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颈椎病病因及治疗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目前,颈椎病已经成为一种临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并且严重的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成为了严重降低人们生活质量的最严重的危险因素。由于颈椎病的症状比较复杂,病程也比较长,其症状表现为缠绵难愈的特点,已经严重的影响了人们的正常工作和生活。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电脑越来越普及、生活学习压力的也越来越大,颈椎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并呈现出低龄化的趋势。
1 传统中医对颈椎病的认识
中国传统中医学古典医籍对颈椎病的有关论述,主要散见于“痹症”、“筋病”、“骨痹”、“颈肩痛”、“肩背痛”等条目之下。中国传统中医学对于本病因病机的认识主要有:
1.1 风寒湿邪侵袭《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诸痉项强,皆属于湿”;“湿所胜……病冲头痛,目似脱,项似拔”。《素问?痹论》曰:“风寒湿邪流于筋骨,则疼痛难已”。《灵枢?大惑论》说:“故邪中于项,因逢其身之虚……入于脑则脑转。脑转则引目系急,目急则目眩以转矣”。《诸病源候论》提出“由体虚,腠理开,风邪在于筋故也”。由于颈部感受风寒湿邪,使局部气血循行受阻,不能荣养颈椎,可导致椎间盘变性,颈椎失稳,关节错缝,刺激神经根而引起颈椎病。
1.2 外伤蔺道人认为损伤可致“筋骨差爻,举动不能”。即颈部外伤后可遗留关节错位,椎体失稳,引发颈椎病。《医宗金鉴》指出“因挫闪及失枕而项强痛”,说明了颈肩痛是闪、挫所致的筋络、筋膜、韧带、肌肉等软组织损伤以及关节错位造成的症状。
1.3 劳损《证治准绳》云:“颈痛头晕非是风邪,即是气挫,亦有落枕而成痛者……由挫闪及久坐而致颈项不可转移者,皆由肾气不能生肝,肝虚无以养筋故机关不利”。认为诸如闪挫、久坐、失枕等慢性劳损因素均可引起颈椎退变失稳,阻遏气机,气停血瘀痰阻,导致颈项疼痛,清窍失养形成颈椎病。
1.4 颈部姿势不良《张氏医通》云:“有肾气不循故道,气逆夹脊而上,至头肩痛。或观书对弈久坐而致脊背痛”。指出长期低头伏案,颈部负荷过度可致颈椎病。
1.5 颈肌痉挛《证治准绳》说:“颈项强急之证,多由邪客三阳经也,寒搏则筋急,风搏则筋弛,左多属血,右多属痰”。认为颈部肌肉肌力不平衡,易导致椎力学失衡引起关节错位而发生颈椎病。
1.6 筋膜紧张《黄帝内经?经筋篇》云:“足太阳之筋……其病……上引缺盆,胸乳、颈维筋急”“手太阳之筋……其病……绕肩胛引颈而痛……颈筋急”“手阳明之筋……其病……肩不举,颈不可左右视”,认为筋膜紧张导致颈项强直引起颈椎病。
2 现代医学对颈椎病的认识
2.1 动静力平衡失调学说 不少学者[1-2]认为,正常人颈椎平衡通过两方面来维持:1)内源性稳定:包括椎体、附件、椎间盘及相连的韧带为静力性平衡;2)外源性稳定:包括肌肉的调节和控制,这是颈椎运动的原始动力,此为动力性平衡。上述任何一个环节遭受破坏,均可能引起或诱发颈椎正常结构及平衡功能的丧失,从而导致颈椎病的发生。
2.2 退行性变学说 人体颈椎在20~25岁便开始出现退变,学术界普遍认为[3-5],颈椎骨关节结构退行性病变可引起一系列病变:一是由于椎间盘退化髓核脱水、间隙狭窄-韧带松弛-椎体半滑脱。二是椎体缘、小关节、钩椎关节,由于外伤出血,形成骨赘。三是颈椎生理前凸消失或后径变窄,引起神经根及脊髓的压迫而产生症状。
2.3 桅杆假说(拉杆天线假说) 脊柱的骨性结构与骨间连接共同形成了帆船的桅杆,而脊柱周围附着的肌肉则好像稳定桅杆的缆绳,各方向相连在桅杆上的缆绳张力均衡,则桅杆稳定;反之则出现倾斜或断裂,在颈椎则表现为曲度的变化和某个方向的侧弯[6]。由于颈部不正确活动姿势(如长期低头),颈部肌肉韧带长期处于不平衡状态,引起肌肉防御性痉挛,椎体周围肌群因应力性疲劳损伤,任其进一步发展会加速其硬化、条索状改变的进程,从而使这些肌肉组织丧失其应有的功能作用,颈椎就失去了屏障的保护,加速加重了颈椎的退变[7-9]。
3 颈椎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目前中西医都认为颈椎病是难以根本治愈的,疗效标准主要考虑的是病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中医和西医对颈椎病的认识有共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治疗机理有不同也有相同,但均有一定的疗效。西医针对发病机制,主要采用制动、消炎、镇静、镇痛、牵引等方法,取得一定的效果。西医的治疗特点,是重视椎间盘和骨质的改变,对于重症患者还可以手术进行治疗,这是中医所不及的。但由于西医在诊断标准上存在的问题,导致了治疗上的不足,治疗上较少考虑软组织因素,较少考虑局部与全身的综合治疗,因此,疗效也受到一定的影响。
中医的特点是注重辨证论治,既针对骨的治疗,也针对筋的治疗,这恰是西医的短处。中医在临床实践中,重视颈部软组织的问题。中医认为,颈椎病是内脏功能减退的表现,是筋骨的退化,筋就是软组织,包括了椎间盘与肌肉。颈椎骨的退化过程是缓慢的,而筋退化和损伤往往是较快和变化的。颈椎病的发病部分与骨质增生改变有关,但也可能无关,单纯软组织的改变,也可出现颈椎病的临床表现,而部分病者虽然有骨质的改变,但只对筋进行治疗,亦可取得良好的疗效。同时,中西医辨证论治注重内外的平衡,在内扶助体内的正气,在外调整颈部筋骨的平衡,内外兼治。针灸和按摩是治疗颈椎病中比较有中医特色的方法,两种方法均因有效和简便而得到广泛应用。按摩讲究治疗颈周的筋结,重视整脊手法使颈椎恢复平衡,常常有立竿见影的效果;针灸常从远处取穴,通过经络的传导,有针对性地对病变的颈椎部位发挥治疗作用。因此,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椎病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黄刚,陈博来,孔畅.腹针配合旋转手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2] 郭元琦,陈丽仪,符文彬,等.腹针治疗颈型颈椎病63例观察[J].中医药学刊,2005,23(3):539-540
[3] 周金香,董华贞,陈文艺,等.小针刀配合手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J].湖北中医杂志,2010,32(8):66-67
[4] 卢艳玲,汪萍.颈椎病物理因子治疗配合康复护理的疗效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10,32(11):11
[5] 彭全利.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颈椎病96例[J].当代医学,2010,16(25):151-152
[6] 董福慧.临床脊柱相关疾病[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69
篇2
按摩属于人类社会中较为历史悠久的艺术,按摩应当是源于古人本能的自我防护意识,在古时候人类所掌握的生产力水平低,在生产生活当中难免要经历伤痛和病患,他们会下意识的抚触感到不适的地方,在抚触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之后,较为聪明的古人会注意把经验积累起来,最后从本能活动转化为主动的医疗活动,经历了历代人的持续积累、总结、提高后变成了正规的医术,
一、按摩学的发展历程
早于1949年之前,按摩疗法只是在民间存在和发展,因为那个时期国家对于民众卫生并不重视,特别是操作类别的中医技术,因而按摩当时不得不零散的分布于民间,这样的存在形式受地地域的限制,从业者彼此欠缺技术上的交流。不过,也正因为这个原因,其散布于民间,又由于我国广阔的地域特性使各地的病症不尽相同,从而各地的按摩技术发展也自成流派各具特色,比如各地的推拿正骨术,江浙地区的“一指禅”推拿术,山东地区的小儿推拿术等。在近代史中因为西医进入中国,按摩同中医的许多学科一样受到极大的冲击,不过按摩技术却在西医的冲击当中汲取了西医的生理解刨学等有关内容,使得自身更加充实和完善。
二、关于颈椎病介绍
颈椎病也叫做颈椎综合症,属于一类基于退行性病理变化的病患。这种疾病的主要成因包括坐姿不正确、韧带变厚、颈椎间盘突出、颈椎长时间慢性劳损、肌肉长期疲劳、颈椎骨质增生等,导致脊神经根、颈椎或颈部动脉被压迫,或肌肉软组织过度劳损等,因而发生多种功能性困难的综合性临床特征,多数现象为失眠多梦、记忆力降低、头疼眩晕、呕吐恶心、肢体麻木、肩颈痛、肌肉萎缩,更为严重的后果会出现行走艰难或瘫痪等。
