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初中男生青春期教育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初中男生青春期教育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初中男生青春期教育

篇1

新时期下的农村初中男生,由于缺少系统的青春期教育,很多出现了心理问题,有的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给家庭和社会都造成重大负面影响。因此,对农村初中男生进行系统的青春期教育,是时展的必然要求。学校是教育主阵地,教师需要端正认识,科学选择教育内容,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为切实落实相关教育措施做出自己的努力。

一、走出认识误区,认识到农村初中男生青春期教育的紧迫性

初中男生进入青春期,有了性的萌动,这都是极为正常的事情。学校需要进行针对性的调整,即使没有相关课程设置,生物教师、班主任和校医也应该有教育的责任。农村家庭中,很多学生的父母都外出打工了,于是他们成为留守儿童。这种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特别是处于青春期的男生,由于没有父母管束,在冲动心理作用下,很可能会通过不正常渠道探知性体验。这当然是非常危险的。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学校需要加强教育,从正面进行施教,给学生以关心,培养其健康心理,这样才能有效保护他们。

二、选择适当内容,提高农村初中男生青春期教育的针对性

农村初中学校教育教学条件有限,青春期教育并没有专业教师,一般由生物教师和校医承担这项任务,班主任也会参与其中。为了提高农村初中男生青春期教育的针对性,教师要注意筛选相关内容。根据我们学校学生的实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虑。

首先是青春期性生理教育内容。教师要让学生懂得生理发育的基本特征和生理功能,正确对待遗精等现象。其次是性心理教育内容。要让学生掌握性心理的特点,消除因生理成熟而产生的心理困惑,懂得关于人的社会化,培养健康心理。再次是性道德教育内容。要让学生明白人的行为与动物行为的区别,要让学生了解青春期性道德的主要内容和要求。另外,还要适当讲解异往的注意事项,还有法律层面的知识。只有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青春期教育,才能让学生建立道德观念。

三、促使家校联合,实现农村初中男生青春期教育的多元性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深远的。在农村,家长大多对孩子青春期教育存在模糊认识,其教育方式也存在问题。还有相当数量的父母远在外地打工,对孩子青春期教育几近空白。因此,教师需要与家长进行良好的沟通,要让家长负起一定责任来。不管家长身处何地,都不能忽视孩子的青春期教育。现在的孩子性觉醒较早,家长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在适当的时候给孩子传授性知识,注意自身性别教育。家长还要信任孩子,不可对孩子横加指责、挑剔,要学会做他们的思想工作。

学校方面要与家长建立多种沟通渠道,要将学生青春期教育制度化、规范化。教师要与家长交换信息,针对学生特点展开个性化教育。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关心学生的心理变化,要注意消除可能存在的不良影响。学校还要建立心理辅导室,并配备专业教师对学生的异常心理进行必要干预。现代信息技术早已进入课堂,学校也可以通过网络信息平台向学生传播青春期教育信息,为学生排忧解难。

篇2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的被试是北京市右安门外国语学校2015年9月份在校的全体学生。学生中年龄最大者17岁,最小者12岁,男女生年龄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 问卷的设计

问卷包括两个部分:一般性知识调查问卷和青春期性心理健康量表。其中一般性知识调查问卷为我校教师自主设计,并经过相关专家讨论,以及预实验调查后进一步完善而成;青春期性心理健康量表由西南大学心理学院郑涌、骆一编制,主要用于针对青少年青春期性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经研究证明,该量表的Cronbacha系数为0.822,重测信度系数为0.856,分半信度系数为0.759,说明该量表有较好的信度与效度。

1.3 实施问卷调查

我们采用了上述两种问卷,对全校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施测前由培训员讲明测试的目的和意义,得到同学们的知情同意与合作后,学生均匿名填写。填写时座位分开,避免干扰,对个别不理解者予以中性解释,测试完毕后统一收回问卷。

1.4数据处理工具

对于一般性知识调查问卷,我们采用百分比数据统计;对于青春期性心理健康量表,我们采用SPSS18.O统计软件进行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检验水准α=0.05,以P

2.结果分析

本次研究参与调查的三个年级学生比例近似为1:1:1。我们利用周五下午班会时间,在全校13班共发放问卷367份,回收有效问卷361份,有效率达 98.3%。

2.1对基本性生理知识的了解

中学生们对基本性生理知识的知晓率较高。首先,对“遗精”现象,除个别学生认为遗精“是一种病”或是“因为品德不好”所致外,大部分学生有正确的知识,特别是男生;但是女生中有26.8%的人不知道什么是“遗精”。其次,有关“月经”现象的知晓率:男生为68.2%,女生为”97.3%。可见被调查学生对本性别的基本性生理现象有较好的了解,但对异性则相对缺乏了解,P<0.01,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涉及到较为敏感的“”()现象,学生们的认识就比较混乱,不少学生持有不正确的看法,其中女生“出错”的情况比男生多,但P>0.05,男女生差异不明显。不同年龄阶段被试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其排序为初一组<初二组<初三组,这可以看出年龄越大,了解的生理知识也越多,P<0.01,差异显著。

2.2对性病知识的了解

被调查学生对各类性病知识的了解存在很大差别。其中对艾滋病的知晓率高达95%,对一般的性病,如淋病、梅毒的知晓率略高于70%;对于其他几种也较常见的性病(生殖器疱疹、扁平湿疣、尖锐湿疣等)的知晓率低于40%;而对于中国发病率非常高的乙肝,只有6.7%的同学知道其能通过性渠道传染。比较起来,女生的性病知识要差于男生,P<0.01。相对于不同年级P>0.05,说明在自然成长过程中,对性病的了解水平差异不显著。

2.3对避孕措施的了解

大多数同学听说过一些社会上比较流行的现代避孕方法,如:男用、口服药,男性绝育和女性绝育等;但他们对安全期和体外排精等传统方法则了解较少。其中有10%左右的同学,不但知晓而且了解一些避孕措施的使用方法。相对来说,对紧急避孕方法的知晓率比较低。对于的作用,89%的同学知道其有避孕的作用,但知道其有预防性病作用的比例只有60%,女生仅有36%。总体看,对于避孕知识,男生掌握的程度要高于女生,P<0.01。对不同的年级来说,了解的避孕作用初一68%,初二67%,初三74%,P>0.05,差异不显著。

2.4性知识来源

学生获得性知识的主要途径依次为(以选择多少,而非重要性排序):报刊杂志书籍、电视广播、学校教育、同学朋友、父母、看展览、医生、录像厅录像带(光盘)、互联网。但如果按学生选择的重要性排序为学校教育(31.9%)、报刊杂志书籍(19.3%)、同学朋友(11.4%)、父母或电视(各7.6%)、录像带光盘(3.2%)等。分性别看,男、女生的差别是:男生更多地选择了同学朋友、录像厅录像带(光盘)及计算机互联网等作为其性知识的来源,而女生则更依赖于学校教育、报刊杂志书籍、父母和广播电视。显然,与男生相比,女生的知识来源更为集中,并且父母作为教育者的重要性对她们较之男生更为重要。

2.5对了解性知识的期望和态度

有近36%的学生希望自己目前对性知识能够有“较多了解”,选择此项的男生比女生多;而希望“略知”的学生超过了半数(55%以上),女生比例更高一些,持“不想了解”和“无所谓”态度的男、女生,均在10%以下。在对未来恋人性知识的期待方面,不但很多男、女生希望对方性知识了解得较多,而且绝大多数(95%以上)的被调查者都认为:无论男性还是女性,婚前了解避孕知识不是“不纯洁”的表现。

2.6爱恋异性的经历

被调查的男生和女生1/3以上的人有过爱恋异性的经历,其中男生比女生更普遍。具体看:(1)一多半的人有过至少一次爱恋异性的经历,其中男生的分布是:有过一次爱恋异性经历的占30. 6%,一次以上的占33.5%,而没有过的占35.2%;相应的比例在女生中分别为26.2%、27.1%和46.7%。(2)与异性有过拥抱、接吻、的比例,男生分别为26.1%、20.0%和4.2%;女生分别为23.4%、19.6%和0.6%;任何行为都没有的男、女生分别为69.0%和72.0%。(3)分年级来看,年级越高,有过相应经历的学生比例越高。对第一次时未采取避孕措施的原因,主要的回答是“突然发生的没有准备”、“双方都不想用”和“不好意思去买”。有时不愿采取措施的原因,主要是“没必要”、“不自然”等。从这些个案看,学生在偶尔发生、特别是首次时,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对怀孕和避孕等问题并没有经过认真的考虑。

2.7所希望的获得性知识的渠道和性教育方式

学生们希望获得性知识的渠道,按照重要性排序,依次是学校教育(39.9%)、父母(10.9%)、报刊杂志书籍(10.1%)、医生(7.8%)、同学朋友(4.8%)、电视广播(4.6%)、录像厅录像带光盘 (2.5%),其余各选项均低于2% 。

3.启示

3.1中学生的性知识存在缺欠,对性病及其预防知识认识有“误区”,对避孕措施的了解程度显现很大差别。目前的学校和家庭教育满足不了学生们的客观需求,其现有知识来源与渠道存在各种不足,使得部分学生在与性有关的问题上产生了困惑和问题。改革教育内容,选择适宜方式,是青少年性教育中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3.2学生与家长(教师)之间存在“代沟”。尽管学生对从学校和家长那里获得知识与帮助报有很大的期望值,但在现实中他们与教师和家长在有关性的问题上沟通不够,特别是涉及到个人敏感、隐私的问题,学生对家长和教师缺乏信任。

3.3中学性教育的内容,不仅应包括传授知识、传递信息,而且还应包括健康性心理的塑造、科学性观念的确立、正确处理两性社会交往关系以及规避危险行为能力的培养等。

3.4对于中学生的性教育应该是多渠道的,鉴于学生与父母和教师的沟通存在问题,而比较信任同龄的同学、朋友,在加强对教师和家长教育、培训的同时,还可以考虑引入同伴教育等适宜、灵活的社会干预方式。

4.全员教育与心理咨询干预

4.1.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各方面通力合作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青春期性敏感问题教育研究团队,定期召开学校领导、研究团队、班主任和家长会议。大家统一认识、明确此项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学校多次派出研究人员参加荷兰性教育专家、国内知名心理专家辅导的学习交流会议,购置最新的性教育书籍和资料,完善了心理咨询室的硬件设施。学校涌现出校长办公室、政教处、团委、教科研室、年级组、教研组、心理咨询室、医务室人员通力合作、全员教育的研究氛围。

4.2培训教师和家长

调查表明:只有6%的学生认为性知识是来源于家庭的。这个数据表明家庭对孩子性知识的教育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但对孩子来说,家庭是生活的主要场所,父母是第一任老师。家长性观念的落后,性知识缺乏,在教育孩子方面就显得力不从心。通过调查我们也发现约有40%的中学生希望从学校教育的正规渠道中获得性知识。学校里的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开展性教育。另一方面教育工作者对性知识的储备不足又是我们进行青春期性敏感问题研究时遇到的困难。针对这样的现状,我们首先让科研团队的老师首先培训其他老师和家长,希望形成教育合力。

4.3利用学科课堂讲授性知识

2.5对了解性知识的期望和态度

有近36%的学生希望自己目前对性知识能够有“较多了解”,选择此项的男生比女生多;而希望“略知”的学生超过了半数(55%以上),女生比例更高一些,持“不想了解”和“无所谓”态度的男、女生,均在10%以下。在对未来恋人性知识的期待方面,不但很多男、女生希望对方性知识了解得较多,而且绝大多数(95%以上)的被调查者都认为:无论男性还是女性,婚前了解避孕知识不是“不纯洁”的表现。

