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会计工作管理体制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中图分类号:F407.6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管理制度的问题
对于企业管理制度问题的重要性,相信在此不用重申,根据我国企业现阶段的情况来分析,电力企业会计工作体制急需建立并完善。目前有很多企业在实际经营中都会出现经济方面的问题,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企业内部会计管理工作的缺陷。根据目前的情况,企业首先要将会计的工作进行规范化管理,这样才可以保证工作能够有序的进行,同时加强会计人员的自我管理,这也是调动员工的自主性,这样才能有效避免相关部门的违规行为,避免让企业受到损失。
如果企业会计工作管理制度比较完善,那么财务管理的水平自然也是好的,所以为了保证企业日常工作的有序化,特别是与经济相关的内容的准确性,企业在管理方面必须要进行以下几点的调整:
1.1管理层问题
中国曾长期处于计划经济体制下,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造就了我国相当一部分企业工作作风的问题,比如管理层毫无创新意识,工作状态墨守成规等等,这样的工作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不会给企业带来更大的利益改革,而到了新经济体制环境下,这样的工作状态就显得更加水土不服,完全无法承受激烈市场竞争所带来的巨大压力。同时由于领导层保守的工作方式,也会导致对于会计工作的不重视,甚至觉得会计的管理工作存在的意义不大,除了上述的原因外,也有一部分是由于对于会计工作的认知不足,高层普遍认为会计工作仅作为企业日常收支的一种活动,并不影响其他部门的正常办公,所以始终无法引起他们的重视。
1.2组织不明确
在电力企业会计工作具体实施中,因为管理层的不重视,往往会导致相关工作人员对于工作认识的片面性,这就会造成实际工作中的偏差,比如很多工作组织不明确,致使其没有列入正规的考核指标中,造成工作职责不清晰,目标不明确的严重后果,最终将会引起大错的出现。在目前电力企业中,相当一部分都没有认真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会计工作组织和管理体制的制定,所以领导层什么态度,必然决定员工工作的态度和方向,而在企业不断发展,提高竞争力的过程中,这些疏忽会造成很多个人或者部门的失误,甚至会有违法乱纪的行为,比如引起收支失控、相关的会计人员渎职、甚至等情况。
1.3监管部门消极对待
对于规章制度来说,想要其真正起到作用,那么执行力是非常重要的,再好的管理制度也需要监管部门去实施,否则将是一纸空谈。那么对于一些电力企业来说即便是有了相应的规范制度,但是没有专人去进行监督和考核,那么就算企业制定了完善且先进的会计工作监管规则,也是没有任何用处的。由于我国的会计工作建设起步比较晚,所以在监管不先进等因素的影响下,加上企业对于相关工作不重视的情况,直接导致企业内部各干各地,没有正规监管部门,会计部门也就只是自我进行约束,最终可能会导致很严重的后果。
1.4责任为落实
企业在不断发展也在不断的完善,一些电力企业已经开始认识到监管的意义,开始在企业内部组织了一些监管部门,但是由于其职责权利的不明确,使其在企业其他部门中的身份比较尴尬,所以他们并没有实权,也起不到任何监管的作用。甚至还会出现一些监管人员自我放弃的情况,根本不去履行监管的工作,这些都是因为工作人员没有职业操守,置身事外造成的。所以企业应该给予监管部门足够的权利以及职责范围,这样才能够成功的约束其他部门的工作,同时也能够更好的约束自己,真正落实好监管工作。
1.5管理手段落后
由于我国目前对于管理会计工作的落后性,直接导致很多电力企业在管理手段上的滞后,加上企业更关心的是发展和生产问题,所以对于这种行政管理工作并没有投入过多的精力,同时即便是有些企业比较重视管理问题,但是由于我国整体的落后性,所以也就找不出比较先进的方式去进行监督,这就导致会计规范在会计部门很难发挥到真正的作用。
2.加快会计人员管理体制建设
2.1提高会计工作管理体制在企业内部的宣传
组织会计人员进行培训学习,这样就会让会计人员们熟悉企业对于会计工作的一个整体的要求和方向,保持企业财务工作的正规性,这对于企业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2.2会计人员管理制度的完善
企业领导层对于会计人员管理制度的重视,是根本解决相关问题的根本。会计人员管理制度的完善,需要经过专业财务知识去梳理,其次是需要结合企业内部的发展情况,最终研究出一套既有企业自身特色,其与会计人员管理体制发展不违背的制度来。
2.3加强监管部门力度
a.在会计工作的监督问题上,首先企业需要有相关人员依据会计人员管理制度去进行监督工作。其次是各部门之间的职权必须落实,以防止监管不力的情况出现。
b.在企业实际发展中,会计工作的信息质量是关键,而监管部门的工作核心就是对于信息质量的管理,当出现失误时,必须要及时的做出修改意见,以保证企业沿着正确轨道发展。
c.监督部门的工作职责是保证执行力度,促进企业会计人员管理体制的改革和规范化。在问题的处理上一定要落实,讲究实事求是,加大处罚的力度,保证监管工作的有效性。
2.4改善企业环境
企业需要做好文化建设,这有利于企业内部良好工作风气的形成。文化工作的建设主要是对内部进行企业管理制度的学习以及宣传,同时也让领导层对于各个部门职权重要性进行了解和认知,这样对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是非常有帮助的,需要长期贯彻落实。
3.提高会计人员管理方式
3.1会计集中管理
对于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可以采取网络的方式进行,通过互联网的形式不但可以提高提高总公司和子公司之间的财务信息的交替速度,同时也便于查找纠错。速度的提升也意味着工作效率的提高,使得各部门的联系更加的频繁,对于财务信息的考核也更加的便捷。这样可以使企业会计部门的工作组织内容更加的透明化,且提高员工自查力度,方便会计部门协同相关部门进行管理,形成企业链条式的管理流程。
3.2加强管理执行力
首先会计部门应该自行和下属单位等进行统一的核算审核制度。并且使企业会计信息更加的透明化。企业投资、经营、工程等要形成统一的预算整体,同时还需要健全会计应急相应制度,这主要是应对市场急需或者临时性的项目审批手续。应对这些项目需要及时的付款。比如一些比较重大的项目来说,甚至应该给其开办绿色通道,可以在项目实施后再去补办相关的手续,但是类似这种的应急机制规章必须要完善以及健全,不可有漏洞,以免造成企业的损失,所以需要会计部门协助企业其他部门进行制定。
4.结束语
会计工作的管理需要进行创新,摒除过去的陈旧传统,现代社会加强和完善会计人员的管理体制已经成为一个必然,同时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的手段,这需要通过会计相关管理流程的完善去实现。目前在我国,电力企业的会计工作管理已经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很多企业都开始实施相关的手段进行有效的管制,需要注意的是企业要加强管理力度和执行力,这样不但能够加强企业内部的资金流通,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同时也可以使企业更具有竞争力。
参考文献
篇2
一、摸清思想状况,研究心理特征
事实上,进入职校的学生可以说相当一部分是初三毕业生中的“三差生”,进入职校一般是迫不得已的选择,因而学生总觉得家庭、学校、社会对他们有偏见,这种无形的压力和打击给他们带来了一些非正常的心理特征。
1.产生失落感。我国目前实行的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在绝大部分初中毕业生心目中,毕业后考上高中,最后考上大学才是唯一正确的选择。因此,有的学生进入职校之后对自己的前途产生矛盾,持悲观的态度,缺乏自信心和进取精神,缺乏竞争意识。
2.心怀自卑感。有些学生进入职校后,自卑自贱与自高自大两种矛盾心态交织在一起,心理失去平衡。一方面他们进入职校是形势的逼迫,是由于学习成绩差,承认自己在学习上的落后。另一方面,他们当中有些学生在初中阶段确实是班上的活跃分子,在许多方面有特长,可是在学习方面却无用武之地,所以容易表现出反常和矛盾心理,产生自卑自傲的心态。
3.思想意识低下。有的同学不爱学习,自我管理意识不强,纪律松懈,动不动通过打架骂人来显示自己的存在。甚至有的同学由于长期的心理失落,当受到批评、指责、误解或不公平的待遇后,会做出一些违法违纪的事情,给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一定的阻碍。
4.暴露荣誉感。有的学生集体荣誉感强,喜欢搞些集体活动,借此机会表现自我,渴望藉此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信任和尊重。
二、抓住心理特征,塑造学生形象
1.着眼入学教育环节。在新生刚进校时,就应抓住入学教育这一环节,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带领学生学习《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把人生理想教育与行为养成教育结合起来,消除他们思想上形成的自卑感和失落感,树立“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思想,使他们成为有礼貌、讲文明、守纪律、讲卫生的好青年。
2.启动基层组织功能。充分发挥班委会与团支部的组织作用,制定班级各项计划,定期召开联欢会、书法竞赛、普通话演讲、专业技能比赛等各种活动,发挥职业学校比普通中学较为优越的客观条件,提倡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项活动,施展才能,发挥特长。这一过程中,班主任要善于发现学生,捕捉他们的长处,看到他们身上的各种优点,及时表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3.宣传榜样示范作用。班主任要与学校配合,在学生中寻求榜样,找活教材。比如向他们宣传和介绍往届毕业生中,进入社会后利用一技之长,大显身手、发家致富等方面的典型事例,来提高他们对职业教育的认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使他们对前途充满信心。
三、发挥班主任的主导作用
做好班级工作,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主导者,因此,班主任在班级工作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1.要组建有较高素质和能力的班委会、团支部,培养班级骨干力量,以便协助班级工作。班委会、团支部是学校管理学生、教育学生的最基层的组织。在开班初期,通过对学生档案的排查摸底,将那些过去学习较好、守纪律,热心为他人服务的同学,结合开学初的表现,率先将他们吸收到班委和团支部,成为班级管理建设的积极分子和带头人。
2.要密切与家长联系,全方位管理学生。
每学期通过家访、或定期召开家长座谈会等方式与家长取得联系。要充分认识到在教育学生的工作中,家长是学生的辅助老师,要充分借助家长的配合教育学生。与家长交谈时要热情,介绍学生表现时要公正客观,不要把学生说得一无是处。同时主动向家长介绍学校情况,使家长对孩子在职校学习相信、放心,从而热情支持职教工作。
