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骨质疏松的防治措施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临床报道表明, 多数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常合并严重脊髓创伤, 存在着较大的高位截瘫风险[1], 临床对于该病的治疗主要采用颈椎椎体间融合加钢板固定的方法, 但是对存在骨质疏松的患者来说, 其较容易出现植骨融合松动的情况, 对手术治疗效果造成了较大影响。为进一步探讨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骨质疏松患者的术中防治措施, 选取本院3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 均采用颈椎前路减压及钛网植骨、钛板内固定治疗, 取得了显著效果, 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2月~2014年10月收治的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骨质疏松患者36例, 其中男28例, 女8例, 年龄59~78岁, 平均年龄(71.21±9.35)岁, 均经X线片检查显示伴有不同程度骨小梁稀疏且表面粗糙。交通事故伤21例, 坠落伤9例, 重物砸伤6例。受伤至入院时间5~20 h, 平均时间(13.24±2.28)h。
1. 2 方法 患者入院后均给予脱水、抗炎、补充能量等处理, 对颈椎脱位合并关节突绞锁患者进行颅骨牵引, 并于X线监控下进行牵拉复位, 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早期给予及时的手术治疗, 病情较重情况下1周后择期治疗, 不能进行颅骨牵引的情况下, 应及时安排手术治疗。患者取仰卧位, 于肩下垫枕后将颈后伸, 采用5%利多卡因浸润麻醉, 将相应节段椎体视为中心, 后行左胸锁乳突肌内侧斜向切口, 切开皮肤并分离皮下组织后, 行钝性分离, 并切开椎前筋膜, 后在分离、牵开侧颈长肌后, 充分暴露椎体及椎间盘;采用C型臂X线机进行定位后, 于颅骨牵引下行减压及复位处理, 并行椎体次全切。采用切除椎体制成骨粒填充钛网, 并植入相应椎间, 对骨质疏松患者则采用异体骨进行填充, 前方采用钛板进行内固定, 确保螺钉固定牢靠。
1. 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手术治疗前后及术后骨性愈合情况, 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分级情况。
1. 4 神经功能判定标准[2] 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SIA)脊髓损害分级标准:A级:完全性损伤, 且患者骶段S4~5无任何运动及感觉功能保留;B级:不完全性损伤, 主要是指患者神经平面以下, 包括骶段S4~5存在感觉功能, 但无任何运动功能;C级:不完全性损伤, 患者神经平面以下有运动功能保留, 且一半以上的关键肌肌力
E级:患者感觉和运动功能均表现正常。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等级计数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
2 结果
2. 1 患者手术治疗情况及随访结果 36例患者均手术成功, 术后随访12个月, 手术切口愈合良好, 经X线片检查显示, 钛网、钛板固定牢靠, 未出现松动、沉降或脱落情况, 相应椎间均骨性愈合。
2. 2 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分级情况 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分级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3 讨论
本次所选取患者均采用颈前路减压、钛网植骨及钛板复合固定治疗, 术后早期患者可坐起活动, 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压疮及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的产生[3], 对患者早期功能恢复锻炼及术后恢复具有重要意义[4]。且随访结果显示患者骨性愈合情况良好, 为确保患者椎间融合效果, 本次手术过程中采取了相应的预见性处理措施, 内容如下:①术中各项减压操作合理:减少了对骨质疏松患者上下椎体两端终板造成的过度损坏, 促进了椎间的融合;②植骨充分:对骨质疏松患者采用异体骨植入, 对促进患者骨愈合具有重要意义;③钛网制作:术中选取合适钛网尺寸并于钛网两端加附了垫圈, 从而有效避免了钛网植入后下沉情况的发生;④钛板固定:手术治疗过程中采取了具备锁定机制的钛板, 在确保螺丝同钢板连接稳固性的同时减少了螺钉松动的发生, 并在骨质疏松处植入骨条, 确保了手术治疗效果。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 36例患者均成功手术, 随访表明患者骨性愈合情况良好, 且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分级优于治疗前(P
参考文献
[1] 张海波, 李华强, 蒋忠仆, 等. 闭合牵引复位联合颈前路单节段融合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10, 18(19):1648-1650.
[2] 满毅, 徐广辉 , 张咏 , 等. 新鲜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的治疗.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0, 31(5):71-74.
篇2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本院创伤骨科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沧州地区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共200例,其中男性70例,女性130例;年龄60~96岁,平均年龄(74.22±8.53)岁。髋部再发骨折患者16例为观察组,未再发髋部骨折患者184例为对照组。初始骨折类型中,股骨颈骨折83例,行半髋或全髋人工关节置换;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17例,行股骨PFNA或Intertan髓内钉内固定。所有患者进行为期术后2年的系统随访,以同侧或对侧再发髋部骨折为结局终点事件。本研究方案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1)非外伤或轻微外伤引起髋部骨折患者(年龄≥60岁),诊断经X线片或CT检查证实。(2)髋部为初次且单侧髋部骨折。(3)采用手术方式进行治疗。(4)患者或家属已知情并同意。排除标准:(1)因肿瘤或感染等因素所致病理性骨折。(2)围手术期内死亡或发生严重并发症患者。(3)不同意参加术后随访者。
1.3 观察指标
临床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骨折类型、术后是否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及早期指导性康复锻炼等;患者术后是否谵妄,伴有内科疾病情况如高血压、脑卒中、视力障碍(白内障,高度近视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糖尿病、膝骨性关节炎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两组间独立样本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再发骨折的危险因素应用单因素、多因素进行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再发骨折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髋部再发骨折率为8.00%。两组脑卒中、视力障碍、糖尿病、术后缺乏康复功能锻炼及未进行骨质疏松治疗进行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年龄、性别、骨折类型、术后谵妄、高血压、冠心病、膝骨性关节炎等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
表1 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再发骨折组与未再发骨折组相关因素比较
2.2 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再发骨折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脑卒中、视力障碍、糖尿病、术后缺乏康复锻炼和未进行骨质疏松治疗是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再发骨折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见表2。
表2 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再发骨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和加速,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4],但髋部骨折术后髋部再发骨折的相关研究报道并不多。目前国内针对髋部骨折术后再发骨折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研究较少,尤其是农村地区。目前公认骨质疏松是再发骨折的强预测因素[5]。而针对老年骨质疏松的患者,其最终的治疗目的是避免发生或再次发生骨折。因此明确再发髋部骨折的危险因素,早期筛查再发骨折的高危人群,制定相应有效干预措施,降低患者再发骨折的风险。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沧州地区就诊我院的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结果显示老年髋部骨折术后随访2年内髋部再发骨折的发生率为8.00%。有学者研究报道髋部骨折术后患者髋部再发骨折的发生率在4.4%~15.1%[3],亦有学者报道髋部再发骨折率在5.7%~8.4%[4-5]。本地区髋部再发骨折发病率与上述相关报道基本一致。有研究显示合并内科等疾病是再发髋部骨折的危险因素,尤其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和眼科视力损害[6]。在本研究中,结果统计分析脑卒中、视力障碍、糖尿病等疾病在两组间差异显示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认为是老年髋部再发骨折的相关危险因素;而呼吸系统疾病如支气管炎等在两组间差异未显示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国内学者安雪军等[7]发现,糖尿病与老年髋部骨折术后髋部再发骨折无相关性,但本研究显示糖尿病是髋部再发骨折的相关危险因素,这可能是因为老年糖尿病患者往往存在并发症,与视神经病变,视力减弱,行动不便,易发生意外有关。研究发现,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对侧髋部再发骨折的类型与初发髋部骨折类型基本相似,尤其在股骨粗隆间骨折类型中。相关研究发现,这与患者本身内在因素有关,长股骨颈(>5.4 cm)容易发生股骨颈骨折,短股骨颈更易发生于股骨粗隆间骨折[8]。本研究分析认为这与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多数行内固定治疗,卧床时间长,粗隆部骨量较股骨颈部骨量丢失严重相关。一旦轻微外力或跌倒,容易引起粗隆间再发骨折,发生率较高。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早期行髋关节置换,能够尽早下地活动,降低了因卧床引起的骨量进一步丢失。
本课题研究中注意到伴有脑卒中的老年患者往往认知能力下降,并且存在一定程度的行走平衡能力障碍,行走不稳,容易发生跌倒,增加髋部骨折的风险。本文诊治患者多为沧州地区农村老年患者,卫生医疗条件较发达地区差。在农村,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往往缺乏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同时此类患者往往伴有1种或多种基础疾病,行动协调能力欠佳,容易发生跌倒等意外导致再发髋部骨折。术后指导患者合理的护理康复锻炼,随访宣教,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9-10]。本研究中发现,术后予以适当的有针对性的康复锻炼指导,患者髋部再发骨折发生率会降低。另外,本研究发现骨折术后患者在术后抗骨质疏松治疗后较未抗骨质疏松治疗患者发生比例降低,说明术后抗骨质疏松治疗后患者骨量丢失减少能够降低髋部再发骨折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临床中不仅仅关注髋部骨折本身,更应全方面关注患者,积极抗骨质疏松和基础疾病治疗,给患者及家庭个性化指导性建议,改善生活方式,预防骨折再次发生。
参考文献
[1]张培训,许庭珉.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围术期处理策略[J].中国骨与关节杂志,2020,9(6):401-403.
[2]唐佩福.老年髋部骨折的诊治现状与进展[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20,22(3):197-199.
[3]来红,徐灿达,汤样华.老年股骨近端骨折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对侧骨折的原因分析[J].浙江医学,2020,42(18):1965-1967,1972.
[4]陈晓斌,张建政,赵建文,等.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30天内死亡风险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20,39(7):813-816.
