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人事档案用途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人事档案用途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人事档案用途

篇1

由于事业单位的人事档案详细的记录了员工的工作情况、奖惩情况、工资情况等方面的内容,形成了具体、全面的员工工作档案,是一种员工个人信息记录的资料库,因此,事业单位了以通过人事档案对员工的具体情况进行了解。

2、现实性

员工的人事档案资料记录了员工的业绩能力等方面的内容,通过人事档案的具体情况,工作单位可提供给员工适宜的工作岗位,并据此对员工发放薪资,因此事业单位的人事档案具有现实性。

3、真实性

由于事业单位的人事档案记录着员工的基本信息以及工作资料等内容,因此,对员工的人事档案进行客观的真实评价是人事档案的一个基本条件,这样才能够保证事业单位领导合理的用人为事业单位的发展创造条件。

4、动态性

事业单位的人事档案具有一定的动态性。人事档案伴随着员工的工作一直存在,是对员工的具体的工作能力以及业绩情况的具体记录,会随着员工的工作状况而进行修改。因此,在事业单位的人事档案的管理过程中,需要有专业的人员对人事档案进行动态管理,将员工的实际情况详细的记录到人事档案中,以便对人事档案的具体管理。

5、流动性

事业单位的人事档案会随着员工的工作变动而流动,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在事业单位发展过程中管理者必须要将人事档案与人事管理有机的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人事档案的作用。

6、机密性

事业单位的人事档案是我国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受我国法律的保护。而且人事档案中记载了员工的个人信息以及员工在工作单位的具体表现,不得擅自泄露人事档案信息,具有机密性。根据我国的相关法律的规定,擅自透露他人的人事档案信息属于违法行为。

二、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的作用

1、人事档案对事业单位的作用

事业单位人事档案是我国的档案以及事业单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事业单位管理工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于事业单位,人事档案能够为单位的人事部门提供大量员工的个人情况的具体记录,单位可通过人事档案对员工的个人资料以及以往的就业信息进行详细的了解,有助于单位领导对员工进行全面的了解。对于已在单位工作的员工的人事档案,单位领导可根据员工的人事档案对员工进行全方位的了解,便于对员工进行合理的岗位安排,从而能够对单位人员进行良好的管理,避免管理不当导致的人才流失等现象的出现。因此,在现今的事业单位聘用员工的工作过程中,首先需要对员工的认识档案进行了解,将人事档案的作用更加全面的发挥出来。

2、人事档案对个人的作用

人事档案对个人而言,同样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人事档案是评价个人的真实工作能力的十分客观、有效的资料,通过人事档案可以帮助单位合理的安排员工的工作岗位,并且有助于个人寻找合适的工作。人事档案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具有真实性与原始性的特点,是其他资料所无法代替的,是单位用人的主要依据,因此人事档案对个人就业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另外,人事档案在一些个人手续办理过程中也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提高对事业单位的人事档案管理

1、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人事档案作为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对人员管理重要凭证、依据,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且随着信息化时代的不断推进,对于人事档案管理的需求越来越高,因此加强对事业单位的人事档案管理十分重要。加强对事业单位的人事档案管理首先要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基本素质,加强对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管理。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能够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够为档案管理工作做出更多的贡献。其次,通过对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的提高,有助于加强对各个部门之间的联系,及时的补充人事档案信息,而且在档案整理的工作中,有助于向各部门人员普及档案管理在知识以及档案的重要性,这样可以间接避免员工在工作中出现违法乱纪的现象。

2、建立健全合理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

在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下,我国人事档案管理必须遵循制度化、规范化的两大基本原则,并且要做到真实性、保密性,只有这样在面对时代潮流冲击时,更加有生命力。面对我国人事档案管理的新的趋势,事业单位应当对档案内容进行更加合理的整理分类工作,同时对档案的内容进行及时的更新、优化,以保证人事档案的时效性。在对待人事档案的查阅、传阅,应当在保证正常的服务工作同时制定相关规则,以防档案的丢失、泄露。

3、加快人事档案工作现代化进程

篇2

1.2保证人事信息的权威性、及时性、准确性和真实性

为准确地评价一个人,及时反映个人的真实情况,要重视研究人事档案用户的多方位需求,除收集考察、考核、学历、各种培训、聘任、专业技术晋升等常规材料外,尽力收集能反映人事人员业务能力、科研、教学、行风、信用等富有个性特征、有科学的定性描述和定量分析的个性化材料。加强档案材料的鉴定,完善审核制度,保证人事档案的权威性、及时性、准确性和真实性。档案整理的清晰化、有序化,可为快速、准确、及时利用档案提供保障。

1.3采用先进的数字技术来存储人事档案信息

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坚持计算机技术人员同档案业务人员协同配合;通过相应的技术处理,将文字、图片、声像等资料转变成数据资料,实现人事档案纸质与数据格式并存。充分利用新媒体来实现人事档案信息存在形态与传播形式的创新,提供优质高效的人事档案信息服务,确保方便快捷准确地利用人事档案信息。

2几点体会

2.1建立人事档案管理监督机制我国档案服务

政策体系的内容框架尚未形成,现有政策整体上“管理性”十分强势,“服务性”却相对弱势,应尽快建立和完善档案利用服务政策体系,明确人事档案管理的责任、义务、服务对象、方式与内容,制定开放范围和程序,同时要制定、完善有关奖惩制度和量化考核指标。不断优化人事人员的档案管理程序,引导合理、高效、准确地利用档案。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科学合理规范双方工作流程和操作程序,建立高效灵敏的信息反馈和检索系统,使人事档案工作步入科学、有序的发展轨道。

2.2积极借鉴国外人事档案管理的先进经验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事工作越来越民主、公开、透明,我们应当适度、有效地借鉴人事档案管理的先进经验。改变传统的封闭、单一的管理模式,树立人事档案管理的服务宗旨,完善人事档案管理的服务功能,提高人事人员档案管理水平。为单位、组织部门或个人提供快速、便捷的利用方式,以便其及时、准确地利用人事人员档案。

篇3

人事档案鉴别工作应当本着“取之有据,弃之有理”的原则来进行,即凡要确定有关材料应当归档就要符合有关规定;要严格按照有关政策和规定办事,不该归档的材料,一份也不能归档;应该归档的材料,一份也不能销毁。人事档案鉴别工作的内容范围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判断材料是否属于本人

鉴别这个问题的主要方法是:1、辨认姓名的异同。(1)同姓同名,这是最容易混淆也最难发现的一种情况;对这种情况的辨认方法是逐份地核对同姓同名的材料,尤其是核对材料上的籍贯、年龄、家庭出身、本人成分、人党时间、参加工作时间、工资级别等情况是否相同,主要经历是否一致。为了达到互相印证的目的,要尽可能地多核对一些项目,使鉴别结论有可靠的依据和基础。(2)同姓异名或异姓同名,这是收集人事档案材料时造成的。鉴别时要特别留心材料上的姓名,对那些姓名有某些相向之字的材料,更要提高警惕。如果在鉴别材料时只注意看内容,而不大注意看姓名,就很容易让那些同姓异名或异姓同名的材料蒙混过去。(3)一人多名,有的人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名字,比如孩童时期有乳名(或叫小名),上学时有学名,还有的人有字号、笔名、化名等,如果不认真辨认,就很容易使一个人的档案材料分散保管。辨别这种情况的方法有三种:第一,核对后期材料姓名栏内留用名,是否有与前期原名相同的名字;第二,清查档案内是否有更改姓名的报告和审批材料;第三,将不同姓名的材料内容进行核对,看看每份材料的年龄、籍贯、经历等情况是否相同。2、辨认材料的内容和作用。(1)看内容,即审核材料的内容是否与该人员的问题有关,比如政审材料中所反映的内容与该人员的结论是否有内在联系、是否是结论的依据。(2)看用途,例如对于证明材料,要详细审查,看此材料用于证明谁的问题,也就是被证明人是谁。如果被证明人不是该人员,那么这份材料一般也就不是该人员的。该人员所证明他人问题的材料,由于它的用途不是让明该人员的,所以不该归入该人员档案。

