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计算机基础课堂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计算机基础课堂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计算机基础课堂

篇1

1翻转课堂的概念及其教学思路

1.1翻转课堂的含义

翻转课堂主要是指学生通过教师提供的教学视频或是教学课件等教学手段将需要学习的知识提前消化,到实际课堂教学时再由教师和学生进行共同讨论和交流,最终实现解答课堂知识难疑点和掌握课堂知识的新型教学模式。通过翻转课堂的含义我们可以看出其与传统教学模式的不同之一就在于教学手段和教学目标的前后顺序翻转。我国高校也在进行翻转课堂的探索和实践研究,翻转课堂这种新颖教学模式为我国现代化教育注入了新鲜血液和元素。

1.2翻转课堂的基本教学思路

在以往传统的教学课堂上,课堂教学模式大都相似,高校学生走进教室置身于课堂教学,由教师通过板书或是投影方式进行课堂教学,学生通过课堂上的知识吸收去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外作业。这种教学模式是从传统教学中一直沿用下来的,然而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发展,很显然这种传统的教育模式已满足不了教育需求,它忽视了在课堂上每一位学习主体的学习能力不同,学生在课堂教育上的差异就很明显地体现出来了,这时教师要想通过自身来解答每一个学生对知识点的疑惑是很难实现的,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推行翻转课堂这种新型教学模式势在必行。翻转课堂的基本教学思路就是学生通过教师提供的教学课件进行课前的知识点预习和吸收,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再由教师对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进行专门讲解,实现教学知识点的总结和提升,同时在课余之外还能随时随地通过教学课件进行教学知识的反思。

2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现状

2.1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比较缺乏

根据教育部门的教学要求,当前我国高校相关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开设都顺应了教育改革要求,但是在实际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相关教学内容比较单一和匮乏,无法满足现代化科学技术背景下的教学要求,再加上高校课时的限制,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知识不能在课堂上得到完全解释,制约了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

2.2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方式比较传统

在当前我国绝大多数高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方式由原来的一对多教室式教学转变为现在的一对一机房式教学,但是在知识的传授上还是采取教师讲解学生倾听的教学方式,很难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3翻转课堂在计算机JAVA编程语言知识点中的实验研究

计算机教师进行计算机课堂教学,主要包括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实践能力的指导,为了更好凸显翻转课堂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实践作用,选择JAVA编程语言这一知识点进行具体翻转课堂教学。在传统JAVA编程语言课程设计上,一般都是教师将教学任务提前告知学生,由学生自行进行课前的准备和预习,在课堂上进行知识点的讲解、课程内容演示以及学生实践编程三个主要阶段。然而由于学生在实际JAVA编程上缺少经验,导致其在编程中易发生各种问题,再加上缺少课余之外的沟通交流,积压越来越多的问题,很难达到的预期计算机课程目的。在这样的课堂背景下对JAVA编程语言知识点的教学实行翻转课堂具有实际意义。

3.1JAVA编程语言知识点利用翻转课堂的课前准备

教师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不仅仅担负着传授知识点的责任,还要准备课前计算机知识点课件或是视频资料,为了提高JAVA编程语言知识点的效果,课前准备工作可以从这两个方面着手。首先,翻转课堂需要一个完整课堂学习系统作为依靠。通过对知识点课件或是视频的准备和管理掌握教学任务的进度,并收集学生观看课前视频课件的信息,清楚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以此来实现监控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的目的。其次,翻转课堂还需要充分的课前学习资料作为基础。翻转课堂作为新型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最大区别就是前者在充分开展课前预习的基础上实现了学习效率的最大化。计算机教师通过自己制作视频课件或是在网上选择适合JAVA编程语言知识点的视频,再加上课前收集的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来准备相关知识点的教学文字资料,完成一整套的翻转课堂课前准备。

3.2JAVA编程语言知识点利用翻转课堂的具体实施设计过程

在实行翻转课堂之前,教师应根据学生对于JAVA编程知识的熟练程度对学生进行分组排序,对于掌握程度熟练的学生可以安排实践任务中较为困难的一部分,并在实践中担任比较重要的领头作用,在锻炼学生们相互合理安排分配任务以及组织协调能力的同时,还能提升学生自主动手创新能力,对于掌握程度一般的学生,则在观看课前视频课件的同时还应有针对性地选择知识点较为薄弱的部分进行专门学习,而对于掌握程度较差的学生,在观看教师准备的课前视频课件之前,优先系统复习巩固最基础的知识点,保证他们有足够的基础知识完成翻转课堂的实践学习。在翻转课堂的课前预习中,学生可以随时根据自身情况来选择相关视频课件进行学习。在JAVA编程语言课程最开始时要求学生确定编程项目并清楚自身在课程学习中的实际需求,所以对于教师来说,制作课前视频课件时候应针对知识点的实践作用来展现学生们的实际需求,基础强或是弱的学生都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自身的学习视频进行预习。进行实际翻转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将实践教学分为课堂检测、课堂讨论以及课堂总结三部分。在课堂检测部分,教师可以针对理论知识或是实践知识选择通过笔试或是问答的方式来检测学生课前预习的成果,并及时发现学生的不足。在课堂讨论部分,教师可以实现根据学生掌握程度和知识点的难易程度设计一些问题,在JAVA编程语言设计中的用户管理删除系统功能,学生在设计时往往会选择直接删除,但是这样的行为在JAVA实际编程中是错误的,教师就可以通过对这一部分提出疑问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自主讨论,以此来提高学生自行解决问题的动手能力。在课堂总结部分,教师通过整堂课程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点的整体构建和巩固,有助于学生理解透彻知识点。通过翻转课堂在JAVA编程语言的实际运用我们可以清楚看到,以前在传统计算机课堂上出现的种种问题在翻转课堂上几乎不存在。对于实行了翻转课堂的班级可以发现学生学习热情和学习成绩都明显高于未实行翻转课堂的班级,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还能促进师生关系融洽。

4翻转课堂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教学转变

翻转课堂这一新型教学模式结合了不同高校的计算机专业发展特点,很好地解决了高校中传统计算机课堂教学模式的弊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教师个性化教学能力,通过教学的互动性完成了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教与学的转变。

4.1计算机基础课程中教的转变

翻转课堂的互动性使得教师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更加趋向于学生在学习中的状态和问题,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教学主体由原来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突出学生的主导地位,相关课前和课中课件由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学习能力之后亲自制作,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根据自身不足进行针对性学习,提高教师个性化教学能力。在传统的计算机基础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要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语言或是表情来获取学生接受知识点与否,而在翻转课堂教学中,基于计算机课程的高实践性特点,教师能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中解决更多的问题,通过课前的学习任务布置和课中知识点的讨论,教师能够发现在传统课堂教学中不易发现的问题,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点。

4.2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学的转变

传统的计算机教学课堂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在课堂中只是作为知识的接受者。而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成为了真正的课堂主体,由原来的被动接受型转变为主动参与型,课前的主动预习、课中的主动谈论以及课后的主动巩固知识点,都强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为了能够更好发挥翻转课堂在计算机实践教学中的效果,学生之间还能通过互帮互助机制促进知识点的交流学习,建立专门的课题讨论群,方便学生进行及时的学习、作业的提交以及师生之间的互动。

5结语

终上所述,翻转课堂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有利于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整体水平提升,还顺应了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时代进步发展。在进行有关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中,我们要通过不断深入研究和探索,发挥翻转课堂在实际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的作用,最终实现教育体制改革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篇2

计算机在当今社会占据重要的地位,它正逐步改变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正如纸和笔,离开笔,纸则毫无生机。倘若离开计算机,各行各业则有如被当头重击,举步维艰。在中职学校,作为各专业必修课的计算机基础课,更显示出其尤为重要的学科地位。计算机应用能力,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搞好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但长期以来,中职学校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给计算机基础课的课堂教学造成了很大的困绕。因此,提升中职学校学生计算机基础课的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已成为中职学校刻不容缓的任务。为了保证我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紧跟时代的发展,提高学生应用计算机的能力下面谈一谈我对中职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的课堂教学的看法。

