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精神科优质护理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精神科优质护理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精神科优质护理

篇1

优质护理;精神科;效果;满意程度

精神疾病患者通常有情绪精神紧张、缺乏自知力及伴随智能障碍、行为障碍及情感障碍等病状表现,因此极易出现自伤自杀或伤害他人等过激行为[1]。基于此,医护工作者在对精神科患者实施适当的治疗方案的同时,务必要做好护理工作。2012年8月至2014年7月我科对在此期间收治的58例精神疾病患者实施了优质护理,取得了理想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患者资料:

选取2012年8月至2014年7月我科于实施优质护理模式期间收治的精神病患者58例为研究组,另选取2010年8月至2012年7月我科于实施常规护理模式期间收治的精神病患者58例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与中国精神障碍疾病诊断标准相符。在观察组的58例中,男性35例,女性23例;年龄21~60岁,平均(38.76±3.45)岁;疾病分类:29例精神分裂症,15例心境障碍抑郁症,10例情感性精神障碍,4例其他。在对照组的58例中,男性37例,女性21例;年龄21~63岁,平均(39.02±3.26)岁;疾病分类:29例精神分裂症,16例心境障碍抑郁症,8例情感性精神障碍,5例其他。对两组一般资料予以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护理方法:

两组均实施常规治疗,同时对照组58例接受常规护理服务,观察组58例接受优质护理服务,详细措施:①做好对患者的护理规划。结合精神疾病特点,制定与患者病状相适应的护理服务计划,改善精神科治疗环境与护理服务流程。②密切监测患者,加强心理辅导。为了避免患者出现自杀、自伤等不安全因素,精神科内的护理人员必须充分利用专业的护理技能,做好护理工作。尤其是新进的护理人员,更应该加强业务学习,多与患者沟通,多观察患者,并掌握患者的思想动态,以防因个人操作疏漏而导致患者发生安全事件。对潜存危险行为的精神病患者予以密切监测,并加强心理辅导,以避免出现不安全因素。③以患者为中心,做好基础护理。护理人员要全面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密切观察患者动态,并给予常规护理、生活护理与健康宣教等,同时还要加强夜班巡查,如发现隐患,当及时排除。另外,还要做好工作交接,严密监测高风险患者,以规避安全隐患的发生。④加强对高风险患者一般情况的记录与护理。在记录护理资料时,要重点对老年体弱患者、伴有肢体疾患、存在暴力或自伤、自杀倾向的患者的一般情况进行记录。与此同时,护理人员还应根据患者疾病严重程度来确定其是否为高风险患者,一旦确定,应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加以心理护理、健康宣教等,以防出现不安全因素。⑤改变护理观念,优化护患关系。在与患者沟通时,护理人员态度要积极,同时还要学会利用沟通技巧,以了解患者的心理动态,尽量满足患者所提出的合理要求,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观念与亲切温暖、平易近人的职业形象,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患者及家属,帮助患者消除不良情绪与不必要的忧虑。⑥加强康复护理,促进患者早日康复。为了使患者尽早治愈,应反复给予康复训练及健康宣教,直至患者掌握为止。在责任护士对患者实施康复训练及健康宣教的同时,还应选派资质较深、护理水平高、专业技能强的护士担任专业的康复训练负责人,以对患者实施有针对性地康复指导。

1.3评价标准。

护理效果评价标准:症状消失或显著减轻,无需治疗为显效;症状有轻微好转,仍需治疗为有效;症状无改善或加重即为无效。满意度评价标准:以问卷调查的形式统计患者对护理人员服务态度及工作能力、沟通能力、病区管理、住院环境的评价情况,结果评价标准有满意、不满意两种。

1.4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处理应用软件为SPSS16.0,计数数据行χ2检验,以%表示。当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效果:

观察组护理显效36例,有效2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55%;对照组护理显效24例,有效19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为74.14%,明显观察组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护理满意程度:

调查分析发现,观察组患者对护理人员服务态度及工作能力、沟通能力、病区管理、住院环境评价满意的例数分别为56、54、53、57、55例,观察组平均护理满意程度(94.82±2.65)%;对照组患者对护理人员服务态度及工作能力、沟通能力、病区管理、住院环境评价满意的例数分别为49、48、45、50、50例,对照组平均护理满意程度(83.45±2.43)%,显然观察组护理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精神科疾患以神经系统疾病为主,临床直接表现为患者心理及行为紊乱,此类疾病的发生与神经生化、生理遗传及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2]。此类患者通常思想行为失常、接触交谈配合性差,随时有出现过激危险行为的风险,部分患者甚至自伤自杀,所以在对精神科患者进行护理时,更应注重护理的精细性、优质性[3]。与传统护理模式不同,优质护理属于一种比较新颖的护理模式,强调“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注重基础护理与护理内涵,全面执行护理责任制,以提升护理服务整体水平、减少护理安全隐患、促进患者康复为目标[4-5]。该项护理模式包含了基础护理、夜间巡查(夜间护理)及心理护理、安全风险管理及康复指导、健康宣教等内容,用于临床后取得了患者及家属、医护工作者的高度评价。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效果(总有效率为96.55%)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程度(94.82%±2.65%)明显高于对照组(83.45%±2.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充分说明,对精神科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可明显提升护理质量与患者满意程度,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程俊 张瑜 田长亮 韩佳乐 李彦 单位:261医院

参考文献

[1]梁谢群.探讨优质护理工作模式在精神科的应用效果[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3,12(1):155-156.

[2]刘咏梅.优质护理在精神科护理中作用的几点思考[J].健康之路,2013,12(11):92-94.

篇2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6-0441-01

精神疾病是指在各种因素作用下造成大脑功能失调,出现感知、思维、情感、意志行为、智力等心理过程异常的一类疾病[1]。大部分病人没有自知力,是被家人、亲属、朋友及单位同事等哄骗进入病房的,合作性差,常常发生出走、冲动伤人或自伤等暴力行为。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科学的管理理论,就是通过各种管理方法和手段将管理工作的每一个执行环节做到精确化、数据化,提高组织的执行力和效率。我区作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试点病区,采用精细化管理对病人施行无陪护的全程护理,开展优质服务取得一些经验。

1 精细文化管理

1.1 转变服务理念: 组织全体护理人员反复学习有关《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文件,包括卫生部、省厅、市局、院护理部的文件及评价标准。让每位护理人员吃透文件精神,从而在服务理念上有所改变,建立“心中有人”的优质护理服务链,去感知病人,主动为病人服务,满足其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等方面的需求。

1.2 病区文化建设: 科室制订了共同的护理服务理念,我们的理念是“爱心呵护健康,真情赢得满意”。同时每位护理人员都有自己的服务理念,规范自己的言行,使一切工作的宗旨都以病人安全、满意为出发点[2]。

1.3 美化病区环境: 对病室的墙面进行粉刷,张贴上病区简介,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主题,医护人员的信息,健康教育版画。同时公示了精神科优质护理服务的理念、服务承诺、服务项目及内涵,将病区布置一新,给病人有一种温馨的家的感觉。

2 精细人员管理

2.1 人员培训

2.1.1 技能培训: 组织全体护理人员进行基础护理技能训练,每个操作项目分配给每人进行演示,规范操作流程,要求人人掌握。

2.1.2 专科知识培训: 安排资历较深的护师进行专科知识讲课,要求每人必须掌握专科特点、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病情观察的要点、沟通的技巧、安全管理等方面内容。

2.1.3 培训专科护理常规、岗位职责、工作流程及应急预案,让人人掌握,灵活运用。

2.2 科学合理排班: 改变以往一成不变的固定的排班模式,采用科学的合理的弹性的排班模式。护士长根据当天病人的人数、病情轻重合理安排护理人员的人数、班次,比如病人数>45或有危重病人时,加排护士二头班,每天排有备班,保障人力,确保无缝隙连接,以保证病人的安全和满意度。

