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生态价值评估方法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生态价值评估方法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生态价值评估方法

篇1

Key Words:Forest ecosystem services;The value of ecosystem services assessment methods

作者简介:陈屹,(1986年-)男,汉族,江西上饶人,中央民族大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2008级研究生,研究方向:环境经济学。

地球的各生态系统提供了人类绝大部分的生存物资,如食物、氧气、药材、燃料,同时生态系统净化空气和水源、调节气候、提供娱乐文化等为人类提供生态服务。人类依赖生态系统所提供的这些“服务”而生存。生态服务功能是如此重要,可以通过对其进行价值评估来更直观的为大家所认识。我们都知道,通过砍伐森林为人类提供木材,木材的价值就是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大面积的森林被砍伐,随之而来的是水土的大量流失、生物多样性锐减、气候无法自我调节等等一系列本有功能的丧失,许多不可逆转的损失都是人类用其他方法无法弥补的,因为某个特定生态系统的功能,是其他生态系统无法取代的。通过对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的评估就能使得人类更清楚应该如何应对环境危机。

一、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概述

(一)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定义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指森林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所形成及所维持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与效用。

(二)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研究现状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工作,大多数研究是借鉴国外的一些方法。1997年,由Gretch Daily等人系统地阐述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内容与评价方法,并且分析了森林、湿地、海岸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价的近20个实例,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1997年Costanza等人对全球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价中将森林生态系统划分为热带森林和温带/北方森林两类分别进行了价值估算。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工作,大多数研究是借鉴国外的一些方法。侯元兆等人第一次全面地对中国森林资源涵养水源、防风固沙、净化空气价值进行了评估,薛达元等人(1999) 采用市场价值法、影子工程法、机会成本法、费用分析法等对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间接经济价值进行了评估。欧阳志云等(1999) 对海南岛及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了评价。其森林评价的特点是考虑的服务功能比较全面。蒋延玲等根据全国第二次森林资源清查资料及Costanza等的方法估算了我国38种主要森林类型生态系统服务的总价值;成克武等采用市场价值法,替代市场法及恢复费用法对北京喇叭沟门林区森林生物多样性的价值评估。

(三)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方法

目前常用的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方法有市场价值法、机会成本法、旅行费用法、影子工程法、炭税法和造林成本法、条件价值法,市场价值法适合于没有费用支出但有市场价格的服务功能的价值评价;机会成本法主要针对具有稀缺性的自然资源和生态资源,在核算时既考虑使用者本人开发资源所付出的代价,也要考虑资源开发对他人的影响以及后代人由于不能使用该种资源所需付出的代价;影子工程法是指当环境受到污染或破坏后,人工建造一个替代工程来代替原来的环境功能,用建造新工程的费用来估计环境污染或破坏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的一种方法;炭税法和造林成本法计算出单位干物质生产量所吸收的CO2和释放O2,并根据国际和国内对CO2排放收费标准将生态指标换算成经济指标,得出固定CO2的经济价值;条件价值法是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价中应用广泛的评价方法之一。

二、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方法问题与对策

(一)现行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方法存在的问题

根据目前研究现状,我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森林生态统服务价值评估,即定量受到学科知识结构的约束,方法的探究也是所面临的难题。无论从理论和研究方法上,该研究都存在一些问题。

1.研究的范围问题

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的计量一般是在宏观的层面上进行,并不能保证每个微观个体得到考虑,统计数据的不精确。使得评价得出的结果偏差较大,难以形成普通通用的价值评价方法。此外,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评估是一个主观的行为,每个评估主体的不同必然带来评价结果的差别,使评价结果的实用性打折扣。

2.评估方法缺乏动态

对森林生态服务价值评估,需要大量的数据,长期的观察才能得到这些数据。现在存在的问题是科学研究森林生态服务价值往往都是短期的、静态的,评估的结果的长期有效性得不到保障。

3.价值重复计算

前述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分类有17种,这种分类不是绝对的,生态系统往往在发挥一个功能的同时,发挥着另外一个功能。而对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评估,按照服务功能每一项单独计算价值,这样无疑就会把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重复计算。

4.评价方法落后

森林生态效益价值评价研究,采用的技术手段比较落后,致使速度慢,无法快速有效的完成评估。无法得到某一时间点的某类数据。

(二)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方法改进对策

1.提高数据真实性

为提高检测森林生态系统的数据真实性,应长期定位监测数据。在真实数据的基础上对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评估,增加评估结果的可信度。

2.多学科的有机结合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研究需要多学科的背景,只有很好的同时利用多门学科,才能摆脱知识结构的约束,完成价值评估研究。

3.提出生态效益计量评价指标

为避免重复计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我认为应模仿企业环境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设定一系列的指标,指向每一类的生态服务点。这样做可以有效避免重复计算价值问题。

4.相关方法的引进

随着研究的深入,森林生态系统成为研究的重点,生态效益不显著的如农田、荒漠生态系统,相关研究较少。研究森林生态系统时,可以采取其他生态系统研究的特色方法,完善森林生态系统的研究方法。

三、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一)涵养水源价值

根据影子工程法。计算整个区域所涵养的水量总量,如果将所涵养的水都看作是森林中虚拟建造水库的水,那么:涵养水源价值=涵养水源总量×水库水价格

森林就相当于一个容量大小与涵养水量相当的水库,我认为建造这样一个水库需要的费用也应考虑在内,所以涵养水源价值=涵养水源总量×水库水价格+建造水库成本。

(二)保持土壤价值

分为减少土壤侵蚀价值和减少N、P、K流失的价值。前者计算方法为:

减少土壤侵蚀价值=林区减少土壤侵蚀总量×林业生产年平均收益

林区减少土壤侵蚀总量=减少土壤侵蚀模数×有林地面积

后者需要做土壤养分测定,计算方法为:

减少N、P、K流失的价值=侵蚀土地面积*单位面积土层中N、P、K总量×化肥替代价格

保持土壤价值为两者之和:

保持土壤价值=减少土壤侵蚀的价值+减少N、P、K流失的价值

上述计算过程,常见问题在于数据的获得准确性较差,需要多点取数,求平均值。一旦森林土壤流失减值,造成的损失并非如此简单的计算,因为土壤是基本上所有植物扎根的地方,是植物生命的根本。

(三)固定CO2释放O2价值

根据森林各树种的年生长率和各森林面积可以计算得出固定CO2量和释放O2量。对于CO2量,采用造林成本,计算总价值;对O2量,采用工业生产成本,计算总价值。

森林生态系统固碳制氧服务功能价值=固碳总价值+制氧总价值

固碳制氧过程,应该算作一个过程的两方面,固碳的同时就能制氧,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计算不应将两者价值相加,可避免造成的重复计算。

(四)净化空气价值

对于SO2、粉尘颗粒的净化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采用吸收能力法,已知每单位面积阔叶林或针叶林的吸收SO2能力,乘以不同树种总面积,乘以工业固SO2的投入。得到净化SO2能力。对于吸附粉尘颗粒,同样采取吸收能力法,得出林区吸收粉尘的服务功能价值。

净化空气价值=吸收SO2的价值+粉尘颗粒净化的价值

=工业固定等值SO2投入成本+工业粉尘颗粒净化成本

(五)供人们休闲游憩价值

采用费用支出法,以游憩者支出的费用总和作为生态游憩的经济价值。但是对于尚未开发的景区,和无法开发的景区,可以采用旅行费用法,模拟旅游市场,计算出游憩价值。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上述各项价值的总和。

四、结论

上述评估方法是粗略的,存在部分重复计算、数据不具代表性、功能分类不全面等等缺陷。但是尽管是保守或是高估的计算结果也可得出森林生态系统具有巨大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其中休闲游憩价值占服务功能总价值的46%,这为发展当地旅游业发展,如何在不破坏当地生态环境的同时,增加当地经济收入提供了理论支持,同时,也让人们清楚的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不能因为眼前的蝇头小利而破坏环境,造成服务功能减值将远远大于收益,不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就是要通过维持与保护生态系统来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保护地球生命支持系统,维持一个可持续的生物圈。现代研究证明生态服务功能是人类生存与现代文明的基础,科学技术能影响生态服务功能,但不能替代自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维持生态服务功能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Costanza R,Arge R D,Groot R D,et al.The value of the world’s ecosystem services and natural capital [J].Nature, 1997(387):253-260.

[2]财政部农业司.WTO与国外农业财政政策[C].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3]许纪泉.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J].林业资源管理,2007(3).

[4]王兵,李少宁,郭浩.江西省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评估研究[J].江西科学,2007,(5).

[5]薛达元,包浩生,李文华.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间接经济价值评估[J].中国环境科学,1999,(3).

[6]许纪泉.武夷山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及其空间分布研究[D].福建:福建师范大学,2007.

[7]刘承江,张恒庆.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方法研究[J].辽宁林业科技,2008,(6).

[8]宝音都扔,郭晓川.生态系统服务定价方法刍议[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07,(31).

篇2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进展;问题探析

0引言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效用来自于大自然的特殊产品,是完全有别于劳动价值的一种特殊的价值系统。由于生态系统承载能力的局限性,以及人类不断上升的需求膨胀性,使得生态系统的有偿使用成为必然[1-2]。特别是Costanza等人[3]在《Nature》发表了评估全球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相关研究后,国内学者关于生态系统的研究日益增多,但依旧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研究方法不统一,虽然相关研究较多,但依旧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化且权威的方法,因此导致研究的结果可对比性及参考性较低;二是调研数据的科学性及结果的准确性,目前研究所选取的对象及数据较为分散、随机,不能很好地形成全国范围的数据统计及分析;三是研究成果的应用及转化率较低,这是因为部分研究数据所得到的结果未与当地实际情况相结合,导致研究结果无法被决策者所接受;四是部分研究中将生态系统的价值放大或对其实质认识不清,导致测算结果远远超出财政承受能力,混淆了价格与价值的概念。

1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研究方法

目前,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方法常分为四大类[4]:一是直接市场法,主要包括市场价值法、机会成本法等;二是替代市场法,主要包括旅行费用法和享乐价值法等;三是模拟市场价值法,主要包括条件价值法和有防护费用法等;四是团体商议法,主要有生态足迹法和能值分析法。目前国内的研究大多参考Costanza等人[3]的研究理论体系及方法。范小彬等人[5]提出了通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内容部分指标进行动态评估,建立了不同指标的计量模型。谢高地等人[6]的研究中结合Costanza[3]研究中的模型提出了“中国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因子表”,同时采用价值转化法对中国生态系统服务进行试验性评估。赵景柱等人[7]将评估方法分为3种:一是能值分析法,二是物质量评价法,三是价值量评价法,并对3种方法进行优点及局限性分析。

2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结果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研究可分为多种类型[8],通过参考生态系统的类型,本文对其进行了分类,主要包括湿地生态系统、草地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流域生态系统和农田生态系统。

2.1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湿地生态系统是水路相关作用形成的独特的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湿地生态系统价值评估方法中,Costanza等人[3]的研究最具代表性,在其研究中湿地具有的气候调节、水体净化等10类可服务全球的生态功能被进行价值估算。张翼然等人[9]统计了71个湿地案例点的价值量然后进行对比,得到湿地生态系统各服务功能排序及不同地理位置下的价值量特点。张玲等人[10]研究表明Meta分析价值转移方法是评估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一种可行且快速的方法。李伟等人[11]通过构建优化的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体系以更加准确地评估湿地生态系统服务。赵同谦等人[12]对中国陆地水生态系统的价值评估作了探索,得出2000年我国陆地水生态系统总价值为9810.83亿元/a。

2.2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草地生态系统主要由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占优势的植物群落构成的陆地生态系统,具有防风固沙、涵养水源等生态功能。金良等人[13]研究符合中国国情的价值评估理论和方法体系。高雅等人[14]将草地生态系统生态服务价值评估分为4个步骤进行,分别为内涵确认、功能分类、指标设定及价值核算。陈敏等人[15]的研究表明,首曲湿地保护区的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是所在地玛曲县生产总值的15~19倍,约为55.76亿~71.54亿元/a。赖敏等人[16]以三江源区草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物质量和价值量结合的方法对生态工程实施前后的生态服务价值进行了评估和对比分析,为后续的生态管理决策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

2.3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森林生态系统指森林群落与周围环境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功能和自调控的自然综合体,在面积上是在陆地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我国森林资源较为丰富,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研究起步也较早,赵同谦等人[17]的研究将我国的森林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分为四类,并认为需要继续加强对我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的相关基础研究。李金昌[18]对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计量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了总结及评价。王兵等人[19]的研究表明,我国2009年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为10.01万亿元/a,并对森林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的空间格局分布特点进行研究。

2.4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流域生态系统是一个相对复杂的复合生态系统,包括社会、自然和经济三个要素。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研究能分流域生态补偿、修复及综合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于秀波等人[20]通过定量化评估方法,建立了鄱阳湖流域生态系统评估的概念框架和指标体系。丁辉等人[21]利用LandsatTM遥感影像数据并参考Costanza提出的评估研究,对比了2000,2005,2010年黄河上游甘南段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李传奇[22]通过直接使用价值和间接使用价值法对大黄铺洼蓄滞洪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评估。

2.5农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农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是农田的生态与人类活动之间所维持的自然条件的效用与价值。对农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研究能够更好地考虑其带来的经济效益及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危害,为全面地认识农田生态系统提供科学理论依据。孙新章等人[23]采用生态经济学方法,获得2003年我国农田生态系统总服务价值为19121.8×108元(2003年现价),认为人类发展农业并没有使得这部分价值降低。肖玉等人[24]通过中国科学院栾城农业生态系统试验站田间试验数据的基础上,评价了华北平原小麦-玉米农田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

3研究面临的现实问题

通过以上不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评估研究,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主要有研究方法的科学性、数据选取的可行度及结果的准确性、研究的现实应用价值及可能性等。杨光梅等人[25]认为目前我国生态系统服务的研究内容局限于而导致结论的科学性和现实有效性受到质疑。谢高地等人[26]认为目前研究的局限性包括评估结果准确性、生态资产与服务的混淆、评估方法的不确定性以及其本身的复杂性。

3.1研究方法的科学性

Serafy[27]提出在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研究及总量的计算时,若在计算时不考虑替代效应等因素的影响,一般会使估值过高,但目前学术界并未形成统一的、具有公信力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的方法及体系。目前我国的研究一般参考Costanza的方法,虽然经过了多年的发展,但大多研究偏重对服务价值的量化评估上,因此在研究的基础理论、方法上并未有较大突破。