[5]吴迎春,刘丽丽,杨群.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手术治疗后对侧髋部再骨折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临床误诊误治,2020,33(5):75-79.
[6]中华护理学会骨科护理专业委员会,陈亚萍,佟冰渡,等.老年髋部骨折综合管理与二次骨折预防的专家共识[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20,22(6):461-469.
[7]安雪军,徐宝山,王小健,等.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对侧髋部骨折发生因素的Meta分析[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20,22(1):60-66.
篇3
(2)人的各个年龄阶段都应当注重骨质疏松的预防,婴幼儿和年青时期的生活方式都与成年后骨质疏松的发生有密切联系。
(3)富含钙、低盐和适量蛋白质的均衡饮食对预防骨质疏松有益。
(4)无论男性或女性,吸烟都会增加骨折的风险。
(5)不过量饮酒。每日饮酒量应当控制:啤酒570ml、白酒60ml、葡萄酒240ml或开胃酒120ml以内。
(6)步行或跑步等能提高骨强度。
(7)平均每天至少20分钟日照。充足的光照会对维生素D的生成及钙质吸收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8)负重运动可以让身体获得及保持最大的骨强度。
(9)预防跌倒。老年人90%以上的骨折由跌倒引起。
(10)高危人群应当尽早到正规医院进行骨质疏松检测,早诊断。
(11)相对不治疗而言,骨质疏松症从任何阶段开始治疗都不晚,但早诊断和早治疗均会大大受益。
二、发生骨质疏松的病因是什么
骨质疏松症受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影响。先天因素指种族、性别、年龄及家族史;后天因素包括药物、疾病、营养及生活方式等。年老、女性绝经、男性减退都是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原因。
有以下因素者属于骨质疏松症的高危人群:老龄;女性绝经后;母系家族史(尤其髋部骨折家族史);低体重;性激素低下;吸烟;过量饮酒或咖啡;体力活动少;饮食中钙或维生素D缺乏(日照少或摄入少);有影响骨代谢的疾病;服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
三、骨质疏松症怎样预防、治疗
人的各个年龄阶段都应当注重骨质疏松的预防,尤其是中老年人。婴幼儿和年青时期的生活方式都与日后骨质疏松的发生有密切联系,所以也不能疏忽。
人体骨骼中的矿物质含量在30多岁达到最高,医学上称之为峰值骨量。峰值骨量越高,就相当于人体中的“骨矿银行”储备越多,到老年发生骨质疏松症的时间越推迟,程度也越轻。
老年后积极改善饮食和生活方式,坚持钙和维生素D的补充,可预防或减轻骨质疏松。
(1)均衡饮食:增加饮食中钙及适量蛋白质的摄入,低盐饮食。钙质的摄入对于预防骨质疏松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嗜烟、酗酒、过量摄入咖啡因和高磷饮料会增加骨质疏松的发病危险。
(2)适量运动:人体骨组织是一种有生命的组织,人在运动中肌肉的活动会不停地刺激骨组织,使骨骼更强壮。运动还有助于增强机体的反应性,改善平衡功能,减少跌倒风险,这样骨质疏松症就不容易发生。
(3)增加日光照射:中国人饮食中所含维生素D非常有限,大量的维生素D依赖皮肤接受阳光紫外线的照射后合成。经常接受阳光照射会对维生素D的生成及钙质吸收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正常人平均每天至少需要20分钟日照。需要指出的是:防晒霜、遮阳伞也会使女性骨质疏松几率加大。平时户外光照不足的情况,出门又要涂上厚厚的防晒霜或者使用遮阳伞,会影响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
(4)骨质疏松症,从任何阶段开始治疗都比不治疗好。及早得到正规检查,规范用药,可以最大程度降低骨折发生风险,缓解骨痛等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篇4
中图分类号:R6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7(a)-0171-02
骨质疏松症(OP)是一组全身性的骨骼疾病,其特征是骨量减少或骨组织微结构破坏,因此导致骨强度下降、骨脆性增加,极易发生骨折[1]。据统计[2],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者一般占全部老年骨质疏松症的60%~70%。女性在度过峰值骨量期以后,骨量缓慢下降,每年丢失骨量0.25%~1%,绝经后进入快速骨丢失期,尤其是最初3~7年,每年丢失骨量2%~3%[3]。因此帮助围绝经期妇女预防发生骨质疏松症是非常必要的,该文通过阅读文献分析此疾病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现综述如下。
1 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症的常见病因
1.1 遗传因素
遗传学方面有研究[3],OP的母亲其女儿峰值骨密度比正常母亲的女儿更低,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遗传因素的影响逐渐减弱,可以通过各种有效的防治来防止OP的发生。
1.2 内分泌因素
(1)雌激素。雌激素的作用是减缓骨骼中钙质的流失速度。女性停经后,雌激素分泌大量减少,钙流失加速,使绝经期妇女骨丢失较早、较快、较严重,骨骼结构逐渐变得松脆,因此,绝经期妇女易出现骨质疏松症。
(2)糖皮质激素。其被广泛应用于慢性非感染炎性疾病、过敏性疾病及器官移植,骨质疏松是其最严重的不良反应之一,即使是生理剂量的糖皮质激素也可引起骨丢失,绝经后妇女为高危人群。
(3)降钙素。是骨吸收关键调节的因子,能直接作用于破骨细胞受体,降钙素缺乏,可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减少骨吸收。
(4)活性维生素D。是一种基本营养素,是钙平衡的重要调节因子。维生素D缺乏会影响肠钙吸收,故易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1.3 饮食因素
钙摄入不足,由于绝经后妇女体内雌激素水平快速降低,骨丢失明显,需要足够的钙摄入才能维持骨量;大多数妇女口味较重,高盐饮食使尿钙的排泄增加,导致骨的丢失。
1.4 生活因素
吸烟、过度饮酒可促进性腺功能衰退,影响钙质吸收;缺少运动、不晒太阳等可影响维生素D的合成,进而影响钙、磷代谢;维生素是骨代谢所必须的微量有机物,缺乏时会影响骨骼正常生长;绝经期妇女焦虑、压抑等负面情绪较以前严重,对骨量的影响也相当明显。
2 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措施
2.1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1)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调节情绪,避免焦虑、抑郁、多疑。积极参与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放松身心。(2)正确晒太阳,晒太阳可以增加肠道内钙、磷的吸收,建议在9时至10时,16时至17时,时间在30~60 min内。注意晒前不要吃莴苣、虾、蟹等光敏食物;晒后一定要多喝水,多吃水果和蔬菜,以补足维生素C,防止晒斑。(3)合理饮茶。调查发现[4],有饮茶嗜好的人群中OP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其他人群,长期合理饮茶对预防OP的发生有积极、明显的作用。因茶中鞣酸会影响钙、磷等矿物质、维生素的吸收,故不宜饮浓茶和隔夜茶,服药时不用茶水送药,睡前不宜饮茶,影响睡眠。(4)注意戒烟,不要酗酒。生活中有很多吸烟者和喝酒的人,包括绝经后妇女。吸烟危害骨健康的机制可能与烟草中的烟碱能增加骨吸收、抑制骨形成有关。若每天吸20支烟,25~30年后骨量就会下降8%~10%;适量地饮酒可减少骨量的丢失,而过量饮酒则会增加骨量的丢失。在各类酒中,啤酒和蒸馏酒致骨质疏松的作用最明显,葡萄酒作用不明显[5]。
2.2 补充维生素D
维生素D能促进肠道钙的吸收,OP患者通常在补钙的同时合用维生素D。但是,长期服用或短期大剂量服用可能出现中毒、尿路结石。一般情况下,人在室外活动30 min以上,自身可以合成足够的维生素D。故建议绝经期妇女通过合理地晒太阳来增加维生素D的合成。另外,还可以通过食物中摄取,如,香菇含丰富的维生素D、肝类、鱼卵等。
2.3 适当运动
绝经后妇女适当的体育锻炼既可防止因运动负荷减少引起的骨量丢失也可防止因性腺功能减退而造成的骨量丢失。从而增加体力,减少骨折,减缓身体疼痛,跌倒明显减少。一般选择散步、慢跑、太极拳、游泳等,避免强度过大,速度过快的剧烈运动。
2.4 科学饮食
(1)绝经后妇女应该加强营养,适量饮用牛奶,过多饮用易诱发白内障。注意牛奶不应与巧克力一起吃,形成的草酸钙不易被人体吸收。避免钙源的浪费,不宜空腹喝牛奶。睡前喝酸奶有助于有效补充钙源,但要注意饮用酸奶后可用温开水或茶水漱口,以保持口腔清洁卫生,预防龋齿的发生。(2)平时多补充含高钙食物,如,可以连骨吃的小鱼、虾皮、海带、芹菜(芹菜叶子建议不要择掉,因含丰富的钙质和维生素C)、豆制品、花生、芝麻、豆芽等经济又方便的食物。每天钙摄入不超过2 000 mg。(3)维生素C促进钙的吸收,可以每天制作柚子、柠檬奶饮用可以提高其生物利用度。(4)避免过多地摄入汽水类饮料、苏打水、咖啡、炸薯条等大量含磷的食物;避免高盐饮食,防止骨流失,每天盐的摄入量不超过5 g(大约为一个啤酒瓶盖子的含量)。少吃甜食。
2.5 药物护理
(1)激素补充疗法(HRT)[3]。推荐应用天然雌激素,口服途径包括结合雌激素、戊酸雌二醇片,经皮途径有雌二醇皮贴和雌二醇凝胶。建议采用最低有效剂量。应用HRT预防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相对长期的过程,至少1年以上,甚至数年或更长,原则上只要没有出现禁忌证就可以继续治疗。用药过程必须进行随访和复查。(2)降钙素治疗。降钙素不仅有抑制破骨细胞,提高椎体骨密度,改善骨质量的作用,还可以缓解OP疼痛,降低椎体骨折的发生率。(3)双磷酸盐防治。能抑制破骨细胞生成和活性,增加骨密度,有益于骨质疏松症的患者。注意应在晨起空腹服用,同时饮水200~300 mL,30 min内不能进食或喝饮料,不能平卧,减少消化道刺激。(4)甲状旁腺激素(PTH)治疗[3]。它是一种促进合成的药物,可以增加骨密度并减少椎骨和非椎骨的骨折。对于绝经后严重骨质疏松妇女可以考虑使用HPT(1-34)治疗。(5)中医疗法。中医治疗着重于调整人体阴阳失调,常用的有效中药有:人参、牛膝、当归、肉桂、茯苓、甘草、葛根、芍药、枸杞、阿胶、甘等;其他方法有:中药药浴、针灸、刮痧、拔罐、推拿按摩等。
参考文献
[1] 肖建德,阎德文.实用骨质疏松学[M].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3-5.