2.3 分层次使用: 每个护理人员都有固定的工作岗位,每个岗位都有工作职责和程序。护士长根据护士的能力采用分层次使用,护士长-办公护士-护理组长-责任护士-辅助护士,实行床位责任到人,人人管床,8小时上班,24小时负责制,互为辅助,谁当班谁负责的工作模式,使岗位责任制与护理责任制相结合,提供无缝隙连续的优质护理服务。

3 精细时间管理

3.1 简化交班报告: 交班报告简化到只要将问题交代清楚就行。

3.2 优化护理病历: 删掉了入院评估单和一级护理、二级护理的常规记录。新病人首次主要记录主诉、陪送者、主要病情、阳性体征、护理措施,连续记录24小时,以后有病情变化及时记录。出院时记录接出院者、疗效、出院指导已做、药已带。经过简化、优化护理病历的书写以后,缩短了护士的书写时间,将时间还给了病人,体现了护理工作贴近了病人、贴近了临床、贴近了社会,也大大提高了病人和家属的满意度。

3.3 改良了测量体温的方式: 采用电子耳蜗式体温计测量体温,大大节约了测量时间,也杜绝了水银体温计带来的不安全性,保证了病人的安全。

4 精细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

4.1 保障基础护理落实 人力给予保障,早晚督查护理工作落实情况。

4.2 建立基础护理量化表 每天由责任护士填写,每月总结,与绩效挂钩。

4.3 健康教育的深化 根据病人的需要采用个性化的健康教育和集体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同时增加了健康教育版画、疾病宣传手册,便于病人和家属更加直观了解精神疾病,提高药物治疗的依从性,积极做好预防工作,减少疾病的复发率。

4.4 加强康复训练 成立工休组织、开展各种文体、娱乐活动,定期召开工休座谈会,征求意见,及时整改,提供优质服务,使病人满意。

5 精细安全管理

5.1 落实安全制度,加强检查力度约束病人与非约束病人分开管理,集体输液,专人看护。加强危险物品的管理,每天进行安全检查。晨间护理工作细化,病房的安全检查、整洁度分配给每位护士,责任到人,培养她们的安全意识。

5.2 安全标识的细化 制定各种标识如精神科安全管理制度、探视规则、防跌倒、防烫伤标识、洗澡流程、告病人书等张贴于病房,让病人和家属了解病区的管理特点和要求,自觉遵守,保证安全。

5.3 家属管理的强化。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向家属宣教精神科管理的特点,检查家属带来的物品,反复强调精神科安全管理的要求,提高家属的安全意识,杜绝将危险物品带入病房,造成隐患。

6 精细物资管理

6.1 硬件管理: 设施、器材、物资分门别类、放置有序,数量充足、完好备用、人人会用,专人负责请领、保养、检查、维修。药品分类放置、标签清晰、有效期内,高危、抢救药品专柜放置,标识清楚、班班清点。

6.2 病人的物品管理: 病人的食品、香烟、衣服等均写上病人的姓名由总务护士统一管理,分类放置,标识清楚,定时发放。病人的毛巾、牙刷均绣上姓名,集中管理,防止丢失,也保证了安全。

7 精细绩效管理

根据护士的工作态度、工作业绩、工作能力、工作难度情况进行绩效考核。按护理岗位、护理职称进行奖金分配,同时科室还制定了明细的绩效考核标准和奖惩条例,本月之星的评选,充分调动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组织的良性发展。

8 成效

8.1 满意度提高: 病人满意度从97%上升到100%; 表扬信、锦旗、花、绿色植物比去年明显增多,全年无投诉。

8.2 护士的成就感也大大提升,特别是被评为本月之星时或被病人、家属表扬时。

8.3 无护理缺陷。

篇3

1.做好病人入院时的安全检查工作 精神科护理工作中最重要的是保证病人有人身安全。由于精神病人受精神症状的控制和支配,往往产生自伤,伤人行为,因此,安全检查工作在精神科护理工作中非常重要。为了防止病人将危险物品(如刀,剪,玻璃器,等金属器械,绳带,火种等带入病房,病人入院时都要更衣,同时做好“安全检查”工作。但有些病人和家属不能理解,此时,护士就要耐心向病人及家属解释带入这些物品则由护士专人保管,病人需要时为其提供。

2.做好入院介绍让病人尽快适应环境 对精神病人进行入院介绍,告知病房主任,主管医生,护士,责任护士,作息时间和病房的管理制度等。这些工作看似容易,但做起来比较困难,但是我们的护士都会想尽办法进行多次讲解,加深病人的印象,对那些自知力缺乏,否认有病,不安心住院及首次住院的患者,护士则需要耐心的告知,消除患者对陌生环境的紧张焦虑,让病人尽快适应住院环境。

3.营造温馨的住院环境 提升医院设施人性化水准,营造温馨,便捷,舒适,安全的住院环境。精神病人住院时间较长,有的几个月甚至几年,为病人营造一种宽松自由的家庭环境,对病人病情康复及出院回归社会非常重要。病房的采光通风好,病人的睡房有单间,和小房间。卫生间和浴室是单人使用,这样更贴近人性,更贴近生活,也是保护了病人的隐私。病人睡房分轻重病房,将新入院或较躁动的病人与病情稳定安静的病人分开安置,这样既可减少互相干扰,又方便管理。轻症病室内每张病床都配置有一个床头柜,供病人放置衣物,24h热水供应,使患者及时进行卫生处置。每个病区配置工娱活动室,供病人打扑克,下象棋,看电视机等娱乐活动,丰富病人的住院生活。方便,实用,舒适的住院环境,让病人有像家一样的感觉,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室内布置合理化,地面埔设光亮的瓷砖,清洁工每天随脏随清洁,全天地面保持洁净明亮,让病人感到心情舒畅。病床每天清洁擦拭,更换床单,为患者提供整洁的病床环境。所有这些细节服务,为患者的疾病康复提供了基础。

4.提供特色护理服务 为了给病人提供满意的服务,开展特色服务,提倡亲情服务, 服务。如微波炉帮助热病人家属带来的饭菜,有的病人很久没有家属来探试,工作人员主动打电话联系家属。护理人员接触患者时尤其要始终保持态度亲和,主动介绍,消除其紧张情绪,操作时动作轻柔,运用无痛技术能够解决这些问题,同时护理人员要不断学习提高操作水平。

5.把工休座谈会当作拉近护患距离的桥梁 工休座谈会是医、护、患三者相互沟通的纽带。每周三早上,由科主任,护士长亲自主持,邀请住院病人及其陪护一起参与。“座谈”内容主要包括:住院期间的安全知识,康复期病人的心理干预,病人的意见及建议的收集和回复,与病人交谈沟通等。医护人员与病人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医护人员真诚对待患者,不断提高医护人员的信誉,护士要言行一致,尽量满足病人的合理要求,但不可随便答应办不到的事或任意哄骗患者。给病人许诺应兑现,做不到的事应给予解释,给患者一个明确的答复,以取得患者的谅解、依赖、和支持。

6.提高健康教育质量 通过口头教育,书面指导,建立健康宣传橱窗,召开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多层次地普及人文知识,丰富护理知识内涵,这样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及自我调理措施。在出院之前,护理人员应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有关精神科的护理知识和出院的注意事项,禁忌症。做好出院指导,向他们介绍药物的作用、副作用以及坚持服药是预防复发的重要手段。并强调药物要专人保管,按医嘱服药,督促患者定期复诊,劳逸结合,按时休息,并建立电话回访,更体现出“以病人为中心”的理会,方便患者复诊,提高出院后的自我护理能力,随时电话咨询,及时诊治,让患者感受到医护人员在其出院后关注其健康,延续了住院服务,使其感受到医院的优质服务,增强了患者院外自护能力和保健意识,达到了健康教育的目的,增进了患者的康复转归。

