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财政资金监管存在的问题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一、农村基层财政资金管理现状
(一)财政管理体制
据了解,我国在财政管理体系中,对乡镇级别的财政资金管理方面实行了乡镇资金由县级管理的制度,其财政管理权限出现上移现象,逐渐形成上级间接管理下级财政收支状况;对于村级的财政资金管理方面实行了取消村会计的制度,其理财主要是由村委会选出一名报账员,财政资金主要由乡镇对其监管。这种制度的产生,大大制约了乡镇村挪用资金等违法的行为,对农村基层财政资金的监管进行了有效的规范。
(二)资金支出情况
近几年,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其对“三农”的扶持力度增大,对农村的补贴资金额也随之增大。据调查显示,我国平均补贴金额占其财政总支出的70%。因此,如何将涉农资金管理好,已经是乡镇村财政工作的重点。
(一)出现财力逐渐向上级集中的现象
自实行分税制以后,各个级别的财力普遍形成了财力层层向上的趋势,存在事权逐渐向下转移的状况,国家在提高经济宏观调控能力的同时,农村基层的财政资金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因此,财力逐渐向上集中的现象给收入本来就不高的农村带来了不容忽视的巨大影响。
(二)上级专项资金支出过于散乱
为深入了解财政资金支出情况,笔者做了详细的相关调查,在分析其支出结构时,发现上级专项资金项目过多的现象尤为突出[2]。经调查结果显示,上级专项资金的支出有着金额较多,所占比重较高的特点。而且其还有着项目较多,单个项目所用资金较小,项目内容有过多重复的现象,进而导致其专项资金使用效率较低,对财政监管困难的状况。以上现象的发生将会造成资金浪费,管理困难等问题,因此,为保证其财政资金监管有效的进行,必须对其不良现象进行制止。
(三)农村财政监管能力弱
撤销乡镇财政所对其财政资金监管能力有着很大的影响。据调查显示,保留财政所的乡镇财政监管能力明显要比撤销财政所的乡镇财政监管能力强,部分乡镇只保留一个财务室,仅仅局限在对乡镇的财务核算,几乎没有能力对其财政进行监管。还有部分乡镇虽然保留了财政所,但因其工作人员少、办公环境差、工作任务繁重,其自身素质较低对财政监管方面无从下手。
三、针对问题所提出的建议
(一)完善财政资金监管体系
坚持事权与财权相匹配的管理制度,同时加大对乡镇财政资金转移的管理力度。应该合理、有效、科学的规定乡村之间的事权和财力,上级在给下级交代事权的同时也应给予相应的财力,加大农村对财政资金的使用能力,进一步完善财政资金监管体系,进而提高农村保障能力和财力水平。
进一步完善上级监管下级财力的体系改革,合理划分其税收格局,赋予农村和乡镇更多的自利,按照相关要求合理推进其财政管理体系,同时也要防止其出现管的过严或者过松的现象,不仅要通过改革约束乡镇村的不良行为,有效的尽管资金,还要激励其经济的发展,给予其相应的自,进而提高其税收水平。
(二)加强对上级专项资金的监管
为改变上级专项资金支出过于散乱的现象,提高其使用效率,加强对上级专项资金的监管,应在以下几点做出相应改变:第一、对内容和用途相同的项目进行分类,减少其项目的数量,提高单个项目的使用资金,进而提高其使用效率。例如,将补贴、扶贫资金合并成一个项目归属于一个部门对其进行管理;第二、将一些毫无意义的项目精简,例如以工代赈相关的项目,根据现在农村的实际情况来看,已经将“两工”取消,并且大量的劳动力已经逐渐向外转移,其项目已没有意义,因此,此类项目应取消;第三、对专项资金实行预算制度。细化资金支出来源,通过对资金预算,进一步了解上级政府对其的分配情况和安排,推动乡镇经济的发展,避免专项资金脱离基层监督的现象发生。
(三)恢复乡镇财政所职能
乡镇所作为最基层的政府,是传达党的各项政策、方针,是架起党和人们桥梁的主要帮手,同时也是为广大人们服务的执行者[3]。而乡镇政府履行各项任务的基础便是乡镇财政,乡镇财政在履行各项任务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县镇政府应加强其自,不应削弱其职责。除此之外,还应加强其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和人员配置,改善其工作环境。进一步了解其乡镇财政真正的监管职责,完善其乡镇财政制度,进而发扬阳光、正派、有责任心等优秀品质。同时,建立起良好的员工培训管理制度,有效的对员工进行培训,切实提升员工的自身素质和专业素养,全面提升乡镇财政人员的监管能力。
四、结束语
农村基层财政资金的管理好坏关乎着国家未来的发展,因此有效的管理好农村基层财政资金的问题已是刻不容缓。本文主要针对其出现的问题进行合理分析,进而提出建议。
参考文献:
篇2
一、政府投资项目财政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财力有限,政府投资项目资金投入计划执行困难。
(1)由于我市经济发展起步较晚, 地方财力十分有限,与目前政府投资规模要求很不相称,从正常性预算中安排投资项目建设资金总量很小。(2)政府财力统筹与资金需求成为当前我市政府投资项目财务收支矛盾的焦点,制约了政府投资项目的实施。
(二)项目投资缺乏计划性,导致财政资金调度困难。
(1)项目投资长期规划不够科学合理, 财政部门无法编制科学合理的年度投资项目资金收支计划,不能及时掌握资金需求情况,无法按工程进度保障资金。(2)部门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和协调,执行计划随意。建设单位没有编制统一的政府投资项目财务收支计划,与财政部门资金收支计划不协调,导致财政安排资金与建设单位资金需求出现矛盾。(3)“重支轻收”现象普遍存在,各部门拨付资金的要求多,对组织收入工作关注少,自筹资金又不按计划及时到位,由于缺乏相应的收入来源,财政部门资金调度困难大。
(三)项目规模失控,资金压力大。
(1)对投资项目事先估计不足或对投资项目故意掩盖内容、降低标准,先以较小的投资规模去进行项目立项申报,立项后再在预算、概算以及工程建设过程中不断提高标准、扩大规模、追加投资。(2)项目决策程序不规范,有的建设项目甚至存在未批先建、边施工边设计的现象。(3)项目建设过程中工程变更审查不到位,有的项目由于施工单位故意做大工程量、高套定额随意增加工程造价。
(四)项目建设管理薄弱,资金浪费严重。
(五)工程项目财务管理不规范,资金管理存在风险。
(1)部分建设单位没有按照基本建设财务管理的相关规定对投资项目进行会计核算,还是采用行政事业单位一般会计制度进行核算。(2)管理费用难以控制,政府投资项目管理费用没有统一标准,管理费用开支随意性大,挤占、挪用、套取项目资金现象依然存在。(3)财务基础工作薄弱,对工程建设各个环节资金支出没有严格把关,资金支付存在安全风险。
二、加强政府投资项目财政资金管理的建议
(一)加强政府投资财源建设,壮大政府投资实力。
(1)运用积极的财政政策,大力培植税源,做大财政蛋糕,充实政府基础财力。(2)充分利用中央和省对欠发达地区的扶持政策,积极争取各类专项补助资金,保障重点建设项目资金需求。(3)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优化政府财力结构,挖掘财政性资金的潜力。(4)通过加强国有资产资源管理,增加国有资产总量,实行市场化运作,提高国有资产收益,使国有资产成为政府投资新的财源。(5)建立政府投融资机制,扩大政府融资渠道,吸收民间资本的投入,增加政府投资项目的资金来源。
(二)统一编制政府投资项目年度预算和财务收支计划,确保财政部门科学合理安排资金。
(1)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将各部门在投资项目建设的各个环节掌握的情况有机整合,经过科学决策,编制政府投资项目年度预算。(2)按政府确定的总体规划要求和政府投资年度预算,结合资金来源的实际情况,编制切实可行的政府投资项目年度财务收支计划。(3)建设单位应根据政府投资年度预算和财务收支计划,结合具体投资项目实际情况,编制建设项目财务收支计划,向财政部门及时提供工程建设进度、资金使用情况等信息,便于财政部门合理安排资金。(4)建设单位应积极组织收入,及时按计划落实自筹资金,确保工程进度。
