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税务风险管理体系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结合当前企业税务风险的研究现状,可知引发企业税务风险原因包括:主观原因与客观原因。主观方面的原因具体表现在:(1)企业经营活动开展中缺乏有效的纳税意识,自身的税务风险管理能力不足;(2)税务风险管理中缺乏可靠的管理机制,降低了实际的管理工作效率;(3)税务风险管理中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掌握不充分,缺乏科学的监督体系;(4)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有待加强,实际的业务水平低,未能深入解读各种政策,影响了税务风险管理效果;客观方面的原因包括:(1)当前形势下我国的税务机制并不完善,存在著一定的漏洞;(2)税务执法工作落实不及时,执法效果有待加强;(3)各项税务政策自身有着不确定的特征,加上企业与税务机关的利益出发点存在差异性,加大了企业税务风险,需要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科学管理,构建出完善的税务风险管理体系[1]。
二、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构建要点分析
(一)扎实构建过程中的理论基础
当前引发企业税务风险原因既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既有外部的,也有内部的。因此,为了加强税务风险管理,避免其实际影响范围扩大,实现税务风险管理体系构建,企业应扎实这种管理体系构建中的理论基础。具体表现在:(1)合理运用全面风险管理理论,深入理解风险评估、风险识别、风险应对等内容,在此基础上开展税务风险管理活动,降低税务风险发生率;(2)企业应结合自身的发展状况在扎实税务风险管理基础上,优化税务风险管理流程,采取科学的管理方法进行各类风险因素处理,并完善相关的管理机制;(3)在可靠的信息技术及计算机网络支持下,构建出功能强大的税务风险信息管理系统,并根据税务法律法规内容,优化系统服务功能,实现企业税务风险实现管理,增强其管理体系构建有效性[2]。
(二)优化税务风险控制流程,合理设置风险控制点
结合各种参考资料及实践经验,可知企业税务风险有效规避与具体的管理工作开展、风险控制流程优化及风险控制点的合理设置有关。因此,在构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的过程中,企业应采取各种措施不断优化自身的税务风险管理流程,合理设置风险控制点,促使税务活动开展中能够实现对各种风险的有效控制。具体表现在:(1)结合税务方面的法律法规及各种政策,确定税务风险控制点,并对给予的税务风险管理流程进行优化,建立高效的自动化控制机制,实现对税务风险的高效处理;(2)根据税务工作开展的实际需要,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各项业务开展中可能涉及的税务风险进行严格包括,制定出科学的控制流程,找出其中的控制关键点,充分发挥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的实际作用;(3)企业应对税务政策解读及市场经济形势分析,加强税务风险控制流程合理性评估,确保其设置合理性,避免税务风险发生[3]。
(三)严格遵循相关特殊原则要求,提升税务管理人员的认知水平
构建完善的税务风险管理体系,实现税务风险实时把控,需要企业严格遵循相关原则要求,即:按时缴纳、准确申报、绝不拖欠原则,将税务风险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确保企业业务活动的正常开展。同时,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构建中也需要达到全面性、经济性、目标导向性等原则要求,增强税务风险管理体系构建合理性。除此之外,企业应开展各种专业培训活动、不断提升税务风险管理人员的整体认知水平,充分发挥他们的职能作用,加强税务风险管理的同时为税务风险管理体系构建提供保障。
(四)税务风险的科学应对方式
企业发展中应针对不同类型的税务风险,采取相应的应对方式进行处理,确保税务风险管理可靠性,避免税务风险影响范围扩大。不同类型税务风险的科学应对方式包括:(1)尽量避免易发生的税务风险,应采取各种预防措施避免其发生;(2)运用科学的管理策略对发生几率小、危害性小的风险进行高效控制,必要时可进行转移。实际操作中应重视信息技术与计算机网络的合理运用,根据风险发生率大小及危害程度选择相应的应对方式,保持企业良好的税务风险管理水平,为税务风险管理体系构建提供参考信息。
三、结束语
未来企业发展中面临的市场竞争形势更加复杂,实际的竞争压力也会加大。因此,为了保持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企业应提高对税务风险管理的正确认识,重视管理活动开展,灵活运用各种管理学知识、管理机制、计算机网络及信息技术等,实现税务风险管理体系构建,促使企业能够长期处于稳定、高效的发展状态,全面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乐德美.浅析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J].会计师,2015,20:33-34.
篇2
凡是涉及税务问题和税务行为的企业,就有可能面临税务风险。企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利润最大化,因此为了利益某些企业一心想着走捷径,抱着侥幸心理,往往会不惜做出一些违法行为,比如不交税、少缴税等行为,其实这些行为给企业带来了很大的风险。我国税务机关一直在加强对企业税务的监管力度,但是企业仍然不能规范其税务活动,这些投机行为一经发现,不但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还会损害企业的声誉,得不偿失。虽然企业的税务风险是不确定的,但属于可控因素。企业主要存在的税务风险有:(一)公司在注册阶段存在的风险;(二)公司收入方面存在的风险;(三)成本费用方面存在的纳税风险;(四)公司的会计报表存在的风险;
二、企业税务风险的成因
我国很多企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偷逃税款,都会存在一定的纳税风险,只是严重程度不同罢了。通过认真地分析税务风险的成因,希望能使企业提高风险防范意识,积极地面对其税务风险,并进行防范和控制,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企业管理者的税务风险管理意识薄弱
一些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风险防范意识薄弱,不能正确认识税务风险,因此会出现各部门的权责分配不够明确,管理混乱等现象,因此企业不能很好地处理好税务风险。这些企业的管理层对于税务风险管理仍然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和曲解,不够重视税务风险,从而影响了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成效。
(二)虚假出资或抽逃注册资本
很多公司在刚开始注册时就已经存在风险了,表现在注册资本不实或者注册后不就资金退回或转移。很多公司在注册时会让一些中介公司代为出资,等到相关部门验资过后再将资金抽走。也有部分公司自己出资,过后将资金抽走或挪作他用。很多企业存在侥幸心理不够重视或者根本不能认识到其中的风险,但是这对企业的运营是很不利的。根据《工商登记条例》,注册不到位或抽逃注册资本的,要求补足,并给予相应的罚款。严重者,将依据《刑法》判处抽逃注册资本罪,如果造成重大社会危害的,股东还有可能会被追究刑事责任。
(三)收入纳税风险
部分企业会有隐蔽性收入,存在账外账,资金体外循环。企业收到销售款后,不计在收入上,而长期将其记在往来款项上,计入应付账款或其他应付款上,不进行纳税申报。这种手段往往会运用在客户不需要出具发票的情况下,这种手法这种行为经过了一段时间后,无法支付也无需支付。根据新的会计准则,企业销售收入的确认,必须遵循权责发生制和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一些不将收入全部上报,或者延长申报时间,以滞后进行纳税申报,从而增加企业的现金流量,这样,企业将会被要求补税,以及交付滞纳金。根据我国的法律,偷税漏税等行为有可能要承担刑事责任。一些视同销售的行为不遵税法规定,逃避缴纳税款。按照我国税法规定,企业有很多行为要视为销售,有的企业不按政策处理,应该视同销售的项目不视同销售,不做纳税调整。出现这种情况大多数是因为财务人员不了解税收法律政策所致也有一些懂政策但故意违背。比如,企业的促销行为必须视同销售行为处理,但很多企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违背,这就存在纳税风险。
(四)成本费用纳税风险
一些企业存在大量收据或白条,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不符合国家相关的合法票据,不得入账,也不得进行税前抵扣。企业在很难取得正规的发票的情况下,必须进行纳税调整,但有一些企业不按规定进行纳税调整,就会存在一定的纳税风险。有一些企业可能会虚增人头和工资,进行偷逃税款,这种行为很容易被识别和查处。我国实行营业税改为增值税的政策后,部分企业还会虚开发票以增加成本或随意调整纳税期间的成本费用,以进行增值税进项抵扣或所得税税前抵扣。我国的税务虽然还存在一定的缺陷,但企业应该去适应法律,而非以身试法,做出投机行为,违背国家政策,否则只会损害企业的利益。
(五)会计报表税务风险
企业会通过财务报表反映其经济活动,但如果企业存在偷税逃税的行为,通过财务报表也可以查出来。一些企业想通过做假账来偷税逃税,不被发现是很难的。比如,有些企业的报表连续几年表现出亏损,但是企业的规模却不断扩大,这很难不会引起怀疑。现金和银行存款对企业来说一般容易控制,很容易就可以做到账实相符。但是很难做到存货的账实相符,一般经不起盘点,这样就会产生税务风险了。
三、完善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的对策
企业的税务风险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企业应采取积极地态度,从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构建完善的税务风险管理体系,以应对风险。
(一)增强企业管理者税务风险管理意识
企业运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税务风险,如果不能有效地对税务风险进行管理,就会对企业正常的经济活动造成不良影响,甚至会给企业带来重大的损失,不利于企业的发展。企业管理者必须加强各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税务风险管理意识,提高企业内部对税务风险的管理和控制水平。
(二)把握税务风险管理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
企业应该把握好全面风险管理理论,才能成功地应对各种税务风险。全面风险管理理论是一种站在企业全方位的角度来考察整个企业的状况,使企业的风险管理具有整体化特性,企业应该对税务风险进行全面的管理。目前,最为流行的全面风险管理就是基于组织结构体系全面风险标准化度量的全面风险管理方法和基于风险决策因素的全面风险管理理论。目前来看,基于风险决策因素的全面风险管理理论效果更好,企业应以此为基础,构建科学完善的税务风险管理体系,以更好地防范和控制风险,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重视税务风险管理体系构建的法律基础
企业应该重视税务风险管理体系构建的法律基础,并对其进行充分的理解。我国税务总局下发过相关文件,认为应该尽快建立相应的税务风险管理制度,构建一套全面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企业应该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完善企业的内部组织机构,设立相对独立的管理机构和岗位,明确分配好企业税务管理工作的权责。该文件指出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必须纳入全面风险管理工作中去。当代企业应该遵循纳税原则,根据国家纳税相关规定履行法定的纳税义务,任何违反上述要求的纳税行为将会产生一定的税务风险,给企业的经济活动带来巨大的风险,甚至还会面临一定的法律制裁。
(四)做好税务风险防控的计划
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体系一定要具有很强的可行性,做好事前设计,事中风险识别和评估和应对、事后改进。事前企业要做好模块设计,完善税务风险管理体系和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建立税务风险管理企业文化,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事中要能及时识别风险,并进行风险评估,判断其严重程度,进行税务风险防范和控制。事后要及时进行信息交流,内部之间以及内部与外部之间相互沟通,并对其进行监督与评价,以支持企业进行改进税务风险防控的计划。