[2] 张光武.骨质疏松症与骨质增生防治[M].3版.北京:金盾出版社,2010:25.
篇5
骨质疏松往往来得无声无息,通常被称为“沉默的杀手”。当出现骨折时已是严重阶段,应多加注意。其最主要的症状是全身骨痛、无力,特别是腰部、骨盆、背部持续性疼痛;最明显的症状是脊椎压迫性骨折,出现身高变矮及驼背现象,腰背痛会持续加重;骨头因疏松而变薄,变脆弱,可能会在转身、打喷嚏、开窗、持重物等日常活动中发生骨折。如果打喷嚏、咳嗽或轻轻一碰就会骨折,说明骨质疏松已经非常严重了。并非所有患者都有疼痛现象,所以有些患者到了骨折时才知道自己得了骨质疏松症。
“骨折是骨质疏松的最大危害,也是老年人致死、致残最常见的原因。”包茂德说,万一骨折及时治疗是上策。如果不寻求积极治疗,再发骨折的风险会大大增加。有统计数字显示,首次骨折后,二次骨折的风险会增加4倍,而发生第三次骨折的风险增加6倍。虽然每次骨折后,骨密度检测相差不大,但骨折后骨的微结构损伤严重,骨骼强度大大下降,这就是很多老年人会发生多次骨折的原因。
篇6
骨质疏松是一种以全身性的骨量减少和骨组织显微结构改变为特征的疾病,这种疾病会导致患者骨骼脆性的增加,患者在生活的过程中骨折的危险程度会大大增加。骨质疏松对发病于中老年人之间,其中女性更容易患病。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提升和医疗保健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人口呈现老龄化的发展趋势,老龄化人口在不断增加,骨质疏松问题更加突出。骨质疏松和人们的营养状态、物理因素自身免疫功能等因素都有关系。目前我国很多社区民众对于固执疏松症的相关知识了解不多,在饮食、生活方式方面存在着不良的生活习惯。本文在开展研究的过程中主要对社区人群固执疏松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和质量对策,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在开展研究的过程中主要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到我院进行调查和骨密度检查的社区居民共50例。入选的标准主要如下:在社区居住长于2个月时间,年龄在18岁到70岁之间,居民同意进行调查,与调查人员的共同并无障碍。其中50名骨质疏松患者为观察组,另外50名正常社区居民为对照组。观察组中年龄最小的为18岁,年龄最大的为68岁,平均年龄为(45.4±2.46)岁,文化程度在小学以下的有20例,初中的有18例,高中以上的为12例。患者的体重在42.5kg到95.5kg之间,身高在145厘米到190厘米之间。
1.2 骨密度检查 本文在开展研究工作的过程中主要对骨密度进行相应的检查,在检查的过程中主要选用Delphi - W 型双能 X 线吸收仪进行检查,所有的检测均由本文的研究人员开展,所采用的骨质疏松标准为T小于等于―2.5为骨质疏松症。
1.3 调查内容与调查方法 本文在开展调查和分析的过程中,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文化程度、精神状况、经济能力、生活习惯、家庭状况等等。通过诸多信息的调查来对骨质疏松患者进行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本文在开展统计分析的过程中主要采用SPSS18.0进行研究和分析,通过对相应信息的调查和分析,P
2.结果
2.1 发病率调查 通过本文的调查和分析,社区人群当中发生骨质疏松的患者的发病率为12%,其中男性的发病率为8%,女性的发病率为14%。
2.2 发病原因分析 本文在对发病原因进行分析和研究的过程中,根据相应的调查内容引入多 元 非 条 件Logistic回归模型,通过相应的分析和研究发现,每天的光照时间、生活压力状态以及患者的文化程度是导致社区人群出现骨质疏松的重要因素。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提升和医疗保健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人口呈现老龄化的发展趋势,老龄化人口在不断增加,骨质疏松问题更加突出。骨质疏松和人们的营养状态、物理因素自身免疫功能等因素都有关系。在开展预防工作的过程中应当从这个方面入手。
3.讨论
3.1 骨质疏松概述 骨质疏松是我国社区居民十分常见的疾病形式,骨质疏松是一种以全身性的骨量减少和骨组织显微结构改变为特征的疾病,这种疾病会导致患者骨骼脆性的增加,患者在生活的过程中骨折的危险程度会大大增加。骨质疏松对发病于中老年人之间,其中女性更容易患病。骨质疏松症主要可以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个大的种类,原发性的固执疏松又可以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和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以及特发性骨质疏松三种主要的形式。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主要发生在妇女绝经之后的5年到10年之内;老年性的骨质疏松症一般指老人在70岁之后发生骨质疏松,特发性骨质疏松主要发生在青少年阶段,目前尚无明确的病因。
3.2 本文分析的结论 本文在开展研究和分析的过程中对于当前有关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骨质疏松的发生和多种因素有关,其中多为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本文在开展研究的过程中采用Logistic 回归分析相应的资料其中显示家族病史和每天的日光照射时间、生活压力以及文化程度是导致固执疏松的主要因素。文化程度对于骨质疏松也有着相应的影响,因为文化程度较高的人对于骨质疏松的相关知识有所了解能够进行积极主动的预防。适宜的光照能够促进人体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能够很好地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能够促进骨骼对于钙的吸收,延缓人体骨质的流失。遗传因素对于人体的骨量和骨强度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但是其具体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心理调适能力较强的人能够很好地处理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能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这大大降低了固执疏松的发生。
3.3 预防方法 对于骨质疏松预防比治疗更加有效,因此医务人员在进行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应当依据社区居民的年龄情况和身体情况选择相应的知识进行普及,纠正并且尽可能地让社区居民了解到一些可以避免的危险因素,并且指导其采取不同的预防措施进行预防,定期地进行锻炼合理安排平衡膳食。可以在生活的过程中成立相应的俱乐部,为社区居民提供必要、有效、正确的防治措施。社区在生活的过程中应当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应当减少吸烟、酗酒、喝浓咖啡等不良的行为;同时在生活的过程中应当注重进行适量的运动这样能够促进骨的形成和骨的重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骨的弹性,有效得防治骨质疏松;社区居民应当在生活的过程中注重调整自身的饮食,应当注重社区食物中的钙,这样才能够达到更好的预防效果。
3.4 骨质疏松的治疗措施 骨质疏松患者在患病之后应当注重对于疾病的治疗,其中药物治疗是是十分常见的方式,因为有时仅补充钙剂对于骨质疏松的治疗是远远不够的,需根据患者情况加用药物。在使用药物的过程中主要有三种药物形式,这三种药物形式适用于不同的患者,其中双膦酸盐类可选择的药物有阿仑膦酸盐;降钙素类更适合有疼痛症状的骨质疏松症患者;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用于女性患者,能降低雌激素受体阳性浸润性乳癌的发生率,不增加子宫内膜增生及子宫内膜癌的危险。除此之外对于出现骨折的患者应当进行及时的外科手术治疗,防治骨折病情加重影响到自身的工作和生活。在治疗的过程中还应当调整自身的饮食,注重对于钙的补充,同时应当注重开展适宜的运动,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促进钙的吸收,增强患者的骨质;应当在治疗的过程中调整自身的生活方式,减少喝酒、抽烟等不良行为。骨质疏松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对于人体的如歌有着很大的破坏,会严重影响到患者的正常生活,应当对骨质疏松进行防治和治疗,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替身社区民众的健康水平。
篇7
骨质疏松症是指一种全身性的骨量减少及骨组织显微结构为特征,并引起骨的脆性增加,骨的强度降低,在无创伤、轻度和中度创伤情况下,骨折危险度增加的疾病,此时骨矿物质与骨基质等比例减少。骨质疏松症主要分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和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原发性骨质疏松分为2型:I型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II型为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两者都属于退行性的骨质疏松症。
骨组织分为骨原细胞、成骨细胞、骨细胞和破骨细胞。骨的功能包括支持、保护、运动、造血和参与钙、磷的代谢。骨的代谢活动受到神经、内分泌、饮食习惯及运动等多种因素影响。正常情况下,骨组织不停地进行新陈代谢,骨生成与骨吸收保持动态平衡。如果破骨细胞功能增强,骨吸收增多,就会出现骨质疏松。对骨代谢影响较大的内分泌因素有:
1 甲状旁腺激素,使骨细胞溶骨作用加强,增强破骨细胞的活性,使血钙升高。
2 降钙素,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对抗甲状旁腺激素,减缓骨吸收。
3 生长激素,可刺激成骨细胞增殖、分化,从而加速骨形成。
4 雌激素,可以抑制破骨细胞活性,激活骨形成因子,对抗甲状旁腺激素,增强降钙素分泌。
