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煤炭行业的发展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煤炭行业的发展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煤炭行业的发展

篇1

一、我国煤炭行业发展状况

我国是煤炭资源大国,已探明的煤炭储量占世界煤炭储量总数的33.8%,煤炭可采储量,我国次于美国(25.1%)、俄罗斯(15.9%),居世界第三位(11.6%),达1145亿吨。我国的煤炭行业在过去的50多年里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煤炭产量已跃居世界第一位。近年来,我国煤炭行业的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

1、煤炭的供求差距在扩大,出现“煤荒”现象

20世纪80年代,由于小煤窑的发展,我国的煤炭产量增长较快。后因煤矿安全等因素,小煤窑一直处于整顿、关停状态,产量有所减少。近年来,伴随着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我国的能源缺口在逐渐拉大,其中,煤炭在20__的可供求量为15.2亿吨,而消费量却达16.5亿吨,供求差达到了1.3亿吨。预计20__年供求差将增加1000万吨,缺口达到1.4亿吨。作为煤炭行业的下游用户,电力、冶金行业的迅速发展,加上国际煤价的上涨,对煤炭需求开始加大;同时,煤电之争、铁路运力矛盾等问题,造成近期煤炭需求量增加,引发“煤荒”现象。

2.煤炭在一次能源结构中的比例下降,但其基础能源地位短期内不可动摇

从我国能源结构的趋势来看,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中所占比例逐年下降,从1995的75.3%下降到20__年的65%,年均下降1.7个百分点。煤炭在能源结构中比重下降,这和世界能源结构的发展趋势是一致的,其原因主要是:天然气、水电以及新能源的发展潜力很大,发展速度很快,其在能源结构中比重不断上升;同时,煤炭作为一种非洁净能源,在目前技术水平还未普遍提高的情况下,其发展也受到很大的制约。此外,煤炭的储量有限,可开采量将不断减少,这也是导致煤炭在能源结构中所占比重不断下降的原因之一。

我国是一个以煤为主要能源的国家,尽管煤炭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逐年下降,但在基础能源中的地位短期内仍不可动摇。这是因为:

首先,煤炭在我国各种能源中占有储量优势。相比较而言,我国的石油、天然气后备可供开采的资源严重不足,储量小而且开采成本很高。

其次,煤炭相对石油、天然气具有成本优势。在所有石化能源中,煤炭是最便宜的一种,同等的发热量,用煤的成本只相当于用油的30%,天然气的40%。有专家预测,到20__年,使用石油、天然气的成本将是煤炭的8倍,甚至更高。从目前我国的能源构成情况看,靠大量使用石油、天然气来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设想,既不现实,也不可能。

第三,我国煤炭市场潜力很大。目前,我国有几十万个火电厂和工业锅炉燃用煤炭,多数城市特别是中小城市居民生活仍以煤炭为主要能源。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目前,农民生活中一半以上的能源仍靠柴草,但农村从使用生物能源向矿物能源转变是必然趋势,这将进一步扩大对煤炭的需求。

3.目前煤炭行业发展处于历史较好水平

(l)油价上涨带动煤炭的需求增加

近来,油价持续上涨,超过了其与煤炭的合理比价,企业必然对燃油和煤炭的消费进行综合价格比较,向可替代品转移,从而增加煤炭市场需求。

(2)国家相关政策扶持煤炭行业发展

我国原煤炭产量近50%是由小煤窑生产的,出于对生产安全的保障和资源的合理利用,国家从1997年开始逐步提高安全生产门槛,实行关井压产,逐渐关闭不合格的小煤窑,由此导致煤炭价格上涨,并使行业的整体效益得到提高。

(3)经济发展带动煤炭等基础能源的需求增加

目前,煤炭作为基础能源仍是我国重要的支柱产业。近几年,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以煤炭为主的基础能源业的发展。我国煤炭产量自1999年以来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20__年,全国煤炭产量达到了11.5亿吨。

4.煤炭消费和生产格局将发生变化

一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将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大型坑口火电站的建设,将带动西部地区煤炭生产和消费增长。二是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加快建设,铁路实行“网运分离”,将进一步改善煤炭运输条件,促进中西部地区煤炭开发,有利于煤炭开局重点向西部转移。三是随着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提高和石油、天然气价格变动,将推动洁净煤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并带动煤炭消费增长。四是“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及“三峡工程”等项目的建设投产,将改善华东和中南地区能源供应紧张状况,东南沿海地区煤炭消费增长速度将放缓。

5.煤炭行业将由分散趋于集中,市场集中度的提高将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

我国煤炭行业极为分散,属低集中度行业。虽经过关井压产和结构调整,但仍有各类煤矿3万多处,煤炭行业至今没有形成具有强大竞争力的企业集团。20__年,原煤产量超过1000万吨的大型企业只有17家,仅占全国原煤产量的20%。而美国4家最大产煤公司1996年的产量为3.49亿吨,占其当年产量的36%。

由于行业过于分散,从而直接影响了煤炭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为尽快改变目前这种极为分散的行业格局,一方面,要不断加大政策实施力度,对该关闭的小煤矿决不手软;另一方面,鼓励大型煤矿集团实施跨行业、跨地区重组,通过收购、兼并,形成特大企业集团。使整个行业由分散趋于集中。

二、影响煤炭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利弊因素

1.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

(1)能源结构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决定了煤炭行业仍将发挥其在能源供应方面的重要作用。作为能源的消费大国和生产大国,煤炭在我国的能源消费中占75%左右,且短期内,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不会有大的变化,煤炭行业仍将是我国能源的支柱产业。

(2)现代科学技术为煤炭行业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煤炭液化和气化技术为煤炭能源成为洁净能源创造了条件。这两种技术的应用不仅降低了污染物的排放 量、提高了煤炭的利用率,而且还开拓了新的煤炭产品品种。同时,我国在煤炭清洁开采技术和洗选新技术方面也取得了突破,大大提高了煤炭产品的质量,减少了在煤炭产品生产和加工过程中的污染。

(3)政府的宏观政策和相关下游行业的发展,为煤炭行业提供了适宜的发展环境。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基于煤炭能源在我国经济发展中重要地位的充分认识,在政策上给予了大量的扶持和倾斜。

(4)煤炭市场形势逐步向好,国际煤炭市场存在机遇。随着主要用煤行业----电力、冶金、化工、建材等产品产量的大幅度增长,煤炭的需求量增加。世界煤炭产品市场仍保持一定幅度的增长,这对我国煤炭行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煤炭出口国,煤炭出口形势相当喜人。据有关资料显示:到20__年,亚洲市场煤炭将增加15亿吨,今后日本燃煤电厂每年需扩大进口4100万吨,韩国每年需扩大进口1500万吨。日本和韩国是世界最重要的煤炭进口国,我们有隔海相邻的短途运输优势,与这两个国家的煤炭贸易前景看好。

2.煤炭行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困难

(1)受传统行业限制,发展空间有限

煤炭是不可再生资源,转产经营是所有煤炭企业迟早要面临的问题。相对于其他新兴产业,煤炭行业是一个成熟行业,其成长性受到限制;在“新经济”背景下,煤炭行业的主营业务获利空间面临增长性不足的问题,需调整产业与产品结构;企业要维持再生产就必须拓宽经营领域,培养出新的利润增长点,以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

(2)煤炭行业市场集中度低,面临着规模效益问题

煤炭行业因本身进入壁垒低、退出障碍高的特点而成为一个分散型行业,即没有一家企业占有显著的市场份额,也没有一家企业能对整个产业的发展产生实质性的影响。煤炭行业这种市场集中度低的特点,导致了行业内部的过度竞争,企业无法形成规模效益,生产资源浪费较大。

(3)煤炭企业的组织分布跨度大,对管理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许多煤炭企业的注册地和生产基地相分离,业务组织的分布跨度较大,势必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为保证业务有序发展,并使企业管理层能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需要企业建立健全并完善高效的内部组织管理结构。

(4)涉足全新领域,面对新的挑战

从行业的长期发展战略看,煤炭业必将逐步实施多元化经营,涉足一些全新领域。由于涉足全新领域面对的是新市场、新环境,煤炭企业应对项目深入调研,以减小项目的投资风险,保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多元化经营虽有利于降低企业的市场风险,但也会给企业带来一定问题,因此,需要企业完善机制,强化管理,尽量避免新领域、多元化经营带来的新的经营风险。

三、煤炭行业可持续性发展的建议

1.深化煤炭行业改革,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我国煤炭行业出现的问题,几乎都与价格机制以及投融资体制有关。煤炭行业改革已走过了10多年的漫长路程,投资和定价却仍沿袭着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的模式,这已成为问题的核心,也是煤炭行业利益失衡的症结所在。应当说,国家在煤炭资源管理与供应体制上的不合理性是导致“煤荒”的根本原因。因此,我国煤炭行业需要继续深化改革,从价格到市场准入实行全方位的放开,通过深化改革来彻底解决煤炭行业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我国是用煤和产煤大国,但在煤炭的利用上,很多还是原始的直接燃烧,煤炭的综合利用、进出口以及整个煤炭能源的战略规划,均应提到议事日程。要由国家宏观调控部门来统筹安排煤炭发展规划,同时,协调各个能源行业的发展与规划,以实现煤炭行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2.通过兼并收购中小煤矿扩大产能、储备资源,提升主业规模

为改变我国煤炭行业集中度低的问题,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国家的产业政策应是鼓励大型煤矿集团实施跨行业、跨地区重组,通过收购、兼并,形成特大企业集团。

煤炭企业竞争的关键,在于占有资源。由于目前大规模的新建矿井很少,因此很多企业都在超能力生产,以缓解市场煤炭紧张的状况。同时,要通过兼并和收购小煤矿的办法,加紧扩张生产能力,为市场竞争储备资源。

3.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煤炭销售收入是煤炭采选类企业的主要利润来源。一些煤炭类上市公司,通过煤炭深加工,提高煤炭的附加值,提升了公司的竞争力,这也是煤炭行业走出困境的有效途径。特别是要增加洗精煤的产量,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4.实施有限多元化战略,延长产业链条

我国煤炭企业跨行业发展起步晚,速度慢,步履维难,大多数煤炭企业仍是单一产业和生产单一产品,而国外大型煤矿一般均采取煤炭、电力、化工、建材同步经营,综合开发的发展路子,企业效益好,竞争力强。因此,要想在能源领域具备国际竞争力,煤、电、油以及天然气的混业经营是较好的选择。因此,利用煤炭的资源优势,延长煤炭产业链的战略,已成为煤炭企业的共识。目前,我国煤炭类上市公司主要是通过煤--电、煤--炼焦--化工等方式来实现产业链的延伸。

5.加大煤炭运输业的投资力度,解决生产瓶颈问题

从全国范围看,运输是煤炭销售的瓶颈,对煤炭销售形成制约。煤炭企业应加大煤炭运输业的投资力度,在解决生产瓶颈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公司的赢利能力。

