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课堂教学新方法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课堂教学新方法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课堂教学新方法

篇1

为了更好地不断优化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方法,探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新方法,帮助广大初中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老师作为知识传授者,在备课的时候要充分理解教材,并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研究教材中的每个活动以及活动的内涵,弄明白每个探究性活动之间的结构及前后联系,这样才能更好的勾勒出一条清晰的探究规律的,并且基于科学课程标准要求的活动线索,使得学生自主学习顺利开展,并受到相应的成果,力争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还要将教材内容和广大初中生的现实生活更好地联系起来,以促进广大初中生更好地运用自己来自现实生活中的个性化经验去理解和把握书本上的内容,从而为打造以学生为主的课堂而做好教材准备,除此之外地理老师要在具体的地理课堂教学中要注重自己的教学方法,注重摒弃以前那种比较单一的传授知识的方法,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注重在具体地理课堂上要创造比较开放,并且学生与老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不断互动的互动式课堂,同时要注重创造探究合作式的课堂,通过探究合作的方式逐个解决,使学生在探究中掌握学习方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二、地理老师要努力创造学生先学后教的课堂

为了更好地不断优化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方法,探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新方法,作为老师的我们还要知道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原有诵读基础,老师要了解他们不同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并且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心理倾向和认知规律,这有助于老师充分了解学生,从而更好地鼓励学生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与习惯,不断提高他们自学的能力,做到课前预习,使学生带着问题走进地理课堂,在课堂上通过老师的帮助解决他们所遇到的具体问题,从而创造学生先学后教的课堂,与此同时地理老师还要努力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因为我们都知道兴趣是一个人最好的老师,它总会不断地督促人们主动去探索,去发现,并去实践,并且在具体的实践中会产生愉快的情绪,体会到快乐,从而更好地达到自主求知的目的,所以作为老师,要充分利用兴趣这一情趣,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提前诵读下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三、重视教学情境创设,强化学生学习的成功感

我们都知道,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人们都是存在于一定的环境当中,并时刻受到环境的影响,一个好的环境会对人们产生积极的作用,相反的,一个消极的环境则会对人们产生不好的影响,因此,为了更好地不断优化为了更好地不断优化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方法,探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新方法,我们老师就不得不为广大初中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重视教学情境创设,使广大学生置身于地理课堂的情境当中,通过他们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不仅有利于他们感受成功所带来的喜悦感,强化他们成功体验的同时还有利于他们实践能力的发展。

四、充分发挥电脑及多媒体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篇2

创新是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的源动力,课堂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创新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养成创造性思维,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帮助学生养成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创造能力。因此,探讨课堂教学创新教育之法对推进创新教育有着重要意义。

二、课堂教学创新的意义

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知识更新非常迅速,为了适应社会的要求,学生学习的性质应当由传统的继承性、传授性转变为探索性和创新性。因此,创新教育不仅是当今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也是教育的必然选择。学科作为学生接触最早且影响力非常深远的学科,是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途径。课堂教学创新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养成学生创新思维,使创新慢慢变成学生的一种习惯性思维。课堂教学创新是学生创造性思维形成的重要方法。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时不仅要重视想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其素养,更应重视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学习,培养能力;在教学内容上,要注意不仅仅是进行单纯的语言教学,更要在进行语言学习的同时又学习到文化知识或者科技知识;在学科教学方法上,不仅要研究自身的教法,还要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有所研究,才能有助于实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三、课堂教学创新的方法

1.营造宽松的教育环境

宽松的教育环境才能使学生放松神经,放开思维,大胆假设,因此,课堂教学创新在方法上要注意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为学生思维创新创造条件,提供土壤。正如著名的教育教陶行知先生所言:“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教师认识到这一点,具有对学生无比的期望意识,才是营造宽松教育教学环境的前提。在民主、和谐和宽松的教育环境下,学生的自信心才能得以增强,其创造能力和潜能才能得以激发。在面对学生的质疑或问难时、在学生回答问题出错时、或者是在学生调皮捣蛋时,老师不是责怪而是用微笑的神情、鼓励的眼生或者是亲切的语言,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适时的点拨和提醒,尽量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打开思维,或者积极假设或者冷静思考,从而不断提高,不断超越自己。

有一位教师曾记录了这样一件课堂教学小故事:当他刚开始担任初中一年级某班级的教师时,在一次课上,班里的一名平时被同学们称为“弱智生”的同学,竟举手想回答老师的问题,这位老师微笑着亲切地让他作答,开始他回答问题的声音很低,但这位老师又用鼓励的眼神微笑着让他大声一点。当他大声回答了问题时,同学们都不约而同地为他鼓掌,这位老师也借机对他进行表扬。此时,这位曾经的“弱智生”脸上出现了自豪的表情。这个小故事说明,学生的积极性是在宽松的课题氛围里逐渐养成的,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在一次次的成功体验中慢慢获得的。

因此,教师进行学科教学时,要尽可能地为学生营造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宽松的教育环境能使师生间的感情更融洽,心理距离更近,更容易沟通,学生才会更积极地学习、思考并愉快地投人到学习活动中来。这样和谐宽松的教育环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从而激发其创造欲望、发挥其创造潜能的有利条件。

2.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打破学生的定势思维,首先教师就需要打破自身教学上的固定模式,鼓励学生多提问、多思考。疑问是创造性思维的前提,也是刺激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内驱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养成非常重要。爱因斯坦曾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另外,我国北宋的哲学家张载也曾说:“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假设、鼓励学生有怀疑意识,大胆质疑。多向学生问几个为什么,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并及时发现和赏识学生的创造意识,鼓励学生不迷信老师、不迷信教材,鼓励他们对一些已有的理论和传统的观点从不同的角度大胆质疑,探索求异,从而逐渐培养起学生们的创新意识。老师不应即刻对其进行否认批评,而是鼓励其大胆地说出理由,如果理由正当合理,还可以对其创新思维进行表扬。学生提出的符合逻辑的独特见解,其实就是一种创新能力。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积极性,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3.开展信息化的课堂教学活动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化已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特征。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等方式。因此,教育信息化是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适应时展的必然选择,。在网络信息化的时代大环境下,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方式都在发生着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也应该有所改变。教师在课堂上要应用适应信息化环境的教学模式,认识并熟悉网络环境,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利用网络教学同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素养,教会学生学会寻找有用的信息,更为高效地学习。

目前,我国一些教师适应信息化发展的能力还不太强,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推进课程教育存在比较大的困难。课堂教学创新需要开展信息化。因此,教师们需要树立信息化的意识,逐渐转变观念,积极探索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新型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大力推进信息技术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

四、结语

总之,教师在课堂创新教学过程中,要转变观念,充分发挥学科的优势,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发展创造性思维的机会,营造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鼓励学生敢于大胆质疑并推行信息化的教学方式,这样才有助于培养出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篇3

1当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1.1形式问题

地理教学的评价者多是工作在一线的地理学科教师,大部分的工作仅仅限制于地理学科的研究,没有真的深入教学课堂中,受教学实践、个人素质、理论根基等因素的影响,其做出的教学评价仅仅限于形式,而没有触及“实质”和“内涵” 。主要表现是教学中的评价主要为“你很好”“你很棒”等不痛不痒的词语,缺乏鼓励性,且以意见为主而很少涉及建议。

1.2初中教育对于地理教学的随意性

由于目前教育体制的限制,地理学科在考试中所占的分值较少,以至于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把地理作为一门副科学习,学习态度上存在较大的随意性。这进一步导致学校在安排老师上也存在随意性,所以安排的老师并不是专业的地理老师,可能是教数学、语文的老师顺便教授地理,老师缺乏专业性。缺乏专业性的老师,存在专业知识不足的问题,找不到教学的重点,就会让学生失去学习的积极性。也存在一个老师带多个班级的地理课程的情况,教学压力大,很难对一个学生甚至一个班级倾注太多的精力。笔者见过有些初中学校由一个老师负责全校地理教学!这样教学,老师的正常休息都无法保证,怎样花更多的精力来研究地理教学呢?