四、结语
企业在有意识或无意识中,或多或少都会产生一定的税务风险,一旦不能做好防控,企业会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企业应采取措施积极应对,构建完善的税务风险管理体系,使企业能够从内部和外部全面防控税务风险,合理纳税,这样,既可以保障自己的纳税权益,又可以实现利益最大化,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篇3
一、我国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现状及问题
(一)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人才专业性不高
当前大多企业没有专门税务部门,当然别说税务风险管理人员了,多是拿其他部门人员来临时充用管理税务。这些人员没有进行应有的税务系统学习,当然更没有深入思考过当今的税务政策,企业也没有尽到应有的职责对其进行培训,其较低的专业性给企业的纳税成本提升和税务风险的升高提供了生存空间。绝大多数的企业对税法的执行不主动,特别是在税务风险管理的工作能力及效率上不是很高,一部分企业并不在意当前税务工作的开展,达不到市场对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最基本要求。这究其更是由于税务风险管理极其缺乏对应的理论指导,业界多是站在管理方思考税务风险管理问题,却很少替企业人员着想。
(二)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工作存在问题
目前,大多数企业的税务企业本身并没有构建对应的风险管理税务机制,更没有需求外部专业从业人员帮助企业的相关税务管理工作,缺少科学的税务管理方法,造成企业税务管理工作出现了落后性。但是企业平常的税务风险管理工作既关系到税务工作整体大局,也是企业搜集纳税信息的主要出处。必须重视起来,解决好这个问题。详细研究企业在税务管理过程中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我国的税法体系还不太完善,一些重大的税收问题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而税收实体法也大都以暂行条例的形式出现,不具有强有力的权威性,使企业的税务管理有时面临无法可依、无所适从的局面。大部分企业没有真正重视风险管理对于企业经营发展的重要性,没有真正从“管理”的角度看待税务问题,本身并不成熟另一方面是大部分企业没有真正重视风险管理对于企业经营发展的重要性,没有真正从“管理”的角度看待税务问题,本身并不成熟。
(三)企业缺乏纳税意识,税务管理工作落后
企业从业人员没有掌握好税务理论知识,所以会将税务的规划与管理内容混为一谈,导致无法充分重视税务管理工作,大多数情况企业多是对国家税法机制不情愿实施,无法最大限度的应用税务管理节约企业生产成本,提升经济效益。企业不具有很强纳税意识,并且将纳税看作是一种负重,征税少、征税晚更有甚者将不纳税作为了筹划税收的重要工作,企业同时缺乏规范的税务会计核算,申报纳税材料存在着假报问题,在企业税务管理中时常发生偷漏税现象,企业缺乏科学的税务管理,不但给企业带来了重大损失,还对企业的信誉产生了不良影响。
二、加强企业税务管理工作的一些措施
(一)销售企业构建自查制度,逐步完善预防涉税风险体制
为了提升企业税务管理的科学性,企业要实行岗位责任制和授权审批等制度,岗位责任制,是每一个岗位都有其负责的职责,使此岗位的人员能够完成其工作,履行其职责。通过这种方式,规范税务人员的行为,这样从根本上避免企业的不规范税务行为,减少企业不必要的支出和损失。企业还需要邀请一些专业社会部门的管理税务研究人员,为企业定期安排一些税务管理的专业咨询工作,这些税务专业部门的研究人员大多数十分熟悉工作业务,通过他们提供的协助指导,企业有关的税务管理人员可以重点掌握新的政策,尽可能的提高企业管理税务工作水平,为企业提供更多的经济利益。
(二)税务风险管理应加强重要性的理解
企业税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旨在高标准要求企业行为、合理控制企业税务成本、大力提高企业生产经营回报、降低税务风险、提高企业税务方面的专业性和效率。在发达国家的市场经济中,企业的税务管理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当成熟的地步,其指导思想和实践方式极其规范;就我国而言,各种复杂形式和变化的影响,企业税务管理还处于他国初级水平。然而当今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企业间竞争不断加大,那么企业间的税务管理就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一是要想控制好企业税收成本,就必须大力推动税务管理。税收是每个企业必须承担的财务支出,同时我们可以对其进行控制和管理,也必须对其进行控制和管理。就国内而言,企业利润里面税收占了很大一部分,企业可以大力推动税务管理的发展,运用多种方式方法来将税收控制在合理区间。借此来提高企业的经营发展效益,从而为企业税务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是我们企业财务管理要靠税务管理来支撑,企业税务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而我们加强对税务人员的教育就是加强我们企业的税务管理,所以我们加大重视税务管理人员素质的提高,工作能力的增强,从而为我们企业税务管理提供智力支撑,为财务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三是我们要合理分配好各项人力资源,物品资源,就必然要靠税务管理来推动,通过推动税务管理的发展,企业人员可以全面生如的掌握好国家和地区出台的各项法律法规及政策,进行合理的财务投资分配,筹资分配,以及资源的优化,进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每个企业应该按要求设立专门的税务部门。当今我国税法改革力度大,完善面广,随之而来的企业税务工作方式方法更加专业化,以往靠从企业其他部门抽调过来临时从事税务工作的人员已然不能适应企业税务的发展,企业管理层应出面设立直属税务管理办公室,建立健全企业税务管理体系,并培训或招聘一批合格的税务专业人员。企业高层应设立分管税务领导,不仅要积极强化自身知识及能力,还要知道获取国家税务政策的多种渠道,深入研究国家税务文件,要有专门人员随时掌控国家税务信息,,利用好国家税务文件更好地为企业服务。这一个是维护了国家的财务税务利益,二个是规范了企业的财务税务发展,使其健康化,稳定化。这适应了当今我国发展新常态,为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注入了一针强心剂。最后企业税务部门还应对税务进行分析调整,设立红线,强化底线意识。
(三)提升税务风险管理人员的素质
一是工作能力和水平有待提高说,税务管理人员中一部分人好逸恶劳得过且过;有些忙于扩展所谓的人际关系,大搞山头主义;也不学习;有些表里不一,讲究面子,不讲里子;有些人整天期望天上掉馅饼,贪图享乐;有些学的死板,生搬硬套,做事不动脑筋。这些现象严重妨碍了我们工作水平,个人素质的提高。二是缺失工作责任感大龄工作人员对于工作缺乏热情,对待工作中遇到的难题缺乏昂扬向上的斗志,自身没有将企业当成第二个家,慢慢变成好逸勿劳,贪图享乐,推诿扯皮之人,而年轻工作人员看重的是收入,津贴,阶层等,想着读了个大学就一定要找个少劳多资的工作,没有年轻人应有的社会责任感,享乐主义盛行,久了就形成一种过一天是一天,想着不劳而获的风气。三是缺乏风险意识,最底层税务人员直接和人民接触,加上如果没有大的工作热情和警惕性,容易被枯燥乏味的工作所侵蚀,而且当今社会物欲横流,奢侈享乐风盛行,税务人员的思想容易被带入歧途,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内外勾结,私相授受,给企业造成很大损失,认识上存在很大的误区,不肯吃苦,总想占一点别人的便宜,心里面虽然有点不安,但还是抵御不住金钱的诱惑,想着得到了一点还想得到更多,越陷越深,不能自拔,最终走入深渊。所以说就工作人员素质而言,就要从提高工作能力及水平,建立工作责任感和风险意识,此外,还要提高工作警惕性,永葆自身工作纯洁性,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建立健全贡献力量。
三、结束语
面对知识经济的发展,新时期的税务风险管理人员不仅要有较高的政治思想觉悟、优良的职业道德,而且还要具备扎实深厚的业务知识和灵敏的创造性思维。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税务工作队伍,不仅是新时期企业经营发展的具体体现,也是当前国内外环境对税务人员管理的迫切要求。
作者:杨晓丽 单位:华润新鸿基房地产 ( 无锡 )有限公司
篇4
一、我国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现状及问题
(一)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人才专业性不高
当前大多企业没有专门税务部门,当然别说税务风险管理人员了,多是拿其他部门人员来临时充用管理税务。这些人员没有进行应有的税务系统学习,当然更没有深入思考过当今的税务政策,企业也没有尽到应有的职责对其进行培训,其较低的专业性给企业的纳税成本提升和税务风险的升高提供了生存空间。
绝大多数的企业对税法的执行不主动,特别是在税务风险管理的工作能力及效率上不是很高,一部分企业并不在意当前税务工作的开展,达不到市场对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最基本要求。这究其更是由于税务风险管理极其缺乏对应的理论指导,业界多是站在管理方思考税务风险管理问题,却很少替企业人员着想。
(二)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工作存在问题
目前,大多数企业的税务企业本身并没有构建对应的风险管理税务机制,更没有需求外部专业从业人员帮助企业的相关税务管理工作,缺少科学的税务管理方法,造成企业税务管理工作出现了落后性。但是企业平常的税务风险管理工作既关系到税务工作整体大局,也是企业搜集纳税信息的主要出处。必须重视起来,解决好这个问题。
详细研究企业在税务管理过程中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我国的税法体系还不太完善,一些重大的税收问题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而税收实体法也大都以暂行条例的形式出现,不具有强有力的权威性,使企业的税务管理有时面临无法可依、无所适从的局面。
大部分企业没有真正重视风险管理对于企业经营发展的重要性,没有真正从“管理”的角度看待税务问题,本身并不成熟另一方面是大部分企业没有真正重视风险管理对于企业经营发展的重要性,没有真正从“管理”的角度看待税务问题,本身并不成熟。
(三)企业缺乏纳税意识,税务管理工作落后
企业从业人员没有掌握好税务理论知识,所以会将税务的规划与管理内容混为一谈,导致无法充分重视税务管理工作,大多数情况企业多是对国家税法机制不情愿实施,无法最大限度的应用税务管理节约企业生产成本,提升经济效益。企业不具有很强纳税意识,并且将纳税看作是一种负重,征税少、征税晚更有甚者将不纳税作为了筹划税收的重要工作,企业同时缺乏规范的税务会计核算,申报纳税材料存在着假报问题,在企业税务管理中时常发生偷漏税现象,企业缺乏科学的税务管理,不但给企业带来了重大损失,还对企业的信誉产生了不良影响。
二、加强企业税务管理工作的一些措施
(一)销售企业构建自查制度,逐步完善预防涉税风险体制
为了提升企业税务管理的科学性,企业要实行岗位责任制和授权审批等制度,岗位任制,是每一个岗位都有其负责的职责,使此岗位的人员能够完成其工作,履行其职责。通过这种方式,规范税务人员的行为,这样从根本上避免企业的不规范税务行为,减少企业不必要的支出和损失。企业还需要邀请一些专业社会部门的管理税务研究人员,为企业定期安排一些税务管理的专业咨询工作,这些税务专业部门的研究人员大多数十分熟悉工作业务,通过他们提供的协助指导,企业有关的税务管理人员可以重点掌握新的政策,尽可能的提高企业管理税务工作水平,为企业提供更多的经济利益。
(二)税务风险管理应加强重要性的理解