一、中职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的课堂教学面临的问题

(一)学生的文化素质参差不齐

近年来,尽管国家重视职业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但职业教育的地位并没有因此而确立。社会上仍旧普遍认为,初中毕业升高中,考人大学是成才之路,而进入职业学校完全是没有考入普通高中的“迫不得已”。因而,中职学校现在面临生源的文化素质较差,并且严重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在中小学的学业都没能认真完成,有的学生甚至连键盘和鼠标都不会用,使得计算机基础课的学生基础严重参差不齐,阻碍了课堂教学的正常进行。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既让已经具备一定基础的学生不乏发展拓展的空间,不断增强学习兴趣,又能激发基础薄弱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成为当前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缺乏学习兴趣和自制力

多数学生在以往的九年义务教育中,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在中职学校仍旧延续以往的学习态度,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只想混一张毕业文凭。这种“混日子”的学习状态导致课堂教学很难顺利进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是中职学校课堂教学的重要研究方向。此外,还要增强学生的学习自制力,否则,兴趣动力难于长期坚持。

(三)教学模式的改革

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使得学习成果的检测都要通过理论考试来验证。按教材先讲授大量的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会给学生造成计算机很难学,抽象的误觉,容易打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磨灭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厌学。因此,我们不能单单一味要求学生改变学习态度,更应该首先改变我们自身的教学模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计算机基础课的课堂教学模式

综上,面临中职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的课堂教学的现状,要提高中职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的课堂教学质量,必须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

(一)理论与实际完美结合

传统的计算机基础的理论教学都是在教室进行的,尽管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精心制作图文并茂的课件丰富理论知识,可学生对于枯燥的计算机硬件理论还是觉得犹如天书,提不起兴趣。记得有一次我在课堂上正津津乐道地拿一台演示机讲授计算机硬件知识,一个学生竞问我:“老师,什么时候上机呀?”顿时,全班响应。我才恍然大悟,自认为借助计算机,已成功地演示硬件的组装并讲授其功能,还是让学生兴趣不浓厚,并且听完就忘。我尝试着改变了教学方法。计算机基础的前几堂课都要讲授理论知识,我则在第一次课就把学生带人了机房,学生立刻提起精神。首先让学生开机,过程中让大家仔细观察机房的设备,导出硬件由哪些设备组成,并简介其功能。让学生打开桌面上的软件,同时讲授常用的软件归属哪类。学生再不是死气沉沉地听我讲,而是参与其中,并主动提出一些感兴趣的问题,课堂气氛相当活跃,既讲授出了知识点,又增强了学生对计算机的浓厚兴趣。据此,我深刻意识到,既然是计算机课,就让我们的学生充分地与计算机亲密接触吧,做到在用中学,在学中用。

(二)浓缩知识点   计算机基础课主要讲授了几大常用软件的使用,Windows、Word、Excel、PowcrPoin工等。对于每种软件,知识点都比较繁杂,教师可以把一类知识点归类并串联到一起,这要求教师必须精读教材,精通知识点。比如,讲Windows操作系统,直接归纳为七大操作:选定、新建、删除、拷贝、移动、重命名文件和更改文件屙性。一次实际操作课就可以让学生完全掌握其精髓,并且让学生觉得计算机操作其实很简单,既轻松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又在增加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增强其自信心。

(三)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1.任务驱动法。

所谓“任务驱动法”就是在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内容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的学习。在实施这一教学方法时,要做好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方面的设计。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提出问题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像力。任务的选择要能吸引学生的兴趣,最好使学生充分感觉到学有所用。比如:在Word2003的图文混排中,给学生一些素材,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份班级板报。课堂上,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每个学生都利用已有素材,力求与众不同,各具特色,并在设计探索中,既复习了已学知识点,又进行了更深入的探索。每个学生的基础不同,思维方式不同,决定他们的完成任务结果不同。社会上不同行业不同岗位在不同情况下也需要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办事风格的人。这也应是我们职业教育所不断追求的目标。

2.案例教学法

在计算机基础课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通过设置具体案例,引导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案例的选择很重要,案例题材来源非常广泛,最好采用跟学生专业相关就业岗位的题材,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样的案例让学生兴趣浓厚又容易接受,这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在设计案例时,突出以学生为中心,提高学生参与程度,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帮助,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的思想贯穿始终。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知识,鼓励学生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开阔思维、创新与实践的空间。通过跟实际专业相关联的案例探究,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不仅掌握了操作知识点,又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篇3

1教学现状分析

1.1学生基础差异大

生源区域发展不平衡,各地信息化水平有区别,学生学习基础差异很大。部分学生已具备比较高的计算机操作技能,但还有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还不熟悉,仅仅停留在浏览网页、游戏阶段。这种情况导致传统教学难以做到因材施教。对于同样的教学内容,有的学生认为过于简单,有的学生却认为难度太大,无法完成学习任务。在一定程度上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要求。此外,学生缺失学习兴趣,导致教学效果不甚理想,教师教学热情受影响。

1.2教学内容陈旧落后

目前,许多高校基础设施比较落后、硬件条件跟不上,实现真正的翻转课堂教学难上加难。这是当前教学改革过程当中存在的最大问题。“翻转课堂”实际上需要配备较好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学校要给任课教师和学生配备相应的计算机互联网设备。缺乏配套的基础设施,实施“翻转课堂”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生学习背景教学背景不同,接受同一种教育,教学效果存在着严重差异。为了让“大学计算机基础”课堂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翻转课堂”的理念亟待应用到课程教学当中,让学生通过网络来真正实现自主学习和自我提升。

1.3课程内容匮乏

当前,“大学计算机基础”的教学教材多种多样,但其内容始终停留在多年前的陈旧内容,相对单一匮乏。对于当前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而言,教学内容陈旧而单一,已经无法满足信息技术的发展,无法满足和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需求。部分学生在课程过程中不愿意去主动学习、理解和研究,对该课程并不重视,对计算机的理解非常片面,导致课程教学实效性大大降低。

2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分析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深入研究了基于“翻转课堂”的新型教学模式,实现了教学内容可视化、模块化、开放化,将课程形式虚拟化和现实化相结合[3]。“翻转课堂”的教学形式,避免了课堂“一对多”传统的教学方法,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性,将课堂完全交给学生,让学生处在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中,来完成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提升[4]。

2.1教学内容可视化

为了实现“翻转课堂”这一目标,课程教学前,将教学内容分知识点录制成视频,使教学内容可视化,为学生课前学习提供学习素材。在视频制作过程中,可以让相关专业的老师一并参与教学内容录制,以提供更为专业的指导和帮助,或者利用“智慧树”等视频学习网站,参考其他高校视频学习材料。为了使教学内容更具有针对性,教师需要精心准备并且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分知识点视频讲解、长度适当,并在视频学习完成后提供一个知识小测试,用来检查学习效果。这种模式极大强化了基础知识的针对性掌握,给学生提供了更加清晰的学习思路,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便利条件。

2.2教学内容模块化

当前,“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学时压缩,利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可以真正实现教学内容模块化,分知识点讲授并适当修改其教学内容,合理科学地分解课程内容,分为不同知识模块提供给学生进行自由选择[5]。教学内容模块化,必须确保视频内容不会过多、学习时间不会过长,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有的放矢地进行学习。如对Excel分模块进行讲解,可将其简单分成表格制作、公式填充、函数应用、排序、分类汇总、筛选、图表、数据透视表,学生依据自身掌握知识水平,科学合理地选择其所需的学习内容,以此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

2.3教学内容开放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教学内容日渐陈旧,无法满足时代需求,需要不断更新视频教学的内容。教师需要熟知计算机最新发展技术的应用情况并能够有针对性地介绍,结合本学校教学的实际环境,最大限度地激发其学习兴趣。可以请专业老师对不同前沿知识点进行分析讲解、录制视频,极大程度地增强了课程专业性,并保证了教学内容的更新迭代。教师也可以采纳网络上优秀大学的公开课视频,截取相关教学内容,供学生学习。