二、判断材料是否属于人事档案

一个人的档案材料包括人事档案内存的材料及非人事档案内容的材料两大部分。在非人事档案材料之中,有的是属于文书、业务考绩、案件等档案内容的材料,有的属于本人保存的材料,有的是应转送有关部门处理的材料,鉴别工作的任务就是将人事档案材料与非人事档案材料严格区分开来,择其前者归档,并将那些非人事档案内容的材料另加处理。下面是一些常见的人事材料:1、政审材料,审查结论、复审结论、甄别结论或决定,通知、批复、组织批注意见,带结论性的调查报告,证明材料,本人交代和本人对组织结论签署的意见和对有关问题的主要申诉材料。2、纪检案件材料,处分决定、批复、通知、调查报告、复查、甄别、决定,个人检讨、申诉,本人对处分决定签署的意见的复制件或打印件。3、任免、调动材料,职务任免、调级、出国人员审查材料、调动登记人、调级审批表、出国人员审查表。4、入党入团材料,入党志愿书、入团志愿书、入党申请书、入团申请书(也括自传材料)、转正申请书以及入党入团时组织上关于其本人历史和表现以及家庭主要成员、社会关系情况的调查材料。5、司法案件材料,判决书复制件及撤销判决的通知书。6、晋升技术职称、学位审批表以及业务考绩资料,晋升技术职称、学位审批表,技术人员登记表,考试成绩表,业务自传,技术业务方面的个人小结以及组织评定意见,创造发明和技术革新的评价材料,考核登记表,重要论文篇目和著作书目。7、奖励材料,授予先进模范称号的决定、通知、批复、授勋申批表、事迹材料。8、考核及考察材料,组织正式的考核、考察材料,考核登记表。9、离退休材料,退休、离休审批表和有关工龄、参加革命工作时间的调查审批材料,个人申请材料。10、履历、自传或鉴定材料,各种履历表、登记表、本人或组织写的个人经历材料,本人写的自传,以及各种鉴定表。11、其他材料,个人与的思想、工作、学结或检查,近期的体检表,残废登记表,死亡报告表,悼词。

三、判断材料是否真实、准确

人事档案工作必须讲究实事求是,来不得半点虚假和含糊其辞,由此要求人事档案资料所记述的内容必须真实而且准确,不能前后矛盾,模棱两可。在鉴别工作中一旦发现内容不属实、观点不明确、言词不达意或词义含含糊的情况,应立即退回原单位重新改正。

四、判断材料有无重复

要保持人事档案的精练,重份材料或内容重复的材料必须请出。鉴别的时候,无论是正本还是副本,只需保留一份,多余的可以清出。

五、确定材料是否有保存价值

归档的材料要能反映个人的政治思想、业务能力、工作成绩、专长爱好等方面情况。对于一些没有价值或价值不大的材料以及似是而非、模梭两可、不能说明问题、没有定论、起不了说明作用的旁证材料,不要归档,尤其对内容不真实、不淮确其至诬蔑陷害等材料更不能归入。

档案工作是一项细致的工作,容不得马虎,这就要求工作人员按要求和规定来处理档案,杜绝错误。

作者单位:伊春职业学院综合档案室

篇4

认识档案管理的安全问题一直备受相关工作人员关注,面对信息化时代网络安全等方面的影响,如何提高安全管理水平,还需要认真分析存在的安全因素,这样才能以此为基础,重视对应策略的提出,实现网络档案管理过程中的安全保密工作高效率完成,以此推动档案信息化建设档案信息水平,也给人们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档案信息利用空间,下面具体分析:

1.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存在的安全保密问题

1.1安全保密意识薄弱

目前,一些单位认为人事档案工作不是工作的重中之重,是一项辅工作,在思想上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安全意识往往不够。在进行档案信息化建设时,对电子文件保存中存在的更新版本的不兼容性和不可识读性、存储材料及载体的易损毁等问题的忽视,往往会造成宝贵档案信息资源的丢失,导致档案信息的泄密。

1.2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

人事档案资料的管理工作需要由多位同事共同合作,既能保证大量信息存储的安全,又可以在使用的过程中缩短调取时间,提高利用价值。多数资料信息内容丰富,但管理者个人管理意识不强,或不按照人事部门的相关规定进行管理,直接导致资料内容不完整或资料滞后的状况发生,让原有的人事档案资料的利用价值降低。建立完整的规章管理制度,确保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对重要信息加强重视,不可以因个人疏忽而导致数据前后不一,最终让资料失去利用价值。

2.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中的安全保密措施

2.1提高安全保密意识

管理人员应加强对保密档案资料的管理。资料的管理工作是一种辅工作,要求管理人员在思想上足够重视,才能确保资料信息的安全。为节省资料保存空间,加快资料的调取和使用速度,建立电子档案保存库,既能降低人工成本,又能避免占用过多的储存空间。电子文件在保存的过程中,应不断对保存档案进行更新,确保最新版本可以满足资料的存储和使用需求。提高资料的可读性,并针对易损毁或丢失资料加强保护,以免重要的机密或宝贵档案资料丢失,对人事工作造成影响。资料管理系统的完善,需要从事其工作的人员加强重视,并不断提高对资料的安全保密意识,让资料的调取、使用和保管等过程不会出现意外,提高现有人事资料的利用价值。

2.2强化人事档案数据库安全管理

网络系统的不断升级,是保证人事档案信息数据库系统安全的重要手段。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加强对人事档案的管理,并可以做到高效、快捷的调取和使用人事档案信息,避免出现管理上的安全隐患问题。首先,档案管理人员应加强对资料的调取和完善,在对重要信息进行传递、加工和补充的过程中,应提高安全意识,并具有筛选可利用价值信息的能力,让完善以后的人事档案信息具有更多的使用用途,保证人事档案资料的真实与完整。其次,在利用网络对人事档案资料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应确保网络系统的安全。不断对现有的管理系统进行升级和维护,避免被外界电脑病毒或黑客入侵,提升现有安全防护软件的维护能力,是保证人事档案资料完整的基础。最后,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应签署保密协议,在他人进行档案资料调取和使用时,同样需要签署保密协议,如有违反,应按相关规定进行赔偿或处罚。为避免档案资料的安全性和保密性降低,及时对现有系统进行更新和维护,并聘请专业的电脑维护人员,研发独立自主的电脑防火墙,提高资料的安全性,让资料的使用、存储既快捷方便,又安全可靠。定期对人事档案数据库系统进行更新和维护,保证人事档案数据的完整和安全。

