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旅游研究综述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智慧旅游研究综述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智慧旅游研究综述

篇1

[7]林锋.基于DotNet和WebGIS的旅游地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11.

篇2

一、智慧景区的起源与概念

(一)智慧景区的起源

智慧景区是在“智慧地球”及其在中国实践的“智慧城市”、“智慧旅游”背景下产生的。[1]在2008年IBM首席执行官彭明盛先生在纽约市外交关系会上首次提出“智慧地球”概念,并指出智慧地球的核心是以一种更智慧的方式通过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来改变政府、公司和人们交互的方式,以便提高交互的明确性、效率、灵活性和响应速度。[2]在2009年11月,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中决定将旅游业培育成国际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这为我国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3]在建设“智慧城市”、“智慧旅游”的背景下,作为旅游业核心要素之一的旅游景区为了顺应时展、打破数字景区建设的瓶颈,“智慧景区”孕育而生。

(二)智慧景区的概念

智慧景区可以从广义与狭义两方面来看:

广义的“智慧景区”是指科学管理理论同现代信息技术高度集成,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低碳智能运营景区。这样的景区能够更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为游客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4]

狭义的“智慧景区”是“数字景区”的完善和升级,指能够实现可视化管理和智能化运营,能对环境、社会、经济三大方面进行更透彻的感知,更广泛的互联互通和更深入的智能化的景区。

广义的“智慧景区”强调管理因素,狭义的“智慧景区”更强调技术因素。无论是广义还是狭义的智慧景区,其最终目的都是让游客有更好的旅游体验。也就是说,广义与狭义都只是智慧景区定义的一种延伸。我国智慧景区的发展已经有了一段时间,但是智慧景^真正的准确概念仍没有达到共识。

近年来,国内学者不断对智慧景区的概念进行完善,尝试解释出智慧景区所蕴含的各个方面。(见表1)。

通过表1可以明显看出,国内学者在一些方面是有共识的。比如,学者们在给智慧景区下定义时均提到了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创新的服务理念和与时俱进的管理体系等因素。不难看出这些因素对智慧景区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这表明,智慧景区的学术研究已经进入了萌芽期,但还有待完善。

二、国内智慧景区的研究现状

通过CNKI检索可知,国内智慧景区的发展态势良好,智慧景区的相关文献数量正日益攀升,但我国智慧景区的建设仍处于初级阶段,智慧化设施不完善、信息化管理不先进,还没有真正达到理想化状态。本文从智慧景区的智慧化设施、信息化管理以及游客满意度三个研究方向出发,探讨我国智慧景区的研究现状。

(一)有关智慧设备方面的研究

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使景区的设施走向智能化。景区为了顺应这样的时代潮流,开始斥资建设各类智慧设施设备。但由于这属于景区自发性的发展,故部分智慧景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些许问题。在这样的状况下,国内学者开始将研究方向放到智慧景区的设施设备上。学者通过研究发展态势良好的智慧景区,改善国内智慧景区建设上的不足,从而提高国内智慧景区的整体运作效率。

通过CNKI的搜索也确实可以看出有关智慧设施设备的文献颇多。如,高伟在《九寨沟智慧景区管理体系建设》一文中就提出“通过把RFID、传感器、二维码等信息传感设备植入门票、公路、建筑、电网等景区的各种物体中,可以实现对景区更透彻的感知。”[11]又如,柳红波也指出:“目前我国智慧景区大多已经实现智慧景区“一卡通”功能,即游客在对门票充值后,可以将其用于景区内的餐饮、住宿、购物等一切消费活动。”[12]方成伟也在《祖园敞园改造及管理问题初探》中提出:“将景点手机语音讲解导游系统、景区及周边GPS自助导览系统、智慧停车场管理系统等智慧旅游项目投入到智慧景区的建设中,力争让游客得到出行便捷,玩中尽兴,玩后满意的惬意游玩体验。”[13]智慧旅游专家李云鹏曾也曾在其著作中举出南京移动公司在玄武湖、红山两家4A级景区搭建智慧景区综合地理信息平台的事例,南京移动公司将游客导航系统、客源分析系统、智能监控系统等“智慧化功能”融入平台,为游客提供了更强的旅游体验感、更便捷的旅游信息化服务[14]

综上所述,可见国内学者对智慧景区设施设备方面的研究十分广泛。学者们通过实地考察、实地调研等研究方式,以具有代表性的智慧景区为研究对象,从多方面研究智慧设施设备,以便为国内智慧景区设施设备的建设提供意见。随着国内学者对智慧设施设备的研究深入,智慧景区在建设它的问题上,成功达到了事半功倍,国内智慧景区的设施设备建设趋于完善。

(二)有关信息化管理的研究

方德满在我国智慧景区发展研究中指出,我国传统化的景区管理体制、理念难以适应智慧景区所要求的高效管理目标,会影响智慧景区的建设进程。[15]智慧景区是顺应时代潮流的产物,各传统景区开始逐渐打破传统体制的僵化局面,毕竟传统景区的管理以及信息技术都已经不能满足游客现在对于智慧景区的要求和期望。

宋磊、林洪波和王绪华在《泰山景区公共信息视觉导向系统设计应用研究 》中曾指出泰山自建成应用景区信息集成平台后,成功地应用于泰山景区的虚拟旅游服务、客流监控与管理、病虫害监测等多个方面,这对于提高泰山景区各类信息的利用效率和推动泰山景区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16]在此之后,莫洪源、蔡建民和刘广在《以共享平台为支撑的智慧景区建设》中以智慧颐和园一期为例,提出了园林、古建、文物等业务子系统的使用信息共享服务平台。这为领导决策提供了大量详实的数据依据,为智慧景区各部门业务管理的精细化与保护智能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7]杨俊博在《“互联网+智慧景区”龙门模式与河南智慧旅游发展》一文中曾提到,河南洛阳在龙门石窟进行“互联网+智慧景区”的龙门模式。其注重大数据、为游客提供了高品质的服务,实现了与游客的互动、与腾讯总部进行跨界合作,提升了游客旅游体验的品质以及游客满意度的同时,促进了河南智慧景区的建设及智慧旅游的发展。[18]

许多学者在研究中发现,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管理理念不仅可以打破传统的景区管理机制,同时对于智慧景区的发展起到了突破性的作用。沈梅在《智慧景区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中指出,信息技术一直以来对旅游行业的支持力度是有目共睹的,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信息技术对旅游业的重要性将越来越被业界的专业人士所认可。[19]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学术研究的不断深入,使我国智慧景区在信息化管理方面飞速发展。

(三)基于游客视角的研究

相关研究表明,“100位满意的顾客会带来25位新顾客,赢取一位新顾客的成本是保持一位老顾客成本的5倍。[20]因此,我国学者开始基于游客反馈方面进行研究分析。近年来,智慧景区也越来越重视游客满意度,许多智慧景区为调查自身的游客满意度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通过选取游客提出的合理建议,对景区进行完善、优化,从而提高智慧景区的竞争力。

汪侠、甄峰、吴小根认为游客是景区智慧工程最重要的体验者,是智慧景区服务的核心对象。在通过对基于游客满意度视角的南京夫子庙秦淮风光带进行评价体系及实证分析后,提出了旅游景区智慧化程度的需求、感知和满意度,这将为景区智慧工程建设提供重要的引导方向。[21]黎宏宝和吴晶祥通过在苏州乐园进行有关游客满意度的实地调研,得出苏州乐园需在产品体系创新、盈利模式变革以及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等方面进行改进。[22]张春草和陈楠基于IPA分析法和游客感知视角对清明上河园智慧景区进行构建研究得出,该智慧景区应在基础信息和智能信息系统建设、景区宣传手段、资源配资的优化等方面进行进一步的建设和优化升级。[23]

随着智慧景区发展的不断深入,学者们逐渐意识到游客在智慧景区建设中的重要性。因此,学者们开始转换视角,从游客的角度来思考智慧景区的建设,通过对游客的调查来弥补智慧景区在快速发展中出现的不足。

三、国内智慧景区未来研究方向

到目前为止,国内学者对智慧景区的研究热度不减,相关学术文献成果也越来越丰富。但本文在整合近十年的文献成果的过程中发现,部分国内学者在把控研究方向的问题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本文在总结理论成果的基础上,以游客感知作为研究支撑,尝试利用新的视角,来提出一些新的研究方向,同时也探讨了智慧景区未来需要深入研究的内容。希望这些能对我国智慧景区的未来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智慧景区已有方向的研究

1.统一智慧景区概念。所谓概念,是反映对象本质属性的一种思维形式。我国学者对于智慧景区的定义都有着自己的见解,以至于我国对于智慧景区的概念并没有科学、统一的标准。通过对我国学者的智慧景区概念的总结可以发现一个共性问题,各学者将大量有利于智慧景区发展的因素进行排列并加入定义中,从而形成自己的概念。也就是说,学者对于智慧景区所下的概念还只是处于浅层次的分析。这会限制人们对智慧景区的认识并限制智慧景区其它未探究方面的研究,不利于我国智慧景区的发展。所以,在未来智慧景区的研究过程中,学者们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进一步完善智慧景区的概念。

2.深入研究游客满意度。通过阅读大量的文献可以发现,目前我国对智慧景区基于游客视角的研究逐渐增多,但是对于游客满意度的研究仍处于浅层次的程度,因此,未来智慧景区在基于游客满意度视角所进行的研究应更深入。本文这里所指的深入并不是从智慧景区已有的智慧设施、智慧科学技术等这一方面出发,而更多的是希望学者们转换角色,真正的从一名游客的视角出发。智慧景区的实质是服务于游客,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满足游客的个性化需求,从而使游客对该景区的满意度大大提升。所以学者在智慧景区游客满意度的实证研究中要挖掘游客在智慧景区游览体验中的真正需求,从而对智慧景区的建设提出理论性的支持。

3.加强智慧景区宣传的相关研究。目前通过CNKI、百度百科的搜索,可以发现在智慧景区建设的研究中大部分都有提到要加强智慧景区宣传。智慧景区的发展首先需要提高其知名度,吸引游客前来观光游览,宣传的不到位,游客的知晓度就会低,不仅会使智慧景区经济受创,还会影响智慧景区各方面建设的进一步优化升级。目前我国智慧景区宣传的大方向明确,即通过线上线下两方面进行宣传,但是宣传效果却并不理想。所以智慧景区对于公关宣传的改革和创新是尤为重要的。因此,我国学者应在如何加强智慧景区的宣传、拓宽智慧景区宣传路径等方面进行相关的研究。

4.注重智慧景区的人才培养。“互联网+旅游”的理念逐步渗透到了旅游业的各个环节。当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运用互联网开展线上旅游业务时,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对于新媒体营销、个性化定制、智慧景区建设与管理、跨界复合型等人才的需求日益突出。[24]由于智慧景区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不高,χ腔劬扒的信息发展的推广具有一定的限制性,因此研究如何培养智慧景区人才对于智慧景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景区信息化程度越高就意味着对专业人才的要求越高。除少数景区外,我国绝大多数景区均依靠外援进行方案制定、系统实施和维护,没有自己培养的固定专业技术团队。[25]我国大多数的景区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不高,在接受以及掌握新科技的能力方面较弱,在景区管理方面钻研学习的人才稀少,造成景区管理方面人员的缺失。

我国智慧景区人员素质偏低、相关专业人才缺失的问题已经有部分学者提出,但是对此的解决方案却一直没有提出。因此,对于我国如何提升智慧景区人员的素质、如何培养智慧景区相关人才等方面需进一步的研究。

5.资金支持方面的研究。景区项目的投资具有投资周期的长期性、投资实施的连续性和波动性以及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等特征, 它比一般的工程项目投资复杂许多,[26]因此智慧景区在投资招标的问题上存在一定的困难。诚如我们所知,我国旅游业具有季节性这一属性,导致智慧景区的收入不平均,同时受经济、政治、天气等许多不可抗力因素的影响,智慧景区的收入也具有不定性和脆弱性;另外景区对自身建设和维护所需投入的成本较大,各类投资者与智慧景区都难以长期承受,导致智慧景区设施设备上的引进跟不上其转型的步伐。

因此,我国学者应在如何弥补智慧景区资金不足现象这一方面进行研究,确保智慧景区建设的资金供应,从而使智慧景区的硬件设施更加完善。

(二)智慧景区未来研究新方向

1.智慧景区研究方法不足。通过对文献的搜集整理,可以看出各学者对智慧景区的研究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具有局限性,基本都是实证研究法和文献研究法。由于旅游是一个跨学科的科目,所以学者在对智慧景区进行研究时,还可以运用跨学科研究法等其他研究方法。除此之外,学者们可以运用历史研究法、思辨法、功能分析法、模拟法、探索性研究法等其他研究方法对智慧景区的发展进行进一步深入研究。以此弥补智慧景区在研究方法方面的不足。

2.对各类智慧景区有针对性的研究。大多数智慧景区的相关建设仍然只停留在表面工作,并没有真正找到自身的发展方向,存在盲目跟风的现象。目前我国智慧景区的科学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虽有很大的进展,但是各类景区在智慧景区建设中所运用的信息技术和管理体制都比较相同。因此,在未来智慧景区的研究中,应根据自身景区的特性,从智慧景区这一大方向中,找准自身景区所在的特定领域,并在其中进行更深入的探索和延伸,形成自己的智慧景区建设体系。

3.拓宽智慧景区的研究领域。智慧景区的发展促进着其他领域的发展,例如智慧景区对于我国就业趋势的影响、智慧景区与生物学、智慧景区相关法律建设以及智慧景区的全球化等方面进行研究。我国智慧景区虽然迅猛发展,但是我国学者仍聚集在某些特定方面的l展。这十分不利于我国智慧景区的均衡发展。因此本文希望各学者发散思维,在智慧景区现有的领域中另辟蹊径、开拓创新,为我国智慧景区的全面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四、总结

旅游作为我国的支柱性产业之一,大力建设智慧景区对于我国旅游业的蓬勃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尽管我国在智慧景区的建设中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不能否认的是,我国对智慧景区的认识还不够深入、不够系统,其很多方面的研究仍然缺失理论及实践双方面的支撑。我国对于智慧景区的理解仍然具有局限性,没有把握其真正的精髓和各方向的全面发展。在智慧景区的研究中,还是需要学者们转变思想、发散思维,从不同的视角出发,对智慧景区进行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梁倩,张红梅.智慧景区发展状况研究综述[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5).

