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服务区规划设计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服务区规划设计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服务区规划设计

篇1

1、设计理念

服务区的设计理念是服务区总体规划的指南,直接关系到服务区内各设施日后能否完全发挥出其功能,因此设计理念是合理进行服务区规划设计的前提,必须高度重视。进行服务区设计应遵循如下理念:

(1)贯彻“以人为本”理念,与司乘人员活动规律相一致,贯彻“人车分离、客货分离”理念。

(2)注重土地节约利用,保护环境,贯彻可持续原则

(3)服务区规模设计要有发展的意识。在服务区布局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服务区后期的扩展需要,为远期扩建留有余地,在使用中不断完善。

(4)要因地制宜,灵活布设,要与地理和自然地形条件相结合,要与周边景观相融合。

2、选址

服务区的具置应根据服务区所在路段的交通区位、高速公路沿线地形、城镇分布、环境、道路条件、交通状况等情况综合确定。选址主要遵循以下几方面的原则:(1)较大交通量路段;(2)较大的城镇附近;(3)交通枢纽地点;(4)合适的地形路段;(5)满足养护、管理条件;(6)交通技术条件良好;(7)水、电量满足服务需求;(8)景观的要求,尽量选择风景秀丽的地方;(9)与高速公路网相协调;(10)土地使用应符合国家土地和环保政策,少占耕地,宜减少拆迁和填挖方工程量。

3、总体布局

3.1 功能组成

服务区功能设施分为三部分:

(1)为车服务的设施:包括停车场、道路、加油站、修理所、降温池、加水设施、交通信息告示牌、交通导向标志、场区监控、照明等设施。

(2)为人服务的设施:包括公共厕所、客房、餐饮区、购物区、商务中心(含电话、传真、问讯等服务)、医疗救护、室内外休息场所等设施。

(3)附属设施:包括管理用房、职工用房、配电间、水泵房,以及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等设施。

3.2总图布置

服务区总图布置应遵循以下原则:

(1)服务区的总体布置形式根据地形、周边环境和与主线的关系,分为双侧分离式、单侧集中式和主线下穿式三种类别。服务区宜采用双侧分离式,可对称布设或非对称布设;若地形条件受限时,亦可采用集中式或其他形式。

(2)总平面设计应功能分区明确,可分为综合服务区、车辆停放区、车辆加油区、车辆加水维修区、后勤服务区和休闲绿化区。各功能分区应做到布局合理,使用方便,流线简捷。

(3)服务区总平面布置应充分考虑流线设计,车行与人行流线分开,过境加油车与停车流线分开,加长车和小车停车流线分开,应做到互不干扰,流线畅通。

(4)综合楼与高速公路主线的安全距离宜大于50m。

(5)公共厕所应靠近停车场布置,独立设置的大型公厕宜附设小卖部,也可与综合楼合并设置。

(6)加油站宜设置在场区出口处,并独立成区,四周环形路贯通,且必须按规范要求与周围建筑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

(7)修理所、降温池、加水设施宜设置在场区入口处。

(8)附属建筑的位置应隐蔽,且应符合卫生要求。

3.3道路广场

3.3.1 场地道路的平面应按照如下原则设计:

(1)在满足车行条件下,应结合自然条件及建筑物的布局,因地制宜地确定路线具体方向及位置。

(2)应根据不同车型选择合理的曲线半径,并解决好直线与曲线的衔接。

(3)在道路转折处线形应采用圆曲线,且保持一定的行车视距。

3.3.2场地道路的纵断面应按照如下原则设计:

(1)纵断面设计要求线型平顺,尽量减小工程量,并保证道路及两侧建筑用地的排水要求和满足地下管线的敷设要求。

(2)道路的纵坡应能适应路面上自然排水,纵坡值应根据现状地形、当地雨季降水量大小、降水强度、路面类型等因素确定,纵坡应大于0.2%。

3.4停车场

3.4.1停车场设计应符合如下要求:

(1)停车场分区:大客车区、小客车区、货车及超长车区、特种车区(家禽、牲畜)、危险品车区。

(2)货车、客车的停车场应尽量分开布置。客车停车区宜靠近主要建筑物设置,距离公共卫生间、餐饮、休息等主要设施较近的位置,货车停车区宜设置在主要建筑物后侧,或远离主要建筑物设置。

(3)应设置残疾人专用停车位,并设置残疾人专用通道,其停车位坡度不应大于2%,一侧设宽不小于1.2m的轮椅通道,并设置较明显标识。

3.4.2停车场竖向设计应符合如下要求:

(1)充分利用地形,尽量减少土石方量。停车场宜设在同一标高上,若高差太大,可考虑把停车场设置成台地形式。

(2)停放车辆的纵向坡度应小于2%,横向坡度应小于3%。

3.4室外环境

服务区内公用设施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宜在靠近主要建筑物处设置休息场地,通过步行道、室外小品、绿地的组织,提供一个室外休息、散步、活动和观景的场所。

(2)在休息场地内应设置饮水设施,应考虑其防冻、防盗和防损措施。

(3)在主要建筑物周围应设置垃圾箱,平均间距为1处/100米。

(4)服务区处于长下坡路段,应考虑设置降温池。

(5)服务区出入口处应考虑预留交通信息公告牌和广告牌位置。

4、结语

随着我国国际化、市场化、信息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和高速公路网的日趋完善,服务区的设计也要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以适应人们日益提高的生活需求。通过不断优化高速公路服务区的设计,充分使用其服务功能,发挥高速公路的最大效益,对高速公路产业经济的发展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 公路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 北京2011.

[2] JTGB01—200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3]JTGD80—2006,高速公路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设计规范[S].

篇2

游客服务中心项目位于连云港市云台山风景名胜区花果山景区,花果山景区所在的连云港市位于我国万里海疆的中部,东临黄海,西接中原,北扼齐鲁,南达江淮,拥有独特的历史人文环境和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现结合发展的现实需求,拟建配套游客服务中心,旨在进一步树立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主景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花果山景区的品牌形象,全面提升景区的软硬件设施水平,加快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项目用地面积为3.8hm2,含水库及周边面积。规划建设用地主要分布在唐王坝水库东侧、北侧,地块容积率为0.50,总建筑面积为19085m2。规划用地紧邻国家4A级花果山景区,西部为一水库,景观较好。北部为一块连绵的山地,北侧规划要求规划一组公共服务性建筑,东南侧为主体建筑与停车场用地,停车场用地相对平缓,而主体建筑用地为一块高差在12m左右的坡地,地形比较复杂(图1)。

2设计定位

某种程度上来说,游客服务中心是游客对景区感官体验的首要因素。特别是在新复合式休闲旅游的趋势之下,更要求景区建筑本身也能成为构景元素和游览对象,所以在此次方案设计中,着重建筑依托原生的自然环境与独特的人文景观,以极具特色的主题风格来丰富游客的感官体验。面对场地现状,本案应利用地形优势,以连绵的山脉为建筑背景,采用台地形式使主体建筑“自然”地融入环境,争取最好景观面。利用地形坡度拾级而下,削弱建筑体量感,使建筑长于青山之中。同时汲取北京四合院建筑及江南园林建筑的宝贵财富,结合现代设计手法,突出发展“新中式”的建筑意向。

3设计策略

结合基地现状与建设背景,制定的总体规划以及建筑设计的基本策略为强化规划轴线、突出新中式建筑意向、重视景观朝向、削弱建筑体量4个方面。目的在于创造性地满足功能要求和营造具有地域特征的建筑空间意向,使建筑成为自然环境与历史人文的共同载体,并以独特的风貌体现景区资源价值。

3.1强化规划轴线,确立总体结构

虽然项目基地轮廓不规整,内部又有山地、水系、平地等多种地形地貌,但东南侧的两块用地已暗示出了一定的轴线关系。因此,选择在主体建筑用地规划设计中,通过依次设立雨篷、大堂、连廊、跌水、泳池等进一步强化这一轴线关系。北侧用地以雕塑、水院、片墙、景观亭等确定另一个轴线与主体建筑相呼应,并以此轴线为基础,以水院为空间核心,顺应山势,利用江南园林庭院的组织模式衍生出建筑组群。道路环山而行,方便到达各部分入口,东南侧设停车场,并结合绿化隔离带,减少其对主体建筑的影响(图2)。

3.2突出新中式建筑意向,营造空间感受

璀璨的江南建筑是本案的设计源泉,力求以简洁鲜明的建筑印象来创造出内敛深邃的空间感受。在对北京四合院建筑与江南园林建筑深入研究的基础之上,抽象出片墙、坡屋顶等建筑元素,水院月沼等空间意向,结合江南园林的造园手法,在满足服务中心本身功能要求的同时,努力创造出“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新中式建筑意向。

3.3重视景观朝向,充分利用自然资源

景观和朝向对景区建筑的设计是十分重要的。为顺应自然,强化地域特征,项目中主体建筑区域采用台地形式,最大限度地利用水面及周边景观,沿水面北岸区域布置高档住宿、餐饮等功能来平衡场地的空间,而以水院为核心散布的院落满足了辅助功能区的景观需求。在充分利用原有自然景观资源的同时,有的放矢地营造内部院落景观,完善建筑的整体性。

3.4削弱建筑体量,融入自然

任何山地建筑所处的山地自然环境都是一个某种层面的山地生态系统。使建筑与山地自然景观相协调,维持山地建筑与自然的共生,是山地建筑的意义所在。山地建筑属于建筑形态的一种,应结合地貌特征,依照坡度差异进行建筑布局,从而达到错落有致的效果。

4总体布局

4.1总平面布局

由于该项目基地处于风景区这一特殊位置,且基地形态复杂,如何创造良好的内外空间和组织好各种交通流线成了本案的关键和难点。经过缜密的思考,在方案设计中将主体建筑采用台地形式,尽可能地削弱建筑体量,使建筑设计错落有层次感,充分借助周边景点,留有部分视线空间,不遮挡重要景观景点,力求与周边景观环境相协调。在规划结构上,通过两条斜向交叉的景观轴线将基地分为3个组团。考虑到基地东南侧有停车场,是人流集散的主要区域,所以在滨水区域设置服务中心的主体建筑。东北侧与相邻的主体建筑衔接,设置一个1~2层的住宿、餐饮建筑,增加满足游客需求的配套设施。并结合基地西侧水景延伸出建筑院落,使建筑具有整体性;西北侧背山面湖,地理条件优越,景观面极佳,主要设置高档的住宿、餐饮设施,为游客创造出更好的感官体验(图3)。方案设计总体布局的特点是功能分区明确,利用了地形坡度,使建筑与自然环境更好地融合起来。在满足了外界良好视觉效果的同时,让内部有相对幽静的体验环境,兼顾到了使用者的人性化需求和建筑对城市环境的贡献。

4.2道路交通系统设计

根据基地的规模和用地特点,并充分利用原有道路,整个地块的主要机动车道路系统采用环形的道路系统形成环路,合理安排各类出入口,将地块内各建筑更便捷地联系起来,使之运转有序,并满通组织、消防急救和紧急疏散等要求。4.2.1入口建筑植根于环境,入口空间也应与外部环境相适应。在基地现状的基础上,结合规划布局和主要人流方向,于南侧花果山路设置基地的主要车行入口,并在主体建筑的东侧设置一个主出入口,北侧设置一个次出入口,南侧设置两个次出入口;东北侧住宿、餐饮建筑在次要车型道路设置一个出入口,西北侧高档住宿、餐饮区域按各地块的地势在次要车行道路设置出入口。4.2.2车型道路系统在基地中采取环形道路可高效保证地块交通的顺畅有序,同时满足了消防疏散等硬性要求。并且人行道路贯穿于整个基地内部,做到了人车分流,避免了交叉干扰。4.2.3停车考虑到基地内原有停车区域用地相对平缓,所以在方案设计中对原有停车场进行了适当的改造利用,设置了150辆小型车、景区中巴车停车位,并利用适当的绿化带使之与周边景观环境相协调。

