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

篇1

疼痛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症状,同时也是一种疾病。继呼吸、体温、脉搏和血压之后疼痛被确认为人类第五大生命体征。一直以来人们对儿童特别是新生儿疼痛的认识存在着误区,缺少足够的重视。研究发现新生儿对疼痛有生物学感知能力,与成人相比这种感知更加强烈、持久,新生儿对疼痛存在记忆,且因疼痛所带来的各种负面影响是长期存在的[1]。医护人员需加强对新生儿疼痛的认知,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以减轻或消除疼痛的不良影响。本文就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所采取的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总结,探讨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疼痛及生命体征的影响,以评价其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4月~2012年3月间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的新生儿106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3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对照组53例,仅给予常规护理。

观察组中男27例,女26例,其中足月儿34例,早产儿19例,平均胎龄(37.6±3.5)周,新生儿进入重症监护病房时平均体重(3095±556)g;对照组中男30例,女23例,其中足月儿32例,早产儿21例,平均胎龄(36.8±3.9)周,平均体重(3125±574)g。两组新生儿的性别、胎龄、体重等具有可比性,P > 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两组新生儿均给予相同的常规护理:对所有患儿进行严密监控生命体征变化(每隔3 h监测体温、脉搏、呼吸各1次),严格隔离,护理人员注意无菌操作,防止感染。护理人员动作宜温柔,态度和缓,给新生儿给予足够的体贴和关爱。

观察组加强护理干预:①改善病室环境:保持室内安静、整洁,床单改用暖色调,可播放一些轻柔的音乐。调节适宜的光线强度和室温。尽量为新生儿营造较为舒适的环境以利于休息。②护理:协助新生儿保持舒适的,如侧位、卧位为佳,屈曲为佳,新生儿保持屈曲可以放松机体。同时,给予新生儿襁褓进行包裹,营造温暖的生存环境。③抚触:将新生儿抱在怀中轻柔的摇晃,或者通过肌肤接触给予新生儿温和的按摩。④非营养性吸吮:致痛操作前先于新生儿口中放置无孔安慰进行非营养性吸吮,然后再进行操作,直至操作完成后,安慰始终保持在新生儿口中[2]。非营养性吸吮可使新生儿接受致痛操作后尽快停止哭泣,恢复平静。⑤口服蔗糖水:疼痛刺激后喂食2 mL30%葡萄糖液,一方面增加了吸吮动作,有利于转移注意力,减轻疼痛。同时可以通过刺激甜味味觉达到激活体内内源性阿片的作用,产生镇痛效果。采用以上干预护理措施,观察护理效果。

1.3观察项目

观察两组接受疼痛刺激时急性疼痛评分结果。观察两组新生儿接受疼痛刺激时的面部表情、肢体活动以及声音表现,填写急性疼痛评分量表[3],总分为10分,0~3分表示轻度疼痛,4~7分表示中度疼痛,8~10分表示重度疼痛。

观察两组疼痛刺激前后心率、平均动脉压及血氧饱和度变化。

1.4 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录入SPSS 12.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采用平均值±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数和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 < 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疼痛刺激时急性疼痛评分结果

结果显示:观察组新生儿接受疼痛刺激时轻度疼痛例数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χ2=5.781 8,P < 0.05;重度疼痛病例数所占比例低于对照组,χ2=4.970 3,P < 0.05。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执行护理干预前、后执行疼痛操作的生命体征

结果显示:采取护理干预前,两组患儿各项生命体征未见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针对实验组新生儿采用以上干预护理操作后再行疼痛性操作,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发现心率、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变化平稳,效果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2.3疼痛刺激前后生命体征变化情况

结果显示:疼痛刺激前两组新生儿心率、平均动脉压及血氧饱和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疼痛刺激后观察组各项生命体征与对照组相比较能更快恢复正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3。

3 讨论

新生儿是最为脆弱的个体,机体神经系统及其他各系统发育尚不成熟,处于内环境发育不稳定且还未完全适应外环境的时期。不同来源、不同种类的疼痛刺激均会对新生儿造成近期或远期的影响。建立客观的新生儿疼痛评估系统,采取系统、有效的干预措施以减轻新生儿的疼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实验通过改善新生儿特护病室的环境,提供舒适的休息环境等护理干预后,分析结果发现,新生儿处于安静休息状态下,血氧饱和度较平稳,能起到很好的安抚作用。给予襁褓包裹,使新生儿感觉到温暖、安全,可以提高自我调节能力,缓解疼痛。有研究显示,襁褓包裹可以显著减轻新生儿足采血时产生的疼痛,且作用持续时间长。保持侧位、卧位,四肢屈曲是新生儿最舒适、最放松的睡眠姿势,保持适宜,可增加新生儿疼痛承受力。轻柔抚摸,可以增进医护人员与新生儿的感情,使新生儿消除孤独、恐惧的不良情绪,产生安全感,以减少哭闹、促进睡眠。非营养性吮吸,可以分散新生儿注意力,减少新生儿疼痛操作时的激惹状态,而非营养性吮吸可以减缓心率、血氧饱和度的波动。口服蔗糖,不仅可以预防性控制疼痛,还可缩短啼哭时间。

研究发现,新生儿受到疼痛刺激时,血氧饱和度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心率、血压会有不同程度的上升。疼痛刺激对新生儿具有明显的近期影响[4]。我院在新生儿救治过程中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给予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新生儿接受疼痛刺激时轻度疼痛病例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重度疼痛病例所占比例低于对照组,且疼痛刺激后观察组各项生命体征与对照组相比较能够更快恢复正常。可见在接受疼痛刺激时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有效地缓解新生儿的各种应激反应,有助于患儿生命体征尽快恢复正常[5]。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新生儿的康复,有利于其生长发育。

因此,临床应加强护士对新生儿疼痛知识的普及,树立正确的护理态度,加强人文关怀。在执行疼痛性操作时,选择新生儿最佳状态,或提前执行预防性护理干预,将避免或减轻操作性疼痛。此外,将所采取的日常干预措施纳入到临床工作指南当中,是新生儿监护室提高护理水平的重要内容[6]。

[参考文献]

[1] 陈颖,楼建华,章雅青. 对新生儿疼痛护理的探析[J].中国基层医药,2008,15(12):2080-2082.

[2] 唐晓燕,甄宏,韦玉华,等. 非营养性吸吮对新生儿医疗操作性疼痛的干预研究[J]. 中国临床新医学,2009,2(6):574-576.

[3] Merboth M K,Barnason S. Managing pain: the fifth vital sign[J]. Nurs Clin North Am,2000,35(2):375-383.