2.6爱恋异性的经历

被调查的男生和女生1/3以上的人有过爱恋异性的经历,其中男生比女生更普遍。具体看:(1)一多半的人有过至少一次爱恋异性的经历,其中男生的分布是:有过一次爱恋异性经历的占30. 6%,一次以上的占33.5%,而没有过的占35.2%;相应的比例在女生中分别为

学科教师结合自己学科的性质和内容,设计有相关性的教学案例,讲授青春期性心理和性伦理、性道德等基本知识,使学生能正确地适应青春期的身心变化,能够理智地对待性等问题,明白爱是性生理和性心理的统一,爱是自然和社会的统一,爱是权利与义务的统一。例如生物老师在课堂上针对青春期男女生的生理发育特点、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卫生保健、生殖与生命的奥秘,并针对中学生青春期出现的一系列新情况,如月经、遗精等生理现象给学生以正确的指导,帮助学生了解艾滋病、性病的危害性及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语文学科渗透侧重从阅读理解作品的角度引领学生对爱情友情等认知和理解;政治历史学科侧重探究生命的社会属性;思想品德老师重点从伦理道德角度对性道德进行专题讲座引导;医务室的老师在学生身体不适时寻求帮助时耐心的解释……。

4.4德育处利用学校广播、宣传栏等宣传工具向学生介绍青春期生理、心理发展的实质和规律

德育处利用优美的声音、图文并茂的专栏宣传,使中学生正确了解自身发展的规律。懂得性器官的结构和功能,了解性发育的自然进程,从而对青春期的生理变化有科学的认识和充分的心理准备,破除愚昧落后的性观念,如对性的不适感、神秘感、罪恶感、压抑感等。消除那种对自己生理心理变化的恐慌、惶惑和焦虑,改变对性和愚昧无知和自我启蒙的状态,预防青春期性器官疾病和性心理疾病。

4.5年级组利用班会、团活动对中学生进行性道德观念教育

年级组在学校统一部署下,通过班会、团活动等形式,让学生认识人的性心理和行为的社会性,正确对待生理性冲动,理智地对待自己的欲念和愿望,分清友谊与爱情、美与丑、荣与辱,培养学生的自尊、自爱、自重、自制、自强的情感和意志品质,加强青少年的人生观教育、理想教育和性道德教育,使他们明白的道德责任,和谐健康地与异性同学交往,把放在人的生活和事业的恰当位置上。

4.6 心理老师的专业素养和咨询技术是我们开展性敏感问题的重要保证

我校心理老师担负着对学生家长及全校老师性敏感问题教学辅导和培训责任,同时也承担着对校全体学生的心理咨询与团体辅导工作。自心理咨询室创立以来,心理老师开办我校首条心理咨询热线,为广大同学提供专业的、及时的、隐私保密的心理呵护。根据工作的需要,她不停地学习,借鉴国内外专家的研究成果,还编撰了“性健康教育敏感话题”的校本教材,以满足青春期孩子们的迫切需求和与同行交流。

5.展望未来

初中生性敏感问题的研究是我校申请并被批准实施的一个北京市市级课题,青春期性教育研究是形成我校的特色教育课程。通过这一市级课题的研究,必将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也必将促进全校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间的团队合作,必将为北京市乃至全国的基础教育贡献我们的力量。

参考文献

[1]骆一,郑涌.青春期性心理健康的初步研究[J].心理科学,2006,29(3)

[2]侯婵婿,陈于宁,娆树桥等.青春期性心理健康量表在中学生应用中的信度和效度[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2,20(4)

[3]余小鸣.青春期性与生殖健康[M].北京:方正出版社,2002

[4] 龚林,颜春荣,丁蓉等.深圳市中学生性心理的发展、性知识及性态度现况调查[J].中国健康教育,2007,23(4)

[5]余小鸣,王书等.北京市城区中学生性意识及与的相关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6

篇3

初中语文,是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石的学科。无论是学习、工作、生活,还是将来出国深造等,语文素养对每个学生的发展都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已成为社会的要求和人们的共识。初中生,尤其是男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是不是一帆风顺呢?为此,学校课题组确定实验班,对初一至初三六个班中的男生做了一次抽样调查,统计如下。

调查的项目小学语文学习状况初中语文学习兴趣初中语文学习心理初中语文学习成绩

班级人数优秀一般差浓厚一般没兴趣愉悦冷淡困惑优秀一般差

初一(2)(5)5249.6%38.2%12.2%28.6%50%21.4%20.7%46.6%32.7%15.5%45.6%38.9%

初二(7)(10)5451.7%40%8.3%19.7%47%33.3%16.7%41.6%41.7%10%43.3%46.7%

初三(13)(14)4944.3%43.7%12.0%9%37.7%53.3%9.3%32.3%58.4%8%33.3%58.7%

从调查表中,我们不难发现:初中男生一般在小学时的语文学习兴趣强烈,且成绩较为优异;进入初中,随着语文感性特征的凸显,男生语文学习兴趣递减,学习成绩大幅度下滑。语文学习中存在普遍的现象是:女生的学习成绩大多好于男生,随着年级的递增,男生的学习困惑心理也越来越严重。伴随着初中语文新课程内容的不断调整和深入,语文内容的形象性和感性日益突出,男生原有的以识记为主的学习方法逐渐淡出舞台。以能力立意为主的试题,往往会让学生无从下手,屡试屡败。他们困惑、迷茫、焦急、烦躁,无从排解心中的郁闷,有的严重影响到其它学科的学习,甚至影响自身心理地健康发展。

可见,初中男生在语文学习中的困惑心理是客观存在的。从升学要求来讲,无论是初中还是高中,都必须进行语文测试,若这一学科成为学习上的严重障碍,则于升学深造不利;语文又是一种素养及文化修养,作为未来现代化建设的新型公民,以“语文”来体验生活和观察世界,以“语文”来思考问题,也是社会对人的素质的迫切要求。因此,现在超前地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提出行之有效的改进措施,对培养初中男生的语文素养,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改善公民素质,都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初中男生语文学习困惑心理产生的深层探因

1、初中语文学科自身的性质,导致了初中男生语文学习困惑心理的产生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是以工具性、思想性为其本质属性,以知识性、文学性、实践性、综合性为一般属性的基础学科;它的根本特性是人文教育性,它的主要内容是文学教育,即情感教育、审美教育,工具性是语文的附属特性。

到了初中,语文的人文性特征日渐凸现。和小学相比,它更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和审美教育,内容更是抽象、灵活、感性。语文是一门值得回味的、动态的、情感的审美学科,而不是僵化的、绝对的、封闭的规则体系。再加之初中语文明线上是关于语文知识的传授,暗线上是关于思想情感的渗透,学生的着眼点很大程度上只关心“知道了什么”,而不关心“我体验到了什么”。初中男生大多长于抽象思维及逻辑推理,而短于形象思维。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初中男生在语文学习中产生困惑心理的必然性。

2、青春期生理机制的不断变化,造成了初中男生语文学习困惑心理的产生

正处于人生豆蔻年华阶段的初中男生,他们渴望理解,向往美好。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及身体发育的日渐成熟,他们对异性的态度由封闭、被动转为好奇、主动。开始关注对自我的认识,对青春期的自我认识,对人际交往学习的认识,尤其是与异往和校外人际交往;对未来社会对人要求的认识。因此,上课时注意力极易分散,没有小学时的“正襟危坐”、“聚精会神”。课余时间,他们倾向于与他人交往,注重发型、衣着打扮。这客观上导致兴趣点分散,花在语文学习上的时间就会减少。同时初中男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又十分脆弱,有时外界的“一事”、“一言”会导致他们几天精神萎靡,不能自制。如果消极负面情绪得不到劝慰和疏导,便会出现心理压抑、焦虑和抑郁,既而严重影响学业进步。这就与语文学习需要的“执着、坚韧”精神,大相径庭,格格不入。

3、受心理品质和学习习性的影响,引发了初中男生语文学习困惑心理的产生

初中女生对于识记性强,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的学科,如语文、英语、社会思品等兴趣浓厚。因为它们容易感知,容易产生联想与想象,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与此相反,初中男生生活上大大咧咧,不拘小节;感情上往往不够丰富细腻,不愿意关注现实生活。初中男生特定时期的心理品质,让他们对待语文,如同“九天玄女”,“高处不胜寒”。我们知道要学好语文,需要情感的投入,生活的体验,甚至体察细微,身体力行,这就使初中男生不寒而栗,畏惧心理油然而生。再加之初中男生语文学习的“模式化”思维严重,回答问题总喜欢像数学那样“找框框、寻套路”。然这一招并不灵验,结果愈考愈挫,丧失了学习信心,产生了困惑心理。

三、消除初中男生语文学习困惑心理的有效策略

如何消除初中男生语文学习中的困惑心理呢?笔者根据教学实践,总结如下策略:

(一)“数据分析+三年跟踪”的积累资料库策略

根据抽样调查的表格数据,进行抽取样本对比分析,着眼于三个参变量:“初中”、“男生”、“语文学习”。一定的量变必然会产生一定的质变,男生在语文学习中暴露出的问题,也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应该从语文学科发展的特征、男生生理变化特征、男生的个性心理特征诸多因素去考虑,进行三年的跟踪,然后制定合理有序地矫正措施,帮助他们消除语文学习中的困惑心理。其主要数据分析表格设置和操作程序有:

1、初一新生入校后立即发放问卷调查表,及时了解他们进入初中后的语文学习状况、心理状态等。具体包括《初中语文学习心理调查表》、《初中语文知识重难点掌握程度调查表》、《初中语文学习认知水平调查表》等。

2、初一下学期结束后再发放问卷调查表,了解男生的语文成绩的波动状态及语文学习心理动态。具体包括《中小学语文知识衔接点调查表》、《初一语文学习困惑心理调查表》、《初一语文学习自信程度调查表》等。

3、初二下学期结束后,再发放问卷调查表,了解男生在老师的引导和帮助下,其语文成绩变化、本阶段语文学习困惑心理的产生程度、困惑心理的缓解及消除程度。具体包括《初二语文学习状态调查表》、《初中语文想象思维能力调查表》、《初二男生语文学习困惑心理缓解程度调查表》等。

4、初三学生中考结束后,立即进行信息反馈,了解中考语文答题的心理状态及在此方案实施的前提下,初中男生语文学习困惑心理的缓解、消除程度及在中考应试中发挥的作用。具体包括《中考语文成绩统计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意向调查表》、《初中阶段语文学习调查表》、《初中男生语文学习困惑心理消除程度调查表》。

(二)“群体亲近、疏导+个性教育”的心理辅导策略

初中男生在语文学习中表现出的困惑心理,一般是不易被察觉到的。究竟有哪些困惑,这些困惑是怎样产生的,学生往往是秘而不宣,教师一般只能从分析表象去感知。这就需要教师与学生打成一片,交知心朋友,让学生消除心理隔阂,畅所欲言,直抒胸臆。“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必须最大可能的赢得学生的认同,让他们首先愿意听语文课;只有愿意听课,才有听懂的可能,也才有学好的可能。平时采取的途径可以是多种多样的,通常有:谈话式、书信式、网络式。教师要根据学生暴露出的困惑,从自身的客观背景,性格特征,学习动机等方面加以全方位的思考,然后做好分门别类的安抚和疏导。其具体做法如下:

