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科学精细化管理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科学精细化管理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科学精细化管理

篇1

为了进一步提高预算科学化、精细化水平,云梦县按照“全额预算、刚性预算、约束力预算”的总原则,从编制方法、编制口径、非税管理创新举措,认真研究部署部门预算编制管理改革工作,拟定2014年全额预算改革具体方案,取得良好成效。

一、在编制方法上,采取分块编制,预算体系更科学

即分预算内收支和非税收支两块编制。其中:预算内收支预算编列财政预算内安排的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和专项经费拨款;非税收支预算编列非税收入征收计划和以非税收入安排的各项支出。两块预算分别编制、分别保障,基本理顺了财政预算内和非税收入各自保障的科目、对象和范围。同时,为增强政府调控能力,云梦县对有合规合法非税收入、且按全额预算拨款的单位,将其非税收入全额解缴国库,有非税结余的单位,将其结余调剂国库,达到“削峰填谷”的效果,更好地缓解了财政压力。

二、在编制口径上,推行全额预算,财政保障更规范

严格按照单位性质、人员身份和经费来源渠道,将预算单位的支出划分为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和专项经费三大块,实行分类保障。其中:对公务员及参公单位。财政供养人员经费预算内全保、非供养人员经费以非税收入解决;公用经费按编办核定编制数与单位分档定额标准,由预算内全保,非供养人员公用经费由非税收入解决;专项经费中,预内专项按历年核定数--剔除到期专项数--加上当年批准新增专项数重新安排,其他专项经费通过非税收入解决。对事业单位。全额事业单位人员经费预算内全保,非供养人员由非税收入解决;公用经费比照公务员及参公单位分档定额标准,全部由非税收入解决;专项经费,比照公务员及参公单位安排。差额事业单位人员经费由财政预算内按财政差额补助比例(或定额标准)安排,差额比例(或定额)之外、以及非供养人员所需经费由非税收入解决;公用经费比照公务员及参公单位分档定额标准,由非税收入解决;专项经费比照公务员及参公单位安排。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则按全县统一口径和标准,全部由单位非税收入自筹解决,财政预算内不作安排。

三、在非税管理上,突出细编严管,预算刚性约束力更强

主要从三个环节从严把关。一是收入申报关。单位年度征收计划,原则上剔除不合规不合法的收入、按政策已取消的收费收入以及一次性收入后,按前三年正常非税收入进行核定;对申报计划下降异常,且政策依据不充分的一律按三年平均数认定。二是预算执行关。单位非税收入掉收时,按“掉一扣一”原则,扣减其年初支出指标;非税收入超收时,由财政实行调控;超收收入确需支出的,实行额度控制,并按程序报批,未经批准的全部结转下年使用。三是支出管理关。非税支出按“一对一”的原则管理,对项目未实施或未经审批变更执行的,财政不下达用款计划、不拨付项目资金,形成的非税结余编入次年部门预算统筹使用。

云梦县2014年预算改革方案实施以来,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收入计划下达更科学

结合乡镇类别划分,因地制宜,区别对待,分类指导,突出了本地特色和比较优势,重新核定乡镇收入任务:将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的乡镇,作为一类乡镇,根据其发展,适当增加任务,鼓励其发展乡镇工业小区,支持这类乡镇在全市乡镇经济综合考核中争先进位。将地域相对较偏僻,经济基础差的乡镇,作为二类乡镇,适当挤掉收入水分,放缓收入任务增长速度,鼓励其以发展特色农业、现代农业为主。这一作法体现并符合主体功能区发展思路,实现了预算目标与乡情县情相适应,使得每个乡镇都有能力“跳起来摘桃子”,避免虚列收入和税收空转,促进全县税收质量不断提升。

(二)保障程度进一步提高

剔除全额预算增支、部门预算增支等因素后,2014年县直部门预算同比净增支1391万元。其中:在人员经费方面。将在职人员住房公积金财政负担比例,由去年的8%提高到10%,增支317万元。在公用经费方面。为了既能兼顾中央“八项规定”,又能解决目前实际执行与预算编制间的差异,我们按保压并举原则,一方面对小车费、邮电费等按项目计算的公用经费,按上年标准下降20%;另一方面,结合与周边县市对比情况,将人均公用经费在上年基础上再提高2000元,达到开前门、堵后门的目的。在兼顾特殊困难群体方面。对群团、涉老等收入来源少、运转相对较困难的单位,从预算上适度予以倾斜照顾:将统战部、团委、妇联等10个编制不足5人单位的人均公用定额,在提标基础上再上靠一档,解决了这些单位公用经费提标后拨款增加有限的问题,并按上级政策,对部分单位提交的专项预算申请,适当进行增加。

(三)民生投入力度不断加大

坚持把教育、医疗、三农、社保和保障性住房建设等民生事业作为优先发展的方向,2014年,全县民生支出达4.6亿元,占预算总支出的的72.6%,同比增支4247万元,占全县增支额4853万元88%、占当年新增财力的42%。民生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重第一次达到达到70%以上。

篇2

二、以组织收入为基础,进一步增强财政实力

继续加强收入的组织与协调,坚持依率计征、依法征收,强化收入分析与预测,努力弥补和消化减收因素,做到应收尽收。继续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重点加强磷矿税收的规范管理,堵塞税收漏洞。全程跟踪重点税源的变动情况,积极采取措施防止税源向外地转移,避免税收流失。以“金财”工程为依托,重点加强对国土收益、“两权价款”、矿补费等非税收入管理力度。强化国有资本经营收益收缴管理,把政府公共资源有偿使用招标、拍卖等收入全面纳入预算管理。准确把握国家投资政策导向,抓紧项目包装,力争在争取项目和资金上实现新突破,确保重点项目建设需要。

三、以关注民生为重点,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

一是增加公共服务领域投入,建立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长效机制。继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改善办学条件,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建立健全公用经费最低保障机制,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增加财政投入,加快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全面建立和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推动新医改各项政策的顺利实施;继续推进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建设,加快农村危房改造步伐,逐步落实住房货币化改革补贴政策;认真落实国家将到期就业扶持政策再延长一年的政策,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困难群体实现再就业。

二是加大财政支农力度,支持新农村建设。把支持循环农业发展作为破解“三农”问题的切入点,推动产业提质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城乡统筹发展。用好国家对农业农村大幅度增加投入的政策机遇,积极探索建立财政支农资金整合的办法与措施,大力支持现代农业发展;巩固“三园示范”建设成果,推进柑桔、茶叶、畜牧三大产业提档升级;集中投入,加快建设小鸦路“精品柑桔走廊”、宜大路“高效茶叶走廊”、宜兴路“林业生态走廊”;大力支持实施“农村清洁工程”,推进“生态农庄”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继续支持实施“阳光工程”、“雨露计划”,广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和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培育新型农民。

三是支持社会事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全力支持做好移民后扶和移民安置工作,及时足额发放移民后扶资金;积极筹措资金,切实保障政权建设需要,推进法制夷陵、平安夷陵建设;建立健全财政应急保障机制,增强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财政保障能力;大力支持科技、文化、计生、城建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进步。

四、以深化改革为动力,进一步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

篇3

(一)财务管理职能较弱,资金使用效率较低

财务管理主要的工作是资金支付和会计核算,管理工作涉及极少。对经费的管理仅仅满足于事后核算,对经费的收支仅停留在核算和帐面平衡的考核。很少对资金使用效能、用途的必要性进行考核,这直接导致单位一方面经费紧缺,另一方面却是资金的使用效率低下。然而,如果将中心仅仅作为一个记账机构是远远不够的,要着重体现在预算资金使用情况和使用结果,为预算单位完成政府和各项事业的多种职能服务上。

(二)资产管理过于松散

收付中心从价值上管理核算资产,使用部门从实物上管理资产,资产的价值管理与实物管理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脱节,有些单位的固定资产明细账没有如实登记,出现家底不清、帐实不符甚至资产流失的现象,致使收付中心的账簿与单位实物不符。使用部门只是强调财政资金规范运作,而忽略资产的管理,特别是对固定资产的后续控制,必然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和财产物资的安全。

(三)忽视报账队伍建设,职能弱化

近几年,预算单位在报账员选拔上随意性很大,无人过问,常常忽视专业业务水平。不少单位报帐员扮演“跑腿的”、“传话筒”。报账员的选拔、任免和培训等成了财务核算管理的“空白点”和“盲区”。财政体制改革并不改变单位会计责任主体,而且随着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等财政改革政策的出台,部门财务管理的职能还需更进一步加强。单位报账员在财务管理工作中,起着连接预算单位和财政之间的纽带和桥梁作用,应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提高整体财务核算管理水平。