[4] 陈梦莹. 新生儿疼痛对机体的近期和远期影响[J]. 国际儿科学杂志,2010,37(2):112-115.

篇2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虞城县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25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作为对照组,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虞城县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25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男13例,女12例;年龄37~65岁,平均(5125±413)岁;中毒程度:轻度12例,中度8例,重度5例。观察组男12例,女13例;年龄35~64岁,平均(5106±425)岁;中毒程度:轻度13例,中度8例,重度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家属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虞城县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选取标准

纳入标准:经检查明确为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排除标准:存在肝、肾功能异常;合并其他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者。

1.3护理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遵医嘱给予洗胃、补液,给予呼吸衰竭患者药物治疗,实施机械通气。观察组接受细致化护理,具体内容如下。①优化急救护理小组。定期对急救护理小组成员进行知识培训,通过情景模拟方式让护理人员熟悉掌握护理流程,并对其进行考核。②制定优化急救护理方案。召集科室人员开会,查阅最新研究资料,找出以往急救护理过程中常见的共性问题,依据最新疾病诊疗指南制定出高效、完整、快捷的护理流程。③细致化护理流程。a.在急救过程中,注意对护理程序的细化及分解,入院2min内对患者进行心电监护,3min内建立好静脉通路,5min内行洗胃操作,使急救工作更加程序化。b.及时对患者口腔及食道进行灌洗,若患者意识清晰,给予清水或淡盐水漱口;若无意识,使用含有淡盐水的棉球对患者的上颚、舌头、黏膜及牙齿等部位进行擦拭,在擦拭过程中注意勿使患者误吸棉球或漱口水;在食道灌洗时注意对气管的保护,避免窒息现象的发生。若经口中毒时间>6h,则不主张行洗胃操作,采用导泻或肠道冲洗的方式促进肠内容物排出体外。及时更换患者的衣物,清洗其毛发、皮肤等,减少农药再吸收率。c.经口中毒的患者在经洗胃、导泻等操作后暂时禁止进食,有助于胃黏膜的修复。由于在解毒的过程中使用阿托品等药物,易造成患者出现口舌干燥、面部麻木等不良反应,从而影响食欲,因此,对患者进行饮食指导中告知其以清淡、易消化、半流质或流质食物为主,随着身体的逐渐恢复,可逐渐过渡至普食。d.对于患者呼吸道内的分泌物,采用拍背、翻身的方式及时清除,保证呼吸道的通畅,有助于降低肺部感染的概率;尽早留置导尿管,利于减少尿潴留状况的发生;保证病房内的温度及湿度适宜,对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重要的作用。④预见性护理。根据患者身体状况预见可能发生的事件,及时做好准备。如生命体征不稳定、呼吸困难,需为患者建立人工气道,再行洗胃操作,可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1.4观察指标

①急救流程。采用虞城县人民医院自制急救流程调查表评估急救流程,该调查表Cronbach’sα系数为0831,重测效度为0852,在患者出院前1d,由医生对急救操作流畅性、急救措施及时性、护理人员协调配合能力、护理人员应急能力4项内容进行评价。各项总分10分,分值越高,表明急救流程越流畅。②生命体征。急救后24h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脉搏、收缩压。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珋x±s)表示,采用t检验,定性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急救流程

观察组急救操作流畅性、急救措施及时性、护理人员协调配合能力、应急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生命体征

篇3

【关键词】肾损伤; 护理;观察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6-0222-01

闭合性肾损伤是常见的泌尿系损伤,是泌尿外科常见急症之一。常合并其它脏器损伤,如治疗护理不及时,可危及生命。血尿、腰腹部体征、生命体征、有效循环血量的监测是闭合性肾损伤的观察重点[1],故细致的观察和护理在治疗中起到重要作用。

我科从1997年7月―2009年4月共收治98例肾外伤患者,现将观察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组男47例,女21例,年龄在8―72岁,平均40岁。所有的病例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血尿,均有明显的伤侧腰痛和叩击痛,肾挫伤73例,肾裂伤22例,肾蒂损伤5例,其中合并肋骨骨折2例,四肢骨折5例,不同程度休克7例。

1.2 方法: 闭合性肾损伤的非手术治疗主要包括:(1)积极治疗休克。(2)生命体征监测。(3)应用抗生素。(4)联合应用止血药。(5)绝对卧床休息3―4周。(6)应用止痛药物。(7)保持大小便通畅。手术治疗包括:肾切除术,肾修补术。

2 结果

本组非手术治疗91例,保肾成功,非手术治疗失败7例,转为手术治疗,其中肾切除3例,肾修补术4例,无死亡病例。本组患者平均住院37天,随访3―24个月,未见远期并发症。

3 病情观察与护理

3.1 一般情况的观查:精神状态、面色、面部表情、有无口渴四肢发凉等情况,严密观察病人每个细小反映,尽早识别休克及其严重程度[2]。

3.2 生命体征观察:腹部外伤易致肝、肾等脏器损伤,容易发生失血性休克,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应该用心电监护仪连续检测血压 、心率及呼吸及生命体征,认真详细记录、发现问题随时报告医生。

3.3 注意观察腹部体征:特别注意有无腹膜刺激征, 腹膜刺激征是肾挫伤后渗血、渗尿刺激腹膜所致,因此腹膜刺激征的观察也有助于对渗血、渗尿的判断。

3.4 血尿后的观察:血尿是肾损伤最明显的和常见的状况之一,也是最敏感的临床表现。本组68例均全部出现血尿,血尿程度与肾损伤程度呈正比,因此临床上可根据血尿变化初步判断病情变化、以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我们分别留取患者血尿进行动态观察,若血尿颜色逐渐加重说明出血加重,反之病情好转。

4 护理措施

4.1 密切观测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做好记录,保证输液顺利进行,防止休克发生。

4.2 为了便于观察血尿情况,应留置导尿,确保 留置尿管通畅,如发现少尿或无尿,或血尿程度加重应立即报告医生。

4.3 防止尿路感染 ,除用抗生素外,应每日做尿管护理,定期更换集尿袋。

4.4 病人绝对 卧床休息3―4周,做好病人心理护理。向病人讲解卧床休息的重要性、得到病人的主动配合,做好病人生活护理,防止压疮发生。病恢复后2―3个月,不参加重体力劳动,注意休息,以免再度出血,定期复查肾功[3]。对于一侧肾脏切除者,指导病人尽量避免服用对肾脏有损害的药物,出院后如果出现血尿应及时就医。

5 讨论

绝大多数闭合性肾损伤的病人经过系统的非手术治疗,均可获得治愈。但如果患者出现生命体征不稳,血尿不缓解、以及损伤范围较大、肾功能减低时,经治疗观察不见好转又有反复者,应当机立断行手术治疗[4]。在整个治疗观察过程中,护理工作十分重要,全面仔细的观察病人、耐心细致关心体贴病人,如有情况及时向医生报告,这是提高闭合性肾损伤治愈率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 贾文敏.闭合性肾损伤196例观察与护理.齐鲁护理杂志,2005,Vo111 N0.9B.

