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初中高效学习法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初中的学习改革一直都在进行中,随着改革逐年推进,我们惊喜地发现,普及教学法已经逐渐成熟。当我们在进行初中生物课堂的传道授业之时,可以采用这样的新的教学模式: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所谓合作学习,就是在我们传统的课程学习中,通过适当的创新,让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加深对生物知识的认知,并以适当的小组学习形式的活动,有效改善学生的为人处事方法。通过合作学习,学生相对于之前而言,对于生物知识的认知能力和接受能力都有明显的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能够得到显著的增强,基于上述优势,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受到越来越多初中生物教师的喜爱。我们的生物课程,最基本也是最关键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不曾具备的生物素养:能够通过我们的教学,在面对生物方面的问题,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和其他同学合作交流。本文依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以及对合作学习的探究,在以下三个方面介绍合作学习在生物教学中的有效利用。
一、积极备课,为我们的合作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西方国家,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已经深入人心了。我国目前在中学中推广这种教学模式,是教程改革中的一大突破。但是凡事都有两面性,没有一套体系是可以使用于所有的教学中的。我国如此辽阔,不同的地区都应当因地制宜,适当改进,寻求开拓有自身特色的合作学习模式。作为教师,在课前我们要发散思维,积极备课,根据不同的学生的学习特点,不同的教学难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巧妙将合作学习融入到我们的课堂中去,从而完美的解决我们的教学难点。当我们设计合作教学相关的议题时候,要偏重于能够开拓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想象的问题。这样学生才会觉得有探讨的价值,才会觉得合作学习是有意义的。
例如,在讲授洋葱切片中的细胞研究这一章节的时候,教学课本里就有让学生自己动手做的洋葱切片实验。作为教师,我自然组织学生进行切片实验,并在切片实验过程中,问学生相关的教学知识,从而加深学生对于本章知识的印象。如果在问问题的过程中,我由于没有做好备课工作,问的问题偏离了初中学生能够掌控的范围,那我的问题就没有意义,学生的动手实验的价值也会因此大打折扣。学生对于此类动手操作的合作学习就会失去积极性,影响就会十分的恶劣。由此可以看出,做好备课准备是多么的重要。
二、巧妙设计课堂,营造合作学习的宽松环境
传统的教学观念就是将老师所知道的,一股脑的在课堂上讲出来,填鸭式的灌输到学生的脑海之中,学习过程十分孤独,学习效率可以想象是十分差的。部分教师甚至会认为,唯有这样,学生的学习成绩才能提高,才能取得成就。造成这样的观念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国内实行计划生育,绝大部分家庭都是独生子女,所以已经习惯了一个人学习的过程。合作学习,打破了这样的观念。在合作学习中,由于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总会有不一样的想法,总会出现一些矛盾。学习的模式不再拘泥于单一的模式。正因为合作学习这样的特点,在我们的国内大环境下,更要推广这样的教学观念。在我们平时的学校以及课堂中,更需要营造这样的宽松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喜欢上合作学习。通过合作学习,学生之间的交流变多,相互之间传递知识的喜悦是其他任何教学都实现不了的。我们在课堂中,在明确课堂纪律的基础之上,让学生能够自由的发挥,从而不受拘束,感到平和,从而将合作学习的优势最大化的表现出来。
有效利用现代科技可以增添学生对于学习的热情。例如,笔者在上课的时候,发现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课堂板书的时候不如对于看PPT的时候高。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能用PPT一定用PPT,尽量在学生保持最大的学习兴趣的时候进行知识的传授。再例如,我发现合作学习的最有效的实行途径是让学生分组一起做实验。因此,我向学校申请,多买了些实验所用的生物用品,在课堂中和课堂之外都多开展做生物实验的活动,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对于部分课堂难以阐述清楚的知识难点,通过实验,学生可以自身对之有较好的理解。
所谓合作学习,对于教师自身的要求也是极高的,唯有教师能够起到主心骨的作用,才能在学生中有效展开合作学习。因此,教师务必严格要求自身,严于律己,才能起到表率作用,才能让我们的合作学习成功的进行下去。
三、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形成合作学习的观念
学生学习观念的转变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达到的,教师必须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分阶段、循序渐进地向学生推销合作学习观念。比如,在合作学习实施的初级阶段,教师可以举办一些课外的集体合作活动。比如,办一个生物趣味知识的黑板报或者生物周报。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共同完成一些探究课题,作为课堂作业。这些合作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习惯。要注意的是,教师应该及时了解学生在合作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总结如何进行合作学习。当学生具备一定的合作意识之后,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穿插一些合作学习活动,比如当我们讲《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提出相关现象,来全面说明为什么生物圈是一个整体。教师作裁判,让不同组的学生展开竞争讨论。当学生对合作学习这种学习形式已经比较熟悉之后,教师可以进一步实施合作学习观念的推广。比如,教师将一节课的框架列好,并把每个框架内学生需要讨论的问题罗列出来。教师在每节课的开始,铺垫一些必要知识,然后,一节课主要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教师起引导作用。当发现学生有共同的疑问时,教师可以根据这些疑问设计探究活动。从而让合作学习这种观念贯彻在学生学习的每一个阶段。
四、结语
学生从小到大,流失最快的就是对事物的好奇心,但是好奇心却始终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正因如此,我们教师的督促、引导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是至关重要的。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手段,让我们太多的学生成为了应付考试的机器。因此,笔者希望大家能够从现在做起,努力将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运用到自己所在地区的生物教学中,让学生能够意识到自己不是机器,让学生能够清醒的看到自身所具备的价值,全面的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能够适应社会,当一个合格的接班人。
篇2
在实际的初中物理复习课中,好多教师对复习的方法指导不够重视,认为单纯地让学生做题就可以了。所以,没有制定合理的教学策略,从而影响了复习课的教学效率。另外,针对物理课程知识点相对分散的特点,虽然很多教师做了相对深入的研究。但在复习的方法上,依然采取统一化、标准化的策略。这样严重制约了复习课教学效率的提升,让学生陷入了尽管枯燥,只要做题,就可以提高成绩的误区。这与新课改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精神背道而驰。
二、复习课教学中常用的方式方法
1.巧填表格寻“乐趣”
既然是复习,肯定对知识点要有系统的总结,教师在执教中,要改变自己总结知识点,让学生反复记忆的方式。可以采用表格填空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总结。分两个表格:第一个表格,教科书的知识点总结,分章节的知识点,先加以罗列。这个过程中,让学生自己进行。第二个表格,让学生针对各个章节的各个知识点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这样做的效果,学生通过自己填写表格的过程,对知识点有一个系统的认识,相当于渔网的“纲”。进而对自己认为的知识点的薄弱环节进行分析,找到自己在学习物理中的“病症”。然后,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结合学生找到的薄弱环节,给出好的建议。这样学生通过填写表格,找到了自己的“症状”,然后结合教师给的建议,在复习的过程中,就会更有针对性。学生对自己发觉的事情,总是比教师灌输给他的事情,兴趣要高得多。做好总体的诊断后,下面的复习过程就是要针对不同章节的知识点统一进行分类。