(三)加强政府投资建设项目预 (概)算、竣工结算和项目财务管理,有效防止资金浪费,确保资金安全。
(1)重视投资项目资金来源审核,财政部门在发改部门立项审批前应对项目资金来源进行审核,避免建设单位在没有资金保障的情况下盲目投资。(2)加强项目概(预)算审核,通过积极参与审核概算,促进项目优化设计,通过严格审核工程施工图预算,使项目招标更具公正、公平和竞争性。(3)重视招标文件及合同的审核工作,严格要求合同和招标文件的一致性,并在合同签订时就相关事项进行承诺,明确结算办法、规定有关费用等,严格控制工程造价的上涨因素。(4)严格资金拨付管理,必须按照工程进度拨付资金,加强工程建设各个环节的资金支付控制,确保资金安全。(5)严格工程财务决算监督,在工程结算审计以后,对剩余工程款的拨付进行严格管理,确保工程建成后能正常投入使用。(6)强化项目财务管理,严格按照基本建设财务管理的规定进行核算,对项目建设过程和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真实全面反映。
(四)加强工程变更管理,严格控制投资规模。
(1)做好项目前期规划,项目投资应充分组织专家评审并听取相关部门的建议意见。(2)严格控制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随意提高建筑材料档次增加工程造价, 严禁因建设单位铺张浪费等原因造成工程严重超概算。(3)建立健全工程变更决策程序, 防止工程“三超”现象的发生,有效控制投资规模。(4)建立健全勘测、设计责任追究制度,工程变更如果是由勘测、设计单位过失造成的,应追究勘测、设计单位的责任。
(五)推行代建制,建立专业化的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机构,提高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效率。
篇3
(二)财政专项资金制度缺乏科学管理
虽然政府部门建立了针对财政专项资金的管理制度,但是现阶段的管理制度并不能够改变政府对专项资金的不合理分配,不能适应财政体制改革,再加上不同地区的财政单位(部门)对财政专项资金的认识不到位,只是当做??家对该地区的扶贫,降低了财政专项资金的价值,使得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不合理。再加上政府部门对专项资金项目没有完全落实,导致对资金的使用缺乏科学有效性,比如资金的到位不及时,资金的拨付途径不明确,专项资金未专款专用等,资金的管理还存在腐败,一些地方下属向上谎报虚假项目或者伙同当地企业合谋骗取财政专项资金,这些都将使得财政专项资金的不合理利用。
(三)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情况不透明
由于我国的财政专项资金涉及的项目杂多,故涉及的金额往往巨大,政府职能部门往往没有设立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共享平台,没有公开所有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因此,相关职能部门不能对该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做到完全的监督,使得政府对财政专项资金的监管缺乏漏洞,再加上一些被利益蒙蔽了双眼的官员,使得腐败现象出现。
(四)财政专项资金监督力度缺乏
我国对于财政专项资金的监督往往是采用的下一年的专项资金审核表审计,并没有在专项资金的使用中进行监督,也没有对使用后的监督,这种监督方式对于现在不能继续使用。我国对于专项资金的管理有一点是,剩余资金需要上缴或者经由财政部门批准留用,这往往使得某些部门大肆挥霍,滋生出腐败,再加上我国对于财政专项资金缺乏法律约束,缺少明确的法律制度保障。
(五)财政专项资金预算体制不统一
由于项目杂多,而且不同项目的会计核算方式不相同,再加上某些部门没有独立核算国家下拨的财政专项资金,让财政专项资金与本地区财政资金统一管理,不能使得专款专用。某些部门在使用专项资金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原始收据不完整、支付流程不对、支付数额不对等现象。
(六)财政专项资金考核评估体制不健全
我国大部分部门对于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并没有做到及时反馈,即没有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考核评估,加上资金使用情况价值评估体系不健全,注重预算轻管理,注重收益轻效益,导致在专项资金的使用过程中财务部门实际权力被架空,只是做一些普通的核算和统计工作,并没有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评估,导致资金使用效益很低,也降低了政府部门对财政专项资金效益评估的落实。
二、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建议
(一)增强预算管理工作的科学性
首先必须明确,现阶段的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制度不适应于现代对于财政专项资金的管理,因此,必须改变现阶段落后的制度,严格执行新的预算编制模式,严格执行各项程序,科学合理的进行管理,严格监督各项目和审批手续,在使用资金后做好评估工作,通过量化打分的形式来反馈该资金的使用情况。
(二)健全财政专项资金的管理制度
在新的管理制度下要端正态度,严肃财政纪律,做好财政专项资金的立审、评估、预算、落实、使用、监督、考核的全过程,进行科学性的管理,还要建立关于财政专项资金的相关法律,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政府部门要合理分配专项资金,落实各个项目的真实性,严格遵守专项资金的拨付方式,建立专项资金使用责任追究制度,对违反的相关人员严肃处理。
(三)建立专项资金使用共享平台
针对政府部门专项资金使用情况不公开的情况,可以通过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建立财政专项资金信息共享平台,政府授权,来对专项资金的各个项目的每一笔资金用途进行公开透明的展示。
(四)建立强大的监督体制
篇4
乡镇财政资金;资金监管;问题;对策
随着我国对农村建设力度的加大,各乡镇财政部门越来越重视对财政资金的使用和监管。很多乡镇为财政资金的使用和监管做出了较大的努力,例如:选拔专业的财政人员对财政资金业务进行管理和控制,制定了符合本乡镇的相关文件,成立了专门的财政资金监督部门等。这些措施的实施,切实提高了乡镇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对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美中不足的是,有的乡镇财政资金的监管中问题仍十分明显,无法满足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探讨乡镇财政资金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出具体的对策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乡镇财政资金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近年来,我国各地方政府和乡镇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的指导和实施意见,并进一步明确了财政资金监管、支出监督、惠农惠民政策、补助资金公示公开等重要工作的要求。有的乡镇还适时地推出了乡镇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等方面的尝试与探索。但是,在这些积极地尝试与探索中,经过实地调查与走访后发现,部分乡镇财政资金的管理仍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影响了国家惠民政策的落实,影响了我国农民生活水平和收入的提升,甚至影响了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与稳定。
