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畜牧业养殖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畜牧业养殖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畜牧业养殖论文

篇1

1.1.1地域优势明显,发展潜力巨大。

进贤县位于浙、闽、粤沿海发达省份金三角腹地,水陆交通发达,浙赣铁路、梨温高速、温厚高速、京福高速、昌厦高速以及320国道、316国道过境,属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核心地带。境内气候温和,地域辽阔,山地、丘陵地带丰富,湖河港交错,素有“三山三水三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之称,农业资源丰富,发展畜牧业条件优越。境内农业人口多,农村劳动人力资源丰富。由于省城南昌和相邻省份是人口聚集地、工业密集地,需要从外地调进大量的畜产品,进贤作为南昌市的近郊县,发展畜牧业生产既可有效缓解市区周边开发的压力,又可及时安全的保障畜产品供应,市场前景广阔,发展潜力较大。

1.1.2养殖历史悠久,有良好的发展基础。

进贤县素有畜禽养殖的传统,而在20世纪80年代后,进贤县的畜牧业更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如温圳蛋鸡、张公肉鸽、前坊茅岗养猪等在省内外均有较高的知名度;通过优势聚集,现已形成的进阳、进里、进长公路三线养猪、320国道沿线生态养鸡、三里、梅庄、文港等沿湖水禽产业、下埠、衙前、钟陵丘陵地带的草食畜等优势产业带成为了一张张靓丽的名片,为进贤县畜牧业的厚积薄发、打造品牌积淀了经验和名气。

1.1.3发展势头迅猛,现代畜牧业发展已现雏形。

经过近年来的开放招商和强化技术服务、示范带动,全县畜禽规模养殖发展迅猛,年出栏生猪500头以上达405户,年出(存)栏1000羽以上规模养禽场2000余户,年出栏50头以上规模养牛场22户,规模养殖比重分别达80%、20%、75%以上。现有畜牧龙头企业30余个、省部级以上标准示范场18个、省部级无公害认证单位27个、种畜禽场16个、畜禽专业合作社60余个、畜禽行业协会3个、饲料兽药生产厂家17个、获GPS认证饲料兽药及生物制品营销单位62个,有200余个活跃在省内外的畜牧商品经纪人,畜禽良种率、高科技饲料进场率、设施化建设水平在连年攀升,饲料(兽药)-种畜禽-商品畜禽-加工营销等产业链和设施功能较全的畜牧业生产营销网络已初步形成,为现代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1.4服务网络健全,具有一支全方位的服务队伍。

从2007年畜牧兽医体制改革后,全县组建了一支由63名乡镇畜牧兽医人员和266名村级防疫员组成的队伍,做到每村都有一名村级防疫员和疫情观察员,基层服务网络已基本建成。为提升畜牧行业整体素质,先后从大中专院校招聘了10余名毕业生,并以“请进来、走出去”的形式,鼓励人员进修畜牧兽医专业本科、硕士,已建立了一支相对较全的专业技术服务队伍。

1.1.5各级政府重视,畜牧业扶持政策不断增多。

中央1号文件连续十一年关注“三农”的发展,并重点提到要加大畜牧业良种繁育、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化生产、生态养殖的扶持力度,无论是在资金总量还是在扶持覆盖面上都在不断递增;省市县也相应出台了一些现代水禽产业发展、养殖小区扶持及“五免四优”等优惠扶持政策,为加速发展现代都市城郊型畜牧业创造了条件和机遇。

1.2面对的挑战

1.2.1与日益紧张的土地供应之间的矛盾。

进贤县虽然地域辽阔,但由于近年来的工农及第三产业发展速度普遍较快,城市规划、园林建设及旅游经济等各功能区的规划、林地、耕地、水源的保护等因素,致使畜牧业可用地块大幅减少。

1.2.2与日益重视的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近年来,国内外都非常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进贤县作为省城南昌近郊县,始终把绿色发展、生态发展放在首位,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不断强化对军山湖、青岚湖等湖河库及新农村的环境保护工作,专门成立了镇村指挥部等机构,并把推进水环境保护项目工作放在首位,先后联合多部门对沿湖河库猪场进行摸底、拆迁、封存和整改,传统的养殖方式与日益重视的环境保护工作已不相适应。

1.2.3与日益复杂的疫病防控之间的矛盾。

随着开放型经济的快速发展,气候的变化,畜禽的频繁调运,细菌病毒的变异和扩散,H7N9、布病、口蹄疫、链球菌等各种人畜共患病防控压力持续加大。

1.2.4与日益攀升的生产成本之间的矛盾。

受国际国内影响,农产品价格不断攀升,玉米价格从5年前的1800元/t上涨到2650元/t,豆粕价格从3000元/t上涨到3720元/t,麦麸从1700元/t上涨到2200元/t,畜禽全价日粮均价从2.6元/kg的上涨到3.4元/kg,建筑、劳务、环保、种猪等各种生产要素成本持续增长,猪粮比价在5.5∶1以上方可达到盈亏平衡点。

1.2.5与日益变幻的市场行情之间的矛盾。

近几年,畜禽产品价格已经打破传统的五年一波动的规律,2011年生猪出栏价高峰时达20.4元/kg,2012年春节期间,猪价就开始“跌跌不休”,低谷时跌破10元/kg,直到2014年清明后才开始回升,当前出栏价为14.6元/kg,处于盈亏平衡点的边缘。家禽由于2014年上半年受国内H7N9的影响,亏损较重,优质肉鸡出栏价从17元/kg跌至4元/kg,现恢复到19元/kg;肉鸽2014年平均售价为25元/羽,在H7N9期间无人问津,售价仅6元/羽;鸡蛋近几年相对处于平衡状态,2014年已从上半年均价180元/箱涨到当前的260元/箱,被称为“火箭蛋”,市场价格较之从前更加难以预测。

1.2.6与日益严峻的安全监管之间的矛盾。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畜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日益严格,而进贤由于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农民投资渠道有限,投入能力弱,以“滚雪球”方式发展畜禽养殖户较多,缺乏科学规划,基础设施条件差,技术力量不强,并且以传统小规模为主,分布散、点多面广、技术含量偏低,为畜产品的安全监管带来了较大难度。

2思考与建议

2.1改革发展模式,切实做到退户入区

进贤县畜牧部门通过积极引导,有较多规模养殖场主动退户入区,但传统滚雪球式和在房前屋后搭建的猪场依然存在,畜牧业的发展正处于传统到现代转型发展时期,要加快发展和彻底革新随意搭建、规划不一的现象,还需以大投入、高标准的建设来推动模式创新。要在严格规划“三区”的基础上,专门预留畜牧业发展用地,通过以奖代补鼓励农民退户入区,根据土地承载和粪污消纳能力,实行选址、设计、建设、畜种、管理、排污等“六统一”,提高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水平。同时,对个别散养户、资金投入能力弱的农户,以村为单位,集中建设一批廉租标准栏舍,让农民在不影响环境、不浪费土地的情况下,可以在家门口创业。

2.2优化养殖结构,切实做到比例平衡

当前,进贤畜禽养殖总量虽然较大,但畜禽养殖种类相对较少,猪牛禽较多,羊、蜜蜂等特色养殖没有壮大起来。规划畜禽养殖结构、布局结构,促进大、中、小型规模养殖梯度发展,切实做到发展均衡,发挥优势,促进畜牧业生态协调可持续发展。

2.3抓住三个关键,切实做到环环相扣

一是抓住生产准入关。由当地政府作为责任主体,对新进入养殖行业,严格土地、环保、动物防疫条件审批,对未在养殖规划区域内,未做到环保“三同时”、不符合动物防疫条件的一律不予审批通过。二是抓住疫病防控关。认真落实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责任制,按照国务院“24字”方针,积极做好春秋集中免疫注射、计划、监测、净化、消毒、无害化处理及检疫工作,最大限度减少疫病损失。三是抓住产品质量关。实行奖惩并举,对“三品一标”认证及标准化示范场给予奖励,对未建立养殖档案、不佩戴耳标、管理混乱、不积极配合抽样监测、逃检漏检的养殖场建立黑名单,3年内不予申报国家扶持项目。

2.4建设三支队伍,切实提升服务水平

要大力建设管理、防疫、营销三支队伍。人才是发展现代畜牧业的先决因素,没有相应的人才队伍,现代都市城郊型畜牧业就无从谈起,建议加大人才引进、培育、启用力度,着力锻造一支肯吃苦、愿奉献、有水平的畜牧兽医队伍,在畜牧业发展、疫病防控、培训及营销等方面发挥人才优势,提升科学饲养水平及养殖效率,能及时指导农民进退有序、防疫有方。

2.5改变三种面貌,切实提升发展品味

虽然进贤县是畜牧业养殖大县,却没有属于自己的畜产品品牌,种畜禽生产不太规范,设施不全,管理比较随意,因此,要积极引进一批优良畜禽品种,认真做好已有南昌白猪、青岚麻鸡、樱桃谷鸭等培育工作,强化养殖场的技能培训和监管,通过改变品种不优、设施不全、管理不严的面貌来提升产业发展品味,积极打造进贤自己的品牌畜牧业。

篇2

因为地震,对人和动物有害的细菌、病毒等大量繁衍并且大范围的传播。从而导致动物的大量生病和死亡周此畜牧养殖受到巨大的损失。通常采取以下几项措施将损失降到最小:

①要对死亡动物进行及时的无害化处理,家禽粪便污水及动物尸体的处理尤为重要。死亡畜禽体内带有大量的病菌河以将其深埋或焚烧。

②要在受灾地区进行大面积、全方位肖毒。地震过后,灾区连续几天降雨死亡畜禽随水流动造成水污染严重。为了消灭病原体,tn断传播途径保障人和畜禽的健康就要做好灾后消毒工作。

