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护理安全隐患排查及防范措施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外科病区所包括的若干科室为研究对象,对其2012年7月-2013年6月期间的整体状况展开细致排查,分析其存在护理安全隐患,并基于隐患制定和实施相应防范措施,另外,针对防范措施实施前后的一系列指标(包括并发症等)展开有效对比[1]。
1.2 隐患分析
1.2.1 违规操作隐患
对于外科病区护理而言,其违规操作行为相对常见,护理人员为减轻工作强度,人为精简步骤,甚至违规操作,容易诱发各种不必要的问题,轻则降低治疗效果,重则危机患者生命健康,继而给医患纠纷埋下了伏笔。在护理工作中,如果未能落实基础护理,那么将会给整体的护理质量带来不利的影响,甚至埋下医疗事故隐患。通过基础护理,护理人员能够实时而准确地了解患者病情及其发展走势,为后续治疗提供必要的参考,若该项工作质量不高,不仅会延误救治时机,同时还会降低救治效果。
1.2.2 管理环节隐患
对于外科病区护理工作而言,其管理环节及相关隐患包括:1)药物过敏史确认及记录,如记录不规范或者不完整;2)医嘱执行情况,如未能严格按照医嘱执行;3)输液及输血的日常管理,如相关记录不规范;4)出入登记,如未留下记录。
管理环节的诸多隐患将会产生各种严重后果,如造成医生未能准确把握患者的治疗情况,导致收费不合理,给医患关系带来了十分不利的影响。
1.2.3 其他隐患
对于外科病区护理而言,其内容包括多个方面,既包括人员管理,又包括药品管理,还包括制度的执行等,一旦工作内容未能落实到位,将会埋下严重的安全隐患,如停水(电)、杀菌不彻底以及操作不合理等,上述安全隐患将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护理质量,甚至诱发更为严重的问题[2]。
1.3 防范措施
1.3.1 健全相关制度
对外科病区患者进行管理时,不仅要做好事故管理,同时还应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尤其是报告制度、查对制度),并予以有效落实,从而实现对护理人员日常工作的严格规范与把关,如对患者执行相关护理操作时,是否严格按照医嘱操作,如此一来,便能明显减少失误操作以及纰漏环节,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一旦发现违规的护理行为,应按照有关制度规定对其进行及时而严肃的处理,同时将该事件制作成书面案例,在适当时机拿出来让所有护理人员学习,以防发生同样或者类似的错误。
1.3.2加强环节管理
护理人员应重视并做好一系列环节的规范操作,如在患者入院环节,应为其建立一个准确而完善的病情评估,将以病史为代表的诸多个人信息详细记录在案。与此同时,医院应以加强环节管理为目标,针对护理人员做好相应的培训工作,并对护理人员在各环节的执行情况予以监督和考核。
1.3.3药品等相关管理
在管理药品的过程中,不仅要做好保管工作,而且要做好发放工作,同时还应该做好患者用药指导工作。保管药品时,应坚决避免药品混装或者分类混乱的问题,应按照医院的相关制度或规定予以分类管理,并存放到指定的环境和位置。发放使用过程中,应予以全程严密监督,并进行详细记录。
1.4统计方法
采用SPSS14.0这款统计学软件对本文所涉及的相关数据进行处理,同时采用X2对计数资料进行有效检验。
2结果
针对外科病区护理安全隐患,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之后,无论是并发症方面,还是医疗纠纷方面,又或者是护理满意度方面,均得到了明显改善,P
3 讨论
本文针对外科病区护理问题展开了相应的分析和研究,指出了护理工作中一些较为普遍的安全隐患,然后针对这些安全隐患给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通过这些防范措施的实施,不仅改善了医患关系,而且促进了护理工作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从而有效满足了患者的诸多需求。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对于护理人员而言将是一个新的挑战。作为护理人员,应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同时还应该重视自身职业道德的培养和塑造,从而为患者提供专业的服务、贴心的服务。只有如此,才能为医院一系列医疗工作的高效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才能有效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几率,才能让医院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邓慧梅,郭宇红.浅谈护理安全差错事故防范措施[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1) .
[2]白璐,李平,李研,王运登.护理失当的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1(03) .
篇2
1.1 一般资料。根据2014年1月至2016年4月期间,在我院妇产科住院的7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年龄范围为20-47岁,平均年龄为(32.17±4.63)岁;其中本科及以上患者15例,大专及中专患者39例,高中及以下患者16例。护理人员均是经过专业护理培训的。
1.2 妇产科常见安全隐患及方法措施
(1)药物因素。药物是任何疾病治疗和预防的重要因素,如果临床用药分量不合理,或者对药物的禁忌和适应症了解不够,致使没有及时监测患者的用药变化等情况,都有可能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影响,严重时可能会影响患者的生育功能等;从而引发护理事故和医护纠纷。所以临床护理人员要加强药物的各方面知识学习,包括禁忌症和用药剂量等,确保患者的身体健康。
(2)消毒隔离。消毒隔离也是妇产科安全隐患中的一个常见问题,比如患者的会阴切口和新生儿洗澡时都要进行有效消毒,避免患者切口感染或者引发新生儿的交叉感染[3]。因此,针对这个问题可以加强产妇和婴儿病房及物品的紫外线消毒,并且要普及患者和家属的日常防范意识和相关知识,对出院后的相关事项进行规范指导,有助于患者的后期恢复。
(3)护理人员的综合水平较低。在临床护理过程中,部分护理人员没有严格遵循医嘱和相关制度,对于药物和相关操作规范了解不够等,使得他们的护理意识和服务技术水平是妇产科护理的重要安全隐患。针对这一点,要加强护理人员的护理知识培训学习,可以进行定期的教育和考核,确保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达标,提高护理质量。
(4)缺乏有效的护患沟通。产妇的心理状况和情绪压力也是生产和护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于患者的身体恢复和护理工作的进行具有积极意义[4]。很多护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没有和产妇进行有效的沟通,对于患者的身体和心理状态掌握不够,很容易引发矛盾,造成产妇和家属的不满,不利于护患关系的融洽。所以,护理人员可以加强产妇的心理辅导,排解他们的负面情绪,过程中注意用词和语气的亲切感,并且对产妇和家属详细讲解相关知识和注意事项,可以增强他们的依赖性和安全感,避免一些小事引发产妇和家属恐慌,引起矛盾;并且可以因此提高产妇和家属的依从性,有助于治疗和护理工作的方便进行。
1.3 观察指标。在研究对象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预防和方法策略,对实施后的患者满意度和护理质量评价,以及患者的心理焦虑状况进行观察评分。
1.4 数据处理。研究数据是采用SPSSl8.O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检验进行比较,检测结果采用百分比(%)表示;计量资料则是采用t检验进行比较,检测结果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若检测显示(p
2.结果
2.1 防范方案策略的实施效果
根据护理前后患者的焦虑情况和护理质量评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策略实施后患者的心理状况优于护理前,护理质量也明显提高(p
2.2 实施前后的护理满意度
经过研究表明,措施实施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7.14%,高于实施前的80.0%,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14.5097,p
3.讨论
妇产科的护理工作强度较大,而且工作时间也不规律,对于护理工作的要求更严格,而且护理人员长期精神集中和疲劳工作,使得护理工作的安全隐患增多。所以要加强妇产科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排查,制定相对较全面和完善的防范策略,对于妇产科护理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结合相关文献[5]和本次妇产科护理工作的安全隐患问题探究表明,药物因素、护患沟通、消毒隔离以及患者顺应性和护理人员的知识技能水平等是妇产科护理工作中常见的安全隐患,也是妇产科护理工作事故和护患纠纷的重要因素[6]。
本次研究中,根据以上问题制定了相应的解决和防范策略,研究结果表明,对护理工作质量和医患关系的融洽具有促进作用,提高了患者的依赖性,使得护理等相关工作更加顺利的进行,而且提高了护理效率,也保障了患者身心健康。本次研究统计数据表明,防范策略实施后,患者的心理焦虑状况和护理质量评分都优于实验前,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加强妇产科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排查,并根据这些因素制定针对性的解决和防范策略,能显著提高护理质量好护理效率,为产妇的身心健康提高保障,提升了护理满意度,也有效降低了医患纠纷和事故等的发生概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王静华.细节护理应用于妇产科护理工作中的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35(5):680-681..
[2] 庞凤莲.妇产科护理工作的护理纠纷分析及防范对策[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9):1251-1253.
[3] 郭荣玲.妇产科护理工作中的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应用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4,(28):497-497..
