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防治病虫害的方法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防治病虫害的方法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防治病虫害的方法

篇1

1、预防措施:要严格履行苗木检疫,在造林购苗时发现有虫瘿的苗木要及时选出、杀死越冬幼虫,杜绝其传播蔓延。

2、防治方法:秋冬季剪除有越冬幼虫的枝条,集中烧毁消灭虫源。在5月中旬成虫出现初期,喷洒绿色威雷药剂100~150倍液防治,具有良好的效果。涂白:用生石灰10份,硫磺粉1份、食盐0.2份、牛胶(预气热水融化)0.2份,水30~40份,加敌百虫0.2份,凋成涂门剂。涂在树干下部离地2米范围内,不涂漏。

二、黄刺蛾虫害防治法

主要以幼虫为害,幼虫食性较杂,七月中旬幼虫出现,小幼虫只吃叶肉,4龄幼虫取食全叶,严重时仅剩叶柄和主脉。

1、预防措施:造林要选择无病虫害苗木和良种壮苗,购苗造林时发现有带虫茧的苗木,及时将虫茧摘掉击碎,加强营林措施,提高林木抗病虫害的能力。

2、防治方法:黄刺蛾以虫茧越冬,越冬期长达7个月,根据越冬时间长的生活习性,可采取利用秋冬季采虫茧深埋或现场击碎的方法,可有效地减少虫口密度,在幼虫期(七月下旬)可使用1.2%苦,烟乳油稀释800~1000倍喷雾防治。

三、黑绒金龟等食叶害虫防治法

杨树截干苗秋季造林是目前林业生产中效果较好的要领,但是由于正在春季萌芽期受黑绒金龟等食叶害虫为害,严重影响了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

防治要领:正在春季苗木萌动前4月上旬左右,用东西把新植苗相近培土撤失,露出2厘米左右的根部,把预制的长14厘米、径7厘米左右的塑料袋套上,袋口覆土压实。待相近草木变绿时,害虫可取食动物添加,杨树幼树长出2~3片叶子后,及时撤去套袋。这种要领基本上可以躲过害虫集中危害。

四、病害防治法

1、发生原因

近几年,周边地区杨树新造林病害发生严重,成活率较低,有的地块甚至全军覆灭。通过对近20余个苗圃近10万株杨树苗和部分新造林的调查发现,造成杨树新造林发病、死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密度过大。绝大多数农户没有按标准化育苗操作规程育苗。由于近几年杨树苗木价格持高不下,一些苗圃和育苗户为了追求一时的经济利益,加大育苗密度,扦插密度超过规定标准的2倍以上,达9.0~10.5万株/hm2,有的甚至还多,造成苗木抗病性降低。

(2)未选择优良种条。大部分苗户没有按照要求选择良种壮苗作为种条来繁殖苗木,而是采用留床苗和买剩下的瘦弱苗,以及平茬剪下的插条作为种条来培育苗木;再加上苗圃管理粗放,没有按照育苗技术要求进行科学施肥、灌水、除草、治病除虫等,使苗圃内病原菌微生物长期积累、存活,这样一旦苗木的抵抗性降低,极易发生病害。

2、防治对策

(1)最好在冬季将圃地深翻晾晒,春季育苗前(2月份)施土杂肥75m3/hm2、甲拌磷120kg/hm2、硫酸亚铁150~225kg/hm2,整地作床后育苗。

(2)避免重茬。对同-苗圃地最好不要连年培育同一品种的树苗,将深根性树种与浅根性树种、落叶树种与常绿树种每隔2年相互轮作1次。

(3)应选择优良粗壮的插条作为种条,避免使用瘦弱苗、带病虫种苗作为种条来培育苗木,这样可以培育出健壮的苗木,提高苗木的抗病虫害能力。

(4)苗木密度要合理,培育苗木技术要规范。

(5)插穗在扦插前,要用50%多菌灵+75%百菌清1 000倍液或50%多菌灵+40%拌种双1 000倍液浸泡2h后再行扦插。在生长季节从6月中下旬开始,每隔15d喷50%多菌灵或75%百菌清、50%退菌特8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1 000倍液,连喷3遍,可起到防病、治病效果。

3、例:青杨叶锈病的防治法

篇2

植物检疫的方法

植物检疫是为了防止人为的传播植物危险性病虫,保护本国、本地区农业生产和农业生态系的安全,服务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因而,要通过严格的植物检疫措施以延缓或杜绝外来生物入侵和扩散。

2.农业防治的具体内容

2.1预防水稻病虫害的基本方法

水稻病虫害的防治要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实现水稻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田生态安全的防治目标。种子处理 首先要选择抗性良种,这是预防病虫害的最有效途径。第二,品种要常更新,防止长期种植某一品种使该品种抗性降低而导致病害流行。第三,进行种子消毒,可选用浸种灵浸种消毒,能有效预防恶苗病、稻瘟病、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等传染病害。

2.2适当改进耕作、栽培技术

要适当的对原有的耕地技术进行改进,提高广大农民对科学种植的认识。改善栽培技术,提高创新能力,病害的发生不仅会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甚至会给人们带来生命的威胁。病害的问题其实是可以预防并消除的,可以通过优化量管理体系、加强对于过程的监督来保证。要严格遵守种植的步骤与技术的规范性。

2.3选择适时播种,改进播种方法

在种植前要对土壤、气候、以及地质条件做好相关的研究,确保适合水稻的生长。要改进播种方式来达到避免病害的发生,在原有的播种方式上进行优化改进。提高相关技术人员的知识水平,同时提高每一位种植人员的技术水平,使其以饱满的热情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播种的时间也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这样才能使水稻的生长更加的健康。

2.4加强建立无病留种田,这样可以减少初侵染源

烧毁病稻草可减轻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的发生,春耕浇水时打捞浪渣,可以消灭纹枯病菌核,病少初侵染源。冬季深耕翻土,深水泡田能使在土壤中越冬的螟虫大部分死亡,降低来年基数。

2.5要注意加强肥水管理

适施N肥,增施P、K肥,能增强水稻的抗病性,一般要求底肥要足、剧巴要早,以减轻稻瘟病、纹枯病、稻飞虱等病虫为害。配施适量硅元素,增强稻株的抗性。患有稻瘟病、纹枯病、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等病害的稻草不能用来还田。

秧苗期防止淹苗,大田期不串灌、漫灌是预防白叶枯病传播蔓延的主要措施。要适时适度烤田,干干湿湿,可抑制纹枯病病情垂直扩展。成熟期不宜过早断水,可减轻穗瘟、稻飞虱等病虫为害。春季,一般在3月下旬灌水沤田10d左右,可有效降低稻螟虫的越冬虫源。

3.关于生物防治的具体内容

就是利用微生物或生物代谢物、天敌昆虫、菌体达到以虫治虫,以菌治虫,以菌治菌的目的。它具有高度选择性,对人、畜和有益生物及农作物较为安全,不污染环境,对病虫发生有较长期抑制作用等优点。

3.1采取以虫治虫的方法

利用寄生蜂(稻螟赤眼蜂、螟黄黑卵峰、稻虱缨小蜂、自足扁股小蜂、绒茧蜂、稻纵卷叶绒茧蜂等)。利用农田蜘蛛(小黑蛛、日本长脚蛛、卷叶刺足蛛、拟环纹狼蛛、水狼蛛、三突花蛛等)。

3.2采取以微生物治虫的方法

目前应用较多的有杀螟杆菌、杀虫细菌、青虫菌、苏云金杆菌、白僵菌等。

3.3采取两栖动物治虫的方法以及微生物治病

可以采取两栖动物治虫的方法以及微生物治病,如蛙类、蟾蜍等。利用它们吃虫子的天性对水稻的病虫害进行保护是最天然的方法。既降低了成本,而且对环境的破换程度也降到了最低。我们还可以用微生物的办法去预防水稻病虫害的发生,例如目前生产上应用的井岗霉素治纹枯病。

4.物理防治的具体内容

应用各种物理因子如光、电、温、湿度和机械设备来防治害虫的方法,称为物理机械方法。防治水稻虫害比较有效的物理方法就是大面积推广应用频振式杀虫灯。频振式杀虫灯根据害虫的趋光性,用光源20瓦的黑光灯,波长为3650埃,灯四周加高压电网,能有效诱杀水稻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试验证明,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二化螟,在一个代次,平均诱杀二化螟成虫432头。

人工机械捕杀,当害虫发生面积不大,不适于采用其他防治措施时,应当进行人工捕杀。利用灯光诱杀害虫,很多夜间活动的昆虫具有趋光性,可用各种诱虫灯进行诱杀害虫,如稻飞虱。及时处理病谷、病稻草,不在田块附近堆积病稻草。