二、全面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一)规范财务管理行为,完善各种规章制度

依据财政体制改革要求,规范财务管理程序,完善各种规章制度。推进精细化财务管理应本着服务、核算和监督管理一身的原则,细化量化财务人员的工作职责、工作任务,通过建立严格细致、切实可行的工作规范和制度,使财务人员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保证日常收支业务不断规范,做到工作明确、责任到人,形成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彼此连结的工作流程,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实现了财政资金的优化和高效,使财务工作步入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二)树立大财务意识,促进财务工作从记账核算型向职能服务型转变

首先,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扭转将财务工作视为单纯核算的观念。财务工作是核算与管理的有机结合,核算是基础,管理是目的,财务管理的目标是实现财政资金的优化和高效,完成政府和各项事业的职能服务上。推进精细化财务管理应把财务核算与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实现财政资金的优化和高效,保证政府和各项事业的顺利完成。

其次,加强预算资金支付的事前控制,实现全过程、全方位的动态监督。推进精细化财务管理,不断拓展财务管理领域,实现从事后核算监督向事前、事中全过程、全方位的动态监督转变。收付中心在收到预算单位支付申请后应明确是否可以支付(即是否符合有关政策规定、是否有预算额度、完成政府和各项事业的哪些职能服务上、达到什么标准),如何支付(即占用何指标、列支何科目、解决什么问题),并协助业务专管员跟踪预算单位在事中、事后上达到什么标准、解决什么问题等,实现全过程、全方位的动态监督。

最后,还要处理好服务和监督的关系,做到服务与监督并重,寓监督于服务之中。推进精细化财务管理的最终目标是有效完成政府和各项事业的职能服务上。收付中心做为预算单位的统管部门是财政的窗口单位,一方面要为预算单位服好务,另一方面还要为政府把好关,处理好服务和监督的关系。在为预算单位服务上增强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对预算单位的报帐人员,做到一视同仁,热情服务,对报帐员在会计核算上所提出的问题认真的进行解答,指导他们按规定进行会计核算,不刁难同志、不拖延时间,对违反财务规定和超预算的支出坚决不予办理。

篇4

一、湖村乡概况

湖村乡地处江西省上饶县西北部的灵山脚下,属山区丘陵地区,既是革命老区,又是一个典型的农业乡镇。全乡土地面积179平方公里,辖15个行政村?熏318个村民小组, 11438户,总人口约5万余人,(其中农业人口4.7万人)。有耕地面积2.6万亩,其中水田19835.88亩,旱地0.7万余亩,山林面积20万亩,其中油茶林15万亩,年产茶油35万公斤。2009年湖村乡实现财政收入860万元,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44万元,一般预算支出完成971万元。财政供养人口106人,其中全额供养74人,(政府35人、计生7人、农经2人、农技2人、水管2人、林管1人、蓄医4人、财政6人、离退休15人),定额供养14人,(政府3人、农经1人、农技7人、企管1人、农机2人),自收自支18人,(农经、农技、规划各1人、企管6人、民政9人)。2010年预计实现财政收入1030万元,比上年增长19、8%。

二、“湖村模式”的主要做法

近年来,湖村乡按照“工作流程科学化、管理目标精细化”的原则,将科学化、精细化要求落实到财政管理的各个环节,做到每一项资金都落实到每一个人和每一个点,切实提高了乡镇财政的职能作用。逐步在乡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方面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湖村模式”。

(一)预算编制管理精细化

在预算编制上,以提高预算编制质量为目标。通过走访了解,测算年度税源,对年纳税10万元以上企业,每月深入财务复印纳税凭证;及时到各有关部门调度税收收入,做好与县财政局国库的核对,每月分别按税种和纳税企业编制财政收入报表和分析报告,清晰呈现全乡企业纳税情况,在此基础上编制《年度财政收入预算》和《税收控管台账》;通过实地逐一核查,建立《行政事业类供养人员管理台帐》与《人员工资变动明细表》;在支出计划中硬化基本支出、细化公用支出、优化项目支出,编制《年度财政支出预算》和《部门预算》。在预算执行上,财政所每月登记《预算支出指标明细表》,严格按支出顺序、进度和实际需要拨付各类款项并监督各单位的预算执行,月底编写《财政收支月报》。每年9至10月,根据乡镇收入与支出的变化情况,适时调整乡镇财政收支预算,坚持支出执行按预算,追加支出按程序。

(二)组织协调收入管理精细化

积极主动与国土、房产等部门协调配合,强化重点税源监控,建立健全《“两税”征管台账》,“以票控税”,源头控管,做好信息传递和数据对比,加强“两税”征管;财政票据按月定期结报核销,加强非税收入管理,每月28日对乡所属各预算单位使用财政收费票据进行核销,根据票据结报核销情况确定单位再次供票及供票数量,对违规使用票据、不按时结报核销以及资金未及时足额上缴财政专户或国库的单位要暂停供票,责成单位及时整改;要求填写票据时内容全面、真实、准确,根据每份票据填写的内容进行统计,每月编制《非税收入明细表》,对交款单位(个人)收费地址、收费项目、收费标准、数量、金额、票据号码、耕地占用税应缴和未缴金额、耕地占用税税票号码等逐一细化,清晰呈现本乡每月非税收入构成。

(三)项目资金管理精细化

对于涉农项目资金,财政所开设专户,实行专户管理、封闭运行、报账支出。制定《项目专项资金报账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和《专项资金工作流程表》,建立《专项资金指标帐》,对资金的拨付程序进行严格的规定,实行资金拨付与项目管理分离,即财政部门管资金、主管部门管项目、行业部门管质量;坚持对项目做到指标单独管理、拨款额度控制、现场勘察监管。从项目启动、进度到竣工验收全程进行监管,并按3∶4∶3的比例进行具体财政专项资金拨付,项目单位开工,预拨30%的启动资金,实施过程中,拨付40%的进度资金,最后,项目主管部门、资金主管部门以及行业主管部门共同到实地验收后,再拨付最后30%的余留资金。

(四)“一卡通”资金管理精细化

对涉农“一卡通”资金管理实行“五个一”管理(即“指标一同下、资金一户管、服务一站办、补助一卡发、收支一本账”)。每年会同相关站(所)对所有补助对象进行上门调查、走访,核对补助对象上年补助资金的领取情况,了解补助对象的身体健康状况,征求补助对象的意见和建议,具体的实施是否符合补贴相关政策等;对享受各项补贴资金的补贴对象实行动态化管理,建立《民政抚恤、社会救济类固定人员管理台帐》、《五保供养人员管理台帐》、《大中型水库移民资金发放管理台帐》、《大中型水库移民基本情况管理台帐》、《农村特困人员救助对象台帐》,并在台帐中粘贴每个受补对象的照片。在资金具体发放过程中,利用已建好的《“一卡通”农户基础信息表》、《一卡通软件对补贴清册》对上报的补助名册和金额进行核对,核对无误后再由财政所提供发放清册给信用社,进行资金的发放;坚持每次补贴发放都在财政所和各行政村进行张贴公示,公布监督举报电话,发动广大群众共同监督,杜绝冒领、套取补贴资金。

(五)单位财务监管精细化

取消乡镇所属预算单位的银行账户和财务核算会计,由财政所统一设立银行账户,对乡镇所属预算单位的财务进行集中核算,实行报账制管理,对单位不合规的收入和支出不予报账,统管会计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提示并提出合理化建议。每季度对各单位财务进行一次清理,审查各项支出报帐手续是否完备,数量、单价、金额、附件是否齐全;督促报帐单位严格执行政府采购制度,属于政府采购范围内的支出必须按政府采购程序办理;检查单位是否存在帐外机动资金的问题;审查往来款项是否真实,防止职工个人长期占用公款和呆帐损失。寓监督于服务中,推行受理一站制、业务限时制、问题提示制三项制度,提高业务处理效率。

三、“湖村模式”的保障机制

“湖村模式”创出了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高效、温馨的基层财政管理与服务新模式,得到了媒体和领导的广泛关注和赞誉,2008年10月14日《中国财经报》进行了长篇报道,财政部谢旭人部长亲切的称之为“守望山乡的稻草人” 。一年来,共有多个省市地区前来参观学习。当我们问及这样精细的工作是如何多年如一日地坚持并落实到位时,湖村乡财政所所长熊俊青略微沉思了一下,回答道,首先作为基层财政工作者,能让党和国家的各项惠农强农政策落实到位,农民每次办事能够满意而归,我们都感觉到工作辛苦一点,也都是值得的,其次是有上级财政部门和财政所制定的相关财政服务理念和制度作保障。

