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妇产科疾病防治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妇产科疾病防治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妇产科疾病防治

篇1

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与社会、环境的变化,使病原微生物数量、种类、性状发生不同改变,随之对人体影响亦有所不同。适时掌握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动态变化与致病性,是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治疗和预防妇产科感染性疾病关键所在。

一妇产科病原菌分布特点和原因

近二年妇产科临床共分离4609株,其中18.17%革兰阴性杆菌,均为寄居人体生殖道、肠道的条件致病菌,如大肠埃希菌、摩氏摩根菌、拘椽酸杆菌,与肺炎克雷伯菌、奇异变形杆菌、产气肠杆菌以及假单胞菌、不动杆菌等肠杆菌细菌;15.60%革兰阳性菌亦为寄居人体皮肤、口咽部的肠道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肠球菌等条件致病菌,1.58%厌氧菌,0.72%淋病奈瑟菌,16.49%酵母菌,47.13%支原体。二年检出菌种数值及所占比例无明显差异。检出率居前五位的为:解脉支原体、大肠埃希氏菌、白色念珠菌、粪肠球菌和人型支原体。解脉支原体达41.71%居首位,这与浙江省温州杜文君等报道的一致,而山东省章丘市李爱新报道的却妇产科患者病原微生物检出率以革兰阴性杆菌为居前,考虑是否存在地域差异,南方沿海地区相对开放,支原体是主要传播病原体。支原体为阴道内正常微生物群,在妇产

科患者中稳定存在,当无临床症状、体征出现时,表明菌群之间形成生态平衡,检出微生物不应做为临床应用抗菌素的唯一指标,如检出率最高的解脉支原体的致病力与浓度有关,解脉支原体

二不同年份病原菌变化趋势

2009年与2010年妇产科手术相关感染检出病原体第一位为革兰阴性杆菌,分别高达63.75%、55.45%;第二位为革兰阳性球菌,分别为21.25%、22.73%; 2009年第三位为厌氧菌6.88%,第四位为支原体6.25%;而2010年支原体显著上升至第三位为20.91,与2009年相比,数值及百分率有差异。厌氧菌下降至第四位为0.91。数据显示导致感染最主要为革兰阴性杆菌,达1/2以上,其次为革兰阳性球菌,目前第三位为支原体,厌氧菌仅占极少部分。因此妇产科感染性疾病治疗的目标菌主要为革兰阴性杆菌,兼顾革兰阳性球菌和支原体。这与以往经验性治疗较为重视厌氧菌有所不同,但不排除厌氧菌阳性率易受标本取样、环境、操作等影响而偏低的因素。2010年支原体检出率较2009年增长,但数值无明显差异。而2010年手术相关感染病原体支原体数率显著升高,表明不仅支原体感染妇女增多,且支原体致病

性增强,因此在经验性抗炎治疗时应酌情覆盖。具有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医院应每年统计公布细菌的种类、数量、分布情况,为临床治疗及预防用药提供参考,临床医生应根据细菌分布及耐药性及时调整药物,提高准确性、有效性,减少滥用、无效使用抗菌药物,延缓耐药

的发生。

三病原菌的致病力与围术期预防用药

妇产科患者检出率最高的病原体为解脉支原体,二年平均数达41.27%,大肠埃希氏菌为13.47%;而与手术相关感染细菌检出率最高的为大肠埃希氏菌达36.29%,解脉支原体12.04%。妇产科手术,如剖宫产术、妇科子宫切除术等手术,均与阴道相通,理论上手术相关感染细菌应为检出率最高的解脉支原体,而本组资料结果显示并非如此。与手术相关感染病原体检出率最高的为大肠埃希氏菌,明显高十解脉支原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考虑其易感可能与细菌致病力有关。大肠埃希氏菌致病力高十解脉支原体,当人体免疫力受到侵害时,大肠埃希氏菌成为优势菌,导致疾病的发生。本文分析显示:在不同部位检出的病原菌亦无区别,手术切口、阴道分泌物、阴道断端、尿液及其他部位检出大肠埃希氏菌均明显高十解脉支原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临床围术期用药,选择抗菌药物时不应仅考虑针对检出率高的病原微生物,还应考虑其致病力强弱、患者的病理生理状态,当患者免疫力正常时应选择针对致病菌用药,免疫力受损时,应选择相对广谱的抗菌素。本文数据显示对十妇产科患者,其围术期用药主要目标菌为革兰阴性杆菌,特别是大肠埃希菌,兼顾革兰阳性球菌,选择第二代头饱菌素或头霉素类较为适当。第二代头饱菌素对革兰阳性菌作用同第一代,而对革兰阴性菌作用增强,肾毒性减低,可作为妇产科患者围术期用药。若本地区、本院监测显示细菌对第二代头饱菌素耐药性较高,可选用头霉素类药物,其抗菌谱和抗菌活性与第二代头饱菌素相同,抗厌氧菌作用强十所有第三代头饱菌素,并对革兰阴性菌的β-内酸胺酶稳定,可抗产β-内酸胺酶耐药菌。

最新研究表明多重耐药菌在同种菌中比例,产超广谱β-内酸胺酶(ESBLs)大肠埃希氏菌与肺炎克雷伯菌2010年虽略有降低,但仍分别为37.5%、21.82%,而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5A)明显升高,为18.92%。多重耐药菌致病性强,使常用抗菌药物无效,给临床治疗带来极大困难,其产生与抗菌药物在临床上的广泛、不合理应用有关,应引起临床医师的警惕。临床医师应重视病原学检查与药敏结果,规范、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参考文献

[1] 杜文君,孙庆丰,蔡微微等.妇幼保健院妇产科病原体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篇2

资料与方法

2010年2月~2012年3月收治妇产科感染性疾病患者48例,年龄18~51岁,平均28±5岁。其中妇科感染性疾病34例,产科感染性疾病14例。18例使用中药治疗,30例使用手术治疗。

方法:对48例患者的发病诱因、感染的种类、主要的临床症状、诊断方法、治疗措施及预后,进行探讨研究。

确诊及治疗:根据患者局部或全身发热的情况,若有局部红肿热痛的症状为局部性感染。若出现全身性发热,体温升高,且出现下腹部疼痛,血常规异常,如白细胞升高等,可诊断为全身性感染。确诊有感染后,刮宫取物进行培养,确诊病原菌。治疗上,首先控制感染源,有脓肿及局限性感染的,对脓液进行引流;有感染坏死组织的,进行常规清创祛除;有可疑性感染植入物的,予以祛除;对于由微生物污染引起的,嘱患者远离感染源。使用抗生素:及早使用抗生素可控制感染。当炎症过于严重,单使用抗生素无效时,联合给予糖皮质激素,以抑制炎性反应,增强机体抗过敏性内毒素,预防感染性休克等。

疗效判断标准:①完全治愈:患者无发热,白细胞为正常值,B超等看不到感染性病灶;②好转:患者不适症状明显减轻,无发热或有低热,B超示病灶缩小或开始愈合;③有效:患者症状减轻,体温有所下降但仍有发热,B超示病灶有些好转但仍有感染性炎症;④无效:患者仍发热,白细胞升高,症状不减轻,甚则加重,B超示病灶没见缩小或有所扩张恶化,感染性炎症仍存在。

结 果

经治疗处理后,48例患者中,完全治愈15例,好转19例,有效1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1.67%。

讨 论

妇产科感染性疾病是基层医院中的常见病及多发病,与医院的环境、管理、条件和患者等因素有关,具体有:大多数的基层医院妇产科病房布局不合理,不划分出病理区、产前区、产后区,妇科病患者和产妇均在同一病区,出入同一通道,易造成相互污染[2];病房陪护、探视的人员多,人流量相对较大,空气不洁且不注意通风,使病房空气较污浊;病房环境和卫生欠清洁,患者出院后,不注重对床单进行终末的消毒,使地面、物表的病菌交叉感染,存在着医院感染的隐患;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不统一集中消毒灭菌,不注重无菌操作。医护人员无菌观念不强,在做各种的治疗及护理的前后,不彻底清洗和消毒手;产妇难产时,入院后即开始手术,未进行术前的沐浴更衣,清洁皮肤、外阴等。