[2]崔茜,王喜富.基于物联网环境下的“智慧地球”在中国的建设[J].物流技术:装备版,2012(6):51―53.

[3]李洪鹏,高蕴华,赵旭伟.数字景区转型智慧景区的探索[J].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11(7).

[4]北京农业(中旬刊),2014(6):44.

[5]章小平,邓贵平.“智慧景区”建设浅探(上)[N].中国旅游报,2010―01―18.

[6]党安荣,张丹明,陈杨.智慧景区的内涵与总体框架研究[J].中国园林,2011(9).

[7]郭伟,贾云龙,邓丽芸.我国智慧景区的发展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2(25).

[8]邓贤峰,李霞.“智慧景区”评价标准体系研究[J].电子政务,2012(9).

[9]葛军莲,顾小钧,龙毅.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智慧景区建设探析[J].生产力研究,2012(5).

[10]季国斌,陈丽,暴莹.大连市智慧景区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经贸导刊,2016(5).

[11]高伟.九寨沟智慧景区管理体系建设[J].科技创新导报,2015(20):177―178.

[12]柳红波.物联网技术在智慧景区建设中的应用[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16(1).

[13]方成伟.彭祖园敞园改造及管理问题初探[J].中国城市经济,2011(09).

[14]李云鹏等.智慧旅游:从旅游信息化到旅游智慧化[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13.

[15]方德满.我国智慧景区发展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6(4).

[16]宋磊,林洪波,王绪华.基于3D-GIS的智慧泰山景区信息集成平台[J].中国园林,2011(09):30―32.

[17]莫洪源,蔡建民,刘广.以共享平台为支撑的智慧景区建设[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3(S1).

[18]杨俊博.“互联网+智慧景区”龙门模式与河南智慧旅游发展[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6(7).

[19]沈梅.智慧景区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版),2015(21).

[20]HAWKINS D I,BEST R J,CONEY K A. Customer behaviour: building marketing strategy[M]. New York: McGraw Hill,1995.

[21]汪侠,甄峰,吴小根.基于游客视角的智慧景区评价体系及实证分析――以南京夫子庙秦淮风光带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2015(04).

[22]黎宏宝,吴晶祥.智慧景区视角下主题公园游客满意度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证研究――以苏州乐园为例[J].江苏商论,2016(09).

[23]张春草,陈楠.游客感知视角下的清明上河园智慧景区构建研究――基于IPA分析法[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04).

[24]胡晓聪.“互联网+”背景下旅游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商业经济,2015(70).

[25]郭伟,贾云龙,邓丽芸.我国智慧景区的发展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2(25).

篇3

国外对信息技术对旅游业的影响进行了一定研究,Pauline J. Sheldon(1997)在其《旅游信息技术》一书,全面介绍了促进旅游行业发展的各种信息技术。 Hannes Werthner等(1999)在《信息技术与旅游业:一种挑战性的关系》一书中指出信息技术对传统旅游业的产生的挑战和影响。Hung J C(2011)在云计算环境下提出一种基于社会网络的智慧旅游框架,并提出了应用云计算为游客的终端设备提供旅游咨询服务。Giacomo Del Chiappa等(2016)分析了智慧景区中信息和知识的传递、共享和转化过程。Xia Wang等(2016)运用FCEM-AHP和IPA方法从旅游者角度测量了智慧旅游吸引力。国外对旅游智能系统进行了探索和研究,

包括旅游目的地智能推荐、基于社会视角的智能旅游系统运用。

智慧旅游是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满足游客个性化需求,提供高品质、高满意度服务,而实现旅游资源及社会资源的共享与有效利用的系统化、集约化的管理变革。本文在中国期刊网(CNKI)上输入“智慧旅游”作为主题进行检索,梳理相关文献,国内对智慧旅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研究,包括智慧旅游概念、内涵及理论体系的讨论(张凌云等,2012;姚国章,2012),智慧旅游系统和模式构建研究 (姚国章,2012;高天明,2012)、区域智慧旅游的发展研究 (王清荣等,2014)涉旅企业和旅游服务的“智慧化”研究 (张凌云,2012)、智慧旅游评价和市场影响分析 (韩玲华等,2014) 、智慧旅游人才培养研究(高燕等,2015)等相关方面。

三、智慧旅游视角下旅游管理人才培养现状

国家旅游局《2014年全国旅游教育培训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招收旅游管理类本科专业的普通高等院校565所,高职高专1068所,中等职业学校933所;其中,旅游相关专业研究生共招生1736人;本科教育共招生5.3万人;高职高专共招生11.08万人;中职招生12.30万人。我国高校旅游管理类人才已经初步形成了阶梯式培养结构。纵观2015年旅游业发展,我国国内旅游突破40亿人次,出境旅游1.2亿人次,旅游收入过4万亿元人民币。根据国家信息中心旅游规划研究中心测算,旅游产业对GDP综合贡献10.3%,中国旅游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10.2%。随着旅游发展进入“高速时代”,旅游类人才需求紧缺,世界旅游理事会调查显示,如果政府和相关企业不采取行动,旅游行业中将有1400万份工作面临风险。

目前,很多旅游管理类院校逐步启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等高等教育专业综合改革工程,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伴随智慧旅游时代到来,智慧旅游人才培养仍显滞后。如何创新智慧旅游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既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又掌握丰富旅游专业知识的智慧旅游人才已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在目前旅游管理基础课程中,仍采用理论讲授为主,实操实训较少,旅游管理信息系统等智慧旅游相关课程未能引入,酒店管理软件、旅行社管理软件、电子商务和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软件等在一些高等院校还未引进或充分利用。另外,智慧旅游实践教学环节需加强,需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环节学时数在总学时中的比例,加大智慧旅游实验室建设,实践实训需加强与智慧型企业、智慧景区的对接,“校企合作”、“教、学、做”一体化,促进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深度融合,提高学生智慧旅游实操技能,切实增强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

四、智慧旅游对旅游管理类人才培养新要求

经济的发展从产品经济时代、服务经济时代迈向体验经济时代,旅游业更注重满足游客个性化需求,以游客互动体验为核心,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入吃、住、行、游、购、娱、商、养、学、闲、情、奇等旅游要素之中,智慧景区、智慧旅游企业、智慧旅游城市应运而生,智慧旅游成为发展趋势,旅游服务、旅游管理和旅游营销更加智能化,智慧旅游需要智慧型旅游人才支撑,智慧旅游人才不仅要全面掌握旅游管理基础理论知识,同时还要掌握旅游信息化技能,如图1。旅游管理类高等院校是培养智慧旅游人才重要基地,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需要适应智慧旅游发展要求。

(一)跨学科知识培养

一方面,旅游因其研究对象的复杂性和综合性具有跨学科研究特征,旅游管理类人才不仅要掌握旅游相关理论知识,还要掌握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地理学、生态学、市场营销等相关交叉课程体系;另一方面,养生旅游、情感旅游、研学旅游、探奇旅游、商务旅游、休闲度假、互联网旅游等“旅游+”衍生的旅游新业态需要旅游管理类人才掌握跨学科知识;智慧旅游使信息技术融入到旅游各要素之中,影响着游客旅游体验,旅游管理类人才除了要具备扎实旅游相关理论,还要掌握新一代信息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

(二)新一代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培养

智慧旅游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旅游体验、旅游管理中的应用。智慧旅游的发展需加强旅游管理类人才对新一代信息技术运用能力的培养,智慧旅游人才应具备以博客、微博、微信、贴吧、论坛/BBS为代表的网络媒体、手机媒体、数字电视等数字化新媒体和传统媒体运用能力,借助融合的通信与信息技术和便携的终端上网设备,以游客互动体验为核心,主动感知、甄选旅游相关信息,为游客提供高效旅游信息化服务,提高旅游体验质量和满意度。智慧旅游人才还需要能够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进行旅游目的地智慧营销,树立“时刻营销”和“智慧营销”理念,通过智慧旅游信息平台开展高效智慧营销,提高客源市场规模。

(三)智慧旅游素质和智慧服务能力培养

智慧旅游背景下旅游管理类人才需要创新人才培养方案,使学生具备智慧旅游服务素质,培养能够适应智慧旅游景区、智慧旅行社、智慧酒店、旅游网站等智慧旅游行业及其他相关智慧旅游企业管理与服务的高技能智慧人才。随着互联网的深入发展,散客化趋势日益凸显,旅游者需求更加多样化、个性化,国家旅游局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在40亿人次国内游的人群中,自由行人群高达32亿人次;1.2亿人次出境游客中,有2/3的游客选择自由行,自由行都是游客最爱的旅行方式。这要求智慧旅游管理类人才在利用公共资源信息和旅游数据库进行“线上”、“ 线下”服务时应树立智慧旅游服务理念,提高智慧旅游服务能力,满足游客个性化需求。

(四)智慧旅游管理能力培养

智慧旅游要求旅游管理类人才提高智慧旅游管理能力,能够适应智慧旅游行业及相关智慧旅游企业数字化、智慧化管理模式,掌握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及旅游相关行业信息技术,如酒店在线预定管理、旅行社管理软件、景区管理信息系统、旅游交通流量监控等,能够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获取旅游信息数据,完善智慧旅游管理体系、监管系统、旅游投诉管理系统,综合协调分析旅游信息,实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进行有效管理。

五、智慧旅游OPEC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本文创新性构建智慧旅游人才培养模式,如图2所示,通过智慧旅游目标导向培养、智慧旅游人才专业性培养、智慧旅游人才创新性培养、智慧旅游人才实践能力培养、智慧师资队伍建设、智慧旅游教学方法培养智慧旅游类人才。O――(Objective cultivation)目标导向培养。改革教学与市场脱节现状,以智慧旅游市场需求为导向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模式。P――(Professional cultivation)人才专业性培养。培养掌握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旅游专业知识的专业型人才。E――(Entrepreneu

rship and Innovation)创业和创新性培养。注重智慧旅背景下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C――(Social Communication)社会沟通能力培养。旅游管理类专业实践实训加强智慧旅游行业及其他相关智慧旅游企业对接,“校企合作”,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教师要注重引入智慧旅游教学方法提高智慧旅游教学效果。高校应加强智慧师资队伍建设,优化“双师结构”,为智慧旅游人才建设提供师资保障。

六、智慧旅游OPEC人才培养提升路径

本文基于智慧旅游OPEC人才培养模式提出智慧旅游人才培养提升路径,包括智慧旅游人才培养方案、培养理念、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实践实训、教学方法需要适应智慧旅游发展。

(一)智慧旅游目标导向培养

以智慧旅游市场需求为目标导向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高校教学和人才培养与市场供应错位现状,树立智慧旅游人才培养理念和培养目标,结合智慧旅游发展趋势、智慧旅游行业及智慧旅游企业对旅游管理类人才新要求,校企对接,提升学生基础理论素质、实训实践操作技能和新一代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强化学生对旅游智能导览系统、旅游在线预定与营销、智慧旅游办公系统等智慧旅游信息技术的掌握,培养能够快速适应智慧旅游发展需求的既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又掌握丰富旅游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二)智慧旅游人才专业性培养

智慧旅游人才专业性培养需要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即优化高校旅游管理类专业的公共必修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技术课、专业拓展技能课、学科选修课程等模块,一方面,增设计算机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移动终端技术等相关课程,加强学生对新一代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掌握;另一方面,在传统的旅游管理专业基础课和技能课中不断融入信息技术及其应用的内容,如景区管理课程融入智慧景区管理内容,旅游市场营销引入数字化新媒体营销内容,旅游规划与开发增加智慧景区打造、智慧旅游交通规划、智慧开发管理等智慧旅游建设内容;另外,拓宽原有课程体系,增设旅游电子商务、在线旅游服务商(OTA)管理等信息技术与智慧旅游相关融合课程。

(三)智慧旅游人才创新性培养

智慧旅游注重旅游业的创新性和科技化,智慧旅游要求智慧旅游人才时刻保持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高校应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创业精神的智慧旅游管理类人才,一方面加强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通过课程讨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另一方面,开展技能创新大赛和创业大赛,通过智慧旅游管理、智慧旅游服务、智慧旅游营销等智慧旅游环节加大智慧人才创新性培养。使学生毕业后能够主动适应智慧旅游新技术新业态的发展,提高创新综合能力。

(四)智慧旅游人才实践能力培养

智慧旅游人才实践能力培养是智慧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环节。一方面,提高专业课程中实践教学环节课时,优化实训教学时间安排,提高实践教学环节学时数在总学中比例,通过实践教学提高智慧旅游人才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加大智慧旅游实验实训室建设,高校可通过多样化渠道争取经费建设集智慧旅游景区、智慧旅行社、智慧酒店、智慧管理与服务等于一体的信息化智慧旅游实训室,利用云技术、人工智能、移动智能终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模拟智慧旅游运营,通过 “线上”、“线下”模拟操作,教师与学生互动,提高智慧旅游人才实践技能;另外,通过“校企合作”提高智慧旅游人才实践能力,高校可以依托院校自身的教育资源与智慧旅游行业相关企业合作,通过合作办学共建智慧旅游人才实践培养基地、校企签订订单式培养等多种合作方式培养智慧旅游人才。

(五)智慧师资队伍建设

篇4

研究背景:

伴随着信息技术和旅游业的飞速发展,旅游信息化已成为提升旅游企业竞争力、优化旅游产业结构的重要手段。因此加快旅游信息化、智慧化进程对于一个城市或地区旅游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建设“智慧景区”对于推进智慧旅游整体建设,推进信息技术与旅游业的融合,加快旅游业管理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对于实现整个旅游产业更好更快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智慧景区”发展历程及概念界定

旅游信息化经历了从旅游数字化到旅游智能化再到旅游智慧化的发展,三者一脉相承。第一阶段是信息化,以1996年国家旅游局成立信息中心为标志;第二阶段从2000年开始,以国家旅游局“金旅工程”启动为标志;第三阶段从2006年开始,以科技部启动“数字旅游”为标志;第四阶段从2011年开始,以国家旅游局提出“智慧旅游未来十年目标”为标志。自2009年9月14日,IBM总裁彭明盛提出“智慧地球”的概念后,我国学者在对“智慧”的理解上,提出了“智慧城市”、“智慧旅游”。从宏观角度来看,智慧旅游的蓬勃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具有重大促进作用。