1.3理想化问题

理想化问题实际上就是教学的评价问题。在目前的教学评价中,大部分学校以下课检测习题的成绩作为评价标准,而不管各个学生地理成绩的差异性,这样就会严重地打击基础较差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同时,由于从短期看来,应试课堂教学会让学生在课堂考试中得到较高的分数,这使得部分老师为追求更高的评价效果而采用应试教学的方法,这样就忽略了学生素质的提高。

1.4地理课堂“作秀”

部分学校应上级部门的要求开展应试教育,所开展的“应试教育”仅仅限于检查时,并且作秀成分严重,课堂很松散,盲目地把应试教育等同于让学生放松,这样的作秀不仅仅让学生学不到知识,还容易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

2解决地理教学问题的措施

2.1加强地理学科的师资力量建设,用专业的地理老师去教授初中地理

作为严重缺乏专业师资力量的初中教学,急需要一支专业过硬的师资队伍。这就要求学校在招聘老师的时候,要招聘专业的地理老师,而不是用教主科的老师去代授地理。同时要经常地组织老师再教育,接收新的知识和教学思想。有很多老一点的教师教学思想陈旧,不能很好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

2.2改变地理教学的评价机制

改变以往的评价方式,多点实质性的鼓励,对于学生的成长多点参与,真正地做到人文关怀。例如在评价的时候,对于差生多点关怀,在考核机制上,实行有差别的考核机制。不能仅仅以课堂考试成绩作为考核标准,要结合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进步程度来制订考核标准,所以要建立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相结合的考核制度,确保学生的学习态度端正,同时保证暂时落后的学生能保持学习的积极性。

2.3采取图文并茂的教学方法

地理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是科学性的,是带领学生认识世界的学科。对于部分名词的解释不能仅仅限于文字,要让学生真正地了解,还要通过图片、视频等。例如对于龙飓风的危害,对于热带雨林的生态环境,对于山地的气候垂直型分布等等专业名词,由于初中学生社会经历不足,如果仅仅通过文字的方式进行解释,学生无法理解。同时笔者认为,地理是带领学生发现世界美的学科,让学生发现我们的自然环境如此不一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学科的了解和探索欲望。

2.4互助学习,让学生相互帮助

让学生自发地组成互助学习小组,老师尽量只讲知识的主干部分,对于有些知识的学习,要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这样一来,减轻了老师的工作量,同时大大地加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且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之间的交流变多,对于班级的建设也是有积极作用的。

2.5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众所周知,计算机在教学中的运用是一个大趋势。但是笔者了解到,目前不少学校配备的计算机仅仅是一个摆设,学校不舍得让学生使用计算机,笔者建议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不仅仅能扩展学生的知识面,还能使课堂充满活力,大大地提高教学效率。

结束语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的初中地理教学存在很多问题,但是笔者相信,只要坚强改革,坚持因地制宜,坚持结合我国的国情开展素质教育,在下一代的教学中一定能让地理学科的教学完成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参考文献】

篇4

一、改革教学观念,发展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中职学校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通常不是很融洽。学生正处于叛逆期,对于教师的一些想法都不能完全接受,所以,长期下去就会导致教师和学生们关系进入到一种僵局。但是,如果教师能够打破僵局,以一种平等、友好的态度同学生相处,将传统的“一切以教师为核心”的教学观念转换成教师和学生平等的方式,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就可以改善师生关系。当学生体会到了自己在学习中的地位,就会正确认识学习,并且开始努力学习,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一措施的重点是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摒弃固有的传统思想,真正地用真心去与同学们相处,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发挥一个师者、长者和朋友的作用,尽心尽力去引导学生、辅助学生、亲近学生,成为学生的好朋友。同学们对教师产生了好感,自然而然对教师讲授的学科也会更加有兴趣。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对于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态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让学生不再抵触教师、惧怕教师,和教师在心灵上达到互通和共鸣,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这样,课堂也会逐渐变得活跃起来,在一个平等融洽的课堂,学生们能够感受到课堂的温暖,在这样一种和谐的气氛下,同学们能迅速提高在课堂中的注意力和学习效率。

二、改变教学模式,开拓学生的思维方式

教学模式的一大创新就是让同学们加入课堂。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在讲台上不间断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而学生们很可能早就走神或者封闭了大脑不去接受知识,这种教学模式下的学生学习效率特别低,尤其是对中职学校的学生而言,他们原本在课堂中的注意力就不集中,如果对课堂内容不感兴趣,就更是无法吸收知识。为了集中他们的注意力,教师要设计课堂环节,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互动。比如在讲解“价值规律”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就安排同学们对市场供求关系做一定的调查和了解,然后再讲调查到的结果以小品或者舞台剧的形式在课堂中展现出来,通过小品反映出“供求不平衡导致商品价格和价值不一样”的规律。通过小品展示的过程,同学们能够深刻地理解价值规律,并且在相互的合作中培养同学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另一种教学方式就是合理运用多媒体。伴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教学也逐渐走进学校。多媒体教学能够将同学们没有机会接触到的事物直观地展示出来,并且,通过视觉、听觉的双重碰撞,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和思维,使得学生能够借助屏幕发挥想象力,提出很多从未有过的想法和观点。这种教学模式,相比于之前呆板的教学,多了几分生动,为课堂也增添了一丝活力,借助影音资料,同学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课堂内容,并且为他们留下更深的印象。

三、分析学生的心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篇5

教学《詹天佑》一文课,詹天佑设计了“人”字形铁路。学生对于“人”字形铁路,只流于表面,未曾通过文字形成具体表象。于是,我采用角色扮演来批文入情。让学生一是当小画家;二是当小司机。先根据课文中插图,引导学生动手画“人”字形铁路示意图、练习讲清图意;然后,在班级中开展“小司机赛车”,看看哪位小司机第一个顺利地把“小火车”开上山去。这样学生一个个地动手操作,不少高明的“司机”成功登顶。这样几个简单的动作表演,不仅让学生立即从中领悟到詹天佑设计的意图,还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对詹天佑的才干由衷地佩服。再如,教学《海伦凯勒》一课,首先,上课伊始教师还是采用移情体验的方法和同学们作个小游戏:蒙上学生双眼让其去抓另一个学生。同时要求既不允许被蒙眼的学生说话,还不允许被蒙眼的学生求助,看谁抓住另一个学生的速度快;其次,对被蒙眼的学生进行采访,和同学们一起讨论被蒙眼后的感受。从孤独无助、害怕惶恐,到不方便,受人嘲笑,学生们议得热烈,生活感受深刻。最后,教师导入课文,移情体验:“现在,海伦凯勒就像你们刚才被蒙上眼睛一样,而且是终生如此……”。通过这种游戏扮演,这种移情扮演,使学生对本文中海伦凯勒的处境及其难受理解理深刻,内化了文本,为后文理解海伦不屈不挠精神,作了完美的铺垫。这样的教学设计,让学生们从实践中体现学习的乐趣,比我们空洞的讲解更有创意也更有效。同时,也让学生更愿意参与,学得更主动更积极,使课堂更具活力。

二、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在课堂教学之前,老师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符合小学生的实际,做到从简到繁、由浅入深,经常组织一些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还可以设计一些有开放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方法上,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教学内容,改变传统的填鸭式的教育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此外,老师还要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留给学生自由交流和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独立思考,增加学生的学习乐趣。

