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视觉概念设计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1.2传统平面设计面临的困境
首先,传统的平面设计在现实空间的生命周期较短,人们在平面设计上的视觉停留时间极短,只能受到瞬间感染力的影响,这就极大的缩短了纸质媒介作为视觉载体的有效期。其次,印刷平面设计的批量生产容易导致生产过剩,纸质媒介的有效期短,使传达的信息在短时间内就成为过期信息,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与当前建立节约型社会主流趋势相违背。最后,传统的纸质平面设计只能实现单向度的信息传达,无法与受众形成及时有效的互动,信息在缺乏交流的情况下,其传达效果大打折扣。平面设计不仅是一项简单的经济活动,同时也是为人们创造艺术的一项活动。随着人们欣赏水平的提高,毫无生命气息的设计产品已经无法吸引人们的兴趣,传统的平面设计已经失去了市场竞争力,取而代之的将是具有生命力、情趣化和富含一定意境的设计。
1.3视觉传达概念的提出
受传达和交流需求的影响,平面设计正在被视觉传达设计所替代。视觉传达设计的概念最早于1960年的日本东京设计大会中提出。会议参与者意识到视觉影像随着影像媒体的不断发展而开始独立存在,需要一种能代表设计的新名词,视觉传达概念由此开始被提出。视觉传达不仅包括平面设计,还包括电视、电影、网络等多种新型传播媒体,极大的拓展了平面传播媒介的范围,原有印刷平面设计所包含的内涵已经无法涵盖新媒体的创造性,美术设计范畴也难以容纳诸如影像设计、网络设计、动漫设计以及视觉环境设计等内容,视觉传达设计由此产生。视觉传达设计的起点为设计,中心为传达,信息传递的方式为设计,设计的目的是以清晰、条理和具有一定美学水平的设计传播信息,从而提高视觉传播的效率,可以说视觉传达是一种复合型的设计,或者说是一种动态的平面造型,一种视觉图像的呈现。随着传播媒介功能的扩展,视觉传达设计的内涵也在不断更新,并逐渐由注重设计者个人的表现过渡到关注受众者的视觉感受及信息感受。设计者已经完成了从商业艺术家到平面设计师角色的转变,当前正面临的是由平面设计师到视觉传达者角色转变的重任,新时期的平面设计将突破领域的局限性,逐渐走向交叉、综合、融合的新时代。
2视觉传达概念下平面设计的再生
2.1现代平面设计的主要任务
随着设计环境的不断变迁,平面设计或视觉传达设计的称谓都具有一定的存在意义,在未来设计行业中,将会出现更为广泛的行业定义,使视觉传达设计里包含更为全面的信息,涵盖生活中各行各业,使设计深入到各个领域。设计者原研哉曾说,设计不是一种技能,而是捕捉事物本质的感觉能力和洞察力,因此,设计者的主要工作不是设计实践,而是要保持对社会的敏感度,根据时代的变化,对设计领域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
2.1.1合理配置媒体资源
设计若只依靠传统的媒体,不仅其发展将受到影响,还可能遭到社会的淘汰。网络的兴起及发展,并没有完全取代报纸,电子邮件和手机的发展也没有减少邮政物资的数量,因此媒体种类的增多会促使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增加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方式。平面设计发展的新途径就是要把不同媒体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以促进平面设计的发展。
2.1.2设计信息的传达
现代设计产品信息的表达不同于传统平面设计的信息表达,而是对数据进行重新组织,将解读工具授予客户,使其根据自己的认知能力进行自我阐述。现代平面设计主要发展趋势为对信息过程的整合和视觉翻译者向信息传递者的演变。无论是传统的平面设计还是现代的视觉传达设计,都需要依靠设计职能来实现。无论新媒体技术如何发展,都将成为平面设计的发展空间,是视觉载体范围的扩展,同时也为平面设计再生提供了更多可能,进一步提升了平面设计的社会价值。
2.2平面设计未来发展趋势
2.2.1数字化市场
数字化市场发展趋势主要是由新媒体和网络为代表的主要力量,新技术的出现,为平面设计开拓了新的市场,也促使新产品、新设计和新服务的诞生,如电子邮件广告、在线广告、广告搜索、博客、手机市场等,这一系列的数字化市场具有的特征如下:消费者是设计活动的参与者,设计过程将观众的喜好作为重要的考虑因素;消费者对设计具有一定的控制力;注重设计的社会影响力,加强与消费者的互动交流;新媒体的选择和检索对设计的影响越来越突出。
2.2.2通用设计
通用设计指设计本身不需要调节或者变动,就可最大程度上适用于多数人产品的设计,设计者的作用是帮助消费者改变或者协调环境和产品。通用设计是交流设计的一部分,是未来设计的新动向,该设计的主要原则为设计多样化的力量为人们所用,其次使用方法简介直观。如公共场所自动人行道及电梯的图画说明设计等。
2.2.3可持续型设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文化、资源都具有可持续再利用的特性,现代平面设计也应该将产品和设计材料进行谨慎的思考,在设计过程中,设计者若能使用恰当的方法传递环保意识,可极大的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
篇2
旅游交通,是以旅游为目的的整个出行过程,它以旅游者为主要运送对象,使与旅游密切相关的客货在旅游客源地与目的地之间,旅游目的地内各旅游活动场所之间产生空间位移,从而实现正常的旅游活动。[1]随着旅游交通工具、旅游路线开发、旅游服务设施的不断发展,关于“行”概念的乡村旅游不再只是强调简单意义上的交通线路,它既包含了景观路、生态路、文化路、交通路的四路合一,也包含了旅游路线设计的多样化。[2]研究以“行”概念的乡村旅游项目的开发视觉设计,传递与受众的信息不仅仅只是传递,而需要更加充分调动、分析识别空间的感知交流。根据包豪斯的设计理念“设计是为了解决问题”,设计出符合游客心理认知习惯的多元化导视系统,才能让“行”概念的乡村旅游项目开发视觉设计更加人性化。
相对旅游交通较匮乏的贵州省黔东南地区,大肆兴修高科技交通设施吸引游客实为不当之举。当务之急,应是根据自身特色对景区进行合理的再规划与开发,打造出具有自身品牌优势的精品旅游线路。以合适的形象定位、美学设计、视觉冲击为依据,扩展自己独立的旅游市场份额,使黔东南地区成为贵州省重点旅游品牌以及西南旅游市场的热点。打造精品“行”概念的视觉设计规划应坚持有聚有散,有紧有松,有重有轻的统一发展,明确贵州省“行”概念的乡村旅游项目开发视觉设计是基于贵州省现有的基础交通设施与当地自然条件、文化资源相互整合并因地制宜发展的资源因素。
一、公共交通设施的导视系统一体化视觉设计
由于近年来政府的政策优惠与支持,贵州省的基础交通建设还是取得了相对性进展。基本成就包括:公路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铁路网络形成并不断完善;内河航道发展迅速;民用航空快速发展。[3]随着贵州省黔东南地区交通发展的逐步完善,原来的单一局面已逐步发展为有主干道、一般道路、高架桥、隧道等多样化形式。基于黔东南地区旅游业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前景,合理、科学的统一发展,促进视觉导向系统的一体化是首要。公共交通是旅游交通组织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实现交通方式、交通形式、交通导视等系统上的设计统一,对公共交通系统的完整性不可或缺。由于硬通设施的基本识别性,因此导视系统在视觉设计中应以快速识别为首,特殊效果为辅。
第一,具体航空、公路、大型交通等视觉导向系统应遵循国家标准规定,在其字体、色彩、双文、位置、大小的运用上,尽可能的统一全省的硬通视觉设计。第二,加强完善公共类交通的完整性,易于游客快速识别认知。第三,信息口地方,如进出站口、购票处、询问台、休息区、洗手间等公共服务设施处要有明确的识别符合或文字标示。具体设计可以以颜色、字体、图形的变化来依次呈现空间下的布局,注意公共设施要以人的认知习惯为前提设计。第四,公共交通导视系统化设计的最大特点,是以大量的信息转换为简单明了的有效信息并传达出来。因此有效进行层级设计是公共交通视觉导向系统的关键。第五,由于黔东南地区大部分以隧道、山路为主,因此公共交通视觉设计方面要注意足够的照明系统与危险信息指示。第六,公共交通设施导视系统的视觉设计中,指示牌应放置有利于人们视线所处的位置。其信息不用繁复设计,要做到简洁明了,视觉层次要鲜明的展示观点内容达到有效传递。
二、视觉为主,辅以多元化导向视觉设计
(一)精品走廊
随着汽车进入家庭的普及,自驾游逐渐成为交通旅游出行的新增长点。黔东南地区独有的生态景致、特色的人文民族风情都可成为宣传热点。其独具特色的山水格局与丰富的生态景观,更是为自驾游市场的开发提供了充分的前提条件。“车在画中行,人在画中游”的“步步不同景”更有着独特的视觉魅力。
乡村自驾游旅游项目开发的视觉导向系统设计中,有效运用多种导向信息的展示,并与周边环境的和谐统一是首要前提。第一,导视牌展示过程中,除常见的悬挂式外可利用周边环境特色形成特色摆放式:如立柱式、依附周边环境的附着式等。材料、尺度、色彩等方面可加入当地环境特色,使用统一化管理带来更好的视觉印象,起到对当地旅游风景的宣传和加深印象的作用。第二,自驾游需求的基本接待设施还有待加强,如公共区、休息区、功能区、停车场、汽车旅馆、加油站等设施需形成统一的导视系统。第三,政府因加强完善自驾游相关信息内服务,如媒体广告宣传。合理美观的自驾游视觉导视系统的开发,正确传递导向信息的同时又丰富了自驾游空间下的艺术视觉。同时也可利用自驾游机动性较强的特点引导部分游客向一些温冷或开放不完善的景点游览并增加宣传范围。
可开发地区:肇兴侗寨、凯里―黄平―施秉一线到镇远、隆里古镇等。
适合人群:精品走廊是围绕自驾旅游而开发的项目,其限制条件适合于有着丰富自驾经验的个人、家庭以及成员。
(二)步行者的时代
黔西南旅游部分景区由于地质原因以及基础交通设施的不完善制约着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反过来我们是否应该考虑如何将其劣势转换为优势?当前,“绿色”“环保”“低碳”以成为全球旅游产业关注的一大焦点。相较于其他旅游方式,徒步旅游体验模式的污染无疑是最低碳环保。值得探讨的是徒步旅游发展区域大部分集中于乡村、山区地段,由于道路标识不清晰,造成游客迷失现象不断。正因如此,设置醒目的当地地面标识,通过夸张、鲜艳的色彩和材料应用于指示系统、警告标识等可为徒步旅游提供有力的实际需要。
第一,徒步探访、深林便道、山间小道等设计中可以独特的指示文字吸引游客眼球并传达正确有效信息。第二,徒步旅游中重要的景点信息需及时更新与修正。第三,除了官方标注公路的景点示意图,一些有文化代表性的山寨等地缺乏统一设计。因此发掘当地民俗下的特色风情的设计,可加大徒步旅游对游客的影响范围。第四,深层挖掘特色的同时完善基础设施,如沿路配备必要的排污系统及回收系统,对环境污染有着专门的监管也是很有必要。第五,徒步旅游对于多食少动、工作应酬繁忙的肥胖中青年人以及老年旅游者,都有着极大的好处。它可以促进体内多余脂肪的消耗,更好的实现减脂的效果也可以改善心脏营养,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4]因此,徒步旅游形式的视觉设计宣传点以“运动”“健康”为启发。
可开发地区:梵净山、徒步八寨一山、肇兴―唐安徒步穿越、加榜梯田等。适合人群:独步旅游其简单、自由的开放形式较适合于以独立并敢于接受挑战的旅游爱好者们。
(三)水上旅游
人们追求旅游的过程除了舒适感还有娱乐感。旅程中人与自然地互动体验、征服或融入,都会构成游客对旅游点满足与否的直观感受。只有集观光、游乐、参与、体验、互动为一体的休闲旅游才能更好地让传统观光景区重新散发生命力。
随着越来越多大坝的建成,贵州省很快就会拥有大量的湖泊,成为群山、河流、湖泊聚集之地。这些湖泊的四周风景精美怡人,具有开发旅游的巨大潜力。第一,以原生态为导向标识系统与现代化交通娱乐设施项目进行融合。经过分析、设计形成整体的原生态视觉导向符号、导向标志,必定给游客带来独特的引导性信息,如水幕标识。第二,将自然风光的险、奇、秀、游融为一体,以系统化、人性化为原则构建统一的视觉硬件设施。第三,大力发展形象广告与标语,可发展山水相间的视觉设计既满足游客的观光需求,也满足了游客对当地自然风光、民俗风情、历史文化信息的了解。
可开发地区:舞阳河、杉木河、野洞河等。
适合人群:水上旅游项目属于安全系数较高并轻松的娱乐形式,因此较为适合以休闲为主的个人、家庭与团体。
