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教学管理工作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教学管理工作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教学管理工作

篇1

1 制定切实可行的学校管理机制,实行效率管理

教学管理要求真务实。教学工作既然是学校的中心工作,那么学校领导就要踏踏实实地抓好教学,抓好教学常规的管理,抓好教学领域的各个环节,尤其要抓好课堂教学,每时每刻把握学校整个教学计划的进展与实施、教学活动的开展和效果,把提高教学质量的任务与培养合格公民的目标紧密地联系起来。

1.1 实行二级管理机制

即校长、副校长——教务处、教研组长。相对于三级管理机制,更有利于政令及时、畅通,提高效率。同时,将年段教学管理工作与中层行政业绩考核捆绑在一起,试行捆绑式的年段管理模式,激励其工作积极性。

1.2 考核机制

学校成立教学考核小组,对教务处、教研室、教研组的计划落实情况、教学目标实现情况、管理工作情况进行考核。对职能处室主任、教研组长考核,可实行年度述职,教职工评议的办法。校长、副校长、书记、副书记向教代会述职。

对科任老师的考核,可采用档案法。要反映出教师的德、才、能,要注重教师教学工作计划、教学质量分析、培训进修计划、经验总结、、听课评课记录、教学成绩、获奖证书等。

1.3 激励机制

(1)实行民主管理。(通过教代会)增强教职工参与学校管理的意识。(2)对科任老师的成就进行奖励(精神的、物质的),高素质的教师看重的是事业的成功。(3)激励奉献意识,提高福利待遇。(4)维持教师的心理平衡,相互了解、尊重、支持。(5)试行竞争上岗、末位淘汰。

2 加强常规管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学校的教学管理主要依据是教育部和省、市有关文件规定及学校制定的相关制度。主要内容有:教师素质、专业发展、课程管理、教学常规、课堂教学、教育科研等。

(1)贯彻执行《福建省普通中学教学常规管理若干意见(试行)》和《南安市普通中学教学常规管理办法(试行)》,进一步加强学校教学常规管理,规范教学行为,保证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

(2)根据实施新课程的需要修订和完善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制定学年和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和两个毕业班工作计划。教务处要制定包括备课与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听课与评课、考试与评价、教研与教改等内容的教师教学常规管理细则。组织各教研组、年段学科备课组制定教学活动计划。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教学各环节的调控检查,对计划的落实情况进行跟踪、督导。

(3)为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要求教师制定三年自我发展目标和计划,增强自我发展意识。鼓励教师参加继续教育、进修学习,参加教育科研,不断提高师资素质。同时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加强外部联系,让教师获取更多有益的教育信息。

(4)加强教研组、备课组的建设。坚持集体备课制度,开展说课——听课——评课为主要形式的专题教学研究活动和优质课、教学案例、教学反思等岗位练兵活动。

(5)建立校级学科带头人、学科骨干、教坛新秀、教育教学能手的培养选拔制度。开展新老教师“青蓝”结对“传帮带”活动,发挥名师、骨干、教师的带头和示范作用。

篇2

    在院(系)教学管理工作中可采用环节控制以解决所存在的问题,可在参与制定教学计划、教学质量管理、考试管理、教材建设与管理、教学档案的建立等方面,运用环节控制理论进行有序管理,达到优化管理的目的。

    (1)教学计划环节控制。根据教学计划的要求与本院(系)教师的实际情况,科学地安排各学期、各年级、各专业的教学环节,落实各专业课程表。掌握教学计划的调整状况,严格控制教学计划进度的各个环节,对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的完成情况以及教学实践性环节等予以密切注意,及时跟踪,控制各个教学环节。同时为了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对于临时性突发性事件所引起的停课、调课情况,应及时通知有关教师和学生,避免教学事故的发生。最后还要检查落实补课情况,保证教学计划的正常执行;

