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高中网络课堂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有效的内趋动力,而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既是提高学生知识水平和各项能力的前提,也是提高教学质量、优化课堂教学的保障。网络资源具有极大的丰富性的特点,它把各种声音、文字、图片、动画、视频图像等信息通过细致的手段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又通过高速的光纤双向传输,把全运动、高清晰度的视频图像发送出去,融传入与传输手段为一体,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和表现力,可以从各个角度、各种层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注意,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模拟教学过程,变抽象为具体
化学是研究原子、分子等微观粒子运动和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对于化学中运动而复杂的微观世界,用传统的教学过程很难变抽象为具体,让学生比较形象、直观的理解。而借助多媒体网络技术,进行微缩模拟教学过程,既可以让学生比较直观地认识微观粒子的运动,对化学变化的本质一目了然,又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模拟动态反应,变瞬间为永恒
在化学世界中,许多化学反应瞬间便可完成,即使通过教师的演示实验,学生也很难逐步观察实验现象、推断出正确的实验结论。而通过多媒体网络技术,教师既可以模拟整个实验进程,动态地、对比地演示一些化学现象,又可以通过暂停键,随时控制反应变化的速度,调节反应变化的快慢,达到能随意调整教学进度,更便于学生观察和思维的效果。
四、虚拟现实,因材施教
使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都得到充分的发挥,是现在教育的新理念。而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虚拟现实,就可以为学生个性特长的发挥,提供广阔的空间,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的人机对话、人工智能、界面友善、可编著工具、虚拟现实等功能,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个别化学习环境,使学生能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自主的选择学习内容,调节学习的进度和难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已有的认识水平,创设问题情境,指导学生独立上机学习,学生可以根据教师所提供的教学资源和教学目标,以及自己的兴趣爱好、实际水平,自主的选择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教师及时帮助学生解答疑难问题,总结学习方法,排除学习障碍,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不仅可以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中去学习和应用化学知识,同时还利于教师实施个别化教学,教师可以及时掌握学生的各种反馈信息,并根据所得信息,有针对性的及时进行辅导;学生可以及时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逐步形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从而,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真正摒弃过去教师在讲台上口若悬河地讲,学生仅被动接受的局面,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五、虚拟学习环境,突破时间、空间局限
“学会合作”是21世纪每一个人都应该具有的素质,运用多媒体网络可以缩短时空距离,加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联系,开拓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形成相互帮助、相互合作的优良品质。每个学生和教师都可以建立电子信箱,如果学生有疑难问题或是有好的想法都可以发E-mail,当教师和学生收到相应的信息后,便可回信答复。教师和学生也可跨越时间和空间,利用网络中的在线讨论与不同人群进行交流,相互讨论,相互合作,逐步学会共同学习。学生之间还可以相互帮助,提供不同的有价值的学习资料,交流不同的学习体验,实现资源共享。
篇2
一、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实验报告单的框架设计,其中包含: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注意事项、实验数据及结论、误差分析与讨论、实验感受、实验探究等九部分内容。最后给出网络课堂上已设计好的实验报告单,请学生参考比较。(用时5到7分钟)
二、向学生展示实验所需仪器,令其识别辨认(运用专业术语),并向学生提出下列问题以唤起学生思考的兴趣并在随后的实验中得到解答:
①什么样的装置可视为单摆?单摆是理想化模型吗?其理想化表现在哪里?(在网络课堂上通过实验课件给出演示)。
②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需要哪些仪器,试一一列举并指出它们在实验中的具体作用与功能。
③若已知单摆周期公式,能否推导出关于重力加速度g的表达式,试说出该表达式中各字母的物理含义。
④在现有仪器条件下,如何使单摆周期的测量更准确,请同学们设计相应的方案。
三、在学生进行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巡回检查,进行必要的帮助和指导。(15到20分钟)
在临近下课7、8分钟,教师对整个实验过程进行中肯的评价和总结,作为学生中的首席代表参与学生的讨论、与学生交流试验感受、回答个别学生的提问。同时告诉学生到网络课堂学生区的“自习室”完成该实验的相关习题、到师生互动区的“留言板”和“在线讨论”中与教师、学生就该实验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到教师区的“实验教学”板块浏览其他的实验探究和实验课件展示。其中的实验探究包含如下几种情况:
①如何用滴水法测量当地的重力加速度;
②若不能测出摆长:比如小球不均匀或摆挂得很高、摆长很长,能否测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
③能否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测量重力加速度?
④能否利用平抛物体的实验装置测重力加速度?
四、请同学们将实验仪器摆放整齐,检查实验仪器是否有丢失或破损,将桌凳摆放整齐后安静地离开实验室。
篇3
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语文课堂教学媒体是粉笔、黑板和老师的一张嘴。虽然教师富有感情的朗读、行云流水的板书、妙语如珠的讲解,也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师的道德、人格、情感对学生也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但这些传统媒体承载信息的能力低下,传递信息的功能也比较简单机械,导致课堂形式静止、僵化、单一,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此不必赘述。
随着教育现代化的不断推进、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媒体纷纷“触电”,幻灯片、 录音、录像、CAI课件等,以其科学性、先进性、生动直观性等特点,越来越多地成为语文课堂教学媒体的优先选择。这些媒体为学生传递的是视觉与听觉全方位的感官信息,能使学生进入抽象逻辑思维与具体形象思维共同参与学习过程的多维动态,在一定程度上使语文教学由传统的平面化走向了立体化,能增加知识密度,扩大课堂容量,激发学生思维,拓展教学空间,从而提高学习的速度和质量。
但在开始阶段,教师在使用这些媒体时忽视了语文学科的特点,一味追求生动形象,在“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情况下,不顾作品的内涵意蕴,硬要以多媒体画面来“言传”,甚至以课件演示替代了学生思考,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和想象力的发挥。不少语文教师很快注意到这一误区,开始研究媒体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在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思维的同时,力求保持语文教学美妙的韵味,力求促进课堂教学最优化,从而使课堂教学媒体的使用又上一台阶。