6.依托资本市场,加强资本运作力度

篇2

一、煤炭行业转型跨越发展的特征

在煤炭行业转型跨越发展背景下,煤炭行业主要具有高度集中化、多样化、复杂化以及拓展化的发展趋势,其主要表现如下:(一)煤炭产业呈现高度集中化。在实践中要想有效的推动煤炭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就要不断的优化完善现有结构,对其进行不断的调整,促进其转型发展,进而在根本上实现整个煤炭资源的整合。在实践中,煤炭行业相继淘汰了落后的产能,优化了其整体的产业布局,对于一些非法生产、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以及一些资源浪费的煤炭产业进行了关闭处理,一些大型的煤炭生产企业重组了中小型煤矿,在根本上保障了整个煤炭资源利用的有效性,在根本上提升了整个煤炭产业的整体集中度,在实践中有效的推动了整个行业转型跨越的进程。(二)行业投资主体具有多样化以及复杂化的发展趋势。在现阶段的发展中,煤炭行业在其转型跨越发展中,主要就是基于一些大型的国有企业为整合的主要内容,对于一些民营的中小煤矿进行了兼并,在实践中基于国家各种政策的引导,电力、冶金以及化工等与煤炭行业相关联的大型企业也通过入股的方式在煤炭行业中兼并重组,其成为了煤炭行业的主要投资主体。也就是说煤炭行业投资主体逐渐呈现着多样化以及复杂化的发展趋势,这种发展趋势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煤炭行业内部的竞争与发展。(三)基于煤炭为主,拓展领域,构建新型的煤炭化发展产业。在近年来的发展中,在低碳经济以及循环经济观念逐渐深入发展过程中,我国的煤炭行业得到了充足的发展,在实践中煤炭行业对于自身的资源进行了充足的利用,完善了其转变的有效方式与手段,在实践中通过不断的引进各种先进的技术手段,开发新型煤炭产业,这种发展趋势与现阶段的市场经济的发展高度吻合,可以说市场经济的整体发展带动了煤炭行业的转型跨越发展,同时煤炭行业的转型跨越发展也在根本上推动了市场经济的整体发展。

二、财务会计工作创新的思考

煤炭行业的转型跨越发展的基础就是优质的财务保障,所以煤炭行业在发展过程中要了解财务会计工作的重要意义与价值,财务部门要对资金进行系统的管理以及分析,对于各项经济活动进行充分的筹划与系统的监督,在工作中基于行业投资的主体状况以及实际的状况对其进行系统的分析,对其进行综合性的判断,进而为其提供较为有利的资金支持。对此在实践中要基于以下几点开展工作:(一)要了解现阶段的形势状况,不断的拓展领域与思路,在实践中转变财务会计的实际工作理念。在现阶段的转型跨越发展趋势的影响之下,大多数的煤炭企业还是通过传统的核算方式开展财务会计工作,这种方式与手段早已与现阶段的市场经济发展不适应,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整体发展。对此财务工作人员要对于现阶段的发展形式进行了解,要转变观念,不断的拓展现有的思维模式,提升其管理思路,加强对各种财务知识的学习,及时更新财务会计的工作理念,进而消除传统的工作模式与手段的消极影响,充分的发挥财务管理的内在职能,为企业的转型发展奠定基础。(二)清洁能源的开采,提升对各种技术的推广与利用,在根本上推动财务会计的内部转型。低碳经济以及循环经济理念的不断深入,在实践中要积极响应国家节能减排的实际需求,在工作中提升对各种科技的投入与重视,进而实现整个生产的清洁化,在生产过程中加强环保理念,不断的拓展企业的产业化发展,在根本上加强煤炭行业的整体发展,实现其整体精细化。企业的财务部门作为煤炭行业的经济信息中心,在实践中要保障其可以独立核算参与其整体的经营决策。经营决策是否正确对于企业的整体发展有着关键性的影响,财务会计部门在实践中要始终参与到煤炭企业的投资决策之中,基于效益的角度对于一些涉足煤炭产品的项目进行系统的研究,参与到其企业的实际生产以及决策之中,对于企业的边际贡献进行系统的管理,对其进行系统的调整以及优化,同时要对于企业的整体营销决策进行管理,构建完善的奖惩制度,提升企业资金的利用效率,进而在根本上充分的发挥自身的内在职能,促进财务会计的“转型”发展。(三)基于煤炭企业大局出发,有效开展财务共享工作。财务共享服务是依托信息技术以财务业务流程处理为基础,以优化煤炭企业组织结构与规范流程、提升流程效率以及降低运营成本或者增强创造价值的为根本目的,基于市场视角为煤炭企业内外部客户提供专业化生产服务的一种管理模式。煤炭企业在实践中借助信息技术实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整体能力和效率的提升。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最重要的作用在于它建立了一个IT平台,把一切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制定的一切财务制度都固化在统一的数据库中,将煤炭企业的财务作业流程等都在整个信息系统中进行统一设定,相关成员单位不得随意修改,从而保证总部的战略得到有效贯彻和落实。在实践中煤炭企业网上报销模块与票据实物流、票据影像模块与过程绩效测评模块以及综合管理模块为主要核心的共享服务系统平台,为煤炭财务共享服务的实施奠定了较强大的信息系统基础。财务共享经营的重点就是对于资源进行优化重组,在实践中基于经营管理要素对其进行集中调整以及重组,进而增强人均工作效益,在实践中不断的提升其整体效益。此种模式在实践中有利于提升整个生产流程,可以有效的增强企业员工以及各种设备的整体利用效率,可以有效的实现优化企业的产业结构的根本目标,可以在根本上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为企业的长足发展奠定夯实的基础。财务共享的管理模式可以有效的增强企业的整体工作效率与质量,可以充分的结合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以及管理等相关内容,对其进行优化配置,在实践中倡导节约、约束、高效率的发展价值与取向,进而在实践中实现低成本的高效管理,增强企业的核心能力,进而提升其内部竞争能力。

三、结束语

煤炭行业转型跨越发展背景下,煤炭行业的资源整合的主要对象就是对煤炭资源、资金、资产以及技术等要素进行系统的整合与优化,在实践中基于资产为主要纽带,通过企业的并购、联合重组以及控股参股等相关方式,加强煤炭企业的兼并以及组合,实现企业之间的联合重组,进而构建一些呈现财务共享、专业化、科学化、先进化的具有一定现代化特征的煤炭能源企业。总之,在实践中煤炭行业转型跨越发展背景之下,企业的财务会计要转变自身的主体,要更加直观的、具体的对煤炭行业的财务管理状况进行反映,这样可以便于企业管理层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正确性,进而在根本上推动其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焦建国.财务会计工作创新的思考——基于煤炭行业转型跨越发展[J].经营管理者,2011,21:190+141.

[2]焦建国.财务会计工作创新的思考——基于煤炭行业转型跨越发展[J].会计之友,2011,35:21-22.

篇3

一、我国煤炭行业目前的形势探究

中国作为世界上资源种类多、使用量大的国家之一,煤炭能源具有储量大、价格低、范围广等特点。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加剧、科学技术的提高、专业煤炭从业者的加入及新型行业对能源的依赖,煤炭行业在过去的时间中有了明显地发展和进步。通过对我国煤炭行业当前形势的探究,总结出几个有利方面。

1.煤炭行业的创利润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从整体上进行总结、分析,不难看出我国的煤炭企业的获利时间大概从21世纪初开始,然后持续到今天,在这个时间段中,我国的煤炭行业的盈利有过持平、缓增,快增等不同的发展趋势。众多的煤炭企业在经过几年的发展、运营之后逐渐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现在我国煤炭行业的创利润能力逐渐趋于稳定增长,获利能力较强。

2.料显示,我国的煤炭企业在2009年前后开采的原煤的总产量同比增加了约10%左右,其创造的煤炭经济成为我国经济的一大支柱,为我国的整体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一个国家的经济要想有序、稳定、持续地发展,就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我国政府在煤炭企业的发展中,不断地推出相适应的措施和政策,使得我国的煤炭行业有了快速、良好的发展,虽然现在国家政策和措施更新速度与煤炭企业问题的出现频率有一些不协调,但是最后终究会在不断地探究中找到最合适的管理、奖惩方法。

3.我国煤炭企业的产业结构得到完善和优化。在以前很长的一段时间中,我国的煤炭行业处在摸索时期,发展目标比较模糊,管理方面比较的松散,这就使得我国煤炭行业的发展动力不足。此外,因为一些煤炭企业的经营管理不细致、不合理,我国的生态环境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水源、大气被污染,妨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降低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有些污染严重的地区,人们不得不采取搬迁的方式来保证自己的生活处在正常状态,我国政府面对环境污染问题和生态破坏问题,及时出台了相关规定和补偿措施,取得了显著效果。

4.从事煤炭行业工作人员的酬劳有了增加,工作效率也有了提升。随着物价不断攀升和人们需求的增加,煤炭从业人员的报酬有了新的标准,工资和福利同时有了大幅度提高。以前煤炭企业的从业人员面对的高风险、低收入的现象已经有了很大改善,煤炭从业者的住房、保险渐渐都会趋于完善,生活质量会有质的改变。

5.我国煤炭行业的安全问题已经引起关注,并有了很好的对应措施。煤炭的开采工作一般在地下进行,少则十几米多则几十米,地下的通风和照明都非常有限,加上局限的工作空间,使得其安全难以得到保障。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愈来愈多的科学技术和科学人员投入到煤炭开采设备的研究当中,一些智能的开采设备应运而生,并逐渐投入到具体的开采过程中,加上煤炭工作人员不断强化安全意识、加强开采技术,我国的煤炭行业的矿难事件发生率和工作人员死亡率都有了明显的下降。此外,救援技术和救援设备也不断的强化、优化,使得在出现矿难后,能尽快开展全面、可靠地救援,从而将伤亡和损失降到最低。

二、我国煤炭行业所面临的不利因素

1.我国的煤炭资源储量有限,不足以供应长时间的大量开采。我国地大物博,能源的种类和数量都比较的多,尤其是煤的储量更是惊人,但随着开采量不断攀开,再多的煤炭资源也会被开采一空。随着社会的发展,煤炭的需求量在快速增加,供求之间呈现了一个反比增长的趋势,不利于长期发展,此外,煤炭的利用还存在严重的浪费现象,一些煤炭被随意弃置,或是燃烧不充分,这就使得能源利用率偏低。

2.我国虽然出台了一些环保策略和措施,但是煤炭企业对环境和生态的危害依然存在。煤炭处在地底深处,要想开采就不可避免地影响到生态环境,由于社会的需求,无法停止能源的开采,也就无法停止对环境的影响。有些污染严重的矿区出现了地面塌陷、水源污染、水土流失等问题,还有一些矿区在开采过程中随意存放煤炭,管理不当造成了煤炭资源的浪费,怎样才能将这种负面影响降到最低,成为了目前备受关注的问题。

3.我国的煤炭行业没有明确的价格规定,市场经济表现的比较混乱。煤炭行业随着改革的春风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局势比较的明朗,但是受供求关系的影响比较大,煤炭的价格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和统一标准。煤炭在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市场价格,而不同的企业在进行煤炭交易时所支付的价款也不一致,这是使得煤炭的整体价格没有可比性和参考性。面对这种状况,国家也采取了一些政治策略进行管理、规划、调节,但是收效甚微,煤炭企业之间因竞争也打起了价格战,滋生了市场不良竞争行为。有些区域企业的煤炭价格偏低,使得这些企业的发展受到限制,市场供应积极度也逐渐的下降,或者是囤聚等待涨价,造成了资源的闲置、甚至是浪费。

三、解决煤炭行业问题的策略

1.发挥国家的宏观调控作用,在大的前提下确保煤炭行业的有序发展。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要从实际出发,国家在发挥宏观调控职能时,要从经济体制、市场供求关系、技术水平等多方面因素出发,才能最大力度地保障我国煤炭行业的产业结构和运营模式得到改变和提升。要想从根本上对煤炭行业进行管理和规划,就不能一味地做善意地提示和软弱地管理,要勇于下狠手,按照制定的规则、策略,严格执行,对一些不达标的小型煤矿坚决抵制,根据具体的情况关闭、合并等,绝不手软、姑息。对于一些积极进行改造的煤炭企业,要进行合理的引导和评估,使这类煤炭企业顺利完成转型,或是帮扶一些有前景,但运转困难的煤炭企业,使其快速的走出困境,为社会创造财富、贡献力量。

2.不断调整煤炭企业的内部改革,提高煤炭企业的竞争能力。一个企业要想发展,就要不断地优化自身,让自己从内部到外部都得到提升,煤炭企业要想实现自身的良性发展,就要创建出一套符合自身、符合社会的管理体制。逐渐摆脱掉地域、局部供需对企业发展的限制,在企业能力允许的范围内,将生产线和供应线扩宽、加长,使企业的竞争能力和市场控制力迅速提高,从而不断提高企业的市场活力,提高企业的创效益能力。

四、结语

虽然我国的煤炭行业和煤炭企业在过去的几年取得了不小的进步,但是就目前来说煤炭行业依然存在不少问题。我们要及时转变思想,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从而促进煤炭行业的长期发展。

参考文献:

[1]肖永红,高良敏,文辉.煤炭行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初探[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09(03).

