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服饰文化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池州傩是以宗族为单位祭祀神灵、祖先的一种古老的仪式典礼。祖祖辈辈生活在土地上的人们对于土地的情感从傩事活动中清晰可见。据《贵池地区志》记载,“池州地区在6月至7月为多雨季节,大雨和大暴雨多数分布在5月至8月,南部多,北部少,山区多,沿江圩区少。多雨季节形成的洪涝灾害是最为突出的自然灾害”。这些水旱灾害,以及由此所导致的人、畜疾疫及庄稼损失,给人们留下惨痛的记忆,这成为傩文化存续的一个内在的重要原因。[5]在傩仪和歌舞表演中,祭祀土地、自然神灵的内涵是不变的主题。如各村都保留的傩仪《问土地》,虽然土地爷的服饰面具造型有一定的差异,但祈福的内容基本相同。一年一度的青山庙会盛况不减。青山庙始建于元大德年间,原为昭明太子祠,每年的正月十五,姚村、茶溪汪、南山刘、南边姚、西华姚、荡里姚等各自在五色神伞和锣的开道下,抬着供奉有儺神面具的龙亭,在彩旗队、锣鼓队、“肃静牌”、“回避牌”及刀、枪、戟、锤、矛等兵器模型的簇拥下,穿着黄色对襟马褂,从四面八方汇集到青山庙前。人们在这里祭祀池州最高土主--梁昭明太子,祈福纳吉,期盼风调雨顺,国泰民安,青山庙会把傩事活动推向。
民间信仰是指由民众自发地对具有超自然力精神体的信奉与尊重。民间信仰的存在,使村民心目中自然生成一种自我约束机制。他们大多相信“抬头三尺有神灵”,“人在做,天在看”。[6]此外,在当地的傩服俗文化中有许多不成文的禁忌和规定,体现着乡民们对于宗族信仰的坚守与重视。例如傩事活动,族长在打开面具和服装道具的箱子之前要洗手,用稻草把子上熏烟除秽。穿戴服装和戴面具的演员要先向面具行礼等。乐舞、戏曲只能由男性演出,戏曲中的女性角色要由男子扮演。女子是绝对不许参与操作的,否则便是对祖宗的不敬不孝。参加演出的人必须沐浴,还要提前三天禁绝,演员沐浴的目的是洗去身上污秽,禁绝是杜绝沾染妇女身上的秽气。跳傩人穿得鞋子的鞋底只能用旧的上衣制作,下装的材料是不能用在这个鞋子中的。这些口传身授的傩事服俗都是由村民们自觉遵守,以虔诚的态度传递着傩乡人淳朴的民间信仰和对神灵和祖先崇敬之心。
篇2
蒙古民族作为我国少数民族中的规模较大的民族,历史悠久,文化多元,蒙古服饰以其独有的特点和美学价值广受人们喜爱,随着蒙古族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蒙古族服饰的发展也是变化万千。服饰是研究历史文化的重要依据,是传统文化的有效载体,通过对一个民族服饰的研究,我们能够分析出一个民族的历史延续和文化特征,服饰是一个民族的标志,是直接识别民族的形象标识,保存好完整的服饰进化记录是对一个民族文化的有效传承。
1 蒙古族服饰的演变
1.1 蒙古族早期服饰特点
早期蒙古草原上生存着很多部落,大风、寒冷的自然环境,游牧狩猎的生活方式决定了生活在草原上的人们的服饰主要以保暖和易于骑射为主。13世纪之前,蒙古族的服饰多是以动物皮毛和毡子为主要材料,服装造型比价简单,因为那时人们制造服饰主要是为了保暖、防身,生存的基本要求使他们对于服饰的审美基本没有任何要求,那时社会经济发展缓慢,生产力较低,服装样式较为单一。
成吉思汗对于蒙古族的发展功不可没,他是建立元朝的领导者,随着各部族的逐步融合,蒙古族逐渐成形,服饰文化也相对统一,北方蒙古民族人们性格粗狂、彪悍,服装也多是以宽松和实用为主,慢慢发展,宽松肥大的长袍样式被人们广为接受,白天作为衣服,晚间可作为铺盖,在骑马时可以保护肚腹部,这种实用性较强的服饰一度成为蒙古族的服装样式代表。蒙古族还有一种高耸的冠帽,在草原上很远的距离也能辨认,是蒙古族根据环境研发出来的一种帽子。这一阶段,由于社会经济状况,服装还是相对单一,样式和颜色不多。
1.2 元朝兴盛时期蒙古服饰的演变
随着元朝的建立,社会经济一度进入到一个繁荣兴盛的阶段,元朝是我国历史上扩张版图最大的朝代,可见成吉思汗带领部族取得了很大的胜利。贸易繁荣和生产力的提高变相促进了衣着服饰的演变和发展。这时期的蒙古族服饰呈现出百花齐放、色彩斑斓的特点,甚至一些王公贵族的衣服上镶嵌有珠宝,服装很是华丽。
由于成吉思汗西征,元朝版图的扩张,西域文化传入中土,对蒙古族的传统文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西域的纺织品源源不断地流入蒙古地区,一些优质的皮毛被蒙古人广为使用,一些精细的棉纺织品和丝织品成为了蒙古服装的主要材料。
1.3 明清时期蒙古族服饰的发展变化
元末明初,社会动荡、经济萧条,畜牧业逐渐衰退,蒙古族草原手工业逐渐消失,一些服饰商人转而不做,使得曾红极一时的高等纺织物生产很少,一些纺织品禁止流通,蒙古的服饰样式也逐渐减少和简化。直至明朝中后期,随着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回暖,服饰才开始又有所发展,一些纺织品被重新启用,款式相对丰富起来。明代的宗教对蒙古服饰也有一定的影响,这一时期,蒙古族服饰和喇嘛服饰有一些关联。
由于蒙古族是游牧民族,体型彪悍,性格粗狂,清朝一直将其视为存在威胁的部落或组织。因此,在管理上很严格,划分界限并颁布一些禁令,导致部落之间服饰差异很大,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2 蒙古族服饰的文化价值
蒙古族服饰对于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弘扬民族优秀精神有着重要作用。服饰是文化的载体,是民族风俗习惯和文化特征的直接展示。因此,研究蒙古族服饰可以透视蒙古族的发展历史和文化特点,蒙古服饰有着不可忽视的文化价值。
2.1 民族文化的传承
蒙古族由于地域原因及其他原因,早在清代就形成了不同部落,不同服饰风格。不同的服饰风格代表了不同的地域特征,如巴尔虎服饰传统实用、鄂尔多斯服饰高贵典雅、乌珠穆沁服饰华丽夺目,不同的服饰特点呈现出来的外在形式是不同的,研究服饰特点就是研究文化特点的途径,服饰是文化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我国蒙古族历史悠久,服饰文化也是源远流长,一些关于蒙古服饰的图书资料近些年倍受学者关注,作为研究蒙古族文化的资料,为文化传承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2.2 审美价值的体现
蒙古族服饰以其美丽的外表和文化属性得到了很多学者的青睐,服饰是集中反映人们生活水平与生活方式的载体,对于人们提高审美素养有着重要作用,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研究服饰就可以看出蒙古族人们的审美特点和性格特点,一些服饰的制作是很复杂的,这种工艺研究也是服饰研究的重要内容,工匠的制作手法和装饰手艺也是服饰艺术的一种展现,我们看到的一些蒙古服饰精美绝伦、配饰精致,有些甚至成为很多民俗爱好者收藏的藏品。
3 蒙古族服饰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3.1 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加强组织,建立传承和保护体系
国家和相关部门要重视对蒙古族服饰文化的继承和保护,要出台和建立相应的制度和政策,各管理部门要结合蒙古族服饰的发展现状,制定文化保护措施和方案。其次,各地可以建设蒙古文化场馆,将服饰作为主要展览内容,充分发挥展览馆的宣传作用,使人们认识到蒙古服饰研究对于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3.2 致力于保护文化的基础环境
“原生态”是近些年被热议的词语,我国现在正致力于原生态保护,包括环境、生活方式、民俗、文化等方面,蒙古服饰是蒙古族文化的代表。因此,保护原生环境,使服饰文化有其生长和发展的土壤。蒙古族传统的游牧生活方式是现代服饰风格形成的基础,因此要保护服饰产生的基础环境。
3.3 加强对服饰工艺的保护和传承
蒙古族服饰的美感源于手工匠人精湛的手艺,服饰的美学价值要通过工艺技术运用才能表现出来,传统服饰都是由一些手工艺人制作完成的,这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因此要重视其地位,要加强服饰工艺的保护和传承,鼓励年轻人传承优秀技术,为传统文化的弘扬做些实际的事情,在继承的同时要创新服饰工艺,促进蒙古服饰文化与现代文化的有机融合。