4.3绿化与环境

基地所在连云港市有着海、河、湖、山交融的自然环境,是一个美丽的滨海旅游城市,自身有着悠久的人文历史与丰富的自然景观。本方案的绿化与环境设计原则是延续魅力港城的特点,结合地形地貌与建筑的形体轮廓,极力构成统一的景观关系。在方案设计时按照坡度向水面做台地式处理的手法,尽量削弱建筑体量,使之“沉”下去,并在平台上设置适当的绿化景观,将建筑融于山地自然景观之中,维持山地建筑与自然风貌的共生。基地东北侧和西北侧的住宿、餐饮区域在极大程度上按照山地的原有风貌进行布局,建筑体量尽量精简,以此来处理好建筑与山地的比例关系。并以水院为空间核心,顺应山势布局建筑组群,水院内有亲近自然的铺装、景观小品及层次分明的绿地,以相对私密的环境为游客打造出清新、惬意的环境感知(图4)。

5单体设计

游客服务中心作为景区有机整体的一部分纳入到景区的空间环境当中,要求塑造特定的场所空间,应以游客的心理行为及建筑的空间序列为依据,来表述地域特征下的游客服务中心存在的特定空间体验。

5.1平面功能的安排与内部交通

花果山景区游客服务中心主要分为两个功能区域:服务中心区和住宿、餐饮区。各功能区域间通过环形道路相互连接,联系便捷又相对独立(图5)。5.1.1服务中心区服务中心区的1~5层主要布置了游客集散、候车休憩、参观展览、咨询投诉、导游服务、影视服务、餐饮购物、数字监控、虚拟体验、医疗急救、邮政金融、办公管理等相关功能。配有8部消防疏散楼梯,6部自动扶梯以满足消防疏散及功能要求。主体建筑采用台地式结构,最大限度地保护基地的原生自然环境,且充分利用地形中的坡度,提供丰富的公共平台空间,利用屋顶花园景观将主体建筑和自然环境进行整合设计,强调空间的连续性,创造多层次的空间场所体系,为游客提供更丰富有趣的游览体验。5.1.2住宿、餐饮区东北侧住宿、餐饮区设置了接待大厅、商务、住宿、餐饮、休闲等基本功能。建筑整体依山走势,采用了穿越式串联布局,以山势为大背景将建筑渗透进去,且在平面功能上避免了多种目的人流交杂。西北侧高档住宿区则以水院空间为核心延伸出建筑组群,充分地利用周边自然景观,使建筑室内外融为一体,构建出新的空间场所,给游客带来深层次的交往环境。

5.2建筑形体立意与构思特点

方案设计中的游客服务中心作为表达景区地域特征的载体,在建筑形式上将传统中式元素与现代风格巧妙地结合起来,主体建筑外立面通过双层节能玻璃和米黄色石材纹理的组合构成有机的整体,虚实对比的建筑手法使立面空间更加丰富、简洁和细腻。住宿、餐饮区域建筑立面延续了主体建筑的立面处理手法,整个建筑群体的色调与服务中心主体建筑相协调,建筑形象稳重中寻求细节,以富有感染力的建筑设计语言诠释了景区的地域特征,体现了冷静、理性的建筑构成情结(图6)。

篇3

校园商圈和普通大型社区相比,客户群体有着更为突出的特点:

行为趋同集中:由于年龄段集中、作息和学习生活安排一致、校园用户的行为集体化,消费需求趋同并有明显的波峰波谷现象。

开放而敏感:学生们乐于接受新鲜事物,思想活跃,喜欢追求时尚前沿的消费体验并敢于创新,愿意分享消费感受并相互影响,消费趋附性强。同时,校园用户比其他社群用户更加感性,除了基本的交易需求,对消费的心理体验也更加敏感。

个性化需求:和普通社区用户相比,校园用户有自己的文化特征,个性特质,对个性化的商品、服务和文化输出也有更大的需求。

安全第一:高校社区服务对师生安全保障的关注是首位的,食品安全、运营细节都需要额外关注。

基于对客户群的深度理解,和对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需求把握,小麦公社的“互联网+”校园商业综合体解决方案为传统校园商贸提供了创新经营思路和全新运营规则。灵活创新的校企合作方式让校方得以零风险、低成本、高效率、全管控、多回报的进行后勤服务创新升级。而对应校园用户的需求变化,通过环境、商品、运营、管理平台四大体系升级,原有传统校园超市可进阶成互联网+校园综合体,即将原有商贸场地升级打造不同的主题活动空间组合体,在基础零售区以外,增加自助式服务区、互联网体验区、创业沙龙、咖啡休闲吧等,定期组织开展各类特色活动,运用互联网思维为传统校园超市赋予新功能,围绕学生生活开展购物、休闲、互动、创业等全方位服务,为年轻用户提供更好的校园生活服务。

形象升级:打造互联网+时代的学校文化消费地标

校园商贸受制于学校的场地和周边环境限制,往往只能因地制宜的满足基本交易功能的环境需求,很多校园商圈由于提供服务的时间比较长,外观和内部都存在很大提升空间。而随着年轻人消费需求的升级,校外很多交易场所已经能够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并提供更有氛围有温度的购物环境体验,这对于重体验的90后年轻群体来说也有着额外的吸引力。传统的校园商超一般仅仅考虑购物需求,而新一代的校园商超或服务综合体则应该在提升坪效的基础上提供能多的功能,比如休闲区域、自助服务区,以时尚、个性、体验为经营核心而打造的受年轻人追棒的生活服务和社交场所。

以北京交通大学南门芳华超市为例,原来的芳华超市外立面被快递箱阻挡,影响光照及可观性,周边商户外观没有统一观感,各自为政。2 01 6年正值北交大一百二十周年之际,在学校的委托下,小麦公社将南门小商圈做了整体升级,在整体环境上,统一统筹各个商户分散的形象,按照统一规则重新升级,并整体上划归到“后勤集团校园服务港”的整体形象旗下,使南门商贸综合体更加完整直观。

在原芳华超市的内部升级改造上,基于提升坪效的基础考量之上,合理规划动线,完善消费者体验。除了常规的售卖货架,还利用有限的空间设置了供学生们用餐、交流的社交休闲空间。芳华超市原有一个废弃的隔间,只能当做库房使用,升级改造后变成了自助用餐休闲区、并可以观看电视、体验VR(虚拟现实)设备。原来破旧的砖墙,经过邀请同学们创意涂鸦,变成了交大里一道特别的摄影背景墙,升级改造后的芳华超市,也成为学校里最潮最酷的文化和消费地标。

商品升级:让年轻用户自己定义商品库

考虑到校园商超的基础生活服务功能,校园商超往往将大部分货架都留给性价比比较高的常规食品商品,新品更换少,汰换率低。具备互联网思维的校园商超应该将从单向销售转向双向互动,从原有的以商超为核心选取商品进行销售,变成借助互联网平台,加强和学生的互动,让学生的消费数据反馈,学生建议能够直接影响校园商超的选品和汰换。

在小麦公社的商品供应体系中,针对年轻人的消费水平和喜好的基础商品库是基本保障。此外会根据不同学校生源组成特点进行个性化的商品库定制和新品引进。根据校方的不同需求,基于小麦日配体系的支持,速食、鲜食的引进也能填补传统教育超市在鲜食和现场制售等品类上的空白打破原有超市主要集中经营“常温食品”的模式,丰富商品结构,方便师生生活。

除此之外,每个学校也具备着自己独特的文化印记,除了常规商品未来具有各个学校文化烙印的创意产品和定制化商品的开发也能够进一步满足学生们的需求。

运营升级:基本功和营销心法,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和传统意义上的社区商超、便利店一样,高校零售服务店面运营也需要稳抓基本功,小麦公社称之为5Q c,即服务、品质、清洁。

服务:追求服务质量,增加服务类型,打造“服务至上”理念,给用户“家一样的温馨服务”。品质:通过极致追求商品品质,给用户提供物超所值的商品及衍生价值,建立差异化的定位和口碑。清洁:通过良好店面形象及高效陈列和广义“清洁”给用户营造良好的购“环境”,产品溢价和用户满意度之间达到完美平衡。

绕着SQC核心基本功体系,小麦公社要求每个便利店遵循其标准制定,并安排营运督导指导,以及后勤推进支持,以确保标准清晰,指导准确到位,考核追踪反馈,最终形成一个螺旋上升的成长闭环,持续进步,并映射到顾客的持续良好体验中去。

在基本功的基础上,新零售时代下的运营,店面运营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更要借助互联网手段以客户为中心进行技术驱动的运营升级,让客户参与到选品、销售、运营监管、意见反馈、线上互动等多个环节中来,充分发挥年轻人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共同打造学生们自己的便利店。

小麦公社在实际运营中的两个运营法宝是“假设-验证”和“换位思考”,假设验证是要对单个商品通过无止境的实施假设验证法,知道每一个商品的销售溯源,为什么好卖,为什么不好卖,以最终达到全店超高的动销率。换位思考是要灌输每个管理人员及店员用换位思考的心态去经营,“假如我是一个客户”的思考起始点有无穷的力量和奇迹。

平台升级:技术和数据使校园商超空间无限

篇4

以郑石高速石人山服务北区设计为例,其占地229.65亩,座落在一个依山傍水的山丘上,通过吊桥,与主线隔河相望。温泉、水库、大佛、青山绿水、灵韵秀色,为规划建筑设计提供了优美的人文和自然景观资源 。

规划设计理念为:

和谐

以人为本、尊重自然;山、水、人、林、路和谐共生。

风水理论认为,气是万物的本源,太极即气,顺乘生气,气乘风则散,界水而止,故人聚之而不散。

提倡在有生气的地方修建建筑。于此人们能够得到悠闲、自在、轻松和充满人情味的精神体验,回到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中去,减轻城市生活所带来的压抑感、紧张感。

“空山飞虹幽林碧,曲径漫徊别洞天;

月明山青水弹琴,云逸风清鸟唱歌。”

营造出了一种意境;一种有别于闹市喧嚣的建筑;融会自然之小夜曲。

建筑与环境相互渗透,将建筑与环境的绿化、广场、城市建筑等联系在一起,为山中的城、城中的水、城市的人勾勒一幅山水城的互为渗透的画卷,创造出一种舒适、愉悦,可亲可近、寄托心灵的休闲空间。

二、总体构思:

海市蜃楼:

尊从自然,依山就水,楼借山势,水趁仙境,路随山走,形成“海市蜃楼”胜景,又保持了山林的原有风貌。

灵动:

在空间处理上从根本上抓住了山的脉络,进行灵动化处理,建筑似贝壳、似琴键、环撒着点点珍珠;似飞鸟、像凤凰,与高速路蜿蜒的巨龙遥相呼映,呈现出一幅龙凤呈祥的壮丽景观。

相趁互容:

“山川缭绕苍冥外,殿宇参差碧落中”

依山就势,绿树郁郁葱葱,建筑层层叠叠,半隐半现于山林之中。

三、讲求8性:(此处主要从建筑方案设计着手)

