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农村返乡创业好项目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农村返乡创业好项目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农村返乡创业好项目

篇1

2 有利于扬优抑劣,加快城镇化发展步伐。近年来,兴国县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但是兴国山多地少、道路崎岖、县乡之间交通不便,圩镇开发投入严重不足,城镇化建设面临内力不够、外力不强的困境,并且由于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造成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断档和一些老人的晚年生活无人照料,引发了突出的社会问题。因此,在全县选定一批中心乡镇和中心村建设农民工创业基地,发挥劳动力丰富的优势,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进入第二、三产业,带动资金、技术、信息、人才等经济要素向小城镇集聚,发展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和配套产业,使公共服务向乡村延伸,切实化解政府投入不足对小城镇建设的影响,有效解决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社会问题。

3 有利于示范带动,促进农村脱贫致富。兴国县由于受战争的创伤和自然条件的制约,贫困落后的现状未得到根本改变。面对现实,要实现农村脱贫致富,不是靠政府救济,而是要培养有自力更生能力的农民。但长期以来,绝大多数青壮年劳动力进城打工,农村出现了严重的劳动力短缺,老人、妇女成了发展农村经济的主力军,这些人因为体力和知识上的欠缺,很难担负起发展农村经济的重任。因此,建设好农民工创业基地,鼓励那些经过市场这所“大学”培育出的农民返乡创业,把外力和内力有机结合起来,把打工時掌握的资源与家乡的资源整合起来,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增长。

二、农民工返乡创业基本现状

目前,全县现有劳动力46万人,农村劳动力39.3万人,外出务工农民工达20.94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53.9%;其年龄结构大多在18-50岁之间,每月劳务收入一般为1800左右;集中分布在广东、福建、浙江等地,主要从事服装生产、机械制造、食品加工、电子信息、建筑等行业。近年来,受叶落归根的思想、长期漂泊的艰辛和经济形势不景气,导致企业停产或破产等因素影响,陆续有在外务工人员返乡回流,截止2013年5月,扶持返乡农民工创业1000余户,吸纳3000余人就业,主要从事餐饮、建筑、交通运输、服装生产等行业。从目前情况来看,兴国县农民工返乡创业面临着诸多问题,主要呈现出“三缺三差”的特点:

1 缺乏服务,创业环境差。个别部门和乡镇对农民工返乡创业没有足够的重视,认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是“小打小闹”,交税少,发展慢,只能解决他们自己就业增收的问题,对县域经济发展、财政增收作用不大。甚至不相信农民工返乡创业能成功,没有把服务返乡创业摆上位置。造成企业审批程序繁琐,办事效率低下,甚至出现吃、拿、卡、要现象,并且由于水、电、交通等基础设施配套服务跟不上,大大提高了企业成本,严重制约了企业发展,导致不少返乡农民工“业未创、心先疲”。

2 缺乏知识,经营能力差。返乡创业的农民工素质参差不齐,虽有强烈的创业愿望,但整体发展能力不强。他们当中大多数人早年外出务工,受教育层次不高,在打工过程中,也是从最基层的操作员工做起,基本上是只懂技术,不懂管理,营销观念落后,市场开拓能力差。特别是一些零星分布在潋江镇、长冈乡等乡镇从事服装生产,只有十几个人的小作坊,因缺乏有效经营管理,在市场夹缝中生存。还有的在创业项目选择上,对市场发展程度、产业发展导向、消费习惯及水平不清楚,要么把自己务工从事的产业项目硬性搬回来,要么跟风赶浪重复别人,导致“南橘北枳”或“满天星”的情况。

3 缺乏资金,发展后劲差。农民工返乡创业主要依靠打工积累或者亲友借贷等方式自筹资金,数量和来源都很有限。据调查,近3年来,全县只有不足三分之一的返乡农民工创业获得过银行贷款,多数回乡创业者全凭在外地务工時挣得的资金,相对创业初期用于租地建厂和设备投资所需资金而言只是“杯水车薪”。部分企业在运转过程中,产品有市场,但因流动资金短缺,无力扩大规模失去了发展机遇。

三、建设农民工返乡创业基地的对策建议

只有建设返乡创业基地,才能充分发挥农民返乡创业的聚变效应,才能把劳务大军真正变成县域经济发展的“人才库”、“资金库”、“项目库”,形成推动发展的巨大动力。为此,围绕如何建设好农民工创业基地,笔者认为重点抓好“三个三”:

1 做好“三篇文章”,培育创业主体,形成千帆竞发的创业态势

一是做好氛围营造文章。注重宣传引导,利用节假日在外务工人员集中返乡期间,充分运用电视、报刊、专栏等宣传手段,加大对外出务工人士返乡创业典型的宣传,激发在外乡想返乡创业的热情。加大情感联络,在粤、闽、浙等在外务工人员集中地区,充分发挥商会和驻外办事处的桥梁纽带作用,通过举办乡贤恳谈会、老乡联谊会,介绍返乡创业的优惠政策,吸引更多有实力的外出务工人员返乡投资创业,做到“人回乡、厂回迁、钱回流”。

二是做好规划选址文章。充分发挥返乡创业基地的集聚效应,实现“一人创业,影响一乡,致富一方”的目标,科学规划是关键。充分考虑资源、交通、人口等要素,结合城镇化建设和产业发展布局,选定高兴镇、古龙岗镇、良村镇和长冈乡、埠头乡等中心乡镇及县城周边乡镇,整合现有存量非农建设用地(包括闲置土地、村镇边角地),由政府免费或低价租赁方式提供创业场地。并与农村土坯房改造集中安置区、移民扶贫搬迁区相结合,完善路、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农民工创业园”、“农民工创业一条街”等创业基地。

三是做好项目选择文章。根据贯彻《若干意见》的产业政策、市场发展前景,结合县资源优势、农民工自身技能特点和项目支持重点,制定产业发展指导目录,建立返乡创业项目库。支持返乡人员投资劳动密集型、资源综合利用型产业、乡村旅游业和服务业。坚持靠大联强,围绕县主攻建设机电产业园的方向,鼓励在外从事机械制造产业的乡贤返乡创业。结合和谐秀美乡村建设,鼓励返乡农民工参与农村经济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苗木产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企业。

2 狠抓“三个平台”,提供创业动力,形成凝心聚智的创业合力

一是狠抓政策扶持平台。从农民工返乡创业面临的实际困难出发,结合《若干意见》及系列配套政策,出台专项文件“量身定做”扶持政策,在项目选择、立项审批、证照办理、市场准入、税费减免、创业用地等方面,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特别是金融信贷和财政支持方面,加大扶持力度,设立企业信用和小额贷款担保基金,为返乡农民工创业提供贷款担保。鼓励村镇银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为农民工创业提供融资服务,放宽贷款额度、还贷時间及抵押贷款物范围。

二是狠抓能力培养平台。积极实施农民创业培训工程,以产业发展和创业项目为导向,进行创业观念、创业准备、政策法律等方面的培训,激发其自主创业的信心和激情。组织优秀返乡创业农民工到河南、四川等地区的返乡创业典型企业进行实地学习考察,提高管理水平和创业能力。同時,充分利用好“雨露计划”、“一村一名”大学生培养工程,将农民工返乡创业招用的农村富余劳动力,纳入就业培训计划,对其无偿进行技能培训,并按规定享受职业培训补贴。

三是狠抓市场开拓平台。针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企业规模小、竞争力不强、市场反应慢等情况,政府主动靠前服务,助力企业开拓市场,建立市场信息共享平台,印发信息简报,为企业提供多方位市场信息;实行干部一对一帮扶企业制度,发挥相关协会桥梁纽带作用,帮助企业拓展产品销路,对相关农副产品,建立农超对接机制,减少中间环节,提高企业利润空间。

3 构建“三项机制”,强化创业保障,形成强劲有力的创业后盾

篇2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形成返乡下乡创业共识

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创业对于推进农村供给侧改革、活跃县域经济、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返乡者返乡创业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实践充分证明,只有推动全民创业,才能激发各类生产要素的活力,实现全民富裕。全县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抓全民创业就是抓发展的理念,大力推进返乡下乡创业,为全县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内在动力。一是返乡下乡创业有利于促进全县经济发展。**是劳动力输出大县,常年在外务工的**多人,这**人全部在市场经济的最前沿摸爬滚打和历练,练就了一身技术本领和管理本领,既是优秀的劳动者又是优秀的管理者,是我们**的一大财富,如果这**人能回来一部分人返乡创业,对我县的经济和农村经济都将是极大促进,必将会给**注入新的经济能量和活力。二是返乡下乡创业有利于促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返乡下乡创业已成为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新途径,大大促进了我县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返乡下乡创业者他们可以用多年的积累为家乡捐资铺路,兴修水利,改进电力设备、通讯设施以及促进医疗卫生事业、教育事业、娱乐文化事业的改善,有利于促进我县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三是返乡下乡创业有利于促进脱贫攻坚。返乡创业者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力量,对于带动乡村经济发展,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壮大,帮助弱势劳动者和贫困户增收脱贫有重要的积极作用。要切实为返乡者解决好排忧解难减负的问题、增加收入致富的问题、改善环境幸福的问题,这“三大问题”仅仅依靠政府,可以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必须广泛动员,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打一场全面脱贫的人民战争。返乡者返乡创业就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力量,需要他们带动乡村经济发展,需要他们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壮大,真正帮助弱势劳动者和贫困户增加收入,帮助他们脱贫。

(二)返乡下乡创业是解决当前农村劳动力就业和带动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我县拥有**劳动力,农村劳动力非常富裕,而农村劳动力转移主要有两个渠道:一是外出打工,二是本地开辟就业渠道。近年来,我县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提高了思想认识,切实增强了返乡下乡创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的实际行动,在全县形成了全民大创业、创大业的氛围。就刚才表彰的示范项目、扶贫基地等企业就解决了劳动力就业的问题,同时也直接增加了农民收入,为农民增收开辟了新途径。

(三)返乡下乡创业是落实民生工程,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手段。我县在外务工人员通过多年的拼搏、学习,他们的民主意识、法治意识、思想观念,都是当代农民种的佼佼者。他们返乡后,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具有深远意义。同时解决民生问题的根本是让群众安居乐业。就业是安居乐业的前提,也是社会稳定的基础,从发展的角度上,返乡者返乡创业对于本地民生工程的实施具有直接的推动作用。

二、多措并举,强化服务,推进返乡下乡创业深入开展

各镇(街道)、县直有关单位要抓住历史机遇,顺势而为,积极作为,全方位支持、创造一个温暖舒适的创业环境,让在外务工人员带着满腔的激情热情回乡创业,投身家乡建设。

(一)健全政策体系,加大创新力度。近年来县里先后印发了《**加快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实施意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引进高层次人才、急需短缺人才及创新创业团队实施办法(试行)》等一系列激励措施。这些政策我们都要认真地贯彻落实。同时,各部门也要结合实际,根据问题导向,按照返乡返乡创业的需求,进一步细化和充实相关政策,千方百计帮助他们解决后顾之忧,切实为返乡者回乡创业者提供一个宽松的政策环境。