    (2)教学质量环节控制。对教学质量实施过程控制中要严格按照院(系)有关教学质量监控标准,做到每个环节有目标、有计划、有落实,并随着学期阶段教学工作的进程而开展,使教学质量管理过程环环相扣。例如:定期召开各种类型的教学座谈会、定期听课、期中座谈、学生评教、对教学过程的信息进行汇总,了解教风状况,促使教师树立以育人为根本的思想。通过学生座谈会、学生信息员反馈的教学信息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需求,以便及时了解教学过程的运转情况,掌握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质量检查,并将每个教学质量环节监控情况反馈给院(系)领导,以便领导采取相应措施尽快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通过有效实施教学质量过程控制达到教学质量提升的目的;

    (3)考试管理环节控制。考试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它能更好地检查教学效果,督促和改进教学,是保证实现教学质量的常规性手段。要做好考试的组织、安排与管理工作,根据考试课程门数安排各门课程的考试时间及考试地点,首先要将学期各门课程按考试、考查进行分类统计,在考试的前三周通知所有任课教师并要求每位教师出好两份难度相当的试卷。严格试卷审批手续,在专任教师将试卷交由教研室主任及分管教学领导签字后,随机抽取一份。统一调配监考教师,加强试题印制、分发、保密工作,严格考试过程管理工作,考试中检查巡考监考教师的到位情况,考后检查教师的成绩评定与管理工作。所有的这些考务、考试管理过程的工作都要按一定的环节顺序进行合理安排与控制,使考试工作有序进行、保证考试前后环节的顺利实施;

    (4)教材建设与管理环节控制。在教材建设和管理环节工作中,首先要了解各专业、各课程特点,收集教材的编写、修订、出版和使用情况,并提供给教师和有关领导;其次,要规范教材选用程序,以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为依据预订教材,教材预订前先征求各专业教师意见,保证选用的教材内容结构合理;再次,对预订教材的版本、数量、编者等要反复核对;最后做好教材的分发工作,保证学期初将要发放的教材全部发放到各有关教师;

篇3

教学是一个多序列、多层次、多因素的动态过程,各种工作千头万绪,错综复杂,涉及面广。因此,学校教学管理工作能否和谐顺利进行,就集中表现在是否建立起正常的稳定、协调、有活力和系统的教学秩序。为了保证教学管理的科学化,我们按照教学规律,结合学校特点,依据可行性原则、必要性原则、科学性原则上、适应性原则、明确性原则、技术性原则制定了《常规教学管理条例》《教学质量检测考试管理条例》《学生作业批阅、单元检测情况检查实施方案》《教科研奖励条例》《集体备课实施方案》《教师职员聘任方案》《课堂教学常规管理规定》《高中新课程教学管理制度》各种教学质量奖励方案,以及教务处主要职责和教务工作岗位职责以及30余种部室管理制度。这些常规管理制度的建立使教学工作有章可循,检查有尺度,评比有标准,为学校教学管理步入标准化、制度化、程序化、科学化的管理轨道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抓常规、促提高,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

常规教学工作是整个教学工作的基础和主要环节,常规教学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教学秩序、教学质量和学校兴衰的大问题。我们认为学校的常规教学管理必须抓严、抓实、抓细、抓精,坚持始终。为此,我们建设立了“四大教学管理体系”。

1.教学常规管理体系

教学常规主要有“教”的常规,“学”的常规和“管”的常规三大部分组成。我们依据“教”与“学”两者的主要过程环节和相辅相成的关系,依据《教学常规管理条例》和《学生学习常规》明确提出了教师教学常规的“九认真”和学生学习常规的“八认真”。为了保证“教”与“学”这两个“九认真”“八认真”落在实处,收到实效,我们又提出了常规督导评估,即“管”的“五认真”,把三者结合起来,我们称之为“985认真”。教师教学的“九认真”中的“八认真”大致对应学生学习的八认真,一方面教师直接对学生施教,学生直接受教,另一方面教师的教又通过“管”这一中介对学生的学施加影响。而学生学习的结果乃至过程同样要反馈给教师。作为“管”,一方面是既教又管学,另一方面又在教与学两者之间增加了一个新的反馈调节的环节和渠道,能保证教与学的良好实施,更能保证教学常规管理过程的良性循环。