[2]陈小毅,周德群.中国煤炭行业市场结构与经济绩效实证研究[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9(04).

篇4

为了研究综采技术的可行性与必要性,详细地分析煤矿的煤层赋存和现有生产技术状况,并对煤矿进行了现场考察,收集了各矿使用大采高综采设备开采的有关技术资料,经过分析对比认为,目前大采高综采工作面采用大功率,高可靠性设备,具有较强地适应能力,在煤矿使用是可行的,必将进一步加快以减队减面,增产增效为主要内容的集约化发展步伐,推动采煤技术发展,促进安全高效矿井的建设。本文以简单阐述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煤炭企业发展现状及面临的主要挑战

煤炭企业发展现状

煤炭是国家重要的基础能源和重要原料,煤炭企业的发展支撑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煤炭企业全国原煤产量由改革开放初期的6亿吨左右提高到2004年产量19.56亿吨,增长2倍多,处于历史最高水平,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了能源保障;生产水平大幅度提高,煤矿机械化水平、单产、单进、原煤工效,都逐年增高。建成了一批国际领先、高产高效矿井,初步建全了技术、设计、制造、培训比较完整的技术保障体系。

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政企分开迈出重大步伐,大多数国有大中型煤炭企业开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一些企业开始了跨地区、跨行业的产业联合,煤、电、化、路、港、航产业链开始形成,一批劣势企业退出市场。

煤炭行业面临的主要挑战

1、煤炭是高危行业 ,因煤矿生产条件所限,从历史上看,在各国企业部门中,煤矿的事故死亡率是最高的。煤矿95%生产能力是井工开采。高瓦斯和双突矿井占全国煤矿矿井总量的一半以上。随着开采深度增加,影响安全生产因素愈来愈多,条件愈来愈复杂。

2、煤炭是投资高风险行业。煤矿开采环节复杂,矿井建设投资大,周期长,见效慢,煤炭市场不确定因素多。因此,从建井到生产,经营风险大,多数煤炭企业产业结构上的问题影响了企业市场适应能力和抗灾能力。但是煤炭的价值和效益体现在后续产业和对国民经济发展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

煤炭企业面临的主要挑战

煤炭品种齐全、资源比较丰富,但资源勘探程度低,经济可采储量和人均占有量较少,资源破坏和浪费严重,生态环境和水资源严重制约煤炭资源的开发。 煤炭资源区域分布不均衡,源保证程度低。

3.煤矿生产技术水平低

全国采煤机械化程度仅为42%,除部分国有大矿之外,大多数煤矿生产技术水平低,装备差,效率低。特别是乡镇煤矿,基本上是非机械化开采。

4.煤炭企业负担过重

煤矿企业税负比1994年税制改革前提高了6个百分点;2003年,煤炭行业支出铁路建设基金约100多亿元;国有重点煤矿企业办社会问题突出,地方政府接收困难,原国有重点煤矿办社会年净支出60亿元。

2004年末,原国有重点煤矿在职人员257万人,由于所在地区社会承受能力弱,难以减人提效。

部分煤矿资源枯竭,生产能力下降,生产成本上升,富余人员、工伤抚恤人员多,转产困难。

5.煤矿企业效益差、职工收入低

2004年原中央财政煤炭企业补贴前亏损面仍高达48%,补贴后仍有6%的企业亏损。2004年原国有重点煤矿在岗职工平均收入16812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6、 大多数煤矿生产和安全技术装备落后,防灾抗灾能力差,重大、特大事故频繁发生。2004年共发生死亡10人以上特大和特别重大事故42起,死亡1008人。

煤矿开采技术发展

1、综采放顶煤开采和大采高综采

我国煤矿厚煤层储量占44%,而厚煤层产量占45%以上,绝大多数高产高效矿井是在以厚煤层开采为主的生产条件下实现的。目前,煤矿厚煤层开采方法主要有综采放顶煤开采和大采高综采两种。放顶煤开采虽然已经在发展成为一种厚煤层高产高效采煤方法,广泛应用于5~15m厚煤层一次采全高,但仍有许多难以解决技术难题。对于4~6m的稳定厚煤层,大采高综采具有更好的技术经济优势, 近十年来很多煤矿依靠得天独厚的厚煤层覆存条件和先进的管理模式,采用国际一流装备,进行4~6m一次采全高,不断刷新工作面高产高效纪录,工作面年产超过1000万t。部分煤矿采用国产大采高液压支架,成功实现一次采全高,月产突破80万t,创造了世界最大采高高产高效纪录,国外主要产煤国家厚煤层开采主要采用一次采全高长壁开采。

2、高效综采的快速发展

世纪之交的十多年间,以长壁高效综采为代表的煤炭井工开采技术取得前所未有的新进展。高效综采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综采工作面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采区范围不断扩大,出现了“一矿一面”年产数百万吨煤炭的高产高效和集约化生产模式;二是高效综采装备和开采工艺不断完善,推广使用范围不断扩大,中厚煤层开采、厚煤层一次采全高开采和薄煤层全自动化生产等技术和工艺取得巨大成功;三是高效综采装备的研制开发取得新的技术突破,年生产能力已得到很大的提高,并实现了综采工作面生产过程自动化,大型综采矿井技术经济指标已经达到大型先进露天矿水平。

篇5

Key words: coal profession; circulation economy; way

1前言

发展循环经济是煤炭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循环经济,即物质闭环流动性经济和资源循环经济。其主要特点是:[1]①以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主要目标;②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主题原则;③以物质闭路循环和能量梯次使用为突出特征;④以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方式运行的经济模式。

循环经济的使命和特点使生产、消费和废物处理过程中,经济增长方式由传统开环模式转化为闭环模式,使物质和能量得到合理利用,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环境的配置效率,实现社会经济的生态化转向。

煤炭是萍乡最为丰富的矿物资源,百年发展中,为繁荣萍乡经济和文化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萍乡境内煤炭储量为7.2亿吨,含煤地层占全市总面积的60%。1898年,清末邮政大臣盛宣怀为解决汉阳铁厂燃料之需,在萍乡创办了中国最早的煤矿——安源煤矿(中国近代史十大厂矿之一)。它的创办不仅给安源这块红土地留下了无数文化瑰宝,而且也为萍乡工业的发展开辟了道路,更为萍乡的繁荣昌盛作出了重要贡献。[2]新时期对萍乡市煤炭行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是必然的选择。

1.1国外循环经济发展实践

西方发达国家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先行者,已经实现了循环经济的法制化和社会化,其发展循环经济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值得我们借鉴。

目前欧美发达国家已形成了3种比较成熟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1)美国的企业小循环模式。其运用范围局限于企业内部。

如美国的杜邦化学公司,通过运用循环经济,在全公司内部已基本实现废物的“零排放”。

(2)丹麦的卡伦堡中循环模式。其运用范围是区域层面。如在丹麦的卡伦堡工业区,发电厂、石膏板厂、炼油厂、制药厂之间形成资源可循环利用关系。

(3)日本的社会大循环模式。其运用范围是社会层面。如日本已初步形成由废物回收、废物拆解、利用系统及无害化处理为主要内容的资源再生系统。

1.2煤炭行业循环经济内容

1.2.1综合一体化开发

开采煤炭资源的同时,将与煤共伴生的矿产品、煤层气、矿井水、煤矿瓦斯等多种资源及废弃物,统筹规划,综合开采,并进行加工利用。

1.2.2产品深度加工

对不同煤种、品质的煤炭进行粗加工、深加工或精加工,把煤炭加工成高附加值产品。

1.2.3资源高效利用

将煤炭开采和洗选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综合利用,如煤矸石发电、煤矸石及粉煤灰制砖、生产水泥、筑路和回填地表塌陷区等。

1.3煤炭行业发展循环经济对策

1.3.1推进煤炭企业节能生产

实施煤炭清洁生产技术,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按照废物减量化的首要原则,减少煤炭生产过程中各种废物的产生量,利用各种清洁开采技术减轻对土地资源的破坏,实现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的良性循环。

1.3.2延伸煤炭产业链

拓展“煤矸石——煤泥——热电”、“灰渣、矸石——建材厂——建材产品”、“煤矸石——充填复垦——土地资源”、“矿井水——水处理站——供水”等产业链,在发展煤、电、建材联产循环经济的同时,发展煤、化工、煤和焦等高附加值产业,实现煤炭生产的多元化经营,提高煤炭生产的经济效益,促进循环经济的良性发展。萍乡市已被确定为我国首批资源枯竭型城市,延伸煤炭产业链,对促进经济转型,实现萍乡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1.3.3加强矿区环境综合治理

以土地复垦为重点,把固体废物的利用与矿区生态建设结合起来,建立各种类型的矿区生态重建示范基地,逐渐形成与生产同步的生态恢复建设机制。

2萍乡市循环经济发展

2.1萍乡市概述

萍乡市地处江西省西部,东靠宜春、安福,南邻永新和湖南茶陵,西接湖南醴陵和攸县,北连湖南浏阳。历来以资源丰富著称,特别是煤炭,因煤而生,因煤而兴,被誉为“江南煤都”。

然而经过上百年的机械化大规模开采,可利用的资源越来越少,煤炭可供开采的年份最多不过20年,且开采规模越来越小,年产量由1994年的1 600万t下降至2007年的995万t;煤矿数量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1 116家急剧衰退到2007年的132家,现存的132家煤矿企业中,列入待关闭名单矿山的煤矿就有15家,且其余的绝大部分煤矿剩余服务年限不足10年。

而循环经济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它抓住了资源相对短缺而又大量消耗的症结,对解决资源对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

萍乡市被确定为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城市后,充分利用煤炭开采过程伴生的大量粉煤灰和煤矸石,发展粉煤灰、煤矸石发电和制砖。大力发展煤——焦——化工、煤——电——铝——型材——制品、煤——电——新型建材砖产业,拉长产业链条,优化产业产品结构,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利用和可持续发展。重点围绕三大工业园区和三大产业基地、重点企业开展循环经济建设工作,探索建设生态型企业、生态工业园区和生态型工业体系,实现园区企业内部资源循环利用和企业间资源循环利用。抓好节能和污染治理,坚决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全面推行清洁生产,以建设节约型社会、改善生态环境、发展生态产业为重点,逐步实现经济发展与自然和谐统一。

例如,煤电铝一体化经济循环经济项目是萍乡作为全国20个循环经济试点市的第一个项目。这个项目通过产能改造,运用萍乡丰富的煤矸石发电,再用煤矸石发的电支撑铝业的需要,形成煤、电、铝产业一体化。该项目的实施,开创了萍乡百年煤城走科学发展、循环经济发展之路的先河,为国家环境建设,为萍乡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