三、颈椎病的种类以及发生原因
按照病症表现不同以及涉及的部位差异,主要分划分成脊髓型、交感神经型、颈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以及混合型。
(一)颈椎病发病原因非常复杂,重点包括3种因素,首先是外力原因。主导因素是因为积累性损伤、外力伤害等因素,引起颈部骨关节失稳后,钩椎骨关节变位、松动而引起两旁上下的横突孔发生了侧向或轴向错位,导致压制或刺激到椎部动脉。其次是结构性原因,含盖颈椎间盘突出、颈椎增生、钩椎关节囊出现了创伤性反应等。第三是血管方面的原因,显现为血管动力出现异常、血管发生异变或是出现动脉硬化。
(二)在中医当中把颈椎病归于眩晕、肩颈痛、痹症等领域。而按摩疗法却有疏通筋骨、疏导粘连、排寒祛风、镇痛消炎、清瘀活血、舒经活络等作用,进行过按摩治疗之后,可以清除神经根和其附近软组织中发炎导致的水肿,可以调节颈椎部分的血液循环状况,能够延迟或降低颈椎骨关节韧带的骨化及钙化进程,使肌肉更富有弹性,使小关节的功效得到改良。
四、采用按摩疗法治疗颈椎病的原理
(一)改善按摩部位的血液循环,缩短炎症消除时间。颈椎在出现部分病变时,常常会导致关节部位的软骨发炎,或是引起滑膜积液或水肿,使神经出现刺激性病症,采用按摩治疗可以通畅周边的血气,减低疼痛感,缩短炎症消除时间,因而实现医治的功效。中医当中觉得引起颈椎病的原因包括,一是肝亏肾虚,血气亏空的内因,二是外力损伤,邪风湿气入体等所致。血气在颈部流通不通畅,脉络阻塞不通是发病的主要因素。按摩疗法可以舒经活络顺、通畅血气、除邪风祛湿寒,同当代医学主张的“改善一定范围内血液循环,促进炎症消除”相似。
(二)延缓部分软组织发生痉挛,清除部分粘连病变。颈椎附近的软组织受到伤害发生病变,会出现非正常压力,使得颈椎部分结构的平衡性遭到破坏,从而导致颈椎的骨关节发生失稳现象,这样会刺激或者压迫到交感神经或椎动脉,使得颈椎动脉输送血量降低。颈椎周围的肌肉以及软组织发生的异常现象,在颈椎病的病因当中同椎间盘及椎骨同样不可轻视。借助按摩疗法放松颈椎附近的肌肉,以及关节囊、韧带、肌腱等,将软组织出现的粘连进行分离,实现放松通畅的疗效。
(三)调整颈椎的间隙,清除小关节的紊乱病灶,抑制骨质增生,调整血管和神经等位置状态。
神经根颈椎病大多是因为椎间盘萎缩病变、关节囊松弛、椎间隙变窄、关节突出、颈椎或其软组织发生了病变、小关节错位、椎体滑脱或移位等引起颈椎孔变细,使相关的神经根受到压迫,并且因为伴有水肿渗出、慢性发炎、肌肉损伤等问题,最终变成了肿块、条絮、筋结等使附近血液无法流畅循环。
椎动脉颈椎病大多是因为外伤或慢性劳损等因素引起关节失稳后,钩椎关节松动、移位从而影响到两旁的上下横突孔,导致压迫或是刺激了椎部的动脉。对此,采用正骨按摩疗法可以准确有效的增加颈椎的骨关节间隙,增大颈椎孔,缓解骨刺刺激和压迫神经根的情况,加强对增生骨质的吸收和部分水肿渗液的吸纳,改良错位的关节,以此削弱或清除神经根被压迫或是动脉被压迫导致的病症。
五、结语
颈椎病作为较为常见骨关节病患,其发病对象早已不再局限于中老年人,正逐步呈现出年轻化的态势。更多的年轻人正遭受颈椎病引起的病痛,他们的生产生活受到了广泛的影响。不过,颈椎病只要采取科学的预防手段或是经过科学的医治,其同样可以获得有效控制甚至治愈。颈椎如果发生不良现象,不可讳疾忌医影响治疗,一定要对其做到早发现、早就诊、早医治。
参考文献
篇3
Key words: spinal cord spondylopathy; bonesetting; traction
脊髓型颈椎病是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及其继发性改变导致脊髓或支配脊髓血管受压而出现不同程度脊髓功能障碍的一种疾病[1]。自2000年来,笔者治疗观察了56例脊髓型颈椎病,发现正骨推拿配合牵引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56例患者均依据《中医常见病证诊疗常规》的诊断标准明确诊断为脊髓型颈椎病。其中男性25例占44.64%,女性31例占55.36%;年龄最小者45岁,最大者76岁,病程最短者半年,最长5年,其中2年之内占80 %。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8例。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采用正骨推拿加牵引治疗
(1)放松手法:患者仰睡,术者立床头,双手在其颈后外侧作四指揉法5min。(2)正骨手法:患者侧卧,平枕、低头,术者用拇指、二指夹持后突棘突两旁椎板处作“定点”,另一手托其下颌,使头作前屈后仰活动。也可用牵引下推正,约3min。(3)强壮手法:提拿双肩部斜方肌、冈上肌,点穴:风池、肩井、肩隅、肩贞、曲池、合谷,约7min。(4)痛区手法:按摩四肢,约3min。周一至周五,正骨推拿手法,1次/d,每次20min,周六周日休息。1周为1疗程,最长5个疗程。(5)牵引:取卧位床边牵引4次/d,总定量时间15~20min,其中持续牵引时间10~15min,3次/d。间歇牵引时间15min,在间歇牵引时,间歇时间为30~60s,反复5次。持续牵引力相当于体重的15% ~20%。间歇牵引力为体重的10%。因个体差异大,颈肌的发育程度不同,牵引力也因人而异可从小量开始,如5kg开始逐渐加大重量,直到病人感到舒适为止。牵引角度主要根据发病部位而定,因为牵引角度不同,最大应力作用位置不同[2]。
2.2 对照组运用《推拿学》俞大方教授的常规推拿手法加卧位牵引,1次/d,每次18min,1周为1疗程,最长5个疗程。
3 结果
3.1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拟定。治愈:症状和体征消失,行走正常,肌力恢复4级以上;显效:原有症状大部份消失,行走可,肌力在原有基础上上升1~2级,肌肉稍松弛无萎缩,无纤颤,椎体束征(±);好转:原有症状体征减轻,行走尚可;未愈:治疗前后症状和体征无改变。
3.2 治疗结果
见表1。表1 两组疗效对比[例(略)]
4 体会
脊髓型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间盘退变及其继发椎间关节和其周围组织退变致颈髓受压而引起,是发生在椎管内较为严重的疾病,虽然学术界一致认为脊髓型颈椎病应尽快手术治疗,以免脊髓神经组织的不可逆损伤出现,但同时也提出应严格掌握手术指征,手术应在保守治疗无效的前提下进行,且手术远期疗效并不确定。[4]现代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对脊髓型颈椎病的认识更加清楚了,在诊断上因其不常见,且症状复杂稍有困难,CT和MRI扫描,对诊断脊髓型颈椎病至关重要,并可同时排除与其相关的颅脑病变、颈椎损伤和内脏器质性病变给予确认。辨证正确,才能施治有效。
此型颈椎病的病因,中医多认为属风、寒、湿、劳、疲引起,西医认为除颈外伤外是长期不正确用颈和骨及骨关节退变所致。尤其是随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导致此型病人的增加,应注意防护。推拿手法是祖国医学的宝贵遗产,以其无痛苦、无副作用、疗效显著,日益受到广大医患的欢迎。推拿手法治疗脊位型颈椎病的主要作用在于舒筋通络,活血散寮,整复错缝三个方面。采用正骨复位推拿手法进行治疗,可以纠正小关节错位,使颈椎恢复正常生理曲度,缓解突出物的神经压迫,可消除肿胀、分解粘连、解除肌肉和血管的痉挛,增强局部的血液供应,促进病变组织的修复,使脊髓受压逐渐恢复,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卧位牵引有利于后纵韧带和纤维环后部紧张及黄韧带的舒展,对髓核产生推力,并可使椎间产生负压吸引,有利于髓核回纳,从而减轻对硬膜囊和脊髓的压迫,使颈脊髓因受挤压而产生的缺血变性得到改善。但推拿时,手法宜轻巧平稳,禁忌暴力及过伸过屈动作,旋转手法及扳法应慎用。因为颈过屈时脊髓被拉长、绷紧,紧贴椎管前壁,易受椎体后缘增生骨赘、突出椎间盘的刺激和压迫;过伸时脊髓缩短变粗[5],脊髓同样易受椎体后缘增生骨赘、突出椎间盘及黄韧带皱折的刺激和压迫,运用旋转手法只会加重关节面磨损,使突出物更易刺激椎动脉、神经根或脊髓[6]。
在临床中,若采用上述方法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无效或加重,或就诊时已出现脊髓横贯性损害的症状、体征者,建议早行手术治疗。
参考文献
[1]马利杰.脊髓型颈椎病病病机制研究的进展[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2,4(2):167168.
[2]潘之清.实用脊柱病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371372.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J].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6.
