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服务贸易重要性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针对此次金融危机对众多对外贸易企业带来的巨大冲击,我会的信用建设工作主要围绕“增强企业抗御风险能力,扩大企业出口创汇”来开展。
一、建立企业信用档案。改版升级“中国外经贸企业网”,将该网作为推广信用建设的主要宣传阵地。通过内容丰富的企业信用信息查询系统、优秀企业产品展示,尽最大努力把守信企业推向市场。
二、帮助企业建立信用风险防范机制,组织开展会员企业信用管理知识培训。
三、召开政策宣讲会,解读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分析当前的经济形势,把握行业走向,同时将来自企业的呼声反映给上级主管部门。
四、针对会内众多企业均不同程度地遭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我会及时调整有关政策,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参评企业每家收费从7800元下调至6600元。
五、联系企业所在地的商务主管部门或企业协会,及时沟通企业的信用等级评价情况,发动他们也参与到信用建设工作中来。
《WTO经济导刊》:行业信用建设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各个协会、企业、政府乃至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您对于此项工作的持续改进有何具体建议?
武荣:行业信用建设的根本目的是把优秀的企业推向市场,这需要社会各界的积极推动。政府应该尽快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宣传倡导企业诚实守信,对于信用等级高的企业在政策上加大扶持力度,同时严格惩戒不守信的行为。作为行业的中介组织,我谈几点工作中的体会:
一、建立企业信用档案。对企业历史形成的相关数据做真实的记录,并在此基础上对企业形成初步的信用等级评价。
二、定期补充企业的相关数据,形成企业动态信用档案。
三、和与企业交易的关联方联系,对企业的信用等级做动态考评。
四、建立社会公示制度,充分发挥社会监督功能。
五、建设对企业信用状况进行公示和服务的专有网络平台。
篇2
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我国经济中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可持续的问题比较突出,转变发展方式已经成为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发展服务贸易,能够优化产业结构,推进节能减排,提升服务业在经济中的比重,提高国民经济整体运行效率,为高素质人才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缓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有利于推动服务业跨越式发展。服务业与服务贸易互为依托,相互促进。发展服务贸易可以引进新的商业模式、培养国际化的人才、加剧国内服务市场竞争,带动服务业水平的提高。同时,服务业对外开放将推动服务领域管理体制改革,从而促进服务业发展。此外,发展服务贸易有利于充分利用发达国家的外部市场,在高端服务业中形成规模经济,加速高端服务业发展。
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有利于提升国际分工地位。虽然我国已经是货物贸易大国,但在全球分工中仍处于中低端,主要从事低附加值的环节。发展服务贸易,可以有效提高我国产业链的整体竞争力,弥补人力资源成本上升对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侵蚀。发展研发服务、专业服务等高附加值生产,有利于延伸我国参与国际分工的价值链条,提升国际分工地位。
《经济》:有人认为“我国是货物贸易大国,服务贸易小国”,您对此持何观点?
周柳军:2012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达38667.6亿美元,同比增长6.2%,居世界第二位,其中,货物出口总额20489.3亿美元,占全球货物出口总额的11.2%,居世界第一位。从统计数据看,中国已经是当之无愧的世界货物贸易大国。从服务贸易看,2012年,中国服务进出口总额为4706亿美元,比2011年增长12.3%,占世界服务进出口总额的5.6%,居世界第三位,其中,服务出口总额1905亿美元,占全球服务出口总额的4.4%,居世界第五位。中国服务贸易占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为10.8%,占比仅为全球平均水平的一半左右。从总量看,中国服务贸易额已经居全球第三位,成为全球服务贸易的重要国家。同时应该看到,中国服务贸易总体竞争力不足。
近年来,中国服务贸易逆差持续扩大,2012年服务贸易逆差达897亿美元,旅游、运输服务、保险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等领域均呈现较大逆差。传统服务中的运输和旅游在进出口总额中的占比达58.8%,比上一年增加2.2个百分点,高附加值服务进出口占比明显偏低。因此,中国离真正意义上的服务贸易大国和强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经济》:在您看来,要提高我国服务业的品质和国际竞争力,我们需要做哪些工作?
周柳军:商务部服贸司成立以来,围绕建立健全服务贸易管理机制、出台服务贸易政策措施、搭建服务贸易促进平台、推动重点行业服务出口做了大量工作,积极营造有利于服务贸易发展的政策环境,推动了服务贸易快速发展。服务进出口总额由2006年的1917亿美元扩大到2012年的4706亿美元,年均增长16.1%,全球排名由第八位跃居至第三位。但是,由于长期存在“重制造、轻服务”的传统观念,对服务业和服务贸易重要性的战略认识仍显不足,服务业国际竞争力依然不足。
要切实提高我国服务业的品质和国际竞争力,我们需要重点加强以下工作:一是确立中国服务贸易的战略地位,并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要切实提高对服务贸易重要性的认识,把发展服务贸易作为经济工作的重要战略任务,积极营造全社会关注服务贸易、支持服务贸易的良好氛围。积极创造条件,采取有效措施,使服务贸易在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扩大就业、提高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二是将大力发展服务业作为调结构、促转型的战略选择。要充分发挥服务业就业“容纳器”作用,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培育服务消费热点。通过扩大服务业来推进工业化,利用现代服务业提升先进制造业水平,通过发展服务业,促进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三是进一步扩大服务业开放。根据我国服务业自身发展水平和承受能力,有序扩大服务领域开放,以此促进国内改革发展和经济转型。充分利用自由贸易协定加强与有关国家开展双向服务贸易交流与合作。四是完善服务贸易政策促进体系。要加快制定服务贸易发展政策,采取多种措施支持服务贸易的发展,逐步完善服务贸易法律法规体系、财税金融支持体系、政府部门和中介组织协同推进体系,搭建公共平台、贸易促进和信息平台,为企业提供各种服务。
《经济》:企业在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周柳军:近年来,我国服务外包产业迅速发展。2008-2012年,我国国际(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由46.9亿美元增长至336.4亿美元,年均增幅超过60%,占全球市场份额由2008年的7.7%增长至2012年的27.7%,跃升为仅次于印度的全球第二大服务外包接包国。2013年1月-8月,我国离岸外包执行额255.2亿美元,同比增长36.4%。目前,我国已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正处于产业升级和服务业快速成长的转型期,服务外包产业将继续保持迅猛增长的态势。在发展服务外包过程中,企业需重点加强以下几方面工作:
增强创新能力,稳步提高附加值。我国服务外包企业的核心技术、集成服务、整体解决方案能力仍然欠缺,市场定价权不强,项目利润率不高。外包产业年人均营业收入一直徘徊在2万美元左右,印度为4万-5万美元,而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等美国企业则高达15万-20万美元。加大对创新技术的研发和投入应成为企业扩大利润空间,稳步提高附加值的战略重点。
重视中高端人才引进和培育,提升管理水平。我国有丰富经验的中高端人才积累不足,正成为产业快速发展的瓶颈。企业应重视引进和培育能够管理大型技术团队(例如2000人以上)的专业人才,金融、医药研发、工程设计等行业领军人才以及熟悉国际商业规则和业务发展趋势的市场营销人才,全面提升自身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加强境外营销渠道开拓,深入拓展国际市场。印度在全球70多个国家(地区)设立了560多个交付中心,仅在美国就有近2万人的营销及技术支援团队。而我国境外交付中心不到30家,现场技术团队不到2000人,尚未形成完善的营销及交付网络。企业应尽快建立全球营销及交付网络,追随客户,了解客户,为客户提供现场支援服务,不断增强国际竞争力。
加强知识产权和数据信息安全的保护。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日益赢得国际赞誉,但信息安全、数据隐私保护等方面法律体系仍未健全。企业应积极申请国际资质认证、完善内部信息安全制度、加强数据隐私保护,逐步打消发包企业的疑虑,争取签订金额大的长期合同,推动业务快速发展。
《经济》:《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的签订,将给两岸的服务贸易带来哪些新的发展机遇?
周柳军:2012年,大陆对台湾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158亿美元,货物贸易总额达1690亿美元,与货物贸易相比,两岸服务贸易空间巨大。今年6月21日,海协会会长陈德铭与台湾海基会董事长林中森在上海签署了《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以下简称《协议》)及其附件。《协议》的签署,将给两岸服务贸易发展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一是减少了双方涵盖众多部门的服务贸易限制性措施,促进了双方服务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协议》的开放举措包括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取消股权限制、放宽经营范围和经营地域、下放审批权限及为市场准入提供便利等等,这些都为两岸逐步减少或消除双方之间涵盖众多部门的服务贸易限制性措施,促进服务贸易自由化奠定了基础。二是继续扩展了服务贸易的广度和深度。《协议》开放水平高、涵盖范围比较广,双方开放承诺条数有144条,涉及100多个服务行业,其中,大陆开放的80条,其承诺水平都在加入WTO承诺的水平之上。三是增进双方在服务贸易领域的合作。大陆在商业服务、通讯服务、建筑和相关的工程服务、分销服务、环境服务、与健康相关的服务和社会服务、旅游和旅游相关服务、娱乐、文化和体育服务、运输服务、金融服务等领域进一步扩大对台开放范围,台湾也在诸多领域放宽对大陆服务贸易限制。《协议》的签署,是落实ECFA(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重要里程碑,对推动两岸服务贸易合作具有重要意义,将给两岸服务贸易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篇3
为了研究中国的服务贸易竞争力,王小平和高钟庭(2004)从国际竞争力角度分析, 认为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整体水平和多数贸易行业竞争力落后于发达国家和世界平均水平, 服务贸易行业之间竞争力指数有较大差异。赵书华和李辉(2005)把服务划分为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通过对中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进行的定量分析, 他们认为中国服务贸易总体上存在比较劣势, 尤其一些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新型服务产业劣势更为突出, 传统服务产业也只是存在稍弱的比较优势。
这些文献为本文提供了好的分析基础,却也有以下两点不足:(1)这些文献所研究的时期基本限于1997年——2002年,不能很好地反映我国近几年特别是金融危机后服务贸易发展情况及中国服务贸易比较优势的变化。(2)文献中的具体服务部门较少,研究者对高附加值、高科技投入的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重要性的认识不够。
基于以上不足,本文在对比我国与美国2004——2010年服务贸易整体竞争力水平的基础上,还着重分析了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包括通讯服务,建筑服务等的发展水平,并给出了我国发展此类贸易的建议。
二、基于RCA指数的中美服务贸易竞争力对比
RCA指数指的是一国总出口中某类产品所占份额相对于该产品在全球贸易总额中所占比例的大小。为判定我国服务贸易的整体竞争力,我们利用RCA指数, 对中美两国在2004——2010年间的贸易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为保证分析结果的可比性和可靠性,本文选择的数据均源于联合国服务贸易数据库及世界银行统计数据库。一般认为,一国RCA>2.5, 则它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2.5>RCA>1.25, 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1.25>RCA>0.8, 竞争力一般; 0.8>RCA, 竞争力比较弱。以下为计算结果:
从上表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我国RCA指数长期处于0.45-0.48之间,2010年才上升到0.5以上,然而虽有上升,却没有本质上的变化。综合RCA指标含义,我国长期处于0.8之下的分段,因此服务贸易在国际上不具备竞争力。而美国的RCA指数稳定在1.25以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相较于美国,近年来中国的服务贸易竞争力不强,并且大大落后。
2、中国的RCA指数波动较大,且2004——2006、2007——2009有连续下降趋势, 这表明在本轮的全球化进程中, 中国在服务贸易上劣势越来越明显,。对比我国贸易的巨额增长,我们可以得出,中国能保持长期巨额的经常项目顺差大部分归功于低附加值, 低技术含量的货物贸易。
3、与中国RCA指数下降趋势相反的是,美国指数水平连年上升,仅在2008——2009由于金融危机影响有所下降,然而2009——2010又强势回升,达到最高水平。这说明美国服务贸易不仅竞争力强,而且面对打击具有很好的恢复能力。
4、通过分析可以看到,中国GDP和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并没有推动服务产业的转型和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增强。长久以来 ,中国一直满足于依赖低附加值,压缩劳动力成本,通过压低汇率、环境代价来出口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品来获取外汇。这不仅不利于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 甚至会拉大贫富差距,危害社会的和谐稳定。
5、我国的服务贸易产业中,与经济贸易发展密切相关的咨询 ,广告 ,保险,专利使用等产业发展缓慢 ,而金融服务业竞争力却大幅下降。面对这种结构性失衡 ,我国迫切地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改善产业结构。
三、发展中国服务贸易的政策建议
首先 ,中国服务业的发展仍集中在传统服务行业,而新兴服务业的发展较为落后。中国要想使服务业有较大发展 ,必须认识到优化服务业结构的重要性, 这就需要在教育和科技上进行政策扶持,如加大财政补贴 ,改善投资和研发环境等。
其次 ,要对消费者的消费结构进行政策引导,推进消费结构升级,提高服务需求比重。近年来,随着人均GDP的不断提高,中国居民家庭消费的恩格尔系数已降至0.5以下,城镇居民有能力进行较高层次的服务消费,但在消费观念上还比较保守,对商业服务的需求还不是十分强劲 。而占比很大的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不高,这依旧会束缚服务业的发展。因而 ,政府部门应提高国民尤其是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 ,努力引导居民优化消费需求结构 ,提高服务消费的比重。
再次 ,要规范服务市场竞争机制 ,循序渐进地开放市场。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只有在适度竞争中才能良性发展 ,过度保护和垄断经营只能束缚服务业的发展,这就要求我国要减少服务贸易的进入壁垒,逐步消除服务业发展的体制,推进服务业的市场化、产业化和社会化,努力提升服务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丁平. 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分析和对策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 2007. (9).