篇3
我院是一所基层的二级乙等医院,新落成的八层住院大楼底层为急诊大厅,于2011年5月正式启用,建筑面积约1100m2。包括急诊、分诊、内、外科诊察室、抢救室、换药清创室、小儿成人输液室,注射室。
现有在职在编人员8人,其中主管护师4人,护师4人,注册后未进编人员5人,平均每天输液达100人次,其中有85%为小儿输液。除此之外,还担负着120救护回来的急诊抢救工作和新入院,突发性的危急症救护。
现存的安全隐患
当今社会,患者的法律观点、经济意识、对疾病的认识不断提高。急诊科护士除了要担负正确及时的分诊,配合急诊危重患者的抢救治疗,还要注意安慰患者的情绪,做好各方面的协调工作,担负着分诊加导医的双重角色。纷杂的工作氛围,使急诊护士迫感压力,稍有护理服务或沟通不到位,就会使患者满意度下降,投诉率增高,去年随机3个月急诊病员满意度调查平均得分79%。
急诊工作紧张繁忙,每天接触大量不同的患者,各种情况难以预料,抢救时时间紧迫,家属期望值很高。输液室护士每天不停地重复操作,努力保证巡视到位,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准确处理。这些都需要护士长期集中注意力,时刻处于应急和戒备状态,长期的工作压力,提高了护士负性情绪的发生。
科内业务培训不扎实,缺乏安全隐患的预案和认知;对安全管理(输血安全、管道安全护理)的细节、流程、关键环节未做细、做实;关键制度(查对、抢救、消毒隔离制度)未牢固掌握,人人过关;重点设备(洗胃机、呼吸机、除颤仪)性能的保养、督查、未完全到位;对关键人员(护理骨干、新上岗人员、家庭意外、负性情绪者)缺乏周到的人文关怀和正性勉励;对关键时段(繁忙、节假日、交接班、夜班)掌控管理,人力资源调配不到位,没有完全保证弹性排班。
低年资护师比例增加,法律意识单薄,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各种告知执行不到位,不严格执行基本操作规程,护理文书书写不规范,基本知识掌握不牢固,应变经验不足。
危重患者抢救成功后院内转运时,患者及家属均有不同程度的紧张和焦躁,如没有沟通到位,正确把握好转运指征,动态转院过程中安全护理措施不到位或转运环境限制了突发病情的观察和处理,就会造成难以预料的纠纷隐患。
防范措施和管理对策
成立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委员会,建立护理部-科室护士长-护理质控组长为主体,全体护士共同叁与的护理安全检查体系,按以上体系逐级制定并签约护理安全目标管理责任书。增强成员法制关念,认真学习并定期考核各项法律法规(护士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病历书写规范,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等)保证人人过关。
针对实际工作中的疑难病例,急救经验和最新知识点定期组织科内业务学习和教学查房。每月针对科室和护理部的质控反馈信息,结合实际的安全隐患召开质量分析会,讨论整改措施。及时建立不良事件通报系统和差错登记。对薄弱环节,事故苗头进行探索,做到人人知晓,“吃一堑,长一智”。输液室人流量大,周转快,在治疗,操作前必须坚持查对制度,严格执行反向核对,例如:“大爷,请告诉我您叫什么名字?”
对低年资、新上岗、学习进修人员进行入科前培训,内容包括服务规范礼仪,工作急救流程,沟通告知技巧,120接诊抢救演练等。不断强化她们的职业道德,培养并保持“慎独”精神。根据科内人员的工作年限和能力的高低安排重点班次(主班,分诊班)合理搭配,根据高危、繁忙时段酌情调配科内人力资源,做到合理的弹性排班。不断强化三基知识和专科技术的培训和考核,保证人人达标。安排有责任心的护理骨干负责急救仪器的定期检查和保养:除颤仪,每周2次充电,保障性能正常;抢救药品保证有效期并且帐物相符。
增加科内全员聚会和精神文化交流,关注特殊人员的思想动态。对意外、家庭等因素的负性情绪人员给予人文关怀(及时开导、慰问、捐助)。以适当的绩效奖励每月的文明护士和成绩突出的护理骨干。
公示急诊就诊流程,建立院内危重病员转运登记簿。内容详细、简洁。按照表格逐项打勾记录:包括病人转运前的评估、告知、病人个人财产清点(衣物、贵重物品、证件、影像报告等),做到医护人员一起协调(最好安排有经验的高年资护理人员),转运前与接收科室联系到位,保证电梯待命,同时要注意急救器械的携带(小氧气筒、监护仪、除颤仪,必要时需备急救呼吸机),努力将病员转运风险降低到最低限度。
结 果
所有人员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增强;各种关键制度执行到位;各种沟通,告知到位。纠纷和投诉明显下降。
整个团队工作态度热情饱满,优质服务能做到:住院有人送,检查有人陪,急症护理专人管,健康教育全过程。
绿色生命通道畅通,120接诊、抢救、分流及时。医院社会信誉度增高;患者满意度增高,今年第2季度患者满意度调查平均得分86%。
篇4
二、安全生产工作目标
通过落实上级各部门及本单位的各项安全生产工作要求和任务,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基础工作,健全完善组织机构和相关制度并严格执行,有效解决重点难点问题,有效预防和控制各类安全事故,确保医院患者和医务人员安全。努力做到:1、无火灾、爆炸事故;2、无环境污染事故;3、无大型设备运行安全事故;4、无安全责任事故。
三、安全生产工作重点
(一)强化责任追究,形成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安全生产管理格局
进一步明确各级安全生产责任主体和责任人,强化落实“谁的业务范围工作谁负责安全、谁安排工作谁负责安全”的原则。划分职责权限、明确职责分工,各科室与院部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传递安全生产责任压力,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二)加大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工作力度,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必须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各科室要把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工作纳入工作计划中,加强组织领导,各科负责人是本科室指定的专门负责人,要制定宣传教育培训计划或方案,明确宣传教育培训内容、方式和对象,确保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活动有序有效开展。院安全生产领导小组不定期督导抽查。
相关职能部门总务科、设备科、保卫科、财务科、医务科、护理部、院感科、药剂科、检验科按照所辖安全责任范围制定相应的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计划或方案,并做好所科室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宣传教育培训工作。
(三)全面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整治工作
篇5
冬春季节是小儿发病的高峰期。每年的2、3、4、5月份各家医院都会出现住院患儿爆满,居高不下的状况,而我国一些基层综合医院的发展状况与患儿高峰期所需不相匹配,存在一定的护理安全隐患。笔者就其护理安全隐患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防范措施。
1 基层综合医院患儿高峰期护理安全隐患因素
1.1 患儿及家属方面因素
1.1.1 患儿因素 现今患儿都是独生子女,即娇又宠,在静脉或肌注时,家长心疼孩子不肯用力固定孩子的身体,当孩子乱蹬时极易造成静脉穿刺失败,或者是针刺到其他部位甚至造成折针。其次,患儿高峰期本来50至60张床位最多却加床到120张.第一个静脉给药和最后一个静脉给药要有一个时间差距,很多患儿家长却总是希望自己家的孩子先用上药,不想最后一个用药,常常出现抢吊瓶、抢位置、抢护士的现象,并因此出现争吵、言辞过激等意外情况发生。给病区的医疗安全秩序造成威胁。再次,由于孩子的特殊地位,起名字基本都是电脑起名,所以在某一区域内,在某一时间段内,孩子的名字都十分相似,重名现象十分严重。这容易造成打错针、发错药发生差错事故,造成不良后果。
1.1.2 患儿家属方面因素 首先,随着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的不断增强,以及某些医疗方面在社会上产生的负面影响使患儿家属对医疗不信任感增加,导致医患关系紧张。其次,患儿家属期望值过高,总是希望尽早诊断,药到病除,静脉穿刺一针见血,否则,一切不满情绪都转嫁到护士身上,出现不遵医行为,动手打人现象也时有发生,导致人为地不安全因素。
1.2 护士方面
1.2.1 法律意识淡漠,自我保护意识不强 护士在工作中忽视有关安全告知。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举证责任意识,忽视证据的收集和和管理,通常表现为做得多而记得少。重要的病情变化、治疗、用药后的观察没有及时记录或与医生记录不相符,这些问题容易引起医疗纠纷并导致在处理医疗纠纷中不能提供有力证据而处于被动地位。
1.2.2 基层医院儿科疗区往往只有一个,是一个综合的儿内科,在患儿的高峰期它几乎同时收治了儿内科的所有疾病,涉及到多方面的医疗护理问题,要求从业的护理人员知识面要广,技术水平要高。但由于基层综合医院的儿科往往是低收入科室,不被院里重视,所以儿科护士离职现象十分严重。工作不了几年都纷纷设法调离儿科。而新调入或聘用过来的护理人员在短时间内很难全面掌握综合儿科的专科理论和专科技术。这又将成为护理安全隐患之一[1-2]。