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群高发病种,典型的症状是疼痛、身高缩短、驼背、胸廓变形导致呼吸困难,而最大的危害是极易导致骨折。骨质疏松引起的骨折(尤其是髋部骨折)已经成为老年人生活质量下降甚至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1 中国专家推荐的诊断标准分为以下两部分,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可根据各地不同情况分别选用:
1.1 标准差法:①BMD(髋骨骨密度)低于同性别人群峰值骨量均值1个标准差之内为正常;②BMD低于同性别人群峰值骨量均值1~2个标准差之内为骨量减少;③BMD低于同性别人群峰值骨量均值2标准差以上为骨质疏松症,若同时伴有身体一处或多处部位骨折者为重度骨质疏松症。
1.2 百分率法:①患者BMD比同性别人群峰值骨量均值减少1%~12%为基本正常;②患者BMD比同性别人群峰值骨量均值减少13%~24%为骨量减少;③患者BMD比同性别人群峰值骨量均值减少25%以上为骨质疏松症,若同时伴有身体一处或多处部位骨折者为重度骨质疏松症。
2 骨质疏松患者的三级预防措施
2.1 一级预防--无病防病
2.1.1 首先要获得理想的骨峰值必须摄取足量的钙和合理的营养,因为合理的平衡膳食和科学烹调可以有效提高钙利用率,避免进食高盐及高动物蛋白饮食,同时要避免过度吸烟、饮酒、咖啡、可口可乐,减少尿钙和粪钙的排出。
2.1.2 坚持适量的负重运动,如游泳、跑、跳、体操等,以加强骨骼和肌肉的锻炼。
2.1.3 要减少骨量的丢失。对骨质疏松症的高危因素尽早识别并加以纠正。
2.2 二级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骨密度检测是骨质疏松的一项突破性进展,对早期诊断骨质疏松症,预测骨折风险和评估干预措施的效果均有重要意义。因此老年人每年定期监测骨密度,以及时发现低骨量,并加以干预,预防发生骨质疏松。应尽早进行药物治疗与非药物治疗,缓解骨痛,提高生活质量。
2.3 三级预防-综合防治
以综合措施改善骨质疏松患者的肌力和反应力,提高其平衡和反应能力,防止骨折。老年人不要参加剧烈活动,不要举重物,避免在黑暗中及太光滑或有障碍的地面行走,穿舒适而耐磨的鞋,尤其天寒地冻,更要尽量减少外出避免外伤,防止骨折。加强及时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防止病情恶化,预防并发症和后遗症,对已丧失劳动力或致残者,采取积极的康复措施,尽量恢复或保留功能。
3 预防和护理指导
3.1 疾病知识指导:向患者宣传骨质疏松症的一般知识和治疗预防要点,包括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危险因素、临床表现、治疗用药及日常饮食调养,使患者对该病有系统的了解。取得患者的合作,增强患者治疗的信心。
3.2 合理膳食:为了防止骨质疏松症的发生,首先应改变不良饮食习惯,注意合理膳食搭配。对骨质疏松症的患者强调补充足够的钙,特别是饮食钙尤为重要。保证每日摄入钙的标准量在1000~1200mg以上。防止夜间骨质丢失,可嘱患者睡前饮牛奶,为防止便秘,酌情增加水果、蜂蜜等的摄入。指导患者选食含钙丰富的食品,如低脂或无脂牛奶、酸奶、深绿色蔬菜豆类和豆制品、虾皮等。服用钙片时应避免同时食菠菜,因菠菜会与钙形成复合物而影响吸收。
3.3 功能锻炼: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是防止骨质疏松症的有效措施,体育锻炼时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因人而异,顺其自然,劳逸结合,循序渐进,适可而止。一般采取简便易行积极有效的活动方式,散步、慢跑、或健身操等户外活动。鼓励患者多晒太阳,以增加内源性维生素D的生成,有效预防骨质疏松症。
3.4 合理用药:目前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方法较多,主要包括激素替代疗法、钙剂、维生素D及衍生物、中药治疗等。在各种药物使用过程中,应严格遵医嘱,调整剂量,以防不良反应发生及药物中毒,并且不论使用何种药物都必须补充钙剂。补钙坚持1年以上,才有增加骨密度的作用。女性20~50岁需1000毫克/日,50~60岁(绝经后)需1000~1500毫克/日,>65岁需1500毫克/日,男性20~50岁需1000毫克/日,>65岁需1500毫克/日。补钙过多还可引起高血钙,心动过速,血压升高,故服药1个月后应检测血钙浓度,以后3~4个月定期测一次。补充钙制剂的同时应补充维生素D和磷元素。钙磷比为1:1~3:2。适量补充维生素K,它有助于骨钙的沉积。
3.5 自我防护:骨质疏松患者骨骼松脆,易发生骨折,所以必须防治滑倒、摔倒。避免在雨雪天气外出,外出有人陪伴,挽扶。浴室地面有防滑设施,并有足够的照明,跨越台阶应小心,乘坐汽车要扶稳,下蹲时腰背要挺直,避免提重物,上下楼梯扶扶手,借助手杖。
4 预防OP健康教育内容
4.1 预防OP的整体策略包括:年轻时建立骨质,增强骨库;成年和老年期间保持或减少骨质流失,特别是女性更年期后;老年人特别注意饮食,增强体力,防止跌倒;保护骨质不是一时兴致,需要一生的坚持。
4.2 预防OP要有完整的计划
4.3 均衡饮食,保持适当体重多吃钙质食物,如奶类(1ml牛奶=1mg钙)、豆类制品、新鲜蔬菜水果及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如蛋黄、肝脏等。有利于补充钙质和骨质的贮存。
4.4 经常运动,保持良好姿势适当的负重运动给骨骼应力刺激,刺激骨生长,防止骨质流失,而且适宜的运动能加强肌肉能力和反应力,减少跌倒的机会。运动要安全、有效,多做户外行走、慢跳、伸展运动,避免做弯腰、抬物等动作。
4.5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过度喝酒及吸烟对骨骼有害,引起骨质的流失。因此必须戒酒、戒烟。
篇8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健康长寿,我国人口老龄化使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发生率逐年上升,因此所引起的疼痛严重影响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我院于2011年1月-2013年9月收集的50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患者,通过P V P的治疗,加上精心护理,耐心指导功能锻炼,使患者术后可以早期下床活动, 避免骨折患者长期卧床所致的一系列并发症发生,大大提高生活质量。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50例,男性32例,年龄60-88岁,平均69岁,女性 18例,年龄52-80岁,平均70岁.,其中L1椎体24例,L2椎体10例,L3椎体10例,T10椎体1例,T12椎体5例,主要症状为骨折相应部位及腰背部疼痛,直立,行走困难,无明显脊髓损伤。X线和M R I检查,确诊为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1.2 手术方法 局麻,取俯卧位,在C型臂X光机监视下定位病椎椎弓根,将调好的骨水泥在C型臂监视下注入椎体内。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常出现腰背疼痛,活动受限,生活自理能力下降,对疾病知识缺乏,怀疑椎体成形术的效果,这时责任护士应该让其了解骨折治疗全过程,告知患者手术是安全,有效,损伤少,恢复快的高科技方法,并介绍同病种患者治疗成功的案例,使患者对疾病有所了解,对治疗充满信心,从而消除思想顾虑,主动配合治疗。
2.1.2 术前准备 术前仔细检查,明确诊断。备皮更衣,指导患者床上大小便及轴线翻身等。遵医嘱备好药品(2%利多卡因1支,碘海醇1瓶)及腰穿包等送患者去手术室进行手术。
2.2 术后护理
2.2.1 患者术毕返回病房时,平卧6小时,目的是确保骨水泥充分凝固,同时压迫伤口止血。术后交代注意事项,心电监测6小时,鼻导管吸氧。
2.2.2 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观察大小便情况及双下肢感觉活动情况,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观察穿刺部位有无红肿热痛,有无渗液等炎症反应。术后一过性发热及疼痛加重是术后常见症状[1],以局部疼痛加重最常见,经休息或服用止痛药用后疼痛缓解或消失。
3 功能锻炼指导
3.1术后视患者的情况及时、循序渐进地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佩戴腰围下床活动。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时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做到次数由少到多,动作幅度由小到大,锻炼时间由短到长。
3.2 术后由护士指导患者进行锻炼,术后第一天直腿抬高运动,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等。术后第二天在护士的帮助下佩戴好腰围下床活动,若无不适,可以自由活动。术后3-5天,教会患者做5点式或3点式或拱桥式或飞燕式腰背肌功能锻炼。对于肥胖者,脊柱后凸严重者及合并有严重心肺疾病的不适合做飞燕式腰背肌功能锻炼[2]。
3.3 出院指导 患者出院时,交代注意事项,做好健康宣教。定期回院复查。患者路途遥远,需乘车时,最好取侧卧位,坐车返回时佩戴好腰围。起床之前先带好腰围,躺下后再解下腰围。3个月内避免弯腰负重。指导患者适当的户外活动,可以接受充足的阳光,增加维生素D,有利于钙离子的吸收。另外,老年患者多伴有骨质疏松,应长期服用抗骨质疏松的药物,多吃含钙丰富的食物,如奶类豆类等。如病情允许可适当练习太极拳等适宜运动,以增强平衡能力,降低骨折的危险[3]。
4 结果
本组50例经皮椎体成形术全部成功,术中及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患者术后2-24h内即可翻身下床活动,胸腰背部疼痛完全缓解者40例,术后72h才完全缓解者7例。3例术后疼痛缓解不明显。术后常规摄片,原压缩椎体高度恢复20%-50%,无骨水泥渗漏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所有病例一个月后均做随访,疼痛完全缓解,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5 讨论