篇4
2005年8月~2008年3月收治颈椎病患者1000例,经临床观察与治疗,总有效率99%,其中男600例,女400例,年龄18~85岁。18~30岁140例,30~50岁360例,50岁以上500例。轻型脊髓颈椎病5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3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300例,混合型颈椎病290例。
临床表现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表现:颈僵不适、颈部活动受限、手臂有针刺样麻感及触电感,头、枕、颈、肩、臂有酸疼感,这型患者约60%左右。
脊髓型颈椎病表现:下肢无力、酸胀、抬腿困难、步态笨拙、上肢、下肢均感麻木。症状多从下肢开始,严重者出现大小便失禁、偏瘫等,占10%~15%。
椎动脉型颈椎病表现:发作时眩晕,可伴有恶心、呕吐、耳鸣、突发性摔倒等,占10%~15%。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表现:枕颈痛、头晕、恶心、心慌、胸闷、手麻、怕凉、视物模糊、失眠等,约占10%左右。同时合并2种或2种以上颈椎病表现为混合型颈椎病。
发病特点
长期从事低头或长时间保持固定姿势工作如:会计、作家、秘书、司机、炊事员、外科医生、计算机操作员、教师等。生活习惯与爱好:卧床看书、看电视、睡高枕、大幅度颈部旋转活动、外伤、受寒等。
注意事项
行三维正脊牵引治疗后即可下床活动,当日不要做颈部按摩以免局部牵拉刺激加重水肿及疼痛。如有轻微不适属正常反应,休息6小时后即可缓解,如症状严重可静滴液体内加地塞米松。
三维正脊牵引治疗
原理:三维正脊治疗利用独特的慢牵引装置和快慢联动系统,将西医的牵引治疗方法与中医的推拿方法有机结合,通过牵引增大椎间隙及椎间孔,减轻其对神经根的压迫、减轻椎间盘的压力,从而缓解或消除症状。
治疗方法:①治疗:患者仰卧于牵引床上,将总治疗时间、牵引时间、牵引力、松弛时间、松弛力等数据输入微机,对于需要在慢牵过程中加快慢联动的患者,可同时输入快慢联动距离。患者在牵引状态下可缓慢地、尽可能大角度旋转头部。②治疗参数:一般设置治疗时间10分钟,牵引时间设置3分钟,松弛时间1分钟,松弛力应<牵引力的50%,快慢联动最佳设置距离22mm。牵引力的控制应根据患者身高、体重、病情、耐受力等控制。一般情况下牵引力设定按每5kg体重施加1kg进行计算。牵引力的参数一般控制在8~25kg,年老体弱者控制在8~16kg,对于脊髓型颈椎病不加快慢联动。③治疗时间:1次三维正脊治疗时间10分钟,每隔1天治疗1次,3~5次1疗程。如症状较重,患者治疗后无不适可延长5~10次1疗程。一般轻型颈椎病患者3~5次1疗程后即可见到明显的疗效。
篇5
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又称颈椎病综合征,是一组临床症候群。它是由于颈段脊柱的慢性劳损、急性外伤和中老年性椎间盘退变及其椎间关节退行性改变,累及其周围的重要组织如血管、神经根、脊髓、交感神经或颈部软组织,而出现各种症状的临床多发病。中医学把颈椎病归属于痹症范畴[1]。神经根型颈椎病约占颈椎病发病率的50%-60%。开始多为颈肩痛,短期内加重,并向上肢、手部反射;病变部位高者可向颈枕部反射,反射痛范围根据受压神经根不同而表现在相应皮节。皮肤可有麻木、过敏等感觉异常,同时可有上肢肌力下降、手指动作不灵活。当头部或上肢姿势不当,或突然牵拉患肢时,可发生剧烈闪电样锐痛,且肩部上耸。病史长着上肢肌可萎缩。触诊横突、关节突可有压痛或错位征,斜方肌、肩袖及三角肌等处有压痛。患者上举、外展和后伸有不同程度受限。40岁以上长期低头工作或睡眠姿势不良者易患本病。近年来由于电脑的普及等原因,呈现年轻化趋势。笔者应用中药袋热敷法配合牵引治疗和辨证施护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70例,均取得较好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该观察125例均为新津县中医医院针灸科住院患者,其中男75例,女50例;年龄最小30岁,最大70岁;病程最短20天,最长6年;平均2.8年。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颈肩疼痛和患侧上肢放射性疼痛、麻木、感觉障碍与根性痛、肌力减弱等症状,所有患者做X线或CT、MRI检查,均提示有不同程度的椎体后缘骨质增生,颈椎曲度变直,或反弓,或椎间隙及椎间孔变窄,或钩椎关节与关节突关节增生。将125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治疗组70人,对照组55人,对照组采用针灸、按摩、牵引、中频等方法治疗。
1.2 病例排除标准[2]。伴有严重眩晕、耳鸣、恶心呕吐,严重颈椎间盘突出,颈椎有骨质破坏,脊髓型颈椎病,颈椎严重外伤,排除颈椎外病变(胸腔出口综合征、网球肘、腕管综合征、肩周炎、肱二头肌腱鞘炎等)所致的以上肢疼痛为主的疾患。
1.3 治疗方法。
1.3.1 中药袋热敷治疗。中药热敷袋是新津县中医医院针灸康复科自制的一种热敷于患处中草药袋。该中药袋用大青盐、三七、当归、丹参、制乳香、制没药、制川乌、制草乌、川芎、桂枝、木香、羌活、伸筋草、独活、透骨草、鸡血藤、元胡、川牛膝、红花等中草药,研为粗末,装入布袋制作而成。治疗时,用塑料袋包裹中药袋置于微波炉高温加热3分钟,温度被皮肤耐受时,用毛巾包裹中药袋后放置于床头,患者取仰卧位,将颈项部暴露放置在中药袋上,温度过低后,再在微波炉加热,每次治疗30分钟,一天一次,15天为一个疗程。
1.3.2 牵引治疗。采用DYJ-3微电脑多功能颈椎牵引机,枕颌带电脑间歇牵引法,患者取坐位,枕颌布带固定,头前屈15°~30°,重量从10kg开始逐渐加至20kg,每次20分钟,两天一次,牵引7次为一个疗程。牵引时以患者感觉舒适,可耐受为宜,保证牵引的持续性。正确有效的牵引能解除机械性压迫,但要注意牵引时的姿势、位置及牵引的重量,并及时发现牵引过程中的反应。
1.4 护理方法。
1.4.1 中药袋热敷时的护理:①排除皮肤破损、溃疡、丘疹、过敏皮肤及其他皮肤病变的患者;②向患者说明本疗法的作用,注意事项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以取得合作;③热敷前,做好一般基础护理措施,保持床面平整,床单清洁;④实施热敷前,清洁热敷部位的皮肤,准确测试布袋温度,热敷时杜绝烫伤患者,注意保持药物温度应在60~70℃左右,不宜过高或过低,过高易烫伤颈项部皮肤,过低达不到热敷效果;⑤热敷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随时询问患者感受,定时巡视,及时处理治疗过程中出现的意外情况;⑥热敷时保持仰卧位,用毛巾将中药袋包裹;⑦治疗后注意观察局部皮肤有无皮疹、瘙痒、水泡等,嘱患者热敷后2h内不要洗澡,注意局部保暖。
1.4.2 心理护理。由于长期慢性疼痛和急性发作,患者痛苦不堪,常常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甚至担心瘫痪发生,所以患者易产生焦虑不安和恐惧心理。耐心讲解疾病的基本知识和治疗原理,介绍成功病例,消除焦虑和恐惧心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争取全面康复。
1.4.3 日常生活护理。指导患者日常生活活动中维持正确的卧、坐、立、行的姿势,保持正确的颈椎生理曲度,颈项部不要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减少慢性损伤的发生。提醒患者注意保暖,防寒冷、潮湿刺激引起肌肉痉挛,增加椎间盘突出内压。
2 疗效判定标准与治疗结果
2.1 疗效判定标准[2]。治愈:原有症状消失,肌力及肢体功能恢复正常,观察3个月未见复发。显效:原有颈肩臂疼痛症状明显减轻,但在某些诱因下发作,颈、肢体功能改善。好转:原有症状、体征程度较前有所减轻。无效:原有症状和体征无改善。
2.2 治疗疗效结果。
表1 两组临床疗效(n,%)
组别例临床治愈显效好转无效总有效率治疗组70104212691.42%对照组5561917885.45 注: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总有效率比较P
2.3 疼痛评分。将两组病例治疗前后使用数字疼痛评分法进行疼痛评分并进行比较,具体见表2。
表2 疼痛评分比较
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前5.24±1.525.45±1.49治疗后1.25±1.183.26±1.42 注:两组治疗前比较P>0.05,无统计学差异性。两组治疗后比较P
3 讨论
篇6
1 材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与分组选择临床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100例,男65例,女35例;年龄32~69岁,平均年龄62岁;病程最短者3年,最长者15年,平均9.1年。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综合组(观察组)50例、卧牵组(对照组)50例。两组年龄、性别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依据临床症状体征及颈椎CT和X线确诊。
1.2方法
1.2.1综合组治疗方法包括卧式颈椎牵引、颈椎按摩、颈部应用电脑中频电疗仪。①卧式颈椎牵引:采用沈阳蜡疗机械厂制造的VQC-Ⅰ型颈椎牵引床,用颌枕布带行颈椎牵引,为仰卧位,牵引角度可调,病变在颈椎上段用小角度牵引,在颈椎下段用较大角度,结合病情适当调整牵引角度,牵引重量在6.5~8.5kg范围内,依患者耐受程度逐渐加量,20min/次,2次/d。②颈椎按摩:选择颈椎前屈30°,以此为中点,做前屈后伸及左右侧屈运动,同时采用颈椎压痛点穴位按摩并做颈后肌群放松疗法,40min/次,1次/d。③电脑中频法:采用北京翔云电子设备厂K8832-T电脑中频电疗仪,选用正弦调制中频电疗机1号处方(治疗腰痛,颈椎病),采用4cm×6cm铅板电极一对,固定法,一极置于患椎部位,另一极置于患侧肩背部,电极下衬一层湿绒布垫,治疗剂量为耐受量,20min/次,1次/d。④综合组经上述治疗14d为一疗程,每疗程之间休息3d,共两个疗程。
1.2.2卧牵组其治疗方法采用卧式牵引,时间、刺激程度均与综合组卧式牵引法相同。
1.3统计学处理数据统计疗效用百分比,组间有效数据比较采用x2检验。
2 结果
2.1近期疗效标准显效:症状体征消失、影像学改善或恢复正常、颈部活动自如;有效:症状明显改善、体征消失、影像学改善、颈部仍有不适;无效:治疗前后症状及体征和影像学均无改善。