5.化学防治的具体内容

水稻病虫害的防治工作还可以使用农药防治的方法。所有使用的农药都必须经过农业部门药检定所登记。严禁使用未取得登记和没有生产许可证的农药,以及无厂名、无药名、无说明的伪劣农药。要尽可能选用无毒、无残留或低毒、低残留的药。提高水稻的质量,安全,保证人民食品安全的利益。

化学防治就是选用化学药剂来直接消灭害虫,是防治水稻病虫害的一个重要手段,它具有作用快,效果好,使用方便等优点,但是单纯地使用化学防治水稻病虫害只能取到救急作用,不能创造阻碍病虫害大量发生的条件,而且会导致成本较高,病虫害对药物产生抗药性,引起病虫害再次猖獗,造成残毒危害等缺点。因此科学的药剂防治是解决病虫危害最有效手段。

5.1要学会对症下药,适时施药,合理用药

每次施药前应当根据当地的植保部门提供的时间和配方进行施药,才能很好地防治各种病虫害。根据我区的病虫发生情况对水稻的几种主要病虫害提出合适的施药时间和适用防治药,如二化螟:大田期秧田每亩有卵500块,大田穴枯鞘率达0.5%以上时用50%杀虫双100g或90%杀虫单50g兑水40~50kg喷雾。稻飞虱:水稻分蘖未期至孕穗前期,百穴有虫500头,用25%扑虱灵25~30g或10%11比虫啉20g兑水30~40kg喷雾。

5.2必须坚持使用无公害农药

尽量避免使用剧毒、高毒农药。宜选用BT及其复配剂,杀虫单,杀虫双、锐劲特等防治水稻螟虫、稻纵卷叶螟;三环唑及其复配剂防治稻瘟病;井冈霉素防治纹枯病;比虫啉、扑虱灵防治稻飞虱。稻田严禁使用对天敌和水生动物杀伤力较强的菊酯类农药,慎用有机磷类高毒农药,大部分有机磷农药已被禁止使用,在我地使用较普遍的50%甲胺磷从2007年起也将被禁止使用。

篇3

一、园林病虫害防治与苗圃地

城市各种园林绿地的苗木主要来源于园林苗圃,所以园林苗圃病虫害的防治直接关系到园林苗木的质量,关系到园林绿地景观的效果,关系园林植物后期的养护以及整个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病虫害防治问题。在苗圃病虫害防治方面可以做到两个方面。

(一)要从苗圃的卫生状况入手,苗圃的卫生是减少病虫害侵染的重要措施。其主要工作如下:苗圃地中病残体要及时收集,并加以处理,深埋或化学药剂处理。生长季节中要及时摘除有病枝叶,拔出病株,并对病土进行处理。园艺操作过程中要避免重复浸染,如摘心、切花是一定要防止工具和人对病害的传带。温室中的有病土壤及有病盆钵在未处理前不可能继续使用,在无土栽培时,被污染的培养液要及时清除,不得继续使用。在栽植苗木前进行深耕改土,耕翻后经过暴晒、土壤消毒后,可杀灭部分虫害。

(二)把好苗木的进出,严禁带有病虫害的苗木进入苗圃和销出。在苗圃里配备专门的园林病虫害的技术人员,在苗木进出时进行严格的检验,防治带有病虫害的苗木直接进入苗圃造成病虫害的交叉感染。同时在苗木出圃时也要进行严格的检疫,禁止带有病虫害的苗木流入城市园林绿地。若确实急需的苗木检疫出病虫害后也要经过处理病虫害后方可进出苗圃。

二、园林病虫害防治与植物检验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进口的、外地的花卉苗木源源不断流入本地,病虫害也会随之混入,爆发了大面积的病虫害,如:百锈病、樱花细菌根病菌由日本传入我国,给许多园林风景区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因此对这些苗木必须进行严格检查,禁止带有病菌和虫害的花卉及其繁殖材料输入,防止病虫害分布区域的扩大和危险性病虫害的传播。这就要求遵守并严格执行植物检疫制度,防止新的病虫害的传播蔓延。

园林植物检疫的主要任务由三个方面:

(一)禁止危险性病虫害随着植物及产品由国外传入它不能传到无病区,并在检疫和由国内输出。

(二)将在国内局部地区的危险性病虫害封锁,分区把它消灭。

(三)当危险性病虫害侵入新地区时,应及时采取彻地消灭的措施。

目前,我国以颁布的与观赏植物有关的进口检疫对象(病害)由:柑橘溃疡病、桑萎缩病、苹果锈果病、柑橘黄梢病等。经检疫,如果发现由检疫对象应进行检疫处理。

三、园林病虫害防治与园林绿地施工

园林绿地施工是园林苗木进入城市绿地的最后一道关口,因此我们在这个环节也要重视园林病虫害的防治,为整个城市系统病虫害的防治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防治因为种植了外来引进的带有病虫害园林树木花卉,造成病虫害的感染;同时也要注重当地病虫害对新种植苗木的危害,提高苗木的成活率。进购种植苗木前要严格检查苗木的植物检疫报告,没有检疫合格报告的苗木不能进入种植现场。如果发现购买苗木带有病虫害且不严重,但又急需时要对苗木进行病虫害处理后方可进行种植。带有严重病虫害的苗木应就地销毁,防治造成交叉感染,危害其它苗木。种植苗木前要对基地土壤进行消毒处理,深耕改土、耕翻后经过暴晒杀死部分病虫害。给苗木创造一个好的生长条件,增强其抵抗病虫害的能力。

四、园林病虫害防治与后期养护管理

园林植物养护管理包括以下内容:科学施肥;合理浇水;松土除草;合理整形修剪,以保持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并结合修剪,清除病虫枝叶;做好绿地卫生,清除病株残体,减少侵染来源;对草坪、草花等进行合理轮作;结合翻地消灭越冬虫害等。同时做好园林病虫害的监控工作,在各个季节都有相应的易于爆发的病虫害,我们只有做好预防监控,掌握病虫害的流行区域和时间做好预防措施降低病虫害的大面积发生的机率。在治理病虫害时要采取多种治理方法相结合,如: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微生物防治、物理机械防治等。根据不同病虫害和园林植物的特点采用各自相应的治理办法。例如:在古树的病害治理种常用物理机械的方法尽是治理,避免了化学药物对古树的危害。

五、常见园林病虫害防治的方法

1、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是用化学农药防治植物病虫害的方法,化学防治作用迅速、效果显著,使用方便、适用范围广,现已广泛应用。这种办法是应用有毒物质千扰有害生物的生理过程,从而将有害生物杀死、阻碍物质如抗菌素可阻止侵染物的扩展。排斥物质可影响害虫的感官,如散布难闻的物质。

2、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具有许多优于化学防治的特点,如对人畜安全,不污染环境,不产生抗性,且由于参与了生态调控能起到保护生态平衡、持续控制病虫害的作用。其缺点是防治效果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作用不如化学防治速效,人工培养有益生物的技术难度较高,能用于大量释放的天敌种类不多等。总的来说,运用生物防治进行生态调控是园林病虫害防治的发展方向,在园林病虫害可持续控制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在园林病虫害防治上应用较广的生物产品有细菌类的苏云金杆菌、白僵菌、管氏肿腿峰、周氏啮小蜂、阿维菌素、浏阳霉素、井岗霉素、烟参碱等。

3、微生物防治

微生物防治主要是通过某种特定的微生物侵入病虫害体,杀死或抑制其生长发育。紫云金芽孢杆菌是一种相当有效的防治虫害的微生物它只对蝶类(鳞翅目)的幼虫有致病效用。这种微生物能产生一种在幼虫肠内溶解毒素,是适用于约150种鳞翅目幼虫的特有的肠毒剂。在欧洲、美国和苏联的林区,已成功地用于防治15种主要鳞翅目害虫,包括落叶松毛虫、栋绿卷蛾、松带蛾和落叶松线小卷蛾。这种菌剂可从飞机上喷洒,对其他生物体没有毒害作用。

4、物理防治

篇4

目前我国草莓生产面积约7万hm2,面积居世界第1位,其中主要产地分布在辽宁、河北、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等东部沿海地区。草莓的无公害化管理,首先应该解放传统的见病治病、以药治病的观念,立足于看环境、看天气、看营养、看长势、看侵染期防病,以生物农药为主,化学农药为辅[1-4];以诱抗为伴的生理、物理、生态管理手段才是根本的解决途径。