4 结语
蒙古族服饰是民族文化的载体,是研究民族文化的重要依据,构建蒙古族服饰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机制是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篇3
当人类的祖先在地球上站立时,可以说就有了服饰。只不过,那些挂在颈项间的串饰不一定是为了审美,而是有着更郑重的涵义,那就是护佑生命,祈福避邪。尤其在科学尚不发到的原始社会,人们更希望能有一种超越自然的力量,保护着一个部落甚至一个部落的繁衍兴旺。因此,在现在这个以自然回归、绿色、环保为主题的时代,我们只有更深入地了解原住民族的历史文化,才能更准确地把握时代主题,创造服装界新的历史篇章。
一、服饰与文化的关系,我们要关注原住民族的文化
泰雅族,这个在我国台湾宝岛人口九族中为第二多,分布地区最广的民族,拥有着独特的文化历史和服饰历史。一直以来,泰雅族各社之间互相分立,没有施行统一的政治体制,因此各种争议最后都以武力解决。这不只是对异族,对邻近的同族也是如此。所以男子稍大之后,就执枪用刀。猎首时经常随行,以锻炼武艺及胆色。未取得敌人首级着不被认同为真正的泰雅族人,禁止施以种族象征的纹面。取得敌人首级着,还有衣服,手环,臂环等装饰品来表彰勇武。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服饰代表着男人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价值。
二、泰雅族的历史文化
(一)泰雅族的纹面文化
泰雅族生活中最具有特色的服饰应该就是纹面了。纹面文化其来已久,只能由神话传说来推测纹面的起源。其一,兄妹通婚:很久以前,一兄妹从裂缝的大石头中爬出来,长大后也要传宗接代,但妹妹担心哥哥不肯与她成婚,于是用煤炭将脸涂黑,哥哥见后不知道是妹妹,终于结成夫妻。此后,泰雅族的女性婚前必定在脸上刺青。当然,泰雅族的婚姻与其它文明国家一样,男女关系已非原始自由的状态,而是处于完整的婚姻状态。其二,避灾祸:以前泰雅族的年轻女子无故接连死亡,某日一女子梦见祖先告示她:纹面则可避祸。但无人知道什么是纹面,就将衣服上的图纹刺在脸上,果然不再有人死于不明原因,而且泰雅族人变得很长寿。现在泰雅族认为纹面乃祖先的训示,可以避免灾祸,延长寿命。纹面次数越多,颜色越深,花纹越美,死后能越早见到祖先。相传在死后会经过彩虹桥,通过此桥就能到另一个世界,若没有纹面或是生前功绩太少,就只能走桥下,要花较多的时间才能到,若有纹面者,就走桥上,不仅能较快到另一个世界,而且祖先会在桥的另一头等,陪伴你到另一个世界。纹面也是一种纪录泰雅族的宗教信仰和价值观的方式。族中的男子必须学会打猎及猎到人头,才能纹面。而女孩子纹面后,方能学习织布。由此可知纹面代表了泰雅族人的心智成熟及经济自主。泰雅族认为纹面颜色越深,色彩越黑,越显美丽,可见纹面对泰雅族的审美观影响甚大。纹面所需的费用一般无法负担,因此纹面也为财富的象征。
(二)泰雅族的衣饰文化
泰雅族的纹面是特殊而美丽的,它承载着泰雅族的历史,也为泰雅族的衣饰增添了无限的魅力。因为地域的不同,泰雅族的服饰也与别的族饰有所不同。
1、泰雅族的衣服分为长衣,短衣,裙子,披风,胸兜,绑腿,遮阴布等七种。其中兜档的款式男女完全不同,护脚布只有女子使用。此外头部则男子戴帽,妇女用头巾。男女脚上都不穿鞋。泰雅族的衣服,无论在结构上或衣服的种类上,男女的限制都很少,有很多衣服都是男女共享。除了妇女不穿无袖短上衣,遮阴布外,其它似乎都可以和男子共享。裙子本来以女性为主,但男性却又可以穿珠裙。童装形式和成人相同,但尺寸较小,花纹较简单。衣服分夏天和冬天的,但结构上相同,厚薄也一样,只有不同件数的分别,夏季穿较少件,冬季穿较多件。泰雅族的衣着也是随着场合而变化的,工作时,为保护皮肤与保暖,便于工作,男子上身穿无袖的工作服,下围遮阴布。女子下穿粗布白裙。庆典,交际及约会时,为了美观、正式,男女都穿礼服,只是女子穿的裙子以绒线织成的条状花纹为主,男女皆需穿肚兜。出征时,为了行动方便,鼓励士气,男子都穿战服及披肩,头戴熊皮帽。泰雅族人用他们久远的历史造就了他们灿烂的文化,以及他们美丽的衣饰、丰富多彩的生活。 转贴于
2、除衣服之外,泰雅族还有各种佩戴在身上的装饰品,有头环、耳饰、颈饰、胸饰、臂饰、手环、指环、脚饰等等。泰雅族的饰品有男女共享的,男性或女性专用的,特殊资格才能使用的和任何人都可以佩戴的。男人们佩戴的有男压发箍,菌形耳饰,贝钱颈饰,野猪牙臂饰,臂铃贝珠串腰和腿饰。女人戴金属手镯,贝片颈饰,扇形耳饰,梯形耳饰和女压发箍。男女可同用的有:贝珠串发绳,贝珠串腕饰和裸饰。泰雅族的饰品也有深远的历史及文化意义。泰雅族是以狩猎及猎首来衡量男人在社会上的价值,因此许多男人的饰品是以猎物的器官来制成,如兽牙,毛皮,拥有此类的饰品除了代表功绩,也显示对社会的贡献。据说,泰雅族的一种耳饰,也和传说中耕作的起源有关。古时粮食之携带极为方便。将数粒小米装入穿耳作为装饰的细竹管中携带即可。某处某头目于耳上穿洞,戴上竹管,且常将小米数粒放入空管内携带。大家起而效行,在耳朵上戴竹管,并将小米放入其中。后来,将小米粒放入竹管之风虽已绝,但却变为耳饰传至今日。即现在的耳管。
泰雅族没有具体的钱币制度的,他们采用物物交换的方式,以贝壳制成的衣服饰品,被视为是最贵重的东西,聘金就时常以若干件珠衣,珠裙来计算,如想成为巫医,拜师前也须付给师父一件珠衣。
三、泰雅族的织缝文化
篇4
一、回顾展现历史
传承历史、展示历史的最初载体是文字,但抽象的描述终究不如视觉化形象来得生动。影视服饰可以将人物从抽象变为具象、从平面转为立体。服饰将对剧中人物刻画由外及内,深化至性格。
影片《铁蹄一生》将拿破仑的皇后约瑟芬塑造成上流社会的优雅夫人。色调轻柔的塔夫绸裙、缀满宝石的披纱上衣、镶嵌珍珠的淡粉色缎料鞋都是法国大革命时期上流社会贵妇所喜爱的服饰造型,影片还忠实地表现出当时社会的时尚历史现状。塔夫绸裙子是在白色紧身裙上套上彩色丝绸、缎子或天鹅绒制成的古典式束腰外衣。绣着精美的传统图案的云纹塔夫绸、平纹细布、细亚麻布、上等细布、漂白细软薄布、薄纱等珍贵面料备受当时18世纪末的法国贵妇喜爱。这面料被做成颇具古罗马风格的古典裙装。在剧中,约瑟芬的蓝色双眸与这些流光溢彩的服饰相映弥漫着迷人的光芒,好一个情波荡漾、勾人魂魄的贵妇。
二、展现社会经济状况
影视作品无疑可以成为我们解读那个时代经济状况的一个窗口。电影《摩登时代》中,卓别林大师扮演成一个穿着工装裤的工人,整日在工厂不停地工作。影片映射出工业革命时期,人们的生活状况。资产阶级富庶的生活与工人痛苦麻木的生活形成鲜明的对比。因此,可以说影视中对剧中时代经济状况会以更为强烈的冲击力去表现。《乱世佳人》剧中曾经风靡一时的奢华服饰,因生活压力增大、物价上涨、经济危机等,令人们整日为生活劳苦奔波,谁能有精力去顾及服装的高贵与否。在此时,牛仔裤、工装服的女性外貌取代了高雅、性感的服装成为影视剧中表现女性参与社会生活,具有工作能力的体现。
三、创造社会时尚
影视文化产业生产出一个个明星,明星们掀起一股股时尚潮流。影视中的经典人物必然创造出经典的服饰装扮,服饰装扮自然也成为流行的重要元素。如电视剧《裸婚时代》中男主角的一件黑色法国品牌Moncler羽绒服,还有一件红色意大利品牌Duvetica连帽羽绒服,都成为影迷追捧的时尚装扮。
又如,影片《罗马假日》中,奥黛丽?赫本的俏丽短发,发梢微微向上翘起,简洁的罗马式露趾凉鞋,都成为19世纪50年代欧洲的时尚经典。她凭借着这个形象掀起了“奥黛利?赫本风潮”。20世纪50年代的奥斯卡最佳服装设计奖得主就是此剧服的设计师纪梵希。《纽约时报》评论:“《罗马假日》奥黛丽?赫本改变了女孩们。她们青睐的流行时尚是像赫本一样清爽俏丽的邻家女孩的形象,而不再将内衣填得满满,不再蹒跚地踩着像钻孔椎般纤细的高跟鞋行走。”纪梵希的审美理念将女性从自虐般的身体自我预设中解放出来,增添清纯的感性美。由此看来,服饰是电影与时尚联姻的媒介。服装设计师与演员一起塑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影视时尚神话。
四、构建文化价值符号
文化类别的矛盾与张力之间的外在冲击源于创造性的服饰外观。他的集结点就是文化价值符号系统。
(一)英雄文化