企业税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旨在高标准要求企业行为、合理控制企业税务成本、大力提高企业生产经营回报、降低税务风险、提高企业税务方面的专业性和效率。在发达国家的市场经济中,企业的税务管理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当成熟的地步,其指导思想和实践方式极其规范;就我国而言,各种复杂形式和变化的影响,企业税务管理还处于他国初级水平。然而当今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企业间竞争不断加大,那么企业间的税务管理就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一是要想控制好企业税收成本,就必须大力推动税务管理。税收是每个企业必须承担的财务支出,同时我们可以对其进行控制和管理,也必须对其进行控制和管理。就国内而言,企业利润里面税收占了很大一部分,企业可以大力推动税务管理的发展,运用多种方式方法来将税收控制在合理区间。借此来提高企业的经营发展效益,从而为企业税务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是我们企业财务管理要靠税务管理来支撑,企业税务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而我们加强对税务人员的教育就是加强我们企业的税务管理 ,所以我们加大重视税务管理人员素质的提高,工作能力的增强,从而为我们企业税务管理提供智力支撑,为财务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是我们要合理分配好各项人力资源,物品资源,就必然要靠税务管理来推动,通过推动税务管理的发展,企业人员可以全面生如的掌握好国家和地区出台的各项法律法规及政策,进行合理的财务投资分配,筹资分配,以及资源的优化,,进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每个企业应该按要求设立专门的税务部门。当今我国税法改革力度大,完善面广,随之而来的企业税务工作方式方法更加专业化,以往靠从企业其他部门抽调过来临时从事税务工作的人员已然不能适应企业税务的发展,企业管理层应出面设立直属税务管理办公室,建立健全企业税务管理体系,并培训或招聘一批合格的税务专业人员。企业高层应设立分管税务领导,不仅要积极强化自身知识及能力,还要知道获取国家税务政策的多种渠道,深入研究国家税务文件,要有专门人员随时掌控国家税务信息,,利用好国家税务文件更好地为企业服务。这一个是维护了国家的财务税务利益,二个是规范了企业的财务税务发展,使其健康化,稳定化。这适应了当今我国发展新常态,为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注入了一针强心剂。最后企业税务部门还应对税务进行分析调整,设立红线,强化底线意识。
(三)提升税务风险管理人员的素质
一是工作能力和水平有待提高 说,税务管理人员中一部分人好逸恶劳得过且过;有些忙于扩展所谓的人际关系,大搞山头主义;也不学习;有些表里不一,讲究面子,不讲里子;有些人整天期望天上掉馅饼,贪图享乐;有些学的死板,生搬硬套,做事不动脑筋。这些现象严重妨碍了我们工作水平,个人素质的提高。
二是缺失工作责任感 大龄工作人员对于工作缺乏热情,对待工作中遇到的难题缺乏昂扬向上的斗志,自身没有将企业当成第二个家,慢慢变成好逸勿劳,贪图享乐,推诿扯皮之人,而年轻工作人员看重的是收入,津贴,阶层等,想着读了个大学就一定要找个少劳多资的工作,没有年轻人应有的社会责任感,享乐主义盛行,久了就形成一种过一天是一天,想着不劳而获的风气。
三是缺乏风险意识,最底层税务人员直接和人民接触,加上如果没有大的工作热情和警惕性,容易被枯燥乏味的工作所侵蚀,而且当今社会物欲横流,奢侈享乐风盛行,税务人员的思想容易被带入歧途,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内外勾结,私相授受,给企业造成很大损失,认识上存在很大的误区,不肯吃苦,总想占一点别人的便宜,心里面虽然有点不安,但还是抵御不住金钱的诱惑,想着得到了一点还想得到更多,越陷越深,不能自拔,最终走入深渊。
所以说就工作人员素质而言,就要从提高工作能力及水平,建立工作责任感和风险意识,此外,还要提高工作警惕性,永葆自身工作纯洁性,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建立健全贡献力量。
三、结束语
面对知识经济的发展,新时期的税务风险管理人员不仅要有较高的政治思想觉悟、优良的职业道德,而且还要具备扎实深厚的业务知识和灵敏的创造性思维。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税务工作队伍,不仅是新时期企业经营发展的具体体现,也是当前国内外环境对税务人员管理的迫切要求。
参考文献:
篇5
1 我国民营企业“走出去”面临的税收风险
1.1 “走出去”民营企业经营管理和组织形式潜在的税务风险 许多民营企业家习惯了国内经济环境、政府关系、税收法律环境,往往喜欢用国内的管理经验来处理国外税收事项,不注重“走出去”事前税务筹划和税务风险评估,等发现决策错误时造成的税务风险已为时晚矣。加之,民营企业中一般较为缺乏跨国经验人才,尤其缺少国际税务专业人才,许多第一次“走出去”的民营企业派驻海外人员缺乏管理经验和税务筹划经验,也很难熟悉和掌握投资国的税收法律法规,使企业在跨国经营的过程中不自觉地违反了投资国的税收法律法规,造成多交税、不交税或少交税的税务风险,使企业遭受到不必要的反避税调查或惩罚。同时,民营企业“走出去”时,还要认真考虑在海外投资公司的组织形式。在目标国是设立分公司,还是设立子公司,不同组织形式各有利弊。如果没有根据目标国的税务环境考虑好投资企业的组织形式,将增大企业税务成本和税务风险,有可能造成“走出去”企业的投资失败。
1.2 各国税法制度差异及税收协定的税务风险 各国由于税收基本征管制度明显不同所带来的税法遵从风险,在对外投资税收活动中因税收协定理解不同或其它征管因素的干扰,难以避免各种税收争议引发的税收风险等。比如美国现行税法是世界上最复杂的税法体系之一。美国税收管辖权分属联邦政府、50个州和哥伦比亚特区及各县市。所有美国公民、在美国从事经营和投资业务的外国个人和企业都受美国税法的约束。美国现行税制以所得税为主体税种,辅以其他税种构成。美国联邦政府主要征收联邦所得税、财产税与赠与税;州政府和地方政府主要征收州所得税、消费税、使用税及财产税等。美国的联邦、州、地方三级政府根据权责划分实行彻底的分税制,联邦与州分别立法,地方税收由州决定。三级分开,各自征收。因此,美国所得税率各州千差万别,各地征收税种并不统一,各地税负均衡不一。在美国投资的“走出去”中国民营企业如果不了解当地税制的话,不可避免带来税务风险。还有比如欧盟税收政策由《欧洲共同体条约》确立欧盟委员会在贸易中财税中立原则。各成员国仍保留除关税外其他税收政策的制定权和行使权。1992年为防止税收差异影响欧洲内部成员国贸易流动,避免内部贸易投资壁垒,欧盟委员会统一制定了欧盟增值税最低基本税率标准为15%,其中社会文化性质产品或服务最低基本税率为5%。这个税率是目标性质的,具体执行以成员国制定为主,且各成员国规定各异。比如卢森堡税率最低为15%,德国、西班牙为16%,而瑞典、丹麦高达25%。正因为各国税种、税率和税制与中国税制存在较大差异,如果不了解和掌握投资国的税收制度,就会给“走出去”跨国经营的民营企业带来经营风险和税务风险。
1.3 “走出去”民营企业投资规划的税务风险 在投资模式上,企业“走出去”方式的不一样所面临的税务风险也是不同的,如果企业“走出去”的方式是产品销售或劳务输出,这时需要考虑关税、增值税退税、对劳务分摊的所得税可能发生的反倾销税等税收风险;如果企业“走出去”的方式是资本并购,这时需要考虑资本利得税、股权投资增值产生的所得税等相关风险。在投资布局上,很多的公司都会选择一些避税地设立中转公司,因为这些避税地不仅税率很低,还有着很宽松的外汇管制措施,然而也有弊端,由于这些避税地很多都不具备商业实质,各国的税务当局都其的利润存有疑虑。在投资方式上,为了限制本国企业向国外关联公司转移利润,很多国家都会规定债务与股本比例,所以必须掌握债权性投资和权益性投资的适当比例及相关国家的具体规定。
2 “走出去”民营企业的税收风险防范与化解措施
民营企业“走出去”必定面临着一些风险,要想降低这些风险,必须合理降低经营的税收成本,形成一系列的措施体系,形成完整的税务管理体系,该体系应该包括从战略设定到制度建设的全过程,并且应该与企业的发展荣辱与共。
2.1 民营企业“走出去”前要做好涉税风险战略控制规划 民营企业在实行“走出去”计划之前必须先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全面的税务筹划,把相关的税收战略制定出来,从公司层面控制好税务风险。这说明企业在选择投资国的时候就需要考虑到税务方面的因素,对各个国家的相关的规章制度了如指掌,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税收成本尽量最低,同时也应该注意规避各国越来越严格的反避税措施。比如,一般来说企业进行国家并购的目的有两个,一是上市,二是短期套现,企业首先把目的定下来,然后才能为此制定相关的战略,考虑将来上市或脱手阶段能降低税费来进行现在的架构设置。此外企业在选择投资国的时候,还需要考虑到一些限制条件,比如对投资资本回收、资金汇回等方面。如果企业“走出去”的方式是通过国际并购进行,需要聘请可靠的中介机构参与其中,对被并购的企业展开全面彻底的调查,对该企业的各相关实际情况组做到心中有数,如此有利于确定合理的并购价格,采用合适的并购方式来降低企业的风险。
2.2 民营企业“走出去”合理选定组织机构和投资目标国 民营企业在跨国经营中,企业税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合理的投资架构和交易安排。应该考虑:一是通过设立一定的海外投资架构,让中间持股公司进行投资并参与运营,可以降低整体税负;二是通过供应链安排、交易安排等合理进行功能分配,运用包括贸易、服务、融资等方式在内的转让定价安排降低整体税负等。这些安排中,需要考虑很多的因素,比如我国民营企业“走出去”是要在投资地设立子公司还是分公司?假如是子公司,那是直接投资设立还是通过中间持股间接投资设立?这些问题需要考虑投资目标国(地)税收法律体系和税收优惠政策,研究与东道国避免双重征税的税收协定等等,从税务角度衡量得失。因此,“走出去”企业要善于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及税负水平选择最适宜的组织形式。
2.3 “走出去”民营企业要搞好企业内部控制和税务管理体系 企业要做好税务管理,控制税务风险,对于“走出去”民营企业做好以下工作尤为重要:一是根据《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试行)》相关制度规定,制定一套符合自身特点、行之有效的内部税务风险管理体系和税务管理机构,合理控制税务风险,从而依法履行纳税义务,避免因没有遵循投资目的国(地)的税务法律法规而可能遭受的法律制裁、财产损失和声誉损害;二是设立专门国际税务管理岗位。由专业人才根据投资所在国及国际税收相关法律法规,从集团整体层面设计、构建税收框架体系,对经营过程中各个项目进行税收统筹和规划,并确定相关业务流程和业绩考评,降低“走出去”民营企业在跨国经营过程中供应、生产、销售及提供社会服务等各环节所涉及的税务风险。
参考文献:
篇6
一、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理论
(一)企业税务风险的内涵
企业税务风险主要是指涉税过程中企业经营活动出现的一种不确定性,从本质上来讲,企业经营的目的是为了获取最大的经济收益,这就使得尽可能降低生产经营活动中可能出现的税务费用,是企业日常经营的最根本追求,而这一追求出现主要是由于企业利润与成本是相对的,在总额不变的情况下,税收越少,盈利数额就越多。对于企业的税收风险来说,管理者的决策直接关系着这一税收风险的高低,企业的经济也很容易受到其影响。而结合我国当下企业税务风险实际与相关文献资料,我们就可以将企业税务风险的内涵概括为两个方面,即一些企业对税务的缴纳日期不是很明确,或出现了因资金周转问题而发生的拖欠情况,影响了税款的纳入;我国相关税务政策有着一定的变动性,一些企业没有及时了解这种情况,从而出现多缴纳税金现象,没有享受到相关的优惠活动,这些对于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实现都能够带来较为负面的影响。[1]。
(二)企业税务风险的特点
企业税务风险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潜在性。由于税务风险存在着一定的延伸期,如果企业出现了税法的违反情况,但没有及时的发现,则会使得风险扩大;第二,多变性。我国的相关税务条款会随着形势的不同而变化、依照不同类型的企业划分出相应界限,为此相关企业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做出调整;第三,损害性。企业的经济收益越高,税收也会越大,相对产生的风险也会增加,而这种税务风险的增加很可能造成相关企业生产经营链条断裂,最终影响企业的稳定经营;第四,可测性。虽然税务风险是不确定的,但企业可以从原有的经验或者其他公司的矛盾中吸取经验,在整体情况真实判断的基础上体现灵活变通性,并以此对税务风险进行防控。第五,可控性。企业可以根据风险的成因进行预防和控制,并根据情况的发展做出风险数据的严格估算[2]。
二、税务风险管理绩效考评体系原则
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绩效考评体系应该遵守以下几点原则:第一,经济效益评估原则。简单来讲就是在绩效评估的初期,管理人员应该将成本与效益进行对比,确保风险的预估范围小于效益成本;第二,综合性与全面性原则。税务风险的整体目标要在企业发展战略调控的基础上,它不仅能够客观的反映企业的现状,还应该为企业服务质量的提升做铺垫。第三,始终性原则,税辗缦展芾砑ㄐё魑企业评估的重要组成一部分,其本身能够体现成本的花费与收益的获取,所以建立的评价系统也要贯穿到经营的各个环节当中。第四,动态性原则。绩效评估系统之所以有效,体现在它能够根据当前的形势而变化、促进效益的增收的功能,这就使得其本身用于处于动态之中[3]。
三、税务风险管理绩效评估体系的构建措施
(一)建立综合性的纳税评估体系