2.分组讨论齐进步
做好上述的学生填写表格工作后,针对知识点薄弱相通的学生进行分组。在做这个工作的时候,需要教师课堂前做的工作很多,首先要研究学生自我分析的是否准确,根据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了解给出中肯、合理的建议后,才可以进行分组。分组的时候要坚持基本功好的带动基本功差的原则,由课堂复习知识点基本功好的同学做组长,这样每个同学都有可能作为组长,带着小组的其他同学复习。还要考虑到学生们的性格差异,以及初三学生的身体、心理差异。争取在分组后,让学生针对某个知识点都能自觉的讨论,根据自己的不足,通过其他学生的分享,得到弥补并巩固。教师要在课堂中及时的参与到每个小组的学习讨论过程中,并及时地予以引导。在课堂结束的时候,要根据各个小组的情况,布置适合本节知识点的习题,让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体会本节知识点的运用,并加以巩固。
3.反思析因抓落实
学生解题错误的习惯不尽相同。但教师对学生的错题原因会有基本的了解。这就要求在分组复习课堂中,把错题纠错方法引入课堂中,让小组自行讨论上节课堂中题目做错的原因。然后教师根据具体的原因,给出合理的指导。经过反复的练习,让学生形成规范结题的习惯。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解题思想、方法的规范化;解题过程的规范化;物理用语和工整书写规范化。例如,做选择题的时候,一定要把所有的选项都看全;做填空题的时候,文字要通顺;做计算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看清单位,并要用物理规定的符号表示对应的物理量等。经过一段时间的复习后,让学生在把以前的试卷拿出来进行对比,往往同学们自己就会发现自己经常出错的原因。这样,经过教师的引导,以及学生自己的“发现”,也是让物理复习的效果提升有效的方法。
以上是本人在复习课堂上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它最大的好处是真正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总结知识点,发现自己的薄弱环节。让学生尽可能地把学习的兴趣以及积极性发挥到最大值。教师然后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给予指导。教师只有不断地总结、研究、创新、实践,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不断创新复习的方法,才能达到提高复习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篇3
教师在上课时应注重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例如在七年级数学(上)第四章节“图形认识初步”中,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参与制作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纸盒的活动,来初步认识几何结构,知道多面体的边、角、面,以及它们之间存在的特殊关系。这种有趣的学习方法让学生通过直观的视觉体验理解数学包含的理论知识,正因如此,学生会认为书本上的结论不是那么的死板。同时,这样教学课堂的举办丰富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初中生探索数学的兴趣,教师也会发现,数学高效课堂的教学在此有了雏形。
二、学生的主观因素
即便学生已经走进了初中的课堂进行学习,但是有些教师感触到,这些学生仍然存在小学生固有的思维方式,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再加上学习基础差,很难掌握和消化初中数学知识。对此,我们数学教师应该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不要给他们施加压力,尽量少将学生之间的测试成绩进行比较,在课堂上选择较简单的问题让他们回答。另外,教师应该多与这类学生的家长进行交流互动,学生课余的生活有家长的陪伴,鼓励父母陪同学生完成作业,及时解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通过这些途径的开展,学生渐渐的自主学习,在数学课堂上变得积极活跃了,能够消化吸收教师传授的要点,也能在课后认真独立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和数学教师携手共同搭建起初中数学高效课堂。
三、教师应该合理地分配教学时间
所谓的“教学”便是“教与学”的过程,有教也有学。因此教师在进行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的时候,一定要注重时间的分配,不可一味地传授数学知识,将45分钟完全占据,应该留出一部分时间让学生理解和思考,提出疑问和困惑,教师对他们进行合理的引导和解答,这样才能让学生把数学知识吃透,避免囫囵吞枣。教师应该重视课后作业的布置,因为作业具有温习和巩固的效果,反映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和水平。有重点的,科学地布置适量的数学作业,不占用学生太多的业余时间,留出空闲时间让学生去总结归纳数学课堂的知识点,在第二天的数学课堂上交流心得和体会,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领悟,也实现了数学课堂高效进行的目的,符合新课改的要求。
篇4
间,使学生彻底掌握数学知识,形成高效教育目标。而现代初中数学课堂中所教授的知识对于学生而言太过于抽象,使学生很难理解教师教授的知识,从而出现一些“学困生”,导致教学效率大幅下降。因此,我们应从教学方法入手,让学生更加深入地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教学效率。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阻碍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数学教学的质量与效率也有了一定幅度的提高。但在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降低教W效率的问题,为了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教师需对这四点问题进行更加深入的探讨:第一个问题是师生关系不和谐,导致学生与教师无法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第二点是课堂气氛过于枯燥,使学生没有学习的积极性;第三便是教师的教学手段过于单一,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一点就是学生没有实践能力。这四点严重地降低了教师教授学生知识的动力,降低了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只有解决了这四个阻碍教学活动的难题,才能使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提升上去。
二、提高教学效率的教学方法
针对上文中所述的初中教学课堂中出现的不足之处,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1.改变当前师生关系,并建立友好的师生关系
在现在的初中课堂中,教师认为自己在教育中起到了主导作用,不愿与学生进行沟通,而学生也不主动与老师沟通,使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比较紧张,妨碍了教师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然而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中又起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改变当前师生关系,教师应找准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位置,与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沟通关系,并在沟通的过程中保持认真的态度,使学生能够主动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
2.使用多种教学手段让课堂气氛活跃
活跃的课堂气氛既是保证学生参与学习,保持学习动力的基本元素,还是形成高效的初中数学课堂的前提。为了达成这一要求,教师需创造一个积极向上的教学环境,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例如,教师在教授一元一次方程式时,可对学生进行分组,不仅可以通过小组竞争的方式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还能够使学生与小组成员对所学过的知识进行讨论,加深他们对所学知识的记忆,让学生做到真正的融会贯通。
