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老年患者的生活护理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老年患者的生活护理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老年患者的生活护理

篇1

2003年1~11月我院收治老年痴呆卧床患者48例,男26例,女22例,平均年龄78岁。均是生活不能自理患者。

2 结果

在48例老年痴呆患者中,经精心护理其中45例患者生存情况良好。因肺部感染并发心衰死亡2例,家人接出院无系统治疗死亡1例。

3 护理方法

3.1 做好皮肤护理,预防褥疮发生 褥疮的诱发因素为:活动能力下降、年老、感受能力下降、排泄物分泌物等刺激、营养不良。老年痴呆卧床患者占有全部诱发因素 [2] ,而预防褥疮的主要措施在于消除诱发因素:(1)定时翻身2h1次,翻身时动作轻巧,避免拖拉。(2)给予气垫床,易受压部位用气垫圈、海棉垫等垫起。(3)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局部营养状况。每日指导护工给予擦身两次(早晚)。擦身后抹些润肤油,经常检查受压部位,定时按摩。(4)保持床铺干燥平整,避免局部皮肤刺激。(5)加强营养,增强机体抵抗

力。

3.2 做好呼吸道护理,预防肺部感染 根据有关资料显示:肺部感染是住院老年痴呆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故做好呼吸道护理,预防肺部感染也至关重要。

3.2.1 保证每日热量的供给 定时喂食、喂水,增强体质。

3.2.2 保持室内空气清洁 及时通风换气,调节温度和湿度,避免直接吸入室外的冷空气,注意保暖。

3.2.3 定时翻身、拍背 肺部叩打1次/天,每次10min,在进餐前30min或餐后2h进行。

3.2.4 注意观察患者的体温、呼吸变化,及时遵医嘱处理。

3.3 做好口腔的护理 长期卧床老年痴呆患者机体抵抗力极低,无主动性进食进水行为,为口腔内微生物的大量繁殖创造了条件,易引起口腔炎,甚至并发全身感染。(1)每次喂食后给予喂水30ml,以冲刷口腔中残存的食物。(2)每日2次做好口腔护理,用海棉棒蘸0.9%的生理盐水清洁口腔。(3)对每位患者残存的牙齿,应心中有数,经常检查。

3.4 防止泌尿系感染 长期卧床的老年痴呆患者,大小便不能自理,也给临床护理工作增加了许多工作量。

3.4.1 每日定时喂水 24h摄水量>1500ml以达到冲洗膀胱的目的。

3.4.2 保持会阴清洁 女性患者用一次性纸尿裤,男性患 者用一次性尿袋接尿。每日冲洗会阴,减少尿液对局部皮肤的刺激。大便后及时更换裤子,清洗肛周。

3.4.3 男性患者的尿袋应固定在床沿下 注意观察防止患者扯掉尿袋,每日更换尿袋。

3.5 饮食护理 老年痴呆患者吞咽肌功能衰退,又不会主动进食,配合喂食时须注意。(1)提供含丰富营养、清淡、易消化及碎烂的食物,有吞咽困难时给予半流质、流质饮食。(2)喂食时将患者的头部垫高,动作缓慢,从小量食物开始。一般进食前先饮少量水,湿润一下口腔,也可调整食物的质地、形状。由于认知能力下降,痴呆老年人会误将骨头、假牙吞下,甚至会将药片不拆包装一起咽下,因此,进食食物温度勿过热,以偏低为宜,以防烫伤。(3)必要时遵医嘱静脉补充营养。

4 护理体会

作好长期老年卧床痴呆患者的护理,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护理工作者要付出极大的爱心、耐心、细心和毅力,同时还需要亲属和看护者正确地理解老年性痴呆的特点,采取积极的态度,使痴呆老人能生活在一个充满亲情与关爱的环境中,避免歧视和虐待老人的情形发生 [3] 。通过对长期卧床痴呆患者的生活护理我们认识到,对老年痴呆患者必须早预防、早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每班都要一丝不苟做好生活护理,才能提高患者的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减轻家庭负担,使其家人得到慰藉。

参考文献

篇2

1资料与方法

1.1对象自2011年8月至2012年9月,我院收治的老年中风患者56例,均经头颅CT或MRI确诊为脑中风,年龄在50-65岁,平均年龄56.2±4.8岁,其中男性30例,女性26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各28例,两组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除了常规治疗之外,对干预组进行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包括:①心理干预。通过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与交流,帮助其更好的减少悲观、焦虑情绪,配合现有的治疗方式;②认知干预。通过对病情的分析以及脑中风的病理机制,帮助患者合理控制生活方式与饮食习惯;③行为干预。指导患者家属让患者保持正确的躺卧位置,仰卧时膝下垫软枕以使其稍屈起,并且定期进行局部部位的按摩和按压,改善局部区域的供血状况。

1.3评分标准采用ADL量表评分标准ADL量表,即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

1.4统计处理采用SPSS19.0和EXCEL对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采用t检验,P

2结果

由表1结果可以看到,患者在干预前后个时间段ADL评分,干预组相对于对照组都具有显著性提升,由此也说明了干预组本身生活质量改善的显著性。(P

3讨论

脑中风是一组起病急、预后慢的脑血管循环障碍性疾病。根据我国卫生部门的权威数据显示,在我国脑中风的死亡率要远远高于普通一般疾病,仅次于癌症位列第二。由此也说明,并且随着现代人们的生活压力以及生活饮食的不规律,使得脑中风患者出现了低龄化的趋势[1]。老年中风患者病后的生活质量明显降低,其往往会出现偏瘫或是肢体肌肉的瘫痪等症状,导致其行为极度的不便。而身体姿势的无法改变以及长期卧床所带来的心肺功能的不通畅则会导致压疮以及肺部感染等一系列的并发症的出现[2]。与此同时,由于肌肉的萎缩以及行动的不便,导致了其静脉血液回流的主要动力丧失,易形成下肢静脉血栓[3]。就目前临床治疗而言,尚没有比较有效的针对老年中风患者的治疗方式,更多的是通过合理的护理治疗,对患者的行动机能带来部分的改善,减少患者的心理负担,形成一个良好的恢复环境,并且通过及时的干预性护理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4]。本研究通过对老年中风患者的合理护理,其结果显示,干预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4.28%,要远远优于对照组患者的78.57%,这也说明了护理干预的重要性以及对于并发症降低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与此同时,研究结果还显示患者在干预前后个时间段ADL评分,干预组相对于对照组都具有显著性提升,由此也说明了干预组本身生活质量改善的显著性。由此可见,护理干预能显著改善老年中风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未来的临床治疗及护理领域进一步的推广与形成系统性的护理干预体系。