三、经常对学生进行积极的评价

积极的评价往往会对学生产生正面的引导作用,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积极的评价对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可以让小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增强他们学习的动力。所以,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老师应该以鼓励性的评价为主。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表现及时鼓励和表扬。在课堂上,老师对学生的积极引导和评价会使小学生信心倍增,使他们更主动地探索知识,从而使课堂教学提高一个层次。因此,我们一定要恰当地表述对学生的评价性语言,既不要伤害小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又要及时地指出学生的错误。老师的评价必须是真诚的、发自内心的,才能获得学生的信任,同时学生也会因为获得老师的鼓励而觉得高兴。而那些虚假的,不真心的评价,不仅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反而可能挫伤他们的自尊,使他们失去学习信心。

篇6

首先,随着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大部分成绩好的学生顺利进入高中学习,而中等职业学校“敞开门办学”的宗旨恰好又大大降低了选拔门槛,导致学生整体素质不高,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及自我管理能力。其次,大部分学生入校前就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生对学习甚至上学的重要性缺乏认识,对待学习就是一种“被动”的态度,因此,不少学生在校期间呈现出基础差、行为习惯差、厌学情绪浓等现象。最后,中职学生的年龄主要集中在15至19周岁,这个阶段的孩子自制力不强,这样学习的畏难情绪就很容易蔓延,一个学生不想学就会引起一片学生不想学,再加上叛逆倾向比较严重,都给正常的教学带来不小麻烦。

随着中国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改革和中学物理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物理新课程标准的全面推广实施给中职物理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和挑战。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消除学生学习物理的枯燥,使一向枯燥、乏味的物理课转变为生动、活泼的物理课成为很多中职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问题。

2 具体方法探究

2.1学会取舍

作为中职教师应了解掌握中职生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目的,针对性的去选择教学内容,将一些理论知识尽量简易浅显化,无需一味的去追求理论的推导,防止学生因理论的深化难懂产生厌烦甚至放弃的心理。有时可以将一些概念点到为止,例如电磁学中磁通量教学,只需使学生懂得磁通量的概念以及它的大小跟什么有关即可,而将磁通量大小的计算公式可以省去不记,真正做到去难求易、去内求表、去虚求实、去繁求精。

2.2巧对难点

教师应熟悉教材,知道课堂教学的难点;通过作业、练习和测试等信息反馈,把握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可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解决难点。如,新课开始之前先复习好相关的数学和物理知识,分解难点;充分准备物理实例和实验,化解教学过程中抽象概念的难点;有效利用多媒体手段降低学习难度;对于因学生基础知识、认知水平和学习方法等原因造成的难点,应从课外练习、测试和辅导等方面进行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合理调整、减少教学内容,降低学习难度。比如,可以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例如学电子专业的在教学过程中以电学内容为主,“力、光、热和原子物理”只讲解一些简单、基础和重点的内容,删减枯燥难学和不实用的部分,既让学生系统了解物理知识,又能学到实用的知识。

2.3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学习兴趣

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基础,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提高专业技能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一方面,要采取不同演示方式加强实验。适当改变演示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演示方式:现象不明显或是仪器太小的演示实验,由台上转移到台下,在学生中间进行演示或教师走动巡回演示,让全班学生都能看清;学生参与演示,将教师单独操作改为师生合作,或教师指导,学生做演示;教师演示的同时,学生叙述所观察到的现象,概括由现象推导出的结论;有些演示实验还可以采用“先讲出结论,再进行实验演示”的方法等等。在教学手段上,合理有效地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弥补由于实验安全问题、实验器材等方面的不足造成的缺憾。

另一方面,学生参与,激发探究问题的兴趣。首先,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一些实验。实验方法、器材和步骤等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过程、分析论证和概括结论等由学生独立完成,要求学生最后汇成实验报告。其次,适当地开放实验室,弥补课堂实验的不足,让部分学生继续完成因时间不够或器材缺陷而没有完成的课堂实验。最后,扩展课外实验和实践活动,让学生根据兴趣自行设计一些实验,如制作小型的电动机、电磁铁和电磁继电器等。

2.4 合理的利用幽默的语言

在物理教学中,倘若教师照本宣科,语言无味,就等于向学生唱催眠曲,学生哪有不昏昏欲睡之理?教师把幽默带进课堂,融于教学之中,把深刻的教学内容以生动而浅显的幽默形式表达出来,往往能出奇制胜,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掌握知识内涵,在谈笑风生中实现教学目标,使学生学会、会学、乐学。

例如在讲到压强的时候,以往的学生总是对其单位帕斯卡很陌生,很难把它和学过的知识联系起来。于是在讲完本节的主要内容以后,我给大家讲了一个关于在天堂所有物理学家躲猫猫的笑话:不幸的是轮到爱因斯坦找人,按照规则他数到100然后开始找。除了牛顿所有人都开始藏起来,牛顿只是在爱因斯坦前的地面上画了一个边长为1米的正方形,然后站在中间。爱因斯坦数到……97,98,99,100,然后便睁开了眼睛,当他看见牛顿站在前面,就兴奋的叫道:“牛顿出局,牛顿出局。”牛顿狡黠的说到∶“我没有出局,因为我不是牛顿。我站在边长1米的正方形中间,这就是说我是‘牛顿每平方米’,所以我是帕斯卡”。爱因斯坦很郁闷,继续找,发现一个箱子。打开一看,焦耳藏在里面,爱因斯坦叫道:“焦耳出局,焦耳出局。”焦耳说:“我没有出局,因为我不是焦耳。我藏在1立方米的箱子里面,这就是说我是‘焦耳每立方米’,所以我也是帕斯卡。”学习知识的过程其实就是在新旧知识间建立关系的过程。通过这样的笑话能使同学们很自然的把陌生的单位帕斯卡和较为熟悉的单位牛顿、焦耳联系到了一起,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再如,学习平均速度()的概念(直线运动中,位移s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的比值,叫做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即时)时,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什么是比值,我讲到:一位妇女因驾车超速被拦住,警察对她说:“太太,您刚才的车速是每小时60英里!”妇女反驳说:“先生,这是不可能的,我刚才只开了7分钟。这真是天大的笑话!我开车还没有1小时,怎么可能每小时走60英里呢?”“太太,我的意思是说,如果您继续像现在这样开车,在下1个小时您将开过60英里。”“这也是不可能的。”妇女接着说:“我只要再行使10英里就到家了,根本不需要再开60英里的路程。”这个笑话一方面切合实际生活,同学们容易接受,乐于接受;另一方面还有明确的物理含义,能很好的让同学们理解平均速度是位移s与发生位移所用时间t的比值,而不是说非得让汽车行驶一小时或者60英里。

中职学生的特点决定了我们作为教师必须抛弃以往的传统说教方式,正确理解与掌握中职生的学习特点,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使难变易,使复杂变有趣,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参与到教学当中,变被动为主动,将学生自己立于学习主导地位,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独立动手能力、独立创新能力。带着问题去实践,在实践中寻找并解决新的问题,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提高学生思维的密度和深度,克服学生的定向思维模式,训练和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创造性思考,展示学生的个性,活跃学生的思维,为他们将来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伟.中职物理教学中运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究[J].考试周刊,2012(08) .

[2]徐丽娜.《机械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幽默法[J].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 (03).

[3]阿不都克优木・吾加不拉.论物理教学中学生兴趣的提高[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01).