1、功能性:住宿、就餐、旅游、休闲、度假、会议、培训功能齐全,各项功能较为完善。

2、实用性:针对不同的服务对象,有高、中、低档客房配置。

3、舒适性:各功能布局合理,服务方便、舒适、快捷。

4、趣味性:空间构成丰富多变,互相渗透,左右呼应;一步一景,步移景异,曲径通幽。戏水、垂钓、野饮、游艇,富有生活情趣。

5、景观性:建筑融入环境,环境衬托建筑,又有山景、水景映衬,景观走廊魔幻通畅。

6、私密性:各项功能分合自如;每栋建筑用绿化分隔,每个空间相对独立,互不干扰。

7、均好性:根据山地建筑特点,结合所在区域的地形、地貌,建筑物背阴向阳,背山面水,日照、采光、通风良好,视线开阔。

8、可持发展性:可分期实施,可分组建设,不断延续,可持续发展。

四、规划分区

尊重自然原始风貌,减少土方量,注意满足功能需求,不对环境造成过多负担是本方岸的主要着眼点。根据区位特色,使用者活动内容、温泉周边环境及对外交通,管网布置情况,分为5区,分别为:滨河观景区、星级酒店区、商务度假区、温泉嬉游区、户外活动区。

占地40亩,河岸布置亲水平台、小型的休闲广场、亭台竹榭等,满足各个层次人群、各年龄阶段的需求。

2、星级酒店区:在用地地理位置及形态的视觉中心布置一星级酒店,占地70亩。提供各种商务服务,如大型的企业会议,娱乐竞赛,休闲度假等等,同时使居住在酒店中的游客最大视角的观赏景区猗人的风光。

建筑设计:设计依山就势,不破坏自然环境,不大填大挖;能分期建设,分步实施,可持续发展;结合所在区域的地形、地貌特点,建筑物背阴向阳,背山面水,视线通畅;建筑风格与自然环境协调。

主体建筑随坡就势,层叠式布置,在中部为酒店大堂,人流交通的枢纽,空间开畅,视线通透,通过扶梯和步梯与后侧会议室,培训教室和休闲娱乐空间相连,西侧通过连廊与客房层层相连,东侧通过连廊与餐厅相连,整体建筑分区明确,交通顺畅。

建筑空间:依山就势,层层递进,引人入胜。空间组合简约又不简单,平面功能明确又不失丰富。

建设规摸:高档综合型140床,每床面积控制在100m2以内;中档综合型100床,每床面积控制在80m2以内;培训教室设4个,培训人数160人;设450人大餐厅、清真餐厅和西餐厅、风味餐厅,操作间分别设置。职工有单独的宿舍、餐厅、洗浴设备。配套功能、设施按比例设置。

建筑设备:每个高于四层的使用单元均考虑设置或予留电梯;每个用水点有冷、热供水系统。桑拿、戏水池要有净化、消毒。有分区的污水处理系统和中水系统。电力系统一级负荷,考虑有景观照明。分区设地温中央空调;建筑考虑了保温节能、节水、节电。

建筑造型:高中低搭配,轮廓线丰富,较符合原生态的环境。外装内装及材料符合建筑造型和地域特点。

3、商务度假区: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建筑占地60亩,主要为单体别墅度假,均为三层建筑,15栋196床,每栋450m2以内,有400座大会议室一个和单独的150座小会议室。围绕星级酒店,面向河流,依山而建,地势高差较大处,设置石梯,种植大量花草、树木,放置各种景石、路灯。

4、温泉嬉游区:占地15亩,碧水蓝天,温情嬉戏。

5、户外活动区:占地20亩,动静皆宜,驻步其中。

五、功能分析:

高档、中档客房部、复式单元客房,高中、低结合;主楼居中设置,服务半径短,朝向好,景观好,强调了主体。综合楼:住宿、餐饮、休闲、会议、培训功能齐全。除满足300余人就餐、住宿等需求外。还考虑青山、绿水、大佛等元素,把绿色餐饮、旅游、野炊、垂钓、温泉、休闲、娱乐、健身、培训、观佛平台等功能融入设计中;

六、道路组织:

北区路网区域内环形布置,人车流线便捷,高速路切入顺畅,南北区连接大桥,跨度较短位置适中;每个使用单元均有足够的停车位。交通流线合理,东西向高速路的切入顺畅,管理方便,有充余的停车场地。

七、景观分析:

背阴向阳,背山面水,景观视线走廊通畅,景中有我,我中有景,结合戏水、桑拿的中水处理,在主体建筑间设一曲径小溪,层层叠叠,饶有情趣。绿化树种:高中低立体组合,以乔木为主,以遮挡需求为原则;沿路网布置灌木、绿篱引导;草坪拾遗补缺,配合功能;名贵树种点缀其中供人观赏。

八、灯光设想:

泛光灯,草坪灯,轮廊灯,点线面结合。夜晚从高速路远望象仙境,如“海市蜃楼”。

参考文献:

篇5

中国经过近三十多年的迅速发展,高速公路服务区的设计模式已经基本成型,但是在设计理念上仍然不够科学合理,与国外的一些设计有着较大差距。服务区是高速公路建设的一部分,作为地域性建筑,也应该有其自身的特色,与高速路的周边环境相融合,在设计时应进行总体考虑、全面规划、合理布局。河南是中原地区的核心,是展现中原文化的主体,将文化应用到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建设中,不仅能够展现地域建筑特色,更能将中国文化传播向全国各地。

1 中原文化概述

中原地区地理条件优越,气候适宜,资源丰厚,文化氛围浓郁,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因此,有“得中原者得天下”之称,河南地处中原,为中华民族、中华文明和中原文化的发源地,在古代被华夏民族视为天下的中心。中华上下五千年,河南处于全国整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区域就长达三千多年,先后有20多个朝代建都或迁都于此,夏、商、周朝曾建都于中原禹州、商丘、安阳、郑州和洛阳等,汉代以后,更有中原七大古都群(洛阳、开封、商丘、安阳、郑州、南阳、许昌),不仅历史悠久,文化气息浓厚,风土人情、自然环境、名胜古迹、民间艺术和等都是展示中原文化的重要内容。历史上的中原是中国文化思想的发源地。例如,古代哲学家和思想家老子、庄子、墨子和韩非等,历史人物岳飞、刘秀,医学家张衡、张仲景,更有杜甫、白居易、李贺、李商隐等诗人,几千年过去了,他们的思想学说经过历史的积淀,成了中原文化的核心思想,也成了华夏文明的精髓。

高速公路服务区作为高速公路上唯一的对外窗口,这些历史文化资源都可以在高速路服务区建设中得到应用,充分展示地域文化特色,逐步形成地域文化鲜明的特色服务区。

2 河南地区高速公路服务区建设现状及问题分析

据资料统计,2012年底中国新增高速公路里程8268公里,高速公路的总里程数已经超过10万公里,其中河南省高速公路里程就达到近6000公里,而随着路网的逐步形成,交通量以每年20%的增长速度增长,高速增长的交通量给服务区带来了巨大的需求,目前河南省高速公路已有三十多个服务区建成运营,年营业额超过亿元,然而服务区在带来巨额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逐渐暴露出更多的问题。例如,现有的大部分服务区都是建于高速公路建设的早期,服务区的规模、设施、功能以及环境等已经无法满足人们日渐提高的精神层次追求。具体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各服务区设施出现同质性,提供相似的餐饮、住宿和超市服务,服务区之间采取各种手段以争夺相邻服务区的客户,对于服务区的文化建设造成了严重影响。第二,大部分高速公路的服务区往往是一个大的停车场,服务功能单一,没有很好地与场地特征、地域特色相结合,往往都是首先把场地全部推平后再机械地摆布建筑,风格雷同,特色不明显,并且服务区对称地分布于主线两侧,且距离往往较近,缺乏景观空间分隔,受主线的噪音、粉尘干扰较严重。第三,服务区场地内设计不够精细,硬化面积过大,绿化水平较低,缺乏休闲空间和旅游、气象等信息服务,人性化设计欠缺。

这些问题都反映出旧的服务区包括一些新建服务区在规划设计和管理运营模式上都存在着重大缺陷,这不仅仅有损所属城市的形象,对不同路段高速公路的风气也有一定的影响。作为高速公路运营系统的枢纽,服务区不仅数量众多,也是往来行人驻足休闲的最佳选择空间,它可以调节旅行节奏,满足司乘人员的旅行需求,提供车辆服务,对减少交通事故、提高社会效益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如何建设高品质服务区,在提供便利舒适的服务设施基础上,怎样更好地体现中原特有的地域文化,使服务区成为温馨的驿站和文化的载体成为服务区建设的焦点。

3 中原文化与河南高速路服务区建设的结合要素

服务区可以承载文化,传承和延续地域文化是未来服务区的一大趋势,营造地方文化特色,展示风土人情,已经成为新时代地域文化的重要标志。因此,服务区的建设在中原文化的应用上,可以从以下两个要素出发:

3.1 服务区的文化传承

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历史文化,服务区相对于城市,空间独立,区域面积狭小,地理位置特殊,但它同时又是城市的一部分,是城市建筑群体的延伸。因此,不能片面的将其隔离开来,要兼顾服务区从属的城市风貌、文化特征等因素。高速公路上往来的人群和车辆,因为距离所在的城市较远,而服务区在高速路上充当的角色就是好比是接力和延续的对象,为人们在途中的休息、饮食、娱乐、甚至是旅游都可以提供一定的服务,从某种程度上讲,服务区就是所属城市的形象和名片,是城市综合实力和文化水平的体现,是展现城市文化的重要手段。

服务区的规划设计要尊重其所在的地域人文环境,要充分发掘当地历史文化、民俗艺术、文物古迹等资源与现代科技文化相结合,在吸取历史和人文精髓的基础上,对传统文化提炼、概括、运用,使传统文化在服务区的设计中得到升华,使整个服务区具备地域性、观赏性、独特性和可识别性等特征。例如,开封的汴绣、官瓷和木版年画等。在服务区内,以当地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等为宣传内容,通过静态的景观雕塑和动态的影片资料等形式,在吸引旅客观赏之余,不但能发挥经营区域导向作用,还能将中国的文化发扬光大。巩义服务区位于连霍高速公路639公里处,距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河图洛画、周易八卦”的发源地巩义市仅5公里,在服务区的超市引进我省乃至全国著名的烧鸡品牌“道口烧鸡”、豫西土特产专柜、新郑大枣等产品,既增加了营业收入,也更好地宣传了河南的特色食品。

3.2 服务区的场地规划

(1)服务区的选址。河南地处中国中东部,豫西和豫北主要以山地、丘陵为主,高速公路沿线的地理特征变化较大,服务区选址建设较为困难,中部和东部地区则一平原为主,地势平坦,服务区的选址条件相对比较容易,南部主要以盆地为主,有明显的环状和阶梯状特征,服务区的选址为受到很大的影响。因此,从地理环境、地质条件等因素考虑,河南省高速路服务区的选址应优先考虑靠近城镇的位置,这样在物质运输、水源供给等方面可以最大化保证。此外,选址的位置也应该尽量靠近一些历史遗迹、旅游景点等,不但能拉动区域经济,也能更好地体现城市文化。

(2)服务区的建筑。服务区的建筑是服务区最重要的识别方式,也是展现文化特征的重要依托,通过实地考察和亲身体验河南省内分布的主要城市高速路段服务区发现:建筑的趋同化现象严重,很多服务区的建筑风格,建筑色彩以及建筑功能都是大同小异,甚至连建筑物顶部的服务区名称字体、颜色等设计都是一样的,毫无特色和个性化可言,这不仅造成省内往返车辆的司乘人员的审美疲劳,并且在心理上也缺乏归属感。乘客在这样的服务区内除了解决基本的生理需求、物质需求之外,都不愿多做停留,这在服务区的建设甚至在城市的建设上都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鉴于此,在服务的建筑设计上:1)要注意与周边地理环境的协调和融合,考虑气候、排水、地质等条件可能引起的问题,考虑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营造,保证区域环境的可持续发展。2)建筑设计的风格不可盲目的追求欧式风格,古典风格,不可照搬其他地区的服务区建筑风貌,要从实际出发,以所属城市为背景,(下转第页)(上接第页)深入挖掘代表性的文化要素,建筑符号加以提炼和抽象的运用,增强服务区的建筑特色和可识别性。

(3)服务区的功能。城市化的今天,人们的生活质量越来越高,精神追求层次提高,私家车数量的增多,高速路客流量的增大,一些早期建设的服务区,因其面积小,设施落后,功能单一等问题都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人们渴望能够多一些精神方面的享受。因此,在旧服务区的改造和扩建以及新建服务区的规划设计中,要通过不同阶层的人群调查,深入了解人们的各方面需求,多融入现代科技和人性化服务设施,增加一些休闲娱乐空间和更多的地方特色文化活动,增强过往人员的互动性,交际性,把服务区的文化建设变得更加完善。

(4)服务区的绿化。高速路服务区远离城市的中心,在地理位置上有着独特的优势,自然环境良好,在景观绿化方面可以更灵活地与周边环境兼顾协调,对于生态环境的营造上也非常有利,在具体的种植上,仍然要考虑地方特色,本土植被以其适应性强,资源丰富等优势可以多增加种植数量,把不同种类的乔木和灌木,不同色彩的植物结合起来,突出绿化层次,实现自然环境的可持续。

4 结语

建设有地域特色的高速公路服务区需要兼顾多个方面,把服务区的景观环境设计与服务区周边的旅游资源结合,使服务区成为展示不同区域特色的文化载体,同时又可以保护本地文化。随着国家对高速公路基础建设设施的投资加大,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建设更是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关注,服务区的设计的合理性,本土文化的体现,生态的延续与保护是值得研究的问题,处在中原文化承载下的河南,建设有特色、有主题的高速路服务区,对于促进地方经济的繁荣,弘扬中国文化以及高速公路建设体系的成熟都是至关重要的。

参考文献:

[1] 罗海艳,王欲晓.浅谈高速公路服务区文化建设[DB/OL].中国公路网,2012.