篇7
1 青少年颈椎病的病因病机
1.1现代医学对青少年颈椎病的病因研究 随着计算机及互联网走进千家万户,学生学习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许多青少年开始出现头、颈、肩、臂部的各种临床症候群,通常以"电脑综合征"、"项背综合征"、"颈部软组织劳损"等不同名称命名。1994年,张先发等首先将其命名为"青少年颈椎病"。从现代医学角度,临床研究表明[3-6]青少年颈椎病变的发病原因主要有:①颈项肩部软组织慢性劳损;②感受风寒湿邪;③不良情绪;④上呼吸道感染;⑤颈椎先天畸形;⑥外伤;⑦体育锻炼不足;⑧家长及青少年对颈椎病的知识的缺乏。张先发[7]等认为儿童、青少年长期不正确的坐姿、睡姿和不良的生活习惯, 迫使颈椎和胸椎上段椎体的生物力学发生多方面的改变, 主要以生理曲度的改变为特点, 引起生物力学的综合性失衡, 进而引起椎间盘退变, 使颈部的椎体排列和各种组织在形态、生化、生理学等方面逐渐改。刘洪涛[8]等选87例经临床确诊的青少年颈椎病患者的临床及X线资料,对其病因和X线改变进行分析对比。结果显示青少年颈椎病是由于长时间低头伏案工作、学习或某些不良习惯使椎间盘长时间处于异常负荷环境下,造成椎间盘提前退变所致,其X线表现主要为颈椎生理曲度改变和颈椎失稳。覃永平[9]认为颈部的不良使用习惯,致使颈部长期处于前屈位,颈部肌肉和韧带处于异常应力负荷下,久之造成韧带松弛,是形成生理曲度变直或后凸的主要原因。王宇澄[10]等经研究证实,青少年颈椎病易反复发作,而颈椎生理曲度异常可能是导致青少年颈椎病反复发病的关键因素。
1.2 传统医学对青少年颈椎病的病因、病机研究 在传统医学方面,徐江[11]等认为:青少年颈椎病属祖国医学"痹证"、" 项强"、" 眩晕"、"颈肩痛"等范畴, 记录散见于古代医学经典中。而基本病因病机为:①风寒外袭, 经气不利;②跌仆闪挫, 壅滞经络; ③劳倦内伤, 气血失养; ④情志内伤, 气机失调。与现代医学基本相符。吴忌[12]等对137名青少年颈痛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所得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及因子分析得出结果为:青少年颈痛的主要病在位局部经筋,主要病性证素是气滞、血瘀、风寒、肝郁、脾虚、湿盛,基本病机包括气滞血瘀、风寒阻络、肝郁化火、脾虚湿盛。
2 青少年颈椎病的临床表现
青少年颈椎病主要表现为:颈肩背部酸胀疼痛、头晕头痛、颈部活动受限、恶心呕吐、上肢或手部麻木胀痛、心悸胸闷、颈项部条索状物或硬结、颈项部局部压痛等。有临床研究[3]通过影像检查发现:颈椎轻中度增生 (141例,78% ) ,颈椎曲度变直、反张(81 例,45% ) ,颈椎侧弯(13 例,7%) ,颈椎失稳(3 例,2%) ,颈椎间隙狭窄(4例,2%) ,先天畸形(3 例,2%) 。4名颈椎间隙狭窄的患者经 X 线片检查,均有不同程度的椎间盘突出。吴忌[12]等报道:青少年颈痛中医症状出现频率在前15位的症状依次是:易感疲乏(68.6%)、眼干不适(65.7%)、颈项部酸胀(62.0%)、颈部僵硬(58.4%)、视力减退(53.3%)、情绪 低 落 (49.6%)、头 部 沉 重 感 (48.9%)、多 梦(48.9%)、视物不清(48.2%)、口燥咽干(48.2%)、头痛(47.4%)、急躁易怒(47.4%)、健忘(46.7%)、胃胀(43.8%)、怕冷怕风 (43.8%)和少气懒言(43%)。黄德尤[13]等收集 156 例青少年颈椎病的临床资料和颈椎常规 X 线影像资料,分析探讨如下:颈椎生理曲度变直 116 例(74.4%)、曲度反向27例(17.3%)、颈椎失稳33例(21.2%)、椎体骨质增生26 例(16.7%),以 颈5,6椎体多见,但不及老年骨质增生明显。椎间隙变窄17 例(10.9%)、椎间孔狭窄10例(6.4%)、韧带钙化7例(4.5%)、椎体变异3例(2.7%),其中阻滞椎1例,永存骨骺1例,颈肋1例。均未见骨性椎管狭窄。刘军泉[14]调查抽样学生共1620例中小学生发现:青少年颈椎病影像学改变以颈椎曲度异常为主,初中组和高中组少数可见棘突偏歪。查体阳性征主要表现为:1.棘突旁压痛。2.颈项韧带弹响。
3 青少年颈椎病的防治措施
3.1预防 总结发现对青少年颈椎病的早期预防是防治的关键,汇集各篇报道[14-17],目前预防措施为以下几点:①纠正不良的:a.严格正确的坐姿,避免颈椎长时间处于一种固定不变的姿势;b.纠正不良的睡姿:选择舒适适合的枕头,睡眠应采取侧卧或仰卧;c.避免长时间卧位或半卧位看书、看电视;②避免使用单肩挎包。③防寒保暖。④注意加强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并防止头颈外伤。⑤预防感染,及时治疗颈咽部炎症。⑥注意情绪调节,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⑦提高社会、家长及青少年本身对疾病的认识,引导青少年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3.2 治疗 目前,青少年型颈椎病多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但治疗方法尚未统一。姬洪全[18]等认为,对于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明确诊断后应及早手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发病早期应先尝试保守治疗,若保守治疗无效,出现肌力减退或肌肉萎缩、剧烈疼痛者则应采取手术治疗。单发交感型颈椎病多采取保守治疗。王庆甫 [19]等采用旋转托扳手法,治疗93例青少年颈椎病患者,3次/w,治疗周期为2w,并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颈椎病的疗效标准,评价治疗结果:治愈51例、好转40例,总有效率98%。赵保礼[20]等采用推拿联合颈椎操治疗33例青少年颈椎病患者14d,总有效率 93.94%。朱虹[21]等采用针刺、过伸位牵引、短杠杆手法微调综合治疗青少年颈椎反弓 30 例,针刺1次/d,牵引2次/d,手法1次/d,10d 1个疗程,治愈率93.3%。总有效率100.0%。孙晴[22]等采用中药熏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青少年颈椎病235例,总有效率为99.14%。
综上,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期,罹患颈椎病,学习、生活和身心发育会受到严重影响。通过查阅文献,针对青少年颈椎病的特点,我们应该做到,教育和预防为主,提高青少年及其家长对颈椎健康重要性的认知,使青少年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另外,青少年颈椎病病势一般较轻,多以生理曲度改变伴发的头颈肩部症状为主,并易反复,治疗亦应避重就轻,发挥祖国传统医学优势,然而,包括手法,牵引,及中药熏蒸治疗在内的物理治疗方案,尚未见统一标准,这也将是我们中医人未来的工作重心所在。
参考文献:
[1]见国繁,陆雪松,白金山,等.北京市平谷区城区中小学生颈椎失衡综合征现状调查[J]北京中医药,2012,31(1):52-53.
[2]王华东,孙保和,宿秀峰,等.青少年颈椎生理曲度500例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08,6,(1):9-11.
[3]苏江涛,赵伟忠,何颖强,等.某高校学生颈椎病致病因素病例对照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13,12:1470-1472.
[4]汤珊珊,林梅.青少年颈椎病的常见病因及干预对策[J]中外医疗,2010,38(27):131.
[5]唐汉武,林定坤,孙丽,等.某高校学生颈椎病患病现状及其危险因素[J]中国学校卫生,2009,30(11):1051-1052.
[6]杨红艳,彭海燕.青少年颈椎病的病因分析及预防干预[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7):596-597.
[7]张先发,沈利华,李建康,等.对儿童青少年颈椎病病名来源的探讨[J]西部医学,2009,21(2):337.
[8]刘洪涛,申宝忠,卜丽红,等.青少年颈椎病X线征象分析及病因与防治探讨[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12(33):6466-6469+6392.
[9]覃永平.青少年颈椎病研究现状简述[J]中国医药导报,2011,8(11):11-12.
[10]王宇澄,房纬,张玮.颈椎生理曲度在青少年颈椎病复发阶段与Northwick Park颈痛量表的相关性研究[J]天津中医药,2013,30(4):212-213.
[11]徐江,孙立军,由世浩.青少年颈椎亚健康中医病因病机研究[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27(2):232-233.
[12]吴忌,王庆甫,时宗庭,等.青少年颈痛中医证候特征初步探讨[J]中医杂志,2013,54(22):1937-1940.
[13]黄德尤,陆玉敏,李清锋,等.青少年颈椎病X线平片诊断价值探讨[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9,20(10):788-790.
[14]刘军泉.青少年颈椎病变及相关症状的调查研究[J]辽宁医学杂志,2013,27(4):180-181.
[15]纪经和.青少年颈椎病的相关性因素分析及预防[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2009,17(11):90.
[16]桂文,刘静,陈青红.健康教育在颈型颈椎病手法治疗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2,26(7):1788-1789.
[17]秦鸿利,王志杰,翟云起,等.颈椎病小龄化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0,7(11):33-34.
[18]姬洪全,周方,孙宇,等.青年颈椎病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9,19(2):117-120.
[19]王庆甫,黄沪,陈兆军,等.旋转托扳手法治疗学龄青少年颈痛的初步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0,18(4):22-23.