2.3加强对信息介质的管理

对平时不用的密码、密钥或有关载体应配备保险柜或密码文件柜存放。对的各种介质载体标明密级标志,进行登记注册并有专人管理。工作需要携带载体外出必须经单位领导批准,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载体的安全。计算机硬盘及其他设备发生故障需要请社会上的人员维修时,应有人在现场监督进行,需要更换器件的,原器件中属有存储记忆的功能的不得带走,应由本单位按规定销毁,与非介质不能在与非计算机上交叉使用。

2.4规范管理制度,健全管理内容

为提高对现有资料的利用效率,也为了保证人事档案资料的安全,将纸质资料输入电子档案存储库中,可以节省纸质档案的存储空间,降低人员成本和物质消耗,又能提高现有档案的利用率。在对重要档案进行调取和使用的过程中,相关人员应提供有效凭证,并按规章制度进行资料的调取和使用,使用完毕后应在一定时间内归还,并填写使用途径和使用时间。不完善、不健全的规章制度,将直接导致信息的外露。对现有人事档案信息管理程度不足,会制约人事档案的利用率,对人事档案等相关工作造成影响。

综上所述,不难发现,只有健全的管理制度和规章制度,才能保证人事档案资料的安全,并在最短时间内提供最有效的人事档案数据,让重要信息不被损毁和遗漏,并让机密信息在重要场合发挥巨大的作用。结束语综上,在档案信息不断发展前提下,人们越来越重视档案管理过程中的安全性,同时,在档案安全保密工作实施阶段,要结合本单位具体情况,制定更加细化的工作内容,这样才能做到因地制宜,才能结合实际与时俱进,相关管理人员更要充分提高认识,以此推动档案管理效率,也为国家以及个人提供安全、有效的的档案服务。

参考文献:

篇5

二、开放式管理模式

(一)开放式管理模式的含义

这种模式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的―种新模式,与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信息化程度密切相关。这种模式的含义有以下四点。

第一,人事档案管理机构、管理对象和服务对象具有较强的社会性。

市场经济的建立,产生了许多经济组织形式,这对人才的吸纳、流动与旧的人事制度发生了巨大的碰撞,新型的人事管理制度如人事制度应运而生,使人事管理变成了一种社会化的活动,因此,作为人事管理重要组成部分的人事档案工作,也必然具有这种社会化的性质。从管理机构来说,不像计划经济时代仅有各单位内部人事档案管理机构,只收集管理本单位人事档案,市场经济条件下已建立了具有较强社会性的人事档案管理机构,如各省市人才市场建立的人事档案管理机构,这种机构不是管理本单位人事档案的机构,而是面向社会,其管理对象包括该社区范围内所有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其服务对象更具有社会性,可以为整个社会提供人事档案服务。

第二,人事档案来源的广泛性和内容的复杂吐。

人事档案管理机构、管理对象和服务对象的社会性,决定了人事档案来源的广泛性和内容结构的复杂性。在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中,人事档案的收集、处理和提供利用往往由各单位内部人事机构行使,该机构人事档案来源单―,仅限本机构人员,内容也较简单;而社会化的人事档案管理机构,其来源要广泛得多,可以来自该社区范围内各类人员,由于每类人员身份不同,集中起来显得人员复杂,其档案内容也是丰富多样。

第三,利用者对人事档案需求的多样性。

市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人才,无论是外资、合资、国有企业招聘新的管理人才、技术人才、选拔合格式优秀人才,还是考核、任免、招聘国家公务员以及大中专毕业生社会就业,都不会忽略人事档案的利用。利用者类型、利用者用途等多样性,导致对人事档案内容、载体、传递方式等方面的多样性;也使得人事档案不可能局限于单位组织部门使用的狭窄范围,不仅组织上需要,许多个人也需要,那些与个人生活和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人事档案,经常会被组织和个人查阅利用。但人们的要求不完全一样,呈现出多种多样的需求。

第四,人事档案管理方式和服务方式的开放性。

市场经济的建立,减弱了人事档案政治化、神秘化的程度;与此同时,信息技术和因特网的飞速发展,改变了人事档案管理和服务方式,可以采用现代化管理手段与方式管理人事档案,还可以将不属于个人隐私内容的人事档案上网,采用网络化管理和服务方式,使人事档案管理部门与外界的人才信息交流,由单一的途径变为开放式的交流模式。

(二)人事档案开放式管理模式的意义

在中国,人事档案与户籍对人才的流动具有极大的制约作用。如果某人想调到更适宜于发挥自己专长特点的地方和单位工作,原单位领导不同意调走,其人事档案和户口就不能转走,那么,即便是这个人调走了,但在工作、家庭、婚姻、住房等方面都会遇到很多麻烦。如果建立人事档案社会化开放式管理模式,每个人是社会人而不只是单位人,每个人的人事档案由社会化的人才机构集中统一管理、与户籍制度、人事制度协调运行,那么许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可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一种社会化和开放式人事档案管理模式是非常必要的。

篇6

档案对医疗工作者的意义

医务人员的业务档案是医务人员本人在临床医疗工作中形成的反映工作过程、职称职务、科研成果的文字材料,这是医务人员自身价值的一种体现,也是用人单位在选用人才时的一个考量资料。卫生技术人员业务档案的建立,为专业技术人员提供了有效的服务,为医院管理提供了准确及时的信息。其实在日常工作中,工资调级、职务晋升,专业技术职称评定都是以本人的档案材料为凭据。如果自身档案有着很大的不确定性,比如参加工作时间、出生年龄不确切,就会给制定工资标准和退休时间带来麻烦,事实上也是给自己带来许多不必要的麻烦;还有的档案缺少干部任免表和相关的考察考核材料,晋升职务就无凭据,甚至参与考试考核的资格都无从说起。档案还是组织人事部门全面考察、了解和正确选拔、使用人才的重要依据,试想如果一份档案中各项材料漏洞百出自相矛盾,即使考察对象有极高的素质,组织部门也是难以着手录用的。因此,医务人员业务技术档案、人事档案的收集管理和开发利用不仅仅对医务人员有提供信息的作用,对促进医院医疗、教学科研以及干部选用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如何提高对人事档案的重视

1提高认识,加强专业队伍建设与管理

档案工作者多为兼职人员,一人分管多项工作且人员流动频繁,不利于档案工作的稳定[2]。领导应重视人事档案工作,设定专人管理,建立人事档案管理达标升级考核机制,推进人事档案规范化建设,比如使用计算机管理。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与信息化的发展,档案工作正在由以手工为手段、以实体为对象的档案管理向以信息化为手段、以内容为对象的档案管理转变[3]。定期组织举办人事档案工作者技术学习,完善新知识和有关知识的补充,使人们对档案工作人员的工作认识不再是抄一抄、写一写、借一下、收一下,提高了专业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也就必然提高了档案的质量,使档案的信息收集全面准确,真实反映出卫生人员的德能绩勤,也就凸显出了档案的意义,使人们对于档案的价值不再小视。

2加强档案保护设施,提高档案质量

随着“大部制”改革的实施和“大机关”的发展趋势,办公用房严重不足[4],档案用房就更加紧张。目前大多医院人事档案硬件保护方面设施陈旧落后,很多档案库都是废弃的库房改建,防火、防潮措施几乎全无。部分档案纸张损坏严重,字迹模糊不清,纸张残缺不全,完全失去提供信息的价值,变成无任何参考价值的废纸,直接影响到档案的完整性;更有甚者,调阅纪律没有得到严格执行,档案室可随便进出,档案也可随意翻阅,使档案的机密性完全丧失,甚至发生档案被改动或者丢失的情况。所以,加强档案保护硬件设施,建立独立规范的档案室,实现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势在必行。同时,严格阻止虚假材料进档,对不符合要求的材料坚决退回,手续不全的材料要及时补办,保证人事档案的权威性、准确性、真实性,不断提高人事档案质量,全面反映出个人能力。