3.要配合各科任教师,全方位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2004年教育部出台了《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规定了对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和学生德育的基本要求。基本任务是把学生培养成为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社会公德和文明行为习惯的公民,进而成为报效祖国、积极进取、诚实守信、敬业乐群、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业精神、掌握一定知识和技能的合格劳动者。班主任要积极配合各科任教师,把德育教育贯穿到全方位教学过程中,每个教师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对学生进行职业思想培养、职业意志锻炼,树立为社会服务的新观点。
4.坦诚相处,做职高学生的知心人。
班主任要取信于学生,增强自身的影响力,时时处处要与学生坦诚相处,以身作则,言而有信,只有这样才能起到榜样的作用。在教育之外,班主任还要善用爱心和真诚去感化学生,与学生谈话时语言要中肯适度,讲道理要说到学生的心坎上,让他们从外界矛盾的心理中解脱出来,交心交言,交朋交友,诚恳接受教育,进而真正成为学生的知心人。
篇3
经济的发展与多种因素有关,比如国家的相关法律、政府的经济政策、国际经济发展环境、国际政治形势,等等。在当今时代,我国充分利用良好的国际国内局势全力发展经济,并且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成就,但是国际市场所带来的挑战也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我国若想在今后的发展道路中再上新的台阶,就必须提高自身的竞争力,而这个提高的过程与工商管理有着很大的关系。从现实情况来看,工商管理作为现代化管理手段之一,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推动经济良性发展的作用。下面笔者就工商管理及其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与探讨。
二、工商管理概述
工商管理的产生与经济行为的出现有关。无论是我国还是其他国家,出于维护政权的目的,统治阶层都会以一定的形式对经济行为加以管控,而这种管控行为就是工商管理最初的表现形式。我国封建社会有重农抑商的传统,而这种对商业发展的限制促使国家政权制定相关的政策并成立相应的管理部门。而到了现代社会,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对商业发展表现出极高的重视,同时对商业的管理也逐渐向科学化和现代化靠拢。在这种形势下,工商管理就作为国家经济宏观调控的手段之一而被加以利用。在这个过程中,工商管理体现出以下几种职能:
第一,工商管理规范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起步较晚,发展时间较短,因而需要科学有效的管理手段对其加以改进与完善。工商管理就充当了这样一个角色,它为市场经济的规范发展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监督各行各业的经济行为,并对将要进入市场的主体进行严格的审核。
第二,工商管理作为桥梁而积极沟通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国家基础性建设。我国工商管理部门是我国经济建设中的一个部分,其下属的部门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各个部门通力合作沟通其他领域的建设。
第三,工商管理为企业提供正确的发展方向。工商管理的职能发挥对象主要是企业,所以其职能也主要体现在企业管理中。当前形势下,各大小企业所面临着变幻莫测的经济环境,随时都会遭遇淘汰,而工商管理则给这些企业指出正确的发展方向,使企业不至于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迷失。
三、市场经济体制下工商管理发挥的作用
1.工商管理能够引导经济发展方向
我国的社会制度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国家相比,经济制度也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在我国的市场经济中,国家的宏观调控有着重要的作用,其中工商管理就是一种很重要的宏观调节手段。
国家和市场的共同调控,是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近些年来,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市场对经济的调控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但是宏观调控最为必不可少的手段是不会因此消失。国家总的经济性质以及经济的发展方向等等都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来予以保证,而工商管理的主要作用就是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向进行引导。
从过去我们经济发展的历程来看,由于资本主义经济、文化、思想等以及政府给与企业自的增多,导致我国的很多企业都将经济效益放在企业发展的第一位,很少考虑人民的真正需求,从而使得我国的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正确的轨道。国家作为经济宏观调控的基本力量,这时候必须发挥作用,通过工商管理的手段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力度,使经济的发展迈入正确的轨道。当世界经济危机到来时,政府也要履行好其职能,通过工商管理的措施,将拉动内需为努力的方向,使经济危机的危害降到最低。
工商管理的作用固然很重要,但是相关的监管部分需要注意到工商管理作为一种宏观调控的手段,其作用仅限于起到监管作用,企业的发展方向并不是工商管理能够解决的问题,因此,监管部门对于企业经济的实际运作并不需要进行控制。在引导企业发展时还要注意使用恰当的方法,不能采取一些强制性的措施,而应该在规则允许的条件下,鼓励企业开发出符合其自身特点的方案,形成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
2.工商管理能够维护经济的发展秩序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发生其主要的原因就是其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市场的调节,这也是世界经济危机发生的主要原因。市场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无序性,这个特点也决定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无序和混乱,如果没有相应的调节机制进行调节,就会导致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经济体系的混乱,进而引发经济危机。
纵观过去的发展来看,在每一次的经济危机中我国仍然能够比较好的发展,其重要原因就是国家合理的宏观调控,特别是工商管理的合理使用。把握市场主体的入门关卡是工商管理的主要职能,这也直接促进了我国经济的有序性,一方面,它提高了企业入市的门槛,保障所有入市的企业都是合法的,也是合理诚信的,另外一方面,入市的企业都受到良好的约束和监管。一旦市场中出现不和谐的因素,工商管理还可以采取强制性的手段来进行整治,以确保我国经济在一个公平、合理的环境中不断发展。
除此之外,工商管理部门还是企业和消费者之间沟通的桥梁,它始终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放在优先考虑的地位,积极的维护消费者的合法利益,为广大的消费者提供强有力的保证,积极的解决市场上出现的违法行为,坚决的打击伪劣、假冒产品。因此,工商管理部门在维护经济发展大环境的同时,还能保障消费者能有一个诚信、有序的消费环境。近些年来,相关的监管部门经常性的进行“打假”活动,这是工商管理部门不断加强对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有力措施。
3.工商管理能够促进经济体制改革
我国的经济体制是任然是以公有制为主体,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在分配方式等方面也有着一定的改变,工商管理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在我国经济体制的流通体制改革方面一直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的企业主要是由国家掌握,从20世纪80年代之后,市场经济在我国逐渐的发展起来,我国的企业也从之前的主要由国家控制逐步发展为民营、私营以及跨国企业并存的形式,使我国的经济类型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同时也促使着我国经济体制变革的发生。工商管理的主要职能不是一层不变的,而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的进行革新,不断的促进我国分配制度和流通制度的多元化改革。从一方面来看,我国的经济主体仍然是社会主义,这就决定了工商管理在保障多种经济并存和发展的同时还要起到监管作用,各种经济形式的发展必须在法律框架下才能进行。另外一方面,国家体制外企业的优秀发展经验和成果也需要工商管理部门进行学习研究,并将其运用到我国的其他企业中去,保障我国企业的整体发展。
但是需要工商管理部门注意的是,无论如何改革现有的经济体制,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是不能够被动摇的,面对多元化的经济形势,不能够全都吸收,也不能全盘否定,要始终保持研究和学习的心态。对于企业的发展,要尽量的减少干预,让其自主经营和发展,减少他们的依赖性,增强它们的自主性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4.工商管理能够控制经济发展的风险
竞争是市场经济中不可避免的因素,而竞争的出现必然会带来风险。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我国的企业结构发生着重大的改变,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进驻我国,这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我国的经济的发展,提高了我国的就业率,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外资企业的增加也带来了更加剧烈的市场竞争和更大的市场风险性。所以,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的不断深化,给我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很多机会,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不稳定的因素。
工商管理部门的一个重要职能就是采取措施加强控制经济社会中的风险。在2008年的经济危机中,政府采取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政策来减少经济危机对我国的伤害,使我国企业的风险降到最低,而其中工商管理职能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帮助我国在这场经济危机中受到的伤害降到最低,对国内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非常明显。
四、结语