参考文献

[1]虞静.浅析中风病人急性期的心理疏导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2008,12(1):45-46.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77例老年COPD患者均为本院老年病科2012年12月~2014年9月住院治疗的患者,根据临床症状体征、肺部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均已确诊[1]。其中男47例,女30例;年龄67~84岁,平均年龄为(73.5±8.6)岁;病程7~20岁,平均病程为(12.2±4.7)岁。

1.2护理干预措施 所有病例均给予有效的抗感染、吸氧、预防和控制心律失常、纠正酸碱平衡失调治疗及对症治疗,待到病情稳定后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①健康教育:向患者讲解本病的防治知识和保健方法,让患者积极戒烟;②有效咳嗽训练[2]:嘱患者深吸气屏住,声门紧闭,使膈肌抬高以增加胸内压,使肋间肌收缩,然后咳嗽,声门打开,使痰液咯出,反复数次,请患者重复练习直至掌握;③呼吸功能锻炼[3]:放松练习:坐位或站立调整呼吸,进行胸、腹式呼吸,缩唇呼气练习5min。呼吸操练习:以缩唇呼气配合肢体动作为主,吸气用鼻,呼气用嘴。⑴双手上举吸气,放下呼气;⑵双手放于身体侧面,交替沿体侧上移下滑,上移吸气,下滑呼气;⑶双肘屈曲握拳,交替向斜前方击拳,出拳吸气,还原呼气;⑷双替抬起,屈膝90°,抬起吸气,放下呼气;各做10~20次;⑸吹悬挂的小纸球训练;④上肢肌力训练[4]:做上举运动,2~3min/次,2次/d,或使用上肢拉力器训练,重量0.5~2.0kg,连续拉10~20次。训练时,要配合呼吸进行,拉起呼气,放松吸气。美国运动医学会认为,5min以下的运动训练不能改善心肺功能,每次锻炼的总时间应为15~60min;⑤合理氧疗[5]:研究发现,长期低流量(1~3L/min)每日吸氧>12h,能延缓疾病进展、降低死亡率、延长生存期、改善心肺功能及提高生活质量;⑥用药指导:向患者讲解药物的治疗作用、不良反应、注意事项,要求患者按时用药,合理用药,不得擅自加减药物。

1.3效果评定 护理干预4w后,根据感染治疗标准,结合临床症状进行评估。好:精神和食欲恢复正常、痰无或偶见、呼吸平稳、无发热、血常规正常、能参加日常的工作和学习;一般:精神面貌和食欲好转、痰量20ml/d、白细胞总数和中性数值较高。好及一般为临床有效。

1.4生活满意度调查 生活满意度情况采用自行设计的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表,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分满意、较满意、不满意。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自身前后对照,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

2 结果

2.1护理干预前后临床效果比较 干预前患者好30例,一般16例,差31例,有效率为59.7%(46/77),干预后患者好58例,一般10例,差9例,有效率为88.3%(68/77),干预前后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

2.2护理干预前后生活满意度比较 干预前患者满意27例,较满意22例,不满意28例,生活满意度为63.6%(49/77),干预后患者满意56例,较满意11例,差10例,生活满意度为87.0%(67/77),干预前后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

3 讨论

COPD是一种慢性疾病,老年患者具有反复发作,感染不易控制,疾病迁延不愈,治疗效果差等特点。患者易表现焦虑、绝望等负性心理,不能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同时,进行必要的护理干预,加强保健、克服不良生活习惯、预防感染、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患者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及护理,遵医率高,提高了治疗的效果和生活的满意度[6]。

护理干预主要是指导患者进行呼吸操训练,可减少呼吸频率,延长吸气和呼气时间,增大膈肌的运动幅度,从而增加了咳嗽力度,有助于促进痰液排出,同时使肺活量和最大通气量加大,二氧化碳排出增加,残气量减少,提高了呼吸肌供氧,从而使患者咳嗽、胸闷、气促、缺氧症状得以改善,此外,还可以增进肺泡通气量,使通气/血流比率失衡得到纠正,缓解缺氧,从而大大提高了患者活动耐力和对未来生活的希望[7]。

综上可知,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老年COPD患者的临床效果及生活满意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2,25(8):453-460.

[2]吴海燕,张钦芳,张安琴.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康复期患者肺功能的影响[J].四川医学,2008,29(12):1735-1737.

[3]邓国金,钟清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现状[J].护理研究,2011,25(3):667-669.

[4]杨小梅,李卫青,高春红,等.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家庭护理干预[J].护理学杂志,2007,22(17):66-68.