1.2.3 护士超负荷工作 基层综合医院儿科护理人力资源匮乏,不能满足患儿高峰期的临床要求。调查中发现,床护比例普遍低于1:0.4.一家基层综合医院儿科住院床位59张,护士14人,休产假1人,休病假1人,而患儿最多时收治住院患儿121人。尽管院里管理者也会从其他科室调配过来支援人员,可儿科专业性极强,支援人员既不能独立完成儿科专科治疗也不能独立完成儿科专科护理,只能协助换换吊瓶,抜一抜针。所以,每年患儿高峰期儿科护理人员几乎没有休息,不能按时用餐,不能按时上下班。长时间的处于超负荷的工作状态,精神高度紧张,应激能力下降。成为护理又一安全隐患。
1.2.4 缺乏有效的沟通技巧,健康教育不到位、效果不佳 患儿高峰期由于护理工作量成倍的增加极易忽略健康教育这一面,在实施护理的过程中宣教不到位;由于儿科护理队伍的不稳定和大量的借用人员缺乏丰富的专科业务知识、社会经验,缺乏与不同年龄段患儿、不同层次、不同角色的患儿家属的沟通技巧,很难达到有效正确指导患儿的饮食、、休息等注意事项。
1.3 环境因素 在患儿的高峰期,床位紧张到走廊都无处可加床的情况下,根本做不到不同病种分类、分病房安放,极易造成交叉感染[3]。
另一方面,走廊里孩子的哭闹声、家长不断的安抚声、各种玩具发出的滋滋声,这些外界的干扰会打乱护理人员正常的工作程序和思维。而且烦乱的环境又增加了护理人员的焦躁情绪,使护士不能保持平静的心情,耐心的解释、回答家长的问题,从而引起家长对护理工作的不满,护患之间有可能发生争吵,导致纠纷的发生。
2 防范措施
2.1 医院方面
2.1.1 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儿科床护比例不能少于1:0.4。如果儿科疗区同时兼收新生儿患者护理人员还应增加。
2.1.2 注重儿科护理人员的培养。医院每年应该有计划地在儿科代培护理人员,以便在患儿高峰期调配有经验、有专科知识、专科技术的护士回儿科。
2.1.3 在奖金发放政策方面倾向儿科,给予儿科护理人员更多的人文关怀。由于儿科是低收入科室,如果政策不倾斜,会使儿科护理人员的收入与付出严重不成比例,心理不平衡,导致更多的儿科护理人员“跳槽”甚至离职。
2.1.4 合理规划儿科疗区适当增加床位,尽量满足患儿床位要求,做到病房按年龄、按病种编制,加强消毒隔离,预防交叉感染[3]。
2.2 护理部及护士长方面
2.2.1 培训护士防范风险的意识和能力,制定可行的安全教育计划并组织实施。教育内容包括法律法规、医院安全管理和职业道德等;健全和完善各项护理安全管理制度,规范工作流程。在患儿的高峰期要经常下科室督促检查,排查安全隐患,制定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做到持续改进[4]。
2.2.2 提高护理文件书写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做到护士自检和护士长必检,及时发现问题并修改,将不安全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
2.2.3 借调人员的管理 对在患儿高峰期调配来的护士,护理部及护士长要详细了解借调人员情况并根据她们对儿科专科理论、专科技术掌握情况分配工作,对危重患儿的抢救、治疗、护理及特殊的儿科专科护理,必须由本科室护士完成,借调人员不得独立值任何一个班次,以确保护理安全。
2.2.4 护理人员管理 在患儿的高峰期护理人员超负荷工作身心疲惫,护士长作为基层的管理者要尽可能地去关心体谅她们,随时了解护理人员的思想动态,一旦发现护士情绪低落,心情不畅时要主动和她们谈心,及时疏导,帮助她们调整好情绪,同时尽可能地帮助她们解决实际困难并及时调整工作量以保证她们的身心健康。
2.3 护士方面
2.3.1 护士要严格执行医院规章制度与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认真学习有关医疗的法律法规,明确自己的职责范围和法律责任,这是保证护理工作不出差错和自我保护的前提。
2.3.2 努力专研业务,苦练技术。儿科护士要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及比较系统、完整、全面的专科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技能,做到操作准确、技术精湛、动作轻柔敏捷。
2.3.3 患儿高峰期窜床现象经常发生,对此,护士要严格查对,及时纠正床头交接。如遇重名或雷同姓名,向当班护士告知,并与下个班次严格交接,以确保用药过程中准确无误。
2.3.4 加强护患沟通交流,消除纠纷隐患。作为儿科的护理人员更要讲究沟通的技巧与方法,用语言与非语言的沟通技巧与不同年龄段的患儿交流,满足其生理、心理、社会需要。讲究语言的艺术性,在工作中主动与患儿及家属沟通。做到语言文明,通俗易懂。对患儿家属提出的问题耐心解答,特别说明注意事项。对患儿家属的过激行为应换位思考,心平气和的解释、安慰、体谅。培养自己健康的心理,乐观、开朗、稳定的情绪、宽容豁达的胸怀。有效的沟通可增进护患双方的理解和支持,化解矛盾,保证安全。
综上所述,基层综合医院领导要高度重视儿科建设,要针对患儿这一特殊群体及医院自身条件采取有效措施,将护理安全贯穿始终。树立以人为本,以患儿为中心,全方位为患儿服务的护理理念,将安全隐患最大程度地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每年2-5月份患儿高峰期的护理安全。
参考文献
[1] 李连芬.护理差错发生原因分析与防范[J]广西医学,2005,27(4):595-597.
篇6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各方面的发展,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及法律意识也逐渐增强,护患纠纷亦逐渐增多,新形势下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骨科护理工作。骨科患者一般需较长的时间才能康复,病情各异,治疗方法也不相同,且年龄跨度比较大。因而护理对象越来越复杂,工作难度越来越大,工作压力也越来越重。加上医院人事聘用制度的改革,多数医院护理人员缺编,各种因素给护理管理工作带来巨大的挑战。为此,加强对骨科护理工作的重视,消除骨科护理安全隐患,最大可能减少医患纠纷,显得极为重要。本文就骨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及防范措施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入选的100例患者,均为2009年2月-2010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骨科门诊收治的住院患者,其中女32例,男68例,年龄21-80岁,平均41.3岁。腰椎骨折17例,双胫腓骨骨折21例,上肢骨折29例,骨盆骨折8例,下肢骨折25例。69例患者实施手术治疗,31例实施保守治疗。
2 目前骨科临床护理工作中常见的安全隐患问题
2.1 患者对自身疾病了解较少
绝大多数骨科患者下床活动不方便,卧床休息期间,且多为高龄患者,因而极易发生意外伤、肺部感染及泌尿道感染等并发症。为此在并发症增加、功能恢复慢、活动长期受限及医疗费用不断增加等因素影响下,加上患者对病情了解较少,极易对护理工作人员产生抵触或不信任情绪,导致医患纠纷等不良后果。
2.2 病历管理中出现的护理问题
患者的护理病历是医生制定抢救方案的前提。然而在骨科护理工作中,部分护理人员对病历的填写往往忽略,导致出现对病历记录不及时,治疗与护理实际不符,记录了但是并没妥善保管等现象。
2.3 对患者的病情评估不到位
由于部分年轻护理人员经验不足,极易出现判断失误。如在对切口负压引流管的操作中,因手术剥离较深,渗血也较多,术后必须放置引流管,实施负压吸引。这时如果护理人员忽视负压的大小,对引流液性质及量未作出正确评估,势必加重创腔内引流不畅或出血。
2.4 护理人员专业知识欠缺
出现此现象一是由于护理人员人数不足,另一方面由于在医院聘用护理人员时,很多年轻而专业知识有所欠缺的护士被招进来,录用后又不太重视对新员工的培训,往往是护理人员还没有掌握全面的护理知识就上岗,出现医患纠纷。
2.5 部分护理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
因经济等各方面原因,多数医院对护理工作都不愿投入过多人员,导致骨科护理工作人员的长期超负荷工作,所得报酬却没有提高。久而久之护理人员不但身心过度劳累,更易出现抵触情绪,此是实际工作中出现护理差错的重要内在因素之一。
2.6 医院护理工作制度不完善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没有制定相关完善的规章制度,另一方面对护理方案是否落实到位也没有针对性的监督。此外,加上部分骨科护士根本就没有受到正规的职业教育,因而对患者的不良情绪及心理变化等缺乏一定的预见性。
3 防范策略
3.1 加强并发症及患者心理的护理
绝大多数骨科患者需长时间卧床休息,日常活动或多或少均有所受限。因此其出现意外损伤、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及压疮等并发症发生率高,患者情绪也随之不稳,除了给予一定的心理护理,还需制定强化措施加以防范。如术前可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健康教育,并让其学会有效咳嗽及深呼吸等。术后如患者自身条件允许,应鼓励其尽早进行床上活动。护理人员或家属应悉心协助患者翻身,并帮助其叩背,科学指导功能锻炼等。对于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者,护理时除了协助其叩背、翻身外,还应做好皮肤护理工作。对下肢骨折患者,可利用吊环做引体向上活动,但运动强度不宜剧烈。对于上肢骨折患者,指导其慢慢进行抬臀运动。在患者痰液粘稠、咳出困难时,应遵医嘱咐进行雾化吸入。此外对性格内向、极不愿说话的患者,可安排其住单间病房,想法引导其多和人交谈的同时,与家属商量尽可能安排其平时喜欢的人来陪护,禁止在其面前说比较敏感的话题。为了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护理人员要尽可能在工作间隙和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对其病情进行分析,对有焦虑不安、情绪抑郁的患者可正确引导其宣泄,使其情绪尽快稳定下来。