从以上分析与探讨我们可以看到,工商管理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各种作用,对经济行为的主客体都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在今后的发展道路上,我们应该对工商管理的监管给予支持,配合工商行为对企业的监督和管理,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
篇4
一、爱心管理,营造氛围
爱心教育是教育工作的永恒话题,在职业高中班管理工作中以何种方式去实施爱心教育,我深有体会。班主任,爱学生要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既关心学生的学习,又关心学生的生活,学生的健康,特别是学生的心理问题,还要关心学生的学习方法,更重要的是要教育他们怎样做人。及时找班上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谈话,了解家庭情况,掌握个性特点,熟悉生活过程,并解决学习、生活、心理上存在的困扰问题。在班级管理工作中,首先是“爱”字当头,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用博大的爱心教育学生,用自己的举止言行影响学生,用高尚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用渊博的知识征服学生,以爱心和真情打动学生。
二、诚心做人,言传身教
职业学校的学生整体素质差,学习基础差,学习积极性更差,班级管理工作也难做,要改变这一不良现象,班主任的言传身教显得尤为重要。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特别是对中职生,他们正是十六七岁由未成年向成年转化的阶段,班主任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整个班级的学生。班主任要热爱教育事业,注重师德教风,不断加强学习,提高业务水平,外塑形象,内强素质。与同事相互协作,相互关心,在感情上交往,心灵上沟通,时时注重自己形象,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学生上课不迟到不旷课,班主任要提前到教室,要求学生不吸烟、不喝酒,班主任首先不吸烟、不喝酒;在教室看见纸屑,班主任弯腰捡起来,学生也纷纷捡自己周围的垃圾;看见黑板没擦,班主任自己动手,下一次就有学生跑上去跟你抢;做课间操时班主任站在队伍前面认真做,学生也会认真做;教育学生要诚实,知错就改还是好学生,人无完人,班主任错了,就要敢于在学生面前承认错误并及时纠正,如此还有哪个学生不敢承认错误呢?校园内外,看见自己的学生主动打招呼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事情,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班主任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要多一点对自己的规范,少一点对别人的指责,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用自己高尚的品德与言行去感染鼓舞学生,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三、耐心教育,观察工作
职业学校的学生毛病多,屡教不改,很令人头疼,可是放弃这些孩子,会给班级带来负面影响,且影响他们的成长,这就需要对学生开展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工作,在班级管理中善于观察学生,了解学生,对班上所有的学生进行家庭调查访问,建立学生家长联系卡,掌握所有学生借宿的地点,真正了解学生,以实际行动帮助学生,引导学生,教育管理学生。掌握学生第一手材料后,要耐心细致地进行一场持久战。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远大的志向和美好的梦想,在教育活动中,每天早晨按时巡视教室,看学生有没有到齐,未按时到校的学生,用电话联系询问原因。早上吃早餐时,询问爱吃零食的学生买的零食是否安全,爱忘事的学生的学习用品是否都带齐了,多病的学生最近身体如何,天冷的时候,学生衣服穿得是否单薄。学生有无不良行为,最近的心态如何,处处留意,细心观察,耐心工作,去鼓励、赞扬学生的点滴进步,给予学生热情和温暖,抓住每一次教育的机会,教育学生如何学习、如何生活、如何做人。观察学生点滴的举动,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纠正学生的缺点和错误,提出学生努力的方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了耐心,就不会对学生失去信心;有了耐心,就会冷静;更重要的是有了耐心,就会以轻松愉快的好心情去教育学生。
四、潜心教学,提高质量
职高班学生大多是来自农村的“两后生”,整体素质较差,学习积极性不高,文化基础薄弱,学习能力差,接受知识困难,又缺乏刻苦精神,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针对这一现状,首先我做了如何提高职高班的教学质量调研。根据调研的具体情况,认真做好课前、课中、课后的各项工作。课前认真钻研教材,扎实备课,课堂合理设计,教学中真正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给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其次,利用多媒体教学、分组讨论、学生互动等新的教学方法,既提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最后,注意收集整理学生对教学的反馈意见,学生听懂没有,学会没有,是教学目标完成情况的直接反映,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尽量满足学生对教学提出的各种要求。
篇5
会议听取了八所学校在教学教研、常规管理、党建及意识形态、安全工作等方面的情况汇报,认真剖析了各校在教学及管理工作中的优点和存在的不足,并针对不足之处提出了工作措施和方法。
篇6
1.人事制度下的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首先要转变传统观念
人事制度是时展过程中,国家进行宏观调控一种体现。因为人事制度主要以实现人才优化利用为根本出发点,所以在人事制度下的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就不能用传统的手段进行目前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要落实制度下的人事档案管理,转变档案管理观念,需要医院档案管理和人才交流机构共同转变工作理念。要使人才制度下的医院档案管理,发挥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根本目的,就必须以人才交流机构,与医院人事档案管理的有关部门进行相互的协作和配合。
2.人事制度下的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要明确职责意识
人事制度下的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虽然是采用的是一种托管式的是人才档案管理形式,进行档案管理。但这并不意味着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就可以仅仅是一个形式,一劳永逸了。同样人才交流机构,也不能因为与医院建立这样的一种人才合作平台,就将工作范畴局限为仅仅承担简单保管档案的责任而已。要保证人事制度下的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能够发挥对医院发展的促进作用,就必须要求医院人事档案管理的有关部门,和人才交流机构彼此明确职能划分。医院档案管理要在于人才交流机构的合作过程中,做到与人才交流机构的勤沟通,对人才交流机构提供的人才的信息进行勤收集。人才制度下的人才交流机构,要保证与医院人事档案管理部门合作的过程中,为医院人事档案管理提供最客观、最准确、最有效的人才信息。
3.人事制度下的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要强化收集人才信息
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与人才交流机构进行合作,主要想是通过采用这种人才的形式,提高人事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要保证人事制度下的,医院档案管理可以发挥对医院发展中的促进作用,我们还应该在医院和人才交流机构中间建立一个彼此信息互动制度。
4.人事制度下的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要注重管理和监督
因为认识制度下的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是由医院档案管理部门和人才交流机构共同完成的。所以要保证两家单位在合作过程中,每一项工作都能够落实到实处,就必须针对人事制度下的医院人事档案管理,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为了保证监督和管理的质量,人才交流机构可与与医院一起派出代表,建立一个监督管理人事制度下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小组。
5.人事制度下的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要严格规范操作
人事制度下的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是医院为满足发展需要进行的意愿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创新的产物。所以要通过认识制度的这种形式,发挥人事档案管理促进医院发展的作用,就需要医院档案管理部门要与人才交流机构进行密切的配合。在医院与人才交流机构进行配合的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相关制度,严格保证工作质量。
6.人事制度下的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要建立人事档案数据库
人事制度下的意愿人事档案管理,要强化多媒体网络的技术建设。在人才交流机构与医院档案管理部门之间,开设一个信息通道。并在两家单位分别建立有关人事档案的资源材料库,一保证人事制度下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可以高效开展。
7.人事制度下的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要提高档案管理队伍的职业素质
强化医院人事档案管理队伍,和人才交流机构工作人员素质,就是要强化从事人事制度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有关人员的,人事档案管理意识、人事管理业务能力、人事档案管理创新思维。强化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队伍的整体工作能力,医院要定期组织档案管理人员进行档案管理技能培训,和档案管理责任意识培训等。
8.结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医疗卫生事业要面临时代所带了的挑战会越来越多。正确认识医院档案管理的有关工作,不仅仅是要强化对医院档案管理的重要性的认识,我们还必须将档案管理与医院未来发展联系在一起。落实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强化医院人事档案管理效率,创新医院人事档案管理方式。作为创新医院人事档案管理的一种方式,基于人事制度的医院人事档案管理这种模式,在不久的将来会被越来越多的医院所采纳。
