分级设置访问权限,将杀毒软件与防火墙结合起来,增强系统安全性。在存储员工信息的计算机还要配备备用电源,在遇到停电等自然情况时,备用电源能够自行启动,避免信息管理工作的中断,以及数据的丢失。
5.3 薪酬管理系统的设计目标
第一,要确保系统的用户接口方便使用,能够熟练掌握该操作系统。登入界面应具有美观性和简洁性。
第二,系统全程应设有帮助链接,以便用户有疑问时能迅速找到解决方案。
第三,对于系统而言,安全性是不言而喻的,系统必须具有完善的安全保护功能,以防止非法进入,导致信息外泄以及数据丢失。
第四,在相关部门对教职工人员信息进行改动后,要保持变更内容的不可擦痕迹与日志,并自动反馈到财务部门,以便财务部门工作人员进行核实。
第五,系统自身能具有一定的扩展性,易于修改、维护和扩充,并能适应业务发展的需要。
篇5
一、消费者的消费动机、产生动机的因素以及动机的类型
消费者购买动机是多种多样的,企业必须在市场调查的基础上,从心理学的观点对他们的购买动机进行分析研究。消费心理学认为:顾客的购买动机有感情动机、理智动机和惠顾动机之分。感情动机又分情绪动机和情感动机,情绪动机具有冲动性,即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情感动机是消费者精神风貌的反映,具有稳定性。理智动机是对商品进行了解、分析、比较后产生的,具有客观性、周密性。惠顾动机是顾客对特定的商店、厂家或品牌特殊的信任和偏好,它是感情动机与理智动机两者结合的产物。因此,我们说人的动机是受多种条件制约和影响的复杂的心理构成物。引起动机主要有三个方面:内部动力、目标引力、外界压力。内部动力包括迫切的需求,有效的兴趣,追求的理想,坚定的信念,牢固的世界观等。这些因素都可以成为人们行动的原因,使人产生生活动机。目标引力主要包括适宜的刺激强度,新奇、丰富的内容。如利于个人发展的条件,领导的高度信任,和谐的人际关系,优厚的生活待遇,舒适的工作环境,合理的报酬、奖励等等。目标吸引是动机产生的外因。外界压力是有形无形地强加于人的一种力量,迫使人们不得不前进,同样能使人产生动机。外界压力主要包括必须履行的职责,领导和亲友的期望,上级的督促检查,组织的批评惩罚,经常的评比竞赛,强大的群众舆论等。外界压力是动机产生的外因。由此可见,要引发消费者的购买动机,广告创意和广告宣传要同时考虑,既要激发消费者的内部动力,又要加大目标引力和外界压力,以使三种力量同时发挥作用,从而引发并强化消费者购买商品的动机。
过去,由于经济收入和消费水平的关系,我国消费者比较注重求实、求廉动机。在购买商品时特别注重商品的实际效用,讲究经济实惠、经久耐用,并不过分要求商品外观的美观、新颖。近年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物质需求得到了基本满足,追求商品的时兴和新颖的求新动机,追求与众不同的求异动机及注重商品的造型美、艺术美的求美动机在当今消费者心理中已占有重要的地位。此外,还有注重省时、省力,使用及维修方便的求便动机;追求厂家信赖,商品档次的求名动机;与他人攀比争荣的好胜动机;为从属于某一群体而消费的从众动机;出于喜爱、崇拜而产生的模仿动机等等。他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使消费者的购物行为复杂多样。同时,由于职业、年龄、文化程度、经济地位、心理因素的差异,购买的环境、方式、商业质量、价格、供求状况、销售人员的服务态度等不同,也会出现种种不同的消费类型。
二、消费者的心理活动——感觉认知
消费者从接触广告到购买商品的全过程始终贯穿着心理活动。消费者对商品的认识过程,是从感觉开始的。广告作为宣传商品价值的方法之一,直接作用于消费者的眼、耳等感觉器官,并同时产生如视觉、嗅觉、听觉、触觉、味觉等感官上的反应。同时,消费者在判断一件商品时也必然是由感觉开始,刺激引起神经兴奋,然后传入大脑皮层的神经中枢,形成对被宣传商品个别属性的反映,这就是由广告作用引起的感觉过程。随着感觉的深入,神经中枢把感觉的信息资料汇总进行综合分析,对商品的各种属性做出整体的反映,这个过程在广告心理学中叫做知觉过程。例如,同样一件商品,只因为颜色稍有差异或包装稍有不同,消费者可能一眼看中,进而购买,也可能一瞥过后,再不理会。这是感觉在第一印象中的心理作用。在广告心理中,我们对感觉的研究概括地讲有四个方面:1.适宜刺激:对特定的感觉器官的特定性质的刺激。如适合于视觉的广告课题不要在味觉上多浪费时间和精力。2.感受性:对刺激强度及其变化的感觉能力。如刺激的强度发生变化,而人们可能并未感觉到这一变化,但有时人们对一些微弱的变化很敏锐,这是广告设计中要注意和研究的。如有些产品的广告在经历几年的推广后,消费者已厌倦了广告,这时我们也许通过标志或小的图形的改动来强化消费者的记忆。3.适应性:由于刺激的持续作用而使人们的感觉发生变化。如在广告活动中,新的理念和新的广告创意,也需要消费者去接受这个理念,慢慢适应这个变化。4.感觉的相互作用:各种感觉的感受性在一定条件下出现此增彼减的现象。如在消费者和商品广告之间,在一定量的广告影响下,彼此都会产生新的感觉,促使彼此重新认识,消费者和产品及企业之间相互作用。
三、消费者的需求心理
篇6
一、高中通用技术课堂情境教学法的应用现状分析
1.教学缺乏真实性
将情境教学法应用到通用技术教学中是一项重大进步,其是通用技术教学创新的重要体现,其可实现教学质量与效果的不断改善。然而,情境教学法的真正应用效果却不尽然,教师将情境教学法应用到教学之中,并未考虑到其实际的生活环境,采用的方式与手段与实际不符,情境设计缺乏实际价值。情境教学法的应用,以实践教学为主,但是鉴于高中学校的实际情况,其缺乏足够的实验器材,并不能真正的满足情境教学的要求,教学设计活动以教室为主,使得教学的真实性缺失。
2.评价体系不规范
传统的高中通用技术评价方式是采用最K书面成绩考核的方式,该教学评价方式存在非人性化的问题,评价不合理、不规范,教学模式问题相对突出,成为当前教学中所面临的实际性问题。同时,若采用不公平的教学评价方式,学生的积极性会受到严重影响,只会为了最终的考核数据而考试,进而出现了一系列的抄袭问题,制约着高中通用技术课堂的高效开展。
二、高中通用技术课堂情境教学法应用的优化措施
1.结合生活实际践行情境教学法
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通用技术课程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与我们日常生活实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但是令人遗憾的是,很多高中通用技术教师在上课的时候都喜欢照本宣科,这样的教学方式是很难激发高中生的课堂学习兴趣的。为了有效的在高中通用技术课堂中践行趣味教学法,我们完全可以结合我们的生活实际展开教学,拉近通用技术与生活的距离。
案例:执教苏教版高中通用技术《设计的一般原则》中的“道德原则”的时候,我并没有直接向同学们讲授道德原则的定义是什么,而是通过图片、视频以及案例等形式向同学们介绍了食品安全中人们所普遍关注的地沟油事件。说到这个话题,同学们立刻来了兴致,大家议论纷纷。看到此种情况,我要求同学们分小组讨论地沟油对人体健康所产生的危害,并引导同学们探究和感悟技术设计活动中我们必须要遵循的道德原则。这样的情境教学方式比传统的直接向高中生灌输道德原则的定义效果要好很多。
结合生活实际在高中通用技术课堂中践行情境教学法,可以有效激发高中生的通用技术学习兴趣,这一点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已经得到了充分的证明。因此,我们高中通用技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多结合生活实际践行情境教学法,不断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质量。
2.结合动手操作践行趣味情境教学法
布鲁纳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往往是通过动手操作所获得的。”相关研究表明: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进行适当的动手操作,不仅可以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他们的课堂学习兴趣。基于此种情况,我经常在高中通用技术课堂中结合动手操作践行情境教学法,且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成效。
案例:执教苏教版高中通用技术《模型或原型的制作》这个单元的时候,在之前通过相关的学习,同学们对于常见的材料以及工具已经具备了基本了解,于此同时亦具备了基本的动手操作能力。假如此时教师仅仅依照课本单纯进行讲解的话,则很难激发起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为了有效激发同学们的课堂学习兴趣,我设计了“铁丝也疯狂”的这样一个动手操作活动。运用铁丝这种材料,让学