“智慧景区”指景区能够通过智能网络对景区地理事物、自然资源、旅游者行为、景区工作人员行迹、景区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进行全面、透彻、及时的感知,对游客、景区工作人员实现可视化管理,优化再造景区业务流程和智能化运营管理,同旅游产业上下游企业形成战略联盟,实现有效保护遗产资源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提高对旅游者的服务质量,实现景区环境、社会和经济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狭义的“智慧景区”是“数字景区”的完善和升级,指能够实现可视化管理和智能化运营,能对环境、社会、经济三大方面进行更透彻的感知,更广泛的互联互通和更深入的智能化的景区。狭义的“智慧景区”强调技术因素,广义的“智慧景区”不仅强调技术因素,还强调管理因素。广义的“智慧景区”内涵丰富,主要包括以下方面:通过互联网对景区全面、透彻、及时地感知;对景区实现可视化管理;利用科学管理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完善景区的组织机构,优化景区业务流程;发展低碳旅游,实现景区环境、社会、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1]

2.研究区现状及典型性分析

梅里雪山国家公园处于世界闻名的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江并流”地区。“三江并流”地区是中国境内面积最大的世界自然遗产地,也是世界上蕴藏最丰富的地质地貌博物馆。被誉为“世界生物基因库”,也是世界上生物物种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植物学界称其为“天然高山花园”。梅里雪山以其巍峨壮丽、神秘莫测而闻名于世,早在30年代美国学者就称赞卡瓦格博峰是“世界最美之山”。卡瓦格博峰下,冰斗、冰川连绵,犹如玉龙伸延,冰雪耀眼夺目,是世界稀有的海洋性现代冰川。山下的取登贡寺、衮玛顶寺是藏民朝拜神山的寺宇。每年云南、、四川、青海、甘肃的藏民都要前来朝拜,有浓郁的藏族习俗,是人们登临探险的旅游圣地。

为适应“智慧城市”和“智慧旅游”的建设和发展要求,云南省 “智慧景区”的建设和发展,必须要结合云南省自身的情况,合理选择发展模式与方法,确确实实将云南省的“智慧景区”建设起来、发展起来,实现云南省旅游业跨越式发展。因此,以云南省最独特的被称为世界自然遗地的三江并流地区中梅里雪山国家公园为例,探讨智慧景区的建设研究,其能对云南省其他景区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指导、借鉴作用。

3.梅里雪山国家公园“智慧景区”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管理者面对的问题

梅里雪山国家公园景区主要包括了:飞来寺、雨崩村、b永村、金沙江大湾、雾浓顶等景点。由于梅里雪山国家公园景区内部各个景点之间的距离较远,并且被一条国道214贯穿其中。飞来寺的“日照金山”作为景区中主要的吸引景点之一,游客直接可以再国道上看到此奇景,并不需要买票进入到景区飞来寺,因此影响到景区的门票收益,同样受到影响的还有金沙江大湾景点。由于景区本身存在这一的特殊情况,景点门票收入并不能满足景区的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发展,建设资金的来源成为了景区管理者的一个重要问题。景区管理者在面对景区发展时所需要的资金来源、内部各方利益的协调、景区发展与企业效益平衡这三个问题上能以科学发展的角度去解决这三个问题。

3.2 游客面对的问题

2014年6月19日至6月25日,在梅里雪山国家公园内对游客满意度进行实践调查,发放问卷85份,回收问卷80份。经问卷的分析整理发现,游客对于梅里雪山国家公园的景区道路、基础设施和解说系统的不满意度较高。对景区医疗设施设置不满意度达到75%,对景区交通道路不满意度达到55%,对于景区的游览设施、解说系统不满意度到达35%。造成原因主要还是由于传统的门票收入不能满足景区的基础设施建的需要,从而造成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特别由于梅里雪山国家公园是高原山岳型景区,自身的建设难度大,景区内部的游步道由于山路坡度较大,地形复杂,机械无法到达,只能由人工铺设道路,建设比较困难,很多上山的徒步路段还是土路。b永村和雨崩村的徒步道路,马道和徒步道是一条道路,道路上马的粪便也会对游客产生影响,特别是在转弯地段,由于道路狭窄险要,游客需要让着马走,也影响到徒步游客的体验。

景区内部解说系统不完善,游客除了在游览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的时候也希望能了解当地的文化和习俗。国家公园本身也应该有一定的教育意义,而解说系统正能体现其教育意义。景区中标示系统、休息座椅、公共厕所等基础的服务设施缺乏,医疗设施的缺乏,也引起了部分游客的不满。

3.3社区面对的问题

梅里雪山国家公园景区内社区由于经济发展和现代社会文化的影响,社区内传统的文化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社区居民生活和生产方式也发生了相应的转变。社区内养马牵马、商店和酒店等形式的旅游服务的出现,使得居民传统只依靠农耕的生活方式多样起来,而且景区服务的经济收入已经成为其收入的主要部分,景区内大部分社区居民都积极投入到旅游业服务中。景区社区的发展使得社区的环境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社区范围不断扩大,新建的旅店不断出现,而游客所期望看到的是社区传统的环境和景观。社区的发展需要一定程度上的指导和规划,社区内利益矛盾和利益分配也需要相应的调节。

4.梅里雪山国家公园“智慧景区”建设思路

“智慧景区”规划和建设的总体思路是:以国家旅游局对旅游信息化建设的要求为指导,以先进的信息技术为依托,结合景区的具体情况,建立以智慧管理中心为核心的管理服务、营销、生态保护三大体系,初步建立景区资源管理系统、景区电子自助导览系统、景区监控管理系统、门禁与安防系统、电子巡更系统五大系统;将景区传统的管理模式转变为智慧化的管理模式,变分散管理为协同、变多级管理为扁平化管理、变粗放管理为精细管理,实现“资源保护智慧化、经营管理智能化、产业整合网络化”,实现管理和营销新的突破,树立先进的管理和科技旅游品牌。

具体的思路是:第一,以建设部、国家信息产业部、国家旅游局、国土资源部等关于信息化建设的要求为指导,听取建设部相关专家对智慧景区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并将这些规定、意见和建议融合到“智慧景区”的总体规划中。第二,以先进的管理理念和信息技术为依托。“智慧景区”的先进性不仅体现在所采用的技术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管理和服务理念上。在深入了解景区管理理念的基础上,结合先进的信息技术,形成“智慧景区”总体规划。第三,以景区的具体实际为基础。“智慧景区”最终是景区经营管理服务的。总体规划必须从景区的具体实际出发,对管理服务、生态保护、数字营销等方面的智慧化需求进行细致深入的调研,反复讨论,总体规划方案需要得到相关部门的认可。第四,以国内相关景区的智慧化建设经验为参考。“智慧景区”的总体规划需要消化吸收国内外相关景区已有的智慧建设管理经验,取其精华,结合景区的实际,为己所用。[2]第五,以运营智能化为核心,建设自然资源保护智慧化、产业整合网络化为目标,建立符合自身管理的“智慧景区”。

5.建议及措施

根据梅里雪山国家公园的实际情况与“智慧景区”的建设思路相结合,提出以下建议及措施:一、打造网站平台,建立梅里雪山国家公园官方网站,可以与其他旅游网站平台合作的形式推出,提供限时抢票、限时打折等优惠活动;形象提升:宣传片和形象片的制作3D影片的展示,借此让海内外更多的游客了解梅里,并增加吸引力;提供网络服务:如网络解答、网络评价反馈网络订票、售票网络游线设计等;提供解说系统:智能解说系统、智能感应系统,提供重点景点提供无线wifi的覆盖、安全定位服务。二、建设现代化的游客服务中心,售票、取票、退票、一卡通充值、购物、咨询、宣传等等功能与一体的综合场所。为增加游客舒适度和满意度,创造一个良好的消费环境。三、服务设施的配套建设:商业与公益服务并重、注重旅游服务质量的提升,在重要景点提供如自动售货机、投币式咖啡机等商品贩售机,并且配套24小时自助银行提供中、藏、英、法、德日等多语言的自动解说系统的租售服务;科学合理的确定休息座椅、公共厕所等设施的分布。四、建设景区内外形美观、统一的国际化标识系统、宣传设施的配套与完善提升景区的吸引力,在经济条件达到的情况下建设文化馆或者博物馆,依托对当地宗教的宣传加大对当地藏族文化的感染力影响。五、环境保护及教育:通过网络网站与解说系统介绍梅里雪山国家公园景区内的自然与文化资源、当前环境保护情况,让旅客在旅行的过程中对景区能有更层次的了解与体验,从而产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6.参考文献

[1].邓贵平. 九寨沟世界自然遗产地旅游地学景观成因与保护研究[D] 成都理工.2011;

[2].崔怡林. 大型博览会信息化建设与服务研究 [D] 西安理工大学.2013;

[3]. 高琳. 旅游景区智能化系统研究 [D]. 华东师范大学. 2010-05-01;

[4]. 徐波林.智慧旅游:一种新的旅游发展趋势――基于现有研究成果的综述《资源开发与市场》 [J]. 2013-07-20; [5]. 邓贤峰.“智慧景区”评价标准体系研究《电子政务》[J]. 2012-09-20 ;[6]. 张丽娜.“智慧旅游”带给游客的全新体验《旅游时代》[J]. 2012-05-15 ;

篇5

我国正在开展高校向应用型技术大学转型试点工作,钦州学院作为国家首批转型试点高校,承担着转型示范的重大任务。旅游管理专业作为钦州学院的特色学科专业,每年向国内输送的毕业生人数众多,毕业生就业涉及各个行业。随着旅游行业的不断发展,智慧旅游的不断成熟,为把钦州学院的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培养成为应用型技术人才,适应行业发展需要,就如何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成为钦州学院面临的重要课题。

在过去的几年里,智慧旅游的长足发展促进了整个旅游业的发展,令人瞩目。对于新一代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如何更好地认识智慧旅游,将是很有必要的学习课程。

一、智慧旅游

智慧旅游是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也称信息通信技术,ICT),为满足游客个性化需求,提供高品质、高满意度服务,而实现旅游资源及社会资源的共享与有效利用的系统化、集约化的管理变革。也有专家认为,智慧旅游又称为智能旅游,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智慧旅游的某些功能可以依靠智慧城市已有的成果来实现。

智慧旅游中的“智慧”并非对高科技和数字化的简单堆砌,而是通过信息技术对人们价值观、世界观的体现和运用到旅游产业的各个环节,强调“以客户为中心”的核心理念,为推进旅游业向新高度的发展提供最佳契机。

智慧旅游是旅游业信息化、智能化发展的产物,其贯穿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是对六大要素网络化、智能化、现代化的概括。因此,作为新一代的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很有必要认识智慧旅游,在对智慧旅游的概念把握上,一定要有清晰的认识,从而丰富自身智慧旅游理论知识和加深对智慧旅游的理解。

二、钦州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对智慧旅游的认识

在项目调研中,项目组在钦州学院开展了针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智慧旅游意识培养的问卷调查。一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问卷99份,回收率达99%,其中92份为有效问卷,7份无效问卷,回收问卷有效率达92.9%,团队以钦州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为对象,采取随机发放问卷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

在调查结果中,项目组发现,很多学生除了对智慧旅游概念、特性、基本特点、特征等理论知识不够了解之外,对智慧旅游在实践中的应用也知之甚少,问题包括以下几点内容:

1.学生对智慧旅游的概念不熟悉,理论素质不高。很多同学把智慧旅游当成了简单智能旅游,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多同学普遍以消费者的身份分享自己对智慧旅游的看法,其大多数认为智慧旅游能够给旅游消费者带来更便捷的信息和服务,然而针对这一现象,很多人缺乏深入的认识和了解。作为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更应该从自身的专业角度出发,充分认识智慧旅游,深入了解智慧旅游。

2.对智慧旅游要求的专业技能十分缺乏。作为一名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智慧旅游也将成为行业管理的重要手段,然而在这一领域,如何使用智慧旅游去实现行业的管理,在被调查的学生脑子里还是空白。智慧旅游改变了传统旅游发展模式,通过与互联网、云计算技术、物联网等融合,在旅游管理、旅游服务和旅游营销等方面带来深刻变革,对从业者的专业技能有了新的要求,然而当代大学生缺乏这样的专业技能,导致了行业职业要求与学生专业素质不对称的局面。

3.参与性不强,智慧旅游意识淡薄。作为一名旅游专业的学生,该如何对待自身的未来发展,很多同学表示,智慧旅游时代的潮流还发展的不全面,影响不大,随即产生的忽视心理,导致很多同学对待智慧旅游的发展上,没有积极融入社会。在调查学生对智慧旅游了解情况的回答中,绝大部分人认为自己只了解一些,有19.2%的人觉得,自己并不了解智慧旅游。因此,学生针对智慧旅游的兴起还不够关注,意识淡薄。在针对专业学生是否关注智慧旅游发展的调查中,问卷结果显示,绝大部分同学都是偶尔关注,占到了受调查人数的69.7%,然而仅有7.1%的人实时关注智慧旅游的发展动态,却有16.2%的人没有关注智慧旅游的发展。从这里可以看出,该校在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对智慧旅游关注意识不强,他们的关注还是偶尔性的。因此,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智慧旅游意识,要努力让学生关注智慧旅游。

4.学生对旅游电子商务等与智慧旅游相关的领域认知不够。在项目后期,在钦州学院全校范围内开展关于大学生对旅游电子商务认知情况及消费行为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很多同学对旅游电子商务并不了解,对与旅游电子商务相关的专有名词更是知之甚少。详见表1。

总之,钦州学院学生对智慧旅游认知还不够,关注意识还不足,同时缺乏相应的专业素质,有必要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智慧旅游意识。

三、智慧旅游意识培养对策

智慧旅游是旅游行业的新兴旅游产业,智慧旅游、移动互联网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对从业人员有了新的要求。对于钦州学院,智慧旅游人才的培养才刚刚起步,甚至有些院校还没有意识到智慧旅游将给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带来的巨大影响。未来智慧旅游将从导航、导游、导览和导购四个方面给游客提供更便捷的服务。智慧旅游像是一个自助导游员,甚至有比导游员更多的信息来源,如图片、文字、视频和3D虚拟现实,带上耳机就能让手机、平板电脑替代导游的讲解。因此在智慧旅游的背景下,应用技术大学的旅游管理专业将迎来巨大的挑战。

1.转变授课方式。钦州学院传统的旅游管理专业是一种专才式的教育,它注重旅游管理人才技能的专才化培养,注重对旅游行业概念、发展历程、发展模式等内容的讲解,针对智慧旅游发展趋势的分析还不足。因此,在授课方式上,应该有所改变,采用案例教学、主题授课等方式。把相关智慧旅游发展案例带入课堂,让学生在分析案例的同时,对智慧旅游有所重视;以智慧旅游为主题展开专题授课,帮助学生充分认识智慧旅游。

2.开展智慧旅游专题讲座。培养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智慧旅游意识,学校可以聘请智慧旅游行业专家,开展全校性的智慧旅游专题讲座。帮助学生树立新的行业发展观,从而达到增强对智慧旅游关注意识的作用。

3.转变专业见习方向。在旅游管理专业见习周活动中,应该倾向于智慧旅游景区、智慧旅游企业、国家智慧旅游中心等地,学生可以前往国内智慧旅游发展取得突出成果的区域去开展见习活动,通过实地考察、调研,让学生充分了解智慧旅游的运营模式,从而加深对智慧旅游的了解。

4.实习方向向“智慧型”单位转移。在与学院合作的企事业单位中,酒店占据大多数。学校应该拓宽实习方向的同时,把实习重心转向“智慧型”单位。比如与智慧旅游企业、智慧景区、智慧酒店等合作,同企事业一起,共同培养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智慧旅游意识。

参考文献:

[1]黄思思.国内智慧旅游研究综述[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4,02:97-101.