篇4

我院2007~2009年共收治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77例,男70例,女5例;年龄6~73岁;脾破裂34例,肝破裂6例,肝挫伤2例,肾挫伤15例,肾破裂2例,腹膜后血肿1例,小肠穿孔15例,小肠横断1例,肠系膜裂伤1例。手术治疗59例,本组经抢救死亡1例,其余痊愈出院。有下列情况之一应考虑有腹内脏器损伤[1]:①早期出现休克;②持续性腹痛并有加重趋势;③有固定的腹部压痛和腹肌紧张;④呕血、便血或尿血;⑤腹部有移动性浊音。

护 理

急救护理:①护理措施:使用18号静脉留置针迅速建立2条有效静脉通道快速输液、输血。取仰卧中凹位,经鼻道管给氧,氧流量6L/分,保持呼吸道通畅;严重呼吸困难者,应协助医生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尽早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行心电监护。②术前准备:大部分患者需进行早期手术治疗,在密切观察和积极抢救的同时,做好术前准备,包括备皮、导尿、胃肠减压。

病情观察:①严密观察全身情况:每隔15~30分钟测量生命体征1次,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皮肤色泽、末梢循环、体温、尿量,做好记录。若出现面色苍白、口唇发绀、表情淡漠、烦躁不安、脉细弱、血压下降提示休克的可能,及时报告医生,做好手术准备。本组病例合并休克43例,经仔细观察、及时处理、精心护理,仅1例抢救无效死亡。②密切观察腹部情况,有下列情形之一时立即通知医生决定手术治疗:有明显的腹膜刺激征;腹穿或灌洗阳性;腹腔有游离气体;胃肠道出血;持续性低血压难以用腹部以外的情况解释的。③禁食、禁饮:因腹部损伤患者可能有胃肠穿孔或肠麻痹,诊断未明确前应绝对禁食、禁水、禁灌肠,以防肠内容物漏出增加并加重腹痛和病情[2]。④:绝对卧床休息,禁止随意搬动伤员,以免加重腹痛;协助采取舒适的,如腹部剧痛、面色苍白、恶心呕出冷汗,应让其平卧屈膝,以使腹部肌肉松弛,减轻疼痛。⑤处理:明确诊断后的处理主要有非手术和手术治疗。本组病例手术治疗59例,无死亡及并发症发生,痊愈出院。非手术治疗18例,其护理观察措施:禁食、补液、纠正水电解质失衡;绝对卧床休息;心电监护,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必要时复查X线、B超CT检查,了解治疗效果。17例痊愈出院,1例死亡。

术后护理:术后平卧6小时后生命体征平稳,麻醉过后取半卧位。尽量让腹腔残留液体流入盆腔,预防膈下血肿及膈下气肿的形成,尽早鼓励病人下床活动,有利于恢复胃肠功能。观察生命体征及饮食护理。

心理护理:严重的腹部闭合性损伤,多个重要脏器损伤,患者病情凶猛,往往导致失血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患者及家属惊恐万分,不知所措。根据其心理特征,我们接诊时,要主动快速安排就诊和治疗,本组病例均安置在抢救室,形成医护人员围着病人转的局面,通过与患者及家属交谈了解其心理状态,帮助解决就医中的问题,向他们详细讲解有关病情和医学知识,帮助患者增强战胜疾病的勇气和信心。

结 果

经认真细致的观察和护理,76例治愈出院,1例因肝、脾破裂,伤势严重死亡,其他无并发症。

讨 论

经上述分析,腹部闭合性损伤病情变化快,有些症状隐匿、体征较轻,不能及时诊断。如在治疗过程中不能细致观察、及时明确诊断,将给患者带来严重后果。全面细致地观察病情动态变化,能尽早发现内脏损伤的部位和程度,为采取有效治疗护理措施提供合理依据。及时抢救和精心护理,有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机体恢复。

篇5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入院治疗的73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41例男性,32例女性,年龄16~73岁,按疾病种类可分为:21例硬脑膜下血肿,19例硬脑膜外血肿,15例脑出血,13例脑干损伤,5例广泛性脑挫裂伤。所有患者经诊断均符合重型颅脑外伤临床诊断标准,且经CT或MRI扫描确诊,患者致伤原因主要有车祸、高空跌落、重物锐器打击等。入院后,所有患者均昏迷且行手术治疗,术后均于ICU监护。

1.2方法 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术后均于ICU监护,采用多功能监护仪监测呼吸、血压、脉搏、呼吸、体温、颅内压等生命体征和血氧饱和度,并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加强ICU护理,以利于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方法处理异常情况。

1.2.1密切监测病情 密切监测患者意识、瞳孔、心肺功能等变化,通过患者意识状态、瞳孔变化判断病情严重程度,护理过程中,需每30min观察一次双侧瞳孔变化,若患者瞳孔不对称,而且呼吸困难、颅内压升高,必须加强护理,以防发生脑疝。重型颅脑外伤会严重影响心肺功能了,为防止患者心肺功能衰竭,护理过程中必须密切监测血压、尿量、心电图变化。

1.2.2心理护理 ICU患者因身体、精神承受巨大压力,极易出现烦躁、恐惧、绝望、紧张等不良心理反应,尤其是ICU中的仪器声、报警声以及周围患者声,会加重患者不良心理反应。因此,在ICU护理中,护理人员应积极主动的和患者沟通交流,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1.2.3基础护理 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术后ICU基础护理主要包括:①详细观察记录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护理2次/d口腔,用碘伏棉球消毒2次尿道口,避免尿道口感染,并注意引流袋位置比膀胱低,以防尿液反流导致泌尿感染。②术后,严格无菌操作给予患者术腔引流,按时清洁引流管,以防医源性感染。③必须更换衣、鞋、帽,戴口罩后,医护人员才能进入ICU;④术后,给予患者亚低温治疗,以减少脑组织耗氧量,恢复颅内压,预防脑水肿。