3.2数据选取及研究结果的准确性

谢高地等人[6]采用意愿调查评估法,通过问卷调查和直接访问的方式,对我国生态系统单位面积进行了价值当量表的绘制。但2002年200份问卷仅回收38份,2007年500份问卷仅回收213份,而根据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的标准,需要至少60份问卷才具有统计学意义。所得到两个年份的档位面积服务价值当量差距较大,可能是由于评估方法涉及存在问题,从而导致数据及结果准确度不高,因此应用性不强。然而有部分学者的研究将该数据及结果作为参考,因此后续研究也可能会产生较大的误差。

3.3研究结果应用的可行性

目前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评估一般均为静态的,但现实中其服务价值是通过人类活动、市场运作而实现的。目前国内对生态系统服务的研究主要为对其价值的量化,模糊化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与生态服务价值研究之间的区别,从而产生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有效性和必要性之间的矛盾及争论,因此忽略了研究的最终目的应该是对评估结果的应用。总体看来,目前我国关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研究与市场经济、政府决策及管理未能有效整合,同时研究结果的现实应用率也较低,实现为社会服务的道路依旧较远。

4研究价值和展望

4.1研究价值

4.1.1绿色经济核算体系的基础研究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的研究重点应该是建立标准规范的价值评估体系,使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充分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到一定作用,其研究结果能够为政府决策人员服务,能够合理地被应用于生产、生活当中,这是建立国民绿色经济核算体系的重要理论支撑。在1988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就进行了“资源核算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相关研究,因此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必然会成为国民经济核算系统的一部分,并为合理管理和使用生态系统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和依据,并能够将目前多部门的相关统计数据进行整合,并为生态系统的有偿使用、保护奖励措施提供有力的依据。

4.1.2建立生态补偿制度的基础依据

人类高速发展长期以来主要依赖于无限制地从环境中索取,而非回赠。而通过对生态系统服务机制的评估,能科学地获得国家或地区的生态资源价值,可对生态环境进行生态补偿,为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而生态补偿制度最重要的基础为界定生态环境的物权及产权,通过这一明晰的制度对行为主体进行约束,从而明确其权利和义务,形成生态环境公平高效的交易制度,逐渐实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以可持续的发展方式进行配置,实现社会的公平[19]。生态补偿制度建立公平合理的标准需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4.1.3环境友好型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指导

可持续发展是建立生态文明的必然要求,而目前作为衡量地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中,生态系统的保护及价值所占比例很小,甚至没有。因此如何有效评价当地的生态系统价值,为决策者提供评价地方发展有效性的理论依据,同时为地方决策者提供可持续发展可能性方案的理论指导,也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的重要作用[23]。通过建立不同生态系统的资源评估账户,建立产权的归属、有偿使用及保护奖励等制度,完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单位面积的GDP的函数关系,从而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是否对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是否是可以被接受,可为全面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篇3

1 平原河网水系生态服务价值评估系统

1.1评估系统指标体系的建立

本文以生态服务价值评估理论为基础,参考千年生态系统评估工作组的分类方法,并借鉴国内外建立河流、湿地、森林、湖泊等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体系的方法,根据国内外评估指标的选择需具有的科学性、全面性、实际可操作性、系统性、独立性、指标定量性等[1]原则,结合平原河网自身特点,建立了平原河网水系生态服务价值评估指标体系。

本文将平原河网水系生态服务分为提品服务、调节服务、文化服务、支持服务四大类,本文仅讨论提品服务和调节服务两项功能的评估方法。

1.2平原河网水系生态服务价值计算方法

1.2.1提供生产及生活用水

平原河网是淡水贮存和保持的重要场所,其为人类和其它动物提供饮用水,为植物的生长、动物的发育和繁殖提供代谢用水,并为农业灌溉用水、工业用水以及生态环境用水等提供充足的水源。采用市场价值法对用水价值功能进行评估,计算公式为:

(1-1)

式中, 为供水价值(元/a); 为提供 种用途的水量; 为 种用途水的单位成本价格。

1.2.2水产品提供功能

在评估平原河网水产品提供功能价值的过程中用货币价值作为指标更直观可行,运用市场价值法计算水产品功能价值,计算公式为:

(1-2)

式中, 为水产品价值(元/a); 为第 类水产品的产量(t/a); 为第 类淡水产品的市场价格(元/t)。

1.2.3内陆航运功能

平原河网水系发达,为内陆航运提供了便捷,运用市场价值法计算内陆航运的经济价值,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1-3)

式中, 为河网航运的经济价值(元/a); 为河网航运的货物周转量( ); 为货物水运的单位价值; 为河网航运的旅客周转量( ); 为旅客水运的单位价值(元/( ))。

1.2.4水分调节功能

平原河网的水分调节服务功能价值采用机会成本法,利用其保护耕地而避免产生的综合农业损失进行计算,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1-4)

式中, 为排涝的经济价值(元/a); 为保护耕地避免受损的面积(亩/a); 为单位平均综合农业受灾损失值(元/亩); 为其它效益(包括保护人畜、房屋等)(元/a)。

1.2.5净化水体服务功能

运用生产成本法估算平原河网生态系统净化水体的价值,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1-5)

式中, 为净化水体价值(元/a); 为净化合流污水的量(t/a); 为污水处理厂处理污水费用(元/t)。

1.2.6调节气候服务功能[2]

水体蒸发的调节能力也可类似估算如下:

(1-6)

式中, 为调节气候价值(元/a); 为水面面积(hm2); 为蒸发量(mm); 为换算系数,即每公顷水面面积蒸发1 mm的调温效果(kJ/ha); 为计算用的空调机的功率(kW); 为计算地的电费( )。

1.2.7大气组分调节

根据光合作用方程式:

CO2(264g)+ H2O(108g)C6 H12 O6 (108g) + O2 (193g)多糖(162g)

得出:生态系统每生产1.00g植物干物质能固定1.63g CO2和释放1.19g O2,以此为基础,由平原河网内各植物年净生长量推算平原河网生态系统固定CO2和释放O2的量。

1.2.8净化环境

平原河网水系生态系统净化环境服务其中以吸收SO2和滞尘两项功能为主。吸收SO2的价值通过影子工程法进行量化,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1-7)

式中, 为林地吸收污染物的经济价值(元/a); 为第 类林木对SO2的吸收能力(t/(hm2a)); 为第 类林木的面积(hm2); 为削减二氧化硫的工程费用。

平原河网水系生态系统滞尘功能价值的评价方法类似于吸收SO2的价值计算,计算公式为:

(1-8)

式中, 为植被滞尘的经济价值(元/a); 为第 类林木滞尘能力(t/(hm2a)); 为第 类林木的面积(hm2); 为我国削减每吨粉尘的平均治理成本。

2 沿运灌区水系生态服务价值GIS评估系统的实现

2.1 评估系统界面设计与实现

根据用户需求分析、系统要实现的功能和系统界面设计思路,遵循界面友好、操作简便实用的原则设计系统主界面。打开江都市沿运灌区水系生态系统服务价值GIS评估系统,进入系统运行主界面。界面主要由菜单栏、工具栏、地图框、目录树、鹰眼图5个部分组成。

2.2 基本信息查询系统功能实现

基本信息查询系统模块功能主要通过窗口、视图浏览、地图查询、专题地图四个菜单实现。

(1)“窗口”菜单。本系统的主要窗口有地理信息窗口、灌区信息窗口、缩略图窗口、查找图元窗口、打印窗口等;

(2)“视图浏览”菜单。主要实现电子地图的放大、缩小、全屏、平移、中心放大、中心缩小及图层显示、漫游等功能;

(3)“地图查询”菜单。本系统提供的地图查询主要有属性查询、对象查询、数据查询、距离查询。

(4)“专题地图查询”菜单。该菜单包括专题地图制作和专题地图修改及关闭专题地图三个子菜单。。

2.3 沿运灌区水系生态服务价值评估系统模块设计与实现

单击主界面上的菜单“评估系统”, 即可进行灌区水系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价,见图2-1。无论对单条河流的某一年的单项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进行评估还是对多条河流的多年的多项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进行评估,评估界面皆有基本信息输入、评估单价输入、计算结果、结果显示分析四个子界面组成,见图2-2。结果显示分析子界面可根据计算结果显示出单项服务功能价值多年的变化趋势或者单条河流各项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所占比例等,如图2-3所示

2.4 系统维护系统功能实现

系统维护系统包括权限确认、密码维护、信息维护及电子地图的维护四个子模块,点击任意模块菜单,即可进入每个模块的操作界面,完成系统数据和地图的更新及权限的设置等操作。

篇4

森林对生态环境维持和改善方面有重要作用。比如,森林是天然的制氧机制,万能的消灭环境污染的净化器,它是地球上结构最复杂、功能最多和最稳定的陆地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指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所形成及维持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与效用[1]。森林生态系统服务是指森林对自然过程或生态平衡所做出的以经济为指标评价的贡献,代表着地球经济的一部分[10]。森林生态系统具有调节气候、调蓄水源、保护培育土壤、二氧化碳的固定、释放氧气、林木营养物质的积累、净化大气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森林的旅游憩息和科学研究等多种功能。它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所以森林的盛衰直接影响生态环境的优劣,关系着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关系着社会的稳定。

1)研究的意义

楚雄市位于滇中云贵高原,鉴于其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决定了森林在生态和经济建设中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楚雄市森林资源总的特点是次生林多、林分质量差、人工林树种组成较少,结构简单[8]。近年来由于人们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比如乱砍滥伐,引起了部分生态环境的恶化,在比如水土流失等等。科学客观研究楚雄市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及其服务价值,以期为核算楚雄市森林资源资产提供科学依据,最终为自然资源和环境因素纳入楚雄市经济核算体系而实现绿色国内生产总值提供基础,将其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将能促进对楚雄市自然资本开发的合理决策,为楚雄市制定生态建设和生态修复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有助于市民意识到森林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并最终促进楚雄市的可持续发展,及处理社会经济发展及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2)国内外研究动态

(1)国外研究现状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的研究在国外开展较早且研究的类型也最多。20世纪40年代,主要是针对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了划分和价值评价。许多研究者选择不同的角度分别对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进行了研究[3-5]。Pimentel等[2]研究报道称,仅因水土流失在全球导致的水库淤积所造成的损失就约60亿美元;但Opschoor等[6]认为该评估结果难以服众。1991年国际科学联合会环境委员会就如何进行生物多样性的定量研究专门进行了讨论;Constanza等人[1]综合了国际上已经出版的各种不同方法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评估研究结果,在世界上首先开展了对全球生物圈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估算;1997年,由Costanza等创立了较完整的生态系统评估方法,在世界上最先开展了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评估,随后,国际学术界围绕Costanza等(1997)创立的评估方法展开了激烈争论,许多学者和专家等对Costanza的这种评估数据、方法、结果提出过质疑,尽管学者们观点各执己见,但作为一种研究方法仍被国际社会及专家学者们广泛接受。Constanza为大区域范围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为今后的研究仍提供了可参考的方法。2001年启动的千年生态系统评估则是生态系统评估确是最大规模的实践及尝试[3]。近年来,Serkan[4]、Troy和Wilson[5]等利用GIS技术将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的评估方法和领域在不断在扩大,使评估生态系统的方法更为合理、有效、实用,并且为实际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服务。

(2)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的研究开展较晚,自80年代末开始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工作,而研究方法多数是借鉴国外的。许多研究者选择不同尺度和角度开展了许多区域性的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评估工作。20 世纪末,中国的一些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者对生态系统价值评估的理论、 方法和实践应用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米锋等[8],2003;余新晓等[30],2005;张岑等[12],2007;靳芳等[16],2007;李文华[14],2008;韩素芸等[23]2009;王兵等[17],2009;唐佳[13],2010;陈屹[29],2010)。侯元兆等人第一次以涵养水源、防风固沙、净化空气3个指标对中国森林资源价值进行了评估,王兵等[17](2011)2009 年估算了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为 10.01万亿元,并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行业标准《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下简称规范)(LY/T1721-2008)[7],特别是 21 世纪以来,对不同尺度、不同地区和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价值评估开展了大量工作 (李文华等[14],2008、2009),积累了丰富的资料,取得了很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这对于正确认识各种生态系统服务资产、 积极实施生态保护措施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楚雄州林业局营业站的施庭有在1999通过定量计算和定性分析对楚雄州森林生态效益做了初步估算[11]。

当前,大尺度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占据首要地位,特别以全球和国家尺度为多,基于区县等行政区域尺度的生态系统研究较少。本次研究采用的方法为功能分类研究方法,对楚雄市森林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进行评估,浅析楚雄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现状。

1 研究区概括

1.1 自然地理概况

楚雄市位于滇中云贵高原,金沙江水系和元江水系的分水岭地带,地跨北纬24°30′~25°15′,东经100°35′~101°48′之间。东邻禄丰县,西与南华县和思茅市景东县接壤,南邻双柏县,北同牟定县毗邻。楚雄市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从西北向东南倾斜,呈倾斜葫芦形。市境山脉皆隶属哀牢山系东麓支平余脉,多呈东南、西北走向。市境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特征为冬干夏湿,雨季集中,日照充足,霜期较短,冬季降水量偏少,年平均气温15.6℃[35]。全市土壤类型多为水稻土和红壤土[35]。

1.2 森林资源概况

楚雄市地处云南省中部,是楚雄彝族自治州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辖5乡14镇,国土总面积4433[35]平方公里,其中:林业用地面积347207.1公顷,占国土面积的78.32%,森林覆盖率76.9%,是云南省重点林区之一。2008年楚雄市活立木蓄积2001.1860万m3[20],森林资源总的特点是次生林多,阔叶林少,森林成分质量差,人工林树种组成较少,群落结构简单。

2 研究方法

2.1 数据来源

评估采用的数据及来源为: 国家林业局的社会公共数据(表1[7])、2008年楚雄市林业局完成的森林资源清查数据(表2)。

表1 社会公共资源数据[7]

注:居民生活用水价格采用楚雄市居民生活用水价格

2.2 评估体系的建立

在充分考虑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机制的基础上,通过认真分析国内外各种评估指标体系,结合云南省森林生态系统背景特征,参考相关文献数据资料,构建适合云南省楚雄市的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指标体系(见表3),主要包括7个指标类别13项指标因子,此次考虑到楚雄市森林的主导利用方向及数据指标的可获得性与可靠性,并且由于气候调节等服务功能评估指标尚难以找到合适的评估方法及指标体系[12],在此不列入评估范围。

2.3 评估方法及过程

该研究采用影子价格法、费用支出法、市场价值法及条件价值法等方法,从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固碳释氧、林木营养积累、净化大气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森林游憩与科研文化7个方面,一共涉及13项指标,对楚雄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价值估算。