3.2 重视和加强护理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
骨科护理工作人员在上岗前应进行专业护理知识的学习及技术转操作等,科内按照年度分层计划定期组织系统的护理知识考试,并将其与年终护理知识考核有机结合,奖惩分明。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护士长应尽可能地满足大家的合理需求,并引导她们从个人目标向组织目标靠拢,从而最大可能地激发其工作热情、进取精神。对有上进心的护士,渴望自己的工作能力及成绩得到大家认可,即给予其充分的肯定和表扬。通过各种研讨及传帮带形式,加强护理人员专业理论知识及实践操作,不断提高护理队伍素质。
3.3 重视、强化护理安全意识及管理
篇7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法规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1]。由于护士与患者直接接触的机会较多,而护理安全始终贯穿在护理操作、处置、配合抢救等过程中,因此相对发生差错的几率就多。如何防范护理安全隐患,保证临床护理安全,成为每一位护理管理者面临的重要问题。我院护理部对临床护理工作中常见的护理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并采取有效的管理对策,确保了护理质量和护士执业的安全,现具体介绍如下:
1 护理安全隐患分析
1.1 患者因素
一方面,患者或家属对医院的期望值较高,导致很多时候患者的就医动机和行为及与医护人员的合作等对患者本身安全有重要影响[2]。另一方面,患者自身疾病的严重性、复杂性及多变性,以及儿童、老人、昏迷患者等容易发生意外的高危人群更易产生护理安全隐患。
1.2 护士因素
1.2.1 护士自身素质 护士对职业风险缺乏足够的认识,责任心不强,态度不严谨,做事凭印象,思想上存在侥幸心理,带教同学时未做到放手不放眼。例如:做了皮试未及时判断皮试结果,巡视时流于形式,不能及时发现患者输液渗漏;出了差错怕承担后果隐瞒不报等。
1.2.2 护士技术水平 我院目前临床上低年资护士比例增多,年轻护士专科理论知识薄弱,技术操作不熟练,抢救危重患者时应急能力差,对呼吸机、除颤仪、简易呼吸器等抢救仪器使用不熟练等,都可能对患者的安全构成威胁。特别是随着新技术、新项目的大量引进与发展,护理工作中技术复杂程度高、技术要求高的服务内容越来越多,导致护理工作中技术方面的风险加大,从而影响护理安全[3]。
1.2.3 护士沟通能力 临床督查或检查中发现,部分护士在与患者的沟通中,不能做到以人为本,在为患者操作时,不能主动与患者沟通。由于缺乏有效沟通,导致临床上患者的依从性减少,也会影响护理安全。如在进行治疗操作时,未能告知其目的及注意事项;又如医嘱开出药物自备,但是医生查房时发现患者漏服,究其原因是患者家属更换较频而无交接,而护士又未指导督促,导致漏服。
1.3 护理管理因素
1.3.1 工作制度贯彻不力 核心制度执行不严格是临床造成护理安全隐患的首要因素。在日常督查中笔者发现部分护士对医院的工作制度以及专科护理操作规程不熟悉,不严格执行医嘱、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等,甚至随意简化操作程序等,这种虽有制度却不落实给临床护理工作带来极大的隐患。
1.3.2 护理人员配置 我院因为加床多、业务量大,临床一些护士缺编的矛盾尤为突出,很多临床一线的护士工作任务繁重,甚至超负荷劳动,造成护士身心疲惫,工作时注意力不集中,巡视不及时,服务不到位,相应环节质量无法控制,护理安全难以保证[4]。
1.3.3 护理管理不到位 质量管理体系是护理安全的核心,相关隐患包括管理制度不完善,业务培训不到位,质量监控不力,对患者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缺乏预见性,缺乏相应的护理安全防范预案等[5]。另外,作为临床一线护理安全管理的护士长,花很大的精力进行琐碎的行政事务管理,管理重心的偏移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管理职能,包括对安全的管理[6]。
2 管理措施
2.1 强化护理安全教育
通过安全教育,使护理人员从被动接受安全管理的检查转变为自觉维护安全,安全教育坚持常抓不懈。如新到岗护士上的第一节课就是护理安全教育,从国内历年来发生的大的护理差错事故到院内出现的差错事故,从血与泪的教训中深刻提醒每一位即将踏入临床的护士护理安全的重要性。护理部每月召开安全会议,对近期各科室发生的护理缺陷进行分析,提出整改措施,而临床上以科室为单位对护理差错进行实例讨论,要求人人知晓,引以为鉴,要求每个护士牢记四个“不可”,即:不可随意简化操作程序;不可忽视查对;不可凭主观经验估计行事;不可放手对护生无监督地独自操作。
2.2 提高护士的各种素质及能力
我院护理部在对护士职业道德教育中,要求一切工作都体现“以人为本”、“患者安全第一”、“依法施护的观念”。由于护理工作很多情况下是独立完成的,要求每个护士具备“慎独”精神。认真落实规范化培训方案,对低年资护士加强“三基”训练考核,高年资护士加强专科技术的学习,通过选送护理骨干外出进修或短期培训,加强专科护理的培训工作。鼓励大家通过各种途径参加继续教育,以拓宽知识面,提高专业理论素质,避免安全隐患的发生。
2.3 强化护患共担风险意识
护士在进行任何护理操作,尤其是侵入性操作前履行护理告知义务,详细讲解其目的、配合的注意事项、作用及副作用等,必要时履行患者或家属签字。如我院神经内科针对患者起床时易出现跌倒现象,科室自行设计防跌倒的安全告知书,入院时详细告知家属并要求签字认可。
2.4 加强护患之间的沟通
为强化护患沟通意识,护理部将护患沟通纳入护理常规内容和质控范围,要求从患者入院时就进行宣教,并在日常的护理操作中注重沟通和宣教,如护士在给患者执行护理操作前,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护理操作的必要性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操作中存在的风险因素等,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和配合,建立护患之间良好、互信的关系。
2.5 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
护理部一方面通过核算每年的业务工作量,向院领导争取增加护理编制,另一方面要求各临床一线科室根据实际情况,合理排班,如针对神经外科患者的不确定性,护理部与神经外科护士长一起对排班模式进行了尝试性改革:根据不同时间段护理工作量的变化,动态安排人力资源,低年资、高年资护士合理搭配,中午班、夜班增加人员,医疗高峰时实行弹性排班制,当天的突发事件发生或为重患者的抢救实行动态排班,缓解护士超负荷工作的同时也受到了患者的欢迎。
2.6 严格规章制度管理
护理部进一步完善了各种护理规章制度、护理人员各班岗位职责、护理流程、操作规程,制订预防各类管道脱落、防跌倒、压疮等护理安全防范制度、“危急值”报告制度、腕带及手术部位标识制度、应急预案流程等。2010年初针对节假日值班人员少的薄弱环节,制订《节假日护理安全管理规定》。上述各项规章制度均下发到各护理单元,由护士长组织护理人员学习,要求人人掌握,人人遵守。
2.7 强化安全管理
医院成立以分管护理院长、护理部主任、护士长组成的护理安全委员会,护理部通过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应用临床护理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监控管理,每月不定期组织全院性的护理安全大检查,重点加强对高危环节、高危人群、高危时段、高危部门的监控和管理,并要求临床科室对存在的护理隐患进行自查自纠;护理部在每月护士长例会上将全院各科室上报的差错及督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进行分类汇总,护理部与护士长共同分析,在事件发生的各个环节中去寻找问题,找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制订预防措施。严格落实护理缺陷报告制度:护理部鼓励尽早上报护理差错及纠纷,虽然人犯错误的天性不可避免,但人们可以通过报告差错和未遂过失来促进患者的安全和提高护理质量[7]。
3 体会
近年来,由于我院护理管理者重视了护理安全隐患的排查,加强了护理安全管理,我院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责任心及防范护理安全隐患的意识和能力不断增强,工作中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及技术操作规程,主动查找护理安全隐患,积极参与讨论,寻找对策,护理人员的主动服务意识不断增强,操作前、中、后认真做好了各项告知工作,主动与患者沟通,患者满意度持续上升,最大限度地避免了护理差错的发生,切实为患者提供了安全的就医环境。
[参考文献]
[1]潘绍山.现代护理管理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349.
[2]栾君.护理风险与防范对策探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11):2740-2741.
[3]侯凤枝,王伟.临床常见护理安全隐患分析与管理对策[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9,30(19):2463-2464.
[4]方亚珍.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和对策[J].亚太传统医药,2009,5(6):172-173.
[5]陈莉萍,陈明秀.护理安全隐患分析与防范措施[J].现代护理,2007,13(4):383-384.