(二)加强信息建设,搭建创业平台。不少返乡者返乡创业有意愿、有想法,但是不知道干什么好,担心项目选不准,投资没回报。各有关部门要主动了解返乡者的需求,顺应产业发展趋势,建好项目储备库,为有回乡创业意愿的返乡者提供信息指导和项目支持。同时,要为返乡者返乡创业提供好公共服务平台,包括科技创新、政务服务、电子商务等创业平台,使返乡者能够借助公共平台把本地资源和外地市场很好地衔接起来,在返乡创业的道路上取得成功。我们要着力打造好**这个大舞台,当前我们干事创业的舞台越来越大,环境越来越好,交通区位优势、市场优势、要素优势、农产品资源优势越来越凸显。我县着力建设的产业集聚区、特色商务区以及广大的农村都是返乡下乡者返乡创业、施展才华的舞台,我们一定要把这些平台载体打造好,让创业者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

(三)加强创业培训,培育“能人”队伍。近年来,人社、工会、教育等部门加强了对技能培训工作的认识,这项工作十分重要,还要继续抓下去,尤其是对当前未就业的劳动力更要加强技能培训。我在这里强调的,除了要加强就业培训,还有加强创业教育培训,创业和就业不是完全一样的概念,要想有一批创业群体的形成,必须要有一批创业带头人队伍的成长。所以,对于这一批人不仅仅进行技能培训,更要培养他们如何创办企业、经营企业、管理企业等等。我们需要培养企业家队伍,至少是带头人队伍,我们要看到一个带头人起来了,至少能带动几十个人就业。各相关单位不仅要立足于就业培训,更要从培养带头人着手,去深入考虑我们的创业培训如何开展。

(四)强化要素支持,优化创业环境。要积极为返乡创业者提供财政补贴政策、税收优惠政策、金融扶持政策、创业用地政策等创业政策支持,并加强对返乡下乡创业者的技能培训,多措并举降低他们创业的风险和成本。特别是融资问题,要牢牢抓住国家对到贫困地区投资上市降低门槛的历史机遇,积极为具备上市条件的企业提供支持,帮助他们上市融资。同时要严肃查处“吃拿卡要”,切实维护好返乡创业者的合法权益,切实打消返乡者不敢来、不愿来、不想来的顾虑。有些返乡者之所以不愿回来,就是怕发展环境不优。农村多年形成的嫉妒、眼红这类毛病在个别地方仍然根深蒂固,再加上我们政府的一些部门,虽然这些年服务环境在改善、服务效率在提高,但是“吃拿卡要”的问题并没有绝迹,影响了返乡下乡创业者的心理情绪和创业意愿。因此,要切实营造快捷高效的政务环境,诚信法治的市场环境,尊商爱商的社会环境。

三、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强化返乡下乡创业工作保障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要把返乡下乡创业这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列入年度经济工作重点,列入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切实摆上位置,并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进行安排部署,统筹安排好、组织实施好。要加强调查研究,结合本地实际,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解决好融资难、用地难、缺人才、缺技术等突出问题。同时,抓好返乡下乡人员创业的动态监测和统计调查分析,深入了解情况,帮助排忧解难。各部门要切实履行好责任,尤其是人社部门、工信部门和农业部门要主动作为,发挥好应有的职能作用,配备得力干部,真正做到责有人负、事有人干,认真履行好规划、指导、协调和服务的职责任务,并联合相关部门,实行责任制,建立责任体系,落实主体责任,强化协调配合,确保返乡者创业取得实效。

篇3

(一)返乡农民工逐年增多。一是由于发达城市企业受经济下行和政策调控影响,部分企业停产倒闭,出口生产企业订单减少,企业遭遇困难,不得不裁员,而城市生活费用较高,被解雇的农民工大部分选择返乡;二是受待遇低下的打击,不少民工在城里居无定所,职业稳定性差,生活压力加大,萌发回乡念头;三是受惠农支农政策影响,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提高,面对就业压力,许多农民工选择返乡从事农业;四是一些农民工经过数年打拼,积累了一定规模的资金,掌握了一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重返家乡进行二次创业。

(二)返乡农民工就业压力增大。一是受土地资源限制,我县农业经济的现状不能容纳,也不需要这么多的劳动力同时就业;二是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我县许多农民从高山搬迁到城镇、社区集中居住,原耕地无法耕种,为这一部分群众增加新的就业机会成为当前工作的重点之一;三是我县一些重点建设项目陆续完工,原本就近务工的农民必须寻求新的就业岗位。

(三)农民工就地创业人员增多。调查表明,部分返乡农民工不愿再外出,希望在本县经济发展中寻找就业岗位和创业机会,不想再务农,由于在外务工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技术和资金,想在家乡自主创业,搞一些特色种植、养殖业以及创办企业和从事个体经营。各镇涌现出了一批在本地搞种、养殖的农民工,以传统养殖业养猪、鸡、羊为主,也有部分从事梅花鹿、孔雀、野猪等特色养殖,这部分人具有创新性思维和开拓精神,积极关注市场和信息,具有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目标,期望政府能够在资金、技术和信息上多给予扶持。

二、目前我县促进返乡农民工就业采取的主要措施

面对复杂就业形势,我县采取多项举措,帮助农民工就近就地就业和外出转移就业,已初见成效。

(一)强化就业服务,让农民工就业有门路,求职有信息。针对农民工节前返乡时间提前的情况,一方面,加强劳务合作和交流,在输出地和输入地之间搭建劳务对接平台,强化信息搜集和工作,举办大型专场劳务招聘洽谈会、启动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组织引导农民工有序外出。截至全县共举办8场招聘会,提供就业岗位6500个,1580名求职人员与企业和用工单位达成用工协议。另一方面,大力开发本地就业岗位,促进返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开发县内公益性岗位,吸纳安置返乡人员就业。借助“十大工程”、狮子山开发等重大项目的实施建设的机遇,搞好本县企业和用工单位与农民工供需对接,农村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建设与农民工供需对接,以项目带动返乡农民工就业。目前,就地转移就业近1.3万人。

(二)开展大规模的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针对金融危机对企业用工需求带来冲击的影响,加大财政投入,扩大培训规模,按照“新增劳动力一个不少”、“返乡人员一个不闲”的要求,组织返乡农民工大力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技能和创业培训,解决目前岗位需求和劳动力技能不相匹配的问题,优化劳务产业结构,提高农民工市场就业创业能力,推进转移就业和提升创业能力。今年以来,全县已开展计算机应用、电子电工、电气焊、电动缝纫、风味小吃等专业的职业技能培训2236人。

(三)搭建创业就业服务平台,提供项目推荐、创业指导、跟踪服务等全方位的创业服务。在资金、场地、证照办理、经费等方面给予优惠。县上设立专门的创业服务机构,健全县、乡、村三级创业就业和劳务经济组织领导服务体系,加强组织领导,从项目论证、项目孵化、项目落实、开业指导等各个方面搞好服务,指导、帮助返乡农民工选好、选准创业项目,实现自主创业,通过自主创业实现就业,今年全县已累计发放小额创业贷款2615万元,扶持创业423户。

三、促进返乡农民工就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农村劳动力就业盲目性大。往年外出务工的农民工在节后返城、返厂的时间都比较规律,但近两年不少返乡农民工对节后出行方向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具有一定的盲目性,有的还处于观望状态。城市企业对农民工的用工数量有所扩大,但农民工的工资需求与就业供求矛盾比较突出,导致一些务工者因未找到工作又再次返乡。

(二)劳动力供需结构性矛盾突出。主要是现有农村劳动力年龄、性别、文化程度、专业技能等与劳动力市场的实际需求存在较大差距。部分有技术的人员受经济波动影响相对小,即使失业也能很快重新找到工作,而技术单一或无一技之长的人只能回家观望。从我县农民工外出务工的调查情况看,大部分外出务工的农村劳动力属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少数人掌握部分专业技能。由于文化程度偏低又缺乏专业技能,加之人生地疏,在竞争中与城市劳动力相比明显处于劣势,农村劳动力缺乏就业竞争力。

(三)返乡农民工对政府给予就业方面的支持表现出较高的期待。通过走访调查,在就业问题上,一是农民工期望政府在就业门路上予以帮助,特别是提供就业岗位。在宏观环境复杂多变的情况下,农民工更希望得到来自政府及有关部门权威准确的就业信息和更直接的就业帮助。二是在自主创业上提供支持,特别是资金扶持。调查显示,考虑返乡留在本地自主创业的农民工,期望“提供信贷资金优惠和支持”和“提供创业服务指导”是农民工自主创业时最希望政府能给予的帮助。

四、促进返乡农民工就业的对策和建议

(一)充分利用好上级扶持政策,加快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具有投资少、吸纳劳动力多、技术操作规程简便、资金周转较快等特点,对扩大城乡就业、促进群众增收具有重要意义。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扶持发展劳动密集

型产业的意见》〔安政发(20__)9号〕,加大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扶持力度。从20__ 年起,市、县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5000 万元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其中:市本级1000 万元、每县不少于400万元,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并以不少于当年新增地方财力的10%逐年补充,到2015 年年度预算达到1 亿元以上,并从财政贴息、项目扶持、融资担保、税费优惠、用地保障、培训补助、社保补贴等方面给予支持。利用这些优惠政策,把劳动密集型产业作为招商引资工作的重点来抓,发展好劳动密集型产业,促进返乡农民工就地创业就业。

(二)加大技能培训力度,增强返乡农民工再就业能力。切实做好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工的技能意识,有效缓解产业升级与经济波动所带来的就业困局,才是应对农民工就业问题的根本所在。针对企业用工需求创新培训模式,调整培训方向,丰富培训内容,根据农民工自身特点,制定相应培训计划,有针对性地集中开展农民工转移、转岗培训,使他们能够掌握就业技能,适应新形势工作需要。一是对技术水平不高的返乡农民工开展回炉培训,提升新一轮输出人员择业竞争力;二是组织没有技术的返乡农民工参加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鼓励他们自主择业,以减轻社会就业压力;三是对有志于回归创业和有一定创业基础的的返乡农民工开展创业培训,提升自主创业能力;四是对有意继续从事农业的返乡农民工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对年龄偏大、知识水平偏低,不愿再外出打工的农民开展特色种养殖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农业生产技能,实现科技种养增收。

篇4

(一)摸清底数,建立台帐。一是建立了县、镇、村三级联动,做好返乡农民工情况统计调查,并实行旬报制度。二是对返乡农民工进行动态监测管理。三是以镇乡为单位召开返乡农民工座谈会,掌握返乡农民工的就业能力和就业愿望等基础信息,建立了返乡农民工人员基础台帐,做到对返乡农民工收入状况、家庭情况、就业意向、技术素质、安置去向“五清楚”,为推进返乡农民工转移就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提供培训、促进就业。一方面组织开展技能培训,通过技能培训,千方百计提高农民工的素质和技能,掌握“一技之长”,增强就业能力。充分发挥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职业技能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再就业培训”等现有培训资源,全方位,多渠道开展培训,建立培训与就业挂钩的机制,现已培训农村劳动者2413人。另一方面鼓励返乡人员参加创业培训。将农民工参加创业培训纳入就业再就业培训补贴范围,按规定享受免费创业培训,通过创业培训,帮助返乡农民工增强创业信心,强化创业意识,提高创业能力,现有170名返乡农民工参加了创业培训。