③要严抓动物的饲料肪止病从口入。灾区连续的降雨会导致饲料的霉变甚至产生毒性周而灾后的动物饲料一定要严格把关要选取干净、卫生合格的饲料。

并且要适当的增加营养物质特别是维生素和矿物质等。雪灾地区随着农业气候的回升,冰雪融化后容易导致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炭疽、链球菌病等多种动物疫病的高发。因为雪灾导致停水停电所以家畜饲养条件和营养状况不佳,导致家禽抗病能力减弱并且发病率也增加。又因为随着春季变暖大量候鸟迁徙,带毒候鸟向家禽传播疫情的可能大增。同时随着河水解冻,水污染也越加严重这对水禽的饲养危害加大。农业气候洪灾过程中不少畜禽被水冲散、发病导致大量死亡。死亡的畜禽体内携带大量的致病微生物郊果无害化处理不及时汪其腐烂发臭那么病菌会随着水流、空气扩散、污染。这不仅导致环境污染严重,还容易引发人畜疫病暴发。例如耕牛吸血虫病、牛羊炭疽病、猪丹毒、猪链球菌病、猪肺疫、鸡法式囊病、球虫病等。因而要及时处理死亡的畜禽并且全方位、彻底的消毒。

3全球变暖

全球变暖导致冰山融化,水资源结构变化,灾害频发。全球变暖对畜牧养殖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气候灾害和病虫害导致饲料作物减产。气候变暖使春季容易出现连续阴雨天气影响农作物的生长,粮食作物因为高温、干旱的双重“打压”,导致粮食作物的大幅度减产。

篇3

近年来,我县畜牧业在党的惠民政策的感召下和市场机制的牵动下,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生产方式逐步转变、畜产品质量稳步提高、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畜牧业产值已占到农业总产值的40%左右。但是,与建设现代畜牧业的要求相比,目前我县畜牧业还存在科技含量和组织化程度比较低、保障体系不健全、抵御风险能力差的问题。毕业论文,畜牧业发展建立畜牧推广基金。。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加快发展畜牧业,支持规模化饲养,加强品种改良和疫病防控”的要求,结合我县正在深入开展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使“双轮驱动促统筹、破解难题惠民生”的活动主题落到实处,从而全面提升畜牧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切实加快规模健康养殖发展,特提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畜牧推广工作的发展应建立畜牧推广基金的设想和建议,通过建立畜牧业发展风险基金,扶持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畜牧业结构可进一步优化,标准化、良种化、规模化、产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畜禽养殖新技术进一步普及,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抵御风险能力进一步增强,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升,逐步实现畜牧业向技术集约型、资源高效利用型、环境友好型转变。

 

“基金”有两个用途,一是利用基金的作用,来解决当今由于受市场经济冲击而出现推广工作中的不适应问题,加强壮大推广体系建设。二是促进推广项目的转化,抓好推广典型鼓励农民提高饲养业中的科技含量。毕业论文,畜牧业发展建立畜牧推广基金。。

畜牧推广是以追求社会效益为主的公益事业,它将畜牧新成果、新技术介绍给农民,使其不断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并应用于生产过程中,从而增产增收。提高农民素质、追求社会效益,是其出发点和归宿。畜牧推广的这一属性不应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而改变,而应继续强化。

但是,处于市场经济中的具体推广部门和个人,又不能不追求自身利益,努力增加收入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工作需求和生活需求。毕业论文,畜牧业发展建立畜牧推广基金。。因此,也都在探索通过有偿服务和经营来创收。毕业论文,畜牧业发展建立畜牧推广基金。。毕业论文,畜牧业发展建立畜牧推广基金。。但是面对千家万户的小规模经营,面对非常分散的服务对象,面对相对低下的农业效益,面对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交织、制约因素很多的农牧业,推广工作不可能多是有偿服务,有偿服务的领域是很小的,况且服务收费的标准也很难确定。

围绕推广工作开展经营服务,不失为一种创收手段,也有不少好的事例证明这一手段的作用。但是,开展经营势必牵扯推广部门的精力,弄不好也易使推广偏离其正常轨道。要解决好推广部门自身效益与推广对象的社会效益之间的矛盾,使其自身建设与事业发展同步进行,笔者认为建立畜牧推广基金的办法是可行的。基金由国家投入专款,由畜牧推广部门掌握使用,主要用于:(1)畜牧推广自身开展有偿服务项目的投入,通过开展有偿服务增强自身活力,促进推广事业的发展。对于好的项目要集中投入。(2)有发展前途的大型农牧场户的科技项目。(3)专业户或科技示范户由于资金短缺不能提高科技含量的可使用“基金”。实施上述计划必须有以下两个条件的保证。一是制定具体法规和政策,保证农业技术推广法的落实。要以法律形式保证国家和集体对推广工作资金投放而不以某位领导和某级政府对推广工作好恶确定投入量。二是政府要保证畜牧推广的计划性投入,计划和市场,这是促进科技进步的两种手段,有各自服务与经济建设的不同目标和适用范围。对于社会公益性非常显著的农技推广工作,其经费还应主要靠政府的计划性投入。毕业论文,畜牧业发展建立畜牧推广基金。。即使在实行市场经济多年的国家,也多是这样做的。在目前我国市场机制尚不发达的情况下,促进农技推广工作,加速农业科技成果的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期待于市场的只能是辅助作用。所以农技推广部门、推广工作者自身利益的保证,还主要靠政府的计划性投入。尤其是基础设施的投入,知识更新,新项目的引进更需政府的扶持。

篇4

在中国的市场经济结构中,农业经济发展是值得关注的内容。特别是市场经济多元化,经济结构也会多样化,农业领域中的畜牧养殖业更为复杂,无论是生产环节,还是经营环节,都会因此而存在风险。为了降低畜牧养殖的风险,使专业户获得更高的利益,就要对畜牧养殖中风险种类充分认识,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以确保畜牧养殖业在现行的市场环境中更好地发展。

1畜牧养殖中的风险种类

在农业领域中,畜牧养殖业存在着一定的风险。这些风险源于在畜牧养殖的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畜牧养殖户在经济上受到一定的损失。由于影响因素不同,使得畜牧养殖所面临的风险也会有所不同,主要包括畜牧养殖的自然风险、畜牧养殖的市场风险和畜牧养殖的技术风险。

1.1畜牧养殖的自然风险

畜牧养殖的自然风险,导致风险的主要因素就是自然环境,这种因素是不可抗拒的,且对畜牧养殖业会产生直接影响,直接关乎到养殖专业户所能够获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比如,如果气候环境不适合禽畜生长,就会导致禽畜的健康状况不佳,必然会致使禽畜大量死亡[1]。所以,气候环境是畜牧养殖的重要风险因素。不同的季节,自然环境都会产生相应的变化,主要是气候环境影响的结果。养殖专业户在畜禽养殖的过程中,就要运用科学的手段分析气候环境特点,从养殖经验出发制定出应对措置,以避免气候环境对畜牧养殖造成的不良影响,确保经济利益不会受损。

1.2畜牧养殖的市场风险

畜牧养殖的产业化发展,就需要畜牧养殖专业户能够直面市场环境,对于市场多元化的运行状态充分掌握。由于畜牧养殖市场是变化无常的,就必然会给养殖专业户造成一定的风险。中国的畜牧业市场规模化发展,畜牧业要在产业化发展的进程中避免风险带来的损失,就需要在产业化经营的同时,还要对市场风险具有较高的敏感度。

1.3畜牧养殖的技术风险

中国的畜牧养殖业正科学化发展。部分畜牧养殖专业户对科学技术产生了依赖性,放弃了养殖的自主性,就必然会面临技术风险,也会因此造成经济损失。

1.3.1畜禽抗病疫苗使用中所存在的风险

畜牧养殖在产业化经营的过程中,由于产品在生产、市场和消费等环节中频繁流通,对于禽畜的各种疾病往往就会采用疫苗的方法加以预防。但是,这并不能降低禽畜疾病的发病率,同样会给养殖专业户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1.3.2畜禽品种选择中所存在的风险

选择畜禽品种的时候,如果选择不当,同样会给养殖专业户造成经济损失。如果所引进的畜禽品种优良,畜禽就会健康成长,生产能力也会有所提升,为畜牧养殖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3.3畜禽饲料所存在的安全性风险

畜牧养殖业中,饲养管理是保证畜禽产量的关键,饲料管理是其中重要的环节。近年来,中国的饲料管理更加严格,保证了饲料的质量。但是,在饲料市场中依然会存在假冒产品以及质量不过关的产品[2]。这些饲料如果用于喂养畜禽,就必然会对畜禽造成不良影响。可见,饲料质量是否安全可靠是保证畜牧养殖是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中国是农业大国,畜牧养殖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历史发展。多数的养殖专业户实施了产业化经营,但是在养殖管理上依然持有传统的关键,导致畜牧养殖缺乏科学合理性,导致科技成分很高的养殖技术没有得到发挥,使得畜牧养殖业面临诸多的风险。

2畜牧养殖中实施风险管理的策略

2.1畜牧養殖专业户要树立风险管理意识

畜牧养殖是存在一定的风险性的。畜牧养殖专业户要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就要采取规避各种风险的措施,特别是在生产经营中,每一个环节都要制定出风险预防措施,并落实到具体工作中。风险和利用往往是并存的。养殖专业户在考虑到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要重视风险对生产经营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具有针对性地采取风险管理措施[3]。所以,将风险管理意识树立起来是非常必要的,畜牧养殖专业户只有对风险予以正确认识,才能够从畜牧业的生产经营特点出发将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制定出来。