篇7

一、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档案管理不够重视。在部分事业单位的人事档案日常管理中,存在着一些领导不重视人事档案管理的现象。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观念认为,人事档案管理的内涵就是信息的有效可查。并且,相当一部分工作人员也认为人事档案只是简单的收集材料、整理、装订、保管,没有更多的用途,因此使得很多档案管理人员养成了散漫、安于现状的思想,普遍缺乏改革、创新意识。

2.缺少稳定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社会的发展和档案管理的革新对档案工作者素质和文化程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在现阶段的档案管理人员普遍学历低,档案专业的工作人员更是少之又少。由于档案管理比较清闲,常常由即将退休的工作人员或者其他工作人员兼职。因此,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变动频繁,并不稳定,缺乏对档案管理的深刻认识,使得人事档案管理难以得到更大的革新和突破。

3.档案管理基础设施落后。现阶段大部分的事业单位所采用的人事档案管理办法和技术手段都很陈旧,距离现代化管理的水平还相差很远。主要表现在没有规范的档案室和先进的信息技术。面积、温湿度等指标也远远达不到档案室标准化的要求,直接使得档案管理现代化难以正常实现,并在一定程度上给人事档案的长期保存带来了隐患。部分单位则是缺乏计算机技术方面的人才,使得一些现代化的管理设施处于瘫痪状态,浪费了资源。

4.缺乏健全有效的档案管理制度。由于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的不健全,使得一些单位无法制定适合自身实际、合理有效的实施细则和规章制度,并且不能及时系统地收集相应的档案管理材料。长此以往,直接导致事业单位人事档案信息失真的情况。

二、事业单位人事档案规范化管理的策略

1.加强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提高认识,更新相关领导和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管理工作理念,将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放到事业单位人才队伍建设的高度去认识和思考,坚持和履行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原则并进行督导、检查。通过这样一种方式来全面系统地更新大家对于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和定位,切实做好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工作。

2.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在现阶段的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中,绝大部分的工作人员学历并不高,专业职称和档案专业毕业的工作人员更是寥寥无几,这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了档案管理的综合质量,使得档案管理工作得不到更大的革新和提升。因此,提高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基本素质和业务能力,培养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多层次、多形式的业务技能,是做好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的迫切要求。

3.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变革的目的在于实现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和现代化,这就要求具备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设施。按照档案规范化管理标准,档案室需要具备通风、采光、防潮、防虫、防火等条件。除此之外,还需要配备必要的计算机、扫描仪等现代化的基础管理设施,从而达到提高工作效率、利用信息化达到档案规范化管理的目的。

4.规范完善档案管理规章制度。加强事业单位人事档案规范化管理,首先要明确档案管理工作和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使得人事档案管理做到有理可依,有理必依。《档案法》的公布和实施为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规范化提供了有力保证和依据,根据《档案法》对规范档案管理的相关要求和标准,制订更为详细、完善、灵活、科学、合理的“规章”和“制度”等细则。

总而言之,档案管理工作想要得到不断的发展,必须要在保证和巩固现有成果的基础之上,坚持实行人事档案管理的规范化的探索和改革精神。另外,还要不断丰富和培养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科学文化水平,提高相应的管理能力和业务处理能力,完善制度,使档案管理改革的成果成为推动档案管理规范化的不竭动力,为档案工作的科学化和现代化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安胜男.浅谈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J].黑龙江档案,2010,3

[2]章华艳.关于高校人事档案建设的思考[J].南昌高专学报,2002,1:43-45

篇8

1.不够重视信息安全建设

传统型的档案管理会产生泄密的状况,并且黑客、电脑病毒的侵入,使得档案的安全性遭到了极大的威胁。

2.落后的人事档案管理方式

当下的高校人事档案管理中,无法有效的应用计算机技术,所应用的一部分硬件在配置上会显现出落后的趋势,需要不断的提升现代化的管理水平。此外,还存在较低的信息化档案管理,缺失无纸化的阅档体系,不能够和信息化的管理需求相符。

3.缺乏综合素质型管理人才

现如今,大部分的高校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因为对知识的严重缺乏,限制了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对档案信息利用的深度有所影响,同时对档案利用率上也会直接受到影响。一方面能够对业务知识精通,另一方面又对计算机管理了解的人才较为缺乏,导致人事档案的创建受到延迟[2]。

4.不够深入的档案资源开发

因为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的意识薄弱,对信息的内在意义不能够得到有效的发挥,局限了人事档案资源的有效利用,与档案管理发展规律的相关需求不能够有所适应。在保障信息安全的条件下,怎样强化档案资源的利用,成为了高校档案管理的重要课题。

5.较差的信息数据库质量

高校人事档案信息的数据库是进行档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如今,大部分高校中,人事档案数据库在建设过程中会产生或多或少的问题,例如:形式化的应付了事、将较为基本的数据临时性录入、不够完整的数据体系等。还会存在审核环节的忽略,不能够根据自填的内容进行档案的录入,以及不够准确的档案数据。其中数据还会存在不够新颖的局面,导致数据库的质量方面不能够得到确保,将档案信息的可信度和使用效率降低。

二、高校人事档案信息管理所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1.档案信息数据的管理需要严格关注

安全管理档案信息方面,拥有的信息化程度在较高的情况下,就更加要多角度统筹档案的信息安全与实体安全。也就是要将保密意识相应树立,实施优质的信息技术方法,有效将数据的加密技术提升,有效根据制度进行档案管理,合理的将泄密、失密状况有所防范。针对较为缜密的档案材料,提倡实施纸质文件和电子文件的共同归档,对于系统服务器的管理一定要和计算机等信息网开展相应隔离,并要在数据库当中将备份做出,从而将档案信息安全有所保证[3]。

2.建设档案信息化管理团队需要强化

建设档案管理团队在档案管理方面是非常核心的成分。不同形式的档案部门需要严格关注观念的不断更新,关注培训档案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尤其需要强调的是信息安全、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等要素的提升,也就是要对人才成长的规律要有所遵守,引用、培养高校人事档案人才,对拥有潜质的青年人才更要相应挖掘,用最快的速度培养出一批遵守制度、坚持原则的管理团队。在进行系统维护和开发的过程中,若拥有综合素质型人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给予档案信息化管理有效的人才支撑。

3.档案信息化建设需要加大投入力度

对于高校的人事档案管理和建设工作需要严格关注,要把工作的进展融入到学校的预算以及议事日程中,同时要强化档案信息的设施创建,并将经费投入增强,对信息的技术设备妥善添加,从而将人事档案的网络化、信息化管理系统建立健全,并建立起档案网络的应用型平台,对信息的传输、加工、存储、收集等环节要加大其相关力度,同时对现代化建设和档案信息化加快开展[4]。