综合性纳税评估体系的建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所得税进行整体把控与基本评价。企业应该明确应缴纳的所得税费变动率为同期所累积的税费总额除以本期所制定的税费数额乘以百分之百,如果企业的税费出现了变动名情况,则可以将其看做是所得税负担变动率,企业将同期的税务负担基数与所得税负担率进行对比,就能够建立成本预算、收入以及费用的联系报表,并根据报表展开具体的过程管理;第二,绩效的全方面评价。对于综合性的纳税评估体系来说,其本身直接关系着企业的税收,为此相关企业应该对自身的资产负债表、增值税费统计表以及原始纳税数据进行核对,按照企业中的库存量与能够得到的实际收益进行查询,在销售量预估指标的基础上进行进项税额的综合分析,这样才能够为综合性的纳税评估体系顺利建立提供支持;第三,建立特殊的纳税评价指标。由于企业的类型不同,税务的申报以及核算方式也不尽相同,所以管理者应该在库存与产出数量对比的情况下,结合自身企业实际根据税额的配比方法进行税率的科学估算,这样才能较好避免申报数量与总体销售指标不符的现象发生,综合性的纳税评估体系才能够真正为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4]。
(二)完善税务风险控制的基础环境
对于税务风险管理绩效评估体系的构建来说,税务风险基础环境的完善有着较强的必要性,而想要真正实现这一税务风险基础环境的完善,我们就必须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企业要建立相关的税务风险控制部门,以此完善自身税务相关的基础组织结构。从整体的运营情况来讲,企业必须与管理部门实现较好的对接,才能够实现税务风险分辨的较好展开,而在财务部中划分出税务部门就是这一税务风险控制部门建立的必然举措,而这一部门的建立就能够较好实现税务部门与财务部门的较好协作,风险控制预案的制定、涉税管理过程的流通等工作都将实现更好的展开;第二,财务部部长为税务部的核心成员,这样企业的事务部就能够较好实现与其他相关部门的对接,涉税管理过程的流通、涉税管理过程的流通准备等功能都将实现更好的展开;第三,基层工作人员要按照一定的期限缴纳税金,并获取相关的税务凭证,这样才能保证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综合化,真正实现税务风险控制基础环境的完善[5]。
(三)加强税务风险防控
加强税务风险防控是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核心,为此我们需要对其予以高度重视,笔者建议通过两个方面实现税务风险防控的加强。第一,企业应较好掌握国家税务相关政策,这样才能保证自身税务风险的较好防控,而这一过程中企业的经济效益也将实现较好的提升。例如,在新的税收法律中,我国政府规定企业如果能够达到节能节水等要求,税收方面就可以“三免三减半”,而结合这一规定,相关企业就可以鼓励员工开展节能活动,并可以规定哪一部门节约效果明显便o予其适当的经济奖励,这样相关企业就能较好迎合我国当前的税收优惠政策,其自身的税务风险防控水平自然能够实现较好的提升;第二,聘请专业的税务机关转移风险。除了建立相关的税务风险防控部门外,企业还可以聘请中介进行实体调研,根据实际情况签订税务责任承担合同。如果出现了税务风险等状况,则由中介来替代企业承担,这同样属于较为有效的税务风险防控加强措施[6]。
(四)构建税务风险评估模型
税务风险评估模型的建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税务信息系统的建立。在税务信息系统的建立中,相关企业需要将税务风险评估的宣传贯彻到企业内部操作当中,这样就能够保证企业的每个部门都能够实现较好的税务风险评估;第二,采用集成化的数据基础进行库存资源的规划,通过统一性考核标准的建立、以税务的监督数据为目标,就能够制定相对科学的管理报告与数据模型,税务信息的流动与沟通工作也将实现更好的展开;第三,建立重大风险事项的备案机制。在这一机制的建立中,各企业要根据所得税的汇算比例进行资产损失的预估,并加强与税务机关的沟通,这样才能够保证税务相关重大风险的较好消除。
四、结论
在本文就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绩效的评估理论与体系展开的研究中,笔者详细论述了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理论、税务风险管理绩效考评体系原则、税务风险管理绩效评估体系的构建措施,希望这一内容能够为相关企业税务风险降低带来一定启发。
参考文献:
[1]邓茜. 我国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
[2]张昊. 企业税务风险内部控制体系设计[D].中国海洋大学,2013.
[3]李红玲. 啤酒制造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
[4]黄雅丽. 海外并购整合绩效评估体系研究[D].浙江财经学院,2011.
篇7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事业单位所面临的经济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事业单位从事的是政府下达的非营利工作,当前已转变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逐步进入市场参与竞争,经营性活动内容越来越丰富,随之而来的各种税收风险的问题需要得到重视。
一、事业单位税务风险的成因
事业单位的税务风险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事业单位的涉税行为违反国家税收法律的规定,表现为偷税、漏税等;二是事业单位没有充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造成不必要的税负增加。总体上分析,导致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
(一)事业单位管理者纳税意识较弱。与一般企业相比,事业单位的收入来源、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等方面都有不同之处,一些事业单位领导、财务人员只是对财政预算和预算会计核算较为熟悉,依法纳税的意识不强,对税收政策重视不够,造成对应税收入不明确,该申报的未申报,该代扣代缴的未代扣代缴。
(二)事业单位财税管理制度没有及时完善。一些事业单位对税务管理没有建立起相应的管理制度,仍然沿用过去的财务管理制度,与新的财经法规和制度衔接不好,与目前的经济环境、单位的实际情况不相适应、不便于执行。
(三)会计核算工作不够规范。会计核算中常常混淆会计科目,对于非税收入和应税收人的会计科目没有进行明确归类,二者的成本也是混合在一起进行会计核算。有一些单位即使分开核算了,也往往将非税项目的支出列入应税项目的支出,造成应税项目原本应有利润的,却最终变成亏损的情况。
二、事业单位的税务风险管理中普遍存在以下四个比较薄弱的环节,需要加强对税务风险的防范
(一)涉及企业所得税的事项
1.应税收入及非税收入的区分
现行税收政策要求事业单位对事业费拨款和开展经营活动的收入要分开进行核算,符合国务院或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规定免征企业所得税的,由财政拨付的预算经费和专项经费可计入不征税收入,免征企业所得税。此外其他经营性收入均应计入应税收入总额中,依法计征企业所得税。
2.应税支出及非税支出的区分
事业单位获得专项财政资金可作为不征税收入。同时不征税收入用于支出所形成的费用也不得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如:用于支出所形成的资产,其计算的折旧、摊销不得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管理费用也应该按统一的、合理的标准在非税支出、应税支出中进行分摊,不应笼统地全部计入应税支出中。
3.谨慎做好应纳税所得额的调整
会计核算与税收规定存在差异时要进行纳税调整。如:计算业务招待费扣除限额,不能以事业单位的全部收入作为计提列支的基数,应先将免税收入扣除。再如,事业单位的评审费往往凭着专家签字的发放表来入账,没有到税务机关开具评审劳务费发票,这些就是不规范的票据,不能在税前抵扣,需要做纳税调整。
(二)涉及个人所得税的事项
事业单位用工情况比较复杂,对于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的实际操作中,往往有容易忽视的问题,包括:
1.本单位职工未足额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事业单位往往只是将按月发放的工资资金等按规定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但除此之外发放的一些加班费、超限额的差旅补贴、发放的实物就忽视了。而按规定超过国家规定的工资标准的发放部分(包括发放的实物),也应纳入纳税基数。
2.外聘人员未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由于工作需要和受工资总额的限制,事业单位需要雇用季节工、临时工、实习生、返聘退休的技术人员等。对于这些人员,单位要履行好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的义务。
对于上述问题,防范措施主要是事业单位要认真研究个人所得税条款,准确界定费用性质和套用税目,依法纳税。
(三)涉及增值税的事项
1.对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管理
全面推行“营改增”后,部分事业单位做为一般纳税人,应重视加强对专用发票的管理,要树立索取增值税专用发票等可以抵扣进项税额的有效凭证的意识。若该取得的进项未取得,可抵扣的增值税就会减少。事业单位可对日常业务进行梳理,明确可以取得专用发票和不能取得专用发票的业务,对可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业务,应尽量选择一般纳税人作为供应商。同时取得的进项发票也要在规定的期限内到税务机关进行认证,避免超期认证带来的损失。
2.区分可抵扣和不可抵扣进项税额
根据增值税暂行条例的有关规定,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免税项目及非正常损失的货物或应税劳务不得从销项税中抵扣。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在实际操作中要注意区分可抵扣与不可抵扣进项税项目,避免涉税风险。比如购入的耗材料用于经营性项目的,其进项税额可以抵扣,若用于非税项目的则不予抵扣。若有一些费用如水电费、维修费、耗材等,同时用于非税项目和应税项目的,在分摊费用时,也要将非税项目对应的进项税额做转出处理。
3.预收账款的税务风险
事业单位承接的一些科研项目往往工作时间比较长,容易出现大量预收账款挂账的情况,存在税务风险。因此,事业单位应严格按照合同进展情况,履行纳税义务,将预收账款及时确认为营业收入,并在纳税申报时进行专项说明,待合同款全部到位的情况下,开具发票,避免重复纳税。
(四)其他特殊业务风险及防范
1.税收优惠事项的审批备案
事业单位往往习惯了以上级机关的批准文件为依据,而忽视税收政策应由税务机关进行审批。事业单位要密切关注本单位所能享受的减免税优惠,对于任命条件的优惠政策,应准备好相关的证明文件资料,在要求的时间内到税务机关进行事前审批与事后备案工作,使单位能切实得到实惠。
2.转拨经费性质的界定
事业单位普遍存在把经费转拨给同级单位或下层单位的现象,其中即有属非税收入的行政经费转拨,也有互相提供经营性劳务活动而产生的经营收支情况。假期转拨经费性质界定不清,分不清是非税收入还是应税收入,就会带来税务风险。财务人员应该对此类经费做出正确界定,以相关的经费转拨文件、双方协定的的劳务合同为依据,做好账务处理。属于应税项目的,收款单位应开出税务发票,确认经营收入,缴纳税款。
三、对税务风险管理防范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各级领导、各个部门的配合,因此事业单位应当建立起长期机制,加强对税务风险的管理
(一)提高领导干部对税务风险管理重要性认识
事业单位领导要带头认真学习有关财政、税务法律法规法,重视并提高纳税意识,转变思维方式,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并督促下属各部门和职工增强税务风险管理及防范意识,保障事业单位依法诚信纳税。
(二)加强会计基础工作规范
在处理经济业务时,财务人员应按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对每张发票、支出单据进行严格的审核,准确辨别真伪票据,按照相关会计制度建立会计科目,做好账务处理。建立发票管理制度,对发票的取得、管理、保管明确职责,督促财务人员及时做好各项税款的核算、申报、缴纳等基础工作。
(三)设立税务管理专岗
按照单位的具体情况设立税务管理专岗,选派责任心强、业务索质强的人员经办税务事项。办税人员要加强同税务主管部门的联系沟通,对税收法律、法规有较深入的理解。做到熟悉政策,充分理解,合理使用与准确计算,在实际操作工作中做到有依有据,确保纳税质量和效率,尽可能地用好、用足各项税收优惠政策。
防范税务风险是当前事业单位适应改革发展的趋势,不断增强竞争力,长期、持久、健康发展的有效保证。通过事业单位全员行动,不断加强财税工作的事前预防、事中的控制,才能规避税务风险的产生,确保税务风险最小化。
参考文献:
[1]李海宽.企业税务风险及防范探析.财经界,2014.