[2] 郑东军.中原文化与河南地域建筑研究[D].天津大学建筑学院,2008.

[2] 王翠翠,江海涛,潘旭.地域文化下高速公路服务区设计研究[J].建筑实践,2011(6).

[3] 陆旭东,韩继国.吉延高速公路服务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A].全国山区公路环境与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

[4] 王新华,游迪.服务区在高速公路上设置位置间距研究――以河南高速公路服务区选址为例[J].河南科学,2012(01).

篇6

1农业科技示范园的基本内涵

1.1基本概念

农业科技示范园是以农业生产、技术示范及教育培训为产业,研发并推广现代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及新设施,从而形成农业高新技术的生产、开发、示范基地[2]。它是集农产品生产、农业高新技术的展示示范、农业技术示范与教育培训及休闲娱乐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农业园区。

1.2一般特征

依据有关学者的观点,如刘钻石[3]、苗志艳等对农业科技示范园特征的描述及分析,农业科技示范园园应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特征:1.2.1高科技性。农业科技示范园注重农业高新科技的研发、引进及推广;积极运用信息化栽培、雨水收集、低碳能源技术等多样化新型农业高新技术,努力为园区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1.2.2创新性。农业科技示范园响应国家创新的政策,注重研发并推广使用创新科学技术,吸收引进具有创新性的农业科学技术,增强企业创汇能力[4]。1.2.3多效益性。农业科技示范园的规划与建设应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并兼顾生态效益、文化效益等方面,进而使园区能够健康、长久、持续发展下去。1.2.4多功能性。农业科技示范园是一种集多种功能与一体的新型农业园区,其基本功能包括农业生产、技术示范、技术研发推广、展示教育、休闲娱乐等方面。

2农业科技示范园的规划设计

2.1规划设计原则

2.1.1科技先行。引进并推广先进农业科技成果,引进并推广农业新品种和新技术,以科技为先导,建立和完善高效循环的园区产业链,促进园区主导产业的发展,促进示范项目的引进及开发,提高园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2.1.2以人为本。农业科技示范园的规划设计应关注人的活动需求,从园区生产者的生产活动、工作者的日常活动到游客的观光休闲活动,在充分考虑这些活动能得以有序开展进行的基础之上,对园区的功能分区、景观节点及游览线路等内容进行合理地规划。2.1.3因地制宜。因地制宜,即根据基地的详细情况,采取合理措施,包括园区本身以及园区周边区域的资源条件等,如当地水资源、土地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农业信息、农业科技、农耕生态文化、农业设施等各个方面。在规划设计中,应充分挖掘本土优势及特色资源,充分发挥其资源优势,促使园区达到与众不同。2.1.4统筹发展。农业科技示范园的规划设计应进行可持续规划,兼顾近期与远期利益,综合发展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尤其兼顾考虑园区发展的生态效益及文化效益,从而发挥园区的综合作用。

2.2规划前期分析

2.2.1背景条件。近些年,国家政府对农业高度重视,农业科技示范园的建设与发展也受到政府相关政策的影响和推动,国家农业部在“十二五”规划中指出,要充分发挥科技在农业发展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因此,农业科技示范园的规划设计应深入分析园区所在政府相应的政策方针,对园区的建设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2.2.2基地资源。农业科技示范园的规划设计,应全方面收集园区及其周边区域的农业资源,分析其优势资源及劣势资源,充分挖掘其特色资源,规避其劣势资源,可利用SWOT分析法进行归纳总结,从而更好地对园区进行产业定位,进而形成与众不同的具有竞争力的农业园区。2.2.3基地现状。农业科技示范园的基地现状,指的是其农业及相关联的现状条件,包括:园区与城区的位置关系,原有用地状况,园区地块水资源、土地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等方面的资料,园区所在地未来发展情况等方面,深入分析并进行合理规划改造,以期指导园区稳健持续发展下去。

2.3规划设计具体内容

2.3.1功能分区设计。根据农业科技示范园的功能特征,可将园区分为农业生产区、科技示范区、娱乐休闲区及管理服务区,各区的规划内容各有相应的侧重,并始终以“科技示范性”为主题。第一,农业生产区:该区域是开展农业生产活动的区域,一般选择地形、气候、土壤条件较好并方便排水及灌溉的区域,一般应远离园区的出入口、规划在园区的。与一般农业园相比,农业科技示范园更注重新型农业品种的研发、生产及推广,农业生产区主要包括农业种植区及农业养殖区。其中,农业种植区又可分为露地栽培区及设施栽培区。露地栽培区一般种植时令植物,注重作物间的轮作及间作种植,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提高园区的经济效益。设施栽培区常选用温室大棚进行规模化集中生产,并采用现代化、智能化温室设施管控措施。农业养殖区包括畜禽养殖区及水产养殖区,对园区有一定的污染,应规划在娱乐休闲区的边角地段和下风方向,并进行适当地隔离,远离游客的活动范围。第二,科技示范区:该区域是新品种新技术生产示范、农业科普示范及农业科学研究的区域,一般选择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土壤肥沃、光照水分较为充裕的区域,可规划与农业生产区较近,可有效利用农业生产区的农业设施资源等;该区域的示范性项目可考虑规划在游客的主要游览线路周边,便于吸引游客进行参观学习,并能体现园区的科技示范主题。科技示范区主要包括科技研发区、科技展示区和科普教育区。科技研发区是进行农业高新品种、农业技术研发及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区域,为农业科技示范园必不可少的场所。科技展示区展示农业科技、科技示范农业品种及立体栽培、循环灌溉等先进农业技术。科普教育区常设有农业知识长廊、科普厅等,展示农业新品种及新技术,对游客进行科普教育。第三,娱乐休闲区:该区域是开展观光休闲活动的区域,是作为景区或景点最为丰富、最具乐趣的区域,一般较能吸引较多游客,因此常规划在靠近园区出入口,选择地形多变、景观层次多样化的区域,需要规划足够的广场及相关配套设施。娱乐休闲区主要包括陆地活动区和水上活动区。陆地活动区,常建设小木屋、休闲竹楼等具有古朴农业风格的景观建筑,可充分利用农业新品种如葡萄等攀援植物,形成纳凉赏景的休闲空间。水上活动区围绕景观用水规划,可考虑开发水上垂钓、水上捕捞、水上划船等休闲项目。第四,管理服务区:该区域是园区管理及提供服务的区域,并能为游客提供餐饮、购物、住宿等入园活动活动的区域,规划时应考虑该区域与园区主干道有方便的联系。管理服务区主要包括配套服务区及办公展销区。配套服务区为游客提供游览、餐饮及住宿等服务,可考虑建设服务站、餐厅、住宿点。办公展销区包括园区工作人员日常办公、园区农产品的展示与销售,一般规划在园区的主入口附近。2.3.2绿化设计。本文研究的农业科技示范园的绿化设计,指的是园区园林绿化植物规划,不包括园区农作物的规划。规划时在满足植物布局规划美观的基础上,应以不影响农业设施功能为前提。园区绿化设计应与各区的农业作物保持协调统一,不同的功能分区其绿化的布局与种类选择也不尽相同。第一,农业生产区:农业作物生产区、温室大棚周边及生产道路两侧不宜种植高大乔木,以不影响农业作物的生长为前提,一般考虑选择种植小乔木和低矮耐成活花灌木,再合理搭配种植地被草花植物,以形成丰富的“上木-中木-下木”景观效果,在保证其绿化美观效果的基础之上,所选植物所需养分应不与农作物所需养分进行竞争。第二,科技示范区:该区域的绿化树种选择相对于农业生产区应更加多样化,综合考虑色彩化、香味化和美观化,考虑与农作物及农业设施的搭配,烘托农业设施的科技先进性,共同展示其科技性、趣味性及观赏性以吸引游客,并兼顾对园区绿化季相变化的考虑。第三。娱乐休闲区:该区域的绿化规划可根据园区的主题,打造出不同意境的绿化景观效果。在游人活动较多的区域,需规划一定的开敞空间以保证游客有充足的活动空间,可考虑规划开阔的草坪,周围种植高大乔木以形成林荫效果。另外,该区域可考虑营建不同造型的花、果、菜和大花篮景观,从而展示园区的景观丰富度。第四,管理服务区:该区域绿化设计较为多样化,既可以种植高大乔木并结合花灌木地被植物形成层次丰富多样化的景观效果,也可考虑种植较为低矮的小乔木并搭配彩叶树种,以形成季相变化丰富的绿化景观效果。对于后勤管理,其周围可种植高大乔木进行遮挡。2.3.3道路设计及水体设计。农业科技示范园的道路系统是连接园区各个功能分区的纽带,规划时应充分结合基地原有道路状况,有效与自然地形、地势高差相结合,以达到用地的合理规划布局。园区的道路系统不仅担负着景观序列的组织作用,还能突出园区的生态功能,如廊道效应。同时,还应考虑将园区的示范项目有效进行串联,便于游客的参观。农业科技示范园的水体设计可以分为生产用水体系设计及景观用水体系设计。生产用水,包括水渠、水沟,结合原有地形进行开挖和改造。景观用水,多为水池、河湖,周边可开发一定区域的垂钓区。农业生产区附近水系设计以满足农业生产主要功能,同时可兼顾水系的景观效果应兼顾生产及景观功能;娱乐休闲区可仅仅考虑规划景观用水。农业科技示范园的整个水体规划设计需充分利用园区原有水体状况,并将园区的示范项目有效结合进行合理布局和改造。2.3.4景观游憩设计。农业科技示范园的游憩规划设计主要包括游憩项目、游憩服务设施及游览线路的规划设计,与一般农业风景园的游憩规划设计比较相似,但各个项目更加突出于园区农业的“科技示范”主题。游憩项目的设置加重农业科普教育类项目的开发与利用,可以考虑规划建设农业科普展示长廊、农业技术培训教室等场所,开展农业科技的讲解与推广、传统农业文化的普及农事工具的识别,也可以考虑开发采摘、种植浇水、施肥等农业活动体验项目,从而实现游憩空间与科技示范有效组合与渗透。游憩服务设施主要包括游览设施、餐饮设施、购物设施、住宿设施、管理设施及宣传设施,规划时其具体设施项目可参阅下表1所示。农业科技示范园游览线路的规划,需围绕农业科技示范进行展开,将园区的科技示范项目有效合理规划在游览线路的周边,并形成主次合理、动静适宜的游览线路。在具体规划时,应结合园区基地原有现状条件,根据旅游项目在园区的布置,合理规划园区的游览线路,使得道路系统和水体系统有序结合,形成丰富并富有变化的游览线路,以增加游客的游览趣味性。

3结语

本文在总结了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特征的基础之上,提出了该类园区规划设计的具体内容,以科技先行、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统筹发展为规划设计原则,深入分析园区建设的背景条件、基地资源及基地现状,并提出了该类园区的功能分区设计、绿化设计、道路水系设计及景观游憩设计的主要内容,从而对农业科技示范园的规划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保证该类园区健康、可持续发展。

作者:孟娜 单位:卓越置业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

参考文献:

篇7

Abstract:On the basis ofthe analysis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Chinese highway service area,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service area is explored. In the background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highway development,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oncept of people oriente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cientific management will be applied to the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f service area.