生独立完成铁丝作品。而同学们的心灵手巧也让我大感吃惊,他们制作出了很多精美的模型。通过这样的动手操作实践活动,他们不仅加深了对铁丝这一材料性能的认识,于此同时还掌握了技术活动中模具的作用以及模具的制作,可以说是一举几得。动手操作的实践过程亦是同学们兴趣养成的过程,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因此,我们高中通用技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多结合动手实践践行情境教学法,让同学们在动手实践中充分体验到学习通用技术的乐趣。
3.结合合作学习践行情境教学法
相关研究表明:在合作学习的过程当中,小组之间的同学可以进行充分的交流和合作,通过思维的碰撞,会产生创新的火花。这样的合作学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们高中通用技术教师也可以结合合作学习,在课堂中有效践行情境教学法。
案例:执教苏教版《技术与设计1》第五章“方案的构思及其方法”第一节“方案的构思方法”的时候,在对草图法进行介绍的时候,我先给同学们呈现出一个台灯的实物,然后要求各个小组的同学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对台灯提出改进方案,并用草图的形式呈现出来。任务布置下去之后,各个小组的同学立刻来了兴致,他们相互讨论和探究,最终设计出了自己小组理想中的草图。最后,全班同学在一起讨论哪个小组设计出的操作最科学,师生共同点评。在整个学习过程当中,课堂学习氛围一直都非常高涨,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亦得到了有效激发。
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合作学习比让学生自主探究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们高中通用技术教师必须要充分重视合作学习的重要作用,结合合作学习,在高中通用技术课堂中有效践行情境教学法,让我们的课堂教学充满更多的欢乐和灵动。
三、结语
将情境教学法应用于高中通用技术教学中,能够极大提升教学效率和质量,实现学生技术能力的快速增长。在情境教学法的应用中,教师一定要注重教学内容的把握、教学场景的巧妙创设,并且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以确保情境教学法的顺利实施,促进通用技术教学活动的有序进行。
篇7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据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国家高校辅导人员必须具备专业的理论基础知识和高水平的思想政治素质。这就是要求现代大学的辅导人员必须提高各项综合素质和能力,学会各种与学生交流和沟通的技巧和方法,在与学生的接触和交往过程中积极的采用各种有效措施来鼓励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高校辅导员只有采用科学可行的沟通方法和技巧才能够感染到学生,赢得他们的尊重和理解,更好的做好学生工作。
一、正确使用语言的艺术手段
1.正确使用谈话法与学生进行沟通
现在的大学生基本上都属于独生子女,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要比上一代的人弱,所以作为大学的辅导员就必须注意与学生沟通和交流过程中度的把握。现在辅导员解决与学生沟通问题的关键措施在于合理的使用谈话法。谈话法的正确使用能够最大限度的拉近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更能够通过谈话法来解决学生在生活和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谈话法的正确使用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建立平等的交流关系。辅导员在与学生的沟通过程中必须要和大学生之间建立起一种平等的犹如朋友间交流的关系,这不仅能够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更重要的是能够尽可能的解决问题。(2)谈话过程中语言要有亲和力。作为大学生工作的辅导员必须注意自己语言水平和其它方面的综合素质和技能的提高,有效的培养自己的亲和能力,更好的为学生服务。(3)避免消极语言的使用。辅导员在与学生的沟通过程中要注意避免使用一些消极的语言来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在现在大学的教学过程中,常见的辅导员对学生的伤害是一种语言上的直接性伤害。比如与沉溺于网络游戏中的学生进行沟通时,使用一些警告性的话语或者伤害性的话语来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直接性的评价。这样的谈话方式很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更容易导致学生放任自己行为发生,最后破罐子破摔。最后我们要求辅导员在整个谈话过程中科学合理的使用谈话法,保证学生健康成长。
由于大学生正处于由未成熟走向成熟的阶段,在这个时期他们更容易受到社会上一些不良因素和现象的影响和干扰,所以作为辅导员要针对这些问题采取一些积极有效的手段来对他们进行管理。比如:(1)规劝制度。比如在针对学生沉溺于网络中的情况就必须规定严格的奖惩制度,对于沉溺于网络中的学生辅导员要进行耐心的教导和积极的劝说,实在不行的情况下可以请学生的父母进行劝说教育,最终在辅导员和父母的帮助下使学生改正错误。(2)奖惩制度。建立严格的奖惩制度对于违反各种规定的学生必须进行严厉的处罚,对于表现良好的学生给予一定的相对应的奖励。所以在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过程中,辅导员要舍身处地的为学生的情况考虑,用通俗易懂的话语就每个学生面临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的处理,鼓励学生积极的面对人生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就这些问题进行合理的分析和处理,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观念。
2.通过使用指令性语言与学生合理的沟通
在对大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合理使用指令性语言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权威性语言的准确使用。在大学生关于法制课程及学校的规章制度的各种大学教学和活动的进行中,必须进行合理恰当的使用权威性语言。比如:“法律课堂的设置就必须严格的使用各种权威性语言”,强调权威性语言的威慑功能。(2)不同方式语言的使用。辅导员与大学生进行谈话的过程中必须根据不同类型的学生使用不同方式的语言教育;如果学生平时大大咧咧,但是内心想法非常细腻,就应该更加注重学生内心的感受,因为他们的内心极易受到伤害,所以要说话谨慎,多采用鼓励的语言,点到为止;对性格鲁莽的学生,要刚柔并济;对活泼好动的学生,要直截了当。根据学生的性格来选择合适的语言表达方式,最终能够起到良好的激励作用。(3)辅指令语言的使用。辅导员与学生的相处过程中,不应生硬的使用语言如“关上门”可以换成“请某同学帮忙关一下门”这样的辅语言就会更好的发挥指令性语言的功能。总之,指令性语言的使用要将这三个过程结合起来才能够取的较好的效果。
3.通过使用暗示法与学生正确的沟通
辅导员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可以采用暗示法来解决与学生沟通过程中的某些问题。辅导员与学生的沟通过程中使用暗示法需要几种暗示方法的准确使用。(1)语言暗示法。这就需要辅导员采用一些暗示的鼓励性语言来给那些经常去网吧或者在课堂上睡觉的学生。通过这种暗示性的语言,让学生感觉到被赞扬,积极主动的去思考自己以往的行为,然后改变生活态度,用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来面对以后的生活。(2)心理暗示法。比如在某个学生遇到困难时没有信心,辅导员可以请他讲述自己的问题,并积极的分析和解决问题,可以鼓励学生积极使用心理暗示法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所以,在辅导员的工作过程中,一定要积极的思考和仔细的观察每个学生的情况,就他们的各种情合理的运用暗示法来对学生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使他们快乐健康的成长。