2.2萍乡市依托循环经济实现煤炭资源综合利用

2.2.1加强矿井资源管理工作

各煤矿严格贯彻执行《矿产资源法》、《煤炭法》和《矿产资源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等法律法规,高度重视煤炭资源开发管理和保护工作,最大限度地开采现有资源,减少煤炭损失,提高矿井采区回采率。

2.2.2推广使用先进的装备和技术

萍乡市大部分煤矿服务年限长,设备老化比较严重,因此,应加大投入,进行技术改造,淘汰落后设备、工艺和技术,提高煤炭资源的回收率。积极找煤、探煤,稳定煤炭产量,延长矿井服务年限。

2.2.3加大煤炭洗选力度

煤炭洗选加工是洁净生产的重要措施之一,加大煤炭洗选力度,推广应用洁净煤技术,进一步提高原煤入洗率,减少产品中的灰分、硫分,为社会提供精品煤炭和洁净能源。

2.2.4对煤矸石进行再利用

全市有3个煤矸石发电厂,电厂全部燃用矿区产生的低热值煤、煤泥和矸石,但现有的矸石电厂发电单机仅为0.6 万kW,应该进行循环硫化床改造,或建设5 万kW以上发电机组,这样可提高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率,而且能够从根本上解决由于矸石堆放等原因造成的环境污染。还可以利用矸石电厂产生的热能,建设热电联产工程,既节约能源,又大大改善了环境。

2.2.5建设与煤矸石发电相配套产业

建设粉煤灰、煤矸石墙体材料厂,消化矸石电厂产生的工业废渣和粉煤灰。随着各地对实心黏土砖限制生产使用,鼓励发展新型墙体材料有关政策的实施,粉煤灰、煤矸石渣墙体材料项目不仅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也将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如粉煤灰硅砌块生产、高掺量粉煤灰烧结砖生产、粉煤灰轻质墙板生产、粉煤灰陶粒生产等等。

2.2.6全面开展矿井水处理于复用工程

建设矿井水处理厂。处理后的矿井水复用于井下,如消防、喷雾灭尘等。必要时对矿井水进行深度处理,在保证工业用水的基础上,能够提供生活用水。

3结束语

为了充分发展循环经济,萍乡市尤其是中、小煤矿应全面规划落实资源环境观,从萍乡市实际出发,把煤矿废气、废水、废渣以及塌陷地等作为环境资源,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延伸产业子链,调整产业结构,真正实现闭合型的全面循环经济模式。

参考文献

篇6

一、煤炭行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

(一)发展循环经济是提高我国煤炭供给能力的必然要求

建国以来,我国煤炭生产能力快速提高,尤其是改革开放后的三十多年来,煤炭产量的快速增长有力地支撑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从发展趋势看,在未来一个较长的时期内我国经济还将会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对能源的需求也将会不断增长。从目前我国已经探明的化石能源资源储量来看,石油和天然气储量较少,煤炭储量占到95%以上,未来煤炭仍将是我国的主要能源。提高我国的能源自给能力意义重大,它不仅影响到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而且也对我国的能源安全有重要影响。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煤炭工业在许多方面还不适应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煤炭的有效供给仍面临下列诸多问题:一是人均年消费量迅速增加而人均可采储量比较少;二是我国煤炭资源赋存条件较差,开采难度大;三是我国大部分煤炭资源富集地区的生态环境承载力相对较低,煤炭资源的自然禀赋条件对煤炭的长期稳定供给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需要采取措施控制生态脆弱地区的煤炭资源开发强度。因此,我国必须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大力发展煤炭循环经济,提高煤炭资源的利用率,尽可能地增加煤炭资源的持续供给能力,这不仅是促进我国煤炭行业良性发展的需要,也是保障我国能源长期稳定供给和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二)发展循环经济是转变煤炭行业发展模式的必然要求

大部分与煤共伴生的固体和液体矿物质都是能够利用的矿产资源。例如,煤层气不仅是一种清洁能源,也是用来制取炭黑、甲醛等重要化工产品的原料;黄铁矿是用于生产硫磺和制取硫酸的重要原料,等等。长期以来,我国煤炭工业生产方式落后,煤炭企业主要以开采煤炭、销售原煤为主,产品比较单一,生产过程中把与煤共伴生的大量矿产资源当作废弃物直接排放掉,浪费巨大。按照目前我国煤炭的生产量估算,煤矿每年通风排放掉的煤层气大约有一百亿立方米,目前的利用量只占四分之一左右;排放煤矸石和煤泥大约有四亿吨,利用与无害化处理的数量约有三分之一;排放矿井水总量大约有五十亿立方米,能被利用的量不到一半。发展循环经济,将与煤共伴生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利用,不仅可以大量减少矿产资源的浪费,而且能够显著地提高煤炭资源的回收率。

(三)发展循环经济是根本转变煤炭行业增长方式的必然要求

长期以来,我国煤炭工业一直按照从资源开发到生产加工、再到废物排放的单向物质流动模式生产,这种传统模式不仅废弃了大量可以再利用的资源,而且使煤炭行业的进一步增长缺乏动力,同时也使一些“因煤而生,因煤而兴”的煤炭资源型城市在煤炭资源开采完毕之后走向没落。煤炭循环经济的生产模式是从资源开发到煤炭生产,再到资源再生利用,最突出的特点是对资源进行循环利用。这种模式不仅使煤炭生产向电力、焦化等下游延伸,而且还能大量减少废物产生。煤炭行业发展循环经济能以最少的资源和环境成本获取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实现煤碳与相关产业的协调发展,从根本上转变煤炭行业的经济增长方式。

二、财税政策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理论依据

(一)财税政策与发展循环经济存在的“市场失灵”

市场机制是迄今为止人类发现的最有效率的配置资源方式,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中,市场能够对资源的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然而,市场机制本身也存在着缺陷。在“市场失灵”的领域,市场机制的作用不能令人满意,因此需要政府干预,以弥补市场机制的缺陷。政府干预的手段有多种,针对发展循环经济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措施:一是建立政策支持体系;二是建立技术保障体系;三是建立法律法规体系;四是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在政策支持体系中,财税政策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国家通过宏观调控来引导微观主体经济行为的重要手段。循环经济能够带来资源的节约和环境的改善,发展循环经济对企业来说存在着正的外部性,市场机制本身难以引导企业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进行足够的投入,因此,通过财税政策推动循环经济发展不仅十分必要,而且也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财税政策对循环经济公共性的调节

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是发展循环经济的最主要目标,环境和资源在本质上也是公共产品,具有一般公共产品的特性,这意味着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主体必然是政府部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第一,财税政策是政府实施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举措。市场主体的有限理性和环境资源的公共性导致了市场机制在环境保护领域的失灵,通过税收政策或补贴政策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可以使市场主体的外部成本内部化和外部收益内部化,从而激励市场主体积极进行环境保护。第二,财税政策也是政府实现资源节约的一项有效举措。财税政策通过影响生产者或者消费者的自身利益来引导他们的资源开发行为或消费行为,从而实现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第三,财税政策能够引导循环经济生产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一方面,循环经济的生产技术具有公共物品的性质,研发成本比较高而复制成本比较低;另一方面,循环经济生产技术的研发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性,技术研发的收益不确定。上述两个方面导致通过市场机制难以使循环经济生产技术的研发者获得正常的收益,财税政策的介入则可以将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相结合,由政府承担一部分因企业研发循环经济技术所带来的成本与风险,同时也能为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形成发展循环经济的良性激励机制。

(三)财税政策对循环经济外部性的调节

在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方面,由于外部性的存在,使得市场机制难以有效地引导足够的资源配置到环境保护和资源节领域。优美的自然环境是一种公共产品,企业发展循环经济能够保护环境和提高环境质量,但是发展循环经济的企业不能有效地排除其他人在不付费的情况下消费环境改善的成果,因而发展循环经济具有正的正外部性,因此,仅在市场机制的自动调节下提供环境保护的供给是不足的。环境污染具有负的外部性,排污的生产者或者消费者将经济过程中的环境成本强加给其他人,因此,市场机制下会导致污染性产品的过量供给。外部性的存在要求政府必须发挥弥补市场机制缺陷的作用,其中财税政策就是一种重要的途径。

总之,对于循环经济的发展,仅靠市场机制是不够的,还必须发挥政府的作用,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对于企业来说,发展循环经济遇到的最大问题是成本高、收益低,成本和收益的不协调挤压了企业的利润空间。因此,发展循环经济仅仅依靠企业的自觉行为是难以见效的;对于消费者而言,循环经济产品的高成本带来的高价格使他们难以承受,消费者往往倾向于购买价格低廉的传统产品。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应该采取有效的财税政策,使企业的外部收益内部化,降低环境友好型产品的价格。对于那些发展循环经济的企业,通过补贴或减税的形式,弥补因发展循环经济而增加的额外成本,从而增加他们的收益;对于生产污染性产品的企业,通过增加税收的方式,提高他们的生产成本,进而减少这类产品的生产和供给。有效的财税政策能够使那些发展循环经济的企业获得更高的利润,从而调动起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积极性。

三、促进煤炭行业循环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建议

(一)促进煤炭行业循环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

一是财政补贴政策。对于投资者来说,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投资大、获利少,有些项目可以盈利,有些项目甚至会亏损,但是由于这样的项目对社会来说具有较大的正外部性,因此就需要经常性的财政补贴来激励这类项目的投资。结合我国国情,国家对煤炭行业应给予一定的政策补贴,主要应包括国有煤矿安全欠账补贴、国有煤矿生产系统配套工程补贴、行业重点科技攻关补贴、关闭破产及由于国家需要而在一定时期内保留下来的部分矿井的非经营性亏损补贴。对上述的这些补贴要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根据各自特点分期分批加以解决。二是设立专项资金,为煤炭行业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优惠贷款。发展循环经济对煤炭行业来说是一种全新的挑战性产业,该产业需要的投资大、建设周期也较长,因此,国家应设立专项基金,对发展循环经济的项目提供优惠贷款,以促使煤炭行业循环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二)促进煤炭行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税收政策

一是调整煤炭资源税。严格来说,我国现行的煤炭资源税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资源税,而仅仅是一种级差调节手段。级差性资源税的目的是调节煤炭企业之间的盈利水平,使煤炭企业在比较公平的基础上开展竞争。目前的税制不仅无法充分体现国家保护煤炭资源和提高煤炭开采率的意图,而且不能将煤炭资源开采的社会成本内在化,因而无法遏制煤炭资源被掠夺和浪费的现状。因此,需要对煤炭资源税进行调整,促进煤炭企业综合利用煤炭资源。二是调整所得税的税前扣除。发展循环经济是一项科技含量高的社会性系统工程。为了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程度,就要依靠科技进步。对于煤炭企业在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方面的研发投入在计算企业所得税时在税前全额扣除的情况下,各项费用增长幅度超过一定比例的部分,应该适当扩大实际发生额在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的比例,从而鼓励企业不断增加对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投入。三是改排污费为排污税。根据“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将排污费改为排污税,税基以污染物的排放浓度和数量为标准,这一改革有助于激励煤炭企业增加防污设备或改进生产方式,使落后的企业和技术自行淘汰。四是推广采用“消费型”增值税。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增值税税制都是“生产型”,企业固定资产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不能抵扣,这一税制规定抑制了企业投资环保设备的积极性。为促进煤炭企业购置用于除尘、污水处理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方面的环保设备,需要增加对这些设备的增值税进项税额进行抵扣的规定。

【参考文献】

[1] 杨中林,汤鹏,毛晓歌.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及可行性探析[J].中州煤炭,2008(6):36-37.