篇4
文章编号:1005-913X(2015)05-0022-01
一、文献综述
对于服务贸易理论的研究,国内外学者主要从传统服务贸易理论的适用性、服务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角度进行了大量研究。
(一)适用性角度
国外一些学者认为服务贸易与商品贸易无本质差别,传统比较优势理论合乎逻辑地适用于服务贸易。B.Hindlev和A. Smith(1984)等人认为,建立在货物贸易理论基础上的国际贸易理论,同样适用于服务贸易。但也有学者反对这种观点,如R.Dick等人认为没有证据表明比较优势决定服务贸易模式。
(二)服务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Mattoo等(2001)指出,通讯服务和金融服务行业的自由化经营可以带动经济增长1.5%。程大中、梁丹丹(2005)对中国服务贸易增长率和经济增长率进行实证分析,认为中国服务进口增长率对经济增长率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而服务出口增长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小于服务进口增长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
以上研究主要侧重于服务贸易总体或出口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而忽视了对服务贸易进口与经济增长做定性和定量分析。基于此,本文研究服务贸易进口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并提出优化我国服务贸易进口的政策建议。
二、服务贸易进口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分析
在分析服务贸易进口对经济增长影响部分,本文主要通过两个关键指标来衡量:服务贸易进口依存度、服务贸易进口的GDP增长弹性。
(一)服务贸易进口依存度
服务贸易进口依存度是指一国服务贸易进口总额在该国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计算公式为:服务贸易进口依存度=服务贸易进口总额/GDP,该指标反映的是一国经济对服务贸易进口的依赖程度。
1992年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期,中国的服务贸易进口依存度很低,1992年为1.88%,1993年也仅为1.89%,表明当时中国处在经济转轨时期,国内经济仍然是在比较封闭状态下运行,服务贸易进口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作用极为薄弱。
随着中国市场化体制逐步确立和完善,我国大量从国外进口了先进设备和生产技术,来支持国内经济的快速增长。服务贸易进口依存度也从1992年的1.88%,增长到2000年的2.99%。自中国加入WTO以来,经济出现高速增长,同时服务贸易进口依存度也大幅度提升,从2001年的2.95%一直增长为2012年的3.35%。这种增长轨迹表明,近年来服务贸易进口在我国经济增长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服务贸易进口的GDP增长弹性
服务贸易进口对经济增长的长期贡献,可以用服务贸易进口的GDP增长弹性进行衡量,这一指标可以比较准确地描述服务贸易进口与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的相互影响关系。
服务贸易进口的GDP增长弹性,是指当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每变化1%时,服务贸易进口增长率的变化百分比,即服务贸易进口的GDP增长弹性=。若数值大于1,说明服务贸易进口对国内经济增长的影响比较大;若数值小于1,说明服务贸易进口对国内经济增长的影响较小。通过计算我国1992-2012年的服务贸易进口GDP增长弹性,可以发现31年间有12年弹性数值都是大于1的,这说明服务贸易进口对国内经济增长的长期影响比较大。
三、服务贸易进口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建议
近些年来,伴随着我国服务贸易迅速增长,服务贸易进口也发展较快,服务贸易进口依存度、服务贸易进口的GDP增长弹性都在逐步提高,这表明,服务贸易进口对促进我国国内经济增长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但与此同时,我国服务贸易进口也存在一些问题:不断扩大的服务贸易逆差;国内对金融、通讯等新兴行业的进口需求缺口很大等等。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改善服务贸易进口的政策建议。
(一)提高服务贸易进口质量,适当扩大服务贸易进口
服务贸易进口对GDP增长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应在坚持对外开放和融入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大方向下,扩大增加服务贸易进口数量,保持服务贸易逆差。通过扩大对外开放,我国积累了很强的经济实力,经济社会的日益发展对高新技术和高级生产要素的需求大大增加。
(二)提高新兴服务贸易进口比重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传统服务产业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逐步降低,而新兴服务产业则会逐步显现出优势,我们必须大力提高新兴服务贸易进口的发展。目前服务贸易进口仍以传统服务产业为主的局面对于中国的经济的长期发展和外贸转型是不利的,提高新兴服务贸易进口的发展可以说任重而道远,应该继续加大对新兴服务贸易产业的重视程度。
(三)加强政府在促进服务贸易发展中的作用
政府在促进服务贸易的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不断营造有利于服务贸易发展的良好环境,提高全社会对发展服务贸易重大意义的认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和支持服务贸易的良好氛围,采取适当的政策措施,完善相关的制度,加大对科研方面的投入,不断提高中国服务贸易的竞争力。
篇5
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世界各国经济交往愈加频繁贸易、投资和国际资本流动的加快,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贸易与投资自由化的趋势日益显著。我国的GDP增长是靠外贸出口带动实现的。中国对它国或地区震荡的反应敏感,对外依赖程度的较高,目前的多边贸易体制面临新的挑战,当前世界已进入贸易争端的高发期,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各国的地方贸易保护政策也愈演愈烈:今年1-4月共有13个国家和地区针对中国发起"两反两保"调查(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和特殊保障措施)38起,同比上升26.7%,中国成为国际贸易摩擦的主要对象。
2.服务贸易和技术贸易等高级化知识经济贸易结构发展方兴未艾国际贸易结构的高级化与产业结构的升级互为依托,其变化趋势有以下两个突出特点:一是伴随着各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知识经济贸易,全球知识服务型贸易发展迅猛。近20多年来,其规模已经从1980年的3600亿美元扩大到目前的2.1万亿美元,占全球贸易的19%。在行业结构上,知识服务贸易日益向金融、保险、电信、信息、咨询等新兴服务业倾斜,传统的运输业、旅游业所占份额持续下降;在地区分布上,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所占份额继续扩大,东亚地区的增长尤其显著。二是高技术产品在制成品贸易中的地位大大提高,尤以信息通讯技术产品出口增长最快。近年来发展中国家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占全球的比重快速上升。
深入分析和把握当前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和特点,对于我们科学决策,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把握好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各种机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知识经济贸易必然对国际贸易有着巨大的影响
当前知识经济迅猛发展和快速推进,全球将全面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国际贸易更具有时代的特征。“知识经济”是一种新型且极具活力的经济形态不同于传统的“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知识型经济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技术、专利、创意等软件产品成为重要的产品形式,知识消费成为社会的主导消费;高科技产业将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支柱产业;创新是知识型经济的灵魂。
对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的影响。知识型经济贸易中,无形贸易将成为国际贸易的主要内容。它包括服务贸易和技术贸易。知识是当前经济发展最重要的直接资源,金融危机下需要走出一种新型的贸易发展路线来保增长因此,以知识产品为交易对象的服务贸易和技术贸易将不断发展,日趋专业化、规模化,进而跨越国界走向世界市场,最终成为国际贸易的主要内容。
知识型的经济贸易时代,国际贸易方式将从传统方式逐步向网络贸易、电子商务等新兴的贸易方式转变,大大减少了一些沟通和交流的阻碍环节。网络贸易是整个交易过程,包括交易磋商、签约、货物金融危机下,知识型经济贸易在我国国际贸易中的作用进行。其交易的产品主要是数字化产品,如金融服务、网上娱乐、售票服务、音像书刊、软件设计、咨询服务和信息传递等;也有实物产品交易,它的交易磋商、签约、货款交付在网上进行,实物交付在具体地点进行。通过网络进行的知识型经济贸易迅速发展,给金融危机下的贸易带来了新的机遇。
二、如何通过知识经济型贸易来应对当前的金融危机
当前金融危机的情况下,知识型经济贸易将面临巨大的挑战。必须全面认识这种压力,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充分发挥知识资本在外贸中的作用,争取在未来的国际贸易格局中占据主动地位,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
1.知识型经济贸易是建立在我国工业经济的基础上,是工业经济发展的必然,当前应该从实际出发,提高整体份工业水平和我国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水平,有步骤有站绿的发展知识型经济贸易,为我国的外贸发展奠定基础,走出当前经济低迷的局势。
2.通过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和其他高新技术产业,并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我国产品的知识含量与技术含量,才能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的质量、档次及其附加值,推进我国出口产品结构的进一步优化,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化,形成具有我国特色的技术产品,增强我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提高外贸的经济效益。
3.通过网络贸易,开拓国际市场。在知识性经济贸易时代,网络贸易将日益成为国际贸易的主要方式。通过一下途径大力发展网络贸易:
加强对电子商务及网络贸易的宣传,提高人们对网络贸易重要性的认识,引导网络贸易的发展。
篇6
我们发现在数据中并没有体现出这看似合理的,或者甚至是传统的常识。事实上,作为总贸易额的一部分,美国(或其它经合组织(oecd)国家)中间品贸易并没有增长。而且,加工品出口继续显着增长,服务出口并没有明显的趋势。最后,出口与跨国子公司销售以非常相似的比例在增长。
进而,我们可以很自然的认为传统的常识是错误的。我们发现根据“垂直分工”的增长更容易理解这些数据——商品在多个国家分阶段生产,每个国家负责商品生产程序的某些阶段,然后将处在生产程序中的商品出口到下一个国家。这个现象自然而然地成为全球化及美国贸易近来趋势的主要特征。
一、垂直分工
要清晰的认识美国的国际贸易,我们首先要精确地定义垂直分工。
在垂直分工下,国家被有顺序地连接起来生产商品,每个国家专门用于商品生产程序的个别阶段。我们着重于这种顺序连接的一个特性:一个国家为了生产商品而进口的中间品,或者出口到另一个国家的处于生产程序中的商品。
为了进一步明确垂直分工的概念,hummels, ishii和yi提出了垂直分工发生的三个前提条件:
1.商品的生产有着多样的、有顺序的阶段。
2.两个或更多国家在商品的生产程序中提供增加值。
3.至少一个国家必须在商品生产中有进口投入,所得的某些产出必须出口。
二、 美国贸易中间品
中间品的定义并不惟一,因为这些商品是根据它们的用途或功能来定义的,而不是固有的性质。例如,面粉和轮胎,是这类商品的经典教材,根据它们的用途,它们既可以是中间品,也可以是最终产品。
中间品进口的子集——那些进口的用于生产出口产品的中间品,作为贸易的一部分在过去的30年里一直在增长。小一些的经济体,如丹麦和荷兰,垂直分工的水平趋向于更高,而更大一些或更独立的经济体,如美国、日本和澳大利亚,趋向于更小的份额。
三、 美国加工品出口与美国服务出口
美国的加工品出口,从1970年50%增长到2000年的59%,其中大部分的增长是在近十年发生。而美国的服务出口,从1970年开始基本没有变化。最近的15年的数据表明,美国的总出口服务和总进口服务份额没有增长,仍在28%和17%左右,这说明加工品继续在美国贸易中显着增长,而服务却没有明显的趋势。
于此同时,我们还注意到一组相关数据:美国总gdp的加工品产业份额从1970年的24%稳定地减少到2000年的14.5%。同期美国gdp的服务份额从1970年的44%增加到2000年的54%, 与加工品减少的幅度相同。
为什么加工品出口显着的增加,而加工品gdp在减少?关键的原因在于垂直分工以及垂直分工贸易如何在官方统计中进行估量。上面的数据表明加工品(及其它商品)贸易与服务贸易在以不同的方式进行估量,这就掩盖了服务贸易在显着增长的事实。
四、 美国跨国公司的国外子公司与美国出口
一家美国公司有两种方式服务国际市场。它既可以出口,也可以“跨国”:通过建立国外
子公司或海外子公司,然后在当地销售。跨国公司理论指出有很多潜在力量影响着公司的决策,包括规模经济的程度;运输费用的大小;关税税率及其它的贸易成本;国家之间具备的生产要素差距,以及产品技术中生产要素影响强度的不同等。
美国的海外销售被分成四类:商品出口、服务出口、国外子公司的商品销售以及国外子公司的服务销售。从1986年和2002年的海外销售总额可以看出,出口分别占了美国海外总销售的30%和28%,并且在这15年期间,出口和跨国子公司销售以近乎相同的年增长率不断增长。
对比商品出口和服务出口我们可以看到,商品的海外销售比服务的海外销售大几倍。以2002年为例,商品海外销售是服务海外销售的四倍多。然而,这个比例随着在时间慢慢降低。近年来,国外子公司的服务销售在四个类别中增长的最快,在1986年至2002年平均每年增长10.7%。
跨国公司理论强调规模经济之间“接近集中”交易,一方面,要求所有的生产在一个地方,另一方面,生产地点与每个市场都接近,这个理论暗示着如果贸易壁垒削弱,出口应该比国外子公司更加受到追捧。然而事实却是在出口和进口壁垒降低的情况下,美国跨国子公司销售几乎与出口以相同的速度增长。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美国出口中日益增加的显着部分并没有直接进入到外国市场,而是转而进入到跨国公司的外国子公司中,在商品进入市场之前参与进一步的生产。为了进一步的加工,美国跨国公司出口越来越多的商品到国外。在这一过程中垂直分工的本质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造就了出口和国外子公司销售之间的互补关系。而且,垂直分工的趋势意味着互补关系将继续存在。
五、 总结
本文通过考察中间品贸易、服务和加工品出口贸易以及美国跨国子公司销售中的美国贸易趋势,分析了关于美国商品和服务市场全球化的一些事实。最终我们指出了垂直分工在解释这些事实中起到的作用:
(一)作为总进口的一部分,中间品在过去的30年里没有显示出上升的趋势,而垂直分工的中间品却显示出上升的趋势。
篇7
(一)把人力资源优势转变为服务贸易优势
努力实现服务贸易发展的战略转变,把以普通型劳动力资源为主的传统服务贸易输出转变为以技术知识型劳动力资源为主的现代服务贸易输出。当前,中国已经具有发展技术知识型人力资源为主的现代服务贸易的基础和条件。
近十几年以来,中国高等教育飞速发展,200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人数为338万,已经具有较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大力发展金融、医疗、教育等现代服务贸易,实现由以普通型劳动力资源为主的传统服务贸易向以技术知识型劳动力资源为主的现代服务贸易的战略转变,扩大知识型服务贸易出口,积极开发新的现代服务贸易国际市场。
(二)把对外政府援助行为转变为对外服务贸易行为
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水平与发展中国家相比,在很多领域具有明显优势。因此,必须把发展与发展中国家的现代服务贸易,作为中国现代服务贸易发展的战略重点。
长期以来,中国对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大量各种援助。在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市场化的今天,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大量的政府援助,不符合世界经济发展潮流和国际关系发展大趋势。中国继续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大量的政府援助有三大不妥之处:一是不符合中国国情。近十几年,尽管综合经济实力逐年提升,但是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和经济水平有限,尤其是西部地区和8亿农民的总体生活水平并不高,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大量政府援助,不符合中国的实际能力。二是不利于发展国家之间的正常关系。国家之间关系是以经济合作和贸易交往为基础的,而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大量政府援助是一种政府政治行为,不属于国家贸易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反而影响了国家之间的正常关系的发展,甚至制约国家之间正常的经济合作和贸易交往。三是不利于提高政府援助效益。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大量政府援助,其中大多数是无偿援助或低价帮助,由于有些受援国认为其他国家的政府援助来的容易,往往不珍惜援助国的援助行为,造成援助效率低下。
如果把对外援助行为转变为现代服务贸易活动,一是可以扩大中国现代服务贸易规模;二是可以维持正常的国家关系;三是可以实现资源互补,互取所需;四是可以充分发挥中国现代服务贸易资源优势;五是可以减轻中国的经济负担。因此,要根据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和市场化大趋势,适当减少对外政府援助行为,把发展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现代服务贸易作为对外合作的战略重点。
(三)把对外交流活动转变为现代服务贸易活动
文化贸易是现代服务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必须把文化贸易作为现代服务贸易发展的重要战略领域。当前,中国与世界各国尤其是与发达国家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活动已经达到一个新的水平。但是,中国的对外文化活动仅仅停留在文化交流的层面,绝大多数属于文化交流与合作的性质,不具有主体性贸易地位。也就是说,这些现代文化交流活动仅仅是中国对外政治经济关系的附属物,处于配角地位,而不是中国现代服务贸易的一个组成部分。
目前,中国对外文化活动与国际文化贸易的发展状况也是不一致的。因此,如何扩大中国对外文化贸易额,是中国完善现代服务贸易结构和发展现代服务贸易的战略任务。
从完善服务贸易结构和推动服务贸易发展的角度,我们应该转变对外文化交流观念,确定文化服务贸易在对外文化交流合作中的主体地位,把对外文化交流活动作为对外现代文化服务贸易活动,提高企业在文化服务贸易中的地位,实现对外文化交流活动的产业化。
二、现代服务贸易发展的战略选择
(一)积极利用国际资源发展现代服务贸易
中国应该把现代服务业对外开放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对外开放战略的重点,使现代服务业成为中国吸收外资的主要领域。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服务贸易部门开放覆盖率为60%。这还不能满足服务贸易发展的需要,应该进一步扩大现代服务业的对外开放程度。目前,外商直接对华投资的三分之二仍然集中在制造业。因此,各级政府应该采取相应的产业政策措施,大胆引导外商直接投资进入现代服务业,鼓励外资从事现代服务贸易。
通过利用国际资源和外资力量,加快国内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高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的能力,使中国成为全球现代服务业外包的重要基地;在现代服务贸易领域,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共同促进中国现代服务业经济的迅速发展。
(二)把信息技术服务贸易作为发展现代服务贸易的战略重点
对外现代服务贸易发展的战略选择,要根据现代服务贸易领域的发展空间、技术含量、市场价值来确定。我们认为,信息产业技术服务贸易拥有这些特点,可以作为中国对外现代服务贸易发展的战略选择重点之一。
在现代服务贸易领域,随着全球信息技术产业高速发展,信息技术服务贸易在世界服务贸易中的地位日益提升,已经成为世界服务贸易发展的“领头羊”,而且其技术含量高、价值也颇高。尤其是服务应用于各个经济部门和生活领域的“软件业”,已经成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竞争的服务贸易重点市场。因此,把信息技术服务贸易作为中国现代服务贸易发展的战略重点是不可避免的。
(三)积极拓展对外医疗卫生服务贸易
医疗卫生业是重要的现代服务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日益提高。长期以来,中国一直只重视援外医疗工作,而忽视了医疗服务贸易的发展,使中国丰富的医疗资源在国际社会和国际医疗市场的作用受到限制。
目前,中国医疗卫生专业每年毕业的大学生约有20万人。如何充分利用丰富的医疗资源,开拓国际医疗卫生产业市场,促进现代服务贸易的发展,是未来一个时期中国现代服务贸易发展的战略性问题。我们认为,必须提高医疗卫生服务业在对外现代服务贸易发展的战略地位:一是转变观念,在重视援外医疗工作的同时,强化发展对外医疗服务贸易,把医疗服务贸易当作重要的现代服务贸易产业来对待;二是提高中医中药产业的国际化水平,尽快把中医中药服务业推向国际医疗市场,尤其是发达国家的医疗市场;三是调整援外医疗政策,在扩大发展中国家的医疗服务领域的基础上,适当减少对外医疗援助规模;四是通过医疗服务的高质低价方式,抢占国际医疗市场,尤其是要扩大与发展中国家的医疗卫生服务贸易。
(四)把高等教育作为现代服务贸易发展的新领域
在21世纪,高等教育产业化、国际化和服务化已经成为世界各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大趋势。2006年5月,英国大学联合会公布的《英国高等教育机构的经济影响》的调查称,高等教育每年为英国创造450亿英镑的产值,其重要性已超过航空业和制药业,仅次于法律服务业与金融服务业。这份报告说,英国高教产业拥有28万名全职教职人员,占全国整体劳工人数的1.2%,每年的出口收入达36亿英镑;在过去4年中,高教产业为英国经济创造的产值增加了100亿英镑。
目前,中国高等教育已经具备走向产业化、国际化和服务化的基础和条件。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高等教育的实力和水平不断提升,专业结构和教育方式日益向国际现代高等教育靠拢,在很多专业领域已经具有国际竞争能力。
我们应该尽快把高等教育纳入现代服务产业体系,进一步扩大高等教育的开放程度,把高等教育推向国际现代服务产业市场。目前,应该采取四项措施:一是适当简化高等院校招收外国留学生的审批手续,扩大高等院校招收留学生的规模;二是加大高等院校的国际宣传力度,提高高等院校的国际知名度;三是针对国际社会的需求,增设有国际竞争力的专业;四是通过高等教育机构与国内外企业的合作,特别是与大企业、大公司的合作,提高高等教育对国际社会的服务能力。通过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提高中国现代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五)把体育文化贸易作为现代服务贸易发展的重要战略领域
推动体育、文艺、影视等现代文化产业的国际化,把文化产业作为现代服务贸易发展的重要战略领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资料显示,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文化贸易总额持续上升,至今已经超过4000亿美元。因此,通过体育、文艺、影视等现代文化产业发展的国际化,是中国完善服务业结构和发展现代服务贸易的战略任务。
篇8