3.在上课的时候教师可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以便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有很多教育手段,只要教师把这些手段融入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注意力便会被所学的内容吸引。为此,教师需熟悉学生的兴趣爱好,并从他们的兴趣爱好出发,非常自然地引导学生学习所教授的知识。例如,在学习统计时,可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教学,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调动起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4.在课堂上实施体验式教学
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理性思维、想象力与学生对本节课的理解度。例如,教师在讲关于图形的知识时,便可以让学生准备好直尺、剪刀、纸、圆规等物品,在教授相关图形时让学生自己制作出教授的图形,并针对该图形的特点进行试验,如教师在讲圆形时可以让学生制作出一个圆形,并对折,看看对折多次后圆形有什么特点。通过这种教学,学生可以针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动手制作,使学生学会主动、独立地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当学生找到答案时,其对于这类问题的理解程度便会比教师单纯教授的效果好很多。
数学是一门非常容易结合现实生活的学科,它涉及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能保证学生在将来理解并掌握以数学为基础的各门学科,提升初中数学教学课堂的效率。只有使师生关系变得和谐、课堂气氛活跃、教师手段多样化,并且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彻底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才能使学生更快地学会数学,从而有效地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篇5
一、小组建设机制
(一)小组建设的关键――小组长
小组长是老师的助手和代言人,是学习小组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是一组之魂。
小组长的标准:态度积极、率先垂范;学习习惯好、学习能力强;乐于助人、负责任;组织、管理能力强;集体荣誉感强。
(二)小组的组建
(1)小组人员4―8人(小组成员要相对固定),考虑到我们教室的局限性,暂不采取全体相对而坐的形式。但为了便于开展讨论和方便管理,建议每组成员还是集中而坐,形成一个团队。班主任在每次排座位时,只需交换小组之间的位置,而小组成员的座位可采用小组内部协商、班主任协调的办法。(好班建议成绩相近的为一组)每组分上、中、下三层,科学划分,学习成绩均衡,便于各小组公平竞争。
(2)合理搭配,让不同智力水平、思维方式、认知风格和情趣特长、性别特点的学生成为小组成员,达到能力互补,性别互补,性格互补。
(3)每个小组都有自己的小组名称、小组活动口号、组徽、组牌、组旗。
(4)每个学习小组内应有明确的分工,每个成员都要承担一定的角色,负起一定的责任。
(三)明确小组成员责任
建立了合作学习小组后,要明确小组中每一个成员的责任,每一个小组根据成员各自不同的特点分别起名为1-6号。要突出每个个体的作用,每一个人不仅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明确每个人都有帮助他人进步的义务,而且要为所在小组中其他同学的学习负责。一个小组,只有在一个好的小组带头人的带领下,才能始终如一地围绕某一个中心议题开展讨论、探究,最终找到规律、获取方法。组长又是一个小组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是教师的得力助手,是联系教师与全班学生的纽带。因此选好组长,直接关系到小组学习活动的效率和成败。小组长要选择有一定的号召力、责任心、协调能力强的学生。小组长为轮换制,让每一位小组成员都有锻炼和展示的机会。在4人以内的小组,设一名小组长,一名记录员,一名汇报员,一名检查员。小组长主要负责讨论过程中的组织和裁判,检查本组同学对所讨论问题的掌握情况;记录员主要整理记录讨论过程中小组成员的发言,要求组织能力强,下笔快的同学担任;汇报员主要负责汇报小组中的讨论结果,要求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同学担任;检查员检查每次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检查组内每人分工职责所履行的情况并及时向老师汇报。组内分工落实后,教师应引导学生懂得“分工不分家”的道理,对每一个同学所担任的角色可根据教学情况定期作适当的调整或轮换,以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师在小组中的作用
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可忽视。学生的合作是否有效,同教师的参与指导是分不开的,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越有效,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得就越充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精心把握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面对学生对某一问题独立思考与研究后的发现与困惑时,对同一问题有不同见解,意见产生分歧时设计合作,有利于学生相互交流、集思广益,从而达到共同提高。(2)在教材的重、难点处设置合作,有利于学生集体智慧的发挥,有利于每个学生对教材重、难点的学习,从而使每个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3)在学生单独试验与操作遇到困难时倡导学生合作,使学生感受到与同伴合作的必要性。教师在准备课时,首先应该对可能出现的困难或意外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怕出现混乱的局面;其次,教师面对教学意外时,必须镇静从容,及时引导,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采取形式多样的引导措施。
三、小组的考核机制
强化小组团体激励,对小组成员的评价教师须把握以下几点:(1)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侧重于学习过程的评价,要体现“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的理念;(2)对合作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对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相结合,正视学生的客观差异,侧重于对小组集体的评价;(3)评价的内容包括小组活动的秩序,组员参与情况,小组汇报水平,合作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4)教师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注意从以教师评价为主向以自我评价为主逐步过渡,教师要帮助、引导学生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寻找改进的办法。另外,我们可以定期进行诸如最佳学习小组、最佳小组长、最佳学习伙伴、最快进步奖等评选活动,把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达标,使每一位学生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激励学生不断提高小组合作活动的水平,从而达到由个人目标的达成促进小组团体目标的达成。
考核的主要内容有:
常规考核、课堂表现、考试、荣誉、生活德育课程修炼等主要内容。在考核时我们以量化的形式来考核。
四、小团队的奖惩
时间上分“四每”:每天、每周、每月、每期。
每天,由值周班委在晨训时小结,最差的一组小小惩罚,派出一名值日生,每天评出今日最优小组和仍需努力小组;
每周,把本周的全部加减分相加,评出每周最优小组和仍需努力小组,最差小组惩罚做一天清洁。
每月,评出月最优小组和仍需努力小组,用班费进行重奖。
篇6
一、帮助学生提升对数学学科价值的认识,培养数学学习的兴趣