(三)“三送”到家,春暖人心。春节期间,组织开展了以“送岗位、送培训、送健康”为主要内容的关爱返乡民工专项行动。专门制作发放了5000个装有岗位卡

、培训卡、健康卡的“关爱返乡民工春节礼包”,使广大返乡民工切身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爱之情。通过此次活动,把3000多个岗位送到了返乡农民工的手中,使1050名返乡农民工在家门口轻松地找到了工作。

三、农民工创业措施

(一)组建创业工作机构,指导和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

为进一步加强对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作的领导,**县调整了农村劳动力开发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负责全县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统筹协调和指导工作,并将引导农民工返乡创业作为发展劳务经济和招商引资工作的重要内容,纳入政府目标管理体系,定期督查考核。县劳动保障、发展改革、建设规划、土地管理、农委、商委、科技、财政、卫生、金融、工商、税务、扶贫等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加强督查,形成合力,确保涉及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各镇乡也成立了相应的工作机构,加强工作力量,积极开展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指导、协调工作。

(二)规划创业基地,出台优惠政策,构筑平台“引凤还巢”。

在**工业园区内建立“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各镇乡在规划小城镇建设中预留部分土地用于农民工返乡创业,集中打造农民工“返乡创业一条街”和“创业超市”,引导返乡创业农民工集中经营、聚集发展。把返乡创业农民工纳入招商引资范围,与外地客商享受同样的优惠政策,进入园区的返乡创业农民工享受园区的所有优惠政策。具体享受的优惠政策为:一是对农民工返乡创办的企业,在登记注册后,3年内按规定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由财政部门安排返还给企业,支持企业进一步发展;二是对返乡创业农民工从事个体经营的,适当提高营业税的起征点,对不征营业税、增值税且经调查核实无应纳税所得的,不征收个人所得税;三是支持返乡创业农民工从事个体经营,年内现行政策规定应缴纳的各项地方行政事业 (三)设立专项经费为创业者提供资金支持

进一步完善和加大小额担保贷款实施力度,将贷款对象扩大到返乡农民工,贷款额度个人贷款扩大到5万元,并对返乡农民工创办企业贷款额度扩大到80万元,并享受80%贷款贴息的政策优惠。

(四)依托创业培训为创业者提供智力支持

依托syb创业培训项目,对有培训需求和创业愿望的人员大力开展创业培训,以此来提高创业人员的素质,使广大创业者不仅想创业、敢创业,还要能创业、会创业、创成业。截止目前,已成功开办7个班170人创业培训,其中80人正在筹备创业,计划吸纳600人就业。同时结合实际情况,立足本地资源,大力发展种养殖业,引导他们搞大棚蔬菜、西瓜,开办养猪、鸡、鸭、羊、鱼、蚕等农村服务项目养殖场,实现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目前,已有10家大棚、33个养殖场诞生,共解决400余名返乡农民工就业。

四、加强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的建议

(一)加强统计调查。落实好统计旬报制度,强化统计责任,深入基层,对返乡农民工建立台帐,实行动态统计。全面掌握年龄结构、技能专长、就业需求等信息,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信息库,实行分类管理,提高工作的针对性。

篇5

家,是幸福的港湾,也是致富的源泉。眼下,河南农民工返乡创业正逐渐形成潮流。

据初步统计,2008年以来,河南农民工已累计返乡559.31万人,其中返乡创业60.69万人,创办企业30.97万家,实现年销售收入705.37亿元。

这些积累了技术、资金和经验的农民工返乡创业,优化了农民结构、提高了整体素质、创新了农业经营、促进了产业融合、加大了农村投入、提高了生产能力,成为促进河南经济发展的新生力量。

“孔雀不再东南飞”

今年秋天,信阳市平桥区五里镇怡丰园农场喜获丰收。“今年的葡萄长势喜人,又是一个好收成!”园主杨国晏一边熟练地剪下一串串晶莹泛紫的葡萄,一边开心地说。杨国晏曾在外打工多年,6年前返乡创办家庭农场,立足打造生态农业采摘观光园,解决本地劳动力就业300多人,每年使农民户均增收6000多元。

“以前外出打工也是没办法,现在家乡就业形势好了,一个月4000多元的工资不比出去挣的少!”近日,信阳市平桥区世纪广场举行的大型就业招聘会上,家住平桥区长台关乡的刘玉岚被一家服饰企业相中了。谈起能回家乡工作,刘玉岚一脸高兴:“父母为我们操劳大半辈子了,不容易,以后就可以多陪在他们身边尽尽孝啦!”

近年来,河南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为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和农民工返乡创业创造了机遇。“与科技人员和大学生主要开展创新创业不同,返乡农民工创业的区域主要在乡村,领域主要集中在农村规模化种植、畜牧、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餐饮服务、城乡居民生活服务等。”河南省人社厅农民工工作处处长吕志华说。

孟州市莫沟村原是交通闭塞的小村子,青壮年村民常年外出打工,村中留下了妇女、儿童和老人。这两年,回乡创业的村民越来越多,有的利用当地旅游资源开办家庭宾馆、农家乐餐馆,有的经营村淘店销售农副产品。目前,该村已有50多个村民返乡创业,带动100多人就地就业,村里人气、生机在集聚,改变了以往“空心村”的模样,老人满意、孩子高兴、夫妻和谐、社会稳定。

调研显示,大批农民工返乡创业兴业,促进了县域经济发展,加快了城镇化进程,有效提高了农民收入,在为当地农民提供容量较大、门槛较低的就业渠道的同时,也带动农业生产向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并真正实现“返乡一人,致富一方”。

“农民工返乡创业拉动了县域经济发展,带动了就地就近就业,增加了农民收入,还促进了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从源头上解决了‘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的问题。”河南省副省长王艳玲介绍。

“筑巢引凤”,鼓励返乡

今年,洛阳天下秀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硕果累累。该公司由孟津县会盟镇小集村8名返乡农民工发起创办,下设养殖、种植、农机3个合作社。“公司流转了村里的土地,从事小麦良种繁育和优质牧草种植。目前,公司已经出售肉牛1800头,今年预计盈利1000万元。公司的成立,把年轻人从土地上解放了出来,带动了村民就业……”村主任兰应水开心地说。

作为农业大省,河南高度重视农民工返乡创业,从省委、省政府到乡镇,包括行政村都非常重视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作,都能结合地域经济特色,因地制宜地出台支持当地农民工返乡创业实际举措。例如,汝州市结合外出务工人员多在江浙从事机绣工作的实际,创建了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区,提供优惠政策“筑巢引凤”,吸引了大批带着资金、技术和设备的返乡创业者,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目前,河南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768亿元,带动民间投资3000多亿元,中央财政给予40亿元贴息补助,其中帮助30多万名返乡创业农民工零成本解决创业资金不足的问题。

为了增强返乡创业农民工创业贷款的可获得性,各地采取商户联保、园区担保、公司加农户等方式,不断降低反担保门槛。郑州市对符合规定的农民工自主创业,给予20万元政府全额贴息创业担保贷款。

强化创业培训,提高返乡农民工的创业能力。目前,河南累计开展返乡农民工创业培训20万人。值得一提的是,结合新业态、新经济,各地积极开展农村电子商务培训,帮助返乡农民工通过互联网进行创业。内黄县已建成17个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示范村,焦作市去年开展电商培训300多期,引进专业电商人才300多人,增添了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活力。

此外,依托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和各类社会服务平台,各地集聚各类资源,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优质服务。孟津县创办“创业指导师志愿团”,采取结对帮扶、上门指导等方式,为返乡创业农民工开展指导服务,提高创业成功率。

“双创”时代新动能

“双创”时代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大众创业的新时代在召唤着更多农民工返乡创业,当前全国正在兴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潮,农民工是广大创业、创新群体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与科技人员和大学生主要开展创新、创业不同,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区域主要在乡、村,领域主要集中在农村规模化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餐饮服务、城乡居民生活服务等。人们对安全农产品的需求,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了难得的机会。

此外,经济社会发展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了有力的支撑。近年来,河南聚焦实施四大国家战略规划,着力打造“四个河南”、推进“两项建设”,经济实力大幅提升,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经济大省、新兴工业大省、农业大省地位更加巩固。产业转型升级取得很好进展,河南多年来打造了180个产业集聚区和一大批商务中心区、特色商业区,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平台。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全面展开,为农民工返乡创业创造了好的发展环境。河南有大量的人口和庞大的消费市场需求,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了支撑。

大众创业的新时代在召唤着更多农民工返乡创业。

据统计,目前河南农民工规模达到2867万人,占全国的十分之一。一大批农民工经过多年的摸爬滚打,积累了一定的资金、技术、市场和经验,有创业的愿望,有回家乡的情结,这些都为他们返乡创业提供了可能。

“随着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无论是产业结构还是消费结构都在不断地调整和升级,城乡生产生活的需求层次在变化和提升,催生着新的需求。人们对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体验消费的需求日益增多,这些需求侧的新变化,为供给侧的创业提供了机遇。”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谷建全说。

接下来,河南将进一步完善扶持政策,优化创业服务,加强创业保障,全面激发农民工返乡创业热情,使有创业愿望的农民工能创业、创成业,带动更多农民就地就近就业,为“创”时代加快集聚发展新动能。

用“情”打造创业大军

“发展新产业,建设新农村,最关键的是要培养造就一代新型农民。”河南省省长陈润儿要求,要进一步在深化思想认识的基础上,鼓励和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

农民工中的很多人是挣了票子、换了脑子、摸了路子的“能人”。他们既了解外面的世界,又了解农村的需求;既有返乡创业的意愿,又有返乡创业的能力。引导他们回乡创业,不仅可以实现人才回归、技术回乡、资金回流,促进从“输出一人致富一家”的打工效益向“一人创业致富一方”的创业效益转变,还可以使更多的孩子有父母疼爱,更多的老人有儿女照顾,更多的夫妻能合家团圆。

陈润儿指出,要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和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

一要营造创业环境。好的环境是吸引力、向心力、竞争力。要给予平等待遇,“把老乡当老外,把民资当外资”,做到招来的企业享受什么政策,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享受什么政策;予以依法保护,严禁吃拿卡要,绝不允许把返乡创业农民工当作“唐僧肉”;强化舆论支持,广泛凝聚“创业还是家乡好”的共识,吸引更多农民工回乡创业。

二要用好创业政策。对返乡创业农民工,既要保证他们享受普惠型政策,又要根据其抗风险能力弱的特点,完善差别化政策扶持措施。河南将筹备建立农民工返乡创业扶持基金,千方百计帮助农民工解决融资难题。

篇6

二、现状及原因

我市是劳务输出大市,现有劳动力300多万人,每年有110万外出务工人员,占劳动力总数的40%。去年以来,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愈演愈烈,沿海发达地区企业深受影响,许多中小私营企业纷纷倒闭或停产裁员。导致了农民工就业面临了越来越大的困难,部分提前回乡。我市作为劳务输出农民工的提前返乡加大了我市的就业压力并带来了潜在的社会不稳定因素。在调研中我们发现__外出务工青年主要分布在沿海,广东的东莞、深圳人数最多,行业多,大多在低端劳动密集型企业或餐饮业;在东北的主要是建筑业;在北京的主要是建筑业和饮食业;在浙江和西安主要为服装业;手机配件业分布零散而且边远。外出务工青年返乡的原因有很多,大致可以分为五类。