篇4

精神科疾病严重地摧残着患者的身心健康,对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了十分严重的影响。因此我们需要对精神科的患者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在治疗的过程当中为患者配合上最佳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促进患者尽快地康复[1]。在本研究当中,我院为了研究优质护理在精神科护理当中实施的临床效果,特将我院在2012年到2013年收治的9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配合常规护理和优质护理予以干预,结果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成效,现将主要的研究情况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在2012年5月到2013年5月收治的96例精神科患者当中有男性患者51例,女性患者45例。患者的最高年龄为73岁,最低年龄为18岁,平均年龄(39.5±1.8)岁。在所有患者当中有精神分裂症患者35例,分裂样精神障碍患者27例,狂躁抑郁症患者19例,反应轻精神障碍患者15例。患者的受教育程度分别是小学文化13例,初中文化27例,高中文化36例,其余患者均为大学或者大学以上文化。所有患者的身体都很健康,没有其他方面的疾病,患者的最大病程为60个月,最小病程为8个月,平均病程(35.8±2.4)个月。分组后,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病程等方面没有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为对照组患者配合常规的护理方法予以干预,主要围绕治疗进行一些常规的护理工作和健康教育,护理的主要工作可以分为治疗前护理,治疗中护理,治疗后护理和心理护理四个方面进行。①治疗前护理需要对精神科患者的实际病情做出正确的评估,采集患者各个方面的信息情况。做好治疗前的准备工作,调查患者的用药过敏情况;②治疗中护理,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和实际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要注意患者给药的浓度、种类以及治疗的基本步骤。如果患者出现了不良反应,应该及时作出记录,并且需要立即采取干预措施;③治疗后护理。在对患者的精神状况作出观察的同时也要密切注意患者的身体状况,防止并发症以及不良反应出现,如果发现患者的精神和身体出现异常,应该立即向主治医师报告并申请及时的处理;④心理护理。本研究当中的所有患者均为精神疾病类型的患者,由于患者病情的特殊性,患者往往都会有巨大的心理压力,有时候患者甚至会产生自卑心理。而且就病情本身的性质来说,心理护理也是一种必要的治疗手段,在此过程中应该注意在最大程度上降低患者的心理压力。

为观察组患者配合优质护理进行干预,优质护理需要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适当地对护理人员的排版模式按照患者的实际需要进行合理安排,尽量减少护理人员的交班和接班,使相关的护理人员更加紧密地陪护在精神科患者的身边,以便于发现情况及时汇报并作出相应的处理等。在优质护理进行当中,护理人员需要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体现出素质护理,要仪容大方,衣着干净整洁,时刻面带微笑,这会在心理上使患者产生舒适的感觉。在优质护理当中,护理人员除了按照护理要求对患者进行干预以外,还需要主动地帮助患者解决一些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帮助患者克服精神障碍,早日康复。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护理效果,在治疗过后,观察组患者治愈患者46例,总有效率达到了95.83%,对照组治愈患者37例,总有效率为77.08%。P

3 讨论

对精神科患者在进行护理干预的过程中,需要精神科的医师、护士、心理咨询师的全力配合[2-3]。精神疾病的患者和其他疾病患者不同,因为精神问题,患者的意识未必是时常清醒的。因此笔者认为在对精神科疾病进行治疗的时候需要药物治疗配合心理治疗同步进行,同时还要配合优质的护理干预对患者的生活和预后做出指导。在本研究中,我院为了研究优质护理在精神科护理当中应用的临床效果,特做出了相关的研究。

本研究显示,优质护理干预手段在精神科护理当中具有更加显著的效果。笔者认为这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的原因。首先,因为精神疾病不同于其他疾病,相对于身体上的治疗,人文关怀和心理干预更能够为患者提供一种理想的环境,使患者的情绪得以放松,从而有利于病情的恢复;其次,优质护理的护理工作非常细致,能够对患者的生活细节进行观察,责任护士能够从中找出患者精神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在配合治疗的过程中就可以利用这一点来对患者做出干预;最后,优质护理主要体现出了人文情怀,很多精神疾病的患者都是因为精神压力或者情感乏力所造成的,优质护理的最佳服务能够为患者提供身体上的关切和精神上的支持,使患者更容易得到精神上的满足,有利于病情的康复。

综上,通过本研究可以得出:在精神科疾病的患者进行治疗的时候配合优质护理治疗所起到的效果更为显著,能够提高患者的治愈率,有助于患者的临床治疗,更容易得到患者的接受和认可,是一种可行的护理手段,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1~2013年9月本病区共收治了47例精神病老年患者,男性24例,女性23例,年龄最大是78岁,最小60岁,平均年龄71岁,其中精神分裂症22 例(46.8%),躁狂症8例(17%),酒精所致的精神病5例(10.6%),老年痴呆症4例(8.5%),创伤后应激障碍3例(6.38%),老年性精神障碍3例(6.38%),器质性精神病2例(4.25%)。精神病老年患者合并一种或多种躯体疾病,其中高血压27例(57、4%)脑栓塞15例(31.9%)冠心病13例(27.7%)糖尿病7(15%)。

1.2 方法

1.2.1转变服务意识,发挥服务承诺的导向作用。我们积极倡导“爱心心创温馨病房,耐心齐心建精神家园”服务理念,本着“一切以病人中心”的服务承诺,做到四亲:“用亲善的目光注视人,用亲和的语言问候人,用亲切的微笑接待人,用轻柔的动作照顾人”。夯实基础护理,做实专科护理。

1.2.2安全的管理。老年人生理功能逐渐的下降,神经、精神功能降低、体力减弱、灵活度降低,全身脏器功能的减退,对药物的敏感性增强,免疫的防御功能下降,故大部分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极差,特别是一些精神衰退、痴呆患者。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差,随时可能发生意外,所以必须根据不同患者进行不同安全防护指导。

1.2.3加强与患者、家属沟通。运用恰当的护理技巧和措施,注意爱护和尊重患者,合理的选择话题与患者交流,特别是老年精神病患者,大多数同时患有几种不同的慢性病,尤其是比较严重或久治不愈的疾病,使患者肉体上,精神上都很痛苦,作为护士,多与沟通,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及时满足其合理要求,使患者感到亲切感和信赖感,减轻其身心痛苦。并讲解相似的病例让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面对现实,认识生存的价值,积极地配合治疗。开导家属,与护士共同安慰患者,教育家属对患者不离不弃,尽最大的可能给予患者的经济和心理支持,使患者进一步感受到家庭及社会的温暖,让家属明白患者不仅需要身体上的治疗、康复,更需要家庭、社会的关怀。

1.2.4服药指导。在精神病治疗中,抗精神科药物仍然是主要的治疗手段,口服药贯穿整个治疗过程。发药时至少有两位护士进行,一人发药,一人检查。对于老年患者,应尊重他们,态度要热情,真诚,可采取适当的表扬和鼓励的话语,以消除患者对治疗的阻抗心理,调动服药的依从性,对于习惯性拒药、藏药、吞咽困难患者可在病区白板上体现,以提醒护士们高度重视,并采取研粉对温开水混合后喂服。同时要注意观察用药后反应。

1.2.5睡眠护理。夜间是观察睡眠质量的理想时间,因此应遵循15~20分钟巡视病房一次,做到细心观察,走进每个病床注意患者的睡姿与卧位,呼吸的频率、节律及声音,面色与表情、口唇及末梢色泽等。如果患者突然发出及尖叫声、或出现抽搐、呼吸困难、大汗淋淋等是病情变化的征象,要引起护士的重视,及时报告医生,同时要学会分析老年人睡眠障碍的原因,并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如睡前温水泡脚、调暗光线,行心理疏导,患者入睡后,护士应做到“四轻”。创造舒适、安静、安全的环境以确保患者睡眠的质量。

1.2.6开展娱乐活动。根据老年患者的能力与患者的喜好,给予读报,听歌,看电视,让他们了解日期、时间、季节、国家大事,并组织打牌、打乒乓球、下棋、做操等活动,开展有氧训练以及职业功能训练以改善患者大脑皮层的功能,增加其供血、供氧,更好的调节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对患者的康复有很大的帮助。