三、保持本地特点,塑造特色的视觉系统
随着全球户外运动的蓬勃发展,户外旅游开始成为当下最热门的旅游方式。贵州省黔东南地区优越的自然地势与无严寒、无酷暑的爽爽气候都是大力发展山地户外运动的理想条件。
根据黔东南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可开展的户外极限项目包括:宿营、探洞、野营、丛林探险等。针对此类旅游交通项目如何在同类产品中脱颖而出,呈现特色。这就要求对于极限营销项目的视觉设计开发从广告、标识、服务区、咨询区等都应从定位、设计、包装中突出个性。第一,认真分析市场潜力,准确地进行视觉定位包装,最好的方法是以点代面,以概括、夸张的设计先突出一部分极限主体发展,这样在二次推广中有较大的设计空间发挥余地。第二,可根据不用特色项目的开发需要,打出符合形象的文字、广告语、标识等,运用得体的编排方式达到最醒目个性的视觉表现力,以不同的设计标语具有不同的个性获得宣传变化。第三,部分森林、草场及饲养基地适合较为轻松的视觉系统表达,可以自由为主题设计,突出个性化却不失变化的可能。通常情况下,虽然会要求项目视觉设计满足现下项目的要求,但是小地区与总地区之间的统一性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地区之间的视觉系统不一致,甚至各自独立发展,则会显得杂乱无章,反而影响整体的发展。
可开发地区:梵净山原始森林、黔东南环线行走户外探险、雷公山自然保护区等。
适合人群:极限运动属于刺激并富有挑战的运动,安全第一的前提局限于它的适合人群大部分为身体素质较高的成年男女。
结语
“行”概念的乡村旅游项目开发视觉设计的发展是旅游业发展不可或缺的条件。优化特色交通与旅游体验的融合,实现项目开发视觉设计的统筹有助于实现贵州旅游业更好、更快的发展。目前来看,以黔东南地区为例分析的贵州省“行”概念的乡村旅游项目开发视觉设计的发展前景是有一定的可观性。只有系统的改善贵州省地区旅游项目中视觉设计的不足,明确本地区独有的特色,建立新颖的视觉导视系统,才能更好的适应于旅游市场的需求,打造独属于自己的旅游交通品牌。
基金项目:贵州省教育厅硕士点项目“黔东南乡村文化旅游‘色彩规划’创新研究”*(项目编号:12SSD019)阶段性成果之一。
注释
[1] 卞显红:《交通系统在旅游目的地的发展的作用探析》,《安徽大学学报》,2003。
篇3
角色概念设计是动画专业学生必修的主要专业课程之一,特别强调设计意识和动手能力。针对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动画角色形象的艺术特征、分类及不同表现形态,掌握角色设计的创作方法和塑造技巧、表达原则和造型结构语言,培养学生形成一种系统性的、创造性的思维习惯。使学生能够依据动画角色设计和制作的规范和流程,完成一整套角色设计方案。
本课程是在动漫造型基础、动画剧本制作课程的基础上全面巩固与提升,同时是原画制作、电脑二维动画短片制作等后续课程的准备过程,通过练习,巩固知识与动手技巧,达到全面提高的效果,为学生之后的原创动画片制作打下基础。
本课程内容包括三大模块,即结构造型基础、仿做动画、顶岗实习循序渐进的三步式教学模块,并逐渐形成成熟的阶梯式三步教学体系。在这一体系中,让学生在学、仿、做的过程中,拓展自己的原创潜力,衍生更多的动画作品,以此加大学生原创力的培养,并能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社会能力、方法能力、专业能力。
二、角色概念设计教学中创新思维培养的重要性
什么是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一种积极的、智慧的、策略性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运用一切可能的手段使自己的艺术创作构思具有创造性、创新性、独特性。创新思维的对立面就是因循守旧、随波逐流,甚至是抄袭。在这种状态下产生的作品自然不会有什么创造性,也不具有艺术价值。
在动漫创作中,原创角色尤为重要,其影响着整部作品的风格和定位,同时也影响其周边衍生产品所带来的社会与经济效益。动漫角色的设计充满着艺术性和设计性,角色概念设计课程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载体,在整个教学过程的不同环节中都呈现出概念高于行为、创意胜于规范、过程重于结果的特点。我们在创作角色的过程中,大胆运用各种设计手法,将客观原型进行夸张、变形、解构、重组等,但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仍然存在大量抄袭模仿的现象。学生作品受日本和美国的造型模式影响甚深,造型、色彩、构图均似曾相识。因此,让学生设计出具有原创性的个性化角色造型,我们需要对课程教学进行探究与改革。
三、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
按照“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学生职业能力和素质培养为主线”的教学理念,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的特点,灵活运用案例分析、分组讨论、角色定位、启发引导等多种教学方法。
(一)主题设定思路
整体设计思路本着内容积极向上,思想健康,适合推向市场、服务社会,在设计中又能反映学生的个性,利于多个情景位面的表达。因此可以结合现今社会提倡的共建文明社会、打造和谐家园的思路。确定短片(实验)以公益类型广告为主体,围绕公益类型确定各个不同范围的题材,如讲文明、讲礼貌、安全知识、科普知识等,可按小组或班级确定不同的题材。公益类的剧本信息收集,设计情景可按舞台剧格式(文字剧本)编写剧本,给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整体划分为三个情景时空:古代社会(各种文化)、现代社会(各类文化社会)、异时空(种族、风俗随意)。
(二)分组讨论与集体创意
根据项目制作的要求,学生按3至5人一组。首先,学生确定角色造型计划,通过资料收集与整理,制定方案,鼓励学生创新求异,大胆地展开想象,提出独创性的想法,最后通过讨论进行归纳,制定可行的设计方案。按照商业化项目标准进行策划、创意,然后完成实训项目,在设计过程中着力培养学生集体讨论和团结协作精神。
如以“古代社会”(宋朝)为选定的主题:1.展开联想。以文字表述进行构思,先对宋朝的时代背景进行分析,让学生去了解宋朝人物的生存环境、生活习性、整体造型,归纳总结出其特征。2.设定路线。从宋朝人物造型特征这一中心点出发,设定出若干不同的设计风格线路,让思维充分打开,在各条线路上尽力展开扑捉特征的元素。3.发散思维。将具备宋朝人物特征的多个元素进行新的发散,开发出有趣的元素进行重组,并考虑能否与其他不同的事物结合,看会产生什么新的结果,能否转换原有的概念。4.确定主题。经过发散性思维之后,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对宋朝人物特征的深刻认识,选定一个适合自己的设计风格和表现方式。要求学生所选风格尽可能不同,并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5.分组讨论。学生在讨论会上阐述自己的想法并互相交流、互提建议,然后进一步修改、发展、完善自己的设计构想。6.主题呈现。选取最适合自己且最易于表达的设计风格和视觉元素,绘制出结构概念草图。7.深化主题。选取并确定更多的元素丰富造型,绘制出角色造型设计图。最后对造型进行细化、调整,使造型更加生动、完整。
(三)案例教学法
选择典型案例针对角色设计中的剪影特点、风格处理与制作方法等重点技能进行强化训练。参照企业完成项目流程,限定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通过反复练习,使学生在规定时间内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做到开拓设计思维、熟练运用方法、灵活运用技巧。
实训前,教师先讲解角色设计的步骤、方法、要求等基本要领,学生根据项目,设计相应的角色概念草图、三视图(五视图)、肢体动作图、表情指示图、口型图等,方案由指导教师检查后,进行制作。通过案例教学,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创作兴趣,有效促进了学生积极思考与实践,实现了教、学、做、体相互结合。
(四)岗位现场教学
例如,在完成“角色概念设计”的项目教学中,我们按需要会组织学生在校外参观企业角色设计的工作环境与方式,围绕角色概念设计的各个环节,与不同类型的生产企业技术高层一起,结合课堂上的授课内容、企业制作要求对学生进行实地教学,真正做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在此教学过程中,学生体验了企业文化、提高了学习兴趣,使学生学习更具有目的性,增强了学生的事业心、责任心。通过现场教学,丰富了学生的概念设计专业知识和社会知识、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为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奠定了基础。
(五)考核方式
该课程是考察课,我们遵循高校教学规律结合社会岗位能力要求,进行了课程考核方式改革,重点突出教学过程的创意设计。严格要求将学生作业的过程记录,通过作业过程记录反映学生创意理念和设计方法的掌握情况,重视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的引导,实行学习项目阶段评分,综合考查学生的课程学习效果。
总评成绩由学生的平时表现和最后整套角色设定册的分数组成,各占50%。内容包括四个主要角色的设定、结构概念草图的绘制、三视图、表情设计图、动作设计图、色稿、版式编排等。要求:1.剧情及人物性格分析明确、角色体态特征明确;2.人物角色设定草图,结构比例明确合理,设计具有原创性、趣味性,个性化特征明显;3.人物角色设定成稿,线稿、三视图、头部表情图、肢体表情图、角色比例图完整;4.人物设定的标准应用版式合理,画面安排美观。
此外,课程组的教师充分利用先进的现代化网络信息技术,已于2011年正式开设角色概念设计精品课程网站,及时更新教学大纲、实训指导书、多媒体网络课件、授课教案、习题与模拟题、作品图片、视频资料等。教学网站建有师生交流园地,能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和进行学习经验的交流,使学生把课堂教学与课余网络课堂有机结合起来,提供给学生更加宽松的课程学习环境。网络教学给教师提供了了解学生的新窗口,弥补了课堂教学的局限。
专业教师收集各类网络资源,以专业班级QQ群为载体,拓展交流平台,就专业学习安排、信息资料收集、作品点评进行了深度沟通。下一步工作交流将逐步向学院精品课程网络平台转移,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结语
上述教学探究与实践,笔者在角色概念设计的教学理念、模式、内容和方法等方面进行不断探索和实践,拓展了设计教学的领域,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有效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以探讨适合于我国高等教育的动画角色造型类课程的教学新模式。
参考文献:
[1]李四达.迪士尼动画艺术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篇4
一、寻找游戏环境创意
在一部动画电影的场景中,每一个物体、道具、建筑、景致都曾经是动画场景设计师头脑中的一个个零散的想法、点子和创意,动画场景设计师慢慢地把这些想法系统化的组织起来,就形成了一个动画场景。电子游戏的关卡环境也是一样。游戏的关卡环境最初只是游戏美术概念设计师头脑中的一个个模糊的、不定的想法,而这些想法和创意通过游戏美术概念设计师的组织和系统化,最终形成了一个具有可玩性的游戏关卡环境。一个游戏美术概念设计师实际上就是一个游戏世界的创造者。
游戏美术概念设计师的创意通常都是来源于对现实生活的观察。但是,游戏世界是一个虚幻的世界,往往与现实世界有很大的不同。作为一个虚幻世界的创造者,改变观察世界的视角是游戏美术概念设计师创造虚幻世界的重要方法之一。游戏美术概念设计师必须学会使用非惯用的视角来观察现实世界,以达到重塑现实环境、使之转化为一个虚幻的游戏世界的目的。可以说,改变观察物体的视角,是把现实世界重塑为游戏世界的一个非常有效的解决方案。