篇7

2.机械自动化技术在煤矿中的应用

2.1 机械自动化技术在煤矿掘进中的应用

机械自动化技术在煤矿的掘进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掘进是煤矿开采最基础的工作,因此,如果基础打不好,会严重耽误后续的煤矿开采工作,掘进效率的高低决定着整个开采过程效率的高低。机械自动化技术在煤矿掘进中的主要应用在于掘进机的使用,其采用了安全型开关箱、操作箱、照明灯、压扣控制按钮等自动化系统,并且与液压系统共同配合使用,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掘进的效率,为整个煤矿开采工作中的后续工作节省了大量的时间。

2.2 机械自动化技术在采煤中的应用

煤矿主要的生产作业就是产煤。机械自动化技术在采煤中得到了良好的应用,并提高了生产效率,保证了采煤作业的安全。目前机械自动化技术在采煤中应用的最典型的一个实例就是电牵引采煤机。其可以在无人驾驶的情况下,通过事先设定的程序,实现无人操作。电牵引采煤机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实际操作也比较简单,对于预先设定好的程序,只要手动选择时间和方式,电牵引采煤机就可以自动完成采煤任务。电牵引采煤机的适用性很强,适合应用在复杂的煤层中,结构简单,程序可靠。因此,此项机械自动化技术在采煤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3 机械自动化技术在矿井提升中的应用

机械自动化技术在矿井提升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所谓的矿井提升是指煤炭从地下运往地上的过程。在应用机械自动化技术之前,在矿井提升中存在着2个严重的问题。首先是提升效率的问题,由于在没应用机械自动化技术的时候,提升主要是靠人力来完成,效率低。而自从应用了机械自动化技术后,效率大大提高。第二是安全问题,在应用机械自动化技术之前,从事这方面工作的人员的人身安全没有保障。提升机的主要优势在于操作简单,而且对安全性有着很大的保障。

2.4 机械自动化技术在煤炭输送中的应用

机械自动化技术在煤炭运输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没应用机械自动化技术时,每天主要的输送方式就是人力将其运到矿车上,然后统一输送到储存煤炭的地点。在机械自动化技术广泛应用到煤矿后,就不再使用以前的方式进行煤炭输送了。根据机械自动化技术研究出的皮带式传送带,大大地提高了输送的效率,直接用输送带将煤炭输送到储存煤炭的地点,有效节省了人力物力上的开支。皮带式传送带具有很大的优势,例如在安全运行上比较可靠,运输量大,且没有时间上的限制,白天夜晚都可以输送,效率高,因此在煤矿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3.机械自动化技术在煤矿中的应用前景分析

机械自动化技术由于其本身的优势,在提高生产率方面有着很大的空间。机械自动化技术主要有以下优势:(1)在安全性方面,由于煤矿作业是高危险作业,在实际的煤矿生产中,常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安全问题,机械自动化技术在煤矿中的广泛应用,减少了煤矿存在的很多安全隐患,大大提高了煤矿作业的安全性。(2)在生产效率方面,由于机械自动化技术在煤矿中的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煤炭产业的生产率。机械自动化技术可以在无人看管的情况下,通过对程序的选择,实现自主作业,且没有时间上的限制,这样就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从而提高了整个产业的生产效率。(3)在技术更新上,机械自动化技术在煤矿中的广泛应用,大大促进了煤矿产业的技术更新。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是和煤矿中的其他开采输送技术配合使用的。由于机械自动化技术相对于以前的煤矿技术来说比较领先,因此,机械自动化技术需要和其他先进的技术配合,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煤炭产业技术的更新升级,促进了整个产业上的技术革新。机械自动化技术在煤矿中的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机械自动化技术在煤矿的应用中前景广阔。

篇8

自从1998年我国高校扩招以来,高等教育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在校大学生的数量和规模逐年增长。在此背景下,独立学院作为一种新型的办学机制和模式诞生了。近年来,独立学院快速发展,全国目前已经有319所独立学院,在校生达100多万人。

当前,毕业生就业问题已成为一个敏感的社会问题。根据教育部统计的数据,历年的大学毕业生就业率在当年毕业时均达不到80% ,每年还剩下20%以上的大学生处于“失业”状态。

随着高校逐年扩招,大学毕业生数量越来越多, 2010年将达到630万。面对如此庞大的毕业生大军,独立学院的毕业生在就业上的情况可见一斑。由于其基础薄弱,办学时间较短,社会对独立学院毕业生认可程度较低,因此学生就业工作更为严峻和突出。

2 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困境的成因分析

2.1 市场就业环境等客观原因

2.1.1 社会对独立学院的认可程度严重影响对毕业生的社会评价

招聘单位一般习惯从名牌高校或他们信得过、关系密切的老牌院校中选聘毕业生,而独立学院创办时间短,社会影响程度不大,自身的“品牌”还未形成,毕业生的质量也还未得到社会的检验和认可。另外一个事实,那就是独立学院的录取分数总体比普通院校低,入学时基础相对差,按照本科要求培养,想达到普通院校本科的培养要求,毕业生的专业知识、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等方面受到用人单位的怀疑。因而现实中不少用人单位对独立学院毕业生带着有色眼睛看待,甚至出现以种种理由拒绝接收独立学院毕业生的现象;要得到用人单位确切的认可,路途遥远,这就使紧迫的就业形势形成一种不和谐的现象,增加了独立学院毕业生的就业难度。

2.1.2 学生和家长就业期望值过高

由于独立学院学生学费总体比一般院校贵,相当于一般本科生的2-3倍,高投入必然导致希望高回报,包括家长也普遍存在就业期望值过高的想法。同时,很多独立学院的学生自身也存在就业观念不当的现象,其表现在:首先,就业期望值偏高,追求物质待遇和地域条件,自我定位不准,理想与现实脱节。在一项调查中发现,38.3%的毕业生希望进入政府部门或国企,75.6%的毕业生选择到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或内地大城市,85.2%的毕业生选择月收入在2000元以上的工作;其次,被动就业观念强,自主创新、自由创业意识差,调查对象中只有19.3%的学生选择自主创业;最后,静态就业动机强,动态就业观念弱,仍抱着“一次就业定终生”的传统就业观。

2.2 独立学院本身机构设置的问题

2.2.1 专业设置与母体高校重复,未形成办学特色

独立学院的专业设置均为母体高校的热门专业,绝大部分独立学院还没有自己的专业。专业设置与母体高校重复有利于充分共享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但由于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照搬母体高校相同专业,没有自己的专业特色。同时,由于专业设置重复造成母体高校与独立学院相同专业毕业生之间的竞争,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

2.2.2 专业设置单一化,课程体系不够完善

独立学院的举办无疑缓解了我国广大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需求的压力,但远远不够。独立学院的专业设置完全依托于母体,且与校本部之间、与其他学校独立学院之间专业设置相近。独立学院无特色专业、结构安排不规范的现象直接影响教学质量,且容易导致“教育性失业”。

课程安排和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不匹配。独立学院的发展一直依赖母体,在课程安排和专业设置方面借鉴母体高校,这导致独立学院没有优势可言!如果独立学院不思考自身发展状况及社会对人才需求上的变化,不专门开设适合自身发展所需要的课程与专业,而一味依赖母体学校的专业开设子专业,就会造成与社会需求错位。课程安排和专业设置与社会需不相符是导致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难的另一个瓶颈。

2.2.3 师资总量不足、人员流动频繁

独立学院建立自己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其学生能够获得竞争优势的保障。目前独立学院自身师资严重紧缺,尤其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更是稀缺,而是过多的依赖于母体学校的师资力量,缺乏自身的核心教师队伍建设,基本还未形成与自身发展和定位相匹配的师资队伍,人员流动频繁。

2.2.4 独立学院成立时间短,就业指导工作不完善

缺乏就业工作经验,就业指导与相关体系还在逐步探讨和完善中。就业专职人员、就业指导与服务机构、就业基地建设均较为落后;毕业生就业信息系统有待完善。毕业生就业主要由学校、人才市场举办招聘会等落后的方式获得信息,信息来源比较窄。调查中,有60%的毕业生对就业政策不了解,有58%的毕业生认为就业信息少,有38%的毕业生认为学校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做得不够到位。

信息渠道不畅,供需双方的信息不能在双方见面前就清晰明了,这样的签约必然导致盲目性,同时,签约率也会大大降低。有限的供需见面会,很难满足供需双方的需要,出现急需的用人单位要不到毕业生,而一些优秀毕业生又找不到合适工作的局面。

3 独立学院学生就业对策及发展趋势

就业不仅直接影响学校招生形势与生源质量,更关系到独立学院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做好就业工作是独立学院发展的重中之重。必须在做好学生培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同时,想尽一切办法为学生创造就业条件,处理好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为独立学院学生谋求就业出路。

3.1 加强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目前招聘单位除强调落实专业基础外,用人单位对“综合素质”的要求普遍提高,而独立学院的学生具有动手能力强、适应能力强等特点,所以独立学院学生在某些方面来说,受到一些用人单位的青睐。

3.1.1 现代企业都将就用人求“实”不求“高”

学历并非越高越好,企业着重的是个人的实战能力,宁可选择独立学院甚至更低学历有工作技术的人,也不需要没有工作技能的研究生。因为对于企业来讲,既掌握专业技术理论,又有专业技术经验,能为企业的发展做出贡献者就是人才,不管他学历如何。

因此要引导学生全面提升综合素质,创新教育,独立学院要因材施教,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调动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学生的创造意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1.2 从学校方面讲

一是要全力以赴治本。要大力提高教育质量,年年能为社会输送适应形势要求的高素质人才。为此,独立学院要坚守核心价值观,重视社会责任感,注意对创新方向的正确引导。独立学院应按照国家和地方需求,科学定位,构建自身人才的培养模式,给学生以更多选择,要对学科结构、专业设置进行改革;同时,应调整培养方案,着力提高毕业生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二是要想尽一切办法解难,面对就业的巨大压力,独立学院必须注重应对和全面服务入手,把国家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各项措施详细地落实到实处,为开创符合独立学院学生就业的新局面努力奋斗;积极为毕业生提供全面、详细的指导和服务,加强对毕业生就业的引导,调动一切力量,利用所有资源,开动脑筋,狠抓落实,从各方面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

3.2 努力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三考”(考研、考公务员、考双学位)能力

首先,学校应该认识到独立学院学生的录取分数线比二本院校、一本院校的低,文化素质不如二本院校、一本院校的学生,所以独立学院应该从学生以入校就提倡“养成”教育,让学生上早、晚自习,让学生去图书馆等等,做好“三考”工作的宣传,让学生一入校就有就业的危机感;其次,独立学院应该努力提升教学质量,让独立学院的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三考”打下基础;最后,独立学院应该比一般本科院校要多开设“三考”培训班,以提高学生应试能力。

3.3 自主创业,开辟就业新思路

高等教育经历了从就业教育、择业教育、创业教育的转变过程,但总得说来创业教育还处于萌芽阶段。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相对偏低,据相关分析数据表明,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比例不到1,而独立院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例还远低于1%。其实,创业教育均为各高校毕业生拓宽就业门路的必由之路,是就业模式从被动到主动的跳跃,新生的独立学院更该要重视。通过自身的能力自主创业,既为自己创造了岗位,同时也为其他毕业生得到岗位提供了机会。大学生的自主创业应该是个人因素、校园文化、社会环境的共同利益体。首先,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本钱”,如启动资金、市场悟性经营管理能力等,同时具备风险意识、冒险精神和创业动力。上述“本钱”的获得需经校园文化与社会环境的综合培育才有可能实现。

自主创业型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支持与重视。学生家长首先要改变陈旧落后的就业观,尽可能创造条件并鼓励子女去自主创业,形成创业有为的家庭新理念。其次,自主创业人才的培养,来源于大批专兼职的创业理论和实践的师资队伍,尤其是要聘请社会上成功的创业人士搞好“传、帮、带”,起到示范带头作用。再次,政府部门对大学生创业要加大扶持力度,如在资金、税收及投资环境等多方面多予以政策上的倾斜。