4.对档案信息的数据库建设标准要有所规范

档案数据中的真实性、完整性以及标准化,会直接影响到数据库的总体质量,同时能够让信息化转化为网络化的共享模式。同时,有必要对档案信息的技术保护、安全传输等问题严格解除,并对人事档案材料的相关归档和收集不断强化,就能够将档案的著录有所规范。通过数码照相、计算机扫描等方式,能够在建设全文数据库以及目录数据库方面加快速度,还会将开发进程和人事档案的数据化建设不断加快。

三、信息时代高校人事档案安全管理的现实意义

1.能够永恒的保护高校人事档案载体

最为传统型的证据材料就是纸质的人事档案载体,其中所记录的主要内容,会与高校教职工的个人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具备着法律性、证据性等特点,在处理人事纠纷、工资晋升、评审职称方面都会拥有一定的参考作用。所拥有的必要性展现出其使用的较大频率,因此对人事档案纸质的载体需要严谨的保存。那么,最为便利的方式就是运用档案信息化建设作用在利用率颇高或者易损的纸质档案中,会将人为的磨损情况有效减少,便于利用和保存纸质人事档案载体[1]。

2.能够对高校人才的潜在优势充分开发

高校人事档案的管理,主要是高校教职员工作业绩、业务能力、品德作风、政治思想等方面的实际写照,能够反映出个人的综合素质与成长经历,是作为主要的凭证存在的,同时也能够在挑选干部中作为具体的依据,是高校建设师资团队以及人才开发的重要资源。对高校人事档案进行信息化的管理之后,利用相应的检索方式,能够有效的对数据信息有所树立,在有效的分析之后能够成为直观的信息分析图表。

总结:

信息化在当今社会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高校人事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变得尤为重要。进行充分的管理一方面能够创新传统型的人事档案管理,另一方面还能够和高校人事制度信息化的发展需求相符。要力求做好档案信息的利用和开发,从而将自身竞争力有所提升。

参考文献:

[1]邓大平.科学化与信息化――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的新取向[J].现代经济:现代物业下半月刊,2013,12(09):123-124.

篇9

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平凡琐碎的工作,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更不容易干出工作成绩,所以很难引起社会的重视。一些单位领导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往往是“说起来重要、排起来次要、忙起来忘掉、用起来需要”,认为人事档案工作无非就是“修修补补、抄抄写写、查查看看”的事务性工作,不是单位的重要工作。有些档案管理人员“半路出家”,缺乏应有的专业知识。许多用人单位尤不愿在人事档案管理方面投入人员和财力。许多毕业生意识不到档案的重要用途,工作后流动性强,档案又不能随身自带,只好把档案长期留在学校或人才交流中心置之不理,导致大量“死档”。

由于对档案管理工作普遍重视不够,导致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常常处于被动应付状态,难于充分发挥其服务功能。

2.档案管理内容不能与时俱进

目前人事档案收集归档的材料主要包括个人履历、自传、鉴定考核、学籍和职称、政审情况、党团关系、奖励与处分、职务任免、工资晋升等方面的材料。这些档案材料只能片面反映一个人的历史面貌和静态情况,很难全面、完整地将个人的特点和才能表现出来。近年来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中形成的能够真实反映干部德能勤绩廉表现、具有长期查考价值的材料(如年终测评分数、个人特长、信用记录等)未能及时补充到干部人事档案中来。这样就使人事档案很难对人才进行全面深入的考核,对用人单位的参考价值也就非常有限。

3.档案材料不够规范

一是档案材料没有及时更新,造成材料缺失现象严重。现代社会人才流动非常频繁,客观上给档案材料的及时收集造成了困难;另一方面,有些用人单位档案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档案转出和转入单位档案管理人员缺乏沟通协调,没有及时提供新的材料,造成很多档案材料不连续,出现空白,造成“断档”。二是档案材料格式混乱。有些档案材料的手续不齐全,缺少日期、印章、签字等程序,影响档案的效力;有些材料用纸大小不一,难以进行装订;有些档案装订混乱,乱孔、脱页现象较多,影响档案的保存。

4.档案材料失实现象严重

有些档案材料如考核鉴定、个人总结、入党申请等只写成绩,不写问题,只写优点,不写缺点,只写对自己有利的,不写对自己不利的,不能实事求是地反映一个人的情况;有些人为了利益需要,擅自涂改年龄、工龄等档案信息,更有甚者,不惜买假文凭、造假档案,欺骗组织,近年来发现的王红英、黄梅芳、王亚丽、薛新民、徐楷、沈庆华等档案造假案典型地反映出当前人事档案诚信缺乏的严重程度。这些现象,严重影响了档案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5.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程度不高

大多数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电子化、信息化程度很低。有些只是录了工作人员“三龄一历”、职称、职务等基本信息和人事档案目录,没有使用专用档案管理软件进行档案管理,没有实现档案数字化等;有些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甚至还处在手工、半手工状态。这种状况造成档案管理工作效率低下,容易对档案造成一定的污染和毁损,容易弄虚作假,难以实现资源共享。

二、加强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

1.加大宣传培训力度,真正重视人事档案管理工作

领导干部要重视档案管理工作。挑选热爱档案管理工作、原则性强,保密意识强、兢兢业业、甘于奉献的人员从事档案管理工作;要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专业、系统的培训,尤其是要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保密法》、《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细则》、《干部档案工作条例》、《干部任用条例》等文件,熟练掌握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的基本知识、程序和要求,熟悉计算机操作并掌握档案管理方面的相关软件应用技术。通过培训,不断提高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和专业素质。

同时,要向广大企事业单位积极宣传档案的重要作用;督促其及时更新、收集员工的档案材料,保持档案材料的连续性。向各单位员工和高校毕业生宣讲档案在就业、升职、出国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尽量避免“弃档”、“死档”等现象。

2.完善丰富档案内容,提升档案利用价值

在档案内容上,要与时俱进,除了现行规定收集归档的材料外,还应逐步建立起档案管理部门与用人单位、教育、纪检、公安、银行、民政、社保等部门的合作机制,收集平时工作业绩材料(包括工作实绩、获得奖励、科研成果、培训学习等)、个人信用记录材料(包括银行信用和社会信誉记录等)、缴纳养老金材料、户籍材料、签订合同材料以及个人特色材料等,提升人事档案的社会服务功能。

3.统一档案材料要求,促进档案材料规范化

一要规范档案材料收集途径、内容、时间,确保及时归档、更新;二要督促用人单位和相关部门及时收集档案材料,避免档案材料的缺失;三要严格把关,规范档案材料的手续,对于缺少日期、签名、印章等的材料要求有关部门和人员及时完善,避免档案材料的效力缺失;四要尽量统一纸张大小,便于档案材料的整理和装订。

4.加大教育和惩处力度,增强人事档案的公信力

篇10

1、滞留在高校

如今高校毕业生自主就业,部分毕业生因没有落实工作单位把档案暂时留在了学校;找到工作后因身在外地或忘记等各种原因,没有再回学校办理档案转移手续。也有毕业生认为,档案转移手续复杂,放在人才市场每年需缴240元管理费,不如丢在学校安全省事。

2008年11月底,从"2008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结会”上获悉,目前北京市高校京外生源毕业生户口和档案滞留学校的达到2,2万余名。据北京市教委的数据显示,在这2,2万余户档滞留高校的京外生源中,本科生占七成。这些学生滞留户档的目的明确,其中就业、考研和出国留学的超过83%。期满后继续滞留的户档数量逐年增加。超过两年期限的达到9200余人,其中有3800人甚至已经超过了6年。