[2]王赛兰.何谓“智慧旅游”[N].中国旅游报,2014-03-24006.

Wisdom Tourism Awareness Training of Tourism Management Students in Applied Technology University

―Taking Qinzhou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YANG Zong-hang1,2,WANG Dao-bo1*,PAN Liu-rong2,ZHANG Guang-ping1

篇6

1目前旅游管理专业本科设置问题

近年来,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大多存在专业设置不全面、课程设置不合理、重理论轻实践等等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培养目标不清晰、人才层次定位模糊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还存在培养目标不清晰、人才培养层次、定位模糊,与企业用人需求存在严重脱节等问题,导致培养的人才不能完全符合旅游企业需求,就业率与就业质量普遍偏低。

1.2课程设置

“缺乏特色”课程设置缺乏一定的系统性,表现在授课思路和本科生对其认识偏差较大。在课程内容中缺乏特色,体现在课程设置上的不统一,特色课开设的贫乏,目的模糊;由于没有相关的基准文件,没有将培养目标应用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开课思路不清晰,可说是目的模糊的延伸,理论知识更新速度慢,信息技术类的基础课程少等;不细分专业导致大量的教育资源浪费,专业方向模糊也使得本专业优势难以体现;尤其是教师的研究成果,几乎不为本科生所知,师生间的交流、参与较少,这些均是旅游系本科生专业建设的“软肋”。此诟病几乎为院校老师所认同。

2智慧旅游课程思路

智慧旅游课程思路以“实用、高效、前瞻”为原则,采用理论+实践体验式互动教学模式,从实践项目案例入手讲解知识点,穿插大量典型应用案例,一对一答题解疑,将先进的技术与具体的实际应用相结合。(1)围绕创新创业内涵要求进行。针对院校学生实际情况,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设定层次化的培养目标,使学生了解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关键技术在相关专业中的具体应用,提升学生在互联网+的模式下学习和实践能力。(2)根据培养目标设计培养方案。使学生熟悉互联网+模式下的核心课程,提升复合能力。(3)针对实际问题。目前创新创业教育中的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实践活动脱节和教育模式以及评价体系不成熟等问题,优化课程体系,改革教育教学内容、模式与方法,积极应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方法与资源,如:翻转课堂、慕课、微课、移动学习、协作学习等,实施一体化的课程建设、网络教育资源建设、实验室与实践基地建设,探索适合创新创业教育的评价体系及课程体系架构。(4)立足于校内创新中心、科技园等机构,积极开展企业合作协同育人,建设创新、创业实践基地。(5)针对目前创新创业教育中的政策制度不完善,以师资队伍岗位工程培训为切入点,面向创新创业,建设具有可持续发展机制的师资队伍培训、发展、提高等制度,探索有利于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政策和制度。

3智慧旅游课程提升与内容建设

3.1整合专业核心课程组,逐步更新专业课程内容

在专业课程设置上,需要增加互联网+相关内容,充实并完善课程体系建设,使其适应社会对本专业毕业生的需求。在旅行社管理课程中添加旅游服务的电子商务运营、旅行社电子商务、在线旅游的生态系统、旅游电子商务管理(旅游电子商务流程管理、旅游电子商务网络营销管理、旅游电子商务客户关系管理)、旅游电子商务网络广告应用等内容。在旅游景区管理课程中添加旅游服务的电子商务运营、旅游景区电子商务、旅游电子旅游产品中间商概述、旅游产品网上中间商电子商务模式、旅游产品网上中间商、电子商务网站结构等内容。在饭店管理总论课程中添加饭店电子商务、饭店电子旅游产品中间商概述、旅游餐饮电子商务、餐饮电子旅游产品概述等内容。在旅游策划与规划课程中,添加智慧旅游创新与策划综述、智慧地球与智慧城市介绍、智慧旅游建设规划与设计案例等内容。在会展管理课程中添加旅游商品电子商务、旅游产品网上中间商电子商务运营、旅游电子产品中间商概述、旅游产品网上中间商电子商务模式、旅游产品网上中间商电子商务网站结构等内容。在旅游营销学课程中添加旅游网络营销模式及工具与方法、网络营销之电商网站综合运营实战(网络营销之网站数据分析案例分享、营销型网站的建设、网络营销管理)网络营销之常用工具和营销案例分析、公共营销体系中的旅游目的地社交网络传播、基于社交网络的旅游目的地公共营销等内容。

3.2在公共必修课程中加入管理信息课程

在公共必修课程中加入管理信息系统、旅游信息化讲座等课程,开设旅游电子商务、旅游信息管理等课程。在旅游信息管理课程中添加智慧旅游与旅游电子商务的核心技术及典型应用、旅游大数据介绍及典型应用、移动互联网+旅游APP、地理信息系统及典型应用、虚拟现实技术及典型应用、云计算技术及典型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及其在旅游开发中的应用等内容。在电子商务运营实务课程中添加旅游电子商务运营实务、旅游电子商务的技术基础、旅游电子商务的运营平台、旅游电子商务体系建设(旅游电子商务体系的构成、旅游电子商务体系的功能与特点、旅游电子商务网络支付与网络银行)、旅游移动电子商务运营(旅游移动电子商务的特点与优势、旅游移动电子商务商业模式、旅游移动电子商务的组成、旅游移动电子商务服务与交易过程。

3.3与企业开拓协同创新型课程

建立创新实践教学模式,立足于学校创新中心、科技园,汇聚校内外优秀师资开展互联网+教学与创新研究。同时,积极开展企业合作协同育人;在不改变原有课程体系情况下,逐渐改变旧课体系直至更新课程体系,实现专业改造与升级;针对素质和能力差异比较大的学生,面向创新创业,提出分层次培养的方式方法,突出实用、高效、前瞻”为原则,将先进的技术与具体的实际应用相结合。开发实践性组合课程。旅游电子商务(网络营销)建设、教学案例建设,信息技术核心实践课程建设等,同时与企业业务部门配合,完善课程开发、实验室、实训基地建设。

4结语

总之,科学制定并实施符合应用型人才成长规律的人才培养方案,深化以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为突出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引导本专业紧跟科学发展和技术进步,设计课程体系,优化课程结构,整合相关课程,形成突出实践能力培养的课程群或课程模块,深化体现行业产业发展、技术进步和社会建设要求的课程体系改革。

参考文献:

[1]孙丽坤,盖玉妍等.旅游管理专业“做学研”相结合的创新实践模式研究[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3(6):1-3.

[2]魏九峰.智慧旅游背景下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专业人才需求及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教学,2016(1):148-149.

篇7

CHEN Xiao-li

(Shanghai Vocational College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Shanghai 201600,China)

【Abstract】Today China has entered into intelligence tourism era. However, the popular science tourism has the limits of personnel, capital and other resources. It provides an opportunit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opular science tourism.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put forwards the thinking and counter measures about the popular science tourism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mobile Internet thinking.

【Key words】Popular science;Platform;Crowdsourcing;Intelligence tourism

0 概述

《中国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国务院明确提出要“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旅游业已经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经济的促进作用日益显著。规划纲要同时指出, “十二五”期间,我国旅游产业面临着更快变化的市场,更新的科学技术和商业模式,要打破旅游产业传统边界,促进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转变发展方式,提升产业素质。

同时,随着我国科技实力日趋强大,“科教兴国”战略越来越深入人心,国家越来越重视科普工作。国务院 1994年 2 月的《关于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是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全民素质的关键措施,也是培养一代新人的重要措施。”2006 年 2 月,我国又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将科普工作提升到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科普事业与旅游产业作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的融合发展势必呈现叠加效应,实现科普事业和旅游产业的双赢目的。

在我国,科普旅游是新兴的旅游形式,目前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近年来,由于科普景区、场馆人才匮乏、资金不足、展品和陈列方式多年未变,对游客缺乏吸引力,导致游客到访率在下降,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无疑为科普旅游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契机。 智慧旅游是未来的全新的旅游形态,它以通信与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一体化的行业信息管理为保障,以游客互动体验为中心。近年来,很多城市、景区已经开展了智慧旅游的实践。“智慧旅游”被国家旅游局定为2014年的旅游主题,足以看出我国希望加速将科技元素融入到旅游业发展中的决心。以传递科学知识、提升公民科学素养为己任的科普旅游,更应该率先进入智慧旅游时代。

1 智慧旅游时代科普旅游的发展思维

随着互联网与手机应用爆发性的普及,开放与分享成为新的主题,是由“浏览”向“分享”的发展,由被动地接收信息向主动创造互联网信息迈进。这一时代科普旅游的发展要契合移动互联网思维,顺势而为。

1.1 开放思维

智慧旅游时代科普旅游应该是“大科普”与“大旅游”融合,科普不仅仅局限于科普教育基地、科普场馆,科普最终会走向社会化大科普,旅游最终也会朝向无边界的“大旅游”方面发展。最终,社会化大科普会推动大众科普旅游时代的到来。

随着大众科普旅游时代的到来,科普旅游将与越来越多的行业相融合,特别是科普旅游类别越来越细分化,工业科普旅游、农业科普旅游等,必然涉及到科委、旅游、农业、交通、文物等多部门,“大科普旅游”的发展需要多部门联动。

每个科普场馆、科普教育基地将成为科普旅游信息的集散中心,可以让科普旅游者通过每个科普旅游信息集散中心,不仅能获得更多的科普旅游资讯,也可以通过互动、分享、集结更多的科普旅游信息。

1.2 体验思维

体验经济时代,消费过程上升到第一位,消费行为则退为第二位。旅游者在旅游产品消费中,情感需求的比重在逐渐加重。由于科普旅游本身是希望通过一系列的方式来提高自身的科普知识、陶冶自身科学精神。势必要求科普旅游是集科技知识和休闲娱乐与一体,科普旅游者更需要通过一种放松、愉悦的方式。科普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最注重的是情感需求,关注的过程,而非结果。目前科普教育基地、场馆静态的参观方式,使得科普旅游者感到枯燥、乏味。同时,传统的“科普基地、场馆”作为信息中心的单向传递信息的方式,无法满足目前受众的发表看法、分享的需求,他们更需要通过如社区、社群等。缺少互动与体验的科普旅游产品,容易使得重游率大幅下滑。

1.3 众智思维

目前中国科普工作主要还是公益为主,国家财政投入为主,资金渠道比较单一,人才缺乏吸引力。此外,如何吸引更多的人才关注科普的发展,如何拓宽资金来源、提高资金效率势必非常重要。“大众办科普”的理念,发动大众的力量,“众智成城”。

众包模式本身是一种人力资源管理思维,也是新的创新模式。移动互联网时代是用户至上的时代,而科普教育基地在建设过程中如何通过互联网让用户不仅作为科普教育基地的体验者,而且成为最重要的参与者,让游客成为科普旅游产品的生产者、消费者和推广者。

众筹模式是一种互联网时代拓宽资金来源的重要渠道,相对于传统的融资方式,众筹更为开放,不是以商业价值作为获得资金的唯一标准,只有有足够多的人喜欢,就可以通过众筹方式获得项目的启动资金,这种模式天然地适合公益类事业。

1.4 “微”思维

生活节奏加快、压力巨大的今天,传播活动早已不再是自上而下的单向式传播,而是呈现信息传播的网状结构、双向结构。在微时代,传播的扁平化趋势更加明显:每个手持移动终端的个体都是一个传播节点,人们进行传播活动更加便捷、高效、平民化。微时代使得人人在对话中实现决策参与,成为传播活动的主体,使得传播的长尾效果更加明显。

颇有争议的“微旅游”也正是由于微博、微信等的海量信息很大程度上会对人们选择旅游目的地方面产生影响,人们选择旅游目的地的方式开始改变而出现。

“微旅游”、“慢旅游”的出现,以上海为例,平均每45万人拥有一个科普场馆,每8.5万人拥有一个科普教育基地,随着科普场馆日益增多,方便到达。科普旅游不失为白领们、特别是科普爱好者“微旅游”、“慢旅游”的优选的旅游类型之一。