2.4教学形式的虚拟化与现实化相结合

在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时,必须依托一个好的教学平台,可以使学生在自主学习时自由提问,并且和其他同学交流讨论学习,教师能够利用网络平台或者相应软件解答学生疑问,通过统计功能对学生课程学习的详细过程进行了解,为课程教学做好准备。学生掌握水平不同,可以有针对性地反复观看学习内容。网络视频的教学内容能够永久性存档,学生可随时随地查漏补缺。教师在课堂上对重点难点进行面授,与此同时,可以根据大众常见问题直接进行针对性辅导[6]。

3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际应用

笔者于2019年度两个学期,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堂上逐步进行基于“翻转课堂”的改革教学,效果较为显著。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一次理论实验,教师讲授为先,学生课后完成作业。这次教学模式的改革,课堂教学基本在机房完成,给予学生更多实际操作机会,从而增强其动手能力。首先,课前布置观看视频,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提出质疑和困难。针对学生的问题,以课堂演示的形式对重点难点进行讲解,逐一突破难点。鼓励学生多思考多动手,并在与学生沟通过程中更好地了解学生,鼓励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一个和谐轻松并且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其次,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检测学生的课前学习情况,留给学生充足时间去讨论、思考,最大可能地让学生发挥自身的创造性和主动性。给予学生最大的空间,鼓励学生通过网络获取答案。重点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学习能力以及自主寻求答案的能力。最后,对于实际操作环节的设计,针对学生的学习难点,进行项目案例训练。在实践环节中,鼓励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合作,多发现问题,主动解决问题,寻求多种方法多种途径解决问题。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以及提高学生综合实践的能力。在“翻转课堂”上,学生从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学习,学生在思考与不断创作中完成了本课程的学习,改变以往枯燥的学习模式,学生在课程中收获了知识,同时也极大了锻炼了主动学习能力。

篇4

中职院校的计算机课属于实践性较强的一门学科,对学生未来的生活和工作起到重要的作用,而计算机知识更新较快,对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对中职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探究,是中职计算机教师应该思索和实践的问题。

一、中职计算机教育的现状

目前,大多数计算机课程的教学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教师偏向于口头教授,而忽略了实践教学,未能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思想,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不理想。同时,在中职计算机教育过程中,教育目标定位不够明确。中职学生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中专学生,由于中专学生有就业需求,因此,在对中专学生的教育中,教师更重视教学的实践性,主要考试类型为上机操作,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基础理论的深入培养;另一部分为高校对口学生,他们的首要任务是参加高考,因此,教师自然地将教学重点放在了计算机理论上,主要考试类型为笔试,导致学生的操作能力不强,不利于未来的工作发展,明显地理论脱离实践,无法以实践去检验理论。

面对目前中职计算机教学存在的以上问题,计算机教师应逐条分析并解决,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地探究和更新教学方法。

二、创新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方法

1.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和吸收,长期以教师为主体的思想易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思想懈怠,无法真正获得知识,因此,中职教师在计算机课堂中,应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的平台。通过各种方式,例如,上台三分钟展示、教师学生角色互换、学生分组交流学习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寓教于乐,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在提前准备和讲解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经验。同时,教师也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在计算机课堂中,进行适当的引导,鼓励学生发现和创新,总结每节课所教授的知识点,有助于学生巩固计算机知识。

2.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效率

为了提高课堂效率,除了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外,教师还可以充分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例如,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等。启发式教学方式符合人的由感性到理性、由现象到实质的认识过程,启发式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便于鼓励和引导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案例教学法主要通过教师展示有代表性的案例,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讨论和分析,在情境中掌握知识、总结规律和要点,并创造性地将知识和实践相结合,从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例如,在学习计算机基础时,以往都是从学习计算机的基础硬件入手,实物演示流于形式,理论教学枯燥无味。此时运用案例教学,通过向学生展示计算机模型,引导学生对计算机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带领几位学生直接接触计算机模型。教师按照逻辑思维以及工作原理的步骤对计算机的各个部分进行介绍,简单明了地向学生讲授计算机系统的组成,从而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三、改革传统的考核方式

传统的考核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目前的教学需求,单纯的上机考试或者笔试都无法让教师充分地了解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计算机技能。而计算机一级考试综合了笔试和上机考试,结合计算机基础知识,学生通过计算机等级考试后,不仅获得了计算机操作能力,而且也获得了等级证书,提高了就业竞争力。因此,引导学生参加计算机等级考试是改革考核方法的一个重要措施。

总之,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教师应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针对目前存在问题,结合启发式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提高课堂效率,改革考核方式,为学生未来就业和发展提供便利。

参考文献:

[1]雷鸣.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

篇5

翻转课堂模式下的教学设计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从学生角度设计出更加易于理解的知识点,激发学习的情趣,促使学生积极思考练习。在视频制作过程中,考虑学生观看视频的情感因素,设计视频时长要控制在8~10分钟。利用翻转课堂实现差异化与个性化的教学原则,在进行学习设计时,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谈话等方式来了解学生计算机基础的基本学习情况。按照学生的知识掌握的情况,有梯度地设计教学任务,给基础较差的同学提供浅显易懂的实例练习,增强他们的自信心,给基础较好的同学提供有一定难度的实例练习,增强探索意识,提高创新和应用能力。为活跃课堂气氛,通过有效的课堂互动交流,有利于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质量。翻转课堂中教学反馈评价应用于教学的每个环节中,课前学习教师在线指导收集问题,课上现场交流观察中反馈问题,课后分析学生学习情况,采取辅导帮助。

2翻转课堂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以计算机基础进行教学目标的设计,课程的主要内容以Excel的学习为例。基本知识技能:通过对Excel应用软件的学习,了解Excel软件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和日常应用,采用理论讲解、实例训练、交流学习等方式,掌握Excel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包括电子表格的创建、保存及管理,单元格格式的基本设置,常用函数的含义及使用方法,图表的创建,美化表格并打印等。过程与方法设计:在课前学生先观看教师录制好的教学视频,通过视频按照操作完成课前基本知识练习。在学习中自主探索Excel软件的功能,自主学习过程中发现的学习问题带到课堂上,以小组方式展示交流讨论,巩固与强化训练。情感与价值观设计: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小组讨论交流培养学生沟通协调能力,有利于学生间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

(2)教学对象。调查分析运用翻转课堂模式开展教学,笔者所在高职院校学生大多对学习理论知识兴趣低,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自信心和上进心。针对基础条件比较差、学习主动性不高的问题,在教学设计中结合实际,以设计简单班级课程表格、值日表格等基础性实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学习Excel。

(3)课程内容。通过案例实施“学生综合信息管理表”,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由浅入深实施操作。①设计意图:学生综合信息管理表是管理学生基本信息的基础性表格,也是学生在校期间经常使用的电子表格,学生非常熟悉,每个班级都会有这样一个表格,了解Excel在学习生活中的应用。②课程目标:基本知识技能——可以针对课程涉及基本理论知识自学,观看视频自学Excel工作表的创建、保存及基本操作,掌握单元格格式的设置,电子表格美化并打印。过程与方法设计——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教师亲近教学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方便教学活动顺利进行。小组汇报总结,评价和反思教学的有效性、时效性。情感与价值观设计——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相互交流完成实例的练习,并按照学习要求完成小组作品,在作品展示中,提高表达能力,增强自信心。

(4)教学策略设计。①课前准备。运用集中练习了解学生整体的Excel操作水平。通过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以及对翻转课堂的了解。学习任务单贯彻整个教学过程,通过学习任务单明确学习目标。在制作教学视频与任务单时,考虑学生的差异化特点,有层次地设计好学习任务内容。②学生的学习活动。学生在任务目标的指引下,通过播放教学视频、练习例题完成课前自学任务。带着问题到课上与小组成员交流讨论,通过交流激发学习的兴趣,在教师的帮助下不断提高水平。③教学反馈与评价。通过课前自学,学生向教师反馈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过程中要多肯定学习的成果,鼓励学生多提建议。在课堂上,通过观察和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积极点评,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学习,优化学习的方法。教师在总结中,提出下一次学习的任务和目标。

3翻转课堂的作用

篇6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24-0085-02

Research on Effective Management of College Computer Public Basic Course in Classroom//HUANG Jinyan, FENG Zhong

Abstract Computer public basic course is a compulsory course of

general education among non computer students.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urse and put forward the strategy on class-room effective management base on three phases include before class, in class and after class.