1、因金融风暴返乡。这是调研的重点,按比例推算占返乡农民工总数的75%左右。

2、因季节性等因素返乡。因为气候原因如在东北等从事建筑行业的提前返乡,按比例推算,因季节返乡的占15%左右。

3、受中央惠农政策影响。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如新的粮食收购政策的出台以及新的土地政策对青年返乡具有吸引力。因此返乡的约占2%。

4、回乡创业。外出务工青年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资金的积累,很多都想回乡创业。改革开放30年,但真正大量外出务工是90年代中后期,资金的积累并没完成,所以很多人想,真正创业的大约只占3%左右。

5、自身技能。有些务工青年因文化素质过低,不能适应岗位技能要求;还有些人因为结婚、盖房,或赡养老人、照顾子女,或解决夫妻分居,或不习惯外地生活、思念亲人、心理成本大等原因而选择回乡,约占5%。

三、机遇和挑战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因为金融危机,工厂倒闭或裁员返乡的青年只占15%,但另一方面受访者很多都表示企业减薪了,自行创业的收入也有影响。当问及来年的打算,很多青年表示在可能的情况下在家更好,这与当前的惠农政策和国家的扶持政策有关,也与__这几年的经济发展提速有关。

更多的返乡青年或不愿在外务工的青年,他们经过城市工作与生活的“洗礼”,学到了现代企业的先进管理经验,掌握了熟练的技能技术,是__经济发展的机遇;他们带回了或多或少的资金,是家乡新农村建设的机遇;他们不再两地分居,孩子不再留守,这是和谐家庭的机遇。

但挑战远大于机遇,更多的青年在当地就业,这对__的经济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必须要开发并提供更多的岗位;而新农村建设也不是青年农民重新回到一亩三分地那样的简单;没有经济来源的家庭,又何来和谐。

四、对策及建议

综合各种因素,我们可以看到更多的返乡青年是家乡社会经济发展的一股生力军,如何加以正确引导,是当前全市各级共青团组织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

各级团组织要针对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变化,认真贯彻中央有关文件精神和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充分发挥党的助手,后备军的作用,积极应对,主动解决青年返乡问题,努力把各种不利影响降至最低程度,为推动__经济平稳较快地增长做出贡献。

1、引导服务。各级团组织要对当前大部分务工返乡青年现象和情况必须要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一是要按照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拓宽思路,创新工作,履行好职能,宣传政策法规;二是要结合新农村建设,加大改水改厕宣传力度,加强农村环境整治工作;三是推动农村青年健身活动,举办娱乐活动,丰富返乡青年的精神生活;四是结合扶贫慰问工作、志愿服务工作、三下乡工作真情服务返乡青年;五是尽自身所能,努力为返乡青年排忧解难,把他们的积极性保护好、调动好、使用好,为推进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作出贡献。

2、培训服务。提高青年农民的就业能力,必须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岗位职业能力和经营能力。一是利用团组织指导成立的15家农村青年培训基地以及各县市区青年中心组织开展技能培训活动;二是要积极开展三下乡活动,紧密围绕当地农业支柱产业来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在培训内容上,力求做到使农民的素质提高与农民收入的增长结合起来,使有限的农村教育投入能取得较高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三是开展农村青年创业培训,提高返乡青年的致富能力、再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篇7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表示,“新型城镇化本质上就是人的城镇化。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可以有效地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就近就业、就地就业,是‘以人为本’城镇化的题中之意。”

《通知》提出,将坚持市场化导向,重点通过健全机制,调动市场主体支持、参与、推动返乡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进一步激发创业热情,为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提供广阔空间。

《通知》明确,将因地制宜,深度开发特色优势资源,顺应产业转移趋势和潮流,借力“互联网+”等现代商业手段,加快培育具有区域特色的优势返乡创业产业集群,引导返乡人员围绕龙头产业、龙头企业集群创业。要合理布局,整合资源,统筹区域内返乡创业园区建设和产业布局,走差异化创业之路,避免遍地开花。同时,要鼓励开发乡村、乡土、乡韵潜在价值,促进农村地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提供更多机会和选择,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农民工返乡创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李佐军指出,创业的过程本身就十分艰辛。农村往往创业氛围不浓,创业文化比较缺乏,回乡创业需要承担较大的风险。从某种意义上说,农民工返乡创业,要比城里人创办企业难度大很多。

篇8

一、前阶段工作简要回顾

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各级各有关部门积极协调,紧密配合,坚持把劳务输出工作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手段来抓,不断健全网络,加强引导,强化培训,大力组织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截至4月底,全县已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80538人,占全年目标任务的91.3%,实现务工工资性收入2.89亿元、务工纯收入1.45亿元。总结前阶段工作,取得的成绩主要有:

(一)措施有力,返乡农民工安置工作有效开展。一是对返乡农民工进行摸底调查,研究和掌握农民工返乡原因及进出情况,对正常返乡和受金融危机影响返乡农民工进行分类造册,实施返乡农民工动态监测管理,并实行零报告制度,定期报告返乡农民工动态情况。二是积极对返乡农民工进行创业培训,切实帮助解决农民工最迫切、最需要的问题,针对返乡农民工技能单一的实际,在摸清返乡农民工底数的基础上,突出以提高返乡农民工专业技能为重点,对返乡农民工提供就业援助。同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制定返乡农民工“特别”培训计划,大力开展技能型人才储备培训,为返乡农民工实现再就业做好“充电”服务。三是积极引导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协调金融部门将小额担保贷款发放到有意愿自主创业的农民工手中,逐步把开展创业培训等扶持政策向农村延伸,协调相关部门优先为返乡创业农民工办理相关证件,简化办证手续,及时帮助解决农民工创业中遇到的困难。目前,全县因金融危机返乡农民工达18200人,已实现就业13335人。

(二)拓展培训项目,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能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实施“阳光工程”培训、示范基地培训和大面扶贫培训项目,采用“流动课堂”、“夜校培训”等方式,扎实开展农村劳动力引导性培训和基本技能培训。截至4月底,全县共开展培训85期6045人,实现培训后转移3900人,其中:开展引导性培训62期4558人,开展以电工、电焊工、缝纫工、钢筋工、砌筑工等专业技能培训23期1487人。

(三)加强市场对接,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市场与社会中介机构的作用,积极为农民工转移就业牵线搭桥,做好市内外务工人员创业情况调查统计,采取内外输出结合的方式,合理有序引导农民工转移就业。自去年10月以来,共为我县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及县内企业输送农民工4380人。截止今年4月底,全县新增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21790人,其中因受金融危机影响返乡农民工重新安置转移12950人,尚有4865人待逐步培训后转移。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县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中存在困难和问题。一是返乡农民工安置问题不容忽视,若不能及时再就业,部分返乡农民工家庭将出现返贫。据统计,我县返乡还未实现再就业的农民工有4865人,若不能实现再就业,年内将有4500个左右农村家庭户均减少收入10000元以上。二是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劳动技能单一,大部分外出务工人员从事劳动强度大而收入低的行业。三是组织化输出程度还需进一步提高,农民工盲目无序流动的局面还需进一步扭转。四是部分乡镇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的重视不够,工作流于形式,应对农民工返乡工作有针对性的分析研究和抓落实不够,培训补助资金的使用渠道不明确等情况普遍存在。这些问题将严重影响今年我县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各乡镇和县直相关部门务必引起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分析形势,正视困难,切实增强抓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尽管今年劳务输出面临很大困难,但我们也要看到人力资源开发工作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一是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劳务输出是我县农民增收的重点项目,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实现全年农民增收目标起着决定性作用,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该项工作,有利于我们调动和整合各类资源。二是培训力度不断加大。以“阳光工程”、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民工夜校培训试点、“科技入户”工程等项目为载体,深入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有利于提高农民工素质。三是国家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实施扩大内需项目加大固定资产投资的政策,我们要紧紧抓住实施国家扩大内需项目需要大量农民工参与建设这一大好机遇,抓好重点工程、重点项目建设与劳务输出工作的对接,有效促进扩大农民工就业。

抓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推进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重大举措;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农村城镇化的的根本途径;是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调动农民积极性、促进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受金融危机的影响,面对返乡农民工人数增加,劳动力转移输出压力大等困难,我们的思想不能松懈,措施要更加扎实,充分看到危机中的机遇,把劳务输出作为我县农民增收的重点项目抓紧抓实,坚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返乡农民工创业“两手抓”。各级各部门必须加强领导,明确目标,落实责任,把人力资源开发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大力推进农村劳动力由农村向城镇转移,向非农产业流动,培养一支合格的劳务大军,做大培强我县劳务经济。

三、明确目标,强化措施,认真抓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

转移农村劳动力、发展劳务经济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既要全面部署、整体推进,更要突出重点、狠抓关键,总的要求就是要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能人带动”的原则,按照培训服务齐抓、需求供给对接、就业创业并举的思路,加强培训,规范管理,搞好服务,提高劳务输出的数量和质量,促进农民增加收入,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下坚实的基础。我县2009年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总体目标是:全年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8.82万人;实现务工工资收入8.1亿元以上,净收入3.43亿元;完成大面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1.6万人,高田乡务工人员夜校培训4900人。围绕以上目标,重点抓好7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为切实抓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做大培强我县劳务经济产业,真正把劳务输出当作一项“富民工程、德政工程”来抓,在今天的会上,县政府将与各乡镇签定目标责任书。同时,各乡镇和县直相关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按照张县长4月24日在县政府三次全会上对全县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的安排部署,结合今天会议的要求,明确目标任务,强化工作措施,落实人员责任,认真抓实各项工作,确保年度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

(二)强化宣传,营造氛围。与周边地区和沿海发达地区相比,我县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起步较晚,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运作体系,广大农村群众对该项工作的认知度不高。各乡镇要深入搞好宣传发动,扩大宣传声势,开辟宣传专栏,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培训、劳务输出、务工信息、维权保障等方面的宣传报道,认真抓好相关宣传资料的制作和发放,切实做到在服务中宣传,在宣传中抓好服务,营造密切关注农民工的良好氛围。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合作,密切配合,紧紧围绕让农民“出去有路、就业有岗、务工有为、回乡有成”的思路,认真做好输出前、输出中和输出后的各项服务工作,真正把劳务输出做成一项“富民工程、德政工程”。

(三)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劳动力就业能力。要进一步提高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能力,一是要认真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各类培训项目,制定培训计划和方案,合理设置培训课程,要以提高职业技能为重点,进一步突出开展市场急需的职业技能培训。二是要加强与各大企业、用人单位联系,建立长期的劳务合同关系,大力组织定单培训,同时要开展政策、法律法规知识、安全常识和公民道德规范等引导性培训,增强农民工遵纪守法意识,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三是要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培训。县人力资源办、劳动就业局、职教中心要联合建成培训系统,整合现有培训资源,充分利用现有培训机构的培训场所、设备、师资等,积极探索低成本、高效率的新培训模式,把培训班延伸到乡村,促进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培训就业,努力做到培训一人,合格一人,转移就业一人,确保技能培训时间达20天以上,培训后转移就业率达85%以上,培训发证率达60%以上。同时,实施劳动力培训必须做到“两个公示”,一是要把实施的农村劳动力培训项目公示到村组一级,二是要把每期培训的时间、地点、内容、资金使用情况等公示到村组一级。