篇7

高中数学学习对很多学生而言是非常有难度的。曾经有多少学生因为数学成绩差而放弃理科选择文科;曾经多少学生因为数学成绩不理想而选择放弃学业、离开校园;曾经有很多学生认为数学只有智力发达、脑袋聪明的人才能学好;曾经也有很多学生数学成绩不理想但不曾放弃学习,终有一天得以成功。数学真得那么难吗?数学真得像很多人说得那么恐怖?所谓“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对待数学这门课程,我们不能以比较难学、难懂为理由而选择放弃学习,我们该有的态度是“迎难而上”。

既然曾经有很多人经过努力和不断拼搏获得了数学学习的成功,那就证明数学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可怕。笔者认为,学好数学并非难事,只要将教师对学生的正确引导和学生的刻苦自学相结合,学好数学取得优异成绩并不是高不可攀的。特别是近年来新课改的实施对教学提出了更为具体的要求,对学生主体性的强调进一步得到加强。笔者结合自身近几年实际教学经验和对新课改的理解,总结出一些比较新颖而高效的数学教学新方法,希望对教师的教学有所帮助。

一、加强师生互动,营造和谐有益的教学氛围

教学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是“教”与“学”二者友好结合来完成的过程。在新课改下,教师如果还一直沿袭以往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实践,不仅对于学生学习新知识无益,而且对于教师本身的不断进步也是有百害还无一利的。传统的满堂灌式的教学在以往的教学中或许起到过一定的帮助,但在当下这个新的教学环境中,作为新型的教师和具有现代思维的学生群体而言,我们都不该将其一成不变的传承下来。对于其中有益的部分,如基本知识的讲解和讲课流程选择性的继承;但大部分内容需要教师及时跟进和予以改革。加强师生间在教学中的互动是新课改的需求,也是为了方便学生加快对知识的吸收和增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性的方法。在高中数学授课环节中,教师要与学生进行互动,这种互动可以通过向学生提问题或者让学生向自己提问等方式完成。比如,当教师讲到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等差或者等比数列的公式,以及让学生对课后习题进行回答等。也可以出题让学生判断其是否是等差数列或者是否是等比数列。在此试举一例:1,3,5三个数字能组成等比数列或者等差数列吗?为什么?请具体解答。通过2*3=1+5可以得知,三者成等差数列。这种方式适合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长期使用。

二、引导为主,激发学生逻辑思维及思辨能力

新课改实施后,教师的教学被要求到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教学的目标是为了能使学生掌握自己所讲授的新知识,并能灵活运用。因此,让学生及时的参与到教学实践的环节中来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课程教学,笔者建议教师可以采用谈话法或者是讨论法展开教学。谈话法的特点是注重师生一问一答,这种方式比较适合教师在讲到具体题目和新课讲授时运用。而讨论法则主要是通过分组讨论的方式展开。在此试举一例,比如,当教师讲完函数这一章的内容时,可以出一个综合性相对较强的题目让学生分组讨论,最后各小组派一位代表进行解题陈述,教师最最后的总结发言。教师可以在教学中,给学生安排某些习题,让学生分组讨论。这种方式不仅对于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的锻炼有所提升,而且有助于学生之间友谊的延存。

三、赞扬为主,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自觉意识

在教学中,教师不要一味的埋头自己讲自己的,忽视学生的学习状态,也不要一味地偏袒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而对学习成绩相对差一些的学生给予过多的批评和指责。作为教师,要尽量兼顾大多数学生的学习需求,因为每一位学生在学习上都是平等的,教师不能因为某些学生学习成绩较差就总是对其大加指责和讽刺。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要吝啬对学生的赞扬,特别是对那些学习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更要加倍的给予其表扬和肯定。

学生在开始与教师所授课程接触时,往往会先入为主,对教师的好恶作为作为是否喜欢其课程的标准。在上课时,教师要对学习进行话语表扬,如“你的解题思路很正确”、“你回答得很正确”、“比之前回答得更全面了”等。这些话语表扬有助于学生减轻学习数学的紧张心理,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自我暗示和适应之后,因为教师对其的不断表扬和认可,学生很容易形成对这门课程的喜爱,在此基础上,学生自觉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也就不是一件不可完成的事情了。当然,这一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教师对学生的赞扬和鼓励,所以教师一定要对此予以重视,但同时要注意“表扬一定要坚持适度原则”,不能进行不切实际的表扬,过度的表扬夸奖会取得相反的效果,引起学生的反感。

篇8

(一)游戏入门,自觉学习

既然学生爱玩游戏,那么就让学生通过玩游戏来激发他们想学的愿意。把计算机新课的学习寓于游戏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生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

例如学习指法是非常枯燥的,如果教师一开始直接讲解手指的摆放要求和指法要点,学生不但学的很累,而且很不愿学,更加不能强迫其练习了。我在教学中就采取游戏引入的方法,先让学生玩《金山打字通》,比赛谁的成绩好或者与老师比赛。学生在“青蛙过河”等游戏的实践中发现,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练习好指法。于是就有人提出如何能够打得又对又快。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再讲解指法练习,学生学得就很认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学生们再玩这个游戏时就感到轻松自如了。这样,既保持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还可以促使学生自觉去学习计算机知识。

(二)创设情景,积极学习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可以利用媒体来创设、优化教学场景,借助美好的事物的演示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动手操作的欲望,使学生在学习情景中产生探究学习的动机,引导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既让学生明确了学习的目标,又为学生指明了学习的方向,使学生感到学习也是一种乐趣,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

如在Word软件中进行《插入图片》教学时,设计了这样一个导入的过程:我首先利用广播让学生欣赏一些以前学生制作的图文并茂的作品,有精美的贺卡、诗配画。学生看后,便小声地讨论起来:“真漂亮!”“怎么才能做出这么好看的贺卡呢?”……他们的眼中流露出求知的欲望。我抓住时机告诉学生:“这些作品是在Word中制作出来的。”并激励学生:“只要开动你们的大脑,发挥自由的想象,你们同样可以做到,而且还可以比他们做的更好。”学生个个都迫不及待地开始动手操作起来。这样导入,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情景,真正调动了学生的激情,为下一步自主探究奠定了扎实的情感基础。

(三)学科整合,促进学习

信息技术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方式,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说“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究的能力。”因此,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利用它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同样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

如在《初识PowerPoint》时,可以播放其他学科教师制作的PowerPoint课件,让学生感到信息技术可以用在各个学科的教学上,从而产生要学好PowerPoint的想法。

二、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获得知识技能

新的课程改革纲要中要求教师“改变课程实施过于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这些理念对改革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在书法中有飞白,那是意境;在绘画中有虚有实,给人以想象的余地,在教学中

也应该留有让学生想象的空间,老师应大胆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解决实际中碰到的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自己主动获得知识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信息技术的操作有许多都是相似的,明白了此既明白了彼。教师不必讲得太多,指导得太细。

三、鼓励创新,发展学生个性,培养信息素养

篇9

由于每个学生的发展水平、思维类型、生活环境、兴趣爱好的差异,对于同一事物有不同的理解。这些理解就好像是围绕着一个中心问题而向四面八方产生的辐线,可以对每个学生的认知产生一定影响。作为学习主体的个体,可以通过与别人的交流,产生思维的撞击,从中能够广泛地搜集与这一中心问题相关的各种感性材料、思想和观点,从而不断地开拓自己的思路。同时又可以通过自身的分析、判断去处理相关的信息,并形成独特的发现或见解。每个学生在展示自己的学习过程的同时,就是在从事自我学习的创造活动,而这种互动式的学习方式就像是一座立交桥,通过动态的活动为学生的创造性注入活力,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个性。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自主能力较差,采取互动的学习形式时,要求教师精心组织。指导小组成员采取合适的讨论、交流方式,避免学生在互相争执或推诿中浪费学习时间。在小组活动中采取轮流制,避免个别学生独占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表达的机会。在分组讨论时,要注意问题本身的讨论价值,避免讨论流于形式。在相互交流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并从中鉴别哪些看法与自己的相同,哪些与自己的不同,避免交流时过多的内容雷同,影响讨论的实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善于捕捉个别学生的创见,随时就学生的发言提出自己的看法,将讨论引向深入,激发更多的学生去发现新的问题,形成新的创见。同时,还要注意运用调控手段,培养学生坚持真理的良好品质,既要敢于发表自己的创见,又要善于修正自己的误见,听进别人的意见,保证学生的创新能力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