例如在图一中,平常我们惯用俯视视角来看的树根,由于观察视角的改变,呈现出了完全不同的视觉表现形态。这样,我们就通过视角的改变,把我们本已习以为常的现实场景异化成了具有独特视觉表现的场景空间。
游戏美术概念设计师必须不断地练习用特殊的视角来观察他周围的事物,并把这些事物异化为一个好玩的虚幻空间。通过对这些异化的空间里玩家路径等一些游戏玩法元素进行安排,一个游戏世界就会慢慢清晰起来。
另一个寻找场景创意的重要途径就是观看电影电视、玩电子游戏和阅读参考书籍。所有这些对游戏环境概念的形成有非常好的提示作用,因为这些作品里的场景已经是一个成熟的概念体系,可以很容易地被借鉴过来而进一步设计成一个新的游戏环境。和不断地练习用特殊的视角把周围的事物异化成游戏空间一样,游戏美术概念设计师也要不断地观察他所看的电影电视、所玩的电子游戏、所阅读的参考书籍上的场景表现来寻找创意灵感。
不断地重复练习上面所说的两种方法,把用不同视角观察事物、分析参考资料里的场景表现常态化,是源源不断获得游戏关卡环境概念设计灵感和创意的有效途径。
二、确定关卡环境的主题
一个关卡环境的主题,对于有背景故事和特定世界观的游戏来说,是由这个游戏关卡所对应的分剧情决定的;而对于没有背景故事、只有玩法的游戏来说,则通常是指这个关卡环境视觉表现的决定因素。关卡环境的主题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某个特定的历史时期,某种天气状况,某个特殊地点等等,也可以是各种因素的集合。藉由这样一个主题,从而把游戏关卡中景物、建筑、道具、物体等等各种组分统一成一个整体。
例如,图二是《战神》中的一个关卡环境。这个关卡的故事背景是奎托斯要打败地狱中的重重阻碍,从而冲出地狱获得重生。那么这个关卡环境的主题就是由关卡的分剧情决定的,表现的是地狱这个特殊地点的环境。
而《面包房物语》这个游戏则没有任何的故事背景。从下图可以看出,“万圣节”是这个游戏关卡环境的主题,因为它决定了整个关卡环境的视觉表现。
游戏关卡环境的主题越明确,越有利于游戏关卡环境的概念设计。因为由于主题中各因素的制约,游戏关卡环境概念设计的方向会显得非常的清晰,方便游戏美术概念设计师设计出能够合情合理地体现游戏故事背景,并与游戏玩法类型相贴合的关卡环境。
三、设定关卡环境特点
有了明确的关卡环境主题后,就需要把关卡环境的特点确定下来,通常需要列明3到5点游戏关卡环境的特殊之处。在游戏美术概念设计师进行游戏关卡环境概念设计时,这个特点清单会帮助设计师明确设计内容的焦点是什么。换句话说,这个特点清单实际上就是游戏美术概念设计师在进行关卡环境创意时所要达到的目标。清单中的每一项特点,游戏美术概念设计师都要在关卡环境的概念设计中有所体现。
一般来说,清单中列出的游戏关卡环境特点分为以下5类:
1、视觉风格;
2、技术标准;
3、玩法特点;
4、情绪特点;
5、故事背景/游戏世界观。
游戏美术概念设计师通常会选取其中的某几类特点作为创作的焦点和目标。需要注意的是,特点清单中列出的特点越多,游戏美术概念设计师进行游戏关卡环境概念创作的时间就会越长。因此,清单中所列项目的多少与设计师的时间安排密切相关。
四、收集视觉参考资料
当游戏关卡环境的创意、主题、特点都确定下来之后,这个关卡环境的基本样貌也就昭然若揭了。下一步的任务,就是收集与游戏关卡环境的视觉表现相贴合的参考资料。
收集视觉参考资料是游戏前期策划阶段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从物件摆设的设计,到建筑样式的设计,再到图形细节的设计,所有这些林林总总的工作都离不开视觉参考资料的提示。这些参考资料可以引导游戏美术概念设计师创作出合情合理、真实可信、贴合游戏情境的游戏关卡环境。
按照参考内容分,一般需要收集以下5类视觉参考资料:
1、建筑参考;
2、景致参考;
3、道具参考;
4、布光参考;
5、美术风格参考。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预期目的。对于游戏美术概念设计师来说,应该尽可能多的收集这5类视觉参考资料,因为每一类视觉参考资料对游戏关卡环境中各种组件和元素的设计都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参考这五种类型的视觉资料,游戏美术概念设计师就可以依照游戏故事背景和玩法的安排,创作出游戏关卡环境中的一草一木和各种玩法组件,建立起一个合情合理、贴合游戏情境的游戏世界。
五、建立视觉焦点
视觉焦点是游戏关卡环境概念设计的重点所在,是一个关卡环境的地标性物体。在一个游戏关卡环境中,其视觉焦点应该非常醒目,以吸引玩家的注意。
建立视觉焦点在游戏关卡环境设计上的意义不仅仅体现在美术方面,游戏环境中的视觉焦点在完善玩家游戏体验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玩家通过视觉焦点来分辨玩家角色在整个关卡环境中所处的位置,从而明确玩家角色在关卡中应该如何运动。因此,对于那些具有巨大游戏地图并且地图结构复杂的游戏,视觉焦点的存在就显得更加重要了,它能够引导玩家顺利通过结构复杂的游戏地图。
图四是《上古卷轴》的一个关卡环境。由于《上古卷轴》的游戏地图巨大,所以关卡环境中的视觉焦点的建立就尤为重要。图中的高塔就是这个关卡环境的视觉焦点,在美术方面它是关卡环境概念设计图的构图重点,在玩法方面它起到了帮助玩家在游戏世界中定位、指引玩家角色运动方向的重要作用。
一般来说,单玩家游戏的关卡环境会有多个按顺序线性排列的视觉焦点,这样可以引导玩家角色顺利地从一个地点走到下一个地点。而多玩家游戏的关卡环境中则会安排多个并列的、且各不相同的视觉焦点,以方便每个玩家角色在复杂的游戏关卡环境中轻松地分辨自己的位置。
六、视觉风格设计
视觉风格设计包含了对游戏关卡环境的基本视觉风格的选择,和对色彩、影调、空间、线条、形状等基本视觉元素的安排。
可以说,每个游戏都有着自己的视觉风格。有些游戏,对视觉风格的设计卓有成效,在基本视觉表现、色彩、影调等元素的安排上风格独特,这就会使这个游戏显得很突出,更加吸引玩家的注意。虽然不具有突出视觉风格的游戏不一定就不是好游戏,因为游戏的核心不是美术设计而是其玩法,但是独具匠心的视觉风格设计会帮助这个游戏在同类游戏中脱颖而出获得玩家的注意和青睐。因此,在游戏关卡环境概念设计过程中,对关卡环境的整体视觉风格的设计和对各个视觉元素的安排是非常重要的。
篇5
设计,概念先行。面对一个新的设计项目,形成并提出独特的设计概念是设计师首要解决的难题。概念来自何处?对于商业设计范畴内的商标设计来说,它决不是设计师大脑中偶然的“灵光乍现”。
准确的设计概念是商标设计最终通过市场检验的前提,富于表现力的图文传达是商标设计的视觉体现。商标设计不是设计师的个人艺术创作行为,而是最终要通过市场效益检验的设计活动。成功的商业设计必定是具有足够市场说服力的设计概念。
概念来源于“认知”。宏观来说,是设计师对现实世界的“认知”;具体来讲,是设计师对设计对象、市场信息的“认知”。对相关信息的认知过程就是概括、浓缩、提升设计概念的过程。设计师必须具备敏锐的直觉,从各类信息中找到最具商业价值的部分,并运用跳跃性思维和想象力,甚至调动个人的情感经验提出自己独特的设计概念。设计师的“认知”能力直接影响着设计概念的品质的优劣。
一、从事商标设计之前有必要对商标(Logo)的深层意义重新作一下探讨,明确商标设计有别于一般标志设计的要点。
1.商品的标识——识别、推销商品的视觉符号;
2.品牌的标识——品牌视觉形象的核心,品牌文化的视觉
符号;
3.形象的标识——企业、机构形象的视觉符号;
4.具有法律上的专属性、唯一性。商标形象不可有相似的复制。
商标所具有的独特性和可识别性是商标设计的显著特征,无论是文字、图形,还是文字与图形的组合,都要立意新颖、独具风格,具有足以与其他同类商标相区别的特点。商标设计以视觉形象为载体,也就是运用图形、色彩、文字等视觉元素作为某种商品或企业机构的符号象征,传达商品或企业机构的信息和理念,以树立商品品牌或企业的形象为设计目标。
二、明晰了商标及商标设计的本质特性后,设计师应搜集设计项目的相关信息并进行理性的分析,敏锐地捕捉设计对象最具市场说服力的“卖点”,形成设计概念。
(一)来自设计对象的信息
商品(企业)的行业特征、发展历史、生产方式、原料特色、使用效果、地域特色等信息。面对寻求差异化的营销模式,挖掘设计对象所独有的特点往往就可以提升为商标设计的概念。
(二)来自销售对象的信息
销售对象即指商品的消费群体。“认知”他们的年龄、成长背景、精神特征、审美趣味、生活观念,形成符合特定人群情感精神的设计概念。“人”的因素往往也决定了商标设计的风格。
(三)来自品牌的信息:品牌的价值体系是商标设计的概念之“源”
品牌是有别于其他竞争对手的商品及服务或某一类产品及服务的名称、特性、质量、商标、设计的组合。品牌有助于消费者识别产品、判断质量、打消疑虑并获得与品牌联系起来而产生的价值,比如身份、地位的象征;品牌有助于提升商品的市场竞争力。
品牌文化体系包括独特的理念、品质、信仰、价值观念。
品牌人格化的形象体系,如同人具有姓名、个性、外在形象、趣味、气质,品牌赋予商品生命。品牌是“关系”:人们不一定是买产品,而是在买品牌——譬如,就好像一位老朋友,有一种熟悉、舒服和信任的感觉,如果想试用一个新的品牌,则会预期建立起一种令人兴奋的新关系;品牌是“感受”:感受本身和关系一样,也能产生影响——就品牌而言,感受则涉及多个方面,譬如产品本身、包装设计、购物环境、服务态度、与产品相关的其他服务、品牌标识的外观和感觉、宣传广告——能否让人们很容易产生联想或愉快的心情。
品牌形象的定位确立了整个市场和消费者对品牌的感觉,同时也确立了对商标的感觉。商标设计必定要体现品牌和人的关系,表达人对品牌的感受。所以,设计师对品牌价值的认知度,对品牌精气神的视觉表现成为商标设计的关键。
(四)“概念”来源于生活
设计师同时也是一名普通的消费者,自身对生活的观念、感受和经验的积累就是一个存在于大脑中的信息库。适时把对设计对象的认知和个人体验的信息加以联系往往可获得富于人情感力量的设计概念。
创造出具有市场说服力又能打动人心的设计作品应成为艺术设计师努力的目标。
结语
成功的商标设计,应该是创意和表现有机结合的产物。创意是设计师根据设计要求,对相关理念、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概括,通过哲理的思考,形成准确的设计概念,然后化抽象为形象,将设计概念由抽象的表述逐步转化为具体的形象设计。
参考文献:
篇6
一、视觉传达设计的基本概念
“视觉传达设计”也意为“平面设计”或“图形设计”。作为一门学科,视觉传达设计指通过图形和文字来传达信息,其内容主要包括广告招贴设计、字体设计、书籍装帧设计、标志设计、企业形象设计等等。在信息时代,视觉传达设计还包括网页设计和多媒体设计的部分内容。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技术的进步,全球的国际交流频繁,在这种背景下,视觉传达设计的价值也被新技术进一步扩大,其设计的领域和工作形式与其它领域相交叉,从而形成了一个更为广泛的概念。“Visual Communication”的概念开始被提出,指关于给人看的设计,告知的设计,通过视觉媒介表现并传达的设计。此外,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出现,视觉传达设计概念内容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使得视觉传达设计概念变得更为复杂,与其它领域的交叉性也越来越强。
二、新媒体艺术对视觉传达设计的影响
新媒体艺术的发展给视觉传达设计带来了新的方法,推动了平面图形设计逐渐向立体图形转化的进程,二维图形逐渐向三维或者四维转化。作为一种观念艺术,新媒体艺术给视觉传达设计添加了新的理念和新的灵魂,让其更加具有创新的活力。在新媒体艺术的巨大作用之下,视觉传达艺术设计已经不再是过去那种简单的商业外衣,而是体现出更多的创新意识的主体,从而让视觉传达设计更加个性化和艺术化,更好的实现信息传达,让视觉传达设计成为创意产业的中坚力量。随着科技的发展与艺术的进步,新媒体艺术自身不断发展的同时,也推动了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在新媒体艺术的作用之下,视觉传达设计拥有了更多的自由的空间,其也开始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随着现代人对新事物渴求的愿望越来越强烈,视觉传达设计的多元化个性化发展也成为了时代的要求。但是我们需要注意的是,视觉传达设计的多元化与个性化发展并不仅仅指的是无序的任意发展,而是指的创意的个性化和种类的多元化,其更多的是创造性的体现,代表着对接受人群越来越丰富的实际需求的充分尊重和以更好的方式来实现,对于不同需求的人群能够带来不同的产品和服务。多元化个性化的发展趋势同时也给视觉传达设计带来了更多的表现方式,为信息的有效传达提供了更加可靠的条件。