中国与新加坡自1990年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开始,伴随着当时我国改革开放红利的不断释放,我国与新加坡的联系日益紧密,尤其表现在贸易方面,我国与新加坡的贸易数额不断增加,直到2014年中国成为了新加坡第一贸易伙伴国,在进出口方面都成为了第一。
根据表1,由图可以看出在2014年中国与新加坡贸易进出口额分变为5624770万美元、6522000万美元,在进口和出口方面分别占新加坡2014年进出口总额的12.12%、12.56%位于新加坡主要贸易伙伴国第一位,中国分别在进口和出口方面超越了新加坡传统的贸易伙伴大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可见中国对于新加坡的贸易重要性。
通过表2可以清楚的看到,中国与新加坡的净出口贸易量自2008-2014年整体呈现上升的趋势,唯一出现下滑的年份为2009年,原因是2009年世界经济危机影响了世界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中国和新加坡之间也不可避免的遭受了负面影响。但是纵观整体的数据,可以看出中国和新加坡逐渐成为最为重要的贸易伙伴国之一,但是频繁的贸易往来必定预示着俩国商品的直接的比较优势在发生着改变,给未来俩国贸易添加了一丝不确定性,中国如何在以后的贸易中掌握先发优势,接下来我通过贸易结合度和显性比较优势指数模型来简要说明当前中国与新加坡之间的贸易互补性。
二、中国与新加坡贸易互补性分析
贸易互补性是指贸易互补程度和贸易的紧密程度,用来衡量俩个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是否频繁,在本文中我将采用贸易结合度指数(TI),来衡量两国在贸易方面的相互依存度。贸易结合度的计算公式如下:TCDab=(Xab/ Xa)/(Mb/ Mw)其中,TCDab表示a国对b国的贸易结合度,Xab表示a国对b国的出口额,Xa表示a国出口总额;Mb表示b国进口总额;MW表示世界进口总额。如果TCDab>1,表明a,b两国在贸易方面的联系紧密,如果TCDab
通过表3,可以看出中国与新加坡的贸易结合度从2008年-2013年,TCD指数均大于1,可见新加坡和中国俩个国家之间的贸易联系非常的紧密。有了TI指数作为铺垫,证明了中国与新加坡之间贸易紧密联系性,接着本文采用RCA(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并将新加坡和中国之间的贸易往来产品按照《国际贸易标准分类》,来进一步阐明新加坡和中进出口贸易之间的比较优势。
通过表4可知:
第一,从初级产品来看,在“食物类、饮料/烟草类、矿物燃料类”这三大类中国和新加坡之间比较优势存在差异。在“食物类”和“烟草类”中国更加具有比较优势。在食物类RCA(中国)平均在05,反观RCA(新加坡)在02+左右,中国具有比较优势。在“矿物燃料类”新加坡具有绝对的比较优势。
第二,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按原料分类制成品、杂项制成品”中国具有绝对的比较优势。反观新加坡方面,在这俩大类上面,新加坡的竞争优势都比较低。中国方面的劳动力优势一直是一个很强势的资源禀赋,虽然截止到2016年中国劳动力优势逐年下降,但和新加坡相比还是有绝对的优势。
第三,在资本密集型产品上,“化学制品及有关产品、机械设备”俩国也出现俩类分化,在化学制品及有关产品大类上面中国具有相对的比较优势。在机械设备上面中国和新加坡,平分秋色。但结合上面新加坡对中国的进出口产品上面,机械设备类还是重点净出口商品。
三、结论与相关建议
截止到2014年末,中国随着经济、科技、技术的不断发展,反应在对外贸易方面,就是结构不断的优化,从早期中国和新加坡的双方贸易中,中国占优势的还是在初级产品大类,到目前已经开始逐渐向资本密集型产品上转变,整体上是让人欣喜的,但是也要认识到。如在机械及运输设备类产品的双边贸易中,中国主要从新加坡进口零部件和中间产品,对新加坡出口加工后的最终产品。所以,两国之间的产业内分工属于垂直型的产业内分工,中国仍处于国际分工体系中的低端环节。所以贸易强国战略,是我国发展对外贸易的首要坚持策略。在之后的双方贸易中,加大力度对资本密集型产品的投入,利用先进的技术改造传统行业,正确在之后更对的产业中逐步上升到较高层次的国际分工中。(作者单位:广西大学商学院)
参考文献:
篇9
一、山西旅游服务贸易现状
1、旅游服务贸易的定义,旅游服务贸易是指一国的旅游者为了休闲消遣、商务交往和其他目的到另一国接受旅游服务,并支付报酬的贸易活动,既包括外国旅游者的入境游,也包括本国旅游者的出境游。从增加本国外汇收入、带动国民经济发展的角度而言,外国旅游者的入境游更加重要,是研究的重点。
随着世界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服务业在经济中的重要性逐渐超过传统产业,服务贸易也成为国际贸易中增长最快的部分。近年来,各国间的人员往来越来越密切,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使人们有能力到其他国家去旅游,同时各国纷纷把旅游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制定了促进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这些都推动了作为服务贸易重要组成部分的旅游服务贸易的快速发展。
2、山西旅游服务贸易现状,“十五”期间,旅游业被列为山西重点发展的七大优势支柱产业和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工程之一,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发展非常迅猛。“十五”期间,山西省共接待海外旅游者1,279,085人次,比“九五”时期增长96.7%,年平均增长20,6%,比“九五”时期年平均增长速度18,3%快出2.3个百分点。“十五”期间,山西接待海外旅游人数的增速为20.8%,比全国年平均增速6.9%高出13.9个百分点,也明显高于其他中部省份,河南、江西、安徽、湖北、湖南的年平均增速分别为12.5%、18.1%、13.7%、12.5%、9.9%。从旅游外汇收入看,“十五’期间旅游外汇收入全国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2.3%,河南、江西、安徽、湖北、湖南分别为11.2%、11.2%、16%、13.7%、12.5%;山西为18.1%,比全国高出5.8个百分点,同时也高于其他中部省份。
尽管成绩显著,但和国内旅游产业发达的地区相比,山西的差距仍然非常大。2009年全国接待入境游客共计215,660,929人,山西接待入境游客的数量为2,009.409人,仅占全国的0.93%,不仅远远落后于北京、江苏等旅游大省,即使和周边的内蒙古相比也差了很多。2009年全国旅游外汇收入共计约380亿美元,山西旅游外汇收入为37,796万美元,还不到全国的1%,位列全国第20位,在中部六省中仅高于江西。不过,虽然从绝对数量上看山西的入境旅游发展滞后,但是发展的速度很快。2009年山西接待入境游客的数量同比增长16.53%,旅游外汇收入同比增长25.71%,均高于全国平均增速,特别是旅游外汇收入的增速,仅次于、青海、宁夏和山东,列全国第5位。从海外旅游市场的客源构成看,外国人所占比重较高,但从年平均增长速度看,港澳台同胞比外国人增长速度快;从海外旅游市场客源的地域构成看,亚洲客源所占比重最高,欧洲客源增长最快,客源分布呈现多元化。因此,一方面必须承认山西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的滞后和差距;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其蕴含的巨大潜力。
二、山西旅游服务贸易存在的问题
1、资源开发程度低,山西是旅游资源大省,自然资源有芦芽山、太行山大峡谷等,人文资源更是丰富,平遥古城、五台山、云冈石窟等都是举世闻名。山西的文物数量众多,素有“地上文物看山西”之说。这些都为山西发展入境旅游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山西的旅游资源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对旅游资源的文化价值和商业价值的挖掘不够,基本上还停留在观光旅游的初级形态,内容单调,而生态游、休闲度假游、会展游、探险游等现代旅游形式的发展比较滞后,造成了一定的资源浪费,同时也影响到旅游外汇收入。如临县的碛口镇是黄河边上的一个古渡口,自然景色优美,历史文化厚重,具有较高的资源品位,但由于种种原因,尽管有不少规划部门做过规划,却一直没有落到实处,直到近几年才有了初步开发。对于山西的优势人文旅游资源,只是停留在对资源的表面开发上,对资源文化内涵的挖掘还远远不够。如果游客没有一定的知识背景,就很难理解这些资源的内在含义,降低了资源对游客的吸引力,限制了资源效用的发挥。
2、宣传力度不够,营销在现代商业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引人关注,在旅游业中当然也不例外,有力的营销策略能极大提升景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但是,与国内重点旅游城市相比,山西的旅游营销无论从力度还是方式上来说都比较落后。首先,旅游形象不够鲜明。虽然山西省在2003年确定了“华夏古文明。山西好风光”的主题宣传口号,但和周边的河南省有雷同之处,吸引力和号召力大打折扣;其次,政府和企业缺乏营销意识。特别是由政府组织的营销活动较少,只靠企业的单打独斗,很难形成有力的影响。山西用于旅游宣传的经费甚至不足山东、杭州等旅游强省、强市的1/10;再次,营销手段单一。在信息时代,营销手段越来越多样化,可借助各种媒体打造声势,如在电视上经常可看到一些城市和地区的旅游宣传广告,却极少有山西的身影。除媒体营销外,还有节庆营销、会展营销等多种方式,山西都没有很好地利用。目前,山西只有“平遥国际摄影节”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的影响力。近年来,山西旅游也加快了“走出去、引进来”的步伐,邀请世界各国的国际旅行商来晋考察,并派团赴香港、俄罗斯、欧洲等地进行市场推广,积极参加各类旅交会、推介会,取得了良好效果。
3、旅游配套设施和服务滞后,旅游业是一个全方位、立体式的产业,包括“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因此,旅游业能够带动众多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时,旅游业的发展也离不开这些产业的支持。然而,山西的旅游相关产业却发展滞后,难以对旅游业起到应有的支撑作用。据统计,2005年山西的旅游外汇收入构成为:长途交通占35%、游览占2.8%、住宿占12.8%、餐饮占12.1%、商品销售占18%、娱乐占6.3%、通讯邮电占3.5%。也就是说,在山西的旅游外汇收入中,门票收入依然占大头。山西的餐饮业规模小、档次低,在川、湘、粤等众多外来菜系的“围攻”下,晋菜的发展举步维艰,更别说形成有地方特色的餐饮体系了:旅游星级酒店数量少、接待能力差,全省除太原、五台山等中心城市和景区旅游住宿设施尚具备一定规模、档次外,其他中心城市及重点景区旅游饭店住宿设施还远不能满足市场消费需求;旅游商品开发滞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
旅游纪念商品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一般在1/3左右,而山西在这方面却近乎空白;娱乐场所多为大众化的酒吧、KTV、足浴等,档次不高,缺乏特色,反而给山西旅游造成某些负面影响。虽然近年来山西也产生了一些高水平的文化娱乐节目,如舞剧《一把酸枣》、话剧《立秋》等,但是并没有和旅游很好的结合起来;山西的旅游景点众多,但是地域分布比较分散,旅游交通的发展不能满足旅游发展的需求,特别是在航空方面,目前山西还没有一个国际口岸。
4、缺乏高素质人才,旅游业是一项综合性产业,需要各领域的专业人才,但是山西目前的旅游人才无论在研究、规划、策划,还是管理等各个方面都较为欠缺。首先,旅游研究的理论水平和研究数量都远远跟不上旅游发展的需求,而这又直接制约了开发规划的可行性和科学性,难以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其次,旅游企业管理人员的文化素质不高,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不健全。由于山西省导游考录制度不够科学,导致导游从业人员的水平较低。全省7,000余名导游,其中外语导游的数量不足10%,大大限制了对入境旅游团的接待能力。
三、山西旅游服务贸易发展对策
1、科学规划,加强区域问的协作,旅游规划是旅游开发的基础,有了科学合理的规划,才可能实现旅游资源的优化配置,才可能使旅游业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在制定旅游规划时,旅游部门应起到领导和统筹的作用,整合全省的旅游资源,同时针对各地的不同特点和优势,进行全省统一规划,避免以往在旅游规划中出现的初步性、随意性、盲目性和重复性问题,减少资源浪费。
另外,还要注意加强区域间的协作,这既包括省内各地区之间的协作,也包括与周边省份的协作。山西的铁路和公路建设居全国前列,应利用省内的交通网络,将各地的旅游资源和市场整合起来,形成若干有特色的旅游区和旅游带,发挥太原、大同等旅游重点地市的龙头作用,带动周边地区的旅游发展,在旅游宣传和客源吸引方面统一行动,实现优势互补。在统一规划的同时,还要注意旅游产品的差异化。如晋中地区有为数众多的大院,大院旅游成为该地区的一大特色,但各个大院要注意突出各自不同的特点,避免同一化和恶性竞争。在省际协作方面,同样要实现资源共享、合作开发。山西省和周边的陕西、河北、河南等省都有共享的旅游资源,如黄河壶口、太行山等,这就为双方的合作提供了有利条件。在客源市场上,山西地处西安、北京等旅游热点城市之间,具有极大的客源潜力,如能与这些省市合作,必将增加山西的旅游收入。