二、从传统教育以教为主体转向以学为主体

传统教育是以教师为主体,采取“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新课标下要求贯彻“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向导”的现代教育指导思想。新课标推广以后,小学语文教学大力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思想,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倡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又要让学生重视接受学习;既要扭转传统的、落后的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又要倡导具有启发性的接受学习,把个人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使接受学习和探究学习结合起来;既要努力使全体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又必须切实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使学生的个性和人格能够得到健康发展,扭转以前小学语文教学只注重语言训练,忽略学生人格发展的片面的做法;要改变以前只关注几个语文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而忽略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造成大量差生的错误做法,要使每个学生每天都能得到进步,获得发展;要以人文精神为基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要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教师要认真学习人文主义的教育理论,要让人文精神充满自己的灵魂,要真正对学生负责,爱护学生。

三、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实行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式学习,掌握学生年龄及心理特点与因材施教相结合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既然“语文学习”是一种生活,学生便是学习的主人,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过程”。探究式学习,简言之就是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主动的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探究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增进思考力和创造力。而语文教学活动长期以来主要以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为主要的教学方式,强调记忆性成为语文教学的一大特点,教学中较少有学生的探究性、分析性的思维过程。这种重记忆轻理解,重灌输轻思维,单一、被动以接受为主的学习方式往往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而且负担很重。这一状况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养成,而且严重影响到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影响着学生思维的发展,所以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实行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式学习,掌握学生年龄及心理特点与因材施教相结合。

篇10

近几年,在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一批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应运而生,并纷纷设立广播电视学专业。由于超常规的快速发展,招生人数猛增,造成了办学中的浮躁和粗放,使教学环节难以保证,教学计划难以落实,培养目标难以实现,出现了只重数量、不顾质量的情况,学生就业率逐年下滑。广播电视学专业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重要环节,寻找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途径和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选择适宜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突出自身的优势和特色,进而摸索出行之有效的办学方法和办学思路,体现新建本科院校广播电视学专业建设的创新性和特色。由此可见,课堂教学的手段和方法有必要进行调整和创新。

一、体验式教学模式

传统的理论课堂教学以灌输理论知识为主,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尽管案例教学法的引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单一的理论授课,但教材中的经典案例仅仅是对历史上组织行为经验与方法的总结与回顾,如果照搬,和我国现实实践也有一定的差距,对于现在90后学生来说,他们理解方式的碎片化、短暂性,让他们在学习中无法领悟理论要点,对学习不敢兴趣,认为这是和自己没有太大关系的事,使得教学效果不好。而体验式教学的重心在于关注学生学习中的体验,并围绕这一重心进行教学设计。因此,转变教学模式,学生的体验、问题的发现与解决、实践参与以及实践性思维成为体验式教学模式构建的“关键词”。

体验式教学过程需要教师设计具体的情境与实践性问题,让学生在对这些情境的理解与问题的解决中实现学习体验,进而生成新的知识,提升实践性思维能力。课前布置任务,让学生搜集资料,课堂教学中把握好时机,针对教学重点、难点合理地设计问题,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主动参与课堂讨论,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

二、开放式教学理念

理论课堂的教学方式应该是开放的,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仅要在课堂上开放,还要注重课下交流,是教学内容、教学时间和教学空间的全方位开放。网络时代的到来,使学生更多地依赖互联网学习,以网络为平台,以多媒体技术为辅助,最大限度地利用网络资源,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被动接受的地位,给学生更多的选择权和控制权。在传授每个知识点之前教师布置任务,学生通过专门的网络教学平台搜集资料完成自主学习部分,课堂上教师结合多媒体课件和板书讲授重要知识点,由学生结合搜集的材料分析完成知识点的内化,课后利用网络教学平台的讨论区进行互动交流。学生可以在网络平台上查看课程内容、下载课件、提交作业等,通过网络教学平台的使用,教师可以有效地对学生进行管理评价。

三、多媒体加实物展示的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是课堂教学的辅手段,也是现代化教育发展的需求。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与传统手段有机结合,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以求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现在几乎所有高校的广电专业都在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但教学中往往是学生对着PPT课件空想,无法联系实际,因此需要在理论课程中加入视频案例和实物案例,如《艺术概论课》中可把具体的作品带入课堂,用实物帮助学生理解枯燥的理论,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当今媒介技术快速发展、媒介形态发生重大变化的背景下,广播电视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变化,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不断变化的行业需求,通过课堂教学创新法的研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探索出人才培养新模式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提高就业率,培养出合格的具备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杨晓茹.网络时代《传播学》课程教学方法探析[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1(5).

[2]刘光英.地方高校广播电视学专业校内实践领域的探索[J].理论观察,2014(7).

作者简介:

于胜男(1982-),讲师,硕士,黑河学院人文传媒学院新闻传媒系,研究方向:广播电视理论;

篇11

体育虽然在课程设置上是一门副课,可它在学生学习、成长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首先,体育锻炼能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思维变得灵活,性格变得阳光、积极性,在以后面对生活、学习中的困难时,能有一个积极的心态;其次,合理、科学地参加体育学习、锻炼还能让学生拥一个健康的体魄,让学生在关键的时候,不会因为体力的不支,而放弃。我们知道健康的体魄是我们一切梦想,生活、学习的基本条件,有了健康的身体,一切才有希望;第三,体育锻炼对于塑造学生的强大心理也有不小的作用。小学生的心理还在成长期,他们容易产生自卑、自私的心态,通过体育锻炼能让他们克服这些不消极情绪,使他们变得自信、热情,热爱集体,团结同学。

二、小学体育教学的主要方法

(一)教师要积极转变观念,正确引导学生

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体育课堂老师总是站在主体地位,整堂课以讲授为主,锻炼也是简单的几个项目,没有吸引学生的新内容,更没有课堂教学的新方法。在课堂上教师缺乏创新思维,使原本应该生动、活泼,热情高涨的体育课堂显得死气沉沉,缺少活力,对学生的身体发展毫无益处。新课改要求教师积极转变观念,发挥学在体育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改变教学模式,转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他们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作为小学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除了带动、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外,还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正确指导,及时发现学生身上的特长,适当地鼓励、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和喜悦,调动小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培养其热爱体育,重视体育,树立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

(二)融入游戏元素,进行寓教于乐

小学生活泼好动,喜欢有趣的、热闹的教学形式,体育教学其实刚好迎合了小学生的心理,它在室外进行教学,环境宽场,活动空间大。所以,教师在教学中抓住小学生的心理,努力使课堂形式生动、活泼、内容丰富,让教与学在快乐中有效进行。如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设置,把适当的游戏融入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更快更准确地掌握体育运动技术。教学融入游戏的元素,有三个方面显著的优点:一是寓教于乐中有利促进学生的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在生动的体育活动中获得身体锻炼、使他们的情感也得到有利地培养;二是在寓教学乐中,不但能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使其健康、全面的发展,而且也有效加强学生心理健康,让他们变得勇敢、坚强、自信、阳光、积极,从而享受体育锻炼的乐趣;三是寓教于乐,在开发学生智力、体能和基本活动能力,以及学生集体荣誉感方面的作用也无可潜代。比如,在长跑训练时,我们完全可以灵活改变以往在操场跑道练习的形式,组织学生参与游戏,进行圆形曲线跑,使学生的奔跑能力得到锻炼。这个游戏的形式是把学生分成两组,每一组轮流站在跑道上做障碍物,另一组在按曲线跑的过程中,要顺利避开障碍物,且先跑到起跑点上一组获胜。当然障碍物可以根据情况随时调整位置,使长跑变得灵活、机动,而不是机械、单一,充分显示活动的特性。又如,“踩影子”游戏,让学生两人一组,一个躲闪,一人追赶踩影子,不但能让学生在快乐中锻炼了身体,而且还提高了学生奔跑的耐力,增强了反应灵敏度。通过这样寓教于乐的形式,不但有效地培养了学生不怕累、不怕苦的精神,还达到了我们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在体育教学中建立合作、竞争模式