2 智慧旅游时代科普旅游的发展对策

2.1 打造一体化的智慧科普旅游网络平台

2.1.1 借助现有智慧城市、智慧旅游平台,打造“服务―管理―传播”一体化的智慧科普旅游网络平台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特点,传播则融合于“服务―管理”平台中。如表1所示,服务平台包括:基础信息系统、专业信息系统和专业互动体验系统。基础信息平台主要是指链接“智慧城市”、“智慧景区”的“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的公共服务信息和旅游服务信息两个子系统。专业信息平台则包含科普知识信息和科普知识讲解两个子系统。专业互动体验平台则包括游前咨询、游中体验和游后感悟三个子系统,互动体验平台本身也兼具传播功能。而管理平台则有基础管理系统和产品管理系统组成。其中,基础管理系统是针对科普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科普旅游景区景点的,包括政务公开、内部信息沟通、外部信息三个子系统。针对科普旅游景区景点的产品管理系统则包括需求调查、创意征集、产品来发/试运行、资金筹措、信息五个子系统。

表1 智慧科普旅游网络平台构成及运作

2.1.2 众包、众筹模式解决目前人才、资金匮乏的问题

移动互联网让众智办科普旅游成为可能,众包模式能解决科普旅游创新人才缺乏的问题,而众筹模式则能突破科普旅游发展的资金筹措的瓶颈。以众包模式为例,采用“维基百科”式众包模式可以作为“科普知识信息”和“科普知识讲解”两个系统的主要运作,通过众包模式吸引科普爱好者来参与科普旅游实践活动。“产品管理系统”中,需求调查、创意征集、产品来发/试运行均可以采用众包模式来推进。

2.2 创新科普旅游体验设计。

除了在科普旅游网络平台中设立“专业互动体验系统”外,为了更好地调动游客的满意度,提高重游率,科普旅游景区、场馆要多增加游客体验环节,创新体验活动设计,结合科普主题创设一些体验情景、表演。特别是抽象的、理解上有一定难度的科普主题,通过情景剧、3D、游客体验等多形式诠释,让科普旅游者能通过感官、触觉等来体会、领悟到科学的内涵和精髓。

此外,社区也应该成为科普旅游活动的主阵地之一,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建设一些有特色、功能齐备、氛围浓厚的小型社区科普体验馆,在功能设计方面突出互动性与实用性,不仅能够提升科普工作的深度,拓宽维度,同时可以帮助当地居民实现科普“微”旅游。

2.3 重构科普旅游传播模式。

智慧旅游时代引发了传统的传播模式的变革,传统的AIDMA模式,“注意(Attention)―兴趣(Interest)―愿望(Desire)―记忆(Memory)―行动(Action)”的整个过程已经被重构。基于移动互联网思维的“注意(Attention)―兴趣(Interest)―搜索(Search) ―行动(Action ) ―分享(Share)” AISAS 模式越来越成为主导的传播理念,正是基于消费者对互联网的应用,消费者不仅可以通过网络主动获取信息,还可以作为信息的主体,与更多的消费者分享信息。特别是自媒体的出现,微信让每个人都变为一个渠道进行信息传播,由于是是朋友圈内传播,回应度极高,微信反而成为更优质的信息传播渠道。

此外,基于兴趣而聚集的社群,会因为兴趣而保持较高的忠诚度,用户会更积极、自愿地参与到社群活动中。在科普旅游发展中,.科普爱好者成为一股科普旅游发展中重要的助推力量。通过建立开放的科普旅游平台,以及通过博客、播客、微信、威客、QQ群等成熟的社区互动平台,会聚集越来越多的志同道合的用户,会、分享、累积越来越多的科普旅游信息,传播到越来越多的人群。

【参考文献】

[1]张玉凤.“众包模式”对科技传播的革新[J].科技传播,2010,2(下).

[2]张利斌,钟复平,涂慧.众包问题研究综述[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29(6).

篇8

目前旅游业处于大力转型升级的时期:一是随着游客对旅游个性化定制的需求增加,旅游业服务水平需要不断提高。二是科技的进步使更多的新技术运用于旅游业,旅游业同相关产业尤其是互联网的结合,不断促进旅游业发展。2013年,国家旅游局将“美丽中国之旅――2014智慧旅游年”定为2014年中国旅游主题,倡导发展智慧旅游,引导智慧旅游城市、景区等旅游目的地建设。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广泛普及,人们越来越频繁地使用移动应用客户端(APP),旅游APP应运而生,移动互联网随时随地满足人们上网需求的特性与旅游的特性相契合使旅游APP能够满足用户随时随地查询信息、购买旅游产品、分享等需求。旅游APP使旅游信息更对称,提高了游客的旅游效率和自主性,增强了旅游深度,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它的运营效果究竟如何,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雅安市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旅游业潜力不容小觑。作为一座旅游城市,旅游APP在雅安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但其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目前针对手机旅游类APP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应用本身的分析上,而很少有具体到某一个城市,具体研究其旅游APP的运营效果。本文选择旅游产业发展的新模式――旅游APP为研究对象,对新的经营模式的完善成熟,厘清雅安市旅游产业发展思路,建设智慧旅游城市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 相关研究综述

1.1 概念界定

APP是指由于智能手机的广泛使用而产生的移动智能设备应用程序,也被称为客户端。APP让用户体会到更加方便快捷的网络服务;对电商增加流量,提高用户的忠诚度、活跃度有极大作用。

1.2 旅游APP的分类

关于旅游APP的分类,目前并无统一的界定,但大部分研究以旅游APP的功能将其进行分类。高云娇、王晨(2014)将旅游APP分为“预定型”、“工具型”、“分享型”。李国征(2013)将旅游APP分为“OTA类”、“记录经历类”和“攻略类”。本文按照旅游APP的功能,将旅游APP分为:“信息类”、“预订类”和“分享类”。

1.3 旅游APP和智慧旅游的实证研究

庄成(2013)提出,旅游APP能够节省营销成本,加强用户体验,与用户实现交互,为旅游企业带来低成本的增长。《2012―2013中国旅游信息化发展报告》指出,移动终端的发展为旅游电子商务注入了新的动力,旅游APP加强了旅游体验深度。殷璇从营销业绩,营销组织,营销策略,营销宣传4个方面构建了智慧旅游营销效果评价指标。刘倩倩通过广告传播效果评估、营销内容评估和传播载体评估对旅游景区新媒体营销价值进行了评估。

关于智慧旅游,鲍豫鸿(2011)将其定义为:利用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借助终端上网设备,感知旅游信息,使游客达到对旅游信息的智能感知方便利用。张凌云等(2012)提出智慧旅游是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满足游客个性化需求,提供高品质服务,实现旅游和社会资源的共享和有效利用的管理变革。李庆雷等(2012)指出智慧旅游不仅满足了游客对方便、快捷、安全和体验的需求,还有利于减少对旅游资源与环境的负面影响。

2 雅安市旅游产业APP运营现状

2.1 发展概况

雅安市是四川著名的旅游城市。2011年起,陆续有旅游APP开始与雅安市旅游景区、酒店、餐厅等旅游商家合作,开始实行利用旅游APP通过移动互联网经营旅游产业。从2012年起,随着智能手机用户的迅速增加和旅游APP自身的不断优化完善,旅游APP市场迅速扩大,在雅安,旅游APP商家迅速增加到1300多家;到雅安旅游的游客越来越倾向选择使用旅游APP。

2.2 旅游产业APP运作模式

综合性的旅游APP集旅游信息查询、旅游产品在线预订与评价分享于一体。其运作模式可用图1说明。旅游APP开发商通过与航空公司、汽运公司、饭店、酒店等签订协议,利用自己的交易平台,让旅游产品提供者加盟,提供可交易的产品和服务,由旅游APP开发商收取佣金。同时,市场竞争使得提供旅游产品的商家在一定条件下给出折扣和优惠,优惠折扣信息经过汇总和分类排序,可供游客在旅游APP的搜索引擎里进行高效率检索。

图1 运作模式

3 雅安市旅游产业APP运营效果分析

3.1 游客价值分析

3.1.1 基于旅游APP功能的用户体验

本文将旅游APP提供的主要功能分为信息查询功能,预订团购功能,分享功能。

基于大数据的信息查询功能具有全面、即时、信息媒介多样化的特征。游客在专业的旅游APP上获取所需的旅游各个要素的全面信息,帮助旅游决策;即时性指游客可以随时使用旅游APP获取旅游信息,调节旅行行为;旅游APP提供的信息具有多种形式,不仅有文字、图片,甚至有音频、视频信息,信息媒介多样化让游客能够更直观深刻地获取旅游信息。

旅游APP的即时预订团购功能让游客随时随地预订购买甚至变更取消交易,这使其具备比其他预订功能更多的优势。旅游APP的预订团购功能基于丰富的产品(酒店客房、美食等)信息,如文字简介、图片、评价等,游客能够对旅游产品有一定的感知再做出预订决策。并且,商家云集,产品丰富,选择众多。信息对称使游客节省了到旅游目的地再去寻找住宿、购买门票以及饮食的体力成本和时间成本。

分享功能让游客能够随时随地上传自己的经历,参考他人的经历;分享功能为用户提供了互动讨论的机会,这是APP普遍的社交化趋势。

3.1.2 旅游APP问卷调查描述性统计分析

(1)问卷设计与发放。为调查雅安市旅游APP运营给游客带来的价值,研究设计了游客问卷,问卷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了解包括性别、年龄、学历和旅游习惯等游客基本信息,第二部分调查旅游APP的使用情况,是问卷的核心部分。在雅安市区、碧峰峡风景区、上里古镇共发出160份问卷,实际收回152份,回收率为95%,剔除6份无效问卷,最终得到146份有效问卷。

(2)游客价值分析。在被调查的146人中,使用人数达91人,占总调查人数的62%,其中有8%的使用者认为完全达到甚至超过预期,70%的人认为大部分达到预期,剩下的22%认为仅少部分达到预期或完全没有达到预期。

表1 主要使用的旅游APP功能

功能查询信息预订团购分享功能

百分比66%29%5%

据表1,有接近2/3的用户主要使用的是旅游APP的信息查询功能,有29%的用户主要使用旅游APP的预订团购功能,仅有5%的用户使用旅游APP的分享功能。

如图2所示,旅游APP主要满足了到雅安的游客对路线策划、酒店与票务预订、获取旅游攻略及交通工具班次查询的需求。

调查显示,旅游APP用户对于旅游信息不准确、更新不及时最为不满;广告植入过多,团购的优惠力度不大,个人信息安全存在隐患等也是用户普遍反映的旅游APP存在的问题(见图3)。

3.2 营销效果分析

3.2.1 旅游APP正逐步得到认同与推广

在用户数量排名前五的5个APP上,通过输入关键词“雅安”,查找门票、酒店、攻略的相应数量,具体数据如表2所示。据调查,目前雅安市主要旅游景点和大量商家都加入了旅游APP,许多商家甚至不止加入了一个APP平台。游客通过旅游APP平台能够享受到众多旅游商家的服务,预订各景点的门票,查询到丰富的雅安旅游信息。访谈得知,通过旅游APP预订的游客占到雅安景区游客的10%左右,这个比率在不断上升。旅游APP上各酒店、餐厅的预订团购交易量也非常客观。

3.2.2 通过旅游APP开展新媒体营销带来的红利

互联网的发展和各种移动终端的普及凸显了新媒体营销的重要性,平台的多样化扩宽了商家的宣传渠道。作为潜力巨大的新媒体平台,旅游APP上各种专题和促销活动提高了雅安的知名度。同时,在平台上的用户评价,为优质商家提供了免费的宣传,这就是将口碑宣传与新媒体营销相结合,实现传统营销方式的转变。

2014年8月,知名旅游电商同程网与雅安碧峰峡景区合作推出“一元游碧峰峡”活动――从27日开始到29日结束,只要通过下载该电商的手机APP,在线下订单就能获得一元游景区的权限。促销活动在微博上、微信等新媒体上广泛传播,吸引了大量关注,扩大了景区的知名度,为碧峰峡赢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活动期间,购票人数激增,为碧峰峡聚集了大量的人气,大力带动了周边住宿、餐饮业的发展,甚至对雅安周边旅游也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3.3 产业影响

3.3.1 移动互联网时代下雅安旅游业的转型升级

旅游APP的发展,为旅游业的转型发展带来契机:目前雅安已经有超过900家酒店,300家餐厅加入旅游APP,旅游APP的运营在雅安已形成产业规模,利用旅游APP的经营模式,在雅安市的旅游商家中已被普及、认可。这表明,雅安市旅游业利用新技术深化产业发展,不断提高着管理服务水平,正朝着现代服务业发展转型。

3.3.2 雅安市“智慧旅游”建设

雅安市政府顺应旅游产业APP运营的趋势,积极响应国家旅游局国内市场的宣传主题和口号“美丽中国之旅――2014智慧旅游”,作出了如下规划:

(1)在全市景区投放50台全省联网的智能查询机(雅安智慧旅游自助服务系统),能够为游客提供雅安市(甚至四川省)有效的景点、交通等旅游信息,服务游客。

(2)建立全市旅游联动指挥,有效统计景区游客数量,宾馆入住人数,以便统计景区承载量和及时采取应急措施。

(3)开发雅安市的旅游APP,服务游客与旅游营销并行,以此提升雅安城市形象,发挥雅安市定制旅游APP对雅安旅游的宣传推广作用;同时为到雅安旅游的游客提供更准确、实时更新的旅游信息和交通、景点、住宿、美食的一体化服务,有效发展深度旅游。

据表3,除2013年受雅安地震影响外,雅安市旅游收入从2010年起每年均有较大增幅,这几年也是雅安市旅游APP运营模式迅速发展的时期,雅安市旅游产业的大步迈进与APP运营模式的发展有着密切关系。旅游APP的发展促进了智慧营销,智慧管理,推动了智慧旅游的进程。

4 存在的问题

4.1 用户体验不足

由于旅游APP的主流为OTA(在线旅行社)模式,侧重展示商家信息,游客难以对旅游各要素进行全面的感知;各旅游APP提供的信息片面分散,需进行整合;商家信息由商家提供原始素材,旅游APP将其用固定模板,十分被动,用户难以感受到商家特色。

4.2 运营过程中缺乏自主性和灵活性

旅游APP开发者与商家的信息交互程度太低,固定死板的交易模式限制了商家的操作权;APP上所展示的商家信息较为呆板,达不到商家的期望;在消费过程中遇突况商家也无权自行灵活处理。

4.3 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缺乏统筹规划

目前在雅安经营情况最好的几家旅游APP有携程旅行、去哪儿网、同程旅行等,但其经营业务同质化程度高,只能通过压低价格和频繁促销的方式竞争,忽视产品质量的提高,甚至出现虚假信息误导用户,导致行业出现恶性竞争,市场秩序混乱。通过对雅安市旅游局的访谈,小组发现雅安市政府将注意力放在智慧旅游的基础设施创建上,而忽略了对以旅游APP为代表的智慧旅游市场的监管和统筹规划。

5 对策建议

(1)加强对旅游信息资源的整合。旅游APP应为游客提供全面丰富的旅游信息,保证信息的质量,排除不实和虚假信息;加强与商家的信息交互,及时更新商家信息。

(2)增加商家操作自。APP开发商应适度放宽商家在平台上操作的权限,商家信息展示方面,如让商家自主管理信息通过平台审核即可,以便在平台上更好地展示自己,让游客的感知更生动立体;交易操作中也需增加商家的操作权限以便处理意外情况。

(3)APP平台经营由同质化向特色化转变。单纯的价格战并不能保证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只有不断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才可以从根本上形成竞争力,旅游APP要开发自己的特色业务,以优质的服务取胜。

(4) 政府加强对旅游APP的市场监管,对旅游APP的持续发展做出长期规划。

参考文献:

[1]刘贵容,刘军,张俊杰.电子商务概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

[2]卫凌云.APP对传播机制的挑战和发展趋势探析[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4.