(四)加大市场开发力度,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由于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起步较晚,劳务市场机制发育不健全,尚未形成良好的基础和优势,目前还有许多农民工属单枪匹马、零星分散地盲目外出,远远适应不了劳务市场对农民工大批量的集中需求,因此,加强区域内外的劳务市场对接,努力开辟劳务用工市场,积极引导组织农民有序转移输出,是提高转移质量和打造劳务品牌的必然途径。一是要通过参加各种劳务洽谈会搞好对接,进一步拓宽沿海发达地区劳务市场,积极同输出地的用工企业进行沟通联系,认真考察用工岗位,确立合作意向,有组织地输送农村劳动力,完成县委、县政府下达的有组织输出任务。二是要依托务工能人、劳务中介机构、劳务经纪人开辟县外用工市场,充分发挥其信息灵通、联络面广的优势,使其成为政府组织的有利补充,在组织引导劳动力合理流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三是县人力资源办要制定出具体的组织化输出方案,将具体任务分解到各乡镇。县人力资源办、劳动就业局、县职教中心、各乡镇人力资源办等相关部门要形成合力,充分发挥各自职能作用,建成一套完善的组织输出系统,认真搞好农民工的转移输出服务,真正达到“输出一个、带动一批,输出一批、带动一方”的效果。

(五)抓好维权服务,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目前,农民工权益受侵害的现象时有发生。县人力资源办要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切实做好农民工维权救助工作。一是要在维权重点上实现突破,加强农民工劳动合同管理,完善劳动合同,规范劳动合作行为,坚持做到“四不转移”:即用人单位合法资质不全不予转移,劳动强度过大不予转移,工资收入没保证不予转移,国家规定的工伤等保险不缴不予转移。要规范中介市场,严厉打击黑中介坑害农民工的行为。二是要在维权环境上形成声势。要积极协调各职能部门有计划开展专题咨询活动,借助新闻媒介广泛宣传农民工对社会所做的贡献,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关注、关爱农民工的良好氛围。要通过多种方式,积极向农民工普及维权知识,强化维权意识,努力形成在参与中维权、在帮扶中维权、在舆论监督中维权的强大声势。三是在维权工作上形成合力,加强与劳动、教育等部门的联系与合作,要加强跨地区越部门合作,在维权过程中协调沟通,做到农民工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有人听、有人管、有人为之伸张正义。要充分发挥好农民工法律服务中心的职能作用,发挥好驻外农民工服务站及联络点的作用,使之成为农民工转移的桥梁和纽带,切实维护所在地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篇9

一、前阶段工作简要回顾

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各级各有关部门积极协调,紧密配合,坚持把劳务输出工作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手段来抓,不断健全网络,加强引导,强化培训,大力组织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截至4月底,全县已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80538人,占全年目标任务的91.3%,实现务工工资性收入2.89亿元、务工纯收入1.45亿元。总结前阶段工作,取得的成绩主要有:

(一)措施有力,返乡农民工安置工作有效开展。一是对返乡农民工进行摸底调查,研究和掌握农民工返乡原因及进出情况,对正常返乡和受金融危机影响返乡农民工进行分类造册,实施返乡农民工动态监测管理,并实行零报告制度,定期报告返乡农民工动态情况。二是积极对返乡农民工进行创业培训,切实帮助解决农民工最迫切、最需要的问题,针对返乡农民工技能单一的实际,在摸清返乡农民工底数的基础上,突出以提高返乡农民工专业技能为重点,对返乡农民工提供就业援助。同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制定返乡农民工“特别”培训计划,大力开展技能型人才储备培训,为返乡农民工实现再就业做好“充电”服务。三是积极引导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协调金融部门将小额担保贷款发放到有意愿自主创业的农民工手中,逐步把开展创业培训等扶持政策向农村延伸,协调相关部门优先为返乡创业农民工办理相关证件,简化办证手续,及时帮助解决农民工创业中遇到的困难。目前,全县因金融危机返乡农民工达18200人,已实现就业13335人。

(二)拓展培训项目,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能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实施“阳光工程”培训、示范基地培训和大面扶贫培训项目,采用“流动课堂”、“夜校培训”等方式,扎实开展农村劳动力引导性培训和基本技能培训。截至4月底,全县共开展培训85期6045人,实现培训后转移3900人,其中:开展引导性培训62期4558人,开展以电工、电焊工、缝纫工、钢筋工、砌筑工等专业技能培训23期1487人。

(三)加强市场对接,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市场与社会中介机构的作用,积极为农民工转移就业牵线搭桥,做好市内外务工人员创业情况调查统计,采取内外输出结合的方式,合理有序引导农民工转移就业。自去年10月以来,共为我县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及县内企业输送农民工4380人。截止今年4月底,全县新增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21790人,其中因受金融危机影响返乡农民工重新安置转移12950人,尚有4865人待逐步培训后转移。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县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中存在困难和问题。一是返乡农民工安置问题不容忽视,若不能及时再就业,部分返乡农民工家庭将出现返贫。据统计,我县返乡还未实现再就业的农民工有4865人,若不能实现再就业,年内将有4500个左右农村家庭户均减少收入10000元以上。二是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劳动技能单一,大部分外出务工人员从事劳动强度大而收入低的行业。三是组织化输出程度还需进一步提高,农民工盲目无序流动的局面还需进一步扭转。四是部分乡镇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的重视不够,工作流于形式,应对农民工返乡工作有针对性的分析研究和抓落实不够,培训补助资金的使用渠道不明确等情况普遍存在。这些问题将严重影响今年我县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各乡镇和县直相关部门务必引起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分析形势,正视困难,切实增强抓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尽管今年劳务输出面临很大困难,但我们也要看到人力资源开发工作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一是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劳务输出是我县农民增收的重点项目,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实现全年农民增收目标起着决定性作用,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该项工作,有利于我们调动和整合各类资源。二是培训力度不断加大。以“阳光工程”、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民工夜校培训试点、“科技入户”工程等项目为载体,深入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有利于提高农民工素质。三是国家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实施扩大内需项目加大固定资产投资的政策,我们要紧紧抓住实施国家扩大内需项目需要大量农民工参与建设这一大好机遇,抓好重点工程、重点项目建设与劳务输出工作的对接,有效促进扩大农民工就业。

抓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推进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重大举措;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农村城镇化的的根本途径;是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调动农民积极性、促进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受金融危机的影响,面对返乡农民工人数增加,劳动力转移输出压力大等困难,我们的思想不能松懈,措施要更加扎实,充分看到危机中的机遇,把劳务输出作为我县农民增收的重点项目抓紧抓实,坚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返乡农民工创业“两手抓”。各级各部门必须加强领导,明确目标,落实责任,把人力资源开发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大力推进农村劳动力由农村向城镇转移,向非农产业流动,培养一支合格的劳务大军,做大培强我县劳务经济。

三、明确目标,强化措施,认真抓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

转移农村劳动力、发展劳务经济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既要全面部署、整体推进,更要突出重点、狠抓关键,总的要求就是要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能人带动”的原则,按照培训服务齐抓、需求供给对接、就业创业并举的思路,加强培训,规范管理,搞好服务,提高劳务输出的数量和质量,促进农民增加收入,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下坚实的基础。我县2009年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总体目标是:全年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8.82万人;实现务工工资收入8.1亿元以上,净收入3.43亿元;完成大面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1.6万人,高田乡务工人员夜校培训4900人。围绕以上目标,重点抓好7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为切实抓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做大培强我县劳务经济产业,真正把劳务输出当作一项“富民工程、德政工程”来抓,在今天的会上,县政府将与各乡镇签定目标责任书。同时,各乡镇和县直相关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按照张县长4月24日在县政府三次全会上对全县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的安排部署,结合今天会议的要求,明确目标任务,强化工作措施,落实人员责任,认真抓实各项工作,确保年度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

(二)强化宣传,营造氛围。与周边地区和沿海发达地区相比,我县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起步较晚,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运作体系,广大农村群众对该项工作的认知度不高。各乡镇要深入搞好宣传发动,扩大宣传声势,开辟宣传专栏,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培训、劳务输出、务工信息、维权保障等方面的宣传报道,认真抓好相关宣传资料的制作和发放,切实做到在服务中宣传,在宣传中抓好服务,营造密切关注农民工的良好氛围。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合作,密切配合,紧紧围绕让农民“出去有路、就业有岗、务工有为、回乡有成”的思路,认真做好输出前、输出中和输出后的各项服务工作,真正把劳务输出做成一项“富民工程、德政工程”。

(三)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劳动力就业能力。要进一步提高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能力,一是要认真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各类培训项目,制定培训计划和方案,合理设置培训课程,要以提高职业技能为重点,进一步突出开展市场急需的职业技能培训。二是要加强与各大企业、用人单位联系,建立长期的劳务合同关系,大力组织定单培训,同时要开展政策、法律法规知识、安全常识和公民道德规范等引导性培训,增强农民工遵纪守法意识,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三是要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培训。县人力资源办、劳动就业局、职教中心要联合建成培训系统,整合现有培训资源,充分利用现有培训机构的培训场所、设备、师资等,积极探索低成本、高效率的新培训模式,把培训班延伸到乡村,促进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培训就业,努力做到培训一人,合格一人,转移就业一人,确保技能培训时间达20天以上,培训后转移就业率达85%以上,培训发证率达60%以上。同时,实施劳动力培训必须做到“两个公示”,一是要把实施的农村劳动力培训项目公示到村组一级,二是要把每期培训的时间、地点、内容、资金使用情况等公示到村组一级。

(四)加大市场开发力度,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由于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起步较晚,劳务市场机制发育不健全,尚未形成良好的基础和优势,目前还有许多农民工属单枪匹马、零星分散地盲目外出,远远适应不了劳务市场对农民工大批量的集中需求,因此,加强区域内外的劳务市场对接,努力开辟劳务用工市场,积极引导组织农民有序转移输出,是提高转移质量和打造劳务品牌的必然途径。一是要通过参加各种劳务洽谈会搞好对接,进一步拓宽沿海发达地区劳务市场,积极同输出地的用工企业进行沟通联系,认真考察用工岗位,确立合作意向,有组织地输送农村劳动力,完成县委、县政府下达的有组织输出任务。二是要依托务工能人、劳务中介机构、劳务经纪人开辟县外用工市场,充分发挥其信息灵通、联络面广的优势,使其成为政府组织的有利补充,在组织引导劳动力合理流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三是县人力资源办要制定出具体的组织化输出方案,将具体任务分解到各乡镇。县人力资源办、劳动就业局、县职教中心、各乡镇人力资源办等相关部门要形成合力,充分发挥各自职能作用,建成一套完善的组织输出系统,认真搞好农民工的转移输出服务,真正达到“输出一个、带动一批,输出一批、带动一方”的效果。

(五)抓好维权服务,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目前,农民工权益受侵害的现象时有发生。县人力资源办要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切实做好农民工维权救助工作。一是要在维权重点上实现突破,加强农民工劳动合同管理,完善劳动合同,规范劳动合作行为,坚持做到“四不转移”:即用人单位合法资质不全不予转移,劳动强度过大不予转移,工资收入没保证不予转移,国家规定的工伤等保险不缴不予转移。要规范中介市场,严厉打击黑中介坑害农民工的行为。二是要在维权环境上形成声势。要积极协调各职能部门有计划开展专题咨询活动,借助新闻媒介广泛宣传农民工对社会所做的贡献,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关注、关爱农民工的良好氛围。要通过多种方式,积极向农民工普及维权知识,强化维权意识,努力形成在参与中维权、在帮扶中维权、在舆论监督中维权的强大声势。三是在维权工作上形成合力,加强与劳动、教育等部门的联系与合作,要加强跨地区越部门合作,在维权过程中协调沟通,做到农民工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有人听、有人管、有人为之伸张正义。要充分发挥好农民工法律服务中心的职能作用,发挥好驻外农民工服务站及联络点的作用,使之成为农民工转移的桥梁和纽带,切实维护所在地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篇10