P V P技术是针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所引起的疼痛的一种治疗方法,对于骨质疏松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今后仍存在再骨折的危险。本组有2例在术后一年发生临近椎体再骨折,主要原因是骨质疏松造成的,因此在椎体成形术后,应继续抗骨质疏松的治疗。对于严重骨质疏松者因采用钙片加阿法骨化醇及降钙素及阿伦磷酸钠联合用药治疗,配合户外活动,功能锻炼,对骨质疏松患者有很好的防治措施,加上精心护理,耐心指导,使患者术后可以早期下床活动, 避免骨折患者长期卧床所致的一系列并发症发生,大大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篇9
1.1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中医病机辨析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 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单位体积骨量减少、易骨折的代谢性骨病,多发于绝经2年以上、70岁以下的妇女。根据临床症状可将其归属于中医学的“骨痿”、“腰痛”、“骨痹”、“骨折”、“绝经前后诸症”、“虚劳”等范畴。中医学认为,肾虚为该病形成之根本。肾乃先天之本,《医学精义》中提到,“肾藏精,精生髓,髓生骨,故骨者肾之所合也……髓足则骨强”。而“女子七七,天癸竭”,即绝经后,肾气日衰,元气虚少,导致各个脏器功能失调,经气不利,水谷精微得不到充分吸允,恶性循坏,进一步加重肾精的流失,人体加速进入衰老阶段,直至骨痛齿脱,筋骨失养而枯。正如《内经・素问》中所提到的“肾者主水,受五藏六府之精而藏之,故五脏盛,乃能泻。今五藏皆衰,筋骨解堕,天癸尽矣,故发鬓白,身体重,行动不正,而无子”。通过临床观察,也佐证了肾、骨间的紧密联系。如魏氏等[1]通过研究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发病与年龄、产次、绝经年龄年限等的相关性,比较非肾虚证组与肾虚证组PMOP发病率,证明了肾虚证与绝经后骨质疏松具有密切关系。现代医学研究也表明,肾虚与机体的衰老包括骨衰老的发生关系密切,认为肾虚衰老的实质可能是机体以大脑-下丘脑-垂体-靶腺为轴心的多系统、多器官、多组织,以至细胞分子水平的特异功能减退状态。
脾虚为该病形成之诱因。脾主运化,为后天之本。骨之生长发育必然受到脾脏影响。脾胃虚弱则化源不振,四肢百骸无以充养。《灵枢・本神》有云:“脾气虚则四肢不用。”若饮食失调,久病卧床,四肢少动,经脉失和而脾气受损,运化无力,气血乏源无以化精生髓,则会发为骨痿或其他并发症。绝经后妇女脾胃运化功能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弱,素体脾胃虚弱,中气受损,则受纳、运化、输布功能失常。脾主肌肉,脾气不足无以运化,则肢体失养,形体消瘦,肌肉痿弱不用,肉痿而髓空,骨失充养致骨痿。同时,脾之健运,化生精微,须借助于肾阳的温煦,故有“脾阳根于肾阳”之说。肾中精气亦有赖于水谷精微的培育和充养,方不断成熟和充盈。脾虚日久,气血阴阳俱虚而易致肾虚,肾气虚则脾气不升,肾阳虚衰而难以温煦脾阳,必致运化失常。两者一为先天之本,一为后天之本,若二者不能相济,则易脾肾两虚。
肝失疏泄为该病形成之关键。中医认为,肝藏血,主疏泄,喜条达而恶抑郁,可贮藏血液,调节血流,肝失疏泄对绝经后骨质疏松有着重要的意义。中医有“女子以肝为先天”之说,从排卵、月经、妊娠到哺乳都与肝主疏泄紧密相关。肝失疏泄,不仅影响情志和脾胃,还会引起月经紊乱甚至闭经或绝经期提前。而肝肾同源,肝肾阴阳之间关系密切,息息相通,相互制约。肾阴不足可致肝阴不足,阴不制阳而导致肝阳上亢,即“水不涵木”;若肝阴不足,可致肾阴亏虚,而肝火太盛也可下劫肾阴,造成肾阴不足的病理变化。因此,肝失条达引起肾精亏虚,骨髓失养,骨质脆弱,易发骨折。很多研究也表明,肝郁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发生有密切关系,而养血调肝对该病的治疗有帮助。
《医林改错》有云:“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而瘀。”绝经后妇女肾气日衰而元气虚少,无力鼓动血脉而致脉络瘀滞不通。正如清代医家王清任所说:“元气既虚,必不能布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而瘀。”脾统血,《景岳全书》曰:“盖脾统血,脾气虚则不能收摄;脾化血,脾气虚则不能运化,是皆血无所主,因而脱陷妄行。”脾不摄血,妄行之血不能及时消散,则形成瘀血。气虚而血瘀,瘀血则阻络,筋骨失养,四肢无力,经脉不通,不通则痛。疼痛是骨质疏松最常见的症状,也是瘀血阻络的主要表现之一。在病理研究上,眭氏等对6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血瘀”临床表现综合评分,与30例健康妇女进行对照研究时发现,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血瘀”临床表现综合评分、甲襞微循环评分、血液流变学的ll项指标均较健康妇女高,认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存在着“血瘀”的客观性病理变化。“血瘀”是引起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主要病机之一。
1.2长期失重骨质疏松症的中医病机辨析
长期失重导致的骨质疏松属于继发性骨质疏松的一种,在航天事业蓬勃发展的今天,它已成为突出的阻碍力量。失重使骨骼处于无负荷、无应力刺激状态,失重性骨丢失是一种局部机理起主导作用并受多层次调节的复杂变化过程,是骨质疏松发生的基本原因。航天飞行的骨质丢失并非在所有骨骼上表现均一,而是集中表现在承重骨,骨骼的反映表现出较明显的对太空环境的生理性适应。主要原因为无重力负荷状态使骨正常代谢失调,同时受到肌肉收缩力刺激减弱、流体静压消失、血液头向分布、血流变化导致骨供血不足等影响,而导致骨质进行性丢失、骨折和异位钙化。非承重骨虽不及承重骨明显,但也有所反应。提示除局部应激性外,内分泌也受到影响。或者说失重导致骨质疏松也是全身综合变化所引起的代谢性疾病。研究显示,长期失重状态可对前庭、骨、肌肉、心血管、血液、肾脏和肺功能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也是单纯用激素或药物不易防治的原因之一。
如何挖掘中医学进行病机分析并做出合理有效辨治,很多中医工作者做出了可贵的探索。从症状表现上来看,出现骨质流失速度极快,易骨折,肌肉萎缩性改变,水、电解质流失,消化吸收功能下降,情志不畅,血液头向转移且粘度大,免疫力下降等。据此辨证,有学者提出了肾精亏虚,脾气不足,血虚血瘀,肝郁气滞,筋骨失濡的可能病机。“肾主骨”,因此,骨质的丢失必然和肾的虚弱紧密联系。水和电解质的大量流失,佐证了肾水泛滥而肾气自虚,最终肾精亏虚的说法;脾属土,远离地面,乾坤扭转使脾气虚弱,难以上下交通,灌溉四旁,以致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血液头向移动且粘度大符合血虚血瘀之说,而环境改变带来的情志不畅和肝郁气滞相互作用,进一步减弱了对血流的调节功能。有学者尝试从中医学的天人相应观、阴阳五行生克制化论及气血论展开思考,推测人乍入太空,外界阴阳变化使体内阴阳失序,肾脾二藏五行调控不利致脾之充养督摄失职及肾精流溢虚其本位,最终肉痿肢弱、骨消髓减。目前,中医学界没有对该病的病机辨证及论治达成一致意见,尚处于初探阶段。中医理论体系认为人体内部充满着阴阳对立统一关系。《素问・宝命全形论》谓“人生有形,不离阴阳”,且“内有阴阳,外亦有阴阳”(《灵枢・寿腰刚柔》)。疾病的发生发展源于阴阳失调。因此对待任何疾病,无论了解与不解,调整阴阳,使其恢复相对平衡的原则不会变。基于此,本课题组也在尝试从阳主阴从的角度,考虑在太空环境下,由于远离地面,缺乏阴气收敛交融,阳气发散之性无所束缚而自由外溢,阳走卫失,阴营不固,最终阴阳俱虚。对此,大胆提出阳浮于外,固护失权,阴绝于内,筋骨失养的可能病机。由于病源少,取证难,中医学界主要通过国际公认的动物后肢卸载或人体-6°卧床进行失重造模。本课题组也正在尝试通过以方验证,以药测机的手段对该病进行认识上的深化,这是值得期待的,不过需要很多的研究人员进行大量的资料积累才可能顺利实现。因此,在该病的辨证上还会有相当一段时间的争论之声。
1.3两者比较
两种骨质疏松症之间既有相似点,又有不同之处。发病机制的比较可为对抗措施的提出和开发开拓思路。两者均以骨质丢失、易骨折、肌肉萎缩为主症。发病的根本原因都是肾虚。但从发病对象上来看,航天员多为青壮年男性,这和妇女绝经后骨质疏松全然不同。从直接原因上看,女子绝经后出现肝郁气滞为影响骨质之突出因素,全身脏器衰老功能减退为诱导,同时,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与卵巢功能密切相关;失重性骨质疏松则由承重骨失去机械应力刺激,阴阳倒转脾肾失职直接引发。从发病部位上看,绝经后骨质疏松为全身骨量的明显减少,而失重造成的骨质疏松则主发于承重骨。从伴随症状上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伴有绝经期前后的相关症状,多有疼痛,也可出现全身多系统、多器官的功能减退;失重性骨质疏松患者则伴有水、电解质大量流失,头晕,烦躁,消化不良等症。从病程上看,失重骨丢失最为迅速,少则几日,多则十几日便开始出现症状;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自绝经后骨质以每年两三个百分点的速度加速丢失。
2中医药治疗研究
2.1绝经后骨质疏松的中医药防治研究
合理的钙和维生素D平衡膳食摄人,减少生活中长期吸烟、过量饮酒、日晒较少等易导致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适当进行负重锻炼可维持并增加骨密度,增进肌肉力量和平衡,可降低发生骨折的危险。在中药治疗方面,众多学者则注重补肾健脾、疏肝养血。
与老年型骨质疏松症相似,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以补肾为主,如常选用羊藿、补骨脂、杜仲、续断、肉苁蓉等。现代研究发现,多数补肾中药含有的甾体物质,具有类雌激素作用;可影响垂体促性腺功能及卵巢生殖激素代谢;这可缓解绝经所带来的快速生理变化引起的内分泌紊乱,对抗骨质的快速丢失。季氏等用摘除卵巢法建立大鼠骨质疏松模型,以羊藿总黄酮不同剂量连续给药3个月,骨钙、骨密度、骨小梁面积百分率等明显提高。表明羊藿总黄酮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有一定防止作用。葛根异黄酮也被证明可明显提高摘除卵巢大鼠骨矿盐含量和结构强度。中医学界也基本认可了这些药物的作用,并应用于临床,效果斐然。女子绝经所伴随的一系列症状并非单纯补肾可以解决,根据烦躁、疼痛等特点,还要辅以舒肝活血的药物。总之,对于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治疗要把握标本兼治,既要以滋补肝肾为重点,又要兼顾活血止痛,健脾益气乃至补充营养。