1草莓白粉病

病原菌为单囊壳属,借助气流或雨水扩散,发病最适温25~30℃,病原菌会感染多种作物,已经普遍对三唑酮类农药产生了抗性。坐果期与采收后期均易发病。露地栽培关键预防期为花前花茎抽生期,预防用药:百泰1 500倍液、25%使百克1 000~1 500倍液、龙克菌500~600倍液喷雾,7~10d喷1次。小弓棚栽培预防期为12月前后及第2年5月前后,发病初期预防和防治用武夷菌素1 000倍液、翠贝3 000倍液、50%使百功1 000~1 500倍液、凯泽2 000倍液与成标500倍液混用、龙克菌500~600倍液。要注意药剂的轮用,不要连续使用同一种药剂2次以上。如遇到半阴半晴天、湿度大、无对流风的天气,可及时向叶面喷雾王夷菌素,或依天绿800倍液+土精1粒对水15kg,或0.36%全中600倍液+腈菌唑1 000倍液+施尔富300倍液。

2草莓灰霉病

病菌在潮湿和25℃左右时最容易发病,坐果期与采收后期发病最为严重。以预防为主,用药最佳时期为草莓第1花序20%以上开花和第2花序刚开花时。可用凯泽1 200倍液,或农利灵1 000倍液,或50%使百功1 000~1 500倍液,或龙克菌500~600倍液,连续防治2次,交替用药。病害较重时,可选择凯泽1 200倍液加百泰1 500倍液,或凯泽1 200倍液,或50%使百功1 000~1 500倍液,或龙克菌500~600倍液,现混现用效果更好。在现果下垂茎后,及时用鲜稻草垫果,以防侵染。注意排湿增温,遇有阴天及时全株喷施活性菌生物药特立克600倍液+红300倍液。在已发生情况下,早上摘除病叶、果,傍晚用速克灵1 000倍液,或农利灵600倍液+施尔富300倍液,或稀施美500倍液+基因活化剂1 000倍液混合喷雾。

3草莓红钟柱病

该病为土传病害,应在定株后,普遍浇定根水之前,向株根浇益威800倍液,或事先向床土表面5cm深拌全益威生物菌;在未用活性生物菌情况下,可在定根水中加入甲覆灵800倍液+根复特800倍液。待水渗净后覆土到苗心基部。

4草莓叶斑病

主要与品种抗性有关,以诱导抗性为主,发现叶片长势偏旺,及时在傍晚用OS-施特灵400倍液,或低聚根素300倍液+若尔斯1粒对水15kg,或消素立1 000倍液+基因活化剂1 000倍液,或用无菌地带1 500倍液+诺尔1 000倍液,间隔5~7d喷1次,视天气环境条件定喷雾次数。

5草莓褐斑病

在土壤有机质含量低、湿度大、光照不足时易发生。 拭棚膜,增高温度,叶面喷施金霉唑1 000倍液+光合促进剂500倍液+摩尔蛋白肥600倍液。如果冲肥,则以丹阳有机蛋白肥为主。

6草莓枯萎病、根腐病

这2种病均为土传病害,应立足避免重茬栽培观点进行防治。用益成活性菌500~800倍液全程拌土或随水浇根。改善土壤微环境,用菌肥拌农家肥进行底施。早期发现病株及时用好友700倍液+施尔富300倍液浇根,或用益威800倍液浇根。病株周围多浇,其他健株正常浇。

7草莓病毒病

用嘧呔酶素300倍液治根,或定植时浇根。用消毒分1 000倍液栽植或苗期喷雾。病毒病主要注意在掐匍匐茎或摘病叶后,及时喷2种防病毒药。一要注意干旱裂伤;二要注意磨擦破伤;三要注意害虫传播。建议选择种苗时,以组培苗为主。

8草莓虫害

防治的最佳方法,在沈阳地区根据常规季节发生的某种虫害,进行生物防治。用印栋1 000倍液提前5~7d喷雾(不影响蜜蜂授粉),2~3次就可全防,而且促进果实膨大。见蚜虫为害株,用吡虫啉1 000倍液喷雾。发现红蜘蛛为害株,即进行全田喷雾苦参碱800倍液,或印栋1 000倍液,或来福灵2 000倍液+印栋1 500倍液,或5%速杀威500倍液+印栋素1 500倍液。根腐线虫用15%菌线威0.3~0.5g/m2土壤消毒(用3 500倍液),或用3 500~7 000倍液浇根。

9参考文献

[1] 张敏杰.草莓常见病虫害发生及防治对策[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8(4):166.

篇5

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主要工作之一是林业病虫害防治。对提升生态环境,保护森林资源,推动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和林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在当地政府及国家的共同关注下,通过人民群众和林业部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林业资源保护设施获得了极大的加强,可是因为各种其他因素的影响,我国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仍然不容乐观、形势严峻,不少棘手、非常紧迫的问题需要进行解决。通过长期的观察,我国林业病虫害主要存在以下特点:

1.1地域广泛性

林业病虫害出现时,一般都不是局部的,一个地区的病虫害影响面积就可达到十几万亩,还有我国林业种植存在集中的特点,若在林区内所种植的还是单一树种。这样的话病虫的传播速度可极为迅速。因为多年来造林树种单一,北方气温还渐渐升高,导致害虫越冬死亡率变得越来越低。致使我国这些年出现病虫害的森林面积的年年攀升,当前林业病虫害的控制工作还受到技术、资金和人力的影响,使防控难度得到加大。

1.2不确定性

林业病虫害的不确定性就是它不好解决的主要原因之一。病虫害的出现具有突发性的特点,在出现前无法预测。我国幅员广阔,病害情况时有出现,林业部门无法做到检测的全覆盖。此外,造成我国林业病虫害的害虫种类有很多品种,每一种病虫的防治措施会各不相同,故无法做到预防的全面性。从以上两点来看,林业病虫害的出现就无法回避了。

1.3物种进化速度快

从近年看,伴随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研制成功不少杀虫药物,让之前不少难防治、危害大的病虫害都得到了有效防控。可是,也因而为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埋下了隐患。所谓的隐患,就是指生物在不断的药物使用过程中,它抵抗力和适应力都将持续增强,抗药性逐渐变强,这会对控制林业病虫害是非常致命的。

2林业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2.1分类防控

提升宣传工作,明确“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防治方针,增强群众基础安全意识,保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法制化、标准化、科学化。防治工作的方针就是以预防为主,综合治理,防是第一位的、治是第二位的。应按照林分或林种类型、受害等级和病情调查结果,对于主要次期性病虫害,分类实施,总结之前做得有效的措施,制定相关预防和控制的执行方案,并认真执行。评估和分析全年林业有害生物出现发展趋势,设计有关的防治方案,并按照监测结果及时调整全年防治方法,提前做好一些准备工作。

2.2加强动态监测

监测对象为当地的主要次期性和常发性病虫害,特别是冰冻雪灾能改变林分环境,之前那些一般或次要的病虫害,特别是次期性病虫害极易转移为主要种类。所以,应对不同林分或林种类型、受害等级,明确固定样地,密切监测病虫害的出现发展趋势。尤其是应提升供电线路沿线和疫区的松材线虫病监测。调查方法以人工地面调查和害虫信息素诱集为主。

2.3具体方法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2.3.1育苗方法防治病虫害。使用杂交的方法应选取抗病虫力强的树种培育良种壮苗,不但速生还可抗病虫,此为林木丰产速生的基础。对用做育苗的圃地进行土壤处理,或农、苗轮作能够降低病虫侵害。适当控制和合理密植播种期,也能够防控个别病虫害。提高苗木的抚育管理,能够打造不利于病虫发生而有利于苗木生长的环境条件,进而提升苗木的抗病虫能力。此为育苗中控制病虫害的主要方法。

2.3.2造林方法防治病虫害。从丰产栽培及造林调查规划时候起。对造林类型的确定和树种的采选应该考虑到病虫害出现的可能性。混交林内各树种相互阻隔,也能够控制病虫害的扩散蔓延和传播。

2.3.3育林方法防治病虫害。幼林抚育问伐对防止林木病害有极大作用,还有合理修枝能控制引发木材害虫或腐朽的为害。?