2.2畜牧养殖专业户要有能力对风险准确评估

畜牧养殖风险管理中,做好风险预防工作是非常必要的,这也是养殖专业户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在风险管理中,要对风险的类型以及风险对畜牧业的影响程度进行科学评估,客观地认识潜在的风险。在分析风险的过程中,要求思路清晰,头脑清醒,对生产经营中所存在的问题能够及时发现[4]。对畜牧市场的信息要多方了解,才能够提高风险预防工作的有效性。

2.3政府要从政策角度对畜牧养殖专业户提供保障

政府对畜牧业发展给予高度重视的同时,还要针对畜牧业的发展情况进行科学调整,以使得相关政策更为完善。在畜牧养殖中,个体农户占有非常大的比例,从政策角度对畜牧养殖专业户提供保障,不仅维护了畜牧养殖专业户的利用,而且还有助于促进畜牧养殖业更好地发展。此外,政府还要针对畜牧养殖业的相关政策加大宣传力度,让畜牧养殖专业户及时地了解政策,以制定出有效的风险应对措施。

结束语

综上所述,目前中国的畜牧养殖业实施产业化经营,使得养殖规模扩大,同时也需要面临一些风险。这些风险因素包括自然风险、市场风险和技术风险,采取必要的管理措施,可以降低风险因素的负面影响力,最大程度地保证养殖专业户获得更高的经济利益。

参考文献

[1]宋瑞梅.临潭县扁都乡草地管理对畜牧业持续发展的影响[J].北京农业,2014,5(15):42—43.

[2]黄承伟,周晶.共赢——协同发展理念下的民营企业参与贫困治理研究[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5(02):144—149.

篇5

作为促进江苏产业经济可持续发展重要环节的畜牧业的健康有序成长,不仅需要以较低成本实现可获得的饲料资源(如牧草)与拟达到的目标动物产量之间的有效平衡,还必须处理好放牧日期、牲畜繁殖与肥料应用等饲养管理事项。在“气候变化影响显著”1 的新形势下,这些关涉畜牧业稳定繁荣的多样因素受到洪涝、飓风、冰雹等极端天气事件与沙漠化、海平面上升等缓进性生态环境恶化的消极影响。

一、气候变化对江苏畜牧业发展的影响分析

由于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异常敏感。生猪与家禽成长,牛羊产奶、储毛和繁殖等均直接或间接地受到碳循环改变与温室效应的巨大影响。整个20世纪全球废气排放导致的二氧化碳增量达到30% 2 ,21世纪以来即便水力、风力、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型可再生能源得到更广泛地使用,温室气体却仍处于持续增加的状态。随着全球变暖不断加剧,部分地区降水偏少,导致的持续干旱,使得诸多从业人员不仅注意到植物开花过早等特殊现象造成一定程度的饲料短缺,也意识到温度升高带来的牲畜热压严重抑制畜禽产量和繁殖力等等。

被蓄养的牲畜基本上都是依靠自身能量取暖或降温的恒温动物。相比冷血的蛇、鱼、昆虫等变温动物,同样重量的恒温动物为了保持健康和多产至少需要5-10倍的能量,将自身体温限定在相对狭隘的范围内。客观上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外温环境(如最适宜成年牛生存的外界温度范围是5-15摄氏度)。气温上升2-4摄氏度将形成过度热压的热湿环境,“尽管动物对环境压力的抗压能力与遗传潜力、生命周期和营养状况有关,但其对气候变化感知敏锐……,热压造成极度恶劣的后果……。例如,美国内布拉斯加州饲育场的3000头牛死于热压,且数万头牛无精打采、不愿吃喝、体重减轻”3 。

气温上升对于高海拔地区和寒冷地带的畜牧业而言,是有利于改善牧草资源生长环境与牲畜生存环境的有益因素。但对于平原面积占70%以上(共计7万多平方公里)且处于季风气候区域(淮河—苏北河以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以北为温带季风气候)的江苏地区来说,气温上升是导致乳制品产量下降、引发各种牲畜疾病。(气候变化可能通过多种途径导致病菌和寄生虫增长4),并造成牲畜大量死亡的重要原因。虽然冬季气候变暖有利于增加牲畜存活率并降低能量消耗,但其他季节性暖化却会带来降低牲畜繁殖力的巨大热压。尤其是江苏地区近年来“是向干旱趋势发展的,尤其以长江沿岸和苏南地区最为明显。在季节上,主要表现为秋季和春季”5 ,严重影响了牧草生长。

具体而言,江苏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牧草系统与非牧草系统两方面影响。洪水、飓风、沙尘暴等极端天气事件与缓进的区域干旱不仅直接影响牧草产量,还通过改变农业生产区域环境、影响饲料数量与质量、寄主与病源的交互作用等间接破坏牧草系统。气候变化不仅直接影响水源状况,也间接提高了原料价格,增加了牲畜居住环境建设和冷却体系花费等。

二、应对气候变化的江苏畜牧业调整策略

虽然江苏畜牧业在经历“数量扩张、量质并重和转型提升”等阶段后,基本实现产品供应从相对紧缺到不断充裕的历史性转变6 ,但畜牧业在江苏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例仍长期在1%左右徘徊,且从业人员平均工资也处于国民经济全行业排位底端。畜牧业不仅是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导产业,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在公益供给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有必要及时制定有利于推动区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应对策略体系。

1.明确各级政府机构制定与执行畜牧业应对气候变化政策法律的重要作用

国家各级立法与司法部门应当按照“发展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畜牧业”原则,承担在全球变暖的严峻形势下构建有利于长期稳定发展畜牧业政策法律的主要责任。政府机构应当将畜牧业置于农业发展与公共安全的战略地位,一丝不苟地执行成文规范,管制业主、工人、相关信息与技术提供者等,推进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应当将提高畜牧业收入作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给予业主一定的经济支持,以确保饲育场正常运作,并在税收、资金等方面补助畜牧饲料的原料生产活动,推动畜牧业向规模化与集约化方向发展,促使从业人员有机整合畜牧业的产、供、销各环节。

2.寻求应对气候变化最佳策略与维护畜牧商业利益的动态平衡

节能减排、退耕还林、自主循环等有利于改善气候环境的调整策略在短期内可能会对畜牧产业运作造成一定障碍。例如,畜牧业比能源、交通和建筑业等更增加温室气体排放7 ,相应减缓调节举措需要有条件限制牲畜放养。合理商业收益的长期存在是促使广大农村劳动力持续投入养殖业的核心因素。气候变化的消极影响与应对策略对畜牧产业的短期负面效应等会增加畜牧成本。江苏地区大量农户家庭在计算需投入的资金、场地、技术及风险成本后,选择放弃比较效益过低的传统养殖业,造成部分主要牲畜产区转变为次产区或销区。有必要通过改善牲畜管理制度、推广科学饲养方式、增加政府养殖补贴等方式维持养殖户的基本收益。

3.提高从业者的知识水平与技术能力

通过大力宣传应对气候变化的新观念、新途径与新方法等,帮助从业人员掌握气候变化数据与规律,了解其对畜牧业生产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在难以灵活改变产品类型的前提下更好地调整畜牧方式。同时,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科技教育与培训提高人员水平并通过相关科研成果与畜牧实践的有机结合,解决繁殖饲养与疾病防治等方面的技术瓶颈,实现产业现代化管理,推动江苏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4.加强牲畜质量检测与疾病防治

极端天气事件与渐进的生态环境恶化对于牲畜健康构成一定威胁,需要加强动物疫病检测,强化对动物诊疗场所、运载工具与产品市场的有效管理,严格实行防疫许可制度,有效规范畜禽卫生管理,切实打击病死牲畜收购、伪造检疫标识等行为,保障畜牧业安全有序发展。

5.发展地区性畜牧业循环模式

江苏地区应当充分利用技术、资源、资本与地理环境优势,构建由“饲料加工—畜禽养殖—畜牧产品加工—废弃物处理—饲料原料”等主要环节形成的物质能量有效循环使用、不断转化增值的完整循环链,有效发挥循环系统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作用。例如,“畜禽养殖—粪便生化处理系统—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之循环子链条,既净化了畜牧业生产与从业人员生活环境,又生成大量减少环境污染的新能源,在大幅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推动后现代的绿色经济增长。

随着极端天气事件不断爆发与渐进式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实现江苏畜牧业的绿色增长,迫切需要完善应对气候变化的有效策略体系,营建良好的牧草系统与养殖环境。集中资金、劳动力与土地资源优势,尽量降低农户传统的小规模散养比重,建立规模化养殖基地,引导畜牧产业向专业化饲养方向转变。清洁、安全与标准化生产方式有利于实现畜牧流程有序化,平衡产品全年市场供应,不仅提高抵御气候变化的实力,也能更好地贯彻减缓不利于产业发展的气候问题的各项措施。

引文注释

1 Wreford Adger. Adaptation in Agriculture: His?toric Effects of Heat Waves and Droughts on UK Agriculture [J]. Int J Agric Sustain, 2010(4).

2 IPCC. Climate 1995: the science of Climatic Change. Contribution of Working Group I to the Second Assessment Report of 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R].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1996: 572.

3 Heat Wave in the Mid- Central USA Caused Extensive Feedlot Cattle Death and Perfor?mance Losses with an Estimated $28 Million Economic Damage [EB/OL].2014- 08- 17.

ars.usda.gov/is/pr/1997coolanimals 0597.htm.