1、增强学习信心要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哪怕是细微的、瞬间的进步,都要及时给予鼓励,以增强学习信心;要把语文学习的落后归因于努力不够,书读的不多,而不要认为是他们能力低,头脑笨。例如某实验班中的小戴,因患小儿麻痹症,性格内向,言语不多,成了班中的学困生。可是一次偶然的表现,改变了他,也改变了我。有次上课,从来不抬头的他,竟然抬头看我上课,我心中大喜,于是灵机一动,及时地对他进行表扬,鼓励同学向他学习-----抬头挺胸,认真听讲。接下来的课中,发现小戴始终抬起头,认真听我上课。课后我顺势而导,进一步鼓励他:“你今天的表现让老师很激动,老师相信你能学好的,老师也会帮助你的!”后来,他变了,渐渐地卸下了自卑的包袱,增强了学习信心,消除了语文学习上的困惑心理,学习态度也有了明显地改变,成绩也有了较大的提高。

2、提高学习兴趣虽然初中男生的性情比较豪放粗犷,但心理比较脆弱,对他们也要多加关心。我们提倡作文、试卷面批面改,多写激励性评语,多与他们交流,使之乐于与老师相处,对老师产生亲近感、依赖感。这样有利于克服学习中的心理障碍,提高语文学习兴趣。

在作文教学中,笔者深刻体会到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学会尊重学生,与学生平等交流的重要性。根据作文要求,我每次都要特意“照顾”男生,尤其是对作文有畏惧心理的学生,更是倍加呵护,生怕戳伤他们的自信心。提出每次作文只要满足一个要求,作文就打80分,如果让我在作文中还能发现到其他优点,每处再加一分。这样,他们的作文自然打上高分。我尊重学生,宽容学生,赢来了学生对我的尊重。学生“爱屋及乌”,从心理上开始接纳作文,渐渐地喜欢上作文,自然更乐意上语文课了。

3、加强个别交流要重视同男生的个别交流,针对男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问题,教师要对所提出的解决方法、效果及实施后存在的问题做好记载。针对意志薄弱的男生,我们采用认知疗法、转移注意力疗法,经常鼓励他们要知难而进,勤学好问,持之以恒地培养他们的坚强意志和进取精神;对上进心强的男生,则采用升华的方式,让他们将目标转化为动力,不断提高自己;对较自卑的男生,除采用认知疗法外,重在采用过度代偿疗法。当然,对于各种心理问题,并不是简单的采用某种疗法,更多的是综合疗法。

例如在与张某谈话中,了解到造成张某厌学心理的真正原因,便下定决心帮助他走出心理阴影。为此,我多次找他谈话,勉励他,相信“一份汗水,一份收获”,付出总有回报的理念。帮他制定学习计划,作息时间表,并再三叮嘱,要克服缺点,遵照执行。先从上课,再到作业,由浅入深,提出要求,不断约束松散拖沓行为,养成语文学习习惯。值得欣慰的是一学年下来,张某进步显著。

4、鼓励自我认同心理学家艾里逊认为:青少年最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了解自己,建立起正确的自我认同观。现代心理学家研究成果已证明:个人的自我认同水平对心理健康起着决定性作用。因而我们要求男生在生活中抬头挺胸,面带微笑。因为好的姿势和面部表情会改变人的心境、气质、态度和自我感觉。要鼓励男生学会自己相信自己,学会培养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个别咨询的时候,尤其强调要宽容善待自己,用这种积极的方式去认识自我、探索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自我。只有这样,才会真正拥有不断进步的内在动力,保持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心理状态。

5、倡导心理咨询男生的心理状态如何会直接影响到学习效果的优劣,因此要建立健全心理咨询机制,鼓励男生到学校心理咨询室向专职的心理教师和咨询师倾诉,真实反映各种心理困惑,然后根据心理学原理,加以及时疏导,使他们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参与学习。通过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学生平时有问题可以去咨询、倾吐和宣泄,释放心理压力,解决心理困惑和矛盾。据了解,咨询的学生反映出的心理问题主要有:学习压力重,造成考试的自卑、抑郁、狂躁、恐惧等情绪情感问题,人际关系问题,无法自制的不良行为问题,青春期困惑问题等。

学校心理咨询师要给予咨询学生温暖,指导他们自我调控,努力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除了求助于心理咨询师外,学校还可以开设心理健康课程,举办心理健康讲座,组织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开设系统而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情绪调节、人际交往等发展性辅导的心理课程等。

(三)“四动+八化”的语文实践活动策略

1、引发多角度互动策略初中男生在语文学习中表现出的困惑心理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语文课难听懂,二是语言品析难理解。初中语文课程固有的性质,要求教学贴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因此,生动丰富的课堂教学情境,是消除初中男生语文学习困惑心理的一剂良药。教师要在平时教学中,注入新的教学理念,注重语文知识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有机整合;把单一的耳听,化为“手动、口动、脑动、眼动”(四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去掌握语文知识,感受语言魅力,引领学生去遨游丰富多彩的语文世界。

2、充分体现“八化”策略繁琐问题简单化、陌生问题熟悉化、正面问题反面化、抽象问题具体化、整体问题局部化、运动问题静止化、恒等问题不等化、一般问题特殊化(八化)。例如,抽象问题具体化,是针对男生擅长于抽象思维,而短于形象思维而提出的,对于言语教学而言,抽象的人物形象,主题思想问题,应引导学生寻找最近发展区,从最简单的生活体验入手加以剖析,从而感悟思想内容。又如,陌生问题熟悉化是指在新情境、新的问题背景下,诱导学生如何理解感受,直至深刻体验。很陌生的问题,只是问题的表象,其解决方法思路都是已学过的或十分熟悉的,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如何化陌生为熟悉,化抽象为形象,从而领会文章的主旨。再如,正面问题反面化是对时代久远,学生体验不深的古人作品,正面入手往往较复杂,要考虑的因素较多,一时难以理清头绪。如对文中人物的评价问题,可以直接有效地从反面入手。还有一般问题特殊化,是指“一般的条件”“一般的结论”不易发现,其语文特征,若从极端情形、特殊角度考虑,则豁然开朗。如,对诗歌“意象”的领会,就应采用“特殊化”策略,引导男生领悟诗人特定情境下的思想情怀。

(四)“激活最近发展区+有的放矢”的长足实效策略

语文的主战场是课堂教学,因此进行高质量的课堂教学、防微杜渐,是消除初中男生语文学习困惑心理的重要环节。尤其要做好的是以下几方面:

1、注意衔接,平稳过渡搞好中小学内容的衔接,可以弥补男生在学习内容与思维方法上的落差。小学语文基本上是平面型直观性语文,进入初中转化为立体型情感性语文。做好中小学教育衔接,让师与生、教与学,双双提前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相互了解,相互适应,把“突变”变成“渐变”,在“渐变”中顺利完成小学升初中的衔接过渡。如开学后就做好转变学生学习观念的衔接:在给初一新生上课之前,就要明确告知学生,转变学习语文的观念很重要。向学生讲明小学字、词等基础知识多,阅读理解少,时间充足,重机械记忆,形象思维。初中由于课程增多,相应地学习语文的时间偏少,重理解记忆,抽象思维;老师讲得少,学生自学多,学生学习地主动性、自觉性应大大加强。

2、找准难点,有的放矢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获得知识的多少、优劣,并不全取决于记忆和背诵讲授内容的能力,而是最终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能力。因此,教师应当用学生的眼光去发现教学过程中的难点,认真研究教材,深入学生,选择教法。在语文学习方面,男生比较理性,学习较随意,喜欢做以识记为主的基础题,而对以感性理解运用为主的阅读写作,以及综合性题目就变得束手无策,勉为其难了。尽管男生适应性和创新意识较强,但他们思想松懈、自由散漫,上课不记笔记等缺点,导致他们往往捕捉不到课堂讲解的重点和能力训练点。因此,教师要指导男生“敞开心扉”,让他们暴露学习中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指导听课,规范语言表述。对探究性综合能力要求较高的问题,先指导他们学会筛选信息,分析问题,形成自己观点,然后学会用语言来表述自己观点等语文思想。这样有的放矢的将“困惑”转化为若干易于解决的小问题,“困惑”也就不困惑了。

3、循序渐进,春风化雨“分散难点,逐步提高”,也是预防困惑心理产生的重要途径。在教学过程中,应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的规律。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由易到难,由简到繁,设计适度的台阶。台阶过高学生攀登不上去,容易挫伤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心理上产生困惑感,久而久之会丧失自信心;台阶过平,难以激起学生追求知识的心理,也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熟悉教材内容,精心设计课时适度台阶。一节课只突破一两个难点,一次作文只实现一个小目标,一套试卷只设计两到三个难点问题,这样学生学起来就会信心倍增。教学中还可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详尽的分析引导,能起到“触类旁通”的作用,这样既有利于提高男生的语文运用能力,又可以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得到一定的情感触发,让每个人都能学有所成。

4、精心打造,激活特区初中语文无论是学习内容,还是思想方法、情感体验上,都存在很多难点,这些都是初中男生易产生困惑心理的重要根源。因此教师应精心设计教学方案,提供学生最近发展区,使语文教学建立在学生通过一定的努力,可能达到要求的智力水平和知识水平上,并据此确定知识的广度、深度和教学的进度,以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类身上具有程度不同的八种智能,每个正常人都在一定程度上拥有其中的多项技能,人类个体的不同在于拥有技能的程度和组合不同。而男生似乎在语言智能上,天生不及女生,教师要充分挖掘男生身上的其他多种智能,并利用其某一高程度智能,唤起埋藏于心底的成功的喜悦,来树立其学习信心,激发学习的内驱力,从而使之信心十足的发展言语智能。例如,利用男生喜欢历史的特点,在上《隆中对》一课时,课前就布置男生去完成查阅历史资料,了解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以及刘备为什么要三顾茅庐的时代背景。结果发现课堂内男生特别兴奋,极力表现自己,发表自己的看法。整堂课气氛非常活跃,教学效果显然不错。

春风雨云渡,舟过水无痕。消除初中男生语文学习中的困惑心理,绝不是一蹴而就、短期就能见效的容易事。所以教师平时要指导男生做到:多读、多写、多想、多问,积累一切同语文有关的知识(甚至看似无关的),办一个“零存整取”的语言“存折”(精致便携的小本子),把平时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所有精彩美妙的语言素材统统存进去,使之“滚雪球”般日渐壮大、丰富、充实。“钱包”鼓了,学生自然就“材”大“气”粗、左右逢“源”了,自然会培育出心灵的绿洲,释放出灿烂的阳光。

参考文献:

[1]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篇4

近年来,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心理辅导活动普遍开展,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这对学生素质的提高起到很大作用,而听障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学生群体,其心理健康状况也应引起人们的关注。

初中聋生处于一个特殊时期。一方面,作为正处于青春期发育的中学生,经历着较大的生理心理变化,对青春期的到来产生恐惧、好奇、神秘感,处于羞耻难于开口,而又渴望了解的两难境地,开始关注异性的变化,产生对异慕、追求的动机,出现“单相思”,学习无心或恋爱不成而苦闷,自暴自弃;另一方面,由于各种先天或后天的原因造成了聋生不同程度的听力障碍以及伴之而来的语言障碍,致使他们存在一定的思维障碍,容易对别人的行为产生误解与猜疑,从而引发出不适当的情感和行为问题。