2.3.4成林抚育方法防治病虫害。成林抚育要按照不同时期特点实施适宜的卫生伐和抚育伐,除掉风折木、风倒木、枯立木、濒死木以及有严重机械损伤、次期害虫和立木腐朽菌的林木,来避免病虫的扩散。成熟林一定要马上进行采伐。采用合理的采伐方式,处理好采伐痕迹,控制害虫突然蔓延、上升。

篇6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我国农业的发展水平也随之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近几年来,我国的有机农业发展迅速,极大推动了农业向可持续方向发展。但是在有机农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其中病虫害防治是当前面临最为严重的问题,这就需要农业工作者采取更加切实有效的方法对病虫害进行防治,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1加强生态平衡的创建,开展多样化种植

有机农业种植病虫害主要是指在模拟自然生态体系的情况下,种植的作物更加多样化,传统种植单一作物容易形成统一的生态和资源条件,而在这种特定的环境下特别容易引起病虫危害。由于病虫种类少以及单一的生存环境,就导致益虫不能够很好的繁殖和生长,对病虫无法起到很好的抑制作用。因此,种植要趋向于多样化,引入更多品种,丰富农业资源,构建一个均衡的生态环境,从而有效的控制害虫对农作物的侵害。多样性种植又分为时间多样性和空间多样性:时间多样性主要是指掌握植物的种植时间以及准确的计算作物的收获时间等;空间多样性主要是指地理空间的多样性、种植品种以及土壤的多样性。通过构建生态多样性,可以为益虫的繁殖和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从而能够更加有效的开展病虫害防治。

2加强对生产过程的管理

在选择种子时,要选取具有良好抗病性的品种,并在选取之后及时的进行种子处理,在播种前让种子能够得到充足的晾晒,之后放在温水里面浸泡,最后挑出带有病虫的种子。另外,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相应调整和制定栽培制度,播种时间要尽可能的避开病虫高发期,最好在虫害和益虫同步生长时,或是在不适合病虫生长时进行播种。并在播种后及时做好虫害药物的播撒,有效消灭病虫的根源。做好对田园的卫生等管理工作,保证种植环境的清洁和卫生。

3对农业虫害进行综合治理

为了我国农作物种植能够更好的实现可持续发展,就需要对虫害进行科学有效的综合治理。在实际的治理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环境保护、社会发展以及经济效益等综合因素,切实有效的保持各方面能够均衡发展。在防治虫害之前,通过计算机准确的计算出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最大限度值,当监测系统发现虫害已经超过了预定值就会自动预警,以便于及时的采取措施进行防治。如果在植物生长过程中虫害发生的密度不大,危害性较小,就可以通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对虫害进行防治,从而节省人力和成本。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对病虫进行防治,对于化学农药要避免施用过多,尽可能采用物理和生物的方法,在不破坏自然环境的情况下,有效的防治虫害。除此之外,从事农业的相关部门要积极的开展农业病虫害防治技术的研究工作,例如种植方式、改善土壤成分以及作物品种选择等,为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4采取适当的防治措施

我国长期以来主要是运用化学方法对农作物病虫害进行防治,通过大量施用含有化学成分的农药,将害虫灭杀,收效好但弊端很多。首先,化学农药中存在对人体有害的物质较多,如果人们食用了含有残留农药的农作物,身体健康会遭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甚至会危及生命;其次,采用化学方法防治病虫害的过程中,也会对环境、河水等生态系统造成比较大的危害,在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的同时,也完全背离了可持续发展的准则。而采用生物防治方法可以有效的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例如在种植有机农作物的区域,养殖鸡、鸭等以虫子为食的家禽,有效的防治虫害。利用昆虫的趋光性,通过在灯光周围布网对昆虫进行捕杀,或者通过在农作物的周围用纱网给昆虫设置障碍等方式对虫害进行有效的防治。

5加强对种植人员的指导

在我国有机农业种植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对于农业技术人员相应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实际的工作中,农业技术人员一定要做到深入田间、深入群众以及深入研究三个方面,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通过与农民进行交流,开展问卷调查等方式,归纳整理出农业病虫害防治方面亟待解决的诸多问题。这就需要相关部门采取讲座、发放传单以及宣传手册等多种形式,让农民对科学先进的病虫害防治技术能够有更加充分的了解。农业部门要组织科技人员对种植人员进行定期开展多层次的培训,有针对性的对他们各自的特点进行细致的指导,让他们能够真正的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科学合理的对病虫害进行防治。

6结语

病虫害防治是有机农业发展过程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这就要求我们对有机农业种植中病虫害的原则和方法进行不断的深入研究,从而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促进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艳兵.浅谈有机农业病虫害防治的核心[J].农业技术与装备,2009,(14).

篇7

1.对于农药埋施法的探讨

在树木根部土层挖坑、打孔,施入内吸性较强颗粒剂(氧化乐果、呋喃丹颗粒等),根部吸收后输送到地上部分的干、枝、叶中,害虫取食后中毒死亡。此法可防治介壳虫、蚜虫、蛀干害虫等。这种方法不受温度、降水、树高等因素的影响。且药效持久。如呋喃丹,药效可达3个月,1年只需埋施2次药剂即可。在实际的施药过程中,可以在距树干60厘米以外的根系密集区,围树挖3―4个半米深的坑(或孔)。每坑内放50克一80克呋喃丹后。将坑(孔)填平灌水,药水溶后加速根系的吸收。春夏两次施药可结合施肥同时进行。如与复合肥或尿素一起使用,可使得呋喃丹的药效更高、更快,治虫补肥一举两得。

2.对于树干注药法的探讨

注药法是在干周围钻孔注药,使全树体都具有农药的有效成分,不论害虫在什么部位取进食,都会中毒死亡。此法的优点是操作简便,省工、省药、不污染空气,不伤害天敌,防治效果好。可防治难以除治的天牛、木蠹蛾、吉丁虫等蛀干害虫和蚜虫、介壳虫、螨类等刺吸式口器害虫、各种食叶害虫及树毛毡病、煤污病等病害。注药的时期在树木萌芽至落叶前的生长期内都可以进行,但以4月至8月份施药的效果最好。树木落叶至萌动前的休眠期不能用药。农药应选用内吸性较强且对树木生长无影响的药剂。如50%甲胺磷乳油、40%氧化乐果乳油、75%可湿性呋喃丹粉剂、50%久效磷乳油等。具体选择适宜的农药因不同害虫、树种而异。操作步骤是采取先钻孔后注药的方式,用直径0,8厘米一1厘米木工钻或充电电钻,在距地面15厘米一50厘米的树干上,呈45度角向下斜钻8厘米一10厘米深的注药孔,深度以达髓心为度。在树干四周呈螺旋上升钻孔,大树可钻3―5个孔,中树可钻2―3个孔,小树可钻1个孔,将孔中的锯末掏净注入药液。注药完毕后,孔口要用蜡、泥巴或胶布封闭,注药孔两个月左右即可愈合。要根据树木大小确定注药量。按原液计算,一般胸径在15厘米以上的大树。每株注药6毫升一10毫升:胸径在10厘米一14厘米的中等树,每株注药4毫升一6毫升:胸径在10厘米以下的小树,每株注药2毫升一4毫升。根据气温的变化确定注药的稀释浓度。气温不高时,可注射稀释1倍一2倍的药液,高温时要将原药液稀释3倍一6倍后注入,以免在高温下药液浓度过高而产生药害。

3.对于树干涂胶法的探讨

篇8

        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必须从维护生态平衡的观点出发,采取综合防治和生态控制措施,强化预防工作,实行综合治理。在指导思想上,要实现由重除治向重预防转变。在防治策略上,采取综合性营林措施,搞好重点林业工程项目,将病虫害预防措施纳入规划设计中,实现由一般防治向工程治理转变。

        1 综合治理

        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方法很多,各种方法各有其优点和局限性,单靠其中某一种措施往往不能达到防治的目的,有时还会引起其它的一些不良反应。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有害生物综合治理专家小组对综合治理下了如下定义:害虫综合治理是一种防治方案,它能控制害虫的发生,避免相互矛盾,尽量发挥有机地调和作用,保持经济允许水平之下的防治体系。

        2 综合治理的原则

        森林病虫害综合治理是一个病虫控制的系统工程,即从生态学观点出发,在整个森林生产、栽植及养护管理等过程中,都要有计划地应用改善栽植养护技术,调节生态环境,预防病虫害的发生,降低病虫害发生程度,不使其形成超出危害标准要求的策略及措施。要使自然防治和人为防治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意识地加强自然防治能力。

        在实行综合治理的过程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2.1 从生态学角度出发 森林、病虫、天敌三者之间有的相互依存,有的相互制约。当它们共同生活在一个环境中时,它们的发生、消长、生存又与这个环境的状态关系极为密切。这些生物与环境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综合治理就是在育苗、移栽和养护管理过程中,通过有针对性地调节和操纵生态系统里某些组成部分,以创造一个有利于植物及病虫天敌的生存,而不利于病虫孳生和发展的环境条件,从而预防或减少病虫的发生与危害。