[参考文献]

[1]张靓.独立学院学生就业问题引发的思想工作思考[J].科技信息,2008(19)

[2]孙富安.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战略思考[J].现代商贸工业,2008 (7)

[3]高军.论的发展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J].现代商贸工业,2008(7)

[4]张伟.大学生就业问题纵横谈[J].人力资源管理:学术版,2010(1)

[5]候忠伟.独立学院学生就业形势分析于对策[J].人力资源管理,2011(6)

[6]李明.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工作浅析[J].出国与就业,2011(7)

[7]陈清莲.独立学院就业压力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科学咨询,2008(15)

[8]高丽霞.对独立学院学生就业压力的思考[J].发展,2009(7)

[9]陈丽娟.独立学院学生就业工作新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09(8)

[10]艾军.大学生就业新形势分析及指导对策[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2010(1)

篇9

鉴于世界性的能源紧缺状况和煤炭行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特殊地位,探讨煤炭行业特别是国有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问题有特殊意义。。

一、煤炭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我国几位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专家认为,可持续发展一词比较完整的定义是:“不断提高人群生活质量和环境承载力的、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满足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人群需求又不损害别的地区或别的国家的人群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可见,可持续发展是指生态、经济和社会三者的协调发展。根据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将煤炭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理解为:在法制的管理和宏观经济调控下,运用科学的手段,尽可能合理、有限、科学、节约、环保地开采和利用煤炭资源,使其对社会和环境的负效应降到最低程度,确保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二、制约煤炭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因

(一)煤炭资源的不可再生性

煤炭行业生产的对象是不可再生的耗竭性的煤炭资源,它在地球上的赋存量是有限的。据估计,按目前消费水平,煤炭最多够用300年左右。根据2002年国土资源部《全国矿产资源储量通报》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煤炭基础储量3340.88亿吨,资源量6860.62亿吨,居世界第一;开采储量达2040亿吨,居世界第二,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较大人均占有量就仅有145吨,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因此说煤炭资源不可再生性的特点严重的制约着煤炭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煤炭资源浪费严重

中国经济时报曾在报道中指出,我国煤炭开采浪费惊人,采1吨扔2吨现象普遍存在。目前,我国的煤炭回采率只有30%,不到国际先进水平的一半,煤炭在我国能源产业和消费结构中占70%左右,是我国首屈一指的战略性能源。 虽然我国煤炭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还是相对贫乏。 然而就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煤炭资源浪费却是惊人的。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原局长张宝明曾痛心地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说:“我国从1980年至2000年的20年间,煤炭资源就浪费了280亿吨。” 据了解,目前全国拥有各类煤矿2.8万座,其中国有大型煤矿2000多座,产量约占全国煤炭产量的65%,矿井回采率(开采出来的煤量和可采储量之比)平均只有45%左右;产量约占全国煤炭产量的35%的乡镇和个体小型煤矿2.6万座,这些煤矿的回采率平均只有15%-20%。

(三)污染严重

据不完全调查显示,我国因煤炭开采引起的地表塌陷面积达40万公顷,平均每开采万吨煤地表塌陷达0.2公顷。煤炭开采过程中的矿井水、洗煤水和矸石淋溶水等未经完善净化就被直接排放,对周围水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煤炭开采过程中所释放的矿井瓦斯所产生的温室效应是CO2 的21倍,使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的元凶之一。 此外, 矸石能自燃释放出的大量SO2 、CO2 、CO等有毒气体,据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统计我国目前国有煤矿共有矸石山1500余座,其中长期自燃矸石山389座,严重污染了矿区和周边地区的大气环境,影响着周边居民的身体健康。 据国家环保局统计,目前中国SO2污染产生的酸雨危害面积已达到国土总面积的30%,全国年均降水pH值低于5.6的城市地区已占全国面积的70.6%,我国已成为世界三大酸雨区之一。

(四)人才结构不合理

目前国有煤炭企业人才结构不合理的现象大有存在,职工素质普遍偏低,有相当一部分职工根本就是文盲,而且人才总量少,具有自主开发能力和管理能力的人才极其匮乏。而目前我国国有煤炭企业的经营者又都基本上是由主管部门任命的,这些任命的经营管理人员也大多出自煤炭行业,对煤炭的开采技术流程较为熟悉但缺少管理经验,知识结构不尽合理。总体来说国有煤炭企业对人才的管理还基本处于“人事出纳”式的管理状态,人力资源的竞争机制不健全,人员招聘与市场机制不适应。

三、煤炭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一)提高煤炭的利用效率

煤炭企业要想长期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必须延长产业链条,实现产品结构升级,对原煤进行深加工。煤炭的产业链很多很长,如煤-电-高能载体产业链,煤-焦(气)-化产业链,煤-油-化产业链,煤-路-港-航产业链。可以做成:以煤炭产业为龙头,形成以煤为主,电力、焦炭化工、建材建筑、机电修造、商贸服务等产业共同发展的格局,建成“煤-电-材"高耗能产业链”;“煤-焦-化”高附加值产业链;“资源-产品-废物利用”的环保型循环经济链,实现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和社会效益协调发展。。

(二)推进资源回收利用

在做大做强煤炭主干产业的同时,还可以围绕煤炭来生产各种配套产品和服务,如锚杆、重介质粉、浮选剂、油脂、胶带、大量消耗性产品以及机电修配、机械加工等行业。同时对整个生产和生活循环过程中产生的废物以及垃圾进行科学回收利用,兴办废物和垃圾资源利用的工厂,真正实现“自然资源产品和用品再生资源”的闭环式流程,使所有的原料和能源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最合理的利用,从而使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控制在尽可能低的程度。真正实现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整个社会的协调发展。

(三)积极探索发展接续产业

接续产业是煤炭企业的二次创业。依靠市场机制推进老企业技术更新、振兴和发展新兴的电子、制药、畜牧、粮食深加工、绿色食品开发等接续产业。同时,要高度重视发展循环经济,研究政策,统筹谋划,加快实施铁、刚才和煤气发电、矿渣水泥、煤矸石发电和发展绿色农业等循环经济项目。

(四)制定合理的人才聘用办法

企业竞争关键是人才的竞争,今后经济的发展必将对煤炭等重要资源有一个很高的要求,因此“拉长资源产业链条”、提高煤炭附加值、吸引优秀人才、发展技术创新应是煤炭企业升级和结构调整的重点。当前应立足于现有的基础和条件,加快采矿设备更新改造,增加原煤入洗率,实现采矿的现代化。变卖原煤为卖精煤,提高产品附加值,不仅可以减少环境污染,提高有效货运量,而且也有利于提高煤炭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五) 强化生态环境与安全建设

要坚持持续性煤炭开采就不能超越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煤炭行业要大力倡导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建立生态小区,绿化矿区环境,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同时要坚持“安全大于天”的思想,在安全上要加大投入,减少矿井事故发生率。此外,还需进一步整顿矿业秩序,坚决取缔非法的小矿,为大型矿山企业创造平等的竞争环境

总之,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创新。因此煤炭行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除了上面的几点内容外,还要不断的在科技的创新、管理水平的提高、管理思想的现代化、企业文化的创建等各个方面下功夫,这样才能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和水平,才能实现持续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宋洋洋. 浅谈国有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2(6): 66.

篇10

1煤炭行业概述

所谓煤炭行业是指从事煤田地质勘探、设计、基本建设、生产、设备制造、采购销售以及其他与煤炭相关的科研、教育、检测鉴定等活动的企事业单位的统称。中国煤炭资源丰富,主要分布于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甘肃、河南、贵州、云南、四川、新疆等省份。2012年度中国已经查证的煤炭储量达到11320亿吨。

煤炭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基础产业,支撑着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对能源的大部分需求。煤炭行业为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保障。能源是关系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的战略性资源。2004年6月30日,国务院第56次常务会议通过的《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04―2020年)》提出了坚持以煤炭为主体、电力为中心、油气和新能源全面发展的能源战略,明确了煤炭作为基础能源的主体地位。我国的煤炭资源储量相对丰富,居世界第三位。随着产业结构及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将发生变化,煤炭消费所占能源消费的比例呈现出缓慢下降的趋势。但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储备特点和经济发展的阶段特点,决定了我国以煤炭为主体的这种能源消费构成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阶段不会有大的改变,煤炭仍将是我国主要的一次能源,并且消费的绝对量将有增无减。

2循环经济的含义及其理论依据

2.1循环经济的概念

所谓循环经济(Cyclic Economy)即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所谓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是指循环经济发展的标准形式,是人类在发展循环经济的长期实践中总结和抽象出来的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行为规范和运行标准。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是一个建立在一定生态阈值和资源储量基础上的整体动态发展系统,这一系统包含着发展观念、发展理论、实施主体、政策制度、信息技术、市场机制等一系列基本要素,这些基本要素是模式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2.2循环经济的理论依据

(1)清洁生产理论。1989年,联合国环境署首次提出了“清洁生产”,也可称为“无废工艺”、“污染预防”、“废物减量化”。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与环境规划中心对清洁生产的定义:清洁生产指的是在生产过程和产品上整体持续地应用综合预防的环境保护战略,以降低对人类及所生存环境的风险。生产过程方面,清洁生产主要包括原材料以及能源的节约利用,有毒原材料的淘汰,并且确保全部的排放物以及废弃物在脱离生产过程之前数量得到削减,毒性得到降低;产品方面,清洁生产策略的目的在于降低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对人类以及生存环境产生的影响。清洁生产的内容,应该包括清洁能源、清洁原料、清洁生产过程和清洁产品。

(2)生态工业园理论。中国国家环保局提出的生态工业园区概念,是指依据清洁生产要求、循环经济理念和工业生态学原理而设计建立的一种新型工业园区。它通过物流或能流传递等方式,把不同工厂或企业连接起来,形成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品的产业共生组合,使一家工厂的废弃物或副产品成为另一家工厂的原料或能源,模拟自然系统,在产业系统中建立“生产者一消费者―分解者”的循环途径,寻求物质闭环循环、能量多级利用和废物产生最小化。结合到煤炭行业,则可以成立煤炭行业生态工业园区。

(3)产业生态学理论。产业生态学至今仍然没有统一的被广泛接受的概念。产业生态学更关注产业生态系统,该系统是指区域内一系列企业通过交换和利用副产品或者能源,实现在传统的未实现链接模式下无法获得的收益,即原材料使用减少、能源效率提高、废弃物减少和有价值输出物数量和种类增加。传统的产业单元企业,都是从环境中调入原材料,而将大量副产物以废物形式排放到环境中去。这样的传统产业发展体系普遍把经济活动视为一种开放体系,无法实现产业与环境的协调。

(4)可持续发展理论。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通过的《21世纪议程》中,可持续发展思想首次得到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组织的认可,“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的发展”。

2.3循环经济的本质特征

(1)非线性。如果将传统“资源―产品―废弃物”的开环式经济系统作为线性生产系统,则循环经济则通过“资源―产品―再生资源―产品”的非线性生产方式,形成相对闭环式经济系统。这种非线性生产系统,要求生产企业在确定经营方针、从事经济活动时,在考虑经济发展的同时,要注重资源合理利用和生态保护。

(2)环境友好性。循环经济通过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废物排放,促进整个社会减缓资源与环境财产的损耗,充分体现了对自然资源与环境价值的关切。

(3)服务优先。循环经济通过优化物品使用的可长期性,促进生产者变推销产品为推销服务,鼓励使用者无须购买和拥有物品,只需在一个为满足其需求而组织起来的体系中支付服务费用就可以了。