新课程标准的颁布,改教学大纲为课程标准,标志着语文科课程与教学将实现时代转型。以新课程的相关要求为视点,语文课堂的概念需要重新书写。新课程在课堂的定向上突出了四个方面:课堂不是教师表演而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舞台,不是训练学生而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不只是传授知识而且是探究知识的天地,不是教师教学行为模式化运作而是教师教育智慧充分展现的平台。
以这种课堂定向来审视现有语文课堂教学媒体的选择和使用,我们就会发现原本以为先进的课件演示只是“换汤不换药”,只不过是改变了传递信息的手段、形式而已:原来用“人语”和“人书”传递信息,后来加入“机语”;原来只传递 “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后来传递“文本、图像、声音、影像”等信息。手段和形式虽有进步,却仍然停留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理念。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课堂仍属于“教师传递信息,学生接受信息”的模式,教师的“导演”角色仍然没有改变,学生仍然根据教师设计好的程序来进行学习,缺乏自主性。2、媒体传递的大多是陈述性的知识,很少涉及程序性知识。多媒体的满堂灌和知识的满堂灌一样,都是让学生“克隆”知识,缺乏探究性。
新的形势促使语文教师作出新的探索。现在,一些教师在选择和使用教学媒体时,不仅注意到了信息技术与学科特点的整合,更注意到了与学习过程、学习资源的整合。他们将网络引进语文课堂,促进语文课堂跨越式发展,这不失为一个有益的尝试。
篇4
当今是网络时代,高度的信息化、数字化,所有的行当都和网络结下了不解之缘,几乎找不到独立于网络的事物。网络和信息是时代的产物,从哲学上说是一种客观现实的存在,不可回避。既然是一种社会存在,这种存在对社会事务的影响不可低估。从现实的社会人而言,网络时代的社会群体已经不同于以往时代,他们的思想方式和行为习惯受到网络存在的诸多影响。我们的高中学生同样生活在当今的网络时代背景下,再加上他们是青少年,更容易受到时代背景的影响,尤其是更容易受到当下网络环境的巨大影响。既然如此,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很多行为方式和行为习惯也都和网络的影响分不开。甚至说,很多学习行为和学习习惯本身就植根于网络,不可分割。
随着智能手机等网络终端设备的普及及4G技术的推广,高中生人手一部手机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再加上青少年的心理特点,他们对新生事物具有极大的兴趣,对及时更新的网络趣事更是爱不释手,所以高中生的生活网络化或者说数字化的程度要远远高于同时代的社会一般成人。网络生活已经成为他们生活的重要部分,如此一来,我们的受教育对象――学生都被网络深深影响着,那么我们对他们进行的教育、引导怎么能够脱离网络而存在呢?当今社会和我们教育的对象都和网络结下了不解之缘,甚至说网络生活已经成为当下公众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作为为大众服务的教育自然也要紧随时代的步伐,也要和网络进行有机的对接,这就要我们以一种更加客观和理智的态度来看待当下语文课堂教学和网络背景的整合问题。既要重视,更要正视,不但要做,而且还要做好。
其次,以包容的态度接纳。
鉴于社会上很多学校和老师的做法是禁止学生接触网络,禁止学生接触手机等电子网络终端设备,甚至是以教育主管或者学校领导的名义,制定规定严禁手机等进校园。先不说做法合适与否,同样是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可以感受到规定制定的相关部门和个人对学生的高度关注,他们是多么希望把学生们的学习生活控制在期望的范围内,比如现实的学校和教学课堂。在感受到关注的同时,我们又感受到了更多的担忧:担心孩子涉足网络之后,扰乱现实的课堂学习;担心孩子在鱼龙混杂的网络世界里迷失自我,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和方向;害怕孩子在不可控的网络里,铤而走险,甚至深陷泥淖不可自拔……大家有这样的担心,自然是有现实的惨痛教训,尤其是在独生子女的时代里,每家只有一个孩子,孩子从出生就承载着太多人的希望,不允许人生路上有丝毫差错。所以大家都希望帮孩子规划好人生的一切轨迹,不要让他们走弯路。
网络的虚拟世界是超出很多人掌控的,所以大家都谈网色变。因为大家对在网络里游走的孩子,实在放心不下,所以狠下一条心来,禁网!但是愿望永远只是愿望。笔者最喜欢电影《特洛伊》中阿喀琉斯的话:“神羡慕人,因为神是永生的;但是人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随时都可能是生命的终结,人的生命里因为有了未知的东西而倍加精彩……”这是电影里的话语,但是却也道出了人生的不可预知性,人生永远都充满着未知性和不可控性,这也正是人生的挑战和精彩所在!所以我们很能理解,为何人生的轨迹总是和我们曾经预计的大相径庭。
社会已经进入到深度信息化时代,网络得到普及,但是我们却还是在试图隔断既成事实的网络与学生的链接。客观来说,不管我们主观上多么努力地去阻断这种联系,事实上我们仍然无法真正隔断学生与网络间的实质性的联系。因为哲学告诉我们,时间的联系是永恒而多样的。既然如此,我们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无法真正地阻断学生和网络的实质性的链接,那么还是欣然接受吧,以一颗包容的心来接纳它。但是我们不能被动地接纳,我们要全盘考虑,分清利弊,对学生应用网络的过程加以适当地干预,毕竟参差不齐的网络世界还是不能不要监管。
第三,措施和对策
既然禁网是一条死路,那么我们如何适当地干预学生和网络之间的这种联系呢?
1.教材处理多样化
传统的教材主要是纸质化的教材,但是当下的信息化时代背景使人们的生活开始网络化、数字化,教材也可以不只限于纸质化,可以适当的数字化。
比如可以把教材里的相关内容制作成图文并茂的电子版本,或者以色彩、声音、图像等的形式呈现在课堂上,以高中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现。既然教材只是舍筏登岸的手段和过程,那么我们没有必要太过介意它们呈现的具体形式。只要能激发形式的兴趣,达到提高学习的效果即可。不仅如此,还可以把教材制作成网页式的形式,这种制作可以征求学生的意见和建议,甚至于放手让学生去制作一部分也可以。更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打通文学和影视的界限,把语文课堂和影视作品对接,这样既丰富了课堂内容,又调动了学生的兴趣,一举多得,没有什么不好。
2.课堂内容学生化
鉴于现在的孩子想法比较多,我们也可以更好地利用这点,因势利导,在学期初提前公布本学期的教学计划和核心内容板块,具体内容或者展现方式可以下放给学生来决定,让他们自己设计,然后提出方案,并在全班分组讨论,最后投票表决,形成定稿。如此以来,大家都是课程的设计者,都有参与其中的积极性和乐趣,相信效果会比老师一人所决断的内容要好得多。比如在诗歌学习的版块,可以让学生自己来选喜爱的诗词,并附上课堂教学设计方案和理由等。然后在班级分组推荐,最后选出大家公认比较合适的诗词篇章,作为本版块的核心篇目。这样一来,大家对自己选出来的内容肯定会有更大的兴趣,也会有更多的想法和感触,如此一来,此一版块的教学效果自然不会太差。
3.课堂环节互动化
学生都喜欢上网,究其原因,网络设计的时候考虑到了人和网络之间的互动性,不然只是对着冰冷的机器,那么才不会有几个人愿意呆在网吧呢!网络之所以深入人心的原因之一是――人机的互动,让我们觉得上网的人没有被漠视,而是每一动作都有及时的反馈。所以在人情冷暖的当下社会,社会中的一些冷漠让我们对网络有了更多的期望,希望在虚拟的网络中找到现实中缺失的东西――人际的互动,和人情的温暖。鉴于如此的社会现实,我们在设计教学环节时,一定要注意学生的参与和反馈,千万不能变成教师的一言堂或者传统的满堂灌,那样只能把课上得死气沉沉,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其效果肯定是好不了的。所以,我们要在课堂之初给学生以期待,中间要让学生积极参与,结束前不忘给予适当的反馈和评估。如此一来,学生真实地感受到了自己的存在感,有存在感的课堂才是学生想要的课堂。
4.课件制作动态化
高中生在身体和心理上虽然比初中生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但是毕竟还处在成长时期,他们还是更喜欢动态的或者是不喜欢一成不变的东西。鉴于此,我们要在课堂教学的环节设计上凸显动态化,这样可以更好地抓住学生的眼球,激发他们的兴趣,以期提高语文课堂的效率。
5.课堂反馈网络化
随着网络的深入生活,大众的生活都被网络化了,高中学生的生活也被部分地网络化了,所以我们在语文课可以设计适当的和网络相关的反馈作业。可以布置一定的需要通过网络查找解决的作业,也可以在网上创建一定的平台,让学生在网络平台上完成作业和教学反馈。这样,既适应了学生的心理需要,又完成了我们的教学反馈。
篇5
一、网络辅助教学的重要性
网络辅助教学的重要方面,就是要为学生创造开放的学习探究环境,如果仅仅领先教材和教参或通过教师零星收集的资料是远远不够的。