教学常规管理我们注重了一个“实”字,“实”重点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落实”,这是管理中最重要的环节,另一方面就是“实效”。制度再多、再全,不落实等于零,只有把健全的规章制度,扎扎实实落实到每个环节中,通过抓严、抓细、抓精、抓实,坚持始终,才能收到最后的实效。终结管理是目标,过程管理是保证。我们在注重终结管理是目标首先强调的是过程管理,在制度的具体落实和抓教师计划的制定、备课环节、自习辅导、作业布置收缴与评阅、复习检测以及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环节上做了实实在在的工作。

2.课堂教学评估体系

建立课堂教学评估制度,学校成立评估小组,对全校所有教师的教案、课堂教学进行不打招呼的评估量化,对于哪些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反映问题较多,满意率不高的教师,评估小组多次进入课堂进行评估,评估量化的结果纳入绩效工资考核和年度教师职务考核,并作为教师评优评模和教师聘用、任用的重要依据。同时,我们每学期还召开两次各班学生代表座谈会,征求学生对教师教学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每学期进行一次全校学生参加的评教调查,将评教情况通报给全体教师,并将学生评教满意率与绩效工资、年度考核挂钩,促进教师积极改进教学。

3.教学评价体系

为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激发广大教师全身心投入教学工作的热情,我们坚持“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原则,制定了《石泉中学高考奖励方案》、《石泉中学非毕业班教学质量奖励办法》。全校营造出这样一种氛围:在学校最辛苦的是教师,教学成绩突出的教师是最光荣的,地位最高的是教师,收入高的是教师(相对于行管人员),职称高的是教师,荣誉高的是教师。

4.教师全员聘任管理体系

为进一步强化我校教师队伍的管理,增强教师的竞争意识,危机意识,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行了校内教师全员聘任制。聘任程序为:领导小组聘任年级主任;年级主任在政教处的指导下提出班主任选聘建议;班主任在教务处指导下选聘任课教师;在分管校长的指导下,处室主任提出所负责部门的教学辅导人员和行政人员选聘方案,报聘任领导小组决定。制定了严格的教师的聘任办法和落聘人员安置办法。

通过近几年内部全员聘任制的实施,教师敬业精神、工作责任心、质量意识明显增强,各班形成了班主任为中心,全体科任教师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三、抓活动、促教研,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措施

教学研究是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管理兴校、质量立校、科研强校”的根本措施。为此我们制定了《关于强化科研管理的有关措施》,建立了科研管理机制。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全面开展教育科研,使教育科研成为我校推进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和推动课程改革的催化剂。

1.坚持求实、求新原则

立足校本研究。所谓“实”,一是研究课题务实;二是研究过程务实。所谓“新”,一是课题应有时代感;二是针对教育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新因素,研究总结,反映出新时期的经验;三是研究的角度新,思路有新意,能借鉴其他学科的理论、方法来解决本学科中的研究课题。

2.大力开展高中新课改革专题的研究。各教研组把教学研究的重点放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如何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和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上,广泛开展各种教学研讨活动,真正把教研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结合了起来。

3.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不定期邀请一些省、市专家和我校教有所长的教师作高考复习、课程改革、课改与教师成长、《论语》解读等方面的讲座。每学期都要选派骨干教师参加省市骨干教师培训、新课程改革培训、高考复习研讨会,派教师到兄弟学校参观考察学习。

4.开展教育科研论文评比活动。鼓励教师积极撰写教研教改论文,学校每学年开展一次教育科研论文评比活动,将优秀论文续集出版《石泉中学教师教研教改经验论文集》,并将优秀论文推荐给省市报刊杂志发表。目前已有100余篇优秀论文在省、市、县教育科研论文评比中获奖或在专业杂志上发表。