在具体的初中数学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经常会遇到学生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习数学,对数学学习不感兴趣这样的问题。这些问题产生的症结何在?我们不能简单的用数学学科枯燥乏味这样的理由来对对这一厌学现象进行解释。要知道每个学科都有它枯燥的地方,每个学科都有它吸引人的地方。如果我们的学生没有喜欢上我们所教学的学科,这其实是我们引导的失误。很真实的一个案例就发生在笔者的身上。很多年前,我在读高中的时候,高一高二时期,我的数学成绩都不好,对很多数学基本知识甚至都理解的不是很透彻,更不会运用,缺乏对高中数学知识的系统性认识。在高三的时候,换了一位数学老师,他幽默的谈吐,科学严谨的授课模式,还有其对数学的浓郁兴趣和热情深深的感染了不止我自己,而是全班同学,大家的学习热情一下子就被激发了出来,全班形成了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全班的整体成绩获得了大幅度的提高,简直可以用突飞猛进来形容。可见,对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我们数学教师的引导。每个学生要学好一门学科,首先是要有他自己的主观学习上的动力。那么怎样来培养这一内在的学习动力呢?有效的手段是帮助学生提升对数学学科价值的认识,培养数学学习的兴趣。培根在《论读书》中这样说道:“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严密,物理学家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学、修辞学使人善辨;凡有学者,皆成性格。”而关于数学学科的应用价值所在,可以说数学学科是其他一切自然科学学科的基础,没有数学,我们的飞机上不了天,神舟飞船到不了外太空,航空母舰出不了海。没有数学,我们就没有了计算机,没有了网络,电视也不可能出现。在日常生活领域,数学应用更是广泛,日常购物,家庭消费开支等等,数学知识应用在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只有让学生充分认识了数学的社会应用价值,才能增强其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其发自内心的要学好数学。有了内在动力的驱使,加上教师行之有效的引导,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成绩也很快就会得到提高。
二、适当的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效率
在这个充满挑战的时代,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同样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来为我们的教学活动提供帮助。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初中数学课堂,不仅可以直观地让学生感受数学应用的魅力,其可存储,容量大,多媒体动画展示等优势,更可以大大地帮助我们提高课堂效率。在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进行大量的板书书写,把要讲解的公式,例题,练习题都写完整,常常是满黑板的粉笔末,平均每堂数学课,教师浪费在板书书写上的时间不少于10分钟。将近一节课的三分之一时间是在写板书。而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事先在备课阶段,教师就把公式,例题,习题等内容输入电脑,而在授课时直接输出,展示讲解即可,大大的节约了时间,提高了效率。教师可把节约出来的时间用在为学生讲解重点、难点上来,对学习效果有更大的提高。同时,对一些较难理解的数学分析,可以制作成形象直观的动画,展示给学生帮助他们对所学内容进行理解,也能够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因此,适当的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还可以大幅度地提高课堂效率。
三、创设数学情境,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数学实践的机会,启发想象,培养创造力
数学学科的特性决定了其具有抽象性的特点。为了让学生能够更直观具体地感受数学,锻炼动手实践的能力,可以通过创设数学情境的方式,来实现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创新,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面对这样一个例题:有两个大型的商场在新年前进行商品降价酬宾销售活动,分别采用两种降价方案:甲商场是第一次打7.5折销售,第二次打9折销售;乙商场是两次都打8.5折销售。请问:哪个商场的价格最优惠?这个例题,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以模拟商场的形式出现。让他们自己准备商品,自己定价格,贴标签,写促销牌,进行计算等。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锻炼了动手实践的能力,使学生在模拟现实生活的情境中锻炼数学分析能力,自主的运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使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都获得了培养。总之,教师通过科学的诱导,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内在动力,创新教学模式,创设符合生活实际的数学学习情境等,都可以帮助提高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效率,打造高效的初中数学课堂。
篇7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19.022
一、初中数学教学现状
(一)部分学生有厌恶数学之心
初中生已经正是接触数学的学习多年,有些学生由于贪玩或其他原因,跟不上初中数学的学习,成绩较差,致使其厌恶数学,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不浓,也有些学生虽然数学成绩尚好,但并不喜欢思考,从不主动思考数学问题,对数学的学习也并不感兴趣。这些学生由于心理原因都不能正确把握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学习初中数学。
(二)部分教师教学能力不足
如今,新课改实行多年来,依然有部分教师不注重新课改的内容,沿用曾经自己的教学模式和教学风范进行数学方面的教学,其教学模式陈旧、教学思想老套,不适用于当今的新课标教育,其教学方式无法切入重点给学生直观地讲解和理解,致使学生学习成绩无法提高。也有一些教师教学心态不端正,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之中,这些教师有的具有一些副业,例如当家教等,他们课下不认真备课,课上不努力讲课,不认真对待学生,没有尽到教师应有的责任,致使学生学习效率低下,学习成绩下滑。
(三)学生学习方法存在缺陷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方法,但是很多学生并不是十分了解自己,他们的学习方法、学习方式并不一定适合自己。例如,有一部分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无法找到正确学习方法,做题分不清入手点,无法切中要害的抓住数学题的入手点,在学习方法做题方法上都存在缺陷。
二、提高初中数学学习效率的方法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因此,想要学生人人学好数学,首先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热爱数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如下。
1.给学生成功的体验
很多初中学生对数学失去兴趣,不单是因为其天生不喜欢数学,也有一部分是因为跟不上数学的学习,进而失去兴趣。因此,我们应该在某些考试的过程中适当地为学习不好的学生出一些较简单的题,使他们感受学习数学过程中的成就感,在教学课堂上教师也应该为他们设置一些问题,并且多表扬、少批评,使之拥有成功的体验,激发初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使学生在课堂上积极配合
初中阶段,有些学生开始上课睡觉,不认真听讲,课堂不积极配合教师,这些学生时间一长便失去与教师之间的默契,也会渐渐跟不上功课。因此,初中学生上课应该认真听讲,积极配合教师讲课,多参与到教师的提问当中,这样学生才能感受到学习数学其实很简单,也才能更加用功学习。
3.增强数学学习的趣味性
教师在课堂讲课和课下留作业的过程中,应该多通过做游戏或者举例子的方式增强数学的趣味性,使学生热爱数学,认为数学并非仅是抽象难懂的。
(二)增强教师的教学能力
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增强初中数学学习效率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的教学能力往往直接影响着学生整体的学习成绩。因此,要提高学习效率,一定要先增强教师的教学能力。首先,教师应该提高自己对教材的掌握程度,对教材中每一个知识点都了然于心,在学生提出问题的时候可以快速全面的解答。其次,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中学阶段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情感波动,因此,教师应该注重观察学生的情感变化,给予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成就感和荣誉感。最后,教师要灵活改变教学模式,使自己的教学模式尽量适合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方法,做到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