篇4

个性化护理是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和不同需求制定的不同护理计划, 强调的是一种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护理模式[1]。本次研究随机选择2014年3月~2015年3月本院接收的1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 通过对其临床资料进行综合性分析, 旨在为个性化护理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和适用提供一些思路,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3月~2015年3月本院接收的1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 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 各50例。干预组中男28例, 女22例;最小年龄61岁, 最大79岁, 平均年龄(66.3±5.3)岁。对照组中男29例, 女21例;最小年龄62岁, 最大81岁, 平均年龄(66.1±4.9)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接受临床一般护理干预。干预组接受个性化护理干预, 主要包括:①个性化基础护理:结合患者及其家属认知程度, 向其介绍高血压的相关知识, 大多数老年患者易引发烦躁以及不安等负面情绪, 护理人员应当对患者心理实时转变规律进行个性分析, 与老年患者进行疏导沟通, 消散患者负面情绪。②个性化环境护理:根据老年患者个性化需求, 对病房展开全面清洁, 确保室内通风良好、稳定适宜, 为老年高血压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③个性化饮食以及运动护理:鉴于老年患者机体脏器功能逐渐衰退, 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多进食蔬菜、水果及豆制品, 确保钾钙微量元素的摄入。同时, 要指导患者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开展运动, 比如散步、打太极等。

1. 3 观察指标[2] 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护理干预后, 经回顾性分析处理, 按照医院老年患者高血压相关规范准则设计调查表, 比较两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及护理满意度。将一系列所获取的临床指标明确收入调查表内, 结合电子计算机开展统计学处理工作。生活质量通过健康测量表(SF-36)进行评价, 分别包括患者生理功能、精神健康以及总体健康等方面。护理满意度通过医院制定的问卷[3]测验方式收集, 测验内容分别有医护人员服务水平、医护人员态度等评分。总评分为100分, 结合评分由高至低划分成非常满意(>90分)、一般满意(60~89分)、不满意(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干预组在护理干预前的生活质量评分为(65.1±6.5)分, 护理干预后为(69.1±6.1)分;对照组在护理干预前的生活质量评分为(65.3±6.4)分, 护理干预后为(82.3±5.3)分。护理干预后, 干预组的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干预组护理满意度为98.0%优于对照组的8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小结

伴随着护理模式的发展, 个性化护理在临床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次研究结果认为, 个性化护理应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 经结合患者及其家属认知程度, 为深入开展个性化护理奠定基础;通过个性化基础护理, 消除患者负面情绪, 促进患者积极配合护理治疗;通过个性化环境护理, 为患者营造舒适的治疗环境;通过个性化饮食、运动护理, 改善患者饮食习惯, 促进患者生活规律合理化, 达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4]。

总之, 个性化护理干预应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护理效果满意, 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提升生活质量, 具备临床推广应用意义。

参考文献

[1] 谢建秀, 陈水琼, 叶翠华, 等. 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当代医学, 2013, 19(9):119-120.

[2] 唐翠英, 何方玲, 廖春梅, 等.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对改善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观察.吉林医学, 2013, 20(34):4179-4180.

篇5

B【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6-118-01

高血压是临床中比较多见的慢性疾病,特别是在中老年人群体中的发病率较高,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高血压的发病率也呈现显著的上升趋势,特别是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数量不断增加,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均产生了严重的影响。高血压属于慢性疾病,病程时间较长,患者需要长期以药物控制血压水平,进一步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需要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1]。本次研究将针对中医护理对于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进行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诊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共计60例为研究样本,利用随机抽样原则将患者进行平均分组,各组均30例,分别定义为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男17例,女13例;患者年龄61~82岁,平均年龄(726±04)岁;病程时间1~14年,平均病程(62±03)年。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患者年龄62~80岁,平均年龄(714±02)岁;病程时间2~16年,平均病程(64±06)年。两组患者常规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实施分组比较。

12方法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的高血压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主要进行用药指导和饮食指导等。观察组患者实施中医护理,主要包括中医健康教育、中医运动指导、中医食疗护理、辩证施护以及疏通经络护理五个方面[2]。

13评价指标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痊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等均完全消失,中医证候积分减少超过90%;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等均显著改善,中医证候积分减少达70~90%;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等均有所改善,中医证候积分减少30~70%;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未改善,甚至加重。以SF-36生活质量量表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进行评估与比较。

14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用卡方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是9667%,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是8667%,具体比较结果见表1。两组资料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估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具体比较结果见表2。两组资料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31中医健康教育首先应组织老年高血压患者开展关于高血压防治的健康教育讲座,向患者讲解普及高血压疾病的相关病因机制及治疗方案和预防方法等,使老年高血压患者能够对自身疾病有正确、全面的认识。同时要向患者讲解开展中医护理的作用及目的,提升患者的依从性[3]。

32中医运动指导安排中药师对患者开展面对面的运动指导工作,指导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正确的开展养生运动的方式,例如指导患者?习太极拳等。同时要向患者讲解按压穴位的方式,使患者能够进行自我护理干预,提升临床治疗效果。

33中医食疗护理针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开展中医食疗护理干预,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为患者制定一份科学的中医食疗搭配饮食的配方,使患者能够在饮食方面做到科学的自我护理干预,通过饮食调控控制其血压水平[4]。

篇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09)08(a)-129-02

老年痴呆,又称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dieas,AD),常发生于60岁以上的老人,隐袭发病,其临床特点表现为认知功能障碍和精神病性症状,有失语、失用、失认或执行功能障碍等症状,且缺陷要严重到足以影响其日常生活、职业活动和社交功能,或与先前功能水平相比有较明显下降。此病目前没有特效的治疗,而康复护理对延缓老年痴呆患者的病情发展,提高其生活质量,减少残疾,延长生活自理能力尤为重要。本研究目的是针对轻、中度老年痴呆患者的症状特点,探讨康复护理对老年痴呆患者语言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以探索适合老年痴呆患者的护理模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04年1月~2008年1月本院收治的轻、中度老年痴呆患者66例,均符合CCMD-3的阿尔茨海默病诊断标准[1]。其中男30例,女36例;年龄55~81岁,平均69岁;文化程度:文盲5例,小学10例,初中20例,高中及中专22例,大专及以上9例;痴呆症状进展已1年以上,无心、肺、肝、肾等脏器并发症。