(一)预算执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由于缺乏必要的认识,有的乡镇在预算编制方面存在简单、粗糙、缺乏细致化等问题,特别是对于预算内和预算外资金的处理,并未全部将这些资金纳入到预算管理中,更未对这些资金进行统筹安排、统一使用。例如:某乡镇的预算编制缺乏依据,预算内容不足、预算标准不明确,在预算的执行过程中更是存在形式主义的问题,使预算管理失去了应有的约束性、严肃性;还有的乡镇存在预算内安排的经费用预算外资金来支出的问题,并且预算支出的内容的真实性还有待商榷。还有的乡镇存在往来款项长期不清理的问题,使得财政资金形成沉淀和损失,大大增加了乡镇财政的风险,严重影响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对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阻碍作用。
(二)财政资金拨付管理存在问题近年来,我国先后出台了一些惠农富农的政策,并每年由国家财政向乡镇专项拨款惠农资金。但是,由于有的惠农富农专项资金比较分散,并且涉及的面比较广泛,再加之相关工作人员短缺的问题,使得国家财政资金专项拨款在使用中并未严格遵照国家的相关规定执行。例如:有的乡镇出现了在领取补助时关系户、人情户的现象;由于对惠农补贴等资金基础数据信息的采集缺乏科学性、完整性、真实性,使得补贴随意发放。再例如:粮食直补资金是通过基层财政的“一卡通”拨付给农户的,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有的乡镇、村组虚报粮食的种植面积,以此来套取国家的财政资金。还有的乡镇出现了中粮的没有得到补贴,而没有种植粮食的得到了国家的财政补贴。这些问题的发生严重影响了广大农民对乡镇政府、对国家的信任度,影响了农民的劳动生产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项目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在我国某些乡镇中,对项目建设资金的管理还存在很大漏洞。例如:个别乡镇将项目建设资金与乡镇的运转经费进行了捆绑,这就造成挤占、挪用、侵吞、贪污项目资金等现象的发生。再例如:有的乡镇对项目资金的使用管理缺乏规范化的程序,并未遵照相关规定严格对项目实行公示,有的乡镇甚至出现了白条抵支、报销手续不规范、财务核算不规范等问题。在一些乡镇中由于专项资金未能及时下拨,使得专项资金存在大量结余额,有的专项资金已经拨入很多年,但是并未得到合理的安排和使用,造成乡镇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的问题。(四)乡镇财政资金信息公开存在问题由于很多乡镇对于财政资金的使用、拨入等方面的信息不全面公开,使广大农民群众存在很多误解。例如:有的乡镇虽然公开了财政资金的信息,但是由于公开的时间与资金到账的时间不一致,使得公开的内容缺乏全面性。特别是上级拨入的各项补助,由于在财政资金的下拨环节中存在繁杂的程序,等到政策切实落实到各乡、村、农民群众身上,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这就造成信息公开上存在时间差,很多农民群众对此产生了误解,严重的还会影响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二、化解乡镇财政资金监管问题的有效对策
各乡镇要向切实走出财政资金监管的困境,保证财政资金的安全、高效使用,各乡镇必须彻底摒弃传统的、狭隘的思想认识和观念,在财政资金的监管中树立“大财政”观,进一步强化财政监管机制。
(一)加强乡镇财政部门的职能建设与完善这就要求各乡镇必须不断规范财政业务的一些基础工作,严格遵照我国《预算法》中的相关规定,强化预算管理,科学合理地编制乡镇年度财政预算收支。各乡镇还必须及时对财政专户进行清理,实行零户统管、收支两条线管理,实现对各乡镇财政专户、各类代管资金专户的统一清理、合并、规范。例如:各乡镇可以将各项收入全部纳入到乡镇财务管理中,由乡镇的财政所统一进行核算,对于各项收费要开具统一印制的票据,从源头上彻底规范乡镇财务管理、财政管理。
(二)实现财政信息的公开公示这就要求各乡镇必须建立完善的财政信息公开制度,这是完成财政资金监管工作的关键环节。各乡镇财政所应准确把握各项财政资金的相关政策规定,了解各项政策的执行标准、监管要求,进一步明确各乡镇财政的监管责任与信息通报制度。对于各类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及时进行跟踪与监督检查,并随时向上级财政部门、项目主管单位反馈收到的指标和传达监管的意见。另外,各乡镇还必须尽快完善公开公示制度,使公示的主体更加明确、公示的内容更加细化、公示的形式更加规范化,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社会监督下,切实提高乡镇财政资金使用情况的社会知晓率、透明度。
(三)提高乡镇财政机构的人才队伍素质这就要求各乡镇必须按照乡镇财政所的标准要求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配备专门的工作人员从事乡镇财政工作。对于乡镇财政资金的监管更是要制定专人专岗进行,一定要避免出现财政资金监管人员在岗不在编、临时兼职、长期抽调到别的工作岗位等现象的发生。另外,对于乡镇财政监管人员必须把好进人关,对于上岗的人员要抓好思想教育、业务教育、专业技能教育,切实提高乡镇财政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风险意识。
三、结束语
总之,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富农、惠农、强农的政策,旨在能够通过这些政策的实施切实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广大农民的生活质量、改善农民的收入条件,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但是,这也为乡镇财政资金的监管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因此,如何在现有的条件下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的监管、保证乡镇财政资金的安全使用和使用效率的提升是各乡镇必须正视的问题。只有夯实监管的基础工作,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在齐抓共管的条件下才能稳步推进乡镇财政资金的监管工作,才能真正发挥财政资金监管的主体作用。
参考文献:
[1]季娟.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的探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4
篇5
基层财政资金主要用于乡镇经济建设活动,做好财政资金的监管工作,能够保证资金的有效运用,防范资金风险。自从十召开以来,我国将重点放在了基层建设上,体现在财政资金大量投入,尤其是用于惠民的专项资金。监管工作的开展,能够保证财政资金合理应用,对于经济发展、基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分析认为,监管工作的重要意义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有利于转变乡镇财政职能。在财政资金监管上,省厅、财政部门均出台了各种文件,用来保证乡镇财政资金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明确管理职责和方法,不仅转变了财政资金的监管职能,也转变了乡镇部门职能。第二,有利于落实各项惠民政策。国家对于基层财政资金的监督与管理更加重视,体现在出台了多种基层资金补助项目。以我国某个乡镇为例,2015年全年的监管资金为25万元,在粮食补助、农村低保方面的资金为29万元,资金的应用涵盖了乡镇所有的工程建设。由此可见,加强资金监管,才能够落实惠民政策。