当今网络世界无疑是最丰富的教学资源。通过因特网访问博物馆、美术馆,这将是最为便捷的方式,其系统性的收藏不仅可以让学生进行美术专题的学习研究,还可使学生从更广的角度多方面对学习对象进行考察,使美术欣赏活动更容易与社会历史文化联系起来,使学生获取更丰富直观的印象,从而对审美对象有更生动的把握,学生更容易从历史社会文化的角度对艺术内涵的丰富性、深刻性进行多方面的审视,为进一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这样做不仅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促成学生综合拓展性的学习活动,同时还在考察研究活动中,通过查寻资料、收集图片,归类分析等活动,学生对具体的研究方法和途径有了切身的感受,这种经历对提高学生综合学习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实践中发现,网络中的艺术欣赏其内容的丰富性、欣赏环境的开放性、欣赏过程的互动性,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空前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促进了审美能力的形成。而学生的审美感受力、思维力、鉴赏力有助于学生在网络这个信息的海洋中快捷正确地选择处理信息,提高效率。所以说,让网络辅助美术欣赏教学,顺应了时代的要求,体现了高中美术欣赏课程新的基本理念,为优化艺术欣赏教学找到了全新的途径和方法。
二、网络辅助教学的形式
如何让网络辅助高中美术教学呢?笔者认为主要是在课堂上加强网络环境下的方式的训练。我把在网络环境下进行美术欣赏分为主题式、取样式、对比式等。这些方式有别于传统的艺术鉴赏,对学生要有一个学习和训练的过程。
1、主题式
主题式欣赏是一种“点圆式”的信息输入方式,即以主题为圆心,以有关文本为圆的扇面组织信息输入。以讲授《礼仪与教化》(湘版)为例,对青铜器的欣赏,单靠教师的介绍总会让学生感到有些枯燥,如果先让学生通过网络收集大量关于青铜器的文本资料、造型艺术、铸造技术、图像资料,进行快速浏览和广泛阅读,对青铜器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并作初步分析,那么这一步既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又渗透了构架信息结构的能力。然后通过小组合作形式,设计以“青铜器”为主题的主页,主页中有文本材料,有图像资料,还可以有声像资料。完成后师生共同评议或通过网络点击,进行投票,选出最佳主页,学生再进行修改,总结。
这是一种基于网络条件下的主题是以网络为平台,以主题为圆心,以学生为主体,以广泛的信息为路径,以教师所立目标为导向,以评价为约束的全新的学习方式。
这种学习方式完全打破了以往那种传统的教学模式:老师按部就班地讲――学生无动于衷地听――老师不分主次地发问――学生心不在焉地回答――老师“交”给学生一堆标准答案――学生如获至宝地收下。网络的辅助创立了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教师设计学习主题――学生上网去检索、筛选、进行快速浏览――然后分析、研究所得的信息,从而获得新知,形成判断――学生将自己的学习成果利用幻灯片或网页的形式进行展示、交流――学生写学习收获、体会――教师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评价他们的学习态度、过程、方法与结果,并加以总结深化。
在整个主题式欣赏过程中,学生知识量明显增大,而且通过反复筛选,学生能够对信息进行鉴别、判断,择取有效信息,抛弃无效信息,这在信息量急剧膨胀的今天,无疑是十分必要的。
2、取样式
所谓取样式,指的是根据教材及目标重点、要求,在众多图片材料中选取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精彩部分进行细究。它一方面可以保证学生有时间走进经典,在记忆库中存储有价值的材料,例如在欣赏中国古代美术作品时可插入民族乐器的演奏;如:《春江花夜月》、《高山流水》等的古曲民乐。在欣赏欧洲古典美术作品时,可插入西方管弦乐器演奏的《蓝色多瑙河》等协奏曲、圆舞曲。另一方面,可以训练学生在信息的海洋中,根据个体发展的需要提取最有价值的信息,通过对“点”上信息的掌握,了解“面”上的状况。如教学《古代宫殿建筑》时,由于我们的学生地处山区,他们对宫殿之类的古建筑大多数局限于图片及电视剧,所以我先让学生仔细体会和品析教材中的介绍,接着让学生在网上搜索相关的文本材料,图像资料和声像资料,观看故宫建筑的情景等。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品味古代建筑中独特的木结构,布局的巧妙,完美的色彩运用和意境的优美。与以往的古代建筑欣赏相比,学生不仅找到了适合自己所需要的关于故宫建筑的知识,而且扩大了课堂的容量,大大开阔了学生视野。用学生主动学习的方式取代了教师“保姆式”的教学,适应信息时代的需要。
篇6
所谓“网络用语”,根据百度百科的解释即多在网络上流行的非正式语言。多为谐音、错别字改成,也有象形字词,以及在论坛上引起流行的经典语录[1]。在信息手段空前发达的情况下,网络用语的出现对现有任何语言的语言规范以及形式变化都是一种突破。
毫无疑问网络用语已成为一种新的语体,当代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弄潮儿、未来的创新者在使用网络用语方面已成为一个非常强势的群体。在网上,人的语言行为与能力都在潜移默化地变化,对于这种变化给当前的大学教育工作带来的影响和冲击,就成了继续解决的课题。如何正确认识网络语言对于现有教育模式的有益影响,以及在课堂教学中积极融入网络用语显然在与学生的沟通之间会减少时代的差距,使得教学课堂与生活紧密联系在
一起,对于充分激发学生思维活动、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等方面具有较强的科学性与艺术性。
一、网络用语调节轻松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你若对某一事物有兴趣,就会常常花费精力和时间进行观察,思考、研究;若厌恶某一样东西,尽管很好,也往往弃之而去[2~4]。课堂教学也是如此,好的教师总能很好的掌控课堂教学行为,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那么怎样才能改变学生学习环境,提高教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既想学又乐学呢?网络语言作为我们一种新兴语言,具有新颖、幽默等特点,无疑我们把网络用语这一“助手”加入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去,在调动学生既想学又乐学的积极性方面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网络用语的主要特点是既有幽默的一般特点―机智性和,又有其独特的娱乐性。可以说它是一种形神兼备―其“形”是幽默,而“神”则是教育,也是寓庄于谐的―其外部表现形式是“谐”给人一种悦愉的感觉,而真正的内核则是“庄”,给人以教育收益,其特点具体如下: (一)情趣性:网络用语的幽默能使人情不自禁地发出微笑,首先是因为它富有情趣,在这个意义上说,没有情趣,就没有幽默。会心的笑是一种由审美情感引发的笑,是愉悦的表现,因而,教学幽默的情趣性是一种高级的审美趣味。情趣是一种比较普遍,具有持久性的人性,它催生着知识之花常开,以其生动丰富表现了一种感性的生命力。(二)含蓄性:网络用语是用诙谐语言、形象化的手法,暗示自己的思想,启发人们思考,产生意味深长的美感趣味,许多教师将闪烁着智慧思维的网络幽默渗透于教学,含而不露地引发学生联想,出神入化地推动对知识的领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三)启迪性:网络用语并不是仅仅意味着新潮,而是轻松之中包含着深沉,妙语之中蕴涵睿智,简单中使人得到启迪,意会到生活的丰富与多趣,并进而懂得真理与谬误,正义与邪恶,懂得生活的哲理,从而获得一种美的体验,网络用语的幽默就在于使人笑过之后得到深刻的哲理和启迪或能产生一定的共鸣增强课堂的生动性。例如有一次我在讲课中,正直中午,有一部分同学精神状况不佳。我并没有按以往老师的做法直接叫醒他,而是说了一句:“睡觉的同学你不要,不要在课堂上跟我打酱油!”结果全班哄堂大笑,那同学自然醒来再没有打瞌睡,既很好的叫醒了睡觉的同学,而且又通过这种语言教室里的课堂气氛一下活跃了起来。
二、网络用语激发学生求知欲,激活学生创新意识
课堂教学的幽默,应和深刻的见解、新鲜的知识结伴而行,网络用语作为引领时代潮流的语言,无疑可以开创这一时代幽默。好的网络语言给你一种优美的、健康的品质。它能给枯燥的教学知识裹上了一层“糖衣”,使学生如沐春风,乐于接受。而网络语言所产生的幽默是用诙谐语言、形象化的手法,暗示自己的思想,启发人们思考,产生意味深长的美感趣味。网络用语主要是在传输科学知识的同时调剂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思想情感,他能在适当的时候缓和或者调解紧张和严肃的课堂气氛,而这一方式往往是需要教师师将闪烁着智慧思维的网络语言巧妙的渗透于教学中,含而不露地在教学中适当引用。而这一方式无疑能最大化的引发学生联想,出神入化地推动对知识的领悟,使得课堂在传递传递传统知识的同时更具有时代性。由于网络用语鲜明的时代特性,其理解也常需要具有丰富的生活视野与与时俱进的精神,而当代的大学生作为这一先驱,无疑具有很多优势。当然也有较少的情况出现,比如有一次我批评一个学生说他逃我的课是在跟我“躲猫猫”并希望他在我的课堂上少做“”的表情。该学生下课后来找我很无辜的说:“老师能不能跟我讲一下躲猫猫和是什么意思?”