故医院需建立健全一下几点:①建立及完善医院感染的相关管理制度,包括医院感染管理的工作方案、消毒隔离的制度、医务人员因职业暴露而进行的防护工作制度、医院感染出现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等。②建立相对独立区,区分无荫区、清洁区和污染区,区域的标志需明确;无菌区包括:无菌物品的存放间、无菌手术室、隔离分娩室、正常分娩室;清洁区包括:器械室、洗手间、待产室、隔离待产室、办公室。③进行严格的消毒隔离管理,工作人员进入手术室前需洗手、更衣、带帽和口罩,在手术或接产时,严格遵守无菌的操作。

妇产科的感染,特别是与妊娠有关的感染[3],其起病急、发展快,一旦治疗不及时,将会危及生命,严重威胁生育期妇女的生命健康,须给予足够重视。基层的医院在预防和治疗妇产科的感染性疾病中,需以预防院内感染为主,进行院内设施和环境改造。对前来就诊的感染性患者,需及时给与足量的敏感性抗生素控制感染,预防传染他人。

参考文献

篇3

农村妇女幼卫生工作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乡镇卫生院妇产科的业务水平。总所周知,乡镇卫生院的治疗水平同城市大医院相比,具有很大的差距。一些乡镇卫生院缺少重要的技术骨干。医护人员一方面对专业的基本知识不扎实,甚至不知道,另一方面专业知识老化,不能得到更新和提高。例如,一些妇儿医生对APgar不知道怎样评分。另外,一些乡镇卫生院还缺乏妇科疾病的有效治疗工具,没能很好帮助妇女解决病痛问题。例如,某些乡镇卫生院的门诊和病房均只有一个妇科检查台,妇检、妇科治疗、计划生育手术和分娩共用一台。这增加了交叉感染的可能性。这些都严重制约了乡镇医院妇产科治疗水平的提高,给乡镇妇女的身心健康带来很大的威胁。针对这一情况,本研究将依据乡镇卫生院的治疗特点,具体探究其如何更好解决妇产科常见的疾病。

二、妇产科常见疾病

目前,妇产科常见的疾病包括手术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妇产科难治性大出血、妇科恶性肿瘤以及产前抑郁。剖腹产手术术后最常见的问题就是切口脂肪易出现液化现象,脂肪液化后的最主要特征就是手术切口部位的敷料变黄,并且有液体渗出。手术切口的脂肪出现液化现象不仅会导致切口愈合缓慢,还会影响皮下组织的恢复。切口脂肪液化严重时,还会导致患者的切口部位皮肤下陷,并凝结出淡黄色脂滴。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则是指在患者术后出现大出血的情况下,采用常规的治疗和控制方法均无效的症状。这种大量出血导致的后果是十分严重的,不仅会危及患者的健康,还会诱发各种凝血功能障碍,严重的会导致患者死亡。妇科恶性肿瘤是一种非常严重的妇产科疾病,严重危害了女性的身体健康和正常生活。近些年来的统计结果表明,该疾病的发病率在乡镇地区存在上升趋势。但是,一些乡镇医院由于缺乏必要的医疗设备,并没有办法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进行有效治疗。一些患者在经受了长期的化疗和放疗后,整体健康水平明显下降,生存质量严重降低。产前抑郁症也是常见的妇产科疾病。患有产前抑郁的人群,不仅自身会产生严重的生理和心理不适,还会影响胎儿的健康成长。为此,如何帮助妇女消除产前抑郁应该得到相关的学者的重视与关注。

三、乡镇卫生院治疗措施

(一)手术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治疗

一旦发现患者存在对切口渗液现象,首先要检查手术切口是否存在感染,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感染源的入侵,然后对液化的切口部位进行挤压。如果治疗后,切口仍然持续产生黄色渗液,医生就应该及时的拆除该切口处的缝线,并用浓度为9%的生理盐水对切口部位进行彻底冲洗,再加压包扎,同时辅以消炎类抗生素进行口服。如果患者的切口渗液量较大,医生则应该每日对切口进行换药清洁。

(二)妇产科难治性大出血治疗

治疗治疗妇产科难治性大出血要明确治疗标准。由于乡镇卫生院缺乏精确的医学测量仪器,更需要根据治疗标准对患者进行诊断。一般情况下判断难治性大出血的标准是,患者在术后有>1500 mL的出血量,或者出血量>1000 mL。这种大量出血导致的后果是十分严重的,不仅会危及患者的健康,还会诱发各种凝血功能障碍,严重的会导致患者死亡。在这一情况下,医生应该对患者给予极大的关注,并开展有效的治疗措施。动脉结扎止血法是当前乡镇卫生院重要的治疗方法之一。医生通过结扎降低患者的动脉内压,能够减缓患者体内的血流速度,以达到使血流速度小于血栓形成速度的目的,从而实现血栓止血。

(三)妇科恶性肿瘤治疗

乡镇医院由于资金方面的限制,缺乏治疗妇科恶性肿瘤的高新仪器等有效工具。医生可以考虑采用中医联合疗法,减少对医疗机器的依赖。中医联合疗法,可以在减轻患者痛苦的同时,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该方法主要由生脉散和十全大补汤组成,其中生脉散的成分主要有人参、麦冬、五味子,十全大补汤的成分为人参、肉桂、川芍、地黄、获等、白术、干草、黄茂、当归以及白芍。采用该种中医联合疗法治疗能够降低缺乏先进医学设备的不足,能够保证患者生命质量,避免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四)产前抑郁治疗

产前抑郁同患者的身心健康以及未来胎儿的健康息息相关,却常为乡镇医院所忽视。为此,乡镇医院可充分利用自身条件,帮助患者解决产前抑郁。医疗工作者应该认真地研究分析导致女性在妊娠期出现抑郁情况的原因,并结合临床实践摸索其病情发展规律,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制定各种防治措施。同时,医疗工作者还要结合目前掌握的医疗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对可能发病的人群进行积极的心理疏导,纠正病人对于分娩以及各种分娩方式的不正确认识,避免妊娠期妇女在一些不正确的无医学依据的猜测和臆想中产生悲观消极情绪。

(五)妇科疾病患者护理

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同时,乡镇卫生院也应该重视对患者的护理工作,以便于巩固治疗的成果。第一,卫生院要强化法律意识,加强安全管理。乡镇卫生院应定期组织妇产科护理人员接受法制教育,培养护理人员了解如何利用法律手段维护病人与护理人员各自的合法权益。第二,卫生院要加强素质教育,增强业务学习。乡镇卫生院应定期举行妇产科护理人员业务技能培训和职业素养培训,通过培训培养护理人员良好的职业道德,增强其工作责任心。第三,加强医护人员业务水平的培养。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医护工作者的要求也在逐渐增加,因此,需要妇产科工作者拥有过硬的专业水平,对待突发事件能够妥善解决。卫生院应该针对不同岗位上的医护人员,结合他们的工作职能,开展各种各样的培训活动,应用专题讲座,技术研究,心理辅导等方式提高医护人员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 张素婷. 浅谈妇产科常见的疾病与防治[J].中国卫生产业,2012,6:188.