4.通过使用鼓励法与学生进行沟通
虽然大学生大多已经成年了,但是还是需要给予他们一定的鼓励赞扬,如果一味的使用伤害性语言沟通,会对他们的自尊心造成严重的伤害。鼓励性法的使用不仅能有效的安抚学生的情绪,还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实际的教学和生活中,通常会出现一些经常旷课、沉迷于网络游戏甚至夜不归宿的“问题”同学,辅导员不能一味的批评指责,相反要多给予他们一些人文关怀。比如某大学的学生李某因为重视哥们义气的关系,在考试过程中帮助其他学生传递答案,结果被学校给予警告处分。这个打击对他来说是非常严重的以至于出现了各种消极低落的情绪。针对这个情况,作为辅导员就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来积极的开导李某。(1)安慰鼓励法。即辅导员可以用一定的方式和他进行交流和谈心,让他讲出心中的委屈和不满,鼓励他在今后的生活中要以此为戒,积极的开始新的生活。(2)开导鼓励法。辅导员可以将这样例子的同学的实际案例讲述给他听,让他知道不会因为这个问题的出现而影响到他的学业和前程,让他努力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和端正的态度来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3)激励鼓励法。辅导员可以帮助学生制定一个短期的目标比如:在期末考试中所有成绩都要达到学校规定的各项标准,在学生达到要求后给予一定的物质鼓励和表扬。总之,要采用个性化的手段和方法来对学生进行指导和鼓励,使他们更好的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
二、适当的使用辅助沟通技巧
辅导员在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沟通过程中,不仅要通过各种方法的合理使用将语言艺术充分的展现出来,还要进一步提高语言沟通的能力。此外,非语言沟通也会产生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手势、动作、面部表情以及眼神交流等。所以,辅导员不仅要合理地使用语言艺术,还应该注重非语言技巧的锻炼,将二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1.通过眼神接触进行沟通
在非语言沟通当中,眼神接触是一个重要的信息传递通道。我们说眼睛是人心灵的窗户,能够真实的表达出人所包含的感情。大学生如果对辅导员进行凝视,通常都是对辅导员投出了求助目光。一些经验较为丰富的辅导员在跟学生沟通时,会通过眼神接触来感受学生是否已经接受了交流信息。
2.通过面部表情的展示进行沟通
通常人的情绪能够从其面部表情直接展现出来,但是有时候也会受到人的自我控制。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学生出现兴奋的神情,那就表明学生已经对所学知识有所了解;如果学生出现疑惑的神情,那就表明学生没有理解,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大学生的很多表情,只要经过细心的观察和总结,就能够透过表面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总之,辅导员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注意自己的面部表情,同时还要观察学生的面部表情。人们常说:“微笑是人世间最温暖的语言”,辅导员可能只需要一个微笑,学生就能够心领神会。
3.通过语调来进行有效的沟通
人在说话的时候使用的语调、说话速度以及抑扬顿挫的程度等等,都能够帮助人们表达语意。比如说,辅导员与学生的交流沟通过程中可以用较为委婉和温和一点的语气,给学生一种平易近人的感觉,使学生在面对困难和问题时更加勇于向辅导员进行求助。
三、结语
总而言之,对大学生展开辅导教育工作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也会遇到很多的困难。教师和学生每天都需要进行大量的沟通,这就需要辅导员不断的进行总结和积累,尽可能的提高自己使用语言的技巧水平,发挥出语言沟通的重要作用,帮助学生解决更多的问题,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李涛.浅谈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的沟通艺术[J].教育与职业,2010,(23):80-91
篇8
在信息社会,企业管理的本质和核心是沟通,在日常管理过程中沟通是管理者经常面临的难题,沟通存在问题可能使企业有限的人力资源和其他资源无法实现最佳配置,也有可能使某项常规指令无法正常下达。沟通不仅是企业管理中的剂,更是企业落实经营管理思想的重要工具,是各级员工有效工作的基础。有两个数字可以很直观的反应沟通在企业中的重要性,就是两个百分之七十,第一个70%是指企业的管理者70%的时间用在沟通上;第二个70%,是指企业中70%的问题是由沟通障碍引起的。另外,企业里执行力差领导力不强的问题,归根到底,都与沟通能力的欠缺有关。在绩效管理的问题上,下属达不到目标,主要是下属对领导的目的或者期望事先并不清楚,当然无法使领导满意,也导致员工对年度的绩效评估不能接受。这无论是领导表达的问题,还是员工倾听领会的问题,都是沟通造成的问题。
从管理职能上讲,沟通更是管理的方法和途径。现代管理理论公认的四大管理职能是计划、组织、领导、控制,每一项功能的实现也离不开沟通。计划的过程需要以大量的市场调研和内部资源分析讨论为前提,市场调研和分析讨论就是沟通的重要形式。计划的形成就是良好沟通的结果。另外,计划的下达和正确执行也需要沟通来进行。至于组织、领导与控制,他们本身的过程就是沟通的过程。
从管理主体上看,在管理实践中,管理主体基本上是由参加管理活动的人或人群组成,这些人或人群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拥有相应的权利和责任,管理者向被管理者输出指令,并从被管理对象方面获取信息,从而有效实施管理。
从管理的对象看,可分为人、财、物三个方面,管理的实质是对各种资源对象的整合。沟通即是整合资源的有效手段也是促进整合的催化剂。
从管理过程来看,管理的过程是资源优化组合的过程,它必须借助于各种资源信息大量复杂的交流、反馈。没有这些大量的信息交流、反馈,管理的过程就要中断或残缺,甚至失去控制。
管理沟通有三大作用:
它是保证下属员工做好工作的前提。只有通过沟通让下属员工明白他的工作目标要求、所要承担的责任、完成工作后的个人利益,才能明确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选择什么态度去做。
它是启发下属员工工作热情和积极性的一个重要方式。主管与下属经常就下属所承担的工作,以及他的工作与整个企业发展的联系进行沟通,下属员工就会受到鼓舞,就会使他感觉到自己受到的尊重和他工作本身的价值,提升他们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它是下属员工做好工作的一个保障。只有通过沟通,主管才能准确、及时地把握下属员工的工作进展、工作难题,并及时为下属工作中的难题的解决提供支持和帮助。这可有助于他的工作按照要求,及时、高质量地完成,进而保证整个单位、部门,乃至整个企业的工作协调进行。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有效的沟通是提高企业组织运行效益的一个重要环节。没有充分有效的沟通,下属员工,不知道做事的意义,也不明白做事的价值,因而做事的积极性也就不可能高,创造性也就无法发挥出来。相反,如果有比较充分而有效的沟通,在让下属员工明了他所做的工作的目标和意义、价值后,会倍增他们的工作热情和主动性。
影响企业绩效的因素很多,其中员工个人绩效与团队绩效、组织绩效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员工绩效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公司的盈利状况及未来经营发展的方向,影响员工绩效有七个关键因素:
一、个人兴趣:兴趣是做工作的动力。如果员工对一份工作感兴趣,做起来就会事半功倍。
二、与岗位的适应性:不同性格的人所适合的岗位不同,同等情况下,性格不适合某一岗位的员工和性格适合某一岗位的员工,他们所取得的绩效肯定是不一样的。