体育精神讲究合作、团结、友谊、比赛,在小学生体育教学中我们要结合这些体育精神,抓住小学生活泼好动、争强好胜的特点,有效施教。现在学生大都是家庭的独生子女,他们娇生惯养,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所以从小让他们变得没有集体意识,性格中自私的因素很多,什么都要以我为中心。在这种情况,根据新课标的理念指导,从小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竞争意识是我们体育教学又一主要内容。通过小组合作精神能让学生产生团队合作的意识,形成共同利益。通过小组间的竞争,又能使组员之间互相团结,共同努力获得胜利。比如,“抢帽子”的游戏活动中,就能有效锻炼学生配合、竞争精神,促进他们的合作意识的形成。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强,所以,他们在活动中会全身心地投入其中,赢得胜利,维护他们自尊与荣誉。通过体育教学中,创设合作、竞争体育活动锻炼,增强了学生的团体意识,团结精神,这能有效克服独生子女身上自私的以我为中心的现象,树立他们团结协作的意识和精神。

篇12

"Innovative Methods Training" Blended Teaching Design

Based on The Flipped Classroom

YU Huiling[1], YANG Chao[2], ZHOU Tingting[1], ZHANG Chunming[2], SUN Yi[2]

([1] 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 Tianjin 300387;

[2] Tianjin Open University, Tianjin 300191)

Abstract With the information age is coming characterized by large data, the new ideas and new technologies are emerging. Flipped classroom and "network + face to face" blended teaching, for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provides a new way of thinking. The innovative methods training are the deep learning course of the nature of practical skill training, in order to cultivate and improve students' innovative ability. The blended teaching based on flipped classroom of online courses and offline classroom and social practice, help students to grasp and use the innovative methods skillfully, promot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of innovative methods effectively.

Key words innovative methods training; flipped Classroom; blended teaching; teaching design

“自主创新,方法先行,创新方法是自主创新的根本之源。”①“创新方法实训”是天津师范大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之一。其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素养、创新能力、发明专利水平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013年春,天津广播电视大学开设了《创新方法专题》。2014年6月,《简明创新方法教程》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天津广播电视大学“开心学苑”网络平台开设《简明创新方法》。混合式教学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认知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②基于翻转课堂理念,“创新方法实训”进行了“在线课程+线下课堂+社会实践”的混合式教学设计的研究与探索。

1 基于翻转课堂的“创新方法实训”混合式教学模式

“创新方法实训”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采取的是“在线课程+线下课堂+社会实践”的教学形式。这种教学模式突破了“网络+面授”的二元混合式教学形式,把社会实践的教学环节也纳入其中,称之为三元混合式教学模式。“创新方法实训”共36学时,分配为:在线课程(21学时)+线下课堂(12学时)+社会实践(3学时)。“创新方法实训”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三元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

1.1 线下课堂教学环境、在线网络教学环境与社会实践基地

“创新方法实训”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三元教学模式,需要学校、社会实践基地等特别支持。只有社会实践基地、线下课堂教学环境与在线网络教学环境具备,“在线课程+线下课堂+社会实践”的混合式教学才能顺利进行。

图1 “创新方法实训”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三元教学模式

1.2 教学准备

“创新方法实训”教学准备主要是教师基于对教学目标、教学对象( 学生) 和教学内容分析的基础上,要分别完成对在线课程(21学时)、线下课堂(12学时)、社会实践(3学时)的教学设计与准备工作。教学准备分为三个部分:(1)在线课程教学准备。主要是建立在线教学资源,如: PPT 课件、教学视频、测试题库等。(2)线下课堂教学准备。翻转课堂是一个构建深度知识的课堂,学生是主角。线下课堂教学,不再以教师为中心,而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通过对线下教学活动的各种设计来促进学生熟练操作创新方法,完成实际的创新任务。(3)社会实践教学准备。主要是通过完成真实的创新任务来建构创新方法知识与提高创新能力,使学生真正做到敢于创新、乐于创新和善于创新,亲证创新方法的价值与作用。

1.3 在线课程+线下课堂+社会实践

在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中, 学生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核心和关键点,教师主要起到指导作用。“创新方法实训”课程,学生通过“在线课程”获得关于创新方法方面的理论知识,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线下课堂”就学生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答疑指导,对重点知识点进行强化,解决实际运用创新方法的问题, 组织实训活动,增强创新方法实战的经验,熟练掌握和运用创新方法。在“社会实践”中强调创新方法的实际应用与社会需要紧密结合,进一步强化创新方法的理论与实践,解决社会、企业等的创新问题,增强实际创新能力。

1.4 综合评价

在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设计模式中,综合评价是落脚点,是不可或缺的步骤。“创新方法实训”综合评价由老师、同伴以及学生自己共同完成。不但要注重对学习结果的评价,还通过建立学生学习档案,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真正做到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对个人的评价和对小组的评价、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之间的良好结合。

2 基于翻转课堂的“创新方法实训”混合式教学实施框架

“创新方法实训”教学实施过程包括:线下课堂实施、在线课程实施和社会实践实施,涉及“教”(教师)与“学”(学生)两个方面。基于翻转课堂的“创新方法实训”混合式教学实施框架,如表1所示。

2.1 线下课堂实施

“创新方法实训”是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混合式教学设计,“线下课堂”与“面授”不同,强调的不再是创新方法理论知识的灌输,而是将翻转课堂对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颠倒安排的理念真正付诸实践。“线下课堂”实施分为“线下课堂教师教学”和“线下课堂学生学习”两部分。“线下课堂教师教学”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大纲、教学视频内容、教学重难点、学生在线测试反馈等设计课堂任务。主要解决学生学习与实践创新方法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疑惑,指导学生实践创新方法。“线下课堂学生学习”是需要学生高度参与的课堂。学生提出学习与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教师给予答疑解惑;在教师指导下积极参与各项实训活动、实践活动、相互学习交流等。

2.2 在线课程实施

“创新方法实训”是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混合式教学设计,“在线课程”实施包括:“教师在线课程教学”和“学生在线课程学习”两部分。“教师在线课程教学”主要涉及整理学习资源、确定学生在线学习的目标、任务和步骤,整合学习资源和认知工具,设计教学活动,监控与指导学生学习活动、组织师生交互、生生交互活动、进行个别化指导,对学生上传提交的作业进行评价与反馈等等。教师需要提前将每个教学模块的教学设计内容发到平台上供学生学习。在平台上教师作业要求、开展在线讨论,并及时对学生上传的作业进行评价与反馈。另外,在平台上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学习,查阅其他在线资源与信息。“学生在线课程学习”主要是学生接收在线学习目标与任务,进行在线教学资源的自主学习、在线测试,学生完成测试后,按照教师在平台上的作业要求,进行在线小组学习与交流,上传提交作业后,也可以进行拓展学习。学生接收作业评价结果,并进行修改。

2.3 社会实践实施

“创新方法实训”是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混合式教学设计,以创新方法理论知识的实践为主。不但在“在线课程”、“线下课堂”中设计创新方法的实践、实战内容,而且更有“社会实践”环节的设计。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能真正体验到学以致用。