2、加大营销力度。首先应确立一个鲜明的旅游形象和具有山西特色的宣传口号,以政府为主体,各地景区和企业积极参与行动。政府要进一步加大旅游营销的资金投入,“走出去”的步子迈得更大些,重点参加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旅游推介会和展销会。把山西旅游的形象推广出去,让更多的国内外游客了解山西。特别要注重海外市场的开拓,作为山西旅游的主要客源地,日本、韩国、东南亚以及我国的港、澳、台地区对山西的根祖文化、关公文化、宗教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山西应紧紧抓住这个优势,进一步加强对这些传统客源地的宣传,同时要不断开拓欧洲、北美等新兴客源地。
篇10
一、新兴服务业的特征
新兴服务业是随着现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满足人们不断变化的需求而产生并发展起来的。新兴服务业一般包括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生态旅游业、中介咨询服务业、文化传媒业、信息服务业、会展业等行业.与传统服务业相比,它具有高人力资本含量、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价值的特征。信息技术的运用大大地提高了新兴服务业工作效率,降低了运营成本,而且其服务辐射范围也比传统服务业大得多。由于新兴服务业的经济附加值高,对资源的依赖程度较低、环境污染少,因此发展新兴服务业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发展新兴服务业的作用
1.实现社会和谐发展。新兴服务业将成为其他产业的基础,带动其他产业发展。新兴服务业能够完善经济社会功能,增强对内聚合力和对外辐射力,提高我国综合竞争力,有利于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战略;能够优化经济结构,加速产业结构调整,有利于经济社会的科学、协调发展,实现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能够丰富和拓展我国文化特色,提高人们的生活品位和质量能够推动城乡统筹发展,促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2.优化我国的贸易结构。发达国家服务业结构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新兴服务业成为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的典型。新兴服务业在现代产业链、价值链中处于高端环节,是获取竞争优势的制高点。国外新兴服务业的发展将迫使中国的服务业必须向国际先进水平看齐,这就要求我国加快发展自己具有优势的新兴服务业,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从而优化我国的贸易结构。
3.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中国货物贸易发展很快,顺差很大,但中国的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差,特别是新兴服务业更是处于相对劣势,存在较大贸易逆差。增加新兴服务业产品进口既有利于减少贸易顺差,又提高服务贸易结构。所以就目前来说增加新兴服务贸易进口有利于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促进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
4.促进我国技术进步。新兴服务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对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主要有三方面:一是新兴服务业本身可以成为技术转让的渠道。由于技术进步往往首先发生在新兴服务领域,这样就可以通过技术引进、咨询、培训及其他信息。二是服务业开放力度加大有利于吸引外国新兴服务业对华直接投资增加,引致先进技术流入。三是国际竞争的压力会迫使中国的新兴服务业加快技术进步以提高竞争力,并由此带动其他部门的技术进步。
5.增加我国劳动就业。中国传统服务业劳动生产率较低,劳动密集程度高,劳动力素质较差,向其他部们转移较困难。发展新兴服务业能够缓解日益尖锐的就业压力,畅通就业渠道,有利于扩大新兴服务业出口,增加劳动就业,促进和谐发展。
6.提高我国服务业抗风险能力。如果国内新兴服务业国际竞争力差,需要通过大量进口来满足国内需求,增加对国外的依赖,受人以柄。例如,1997年东南亚发生的金融危机就是因为东南亚国家过度依赖国外的银行业和金融服务业,最后导致整个亚洲乃至全球金融市场的动荡。我国新兴服务业国际竞争力提高,有利于提高抗风险的能力。
三、发展战略
从发展的战略角度看,我国新兴服务业分为“深度挖掘”、“加强扶持”、“重点培育”和“优先发展”四类。
1.“深度挖掘”旅游、运输、劳务输出、建筑服务等传统服务业。旅游业是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的第一大行业,尽管近年来增长缓慢,但占整个服务贸易出口的40%左右,其每增长1个百分点,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的总量规模就扩大近0.5个百分点。旅游贸易要抓住契机,深度开发,提高规格和结构。中国其他商业服务业、运输业等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深度挖掘可以带动与货物贸易相关的服务贸易快速发展,使之产生规模效益。
2.“加强扶持”咨询、音像、体育、教育、医药卫生等服务业。这些部门尽管目前金额不大,实力不强,但从长远来看,需要支持和发展。我们应该尽快把高等教育纳入现代服务产业体系,进一步扩大高等教育的开放程度,把高等教育推向国际现代服务产业市场。推动体育、文艺、影视等现代文化产业的国际化,把文化产业作为现代服务贸易发展的重要战略领域。在调整中国服务贸易结构的过程中,不能忽视体育文化服务贸易的发展,应该把体育文化贸易放在现代服务贸易战略总体中去考虑,适当强化体育、文艺等文化贸易在现代服务贸易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医疗卫生业是重要的现代服务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日益提高,应该支持其发展。
3.“重点培育”计算机和信息技术、文化、金融保险、特许专利等服务业。金融保险业、中介咨询服务业、文化传媒业、信息服务业是增长潜力很大的新兴服务业,要制定发展战略,重点推动其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其发展空间更加广阔。在新兴服务贸易领域,随着全球信息技术产业高速发展,信息技术服务贸易在世界服务贸易中的地位日益提升,而且其技术含量高、价值也颇高,已经成为世界服务贸易发展的“领头羊”。信息产业技术服务贸易拥有这些特点,可以作为中国新兴服务贸易发展的战略选择重点之一。
4.“优先发展”服务外包和软件业等服务业。以服务外包为特征的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正在兴起。虽然中国在承接服务外包业务的规模、能力和质量等方面与一些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但中国具备大量高素质、低成本的专业技术人才。我国应加大技术引进和创新的扶持力度、积极开拓服务外包业务,把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作为扩大服务贸易的重中之重。而“软件业”尤其是服务应用于各个经济部门和生活领域的“软件业”已经成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竞争的服务贸易重点市场,是对外贸易的新增长点,软件业发展也有利于中国从有形的货物贸易为主向无形的服务贸易方式转变。
四、对策建议
1.宏观上采取以下对策
第一,重视教育和人才。新兴服务业是人力资本密集型产业,高水平人力资本投入是提高现代服务业生产力水平的基本途径。我国应加大对相关教育产业的投资,建立门类齐备的服务贸易培训机构,通过产学研结合,加快服务贸易人才的培养。完善人才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发挥其创造性。
第二,鼓励竞争和创新。竞争和创新是市场经济的永恒规则,多数服务必须在与顾客的交互作用中产出。公平的市场竞争有利于企业创新,而创新是获得竞争优势的源泉。新兴服务业的发展需要更多、更高要求的竞争和创新。
第三,采取较灵活的发展政策。加大对优势服务行业的扶持力度,实施“走出去”战略。国内政策可以适当向有优势的新兴服务业倾斜,使之产生规模效益而增强国际竞争力。对我国国内需求较大而处于比较劣势的行业,在世贸组织有关框架内,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政策加以保护,以促进我国新兴服务业均衡发展。
第四,加快新兴服务业开放力度。优先选择开放一些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新兴服务产业,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通过溢出效应带动国内产业的发展;同时充分发挥出口行业的前向和后向的关联效应,带动整个服务业的增长。
2.微观上采取以下对策
第一,采用渠道致胜策略。从理论上讲,服务国际化的渠道与有形产品没有多大分别。但服务的国际化进程受服务特性的制约,出易占服务贸易的比重很小,契约进入方式主要对服务产品具有标准化特点的企业适用。所以,新兴服务进入国际市场主要集中在直接投资方式,其中又以跨国并购为主要形式,在东道国政策允许的条件下多数会选择独资经营。
第二,采用质量致胜策略。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等“软因素”是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基础和保证,从目前国际竞争的势态看,对新兴服务业的质量提出更高要求。只有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在国际上有竞争力,才能实现真正提升新兴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
第三,采用文化致胜策略。文化不仅多样性而且无处不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文化。文化对商业活动有巨大的影响,服务企业更多的是与人打交道,在新兴服务业的国际化过程中,不同国家、不同企业的文化冲突会更多、更明显。对发展跨国服务贸易的企业来说,要尊重东道国所在地的文化,实行员工本地化,具体服务项目有针对性。在保持自身本质特性的同时,一定程度上融入当地文化。
参考文献:
篇11
本文首先分析了知识经济的内涵和特点,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从六个方面应对知识经济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即加大科技投人,实行科技兴贸;加快适应网络贸易,大力拓展国际市场;发展服务贸易,拓展服务贸易的人力资本要素;营造环境,培育本土跨国企业;加快贸易法律建设,协调国际经贸关系;加大教育力度,重视人才培养。以期对有关方面进行决策提供依据。
知识经济的内涵及特点
(一)知识经济的自涵
1962年,美国经济学家费里茨・马克卢普根据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社会发展和产业机构调整的背景,提出了“知识产业”的概念。1996年,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国际组织文件中第一次正式使用了“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这个新概念。如今,知识经济与国际贸易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它们之间关系主要体现在:一方面知识经济体现了一个国家科技进步的水平,决定了所在国的国际贸易发展水平;另一方面则体现在国际贸易对科技进步的促进与推动作用上。知识经济已对国际贸易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并对这一概念的内涵作了界定;知识经济就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资源近乎耗竭、环境危机日益加剧的时代,它发展的指导思想是科学、合理、综合、高效地利用现有资源,同时开发尚未利用的自然资源来取代已近耗竭的稀缺自然资源。
(二)知识经济时代我国国际贸易的新特点