1.2.4中心静脉置管护理 ICU患者因长期输液、输入血制品等,应选择中心静脉置管,并做好相应护理。

1.2.5呼吸道护理 呼吸道护理主要包括:①禁止呼吸道感染者探视患者,将室温控制在18~22℃,湿度控制在50%~60%,并密切观察患者呼吸频率、节律、深度变化,确定其呼吸道是否阻塞;②及时清除患者口腔和呼吸道呕吐物、分泌物,并定时协助患者翻身,以防误吸堵塞呼吸道;③术后患者若气管插管或切开气管,需严格掌握吸痰时机,即患者呼吸不畅、咳嗽有痰、血氧饱和度下降时,动作轻柔给予患者15s吸痰;④若患者呼吸道干燥,痰液黏稠难以吸出,需每小时在气道滴生理盐水,确保呼吸道湿润。

1.2.6康复护理 重症颅脑外伤患者极易发生智能障碍、肢体功能障碍等后遗症,需早期进行功能康复锻炼,具体为:护理人员协助患者进行被动功能锻炼,逐渐锻炼大关节、小关节,且逐渐增加运动幅度[2]。若早期患者因疼痛不愿锻炼,护理人员应对其进行鼓励安慰,并按摩肢体关节,促进肢体功能和肌力恢复。

1.3效果评定标准 详细观察记录ICU患者护理后生命体征、病情等变化情况,以痊愈、有效、死亡表示患者ICU护理后效果。痊愈:ICU护理后,患者生命体征恢复正常,颅内血肿完全清除;有效:患者生命体征有所改善,颅内血肿有所清除;死亡:患者无生命体征。将痊愈、有效作为患者总有效情况。

2 结果

经术后ICU护理后,73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护理总有效70例,总有效率为95.89%,其中痊愈55例(75.34%),有效15例(20.55%)。3例(4.11%)患者因病情严重,而且伴重要脏器衰竭,没有抢救成功而死亡。ICU监护期间,有2例(2.74%)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经及时采取有效方法处理后均完全改善。

3 讨论

重型颅脑外伤指的是因硬脑膜下血肿、硬脑膜外血肿、脑出血、脑干损伤、广泛性脑挫裂伤等昏迷超过6h的危重急症,患者通常病情严重,需进行外科手术治疗,且术后需进入ICU监护[3]。为提高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预后和生存质量,必须对其实施密切监测病情、心理护理、基础护理、中心静脉置管护理、呼吸道护理、康复护理等ICU护理,早期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确保呼吸道通畅,恢复颅内压,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院内感染率,有效改善预后,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篇6

急性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的疾病之一。临床表现有转移性右下腹疼痛,体温升高,呕吐和中性粒细胞增多。对于急性阑尾炎的患者,手术和护理至关重要。我们于2013年9月至2013年10月对我院外科治愈的急性阑尾炎患者78例,制定护理程序,完善护理措施,为医师的诊断和处理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保证。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78例,男30例,女48例,年龄24-68岁,平均46岁。致病原因:梗阻60例,感染15例,其他3例。

1.2 护理方法 制定护理程序,完善护理措施,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有效的心理沟通,保证病人呼吸、循环稳定,对其在治疗过程中进行包括基础护理、生命体征观察、并发症防治等在内的综合性护理干预和护理指导。

1.3 结果 通过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和护理指导,康复出院78例,有效率达 100%。

2 护理干预体会

2.1 建立规范化的护理程序 有计划地做好协调工作,配合默契,边治疗边通知,缩短辅助检查时间。

2.2 生命体征的观察和护理 密切观察意识、心率、心律、血压及脉象的变化,观察腹部症状及体征。

2.3 术前术后护理干预 做好解释工作,消除患者对手术的恐惧,指导患者进行床上大小便的练习,术前禁食禁水6小时,做好术前准备,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伤口有无渗血、渗液,切口敷料是否清洁干燥,正确连接各导管并固定妥善,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防止肠粘连。

2.4 心理护理干预 向患者耐心做好解释工作,使之情绪稳定,主动配合治疗,早日康复。多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向其讲解手术的术式和预后效果,解除家属心中的顾虑,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5 健康指导 指导患者慎起居,避风寒,畅情志。饮食有节,饭后勿剧烈运动,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术后近期内避免重体力劳动。嘱患者出现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和停止排便、排气时及时就医。

3 小结

急性阑尾炎多由梗阻造成,护理人员应忙而不乱,技术熟练,采取有效措施,以整体护理为指导,熟练的护理技能为基础,提高护理质量为目的的全程护理负责制。精心合理的护理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篇7

择取本院于2014年10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迟发性脾破裂患者10例,其中有3例为女性患者,7例为男性患者,年龄介于27岁-63岁之间,平均为45.0岁。10例患者汇总,有4例患者为左下胸部外伤,6例患者为腹部外伤;9例患者为脾包膜下破裂,1例为中央性脾破裂;对10例患者分别行以CT检查和B超检查,有7例得到B超证实,3例得到CT证实,对患者行腹腔诊断性穿刺,有3例患者血液不凝固。

1.2护理方法

对患者行严密性急诊观察与护理,主要包括询问既往病史、动态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与腹部症状、记录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基础护理以及术前准备等,详情见讨论。

1.3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以及护理满意度。

2 结果

10例迟发性脾破裂患者中,不存在患者出现并发症情况,并发症发生概率为0%,且病死率为0%,临床治疗有效率为100%;在护理满意度方面,10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表示满意,有8例患者表示非常满意,不存在不满意情况,护理满意度为100%。

3 讨论

本次实验过程中,对迟发性脾破裂患者行以严密性急诊观察与护理,10例患者均没有出现并发症以及病死情况,护理效果非常显著,而且护理满意度较好,与张红宇[2]的实验结论基本一致。

急诊观察护理过程中,首先,询问患者的既往病史:由于留观室患者在腹部外伤的基础上,多伴有其它损伤情况,例如,不明显错位四肢骨折、肋骨骨折、皮肤裂伤以及皮肤擦伤等,患者极易因这些损伤造成的不适,或是疼痛转移自身注意力,而且迟发性脾破裂在早期并没有明显的特征,或是腹部症状,极易漏诊。因此,护理人员必须对患者的损伤原因、损伤地点、损伤时间、外力方向、外力大小、外力性质以及身体着力部位、检查与治疗情况进行详细询问,如果患者为高处坠落损伤,要对患者的着地姿势、坠落高度进行准确把握[3]。

其次,动态观察患者的特征以及腹部症状:一般情况下,留观室患者均接受了详细检查,但护理人员不能因为患者的检查结果呈现为阴性,便不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动态观察。患者要密切观察患者腹痛情况、部位、性质、疼痛是否存突变、疼痛范围、是否存在腹膜刺激症状、刺激程度、刺激范围以及头晕、皮肤湿冷、心慌、心悸与口渴等早期伴随休克症状。