三、视觉传达设计的特性
1.流行性
视觉传达设计具有流行性的特征。由于视觉传达设计强调的是个性和独特性,所以在视觉设计中最抢眼的就是其所蕴涵的时尚元素,这也是其成为一部分年轻人所追捧的重要原因。在视觉传达设计中,设计师可以融合很多的时尚元素,包括电影、服装、艺术风格等等。因此,视觉传达设计往往与时尚和潮流相联系,这也正决定了视觉传达设计的流行性特征,而良好的视觉设计往往能够得到年轻人的喜爱也正与其流行性相关。
2.交叉性
在当代,视觉传达设计还具有交叉性的特征。随着科技的不断创新与进步,视觉传达设计在各个基础领域有着很大的发展,主要包括插图设计、字体设计等基础性设计的发展;书籍设计、企业机构设计、包装设计、广告设计等应用性设计的发展;摄影技术、印刷技术、数码处理等设计技术要素的发展;动漫、网络以及各种与设计的相关文化与市场要素的发展。这些都是不同的专业领域,却都需要进行相应的视觉设计来得到提升,因此这必然造成了视觉传达设计的交叉性特征,很多视觉知识在其它学科都能得到相应的交叉应用。
四、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趋势
1.商业化发展
视觉设计公司越来越专业化,专业广告公司现在已经成为行业的主要经营模式。在这种设计模式中,设计成员包括了客户沟通、广告文案、市场营销、设计创意和媒体制作等各个环节的专业人员,设计成为一个包含市场调研、概念定位、设计制作等为一体的团体性的工作,再也不是原来以艺术设计家个人单打独斗的工作模式。
而且,视觉传达设计在商业设计领域中的分工越来越细且比较专业。比如,插图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设计领域,很多的插图师在网络上建立了自己的网站,用来展示自己的作品,并通过网络找到新的客户,而视觉设计师也可以在网上找到合适的插图师为自己工作。因此,整个视觉传达设计领域已经逐渐向商业化分工、发展。
2.传统文化的融合
现今,在设计潮流之下,如何保存本国的民族设计文化特色成为了视觉传达设计中比较重要的研究点。
文化可以借助设计师的智慧,借助现代艺术将传统文化进一步开发和美化,向世界展示其独特的文化魅力。我们要找到复兴中华文化并使其重返生活舞台的切入点,以此让断裂的传统文化与时代相连接。视觉传达设计是我们与国外进行设计交流的一种良好媒介,其中如果能够很好的融入传统文化元素,那么我们便可探寻一种新的传承和展示中华文化的方式,并通过大量的视觉传达设计形成中华文化品牌效应,既能提升设计的价值,又能促进中华文化的复兴和传承。
3.电脑技术的融合
随着电脑技术的高速发展,如今的社会已经进入到读图的新时代,图形正成为人类视觉设计表达与传播的语言,而如何研究图形的意义、结构、形式也成为视觉传达设计的前沿课题。
篇7
一、中式快餐品牌和视觉符号
什么是品牌?美国著名营销学者Phillip Kotlor认为:品牌就是一个名字、称谓、符号或设计,或是上述的总和,其目的是要使自己的产品或服务有别于其他竞争者。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品牌是一个多层次的复合概念,它既包含了语义学上的,又包含了某种视觉设计,更多的一种知觉体系的混合。
中式快餐品牌首先是一个语境概念,它的潜在意义是在中国市场下所面临的快餐品牌构建问题,因此要注重对中国消费者价值观念、消费习惯和行为方式的理解,而不能盲目的去照搬照抄国外的设计风格。其次,快锓是一种舶来品,可以说在大工业机器时代到来之前,人们是没有“决餐”这个概念的,伴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效率的提高,社会对于饮食也提出了更高的工作要求。
现代符号学认为,一个符号通常是由能指、所指和语境所构成。视觉符号作为一种最强烈的符号表征,在人类认知中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在视觉传达领域,品牌的视觉设计指的是对品牌视觉识别及品牌文化的视觉化过程。就中式快餐品牌视觉符号而言,其涵盖了从品牌标志到品牌视觉延伸的诸多内容上。就视觉维度来说,中式快餐品牌视觉符号既包含了传统意义上的二维平面符号,又包含了在三维空间中的视觉符号要素,例如,中式快餐店内通常都要通过材质,灯光等不同的空间设计方法来营造品牌的虚拟空间,提升品牌的视觉感染力。
二、中式快餐品牌视觉符号进入空间环境
人类在有意无意地改造着环境;同时也不可避免地被环境所改造。几乎在所有的场合下,人类的行为都会受到人与环境交互作用的影响。中式快餐的品牌设计也是一样,只有在一定的环境空间中,品牌的视觉符号才能有效的传达出去。优美而独特的中式快餐视觉环境能有效的吸引顾客进店,使顾客产生和保持积极的情绪,继而形成消费过程,形成良好的品牌满意度。
空间环境设计的相关理论认为,商业性空间环境的设计包括三个主要的设计方面,即引导性空间,营销性空间和辅空间。中式快餐品牌视觉的空间设计主要包括在前两个空间的设计中。
在引导性空间的品牌设计中,设计的内容包括招牌的设计、品牌广告的设计、视觉导向设计等。当我们漫步在繁华的大街小巷的时候,也许我们很容易被一个巨大的肯德基大叔的灯箱所侧目或者被门前巨大而具有亲和力的黄色拱门大M所吸引,招牌的设计无论在什么时候都具有巨大的视觉感染力,起到招来顾客,传播品牌的强大作用。品牌橱窗上的富有诱惑力的招贴同样具有空问视觉的感召力,勾画出消费者对于产品的美好印象。视觉导向指引着人们的行为,通过一定的视觉符号的设计,把人们指引到想要去的地方或者功能处所。中式快餐在引导性空间的设计上存在着一种设计上的不足,具体表现就是视觉的感召力不够,广告及招贴的设计比较简单,缺乏品牌应有的审美价值,这一点在设计中应该强化起来。
营销性空间,具体到设计对象上是指顾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的空间环境。通常在快餐店内部,是营销性空间的主要设计场所。从视觉组成上来讲,店内的陈设物,装饰构件,墙体及柱体,以及吊顶的设计都构成了营销性空间的视觉要素。
在品牌视觉传达方面,对墙体的品牌化处理,相关营销要素如柜台前巨大的菜单设计等都会引导消费者的消费过程。国内有不少大型快餐连锁企业已经认识到营销性空间的重要性,因此对营销性空间的设计也很重视。例如,真功夫快餐连锁对于店铺内部墙体的设计就从品牌标志出发,给人一种较强的品牌视觉冲击力。
辅空间通常指的是设备用房,商品库房等。不涉及具体的消费营销环节因此在中式快餐品牌设计过程中,并不作为重要的设计内容被强调。
三、中式快餐品牌视觉符号的空间传达方法
1.视觉材质的选择
品牌视觉符号的体现需要依附于一定的物理实体,也就是材质的选择。材质的种类很多,石、布、木、藤等都可以成为空间材质表达的原料。不同的材料对人的视觉总是能产生不一样的视觉体验。作为中式快餐店的视觉设计,在文化内容上,应该更加重视对中国传统建筑材料的选择以达到符合中国人审美趣味的设计风格。在中国的文化语境中,竹、木、石等天然材质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其传达出中国人特有的“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
2.视觉灯光的布置
在视觉传达的概念向多维空间拓展的时候,灯光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一定的灯光下,品牌的气质得到良好的表达和衬托。灯光作为餐饮店的重要物理要素,对于食客的味觉、心理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与企业的经营定位也息息相关。在灯光的处理上,要注意处理好明暗、虚实、光影等的节奏和变化,以其独特的视觉刺激传达出企业的品牌文化。
3.视觉色彩的搭配
色彩在人类的视觉系统中占据着一个重要的位置,就中式快餐的色彩来看,有两方面的色彩值得人们去关注:其一,是食物的色彩,它会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人的食欲,其二是餐厅的环境色彩,它会影响人们就餐时的情绪,对品牌文化的塑造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不同的色彩会对人产生不同的心理刺激。中式快键店的色彩设计不仅要考虑到顾客的年龄阶层、爱好以及注目率等问题,同时还要注意在色彩的传达过程中表达一种深层次的文化内容,如对传统色彩体系的借鉴使之运用于快餐行业。
4.视觉空间的设计
篇8
1创意产业背景下,创新产生价值
环境设计作为创意产业的一部分,设计师必须丢弃单调的功能主义设计观,逐渐认识到产品和服务包含象征性意义和非功能性价值。借用经济学家JosephAloisSchumpeter对于创新给出的概念:“创新”(Innovation)是将原始生产要素重新排列组合为新的生产方式,以求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一个经济过程。在JosephAloisSchumpeter经济模型中,能够成功“创新”的人便能够摆脱利润递减的困境而生存下来,那些不能够成功地重新组合生产要素之人会最先被市场所淘汰。同样,在环境设计领域中“创新”赋予环境空间前所未有的生趣和意境,发挥人们的想象力,承担起艺术“改变生活”的承诺,这种设计将是顺应时代的创新性设计,被大众所接受从而付诸实施,否则将被设计市场所淘汰。在创意产业语境下,产品的设计创新具有特殊性。一般意义上的设计创新是指充分发挥设计者的创造力,从用户的需求出发,以新的设计理念为指导,利用人类已有的相关科技成果,通过新颖的设计方法和手段,创造出全新的视觉形象,开发新的使用功能,以满足人们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而在创意产业语境下,设计创新的重点在于产品的非实质性品质的创新。产品的价值(价格)更多依赖于它们无可测量的非实质性品质,而不是依赖其具有的有用性(使用价值),这些非实质性品质,如风格、新颖性、商标声誉、匮乏性或“独占度”——能授予产品一种与艺术匹配的地位[1]。其中产品的风格、新颖性以及产品背后的历史文化和故事的发掘,正是设计师工作的重要内容。设计创新带来产品高附加值,增加经济效益,提升社会效益,同时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创造无与伦比的竞争优势。设计品质的优劣与市场受欢迎程度,关键在于创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表明,满足了“基本需要”后,还有“爱、友情和归属感的需要”和“尊重需要”,社会现在还能继续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逐渐增加的物质生活水平促进人们来满足更高层次的需要,而设计创新就是以满足人们更高层次需要为目的。针对于产品的基本功能需求的设计,处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金字塔的底端,难以调动大众潜在的购买欲望。例如,作为满足人的“基本需要”的用餐活动的餐厅,只注重饭菜品质就可以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但是要想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甚至更高层次的需要,就要诗意地把握消费者的审美心理、社会文化心理,塑造新颖的餐厅空间情境,让顾客在其中找到归属感,增加顾客的认可度,这样才有可能带来高附加值,提升餐厅的经济效益。
2概念设计是设计创新的有效方法