篇8
一、颈椎病概述
医学上对颈椎病的定义是:因颈椎间盘变性、颈椎骨质增生所引起的,以颈肩痛,放射到头枕部或上肢,甚重者出现双下肢痉挛,行走困难,以致于四肢瘫痪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它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间盘脱出症的总称,因此也称为颈椎综合征。中医学把颈椎综合征归属于痹症范畴。它是由于长时间的颈椎慢性劳损、外伤和中老年性骨质退化等,累及周围的重要组织,而出现的临床症候群。在体征方面,发病时病人颈部活动受限,作颈部旋转或活动可引起眩晕、恶心或心慌等症状;部分病人在患侧锁骨上听诊检查能听到椎动脉因为扭曲、血流受阻引起的杂音。后颈部拇指触诊能摸及患椎向一侧呈旋转移位,同时棘突及移位的关节突关节部有明显压痛。
二、常见病因
颈椎病的一般病因,是因为长时间的颈椎劳损。长时间的保持同一姿势最容易造成这种劳损。年轻的颈椎病人,多是从事长时间低头的“白领工作”。另外,习惯上的不注意,如躺床上看电视、读书,坐姿睡觉,枕头过高,也是较常见的病因。
头颈部的外伤也会引起颈椎病,由于这属于意外事故所致,我们只能在患病后加以保养。咽喉炎、牙周炎,中耳炎等炎症刺激颈部软组织或通过丰富淋巴系统引起颈枕部软组织病变,也会引起颈椎病。风寒导致的枕部软组织病变,也能引起病变产生症状。
除此之外,先天颈椎发育不良,因颈部不适而减少活动量等,都会引起或者加重颈椎病。
三、常见症状
颈椎连接着头胸,是头、颈、肩运动的中轴支柱。一旦这个部分发生障碍,对人必定产生巨大影响。颈椎病常见症状有:颈部疼痛且僵硬、有一种被束缚的感觉,活动不便,抬头、低头、旋转时都有困难;手臂、腿脚常有麻木、疼痛的感觉,乏钝无力。运动后感觉尤其明显,休息后症状减轻,且受天气变化影响,冷则加重,热则减轻;眼部肿胀,视力下降,头痛、眩晕、呕吐;有些患者还会出现记忆力减退或失眠、多梦。
多数患者都是从一般的颈部不适开始,但由于没有加以足够的重视以致越来越严重。所以一旦出现颈部僵硬、疼痛,头痛头晕,四肢麻木,视觉障碍,突然晕倒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四、护理和治疗
在就诊过程中,大多数症状较轻患者通过纠正姿势,科学的颈肩背部按摩就能恢复。药物治疗可以起到止痛、消炎的作用,针灸、推拿可以缓解颈部肌肉痉挛、促进血液淋巴循环。但治疗颈椎病,最主要的是恢复颈椎正常的生理曲度,让颈椎恢复原有正常、稳定的生物力学结构。所以日常保健有时比治疗更加重要。
以下这些自我运动疗法简单实用,每天按照它练习,对治疗颈椎病效果显著:
1、轻点慢摇:头部向前后左右各轻轻的点十次。然后左右交替,缓缓摇头。
2、摇橹渡海:双臂高高举起,向前后做划船的姿势。也可双臂交替,依次做。
4、颈部按摩:揉按颈部疼痛的地方或是绷紧的肌肉处,反复按摩,直到有发热的感觉。
5、四肢按摩:若四肢有痛感,也可以在手臂、腿脚上按摩疼痛或者肌肉紧绷的地方。
6、托掌抬头:身子坐正,放松颈肩,双臂向头顶后上方伸,十指交叉,缓慢抬头,保持10秒钟后恢复到正常坐姿,稍作休息再次进行。
7、洗脸:每天早晚,用手掌由下到上像洗脸一下揉搓脸部。
此外,加强锻炼,多晒太阳,保证睡眠等,对治疗颈椎病也很有帮助。患者还应该注重调解饮食,多吃富含钙、蛋白质、维生素B族、维生素C和维生素E的食物,比如:牛奶、鱼、猪尾骨、黄豆、黑豆,增强体质。
很多患者在治疗颈椎病时,也存在着严重的误区,比如盲目依赖“牵引”。很多人希望可以通过“牵引”增加椎间隙,放松颈部肌肉。但事实证明,许多患者在使用“牵引”之后,症状不但没有减轻,反而加重,效果并不理想。
五、预防
了解病因及发病的诱因这两个方面后,我们便可采取正确的措施预防颈椎病的发生。颈椎是脊柱的一部分,预防颈椎病要注意脊柱整体的保健。首先,应从年轻时期开始就注重加强体质锻炼,增强脊柱的稳定性。其次,要纠正生活工作中的不良姿势。增加颈部的活动量,避免低头时间过长,不躺靠在床上看电视、读书,防止慢性损伤。第三,要对头、颈、肩部的外伤保持警惕,加强保护。如坐车时候不打瞌睡,骑机车带安全帽。特别要重视运动前的预备活动,避免因不得要领而造成运功受伤,如前滚翻,倒立。一旦发生意外,应立即检查并进行彻底治疗。此外,老年人在天气寒冷时要注意颈腰部的保暖,尤其是睡眠时要避免颈肩受寒。由于年过半百,老年人骨质常出现问题,因此要注重钙质的补充。
由于长期伏案工作者及长时间持续低头手工操作者,其长时间低头将破坏颈椎生理曲度,导致颈椎生理曲度反张(反向弯曲),故工作中宜定时休息并进行适度抬头训练。从事电脑操作等人员,颈部长时间固定于一个姿势,也容易导致颈部肌肉韧带的劳损,工作中也应定时休息并适当活动,以增强颈部肌肉韧带的血液供应、增强弹性,避免积累性劳损。
六、结语
颈椎病虽然越来越常见,但它也是可以治疗的,而且我们也可以通过预防来远离它的侵扰。面对颈椎病,我们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当然,更重要的是掌握正确科学的预防与护理的措施。
篇9
【关键词】青壮年;颈椎病;影像学;脑TCD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03年至2005年1~5月临床诊断为颈椎病且影像学有异常的40岁以下患者82例,男45例,女37例,年龄最大39岁,最小21岁,平均30岁。
1.2 方法:收集其平片、脑TCD资料,并按颈椎病的影像学诊断标准,分别制成表格并填写进行分析。
2 结果
82例青壮年患者,颈椎正侧位、双斜位平片表现统计结果如下,生理曲度异常82例(100%),其中包括颈椎曲度变直56例,反弯曲14例,侧弯12例,一般侧弯均同时伴有侧位颈椎曲度的改变,椎体前或后缘骨刺形成8例(9.8%)椎间孔狭窄5例(6.5%)。67例脑TCD有表现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3 讨论
一般认为,颈椎病是在颈椎间盘退变的基础上发生的。而颈椎间盘退变通常在30岁以后才开始[1],所以颈椎病多发生在中老年人,而30岁以下年轻人患颈椎病者则较少见。但近年来笔者发现青壮年颈椎病并不少见,且有增加的趋势,和所见报道相同。颈椎病临床症状可分为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交感神经型、椎动脉型和食管压迫型、混合型。本组病例仅可看见颈型53例,神经根型18例,椎动脉型10例,其中包括混合型12例。
中老年颈椎病主要表现为椎间隙变窄,椎体唇样骨质增生,椎间孔狭窄等。本组病例中偶有8例看见单个椎体后缘稍尖,其余未见骨质改变,4例椎间隙稍显狭窄。
3.1 青年颈椎病的病因
3.1.1 发育因素:有人认为青年人颈椎细长,再加上颈部韧带和颈肌薄弱可能是颈椎病早发的因素之一[2],发育性颈椎椎管狭窄可能是青壮年颈椎病又一发病因素[3]。表明发育性因素是青年颈椎病的重要病因。应该指出,发育性因素仅是成年人发生颈椎病的一种病因基础,当加入其他病因时,容易发生颈肌损伤、颈椎失稳、挤压神经根、刺激椎动脉引发临床症状。
3.1.2 损伤因素:本组9例患者有过颈部损伤,笔者对部分患者职业生活习惯进行了简单询问,2/3以上的人长期从事低头工作,看书、写作或电脑操作等时间长,这些因素易致颈肌慢性劳损,使韧带和关节囊松弛,椎间盘突出、生理曲度异常等压迫刺激椎动脉、脊髓、交感神经,进而导致颈椎病。
3.1.3 感染:有报道感染因素在颈椎病的发病中也起了一定作用[4],如感冒和发热引起的免疫反映和毒素的化学性刺激及眼部的急性炎症,可引起颈肌紧张、颈部血管痉挛。阻滞充血水肿、脊神经或脊髓循环紊乱。但本组未见到类似病例。
3.2 影像学特点:青壮年的颈椎四位平片,表现分为非骨软骨性和骨软骨性改变。老年性颈椎病其颈椎四位平片改变多以椎间隙和椎间孔狭窄及各颈椎椎体骨刺形成等退行性改变为主,颈椎生理曲度的改变在本组病例中达100%,可见青壮年颈椎病患者不同于中老年人颈椎病的X线征象特点,说明颈椎曲度的异常可能是颈椎病早期的重要影像学征象之一。因此,提高对此征象的认识,可以早期对颈椎病予以诊断,正确的治疗和预防,减少本病对人类的困扰,脑TCD是平片检查的补充,对颈椎曲度异常所致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提供了有利的依据。因此,在基层医院可以作为除颈椎平片之外的辅助诊断检查方法。
参考文献
[1] 杨克勤,张之虎.颈椎病.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5:56~64
篇10
本组120例患者中,男78例,女42例;年龄均为50岁以上;病程半年~5年不等。表现为头颈痛者25例,右侧颈肩部疼痛者32例,左侧颈肩部疼痛者32例,双侧疼痛者14例,同时有患肢麻木或触电感14例,伴有前臂和手部肌肉轻微萎缩者3例。检查120例患者均有颈肌紧张,颈部活动受限,压头试验和牵拉试验阳性。颈椎均有不同程度的骨质增生。伴有颈椎棘突右侧移位者2例。