篇8
手术室;护理风险;规避;防范
0引言
手术室护理风险指的是在护理过程中由于一些高风险性因素的发生,使得患者在进入手术室到手术结束这段时间内发生的一些安全隐患。随着国家医改政策的不断深入,基层医院手术室手术量在不断增大,手术新技术的日新月异,手术室护理的风险越来越大,积极分析护理风险因素的存在并积极改正和避开[1],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系数,是每个医护人员的职责。
1风险因素
1.1管理方面。现行体制下,新聘护士增多,流动性增大,手术室专科护士规范培训不到位,加之缺乏临床经验和技能;等级医院的建设,手术室建立制度较多,但并非所有的制度都执行到位;人力资源紧张,一些护士连续几台手术,最后筋疲力尽。1.2护理人员方面。许多护士人员法律意识淡薄,不知道医患关系是一种法律关系,缺乏与患者和家属良好的沟通。以经验代替制度,存在侥幸心里,未能及时学习护理新技术、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操作常规,护理工作中缺乏必要的前瞻性管理意识,准备不充分,工作中未及时进行手术护理记录,说话不严谨,病人护送不当等[2]。1.3后勤保障不到位。手术器材、仪器设备未能及时补充与维修等,导致部分仪器设备未能在紧急状态下发挥应有的作用;手术中器械临时出现故障后不能及时排出,导致手术中断。1.4医患因素。基层医院部分手术医生缺乏严格的时间观念,计划性差,可能导致患者在手术室麻醉状态下等候时间过长,患者往往难以理解,容易焦虑、躁动,因而无形中给以后的医患纠纷埋下导火线。
2护理对策
2.1建立手术室护理安全风险排查长效机制,随着业务的发展不断更新风险点,将风险点分为:①严重护理差错、事故;②中度护理差错、事故;③轻微护理差错、事故;④无护理差错、事故。提出预防性改进措施,建立护理安全监测预警评估体系,根据护理安全监测预警评估体系分值,固定周期绘制成护理安全预警信息图,作为预警图示,并便于比较护理安全动态变化情况。2.2完善风险管理制度:规范的风险管理制度是手术室护理风险防范的核心,因此,完善风险管理制度是规避风险最关键的一步。医院质量管理部门要对手术室护理中可能存在的风险点进行分析和评估,列出风险点和防范措施(技术规范、制度),并加大执行力度;严格无菌操作环境;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做好人员轮岗工作[3],避开因工作疲劳造成的人员伤害;医院与护士签订长期劳动合同,减少护士的流动性。2.3加强业务培训与风险意识建设。建立有效的风险培训制度,加强警示教育,如进行岗前以及在岗培训,不断提高手术室护理人员的理论技术、操作技能、沟通技巧、护理质量。同时,在培训的过程中,注重护理相关法律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法律意识,教育护理人员善于发现潜在的风险因素,提高意外事件的处理能力。在医疗仪器方面,定期检查其功能,将仪器使用指南备用,对有可能引起意外的任何设施、用具都具备戒心。树立“违规就是风险,安全就是效益”的文化意识,不断地提高护理风险识别与防范能力,推动风险管理意识逐步深入人心,努力把风险防范理念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形成了岗位有职责、操作有程序、过程有监控、风险有监测、工作有评价、责任有追究的运行机制[4]。2.4加强重点环节和医疗仪器设备的管理。高质量的后勤服务是确保手术安全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应加强与后勤职能部门联系沟通,经常信息反馈,取得支持与合作。同时要建立重点护理环节和对象的安全措施,建立手术室运行仪器和备用仪器日常维修和质控制度,以及仪器设备的定期检修和维护制度,强化设备操作护士的风险意识,不断提高预见风险、规避风险、排除风险的能力,营造安全、安静的手术环境。2.5优化配置护理人力资源。人是风险防范的第一要素,医院在配置手术室人力资源时应综合考虑医院的自身情况,实际来讲就是应按照医院的手术台使用率、病床数、急诊手术的数量以及医院的科研、教学任务来进行配置。正常情况下手术台和手术室护理人员之间的配置比例为1/2.5-3;当医院的科研任务和教学任务增加时,就可以将手术台和手术室护理人员之间的配置比例调整为1/3.5。在配置人员时,应对人才梯次进行科学配置,也就是应该根据一定的比例,来对各级职称人员进行科学分配,让人才知识结构体系的构建更加完整,在医学科学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应及时调整该体系[5],进而实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让人才的作用得以最大程度的发挥。除此之外,还需要对不同年龄段的护理人员进行合理分配,根据手术室护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和护理人员的年资,将其分成不同的层次,通过新老搭配的方法,有机结合手术室护理工作和人才培养。总之,手术室护理风险客观存在,手术室护士由于自身职业的特殊性,承担着职业上的巨大风险。要规避风险,护士自身需要强化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把高度的责任心、娴熟的技术能力与热情周到的服务态度结合起来,提高病人的满意度。所以管理好手术室的安全、避免出现手术室护理风险是减少事故及规避风险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刘淑花.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及防范方法[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2,22(10):3976-3977.
[2]欧阳冰玉.关于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其防范措施探讨[J].当代医学,2015,21(21):97-98.
[3]贾蕾,李燕玲,王燕,等.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及防范措施[J].医疗装备,2015,(18):194-194,195.
篇9
1助产护理发生医疗纠纷的原因
1.1助产人员工作态度欠佳
助产护理工作存在的一些不规范行为,有的甚至是违反相关规定,对产妇及新生儿关注度不够,使产妇家属产生怀疑、不满等情绪,从而导致医疗纠纷的发生,如交接班不规范、对特殊病情未进行详尽交代、对产妇的不良情况未引起足够重视、不能及时进行观察与评定等。
1.2助产人员业务技术欠佳
在分娩过程中,助产人员对产妇的情况估计不足,发生意外事件时处理慌张。对新生儿查体草率、不到位,一些临床常见问题未能及时发现,如新生儿锁骨骨折等,未能在第一时间通过查体发现,导致耽误病情,引起家长及家属的不满。
1.3缺乏服务技巧,与护患沟通欠佳
助产人员对沟通技巧的掌握不够,未能与产妇及家属进行充分、有效的沟通,导致医疗纠纷的发生。比如,产妇分娩前,对分娩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风险告知不到位,一旦出现问题,产妇家属便会产生极大的不满情绪。对新生儿可能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未能及时告知婴儿家属,导致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发生。部分助产人员对产妇及产妇家属态度冷淡、生硬,对其提出的问题表现出不主动、不耐烦,直接导致产妇与产妇家属的不满情绪,从而导致医疗纠纷发生。
2助产护理发生纠纷的因素
2.1护理管理和操作制度不完善
医院关于助产护理工作相关的管理以及操作制度不完善,直接导致助产士的各项护理操作与行为规范无据可依,而出现各种各样的不良操作习惯,甚至是错误的护理行为,导致助产护理的质量得不到提高。除此之外,一些相关的医疗文书如产程记录单、产时记录、新生儿记录等存在不完整、不规范的情况,这些都为医疗纠纷的发生埋下了极大的安全隐患。一些助产人员执行医嘱不严,对药物的管理与使用混乱,经常违反操作常规,未能细致、周到地观察产妇的情况和新生儿的情况,导致未能及时发现产妇与新生儿的不正常反应,未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导致延误了病情,错失了治疗的最佳时期,产生了不良的后果,促使了医疗纠纷的发生。此外,医院相关管理部门对护理管理、护理操作及相关规章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力度不够,奖惩机制不完善,导致助产护理工作的不规范。
2.2助产人员自身素质因素
一些助产人员在临床实践操作过程中,不重视护理常规,存在违反常规操作的行为,导致未能及时发现产妇与新生儿的一些问题,产生了恶劣的不良后果,引发医疗纠纷。一些待产产妇在接产时,恰逢助产人员工作繁忙,而未能及时对产妇开展详尽的分娩知识的宣教,没有帮助产妇减轻阵痛,没有及时将产妇的情况回馈给家属,甚至表现出了冷漠、不耐烦的态度,导致产妇以及产妇家属对助产人员的医疗服务态度产生了强烈的不满,最终导致医疗纠纷的发生。一些助产人员法制观念淡薄,未能认真履行告知义务,同时,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对医疗纠纷的认识程度不够,重视不足,没有真正认识到医疗纠纷的危害性。对一些潜在的法律问题和医疗风险认识欠缺,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2.3助产护理工作性质与社会因素
产科工作具有特殊性,周转率偏高、产妇病情复杂、疾病变化快、治疗预后难以判断、产妇及家属对治疗期望值较高等,都为助产护理埋下了安全隐患,在整个助产过程中稍有不慎或疏忽就易发生医疗事故,引起医疗纠纷。由于人们对助产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每个家庭对产妇与新生儿的关注度也非常高,潜意识里不允许任何意外事件发生,这给助产人员带来了极大的工作压力。加之助产护理工作量大、高度紧张,使助产人员极易产生疲劳、倦怠等情绪,从而降低工作积极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埋下了安全隐患。
3助产护理安全隐患与防范对策
3.1建立健全各项护理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助产护理的管理制度,包括交接班制度、消毒隔离制度及各项日常护理操作常规流程与制度等。在助产护理中,任何操作都必须严格按照常规进行。助产人员必须严格按照规范执行各项检查与护理,如听胎心音、观察宫缩情况、评估产程进展等。护士长及科室、医院的管理人员要随时对各项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检查中要重视潜在危险因素的排查,对易发生问题的环节要严密督查,对易出现问题的时间、仪器和操作等实行预防性监督。
3.2提高助产人员的自身素质
助产人员要正确、充分地认识自己的职责,正确看待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充分认识自己职业的特殊性,自觉、主动地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除了准确掌握基础理论知识以外,还要不断地积累临床护理经验和临床操作技能经验,以确保能够及时发现产妇及新生儿的问题,及时做出正确的判断,果断采取应急处理措施,给予恰当、及时的治疗,有条不紊地配合临床医师完成临床工作,从根本上有效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理论知识的学习可以通过自学或者科室组织相关知识的专题讲座等形式,来督促临床工作助产人员学习,夯实基础。提高护理助产技术方面,可以让有经验的、高年资的助产士来介绍助产技巧、传授助产技术,在工作中进行带教,帮助低年资的助产士快速掌握相关的临床实践操作技术。此外,还可以通过外出进修等形式,来增加各医院之间的相关切磋,共同提高助产水平,共同提高助产护理工作的质量。
3.3加强社会宣教,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对于入院产妇,一定进行详细的宣教工作,产妇家属也要适当参加宣教活动,使其对整个产程有粗略的认识,对生产过程中的风险要介绍清楚,以免出现意外情况时,产生医疗纠纷。同时,可通过社区和医院的宣传栏等介绍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因素,以及分娩知识、产程中的意外和产后的正确护理等,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
参考文献
[1]石一复,周郁鹤.重视妇产科医疗安全,妥善处理医疗纠纷[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5,21(12):705-706.
[2]金飞,吴氰,王姗姗.助产士在产程监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预防[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1,33(6):93-94.