(一)牢固树立一种理念

在工作实践中,以“四心、五多”励志自勉,始终坚持“水平不高多学一点;能力不强多干一点;经验不够多细心一点;业务不熟多问一点;时间不足多延长一点”的服务理念,认真做到“真心投入、热心服务、细心工作、耐心解说”。针对群众需要,乡财政编印了《财政所文明服务指南》,在《指南》中,详细地把服务宗旨、服务目标、服务承诺、文明用语等与办事流程、标准、依据相结合,形成乡财政统一规范服务的标准,进行公开承诺服务。为便于广大群众办事,乡财政还印制了便民服务联系卡,设置了便民服务热线,建立了群众来访登记和回访制度,为广大群众构建了一条很好的服务渠道,赢得百姓的良好口碑。

(二)精心建好一个平台

按照县财政“六个统一”管理要求(即统一规划设计、统一形象标志、统一色调格局、统一岗位设置、统一服务功能、统一硬件配制),建立乡财政惠农服务大厅,以严谨的形象展现风貌。在服务大厅内,将乡财政工作职能、办事流程、岗位分工职责制作上墙公示,把国家各项惠农政策、资金发放情况整理成册备群众查询,使服务大厅成为一个集信息采集、资金发放、政策咨询、补贴查询核对、纳税申报、资金拨付、财务核算和其他有关事项办理于一体的多功能服务大厅。

(三)扎实健全一项制度

通过建立健全乡财政内控制度,以良好的制度来规范工作,切实提升服务发展、服务群众的水平。财政所制定了工作、学习、效能告诫、过错追究等十四项制度,编印了《财政所内部管理手册》,以制度的形式承诺,坚决做到“六个不让”(不让工作在这里延误、不让事情在这里中断、不让差错在手中出现、不让服务对象在这里遭受冷落、不让财政形象在这里受到损害、不让违纪违法行为在身上发生),有效促进了财政所服务水平的提升。

四、“湖村模式”的启示

纵观“湖村模式”所取得的一系列成果,我们不难看出,将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理念引入到基层财政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并以此为标准对日常业务和管理工作进行系统规范与梳理,是符合基层财政发展实际的,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我们认为,在推行乡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还应注重以下问题:

(一)加强资金清理,强化监督职能

财政监督既是乡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是保障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得到全面落实的重要手段。各县级以上财政部门要对所有涉农资金进行全面清理,将其纳入“乡财县代管”管理范畴,形成“一个漏斗向下”的管理模式,全部拨付到乡镇财政所“涉农资金专户”;建议县级以上财政部门统一制定涉农资金发放工作流程,明确规定农户向主管部门申报补贴后,由相关主管部门会同财政所共同参与审核补助对象是否符合相关补助政策,进一步强化乡镇乡财政的事前、事中就地监管职能。

(二)务求实效,加强基础管理工作

“千层之台,始于垒土”?熏乡镇财政基础管理工作是推进乡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基础支撑。当前,重点要加强乡镇财政基础数据的收集整理。要通过数据的收集整理全面掌握各乡镇财政预算收支、资产负债和债务结构、涉农资金落实和乡镇基础信息等情况,动态掌握预算管理单位机构、编制、人员、资产、经费类型等基础数据。要细化工作措施和业务流程,健全完善各项管理内部制度,制定各项切实可行的操作规程,如预算管理、资金管理、资产管理、办理流程、公示公开、服务承诺、首问负责、现实办结、责任追究等规章制度,使工作有章可循,以标准化的流程设计各项乡镇财政业务的管理。

(三)充实人员,夯实基础

建议采取省市县三级投入(5:3:2)方式,达到每个财政所10-15万元,对全省各乡镇财政所办公场所进行硬件改造,并根据当前财政所的工作实际增加各项专项建设经费和业务经费,提高乡镇财政所的基本工作保障,确保财政所在乡镇财政监管中的独立性;加强乡镇财政队伍建设,充实人员力量。协同人事部门,解决每个财政所3个固定的财政系统编制岗位,其他人力空缺可以通过采取外聘、聘请大学生“村官”等方式解决;建立每年一次所长培训、一次分批职员培训的定期培训制度,切实提升乡镇财政干部实际操作能力和政策理论水平。

(四)进一步推进财政信息化建设

近年来,我省财政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与乡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操作实际相联系的软件网络与安全建设还不完备。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解决主要业务系统彼此孤立、信息不共享、缺乏统一平台等问题,加快推进乡镇财政管理信息系统整合和网络化建设,使乡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上水平、增效能。进一步加强金财工程网络建设,逐步将金财工程网络向乡镇财政延伸,并加强网络信息安全保密的制度建设和执行检查力度,建立网络信息安全防护保障体系;强化“一卡通”网络与农民补贴网的对接和融合,实现资源共享,形成一个全国统一的平台,使中央、省、市各级财政部门能在这一平台上共享民生资金发放数据信息,掌握基层实际发放情况。

笔者在调研和写作中,得到了上饶市、上饶县、湖村乡相关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对他们的辛勤劳动,在此表示深深的谢意!对湖村乡财政所的工作团队表示敬意!

参考文献?演

篇5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实行科学化、精细化的必要性

如今,在事业单位财务的管理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科学的管理手段,进行精细化管理。例如:实行精细化的管理措施,做好财务明细,加大财务管理力度等等。

(一)时展的需要

在市场化的竞争环境中,事业单位要想更好地服务于大众,服务于市场经济,切实履行自身的职责,赢得广大人民的信任,为市场经济运行提供一定的保证,需要不断地强化财务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可是如今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方面还存在很多的问题,例如:资产的利用率低,浪费现象严重,管理职责不明确等等。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需要做的便是在实践的过程中,寻求切实可行的措施,进而实现财务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

(二)事业单位自身发展的需要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事业单位的职能不仅是服务人民群众,解决人民群众生活中的问题,它还具有社会评价的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部分事业单位负责评价商品的生产以及消费,保证评价的公共性,为市场规范运行提供一定的保证。然而,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损害了政府的形象。事业单位需要从自身入手,不断实现财务管理的精细化、科学化、透明化,只有这样才会不断的维护好广大人民的利益,赢得广大人民对于政府的信赖,为市场经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当前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事业单位在社会管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可是在如今的发展过程中存在很多的不足,这些不足影响了事业单位的发展,使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受到一定的影响,同样也影响了广大人民群众对于政府的信赖。

(一)财务管理的制度有待于完善

现阶段,很多事业单位在制定自己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时,只有财政部门对开支标准的支出情况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在事业单位内部,很多开支项目都没有相应的标准,在平时开支时,没有一定的章程可以依据,因此,随意性比较大。一些费用,像公务接待费用虽然设定了相应的标准,但是所设定的标准比较低,在实际花费的过程中,部分领导自己增加支出的标准,使财政资金造成很大的浪费。

(二)资产管理有待于强化

对于固定资产,在进行配置时,比较盲目、随意。部分单位没有遵守相关规定,没有结合资产的需求情况,在配置资产时重复性比较强,资产闲置的现象比较严重。一些事业单位在进行资产管理时,随意性比较强,只是在财务部门进行固定资产总账的登记,没有制定具体的明细账目。对于固定资产,没有进行定期的盘点,账务的出账和入账情况不合。一些固定资产已经超过使用的年限,没有进行定期的清理,在进行清理时,没有上报到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国有资产流失的现象比较严重。

(三)财务管理意识相对淡薄

事业单位的资产属于国有资产,很多人就认为国有资产属于国家的资源,可以随意地挥霍,因此,事业单位平时的财务管理缺乏力度。没有配置专门的管理人员,也没有建立明确的奖惩措施,正是因为这样,才导致事业单位内部公有资产随意挪用、贪污的现象时有发生。

三、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

面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我们需要做的便是不断地优化财务管理的措施,实行精细化、科学化的管理手段,只有这样才会不断地保护好公有财产,维护好广大人民的利益,更好的服务于市场经济。