篇8
二、新形势下研究所税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及面临的主要税务风险
研究所在管理中存在很多风险隐患,而税务风险是研究所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研究所应将税务风险管理贯穿于研究所的经营管理过程中,使税务风险管理发挥应有的作用。在社会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研究所在市场中的发展空间在逐渐变大,也将面临更多机遇,但同时市场的竞争也在不断加剧,为了保证研究所在发展过程中有一定的竞争力,就要求研究所不断的提高税务风险管理能力。研究所的税务管理部门要对税务风险管理工作有深入的了解,明确税务风险管理以风险防控为基础,通过风险防控最大程度的将税务风险降到最低,从而避免税务风险造成的财产损失和声誉损失,保证研究所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当前的研究所税务风险管理工作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一方面税务风险管理工作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完成税务信息的收集和整理,从而提高税务风险管理的效率,也保证了税务信息的准确性。另一方面,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纳税人的信用等级也显得极为重要,纳税人信用等级的高低会直接影响研究所日常工作能否顺利进行,例如会影响到对外签订合同、招投标、各项资质申请,甚至会影响研究所日常报税及发票的领用。新形势下研究所税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分别体现在重大投资、经营决策、日常经营活动以及税务管理等工作中。就目前的发展分析,研究所面临的税务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税务稽查风险:随着我国营改增政策的推广以及“金税三期”税务系统的不断完善,使得我国税务稽查体制迅速发展,税务局正在逐渐加大税务稽查力度,税务稽查已经成为税务监管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但面对税务稽查的过程中,研究所的税务风险管理工作仍存在较大缺陷。首先,研究所缺乏规范的税务管理流程和完善的体系建设,很难让研究所有效的防范税务稽查风险;其次对于税收政策理解不到位,在纳税申报环节很可能出现纰漏,导致税务风险的产生。除此之外,研究所在日常管理中尚未开展税务自查自纠工作,缺乏税务风险稽查意识。并且研究所对于税务稽查及相关信息的宣传力度不够,使得税务管理人员对税务稽查的重视程度欠缺。第二,税务信息监控风险:就目前研究所的税务管理工作分析,有很多研究所没有建立税务信息监控系统,或者有的研究所有税务信息监控系统,但信息监控系统的建设体制不健全,直接影响了税务风险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缺乏税务信息监控系统会导致研究所的税务数据申报及数据统计的准确度降低,无法及时防范税务风险并且无法高效的解决税务风险管理过程存在的问题。第三,税收政策风险:目前在研究所的税务风险管理中存在的最显著的一个问题就是税收政策的不完善,税收政策的不完善会导致管理层面临较大的税务风险,使税务管理工作很难有效的开展。税收政策风险主要包含以下几个内容:首先,税收政策制定的针对性不强,在税收工作中缺乏指导性的意见。其次,税收政策没有与新形势下的税务风险管理要求接轨,导致税收政策制定不完善,在很多方面缺乏实效性。此外,一些税收政策的制定比较模糊,在执行的过程存在较大漏洞,部分研究所在税务政策的运用上有较大的主观性,这也是导致税务风险的关键原因之一[2]。
三、研究所税务风险管理中的问题
(一)缺乏完善的税务管理制度及税务管理体系建设针对现阶段研究所税务风险管理的现状,存在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就是缺乏完善的税务管理制度及税务管理体系,税务管理工作应该贯穿于研究所经营发展的各个环节之中,如果缺乏相关的管理制度和管理体系,就会导致税务管理工作很难落到实处,也很难发挥相应的作用。首先,导致研究所缺乏完善的税务管理制度和管理体系的主要原因是管理者缺乏税务风险管理意识,尚未实现对税务风险的管控和防范,没有将税务风险管理作为日常管理工作的重点。其次,研究所没有建立税务风险管理评价制度,无法准确的评价和考核税务管理工作,不能保证税务风险管理工作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此外,研究所虽将税务管理工作贯穿于经营发展的过程中,但在采购管理、销售收款及合同管理等方面仍然缺少有针对性的税务管理,并且尚未形成完整的税务风险管理理念、完善的税务管理制度以及全面的税务管理体系。
(二)缺乏审计与内部稽核监督对研究所进行大量的调查评估之后发现,有些研究所缺乏审计与内部稽核监督,或是审计和内部稽核监督制度缺乏完善性,这都很大程度的影响了研究所税务风险管理的效率和水平。在研究所的税务风险管理中,必须要有与之相对应的稽核制度和措施,稽核制度应在税务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如果没有完善的稽核制度,将会导致研究所的税务管理缺乏系统的风险评估,从而使得涉税业务缺乏合规性。除此之外,在当前的研究所内部也没有建立完善的税收稽核监督体系,在研究所的税务风险管理工作中无法发挥相应的作用,从而导致税务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没有稳固的基础,无法在数据申报前实现风险规避,这都会降低研究所税务管理工作的效率。另外,在研究所内部审核监督中还存在税务数据缺乏真实性的现象,有些研究所虽然在税务风险管理工作中有完善的稽核监督,但是提供的数据却难以保证真实性,由于技术手段落后等原因导致信息失真,严重的影响了税务风险管理工作开展的有效性。
(三)财务人员税务管理水平有待提高财务人员管理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税务风险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很多研究所的税务管理人员对新的税务政策解读不全面、不彻底,没有及时了解税务系统的最新变化,对税务工作的认识还停留在以往的层面,并且没有结合税务政策的变化及时改进税务管理模式,因此导致税务风险防范工作无法进一步实施。近几年,我国税收政策随着市场环境的发展也在不断变化,这就要求研究所财务人员不断加强对新的税收政策的学习和研究,运用新的税收政策开展务管理工作。但从目前的状况来分析,多数的研究所都缺乏专业的税务管理人才,而且有些税务管理人员对税务政策的解读不到位,无法与全新的市场形势接轨,对新形势下的税收政策的研究不系统、不透彻,因此当研究所遇到税务风险的时候,不能提供合理的风险管理建议和方案。此外,部分研究所财务人员的法律法规意识淡薄,对税务风险管理工作认识的比较片面,从而使得税务管理工作的开展不顺利。
四、新形势下研究所税务风险管控的建议
在研究所的日常工作中,需要做好税务风险管控工作,全面提高税务风险管控的质量,确保研究所的长远发展,下面针对新形势下研究所税务风险管控工作如何开展提出了详细的建议和方案,以进一步推动研究所的税务管理工作。
(一)建立和完善税务风险管理体系在新形势下对研究所税务风险管控的建议,就是建立完善的税务风险管理体系,完善的税务管理体系是税务管理工作能够有效开展的关键。在建立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的过程中,首先要提高研究所税务风险防范意识,管理层应当充分认识到税务风险管理对于研究所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严格遵守国家各项税法规定,将税务风险管理作为研究所日常管理工作的重点。其次,研究所要形成与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相对应的科学措施,通过系统的指导和人员的实施,建立科学的责任标准和责任处理办法,从而形成完善的税务风险管理体系,保证税务风险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在税务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过程中还应保证税务风险管理的科学性,避免夸大其词和虚假信息的出现,从而提高税务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和风险防范能力。研究所应进一步完善税务风险管控体系,将税务风险管理工作深入到研究所各个部门的工作之中,使税务风险管理融入到研究所各项重大决策的制定中,并为研究所的各项决策提供可行的风险防范建议[3]。另外,研究所还应加强税务信息系统的建设,通过税务系统和研究所财务信息系统的连接,将存在的涉税风险点添加到研究所ERP系统中,保证各项税务申报数据的准确性以及税务信息系统的完整性,并结合当前大数据时代的信息技术提供全面、有效的财务数据,建立一个更完善、更全面的税务风险管理体系[4]。
(二)强化审计与内部稽核监督强化审计与内部稽核监督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第一,优化内部稽核监督的环境,内部监督的开展要以管理层的参与决策为基准,作为研究所的管理层要对研究所内部稽核监督给予大力的支持,因为研究所的内部环境建设是决定内部稽核监督能否有效实施的前提。因此管理层应将研究所的内部稽核监督作为日常管理工作的重要目标。第二,建立和规范税务风险管理岗位职责,岗位职责的确定能够使内部监督稽核工作有的放矢,通过明确岗位职责可以提升全体员工的税务风险管理意识和防范意识,这也是提高内部稽核管理工作实效性的重要措施。同时要不断的提升内部稽核监督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和职业道德,保证内部稽核监督工作的顺利开展。第三,制定完善的税务风险管理目标,管理目标的制定可以为内部稽核管理工作指明方向,研究所要根据自身发展方向和经营特点制定具体的发展计划,税务风险管理目标主要包括税务风险防范、纳税申报、税收筹划以及税务自查等方面,在制定税务风险管理目标的基础上也要保证税务稽核监督工作的开展符合税法的相关规定[5]。
篇9
一、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试行)的主要内容
该指引明确要求企业建立税务风险管理制度,内容应包括税务风险管理组织机构、岗位和职责;税务风险识别和评估的机制和方法;税务风险控制和应对的机制和措施;税务信息管理体系和沟通机制;税务风险管理的监督和改进机制。
从其内容我们可以看到,该指引与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架构有些类似,基本上是从内部控制五要素的角度出发,要求企业建立相应的税务风险管理体系。