网络用语是一种“柔化剂”,在很多时候都能消除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紧张情绪;网络用语是一种“强化剂”,可以亢奋思维;网络用语是一种“催化剂”可以化解矛盾。网络用语会使教室满堂生辉。我们也可以利用网络用语让课堂变得更加“有趣”。
好的网络用语往往来源于生活,源于幽默,本身就是一种创新,而教学是一种艺术,一种创新与艺术的巧妙相融,必然会为教学增光添彩,使教学更具有美的气息。网络语言的幽默也可充分体现教师自身的真诚,大方,善良和知识渊博,展示教师的人格魅力。网络语言得新颖也可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享受知识,跳出固有狭隘的思想范围,培养追求新鲜事物的能力,提高创新的意识。在幽默中,增进了师生情感,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学生进行教育效果更为显著。
三、网络用语促进教师与学生的交流,能有效和谐师生关系
用幽默的方式去教育学生,学生对过失的感悟更深刻,有利于其个性健康健全的发展,更适合教育人文性的特征。幽默的批评,劝诫是善意而深远的,是“无苦口之良药”。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当你用幽默的语言或动作去实施你的批评时,学生也许会哈哈一笑,此时他已经情通意达,顾虑顿消;抿嘴一笑,表明其心神领会;含羞低头,表明其已知改心悟过失,心中有愧。这些都说明用带有幽默的话语可以更容易让学生接受。
所以在使用时应注意语言运用的巧妙,运用对象的个性特征,运用得方法,场合等。而优美又幽默的网络语言往往能表现得更形象主动,对学生的智商,情商的提高都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幽默的网络语言总是给人以启迪,耐人寻味,挥之不去,其中总是蕴含着求异思维,发散思维等创造性思维。而其对学生的思维培养总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对抽象的概念,理论进行教学时,为了便于学生接受,可以用形象生动的实物间联系并进行诠释,让学生在谈笑间问题顿解,且常怀于心而久久不能忘,,何乐而不为?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与其它事物,事件进行内化,迁移,对学生的思维有着举足轻重的启迪作用。比如当我在讲课的时候发现有的同学开始开小差,精神注意力极不集中的时候,我会来上一句套用的网络用语“贾君鹏,你妈妈叫你上课认真听讲!”,教师与学生都有一种心领神会的感受,这种将幽默而潮流的语言用在课堂上提醒学生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方面往往效果很好。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同样要注意网络语言不可滥用,一定要注意应用的场合与时机的把握,不然有时就会显得画蛇添足,其效果也适得其反。应让幽默新鲜,有创意,具有活力。应选定最佳时机准确而传神地表达最复杂最丰富的内容。
四、结束语
网络语言可以充分体现时代的特性以及生活的魅力,其与教学的结合自己也是处于探索阶段。在某些层面上也存在着教多的问题,但是从尝试的效果来看,他在营造一种积极、开放、向上、创新的教学环境上具有独特的效果。网络语言与教学的融合能够让我们以严谨的工作态度,以微笑轻松的姿态来实施我们的教学,让温馨与教学同在,让幽默与教学同行。
参考文献
篇7
一、运用网络热点新闻,让单调变得形象直观
在政治课堂教学中如果单纯地向学生讲授法律知识,单调而枯燥。随着网络在教学中的应用,教师可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而搜索相关网络新闻,以此来渗透法律知识,让学生从直观中获得法律知识的认知,为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奠定基础。
以“犯罪的含义及特征”的教学为例,教学中如果教师单纯地向学生讲述犯罪的含义和特征,学生不容易理解,而如果教师借助网络,呈现情境: 2013年3月18日发生在拉萨的暴乱事件。这次拉萨发生的烧暴力事件中,暴徒共砸烂、烧毁车辆56辆,烧死或砍死无辜群众13人,有数十名执勤公安民警受伤,其中重伤4人;有61名武警受伤,其中重伤6人。暴徒纵火300余处,焚烧民宅、店铺214间,给国家、社会、人民生命安全、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而事后这些暴徒也受到了法律的严惩。然后再提出问题“什么是犯罪,犯罪具有什么危害?”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分析后教师再总结出犯罪的概念和特征,学生的学习由被动接受转为主动构建,效率得到提高。
二、采用视频案例,创设法律情境
在政治课堂教学实践中发现,很多学生对法律知识所涉及的知识点理解起来存在较多困难,尤其是对抽象的概念理解过程中更容易出现混淆。在教学中,教师可借助网络搜索相关法律视频案例,依次来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真正理解相关概念并结合案例进行分析,做到学以致用。
以“法律的基本特征”的教学为例,教学中教师并不是一开始便讲述什么是法律,而是先呈现网络视频“案件”,然后提出问题“作为国家的高级领导干部,违法了受到法律制裁说明了什么?”学生讨论后,教师再总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由此,学生对法律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初步理解了法律的基本特征。在视频观看后,学生深刻地明白了“法网恢恢疏而不漏”的道理,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去感受法律,提高其思想认知。
三、现场查阅网络资料,明确网络的积极作用
在政治课堂教学中应用网络还有一大优点,即可借助网络进行即时搜索。而初中政治是和生活紧密联系的,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即时搜索相关案例来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从而促进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如在“身边的不良诱惑”的教学中教师发现一些学生并没有正确认识到身边存在各种诱惑,于是教师即时从网络上收集了几则青少年因上网而发生口角,最后发生群殴而致使同伴死亡的案例,让学生深切感受诱惑就在身边的道理。接着组织学生就“上网利与弊的分析”展开辩论。师生共同得出结论:诱惑是客观存在的,导致不同的结果关键在于是否用正确的态度去对待。又如在“做情绪的主人”的教学中,为更好地让学生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做情绪的主人,教师借助网络即时搜索“中学生因冲动杀人后坐牢”的故事,让学生在案例中感受情绪的重要性,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
总之,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定要转变教学观念,树立学生发展意识,立足学生实际,教学中合理地应用好网络,借助网络来普及法律知识,提高政治课堂教学效率,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同时,正确运用网络,不仅可以为课堂增色,也能使学生更喜欢上思想品德课,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参考文献:
篇8
1.1传统的英语教学活动中,课堂的呈现主要以教师的"一言堂"、"满堂灌"为主。相当数量的教师一直使用着非交际、注入式和缺乏美感的教学方法,这种单向信息传递的方法很难使学生形成英语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很容易出现语言能力发展不平衡的情况。从教学的针对性上说,单一信息传递的刺激,习惯于全体受众,但不同的学生个体其认知水平和知识需求却存在着明显的个性差异。失去"反应"的刺激严重限制了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使学生在课堂上逐渐失去对知识的渴望,极大影响了教学的效果。
1.2学生的学习是新生事物和已有知识概念相联系的渐变过程,而网络化的英语教学则是运用课本、教学软件、网上资料等教学资源为学生创造一个全面的互动学习环境。在教师"既定任务"的驱动下,强调学生以"自主"为前提,培养他们的知识存储能力、检索能力、表达能力、协作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同时提升学生的道德情感,满足不同知识层次的学生需求,张扬每个学生的个性。这种师生互动共同进步的学习模式不但开拓了学生的学习视野,同时也促进了教师的专业素质,信息素养和知识范围上的提高。教师不仅可以从学生活跃的思维浪花中体会,学习到非常宽广的思维方式,更进一步促进了教师专业技术知识的全面发展。
2.计算机网络教学环境下的课堂优化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积极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是英语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教师明确了教学法的方向,而网络多媒体的开发和利用是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英语课堂的优化提供了重要保证。通过开发利用网络资源和电教媒体进行课堂教学,能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加大课堂的教学密度,提高教学效率,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还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2.1提供生动逼真的语境,突出语言的实践。在英语教学中,创设与当前学习目标相关的和尽可能真实的学习语境尤为重要。网络多媒体技术可以提供给学生直接使用目的语的语境,使其能很快融入所学语言的环境之中,进行有意义的交际。利用网络媒体资源进行英语教学,使语言学习和语言运用紧密结合,学生容易进入交际角色。所学的英语知识在声像和语言所构成的情景中更容易再现出来,在心理上进想状态、最佳认知状态和最佳行为状态,实现交际法、认知法和视听法的综合要求。