从总的社会层面来说,设计创新是人类的财富之源,是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不竭动力;从设计师个体来说,创新是设计师的立身之本,是设计师的核心竞争力。设计创新的重要性无需多说,我们必须找到一种行之有效的设计创新模式。在环境设计中,乃至于设计教学中,设计创新不是具体的知识,它是一种思维模式,是一种能力,记住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即可。我们必须去探求这样一套方法去应对设计项目——从客户需求出发,分析研究设计项目资料,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概念设计正是这样一种由分析用户需求到生成概念产品的一系列有序、可组织、有目标的设计思维模式,它表现为一个由模糊到清晰、由感性到理性的不断进化的思维过程。概念设计是从设计对象的众多属性中撇开非本质属性,提取出本质属性,用某种媒介手段概括起来,并以其为主线贯穿全部设计过程的设计方法。它通过设计概念将设计者繁复的感性和瞬间思维上升到统一的理性思维从而完成整个设计[2]。就环境设计而言,“概念设计”就是用视觉语言把我们对事物本质属性的认识表达出来,这种认识就是我们从事物中提炼概括出来的概念或思想。这些概念和思想也就是人们平时所说的点子、创意、想法,区别于其他领域,在室内设计中它们都要归结为视觉形态和空间语言。它们构成三维视觉形态,建构特定空间关系,形成市场价值,呼应人们高层次需求。
3概念设计的步骤
北京清尚建筑设计研究院与清华美院设计的米兰世博会中国馆,就是一个运用概念设计思维模式进行设计创新的成功案例。世博会展馆不仅引领着各个时代的建筑思潮,而且在空间和技术的创造上也一定程度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空间观念和体验[3]。根据米兰世博会的场地和要求,经过综合分析,中国馆确立了以“希望的田野,生命的源泉”为主题。麦浪、田野、城市天际线等视觉形象的展现成为语言媒介的视觉形象转述,很好地体现了设计主题。最终用放样技术把田野和城市天际线相连,自然景观元素与群山型的建筑相呼应,呈现出一片壮阔的中国大地景观。同时,建筑外形提取了传统歇山式屋顶的造型元素,让中国馆打上深深的中国建筑文化烙印。在世博会的国际舞台上,其体现了中国气度,很好地展现了中国在有效利用资源和保障粮食安全方面所做的不懈努力。从米兰中国馆的设计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以概念设计做为一种设计创新模式,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可分三步走。
3.1概念的提出
概念设计的第一步是对事物作出一个既感性又理性的认识,一方面有对于场地空间的历史、现状、功能需求、技术参数的分析;另一方面,也有在空间中那回眸一望、记忆中的一份感动、使用者的生活琐事等等感性的片断和灵感的闪现,从中找出事物的本质属性,这种认识就是我们从事物中提炼概括出来的概念或思想。美国当代建筑大师斯蒂芬•霍尔在其著作《锚》中也就设计概念的提出讲到,一方面是理性思考的,即“从功能方面对场地的解析、远处的景观、日照的角度、交通的运行以及通道”;另一方面则是灵感、经验的,即“从场地的第一感觉中产生意念……赋予一个新的空间确切内涵。”概念设计的关键在于思想,对于室内设计而言,具有同样功能属性的空间不计其数,尽管现代主义大师们提出“功能决定形式”,但这些空间不可能以同样的面貌存在。不同的地点、不同人使用、不同的文化背景,以及不同的兴趣爱好,甚至一场、冬天的一缕阳光,抑或门前一棵柳树等不确定性因素,都为空间带来无数的可能性。设计者根据所掌握的各种信息,对室内空间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明确空间定位,最终形成一个对该空间的独特认识,提炼出设计概念。
3.2.概念的转化
当对事物本质属性的认识确定下来之后,对于空间的完整认识起初可能是以文字语言这样一种媒介表述出来,也可能是文字语言与影像相结合的,最终在环境空间中都需要转换成空间语言与图形语言。概念转化的关键在于设计概念是否能够全面透彻执行下去,设计想法能否有效表达出来并适用于环境空间。在这个对接的过程中,需要平时训练有素的空间组织能力,需要对图形语言的抽象与构成能力,需要建筑史与建筑理论知识,形成该设计项目的一整套系统造型组织模式语言,用这套模式语言统筹该环境空间设计的方方面面。从设计语言学的角度说,也就是形成一个特定的句法,把这些单个设计词汇组织起来,表达一定的语义,塑造其特有的空间意境。同样的词汇由于句法不同,可以有多种语义,这正是概念设计的创新本质,是我们能够产生新形式、新语言的关键。同样是设计灵感来源于山川的视觉形态,但设计的形式语言组织方式不同,譬如说句法运用中国传统水墨山水的方式与运用立体构成的方式建构出来的空间,肯定是大相径庭、各有特色的。
3.3概念的实施
概念设计可以让设计师插上想象的翅膀翱翔在精神的世界,但要想概念设计结出硕果,那么就要在概念实施的过程中紧扣主题,始终以设计概念为中心,保持设计的独立性与完整性。在设计概念的框架下有了整体的视觉形象,让视觉形象统筹整个空间,这样就避免了设计中东拼西凑所造成的空间中各个界面形象的凌乱、不协调。概念设计要有可行性的材料和技术支持,如果现有技术不能完全支撑我们的创意,首先要想办法去解决。在弗兰克•盖里设计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的时候,其外墙曲面在技术上是个难题,但整个项目没有为此放弃,设计者不是修改设计方案而是请技术人员设计了相关的软件,用于解决这一技术难题,从而成就了这一解构主义的建筑杰作,也让我们看到了之后一系列巨大体量的曲面有机形态建筑。如果以当时的技术无论如何跨越不了现实与想像的鸿沟,也可以做一些技术上的替换和妥协。伍重设计的悉尼歌剧院以海面上的白色风帆作为设计概念,计划把屋顶设计成壳结构,但当时的技术和资金无法完成,最终妥协,用同样形状的混凝土结构代替,最大化保持了设计概念,为世界留下了童话般的建筑并成为澳大利亚的标志性建筑。在信息化时代,强大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让概念设计有更大的施展空间,为概念的表达和实施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为设计创新提供更多可能性。
4概念设计具有可操作性
简而言之,在基于概念设计的环境设计创新模式过程中,首先,设计师从理性分析和感性的灵感闪现中确立设计主题,揭示对象的本质属性;然后,用视觉语言替换文字语言,对视觉图像和空间进行处理,形成独特的环境空间视觉语言;最终,与现有的材料技术进行整合,把概念转换为物质实体,完成现实环境空间建构。总之,概念设计模式在设计创新过程中思路清晰,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推广性,如能在设计实践和教学中适当加以运用,可发挥较好的效果,大大提高设计者的设计竞争力。
作者:王莹 单位:大连大学美术学院
参考文献:
篇9
一、视觉传达艺术概述
视觉传达艺术是近几年才提出的艺术理念,其中视觉表示的是人眼能够扫视的范围,而传达则与一般的信息与接收无异,将概念拆分开来,并不能了解到这种艺术的独到之处,但是将两种概念相结合,就成为一种比较新奇词汇。视觉传达艺术是为了满足现代商业宣传与形象展示而生的,企业为了更好的宣传自我形象,必须使用与众不同、内容丰富、新颖的艺术表现形式[1]。视觉传达艺术的创新设计通过受众的视觉感官进入到思想与想象中,因此深受消费者的信赖,也是很多企业形象宣传的依托。在视觉传达的设计上,设计师往往会通过创新手段搭建消费者与企业相互联系的枢纽,并通过文字、图像以及多种色彩进行艺术设计,给人带来强烈的冲击力。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视觉传达艺术作为新兴领域,是21世纪人类进步的阶梯,也是商业发展的机会,因此要求视觉传达设计师不断实现自我突破,通过视觉符号传达相应的信息。在具体的创新设计上,设计师还应掌握如何将文字、图形与色彩有机的搭配起来,通过在艺术设计中穿插商家的独特理念与产品,赋予产品一种新的思想与活力,刺激消费者并产生理性的消费。从目前我国视觉传达艺术设计现状来看,视觉传达艺术在创新方面并不乐观,很多设计师往往会片面的理解视觉传达艺术,这很难收获良好的效果。因此在当前视觉传达艺术设计时,一定要按照社会的发展需求,树立正确的艺术设计观念,以创新为基础,充分发挥视觉穿的设计创新的效能。
二、视觉传达艺术设计创新理念分析
1、创新的设计理念
进入待21世纪,人们的审美理念与价值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新奇事物的追求也逐渐提升。因此,在进行视觉传达艺术的设计上,一定要将创新作为设计的基础,以迎合受众以及商业宣传的需求,设计出与同时代人们审美观念相一致的作品。在艺术设计创新上,设计人员应根据视觉传达中影视、光、图形、文字、色彩等元素进行重组,体现一种时尚与现代化,并使人们能够将这种文化作为一种潮流。比如:一些淘宝网店为了吸引受众的点击,就会加入一些视觉传达艺术,将店铺中主营的服装或者服装色彩放在店铺的封面上,通过每天变换不同色彩的服装,让人耳目一新,这样能够收获大的点击量并且还能促进消费。而相比那些一成不变的淘宝网页设计,一年到头都是同一个样式,显然难以获得点击与消费量的提升。因此,只有将创新的设计理念作为视觉传达基础,才能对受众产生视觉冲击,使设计师能够设计出优秀的作品,最终促使消费者根据个人感官作出理性消费行为。
2、创新的视觉语言
通常而言,视觉传达艺术主要值得是图形言语化于言语化图形的相互转换,视觉设计人员要想将设计理念与艺术主张紧密联系起来,并通过信息的方式表现给大众,其最终目的也主要是实现商品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传递。所谓视觉语言创新,本质上还是指文字、色彩以及图形的合理搭配,构建三者之间新的联系。对于术中视觉元素而言,设计师在进行创新设计时,就必须具有丰富的经验、敏锐的观察力以及强大的思维转变能力,通过借助以往的设计经验,进行知识的丰富与创新,对作品的内容进行丰富。例如:淘宝双11活动、苏宁电器、京东商城等一些大型商业网站,为了获得更大的点击量,就经常会借助视觉传达艺术,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促使消费者进行购买。
3、创新的理念表达方式
创新的发展推动现代科技的进步,而科技的进步反过来又为创新理念的表达提供不竭的动力。新科学技术往往会为设计师提供新的设计思路与设计工具,给设计工作者提供更加丰富的物质基础。从艺术设计的基本工作上来看,设计师的做药工作是借助现有的材料与企业需要传达的理念,在个人思维的基础上,借助现代科技进行表达与创造工作。从科技的发展来分析视觉艺术设计人员的艺术创新设计,传统历史中的造纸术、印刷术到当前电脑、打印机等媒体的转变,经历了多种创新,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便利,因此艺术设计人员必须意识到科技创新与视觉艺术创新的联系,通过两者的相互结合,不断突破自我。
4、绿色与现代化的设计理念
当前,在世界提倡环保的整体理念下,体现绿色环保的设计往往能够吸引受众的眼球,绿色环保设计模仿自然植物,尽可能以最小自然代价获得所需的产品。因此设计师在进行视觉传达艺术设计时,一定要贯彻绿色设计理念。同时,为了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设计师还要以现代化发展为理念,将绿色与现代化贯穿到整个视觉设计中,这也是为现代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助力。例如,在家具设计行业,以绿色为主色调的家居设计往往能吸引受众,主要是因为绿色能够体现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理念,更是人们积极响应绿色环保的生活理念,这样既帮家居厂家进行宣传,又实现了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三、结语
总而言之,创新是21世纪个人及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必要条件。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作为一种新兴领域,先进的科学技术为设计师创造良好的条件及环境,因此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设计师一定要充分借助现有的设计理念与科学工具,将创新理念与创新视觉语言融入到作品中,刺激消费者的视觉感官,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王乐.分析创新设计理念在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中的具体实施[J].包装世界,2015(06):30-31.