[3]高云娇,王晨.APP应用对旅游行业的影响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12).

[4]杜金玲.基于用户体验的旅游APP功能分析及发展趋势[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14,15(4).

[5]庄成.无线网络时代下旅游APP的分析与探讨[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3,10(10).

篇9

二、旅游景区信息化与智能化内涵及关系

旅游景区信息化发展被认为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景区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旅游景区信息化的含义可理解为:在旅游风景区运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实现游客、旅行社、酒店管理及信息,其表现形式为游客的统计、管理,旅游景点信息等。旅游景区数字化内涵是借助计算机硬件设备,综合利用网络技术、3S技术、搜索引擎、电子商务等信息技术,实现对景区的基础设施、旅游资源、旅游环境、游客管理、游客活动进行采集和动态监测,并通过整合这些信息为游客提供服务,为景区的建设和管理提供决策,其表现形式为网络预售、电子商务网站、LED显示屏信息、电子门禁系统、综合视频监控系统等;旅游景区智能化内涵是利用物联网技术、3G/4G等移动技术、穿戴技术、虚拟技术、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云存储技术等,实现景区内对人、物、景的智能化感知、识别、定位、管理、跟踪,从而达到智能化导航、导游、导览、导购的目的,其表现形式有:二维码、RFID、实景3D、触摸显示屏、O2O电子商务等。上述三者之间存在密切关系,信息化、数字化是智能化基础,智能化是信息化、数字化的推进和延伸,数字化是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桥梁和纽带。

三、旅游景区信息化与智能化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国外景区信息化与智能化建设现状

国外许多国家非常重视景区信息化与智能化建设,随着3G/4G、物联网、穿戴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出现,特别对景区智能化建设尤为关注,经过近十年建设,许多国家取得一定的成效。2006年新加坡提出了“智慧立国”旅游计划,围绕各景区实施了智能化数字服务系统:该系统着眼于增加游客在新加坡的旅行体验。游客通过各种渠道如手机、互联网等得到“一站式”服务,利用各种智能终端开展个性化的信息服务,利用交互式营销平台开展个性化的旅行规划及分享自己的旅行经历。韩国开发了“i Tour Seoul”掌上移动旅游信息服务平台,它能提供定位服务,智能信息服务及丰富的附加服务如推荐旅游路线等。比利时推出基于智能手机的微电子旅游大全“标识都市”项目,让带条码标识的不干胶沾满景区及景区周唯店铺等,智能手机到指定网站下载条码扫描器,能随时随地获取历史文化、购物路线、景区内景点线路导航。2009年英、德开发一款智能导游软件,让游客“亲身”体验被遗忘的历史遗址样貌,规划自己的旅游路线。

(二)国内景区开展信息化与智能化建设现状。

我国从2004年至2011年开展了“数字景区”示范工程,已有九寨沟、黄山、峨眉山等24个景区实施了数字化试点工作。据有关资料显示,至目前为止全国153家5A级景区已经全部实现管理的信息化、数字化,建立了完善的语音导游、电子监控系统和游客服务中心,完善了网上预订和支付系统。2012年随着国家智慧旅游带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大战略的提出和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国家旅游局确立了22家全国旅游智慧景区的建设试点单位,经过近几年的建设,许多景区取得一定的成绩。如九寨沟的景区旅游服务资源动态优化配置,实现游客分流智能化管理;黄山的“智慧+服务”模式;北京颐和园智慧景区,现已实现智能游客统计、四季花讯实时更新、实景导览等多个功能等。2015年7月河南省政府与腾讯公司合作准备“互联网+龙门”智慧景区项目建设,实现智能景区4G和WIFI全覆盖,该平台具备互联网+购票、互联网+游园、互联网+管理、互联网+宣传四大功能板块,借助互联网手段,实现微信购票、微信入园、语音导游、在线客服等功能,通过便捷性、趣味性、互动性的改变,为游客带来从入园前到出园后的全流程智慧体验。伴随智慧景区建设,产生一些旅游附加值较高的智慧旅游项目。如支付宝推出国内首个“旅游担保”支付方案,将让消费者旅游消费真正实现“先玩后付”。目前,已有北京、上海、三亚、深圳、杭州、四川等地区近10个旅游集散中心和旅游网站支持了支付宝旅游担保交易。

(三)湖南省各景区开展信息化与智能化建设现状

相对于旅游强省而言,湖南旅游产业的信息化与智能化建设开展相对较晚。于2011年湖南省“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利用数字化建设旅游强省的目标。特别是在2012年省政府旅游局确定张家界、韶山作为湖南省智慧景区示范点后,经过前几年数字化建设和近几年智慧景区建设,景区信息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张家界和湖南国防科技大学合作进行智慧景区建设规划编制。景区现已建成全国首个指纹IC卡身份识别自动化门禁系统,平安技防安全保卫和景区防火监控系统并实现湖南省防火办对接,信息平台,网上售票系统及基于游戏的景区虚拟项目。韶山景区建成了二维码验票门禁系统,部分景点无线WIFI覆盖,网上售票系统。2014年湖南旅游局已完成旅游政务网、旅游监督网、旅游投资网、旅游电商网的整合,并且利用“锦绣潇湘旅游卡”――湖南旅游景区智能电子年票和旅游电商网,为全省旅游企业开通网上销售推广渠道,为广大游客提供旅游在线服务、网上预订、网上支付、智能手机APP等智慧旅游服务。

四、湖南省旅游景区信息化与智能化的不足

虽然湖南省旅游景区信息化与智能化建设取得一定的成

绩[8],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景区旅游信息不对称

1、旅游经营者对游客需求认知有限。具体表现在目前湖南旅游产品的市场营销方式主要是运用传统的报纸、广播、电视、户外广告、杂志等渠道,而新媒体渠道应用较少,游客被动吸收旅游信息。往往旅游景区及旅行社单一类型的定制性旅游产品,缺乏难以吸引八、九十年代年轻人追求个性化、多样化的旅游产品。

2、游客对景区的信息掌握不全面、不及时。具体表现为节假日热点景区游客超载。游客超载不仅容易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而且容易造成景区交通拥堵,诱发安全事故,降低游客游览质量。景区危机信息难以获取。景区对火灾、洪水、极端天气、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瘟疫、恐怖袭击等突发事件的发生,景区内游客难以及时得到。景区内景点线路不能实时获取和定位。景区内没有构建全覆盖的WIFI或3G/4G网络,在游玩过程中查阅路线和景点信息比较困难。

3、旅游管理者对旅游经营数据掌握不准确。具体表现旅游管理部门对旅游企业(酒店、旅行社、商铺)的服务质量、土特产销售、旅游产品设计的合理性、游客投诉等无法准确、及时获取。湖南旅游管理部门仍然采用传统的投诉途径――电话投诉和部分的网络投诉。

(二)景区旅游信息缺乏整合、协同

湖南景区内信息化建设没有考虑把交通运输、监控、环保、国土资源、销售、气象等涉及到旅游方面的数据进行整合,建立起景区旅游大数据资源平台。张家界作为全国综合旅游改革示范区,目前也只是进行门禁系统、售票系统、监控系统、大型LED显示屏的信息化建设,各系统中之间数据不能共享,更不能进行数据整合。而其他景区信息化建设相对张家界景区而言,其景区内信息化各系统之间共享、整合程度更低。

(三)景区旅游信息建设随意性较大

全国其他旅游强省为推进信息化建设,都相应编制十二五旅游信息化发展规划。通过百度搜索或知网文献查阅,没有找到“十一五、十二五”期间湖南省旅游信息化建设方面的规划。除张家界外,湖南其它景区信息化建设缺少系统规划。尤其是智慧景区的建设,湖南省缺乏智慧景区的建设规划和标准,也没有景区信息化建设管理和规划部门。

(四)景区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发展滞后

湖南省旅游景区公共信息服务基础设施还是较为薄弱。几乎湖南省所有景区都没有实现WIFI和3G/4G的全覆盖,造成像张家界这样的示范景区即使开通智慧导游,但对游客而言,由于景区内缺乏良好的通讯信号,智能终端设备几乎不能正常使用。湖南省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发展相对滞后。尽管2014年初湖南省曾提出三大终端(移动智能终端、电视终端、PC终端)促进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的发展,但从目前景区项目实施效果看,游客基本感觉不到三大终端的使用效果。

五、湖南旅游景区信息化与智能化应对策略

湖南省作为年国民经济总量过万亿,其经济实力进入全国经济十强的强省,且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的大省,随着近几年各景区开展的信息化、数字化基础建设,可以说湖南省部分旅游景区信息化与智能化的建设基本具备实施条件,为促进湖南旅游产业在国民经济所占的比例,满足普通老百姓日益增长的旅游服务需求,提升旅游产业管理、服务、营销的升级,湖南智慧型景区项目推进无疑是较好解决上述需求的途径之一,同时能促进湖南省旅游景区信息化与智能化的提升,因此对湖南省智慧型景区的建设及应用提出了一些具体对策,从而引导湖南省信息化与智能化发展。

(一)景区旅游大数据整合

整合景区交通运输、环保、气象、国土资源、人文历史地理资源等涉及到旅游的数据,通过电信、百度、阿里巴巴等主要移动通讯、搜索引擎、电子商务公司合作,建立社会各方面数据和旅游数据相整合的旅游大数据资源,推进旅游的智慧管理、智慧营销、智慧服务升级,从而推动智慧旅游的发展。针对湖南省景区,继续推进潇湘一卡通的升级,重点开发和建设移动旅游信息门户和移动旅游应用服务平台,为景区在途游客提供跨平台、跨网络短彩信服务、APP下载等各类移动终端应用服务,组织开发符合移动信息传播需求的数字旅游内容制作,解决各类旅游资讯、营销广告、多媒体宣传内容、旅游地图等信息载体在手机和智能移动终端的内容组织和展现问题; 如智能导游和微信平台的整合。

(二)景区信息化建设、管理及应用规范化

湖南省旅游局、国土资源局、经信委等各部门联合制定2016-2020湖南省旅游信息发展规划,加快制定智慧景区的标准,覆盖旅游目的地、旅游产品、旅游服务、旅游监管、旅游者权益等旅游各环节和各要素的信息资源标准规范体系。建立以元数据为中心,可统一管理和服务的旅游基础信息资源目录,建设景区旅游基础信息资源数据库,为旅游行业信息资源开发以及产品服务创新提供重要的数据基础。

(三)大力推进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发展,促进景区旅游者、管理者、经营者之间信息互访

景区智能化发展需要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基础设施及服务平台的支撑,故湖南省在建设智慧型景区中需优先发展信息基础设施和服务平台。其具体表现为:在十三五建设期间,加大景区WIFI无线网络和3G/4G移动网络的全覆盖规划和建设;加强景区内智慧型停车场建设;加强景区内起宣传和导游功能的触摸显示屏布局和建设,在景区集散地(景区入口处、酒店、停车场等)开发景区旅游信息咨询平台(触摸屏);加强景区传感器网络的规划布设,应用传感器网络实现旅游景区大气成分、水资源质量、地质成分、环境噪音等环境指标的实时采集监控,并进行分析及预警;借助地理遥感测绘、监控视频、数字标签等技术,实现对景区动物、植被、景观、文物等资源的数字化管理和监控,应用RFID、二维码对景区重点资源进行标计联网,建立景区资源物联网资源库。继续推进“三大终端”服务平台的开发、建设及应用,针对PC终端平台,在大型网站京东、天猫、百度、腾讯、淘宝、去哪儿、新浪等开设“湖南旅游旗舰馆”或“湖南旅游专区”,满足消费者在PC终端应用中对湖南旅游资讯的查询、了解和购买需求;针对移动智能终端平台,开发湖南旅游公共微信项目,为经营者和游客提供旅游业务服务和用户互动体验;针对电视终端平台,开发云电视旅游平台及湖南旅游资讯频道。建立景区运行监测指挥调度中心,实现对景区人流量、景区周边道路、景区恶劣天气实时监控、和预警。

(四)以智慧景区为中心,带动智慧型旅游企业和智慧城市发展

篇10

笔者在自己视野能够触及的范围内,检索和收录了近几十年来发表在各种报刊上研究我国旅游者权益问题的20多篇论文。国内旅游界、法学界等不少专家、学者虽然相关研究起步较晚,但这些研究对认识我国旅游者权益问题的研究现状和保护我国旅游者权益无疑有着参考和借鉴作用。

二.我国旅游者权益问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旅游者权益概念、内涵和特征等基础理论研究

1.概念研究

关于旅游者权益的概念,相关学者、专家对此的理解是大同小异,分歧不大。王健(2008)认为所谓旅游者权益是指旅游者根据有关法律和法规的规定以及根据依法成立的、有效的旅游合同之约定应享有的正当权利和利益。郑海英(2007)认为是指旅游者在旅行游览过程中所享有的为国家旅游法律、法规、规章及制度所保护的权益或权利。