1.2.7做好饮食指导。老年患者大部分牙齿缺失,有的患者进食时,狼吞虎咽,容易发生噎食窒息,因此精神病人的饮食管理不可忽视,让患者参与集体用餐,针对风险性较高的患者应集中专人管理,选择半流质及易于消化饮食,视病情控制饮食量,将食物分小块,喂食不宜过快,过急,过多。三餐合理搭配,给予低热量、低脂肪、充足的蛋白质和维生素饮食,增强体质,防止并发症发生。

1.2.8健康教育。每月由健康教育宣传员组织工休座谈会、集体健康讲座,每周设置探视日,由接待班护士负责接待患者家属及时为患者家属提供在院患者的病情以及解答疑惑的问题,满足患者及其家属的合理要求,每天有责任护士对包干病人进行相应疾病宣教。

2 结果

通过上述优质护理服务措施,使精神病老年患者的康复达到最佳的疗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缓患者疾病的发展,确保医疗安全。

3 结论

篇6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及人们对医疗护理需求的不断提升,对护理服务的内涵建设也提出了新的要求。2010年,卫生部倡导开展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旨在夯实基础护理,改善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1]。近年来,本科根据精神疾病专科及其患者的特点,通过树立优质护理服务理念,优化护理模式,强化基础护理,加强健康宣教,建立绩效考核机制等建设措施,取得了较好的实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科于2011年1月正式将优质护理服务引入精神科护理工作中,现将未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之前2010年1~12月713例住院患者设为对照组,其中,男性486例,女性227例;年龄16~72岁,平均(43.5±9.3)岁。将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之后2011年1~12月825例住院患者设为观察组,其中,男性554例,女性271例;年龄14~71岁,平均(43.3±9.5)岁。两组患者病种均以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焦虑症、情感障碍、强迫症、躁狂症、恐惧症等为主,研究期间科室病床数、护理人员等均未出现变化。本研究经医院批准同意,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年龄分布、病种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组间均衡性好,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予以疾病相应的常规护理措施。

1.2.2 观察组 在疾病相应的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给予系统的优质护理服务[2-3]。(1)树立优质护理服务理念:通过深入开展学习卫生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内容,领会护理学科的内涵及实质,并结合身边榜样的宣传,转变理念,提高认识,倡导在护理工作中彰显爱心、理解和包容。(2)优化护理服务模式,拓展服务内涵:由功能制护理向责任制整体护理转变,制订优质护理服务实施方案及质量控制标准。对现有护理人员实行分层级管理,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实行弹性排班,落实责任护士负责制,全方位护理,人性化护理、专业化护理及全程无缝隙服务等,增强护士责任感,开展走动式查房服务,鼓励护士与患者及家属交流沟通,以促进其信任。(3)夯实基础护理:进一步完善基础护理措施,细化相关护理服务流程。在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下,依据病种的不同提供相应的无缝隙基础护理服务,使基础护理得到持续的保障。在护理过程中,对潜在的风险因素予以评估,及时予以干预,最大限度地保障患者的安全。(4)开展健康教育,重视心理护理,提高患者的生活技能:根据不同病种患者的理解和接受能力,有针对性地选取健康教育内容和生活技能方案,搭建精神科患者和护理人员的健康交流平台,促进医生、护士以及患者之间的理解和交流,提高患者对疾病知识的认知程度,进一步增强护患关系。(5)在保障患者安全的前提下,完善病区基本设施,创建清新、舒适、温馨的诊疗环境,以有利于患者的身心康复。(6)以岗位管理为切入点,建立公平、公正的绩效考核体系,落实奖惩措施:逐步建立起比较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方案,以按劳分配、优绩优酬为基本原则,以量化指标作为奖惩的统一标准,充分调动护士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1.3 评价内容

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满分均为100分,主要内容包括:(1)护理质量评分,包括基础护理、病房管理、感染控制、护理安全等;(2)健康知识知晓率;(3)患者及家属满意度。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5.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以P <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护理工作质量比较如表1所示,可见除健康知识知晓率外,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包括基础护理、病房管理、感染控制、护理安全评分,以及患者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3 讨论

精神科护理的目的在于通过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以治疗、缓解或控制患者的精神障碍,以期提升患者的精神状态达到最佳境界。综合文献[4-6]研究结果并结合临床护理工作实践,在精神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客观问题主要体现在:(1)患者意识状态不稳定,护理风险因素多,患者可控性较差;(2)护士缺乏工作热情和责任心;(3)护理人力资源不足,基础护理质量不高;(4)医院管理层面对护理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5)健康教育效果差;(6)后勤保障系统未完善;(7)绩效考核主要倾向经济效益和工作量,但在工作风险、技术性层面上倾斜不足。因此,提高精神科护理工作质量,应从上述方向着手完善。

国家卫生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不仅仅是护理行业内部的一场运动,也是优化医院服务、加强内部管理、改善患者体验的切入点。尽管精神科护理工作有其特殊性,迥异于综合性医院的其他专业科室,但“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同样适用于其护理工作[7-8]。在本研究中,观察组在病种相应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予以优质护理服务,主要体现在通过树立优质护理服务理念,进而优化护理服务模式,拓展服务内涵;在夯实基础护理的同时,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重视心理护理,提高患者的生活技能,同时加强了科室环境优化,提高了后勤保障的力度;以岗位管理为切入点,建立起比较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方案,充分调动了护士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包括基础护理、病房管理、感染控制、护理安全评分,以及患者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通过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不仅提高了综合护理工作质量,也进一步融洽了护患关系,满足了患者及其家属个体化的护理需求,这与相关文献[9-10]研究结果是一致的。

综上所述,优质护理服务在精神科的实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具体体现在提高了综合护理工作质量,包括基础护理、病房管理、感染控制、护理安全评分,患者及家属满意度也得以提高。优质护理服务对提高精神科的护理工作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精神科护理工作中是值得开拓的一种护理方式。

[参考文献]

[1] 马晓伟. 转变模式求真务实,推进“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深入发展[J]. 中国护理管理,2010,10(12):5-8.

[2] 叶琳,李晓雯,王芳. 优质护理服务在产科临床工作中的应用[J].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8):2379-2381.

[3] 刘燕,孙华宾. 成组护理在优质护理服务病房中的应用[J]. 全科护理,2011,9(14):1285-1286.

[4] 王建荣,皮红英,马燕兰,等. 新形势下医院优质护理服务体系的构建及其实践[J]. 护理杂志,2010,27(8):1201-1202.

[5] 黄叶莉. “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探索与实践[J]. 护理杂志,2010,27(8):1208-1209.

[6] 金跃玲.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实践探讨[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2,18(4):590-592.

[7] 龚美芳,陆群峰,王静,等. 扁平化责任包干制护理工作模式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中的应用[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25):3055-3057.

[8] 胡芬,朱小平,程晓琳,等. 医护人员对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重要性认知情况的调查[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11):1282-1284.