篇4

Key words: maternity ward;finest nursing service;problems;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5-0287-01

0 引言

2010年1月,卫生部召开了全国护理工作会议,要求全国各级医疗机构加强临床护理工作,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服务于医改大局,并相继颁布了相关护理工作规范[1]。我院产科病房按照医院,护理部的统一部署,结合科室实际情况提供满意服务为主题,认真落实了分级护理服务项目及内涵,实现了基础护理、生活护理、心理护理、专科护理、康复护理等为一体的连续、全程、无缝隙的整体护理,全面提升了护理质量,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收到了初步成效。现报告如下。

1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1.1 人员年轻。基础护理及专科经验不足 我科病房现有护士22人,30岁以下年轻护士17人,占总护士的77%,合同护士18人,占总护士的81%,年轻护士均为80至90后护士,人员年轻化,由于年轻护士多,业务素质不稳定,工作条理性差,护理工作经验不足与人沟通能力不够,不能很好地承担责任护士职责。

1.2 认识存在困惑。护理人员对产科病房的“优质护理服务”存在困惑,何为无陪护?是陪而不护或没有陪护还是陪护适当参与?“强化基础护理”是强调替孕产妇洗脸洗头洗脚等生活护理还是强调专科护理。

1.3 病人产后存在错误认识。大过数产妇认为产后要捂。不能通风,不能洗头,擦脚,怕受风,不配合基础护理工作。

1.4 工作经验及法律意识不足。

2 管理的对策

2.1 护理人力配备合理,加强护士专科培训 实行弹性排班+根据护士意愿认领班次+按护士能及进行排班。根据工作量的需要,护士的自我要求,进行合理的调控排班。首先护士长根据年轻护士求知欲望强烈,上进心强的特点,对她们的工作给与肯定及鼓励,使她们增加自信心。其次护士长测重加强了护士综合素质的培养,按要求对年轻护士进行认真的核心制度、专科知识、基础护理操作、重症病人管理、护理安全管理、与病人沟通、健康指导等培训,并严格落实对护士的考核制度,高能级责任护士分别对低能级责护进行跟班培训指导并考核合格后,再通过护士长考核后再独立完成责任护士工作,护士长每天对责任护士进行护理质量控制,从而保证并提升责任护士的综合素质,循序渐进的提高了护士的整体素质,并取得明显效果,使全体护士在原有起点上都有较高的进步与成长。在排班中每班均配备一名高能及护士,尤其是周六周日加强领班及高能及护士的传、帮、带作用,加强病房饮食指导师、用药指导师、心理咨询师的作用,保证了护理工作的安全。全体护理人员均能运用护理程序护理病人,护理措施、健康教育落实到位,专业知识扎实,技能娴熟。护士长在护理查房及床头交接班时考核护士掌握病人的病情,治疗,护理,宣教等[2]方面情况,均熟练掌握。护士技术操作标准,护理工作流程掌握熟练,及时准确执行护理医嘱,基础、专科护理措施到位。护理工作受到病人的认可。

2.2 统一思想认识,以人为本,实行人性化服务 首先护士长每天召开护理晨会,与护士一起学习优质示范工程的相关文件,统一大家对优质示范工程的认识,护士对患者的责任分帮助、协助、指导、督促四个方面,护士要从康复促进等方面开展护理工作,优质服务更应体现在专科护理与基础护理的结合,体现在专科护理水平的提高,提供专业的护理照顾,而不是不留陪护,简单的洗头、洗脚。基础护理工作要按照病人病情、分级护理公示内容、孕产妇自理能力提供服务,不简单替代和包揽。产科比较特殊,分娩是一自然的生理现象,对家庭来说是件大喜事,产妇需要家庭的亲情护理,因而不可能做到没有陪护;产妇参与到护理孩子的日常活动中有利于培养母子感情,这就需要护士向产妇及家属讲解新生儿的护理知识如:如何正确哺乳,如何给婴儿换尿布,如何给婴儿沐浴穿衣、做抚触等,这些护理知识都需实践才能掌握,都需要丈夫的参与,有利于建立新家庭观念。

2.3 向产妇及家属宣传科学的“坐月子”方式 尊重孕产妇的风俗习惯,以孕产妇的满意为中心,针对其产前、产时、产后的生理、心理、社会、精神及文化等各层面的健康需求,采取科学有效的护理对策,满足其需要,达到恢复的最佳状态[3]。发挥健康心理指导师的作用,讲解科学的“坐月子”方式,产后不能捂,室内温度要适宜,要每日通风2-3次,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盖厚被,门窗紧闭,这样非常危险,尤其夏季,极易造成中暑,产后产妇出汗较多,定时擦干汗液,保持皮肤的清洁,每日定期会阴擦洗,保证清洁,防止逆行感染,这些对产后恢复都有益处,宣教到位后病人都能积极配合护理工作,护理工作得到了病人的支持与理解。

2.4 加强护理风险的监控及安全管理意识 护理风险管理是保证护理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带领护士认真学习护理案例分析,用别人的教训警示自己,通过学习提高护士的法律意识、自我保护意识、风险防范意识,提高了规范护理行为、遵守规章制度的自觉性,使护理工作有章可循,制度落实。在工作中如病人有不理解的地方,耐心解释至病人满意,并要求语言要亲切温和,绝对杜绝和病人发生冲突,在病人对与错之间,永远将对让给病人,尽可能的满足病人的一切合理要求。

3 结论

①通过开展优质示范工程,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出院患者满意度结果显示:满意、较满意计算为满意,终合满意度达到100%。②护士自我能力得到提升,通过培训考核,护士能力得到提升,法律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增强,基础护理、健康宣教更加到位,使患者满意率提高,护士自身价值也得到很好的体现。我院医护的整体形象、服务理念、服务态度、技术水平等受到患者及家属的好评。

参考文献: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收集的19例孕妇病例年龄在20~35岁,孕期在12~32w,因颌面部间隙严重感染收入院治疗。其中眶下间隙感染3例,颊间隙感染5例,咬肌间隙感染6例下颌下间隙感染3例,口底蜂窝组织炎2例。

1.2主要临床症状与体征 19病例中入院前3~5d有牙痛病史,随而发现面部相应部位间隙肿胀,剧痛。高热 、畏寒、呼吸困难等。体查:,急性病容,面部相应间隙部位肿胀、发红、压痛明显 ,局部皮温高 ,波动感明显 ,穿刺抽出脓液 ,张口受限 。口腔病灶存在。白细胞升高。

1.3方法 入院后请妇产科会诊 ,对孕妇及胎儿进行严密监测,并指导临床治疗用药,避免用药对胎儿影响。首先在妇产科协助下在局麻下行脓肿切排术,将脓液作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这是治疗关键措施。其次根据临床经验选用对胎儿影响小的药物进行抗炎,待药敏试验后按敏感给药,同时 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等支持对症治疗。预防因疼痛引起流产或早产的发生。治疗中应相有关情况同患者及家属说明清楚,并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再次待症状改善后队病灶牙进行系统治疗。

2 结果

19例孕妇通过及时切开排脓、针对性的抗炎治疗以及相应的对症治疗。在妇产科医师协助下,均能治愈。在以后的孕期中定期到妇产科对胎儿的发育情况进行监测。19例患者均能度过孕期,安全生产。未发现并发症发生。

3 讨论

3.1 孕期是口腔疾病发生、 发展的一个高峰时期。 此期体内性激素发生改变,饮食次数和数量增加,牙菌斑形成加快,利于口腔致病菌繁殖,使口腔原有病灶易再发作。炎症初期受 陈旧观念的影响未及时治疗,待症状加重后方来就诊。增加 了治疗的难度。 此期临床治疗必须考虑母体情况和胚胎发育阶段两方面。此间有害药物易致胎儿受损 ,致宫内发育迟缓、低出生体重、功能和行为异常[1]。因此妊娠期用药应权衡利弊 ,尽量减少各种治疗措施对婴儿的不良影响。

3. 2局部治疗主要是对间隙感染有明显波动部位行尽早切开排脓引流术,特别对口底蜂窝组织炎的病例更是高度重视,及时切开排脓或减压,以减少毒素的吸收[2]。术中要在妇产科医师协助下,严密监测孕妇及胎儿的动态,防止并发症发生。疼痛可导致流产和早产的发生,本组病例均采用2%利多卡因局麻下进行,效果良好。术后保持引流通畅 局部清洁 , 促进愈合 。待症状改善后队病灶牙进行系统治疗 。

3.3 全身抗感染治疗及支持治疗 全身抗感染治疗也是治疗中的重要一步,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常为多种细菌的混合感染 ,其中亦包括厌氧菌感染。严格按照妊娠期合理用药原则:,参考妊娠期用药分级制度[3]。入院后先根据临床经验选用对胎儿影响小的药物进行抗炎,待药敏试验后按敏感性给药。同时因疼痛和张口受限 ,患者常进食困难 ,因而需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等支持对症治疗,保证母体和胎儿充足的营养供给。对于厌氧菌感染用药,应权衡利弊 ,征得家属的签字同意 ,且应注意剂量和疗程 [4]。