二、财政资金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1.制度不完善
2006年,我国财政部门要求乡镇财政由县级管理,而后[2010]33号文件、[2010]58号文件、[2011]564号文件等,均要求对财政加强监管。然而,当前基层没有形成完整的监管制度体系,表现在:第一,预算管理不合理,难以对资金的使用形成约束;第二,监管流程不规范,不仅管理环节多,而且没有细化的操作流程;第三,监管工作没有覆盖事前、事中、事后,工作执行流于形式,难以充分发挥出监管的作用。
2.范围不清晰
在基层财政资金中,包括一般预算收入、预算外收入,例如转移支付的专项资金。考虑到资金来源渠道多,而且专项资金是由不同部门进行管理的,在分配上、使用上比较复杂,监管范围不清晰,影响监管工作的进行。如此,容易形成监管盲区,基层缺少监管权限,或者监管范围受到行政干预事项的限制。
3.职责不明确
当前财政资金的监管工作采用就地监管的模式,基层财务部门是监管主体,在实际工作中却存在主体职责不明确的问题。具体来说:一是部分项目由上级部门主导,基层负责实施,却难以实现就地监管;二是在分级负担的条件下,基层管理权限有限,对于管理边界模糊的情况往往缺乏主动性;三是个别基层监管部门在岗位、职责等方面不明确,而且没有专业人员,导致监管力度不足。
4.信息不透明
其一,在财政监管工作上,上级政府和下级政府之间的沟通不到位,主要是下级主动向上级汇报,因此基层资料的获取渠道窄;其二,县级财政和上级部门的交流较多,但乡镇级财政和上级部门的交流少;其三,在地域、经济、资金使用等因素的影响下,基层财政资金往往不能及时到位,因此O管工作缺乏实时性;其四,财政监管信息没有全面公开,而且公开渠道有限,民众对于财政资金的使用不了解,尤其是惠民方面的资金,容易形成误解。
三、提高财政资金监管质量的有效措施
1.完善制度体系
首先,对基层财政资金的监管制度体系进行完善,依据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管理办法,避免出现制度盲区。其次,监管工作流程要规范、细致、具有可行性,满足实际工作需要,促使监管工作顺利进行。最后,对监管人员进行绩效考核,将党风廉政建设纳入考核指标,从而增强领导干部的责任心,激发主观能动性,对于监管工作保持科学、重视的态度。
2.明确监管范围
第一,明确财政资金的监管主体,防止出现缺位现象、越位现象;明确监管目标、范围、边界,防止因为边界不清晰而出现监管漏洞。第二,对于每一位监管人员,都应该明确职责和权限,从而逐步建立起岗位责任制。第三,以监管项目为核心,理清各个部门、各级的职责分工,遵循就近监管、就地监管的原则。第四,上级部门向基层布置监管工作时,应该避免交叉管理,会影响基层监管工作效率。
3.细化监管环节
以专项资金为例,具有管理环节多、内容复杂的特点,要想切实做好监管工作,一方面要对监管环节进行细化,分析不同项目的特点,制定针对性的监管方案,设计出具体环节,并保证监督工作的落实;另一方面,实现监管工作的常态化,工作中编制预算、管理账务、结算统计等环节,均要严格按照规范制度进行,对各项业务流程进行规范,并最终形成长期机制。
4.改进监管模式
第一,对监管模式进行创新,监管模式的选择,应该综合分析资金的种类、来源、使用方向等信息。第二,监管工作的开展,要求各个部门分工协作,尤其是加强平级交流、上下级沟通,及时掌握各项工作情况。第三,对监督渠道进行扩展,将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有机结合,可以引入纪委部门、审计部门等,构建完整的监管网络。第四,对监管工作的公开方法进行创新,充分利用各种公开环境,例如社会媒体、网络平台、业务窗口等,提高资金管理工作的透明度,自觉接受民众的监督。
四、结语
综上所述,基层财政资金主要用于乡镇经济建设活动,监管工作的开展,有利于转变乡镇财政职能、落实各项惠民政策。分析可知,当前监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制度不完善、范围不清晰、职责不明确、信息不透明。对此,应该完善制度体系、明确监管范围、细化监管环节、改进监管模式,从而提高财政资金的监管质量。
参考文献:
[1]李莉.试析基层财政资金监管的问题与对策[J].财经界,2016,(29):3.
篇6
二、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管理的对策建议
1.不断完善乡镇财政资金管理制度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深化,要不断完善健全乡镇财政资金管理制度,为乡镇财政资金管理提供规范指导。相关财政部门要对乡镇现行的资金管理制度进行调查和评价,根据新形势的要求对现行制度进行调整和完善,例如专项资金管理、负债资金管理、国有资产管理、预算管理等制度,从而逐步形成统一完善的资金管理制度。新的资金管理制度要进一步明确乡镇财政部门的职能,将国家财政政策的落实作为核心,在事权上要强调依法理财。首先,要对乡镇财政资金管理的层级进行科学划分,要对相关财政部门和人员的权责利进行明确,从而做好资金管理工作;其次,要严格贯彻落实乡镇财政资金管理制度,在修改时要经由上级部门审批同意,强化制度的可操作性,真正将制度落到实处。
2.加强对财政专项资金的监督近些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基层乡镇的专项资金投入力度,作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部门,乡镇财政一定要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对财政专项资金支出进行操作,提高专项资金使用的有效性、安全性和规范性。上级财政部门要加强对财政专项资金的监管力度,按照事前预算、事中控制、事后监督的资金管理方法来执行。要将资金管理工作的重点放在资金跟踪方面,对资金使用进行严格审批,规范使用流程,杜绝私自挪用资金的情况出现;要对资金的使用进行严格把关,各专项资金一定要严格按照用途进行支出,避免挤占专项资金的情况;要对专项资金进行核算,由专人专账负责资金的核算与管理;要加强对资金的监督,尤其是要对资金使用的全过程进行监督。
3.引入现代化资金管理模式乡镇财政部门要认清当前财政资金管理的新形势,及时的发掘财政资金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和缺陷,对资金管理手段和方式进行创新完善,提升资金管理水平,实现财政资金管理的现代化。乡镇财政部门应该引入先进的电子信息平台,建立专业化、规范化、数据化的资金管理系统,将财政资金的管理纳入到数据平台中来,从而提高财政资金管理的科学化、透明化。信息平台的应用可以有效的规避传统人工管理模式下的诸多弊端,使得财政资金从申请、拨付到使用全环节透明运行,有利于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篇7
乡镇财政资金监管过程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一定的监管意识在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的过程当中,部分乡镇财政资金使用单位缺乏一定的监管意识,只注重资金的投入,不注重资金的使用结果和运行效率,对于乡镇资金监管的重要性并没有深度认知。部分单位对于上级拨付的一些财政资金的使用要求不够了解,政策把握不准,财经纪律意识不强,这就导致资金在使用过程中比较混乱,资金使用缺乏安全保障。比如,某乡镇的一个扶贫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将资金拨付项目实施单位后,在项目实施结束后因为验收把关不严,导致资金被挪用。而监管意识的缺乏一方面是由于资金使用单位或项目实施单位安全意识不强,另一方面是由于乡镇财政资金在管理的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资金监管没有得到有效落实。