参考文献:
篇7
(1)国内社会工作信息化管理应用研究较少,基层政府主体在此项工作中热情不高,主导性不强。政府信息化管理有三层含义:一是政府作为一个管理部门对整个社会信息化的管理体制;二是政府对其自身信息化的管理体制;三是政府机关内部信息化的管理体制。就我国而言,政府机关内部信息化管理日趋完善,而政府对信息化的管理体制,即政府作为一个管理部门对整个社会的信息化管理却不够系统和完善,缺乏典型的成功案例。
(2)目前社会工作与政府机关的信息化管理体系存在“两张皮”现象,一边在花大力气完善管理个体的相关信息,另一边已获取的各项信息却不能指导实际工作,究其根本是管理主体没有对已制定的信息化控制体系进行科学合理的验证,导致已有的信息化体系与实际工作联系不够紧密。
二、构建基层社会管理信息化控制体系
(一)基层社会管理信息化控制体系的编制依据
基层社会管理信息化控制体系相关标准的制定依据主要有法律、法规、国家出台的人口普查政策以及各地党政机关颁布的各项规章制度等。首先,应认真分析管辖范围内触点问题和矛盾纠纷不断产生、日益突出的原因,了解当地的人员结构、经济产业、乡风社情等情况;其次,根据地理环境和行政区划,将管辖区域科学合理地划分成若干个信息源收集区,并委派农村基层干部作为信息收集员,负责相关区域内相应人、财、物的统计;最后,将涉及社会管理工作的相关信息尽量分解为最详细的可操作对象,分别分析其所涉及的资源属性事项如确切的家庭成员人数、经济情况以及受教育的程度等,并将各项基础信息与实地走访数据进行校核,反复比较,建立真实可靠的信息管理系统。
(二)建立基层社会管理信息化控制体系
根据基层社会管理工作的实际应用,结合各地的组织结构,基层社会管理信息化控制体系包括三个层级,第一层级是以城镇级别管理机构为基础,以开展的各项社会管理工作及相关流程文件为指导,完成信息化控制体系中信息源的合理分区和信息事项框架设置,为基层社会管理信息化控制体系搭建基本骨架;第二层级是信息源区的负责人在基本框架上,结合该地的实际情况,考虑基层社会管理所涉及的各个子环节和各项职能活动,将制定标准划分成可供操作、能够量化的信息项,指定专人通过问卷调查、上门走访、电话访问等形式完成;第三层级信息收集员根据第二层级设定的信息标准项,对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收集相应个体的人、财、物、业、车辆等信息,并归纳汇总,逐级上报,最终构建成信息完备、真实可靠、功能强大的基层社会管理信息化控制体系。
三、基层社会管理信息化控制体系构建要点
(一)明确基层社会管理工作主要版块
随着特殊人群和大众服务项目的不断增加,社会管理对本村范围内的人员结构、流动情况、家庭状况、特殊人群的帮教、服务工作不能做到全面覆盖。因此,在信息化控制体系中要充分考虑地理环境与行政区划等因素,利用最优版块分区法合理划分信息源版块,挑选责任心强、办事效率高的农村干部作为负责人,确保信息的准确和及时更新。
(二)明确社会管理中各项事务的属性配置
(1)全面掌握辖区内的人员及流动情况。对辖区内的所有人员(包括户籍人员、常住人员、流入人员)实行网格化管理,人员信息分为公众信息和非公众信息。公众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身高、体重、血型、证件号码、优抚、群团志愿者等基本信息。非公众信息包括:犯罪、吸毒、上访、、政治敏感时期表现、流入流出情况等信息。
(2)全面掌握辖区内农村产业及经营状况。以户为单位,采集土地及产业的基本信息,包括:田土名称、面积及地址、使用情况、种植情况、种植面积、是否享受直补、直补面积、林权山等基本情况。经营状况包括类别、规模、地点、证照、年税率、厂房来源及用途、外来务工人员等基本信息。
(3)全面掌握辖区内房屋及设施设备情况。房屋基本信息包括:结构、修建年代、用途性质、建筑面积、附属设施、水电气使用情况、主要炊事燃料、交通状况、家用电器等信息。
四、完善基层政府社会管理信息化控制体系的建议
(一)加大投入,完善信息化控制体系中基础事项的设置
在完善基层社会管理信息化控制体系的设置时,发现已有数据信息与社会管理工作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因此,要不断加快整合基础信息资源,加大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投入,构建社会管理信息化建设规划,完善现有信息化基础设施,综合利用各类信息载体开展社会管理,根据调查问卷、深入走访的实际情况增添信息事项的名称,进一步完善基层社会管理信息化控制体系的建设。
(二)更新技术,提高基层社会工作的信息管理
基层社会管理信息化控制体系将辖区内的人、财、物、业、车辆等基础信息广泛收集,实行授权使用、分级管理、兼容、按月更新,确保信息的鲜活和时效性,供社管、公安、司法、民政、国土、教育、卫生医疗、农技、财政、金融等部门共享,对提高整个社会工作的管理水平意义重大。
(三)严格保密,维护公共利益和公民的个人隐私
加强社会管理基础信息数据的保密管理,操作人员使用用户名和用户密码登录数据库进行访问,信息数据实行安全等级管理,提高信息数据管理人员的保密意识,严格纪律要求,有效维护个人隐私和公共利益。
篇8
一、军队会计管理体制的内涵
《现代汉语词典》对内涵的解释为:“一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职属性的总和,也就是概念的内容。”军队会计管理体制的内涵就是指军队会计管理体制的概念、构成要素及相互关系。
1、军队会计管理体制的概念界定
体制是对组织或集体的某项社会活动进行组织和管理的具体制度、方法和机构的系统规范。军队会计管理体制是在特定条件下的一种制度安排,其根本性的问题,就是要明确不同责任主体在军队会计运行过程中的权力、责任关系,对各责任主体在会计运行过程中的职责权限进行划分,使各责任主体在会计运行过程中相互配合、相互协调,以实现军队会计运行的协调有序,确保军队会计提高军事经济效益目标的实现。从经济主体理论来讲,军队会计管理体制的关键就是要明确军队各级单位、单位领导及会计人员在会计运行过程中的职责关系,使它们在会计运行过程中各尽其责、各尽其职、相互配合,实现军队会计的高效益、高效率运行。在会计职能发挥作用、会计目标实现的同时,促进军队的建设和发展。因此,可将军队会计管理体制定义为:军队会计管理体制是军队在一定时期根据所处的经济、政治及军事环境,在国家《会计法》及其他会计规范的指导下,介入会计活动,对军队各级单位会计活动进行干预、干涉、控制所做出的一系列制度和机制上的安排,以及据此所制定的一系列军队会计规范。
正确理解军队会计管理体制,主要把握以下四点:其一,军队会计管理体制是军队根据其自身所处的经济、政治及军事环境所做的选择;其二,军队会计管理体制是在国家《会计法》及其他会计规范的约束下的一种制度安排,是国家会计管理体制在军队的具体实现形式;其三,军队会计管理体制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干预、干涉、控制军队各级单位会计活动;其四,军队会计管理体制具有动态性,可以根据军队经济、政治环境及军事技术的变化而不断地改革和创新。
2、军队会计管理体制的构成要素及相互关系
体制涉及到组织或集体的基本权力配置、机构设置及相关制度规定等三个方面的内容。结合军队的特点,军队会计管理体制的构成要素应该包括军队会计机构设置、军队会计制度建设以及军队会计人员管理三个。
(1)军队会计机构设置。会计机构是军队各级单位会计工作的负责及主管机构。会计机构的设置是否与军队政治环境、各级单位经济活动特点相适应,内部人员配置是否科学、合理,都直接关系到单位会计工作质量的高低及各项会计制度的落实。因此,军队会计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适应军队建设发展对会计工作的要求,科学、合理地设置会计机构。全军各级单位会计机构的设置也就成了军队会计管理体制的一个构成要素。
(2)军队会计制度建设。军队会计制度是对军队会计工作应遵循和运用的准则、规则、方法和程序所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是实现军队会计目标的制度保障。“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没有制度的管理是没有效率的。军队会计制度建设是提高军队会计工作质量、实现其核算和监督职能、维护军队经济秩序、提高军事经济效益的关键,是军队会计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军队会计制度制定权限划分、制定程序确定及颁布实施三个方面的内容。
(3)军队会计人员管理。军队会计人员既是军队会计工作的完成者,又是军队会计制度的具体执行者。军队会计的核算监督职能、提高军事经济效益的目标等等,都必须借会计人员之手来实现。军队会计人员的业务能力、职业道德高低及职责分工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军队会计工作质量的高低。军队会计人员管理就是为了提高会计人员业务能力及职业道德而对会计人员的选拔、配置、职责、分工以及后续教育等做出的一系列规范。因此,军队会计人员管理是军队会计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会计人员上岗资格管理、专业技术资格管理、后续教育管理及会计人员职责、权限、分工管理等。
(4)三要素的相互关系。人和制度是体制运行的两个基本要素,人是制度的实施者和执行者,制度则是人员行为的准则与规范。军队会计人员管理是提高军队会计人员素质,确保各项会计制度得到落实的关键;会计制度建设则是为军队会计人员工作提供应遵循和运用的准则、规则和方法,为军队会计工作提供制度保障;而军队会计机构设置则为军队会计人员落实会计制度,科学、合理地组织开展会计工作提供了职能机构,赋予了会计人员履行职责的权利。军队会计制度建设、机构设置及人员管理三要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军队会计管理体制。
二、军队会计管理体制的外延
外延是指由事物本职属性所衍生的相关内容的总和,是与内涵相对的。剖析军队会计管理体制的外延,主要是辨析军队会计管理体制与军队财务管理体制的关系,探索军队会计管理体制创新的基本特点。
1、军队会计管理体制与军队财务管理体制辨析
军队财务管理体制是有关军队财务工作组织领导、职责范围、财权划分以及处理有关方面财务关系的一项基本制度,核心内容是财权划分。将它们的概念对比,可以看出,两者都是一种制度安排。无论是军队会计管理体制还是军队财务管理体制,都是为加强军队经济管理、提高经费使用效益服务的。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的地方。
(1)军队会计管理体制与军队财务管理体制的联系。第一,会计部门隶属于财务部门。就全军来看,军(含)以下单位财务部门与会计部门等同,“合二为一”,财务部门内设有一到两名助理员负责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等会计工作,财务部门统管财务、会计工作,财务部门负责人也是会计工作的负责人。军区(包括军兵种、国防科学工业委员会、第二炮兵部队等)以上单位设有专职的会计部门统管各项会计工作;会计部门隶属于财务部门,是财务部门内部的一个职能机构,会计部门负责人受财务部门负责人领导。军队各级单位的“会计人员”称谓成为“财务人员”的同义词。军队会计人员上岗资格、后续教育、职责、权利以及分工等人员管理规范相应的也是军队财务人员管理规范。第二,军队会计管理体制是军队财务管理体制有效运行的基础。军队会计工作是军队财务工作的基础,军队财务工作的开展依赖于军队会计所提供的会计信息资料。有效的军队会计管理体制能够很好地规范军队会计工作,为军队财务工作的开展提供客观、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资料,确保军队财务管理体制有效运行。