        2.2 从安全角度出发 根据森林生态系统里各组成成分的运动规律和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既针对不同对象,又考虑整个生态系统当时和以后的影响,灵活、协调地选用一种或几种适合园林实际条件的有效技术和方法。如园林管理技术、病虫天敌的保护和利用、物理机械防治、化学防治等措施。对不同的病虫害,采用不同对策。几项措施取长补短,相互辅佐,并注意实施的时间和方法,达到最好的防治效果。同时将对生态系统内外产生的副作用降到最低限度,既控制了病虫危害,又保护了人、天敌和植物的安全。

        2.3 从保护环境,恢复和促进生态平衡,有利于自然控制角度出发 森林病虫害综合治理并不排除化学农药的使用,而是要求从病虫、植物、天敌、环境之间的自然关系出发,科学地选择及合理地使用农药,在城市园林中应特别注意选择高效、无毒或低毒、污染轻、有选择性的农药(如苏云金杆菌乳剂、灭幼脲等),防止对人畜造成毒害,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充分保护和利用天敌,逐步加强自然控制的各个因素,不断增强自然控制力。

        2.4 从经济效益角度出发 防治病虫的目的是为了控制病虫的危害,使其危害程度低到不足以造成经济损失。因而经济允许水平(经济阀值)是综合治理的一个重要概念。人们必须研究病虫的数量发展到何种程度,才能采取防治措施,以阻止病虫达到造成经济损失的程度,这就是防治指标。病虫危害程度低于防治指标,可不防治;否则,必须掌握有利时机,及时防治。顺便需要指出的是:在以城镇街道、公园绿地、厂矿及企事业单位的园林绿化为主体时,则不完全适合上述经济观点。因该园林模式是以生态及绿化观赏效益为目的,而非经济效益,且不可单纯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而忽略病虫的防治。

        3 森林病虫害综合治理策略

        3.1 搞好城市森林的种植规划 在考虑城市美化的基础上合理配置植物品种,要注意长远解决病虫害问题。针对本地区发生严重的害虫种类,减少其喜食植物的种植,多规划和栽植抗病虫的或耐性强的植物,减少有害生物的适生寄主。

        3.2 防治有害生物入侵,加快“三个体系”建设

近年来,外来有害生物对我国林业造成的危害十分严重。尤其是美国白蛾在我区周边的天津、辽宁、河北、陕西等地严重发生,直接对我区林业构成威胁。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防患于未然。海关、商检、森检部门和木材检查站要各司其职、协同作战,严密堵塞外部入侵渠道。林业部门要坚持每年疫情普查制度,抓好常年监测工作,适时开展专项调查,发现病死树和新的有害生物,及时上报送检。

篇9

0 引言

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必须从维护生态平衡的观点出发,采取综合防治和生态控制措施,强化预防工作,实行综合治理。在指导思想上,要实现由重除治向重预防转变。在防治策略上,采取综合性营林措施,搞好重点林业工程项目,将病虫害预防措施纳入规划设计中,实现由一般防治向工程治理转变。

1 综合治理

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方法很多,各种方法各有其优点和局限性,单靠其中某一种措施往往不能达到防治的目的,有时还会引起其它的一些不良反应。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有害生物综合治理专家小组对综合治理下了如下定义:害虫综合治理是一种防治方案,它能控制害虫的发生,避免相互矛盾,尽量发挥有机地调和作用,保持经济允许水平之下的防治体系。

2 综合治理的原则

森林病虫害综合治理是一个病虫控制的系统工程,即从生态学观点出发,在整个森林生产、栽植及养护管理等过程中,都要有计划地应用改善栽植养护技术,调节生态环境,预防病虫害的发生,降低病虫害发生程度,不使其形成超出危害标准要求的策略及措施。要使自然防治和人为防治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意识地加强自然防治能力。

在实行综合治理的过程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2.1 从生态学角度出发 森林、病虫、天敌三者之间有的相互依存,有的相互制约。当它们共同生活在一个环境中时,它们的发生、消长、生存又与这个环境的状态关系极为密切。这些生物与环境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综合治理就是在育苗、移栽和养护管理过程中,通过有针对性地调节和操纵生态系统里某些组成部分,以创造一个有利于植物及病虫天敌的生存,而不利于病虫孳生和发展的环境条件,从而预防或减少病虫的发生与危害。

2.2 从安全角度出发 根据森林生态系统里各组成成分的运动规律和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既针对不同对象,又考虑整个生态系统当时和以后的影响,灵活、协调地选用一种或几种适合园林实际条件的有效技术和方法。如园林管理技术、病虫天敌的保护和利用、物理机械防治、化学防治等措施。对不同的病虫害,采用不同对策。几项措施取长补短,相互辅佐,并注意实施的时间和方法,达到最好的防治效果。同时将对生态系统内外产生的副作用降到最低限度,既控制了病虫危害,又保护了人、天敌和植物的安全。

2.3 从保护环境,恢复和促进生态平衡,有利于自然控制角度出发 森林病虫害综合治理并不排除化学农药的使用,而是要求从病虫、植物、天敌、环境之间的自然关系出发,科学地选择及合理地使用农药,在城市园林中应特别注意选择高效、无毒或低毒、污染轻、有选择性的农药(如苏云金杆菌乳剂、灭幼脲等),防止对人畜造成毒害,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充分保护和利用天敌,逐步加强自然控制的各个因素,不断增强自然控制力。

2.4 从经济效益角度出发 防治病虫的目的是为了控制病虫的危害,使其危害程度低到不足以造成经济损失。因而经济允许水平(经济阀值)是综合治理的一个重要概念。人们必须研究病虫的数量发展到何种程度,才能采取防治措施,以阻止病虫达到造成经济损失的程度,这就是防治指标。病虫危害程度低于防治指标,可不防治;否则,必须掌握有利时机,及时防治。顺便需要指出的是:在以城镇街道、公园绿地、厂矿及企事业单位的园林绿化为主体时,则不完全适合上述经济观点。因该园林模式是以生态及绿化观赏效益为目的,而非经济效益,且不可单纯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而忽略病虫的防治。

3 森林病虫害综合治理策略

3.1 搞好城市森林的种植规划 在考虑城市美化的基础上合理配置植物品种,要注意长远解决病虫害问题。针对本地区发生严重的害虫种类,减少其喜食植物的种植,多规划和栽植抗病虫的或耐性强的植物,减少有害生物的适生寄主。

3.2 防治有害生物入侵,加快“三个体系”建设 近年来,外来有害生物对我国林业造成的危害十分严重。尤其是美国白蛾在我区周边的天津、辽宁、河北、陕西等地严重发生,直接对我区林业构成威胁。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防患于未然。海关、商检、森检部门和木材检查站要各司其职、协同作战,严密堵塞外部入侵渠道。林业部门要坚持每年疫情普查制度,抓好常年监测工作,适时开展专项调查,发现病死树和新的有害生物,及时上报送检。

3.3 加强养护管理,提高植物的抗逆能力 病虫的发生和危害在相当程度上与植物的生长势相关。对生长势差的应及时施肥、浇水、松土锄草,提高植物自身的抗病虫能力,并结合秋冬季修剪,除去染病虫枝条。这样不但可以调节植物养分,还可以减少病虫来源,通风透光增强树势,营造不利于病虫害越冬、繁衍、为害的环境条件。

3.4 推广应用无公害防治技术

3.4.1 保护利用天敌,开展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对病虫害的控制作用是持久的,效果是显着的。一旦天敌在田间建立了自己的种群,它就可以长期持续地对害虫发挥控制作用,这是化学农药所无法达到的。城市具备开展生物防治的条件,一是城市林业种类丰富,适合天敌的生存和繁衍,我们应该加强对天敌的利用和保护,尽量减少使用化学农药,创造利于天敌群落发展的条件。二是城市建筑对园林植被的分割形成的“海岛生态”有利于释放天敌。目前,一些发达国家加强了对植保工作的立法和管理,建立了植物保护工作新的管理标准,特别是作为可持续植物保护中重要措施的生物防治技术,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得到应用和推广,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有很多生产和销售害虫天敌产品的公司,生物防治正逐步朝着产业化的方向发展。

3.4.2 选择使用生物农药 生物农药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能有效地保护天敌,消灭害虫,对人畜危害小,对环境污染小,相对于化学农药来讲对病虫害的控制作用具有持久性。如:利用Bt乳剂防治国槐尺蠖,每年喷两遍药即可控制其危害,而用化学农药每代害虫都必须防治两遍以上。1987年郑州市森林大袋蛾大发生,危害成灾,施用生物农药灭幼脲进行超低容量飞喷防治,防治效果达到98%以上,完全控制了该虫再度大发生,分析原因主要是既消灭了害虫又保护了天敌。生物农药除了Bt 乳剂、灭幼脲外,最近几年生产的花保、烟渗碱等,这些都是防治园林病虫害的首选农药。