篇10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1-0444-02
护理安全,指的是在实施护理的过程中,病人不发生法律和法定规章制度允许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伤害、障碍、缺陷或死亡。精神科不同于医院的其他科室,它自身的特点决定了护理工作的重要性,所以总结护理工作中出现的各种安全隐患问题,寻找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对策,以便减少这些安全隐患,提高护理的质量就变得尤为重要了。
1护理安全隐患的分析
1.1精神病人的特殊性。精神病人由于其病理的特殊性,通常表现为自我认知能力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减弱、易兴奋、易冲动,所以会发生一些毁物、伤人甚至杀人的事件,给护理工作带来极大的阻力,甚至会发生许多的危险。
1.2精神病人住院环境的特殊性。精神病由于其病理的特殊性,精神病人一般来说都是些对自己病情和行为缺乏认知能力,对自己的意识、行为缺乏控制能力,所以经常性的进行一些拒绝治疗,不愿住院,想尽一切办法逃跑的活动,而我们现在的护理水平还达不到每个病人都有独立的病区的条件,所以,现阶段大多的精神病医院都采用的是几个病人同处于一个封闭的病区。这样,一旦有患者发病,进行一些伤人甚至杀人的活动,与其处于同一病区的患者必然会成为受害者,进而引发护理纠纷。
1.3护理的护理专业知识水平低。精神病患者的病理形态各有不同,表现出的疾病特征也各有特点。这就对精神科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提高了,他们不仅要掌握精神科护理工作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还要不断地完善对于不同种类的病理特征的认识和掌握,掌握先进的护理技术。现阶段我们的护理工作者显然还未具备这样的素质,不能及时发现病人的异常情况从而及时的进行控制,保障护理安全[1]。
1.4社会环境给护理工作带来的压力。精神科的护理工作者每天面对的都是一些精神异常,不能正确的认知自己的病情积极主动接受治疗,不能准确的认知和控制自己行为,生活中易兴奋、易激动的一个群体,他们的行为具有不确定性,不稳定性的特征。也就是说他们随时都会有自伤,自杀;伤人,杀人的行为举动,所以护理工作者在工作中不仅要做好日常的基础护理工作,还必须随时的监控病人的行为状况,既要防止病患发生意外,还要提防他们伤害他人,心里长期的处于一种高压的状态,造成他们身心的疲惫,反而不能全身心的投入工作,这也是安全隐患频发的一个主要影响因素[2]。
2防范措施
2.1加强护理教育,提高护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2.1.1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培训。一方面,在相关的培训中加强对于护理人员的道德素质的教育,提高他们对于病患的责任感,全心全意的关心病人,及时的与病人进行沟通,了解病人的心里变化状况,及时的发现其异常的心理变化和行为状况,减少甚至避免安全隐患的发生[3];另一方面,加强工作人员的专业综合素质,使他们不仅能够完成基本的护理工作,也能够掌握一些基本的医学知识,能够准确的发现、辨别病人的病情变化,发现他们情绪,行为的异常变化,能够在一些异常情况的发生后独立的进行处理,拒绝安全隐患或者将安全隐患的危害降到最低。
2.1.2重视护理风险意识教育,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将“事前积极控制,事后及时处理”作为护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原则。护理工作中,对于实践中已经发生的问题,要及时的进行分析,积极的总结经验。同时要经常性的进行安全隐患排查活动,寻找那些潜在的、可能成为危险的源头的问题。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加强护理安全管理。
2.2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改善护理人员高压的工作状态。护理人员长期的处于超负荷的工作状态,会出现生理和心理的双重疲惫感,也就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当中,无疑提高了安全隐患的发生。所以,日常的工作当中,护理工作的管理人员要随时关注护理工作的动态,及时调整人员的分配,做到每一环节都能够安全有效的运作,使每一个工作人员都能够以一种相对放松且高效的心态处理工作,及时的发现各种安全隐患,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2.3要加强安全管理。发现门、窗、锁损坏时及时的进行修理,并且定期及时的进行安全检查,以防病人逃跑;同时护理人员要将医院相关的注意事项准确且到位的告知病人家属,并征得家属的认可。例如,告知家属不能主动或者应患者要求向患者提供一些危险物品,以便帮助护理人员保护病人自己或者他人的生命健康,阻止安全隐患变为实际的危险。
精神科护理工作复杂且具有高风险性,应加强科学的管理方式的运用,采取各种手段进行事前预防,排除各种隐患,促进护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切实为患者提供满意的服务外,保障患者及其他人的生命健康,使整个精神科护理工作能够更加和谐化进行。
参考文献
篇11
通过对2011年至2012年护理带教质量的评定,发现护理带教质量的优劣取决于护理管理者对护理带教全过程的重视,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1 护理带教质量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重要性 各级护理管理者在护理安全过程监管中,要充分意识到护理带教质量的重要性,带教老师好的工作习惯起到了示范的榜样力量,保证了护理安全;预防在先、防范于未然的意识,使患者受益;慎独观念的培养,从源头上排除了护生不良习惯存在的隐患。
1.2 带教老师的观念意识及行为 学生的水平是带教老师的意识和行为映射。因此,带教老师要求严格、行为规范、素质形象好、慎独意识强等优秀品质会影响一代又一代护生和低年资护士;反之,伴随着护生和低年资护士的成长,护理安全隐患将会伴随带教后很长一段时间,除非遇到被发现和整改的机会。
1.3 低年资护士的业务素质及风险防范能力 护生、新上岗人员、3~5年内护士即低年资护士(工作≤5年以下)因其工作时间段,经验相对不足,发生护理缺陷达54%,属高危人群[1]。低年资护士在独立面对工作中紧张状况时,往往胆小不知所措显得慌乱紧张。分析原因为年轻护士正处于知识和能力的磨合期,存在衔接漏洞,所学基础理论不能很好应用、结合于临床所致。
2 方法
我院护理部在反思以往安全管理时,发现经验性管理有应付现象、忽视存在问题的改进、缺乏创新性、主动性和预见性。预见性思维的应用、发展,使护理工作变被动为主动,先动脑后动手,同时也更加鲜明地体现了护理工作的独立性、科学性,体现了护理工作的价值[2]。在护理管理中应用预见性思维不仅能对护理工作进行综合观察、分析、评价与预测,并且从多角度、多方面看待问题,提出防范措施,保证护理安全。
2.1 培养、培训带教老师的预见性思维 首先邀请专家讲解预见性思维的相关知识,采取头脑风暴的形式对全院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其次通过对护士长进行培训,由护士长再培训护士的方式进行。
采用预见性思维审慎现有护理工作流程,针对流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将实际工作与理论相结合,检验护理人员的预见性思维应用能力,尤其是培养带教老师的预见性思维能力作为检查考核重点。
2.1.1 多种方式考核带教质量 通过听讲座、举办护理业务查房、5W1 h方法的应用等方式考核护理带教质量(考护生)。要求带教老师掌握5W1 h的方法,在选定的护理操作项目、程序及流程上,从对象(what)、地点(where)、时间(when)、人员(who)、目的(why)、方法(how)等六个方面提出问题进行思考。什么事情?什么地点?什么时间?责任人?为什么这样做?在设定计划时采取预见性思维进行分析和规划,提高带教质量和效率。
2.1.2 针对某一问题展开深入讨论 在临床传帮带中,带教老师的经验尤其显得珍贵。带教老师将自己的工作经验传授给年轻护士,并交给她们如何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如:在排查护理安全隐患时,要求人人参与管理,运用5W1 h的方法对护理安全管理某一问题展开深入讨论,大胆剖析流程及个人存在的问题,发表不同意见和建议,提出整改防范措施。
2.1.3 选拔带教老师 在全院范围内选拔带教老师,选拔的标准是:①大专以上学历、>5年护龄经验、护师以上职称、慎独意识强、护德及专业素质好的科室护理骨干作为选拔对象。②经理论、技能考试合格者,严格按照选拔要求,宁缺勿滥,选拔出优秀的护理带教老师,颁发带教老师合格证予以带教资格,具备带教资格的老师才有资格带教,每年对带教资格进行重新考核认定,如果出现不合格者,取消其带教资格。在检查带教质量时,作为评定实际工作的一项指标。
2.1.4 激励措施 为了鼓励带教老师的积极性,在科室绩效考核中体现带教系数和分值,与奖金挂钩,体现优劳优酬。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在职称晋升和评先评优中倾斜予以权重,预先干预护理安全。
2.2 带教老师行为的榜样力量 发挥带教老师传帮带的榜样力量,树立正面典型并注重其形象设计和宣传。表扬、鼓励带教老师好的行为及工作习惯,使正性竞争成为科室主流,人人争当带教老师,人人朝带教老师方向努力准备。
2.3 注重慎独意识、风险防范意识的培养 实施院科两级安全预防措施。护理部组织季度质量讲评分析会,针对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原因分析,共享防范经验,落实整改措施,在邀请护士长、护理带教老师参加的同时,特别强调要求3~5年内护士参加现场互动。科室除组织讨论本科室当月发生的不良事件外,还传达学习护理部组织的不良事件讨论,将老护士的经验分享给科室年轻护士,帮助他们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学习护理安全管理条例,借鉴其他科室发生的不良事件和护理风险,针对隐患,大家共同制定安全防范措施,做到人人参与安全管理。
护理部收集工作中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编订成册,对新上岗护士逐条详细讲解发生的主要原因和根源,并针对原因将整改措施和预防措施教给她们,在遇到类似问题时,她们有能力避免。
在科室发挥带教老师的骨干作用,监管年轻护士各种护理操作,督查她们的慎独意识,针对低年资护士不良行为当即予以纠正,限期整改到位,不定时进行再次验证督查效果,从头脑中上强化慎独意识,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
带教老师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制定详细的培养和考核计划,包括培养目标、时间安排、培养措施、培养效果的检测方式以及在规定时间内不能完成学习任务时的处理方式[3]等内容。
3 结果
在经过一年的努力后,带教质量有很大提高,护理不良事件由去年的52例减少到36例,较去年同期降低30%。
4 讨论
预见性思维是认识的一种特殊表现方式,它前瞻性地解释了未来客体的本质及发展过程,是主体实践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所谓思维的预见性就是决策者根据事物的发展特点、方向、趋势所进行的预测、推理的一种思维能力,是思维能动性的表现。合理应用预见性思维,起到了引导思维、灵活性的掌握、可能性的预防、随机性的应变处理的作用。
预见性思维在护理带教中的干预应用,不仅在护理安全管理中起到了预防在先,防范于未然的作用,而且通过对现有护理流程的审慎,改革了流程,消除了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护理管理者通过多种方式,发挥带教老师的榜样作用,提高护生及低年资护士应用预见性思维的能力。
预见性思维不仅将护理工作由被动变主动,而且有利于低年资护士自身业务素质和预见能力的增强,学习新技术新业务的主动性得到提高。
管理思维方式主导管理行为,影响管理效果。护理部引入新的管理理念,在护理管理中学习领导艺术与管理方法,采用预见性思维方式干预护理管理,既能对护理未来工作发展趋势进行规划,也能对现在护理管理模式、管理手段进行调整,使护理管理科学化。护理管理者也由以往的经验型管理转为科学型管理,有效地提高了护理管理工作效率[4]。
参 考 文 献
[1] 沈贻萍,裴艳,陈雯华,等低年资护士护理差错剖析与对策.上海护理杂志,2008,28(1):12.