3.4 胎儿监测及护胎治疗 入院后 应申请妇产科会诊 ,联合制定治疗计划 ,严密监测胎儿及母体的变化。出院后按常规定期复诊监测胎儿的发育情况。

4 经验教训

孕期是妇女一生中的特殊阶段,此期体内性激素发生了改变,此期因口腔病灶的存在发生口腔颌面部感染使在治疗上变得复杂 ,必须考虑治疗上对母体情况和胎儿发育的影响。因此我们认为:口腔卫生保健健应纳入婚前健康检查的一项重要内容。消除传统陈旧观念的影响。大力宣传孕前口腔保健的重要性,防止在孕期发生口腔疾病对孕妇及胎儿的影响。对已有的牙龈炎及牙周炎进行洁治;拔除口腔内无法治疗的残根、残冠以及阻生智齿,消除可能发作的炎性病灶。因此,做好孕前的口腔疾病防治,既有利于孕妇自身的健康,又关系到婴儿的健康发育与成长, 有着一举两得的双重意义。

参考文献:

[1] 郭燕燕 ,周世梅. 实用妇产科药物治疗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125.

篇6

一 课程设置目的

人们日常生活中容易遇到很多常见病、多发病,只要掌握一些医疗常识,运用一些独特巧妙的治疗方法,通过自己或家人的帮助,在舒适的家庭环境中就可以得到同样有效的治疗。尤其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中,“小病进药店,大病进医院”已成为“时尚”。常见疾病防治课程是贵州师范大学全校校级公共选修课之一,该课程旨在使没有临床医药学专业基础知识的学生掌握基本的常见疾病预防和治疗知识。本课程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较详细地介绍了内、外、妇、儿、五官、皮肤各科常见病种,包括每种疾病的概况,然后逐一阐述了中医对该病的病因、病机认识,重点介绍了临床症状、治疗方法(包括中成药、汤药、外用药、饮食等疗法)及生活调理,使学生先了解疾病的来龙去脉,再掌握其基本预防与治疗方法。

二 课堂教学方法

1.实践参观教学

在学生学习常见疾病防治这门课程之前,利用本校所处的地理位置优势,到学校附近的3所省级三甲医院各科室进行实地参观学习,使学生对各种常见疾病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初步了解各种常见疾病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从而对其预防和治疗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实物教学

在常见疾病防治课程的具体教学中,可采用实物教学,即在上课时多用实物构件作为教具。如在讲授人体解剖组织中各个器官的位置及构造时,教材上介绍了心、肝、脾、肺、肾、血管、神经系统等组织和器官的构造、特点和生理功能等,并绘制了相应的构造图,可是学生看后仍觉得很复杂,构造图也大多看不懂。如果教师上课时拿来这几种器官组织的模拟实物,学生们就会对其构造一目了然,而且觉得其实是很简单的,这样不仅节省了授课时间,而且提高了教学质量。

3.采用现代教学手段

常见疾病防治教材的特点:(1)内容抽象,专业性强,范围广,且学生缺乏相关基础知识;(2)书中插图较多,而且多为神经网络图或生理生化物质代谢循环。由于学生的识图能力较差,且对生理代谢和神经组织构造缺少感性认识,即便是在现场进行学习,也因人体组织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学生眼睛不可能接触得系统全面,所以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保证教学质量,这就需要采用先进的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为学生提供信息量大、视觉效果好、形象生动、互动效果好的教学平台。

在多媒体课件的研制中,收集、制作了大量的图片和动画,这些图片和动画通过多媒体的播放和演示,使课堂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图文并茂,便于学生接受和理解,改善了教学效果。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过程中,尽量不要把书本文字直接变成屏幕上的文字,使学生觉得枯燥,而要针对每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认真分析,提炼出重点内容,用关键字配合相关图片和动画,使课堂内容简练、层次清晰、重点突出、易懂易学。

在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方式的同时,还需要适当结合板书教学。对于理论公式等理论性很强的内容,利用板书教学可督促学生做笔记,让学生动手动脑。板书教学与多媒体教学有效结合,才能发挥两者的最大优势,从而达到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效果。

对于常见疾病防治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并适当辅以板书教学,不仅可以提高教学的信息传输量,还可以真实地反映设备形状及其整个工作流程,强化学生头脑中的实物形象,使学生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

4.组织讨论

在常见疾病防治教学中,对于难点、重点,需适当放慢讲课的速度,给学生留出思考和吸收的空间,并结合一些难点在屏幕上播放出有疑问的思考内容,组织学生去分析和探讨,形成一种比较活跃的课堂氛围。

由于人们对人体健康问题的日益重视,可适当结合当前出现的热点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演讲,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使他们更多地了解本专业的学科新动态。实践证明,该教学方式能在很大程度上开阔学生的思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案例教学

常见疾病防治属于应用性的专业课程,在课堂教学中,要适当给学生介绍一些典型的实际案例,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习的系统性和目的性。如人工呼吸,用于自主呼吸停止时的一种急救方法,通过徒手或机械装置使空气有节律地进入肺内,然后利用胸廓和肺组织的弹性回缩力使进入肺内的气体呼出,如此周而复始以代替自主呼吸。人工呼吸适用于窒息、煤气中毒、药物中毒、呼吸肌麻痹、溺水及触电等患者的急救。

三 考核方法的改革

综合素质及综合能力的培养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在课堂教学、实验教学、课程设计教学过程中可以进行综合能力的培养,在课程考试的方面也可以采用不同的考试方式来达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考试的目的是在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同时,起到对学生求知欲的促进和激励作用。以往的单纯闭卷笔试很容易造成学生以机械、教条、模仿、死背的方式进行学习,不利于综合能力的培养,但是闭卷考试的方式评分比较客观、公正,能给出具体的分数。为此,在常见疾病防治课程考核中,采取了期末闭卷+课堂及平时作业成绩+实验成绩的记分方式,其中课堂成绩包括组织学生进行演讲和讨论的成绩。

四 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

疾病是对人体正常形态与功能的偏离,如健康一样,从不同角度考查可以给出不同的定义。现代医学对人体的各种生物参数(包括智能)都进行了测量,其数值大体上服从统计学中的常态分布规律,即可以计算出一个均值和95%健康个体的所在范围,习惯上称这个范围为“正常”,超出这个范围,过高或过低,便是“不正常”,疾病便属于不正常的范围。原来的课程设计选题以病理病因分析为主,内容限制较窄,专业性极强,所以,学生没有发挥的余地,课程也难于被学生接受,学生的兴趣不浓,无法避免相互抄袭和应付考试的现象。

中医学理论博大精深,临床疾病复杂多变,在较短的篇幅里介绍中医临床医学难度很大。因此,本课程教学建议在保持中医理论的系统性、科学性、完整性的同时,从实际出发,力求简明扼要。课程中所选病种均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多发病,在诊治上结合西医学知识,突出中医特色。每一病种除详细介绍病因、证候、治法以及诊断要点、鉴别诊断外,同时还简要介绍了其预防调护,做到防治并重。

五 结束语

以上是笔者在从事常见疾病防治课程教学工作的基础上,对本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的研究与探索,在此与广大同行进行探讨,以提高本课程的教学效果,更好地培养高层次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王琼波、石晓、魏永义.大学生健康状况及常见疾病调查[J].中国医药导报,2009(26):120~121

[2]谭步伐.浅谈对农村常见疾病的防治[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3(9):315~317