转贴于 (2)军队会计管理体制与军队财务管理体制的区别。第一,管理对象不同。军队会计管理体制针对的是组织和管理军队会计事务,即如何从制度建设、机构设置以及人员管理三个方面来合理安排军队会计工作,是经费的使用阶段;军队财务管理体制侧重的则是经费的组织与分配流向,即从划分经费的使用权限、分清各级各部门的理财职责、设计业务关系等方面来解决财力资源配置问题,以图在各级各部门之间形成合理的利益关系,是经费的分配、划拨阶段。第二,构建依据不同。军队会计管理体制是国家会计管理体制在军队的具体实现形式,是依据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结合军队政治、经济和军事的实际情况来构建的;军队财务管理体制则是在国家政策、法律的允许范围内,依据军队有关的财经制度,以提高军队财务管理效率、协调供求关系、增强财务保障力为目的来构建的。第三,核心内容不同。军队会计管理体制的核心内容是如何干预、干涉、控制军队各级单位会计活动,促进会计参谋作用的充分发挥,使军队会计工作更加适应军队经济管理的需要,更好地为军队建设发展服务;军队财务管理体制的核心内容则是如何合理划分财权,即如何按照不同层次、不同组合形式,赋予各级、各事业部门相应的财务管理职权,把经费保障与事业任务联系起来,调动各方面理财的积极性,以发挥财务管理系统的整体功能,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第四,制度建设不同。军队会计制度建设侧重于运用会计确认、计量、报告等方法理论来规范军队经济活动,以达到核算与监督各级单位资金运动及其过程,提高军事经济效益的目的。军队财务制度建设则侧重于结合国家及军队有关的财经纪律,规范军队各级、各事业部门财务管理权限,以达到提高军事资源整体配置效率的目的。
2、军队会计管理体制创新
创新是军队会计管理体制发展、完善的动力和源泉。军队会计管理体制是随着军队会计的产生而产生,并随着军队经济、政治以及军事环境的变化而不断改革和创新的。军队会计管理体制创新是指在原有的军队会计管理体制中引入新的因素,改变原有的军队会计制度、会计人员管理及机构设置,从而达到提高全军会计管理效益目的的一种经济行为。它通常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军队会计制度创新,包括会计制度制定权限划分的创新、制定程序的创新、颁布实施过程的创新等等;二是军队会计人员管理机制创新;三是军队会计机构设置创新。
军队会计管理体制创新的特性主要表现为新颖性、永恒性以及经济性。新颖性是军队会计管理体制创新的标志,这种“新”是相对于原有的情况而言的。有的是全新的,原来没有的;有的是对原来的补充或充实,使其全面;有的是对原有的改正、纠正、订正,使其正确。永恒性是指军队会计管理体制创新行为的必然性和不变性。从历史角度看,军队会计工作质量的不断提高就是军队会计管理体制不断创新的结果。军队会计管理体制是特定条件下的产物,必须与其政治、经济以及军事环境相适应。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军队会计管理体制也必将随着军队政治、经济环境以及军事技术的变化而不断创新。经济性是指军队会计管理体制创新必然带来军队会计管理效益的提高以及这种行为的收益大于成本。创新的根本目的是推动事物的进步与发展,只有事物进步了、发展了,创新行为才有发生的必要;只有军队会计管理效益提高了,军队会计管理体制创新才有发生的必要。任何一个理性的人类行为都是要考虑得失的,都是要权衡收益与成本的关系、预期的收益是否大于预期成本的。只有预期收益大于成本,创新才会发生。军队会计管理体制创新行为也是如此。
【参考文献】
[1] 杨仕鹏、方正起等:会计理论与方法[M].海潮出版社,2007.
篇9
(一)会计工作管理体制不完善
所谓会计工作管理体制,是指会计机构设置、隶属关系及会计人员职责、人事管理与会计运行机制的总称。[1]我国目前运行的会计工作管理体制是在社会主义成立初期建立的,是为了适应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伴随着计划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原来以“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为原则的会计工作管理体制,已不能适应经济全球化、投资主体复杂化、所有制结构多样化格局的变化要求,出现了许多问题,主要有[2]:1、企业会计工作管理不到位,会计监督职能弱化,致使企业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比较严重,效益好的企业为了避税,在会计报表上通过虚增支出,少列收入,隐瞒利润,导致国有资产的流失;效益不好的企业为了吸引投资也会进行会计信息造假,这必然会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2、企业会计监督体制有缺陷,各种会计监督权力过小,而企业会计管理者权力比较大,过小的监督权力难以控制企业管理者。尽管会计人员发现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如果会计人员举报则可能遭受不同程度的打击报复,由于会计人员的合法权益难以保障,当他们在面对强权、个人利益的时候,只好对企业管理者言听计从;3、部分会计人员素质低,缺乏责任意识,他们在会计计量时没有严格按照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这些会计计量的属性要求确定其金额,对不同计量单位的会计要素直接进行运算,对会计要素进行确认和计量时也没有按照基本原则,导致会计记录的编制混乱不堪,严重扰乱企业的决策。
(二)控制企业核算的会计法规不健全
会计法规是指制约财务会计实务的法律法规、准则和制度等的总称,它是约束会计行为的标准,又是评价会计工作的依据。我国现行的会计法规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简称《会计法》)为核心,以《企业会计准则》为主要内容。[3]《会计法》作为我国会计法规体系的最高法律规范,是指导会计工作的最高准则。随着市场经济竞争越演越烈,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不惜铤而走险,对会计信息进行造假,阻碍了市场经济的顺利运行。健全会计法规不仅适应经济体制的转轨和改革开放的需求,也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因而对会计的立法工作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是大势所趋。从目前的会计职务犯罪等诸多问题来看,会计法规急需不断完善,如会计法中“情节严重”、“重大损失”、“打击报复”等如何衡量、如何界定、如何定罪还需进一步明确,再如《会计法》未明确规定具体执法部门,虽规定如果“情节严重”或造成“重大损失”要依法追究民事责任甚至刑事责任,但具体由谁执行未作明确规定。另外,对会计集中核算主体的确认也存在法律漏洞,会计的集中核算之后,一些单位或单位负责人认为会计工作的法律责任主体会随着会计集中核算主体的改变而发生转移。目前我国现行会计管理法律对单位负责人、会计集中核算机构、会计业务经办人的责任、权利并不十分明确,还存在一些模棱两可的问题,导致一些会计集中核算工作人员对于自己在会计工作管理过程中应承担的法律责任界定认识不清,难以树立明确的责任意识。[4]
二、目前中小企业会计工作管理问题的原因剖析
(一)会计人员的职业素养不高
会计人员的职业素养是指会计人员在会计职业中要按照内在的规范和要求工作,是会计人员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含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过硬的职业技能、规范的职业行为、良好的职业作风和清晰的职业意识等方面。会计人员职业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然而我国会计人员的整体职业素养却不高。一方面,由于会计岗位分工越来越细致,很多会计人员只熟悉自己负责的岗位工作流程,因此对其中一部分核算职能比较了解,但并不完全熟悉整个会计制度,他们有的只是经过短暂的会计培训上岗工作,有的只是通过了会计资格考试,并不具备系统的会计专业知识,就开始从事会计工作,由于缺少对相关知识的系统学习,因此缺乏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业务操作技能,难以从整体上把握会计工作的重要性,对一些比较复杂的会计业务很难做更好地处理,加大了会计信息失真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一些会计人员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业务操作技能,但他们的职业道德水平不高,职业作风不良,对违规违纪行为熟视无睹,受金钱的诱惑甚至凭着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业务操作技能主动为企业出谋划策,利用各种造假手段少列支出、虚增利润、夸大业绩以粉饰报表,想尽办法制作虚假的会计账簿,欺骗广大投资者和社会公众等利益相关者。可见,会计人员职业素养不高是导致我国目前会计工作管理体制不完善的根本原因,会计人员应当端正态度,用负责的、积极的态度对待工作,加强会计人员职业素养可以减轻会计工作管理的压力。
(二)企业经营管理者的人为因素
一些企业经营管理者为体现企业效益、拓宽融资渠道,维护企业盈利形象,在自己的经营管理期限内彰显“政绩”,指使会计人员对会计信息进行造假。很多企业同时制作两本账簿,对企业投资者虚报企业经营利润、隐瞒亏损;对国家税务局则多列支出少列收入,隐瞒利润,目的就是少交企业所得税、增值税等等。他们为了个人利益,胆大妄为、任意造假,甚至胁迫会计人员对会计信息进行造假,致使会计信息严重失真。当然,企业会计信息失真主要都是由企业会计工作管理体制和监督机制存在缺陷造成。这些缺陷的存在也主要是企业经营管理者的人为因素,现在的企业主要实行的是厂长(经理)负责制,这使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力,由于会计人员的任免、晋级、聘用、薪酬福利等切身利益均由经营管理者决定,因此,经营管理者往往借助手中的权利,要求会计人员按自己的意图对会计信息进行造假,[5]审计人员也只能按经营管理者的意思行事,会计监督流于形式。我们知道,企业会计监督可分为企业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会计监督的成效取决于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形成合力,由于一些企业内部监督失效,在外部监督不力的情况下,往往会降低会计信息失真的成本,无形中为企业会计信息造假创造了可乘之机,因此,加大企业内部会计监督的力度,需要企业经营管理者的配合与督促,如果经营管理者是始作俑者,那么企业会计工作管理体制难以健全。
三、加强中小企业会计工作管理的必要性
(一)加强中小企业会计工作管理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需要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的第二章对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有明确的规定:第十三条“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因此,加强中小企业会计工作管理,才能正确发挥企业的会计核算、会计监督职能,为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其次,面对日益复杂的市场环境,只有加强中小企业会计工作管理,让企业根据会计报告信息及时调整经营方向,改善经营战略,避免库存积压严重、资产质量下降、运营资金紧张、盈利水平下降等突出问题的发生,提高企业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的能力;只有加强中小企业会计工作管理,才能提高企业的会计信息管理水平,切实掌握企业的发展情况,为企业的长期发展方向提供依据,才能有效地规避各种风险。[6]另外,为实现企业的科学管理,必须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各种状况了如指掌,必须将分散的会计信息加工成系统的信息资料,形成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并以财务报告的形式传递给企业经营管理者,使企业各项管理职能的行使都能得到准确信息的支持。总之,加强中小企业会计工作管理,充分发挥企业会计信息的作用,便于企业经营管理者根据财务报告对现在的经营情况做出分析,对未来的发展作出科学预测,逐步提高企业盈利能力,实现企业社会效益最大化。