Keywords: highways;service area;present situation;development trend

1 前言

随着交通运输行业的迅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对服务区的建设管理提出了新要求。车辆保有量的急速增长和城市道路交通的日益拥挤,以停车换乘方式进入市区将是外来车辆管理的一种必然选择。同时,人们的出行目的和方式呈现多样化要求服务区提供多样性、灵活性和差异的要求更加强烈。因此,高速公路服务区如何通过更新理念,提供完善的运营服务和高效的服务质量,不仅是高速公路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进一步提升高速公路社会功能地位,建立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

2 我国高速公路服务区发展现状

2.1 建设规划及经营概况

从经营模式来看,服务区内的餐饮、住宿、购物、通信、加油、汽车修理等经营性项目大都采用对外承包的经营方式,对于公益性设施,则采取自营的经营方式。从经营内容来看,据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国内90%以上的服务区设有加油站(不足10%服务区仅有临时停车场和卫生间),65%左右的服务区经营快餐店;75%左右服务区设置日常零用的小卖部,其中不足30%的服务区配置了特色产品销售区。从经营效益来看,目前处于赢利状态、盈亏平衡和亏损状态的服务区大约各占1/3。总之,服务区功能缺乏差异性与针对性,同时,垄断经营还使服务区商品和服务价格偏高,驾乘人员对服务区的满意度不高[1-3]。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速公路建设资金投入的加大,目前,我国高速公路服务区内部设施建设逐步向“标准化、等级化、舒适化”阶段发展,服务区设施建设不仅要满足旅客及司机最基本停车、加油、餐饮、休息、如厕等基本功能,有些服务区还着重拓展功能的配置、体现地域特色、追求独特设计风格等。服务区服务设施的建设配置呈现多功能化、特色化等特点,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2.2 存在问题及成因分析

现阶段,我国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建设规划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服务区内部设施布局不尽合理,设计缺乏灵活性。我国高速公路上行驶的长大货车较多,停车时间较长,而服务区的设施设置对大型车辆的考虑不足,出入口匝道曲线半径较小,大型货车停车位少,造成路面承载力低、违规停车现象突出;同时,服务区部分设施设计中缺乏灵活性,占地规模无法满足高峰时期旅客使用的需求。

(2)高速服务区内配套设施功能不完善,服务地方经济能力不强。随着人们的出行方式呈现多样化要求服务区提供多样性、灵活性和差异的要求更加强烈。高速公路的全封闭性阻碍了沿线区域社会的发展,随着社会经济、交通发展的转型,要求高速公路服务区打破传统的形式,将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建设纳入城乡建设总体规划,拉动地方经济发展。

(3)服务区经营管理水平和综合效益尚待提高。一是高速公路服务区内的餐饮、住宿、购物、加油等经营项目大都采用对外承包经营方式,对于分块租赁的经营模式来说,经营品种单一,服务质量不高。二是管理主体与经营主体追求目标存在差异。经营主体把主要精力放在创造利润的经营性设施上,而管理主体更关心服务区对顾客的服务水平,尤其是公益性设施的服务水平。三是运营主体多,模式复杂,缺乏统一规范的管理制度和长效的激励制度[12]。

3 我国高速公路服务区未来发展趋势

按照高速公路发展方式转型的要求,加强对服务区的综合开发利用,在考虑资源的集约化同时,实现社会、企业、公众效益最大化[8]。因此,将高速公路动态资源和静态资源有机结合,将高速公路大动脉和整个微循环网有机结合,将成为未来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发展方向。

3.1以人为本,生态环保为原则

要点 规划设计内容

因地制宜,合理规划 充分结合当地的交通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及规划,对服务区规划设计的每个环节都充分加以考虑。服务区规模的设计应考虑未来发展前景,进行一次设计分期实施,预留发展空间[4]。

承载文化,彰显内涵 作为地域文化的良好载体,可考虑选择靠近具有文明遗存城镇、自然环境优美、著名旅游景区的点位[10],与本地旅游规划相依托进行专业的旅游开发,推广具有当地特色的旅游配套服务和旅游产品。

绿色生态,节能环保 体现绿色、生态、环保的主题,服务区的绿化应注重与当地自然环境相融合,加强立体绿化,扩大绿化面积[6];运用节能环保技术,比如利用太阳能集热,空气源热泵和地热能,废水循环和再生系统的使用等,将对缓解自然资源紧缺,保护生态环境起到良好推动作用]11]。

3.2服务群众,发展经济为目标

(1)完善配套服务功能,方便高速公路用户。随着人们出行频率和需求的提高,高速公路服务区应借助其良好的区位优势充分拓展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质量、扩宽经营范围,开发沿线资源,提供差异[7]。

(2)发挥地方资源优势,发展当地物流系统。大力推广当地农优产品的销售,借助创意农业理念,打造一批高端化的观光农业旅游景点和乡村度假旅游产品。高速公路服务区汇聚了人流、车流、信息流,将其拓展成为区域物流节点,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促进城乡交通一体化,满足群众出行需求。将服务区的建设与城乡交通规划相结合,考虑在有条件的服务区内设置客运中转站与停车换乘枢纽[9],通过本地交通与公共交通枢纽结合,推动实现城乡基础设施的共享和交通一体化。

表3-1 服务区功能配置一览表

备注:表中符号代表“应当具备”,代表“可考虑具备”,“—”代表“不需要具备”

3.3科学管理,信息技术为手段

篇8

引言:

经过约 20 年的发展,我国高速公路的建设已卓有成就,但是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建设却略有滞后,不能满足高速公路发展的需要和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要求。近年来,关于高速公路服务区的研究越来越多,覆盖了服务区设计的许多方面,但由于进行研究的时间尚短,研究的深度还不够。可以说,对服务区的设计研究处于方兴未艾的阶段。

1. 服务区建筑设计理念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服务区建筑设计逐步从在经济适用原则下实现基础功能转向更高层次的目标。服务区建筑设计应将服务功能、道路功能与建筑艺术和谐地结合,体现高速公路的时代感和现代化水平,形体与色彩既要丰富又应具有明确的标志性,营造出高速公路快捷、舒适、现代的氛围。这就要求服务区建设要遵循相应的规划设计原则:布局科学、选点得当、规模适度、功能合理、节约资源、分期实施;同时以满足道路使用者对服务区的各种需求为最终目标,因此掌握公路区段驾乘人员的相应需求也是服务区规划与建设的关键所在。

2. 高速公路服务区的选址

一个好的服务区是从选址开始的,并不是所有的地块合适做服务区。郑民高速公路服务区的选址,应根据高速公路沿线地形地貌、城镇分布情况、自然环境、人文景观、交通技术条件、运营管理需要等因素综合分析确定。

2.1根据交通运输部《高速公路交通工程及沿线设计通用规范》(JTGD80-2006)服务区,停车区的位置应结合路网规划,相邻高速公路服务区设施所提供的服务项目、内容及沿线人文景观等条件确定。服务区平均间距不宜大于50km,宜采用分离式、对称或非对称布设。停车区不宜大于15km,最大不宜大于25km。

2.2服务区尽量避免布置在主线的小半径曲线路段或陡坡路段内,在有纵坡的路段,宜布置在凸形竖曲线的顶部,尽量利用主线通道,避免在高填方路段设置服务区。

2.3尽量避开软土、膨胀土、湿陷性黄区,充分考虑给水、排水、供电等运营条件。

3. 综合楼建筑设计

综合楼是高速公路服务区非常重要的建筑,它在为驾乘人员的服务上起着主导作用。综合楼形体应富于变化,外立面、屋面等色彩醒目、亮丽,便于识别、吸引驾乘人员休息。综合楼主要的功能都是直接对外的,一般占地面积都比较大,所以除标志性建筑物外,楼层一般不超过二层(含二层)。

对外服务的免费休息室、快餐厅、内卖部外墙应尽量采用大玻璃通窗,便于休息人员向外眺望。免费休息室、快餐厅、内卖部室内空间应宽畅通透,尽量不设或少设柱。也可合并在一起设置成大空间。为了驾乘人员使用方便,对外服务的免费休息室、餐厅(含快餐厅、小餐厅)、商店(含内外)、公厕等尽量设置在同一幢楼内或以连廊连接,一般设在一层,以较短交通流线连接起来。免费休息室、快餐厅、商店、公厕的室内净空高度应按预留吸顶式分体空调位置考虑。根据驾乘人员来服务区的通常行动流线,服务区外卖部宜靠近大型公厕或与大型公厕合并设置。通信站为了防潮安全,应尽量设置在二楼或以上。在面积允许的前提下,可考虑设置职工活动室。综合楼应考虑设置残疾人对外通道,方便残疾人使用,体现以人为本的建筑设计精神。设计时,在外卖部门口宜预留自动售货机的位置。

4.辅助用房建筑设计

辅助建筑造型及立面风格应尽量与主楼协调一致。配电房平面布置根据配电工艺要求设计,一般宜独立设置。泵房应根据供水工艺设备要求设计,一般宜独立设置。汽车修理间至少有一间应设置修理槽。

4.1停车场与广场

停车场是供汽车停车并进出,及旅客上下车并安全步行到人的设施处之场所。停车场与食堂、商店、厕所、园地等场所是通过广场、步行道互相联系的。为使高峰时去停车场的人不致拥挤,在这些场所的前面,要保证有足够宽阔的广场(在服务区为20 m左右,在停车区为10 m左右)。停车场和广场原则上不要有高差,当由于地形等限制,停车场与各设施用地间无法避免高差时,残疾人厕所要设置专用道。开往加油站和修理间的车辆,不要经由停车场,最好直接从贯穿车道、匝道穿行。

4.2加油站与修理间

两者最好并排相邻布置,这样可以共用通信室、浴室、盥洗室及室外部分。在布置时要考虑消防规范和工艺要求。陕西高速公路加油站大部分采用出口型,此类型的设计要考虑从停车场向前能看到加油设施,或用通往加油站的贯穿车道妥善地引导。

4.3食堂、商店、免费休息室(厅)

就停车场与这些设施的关系而言,使用食堂(快餐)的多为小汽车和小型货车的人,免费休息室(厅)及商店为各类车辆使用。所以,在小型专用停车场附近布置食堂(快餐),中间则布置免费休息室和商店(小卖部)。

4.4服务区公厕

4.4.1应突出厕所在服务区的地域中心概念,一般厕所两侧的商业效率均高于其他位置。以厕所为中心向两翼展开餐饮与购物等设施。做好厕所—餐饮—购物这条商业主线,这样最大限度提高经济效益。