(三)优化学生的学习方法
1.理解数学理论
初中数学理论包括概念、性质、定理和公式等,学生一定要重视数学理论的理解,真正做到对不同知识点的融会贯通。例如,在学习“圆的性质”时,学生应当注意圆的外心、内心、中心、重心等不同概念之间的不同和联系。
2.重视推导过程
数学的推导过程是不可忽略的,它可以令学生更加深刻领悟数学知识之间的关联,以及更加深刻地记住不同的知识点。例如:如图,AB=DC,AC=DB,试证明∠ABD=∠ACD。
解析:学生在解答的过程概念中应该充分利用数学中全等三角形性质通过已知条件AB=DC,AC=DB和图中两三角形的公共边BC,证明ABC≌DCB,之后再证明∠ABD=∠ACD。
3.灵活运用不同解题方法
学习数学的方法很多,因此解答数学题的方法也很多,有些时候有的题不能单单通过理论知识的研究去解答,而是要适当选用更合适的方法。
总之,我们应该注重初中数学的教学模式、学习方法等多方面的因素,培养学生学习初中数学的效率,使学生快速高效的完成其学习任务,才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国家建设培养优秀的人才。
篇8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家长、老师认为体育没有什么可学的。课堂教学缺少新鲜感,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导致学生感到体育枯燥无味,没有兴趣。“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如何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呢?
一、转变思想观念
旧的体育教学观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只会跟着教师后面进行模仿练习。整个课堂只有教师统一口令的“军事化”教学,学生缺乏提出自我目标和追求新目标的动力机制,过多的强调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忽视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在强度大,密度高的练习下,缺乏自主学习时空没有质疑和解决问题的余地。这在一定程度上,扼制了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教师首先应当转变旧的教学指导思想,变被动式教学为主动式教学,只有转变了旧的教学观念,才能把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之成为课堂的主人,激发学生的兴趣。学到体育的技能技术,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
二、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成功的教育离不开良好的师生关系,体育教育更是如此。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目前的体育教学基本上是老师在向学生灌输知识、传授技巧,只注重了技术的传授,忽略了学生的感受,缺乏与学生的思想沟通。体育教学是教与学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教学目标的合作过程,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和谐统一。教师应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健康,公平地对待学生,尊重其人格,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和谐愉悦氛围中进行的教与学必然会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反之,如果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不融洽,学生就会产生严重的逆反心理,影响教学效果甚至影响其身心的健康成长。教师良好的形象、得体的举止、较高的涵养,能够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的性情。“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文明庄重的举止、亲切热情幽默的话语,会使学生产生愉悦感。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在不同程度上不自觉地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本学生。如果教师脸上表情相当严肃,那么学生会有一种畏惧心理;教师应该多一些微笑,上课时对学生多几句鼓励的话语,多主动与学生进行沟通,帮其去除心理顾虑,进一步促进了师生关系健康和谐的发展,学生的胆量也会逐渐变大,对体育课越来越感兴趣。
三、采用多种教学手段
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的应用,充分发挥现代科学技术优势、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教学内容。以往的体育课教学由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学生已经对这种教学模式感到乏味,而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就截然不同,多媒体教学生动地展示了动作技法,画面的变换、声音的叠加、动画的处理远远超出了体育教师的讲解与示范。利用多媒体课件把连续的动作以定格的形式或像放映机一样把动作放慢放映,以直观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使每个技术环节的动作都看得清楚,学生不仅学得快,而且能准确的掌握动作要领。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达到 “寓教于乐”的目的。运用多媒体辅助较学,可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优化了课堂的结构,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个性差异,是指“个人在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而又不同于他人的心理、生理特点”。 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经历,个体差异是鲜而易见的,他们在体育知识、技能和技巧的学习,存在明显的个性差异。在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目标的达成等方面都不能搞一刀切,体育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受到同等的尊重和关注。科学构建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在课程目标的统领下,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体育需求来组织教学。并对学生实施以鼓励为主的评价。多给学生表扬和鼓励,委婉的指出学生的不足,和今后的努力方向。对体育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应按其特长进行指导,使他们在每次课后都觉得有所收获。对体育能力差的学生,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对于经过努力取得的每一点进步都应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表扬,使他们体验到成功感和自豪感。要让绝大多数的学生通过努力能达到自己的目标,体验成功的快乐。使他们在充分体验体育学习乐趣的同时,提高自己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在学习获得成功而产生鼓舞的地方,才会出现学习兴趣。”因此,要想使学生产生活动兴趣,就必须设法使他们获得成功。“成功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催化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肯定学生的优点和成绩,用欣赏的、肯定的目光对待学生,对学生运动兴趣的产生和保持能起到促进的作用。
总之,教师要真诚、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与学生要建立合作互动的关系,采用多样化地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应国良.电视媒体与现代体育[J]体育文化导刊,2002(06).