为了更进一步了解陕西地区聋人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开展了对聋生的心理测查活动,为培养聋生的健全人格,塑造健康的心理等提供事实和理论上的依据,同时有利于为聋生的个别化教育和人格教育提供建议。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本研究取样为西安市盲哑学校、西安市第二聋哑学校的初中生。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197份,其中男生118人,女生79人。

2.2研究方法

采取以班级为单位随机取样,对测试结果保密,强调真实填写。

2.3 测量工具

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该量表由10个因子90道题构成。

2.4数据处理

测试数据采用SPSS12.0 for windows 软件进行统计处理。

3.结果

3.1聋生与健全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3.1.1聋生与健全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异性检验

对聋生与健全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差异分析(见表1),聋生在心理症状方面得分明显高于健全学生,而在抑郁性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

3.1.2聋生与健全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性别差异性检验

不同性别的聋生与健全学生在心理健康各因子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对聋哑男生与健全男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差异性检验(表2),结果表明,男生心理健康中躯体化、抑郁等五个因子上存在极其显著性差异,且聋哑男生的因子得分远远高于健全学生。

4.讨论

4.1聋生存在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

研究结果显示,聋哑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健全学生,其原因可以从三个方面加以考虑:第一,聋哑学生由于本身存在听力障碍,言语发展受阻,自我意识显得较为敏感,久而久之容易产生躯体化、焦虑、抑郁等症状;第二,家庭因素也是导致聋生心理健康状况不佳的重要原因。第三,社会支持因素也是影响聋生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要因素之一。

5.结论

聋哑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明显低于健全学生,在躯体化、焦虑、恐怖、偏执、精神病性、抑郁上明显高于健全学生,其中男生更为明显。

6.建议

从以上的研究中可以看出,聋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健全学生,其人格特征也与健全学生有明显的差异性。因此,聋哑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亟待开展,对于聋生心理卫生问题的防治,建议从以下方面着手:

6.1加强聋生的社会支持

聋生是社会殊群体之一。在他们自律的前提下,社会应给与更多的理解、支持、尊重、关心与帮助,使他们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帮助他们走出抑郁自卑的阴影。

6.2改进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注重聋哑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北京联合大学特教学院张海从认为学校教育应注重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在以上的研究中也表明,聋生的人格特征与健全学生存在显著性差异,但是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的人格尚处于未定型状态,具有较大塑造的空间,应不失时机地培养与发展他们良好的个性。

其次父母应该学会一点手语,以便能与孩子保持沟通与交流,及时把握孩子的心理并进行疏导与教育。

参考文献:

篇5

鉴此,初级中学的德育工作在全社会的文明建设中肩负着举足轻重的使命。但是,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社会发生深刻变革,从而引发了社会新气象和社会新问题。这对学校的德育工作提出了新问题、新任务、新方法。而目前我国的初级中学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却没有随时代的发展而更新,严重滞后且存在诸多弊端。一方面,德育内容苍白且滞后。受应试教育传统影响,存在形式主义。另一方面,德育形式脱离社会及学生的现实。目前主要仍是灌输式教育,忽视教育过程中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这种老一套教育方式使新一代学生感到隔膜和厌烦,出现学生低参与、不参与、抵制参与的现象,从而使初级中学德育的工作开展带来有一定的难度。如何扭转这种不利的局面呢?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发现开展德育工作是多角度的,这里仅是从学生的男女性别差异性来探索开展德育工作。

从生理学角度,初中学生生理上不断发育成熟,这使青春期的男女出现“第二性征”。性的功能迅速发展,性激素分泌增多,是该年龄阶段生理变化的突出特点,也是男性与女性走向成熟的一个标志,这种生理活动不仅影响着原有的生理平衡系统,同时也在情绪方面表现出比较明显的波动。

一、针对学生的男女性别差异,进行青春期生理知识的教育,使学生对青春期的生理变化有较全面科学的认识,这是搞好德育工作的重要前提之一

工作中我往往发现相当部分学生时而沮丧、消沉、羞怯,时而动怒、怄气、恐慌,情绪不稳定,此时如果老师不注意,接下来的教育也许只能是“水过鸭背”,何谈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带来这个问题的症结在哪里呢?答案是肯定的,即学生对青春的生理变化缺乏正确的认识。针对这种情况,我建议学校从2002年起对男女生分别进行有效的青春期生理知识方面的教育,这一建议得到学校的同意并付诸实施,从而使女生不会因为来月经而害羞和恐慌,使男生懂得遗精是正常的生理现象而不至于害怕等,并使学生的整体精神风貌出现意想不到的改观,学生对人变得更有礼貌,更乐于与人交往,更加自信,德育、智育工作有了极大的进展。工作经验告诉我,从学生的男女性别差异进行青春期生理知识教育是必要的,是搞好德育工作的前提条件。

二、针对学生的男女性别差异,要求学生正确处理男女同学之间的交往,这可以有效防止学生“早恋”现象的发生

随着时代的发展,男女学生间的交往不再象封建社会那样男女“授受不亲”,而变得是很正常的事。但是,我也注意到此时初中学生正处在青春发育期间,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因此,男女学生之间又特别是初中男女学生之间的交往毕竟与同性同学之间的交往是有所不同的。据此,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我要求学生做到:第一,男女学生之间不要有过多的单独交往。第二,男女学生之间交往的主要目的应该是为了搞好学习。第三,男女学生之间交往时不要过于随便,不要轻信别人,要注意保护好自己。能这样做的学生,“早恋”现象出现的可能性变会少得多。但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初中学生不知道男女同学交往的“度”怎样才算“恰当”,这就告诉教育工作者必须对男女学生之间的交往加以正确的引导,树立学生的正确交友观念。我班女学生胡某,在班上是班干部,学习成绩优异,首批被学校团组织批准为共青团员。学校领导、老师都公认胡某是今后重点培养尖子生,可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她竞与本班一个经常打架斗殴,学习成绩极差的男生刘某谈“恋爱”了。因为胡某是尖子生,学校网开一面,不象以前那样马上公开点名批评或通知家长,而是吩咐我去做她的思想工作。我多次找胡某谈心,诚恳地问她为什么喜欢刘某,讲出来,并向她保证绝对保密。在我的再三启发下,她终于讲出了自己内心的想法。第一,从心里喜爱刘某,他心眼好,讲义气,敢为朋友两肋插刀。第二,有刘某做朋友,自己就觉得有安全感,别人不敢欺侮我。第三,刘某好打架,学习差,我和他交朋友,他认为自己各方面都比不上我,从心里佩服我,使我从内心感到我得到了他人重视和尊重,而且我说什么他都听,我可以利用这点帮他改邪归正。

篇6

青春期是由儿童逐渐发育成为成年人的过渡时期,是人体迅速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是一个人走向成熟、走向社会的转变阶段。有效的青春期性教育可以使学生正确认识人体的生理变化,形成正确的两性价值观,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增强责任感。而高中生处于一个非常特殊的阶段,相较于初中生,不论是生理还是心理他们已经比较成熟了,但是距离真正的成熟还相差很远。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他们对于自身出现的一些生理变化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却懵懵懂懂不深入。遇到问题如果不能及时解决,就会影响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因此,对于高中生的青春期性教育就显得非常重要,而学校教育首当其冲,成为高中生青春期性教育的首要执行者。

二、高中生性心理现状

调查显示,高中生中普遍存在对性的不正确认识,多数人认为谈性不好,对首次遗精感到害怕,认为遗精有害,不知道遗精、月经是正常现象等等。高中男生的发生率很高,而且大部分学生在后都存在愧疚心理,甚至感到有罪恶感。个别学生行为失控,影响到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出现月经不稳定和痛经状况的女生多半与对性生理现象认识不正确产生的心理压力有关,而且这在高中女生中占很高的比例。高中生在对恋爱的认识上,认为各方面未成熟、不宜谈恋爱、早恋是糊涂错误行为的占大多数。学生们对早恋问题还是有一定正确认识的。

三、高中学校青春期性教育的重要性

根据调查结果发现的问题我们可以感受到进行高中学生的青春期性教育工作已经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性教育不仅是知识教育,而且是人格教育,性教育的最终目的,并不是要传授给学生大量的性知识,而是要学生学会正确的性态度和正确的。性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青少年只有很好地解决性的问题,才算获得了良好的人格。

四、高中学校青春期性教育的主要问题

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学校青春期性教育经过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已经从无到有,从最初的遮遮掩掩、步履蹒跚发展到现在的逐渐普及,取得的成就值得称赞。但学校的青春期教育依然存在不少问题,需要我们去面对和解决。学校对高中生的性教育依然是比较薄弱和滞后的,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依然严峻。

1.没有设置独立的青春期性教育课程。在我国,青春期性教育至今未被列入课程大纲,性教育在正规教育体制中形同虚设。学校大多采取学科渗透的方式开展青春期性教育, 一般是通过生物课、思想品德课、班会课等进行渗透, 没有统一的教材、教学大纲和教学时数。这样的教学方式缺乏统一性和时序性,也不容易使学生对性形成正确的认识。加之任课教师对性问题可能存在的排斥心理,使有关性内容的教学被选择性忽略,造成了走过场的事实。

2.封建的性罪恶、性观念还未完全破除。由于封建意识的长期束缚,人们把性的问题看做, 把性与下流等同起来。谈性色变、羞于谈性是中国老百姓的普遍感受。由于旧观念的束缚, 有些学校对性教育的知识轻描淡写, 对一些关键问题停留在“点到为止”的水平;有些教师就干脆避开课本中的性生理、性心理的知识而不讲。封建意识长期影响所造成的愚昧和偏见, 使我国的学校青春期性教育困难重重。

五、高中学校青春期性教育的方法

青春期性教育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学校和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1.课堂讲授。这是最基本的方法,其优点是能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多、较系统的性科学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运用科学的语言进行讲授。

2.读书指导。即在青春期教育中,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有关青春期性教育的课外读物。

六、结论

我国高中学校的青春期性教育还比较薄弱, 如何从国情出发,开展青春期性教育,做到针对性强、适时、适度、适当并卓有成效,仍是今后研究的重点。做好高中学校的青春期性教育工作需要我们的领导者和教育者齐心协力、共同努力,还要进行多方面的投入和取得相关人员的支持、配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收到实效。

参考文献:

篇7

吸烟、饮酒及易成瘾类药物的使用是影响青少年健康的主要危险行为。这些行为大部分 是从青少年时期开始,其影响会一直延续到成年期,给青少年和社会带来巨大危害。为了解 目前河南省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的流行情况,以便为制订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根据《中国青 少年健康危险行为调查研究方案》的要求,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04-2005年对本省4 个省辖市的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因素进行了调查,吸烟、饮酒及易成瘾类药物使用是其中的 一部分。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抽取河南省辖市市区内普通初中和重点初 中,再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在每个年级随机选取2~3个班,所选班级所有学生均参加调 查。共调查学生5 158名,其中男生2 554名,女生2 604名;普通初中学生2 524名(男 生1 235名,女生1 289名),重点初中学生2 634名(男生1 319名,女生1 315名)。年龄在11 ~16岁。

1.2 方法 调查问卷采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制定的“中国青少年健康相 关行为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影响健康的行为和不良生活方式。中学生吸烟、饮酒及易 成瘾药物使用情况是其中一部分。由经过培训的各省辖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学校卫生专业人 员担任调查员,在学校保健教师的配合下,组织学生以班级为单位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调 查过程采取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调查现场请学校教师回避,并对学生填写资料保密。调查 时允许学生不答不愿意回答的问题。