4.4.2客货分区后,厕所也可以分区设置,在货车区公厕内,应增加货车司机的淋浴设施。

4.4.3集中式公厕的规模做多大一直是个难题。做大了,难于管理,投资浪费;做小了又满足不了节假日瞬间服务的需求。目前,浙江省对服务区公厕的设计形成的企业标准可以参考:断面流量3~5万辆的A类服务区,以两辆大巴同时到达即100人同时到达;小于3万辆的B类服务区,考虑40~60人同时到达。男女公厕的比例要改变以前男多女少的概念。经过多次论证及实践,男小便斗∶男蹲位∶女蹲位=3∶1∶5。

4.4.4公厕地面防滑是目前无法解决的难题。尽量要取消目前用塑料防滑地垫的方式,可用肯德基店专用防滑地砖及其他防滑地板。

4.4.5厕所的节能、节水和通风一定要做好。洗手区用水可直接入小便槽斗内重复使用。通风尽量利用建筑设计手法解决。开封西、中牟服务区均采用了气楼的形式。

4.5服务道路与业务专用停车场

对食堂(快餐)、商店(小卖部)、加油站等商业设施而言,商品和材料的供给、废物垃圾的处理、工作人员的居住等都必须依靠服务区邻近的城市。若这些都利用主线解决,在时间和经济上将存在很多困难,所以就必须有从服务区之外直接通往这些设施的服务道路,同时设置商业设施工作人员的停车场及装卸货物的空间和工作场所。专用停车场,要保证在服务区可停10~20辆汽车,停车区可停3~5辆汽车的规模,面积为50 m2~150 m2,位置在食堂背后,与服务区道路连通。

5.结语

高速公路服务区让旅行的人们得到休息,为行驶的车辆提供服务。其建筑设计既要以人为本,又要适应车的需要,所以优秀的服务区建筑设计必须是在广泛而深入地调查研究基础上才能完成的。

参考文献:

[1]薛志超,赵尚传,杨群,等.济菏高速公路服务区路面结构设计特点及敏感性分析.公路交通科技, 2010(12).

篇9

1高速公路房建工程主要内容

高速公路房建工程指设置在高速公路主线及其互通立交等相应位置的附属设施,主要包括沿线管理设施、服务设施和养护设施等。管理设施是指用于高速公路日常管理所需的该部分设施,具体指管理中心、收费站、路政队、隧道管理站及收费雨棚部分的设施。服务设施是指公路沿线的服务区、停车区,主要包括服务楼、卫生间、加油站、汽修间等为营运管理服务的设施。养护设施具体是指高速公路养护基地,具体包括养护工区的办公楼、宿舍、仓库等为养护服务的设施。

2高速公路房建工程建设目标

附属区工程建设的目标是为了满足营运管理的要求,保证司乘人员在高速公路达到安全、快速、舒适和畅通的运行,并提供优质的服务,且为管理、收费和养护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与高速公路主体工程相匹配,充分发挥高速公路的整体效益,使之符合高速公路建设总体发展方向。

3高速公路房建工程规划设计目的

房建工程规划设计目的在于根据主体工程设计,结合路段征地实际情况及现场地理条件,使该项目能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以服务为基础,便于运营管理且经济、适用、美观,并指导下一步施工图设计及为房建工程实施奠定基础。

4高速公路房建工程规划布局思路

高速公路房建工程规划应根据《高速公路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设计通用规范》为指导,结合路段管理模式进行布局。下面就房建工程分类说明规划布局思路。

4.1 管理机构布局

管理机构布局应考虑便于营运管理及员工生活、降低建设成本等,具体设置原则有:

①靠近高速公路互通出入口的位置,便于营运管理;

②临近城镇、交通便利,便于地方协调、物资采购及员工出入等;

③尽量选择地势平坦,且宜接入外供水、供电区域,降低建设成本;

④应避免选择农田及建筑物处,以保护农田及降低拆迁费用;

⑤宜选用周边环境较好,且无污染区域,创造宜人的办公、生活环境,并树立良好的高速公路管理形象。

由于收费站的设置受互通出入口的影响,如由于周边环境确实不利于建设收费站办公、生活区,可考虑改变收费站管理模式,与邻站合建为集中式管理站区。

4.2服务设施布局

服务设施的选址应根据路网规划,以《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为指导,结合路段项目实际情况考虑,具体设置原则有:

①服务区平均间距为50Km,原则上不超过80Km;两服务区之间应设置停车区,停车区与服务区之间的间距一般为30km。对于国道主干线、重要的区际通道,由于长途车辆、过境车辆比较多,服务区设置间距可适当减小。而对于重要性较低的道路或者连接性道路,可考虑设置停车区为主;

②服务设施应靠近互通设置,以确保综合运输网的协调发展、紧密衔接;

③服务设施规划设置应考虑周边自然环境条件,尽快避开高填深挖路段,并且尽可能在主线700~800m范围内无桥梁、涵洞、跨线桥等构造物的干扰;

④服务设施与互通立交的中心间距应大于3Km。同时要满足供电、给排水、便于员工出入及物资供应等;

⑤由于服务区占地面积较大,应考虑场区土石方工程量与主线土石方量平衡调配。

4.3养护机构布局

根据高速公路养护工区设置要求,高速公路沿线的养护工区间距一般约为50Km,即养护工区的一般有效养护半径在25Km左右;如果高速公路路段长在80-120Km,应考虑设置大型养护中心。具体设置原则有:

①养护机构应临近互通设置,便于上路维护;

②养护机构应设置在交通便利处,便于材料采购;养护工区基本无污染,可考虑与收费站同址建设;养护中心设有拌合楼,污染较大,应尽量选在人烟较少处。

5高速公路房建工程方案设计思路

高速公路房建工程方案设计应根据规划布局成果,结合高速公路全线景观规划理念和路段管理模式的机构设置情况进行。

5.1 总体要求

应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和地方特色,贯彻“安全、节能、环保”的设计理念,做到满足建筑多样性、结构科学性、功能合理性、居住舒适性、建筑安全性,保证在高速公路运行达到安全、快速、舒适和畅通的目的;并充分所处地域的地理环境、自然条件、历史人文及风土民情,能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又能突出个性。

设计时应充分利用地形,做好功能分区,并做好建筑规模的控制。

5.2管理机构方案设计

管理机构是高速公路建成后对其进行统一管理的机构所在地,具有行政管理及对高速公路进行运营和养护管理的功能,也是高速公路指挥机构。设计时应结合地形,围绕“办公、居住、生活”等功能进行设计,通过庭园式布局等措施,加强美化效果,营造舒适宜人、轻松活泼的工作生活环境,并使之融入当地风情;同时应考虑智能化要求,包括区内信息网络、保安、消防、管理等智能化系统。

5.3服务区方案设计

服务区规划设计应做到服务功能、道路功能与建筑艺术的结合,体现高速公路时代感和现代化水平,形体与色彩要丰富且具有标志性,以营造高速公路快捷、舒适、现代的氛围;围绕服务区“休息、饮食、加油、应急”等功能进行设计,同时充分挖掘当地的人文底蕴和地方特色,营造具有地方建筑风情的服务区景观。

5.4养护工区方案设计

养护工区既是养护生产作业的场所,也是养护队伍栖息的场所,是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的基础平台,是实现养护工作专业化、社会化的保障,也是加强预防性养护力度、维持路用性能和路产保值的重要措施。设计时功能应齐全,并合理布置生活区和工作区。

5.5信息化房建方案设计

现代社会的发展,尤其是网络的发展,使得全社会各部门的信息资源共享、瞬间信息交换成为可能。现代公路行业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生产资源、信息资源的相互传送。

一个现代化的高速公路公路房建项目,若不能很好的在设计上考虑信息传递,将很难取得健康、快速的发展。因此,设计中应注重各功能分区、各部门之间的生产资源、信息资源的传送途径,分区应当合理,流线应当流畅,组织功能分区时应当考虑信息网络便捷性、安全性。

5.6节能方案设计

节约能源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公路房建必须从设计、施工至营运管理的各个环节,贯彻厉行节约能源的原则,通过合理利用,科学管理、技术进步等途径,提高能源利用率。

并采取以下措施使设备噪声和振动噪声满足《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和有关规定要求:

①各种水泵、风机等设备采用高效率、低噪声型设备,并设减振装置。空调机房等采用吸声和隔声措施。

②空调、通风管道设消声器。满足室内环境对噪声的要求。

篇10

一、 国内物流园区(中心)发展现状

物流园区主要包括物流中心、配送中心、运输仓储中心以及相关配套服务,我国物流园区的发展的存在的问题如下:

1.我国物流园区规划建设数量多,发展迅猛,有“圈地”嫌疑

2006年到2008年我国物流园区数量翻一番,由于我国地方政府对物流园区、物流基地的建设会有很多优惠性政策,所以一些单位可以低价将土地拿下来,但很多企事业单位会以物流园区为由申请用地,实属是想圈地。

2.园区建设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

由于目前我国物流园区数量多,为了方便园区本身的自己需求,各园区在建设的时候功能很齐全,与园区辐射区域重叠,同质化严重,造成资源浪费,因此衔接好区域内的物流园区的功能定位布局将是一个突破口。

二、规划设计在物流园区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物流园区规划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物流园区的可行性研究需要对园区技术、效益、商业、环境等进行多方面研究论证,为园区建设提供科学可行依据。第二阶段即中期规划与设计,主要是分析园区现状及需求,同时考虑规划区内交通及区位环境,确定园区的空间功能布局,具体工作包括物流园区发展规划、物流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物流园区修建性详细规划以及物流园区的初步设计。最后一个阶段为物流园区的正式建设以及后期的招商与运营。

物流园区的规划设计对物流园区建设提供指导作用,通过规划设计合理配置土地资源,有效利用空间、人员、设备,最大限度的减少物流搬运,简化作业流程,缩短操作周期,为区内企业提供舒适、安全、方便的工作和生活配套服务。

三、物流中心规划需要考虑的因素

影响物流中心合理规划的因素很多,在进行规划时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为:

1.区域经济发展背景资料。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产业布局,工业、农业、商业、住宅布局规划;

2.交通运输网及物流设施现状。交通运输干线、多式联运小转站、货运站、港口、机场布局现状;

3.城市规划。城市人口增长率,产业结构与布局,物流中心选址不合适,往往会在主干线通道上造成交通阻塞、运距过长造成能源浪费、车辆空载率高、调度困难等问题;

4.环境保护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在规划物流中心时应注意到环境保护和社会可持续发展问题,不仅涉及到城市交通阻塞、物流中心选址,而且涉及到筹资组建与运营以及运输经营集约化等综合问题。

四、物流园区(中心)平面布局规划

物流园区平面布局规划对未来整个物流园区各个功能的运作效率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物流园区的平面布局设计主要包括功能分区的设计(其中包括货物集疏运区设计、加工配送区设计、仓储分拣区规划设计、行政区规划设计、综合服务区规划设计、配套服务区规划设计等)、交通组织的设计、景观绿化体系的设计等,同时从园区内部角度考虑需遵守依关系密切程度布局原则,关系密切的功能区要尽量紧邻布局;还要遵守尽量减少园区内交通流量设计原则、功能扩展及互换原则、土地可扩展性原则。

五、 结论

物流园区作为城市经济的推进型产业,无疑将对未来的经济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在热火朝天的物流园区建设背后,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何正确认识和解决这些问题,使物流园区真正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推动力,并有效的避免陷入物流规划困境,科学合理的物流规划将成为摆脱困境的有力途径。

篇11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建筑规划设计不再仅仅被当作旁系看待,在如今大学的专业课程里,也有了专门的工业建筑设计的身影,人们对企业的规划设计的认识也不再是种几棵树、载几朵花了,而是有了更全面的概念。做好工业企业规划设计与建设,不仅可以科学的用地进行有效的规划使用,降低企业的投资成本,并且可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而且对于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规划目标和设计原则