超人、蝙蝠侠和蜘蛛侠是西方娱乐文化创造的英雄。他们几乎可以称之为标志性的服饰形象,在社会中深入人心。他们是人们心目中为维护人类和平而奋斗的英雄主义符号。超人身穿宝蓝色紧身弹力衣,肩披大红色斗篷,胸前衣服上印着一个黄底红色的字母“S”。而其套在紧身衣之外的红色短裤,也暗合着当年摇滚歌星麦当娜的内衣外穿风潮。令人好奇的是,为什么如此严肃的形象居然也如此时尚。蝙蝠侠的服饰设计中采取了威慑性设计手法。蝙蝠侠的服饰也是紧身衣,面料为诺马克斯防弹衣。内层能够保温,防冻,属于多功能型的服饰。黑披风是由降落伞尼龙布制成。设计师采用静电的设计技术,所以披风表面的黑色富于流动感。蜘蛛侠的整体造型采用仿生设计手法,借鉴了蜘蛛网状结构为装饰,面料为弹性人工纤维。蜘蛛侠的眼部采用暗色反光的太阳镜镜片制成,在光下具有反射感。超人、蜘蛛侠、蝙蝠侠这些具有英雄主义幻想的服饰形象,共通之处就是紧身面料的使用,既是为了突出他们希腊雕塑般完美强健的身躯,又可以有效烘托出英雄那高大的形象。其配件的高科技含量也成为创造英雄的设计手段之一。
(二)享乐文化
篇5
当前世界范围内,随着经济的发展,文化建设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人们在满足基本生活需要的同时,对时尚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服饰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就时尚文化与服装设计这一重要议题展开讨论,重点介绍了时尚文化概论相关概念,分析了时尚文化与服装设计之间的共同性,并讨论了时尚文化与服装设计之间的相互影响,以期得出时尚文化与服装设计在文化方面、设计方面、灵感方面相互契合之处。
二、时尚文化概论
艺术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充分迎合了人们在审美情趣上的要求,在精神世界上的诉求以及情感方面的需求,充分体现了文化的相关内涵,因而具有很大的影响力。从心理学的角度看,社会生活中积累的民众内部非正常行为的集合叫做时尚,时尚这一概念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分配方式,生产关系,以及物质财富以及精神财富的变化而变化。一般来说,时尚文化是社会一小部分人(潮人、艺术家、非主流人群以及歌星、影星等社会知名人物)所创造和倡导的,迅速通过现代媒体的传播为社会大众所接受的现象。时尚涉及到生活的很多方面,比如说在情感方面、行为方式方面、生活方式方面等。
从某种角度看,时尚文化是当下最为流行的文化的精髓部分,能够得到社会大众的普遍认可,换句话说,时尚是当前社会风尚中的乡里巴人部分,不是艺术家所匿藏的阳春白雪。时尚文化能够将社会大众,特别是年轻人在思维方式方面、情感方面以及心理方面联系更为紧密。当前,年轻一代人(特别是八零后和九零后一代人)在期望获得社会认可方面以及在实现个人价值方面有很多的共同之处,他们的价值意思、个人成长规划上与老一辈人有着深刻的不同,很多观念上的差异以及行为上的诉求导致他们对于文化的理解有着很多的共同之处,而时尚文化成为他们生活总不可缺少的部分,而他们本身的思想、行为也构成了当前时尚文化的一部分。
在我国文化建设的大潮中,时尚文化很自然地成为文化建设的前沿阵地,要在维持整个社会文化健康成长的基础上,处理好传统与叛逆、古板与情趣、规矩和个性等方面的矛盾十分重要。时尚文化从某种角度上看,难以捉摸,但是确是切切实实地改变着这个社会。大家都知道,服装设计过程中设计到很多元素,其中艺术元素、文化元素的融入更是使服装设计成为大家追求时尚文化的有效载体,分析当前时尚文化和服装设计之间的关系就很有必要了。
三、时尚文化与服装设计的共同性
服装设计和时尚文化在很多方面有着共同性,而且在很多方面相互补充,相互借鉴,分析下来,主要有如下几点共同之处。
1.商业性
无论任何文化元素都需要必要的市场操作才能体现文化本身的商业价值,时尚文化也是如此。在当前市场经济充分发达的今天,众多的文化形式都需要通过各种文化衍生品实现商业价值的获取,而这些文化衍生商品由于有各种文化的嵌入,更能够满足社会大众在物质层面、精神层面、在情感方面的需求,从而激发了消费者的消费欲望,促进了商品的销售,而商品的销售又推动了文化元素在社会更为深入的推广。
在当前,时尚文化元素已经成为很多产业前进的内在动力,为这些产业带来了巨额的利润。比如说日本的漫画文化、泰国的人妖文化,已经成为推动这些国际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我们在将话题回归到服装设计上来,服装的设计工作最终是要为了服装的销售服务,因为服装产业的直接目的在与盈利而不是满足社会大众的需要,所以当前的服装设计师必然在设计时考虑服装的受欢迎度,以期望获得更为高额的商业利润。而消费者在购买服饰的同时,也满足了自己在生活品味上、在审美情趣上、在穿着功能上的要求。服装设计和时尚文化在商业价值的获取上找到了契合点。而另外一方面,时尚文化和服装设计融合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一旦流行元素选取失误,必然会导致服装在市场销售上的失败,导致巨额亏损。
2.时效性
时尚文化是某个时间段社会时尚元素的集合,会随着时间的流逝产生、发展、衰退和消亡。和传统文化相比,时尚文化就如昙花一现一般:来得快、影响大、消失快,有着内在的时效性。时尚文化没有所谓的“保质期”,它在一定时期内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但是很快就会被新的时尚元素所取代。很多过往的时尚文化或许在老一辈人心目中留下深刻印象,会被他们时常回忆,但是却不能取代当前的时尚文化。当前社会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加上文化多元化的不断加重,导致文化在表现形式上以及获利方式上更为功利。更新换代的速度也是越来越快。
服饰也是如此,具有很强的时效性。流行元素,时尚文化在服饰上的体现就是新颖元素的不断加入,老旧概念的迅速消亡。服装设计和服装概念对文化是十分敏感的,一旦过时,相应文化的服装产品就将迅速过时,失去了市场购买力。
从根源上看,时尚文化以及服装设计的时效性来源于社会大众内心无穷无尽的欲望。人们总是对未知的事物充满了好奇感,而这种好奇感驱使着人们不断追求新鲜事物,一旦他们成功,又会将注意力集中到新的事物上去。所以从社会学的角度看,人类是之所以是一种群居性生物,是社会性事物,根本原因除了对繁衍要求很高以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天生的好奇性,西方神话中夏娃吃禁果反映的就是这一观点,而人类无穷无尽的欲望正是推动我们整个社会前进的内在动力。
3.群体性
时尚文化具有着很强的群体性,能够很好地被人们所接受,进而不断被传播。社会群体的划分有很多角度,但是从文化取向角度出发,人们可以被分为很多群体。一旦新的时尚文化出现,按照对新的时尚文化接纳程度来看,可以将社会人群分为各种不同的群体。
从时尚文化接纳程度来看,对时尚文化接纳程度最高的是女性群体和青年群体,这个两个人群也是时尚文化的忠实支持者,是时尚文化产业的忠实支持者和消费者。这两个群体对时尚文化有着十分深刻的理解和认同,他们消费时尚文化衍生商品,并通过日常生活的演绎推动着时尚文化的普及,从而形成一个循环。服装设计具有很强的群体性,不同文化、不同民族、不同、不同风俗习惯的社会人群在服装设计上也各不相同。
四、时尚文化与服装设计的相互影响
时尚生活通过很多层面影响这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深刻的改变着服装设计,指引着服装设计的方向。另外一方面,服装作为社会消费品中的一个较大的门类,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着时尚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时尚文化的流行趋势,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1.时尚文化催生这服装设计的风格定位
某个特定时期某个特定社会范围内,服装的设计理念、设计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时尚文化的影响。从本质上说,这是由于这一时期内设计师本身会受到周围环境时尚文化的影响,会将时尚元素融入自己的设计中来;另外一方面,只有符合当前时尚文化风格的服饰产品才会受到社会大众的欢迎。