篇7

结论:实施优质护理能够快速提高精神病患者的满意度,是有效的护理模式。

关键词:精神病院优质护理患者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9-0339-01

精神病患者是特殊的疾病群体,对该类患者的临床护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难度,如何加强对精神病患者的干预护理,为其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普遍受社会关注的问题[1]。笔者结合我院90例精神病患者在日常护理中,优质护理与常规护理两种不同模式的应用效果,现总结如下。

1一般资料

1.1研究对象。选取我院自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的精神病患者共90例,其中男性患者52例,女性患者38例;患者年龄分布在20至65岁。将90例精神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在护理人员的配置、患者病种、患者数量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1.2研究方法。实验组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模式,强调人文关怀、专业化、整体化的护理标准。在优质护理服务中护士牢固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实施人文关怀,注意与患者的沟通,满足患者的需求。从患者入院开始即提供专业的护理服务,在实行整体护理的基础上,将床位包干到组,责任到人,简化护理文件的书写,增加了护士与患者接触、交流和服务的时间。在健康教育方面,根据患者住院不同阶段,有针对性地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精神病防治的知识宣传和健康宣传,对患者讲解所患疾病的相关知识和各种检查、治疗中的注意事项,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同时明确告知家属正确的家庭护理的对预防疾病复发的重要性,提高患者康复质量;在生活护理方面,照顾患者的生活起居,认真细致的做好晨晚间护理,二便护理,衣着、皮肤、毛发卫生,以及饮食的护理,解决患者的合理需求。定期组织开展各类娱乐活动,每周举办两次健康教育小讲课,丰富患者文化娱乐生活,调动病人的主观能动性,提升患者的社交能力,促进患者的社会功能恢复;在构建精神支柱方面,对患者进行文化护理,对家属较长时间未来院探视的患者可以安排拨打亲情电话,减少患者的孤独、无助、被遗弃感,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积极乐观、勇于面对问题的人生态度。

对照组的患者则实施常规护理模式,包括维持病房的正常秩序、确保患者的安全、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等等,在生活护理方面进行一般生活护理。

1.3治疗标准。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满意程度调查,调查项目包括健康教育、病房管理、基础护理、护理操作、护理记录、患者满意度等。

1.4统计学方法。将调查数据录入电脑并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整理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以P

2结果

经过六个月不同护理模式的观察,实验组护理情况和患者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满意程度分别为实验组的(98.0±1.3)%和对比组的(86.0±1.2)%,经过统计学分析,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l。

3讨论

由于精神科患者很多都是自理能力差、认知能力以及自知能力不高,依赖性强,因此基础护理是护理人员开展护理工作的难点,特别是面部清洁、皮肤护理、头发护理以及会阴护理等很难实施到位,从而引起家属的不满意,在精神科实施责任制后,不仅解决生活护理的难点,而且使基础护理也得到有力的保障[2]。对精神病患者实施优质护理,能够更好地促进患者的康复,在临床护理中有着重要意义。患者的满意程度成为医院管理质量的主要标准,也是评价优质护理服务效果的最佳的指标[3],是检测优质护理应用效果的有效方法。

优质护理服务并不是一项简单的基础护理,简单的基础护理决不能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因为患者不仅需要仔细周到的生活护理,也需要相关健康知识,如疾病的原因、表现、预后、预防等知识,故做好健康教育也是护士必不可少的护理工作[4]。

优质护理服务是一项贴近病员,深入民心的良好决策,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度的良好措施,值得大力推广,但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过程中,切忌将优质护理服务当成简单的搞好基础护理,而是要将做好基础护理和做好专科护理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护理质量,才能让患者的家属满意,才能得到社会和政府的认可[5]。

参考文献

篇8

以我院1个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及1个普通病区为研究对象,其中示范病区为观察组,普通病区房为对照组。两个病区的床位均为50张,且在人员配置及收治病种上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2 实施方法

2.1 制定实施方案 ①更新服务理念。利用业务学习、晨会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教育;②外出观摩、参加管理培训班及进修学习,借鉴省内外优质服务先进经验;③制订我院优质服务规范及检查标准;④为病房添置必须物品如脸盆架、洗头盆、储物箱、娱乐器材等,发动医院职工捐赠衣物以备用;⑤基础护理实施大包干,即先分组,再分床到护、责任到人,确保为住院患者提供无缝隙护理服务;⑥施行绩效考核,与奖金挂钩。

2.2 改良护理管理模式 ①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在护理过程中全面实施整体化、人性化、专业化和无陪护化的“四化”质量标准[1]进行管理;②护士实行分层次使用。根据护士的职称、学历、工作能力及年度综合素质评分将护士分为三个层次,即责任组长、责任护士及助理护士。该病区设置责任组长2人,责任护士14人,助理护士8人;③制定岗位职责。责任组长工作职责,为住院患者进行护理评估、制定护理计划、对执行护理计划的人员进行监督检查,参与护理查房、护理会诊、科室业务培训等。责任护士职责为护理技术性操作、健康教育、服药管理、疾病观察及护理文件书写等。助理护士职责即负责患者的生活护理,包括为患者洗澡更衣、剪指甲、督促饮食、口腔护理、清洗会阴。④实施护理部-护士长-护士三级护理管理体制[2]。护理部除常规护理质量检查外,每月不定时进行一次优质护理服务专项检查,结果与护士长考评挂钩;护士长对护士进行日常考核,实行日日查、周周清、月汇总。每月奖金以日常考核得分进行分配。

2.3 基础护理实施大包干 基础护理是临床各项治疗和护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影响医疗服务质量的关键环节[2]。精神科患者由于自理能力及依从性差,基础护理是个难点。尤其是生活护理如皮肤护理、头发护理、会阴护理,一直很难做到位。4月份以后在优质示范病区实施责任大包干,责任护士及助理护士两两捆绑负责分包7~8个患者的全面护理,即每个患者均有一个固定的责任护士及助理护士,助理护士负责患者的生活护理,包括为患者洗澡更衣、剪(趾)指甲、饮食护理、会阴护理等。责任护士负责患者护理评估、制定护理措施、治疗、健康教育及护理文件的书写等。当固定的责任护士休息时由同一组护士重新分配管理其所分包的患者,这样,同组人员互相搭配,为患者提供无缝隙的护理服务,使基础护理得到了持续的保障。在患者的物品及食品保管上,医院配置物品柜及储物箱,由总务护士(年龄较大的责任护士)统一管理,定时发放食品,物品、衣服随用随取。如季节变换家属未及时送来衣服,住院处存放有职工捐献的衣物,患者需要可随时领取,以保证患者的冷暖。

2.4 专职责任护士进行健康教育 精神科患者由于其疾病的特殊性,健康教育往往需要反复进行,患者才能掌握。以往的健康教育由各自的责任护士担任,存在为完成任务而走过场现象,患者的知晓率一直很低。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除了固定责任护士进行一般健康教育外,由专业知识比较丰富,表达能力强的责任护士负责对患者进行有计划的健康教育;每周定时开展1-2次集体健康教育。患者出院时发放温馨提示卡,指导患者及家属做好院外自我护理及家庭护理,定期复查,使出院指导落到实处[4]。这样使患者的健康教育知晓率有了很大的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长期疗效得到了保证。

2.5 护理部进行安全监控 为保证医疗安全,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除按照核心制度要求做好安全管理外,护理部每天安全监控并登记。新入院患者责任护士及时做好护理评估,对有坠床跌倒、压疮、严重自杀、冲动伤人行为的患者及时上报,一些不安全因素及早被发现并及时处理,保证了护理安全。

2.6 创造良好休养环境 为改善病房环境,各病房大胆创作,在病房走廊、患者活动室及餐厅天花板上挂置葡萄藤,工娱疗厅放置手工花篮及工艺品等;设置健康教育园地、才艺展示栏及安全提示图片,使患者有温馨如家的感觉。

3 取得的效果

①满意度调查:患者满意度可较客观地表达患者对所接受的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反映护理质量水平,因而成为现代医院质量管理的金标准[5]。根据“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及我院实际情况自行设置问卷问卷从基础护理、健康教育及专科护理等方面共20个条目对患者进行调查。每项设满意、不满意两个答案,在患者出院或恢复期随机发放,每月进行一次统计分析。9个月20个项目平均满意度分别为:示范病区96.58±2.34(%),普通病区92.32±2.2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

总之,自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开展以来,我院整体护理服务质量有了很大改变,护士的责任心加强了,主动服务意识提高了,在提高患者满意度、和谐医患关系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各项护理质量考核成绩明显提高。

参 考 文 献

[1] 顾则娟,赵丽萍,戴晓东,等.我院无陪护护理模式探索与实践.中国护理管理,2009,9(8):22-23.