2、弃之人才市场

最近,北京市人才档案公共管理服务中心对失去联系超过5年的流动人员的人事档案进行了网上公示。公示档案中,仅北京市市区就超过5000份;加上各区县,此次公示的档案份数超过了3.5万份,规模堪称庞大。2008年11月底,北京市人才服务中心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30天公示期满后,即解除对原档案的托管关系。

江西人才市场是江西省最大的人才流动管理机构,截至目前,该市场已存放两万多份人事档案。然而,许多档案从放进之日起就成了“死档”。该市场工作人员介绍,有的档案甚至已经有十几年无人过问了。

二、大学毕业生为何漠视档案

目前,人们的择业模式越来越多元化,自主择业已成普遍情况。无论是对于企业用才,还是个人择业,已经不再受户口和档案的限制,不再“惟档案是尊”,这是整个社会对于市场运转的一种自我调控,但也引发了大量的“弃档”现象。

1、企业不看重档案

近几年,随着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化,人事档案已不再是企业考察个人能力和选拔人才的惟一标准。

现在深圳某企业工作的黄某曾说:“我换了七八次工作,从来没有人问我档案问题。现在企业看重的是能力,档案有没有,作用不大。”这代人的职业观较以前更追求自由和个性,流动也相对频繁,用处弱化的人事档案便容易被轻视。

某高校毕业生曾说:“自从大学毕业后,我的人事档案就一直放在学校,反正也用不着。很多同学都将档案留在学校,除非有正规的接收单位才想起档案,否则档案就永远地留在学校或人才市场。”还有学生喜欢频繁调槽,在工作单位变动后,由于嫌转档手续烦琐,便在流动或工作转换中放弃了档案。

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生产要素的流动,人力资本的流动也是必然。市场理性对人的要求不再是个人的政治地位和政治身份,而是专业和技能。用人单位在考察人时,也必然把个人能力与企业发展结合起来,从而谋求利润的最大化,这就是所谓的“考察档案不如考察现实的人”。

2、对档案的用途知之甚少

尽管档案作用的弱化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人事档案中不客观纪录现象的发生,杜绝了个人生活被他人主观操纵的可能性,可以看作是一种社会和公众理性的选择。但毕竟目前是社会转型时期,人事档案在某些方面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一些刚毕业的大学生们对于档案的用途知之甚少,不少毕业生甚至不知档案与自身有何关系。

广西某职业学院大四学生张某已与湖南一家公司签订了就业合同,现正在该公司见习。当档案调查人员问他打算如何处置自己的档案时,他表示根本没有想过此事,并发出了“档案不是存在学校吗,还需要迁出来吗”的疑问。

三、长期漠视档案有何不妥

尽管档案的作用现在有很多大学毕业生还知之甚少,但是大学毕业生无论是考公务员,还是到企业就业,或是自主创业,都应该重视并妥善安置自己的档案,否则,将来会产生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1、档案滞留高校影响计算工龄

毕业生如果没有及时地将档案从学校转出,用人单位将不能为其计算工龄。按照有关规定,未就业的毕业生,档案放在学校期间不算工龄;须在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办理人事,中心才能为其办理转正定级、年度考核、档案工资审批等手续,这样才能连续计算工龄。学校代为保管毕业生档案,只是延长了毕业生的择业期,而毕业生与学校之间并不存在人事隶属关系,学校不能为毕业生出具涉及人事关系的证明。根据相关政策规定,单位只能按应届毕业生标准为其办理就业手续,而工龄也就相应的从“零”开始。档案滞留学校还将影响今后的转正定级和职称评定。

2、无法报考公务员

已毕业多年的饶某这段时间颇为懊恼,年前他本来打算报考国家公务员。但当年毕业时他没有理会自己的人事档案,结果人事档案被学校转回原籍,自己也浑然不知。由于和原籍档案管理部门从未联系过,这几年他的人事档案上没有任何新增记录,导致没有地方及时给他出具报考公务员的政审材料,考公务员的事也因此落了空。

3、落不了户

孙某4年前毕业于辽宁某学院,不久前跳槽去了南宁一家房地产咨询公司。然而,让她郁闷的是,到南宁上班,没想到才过了几天她就不得不飞回辽宁调档案。原因是公司要帮她落户口,而她一直不知道没有档案就落不了户口这个道理。听孙某讲述说,她大学毕业后,把档案放到人才市场,第一年交了几百元的档案管理费,后来逐渐觉得档案对自己没什么用,就再也没有理会过,再到后来根本就忘了有档案这么一回事,直到迁移户口要用档案,才知道它的重要性。

4、办不了身份证

刘某几年前从某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当时他揣着档案辗转于沿海各城市打工,没有及时将档案挂靠在人才市场。今年因为需要办理第二代身份证,这才想起,户口从学校转出后一直没有落户。为此,小金在省城和原户籍所在地的派出所折腾了近一年,费了诸多周折,可至今手续还没能办好。

人事部门一负责人曾经在一次访谈中指出,现在很多以档案为依据的个人证明等手续还是绕不开档案这一关的,如:工龄、研究生考试、公务员考试、职称申报、养老保险办理以及出国、结婚生育等都离不开档案。

四、大学生毕业后档案该何去何从

随着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选择进入私企或者自主创业,“弃档”现象也越来越突出。如何妥善处理自己的人事档案,成为这一群体必须面对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人事管理实行双轨制:一种是用人单位直接管理职工档案;一种是县级以上人才市场人事档案。这两种是平行运行、且能对接的制度。也就是说,假如你毕业后进入私营企业工作了两年,再考上公务员进入国家机关,你的工龄是从你的档案进入人才市场的时间开始算起。换句话说,是从进入私营企业工作的时间开始计算。因为档案放在学校只是学籍档案,转到人才市场才成为人事档案,才能证明你进入社会参加了工作。 那么,大学生毕业后档案该如何妥善处理呢?专家介绍,对于毕业后找到接收单位的学生,档案可以直接转到单位或者单位主管部门,如果单位不接收档案,毕业生可以将档案存入当地人才市场,由其进行代管。对于毕业后没有找到接收单位的,最好是将档案转入下列部门之一。

1、生源地人事部门

篇11

这种模式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的一种新模式,与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信息化程度密切相关,所以它应是一种社会化、开放式管理模式。这种模式的含义有以下四点。

1.1人事档案管理机构、管理对象和服务对象具有较强的社会性

市场经济的建立,产生了多种经济组织形式,这有利于人才世界秘书网版权所有,的吸纳、流动,但与旧的人事制度发生了巨大的碰撞,新型的人事管理制度如人事制应运而生,人事管理变成了一种社会化的活动,因此,作为人事管理重要组成部分的人事档案工作,也必然具有这种社会化的性质。从管理机构来说,不像计划经济时代仅有各单位内部人事档案管理机构,只收集管理本单位人事档案,市场经济条件下已建立了具有较强社会性的人事档案管理机构,如各省市人才市场建立的人事档案管理机构,这种机构不是管理本单位人事档案的机构,而是面向社会,其管理对象包括该社区范围内所有流动人员的人事档案,其服务对象更具有社会性,可以为整个社会提供人事档案服务。