篇12
一.敬老院责任
1.敬老院应建立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院长是敬老院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应制定和完善各项安全制度,严格按照安全规范操作。采取多种形式定期对院民进行安全知识教育,在院民中培养和树立安全第一,安全无小事的意识,警钟长鸣,常抓不懈。建立重大事故报告制度,每半月进行一次安全工作大检查,及时排查院内设施设备、地质灾害、防洪度汛、危房等安全隐患,发现安全隐患,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报告,及时整改。
2.敬老院应强化消防安全,杜绝火灾事故。要按规范要求配置消防栓、灭火器等消防设施,保证消防通道畅通,定期检查,确保完好。建立义务消防队伍,加强日常演练,确保能拉得出,用得上。
要对汽油、烟花爆竹、酒精等易燃易爆物品做到专室专人管理,严禁供养人员和工作人员私自拥有和带入宿舍。电器设施专人统一管理,严格按照用电规范和要求用电,院内不得存在线,严禁私拉乱接电线。房间物品及生活用品应整齐摆放,不得堆放其他杂物,严禁院民私自开火做饭,严禁供养人员吃倒床烟,防止失火、触电等事故发生。
3.敬老院要强化食堂安全管理,确保食品卫生安全。 敬老院不得聘用患有传染性疾病的人员从事炊事工作,炊事人员应定期体检合格,不符合要求者,应调出炊事工作岗位或解除聘用合同。
厨房操作间及食品贮藏间应安装防护栏,禁止非工作人员进入。应保持食品储藏间干燥、通风、防止食品腐烂变质,严禁将农药等有毒物品与食品放在一起。
严格执行食堂操作规范,切实做好消毒工作,搞好环境和个人卫生,消灭厨房、仓库和配食间的害虫。
严格采购和使用腐烂、变质的食品原料和病死的家禽、家畜,禁止购买和食用野生菌,严格把关,防止疾病传染、食物中毒。
建立蔬菜食品进入检查登记制度,坚持每餐食品24小时留样制度。
4.敬老院要加强安全管理,杜绝人员以外伤亡事故。 敬老院不得收养并及时将新发生的精神病人和传染病人送相应医院隔离治疗,认真做好防暑降温、公共传染病预防和防雷工作。
加强厨房刀具管理,严禁将刀具带出厨房,禁止供养人员私自拥有管制刀具。
对药品实行专人专柜管理。严格按照处方供药,院民不得私自购药,应由医务人员或工作人员为不能自理的院民配药或送药。
坚持工作人员24小时值班制度,加强门警管理,院民外出必须严格履行请假手续,自觉服从门卫管理,任何人不得强行进出敬老院,防止供养人员院外安全事故发生。
敬老院不得组织供养对象集体外出参观旅游,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二.草坝镇人民政府
1.加强敬老院安全工作领导和管理,督查敬老院建立、完善和落实各项安全制度。
2.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安全工作监督检查,帮助发现安全隐患和工作问题限期责令整改,防微杜渐,防患未然,确保安全工作落到实处。
3.查处敬老院安全事故。
责任单位:
草坝镇人民政府
敬老院院长签字:
镇长:
专职副院长签字:
年 月 日
敬老院安全管理目标责任书范文(二)
为进一步提高敬老院、托老所管理和服务水平,明确敬老院的安全管理和服务职责,确保敬老院集中供养五保、托老对象的生命财产安全,经牌楼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同意,特制定《**区牌楼街道敬老院、托老所安全管理服务目标责任书》。
一、明确敬老院、托老所管理职责。
街道分管领导是敬老安全管理服务工作的等一责任人,院长为直接责任人。街道要与敬老院、托老所签定《安全管理目标责任书》,将责任落实到人,具体抓好敬老院、托老所安全管理服务工作。同时聘请管理人员,监督落实服务人员的岗位职责任制。
二、严格遵循入住程序。
按照《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令〔20XX〕第37号)的规定,街道、敬老院、托老所应根据五保对象申请,与所在村(居)委员会及本人签订《农村五保供养对象供养协议》、《敬老院、托老所入住协议书》,安排五保、托老对象入住。建立个人基本信息档案。敬老院组织五保对象认真学习《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院规以及上级业务部门的相关文件,增强法治观念。
三、建立完善管理制度
敬老院、托老所要建立健全《敬老院管理服务公约》、《院长任期目标责任制》、《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制》、《安全保卫制度》、《会议学习制度》、《请销假制度》、《卫生保洁制度》、《经济与则务制度》、《供养人员分级护理制度》、《院民公约》等内部管理制度;制定《敬老院、托老所管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细化责任、落实到人。工作人员佩证上岗,外出老人戴证出行。
四、切实履行职责。
督促敬老院、托老所工作人员切实履行岗位职责,不得擅自脱、离岗,未经同意,在院老人不得外出。确需外出的要严格履行出入登记手续,以防老人走失;随时掌握老人的思想动态,及时调解之间的矛盾,杜绝意外事件发生。
五、确保安全防范到位。
加强敬老院工作人员、在院老人的安全教育,采取切实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及时查找各类安全事故隐患,重点做好防火、防盗、防煤气中毒等工作。严禁在室内外堆放柴火、烟花爆竹、汽油、煤油等易燃易爆物品;严禁私拉乱接电线、灯头,确保用电安全;严禁在室内吸烟和擅自用火用电取暖;严禁食用霉变、过期食品。全面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制,及时整改安全隐患,确保无意外伤害、无非正常死亡、无院民走失、无重大火灾和房屋倒塌等事件发生。一旦发生险情或事故及时组织力量妥善处理,并按程序及时上报,不得漏报、瞒报、迟报。
六、建立每日巡查制度。
重点关注五保户托老老人衣食起居和身体状况,确保饮食饮水卫生无污染。室内外环境干净整洁。加强用电管理,对损害的线路及时修复,避免竞外事故的发生。
七、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
敬老院、托老所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值班期间做到安全隐患排查到位、点名查房到位、夜间巡查到位、设施设备检查到位、应急处置及时到位,防患于未然。
八、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制。
因院、所领导不重视、防范措施不力、制度不建健全、执行不到位等原因造成敬老院、托老所安全管理服务事故的,实行责任追究制。并视其情节轻重提请区政府对直接责任人和相关实行问责。
**区牌楼街道办事处牌楼街道敬老院(所)
20XX年月日20XX年月日
敬老院安全管理目标责任书范文(三)
为切实履行安全管理服务职责,落实安全管理服务机制,确保乡镇敬老院在院院民的安全,特制定此责任书。
一、镇民政所是敬老院业务主管部门,负责对敬老院进行指导、管理、监督;敬老院院长是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抓好敬老院安全管理服务工作。
二、乡镇敬老院工作人员要认真学习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以及有关文件、规定,增强法制观念,做到安全优质服务。
三、严格遵守出入院程序。符合条件的供养人员入院前必须有本人及亲属、所在村委会与镇民政所签到入院协议书;出院时必须有本人及亲属、所在村委会与敬老院办理出院手续,入院协议书同时废止。入院协议书应当条款清楚,格式统一,权利与义务关系明确,且具有法律效力。
四、建立完善管理制度。敬老院要建立健全《敬老院管理服务条约》《院长任期目标责任制》《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制》《安全保卫制度》《会议学习制度》《请销假制度》《卫生保洁制度》《财务管理制度》《院民公约》等内部管理制度,制定《敬老院管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细化责任,落实到人。
五、加强对敬老院干部职工特别是护理人员、院民的安全教育,加强安全防范措施,重点是防火、防水、防盗、防食物中毒、防各种事故隐患,不得在室内外堆放柴禾、烟花爆竹、汽油、煤油等易燃、易爆物品;严禁私拉乱接电线、灯头,确保安全用电;严禁在室内吸烟和个人擅自用火用电取暖;不得食用霉变、过期食品;保持走廊、过道、水泥地面的干燥,防止因结冰导致的跌倒、滑倒。
六、工作人员要切实负起责任,不得擅自脱岗、离岗,不准让院民随便外出,严禁任何组织和个人私自带院民出院,确需出门的要严格履行手续,以防止院民走失。院民之间发生矛盾在第一时间内由院长出面予以调解,杜绝意外事件的发生。
七、敬老院要建立每日巡查制度,认真做好巡查记录,巡查工作必须细致、耐心,对院民的衣食起居和身体状况重点关注,确保饮食、饮水卫生无污染,室内室外的环境卫生保持干净整洁。加强用电管理,对损坏的线路及时修复。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八、敬老院要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并由院长在岗带班。建立值班考勤记录,上下班签到,认真做好交接班工作并完善手续,夜间值班人员必须在院内就寝。建立值班日志,做好值班记录,重大事情及时向值班领导汇报。值班人员和服务人员要坚守岗位,工作期间不得擅离职守。院长要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值班情况。值班期间要做到安全隐患排查到位、夜间巡查到位、人数清点到位、设施检查到位、应急处理及时到位,确保防患于未然。院长外出离岗时半天要向镇分管领导、民政所长请假,超过半天要向镇主要领导请假,并完善请销假手续;一般工作人员外出离岗半天要院长请假,超过半天要向镇民政所长请假,并完善请销假手续。