(4)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传统经济通过持续不断地把资源变成废物来实现经济的增长,形成“三高一低”(高开采、高消耗、高排放、低利用)的线性经济发展模式。循环经济模拟自然生态系统运行方式和规律,使社会生产从数量型的物质增长转变为质量型的服务增长,实现“三低一高”(低开采、低消耗、低排放和高利用)的可持续性增长方式。

3传统煤炭工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煤炭工业在为国民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提供不可缺少的物质来源的同时,正面临着种种危机,以煤为主的一次能源消费结构所带来的环境压力越来越大。面临能源需求增长和环境、资源保护的双重压力,煤炭工业如何摒弃传统的发展模式、走循环经济发展之路是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总体战略中的关键所在。生产和使用煤炭的行业是全社会物质资源流动性最大的行业,也是废弃物种类多、数量大、污染范围广的行业。传统经济模式主要是指传统煤炭行业发展模式,它以“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为特征,是以“资源―产品―污染物”为物流模式,没有考虑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冲击,经济增长靠的是大量地消耗自然界的资源和能源,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传统的矿业生产以开发矿产资源这种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为主,且采用单向非循环的经营发展模式。煤炭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是:①矿区生态环境问题。在煤炭的生产过程中,对矿区内的土地、大气以及水资源造成极大破坏。②煤炭储运问题。由于特殊的赋存条件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我国煤炭生产基地主要在北部和西部地区,煤炭消费则主要是在东部沿海地区,造成煤炭生产与消费的地理分布极不均衡,构成北煤南运、西煤东运的基本格局。

4煤炭行业循环经济建设应遵循的原则

4.13R原则

3R原则(The Rules of 3R)是减量化(Reducing)、再利用(Reusing)和再循环(Recycling)三种原则的简称。循环型矿区的构建是以循环经济作为基本的理论基础的,因此对于矿区的构建应该遵循循环经济的基本的原则,“3R”原则,也就是循环矿区的构建需要符合减量化、再利用以及资源化的原则。其中减量化是指通过适当的方法和手段尽可能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和污染排放的过程,它是防止和减少污染最基础的途径;再利用是指尽可能多次以及尽可能多种方式地使用物品,以防止物品过早地成为垃圾;再循环是把废弃物品返回工厂,作为原材料融入到新产品生产之中。3R原则中各原则在循环经济中的重要性并不是并列的。按照1996年生效的德国《循环经济与废物管理法》,对待废物问题的优先顺序为避免产生(减量化)、反复利用(再利用)和最终处置(再循环)。

4.2系统性原则

基于循环经济的煤炭矿区的建设是一个较为系统的工程,循环经济矿区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是为了全面地衡量矿区循环经济发展的状况,体系是比较完整的。因此,对于循环经济矿区的设计也必须注重系统性。

4.3动态性原则

循环经济矿区的构建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需要不断地反馈改进的过程,因此对于循环经济矿区的评价指标的设计也必须能够反映一定时间内的动态改变以及趋势。

4.4科学性原则

循环经济矿区评价指标体系所要评价的是矿区的实际发展情况,为下一步的发展提供参考,因此对于评价的数据来源必须保证真实、客观,数据处理的方法也要合适、科学。

4.5可操作性的原则

评价指标体系的指标构建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指标数据是否能够获得,或者是量化的表示是否合适,等等。指标体系要能够全面反映矿区循环经济建设的各项工作,又需要调查项目能够规范的表示。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立就是为了对矿区循环经济发展进行评价,因此其指标应该具有指导性以及可操作性。

参考文献:

篇11

1中国煤炭发展现状述评

随着社会发展的需求以及外部环境的各种变化,现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外资引进的要求变得日益复杂。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事业的快速发展,中国煤炭发展前景受到很多人的关注,这对以后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有重要的影响,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详细分析中国煤炭发展前景的一些看法,我国近期的煤炭资源现状,煤炭资源总量据煤炭工业部1981年第二次全国煤田预测汇总统计结果,我国煤炭资源总量为50592亿吨。其中,预测煤炭资源量为44927亿吨,煤炭储量为5665亿吨。而在未来的很长时期由于新能源的广泛使用,因此中国煤炭面临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外部环境的变化。煤炭行业对于中国的经济系统的正常运行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加强我国的竞争能力,而且对保证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也有重要作用,因此煤炭行业的前景分析不仅有着重要的实际应用,而且一直是理论界讨论的热点。煤炭行业产生问题都应该详细分析煤炭发展的前景。无论是表现良好的煤炭企业还是绩效很差的煤炭企业都应该时时刻刻注意煤炭行业的前景分析,只有这样才能维持煤炭企业长久的竞争优势。中国煤炭发展前景的分析强调的是一系列的过程,其目标是煤炭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为了实现煤炭公司良好的运营,所进行的各种分析的集合体。

2中国煤炭发展所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很多大型的煤炭公司的突然倒闭,暴露了我国的煤炭发展过程还存在很多问题,揭示了我国的煤炭发展过程中的严重问题。由于我国对环境监控的日益严格,在政府宏观经济路线考虑下,内需不可能像工业投资那样对刺激经济增长短期立竿见影,钢铁、电力原本产能过剩,煤炭产能过剩也是随之而发生的事件。所以煤炭行业的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2.1煤炭行业缺乏监督管理的动力

由于现阶段煤炭行业很多企业是属于国有类型的企业,因此对于煤炭企业的监管,缺乏严格的措施和手段,因此监督既是对企业自身进行监督管理,这个过程存在很多的阻力,没有任何组织倾向对煤炭行业进行监督管理,即使采取了某种措施监督和管理,很多时候这些行为也只是停留在表面上,很少将这些措施落到实处。一方面,煤炭行业的高层管理者不愿意制定一系列的管理控制制度,来约束自身和员工的行为。另一方面,煤炭企业也淡漠监督因素,认为对于煤炭前景的分析和预测没有什么实际价值,但是为了煤炭企业的长期持续的健康发展,煤炭前景的分析和预测不可或缺。

2.2煤炭企业的相关工作人员观念落后

很多煤炭企业的基层管理人员和一线工人头脑中,很少有人能够意识到煤炭前景的分析所具有的重要作用,由于很多一线工人和基层管理人员缺乏相应的理论知识,也不了解煤炭前景的分析所涉及的过程及目标,因此即使制定完善的煤炭企业控制制度,也很难付诸实施,将煤炭企业的发展的相关监督管理制度落到实处。煤炭企业的管理人员认识到预测煤炭行业的前景对于防范企业财务风险、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有的管理者甚至认为加强煤炭企业的制度管理和内部控制是对煤炭企业发展的一种制约和束缚,会加大煤炭企业的工作负担。观念上的偏差在煤炭行业的管理过程中表现出来,有的煤炭企业甚至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而实施各种管理和分析制度,因此现阶段的煤炭工作人员还存在很多观念的问题。

3提高现阶段煤炭发展前景的相关措施

现阶段理论界对中国煤炭发展前景的研究还刻意追求西方理论界的研究成果,很多制度规范的实施仅仅刻意的去模仿西方的中国煤炭发展前景的行为准则制定和实施,因此其结果总是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究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对西方中国煤炭发展前景的研究仅仅停留在表面,而没有深层次的研究中国煤炭发展前景在西方企业的使用范围和产生起源。中国煤炭发展前景涉及到深层次因素的影响,因此为了更好的研究中国煤炭发展前景,应该从其法律文化因素追求。其次,中国煤炭企业也具有与西方国家不同的国情和特点,所以会造成水土不服的现象。

3.1构建有利的组织文化加强煤炭行业的观念转变

现阶段,企业文化的研究一直是企业管理研究的热点问题,如何构建良好的企业文化,对于煤炭行业的员工的工作环境和煤炭行业的正常运行都有重要的影响。很多学者认为企业文化决定了企业经营状况的好坏。文化是一种无形却充满力量的影响力,它对组成整个企业的成员起到约束凝聚、以及协调组织的作用,文化可以凝聚一个企业的集体力量,推动煤炭行业更快更好的发展。财富无法创造出绚烂的文化,然而一个企业凝聚的文化却可以给煤炭行业带来意想不到的巨大财富,一个企业建立独特的文化理念,那么这个独特的文化理念无形中就会为煤炭行业带来很多积极的影响,煤炭行业最终获得生产经营丰收的硕果。组建煤炭行业文化内控管理模式,必须具有超前的风险意识,才能使煤炭行业的文化理念在迅速发展的社会中逐渐成长并完善。

3.2完善煤炭企业的管理机制

良好的煤炭行业规范制度是煤炭行业有序运营的根本保证。不仅对于煤炭行业如此,对于任何社会单位的有序运行也是如此。如果煤炭行业有健全的管理制度,那么煤炭行业的运营必然会收到良好的结果。现代企业的四个基本特点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这些特点都是良好企业规范制度的基本表现。煤炭行业的规范制度包括两个方面:“软”因素和“硬”因素。软的方面强调煤炭行业必须以人为中心,在煤炭行业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切实考虑到煤炭行业的员工实际需求,只有这样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硬的方面要求煤炭行业必须有严明的规章制度,规章制度的制定不能单单的表现在纸面上或者口头上,必须将这些规章制度落实到实处,无论是员工还是高层管理人员违反了规章制度,都要受到相应处罚,那么在这种条件下煤炭行业才能长久稳定的发展。

3.3建立清晰的煤炭评估绩效评估体系

绩效评估包括很多方面,对于煤炭行业来讲,可以有财务绩效,员工工作绩效,产品绩效,虽然不同的绩效衡量煤炭行业运营的不同方面,但是它们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公正与实用。如果任何绩效考评标准不能够体现公正与实用,那么也不会取得良好的发展结果。例如,对于财务绩效如果失去了公正,那么投资者会依赖错误的信息,这样对投资者等利益相关者的决策造成很大影响,煤炭行业的员工的薪酬绩效评价若失去实用和公正,会导致员工消极工作,在某种程度上也会影响煤炭行业的发展效果。因此煤炭行业在构建绩效评价体系时,必须时刻体现体系的公正和实用性,只有这样才能收到更好的发展。

4总结

通过对煤炭行业的详细描述,发现煤炭行业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煤炭行业缺乏监督管理的动力,人员观念落后等,为了分析煤炭行业的前景,维持煤炭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很多改进措施,例如,构建有利的煤炭行业文化等,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才能使得我国煤炭行业在市场竞争中利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COSO.煤炭行业整合框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篇12

引言

煤炭是我国重要的能源之一,煤炭的消耗在我国的总能源中占有很大的比例,但是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给能源和环境带来的压力越来越大,把循环经济有效的应用到煤炭行业中,对我国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有很重要的作用。

一、循环经济的概述

1.循环经济的涵义

所谓的循环经济,是指按照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把资源循环利用,实现清洁生产,遵循社会生态的规律,它的目的是建立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和谐关系,维护自然生态的平衡,以提高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它有三个原则:再利用、减量化、资源化,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是它基本的特征。这种新的发展趋势,在煤炭行业的应用中是以低开采和高利用为准则,以最小的资源消耗赢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使煤炭企业能够可持续发展。

2.循环经济对煤炭行业的影响

把循环经济应用到煤炭行业中,有利于煤炭行业的方式转变,使煤炭行业逐步放弃传统的经济运营模式,以生产和销售煤炭的基本产品为主,不断提高和改善煤炭的开采技术,加大煤炭的回采率,扩大煤炭的产业范围。因此,循环经济有利于煤炭行业的产业结构实现多元化、安全生产自动化,可以充分发挥煤炭行业的优势,实现煤炭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发展循环经济的意义