1.3 统计分析 调查数据采用Epi Data软件进行录入,并采用双录入法对录 入数据进行核查,以保证录入数据的准确可靠。数据的统计处理采用SPSS 12.0进行。

2 结果

2.1 吸烟情况 见表1。

调查显示, 父亲的文化程度为文盲、小学、初中、高中 (或中专)、大专、大学以上的家庭 ,孩子尝试吸烟率分别为37.5%,37.2%,30.5%,25.7%,21.5%和17.7%,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χ2=60.9,P<0.01);母亲为上述文化程度的家庭孩子尝试吸烟率分别 为28.1%,32.3%,30.5%,24.0%,20.0%和19.9%,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χ2=52.6 ,P<0.01)。

2.2 饮酒情况 60.5%的学生曾经喝过酒,男生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χ2=91.6,P<0.01);重点初中与普通初中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0.01,P>0.05);一、二、三年级学生该项报告率为53.1%,63.1%和66.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3,P<0.01)。

33.3%的学生初次饮酒年龄小于13岁,男生比例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 08.4,P<0.01)。

20.1%的学生在调查前1个月内有1 d或1 d以上喝过酒,男生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67.9,P<0.01)。

10.2%的学生在调查前12个月内曾经喝醉过,男生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52.1,P<0.01)。见表2。

2.3 不同家庭类型学生吸烟、饮酒情况 与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学生尝试吸烟 率为25.7%,不和父母在一起的学生为3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4, P<0.01);有继父或继母的家庭孩子尝试吸烟率为34.4%,无继父或继母的为26.4% 。单亲家庭孩子尝试吸烟率为33.5%。

单亲家庭孩子尝试饮酒率为67.5%,双亲家庭为6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 .8,P<0.01);有继父或继母的家庭孩子尝试饮酒率为66.7%。

2.4 使用与药物滥用情况 0.5%的初中学生曾经使用过,其中男生 为0.7%,女生为0.3%;4.1%的初中学生在没有医生指导下曾经使用过安定等镇静催眠类药 物,其中男生为4.5%,女生为3.7%。

3 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河南省有26.3%初中学生尝试过吸烟,有1.5%的学生在最近1个月内至少有 20 d或以上每天都吸烟,19.1%的吸烟者在13岁以前开始吸烟。该省初中生各种吸烟行为的 报告率均高于其他相关研究[1-2],喝酒行为的报告率也均高于其他相关研究 [1-2]。男生各类吸烟、饮酒行为报告率均高于女生。初中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容易 对吸烟等不良嗜好产生好奇,继而模仿和尝试。吸烟、饮酒对生理和心理都正在发育的青少 年来说危害很大,而且因酒后滋事的青少年犯罪率也不断上升,应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13 岁前吸烟、饮酒行为与以后的其他多种危害健康行为有显著关联,早期吸烟、饮酒行为可能 是青少年问题行为的一种表现。一种危害健康行为的出现,可能同时伴随着多种危害健康行 为的存在,因此预防和干预青少年危害健康行为应从早期开始[3]。除烟、酒这类 寻常之物,和药物滥用也已悄悄地在中学生中蔓延,使用过大麻、可卡因、海洛因等毒 品的中学生比例为0.5%,4.1%的初中学生在没有医生指导下曾经使用过安定等镇静催眠类 药物。

调查结果还显示,中学生吸烟与父母的文化程度有关,父母文化程度越高,孩子尝试吸烟的 比例越低。家庭教育是影响青少年吸烟、饮酒等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家庭是青少年的主要 生活环境,父母的态度、行为往往成为孩子"无声"的榜样,父母对待中学生吸烟的态度对中 学生吸烟、饮酒等行为有着直接和较大的影响。

中学生尝试过吸烟、喝酒的比例从初一年级的19.5%和53.1%上升到初三年级的30.8%和66.8% ,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升高,可能是因为随着年级升高,学生渴望交往的心理增强,但受到交 往能力和社会经验等局限,常错误地采用以烟、酒交往的方式或者因为学习压力加大,造成 学生心理压力增加,一些学生以吸烟、喝酒寻求心理慰藉或借烟酒消愁。因此,无论学校还 是家庭,对于中学生的学习、交往压力都应该及时给予关心,帮助排遣。而且,初中阶段是 开始吸烟等行为的高峰时期,也是可以通过干预来降低吸烟、饮酒率的最佳时期。在此期间 ,应加强健康教育,大力宣传吸烟等行为对健康的危害,提高自我认识水平,增强保健意识 。要动员全社会力量,正视河南省青少年烟草、酒精使用行为比较严重、开始使用年龄小的 特点,充分开展健康教育以及生活技能教育,帮助青少年适应青春期的新角色,形成正确的 自我概念,合理应对各种压力,掌握正确的沟通交流手段,对高危人群开展强化教育,引导 他们养成不吸烟、饮酒或使用其他成瘾性物质等行为。

4 参考文献

[1] 罗春燕,彭宁宁,朱蔚,等.上海市青少年危险行为现状研究(三):吸烟、饮酒与易 成瘾药物使用情况.中国校医,2003,17(2):100-103.

[2] 孙江平,宋逸,马迎华,等.中国5省市中学生危险行为现状(一):吸烟、饮酒与成 瘾类药物滥用情况.中国学校卫生,2001,22(5):396-398.

篇8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乌鲁木齐市的新疆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十一中学、五十六中学、七十中学和七十三中学5所450名初中生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从中国学术期刊网里检索和查阅了与本研究相关的文献。

2.问卷调查法。

设计出《体育与健康行为调查问卷》,分别对乌鲁木齐市新疆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十一中学、五十六中学、七十中学和七十三中学5所中学的各年级男女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450份,收回440份(其中7年级147份、8年级144份、9年级149份;男生216份、女生224份),有效回收率为97.78%。

3.数理统计法。

运用EXCEL数据统计件,对所回收有效问卷中的各项数据进行分类统计处理。

二、结果与分析

(一)初中生制定锻炼健身计划情况。

从表1显示,初中生制定锻炼健身计划的总体情况不是很好,只有57.05%学生才能制定自己的锻炼健身计划,42.95%的学生根本对自己的健身计划不关注。从性别显示,男生为自己制定过锻炼健身计划的人数百分比明显要高于女生的5%。男生对体育活动的关注度、对体育活动的所持有的认知评价、情感体验和行为意向都比女生要强。因此教师应强化男生这方面的优势,进一步提高他们对体育活动的态度,更要加强女生对体育与健康的认知,增强其体育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她们对体育与健康的认知和态度从而达到良好的体育行为。

表1不同性别学生制定锻炼健身计划情况

表2不同年级学生制定锻炼健身计划情况

从表2显示,7年级学生为自己制定过锻炼健身计划的人数百分比最高,占总人数的59.18%,9年级次之,而 8年级为自己制定过锻炼健身计划的人数百分比最低占总人数的54.86%。导致这方面的原因有:7年级的年龄最小,对事物的好奇心强,所激发出的兴趣也较大,兴趣决定了他们的态度,但是兴趣的持久度很低,随着年龄的增大兴趣也随之减弱,态度自然也随之变低。9年级由于中考的需要,体育成绩的不可忽视,体育态度也提高了。但是比年龄小两岁的7年级还是要低些。教师在这方面应该有所认识,针对不同年级、年龄、性格的学生要区别对待,体育态度较好的要强化,要加强采用合适、有效、积极、促进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来激发其体育课的兴趣,增强其体育学习的积极性,使其形成积极的学习方式和正确的体育态度从而达到良好的体育行为。

(二)初中生锻炼身体情况。

表3 不同性别学生自觉参加体育锻炼情况

从表3结果显示:男生无论是上体育课、有意识锻炼行为还是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百分比都明显要高于女生人数的百分比,男生能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占总人数的73.61%,而女生占总人数的54.91%,导致这方面的主要原因:由于男女的性别差异,身体及生理特征也有较大不同,初中阶段男、女生又处于青春发育期。所以学校体育课应开展一些适合女生项目的课程,从而激发女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和积极性。体育老师也采取创新教学方法,不再是传统的教学法。

表4 不同年级学生自觉参加体育锻炼情况

从表4显示:九年级学生自觉参加锻炼的情况最好,占总人数的65.77%,8年级锻炼的情况不好,占总人数的61.81%。导致这方面的原因:这是由于教学改革在初中生中考时要有体育加试这一科目,学生要想考取好的高中就必须重视这一科目的成绩。所以9年级的学生有意识锻炼行为就较高些。7年级的学生是刚从小学升入初中,由于年龄小,性格没有定性,好动是他们显著的特征。在新环境的熏陶下,感觉一切事物都是新鲜的,并在老师的指导下,积极并认真的参加体育锻炼活动。而8年级的初中生大多数正处在青春期,青春期的学生对事物缺乏好奇心,做事没有耐心,参加体育锻炼活动不积极。所以教师应针对这个时期的各年级初中生不同的的生理、心理特点,区别对待,采用更为适合、积极、有效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其体育学习和自觉锻炼的积极性。

(三)初中生体育锻炼的频度特征。

表5 不同性别初中生体育锻炼的频度情况

从表5可以看出,性别因素对初中男女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持续时间有一定的影响。男女生参与体育锻炼的频度以不一定和每周二次以上为主,每周一次参加体育活动的比例最低。男生每周二次以上参与体育锻炼的占40.74%,远高于女生的20.09%;女生参与体育锻炼的频度以不一定为主,占39.29%。说明男生参与体育锻炼的频率要高于女生,女生参与体育锻炼表现出很大的随意性。由于男女生的性别差异,身体及生理特征也有较大不同,而初中阶段男、女生又处于青春发育期,男生的有意识锻炼行为较高。所以教师应针对男、女生特殊的生理、心理特点,采用更为适合、积极、有效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其体育课的兴趣,正确其体育态度从而增强其体育意识和体育学习的积极性,使其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行为。

表6 不同年级初中生体育锻炼的频度情况

从表8可以看出,年级因素对初中男女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持续时间有一定的影响。七年级与八年级的学生在参与体育锻炼的频度以不一定和每周二次以上为主,而九年级的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频度以每周二次以上为主,占38.26%。可能导致的原因:一、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逐渐形成了一种健康的体育行为理念。二、九年级的同学由于中考体育加试,老师、家长开始比较关注,学校也加强了体育锻炼的次数。而7年级、8年级的学生缺乏健康体育理念。所以教师也应该给低年级的学生加强体育的相关理论知识,是学生转变一种新的体育健康态度,最终形成良好的体育行为。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乌鲁木齐市初中生男生大部分已形成了良好的体育与健康行为,但仍有相当数量的男生尚未具有良好的体育与健康行为;女生同样也是大部分已经形成了良好的体育行为,小部分未具有良好的体育与健康行为。男生的体育与健康行为要好于女生的体育与健康行为,男女生有一定差异。

2.乌鲁木齐市初中生大部分已形成了良好的体育与健康行为,但仍有相当数量的初中生尚未具有良好的体育与健康行为。且各年级(年龄)有一定的差异。

(二)建议。

1.多种方式培养体育兴趣和态度。针对初中生存在的体育兴趣,各年级、男女生初中生体育态度差异性,可以通过课内教学和课外活动加强体育兴趣,培养正确的体育态度。

2.加强初中生对体育健康态度的认知,多数初中生已意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对培养其体育行为较为有利。

3.体育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敬业爱岗,踏实工作,锐意改革,不断创新,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和学生不断发展的需要。

4.优化校园体育教学、体育文化环境。环境对人的身心健康有着直接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季浏.体育与健康教程标准解读(实验版)[M].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2]毛振明.体育教学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7.