3 基于翻转课堂的“创新方法实训”混合式教学一体化课程结构设计

为了支持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较好地控制学生学习过程,“创新方法实训”课程的教学进度与教学内容设计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一体化课程结构设计。这种一体化课程结构设计有三个特点:其一,按照每教学周一个单元教学模块的时间线索,循序渐进的方式混合交叉排列在线课程、线下课堂、社会实践等三类单元教学模块。学生只要按教学周进行的时间顺序,一步步完成各单元教学模块的学习、实践活动,就可以顺利地完成各项创新方法的学习与实践任务。其二,每个类别单元学习模块的学习、实训活动相对一致。在线单元学习模块分别从:热身吧、学习吧、测试吧、创新吧、拓展吧五个方面进行在线课程的自主学习。线下单元学习模块包括:总结反馈与疑难解答、实训、实践(创新五分钟与摔不破的鸡蛋)、总结评选、作业互评等,教师进行线下课堂的面对面教学。其三,社会实践单元教学模块,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社会实践创新方法的过程中,融会贯通领悟创新方法,提升创新能力。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一体化课程结构设计共十二个教学模块,如表2所示。

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一体化课程结构设计的核心理念是“以学习、实践活动为线索”,强调在网络的支持下,建立师生、生生之间的教学对话。在线形式的教学模块设计是一体化课程结构设计的重点。它包括:热身吧、学习吧、测试吧、创新吧、拓展吧等五个功能区。学生在规定教学周的一周之内自定上课时间进行在线课程学习,必须依次进行五个功能区的学习,按照要求完成测试和上传作业。学习中遇到问题,利用论坛等与同伴和教师交流。

4 基于翻转课堂的“创新方法实训”混合式教学综合评价设计

“创新方法实训”重要围绕学生完成创新任务的创新能力进行整体综合评价。其评价的内容涉及在线独立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小组学习中的表现、线下课堂学习表现、(社会)实践学习表现、终结性考核作业表现等方面。对结果的评价强调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对过程的评价强调学生在在线课程学习、线下课堂学习、(社会)实践学习等的表现。“创新方法实训”综合评价包括:线下课堂学习成绩、在线课程学习成绩、(社会)实践学习成绩与终结性考核作业成绩。即:学生总成绩 = 线下课堂学习成绩20%+在线课程学习成绩35%+(社会)实践成绩15%+终结性考核作业成绩30%。

(1)线下课堂学习成绩:主要是由教师根据学生课堂出勤、提问、学习与实训活动表现打分。线下课堂学习成绩=出勤+提问+学习+实训活动表现。(2)在线学课程习成绩:主要由平台和教师根据学生在线学习表现给出成绩。在线课程学习成绩=学习论坛活动成绩+学习测评成绩+平时作业成绩+其他。(3)(社会)实践成绩:(社会)实践学习成绩=创新五分钟成绩+摔不破的鸡蛋成绩+社会实践报告成绩。(4)终结性考核作业成绩:终结性考核作业要进行学生互评,教师结合学生互评结果给出终结性考核作业成绩。为了综合评价的科学化、系统化和精确化,给每位学生建立学习档案,专门设计如表3“学生成绩综合评价矩阵表”。

“创新方法实训”要求学生必须完成终结性考核作业,包括:(1)我的创新箴言(字数不限)。(2)四个创新方案(可以自行设计表格,也可以下载本课程的“创新方案登记表”);也可以用一个创新方法访谈报告或大型案例分析报告,代替一个创新方案。(3)创意画报一张。(4)修课感言(字数不限,主要书写学习、实践创新方法的收获等)。

“创新方法实训”第十二周是线下课堂,也是最后一次课,一项主要教学设计就是组织学生进行作业互评。参与作业互评人员除了本班师生以外,还可有家长、专家、其他学校师生等。表4就是“创新方法实训”课程使用的“终结性考核作业学生互评表”。

“创新方法实训”作业互评为匿名评价,参评者自选至少6份其他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线下课堂的作业互评过程可以是:首先,参评者仔细阅览每份作业,填写“互评表”。其次,将填写完成的“互评表”附在所评作业后,传递给另一位参评者。如此每位参评者要评价6位同学的作业。最后,全部作业互评结束后,进行互评结果反馈,每位学生可以看到6份左右的“互评表”,认真听取意见,积极改进。教师参考“互评表”给出每位学生终结性考核作业成绩。

强调:“我国科技发展的方向是创新、创新、再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决定着中华民族前途命运。”③“创新方法实训”是专门为培养与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一门实践、实用性很强的创新教育通识课程。课程的教学设计必须设法增多学生创新方法实训,反复训练达到熟练,强化创新方法的实践、实战,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下坚实基础。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设计,刚好将学生实训的时间和空间进行了很大程度的延伸。“线下课堂”、“在线课程”和“社会实践基地”都成了学生学习、践行创新方法的场所。通过课堂教学、网络教学与社会实践教学的相互衔接、相互作用,并进行学生学习的综合评价,提高了教学效果,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自主创新,方法先行,创新方法是自主创新的根本之源。”①“创新方法实训”是天津师范大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之一。其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素养、创新能力、发明专利水平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013年春,天津广播电视大学开设了《创新方法专题》。2014年6月,《简明创新方法教程》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天津广播电视大学“开心学苑”网络平台开设《简明创新方法》。混合式教学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认知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②基于翻转课堂理念,“创新方法实训”进行了“在线课程+线下课堂+社会实践”的混合式教学设计的研究与探索。

1 基于翻转课堂的“创新方法实训”混合式教学模式

“创新方法实训”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采取的是“在线课程+线下课堂+社会实践”的教学形式。这种教学模式突破了“网络+面授”的二元混合式教学形式,把社会实践的教学环节也纳入其中,称之为三元混合式教学模式。“创新方法实训”共36学时,分配为:在线课程(21学时)+线下课堂(12学时)+社会实践(3学时)。“创新方法实训”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三元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

1.1 线下课堂教学环境、在线网络教学环境与社会实践基地

“创新方法实训”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三元教学模式,需要学校、社会实践基地等特别支持。只有社会实践基地、线下课堂教学环境与在线网络教学环境具备,“在线课程+线下课堂+社会实践”的混合式教学才能顺利进行。

图1 “创新方法实训”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三元教学模式

1.2 教学准备

“创新方法实训”教学准备主要是教师基于对教学目标、教学对象( 学生) 和教学内容分析的基础上,要分别完成对在线课程(21学时)、线下课堂(12学时)、社会实践(3学时)的教学设计与准备工作。教学准备分为三个部分:(1)在线课程教学准备。主要是建立在线教学资源,如: PPT 课件、教学视频、测试题库等。(2)线下课堂教学准备。翻转课堂是一个构建深度知识的课堂,学生是主角。线下课堂教学,不再以教师为中心,而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通过对线下教学活动的各种设计来促进学生熟练操作创新方法,完成实际的创新任务。(3)社会实践教学准备。主要是通过完成真实的创新任务来建构创新方法知识与提高创新能力,使学生真正做到敢于创新、乐于创新和善于创新,亲证创新方法的价值与作用。

1.3 在线课程+线下课堂+社会实践

在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中, 学生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核心和关键点,教师主要起到指导作用。“创新方法实训”课程,学生通过“在线课程”获得关于创新方法方面的理论知识,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线下课堂”就学生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答疑指导,对重点知识点进行强化,解决实际运用创新方法的问题, 组织实训活动,增强创新方法实战的经验,熟练掌握和运用创新方法。在“社会实践”中强调创新方法的实际应用与社会需要紧密结合,进一步强化创新方法的理论与实践,解决社会、企业等的创新问题,增强实际创新能力。

1.4 综合评价

在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设计模式中,综合评价是落脚点,是不可或缺的步骤。“创新方法实训”综合评价由老师、同伴以及学生自己共同完成。不但要注重对学习结果的评价,还通过建立学生学习档案,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真正做到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对个人的评价和对小组的评价、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之间的良好结合。

2 基于翻转课堂的“创新方法实训”混合式教学实施框架

“创新方法实训”教学实施过程包括:线下课堂实施、在线课程实施和社会实践实施,涉及“教”(教师)与“学”(学生)两个方面。基于翻转课堂的“创新方法实训”混合式教学实施框架,如表1所示。