1.有利于缓解资源短缺的矛盾

从我国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就以煤炭资源为主要的消耗,GDP的总量成倍增长。根据我国的相关计划,到2020年,GDP的总量还要翻两番,能源的供给成为我们需要解决的一个难题。传统的煤炭行业发展模式,是牺牲大量的煤炭来完成现代化和工业化的,这非常不利于煤炭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为了缓解社会经济增长带来的能源压力,就必须加大循环经济的发展,使资源能够得到有效的利用和循环利用。

2.有利于减少环境污染

据有关数据分析,如果我国的煤炭利用率能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那么每年就可以减少400万吨左右的二氧化硫的排放,如果煤矸石等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率可以提高1%,每年的废弃物排放量就可以减少1000万t左右。因此,要加强煤炭循环经济的力度,努力实行煤炭清洁生产,不仅可以缓解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矛盾,还可以大大降低社会和经济活动对资源的需要。

3.有利于煤炭行业可持续发展

由于传统的经济模式对资源的浪费非常严重,给煤炭行业的发展带来许多的问题,例如四万矿工下农村等许多的社会问题,其中很大的因素是由于可持续发展能力低。目前,我国在1950年左右建立的一些国有矿山,大多数都进入了“老年期”。因此,煤炭行业要想建立新型的工业化道路,加大循环经济的发展是必经之路。

三、煤炭行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有效措施

1.政府出台相关的政策支持

政府的扶持对于煤炭行业的循环经济无疑是非常有利的,煤炭行业的发展关乎着我国的能源,政府也应该积极的扶持,可以制定投资政策和技术政策,还有一些财税上的支持。加大对煤炭行业的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技术上的帮助,在税收方面给予优惠政策,给煤炭行业循环经济提供一个良好发展的环境。与此同时,政府也要加强对煤炭行业的监管力度,促进煤炭行业循环经济发展法制化,提高废弃物的利用率,减少社会资源的浪费。

2.改善煤炭行业的生产结构,提高回采率

由于受到经济利益的驱使,有些煤炭企业在开采的过程中存在挑肥弃瘦、采厚弃薄的现象,使矿井资源的回采率大大降低,对资源的浪费和破坏特别严重。因此,在循环经济的发展下,要不断健全煤炭行业的法规和产业政策,制定出有效的管理方法,加强矿井资源管理工作,减少资源浪费的现象,努力提高资源的回采率。加强煤炭工业的基本建设,建立一些大型的高效现代化矿井,采用先进的技术,更新设备,提高生产力。

3.推出综合利用项目,减少污染

为了节约煤炭资源,充分利用矿井的水资源,减少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可以在矿区建立劣质煤电厂,结合劣质煤的数量和品种,采用先进的锅炉燃烧技术。把煤矸石、中煤、煤泥等资源充分应用到劣质煤电厂发电。在建材产品生产和回填、筑路、复垦等方面,提高煤矸石、粉煤灰的利用率。不断加快煤层开发利用的步伐,减少有害气体向大气中排放。

4.提高矿区的环境治理,文明生产

以土地复垦为主,建立多种类型的煤炭生态示范基地,使生产和生态恢复同步,在矿井水和生活污水方面,不断研究出新的方法,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当实现排放达标之后,要充分把矿井水利用到矿区的生态建设中去。严格落实清洁生产的相关政策和法规,加强矿井的质量管理工作,使各个方面都能够达到质量标准化的要求,美化煤炭的环境,对井下的工作空间要改善,使职工的安全和健康得到保证。

四、结语

本文通过对煤炭行业循环经济的探讨,可以看到循环经济在煤炭行业发展的价值,因此,煤炭行业在生产过程中,要不断加强对循环经济的力度。

参考文献:

[1]宋润泽,冯思静.我国煤炭行业循环经济发展理论研究[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2,3(30):30-33.

[2]何华兵.中国煤炭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探析[J].中国矿业,2006,5(15):28-32

[3]涂华.关于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探讨[J].煤质技术,2009,6(3):43-47.

篇13

陕西省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境内山峦起伏,地质复杂,北部是黄土高原,中部是号称八百里秦川的关中平原,南部是秦巴山区,这些独特的地质环境,给煤炭行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从总体上看,陕西煤炭资源非常丰富,种类齐全。从煤炭资源总量来看,预测储量3107亿吨居全国第三。从煤炭的产量来看,截止到2014年5月份,全省累计产煤16843.44万吨,同比减少896.94万吨,降幅5.06%。从煤炭销量上看,截止2014年5月份,全省累计销售煤炭16099.35万吨,同比减少740.25万吨,降幅4.40%。从煤炭存量来看,截止2014年5月31日,全省煤炭库存332.18万吨,同比减少9.21万吨,降幅2.70%。从煤炭的价格来看,全省煤炭综合售价为287元/吨,比上月末下降5元,同比下降73元/吨。①

陕西煤炭资源非常丰富,有明显的地缘优势,发展前景优越,但是从上述数据明显看出陕西煤炭行业的发展明显不如前几年,笔者认为造成上述结果的原因不仅在于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对于煤炭资源的冲击,而且在于陕西煤炭行业在发展时的一些自身原因。首先,陕西煤炭行业在发展中存在供过于求的情况。在“十二五”期间,在已建项目中,陕西省新增产能1亿吨,其中陕北新区增加6000万吨左右,彬黄西区增加2500吨左右,渭北老区增加1500万吨。对于在建项目,经过资源整合,295座整合矿中,已建成104座,尚有162座在建,29座停产,整合矿全部投产后,在建产能达37000万吨。而根据陕西省的煤炭工业发展规划,到“十二五”末期全省的煤炭产量将达到6亿吨,其中主建设两大基地:1.陕北大型煤炭示范基地:新增产量1.8亿吨,2.关中煤炭产能接续基地:新增产量0.6亿吨。从数据上看,煤炭的产能远远高于产量,这与煤炭行业的下游产业低迷以及煤炭的进口数量的持续增高外销减少有很大关系。其次,陕西煤炭行业的运销能力不足。煤炭运输主要依靠铁路与公路,从陕西省来看,2013年铁路运力不足1.5亿吨,而且神华神东集团的自备铁路就占据了近80%的运力。其他煤矿基本还要依赖公路运输。而且,陕西煤炭铁路运输总量同比减少,运输结构也不尽合理。除部分企业在山西上站发运外,彬长矿区大部分企业将煤通过汽车运到鄂西再通过铁路运到武汉。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在于铁路建设施工影响;另一方面也是由于空车数量不足造成的。最后,陕西煤炭加工深度不够。造成煤炭加工深度不够的原因主要在于深加工的核心技术薄弱,虽然陕西省近年来涌现了一批在煤化工领域,尤其是煤液化领域,拥有先进设备并在某些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的企业,但是,还缺乏发展煤化工的核心技术,煤化工产品仍然以最初级的焦炭为主。掌握先进技术的煤液化,受种种条件制约无法获得理想的经济效益,难以大范围推广。从整体上看,我国煤炭深加工水平受技术条件制约还处于较低层次,产品附加值偏低,资源利用效率不高。

二、陕西煤炭行业发展的展望

陕西省也认识到了煤炭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采取了积极的措施来改变这种现状,整体上来看陕西煤炭行业发展的势头良好,未来值得期待。

从宏观上看,存在着有利于煤炭行业发展的大环境。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时期,这就决定了我国煤炭能源扔处于较快发展的阶段。随着新能源的开发,煤炭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不断下降,从当前的煤炭利用来看,煤炭占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有所下降,但是仍然占60%以上,煤炭仍然是我国的能源主体。③陕西煤炭行业处于这样的大环境下,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其次,针对陕西煤炭行业供过于求、运力不足的情况,一方面陕西省积极组件陕西煤炭交易中心,将煤炭市场交易慢慢转变为网上交易,推动煤炭行业的市场化改革,另一方面,陕西省将在“两纵五横四枢纽”的基础上构建“两纵五横八辐射一城际”铁路网络,建成通江达海的客运专线、增密成网的铁路干线和扩容增量的能源通道,预计到2015年全省煤炭调出量将达3亿吨以上。

最后,技术创新为煤炭行业的发展提供动力。陕西省针对本省煤炭的深加工不够问题,运用技术创新,按照循环经济的模式,加快煤制甲醇等技术的产业化,构建煤制油气、煤制烯烃、煤制芳烃、煤制醋酸四大产业链,促进煤炭生产的规模。随着建设中煤集团120万吨烯烃、兖州煤业煤制甲醇、彬长矿区180万吨煤制甲醇深加工、大唐府谷180万吨甲醇深加工、北元化工100万吨聚氯乙烯等一批煤炭转化和煤炭洗选综合利用项目先后开工建设或投产,优化了以往的经营格局,为陕西煤炭行业开拓了更为广阔的前景。

总体来看,陕西煤炭行业的资源储存量丰富,为陕西煤炭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提;运输能源通道的建设,解决煤炭运输瓶颈的制约;技术创新为陕西煤炭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动力。充沛的资源储备和有竞争力的技术创新,必定会创造源源不断的利润价值,陕西煤炭行业的发展值得期待。

三、陕西煤炭行业发展的金融支持策略

陕西煤炭行业经过了“十一五”、“十二五”两个时期的发展,初具规模,其产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金融业的发展,金融业的发展又进一步的促进煤炭行业的发展,除了陕西金融政策以及银行借贷的方式给予煤炭行业以支持外,现阶段更加重视煤炭市场、金融市场的创新,发展煤炭金融行业,促进煤炭行业的纵向发展。

(一)加强金融机构信贷支持力度

金融机构充分发挥对陕西煤炭行业支持作用时,要特别考虑陕西煤炭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家对煤炭行业宏观规划的要求,以及《陕西煤炭工业“十二五”规划》要求,合理的确定煤炭企业信贷规模,针对不同的企业的资金需求,发放不同数额的贷款予于支持:针对中小型企业,积极的给予资金支持,促进企业的发展与扩大;针对大型企业,金融机构提供资金以帮助煤炭企业开发煤炭循环利用,延长产业链,为煤炭行业提供完善的金融服务和有力的资金支持,实现陕西煤炭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提高陕西煤炭行业的融资能力

陕西煤炭资源丰富,有明显的地缘优势,成为资本市场追逐的焦点。陕西煤炭行业应该利用这些优势,充分利用资本市场,扩大投、贷、债、租、证的渠道,达到扩大融资的目的,彻底改变传统的煤炭行业资金来源于银行借贷的金融支持模式。另一方面,对于小型的煤炭企业,充分利用资本市场,推进煤炭企业进行资源整合。对于资源整合能力强的大型煤炭企业、集团,通过发行新股、再融资等手段,扩大融资规模,提高企业融资能力。拓宽煤炭行业的融资渠道,提高煤炭行业的融资能力,为陕西煤炭行业将来可持续发展指明方向。

(三)增强水利工程的资金投入

煤化工产业是典型的高耗水行业,在目前的生产条件下,煤制油吨产品耗水量通常都在15~20吨,一个年产300万吨的煤制油项目年用水量将达6000万吨左右,这相当于十几万人口的水资源占有量或100多平方千米国土面积的水资源保有量。④陕西煤炭资源丰富,水资源却相当匮乏,既存在严重的资源性缺水,又存在严重的工程性缺水,所以要想发展陕西煤化工产业,实现煤炭的深加工,必须从解决用水问题入手。一方面充分利用陕西省内水资源,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陕西省附近水资源,加快黄河引水工程、涧峪水库工程、尤河水库加坝加闸工程等水利工程的建设,增强水利工程的资金投入,解决陕西煤炭行业发展的用水需求。

注释:

①陕西省煤炭生产安全监督管理局:《2014年5月份全省煤炭主要指标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