2.服装设计引领这时尚文化的潮流
篇6
服饰作为一种文化的表征和载体,体现着民族的理念情操和时代的精神风貌。从艺术的角度讲,传统民族服饰图案是母体艺术,本元艺术,是当代服饰图案之根,对当代服装图案设计和改良现代服装所必须了解途径。我国作为一个具有悠久服饰文化历史的多民族国家,有着非常丰富极具特色的多元化的民族服饰文化财富,服装设计师应该进行全面深入的挖掘和研究,通过继承和不断创新补充到今天还不太成熟的中国服饰设计中去。
新世纪的民族情结,世界已经进入到多元化、多样性、多层次文化融合的氛围之中。展现在世人面前的是多种风格的轮回和交替。民族文化精神以其博大的内涵、独特的审美意蕴和丰富的表现形式,给现代服装文化增添了新的闪光点。
2、民族文化的影响
民族文化对现代服装的影响,不仅只对于设计师,同时对于普通的民众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不管是大型的明星红毯,还是普通的街头小巷,随处可以发现有些人穿着具有一些民族元素修饰的服装,来展现她们对于这个民族文化的喜爱,同时也展现出对于本国家的热爱。处于信息时代的今天,高强度、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使人们更加追求时尚,民族性、个性化风格备受人们的重视。设计师必须及时的看这个变化多端的世界,随时更新自己的设计理念,快速的吸收民族所具有的特色文化。
设计师从不同国家、民族的风格、图案、色彩、式样和材料中寻求创作的灵感。而民族风情的艺术魅力,更多的是为了表现自然,从民族习俗中抽取自然赋予的灵性,从而设计出一些别人所喜爱的多变的服装。
东西方不同民族风情的融合,让人们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愈来愈近,寄托着人们对远离战争、和平安宁、富裕美满生活的期盼和珍爱的心声。民族文化精神对现代时尚的影响,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模仿和再现,它是现代服装设计师全新的创造。设计师们从不同民族文化中得到创作启示,激发创作灵感,从中提炼出精华所在,并结合现代时尚精神和自己的艺术思想,创作出既有民族文化内涵,又具现代时尚精神的服饰艺术作品。
3、《龙凤呈祥》的服饰文化体现
东方民族文化的艺术魅力又一次传遍世界各地,为设计师进行服饰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的艺术源泉。东方风格的细部设计如流苏、刺绣等,使他们的设计作品更加精致华贵,并增添了流动感和趣味性。2012年的春晚《龙凤呈祥》所设计的服装,不仅她的整个舞蹈具有中国传统的民族文化底蕴,同时她的服装也是运用中国传统的民族代表色彩中国红、金黄两个色,在服装的设计上采用流苏,形象的羽毛来展示龙凤的特征。使人感受着中国的文化底蕴和内涵,历史的悠久,历史的文化同样可以通过服装这种很直观的方法来传递给人们。
《龙凤呈祥》不仅是在服装上有其心理的把大众握,同时有其后深厚的中国文化寓意。整个舞蹈的演员服装分为男女服装,有些细微的不同设计,设计师不仅要对中国吉祥物龙凤的特征了解,同时又要结合在服装上,是别人能区分出龙凤的不同。对于表现凤的服装上多采用凤尾的麟做为修饰,以及头上的装饰羽毛,都表现出凤的柔美同时也体现女性的柔美。与龙的阳刚形成对比,龙装上有中国象形的龙的图案,同时都用金黄色来表达,中国红和金黄都有吉祥,喜庆的寓意,整个舞台又集合高科技的背景设计,给人另一种的视觉冲击。《龙凤呈祥》不仅抓住了中国民众的心里,同时也有其独特的创新,这也正是她的成功之处。多而不繁琐,大气而不凌乱,阴柔与阳刚集合,服装与舞蹈的完美集合,展现一个成功的设计作品。
《龙凤呈祥》作为承载着中国本元艺术的基石,深厚的图案写意,无论是在纹样造型上,亦或是色彩上,无不体现出中国古人的审美设计偏向和思维内涵。
3.1 纹样的多元性
中国传统纹样丰富多样、博大精生,人们在创造美的过程中,喜欢借助无情的山水、花鸟等,将其物化到本民族的图案中,用来寄托人的情感等,《龙凤呈祥》亦是被抽象为多种意识形态,并逐步通过不同的造型,将其思想传达出来,构成了不同的审美维度,促进了纹样表现的多元性。
3.2 纹样的标识性
在纹样题材内容的应用上充分体现社会价值地位,图纹被统治阶层应用,以图纹来表示身份地位以及所推行的一种统治轨制,例如古代衣裳就有,“十二章”之制。它是社会心识在图案中的集中反应,充分体现了纹饰这门艺术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和位置。同时从纹样色彩上表现人的等级,中国传统服色尊卑有别,等级森严,其色彩运器具有鲜亮的特定性,成为统治阶级权力与等级差异的标志与象征。
3.3 纹样的寓意性
中国传统图案极其讲求寓意,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愿。如汉代动物图案中常见茱英纹,这是因为茱英是古时的祭品之一,有去灾辟邪的寓意。《龙凤呈祥》所展示的舞台图案以及舞蹈着的服装都不难看出她所透露的寓意。作为积厚流光、蕴含丰富的文化景象,龙和凤都是中华民族的图章、徽记、标记和象征。龙凤在中国的传统文化符号中所代表的地位,固然是龙排第一,凤排第二,犹如古代帝王的代表。神性的互补和对应,龙是众兽之君,凤为百鸟之王;一个变更飞腾而灵异,一个文雅美善而祥瑞;两者之间的美妙的互助配合关联树立起来,便“龙飞凤舞”、“龙凤呈祥”了,中国传统纹样的吉利寄意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民族传统风格的前景展望各民族服饰风格的回归与互补,不仅反映了人们的心理和社会的文化现象,还说明了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不同的民族文化是在相互影响中前进和发展的,各民族传统文化已成为人类共有的财富。《龙凤呈祥》也适应了当代的审美心理需求。
四、总结
随着这些服饰文化共同特征的逐渐深化,民族风格不再以某种纯粹的形式出现,而更多地表现为既结合时代特征又具有多样性以及界限的模糊性。每一个民族文化的形成,是其心理、情感、性格在长期的社会意识和物质生产实践中积淀、演化的结果。它体现在各民族的文化艺术之中,在表现形式、审美心理、造型手段以及材料肌理等方面都具有不同的特征。从多民族文化中汲取养料,将时代感的共性融入民族风格的个性中去,已成为现代服装设计师的共识和追求。
现代中华民族的服装时尚,每个时期无不展现各个时期的历史、文化和人们的审美情趣,无不展现这个时代的民族精神内涵。(作者单位:武汉纺织大学)
参考文献
篇7
1.政府业务合同出租。政府将某些公共服务以合同的形式承包给私人部门,私人部门必须在合同规定的框架内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
2.建立政府部门与私营企业的伙伴关系。大多数西方国家将政府投资兴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工程,通过招投标的形式交给私营企业,从而大大提高了效率,节约了资金。
3.公共服务社区化。从政府的公共管理职能向社会转移来看,主要是将政府过去承担的一些职能从政府中剥离出来,交由社会中介组织来承担。
4.有选择地实行公共服务使用者付费制度,部分地取消了“拨款”,其主要目的是想通过付费把价格机制引入到公共服务中来,这样能够克服免费提供公共服务所导致的对资源的不合
理配置和浪费,从而使市场机制在公共服务领域得以良好运用,缓和政府的财政危机。
二、我国实现公共服务方式多样化的现实基础及存在的问题
1.实现公共服务方式多样化的现实基础
在国外新公共管理改革趋势形成的同时,中国的政府改革也走过了20多年的历程:
(1)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市场体制的初步形成为公共服务方式多元化提供了经济基础和体制基础。中国多年的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形成并日益成熟。
(2)法律和制度体系的建立及完善为政府职能的外移提供了法律保障。我国已基本上形成了适应公共服务方式多元化需要的法律法规体系。
(3)社会中介组织等非政府公共组织迅速建立起来,为公共服务方式多元化提供了组织基础。如村、居民委员会,社区组织,公共事业单位,行业协会等。