[3]田春阳、陈娅蓉、孙杨.生活习惯和心理因素与胃镜下常见疾病的关系[J].中华全科医学,2011(11):1776~1777

[4]印杰松、张凤.浅议多媒体及案例教学在《常见疾病康复》中的运用[J].北方药学,2012(8):100

篇7

妇产科是医院的重要科室,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在护理工作中应引起注意,尽量做到从患者的角度出发,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赢得患者的满意,从而提高护理质量。随着护理模式的不断更新,优质护理模式在妇产科中得到了应用,且效果得到了充分的肯定[1]。现结合本院妇产科的具体病例将优质护理具体实施方法以及实施效果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5月-2016年5月本院收治的妇产科患者9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5例)与对照组(45例)。观察组45例患者的年龄在23-48岁之间,平均(34.9±2.9)岁;其中12例患者为子宫异位妊娠,16例患者为子宫内膜炎,14例患者为阴道炎,3例患者为宫颈炎。对照组45例患者的年龄在26-50岁之间,平均(35.2±3.1)岁;其中13例患者为子宫异位妊娠,15例患者为子宫内膜炎,13例患者为阴道炎,4例患者为宫颈炎。两组患者的以上一般资料经过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对比。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主要包括对患者进行常规查体,根据检查结果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做出相应的评估,嘱患者按时按量服药等[2]。观察组患者在以上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应用优质护理模式对患者进行护理,主要包括以下几项护理服务内容:1.2.1心理护理患者入院之初,护理人员应当对患者进行热情接待,并向其介绍住院患者、主治医师,使患者消除对住院环境的陌生感。同时积极安排患者进行各项检查,及早确定患者的病情,以便医生可以为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对于妇产科患者来说,出于对分娩、剖宫产以及各种妇科疾病的恐惧和担忧等,患者常会产生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绪,从而对患者的治疗效果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3,4]。为此,护理人员应当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多向其讲解疾病的有关知识以及治疗方法、治疗效果、注意事项等等,从而使患者做好必要的心理准备,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同时还应当嘱患者家属多关心、安慰患者,从而逐渐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以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接下来的治疗[5]。1.2.2环境护理保证患者住院环境的安静舒适,使患者的睡眠质量可以得到保证。同时,应当防止患者住院环境的地面湿滑,有障碍物等,防止患者发生跌倒的情况。病房内还可放置一些患者喜欢的绿植,使病房内充满生气。1.2.3健康教育针对患者的不同病情,对患者做好疾病知识以及相应的治疗方法、注意事项等等方面的健康教育,同时向患者发放关于疾病防治的健康知识手册,让患者可以增强对疾病的认识,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6]。1.2.4饮食护理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为其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方案,同时嘱患者家属对患者的饮食情况进行相应的监督,保证患者的合理饮食,促进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1.3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况、健康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其中心理状况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分,分数越低,则说明患者的心理状况越好;护理满意度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统计,分为十分满意、满意、不满意三个等级,总满意率=十分满意率+满意率。1.4统计学方法将本次研究所得数据录入到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其中心理状况评分和健康知识掌握情况评分比较采用t检验,用(±s)表示,护理满意度比较采用χ2检验,用(%)表示,P<0.05表示两组数据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知识掌握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对健康知识掌握情况的评分为(98.61±5.73)分,对照组患者对健康知识掌握情况的评分为(82.64±6.82)分,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2.2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SAS和SDS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护理前后的SAS评分分别为(63.78±5.87)分、(39.25±4.23)分,SDS评分分别为(61.58±5.93)分、(40.38±4.57)分,对照组患者护理前后的SAS评分分别为(64.22±6.57)分、(56.37±5.23)分,SDS评分分别为(62.07±6.28)分、(53.29±5.64)分,由以上结果可以看出,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抑郁情况均有明显好转,但是观察组患者的好转效果更明显,两组比较差异具有十分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7.78%(44/45),对照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73.33%(33/45),两组之间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妇产科是重要的临床科室,收治的患者疾病种类复杂多样,且由于女性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通常较差,因此在进行就医的过程中通常会受到病情的影响而产生焦虑、恐惧、抑郁等不良心理状况,而这种不良心理还有可能会影响到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从而使治疗效果受到一定的影响[7,8]。为此,加强对妇产科患者的临床护理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通过在本院妇产科患者中应用了优质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具体内容包括心理护理、环境护理、健康宣教、饮食护理等。研究结果表明,优质护理措施可以显著提高妇产科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况,提高患者的就医满意度,增进护患之间的关系。该项护理服务模式对于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促进治疗效果、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值得临床护理工作中进行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艳玲.优质护理干预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5(3):227-228.

[2]曹苏玲.优质护理干预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0):33-34.

[3]庞学军.优质护理在提高妇产科护理质量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15):3065-3065.

[4]宁燕铧.优质护理干预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5(71):212-213.

[5]岳卫霞.优质护理在妇产科护理中的临床应用分析[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a02):891-891.

[6]吴敏.优质护理干预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24(16):145-146.

篇8

妇科疾病常常是妇女的难言之隐,也是一种多发病,主要症状为外阴瘙痒、灼热、腹部疼痛等,尤其是在一些边远贫困的少数民族地区中,由于信息来源的缺乏和自我保健意识的不足常常导致高发病率,甚至有些地区对于患有妇科疾病的妇女存在明显的歧视[1-2],本文通过对居住在边远贫困少数民族地区的3600名育龄妇女进行调查,旨在为开展生殖健康教育提供可靠的依据,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居住在边远贫困少数民族地区的妇女3600名,年龄19-50岁。

1.2 方法 通过妇产科专业人员入户调查、发放调查问卷、进行妇科检查等方式获得3600名少数名族妇女的基本信息及发病情况,并将相关资料用Excel表录入后进行统计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x2检验,P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本次共调查3600名居住在边远贫困少数民族地区的妇女,发病人数2699名(75.0%),19-30岁1002名(38.2%),30-50岁1618名(61.8%),民族包括藏、汉、羌、苗、回族等,以藏族为主。2.2 发病情况 具体见表1。

2.3 不同经济状况与文化程度的妇女发病情况的关系 经济状况较好的妇女发病率较低,经济状况较差的妇女发病率较高,文化程度越高的妇女发病率越低,文化程度低的妇女发病率较高,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

2.4 保健信息的来源 保健信息来源于医生的有2046人(56.8%),大众传媒的886人(24.6%),宣传画和板报222人(6.2%),邻居、朋友318人(8.8%),其他128人(3.6%).

2.5 个人卫生习惯 75%没有洗外阴、勤换内衣裤的习惯,80%同房前男女不洗外阴,70%一周同房超过三次,住院分娩不足5%,9%以上是处于新法与旧法之间,没做过妇科检查的占70%,出现阴道流血、白带增多、外阴瘙痒、腹痛等情况,采取的措施是自己找药吃占55%,不处理占35%,找医生占10%。

2.6 婚育情况 走婚等少数民族风俗习惯。20岁前结婚占28.4%,生育2-4个孩子的占 98%,避孕措施为:上环、女扎、男扎。

3 讨论

边远贫困少数民族地区的妇女妇科疾病发病率比较高,究其原因,主要为:一是部分家庭经济状况比较差,大多从事体力劳动,文化程度低,缺乏基本的卫生保健知识,根本不知道妇科疾病的危害,二是因地处偏远、贫困,财力、人力、物力、设施、设备等因素的限制致使妇科检查的普及面不够[3-5],妇科检查不够全面,三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本组中75%没有洗外阴、勤换内衣裤的习惯,80%同房前男女不洗外阴,导致细菌滋生并交叉感染,四是因走婚等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早婚早育和频繁的性生活导致妇科疾病,25岁时妇女的生殖器官才达到了成熟,但是本组中30%的妇女20岁就结婚,70%的妇女一周同房超过三次,这些都可能使阴道内正常的环境遭到破坏,病原菌乘虚而入,导致炎症,五是大多数妇女受旧传统、旧生育观念及少数民族生育习俗的影响,加之经济困难,交通不便没有到医院住院分娩,发生裂伤没有就治,大小便污染导致外阴炎、阴道炎、官颈炎、盆腔炎甚至尿失禁,本次共调查3600名居住在边远贫困地区的少数民族妇女,发病人数2699名(75.0%),19-30岁1002名(38.2%),30-50岁1618名(61.8%),民族包括藏、汉、羌、苗、回族等。

针对以上存在的原因,我们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加大对相关妇科疾病防治知识的宣教力度,要重点宣传妇科疾病的危害,从根本上提高大家的认识,提高自我保健的意识。二是政府要加大对财力、人力、物力、设施、设备的投入,解决妇女病普查经费,扩大普查的覆盖面,从而降低妇科疾病的发病率。

参考文献:

[1] 杨德芬,刘春萍.边远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妇女疾病情况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9,48(24):116-118.