2.缺乏必备的监管能力一是监管人员配备不足。大多数乡镇在财政资金管理过程中配备专职监管的工作人员较少,这些人员除了要负责日常业务外,有些地方还要配合开展政府方面的其他工作,这无疑会加大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和工作强度,且大多乡镇财政人员一般年龄较大,人员老龄化突出,监管专业技术人才缺乏。比如乡镇财政资金投入主要涉及补贴类资金和项目类资金两大类,工程项目建设的监管需要建筑类相关的专业知识和具备工程质量专业检测和辨别能力,比如对农村公路硬化项目进行监管,在工程数量方面涉及到道路建设长度、宽度和厚度的测量,在质量方面需要检测道路承重强度和水泥砂浆配比,这就需要工程专业技术人员才能准确判断,而由于专业知识的缺乏,使得监管流于表面;二是监管人员能力不足。当前乡镇单位在监管业务培训方面还有明显的短板,培训缺乏系统性和专业性,监管人员业务水平不高,不能发现资金使用中的问题,比如新修一条乡村道路,监管人员参与验收,施工方申报的施工量是否与实际相符,如果监管人员不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就有可能导致虚报工程量等问题,造成资金被套取和挪用。
3.缺乏健全的监管机制乡镇财政资金在管理的过程中,由于其缺乏完善的管理机制、考核机制、评价机制,所以导致其在人员配置和业务提升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加上目前大部分乡镇监管平台建设不足,信息传递主要依靠电话、文件和通知等传统方式,这就使得监管信息不能进行及时有效的传递和收集,大大影响了监管工作的效率。另外,部分乡镇在财政资金监管的过程当中并没有实现资源的共享,比如耕地地力补贴和退耕还林的补贴资金,它需要工作人员对农户种植的土地面积和退耕还林的实际面积进行核实,但是由于资源没有进行整合和信息共享,导致核实核查工作难度大,不能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
4.缺乏明确的监管职责乡镇财政资金具有类别丰富、涉及面广和来源广泛的特点,在职责界定、部门协同和明责确责方面存在职责不清、责任不明等问题。财政资金涉及的纵向层级一般是由最高级的中央到最末端的农户,比如补贴类资金如果由主管部门直达农户,资金不通过乡镇,乡镇财政部门由于没有相应的资金信息资料,监管工作就比较难以开展。虽然主管部门可以委托乡镇进行监管,但是有的项目资金在横向层级方面涉及很多的部门,部门之间在职能和权利方面相互交叉重叠,资金流转环节较多,这就给财政资金的监管带来了较大的难度,加上乡镇单位信息沟通不畅,监管信息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传递,将导致监管工作滞后,造成部分资金处于“真空地带”,游离于监管之外。
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力度的有效措施
1.明确相关部门资金监管职能权限要做好资金监管工作,落实主体责任、明确职责是关键。资金主管部门要协调组织相关部门,结合当地实际,修订完善各项涉农资金管理办法或实施细则,全面梳理资金管理职责权限,厘清各相关主体的权责边界。省级以上相关资金管理办法对资金监管主体责任有明确规定的,按规定确定主体责任。没有明确规定的,应当按照“谁申报项目、谁确定项目、谁核实数据、谁使用资金、谁负责资金监管的主体责任”的原则确定主体责任及相关责任。财政部门、地方政府和业务主管部门各自履行相应的监管职责,形成资金监管齐抓共管、高效协同和配合有力的监管格局。各相关部门对国家出台的相关强农惠农政策进行有效落实的同时,要切实加强资金管理,落实资金使用主体责任,做到资金投入和监管并重,提升资金使用质量和绩效,更好的发挥财政资金的职能作用。
2.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队伍建设要做好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建立一支高效、专业、扎实、廉洁的乡镇财政资金监管队伍是关键。其一,加强乡镇财政人员建设。对财政所工作人员编制进行统筹规划,有计划、有组织、多渠道地招录年轻干部,不断引进资金管理专业人员,及时补充乡镇财政人员,为乡镇财政管理团队注入新的活力;其二,加强资金监管业务培训。根据资金监管岗位职责和资金监管业务需要,建立健全培训长效机制,有计划、有组织、有针对性开展业务交流与培训活动,不断更新工作人员政策理论和业务知识,让工作人员的监管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升;其三,建立人才激励措施。积极发挥奖惩机制的作用,对监管工作进行考核,根据干部选拔任用相关规定,对在资金监管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提拔和重用,对工作不力,造成资金安全风险和事故的人员实行惩罚措施,提高乡镇资金监管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篇8
(二)乡镇财政资金监管中存在的问题。一是部分基层干部财政监管意识淡薄。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重资金分配、轻使用监管”、“重项目申报、轻后期监督”的现象,导致截留挪用乡镇财政资金、虚列财政资金收支等现象屡有发生,资金使用效益不高。二是财政扶持支出压力大、政策不切合实际。目前财政扶持政策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暴露出一些问题。首先,现行财政扶持政策扶持面广,重在体现短期效果,资金需求量大,增加了财政支出压力。有些乡镇财政扶持政策不符合国家的产业导向,违背了扶持政策的初衷。其次,扶持政策与税收挂钩,政策不符合实际。按照企业的成长规律,企业初创期,迫切需求资金,筹集资金难度大,急需扶持。此时企业效益通常不高,税收贡献较小。企业成熟期,对资金的需求平稳,因为企业信誉高,筹资渠道较宽,此时企业效益好,税收贡献大。按照现行的扶持政策,扶持资金和企业税收挂钩,企业税收贡献大,得到的扶持资金多。再次,一些地方政府比拼优惠政策,招商成本高。三是乡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监督薄弱。财政部门常常只负责资金下拨,至于资金如何使用、使用效益如何,主要由具体职能部门及其上级部门来监管,造成对乡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监管的“缺位”。四是信息公开不同步、不全面。如一些惠农政策在中央层面制定后,即通过广播、电视等媒体公布,群众知情快。但是具体到财政资金拨付,需要各级财政层层拨付,最后由乡镇拨付到群众手中,需要一定时间,因此产生了时间差。又如信息公开的内容不全面,资金的使用规划和计划、分配方案等群众关注的重要事项没有全面公开,让群众产生了误解。
篇9
[中图分类号] F81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17- 0038- 02
1 我国财政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正处于财政改革过渡时期,在财政管理工作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1 监管过程中的问题