三、是否感到公平;公平理论认为,员工经常会就自己的所得与其他人的所得及自己现在所得与付出之比的数值与以前自己所得与付出之比的数值相比较。当他感到明显的不公平,会自动减少对公司的付出,员工的绩效就会或多或少的降低。因此,公司应采取相关的措施,以消除或防止员工产生的不公平感。
四、公司的激励:激励包括两大类,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物质激励主要是指公司的薪酬和福利,精神激励主要体现在口头表扬以及培训与升迁的机会等。激励应该体现出及时的原则,如果激励不及时,就起不到应有的效果。
五、公司考核体系的影响:大多数公司的绩效考核或流于形式,或有失公平,或起不到应有的效果,绩效自然就降低了。
六、工作环境:良好、令人舒适的工作环境,会让员工提高工作效率,从而有利于自身潜能的发挥。工作环境不仅指地理环境,也包括人文环境。
篇9
一、消费者的消费动机、产生动机的因素以及动机的类型
消费者购买动机是多种多样的,企业必须在市场调查的基础上,从心理学的观点对他们的购买动机进行分析研究。消费心理学认为:顾客的购买动机有感情动机、理智动机和惠顾动机之分。感情动机又分情绪动机和情感动机,情绪动机具有冲动性,即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情感动机是消费者精神风貌的反映,具有稳定性。理智动机是对商品进行了解、分析、比较后产生的,具有客观性、周密性。惠顾动机是顾客对特定的商店、厂家或品牌特殊的信任和偏好,它是感情动机与理智动机两者结合的产物。因此,我们说人的动机是受多种条件制约和影响的复杂的心理构成物。引起动机主要有三个方面:内部动力、目标引力、外界压力。内部动力包括迫切的需求,有效的兴趣,追求的理想,坚定的信念,牢固的世界观等。这些因素都可以成为人们行动的原因,使人产生生活动机。目标引力主要包括适宜的刺激强度,新奇、丰富的内容。如利于个人发展的条件,领导的高度信任,和谐的人际关系,优厚的生活待遇,舒适的工作环境,合理的报酬、奖励等等。目标吸引是动机产生的外因。外界压力是有形无形地强加于人的一种力量,迫使人们不得不前进,同样能使人产生动机。外界压力主要包括必须履行的职责,领导和亲友的期望,上级的督促检查,组织的批评惩罚,经常的评比竞赛,强大的群众舆论等。外界压力是动机产生的外因。由此可见,要引发消费者的购买动机,广告创意和广告宣传要同时考虑,既要激发消费者的内部动力,又要加大目标引力和外界压力,以使三种力量同时发挥作用,从而引发并强化消费者购买商品的动机。
过去,由于经济收入和消费水平的关系,我国消费者比较注重求实、求廉动机。在购买商品时特别注重商品的实际效用,讲究经济实惠、经久耐用,并不过分要求商品外观的美观、新颖。近年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物质需求得到了基本满足,追求商品的时兴和新颖的求新动机,追求与众不同的求异动机及注重商品的造型美、艺术美的求美动机在当今消费者心理中已占有重要的地位。此外,还有注重省时、省力,使用及维修方便的求便动机;追求厂家信赖,商品档次的求名动机;与他人攀比争荣的好胜动机;为从属于某一群体而消费的从众动机;出于喜爱、崇拜而产生的模仿动机等等。他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使消费者的购物行为复杂多样。同时,由于职业、年龄、文化程度、经济地位、心理因素的差异,购买的环境、方式、商业质量、价格、供求状况、销售人员的服务态度等不同,也会出现种种不同的消费类型。
二、消费者的心理活动——感觉认知
消费者从接触广告到购买商品的全过程始终贯穿着心理活动。消费者对商品的认识过程,是从感觉开始的。广告作为宣传商品价值的方法之一,直接作用于消费者的眼、耳等感觉器官,并同时产生如视觉、嗅觉、听觉、触觉、味觉等感官上的反应。同时,消费者在判断一件商品时也必然是由感觉开始,刺激引起神经兴奋,然后传入大脑皮层的神经中枢,形成对被宣传商品个别属性的反映,这就是由广告作用引起的感觉过程。随着感觉的深入,神经中枢把感觉的信息资料汇总进行综合分析,对商品的各种属性做出整体的反映,这个过程在广告心理学中叫做知觉过程。例如,同样一件商品,只因为颜色稍有差异或包装稍有不同,消费者可能一眼看中,进而购买,也可能一瞥过后,再不理会。这是感觉在第一印象中的心理作用。在广告心理中,我们对感觉的研究概括地讲有四个方面:1.适宜刺激:对特定的感觉器官的特定性质的刺激。如适合于视觉的广告课题不要在味觉上多浪费时间和精力。2.感受性:对刺激强度及其变化的感觉能力。如刺激的强度发生变化,而人们可能并未感觉到这一变化,但有时人们对一些微弱的变化很敏锐,这是广告设计中要注意和研究的。如有些产品的广告在经历几年的推广后,消费者已厌倦了广告,这时我们也许通过标志或小的图形的改动来强化消费者的记忆。3.适应性:由于刺激的持续作用而使人们的感觉发生变化。如在广告活动中,新的理念和新的广告创意,也需要消费者去接受这个理念,慢慢适应这个变化。4.感觉的相互作用:各种感觉的感受性在一定条件下出现此增彼减的现象。如在消费者和商品广告之间,在一定量的广告影响下,彼此都会产生新的感觉,促使彼此重新认识,消费者和产品及企业之间相互作用。
三、消费者的需求心理
消费需求是消费者购买的驱动力。为了能使广告宣传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必须对需求、驱动力以及广告刺激有清楚的认识。需求是指人的生理上的一种缺乏状态,这种缺乏状态达到必须进行生理平衡的调节时,人体本身就会感到需求的存在。如因在生活或生产上的需要,对某商品产生需求的心理反应。所谓驱动力是指生理和心理上的缺乏而产生需求时,为了恢复生理或心理的平衡而产生的满足需求的一种推力。如喜欢某个商品,在外界广告宣传或别的因素影响下,驱(转第117页)(接第122页)动力会促使你心理上产生购买的欲望。一般的模式是:缺乏状态,到需求,到驱动力,再到产生行为。诱因:行为由驱动力产生,驱动力又源于需求,需求是因为某种缺乏状态,显然,缺乏状态是产生行为的根本原因。然而,这一根本原因是相对的。有时在某一外界的刺激作用下,原来的平衡会被打破,当呈现出的缺乏状态达到某种程度时又产生了新的需求。比如刚买好衣服时的心理感觉不错,碰巧在另一家商店见到了一种更令人满意的款式,这时心理的平衡开始动摇了。这种能够引起需求的外面刺激,我们称之为诱因。在营销活动中,广告有时扮演的就是诱因的角色。在消费群体中,消费者的年龄越轻,就越容易受广告的影响,特别是青少年儿童;而文化程度相对较高的消费群体或者老年消费群体在购买时就会受广告的影响小一些。
四、消费人群的状况分析
消费者是广告信息传播的终端,是广告所要影响的对象和目标。而消费者又因性别、年龄、收入、职业、文化程度、民族区域、地理分布、所处的社会阶层以及家庭状况等存在个体差异,因此,这些消费者的心理也会随着这些差异展现出不同的消费选择。据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参与完成的调查统计显示,各类人群及各年龄段有如下心理特点:女性花钱爱算计:女性中花钱特别仔细的占12.4%,比较仔细的占49.8%,花钱不太仔细的占20.7%,花钱很不仔细的占2.9%,不一定的占14.2%。年龄越大手越紧:40岁以上年龄段消费者花钱都“比较仔细”,并且表现为年龄越大越仔细,其中60岁以上的消费者近乎“特别仔细”。相对而言,20至29岁年龄段的消费者花钱最不仔细。学历越高、职位越高,花钱越不仔细:一般说来,大专以上学历的人们消费比较“大方”,而高中文化程度及以下的群体消费特征为“比较仔细”。从消费者职业和身份特征上分析,花钱最仔细的要数离休人员,然后依次是农民、军人、企业职工、科教文卫人员。花钱相对最不仔细的是私营业主、个体劳动者、企业管理人员、高校学生。不仅这样,如今的消费者在购物时还喜欢“看脸谱”:购买时装、化妆品,青年女营业员受顾客欢迎,不仅因为她们更懂行,而且还可以当场示范。而选购家用电器,青年男营业员就更受欢迎,一般消费者认为男青年应该对电器内行,而且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强。另外,中年女营业员因生活经验丰富、性情友善、注重待人接物等长处,最受消费者信任。人们买童装、食品、一般生活用品,都喜欢请她们当参谋,而且她们整体服务态度好,所以上商店找“商嫂”已成为许多消费者选择营业员的取向。因此,广告设计要充分考虑到消费者的特殊心理,针对不同类别的终端目标即消费群体进行创意与策划,使之成为营销活动中的有利助手。面对现今消费者消费心理的十大趋势:求实、求廉、求实、求美、荣誉、舒适、安全、好胜、好奇、好痞等特点,要充分反映消费者对理想商品的基本要求,又要吸引消费人群的眼球,广告宣传的方式就更需要在美、新、奇等方面下功夫。所以,只有不断学习,不断研究市场,不断分析消费者心理,我们才能适应未来广告发展的需要,才能使广告成为各类营销活动的重要手段,才能通过广告宣传来引发消费者新一轮的购买行为。