(二)加强中小企业会计工作管理是完善会计工作管理体制的需要
会计工作管理体制不健全制约了会计工作的进展,主要表现在会计监督机构设置不尽合理、隶属关系还没理顺及会计人员职责不清、人事管理与会计运行机制混乱等等。这将直接影响对会计工作的监管,由于会计内部监督职能弱化,外部监督又不到位,致使企业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比较严重。《会计法》第27条规定,“各企业应当建立健全本企业的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第37条还将“会计机构内部应当建立稽核制度”单独予以明确,说明加强中小企业会计工作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完善会计监督体系,特别是要积极发挥企业内部会计监督的主动性,加强会计人员的监督管理;加大会计人员的业务技能,提高他们的核算能力;培养他们高尚的职业道德,强化责任意识的培训力度,提高会计队伍的整体职业素养;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规范企业内部会计管理活动的各项规章制度,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以反映企业运作的真实面貌;规范会计人员的工作行为,敦促他们严格按照《会计法》和《规范》的要求履行工作职责,逐渐完善会计工作管理体制和企业业绩评价体系,对企业经营者的业绩进行全方面考核,约束经营管理者依法行使领导会计工作的职权,保障会计人员的公正性,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可靠。
(三)加强中小企业会计工作管理是健全会计法规的需要
目前,我国的会计法规还不尽完善,特别是会计工作管理出现越来越多的问题,单靠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专业技术能力,仅仅依靠经营管理者遵守原则,发挥内部监督的主动性,弘扬自律精神是远远不够的。人是一个“复杂人”,很多人都想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因此,仅靠自我约束是不足的,需要有外在制度、法律的制约,才是最有效的解决当前会计工作管理问题的途径。在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出台以前,我国由于缺乏了一套完整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缺乏统一的会计理论指导,会计工作管理一片混乱,旧准则中没有明确的会计目标,导致会计中的许多基本概念不相一致,会计人员无所适从,旧准则中还存在着各项基本准则之间互相不协调、前后相互矛盾的现象,使企业有了会计信息造假的借口,而新准则的出现大大弥补了旧准则的缺陷,从会计目标、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会计要素到报表要素的确认和计量原则等多方面都作了明确的规定,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比较接近,为指导会计工作的实践和具体准则的实施提供了较好的理论依据,为加强中小企业会计工作管理做出新贡献。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实施以来,还出现了一些法律问题,如新准则的法律层级及法律效力低下,对企业规范的溯及力问题没有做更加明确的界定等,这不仅需要进一步完善企业会计新准则,最好能逐步提升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法律层级和法律效力。只有这样才能使会计工作管理有法可依,对企业经营管理者起到强有力的约束与震慑,强化他们的法律责任意识,规范他们的经营行为,使加强中小企业的会计工作管理和健全会计法规相互促进,营造会计工作管理新局面。(作者单位:广西南宁人才智力交流开发中心)
参考文献:
[1] 吕红梅.谈新形势下会计工作管理体制的创新[J].会计之友2005年第1期.
[2] 何巧巧.关于会计管理体制方面的新见解[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1年12月(下).
[3]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人事考试中心组织编写.经济基础知识[M].中国人事出版社,2011年7月.
篇10
一、现行会计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1、双元控制主体弱化了会计控制。市场经济要求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所有者通过控制经营者的任免和报酬来控制企业,达到投入资本保值增值目的。经营者通过控制企业的经营权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以完成受托责任。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虽然是一种委托一被委托关系,实际是企业的共同控制主体。会计信息是他们的沟通工具。所有者通过会计信息可以及时了解企业的经营和财务状况,评价经营者的经营业绩并对经营者实施必要的干预。经营者为完成受托责任,利用会计信息进行控制、决策,最终又利用会计信息报告其行为结果。众所周知,由于客观存在着“人风险”,理论和实践中又无法设计出一种完美的契约来消除。因此,经营者和所有者之间在目标、利益上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导致会计信息成为决定双方切身利益的关键。谁控制了会计信息,也即控制了会计信息的加工制作人——会计人员,谁也就实现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2、没有发挥内部会计的控制和监督职能。由于会计核算中心会计监督职能的履行有赖于各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所以在相关立法尚未完备的情况下,必须通过制度安排,明确双方的职权和义务等事项,督促各单位负责人建立和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一般来说,内部会计监督要求会计人员对本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的会计监督,但是有些管理者常干预会计工作,会计人员受制于管理者以受利益驱使,往往按管理者的意图行事,使会计的监督职能几乎无法进行。
3、会计核算与生产经营环节相脱节。将会计人员从各生产经营单位中分离出来实行集中管理,虽然加强了核算功能,但由于所属不同单位会计核算人员往往无法参与企业生产经营过程。而全面了解企业生产过程、工艺流程、经营特征等,是确保会计核算质量的基础。会计工作中相关法律责任不明确新《会计法》赋予的各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组织领导本单位会计工作的职权无法得到充分落实,从而使会计工作中相关法律责任不明确。新《会计法》第四条明确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但是由于会计人员与生产单位只是核算、服务与监督关系,不受各生产单位的领导,从而使下级各生产单位负责人组织领导本单位会计工作的职权无法得到充分落实,使会计工作中相关法律责任无法明确。
二、解决对策
1、改革会计规范管理体制。我国一直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会计管理体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这种体制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一种障碍。在对会计活动进行控制、干预的问题上,国家政府和会计职业团体应是并重的,一方面政府应在整体上把握方向,大的方面管住管好,具体的会计活动通过完善立法的角度进行间接管理,而不直接参与;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会计职业团体等民间组织的作用,加强会计组织的自律行为。
2、我国国有企业会计管理体制的改革取向。目前,我国国有企业会计管理体制的改革,主要有3种思路:①实行会计委派制,即把国有企业会计人员从企业中独立出来,由政府向国有企业委派,强化会计监督。②实行适度控制,政府对国有企业会计人负人事管理进行干预,国有企业会计人员的变更必须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适度强化会计监督。③实行间接控制,即会计回归企业,强化会计管理,政府通过完善相关法规,对企业会计实行间接指导、控制。我国国有企业会计应采用何种管理体制,应从会计本质出发,结合我国国情来进行选择。 转贴于
3、推广和普及会计电算化,规范会计基础工作。推广和普及会计电算化,可以规范会计基础工作,保证会计信息资料和会计报告的准确性、合法性。实行会计工作电算化,不但可以规范会计行为,防止会计信息失真,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而且也给会计监督和管理上作带来了诸多方便。更重要的是,它给会计造假者增加了一定的难度或障碍,可以大大减少会计领域的作假行为。
4、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会计职业道德是从事会计这一职业的人员所必须具备的品德,它是会计人员在会计工作中正确处理会计事物的行为规范,是调整会计人员职权与职责之间相互关系的思想武器。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内容主要包括爱岗敬业、熟悉法规、依法办事、客观公正、搞好服务、保守秘密几方面。从长远考虑,应在各层次、各类型的会计教育中增设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课程,对现有在职会计人员开展会计职业道德和法律知识的培训,使广大会计人员不但明确会计职业道德的要求,而且还要懂得如何加强会计职业道德修养。同时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监督检查,帮助会计人员提高职业道德水平,通过正反典型案例的宣传,逐步树立会计人员遵守职业道德良好的风尚。
三、结语
综上所述,虽然会计委派制作为一种新型的会计管理体制,对强化会计监督、遏制腐败、保护会计人员合法权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我们还是要根据每个不同单位部门的不同性质,进一步进行会计制度改革的探讨与实践。只有这样,会计制度的改革才能真正地切合我们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才能为我们的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起到监督、参谋、助手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明春玲.会计人员管理体制研究:会计委派制的理论与实践[M].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2.