[2] .田丽.我院无陪护管理模式.中国护理管理,2009,8(9):16-18.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2年10月~2013年10月在我科住院的所有精神病患者 417例为研究组,年龄16~65(35.81±13.16)岁,其中分裂症301例(72.18%)、心境障碍躁狂发作59例(14.15%)、心境障碍抑郁发作36例(8.63%)、其他21例(5.04%);以前1年同期收治的395例在我科住院的精神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年龄16~67(35.84±13.11)岁,其中分裂症285例(72.14%)、心境障碍躁狂发作56例(14.18%)、心境障碍抑郁发作34例(8.61%)、其他20例(5.06%)所有患者均符合(ICD-10)《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中精神病的诊断标准。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疾病种类和住院时间等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方法

1.2.1 更新护理理念 组织全科护士认真学习2010年卫生部的有关文件,改善护理理念,提高护理质量,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同时对全科护理人员进行品管圈(QCC)理论培训,掌握和了解QCC的工作方法(PDCA流程),使精神病患者在住院期间能更好的适应周围环境,恢复自理生活能力、减少复发率和致残率。

1.2.2成立品管圈活动组 全科人员均为品管圈小组成员,设定圈名为"倍爱圈",圈徽为两只鸽子守护一支橄榄枝,象征患者被加倍的关爱和温馨。组长由优质护理小组长担任,辅导员由护士长担任,活动1次/w,活动主题为"降低住院精神病患者压疮发生率"。

1.2.3住院精神病患者压疮发生率的原因分析 运用头脑风暴,按照"品管圈"PDCA 程序,对压疮情况进行分析与讨论,找出压疮发生的主要原因。①护理人员自身因素:对卧床患者的护理不够重视,业务知识不够扎实,压疮知识欠缺,操作不规范,工作不主动,交接班不认真,预见性差;②患者的因素:患者兴奋躁动不合作,木僵患者不言不语无法交流,抑郁患者不吃不喝不动,使患者仰卧于床、大小便解于床上,衣物及床单位潮湿,有碎屑异物等;③病床床单位不平整,软硬度不当;④管理因素:上报制度未落实,对新护士、低年资护士的业务培训不到位。

1.2.4制定品管圈活动实施措施 ①组织学习压疮预防知识,由护士长讲课并对各组员实行理论知识和技术操作考核;②制定各班职责及奖罚制度,强化护士责任心,新护士、低年资护士由高年资带教,并进行思想教育和业务培训,针对患者病情制定压疮预防措施;③护理:精神病患者因冲动伤人毁物而被约束于床,护理人员应定期为其翻身,翻身时由2名以上护士同时协作,先将患者一侧上下肢同时松开,然后将患者向对侧侧卧再进行约束,约束时注意方式方法,不可生拉硬拽,避免皮肤损伤,;对于木僵、抑郁不言不语不动的患者,翻身前评估患者的合作程度,是否需要约束,将其侧卧时双上肢屈肘,一侧放枕边,另一侧放胸前,一侧下肢伸直,另一侧下肢微曲,将患者肢体置于功能位;翻身后在患者胸前、背部及两膝、两踝之间放置枕头;仰卧与侧卧交替进行每隔2h翻身一次,床尾置翻身卡,每次翻身后记录翻身时间、卧位并签名同时做好床边交接班工作;④皮肤护理:患者入院时进行全身皮肤检查,记录皮肤破损情况,评估可能发生压疮的潜在因素,根据评估结果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或治疗方案,积极预防和治疗压疮,同时建立压疮记录卡,每天记录压疮情况,以便于圈内成员每天观察皮肤变化,动态皮肤评估;对于卧床患者酌情使用预防压疮辅料, 局部受压处皮肤使用透明贴或减压贴保护[2],预防压疮发生和治疗压疮;⑤调整病床的软硬度,在木板床的基础上增加棕叶床垫,定时为患者接尿或将尿壶放于患者会阴处5~10min并及时倾倒,每班查看患者是否解大小便于身上,衣物及床单位是否潮湿,有无碎屑异物等,及时更换衣物和床单,清理大小便及异物,保持患者皮肤的清洁和床单位的平整、干燥;⑥全身营养支持,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3],根据患者的进食情况,喂以牛奶、肉汤、蛋汤、面条等或遵医嘱给予静脉补充营养,增强患者抵抗力。⑦建立压疮上报管理制度,每周开圈会时,进行压疮效果评价,分析压疮发生的时间、原因及压疮进展情况,强化各项压疮护理措施,同时上报护理部,由组长每天监管品管圈活动小组成员是否严格执行干预措施。

1.2.5实施及质控 ①品管圈圈员严格执行制定压疮预防及治疗的干预计划,每周组织召开品管圈活动会议,报告一段时期内压疮管理进展及压疮发生情况,并及时调整干预措施,降低压疮发生率;②在护士长的指导下,由组长带队检查圈员执行压疮干预情况及压疮的发生、转归情况,对严重压疮患者由护士长立即上报护理部。

1.3评价指标 观察两组住院精神病患者压疮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输入计算机,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以P

2 结果

研究组压疮发生率为1.4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05%,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精神病患者由于疾病的原因,出现兴奋躁动、冲动伤人、毁物、外走,有的表现为不言不语、不动、不食等抑郁或木僵,为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在患者病情未控制但出现危害他人和自己的行为时往往需要给予约束于床,而患者被约束力后因不合作,身体及四肢乱动,或抑郁、木僵患者仰卧于床后一动不动,大小便解于身上,造成衣物和床单位潮湿和杂乱,极易造成身体的受压部位发生压疮,该症愈合较慢,且可能发生继发感染诱发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为此应加强住院患者压疮监测,并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4,5]。品管圈活动中,圈员们运用群体智慧、集体力量及团队精神,共同参与、商讨,对住院精神病患者压疮的发生进行研究分析、找出原因,制定压疮预防措施;通过对全科护理人员进行压疮预防知识的培训、带教、考核,及对患者的皮肤、护理、病床软硬度的调整、床单位及衣物的清洁处理、全身营养支持、压疮上报管理制度等,实施全方位的质控管理,促进护理人员主动采用用效的预防措施,降低住院精神病患者的压疮发生率。品管圈压疮干预活动结果显示,研究组开展品管圈活动后,压疮发生率为1.4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05%,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中,应用品管圈(QCC)活动,提高护理人员对压疮管理的主观能动性,增强护士对患者压疮的重视,提高护理服务责任感,共同参与解决工作成效相关问题[6,7]。开展品管圈(QCC)活动,不但可以提高护理质量,而且还可以调动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提高护士工作成效,改善住院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压疮发生率。品管圈活动提高了团队凝聚力,激发了工作的积极性,促进了圈员间的彼此信任、理解及相互配合,使护理人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时使护理人员业务水平得到提高,增强了主动服务的意识,加强了责任心和荣誉感,并主动参与管理中。

通过"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中开展品管圈的活动,使护理人员更新了护理理念,加强了责任心,主动服务的意识得到加强,促进了护患和谐,减少了医患纠纷;护理质量得到提高,护理差错减少,降低了住院精神病患者压疮发生率,确保了医疗安全,"优质护理服务"水平得到全面提高,创优活动实现了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的活动目标。

参考文献:

[1]羊永梅.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化疗药物外渗发生率中的应用[J]. 现代肿瘤医学, 2010, l8(7): 1646-1645.

[2]田彩燕. 一例长期昏迷卧床患者压疮预防的护理体会[J]. 护理研究201l, 4(9): 131

[3]吴玉联. 全程监控在院前带人压疮患者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 2011, 17(29): 95-96.