2.2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力。网络多媒体课件能够形象地展现客观事物的时间顺序,空间结构和运动特征,能提供生动形象的图片,优美的音乐,清晰的文字,能把远的拉近,把虚的变实,把抽象的变成具体的,把要讲授的知识用图片展现在学生面前,集文本、符号、动画和图像为一体,为教师提供了新颖有效的教学环境,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刺激他们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使他们的观察、思维和表达都进入最佳状态。
2.3加大课堂教学密度,解决教学重难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利用网络多媒体,如能精心设计,运用投影或计算机等,教师就能把仅靠板书,反复讲解强调重、难点所需的时间缩短,容量增大,信息加快,并用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思考分析和讨论,把教学内容以及延伸情景生动、逼真地再现眼前,能突破教学中的难点,化难为易,使学生容易接受。再者,理解是巩固的前提,学生只有深刻理解,才能掌握和巩固所学知识,网络多媒体手段能使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边看、边听、边想、边练,把抽象的教材内容变成生动、直观的图形,有利于进一步理解和巩固知识。
3.计算机网络教学环境下教师角色的定位
计算机网络教学技术虽代表着一种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大大地丰富了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
计算机多媒体仅仅是辅助教师教学的工具中的一种,尽管是最先进的现代化教学工具,也只能起到为教学服务的作用,它不可能完全替代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活动。也就是说,我们可以没有计算机多媒体,但不可没有教师。媒体总是处在被支配的地位,它是教师教学活动的辅助设施,而不能反客为主;我们为了教学而使用它,而非为了使用它而教学,是否使用计算机多媒体,应取决于英语课堂教学的需要。在教学中,教师应使学生明确听或看的目的,使他们有心理准备,调节他们的注意力,并注意及时的反馈矫正,以恰到好处地发挥教师自身的主导作用和多媒体的辅助作用。
4.计算机网络资源的使用要"适中"、"均衡"
在英语课堂上,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所起的作用是许多传统的教学媒体不可替代的。但这并不等于说,计算机多媒体可替代其它一切教学媒体。只有结合使用,才能取长补短,发挥最大的教学效益。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教学内容,恰当地选用媒体形式是我们不变的原则。目前英语学科很多侧重于有声动画的制作,它们集动画和声音于一体,把教材中的素材通过动画片的形式展示给学生,生动形象地呈现教材中的语言材料,增强了学生的视觉、听觉等感官效果,我们在制作和使用课件时,应当以促进学生动脑动口、积极参与为着眼点;切不可为了追求在课堂上多一点现代化教学的气息,而不加选择地使用过多的多媒体课件。
篇9
1.英语课堂教学中应用网络信息技术的必要性
随着现代教育思想、教学模式等的发展,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获取知识,学生上升为教学诸因素的中心;教师不再是教学的主宰,而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学习方法的指导者;教学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与灌输,教师的角色转变成教学信息资源的设计者、学生学习促进者。
在这种大背景下,网络环境下的英语教学无疑提升到一个更新的高度。网络不仅仅为学习者创造了良好的交际环境,学习者可以在一定的情景下通过协作、讨论、交流、互相帮助,并借助必要的信息资源主动建构知识,而且教师也可以从网络真实语料的大仓库中,将可理解的部分提取出来。可见,多媒体网络技术为英语教学和学习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和市场,彻底改变了以书本教授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创建了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高中英语多媒体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现代信息技术,可大大调动高中生学习的积极性。
有鉴于此,基于网络环境下高中英语课教学应该是多媒体网络教学与英语教学改革创新的有机结合,是一种"再创造":多媒体网络教学应用与英语教学改革创新,主要指多媒体网络的先进特性在现代教育思想、教育理论的指导下能够得以充分地发挥,探讨新的教改思路,培养新的教与学的思维方式,启发活学活用的创新精神,寻找教学改革的创新点。
2.网络环境下优化英语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通过网络化的教学环境,为学生的学习效果提供了准确诊断和及时反馈,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这种教学模式的优势在于:
2.1混合式的教学场景,网络化的教学环境,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创设言语交际情境,使学生做到有话可说,有话能说。首先,通过师生对话,引出过去式的顺口溜,让学生有节奏朗读。其次,再次通过师生对话创设情境,引出本课的主题和情景"What did you do yesterday?" 此环节,学生通过俩俩交流合作,谈论过去一天发生了什么事情。通过开火车活动,进行一问一答。再次,通过Stand-up,Sit-down的记忆游戏,学生们快速说出常用词组的过去式,从而引出正确的动词过去式发音。顺口溜演唱营造一种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自然而然引入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开火车游戏和记忆游戏则体现了学生在"玩中学,玩中用"的教学理念。
2.2根据促进思维技能发展的教学理念,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理清语言表达的思路,进行知识建构。概念图以直观形象的方式表征知识,能有效呈现思维的过程及知识的关联,引导学生进行意义建构。运用概念图进行学习,能促使学习者更好地组织自己所学的概念,能较好地感知和理解概念在知识体系中的位置和意义,有效地降低自己的焦虑水平,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2.3网络教学平台的使用,加强了师生学习和情感上的交流,为师生创造了实现构建主义理念的客观条件。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不仅是语言知识的传授者,更重要的是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引导学生发挥"主体"作用。
3.网络环境下英语课堂教学的几点感悟
3.1要注重实现从"教书匠"到科研型、创新型、反思型教师的转变。开展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研究,最关键的问题是有效促进了教师自身理念的更新与转变,即由过去的以"教"为主的传统英语教学旧模式,改变为现在的以"学"为主的"整合"教学新模式,树立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3.2要注重丰富教学资源。通过整合,把英语学科和信息技术有机地融为一体,强调信息技术服务于具体的任务,学生以一种自然的方式对待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作为认知探究、协作交流和测试的工具。
3.3要注重优化教学模式。传统的课堂上,教师在同一时间里按照同一进度、同一方法进行教学并完成规定的教学内容,忽略了学生智力水平的差异,从而造成了有些学生吃不饱而有些学生却消化不了的局面,以致无法实现因材施教和学生的个别化学习。而网络教学的应用,则能为学生的个别化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因材施教的目标得以实施。
3.4要注重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传统课堂教育强调的是书本知识,对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课堂教学的小环境与学生丰富多采的家庭、社会生活的大环境严重脱节。面对信息时代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通过整合,把以教科书为中心转向利用多媒体组成的教材体系和社会大课程中。学生可以方便地获得书籍、光盘、网络上的信息及软件,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学习,以此提高实践能力,为终生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4.网络环境下英语课堂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在网络环境下进行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时,我们只有清醒地认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才能最有效地优化高中英语教学,反之,高中英语教学改革就可能会走弯路。