2.3.1 涵养水源

1)调节水量价值

3 结果与讨论

3.1 楚雄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实物量

根据以上评价方法,得出云南省楚雄市7个方面13个指标的森林生态系统生态服务功能实物量如表9。

3.2 楚雄市森林生态系统各项服务功能所提供的价值量比较

在7项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贡献之中(详见图1和图2),其大小顺序依次均为:生物多样性保育价值>林木营养积累价值>保育土壤价值>净化大气环境价值>蓄养水源价值>固碳和释氧价值>森林游憩与科研文化价值。

楚雄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为22843790493.2元・a-1:其中生物多样性保育功能价值最大为8414425185.66元・a-1,占36.83%,占生态服务价值的十分之三多一点;其次是林木营养积累功能,为7558404944.00元・a-1,占33.09%;所占比例最小的是森林游隙与科研文化功能,为93677564.38元・a-1,占0.41%。

楚雄市森林生态系统拥有巨大的生态服务价值,并且生态服务价值远远超过实物生产价值,在生态服务功能中,尤以保护生物多样性、林木营养积累、保育土壤最为重要。楚雄市的森林植被,涵养水源、固碳释氧、森林游憩与科研文化生态服务功能相对较差,价值亦较低。因此,楚雄市森林有待进行培育、改造提升森林的生态服务功能和价值,以期更好地发展其优势在维系楚雄市今后在经济、社会、生态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人类认识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是一个由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过程,特别以对其价值的定量评估,由于受学科背景、技术方法、研究区域资料收集等因素限制,测定各种有利评估参数其要在小区域内,更深入地研究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工作还仍存在一些困难,涉及森林还有多方面价值的定量评估目前还难以进行,相关研究还有待加强。此次研究仅涉及森林诸多价值中的几个方面,而森林产生负离子、降低噪音、滞尘、森林防护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尚未计入。

要提高森林生态系统功能评估的准确性,还要对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生态过程进行研究,因此加强对森林生态系统的长期定位研究很有必要。由于时间限制,本次研究是按国家林业局颁布实施的统一标准进行的,并未考虑林龄、林分起源类型等因素,因此今后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的研究重点仍是评估指标体系和方法完善。

【参考文献】

[1]Costanza R, d’ Arge R, Rudolf de Groot,et al. The value of the world’ s ecosystem services and natural capital[J]. Nature,1997,387:253-260.

[2]Pimentel D, Harvey C and Resosudarmo P. Environmental and economic costs of soil erosion and conservation benefits[J]. Science,1995,267:1117-1123.

[3]Serken G.The estim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 value in the region of M isi Rural Development Project:Results from a contingent valuation survey[J]. Forest Policy and Economics. 2006,9,30:209-218.

[4]Troy A, Wilson M A. Mapping ecosystem services Practical ch al lenges and opportun it ies in linking GIS and value transfer[J]. Ec,obgical Economics. 2006,60(2):435- 449.

[5]Millennium Ecosystem Assessment,Ecosystems and Human WellBeing:A Framework for Assessment[C]// Report of the Conceptual Frame work Working Group of the Millennium Ecosystem Assessment. IslandPress, Washington, 2003:245.

[6]Serafy S. Pricing the invaluable: the value of the world; ecosystem services and natural capital[J]. Ecological Economics, 1998,25:25-27.

[7]国家林业局.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LY/T1721-2008)[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

[8]米锋,李吉跃,杨佳伟.森林生态效益评价的研究进展[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3,25(6):77-83.

[9]李景文.森林生态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2.

[10]中国可持续发展林业战略研究项目组.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论[C].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

[11]施庭有.楚雄州森林生态效益的初步估算[D].云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1999:(2):24-26.

[12]张岑,任志远,高孟绪,等.甘肃省森林生态服务功能及价值评估[S].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7,15(8).

[13]唐佳,方江平.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指标体系研究[J].科技2010,25(3).

[14]李文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的理论、方法与应用[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15]李金昌.生态价值论[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9.

[16]靳芳,余新晓,鲁绍伟,等.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生态服务及其评价[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

[17]王兵,鲁绍伟.中国经济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J].应用生态学报,2009,20(2):417-425.

[18]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报告编写组编.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报告[C].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8.

[19]何萍,陈辉,席武俊,等.云南高原楚雄市热岛效应因子的灰色分析[J].地理科学进展,2009,28(1):29.

[20]李婕.楚雄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D].楚雄:楚雄师范学院,2011.

[21]鲁绍伟.中国森林生态服务功能动态分析与仿真预测[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6.

[22]张治军,唐芳林,朱丽艳,等.轿子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J].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1):107-112.

[23]韩素芸,田大伦,闫文德,等.湖南省主要森林类型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价[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09,29(6):6-13.

[24]云南省水利水电厅,水利部天津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云南省土壤侵蚀遥感调查报告[R]. 2000.

[25]王兵,李少宁,郭浩.江西省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评估研究[J].江西科学,2007,5(25):553-559.

,26]赵敏,周广胜.基于森林资源清查资料的生物量估算模式及其发展趋势[J].应用生态学报,2004,15(8):1468-1472.

[27]云南省水利水电厅,水利部天津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云南省土壤侵蚀遥感调查报告[R]. 2000.

[28]方精云,刘国华,徐嵩龄.我国森林植被的生物量和净生产量[J].生态学报,1996,16(5): 497-508.

[29]陈屹.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方法及其研究[S].改革与开放,2010,25(8).

[30]余新晓,鲁绍伟,靳芳,等.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J].生态学报,2005,25(8).

[31]陈留佳.洪泽湖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研究[J].资源环境与发展,2009,20(6).

[32]温庆忠,魏雪峰,孔德昌,等.滇池流域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5(5):365-372.

篇5

关键词 :数据资产;数据资产价值评估;评估模型;层次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TN911?34;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73X(2015)20?0044?04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data asset value assessment model

ZHANG Zhigang1,YANG Dongshu2,WU Hongxia2

(1. Operation monitoring Center,State Grid Corporation of China,Beijing 100031,China;2. Anhui Nari Jiyuan Software Co.,Ltd.,Hefei 230088,China)

Abstract:Data asset is an important strategic resource for enterprise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data as?sets,the analytic hierarchy model is brought in to build an index evaluation system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value composi?tion of data asset and its main influence factors,the AHP software is used to calculate various evaluation index weights of dataassets. A data asset assessment model in view of cost and application was established,which provided the specific appraisal pro?cedure of model application and was applied to the value assessment of concrete data assets. Different from the traditionalmethod of data evaluation,it paid close attention to the value of data assets rather than data quality.

Keywords:data asset;data asset value assessment;assessment model;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0 引言

作为一项公司资产,数据的重要性正日益突显,这促进了新的数据资产价值评估方法的发展。互联网和移动及智能技术的传播已经从根本上改变了商业数据的面貌和曝光度,数据量和数据种类不断增加。数据被越来越多地用于提升运营效率,将数据转化为价值的机会也将随之增多——至少在短期内可以这么说。因此,未来十年内,数据将成为一个重要的财富创造来源,并且将越来越多地被视为一项值得重视的企业资产,数据资产价值评估问题,也将成为公司估值的核心问题之一。数据资产作为新生事物,本身还需要不断研究、实践和完善,数据资产价值评估更是一个持续的、不断完善的逐步过程。目前,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仍然比较欠缺,主要的研究成果集中在无形资产价值评估之中。孙荣玲等对无形资产的价值及价值实现的量化方面进行研究,把分散在企业各部门的无形资产贯穿起来,作为一种真正的资产加以管理与经营[1]。潘渭河强调无形资产不能脱离有形资产单独使用,无形资产的价值实际上是垄断价值,无形资产使用上的特殊性,对无形资产的价值评估方法,形成了重要的约束条件[2]。陈昌云提出传统的无形资产的评估方法已远远不能满足无形资产发展的需要,提出了无形资产评估的两种新的思路:

Black?Scholes期权定价模型和EVA方法,并把它引入到对企业整体价值的评估中[3]。贺业明分析指出传统无形资产价值的评估方法并不适合于小企业无形资产价值的评估,并根据小企业自身的特点,提出为小企业的无形资产“量身打造”的价值评估方法[4]。

本文基于前人对无形资产价值评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数据资产本身的特点,引入层次分析模型构建指标评价体系;从数据资产的成本和应用两方面研究,构建数据资产价值评估模型,提出一套全新的数据资产价值评估方法。

1 相关理论

(1) 数据资产及其价值评估。数据资产是企业在运营活动中形成的,由企业拥有,在数据的产生、获取、处理、存储、传输和应用全过程可控,并能够给企业带来价值的数据。数据资产价值评估是使数据的内在价值和使用价值有一个可操作的量化指标,对数据进行多角度价值评估,利用评估结果对工作提出整改建议,提升数据运营管理水平。

(2) 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AHP)[5?8]是美国著名的运筹学家A.L.Satty等人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将一种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多准则决策方法。层次分析模型是把复杂的问题分成若干个组成因素,并按支配关系分组形成层次结构。然后通过两两比较的方式,综合决策者的判断,确定决策方案重要性的总排序。具体步骤如下:

① 分析各因素的关系,建立递阶层次结构;

② 对同一层次的多个元素,关于上一层中某一准则的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构建比较判断矩阵;

③ 由判断矩阵计算比较元素对于该准则的相对权重,并检验一致性;

④ 计算合成权重,即全局权重。

2 研究思路

目前,管理有形资产的评估方法比较成熟,主要有以下4种:收益现值法[9];重置成本法[10];现行市价法[11];清算价格法[12]。无形资产也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评估方法,主要有:成本法[13];市场法[14];收益折现法[15]。但是由于数据资产的评估标准和要素相差很大,因此上述这些方法并不能完全应用到数据资产价值评估当中去。当前对数据资产价值评估的研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关于数据资产价值的精确定义。数据资产价值定义不统一,导致人们对数据资产价值理解出现多样化,难以提出有效解决方法。建立数据资产增值管理体系,必须明确数据资产价值的定义。

(2)没有形成一个权威性的数据资产价值评估模型或参考模型。大多数据资产价值评估的研究是针对很单一的问题进行的,解决系统中的比较重要的质量指标,比较系统的研究也只是提出了建模的观点,并给出了建模的步骤,但没有提出数据资产价值评估模型的体系结构。

(3)没有形成系统的数据资产价值评估维度,从不同的维度对数据资产价值评估衡量的标准是不一样的。(4)针对数据资产价值评估没有形成具体的量化标准,局限于概念和理论的研究。

数据资产价值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数据资产价值评估作为数据资产价值的生命线,是数据资产发挥价值的基础,亟需开展数据资产价值评估工作以提升数据增值运营水平。在对数据资产价值进行评估的时候,需要建立数据资产价值评估模型,从数据资产价值评估维度、数据资产价值评估方法等角度,设置校验规则,以提高数据资产价值评估模型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并提高数据资产价值评估工作的效率,为进一步的数据增值运营水平提升、减少决策失误和避免经济损失打好基础。

本文探讨的运营数据资产价值评估方法,在对数据资产价值构成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分析基础上,引入层次分析模型构建指标评价体系,并利用YAAHP层次分析法软件计算数据资产成本和应用评估指标权重,建立了基于成本和应用考虑的数据资产价值评估模型,并对模型应用给出了具体评估步骤。

3 数据资产价值构成及主要影响因素

与一般无形资产价值构成不同,由于数据资产价值形成过程的创造性、生产的一次性、获利能力的不确定性、成本费用的模糊性、价值转化过程的风险性等特征,影响数据资产价值形成的因素更加复杂、种类更多,从而导致数据资产价值评估工作的复杂性和难度更大。

因此,必须深入分析影响数据资产价值评估的各种影响因素。

结合运营数据资产的特点,本文认为影响运营数据资产价值评估的主要因素是数据资产的成本和应用,所以从成本出发,结合应用过程,讨论数据资产价值构成及主要影响因素,并以此来评估数据资产价值。

3.1 数据资产成本

数据资产的成本是一个动态指标,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并随着这些因素的变化而变动,其中许多因素具有不确定性。数据资产成本主要来源于信息系统的建设费用和运维费用,因此本文从建设费用和运维费用两个角度对数据资产成本进行评估,是比较科学有效的计算方法。

(1)建设费用。数据资产建设费用是从信息系统建设费用评估而来。信息系统的建设费用一般包括人工费用、材料费用、间接费用等。

(2)运维费用。数据资产运维费用包括业务操作费和技术运维费,其中业务操作费包括对数据资产的监测费用和数据资产问题管理费用;技术运维费主要指数据资产台账维护费用。

不同的数据资产所包含的建设费用和运维费用的比例是不同的,例如有的数据资产侧重于信息系统建设,则其建设费用比重较大;有些数据资产侧重系统运维,则其运维费用比重较大。

3.2 数据资产应用

数据资产价值的关键是看似无限的再利用,即它的潜在价值。数据资产成本对其价值的影响固然至关重要,但还远远不够,因为大部分的数据资产价值在于它的应用,而不是占有本身。因此,研究数据资产价值构成时,就必须将数据资产应用纳入其中。

数据资产应用要根据不同的数据资产分类分别进行研究,关注于数据资产使用次数。对于不同的使用对象,也会产生不同的使用效果。因此,本文研究数据资产应用影响因素时,将数据资产的分类、使用次数、使用对象和使用效果评价作为主要的评估指标。

3.3 数据资产价值构成

通过对数据资产成本和应用情况分析,得出数据资产价值构成如图1所示。因此,数据资产价值评估方法是将数据资产成本和数据资产应用通过数据资产价值评估模型计算得出。

4 数据资产价值评估模型

数据资产价值评估是通过适宜的数据方法对影响运营数据资产价值的主要因素量化处理最终得到合理的评估值。数据资产价值评估模型构建方法的操作步骤如图2所示。

4.1 计算数据资产成本

根据第3.1节的内容,数据资产成本影响因素包含建设费用和运维费用,并且不同的数据资产所包含的建设费用和运维费用的比例是不同的。因此,每一个评估项对数据资产价值产生多大的影响,必须给出一个比较合理的评估值。

对数据资产成本影响因素进行处理,确定每一项评估指标的权重,从而计算出数据资产成本得分。

4.1.1 AHP法构建数据资产成本评价体系

根据对数据资产成本及影响因素的分析,采用AHP方法,得到如表1所示的指标体系。

表1 数据资产成本评估指标体系

4.1.2 采用YAAHP层次分析法软件计算成本YAAHP(Yet Another AHP)是一款层次分析法辅助软件,提供方便的层次模型构造、判断矩阵数据录入、排序权重计算、加权计算以及计算数据导出等功能。只需要具备初步的层次分析法知识,不需要理解层次分析法计算方面的各种细节,就可以使用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计算数据资产成本的步骤如下:

(1)绘制层次结构模型

按照数据资产成本评估指标体系,绘制层次结构模型(本文为了简化计算,忽略准则层),如图3所示。

(2)计算判断矩阵

确立思维判断定量化的标度。在两个因素互相比较时,需要有定量的标度,假设使用下面的标度方法,其含义如表2所示。

按照重要程度划分,根据公司业务专家意见,构造比较判断矩阵,如表3所示。

(3)计算结果显示

YAAHP软件自动完成判断矩阵一致性检验,一致性检验通过后,计算得出成本评估指标的权重如表4所示。

假设数据资产建设费用和运维费用的得分分别是s1 ,s2 ,数据资产成本评估指标总得分Sp 可以通过加权计算公式得出:

根据公司业务专家意见,采用专家评分法得出数据资产建设费用和运维费用的得分分别是80,90,计算出该数据资产成本评估指标总得分情况:

4.2 评估数据资产应用

采取同样的方法,评估数据资产应用评估指标总得分。数据资产应用涉及数据资产的分类、使用次数、使用对象和使用效果评价4个指标,每一指标对数据资产价值产生多大的影响,必须给出1 个比较合理的评估值。因此,必须对数据资产应用评估指标影响因素进行处理,确定每一个应用评估指标的权重,从而计算出数据资产应用评估得分。

(1)采用AHP法构建应用指标评价体系根据对数据资产价值应用及评估项的分析,得到如表5所示的指标体系。(2)采用YAAHP层次分析法软件计算权重按照重要程度划分,根据公司业务专家意见,构造比较判断矩阵如表6所示。

YAAHP软件自动进行判断矩阵一致性检验,一致性检验通过后计算应用评估指标的权重,结果如表7所示。

根据公司业务专家意见,采用专家评分法得出资产分类、使用次数、使用效果评价、使用对象的得分分别是80,70,60,90,根据加权计算公式,得出该数据资产应用评估指标总得分情况为:

4.3 数据资产价值评估

根据数据资产价值构成一节表述,数据资产价值是由成本和应用构成。综上所述,最终确定数据资产价值评估的计算模型:

数据资产价值= 数据资产成本得分+ 数据资产应用评估得分根据文中实例,对模型进行量化,最终得出该数据资产价值:

5 结语

本文建立的基于数据资产价值评估模型,从成本和应用的角度考虑了影响数据资产评估的主要因素,而且为了对数据资产的价值有一个更为精确地评估,在模型中采用了层次分析模型构建应用指标评价体系,并利用YAAHP层次分析法软件计算指标权重。从数据资产价值评估模型中可以清楚的看出影响数据资产价值的因素,可以通过对数据资产进行问题管理,优化有关影响因素的得分,提高数据资产价值。

参考文献

[1] 孙荣玲,侯世昌.企业无形资产价值及价值实现量化的研究[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15(3):50?59.

[2] 潘渭河.试论无形资产价值评估的特殊性[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7):31?32.

[3] 陈昌云.无形资产价值评估方法研究[D].淮南:安徽理工大学,2009.

[4] 贺业明.小企业无形资产价值评估方法研究[D].沈阳:东北大学,2012.

[5] 李正明,张纪华,陈敏洁.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企业有序用电模糊综合评估[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3,41(7):137?141.

[6] 宾光富,李学军,Dhillon Balbir?S,等.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设备状态系统量化评价新方法[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0,30(4):774?780.

[7] 孙剑平,王海舟. AHP 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在技术资产评估中的组合应用[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49?53.

[8] 戴勇.基于AHP的DEA分析基础上的虚拟物流企业联盟伙伴选择[J].系统工程,2002,20(3):47?51.

[9] 杨忠钰.资产评估的收益现值法[J].青春岁月,2012(14):365?366.

[10] 苏淑香.无形资产评估的重置成本法及其适用性探讨[J].山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3):211?212.

[11] 孙福清.现行市价法在林木资产评估中的运用[J].中国资产评估,2007(11):11?12.

[12] 肖作平,邵铁柱,王涌.评估清算价格方法的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1999(6):68?69.

[13] 赵军,杨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07(1):346?356.

[14] 杨天珍.市场法在企业价值评估中的应用[J].会计之友,2011(35):412?413.

[15] 耿明明,尉京红.收益法在企业价值评估中的应用探讨[J].财会通信,2009(5):28?29.

篇6

2固定二氧化碳的释放氧气的价值

二氧化碳的固定含量以及氧气的价值计算,可以根据森林树木的生长率和森林面积大小进行计算。对于二氧化碳的含量,研究人员可以通过造林成本的计算得出其总价值。而对于氧气含量,则可以通过工业生产成本的计算得出。得出两个数据之后,相加的出的总和价值就是固定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服务功能的价值。即:森林生态系统固碳制氧服务功能价值=固定二氧化碳总价值+释放氧气总价值另外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固定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的过程,专业人员应该看成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固定二氧化碳,同时制氧。这个过程中,研究人员不应该将两者的价值相加,以免造成数值的错误或者重复计算的错误。

3净化空气价值

SO2叫做二氧化硫,它与粉尘颗粒都危害着人的身体健康。森林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净化二氧化硫和粉尘颗粒。对于这方面的价值计算,可以采用森林的吸收能力法进行,通过数据的采集,了解到每单位面积的森林吸收二氧化硫的面积,然后乘以工业二氧化硫的投入,算出净化二氧化硫的能力。对于粉尘颗粒也是采取同样的计算方法。具体的计算公式为:净化空气价值=吸收SO2的价值+粉尘颗粒净化的价值;净化空气价值=工业固定等值SO2投入成本+工业粉尘颗粒净化成本。

篇7

成立抵质押品管理专职部门和内部押品价值评估队伍。

一是目前商业银行对抵质押品的管理现状是多头管理,分散而随意。由于生存的压力,对抵质押品管理呈现出分散、随意现象,可能接纳并不合法、有效的押品。押品价值完全依靠外部评估公司,可能产生价值高估的现象。授信审批部门远离市场,对一笔抵质押贷款业务决策过多依赖评估报告。保持抵质押品价值评估工作的相对独立性尤为重要。二是由于现阶段中介市场管理的混乱,商业银行须在加强与外部资产评估机构合作的基础上,通过内部严格的业务培训和资格认证,成立自己的专业价值评估队伍。三是抵质押品价值评估管理工作必须在股份制商业银行内部自上而下设立独立的垂直管理部门,且不应隶属于融资业务的调查、审查、审批等的信贷专业序列。必须保证抵质押品价值评估的客观公正性和工作质量。

今后各业务主管部门在不断地创新可作抵质押的物品,在决定是否可选择作抵质押物时,除了看是否符合《抵质押法》、《物权法》外,主要考虑以下两个原则:一是信誉度,对授信客户的现金流进行分析,强调了本金和利息收入的稳定性:随着银行信用风险控制意识的加强,对抵质押单位和抵质押品信用等级等都有明确规定,强调了本金和利息收入的稳定性。

二是市场转化度,强调须存在可及时、有效、经济处置抵质押品和流动性强的市场;须存在已经建立起来的、公开的抵押品市场价格,即保证对接受的抵质押品通过市场出售实现其价值的便捷性。

三是配套建立并完善相应的抵质押品管理信息系统,对押品管理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监控,定期维护押品管理信息,加强数据积累,提高押品管理信息在信贷决策、风险管理中的利用效率。

四是应当要求银行适度调整改善抵质押品结构,合理规避抵质押品过度集中可能产生的系统性风险,并严格防范可能的衍生风险(如操作风险)等。同时要在信贷决策中对借款人信用水平与押品价值之间的相关性程度予以充分关注,审慎评价抵质押的风险缓释效应。

五是实行差异化的抵质押品折扣率确定。实行差异化的抵质押品折扣率确定原则折扣率的确定历来受到各方面的关注,也是一家银行风险管理水平的晴雨表。综合考虑授信客户及抵质押品权属所有人的资信水平,明确抵质押品折扣率的合理区间。在实际操作中,对折扣率的确认虽由管理行风险管理部门统一完成,但要根据抵质押品价值的变动注意动态调整,并对不同区域、种类抵质押品的价值评估审定应实行区别授权,以控制高风险地区和种类。

六是加强银行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金融从业人员的自觉、自律非常重要。在培养高级金融人才过程中尤其要强调伦理道德教育,这比金融技能和商业智慧更加重要。银行在加强内控建设的同时加强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的建设。

商业银行要构建科学合理的抵质押品价值评估与认定机制。

在整个抵质押物管理的过程中,最核心的任务就是准确评估抵质押品的价值。目前,对抵质押物价值的认定,各股份制商业银行主要依据社会中介机构的抵质押物评估报告中的价值评估结果,授信评审人员根据管理行规定的最高抵押率来决定抵质押物最高抵质押额度。大部分分行按照管理行文件的规定制定了相应的贷后管理制度,要求调查人员以定性的方式判断抵质押物价值是涨还是跌,但由于这种规定没有标准可参考,造成规定流于形式,贷后价值跟踪环节的管理薄弱。

新资本协议规定对所有实物抵质押品应定期重新评估价值,股份制商业银行要建立内部价值评估体系,动态掌握抵质押物价值,内部资产评估人员根据各类抵质押品的特点,综合考虑其市场价格、变现难易程度及其他各种影响抵质押品价值的不确定因素,运用适当的评估方法定期或不定期地对抵质押品价值进行评估认定的过程,包括在授信审批前对授信客户拟提供的抵质押品价值的初次评估、授信后的抵质押品价值跟踪重新评估。在授信期限内,如果重新评估确认的抵质押物价值不足,借款人应按银行要求追加抵质押或提前归还不足值部分的授信;如相反情况时,抵质押品数量要求可减少。

一是明确商业银行对抵质押品价值评估不应简单采用市场价值基础,而应当充分考虑其未来的存续期限和变现能力,以及影响其价值波动的其他重要风险因素,还应当结合其所担保的债权价值衡量押品对债权的保障程度。

二是商业银行合理构建外部中介评估机构和内部评估相结合的抵押品价值评估认定机制,加强对评估机构的准入和退出管理。同时商业银行要建立专业、独立的内部评估队伍,注重加强对相关人员的专业培训,根据银行自身风险状况研判外部评估结果的有效性,改变内部评估和价值认定“走形式”现象,提高内部估值认定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规范抵质押品全流程风险缓释管理和监测制度。股份制商业银行必须强化抵质押品价值全过程动态监管,对抵质押品价值进行全过程的、动态的、连续性的跟踪和监控。结合建模及债项评级的需要,及时进行抵质押品数据维护,为决策提供必要的信息支撑结论加强抵押评估方法研究,建立反映风险内容的抵押价值评估方法体系。

政府机构推动构建良好的商业银行抵质押担保运行的金融生态环境。监管部门及相关政府机构应当积极加强沟通,推动改善抵质押品管理外部环境。

篇8

一、水库建设对生态资产的影响

水库是在原河流上拦河筑坝并淹没了流域内部分景观后形成的。由于各个水库建设规模以及所在河流的生态系统特征不同, 导致水库建设对生态资产影响程度不一样。笼统而言, 流域内包含有河流、湿地、森林、农田、城镇, 栖息有多种植物、动物, 并有人类居住生活, 拦河筑坝建库对这些自然资产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都有可能产生影响。

1、水库建设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

河流生态系统是河流内生物群落和河流环境相互作用的统一体, 是包括陆地河岸生态系统、湿地及沼泽生态系统、水生生态系统等一系列子系统组合而成的复合系统。完整的河流生态系统应该是动态的、开放的、连续的系统, 是从源头诸多小溪开始, 流经上游和下游并最后到达河口的连续整体。河流流域生态系统具有自己相对稳定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拦河筑坝对河流生态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有些影响是不可逆转的。从河流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及功能分析, 主要影响包括对河流生境的影响,如河流结构、水文情势、泥沙输送等; 对生物资的影响, 如重要生物群落、生物多样性、初级生产力等; 对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 如累积叠加效应等。

2、水库建设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

按生境特点和植物群落类型以及生态敏感程度, 水库蓄水淹没陆地生态系统的类型包括森林、草原、文物和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等地区, 使一些陆地植被、珍稀动植物和重要景观消失, 严重时会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

3、水库建设对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的影响

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是介于自然系统与人工系统之间的特殊系统。这三个子系统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 通过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与流通, 形成具有一定稳定结构和功能的复杂系统。复合生态系统有自身的整体性、复杂性、共生性与协同性, 具有自我更新、自我调节的自组织功能。水库建设造成的大量淹没, 对复合生态系统有着较大的影响,对复合生态系统中的农业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人类生态系统的影响尤其严重。

4、对水环境的影响

水库建成后, 由于流速减缓, 水深增加, 原库区河段天然流动水体的自净能力减弱, 在水库蓄水初期, 由于淹没后植被等有机质的分解和淹没区土壤中有营养物质的释放, 库区及坝下游水质有可能会出现富营养化甚至短期恶化。在流速小且水较浅的局部库湾、与干流交界的支流回水区以及支流库尾可能出现不同程度富营养化。但就水库整个水体而言, 特别是交换率较高的水库, 仅由于生境的改变而导致出现富营养化的可能性较小。高坝大库改变了水体水温结构, 坝前库区水体水温呈现明显垂向分层现象, 水库下层水体的水温常年维持在较稳定的低温状态。梯级高坝水库将使低温产生叠加现象。水温结构的改变, 将对水生生物等产生一些不利的影响。引水式和混合式水电开发, 如果未考虑坝下河段生态流量, 将会形成在一定长度河段内季节性或全年性脱水, 造成河流生态需水量不足。

二、水库生态资产价值评价

在水库建设中, 争论的焦点是水库建设对生态的影响问题, 其中导致争论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生态评价的计量标准和评估理论不完善。拦河筑坝对生态系统产生了多种影响, 其终级结果是使自然资产的价值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发生改变, 从而影响生态资产的价值。因此应重点对水库建设后生态资产的价值进行评价, 建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化的核算理论和方法。

1、水库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

水库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的价值可分为具有直接使用价值的产品生产功能和具有间接使用价值的生命支持系统功能两大类, 产品生产功能是指水生态系统提供直接产品或服务维持人的生活、生产活动的功能, 主要包括淡水供应、水力发电、内陆航运、水产生产等; 生命支持系统则是指水生态系统维持自然生态过程与区域生态环境条件的功能, 主要包括生态支持、环境净化、灾害调节、生物多样性的维持、休闲娱乐等功能。产品生产功能、生命支持功能构成了水生态系统的生态资产价值。水库生态系统特别在淡水的贮存、供应、调节方面及在水电开发、航运、渔业利用方面, 蕴藏着比原生态系统更为可观的生态资产价值。