[2]商春玲.如何做到视觉传达艺术设计的与时俱进[J].安顺学院学报,2016(02):44-46.
篇10
一、视觉传达艺术设计概念及现状
(一)概念
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主要可以概括为两点:一是,视觉,也就是人们通过眼睛能够看到的事物;二是,传达,作为传播学的主要构成环节,是发送、传播与接收各种信息的过程[1]。在此过程中,信息发送者能够让大众了解自身想法,以此达到信息传播目的。现代成功企业大多数均是通过视觉传达艺术设计让大众了解自身及其商品,如企业标志、商品包装、商品标志等。设计师通过对企业文化、类型、商品特点等信息的了解,借助视觉传达艺术设计元素,如形状、色彩、文字等对企业及其商品予以全面包装,在大众心中留下深刻印象,以此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二)现状
视觉传达艺术作为一种具有很高实用价值的艺术类型,在商业服务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从某种程度上而言,视觉传达艺术是基于传统商业美术发展起来的,到目前为止,经历了很多波折[2]。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视觉传达艺术设计应用越来越广泛,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商品营销中,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不仅可以借助专业技术提高宣传效果,还可以充分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国外产品不断涌入我国市场,使得人们对商品包装要求越来越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视觉传达艺术设计的发展。
二、视觉传达艺术设计的创新设计理念
(一)创新视觉传达设计理念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必须重视理念的创新,只有加强创新设计理念,才可以设计处更加符合时代要求的作品。从实际角度出发,创新设计理念一直影响着设计作品的传播实效,所以,在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中,一定要重视视觉语言的创新,其主要包括文字、图形、光、影像、色彩等,均要符合时展与大众美学的要求,充分展现时代主潮流[3]。在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中,一定要掌控好时代脉搏,突出时代特色,这样才可以保证设计理念科学、合理。同时,只有在视觉传达艺术设计过程中贯彻落实创新设计理念,才可以更好的满足大众的精神需求与物质需求,创作出能够引起大众共鸣的优秀作品。
(二)强调多元化与个性化
在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中,多元化与个性化是相对统一的整体,是完善设计整合与吸收的必然选择,也是突出中国特色设计、走向世界、走向未来的主要趋势[4]。也就是说,在实际设计过程中,设计师需要在多元化设计融入个性化特色。在以往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中,主要为单一设计模式,在多元化的冲击下,使得求变、求新成为了完善多元化与个性化的必要条件,为此,在设计中,需要突出新颖,呈现创新设计理念,并且融入图形设计,以此展现新的创意。此种方式的运用可以突破传统观念,构建新的多元化与个性化的设计理念,充分反映了当今社会的日新月异,具有十分显著的个性化特点。所以,在进行视觉传达艺术设计的时候,必须对多元化与个性化进行充分考虑。
(三)明确大众化与民族特色
在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中,图形占据了很大的比重。图形作为设计理念与思想传递的主要载体,属于一种视觉语言,在设计中运用的时候,不仅要了解大众的认知程度,还要突出民族特色,这样才可以使人印象深刻。也就是说,在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中,图形不仅要体现大众形态,还要具有一定的民族特色。加强民族特色的融入,处理好民族特色与本身色彩之间的关系,结合民族特色与现代思维,创造更加新颖的视觉传达艺术设计形式,能够更好的弘扬民族特色与文化精神。
(四)重视个性化设计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视觉传达艺术设计应用越来越广泛,怎样突出产品设计的个性化,成为了设计师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在产品设计中,加强设计与生产目的的结合,可以实现艺术设计与生产技术的融合,进而达到设计目标。在一些特定生活方式、文化底蕴、时空环境的作用下,不仅要完成产品设计,还要实现产品的功能及意义[5]。在某种程度上而言,个性化设计就是明确自身定位与突出自我价值的过程,从而创造出基础良好的个性化产品。在进行实际设计的时候,需要充分考虑消费者的心理,并且以此为前提,设计全新的、个性化的产品。同时在设计过程中,也要明确产品定位,把握整体感觉,不断创新设计领域,实现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的结合,体现产品设计的个性化。
(五)明确绿色与现代设计理念
绿色设计的本质就是倡导节能环保。随着现代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影响环境的因素越来越多,人们在追求高品质生活的同时,难免会忽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为此,在现代生活中,设计师一定要具备绿色设计理念,并且能够合理运用,让人们在生活的同时,享受自然环境的美好,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真正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在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中,设计师需要适时转变绿色设计理念,展开合理分析与设计,树立环保意识,让大众充当绿色设计者,实现节能环保的目标。所以,在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中,合理运用绿色设计理念,是设计的使命与责任。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与审美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视觉传达艺术设计理念也在不断创新。设计师需要深入基层感受生活,充分了解大众的需求与审美水平,这样才可以更好的创新设计理念,极大的刺激消费者,在大众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对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作品予以自由传播,从而逐渐提高商品的经济效益及企业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崔可.创新设计理念在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中的具体实施[J].美术大观,2014(03):130-131.
[2] 方小军.视觉传达艺术设计的创新设计理念分析[J].青年文学家,2015(12):153-153.
篇11
一、电影片头设计中的构成要素
构成设计是现代艺术设计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视觉传达中的构成是一种造型概念,其意义是将不同形态的几个单元重新组构成一个新的形态。其中立体构成是将各种立体的材料或造型要素按照良好审美的原则进行立体空间的分解与重构以塑造新的形象,它强调各元素之间的三维空间关系。而色彩构成则是在前面两者的基础上着重于色彩关系的搭配与调和。构成设计的要素包括点、线、面、体、色彩和空间等诸多方面。[1]它的形成遵循形式美的法则,如对比调和、对称均衡、比例、节奏、韵律、多样、统一等,其目的是通过设计创造意境。构成设计的诸要素在电影片头包装中同样也体现得淋漓尽致。电影媒体中的构成设计除了包含视觉传达三大构成的基本要素以外,还增添了第四维要素,那就是时间。[2]有了时间的加入,“运动”这一概念也随之产生,再加上“声音”元素,共同营造一个新的构成格局。
二、电影片头“构成设计”的概念
随着电影传媒的发展,电影片头的表现形式与技术的不断更新、观众对画面视觉质量的要求及集体审美情趣的提高,电影片头设计更为精致与考究化。[3]具体表现为:画面视觉效果更新颖,CG虚拟技术运用更广泛,镜头信息容量更庞大,更强调关键帧画面的视觉构成,形式元素动态演绎方式更多样,空间运动更复杂等。电影片头包装这一概念逐渐形成。
近年来,电影片头除了传达影片相关信息外,着重于将单纯的片头文字、背景画面、信息演绎方式、片头色调、配音音效等与整个影片的氛围和视觉特效进行统一与融合。在考虑镜头语言的基础上,电影片头更注重画面的设计,更强调时间线上的各个关键帧画面传达信息的有效率,画面的构成考虑更为严格,文字、图形图像等信息元素及形式要素在画面上的构成安排与出现方式更为考究,单帧时间上的资讯更为密集,允许各条信息间有更强的独立性,视觉样式更新颖。在展现给观众的过程中,镜头的每个关键帧都可成为完整的视觉设计作品。观众在电影信息传达过程中就可以通过具有构成与设计感的画面对电影内容及表现风格的整体面貌有所了解。如《蜘蛛侠》系列影片的片头并没有像以往的影片简单地以文字罗列的方式来展现导演、编剧、主演等名称、而是选择了该影片的主要信息“蜘蛛”这一概念,利用其捕猎工具“蜘蛛网”作为视觉要素进行创意拓展。片头设计出虚拟的镜头穿插运动于各个重叠的蜘蛛网线之间,在镜头推拉摇移的过程中,各种设计考究的英文字母组合成大小不一、对比和谐的各种人名等文字信息。多个字母不断的聚散离合,仿佛被捕获的猎物般粘连在蜘蛛网上,显得生动、形象。画面中更有独具代表性的蜘蛛人的形态不断地入场出场,利用其外套特有的血红色作为色彩元素融入片头当中。不管是蜘蛛网切割画面形成的点线面构成,还是文字组合的编排,在《蜘蛛侠》系列影片的片头设计中,构成设计的概念都体现得淋漓尽致。
而入围2005年戛纳电影节竞赛单元的影片《小贼、美女和妙探》,用二维剪影形式作为表现手法、其片头设计强调多重空间的更替、转换与穿插,以一个翻越围墙的小贼剪影引出电影内容的主要元素,如枪支、美女、谋杀场景等。利用层叠方式把各种图形制造出相对复杂的前后位置关系。导演名称、主演名称等文字信息巧妙地贯穿在各个场景之间。片名kiss.kiss.bang.bang四个词语在四声枪响的音效配合下如鲜血飞溅般地映在红色的银幕上,给人强烈的视觉印象。在片头的局部出现大段的跳跃文字也转变其作为信息载体的功能,被导演安排成单纯表现整个空间构成的形式元素。
从影视作品的片头片尾包装设计中可以看出,此类影视片段并没有强调情节和表现元素的逻辑性,叙事和告之结果并不是它的目的所在,它的重点在于在画面形式元素的不断运动转变中,逐段逐条地展示图形图像、字幕、色彩内容等各自独立的信息,并运用良好的运动构成形式,使观众对影片形成一个初期的氛围印象,起到引起关注又点到为止的号召功能。
三、电影片头构成设计中“运动”的概念