随着全球化经济的不断融合与发展,国际贸易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和发展趋势。这种新特点与发展趋势无不与知识经济的特征有着内在的互动关系。作为全球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我国国际贸易发展也呈现出自身的特点。纵观我国2005年以来的贸易额不难看出,我国已经成为一个具有一定全球影响力的贸易大国,是继美国、德国后的第三大贸易国。但是,要真正从贸易大国转变为贸易强国,还需要很大段路要走。产品附加值低、抵抗危机能力差、出口商品竞争力弱等问题无不显露出我国国际贸易缺乏竞争力的弊端。
贸易摩擦升级成为过去几年国际贸易出现的新特点。我国在过去几年里很好的履行了加入世贸的各项约定条款,按约定逐步开放各行业。但自我国加入WTO以来,贸易摩擦不但没有减低或减少,反而还有所增加或升级的态势。贸易结构单一化,主要出口多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品,成本低,产品附加值低,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产品的技术门槛低,技术含量少,进而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许多进口国对我国的反倾销诉讼。反倾销诉讼实际上是目前我国面临的贸易摩擦的最主要形式。同样,对于我国出口那些附加值高的电器类来说,由于缺乏必要的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导致无法从中获得预期的高收益,这又从一方面暴露出我国在知识产权领域的弱点。
知识产权的保护又成为知识时代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当然,这与我国实际国情息息相关。我国的知识产权制度起步较晚,真正意义上开始建立并实行是在改革开放政策以后。当前,国内知名商标在国外被抢注屡见报端。因此,我国必须加强知识产权执法体系,强化我国知识产权的行政审批、宣传培训及学术研究,完善我国知识产权工作体系。除此之外。强化自主创新能力将成为我国提高国家竞争力和国际贸易竞争力的决定因素。事实上,科技创新的长足进步将会促进国家创新能力的全面提高与提升。
国际贸易应对知识经济的影响应采取的对策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除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之外,也带来了无限的机遇。如何迎接挑战,抓住机遇,以促进国际贸易、国内经济快速、健康发展是当前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峻课题。我们必须立足本国实际,认清我国国际贸易在知识经济发展中呈现出的新特点和新趋势,并采取相应措施,努力发展本国的国际贸易,进而推动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促进国民经济的快速、持续、健康的发展,提高中国的综合国力及国际地位。
(一)加大科技投入,实行科技兴贸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和技术为基础的经济活动,核心是知识的生产与创新。同时,知识的生产与创新又与科学技术的进步息息相关。在科技投入方面,我国目前的现状集中表现在科技投资严重不足,缺乏科技投八的长效机制,缺乏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政策导向力,这些都极大地阻碍了我国知识经济的发展。当务之急是要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树立广大科技工作的创新意识,建立发掘、培养、保护高级人才的长效机制,促进产学研的结合,推动科研院校进入企业或实行企业合作经营。因此,在知识经济时代,科技进步成为决定竞争能力高低的根本性因素,也是我国外贸能否制胜的关键。我们必须牢牢树立起创新意识、积极创造条件培养高技术人才,加强校企合作框架下的“产、学、研”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培养和激发高技术人才的创新能力,进而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推广,加快传统产业的更新换代,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产业结构的升级与优化,从而提高国际竞争力。
(二)加快适应网络贸易,大力拓展国际市场
网络贸易必将成为未来国际贸易发展的趋势。加强对电子商务及网络贸易的宣传,提高人们对网络贸易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将是未来几年政府部门的工作重点,同时也应加强对网络贸易的规划和管理,科学、合理、有序的引导网络贸易的转型。这需要各级政府采取如下措施:首先,应加大投资,改善电信及网络设施等硬件环境,加速信息产业的建设力度,有序引导“产、学、研”向进出口企业的倾斜,促使基于网络贸易的信息产品的研制与开发。其次,应加快我国国际电子商务网络的建设步伐及适应为网络时代的高技能人才的力度。加快我国对外贸易的信息技术与国际间的企业贸易接轨。最后,还应制定适合未来网络时展的相关法律、法规,从制度层面促使网络贸易科学、合理、有序的发展。
(三)发展服务贸易,拓展服务贸易的
人力资本要素
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对于国家的未来繁荣具有战略性的地位,我们应认识到加快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决定着国民经济现代化能否实现全面、健康的发展,具有提高经济国际竞争力及维护国际经济安全的重要战略地位。另外,发展服务贸易的同时,也应注重拓展服务贸易的人力资本。这要求我们应从教育投入和人力资源的开发两个方面入手。从本质上来说,决定国服务贸易优势的根本性因素在于该国的人力资本状况。现代服务业属人力资本密集型产业,发展服务业不仅能够吸纳大量闲散的剩余劳动力,创造经济效益,而且能够促使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从以上可以明显看出,人力资本和服务业之间存在着内在的有机的联系。我们只有抓住服务业国际化所提供的历史机遇,进一步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创造必要的环境来推进人力基础设施的完善。
(四)营造环境,培育本土跨国企业
我国目前的现状是跨国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国际地位偏低。我们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营造良好的经营环境,推动企业的重组和优化,培育和组建一批中国式的跨国公司,实施“走出去”的战略,进而实现分享国际分工利益,带动和实现我国经济健康、快速的发展。知识经济时代国际贸易主要是以跨国公司为主体,并且随着国际市场分工与协作趋势的加剧,国际竞争也主要在跨国公司之间展开。因而,一国参与国际竞争能力的高低,实际主要体现在该国跨国公司的竞争力的强弱上。通过营造环境,实施“走出去”的战略节能型跨国公司经营,组建中国式的跨国公司,不仅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及改革开放的必然结果,也是参与国际竞争的大环境。通过营造环境,鼓励和支持一批有实力、有竞争力的企业实行跨国经营直至成立跨国公司,也可通过采取合资、兼并等多种形式开展资源开发、即时经济合作及贸易加工等跨国经营。
(五)加快贸易法律建设,协调国际经贸关系
知识经济时代的国际贸易竞争将日益激烈,由此而来的纠纷与矛盾也将随之增多。近年来,我国虽然已出台了一些涉及国际贸易领域的重要法律和法规,但面对国际环境的日益复杂化,有些法律和法规也越来越凸显出落后、缺乏时效性、可操作性差甚至欠缺等弊端。加快外贸法律的建设速度,加大涉及国际贸易领域的立法,强化现有贸易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应是当前当务之急。这些措施将会为我国对外贸易营造良好的环境,促使对外贸易健康稳定的发展。当然,在解决与纠纷过程中也要积极参与国际经贸关系的协调。如经济参与和推动地区、区域经济合作,参与和推进区域经济合作组织的建设,进而促进国际经济协调机制的完善。
(六)加大教育力度,重视人才培养
科技是知识的内化。高素质人力资本是贸易发展的重要要素。知识经济时代的竞争实际上是知识的竞争,而知识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世界各国都在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以求得在国际竞争中占据领先地位。根据资料显示,知识的扩展速度和影响领域已明显影响到国际贸易的速度和成败。发展中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度及资金投入力度方面都不如发达国家,这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如何在未来的发展中,加大教育力度,重视人才培养应该成为我国各级政府深思熟虑的关键性问题。
结论
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基础上的经济形态。在知识经济的背景下,国际贸易交易方式呈现多元化趋势,交易对象趋于高技术化等新的发展趋势和特征。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带来的巨大挑战与无限机遇,我国必须调整对外贸易战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加快贸易法律建设与国际经贸关系协调力度,大力发展知识型服务贸易,推行网络贸易,营造良好环境,促进对外经济良性循环,进而推动国内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
参考文献:
1.南天文知识经济与国际贸易[J]商业经济,2009(1)
2.粟珍知识经济与我国国际贸易对策[J]广西社会科学,2003(12)
篇12
新世纪是知识经济迅猛发展和快速推进的世纪,全球将全面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国际贸易更具有时代的特征。“知识经济”是相对于传统的“农业经济”、“工业经济”而出现的一种新型且极具活力的经济形态。按照经合组织的界定,知识经济是指建立在知识的生产、分配和消费之上的一种新型经济。其内容主要是:
(1)在资源配置上以人力资本和知识资产为首要因素,对自然资源进行科学、合理、集约和高效的配置,运用知识和智力开发丰富的自然资源来创造财富。
(2)以知识高度密集的高新技术产业为首要支柱产业。
(3)消费以高新技术产品和信息化的新知识为主要内容。知识经济有不同于工业经济的新特征,这就是投入无形化、决策知识化、发展可持续化,以及经营全球化。可见,知识经济的本质就是知识与经济的高度融合、相互渗透和互相促进,是知识经济化与经济知识化的高度统一。
二、知识经济的特征
1.经济发展可持续化。知识经济是人与自然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它产生在多种自然资源近乎耗竭、环境危机日益加剧的时代。它把科学与技术融为一体, 反映了人类对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科学的全面的认识。因此, 知识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是科学、合理、综合、高效地利用现有资源, 同时开发尚未利用的自然资源来取代已近耗竭的稀缺自然资源。
2.资产投人无形化。知识经济是以无形资产投人为主的经济。它依靠知识、智力, 无形资产的投资起决定性作用。当然知识经济也需要资金投人, 对于高技术产业甚至需要风险资金投人。但是如果没有更多的信息、知识、智力的投人, 它就不是高技术产业。无形资产的升值也将带来社会价值观的变化。如拥有更多知识的人将获得更高的报酬, 知识强国的观念将深入人心。
3.经济决策知识化。知识经济是以知识决策为导向的经济。经济的决策和管理必须知识化, 科学决策与宏观调控作用在知识经济中有日渐增强的趋势。
三、知识经济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技术、专利、创意等软件产品成为重要的产品形式,知识消费成为社会的主导消费;知识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对知识的占有程度成为分配的主要依据,具有知识的、创造性的劳动者成为社会的主要就业者;高科技产业将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支柱产业;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必然对国际贸易产生巨大的影响。
1.对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的影响。在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贸易将成为国际贸易的主要内容。它包括服务贸易和技术贸易。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成为经济发展最重要的直接资源,因此,以知识产品为交易对象的服务贸易和技术贸易将不断发展,日趋专业化、规模化,进而跨越国界走向世界市场,最终成为国际贸易的主要内容。