4 Baylis M, Githeko AK. The Effects of Climate Change on Infectious Diseases of Animals[R].Report for the Foresight Project on Detection of Infectious Diseases, Department of Trade and Industry, 2007: 35.

5 康俊. 江苏省气候变化与干旱研究[P].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硕士论文, 2008.

6 江苏省统计局. 江苏畜牧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EB/OL]./jssb.gov.cn/jstj/fxxx/tjfx/200903/t20090323_109030.htm.

篇6

一、养殖场建设没有统一规划,统一标准,选址随意,布局不合理

表现在:①选址不当。不少村庄为了交通方便或搞“形象工程”,把养殖场建设在紧靠主要交通干道两侧,人流、车流、物流多,噪音大,影响畜禽生产,增加了疫病传播机会。②养殖场布局零乱,形不成规模。论文大全。调查中我们发现80%的小区未请专家进行统一规划设计,养殖场规模大小不一,并且没有一个统一规划,形不成大的养殖群。③养殖场内饲养畜禽品种混杂。同一小区内饲养畜种杂乱,猪、鸡、牛、羊养殖场都有,有的甚至一场多畜。据调查,我县综合养殖场33%,专业养殖场占67%。

二、养殖场内环保设施不健全,影响了养殖场的可持续发展

调查中发现,大多养殖场内无统一的化粪、排污通道,场外无统一的贮粪场及粪便处理设施,污水到处流,粪便四处堆,苍蝇、蚊子横飞,环境十分恶劣。绿化是净化养殖场内环境的有利措施之一,但许多养殖场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地,圈舍建得密不透风,未留下充足的绿化空间,不利养殖场可持续发展。

三、形不成固定的畜产品交易场所

在我们调查的养殖场中,没有一个建有专门的交易市场。买猪的、收蛋的车辆要么停在养殖场近旁,要么堵在村中道路上,不仅给疫病传播埋下了隐患,还影响交通,给群众生活造成不便。同时也不能形成价格优势,只能是基本合适就出手。

四、 养殖场内部建设不合理

大多数养殖户都是“以养殖场为家”,生活区与生产区紧紧相连,有的甚至连围墙也不砌,生活、生产混为一体;畜舍之间间距过小,畜舍过于低矮,窗户少而小,采光通风不良。养殖场大门口未设消毒池,生产区门口未设消毒间。

五、养殖场防疫制度不健全

养殖场内防疫消毒没有制度化,畜舍内外环境没有进行定期消毒。各养殖户的免疫程序千差万别,有的养殖户以为免疫接种多多益善,只要建议了就用,有的甚至本地没有的疫病也搞防疫注射。相反有的饲养户图省事,该防的病不防,还有的购买低价劣质疫苗或采用不恰当方法接种。结果起不到免疫作用,甚至造成疫情扩散。

六、养殖场组织管理不规范

一是村里无专人负责协调养殖场内公共基础设施问题,比如水、电、路三通问题;二是养殖场内没有自己统一组织,引种、供料、防疫、销售互不联系,各讨方便,导致生产秩序混乱,综合效益不高;三是养殖场无章无制,形象欠佳。由于组织管理不到位,养殖场内部没有一套科学的规章制度,消毒设施欠缺,畜禽粪便乱堆,病死畜禽乱扔,购销者随便出入。

针对以上问题,我认为要切实提高我县的养殖水平,应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 养殖场建设应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形成规模

要本着“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相对集中、规范管理”的原则,乡镇及村在划拨土地时,要相对集中,突出规模效应。要请畜牧技术部门科学地设计建区方案,应按不同畜种分建专业性养殖场,不搞“混合”养殖场。一个养殖场如同一个大型的生产车间,养殖场要修建围墙与外界隔离。畜禽舍应统一选择南向或东向,以保证冬季保暖防风和夏季凉爽通风。舍内要创造一个与所养畜禽品种相适应的保温、通风、光照条件及科学的饲养工艺流程。户与户之间距离应保持在30米以上,最好用围墙或绿化带隔开。在养殖养殖场内应大力推广“全进全出”生产方式。论文大全。每个饲养在建筑设计时可将产仔舍、保育舍、育成舍分成若干个单元,各单元相对独立,互不交叉,以独立单元式车间为单位轮流使用。同一单元“全进全出”,彻底空栏消毒。养殖场大门口及每个养殖养殖场大门口都要设置消毒池,有条件的要建沐浴、更衣设施。清洁道与粪污染排泄道要严格分开,粪污处理池要建在养殖场围墙外下风口处,并能与雨水分开。

二、防疫制度要健全

养殖场形成规模以后,各养殖场内要配备专职兽医技术人员,严格免疫定期注射疫苗和消毒。兽药和疫苗要统一供应和管理。养殖场内要配备相应兽医设备和消毒治疗药品。养殖场内谢绝参观,人员车辆进入区内需严格消毒。养殖场内,户与户之间不得乱串,严禁在养殖场内宰杀畜禽。饲养人员经常观察畜群,发现病死畜禽及时检出,做无害化处理,有疫情及时上报兽医人员。

三、探索解决环境污染的途径,以实现养殖场可持续发展

养殖业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摆在畜牧业生产发展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因此我们在建设养殖养殖场时必须重点考虑污染治理问题。根据国内外的研究和实践,结合我地区实际,可以采取以下方法予以治理。论文大全。一是制取沼气。将养殖场内畜禽粪便统一集中后与水混合,经厌氧发酵处理能产生大量沼气,可供养殖场内的照明、煮饭、发电等。其沼液又是营养丰富的肥源,是发展生态农业、无公害农业的重要保障。二是实行粪尿分离,除臭减污。尽量减少用水冲粪便,在畜禽舍内垫上锯木屑或稻谷壳等,使粪便迅速干燥。各户将粪便送到养殖场内的粪便处理场。处理场可用塑料簿膜做顶盖,利用太阳光和风蒸发粪中水分,干燥后制成颗粒状肥料,供为农用。三是采用好氧生物堆肥处理技术减少污染。就是将畜禽粪便单独或与其它填充料混合堆肥,使其发酵后供农用。

四、对养殖场进行绿化

绿化可起到改善养殖场气候、净化空气、减少尘埃、减弱噪声、减少空气和水中细菌含量、防疫、防火等诸多作用。应在养殖场外围种植高大树木的防护林带,在各养殖场之间种植隔离林带。为提高经济效益,可种植果树等经济树木。地面空隙可种植灌木和草坪。

篇7

,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在市畜牧局、省动物疫病预防中心的大力支持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预防为主、防控结合”的方针,以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为中心,以实施新《动物防疫法》为契机,以创新方法机制为动力,以强化基层动物防疫队伍建设、动物防疫规范化管理示范乡镇建设、动物防疫监测网络建设等工作为重点,强化和规范各项防控措施的落实,各项工作均取得了显着的成绩。

1、加强技术咨询与培训,提高动物疫病防控的科技水平。一是对各乡镇农业服务中心配备的防疫专干,进行了集中培训,受训人数达208人,显着提高了他们的业务水平。二是与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和村防疫员选聘工作结合,对村级动物防疫员和养殖场(大户)定期开展业务培训工作,全市受训人数达1868人,进一步增强了他们的防控意识。三是举办了全市第七届猪病综合防治新技术培训班,对各县区入网的规模养殖场(户)、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及负责人400多人进行了培训。四是深入基层举办培训班、技术咨询等,全年共发放科普资料2.5万份;组织培训35期,受训人员3000多人、技术咨询上万人。五是积极创造条件让业务骨干到上级或高等院校、科研单位进修学习,积极参加各种研讨会,受训30人次以上。

2、采取多项措施,为畜牧业发展保驾护航。市动物疫病防控中心利用科技人才优势为畜禽场制定科学的防疫措施;建立高效的防疫和管理体制,为规模养殖场提供科学、准确、快捷的服务;按照疫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和特点,分析其危害程度、可能的发展趋势,及时做出相应级别的预警,为全市养殖场户挽回经济损失上亿元;科学评估防控效果、正确分析和把握动物疫情动态,为指挥决策防控工作提供可靠依据,有力、有序、有效地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确保有病不流行、有疫不成灾,为我市的畜牧业发展起到了保驾护航作用。

篇8

(一)主要成效

——畜牧生产发展态势强劲,存出栏保持快速增长。2009年,全市预计实现肉类总产23.2万吨,畜牧业产值3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8%和10%。生猪存栏216.57万头,肉猪出栏225.38万头、猪肉产量19.07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94%;、 7.4%和11.78%。牛存栏60.08万头,牛出栏14.05万头,牛肉产量1.97万吨,同比分别增长3.75%、8.16%和16.57%;羊存栏40.63万只,羊出栏23.86万只、羊肉产量0.54万吨,存栏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出栏和肉产量同比分别增长10.62%和12.5%。家禽存栏539.62万只、家禽出栏760万只、禽肉产量1.69万吨,禽蛋产量9727.8吨,同比分别增长5.49%、10.8%、8.3%和2.42%。畜牧业已成为我市农民增收、新农村建设的主导产业之一。