影视视听语言中强调的概念是“运动”,同样它也是电影片头设计的关键,也是吸引受众视线的一个重要因素。[4]既然构成设计是关于编排、分解组合的学问,是多种画面空间的切割与组织,那么这种切割与组织可以是静态的也可以是动态的。电影片头的信息传播是以动态为主,它既包括电影媒体传达信息时信息和形式元素的客观运动,同时也代表电影画面中的各元素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中信息内容即时发生变化的一种状态。由于电影片头的结构是变化的,画面呈现时间的长短和运动形式的优劣会直接影响观众接收信息的效率。好的片头使观众视线进入虚拟的运动空间中跟随信息元素、形式要素的运动规律了解信息,在关注画面时获得更多的信息和更为丰富的视觉感受。
电影片头构成设计中的运动按属性分为“单纯形式运动”和“信息发展运动”两种方式。
1.单纯的形式运动
单纯的形式运动是指提取电影内容里的一个或多个重要内容,将其转化为可视的图形图像元素,并配以象征性的色彩,通过设计好的、与电影主题相匹配的运动方法,共同暗示电影主题。此类运动强调抓住重要概念以设计新颖的视觉样式给观众造成深刻的第一印象,以形成对电影的期待,同时也预先传达出了整个电影的视觉质感与影片氛围。在电影画面中,构成要素上、下、左、右、前、后位置的改变,主题形象出画入画,装饰元素形态上的扭曲膨胀等变化是形式运动的基础表现。这种运动可由画面构成元素自身移动形成,也可由摄影机的镜头运动而促成。[5]色彩、整体构成框架与视觉风格的改变,音效变化等是形式运动的延伸。电影画面的形式运动给受众带来了由静到动的运动视觉体验,由视觉到听觉的美好感受。形式运动不仅是为了展现内容主题,也是确立电影片头画面视觉风格与个性的重要手段。
好莱坞的动作电影最强调形式运动,电影画面内容充斥着大量的快节奏肢体动作与动态特效场面,所以其片头设计通常也要配合影片共同营造氛围。
如《钢铁侠》电影片头,提取了影片“科技武器”概念,并选择了贯穿整片的“钢铁盔甲”这一可视化的元素,力求营造一种前卫、冷酷的审美效果。整个片头运用代表着科技化的CG虚拟动画技术,塑造了一个舒展双臂的三维钢铁侠战士的线条形象。虚拟镜头将拍摄目标不断地锁定在钢铁侠分解、聚合的机械结构上,并配以线框化的文字,通过镜头在三维空间中旋转的运动形式来展现信息。象征着冷酷与机械感的黑色背景烘托出了一个硬朗的视觉环境,与接下来的影片内容形成了很好的统一。
2.信息发展的运动
电影片头中包含着的信息每一秒都可能发生变化,每一刻都有新的内容出现。静止的电影画面构成元素,不具备描述事物发展过程的功能。在增加了运动要素以后,文字、图形等信息要素和点、线、面等构成要素可通过特定的运动方式,共同演绎、表达具体的主题含义。
电影片头的信息在持续变化的过程中出现、消失,声音元素同步紧跟,共同诠释相同主题;形式元素、信息元素、构成结构、色彩、声音等每一秒每一分都围绕主题发生未知的变化,变化的节奏有急有缓。电影片头所要表达的人物名称、影片相关信息等在画面内进行即时的转换与更替,随着时间的变化而进行发展,并不断扩充、膨胀。电影媒体的灵活和机动性得到更充分的体现。它让观众在观看时无法预知视觉信息的发展,形成起伏跌宕的心理落差。电影媒体利用这一特点,更好地抓住受众的注意力和加大有效关注时间,以形成更具价值的传播效力。电影片头既可以运用蒙太奇的表现手法赋予视觉元素与信息一定的逻辑联系,也可以使之独立,在片头演绎完后综合起来让观众形成一个整体的印象。
如著名影片《逍遥法外》的片头以流动的线条穿插画面,形成和分割空间,人名在简练的线条伸缩间更迭出现,场景之间的分割线隔开的不仅是画面上的一个个空间与时间 ,也暗示着主角弗兰克这个孤独的行骗者与整个世界和抓捕他的人之间的关系。片头中设计的主角在各个空间中穿梭,不停地转变着服饰和身份,暗示着影片的内容。画面构成中的黑色基调表现剧中展现出的谎言的世界。画面元素的运动采取平和缓慢的节奏,版式空间纵深感被人为地削弱,形式元素运动方向主要为垂直和水平的十字形,十字方向运动的直线线条也作为人物图形出入和转换画面的转换线。整个片头的构成形式性格鲜明,空间分割清晰、干练,运动方式独特 。每个画面内的图像都是相互有联系的,片头信息既相互独立,但又被整个二维动画巧妙地贯穿起来,该片头成功地运用了二维形式元素、信息元素进行了动态构成的演绎,画面构成设计并没有过多炫耀技术,风格平实,但信息元素和形式元素各司其职,各居其位,巧妙而流畅地引导观众的视线进行转换。该片头是平面美术造型巧思与镜头运动构成良好结合的典范。
四、结 语
目前电视、电影媒体受技术设备的制约,呈现方式是单方向的,它依靠设计好的运动形式,对银幕空间进行分割与延伸,达到表现多维立体空间的效果。
无论哪一种传播媒体,都肩负着巨大的社会责任。研究电影片头中动态构成设计的目的除了能使制作出来的片头更好地诠释影视作品的主题、烘托影片氛围、 形成独特的视觉效应、娱乐大众以外,更多的应该是配合电影内容向大众传播有价值有意义的信息与积极向上的视觉体验,将提升受众的文化修养与审美情趣作为己任,使之获得更为丰富深刻的精神内涵,得到智慧与人生的启迪。
[参考文献]
[1]向海涛.视觉表述[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2]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腾守尧,朱疆源,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
[3]张洪文.影视美术设计[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
篇12
书籍作为文化的载体,容纳了古今中外的文明智慧。伴随漫长的人类发展史,好的书籍不只是将知识传播给读者,更应是一部可欣赏、品味的剧集。装帧设计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在视觉上给我们带来的视觉冲击感,要比书籍本身的潜在魅力更受关注。这也要求设计时既要突出书籍本身的知识来源,更要巧妙利用装帧设计特有的特色,为读者建立丰富的视觉空间,通过眼观、手触、味觉和心会,在品位书籍内在魅力的同时,得到畅快的精神享受,这才是书籍装帧设计在整体性原则上的根本宗旨。
装帧设计由表及里既是平面的,也是立体的。从封面到内文,每一页都是一个平面。人的视觉随着阅读而流动,众多平面也就组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建筑设计师出身的书籍设计大师衫浦康,认为各个艺术门类间都有共通性,装帧和建筑设计一样都是空间和平面艺术的结合。这种由多种因素构成的动态系统就是书籍的整体美。人与书是“相互运动”的关系,而书籍的整体美也就产生于动态。
一、装帧设计中“动态设计观”的表现
装帧设计的根基是设计,而设计的根基在创意。在装帧设计中,书籍的整体形态表现就是一种“形式”设计。中国古代书籍的简策装、卷轴装、经折装等就是不同装帧形式的呈现。西方美学家阿恩海姆认为:“一个物体的视觉概念,是从多个角度进行观察之后得到的总印象。”因此,人的视觉概念绝不是静止的,而是与物体相对运动后的视觉结果。
(一)装帧设计的视觉多面性
在装帧设计中,书籍的造型设计是视觉概念的重要部分。因此在设计时,应对整体中的多面性有明确的认识。从封面、文字、图形、色彩、内容等由表及里、层层深入,而形成视觉的创意美。如同“罗丹的雕像”,从任何角度去欣赏,都是立体、连贯、多侧面的,更是显示出多侧面的立体创造力。
(二)装帧设计的视觉流动性
人的视觉是一个由远及近的过程。货架上一本好的装帧书籍,首先应具备对几米以外读者的视觉感召力,其次就要做到当读者把书拿在手中时,还可以反复品味。
色彩装帧设计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当读者走进书店时最先传递来的视觉信息就是书籍的色彩,这也充分体现了装帧设计中距离动态设计的重要性。另外,行间距的设计,能给近距离的观赏增添了节奏和韵律。
(三)装帧设计的视觉相继连续性
相继连续的视觉作用,在英国的经验主义美学家霍布斯看来就是:“人在审美活动中,凡是在感觉中彼此直接衔接的运动在感觉后也还是联在一起的。”这也意味着,人类视觉的不满足心理引导人们去看暂时看不到的部分,正如人类视觉总不满足于只看到物体的一个局部,而要把握全貌。
(四)装帧设计的层次性
书籍是一个多层的形态,这也决定了装帧设计的多层性,而装帧设计区别其他艺术设计的最为显著特点,就是具有多层的形态。
当人们翻看书籍的时,所展示的就是书籍在动态中的多层美。这就要求设计者由表及里、层层深入,在动态中依次展现在人们眼前。但由于缺乏对书籍多层性动态设计的认知,很多设计都只重封面而轻版式上的设计,各行其是。美学家狄德罗说过,书籍中各层之间疏密的对比和谐关系,图像符号的变化呼应关系,内页之间的色彩节奏关系,都使书籍层与层在动态中展现出无限的魅力。
因此,我们应该建立立体、动态的装帧设计观,才能使书籍装帧艺术有更深得突破。
二、现代装帧设计中“动态设计观”的应用
书籍是动静相融的艺术品。随着书页的翻动,随着读者视线,书不断的变换着空间关系。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书籍早已不再是传播媒介的主角。倘若坚持以往的装帧设计方法,书籍的时代性、发展性以及自身的欣赏地位必然要被电子媒介所取代。因此对待装帧设计的“动态”的设计观更为重要。
当前很多优秀的装帧设计,都特别注意版式在装帧设计中的运用,特别事大效果与精致细节图案要素的视觉互补。这些设计也体现出作者对书籍多距离视点特性的充分理解。
篇13
视觉营销这一概念在中国正式提出时,它主要是指在终端卖场通过商品的陈列和形象化展示,向消费者传达品牌信息和品牌文化,对消费者产生视觉冲击力,实现与消费者的沟通,达到促进商品的销售。目前,国内学术界对视觉营销的研究尚未深入,研究范围主要集中在服饰商品展示技术和视觉呈现技术方面,仅仅是将其作为一种促销手段或促销技巧加以运用。着重强调的是服饰商品展示对视觉的冲击,而并没有将它视为市场营销的一种新概念与新领域。而通过对视觉营销产生与发展的探析,有利于我们深入研究并构建一个完整的视觉营销理论与实践的框架。
一、视觉营销的界定
目前对于视觉营销的含义,有着不同的表述,大致可以归纳为三类观点。一类观点着重强调的是商品的陈列和展示对视觉的冲击,并以此达到促进商品的销售。认为视觉营销就是利用色彩、造型、声音等造成的冲击力吸引潜在顾客来关注产品。另一类观点则糅合了商品展示技术、视觉呈现技术和市场营销策略,强调了商品展示技术和视觉呈现技术的运用必须与商品营销策略相结合。这类观点虽然强调了商品展示技术和视觉呈现技术的运用必须与商品营销策略相结合的重要性,但仍然只将视觉营销界定在“商品的终端卖场”这一领域。还有一类观点则是在上述两类观点的基础上,将视觉营销由“商品的终端卖场”领域扩展到其他领域,并深入到对消费者心理层面的影响方面研究。
笔者认为,所谓视觉营销,是将视觉这一心理现象对商品个别属性的反映,作为影响消费者行为的主要因素,结合视觉呈现技术和商品展示技术,制定出不同于其他营销理念的营销组合策略。以此对目标顾客及潜在顾客形成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并对其产生心理层面的影响,从而带动商品的销售,达到营销目的,它是一种新的营销策略和一种新的营销方式。
视觉营销结合了市场营销学、心理学、视觉识别设计、视觉传达设计、零售卖场设计及商品展示等学科知识。作为市场营销的一个新概念与新领域,视觉营销注重的是在产品设计、传播策划和空间设计三个领域(而非仅限于终端卖场)中有关视觉对市场营销影响的研究,讨论的是如何将视觉识别设计与视觉传达设计原理、零售卖场设计与商品展示技术运用于产品设计、传播策划和空间设计领域,在产品造型、产品包装、广告策划、卖场设计、商品展示甚至企业整体识别管理等方面对目标消费者形成整体的视觉冲击,并以此来吸引消费者注意力,争取目标消费者、挖掘潜在消费者而获取经济利益。市场营销学和消费心理学是它的基础理论,视觉识别设计与视觉传达设计、零售卖场设计与商品展示是它的核心技术[1]。作为一种新的营销策略和一种新的营销方式,视觉营销在实践中,已经从百货、服装服饰、广告等行业的运用,发展、拓宽到其他行业,如医药、互联网行业等;从商品展示技术和视觉呈现技术在销售领域(主要是终端卖场)的运用,发展、拓宽到传播策划、空间设计,甚至企业的整体识别管理等方面。