四、抓素质,促发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

学校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保证,近年来,我们围绕优化教师管理,着重抓了教师队伍素质的进一步提高。

1.实施内功锤炼工程。教师专业素质,专业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我们着重从教师必备的基本功,学科专业素质,综合文化修养等方面促进教师业务素质与能力的提高,对教师基本功的训练,抓好五项校本培训,即:教师理论培训、专业知识培训、新课程培训、信息技术培训和教育技术培训。实现“教师与课改同发展,教师与学生同成才”的目标。

篇4

教学管理最大的推动者是教师,做好教学管理则需要全校全体师生的共同参与。在进行小学教学管理时,要调动校园内各方面的力量,让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感受到良好的教育氛围。00后的家长大部分都是接触新生事物较多的青年人,重视教育,重视进修,愿意响应学校发起的活动。利用校园网进行家校交流,让家长及时了解学生的情况。发动社会力量支持小学教学管理,如联系学校周边商场、公共领域等开展教学体验活动,让学生实打实地接触社会,体验社会。利用平等的交流机会建立起完善的教学监督管理制度,对学校的教学管理提意见,让家长来提出亲子教育项目的点子,并联合一切资源去实践,打下教育改革的群众基础。

三、教学环境要完善

教学环境是教学管理的基础。教学环境分为硬环境与软环境两种。硬环境是指教学设施,校园建议,硬件配备,教学器材与教学场地等。这些是教学管理中重要的基础投入,也是决定一座学校硬实力的前提。软环境则是指为教职员工所提供的校园氛围,是否构建起了良好的教学环境,教师工作中是否能全身心投入,外界环境与社会的干扰是否能及时清除,学生与教师是否能在一个平等自由的校园环境里感受自身价值的提升。这些都属于教学软环境,也是决定学生核心竞争力,决定学校校风、学风的关键因素。制订合理的绩效考核系统,鼓励教师教学创新,为教师提供进修与培训的机会。合理制订教学管理目标,如以全局观为基础,在作业布置作业设计方面突出学校特色,重作业质量而非作业数量,体现各学科作业的均衡设计与灵活完成。只有发动起教师的主动性,带动起学生的兴趣,才能让小学教学管理一呼百应,管好00后,教好00后。

篇5

2.教学管理被评价机制所限制

由于受到我国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造成教师一味追求学生成绩的现状,学生的好坏只看学习成绩,教师为了获得晋升的机会,就将精力全部放在提升学生成绩上,根本没有顾忌学生的个人喜好。在新课改要求提出后,小学学校在表面上开始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关注教师的身心健康,但是在根本上并未改变传统的考试评测制度,学校教学管理仍以成绩为主,这就使得教学管理工作被评价机制所限制,根本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效用。

3.教师教学水平有待提高

新课改要求中明确提出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想要顺利实施素质教育,必须要加强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师在思维方法上要拥有自己的认知体系,要能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管理中不断创新,要形成属于自己的教学风格,要具备多种教学能力,熟练使用现代化教学设施,要做一个全能型老师。但是现在很多学校数学教师学历较低,没有接受过系统化的教学培训,缺乏创新意识,习惯安于现状,缺乏责任感,这就导致教学管理工作无法有效进行。

二、加强小学教学管理工作的具体措施

(一)强化“以人为本”的意识,实现学校民主化管理

随着时代的不断变更,教学管理理念也要不断改变,要紧跟时代步伐,在小学学校教学管理工作中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要将教师作为教学管理的第一要素,充分尊重教师的意见,给教师提供一个宽阔的平台,让教师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进而实现学校民主化管理。

1.管理者要学会换位思考

在现实生活中,小学管理者往往与教师都存在着矛盾,这主要是由于小学校长更多地注重教学任务的分配和教学活动的开展,在分配任务时根本没有考虑教师的心理感受,只是强硬的分配给教师,这样就导致教师压力较大,总是害怕自己不能胜任。如果小学管理者在分配任务时,能够换位思考,充分尊重教师的个人意愿,避免生硬的操作方式,这样教师就会以积极的心态去完成教学管理任务,所达到的效果也是不一样的。