再次,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进行严密监测:如果患者病情无法确诊,需要对其生命体征变化情况进行密切观测主要有:间隔20min,测量并对比患者呼吸、脉搏、心率、血压指标;对患者的心率、脉压给予高度重视。早期迟发性脾破裂并不存在失血量过大的情况,相对于血压而言,脉压、心率指标更具敏感性,如果患者血压下降、脉压降低、心率加快,极易出现早期休克;间隔30min,对患者的腹部体征进行检查,观察腹膜刺激症程度与范围;定期检测血细胞比容、血红蛋白量以及血空细胞计数;观察患者出入液量以及尿量变化情况。

又次,患者观察阶段,要绝对卧床休息,避免出现不必要活动,并告知患者观察阶段不能使用镇痛药,避免患者实际病情被掩盖,出现误诊、漏诊情况。如果患者的腹痛情况逐渐加重,或是突然减缓;血压不稳或下降;腹腔穿刺血液不凝固;血细胞比容、血红蛋白量、红细胞计数逐渐减少;脉压缩小;心率增快;病况恶化;肠鸣音减弱,甚至消失;腹胀;腹膜刺激征范围扩大等情况,要及时上报医生,准本急诊手术。

篇8

    1护理方法

    观察组:实施护理干预方法,首先一定要确保患者呼吸道的通畅,对于有口腔分泌物者及时吸干净,对于佩戴假牙的患者应立即为其取出假牙,之后将患者头偏向一侧,以防呕吐物误吸引起窒息。并给予持续鼻导管吸氧,以维持患者血氧饱和度,必要时行面罩吸氧,氧流量调节为4L/min左右为宜。对于存在严重缺氧或昏迷所致呼吸道梗阻者及时请麻醉科医师行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术,同时对患者的病情严重情况进行迅速的评估,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次数,并确定患者是否存在一侧肺脏的塌陷,同时排除其他重要脏器的活动性出血而危及患者生命。严密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重点观察意识状态、皮肤以及肢端颜色,排除缺氧和缺血症状,对于存在活动性出血的患者,密切观察伤口位置及出血情况。在进行生命体征观察的同时立即建立静脉通道,维持患者循环功能稳定并有利于补充血容量等处理,动态观察患者病情的进展。在紧急抢救的同时,护理人员对意识清醒的患者及家属应进行安慰,解释病情,疏导不良情绪,告知患者保持情绪平稳有助于维持生命体征的稳定,并随时把病情好转的信息传递给患者及家属,鼓励患者及家属积极配合救治工作。对于存在手术指征者尽快完善术前准备,备皮、采血、交叉配血、药物敏感试验等术前准备,急查大生化、小生化以及出凝血时间、血常规,根据病情需要留置导尿管、胃管。还要针对患者其他重要部位,如腹部内脏的活动性出血进行观察,排除腹部压痛、移动性浊音等体征,对于血气胸患者及时协助医师在无菌操作原则下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及引流量[2]。留置导尿管时严格无菌操作,并注意观察患者尿液颜色和量的变化,以排除肾脏损伤,并通过尿量的变化了解患者是否处于休克状态或休克的程度。对照组:入院后实施常规护理,包括迅速开通静脉通道、心电监护、氧气吸入、备皮、交叉配血等。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生命体征变化、静脉通道开通时间和获得氧气干预时间。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讨论

    严重胸部创伤患者往往病情十分严重,随时都有生命危险,意识清醒的患者能够意识到其生命安全受到威胁,此时往往表现为焦虑、恐惧、悲观、忧伤甚至极度的抑郁状态;而患者家属则十分焦急或惊慌失措,很难完全配合医护人员的操作,甚至在无意中妨碍了医护人员实施抢救,因此在争分夺秒救治患者的同时,护理人员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耐心细致的心理护理就显得十分必要。通过心理干预可以有效消除患者及其家属的不良情绪,增加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治疗依从性,从而能够更好地配合医护人员的救治工作,有助于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的平稳。严重胸部创伤最易并发心肺功能不全,对此对患者进行严密心电监护尤为重要,其能充分显示患者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护理时要注意各个导联、联线、指套的正确摆放与联接。胸部创伤患者最突出的临床表现是呼吸困难,其中大部分患者呼吸困难是由于气道通畅性受阻,或者合并有剧烈的胸痛而限制呼吸动度,或者存在气胸、血气胸等危及生命的严重情况,少部分是由于急性心功能不全和(或)肺功能不全所致。对于此类患者应该及时解除其呼吸功能受阻,避免发生严重的气体交换障碍而导致机体重要脏器的缺血缺氧引起脑水肿,危及患者生命。本文观察组实施护理干预后患者静脉通道开通时间和获得氧气干预时间均显着快于对照组,更好地维持了患者生命体征的平稳。严重胸部创伤患者病情十分凶猛、发展迅速,不仅要求护理人员的抢救工作具有主动性、计划性和预见性,而且要求急而有序、行之有效[3],同时要做好抢救秩序的维持,不相关人员如患者家属、肇事方以及记者等不能随意进入抢救室,保持抢救有足够的空间。对于与胸部创伤抢救无关的器械和物品要及时撤离,抢救时的污物、污衣等及时进行清理,在保证抢救器械和材料药品完备的同时还要保障抢救室内有充足的光线照明,并时刻做好无菌操作,预防交叉感染。对于胸部创伤,排除心脏损伤以及肺脏的活动性出血的患者,应该考虑合并有其他重要脏器的活动性出血。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有无腹痛、压痛及反跳痛、腹肌紧张,肠鸣音有无减弱或消失;如有腹膜刺激征,怀疑有腹内脏器损伤的患者,应当反复腹腔穿刺,如腹腔穿刺出不凝血液,立即行开腹手术进行止血,以防止腹腔内大出血减少有效循环血量。同时必须保证静脉输液通畅,液体滴速符合医嘱和病情的要求,才能有效地建立和恢复血液循环[4]。本组结果表明,作为急诊科的护理人员,迅速、准确、预见性的护理配合对救治严重胸部创伤患者极为重要。应迅速开通静脉通道,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患者血氧饱和度,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此外,严密、全面的病情观察,耐心、细致的心理干预,主动、预见性的抢救准备,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重要保证。