篇9

新学期开始了,我的各项工作基本就绪后,打算找个合适的时机和这两个学生分别进行交流。我首先将以前从老教师那里学来的经验加以整理,然后向有着丰富班主任工作经验的德育主任请教。就在我准备的过程中,一个意外催化了这个过程。有一天,一个家长打来电话询问自己孩子新学期的状态,然后在提到孩子们独立的思想和早熟时说道:“孩子说,她和他在昨天的实验课上都拉手了!”这促使我准备的谈话必须尽快进行了。

第二天中午,我首先找来了那个女生,交流中,我提到了男生,但是没有具体说什么,她马上开始澄清:“老师,我们就是好朋友,他英语不好,我数学不好,我们俩就互相帮助……”从她的话中,我能感受到她在极力地掩饰。我非常诚恳地告诉她:“在老师的心目中,你们两个都是很好的孩子!”然后我给她讲了某一年长春遭遇暖冬,桃花、杏花等等都误以为春天来临,竞相开放,可是马上在严寒中凋零甚至很多失去了生命的自然现象。又和她交流了友谊和爱情表现形式和目标指向的差别。接下来和她交流了家长会时爸爸的殷切希望,并且我相信她一定能够为同学们树立一个乐观上进、全面发展的好榜样……她最初的戒备消除了,很轻盈地从办公室走出去。

篇10

Smoking Status Among Students in Colleges and Middle Schools in Xinjiang Army Corps/LIU Yu-rong, YANG Xin-feng, WANG Jian-ping. Xinjiang Army Corps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Urumqi(830002),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status of smoking among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order to develop targeted prevention programs and to provide bases for intervention. Methods The cluster stratified random sampling method was taken, using 2008 National Youth Health-related/risk behavior questionnaire, 19 120 pairs of corps school and high school students were divided by sex, grade, school type, the rate of attempt smoking, current smoking, heavy smokers were calculated.Results About 15.3%high school students were smokers, of which 26.5% for boys and girls was 4.7%; tried smoking and high school students accounted for 37.2%, boys 50.8%, girls 24.5%; 4.9% of the students were heavy smokers. Mild smoking rate of girls was higher than boys. The smoking rates of the corps students were higher than the level of the whole nation in 2005 and showed an upward trend in increased markedly with age; now the highest smoking rate of 36.1% of vocational high schools. Conclusion Smoking behavior is common in boys and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Xinjiang corps army; underlying upward trend in female smoking; vocational high school students are the focus of tobacco control interventions.

【Key words】 Smoking; Epidemiologic studies; Comparative study; Students

青少年时期是行为形成关键时期。WHO专家指出,青少年时期养成的吸烟习惯将导致他们将来每年有150万人死于烟草相关疾病[1]。1996年我国青少年吸烟率达到10.8%,2002年我国人群吸烟率略有下降,15~24岁人群吸烟率上升[2]。我国青少年吸烟趋势堪忧。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作为新疆屯垦戍边的重要力量,以汉族居民为主,师部大多分布于新疆各地州市,城市化进程较快。为了解兵团大中学生吸烟现状,为制定针对性的预防和干预措施提供依据,笔者将2008年兵团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调查结果中的吸烟状况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根据新疆兵团地理分布的特点,将13个师部(市)所在地的汉族学校作为调查单位,汉族学生占98.7%,对象从初一至大学四年级共10个年级,年龄12~25岁,合计19 120 名(男生9 280名,女生9 840名)。中学分初中、高中(普通、重点)、职业高中3层,在每类学校中随机抽取1~3所学校,采取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从每校选择2~6个班,少数民族学生随班级自然参与。

1.2 方法与指标 调查工具为北京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编制的《中国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调查问卷》。调查员由兵团各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学校卫生专业人员组成,经兵团CDC统一培训,于2008年4-5月组织学生利用上课时间匿名填写问卷。为确保调查过程统一规范,答题前宣读指导语,填写时请教师回避、学生间保持距离,学生独立填写问卷内容,现场收集问卷,复核整理上报。

指标判定标准[3]:⑴尝试吸烟,指迄今为止曾尝试吸烟,即使只吸一两口;⑵现在吸烟,指最近30 d内至少有1 d吸过烟;⑶重度吸烟,根据问题“在过去的30 d,你吸烟的日子里,通常每天吸多少支烟?”的7项回答(①没吸烟;②不足1支;③每天1支;④每天2~5支;⑤每天6~10支;⑥每天11~20支;⑦每天超过20支,其中②③为轻度吸烟;④⑤为中度吸烟;⑥⑦为重度吸烟)进行判定。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EpiData 3.0进行数据录入,SQL Server 2005数据库处理,SPSS 11.0进行数据分析。

2 结果

2.1 现在吸烟情况 有15.3%的大中学生现在吸烟;其中男生为26.5%,女生为4.7%,随着年龄增长,整体上现在吸烟率呈上升趋势,男生显著高于女生(χ2=34.34,P

调查结果显示:兵团职业高中现在吸烟率最高为36.1%(男生59.0%,女生13.1%),其顺位是职业高中(36.1%)>大专(35.9%)>大学(28.1%)>普通高中(17.0%)>重点高中(15.7%)>普通初中(8.6%)>重点初中(6.9%)。不同学校类型间现在吸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9.907,P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表1 新疆兵团不同年级和学校类型男女学生吸烟现状

类别男生人数现在吸烟/%尝试吸烟/%女生人数现在吸烟/%尝试吸烟/%合计人数现在吸烟/%尝试吸烟/%

年级初一1 4758.126.41 4612.514.02 9365.320.2

初二1 49213.535.21 5334.119.03 0258.827.1

初三1 20317.241.11 2393.620.42 44210.430.8

高一1 43434.559.61 5215.528.42 95520.044.0

高二1 74634.262.51 9976.228.53 74320.245.5

高三1 09535.667.01 3455.630.92 44020.649.0

大一25042.066.42214.529.047123.347.7

大二23055.277.02656.033.649530.655.3

大三19253.676.61232.432.531528.054.6

大四16366.980.41358.938.529837.959.5

学校类型普通初中2 87814.135.22 8953.016.55 7738.625.9

重点初中1 2929.630.71 3384.120.22 6306.925.5

普通高中1 06429.660.01 1574.429.22 22117.044.6

重点高中2 30127.460.62 7733.926.45 07415.743.5

职业高中91059.071.293313.137.21 84336.154.2

大专12561.682.414910.136.227435.959.3

大学71051.773.05954.432.11 30528.152.6

合计9 28026.550.89 8404.724.519 12015.337.2

2.2 尝试吸烟情况 性别间男生增幅明显大于女生,男女生均呈现随年龄、年级增高尝试吸烟率呈逐渐升高的趋势,初三、高三、大四男女生尝试吸烟率均是本学段最高峰。整体而言,初中阶段增长速度最快(初一20.2%~初三30.8%);高中阶段增速较平稳(高一44.0%~高三49.0%)。

学校类型依次是大专(59.3%)>职高(54.2%)>大学(52.6%)>普通高中(44.6%)>重点高中(43.5%)>普通初中(25.9)%>重点初中(25.5%)。职业高中位居第2位(54.2%)(男生71.2%,女生37.2%),其顺位不同,而且尝试吸烟率高于我国2005年同类学校水平。整体而言,普通初、高中(初中25.9%,高中44.6%)学生的尝试吸烟率明显高于重点初、高中(初中25.5%,高中43.5%)学生,大专生(59.3%)、职业高中生(54.2%)尝试吸烟率明显高于其他类型学校学生。

2.3 吸烟程度 表2显示,轻度吸烟率男生为54.6%,女生为76.8%,女生各学段明显高于男生;且随着学段的上升而逐渐下降。女生初中学段从84.6%下降至大学的53.7%;男生则是从初中的67.5%下降到大学的42.6%,而随着吸烟程度的加重,中度和重度的吸烟率却随学段增高呈上升趋势,男生从初中的27.4%上升到大学的50.9%,重度吸烟从5.2%上升到6.5%;女生中度吸烟则从初中的14.0%上升到大学的41.5%;重度吸烟则从1.4%上升到4.9%。提示轻度吸烟中包括尝试吸烟的学生随着年龄增加,吸烟频次增多,现在吸烟和重度吸烟人数逐渐减少,但是吸烟程度逐步加重。

表2 不同年级男女学生吸烟者吸烟程度构成比较/%

年级男生吸烟人数轻度中度重度女生吸烟人数轻度中度重度

初中52967.527.45.114384.614.01.4**

高中1 48353.542.04.528176.222.02.9**

大学44442.650.96.54153.741.54.9**

合计2 45654.640.54.9##46576.820.62.6 ##**

注:性别间比较,**P

3 讨论

3.1 兵团男性大中学生各种吸烟行为均高于女生 调查结果显示,兵团男生吸烟率为26.47%,是女生的5.5倍(女生为4.73%),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于2005年我国大中学生男性吸烟率12.8%(男生22.4%,女生3.9%)的结果,与美国加利福尼亚1999年的调查[4](男女吸烟率分别为36%和3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可能与东、西方传统习俗有关,我国社会普遍认为吸烟是男性社交不可缺少的一种手段,而不认同女性吸烟,在传统观念很强的中国,吸烟女孩常与不良的社会形象相连;周围环境对女性吸烟的压力很大。另外与青春期男生好奇,成人感,同伴影响,生活/学习压力,父母、师长和影视明星榜样作用,烟草广告,社会风气(如社交中的递烟、敬烟),烟草可得性[5]等有关。无论是其他西太平洋地区的国家还是我国,男性吸烟率普遍高于女性,本结论与其相一致。

3.2 兵团青少年女生吸烟率潜在上升 国外研究表明,烟草首先在男性和高收入人群中流行,逐渐扩散至女性和低收入人群;目前低收入国家和女性中吸烟行为呈上升趋势[6-7]。本调查结果显示,兵团女生吸烟频次轻度吸烟者比例最高,为76.8%,而尝试吸烟率为24.5%,现在吸烟率是4.7%,值得关注的是兵团女生尝试吸烟和现在吸烟率均高于我国2005年调查结果( 23.0%;3.9%),而轻度和重度吸烟则占76.8%和2.6%,均低于我国(91.7%,2.8%)水平。大量研究发现,烟草尝试者中约42%将在1 a内成瘾;55%以上将成为长期吸烟者。若20岁前不吸烟,成年后吸烟的可能性将大大降低[6],可以认为尝试吸烟率越高,吸烟成瘾的人数就会迅速增多。因此,采取正确的控烟措施,强化学校环境管理,可以更有效地阻止易感者发展为成瘾者,也更容易成功地戒烟。兵团女生是控烟学校健康促进的重点人群。

3.3 学校类型与大中学生吸烟行为相关 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的产生具有深刻的青春期发育心理-行为因素,如果受到环境强有力的良性影响,则具有良好的可塑性[8]。本次调查结果充分证实兵团不同学校类型现在吸烟率职业高中位居首位,普通学校高于重点学校,最低的是重点初中学生(6.9%)。由此说明,学校环境对健康危险行为的形成、发展有密切关系,重点中学较普通中学学习负担重,健康教育力度大,学生个人期望值、认知水平比普通中学要高。而职业高中与其相比,大多是住校生,没有升学压力,学习负担轻,健康教育开课率低,不在家长的监管下,仅靠学校的校纪、校规约束青春期学生的个人行为是职业高中吸烟率高发的原因。提示兵团的健康教育重点应从传统模式转变到改变学校环境、学生生活环境,消除家庭及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上来,采取以技能为主的新的干预模式,通过社会技能、生活技能和行为技能训练等措施,使学生从同伴中获得社会技能,树立自信心、提高自我控制消极行为能力,改变其吸烟的认知和动机,拒绝吸第一支烟。

3.4 本次调查的优势和不足 本次调查是兵团首次参加全国范围的大规模青少年学生健康危险行为调查,涉及兵团13个师(市),样本覆盖面积大,达到93.33%。抽样和调查方法严格按照《2008年中国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监测工作手册》要求进行,能够代表兵团大中学生吸烟行为的现状。但评价指标中缺少经常吸烟率,对兵团大中学生吸烟现状的分析不够全面。

(志谢:对给予本次调查资金支持和技术指导的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的领导和专家们表示衷心感谢,感谢参加此次调查的兵团各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领导和同仁们的支持与帮助,感谢所有参与此次调查的学校领导、校医、教师和同学们!)