篇9
一、熟练掌握数学概念是学好数学基础知识的前提
数学概念是反映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数学概念是数学知识的基础,是数学教材结构的最基本因素,是数学思想与方法的载体,所以要学好数学必须熟练掌握数学概念。在人们的记忆里往往认为学好数学只要多做题就可以了,常常忽视对数学概念的正确理解、记忆和应用,他们常常错误地认为数学没有可记忆的,学习概念、掌握概念的目的在于应用。每一个概念就是一个信息源,它闪烁着问题的“条件”和“结论”,是思维的启发器,是解题中不可缺少的链条。有些问题在题设中蕴涵着某些因素,需要某一个概念去发掘、去开拓。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细心观察与分析,灵活运用概念,促使问题迎刃而解,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故讲解例题时,所用到的知识和技能,教师必须有意地渗透于概念讲解中,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增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运用。此外,概念教学常常不是一次完成的,需要经过多次反复深化完成。总之,教学中涉及概念的地方一定要高度重视,由浅入深、“步步为营”,积极培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牢固掌握概念的实质及概念间的联系与区别。理解概念的脉络与体系,有目的地创设问题情境,深化概念教学,使学生顺利地掌握好概念,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是教好数学的重要策略
新课程力求使枯燥的数学知识同趣味形式及学生熟悉的生活融为一体,使学生对数学有亲切感,拉近数学与学生的距离。从这个意义上讲,我认为数学不再是一门单纯的学科,不再是学生额外的被迫学习的负担,而是帮助学生生活的一根“拐杖”,进而发展成为学生的一种追求、一种爱好。所以,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数学。传统数学教育中,人们最直接最感性的认识是“数学题目”和解题,这种片面性造成一种数学远离生活、远离大众的错觉。真正的数学是丰富多彩的,它有实实在在、生动活泼的生动背景。所以,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多从生活中“找”数学素材和多让学生到生活中“找”数学、“想”数学,真切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样“身临其境”地学数学,学生不会有一种突兀的陌生感,反之具备一种似曾相识的接纳心理。如初二学生要出去春游,联系车子的情况是这样的:每辆面包车可乘20人,车费200元;每辆大客车可乘30人,车费240元,共有170人,问怎样乘车经济实惠?这就是生活中的数学。数学从生活中来,用数学眼光看待生活中的问题,才能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把现实问题数学化,不仅使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而且提高学生用数学的观点看实际问题的能力,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是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推动力,用贴近生活的具体实例引发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让数学知识生活化、生活经验数学化,这样可使学生对数学知识探得更精确,使生活经验成为智慧体验,从而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
篇10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2012年澳网比赛视频:费德勒VS纳达尔、德约科维奇VS纳达尔
2.2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视频资料法、数理统计法
3结果与分析
3.1网球步法
网球步法是指网球运动中的移动。在网球运动中,无论完成任何一个击球动作,网球步法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网球步法让网球运动员在合理的时间处在合适的位置击球,如果不能在合理的时间内找到合适的位置击球,击球力度、角度等将,都会让运动员受制于对手;如果想在网球场上使自己有足够的时间处于最佳的击球位置,并保持好身体平衡,就需要一系列的步法做支撑。
3.2普通高校网球步法教学现状
3.2.1场地、天气制约网球步法练习
普通高校网球课时大概在36学时,每个星期一次课,由于时而遇到小雨天气和网球理论课占用,学生练习步法次数得到削减,然而网球课只能学习基本技术,没有时间进行步法练习。通过调查,普通高校参与网球运动数量较多,但普通高校网球场地往往供不应求,步法练习次数和时间得不到很好的保证。
3.2.2步法训练研究不足以及观念上的误解
从中国期刊网检测得知,相关网球步法训练的相关文章不到20篇,训练的内容较少。传统上认为步法就是体能,而普通高校普遍存在中技术,轻体能的观念上误区。虽然现阶段教师对体能重视程度有所提高,但是普通高校网球教师对步法的重视和理解程度依然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在教学中步法训练比重太小,影响了学生技术教学的效果[2]。
3.2.3高校学生步法理解不清晰
通过观察与访谈,普通高校学生对网球积极性较高,刚学会网球技术就想进行对抗比赛,由于脚步的不到位,经常出现够球、挡球等不良现象。
3.3网球步法的种类分析
表1 纳达尔比赛中步法次数
步法 主动阶段 被动阶段 相持阶段
碎步 112 109 114
交叉步 67 92 77
滑步 12 35 15
冲刺步 187 191 185
分腿垫布 66 70 113
后退步 12 34 22
网球步法分为:碎步、交叉步、滑步、冲刺步、分腿垫布和后退步。
3.3.1碎步调整
小碎步调整,能让身体处在最佳的击球位置,从表一统计出纳达尔小碎步调整无论在主动、被动或者相持阶段应用次数相近,纳达尔不断利用小碎步调整自己的身体与球的位置,尽量在时间允许的范围内让自己处在最佳的击球位置,多数高校从事网球运动的学生通常位于击球位置附近,经常导致弯腰,用手去够球,只为把击球过网,从而导致击球动作变形。
3.3.2交叉步
交叉步是使每完成一次击球后,能够迅速的回到场地中央。通过视频得出纳达尔在与对手大校对相持阶段,都利用交叉步迅速的回位,在利用交叉步时,纳达尔双肩几乎平行球网,重心在他两腿之间,当他向左侧移动时,先跨出右腿在左腿前;向右侧移动时,先跨出左腿在右腿前.