1.2 康复护理方法

给予患者以下康复护理措施,①语言功能训练:护理人员要有足够的耐心,利用一切护理、治疗机会,主动与患者交流。反复向患者讲述一些日常生活的基本知识,让患者认读识字卡片、各种动物和水果卡片,利用数字卡片训练患者的计算能力。分辨失语类型,如命名性失语主要为遗忘名称,护理时要反复说出名称,强化记忆;运动性失语主要为构音困难,护理时要给患者示范口型,一字一句面对面地教。鼓励患者读书、看报、听广播、看电视,接受来自外界的各种刺激。进一步可教患者进行计算、书写。②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训练:护理人员先作示范,再让患者模仿,配合口头提示,反复多次至单独完成;训练包括洗脸、刷牙、吃饭、穿脱衣服、如厕大小便、整理床位等,制定一定的训练步骤,将整个练习分成若干小部分,一步一步训练。③劝告患者在工作一段时间后到室外活动一下,以转换兴奋中心,经常用手按摩头部的穴位,以提神醒脑。④了解患者家庭情况,取得家庭的支持,使之更好地配合,帮助和督促患者完成和协助完成日常活动。⑤每天训练2次,每次30 min。平均护理时间(65.20±13.56) d。

1.3 观察指标

在护理前后对患者采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法(CRRCAE)分别对患者听理解、复述、命名、阅读、计算、描写、听写、朗读等方面进行评价,采用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量表(ADL)对两组患者进行调查[2]。包括两部分内容:躯体生活自理能力量表(PSMS),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量表(IADL)。量表由患者自评或由专业护士根据患者情况进行评定。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和t检验。P

2 结果

2.1护理前后患者语言能力测评的比较

结果显示,护理后患者听理解、命名、计算能力评分高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护理前后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比较

结果显示,护理后患者躯体生活自理能力评分明显低于护理前(P

3 讨论

痴呆是由于大脑多方面高级精神功能障碍而产生的获得性、持续性智能损害综合征,即在无意识障碍的情况下,患者有认知和记忆功能障碍,以及语言、视空间、情感或人格3项中至少1项功能受损,影响其社会、生活、职业功能者[3]。我国估计已有400万老年痴呆患者,该病已是社会和家庭的沉重负担,如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3]。老年痴呆患者分为轻、中、重度,轻度的老年痴呆患者会有记忆力、计算力障碍,影响到工作能力,但是生活自理能力是完好的,一旦生活自理能力受到影响,我们称之为中度老年痴呆。发展到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卧床不起的就称为重度老年痴呆。不同程度的老年痴呆康复护理方法不同。老年痴呆的护理目的是:延缓或阻止痴呆程序的加重,改善记忆功能,提高痴呆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生存质量,减少并发症,延长存活期。文献报道,老年痴呆患者,如果不采用任何治疗和各种训练手段,其智能状态及躯体的退行性变是极为明显的,及早进行认知功能训练,利用中枢神经系统的可塑性,进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重建[4]。由于老年痴呆患者从出现精神障碍到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其临床症状呈现渐进演化性、缓慢进展性和认知功能衰退的不可逆性[5-6]。目前尚缺乏特别有效的治疗手段,接受来自外界的各种刺激,对于防止智力进一步衰退,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加强康复护理对老年痴呆患者显得尤为重要。老年痴呆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语言功能障碍,本研究发现,对轻、中度老年痴呆患者进行语言功能的康复训练能提高患者听理解、复述、命名、阅读、计算、描写、听写、朗读能力。有文献报道,生活自理能力和认知功能训练能够促进老年痴呆患者认知能力的康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适应能力,改善其生存质量,有效地延缓痴呆的进程[4]。本研究发现,康复护理对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有很大的提高,躯体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尤为显著。提示我们,痴呆患者的康复护理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尤其是痴呆照料者应充分认识并重视老年痴呆患者各方面的功能训练,及早采取措施,从而有益于患者,减轻家庭负担。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M].3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4.

[2]张明圆.精神科评量量表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66.

[3]盛树力.老年性痴呆[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8:12-26.

篇7

腰腿痛在老年人群中比较常见,其发生率约为82%,具有反复发作、难以根治、症状多样等特点,严重伤害了患者的身心健康[1]。为此加强健康教育及心理辅导等综合护理干预对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对本院收治的102例老年腰腿痛患者行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明显,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02例腰腿痛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2例,女40例;年龄在59~76岁之间,平均年龄(657±25)岁;病程在3~10 a之间,平均病程(48±12)a。其中单纯腿痛40例,单纯腰背痛46例,腰腿痛16例。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10例,中学54例,小学及以下38例。

12护理方法本组患者均给予综合护理干预,主要包括健康教育、心理辅导、运动指导、药物指导等内容。

13观察指标对治疗前后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进行统计分析。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均通过本院设计的问卷调查表评价,其中心理状态包括焦虑、抑郁、孤独等内容,生活质量包括社会功能、生理功能、躯体疼痛、精神健康及总体健康等内容,除躯体疼痛外,分数越高表明越好。

3小结

老年腰腿痛患者因身体因素、家庭因素等易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影响治疗及预后,为此加强综合护理干预至关重要,主要表现如下。

31健康教育根据患者文化程度、学习理解能力等有针对性的进行健康宣教,用通俗易通的语言向患者讲解腰腿痛的病因、症状及治疗方案,并鼓励患者根据健康教育内容结合自身情况制定控制计划。同时亲切、耐心的向患者演示正确的站姿、坐姿及取物等正确做法,帮助患者掌握缓解疼痛症状的技巧。健康教育课采取讲座、一对一讲解及演示、视频观看、发宣传单等多种形式,其主要目的是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健康教育,有效预防或缓解腰腿痛症状。

32情志护理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疾病及预后,护理人员要根据不同证型患者采取个性化的情志护理,积极的帮助患者疏导心理,尽可能的消除患者焦虑、不安等心理,获取患者及家属的信任,提高其依从性,积极配合治疗[2]。

33饮食调节指导患者多食营养丰富、清淡、高纤维素、易消化的食物。同时根据患者不同症状行不同的药膳指导,如补肝肾、活血祛瘀等药膳,有牛膝、杜仲、狗脊等,煲汤服用。若患者存在腑气不通症状,则可添加何首乌、当归等药物[3]。