[2]孙续元.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若干问题研究[J].会计研究.
[3]顾建平.试论完善单位内部会计监督机制[J].财会研究, 2001(10).
篇11
1 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改革的内涵
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是会计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会计管理体制,是指世界上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内,根据自己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通过一些专业手段对会计活动进行管理和控制,由此而形成的一系列制度和体制机制上的安排以及相关会计规范。由此定义我们可以看出,会计管理体制具有动态性,即是说,它可以根据现实的经济环境和要求进行适应性的调整和改革。同样,会计人员管理体制也有这种特性。
综合国内外关于会计人员管理体制的研究成果,笔者认为,可以给会计人员管理体制下如下定义:在会计工作中,一个国家或地区根据现实经济环境和社会生活的需要,对国家或地区从事会计工作的相关人员进行组织领导和管理所形成的比较成熟稳定的方式方法。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是会计管理体制形成和存在的基础,突出强调了人的要素在会计工作中的特殊重要性。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改革,主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单位的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由谁进行科学管理,如何保证单位财务工作的正常运转,发挥会计工作的职能的问题。同时,如何发挥会计人员在监督企业财务运转中的主体作用,也是研究的重要课题。
2 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改革的动因
事实上,会计工作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会计人员管理工作的水平。建立并完善科学的会计人员管理体制,在不断改革的基础上有效发挥会计的职能,对于经济生活的良性运作和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意义重大。
2.1 我国当前会计工作秩序较为混乱,会计工作职能发挥不足。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运用各种专门方法对包括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在内的各种社会组织和经济活动进行全面核算和监督,并根据现实情况对经济活动逐步开展预测、决策、控制和分析的经济管理活动。因此,会计工作的首要职能就应该是维护单位正常的经济秩序,提高单位的经济效益。但是,由于受以下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会计工作职能发挥有效性不足:第一,我国会计人员管理体制中长期因袭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管理模式,单位任用管理会计人员,自己监督自己,导致会计工作出现问题。第二,作为会计主管部门的财政部门在会计活动中长期处于缺位的状态。这种体制严重影响了会计工作秩序,使会计工作不能客观反映单位的经济情况。具体而言,有的单位在体制上管钱和管账含混不清,管理漏洞被某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给单位造成严重损失;有的应当建账管理的项目不按规定要求做账,甚至做假账,企图蒙混过关。更有甚者,会计资料管理混乱,相关凭证不合法,有些数据完全错误,等等。
2.2 会计人员队伍总体上适应社会发展要求,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会计人员管理体制的构建固然重要,但效果如何最终取决于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水平。第一,会计人员来源渠道不畅通,单一性问题亟待解决。很多单位缺乏合格的会计人员,尤其是乡镇级的行政事业单位和企业。许多企业由于考虑财务工作的风险性,以关系亲疏等作为选择会计人员的主要标准,不太热衷于通过公开招聘的方式选贤任能,限制了高素质专业人才的进入。第二,会计人员业务素质、文化水平参差不齐。会计队伍年龄结构不合理,很多在岗的会计人员都是没有接受正规系统培训就上岗从业,缺乏系统科学的会计专业知识;会计队伍中高素质人才相对缺乏,大批有素质有能力的人员发挥他们的作用,长期游荡于体制之外。第三,会计考试管理秩序比较混乱。现在会计方面的考试有:会计专业技术资格、注册会计师执业资格、会计从业资格(会计证)考试制度协同性不足。
2.3 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改革虽然取得了很多阶段性成果,但是却遇到了瓶颈,迫切需要在逆境中寻求突破。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会计法规、政策,提出了“政府采购”、“收支两条线”、“预算外资金票款分离”等改革举措,在实践中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要切实挥会计人员对经济活动的监督和约束作用,防止会计信息的失真,就必须在既有成就基础上深化改革。在这样的语境下,会计委派制作为全新的管理模式应时而生。会计人员委派制是这样一种制度:政府部门负责向独立核算的企事业单位派遣主管会计或全体会计人员,为被委派单位进行会计方面的业务服务,提高会计管理的健康程度和办事效率,并且代表国家或政府对单位进行财务监督。以往的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是单位决定会计部门的人员组成,任何外来力量都无法干预,而委派制则把会计人员的任命权限从单位收回到了政府手中。论其优势,在于削弱了会计人员对单位负责人的利益依赖,减少了会计人员由于顾虑现实利益而不敢坚持原则的可能性,从制度上疏通了会计人员独立监督的渠道。但是,任何一种制度都不是完美无缺的。比如,有些人认为会计委派制易诱发短期行为,缺乏长效机制;实行会计委派制虽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管理的效能和监督的实效,但是法律依据缺乏;会计委派制适用于事业单位,不适用于企业,等等。一个新制度的产生就意味着它的缺点的蔓延,只有不断改革才是唯一的出路。
3 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路
3.1 厘清会计人员身份定位。长期以来,会计人员管理体制一直遵循单位自我管理为主的原则,会计机构的设立和会计人员的任免都由企业自己决定,由此引发了不少问题。比如,有些单位不按照相关规定设置会计岗位,会计岗位名存实亡。另外,会计人员的身份地位也是模糊不清。一方面,会计部门是单位的组成部分之一,要代表本单位管理财务账目,宏观掌握单位的财务动向,发挥理财作用。另一方面,会计部门要承担对单位经济活动的监督职能,完成国家委托的任务,防止单位经济活动中的违法乱纪现象。在某些现实因素的驱动下,一些会计从业人员在单位利益和国家利益间摇摆不定,有的依附于本单位领导,成为“橡皮图章”,有的甚至在会计活动中和单位领导同流合污,弄虚作假,违反财经纪律,遑论会计监督的主动性。第一,要切实遵守并严格执行《会计法》、《行政许可法》等法律法规,遵守国家政策。会计从业人员要坚持原则性,发现违规情况按照国家有关会计制度认真处理,并及时向单位负责人员汇报。第二,政府要加强对会计方面法律的宣传教育,普及遵纪守法观念,并加强对各单位的执法检查力度。第三,在单位机构设置上突出会计部门的独特性,是否可以考虑引入外在会计机构,将单位的会计机构同单位的日常经营活动在体制上适度剥离。
篇12
所谓会计工作管理体制,是指会计机构设置、隶属关系及会计人员职责、人事管理与会计运行机制的总称。[1]我国目前运行的会计工作管理体制是在社会主义成立初期建立的,是为了适应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伴随着计划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原来以“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为原则的会计工作管理体制,已不能适应经济全球化、投资主体复杂化、所有制结构多样化格局的变化要求,出现了许多问题,主要有[2]:1、企业会计工作管理不到位,会计监督职能弱化,致使企业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比较严重,效益好的企业为了避税,在会计报表上通过虚增支出,少列收入,隐瞒利润,导致国有资产的流失;效益不好的企业为了吸引投资也会进行会计信息造假,这必然会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2、企业会计监督体制有缺陷,各种会计监督权力过小,而企业会计管理者权力比较大,过小的监督权力难以控制企业管理者。尽管会计人员发现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如果会计人员举报则可能遭受不同程度的打击报复,由于会计人员的合法权益难以保障,当他们在面对强权、个人利益的时候,只好对企业管理者言听计从;3、部分会计人员素质低,缺乏责任意识,他们在会计计量时没有严格按照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这些会计计量的属性要求确定其金额,对不同计量单位的会计要素直接进行运算,对会计要素进行确认和计量时也没有按照基本原则,导致会计记录的编制混乱不堪,严重扰乱企业的决策。
(二)控制企业核算的会计法规不健全
会计法规是指制约财务会计实务的法律法规、准则和制度等的总称,它是约束会计行为的标准,又是评价会计工作的依据。我国现行的会计法规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简称《会计法》)为核心,以《企业会计准则》为主要内容。[3]《会计法》作为我国会计法规体系的最高法律规范,是指导会计工作的最高准则。随着市场经济竞争越演越烈,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不惜铤而走险,对会计信息进行造假,阻碍了市场经济的顺利运行。健全会计法规不仅适应经济体制的转轨和改革开放的需求,也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因而对会计的立法工作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是大势所趋。从目前的会计职务犯罪等诸多问题来看,会计法规急需不断完善,如会计法中“情节严重”、“重大损失”、“打击报复”等如何衡量、如何界定、如何定罪还需进一步明确,再如《会计法》未明确规定具体执法部门,虽规定如果“情节严重”或造成“重大损失”要依法追究民事责任甚至刑事责任,但具体由谁执行未作明确规定。另外,对会计集中核算主体的确认也存在法律漏洞,会计的集中核算之后,一些单位或单位负责人认为会计工作的法律责任主体会随着会计集中核算主体的改变而发生转移。目前我国现行会计管理法律对单位负责人、会计集中核算机构、会计业务经办人的责任、权利并不十分明确,还存在一些模棱两可的问题,导致一些会计集中核算工作人员对于自己在会计工作管理过程中应承担的法律责任界定认识不清,难以树立明确的责任意识。[4]
二、目前中小企业会计工作管理问题的原因剖析
(一)会计人员的职业素养不高