2、水库建设对生态资产影响的评估方法

生态资产评估基本内涵,生态资产评估是生态经济学者从经济价值角度, 运用科学方法, 对生态资产的各种类型经济价值及总经济价值进行评定和估算。生态资产估价包括自然资产的估价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估价。有时是直接对生态资产从整体上进行估价, 包括自然资产估价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估价。生态资产评估一般遵照预期收益( 福利) 原则、最有效使用原则、近似精确原则。

生态资产评估方法,生态资产中的自然资产或具直接使用价值的资产, 凡可以商品化或市场化的, 可以采用一些比较成熟的资产估价方法, 如收益现值法、重置成本法、现行市价法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经济价值评估方法可分为两类, 一是替代市场技术,它以“影子价格”和消费者剩余来表达生态服务功能的经济价值, 评价方法有费用支出法、市场价值法、机会成本法等; 二是模拟市场技术, 它以支付意愿和净支付意愿来表达生态服务功能的经济价值。条件价值法也称调查法和假设评价法, 它是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中应用最广泛的评估方法之一。条件价值法适用于缺乏实际市场和替代市场交换商品的价值评估, 是“公共商品”价值评估的一种特有的重要方法。

3、水库生态资产评估中需重点研究的问题

水库生态系统的形成过程与机制研究,水库建成蓄水后, 淹没区内河流等生态系统经过扰动、适应及演替发展, 逐渐发育成为一个新的生态系统, 从而由河流流域内的原生态系统演变成为新的水库生态系统。水库生态系统的形成过程也许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一是系统受干扰阶段, 或旧系统解体阶段, 即拦河建坝后, 原流域内生态系统受干扰损害、平衡失调、系统衰退甚至崩溃解体; 二是系统适应阶段, 或新系统发展阶段, 即水库蓄水后,新的水库生态系统在扰动中开始发育、发展到趋于稳定; 三是系统稳定阶段, 或系统演替阶段,即随着时间的延续, 水库生态系统经历扰动、稳定、再扰动、再稳定的若干个亚稳态发展后, 直到顶级稳态的形成。

水库建设对生态资产影响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建坝前河流流域淹没区内原复合生态系统价值( 自然资产价值及河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 评价指标体系、建坝后新形成的水库生态系统生态资产及水库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价体系等。通过完善水库工程建设的生态影响评价, 探索战略环评、规划环评及政策环评, 强化生态监管, 研究完善集体决策制度、专家咨询制度、社会公示和听政制度、决策责任制度; 完善“绿色大坝”环境评价、认证制度, 依法环评、科学环评, 使水库工程建设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

参考文献:

[1]王健民,王如松.中国生态资产概论[M]. 南京: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

[2]丁圣彦等.生态学--类生存环境的科学价值观[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4.176- 276.

篇9

一、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内涵及意义

生态系统服务(Ecosystem Services)是指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所形成及所维持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与效用[1] ,它不仅给人类提供生存必需的食物、医药及工农业生产的原料,而且维持了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命支持系统(Daily,1997;欧阳志云等,1999)。由此得出生态系统不仅可以为我们的生存直接提供各种原料或产品(食品、水、氧气、木材、纤维等),而且在大尺度上具有调节气候、净化污染、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减轻灾害、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进而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近年来,随着世界范围内人口、资源与环境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有关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效益评估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生态系统服务及其价值评估已经成为当今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研究的前沿课题之一。

随着生态经济学、环境和自然资源经济学的发展,国内外学者开始致力于此问题的研究,对各类生态系统进行定性及定量的研究,为及时、准确和动态的掌握生态系统功能的价值提供了依据,对国民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的建设与保护和政府的宏观决策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有助于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2)促使商品观念的转变;(3)促进环境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4)促进环保措施的科学评价;(5)为生态功能区划和生态建设规划奠定基础(引自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

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

(一)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构成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源于它的功能,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多样的,决定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也是多样的。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2]于1993年组织一些专家编写了《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指南》,将生物多样性价值划分为五种类型,即:具显著实物形式的直接价年进行的“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项目,王健民提出生物多样性总经济价值包括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价值、潜在使用价值和存在价值四个方面。欧阳志云等学者又将其分为:直接利用价值、 间接利用价值、选择价值、存在价值[3]。虽然不同的学者对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给出了不同的分类,但总体上都是围绕着利用价值和非利用价值进行研究的。

(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估算方法

美国康斯坦扎等人在测算全球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首先将全球生态系统服务分为十七类子生态系统,之后采用或构造了物质量评价法、能值分析法、市场价值法、机会成本法、影子价格法、影子工程法、费用分析法、防护费用法、恢复费用法、人力资本法、资产价值法、旅行费用法、条件价值法等一系列方法分别对每一类子生态系统进行测算,最后进行加总求和,计算出了全球生态系统每年能够产生的服务价值[4]。随后依据生态系统服务与自然资本的市场发育程度,将以上的生态系统服务与自然资本的经济价值的评估研究方法归结为四类:(1)实际市场评估技术,对具有实际市场的生态系统产品和服务,以生态系统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格作为生态系统服务的经济价值。评估方法主要包括市场价值法、费用支出法。(2)替代(隐含)市场评估技术,生态系统的某些服务虽然没有直接的市场交易和市场价格,但具有这些服务的替代品的市场和价格,通过估算替代品的花费而代替某些生态服务的经济价值,即以使用技术手段获得与某种生态系统服务相同的结果所需的生产费用为依据间接估算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这种方法以“影子价格”和消费者剩余来估算生态系统服务的经济价值。评估方法较多,包括替代成本法,生产成本法― 机会成本法、恢复和防护费用法、影子工程法,旅行费用法(TCM),资产价值法或享乐价值法(HPM ),以及疾病成本法和人力资本法、预防性支出法、有效成本法等。(3)假想(模拟) 市场评估技术,对没有市场交易和实际市场价格的生态系统产品和服务(纯公共物品),只有人为地构造假想市场来衡量生态系统服务和环境资源的价值,其代表性的方法是条件价值法(CVM)。(4)空间―能值分析技术,包括生态足迹法和能值分析法,目前由于其不够完善应用较少[5]。

1.实际市场评估技术

费用支出法是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评价生态服务功能的价值。它以人们对某种生态服务功能的支出费用来表示其经济价值[6]。例如,对于森林景观的游憩价值,可以用游憩者支出的费用总和(包括往返交通费、餐饮费用、住宿费、门票费、入场券、设施使用费、摄影费用、购买纪念品和土特产的费用、购买或租借设备费以及停车费和电话费等所有支出的费用) 作为森林憩的经济价值。它仅能评价森林游憩的使用价值,不能评价非使用价值,如该方法不能说明游憩者较少的(热带雨林)森林的游憩价值。

市场价值法:市场价值法与费用支出法类似,适合于没有费用支出的但有市场价格的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评估 [7]。理论上,市场价值法是一种合理方法,也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评价方法。如计算产品提供功能价值多采用市场价值法来计算,以农产品为例可有:

Va = ΣQa,iPs,i (1)

式中:Va为农产品的价值(元):Qa,i为当年第i 类农产品数量;Ps,i为第i 类农产品价格。根据实际情况可以进行调整。如果涉及到整个生态系统由于其功能种类繁多,而且往往很难定量,实际评价时仍有许多困难。

2.替代市场价值法

替代成本法:在生态系统遭受破坏之后人工建造一个系统来替代原来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用建造新工程的费用来估计生态系统破坏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的一种方法。如水循环功能价值可用替代成本法计算,以农业水循环为例可列为

Vw=a×(Q1-Q2)×Pw (2)

式中:Q1为农业用水总量,Q2为农业排水总量,Pw为水价,a为调整系数。

影子价格法:在完善的市场条件下,市场价格取决于市场供求状况,当供求均衡时,价格趋于稳定,此时需求者为多购买单位货物所支付的价格―边际产品价格,恰好等于供给者多生产单位货物的生产成本―边际生产成本。该均衡状态下的市场价格,即为线性规划所求的影子价格。资源优化配置的线性规划中存在对偶规划,一旦实现了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各种资源的最优价格就是影子价格。当社会处于某种状态时,影子价格能更好的反映各种资源的价值、市场的供求状况以及资源的稀缺程度,使资源配置向优化方向发展。如果排除市场价格不合理因素后计算的结果已不同于线性规划所描述的的影子价格。影子价格的基本计算方法大致有两类:总体均衡分析法和局部均衡分析法,前者虽然理论上比较严密,但是应用比较困难,后者则需要根据分析对象的特点和所处的供需环境来具体确定影子价格。机会成本属于后者,目前此种方法主要应用于生态环境供水效益的计算 [8]。

影子工程法:又叫替代工程法,是恢复费用法的一种特殊形式,当生态系统某些功能难以直接进行估算时,可借助于能够提供类似功能的替代工程即所谓的影子工程的价值来替代该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如森林涵养水源的功能,很难直接进行价值量化,但可以寻找一个影子工程。如修建贮存与森林涵养水原量同样水量的水库,则该水库的价值就可以替代该森林涵养水源的价值。姜文来等分别用影子工程法对森林涵养水源的价值进行了评估[9~[10]。

旅行费用法(TCM),TCM的设想最早是由美国经济学家霍特林于1947年提出的。他认为,可以应用经济学的需求理论,按照游客到达国家公园的旅行距离和对国家公园访问率之间的经验关系,估计出人们对国家公园的需求,进而计算国家公园对游客产生的总效益,其应该等于游客的旅行费用支出加上消费者剩余。简单的计算方法为Vt=P×Sp(P 为旅游人数,Sp为旅游者平均费用)。TCM模型分为分区旅行费用模型(ZTCM)与个人旅行费用模型(ITCM)。它的最大贡献是对消费者剩余的创造性应用[11],其主要原因有:人们常用市场价值表示商品的经济价值,但像森林游憩这样的“公共产品不仅没有市场交换,而且没有市场价格;消费者剩余是根据商品市场价格资料计算除了的,但森林游憩没有市场交换和市场价格,因而其消费者剩余没办法计算出来;它的有点在于提出了游憩商品可以用消费者剩余作为其价值的评价指标,并计算出其数值。同时,它又有它的局限性,只能评价森林游憩的使用价值,不能评价其非使用价值。

疾病成本法和人力资本法:生态系统服务的变化有时会影响人类的健康。它主要表现在:因污染致病、致残或早逝而减少本人和社会的收入;医疗费用的增加;精神或心理上的代价等。疾病成本法用来计算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以损害函数为基础,把人们接触到的污染水平与健康状况联系起来。人疾病成本法和人力资本法包括以下步骤:(1)确定污染物的种类和数量;(2)确定污染作用下发病率的增加量;(3)使用治疗成本、工资损失和生命损失去估计患病和过早死亡的成本[6]。

防护和恢复费用法:用于评估水土流失、重金属污染、土地退化等环境破坏或噪声、危险品和其他污染造成的损失。其基本思想是:用恢复被破坏的环境(或重置相似环境)或避免某种污染的费用来表示该环境污染造成损失的价值的费用来表示该环境的价值。例如,某地湿地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后,要恢复到原来状态所需的费用,或确保使其不被遭到破坏所需的费用。

资产价值法:把环境质量看做是影响资产价值的一个因素,当影响资产价值的其他因素不变时,以环境质量恶化引起资产价值的变化额来估计环境污染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的一种方法,称为资产价值法。例如,用房屋资产价值变化来估计大气质量变化造成的经济损失或收益:房屋的价格受房屋特性(如大小、新旧、结构类型等)、四邻条件(交通便利程度、周围学校、商店等情况)和环境质量的影响,通过调查并使用多变量分析建立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计算出大气质量变化引起的房屋价值的变化,说明大气质量变化造成的经济损失或收益。目前应用此类方法较少。

3.假想市场法

条件价值法(CVM),也称调查法和假设评价法,通过假想市场询问人们对环境质量改善的支付意愿(WTP)或受到损害后的受偿意愿(WTA)来评估环境物品或服务的价值。它的核心是直接调查咨询人们对生态服务功能的支付意愿,并以支付意愿和净支付意愿来表达生态服务功能的经济价值[12]。在实际研究中,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在一系列假设问题下,通过调查、问卷、投标等方式来获得消费者的支付意愿和净支付意愿,综合所有消费者的支付意愿和净支付意愿来估计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经济价值。根据条件价值法计算公式:

E(WTP/WTA)-Pibi[13](3)

式中:E(WTP)为被调查者平均支付意愿,E(WTA)为被调查者平均补偿意愿,Pi被调查者选择某数额的概率,bi为投标数额进行计算;再结合当地实际根据被调查者表达出的WTP 或WTA 建立适当的数学模型,进而确定价值影响人群最大WTP或最小WTA,实现评估非市场物品价值目的。

条件价值法与其他方法相比它特别适宜于对那些非使用价值占有较大比重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评估。因此,他为政府决策提供了有效的科学依据。但它也有一定的缺点,主要是假想性和存在偏差,这需要在问卷设计和调查过程中采取具体的办法以减小或克服它的缺点。

三、小结

虽然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研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文献数量上升速度很快,而且从不同生态系统的类型、大小、组成结构、尺度规模、发展进程等多方面进行了研究,但是由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涉及到资源经济学、环境经济学、生态经济学、生态学和经济学等多学科领域,很多类型的生态系统人们并没有搞清楚它具体有那些方面的功能和服务,或是以哪些功能为主,同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还存在着时空变化,无法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做出精确的计算。而且,一些定量化数据是直接套用其他国家的估算方法和依据其他国家的标准而获取的,各国之间不论是在经济发展水平还是在自然资源状况上都存在着极为显著的差异,所以中国目前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计算领域还存在着很多缺陷,所以在今后的研究中必须对中国的社会经济特征和特定的区域环境进行周密考虑,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进行转换,以提高评价结果的精确度。

参考文献:

[1]Daily G C( ed.).Nature’s Services: Societal Dependence on Natural Ecosystem.Washington D.C.: Island Press,1997.

[2]UN EP.Guidelines fo r Country Study on Bio logicalD iversity.Oxfo rd: Oxfo rd U niversity P ress,1993.

[3]欧阳志云,王如松,赵景柱.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生态经济价值评价[J].应用生态学报,1999,(5).

[4]Costanza et al.The value of the world’s ecosystem services and natural capital.Nature,1997(387): 253-260.

[5]秦艳芳,周可法,孙莉.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评估方法研究[J].新疆地质,2008,(1):100-106.

[6]宋,王丽,董小林.西安环境污染经济损失估算与分析[J].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56-61.