篇9

在社会发展步伐的推动下,医疗领域的护理工作及模式也随之发展了巨大的变化。近年来,人性化护理作为一种新型护理模式被广泛运用于各医院的手术室护理中[1]。人性化护理是一种创造性、整体性、有效性等个性化护理模式,在临床应用上受到患者的广泛欢迎[2]。本院于2012年3月――2013年5月对110例手术室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3月――2013年5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22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110例。性别:男128例,女92例;年龄:18-66岁,平均年龄(47.8±6.7)岁。行普外科手术者111例,妇产科手术者28例,骨科手术者81例。所选患者在性别、年龄、手术类型等方面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00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行人性化护理模式。人性化护理干预的具体方法及内容主要为:①手术前,将手术室环境、手术主刀医师、手术设备、术前准备工作及注意事项等详细告知患者。目的是为了让患者充分了解手术流程,有效缓解患者焦虑、紧张心理。②手术中,在不影响手术的提前下让患者处于相对舒适的,手术内安排人数需科学合理,维持还秩序。③手术过程中患者提出的合理要求应尽量得到满足,及时将手术进程及状况告知患者,如患者手中出现局部不适感,需对患者相应不适部位进行按摩,尽量保证患者拥有较为舒适的感觉。④手术结束后,做好引流管的固定,保证其稳固性,并对患者术后生命体征变化情况进行密切观察。⑤将手术效果及术后注意事项详细告知患者及陪同家属。

1.3 观察指标 比较患者术中焦虑率、满意度、接受护理干预前后生命体征变化情况。使用汉密尔顿焦虑测定法将患者术中出现焦虑情况分为5个等级,分别为无焦虑、疑似焦虑、焦虑、明显焦虑、严重焦虑[3]。总焦虑率=[(严重焦虑+明显焦虑+焦虑)/患者总数]×100%。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进行满意度调查。

1.4 统计学分析 所有研究数据使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处理,计数资料使用X2检验,以P

2 结 果

2.1 手术中总焦虑率 观察组总焦虑率(13.6%)明显低于对照组(76.3%),见表1。

2.2 组间护理服务满意度 观察组满意度(100%)明显高于对照组(89.1%),见表2。

2.3 护理前后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 患者在接受护理干预前各项生命体征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接受人性化护理干预后收缩压、舒张压分别为(128.1±19.9)、(81.1±7.3)毫米汞柱,心率为(80.5±6.8)次/min。对照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分别为(133.7±21.8)、(86.8±9.2)毫米汞柱,心率为(86.6±7.4)次/min。接受护理干预后,所有患者的生命体征与术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患者的生命体征改善程度较为显著。

3 讨 论

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应用于手术室中,可提高手术室综合医疗服务质量。医疗服务质量的好坏对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的临床效果产生直接影响。人性化护理作为新型的护理模式,近几年来被广泛应用于手术室护理工作中[4]。该护理模式遵循的护理理念为“以患者为中心”将护理人员的爱心、关心及责任心渗透到护理工作各环节中,让患者在接受护理服务的同时感受到医护人员的情感和温暖。人性化护理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患者接受手术治疗过程中的依从性,降低患者痛苦,提高手术成功率,进而提高患者康复率。

在本次护理研究中,在手术室对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后,患者术前及术中恐惧、焦虑、紧张等负面情绪得到明显缓解,并使患者树立起积极心理,积极配合手术治疗及护理工作,医患间建立起融洽和谐的氛围,有效提高医院整体医疗质量,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和价值。本次护理研究结果显示,对患者施行人性化护理干预后,患者术中总焦虑率13.6%,明显优于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接受人性化护理干预后,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100%,明显优于对照组满意度88%。接受护理干预后,所有患者的生命体征与术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且接受人性化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的生命体征改善程度较为显著。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在手术室中对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模式,可有效降低患者术中焦虑程度,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同时患者术后生命体征改善程度显著。因此,人性化护理模式应用于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姚娟.运用人性化护理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2012,11(25):128-129.

篇10

引言

产后大出血是产科中常见的导致产妇死亡的常见原因。其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是导致产后失血性休克的主要原因之一。产科中出现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失血性休克,其病情变化迅速,病死率高,导致救治困难[1]。本文主要是回顾总结产妇发生产后出血休克的原因,以及相关的护理措施,降低产妇发生产后出血的死亡率。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从2010年3月到2011年3月收治的发生失血性休克的产妇共27例。产妇年龄在24岁到32岁之间,其中初产妇为19例,经产妇8例。入选孕妇均符合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诊断标准,产妇的血小板均少于100×109/L,凝血酶原凝血时间均在3min以上。患者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小于125g/L。

1.2 病因分析:导致患者出现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产后失血性休克的原因主要是:宫缩乏力有15例,占55.6%;胎盘因素6例,占22.2%;软产道受损4例;占14.8%;2例凝血障碍,占7.41%。

2 抢救和护理

2.1 病情观察: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在产后进行密切的观察。一旦发现患者出现阴道流血量增加,并且情绪烦躁,脸色苍白等表观症状时,需要密切留意患者的生命体征,观察其血压和脉象等,对其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监测,并且及时通知主治医生。与此同时,需要给患者给予正压的高流量吸氧操作,并且快速建立静脉通道,以便抢救工作的开展。需要观察患者的每小时的尿量,以及患者是否有出现有溶血变态反应。主要临床表现有腰痛以及皮疹等。

2.2 抢救护理:由于患者出现出血性休克,患者大量失血导致患者体内的血容量不足而发生休克。护理人员除了需要协助医生对患者进行抢救外,还需要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生理指标等进行严密观察。对于发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产后失血性休克的患者,其首要的抢救工作是查找失血性休克的原因,迅速补充血容量。为了避免患者的器质性器官发生不可逆的损伤,应该在患者发生休克的4小时内改善其微循环障碍。护理工作人员要协助医生估计患者的出血量,可以通过在产妇臀部垫接血器收集计算患者的出血量。同时需要对患者的血液进行观察,是否出现凝固等协助医生进行抢救治疗。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是否有出现各种的并发症。例如患者是否有出现内脏的血栓,一般患者会出现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在整个抢救过程中,需要详细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以及在抢救时的用药情况和用药剂量等。

2.3 基础护理:要将出现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产后失血性休克的产妇的摆置于平卧位,使得患者的脑部能有一定的血液供应,避免休克对于患者脑部缺氧的损伤。另外由于患者处于休克状态,应该将患者的头偏向于一侧放置,这样能避免患者因为舌根后坠而出现窒息等。休克还会使得患者的呼吸道防御功能出现衰减,因此必要时需要给患者进行吸痰操作,对患者进行口腔护理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出现呼吸道感染。注意给患者进行保暖,特别是在冬季。由于患者流失大量的血液,其机体的体温等会有所下降,而且其机体的免疫力也同时下降,容易感染细菌引发疾病。常见的感染是呼吸道感染。因此需要给患者进行保暖护理。协助进行患者切口的护理以及会阴护理等。要及时更换患者切口辅料,保持患者切口处保证干爽。另外对患者的会阴处需要进行消毒清洁处理。可以用碘伏对尿道外口进行搽拭消毒,对会阴进行搽洗,避免发生感染。患者在48小时后可以拔除尿管,并且可以叮嘱患者多喝水,保证尿液充足,避免尿路感染。另外需要观察患者的体温以及其他生命体征等情况,需要及时将患者的贫血症进行纠正,保证电解质平衡。一旦患者发生体温升高,需要考虑患者是否出现感染,需要及时报告医生。患者的情况稳定后,可以鼓励患者早日下床进行运动,避免卧床时间太长。在患者身体允许情况允许下,鼓励患者进行母乳喂养,宣教母乳喂养的知识及产后健康教育等。