自分税制改革之后,为了能够将财政溢出效应转变为公共服务均等化,转移支付制度逐渐产生,成为我国财政体制中的一个修正机制。但是就目前来讲,我国的转移支付制度以及投资管理制度并不完善,从现状来看,转移支付制度更像是一种应急机制,而且还出现了一些和分税制相违背的问题。一般性的转移支付是为公平公共服务提供保证的,相对来讲比较规范、透明,但是专项性转移支付却缺少相关的法制规定与约束,且立项以领导决策作为依据,项目与投资的分配并不透明。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讲,我国目前财政资金管理中的问题主要为:①预算的公开透明性较差;②资金分配的公平公正性较差;③管理制度的规范性较差。由于这些问题,导致我国教育、卫生等需要用钱的地方无法得到充足的资金,整体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低下。
1.2 资金分配组织中的问题
目前,我国财政资金的分配组织与协调的力度不足。由于财政发展资金多为分口管理和分配,较难进行整合使用,这样的分散决策机制,必然会导致我国财政资金的分散分配。在财政分配组织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为专项资金的问题,一般专项资金多是由多头进行分散式管理,例如科技三项费用、农业资金等,都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门进行共同管理,而这些同类性质的专项资金分散在不同管理部门中的情况,必然会导致财政资金无法统筹使用。另外,我国尚无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考核和评价机制,在资金使用时,并没有突出保障基本的公共性追求、最大经济社会效益的追求等,使用纳税人资金的观念和责任感并不强烈,且在事后对一些资金使用失误等情况也没有责任追究的相关制度,这必然会造成我国财政资金的监管不足。
1.3 财政支出制度中的问题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我国财政支出的增长速度超过了国家财力的增长速度,导致收支矛盾凸现出来。究其原因,主要为我国财政支出的管理制度改革无法适应我国整体财政制度的改革。例如财政职能的作用无法适应我国市场经济的要求,财政支出既存在着缺位的情况,又存在着越位的情况,总体的财政支出结构不够合理;再如我国的预算管理改革进程十分缓慢,许多方法都不够科学,并且缺乏约束力和严肃性;另外,我国财政支出的效益较低,存在许多浪费的现象;我国的理财思想和思路无法适应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和变化形势。
1.4 监督检查工作中的问题
虽然我国财政监督工作较以前来讲,已经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例如财政监督和管理工作出现脱节现象;没有对各个财政监督主体之间的关系进行理顺;现行的财政监督方式和手段十分落后;财政监督队伍的建设无法满足实际需求;没有良好的财政监督执法内外部环境等。
2 加强我国财政资金监管的建议
我国目前对财政资金的监管较以前已经有了一定的提升,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足,本文认为,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逐步加强我国财政资金的监管。
2.1 加强财政项目资金管理
加强我国的财政资金监管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因此不能一蹴而就,要有顺序、有层次地进行。通过加强各个项目的财政资金管理工作,能够保障每笔项目资金都能够用到实处,从而实现对整体财政资金的监管。加强财政项目资金管理,可以通过建立专门的项目资金管理小组来实现,让企业中使用项目资金的部门负责人担任小组组长,让企业的财务人员、管理人员等担任小组组员,共同实现对项目资金的管理。
2.2 完善监管制度
我国财政资金监管工作中存在问题的根源,便是我国资金监管制度、体系的不健全,导致许多资金在下发之后,便无人过问,让一些不法分子有了可乘之机。因此,要建立健全资金监管规章制度,让监管制度能够落实到资金使用的每一个环节中。例如企业内部可以制定相关的制度和办法,如《行政事业单位公务接待管理办法》、《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方案》、《规范行政事业单位会议管理》等。通过完善财政资金的监管制度,能够让企业内部各项资金活动有据可依,例如在财政资金使用时,能够严格按照各项制度来进行,资金的使用用途、使用效果、使用效益等都要通过书面报告的方式提交到企业内部财务人员和管理人员手中。另外,要建立财政资金使用监督机制,让财务人员能够实时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追踪监督和控制。
2.3 推行公开制度
要逐步建立财政管理事项的公开制度,保证科学、民主、依法理财,要对财政管理中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宏观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财政资金使用之后带来的效益问题等进行公开,并要虚心听取群众的意见,经过专业分析论证之后,有针对性进行调整和修改,让财政政务工作与人民群众的意愿相符,不断完善财政资金监管的工作内容、方法、机制等,真正实现民主、科学的理财,树立良好的形象,赢得群众的口碑,为企业和群众办实事,促发展,构和谐。另外,要注重各项制度的落实,提升服务的质量,建立并健全财政规范体系,规范服务的行为,在保证提高服务质量的基础之上,加强财政监督管理力度。相关单位要提高服务意识,规范业务管理流程,营造良好的行业风气,明确责任,建立起相应的规章制度,不断完善自身服务质量。另外,要建立健全财政政务公开监督机制,将财政政务公开工作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度和年度考核制度中,与各个机关的作风建设以及测评活动相结合,形成长效的检查监督机制。
2.4 完善协调机制
由于资金的分配管理涉及部门较多,因此需要高规格的机构对此进行组织和协调,防止多头安排和腐败等情况的发生,为财政资金的整合提供保证。具体可以通过以下措施实现:①建立健全资金分配组织协调机制,让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牵头与相关部门共同组建领导小组,对一些需要整合资金的工程或是项目,召开会议进行集体讨论,组织并协调好相关工作;②明确资金整合的目标及范围,要围绕目前发展中的重点项目进行整合,统一进行项目计划以及分配方案的编制,让资金能够发挥综合效益;③有侧重、有针对性地对资金进行整合,例如地方的安排和中央的补助、跨部门的资金等。
2.5 深化制度改革
要按照公共财政中的各项要求,实现我国财政发展目标,将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思想,转变理财观念,强化财政管理手段,深化制度改革,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推进财政资金管理的可持续发展。首先,要推进政府收支分类的改革进程;其次,要深化预算管理制度的改革;再次,要深化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改革;另外,要深化政府采购制度的改革;除此之外,要推进公用支出的改革,推进绩效评价工作的实施。
2.6 健全监督保障机制
树立财政监督的意识,通过对目前财政监督工作进行客观的分析,建立起正确的财政监督意识。通过对财政内部的监督检查机制进行完善,能够健全制度,规范管理,防微杜渐,堵塞漏洞,保障资金安全,同时也是反腐倡廉的重要手段之一。严格按照国家财政部的要求,各地区的财政部门要将内部监督检查作为重点工作,将业务部门作为主要对象,将下属单位作为次要对象,健全监督保障机制。
综上所述,笔者对目前我国财政资金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针对如何加强我国财政资金监管提出相关建议。
主要参考文献
[1]王秀芝.人大对政府预算监督的五大问题[J].财政监督,2009(7).