诊断依据:①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或有颈椎先天畸形、颈椎退行性病变;②长期低头工作者或习惯于长时间看电视、录像者,往往呈慢性发病;③颈、肩背疼痛,头痛头晕,颈部板硬,上肢麻木;④颈部活动受限,病变颈椎棘突患侧肩胛骨内上角常有压痛,可触及条索硬结,可有上肢肌力减弱和肌内萎缩,臂丛牵拉试验阳性,压头试验阳性;⑤X线颈椎正位摄片可见钩椎关节增生,张口位可见齿状突偏歪,颈椎侧位片示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椎间隙变窄,有骨质增生或韧带钙化,颈椎斜位片示椎间孔变小,CT及MRI检查有定位定性诊断意义。
治疗方法:以独活寄生汤为主方,根据临床经验酌情加减化裁。药用独活15g,桑寄生15g,杜仲15g,牛膝15g,细辛,秦艽12g,茯苓10g,肉桂心6g,防风12g,川芎15g,党参15g,甘草6g,当归12g,芍药15g,地黄15g。若偏寒湿者酌加制苍术、海风藤草乌,湿热者酌情加忍冬藤。急性者给予脱水3天加颈托外固定2周。
疗效评定标准: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和颈椎病治疗成绩评分表制定颈椎病疗效评价表。患者经用中药治疗4个疗程后,计算改善指数和/或改善率。改善指数=(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改善率=(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政党评分-治疗前评分)×100%。并根据治疗前后评分,通过计算改善指数和/或改善率,可较为客观地反映患者治疗前后颈椎功能改善状况,量化评价颈椎病治疗效果:①治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功能恢复正常,改善率≥90%;②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或明显减轻,体征明显好转,功能基本恢复正常,75%≤改善率
结 果
本组120例中治愈57例(47.5%),显效47例(39.2%),有效13例(10.8%),无效3例(2.5%)。
讨 论
《金匮要略》称:“人年五六十,其病脉大者,痹挟背行……皆因劳得之。”痹挟背行是指肩、颈、腰背部气血痹阻而引起的疼痛,是劳损所致肾气不足(大脉)的痹痛,多见于五六十岁的人。《证治准绳》称:“颈痛头晕非是风邪,即是气挫,亦有落枕而成痛者……由挫闪及久坐而致颈项不可转移者,皆由肾气不能生肝,肝虚无以养筋,故机关不利。”《医学原理》更加明确指出:“有气虚不能导血荣养筋脉而作麻者,有因血虚无以荣养筋肉,以至经隧凝滞而作麻者。”不论是虚还是郁,总之是气血不能濡养组织所致,这与现代医学神经卡压、血供失常而致麻木的认识殊途同归。造成颈椎发生退行性改变的主要原发病因,古人亦多认为是由肾虚所致,继发病因是瘀血、痰湿等,而正气虚衰、外邪侵袭、跌仆损伤均可以诱发或加重这些病因。《素问•至真要大论》称:“阴痹者,腰脊头项痛,时眩……病本于肾。”《张氏医通》称:“有肾气不循故道,气逆挟脊而上,至肩背痛,或观书对弈久坐而致脊背痛者。”这里观书对弈久坐者易脊背痛的观点,与现代医学认为低头伏案工作者易发生颈椎病而导致肩背痛的认识是一致的,说明此时已认识到职业、姿势等对于发病的影响。清代医学家程杏轩在总结了《素问》有关论述认为:“病在肾,则病肩、背、颈项痛。”特别强调了颈椎的病变之本在肾。神经根型颈椎病是慢性、退变性疾病。有专家认为:颈椎前缘骨质增生能起到适应、协调、恢复颈椎失调作用,有利于颈椎的稳定,只有颈椎后缘和侧缘的增生,才会刺激神经,血管,引起神经根型颈椎病。本病属中医“痹症”的范畴。风寒湿之邪乘虚侵入太阳膀胱经,营卫不和,阴阳失调,经脉失利,气机不宣,气血阻滞,这就严重影响了气血的运行与敷布,肢体得不到温煦、濡养,从而导致颈肩部疼痛,患肢麻木,甚至肌肉萎缩等临床症状。独活寄生汤源自《备急千金要方》,由独活、桑寄生、杜仲、牛膝、细辛、秦艽、茯苓、肉桂心、防风、川芎、人参、甘草、当归、芍药、地黄等15味药物组成。方中独活为君,取其伏风善祛下焦之风寒湿邪;伍以细辛发散阴经风寒,防风祛风邪以胜湿;秦艽除风湿而舒筋;桑寄生、杜仲、牛膝祛风湿兼补肝肾;当归、川芎、地黄、白芍养血兼活血;党参、茯苓补气健脾;桂枝温通血脉;甘草调和诸药。综合全方,祛邪扶正,标本兼顾,可使血气足而风湿除,肝肾强而痹痛愈国现代药理证明:川芎、当归、芍药等 活血一类中药能改善微循环,扩张毛细血管,消除神经根炎症、水肿;而独活、秦艽、防风等抗风湿类中药则有镇痛和消炎的作用,并有一定的抗组织胺作用,抑制炎症物质的渗出;杜仲、桑寄生等补肝肾类中药则能双向调节机体免疫,促进机体正常的抗体形成,使过于亢进的免疫性炎症反应得以缓解。
篇11
1、颈椎病的许多病理改变与神经、血管等有密切关联,增生等退行性改变往往不可逆,局部轻微的一点病理改变都有可能导致或加重临床症状。
2、不良姿势、、咽喉部的反复炎症、劳累、头颈部扭伤等外界因素没有得到合理的处理和治疗,或治疗后改善或解除不彻底。
3、颈椎病患者不能坚持正确的生活和工作习惯,或是症状略有缓解就自动放弃治疗、结果疗效得不到巩固,或是疗程结束后,不能坚持进行自我锻炼或纠正不良习惯。
4、颈部活动过度或某些因素诱发颈部失稳。
特别要注意的是,不良睡姿是造成颈椎病复发的重要病因。那么,什么样的睡姿是正确的呢?要顺应颈椎的生理弯曲,睡眠时不可俯着睡,要仰卧。此外,枕头不宜偏高,要将枕头的形状稍加整理,符合要求的枕头形状从侧面看要类似“6”字,突起部分的高度相当于自己拳头的高度。
颈椎病复发需注意的生活细节
除了了解病因外,颈椎病患者还要注意以下的生活细节:
1、避免和减少急性损伤,如避免抬重物,不要紧急刹车等。
2、防风寒,潮湿,避免午夜、凌晨洗澡或受风寒吹袭。
3、加强颈肩部肌肉的锻炼。做头及双上肢的前屈、后伸及旋转运动。
4、注意颈肩部保暖,避免头颈负重物,避免过度疲劳,坐车时不要打瞌睡。
合理饮食
篇12
颈椎病(cervial spondylosis)是指因颈椎间盘退变及其继发性改变刺激或压迫邻近组织如神经根、脊髓、椎动脉、食管、交感神经等所引起的临床症候群[1],一般多见于中老年人,30岁以下特别是青少年则少见。但近年来,许多研究者发现,颈椎病的发病年龄越来越趋向年轻化、低龄化,据沈尔安报道[2],我国青少年颈椎病的发病率就已高达10%甚至更高。由于颈椎病一般病程较长,易反复发病,且临床症状表现不一,常常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学习带来严重影响,尤其对正处于身心健康发育期的青少年影响更大。因此,青少年罹患颈椎病的现象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相关的研究报道也越来越多。现就有关青少年颈椎病的研究现状作简要综述如下:
1 病因和发病机制的研究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及互联网的普及,学生学习压力的加大,许多青少年也逐渐出现类似颈椎病的头、颈、肩、臂部等各种临床症候群,以往常以“项背综合征”、“电脑综合征”、“青少年颈部软组织劳损”等不同名称命名。1994年,张先发等[3]首先在四川省丰都中医骨外科学术会上将其命名为“青少年颈椎病”。关于青少年颈椎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相关的研究报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种观点和学说:
1.1 先天或发育性因素
脊柱的正常生理弯曲是维系躯体平衡的重要支柱。颈曲的出现对增加颈椎的弹性,减轻和缓冲重力的震荡,防止脊髓和大脑受损伤具有重要意义。而颈椎骨骼较小,上面不仅要承担较大体积和重量的头颅,而且还要承担伸屈、旋转、侧屈等较大幅度的运动,因而在力学上形成了较为不稳定的骨骼结构,在生理状态下,它必须借助坚强的颈椎骨骼和软组织才得以保持平衡,维护颈曲的正常生理功能。王以进等[4]研究认为,维持人体正常颈椎生理平衡的因素主要有两大部分:①内源性平衡,包括椎体、附件、椎间盘和相连的韧带结构,为静力平衡;②外源性平衡,主要为颈部肌肉的调节与控制,是脊柱运动的原始动力,为动力平衡。其中任何环节遭受破坏均可能引起颈椎稳定性的改变。青少年长期低头伏案学习、长期保持不良姿势玩电脑、看电视、长期不良的睡眠姿势和颈部不协调活动等,其颈椎并非仅仅单纯的处于前屈状态,还往往伴有颈椎的侧弯、旋转等,这种复合状态会使颈椎局部所受应力位移明显增加,从而危及和破坏颈椎的动静力学平衡,导致颈椎病的发生。同时由于颈椎椎管呈三角形,左右横径较大而前后径较小,加上颈段脊髓呈椭圆形膨大,这种解剖形态上的差异使颈椎存在先天性或发育性椎管狭窄、椎间盘突出、椎体后缘骨刺形成、后纵韧带骨化以及黄韧带肥厚或骨化等时易使颈髓受到刺激和压迫。裴仁和[5]对50例30岁以下颈椎病患者研究发现,30岁以下的人其颈椎较细长、颈部韧带和颈肌较薄弱,这可能是导致颈椎病早发的因素之一,而颈椎发育性椎管狭窄、其他类型颈椎发育性改变如异形椎并存椎管狭窄、颈椎失稳、骨质增生或椎间隙狭窄等时,在上述生理功能和解剖形态特点的基础上加入其他致病原因如外伤时,亦是30岁以下颈椎病患者的重要病因。
1.2 颈椎间盘退变理论