(4)社会自我管理能力大大增强,形成了公共服务方式多元化的人才基础。公民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直接参与或间接参与公共事务管理、处理公共事务的能力大大增强。
(5)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建立灵活高效政府,推进公共服务方式多元化提供了可能性。
2.公共服务方式改革过程中的负面影响
(1)政府的管理和监督不到位。不少政府部门将市场化改革当作一种推责任、卸包袱的方法,疏于管理和监督,对公共服务中的问题听之任之,使公众利益受损而得不到政府保护。
(2)公共服务提供结构缺位。从现实情况看,许多现代社会所需要的政府服务未能及时跟上,如老龄人口服务、农村公共服务、贫困群体服务、信用服务、法律服务等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缺位现象。
(3)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关系仍未理顺。事业单位依然主要由政府举办,社会组织官办色彩较重,公共服务意识不强。
三、实现公共服务方式多样化的途径
1.培育公共服务提供主体的多元化体系
公共服务方式多样化要求是一种开放式的休系,在社会公共服务的提供领域,其强调打破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垄断地位。公共服务提供主体的多元化使公共服务不再由政府独自承担,政府不再是管理公共事务的唯一机构,许多非政府公共组织加入到公共服务提供者的队伍中来。
2.推行公共服务方式多样化的配套改革
进行公共服务方式多样化,政府就要进行配套的行政管理方式变革。主要涉及以下方面:
(1)进行行政组织架构的调整。政府将成为网络组织体系的协调者和组织者,成为社会合作力量的发动者和促进者。
(2)规则的制定。在我国,社会中介组织的法制建设相当落后,《社会中介组织法》、《执业条例》等都还是一个空白。只有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才能使得政府和非政府公共组织之间的合作有法律保障。推动政府和社会之间的合作。这就要求政府努力在市场和社会之间找到最佳的结合点,建立一种合作关系,推动公共服务方式多样化的进展。
3.转变政府和非政府公共组织之间关系
各类非政府公共组织进入公共服务领域,与政府分担责任,可以使政府从具体的公共事务中解脱出来,从而以一种监察者和指导者的身份审视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益。非政府公共组织可以利用自身多样和供给优势,与政府形成互补关系。政府可以把许多不宜直接插手干预,或者干预成本过高的公共事务,交给非政府公共组织来做。政府成为社会合作力量的发动者和促进者,通过一些合理的机制“激活”社会力量,实现公共服务的有效输出。
参考文献:[1]杨冠琼.政府治理体系创新.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10.
篇8
2方法与结果
2.1提取与分离取10kg欧亚旋覆花地上部分,粉碎后用95%乙醇室温提取3次,提取液减压浓缩至膏状物762g,将膏状物分次以1g:2ml的比例悬浮于水中,依次用石油醚、氯仿、醋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萃取液减压浓缩得干膏。取正丁醇萃取物100g,经AB-8大孔吸附树脂富集,聚酰胺柱层析,硅胶柱层析,氯仿-甲醇系统梯度洗脱,葡聚糖凝胶LH-20(甲醇)纯化得到化合物Ⅰ(8mg)、Ⅱ(80mg)、Ⅲ(12mg)、Ⅳ(30mg)、Ⅴ(7mg)、Ⅵ(8mg)、Ⅶ(100g)、Ⅷ(7mg)。
2.2结构鉴定
2.2.1化合物Ⅰ黄绿色粉末,m.p.173~174℃,盐酸-镁粉反应阳性,Molish反应阳性。用TLC(三种不同的展开系统)和HPLC检测,与芦丁对照品的Rf值和tR值相同,且与芦丁对照品的混合熔点不下降,确认为芦丁(rutin)。
2.2.2化合物Ⅱ黄色针晶(甲醇),m.p.283~285℃,对改良碘化铋钾试剂呈阳性反应。EI-MS:m/z:335。IR(KBr)cm-1:ν-OCH32947cm-1,νC=N1633cm-1,νAr-OCH31276、1331cm-1,ν-O-CH2-O-1387、1359、1232cm-1。1HNMR(400MHz,DMSO-d6,TMS,δppm):9.87(1H,s,H-8),8.91(1H,s,H-13),8.19(1H,d,J=9.16Hz,H-11),7.98(1H,d,J=9.00Hz,H-12),7.78(1H,s,H-1),7.08(1H,s,H-4),6.16(2H,s,-O-CH2-O-),4.91(2H,t,H-6),4.06(3H,s,-OCH3),4.08(3H,s,-OCH3),3.19(2H,t,H-5)。13CNMR(100MHz,DMSOδ):150.85(C-3),150.29(C-9),148.15(C-2),145.92(C-8),144.10(C-10),137.95(C-13a),133.41(C-12a),131.15(C-4a),127.21(C-13),123.96(C-12),121.86(C-1a),120.90(C-11),120.64(C-8a),108.89(C-4),105.87(C-1),102.54(-O-CH2-O-),62.36(-OCH3),57.49(-OCH3),55.63(C-6),26.77(C-5)。经与文献[1,2]对照,以上数据与小檗碱的波谱数据基本一致,确定化合物Ⅱ为小檗碱。
2.2.3化合物Ⅲ黄色粉末(甲醇),盐酸-镁粉反应阳性,Molish反应阳性。酸水解后薄层层析,与糖的对照品对照,证明糖为葡萄糖。LC/ESI-MS:m/z:493.3[M-H]-,二级质谱m/z:331.3[M-H-162]-。1HNMR(400MHzDMSO-d6,TMS,δppm):7.72(1H,s,H-2'),7.55(1H,d,J=8.48,H-6'),6.94(1H,s,H-8),6.90(1H,d,J=8.38,H-5'),5.13(1H,d,J=6.38)。经与文献[3~5]对照,确认化合物Ⅲ为万寿菊苷(patulitrin)。
2.2.4化合物Ⅳ黄色粉末(甲醇),m.p.234~236℃。盐酸-镁粉反应阳性,Molish反应阳性。经过酸水解后与糖的对照品进行薄层层析实验,证明为葡萄糖。LC/ESI-MSm/z:463.2[M-H]-。1HNMR(400MHzDMSO-d6,TMS,δppm):6.18(1H,s,H-6),6.38(1H,s,H-8),6.82(1H,d,J=8.96Hz,H-5'),7.57(1H,s,H-2'),7.55(1H,s,H-6'),5.44(1H,d,J=6.96,H-1'')。13CNMR(100MHz,DMSOδ):155.6(C-2),132.8(C-3),176.9(C-4),160.7(C-5),98.1(C-6),163.6(C-7),92.9(C-8),155.8(C-9),103.4(C-10),120.6(C-1')114.7(C-2'),144.3(C-3'),147.9(C-4'),115.6(C-5'),121.1(C-6'),100.3(C-1''),73.5(C-2''),75.9(C-3''),69.4(C-4''),77.1(C-5''),60.4(C-6'')。以上数据与文献[6~8]对照,确认化合物Ⅲ为异槲皮苷(isoquercitrin)。
2.2.5化合物Ⅴ黄色粉末,m.p.183~185℃,盐酸-镁粉反应阳性,Molish反应阳性。LC/ESI-MS:m/z:447.1[M-H]-,二级质谱m/z:301.2[苷元-H]-。用TLC(3种不同的展开系统)和HPLC检测,与槲皮苷对照品的Rf值和tR值相同,且与槲皮苷对照品的混合熔点不下降,确认化合物V为槲皮苷(quercitrin)。
2.2.6化合物Ⅵ无色针状结晶,m.p.207~209℃,三氯化铁反应墨绿色,与绿原酸已知品对照,用TLC(3种不同的展开系统)和HPLC检测的Rf值和tR值一致,且与绿原酸对照品的混合熔点不下降,确认化合物Ⅵ为绿原酸(chlorogenicacid)。