——产业基础得到夯实,发展后劲增强。2009年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已发展到25家;民营种畜禽场18家,新增12家;规模化养殖场(大户)快速发展到78户;养殖示范村、养殖小区建设稳步发展,示范村165个,标准化规模养猪小区11个,养牛小区9个。XX年-2009年,中央财政投资的1310万元,扶持78个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项目,拉动社会投资近6000万元;全市72个乡镇883个行政村动物防疫配备了冷藏设备。随着产业基础的不断夯实,我市畜禽良种繁育体系、防疫冷链体系初步得到了健全,龙头企业辐射带动能力有了明显增强,为加快全市现代化畜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畜禽养殖模式有创新,现代化畜牧业发展步伐加快。在畜牧部门的协调下,农村信用社通过“找路子、出点子、送票子”支持尹家坝养殖小区以“信用社+养猪协会+农户”养殖模式发展生猪生产取得成功。信贷支持规模养殖新模式得到了省委白恩培书记的充分肯定,并在全省推广。腾冲县推行“正大畜禽一条龙”养殖模式,2009年3户养鸡示范户实现销售收入210万元,纯收达12.3万元。按照省农业厅、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扶贫办出台的《关于加强与泰国正大集团合作加快全省现代化畜牧业发展意见》的要求,市县(区)畜牧局正在寻求与正大集团更大范围的合作。

——挖掘培育了全国唯一的河流型水牛品种,扩大了**猪的选育,为畜牧业发展提供宝贵的种质资源。2009年,我市加强了与省农大的技术合作,以市种猪场为载体,以遗传资源保种场项目建设为支撑,扩大了**猪的选育。目前该场已选育纯种**猪408头(能繁母猪386头、公猪22头),共九个家系;已向社会提供纯种**猪216头,优质二元杂母猪1217头。同时加强了奶水牛业基地建设,通过选育扩繁及相关试验研究等工作,“槟榔江水牛”于2009年8月25日通过了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认定公告,结束了我国无河流型水牛的历史。目前在腾冲县建立了500头以上的养殖场2个,200头以上的养殖场(小区)2个,100头以上的养殖示范村6个,水牛奶产量2009年有望突破XX吨。通过挖掘培育全国唯一的河流型水牛“腾冲槟榔江水牛”品种,扩大地方优质猪种“**猪”的选育,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种质资源。

——全面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部门服务职能增强。按照《国务院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和省、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的要求,我局积极推进基层兽医体制改革。五县区的兽医体制改革工作年底前可全部结束,基本建立了畜牧兽医行政管理、技术支持、执法监督三大服务支撑体系,进一步加强了畜牧兽医队伍建设,为全方位搞好服务提供了保障。

(二)完成的主要工作

1、抓好疫病防控工作,保证畜牧业健康发展。一是认真贯彻“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兽医工作方针,抓好以牲畜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为重点的畜禽强制免疫工作,为畜牧业健康发展提供保障。据统计,全市春秋防期间累计免疫猪瘟1350.58万头、猪蓝耳病293.5万头、猪牛羊口蹄疫免疫472.15万头只、禽流感599.82万只。平均免疫密度达85.85%、71.86%、78.93%、67.29%。二是认真对基层春秋动物防疫工作情况进行调研,督促检查落实保政办发[2009]64号文件精神,层层签了防疫责任状。三是根据市政府对动物疫情测报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分别在五县区建立了周边动物疫情测报网点,适时掌握市外疫情动态,变被动防治为主动防堵。今年获取重大疫情信息四起,收到了提前防范的明显效果。四是认真组织开展动物疫病免疫效果监测,2009年共完成疫情检测3089份,完成免疫效果检测4144份,完成病原学监测采样送检527份,完成专项病监测采样送检172份。五是配合市人大农环委到五县区对贯彻实施《动物防疫法》的情况进行了检查。通过采取综合防制措施,自去年9月以来,已连续15个月全市无重大动物疫情发生。

2、抓市场监管工作,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一是进一步加强动物检疫监管。今年全市共开展畜禽产地检疫149.38万头只羽,检出病畜308头;畜禽屠宰检疫45.67万头只羽,交通运输监督检查生猪5225车次、20.51万头,牛1220车次、1.21万头。二是切实加大饲料、兽药安全使用等畜产品安全监管力度。今年,全市共组织出动执法人员1184人次,对32个生猪定点屠宰加工厂、82个肉类销售市场、72个畜牧业生产资料市场进行检查,共检查兽药、饲料经营户562户,整顿市场297个次。三是组织开展了兽药饲料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2009年共完成兽药质量抽检120批,检验120批,合格66批,合格率为55%;完成饲料产品抽样送检80批,检测120批(含德宏州送检40批);对23户养殖大户、重点户使用的饲料进行库房内抽取饲料样品,进行违禁药物抽样送检30批;动物性饲料产品抽检5批;饲料标签抽查109个,猪尿中盐酸克伦特罗及莱克多巴胺检测200份,圆满完成了全年的目标任务。四是及时开展生鲜牛奶生产、鲜奶收购加工、饲料生产为重点的专项整治行动。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发生后,按照市人民政府和省农业厅的部署要求,我局高度重视,迅速反应,全力开展了专项整治行动,检查面达到100%,取得了专项整治工作的阶段性成果,保证了全市生鲜牛奶和奶制品的安全,保障了牛奶市场的平稳供应和奶业生产的健康发展。五是加大监督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行为。今年全市共查处各类畜产品流通经营违法案件52起,罚款123738元。通过加大违法案件的查处,对畜禽贩运户起到教育和震慑作用,保障了畜产品交易顺畅流通。

3、抓其它工作,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保障。一是积极协助省农业厅、省奶协会在腾冲召开“云南奶水牛发展战略研讨会”,在研讨会上我市向大会提供交流论文5篇,展现了中国唯一的河流型水牛资源;协助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在腾冲召开“槟榔江水牛现场审定会议”。6月14日腾冲槟榔江水牛遗传资源顺利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的初审,7月11日正式通过国家审定。二是围绕“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构建社会和谐”这一主题,在系统内认真组织开展了新一轮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认真贯彻学习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三是以推进机关“三力”建设为切入点,严格建立了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和行政问责“四项制度”;使机关作风有了明显好转。四是认真抓了党风廉政建设和献爱心活动。今年四川汶川5.12大地震后,局党组及时组织动员广大党员、干部职工发扬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美德,解囊相助,踊跃捐款,全局系统共筹得救灾款和特殊党费63392元,为灾区的灾后重建尽了一份力。11月份又组织干部职工开展了献爱心送温暖活动,及时将2050元善款送到扶贫点的贫困户手中。

4、抓好扶持政策的落实,促进了全市畜牧业发展。一是落实兑现能繁母猪补贴强农惠农政策。2009年能繁母猪补贴(按100元/头的标准)已下达各县区,可望在11月底以前兑现结束。二是XX年年完成母猪保险19.55万头,参保率达90%以上,2009年度的母猪保险工作正在有序的开展中。三是落实生猪良种补贴政策。指导施甸县按照省厅的要求,组织实施了160万元的生猪良种补贴项目。四是落实了腾冲、昌宁两县奶水牛良种补贴项目。五是落实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扶持政策,XX年—2009年度投入1310万元。通过落实兑现中央、省、市等一系列加快畜牧业发展的强农惠农政策,促进了山区畜牧业的发展。

5、抓项目的申报和实施,推进了全市畜牧产业化进程。截至11月底共争取到中央、省畜牧兽医专项扶持资金3402.32万元。其中:①省级畜禽商品基地、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和畜禽品种资源保护项目资金215万元。②2009年施甸县实施中央财政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生猪产业项目资金300万元;③2009年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项目,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510万元,目前实施方案已批复;④2009—2009年中央扶持奶牛规模化养殖场(小区)建设项目250万元;⑤中央财政扶持低温冰雪灾害恢复畜牧业生产资金100万元; ⑥省级动物疫病防治、畜产品安全监管专项经费91万元;⑦中央财政支持基层动物防疫工作补助经费195.32万元;⑧中央省市2009年度能繁母猪补贴1741万元。通过上述畜牧兽医建设项目的实施,以及与国际小母牛组织、正大集团等的合作,有力地推进了畜牧产业化进程。

6、抓好畜牧科技术推广,提高了畜牧科技含量。为规范全市生猪标准化规模养猪场(小区)的选址、规划、猪舍建设、饲养管理、疫病防治、污物处理等建设标准,组织有关技术人员编制并下发了《**市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规范及备案管理办法(试行)》。结合“科技帮扶”工程的实施,采取结对帮扶、驻点指导等形式,重点开展了以生猪标准化养殖、奶牛科学饲养、饲草饲料开发利用、牛的冻精改良、猪的人工授精等畜牧实用技术的推广和培训,提高了畜牧科技含量和养殖效益。据统计,2009年全市共引进推广良种猪21545头(其中:良种母猪20925头,良种公猪620头); 开展牛冻精改良30681窝(其中:黄牛改良10527窝、水牛改良19344窝、奶牛810窝);开展生猪改良43.56万窝,其中人工授精改良28.3万窝;完成农田种草11.08万亩;推广青贮饲料49.72万吨,氨化饲料11.66万吨;辖区饲料企业生产配合饲料7500吨,推广配合饲料18.52万吨;派出科技人员200名,重点挂钩帮扶30个新建科学养畜示范村,500户养畜专业户,20户龙头企业。

篇9

高校农类专业应用型人才教育是为区域经济建设与农村社会发展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实用性人才。具有服务地方农业经济发展的直接性、教学重点的技术性、教学方法的实践性、师资队伍的双重性和科技成果的应用性等主要特色。从近几年高等农业院校毕业的养殖类专业应用型人才的从业岗位看,主要有以下五种类型:一是农业经济管理类,在县、乡、村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管理工作,或为各种养殖类企业的生产管理人员、畜牧经济人等;二是畜牧技术推广类,在市、县、乡等畜牧技术推广部门,主要从事畜牧技术推广普及工作;三是专业生产与技术操作类,主要从事国有、集体、私营畜牧业企业(畜牧场、饲料加工厂、畜产品加工厂等)的生产与经营,包括兽医院的经营;或为科研单位、高精尖类科研工作者助手等;四是畜牧生产资料或畜产品的营销类,主要从事饲料、添加剂、兽药及畜产品的营销;五是农村职业教育机构,主要从事中等农业职业技术教育教学工作。以上述的就业岗位要求为依据,农业行业应用型人才的职业能力可分解为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其核心是掌握与职业或岗位有关的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和一定的创新精神,具有将新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并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的能力。高校养殖类专业应用型人才的职业能力构成及其分解如图1所示。