[4]马春远.品管圈用于产房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效果评价[J].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3) :88-90.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老年精神科病区2011年1月至8月出院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评分表为研究组,2009年1月至8月我院老年精神科病房出院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表为对照组。

1.2 实施方法 通过100份研究组和100份对照组住院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表平均得分统计进行比较。

1.3 评价方法 查找驻马店市精神病医院2009年1月至8月老年精神科病房出院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表和2011年1月至8月出院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表各100份的平均得分情况,每一项满意5分,基本满意4分,不满意1分。

2 结果

2组老年住院患者满意度各项平均得分对比如表1。

P

3 护理体会

患者满意度表达患者对所接受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是评价优质护理服务效果的最佳指标。上表显示研究组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了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3.1 夯实了基础护理 老年精神障碍患者由于各器官生理机能退行性变化,行动迟缓、自理能力较差[2]。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后我们通过加强晨、晚间护理,与患者增进沟通交流,了解患者心身需要,协助患者做到“三短、六洁”。由于我科老年患者多,病员依赖性很强,患者的很多在生活起居方面要靠护士协助或代他们完成,在协助患者完成基础护理的同时,加强人文关怀,引导他们正确对待自己的病情,让患者始终信任护士,使护理工作顺利进行。

3.2 护理工作变被动为主动 病房实行责任包干到人,弹性排班,合理调度,全员积极参与,强化了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使护理人员自觉的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护理服务品位,赢得患者的普遍赞誉和信任。通过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转变了护士的服务理念,实行亲情服务,护士在每项操作前称呼“爷爷、奶奶、叔叔、阿姨”,使患者感到无比亲切[3]。实施了绩效考核,体现“按劳分配”、“同工同酬”的原则,充分调动了护士工作的积极性,提高了护士的待遇与职业成就感。

3.3 提高了健康教育知晓率 由于老年患者记忆力差,健康教育需反复进行[4]。每个护士都会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接受能力、疾病等具体情况对患者实行相应的入院宣教和健康教育,制定护理计划,让患者及家属了解所患疾病的治疗措施及相关的注意事项、特殊检查的意义,知道用药名称及作用、各种治疗的目的及注意事项。建立了健康教育登记表,使健康教育覆盖率达100%,提高了健康教育知晓率。

参 考 文 献

[1] 韩永惠,石玉.精神科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评价.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10):6—7.

篇11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于本院接受精神疾病治疗的患者115例,根据不同的护理方法,设为对照组(51例)与研究组(64例),前者男女比例23∶28,年龄22~48岁,平均(31.84±12.64)岁,病程1~8年,平均(4.37±2.30)年;后者男女比例29∶35,年龄21~47岁,平均(34.87±12.14)岁,病程1~8年,平均(4.57±2.71)年。比较两组基本资料均无较大差异(P>0.05),具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方案,其主要包括:培训患者日常生活自理,指导患者正确用药,指导家属及其患者正确使用求助设施和医疗设备。研究组在此基础上予以优质护理干预方案,其主要包括:①实施心理护理:相关责任护士以患者为主体,根据不同的病情阶段,针对性的对患者开导劝慰,缓解患者心理焦虑。②用药指导:相关责任护士应当进行专业的护理培训,以便指导患者正确用药。③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相关责任护士应以患者为根本,处于患者立场并为其考虑,进而实施个体性的护理计划。在护理干预过程中,应对患者给予更多地支持、关心及信任。

1.3评定标准及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生活质量(劳力与精力、社会心理及不良反应)评分:使用SQLS量表评估精神病患者生活质量。量表共30个条目,分值越低状态越好[2];比较两组NOISE评分:经护理4 w后两组均接受NOISE量表(依据患者住院探查量表)测评,主要内容包括病情估计因子、总消极因子及总积极因子[3]。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均以SPSS 20.0的统计软件分析,正态计量相关资料采用(x±s)表示,两组正态计量相关数据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相关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对比两组生活质量评分 研究组劳力与精力、社会心理及不良反应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对比两组NOISE评分 研究组病情估计因子、总消极因子及总积极因子的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精神科疾病主要以精神病为主,是一种表现在心理活动、行为紊乱的神经系统性疾病,其主要包括神经衰弱、恐怖症、强迫症、焦]症、癔症及疑病症[4]。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劳力与精力、社会心理及不良反应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原因分析可能为:①护理人员需分级分层精细管理,做到责任到人,严密监督患者病情,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相关责任护士应为患者提供全程、连续的个体护理服务,其主要护理内容包括健康教育、基础护理、安全管理及病情观察。公示责任护士、责任组长及护士长的姓名、照片及联系方式[5]。②针对患者自护能力、自理能力、自知意识欠缺的缺陷,需对患者病情予以正确评估,以实现专业化、人性化的护理服务标准,方便实行护理服务,内容包括日常生活护理、晚间护理、晨间护理,为患者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性提供帮助[6]。

同时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病情估计因子、总消极因子及总积极因子的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原因分析可能为:①实施巡回护理,将工作地点于护士站移至患者病房,主动贴近患者,方便护士获得更直接、更丰富的相关病情信息,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了解患者切实需求,提供实际有效的帮 助[7]。②实施健康宣教:相关责任护士应与家属及其患者开展有效及时的健康宣教,采取提问或复述方式,使患者充分了解相关疾病知识和应对措施,以便配合护理治疗。③护理责任细化分组,将相关责任护士分成两组,从中挑出一名护士为管理组长,以下各设7名责任护士,每人分管4张床位,而责任组长每周查房2~3次,检测护理工作情况并对其进行评估[8]。

综上所述,对精神疾病患者行优质护理干预不仅能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而且还利于病情预后往好的方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明霞,王林,陈爱民.前馈控制应用于精神科病房管理对护理不良事件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18):115-117.

[2]幸乾玉,杨苹.精神科应用优质护理服务的临床效果观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19):173-174.

[3]刘宁,孔鹏,郑婵燕,等.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精神科病房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当代医药,2015,22(2):154-159.

[4]叶爱明,汤义平,孙颖.优质护理干预对精神科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率的影响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5,3(11):141-142.

[5]袁洁,刘敏云,郑丽松.精细化管理应用于精神科对患者家属满意度和护理质量的影响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15):121-123.

篇12

2 实施方法

2.1 实行护士长总负责;科室分为两个护理小组。小组长每天把患者分配到每个责任护士,责任护士分管患者的生活护理、健康教育、了解患者的病情、生活中的需求等护理服务。生活护理包括:修剪指甲、洗头洗脚,更换衣服,洗澡、床铺整理;健康教育内容包括介绍药物种类、用药指南、药物副作用介绍、处理,如何预防复发等。由两个小组长下班前检查每个责任护士对分管患者护理服务的落实情况。每周护士长对全科责任护士检查二次以上。

2.2 患者入院由办公室护士负责接待,作入院介绍,患者卫生处置、物品转交总务护士登记保管。入院介绍内容制成统一模板,内容有:病房环境介绍、介绍主治医生、吃药吃饭时间、作息制度、探视制度、物品保管制度、危险品贵重物品保管制度,一日清单制等。

2.3 精神科一级患者由于病情不稳,行为紊乱,生活自理能力差,要求24 h不离开护理人员视线。包括洗漱用品在内的一切物品统一管理,定点放置,并进行登记。

2.4 由专职护士每天对患者集体进行健康教育。健康教育的形式应多样化:如采用出版报,图片,书面,患者分组讨论等形式。内容丰富多彩,既丰富了患者的住院生活,又使患者了解到了精神病防治的相关知识。还组织患者做广播体操、唱歌、做手工等。

2.5 由总务护士对患者的物品统一管理、分类登记入册,避免了患者物品的丢失。零食、水果统一存放,由总务护士按时按需发放。

3 实施过程

将基础护理和各项服务工作流程纳入日常质量管理,科室实行护士长、责任组长二级考核制度。每日将患者的基础护理、健康教育落实情况、业务学习、技能考核等核心制度进行了质与量的管理,每日、每周、每月有计划地对各项护理工作进行考核,每日反馈,每周总结,并纳入当月绩效考核中,与工资、资金挂购,保证了护理质量,调动了护士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了优质护理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1]

4 体会

4.1 通过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增强了服务意识,促进了服务观念的转变,提高了护士的业务水平及自身素质。通过护士为患者洗头、洗澡,做健康教育整体护理,使患者对亲属的依赖,逐步转移到对护士的信任和依靠,使护患关系更为融洽。

4.2 通过系统化的分工,使大家都有了具体的护理任务,责任落实到人,从而避免了互相推诿。

4.3 通过对一级患者的无缝隙管理及健康教育的落实,杜绝了意外事件的发生,使患者及家属了解到了更多的精神科知识。从患者入院的接待,物品的管理,到出院时护士协助办理出院手续,做出院指导,自始至终体现了优质护理服务。

篇13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6.067

Effect of QCC activities to enhance the quality of nursing in neurological internal medicine ward

TU Xiao-feng

(Chang′an Hospital of Guangdong Medical College,Dongguan523560)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QCC activities to enhance the quality of nursing in internal medicine ward.