Key words computer public basic course; general education; class-room management

1 前言

高校计算机公共基础课是面向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的通识教育必修课程,一般在大一第一学期开设大学计算机基础,第二学期开设程序O计类课程或数据库应用类课程。这些课程以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技能为教学目标,对普及和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计算机基础教育因实践性强的学科特点,其教学活动主要在机房开展,由于计算机中资料丰富,游戏、娱乐、视频等对学生的干扰比较大,这对计算机公共课教师的课堂管理提出挑战。计算机公共课教师只有掌握行之有效的课堂管理策略,才能保证课堂教学得以顺利开展。

2 课堂管理的内涵

课堂管理是课堂和管理两个词的组合。广义上,课堂泛指所有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场所。管理是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以人为中心的协调活动。然而,国内外目前对课堂管理的内涵尚未达成统一认识。一部分学者认为课堂管理应该侧重于对过程的管理。其中,胡森认为课堂管理是为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创造良好的环境的过程[1];琼斯认为课堂管理应该是一种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并使自我克制内在化的媒介[2];Lemlech J K强调课堂管理是一种可以开发学生潜能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有益的课堂活动,并可以使这种活动发挥出最大效能[3]。

另外一部分学者认为课堂管理应该侧重于对人,也就是教师和学生的管理。其中,Johson L V认为课堂管理是为达到教育目标而建立和维持的课堂群体(Classroom Management);吴清山认为课堂管理是师生遵循一定的准则,适当而有效地处理课堂中的人、事、物等业务,以发挥教学效果、达成教育目标的历程[4]。

因此,对于课堂管理,不应只局限于对学生课堂纪律和课堂行为规范的管理,更不要形成以教师权力为基础的课堂管理模式,要关注学生的需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目的是让教师和学生在和谐的环境中顺利开展教学活动。

3 构建高效的课堂管理策略

有效的课堂管理策略不仅仅只在课堂上,还应该延伸到课内和课外的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开展教学活动主要包括三个阶段:授课前准备阶段、授课中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活动和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阶段、授课后的总结反思阶段。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的课堂管理实施策略如表1所示。

第一阶段:授课前的课堂管理 授课前,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课前的课堂管理主要完成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优化教学设计,降低课堂管理难度。教学设计的质量高低直接决定了授课质量和课堂氛围的好坏。良好的教学设计指引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完成教学任务,课堂管理自然水到渠成。计算机公共课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特点,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活动。

在教学设计方面应注意,首先,要对学生开展计算机水平摸底考试并对成绩进行分析,了解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水平。教学活动设计必须有趣且分成不同难易程度的层次,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才会吸引学生去思考并完成学习任务。其次,要创设问题情境。以贴近生活的实际任务来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课堂气氛也就会活跃。

2)安排学生座位,创建互助小团队。可根据学生的测试成绩安排学生的座位,如第一名与最后一名相邻、第二名与倒数第二名相邻等,解决当学生人数较多时,教师难以全面辅导的问题,同时为学生间的互通和互助创造条件,建立良好的生生关系,也节省了教师考勤的时间。

3)认识学生,发挥期望效应。教师要做到能叫出课上每一位学生的名字,使学生有受到重视的感觉,同时提高课堂管理的实效性。公共课教师应注重发挥期望效应,对不同的学生都传递积极的期望,不要对学生贴上任何标签,避免惩罚学生,以鼓励为主。

第二阶段:授课中的课堂管理

1)组合多种教学方法,增强教学效果。学生作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多元的教学方法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途径。因此,根据课程实际需要,可以优化组合案例式、任务驱动式、小组合作式、启发式和讨论式等各种教学方法,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2)分组管理,提倡同伴效应。按照成绩或个人意愿将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小组,每组设有一个组长。要求每个小组在每两周内至少一次提出问题或解答问题,最高次数不限。教师对学生的解答情况进行点评,对于提问和答疑表现出色的小组和个人,教师应及时给予表扬,并作为平时成绩中的一部分。在小组中放大同伴效应,通过同伴的积极影响,带动其他学生一起积极主动学习。

3)行为监测,事前消解问题行为。在人数较多的课堂中,教师很难兼顾所有学生。采取基于指纹识别监控的管理系统,随时监测学生的计算机使用行为,获取整体学生的学习状态,提前发现学生的问题行为,从而主动采取措施而不是事后控制。

4)课前抽查,检验学习效果。教师有必要在课前对上次课的教学内容进行简短总结,随机抽取学生演示测试题的做法并记入平时成绩。通过这种展示方式,一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验,二是督促学生在课堂内积极实践。

5)学生深度参与,提升实践能力。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教师应尽可能把课堂还给学生,大胆走在学生后面,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课堂,最大限度减少多余的讲授,留给学生充足的实践操作时间。对于课堂内能够完成的任务,要求学生当堂提交任务,从而督促学生参与,使得学生从被动接受转为主动探究。另外,通过课程竞赛整合所学知识,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第三阶段:授课后的课堂管理

1)教学反思,促进良性循环。大量的教学实践表明,适时的总结、反思、沉淀是有效教W必不可少的,因此,教师在完成教学活动后,以学生小组为单位,收集学生对教学的各方面意见,及时反思并做出相应的改进。反思要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教学细节和学生的接受效果,及时改变教学策略、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进度等,以保证教学质量,有效地促进课堂管理的良性循环。

2)关注两端学生,避免学生掉队。从摸底考试可以看出,计算机公共课的学生基础差异比较大,课堂管理应注重基础好和基础差的两端学生。基础差的学生对教师教授的内容消化比较慢,尤其在教学内容前后关联或难度增加时,会失去信心,逐渐掉队。而基础好的学生感觉内容过于简单,逐渐脱离课堂。因此,关注两端学生是计算机公共基础课堂管理应特别需要注意的。

3)及时响应,解决学生的疑惑。教师通过布置课后作业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学生最需要教师的时候也恰恰是在课下完成作业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的职责是充当学生的顾问并在必要时提供帮助。因此,通过网络学堂、微信群等现代信息技术及时进行答疑解惑,在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下及时解决问题,无疑对增强学习效果有很大的帮助。另外,在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中,要保证至少8次作业的全批全改,详细列出学生的错误原因并及时向学生公布,以便学生进行改正。此外,要调动学生在课外自己经常进行实践,也可提供一些带有参考答案或讲解视频的作业及测试系统,让学生更多进行实际操作,及时了解自己的水平及错误所在。

另外,通过学科竞赛的方式,使学生全面梳理、整合、应用所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课程的兴趣,兴趣又促进对课程的深入钻研,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 结语

计算机公共课程的课堂管理应将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动深度参与和以教师为主导的学生行为的被动监测相结合,通过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的课前、课中、课后的课堂管理策略,最终实现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提升学生信息素养、思维能力和计算机应用技能。

参考文献

[1]胡森.国际教育百科全书[M].6卷.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0.