篇10
罗宾斯(Stephen P.Robbins)认为,沟通(communication)是指意义的传递和理解。要使沟通成功,意义不仅要得到传递,还需要被理解。沟通用最通俗的文字表达即为信息交流,指主体将某一种信息传递给客体,并期望客体能做出相应反应的过程。[1] 因此,沟通其实就是人与人之间进行信息传递和思想、情感交流的过程,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够协调人际关系、满足个人需求,还能维护心理健康。在院校教育中,沟通是维护和巩固师生关系的重要途径,有效的沟通,能够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创造有利的学习氛围,烘托高品质的校园文化。但就目前的社会现状而言,在高职院校大多数的老师和学生都认为师生关系是“较冷淡”的,甚至是“很冷淡”,[2]说明在高职院校教育过程中,师生间存在着较严重的沟通问题。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是学问,也是艺术,这与沟通的方法、时机、对象等不无关系。下面就以高等卫生职业院校师生沟通为例介绍几种沟通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以供同行借鉴。
一、建立平等观念
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往往认为自己是教学活动中的主导者和管理者,学生是被教育者和被管理者,因此在实施过程中,教师经常会有一种居高临下的态度,而这恰恰是当代90后青年比较反感的,因此在实际沟通中往往达不到应有的效果。所以教师首先要正确认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是组织者和引导者,要与学生在平等的基础上建立亦师亦友的关系,树立全方位为学生服务的理念,认真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和心理活动,以平等、和蔼的态度来对待学生,真正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真诚和无私,为师生之间实现有效沟通奠定感情基础。
二、加强与学生家庭的联系
家庭是我们每个人的港湾,对学生来说更是重要。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往往会第一时间和家人联系,把家庭视为自己的坚强后盾,相比于学校的教师,他们更加信任父母和长辈给他们提出的建议。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些,对于一些问题学生,及时和家长交流,通过家长引导学生在面对矛盾、压力和困难时如何有效化解,如何和老师进行有效交流等,为师生间的有效沟通搭建桥梁。
三、优化沟通渠道
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不但依赖于真诚的态度,还有赖于良好沟通渠道的建立。教师应充分利于身边资源进行有效沟通。面谈是是师生近距离交流的方式,对于重要问题采用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感觉到教师的关心和体贴,使沟通较为深入。班会、座谈会等也是比较直接的沟通方式,但需要的时间和精力比较多。由于现代科技的发展,手机和网络已经成为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教师可利用手机短信、QQ、微信等方式与学生交流,这种非正式的交流方式可能会让更多的学生接受,能够把当面难于启齿的想法表达出来,从而增进师生之间的了解,做到有效沟通。
四、恰当运用技巧
良好的有效沟通往往包含着一定的技巧在里面。比如,沟通之前先通过其他同学了解需要沟通的学生的兴趣、爱好、与同学的关系、性格特点等,沟通时就可以从该学生熟悉的人或者事件出发,让学生了解到与教师之间还有共同的话题,渐渐敞开心扉,乐于交流。因此教师应该学习一些人际沟通方面的知识,掌握一些比较适合高职生的沟通技巧,为师生良好沟通服务。
五、抓住有利时机
师生交流要利用一切可能的时机。课堂是师生互动的平台,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举手投足、言语表情等时刻反馈着教师的态度,教师当抓住有利时机,通过简短的语言、丰富的知识与学生沟通,以期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如实践课上教师要身体力行演示操作,甚至要手把手教学生操作,这种交流是无声的,却是令学生倍感亲切的;课间休息、课后休息时间教师可以与学生闲谈,时间很短,却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为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创造有力条件。
六、提高个人素质,增加和学生的亲和力
现在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是90后,他们是有个性的一代,对老师的要求也很高,他们喜欢博才多学、有气质的的教师。所以教师要不断丰富自己,内外兼修,提高个人素质和魅力,在授课的时候充分展现自己的专业知识,也可以利用专业知识为学生或其家人、朋友解答医学上的问题,增加个人魅力,让学生感到敬仰和崇拜,这样可从心理上缩短师生距离,增加师生间的亲和力,有利于和学生间的沟通。
参考文献:
篇11
电力系统管理中,重点是确保配电网正常安全运行,保障电力营销效益的重要手段。网络重构的作用在于,通过改变点的分段开关的接触开关,变换结构的网络的开关状态,从而使系统可以达到正常操作期间降损,消除负荷、保证电压水平的目的。降低网络线损是提高电力企业经济效益的关键环节,我国的线损率大致在9%左右,与发达国家相比尚有差距,10kV、110 kV配电网线损是地区线损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保持电网的稳定和提高效率降低线损是必要的环节。
二、原理
配电网络重构是确保配电网安全运行和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网络重构负荷数据由数据表中的区域值求得,再由下式
求得电源端的功率和电流,如果
则可以认为节点在安全系数和置信度下是安全的。式中,为节点的允许电流极限值,它综合考虑了节点处的开关设备及其下游相连区域导线的负载能力以及保护整定值,安全系数一般可取0.9~0.95。配电网要在相应的置信度下符合安全要求中的安全系数标准,简而言之就是要保证所有的节点均安全。如果
则认为满足安全要求,否则不满足。
考虑负荷相关性的启发式配电网络重构的流程如图1所示。
三、程序设计
图2所示为一个典型的配电网,图中实心圆点代表开关的合闸状态,空心圆点节点代表开关的分闸状态,节点上相应的数字是节点的编号,相应的箭头是系统的潮流方向。假设计划在某个时间段安排电源点13的检修,届时需要将区域3、5和7的负荷转移到电源点1和7的线路上,事先需要在确保运行安全的前提下的负荷转移方案。
对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假定电网的有功和无功负荷的系数值相等根据天气预报,降水概率为70%。经过长期的观测和分析,取出具有代表性的两组数据为例进行验证。
四、结果分析
方案一:对电源点13进行检修时需要断开其两侧隔离开关,如果将联络开关8合闸,即将原来由电源点13供电的区域3、5和7的负荷全部转移到电源点1供电的线路上。方案二:将联络开关11合闸,即原来由电源点13供电的区域3、5和7的负荷全部转移到电源点7供电的线路上。方案三:在考虑负荷相关性的基础上进行以负荷均衡化为目标的网络重构,得到的负荷转移方案为:断开开关4和开关10,闭合开关8和开关11。
参考文献
篇12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12-0008-03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已全面进入了竞争性发展阶段,各高职院校都不同程度地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和发展压力。从外部原因分析主要有两个:一方面是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日益增长,另一方面是持续增长的高职教育办学规模和适龄考生规模的相对减少所形成的生存和发展压力。而从内部原因分析主要是:由于办学时间相对较短,各高职院校基本上还处于探索建设阶段,普遍缺乏核心竞争力和办学特色。外因是压力和机遇,内因才是解决问题、突破困难的关键。为此,各高职院校都将创建自己院校的办学特色作为学院发展的重要举措。然而对于众多的后发展高职院校而言,对学院创建办学特色有着更加强烈的意愿与需求,但是这些院校往往又在办学资源和发展基础等方面存在的先天性不足,通过创建办学特色提升核心竞争力的路径面临着更多的困难。笔者将借鉴经济领域中的“体系竞争力”的理念,以后发展高职院校的代表柳州城市职业学院为例,探寻一条系统化构建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路径与方法。