2.内涵研究

对于旅游者权益内涵的研究,专家学者从不同的方面进行了各自的分类。[1]罗东娥(2004)认为旅游者享有旅行权,知悉权,安全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和缔结合同的权利,获得赔偿的权利,人格权,投诉权和诉讼权。王健(2008)首次提出了残疾人的旅游者权益。邹蕾、骆高远(2009)认为包括旅游者消费有形旅游产品和无形旅游产品的权利。

3.特征研究

关于旅游者权益的特征研究,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以下观点:李燕军(2008)归纳出旅游者权益具有三个特征:时间限制;和旅行社紧密相关;包含精神权益和物质权益。孙智慧、李克(2009)主要从旅游纠纷处理中的跨地域性因素和旅游纠纷处理中的精神损害赔偿来考虑的。

(二)我国旅游者权益保护相关问题研究

1.我国旅游者权益保护的重要性研究

在旅游争议中,发生频率最高、影响面最广、情况最复杂的当数旅游者权益保护问题。任晓玲(2005)认为保护旅游者权益对旅游企业、对国家、对全球都有着重要的意义。王健(2008)则主要从旅游者、旅游经营者和政府三个方面来阐述重要性。张立生(2009)、李燕军(2008)、李玲(2006)和姜红敏(2005)均是从旅游者、旅游企业和国家整个旅游业来研究其重要性。

2.我国旅游者权益保护现状及原因分析研究

(1)保护现状研究

历时20余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至今千呼万唤未出来。2009年5月1日开始施行的《旅行社条例》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对旅游消费者权益的法制保障。付健(2001)指出,对于保护旅游者权益,国家和地方陆续颁布过一些旅游管理法规。王健(2008)认为主要采取三类措施:一是立法规定;二是通过相关机构解决纠纷;三是新闻媒体。

(2)原因分析研究

王健(2008)总结出四点原因:立法欠缺;执法不足;重视不够;维权盲目。李艳丽(2004)归纳出三点原因:缺少法律法规;仲裁机制不完备;无专门保护机构。任晓玲(2005)认为原因有旅游业市场化、专业化程度不高,旅游服务的效率、品质较低和法律意识欠缺。龙、邓春(2009)指出旅游消费信息的不对称。

(3)我国旅游者权益保护的对策研究

理论界对这个问题的意见已经达成了一致,一定要有切实可行的对策来加以防护才行。李艳丽(2004)、王健(2008)、姜红敏(2005)和张立生(2009)、李玲(2006)五位专家提出针对现状应该构建我国旅游者权益保护系统工程。王健(2008)指出保护系统工程构建总体思路的三部分:理念指导;遵循旅游发展规律;组建专家集团。

关于系统构建的组成部分,形成了两个角度来分析如何构建。王健(2008)、李艳丽(2004)和李玲(2006)是从立法部分、执法部分、教育宣传部分来构建保护系统的。李艳丽(2004)和李玲(2006)主张三大系统:核心系统是其制度子系统;支持系统主要侧重于旅游者权益保护中的司法部分;外衍系统主要是指旅游者权益保护系统中教育、宣传、监督子系统。

而姜红敏(2005)和张立生(2009)两位学者主要是从政府、旅游行业协会、旅游企业三者来进行构建。陈坤、朱文静、贾姣(2009)、龙、邓春(2009)、俞宏雷(2001)、郑赤建、姜军松(2007)几位专家是侧重规范旅游合同。郑海英(2007)归纳出三点:完善旅游立法,加大监管力度和完善行业自律。孙智慧、李克(2009)建议完善区域合作机制。

三.我国旅游者权益问题研究评价和前景展望

国内的专家、学者对以上一些问题研究深入不够,旅游者权益问题的研究一直是一个薄弱环节。我国近些年不断在发展和健全一些制度,建立旅行社质量保证金制度、执行旅游保险制度、完善旅游合同制度等,都是对旅游者权益问题研究的持续探索。建立和健全一套与我国实际国情、旅游业发展现状、旅游者权益保护现状相适应的执行操作监督制度,不是一蹴而就的,将会是一个长期的讨论话题。

参考文献:

[1]王健.旅游者合法权益保护问题之反思[J].旅游论坛,2008,(1):23-27.

[2]张立生.旅游者合法权益保护系统构建初探[J].经济研究参考,2009,(29):57-58.

[3]翁炎英.我国旅游合同研究回顾与展望[J].旅游科学,2004,(4):62-66.

[4]罗东娥.旅游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问题论要[J].求索,2004,(7):109-110.

[5]陈悦.旅游合同解除初探[J].旅游学刊,2005,(2):77-80.

[6]李艳丽.我国旅游者合法权益保护问题的思考[J].旅游科学,2004,(3):74-78.

[7]任晓玲.论旅游者合法权益的法律保护[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2005,(3):57-59.

[8]郑赤建 姜军松.旅游消费者合同及其消费权益的保护[J].湘潭大学学报,2007,(2):116-119.

篇11

2012年是杭州市贯彻落实十二五旅游发展规划的关键之年,全市旅游工作以全力推动“十大旅游休闲业提升工程”为抓手,其中大力推进数字化智能化景区的建设是公共服务提升工程里的重要一笔。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和智能终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们喜欢通过智能手机来获取相关的资讯信息,移动互联网的时代已经来临。通过与手机位置服务的结合,本方案提供了更加准确、更加针对游客需求、更具有随时随地性的个性化导游服务。

1 智能化导游软件定位

随着自助游热潮的兴起,传统的景点宣传资料和自由度不高的导游服务,已经不太能满足游客个性化的需求。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智能化自助导游方案--“移动西溪”,具有便携化、智能化、个性化等特点,不仅仅在绿色环保方面,而且在提升旅游城市的公共服务水平及提高杭州旅游城市的形象上有着重要的意义,为杭州城市旅游服务迈进移动互联网时代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本软件希望通过把导游服务和手机位置服务的结合,实现动态的景点旅游信息推送,提供更加有针对性的个性化便携式导游服务,满足游客“即时即兴”的需求。

2 智能化导游软件研究综述

为了对智能化导游软件进行更好的设计,笔者对国内外智能化导游软件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文献综述。研究发现随着经济发展,旅游、展览业已经成为国内外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自主游览、智能游览、知识游览成为发展方向,基于射频识别技术、情景感知技术的定位、智能管理、物体跟踪的智能语音导游系统较为成熟,在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等小范围场馆内应用较多。通过GPS定位导航的手机语音导游服务系统,能够为用户提供当前位置到达目的地的实时图像服务,景点真人声音导游的特色服务,需要第三方服务器以及卫星服务,实际应用误差较大。作为经济增长点的旅游业需要一种便携性、智能化、自助导游服务软件,最终为游客提供便捷的个性化服务。

3 智能化导游软件设计

本软件的核心是提供一个手机应用程序,以西溪湿地为例,设计并实现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智能化自助导游软件--“移动西溪”。该程序依托于最新的手机位置服务技术,将游客所在位置相关的旅游信息,例如景点介绍、地图、主题活动、服务设施等,以图片、语音、视频、动画等多种方式,选择性、动态性、自地推送到有需要的游客手机上,力求将湿地的别样风景和人文景观“声色并茂”的展现给游客,并方便游客根据实时的需求,制定相应的游玩路线以及选择需要的服务设施。“移动西溪”利用手机的便携性,实现智能化自助导游服务,最终为游客提供便捷的个性化服务。

3.1 软件架构设计

软件的架构主要分为移动通讯层、情境感知层、软件应用层。移动通讯层主要完成客户智能手机终端通过无线网络和运营商对接,使用其提供的移动通讯业务。情境感知层,主要完成智能手机终端通过二维码和景点应用软件对应资源的有效匹配,完成景点智能识别的功能。软件应用层,主要是对景点相关信息的管理支持以及多媒体资源的展示。

3.2 软件功能模块设计

根据用户的需求分析以及软件的功能定位,对软件的主要功能模块进行设计。

景点智能识别模块:通过二维码的有效识别,对景点进行有效定位,作为信息有效呈现的基础。

移动通讯对接模块:实现智能终端通过移动物联网对软件后台资源的访问。

静定信息匹配模块:主要完成二维码识别之后,景点和景点相关信息的有效匹配,以及媒体资源的传输调用。

景点多媒体资源:主要是对景点信息,通过图片、视频进行的多媒体展示资源。

景点相关信息推送:主要完成对景点周边的购物点、餐饮店等信息的配套推送。

移动终端自适应:多媒体资源呈现过程,需要对不同网络状态和不同类型的终端进行自适应,便于资源的正常流畅传输。

游客互动模块:为游客提供景点点评、景点服务建议、景点投诉等交流模块,次模块需要根据景点服务商进行审阅开通。

3.3 景点多媒体资源设计

旅游景点信息的多样性、立体化:以图片、语音、视频、动画等多媒体形式为载体,力求提供多样化、立体化的旅游信息,丰富游客的旅游感受,给游客留下美好的回忆。

3.4 软件用户界面设计

为了使软件具备较好的易用性、有效性和友好性,在设计用户界面时,保持界面简洁是首要原则,界面的结构、布局和导航等设计必须清晰,而且在不同的功能模块中必需一致,丰富的集成化的人机交互方式和自适应的界面导航。

3.5 移动终端选择

综合智能手机的价格、覆盖范围及操作系统的开放性等各种因素,软件采用Android开发环境。Android是基于Linux内核的开源操作系统,它的应用程序是基于Java编程语言进行开发的。

4 软件的关键技术

4.1 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移动互联网的使用使游客可以“随时、随地、随心”地从手机等智能终端获取需要的旅游信息,充分体现了便携、便捷的旅游服务理念。本软件主要支持WAP网络访问模式以及wifi热点访问。

4.2 景点位置识别技术:手机位置服务的应用,使游客可以很方便的了解自己在景区中所处的位置,本软件通过二维码情境感知并获取附近的景点信息或者服务设施信息,提高旅游的效率,形成智能化导游。

4.3 智能化的旅游信息推送方式:根据游客在景区中的位置,允许游客有选择的、自的通过手机获取附近相关的旅游信息,例如景点介绍、主题活动、游玩路线、服务设施等,方便游客根据实时的需求,调整旅游方案,由此获得具有一定个性化、自由度的量身定做型导游服务。

4.4 景点资源开发技术:主要应用Adobe Photoshop和Adobe Flash软件在真实景点采集的基础上制作景点多媒体资源。

5 总结

本软件可应用于杭州西溪湿地国家公园的景区,提供便携式的智能化个性导游服务。可增加新的旅游信息,推广到杭州市其他景区进行应用。本文主要对

参考文献:

[1]刘军林,范云峰.智慧旅游的构成、价值与发展趋势[J].重庆社会科学,2011(10):121-124.

[2]朱珠,张欣.浅谈智慧旅游感知体系和管理平台的构建[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6):97-100.

[3]廖军,郭达.移动互联网应用趋势―基于Web的终端平台[J].信息通信技术,2010(8):20-23.

[4]张勇.基于依赖感知的多租户应用构建方法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1.

篇12

[3] 张凌云.旅游景区景点管理[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4:1-2.

[4] 国家旅游局.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 17775-2003)[EB/OL].http:///news_detail/newsshow.asp?id= A2006628165916114103.

[5] 辛红玲.十一国庆将来临,专家建议选择“无景点”旅游[EB/OL].http:///travel/2007-09/13/content_6711122.htm.

[6] 吴必虎.区域旅游规划原理[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113-115,236-237.

[7] 戴睿云,李宝花.休闲为主、懒散出游,十一黄金周流行无景点旅游[EB/OL].http://.cn/news/txt/2007-09/21/content_8926101.htm.

[8] 旅游票价涨声一片,“无景点”旅游热市场[EB/OL].http:///sm/2007-09-21/335726.shtml.

[9] 闵航,玮琳.无景点旅游正流行[EB/OL].http://.cn/content/2008-02/19/content_1154734.htm.

[10] 谢彦君.基础旅游学(第1版)[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77.

[11] 谢彦君.在旅游普查实践中用学术的眼光审视目前国标的得失[J].旅游学刊,2005(4):8-9.

[12] 王衍用.对旅游资源应该进行深度研究[J].旅游学刊,2007(2):11-12.

[13] 徐嵩龄.第三国策:论中国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72.

[14] 陈赞.无景点旅游成时尚,旅行社面临新商机[J].今日财富,2007(11):44-45.

On the Theoretical Interpretation and Practical Meaning of Attractionless Tourism

WU Yanji1,WANG Jiping2,ZENG Haiyang1

篇13

伴随这样一个全球性的旅游时代到来,山西旅游的发展步伐迈到了哪个行列?在《国民旅游休闲纲要》释放积极信号的这一年,山西旅游该如何抓住有利契机?于山西转型跨越发展的宏伟目标里,山西旅游又能做出何等贡献,还该有哪些转变?