1、规划目标

根据对厂区的自然条件、生产性质、规模、污染状况等方面的调查, 并结合该项目的实际情况, 厂区的布局包括整体功能的划分、用地种类的选择、各类用地比例的确定和用地布局等方面。 厂区规划中对空间的布局是重点也是难点,工业区有些未在初始时科学统一地进行规划,没有将产业与空间统一考虑,导致发展定位不明确,厂区规划不科学、不合理等问题,造成功能布局不尽合理。规划各功能区的大小往往和实际建设中对用地的开发存在不同程度的矛盾。地块过大造成企业不完全利用使空间浪费,地块过小使用起来不方便,且投资效益低。合理空间布局是园区规划的关键。

2、设计原则

(1)生态性。要对工业区的环境有充分考虑,注意煤炭等物质的燃烧、有害气体浓度等问题, 选择树种时应当把抗性强作为其首要考虑因素, 提高企业防爆、防火、防污染方面的安全系数;

(2)人性化。在考虑到职工的休息时间,有合理的安排, 满足职工的休闲需求,造景时应以以植物造景为主,硬质景观为主,树种的选择、搭配、布局应当坚持乔灌草三者相结合,通过增加绿量和合理配置来创造优美环境;

(3)特色化。进行绿化时要与建筑主体相协调,合理布局、统一规划,体现时代特色,以适应现代企业形象的塑造。

三、工业区的功能划分

工业区的功能区应包含几个方面:生产区、服务区以及居住区。以下分别进行介绍:

1、生产区

生产是工业区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它是园区发展的动力。在规划时要注重它的位置、规模、交通条件等。生产区以工业用地为主,兼有仓储等功能。

在规划时应首先考虑生产区满足各企业生产的需要保证各企业的正常转,并应考虑之后的发展,预留用地;生产区应保证内部道路通畅,并与园区外的道路合理衔接,园区内部道路通畅;在生产区要注重基础设施的建设,保证其满足生产需要。

2、服务区

服务区是工业区的中心,它担负着园区综合管理的功能。在服务区一般设置管理中心、金融及信息中心、商业服务设施等。

服务区的位置应符合其对整个园区的服务半径要求,且要考虑园区不同阶段发展对它的要求,要与用地发展方向适应,并在布局上具有灵活性,为之后的发展留有余地。服务区的规划应注重功能完善、环境优良、交通便利这几点,通过建筑形体、空间形态等表现出其特色。

3、居住生活区

居住生活区主要是承担园区工作人员的生活居住的功能,此片区一般应包括住宅与必要的生活服务设施。它的要求应有以下几点:

住宅区要单独布置,要位于生产区的下风向,并且其位置要利于居民出行,交通便利;居住区的住宅应有适合不同类型员工居住需要的多种类型,如低层、多层,普通住宅、单身公寓等;园区居住片区在规划时要提高规划标准,在设计时注重其质量以及居住环境的质量;在居住区设置完善的生活服务设施,如医疗、教育、生活服务等。 四、空间布局的原则

1、空间布局与循环产业链相互耦合

厂区中企业的布局不应是简单地拼凑起来,而是应该依据产业链,将企业的类型、规模都要互相匹配,将空间进行优化组织,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减少相互间资源能量传递的浪费,成本降低,同时也可改善环境。

2、降低使用能耗,提高经济效率

工业用地占城市建设用地的比例较大,在我国其比例达23.62%。我国城市建设用地现状、问题及调整对策.国土开发与整治。且工业的发展导致了工业与城市其他建设用地间的矛盾,紧凑布局、节约用地应作为园区规划须达到的目标。

3、弹性布局,可持续发展

园区在最初规划的时候要全面考虑,要适应企业的变化需求。工业区中的中小型企业在处于发展阶段时,会出现不断发展壮大,扩大投资的情况,但是企业的每一组成部分对空间的要求又是各不相同的,这就需要在规划时采用弹性空间布局的思路。

五、空间布局模式

在本次研究中,考虑到工业区的内部空间结构主要由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服务空间三种空间类型组合而成,园区的内部空间组织很大程度上就是对上述四类空间的配置与组合,园区内部空间结构也是上述四类空间组合关系的映射。因此,以下的功能布局模式也是针对这四类空间来讨论的。

1、集中型

集中型工业园区的生产空间与生活空间是围绕服务空间展开布局的。服务功能处于园区中心位置,可以更好地辐射到各企业,发挥各自的作用。且这种布局,可以有利于形成创业园的中心,营造园区特有的面貌和氛围。但是这样的布局容易造成服务空间生长余地过小,很难在园区成熟后有所调整,但是园区随着成长,对服务空间会要求越来越高,这就会直接影响到生产与生活,抑制园区发展。小型的创业园区一般采用此种类型。

2、组团型

组团型布局的园区是以“服务空间+生产空间+居住空间”为单元,根据基础环境和园区发展的需要,进行一个单元一个单元的布局,。这样布局的优势在于可以较好地适应不同类型企业创业的需求。但是这样的园区因每个组团内部都有全套完善的各项功能,初期投入较大,而且易造成一些功能的重叠空间资源的重复浪费。因此,这类型园区要注重各组团间的关系,协调发展。

3、混合型

这种类型的园区是集中型和组团型的综合,既有集中型的服务居中产生良好的辐射效应,又具有组团型发展的弹性空间,当然,也同时具有两者的缺点。

这类园区适合规模较大、地形条件限制较少的园区。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进行规划设计之前,一定要深入研究工业生产的纲领和工艺流程,以及相应附属生活设施的要求;要对业主有深入的了解,对其企业文化、所处地域特点及产品特性有充分了解;要掌握好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两方面的知识,并将其灵活地加以融合,不能单一着重于规划,也不能单一着重于建筑;另外还要注重生态环境、历史文脉、人们新的审美观念以及人们对建筑环境质量和舒适度越来越高的要求。在强调综合性的同时,值得注意的是,不能过分地去工业化或过分地公用建筑化,这样容易导致建筑材料以及建筑空间的浪费、同时,还得充分尊重工业园区周边原有的自然条件,相关规划设计要尽量做到少破坏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 梁 红. 工业企业绿地系统的建设[ D] . 哈尔滨: 东北林业大学, 2006.

[2] 马海英. 现代化工业厂区环境景观设计与研究[ D] . 西安: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8.

[3] 钱健,宋雷著.建筑外环境设计[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

[4] 杨守国著.工矿企业园林绿地设计[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

[5] 李跃军1 色彩灌木在城市绿地建设中的选择及布局[J] 1 湖南林业科技, 2006, 30( 2) : 83- 841

[6] 刘文军,韩寂著.建筑小环境设计[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9.

[7] 刘永德著.建筑外环境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篇12

1、前言

现代植物造景学科的内涵包含了生态、景观、文化等多种功能,植物景观设计在注重单体植物配置的生态学及美学原理的基础上,以植物改善整体环境的生态效益和生态景观为主要目的。

本文以梅山钢铁炼焦分厂区域的植物景观设计为例,向人们展示一个具有现代特色的绿色厂区,指导思想是以绿为主,绿美结合,充分发挥绿色植物在改善环境、健全生态、卫生防护、美化环境、增进健康等方面的综合功能。从生态学观点、净化保健观点及美学观点出发,实现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做到绿化、净化、美化的和谐统一。

2、炼焦厂区概况

梅山钢铁炼焦分厂位于南京市中华门外新建,毗邻板桥汽渡,东、北面为苗圃区,南面为宝钢化工企业,绿化面积约为144000平方米。炼焦分厂于2006年建厂,在老厂的基础上进行拆除和新建,工程分批施工和投产使用,绿化用地的土质较差。炼焦分厂的生产任务主要是为高炉提供冶金焦炭,对环境产生直接影响的是生产过程所产生的烟尘和粉尘。

3、厂区植物配置特点

3.1结合厂内建筑布局,形成绿地系统

按功能分区来进行具体布局,炼焦分厂有煤场区域、办公服务区和生产区,各区域的成片绿地在保证防护和净化的基本功能前提下,既要各具特色,又要多样统一,重点地域还要布置得丰富多彩。所以,在总体布局时,我们力求通过道路系统的绿化把各片绿地串联起来,形成有分隔、有联系,分而不乱,达到点(独立的小绿地)、线(道路绿化、林带)、面(大片绿地)完美结合的整体环境绿化系统。

3.1.1煤场区域

煤场区域是堆放焦煤、焦炭和无烟煤的场所,煤的输送会产生大量的煤灰,煤场的四周已经用高20米的防尘网围挡。为进一步阻止煤灰扬尘的扩散,我们沿防尘网走向的带式绿地采用了多层乔灌木混交密植形式,布局防护林带,树种采用栾树、榉树、女贞、夹竹桃、木芙蓉等各类抗粉尘树种。而在工人的操作间和机房附近的块式绿地则采用自然式布局,如女贞、棕榈、广玉兰、槐树,桂花、木槿、石楠、枸骨球、海桐球等,既达到了改善小气候和卫生防护的作用,又不失美观大方。

3.1.2办公服务区

办公服务区主要有办公楼、食堂和浴室等建筑。本区域距离煤场区域及其它污染区域都稍有距离,所以在树种选择上余地较多。考虑到此处为单位员工日常上班和生活的主要场所,我们在园林布局上,努力考虑增加一些色叶、香花观赏树种:停车位遮荫采用了树冠庞大的庭院树合欢;围绕办公服务区的植物配置主要选用广玉兰和银杏作为骨干树种自然式布置,桂花、红枫、紫薇、丁香巧妙点缀其中,丰富了植被中层空间层次,另外,还将结香、海桐球、黄杨球,金叶女贞、红叶石楠等低矮植物流线型布置,进一步丰富了整个办公服务区的视觉、生态效果。(见图1)

3.1.3生产区

生产区域在炼焦分厂绿地面积内占比较大,如何科学规划设计至关重要。在实践中,既要考虑烟尘和粉尘的污染,同时又要尽力考虑景观效果,适度增加树种多样性。所以在布局时,我们根据现场情况灵活做到适地适树:在厂区各皮带廊重度污染区内大片群植强抗污染植物夹竹桃,并选择红、白等颜色混植以增加视觉效果;在污染相对较轻区域,则采用了栾树、女贞、棕榈、海桐球、木芙蓉等树种林植,显得整齐大气又不失活泼。这样,通过园林植物对环境造成污染的物质进行降解和吸附,对大量粉尘起到了阻滞作用,又同时具有工厂绿化特色。(见图2)

3.1.4道路绿化设计

道路绿化是炼焦分厂绿化的重点之一,是联系、贯穿全厂各片绿地的绿线,以煤一路靠护厂河一侧的道路绿地规划设计为例,香樟作为背景树,道路绿化宽度不变的情况下,植物配置采用规则式布置,红花檵木、小龙柏和金边黄杨组成图案,桂花和红花继木球行列式种植,作为穿插,形成韵律美。随着道路走向,道路绿地变宽,自然式布置,上层种植榉树、合欢,中层有棕榈、红枫和美人梅,下层种植花灌木,红叶石楠、金叶女贞和桃叶珊瑚,丰富了景观层次。(见图3)

3.1.5厂区大片绿地

厂区生产区域存在三个比较大的绿地,绿地地形整齐,粉尘污染相对较小,分别以“林海漾波”、“ 凝彩”、“ 绿洲写意”为主题进行规划设计,“林海漾波”绿地上种植的香樟和银杏,通过堆土形成大树草坡景观,片植玉兰、桂花、红叶李和樱花,坡形自然生动活泼配以密集的植物群落,加深了视觉的景深和空间感。(见图4)