篇10
一、会计基础管理意义
会计基础工作作为会计工作的前提与基础,随着经济新常态的发展,使得会计基础管理工作备受人们的重视。基于财务报告制度与政府会计制度框架,应用权责发生制,实现会计基础。会计基础管理主要是加强财务报表管理,以及财务处理、会计账簿、会计凭证等的管理,以加强资金管理力度,确保资金流通的安全性,进而优化资源配置。
二、财政资金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财政资金安全管理工作,存在着以下问题:管理薄弱。财政资金安全管理的意识程度不够,部分地方政府重分配,忽视资金监督管理,使得资金监管不到位。部分岗位设置不合理,内部控制制度落实力度不够,或者制度存在缺失问题,制度执行力度不够。加之财政资金管理不规范,使得财政资金流通的风险性较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深度不够。虽然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已经取得了极大的效果,但是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具体体现在改革范围较小,未涉及到所有财政性资金,没有实现集中支付,同时零余额账户不完善,实有资金账户难以被完全代替;资金管理存在问题。预算单位留有大量实有资金账户,极易造成资金脱离财政监管。以及基于三权下,预算账户与资金监管问题;信息化管理程度低,财政业务精细化程度低下。现阶段我国预算执行管理工作的精细化程度加深,但是资金支付手段较为落后,工作量较大,但是专业人员不足,人工操作极易发生隐患,财政资金管理效率低下。
三、会计基础管理强化措施
(一)加强内部监督
对于内部控制活动,通过完善财政部门监督制约机制,构建完善的财政资金分配管理机制,合理分配财政资金管理权利,实现财政部门之间的相互制约与监督。同时积极的运用财政监督手段,加强对内部部门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与管理,同时发挥上级财政部门对下级部门预算收支监督作用。利用ERP系统,通过内部牵制制度以及用户监督管理机制。做好会计人员培训工作,使其能带给熟悉并且掌握会计软件的使用情况。加强内部监督管理,不仅需要充分的发挥上下级相互监督的作用,还可以发挥会计人员队伍之间的监督与制约,进而达到财政资金风险管控的目的。
(二)落实财政预算会计基础管理工作
财政总预算会计工作作为各级政府财政性资金活动的主要工具,若能够有效的落实,则能够极大程度上提高财政部门资金管理,以及财务核算与反映、监督等在工作的效率。加强会计基础管理工作,则需要针对现有的财政资金管理工作,所存在的问题,结合《规定》内容,构建全面的、系统的财政资金预算会计管理机制,以指导各级财政部门落实资金管理工作。各级财政部门,则需要明确岗位职责,清晰自身财政资金管理工作内容,落实财政预算会计基础管理工作。规范财政资金收付以及调度管理工作,加强会计监督,做好全面预算执行工作,以及印章与票据管理等基础工作。
(三)加强控制活动管理
强化会计基础管理工作,从控制活动方面,则能够确保管理阶层命令能够得到有效执行。控制活动作为会计基础管理工作发展的最终结果,主要出现在各阶层以及职能部门之间。会计基础工作政策与流程等,大部分工作需要遵循特定的规范以及制度原则,再实施各项工作的。若想充分的发挥会计基础管理的作用,降低财政资金安全风险,就必须要将会计基础管理工作落实到实处,通过控制活动,减少会计工作的随意性,将控制活动转化为实际,将其作为实现财政资金风险管控的主要机制。
四、结束语
当前经济发展环境中,财政资金安全的风险系数比较高,为了充分的发挥财政资金的作用,则需要针对财政资金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加强会计基础管理,提高财政部门工作效率,降低资金流转风险,确保资金配置最大化。
参考文献:
篇11
2加强乡镇财政资金安全管理的主要对策
2.1加强乡镇财政资金安全管理人员的主观意志十分关键。乡镇地方财政部门是国家最基层的财政单位,但其在长期运行过程中形成了缺乏资金安全管理意识的陋习,致使财政资金的收付得不到有效的监管与控制,乡镇财政资金难以全面地为乡镇自身发展与建设提供切实的保障,对于乡镇的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阻碍作用。针对上述情形,加强乡镇财政管理人员对资金的安全管理意识十分必要,对于每笔资金的流向都要明确,对资金的使用情况也要有一个具体的了解,确保财政资金成为乡镇建设良好的经济支撑。同时针对财政管理人员比较缺乏的实际情况,需要对财政资金安全管理方面的人才进行培养和挖掘,实现会计人员队伍的精炼,对于财务管理队伍整体素质,通过技能培训、外出参观、现场指导等方式进行提高,使乡镇财政资金管理队伍的水平得到提高,乡镇财政资金管理人员要积极配合,完善对财政资金的合理配置。除此之外,乡镇财政管理部门也需要切实转变财政职能,加强对乡镇自身公共建设的投入力度,实现财政服务水平的不断提升。2.2明确乡镇一级财政资金的监督目标十分必要。一般情况下,乡镇财政部门对财政支出预算的制定随意性较大,难以为资金的有效管理提供保障,所以,若要不断提高财政资金的管理层次,制定出一套完善的预算编制机制,全面规范和理顺财政预算的编制是十分必要的,这样才能使财政部门全面系统地把握财政资金的具体流向,对于资金的是否落实、是否到位有一个清晰的掌握,可以有效地避免财政计划实施过程中的资金无效运行,使资金能够发散流通到乡镇自身建设中去,推动乡镇经济的不断向前发展。另外,乡镇财政财务管理专业技术人员明确财政资金监督的目标十分必要,要把所有财政资金纳入财政人员监管的范围之内,强化和细化财政资金预算的制定原则,对乡镇财政资金的监管强化指导,乡镇级要与村级、县级财政部门共同配合与协作,形成互为监督的机制,为财政资金的安全性提供必要的保障,保障乡镇财政资金的安全管理、使用、监督。2.3强调乡镇财政资金掌控,建立乡镇财政资金立体管理模式。进入新的发展时期,现阶段用于乡镇财政的资金种类越来越多,传统的资金管理模式存在着比较严重的弊端,难以适应乡镇现实发展的管理要求与目标。所以,县级、乡镇级的财政管理部门应该强化资金的管理权限,强化财政资金管理模式的不断创新。可以说,有必要建立以乡镇管理为首要监管机制的分级次、分行业的立体监管模式。乡镇财政部门对于一些较大的资金支出项目,要实施必要的管理,并开展全程的监督和控制。而一些零散、分散的小型项目可以进行间接管控与监管。
参考文献
[1]何毅君袁吴树华.加强乡镇财政所监管夯实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基础要要要江西省弋阳县强化乡镇财政监督工作侧记[J].财政监督袁2013渊15冤院62~64.
[2]李若云.发挥乡镇财政资金监管优势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要要要安徽省乡镇财政监管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的调查及启示[J].当代农村财政袁2012(06)院30~31.
[3]张明华.守住财政资金运行的末端环节要要湖北省丹江口市推进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纪实[J].财政监督袁2012(25)院41~43.