4.1要注意避免一味地追求在英语课堂上多媒体课件的展示。我们知道,恰当合理地运用网络教学,能给英语课堂教学带来质的飞跃。然而,在多媒体辅助教学过程中,教师仍应起主导作用。例如,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面对面的问答,学生和教师的口头交流可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增进师生情感学生,而网络只是辅助教师教学的一个工具,它不可能完全替代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活动。因此,是否使用计算机多媒体,应取决于英语课堂教学的需要。
4.2要注意避免用计算机显示屏幕替代黑板。有些英语教师把计算机显示屏当作黑板,课前将整个操练材料、问题和答案、甚至整个教案都输入计算机,课上一一显示。我们知道,传统的优秀板书不仅精练,而且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对板书内容随时进行调整、修改。而若用计算机大屏幕完全替代黑板,一方面易造成学生视觉感知僵化,另一方面也由于计算机屏幕难以在一屏当中显示整节课的内容。
综上所述,网络环境下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是否有效,其设计成功与否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好坏。所以,教师应根据网络教学的许多新特点,精心的设计课堂活动,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有所收获,切实在网络环境下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提高高中英语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克东 谢幼茹;《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 科技出版社;
[2]王珠珠主编;《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与教的理论与实践》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篇10
1.研究背景。大量的调研资料表明,随着校企合作办学的不断推进,高职院校陆续推行工学结合“2+1”或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他们在课程设置、实习实训和工学交替的统筹安排上都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专业核心技能,把主要精力都集中在专业理论和实操能力培养上,而弱化了通识能力的培养。从世界劳工组织制定的新一代工作者能力要求及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制定的国民能力标准中可以看出,为适应未来职业变化的需要,加强通识教育、推进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已成为国际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当代,利用网络资源获取信息是现代人必须掌握的技能,信息素养和媒体素养被认为是必须具有的基本能力和综合能力,是通识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今天,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媒体素养已成为渗透素质教育的核心要素。高职院校应该认清国际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利用多种途径不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独立意识和批判精神,使他们不仅成为已有职业和岗位的追求者,而且要成为未来职业和岗位的创造者。高职院校应认识到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的重要性,在制定培养目标时应注重综合能力培养和专业能力培养并举,构建完整、科学的能力培养体系。而公选课作为高职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完善学生知识结构、突出学生个性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高职人才培养中发挥着补充专业教育的作用,它的教学是实现“通识教育”的关键。可是,随着在校生规模的日益扩大,以及学生在校外实训实习时间从半年延长至1年甚至更长,传统的公选课校内集中面授教学模式难以满足教育的需求。广东工贸学院就曾面临这样的困境。
2.国内外研究现状。目前,课堂集中面授教学是国内高职教育实现课程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的普遍方式,而高职公选课教学更是大部分停留在“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模式,教学质量取决于校内的教师水平和实践教学条件。公选课的传统教学模式普遍存在以下问题:(1)知识面广、信息量大、课堂学时少,学生获取的信息量不足;(2)可选课程少、选修学生多,合班授?n多,教学互动难;(3)教学形式单一,学生不能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学习兴趣不高;(4)学生在校外实习时间长、地点分散,上课时间和地点固定,无法集中回校学习。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公选课无法发挥其对人才培养的补充作用。
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进行深度融合,给职业教育和传统教育带来了挑战和机遇。不少国家已开始探索研究信息化教学资源促进职业教育教学的课题,移动互联时代下,碎片化学习、移动学习、翻转课堂、虚拟教学等风靡全球的新思潮正影响着各级各类学习者,信息化教育已成潮流。许多国家和地区早已把信息素养和媒体素养的培养纳入正规教育体系中。例如,新西兰英语课程纲要中小学五年级就加入了媒体素养的培训;日本文部科学省于2001年在中小学与高中设立“综合教育”科目,纳入了媒体素养;台湾在2002年公布《媒体素养教育政策白皮书》,香港自1997年教育改革时开始推动媒体教育,由民间非营利性的教育协会或基金会担任媒体教育的运动核心,发展教材、培训师资及游说政府教育部门,而自2005年推行的英语新课程及2007年推行的中文新课程,亦纳入了媒体素养。
我国多年来网络远程教育的发展汇聚了大量优质的网络课程资源,可是,当前高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水平普遍不高,很多学生在网络学习操作、学习策略运用、互动交流协作等方面还存在困难。如何将其应用于高职教育,为学生提供体系化的、随时随地可用的、易学易用的在线课程资源,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二、研究内容
2011年起,为缓解扩招和分校区办学带来的师资和教学资源紧张、解决学生在校外分散实习与公选课校内集中面授教学安排的矛盾,广东工贸学院利用优质的网络教学资源,改革制约公选课发挥补充专业教育作用的传统教学模式,创新公选课信息化教学手段,逐步实现开放式教学资源的共享,有效解决了学校发展瓶颈问题,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
1.研究内容。以工学结合“2+1”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公选课教学模式为研究对象,对高职院校公选课信息化教学共享创新与实践进行探索研究,具体探索有效引导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的方法,研究适合网络教学模式的公选课类别,整合优质素质教育网络教学资源,逐步实现开放式教学资源共享,以缓解高职院校因办学规模扩大而带来的师资与教学资源紧张,解决因校企合作办学深入推进而带来的学生校外分散实习与校内集中教学安排发生矛盾等公选课教学实施和人才培养质量保障的问题,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媒体素养,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2.改革目标。通过实施公选课教学模式改革,建设或利用现有的优质素质教育网络课程,搭建通识知识远程教学和移动学习平台,实现以下目标:第一,提高教师对教育信息化的认识及信息化教育水平,构建学习环境与网络课程,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引导学生完成课程学习;第二,提供灵活自主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网络学习能力、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能力,提高信息素养和媒体素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第三,解决由师资与教学资源紧张、学生校外分散实习与校内集中教学模式矛盾等所带来的公选课教学实施和教学质量问题。
3.关键问题及解决方案。如何建设和运用网络教学资源来优化公选课教学,需思考以下几个关键问题:第一,适合网络教学的公选课类别分析;第二,如何考核和评定成绩?第三,如何实现让学生远程、受控地自主学习?第四,如何保证改革成效?