Methods:320 patients hospitalized in our department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the experimental group to implement quality control circle,the control group only to ordinary ward nursing,survey during hospitalization patients nursing service implementation and post discharge nursing,health education of patient satisfaction in the two groups.

Results: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basic nursing service for pati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the implementation rate of awareness of health education,nursing satisfaction rate was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nclusion:The implementation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 activities on the neurological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ward,not only to improve the nursing quality,but also can improve the awareness of health education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rate.

Key wordsQuality control circle;Neurological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High quality nursing;Satisfaction;Health education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健康意识的提高,传统的护理服务模式已经很难满足现代患者的需求,为满足时代对医疗服务提出的要求,品管圈护理模式应运而生[1,2]。品管圈是指同一个工作场所的个人,为了解决问题,提高工作效率,自发组成一个小团体,通过现场管理及全员参与的方式,持续不断对工作现场进行改善与管理,是一种自下而上的管理方法[3,4]。品管圈强调的是共同参与,每名成员既是管理者,又是实施者。因此可以充分调动全体成员的积极性,促进工作质量的持续改进[5-7]。我院神经内科护理单元将品管圈活动应用于日常护理工作中,护理工作得到了持续改进,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3年1~9月我院神经内科病房收治患者320例,遵照知情同意的原则随机等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男104例,女56例;年龄56~84(73.2±4.5)岁;住院时间4~37 d。对照组男90例,女70例;年龄55~86(74.8±4.1)岁;住院时间3~42 d。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住院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仅予以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品管圈活动,具体方法如下:

1.2.1成立品管圈组织全科护士自愿报名,本次共12人报名,由护士长负责协调和督导小组的活动,并对参与护士进行品管圈活动的培训,学习品管圈活动的定义、目的、意义、活动原则、特点以及具体工作方法。

1.2.2查找常规护理中存在的问题由于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多是脑出血、脑梗死病人,患者年龄较大,存在行动不便、语言功能降低、自理能力减退等问题,一方面患者要经受疾病的打击,同时也承受了很大的心理压力。而我院神经内科病房多有病房环境不佳,健康教育不到位,护理个性化、人性化不强等问题,因此,为了提高护理效果,应对症下药,改善病房环境,加强健康教育,加强护理的个性化、人性化管理。

1.2.3实施相应整改措施包括:(1)监督护工做好清洁工作,保持病房环境的清洁;做好患者安全工作,包括压疮护理、药品安全、静脉治疗管理、人身财物安全等,营造安全、温馨舒适的病房环境。(2)对低年资护士进行工作指导和思想教育,转变护理服务方式,提高工作水平。(3)提倡人性化、个性化护理,如入院评估患者肌力,讲解住院注意事项和各项检查目的,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勤翻身预防压疮,督促患者锻炼肢体功能,饮食、指导,心理教育等,同时加强护理人员与患者的沟通,注重保护患者的隐私。(4)护士长应监督每天实施品管圈活动的效果,做好交接班工作,查找工作中的不足,及时改正,进行循环再教育。另外,小组护士每周1次学习神经内科相关疾病的临床表现、治疗、护理、康复锻炼及预防知识,查漏补缺,提高护理效果。

1.3评价指标(1)基础护理服务落实情况,包括晨间护理、晚间护理、安全管理及其他护理如饮食指导、压疮护理、心理安慰等。(2)健康教育知晓率包括知晓责任医护人员、疾病知识、护理知识、其他。(3)基础护理满意度,即患者对基础护理的满意度,分为满意、一般满意和不满意。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的χ2检验,等级资料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Wilcoxon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护理服务落实情况比较(表1)

2.2两组患者健康教育内容知晓情况比较(表2)

2.3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比较(表3)

3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 通过实施品管圈活动能够切实有效地改善护患关系,加强护患沟通,进而使患者能够配合治疗,促进康复。本研究通过查找基础护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共同努力解决问题,如改善病房环境,护理人员治疗前的各项解释及准备工作,对患者病情观察和定制个体化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使患者从心理感受到安慰和被重视的感觉,增加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提高患者安全感。同时试验组实施健康教育,对患者的康复锻炼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鼓励患者主动咨询,更有利于治疗护理,促进康复。结果显示,试验组的护理工作落实率、健康教育知晓率、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神经内科患者多年龄较大,病情较急、较重,病情复杂,加上患者对治疗、预后、康复训练的不了解,缺乏信心,很容易给临床治疗护理带来困难。因此临床需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以促进患者的康复和治疗,减轻患者的痛苦[8]。而“品管圈”活动是全员参与的团队活动,可把科学管理和人性管理结合在一起,让员工自觉地参与活动,一方面可以使自己享有更高的自由权、参与权、管理权[9];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工作的执行与效果,有利于团队精神的建立,从而提高管理效益和执行力[10]。实施品管圈活动后,组员们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沟通协调解决,不仅参与人员综合素质得到培养,有利于护理工作的落实、基础护理质量得到持续改进,使护患关系更加和谐,提高了患者的健康教育知晓率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此外,品质管理圈活动培养了护士参与护理管理的意识。“品管圈”活动强调让护理人员自动自发地参与活动,查找基础护理中存在的问题[11],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制定、完善相关的标准流程, 并进行了有效的培训考核,加上更多的护患沟通,使护士在患者及家属面前变得有话可讲, 逐渐越来越敢讲,而且讲得通俗易懂, 得到患者及家属的认可,提高了工作的积极性和护理执行力;品质管理圈成员在检查护理人员工作的同时, 加强对护理工作中各种问题的认识和学习, 杜绝和避免了以后工作的失误,成为考察护士业务水平的有力的依据, 护士自我能力得到提升; 品质圈活动改善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增进了人与人之间的团结协作, 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科学思维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品质管理圈是一种系统而科学的工作方法, 它实行问题管理,运用持续不断提出问题,循序渐进解决问题的方法,采取小组成员共同参与指导和改进工作,从尊重人性出发,通过现场管理方式,一方面使护士自发地参与管理活动,在工作中获得满足感与成就感,更重要的是,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及患者的健康教育知晓率和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Wang LR,Wang Y,Lou Y,et al.The role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s in sustained improvement of medical quality[J].Springerplus,2013,2(1):141.

[2]Tuong B,Gardiner I.Development of a novel breast MRI phantom for quality control[J].AJR Am J Roentgenol,2013,201(3):W511-515.

[3]Hosseinabadi R,Karampourian A,Beiranvand S,et al.The effect of quality circles on job satisfaction and quality of work-life of staff in 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s[J].Int Emerg Nurs,2013,21(4):264-270.

[4]赵静,郑毅.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神经内科病房降低红灯率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3,10(14):121-125.

[5]章飞雪,于燕燕,徐枝楼,等.品管圈活动在精神科老年病房基础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作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2):127-129.

[6]牟宝华,祝志梅,葛孟华.品管圈活动在我院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2,28(4):286-288.

[7]佐国琴,郑直.品管圈活动在降低动脉血气标本采集缺陷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34):151-153.

[8]冯军,侯丽,曹俊杰,等.炎性脑脊髓病合并褥疮患者在神经内科的人性化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30):3884.

[9]倪栋梅.“品管圈”活动在健康教育质量改进中的应用效果探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97-98.

[10]王玉琼,郭秀静,雷岸江,等.品管圈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21):1945-1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