椎间盘是由髓核、纤维环和上下软骨板构成的一个完整的解剖单位,起着吸收震荡、应力传导、维持平衡的作用。颈椎由于其生理的特殊性,活动度最大,故颈椎间盘发生退变较早。椎间盘发生退变时,髓核脱水、弹性降低,引起椎间隙高度降低,椎节不稳、减弱或不能缓冲应力;纤维环纤维和基质变性,使纤维组织排列紊乱,纤维变细,容易断裂。软骨板发生变性时,其作为髓核和纤维环进行体液营养物质交换的半透明膜功能减弱,导致纤维环和髓核失去滋养,变性加快。髓核、纤维环和软骨板退变使椎间盘的形态和功能发生改变,破坏颈椎的应力平衡,导致邻近的椎体、关节突、钩椎关节、韧带发生改变,引起颈椎各结构不能维持其正常关系,导致颈椎退行性不稳。因此,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是颈椎病发生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颈椎病发病的最初病理改变。青少年长时间操作电脑、玩游戏,长时间低头伏案学习和工作,长时间看电视等保持不正确的姿势,很容易使颈椎产生劳损,进而使尚未退变或仅处于退变早期的青少年颈椎间盘和颈椎关节软骨提早发生变性而导致颈椎病的发生。
1.3 慢性劳损理论
慢性劳损是指超过正常生理活动范围最大限度或局部所能耐受的各种超限活动多引起的损伤,但明显有别于意外伤,是一种长期超限负荷[6]。正常人颈椎稳定性是由颈部的内源性平衡和外源性平衡维持的,当这种平衡状态的任何环节遭到破坏后,就会引起生物力学的失衡而导致颈椎病的发生。汤珊珊等[7]分析认为以下几方面因素是青少年颈椎出现慢性损伤而导致颈椎病发生的重要病因。
1.3.1 坐姿不当当青少年长时间操作电脑、玩游戏,长时间低头伏案学习、工作,长时间看电视等时,其坐姿往往长时间处于同一个姿势,这就容易使肩膀以上部位长期保持于一个不正常的位置,使颈椎长时间处于屈曲状态。久而久之,颈肩部就会出现僵硬酸胀,颈部变硬,关节、韧带、椎间盘因此遭受长期的负荷,颈椎间盘内部压力就会增高,颈部肌肉就会长期处于非协调受力状态,从而使颈椎进一步损伤,最终导致颈椎病的发生。
1.3.2 睡眠状态不正确青少年如长时间头歪向一侧俯卧睡觉,就会使颈项部肌肉和韧带长时间处于扭曲状态,枕头高度不符合要求或不用枕头睡觉,这些都是导致青少年颈椎病发生的重要因素。枕头的不合适很容易造成落枕,反复落枕往往是颈椎病的先兆。
1.3.3 体育锻炼不足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期,骨骼、肌肉的生长尚未完全定型,当青少年长时间沉迷于操作电脑、玩游戏,长时间低头伏案学习、工作,长时间看电视等时,户外活动就会明显减少,由于长期缺乏体育锻炼,很容易使青少年颈椎周围的肌肉、韧带、关节囊出现松弛和劳损,从而影响到颈椎的稳定性,使颈部出现僵硬和酸痛,严重时可导致头昏、上肢麻木、肩背痛等颈椎病症状。
1.4 生物力学理论
颈椎的生理曲度是由椎体的前缘或后缘连接而成,为连续和谐的曲线,是人类站立后为适应脊柱的四维平衡而在发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正常的颈曲决定了颈椎的生理功能,是反映颈椎平衡的重要指标。颈椎生理曲度的变化最早地反映脊髓、神经根、血管、交感神经等受损伤或受刺激的改变,应视为维持颈椎稳定的各种因素失去正常平衡的结果。青少年如长期坐姿不良、伏案学习等使颈椎长期固定于某一个位置,维持颈椎正常前凸状态的各肌群长时间处于失平衡状态,就会引起肌肉防御性痉挛,使颈椎呈扭曲状态。这种肌群疲劳性损伤是可逆性的、功能性的,但如不及时纠正治疗,由于应力作用的长期影响,颈椎生物力学就会发生改变,以至于关节突和钩椎等关节遭受较大的应力和剪力损伤,解剖结构关系失常,就会引起骨的生长和形态学的变化,最后发生节段性退变[8]。张先发等[9]研究发现,当青少年颈椎生理弯曲度改变达到一定程度时,维持颈椎稳定性的生物力学平衡即遭到破坏而趋向于一个新的平衡,继而就会出现解剖学和组织学的改变,从而导致椎间盘各部受力不均、位置发生变化,椎间隙呈前宽后窄、前窄后宽或变窄,椎间孔缩小或变大,项韧带、项肌和关节囊位置发生改变等,最终导致脊柱形态学发生改变,继之出现组织学和病理学的变化,导致颈椎病的发生。
2 临床特点
颈椎病是由颈部骨骺、软骨、韧带及椎间盘的退行性变化累及邻近的脊髓、神经根、椎动脉及软组织,并由此引起的一组症候群。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且复杂,其主要症状是头、颈、肩、背、手臂酸痛,颈部僵硬,活动受限等。当累及交感神经时还可出现头晕、头痛、视力模糊,双眼发胀、发干、双眼张不开、耳鸣、耳堵、平衡失调、心动过速、心慌、胸部紧感等症状。也有的出现吞咽、发音困难等症状。如果疾病久治不愈,还会引起心理损伤,产生失眠、烦躁、发怒、焦虑、忧郁等症状。伍光辉等[10]结合近年来的有关文献对青少年颈椎病的临床特点作了分析,认为青少年颈椎病与成年人颈椎病比较,有其自身特点:①发病年龄小,年龄多在12~16岁。②致病原因较多,如长时间电脑操作、玩游戏,长时间低头伏案学习、工作,长时间看电视,长时间卧位或半卧位读书、看报,长时间处于不正确的书写姿势,睡觉时枕头高低不当等。③临床多表现为持续性头、颈、肩、臂部酸胀痛,可伴有头晕、头痛、眩晕、恶心、呕吐或咽部异物感等症状,也可出现心悸、胸闷、记忆力下降和失眠耳鸣、全身乏力、视力下降、反复“落枕”等症状。④颈椎X线片常无明显阳性改变,多为轻度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棘突偏斜等。⑤经严格休息和理疗等常可缓解。
3 影像学研究
颈椎病的X线表现一般分为非骨软骨性和骨软骨性改变。中老年人颈椎病的X线改变多以椎间隙和相应的小关节狭窄以及各部位骨刺的形成等退行性改变为主,这些表现一般称之为骨软骨性改变,而非骨软骨性改变一般是指颈椎生理曲度异常、椎体旋转、滑脱等征象。黄德尤等[11]总结156例青少年颈椎病患者的X线表现,结果发现青少年颈椎病的X线表现以非软骨性改变最为多见,其发生率明显高于同组的骨软骨性改变,特别是颈椎生理曲度的改变达到91.7%,因此,认为颈椎生理曲度改变是青少年颈椎病的重要影像学征象之一,是早期诊断青少年颈椎病的一个重要指征和客观指标。薛艺东等[12]对60例青少年颈椎病患者研究结果发现,青少年颈椎病的X线平片主要表现为生理曲度异常、椎间隙狭窄、钩椎关节增生、椎体前或后缘骨刺、椎间孔狭窄、椎管狭窄;CT主要表现为颈椎间盘膨出。MRI检查可发现椎间盘突出,但对脊髓(硬膜囊)的压迫较轻,另外发现部分患者的椎间盘在T2WI上有信号减低的征象。
4 预防和治疗研究
关于青少年颈椎病的治疗,孙保和等[13]认为,根据青少年身体可塑性大的特点,青少年颈椎病的治疗与中老年人颈椎病的治疗有着明显的不同,他们在对500例青少年颈椎生理曲度出现异常的患者进行治疗观察时,发现青少年颈椎生理曲度异常是完全可以校正和恢复的。眭承志等[14]认为,青少年期颈椎病的治疗应以调整颈椎外源性稳定、恢复其正常的生理顺应性为主,重点在于矫正其生物力学的失衡。手法的效能在于松解颈肩背部痉挛僵硬的肌群,增强衰弱肌群的兴奋性,调整颈椎结构性紊乱,恢复其正常生理弯曲度和其稳定性,从而缓解对颈部神经和血管的激惹,以达到治疗目的。黄茂俊[15]在采用颈部牵引配合推拿、功能锻炼治疗青少年颈部软组织劳损患者时,发现效果亦很满意。而对于青少年颈椎病的预防,纪经和[16]提出了以下几项预防措施:(1)纠正不良的:①严格正确的坐姿:当低头伏案玩电脑、学习、看电视等时,脊柱应正直,头部不可过分前倾,不耸肩,不歪头,使颈部保持于均衡稳定而又不易产生疲劳的,避免颈椎长时间处于一种固定不变的姿势;②纠正不良的睡姿:选择舒适适合的枕头,睡眠应采取侧卧或仰卧;③避免长时间卧位或半卧位看书、看电视;(2)防止外伤:各种意外伤、运动损伤尽量避免。颈部受伤后,应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治疗,以免造成严重后果;(3)体育锻炼: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进行颈肩部肌肉锻炼,以缓解肌肉疲劳,增强肌肉韧度,提高颈肩顺应颈部突然变化的能力。平时多做有益于缓解因低头伏案玩电脑、学习、看电视等造成颈肌疲劳的运动,以保持两侧颈肌紧张力的均衡,对于颈椎病的预防有着积极的作用。秦鸿利等[17]则建议以下预防措施:①继续贯彻“三个一”,保持正确的坐姿,即“头离桌一尺,胸离桌一拳,手离笔尖一寸”;②减少在电脑、电视前的时间,以不超过1 h为度;③经常参加室外活动,减少伏案时间,也可以经常做颈部保健操来缓解颈部疲劳,消除慢性损伤。
总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也发生了重大改变,很多疾病也随着这些改变而发生变化。青少年长时间低头伏案玩电脑、学习、长时间看电视等现象普遍存在,这些因素均可对青少年的颈椎造成严重损伤,使得近年来青少年颈椎病的发病率不断提高,甚至有广泛发病之势。青少年正处于身心生长发育时期,一旦患上颈椎病,就会严重影响到青少年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的发育。因此,青少年颈椎病不仅仅是医学界面临和急需解决的新课题,同时也是社会面临的一个大问题,值得大家关注和研究。
[参考文献]
[1]陈孝平,石应康,邱贵兴.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058.