2.2.7化合物Ⅶ黄色粉末(甲醇),m.p.312~316℃,盐酸-镁粉反应阳性,Molish反应阴性。LC/ESI-MS:m/z:301.2[M-H]-,二级质谱:m/z151.0[A1-1]。用TLC(3种不同的展开系统)和HPLC检测,与槲皮素对照品的Rf值和tR值相同,且与槲皮素对照品的混合熔点不下降,确认化合物Ⅶ为槲皮素(quercetin)。
2.2.8化合物Ⅷ黄色粉末(甲醇),m.p.276278℃,盐酸-镁粉反应阳性,Molish反应阴性。LC/ESI-MS:m/z:284.9[M-H]-。用TLC(3种不同的展开系统)和HPLC检测,与山柰酚对照品的Rf值和tR值相同,确认化合物Ⅷ为山柰酚(kaempferol)。
3讨论
欧亚旋覆花正丁醇萃取物中所含的化合物主要是黄酮苷,大部分是槲皮素苷元,我们在醋酸乙酯部分得到1g槲皮素,己在另文报道。
欧亚旋覆花中除含有黄酮类化合物外,还有酸素化合物和生物碱,为进一步研究欧亚旋覆花奠定了基础。
该部分还有一极性较大的成分没有得到,且通过HPLC观察其含量很高,值得进一步分离研究。
【参考文献】
[1]秦海林,尚玉俊,赵伟,等.核磁共振氢谱法鉴别黄连的研究[J].中草药,2000,31(1):48.
[2]张起辉,高慧媛,吴立军,等.吴茱萸的化学成分[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05,22(1):12.
[3]ParkEJ,KimY,andKimJ.AcylatedflavonolglycosidesfromtheflowerofInulabritannica[J].JNatProd,2000,63(1):34.
[4]BaiNS,ZhouZh,ZhuNQ,etal.AntioxidativeflavonoidsfromtheflowerofInulaBritannica.JournalofFoodLipids,2005,12:141.
[5]滑艳,汪汉卿.白茎绢蒿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6,31(10):820.
[6]叶冠,范明松,黄成钢.芨芨草中的黄酮类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J].中草药,2006,37(6):821.
[7]董建勇,贾忠建.赶山鞭中黄酮类化学成分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2005,40(12):898.
篇9
2龙纹在中式家具设计中的应用
龙在中国文化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和象征。龙纹是中国文化中的标志性东西,有着极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性意义。龙在中国古文化中象征帝王和皇家,是尊贵的象征,同时在人们心中也寓意着吉祥和幸福平安。这一祈福文化的象征自然在中式家具的设计中有所体现[8]。中式家具和龙纹的结合在家具设计中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有文化记载开始,龙纹就存在于中国文化符号中。龙纹中式家具见图1(文中图片均摘自360网)。中式家具设计中,龙纹文化和中国文化的结合也在不断变化着。不同的时代,龙纹有不同的应用和表现形式。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人们审美水平的不断变化,龙纹的表现形式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
3传统文化在中式家具设计中的应用
3.1吉祥雕饰在中式家具设计中的应用
吉祥雕饰也是一种祈福文化的表现形式,它表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福。吉祥雕饰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也非常的常见,它同样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吉祥雕饰蕴藏着非常丰富的文化内涵,它的形式非常多样,表现形式也非常多[10]。设计师对吉祥雕饰的把握也非常到位,让人对生活充满了美好的想象。随着时代的进步,文化的不断的发展,吉祥雕饰在家具设计中的应用也在不断变化。吉祥纹样反映了一种文化艺术,是特定文化的产物。中国的文化中吉祥饰物非常多,表现形式也非常丰富,比如竹纹图案,它的文化底蕴就很丰富,体现了坚贞不移;梅纹,表现了高洁的精神情操和精神品质。
3.2太极在中式家具设计中的应用
太极图是道家理论的集中体现,太极图据传是宋朝道士所传出,原名《无极图》。太极图是指代表道家阴阳(太极)思想的传统文化标志,有时也用来指和太极图相似的图案。由于太极文化的普遍性,太极文化可以表现在很多文化领域和各种事例中。太极文化,秉承儒家“中庸之道”、“仁义礼智信”思想精髓。太极图主要表现了人们的一种精神追求。太极文化主要秉持道家“道法自然”、“清静无为”的思想,它也是祈福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要祈福人们思想境界的提高和自我的升华。太极图在现代家具设计中也有体现,它表现的就是道家对人生精神境界的追求。太极在家具设计中的应用见图5。
4泰山石文化在中式家具设计中的应用
从古至今,人们相信泰山石能够让人们生意兴隆,个人事业一帆风顺,家庭幸福平安。古代帝王在泰山受封就体现了泰山文化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人们相信泰山能带来力量和勇气,并以泰山来寄托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泰山安则天下安”的想法已经在人们脑海里深深扎下了根。现代设计和装饰中泰山石有非常广泛的应用。泰山石的意思就是“稳如泰山,安如泰山”。泰山石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祈福文化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它祈福人们幸福、安康。在现代家具设计中,人们非常注重民族性和文化性。家具设计中设计思想非常重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家具的设计理念也在不断的创新和发展。
5祈福文化在中式家具设计中的应用
祈福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它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中国传统文化中很注重祈福文化,比如,做生意的人想要生意兴隆,开车的人想要平安如意。祈福是一种文化符号和心理因素,它代表美好的一面,是每个人的向往和不懈追求。中国传统文化中祈福文化有着非常多的应用,它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在文化的延续和发展中,祈福的样式也在不断发展。比如龙文化就是一种典型的文化样式,龙文化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也在动态发展变化之中。在古代,龙是帝王的象征,它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随着历史的发展,它也有了新的寓意。再比如,梅和竹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符号元素,都具有特定的文化象征,梅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纯洁、刚直等品质;而竹也有类似的文化内涵。
篇10
在浙江景宁畲族服饰中,注重的是人本与艺术符号达成精神上的和谐统一,不论造型如何变换,只要自我观念在纹样造型形象中得到充分的展示和体现,便是最为理想的规范。畲族服饰中表形达意的纹样造型符号,不仅代表着自己民族的民族风格和审美看法,而且是区别于其他民族服饰的重要依据。畲族服饰主要由纹样造型的不同结构展现出来,由各种纹样编织后镶嵌在服饰的特定位置上,呈现出畲族人民特有的审美情结,畲族服饰的纹样造型主要是以音形符号和动植物造型表现出来的。
1.植物花卉纹样造型