(一)强化财务管理的意识

为了扭转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我们首先应该做的便是不断地强化财务管理的意识。只有从认识上意识到了财务管理的重要性,才会让我们在财务管理的实践过程中把维护公有财产的措施具体落实到行动中来。强化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意识方式、方法有很多,例如:及时地传达上级对于财务管理的指示,制定财务管理的惩罚措施,明确管理人的职责等等。

(二)健全财务管理体制

如今,在市场化的竞争环境中,事业单位也要参与到竞争中来,不过竞争的对象是服务水平之间的比拼。因此,为了更好地维护好广大人民的财产利益,服务于市场经济的发展,我们所要做的便是不断强化财务管理的科学化,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严格落实管理措施,明确管理职责,具体任务落实到人,强化财务管理的意识。对于财务管理的工作人员,需要培养其责任心,对其进行专业培训,增强对财务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只有这样,增强工作人员的财务管理意识,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实现财务管理的科学化,尽可能地减少资源浪费现象的产生。

(三)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精细化

实现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精细化需要我们做的有很多,例如:优化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在资产的购买之前做好详细的调查分析,明确每一笔资产的支付情况,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做好财务明细,定期进行财务抽查,还有要不断地强化财务管理方面的监督。对于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要严格进行分类,如果达到一定的入账价值标准,就必须作为固定的资产入账。此外,设立清查固定资产的小组,对固定资产进行定期的清点。只有这样才会减少每一个环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尽可能地减少浪费、贪污、挪用等现象的发生,为市场经济的发展扫清障碍,使国有资产得到更加合理的利用。

四、结语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实现科学化和精细化,意义重大,它可以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同时增强人们对政府的信任程度。针对当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出现的问题,需要仔细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实现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科学化和精细化。

参考文献

[1]郑凤旺.事业单位资产管理问题浅析[J].财经界,2013(02).

篇6

    财政科学化管理是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积极探索和掌握财政管理的客观规律,按照财政法律法规要求,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和信息技术,管理财政资金,使公共财政资金科学合理配置。

    财政精细化管理,是指树立精益思想和治理理念,运用信息化、专业化和系统化管理技术精确、细致、深入的要求管理财政资金,并建立责任制度和评价机制,促进公共财政管理精细化,提高财政管理的效能。

    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内容包括:财政预算管理,非税收入征缴管理,国库集中支付管理,银行账户管理,财政绩效评价,财政监督检查。

    二、县级财政管理的现状

    近些年来,财政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但财政尤其是财政管理方面仍然存在着不少不容忽视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收入总量轻收入结构。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财政收入总量大幅度攀升,纵向看确实来之不易,令人欣慰,但收入结构很不合理,一方面是税收收入中中央税所占比重较大,地方新增可用财力较少,另一方面是非税收入(尤其是行政收费)占收入比重较大。

    (二)对支出期望值高对收入关注度低。由于收入总量逐年增长,有些部门、乡镇以及少数财政干部,或多或少地认为财政收入盘子大,多支出没有关系,存在着浪费现象,至于收入那就是收入征管部门的事,与己无关。

    (三)财政管理法律意识不强,在实际工作中存在重预算编制轻预算执行,且预算追加频繁,导致预算约束力不强,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益不高。

    (四)财政管理基础工作比较薄弱,专项资金切块管理较多,财政部门往往牵制于相关业务部门,财政性资金使用不够规范。

    三、县级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对策

    (一)细化部门预算编制

    一是在编制形式上,把与财政直接发生经费领拨关系的部门作为预算编制的基础单元,所有收支预算编在一本预算中,由财政统一审核和批复。二是在编制内容上,实行综合财政预算,改变过去预算内外资金管理“两张皮”的做法,将部门所有收支统一纳入部门预算管理,实行综合预算。三是在编制方法上,实行“零基预算”。基本支出实行定员定额管理,专项支出实行项目管理。以各部门人员配备、履行的职责和发展目标等因素为依据,结合财力情况,分轻重缓急,测算安排各部门预算。四是在预算编制程序上,实行“二上二下”,即由财政局提出年度预算控制数下达各单位,各单位申报预算,预算科审核后提出建议,经局长办公会审核后,下发部门(单位)征求意见,各单位正式编列预算报财政局,财政预算经人代会批准后,由市财政局向各部门批复下达预算,并向社会公开预算情况。

    (二)强化预算执行和资金拨付

    预算经一经批准下达后,财政部门应严格按照批准的预算下达资金,不能随意调整预算收支,做到无预算不拨款,并将预算执行情况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三)加大非税收入征缴力度

篇7

一、财务管理精细化的概念

精,就是精益求精,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将事物的主要核心内容提炼出来;细,就是细化,把事物的产生的主要矛盾给细化,而细也是财务管理精细化起点。财务细化就是通过信息化、专业化和系统化的现代科学技术,对每个具体的业务做到有条理,对所产生的每个岗位、每一个经济项目都有相应的规范和工作流程。即对财务管理做到任何一个环节都有相对细致的管理。通过行使财务的监督职能,实现财务管理的零死角,使财务管理活动的价值达到最大化,而起财务管理精细化可以降低文联的财务风险,有效的挖掘文联的增效空间。

二、财务管理精细化的特征

(1)财务管理精细化首先突出的是“精”和“细”,在精细化财务管理的同时,不能把平时日常工作中一些不太重要的关于财务方面的活动给舍弃,在财务管理上,对一些比较主要的财务活动要加大重视程度,但是在一些不显眼的活动上也要兼顾,要客观真实的反映财务活动状况。对于财务精细化管理上要有重点突出,对于账簿的管理和人员的配备要重点关注,对于不是很重要的财务活动管理也要有所关注,不要只是简单核算账目就算了。财务管理上面也要分下主次,否则,浪费了大量的人员不说,而且也不利于内部财务的资源配备。(2)对于财务的管理一定要系统化和科学化,财务管理的系统化是财务管理精细化的保障,财务精细化管理是一个很严密的管理系统,它是由人、设备软件、相关制度组成,缺一不可。建立一个系统化的模式,是财务管理上的一个重要部分,科学化的人员配备,和建议一个科学化的制度,加上相关的设备软件,能更好的保障财务精细化管理的成功实施。(3)财务管理一定要专业化,没有专业化,财务精细化管理也无法实施。首要条件就是在文联中一定要有专业化的人员配备,只有配备具有专业化的高素质人才的队伍,才能实施财务精细化管理。没有配套的设备软件,那么很多信息将无法速度的传递,财务精细化的管理也将因为信息传递的速度过慢而逐渐失败。(4)财务精细化管理一定要有一个科学化的数据,因为不管什么管理系统都有一个科学的数据标准,而且这个数据标准是可以量化的,否则这种标准就没有任何意义。数据化的的运用也是信息化的实施前提,因为现在的信息传递都是以数据位依托的。信息化的实施也是财务精细化管理的重要组成,财务精细化管理要求的就是及时化,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最优的决策,这些都与先进的信息技术无法相离的。

三、财务管理精细化的意义

财务管理精细化是管理财务的基本要求,它可以给文联带来所需要的有效地、可靠的信息,并可以保证文联经营管理进展顺利。而且财务管理精细化可以有效的降低财务风险,有效的挖掘文联的有效的增长空间,财务管理精细化可以有效的反映文联的经营效果。(1)实施财务管理精细化有助于财务改革政务的公开,目前在中国,财务透明是财政改革的必然趋势,要实现财务的公开和透明就要对每一项资金的用途给出充足的说明,在以前的财务管理水平下,很难说清楚资金的运用情况,而对于财务管理的精细化来讲,因为每个人都参与到了其中,大家都知道了资金的运用情况,所以这些要求很容易就能满足。(2)财务管理精细化还能提高财务管理水平,财务管理精细化必须要由专业的人员和专业的设备软件来实现的,实施财务管理精细化让原有的记账核算型转变成经营管理型,由原来的事后静态核算转变成了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核算。而且能让财务管理更好的为文联来服务。这样能让每个财务人员认识到自己在其中的重要性,由此可以更好的提高财务管理的能力。(3)对于实施财务管理精细化可以提高各项财产的使用率,在一起的那种财务管理模式下,财产的使用率很低,而且存在着很多铺张浪费的现象,如果任由这种状况发展下去,那么这个企业会很快的衰败下去甚至消失。财务管理精细化通过对各项预算进行管理,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控制,这样就能有效的杜绝铺张浪费的情况发生,让每一笔资金用到有利于发展的地方,从而创造出最大的价值。