九、对重大事故隐患按要求及时整改,一旦发生险情或事故,领导干部要靠前指挥,及时组织力量进行妥善处臵,并随时按程序上报,不得漏报、瞒报、迟报。
十、按县政府要求全面落实安全管理措施,无重伤、无非正常死亡、无重大火灾和房屋倒塌等设备事故。
篇13
1 出现问题
1.1 不遵守操作规范 护士在输液过程中没有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没有严肃的工作态度,存在一定的侥幸心理。虽然预见自己的行为会发生不良后果,但轻信能够避免。如患者使用青霉素,未作皮试,发生过敏反应;执行医嘱错误,如为糖尿病患者输入葡萄糖,大剂量输入10%KCI导致急性高血钾;药房发错药,未严格把关错误输入;不按规范调节滴速,不认真阅读药品说明书,盲目输入,如慢滴甘露醇、快滴氨茶碱;或不能根据病情调节滴速,如低血容量患者血压下降不加快输液速度等;感染控制不严,操作前后不洗手、用干棉签反复擦拭多余的消毒液、深静脉置管局部换药不规范等造成局部感染;未认真执行查对制度;未认真核对药液配伍禁忌及有效期,导致输错液,如化疗药物或刺激性强的药物局部外渗,未按药物性质给予冷敷、封闭等处理。
1.2 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不足 由于疾病的影响,来医院输液患者的心情多数是急躁的,他们希望得到及时的治疗和关注。而护士如果态度稍为欠佳,可能使患者产生逆反心理,对细节问题产生误会,对护士语言过激。例如:①输液区往往人多拥挤,有时护士静脉穿刺时低头操作十分专注,容易忽略了新患者的到来;②对患者的疑问未做耐心细致的解答;③护士只顾机械的操作忽略了给患者必要的关心和鼓励;④护理行为中语言不当是护理纠纷发生的重要原因。如:曾有一次穿刺不成功,护士毫无歉意,而责怪患者的血管细和配合不好;⑤对患者未认真履行告知义务,不充分讲解用药的目的、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应该如何寻求帮助等;⑥患者对收费标准及检查项目不理解,收费与实际消费不符合,停药后未及时退药;⑦增加的特殊治疗项目未与患者沟通,消费费用太高等。
1.3 护理文书书写不规范 对观察患者未及时准确记录病情变化及治疗情况,缺乏与医疗相关的患者的言行记录,一旦发生纠纷,不能提供有效的证据。
1.4 护士人力配置欠合理、技术经验不足 ①输液室的年青护士占比例过多:年轻护理人员知识面相对狭窄,穿刺技术水平有限;而来医院治疗的患者都抱有很高期望,希望一次穿刺成功,一旦未能如愿,再次穿刺就会在感情上、心理上不能接受,产生被作试验的想法;加之社会经验不足,对多层次多需求的患者不能有效沟通;②巡视病房不及时:病情未及时发现,导致发生意外,输液部位肿胀,输液完毕回血等,引起不满。
1.5 患者维权意识增强医疗投诉相对增多 受市场大环境的影响及医学科学知识的普及,广大群众健康意识及维权意识增强。另一方面由于城镇医疗保险制度的实施,使医疗活动与患者的健康权益、经济利益密切相关。当医疗效果低于患者的期望值时,往往引发医疗纠纷或投诉。
2 防范措施
2.1 提高护士业务素质,充分体现优质服务 面对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护理人员只有转变观念、不断地学习、更新知识、改变旧的思维方式,才能在改革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护理工作的主要对象是患者,面对人的健康和生命,特别要求护理人员有高度的责任感、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精益求精的技术追求。医院成立护理安全组织,行使安全巡督查功能,预防各种护理不安全事件发生。引进“零缺陷”管理理念,即第一次把工作做好,不做重复工作,实行自我控制,自我改进,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贯穿“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为患者提供基础护理服务和护理专业技术服务,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正确实施各项治疗、护理措施。低年资的护士应加强业务学习,吸取年资高的护士的工作经验,狠抓基本功训练,发扬慎独精神,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加强责任心和自律性。同时,护士应充分认识到静脉穿刺成功率的举足轻重,将护理程序贯穿于输液全过程,重点强调对不同年龄患者血管的评估,为提高“一针见血”率打下良好的基础。加强护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和考核,按照静脉穿刺技术操作规程加强技术培训,提高技术操作水平。在输液治疗中,熟悉患者的病情,掌握用药的有关知识,正确指导患者和家属用药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有效配合治疗。
2.2 优化输液流程 加拿大护理界认为护理差错的发生主要是机构管理的问题,对护理缺陷的处理应放在改进组织结构和过程上[2],护理风险预防与环境质量管理密不可分[3]。由此,我科对输液流程进行了优化,在每次接单时核对医嘱(有青霉素静滴的患者在接单之前常规询问他有无做皮试,什么时间做皮试)。护士在输液位上为其进行操作,避免了长时间排队等待的现象。另外,药物经接药、配液、输液3个岗位的人员核对并签名后操作,可避免差错的发生。在输液前由患者自己说名字,护士复核一遍(有青霉素静滴的患者输液前再次询问有无做皮试),在输液过程中利用与其接触的时间告诉他有几瓶液体,用药后可能出现的反应,让患者心中有数,如有不适,及时反映给护士,以便得到有效的处理。严密观察病情及输液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护士在输液时做好用药指导,交代患者不要自己调节输液速度,并说明原因和后果。患者在输液过程中更换座位,容易导致接错液体或漏输液体。针对这一护理安全问题,应采取的护理措施:①告知患者在输液过程中不要自已换座位,如果换座位一定要经过护士同意;②拔针及接药时核对输液瓶数并签名,拔针时询问患者挂了几瓶,还有没有液体,确认无误后方可拔针。
2.3 加强工作责任心 严格执行“三查七对”以及各项操作规程,强化输液须知的宣教,在输液接待登记时,护士向每位患者交代次日输液的程序及注意事项,特殊患者反复多次阐述。对患者所取药物有责任帮助其查对,以便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在输液过程的各个环节,认真做好“三查七对”。在经常进行操作的地方给予警示,如在治疗室张贴药物配伍禁忌表、“三查七对”等内容。护士长应以身作责带头严格执行制度,做好各项管理工作,使护士拥有安全的工作环境,同时加强各项制度的落实与监督考核。做到“三严”、“四要”、“六不可”[4]。
建立护理缺陷(包括护理事故和护理差错)讨论制度,对发生的护理差错进行讨论,分析原因,找出工作中的不足,制订有效的改进措施并认真落实,不断完善工作,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推动护理工作的进步,为患者提供高品质的服务。落实护理缺陷上报制度。按照要求及时调查、处理、上报主管部门,由主管部门组织全院护士长会议,讨论、分析原因和制订有关改进措施,并用事实教育全院护理人员,达到防微杜渐,警钟长鸣,有利于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规范文书书写:及时准确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病情变化、用药情况;避免病情发生变化时,不能提供证明抢救用药实施依据,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2.4 规范服务言行,进行服务礼仪培训 如果说输液前的心理干预是必要的手段,舒适的输液环境是必要的前提,而护士的良好素质就是必要的条件。一个护士表现出来的端庄的仪表、大方的举止、和蔼的态度给患者以尊重、信任、安全和美好的感觉。即使在治疗患者人数较多时,通过护士忙而不乱的工作、紧张而有序的安排,简洁明快的谈吐,都会让患者在轻松愉快的环境和良好的心理状态下完成输液治疗。规范护士言行,有计划的进行服务礼仪培训,护理服务是一种特殊的服务,接受服务的大多是痛苦中的患者及情绪焦虑的家属,在护理活动中护理人员必须掌握“交流”技巧,遇事能“换位思考”,并努力学会“移情”,这些做法是提高护理质量,化解护患矛盾,减少护患纠纷的前提。在护患双方平等的基础上,用和蔼的态度,委婉的语言,文雅的举止与患者进行沟通。发生护患冲突时,冷静面对,不推卸责任。在患者不理解、产生疑问或有过激言行时,护士心平气和地解释并予以谅解,同时工作时保持良好的心态,了解他们的需求,摸清他们的疑虑,在护理过程中做到体现“个性化服务”及有针对性地采取护理措施。因为输液一般需要时间长,护士最好能够为患者准备一些报纸、杂志以及有关卫生健康知识的读物,供他们阅读,既可以分散患者对注射部位的注意力,也可以增长对疾病的治疗和预防知识,最大限度地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
3 小结
护士职业的诸多环节随时都潜藏着护理纠纷,护士除掌握专业理论和操作技能外,应将法律法规贯穿于整个护理工作中,同时护理人员应树立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思想观念,改善服务态度,培养宽容、奉献的美德才能够避免护理纠纷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
参 考 文 献
[1] 韦衡秋.护理纠纷的原因及防范措施.实用护理杂志,2002,18(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