[2] 张月巧.甘南藏区育龄妇女生殖健康现状调查分析[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0,5(2):516-517.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所在妇科近5年对海拉尔地区30家单位进行妇女病普查普治,受检者年龄在23~55岁之间,平均年龄35岁,以已婚妇女为对象,包括绝经妇女。统一填写设计的妇女病普查表,其中基本情况、月经史、孕产史、节育史等由本人填写,生殖系统检查、特殊检查、诊断和治疗意见由医生填写。最后对每年的普查结果总结分析,并给予相应的治疗。

1.2 检查内容 妇科内诊检查、阴道滴虫检查、念珠菌、清洁度检查、宫颈刮片脱落细胞排癌检查、盆腔彩超检查、阴道镜检查等。

1.3 诊断标准 按照《妇产科学》的方法进行[1]。

2 结果

2.1 2005~2009年妇女病普查人数与患病人数。见表1。

5年妇女病受检人数10 298例,其中患病5419例,平均患病率为52.62%,患病率由2005年的57.00%下降到2009年的47.95%,患病率明显下降。

2.2 5年来主要疾病患病情况见表2。从表2中可看出,妇科主要疾病患病顺位为宫颈糜烂、阴道炎、子宫肌瘤、盆腔炎。宫颈糜烂患病率43.85%,阴道炎患病率15.32%,子宫肌瘤患病率10.72%,盆腔炎患病率4.87%,均明显高于广州市番禺区的报道[2]。原因有待于进一步探讨。3 讨论

3.1 宫颈糜烂 在5年妇女病普查中居首位,经5年动态监测结果显示其患病率有下降趋势。表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收到良好效果,进一步证实了定期检查的重要性。

3.2 阴道炎 以念珠菌性阴道炎为多见,从表2中可以看出阴道炎在妇女病普查中居第2位,发病率有所下降,由于阴道炎的发病与感染有关,因此做好卫生宣传,在阴道炎防治过程中,有必要强调不滥用抗生素;防止交叉感染,提倡淋浴,床上用品定期消毒,以巩固疗效,防止复发。

3.3 子宫肌瘤 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其患病率有上升趋势、纠其原因可能与诊断水平不断提高有关,对1 cm左右的小肌瘤也能作出诊断。另外,可能与饮食当中雌激素含量高、环境污染等有关,但有待于进一步探讨,以寻求防治方法。

3.4 盆腔炎 病因常常是产后或流产后感染、经期卫生不良、感染性传播疾病、宫内节育器引起感染等,因此要做好经期、孕期、产褥期卫生宣传,预防各种感染。

综上所述,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妇女的健康意识不断增强,受检人数逐年增加,根据每年一次定期妇女病普查数据显示,宫颈糜烂为发病首位,其次为阴道炎、子宫肌瘤、盆腔炎,经过普查普治,宫颈糜烂发生率下降比较明显,在宫颈刮片的细胞学检查(巴氏染色)中,对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宫颈细胞学检查、子宫内膜防癌、细胞学筛查以减少子宫癌的发生,提高妇女的健康水平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阴道炎、盆腔炎的发病率较高,是妇女常见病和多发病,也是妇女病防治重点。对高危人群还要不断完善检查,如人状病毒、生殖道沙眼衣原体等。既往有卵巢偏大或卵巢囊肿直径小于5 cm的妇女,应加强盆腔B超检查[3],妇女病的防治要针对现状寻找病因,加大生殖健康及妇科保健知识的宣传力度,大力开展妇科疾病防治工作,从而降低妇科疾病的发生率,保障广大妇女的身心健康和家庭幸福。

参考文献

[1] 乐杰.妇产科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81.

[2] 洗海燕.1991~2003年妇女病普查普治结果分析.中国妇幼保健,2006,21(9):1262.

篇10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疾病谱的改变,人们的就医观念及就诊时的需求心理也发生了变化,他们不仅仅要求就诊时得到疾病的治疗,更希望得到相关知识的指导。尤其是妇产科病人,这方面的需求更为强烈,我们自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对妇产科门诊患者和住院患者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健康教育,使病人在就诊过程中掌握了有关疾病防治的知识,改善了不良卫生习惯,提高了自我保健的能力,促进了身体健康水平;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好评。现将我们的具体做法介绍如下:

1.门诊患者

1.1 收集妇产科门诊患者的有关健康知识问题。由护士在患者就诊过程中了解其疾病情况、心理问题、生活习惯、文化及其职业对疾病的认识等问题,通过不同方式,采取交谈、咨询体检、查阅检查结果或病历的方法收集资料,找出问题。

1.2 制定健康教育计划。根据门诊患者的特点,做好专科疾病知识宣教,并自行制定《健康教育小册子》,《健康教育宣传栏》,内容包含多种妇产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自我调护知识和产妇的母乳喂养指导。着重介绍妇女生理卫生知识,优生优育知识,讲解基础体温的测定,示范自测排卵期的方法;介绍产前检查和定期产检的重要性,孕晚期自数胎动的方法等。使她们积累医学知识。提高自我保健能力。

1.3 健康教育方法。以护士口头宣教为主,辅之以书面和电化教育。内容包括:临产分娩知识、孕妇对胎儿的自我监护方法、营养卫生知识、母乳喂养知识等,并针对病情进行个体化教育,如妊高症孕妇讲解左侧卧位、间歇吸氧、自数胎动、监测血压的意义和方法。给每位孕妇发放有关知识的书面资料,并对每位孕妇进行电化教育,每日播放“孕期保健及自我监护的内容”、“母乳喂养知识和技巧”2次,让她们进一步加强理解。对个别理解力差的患者,护士将教育内容讲解给病人及家属,取得病人及家属的信任。共同建立一种指导-合作或共同参与型的护患关系,使病人乐于接受护士传递的信息并深信不疑。

1.4 语言教育和示范教育相结合。鼓励病人提问题,并将病人关心的内容进行讨论。护士要掌握语言交流技巧,与病人交谈时以情感为纽带,言语重点突出,具体明了,交谈中使用礼貌性语言,针对病人的具体问题给予安抚性语言等。在运用语言教育时结合一些正确的示范动作,以增强教育的效果。

2.住院患者

2.1 加强对新入院病人的健康教育。患者入院后由于环境和角色的改变,以及对疾病知识的缺乏往往易产生紧张、焦虑情绪。因此,我们要求接诊护士要热情主动做好自我介绍,然后介绍科室制度、疗区环境、各种设施及主管医生、技术职称及临床经验、同病室病友等情况,让患者尽快适应环境,以稳定病人的情绪,积极配合治疗,促进疾病的早日康复。

2.2 做好住院期间的健康教育。每个责任护士都要深入到病人床旁,和患者进行仔细交谈,全面了解患者的情况,与病人及其家属建立良好的关系,针对不同的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由于妇产科疾病的特殊性,讲解时特别注意语言技巧,并根据患者的不同文化程度、社会环境以及接受能力,讲得通俗易懂,尽量讲述有关疾病的预防保健知识。通过召开座谈会、同病种咨询会,以及图片和发放书面资料等,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地进行一系列的健康教育。

2.3 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我们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状况采用不同的健康宣教,尽量让患者身心愉快。我们非常关注病人的情绪,与病人沟通时,尽可能在平等、友好的气氛中进行。在倾听病人诉说时,不随便打断病人说话,随便下结论,而是时时安抚、关心、体贴他们,紧随病人的思路进行引导和宣教,多进行换位思考,理解病人。遇到疑难问题,开导、劝解患者,帮助她们找出解决的办法。遇到焦虑、恐惧的患者,尽量让最亲近的人陪在身边,给她们精神支持。通过我们和亲人的安慰,消除患者不良情绪,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病病的信心,加快患者的康复。