专方验方方面,丁氏运用补肾健骨胶囊(熟地黄、羊藿、煅牡蛎、泽泻、山茱萸等)对去卵巢大鼠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大鼠股骨载荷、硬度、骨强度、弹性模量等指标显着好于模型组,说明该药可明显改善去卵巢大鼠骨生物力学状态,提高骨骼抗外力冲击的能力,可有效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避免骨折的发生。林氏等[11]研究表明,健骨颗粒(煅狗骨、羊藿、山茱萸、党参等)可明显提高模型大鼠骨密度,提高血清雌二醇、降钙素水平。王氏等[12]实验研究表明,用补肾方剂密骨灵(人参、鹿角胶、熟地黄等)可提高切除卵巢大鼠生物力学性能。临床方面,战氏等[13]观察补肾养血汤(熟地黄、鸡血藤、牛膝、羊藿、当归等)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疗效结果表明,X片、血清磷酸酶、钙等有显着差异,总有效率90.0%,大于对照组(葡萄糖酸钙60.0%)。邹氏等[14]观察六味地黄汤加减对6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疗效同样显着,总有效率86.67%,改善了患者的骨密度。陈氏等[15]通过补肾中药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者骨密度影响的Meta分析,肯定了补肾中药可显着增加患者下肢骨密度。张氏等根据中医治疗该病的常用方对100味中药进行了统计,发现补肾药使用频率及种类最多,其次为健脾、益气和补血药。这不仅说明了当前中医治疗该病的方法手段,同时证明了肾虚对骨质疏松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以及补肾之外兼顾其他的治疗原则。还有学者[17]通过Meta分析中药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的疗效,结果表明,中药疗效确切,且好于西药,虽有一定局限性,却表现了中药在该领域存在着独特的优势。
2.2失重导致骨质疏松的中药防治研究
从根本上说,建立人工重力环境是对抗失重最好的方法,但就目前而言,这只是一种设想。当前对航天员废用性骨质疏松广泛应用的防治措施可分为:体育锻炼、改变体液分布和药物防护。但应用效果并不理想。中医中药是我国的一大特色,整体论治的观点使其在治疗该病上有着先天的优势。我国在应用中草药进行航天药物防护的研究上,从单药到简单合剂再到复方,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沈氏等[18]比较丹黄钙和参川熟两组合剂,发现均可改善模拟失重鼠的骨骼肌肉及血循环。这为今后在该领域深入进行复方研究奠定了基础,增强了信心。李氏等[19-20]研究的强骨抗痿方具有补肾健脾活血益气的功效。通过骨密度、骨生物力学、骨生化各角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证明其对尾吊大鼠以及模拟失重状态下成骨细胞有抑制骨丢失的作用。马氏等[21]用续断、红花等组成活血补肾复方,干预失重骨丢失,发现大剂量组对改善骨矿含量有较好作用。本课题组针对此症总结出肾精亏虚、脾气不足、血虚血瘀、肝郁气滞的可能病机,并研制了科研处方五加补骨方(刺五加、黄芪、当归等)。经实验验证,对2周及3周模拟失重大鼠均有较好效果,可以有效改善承重骨丢失,促进骨形成及矿化,提高BMD及力学性能,对抗肌肉萎缩,增强股骨Ⅰ型胶原合成,改善钙化环境[22-23]。本组又从阳主阴从的角度提出阳浮于外,固护失权,阴绝于内,筋骨失养的可能病机,尝试通过扶阳固阴、阴阳双补的方法进行科研处方研究,已经取得一定的进展。
3结语
加强锻炼、合理饮食、调畅情志是防治骨质疏松症的要点。在中医药治疗上,两者均以补肾为首要方法。中医药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治疗多从补肾为主,兼以健脾益气、养肝调血,效果良好。治疗失重性骨质疏松目前没有统一方法,但无论辨治如何,都离不开"肾主骨"的理论,也可以借鉴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治疗中的一些成功经验,在辨证论治基础上继续寻找有效的中药。为航天事业提供医疗保障。总之,中医药就两种病症研究比较广泛,后一种则处于起步阶段,但随着航天医学的不断发展,它也必将成为新的热点。
参考文献
[1]魏绍斌,杨家林.绝经后骨质疏症与肾虚的关系[J].中国
老年学杂志, 1996,16(6):337-338.[10] 丁桂芝,
曾天舒,周 勇,等.补肾中药对去势大鼠骨生物力学影
响的研究[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1995,3(1):1
[2]刘燕萍,马建华,冯尔宥,等.健骨颗粒对去卵巢大鼠骨
质疏松症预防作用的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2,22(5):369-371
[3]王 玲,吕晓东.补肾中药对去势大鼠骨生物力学影响的
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01,28(1O):629-630
[4]战美玲,杨艺飞,张 静,等.补肾养血汤治疗绝经后骨质
疏松症疗效观察[J].甘肃中医,2007,20(2):37-38
[5]邹崇祺.六味地黄汤加味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
床观察[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2(4):267-268
[6]陈 砺,朱春燕,王小平,等,补肾中药对绝经后骨质疏
松症患者骨密度影响的Meta分析[J].中国临床康复,
2004,8(30):6703-6705
[7]刘 宇,莫胜丹,李 瑛.中药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系
统评价[J].海南医学,2005,16(2):136-137
[8]张喜德,邢玉瑞.骨质疏松症常用中药及其选配规律探
析[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1999,22(3):43-44
[9]沈羡云,董 颀,马永烈,等.两种中药合剂对悬吊大鼠生
理防护效应的初步观察[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篇10
糖尿病“后备军”健康受损知多少
美国疾病控制中心今年6月份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美国糖尿病前期患者达5700万,远多于糖尿病患者(2360万)。糖尿病前期患者中约50%并存代谢综合征。目前已经证明餐后高血糖是向糖尿病进展的危险因子,因为餐后高血糖可损害胰岛B细胞,每年约有6%~10%的糖耐量受损(IGT)患者进展为糖尿病;IGT和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是心血管并发症的高危因子。因此,为有效控制糖尿病和心血管并发症的流行,必须充分认识糖尿病前期的危害,并积极实施防治措施。
管好糖尿病“后备军”的三大纪律
针对糖尿病前期患者,需要用“三大纪律”管好糖尿病“后备军”。
第一,管住嘴,迈开腿。要通过改善生活方式预防糖尿病前期患者的病变进展,包括限制全脂、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酸摄入,每周保证中等强度运动不少于150分钟,需要减重5%~10%。管住嘴,迈开腿,不仅能使糖尿病发病率下降,而且可使心血管疾病风险下降。
第二,该用药,莫迟疑。尽管生活方式改善能够延缓糖尿病前期向糖尿病进展的步伐,但要想实现逆转病变,还需依靠药物治疗。研究证明,使用胰岛素增敏剂可使IGT转化为糖尿病的风险下降81%。
第三,并发症,早预防。对于存在高血压和高血脂的IGT患者或伴有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患者,还需进行降血压和调脂治疗。积极纠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积极预防心血管并发症。
(曹彦巧摘自《文汇报》)
“糖友”要定期查钙防骨质疏松
夏 莲
“糖友”张大爷从公园锻炼回来,上楼梯时不小心崴到了脚,用冷毛巾敷了一天,疼痛也没消退。第二天张大爷到医院检查,结果是“骨质疏松小腿下端轻微骨折”。这是张大爷今年的第二次骨折。上一次骨折是因为在家里不小心碰到了桌子腿。
骨质疏松在中老年及病程较长的“糖友”中比较常见。在糖尿病群体中,约有1/2的患者伴有骨密度降低,近1/3的患者确诊有骨质疏松。“糖友”患上骨质疏松,易骨折,恢复慢,会给生活带来极大麻烦。
导致骨质疏松的原因很多,其中缺钙是主要原因。但对于“糖友”而言,单纯地补钙如同拔苗助长,只能缓解一时的病情,其真正的病因在于患者体内胰岛素的缺乏,这种情况在1型“糖友”和体形消瘦的2型“糖友”中尤为常见,因为他们都是胰岛素缺乏群体。胰岛素不足,直接导致体内蛋白质合成受到抑制。蛋白质是构成骨架的基本物质,蛋白质减少使得钙、磷不能在骨骼中沉积,造成骨质疏松。
人体对钙的吸收需要维生素D的辅助。维生素D有两个来源,一是通过日光照射,自身合成;二是从食物中摄取,但是这些维生素D并不能直接参与肠道对钙的吸收,还需在肾组织产生的一种酶的作用下激发活性,而这种酶的合成需要胰岛素的参与。胰岛素不足的糖尿病患者体内缺乏这种酶,也就缺乏具有活性的维生素D,如此一来,摄人的钙难以吸收,导致缺钙,也会造成骨质疏松。
对于1型“糖友”和体形消瘦的2型“糖友”来说,治疗骨质疏松的重点是补充胰岛素。
篇11
骨折必须注意的现实是骨质疏松一般没有任何症状,患者只有在骨折时才发现,因此积极地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非常重要。
非药物性预防:l健康教育正确认识骨质疏松症,提倡合理的膳食结构及运动,改变不良生活习惯,不滥用药物,早期发现和诊治骨质疏松症-2饮食治疗饮食可提供骨骼的原料,如:钙、磷、镁等矿物质、氨基酸、维生素等有机物。我国的常规饮食结构中普遍存在钙摄入不足和蛋白质摄人不平衡的现象,应该进行纠正和补充。
药物性预防:药物预防是预防骨质疏松的主要方法。预防药物(兼治疗作用)分三类,抑制骨吸收的药物、促进骨形成的药物、兼具两种作用的药物。
1 抗骨吸收剂