3.5 合理使用化学农药 化学防治只在必需应急时进行,实施靶标防治,尽可能地选用具有选择性、低毒、对环境污染小的药剂,少用或不用广谱性的化学农药,经常变化用药品种和混用配方,以免害虫产生抗药性。施药方式也应采取涂茎、根施和注射等方法,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篇10

1 关于上饶地区林业病虫害的发生原因的分析

1.1 人工林面积与病虫害同步增长

人工林生态结构单一,自身防御与自我修复能力较弱,极易遭受病虫害侵袭[2]。据有关调查显示,截至2013 年,上饶地区森林总面积为2102.4万亩,人工林面积为854.3万亩,占40.6%。在过去的20 年内人工林面积增加了30%,森林病虫害的发生面积也增加了约30%。可见,二者大致为同步增长。病虫害的不断增加给当地的林业工作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1.2 天然林遭到严重破坏

传统的林业经济主要依靠木材生产,因此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大量的原始森林资源被人们肆意地砍伐、破坏。滥采滥伐影响到原有森林生物的多样性、林分结构等,严重破坏了原有的森林生态系统,进而导致害虫天敌的大幅减少,为病虫害的生长与流行提供了适宜的环境[3]。

1.3 营林方式不科学

在营林过程中人们过于看重林木的速生丰产,而极大忽略了营林工作的科学性、合理性,没有做到因地制宜、适地适树,林木管理方式不当,种植密度不合理,不抚育导致林间通风不畅,透光与透气性差,致使病虫害大幅度上升。

1.4 滥用化学农药,缺乏健全的防治体系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利用农药来治理森林病虫。农药在杀死害虫的同时也会杀死不少有益生物,并且害虫会逐步产生抗药性。因此,滥用农药制剂,极易破坏林业生态系统,使林业生态环境急剧恶化。上饶地区的病虫害防治工作比较滞后,缺乏创新,未跟上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发展要求。另外,当地防治工作长期处于被动状态,未切实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由于经费限制,使上饶地区林业病虫害防治体系还不健全,有关基础建设滞后,工作设施与方式滞后,监测预报环节比较薄弱。

2 开展林业病虫害无公害防治的意义

无公害防治是指在森林培育技术的基础上,借助生物技术达到防治病虫害、保护环境、维持林间生态平衡、构建和谐森林生态系统的多重目的。通过构建稳定的林业生态系统,从而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真正实现经济、社会、自然的多重效益。同时,病虫害无公害防治也是落实“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重要体现,大力倡导和谐、健康森林的理念[4-5]。通过这一举措,不但能有效防治病虫害,而且不会伤害害虫的天敌,进一步促进了林业产业的快速发展。

3 林业病虫害无公害防治的具体措施

3.1 森林抚育与管理

首先,要根据适地适树的原则开展造林工作,挑选长势良好、没有病虫害、抵抗能力强的品种栽植。林间生物应保证多样性,如配置乔、灌、草等植物,以提高林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抵抗能力。做好育苗消毒工作,应挑选适宜的场所作为苗圃,避开那些低湿的地方,避免引起苗枯病。此外,还需对苗圃实施轮流作业,防止引起病虫害,并及时进行翻土施肥。然后抓好封山育林工作,及时除草、施肥、修枝剪叶,将部分病枝及时除去,避免虫害进一步蔓延。尽量降低人、畜对林间环境的破坏,并适当增加害虫天敌数量,以起到防控害虫的目的[6]。重点保护害虫天敌及现有的天然林,不准随意砍伐树木,禁止所有破坏林木生态系统的行为。

3.2 重点完善林业病虫害的监测预报机制

坚持预防为主,首先必须把病虫害的监测预报工作摆在首位,形成一套健全的病虫害监测预报机制。要针对上饶地区林业病虫害的主要特征、气候条件等进行全面监控,保证监测预报工作的有效性、准确性、全面性,真正实现早发现、早防治的目标。同时,要抓好对林木的检疫环节,避免各种危险性病虫传入当地。

3.3 提高森防科技含量,综合治理

为实现上饶地区林业生态科学发展,进一步提升林分质量,强化森林对病虫害的自我抵御能力,采用微生物、生物、生物农药等进行无公害防治。一是引进昆虫天敌,达到防控虫害的作用,同时还有助于保持生态平衡,确保林业生产的稳定发展。二是引进益鸟,通过鸟类防控病虫害,如啄木鸟、灰喜鹊、山雀等。通常可利用造鸟巢等办法吸引益鸟前来,消灭病虫害。三是微生物防治。例如,用白僵菌防治马尾松毛虫。四是利用化学药剂防治,这是目前一种较为常见的做法。同时,对于部分严重的病虫害,该方法的防治效果较好,但是使用农药防治在杀死病虫害的同时还会杀死有益生物。因此,如条件允许,应提倡采用无毒性、绿色的生物农药进行防治。此外,还应加大科技投入,加强科技攻关,并大力推广新技术,借助各种生物物理技术、光、电、温度、器械等方式实施综合防治,进一步提高防治水平。总之,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要求林业工作者必须不断探索新的治理方法,掌握病虫害发生的具体原因及特征,切实采取有效的治理对策,实现上饶地区林业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4 参考文献

[1] 龚云华,黄国成,陈秀东.关于林业病虫害发生原因及无公害防治策略的探讨[J].科技向导,2012(12):207.

[2] 刘启斌,闫双秋.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与方法初探[J].吉林农业:学术版,2012(11):205-206.

[3] 张毅,孙兴全.上海林业病虫害防治对策探讨[J].绿色科技,2012(7):145―146

篇11

1.1 农作物的商品化加快了病原体的蔓延速度。在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的前提下,作物的商品化已成为必然的趋势。与此同时,由于当地对于先进农作物品种的需求,难免会从国外引入部分的先进品种,导致了病原体跟随种子流入我国部分地区,也会影响当地原有作物的生长。虽说我国的检疫比较严苛,但还是避免不了这种情况的发生。

1.2 种植种类的单一化导致了玉米对于病菌的抵抗力逐渐下降。由于我国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地域特点,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我们通常会选择大规模种植某一种或某几种作物,例如我们当地是属于土壤比较肥沃的地区,因此我们单一的只种植玉米,导致当地的生物群落大大减少,生态结构遭到严重破坏,与此同时,致病病菌以及有害昆虫的定向变异速度不断加快,玉米的抗病性及抗虫性日益减弱,最终致使玉米染病或遭受昆虫破坏。

1.3 近年来,黑龙江工业、交通、用户住宅占地比例不断上升,导致耕地面积不断减少,为保证农作物的产量,我们只能提高土地的复种指数,由于土地的种植次数过多导致了病源以及虫源的大量残留,也因此导致了病虫害问题的反复频繁出现。

1.4 由于我国十分注重环境保护问题,因此“秸秆还田”在我国的种植业中被广泛施行,虽然这样可以有效的保护环境,但却使大量上次种植残留下来的虫源以及病源再次被遗留到土地当中,导致再次种植的玉米感染病菌,多次“秸秆还田”也会导致土壤中的病菌不断积累,降低土壤的可利用性,不利于种植业的发展。

2 玉米病虫害分阶段防治的有效措施

2.1 玉米播种期的病虫害防治

在玉米病虫害防治的过程中,播种期的防护显得尤为重要。首先我们需要选择具有良好的抗病性及抗虫性的玉米种子,去除玉米螟、大斑病、小斑病等的初次侵染源。其次,我们要深度清理土地,清除土地中残留的农作物以及杂物,采用深埋的方式将其处理,减少病虫害的传播。

播种前,我们可以使用浓度大约在70%左右的代森锰锌溶液为种子消毒,以确保其不携带病菌。同时,我们可用50%辛硫磷乳油1000~1550临液拌沙,连同肥料一起施于土壤当中,消灭土壤当中病源以及虫源的残留。一切准备就绪后,我们还需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一段时间内的天气状况,选择合适的日子即可将玉米种子进行播种。

2.2 玉米茎叶生长期的病虫害防治

玉米的茎叶生长期,由于此时玉米的茎叶还比较幼嫩,含有丰富的汁液,是各类昆虫最佳的食物。由于此时也正处于玉米的营养积累时期,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玉米的管理,杜绝玉米螟、蚜虫等昆虫对玉米的破坏。