“ 绿洲写意”利用厂区原有的地形,作微地形处理,在地形的最高点丛植榉树、合欢和红叶李,大量片植广玉兰、毛白杨、香樟和棕榈,突出林植效果,给人以自然清新、野趣盎然之感受,并在草地上片植简洁的组团和绚丽的色块灌木。(见图5)

“ 凝彩”主要突出植物的色彩美,以广玉兰作为背景树,片植红叶李,丛植桂花和红枫,金边黄杨和红叶石楠流线型种植,植物呈现丰富的色彩,渲染了活泼热烈的气氛。(见图6)

3.2植物配置注重比例

规划设计时,注重“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原则,注重植物的常绿落叶搭配,乔、灌、草、地被搭配,创造层次丰富的植物景观。采用群落式种植手法,构成复层结构植物群落,保证多种生态进程的整体性和连续性,促使生态系统多样性的提高,增进生态系统的抗逆性和稳定性。在地被层次选择书带草、鸢尾、红花醋浆草、麦冬、紫鸭跖草等,灌木层次主要是色块整形灌木、夹竹桃、木芙蓉及各种球类,小乔木层选择丁香、樱花、红枫、桂花、石楠、紫微等,乔木层次主要是香樟、广玉兰、女贞、栾树、合欢等。

同时,充分利用现状条件,综合运用环境艺术处理手法,创造出景观层次丰富的特色空间,形成多样的景观。如坡地景观、疏林草地景观、密林景观等,同时利用植物景观的季相变化、整体形态、层次变化,根据空间类型配置不同的植物群落,并加大常绿量,力求在发挥生态效益的同时,形成春花烂漫,夏日浓荫,秋日绚丽,冬季常绿的丰富景观。

3.3绿化植物选择

因为炼焦分厂的环境比较差,有许多不利于植物生长的因素,如干旱、土壤板结、粉尘、以及有害气体等,所以我们在植物设计上,重点选择能够有效净化空气、抗污吸污、抗逆性强的树种以适应环境。如:海桐、香樟、栾树、夹竹桃、棕榈、银杏、法青、桂花、大叶黄杨等,还充分利用植物的有益分泌物质和挥发物质,达到提高环境质量和增强人体健康的目的。

篇13

Analysis of Eco-agricultural Park Planning and Design Basing on Post Modern Agricultural Theory

CHEN Shou-yue, WANG Liang

(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Linyi University, Linyi, Shandong 276000,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theory of postmodern agricultural, clearly and design relations between, and the conceptual planning Hebei Lyurun of Eco-agriculture park, target location, industrial structure, industrial design and functional zoning in four aspects, expounds theory of the post modern agriculture in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agricultural park should be used, in order to provide experience for future design research word of modern agricultural park.

Key words: postmodern agriculture; ecological agriculture; agriculture park; planning and design

1 研究理论

1.1 后现代农业

美国学者C.迪恩・弗罗伊登博格认为,后现代农业[1]是在现代农业基础上的价值转变与价值拓展[2]。国内许多学者认为,所谓的后现代农业与现代农业,两者之间不仅是时间上的差异,还是内涵上的区别。后现代农业本质上是大农业的开发、利用及其产品生产前后活动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实现农业超大产业化经营系统。后现代农业注重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和生态环境的保护,重视农业的生态服务、社会支撑功能,注重农村的三生(生活、生态、生产)协调,重视城乡一体化发展,重视农业的多元化功能拓展,如生产、娱乐、生态等[3]。

1.2 农业园区规划设计

农业园区规划设计一般包括总体规划的项目设计。农业园区总体规划,是依据园区立地条件,对给定农业园区的发展理念、功能定位、项目建设、区划布局、基建完善、景观设计、环境保护、组织管理体系、运营机制等进行策划和总体安排,而项目设计指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对具体的项目进行构思,并给出详细表达[3]。

1.3 后现代农业理论体系是农业园区规划设计的理论来源

后现代农业以农业生态化作为农业转型的主要方向和关键所在,运用系统工程方法,依靠现代科学技术和物质信息装备输入组织生产,要实现环境保护和资源的高效利用,协调生产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优化品种组合,建立良好的物流系统,实现三大效益高度统一[4]。农业园区规划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把保护和优化环境放在首位,创造人与自然和谐的生产、生活、休闲环境景观和空间,确保农业园区生态可持续发展。

1.4 后现代农业理论体系是农业园区规划设计的哲学基础

后现代农业要求推动“双赢”的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优化农业生态环境,农业生产实现效益最大化和危害最小化,实现生产与环境保护的最佳平衡。农业园区规划设计要求充分考虑自然资源的约束性压力,严格保护生物资源,防止环境污染和破坏,同时改善生产条件,确保园区农业的三大效益的高度统一。这与后现代农业中提倡的生态永续性理念不谋而合[5-7]。

1.5 后现代农业理论体系是农业园区规划设计的指导思想

后现代农业是以农产品生产、加工为核心,以市场为导向,运用农业科技设备,坚持生态保护原则,将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等范畴中各环节,实现产前、产中、产后的有机融合,从而形成一种更高层次的农产品营销体系。农业园区设计过程中要在资源环境条件及各产业发展态势的基础上,对各产业链做出有效延伸与合理串联,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资源利用率[8-9]。

2 研究区概况

园区位于京、津、冀大城市群的腹地,靠近全国政治中心,处于华北经济中心双巨城中心与京津冀协同发展核心区以及京津城际交通线中心,是京津城际中心花园,华北和东北的经济与文化交流的通道的咽喉。区位优势明显,距北京国际机场60 km,距天津滨海机场80 km,距天津港约80 km。园区的公路、铁路、高速公路贯穿廊坊南北,四通八达,市郊铁路,京山、天津、塘沽高速公路,廊万路,京津高速铁路横穿东西,104国道、光明线近在咫尺。位置得天独厚,是成为园区进行招商引资的重要筹码,为园区农业的成功开发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3 农业开发理念与目标定位

3.1 农业开发理念

在京津冀一体化组团发展背景下,立足京津大都市区的先天优势,以“服务首都、融入首都”为定位,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以“产业兴园”为理念,加快培育主导产业;以“高效出产、享受生活、生态保护”为核心功能,推动园区多元化开发;园区的建设为建设“平原森林城市”任务,完善和优化廊坊市城市功能提供了一种现实途径。创立一个工农有机结合的商业盈利新模式,实现绿润集团的使命与战略,打造“廊坊绿谷”和绿润集团“农林综合体”。

3.2 农业发展目标定位

综合园区区位独特性、水资源限制性、文化特殊性、环境约束性的特征,以及京津发展预测、区域内外农业现状以及开发的目的与理念,借助区域发展优势,将园区农业发展成为最具创新的城郊型都市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区、最安全的优质彩色苗木精品研发生产供应中心、世界首个城乡一体循环型生态农业示范区和全国一流基于农业的综合生态休闲服务区[10]。

4 产业组织结构设计

农业产业框架设计的关键在于准确判断园区资源环境条件及各产业发展态势的基础上,对各产业链做出有效延伸与合理串联,从而保证农业充分融入生态城总体产业发展大环境,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内外部分工合作体系,维护园区的生态平衡。

园区生态城生态环境良好,区位条件优越,农业资源比较丰富,结合前面几个章节的分析,我们认为在园区发展以下产业较为较妥当:

(1)基础产业:苗木驯化繁育、中药材种植、绿色(有机)鲜果种植、林下经济;

(2)主导产业:生态休闲旅游与农商服务、工厂化植物生产(花卉苗木);

(3)衍生产业:废弃物CPU②(食用菌生产、有机肥生产、沼气发酵池、污水处理厂与垃圾处理站等)。

坚持以“绿色、环保、低能耗”作为生产标准,逐步建立低污染、低能耗、高产出、竞争力强的园区。

5 农业产业功能区划

5.1 总体功能分区

根据园区生态城市总体发展方向和建设目标,确定“一环、五区”。一环:彩色大道内环线;主体建设区:农林科技展示区、都市花木体验区;配套建设区:高效生态农业种植区、观光农业风情区、私家农庄休闲区、市民公共服务区。

5.2 重点项目建设

(1)彩色大道内环线围绕园区内环路两侧设计,以花期果期相交错的果树和流光溢彩的苗木、林果为要素,既是良好的防护屏障,又构成优美的外向型景观,也可沿环形道路,精心设计建筑、小品和休憩等设施,突出文化主题和内涵及多个景点的连续性,并结合植物造型布置,开展赏花、采摘、摄影和自行车骑游活动等。

(2)农林科技展示区规划面积27.13 hm2。分为自然、农林、未来等三大主题板块,是园区景观、文化、服务、活动、高档设施、赢利和公益项目精品的聚集区。包括光伏温室、高档花卉温室、育苗温室、现代农林展示中心、苗木科技研发中心、管理服务培训中心、高档彩色苗木展示区、停车场。规划主题为展示高新农业科技,集锦现代缤纷园艺。

(3)都市花木体验区规划面积83 hm2。确保园区大规格苗木繁育主体地位,是园区景观建设重要组成,也是美丽乡村高档社区的门前花园。精品大规格苗木区、珍稀苗木种植区、林下经济示范区、苗木绿谷、都市花廊等。

(4)观光农业风情区规划面积23.4 hm2。依靠产业背景,以生态环境、生态文化体验为核心吸引力,包括异域农业风情区(荷兰农园、法国农园、日本农园、韩国农园)、房车营地、树屋营地、拓展训练基地、阳光草场、农耕展览馆、草地婚礼、珍稀动物世界、休闲主题庄园(薰衣草庄园、海棠庄园、郁金香庄园)等,规划主题为汇聚欧亚精彩农园,展现海外乡村风情。

(5)高效生态农业种植区规划面积18.13 hm2。通过露地和设施相结合的栽培方式,采用灌溉微喷节水化、水肥一体化、生物防治等果树栽培新技术进行设施管理,结合不同的季节,开展赏花和采摘项目。包括百草园、设施果树园。规划主题为展现果林缤纷精彩,品味城中果园风情。

(6)私家农庄休闲区规划面积27.3 hm2。以生态环境、生态文化体验为核心吸引力,形成家庭农场承租、文化体验、休闲生活的魅力农场。包括人工湖、木屋别墅、水上餐厅、人工湖、大棚、菜园、停车场等。规划主题为体验家庭私有庄园、漫步低碳农林公园。

(7)市民公共服务区规划面积21 hm2。通过生态环境的打造,为廊坊市民营造一处修身养性的农业公园性质的公共服务区,吸引人气,扩大园区的社会效益。规划包括都市彩色广场、农耕雕塑、人工造林示范区等。规划主题为鸾凤筑巢吸人气,和谐共建生态城。

6 结 论

后现代农业作为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和实践方式,与现代农业高投入、高产出、高能耗的农业生产方式相比,更加注重农业发展的生态化、永续型和综合性,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11]。农业园区作为现代农业展示的窗口,其规划设计过程中融入后现代农业的理念与内涵,必将丰富完善区域性现代农业园区规划设计的理论体系,提升我国现代农业园区规划设计水平,以期为我国发展后现代农业提供借鉴经验。

参考文献:

[1] 周淑景.农业发展战略转变与后现代农业[J].财经问题研究,2004(11):73-75.

[2] 陈成斌.试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7:53-55.

[3] 曹仁稳.我国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福建热作科技,2003,28(3):110-117.

[4] 林祥金.世界生态农业的发展趋势[J].中国农村经济,2003(7):76-80.

[5] 董慧.后现代农业是可能的[J].与现实,2008(5):124-127.

[6] 胡晓兵.现代农业技术异化的表现及其根源探析[J].学术交流,2007,159(6):96-99.

[7] 王凌香,孙金福.世界现代农业发展趋势及我国后现代农业发展建议[J].现代农业科技,2011(7):369-372.

[8] 吴人韦,杨建辉.农业园区规划思路与方法研究[J].城市规划期刊,2004(1):22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