2.4 出院时的健康教育。患者出院时健康教育仍不能忽视,应进一步巩固病人住院期间教育成果,同时让患者在思想上牢固树立健康意识。在病人离院前,责任护士给患者总结住院治疗效果、病情现状和预后情况以及注意事项等,并为她们制定必要的预防保健措施。例如:注意合理饮食,锻炼身体要适当,生活要有规律性,注意个人卫生、定期复查、随访等,使病人及家属知道疾病的知识及防范措施,以减少发病,促进患者身心健康。

3.效果

3.1 增加了患者对护士的信任。由于护士对患者就诊的全过程进行了系统指导与交流,护士不仅了解了患者的心理,有针对性地解除了患者的实际问题,也使患者感到护士在认真考虑她们的问题,增加了患者对护士的信任感。

3.2 增长了患者疾病知识,提高了患者满意度。通过与患者交谈,定期发放服务态度及护理质量调查表,广泛征求患者及家属意见,发现患者对健康教育非常欢迎,对常见病、慢性病的自我护理及保健知识的掌握率达到80%,对护理工作满意率达95%以上。

3.3 提高了护士素质和社会地位。护士在施教过程中,遇有新问题能主动去学习,去探讨,拓展了知识面,提高了整体素质。患者在就诊过程中,除了医生的诊治之外,还得到了护士的指导,获得了大量的知识,建立了良好的生活方式,促进了健康水平的提高,使社会对护理工作得到认同。

参考文献

篇11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北京市怀柔区雁栖镇适龄妇女,以25~65岁妇女为宫颈癌的筛查对象,以40~60岁妇女为乳腺癌筛查对象。

1.2方法

1.2.1宫颈癌筛查方法 行妇科常规检查和宫颈脱落细胞巴氏涂片检查。宫颈脱落细胞学诊断采用TBS报告系统;检查和诊断方法参照《妇产科学》[1]标准。

1.2.2乳腺癌筛查方法 行乳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标准参照《乳腺肿瘤学》[2]及《北京市乳腺癌筛查技术手册》。

1.3统计分析 资料统一录机,采用SPSS 11.5软件进行资料的统计分析。

2 结果

2.1北京市怀柔区雁栖镇2010年~2013年妇女病检出率 怀柔区雁栖镇2010年~2013年,宫颈癌共筛查6860例,正常妇女2438例,妇科疾病检出率64.46%,近4年来出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乳腺癌共筛查7567例,正常妇女3876例,乳腺疾病检出率48.78%,近4年呈现波浪型趋势。见图1。

图1 北京市怀柔区雁栖镇近4年妇科、乳腺疾病检出率

2.2各种妇女病检出率情况 2010年~2013年,均未发现卵巢癌、宫颈癌和乳腺癌患者。如表1所示,每个年度妇科疾病主要检出的为宫颈炎,阴道炎次之;乳腺疾病主要是乳腺增生,乳腺纤维瘤次之;从疾病看,阴道炎、宫颈炎、子宫肌瘤、卵巢良性肿瘤检出率呈逐年增高趋势。其他疾病无明显发展趋势。

2.3宫颈细胞学检查结果分析 2010年~2013年,参与宫颈癌筛查的6860例,均作了宫颈细胞学检查,检查率100%,宫颈细胞学检查结果每年均以非典型鳞状细胞(不能明确意义)为主,4年来约占1.78%,且其检出占比呈逐年增加趋势,其他为低、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非典型鳞状细胞(不除外鳞状上皮内高度病变),未见其他分型。见表2,图2。

图2北京市怀柔区雁栖镇近4年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不能明确意义)检出率

3 讨论

乳腺癌和宫颈癌是目前影响妇女健康的主要杀手,全球80%的子宫颈癌病例发生在发展中国家[3]。有报道称,对宫颈癌早诊、早治可挽救99%的患者[4]。因此加强两癌的筛查,有利于提高妇女的健康水平。

3.1疾病检出率高于区平均水平,发展趋势不容乐观 2010年~2013年共有6860例参与了宫颈癌筛查,正常妇女仅为2438例,妇科疾病检出率64.46%,高于2008年怀柔区宫颈癌筛查中疾病患病率(49.45%),且近4年来出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4年来,共有7567例参与了乳腺癌筛查,正常妇女为3876例,乳腺疾病检出率48.78%,高于2008年怀柔区乳腺癌筛查中疾病患病率(36.50%),近4年呈现波浪型发展趋势。提示我镇的妇科、乳腺类疾病患病情况较为严重,且发展趋势不容忽视,应加大我镇宫颈炎、阴道炎、乳腺增生等常见疾病的防治工作。

3.2阴道炎、乳腺增生为宫颈、乳腺类疾病的首位,但妇科疾病有逐年增高发展趋势。在宫颈癌检查妇女中,妇科疾病患病率以宫颈炎占首位,其次为阴道炎、子宫肌瘤和卵巢良性肿瘤,这与2008年怀柔区两癌筛查患病情况基本一致[5]。未检出宫颈癌患者,宫颈癌前病变检出率不稳定,总体看,低于区宫颈癌前病变检出率(0.53%)。从本镇自身数据看,阴道炎、宫颈炎、子宫肌瘤、卵巢良性肿瘤检出率呈逐年增高趋势。提示,阴道炎、宫颈炎、子宫肌瘤、卵巢良性肿瘤等常见病应为下一步防治重点。

在乳腺癌检查妇女中,妇科疾病患病率以乳腺增生为主,检出率4年来无明显发展趋势。未发现乳腺癌患者。

我镇未发现宫颈癌和乳腺癌患者,提示我镇妇科和乳腺疾病多以常见病为主,且部分有增加趋势,应加强对常见病的防治工作。

3.3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不能明确意义)检出率呈逐年增高趋势 宫颈细胞学检查是宫颈癌筛查中的一项重要指标,从2010年~2013年筛查数据来看,宫颈细胞学检查结果主要为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不能明确意义)、非典型鳞状细胞(不除外鳞状上皮内高度病变)、低、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四种分型为主,未见其他分型,且以第一种为主。从发展趋势看,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不能明确意义)检出率呈逐年增高趋势,提高我镇宫颈癌检出情况不容乐观。并应加强对宫颈细胞学检查结果的分析和追访工作,特别是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的病例。

4 建议

由筛查情况看,建议可从以下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4.1加强宫颈炎、阴道炎、乳腺增生等常见病的防治工作,以减低疾病患病率。

4.2加强宫颈细胞学检查结果分析和病例追访,特别是结果分型为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不能明确意义)的病例。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2]李树玲.乳腺肿瘤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57-104,169-243,255-286.

篇12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在我国发病率为9.4~10.4%,主要表现是一过性高血压和蛋白尿等症状,大多分娩后随之消失,但部分产妇症状较明显,全身小血管痉挛后各系统脏器灌流减少,严重影响母婴健康,是孕产妇和围生儿病率及死亡率的主要原因【1】。如何减少妊高症的发病率、减轻临床症状、降低母婴死亡率、提高产科护理质量、增进医患和谐,是广大医护人员研究的重点。近几年来我们对对妊娠期高血压病产妇实施循证护理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其护理资料分析和讨论,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院妇产科自2012年1月~2013年12月间收治了164例妊高

症产妇,均符合《妇产科学》(第7版)的诊断标准。年龄23~41y,平均28.4y;孕周23~35w,平均32.6w;病程1~14w,平均7.3w;其中初产妇93例,经产妇71例;收缩压146~187mmHg,平均163mmHg;舒张压95~123mmHg,平均112mmHg。合并糖尿病28例,合并心脏病13例。

1.2 护理方法 密切观察产妇的病情,严防病情继续进展;将各种危险因素降低到最低,防治产科并发症的发生;做好各种治疗护理和临床监护工作,向产妇进行产科和注意事项等相关知识的健康宣教,分析产妇存在不良心理状态,进行心理辅导;认真做好围生期的护理工作,指导产妇顺利分娩,做好哺乳和产褥期卫生等工作。