一、关于体系竞争力
(一)体系竞争力的基本内涵
“体系竞争力”一词源自国外,经济学家最早将其用于对 IT 行业和房地产业中领先企业的发展成因分析,2004年这个概念在国内最早被用在了汽车行业。时至今日,体系竞争力在其他的行业或领域也开始得到重视,在金融银行领域(招商银行)、通信企业领域(康佳通信)、酿酒企业领域(酿酒工业协会)等多个行业或企业中,都已将打造体系竞争力作为企业或行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最早将“体系竞争力”引入中国的上汽股份总裁陈虹认为,体系竞争力具体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营销、品牌和网络的竞争力;二是制造过程中的质量、成本控制能力;三是工程开发能力,前瞻性地了解用户需求;四是采购能力,高质量、低成本、快速享用的零部件;五是对资金的运作调度能力①。时任上汽集团副总裁兼上汽总经理的丁磊则补充到,上海通用所强调体系竞争力,“就是从市场到开发、采购、物流、制造、营销,然后到销售服务整个业务链上的核心竞争力”,而这种“核心竞争能力进一步强化,变成超越对手,同时又难以复制的竞争优势”②。奇瑞汽车总裁尹同耀则认为,“体系竞争力不仅仅体现在技术上”,还在“质量、管理、营销等各个环节当中”③。而在招商银行的高管层看来,“体系竞争力的真正命门在于文化”,招行精心构筑的体系竞争力是在“从战略到管理,从制度到文化,从品牌到传播”的各领域中,“一览全貌,又环环相扣,相互支持,合力不容小觑”④。
透过上述观点,我们可以看到,尽管对体系竞争力的概念存在不同的理解与表述,但却有着共同的内涵关键要素,一言以蔽之,“体系竞争力”就是指组织在涉及整个行(产)业价值链和业务链各环节的综合实力。这其中包含着三个关键要素:
1.“体系竞争力”是一种综合实力,是基于系统化的发展模式。经济领域中企业之间的竞争是一种全方位的竞争。企业在激烈竞争中能始终处于有利的位置,获得更好的生存和发展空间,需要企业锻造的综合性实力。任何优势都不可能是孤立存在的,企业或组织不可能依靠一个单项或一个环节的优势来获取真正意义的竞争优势。这种综合性的实力是企业的整个业务链的体系性、系统性的优势,其核心实质就是基于系统化的发展模式,形成系统化、体系化的整体优势。
2.“体系竞争力”的构建核心问题是资源配置与利用问题。这是基于对全产业链和业务链各环节进行系统化锻造来实现的。系统性的核心就是对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科学配置。任何组织的资源都是有限的,一方面需要资源发挥“拳头效应”,即资源要像人的手指一样,各有所长⑤,通过合理的投入和科学的配置来保障各价值环节和业务环节中资源获得效益最大化。另一方面资源要解决“木桶效应”,即资源在配置时要注意均衡性,企业竞争是不能有短板的,任何企业都不能有“一好遮百丑”这种自欺欺人的错误认识。
3.“体系竞争力”的发展目标是保持组织永远的相对优势。企业竞争是激烈而残酷的,因而更具现实性。正如东风日产总经理任勇先生在概括东风日产的体系竞争力时所指出的,东风日产的产品从单项指标来进行比较时并不具有绝对的优势,但将这些指标全部结合起来对比时却有了其他企业产品所不及的优势。争取相对优势是务实的目标,而相对优势也会让企业或组织始终保持着危机感和紧迫感。
(二)“体系竞争力”对后发展高职院校办学特色构建的价值与作用
上汽通用五菱总经理沈阳在谈到体系竞争力对于企业的价值与作用时曾提过:“我们更需要关注的是体系能力的建设,体系能力决定了我们的长远竞争力。”⑥而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领域中,各高职院校都已看到了打造办学特色对提高自身竞争力所具有的重要的现实意义。打造院校办学特色已成为各院校在激烈竞争中获得突围、争取自身的生存空间和发展机会的重要途径。因此,将体系竞争力理念引入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构建具有极大的现实价值,尤其是后发展高职院校。
1.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基本内涵。在教育部制定的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中,对办学特色的解释是:“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积淀形成的,本校特有的,优于其他学校的独特优质风貌。特色应当对优化人才培养过程,提高教学质量作用大,效果显著,特色有一定的稳定性并在社会上有一定影响得到公认。”⑦由此表述,我们可以看到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的三个关键特征是:时间特征――长期积淀而成且具有一定稳定性;比较特征――兼具个性与优势;价值特征――内有价值与外有影响。“它既可以表现为学校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的独特风格,也可以扩展为学校的整体风貌。”⑧
2.后发展的高职院校在办学特色构建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与困难。相对于那些办学历史较长的高职院校,后发展的高职院校在新时期构建自身办学特色的过程中要面临着更多的问题与困难,概括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1)缺乏办学经验的积累。建校时间晚、办学时间短,无法在短期完成自身办学实践的积累,办学经验缺乏直接导致办学自信心的不足,“模仿”和“试验”是后发展院校在办学过程中的主要途径和方法,短期内难以形成具有真正意义的个性化特质。(2)办学资源的相对短缺。在外部环境上,由于是新建院校,学院的社会形象、知名度和生源号召力都相较不足,影响了对校外资源的吸附能力;在内部环境中,办学资源将长期处于相对不足状态。因此,“集中力量办大事,舍小求大”成为一种发展常态,对自身发展的系统设计能力明显不足。(3)发展方向稳定性不足,抵御市场变化的能力较弱。新建院校往往同时面临着规模扩张和内涵提升双重压力,特别是对于那些办学规模相对较小的院校,尚未构建起具有较强适应力的专业群组,缺乏探索差异化发展的原始积累,优势资源在积淀过程中难以获得相对稳定的环境。
3.“体系竞争力”对后发展高职院校办学特色构建的价值与作用。如前所述,后发展高职院校在办学特色构建中所遇到的困难与问题,其核心实质就是在面对有限发展时间和有限办学资源的现实情况下,各院校缺乏对办学资源合理配置的手段和方法造成的。“体系竞争力”理念为我们重新认识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构建要素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帮助我们明晰高职院校办学特色构建的原则与方法。
“体系竞争力”理念的核心实质,正是通过均衡发展形成的综合实力和基于资源合理配置的系统化方式,保持组织竞争力具有相对优势。“均衡发展形成的综合实力”,明确的是高职院校要创建办学特色的对学院自身发展的价值是战略层面的;“基于资源合理配置的系统化方式”,提供的是办学特色构建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与方法,是战术层面的;而“保持组织竞争力的相对优势”则是对办学特色的构建规定了时间范畴和参考标准。
二、基于“体系竞争力”理念的后发展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系统化构建的实践与研究
柳州城市职业学院成立于2006年,是一所典型的后发展高职院校。在“十一五”期间,学院实现了“大踏步、大跨越”式的发展,在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实训基地、技能培训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令人欣喜的成绩,在办学特色方面也在积极的探索,如在民族文化产业、休闲旅游产业、区级示范专业和实训基地建设,以及面向东盟的国际教育交流合作等多个方面都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这些成绩还远未达到能提升学院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程度。为此,本文基于“体系竞争力”的视角,谈谈作为后发展高职院校的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在创建办学特色方面的系统化发展思路。