首先是要求企业建章立制。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企业需要按照指引的要求建立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税务风险管理制度。其次,企业需要建立税务管理机构和岗位。如果企业规模较大,可以设立税务管理部门。如果规模小,可只设立税务管理岗位。并明确税务管理部门或岗位的职责。第三,企业应该对其业务进行风险识别,查找可能涉及税务相关的风险源,并对这些风险进行评估,识别出重要风险。第四,针对识别出来的风险,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以确保这些风险处于可控范围内。第五,在企业内部建立信息沟通机制,确保税务风险相关信息能得到及时、准确、完整的传递,相关问题能得到及时解决。最后,企业还应该有适当的监控机制,确保整个税务风险管理机制得到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
二、国内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现状
对于国有企业来讲,笔者认为,主要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1)国有企业上缴利税的特殊地位使其缺乏防范税务风险的利益趋动。由于其所有制体制,国有企业一般不存在偷逃漏税问题,至少主观上一般国有企业不会这么做。但正因为如此,国有企业在税务风险管理方面不会加以重视,认为只需要按照国家规定和所在地税收征管机构要求的规定缴纳税款即可。(2)上级行政主管部门处理下属国有企业税务问题的方式对税务风险管理的影响。一般而言,国有企业上级行政主管机构对税务风险的认识不足,在处理下属国有企业税务问题时往往不会从税务风险管理的角度出发考虑。(3)对主要领导决策者的考核机制影响其对税务风险的重视程度。目前对国有企业主要领导决策者的考核机制上并未对税务管理水平进行考核。有些企业的考核以为国家缴纳了多少税款为考核指标之一,从而导致国有企业的领导为了追求业绩和考核结果而多交税的现象。(4)税务主管部门对大型国有企业的征管方式以及税收问题的解决机制。一些税务主管部门对所辖区的大型国有企业的征管存在以年度税收征管目标为导向,而非以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出发征税。(5)已上市或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国企已经在完善或有组织的建立内部税务风险管理制度。不可否认的是,对于管理较为规范,比如一些已经上市的,或者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国企在税务管理方面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建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以及相关规章制度,对税务管理进行了有效实施。
对于民营企业来讲,笔者认为,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1)管理层法制和经营观念的影响。一般中小型民营企业的管理层一般偏向于能少缴税就少缴税,从而面临较大的税务风险。(2)企业发展的阶段及行业竞争的层级影响。在企业处于发展期,行业竞争较为剧烈的时候,企业一般会偏重于采取各种手段少缴税,从而使企业面临较大的税务风险。(3)税务风险管理的理念尚在学习发展过程中。由于人员能力、经验的问题,企业里负责税务管理的员工在税务风险管理方面的知识还不足,企业没有建立相应的税务风险管理制度。(4)民营企业的税收贡献度及相应的税收主管机关对其的征管特点。对于部分小型企业,由于缴纳的税款不多,税务机关对其进行检查的频率不高,从而也导致这些企业对税务风险的管理重视不够,企业管理层一般会存在侥幸行为。
三、对企业建立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的一些思考
对于企业来说,税务风险其实是其整个内部控制体系的一部分。因此,笔者认为,在建立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的时候,并非完全从零开始,而是在现有内部控制体系的基础上,加入税务风险管理的元素,从而将税务风险管理和其他业务的风险管理融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有完整体系的内部控制管理机制。
因此,本文并不打算从常规的建立内部控制体系的角度出发对企业建立税务风险管理体系进行阐述,而是在假定企业已经建立了一套规范的内部控制体系的基础上,在开展税务风险管理工作时的一些重点关注事项进行探讨。
1、重视重大决策和交易税务风险控制
目前,许多大企业经常会遇到一些重大决策和交易事项,比如企业合并、企业重组、重大投资项目、经营模式的改变的内部关联交易等。这些决策和交易事项都会涉及到税务风险。但许多企业的管理层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或者并不重视这一点,从而时常出现决策后发现由于没有考虑税务这块内容,从而给企业带来了不少的税收成本。笔者曾在一家企业里看到,由于该企业现金流比较紧张,不得已需要把其下属一家子公司的一块盈利很好的业务出售,但在整改谈判过程中财务部门没有参与,只是最后决定后才将签署的协议给到财务手头,让财务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由于采取的是出售的形式,需要按照税务管理规定,缴纳了不菲的税款。后来财务人员跟企业管理层汇报,如果当时考虑是转让股权的形式,可以为企业节约不少税款。但协议已经签署,无法更改,悔之晚矣。虽然事后来看,也许购买方不一定接受股权转让的形式,但如果事先能让决策层知道有多重处理方式,且不同方式税负是有很大差异的,那有理由相信决策层在进行决策时,在和购买方进行谈判时,会有很多余地。
针对重大决策和交易的税务风险控制,一般建议企业税务管理人员应参与重大决策的具体方案制定。在制定前,税务管理人员应进行税务影响分析和规划、税务尽职调查和相关税务合规性复核。同时,在整个决策过程中,税务人员应和决策实施部门保持密切沟通,以避免可能存在的税务风险,或者额外增加税务成本。
2、重视经营链和经营要素的税务管理和风险控制
经营链主要指的是企业的主要业务链条,如采购、生产、销售、研发等。经营要素包括人、财、物等。在经营链和经营要素都不同程度的存在一些税务风险,需要企业税务管理人员在开展税务风险管理工作时加以识别和应对。
比如在研发环节,在目前的会计准则规定下,企业可以将研究阶段的支出费用化,可以将开发阶段的支出资本化。但一般企业的研究开发部门的人员不了解这些规定,而税务管理人员也不清楚研发人员如何进行研究和开发阶段的划分。因此需要税务管理人员主动与研发人员进行沟通,讲解税务上关于研究和开发阶段的处理,研发人员也需要根据税务的规定对研究和开发计划进行划分,以避免可能的税务风险。如不能费用化的费用化了,不能资本化的资本化了。
在其他环节也是如此,不同的业务模式都可能伴随着不同的税务风险,需要税务管理人员提前了解,提前应对,否则就会给企业带来损失。
篇10
一、税收风险管理的定义
税收风险管理,在百度上的解释是一系列用最小的税收成本来降低税收流失的程序。风险是不可避免的,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只能积极进行风险管理,将其程度降低到最小,保障人民生产活动的顺利进行。税收风险管理是一项需要长期推进的工作,是税务部门新兴的业务,是运用风险管理理论,采取不同策略应对不同纳税人的纳税风险度,使纳税工作得以高效进行。但不可一蹴而就,需要互相配合,分部协调,立足于实际税收状况。
因为我国每个地区对税收风险管理的理解不同、执行力不同,导致风险评估不准确、管理质量参差不齐、措施成效不显著等问题。为此,我们要从不同的角度寻找税收风险,将其分门别类,建立高效及时的风险管理体系。风险管理存在于税收征管、税源管理、税务执法等不同体系中,也存在于不同类型、不同性质、不同行业的纳税人中。
二、发挥风险管理在税收征管中的作用
在现代化社会,税收风险管理已经成为税收征管改革的核心内容,也是其最突出的变化。
首先,要建立税收征管风险管理体系。成立具有一定能力的税收风险管理小组,对日常风险管理工作进行指挥统筹,制定税收风险管理计划和发展战略,对管理工作进行实时监控与评估,建立相应的运行保障机制,特别是上市公司、大中型企业等高风险纳税人的税收风险管理,将风险管理划入日常工作安排中,而不是只是为了应对年中和年终的评估检查。并且定期对风险管理进行质量评估和反馈,及时修改和完善风险指标。
建立税收征管风险管理运作机制。在税收管理实现过程中,风险管理与业务流程逐渐融合,形成模式化的管理流程。主要有战略规划、风险评估、风险分析与传递、解决措施与反馈、风险应对复审、效果评估与反思等六个步骤。
建立信息管税,促进信息化发展。信息管税是现代化税务系统中必不可少的管理方式。将人力与科技结合,实现税务信息的高效收集和全面共享,也能使税收风险管理工作积极高效进行。将涉税信息在电子平台上公布,使民众能及时知晓涉税重大新闻、事项,提醒市民要诚信依法纳税,对周边纳税人进行监督。同时也可监督税务人员的工作作风,提高税务部门的公信力,降低税收风险,使税收管理实现透明化和社会化,创造一个公平公正的征税纳税环境。
三、发挥风险管理在税源管理中的作用
要根据税源管理的业务特点和流程,将风险管理理论运用到里面去,发挥其功能从税源管理上降低风险。税源管理应贯穿整个风险管理过程,作为连接各有关部门、有关业务的信息沟通渠道,奠定税收风险管理的基础。
首先,应完善专业的税源管理体系,将税源分级分类,在考核时将纳税评估税款入库和纳税评估户数占比列为重要内容。按纳税人的不同行业和规模分门别类,实行专业化管理模式,设立相对应的部门和岗位,使税务管理专门化、高效化。
确定相关部门有关涉税信息的相关权利,强化有关部门的涉税信息处理能力,努力创造信息管税的氛围。在国税、地税、银行、政府等有关部门组织间实现方便快捷的涉税信息共享与交换,使各个部门能及时掌握相关有效信息,加强税源管控,全力协助公安进行税收执法工作、坚决严厉打击偷税漏税等违法犯罪行为。
最重要的是要建立“双向”税源管理控制体系。将原本单一地由税务部门管理变为税务部门管理与纳税人自控的税源控制方式,以内部为重点,内外结合。可以由税务管理部门制定有关标准,纳税人参照标准主动修改自身问题,税务部门定期进行检查和纠正。这样不仅能从根源上防范风险,还能使纳税人更主动地接受管控,优化纳税服务,构建良好的征纳关系。
四、结语
税收征管和税源管理是风险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税收风险管理是一项自下而上的管理工作,需要弥补上级部门与纳税人实地接触少的问题。所以要从基层入手,从具体业务方面进行管理,自下而上建立风险管理体系,以科技和数据作支撑。并且对风险进行评估,建立激励制度,调动员工积极性,使风险管理工作得以有效进行。
参考文献
[1] 魏正武.风险管理是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突出特征和核心内容[J].税收经济研究,2013,4(80):40-44.