4 参考文献

[1] 季成叶.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监测:学校卫生工作的重要前沿.中国学校卫生,2009,30(2):99-105.

[2] 杨功焕,马杰民,刘娜,等.中国人群2002年吸烟和被动吸烟的现状调查.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26(2):77-83.

[3] 星一,季成叶,陈天娇,等.中国青少年学生吸烟流行现状.中国生育健康杂志,2008,19(3):154-158.

[4] 季成叶,主编.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危险行为调查综合报告2005.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7:128-130.

[5] KUMAR CJ, KUMAR. Adolescent smoking. CMAJ, 2007,176(5):657-658

[6] WHO. Gender and tobacco control: A policy brief. Geneva: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07:1-3.

[7] WHO. WHO report on the global tobacco epidemic,2008. Geneva: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08:16-18.

篇11

二、调查的内容

中学生心理健康和心理危机。依据是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下的定义:“健康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主要包括以下七个方面:①个体的适应性和对学习压力的承受程度;②应对心理负面情绪或心理危机等的自控力;③与同学、老师的人际交往;④家庭环境;⑤家校互动;⑥社会环境;⑦中学生心理健康和心理危机状况等方面。

三、调查的方法

采用学生和家长问卷调查、访谈、心理危机个案疏导追踪和社会调查相结合。

四、调查的形式和程序

由问卷调查、走访部分中学生的家长、走入不同层次(城市、城镇、农村)的学校,跨区域学校间联合协同、深入社会调研相结合,调查问卷分学生卷和家长卷两部分。以班级或小组为单位,团体施测和随机抽测相结合,以记名或不记名方式自愿填写,依次对560名初中生和665名高中生分别进行了问卷调查,然后又对近500名中学生的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汇总分析,研讨论证,得出结果。

五、调查的结果

初中生参与问卷调查560人,无效问卷5份。其中男生299人,女生261人。高中生参与调查656人,无效问卷3份。其中男生345人,女生311人。学生家长参与调查500人,有效试卷468份。其中初中学生家长257人、高中学生家长211人。

现将有关中学生心理健康和心理危机几个重要方面的调查研究结果总结如下:

(一)个体的适应性和对学习压力的承受程度方面

1.个体适应性方面

调查发现处于青春期12-13岁的七年级,有19%的同学不适应新学校的管理方式,其中男生适应性最差(占28%),女生适应性最强(仅占4%)。九年级同学对学校的管理方式的适应性明显降低了。这充分说明他们到一个新的学习环境时,男性个体的适应性明显比女性差。走访发现七年级同学,对新的学习环境、新的学习内容或新的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不适应。中学生的适应性在稳定的环境中会逐步得到培养与提升,但是,总体上仍有16%的个体适应性始终较差。

2.学习压力承受程度方面

调查结果显示:中学生普遍觉得学习紧张、压力大,处于青春期的七年级学生刚进入中学时学习压力最大。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抗压能力逐渐增强,觉得学习紧张、有压力的程度有所降低,但是仍然有超过一半以上的中学生觉得学习紧张、压力大。

(二)应对心理负面情绪或心理危机等的自控力

走访、调查发现:有大部分中学生感觉在遇到问题时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容易产生心里冲动;有些中学生意志力薄弱,不能自我约束,养不成良好的习惯,致使成绩不理想。这些同学应对突如其来的负面情绪或心理危机等的自控力也较差。

(三)在人际交往方面

中学生人际交往方面的调查统计结果显示:总体上,九年级人际交往失败的同学最多。刚进入中学的七年级女生人际交往失败也相当突出。随着年龄的增长,女生与人交往变得更加融洽,相对而言,男生恰好相反,与人产生心理矛盾的几率增大。走访、调查发现当今中学生特别是毕业年级中早恋现象相当多,且一旦失恋产生的心理障碍往往也很严重,值得引起老师和家长们高度重视。

有关中学生缺少家长、集体和教师关爱的调查结果显示:总体上,中学生家长对起始年级和毕业年级的孩子关爱较多,但毕业年级同学觉得缺少集体的温暖。高二年级同学觉得缺少家长的关爱的最多(占8%)。走访、调查发现:有大部分的学生认为没有小学的时候与同学和家长相处得那么亲密了;随着年龄的增长,不再乐意与父母或老师沟通了,给父母有一种疏远感,甚至有了心理烦恼时闷在心里也不愿意告诉父母。

有心理烦恼时,中学生通常采取的处理方式调查结果显示:有38%的同学憋在心里自我安慰,九年级高达42%。有10%的同学宁愿压到心底生闷气,也不愿与同学、老师或家长沟通。这是导致心理危机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值得特别关注!

(四)在家庭环境方面

1.一些中学生的家庭教育环境差,家庭心理气氛不好

不利的家庭环境影响是诱发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主要因素之一。调查显示:7%的同学觉得缺少家长的关爱,甚至是受到歧视。随着新型城市化进程加快,一些农民工常年进城或外出务工人员越来越多,有很多中学生留守在农村,缺乏父母的陪伴和关爱,更谈不上心理上的呵护。有的父母经常吵架或在家聚众打麻将等,父母的离婚率也在逐年攀升。这样家庭的孩子越来越多,他们缺少关爱,甚至受到家长的歧视,使得发生心理危机的人数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2.家长的期望值过高

调查结果显示:九年级家长的期望值最高,占49%,说明家长对初中生的期望值过高,来自家长的压力会更大一些。按性别来分,刚进入青春期的七年级的父母对其期望值最高,占61%,家长对男生期望值均高于女生,也许是受“望子成龙”传统思想的影响,对男孩寄予厚望所致。

(五)在社会环境方面

调查结果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就业的危机感逐渐增强,就业压力也成为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另外社会环境不好,舆论导向有偏差。

(六)中学生心理健康和心理危机状况方面

从走访中学生家长和家长调查问卷的结果来看,比学生问卷反馈的结果更真实、更客观,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心理危机状况更是令人担忧!家长们普遍认为当孩子进入中学后,没有童年时那么听话了,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沟通上的障碍,有些孩子产生了逆反心理(negative mind)。有的学生这种情况甚至很严重。部分家长觉得与孩子之间有了很明显的“代沟”(gengration gap)。

六、中学生青春期心理健康问题和心理危机主要形成原因

(一)青春期个体适应性较差,家长期望值过高,学习压力大

调查结果显示:有60%的同学觉得学习压力大,激烈的竞争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很难适应。心理学家认为:人的自控力和承受压力的能力就像肌肉一样,如果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也会逐渐变弱的,就没有原来那么强劲有力了。要想提升这些能力需要有张有弛、科学培养。再加上家长期望值过高,总想让孩子考上一个好的学校,于是利用假期和周末为孩子报各种补习班、辅导班,使得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紧张的学习状态中,身心都没有时间得到休息和调整,自控力减弱,适应性也随之变差,各方面压力过大,多种因素叠加就容易诱发心理危机。

(二)个人社会关系微环境不好,人际交往失败

调查结果显示:人际交往失败会对中学生造成很大的打击。进入中学后心理烦恼因素增多,矛盾激化,一些关系破裂,如失恋、与人交往失败等。心理烦恼无法排解时,就可能会产生心理危机、绝望甚至是轻生的念头。如心理疏导不及时,心理健康及生命安全会受到严重威胁。与人沟通不畅,人际交往失败是导致心理危机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三)家庭环境不好,家校互动少,形不成教育合力

家庭环境因素主要是指父母的个性、家庭的教育方式和家庭的心理气氛等。家长的人格和行为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俗话说:有其父必有其子,很多家长不懂得心理学知识,直接影响着对孩子的教育方式。

家长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25%的家长不主动配合学校的调查,在家校互动方面多数处于被动地位

(四)社会不良现象误导,社会舆论导向有偏差

13-18岁这个年龄段的中学生对社会有着极大的好奇心,想广交朋友、多认识社会,来者不拒、无原则地接纳来自社会的各种信息。他们无力甄别是与非,极易受到社会不良习气的诱惑或误导。特别是当今网络极为发达,一些黄、赌、毒充斥着社会的角角落落,稍有不慎,中学生就会误入歧途。大众媒体、社会舆论有些方面做的很不到位或引导有偏差,譬如一些电影、电视、卡通片浮夸的故事情节很易被青少年效仿,对中学生在心理教育起了反作用。

七、干预措施和应对策略

(一)增强自身适应性,管控好各种压力

心理学家丁瓒说:“人类的适应最主要的就是人际关系的适应,所以人类的心理障碍主要是由人际关系失调引发的。”所以引导学生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提升学生适应性的重要一环。要想适应中学的学习生活,要注意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形成的良好心理素质,做好迎接新挑战的准备。到中学后,尽快融洽与同学、老师、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的关系,提高自身各个方面的适应性。在中学生转换学段时,有序对新科目进行学法指导、新教师介绍、新学校认知等方面进行科学教育和引导,使他们尽快适应中学新的学习生活。

(二)学生、老师和家长间进行良好的沟通,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1.作为学生,主动与同学、老师和家长进行良好的沟通

人与人通过沟通,相互间增进了友谊,增加了信任,即使以后发生了一点小矛盾,也会通过理智的交流化干戈为玉帛。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就能从心理关系上与人增进亲密感、融合性和协调度,就能相互接纳,相互启迪,相互激励,促进个人成长。

2.作为家长和教师,与学生有效沟通的前提是“热爱、尊重和理解学生”

沟通是教育的基础,通过良好、有效的沟通,才能接纳你的思想和启迪。遇到有心理障碍的孩子时,要积极主动地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使学生感觉得到交流带来的快乐和体验,就会慢慢接纳你,逐步打开心扉。想方设法诱导学生将压抑在心中不平的、不满的、苦闷的、愤恨的不良情绪全部倾泻出来,也就基本解决了心理问题,教育目的也就达到了。

(三)优化家庭环境,加强家校互动,形成教育合力

创办家长心理教育辅导学校,聘请心理专家及时讲解相关知识和技能,既能弥补家长在心理教育方面的欠缺,又能让家长认识到心理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加强家校互动,教师要及时与家长沟通,充分挖掘家长在学生心理教育工作中发挥的潜能。双方相互协作,摸清学生的心理动向,做到学校与家庭心理教育相吻合、时空全覆盖,形成教育合力,以期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四)抓好新入职教师的培训,强化教师队伍

政府机构的规划、人事社保、教育等有关部门相互协同谋划,科学合理布局学校。增强全局观念和大局意识,划区域、跨学校统一调配优质教师资源,优化完善教师结构。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狠抓新入职教师的培训,提升教师整体素质和心理教育水平。