一、前阶段工作简要回顾

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各级各有关部门积极协调,紧密配合,坚持把劳务输出工作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手段来抓,不断健全网络,加强引导,强化培训,大力组织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截至4月底,全县已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80538人,占全年目标任务的91.3%,实现务工工资性收入2.89亿元、务工纯收入1.45亿元。总结前阶段工作,取得的成绩主要有:

(一)措施有力,返乡农民工安置工作有效开展。一是对返乡农民工进行摸底调查,研究和掌握农民工返乡原因及进出情况,对正常返乡和受金融危机影响返乡农民工进行分类造册,实施返乡农民工动态监测管理,并实行零报告制度,定期报告返乡农民工动态情况。二是积极对返乡农民工进行创业培训,切实帮助解决农民工最迫切、最需要的问题,针对返乡农民工技能单一的实际,在摸清返乡农民工底数的基础上,突出以提高返乡农民工专业技能为重点,对返乡农民工提供就业援助。同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制定返乡农民工“特别”培训计划,大力开展技能型人才储备培训,为返乡农民工实现再就业做好“充电”服务。三是积极引导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协调金融部门将小额担保贷款发放到有意愿自主创业的农民工手中,逐步把开展创业培训等扶持政策向农村延伸,协调相关部门优先为返乡创业农民工办理相关证件,简化办证手续,及时帮助解决农民工创业中遇到的困难。目前,全县因金融危机返乡农民工达18200人,已实现就业13335人。

(二)拓展培训项目,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能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实施“阳光工程”培训、示范基地培训和大面扶贫培训项目,采用“流动课堂”、“夜校培训”等方式,扎实开展农村劳动力引导性培训和基本技能培训。截至4月底,全县共开展培训85期6045人,实现培训后转移3900人,其中:开展引导性培训62期4558人,开展以电工、电焊工、缝纫工、钢筋工、砌筑工等专业技能培训23期1487人。

(三)加强市场对接,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市场与社会中介机构的作用,积极为农民工转移就业牵线搭桥,做好市内外务工人员创业情况调查统计,采取内外输出结合的方式,合理有序引导农民工转移就业。自去年10月以来,共为我县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及县内企业输送农民工4380人。截止今年4月底,全县新增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21790人,其中因受金融危机影响返乡农民工重新安置转移12950人,尚有4865人待逐步培训后转移。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县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中存在困难和问题。一是返乡农民工安置问题不容忽视,若不能及时再就业,部分返乡农民工家庭将出现返贫。据统计,我县返乡还未实现再就业的农民工有4865人,若不能实现再就业,年内将有4500个左右农村家庭户均减少收入10000元以上。二是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劳动技能单一,大部分外出务工人员从事劳动强度大而收入低的行业。三是组织化输出程度还需进一步提高,农民工盲目无序流动的局面还需进一步扭转。四是部分乡镇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的重视不够,工作流于形式,应对农民工返乡工作有针对性的分析研究和抓落实不够,培训补助资金的使用渠道不明确等情况普遍存在。这些问题将严重影响今年我县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各乡镇和县直相关部门务必引起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分析形势,正视困难,切实增强抓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尽管今年劳务输出面临很大困难,但我们也要看到人力资源开发工作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一是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劳务输出是我县农民增收的重点项目,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实现全年农民增收目标起着决定性作用,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该项工作,有利于我们调动和整合各类资源。二是培训力度不断加大。以“阳光工程”、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民工夜校培训试点、“科技入户”工程等项目为载体,深入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有利于提高农民工素质。三是国家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实施扩大内需项目加大固定资产投资的政策,我们要紧紧抓住实施国家扩大内需项目需要大量农民工参与建设这一大好机遇,抓好重点工程、重点项目建设与劳务输出工作的对接,有效促进扩大农民工就业。

抓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推进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重大举措;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农村城镇化的的根本途径;是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调动农民积极性、促进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受金融危机的影响,面对返乡农民工人数增加,劳动力转移输出压力大等困难,我们的思想不能松懈,措施要更加扎实,充分看到危机中的机遇,把劳务输出作为我县农民增收的重点项目抓紧抓实,坚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返乡农民工创业“两手抓”。各级各部门必须加强领导,明确目标,落实责任,把人力资源开发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大力推进农村劳动力由农村向城镇转移,向非农产业流动,培养一支合格的劳务大军,做大培强我县劳务经济。

三、明确目标,强化措施,认真抓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

转移农村劳动力、发展劳务经济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既要全面部署、整体推进,更要突出重点、狠抓关键,总的要求就是要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能人带动”的原则,按照培训服务齐抓、需求供给对接、就业创业并举的思路,加强培训,规范管理,搞好服务,提高劳务输出的数量和质量,促进农民增加收入,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下坚实的基础。我县2009年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总体目标是:全年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8.82万人;实现务工工资收入8.1亿元以上,净收入3.43亿元;完成大面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1.6万人,高田乡务工人员夜校培训4900人。围绕以上目标,重点抓好7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为切实抓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做大培强我县劳务经济产业,真正把劳务输出当作一项“富民工程、德政工程”来抓,在今天的会上,县政府将与各乡镇签定目标责任书。同时,各乡镇和县直相关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按照张县长4月24日在县政府三次全会上对全县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的安排部署,结合今天会议的要求,明确目标任务,强化工作措施,落实人员责任,认真抓实各项工作,确保年度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

(二)强化宣传,营造氛围。与周边地区和沿海发达地区相比,我县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起步较晚,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运作体系,广大农村群众对该项工作的认知度不高。各乡镇要深入搞好宣传发动,扩大宣传声势,开辟宣传专栏,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培训、劳务输出、务工信息、维权保障等方面的宣传报道,认真抓好相关宣传资料的制作和发放,切实做到在服务中宣传,在宣传中抓好服务,营造密切关注农民工的良好氛围。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合作,密切配合,紧紧围绕让农民“出去有路、就业有岗、务工有为、回乡有成”的思路,认真做好输出前、输出中和输出后的各项服务工作,真正把劳务输出做成一项“富民工程、德政工程”。

(三)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劳动力就业能力。要进一步提高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能力,一是要认真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各类培训项目,制定培训计划和方案,合理设置培训课程,要以提高职业技能为重点,进一步突出开展市场急需的职业技能培训。二是要加强与各大企业、用人单位联系,建立长期的劳务合同关系,大力组织定单培训,同时要开展政策、法律法规知识、安全常识和公民道德规范等引导性培训,增强农民工遵纪守法意识,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三是要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培训。县人力资源办、劳动就业局、职教中心要联合建成培训系统,整合现有培训资源,充分利用现有培训机构的培训场所、设备、师资等,积极探索低成本、高效率的新培训模式,把培训班延伸到乡村,促进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培训就业,努力做到培训一人,合格一人,转移就业一人,确保技能培训时间达20天以上,培训后转移就业率达85%以上,培训发证率达60%以上。同时,实施劳动力培训必须做到“两个公示”,一是要把实施的农村劳动力培训项目公示到村组一级,二是要把每期培训的时间、地点、内容、资金使用情况等公示到村组一级。

(四)加大市场开发力度,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由于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起步较晚,劳务市场机制发育不健全,尚未形成良好的基础和优势,目前还有许多农民工属单枪匹马、零星分散地盲目外出,远远适应不了劳务市场对农民工大批量的集中需求,因此,加强区域内外的劳务市场对接,努力开辟劳务用工市场,积极引导组织农民有序转移输出,是提高转移质量和打造劳务品牌的必然途径。一是要通过参加各种劳务洽谈会搞好对接,进一步拓宽沿海发达地区劳务市场,积极同输出地的用工企业进行沟通联系,认真考察用工岗位,确立合作意向,有组织地输送农村劳动力,完成县委、县政府下达的有组织输出任务。二是要依托务工能人、劳务中介机构、劳务经纪人开辟县外用工市场,充分发挥其信息灵通、联络面广的优势,使其成为政府组织的有利补充,在组织引导劳动力合理流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三是县人力资源办要制定出具体的组织化输出方案,将具体任务分解到各乡镇。县人力资源办、劳动就业局、县职教中心、各乡镇人力资源办等相关部门要形成合力,充分发挥各自职能作用,建成一套完善的组织输出系统,认真搞好农民工的转移输出服务,真正达到“输出一个、带动一批,输出一批、带动一方”的效果。

(五)抓好维权服务,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目前,农民工权益受侵害的现象时有发生。县人力资源办要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切实做好农民工维权救助工作。一是要在维权重点上实现突破,加强农民工劳动合同管理,完善劳动合同,规范劳动合作行为,坚持做到“四不转移”:即用人单位合法资质不全不予转移,劳动强度过大不予转移,工资收入没保证不予转移,国家规定的工伤等保险不缴不予转移。要规范中介市场,严厉打击黑中介坑害农民工的行为。二是要在维权环境上形成声势。要积极协调各职能部门有计划开展专题咨询活动,借助新闻媒介广泛宣传农民工对社会所做的贡献,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关注、关爱农民工的良好氛围。要通过多种方式,积极向农民工普及维权知识,强化维权意识,努力形成在参与中维权、在帮扶中维权、在舆论监督中维权的强大声势。三是在维权工作上形成合力,加强与劳动、教育等部门的联系与合作,要加强跨地区越部门合作,在维权过程中协调沟通,做到农民工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有人听、有人管、有人为之伸张正义。要充分发挥好农民工法律服务中心的职能作用,发挥好驻外农民工服务站及联络点的作用,使之成为农民工转移的桥梁和纽带,切实维护所在地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篇11

我县属全国劳务输出工作重点县,年输出劳务人数7万人以上,劳务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0%以上,劳务经济已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沿海地区部分企业面临经营困难,不少中小企业停产、裁员或减薪,导致我县部分农民工失业提前返乡,且返乡人数呈持续增加趋势,妥善做好农民工返乡回流工作,事关农村发展、农民增收,关系全县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各乡镇、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做好农民工返乡回流工作的重要意义,充分估计大量农民工返乡回流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强正面宣传和引导,充分运用和落实好现行政策,结合本乡镇、本部门实际,认真研究具体方案和措施,积极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和就近就地转移就业,确保全县劳务经济健康发展。

二、加强农民工就业服务监测,准确掌握农民工回流动态

为加强对返乡农民工的动态监控和统计分析,决定在全县25个乡镇建立农民工返乡情况监测点,其中:*镇为市级监测点,*镇为县级重点监测点。建立农民工返乡情况周报制度,从现在起,每周星期五上午11点之前将本乡镇农民工返乡情况调查统计表报县人劳局。各乡镇要指定专人负责做好监测工作,进村入户调查,了解返乡农民工基本愿望和要求,建立返乡农民工基础台账,为开展农民工就业援助服务提供详实的资料。劳动保障等有关部门要做好服务、监控和疏导工作。