为此,记者走访了省旅游局相关部门和助力旅游微营销的新浪山西站,并邀请太原师范学院两位旅游领域的专家一起展开了鞭辟入里的讨论。

一岁之末,让我们透析那些异彩纷呈的热场面,抛出几个实实在在的冷思考。

资源大省的旅游困惑

不知何时起,众多省市的旅游形象广告开始扎堆国家电视台的黄金时段。好客山东、多彩贵州、灵秀湖北、美好江苏……直到,“晋善晋美”也在三晋百姓的期盼下姗姗来迟。

很多前来体验的外地游客甚而感叹:“从不知山西这么好玩!”然而,这迟来的赞美在带给人们欣喜之余,更多的,还是沉思。

“和周边省市乃至全国其他地区相比,山西的旅游资源在丰富度和独占性上,历来是具有较强的相对优势的。”太原师范学院管理系副主任邵秀英教授,在谈及这一话题时说,“首先是旅游资源类型全:可以说除了海洋、冰川、沙漠、雨林等几种景观,其他旅游资源大类山西基本都能见到;另外,山西的旅游资源品位也较高,拥有3项世界遗产,在全国排名第4位;全国文物保护单位452处,高居全国榜首。许多资源在山西都具有很强的垄断性和独特性。”

“但是,山西旅游资源的优势,并未完全转化为旅游产业优势,更没有转化成旅游经济优势。”邵秀英紧接着说,”比如2012年中国旅游景区年终排名中,山西在最美十大森林公园、十大地质公园、十大主题公园、十大古镇等具有资源优势的项目上均榜上无名。山西旅游总收入近三年在中部六省排名第四,这与丰厚的旅游资源难以匹配。”

也就是说,山西是旅游资源大省,却还不是旅游大省,或者说正在向旅游大省迈进。

问及这一矛盾现状的根源,太原师范学院城镇所副所长冯卫红博士感慨颇深:“我们旅游的起步就比北京、陕西、河南等周边省市晚,这是山西省长期以来的资源型经济和产业结构畸重所决定的,以煤焦、冶金、化工为主的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达到60%。“十二五”规划中,旅游业的定位是打造为“新兴支柱产业”,且近几年来,山西省旅游业发展速度之快有目共睹。2011年,旅游总收入占财政收入的11%、从业人员收入占城乡居民总收入接近10%、旅游增加值占GDP的6.4%。从产业贡献来讲,旅游业具备了支柱产业的基础。”

“但相较于山东、河南这些周边旅游业发展得好的省份,山西对旅游业的重视往往无法做到一如既往。”冯卫红话锋一转,“就像以前人们常说的,当煤炭不好了,就喊旅游,煤炭好了,就顾不上了。旅游业好似就成了一个阶段性的产业。”

不吆喝就会被“屏蔽”

“在当今这个信息大爆炸、消费个性化时代,发展旅游再不能‘酒香不怕巷子深’了。旅游业已到了卖创意和卖概念的时代,营销和宣传才是王道。你不去宣传,不去打出一个响亮的牌子,别人就无法了解你的资源,你也更无法占领相应的市场。”在回顾山西旅游宣传历程前,邵秀英先抛出这样一句话。

从旅游来看,人们最早对山西旅游的认知是‘一窟(云

冈石窟)、两山(恒山、五台山)、一河(黄河)’,后来火了几个晋商大院,再到上世纪末平遥古城也真正热了起来。但很长一段时间内,外界对山西旅游的感知一直停留在文化资源上,坊间流传着‘五千年中国看山西’,游客就是来看看文物、访访古建。”冯卫红介绍道。

确实如此。山西,作为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文化遗产灿若繁星。然由于独特的能源优势,在建国后被长期被定位为能源重化工基地,致使在文化旅游资源之外,旅游者对山西的自然风光似乎不甚“感冒”。

直到2003年,山西终于推出了独具特色的旅游形象口号——“华夏古文明,山西好风光”。一方面,标志着山西旅游营销开始从旅游产品定位向形象定位过渡;另一方面,相较于之前的零碎的文化旅游印象,“山西好风光”一句,已经开始着力推介山西优秀的自然旅游资源了。

邵秀英认为,就目前看来,外界对山西旅游的认知还是极不全面的。也正因如此,山西旅游在近年来特别是今年的密集宣传造势,显得极为迫切。

要分析这一点,可从两个角度来看。首先,宣传促销是旅游发展极为重要的基本手段。宣传做得好了,有针对性地解决了问题,就可以快速提升和改变一个地区的旅游形象甚至软环境。

此外,主动宣传还是为了规避“灯影效应”。在多数旅游理论研究者看来,山西的旅游区位是极佳的,处于“北方旅游大通道”上,与热门旅游目的地北京、西安有邻接优势。但物有两面,这样一个“优越区位”的背后,潜藏的是“不进则退”的危险。西安的历史古都旅游、北京的现代都市旅游,在宣传起步和市场发育上相对山西较早,所以山西旅游如果不加强后发的努力,就容易因为临近它们,反造成客源的流失和知名度的被压制。

局长连跑六省区市

的确,为了“美丽山西休闲游”,山西省旅游局今年很忙。

据其提供给记者的一份“综述”表明,这次密集的周边地区推介,共有26场地方旅游介绍、720余家外省旅行社参与、265家各类媒体报道,总体覆盖了2.6亿人的旅游市场。山西省旅游局局长冯建平说:“希望借推介会之力,能全面提升‘晋善晋美’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推动我省旅游与周边省份主管部门和旅游企业之间的合作,更多的推广山西精品旅游线路和产品,吸引更多的客源到山西观光旅游,从而促进山西经济发展。”

而对广大旅游爱好者来说,“美丽山西休闲游”的最大亮点,则是实行了景区景点大范围、大幅度的打折优惠。

谈起到山西省今年缘何打出“休闲游”这一品牌,邵秀英很有话讲:“这是旅游业一个适时的转变。在政府层面,由于《国民旅游休闲纲要》《旅游法》等文件的颁布,全国开始有了一个提倡生态休闲理念、鼓励国民旅游休闲消费的良好氛围;而就旅游业自身的发展来看,已经开始由以前大众型的观光旅游,逐步向休闲享受型旅游转变。此外,随着国民收入的提高,更多的人有了富余的时间和金钱,旅游也实实在在地成为了一种普遍的大众休闲享受。所以,山西在旅游宣传的提法上,自然是顺应趋势,‘休闲’也更符合旅游的本体,是真正的放松和愉悦。”

如此看来,“休闲游”的本旨,就是实现旅游的休闲目的,就是让你慢下来,留下来。从观光到休闲,这看似简单的语汇调换,其内涵转变与所释放的价值却不可小觑。

针对个中深意,冯卫红还补充道:“我觉得今年‘美丽山西休闲游’的提法,也是山西旅游理念转变的开端。以前说‘华夏古文明,山西好风光’,更多还是在强调资源,强调山西有什么;而现在的‘美丽山西休闲游’,则开始关注市场的需求、游客的需要。以前的旅游叫‘就资源做产品’,而现在则逐步走向‘就市场做产品’。游客需要什么休闲,我们就提供什么休闲,告诉他我们有什么休闲。”

除此之外,“美丽山西”还和国家提出的“美丽中国”相映衬,表明了山西渴望转变形象,重拾自然风光,并自信环境会越来越好。

正如冯建平在5月推进会上的发言:“这是国家的要求,人民的愿望,山西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有效切入点。”

抢占网络这个江湖

天下风云会三晋,江湖岁月南北行。太行吕梁谈笑中,游侠如我谁人敌?

这不是金庸古龙的江湖故事,这是“风云三晋旅行侠”微任务集结令。此个由山西旅游局携手新浪山西于六月底共同开启的旅游网络营销活动,从其现存的活动入口页面上可以看到,曾有1210806人报名参与。

作为推广“美丽山西休闲游”的一支力量,这个活动集结到了全国范围内脱颖而出的各路“旅行侠”,他们肩负“微任务”出发,沿着精心策划的八条经典线路,在饱览三晋大地风韵的同时,不断利用微博把他们沿途的所见所感@给所有关注着他们 “闯荡”的网友。

带着对这个夏日传奇的美妙记忆,记者采访了新浪山西站旅游频道的主编宋玉婷女士。据她介绍,这个在山西首开先河的旅游营销活动,是新浪山西站在省旅游局的委托下策划执行的。在活动形式上以江西旅游局曾举办的“世界第二好的工作”活动为借鉴,结合山西自身古朴厚重的特质,以较为新颖的形式让山西旅游营销试水网络。

在谈到网络媒体在做旅游营销时所具备的独特优势时,宋玉婷分析道,“首先,网络在传播受众上覆盖面广,且用户相对年轻,比较容易接受新奇事物,有‘玩感’。对于活动的推广,互联网具有传播的交互性,除山西站外,新浪在全国还有二十多个地方站,如有需要宣传的大型活动,其他的站点都可以帮助交互传播。比如‘风云三晋旅行侠’在刚开始推出的时候,其他地方站在其明显位置都摆放了相关链接信息,这就一定程度保障了大量的知晓与参与人群;此外,微博也是传播的‘利器’,旅行侠在报名入口上了解相关信息后,可以利用微博与主办方进行快速有效的咨询和交流,这是其他传播渠道所难以达成的。‘旅行侠’在沿途也会不断地进行微博直播,抒发当天的一些亮点和感触。当他们把这些微博@给我们后,工作人员就可以快速把他们的微博进行处理整合,包装成一条极有吸引力的长微博,再度推广出去。”

“上下打通的立体式宣传,应该是网络平台最大优势。”宋玉婷总结道,“我觉得在传播的过程中,与受众的互动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十月以来,新浪总部策划了一个全国范围的活动——“带着微博去旅行”,其宣传造势在新浪各平台上可谓无孔不入。由此看来,传播大量“吃住行游购娱”等生活信息的微博,似乎正在以一种不经意间渗透的形式,与旅游结合得越来越紧密。

问及今后在旅游微营销上的深挖,宋玉婷信心十足:“我们活动进展的时候就发现,虽然有些景区相对严肃了些,但不少景区还是很具网络宣传意识的,他们很早就开通了官微,当旅行侠到来时,官微就会迅速欢迎信息进行互动。他们很清楚这个活动的本质,也深晓如何利用网络来宣传、包装自己,平遥古城就是个典范。”

迎接更加智慧的旅游

要说山西旅游今年的另一大亮点,就是启动了“山西省智慧旅游项目”,逐步确立把信息化建设做为旅游业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工作之一。

无独有偶,就在11月5日,国家旅游局了《关于印发2014中国旅游主题年宣传主题及宣传口号的通知》,正式将“美丽中国之旅——2014智慧旅游年”确定为2014中国旅游主题年的宣传主题。

“智慧”这个概念,我们并不会陌生。从“智慧地球”到“智慧城市”,物联网、云计算、下一代通信网络、高性能信息处理、智能数据挖掘等新技术开始向我们的日常生活袭来,并以一种高效便捷的方式影响和改变着我们对周围的感知。

如今将这一理念引入旅游,可以为我们带来何等体验?

“其实‘智慧化’在旅游业已经不再是一个理念了,而是正在实施和建设的目标,也是未来旅游业发展的普遍趋势。”邵秀英说,“在信息不发达的时代,由于旅游信息不充分和不平衡,旅游者的旅游产品选择是被动的。而现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可以通过各种终端设备,把更丰富的旅游信息和关联资讯提供给前来的游客。这样一来,游客即使足不出户,也能了解到所有出行信息,节省了很多成本,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对中介环节带来冲击;而当游客在出行路上或者到了景区,丰富的信息展示与提供就可以帮他了解附近还有哪些可玩、可看的,这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种隐性的旅游营销,让游客在信息了解的加强后,促进各项延伸消费,延长停留时间,变观光为休闲。”

冯卫红也补充道,“智慧旅游” 除了使旅游产业本身技术化升级外,它还间接地牵动了其他关联产业,加速了产业融合,引导旅游产业整体升级。不过就现状来看,山西需要加强的方面还有很多。比如拿最基本的旅游信息宣传来说,山西现在还没有做到合理地网络覆盖。比如中国已经进入自驾游时代,高速服务区和一些节点城市就成为重要的宣传阵地,很多外地游客来到山西,在服务区等地停留时,总是缺少针对他们的必要的信息引导和宣传。如果能设置相应的信息宣传设备,如触摸屏、滚动大屏等,让旅游者在停留的间隙了解山西的旅游资讯,知道离下一个景区有多远、周围还有什么新鲜去处,旅游交通是否通畅、景区是否拥挤等适时信息,所带来的宣传效果是翻倍的。智慧旅游是旅游信息化发展的高级阶段,在智慧旅游真正实现之前,旅游信息化的工作还有必要从这些基本的工作做起。

而在落实了这个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去谈、去打造“智慧旅游景区”、“智慧旅游城市”,从而更加充实我们的“山西智慧旅游”。

谈及更智慧的旅游,宋玉婷亦有她的看法:“许多旅行社的负责人都感叹,现在的游客从互联网上获取丰富全面的旅游信息真的是一个大趋势。就比如你我,在每次出行之前,肯定都少不了从网上寻找各种旅行攻略,要去哪、干什么,在家里就要先把功课做足了。但是你会发现一些问题,我们网上获取的各种攻略,多数是从北京、上海等地出发的,却少见以我们太原为出行地的。就好比同样去普吉岛,我们山西的游客可能会更关注大海好美、海鲜好吃之类的,而从广东等沿海地区出发的攻略,其关注点就不再是海了,可能是其他一些休闲娱乐活动。所以要想为本土游客获取更加符合他们需求的旅行,我们在信息的整合与提供上,就该更设身处地的去把相应的信息传播给相应的人群。这也呼唤更多的智慧。”

就如同以人为本的深刻理念,“智慧旅游”把游客的主动知情和特色需求充分放大,相信也必将迎来它的美好时代。

来年,让我们晋善晋美

山西旅游业,似一个饱经岁月的人儿走在新潮快速的路上,我们都希望它走得更稳、更好。

而山西旅游业如何做大,专家们一致认为:

首先,把“晋善晋美”的文化内涵落到实处。这个被评为2013年“中国十佳旅游口号”的四字,蕴涵了山西人文的善、自然的美,以及三晋人民对“尽善尽美”的渴望。可这样一个几近完美的顶层设计,是否在向下的领会贯彻中落到实处了呢?这是包含专家在内的所有人都关心的。

邵秀英说:“宏观层面上的宣传得很好,而游客到了具体景区是否还能体会到‘晋善晋美’的感觉?我们今年做的这些宣传促销,其实只是真正营销的基础部分,营销的核心是让每个经营者都有营销的理念,并且把这种理念深入落实到每个景区的具体层面。就山西目前看来,至少这两个层面是脱离的。要让每个游客从山西整体到景区个体都能深刻体味到‘晋善晋美’,让每个景区都自觉主动地去充实自身的‘晋善晋美’,才是旅游品牌营销的真正落地。”

第二,逐步减少对门票经济的完全依赖。这就涉及到了旅游业的转型升级,首先应该把单纯的观光转向深入的休闲。“观光是很初级的旅游,游客掏的就是路费和门票钱;休闲就不同了,由线性的周游式旅游,变成了节点式的度假旅游,游客在旅游地,有吃、有玩、有住,还可能一住就是几天,整个旅游产业链就拉长了。旅游产业的升级包含产品的升级、产业的升级以及技术的升级、产业链的拉长,是一个如同其他产业一样的综合性升级。”邵秀英解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