二、以培养职业能力为宗旨,构建课程体系

高校养殖类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教育,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宗旨,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不单纯追求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是筛选出与培养职业能力有关的、就业后使用频率较高的学科知识内容,配合系统的实践教学环节,形成以综合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学体系。同时,考虑学生的就业空间,适当地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提供较为宽广的择业范围。专业教学模式可以表示为:职业岗位要求专业理论课专业实践技能课够用的基础课必需的公共课。理论课程主要是为培养综合和专项的职业技能服务的,实践课程有相对独立的体系。

理论课程的公共基础课以适用为原则,适当减少课程的门数和学时量,加大了计算机应用课程的学时量;对专业理论课程进行重组,设置关键专业技术类课程,突出课程的应用性、技术性,体现职业技术教育特点;增加选修课门数,使学生能根据个人兴趣、爱好,选择专业化方向,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增设人文类课程,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实践教学以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为主旨,并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比重。与传统的教学体系比较,内容的改革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实验课程独立设置。东北农业大学应用技术学院于2006年修订的高职应用型本科教学计划时,对实践性强的课程分别设置成理论课和实验课。二是实习实训内容模块化设置。每个模块由若干项目构成,每个项目明确实训目的和要求、实训内容、操作技术规程和具有可操作性的考核项目及内容。三是综合实践能力个性化培养。以学生就业为导向,实践综合能力培养个性化。即以培养学生实践综合能力为宗旨的大四年级的实践教学体系中,按学生的就业目标和个性化选择安排实习、实训和毕业设计(论文)的内容和方向,制订相应的教学目标和实践教学方案。

三、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创新教育模式

突出实践教学,产学研结合,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保证。产学研合作教育是合理利用学校和畜牧行业、企业及科研单位等不同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培养适合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的良好教育模式。东北农业大学应用技术学院对养殖植类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改革探索,主动与畜牧业企业和畜牧教学实习基地合作,进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从2003年起将四年制校本部办学模式改为“3+1”模式,即学生在校本部学习3年理论与部分实践课程后,第4年则主要到实习实训基地和畜牧业生产单位进行生产实习与毕业实习。其中大四的第一学期是安排学生到实训基地进行系统的专业生产实习,第二学期则让学生与自身就业择业相结合,自行联系实习单位,完成最后的毕业综合实习。实习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参加实习基地或实习生产单位的畜牧业生产、经营以及社会服务活动等,还可参与畜牧生产科学试验及科研项目和科研课题、参与畜牧业生产新技术的开发和推广,从而使自身的职业能力、创新能力得到了充分的训练和培养,同时为毕业后的就业创造了有利的条件。通过这种教育模式,我院养殖专业每年约有1/3的学生在实习结束时与实习单位签订了就业协意书。实践证明,与行业、企业联合办学,广泛利用社会教育资源,产学研相结合培养是实现以学生就业为导向,培养具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篇10

参加工作以后,能够坚决服从领导的各项安排,虚心向单位老前辈等请教,以充实自己的工作经验与能力。在认真干好自身岗位职责工作的同时,还发挥自身优势主动协助其它同事完成单位工作。在工作之余,自觉不断学习各类畜牧养殖、动物疫病防治相关的各类专业技术知识,并在实践中逐渐提高自身业务综合水平。

二、任现职以来技术工作

任职以来,本人继续坚持孜孜不倦、严于自律的工作态度,认真踏实地完成了领导安排的各项工作,主要工作业绩有:

1、新建规模养殖场(小区)设计工作。参与了全县30多个新建规模养殖场(小区)的选址、规划、图纸设计工作,这些场(小区)都有配套设施管理房、兽医室、饲草棚、青贮池等,管理区、生产区、饲草料加工区、粪污处理区分离;参与了全县贫困村贫困户“前宅后院”暖棚圈舍图纸设计、修建指导等工作。

2、禁养区划定工作。参与了《民乐县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方案》的修订工作,优化了我县畜禽养殖产业的布局,切实加强了环境监管,促进了环境保护和畜牧业的协调发展。

3、动物防疫工作。根据全县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安排,我认真配合相关领导和同事,全力以赴,圆满完成了2016-2018年度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没有重大疫病发生。

4、动物卫生监督工作。配合单位同事按照相关法律、条例和主管局相关文件精神,定期不定期地对辖区内养殖(大户)户、贩运户、屠宰户进行监督检查,与管理相对人签订各类责任书和承诺书,指导养殖场(户)建立养殖档案等台账,同时加强对兽药、饲料等畜牧投入品的监管检测工作,深化“瘦肉精”专项整治,加大病死畜无害化处理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行为。通过加强畜牧行政执法,进一步规范了动物生产经营行为,确保人民群众吃上“放心肉、喝上放心奶”。

5、畜禽粪污整治工作。配合单位同事对辖区内禽畜养殖场环境卫生整治情况进行督查指导,针对部分畜禽养殖场户粪污处理设施不健全、随意堆放废弃物、畜禽粪便、生产污水、恶臭气体对环境产生污染等问题提出了整改建议,并责令及时整改,严厉杜绝畜禽养殖污染事件的发生。6、草原减畜工作。积极配合镇政府、县畜牧兽医局完成了南丰镇草原减畜工作,有效加强了草原保护建设力度,改善了草原生态环境,促进了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7、办公室工作。一是根据工作需要,随时制作报送各类表格、文档;二是认真填写检查记录、免疫档案、养殖档案等各种存档文档,确保各类工作有迹可查;三是认真完成上级单位检查考核前资料的准备整理,确保各项工作得到了上级单位的肯定;四是对上级单位发放的文件通知做到及时上传下达,并及时进行分类归档,以便查阅和管理。

8、专业学术论文的写作与发表。工作中,在实践中增强自身工作经验同时,还适时认真总结形成书面理论成果,积极向全国各类学术期刊发表专业学术论文。

篇11

近年来,国家制订和实施了一系列的促进发展奶业的政策和举措,使我国奶牛业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奶牛生产在推进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奶牛生产已经成为我国一些省份和地区农村经济的主要增长点,成为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的重要措施和手段,也成为各级政府制定发展经济、调整产业结构的主要选择项目之一。

然而,机遇与挑战、利益与风险是并存的,随着奶牛生产的快速发展,奶业的风险也日益凸现。特别是自2006年以来,我国奶牛养殖业受到各种因素的冲击,效益大幅度下降,部分奶牛养殖户亏损,奶业发展出现较大波动,严重危害了奶业的持续发展。因此,如何解决奶牛业生产巾存在的问题,规避风险、化解危机,已经成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实现奶业持续、健康、和谐发展的重要研究课题。据此,本文依据大庆市奶牛生产现状和奶业发展的局面,探讨规避奶牛生产风险的举措,以期为大庆市乃至全省奶牛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建议。

1大庆市奶牛生产现状

随着全省“农牧主辅换位”和大庆市“农转牧”战略的实施,大庆市以奶业为主的畜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畜牧业发展速度连续5年保持了两位数增长大庆市畜牧业产值连续5年超过农业总产值的50%。大庆市奶牛存栏量由1998年的6.6万头增长到2007年的31.1万头,10年净增近24.5万头,一跃成为黑龙江省畜牧大市、全国奶牛优势发展区域。与此同时,大庆市推出了财政、税收等多项优惠政策,成功引进伊利、惠尔康、摇篮、龙丹等知名乳品企业,从而使大庆市乳制品生产能力占全省的三分之一。

纵观大庆奶业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即:2000年以前的速度数量型奶业,2000年到2004年以澳牛引进、选种选配为标志的数质并重型奶业,从2005年到现在以草原禁牧、舍饲精养为标志的质主量从、生态效益型奶业。从2002年到2007年,大庆奶业实现了从副业到富业,从配角到主角的转变,这是大庆奶业发展史上的一次质的飞跃。从近五年统计数据看,大庆奶牛存栏量由2002年的15.1万头增长到2007年的31.1万头,增长105%;鲜奶产量由2002年的40.1万吨提高到2007年的96.5万吨,增长140%;奶牛群体单产由2002年的4.3吨提高到2007年的5.5吨,高出黑龙江省平均单产500公斤左右,全国1000公斤左右;2007年畜牧业产值达到62.7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3%。其中大庆市奶牛业产值2007年达到23亿元,占畜牧业产值的37%。农民人均畜牧业现金纯收入达到1560元,占农村人均纯收入的39%;农民人均奶业现金收入达到594元,占农村人均收入的16.5%。

2影响大庆市奶牛生产发展的主要风险因素

经过深入调查和资料搜集以及对现有大庆市奶牛业发展情况的认真分析,并经与有关专家探讨,总结出影响大庆市奶牛生产发展的四个方面主要风险因素:

2.1疾病风险

疾病风险已经成为畜牧业的第一风险,大庆市的奶牛业生产也不例外。对于奶牛生产而言,奶牛的多发病、常见病等疫病发病率高、遍及区域广对奶牛生产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特别是一些爆发频繁、传播范嗣广、危害极大地烈性传染病,如:“口蹄疫”、“禽流感”等重大传染病的危害更是巨大。因此,疾病特别是烈性传染病已经成为今后制约大庆奶牛业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也是当前大庆市畜牧业发展的最大风险。