四、财务管理精细化有效实施的措施

(1)要进一步强化文联中财务人员素质,只有高素质的财务人员才能有效的实施财务管理精细化。只有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的道德素质,加强财务工作人员职业责任心,让其认识到自己在岗位上的重要性。还有要规范财务工作人员的工作作风,另外让财务工作人员多多交流。(2)转变所有人的观念,解放思想,提高认识。财务管理精细化能不能有效的开展下去,所有人必须要改变原来老一套的思想观念,提高认识,做到要重视这种模式的开展,而不是只走下形式。财务管理精细化势必要和一些人的个人利益会发生冲突,但这也只是限于小部分人,当所有人员都参与到管理时,整个集体的利益会持续发展壮大下去,那么个人的利益当然也会得到最大化的实现。(3)要加强财务管理中信息化的建设,在当今的市场经济下,信息是最最重要的东西,先进科学的信息化建设是推动整个文联的动力。现在许多的企业和集体多多少少都存在信息失真,信息传递不及时等问题,而面对大量的会计信息,财务部门又往往疲于应付,没发保证会计信息的统计的准确和及时,这样就到了领导者无法做出相对正确的决策。财务管理精细化就是要求财务人员不仅要保证信息的正确率,还要保证信息传递的及时,所以必然要加强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建设中硬件设备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软件设备也不可或缺,要把信息化的内容进行界定,而且要对其流程进行清晰的梳理,明确信息传递的路径、接收、分析等,还要对参与其中的人员进行严格的培训。(4)一定要制定科学的预算定额,就是制定以个标准,不管什么单位或企业,如果在使用经费之前不进行一个有效的预算的话,那么就会有很多人趁机钻空,使得个人经费比公用经费多出很多。上面也说到,要精细到每一个业务活动,精细到每一笔经费的使用上面,这样就不会出现经费使用混乱,也不会出现某些人在这上面浑水摸鱼了。(5)强化监管,提高保障能力。建立同步监督机制。关口前移,同步监管,加强用款计划的管理,实施动态监控,将监督与保障有机的结合,进一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千方百计用好资金,不断优化支出结构,使保障能力和服务指数有了明显提高。强化事前、事中的监督,促进监督与管理的有机结合,既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又要着眼长远、立足当前。

实施财务管理精细化对文联以后的稳定、快速发展提供了优势,不管是什么企业或单位,只有提高了自己的财务管理水平,才能不断的增强自身的综合竞争能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站稳脚步。财务管理精细化也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了很大的改变,只有坚持合理的科学发展观,培养精细化概念,这样就提高企业资金的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进而促进企业的持续、稳定的发展。

参 考 文 献

[1]陈令辉.《财务预算精细化探讨》,《当代经济》.2010(22)

[2]张宝定.《企业精细化管理与财务管理精细化》,《当代经济(下半

月)》2008(11)

[3]王雪梅.新时期企业财务管理创新[J].企业导报.2009(11):92

篇8

一、近几年来城市建设资金管理的现状

近年来特别是2010年以来,在金融危机的压力下,国家投入4万亿,用于扩大内需,有效地拉动了经济增长。各地围绕“保增长、扩内需、促发展”而出台的一系列措施,抓住振兴老工业基地、扩大内需等机遇,大力发展经济加快城市建设。城市建设迈入高峰期。以投资规模大、综合效益高、带有全局性为特点的城建重点工程建设如火如荼、有序推进。城建重点工程政府投资项目涵盖范围之广、建设项目之多、资金投入之大,逐年创下新高。大批重点工程政府投资项目的完成形成了城市亮点,让市民共享到经济发展新成果。

为了推动城建重点工程的顺利进行,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出台了资金管理意见,形成了资金管理机制。以笔者所在的徐州为例,连续四年以市政府1号文件下发城建重点工程计划,侧重点虽然不同,却年年绕不过城建与民生。2006年市政府成立了市城建重点工程办公室,负责建设资金的审核、调度。2008年成立了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办公室,2009年更名为政府投资项目代建中心,负责代建项目的资金运作。在逐步完善现有的资金管理模式下,为解决城市建设所需的资金难题,在筹集城市建设资金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按市场运作方式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大力实施BT等资本运作方式,通过盘活存量土地、实行土地置换等方式,取得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城市建设再投入。同时积极推行代建制,借助于具有投资能力和融资功能的投资主体,依托专业化的管理机构,吸收民间资本参与政府项目建设。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确保工程顺利进行。还以徐州为例,从2008年起徐州市对市本级非经营性政府投资项目,如音乐厅、美术馆、滨湖步行街等项目实施委托代建制。有效地发挥了投资主体资金管理和理财优势,切实做好项目建设过程中的资金安排,大大缓解了政府短期内集中支付的巨大压力。

二、当前城建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伴随着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在建设投资领域,也存在着深层次的矛盾,如建设单位预算编制不规范,资金短缺缺口大,三超现象仍普遍存在等问题。

资金申报不规范,前期准备不及时。个别项目建设工期紧、任务重,再加上新增或变更内容,前期准备往往比较仓促,边立项、边设计、边施工的现象时有发生,造成概算失控,资金计划难以控制。有些项目定价依据偏高,没有完全与市场接轨,个别项目造价把关不严,没有真正体现通过招投标来降低工程造价,极易造成资金的流失。建设单位申请资金时需要报送的工程合同、中标通知书、工程量清单等材料往往准备不齐全,极大地影响了项目审核工作的正常进行。

新增及变更项目资金来源不明确,项目资金得不到及时落实。超盘工程资金缺口仍突出。由于投资环境变化,市场建筑材料上涨、工人工资提升、设计方案变更,使项目投资额不断增加,出现工程超盘现象,这部分资金缺口仍然很大。单位报审时未经明确资金来源也不利于对工程项目建成后的投入与功效进行全面的评估,项目绩效评价不到位。

三、全面推进城建资金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思路清晰、路径明确。一是根据编制的筹资计划全局调度盘活资金存量,尤其是对跨年度工程通盘考虑资金安排,切实提高建设资金的使用效益。二是严格按照下达的资金计划,将城建资金投向园林绿化、环境改善、重大民生等城市功能性、全局性的城建重点工程建设。三是每月在城建重点工程合理建设工期的基础上,科学制订并严格实施分期投资计划和融资计划,每月出具资金使用情况表,加强资金运作和管理。

运作规范,程序严谨。一是规范重点工程项目建设资金的拨付管理。对工程资金不挤不压,严格按照工程计划、工程预算、工程进度、签订合同进行拨款,督促各项配套资金及时到位。二是切实增强城建计划的严肃性。市城建计划编制后,一经市政府审定,要严格执行,不得随意变更。三是深化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确保项目建设资金的安全。

篇9

2、必要性

预算管理精细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预算管理体系的科学化、精细化能够最大限度地促进事业单位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强财务预算管理效率的提升。同时,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定位于服务社会、服务大众的社会目标。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建立健全财务预算管理体系,从预算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的角度着手推动,更能发挥预算精细化所带来的社会效益,从长期来看,科学化、精细化的预算管理也是财政管理高效的内在要求。

二、对全面预算管理精细化的认识

1、全员、全面、全过程

全面预算管理是以单位年度业务计划为基础进行编制的,单位要求各部门各岗位结合岗位职能编制年度工作计划、结合工作计划编制岗位的业务预算编制,最后结合各部门预算编制汇总得到单位的年度预算计划。一方面,这种自下而上、全员覆盖的预算编制办法,使全员参与到各岗位预算编制过程,从而对本岗位的职能定位、工作计划和工作经费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同时,也使得单位的预算编制符合实际业务开展的需要,有利于预算执行力度的提高。另一方面,全面预算管理体系要求预算编制需要考虑单位全部业务计划,考核各业务量和财务数据的合理性,在进行预算编制的同时,充分分析和完善各部门的预算编制科学性、合理性,必要时编制不同的预算数据供领导决策。

2、数据精准,符合实际需求

预算编制的每一个数据应力求精准,减少预算编制与执行的偏差,预算编制时的数据得到要有充分的市场预算分析,包括业务量、市场单价、市场走势预测等因素的考量;通过多种预算编制方法得到数据,尽量避免单一方法或历史经验来评估预算。确保预算数据尽可能准确,设立预算编制误差率控制在5%以内。

3、管理科学化、方式精细化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科目设置细化,实现会计科目与预算科目的无缝对接;这种预算科目设计方式有利于预算编制执行过程的监督和考核,预算执行的可追溯性强,从科目细化上保障了预算编制执行效率。预算模板中应着重增加对重点项目成本费用的专门预算,加强预算管理与业务的紧密性,细化预算管理方式,为预算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奠定基础。同时,预算编制的科目细化与各岗位人员的绩效与预算执行情况挂钩,使得预算管理的责任细化到每一个员工身上,强化预算执行落实到实处。