三、加大对外劳务交流力度,加强对农民工的信息引导和就业服务

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加强与劳务输入地的联系和衔接,培养扶持当地的“劳务经纪人”“劳务带头人”,广泛挖掘劳务信息,要在各行政村落实1至2名返乡人员援助服务员,负责传递信息、落实帮扶措施和维权服务,尽快建立县、乡、村三级返乡人员援助服务体系,进一步增强信息引导与就业服务水平。要抓住“两路”建设与县内重点项目建设开工,人流物流增多,服务行业用工需求增加的机遇,组织引导返乡农民工就近就地转移就业;要利用春节前后农民工返乡和外出务工的高峰时期,深入开展“送政策、送信息、送培训、送温暖”的就业援助活动,切实做好各项就业服务工作。

四、利用农民工集中返乡的时机,大规模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

县人劳、扶贫、农业、教育等部门,要抓住农民工返乡、冬季农闲时机,积极实施“人人技能工程”、“阳光工程”、“雨露工程”等培训项目,针对农民工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工作。对就近就地就业和继续外出务工的,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提高其就业能力;对有资金、有技术、有创业愿望的,组织开展创业培训,提高其创业能力;对愿意留在家乡从事产业发展的,开展种植、养殖业、特色产业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其农业生产技术;围绕用工需求和人力资源市场需求,开展订单、定向、定点培训,提高农民工技能水平;围绕劳务品牌开展培训,培育、扶持具有*特色的劳务品牌,提高劳务品牌的就业竞争能力。各乡镇要切实组织好辖区内农民工的培训工作。

五、采取有力措施,不断拓展农民工就业渠道

各乡镇、各部门要抓住国家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机遇,加大项目争取力度、加快项目开工建设,尽量使用本地返乡农民工,为农民工开辟新的务工渠道。要结合国家新一轮土地流转政策的出台,认真谋划产业发展,落实各项惠农政策,支持农业、农村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和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为返乡农民工参与家乡建设创造条件,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各级各部门要认真落实*康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全民创业促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政发[20*]14号)精神,在创业场地、税收优惠、金融信贷、就业扶持、创业服务等方面鼓励、扶持有创业愿望和创业条件的农民工创业,发展规模种植、养殖业,兴办农产品生产及加工企业,建立各类专业合作组织,推动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

六、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篇12

一、引言

农民工,是指具有农村户口身份却在城镇务工的劳动者,是中国工业化进程加快和传统户籍制度严重冲突所产生的客观结果。农民工返乡创业是农民工将发达地区较为先进的管理理念、技能融合到农村优势资源中去,并创造价值的过程。农民工返乡创业并非新生事物,但真正引起各方关注农民工返乡创业问题却是2009年金融危机时期。农民工返乡创业,不仅解决了农民工自身和其他农民的就业问题,而且创造了一种新的农村、农业发展的路子,甚至是东部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城市产业向农村转移的一种特定和符合经济规律的模式。因此,返乡农民工创业政策及其支持体系的构建不仅是金融危机背景下的权宜之计,而且是有效解决“三农问题”、拉动农村消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设和谐社会的长远之计。

由于各方关注的时间比较短,我国农民工返乡创业政策还存在许多问题,比如缺乏政策制定的系统性;创业政策缺乏阶段细分;政策缺乏对农民工这一特殊创业主体的考察等等。笔者在梳理创业政策法律法规以及考查创业政策法律法规落实时发现,在创业政策制定这个层面还存在诸多问题,比如机构缺失、政策不连续等等,但根源上还是农民工返乡创业政策上缺乏科学合理的理论指导,从而导致政策制定的零散、片面和短期性。因此,根据创业过程理论构建农民工创业政策理论框架并建立创业支持体系,在目前显得尤为迫切和需要。科学、合理、系统的农民工返乡创业支持体系,能够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全面的支持和帮助,不仅能够推动更多的农民工返乡自己走向创业的道路,而且能够为农民工做稳做大做强企业,提高创业成功率,提升农村自身吸附剩余劳动力的能力,增加农民收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理论综述

(一)国外研究

创业过程是新组织的创建过程,因此,创业过程包括商业计划成为现实企业组织过程中的所有事件。从过程角度概括,创业是一种思考、推理和行为过程,这种行为过程是机会驱动、注重方法和与领导相平衡,或者说创业过程是围绕机会识别、开发与利用的一系列过程。从企业生命周期出发,创业过程会经历四个阶段,分别是创业前阶段(pre—startup stage)、创业阶段(startup stage)、早期成长阶段(early growth stage)及晚期成长阶段(1ater growth)。

创业政策理论框架较早由瑞典学者Anders Lund—stre和Lois Stevenson提出,其核心观点是,政策框架应围绕创业机会、创业技能和创业意愿三个创业核心要素,并涵盖了从创业种子期至创业后42个月的整个创业阶段,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指导实践的意义。近期比较有影响的研究创业政策的学者是荷兰创业经济学家Roy Thurik基于对创业供给(创业者)和创业需求(创业机会)相互作用机制的分析,指出了政府扶持创业的六条政策渠道。GEM(Globe Entrepreneurship Monit)提出的创业环境体系包括九大方面:金融支持、政府政策、政府项目支持、教育与培训、研究开发转移、商业和专业基础设施、进入壁垒、有形基础设施、文化与社会规范。

西方创业理论,由于缺乏研究的现实土壤,对农民工返乡这一特殊群体的创业研究鲜有涉及,但农民工返乡创业也遵循一般的创业规律,创业管理理论中的创业政策理论框架,尤其是GEM的创业环境体系构建,能够为本文的农民工返乡创业支持体系构建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思考方向。

(二)国内研究

国内研究农民工返乡文献集中于最近两年,且研究的热点主要是对当前农民工返乡创业积极意义、农民工返乡创业现状、农民工返乡创业的阻碍因素分析以及返乡创业的支持政策建议。夏清华、易朝辉从不确定环境对创业成败的影响分析出发,指出创业支持政策的必要性,通过研究国外创业政策的工具种类及其有效性,针对中国现实的创业环境,提出了完善我国创业政策的对策和建议;张建伟提出需要从营造创业氛围、整合创业扶持资源、创业环境、创业培训等多个方面提供政策支持;王环分析了我国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特点、意义、制约因素,提出了相关的政策主张;张明林等从金融危机和产业转移的大背景出发,阐述了农民工创业的积极意义、推进农民工创业可行性、促动农民工创业的对策建议等。王胜远,张平等依据SWOT分析理论和QSPM矩阵决策分析工具,分别对农民工返乡的创业战略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认为农民工应根据自身特点和优势,根据当地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有选择地开展农业相关产业经营或延伸服务进行创业。陈浩、曹亚在分析后危机时代返乡农民创业行为的基础上,指出,后危机时代由于政府已经出台了为数众多的优惠措施,是创业的重要契机,同时他们也指出了当今农民工返乡创业的诸多困境,并且就如何解决这些困境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另外还有一些学者,对农民工返乡创业作了大量的实证分析,如申晓梅、刘涛就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意愿进行了典型调研,得出了一些具有学术和实践价值的研究结论。

上述研究较深入地分析了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积极意义,并围绕“如何服务返乡农民创业”从多个角度提出了政策建议,有些研究还借助了相关管理工具,有针对性分析了农民工创业的特点和政策的着力点。但促进、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是一个系统工程,仅仅依赖政府政策措施,而且这些政策措施又缺乏一个系统理论的支持,从而导致政策措施的局部性和短期性。因此,王琇等提出“政府、金融机构、社会机构三者结合的创业机制”,李翔提出,农民工返乡创业需要作多维分析,推动创业需要从体系完善路径来分析,刘晨之更是直接提出“构建农民工返乡创业支持体系。应该说,上述观点已经触及了农民工返乡创业需要一个比较系统的支持体系这一本质问题,为我们架构完善的农民工返乡创业支持体系提供了思路。但是,利用系统的观点,尤其是应用创业过程理论,在大量对农民工返乡创业者调研的基础上,架构科学、合理、完善的农民工返乡创业政策支持体系的研究还十分缺乏,因此迫切需要学界建言、献策、立说。

三、基于创业过程的农民工返乡创业政策理论框架

结合其他研究人员和作者分析的结果,本文将创业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动机阶段、机会阶段和初创阶段。创业政策理论应该围绕这三个阶段来搭建(如图1)。它包含如下三个层面:其一,在个人层次上激发人们进行创业;其二,使创业者获得创业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其三,为潜在创业者提供资源和环境的支持。

动机阶段是潜在创业者产生创业意愿或创业目标阶段。在制定政策时,我们要考虑农民工返乡创业动机受哪些因素的影响。根据已有的研究资料和实际调查,我们发现影响农民工返乡创业最主要的因素是他们的自我效能和创业环境。创业是一项富有挑战性的活动,其特征决定了选择创业的人需要对自己的能力有很高的信心,即高的自我效能。已有的实证研究表明,创业者的自我效能感与创业意图、创业行为以及创业绩效有密切关系。创业环境是指那些与创业活动相关联的因素的集合,包括宏观环境、行业环境和微观环境。这其中,影响最大的又分别是宏观环境和行业环境。农民工返乡创业所面临的宏观环境,是指那些造成市场机会或环境威胁的主要社会力量,内容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技术、自然和法律等因素。农民工返乡创业时要全面分析其所面临的行业环境,包括欲从事行业的生命周期阶段、行业的进入与退出障碍、行业的需求及竞争状况、行业主导技术的发展趋势及行业的发展前景等等。

因此对政府而言,制定农民工返乡创业政策时,在动机阶段,既要关注创业环境建设又要关注创业者个人因素的作用。要通过优化创业环境,提高农民工的自我效能水平来提升创业活动的质量。因此,农民工返乡创业政策应该从创业环境和创业者自我效能两方面突破,着力点是强化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动机。

机会阶段包括机会识别和开发机会,是创业过程的核心阶段。在制定政策时,需要考虑机会的影响因素,以及识别机会和开发机会的影响因素。创业机会是通过把资源创造性地结合起来,满足市场的需要,创造价值的一种可能性。在这一阶段,创业者面临着误受风险、误拒风险和盲从风险。根据Kirzner的观点,创业机会是一系列的市场不完全,即市场信息不完整产生创业机会,而信息优势人群将获得创业机会或优先获得创业机会。因此,农民工返乡创业政策要从信息方面着手,帮助他们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提高识别机会的能力。另外,从开发机会的角度,政府要为这些识别机会的返乡农民工提供资金等物质条件开发机会,并实行对口的支持和帮助。因此,在机会阶段,政策的着力点是提供信息和资金等物质条件,提高农民工识别机会和开发机会的能力。

创立阶段是创业过程中的风险聚集阶段。新创企业建立起来以后,也就是企业的成长初期。这时候的企业,产品市场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往往资金流脆弱。企业这时候的主要目的是生存。贷款难、销售市场打不开、管理薄弱等都是返乡农民工初创企业所面临的问题。因此,政府在此阶段要实行资金信贷扶持、管理指导等一系列的措施,其创业政策的着力点是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必要资源和宽容的环境。

四、农民工返乡创业支持体系建设

依照上文提到的创业政策理论框架,我们制定了农民工返乡创业支持体系,框定了五大子系统:农民工返乡创业教育培训体系;农民工返乡创业政策法规体系;农民工返乡创业技能服务体系;农民工返乡创业金融保险体系;农民工返乡创业文化子体系。