[2] 朱广俊,张林海.风险管理理论在税收征管中的应用研究[J].税收经济研究,2014,1(83):26-32.
篇11
税收风险存在于税收管理的整个过程和各个环节,就其具体内容而言,主要包括税制改革风险、涉外税收风险、税源监管风险以及税收执法风险等。
二、企业税务风险识别
通过建立、健全企业风险管理组织体系,识别企业内部和外部税务风险因素,实行风险的动态识别,建立经验数据库,利用流量图进行分析识别将风险识别细化,做到对企业税务风险的识别准确度。
三、企业税务风险防控
1.建立基础信息系统,以达到全面、有效的信息系统,可以减少税务信息的产生、处理、传递和保存中存在的税务风险,防患于未然。
2.制定风险控制流程,设置风险控制点。企业应遵循风险管理的成本效益原则,在整体管理控制体系内,制定税务风险应对策略,合理设计税务管理的流程及控制方法。设置税务风险控制点,采取人工控制机制或自动化控制机制,建立预防性控制与发现性控制机制。
3.重点关注企业重大事项,跟踪监控风险。企业重大事项包括企业战略规划、重大经营决策、重要经营活动等。这些事项因其重要性而不允许企业存在过高的风险,因此,企业税务风险管理部门不但要在事前分析、识别、防范风险,更应着重跟踪监控税务风险。
4.规划税务风险应对策略。按照税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对企业造成影响的大小,可以将企业税务风险应对策略划分为避免、转移、小心管理或可接受等。
5.提高对税务风险管理的认识。要进行税务风险管理,首先应提高企业所有者、管理者乃至全体员工对税务风险管理的认识。
四、加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具体做法
1.成立专门的部门税务风险管理中心。税务风险管理对于公司而言,是一个新的、陌生的领域,需要不断的摸索和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在实施过程中,公司主要领导亲自抓、亲自协调,组织参与、调研,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取得各方的支持,确保了风险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2.建立健全税务风险管理相关办法和制度。税务事项几乎贯穿企业经营活动全过程,涉及人、财、物、技术等各个要素。因此,税务风险的源头很可能就潜伏在决策层及各个业务部门。这样必须就要有一套完整实用的规章制度来约束和规范具体工作,以进一步强化各部门对税务风险的管理责任,增强各部门对决策层意见的执行力度。
3.组织学习风险管理,将风险管理落到实处。为了将风险管理贯穿于整个工作环节中,公司管理中心组织相关人员对税务风险管理的所有内容,包括各项办法和制度、风险点的识别和防范等重要内容制作PPT课件,对涉及的岗位和人员进行学习培训,使受训人员做到真正了解和掌握风险管理的目的和意义,积极地在工作中加强风险意识,主动识别税收风险,提高税法遵从,使完善的税收管理成为集团公司增加效益的有效途径。
4.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将税务风险管理的工作成效与相关人员的业绩考核相结合。这是保证税务风险管理制度落实到位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提高企业税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建设的整体推动。
5.建立税务风险管理的信息与沟通制度。明确税务相关信息的收集、处理和传递程序,确保企业税务部门内部、企业税务部门与其他部门、企业税务部门与董事会、监事会等企业治理层以及管理层的沟通和反馈,发现问题应及时报告并采取应对措施。
五、加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意义
1.企业风险点得到有效控制和及时消除。通过开展税务风险管理,有效降低了企业税务风险发生的概率,使企业存在的风险点得到了消除和有效的控制。
2.风险管理意识增强,互动监管形成氛围。集团公司建立的税务风险管理体系,其风险识别与风险控制的每一个细节,均涉及到具体的税法知识,设定的风险点覆盖了集团公司全部业务的各个环节,几乎与每个业务人员都有联系。从而,促使每个业务人员积极学习税收法律法规知识,并且在工作中严格依照税法规定处理实际业务,做到了国家相关政策、法规、标准等信息以及其他企业的先进管理理念与企业的对接,风险管理意识明显提高,形成良性互动的监管氛围。
3.监管的针对性加强,监管效率明显提高。通过对公司的生产工艺、固定资产、发票取得和抵扣、税金计算、优惠政策享受等环节的风险评估,风险管理中心人员对企业的总体情况和风险因素心中有谱,在监管工作中做到有的放矢,能现场解决的决不拖延、能预见和可控的决不放松,提高了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4.管理思路更加开阔,业务水平得到提升。通过与大企业税务管理人员的互动交流,在企业的角度来分析风险,管理风险的能力不断提高,使工作视野更宽,思路更深。
六、总结
篇12
二、跨国公司融资风险的规避
1、对于政治风险的防范
跨国公司为了避免东道国征用公司的国外资产,应尽可能选择在政治稳定的国家进行投资。当跨国公司必须要在政治风险较高的国家投资时,应尽可能利用公司境外资金。政治风险发生时,可采用缓解策略降低政治风险带来的损失。缓解策略一般包括两个步骤:一是让步策略。当政治原因导致资金没有到位时,跨国公司在弄清楚资金提供国的意图后,可以考虑给予一定的让步,比如在比较融资成本和收益之后,适当提高利率,减少融资数额等。二是收割策略。如果让步策略不能缓解政治风险,跨国公司应力求把争端诉诸于资金提供国的法庭或者国际法庭解决。
2、对于汇率风险的防范
跨国公司在进行融资时,对所选货币在融资有效期间的汇率走势要有准确的把握。如果对汇率的走势判断缺乏经验或信心不足,为提高保险系数,可在贷款协议中订立保护性条款,如“货币保值”、“货币可转换”、“延期还款”和“提前还款”等条款。
3、对于利率风险的防范
跨国公司在融资过程中遇到的利率风险可以采用套期保值工具来加以防范、减少损失。套期保值工具主要包括利率互换、货币互换、远期利率协议等。利率互换所需的前提条件有:互换双方存在融资成本的差异;互换双方存在相反的融资意向。货币互换存在的主要原因是互换双方所处地理位置、信用等级、取得资金的难易程度以及对不同金融工具使用的熟练程度等不同。远期利率协议实质为固定利率下的远期贷款,双方不发生实际贷款本金的交付,只需在结算当日根据参考利率和协议利率的差额以及名义本金额,由一方付给另一方结算金。
4、对于税务风险的防范
(1)通过对融资地点的选择防范税务风险。由于各国的税制、税率存在很大差距,跨国公司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融资地点来减少税收负担,从而防范税务风险。当前许多国家都不对外币交易或债务带来的外汇损益课税,如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南非和西德等。但是,有一些国家明确规定要对外汇损益课税,如英国、瑞典等。因此,跨国公司在选择融资地点时,要考虑具体的税收负担对公司融资风险的影响。
(2)通过不同融资方式的选择防范税务风险。目前几乎在所有的国家,跨国公司子公司用于支付国外债务的利息,即使是支付给母公司的利息都可享受税收抵免。但是股息是从税后利润中支付的,所以用于发放的股息不可以享受抵免。从防范税务风险的角度出发,跨国公司在综合比较各种融资方式的融资成本后,可以通过选择信贷的方式进行融资。
(3)利用各国优惠补贴贷款防范税务风险。世界各国政府为了优化产品结构,促进本国产品出口和扩大本国就业等目的,往往会提供一些优惠补贴贷款。跨国公司可以利用其全球营销网络,做出适当的购销和投资安排,以充分利用这些优惠信贷。
三、跨国公司公司融资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
1、跨国公司融资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目标
风险管理的目标主要是将风险损失降至最低,并使得降低风险的代价最小。风险管理的目的不是为了获得最大利润,而是为了使公司顺利运营实现可持续发展。对于跨国公司的融资风险管理来说,建立风险管理体系的目标就是通过制定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使跨国公司在融资过程中降低融资成本以防范风险,并在稳定现金流量的前提下实现融资成本的最小化。大多数跨国公司的管理者不仅重视对风险的管理,并积极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而且遵循成本效益原则,使风险管理费用的支出小于风险损失。
2、跨国公司融资风险管理体系的组成
(1)识别体系。风险的识别是风险管理的前提,风险的识别体系包括在融资过程中应当考虑什么样的风险,引起这些风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以及这些风险将会造成怎样的后果。融资过程中的风险通常并不是显而易见的,公司往往不能对自己已经或可能面临的风险一目了然,这就要求公司利用风险识别体系仔细地加以辨别。在某种程度上,风险识别也可以认为是一个风险分类的过程。
(2)评估体系。跨国公司融资风险估计包括估计风险发生的概率大小和估计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大小两方面的内容。跨国公司融资过程中风险评估的方法主要有二种:一是概率分布法,是运用几种常见的概率分布,估计风险发生概率的方法。常见的风险概率分布类型有阶梯长方形分布、正态分布、离散分布、对数正态分布等,根据不同的分布计算损失估计值(数学期望)和风险波动范围(方差)。二是趋势分析法,它是一种合成估计的方法,主要根据历史数据资料,运用事物发展的连续性原理和数理统计的方法,预测事物发展趋势。具体可分为前推法,即根据直接历史数据来推测未来趋势;后推法,即根据间接历史数据推测未来趋势;类推法,即根据类似事件推测未来趋势。
(3)控制和监控体系。控制和监控体系是跨国公司在融资过程中对融资风险进行实时监控,尽量避免、消除风险或减少风险发生频率及控制风险损失扩大的方法。它主要包括风险控制、风险监控和风险回避。
3、融资风险管理体系分析――以九江发电有限公司为例
九江发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九江发电)主要承担原九江发电厂三期项目的扩建、发电生产和电能销售任务。该项目为日本协力基金贷款项目,1995年1月和11月九江发电通过中国进出口银行转贷分别借入日元贷款129.5亿元和113.91亿元,年利率分别为2.3%和2%,期限为30年。进入21世纪之后,国际金融市场利率和汇率发生了较大变化,九江发电面临巨大的利率和汇率风险。公司为了防范因此产生的巨大利率和汇率风险,采取了如下措施。
(1)设立专门的风险管理岗位。公司为应对融资风险所带来的损失,通过考察审核选择经验丰富的人员成立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风险管理部门中设置不同岗位,并由专人对外汇贷款进行管理,并设置了专门的风险资产储备,以应对可能发生的利率和汇率损失。
(2)聘请银行专家提供咨询和指导服务。公司通过考察面试聘请了两位银行业的专业人员作为长期理财顾问,为融资风险的决策提供咨询服务。同时,理财顾问还负责对项目融资风险做出定期的和不定期的跟踪风险评估和风险报告,为公司管理者决策提供参考。公司定期委派员工接受短期或长期的培训,以提高公司内部风险管理人员自身的操作技能和业务水平。
(3)采用套期保值工具。在外汇贷款面临越来越大的汇率和利率风险压力的情况下,公司在贷款置换完成后,立即择期进行套期保值操作的外汇保值策略,用低水平的浮动利率置换高水平的固定利率,最后采用外汇掉期进行套期保值等方式防范了外汇风险。
九江发电管理风险的一系列措施能够纳入本文的风险管理体系之中。首先,九江发电认识到外汇融资所暴露的额度较大,转贷手续费高,可能会给公司利率带来较大损失的问题。长期汇率变动的趋势难以判断,公司还面临着贷款资金偿还时的汇兑风险所带来的损失。这一判断体现了融资风险识别体系的应用。其次,公司对利率风险的大小采用利息额度进行衡量。公司要进行风险管理来减少利率损失,准确计算出利息额度是对融资风险评估体系的应用。最后,九江发电对融资风险的控制主要是事后控制。事后控制只能是尽量减少利率损失,并积极防范可能发生的汇率风险。随着公司所处环境的变化,还需要对风险管理体系进行不断的补充和完善。
四、构建跨国公司融资风险管理体系的策略
1、加强国际融资成本管理,降低风险管理成本
跨国公司应该把融资风险管理作为公司管理的基本内容,并将融资风险管理战略作为公司经营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公司风险管理部门的专业人员应通过运用各种融资风险管理技巧,来规避融资风险,并将融资成本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2、对人才资源进行战略投资,增强公司风险管理能力
跨国公司中的融资风险管理岗位对人才的各方面素质要求较高,要求融资风险管理人员对全球经济发展的动向、国际金融市场的走势以及各国金融管理部门可能的政策变动等各方面情况有深入的了解,并能根据所掌握的情况作出较为正确的判断。所以,跨国公司应该建立良好的激励、福利、教育培训机制来吸引和留住人才。
3、全面防范与重点防范相结合,降低融资风险
跨国公司建立融资风险管理体系,不仅需要全面防范各种融资风险,而且要将各种融资风险分出重点,对其进行重点管理和重点控制。例如汇率风险就是跨国公司融资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融资风险,跨国公司融资风险管理体系要对汇率风险进行重点控制和防范,并制定专门的汇率风险管理策略。
4、选择恰当的融资时机,降低融资风险和成本
外部融资环境复杂多变,跨国公司的融资决策必须具备前瞻性,才能抓住最佳融资时机,取得最佳的融资效果。选择好的融资时机有利于跨国公司在融资过程中降低风险,并使融资成本尽可能降低。因此,跨国公司必须充分发挥主动性,及时把握住有利时机。
【参考文献】
[1] 刘胜军、鲁智慧:跨国公司融资中政治风险研究[J].商业经济,2008(11).