[7]Ronnback P.The ecological basis for the economic value of mangrove forests in seafood production[J].Ecological Economics,1999,

29:235-252.

[8]温善章,石春先,安增美,等.河流可供水影子价格研究[J].人民黄河,1993(7):10-13.

[9]姜文来.森林涵养水源的价值核算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03,(2):34-40.

[10]李晶,任志远.秦巴山区植被涵养水源价值测评研究[J].水土保持学 报,2003,(4):132-134.

[11]陈英.森林环境资产非市场价值评估方法探析[J].美中经济评论,2005,(3):76-78.

[12]石惠春,赵勇,杨二俊,胡青云,王芳,梁仲靖.基于CVM的民勤绿洲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8,(7).

[13]石惠春,赵勇.生态系统服务恢复价值的WTP与WTA对比分析――以石羊河下游民勤绿洲为例[G]//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

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07.

On the Value of Ecosystem Services of Estimation Methods

BAI Yu-fen1,2,SHI Hui-chun1

(1.Geograph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Lanzhou 730070,China;

篇10

值得高兴的是,国内有些学者已尝试着评估荒漠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欧阳志云等[4]在评估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就估算了荒漠生态系统服务价值。2003年,谢高地等[5]参考Costanza等[2]对全球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的成果,同时综合对国内200多位生态学专家的问卷调查结果,按照“千年生态系统评估”的生态系统服务分类(供给服务、调节服务、支持服务、文化服务),建立了包括荒漠生态系统在内的中国生态系统单位面积服务价值表。

5年之后,谢高地等[16]基于2006年对国内700多位生态学专业人员的问卷调查结果,进一步完善了中国生态系统单位面积服务价值表。该表的出现激发了国内学者对荒漠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的研究。黄青等[17]对且末绿洲生态系统、张华等[18]对科尔沁沙地生态系统、杨春利等[19]对民勤绿洲生态系统、张飞等[20]对渭干河-库车河三角绿洲生态系统、马国军等[21]对石羊河流域生态系统、柴仲平等[22]对石河子市生态系统、彭建刚等[23]对奇台绿洲荒漠交错带生态系统、岳东霞等[24]对民勤绿洲农田生态系统、乔旭宁等[25]对渭干河流域生态系统、孙慧兰等[26]对伊犁河草地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的评估,都基于这份中国生态系统单位面积服务价值表。

需要说明的是,这份中国生态系统单位面积服务价值表给出的荒漠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数据适用于全国范围内整个荒漠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评估,但是很可能不适用于特定地区的小范围的荒漠生态系统,这是因为不同地区在自然条件(如植被、土壤、水文、气候)和社会经济条件(如居民收入水平、教育水平、环保意识)等方面通常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因此,在评估小区域的荒漠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就非常有必要根据该地区的实际情况来修正荒漠生态系统单位面积服务价值系数。上述研究[17-26]都是在评估某个具体地区(而不是全国范围内)的荒漠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而且都没有修正而是直接利用荒漠生态系统单位面积服务价值系数,由此可以推断,这些研究估算出的荒漠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必然存在一定的偏差。只有少数学者没有直接利用这些价值系数,如杨丽雯等[27]对和田河流域天然胡杨林生态服务价值的评估、任鸿昌等[28]对西部地区荒漠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评估以及崔向慧[29]对全国荒漠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评估。

2研究回顾与评述

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中国荒漠生态系统的实际情况,把荒漠生态系统服务划分为防风固沙、土壤保育、固碳释氧、水资源调控、生物多样性保育、旅游文化6大类。本部分将分别回顾与这6类价值相关的研究,并给出简要评述。

2.1防风固沙价值

防风固沙是荒漠生态系统提供的最为重要的生态服务,主要表现为荒漠植被降低风沙流动从而减少在农业、工业和交通等方面的风沙损害。在其他生态系统中,防风固沙价值通常包括在土壤保育价值之中。由于防风固沙在荒漠生态系统中显得尤其重要,因此,在评估荒漠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就有必要把防风固沙价值从土壤保育价值中分离出来单独估算。一些学者[30-32]对不同荒漠植被的防风固沙效果进行了研究,在植被覆盖率与风蚀输沙率之间建立起风蚀输沙率的定量模型。这些模型的构建与完善,无疑有助于评估荒漠生态系统的防风固沙价值。一般来说,评估防风固沙价值需要首先测算植被固沙量,而植被固沙量则需要借助风蚀输沙率模型来测算。得出植被固沙量之后,还需要设定土壤层厚度和土壤容重等参数,把植被固沙量转化为由防风固沙所保护的土地面积。

在核算出防风固沙物质量的基础上,已有研究主要采用机会成本法、恢复成本法等方法来估算荒漠生态系统的防风固沙价值(表2)。莫宏伟等[33]依据黄富祥等[30]建立的风蚀输沙率模型,测算了榆阳区北部风沙草滩区林草植被的防风固沙量,并以把沙荒地恢复为农用地的平均成本来估算防风固沙价值,结果表明,该生态系统2003年的防风固沙价值比1998年增加了5.64×106元。韩永伟等[34]采用风蚀流失量模型,测算了黑河下游重要生态功能区2006年防风固沙量为6.296×107t,并以该地区单位面积GDP作为土地的机会成本,估算出避免土地损失的价值为4.5×106元?此外,还有少数学者没有核算荒漠植被的防风固沙量,而是借用其他物质量指标来评估荒漠生态系统的防风固沙价值。例如,杨丽雯等[27]直接以林地面积作为物质量指标,采用人工固沙法估算了和田河流域天然胡杨林的防风固沙价值为1.433×107元•a-1

2.2土壤保育价值土壤保育是陆地生态系统提供的一项基本生态服务。保育土壤的价值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即保持土壤养分、减轻泥沙淤积和减少废弃土地[35]。为了评估这些价值,需要先测算生态系统的土壤保持量。已有研究[35-37]主要运用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来估算潜在土壤侵蚀量(指没有植被覆盖和水土保持措施情况下的土壤侵蚀量)和现实土壤侵蚀量,并以二者之差作为生态系统的土壤保持量。在此需要说明的是,荒漠生态系统的土壤保持量与防风固沙量近似相等,而且减少废弃土地的价值与上述的防风固沙价值类似,为了避免重复计算,就有必要把减少废弃土地的价值从土壤保育价值中分离出来。

因此,土壤保育价值主要包括荒漠植被减少土壤养分流失的价值和减轻泥沙淤积的价值。在土壤保持量的基础上,已有研究主要运用机会成本法来评估荒漠生态系统的土壤保育价值(表3)。杨丽雯等[27]以全国化肥平均价格2549元•t-1为价格参数,估算了和田河流域天然胡杨林在减少氮、磷、钾养分流失方面的价值为4.277×107元•a-1;以全国水库工程单位库容成本0.67元•m-3为基础,估算了在减轻泥沙淤积方面的价值为2.4×106元•a-1。任鸿昌等[28]以相同的化肥价格参数,估算出中国西部荒漠生态系统在固定氮、磷、钾等营养物质循环中创造的价值分别为1.224×109元•a-1、8×106元•a-1和8.15×108元•a-1。

除了减少土壤养分流失和减轻泥沙淤积以外,荒漠生态系统的土壤保育价值还体现在沙尘化学循环的全球环境增益方面。从全球范围来看,从荒漠生态系统中吹走的沙尘会影响海洋浮游生物的净初级生产力、酸雨发生频率以及区域大气降水等[38-39]。沙尘增益是荒漠生态系统提供的最为独特的生态服务,但是,由于缺乏对沙尘化学循环的全球环境影响机理的深入研究,目前仍没有学者尝试评估这类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

固碳释氧价值固碳释氧属于生态系统的一种气体调节服务。

生态系统通过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固定CO2,同时释放出O2,有利于维持大气中CO2和O2的动态平衡、减缓温室效应,以及为人类生存提供最基本条件[40]。已有研究主要首先估算生态系统的净初级生产力(NPP),再利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反应方程式来推算植被固定CO2和释放O2的物质量,即植物每生成1g干物质,就可以固定1.63gCO2、释放1.19gO2。学者们对O2释放量的核算并不存在异议,但是对CO2固定量的核算范围持有不同看法。其中,一部分学者[40-41]认为,生态系统的固碳量只包括植被的固碳量;另一部分学者[8,29]则认为,还应该包括土壤的固碳量。

Lal[42]对土壤碳吸收潜力的研究表明,沙漠的土壤碳积累率为0.2t•hm-2•a-1。荒漠生态系统中沙漠化土地面积占比高,因此,在核算整个系统的固碳量时有必要包括土壤的固碳量。与其他生态系统类似,荒漠生态系统固定CO2的价值主要采用碳税法、造林成本法、人工固定CO2法来评估,释放O2的价值主要采用工业制氧法、造林成本法来评估(表4)。杨丽雯等[27]运用碳税法和造林成本法对和田河流域天然胡杨林的固碳价值进行了评估,计算出固定CO2的价值为2.3×107元•a-1,同时运用造林成本法和工业制氧法对释放O2的价值进行了核算,得出释放O2的价值为2.4×107元•a-1。任鸿昌等[28]运用碳税法估算了中国西部地区荒漠生态系统固定CO2的价值为1.9751×1010元•a-1,运用工业制氧法估算出释放O2的价值为2.1153×1010元•a-1。在此有必要说明两点:一是这些研究估算出的仅是植被固定CO2的价值,不包括土壤固定CO2的价值;二是相对于固定CO2和释放O2的物质量核算的精细,相关研究对价格参数的选取则过于粗糙,既没有对价格参数来源给予必要说明,也没有进行相应调整。例如,用碳税法来评估CO2的价值时,已有研究选取的碳税率多是2000年以前的水平,不但没有对碳税率数据的来源进行说明,而且没有根据价格水平与汇率水平的波动进行调整。近几年,碳排放权交易的国际市场(如欧盟的BlueNext交易所)已初步建立,利用碳排放权交易的最新动态价格来衡量CO2的价值,能够更为准确地评估生态系统固定CO2的价值。

2.3水资源调控价值

水资源是荒漠生态系统正常运转、保持生态平衡的限制性因素,也是荒漠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的重要载体[43]。荒漠生态系统的水资源调控价值主要表现为植被涵养水源和土壤凝结水。荒漠生态系统中在水资源丰富的地方常有大量植被分布,而植被具有涵养水源的功能,主要表现为拦蓄降水、补充地下水、调节径流和净化水质等[44]。由于难以直接核算植被涵养水源的价值,因此,通常采用替代工程法,即把涵养水源功能等效于一个蓄水工程,该工程的修建成本就是涵养水源的价值[45]。利用替代工程法评估水源涵养价值需要先估算水源涵养量。常运用水量平衡法来估算水源涵养量,也可根据土壤蓄水能力和区域径流量来估算[41]。杨丽雯等[27]采用水量平衡法估算了和田河流域天然胡杨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量为5.548×107m3,再运用替代工程法评估出涵养水源的价值为2.72×106元•a-1。

在荒漠地区,土壤凝结水是非常重要的水资源,具有显著的生态作用,是维持沙地表土和沙丘稳定的重要因素,是维系荒漠生态系统中主要食物链的水分来源,起到减少土壤蒸发损失的重要作用[46-48]。由于中国对荒漠地区凝结水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49],目前国内学者在评估荒漠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并没有考虑土壤凝结水的价值。随着对荒漠生态系统中土壤凝结水重要性的认识日益加深以及测量方法的不断完善,必然需要把土壤凝结水的价值纳入荒漠生态系统的水资源调控价值之中。

2.4生物多样性保育价值

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和其组成的系统的总体多样性和变异性,主要包括遗传多样性(或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3个层次。与其他环境资源一样,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主要包括使用价值和非使用价值两方面,其中,使用价值由直接使用价值和间接使用价值组成,非使用价值由选择价值、遗产价值和存在价值组成[50]。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由“功能”维(生物多样性的功能)、“感知领域”维(人类对生物多样性的感知)和“存在状态”维(生物多样性的存在状况)构成[51]。针对不同的价值需要运用不同的评估方法,具体来说,对生物多样性的使用价值多采用直接市场评价法,而对非使用价值多采用模拟市场法(如意愿评估法)。由于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复杂性,难以对生物多样性的价值进行较全面的评估,已有研究大多采用意愿评估法从整体上大体估算生物多样性的非使用价值[52-53],很少有学者基于具体物种的价值来核算生物多样性价值。

有关荒漠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价值评估的研究较少。

Richardson[14]在估算加利福尼亚州荒漠的经济价值时,没有直接估算该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价值,而是以稀有物种的存在状况(稀少的、受威胁的、濒于灭绝的)来间接反映生物多样性价值。杨丽雯等[27]在评估和田河流域天然胡杨林的生态服务价值时,从动物栖息地、增加生物多样性、生物控制3个方面估算了该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价值为1.64×108元。可见,为了评估荒漠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保育价值,还需要深入研究荒漠生态系统中代表性物种(特别是稀有野生动植物)的价值。

2.5旅游文化价值

荒漠生态系统的旅游文化服务是指为人们提供游憩、娱乐和文化欣赏及交流的场所,从而使人增长知识、消除疲劳、愉悦身心、认知文化。旅游文化价值评估的代表性方法有费用支出法、旅行费用法和意愿评估法。费用支出法是一种实用的、基础的旅游文化价值核算方法,主要以游客的各种旅游费用支出的总和作为旅游文化的价值。旅行费用法是目前国际上主流的旅游文化价值的核算方法,有些学者就采用旅行费用法对荒漠地区的旅游资源开展了评估。运用旅行费用法,郭剑英等[54]评估出敦煌旅游资源2001年的国内旅游价值为7.896×108元;吕君等[55]估算出内蒙古四子王旗草原生态系统的旅游价值为6.412×107元,是其旅游统计收入的12.27倍。也有学者运用意愿评估法来评价荒漠地区的旅游资源,如郭剑英等[56]运用该法估算出敦煌旅游资源2020年的非使用价值为1.2×107元。此外,吴月等[57]运用层次分析法综合评价了阿拉善腾格里沙漠地质公园的旅游资源。

3存在问题与建议

荒漠生态系统提供的生态服务种类多样,把荒漠生态系统服务主要分为防风固沙、土壤保育、水资源调控、固碳释氧、生物多样保育、旅游文化6类,并在此基础上梳理与评述了相关文献,发现已有研究至少存在以下几个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