2.2粗饲料供应风险巨大

尽管大庆市的草原面积较大,但天然草原的产草能力低下,每亩草原只能生产5 100千克干草;在农村,尽管秸秆产量较大,但许多秸秆被农户用于燃料。因此,大庆市奶牛粗饲料供应严重不足。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大庆市所产粗饲料仅可满足奶牛生产50%的需要。粗饲料供应风险已经严重地影响了大庆市奶牛生产的持续发展。

2.3国际市场冲击较大,行业内部竞争风险高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综合水平提高和对外开放的程度日益加深,国际市场对大庆奶牛业生产的影响逐渐加大,同时行业内部的无序竞争也使得奶牛业健康发展受到较大影响。

来自国外同行业竞争的压力较大。自1992年以来,国外的畜产品大量进入国内市场,严重地冲击了国内产业的发展。进口额最大的是各种固态乳及奶油,其次为乳清及改性乳清,主要从新西兰、澳大利亚、法国、美国四个国家进口。同时,澳大利亚优质奶牛的大量进口,也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本国自身奶牛繁育业的发展。2002年我国共进口奶牛15000多头,2008年进口量近8万头。

公司与奶牛户以及各自之间的利益矛盾关系,使其间存在着无序竞争的不利局面。大多数奶牛养殖者是分散经营且文化水平不高,作为弱势群体,直接面对的是市场中的各大奶业企业,因此,两者的关系决定着奶牛养殖者承担着相对较大的风险。在二者的对话过程中,如果遇到风险,各奶业企业会通过限购和提高牛奶的收购标准等做法,把主要市场风险转嫁给奶牛养殖者,这都将直接影响了奶牛业持续发展。目前,在黑龙江省部分地区,已经出现了相当严重的不合理竞争的现象。

2.4奶牛业生产发展生产方式落后,存在着较高的风险

目前,大庆市范围内的奶业企业仍然存在着分散经营、规模较小、产业化程度较低,且业内竞争经常是低端的价格竞争,在外来产品和企业竞争面前缺乏团结合作精神的现象。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程度日益加深,国内奶牛业生产发展所面临的局面将是自身条件劣势与技术水平的低下状态与国外高技术水平,生产装备精良的竞争。由于大庆市积极政府部门与奶牛业生产者仍然存在着传统产业发展的思维方式,对WTO的有关规则和其他新生事物了解和熟悉应用的进程还仍显缓慢,同时自身的基本认识和知识储备严重不足,无法面对来自国内外的残酷竞争。

2.5奶牛养殖技术体系不完善。存在较高的技术风险

目前,在奶牛饲养管理技术方面,大庆市仍然相对落后,特别是分散经济的养殖者对科学养殖技术接受和采纳程度较低,绝大多数奶牛养殖者依然采用传统落后的饲养管理方式,如:饲料配合不合理、精料比例大,管理粗放等一系列问题,导致奶牛单产低、市场竞争力差。奶牛养殖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相对落后,牧草种植和品质提高技术仍然低下,疾病防治控制技术仍有待提高,优质高产奶牛品种改良和繁育技术落后,疫苗开发及推广技术仍然滞后。

3大庆市奶牛生产风险规避对策

通过对主要风险因素的分析,结合大庆市的实际情况,我们有针对性的提出大庆市奶牛生产风险规避的对策。

3.1建立健全奶牛生产行业卫生防疫制度

大庆市要加强奶牛疫病风险防范体系建设,突出抓好中介组织发展,落实奶牛保险工作方式、方法。提高防控标准,坚决阻止外地疫病的传人,加强流通领域运输动物及其产品的监督检查工作。同时健全和完善机制,严格控制地区内部疫病情况的发生,认真应对突发疫情。

强化兽医防疫管理部门和人员执法权限,制订生产、加工和销售的各项地方标准,实行市场准人制度。加强疫病防治和检疫工作。(1)要紧紧围绕执行“动物防疫法”,加快动物防疫治病技术体系、动物保护监督体系和技术支撑保障体系的建设。重点通过基层兽医化验、诊断设备的更新和改造,把基层防疫工作抓到实处。(2)继续推行双轨目标责任制,加强“无规定疫病区”工程项目的建设。(3)建立健全饲料监督检测体系。应增加投入,加强饲料质量检测技术的研究,提高监督和检测的技术水平。(4)要重点抓好药物残留的监控、检测体系的建立,从源头上保证奶产品的卫生安全。

3.2改良天然草原、种植优质牧草,提高粗饲料的利用效果

充分考虑大庆市现有天然草原的状况,采取切实可行的改良技术体系,提高天然草原的生产能力;引进和种植优质牧草,扩大粗饲料的供应能力。同时,积极开展科学研究,探讨提高奶牛粗饲料利用率的途径和技术,提高现有粗饲料的利用率。

3.3充分、合理地利用WTO的有利规则,加大政府的宏观调控支持力度

大庆市在发展奶牛生产过程中,应充分利用WTO的有利规则,采取各种方式,加大对畜牧业的保护力度。按照国际标准经营畜禽产品进出口业务,尽快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对WTO成员国,尤其是发达国家有关的环境法律规定、技术标准、限制措施等进行系统的研究,及时了解有关国家畜产品的原产地规定、产品分类标准、质量要求、包装要求,特别是药物残留标准。同时,要积极参与国际标准互认,对于他国不合理的保护要制定有关对策并依据有关的国际规则和惯例据理力争,保护奶牛及奶制品业生产者和经营者的利益。在出口时,要加强畜产品质量检测和动物检疫,以符合国际贸易中对农业协议、对动物的相关要求。同时,应确保大庆奶业产品环境和人们健康不受到危害。

大庆市政府要加大出台发展奶牛业的优惠政策的力度,从方向及产业发展的角度引导和促进奶牛业生产健康发展,尽快使畜牧业成熟起来;政府进行直接投资或间接帮助提供低息或无息贷款等方式给予;对奶牛业生产者进行价格补贴;实行最低保护价格;奶牛业企业要政策优惠和政府监控两方面人手,政府积极参与宏观及区域奶业市场调控,奶品过剩时,政府收购储备或免费提供中小学生营养餐;同时,加大对外贸易的支持,促进奶牛生产及奶制品加工业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方面以及扩大国际市场生存空间和提高国际市场占有份额。

3.4建立健全奶牛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

建立健全奶牛业生产综合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是加快我市奶牛业标准化生产的重要环节。因此,要加强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突出抓好“六吨奶”工程;加强饲草饲料体系建设,抓好草原禁牧;加强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突出抓好奶牛业生产的提质增效;加强法律保障体系建设,突出抓好违法案件的查处。具体措施是:建立和健全从配种、饲料、防疫治病到鲜奶收购等一整套技术上的、生产资料供应上的和产品流通领域等方面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一是加大对奶牛业整体科研工作的投入力度,做好奶业新技术的试验和推广工作;二是增加奶牛业基础建设投资和专业执法队伍的建设,进一步改善奶业生产环境和社会环境;三是建立政策性的奶业保险制度,增加对奶业保险的投入。同时,建立健全和完善奶牛生产发展保险金制度,充分化解奶牛生产过程中的各种风险,对其继续推广、完善和应用;四是通过技术标准和环境标准等保护大庆奶牛业生产,建立健全质量监测体系,构建绿色畜产品认证体系和认证工作,其主要的标准包括了畜禽品种标准、质量安全标准、生产技术操作规程、产地环境标准等地方标准。

在实践环节上,可以与八一农大密切合作,试成立畜牧科技大市场或畜牧科技一条街等形式,包括建立农业科技大市场,畜牧科技大市场,集中开展技术成果展示、推广和服务以及饲料、兽药的销售。这样既有利于对技术和饲料、兽药市场的统一监控和管理,也便于畜牧业生产标准化的发展。

3.5推广、应用奶牛高产技术规范化管理和综合配套体系

篇12

在当前动物产品的产量得到大幅度增加同时,我国动物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也逐渐凸显了出来,瘦肉精以及三鹿奶粉等等动物产品的质量安全的事故也时常发生,这也就使得我国动物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广大人民的广泛关注,并且成为了热点问题,这也就从本质上使得公众对于我国动物产品的质量安全产生了一种信任的危机感,对于我国畜牧业健康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所以,全面加强动物检疫监督执法已经成为了急需落实的任务,并且成为了近些年来动物产品质量管理工作以及畜牧业管理工作十分重要的任务。本文中,笔者就对加强动物检疫监督执法进行思考。

一、加强动物检疫监督执法要明确经营者质量安全责任

伴随着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得到不断发展,城乡居民的收入也不断得到了增加,从本质上提升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我国的肉、蛋、奶人均的消费量也已经达到了世界平均水平。动物产品的生产经营人员已经成为了吉林省动物产品质量安全首要的责任人员,动物产品的生产经营人员必须要合理使用动物产品药物以及动物产品饲料的添加剂,严格按照停药期规划进行执行,防止对于动物产品造成任何污染。要求禁止生产经营人员在生产动物产品的过程中使用任何添加剂以及国家已经禁止使用的任何物质。吉林省动物产品的生产企业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的经济组织必须要建立健全动物产品的生产记录,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到实事求是记载投入品的使用以及动物疫病发生、防治的情况,动物产品的生产记录必须要保存在两年以上。在发生动物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时候,要求相关单位以及相关工作人员必须要采取及时的控制措施,吉林省动物产品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动物产品生产的企业、动物产品的批发市场等等都必须要自行监测或者委托给监测机构来对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的情况来实施监测。那些经过监测不符合动物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产品,切忌投入市场。吉林省动物产品的生产人员还要建立健全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的管理体制,健全吉林省动物产品的质量安全监控的体系,强化对动物产品生产人员自律和管理。