篇12
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概念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实施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国家财政资金的规范化水平以及使用效益,以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依托,彻底改变以往的财政预算单位设立多重账户、分散支付的方式,由国家财政部门单独设立专门的财政支付账户,按照财政预算单位的支出申请以及财政部门的审核,进行直接支付或者是授权支付。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重要性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进一步健全完善了公共财政管理体制。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实施以后,国家财政资金的管理模式出现了巨大的变化,财政资金由原来的层层支付转变为资金直达,缩减了财政资金的中间流通环节,有效防范了财政资金被挤占挪用或者是资金截留等问题的发生。
(二)全面提升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最大的特点在于安全规范,通过统一收支管理等,实现了财政资金支付的准确、规范、真实,这不仅有利于实现财政资金使用的合规性,对于促进提升财政资金使用价值也非常重要。
(三)有利于加强对财政资金的监督。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将财政资金的使用监管由以往的事后监督转变为事前审核和事中监督,加强了资金的监管力度。
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面临的问题分析
现阶段,随着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断推进,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在具体的推进落实中也出现了不少的问题,尤其是在财政资金的运行方式、运行透明程度以及资金运行效率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存在缺陷,特别是在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制度设置方面,目前来说仍属于相对的国库集中支付账户集中,仍然存在大量的财政专项资金专户以及各类收支过渡账户,国家的财政资金并未完全集中在国库单一账户内。
第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不管是直接支付还是授权支付,整个财政支付的全过程未能够在国库单一账户内进行实时体现,还不能充分全面的反映国家财政资金收支活动的全过程,也不利于对财政专项资金有关数据进行集中监督。
第三,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还存在着执行不到位的问题,尤其是现阶段国家财政资金的账户种类非常多,资金总量庞大,分布在不同的国家商业银行内,这也造成了国家财政账户资金出现了资金沉淀问题。此外,财政资金的支付还未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集中支付,既增加了资金运行成本,也不利于提高资金的运作效率。
三、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有关问题分析
(一)进一步提高财政部门的国库集中支付管理水平。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推进实施过程中,关键是应该进一步的提升财政部门的业务管理水平。一方面,应该注重加强对预算单位预算编制科学、合理性的审核,重点确保预算规模、支出标准、开支范围等符合国家财政制度相关规定,促进各预算单位更加合理的使用财政资金。另一方面,应该重点加强对支付业务的审核管理,对每一笔支付业务都应该严格进行审核把关,确保各类原始凭证、发票、印章、业务手续等合法合规,预算项目的各资金用途、金额、支付方式以及收款方真实准确。
(二)强化预算单位的责任意识。不断改进完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应该将强化预算单位的内部财务管理作为重要方面内容。重点是应该加强对预算单位内部财务管理机构设置以及管理制度设置的规范化管理,通过预算单位财务管理的规范、高效,来确保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有关规定流程得到有效执行,进而实现财政资金的使用管理的规范、高效。
(三)提高国库集中支付体系的信息化建设水平。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实施离不开信息化建设,在这方面,关键应该健全完善国库资金银行支付清算系统,实现实时清算。同时,建立财、税、库横向联网,实现财政、税务、国库之间的有关财务业务数据的实时共享,提高财政资金的管理的精准性,这对于保证资金运作流程的安全十分必要。
(四)强化对财政资金的使用监管。在财政资金的使用监管方面,应该严格按照财政支出规范的支付方式和程序,直接支付到用款单位。同时,还应该进一步创新监管方式,探索开发应用集实时监控、智能预警、监控分析、综合查询等国库动态监控系统,加强对预算单位资金支付的事前监督,确保财政资金使用符合预算规定。
四、结语
推进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有效实施,应该进一步改进完善相关的财政管理制度体系,加强科学预算编制管理,并对国库集中支付有关程序要求进行优化改进,提升信息化控制管理水平,以最大程度的提高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张燕妮.试析我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08).
篇13
1财政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1.1财政资金管理制度本身存在不足
在分税制度改革之后,我国在进行财政资金核算的过程中将财政溢出收益转化为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这样的转移方式应该作为财政的修正机制而不是应急机制,显然我国在现阶段因为转移支付制度和投资制度的不完善,完全达不到需要,有的时候甚至会出现分税制不同步的情况,造成公共服务的公平性受到严重的影响,和一般性转移支付保证公平的服务宗旨相背离。而且,专项支付也没有专门的法律规范和约束,立项时基本上依靠的是领导的决策,并且资金的使用和分配情况不合理,造成我国新阶段财务制度中存在着预算不公开,资金不公正和管理制度不规范的情况,造成我国财务资金管理中存在一定的不足。
1.2财政资金分配协调能力不足
目前来讲,财政资金分配机制和决策机制基本上是分离的,分口管理和分口对下分配的模式下,出现了资金全局不能充分掌握的情况,整体协调能力存在较大的漏洞,难以整合资源处理事关全局的大事。财政专项资金在管理中也存在分散的情况,例如某地区在进行专项资金的核算中,将科技、科学事业和农业资金的管理分别分配给不同的部门,造成资金在统筹管理方面存在困难。最后,对于财政绩效考核制度建立不充分,尚未建立财政资金绩效考核管理制度,不能彰显财政资金使用中公共效益最大化的要求,使得财政资金管理人员缺乏对于资金有效管理的正确认识,而且事后对于财务资金使用失误的情况也没有进行问责,造成财政资金管理中的失误。
1.3财政支出管理制度存在滞后性
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家财政支出要高于国家财力的增长速度,造成较为严重的收支矛盾,主要表现在财政支出管理制度和整个财政改革体系的不匹配,在工作中出现财政支出超出自身的工作范围的情况,使得财政结构整体存在不合理。而且财政预算管理改革进行较为缓慢,根本不符合现阶段社会发展的需要,造成财政预算存在较为突出的问题,预算方法不够科学,对于财政资金的约束性存在不足,造成财政管理中各类突出问题存在。最后,财政支出的效率本身也偏低,造成一些严重浪费,而后期对其追责不完善,造成整体财政资金在使用科学性和效率方面存在严重的问题。
1.4财政监督检查工作不到位
我国财政管理工作取得的进展有目共睹,但财政监督和财政资金管理工作存在脱节,财政监督主体不明确,监督方法和监督手段较为落后,监督队伍的建设也没有符合技术的需要,造成监督环境不够明确,在监督中出现各种问题,不能达到经济发展的需求。
2完善我国财政资金管理对策分析
2.1逐步推进财政政务的公开
进行我国财政资金管理的完善,首先需要依法进行科学理财,充分的发挥财政的职能作用,逐步建立财政的管理事项,实现对财政资金管理制度的改革,通过不同的渠道设置群众监督机制,真实反映群众想法,认真解答群众问题,并对制度进行落实,提升资金管理的规范流程,针对使用中的问题进行集中的反映和透明化的处理,明确责任,落实管理。并将政务公开作为党风廉政建设考核的重要依据,结合机关作风建设和测评活动进行监督机制的建设,形成常态化的监督机制,提升财政资金透明化管理。例如,自2010年以来,合肥市就尝试建立政务公开制度,开展各种渠道的听证会,解答群众提出的问题,让群众更加了解财政资金的流向,提升财政资金管理的科学性。
2.2完善资金分配体制
在进行资金管理中,建立科学的资金分配管理体制,例如某地区针对资金管理体系的具体构建,建立了以领导为带头人,相关部门参加的领导小组会议制度,对于需要进行资金整合的项目,召开专门的会议,对需要整合的资金和整合力度进行讨论,制定出整体的方案,从而各司其职的完成自身工作,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管理。同时,明确资金整合的范围,将一些使用目的相同或者相近的资金进行统一的规划整合,从而提升资金使用效率,达到资金使用的综合效益。
2.3进一步深化财政资金体制改革
在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转变理财观念,进一步强化财政管理制度,深入进行财政体制改革,提升财政资金使用的效率,对于政府的收支分类改革进一步进行推进,同时关注预算体制改革,制定更加符合实际的预算制度。对于采购制度的管理也要更加科学,积极推动公用支出改革,并展开绩效评价机制,积极配合绩效管理工作的展开。
2.4健全资金监督制度
在进行资金管理中,进一步健全资金监督制度,建立预算、执行、监督三位一体的监督机制,明确工作中的职责,加强相互之间的合作,健全责任监督机制,提升管理的有效性。例如,各地财政部门每年对业务部门的内审,整体检查面积要超过30%,针对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认真分析,提出科学的整改意见,提升财政资金管理水平。
3结束语
我国目前的财政资金管理存在一定的问题,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这些问题更加突出,虽然其中一部分问题得到解决,但有些问题还需要进一步进行完善,增加资金管理的有效性,提升管理的效果,保证财政资金的管理符合经济发展的需要,并得到更好的完善。
作者:郭剑 单位:潼关县财政局
参考文献:
[1]郑丽美.我国财政资金管理存在问题及监管对策[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0,02:77-79.
[2]刘继兰.事业单位财政预算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剖析及对策[J].中外企业家,2016,15: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