[2]琼斯.全面课堂管理:创建一个共同的班集体[M].方彤,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篇7

1.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

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反转了原来的课堂教学顺序,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时间都放到课下,所以能有效节约课堂的教学时间。传统的教学是将新知识放到课堂中来,然后课下去巩固提高,遇到问题时,到下节课堂再一一解决。而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正好解决了这一弊端。学生课下视频学习完新知识,就能发现不懂的问题,这样在课堂上逐一解决疑难问题,能让学生逐步提高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2.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自学能力

新型的教学模式可满足学生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要求,使得学生更加主动学习,对学习更加有兴趣。翻转课堂的教学实践使得课堂教学活动放在课外,学生能够自己安排学习实践,能够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这样能让学生更积极有效地提高自己。

3.有利于学生加强互动式学习,达到课堂教学目的

翻转课堂的出现,可让教师更自由地安排课堂教学内容,可以尽力安排如互动交流、小组讨论、一问一答等课堂教学活动,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多一些互动交流,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更能促进友好情感的建立,不仅营造了和谐活跃的课堂氛围,更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具体运行方法

1.微视频课堂教学的制作开发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时间,主要以微视频作为载体,通过精心制作的微视频传播课堂教学的主要知识内容,达到课堂教学实际效果。微视频的特点是简短精致,每一分每一秒都有学科知识的传达,时间稍长,会带来乏味之感。微视频需要教师精心制作,要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精心编排,把知识点的语言加以浓缩提炼,表述清楚。

2.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前自学

教师应给学生安排学习任务,为学生树立学习目标,正确地引导学生预习课堂新知识,在预习的基础上再配合教师提供的微视频教学,这样更能加深学生的印象,使他们更容易接纳吸收新知识,为课堂教学提供便利。

课前自主学习一直以来是非常重要的学习过程,在新的教学模式下,我们不应当遗漏关键的教学点,放弃应有的教学方法;应该将新的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结合,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为达到教学目标做贡献。

3.抓住课堂教学的有效时间进巩固已学知识

自学和微视频教学能解决大部分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但这还不够。教师要抓住课堂教学的有效时间,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学习成绩才是关键之所在。教师应通过收集学生在微视频学习过程中的疑问,提前设计好课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无论是问答互动还是小组讨论交流,都要突出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把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工作做到最好,让学生自主发现、讨论并解决问题,这样不但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也可增进彼此之间的友谊,还能锻炼合作能力,提高合作意识。

4.总结课堂教学过程,完善课堂教学模式

总结的过程是发现自身问题的过程,教师通过总结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能够更好地完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教师通过对课堂教学的回顾,能发现课堂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及时修改自己的教学计划,能够更好地完善教W体系。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计算机基础教学课堂中的应用,使得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更加得心应手,也使得教师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更为轻松。不过,虽然这种方式依然为大多数学生所接纳,但我们教师仍旧不能放松自己,要时刻学习新的教学方式方法,学习新的课堂教学知识,在教学实践中大胆改革教学内容,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

篇8

1.计算机基础课程的重要地位

在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任何专业都必须开设的课程,并且进行全省统一考试。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在学校接受计算机专业教育的先导课程,也是计算机应用的重要课程,着重于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技能,为学生熟练使用计算机和进一步学习计算机有关知识打下基础,对于学生掌握计算机技术、利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简单的理解就是,计算机基础不仅是一门课程,更是一个“工具”,是一个每名同学都应该熟练驾驭的“工具”。

2.原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2.1教师应考心理过强

由于计算机基础课程属于省级统一考试科目,学生考试成绩成为很多学校检验授课教师业务能力水平的重要标准。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应考心理过强,全部的精力都放在分数的提高上面。教学的目的已经偏离“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宗旨。

2.2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弱化

面对全省统一考试,教师与学生向分数全面倾斜的情况下,导致了很多学生高分低能的现象。很多学生在统考中成绩优秀,但在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过程中遇到计算机问题,仍然束手无策。学生不能学以致用,解决实际问题,即使成绩合格,甚至优秀,我们的教学也不算真正的成功。

3.课堂教学的改革措施

3.1资源利用合理化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计算机课程教学模式也应该发生变化。传统的黑板粉笔模式应该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基于网络的多媒体教学模式。为了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给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带来的弊端,我们可以引入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该系统是利用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立起来的一种新型教育平台,这是一种全新理念的多媒体应用软件。它不但能够实现传统教学的全部功能,而且还能实现传统教学所不能实现的独特功能,对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参与感、真正实现双向互动式教学、推进教学信息化有很大的作用。

3.2教学方法多样化

随着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计算机基础课堂教学面临着从内在理念到外在方法的改变。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内容、对象、条件等,应该灵活恰当的选用教与学的方法。

(1) 任务驱动教学法

让学生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带着任务学习,以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来驱动和维持学习者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因此,采用以学生发展为本,以“问题一一探究”为中心的“任务驱动教学法”,目的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和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参与协作意识和探索创新精神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实践操作能力。

在课堂教学的一开始就将任务布置下去,这样效果更好。因为在开始学习教学内容之前,学生还没有足够的知识和能力完成这个任务,因此在开始教学之前将教学任务布置下去他们就可以通过学习有关知识,获得能力,最后完成任务。教师在此期间不断关照所布置的任务,关注在完成任务过程中遇到困难的学生和内容难点,让学生带着任务学习,在学习中不断获得完成任务所必需的知识、能力等直至最终完成任务。对于学生来说,他只要接受教师在课堂中给予的一个个小任务,研究它、解决它、体会它、总结它,最终升华,就可以由简单的小任务上升到更高的层次。

(2) 分组练习教学法

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存在由于多种因素而导致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水平参差不齐,根据差异可按照学习水平进行分组学习,在教学的前期可将一些掌握较好的学生分成几组,掌握较差的分成一组,掌握较好的几组学生相互竞争,自我学习,掌握较差的一组在练习时由教师进行亲自辅导,排除困难。在教学的中期按照优势互补原则把班级成员进行重新分配组合,要在充分了解学生特点的基础上,尽量合理组成在协作、竞争等能力方面水平均等的小组,小组人数以4~6人为宜,一般选掌握较好、组织能力强的学生为组长,小组长不但要积极主动参与合作交流、讨论,协助老师落实小组任务,调动组员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还要经常组织开展组间竞赛活动等。在教学的后期对各小组进行测试,做到及时发现问题,逐一解决。

3.3问题设计趣味化

问题设计不当,学生学习起来目标指向不明,自然会影响到教学的效果。所以在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是十分重要的。如何设计课堂问题?首先,所提问题要难易适度。问题的难度应以水平较高的学生经过思考或讨论或稍加提示点拨可以答出为上限。但应该重点考虑中等水平学生,这样低水平的能有所提高,中等水平可以复习巩固,高水平的可以进行基础强化。其次,所提问题要围绕教学目标,切合学生实际,紧扣教材训练要点。第三,设计问题要面向全体学生,让答案具有多维性,力争引起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独立精神。这样的提问,既紧扣了教材,又给予了学生充分施展自己创造才能的机会,对于学生的自我锻炼、自我提高大为有利。 第四,科学地确定问题的指向,要问有所答。

3.4作业布置生活化

作业是学生学习基本材料后的实践材料,是学生巩固知识、形成能力的前提与基础。因此,课后作业的布置非常重要。

“生活即教育”,学生们的学习内容从根本上应该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作为课堂教学的外延,也应该是生活的外延。把作业仅仅封闭在课本内,一切为了课本服务,切断学生于社会、与家庭的联系是不可取的。因此,布置作业应该把知识学习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作业成为连接各科教学与社会生活的纽带,让作业生活化、社会化。

篇9

高效率的学习需要在特定的情境当中进行。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对于学生主动探索和建构知识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构建高效率的计算机课堂教学,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及专业问题的情境,将书本上的知识和生活实际、专业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例如,在探究“信息获取”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结合班级举行圣诞晚会,搜集一些与之相关的音乐、图片等,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然后便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去学习,这样便能够收到较好的效果。又如,在“Excel”表格格式化一节中,也可以让学生创设一个模拟某公司财务人员,美化一张公司财务报表的情境。这样做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便于学生集中精力,积极主动地去思考,逐渐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意愿激发出来。

二、了解学生实际,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时,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明确教学目标,这是开展有效教学的前提。很多学生对计算机的理论认知水平参差不齐,操作熟练程度也不同,这也就导致了他们的应用水平千差万别。教师教学时应先充分掌握这些实际情况,然后再结合计算机教学现实,制定出一个较为科学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提高他们的计算机素养。教师还要把握中职计算机教学的原则,这一原则就是“重基础、多理论;重理论、多操作的原则”,让学生切实地掌握计算机的一些理论知识,真正理解操作的具体涵义与流程,能够独立或者通过合作完成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实践,借助所学的计算机知识解决实际中的一些问题。

例如,在探究“Internet应用”一节内容时,教师先要让学生明确教学目标,进一步明确应用情境以及能力训练等方面的任务,让学生学会连接“Internet”,然后再安全获取互联网信息,让学生掌握申请电子信箱的技能,能够收发、管理电子邮件等。学生一旦明确了学习目标,在把握和利用Internet时才会更有“度”,这有利于促使教师的教学顺利地达到本节课教学的要求和目的。