(一)建立农民工返乡创业教育培训体系

创业教育是培养人的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创业技能等各种创业综合素质,并最终使被教育者具有一定的创业能力的教育。

首先,将创新、独立、自信、冒险等精神教育引入到中小学教育系统,因为它们与创业意识和动机的形成有密切关系。大多数农民工的文化素质和知识水平都不高,初中毕业者居多。所以要在有限的受教育年限里将这些精神贯彻下去,以让他们较早地接触和学习到创业的基本思想。其中创业者个体的自我效能、风险倾向、自信心等与创业动机之间有直接的正相关关系,因此,要强化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动机,则必须从基础教育开始抓起。其次,政府可以成立农民工返乡创业者协会或者创业者社团组织,组织成员彼此学习,共同交流思想。已创业成功的创业者可以向那些想要回乡创业的农民工传授自己的经验,而潜在的创业者也可以在这里了解到许多的创业信息。再次,设立创新性的创业培训机制。政府可以定期开设创业培训课,通过创业分析、政策解读、项目分析、案例分析等激发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动机,同时在创业过程中给予相应的指导。

另外,定期地对创业者的领导、管理、营销等各项技能进行培训可以提高创业的成功率,推动已开创企业的健康发展。农民工返乡创立的企业多属于劳动密集型,其产品在市场上已趋于饱和状态,市场开拓困难,抵御风险能力弱是这类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管理局要广开信息渠道帮助返乡农民工开拓市场,建立各种机构和平台,为产品销售提供信息,寻找市场。此外,政府要针对农民工返乡创业存在的各个问题对创业者广泛地开展创业技能服务,以促进它们的健康发展。

(二)建立农民工返乡创业政策法规体系

政府要制定并完善各项创业政策法规,形成切实能推动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政策法规系统。例如,在税收方面,要全面实施农民工返乡创业优惠政策,可以实行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附加和企业所得税的地方所得部分先征后返的优惠,从而减轻企业创立时期现金流的压力;其次,征管机制应针对不同的行业,不同的投资回报期而设置,分类征收各种税收,原则上,对没有产生盈利、没有走向自主发展之路的企业不予征税。在厂房修建或租赁、企业用工、推进员工技能提升等方面,要给予适当的财政补贴。在厂房土地流转问题上,要针对返乡农民工创业制定特殊的优惠政策。如开发荒山、荒坡、荒地、荒滩、水面用于发展农、林、牧、渔业的投资企业,政府应免收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政府采购和项目应向返乡农民工创设的企业倾斜政策,为初创企业提供更多的商业机会,拓宽它们的生存空间。美国等发达国家为了推动创业或促进中小企业,通过了《中小企业法》,其中规定政府物资的25%以上要向中小企业采购,政府的很多中小项目也向中小企业倾斜。我国各市、县地方政府需要出台相应的政府采购和项目,向返乡农民工创立的企业倾斜的政策。

此外,各项政策法规要真正落实下去。各部门之间要形成合力,提高办事效率。这样才能切实为农民工返乡创业做好政策支持,创立良好的创业环境。

(三)建立农民工返乡创业技能服务体系

各省、市应建立创业指导中心,健全创业专家志愿团和专项指导小组,为农村劳动力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服务,同时建立起覆盖市、县、镇(街道)三级的劳动保障管理服务机构,搭建电子服务信息网络平台,健全返乡农民工创业培训和创业咨询服务等各项工作制度,免费为农村劳动力提供就业、创业信息服务,确保有创业意愿的返乡农民工“有求必应”。

首先,政府应设立基础性创业服务机构和服务平台。县一级政府可以专门设立一个服务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管理局,主要负责为政府创业政策的制定搜集相关信息,并协调督促各部门制定落实创业政策和措施,为创业者提供项目论证、可行性分析等服务,引好路,定好创业项目。因此,农民工返乡创业管理局的设立可以很好地解决创业过程第二阶段即一机会阶段一存在的问题。其次,应按照“政府推动、学校主办、部门监管、农民工受益”原则,在当地范围内整合劳动保障、建设、科技、农业、工青妇等部门的培训资源,认定并建立若干家返乡农民工培训基地,积极实施“阳光培训”、“雨露计划”、“星火培训”等一系列农民工创业培训活动,大力推行“定向培训、联合培训”,增强农民工创业技能。另一方面,各级政府不断调整就业专项补助资金的支出结构,在一些重点行业,实施培训活动,鼓励企业在农村劳动力中培养技能型、复合型人才,并按照“多培训多补贴”的原则,不断加大返乡农民工技能培训资金、培训补贴的支出规模。再次,应充分地利用网络资源。开通农民工返乡创业网,设立创业动态、创业政策、专家指导、项目推介、创业案例和创业故事六个版块,为返乡农民工成功创业牵线搭桥。由于农村地区距市场前沿比较远,且网络不发达,大部分农民还不会上网查找筛选信息,在获取市场信息的速度、准确性方面落后于其他创业者,因而其发掘机会的能力弱。他们所从事的行业与自己的打工经历密切相关,其所能选择的从业范围有局限,机会不足。农民工在外打工所从事的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技术含量不高,利润微薄。政府开通农民工返乡创业网,在网络平台上各种创业信息,创业点子,从而提高他们发现市场、挖掘机会的能力。

(四)建立农民工返乡创业金融支撑体系

农民工返乡创业创立初期往往面临着资金短缺、贷款难等问题。根据2006年中国创业观察报告的研究,创业融资主要依靠血缘关系、亲缘关系,其次才是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和政府资金扶持。初创企业融资除了受到“重大轻小”的规模歧视,还要受到“重公轻私”的所有制歧视。返乡农民工创办的多属于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规模较小,结构单一,因而他们从金融机构贷款更加困难。因此,应当建立农民工返乡创业金融支撑体系,帮助其解决创业融资困难的问题,并为其创业资金担保,提供创业保险。

首先,建立竞争性的农村金融体系,积极放宽农村金融市场准入政策,能够规范发展多种形式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和以服务农村地区为主的地区性中小银行,如加快村镇银行组建、大力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发展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允许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等,从而构建一个大中小金融机构并存、种类各异、优势互补的农村金融体系,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农民工返乡创业贷款难的问题。拓展政策性银行的支农金融业务,把金融的市场调节和政府的政策扶持有机地结合起来,既要发挥“看不见的手”的作用,更要发挥“看得见的手”的作用。要积极进一步拓展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支农业务范围,特别是要注重其在农民创业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其次,针对新创企业或潜在创业者没有资产抵押而产生的贷款难问题,可以设计一种多方参与、多层次、动态的创业信用担保机制。所谓多方,是指政府、民间组织(创业协会)、金融企业、金融管理机构和返乡创业农民工本身;所谓多层次,是指中央、省或自治区、县或区及乡镇甚至工业园区等;所谓动态,是指在创业的不同阶段,在信用担保体系所担负义务和享受的权力是不完全对等的,但动态地来看,应该是对等的。在体系建立初期,政府财政支持起主要作用,政府需要首先投入资金作为担保启动资金;民间组织,主要指创业协会,主要做好项目筛选和信用评价工作,金融管理机构要配合政府出台灵活的贷款利率和抵押条例,如降低抵押比率、灵活抵押物、在一定范围内浮动利率等。金融企业也要转变以往只贷款给国有企业和公用事业项目的观念。由于创业者在创业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能力,在初期,他们可能只有创意和创业的激情,一旦这种激情和创意转化为现实的产品或服务的市场影响逐步扩大,就能获得现金流入甚至创造巨大的财富和税收。因此,这种动态的创业信用担保机制,跨越了不同阶段,综合考量权利和义务、投入与回报的对等关系(见图2)。

注:a.创业初期,政府财政提供启动资金,为担保基金提供担保母资金;b.提供基金运作的财务收支状况报告,接受监督;c.提供创业政策相关信息及申请创业基金援助;d.了解担保基金管理和运转状况;e.指导;f.汇报和被指导;g.提供创业项目信息和融资计划;h.提供贷款、指导和服务;i.提供基金运作状况信息几个方面的信息;j.指导、监督和管理基金运作;k.提供创业贷款项目初审、贷款担保和项目跟踪;l.提供融资详细计划、项目盈利预测和要求提供担保申请报告;m.创业项目商业计划和贷款申请报告;n.审核贷款项目、发放贷款;o.提供项目可行性初步分析报告和贷款担保;p.核实项目信息。再次,要建立和健全农业保险制度。目前,我国农业保险刚刚起步,一些公司开展农业保险业务,险种一般局限于巨灾险,绝大部分创业活动都在保险范围之外,缺乏针对农民创业的风险保障体系。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又是世界上灾害频发、受灾面积广、灾害损失严重的国家之一,农业保险如果发展不足,农民创业过程中农业生产的风险就得不到有效转移,一旦遭受各种“灾害”时就没有抵御能力,甚至于破产,这样会使农民产生畏惧心理,大大挫伤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积极性。因此,需要建立和健全农业保险制度,同时做好以下几点:第一,应根据各区域特点建立适合各个地方的农业保险经营机制和发展模式。第二,由于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投资比较大,虽然有农业保险的需求,但是没有转化为有效需求,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大政策的扶持力度,增加财政对农业保险保费的补助资金。第三,鼓励商业性保险公司经营农业保险,有利于迅速推动农业保险市场的发展。

篇13

第二,农民工等人员返乡下乡创业是实行积极就业政策的必然选择。当前就业任务非常重。从供给看,就业总量压力大,总量矛盾仍然存在;从需求看,受经济增速换档、产业结构调整、技术进步、生产方式变革等多种因素影响,去劳动、去岗位、去聘用趋势明显,劳动力需求在减少。随着农业剩余劳动力的逐步转移,农业劳动力的边际产出和收入水平也在逐步提高,农村劳动力的供给从无限供给阶段到了有限供给阶段,再加上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观念的变化,使农民工的就业也出现了新的变化。面对这样的就业形势,一部分农民工等人员主动返乡下乡创业,成为吸纳就业的重要渠道,以创业带动了就业岗位的开发和更多价值的创造。现在农民工返乡创业人数已有450万人,带动就业的人数已经达到2000万人以上。

第三,农民工等人员返乡下乡创业是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动能。当前农民这个庞大群体增收乏力,特别是粮食价格和外出打工收入上不去,导致消费不足。农业虽然连年丰收,却不能很好地满足市场对农产品丰富多元、优质安全的需求,品种结构失衡、品质不够高的问题凸现出来,导致进口大量增加。还有农村存在的“空心村、三留守”问题。所以,农业农村仍然面临着谁来种地、谁来带动农民增收致富、谁来建设农村美好家园的问题,面临着衰退、凋蔽的危险。因此,既需要继续向外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减少农民、增加市民,实现农业规模经营和农业合理的收益;同时也需要向外吸纳各种优秀资源,为促进农业农村发展、带动农民就业增收,增添新动能。农民工等人员返乡下乡开展创业,有利于将现代科技、生产方式和经营理念引入农业,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有利于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有利于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农民分享二三产业增值收益,促进农民就业增收。

农民工等人员返乡下乡创业工作应该怎么抓?

首先,要明确工作的着眼点。要着眼于服务农业,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农业质量和效益;着眼于服务就业,实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良性互动,发挥创业创新促就业的倍增效应,创业带动就业;着眼于服务增收,促进创业创新与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更好地结合起来,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带动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