3 结果

27例发生产后失血性休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患者中,均没有发生死亡病例。其中有12例成功纠正DIC和失血性休克的状态,术后的生命体征稳定;有11例需要进行子宫切除,术后的生命体征等恢复正常,切口等恢复良好。患者没有严重的并发症,均治愈出院。

4 讨论

篇11

Nursing of infant intussusception reconstructive surgery complicated with septic shock

MO Chen-zhang,ZHAO Feng-li,CHEN Li-zi,et al

(Dongguan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Care Hospital,Dongguan523000)

AbstractObjective:To analyze the infant intussusception reconstructive surgery complicated with septic shock nursing main points,comparison before and after the nursing baby the vital signs of change.

Methods:From October 2010 to October 2013 admitted during the period of intussusception reconstructive surgery baby 24 cases complicated with septic shock,to perfect nursing for septic shock,compared the vital signs change baby before and after care.

Results:Nursing before and after the baby′s heart rate,blood pressure,blood lactic acid concentration comparativ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Improve the nursing measures of intussusception reconstructive surgery can be complicated by septic shock babies have very good recovery effect,can let the baby to restore normal vital signs,avoid septic shock baby life threatening.

Key wordsInfant;Intussusception reconstructive;Complication;Septic shock;Nursing

小儿肠套叠是2周岁以下的婴儿中十分常见的一种腹部急性病症,通常采用手术方法治疗[1]。婴儿肠套叠整复术能够使婴儿的生命体征恢复正常,但如果患儿的患病时间较长,并且发生了术后感染性休克,则会对患儿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甚至直接危及患儿的生命。我院2010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了24例肠套叠整复术后并发感染性休克的患儿,在进行了完善护理之后,患儿的生命体征基本恢复正常,现将护理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患儿24例,男18例,女6例。年龄3~13个月,平均(6.8±3.4)个月。所有患儿在手术前均存在哭闹、呕吐、便血等症状,经过术前诊断,均为代谢性酸中毒。采取剖腹探查术治疗,将肠管整复后即行关腹处理。24例患儿在术后10 h内并发感染性休克,表现为面色苍白,四肢冰凉,血压下降,心率升高,血乳酸浓度升高等现象。

1.2方法

1.2.1术后护理在进行手术后,由于患儿有可能出现感染性休克,因此要采用心电监护、血压观察、呼吸观察等方式,随时掌握患儿生命体征的变化。通常根据患儿的啼哭声以及其他外在症状表现,就可以判断出是否发生了感染性休克[2]。在发生休克的早期,婴儿的啼哭无泪,声音嘶哑,呼吸急促,心率很快,并且动作表现烦躁,一旦患儿出现了这类症状,应及时对患儿进行针对性的休克护理。

1.2.2休克护理首先,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用套管针建立3个左右的静脉通路,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在任意一条静脉上先建立起一条静脉通路,待静脉补液使患儿血循环稍微稳定后,再相继补充静脉通路。这种静脉通路的建立顺序可以避免延误患儿的最佳抢救时机。其次,遵循医嘱,对患儿应用血管活性药物,使患儿的生命体征复苏。在输注药物时,采用输液泵均匀地输入,不可与碱性药物于同一静脉通路输入。若输注血管周围出现了条索状苍白,则应更换输注部位,并热敷原输注部位。最后,提高对患儿的氧气输送,并严密观察其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指标。在进行氧输送时,一般采用鼻导管或者面罩,在有条件的前提下,尽量采用面罩,可更好地保证持续供氧。

1.3评价指标通过观察患儿护理前后生命体征指标,来评价护理措施对肠套叠整复术后并发感染性休克患儿的影响。生命体征指标为心率、血压、血乳酸浓度3项。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表1)

3讨论

并发感染性休克是婴儿肠套叠整复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只有解决了感染性休克所带来的危险,才能够真正意义上实现对婴儿肠套叠疾病的有效治疗[3]。目前,应对婴儿肠套叠整复术后并发感染性休克的方法主要是以预防为主,对婴儿的各项生理指标进行调节,并随时观察其生命体征变化,防止出现感染性休克[4]。而如果患儿已经出现了感染性休克,则需要及时采取急救措施,并通过综合护理与药物调节相结合的手段纠正休克,使患儿能够恢复正常。一般判断婴儿是否出现感染性休克的主要方法是通过症状表现以及生命指标测量进行,发生休克的婴儿,在生命体征表现上为哭声嘶哑无泪,呼吸急促紊乱,情绪躁动不安;而在生理指标上的测量表现则为心率增快,血压降低,血乳酸浓度异常增高等等。

本组24例肠套叠整复术后并发感染性休克的患儿,在刚发现休克时,所有患儿的心率、血压以及血乳酸浓度都远远偏离了正常值,随时有因休克而致死的危险。但在严密的护理预防的帮助下,在患儿发生休克的早期就发现了休克症状,并第一时间就采取了及时的处理措施,进行了具有针对性的休克护理。经过积极治疗及精心护理后,24例患儿的生命体征基本恢复了正常,心率减慢,血压回升,血乳酸浓度降低,基本脱离了危险期。

因此,完善的护理措施,是让肠套叠整复术后并发感染性休克的婴儿避免受到生命危险的重要保障,能够让婴儿恢复正常生命体征。

参考文献

[1]朱敏艳,陈艳艳,黄小平,等.小儿急性肠套叠的围手术期护理[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3,12(9):351-351.

[2]赵旭,黄卫东,王俊,等.经腹腔镜治疗小儿难复性急性肠套叠12例[J].腹部外科,2010,23(3):171-172.

[3]陈海妹.肠套叠患儿行空气灌肠整复术的护理[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9,18(24):181.