2.1 线下课堂实施

“创新方法实训”是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混合式教学设计,“线下课堂”与“面授”不同,强调的不再是创新方法理论知识的灌输,而是将翻转课堂对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颠倒安排的理念真正付诸实践。“线下课堂”实施分为“线下课堂教师教学”和“线下课堂学生学习”两部分。“线下课堂教师教学”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大纲、教学视频内容、教学重难点、学生在线测试反馈等设计课堂任务。主要解决学生学习与实践创新方法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疑惑,指导学生实践创新方法。“线下课堂学生学习”是需要学生高度参与的课堂。学生提出学习与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教师给予答疑解惑;在教师指导下积极参与各项实训活动、实践活动、相互学习交流等。

2.2 在线课程实施

“创新方法实训”是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混合式教学设计,“在线课程”实施包括:“教师在线课程教学”和“学生在线课程学习”两部分。“教师在线课程教学”主要涉及整理学习资源、确定学生在线学习的目标、任务和步骤,整合学习资源和认知工具,设计教学活动,监控与指导学生学习活动、组织师生交互、生生交互活动、进行个别化指导,对学生上传提交的作业进行评价与反馈等等。教师需要提前将每个教学模块的教学设计内容发到平台上供学生学习。在平台上教师作业要求、开展在线讨论,并及时对学生上传的作业进行评价与反馈。另外,在平台上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学习,查阅其他在线资源与信息。“学生在线课程学习”主要是学生接收在线学习目标与任务,进行在线教学资源的自主学习、在线测试,学生完成测试后,按照教师在平台上的作业要求,进行在线小组学习与交流,上传提交作业后,也可以进行拓展学习。学生接收作业评价结果,并进行修改。

2.3 社会实践实施

“创新方法实训”是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混合式教学设计,以创新方法理论知识的实践为主。不但在“在线课程”、“线下课堂”中设计创新方法的实践、实战内容,而且更有“社会实践”环节的设计。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能真正体验到学以致用。

3 基于翻转课堂的“创新方法实训”混合式教学一体化课程结构设计

为了支持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较好地控制学生学习过程,“创新方法实训”课程的教学进度与教学内容设计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一体化课程结构设计。这种一体化课程结构设计有三个特点:其一,按照每教学周一个单元教学模块的时间线索,循序渐进的方式混合交叉排列在线课程、线下课堂、社会实践等三类单元教学模块。学生只要按教学周进行的时间顺序,一步步完成各单元教学模块的学习、实践活动,就可以顺利地完成各项创新方法的学习与实践任务。其二,每个类别单元学习模块的学习、实训活动相对一致。在线单元学习模块分别从:热身吧、学习吧、测试吧、创新吧、拓展吧五个方面进行在线课程的自主学习。线下单元学习模块包括:总结反馈与疑难解答、实训、实践(创新五分钟与摔不破的鸡蛋)、总结评选、作业互评等,教师进行线下课堂的面对面教学。其三,社会实践单元教学模块,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社会实践创新方法的过程中,融会贯通领悟创新方法,提升创新能力。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一体化课程结构设计共十二个教学模块,如表2所示。

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一体化课程结构设计的核心理念是“以学习、实践活动为线索”,强调在网络的支持下,建立师生、生生之间的教学对话。在线形式的教学模块设计是一体化课程结构设计的重点。它包括:热身吧、学习吧、测试吧、创新吧、拓展吧等五个功能区。学生在规定教学周的一周之内自定上课时间进行在线课程学习,必须依次进行五个功能区的学习,按照要求完成测试和上传作业。学习中遇到问题,利用论坛等与同伴和教师交流。

4 基于翻转课堂的“创新方法实训”混合式教学综合评价设计

“创新方法实训”重要围绕学生完成创新任务的创新能力进行整体综合评价。其评价的内容涉及在线独立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小组学习中的表现、线下课堂学习表现、(社会)实践学习表现、终结性考核作业表现等方面。对结果的评价强调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对过程的评价强调学生在在线课程学习、线下课堂学习、(社会)实践学习等的表现。“创新方法实训”综合评价包括:线下课堂学习成绩、在线课程学习成绩、(社会)实践学习成绩与终结性考核作业成绩。即:学生总成绩 = 线下课堂学习成绩20%+在线课程学习成绩35%+(社会)实践成绩15%+终结性考核作业成绩30%。

(1)线下课堂学习成绩:主要是由教师根据学生课堂出勤、提问、学习与实训活动表现打分。线下课堂学习成绩=出勤+提问+学习+实训活动表现。(2)在线学课程习成绩:主要由平台和教师根据学生在线学习表现给出成绩。在线课程学习成绩=学习论坛活动成绩+学习测评成绩+平时作业成绩+其他。(3)(社会)实践成绩:(社会)实践学习成绩=创新五分钟成绩+摔不破的鸡蛋成绩+社会实践报告成绩。(4)终结性考核作业成绩:终结性考核作业要进行学生互评,教师结合学生互评结果给出终结性考核作业成绩。为了综合评价的科学化、系统化和精确化,给每位学生建立学习档案,专门设计如表3“学生成绩综合评价矩阵表”。

“创新方法实训”要求学生必须完成终结性考核作业,包括:(1)我的创新箴言(字数不限)。(2)四个创新方案(可以自行设计表格,也可以下载本课程的“创新方案登记表”);也可以用一个创新方法访谈报告或大型案例分析报告,代替一个创新方案。(3)创意画报一张。(4)修课感言(字数不限,主要书写学习、实践创新方法的收获等)。

“创新方法实训”第十二周是线下课堂,也是最后一次课,一项主要教学设计就是组织学生进行作业互评。参与作业互评人员除了本班师生以外,还可有家长、专家、其他学校师生等。表4就是“创新方法实训”课程使用的“终结性考核作业学生互评表”。

“创新方法实训”作业互评为匿名评价,参评者自选至少6份其他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线下课堂的作业互评过程可以是:首先,参评者仔细阅览每份作业,填写“互评表”。其次,将填写完成的“互评表”附在所评作业后,传递给另一位参评者。如此每位参评者要评价6位同学的作业。最后,全部作业互评结束后,进行互评结果反馈,每位学生可以看到6份左右的“互评表”,认真听取意见,积极改进。教师参考“互评表”给出每位学生终结性考核作业成绩。

强调:“我国科技发展的方向是创新、创新、再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决定着中华民族前途命运。”③“创新方法实训”是专门为培养与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一门实践、实用性很强的创新教育通识课程。课程的教学设计必须设法增多学生创新方法实训,反复训练达到熟练,强化创新方法的实践、实战,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下坚实基础。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设计,刚好将学生实训的时间和空间进行了很大程度的延伸。“线下课堂”、“在线课程”和“社会实践基地”都成了学生学习、践行创新方法的场所。通过课堂教学、网络教学与社会实践教学的相互衔接、相互作用,并进行学生学习的综合评价,提高了教学效果,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注释

篇13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课堂内容的设计、目标的制订、方法的选用、教学设备的运用等一切教学活动,都应该围着学生转,都应该为学生更好、更有效地学习、积累物理知识而服务。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则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基础。因此,物理教师要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当作教学的第一内容。首先,要让学生重视预习。实践证明预习过的学生和没预习过的学生,在课堂上的听课状态是不一样的。只有课前认认真真,有针对性地进行预习,熟悉新课内容,学生才能在课堂的学习中有的放矢,有缓有急,有详有略,保证学习的有效性。第二,让学生学会总结。中考状元、高考状元的学习经验告诉我们,在做题的过程中,一定要学会总结。如将出错的题抄在错题本上,用以总结纠正,就是很好的学习方法。实践证明,通过总结,熟悉各种题型和解题办法,确实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和解题的能力。

二、创造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