三、编制精细化科学化预算的思路

1、财务工作理念的转变

随着事业单位财务改革的不断深入,财务预算管理理念也发生了较大的转变。行政事业单位要树立依法理财的法制观念,在单位中制定科学的预算管理、会计核算、资金流出和项目审计的管理制度,形成一套完整、科学、精细化的管理制度,使得财务管理工作能够有章可循。提高事业单位服务意识,加大对创新项目资金的投入和扶持,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改善社会生活环境,提高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使用效率。

2、预算管理制度日趋完善

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其所涉及的各部门预算计划统一纳入到预算编制计划中,在编制预算过程中,需要细化预算所涉及的各个项目,科学合理地进行安排。对于业务部门的预算经费,对各项目的开支设定限额标准,同时规范经费申请的审批标准流程,超过部门预算的款项,通常情况下不给予拨款。项目经费集中支付,便于日常业务往来收支的统一管理,细化项目资金拨款及支付程序,规范日常预算执行过程,逐步建立起更加科学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

3、不断提升财务监督能力

预算管理精细化工作需要各部门的支持和配合,建立监督约束机制,有助于预算管理人员管控各职能部门的财务收支情况。采购部门实施集中采购管理模式,促进物资采购过程的透明化、公开化;资产管理部门建立动态的管理制度,完善资产管理信息系统资料,保障资产数据真实性和可靠性。为了充分发挥财务预算管理的监督职能,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和控制,还需对企业的人员、资金、车辆等物资进行统一的编排和管理,加强对各项财务工作细节做到精细化;同时,还可以加强企业ERP系统的应用程度,促进预算管理精细化信息化。

四、提高预算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的具体措施

1、深化内部控制,推动预算管理精细化

精细化预算管理制度是行政事业单位降本增效、完善内部成本考核机制、建立成本费用与业务绩效结合的有效衔接。探索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与与预算管理有机结合的方法,为单位预算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提高更加详实、准确、全面的基础信息。事业单位应充分重视内部控制与预算管理工作的结合,加强对收支情况的动态管理,部门预算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单位的财务经营情况,也涉及到各岗位人员的工作开展情况,结合内控制度实施预算管理,可以有效节约资金,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推动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执行力度,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2、预算支出制定定额标准,加强预算执行力

对于预算编制的精细化标准,需要每一个项目的资金支出都严格审核。财务预算部门需要制定会议费、办公耗材费、培训费等费用支出定额标准及要求,建立一套强有力的标准化规范化的费用标准管理体系,进而强化预算执行力。建立预算执行岗位责任制,用制度约束岗位预算的执行落实;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对预算执行的监督职能,保证预算能够顺利实施。另外,预算管理可以借助现代化信息化手段,建立健全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预算执行信息的实时反馈,在出现偏差时及时解决,降低资金使用风险,提高预算执行力度,严格管理和控制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外资金。

3、项目经费精细化,强化预算监督

在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的项目经费管理中,需要建立完善的、科学的管理制度,确保项目经费精细化管理。在项目经费政策制定之后,需要结合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业务情况,具体落实项目精细化,保证项目经费管理度落实到项目执行中的各个环节。加强预算监督,保证预算的严肃性。财政部门、审计监察部门应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采购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要求事业单位进行整改,以达到预算管理的目标。事业单位的采购预算在未得到审批之前,严格禁止事业单位提前采购,否则不予报销。因此,只有建立起科学、精细化的预算管理监督机制才能保证预算管理的顺利执行。

4、推进预算绩效考核评价工作

要进行预算管理精细化,还需要优化预算管理绩效考核工作流程,通过制定标准化的工作规范和流程,将预算评价结果有效地应用于组织绩效考核环境,通过对预算执行结果的考核来评价预算执行效果,同时,便于掌握和了解后续业务开展所需的资金支持。预算绩效考核工作有利于岗位职责的细化和明确,加强财务成本费用与业务工作的挂钩,缩小预算编制与实际发生的费用之间的差距,从而加强对成本收支的管控。健全资产管理制度,编制资金优化预算方案,配合组织落实好资源优化配置审核工作,避免发生资金浪费、流失等现象。

5、加强工作人员预算管理意识,拓展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思路

预算的编制与执行工作需要行政事业单位全员共同参与和完成,预算执行效果和效率直接关系到基层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因此,加强财务干部队伍的建设,推进全体员工对全面预算管理的认识和理解,尽可能多地创造机会和条件组织相关部门、人员学习预算管理培训,提高管理者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实施预算管理科学化精细化应该有专业素质较强的财务人才来做好相关工作,加强预算管理者的职业责任心,确保预算管理目标与组织战略目标一致性。部门间人员预算工作的交流沟通和实践操作能力,学习和借鉴其他单位的成功经验,不断提升财务工作人员素质。

篇10

一、财务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的内涵

在既往的工作当中,事业单位所做出的贡献是比较突出的,更是参与到了很多项目的建设之中,为其做出了独特的贡献。在此种条件的影响下,财务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成为了一种必然的趋势,在很多方面所产生的影响也持续的提升。从内涵的层面上来分析,财务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主要是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不可能长久应用传统的方式来完成,势必要紧随社会发展的趋势,将一些新的财务管理理念、新的财务管理方法切实开展,针对自身的工作体系做出良好的改良。所以,在财务管理的科学化层面上,比较注重的内容在于改善固有的不足,健全工作的各个组成部分,形成良性循环。第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在实施过程中,整体上的把控在取得优秀成绩后,细节上的工作就成为了重中之重。财务管理的精细化,目的在于利用先进的财务管理手段,确保各项数据、信息,都能够达到精细的特点,由此可以在长远的发展上,取得更高水平的进步。

二、财务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的特点

以目前的发展来看,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在整体上表现为稳定状态,未出现特别严重的缺失和不足。财务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的开展,在理论上的确可以帮助事业单位走向新的高峰。但是,我们在开展财务管理工作时,必须将客观上的工作作为重点内容来对待,所有的理论都会与客观实践存在一定的差异,把握好这种差异,就等于在财务管理上获得了更大的成功。分析认为,财务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的特点,主要是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科学化的财务管理,会随着影响因素的变化而变化,甚至是对下一个阶段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出预估分析,了解到下一个阶段的工作重点、难点,提前开展把控,确保财务管理能够顺利的执行。第二,精细化的财务管理,在于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将各项数据、信息,能够做出反复核对,确保最终呈交的工作任务,是可以经得住多项审核、多项考验的。

三、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的对策

(一)淞⒖蒲Щ、精细化的管理理念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在实施过程中,即便可以借助一些先进的设备、软件来完成,但是最终的操作,依然要依靠各个岗位的财务人员来实现。在此种情况下,有必要将科学化、精细化的管理理念进行建立,由此可以对将来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帮助。首先,财务管理人员需要接受内部培训,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科学化内涵、精细化特点上,做出深入的了解,这样才有利于在具体工作的执行当中,能够得到一个相对优秀的成果,在工作态度上也是比较明确的,基本上不会因为主观因素的影响,给客观工作的进展造成威胁。其次,在树立管理理念的过程中,应坚持按照正确的理念去执行工作,即便是遭遇到了突发状况,或者是遇到了一些比较棘手的问题,应该是大家共同合作解决,在专业措施、综合措施、协调措施上并行,由此来实现“大事化小”的工作模式,推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持续前进。

(二)制定完善的预算定额,实现预算编制的精细化

事业单位作为国家的重要机构,在每一个城市的工作,都将产生特别大的影响。为此,想要将财务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在实际的推广应用上,取得一个较为优秀的成绩,有必要制定完善的预算定额,同时要积极实现预算编制的精细化。第一,预算定额的制定,主要是为了在现实工作中提供一个较强的管控。国家虽然给事业单位投入的资金较多,每年也有一部分的优惠政策开展,但不能因此在资金花费上造成浪费现象,更加不能出现冗费的问题。预算定额在制定的过程中,要在多个层面上投入努力,观察预算定额是否需要调整,是否需要设定两种方案。第二,预算编制的精细化开展,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有些事业单位对精细化的理解存在偏差,以至于在预算编制的过程中,造成了很大的数据混乱、信息混乱情况,不仅对长久的工作构成威胁,对现下的工作也造成了很大的负面作用。第三,预算定额的实施,预算编制的精细化,两者应该是进行互相参考的,要将工作方案达到“一脉相承”的特点,否则很容易在内部的财务管理上,形成较大的矛盾与冲突。