1.2人事档案来源的广泛性和内容的复杂性

人事档案管理机构、管理对象和服务对象的社会性,决定了人事档案来源的广泛性和内容结构的复杂性。在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中,人事档案的收集、处理和提供利用往往由各单位内部人事机构行使,该机构人事档案来源单一,仅限于本机构人员,内容也较简单;而社会化的人事档案管理机构,其来源要广泛得多,可以来自该社区范围内各类人员,又由于每类人员身份不同,集中起来显得人员复杂,其档案内容也非常丰富多样。

1.3利用者对人事档案需求的多样性

市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人才,无论是外资、合资、国有企业招聘新的管理人才、技术人才,选拔合格或优秀人才,还是考核、任免、招聘国家公务员以及大中专毕业生社会就业,都不会忽略人事档案的利用。利用者类型、利用用途的多样性,导致对人事档案内容、载体、传递方式等方面需求的多样性;也使得人事档案不可能局限于单位组织部门使用的狭窄范围,不仅组织上需要,而且许多个人也需要,那些与个人生活和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人事档案,经常会被组织和个人查阅利用,但它们的要求不完全一样,呈现出多种多样的需求。

1.4人事档案管理方式和服务方式的开放性

市场经济的建立,减弱了人事档案政治化、神秘化的程度,与此同时,信息技术和因特网的飞速发展,改变了人事档案管理和服务方式。可以采用现代化管理手段与方式管理人事档案,还可以将不属于个人隐私内容的人事档案上网,采用网络化管理和服务方式,使人事档案管理部门与外界的人才信息交流,由单一的途径变为开放式的交流模式。

二、档案管理改革新模式特点

2.1人事档案社会化开放式管理模式,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种新模式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模式,与计划经济时代传统人事档案管理模式有所不同。传统模式中,人事档案是由各单位内部组织人事机构分别管理,比较封闭和内向,在过去人事管理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在今天也还有一定的适用范围。但这种模式不应成为现代人事档案管理中唯一的模式,而应更新、改革旧的模式,建立新的模式,社会化开放式人事档案管理模式就是一种新的模式,是对现代人事档案管理模式的补充。

这两种管理模式处于并存发展阶段,各有利弊。传统人事档案管理模式对人事档案的保密、保护,方便本机构使用具有优势,但过于封闭,利用面不广,实行规范化、网络化管理难度较大;新的管理模式服务面广,便于社会各种机构和人员利用,易采用现代化、网络化管理方式,但存在易泄密、丢失等问题。我们应充分发挥两者优势,克服各自弊病,使人事档案管理模式更加充实与完善。

2.2人事档案社会化开放式管理模式目前主要适用于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

由于流动人员是辞职、辞退、脱离原单位和没有工作单位的科技人员、管理人员等,其档案与一般人事档案比较而言,具有一定特点,因而在管理模式与方法上也应有所不同。

流动人员一般没有固定的单位、工作变动较大,与原单位没什么联系,他们的人事档案由县级以上政府所属的人才交流中心管理,这种机构具有社会性、开放性和市场性的特点,适用于社会化、开放式档案管理模式。但有的人才市场还不规范,在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中还存在不少问题,有待进一步改进。

2.3社会化开放式管理模式预示着更大范围内人事档案管理的一种方向和发展趋势

即将到来的21世纪,是一个更加开放的社会。知识经济的发展,人才资源的比较优势将越来越明显,人才流动的数量与质量会逐步增强,在更大范围内实行社会化开放式人事档案管理模式将成为可能。

今后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的幅度和力度将进一步加大,机构庞杂臃肿、人浮于事的现状将得到整治,精简机构、合署办公、联合办学的大口径管理方式将被采用,每个小单位自行管理人事档案的模式将被取代。同时,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化,会使政府对人事管理逐渐淡化,人才将成为一种没有任何政府色彩的产业,人事档案社会化开放式管理模式可能成为一种通用的管理模式。

企事业职工、科研人员及教师等类人事档案的内容大多是关于其业绩、专长、爱好等经历经验的记载,值得保密的内容不多;同时,这些人员“干部本位”思想逐渐淡化并趋于消失,政治身份级别看得并不重要,特别是企业破产、兼并出现之后,企业干部任用上出现招聘厂长、经理,企业干部自己可自由择业,教师和科研人员可转岗下岗,企事业单位的干部、职工、科研人员变动日益频繁,构成逐渐复杂,不可能也不必要严格按照干部、职工等级由组织人事部门分开管理,完全可以实行社会化开放式管理模式。

篇12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计算机系统在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中应用效果的关注度变得越来越高,这给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与机遇。因此,在新时期加强对计算机系统在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中应用的研究,是当前摆在人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而又紧迫的任务。

一、关于人事档案管理的研究

所谓人事档案管理,就是指将人事档案的收集、保管、整理、鉴定、统计以及利用的活动,是个人学历、经历、社会关系、业务能力、思想品德、奖励处罚以及工作状况等多个方面的原始记录。

但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主要采用手工进行档案资料的检索与整理,不仅不能有效地保障档案资料的准确度与完整性,而且无形中加重了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量。

二、针对计算机系统在人事档案管理中应用的研究

(一)应用之一——有效提升人事档案的利用效率

要有效提升人事档案的利用效率,需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利用计算机系统将传统的手工查阅人事档案资料方式进行改革,转换为利用计算机系统查阅档案资料的模式,并按照档案资料不同的用途与不同的性质进行分类;二是利用计算机系统对人事档案的信息化管理进行改革,有助于快速地调阅职工的档案信息,了解并掌握职工在简历、自然情况以及德行方面的信息,为人员的升职提供专业的信息资料。

(二)应用之二——有效延长人事档案资料的使用寿命

要有效延长人事档案资料的使用寿命,需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利用计算机系统将原有的人事档案管理资料输入计算机的数据库中并进行分类整理,将人事档案的原始文件进行科学化保存;二是在检索人事档案管理资料的过程中,需要坚持计算机信息查询为主,人事档案原始文件查询为辅的原则,进而降低由于重复的调阅档案、摘抄档案资料信息等多项工作而对原始人事档案文件的磨损,从而有效保障了人事档案资料的使用寿命。

(三)应用之三——科学任免干部职工

要科学任免干部职工,需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在任免企事业单位的干部时,更多地是采用口头汇报加文字材料的方式,而利用计算机系统进行人事档案信息化的管理,可以充分结合干部职工在日常工作与学习过程中的声像与文字资料进行考核;二是利用计算机系统进行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操作。

(四)应用之四——有效提升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与质量

要有效提升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效率与质量,需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利用计算机系统对人事档案的信息化管理进行改革,有助于丰富人事档案管理的内容,使其具有极强的分析与统计功能;二是利用计算机系统对人事档案管理进行改革,使得各种文字、数据资料转变成各种报表、图表以及名册,并可以备份保存,以有效降低人工操作可能会产生的错误。

三、针对建立并完善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的研究

(一)措施之一 —— 采取措施强化对人事档案信息化系统的维护

要强化对人事档案信息化系统的维护,需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要采取措施将人事档案的资料信息准确地录入到计算机系统中,这是人事档案信息化系统进行维护的基础与前提;二是要将人事档案的核心信息完整地录入计算机系统中,这是人事档案信息化系统进行维护的动力与基础;三是要充分发挥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将计算机系统中的人事档案信息进行实时更新,有效保障计算机系统中人事档案信息的时效性、准确性与真实性。