三、合理运用教学媒体,提高课堂演示效果

多媒体课件集文字、图像、动画等信息为一体,能够给学生的视觉、听觉带来极大的冲击,便于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同时还能够将需要讲解的知识更加系统地呈现出来,为提高教学的效率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

例如,在探究《计算机组装与维修》中的“软驱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的相关内容时,如果仅靠言语传授,学生很难理解透彻,教学效果也不会理想。以往的教学经验也表明,大部分的学生理解本节课的内容都有很大的难度,尤其是对软驱的内部结构更是模糊。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把这节内容做成flas,然后再通过3D技术把软驱的内部结构清晰地呈现出来,再通过讲故事的形式把这一节知识传授给学生:赋予软驱灵魂,最后把软驱看成是―个现实生活中的人,把软驱出故障看成生病,通过软驱到医院看病的过程,来讲解软驱出现故障时需要维修的步骤。其中,软驱到医院看病的过程也就是故障排除的过程。这种新颖别致的讲解、立体的演示,再加上学生主动动手实际操作的过程,―个精彩的故事也就更加完整了,当教学结束时,学生大多能够基本掌握本节课的要点,既省时又省力,教学效果非常好的。

四、采用用先进的教字方法,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传统的教学理念已逐渐不能适应学生能力的培养与知识的构建。这就需要教师在计算机实践教学过程当中,结合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内容,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进行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法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强化学生的理论知识的补充等方面都是很有帮助的。在实训课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竞赛,将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实训后再由教师进行有效的归纳总结,并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这样能够进一步充实和完善学生的理论知识以及实践能力,促使学生尽快地掌握一些理论知识,熟悉操作技能。此外,计算机专业是一门发展速度较为迅猛,技术更新很快的学科。为了保证学生能够掌握一些较为先进、实际的技能,教学时,教师还需要注意产学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掌握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的同时,还可以有效地拓展、掌握一些最新的技能和知识,这样也能够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增加他们的就业机会。

总而言之,中职计算机课程集理论性与实践性为一体,学习起来较为枯燥,而高效率课堂的建立则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突出他们的主体地位。因此,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要加强对教学新思想和新方法的研究,传授给学生一些好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探索新事物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参考文献:

[1]谢凤玲.如何实现中职计算机课堂有效教学[J].中学英语之友:教育研究与实践版,2009(21).

[2]刘国强.浅析提高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23).

篇10

2011年,萨尔・可汗在TED大会中提出了翻转课堂的概念[1],指出了传统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今的教学需求,对于传统教学手段的改革迫在眉睫。

1 引言

《计算机基础》课程是高校教育中非计算机专业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性课程,又要具备操作计算机的基本技能。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计算机的普及率越来越高,各行各业对于职工的办公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学生在学习计算机的理论知识的同时,还需要加强实践动手环节,以培养适合当今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2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现状

对目前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传统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存在很多问题,主要如下:

首先,学生的计算机水平程度不同。现如今,随着机算机的普及,PCC已经进入了千家万户,因而,有部分家庭条件较为优渥的学生在大学之前就已经接触了电脑,有些甚至对于机算机操作已经很熟练了,掌握了一些基本的计算机技能;而部分学生由于一些现实条件,在入大学之前并未接触过计算机,对于计算机理论知识和操作的理解为零,从而导致教师在上课过程中,重难点以及课时不好安排的问题,对于基础较好的同学而言,过于基础的操作他们已经会了,如果上课讲的内容过于基础的话会影响他们的听课积极性,而对于基础差的同学而言,上课内容过于深奥也会导致他们无法理解相关的操作。

其次,教学手段陈旧,无法满足现今的授课需求。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以课程授课方式以课堂上教师讲为主,课下学生自主学习为辅。在课堂上,除了学生的水平良莠不齐之外,在课堂的内容讲解过程中,涉及到较难较深奥的问题,大多数学生无法立即掌握,因此需要课下花费时间进行复习和巩固,而对于高校而言,教师进行课下辅导存在着各种问题,因而,绝大多数的学生在课下学习的过程中,遇到问题无法及时得到解决,导致课程学习停滞不前,严重点的直接就影响了课程的后期学习。

然后,作业批改和反馈不及时,问题无法及时得到解决。在传统的教学手段中,在一个知识点讲解完成后,教师会布置一些相应的课下作业以帮助学生复习巩固知识点,然后到下一次上课的时候上交给教师。该方法虽然一定程度上确实有起到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的作用,但是,从学生完成作业上交到教师批改作业反馈问题的过程中,时间跨度较大,学生操作错误在当下无法很好地得到反馈,经过一段时间后再进行问题反馈,学生对于一些知识点已经有点模糊了,相关的问题解答印象也就不那么深刻,导致部分学生一些难点、重点并没有得到很好地巩固,从而影响了整个课程的学习。

最后,教学案例单一化,与专业和实际应用脱离。计算机基础课程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它的授课对象涉及到了多个专业,在当今的课程教学过程中,大多数的高校采取的是所有专业用共享同一套案例系统,然后,计算机基础在不同的专业中它的应用面是不同,如对于新闻专业而言,他们更注重于Word文档的排版,也就是长文档的部分,然而采用统一的教学案例会使得学生在学习完本课程后,无法清晰地掌握学习了这门课后,如何应用于实际的专业学习过程,从而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疑问,影响了学习的积极性。

3 翻转课堂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3.1翻转课堂概述

翻转课堂是对传统课堂提出的一种相对性的概念。它将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了转换,对传统的“以教师课上讲授知识为主、学生课下自学巩固为辅”教学模式进行了颠覆性的变革,主张“学生课下自主学习为主、教师课堂辅导为辅”的教学理念[2],如图1、2所示,为现今的教学改革指出了一条路。

3.2 MOOC平台的搭建

基于MOOC的翻转课堂需要将课堂教授的知识点以视频的形式呈现出来,以供学生课下进行自主学习。因此,要开展翻转课堂,首要任务就是如何进行MOOC平台的搭建。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一门操作性极强的课程,在课程知识点的安排过程中,以操作为主,穿插讲解相关知识点,避免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因为内容过于理论而无法坚持下去。然后在一个大大知识点的讲解过程中,化整为零,即一个知识点拆分成若干个更小的知识点进行内容设计,然后针对每个小知识点录制相对应的教学视频,教学视频中除了知识点的讲解和操作外,也要把教师放入其中,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课下进行自主学习。

3.3 线上完成作业

由于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操作性强,因此一般教师在布置课下作业的过程中,大多为操作类型的作业,而这种情况就会导致部分学生偷懒,通过拷贝其他同学的成果来应付交差。因此,为更好地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可以进行线上完成作业的形式,老师可以将作业穿插到短视频中,学生在学完一个知识点后立马进行相关的操作练习,帮助学生更好地的掌握相关的知识点。除此之外,线上完成作业学生当场就可以提交查看自己的完成情况,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该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以便于学生合理安排学习时间,也帮助教师减轻了教学负担。

3.4 课内答疑互动

翻转课堂最大的特点就是课堂不再是讲授知识的地方,而是师生之间进行讨论、交流以及知识点巩固的地方。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以及对线上作业的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将学生出错率较高的知识点或学生提出的问题在课堂上进行重点的讲授及讨论,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巩固重难点知识点。除此之外,还可以进行分组学习,课下互帮互助,课上以小组为单位提出问题,这样更好地的利用了课下和课堂的时间。

4 翻转课堂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应用存在的问题

4.1课堂教学内容的设计与组织

要开展“翻转课堂”的教学改革,则需要重新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与组织,每一块知识点内容如何高效地组织和设计教学视频均需要进行大量的调研和讨论。计算机基础课程的主要内容有计算机基本概念、操作系统的使用、Word的使用、Excel的使用、PowerPoint的使用、计算机网络知识等部分,以Word的基本排版为例,在设计该部分知识点的教学内容时,可以从页面布局、字体设计以及段落设置三部分入手,每部分单独录制一个十分钟左右的视频,具体的内容设计如表1所示。