3.3.3滑步
滑步的主要目的是在完成一次击球时快速的回到对手可攻击的中间位置。滑步是双腿不能交叉,当纳达尔向左侧移动时,右脚蹬地向左移动;当向右侧移动时,左脚蹬地向左移动。在滑步时,纳达尔两脚尖着地,重心有点微微前倾。
3.3.4冲刺跑
从表一可以看出,无论在主动、被动和相持阶段,冲刺跑次数在所有步法中运用次数最多,这也说明冲刺跑的重要性。冲刺跑是体现网球运动员的瞬间爆发力和快速启动与奔跑速度。纳达尔在长距离冲刺跑时,开始先进行正常的冲刺跑,当身体快接近击球点时再做击球准备;当纳达尔在近距离冲刺跑时,在冲刺跑同时已经做好击球准备。
3.3.5分腿垫步
分腿垫步是网球最常见的步法,观看纳达尔步法录像,无论在接发球方面,而且在回位后进行分腿垫步,分腿垫步的时机主要在对手击球一瞬间进行分腿垫步,尤其在接发球上,发球速度极其的快,在不到半秒钟时间内应该做出反应,当对手在发球时拍触及球同时分腿垫步,让脚步先动起来。同时,分腿垫步起到克服惯性作用,分腿垫步后向各个方向移动较快,也能防止对手打回头球。
3.3.6后退跑
后退跑在比赛中运用较少,从统计数据中看出,纳达尔后退跑使用频率较少,主要表现在被动阶段,主要原因是为自己获得更大的场地空间以及被动追球。
4网球步法的练习方法
优秀的网球选手的在比赛中步法的运用就像在一个优秀舞蹈者在跳舞,网球中步法技术的使用都是短时间快速灵敏的;在网球比赛中跑动距离不是很远,但需要快速的到位以及身体保持平衡。通过练习,可以提高网球运动者的技术。
4.1启动速度要加快
现代网球球速较快,不到两秒钟时间就应该到位击球。没有快速启动能力是不能很好的完成击球。主要练习方法:1、分腿垫步。养成对手在拍出球一瞬间分腿垫步习惯,分腿垫步不应该跳太高,在能预知球的飞行方向时前脚掌着地。2、接球能力,练习者在中间,左右相隔5米各一名同学手持球(以1和2代号),教练叫号数,同学垂直落体把球放下,同时练习者以最快速度接住落地球,连续10次;要求:上体保持直立,只允许屈膝。3、爆发力练习,在单打线与双打线上来回跳动。
4.2模拟比赛步法
模拟比赛步法量和强度应与比赛一致,据统计纳达尔与费德勒比赛中1-3拍结束占9%,4-8拍占38.5%,9-12拍占41%,12拍以上占11.5%;纳达尔与费德勒比赛中在4-12拍结束占79.5%,比赛每一分争夺需耗费时间在5-21秒。教练员通过在隔网各个位置给学生喂球练习,观察学生移动是否合理。如1、左右底线正反手步法练习;2、左右底线与中场步法正反手练习;3、各种球场上往返跑练习。
4.3平衡与核心能力练习
平衡能力的好坏直接影响击球的质量,步法的好坏对平衡能力起到很大作用。核心力量是所有集群的动力之源,网球的核心力量主要表现在通过脚蹬地转跨和腰实现动力链;在步法到达最佳击球位置同时,要平衡好身体,把步法移动的动力链串联在一起,才能更好提高击球质量。练习方法:1、悬吊训练法,悬吊训练是通过吊绳将身体部分或者全部悬吊起来,由于吊索形成的支撑反作用力不断处于动态变化之中,迫使身体不断调整的身体状态而不断募集不同的运动单位,从而提高神经-肌肉本体感受功能[1]。2、瑞士球练习法,如在借助瑞士球做俯卧撑、仰卧起坐等练习。
4.4音乐节奏练习法
网球每一分的争夺还没有结束,运动员的脚步一刻也不允许停止。把握好和预判好对手来球的路线、球的旋转、球的速度,通过优雅的脚步到达最佳的击球位置,有节奏的回位和有节奏的到达击球位置,能减少不必要的体能浪费,让身体更加舒张开来。对手回球时间,也是音乐节拍时间,通过音乐节拍跳动,网球者有节奏运用步法到达目的地。
5结论
5.1普通高校的网球步法练习重视程度不高。
5.2通过对高水平运动员的步法进行研究分析,探讨更能符合网球步法的教学方法,从而优化教学过程,达到事半功倍效果。
参考文献
篇11
20 世纪上半叶提出了"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这一概念,这在当时来说是具有代表性的教学理念。其核心理就思想是如何使教师的课堂教学有效。经过多年的发展、完善,这一理念已被世界各地的教育专家认可。在我国,许多教师也在课堂中通过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笔者发现,要使课堂教学有效性得到实质性地提高,正确衡量和优化"教师、学生、书本"三者之间的关系是非常之重要的。而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正是教育专家友西所认为的"使之构成协调、高效的课堂生态系统,在正确的教育价值观的指引下,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发挥教科书的凭借功能,提高课堂教学效能,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笔者认为,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师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教学目标,并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使学生在课堂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因此,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是历史学科教师应该关注和关心的。本文以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为研究对象,指出历史课堂有效性低的原因,并提出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建议。
1.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性低下原因
1.1 学生学习兴趣低下。历史一直被认为是"复课",与数理化英等科目相比,一直不被学生重视。他们一直存有"临阵抱佛脚"的意识,认为只要在历史上不落分就可,不必追求高分。由于这种思想的存在,他们在历史课上或者不注意听讲,或者做英语等"主课"试题,更有甚者选择逃课。学生的这种表现致使历史教师不能够在课堂上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亦无法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
1.2 教师教学方式的公式化。一节课能否吸引学生,教师是非常关键的因素。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历史老师往往照搬就有的教学模式,语言枯燥乏味,毫无新颖之处,致使学生感到历史课仅仅用来讲单纯讲历史事件、历史意义的,而无其他用处。除此之外,教师的知识程度同样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受限。如果一个历史老师能够在精通本专业的同时还能在哲学、美学上有所涉猎,这样不仅能够提升教学水平,还能提升个人的人格魅力。
2.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建议
一个人能否获得成功,发现问题是前提的话,那解决问题就是过程了。对于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在多年的实践教学中总结了一套比较系统的解决方案。
2.1 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升学考试将初中历史纳入到开卷考试范围内,开卷考试的试题更加灵活多变,呈现出综合性、开放性和主观性的趋势。这意味着学生不仅要对客观的历史事件有所掌握,而且要从这些历史事件中理解其表现出的现实意义。教师要努力转变学生面对考试就"临时抱佛脚",认为到时只要翻书找答案的就能解决问题的态度,使学生能在一开始学习历史的时候就能够对历史产生浓厚兴趣。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认识到通过对历史的学习,不仅可以了
解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历史人物在当时取得的伟大成就,以及中国和世界的光辉灿烂的文化,还能在历史是在曲折中前进和发展的,进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学生往往对新事物感到好奇,教师就可以抓住这个主要矛盾来提高学生的兴趣。比如,历史教师可以在讲课时通过文字、图画、声音、动画等方式来展示教学内容。这与照本宣科、写板书、总结意义相比就更生动、灵活了。这是通过教学方式来吸引学生,一个好的老师还能通过个人魅力来达到此目的。
2.2 教师知识水平的提升和扩展。优秀的教师永远以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将提高自身修养和能力为追求的目标。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不仅要对本专业的知识做到精通,还要扩大学习的知识面,涉猎文学、社会学、哲学等文史方面的知识,甚至也要对其他文科外的知识有一定的斩获。这种博览群书的做法,一方面可以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另一方面还能使教师的个人人格魅力获得提高。教师的知识面扩展了,便能够在课堂上旁征博引,获得学生的尊重。这种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2.3 以启发教学为主。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和积极性,通过启发教学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这种引导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教师引导学生要做到在引导、讨论中把握方向,在不超出本节课教学内容的范围内展开。学生在以小组为单位的范围内讨论时,可能会偏离教学所制定的讨论主题,甚至会讨论课程之外的内容,这时候就要教师适时引导学生,使讨论的内容回到应有的主题上。
2.4 合理整合资源。历史教师可以选择通过多媒体设备来授课,同传统课堂相交而言,这种授课方式能够传递更多的信息内容,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以《》为例,教师可以通过对媒体来展示有关的历史画面,学生能够借其来深切感受当时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西方侵略者的残暴和人民水生火热的生活现状。通过有效整合资源,将重点、难点做到有序化解和突破,以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刘向东 . 打造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策略分析 [J]. 中学教学参考 [J],2010.4.