定时翻动土壤,在为植株松土的同时仔细观察是否有有害昆虫出现。其次,我们要合理施肥,注意肥料中各种元素的配比,定期施用有机农家肥料,杜绝大斑病、小斑病的产生。在茎叶的生长期,我们要按时检查玉米茎叶的生长情况,及时摘除植株上已经出现的病叶,防止病菌的传播。在摘除病叶后,我们需要在此植株上涂抹一些抗病溶液,并及时将带有病菌的叶子进行合理的处理。

在玉米的茎叶期,我们应主要防治大斑病、小斑病,如若发现植物有染病现象,我们要选择一个温度适宜的时间,对作物喷洒6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抑制病菌的传播。并在一段时间内连续喷洒,每隔七天就重复一次,一次喷洒2~3遍。

2.3 玉米抽雄吐丝期的病虫害防治

玉米抽雄吐丝时期是病虫害最为严重的时期,同时此时期也是提升玉米品质的主要时期。

玉米的抽雄吐丝时期正值高温高湿的夏季,因此我们需要防治玉米的纹枯病,当植株出现纹枯病,并且有大约20%以上的植株出现同样状况时,我们需要用5%井冈霉素水剂500倍液喷洒玉米植株,治疗玉米的纹枯病。与此同时,蚜虫的防治也需要马上进行,夏季正处于各类昆虫数量的最高峰,此时,我们需要用5%锐劲特悬浮剂20毫升~30毫升兑水,均匀的喷洒到玉米的每个部位,尤其是一些比较小的缝隙处,此处是最有可能藏匿蚜虫的部位。

在喷洒农药以及采取一些其他措施来减少玉米病虫害的同时,我们要注意对植株的保护问题。在喷洒农药时,尽可能只将农药喷洒在茎叶的部分,减少根部与农药的接触,以免降低玉米的品质。同时,我们还应注意在防治病虫害的过程中,减少对植株茎叶的损坏,注重植株的保护。

3 总结

通过对玉米病虫害产生原因以及产生不同时期的详细分析,我们准确的了解了在玉米生长的各个阶段我们的目标,并根据不同的问题分别制定了相应的措施,希望通过这些防治方法,我们能够有效地解决玉米生长过程中的病虫害问题,降低玉米因病虫害问题而导致的死亡率,提高玉米的产量,维护并增加农民的自身利益,增加农民收益,同时也是为我国农业的进一步发展贡献一点绵薄的力量,促进黑龙江地区农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圣菊.近年来我国农作物病虫气象研究概况[J].气象科技,1984,04:64-74.

篇12

韭菜病虫危害不仅不亚于大田作物,实际上往往重于一般作物。疫病与灰霉病均能造成韭菜叶、茎严重受害而完全失去经济价值,导致大幅减产。虫害特别是韭蛆主要危害的部位是韭菜的根基表皮内,蛀食内部组织,造成韭菜茎基腐烂。而且药剂防治难度比较大,往往会因为用药量过大导致污染较重,使韭菜上市时污染物超标。为做好韭菜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实现韭菜优质、高产,使广大消费者食用放心菜,促进生产者增产增收,应在了解病虫害发生特点的基础上采取合理措施进行防治。

1发生特点

1.1病害

1.1.1韭菜疫病。其主要是对韭菜的假茎、鳞茎叶片、花薹、根等部位进行危害。假茎危害症状表现为水喷状,呈褐色软腐,叶鞘比较容易脱落。鳞茎危害症状表现为根盘处有水渍状,呈褐色腐烂,其内部组织呈浅褐色,新生叶片比较瘦弱。叶片和花薹危害症状表现为初期产生暗绿色水浸状斑点,随后病斑扩大,病部缢缩,造成叶片、花薹下垂腐烂,一般危害从中下部开始[1]。如果湿度比较大,病斑部有白色稀疏霉层着生。根部危害症状表现为根毛少,根变褐腐烂,无新根发生,植株长势弱。

1.1.2韭菜灰霉(白点)病。其主要对叶片造成危害。其危害症状表现为上半部叶甚至整片叶干枯,初期有小斑点在叶正面或背面呈散生状,斑点为白色至浅灰褐色,以后扩大至2~7 mm,变为椭圆形至梭形,一般从叶尖开始向下扩展危害。如果湿度比较大,病斑上还会有稀疏的灰褐色霉层着生。后期病斑随发展蔓延相互间连接成片,上半叶或全叶呈枯焦状。韭菜收割后偶尔可见其沿着刀口向下开始腐烂,病斑呈现“V”字状。

1.2虫害

韭菜主要虫害是韭蛆。其在东港市常年发生5~6代,有世代重叠现象。幼虫休眠过冬场所主要是韭根周围3~4 cm的土中或茎内,待翌年春季韭菜萌发时,其开始活动并取食。温室内的越冬幼虫羽化为成虫的时间是在3月中下旬,经交尾产卵孵化出1代幼虫,1代幼虫化蛹羽化为成虫的时间是4月中下旬,第2代成虫出现时间为5月下旬[2]。一般4―6月进入幼虫危害盛期。夏季雨季的到来不利于韭蛆生存,虫量有减少趋势。9月下旬至10月中旬再度危害,并呈现出1个高峰,成虫经产卵孵化后成为越冬幼虫,或者迁至温室中继续危害。成虫喜在阴湿弱光下活动,在9:00―11:00飞翔、交尾最活跃,16:00至夜间常潜伏在地面或缝隙中,有多次交尾习性,交尾后1~2 d,选择在韭菜茎部与土壤的缝隙、叶鞘缝隙及土块上进行产卵,卵大部分呈堆状,平均每雌产卵约100粒。幼虫蛀食韭菜内部组织,主要是通过钻破根部的表皮进入,然后随着寄主的腐烂进入髓部,老熟幼虫大部分将化蛹地点选择在寄主外的浅土层内。幼虫具有喜湿怕干的习性,当5 cm土层的含水量低于20%时,对其发生影响比较大,如夏季高温干旱天气对秋季韭蛆的发生量有显著影响。一般韭蛆在砂壤土、新定植的韭菜上危害重。春秋季,韭蛆成虫期、卵期、幼虫期、蛹期持续时间一般分别为3.0~6.5、4.5~8.5、15.0~18.0、3.0~7.0 d。

2无公害综合防治技术

2.1农业防治

一是轮作倒茬。实行轮作倒茬,可以显著降低病虫发生率,尤其是与非百合科蔬菜轮作。二是精细整地。选好地块后,仔细平整苗床或养茬地,趁雨季之前,对田间排涝系统进行修整,确保旱能灌涝能排,特别是露地注意排水。三是育苗移栽。育苗前对种子进行处理,采取浸种催芽的方式促进种子早发,苗床最好选用无虫床土。移栽时,鳞茎选择上以无病虫危害的为宜。四是加强田间管理。保护地注意保持通风透光,对于刚割过的韭菜地或外界温度低时,最好减少或延迟通风,严防扫地风,注意调控好湿度,做好除草工作,清除病残体,保持田园清洁。合理施肥,增施有机肥,控制氮肥,避免过量施用氮肥,定期喷施叶面肥,如植宝素、喷施宝或增产菌等[3]。

2.2生物及物理、人工防治

在韭蛆发生期,选用生物药剂防治,如用植物杀虫剂1%苦参碱醇2 000倍液,或Bt乳油250倍液进行灌根防治[4]。在韭蛆成虫羽化始盛期,利用其趋性进行物理防治,用糖、醋、酒按一定比例配制成诱集液,用量为150盆/hm2,均匀放置在韭菜地中,对降低田间成虫数量和测报其成虫的羽化高峰期均有显著效果。人工防治韭蛆,在韭菜萌芽前结合清园工作,翻开韭菜根周围的表土,将韭蛆虫体暴露于地表,从而致其自然死亡。

2.3化学防治

2.3.1防治韭菜疫病。在发病初期选择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72.2%普力克水剂600~800倍液,或72%克露可湿性粉剂700倍液等喷雾;阴天可选用烟剂如10%速可灵,或45%百菌清3.75 kg/hm2,分90~120个点点燃,闭棚3~4 h;傍晚可选用粉尘剂如6.5%多菌霉威,或50%百菌清,或10%沙霉灵15 kg/hm2喷撒。

2.3.2防治韭菜灰霉病。在发病初期选择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或50%万霉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喷雾;选用的烟雾剂、粉尘剂防治方法同疫病。在防治病害时,应交替使用药剂,一般7 d左右防治1次,连续防治2~3次。

2.3.3防治韭蛆。在成虫羽化高峰期选用4.5%绿青兰乳油1 000倍液,或2.5%功夫乳油1 500~2 000倍液,或52.25%农地乐乳油1 500倍液,或48.7%乐斯本乳油2 000倍液等进行叶面喷雾,以9:00―11:00用药效果最好。防治其幼虫,在韭菜移栽时用50%辛硫磷1 000倍液浸根,移栽后可选择辛硫磷―毒死蜱合剂,或40.8%毒死蜱乳油100倍液灌根[5];在其危害发生盛期,当韭菜叶尖出现变黄变软逐渐向地面倒伏的症状时,及时用20%喷一遍浓乳剂1 350~1 500 mL/hm2对水3 750 kg/hm2,或用48%乐斯本乳油3 000 mL/hm2,对水15 t/hm2进行灌根。为保证韭菜无农药残留,禁止在收割前或采韭薹前8~10 d用药。

3参考文献

[1] 衣杰,贾成发.韭菜主要病虫害及无公害综合防治技术[J].现代化农业,2004(3):10-12.