[2]沈尔安.关注青少年颈椎病[J].妇幼保健杂志,2005,12(12):18.
[3]张先发,沈利华,李建康,等.对儿童青少年颈椎病病名来源的探讨[J].西部医学,2009,21(2):337.
[4]王以进,王介麟.骨科生物力学[M].人民军医出版社,1989:156-191,232-233.
[5]裴仁和.青年人颈椎病病因及临床特点探讨[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2,10(4):56-58.
[6]李家顺,贾连顺.颈椎外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出版社,2004:262.
[7]汤珊珊,林梅.青少年颈椎病的常见病因分析及干预对策[J].中外医疗,2010,29(27):131.
[8]董蔚青,李镇中.青年颈椎病的生物力学探讨[J].现代医用影像学,2009,18(3):136-138.
[9]张先发,郭维知,叶守贞,等.青少年颈椎病的病因病机及预防[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1996,4(5):16-20.
[10]伍光辉,吴佳奇,黄家骏,等.亚健康与青少年颈椎病的防治研究进展[J].西部医学,2008,20(6):1301-1302.
[11]黄德尤,陆玉敏,李清锋,等.青少年颈椎病X线平片诊断价值探讨[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9,20(10):788-790.
[12]薛艺东,刘广忠.青少年颈椎病的影像学特点与早期诊断[J].陕西医学杂志,2008,37(4):497-499.
[13]孙保和,毕明君,王华东,等.青少年型颈椎病分型的商榷[J].中国医疗前沿,2007,2(21):36-37.
[14]眭承志,王彦伟,肖红,等.青少年期颈椎病发病原因初探[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5,2(13):55-56.
[15]黄茂俊.推拿、牵引治疗青少年颈部软组织劳损[J].按摩与导引,2005,24(3):17.
篇13
颈型颈椎病是临床中常见的颈椎病类型之一,又被称为局部型颈椎病,多于青年人。其病因主要为头颈部外伤、年龄因素、工作姿势不当、慢性劳损等,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有颈部不适、颈部活动受限、双肩发沉、背部肌肉发紧、僵硬、头痛,等等。近年来,亚健康人群数量不断增多,而颈型颈椎病的发病率也明显上升。在这种情况下,颈型颈椎病的临床治疗广受关注。目前,临床中治疗此症的方法较多,包括电针治疗、传统针刺治疗、推拿治疗、牵引治疗、颈椎保健操等。而有关研究表明,单用某种治疗方法所得到的疗效有限,所以临床医师应综合多种治疗方式来治疗此症①。本次研究对颈型颈椎病的临床治疗问题做了探讨,重点分析了电针结合医疗保健操的临床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共选取了10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年限为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排除了年龄在20岁以下及70岁以上的患者,合并重要脏器病变的患者。孕期及哺乳期妇女,短期内使用了镇痛药、激素的患者,出血性疾病患者,先天脊椎异常患者,等等。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男24例,女26例;年龄24-66岁,平均年龄(48.57±5.42)岁;病程1-10年,平均(4.35±1.50)年;病因:外伤20例,工作姿势不当20例,睡姿不当10例。对照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24-68岁,平均年龄(49.20±5.17)岁;病程1-9年,平均(4.17±1.63)年;病因:外伤18例,工作姿势不当23例,睡姿不当9例。经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
1.2 方法
观察组采用电针结合医疗保健操进行治疗:(1)电针治疗。①取穴。选取颈4~6夹脊穴、双侧风池穴、双侧肩井穴、双侧后溪穴作为针刺穴位。②对取穴处的皮肤进行消毒处理。③对所选穴位小幅提插至得气,之后施予平补平泻法,询问患者是否有酸麻胀重的感觉,颈4~6夹脊是否有向下传导的酸麻胀重感②。④患者取坐位并俯伏,接G6805Ⅱ型电针治疗仪,选择E密波,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准。每日治疗一次,每周治疗五次。疗程为两周。(2)医疗保健操疗法。患者取站立位,双手叉腰,双足分开与肩同宽,全身放松并调节呼吸频率。①前屈后伸。做抬头-还原-低头-还原运动,完成这一系列动作为前屈后伸一次,每日做10次。②左右侧屈。吸气时头部向左(右)缓慢侧屈,呼气时还原至正中位。左右侧交替练习为一次,每日10次。③左右旋转。吸气时头部向左(右)转,呼气时还原至正中位。左右交替练习为一次。共治疗10次。④扩胸摇臂。双肘关节屈曲,手指触肩,肘关节向外分开,先由前向后摇动肩关节,再由后向前摇动肩关节,两种摇肩方式各练习15次。⑤四方抗力。头部与躯干挺立,双手扶额并向后用力推,而头部则用力向前伸,手的力度与头部力度相抵之后头颈部保持中立;扶住颞部,从右向左推,头颈向反方向用力,头颈部保持中立①。每个方向练习5-10次。⑥托枕上牵。进步 向前屈曲15°,之后低头,双肘屈曲,双手环抱枕骨突出部位,头部向上提10次,每次维持3秒,共练习15分钟。对照组采用电针疗法,方法与观察组保持一致。
1.3 评价指标
采用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估患者的颈部功能;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
1.4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临床症状消失,肌力恢复正常,颈部及肢体能够自由活动。好转:临床症状有所减轻,颈部、背部及肩部的疼痛得到缓解,颈部及肢体的活动能力得到改善。无效:临床症状没有改善,颈部及肢体活动受限,颈部、背部、肩部疼痛明显。
1.5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P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2.22%)明显高于对照组(74.00%),结果对比差异明显(P
2.2 结果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VAS评分以及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果对比差异明显(P
3 讨论
颈型颈椎病是颈椎病的早期阶段,患者以青年人为主。一般而言,患者不需行手术治疗,采用常规的治疗手段如推拿、电刺激、牵引、针灸等就能够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②。就目前的情况而言,临床中一般主张采用综合疗法治疗此症,比如电针、牵引配合项肌静力练习,腹针配合麦肯基疗法,推拿配合保健操,等等③。为提高颈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本次研究选取了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展开了探讨,分析了电针结合医疗保健操的疗效。结果表明,采用电针结合医疗保健操进行治疗的患者其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纯采用电针疗法的患者,且NDI评分及VAS评分明显更低。这就提示,电针结合医疗保健操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颈椎功能,而且还能有效缓解疼痛,提高治疗效果。传统中医认为,颈型颈椎病属于“痹症”范畴,其治疗方向应为通经活络、活血化瘀④。电针疗法乃是将针刺与电刺激相结合的一种治疗方式,它遵循中医针灸理论,通过刺激颈部夹脊穴来调节督脉、膀胱经气血,舒筋活络,最终达到经脉通则不痛的治疗目标。医疗保健操是功能锻炼方法中的一种,其治疗目的为:通过有规律地活动头部、颈部、肩部以及躯干,来提高患部肌肉组织的韧性与弹性,改善肌力,提高颈椎的稳定性。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将电针与医疗保健操联合使用,结果取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这就说明,电针与医疗保健操均能够对患者的病情起到积极的影响,并且二者之间形成了优势互补的关系,极大地提高了治疗效果。
综上,电针结合医疗保健操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良好,值得推广使用。
① 巴正兵,吴群.电针结合麦肯基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 (03):42-43.
② 刘海平,文太凤,燕鹏.武术颈椎保健操在颈型颈椎病防治中的作用研究[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16 (03):44-45.
③ 卢山,范小利,朱丹阳.推拿手法联合低频脉冲电治疗仪治疗颈型颈椎病70例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15 (11):1694-1695.
④ 唐森,罗湘筠,石琴大.电针夹脊穴治疗颈型颈椎病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4 (9):841-842.
参考文献:
[1] 黄铮,戴琪萍,孙剑.电针配合多功能颈椎康复系统治疗颈型颈椎病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5 (11): 1089-1090.
[2] 梁益钧,张林灿.颈椎保健操配合推拿治疗颈型颈椎病效果观察[J].中国乡村医药,2016 (02):41-42.
[3] 巴正兵,吴群.电针结合麦肯基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 (03):42-43.
[4] 刘海平,文太凤,燕鹏.武术颈椎保健操在颈型颈椎病防治中的作用研究[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16 (03):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