篇12
二、抓主干、突重点、促有效
初中化学知识的学习应使学生获得未来发展所需的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形成基本的方法和价值观,理解化学、社会和技术的关系,这一重点的复习突出初中化学主干知识的巩固和深化,才能增强复习的针对性,有效性。
初中化学主干包括氧气、二氧化碳、金属、酸、碱、盐等常见物质的主要性质和用途,溶液的基本知识,常见元素及原子团的化合价,金属活动性顺序,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质量守恒定律,原子得失电子规律,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一般规律,置换反应与复分解反应规律,化学用语的书写,数字表示的意义,符号意义及运用,据化学式,化学方程式,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常见化学仪器的识别使用,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常见气体的制取,常见物质的检验和区分,观察实验现象、图表、图形,定量研究物质的组成、化学反应,对比研究物质的性质、结构、组成、制取、用途,控制条件的研究如金属锈蚀、燃烧、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分类方法中物质的分类,化学反应的分类,物质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思想及微观构成物质,物质的多样性,物质是变化的,化学变化中元素、原子不变的观念,氧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常见的酸、碱、盐的主要用途,常见合成材料的应用,元素、化学物质对人体健康的关系,有机物生命活动的意义,有毒物质(一氧化碳、甲醛、黄曲霉素等)对人体的伤害,化学与能源的关系,常见化学燃料的主要成分和新能源的开发,化学与环境的关系,常见污染源的来源、危害、治理等。
三、注重复习方法,提升能力
复习时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的有效课堂,在复习中怎样才能提高学生参与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呢?
1.联系生活,生产创设情景
复习时要全方位地搜集多方面的信息,将化学知识的复习融入社会生活生产中,这样既能对学生产生好奇心、吸引力、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又能利用已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为了这一目的,教师就应加强学习,扩大信息来源,关注与生活、生产、重大科研(如每年的诺贝尔化学奖的最新理论)上一届高考题目中的信息来丰富复习内容,在这些信息处理中要充分挖掘所给信息,用所掌握的知识去灵活运用解答。
2.重视问题设计,利于激发学生思维
好的问题设计利于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思维,从而增强复习的有效性,首先问题应有较强的综合性,因为复习它是初中化学整体知识的展示,是对现有知识的整合、运用。如:氧气、二氧化碳是身边化学物质的重要代表,设计问题时应从氧气、二氧化碳的组成、性质、变化、制取、用途等方面的差异,在巩固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同时,深化对氧气,二氧化碳两者之间的关系,在自然界中的转化,认识碳循环和氧循环的意义,增强学生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1)下列措施中,有利于降低大气中CO2浓度的有(填字母)
A.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B.植树造林,增大植被面积
C.采用节能技术 D.利用太阳能、风能
(2)将CO2转化成有机物可有效实现碳循环,CO2转化成有机物的例子很多,如:
A.6CO2+6H2O光合作用C6H12O6+6O2
B.CO2+3H2催化剂CH3OH+H20
C.CO2+CH4催化剂CH3COOH
D.2CO2+6H2催化剂CH2=CH2+4H20
以上反应中,最节能的是,原子利用率最高的是(填字母)
这是一道以温室效应中二氧化碳气体为命题背景,介绍了一系列关于减少CO2含量的方法和措施,利于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人人有责及物质综合应用意识。
四、认真审题,规范解题,提高练习质量
篇13
一、巧妙设计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良好教学情景的创设能让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内容更加丰富,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同时还能够加强师生间在学习中的交流,从而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英语,从而打造出高效的初中英语课堂。英语语法一直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很容易混淆,这时就可以运用游戏的方法来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情景,帮助学生掌握英语语法知识。如,教师在传授句型时,可以与学生展开情景对话,老师可以提问What are you doing now?/What is he doing?接着引导学生运用发散性的思维进行回答,I am playing computer games./He is...
二、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教学方法
近几年,多媒体技术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如果将多媒体技术灵活地应用到英语课堂教学中,将会起到很大的作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声像结合、图文并茂、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帮助学生对一些抽象事物的理解,从而将英语课堂教学带入一个全新的教学情景中。如,在讲授library,playground,canteen等学校建筑物类英语单词时,就可以通过利用多媒体技术收集相关的图片、动画,然后再配上这些单词的发音,或者配上简单的提问,What is this?充分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通过多媒体将英语知识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总之,打造初中英语高效课堂的方式多种多样,针对不同的学生层次、不同的教学任务,高效课堂的手段也是不同的。但主要的是,要想打造初中英语高效课堂,首要条件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这样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当中,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