篇11

目前我国森林保险行业发展缓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林业产业的发展。袁红萍(2013)认为以按“亩”计算保险金额和保险费为核心内容的现行森林保险制度的缺陷是阻碍森林保险业发展的关键原因,并认为以“林木资产评估价值作为计算保险费和保险金额、损失理赔费计算依据”为核心内容的森林保险制度改革,是破解森林保险困局的关键所在[1]。国外在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使用自动评估模型(AVM)和计算机辅助批量评估(CAMA)开展物业税评估工作。21世纪初,国内在房地产交易征税上借助批量评估技术开展税收评税及其征管工作。批量评估具有高效率、合时性、一致性、持久性、可解释性和透明性特征[2]。国内很多学者论证了批量评估应用于森林资源资产价值评估在经济和技术上的可行性,一致认为批量评估应用于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是可行的。因此,批量评估技术是解决大面积的森林保险标的资产价值评估的有效且可行的技术方法。

一、森林保险标的资产分析

森林资源是以多年生木本植物为主体并包括以森林环境为生存条件的林内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在内的生物群落。它具有一定的生物结构和地段类型并形成特有的生态环境。在进行科学管理及合理经营的条件下,可以不断地向社会提供大量物质产品、非物质产品及发挥其多种生态功能。

森林资源按其物质形态分为森林生物资源、森林土地资源以及森林环境资源。(1)森林生物资源,包括森林、林木及以森林为依托生存的动物、植物、微生物等资源;(2)森林土地资源,包括有林地、疏林地、宜林荒山荒地等;(3)森林环境资源,包括森林景观资源、森林生态资源等。

森林资源生长在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中,必然会受到自然因素、人为因素干扰,由此遭受自然灾害、社会不可抗力等因素的侵害而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我国森林资源资产在其整个生命周期内可能遇到的主要灾害有以下三种:(1)火灾。森林火灾是世界性的最大森林灾害,大多数森林火灾都是人为原因引起的。(2)病虫害。病虫害对林木及其果叶产品所造成的损失很难估算,因此对病虫害目前暂不承保。(3)气象灾害。气象灾害主要包括:风灾、雪灾和洪水等。

二、森林保险标的资产价值评估

按照评估技术手段对森林保险标的资产价值评估进行分类,可以分为单项资产评估和批量评估。IVS(International Valuation Standard,2005)认为,批量评估是在特定日期,应用统一的系统,考虑到统计检验和结果分析的评估方法和技术以评估多个财产的活动[3]。

批量评估(Mass Appraisal)是相对于单项资产评估(Fee Appraisal)的一种评估方法。评估某单项财产的市场价值时,该评估业务通常被称为“单项资产评估”,而一次性评估大批量财产的评估业务则被称为“批量评估”。批量评估区别于单项资产评估的关键在于:批量评估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评定估算大量资产的价值,其一次性评估的对象是一批或一组资产而不是单项资产,并应用统计检验来校正批量评估模型以保证评估质量。

三、森林保险标的资产价值批量评估的基本要素

森林保险标的资产价值批量评估与单项资产评估一样,有10个评估基本要素,包括评估目的、评估基准日、价值类型、评估假设、评估原则、评估方法、评估主体、评估客体、评估依据和评估程序等。下面对森林保险标的资产价值批量评估要素的特殊性加以分析讨论。

(一)森林保险标的资产价值批量评估主体

我国现行的森林保险实行的是“政策性森林保险为主,商业性森林保险为辅”的森林保险体制(简称“政商结合”森林保险体制)。这种“政商结合”森林保险体制,必然有多方森林保险主体的参与,其中包括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森林保险企业、森林经营者和资产评估机构及其注册资产评估师。

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是森林保险制度的制定者和监管者,履行森林保险制度运行的监管职责,如果由其履行森林保险标的资产价值批量评估职责,则超越其行政职责权利范围。森林保险企业是森林保险服务提供商,由其履行森林保险标的资产价值批量评估职责,势必导致评估工作的独立性、客观性和公正性受到质疑。森林经营者是森林保险服务的消费者,由于其受到缺乏资产评估专业知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不具备评定估算森林保险标的资产价值的专业能力。另外,从我国目前的资产评估机构的现状来看,大部分的资产评估机构和人员不具备森林资源资产单项资产评估和批量评估的专业胜任能力,需要利用林业专业技术人员或专家的工作协助其完成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工作。总而言之,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森林保险企业、森林经营者和资产评估机构等与森林保险相关的主体都不能很好地胜任森林保险标的资产价值批量评估工作,需要组建专门的森林资源资产批量评估机构来履行森林保险标的资产价值批量评估工作职责。

根据《资产评估准则――森林资源资产》(中评协[2012]245号)的规定,从事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机构和评估人员是具备资产评估资质的专业机构及其注册资产评估师。由于森林资源资产生产经营管理、资源核查的特殊性,必然要求从事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工作的注册资产评估师要具备相应的林学领域的专业知识。因此,森林保险标的资产价值批量评估的主体应该是独立于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森林保险企业、森林经营者之外的具有森林保险标的资产价值单项资产评估和批量评估专业胜任能力的资产评估专业机构,该机构可以是盈利企业,也可以是自负盈亏的事业单位。借鉴国内外物业税评估机构设置情况和机构性质,笔者建议组建从事森林保险标的资产批量评估工作且自负盈亏的事业单位性质的专业评估机构(简称森林资源资产批量评估机构),提供“政商结合”森林保险制度要求的批量评估中介服务。森林资源资产批量评估机构,应该有下列专业人士组成:(1)注册资产评估师;(2)林业专业技术人员;(3)计算机专业人员;(4)“3S”专业技术人员;(5)保险专业技术人员;(6)其他辅助人员等。

(二)森林保险标的资产价值批量评估对象与范围

森林保险目的的评估对象是森林保险标的资产。在现行的森林保险制度下,由于森林资源资产中的林地、动植物、微生物、森林景观资产和森林生态资产不是森林保险标的资产。因此,不能作为森林保险标的资产评估的对象纳入其评估范围。

(三)森林保险标的资产价值批量评估的目的和价值类型

森林保险制度的核心内容是规定如何计算保险金额和保险费。保险金额是保险人在约定的保险事件发生后,履行赔付或给付的最高责任限额。就保险一般规律而言,森林保险标的资产价值是森林保险金额和保险费的依据和计算基础。因此,正确评定估算森林保险标的资产价值是保证保险金额和保险费计算结果正确性的前提。

森林保险标的资产价值评估,其目的之一是确定森林保险标的资产的可保险价值,从而决定购买多少保险额才算充分,以保证投保林木资产不受损失。可保险价值是指可能因危险造成损失的森林资源资产的重置或重建成本。可保险价值是保险单条款中记载,或认同的某项森林资源资产损失,或森林经营者的整体森林资源资产价值损失的一部分。可保险价值是林木资产占有方、债权人、保险人、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等所关心的。

如果保险额是以重置形式提供的,那么可保险价值可以按照更新重置成本来计算。按更新重置成本计算可保险价值是以更新重置成本为依据,扣减去陈旧贬值;如果保险额是以市场价格形式提供的更新重置成本,那么可保险价值可以采用市场比较法进行评估,选择树种、树龄、立地条件等因素类似的林木资产所需更新重置成本外加适当运费、税负等计算出可保险价值。

森林保险标的资产价值评估目的之二是,当森林保险标的资产遭受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造成损失时,满足森林保险损失结算需要所做的评估,其具有非常特殊和有限的目的,即证实资产价值是根据保险单条款规定确定的,可称之为保险损失结算价值。保险损失结算价值类型与保险评估确定的可保险价值相同;唯一的区别在于,为损失结算所做的评估是在损失发生以后进行。

归纳起来,森林保险标的资产价值评估,其评估目的和价值类型有两个,分别是:(1)满足森林保险投保行为需要确定的可保险价值;(2)满足保险损失结算行为需要确定的保险损失结算价值。可保险价值和保险损失结算价值一致,只是评估基准日不同而已。

(四)森林保险标的资产价值批量评估的评估基准日和评估周期

事物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资产的价值也会随时间的变化而波动。资产评估是确定资产某一时点(评估基准日)的静态价值,并非确定资产每时每刻的价值变动过程和变动趋势。

在森林资源资产占有方投保森林保险时,森林保险标的资产价值批量评估的评估基准日就是森林保险的购买日,或者森林保险合同签署日。

当林木资产遭受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导致损失时,森林保险标的资产价值批量评估的评估基准日应该是保险事项发生日。保险事项发生日之前或之后都不宜作为保险损失结算评估基准日。因为,如果以保险事项发生日之前或之后的某个日期作为评估基准日,其评估结果必然不符森林保险合同的规定,也违背了资产评估的客观性原则。

根据现行森林保险制度的规定,森林保险以一年为一个保险周期。一般而言,森林保险标的资产价值批量评估系统的评估周期一般应与森林保险周期一致,即批量评估周期为一年。从林木资产的生长周期来看,在国民经济状况没有发生重大变化和市场稳定的前提下,一年生长期对经济林以外的林木资产的价值并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因此,森林保险标的资产价值批量评估周期可以是一年或一年以上,具体评估周期可以根据林区主要树种生长阶段确定。

(五)森林保险标的资产价值批量评估的评估途径方法

1.批量评估的成本途径评估方法,是根据成本法的评估原理构建批量评估模型的方法。评估师在选择该模型对林木资产评估时,采用成本法(更新重置成本法)评估保险目的林木资产的价值。更新重置成本是指采用新的设计、新的标准、新的造林技术、新的经营水平,以现行价格新造相同林木资产所需的成本。森林资源资产价值受林分组成、树种、生长状态、生产材种、产品品种、市场价格、时间等因素的影响。

在批量评估林木资产价值时具体考虑的是林木资产的苗木生产成本、造林抚育成本和管护成本等。林木资产生产成本可能受到林木资产树龄、树种、面积、森林蓄积、经营方式、物价因素、区域因素等影响。

在采用成本法评估森林保险标的资产价值时,还要考虑林木资产的增值(贬值)问题。林木资产一般不存在贬值,反而因林木材积生长使之增值。当然有些林种、树种、某些年龄段的林木,类似于一般资产的实体性贬值和功能性贬值也的确存在。譬如过了盛产期的经济林,产量明显下降,甚至收不抵支,存在实体性贬值和功能性贬值。用材林和防护林如林木年龄达到过熟年龄或防护成熟龄,其林木生长功能衰退,生产能力下降,防护功能下降,产生实体性贬值和功能性贬值。由于森林经营或林木年龄的问题,其增值(贬值)的速度有快有慢,量有大小,在评估中需要注意调整。对于经济林,还有一个有别于用材林资产的问题,即其生长过程分为产前期、始产期、盛产期和衰产期四个阶段,盛产期有较高的产出,过了盛产期产量明显下降,有一个经济寿命的问题,即存在类似于一般资产的成新率问题。其成新率计算公式是:

成新率=1-已收获的年限÷盛产期的年限 (1)

2.批量评估的收益途径评估方法,是按“以利求本”的基本思路,将评估对象的预期收益资本化或折现,以此估算评估对象的合理价格或价值的评估途径。其计算公式:

V=∑n

t=1+ (2)

式中,V――评估值,n――年份(第一阶段每年净收益不等的总年数),Rt――第t年的净收益,An+1――第n+1年开始每年净收益相等的年净收益,r1――折现率,r2――资本化率。

采用收益途径评估方法评估时,关键是要确定折现率、资本化率、年净收益和折现时间。其中折现率、资本化率可以采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模型(WACC)加以确定。值得注意的是,折现率与资本化率有可能相等,也有可能不相等。

3.批量评估的市场途径评估方法,是指利用市场上同样或类似资产(“类似资产”是指在用途、结构、位置等方面与被评估资产相同或相似的资产)的近期交易价格,经过直接比较或类比分析以估测资产价值的市场价格比较的评估途径。目前在批量评估中,有两种市场途径评估方法可供选择使用。

一是可比销售法(间接评估模型)。它通过两个步骤实现:先建立一个确认可比销售样本的模型;然后再根据可比销售林木资产样本与目标林木资产之间的差异进行调整。其模型表达式为:

V=SPC+ADJC (3)

式中,SPC表示可比销售林木资产的销售价格,ADJC表示对可比销售林木资产的调整。传统的可比销售法的调整原理,采用的是非统计校准的样本分析,即在模型中设定两个销售样本的特征在其他方面都相同,根据两个销售样本中某一特征的差异反映销售价格的差距。这种方法较为原始,可靠性不足。因此,可比销售法虽然构造简单,易于被使用者和法庭接受,当其精确度难以与市场法媲美。

二是目前在批量评估中应用最为广泛的直接市场法(Direct Market Method)。直接市场法模型通常是采用了统计校准技术的愿望模型(Hedonic Models)。它以当地市场可比林木资产的近期销售状况为基础,需要采集有关林木资产具体特征的信息以确定价值。当地市场上可比林木资产的近期销售状况用于估测评估对象的价格。

四、结论

森林保险金额和保险费的计算依据可以是森林面积、森林资源资产价值或森林资源资产生产经营成本。而最能真实反映森林保险金额和保险费计算依据的是森林资源资产价值。

从森林资源资产的特征和可能遭受灾害的情况来看,目前森林保险标的资产就是林木资产,除林木资产以外的森林资源资产不宜作为森林保险标的资产。

从评估技术角度来看,森林保险标的资产价值评估可以采用单项资产评估与批量评估两种评估技术并用的模式。

从资产评估的基本要素来分析,森林保险标的资产批量评估的目的、评估对象与范围、价值类型、评估原则和假设、评估途径方法、评估基准日和评估周期等评估要素,都与单项森林保险标的资产评估一致,它们的区别在于评估效率和评估费用的不同。另外,森林保险标的资产价值批量评估的主体与单项森林保险标的资产评估也不一定相同。

参考文献:

[1] 袁红萍.改革森林保险制度破解森林保险困局[J].经济研究导刊,2013,(25).

[2] 张旭.财产税税基批量评估中的特征价格模型分析――以厦门市商业住宅为模拟分析对象[D].厦门:厦门大学,2008.