34运动指导叮嘱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准确的坐、站等姿势,尽可能不做重活,适当活动关节。指导患者适当户外活

动,如打太极、慢跑、跳广场舞等,促进血液循环的同时帮助钙吸收,缓解疼痛。此外,睡觉时最好使用硬板床垫,保护脊部,且睡姿最好是侧卧,膝部微曲,把软枕放在两膝间,帮助腰肌有效放松。

35药物指导若患者疼痛难忍,给予患者镇痛药物治疗。对于急性发作患者来说,给予药物熏蒸治疗,1天1次,卧床休息2个星期及以上;同时行活血、止痛中药温服治疗。若患者疼痛症状缓解,则以药物熏蒸联合手法治疗为主,如“飞燕式”、“五点”拱桥式腰背肌功能锻炼。

综上所述综合护理干预后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值得进一步扩大应用。

参考文献:

[1]白跃宏下腰痛临床与康复[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377-396

篇8

选择我院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300例老年肺结核患者为实验对象;经相关检查诊断得到确诊。老年肺结核患者中男185 例,女115 例;年龄60-80 岁,平均(65±2)岁;并发症:肺部感染135例,肺心病60 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32例,肺癌21例,糖尿病31 例;焦虑223 例(74.3%),抑郁153 例(51.0%)。按照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入院宣教等。

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综合护理干预,以观察两组患者的病情变化,方法如下:A.心理干预 老年肺结核患者随着抵抗力下降,且大多合并其他疾病发生等导致患者不管在身体还是心理上都相对其他人比较弱,产生压力过大,抑郁等不良情绪使得治疗效果也有所下降。因此护理人员应该时刻关心患者,帮助患者排除孤寂感,并鼓励患者家属多与之交谈,同时耐心接受患者的倾诉,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活动。同时向患者普及相关疾病的知识,增加患者对战胜疾病的信心。B.用药干预护理 护理人员应掌握药物的药理作用,注意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等症状变化。C.饮食干预 患者饮食规律,禁止吸烟和饮酒。D.其他干预 指导患者进行适量的锻炼,逐步增加患者的肺活量。

1.3观察指标

①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价患者护理前后抑郁、焦虑情

绪变化情况。②生活质量采用WHO生活质量简表(WHOQOL-BRIEF)进行评定,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功能、社会关系和环境4个领域,共计26个条目,分值越高,提示生活质量越好,反之提示生活质量越低[2]。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观察治疗前后指标的变化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

2 结果

2.1 护理前后患者心理状态比较护理后患者抑郁、焦虑状态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2.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入组时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入组后6个月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老年肺结核患者有病程长、病种不单一、病情不稳定、易反复发等特点,常致患者产生负面的心理反应[3]。这些负面影响包括抑郁或焦虑等不良情绪,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大大降低[4]。

篇9

冠心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的慢性疾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主要的原因之一,患者心肌细胞缺血,多伴有心功能不全,甚至可能发作急性缺血性心肌梗死危及生命。冠心病是一种身心疾病,患者极易出现多种负性情绪,进而影响患者健康行为,增加冠心病发作风险[1]。抑郁是冠心病患者最常见的一种心理问题,对患者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都有负性影响[2]。因而,伴抑郁症状的老年患者的临床护理应加强对心理问题的关注。本研究对比了综合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对伴抑郁症状的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抑郁症状、家庭支持、机体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2~1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94例,男55例,女39例,年龄≥60岁,均符合冠心病诊断标准,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心功能Ⅰ~Ⅲ级,住院时间>4周,入院后2 d,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3]进行抑郁症状筛查,≥50者;排除其他器官严重疾病、恶性肿瘤、精神疾病史或认知功能障碍;无法配合和理解量表;心理科医生诊断并建议药物干预的严重抑郁症。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7例,干预组男26例,女21例,年龄60~86岁,平均(72.48±5.39)岁,平均教育年限(11.73±2.85)年,平均病程(11.82±2.38)年;对照组男29例,女18例,年龄61~82岁,平均(71.83±4.93)岁,平均教育年限(11.19±1.25)年,平均病程(12.16±2.29)年。两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干预。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加入非药物治疗的综合护理干预,该组护士均由精神科医生进行培训,掌握冠心病患者心理特点及心理疏导要点,综合制定护理干预方案。①健康教育,较常规护理的健康教育更强调系统性,采用集中宣教和个体化教育的方式,首先通过面对面单独沟通,了解本组患者抑郁状态最突出的问题和健康教育的需求,结合本组特点开设冠心病病友健康讲座,在常规的冠心病知识宣教基础上,重点解释和分析患者最关心的问题,过程中设置问答交流环节,收集患者问题,对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专业解释,对个体化问题则以单独交流方式解答;②心理护理,对于本组有抑郁症状的患者,心理护理是重点,冠心病患者经受疾病症状折磨和长期治疗负担,易产生对健康的失望、对疾病的恐惧、对社会的抵触甚至是愤怒,应结合疾病特点以互助团体、榜样效应、社会及家庭支持的形式进行心理护理,将本组分为4~5人的互助小组,在病友健康讲座之后开展小组交流,谈病史、治疗史、心得,可以延伸至生活中的困难、情绪宣泄等,过程中医护人员进行引导,注意倾听,并对突出问题进行疏导,请同期或已出院的心态和康复效果最佳的病友述说自己的心得体会,以之为榜样,激励患者,为患者创造更好的社会和家庭支持环境,结合家庭关怀干预;③家庭关怀,对患者家属进行教育,倾听和疏导患者家属心理负担,鼓励家属给予患者更多的关怀,使之了解家庭支持对冠心病患者康复的重要性,增加探视次数和时间,家庭成员尽量都能到医院探视,对出院后的家庭护理提供建议;④运动指导,冠心病患者多存在心功能不全,适当的运动有助于恢复和增强心功能及抵抗力,还能调节患者心理状态,在医生的指导下,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有氧运动,以低强度、缓慢的运动为主,循序渐进,如太极拳、散步等,每周2~3次,每次30 min左右。