自然万物的美是一种秘密规律的体现,假如美的内在价值没有被揭示出,则它的美也只是表象的。畲族服饰纹样的内涵凝结着他们特有的审美感受,在表达方式和创造装饰上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由于畲族先民的生活来源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使得他们的服饰与自然密切相关,服饰中透露出畲族人纯真、达观的性格特点。在很多畲族服饰上,纹样造型常用植物花卉作为主要元素,常见的纹饰有荷花、牡丹、梅花等,更多的是一些不知名的闲花杂草。智慧的畲女们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模仿自然寻找美的规律创造了一系列圆满、柔和的纹样,这种富足、完满、灵动、向上的视觉形象呈现出畲族人民对吉祥如意的向往与祝愿。
2.动物纹样造型
另一种纹样造型则以动物纹饰居多,畲族人把自然当作生活的根本,同时自然也陶冶了他们的情操和对一切美好来源的向往。往往这种动物造型纹样同联想是分不开的,以联想为基础,将两种相关联的关系巧妙地结合成一种艺术上的共识,使形象更为生动传神,不仅增添了服饰的趣味性和感知性,而且在内涵上体现出丰富饱满的艺术效果。很多动物纹饰如蝴蝶、喜鹊被绣在女性的围裙上,意作保护之意,如围裙或挎包上绣有莲花和鲤鱼,则表示寓意为“连(莲)年有余(鱼)”等,这种以相同或相近的发音来表示祥和美好之意,把审美情调同客观自然交融在一起,并依照自己的主观精神需求,体现了自己的理想和对美好事物的愿望。
3.汉字符号纹样造型
汉字符号造型体现出的审美价值不仅仅是各个纹饰的构成形式,更在于它所反映出来的审美情趣与文化观念,以及视觉形式上传达出的美好氛围。在很多畲族服饰中,汉字符号纹样造型多以组合形式出现,因为畲族服饰的纹样多数是出现在衣服的襟口、袖口、裙边,组合形式的纹样造型更为立体。比如土字代表大地、正字代表开始、工字代表平等、王字代表诚心诚意、万字代表敬日、中字代表融合、田字代表家业兴旺,山字代表丘陵高坡等。还有一类是类似文字纹样,这类奇怪神秘的符号文字纹样只有年老的畲妇或民间工艺大师才能读懂。他们把美好的生活和自然连接一起,体现在每天形影不离的服饰中。如三条折线上下排列叫“天长地久”、S型为“曲折”、Ⅹ型意为“日”、中加点为“怀孕”、两山相背而相连叫“山连山”、两山相对叫“聚会”、两个菱形相连叫“交流”等类似文字的纹样,在畲族人民的世代相传中成为对自然和生活的一种特殊交流方式。
篇11
1.2对象与方法
1.2.1对象
一部分为病人,在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每月随机选取90名ICU的住院病人,共计720例。纳入标准:所选择病人均意识清楚,无精神系统疾病,能正确表达自己的需求及意愿。另一部分为ICU的全体护士,共计26人。纳入标准为:在本研究期间科室护士无任何变动,无休病假、产假、离职和新聘用人员。
1.2.2方法
1.2.2.1干预方法
本研究从2011年9月开始至2012年9月结束,在1年的研究期间分为3个阶段进行,每个阶段进行4个月。第一阶段:学习和培训阶段,制定护理理念,讲究护理服务艺术,树立服务品牌,实行人性化服务。第二阶段:试运行阶段,首先在呼吸ICU试行,通过4个月的实施,归纳总结,吸取经验教训,修正和完善方案。狠抓护理服务质量,规范护士行为准则,修订护士专业知识和技能考核条例。第三阶段:进行全医院推广阶段,全院工作人员集思广益,提出创新性思想,进一步完善方案。在护理服务文化建设前后在每个病房每月随机抽取病人及家属满意度问卷调查,我科室自行设计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病区环境及氛围、护士职业素质、病区管理、医德医风等方面的内容,其中实施护理服务文化建设前抽取住院病人问卷调查360份(每月90份),实施护理服务文化建设后抽取住院病人问卷调查360份(每月90份),所有护士在护理服务建设前后每月均参加“三基”理论和操作考试,每季度参加护理质量考核,分别统计“三基”理论、操作以及护理质量考核成绩。
1.2.2.2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护理服务文化建设的内容
2.1更新护理服务意识和观念
护理服务文化是医院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疾病复杂性与病人健康观念的转变,医学治疗和护理服务模式发生变化,为了适应这种变化,在护理服务文化建设活动中,需要更新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和观念,激发护士的工作热情和激情,建立一种全新的、具有凝聚力的护理服务文化。更新护理服务意识和观念需要将过去病人求医院的思想转变为现在将病人当做亲人、朋友的思想。科室通过护士座谈会,护士交心会等活动形式,利用全新的服务理念引导护士思维方式的转变,建立“一切以病人为中心”;将病人的舒适和满意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将“要我做”的思想观念转变为“我要做”;确立“病人舒心、病人满意、病人健康是我们的共同心愿”的新型护理服务意识和观念。
2.2强化护士形象,树立服务品牌
护士形象是社会公众对护士的感知印象,是护士在护理服务文化的社会表现和社会评价。科室护士通过积极学习护士服务礼仪手册,在日常工作中规范行为礼仪,强化形象。科室对护士仪容仪表有严格的规定和要求,如在工作期间要求护士穿工作服;护士帽统一用发夹别住;严禁上班期间戴耳环、手镯和戒指;衣着整洁;举止稳重;仪表端庄强化护士形象;树立良好服务品牌。
2.3实行人性化护理服务
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人文关怀成为医院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因此,树立以“人文关怀”为理念的人性化护理服务具有重要的意义。人性化服务理念是实现病人从住院到出院的全过程得到护士的全方位护理服务。人性化服务的核心理念是“病人第一、服务第一、质量第一”,在护理服务过程中护士始终以病人健康为中心,对病人态度和蔼、耐心倾听、热情帮助,主动疏导病人心理、及时了解病人需求,让病人得到贴心的服务,让家属放心满意,实现真正的人性化服务。
2.4建立特色重症监护护理服务
ICU护士责任重大,承担着危重病人抢救及监护工作的重责,护士的护理技术水平和质量直接关系病人的生命安危,因此ICU做好重症病人的急救和监护护理工作尤为重要。科室通过建立特色急救和重症监护护理服务,为重症病人提供优质服务,比如护士应定期参加培训,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操作技术,解决重症病人病情严重、病症复杂等难题;重症病人容易被感染,因此做好ICU无菌管理尤为重要,如对医疗器械(手术刀、手术钳、雾化器、呼吸机等)要做好消毒灭菌工作,护士的双手需要在操作前后进行清洁,严格控制外来人员随意进出监护室。2.5提高护理人员的职业素质ICU接受治疗的病人病情复杂及难治疗,护士工作量繁重,因此需要护士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和操作技术水平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病人的需求。护理服务文化建设可以提高护士的专业知识素养和职业技能操作水平,使护理文化建设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去,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科室通过以下方式加强护理服务建设从而提高护士专业素质:定期对护士专业理论和技能操作进行考核;鼓励护士积极参加继续教育,提高其专业知识储备量;评选“优秀护士”,进行荣誉激励和经济奖励,从而激发护士工作的热情度和主动性。
3讨论
3.1提高了护士的综合素质