篇12

一、草地生态系统及其服务功能

(一)草地生态系统

草地生态系统系陆地上非常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是以各种多年生草本占优势的生物群落与其环境构成的功能综合体。草地生态系统系草原复合生态系统(自然―――经济―――社会复合体)重要的组成部分,草地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直接影响着区域经济体系完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乃至国家的生态安全。

(二)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草地生态系统服务是指草地生态系统及其生态过程为人类提供的自然环境条件和效用,如太阳能的同化、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对污染物的吸收、贮藏养分等。草地资源服务是以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基础的,并与经济体系、社会系统相结合,构成泛食物链,即生态链,在生态链流动过程中通过市场体现其价值。

1.有机物质生产

利用太阳能,将无机化合物,如CO2、H2O等合成有机物,是生态系统一个十分重要的功能,它支撑着整个生命系统,是所有消费者(包括人类)及还原者的食物基础。草地生态系统有机物质中只有一小部分(约10%)为人类所利用,成为人类赖以生存的食物或生活必需品,其余大部分却支撑着整个生物界,为所有的动物、异氧微生物提供食物和生活场所。

2.水土保持

草地生态系统在保持水土方面具有显著作用。草原植物根系发达,能深深地植入土壤中,牢牢地将土壤固定。研究表明,如果土地植被稀疏,在地表径流的冲刷下就会出现风水蚀,使土地废弃,泥沙淤积,同时带走土壤中的有机质和各类营养物质。根据有关资料,在大雨状态下草原可减少泥土冲刷量的75%-78%。

3.涵养水源功能

截留降水、涵养水分功能。完好的天然草地不仅具有截留降水的功能,而且比空旷裸地有较高的渗透性和保水能力,对调控径流具有重要的意义。据测定,相同的气候条件下草地土壤含水量较裸地高出90%以上。

4.净化环境

草地生态系统可以为人类提供净化污染这项生态服务,在其新陈代谢过程中吸收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氟化氢等许多有害气体,从而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草地还可以去除空气中的粉尘等污染物,消除噪音,给人们提供一个舒适、安静的生活环境。

5.营养循环

在草原植被的土壤表层可形成大量的有机物质,这些有机质可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形成土壤团粒结构。在盐碱地种草,能降低这些土地的土壤盐渍化程度,增加土壤中营养元素的含有量。草地生态系统可以通过循环,将环境中的营养元素归还土壤,也可以将营养元素以不同的形式输出生态系统,释放到周围的环境中。

6.生物多样性

草地生态系统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载体之一,草原上存在着大量的动植物和微生物,为人类提供着丰富的基因资源。

7.游憩休闲

草原视野开阔、宁静悠远、空气清新、芳草茵茵;草原上的数以千计的植物和动物物种以及游牧民族的传统文化和风土人情具有鲜明的生态旅游特色,已成为生态旅游的理想目的地,为人类提供了旅游休闲、文化娱乐等非实物性生态服务。

二、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自然资源价值评估已有基本完整的体系和方法,并在实践中得到应用。在自然资源价值评估体系与方法的基础上,根据草原提供的生态服务功能类型,采用相应方法对其进行价值评估(见表1)。

其中: Vi:草地生态系统在i功能下的价值;Q:草原所保持的水土量;h:土地的保有面积;Y:草原的平均收益;m:土壤容重;Z:单位库容的工程费用;R%:土壤侵蚀流失的泥沙淤积于水库、江河、湖泊的百分比;P:各类化肥的销售价;Mi:第i种类型单位面积草原土壤中N、P、K的含量;Si:第i种类型草原的面积;Y%:纯N、P、K折算成化肥的比例;T:某一地区总降雨量;Ni:某一地区第i种草原覆盖率;Ri:第i种类型草原的降雨贮存量占草原区总降雨量的百分比;Ei:第i种草原单位面积年蒸发量;Ph:当地水价;Xi:第i种类型草原单位面积吸纳某物质的量;Pc:碳税的影子价格;W:我国治理某物质排放的平均费用;Mij:第i种单位面积草原上第j类元素的含有量;Pj:第j种元素在市场上的价格。

三、小结

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草地资源价值的具体表现,在草原复合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运用经济学视角,重新审视自然资源价值、草地资源价值,并对其进行量化评估,这将有利于将草地资源纳入市场体系,建立起较为完善的草地资源优化配置结构,以实现草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参考文献]

[1]乔光华,王海春. 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方法的探讨[J].内蒙古财经学院报.2004,(2):44~47.

[2]吴新民,潘根兴. 自然资源价值的形成与评价方法浅议. 经济地理.2003,23(3):323~326.

[3]罗丽艳.自然资源价值的理论思考-论劳动价值论中自然资源价值的缺失.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3,13(6):19~22.

篇13

森林生态系统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等生态服务功能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但森林生态服务功能的计量研究方法和标准在国内外尚无统一定论[1-2]。

条件价值评估法(contingent valuation method,CVM)由美国R.Davis于1963年首次提出,用于研究缅因州林地宿营、狩猎的娱乐价值,之后,CVM逐渐地被广泛应用于计量自然资源的休憩娱乐、狩猎和美学效益的经济价值。20世纪80年代,CVM研究引入英国、挪威和瑞典,20世纪90年代初引入法国和丹麦,90年代末引入中国。CVM通过进行模拟市场的调查,以辨明人们关于公共物品的偏好,从而推导公共物品的价值。

国外针对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利用CVM做了较多的研究,从文献检索来看,我国的研究还正处于引进、探索、改进阶段,因此CVM方法在中国亟需进一步探索和发展[3-6]。

本研究试图采用条件价值评估法对岷江上游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评估,以期为岷江上游森林生态补偿的实践和我国林业发展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1 研究区域概况

岷江上游全长334 km,流域面积24 650 hm2,地处青藏高原东北缘、川西高原的主体部位,由北向南蜿蜒流经松潘县、茂县、汶川县至都江堰,地形地势极为复杂,具有冬暖夏凉,日温差大,年温差小,高原型季风气候特征。该区物种丰富,有11个植被类型,2007年的森林覆盖率达到38.69%,与四川省的森林覆盖率相比,提高了近8个百分点。流域森林水源涵养、净化空气、固碳吸氧等功能,对减少中下游地区和长江流域的泥沙流失、调节水量、保护农田、保障成都平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是“天府之国”的重要生态屏障。但由于岷江上游的地质条件变化频繁,具有较为明显的高度差,气候条件较为干旱,再加上人为的活动及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岷江上游的生态非常脆弱,是我国典型的生态脆弱区之一。因此,对其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评估将对岷江上游森林生态恢复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问卷设计与调查

2.1 调查问卷的设计

条件价值评估法是一种对个人的偏好估值技术,由于各种因素及条件的影响,该方法的准确性受到了一些限制,如调查方式、投标设计及抗议投标等[7-8]。本研究在2008年课题组调研的基础上,经过对调研数据的整理和问卷的修正,于2011年再次深入岷江流域,同时借鉴国内外的研究经验,并进行了严格的预调查,征求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等各方专家的意见和建议,认真地进行了调查,力争在多个方面将偏差对评估准确性的影响降到最低。问卷共分为3个部分,简要介绍了岷江上游生态环境现状和上游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对下游的重要影响,以及居民对上游生态服务的最大支付意愿。

2.2 调查的开展

问卷调查是条件价值评估法的核心环节,对调查者的专业素质及经费要求较高,这也造成目前我国较少的学者开展相关研究的原因之一。本研究就条件价值评估法的调查实施角度而言,在岷江流域尚属第1次。调查研究采取面对面的方式,于2011年7—8月深入到都江堰、成都、崇州、眉山、乐山5个市进行了详尽调查。在各样点,根据人口数量及财政收入情况,按比例对调查的样本数量进行确定,样本的选择可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共发放问卷498份,回收有效问卷465份,有效率93.4%。

3 数据统计与分析

3.1 样本特征分析

样本中,男性276人,占总人数的59.4%,女性189人,占总人数的40.6%;从户籍来看,城市居民247人,占总人数的53.1%,农村居民218人,占总人数的46.9%;从年龄来看,25岁以下43人,占总人数的9.2%,25~45岁269人,占总人数的57.8%,45岁以上153人,占总人数的32.9%;从受教育年限来看,9年以下121人,占总人数的26.0%,9~12年236人,占总人数的50.8%,12年以上108人,占总数的23.2%;从家庭年收入来看,1.5万元以下183人,占总人数的39.4%,1.5万~3.0万元172人,占总人数的37.0%,3万~6万元99人,占总人数的21.3%,6万元以上11人,占总人数的2.4%;从职业来看,农民165人,占总人数的35.5%,公务员109人,占总人数的23.4%,工人、商人共101人,占总数的21.7%,教师和学生共21人,占4.5%,其他69人,占总数的14.8%。

3.2 岷江上游生态服务价值核算

调查样本中,322人愿意每年为岷江上游生态服务付费,支付意愿为69.25%,从户籍来看,城市居民支付意愿为80.1%,农村居民支付意愿为57.3%;从各投标点的投标情况来看,投标分布主要集中在100元以下,200元以上投标人数为0,各投标值的分布频率见表1。

根据表1中的支付意愿分布频率,可以按照下列公式计算出岷江流域居民为上游森林生态服务平均每户每年的支付值:

E(WTP)=■AiPi=36.51元 (1)

式(1)中,E(WTP)表示每户每年平均的支付值大小,Ai表示投标的数额,Pi表示受访者选择该投标额的频率,n表示可被选择的投标点数,本文中n值取19。根据岷江流域现有家庭户数计算,2011年岷江上游森林生态系统服务的经济价值是1.4亿元。

将本研究中的支付标准与国内外部分研究的结论进行比较,见表2。由表2可知,与国内外研究结果相比,本研究中的支付意愿都明显偏低,表明研究区域经济水平可对WTP产生较大的影响。

3.3 平均支付意愿的影响因素

研究中当被调查者在被问到其支付意愿时,其都喜欢回答“愿意”或“不愿意”。因此,在此次的问卷调查中的备选答案时也按照此类设置进行设计,由此并借鉴国外先进研究经验,选用二元Logistic模型来分析哪些因素影响人们支付意愿。Logistic模型函数形式为:

Pi=F(a+■bjXij)=1/1+exp■ (2)

式(2)中,Pi为居民支付意愿的概率,i表示的样本编号;a表示回归截距;j表示影响因素的编号;bj为影响因素的回归系数;m表示影响该概率因素的个数;Xij是解释变量,表示i个样本居民的第j种影响因素。

分析时可采用SPSS 13.0的统计软件,将岷江下游的居民是否愿意支付作为被解释变量,年龄(Xage)、受教育年限(Xedu)、家庭年收入(Xinc)、是否连续3年增收(Xcinc)、岷江上游生态环境的变化与个人的关系(Xcog)作为解释变量,结果见表3。

从表3的模型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岷江上游生态环境的变化和个人的关系”是影响居民支付意愿的最显著因素,认为上游环境变化与个人的关系越大,支付意愿越强烈;“是否连续3年增收”也是影响居民支付意愿的显著因素,说明居民的收入越稳定,对预期收入越高,支付意愿越强烈;“家庭年收入”在0.05水平上显著,说明居民家庭年收入越高支付意愿越强烈;居民的年龄与支付意愿之间呈现出负相关关系,且达到极显著水平;从对数似然值(318.292)、确定系数(0.333)、调整的确定系数(0.451)和模型预测准确率(82.9%)可以看出,该模型与实际值有较好的拟合度。

4 结论及建议

采用CVM对岷江上游森林生态系统服务的经济价值的研究结果表民,在岷江流域的居民家庭中,有69.02%对岷江上游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具有支付意愿,每户每年的平均支付意愿为36.51元,根据岷江流域现有的家庭户数进行计算,岷江上游森林生态系统服务每年的经济价值达到1.4亿元,岷江流域居民对环境的认识、收入高低及预期是影响居民支付意愿的主要因素。

当前,“生态补偿”国际呼声越来越高,岷江流域要尽早实现生态产品“谁享用谁付费”,必须要不断加强环保宣传力度,普及生态环境知识,提高居民对环境的认识能力,力争岷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尽快形成。一是建立生态环境税费制度。对于纳税人来说,生态环境税对于其环境资金的筹集、正确环保意识的树立及资金来源稳定的保障意义比较重大,应在小流域的范围内开展试点工作,并逐步地总结并推广经验[9-12]。二是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应在上级政府的协调下,岷江上游流域的地方政府应对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进行借鉴,制定出科学的定量考核办法,以对全流域上下游的利益进行补偿,形成上下游利益联动、紧密和谐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13-15]。三是进一步探索“造血型”生态补偿机制。根据长远发展的角度,必须对“造血型”的生态环境补偿机制进行建立。以促使造血机能与自我发展机制的形成,充分地发挥其经济的潜能、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16]。四是发展森林生态补偿多元化融资渠道。鼓励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大力对生态补偿资金的筹措渠道进行拓宽[17]。对当前生态补偿的融资方式进行创新,广泛地引入外资,充分地对国外的先进经验进行借鉴,并对其投资的环境进行改善,促进外资市场的大力发展,科学地建立起一套生态补偿融资机制[18]。

5 参考文献

[1] 何勇,张健,陈秀兰.森林生态补偿研究进展及关键问题分析[J].林业经济,2009(3):76-79.

[2] 徐中民,张志强,龙爱华,等.额济纳旗生态系统服务恢复价值评估方法的比较与应用[J].生态学报,2003,23(9):1842-1850.

[3] 王勇,何勇,张健,等.岷江上游森林生态系统服务条件价值评估[J].林业经济问题,2009(5):428-433.

[4] 张志强,徐中民,程国栋,等.黑河流域张掖地区生态系统服务恢复的条件价值评估[J].生态学报,2002,22(6):885-891.

[5] 欧阳志云,王效科,苗鸿.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生态经济价值的初步研究[J].生态学报,1999,19(5):607-613.

[6] 赵军,杨凯.上海城市河流生态系统服务的支付意愿[J].环境科学,2005,26(2):5-10.

[7] 杨凯,赵军.城市河流生态系统服务的CVM估值及其偏差分析[J].生态学报,2005,25(6):1391-1396.

[8] 徐大伟,刘民全,李亚伟.黄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的条件价值评估研究——基于下游地区郑州段的WTP测算[J].经济科学,2007(6):77-90.

[9] 石慧春,赵勇,杨二俊,等.基于CVM的民勤绿洲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8,22(7):31-37.

[10] DAVIS R K.Recreation planning as an economic problem[J].Natural Resources Journal,1963(3):239-249.

[11] COOPER J C.Optimal bid selection for dichotomous choice contingent valuation surveys[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1993(24):25-40.

[12] LOOMIS J B,WALSH R G.Recreation Economic Decisions,Comparing Benefits and Costs.Second edition[M].Pennsylvania:Venture Publishing Inc,1997:159-176.

[13] Centr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CIE).The CRC for Weed Mana-gement Systems:An Impact Assessment[R].CRC for Weed Mana-gement Systems Report,2001.

[14] KRAMER R A.Valuing a global environmental good:US residents’ willingness to pay to protect tropical rain forests[J].Land Economics,1997(73):196-210.

[15] LEHTONEN E,KUULUVAINEN J,POUTA E,et al.Non-market benefits of forest conservation in southern Finland[J].Environmental Science & Policy,2003(6):195-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