(二)措施之二 —— 采取措施增强企事业管理层对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重视

要增强企事业单位管理层对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重视,需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要定期或者不定期组织企事业单位管理层参与计算机系统应用到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中的作用与意义的培训与教育活动;二是要加大对计算机系统与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有机结合的研发支持力度,为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措施之三 —— 采取措施增强人事档案信息的安全性

要增强人事档案信息的安全性,需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要根据计算机系统在人事档案管理中的运用状况,制定严格的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制度与工作纪律以及奖优惩劣制度,对于工作态度认真、工作效率高的工作人员要给予精神与物质双重的奖励,而对于工作态度懒散、工作效率低下的工作人员,要给予严厉的处罚措施;二是要根据职工的工作地位与职权,制定人事档案检索信息的范围与内容,严禁外网络与企事业单位内部管理人事档案信息的计算机进行连接;三是要采取措施对人事档案资料管理工作人员进行网络信息安全与保护等理论的教育与培训,逐步提升本企事业单位内部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安全防护水平。

(四)措施之四 —— 采取措施提升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

要提升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需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要定期或者不定期对人事档案管理的相关理论知识与计算机系统相关的技术知识进行培训与教育,逐步拓宽他们的知识面以增强他们的专业技能;二是要定期邀请计算机系统与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专业人员在企事业单位开展演讲与讲座等活动。

(五)措施之五 —— 采取措施加强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基础设施建设

要加强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基础设施建设,首先要充分利用网络通讯技术与计算机技术推动以多媒体与档案全文为核心的数据库建设,逐步推进人事档案数字化与信息化的发展进程;其次是利用各种宣传媒介强化对符合国家规范的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软件的宣传力度,为人事档案信息的资源共享与信息交换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结语

人事档案管理作为企业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内容与手段,在提升企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水平与用人质量等多个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但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已经不再适应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因此,利用计算机系统对人事档案管理进行信息化改革,有助于降低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与时间,提升人事档案管理的质量与水平。

参考文献:

[1]刘向东.人事档案管理中的几点建议[J].价值工程,2010(15)

[2]李方.浅谈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如何适应新形势的需要[J].科技创新导报, 2008(31)

[3]张力英.浅谈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J].才智,2012(02)

篇13

1人事档案管理机构、管理对象和服务对象具有较强的社会性

市场经济的建立,产生了多种经济组织形式,这有利于人才的吸纳、流动,但与旧的人事制度发生了巨大的碰撞,新型的人事管理制度如人事制应运而生,人事管理变成了一种社会化的活动,因此,作为人事管理重要组成部分的人事档案工作,也必然具有这种社会化的性质。从管理机构来说,不像计划经济时代仅有各单位内部人事档案管理机构,只收集管理本单位人事档案,市场经济条件下已建立了具有较强社会性的人事档案管理机构,如各省市人才市场建立的人事档案管理机构,这种机构不是管理本单位人事档案的机构,而是面向社会,其管理对象包括该社区范围内所有流动人员的人事档案,其服务对象更具有社会性,可以为整个社会提供人事档案服务。

2人事档案来源的广泛性和内容的复杂性

人事档案管理机构、管理对象和服务对象的社会性,决定了人事档案来源的广泛性和内容结构的复杂性。在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中,人事档案的收集、处理和提供利用往往由各单位内部人事机构行使,该机构人事档案来源单一,仅限于本机构人员,内容也较简单;而社会化的人事档案管理机构,其来源要广泛得多,可以来自该社区范围内各类人员,又由于每类人员身份不同,集中起来显得人员复杂,其档案内容也非常丰富多样。

3利用者对人事档案需求的多样性

市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人才,无论是外资、合资、国有企业招聘新的管理人才、技术人才,选拔合格或优秀人才,还是考核、任免、招聘国家公务员以及大中专毕业生社会就业,都不会忽略人事档案的利用。利用者类型、利用用途的多样性,导致对人事档案内容、载体、传递方式等方面需求的多样性;也使得人事档案不可能局限于单位组织部门使用的狭窄范围,不仅组织上需要,而且许多个人也需要,那些与个人生活和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人事档案,经常会被组织和个人查阅利用,但它们的要求不完全一样,呈现出多种多样的需求。

4人事档案管理方式和服务方式的开放性

市场经济的建立,减弱了人事档案政治化、神秘化的程度,与此同时,信息技术和因特网的飞速发展,改变了人事档案管理和服务方式。可以采用现代化管理手段与方式管理人事档案,还可以将不属于个人隐私内容的人事档案上网,采用网络化管理和服务方式,使人事档案管理部门与外界的人才信息交流,由单一的途径变为开放式的交流模式。

二、特点

1人事档案社会化开放式管理模式,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种新模式,是对人事档案管理模式的补充,与传统人事档案管理模式处于并存发展阶段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模式,与计划经济时代传统人事档案管理模式有所不同。传统模式中,人事档案是由各单位内部组织人事机构分别管理,比较封闭和内向,在过去人事管理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在今天也还有一定的适用范围。但这种模式不应成为现代人事档案管理中唯一的模式,而应更新、改革旧的模式,建立新的模式,社会化开放式人事档案管理模式就是一种新的模式,是对现代人事档案管理模式的补充。

这两种管理模式处于并存发展阶段,各有利弊。传统人事档案管理模式对人事档案的保密、保护,方便本机构使用具有优势,但过于封闭,利用面不广,实行规范化、网络化管理难度较大;新的管理模式服务面广,便于社会各种机构和人员利用,易采用现代化、网络化管理方式,但存在易泄密、丢失等问题。我们应充分发挥两者优势,克服各自弊病,使人事档案管理模式更加充实与完善。

2人事档案社会化开放式管理模式目前主要适用于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

由于流动人员是辞职、辞退、脱离原单位和没有工作单位的科技人员、管理人员等,其档案与一般人事档案比较而言,具有一定特点,因而在管理模式与方法上也应有所不同。

流动人员一般没有固定的单位、工作变动较大,与原单位没什么联系,他们的人事档案由县级以上政府所属的人才交流中心管理,这种机构具有社会性、开放性和市场性的特点,适用于社会化、开放式档案管理模式。但有的人才市场还不规范,在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中还存在不少问题,有待进一步改进。

3社会化开放式管理模式预示着更大范围内人事档案管理的一种方向和发展趋势

即将到来的21世纪,是一个更加开放的社会。知识经济的发展,人才资源的比较优势将越来越明显,人才流动的数量与质量会逐步增强,在更大范围内实行社会化开放式人事档案管理模式将成为可能。

今后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的幅度和力度将进一步加大,机构庞杂臃肿、人浮于事的现状将得到整治,精简机构、合署办公、联合办学的大口径管理方式将被采用,每个小单位自行管理人事档案的模式将被取代。同时,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化,会使政府对人事管理逐渐淡化,人才将成为一种没有任何政府色彩的产业,人事档案社会化开放式管理模式可能成为一种通用的管理模式。

企事业职工、科研人员及教师等类人事档案的内容大多是关于其业绩、专长、爱好等经历经验的记载,值得保密的内容不多;同时,这些人员“干部本位”思想逐渐淡化并趋于消失,政治身份级别看得并不重要,特别是企业破产、兼并出现之后,企业干部任用上出现招聘厂长、经理,企业干部自己可自由择业,教师和科研人员可转岗下岗,企事业单位的干部、职工、科研人员变动日益频繁,构成逐渐复杂,不可能也不必要严格按照干部、职工等级由组织人事部门分开管理,完全可以实行社会化开放式管理模式。

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