(一)认清办学特色的构建对于高职院校发展的战略意义
办学特色对于一所高职院校而言,应与学院的长远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体系竞争力”的观点主张应当注重核心能力的发展,将打造办学特色与提升学院可持续发展能力相结合,打造基于均衡发展形成的综合实力,反对“为特色而特色”的畸形发展思路和急功近利的做法,打造基于均衡发展形成的综合实力,立足组织长远发展,着眼于硬实力和软实力方面的双重构建。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对于自身办学特色的构建也应该定位于此,应当将其扩展到如人才培养、办学合作和组织发展等各个方面当中,推动模式的创建、机制的创新、资源的重组、人员的流动和成果的外显,真正成为调动学院内部人、才、物、事流向的指挥棒。
(二)选择正确的竞争对象,坚持区域角色差异化发展的基本思路
后发展高职院校的招生办学与就业市场普遍具有较强的区域性或行业性,因此不可盲目求大求全或是选取不切实际的发展比照对象。“竞争力”永远是相对的,将自身置于适当的“体系”内去进行竞争力比照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选择区域角色差异就是一种务实的思路。区域角色差异就是收缩型市场定位,以院校所处的区域地位和竞争地位来制定竞争导向,以“取得赛跑中的胜利”⑨。在柳州城市职业学院的“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对发展定位有这样两句话,分别是“适应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城市化进程中现代服务业高端技能型人才”和“将学院逐步建设成为一所全区一流、全国知名、东南亚有影响、独具特色的培养城市化进程中现代服务业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广西示范性高职院校”。⑩从这个发展定位出发,我们应该关注到的要素是:区域性的示范院校、培养城市化进程中现代服务业人才,以及在区内、国内和东南亚的影响力。这是我们办学特色进行方向选型的重要依据。因此,我们提出结合学院发展实际的十二字思路,分别是:弱为我用、洋为中用、土为新用。
1.“弱为我用”。通俗的理解是大家都做得不好的,或都刚开始起步做的,我们就下大力气去做,争取走在前面,可以有效规避自身办学经验、成果和资源积累时间不足的问题。这方面,目前在学院组织开展的“素养工程”是一个极好的项目。该项目是学院内部针对高职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办学资源进行整合,对办学机制进行创新,提出转变学生工作处的部门职能定位和业务模式,以学生工作处统筹相关资源,建立起基于高职校园、学生生活和工作环境的,贯穿于整个高职学习期的立体化素质培养体系。高职生素质培养体系的特色创新项目,可以归属到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创新范围。一方面这是国家教育部门对高职院校提出的更高的办学要求;另一方面也是各高职院校的薄弱环节,在经济领域中属于“蓝海”领域。选择这样的方面来创建办学特色,有助于学院在新的竞争领域中获得先机。
2.“洋为中用”。简单的理解就是对外做文章,一方面是外国做得好的我们引进,做本土化工作;另一方面是与外国合作,开辟新人领域。这样可以有效拓宽办学思路、增加资源渠道,避免不自觉的同质化发展倾向。在这方面,学院目前开展的面向东盟国家的留学生教育和教育合作交流项目是一个极好的方向。该项目是利用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在东盟国家中的相对优势来开展教育合作交流,建立基于中国高职教育资源的外向型教育培养体系,可以归属于在国际教育与合作方面的特色创新。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国际化是一个大趋势,也是各高职院校未来应对内部竞争的重要突破口。学院推动国际教育与合作领域的办学特色建设,将已有的高职教育资源进行外向型改造,其本质上会推动学院办学向国际化标准靠拢,可以更好地吸纳和借鉴发达国家或地区的高职办学特色与经验,建立起良好的渠道和机制,促进学院的整体发展。
3.“土为新用”。可以理解为拿区域性的、传统性的、民族性的来做文章。鲁迅先生曾在《且介亭杂文集》中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足见民族的力量。因此,高职院校应该在区域化特色上做好资源利用与开发的文章。在这方面,学院有着一定的天时、地利、人和先机:“天时”是指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开发和文化建设高度重视与大力扶持;“地利”是指城职院地处少数民族区域,市域范围内就有两个少数民族自治县,民族文化资源丰富,同时又地处中国对东盟交流的前沿省区内,对外交流密切;“人和”是指城职院有着丰富的艺术教育师资基础和研究开发基础,在民族文化研究、产品设计与开发、艺术传承与演艺方面有着较好的资源积累和研究成果,特别是基于区域少数民族文化开发上,学院从制度扶持、机构设置、专业建设等各方面都开始有针对性地加大投入,开展了基于区域民族资源、以特色(优势)专业实训基地为核心的特色专业群建设项目,该项目可以归属于特色专业建设方面的创建特色。通过该项目将已有的涉及区域民族化资源研究、开发的工作进行体系化构建,形成区域性研究优势、专业办学优势和产业开发优势,是一项极具生命力的办学特色。
(三)加强系统化设计能力,坚持系统化构建办学特色的原则和方法
系统化的设计能力其核心就是一种顶层设计能力。办学特色的构建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积累、沉淀和再提升,涉及师资人员、技术力量、场地装备,以及社会知名度和接受程度等多个方面,既是内部业务链条的重构,也是外部社会价值链的再造。特别是对于后发展的高职院校而言,更不可能一蹴而就。要通过系统化设计来实现对有限办学资源的科学配置和合理利用,确保支撑办学特色的各业务链环节所需要素的系统化、有效务实的构建,避免办学特色的虚无和真空化。
柳州城市职业学院与众多新建的高职院校一样都是由多所院校合并组成,这种合并最大的优势就在于有充足的理据去进行资源调整,从组织到人事,再从管理到业务,均可以通过重新设计来实现新架构,可以有效避免因长期相对的办学体制和机制形成的“历史负担”,对于改革和创新而言是最好的土壤。学院可以极小的阻力推动在组织发展模式的整体机制上创建特色,即通过重组内部组织机构体制和业务管理机制来创建学院办学特色。学院已在推行“院级二级管理”中获得了宝贵的经验,应继续加强这方面的特色创建。
系统化构建办学特色的基础就是要在体制与机制上创新。城职院可以在此基础上创建一套支撑其他学院办学特色创建的体制与机制,如构建高职院校办学特色项目化管理的体系,可以归属于学院办学体制与机制上的特色创新;再如引入南洋理工学院(NYP)提出的“组织无界化”11的理念来构建,重点是市场化的人才流动和人才培养,核心是企业化的目标管理与财务配套。这里所指的“市场化”和“企业化”只是一种形象的概括,是指具有市场化和企业化特征的组织机构和管理机制,这也是当前中国事业单位改革的方向,更是难点。然而对于学院这样一所新建的院校来说,在组织机构上没有传统负担,在人员配置上没有资历负担,创建特色的难度和时间周期都会较小。
综上所述,发展永无止境,竞争时刻存在,着眼于构建各高职院校自身的体系竞争力才能保持高职院校的发展活力,才能获得可持续的发展动力,才能构建起名副其实的办学特色。
[注释]
①贺北时.汽车企业开始比拼体系竞争力[N].中国汽车报,2005-12-26.
②王政.上海通用:“卓越经营”勇争先[N].人民日报,2005-11-21.
③宦璐.奇瑞的体系竞争力在哪里?[N].上海证券报,2007-08-23.
④黄升民,邵华冬,庞全,等.葵花向阳 招商银行25年品牌成长的奥秘[J].市场观察,2012(4):37.
⑤⑥汪磊.上汽通用五菱凝力供应商打造体系竞争力[N].中国工业报,2011-02-25.
⑦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教高厅[2004]21号)[Z].2004-08-12.
⑧李名梁,谢勇旗.对高职院校办学特色认识的反思与重构[J].中国高教研究,2006(2):58.