1.1 雌激素雌激素水平是骨质疏松症治疗和预防骨丢失开始的标志。口服、经皮和非胃肠道给予激素替代治疗(ERT)制剂在临床上均已证明可防止妇女绝经后骨丢失,减少骨折发病率,缓解骨关节疼痛,还可防止牙齿脱落,改善更年期症状,减轻阿尔茨海默氏病(老午性痴呆),有益于各年龄阶段的妇女。目前ERT已有多种用药方式,可根据情况不同加以选择:
①单用雌激素适用于子宫已切除,不需要保护子宫内膜而又无雌激素禁忌证的妇女。常用药物有雌二醇、雌三醇及其衍生物(尼尔雌醇、戊酸雌二醇)、结合雌激素等。雌孕激素合用适用于有完整子宫的妇女,常用孕激素为甲地孕酮(安宫黄体酮)或甲羟孕酮。
②雌、孕、雄激素合用适用于不需要保护子宫内膜或需要一定雄激素者。(Gevrine)含乙炔雌二醇和甲基素;利维爱片含7一甲基异炔诺酮,具雌、孕激素作用和弱的雄激素作用,除改善骨代谢外,还可明显改善情绪,提高绝经期妇女的生活质量,是目前较理想的预防绝经期骨质疏松的药物。
1.2 二膦酸盐类 BP是二线抗吸收剂,特别适用于不能使用ERT的女性患者如明显骨丢失的病人和脊柱、髋双能x线吸收值大于骨量峰值2个标准差的病人。其直接抑制破骨细胞的形成及其活性,从而抑制骨吸收。该类药有在抑制骨吸收的同时还不同程度抑制骨形成的双向调节作用。早期用于Paget’s病、肾结石及肿瘤造成的高钙血症,近年来用于骨质疏松症。关于BP治疗的最佳持续时间尚未确定,建议应间歇用药,但大量或长期给药可引起骨软化症。
1.3 降钙素(CT)CT主要由人体甲状旁腺的滤泡分泌,可直接抑制骨盐溶解,加速破骨细胞向成骨细胞转化,抑制PTH等引起的骨吸收因子的作用。CT适用于不能耐受二膦酸盐或雌激素的病人,对椎体最有效,尤其能改善新鲜骨折的疼痛症状。绝经后妇女鼻喷和肌注CT均可有效阻止脊椎骨丢失,但对皮质骨作用不明显。短期应用可缓解骨质疏松或合并骨折引起的疼痛,长期应用能保持骨量不下降或略增加,
1.4 依扑拉芬(Ipriflavone,异丙氧黄酮)依扑拉芬是有植物雌激素(Phytoestrogents)之称的异黄酮的合成衍生物。有直接抑制骨吸收作用和协同雌激素促进降钙素分泌的间接作用。主要用于绝经后妇女和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对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引起的骨质疏松也有一定效果。
1.5 半胱氨酸组织蛋白酶抑制剂 研究表明,组织蛋白酶K、L是破骨细胞中高度表达的酶,参与骨吸收,与骨质疏松症等骨质减少性疾病有关。该类药现仍处于临床研究中。
2 促骨形成剂
2.1 氟化物 氟是人体骨生长和维持所必须的微量元素之一。氟化物中氟离子可直接作用于成骨细胞,刺激其分裂并激活其活性,促进成骨细胞形成新的有机骨基质。氟化钠由于胃肠道反应较重,治疗窗窄,毒性较大,现已少用,目前,仍有使用其缓释制剂。特乐定(Tridin)含有机氟、葡萄酸钙和枸橼酸钙,可与食物同服。可缓解骨质疏松症症状,增加BMD,减少椎体骨折发生率。但副作用仍多,难以坚持治疗。
2.2 同化激素 同化激素除有对抗分解代谢作用之外,还能刺激骨形成和增加肌肉组织。对青春发育延迟的男孩应考虑应用此类药。常用药物有癸酸诺龙和苯丙酸诺龙。每月注射50 mg的癸酸诺龙对快速丢失型骨质疏松患者有效。其副作用包括肝脏毒性、男性化和血清脂蛋白异常及促发前列腺癌的危险。同化激素只适用于男性骨质疏松,对于女性患者应慎用。
2.3 甲状旁腺激素(PTH)片段大剂量的PTH对骨起分解代谢作用,而间断皮下注射小剂量PTH片段可通过刺激骨重建速率及矿化板层骨的生长,从而增加松质骨的骨量,提高整个骨骼的强度和质量。
3 骨矿化药物
3.1 钙剂服用钙剂可补充钙质成分,抑制FTH的过度分泌促进骨的形成和保持骨骼强度,使骨质疏松症状减轻。营养不良或消化道病变所致骨质疏松者,补钙意义大。钙剂的选择要以制剂的钙含量和溶出度为依据,
3.2 维生素D及其衍生物维生素D是促进人体钙吸收的主要元素,其活性形式是1,25-(OH)2D3,由维生素D经肝细胞羟化酶羟化而成。主要作用为增加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抑制PTH的分泌;促进骨细胞分化而增加骨量。维生素D尤其有益于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因为老年人肠道钙吸收低与维生素D转化障碍有关。高剂量的维生素D配用低剂量的钙可避免钙剂便秘和肠胃不适等不良反应。建议对衰弱、闭门不出的病人,应补充维生素D 800IU/d。4其他除以上各类药物外,目前中药制剂尚有以“肾主骨”理论制成的仙灵骨葆、强骨胶囊、抗骨松冲剂等已应用于临床,在临床试验中的还有锶盐、集落刺激因子、前列腺素E2等。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在符合复位、固定、功能锻炼这一基本骨折治疗原则的同时,应该加入WHO的普遍健康原则――提高生存质量(而不是单纯地延续寿命)。骨质疏松性骨折导致严重生活质量下降,50%的骨折患者将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其中髋部骨折患者一年内死亡率达10%~20%,20%的患者失去生活自理能力,需长期照料,鉴于此有专家提出“三尽”原则:尽早确诊骨折、骨质疏松;尽量功能复位、确切固定;尽力功能锻炼。脊柱骨折的治疗
1 保守治疗绝大多数脊柱骨折偏向非手术治疗,即便是严重的骨质疏松患者,这种骨折的愈合也较快。因此,这种骨折的治疗目的在于缓解疼痛,提供一个合适的脊柱保护支具,帮助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活动,锻炼背部肌肉,理疗,制定协调康复计划,注意保护皮肤,减少骨性突起部分的压力,指导深呼吸锻炼,鼓励患者饮水,尽早防治长期卧床导致的呼吸、消化道并发症。
2 手术治疗 对于因脊柱骨折出现继发性椎管狭窄、急性骨折有神经症状的患者,主张早期行手术减压及内固定治疗。随着对骨质疏松的深入研究,通过改进内固定设计,改良材料和手术技术,把植入物固定在受骨质疏松影响较轻、骨强度相对较高的皮质骨部位或增加固定物长度、范围,如椎板钩辅助椎弓根钉、椎板下钢丝固定、脊柱前路椎体钉加螺母齿等,使固定物的抗拔伸强度增加2倍。这使得许多保守治疗的患者为避免褥疮、血栓栓塞、肺部感染、肌肉萎缩等危险而选择手术治疗。3微创治疗有学者报道通过对骨质疏松l生骨折的椎体采用经双侧椎弓跟穿刺,置人2枚可扩张球囊,使骨折塌陷椎体复位,灌注骨水泥充填扩张形成的椎体内空腔,有效地缓解了疼痛,改善了功能并取得了满意疗效。但可出现骨水泥渗漏、骨水泥自凝过程产生的热量损伤周围组织等并发症,所以,对凝血功能障碍、有神经症状、椎体后缘已经破坏的患者,应禁忌行微创手术。髋部骨折的治疗
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仅极少数病例采用非手术治疗,其缺点是卧床时间长,并发症较多。现多采用尽快及时手术,尽早功能锻炼,对股骨颈骨折的内固定治疗,65岁以下者,早期用空心螺纹钉或滑动加压螺纹钉行闭合复位固定术。如术中复位固定不满意则行半髋置换;年龄大于70岁者,一期行半髋置换。卧床患者的治疗首选闭合复位穿针固定。严重骨质疏松要求马上活动和不能长期配合部分负重的理疗患者,一期行半髋置换术。股骨粗隆间骨折或粗隆下骨折,选用滑动髋螺钉、改良γ-钉等内固定,术后早期功能锻炼,配合药物治疗,均可收到良好效果。
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
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大都为关节内骨折。75%~80%的骨折移位不多,可以用闭合复位,石膏、支具固定。不稳定骨折、背侧皮质粉碎的老年人骨折容易再移位,勤换石膏是防止再移位的最简便方法。对于累及关节面者,常规切开复位支持钢板固定显然不适合,较常用的是克氏针撬拨或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对复杂性关节内骨折进行有限切开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等混合使用并植骨,但钢板脱落、正中神经炎、创伤性骨关节炎等并发症很高。骨折端复位的目的是使肢体尽早获得确切固定,以利愈合及功能锻炼。
篇12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年龄为51~72岁,平均年龄为(54.6±3.2)岁,绝经时间为2~10年,平均为(7.2±3.2)年,高中以下文化程度为13例,大学以上文化程度者为17例;观察组患者年龄为52~74岁,平均年龄为(55.6±4.2)岁,绝经时间为1~11年,平均为(8.2±4.2)年,高中以下文化程度为14例,大学以上文化程度者为16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绝经时间、病情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组具有可比性,均在知情同意下签署相关协议,自愿接受治疗并参与本次研究。
1.2病例选取标准
入选患者均符合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相关诊断标准[3],既往没有服用钙剂、维生素D,其肝肾功能正常。排除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心肝肾功能不全、由其他因素而导致骨折的患者及脊髓、神经系统等疾病者。
1.3护理方法
1.3.1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 对照组患者根据医嘱每天服用600mg的钙剂、800U的维生素D,每周口服70mg的阿伦磷酸钠。护理人员告知其常规注意事项和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性。
1.3.2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社区护理干预 具体方法如下:①由社区医生、护士及若干志愿者组成健康干预小组,由护士长担任组长,要求严格掌握该疾病的相关知识。小组成员提前准备资料,定期进行健康知识讲座,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向患者讲解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相关知识,耐心回答患者的疑问。通过电话或家庭随访的方式为患者提供咨询服务。②情志护理:向患者讲解情绪和疾病的内在联系,并告知患者保持良好心情的重要性,鼓励患者诉说,通过精神上的安慰和心理疏导,消除患者焦虑不安的情绪。③饮食护理:告知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的重要性,指导患者合理健康的饮食,粗细搭配,多食杂粮和新鲜蔬菜,例如洋葱等以补充骨代谢所需的微量元素,指导其戒烟戒酒,禁止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④运动护理:适当运动可提高骨细胞生长活性,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为其设计有氧运动方案,注意循序渐进,适当运动。