篇12

1.2.1病情评估接诊后,接诊护士配合急诊医生及时询问送诊者或患者家属,在极短时间内通过仔细观察和初步检查等手段对患者病情迅速作出初步判定,查出患者外伤昏迷的原因,早期干预,尽快控制病情发展,是急救成功的关键措施。同时,准备好相应的急救抢救药品及器械。

1.2.2护理措施

1.2.2.1生命体征的监测把生命体征放在首位。对昏迷患者首先是掌握生命体征,生命体征虽然只有呼吸、心率、血压、体温四项,但却能直接反应病情的严重性。突发病情不稳定,有潜在致命可能,尽管确诊是重要的,但往往在确诊前,生命体征已有变化,所以应先救命后治病,一边稳定生命体征,一边确定诊断,以免错过救治时机。

1.2.2.2保持呼吸道通畅患者取侧卧位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及时吸出口腔和呼吸道分泌物,并注意舌后坠影响呼吸。患者如有活动性假牙,应立即取出,以防误入气管。同时给氧,以提高动脉血氧分压。

1.2.2.3建立静脉通道,维护循环功能在清理呼吸道的同时应尽快开放静脉通道。有效的静脉通道是及时应用各种抢救药物的前提,是抢救成功的保证。严格记录所用药物及剂量。

1.2.2.4迅速控制外出血,保护脊髓因昏迷由外伤引起,大多数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应迅速控制出血;对可能有脊髓损伤的患者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搬动,必须搬动时要将患者置硬板床上,保持头部在中间位为宜,严禁弯曲转动患者身体和头部,以免造成进一步损伤危及生命。1.2.2.5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了解患者病情危重程度,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各种并发症,为各种抢救措施的实施提供依据,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

1.2.2.6病情稳定后及时联系转送外伤性昏迷患者病情稳定后,及时、简要、完整地填写病历,并联系通知相关科室作好接诊准备,转送到病房进行系统治疗。

2结果

对135例外伤性昏迷患者采取积极可行的抢救及护理对策后,131例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转送至相关科室,4例因并发多器官衰竭而死亡。抢救成功率为97.04%。

篇13

去大骨瓣减压术是重型颅脑损伤的重要治疗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因脑肿胀而引起的颅内压增高,但去骨瓣减压术后出现迟发性血肿较少见,我科2003年1月—2009年12月共发现脑外伤去大骨瓣减压术后迟发性血肿20例,经积极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0例,男15例,女5例;年龄15岁~65岁,平均48岁;入院时gcs评分3分~8分,其中3分5例,4分~8分15例。

1.2 治疗方法

入院后均行去骨瓣减压术,术后6 h内发现对侧迟发性血肿4例,术后48 h内因病情加重复查ct发现迟发性血肿12例,术后2 d~7 d发现血肿4例,其中8例再次手术清除血肿,12例保守治疗。

1.3 结果

恢复良好8例,生活自理4例,重度残疾2例,死亡6例。

2 护理

迟发性血肿的发病高峰在脑挫裂伤后3 d内或于清除其他脑内血肿减压术之后,特别是曾有低血压、脑脊液外引流、过度换气或强力脱水的病例预后差[1]。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在于早期发现、及时处理,这就要求护士有较强的责任心和丰富的专业知识。

2.1 重点观察骨窗张力

骨窗张力可直接反应颅内压的变化。骨窗张力可分为3级,ⅰ级:触唇感,骨窗张力低;ⅱ级:触鼻感,骨窗张力中等;ⅲ级:触额感,骨窗张力高[2]。骨窗张力可直接反应颅内压的变化,术后应30 min~60 min观察并记录1次,骨窗张力应作为交接班的重点,双方同时轻轻触摸骨窗,共同感受骨窗张力,以做到动态观察骨窗张力。如果骨窗张力增高,应立即监测病人的意识、生命体征,并报告医生及时处理,有研究表明:通过对骨窗张力的观察可使40%~50%发生迟发性颅内血肿的病人避免再手术的痛苦,而通过快速及时地保守治疗使病情得以控制并康复[3]。本组7例病人术后48 h内骨窗张力由ⅰ级增至ⅲ级,9例由ⅰ级增至ⅱ级,经积极治疗后,12例骨窗张力降低,4例骨窗张力无改变,8例二次手术清除血肿。由于发现及时,得到早期正确治疗,8例预后良好。

2.2 严密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

迟发性血肿所产生的占位效应,将直接影响病人的意识、瞳孔、生命体征,这也是早期发现迟发性血肿的护理观察要点。①意识状态的观察:术后意识清醒的病人出现躁动或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应及时通知医生,尽早复查ct。②瞳孔的观察:瞳孔变化是迟发性颅内血肿导致脑疝的早期重要体征。一侧瞳孔逐渐散大,对光反应由灵敏变为迟钝或消失,警惕迟发性血肿的发生,同时注意与动眼神经、视神经损伤、药物、眼部疾患引起的瞳孔变化进行鉴别。③生命体征的观察:术后应15 min~30 min监测1次生命体征并记录,早期的“一高二慢”(血压高、呼吸慢、脉搏慢,即cushing三联征)较常见。同时应了解病人有无其他复合伤,手术中有无大出血,血容量是否充足等,结合意识、瞳孔作出正确判断。本组病人术后48 h内发现病情变化16例,其中8例二次手术清除血肿,8例保守治疗。

2.3 观察早期临床症状

①颅内压的观察:迟发性血肿可加重或引起颅内压增高,主要表现为头痛加重、频繁呕吐、烦躁不安。若病人头痛加重或呕吐,应警惕迟发性血肿的发生。②神经系统体征:迟发性血肿会加重原有肢体活动障碍,注意检查肢体的肌张力,有无感觉障碍。

2.4 护理

准确控制病人的有助于降低颅内压而减少迟发性血肿的发生。①术后6 h生命体征平稳者,给予头高脚低位,可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促进静脉回流,利于减少脑疝和防止并发症。②翻身时动作轻稳,避免颈部扭转和头部震动,使头部与躯体在一纵轴线上, 对于躁动的病人,使用约束带约束病人肢体,加床栏保护,必要时根据医嘱使用镇静剂。③当减压窗处于重度脑膨胀时,应避免患侧卧位,骨窗勿置于较硬的物体上,采用让病人头部睡水枕的方法,有利于减轻脑水肿,又能预防枕部后疮的发生。

2.5 减少诱发因素

颅内压增高是导致迟发性血肿的重要因素,对迟发性血肿除及早发现和及时处理外,还应尽量减少引起颅内压增高的操作。术后病人绝对卧床休息,保持呼吸道通畅,带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痰液黏稠者,使用微量泵持续泵入0.45%生理盐水2 ml/h~4 ml/h行气道湿化,吸痰时动作轻柔,防止剧烈咳嗽。保持大便通畅,3 d无大便者,根据医嘱使用缓泻剂或灌肠。躁动病人应分析躁动原因,必要时给予镇静剂。

3 体会

迟发性血肿的病人病情变化快,护士应有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专业知识,术前、术后护理工作到位,班班交接清楚,为病人赢得最佳治疗时期,提高抢救成功率及病人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