2.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将使世界贸易自由化进程加快。在知识经济时代,由于高技术突破了速度和重量的概念,经济活动的流动性加快,货物、劳务、资本和技术等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更加容易,其规模不断扩大。区域经济组织、跨国公司大量涌现,个人电脑、各种现代通讯手段及互联网迅速扩及全球,把各国各地区越来越密切地联系在一起,各国经济和社会生活互相依赖关系大大加强,任何国家都免不了受其他国家和地区发生的事件和变动的影响,特别是随着关税壁垒的取消,国内外市场融为一体,已无内外贸之分,市场竞争已成为世界性竞争。这些都大大加快了全球范围内经济一体化和贸易自由化进程。区域集团化的飞速发展是贸易自由化趋势的一个表现。新世纪初期,世界各地区组织区域性经济贸易集团的趋势进一步加强,并纷纷把贸易自由化的目标定在20年之内。到2005年美洲的自由贸易区将建立;欧洲联盟21世纪20年代将实行完全的统一;亚太经合组织制订了2020年前实现投资和贸易自由化的长期目标。除这三个地域组织的进展外,各大洲的区域性的经济贸易合作组织将进一步加强在贸易上的合作。在21世纪初期20年,世界上将实现所有国家都参加了属于各自的区域性集团,世界进入了经济上广泛的聚合和经济联盟时代。当然在区域化的浪潮同时,大国的争夺主导权的争斗将加剧。
3.知识经济对贸易方式的影响。知识经济时代,国际贸易方式将从传统方式逐步向网络贸易、电子商务等新兴的贸易方式转变。网络贸易是整个交易过程,包括交易磋商、签约、货物交接,以及货款交付等,大都通过全球电信网络进行。其交易的产品主要是数字化产品,如金融服务、网上娱乐、售票服务、音像书刊、软件设计、咨询服务和信息传递等;也有实物产品交易,它的交易磋商、签约、货款交付在网上进行,实物交付在具体地点进行。网络贸易发展很快,如1996年网上交易额只有23亿美元,1998年达500亿美元。据美国《商业周刊》预计,2001年全球网上贸易额达2051亿美元,2002年可达3490亿美元。为更好地发展网上贸易,1997年世贸组织签订了《全球基础电信协议》、《信息技术协议》和《开发全球服务市场协议》等,为进一步规范全球电子商务,建立网络贸易的法律框架,并对网络贸易实行零关税奠定了基础。显而易见,网络贸易将会迅速发展,成为21世纪国际贸易的主要方式。
4.对贸易政策和措施的影响。在贸易政策方面,自由贸易和保护贸易政策的关系被赋予新的含义。对外贸易政策是为经济服务的,为了发展经济,取得对外贸易利益,各国依据自己经济发展的程度和竞争能力的不同,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分别采取不同的贸易政策。而在知识经济时代,自由贸易与保护贸易政策有了更加密切的联系。一方面,知识经济的出现,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加强,经济全球化程度提高,自由贸易政策将是发展的方向。另一方面,知识经济要想健康与稳定的发展,就必须以知识产权的保护为保证。这就意味着在实行自由贸易政策的同时,还要实行一定程度的保护贸易政策。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说,保护贸易政策是自由贸易政策的前提和基础,而自由贸易是保护贸易政策的最终目的与结果。在贸易措施方面,关税措施与非关税措施的关系有了新的变化。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品将成为国际贸易的主要对象,而对知识产品的进口限制主要应采用非关税措施。因此,在知识经济时代,非关税措施将成为主要的限制进口的措施。
四、面对知识经济的影响,中国外贸业应该采取的对策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我国的对外贸易将面临巨大的挑战。必须全面认识这种压力,采取积极的行动,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充分发挥知识资本在外贸中的作用,争取在未来的国际贸易格局中占据主动地位,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
1.知识经济的到来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因此,我们要对知识经济有一个全面而清醒的认识,既要认识到知识经济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积极采取有力的政策措施,迎接新的挑战;又要认识到知识经济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建立在工业经济基础之上的,是工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因此,不能脱离实际,要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努力提高我国国民经济的整体水平,有步骤有战略地发展知识经济,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为我国外贸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高新技术产业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支柱产业。因此,为了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我们要从我国的实际出发,有重点地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和其他高新技术产业,并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我国产品的知识含量与技术含量,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的质量、档次及其附加值,才能推进我国出口产品结构的进一步优化,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化,形成具有我国特色的技术产品,才能增强我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才能提高外贸的经济效益。
3.推行网络贸易,开拓国际市场。知识经济时代,网络贸易将日益成为国际贸易的主要方式。然而我国目前网络基础设施落后,高级技术设备、网络技术人员缺乏,企业界还没有充分认识到网络贸易在未来经济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尚未形成网络贸易的国内环境和市场。推行网络贸易要从政府和企业两方面着手:从政府方面来说,在加强对网络贸易宏观规划和管理的前提下,着重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加强对电子商务及网络贸易的宣传,提高人们对网络贸易重要性的认识,引导网络贸易的发展。二是加大投资,改善电信及网络设施的硬件环境,加速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支持网络业为进出口企业研制效率高、成本低的信息产品。三是加快中国国际电子商务网络的建设步伐,使我国对外贸易的信息技术与国际间的企业贸易接轨。四是加紧制定有关电子商务安全保障规范性法律条文,提高电子商务及网络贸易的法律地位,规范并促进网络贸易的发展。从企业来说,企业领导者应充分认识发展网络贸易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实现从传统贸易方式到现代贸易方式的观念转变,努力制定切入电子商务系统的计划和网络基础设施;企业要制定一套发展网络贸易的制度,大力培养既熟悉传统外贸业务流程,又掌握新经济的操作规程和网络贸易方法的复合型人才;还要努力学习外国的先进经验,积极探索网络贸易的运作规律,积极采用高效率、低成本的网上商业模式,推动国际贸易的发展。
4.加大科技投入,加快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知识经济的核心是知识的生产、使用和创造,国际贸易产品将逐渐以高新技术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为主,而这又是以科技的进步与创新为基础的。因此,科技的进步与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决定竞争能力高低的根本因素,也是我国外贸能否在知识经济时代制胜的关键。为此,我们一是要加大对科技的投入力度。二是要树立创新意识,发掘、培养、保护高技术人才,加强产学研结合,鼓励应用开发型科研院所进入企业或实行企业化经营,培养产业技术的创新能力、提高产业的技术水平。三是要促进科技成果的推广与应用,加快我国产业的升级换代,开发更多的高科技产品。以科学研究和技术进步为基础,积极采用高新技术和实用技术,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加快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动整个产业的升级和优化,力争在知识资源的形成、积累、创新中形成自己的知识比较优势,从而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5.实行产业倾斜政策并辅之以各种优惠政策。国家的产业政策应进一步向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及其相应的服务行业倾斜。产业倾斜政策应具有系统性可操作性和连续性。另外,税收、信贷等财政优惠政策要与产业倾斜政策相结合,以促进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及其相应的服务行业的迅速发展,使我国的产业结构能够及时顺应国际市场需求的变化。
参考文献:
[1]丁家云:知识经济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对策[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2,(01)
[2]彭红斌 郑 权:知识经济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我国外贸业的对策[J].理论与改革,2000,(05)
篇13
[基金项目] 2016年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一带一路战略下地方政府经济外交研究”(16BGJ020);2016年厦门市社科院科研项目“厦门‘一带一路’经贸合作报告”(2016B23);厦门理工学院厦门市战略发展专项研究课题“厦门市‘一带一路’贸易与投资合作:基础、方向与对策”。
[作者简介] 何军明(1974 ― ),河南武陟人,厦门理工学院副教授,经济学博士,厦门市人文社科研究基地“海上丝绸之路与厦门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厦门市服务贸易与服务外包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方向:一带一路经贸合作。
一、“一带一路”建设
与厦门市服务贸易发展的政策背景
1. 服务贸易是对外贸易发展的新动力
世界经济已经逐步进入服务经济时代,经济全球化已经由以货物贸易为主的阶段进入以服务贸易为重点的新阶段。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已经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复苏的新引擎和新动力。全球服务贸易总额从2000年的1.44万亿美元快速增长到2014年的9.8万亿美元,不到14年的时间,全球服务贸易增长了7倍多。2014年,在全球经济低迷的情况下,全球服务贸易仍然逆势增长6个百分点,而同期货物贸易增长只有0.8个百分点。
另一方面,服务贸易发展滞后已成为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瓶颈。2014年全球服务贸易占全球贸易比重为20.6%,而中国仅为12.3%。从服务贸易快速增长的趋势出发,估计2020年中国服务贸易占对外贸易的比重将达到20%左右,中国服务贸易占全球服务贸易比重也将从2014年的6.2%左右提升到10%左右。所以,“十三五”期间厦门市加快推进服务贸易发展,既是优化贸易结构的关键,又是加大有效供给的重点之一。
2015年2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服务贸易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20年,服务进出口额超过1万亿美元,服务贸易占对外贸易的比重进一步提升,服务贸易的全球占比逐年提高。
2015年7月,福建省人民政府了《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加快发展十二条措施的通知》,提出争取到2020年,全省服务贸易总额达到400亿美元,服务外包业务规模年均增长30%。