解决方案如下:
首先通过充分调研和研究分析,确定适合网络教学的课程。可根据网络学习的特点以及各门选修课程的自身特征,进行判别适合网络教学的公选课类别。具有以下几种特征的公选课程不适合网络教学:一是需要教师肢体活动来进行教学的公选课程。这主要是体育类课程,如网球选修课,就算理论知识讲得再好、教学视频拍得再好,也不如直接握着网球拍体验来的直接。二是需要教师发音发声的选修课。如实用英语翻译等语言类的课程,尽管可以与老师在线交流,计算机也能模拟发音或进行录音对话,但还是比不上面对面交流的效果好,而且教师也无法保持一直在线。三是需要进行实验操作的公选课程。如计算机安装与维护等课程,只有通过实验操作,学生才能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知识。这三类课程适合“网络教学+课堂集中教学相结合模式”。
其次是科学地设计学习任务和考核方法,以任务驱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须按照要求在网络课程开放时间内自主完成学习任务,否则将不能参加考试,不能取得学分。学习结束后,由主讲教师负责组织集中考试或在线考试,并根据学生的学习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定,成绩合格者获得相应学分。为保证在网络自主学习中的质与量,应规定学生必须观看的视频数量、提交作业的次数和质量、登录次数及在线学习的时长、在交流论坛讨论发帖或跟帖数目要求,并体现在成绩评定标准中。
最后是通过研究与实践,做到网络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优势互补,持续跟踪调研,及时调整实施方案,以保证改革成效。构建网络环境下的网络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优势互补学习的首要问题,就是要大力促进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并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教育水平。在做网络教学设计时,要从学生和教学需要的角度出发,分析技术的可用性和知识的可获得性,注意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媒体素养。要提供远程学习咨询,以及能够实施导航、内在浏览、查询、实时和非实时交互的教学,能够实施网上教务、考务管理等,构成完善的学习支持服务系统。同时,要持续开展跟踪调研,分析学生的学习特点,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如学习进度提醒或适当调整进度、考核方法。
三、实践运用情况
自2011年实施公选课网络教学模式改革以来,广东工贸学院共开设14门网络课程用于补充人文素质和综合职业素质教育,包括改造4门校本课,购买超星尔雅网络课程6门、使用智慧树网络共享开放课程4门(支持手机APP移动学习,由北京大学免费提供)。其中,按教学模式统计,实施“网络教学+课堂集中教学相结合模式”课程3门,网络教学模式课程11门;按课程类别统计,文科类专业选修课2门,工科类专业选修课1门,人文素质拓展类选修课1门,综合职业素质拓展类选修课10门;按学习平台统计,广东工贸网络学习平台4门,超星尔雅网络学习平台6门,智慧树网络学习平台4门。选课学生人数见下图:
四、效果评价
自实施公选课网络教学模式改革5年来,从为缓解资源紧张、解决校外分散实习与校内集中教学矛盾而开设公选课网络课程,到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信息素养和媒体素养而引入优质通识网络课程,项目组在实践中逐步完善改革方案,不断总结经验和优化实施方案,加大改革力度。从学生“被安排选修”到热捧抢课,学生受益面不断扩大,公选课网络教学模式改革项目研究成果得到学生和教学管理部门的认可,在校内得以不断推广和应用。主要成效总结如下。
1.截至2016年11月,全院共有40个专业的14536名学生参加了网络公选课学习,缓解了由规模扩张带来的师资和教学资源紧张情况,降低了学校的办学成本。
2.为学院17个实施“2+1”改革专业的7757名学生提供在校外修读公选课的途径,有效解决了由工学结合“2+1”人才培养改革所引起的学生在校外分散实习与公选课校内集中面授教学安排的矛盾,突破了学校发展的瓶颈。
3.利用国内现有的优质网络课程,特别是共享开放课程,提供了更好的学习资源,使课程得到最广泛的延伸,而翻转课堂、移动学习等方式更符合当前大学生的学习习惯,使网络教学所具有的开放、共享和交互优势得到了充分发挥。
篇11
在平时的教学中,本人深感网络环境下思想品德教学的天地之宽,深感通过网络等多种媒体从事思想品德教学的生命活力。下面仅就本人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探索求教于同行,以更好地提高思想品德的课堂教学效益。
一、多媒体技术使思想品德教学更加形象化,增强学生“学”的动力
学生对形象的兴趣大大高于对教师的讲解的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下载一些图片、视频,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文字、图形、影像、动画、声音等,展示给学生,将以前黑板很难给学生呈现的东西带到课堂上来。如,在教学七年级上册第九课《个人与集体》一课时,首先播放了神九飞天和航天员在天宫一号工作的视频给学生,然后再学习相关知识,学生就非常的投入。将抽象、静态的教学转化为形象、动态的教学,能够调动学生多个感官参与学习,引导学生进入角色,激发积极的情感和学习兴趣,优化教学过程。
二、多媒体技术使思想品德的教学形式更多样化
思想品德由于其学科特点,使得教师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难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而多媒体教学就能解决这一难题。教师可以通过网络丰富上课用的资料,也可以让学生去查找相关的文字、图片、视频等。例如,在教学八年级上册《优良的意志品质》一课时,可以让学生查找关于及时尚歌星周杰伦的资料和视频。学生从中明白坚强的意志品质对一个人的成长、发展的重要性,同时由于学生比较喜欢周杰伦,课后也乐于去查找这方面的资料和视频。学生的亲自动手比教师的单纯讲解会深刻得多,从而更好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
三、多媒体技术促进了思想品德教学信息的有效反馈,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运用多媒体技术后,课堂内容更加丰富,信息密度更大,课堂效率明显提高,并能通过人机对话,使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得到检验和反馈,大大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在教学过程中,相关知识点的预习,我们都要求学生通过网络、电视、报刊等解决,很多知识学生在课前都已经基本掌握,课堂和课后学生的学习任务大大减轻,而对思想品德学习的主动性则大大提高,多媒体技术给思想品德教学效益的提高开拓了广阔的天地。
四、多媒体技术可以使思想品德教学更加情境化
篇12
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课堂型网络教学模式(NBLTM)已成为高职英语教学的一种主要方式。本研究旨在针对高职学生读写能力薄弱这一现状,探究该教学模式对高职学生英语读写能力及其英语学习兴趣产生的影响。
二、课堂型网络教学模式概念及应用
(一)概念
课堂型网络教学归属于网络学习范畴,但不同于网络远程教学,它是指利用局域网、校园网或互联网,师生同在教室或计算机机房的面授教学。林立岩(2010)指出:课堂型网络教学模式是基于网络教室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网络教学形式,其实现的先决条件是必须有一套可操作的网络教学系统。
(二)网络教学平台/系统的开发与设计
基于上述概念,教师与技术人员在研究实施前,共同开发了一套LDP(学习、讨论与实践)网络教学平台(以下简称“LDP系统”)。这套系统的设计基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利用网络资源的优势功能促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建构者;二是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能力;三是利用网络的交互功能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三)高职学生英语读写能力培养
高职学生的英语读写能力指能够运用英语语言广泛阅读难度适中的材料,具备通晓语言信息,掌握中心大意及事实细节并进行分析、推理和判断的能力,以及运用英语语言书写各类应用文的写作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LDP系统开设的阅读专项训练、写作专项训练、互动论坛及作业提交等模块,指导学生大量接触语言材料,进行课堂网络学习和课下读写操练与实践,从而促进读写技能的提升。
三、建构主义理论支持
课堂型网络教学具有建构主义的理论基础。20世纪90年代,建构主义理论开始风行,其思想来源于认知加工学说,主张学生是信息加工的认知主体,不是简单被动的信息接受者,强调教师不能无视学生原有经验背景,单纯从外部灌输知识,而是要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由于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提供了理想的条件,学生可以借助必要的信息资源,在情境、协作和会话中发现式地学习,真正成为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四、研究问题
本研究旨在检验课堂型网络教学模式对提高高职学生英语读写能力及学习兴趣之功效,研究问题如下:
1.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相比,课堂型网络教学模式能否提高高职学生英语读写能力?
2.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相比,课堂型网络教学模式能否提高高职学生英语学习兴趣?