篇12

(一)编制《新生适应状况调查量表》,实施普查,确定适应性辅导主题

调查问卷共设计了20个项目,其中包含了学习适应状况、人际交往状况、耐挫折状况、独立学习和生活状况、精神状态等五个维度。调查结果采用百分比统计,具体如下:05学年新生共523人,发放问卷523份,收回有效问卷512份。

1.调查结果与分析

(1)对初中生活的第一印象。对“我觉得初中生活和期望中是一样的”一题,回答完全同意的仅占9.0%,完全不同意的占14.2%,另外,回答很不同意的占23.9%,不确定的有9.7%。大部分新生表示,现实生活中的初中生活与理想中的初中生活有着较大差距,以致在心理上产生迷惘和不安等不适体验,甚至引起生理上的反应。

(2)学习适应方面。从调查结果看,我校新生的学习适应能力一般,而且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自己的学习适应状况并不了解,如六个项目中选择“不确定”的学生都在15%以上,最高的甚至接近调查总人数的1/4。与此同时,有61.9%的学生表示体验到明显的学习不适应,如学习压力大了,作业时间长了,玩耍时间少了等。

(3)人际适应状况。总的来说,我校新生对人际环境的适应相对较快。但调查中也发现除去“不确定”以外有超过50%的学生表示“现在,我几乎每天要想以前的同学和朋友好几次”,存在广泛的“恋旧心理”。

(4)耐挫折状况。从调查结果看来,我校新生的耐挫折能力相对较弱。有接近70%的学生表示“我以前学习很优秀,经常受表扬,可上初中以后,身边的同学好像都比我出色”。同时发现,学生往往会感受到强烈的失望、烦恼,继而把原本简单的困难复杂化,使自己迷失解决问题的方向,心理压力也随之增大,甚至引发过度焦虑紧张和恐慌,继而出现逃避退缩行为。

(5)独立学习和生活状况。从调查结果看来,我校初一学生的独立学习和生活能力相对较强,但还有一部分学生在某些特定方面表现出独立能力欠佳的情况,比如有超过15%的学生明确表示“我总是跟着老师走,老师说什么要学我就学什么,除此之外我从不考虑”。

(6)精神状态。从调查结果发现,有57.7%的学生表示“早上起床后,总觉得头昏脑胀的”,有超过一半的学生表示“白天总想睡觉,提不起精神”。这种精神状态对生活和学习有很大的负面影响,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2.鉴于问卷的调查结果和分析,将“适应性辅导”确立为第一主题

主题一:环境适应

教学预期:生活环境――引导学生理解独立生活是成长中的必然环节。学习环境――引导学生面对现实,并正确看待这种落差。人际环境――引导学生明白交往的规律,并鼓励其主动结交新朋友。

主题二:学习适应――引导学生理解挫败感的成因

(二)综合分析05学年的咨询案例,确定学习心理辅导、人际交往辅导、情感情绪辅导和考试心理辅导等主题

2005学年期间,心理辅导室回复学生咨询来信近300封,接待来访近100人次。从相关的纪录中抽取初一段学生的来信,根据咨询主题进行分类分析,见下表。

注:以上统计表中已除去了适应方面的来访情况共计近60人次。

对此,确定相应的教学内容,如下:

主题一:学习心理辅导

教学预期:学习心态――引导学生调整好心态,平和地面对以后的学习。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学会评估自己的实力,并确立相应的目标,及告知实现目标的有效方法。学习习惯――引导学生正确评价自己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并引导其区分出不适合者,寻找有效替代。

主题二:人际交往辅导

教学预期:同伴――引导学生理解矛盾出现的原因,并尝试在交往中宽容、平等地对待彼此。异性――引导学生了解异性关系变化的原因,并努力正确对待。亲子――引导学生明白矛盾产生的必然性,并尝试理解父母。师生――引导学生学会评价教师,学会欣赏每位教师。

主题三:情绪情感辅导

教学预期:情绪认知――引导学生认识情绪及其作用,并了解自己的情绪状态。情绪调适――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情绪调控。积极情绪和情感――引导学生尝试通过人生观、人际环境、意志力和耐挫力、幽默感的调适来培养积极的情绪情感。

主题三:考试心理

教学预期:引导学生了解考试焦虑产生的原因、发展及影响和应对策略。

06学年,我校初一段心理辅导活动课的教学内容由适应性辅导、学习心理辅导、人际交往辅导、情感情绪辅导和考试心理辅导共五大主题十五项细目构成,一学年二十个总课时量(每两周一课时)的分配根据具体的教学需要而定。

二、在06学年课程计划基础上确定07学年课程内容

一学年的教学实践之后发现,学生在成长中对心理活动课的需求大,但无奈课时所限,所以只能尽可能在学生迫切需要的知识中选择最适合于课堂教学传递的部分来当作07学年的教学内容。

(一)细目的增删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适应”主题下的学习适应辅导学习心理辅导有重复,因此这一细目可删除。另外还发现,部分学生进入稳定学习后会遭遇高原现象。因此,应增加学习高原辅导细目,力求使其认识学习高原现象的产生原因,并引导其寻找应对的方法。

(二)主题的增加

笔者在课外心理辅导实践中发现,学生的相当一部分心理行为问题与青春期有关,从而推测,让学生认识并接纳青春期可能对相应心理行为问题的解决有意义。于是,笔者随即编制了《初一学生青春期适应状况调查问卷》,进行广泛的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包含基本情况、生理成熟、心理矛盾、思维品质冲突等四个维度共30个项目。结果以百分比方式统计。

1.调查结果与分析

(1)生理成熟方面的适应。调查中发现,相当一部分的青春期少年无法适应性机能成熟带来的身心变化,并产生不知所措、烦恼、焦虑甚至恐惧等负面情绪。如有46.33%的学生表示“每次出现月经/遗精现象时,总是会提心吊胆,害怕别人知道”。另外还发现,男女生虽均有不适应的状况,但不适应的突出点并不一致,如女生更关注自己的外在形象,而男生更不能接受因性冲动而出现的行为表现。

(2)心理发展方面的适应

①独立―依赖。调查中发现,相对于女生,男生在父母面前的独立渴望更加强烈,如有55.99%的学生“觉得爸妈总把我当小孩子看,不考虑我的想法,为此我很生气”,其中男生占70.28%;不过,当亲子关系不和谐时,女生的怨愤情绪体验更深刻些,如25.62%的学生表示“爸爸妈妈不理解我,我有时会埋怨生在这个家庭里”,其中女生占32.84%。

②封闭―开放。调查中发现,青春期少年尽管心理生活更丰富了,却越来越少地将其表露于外。如有90.24%的学生“希望/已经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房间”;另有72.48%的学生曾因为“妈妈偷看我的日记”而气愤。 与此同时,他们又时常感到孤独,有37.2%的学生认同这一点,另有50.64%的学生表示“会因为心事不知道对谁说而烦恼”。

篇13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平罗县4所学校(7~18岁)3876名学生,其中男生1874名,女生2002名。小学生976,初中生1165名,高中生1735名。乡镇学生1248名,城镇学生1562名。

1.2方法 测试人员由统一培训的专业人员组成,身高体重计统一提供,并定期效验。同时按规定对一定的比例的检查者进行复检,误差率控制在5%以下。

按照《1995年全国城乡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标准》的要求进行评价[1],采用"1995年全国学生7~22岁身高标准体重值"确定学生的营养状况,学生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评定以同等身高标准体重值为100%,体重在90%~110%为营养状况良好,低于90%为营养不良(81%~90%为轻度,71%~80%为中度,61%~70%为重度),高于110%为超重,超过120%为肥胖[1]。用χ2检验方法比较城镇和乡镇,男生和女生,中学和小学生的各项营养指标。

2结果

2.1学生总体营养情况 通过检查、评价,3876名学生,共检出营养不良学生932人,营养不良发生率为24.05%。其中轻度占93.67%(873/932),中度占5.58%(52/932),重度占0.75%(7/932);共检出营养过剩439人,营养不良发生率11.33%,其中超重率为6.30%,肥胖率为5.03%。

2.2不同阶段学生营养状况比较 随着学习阶段的升高,学生营养不良发生率升高,即高中生营养不良发生率高于初中生,初中生高于小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14,P

2.3 城镇中学与乡镇中学学生营养情况比较 营养不良发生率乡镇中学高于城镇中学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71,P

2.4不同性别学生营养情况比较 营养良不良率女生高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10,P

3讨论

3.1平罗县中小学生营养情况不容乐观 检查3876名学生,通过调查、评价,显示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同时存在,营养不良发生率为26.69%,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2.6%),且以轻度为主,占93.67%;营养过剩发生率为11.33%,与1995年全国调查学生营养过剩平均水平(7.7%)相比明显增高(P

3.2学生营养不良和肥胖发生率城镇学校和乡村学校存在差异 营养不良发生率乡镇中学明显高于城镇中学,营养过剩发生率城镇中学生则明显高于乡镇中学学生,与国内部分城市调查结果[1,2]相似。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县中小学生的生长发育状况和膳食营养摄入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但是依然存在着不少的问题,总体上仍存在城镇好于乡镇,城镇学生家庭条件优越,而且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多摄入各种精细食品,(尤其是肉食、饮料和甜食),脂肪的摄入过多,加之学习负担过重,体育锻炼相对较少;乡镇学生大多是寄宿学生,学生的一日三餐多为蔬菜,肉食少,脂肪的摄入不够,没有摄入足够的营养。所以乡镇的营养不良率高于城镇,超重和肥胖则城镇高于乡镇。

3.3不同学习阶段营养不良发生率、营养过剩发生率存在差异 随着学习阶段的上升,营养不良发生率逐年上升,高中生高于初中生,初中生高于小学生;分析其原因,是由于中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阶段,需要的热量和消耗能量都在迅速增加,机体对营养素的不断增加;尤其学生在上高中的过程中,学习负担重,压力又大,能量消耗不断增加,学校和家长没有重视膳食的合理搭配,蛋白质摄入不足,可引起营养不良。营养过剩发生率小学生最高,初中生次之,高中生最低,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①父母过度照顾;②家长缺乏保健知识;③许多小学生饮食习惯不好,同时又缺乏锻炼,过量摄入高糖、高蛋白质和高脂肪食物,同时课外活动少,学习负担相对较轻,造成小学生营养过剩发生率高于中学生。

3.4男生与女生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发生率存在差异 女生营养不良发生率高于男生,而男生营养过剩发生率高于女生,原因有以下几个原因,①女生进入青春期比男生早,在青春发育期,对营养素的需要量增大,若摄入不足则易发生营养不良;②是由于女生比男生易养成挑食、偏食的习惯;大年龄女生为追求苗条,尽量节食,女生户外活动锻炼较少,而男生一般希望体格健壮,肌肉发达;③女生有特殊生理特点,青春期月经失血对营养素需要量增加,均可导致女生营养不良率高于男生。

3.5今后采取的措施 根据我县中小学生营养状况情况,提示当前以预防营养不良为主,兼顾肥胖的防治工作。社区和学校应多开展健康教育,实施集体教育与个体指导相结合,家长和学校应合理安排学生的作息,并根据学生体检的不同情况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提倡科学合理的平衡膳食,加强体育锻炼,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学习能力,确保儿童少年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徐慧雯.珠海市区2004年中、小学生营养状况[J].中国学校卫生,2006,27(4):427-428.

[2]白呼群,主编.学校卫生情况年报表填报说明及技术规范[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2: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