(三)着力实现预算批复精细化

篇11

随着市场经济制度的不断完善,事业单位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加上事业单位改革力度不断加大,出现了公共性事业单位与盈利性事业单位等不同的性质划分,原有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制已不能适应新时代的需求,表现出明显的滞后性。为推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改革与完善,国家出台新《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提出新的要求。在此背景下,有必要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进行改革和创新,使财务管理更加科学化、精细化。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精细化、科学化概述

1.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精细化、科学化的内涵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科学化主要是指按照科学的管理方式,在兼顾事业单位性质和特征的基础上,并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系与现在的财务管理模式相结合,建立科学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系。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精细化是指在财务管理过程中事业单位树立精益求精的思想和理念,使用专业化、数据化、系统化以及信息化的管理技术和方法,不断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和评价机制,实现精确和精细的财务管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精细化与科学化密不可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科学化是财务管理精细化的目标,精细化是实现科学化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2.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精细化的体现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精细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专业化,对于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应该由专门的财务人员进行管理,建立管理分工的专业化管理制度,这能够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精细化的实现提供重要的基础和前提条件。(2)系统化,财务管理工作涉及事业单位工作的方方面面,内容十分复杂,要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性以及精细化程度,就要将财务管理系统化。(3)数据化,数据是财务管理工作的直接对象和基础,只有将事业单位的各项活动通过数据资料来反映,才能有效管理和权衡财务工作。(4)信息化,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为财务管理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持,加快财务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已成为大势所趋,有利于进一步实现企业发展的科学化和精细化。

三、行政事业单位实现财务管理的精细化、科学化的重要性

1.精细化、科学化管理可以促进绩效政府的建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着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十一五”规划为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明确了方向,目前,政府职能转变不彻底,权责不明确、部门办事效率低下以及奢侈浪费现象普遍存在,建立决策科学、权责对等、分工合理、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绩效型政府已经迫在眉睫。而只有加快实施精细化管理,才能有效提高行政效率,充分适应政府管理机能的转变。

2.精细化、科学化管理有利于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益

当前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使用效益较低,损失浪费现象严重。比如预算执行率不高、结余资金规模过大、固定资产管理混乱、资产配置不合理、对外投资效益低下等,需要尽快实施精细化管理,才能有效堵塞管理漏洞,夯实管理基础,精化管理环节,提高国有资产和国有资源的使用效益。

四、行政事业单位实现财务管理的精细化、科学化的措施

1.树立科学化和精细化管理的观念

思想观念决定着行为方式,事业单位要想实现财务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和精细化,就必须要树立起科学化和精细化的管理理念。因此,事业单位的领导干部必须发挥带头的作用,积极学习财政部提出的财务管理科学化和精细化的各项要求,明确财务管理科学化和精细化的概念和内涵,将新准则运用于企业的实际工作中,加快实现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改革。加强科学化和精细化管理意识,对实现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科学化和精细化必不可少,也是至关重要的第一步。因此,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必须培养科学化和精细化的管理意识,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科学化和精细化管理水平,真正意义上促进财务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和精细化的改革。

2.实施全面预算管理

预算管理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事业单位强化财务控制的有效手段。所以,事业单位应从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分析、预算调整等方面着手,实施精细化预算管理。首先,科学编制事业单位预算。在预算编制之前,编制人员要深入各部门进行调查,了解和预测各部门的经费使用情况。在预算编制时,认真分析确定本单位的项目预算金额,对办公费、差旅费等日常公用费用按照人员测算人均定额,确保单位收支预算与实际情况相符。其次,强化预算执行控制。事业单位要以经批复的预算项目文本为依据,严格执行预算,重视预算事中、事后监督。再次,预算执行结果与部门年度考核挂钩,健全预算执行考核制度,明确考核指标、内容,并根据考核结果落实相应的奖惩措施。

3.固定资产核算科学化

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规定:固定资产只核算账面价值,不计提折旧,通过“计提专用基金一一修购基金”对固定资产维护和修理进行账务处理。这就导致事业单位的资产负债表仅能反映固定资产原值,而无法体现固定资产价值的折损情况,易发生固定资产价值虚增。同时,事业单位将购置固定资产发生的费用全部列入当期支出,违背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的划分原则,降低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因此,必须改进固定资产核算制度,实现固定资产核算科学化,保证会计报表的真实性。固定资产的科学化可以通过以下方面来进行,比如增设“累计折旧”会计科目,将其作为固定资产的抵减项目。

4.推动收入管理精细化

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逐渐深入,一些事业单位已经成为自收自支单位,虽然国家在事业单位改革当中,意图将这些事业单位改制成公共服务企业,但是从目前来看,这一改革目标的实现难度比较大。因此,当前在财务管理改革当中,要将收入管理精细化作为一项重要目标。这一方面,事业单位应该明确收入范围、项目的基础上,建立完善的收入台账,对所有收入进行分科目管理,所有收入要存入指定的管理账户,对资金按照国家事业单位收入分配要求进行统一的分配管理,事业单位对本年度内的收入没有支配权。另一方面,国家对于事业单位收入要采取国库集中支付,利用统一支付减少事业单位的收入管理权,避免成本支出与收入的混乱对财务管理的不良影响。

五、总结

总之,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事业单位内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使得事业单位原有的财务管理模式已经难以适应事业单位改革发展的需要。为此,必须推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实现科学化、精细化管理阶段,不断改进和完善预算管理、成本核算、固定资产核算、收支管理等财务管理内容,从而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杨国瑞.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J].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8,07:21-22.

[2]王雪莲.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应用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方法研究[J]. 国际商务财会,2012,11:39-41.

篇12

一、推进精细化管理水平是包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包钢经过50多年的发展建设,已形成钢铁、稀土、矿业、非钢等四大产业板块,进入了千万吨级钢铁行业。当前,由于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世界经济增长放缓,需求有所减弱,初级产品价格暴涨,全球性通货膨胀压力增大;国内钢铁行业产能过剩、产业整合加剧,房地产调控,节能减排等,使我国钢铁企业正在遭受成本上涨,利润率下降的压力。包钢在规模上已经没有明显的优势,在产品、技术装备、节能减排新技术应用和收入水平上,也与行业先进水平有很大的差距。降本增效、扭亏为盈,成为包钢工作的重中之重。

包钢要开创科学发展的新局面,就要以科学发展观来指导、推进包钢的精细化管理水平,适应激烈竞争环境,增加竞争力、超越自我,实现速度、质量和效益的统一,实现包钢又好又快的发展。

二、精细化管理的内涵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是以最经济的管理方式获取最大的效益,达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它通过规则的系统化和细化,运用程序化、数据化和信息化的手段,使组织管理各单元精确、高效、协同、持续运行。

企业精细化管理,是企业为适应集约化和规模化生产方式建立的一种精细化管理模式。

三、包钢实施精细化管理应遵循的方法

伴随着钢铁行业的高速发展,包钢在强化内部管理上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企业体制及历史原因,在管理制度上仍落后于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管理水平与世界及国内先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表现在企业资源不能得到合理配置,协同效应不能充分发挥,企业经济效益不能达到最大化,企业竞争优势不强。

包钢要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必须运用系统的方法,从更新观念、提高标准化程度、优化运营流程方面入手,重在提高企业的执行力。

(一) 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加强有助于精细化管理的企业文化建设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管理理念的变革,是由过去的粗放型管理向集约化管理,由传统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的转变。要推行之,必须先从思想意识上做起,打破常规及思维定势,以批判性思维从一点一滴的细节入手。摒弃传统的粗放式管理模式,把提高管理效能作为管理创新的基本目标,用具体、明确的量化标准,取代笼统、模糊的管理要求。既要解决结构调整、突出核心竞争力等关乎企业发展大局的战略性问题,又要从成本控制、流程改造、财务核算、人员管理等各个方面全方位地审视和分析,用制度化、规范化来协调管理中的问题,以解决中国式管理中“管”多“理”少、“人治”大于一切的弊病。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将精细管理思想和作风贯穿于企业所有工作环节的全面管理模式,这种模式必须将精细化管理工作向工作态度、工作方式、职业素质、职业首先等深层次方面发展。为配合这种发展,管理者应加强有助于精细化管理的企业文化建设,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把精细化管理思想渗透到职工的心理,化作企业及职工的精神风貌,并体现在企业的作为和职工的行动上。