会计人员的职业素养是指会计人员在会计职业中要按照内在的规范和要求工作,是会计人员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含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过硬的职业技能、规范的职业行为、良好的职业作风和清晰的职业意识等方面。会计人员职业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然而我国会计人员的整体职业素养却不高。一方面,由于会计岗位分工越来越细致,很多会计人员只熟悉自己负责的岗位工作流程,因此对其中一部分核算职能比较了解,但并不完全熟悉整个会计制度,他们有的只是经过短暂的会计培训上岗工作,有的只是通过了会计资格考试,并不具备系统的会计专业知识,就开始从事会计工作,由于缺少对相关知识的系统学习,因此缺乏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业务操作技能,难以从整体上把握会计工作的重要性,对一些比较复杂的会计业务很难做更好地处理,加大了会计信息失真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一些会计人员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业务操作技能,但他们的职业道德水平不高,职业作风不良,对违规违纪行为熟视无睹,受金钱的诱惑甚至凭着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业务操作技能主动为企业出谋划策,利用各种造假手段少列支出、虚增利润、夸大业绩以粉饰报表,想尽办法制作虚假的会计账簿,欺骗广大投资者和社会公众等利益相关者。可见,会计人员职业素养不高是导致我国目前会计工作管理体制不完善的根本原因,会计人员应当端正态度,用负责的、积极的态度对待工作,加强会计人员职业素养可以减轻会计工作管理的压力。
(二)企业经营管理者的人为因素
一些企业经营管理者为体现企业效益、拓宽融资渠道,维护企业盈利形象,在自己的经营管理期限内彰显“政绩”,指使会计人员对会计信息进行造假。很多企业同时制作两本账簿,对企业投资者虚报企业经营利润、隐瞒亏损;对国家税务局则多列支出少列收入,隐瞒利润,目的就是少交企业所得税、增值税等等。他们为了个人利益,胆大妄为、任意造假,甚至胁迫会计人员对会计信息进行造假,致使会计信息严重失真。当然,企业会计信息失真主要都是由企业会计工作管理体制和监督机制存在缺陷造成。这些缺陷的存在也主要是企业经营管理者的人为因素,现在的企业主要实行的是厂长(经理)负责制,这使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力,由于会计人员的任免、晋级、聘用、薪酬福利等切身利益均由经营管理者决定,因此,经营管理者往往借助手中的权利,要求会计人员按自己的意图对会计信息进行造假,[5]审计人员也只能按经营管理者的意思行事,会计监督流于形式。我们知道,企业会计监督可分为企业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会计监督的成效取决于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形成合力,由于一些企业内部监督失效,在外部监督不力的情况下,往往会降低会计信息失真的成本,无形中为企业会计信 息造假创造了可乘之机,因此,加大企业内部会计监督的力度,需要企业经营管理者的配合与督促,如果经营管理者是始作俑者,那么企业会计工作管理体制难以健全。
三、加强中小企业会计工作管理的必要性
(一)加强中小企业会计工作管理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需要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的第二章对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有明确的规定:第十三条“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因此,加强中小企业会计工作管理,才能正确发挥企业的会计核算、会计监督职能,为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其次,面对日益复杂的市场环境,只有加强中小企业会计工作管理,让企业根据会计报告信息及时调整经营方向,改善经营战略,避免库存积压严重、资产质量下降、运营资金紧张、盈利水平下降等突出问题的发生,提高企业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的能力;只有加强中小企业会计工作管理,才能提高企业的会计信息管理水平,切实掌握企业的发展情况,为企业的长期发展方向提供依据,才能有效地规避各种风险。[6]另外,为实现企业的科学管理,必须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各种状况了如指掌,必须将分散的会计信息加工成系统的信息资料,形成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并以财务报告的形式传递给企业经营管理者,使企业各项管理职能的行使都能得到准确信息的支持。总之,加强中小企业会计工作管理,充分发挥企业会计信息的作用,便于企业经营管理者根据财务报告对现在的经营情况做出分析,对未来的发展作出科学预测,逐步提高企业盈利能力,实现企业社会效益最大化。
(二)加强中小企业会计工作管理是完善会计工作管理体制的需要
会计工作管理体制不健全制约了会计工作的进展,主要表现在会计监督机构设置不尽合理、隶属关系还没理顺及会计人员职责不清、人事管理与会计运行机制混乱等等。这将直接影响对会计工作的监管,由于会计内部监督职能弱化,外部监督又不到位,致使企业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比较严重。《会计法》第27条规定,“各企业应当建立健全本企业的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第37条还将“会计机构内部应当建立稽核制度”单独予以明确,说明加强中小企业会计工作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完善会计监督体系,特别是要积极发挥企业内部会计监督的主动性,加强会计人员的监督管理;加大会计人员的业务技能,提高他们的核算能力;培养他们高尚的职业道德,强化责任意识的培训力度,提高会计队伍的整体职业素养;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规范企业内部会计管理活动的各项规章制度,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以反映企业运作的真实面貌;规范会计人员的工作行为,敦促他们严格按照《会计法》和《规范》的要求履行工作职责,逐渐完善会计工作管理体制和企业业绩评价体系,对企业经营者的业绩进行全方面考核,约束经营管理者依法行使领导会计工作的职权,保障会计人员的公正性,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可靠。
(三)加强中小企业会计工作管理是健全会计法规的需要
目前,我国的会计法规还不尽完善,特别是会计工作管理出现越来越多的问题,单靠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专业技术能力,仅仅依靠经营管理者遵守原则,发挥内部监督的主动性,弘扬自律精神是远远不够的。人是一个“复杂人”,很多人都想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因此,仅靠自我约束是不足的,需要有外在制度、法律的制约,才是最有效的解决当前会计工作管理问题的途径。在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出台以前,我国由于缺乏了一套完整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缺乏统一的会计理论指导,会计工作管理一片混乱,旧准则中没有明确的会计目标,导致会计中的许多基本概念不相一致,会计人员无所适从,旧准则中还存在着各项基本准则之间互相不协调、前后相互矛盾的现象,使企业有了会计信息造假的借口,而新准则的出现大大弥补了旧准则的缺陷,从会计目标、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会计要素到报表要素的确认和计量原则等多方面都作了明确的规定,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比较接近,为指导会计工作的实践和具体准则的实施提供了较好的理论依据,为加强中小企业会计工作管理做出新贡献。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实施以来,还出现了一些法律问题,如新准则的法律层级及法律效力低下,对企业规范的溯及力问题没有做更加明确的界定等,这不仅需要进一步完善企业会计新准则,最好能逐步提升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法律层级和法律效力。只有这样才能使会计工作管理有法可依,对企业经营管理者起到强有力的约束与震慑,强化他们的法律责任意识,规范他们的经营行为,使加强中小企业的会计工作管理和健全会计法规相互促进,营造会计工作管理新局面。(作者单位:广西南宁人才智力交流开发中心)
参考文献:
[1] 吕红梅.谈新形势下会计工作管理体制的创新[J].会计之友2005年第1期.
[2] 何巧巧.关于会计管理体制方面的新见解[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1年12月(下).
[3]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人事考试中心组织编写.经济基础知识[M].中国人事出版社,2011年7月.
篇13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7-0173-02
一、引言
会计管理体制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的时期根据自己所处的社会经济、政治环境,介入会计活动,对会计活动进行干预、干涉、控制所作出的一系列制度和机制上的安排,以及据此所制定的一系列会计规范。由于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会计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但受现行会计管理体制和会计人员自身素质方面因素的影响,会计监督管理职能不能有效发挥。本文就现代会计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进行简要分析,并着重探讨一下促进会计管理体制改革的有效途径。
二、现代会计管理体制的弊端
(一)会计管理有法不依
我国先后颁布了《会计法》、《公司法》、《注册会计师法》等法律规范,但由于相关人员法律观念淡薄,仍然有许多会计违法案件,导致会计管理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大量存在,在利益与法冲突的面前,会计人员出现摇摆不一的情况。
(二)行政性管理落后
对国有企业会计工作的管理有着一定影响等行政性管理、相关经济法规“政出多门”且彼此之间多有矛盾。财政部门、审计机关、税务机关、金融机关等国家机构都或多或少承担了一定的对企业会计和注册会计师监督和管理的职责,这种“政出多门”、互相推诿、事无巨细的“全方位”行政性管理已难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三)会计监督机制不健全
由于企业内部会计监督人员的人事、工资等关系个人切身利益的权益掌握在企业管理者手中,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往往“印在纸上,挂在墙上”,以应付有关部门的检查,失去了它应有的刚性和严肃性,导致内部控制建设严重失控,滋生大量贪污、腐败等现象。
(四)会计基础工作薄弱
会计管理力量薄弱,内部管理机制不健全,加之外部监督不力,致使企业财会违法违纪、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严重,严重干扰了我国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
三、现代会计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会计工作秩序混乱、会计监督乏力、会计信息严重失真,依然是困扰我国会计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如有些单位没有按规定设置会计工作岗位;有的会计既管钱又管账,或者该建账的不建账,却搞账外账,甚至做假账;许多单位都程度不同地存在着会计资料不完整、凭证不合法、数据不准确等现象,使会计信息失去客观性。单位的会计人员既在本单位负责人领导下工作,又要对领导的行为实行会计监督,实际上很难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