1.3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干预前和干预4周后进行评价。抑郁程度,由SDS评价,抑郁评定的分界值为50分,得分越高抑郁倾向越明显;家庭支持,由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4]评价,包括5个维度,总分10分,家庭功能障碍的分界值为7分,得分越低家庭功能障碍越严重;生活质量分别采用西雅图心绞痛调查量表(Seattle Angina Questionnaire,SAQ)[5]评价,包括躯体受限程度、心绞痛稳定状态、心绞痛发作情况、治疗满意度、疾病认知度等5大项目19个条目,总分100分,得分越高机体功能和生活质量越好。

1.4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6.0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P

2 结果

2.1护理干预抑郁症状的效果

干预前两组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2.2护理干预家庭支持的效果

护理干预前两组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各维度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2.3 护理干预生活质量的效果

护理干预前两组SAQ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SAQ各项目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3讨论

抑郁是冠心病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之一,有研究结果显示,随着抑郁值的增加冠心病死亡的危险度升高。心绞痛是主要的症状之一,而心绞痛给患者带来不仅是身体上的疼痛,还有恐惧甚至濒死感,会造成患者的心理创伤,从而导致抑郁症状的发生或加重;抑郁患者存在较明显的心理应激,可能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兴奋,增加机体代谢,增大耗氧量,加重心肌负荷,甚至引起冠状动脉痉挛,使心肌发生缺血缺氧,同时儿茶酚胺大量释放,促使血小板聚集,可能导致血管内凝血而出现血栓形成,阻塞冠状动脉,诱发心绞痛甚至发生心肌梗死[6~8]。因而,冠心病不仅是身体的严重疾病,还可能导致严重心理问题,从而影响疾病的进展。

生活质量涉及生活的多方面,老年人对家庭和亲情的重视程度高,现实的空巢状态的孤独感,使其更为渴望家庭的关怀,尤其是伴抑郁症状的老年冠心病患者,孤独是加重期抑郁症状的主要因素[9]。有研究表明,家庭功能良好获得更多家庭支持的冠心病患者心功能更好,发病风险降低[10]。而适当的有氧运动,不仅能增强心脏功能和机体抵抗力,运动还是一种发泄负性情绪的途径。有研究认为,在运动过程中血液中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浓度升高或达到正常人水平,舒解由于心理应激导致的抑郁的负性心理状态,对抑郁有辅助治疗作用,运动疗法可作为抑郁症的一种替代疗法,其长期效果明显[11,12]。因此,本研究采用的综合护理干预家庭关怀是其中重要的一个环节,我科采用的综合护理干预方案,主要包括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家庭关怀和运动指导。

综合护理干预中健康教育讲座为患者提供一个集中的平台,在此可以获得冠心病相关的专业知识指导,增加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减少不必要的恐惧,树立正确的治疗观念,同时还是心理护理的主要手段,病友集中参加讲座,首先是一种大家交流的促进,讲座后不同的互助小组再进行分享,采用团体心理辅导的方式,在医护人员的引导下,分享各自的心得、体会,甚至可以倾诉,患者在团体中获得情绪的宣泄、安慰和鼓励[13,14]。并安排榜样病友与大家分享自己获得好的治疗效果的经验,为在院的患者树立信心和榜样,建立正性的心理状态。同时加强与家属的沟通,疏导其可能存在的困扰,对其进行冠心病心理辅助治疗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教育,鼓励家属以实际行动增加对患者的关心照顾,多亲人、多探视、多问候、多亲近,尽量消除患者孤独感,增加家庭温暖。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和对照组在干预前抑郁状态、家庭功能障碍均较为明显,表明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理状态和家庭关怀现状存在明显缺陷,患者生活质量较差。经综合护理干预后干预组患者SDS评分显著降低,并远低于对照组,说明综合护理对患者心理状态的改善效果更为显著,通过综合护理全面关注老年患者心理特点,通过多种措施增进患者相互交流及医护人员与家属的沟通,宣泄情绪,获取正面的支持力量,建立正确的应对疾病态度,减少自怨自艾,消除抑郁状态;家庭关怀度指数总分及各因子评分均显著升高,说明综合护理加强了患者和家庭的互动和亲情纽带,通过医务人员的悉心交流和沟通,使家属理解患者对家庭关怀的需求,家属主动参与到对患者的心理和生活的支持中,促进患者家庭的感情和睦,使患者获得更多的家庭关怀。综合护理干预后干预组SAQ评分较干预前和对照组均显著升高,说明患者在综合护理干预后通过减轻心理负担,获得内心温暖,建立治病信心和自信,积极配合对疾病的诊治,参与疾病自我管理,机体功能和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综合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家庭关怀和运动指导的护理干预显著地改善了伴抑郁症状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抑郁状态,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得到更多的家庭关怀支持,提高机体功能和整体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马跃文,刘畅. 心脏康复对于冠心病患者抑郁、焦虑情绪改善的研究进展[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2,18(2):141-143.

[2] 赵婷,王英. 抑郁情绪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白介素-1β水平的影响[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1):2256-2258.

[3] 李月,李寿欣. 冠心病患者中D型人格与抑郁、焦虑心理结构的区辨效度[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2,26(7):505-510.

[4] 戚厚兴,贾传鲁,张作记,等. 冠心病心功能不全患者家庭关怀度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8):834-836.

[5] 毛瑞英,王建辉,谭峥,等. 系统性护理干预在改善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 28(25):26-27.

[6] 甄严杰,何翠竹. 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焦虑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7):11-12.

[7] 兰洁,廖光荣,方向红. 行为干预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7):4-6.

[8] 宋翠侠,柴树花. 住院冠心病患者抑郁相关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2):2462-2463.

[9] 张秀敏,米娇,武如冰. 健康教育对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及依从性的影响[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6):8919-8920.