[2] 衣杰,张向华,杨东霞.韭菜主要病虫害诊断及无公害综合防治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04(2):10-11.

篇13

①发生与为害 土壤潮湿、雨后积水、连作地、移栽或中耕时伤根多、植株生长势弱的地块发病重。此外,酸性土壤、偏施氮肥、肥料不足、使用未充分腐熟或带菌有机肥、带菌种子、线虫取食后造成的伤口均利于该病的发生。2014年,海南豇豆栽培季节遭遇阴雨天气影响,该病普遍发生,成为苗期的主要病害之一,且不同品种间的抗性差异不大。主要表现为处于苗期植株受害后根系腐烂或坏死,易拔起,纵剖病根,维管束呈红褐色,病情扩展后向茎部延伸;主根全部染病后,地上部茎叶萎蔫或枯死。

②防治方法 增施有机肥、高畦栽培、及时排除田间积水、地膜覆盖、育苗移栽,可大大减轻豇豆根腐病的发生。该病为土传病害,一定要提前灌药预防,在发病后用药效果较差[3]。可用27.12%碱式硫酸铜悬浮剂500倍液与54.5%f霉・福美双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的复配药剂,或用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每株灌50~150 g,每隔5~7天1次,连续2~3次。

1.2 豇豆病毒病

①发生与为害 田间发病后主要通过豆蚜等多种蚜虫进行非持久性传毒,在高温少雨季节,田间管理条件差、蚜虫发生严重,容易发生。该病为系统染病害,主要表现为明显花叶或花叶畸形,发病初期新叶上显现轻型斑驳和花叶,后发展为全株,上位叶呈花叶、皱缩、疱斑,并生褪绿脉带,扭曲畸形,严重时植株矮缩,叶片变小或丛生。

②防治方法 注意防治蚜虫,通过覆盖防虫网、银灰色地膜,悬挂诱虫灯、黄板,可以降低蚜虫对豇豆为害。一般当苗期虫口密度达到2头/株,现蕾前期达10头/株,现蕾开花期达20头/株时,可使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20%啶虫脒水乳剂4 000倍液或0.6%苦参碱水剂600倍液等喷雾防治[4]。防治病毒病应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喷施1.5%植病灵乳剂1 000倍液、20%盐酸吗啉胍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0.04%芸薹素内酯水剂1 000倍液,每隔7~10天1次,连续3~4次。

1.3 豇豆锈病

①发生与为害 豇豆生长中后期较苗期更易感病。前期施用氮肥过多,造成田间郁闭,利于病害发生;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和密度过大等发病重。该病主要为害叶片,成熟叶片先发病,逐渐向上部蔓延,严重时病叶黄褐色、干枯早落,植株早衰;染病叶片初期背面产生黄色小斑点,渐变为褐色,近圆形,隆起呈小脓包状,后从顶部破裂,散出红褐色粉状物即夏孢子,并可形成1~3圈次生夏孢子堆,夏孢子堆有或无黄晕,也能产生近圆形斑枯。

②防治方法 发病初期喷洒25%丙环唑乳油3 000倍液、50%醚菌酯干悬浮剂3 000倍液、50%硫磺悬浮剂200倍液或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 000倍液,每隔10~15天1次,连续2~3次。李萍等[5]研究表明,在发病严重的情况下,氨基寡糖素配合少量的常规化学药剂能更好地控制豇豆锈病的发生,有效地提高豇豆产量。

1.4 豇豆轮纹病

①发生与为害 天气高温高湿,种植密度大,通风条件差及连作低洼地发病重。主要为害叶片、茎及豆荚,叶片初生浓紫色小斑,后扩大为近圆形褐斑,斑面具明显赤褐色同心轮纹,潮湿时生暗色霉状物,但量少,远不及豇豆煤霉病浓密、明显;茎部初生浓褐色不规则条斑,后绕茎扩展,致茎枯死;豆荚发病时病斑紫褐色,具轮纹。王爽等[6]调查结果显示,设施栽培中,高温高湿等环境条件下,该病普遍发生。

②防治方法 适时疏叶,保持田间通风透光;发病初期可喷施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 000倍液、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或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防治。

1.5 豇豆炭疽病

①发生与为害 多雨、雾大、种植过密、土壤黏重、发病重;温度17℃,相对湿度饱和利于发病;气温高于27℃,相对湿度低,少发病;低于13℃,病情停止发展。苗期至成株期均可染病;叶片、茎蔓和豆荚都可被害,初为圆形褐色小斑,后扩展为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边缘红褐色,中央灰褐色;豆荚上病斑近圆形或不规则形,深褐色,湿度大时溢出粉红色黏稠物;轻者生长停滞,重者植株死亡。

②防治方法 选用无病种子或进行种子处理,播前用 55℃温水浸种10 min或50℃温水浸种

30 min进行消毒处理[7]或用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处理。发病初期使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25%咪鲜胺乳油1 0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 000倍液或25%嘧菌酯悬浮剂1 500倍液,每隔7~10天1次,连续2~3次。

3.3 豇豆病虫害化学防治技术

化学防治法高效、速效、使用方便、经济效益高,但使用不当可产生药害,引起人畜中毒,杀伤有益微生物,导致病原物产生抗药性,农药的高残留还可污染环境。因此,生产上应选用高效低毒的化学农药,并轮换使用,避免病虫害产生抗药性,且使用时应根据病虫害的发生部位均匀、周到喷施。

参考文献

[1] 王建强,王强,赵清.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J].中国植保导刊,2014(8):76-80.

[2] 罗丰,袁廷庆,柯用春,等.不同颜色防虫网对豇豆生长特性、产量及蓟马发生量的影响[J].南方农业学报,2014(9):1 584-1 588.

[3] 李小荣,朱金文,王连生,等.豇豆根腐病的发生与防治[J].植物保护,2005(6):93-94.

[4] 徐孙明,杜一新.浅谈长豇豆蚜虫综合治理技术措施[J].广西植保,2010(1):22-23.

[5] 李萍,张善学,李国梁,等.氨基寡糖素在豇豆上的应用[J].中国植保导刊,2013(7):48-51.

[6] 王爽,孔祥义,林春花,等.豇豆轮纹病病原鉴定及其室内药剂筛选[J].热带农业科学,2012(5):61-65.

[7] 李宝聚,柴阿丽,林处发,等.李宝聚博士诊病手记(十四)武汉双柳地区豇豆炭疽病的发生与防治[J].中国蔬菜,2009(13):22-23.

[8] 云天海,肖日新,吴月燕,等.蓝板诱杀技术在豇豆蓟马防控上的应用[J].中国蔬菜,2012(5):32.

[9] 马建列,白海燕.豇豆上斑潜蝇的发生及防治技术[J].长江蔬菜,2005(5):20-21.

[10] 陈文龙,李子忠,顾丁,等.豇豆田间斑潜蝇及天敌复合生态系统[J].西南大学学报,2010(10):54-58.

[11] 孙娟,耿立格,王丽娜,等.豇豆抗蚜种质资源的筛选[J]. 河北农业科学,2015,19(4):84-86.

[12] 张衍荣,李桂花,何自福,等.豇豆枯萎病抗病性鉴定技术研究[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05(3):22-24.

[13] 林美琛,陈华平,汪雁峰,等.长豇豆品种对斑豆煤霉病抗性鉴定研究[J].作物品种资源,1995(4):36-37.

[14] 许如意,陈正,美,等.三亚市耐热豇豆品种比较试验初报[J].广西热带农业,2010(3):6-9.

[15] 许如意,李劲松,曹兵,等.春季设施豇豆品种比较试验[J].长江蔬菜,2011(2):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