(二)落实“四化”管理

包钢要获得更高的效率,更多的效益,必须做好“四化”管理,即以专业化为前提、系统化为保证、数据化为标准、信息化为手段,推进精细化管理。

1. 专业化

专业化是精细化的前提,做专才能做精。在产品严重同质化的情况下,只有把产品或服务打造成“精品”,才能被客户欣赏和接受,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太钢的发展战略就是专业化的体现。“九五”末期,太钢钢产量被挤出“十大钢”行列,不锈钢产量始终未超过10万吨,质量、技术也都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不锈钢收入仅占其销售收入的10%左右。面对差距,太钢着手调整发展战略,决定舍弃普通钢,走重点发展不锈钢的专业化发展之路。现在,太钢已形成年产300万吨不锈钢的能力,成为全球产能量大、工艺技术先进的不锈钢企业。

专业化,体现的是一种企业的战略选择。只有实行专业化,企业才可以集中有效的资源,打造核心竞争力。目前,包钢无论是在资金,还是在技术和人力方面都缺乏足够的优势,因此只有把有限的资源集中在专业的领域内,才有可能创造出更大地相对优势。

2. 系统化

精细化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用系统、全面的观点,建立一套以目标为导向、制度作保证、文化为灵魂的组织系统,实现企业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和企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钢铁行业是典型的流程制造业,资源密集、能耗密集、制造流程工序多、结构复杂。要通过精细化管理整合企业内部各流程,实现优势互补,降低企业总成本、提高顾客服务水平,进而提高市场竞争力。打破部分分割、粗放式管理的做法,从总成本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察企业的经营效果,而不是片面地追求某个功能的优化。认真考虑整体流程的各个衔接点、流程的配合,不仅保证终端产品的质量,更关注整个生产环节的完好率、成本控制、生产工艺的不断改造与创新等等。

3.数据化

数据化是一种量化标准,包括产品标准、工艺保证标准、作业消耗、作业质量标准等。要改变经验式的管理模式,必须将量化标准渗入管理的各个环节,以量化的数据作为提出问题的依据、分析判断的基础、考察评估的尺度,使无形的管理变成有形的管理;利用量化的数据规范管理者的行为,并对管理进程进行导引、调节、控制,从而便于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矫正管理行为。

我国企业的管理者往往善于文学表达,不习惯数理思维,因此在管理工具和数据分析工具的使用上存在较大不足,管理粗放就难以避免。同时,国内很多企业应用ERP的失败原因,除了与企业的管理方法、模式、业务流程、过程控制、人员素质等各个方面有关外,基础数据的欠缺和不准确也是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4 .信息化

信息化是一种高效执行的手段,它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解决了决策与调度的高效化,沟通与控制的实时化,存储与检索的条理化等问题。在新经济时代,决定企业优势差异的不仅是企业内部资源的利用效率,更重要的是企业经营者对环境变化的感知能力和企业的响应速度。决定这种速度的主要因素是企业的信息化程度。

精细的管理是标准化的管理,程序化的管理。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精细化管理是对传统企业经营模式、经营方式、经营思维的又一次革命。应用信息技术,进行信息化建设已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最终选择,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起码条件,也是企业经营现代化的主要标准。沃尔玛在全球4000多个店铺都装有卫星接收器,每一个消费在其任何一个连锁店进行交易时,购物品牌、数量、规格、消费总额等一系列数据都记录下来,并迅速传送到企业的信息动态分析系统。沃尔玛的信息化管理,使其2007年营收总额登上了美国乃至世界企业的第一把交椅。

(三)全方位提升企业的执行力

不折不扣地执行是实现精细化管理的重要途径,企业有无执行力是精细化管理所面临的最大挑战。执行不力说到底是控制不力。控制的精密程度、有效性和严格性,是企业管理水平好坏的最主要标志。细密有效的反馈,严格的监控是执行精细化管理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正如哈佛大学著名学者科特教授所说:“管理的中心内容是控制。”要提升企业的执行力,实现有效控制,一是要建立多层级、多回路的检查、监督和反馈调节系统;二是监控范围要全面覆盖各个层面、各环节、各事项,彻底消灭管理死角;三是实行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控制;四是缩短反馈间隔,保证系统的适时纠偏和瞬间调节;五是控制系统是具有明显的前瞻性和预警性。这种意识要普及到全体员工,使人人都注意从过程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解决趋向性的小问题,引起警觉,从而带动一批问题的解决。

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包钢精细化管理水平是时展的要求,应从理念、制度、管理和科技创新,持续改进、不断提高,逐渐形成精细化管理的长效机制,做到既要重点突破,又要长期培养,使精细化管理步步为营,真正实现包钢的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曦,盛松梅.公司形势任务通报会情况说明 [N] . 包钢日报,

2010-6-9.

[2]汪中央,吴宏彪,刘兴旺. 精细化管理[M] . 北京,新华出版

篇13

一是全局观念。坚决贯彻中、省方针政策和对审计工作的各项要求,自觉服从、主动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围绕中心开展审计管理,加强与相关部门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发挥整体效能。二是法治观念。将依法审计作为全部审计工作的灵魂,严格按照审计法规设定的权力范围、确立的原则行使国家权力。全方位掌握审计法规知识,把握审计法规精神,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审计制度,加强审计执法,强化审计监督。三是创新观念。坚持从时代要求和审计发展需要出发,不断分析新情况、总结新经验、解决新问题,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推进审计管理科学化精细化。四是效率观念。围绕审计目标,运用可行有效方式方法,提高审计资源使用效益,加强管理绩效评价。五是服务观念。结合被审计单位情况,促进审计管理与审计服务有机结合,在强化审计管理中提高审计服务水平,在优化审计服务中促进审计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六是责任意识。审计人员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增强使命感,毫不含糊地担起审计责任,认真细致地从事审计工作。审计部门要强化责任追究,落实各项管理规定。以上观念构成现代审计管理理念的有机整体,互相联系、互为补充。组织实施审计工作都应按上述观念的要求进行全面权衡和综合判断。/

二、优化审计管理的协调性

协调是审计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系统工程得以存在的基础,是审计管理的中心。应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审计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国家审计各级机关发展、国家审计与社会审计内部审计发展、审计业务工作与审计综合工作发展,充分调动方方面面积极性。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审计人员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审计部门要确立清晰的职位层次顺序,流畅的“意见沟通”管道,有效的协调合作关系,努力培育和谐一致的精神,使审计机构之间、审计人之间、审计工作各种劳动形态之间密切协作、相互配合,合作完成共同的审计任务。做到审计人员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协调一致,审计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协调一致,审计质量与审计数量协调一致,审计近期任务与长远任务协调一致,人员结构、层次结构成比例,本文由收集整理资源相匹配,全面推进审计业务建设、党的建设和文化建设,促进审计事业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审计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相协调,保证审计人员在良好的审计环境中工作,每项审计活动都能收到好的效果,审计事业永续发展。//html/lunwenzhidao/kaitibaogao/

三、强化规范管理制度基础上的执行力

管理制度具有长期性、根本性、稳定性。应将审计管理的有效做法,通过建立和完善制度的方式稳定下来,使各项审计工作有章可循,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要围绕监督权力,紧扣监督职责,做到审计前锁住权力在哪里;审计中关注职责履行;审计后聚焦责任和后果影响,为推进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服务。必须根据发展变化,不断规范管理制度,始终反映规律、切合实际,层次分明、位阶有序,体系完整、结构合理,前后衔接、规范协调,体现先进性、公平性、合理性和可行性。坚持普法,培养忠于法规、遵守法规、维护法规、执行法规的意识,依法治审、依法执政、依法自律。严格以法定权力范围、原则,行使审计权;按法规的逻辑,观察、分析、解决项目审计中的问题。把合乎法规作为思考问题的前提,发挥管理制度在审计过程中,促进和调动积极因素,制约和限制消极因素的作用。严格执行审计项目成本预算,细化其时间、人力、资金等成本项目,提高效率,争取以最低综合审计成本,取得最大综合审计效益。管理者在带头遵守管理制度、依靠人格魅力示范引导的基础上,应运用组织、协调、指挥的方法,逐步走完计划、布置、检查、落实、考核、总结的管理操作全程,增强管理制度执行力,形成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如山、良性的民主与约束环境。/

四、注重用程序化标准化推进科学化精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