[10] 张宏晨,王培席. 住院冠心病患者健康功能与家庭关怀关系[J]. 中国公共卫生,2011,27(8):1023-1025.

[11] 季向东,王群松,方春霞. 运动疗法对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J]. 实用老年医学,2012,26(4):331-333.

[12] 柳兰仙,方志红. 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神经与运动功能的影响[J]. 中国药物与临床,2012,12(4):536-538.

篇10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4月~2017年6月间收治的6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患者均符合疾病诊断标准,且对本次研究内容知情同意。排除合并有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遵循随机原则将6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均等分为对照组、观察组两组。对照组30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7:13,最低年龄为62岁,最高年龄为81岁,年龄均值为(71.23±3.21)岁,病程时间在6年~15年之间,均值为(8.54±2.17)年;观察组30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8:12,最低年龄为61岁,最高年龄为83岁,年龄均值为(71.45±3.19)岁,病程时间在6年~16年之间,均值为(8.57±2.14)年。两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一般资料数据经统计、对比可知无显著差异(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本组患者采取一般护理,即提供一般的药物指导、饮食指导等方面的护理服务。

观察组:本组患者则在一般护理基础上行社区护理干预,具体护理内容如下:(1)建档、评估。为老年高血压患者建立健康档案,详细记录患者的疾病相关情况,根患者具体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方案。(2)健康宣教。通过向患者发放疾病知识宣传资料、定期开展疾病相关知识讲座、一对一针对性知识宣教等方式提高患者对于高血压疾病的认知,宣教内容包括该疾病的病因、疾病症状、危害、治疗方式、控制管理等。定期进行家庭随访,并于随访时强化对患者的健康宣教。(3)心理疏导。部分老年患者易由于情绪激动导致血压升高,且长期治疗亦加重了患者的心理压力。因此,为避免患者因不良情绪导致出现血压升高情况,需定期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交流,疏导患者的心情,使患者及其家属能够以平和心态面对疾病,并积极配合临床治疗工作。(4)日常生活护理。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应低盐、低胆固醇、低脂、高钙、高纤维素饮食,同时根据自身情况适当运动。若出现不适情况,需及时就医,并定期复诊。

1.3 评价指标 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GQOLI-74)评估两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评估内容有躯体功能、社会领域、心理领域、物质生活状态,各指标总分为100分,患者评分越高则生活质量越好。同时,记录两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情况(收缩压、舒张压)。并采取问卷形式评估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问卷为百分制,评分高则满意度高。

1.4 数据处理

采用SPSS20.0软件统计分析本文数据结果,血压值、评分值均为计量资料,以()形式表示,组间对比行t检验。p

2 结果

2.1 生活质量对比

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各指标评分可知,观察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心理领域、社会领域、躯体功能、物质生活状态)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2.2 血压及护理满意度对比

比较两组患者血压及满意度可知,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3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收缩压、舒张压)显著更低,且护理满意度分值显著更高,P

3 讨论

高血压疾病为临床常见心血管疾病,而随着人口老龄化及生活方式变化,临床老年高血压疾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2]。该疾病的发病原因有作息不合理、饮食不规律等,因此在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同时,需注重对患者的护理,从而保证疾病有效控制[3]。

篇1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所收治的180例手术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全方位组和传统组,每组各90例患者。其中全方位组患者中男52例,女88例。年龄58~83岁,平均年龄(65.5±5.4)岁。传统组患者中男50例,女40例。年龄53~82岁,平均年龄(58.5±5.2)岁。其中28例老年患者为股骨骨折,45例老年患者为胫腓骨骨折,36例老年患者为踝骨骨折,36例老年患者为足部骨折,35例老年患者为膑骨骨折。所有患者均在我院经过影像学检查后确诊位骨折患者,需要接受骨外科手术治疗。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骨折原因等一般资料均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老年患者的资料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传统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主要的护理方法为对患者进行身体的体征和生命体征变化的监测,对患者进行换药和输液。

对全方位组患者进行全方位护理,主要的护理方法为:在对患者进行基础护理的同时,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功能锻炼以及并发症护理等。心理护理主要是针对患者出现的消极情绪进行积极的引导,保证患者能够通过心理护理确立治疗信心,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饮食护理主要是对患者进行禁忌饮食的指导和防范,确保患者能够在住院期间进行科学合理的饮食,并且保证饮食中不会出现影响患者治疗效果的食物,对患者进行治疗部位的功能锻炼。并发症护理是指,患者在接受手术后,有一定的几率会患有并发症,保证患者的康复速度和并发症的治疗,使患者能够做到真正彻底的康复。

1.3观察指标 主要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对护理的满意程度进行分析,患者的生活质量主要观察患者是否在住院期间产生褥疮。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则由患者进行打分统计,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三种情况,10~8分为非常满意,7~5分为满意,4分以下为不满意。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的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全方位组患者生活质量明显高于传统组。其中,全方位组老年患者中出现褥疮的患者为6例,传统组患者中出现褥疮的患者为15例,两组患者出现褥疮的几率分别为6.66%及16.66%,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步提高,老年人的平均年龄也在逐渐的增高[4]。多数的老年人在经过骨外科的治疗后无法生活自理,而在卧床休息期间,老人的身体状态、心理状态都会产生变化,认为自己的疾病无法治愈,进而消极的对待治疗,从而使治疗效果大打折扣[5]。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护理人员对老年患者进行更加细致的护理和更多的心理关注,以保证老年患者能够带着最为良好的心理和身体状态进行治疗,从而保证老年患者的治疗效果。在对老年患者进行护理时,主要要对老年患者的饮食健康、受伤部位功能锻炼以及心理健康等多个方面进行护理和观察。通过本文的实验研究可以看出,接受全方位护理的老年骨外科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都有非常明显的提高,相较于传统的护理方法,能够更加快速有效的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康复速度。

参考文献:

[1]崔秀霞.全方位护理对骨外科老年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4,22:205-206.