篇13
营改增作为当前财税体制改革的重头戏,在给纳税人带来结构性减税红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各种涉税风险。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应纳税款未纳税或少纳税;二是对相关政策解读不准确带来的多纳税款。这些税务风险贯穿于整个生产经营活动,因此积极开展对“营改增”涉税风险的识别、评估、应对,以及构建涉税务风险管理体系十分有必要。
二、税务风险
税务风险包括很多种,本文主要从税收政策风险、税务会计核算风险、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风险,以及增值税申报时间引发的税务风险这四个方面进行阐述(如图1所示)。其中税务会计核算风险中将从虚增虚抵进项税额和隐瞒销售收入带来的偷税风险两方面仔细展开。
1.税收政策的风险
税收政策风险是指纳税人面临营改增试点政策的调整变化时造成理解有误或各级税务机关在操作时未按相关政策或法定程序办理所导致损失的涉税风险。可以归为两类:一般税收政策风险和税收优惠政策风险,税收优惠政策风险主要关注免征增值税和即征即退增值税。这些优惠措施的执行一定要严格按照税务机关的规定,否则会带来一定的税务政策风险。例如:纳税人提供应税服务享受免征增值税优惠政策的,不得开具专用发票;纳税人用于免征增值税项目的购进货物、接受应税服务的进项税额不得抵扣。
2.税务会计核算风险
从会计核算角度看,原营业税纳税人缴纳税款计入“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科目,同时在“营业税金及附加”科目中核算。营改增后则应计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进项税额”科目。而进项税额和销项税额是税法上增值税重点核算的两方面,如核算不当,容易导致漏缴、多缴、错缴税款和会计信息失真风险。
(1)虚增虚抵进项税额风险
随着营改增的不断深化,虚增虚抵抵进项税额的现象越来越多,其所面临的税务风险也在增加。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从高选用抵扣率。现行的增值税率有3%、6%、11%、13%、17%多档税率,容易造成虚增抵扣进项税额及试点地区和非试点地区之间抵扣税额的差异。二是违规操作抵扣。在实务中,应按照税法的规定,对于取得增值税扣税凭证,但不得作为进项税额抵扣的六种基本情况严格执行。三是增值税扣税凭证不符合法律法规的。税法上规定有下列两种情形之一者,不得抵扣进项税额,也不得使用增值税专用发票。(1)一般纳税人会计核算不健全,或者不能提供准确税务资料的;(2)应当申请办理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而未申请的。
(2)隐瞒销售收入的偷税风险
与虚增虚抵进项税额相对应的,就是在销售收入中做文章,一些企业为了利润最大化,往往采取不计或少计收入的手段,来达到逃避缴纳税收的目的。这种收入一般不反映在企业账面上,而是通过现金或个人银行卡交易结算。这种通过隐瞒销售收入的偷税行为给国家带来的税收损失是无法估量的。
3.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风险
增值税纳税人分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原来缴纳营业税未涉及增值税,这类纳税人在“营改增”成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后,可能存在发票管理风险。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一是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开具不规范导致的风险。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时,要填写纳税人开户银行、账号、税务登记证号等重要信息,遗漏或者填写要素不全,将导致开票方无法抄、报税的风险。二是不按规定取得合规增值税专用发票的风险。如进项税发票认证超过180天,则不抵扣进项税额,或者对政策了解不深入,仅取得普通发票或者收据,从而错过了抵扣税款的机会。三是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骗税风险。营改增后,代开发票等现象愈来愈严重,企业希望通过获取更多增值税发票来抵扣,从而达到少缴税款的目的。因此,增值税专发票带来的税务风险,需要我们高度关注。
4.增值税申报时间引发的税务风险
申报时间引发的税务风险有两种,一种是提前纳税风险,还有一种是推迟纳税风险。例如:营改增实施前后,交通运输业由营业税3%的税率调整为增值税11%的税率,部分现代服务业由营业税5%的税率调整为增值税6%的税率。如果筹划个当,可以拟运用这个时间差和税率差,实现节税。在税法中也有明确规定,经税务机关核准,可以延期申报缴纳税款,但是最长不得超过三个月。如果不能通过批准缓交则必须按时申报,逾期缴纳税款按日加收万分之五的滞纳金。此时企业将面临补税风险及罚款的风险而税法。
三、税务风险管理建议
1.全面把握各项营改增税收政策,降低税务风险
完善税收政策是各项税务工作有序开展的前提。全面把握各项营改增税收政策对应深入剖析、解读相关优惠税收政策,使企业最大限度地享受政策优惠,降低企业税负。同时,在新旧制度交替之时,营改增企业应密切关注财税部门的相关政策动态,及时核对企业自身信息,对涉及本行业、本单位的营业税优惠政策进行完整地清理与备案。而税务管理部门,应高度重视营改增工作,定期组织相关培训、及时宣传相关政策,增强企业员工对营改增各项税收政策的理解与认识。
2.完善增值税抵扣链条,保证税务会计信息真实可靠
随着增值税抵扣范围的不断扩大,增值税的税收中性效应将得到充分发挥,抵扣链条也更加完整。根据增值税应纳税收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的公式,可知应从销项税额和进项税额两方面入手,保证税务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在进项税抵扣过程中,首先确认是否为合法的增值税专用扣税凭证,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允许纳税人按符合规定的非增值税专用发票(如农产品收购发票、农产品销售发票)进项抵扣。其次要符合税法上可抵扣增值税范围的规定。再者是简化税率,现行的增值税有多档税率,这种税率差所带来的税负差异甚大,易给一些不法分子制造机会,窜法律的空子。因此简并增值税税率是下一步税制改革所要思考的问题之一。
3.加强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防范税务违法风险
加强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是税务风险管理的重要环节,对增值税税务会计核算也起着重要作用。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首先,应该加强对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认识,了解增值税专用发票开具要求,纳税人开户银行、账号及税务登记证号等重要信息要准确无误地反映出来。 其次,要获取符合法律规定的扣税凭证,并且在指定的时间内交给税务主管机关,然后给予认证。再者,对于纳税人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骗税行为应该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管理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对于当事人进行处罚。对未就其虚开金额申报并缴纳增值税的,应按照其虚开的金额补缴增值税;已就其虚开金额申报并缴纳增值税的,不再按照其虚开金额补缴增值税。除此之外,还应该了解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开票限额、范围,懂得处理开具专用发票后发生销售退回、销售折让、开票有误等情况,了解需要开具红字专用发票的情况。
4.合理筹划纳税申报时间,提高税收征管效率
在实际操作中,无论是提前纳税申报还是适当推迟纳税申报,都应在遵照税法相关规定的前提下适当结合企业自身发展需要而执行。由于增值税是对增值额纳税,而实务中销项税额与进项税额难以做到同步,因此,应尽早收齐本期可抵扣的进项税额抵扣凭证。同时,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时限要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相对应。
5.加快税务专业化人才培养,建立税务风险管理体系
税务专业化人才的培养是营改增后加快建立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的有效途径。当前,不论是在企业还是在税务管理部门,都缺少一批税务专业化的人才。因此,加快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迫在眉睫。一方面企业和税务管理部门可以从自身队伍中发掘业务精英,重点培养;另一方面从高校、事务所等其他部门广纳贤士。
除了从上述几点建议,还可以从信息化着手。信息化平台的实现,是建立税务风险管理体系强有力的支撑。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统一税收征管软件,并税收征管或监控软件与工商、银行、海关、财政等系统进行联结,做到资源共享,全面监控。同时将信息化广泛应用于申报纳税、所得税年终汇算清缴、税务审计、税收法规的存储检索、税收咨询服务等工作,最终建立一套完善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
四、小结
营改增是我国税制改革的又一壮举,虽然改革的过程中会遇到阻力,但是我坚信随着营改增不断的推进,市场机制的不断完善,定会构建出一套与之相适应的完善的税务风险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胡云松.税收风险管理探索与实践.税务研究,2009(11)
[2]洪连埔.浅谈税收风险管理机制的构建.涉外税务,2011(3)
[3]李莉.加强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的探索和实践.涉外税务,2011(12)
[4]赵新峰.税收风险管理实践中的问题及策略探究.税务研究,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