2016年9月,厦门市出台了《厦门市“十三五”期间促进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加快发展工作措施》,明确提出,争取到2020年,厦门市服务贸易重点发展领域进出口额超过170亿美元,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金额达20亿美元,服务贸易占全市对外贸易的比重显著提升,服务外包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2.“一带一路”为厦门服务贸易发展带来新机遇
2015年3月,中央出台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明确提出支持福建省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福建省于2015年11月出台了《福建省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方案》,提出支持厦门建设海上合作战略支点城市。2016年3月,厦门市印发了《建设海上丝路战略支点城市2016年工作方案》,提出厦门要打造海上丝绸之路海洋合作、互联互通、经贸合作、人文交流四大枢纽,做大进出口。
厦门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尤其是东盟国家具有相互贸易的悠久传统,近年来与东盟货物贸易增长较快。“一带一路”建设将进一步提升各方的贸易便利化水平、拓展服务贸易的领域、构建更高层次的交流合作平台,营造更友好的营商环境。厦门市与东盟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服务贸易额还比较小,但是互补性强、潜力巨大。2015年以来,厦门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服务贸易呈高速增长态势,应抓住“一带一路”建设带来的新机遇,积极推进服务贸易发展,开拓“一带一路”市场,培育外贸增长的新动力。
二、厦门服务贸易发展基本情况
2015年世界经济低速增长,国内经济进入结构转型时期,面临各种不利因素,厦门国际服务贸易进出口实现了逆势高速增长,并持续实现贸易顺差,在旅行、信息、技术、文化娱乐、维护与维修行业取得了快速增长。2015年,厦门国际服务贸易克服国际国内经济环境的各种困难,进出口额达101.19亿美元,占福建全省服务贸易总额的38.1%,同比增长17.4%(同期厦门货物贸易进出口下降0.2%),其中,服务贸易出口56.66亿美元,占福建全省的47.3%,同比增长21.0%(同期货物贸易出口增长0.6%),服务贸易进口44.53亿美元,占福建全省的30.5%,同比增长12.7%(同期货物贸易进口下降1.1%)。2016年1~6月,厦门国际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为50.64亿美元,其中出口金额24.86亿美元,进口金额25.78亿美元。同期厦门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为373.40亿美元,同比下降5.5%,
1. 近年来厦门国际服务贸易实现快速增长,服务贸易顺差位居全国前列
2012年以来,厦门国际服务贸易增长均在两位数以上。2015年,厦门国际服务贸易进出口额达101.19亿美元,同比增长17.4%,高于全国增速约2.8个百分点。其中出口56.66亿美元,同比增长21.0%,高于全国增速约11.8个百分点;进口44.53亿美元,同比增长12.7%,低于全国增速约6个百分点。
从全国来看,2015年服务贸易出口增长9.2%,进口增长18.6%,进口增速约为出口增速的两倍,而厦门出口增速则超过进口增速4.8个百分点,从而实现服务贸易顺差12.14亿美元。
2. 旅游出口增长迅速,其他传统服务贸易行业出口平稳增长
近年来,厦门旅游行业国际服务贸易发展很快。2015年,厦门旅游服务进出口达51.13亿美元,同比增长24.2%,其中出口32.21亿美元,同比增长23.5%,进口18.92亿美元,同比增长25.4%。运输和建筑等其他传统服务贸易行业出口实现了平稳增长,运输服务进出口达30.47亿美元,同比微降了1.8%,其中出口15.01亿美元,同比增长4.1%,进口15.46亿美元,同比下降1.8%;建筑行业服务进出口达5205万美元,同比增长24.1%,其中出口4793万美元,同比增长7.6%,进口413万美元,同比增长158.1%。
3. 新兴服务贸易行业出口快速增长
近年来,厦门新兴服务贸易行业出口一直保持了较快增长。2015年,厦门传统服务贸易行业以外的新兴服务贸易行业出口实现了快速增长。会计服务出口187.9万美元,同比增长496.5%;管理咨询和公共关系服务实现出口3820.3万美元,同比增长19.7%;展会服务出口978.2万美元,同比增长18.3%;计算机服务出口1.09亿美元,同比增长11.2%;信息服务出口310.7万美元,同比增长378.3%;技术服务出口2150.3万美元,同比增长32.9%;知识产权使用费543.8万美元,同比增长87.7%;文化和娱乐服务出口344.6万美元,同比增长1790.6%;维护和维修服务出口1525.8万美元,同比增长631.5%。
4. 旅游与运输两大传统行业约占厦门市服务贸易八成比重
从结构上看,厦门国际服务贸易仍然一传统行业为主,新兴产业占比较低。2015年,厦门市旅游服务进出口额为51.13亿美元,运输服务进出口30.47亿美元,旅游和运输两个行业合计占厦门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的80.6%;从出口方面看,旅游服务出口32.21亿美元,运输服务出口15.01亿美元,二者合计占厦门市服务贸易出口的83.3%;从进口方面看,旅游服务进口18.92亿美元,运输服务进口15.46亿美元,二者合计占厦门服务贸易进口的77.2%。
三、存在问题
1. 服务贸易规模偏小,近年来增长速度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
从总量看,与国内其他一些大城市相比,厦门服务贸易规模偏小,2015年,厦门服务贸易总额为101.2亿美元,而同期上海服务贸易总额为1338.8亿美元,北京为1302.8亿美元,深圳为571.4亿美元,青岛为114.6亿美元。从增长速度看,2011~2015年厦门服务贸易平均增速约为13.2%,而全国同期平均增速约为14.0%。尽管存在统计不完全等偏差,也反映了厦门服务贸易在全国面临各个城市竞争的问题。
2. 服务贸易占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较低
2015年,厦门服务贸易占对外贸易总额(货物和服务进出口之和)的比重为10.83%,低于全国水平约4.5个百分点;服务出口占对外贸易总出口(货物和服务出口之和)的比重为9.58%,低于全国水平约1.6个百分点;服务进口占对外贸易总进口(货物和服务进口之和)的比重为13.00%,低于全国水平约7.2个百分点。
3. 新兴行业占厦门服务贸易比重偏低
与全国水平相比,厦门服务贸易传统行业比重偏高,而新兴高技术服务行业比重偏低。2015年,全国三大传统行业旅游、运输和建筑服务占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1.9%,比2014年下降了10.7个百分点,占服务出口总额比重为53.2%,占进口比重为79.2%。而同期2015年旅游、运输、建筑这三大传统行业在厦门服务贸易总额中占据了81.1%的比重,高于全国水平29.2个百分点;出口占比84.2%,高于全国水平31个百分点;进口占比为77.3%。
新兴产业方面,厦门一些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新兴行业占比偏低。2015年全国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占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9.4%,而厦门服务贸易出口总额中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仅占2.0%;全国专业管理和咨询占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10.1%,厦门为1.6%;全国技术服务占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4.3%,厦门为0.4%;全国文化和娱乐服务占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6.9%,厦门为0.1%;全国知识产权使用费占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0.4%,厦门为0.1%。
厦门是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和旅游服务进口城市,同时又是东南地区重要的港口城市,旅游服务和运输服务进出口在厦门服务贸易中占重要地位,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厦门市服务贸易总量,2015年厦门市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约占GDP总量的18.4%,远高于全国水平(6.9%),这也是造成厦门传统行业占服务贸易比重偏高,新兴行业比重偏低的原因之一。但是从总体来看,传统服务贸易行业增速放缓,在价值链上趋于下行,厦门亟待提升和改善服务贸易的行业结构,加快发展新兴产业,提高新兴服务贸易产业的比重。
4. 服务外包工作亟需提升
2010年2月25日,国务院批复厦门市成为第21个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随后厦门出台了一系列对服务外包的扶持政策。2016年2月,国务院公布了在十个省市和五个国家级新区设立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当前全国各个城市都已经意识到服务外包发展的重要性,各级政府纷纷出台支持政策,许多城市的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很快,全国上下已形成争先恐后、你追我赶的发展局面。厦门原有的优势正在逐步缩小,亟需优化和提升现有的服务外包工作,进一步从多方面加强对服务外包发展的支持。
四、对策建议
1. 进一步明确服务贸易的重要地位
2016年9月,厦门出台了《厦门市“十三五”期间促进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加快发展工作措施》,可借此机会,在市政府相关工作和文件中进一步提升和明确服务贸易的重要地位,将服务贸易作为厦门经济的新增长点来培育。同时,由于政府各相关部门和干部以及企业对服务贸易知识了解较少,对一些基本概念还比较模糊,可以组织各类服务贸易知识和统计的相关培训,全面提升相关人员对服务贸易的认识水平和重视程度。
2. 仿照服务外包的扶持政策,制定具体措施加大对服务贸易企业的支持力度
一是加大重点企业培育的资金支持力度,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对有发展潜力的企业进行重点支持;二是重点扶持一批服务特色出口基地,包括邮轮旅游、软件和信息服务出口、飞机及其零部件维修服务、文化服务出口(油画、动漫网游、文物拍卖、影视制作等)教育服务出口以及跨境电商、供应链等,培育厦门外贸出口的新的竞争优势;三是重点扶持新兴行业服务贸易,优化服务贸易结构,如重点扶持比重偏低但发展潜力大的高新技术研发、信息技术服务、金融服务、文化贸易、飞机及零部件维修等新兴行业。
3. 完善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共创的工作机制
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工作涉及到高新技术产业、人才培养与就业、财税金融政策和知识产权、信息安全等多个方面,因此,建议将现有服务外包领导小组进行整合,成立服务贸易的工作协调机制,由市领导牵头,各区、各责任部门为成员单位。各区、各开发区要相应成立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发展领导小组,形成全市上下齐抓共管,共同创建的局面。
4. 提升“厦门服务”品牌影响力
以支持厦门企业参加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为基础,推动厦门企业踊跃参加相关国际展会、赴境外参加重点展会,争取在98投洽会上增设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展区,在重要展会上争取设立专门的厦门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展区,展示厦门服务企业形象。
5. 加强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产业招商引资工作
积极引进对具有集聚和辐射带动作用的服务贸易、服务外包重大项目,实行“一企一策”。利用福建自贸区厦门片区优势,扩大服务业开放,吸引国内外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领军企业落户厦门,重点包括软件、动漫、医药研发、试剂检测、物流供应链、电商平台设计运维等行业。
6. 加大投入推进服务贸易的统计和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