4.2 线上教学平台的搭建

要开展“翻转课堂”的教学改革,则必须搭建一个线上平台,可以选择现有的MOOC平台,如中国大学MOOC(慕课)等。但是,不同的高校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不同,因此,需要针对所在高校的实际教学要求设计与制作满足需求的视频,这就要求课程组的教师对于如何制作MOOC有一定的了解并掌握一些软件的使用。

4.3教师能力要求的提升

要开展“翻转课堂”的教学改革,则对于授课教师的教学水平要求大大提升了。授课老师需要了解与MOOC相关的知识,了解如何线上布置任务以及查看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同事,在课堂内容组织上,教师不单要掌握该课程的知识要点,如何高效地设计组织课堂内容对于授课老师的教学水平要求提高。

4.4 学生自主学习的普及

要开展“翻转课堂”的教学改革,必须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课下自主学习是该教学改革得以开展的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是该教学改革需要考虑的问题。根据学生实际的学习能力,指定相关的方案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自觉开展课下学习,

5 总结

基于MOOC的翻转课堂在计算机基础中教学改革的应用,初步探索是可行的,在一定程度上也解Q了现下的教学问题,但是由于教学团队水平以及授课对象素质等各方面条件的制约,有关于翻转课堂在计算机基础中应用研究还需要深入探索。

篇11

进入新世纪,素质教育改革全面展开,这对于我国中学教育的教学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中学教育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基础性必修科目,学生如何学好这门课程成为学校教学的目标之一,本文旨在探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现状及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1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现状

在中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过去教师在讲台上扮演“主角”,或在理论课上用传统的填鸭式和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被动地接受计算机的基础理论知识,或在实践课上教师演示,学生依样画葫芦。由于初中学生不同于普通的高等教育的学生,信息学习能力较差,而且自主学习能力更欠,这样陈旧、落后的教学模式直接造成学生课堂兴趣下降、能力形成较慢、对知识点消化和吸收较差、自控能力也较低;此外,教了解学生实际感兴趣的事情了解得不多;教学内容常常离学生生活十万八千里,学生在课堂上普遍感到枯燥乏味、沉闷无兴趣、提不起上课的尽头,这不但影响教师教学水平的发挥,学往往只偏重于考试重点教学,并没有注重对学生实际应用水平的培养,这往往让学生陷入了虽然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这个课程,但学完后还是不会“应用”的尴尬境地;同时,教师疏于与学生进行互动教学的机会,只按照教学大纲和自己备课草案的内容来讲授知识,几乎不而且也让学生不由自主地产生厌学的心理,形成恶性循环,将会产生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大多数学生对常用办公软件和一些基础工具软件的学习不感兴趣,教学效果不佳……计算机应用能力是现代人的生活和工作的基础,继续维持这样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2 提高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对策

彻底转变传统的计算机应用教学模式,采用多维互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能力。教师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计算机应用作为实践性较强的教育课程,要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相结合,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从转变教学角色做起,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引导学生利用包括网络搜索、多媒体视频、同学间互动讨论等各种自主学习渠道和形式,自主地探索学习,让学生掌握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基本规律、各类办公软件的应用方法及操作要领和一些简单程序的编写技巧。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驾驭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下学生的积极性,用启发式和发问式的方式对学生提出本节课的任务即要解决的问题,对学生完成的作品要毫不吝啬地加以评价和赞扬,让学生提升自信心和积极性。教学中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过互助讨论、网络搜索、主动疑问等方式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学生能够逐步学会自主学习、培养团队协作探究精神,真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能力。

用教师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教师要设法提升自身的人格魅力,教师要在课前提前到达教室,可以讲一些课外笑话,用幽默而充满哲理的语言烘托出教学的氛围,让学生们都能喜爱计算机教师,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维互动营造出和谐的师生关系,进而缩短心灵距离;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让学生从教师身上看到自身人格的魅力,增加学生对自己课程的认同与满意度,提高学生对教师讲课的共鸣与学生听课的热情度,进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加强创新,注重实践。教师在计算机应用课上要引导学生自觉利用课堂的实践机会提高自己动手操作的能力。教师应当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新理念,因材施教,照顾好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能力,并一视同仁地对待所有层次的学生。同时,教师要注意抓重点、抓主要矛盾,尤其是讲课时,不能重复,要时刻激发学生的激情、主动性与创造性,让他们都能跟着自己的思路走,学会精讲精练,强化学生对计算机应用知识的巩固。比如在学习word、excel、powerpoint对文本的编辑方法、powerpoint的超级链接、动画效果的设计等关键内容时,教师要对此讲深讲透,让学生在探究完成后能熟练掌握,尤其是word对特定文本的编辑方法,方法

篇12

2.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过多地注重课堂教学,而忽视上机操作,为学计算机而学计算机,都会导致教学效果不佳。有的学生上课认真听讲,上机时也能完成各项实验任务,但是遇到实际问题仍然解决不了;而有的学生则因为要用计算机完成某项任务,于是便很快地掌握了相关的操作技巧。

此外,长时间上计算机基础理论课会让学生感觉到单调乏味,接触不到真实的操作会使其产生抽象的感觉。

3.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由于信息技术广泛渗透到各个学科领域,计算机应用基础对于各类专业的学生来说更是计算机的入门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强调了计算机基本技能训练和新技术的使用,强调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如熟练的键盘汉字输入和文字处理能力、数据处理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发送和信息能力,等等。

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的熟练程度,即应用能力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其他计算机专业课程。因此,我们应把计算机基础作为中等职业学校学习的一门重要课程,并且注重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4.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内容日新月异,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内容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从最初的DOS系统到Windows,涉及的应用软件知识也越来越多,而以前被称为“基础”的那些知识,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已经变得不再是基础。随着新的理论和技术不断涌现,教师应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学习课程体系中所要求的教学内容,从而适应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

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教学改革思路和方法探讨

1.我们应从学生的角度在备课时注意备学生。学生作为知识的接受者,对知识的接受程度取决于他们原本已经拥有的知识量,在这样的基础上学生才能接纳新的知识。如果教师不考虑学生当前所拥有的知识储备量,即使把课上得再漂亮,学生也接受不了,这样的课程只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到最后只会让老师和学生都一无收获。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应多想一下学生的接受能力,在学生的立场上,把学生的知识水平考虑在其中,准备一堂简单而精彩的课程,让学生听完后有收获,那么你的教学目的就达到了。

篇13

An empirical study of flipped classroom in teaching of computer basic course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han Haomin

(Zhejiang Technical College of Posts and Telecom, Shaoxing, Zhejiang 312016, China)

Abstract: Flipped classroom is one of the hotspots in current domestic education research. With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 industry, there are many new features in the teaching activity composition elements.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new features of the teaching elements and solve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teaching of computer basic courses, the teaching model of flipped classroom is introduced, and applied in the computer basic course teaching for experiment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practice shows that the flipped classroom teaching model effectively solves the problems in the course teaching and provides reference for the teaching reform of the similar courses.