二、加强动物检疫监督执法要完善监督执法体系

保证吉林省动物产品的质量安全要求加快推进吉林省兽医管理体制的改革,从本质上切实强化吉林省动物产品的质量安全行政管理队伍、技术服务队伍、检验检测队伍以及行政执法队伍的建设,对吉林省现有的动物检疫监督执法机构、动物产品饲料监察机构、动物产品兽药监察机构、动物产品检疫机构以及动物防疫等等机构以及吉林省其他行政执法职能进行强化和管理,组织吉林省动物卫生的监督机构,对其实施归口管理,并且依法执行监管的职能。将吉林省的动物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做为吉林省畜牧兽医综合执法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个内容和组成部分,加强动物产品质量监管部门执法力量,完善质量监管部门执法条件和执法装备,从实际情况出发履行吉林省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行政强制、行政处罚以及行政许可等等执法的职权,不断提升吉林省动物产品的质量安全监管部门执法的水平,加强吉林省自身监督执法体系的建设,从本质上提升吉林省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执法的能力。

三、加强动物检疫监督执法要健全监管体系

加强动物产品质量的安全监管工作能够从本质上提升吉林省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的总体水平,保证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以及身体健康,建立和健全吉林省动物产品的质量安全监督和管理体制,这些对于加强吉林省动物产品安全监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动物检疫监督执法工作已经关系到了动物产品的质量安全,并且关系到了人民群众自身的身体健康以及社会的和谐以及稳定,为了深入落实国家以及省、市的要求来实施动物检疫监督执法的工作,要求吉林省要根据工作要求将动物检疫监督执法工作作为保障我国动物产品质量安全以及促进吉林省畜牧业发展最为重要的一项工作。想要加强动物检疫监督执法要求吉林省必须要健全监管体系,要求吉林省各级畜牧兽医的行政主管部门必须要科学、实际地进行内设机构进行设置,要合理对人员进行调配,强化吉林省动物产品质量安全行政管理的职能。吉林省畜牧兽医、质量技术、卫生、工商以及商务等监督行政管理部门必须要明确自身职责,所有部门积极配合,共同做好吉林省动物产品的质量安全管理工作。

四、结语

动物检疫监督执法规范是一种规范性、规章、法规以及法律的文件,对于我国动物检疫人员实施的监督活动以及检疫活动进行了严格约束,成为了保证我国人民群众自身身体健康以及我国畜牧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本文中,笔者主要从加强动物检疫监督执法要明确经营者质量安全责任、加强动物检疫监督执法要完善监督执法体系以及加强动物检疫监督执法要健全监管体系这三个方面对提升动物检疫监督执法质量措施进行了思考。

参考文献

[1] 毕晖;崔玉复方蒲公英注射液对猪弓形体病的疗效观察[期刊论文]-吉林畜牧兽医 2008(03).

[2] 卓坤水强化全程监控综合措施有效减少猪舍内臭气产生[期刊论文]-养猪 2006(06).

[3] 万遂如当前我国猪传染病流行特点与防控对策 2005(03)。

篇13

1 高职高专畜牧兽医专业现状

从事畜牧兽医的工作人员待遇不高,工作地点偏远,条件艰苦,工作环境较差等,从而导致畜牧兽医专业的大学毕业生不愿下到基层工作,即便到畜牧生产一线的高职高专毕业生,由于操作技能与实践能力不强,需要很长的时间来适应专业工作岗位。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同时又拥有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的人才非常稀缺,大大妨碍了畜牧业的迅速发展。尤其是我国当前畜牧业的发展趋势,急需既懂畜牧业生产技术又懂生产管理,具备较强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的高等应用型技术人才。

2 高职高专畜牧兽医专业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高职院校要与社会需求的专业技术人才紧密结合起来,开展畜牧兽医专业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一要,结合当前高职院校本专业的教学现状的分析,结合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进一步优化本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方法、手段,考核措施等,二要,突出特色,做好人才规格的定位,使本专业毕业生具有一定深度的专业知识、动手实践能力和良好的综合素质。能够很好地完成满足畜牧业生产实践工作。

3 高职高专畜牧兽医专业教学改革的具体内容

3.1 培养目标定位的改革

根据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结合当前畜牧兽医专业的行业特点,人才培养的目标是适应社会畜牧业发展需要,掌握动物养殖和疾病防治所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很好地完成养殖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及服务。

3.2 授课方式的改革

改变先前的以课堂讲授、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形成以学生为中心、教学为主导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充分的参与进来,要求学生动手查资料,相互讨论,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利用幻灯片、录像、动画等多种手段,并与案例示范、现场模拟、项目化教学等紧密结合,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消化的效率。

3.3 专业教师职能的转变

畜牧兽医专业的教师不仅要加强本专业理论知识和行业前沿知识的学习,还要把握和创造各种机会,加强实践操作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以便出色的完成新形势下高职院校的教学工作。

3.4 课程体系的改革

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畜牧兽医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应把畜牧业生产实际和工作岗位作为重要的参考指标,以应用和能力培养为核心,准确把握行业企业对高技能人才在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的具体要求,比如,市场营销、经营管理和宠物的疫病防治和训导。

3.5 考核方式的改革

传统的闭卷考试成绩作为学生学习课程效果的重要指标,为了适应新形势下考核标准的需要,一门课程的总成绩可以分为理论成绩和实践成绩,理论成绩和实践成绩各占50%,理论成绩包括课堂的考勤、提问、作业和期末考试成绩等,实践成绩包括实践课的考勤、表现、实践报告和实践课成绩等,课程实践成绩以采用现场操作为主,附以口述的方式进行考核评定。

4 高职高专畜牧兽医专业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4.1 成立专业教学改革指导委员会

聘请校外教授、专家,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和能工巧匠,本专业的优秀教师代表等成立专业教学改革指导委员会。目的是:依据企业需求论证人才需求,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岗位能力;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规划;加强和协助院内外教学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和学生专业技术岗位能力训练;为教学改革指明方向,为学生讲授本专业最新知识的研究进展,开拓学生的视野;对毕业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

4.2 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加强校内实验室、实训基地的建设。周口职业技术学院加大了畜牧兽医专业的投入力度,已建成饲料分析检测与电脑配方实验室,模拟企业现场操作规程,能够完成学生实训和考核工作。现已投资建立了周口市动物防疫与检疫中心、兽医院、规模化的现代养猪场、养羊场和养鸡场等。

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加强与省内外多家相关专业大、中型企业开展校企合作,与一些条件成熟的畜牧兽医企业签署校外实`教学基地协议,为学生的校外实训搭建平台。逐步建立了高职院校与企业“互惠、互利、互动”的产学研运行机制,形成高职院校、企业、学生共赢的局面。

根据生产实际的需要,高职院校畜牧兽医专业的学生可利用寒、暑假和第六学期的时间相对集中到校内外实训基地进行饲料的配方、生产、销售,动物的疫病防治、饲养管理等岗位进行实践,实现学习和生产实际的有机结合,让学生进入提前职业角色,熟识将来的就业工作岗位,除了学习从事本专业领域职业岗位必备的基本能力和技能,还要现代管理的理念、方法和手段,锻炼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与学生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对社会和企业有充分的了解和适应,毕业后能尽快适应畜牧兽医行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工作岗位。

4.3 师资队伍建设

高素质畜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要良好的师资队伍的建设。高职院校要紧密结合社会市场的人才需求,不断完善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一是,出台奖励、激励政策,大力支持本校教师外出进修学习,提高学历、学位和学识;二是,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创造各种机会,为本校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顶岗锻炼等提供便利,定期选派中青年骨干教师到饲料加工、兽药生产、养殖等相关企业进行每年不少于一个月的实践锻炼。目的是提高教师的生产实践、技能操作能力,加强新知识和企业文化的学习,为培养适应企业需求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奠定基础。

4.4 实行“4.5+1.5”教学模式

周口职业技术学院畜牧兽医专业实行的是“4.5+1.5”教学模式。前四个学期和到第五个学期的11月中旬,学生参加院内的课堂教学和院内外的实习基地实训,完成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理论教学和实践实习课程的学习任务。第五学期11月中旬,学生参加学院召开的人才招聘会之后,根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针对具体岗位技术能力的要求,将岗位实训分成饲料配方与检测、动物的饲养管理、动物疫病防治等方向,在企业的相对应的岗位进行实训实习,由带队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指导,以产学结合方式开展有针对性的岗位实训,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等也在实训中根据具体要求来完成。

4.5 加强专业教学改革的研究

定期聘请相关专家、教授来学院讲授教学改革的经验与方法,并不断学习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增加教学内容,加大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以专业方向为单位,引导和支持畜牧兽医专业教师积极开展教学研究、科研立项工作。科研立项要改变传统的单纯的理论研究向,转变为生产实践服务,突出应用性、实用性,为专业的教学改革提供理论支持。

【参考文献】

[1]王星.高职院校畜牧兽医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的完善与实践[J].黑龙江畜牧兽医(科技版),2009(5):117-119.

[2]徐小琴,孟婷.高职动物医学专业校企合作“三赢模式”实践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3(5):52-54.

[3]邓华学,张传师.推行高职畜牧兽医专业教学改革的几项措施[J].养殖技术顾问,2011(7):289-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