实施护理服务文化的建设,一方面,从规章制度、纪律等方面规范了护理人员的言行举止,使其注重护理礼仪,讲究护理艺术,在护理过程中具有良好的仪表形象;另一方面,提高了护理人员的职业素质,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有了明显的提高,“三基”理论考试成绩从建设前的88.45分提高至建设后的96.38分,操作考试成绩从建设前的865.9分提高至建设后的95.28分,由此可见,护理服务文化建设对护士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3.2提高了住院病人及家属满意度
在医院护理工作人员始终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第一、服务第一”的理念为准则,使病人在舒适、亲切的人性化护理服务环境中治疗、康复。通过护理服务文化的建设,这项工作得到了病人及家属的认可,科室病人及家属对护理满意度也有了明显的提高,从过去的88.12%提高至96.69%,这是对护士护理服务工作的进一步肯定。
3.3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
护理服务质量是护士为病人提供护理技术水平和生活服务效果的程度,护理技术水平决定护理质量水平,提高护士技术操作水平和技能熟练程度,对于提高护理质量,减轻病人疼痛,提高病人及家属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科室通过加强护理服务文化建设,护理质量有了明显提高,从建设前的89.38分提升至建设后的95.88分,病人及家属满意度从建设前的88.12%提高至建设后的96.69%,在今后的日常工作中不断加强专业技术操作训练,定期进行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考核,不断提高理论知识和技术水平,最大限度地满足病人及家属对护理服务的需求。
篇12
舞蹈服饰是一种传达信息的外在媒介与文化符号。欣赏舞蹈时,我们很容易从编导安排的角色服饰中得到某种信息的暗示,在编导表达的空间的拓展中,观众所获得的除了直接的感官感受之外,更多的是一种文化上的角色暗示。因此作为一种角色形象包装的最基本元素,服饰在舞蹈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笔者将以一些具体的实例,分析服饰在舞蹈作品中所起的作用。
一、服饰在舞蹈中对角色心理的表达与角色塑造上的视觉功效
舞蹈服饰泛指表演舞蹈时的衣着、服装,是舞台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舞蹈服饰是根据舞蹈艺术的内容和导演对角色的描写、刻画而进行设计的。舞蹈服饰具有夸张、虚拟、抒情等特点,设计重视装饰,而且要在形象的塑造和角色的心理表达方面认真思考,在服装的款式和色彩上给予变化和强调给观众带来视觉上的享受。
舞蹈服饰设计是在生活服装基础上的艺术设计。但分析起来又有几种情况。一是最贴近生活的。如《白毛女》中的喜儿,在深山野地里生活的服饰,设计师采用了伸缩性极好的面料,加上一些补丁,并有毛边,收到了破烂不堪又不失美感的效果。另一种情况是对传统服饰进行改造。例如《雀之灵》,杨丽萍服装设计就是在傣族筒裙的基础上进行提炼、加工和改造的,设计者保留了上身的短衣,变筒裙为大摆裙,这样大大解放了肢体,丰富了舞蹈动作,而且更有助于刻画孔雀形象。
在舞蹈中服饰更多时候被应用在对角色的形象塑造与衬托上。舞剧《大梦敦煌》获多项大奖,在人物塑造时月牙开始一身戎装表现出少年将军的帅气,后来一身女儿装表现出少女的柔情恬美,正是服饰的运用才刻画出鲜明的人物心理及形象。舞蹈表演角色出场时观众接受到的最直接最直观的元素是服饰,服饰对人物的树立与深化起到的功效远远是其它道具无法比拟的。
二、服饰色彩在舞蹈中对观众的视觉冲击功效
服饰色彩在舞蹈中占据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虽然只是整个舞美色彩这个大概念中的一小部分,但是少了它,舞蹈作品就等于少了灵魂一样,它的运用可以唤起与人们生活经验相关的各种联想。在色彩的感受中,人们对色彩的冷暖感受最为鲜明,暖色容易引起兴奋,使人产生活跃,扩散,突出的感受;冷色则趋向抑制,使人受到收缩,退避,宁静,因此在舞蹈服饰色彩的处理中,可利用色冷暖的特性构成情绪色彩,并与其他的舞美因素配合,表现出更为复杂的情绪含义。
舞蹈艺术家总是把色彩看作是有助于深刻表达作品思想的一种手段,看作是从情绪上感染观众的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段。舞蹈服饰的色彩应该比现实生活更具有感染力和魅力。它连同舞美一起烘托意境渲染气氛,从而塑造人物表现人物性情。如《一把酸枣》中酸枣的服装,白色和黄色的同款服装,塑造出酸枣清纯、恬美、善良的形象,色彩的运用渲染出一种温情与善意,使人物显得柔美。后来逼嫁时酸枣的一身红色的嫁衣让观众的心不由为之提起来,火红的色彩顿时改变了情绪,似乎预示着主人公悲惨的命运。
三、服饰对舞蹈意境的烘托与营造上的视觉功效
好的舞蹈作品,往往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的主要原因不是舞蹈动作本身,而是舞蹈中给人以震撼力的画面和意境,而我们所说的画面除了舞蹈应合情合理具有的场景、灯光和道具外,服装更是功不可没,它不仅可以辅助演员表达所要的性格特征,而且还是概括舞蹈所在的时代背景最有利的工具,只有这样才能展现出服装文化形态和内涵,才有可能为舞蹈烘托气氛,给人以视觉冲击力。
《大梦敦煌》的故事背景是唐朝的,主人公莫高白色的服装紧扣唐代服饰的主题,又不失角色艺术家的身份以及浪漫情怀的体现。他的服饰看似漫不经心实则蕴藏着导演的深远用意。
一个多世纪以来,《天鹅湖》以感人肺腑的浪漫爱情、对比鲜明的舞剧结构、洁白无瑕的天鹅短裙经受住了110年的考验,成为芭蕾历史上最负盛名的经典。其中一、三幕充满异国情调的、多彩斑斓的服饰展现出宫廷生活的奢靡华丽。二、四幕发生在天鹅湖畔,洁白的天鹅短裙美轮美奂,充满了诗情画意,营造出了诗意品味。由此可见,服饰对于意境的渲染意义重大。
篇13
引导服装潮流的是一批“新贵”和“电影明星”这一特殊的消费阶层,他们有足够的钱来满足在同一群体中相互以服装作为攀比的心理需要;另一个消费阶层是占大多数的普通群体,皆是文化偏低及不具经济能力者和年轻人。他们追逐市侩文化,尤其是港台的泊来品,只要市场流行一经出现,一概追之。对其以审美标准来要求着装是多余的事;职业工薪阶层、知识群体是社会消费的中坚阶层。他们具有理性的消费心理,成熟的消费行为,对于盲目的流行起到镇静和净化的作用。因过于理性,在只有时装的现实里,他们的消费取向往往趋于保守。由于没有象欧洲及其他国家和地区那样,有完整的民族服饰体系,在着装上可供他们选择的余地几乎是零,所以只有被动地跟着时装流行的步伐,这就是现实。
纵观中国三千年的服饰文化,服装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和民族的历史发展是息息相关的。从社会状况、统治者、政治、经济、思想观念等方面,都加注在服装方面,我们的民族服装,尽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各具特色,但在款式、服装材料、服饰纹样及色彩等方面始终沿袭着一定的规律,从属于民族文化发展的大脉络。通过研究我国服装发展的历史,才能让我们更准确的把握服饰文化的民族性与国际化的关系。
汉族传统服装在样式上有两种基本形制,即上衣下裳制和衣裳连属制。战国以前的服装多采用上衣下裳制,包括胡人的服装都是这些服装的遗制。上下连属的服装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之际,名为“深衣”,它在款式上是上下分裁再缝为一体的服装。而以后的袍服就是在这个基础上产生的。早期上衣下裳式服装妇女穿着较多,男子在秦汉以后多穿上下相连的袍衫;而明代
以后男子服装大部分一分为二,女子则常穿上下一体的服装,意为“女子尚专一德”。
在装饰上,传统服装多讲究采用动植物与几何图案,皇族服装纹样与天地、图腾有关。文样的演进大致经历了抽象而富有趣味性的、规范对称、写实等几个阶段。
传统服装在色彩的运用上,则受到阴阳五行学说的影响,金木水火土所对应的颜色是朱白苍黄玄,并且规定了只有上等人才可以穿用;有的朝代规定正色只有帝王官员可以穿着,百姓只能穿由正色调配出来的间色服装。这一点说明此时对色彩的使用,是具有政治意义的。后来则长期以黄色为最贵重,它象征着皇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