Key words: flipped classroom;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teaching elements; computer fundamentals

0 引言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强调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鼓励发展性评价,探索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新模式[1]。信息技术正在成为教学根本性变革的主要推动力。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形式,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翻转课堂”源于萨尔曼・可汗一个偶然的教学方式,后经可汗等人的试验推广发展为今天意义的翻转课堂[2]。2011年翻转课堂进入中国后,广大教育工作者对其进行了本土化研究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对提高课堂效果起到了积极的意义。

1 教学要素概述

教学活动包括学生、教师、教学环境、教学设备、教学方式等多种要素。随着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教学活动的组成要素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

1.1 学生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

由于各个地区经济水平有差异,计算机网络及多媒体教学设备普及程度不同,导致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特别是信息技术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差异更大。因此,“一刀切”的教学活动组织形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实的需求,“因材施教”、“个性化”教学的需求日益凸显。

1.2 教学环境网络化

目前,随着计算机网络与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普及,教学活动的环境也在发生着深刻地改变,特别是云计算、云课堂、大数据的应用,使教学环境的网络化趋势愈发明显。在教学活动中,W习者借助网络教学资源获取知识,并借助计算机网络或者移动网络就自己在知识建构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向教师请教,接受教师的启发和个性化指导。

1.3 教师角色明显改变

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主导着整个教学过程。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重大转变,成为了指挥者、管理者、促进者和信息提供者等各种不同的角色,引导着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真正成为演员,尽情施展自身的才华。教师借助计算机网络搭建实验环境,给学生提供学习活动的任务和素材,并协助他们解决问题。因此,对教师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全局的把控能力要求更高,对信息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要求更强。

2 翻转课堂

2.1 翻转课堂的含义

翻转课堂又被称为“颠倒课堂”[3],是指应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等手段将传统教学模式中的教师课堂讲述知识点,课后学生完成家庭作业的过程颠倒过来,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教学流程,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提前至课前完成,课堂上师生交流解决学生问题。翻转课堂是对传统教学的翻转和颠倒。它与传统教学相比,具有突破传统课堂局限、重构教学结构、体现教学新理念的优势。翻转课堂已成为全球教育界关注的教学模式。

2.2 翻转课堂的优势[4]

⑴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翻转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借助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源(包括微视频、电子文档等)自主完成知识的吸收,在此阶段,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不断加强,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⑵ 有助于个性化教学的实施。教师可以借助网络化的课程教学平台为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任务,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教师可以“因材施教”,更加有助于学生的成长。

⑶ 有助于构建和谐课堂。课堂上主要是师生交流互动,教师协助学生解决课前学生过程中存在的困难。教师设计形式多样的课堂组织形式,推进师生互动,切实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

3 翻转课堂在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实践

3.1 课程现状

计算机基础是高职所有专业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重在培养学生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和基本信息素养。但是,目前的课程教学面临很大的困境。

⑴ 学生基础不平衡,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5]。

⑵ 教学资源比较单一,学生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课下学习时间投入不足。

⑶ 许多教师以计算机等级考试为目标展开教学,导致学生知识受限,能力培养严重不足。

针对以上情况,笔者提出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引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3.2 实践应用

在总结他人研究基础之上,笔者构建了翻转课堂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应用模式,分为课前、课堂、课后三个环节实施。

3.2.1 课前

⑴ 教师制作学习资源

在课前的环节中,对教师而言,主要是制作形式多样满足学生学习的教学资源,这些教学资源主要包括微视频、小测验案例和学习任务书。

微视频是学生主要借助的学习资源。因此,微视频的制作要力求简洁清晰、重点突出,能够吸引学生自主学习。微视频的长度一般不超过15分钟,以知识点的讲解为呈现方式。

小测验案例主要是检测学生对微视频中所讲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要求能够在线及时评测,给出学生明确的结果。

学习任务书是明确学生课前学习应该掌握的知识点以及课堂上对知识点检测的方式,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做到有的放矢。学习任务书设计的优劣对学生学习新知识影响也比较大,因此,任务书设计应该简洁明了,清楚地告诉学生课前的学习应该掌握什么。这些学习资源要通过合适的方式提供给学生。

比如,在word部分“邮件合并”小节教学中,课前我们提供的学习资源有微视频、教学课件、测验小案例和学习任务书,这些教学资源借助课程教学平台,并推送至学生移动客户端。我们采用的课程学习平台是玩课网,当然像Moodle教学平台也是不错的选择。微视频主要是讲解邮件合并功能的概念、使用对象、邮件合并的方法和测验小案例的操作方法。测验小案例是两个相对简单的使用邮件合并功能完成的案例,加深学生对邮件合并功能的使用。学习任务书是明确学生的学生要点和学习方法,如表1所示。

⑵ 学生吸收新知识

在课前的环节中,对学生而言,主要是借助教师的学习资源完成新知识的吸收。学生观看微视频和教学课件,了解基本的概念和操作方法。同时,参考测验案例视频完成测验小案例。课程教学平台玩课网可以完整地记录学生观看视频的时间、次数,通过这种方式督促学生的课前学习。

3.2.2 课堂

课堂教学是知识的内化阶段,主要是检验学生课前学习的效果,使学生真正掌握课前所学知识,并内化为自身知识和技能。这个环节,教师可以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比如小组讨论、演示汇报、随堂检测、指导讲解等。这个环节对教师而言也是最难掌控的,因为会有各种突发状况,因此,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做好各种预案以应对各种情况,保证教学过程顺利推进。

⑴ 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的组织形式能够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并能活跃课堂氛围。比如,在《演示文稿》制作一节中,我们课前给学生布置的任务是制作一款手机新款会的演示文稿。课堂分小组进行讨论,演示文稿制作的思路、插入的多媒体素材、使用的动画效果、表现的形式等,在小组的讨论中,理解演示文稿的制作思路和功能的使用。

⑵ 演示汇报

小组讨论的成果要进行交流, 成果交流的形式多种多样, 可以是汇报会、 辩论会、展览会、小型比赛等[6]。比如,在“演示文稿”制作一节中,小组讨论并分工制作完成后,由团队小组成员在课堂上演示汇报个人制作的思路,用到的技巧和功能,最后由教师和同学评委一起为学生打分,学生掌握了演示文稿制作方法的同r也锻炼了交流和沟通能力。

⑶ 随堂测验

随堂测验可以清楚地检测学生对课前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比如,在“计算机硬件认识”一节中,我们在课程教学平台的测验系统中设计了测验试题,主要是计算机硬件的组成、性能指标等知识。在规定时间内要求学生完成测试题目,及时在线评分,测试结果基本体现了学生对计算机硬件知识掌握的情况。

3.2.3 课后

课后教学效果的反馈及教学过程的反思也是课程教学的重要一环。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将课堂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给老师,另一方面,教师要反思教学过程的不足和需改进的地方,争取在以后的教学中避免这种情况。我们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开通了课程QQ群、微信聊天群以及课程教学平台上的聊天室,通过多种途径与学生交流和沟通,有效地延伸了课堂教学,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可通过多种途径新的学习资源和学习任务。

4 实践的反思

4.1 课堂组织形式要多样化

课堂主要是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由于大部分学生对知识已经有初步的了解,为避免学生出现懈怠情形,教师要采用更加多样的课堂组织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效果。

4.2 加强教师教学技能培养

课前学习的效果有时难以明确衡量,е驴翁贸33鱿帜岩栽ち系淖纯觥U舛越淌μ岢隽烁高的要求,特别是较强的课堂把控能力。教师要做好多种预案,以应对可能出现的意外状况。因此,要加强对教师教学技能的培养,特别是应对突发状况的处理技巧。

4.3 翻转课堂有其适用的局限性

翻转课堂并不是对所有知识点都有明显效果,特别是对较强逻辑思维的知识。因此,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具体的情况灵活处理,可以采用“半翻转”的形式,教师当面讲授部分难度较大的知识,学生自学其他内容。

4.4 课前准备要充分

课前准备过程的充分程度是翻转课堂能否顺利进行的保证。对教师而言,学习材料的制作要细致美观、简单明了,形式丰富多样,尽量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任务的布置要明确,让学生的课前学习做到有的放矢。还要注意教学资源需与翻转课堂的教学内容相匹配[7]。对学生而言,要认真学习课前学习材料,真正领会掌握新知识。

5 实践的效果

翻转课堂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实施近两年,课程教学取得了明显效果。首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明显提高,课堂的参与程度比之前大大改观。其次,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操作技能都有明显进步,参加计算机技能竞赛的成绩和计算机等级考试的成绩大幅度提升,通过率高出浙江省平均成绩近二十个百分点。因为对翻转课堂的探索很有意义。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Z],2011.6.

[2] 朱宏洁,朱S.翻转课堂及其有效实施策略刍议[J].电化教育

研究,2013.8:78-83

[3] 简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认识误区及对策研究[J].教育探

索,2016.2:134-136

[4] 金燕.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研究――以《计算

机应用基础》课程为例[J].职教论坛,2014.23:55-58

[5] 兰春霞.基于翻转课堂的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实证

研究[J].职教论坛,2015.23:73-77

[6] 刘桂花,陈智敏.翻转课堂在高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中的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