篇13
高等院校中的公共艺术教育在当今已经成为人文教育领域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通识性核心价值理念则直接涵盖促进人的全面综合发展和培养塑造人的性格的作用。因此,公共艺术教育等相关课程在高校开设,其目的是旨在最大限度的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审美情感的感知能力,同时也可以有效增强学生对事物的洞察能力、对深层次事物的理解能力、以及激发学生交流表现能力和切实能解决事物关键核心问题的能力。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各方面具有现代“意义”进程在不断加快,教育教学改革作为现代社会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在国内的一些高等院校有序进行着,所以在这种大的背景和环境下,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发展正越来越被大众所广泛重视。与此同时,通识性价值理念也在不断被人们所熟识。当今世界变化飞快,信息技术正在被全球所共享,而通识性价值理念被运用到教育领域,这已经成为一种共识和“时尚”。赋予它一个新的专业名词为通识性教育价值,这种教育价值的核心理念在于把知识传授给大学里面那些非专业、统修或普修的、需要艺术知识的学生,它的最终教育目标在于适时培养学生的能力。
此外,高校大学生在人文素养方面主要教育内容的公共艺术教育,其培养人才中的核心意义和首要价值主要是体现在教育性艺术的功能上面,这是因为公共艺术教育作为一种人文素养上的教育,它首先需要面对的是青年在校学生,这就和英语、政治、体育教育一样,都是针对全部在校学生所必须施行的一种非主修专业的艺术通识性教育,它作为高校综合全面素质教育的一种类别,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学校所开设的公共艺术课程的学习和实践来不断提高自身对艺术作品的赏析、鉴别以及洞察审美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取得可以使自身性情逸趣和心灵感悟得以陶冶和净化,并能使个人的思维能力得到较大程度的发展。可以说,公共艺术教育在精神教育这个层面与通识性教育核心价值理念相一致。
但是从目前的前期调研的情况来看,公共艺术教育在高校的实施情况并不容乐观,很多院校即使在实施也是流于形式,这种现状究其原因是理念和观念没有得到很好的疏通和解决。
因此,让高校能真正实现公共艺术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条路走下去还有许多理论和实践方面的难题需要去破解,如何解决这些的问题,又如何能将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发展与通识性价值理念结合起来去构建研究,真正做到人文与艺术教育相融合后,使“全宽通”的教学理念,能在艺术类课程中开创出新的教育实践意义,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所深思的问题和研究的焦点所在。我们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去展开研究。
第一, 我们来详细例举些国内外关于对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
首先在国外,比如在美国的哈佛、麻省理工、耶鲁大学、普林斯顿等世界著名的一流高等院校都对艺术教育十分重视,这些知名的老牌院校不单是对艺术专业教育的重视,更是对所有学生在公共艺术教育的普识性上尤为重视。
全面发展人的自由是教育的最终目标所在。伟大的教育学家纽斯特在《大教学论》一文中提出了普智教育的思想体系,他的主张是把所有事物教授给所有人们的所有艺术,这个主张其核心思想在于寻找一种能使学生尽可能多地学到知识的教学方法,实在的希望人们都可以得到完善的教育,这些教育可以使人们能力和精神得到较为全面的发展。
早在十八世纪,席勒作为一名德国美学家第一次完整全面地提出艺术教育与审美教育结合的概念。他把审美教育作为一种特定专门的理论来进行深入研究。到了二十世纪开始,西方学术与理论界对艺术教育的研究发展进入了“快速路”,其中重要的现象在于许多高校开始极其重视开设或增设艺术类等相关教育课程,以达到着重培养学生艺术人文素养的目的。
美国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颁布《艺术教育国家标准》,这个标准提出后,明确规定艺术教育适用对象为所有在校学生,要求所有学生都能平等地享有艺术教育的权利,并切实保证了每一位学生艺术学习过程中所享用的资源和各种软硬件条件。还有在英国,大到各级政府教育和相关各个部门,具体管理细化到学校的各种教育教学方案的实施,都能充分展现出普及艺术教育在院校所受到的重视程度。 再比如德、意、荷等西北欧诸国也都将艺术教育作为评估本国教学质量水平的一个重要参考和考核指标。如柏林大学共有十几个学院开设各种艺术类相关课程供学生根据自身兴趣爱好的需要来进行选择。纵观所述,在国外,教育培养的各个年龄阶段艺术教育所构建的体系已经相对比较完备了,它的地位在学校的教育体系中也真正得到确立。
下面我们再来讨论下国内高校对公共艺术教育相关问题的研究。这些年来国内有比较多的专家学者对高校对公共艺术教育开展了各种不同层次的研究、实践和探索。比如,中山大学的程廷良在《在高校素质教育与艺术教育的关系》一文中提出,艺术教育是培养高校学生综合素养能力和个人全面发展能力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中南财经大学赵毅在《通识性思维在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中其功能性的展现》一文中明确指出,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在高校教育的实现途径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种作用对大学生艺术修养的提高、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艺术情操的提升都是有极大的促进作用的。可以说国内教育专家们对公共艺术教育对培养人所产生的作用,以及对其它一些学科的直接和间接促进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因为这个过程既要追求艺术自身的价值,还要追求艺术教育外在的价值和内涵,只有将这里外结合起来加以运用,才能真正符合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价值的体现。
第二,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发展问题主要根源所在。
首先,高校的公共艺术教育其目标宗旨在于让学生获得更多自由的教育的机会。然而当今高校在公共艺术课程讲授质量偏低,主要是因为其通识性价值理念没有很好地具体运用到课程中去。没有摆正通识性中这个“通”的内涵与专业讲授中这个“专”的关系。毕竟很多学生几乎不懂艺术,教师如果还拿专业课程的教授方式来教公共艺术课程,这样对非专业学生来说,其各种能力的提升是起不到实质作用的。
其次,公共艺术教育的所开设的课程数量较为缺乏。以前期调研的本省数所本科院校情况来看,公共艺术课程主要集中在音乐和美术类专业,具体课程的开设门数也是屈指可数,这和国家教育部制定的公共艺术教育指导意见,出现较大的出入,而且对学生选择公共艺术课程的条件也进行了较为严格的限制,并且在有限的开课数量的前提下,只要修完2~3门艺术类课程就可以获得学分,且不能超过这个数量的上限,这些规定的制定就使得那些对公共艺术感兴趣,渴望学习艺术的学生的学习机会被限制了。
再次,在公共艺术师资配比上也普遍存在不尽合理的现象。调研中发现,许多院校专职公共艺术教师占所在学校专业教师比例缺口教大。同时,许多院校在招聘教师时候并没有将公共艺术老师作为一个特定教育人才来招聘或引进。所招入的教师在专业上面是比较专业的,但是“通性”教学能力不足的局面,这样在公共艺术课程讲授的时候,课堂教学就会相对刻板,不能很好地将艺术课程与其他学科的专业进行融合讲述,自然也就无法实现公共艺术课程的理想教学效果了。
因此,高校教师在讲授公共艺术课程时候,要尽可能全面考虑接受这门课程的学生的特点,关心和考虑这些学生对课程理解和接收的能力,及时掌握其接受的程度,切不可以按照给艺术专业学生授课时候的思路和理念来讲授公共艺术课程,如期不然,其教学效果会大打折扣,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与通识性价值结合的拓展研究理念也会相去甚远,甚至背道而驰。
第三,以上这些是公共艺术在高校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我们可采取以下对策来解决这些问题。
首先,国内院校可以较好地吸收和借鉴国外在公共艺术教育与通识性教育价值理念成功结合的经验,并根据中国自身的国情对这些经验进行有效的合理的转换,并最终上升到立法的层面来加以严格贯彻和执行,这样才能将公共艺术教育发展与通识性价值理念构建结合的设想真正变成现实,让广大学生能真正从中受益。
其次,高校要切合实际地完善公共艺术课程体系的设置并保障其正常运行。这就需要高校的专家和行政机构的决策者们更新观念,不断丰富公共艺术课程教学方式,比如研究和讨论结合的方式。因为研讨式教学方式,能使得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形成良性互动,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将通识性价值理念落到教育教学的实处,使得课程讲授内容朝着多元化的目标不断迈进。同时,这些目标在迈进过程中还需要建立配套的公共艺术课程评价机制来对其成效的优劣进行检验。
再次,高校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将专业和通识融合的师资队伍发展起来,这是保证公共艺术教学质量优劣的重要前提之一。同时还要将师资的专职性因素考虑进去,因为非专职的公共艺术教师其责任心和敬业程度都会大打折扣的。
最后,各高校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和专长来发展校园艺术文化建设,这样可以从侧面来支持公共艺术课程的建设,促进隐性课程的发展,比如说各种类别的艺术文化艺术社团、话剧社等。学生通过参加社团活动,可以学到很多平时在课堂上无法学到的知识,这样既有效促进了校园文化发展,又可以繁荣校园艺术文化创新,可谓一举多得之举。
综上所述,虽然我国高校在这些年在公共艺术教育发展上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目前的公共艺术课程在实现通识性教育理念构建和综合运用上还是有较大差距的。虽然实际情况暂时如此,但我们坚信,随着我国高校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和发展,我国的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发展与通识性价值结合的理念在不久的将来一定能焕发出耀眼的光芒。
注:本论文为2014年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高校),课题名称:基于通识教育理念在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体系中的构建与研究,结题成果。课题立项编号:2014SCG215
参考文献
[1] 赵毅.通识性思维在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中其功能性的展现.中国教育学刊.
[2] 朱新宏.公共艺术实现价值对现代高校教育的所产生的作用和意义.教育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