1.4观察指标
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调查患者对该疾病知识的掌握情况,内容包括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防治措施等,总分为100分,80分以上为知晓。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患者的遵医行为进行调查,内容包括是否按时服药、运动、复诊等,观察患者骨折的发生情况,将其详细记录并进行统计分析[4]。
1.5统计学处理
本次两组研究所得数据由专业记录员交叉记录,同一样本,进行三次重复性检测(无离群检验),研究所得数据均输入Excel表格,并使用SPSS公司推出的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研究所得计数资料均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均进行t检验,并以(x+s)进行表示。并对P值进行检测,如果可得P小于0.05,则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疾病知晓率、遵医行为、骨折的发生情况,详见表1。
3结论
篇13
【Abstract】ObjectiveTo analyze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periprosthetic fractures during Hip arthroplasty. MethodsTo retrospectively analyze all hip replacement surgery patients from January 2006 to December 2009, including 195 cases of primary arthroplasty, revision surgery in 43 cases. Intraoperative periprosthetic fractures in 30 case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Vancouver classification, A-type fracture in 12 cases, B-type fracture in 3 cases, C-type fracture in 15 cases. according to their type of fracture, the option of treatments included cerclage, memory alloy embracing fixator and bone graft treatment of allograft cortical bone, anatomical plate fixation. ResultsAll 30 cases were followed up for 12~25 months and all fractures healed, Harris score (90±3) minutes. ConclusionOsteoporosis, improper operation surgery, prosthesis type chosen does not match and the surrounding soft tissue release surgery is not complete,are main reasons for fracture。The key of the treatments applied forperiprosthetic fractures is to select the appropriate therapy according to type of surgery in Vancouver and prevent Osteoporosis, surgical techniques and other risk factors .
【Key words】Periprosthetic fracture; Hip arthroplasty; Prevention
作者单位:455000安阳市第六人民医院骨科
近年来,股骨假体周围骨折 (periprosthetie femoral fraeture,PFF)在髋关节置换手术中发生呈增加趋势,且处理困难,骨折不愈合,假体松动,下沉的机率大。据文献报告,骨水泥型人工关节置换术中股骨骨折的发生率为0.1%~3.2%,非骨水泥型者股骨骨折发生率为4.1%~27.8%[1]。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所有行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238例,包括初次置换术195例,翻修术43例。术中发生假体周围骨折 例,按照Vancouver分型,A型骨折12例,B型骨折3例,C型骨折15例。本文对我科近年髋关节置换手术术中假体骨折患者进行回顾分析,总结其防治措施。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术中发生假体周围骨折30例,其中男8例,女22例,年龄53~74岁,平均62.5岁。按照Vancouver分型,A型骨折12例,B型骨折3例,C型骨折15例。初次置换术195例,翻修术43例。原发疾病:股骨头缺血坏死184例,强直性脊柱炎30例,陈旧性股骨颈骨折24例。
1.2治疗方法本组A型骨折12例,给予捆绑带环扎联合异体骨植骨,B型骨折3例,B1型1例,B2型2例,均使用记忆合金环抱器联合异体人工骨移植治疗,所选用的环抱器截面内径应略小于所固定的股骨外径。C型骨折15例,给予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钢板联合异体骨植骨。
2结果
术后随访12个月至25个月,复查X线示骨折复位良好,无感染,假体无移位,松动,下沉等手术并发症,Harris评分(90±3)分。
3讨论
3.1分型方法采用Vancouver假体周围骨折分型,将骨折部位分为三型:A型,骨折发生假体近端,在转子区;B型,骨折发生在假体周围或离假体柄尖端很近的远端;C型,骨折发生在离假体较远的远端。根据假体的稳定性和骨的质量, B型又分为Bl型,假体柄稳定;B2型,假体柄松动;B3型,假体柄松动、骨质量下降或粉碎性骨折。Vancouver分型不仅参考了骨折的部位,还参考了原假体的稳定性和患者股骨的质量,对术中和术后治疗方案的选择及制定都有全面的指导作用,是目前应用最广且易于接受的分型方法[2]。
3.2原因分析骨质疏松是术中假体骨折的潜在危险因素。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多为中老年人或患有强脊炎等导致骨质疏松的原发病,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患者骨量丢失,骨脆性增高以及强度减弱,术中易发生骨折;术前术中准备不充分,导致术中假体与股骨匹配度差,且暴力打击,匆忙手术;术中股骨周围软组织松解不彻底;人工髋关节翻修术中骨水泥取出不彻底导致髓腔相对狭窄,致假体匹配度减小;翻修术中,假体周围骨溶解导致股骨局部皮质变薄,术中易发生骨折;有学者指出包括年龄、性别、骨质疏松、固定方式、术前疾病、翻修、骨溶解、假体松动、假体类型和手术技术等因素是假体周围骨折的危险因素[3]。
3.3预防措施对于骨质疏松患者,术前术后给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术中打入髓腔锉时动作要轻柔,切忌暴力打入。手术患者术前拍双髋关节正侧位片,包含股骨上段,经测量后确定与之相匹配的假体。对于重度骨质疏松或骨皮质较薄的患者给予钢丝环扎以预防骨折,股骨周围软组织应松解完全,暴露清楚以随时发现有无骨折出现。术中扩髓是要尽量沿其轴线,避免偏斜。扩髓时若遇阻力增大或打入幅度增大,应C臂透视并预防性给予钢丝捆扎术。翻修术中应仔细分离清理骨水泥不可强力打出假体。
3.4治疗措施依据Vancouver假体周围骨折分型给予相应处理,A型骨折属稳定型骨折,一般对假体稳定性影响小。但笔者认为,患者多为中老年人且体质相对较差,长期卧床保守治疗易导致深静脉血栓,褥疮,感染等严重并发症,故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尽量给予捆绑带或钢丝环扎联合异体骨移植,争取早日下床活动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B型骨折中笔者均使用记忆合金环抱器联合异体人工骨治疗,所选用的环抱器截面内径应略小于所固定的股骨外径,其内径较股骨直径小10%~20%[4]记忆合金环抱器有如下优点:①中固定简便。②中对骨膜损伤较小,大大提高骨折的愈合机率。③定牢固,耐腐蚀、耐磨损。④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低生物退变性、无毒、无电解性,可在人体长期存放,可以不二次手术取出[5]。⑤早期活动功能锻炼,大大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且有利于恢复关节活动功能。C型骨折为假体远端骨折不影响假体稳定,笔者选择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钢板联合异体骨植骨,均获得良好的疗效。
参考文献
[1]Mehran Moazena, Alison C. Jonesa, et al. Periprosthetic fracture fixation of the femur following total hip arthroplasty: A review of biomechanical testing.J Clinical Biomechanics January, 2011, 26(1):3-22.
[2]K Corten, F Vanrykel.An algorithm for the surgical treatment of periprosthetic fractures of the femur around a well-fixed femoral component.J Journal of Bone and Joint Surgery-British, 2009,91(1):1424-1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