二、视觉营销的演进分析
视觉营销不是在某一个时期突然出现的,作为一种营销理念和营销方式,它的演变发展可以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视觉营销的雏形。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出现了人类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商业开始从农业、手工业中分离出来,产生了专门从事贸易的商人阶层,交换才得到了长足的进展。交换的不断发展和扩大,使商品生产出现并发展。特别是资本主义生产完成了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过渡的产业革命,以机器取代人力,形成了大规模工厂化的生产。而大规模的生产需要大规模的交换与之相适应,从而又促进了商业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作为专门从事贸易的商人为了尽早将商品销售出去,就要向顾客介绍和展示商品,这种对商品的展示过程可以说是视觉营销的雏形。
第二阶段,视觉营销的成长。李玉杰在其编译的《视觉营销实践发展在欧洲》一文中指出:视觉营销源于盎格鲁-萨克森国家,它“随着大批量销售(超市、低价位专卖店、多品牌店等,译者注)的来临而出现,最先是在食品行业,为了满足‘提高自选式货架陈列的有效性’这一需求,进而产生了技术性的视觉营销。接着服装行业(更广义地讲,涉及‘个人装备’的大概念)对视觉营销发生浓厚兴趣,并将相关技术加以改造,使之适合了服装商品的特点”[2]。在这个过程中,服装销售形式的改变是促成视觉营销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19世纪中后期,随着纺纺织工业的发展,服装不再以一对一的形式进行制作、销售,而是按照现代尺码分类,进行大批量的生产、成规格地销售,人们开始通过对服装店铺陈列、展示的服装进行选购。从此,商业性服饰视觉陈列技术——视觉营销开始出现,并不断得以完善。
第三阶段,视觉营销的成熟。伴随着社会经济以及零售业的不断发展,大型百货商店开始出现了,使得视觉营销得到进一步发展。特别是在整个欧洲范围内的大商场和百货商店,都强烈地意识到了视觉营销在市场营销战略中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们越来越重视空间的设计和店铺的陈列。在空间的设计上,注重卖场布置设计中对天然材料、颜色、照明、装备道具的运用以及环境的改造等。在店铺的陈列方面,关注商品的分类和货架的饱和度。以主题进行商品分类,通常用于体现线条为目的的服装专卖店。这样的分类实际上是更具组织性的视觉营销的体现,是更富于心力的“系列化”。货架饱和度是视觉营销战略中的一个商品指数标准,一个高的货架饱和度表明商品更重视量,同时传递给消费者的信息是“我们提供尽可能多的选择”,这个战略并不把产品放在第一位;而一个低的货架饱和度表明产品的价值希望被最大化,整体空间饱和度呈现越来越低的发展态势,这样的选择特别适用于高档商品品牌。
第四阶段,视觉营销的完善。视觉识别与视觉传达理论的产生,促使视觉营销由“商品的终端卖场”领域扩展到产品设计、传播策划以及企业的整体识别管理等领域。使视觉营销从一种展示商品的手段提升成为视觉战略和视觉营销体系,并成为当前众多企业经营与管理的日常工作,从而得到了飞跃式的发展与完善。
现代视觉营销走过了一百多年的历史,发展到今天作为一种新的营销策略和营销方式,是企业营销战略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之一,其重要性是不容置疑的。随着视觉营销的深入发展,会越来越受到理论界和实业界对它的关注并进行更加深入、全面的研究。
三、视觉营销在中国的产生与发展分析
(一)中国现代视觉营销的实践
中国现代视觉营销实践领域主要是在百货商店,并伴随着百货业的发展而发展,百货业的橱窗陈列开创了中国视觉陈列的先河。20世纪20年代左右,上海相继成立先施、永安、新新、大新四家大型百货公司。这些百货公司的业主们非常重视橱窗陈列和店堂内陈列,注重颜色、照明、装备道具的运用以及环境的改造。公司之间竞相装潢,橱窗陈设争奇斗艳,霓虹灯异彩纷呈。在橱窗的陈列和柜台、货架的展示方面,注意突出商品美、考虑陈列的商品与观赏者的视线角度、注意商品在橱窗中的摆放位置、对商品进行分类摆放陈列等等。20世纪30年代上海四家大型百货公司的橱窗陈列、柜台与货架的展示,具有相当的吸引力。
如果将考察中国现代视觉营销实践的领域扩展到广告行业,可以追溯至19世纪的40年代。当时有较大影响的《万国公报》、《新闻报》、《中外新闻》、《上海新报》等,均刊登国货广告,给国人以较强的视觉冲击。20世纪30年代,中国广告业有了空前的发展,特别是在有“东方巴黎”之称的上海,户外广告和招贴中常常出现的“东方美女”,给了人们强大的视觉冲击。
(二)中国当代视觉营销的实践
第一阶段,从1949年至20世纪80年代左右。这一阶段视觉营销实践的领域依然是百货行业和广告行业。尤其在百货行业,橱窗陈列和店堂内部的陈列依然得以重视。特别是在20世纪60年代前和80年代,国家以及地方商业主管部门常常组织百货行业橱窗陈列的评比,以促进橱窗陈列的发展。20世纪50年代,国家商业主管部门还借鉴前苏联政府的经验,出台了有关商业组织与技术的指导性、规范性文本,其中就包括有橱窗陈列、柜台货架陈列展示的相关要求。
20世纪80年代初,原北京商学院率先在商业院校开设了《零售商业企业管理学》课程,并首次出版了由果洪迟教授编著的《零售商业企业管理学》教材,在大学课堂介绍零售商业有关店面设计、商店场所设计、橱窗陈列设计、柜台货架陈列展示等理论。随后,原北京百货大楼橱窗陈列设计专家史美勋等人编著了《现代橱窗广告技法》一书,较全面地介绍了橱窗陈列的基本技法、商品陈列方式及技巧、色彩的运用、照明技术等知识。可以说,这是中国当代最早对于有关视觉陈列理论与实践所进行的系统研究和探讨,是中国当代视觉营销理论与实践的雏形。
第二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左右至21世纪初。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社会经济发生了巨大变革,西方国家的一些先进、科学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也传入中国,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在这个阶段百货行业和广告行业乃至流通领域和生产领域,越来越关注视觉冲击对消费者的影响,甚至在一段时间内所谓的“眼球经济”理论,引起了理论界和实业界的极大兴趣。在这个阶段,百货行业加强了商店店面设计和店内场所设计,进一步美化视觉环境,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达到促进商品销售的目的。广告行业则迅速进入一个新的快速发展时期,特别是新型广告媒体和高科技广告制作的应用,使得广告的视觉呈现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无论是平面广告还是视频广告都带给了人们强烈的视觉震撼。在生产领域产品制造商也越来越关注产品的造型、产品的色彩、产品的包装等方面对消费者的影响;工业设计人员不仅仅只是考虑产品的功能、效用,同时也考虑产品给消费者的视觉感受。这些方面的实践活动促使中国当代的视觉营销得到长足的发展。
在这个阶段,企业形象识别系统在中国得到推广和应用,使中国现代企业走向整体化、形象化和系统化管理。而CI设计中的视觉识别,以企业标志、标准字体、标准色彩为核心展开的完整、系统的视觉传达体系,将企业理念、文化特质、服务内容、企业规范等抽象语意转换为具体符号的概念,塑造出独特的企业形象。VI设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运用,使中国当代的视觉营销理论与实践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第三阶段,从本世纪初到现在。21世纪初,中国的专家学者明确地提出了“视觉营销”这一概念。如马大力教授于2003年在其专为服饰卖场装饰推广人员而写的《视觉营销》一书中首先提出:“视觉营销(Visual Merchandise Display,VMD)是借助无声的语言,实现与顾客的沟通,以此向顾客传达产品信息、服务理念和品牌文化,达到促进商品销售、树立品牌形象的目的。”[3]他从视觉传达的原理和VMD的原则入手,系统、全面地介绍了服饰商品的陈列设计、展示设计、系统陈列设计、VMD设计等。这一观点在服饰行业有着非常大的影响,而且在代表着潮流设计的服饰行业终端卖场得到了集中的运用。随后,在许多网站的策划中也引入“视觉策划”这一观点,并针对网站的特点,逐渐形成了网站视觉营销(Web Visual Marketing,WVM)。也就是利用色彩、图形、声音、文字、动画,视频等造成的视觉冲击力吸引访问者的关注,加深访问者对网站的兴趣,并不断点击了解网站信息,增强访问者对企业的好感及信任度,从而促成交易的过程[4]。严格地讲,“Visual Merchandise Display”属于“商品陈列的视觉化”,强调的是商品的陈列设计和展示设计。也就是利用商品的陈列和展示形成对视觉的冲击,并以此达到促进商品销售的目的。虽然,这一类的界定只能将视觉营销划定在商品的陈列和展示范围,但第一次明确地提出“视觉营销”的概念,对于促进中国当代视觉营销理论研究与实践运用,具有深远的意义,为深入研究视觉营销奠定了基础。
随着中国理论界和实业界对视觉营销的深入研究,有专家学者提出了“泛化的视觉营销”这样的观点,如梁婷婷与杨子在合撰的《作为营销手段的视觉符号传播——试析泛化的视觉营销说服及其与视觉文化之关系》一文中指出,视觉营销是“视觉文化背景和新的营销理念下通过市场营销的诸多环节共同作用而实现的,它并不仅仅局限于直接可视的视觉形象传播,而是一个涵盖了信息接受者心理意象生成过程,与意义、概念的消费相关的泛化的视觉说服过程,它与当前的视觉文化之间是一种互动的关系。”“并不仅仅局限于服装服饰的陈列、展示,而是贯穿了从产品的开发设计、广告的设计制作直至消费者的购买、消费的整个过程,并通过意象的生成机制最终作用于消费者的心理层面,影响其购买行为。”[5]同时,作为一种新的营销策略和一种新的营销方式,视觉营销在实践中的运用,已经从百货行业、服装服饰行业、广告行业发展、拓宽到其他行业,如医药行业、互联网行业等;从商品展示技术和视觉呈现技术在销售领域(主要是终端卖场)的运用,发展、拓宽到传播策划、空间设计,甚至企业的整体识别管理等方面。这一阶段,视觉营销在中国的实践领域更宽广了,并且逐渐形成、完善了中国当代视觉营销的理论体系。
视觉营销从最初商品展示发展到企业整体识别管理领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通过对视觉营销演进的探析,有利于我们深入研究视觉营销理论与实践,揭示其内在规律,并构建一个完整的视觉营销理论与实践的框架。为市场营销的理论丛林添枝加叶,为企业的视觉营销实践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 刘建堤.视觉营销的理论建构及其核心技术研究[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8,(5):109-113.
[2] Gwenola Guide.视觉营销实践发展在欧洲[N].李玉杰.编译.中国服饰报,2005-08-12(A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