五、实验设计与实施
根据以上研究问题,开展本研究实验设计与实施。
(一)被试对象
本研究选取天津广播电视大学高职学院非英语专业学生40人为被试对象,随机分为2个试点班级,每班各20人。
(二)研究方法与变量分析
本研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方法(Independent Samples T-test)检验课堂型网络教学模式对高职学生英语读写能力提高之功效;运用访谈法检验课堂型网络教学模式对高职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之影响。定量研究的自变量是教学模式,即课堂型网络教学模式或传统教学模式。对于因变量来说,一个是高职学生的读写能力,另一个是高职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三)测试工具
全国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PRETCO)是一项针对高等专科院校英语教学质量的水平测试。该考试分为A、B两级,A级考试为高职高专应达到的标准要求,考核学生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和使用英语处理一般业务和涉外交际的基本能力。考核内容包括:听力理解、语法结构、阅读理解、翻译(英译汉)和写作五个部分。
本研究采用A级考试标准化试卷中的阅读与写作部分来检验学生在英语读写能力方面是否有所提高。阅读部分试题,总分40分,测试时间40分钟。写作部分试题,总分15分,测试时间为25分钟。测试结束后,严格按照评分标准对学生答题情况进行评分。
(四)实验步骤
实验开始前,教师召开公共外语课程动员会,告知两组被试对象此次实验活动在教学进度、教学内容、教学评价方式等方面均相同,其目的仅在于检验两种不同教学模式在高职英语读写教学中的功效。教师希望两组学生以通过A级考试为学习目标,为各自组别读写能力的提高而努力。学生们认为这像是一次英语读写水平竞赛,表示愿意接受这样的挑战。
上述信息后,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对两组学生读写能力进行前测,学生需在65分钟内完成A级考试读写部分标准化试卷(一),运用SPSS17.0进行前测数据分析,结果发现两组学生在英语读写能力方面无显著差异。因此,将试点班级1随机分配到实验组,试点班级2随机分配到对照组。
由表1可以看出:实验组样本量为20,其学习水平前测成绩平均值为31.50,标准差为9.33,均值标准差2.08。对照组样本量为20,其学习水平前测平均值为31.40,标准差为9.13,均值标准差为2.04。
由表2可以看出:对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习水平前测成绩来说,F值为0.099,相伴概率为0.755,不能拒绝方差相等的假设,p=0.973>0.05,两组样本均数差别无显著差异。
前测结束后,按照教学计划安排,两组学生同时接受3个月公共外语课程,实验组采用课堂型网络教学模式,对照组则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课程教学结束后,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方法对两组学生英语读写能力进行后测。学生需在65分钟内完成A级考试读写部分标准化试卷(二),运用SPSS17.0进行后测数据分析,结果发现两组学生在读写能力方面呈现出显著差异。
由表3可以看出:实验组样本量为20,其学习水平后测成绩平均值为40.45,标准差为9.99,均值标准差为2.23。对照组样本量为20,其学习水平后测平均值为33.05,标准差为10.07,均值标准差为2.25。
由表4可以看出:对于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学习水平后测成绩来说,F值为0.004,相伴概率为0.949,拒绝方差相等的假设,p=0.025
实验结束后,运用访谈法对实验组20位学生进行访谈,访谈问题围绕学生对课堂型网络教学模式的体会与收获展开。访谈数据表明,14位学生(70.0%)对该教学模式持有积极的态度,从网络学习的互动性、网络学习资源、网络评价反馈等不同角度谈到课堂型网络学习对自身英语学习兴趣的提高。其中有6位学生(30.0%)对该教学模式持消极态度,认为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更适合自身学习。
六、研究结果分析
实验结果表明,课堂型网络教学模式能够提高高职学生英语读写能力及其学习兴趣,原因分析如下:
第一,根据二语习得中的语言输入理论,外语学习者必须接触大量自然的语言材料,对这些素材在头脑里加工后形成规则的语言系统。课堂型网络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英语学习资源平台,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直观感欠缺、信息量不足、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等缺陷,充分发挥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在建构自身知识体系中的作用。LDP系统可随时登陆,学生不仅可以通过教师的指导进行课程学习;还可以不受空间与时间限制,课下进行自主学习,完成课外英语材料阅读、应用文写作等任务。因此,利用LDP系统进行大量课内与课外双重语言实践活动对提高学生英语读写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第二,课堂型网络教学模式LDP系统的互动功能使教与学更加开放、灵活,实现了师生、生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对话和交流,增多了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在互动论坛上,学生可随时提出阅读与写作方面存在的问题,教师兼顾学生情感给予答疑解惑与相应的教学支持,运用亲切的语言且鼓励性强的反馈方式与学生共同创建和谐融洽的网络教学环境,激发了学生参与网络学习的热情与信心。另一方面,学生还可通过浏览其他同学的发帖及教师回答得到启发,弥补自身语言知识盲点。因此,LDP系统的交互性不仅是学生提高英语读写能力的成因,也是学生提高英语学习兴趣的主要因素。
七、结论
在继承、融合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课堂型网络教学模式既实践了“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的教学理念,也为学生提供了便捷的学习途径、丰富的学习资源和自主学习方式。研究结果证明,该教学模式对提高高职学生英语读写能力及学习兴趣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也同时存在样本量小,实验周期短、网络课堂教学管理与控制不够完善、动态调研不足等研究缺陷。笔者将在未来研究中积极创造条件,增强研究的深度与广度,做出更为周密、深入的高职英语教改探索。
[ 参 考 文 献 ]
[1] 林立岩.构建个性化教学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J].大学教育,2012,(2).
[2] 童颖.论大学英语自主学习环境下第一课堂的意义和作用[J].读与写,2008,(8).
篇13
高中英语教学承担着提升学生听说读写等能力的重要职责,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将给课堂教学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丰富教学形式,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一、信息技术与英语课堂教学融合的含义
信息技术,是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是人们获取、分析、加工、利用信息的知识和能力。它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总称。
融合,指的是一个系统内两个或两个以上要素的整体协调、相互渗透,使系统各要素发挥最大效益的过程。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作为一种辅助工具被应用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在英语教学中也有一定的运用。信息技术与英语课堂教学的融合,指的是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学习的基本工具,与课堂中的教与学有机地融合。换句话讲,就是将现代信息技术与英语的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融合为一体,成为课程和谐自然的有机组成部分,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创建最为理想的教学结构,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
二、信息技术与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融合的必要性
1.扩展课堂容量,优化教学环境,提升教学效率的必然
信息技术与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融合,是信息网络环境下必然的发展趋势。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因特网查找大量的信息资料,为英语课堂教学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使课堂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更加契合学生需要;其次,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可以让教师根据学生对英语领悟情况及自身英语能力水平有针对性的提供个性化的英语教学环境,教师与学生之间可以通过网络或其它多媒体通信手段开展充分的互动和交流,同时可以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及建议为学生提供相对应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热情;第三,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创设出生动形象的英语学习情境。通过动静结合,声形并茂的声音、图像、动画及英语视频,将学生需要掌握的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使其如临其境,丰富视、听内容和强化视、听训练,使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学得轻松愉快,有乐趣;理解更加深透,印象更加深刻。从而,使学生在一种相对真实的语言环境中,真实自然地感知英语语言,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协助知识获取,发挥主体作用,促进学生全面素质提升的必然
将信息技术运用于英语课堂教学,将为学生创设一个形象、直观、动静结合、声形并茂的教学环境,创设一种真正契合学生需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氛围之中,激发出其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往往能取得较好地教学效果。信息技术正因为其集图、文、音、像、画、照片等功能于一体,能够存储大量的英语资源和信息,声形皆备,具有形声、动画兼备的优点,可以更直接地营造出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氛围。同时,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在英语课堂能够创设更多轻松、愉快、适度紧张的课堂气氛和情境,将英语课堂教学的复习、呈现、操练、自由交际等有机地融入课堂氛围之中,使信息技术所能提供的图像、影片、提示语和背景音乐等能发挥充分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及其他感觉器官,更为有效地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读写及全方位的英语交际能力,真正达到全面素质的提升。
3.刺激学习兴趣,拓展思维空间,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必然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认知心理学认为,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要提升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必须从一定程度上激发出学生的视觉和听觉能力。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特有效果。它借助于以多媒体为核心的信息技术,配备英语教师根绝学生具体实际制作而成的精美课件,课件应集图形、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形式的信息于一体,力争结合教学内容和目标为学生创设形象、生动、有趣、地道的语言环境,努力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让学生闻其声、观其形、临其境,多方面刺激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听得准、记得牢、学得多,达到语言学习的真正效果;同时,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尤其是多媒体的运用,能为学生提供更多思考的空间,通过声形并茂的生活场景,触发学生想象和思考,鼓励学生人人参与,开动脑筋,用英语阐述自己观点,通过创设愉快的英语课堂环境,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之间锻炼了想象力,提高了自信心,增强了学习兴趣。
三、信息技术与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融合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融合目的要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