2 结果

经过综合精心护理,本组所有产妇均安全渡过围生期,发生先兆子痫前期34例,产时子痫5例,产后子痫3例,产后出血6例,急性心衰4例。无母婴死亡病例,无产妇脑卒中、肾功能衰竭、DIC、心理突变和新生儿窒息等严重产科并发症。

3 讨论

3.1 治疗护理 孕妇应保证充足的睡眠,每天休息不少于10小时,多取左侧卧位,可适当降低舒张压;对于精神紧张、焦虑不安、睡眠欠佳者看适当给予地西泮等镇静剂,间断吸氧增加血氧含量;每天测体重和血压一次,每2天复查尿蛋白,给予充足的高蛋白质和高热量饮食。子痫前期孕妇密切监测母胎状态,使用地西泮2.5~5mg口服,或者10mg肌内注射或静脉缓慢推注,必要时间隔15分钟可重复给药;严重者可使用冬眠合剂、苯巴比妥钠镇静安眠。将25%硫酸镁20ml加入10%葡萄糖液20ml中缓慢静注解痉,注射时间不少于10分钟;再将硫酸镁60ml加入5%葡萄糖液500ml中缓慢滴注,注意膝腱反射、肌张力等变化,以防镁中毒。使用拉贝洛尔、肼屈嗪、硝普钠等对胎儿无毒副作用、不影响心排出量和子宫胎盘灌注量等降压和利尿药物,将血压控制在相对理想的范围。

3.2 临床监护 孕期密切监测高血压、糖尿病、低蛋白血症、贫血、前置胎盘等病情变化,根据孕妇实际病例情况,制定个体化的监测治疗护理方案。做好个人卫生和生活管理指导工作,预防早产、胎膜早破、感染、出血等的发生;定期监测胎儿生长发育速度,评估胎儿大小与孕周的符合程度;按计划行彩超检查,尽量提早发现胎儿晚发性畸形;定期检测羊水Cr、L/S、淀粉酶、胆红素类物质、脂肪细胞等胎盘成熟度;行12小时胎动计数、24小时血E3或尿E3值、胎盘生乳素、NST、BPS、OCT等检查,监测胎盘功能;注意观察胎心音和胎动的变化,有无异常宫缩、阴道流水流液等现象;当孕周≥37周时,及时选择最佳时机和最佳方法终止妊娠。

3.3 围生护理 安排病室时避免声光刺激,保持环境安静,给予吸氧,防止口舌咬伤和窒息;将床加护栏,并安排专人看护,以防坠床受伤;密切观察产妇生命体征、甚至、尿量、胎心音和宫缩情况等,必要时留置导尿。备好各种抢救器材和药品,以防产时或产后子痫和大出血的发生;子痫发作时应立即左侧卧位,开放呼吸道减少误吸,建立静脉通道,面罩或气囊吸氧,给予4%碳酸氢钠纠正缺氧和酸中毒;将25%硫酸镁20ml加入25%葡萄糖液20ml中缓慢推注,不少于5分钟,然后再以2~3g/h的速度静脉滴注,维持血药浓度;使用20%的甘露醇快速静滴降低颅内压,控制血压;予以地西泮或冬眠合剂有效镇静,控制抽搐症状后2小时考虑终止妊娠。

3.4 心理护理 妊高症产妇由于对分娩和疾病的不甚了解,担心自身的安危以及孩子健康等问题,常会出现焦虑不安、抑郁寡欢、恐惧紧张、自暴自弃等不良心理反应。安排病房时要为产妇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据对安静、空气清新、光线柔和、温馨舒适,使产妇有一种家的感觉【2】。护士要做到和蔼可亲、体贴细致,与产妇加强沟通,多给予鼓励和开导,向产妇简述妊娠分娩、疾病防治护理等知识,介绍无痛分娩技术、导乐陪伴式分娩等,进行拉马泽减痛分娩呼吸操训练,多做心理疏导,消除恐惧紧张和抑郁焦虑的不良心理反应,获得产妇的信任,提高依从性。产时在加强监测和治疗护理的同时,指导产妇正确使用腹压和适当多进食,以增加体力配合分娩;一旦发生意外情况切忌慌乱,要冷静和果断地迅速处理,并安抚产妇,使产妇保持心情舒畅和情绪稳定,积极配合诊疗护理工作。产后还需密切观察产妇的心理状态,及时予以心理支持、安慰疏导,做好产褥期清洁卫生和哺乳的指导工作,积极进行产后康复训练,以防产后出血、产后抑郁症和产褥病的发生。

综上所述,对妊娠期高血压病产妇实施循证护理的综合措施,能显著减轻临床症状、减少产科并发症、降低产科风险和剖宫产率、促进母婴健康、提高临床护理和产科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增进医患和谐。

篇13

资料与方法

2010年对158名已婚妇女定期进行妇科普查,年龄21~65岁,平均年龄36.5岁。入选标准:年龄>20岁,已婚,户口在本镇的常住人口。初婚平均年龄24.8岁,98.5%有过妊娠,97.5%有过分娩。

普查方法:由淼泉卫生院的医务人员按照统一制定的妇科病普查内容,对158名妇女逐个询问,常规进行妇科检查及辅助检查,包括宫颈细胞刮片、内外生殖器常规检查、盆腔B超检查和组织病理学。

诊断标准:各妇科病诊断依据乐杰主编的2005年版《妇产科学》的相关内容为诊断标准[3]。

结 果

患病率:158名妇女中,患病36例,患病率22.8%;比2009年的36.2%的患病率明显下降。

妇科疾病组成:在36例患者中,阴道炎12例,宫颈糜烂8例,宫颈肥大6例,子宫肌瘤10例。

讨 论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妇女的健康意识不断增强,受检人数逐年增加。定期开展妇科普查是搞好妇女保健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普查能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4]。本文结果显示,158名妇女中,患病36例,患病率22.8%;比2009年的36.2%的患病率明显下降。

在36例患者中,阴道炎12例,宫颈糜烂8例,宫颈肥大6例,子宫肌瘤10例。阴道炎是妇科常见多发病,机体免疫功能缺失、物理、化学因素刺激都可导致阴道炎[5]。近年来有研究表明其发病与人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和人瘤病毒感染有密切关系。宫颈糜烂在多个地区妇女病普查中居首位,不过近几年患病率有下降趋势[6]。子宫肌瘤与宫颈肥大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研究提示雌孕激素及其受体在子宫肌瘤发病及生长中起了重要作用[7]。此外,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乡镇妇女的压力不断增大,经产妇女性面临着工作和家庭的双重精神压力,容易产生抑郁情绪,促使雌激素分泌量增多,导致各种不良疾病[8]。

在妇科疾病的防治中,已婚女性需要注意性生活卫生,适当节制性生活,降低手术创伤的发生率,以减少细菌感染的机会,及时治疗阴道炎等生殖器官炎症。同时当前在普查确诊的宫颈癌病例中,将阴道镜窥视的无创操作及多点活检的有创操作有效地结合运用,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在普查中也应保证检查质量,组织好普查后的防治和随访工作,由专人负责,建立健全随访登记;加强监测管理,一旦发现可疑情况可采取积极的态度进行治疗并广泛开展妇科知识的健康教育工作,增强乡镇妇女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妇女的健康水平。要针对现状寻找病因,加大生殖健康及妇科保健知识的宣传力度,大力开展妇科疾病防治工作,从而降低妇科疾病的发生率。

总之,对妇女进行妇科病普查利于及时发现妇女常见病,可及时进行防治,同时古里镇应进一步加强妇女病普查防治工作,保障已婚妇女生殖健康。

参考文献

1 刘红.上海高桥镇2004年~2008年妇女病普查情况分析[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09,16(7):55-56.

2 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325.

3 乐杰.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22.

4 辛颖.327例女职工子宫肌瘤流行病学因素分析[J].中国厂矿医学,2010,16(2):170.

5 臧桂彦.13191例已婚妇女妇科疾病普查情况分析[J].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11,2(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