[2]范亚辉.全方位护理对骨折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2,26:47-48.

[3]陈帆,成玲.全方位护理对骨外科老年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08:380-381.

篇12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5-166-01

【引言】高血压是老年人群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并且也是诱发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重要原因,高血压为终身性疾病,不容易根治[1]。我国人群血压水平随年龄逐渐升高,以收缩压更为明显,但45岁后舒张压呈现下降趋势,脉压也随之加大。增强社区防治高血压疾病工作,定期测量血压、科学教育、改善饮食习惯。减少疾病的发生率。本次探究分析对比社区护理措施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进行分析,具体?蟮廊缦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5年到2017年所收治的5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分析的病例,将按照计算机表法把5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分析的病例,本次研究均已和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且已经签订知情同意书,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按照计算机表法把5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实施社区护理为研究组;实施常规护理为对照组,每组各25例患者。其中研究组男患者14例,女患者11例;最小年龄65岁,最大年龄72岁,中位年龄(67.54±1.35);对照组男患者13例,女患者12例;最小年龄65岁,最大年龄75岁,中位年龄(66.21±3.55)。分析对照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基础资料,显示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科学统计意义。

1.2 方法 对照组25例患者实施普通常规护理,包括根据患者实际病情给予患者用药指导、健康教育、以及患者日常生活方面常规护理措施。

探究组25例患者实施社区护理干预措施,具体操作如下:

(1)健康教育,通过书籍、讲座、电话指导等教育形式针对患者自身状况进行指导,宣教。使患者全面了解疾病相关知识,例如:病因、治疗方法、血压监测等。并掌握自我管理方式方法[2]。

(2)心理护理,高血压患者的治疗过程十分漫长,老年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会比较容易出现一系列不良情绪如:悲观、焦虑、压抑、烦躁等。严重影响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的效果,所以社区护理人员和家属要多倾听,与患者多沟通,并与患者家属密切配合,使患者保持乐观,积极地生活态度;减轻患者心理压力。

(3)生活方式,首先了解患者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并加以改善患者本身不良的习惯和方式;给予患者正确的健康的指导,例如:适量的运动、为患者建立健康档案,针对患者自身疾病情况进行相关的记录、制定适合的社区护理计划[3]。

(4)饮食教育,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治疗及预防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所以改变患者不良的生活习惯及饮食习惯。戒烟戒酒,应该远离含糖高的食物,避免血糖、血脂的升高;患者应该多食用一些低脂肪、低盐、低胆固醇、钙含量高、蛋白质多的食物[4]。

1.3 观察指标 观察研究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经过常规护理与社区护理措施干预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

1.4 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对50例高血压患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亲情化护理干预有效率等计数资料用率(%)的形式表示,相关数据用卡方检验,计量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数据采取t检验,若p

2 结果

篇13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老年COPD患者20例(上述患者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相关诊断标准),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例,观察组男7例,女3例,最大年龄88岁,最小年龄61岁,平均(71.5±4.7)岁,平均病程(5.7±1.1)年;对照组男6例,女4例,最大年龄85岁,最小年龄62岁,平均(70.9±4.1)岁,平均病程(6.0±0.9)年。患者合并高血压9例,冠心病5例,糖尿病6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根据统计学分析,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比较价值。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如根据患者具体病情给予吸氧、纠正酸碱平衡、抗感染以及防止心律失常等常规治疗,并严格监测入院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情况。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人性化护理干预,主要包括心理护理、用药指导、环境护理、并发症护理以及饮食护理等。

1.3观察指标[2]

采用生活质量评定量表的方式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主要包括功能状态、生活状态、情感状态、社会家庭状态以及总体生活质量五个方面,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生活质量越高。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数据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处理,其中计量资料用(±s)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一。

表一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组别

功能状态

生活状态

情感状态

社会家庭状态

总体生活质量

观察组

护理前

45.7±3.6

39.1±5.6

40.5±2.9

44.2±2.3

50.2±6.8

护理后

85.7±4.5*

83.1±4.9*

87.8±3.3*

89.8±4.4*

91.8±8.1*

对照组

护理前

44.5±3.4

37.9±5.1

41.2±3.1

43.8±2.7

49.8±6.4

护理后

57.8±4.3

60.2±4.2

62.8±3.9

61.8±4.9

70.5±7.9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炎是一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需长期治疗与护理,疾病折磨、经济压力等多方面因素易导致患者出现烦躁、焦虑、抑郁等消极心理情绪,影响治疗效果;另外该疾病患者因气流受阻,导致呼吸不畅,不利于患者进行正常生活与工作,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给予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可缓解其消极的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人性化护理是现代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坚持以人为本,将患者作为护理工作中心给,予全面的、人性化的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1)心理护理。护理人员主动与老年患者进行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积极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为其讲解最近治疗方法,普及相关健康知识,改善其心理状态,提高治愈信心;(2)用药指导。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因需长期服药治疗,因此护理人员要耐心为患者及其家属讲解各药物具体的用药方法、剂量、功效以及注意事项等;(3)环境护理。为患者提供良好的住院环境,保证病房干净、整洁、光线适宜、空气清新,可适当摆放绿色植物或患者喜爱的摆件;播放患者喜爱的音乐、视频,最大程度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4)并发症护理。辅助患者翻身,进行适量运动;根据病情变化,可适当给予雾化吸入治疗,稀释痰液,帮助患者排除痰液;指导患者学会哈气、放松、训练呼吸肌、咳嗽的方法,并给予吸氧护理,改善其心肺功能,控制病情发展;(5)饮食护理。为患者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补充蛋白质,减少糖类摄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并辅助患者进食[3]。

综上所述,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功能状态、生活状态、情感状态、社会家庭状态以及总体生活质量等方面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因此,给予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人性化护理干预,明显改善了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薛梅.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2):715-716.

[2]张杏.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观察[J].北方药学,2013,10(03):174-175.

[3]李雪萍,李永燕,罗琼.人性化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06):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