2.管理者要学会尊重与信任

古语有云:“士为知己者死”。其实这句话体现的更多是人与人之间的尊重、信任。同样在小学教学管理工作中,小学管理者也要体现出自己的度量,要对教师合理分工,充分尊重教师的个人意见,要给予教师充分的信任,让教师能够在工作中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和信任,学校管理者要注重对学校教学管理氛围的营造,要使教师怀着愉悦的心情去参与教学活动。

3.管理者要学会赞扬与欣赏

每个人都有自尊心,都希望在工作中得到领导的认可和赞扬,所以在小学教学管理工作中,管理者要注重对教师的培养和表演,要挖掘教师的优点,根据每位教师的优缺点,合理布置教学任务,让教师充分体会到自己的存在,对于表现较好的教师要给予表扬、鼓励,要制定不同的评价机制,让所有教师都能尝到成功的喜悦,敢于发挥自己的才能,积极创新,帮助教师克服生活和工作上的困难,为教师营造一个和谐的教学环境。

(二)强化科研意识,实现学校科学化管理

作为小学学校管理者所承担的责任十分重大,小学教学管理工作也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在教学管理工作中,管理者必须要努力提高自己的管理才能,尤其是竞争激烈的教育形势下,学校管理者必须要具备应有的魄力和眼光,要努力强化全体教师的科研意识,建立有序、合理的教学管理体系,要坚持定期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不断创新,与时俱进,培养更多的教学管理人才。

1.管理者要坚持与时俱进,创新教育教学管理观念

当今时代是一个信息化、知识化的时代,小学教学管理工作所涉及到的内容也在增加,作为小学学校管理者不仅要发展科学、传递文化、服务社会,还要实现培养人才、塑造人类的伟大使命,要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要注重教育与传统文化的传承。小学学校管理者要始终跟随时展的脚步,要与时俱进,对教学管理理念不断创新,要发现教学管理中的问题,敢于解决问题,要从长远角度去认识教学管理工作,要注重创新科研,加强管理者的实践能力。

2.管理者要强化科研意识,用心去研究管理工作

为了适应新课改要求,小学学校管理者必须要强化科研意识,要对教学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有一个全新的认识,要不断探索解决问题的新策略。同时要加强对教师素质的培养,注重对学生素质的评价,要求教师熟练运用现代化教学设施,结合互联网技术,对小学教学管理体系不断创新,从而快速完善小学教学管理制度。第一,管理者自身要有较强的科研意识,能够独立带领全体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积极引导教师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在教学管理过程中要以身作则,让全体教师信服,具备感召力,带动学校的教学科研工作快速发展。第二,小学学校管理者要积极听取他人建议,建立科学化、合理化的教学管理体系,要注重对各个环节的管理,将静态要求与动态管理相结合,实行多层次分类管理,根据各个层次的不同建立不同的管理制度,快速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早日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

三、强化创新意识,实现学校现代化管理

(一)管理者要创新学校管理制度,形成弹性管理模式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在小学学校教学管理工作中也必须要有严格的教学管理制度作为前提保障,要通过教学管理制度刺激教师的积极性,在教学管理中不断创新,吸收现代化教学管理理念,引进现代化教学设施,要时刻站在教师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给予教师充分发挥才能的空间,要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各种教学活动,在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愉悦、和谐的校园氛围内成长,创建弹性管理模式。实践中,我们根据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要求,对现有教学管理规章制度进行了全面清理、修订和完善,积极改革过分强调统一要求的管理模式,突出多样性特点,变硬性管理为弹性管理。

篇6

1.2学校对留学生管理模式的弊端。从现实的情况看,不少高校都是按照培养我国大学生的模式来实施教育管理活动,只是在其中添加了一些具有我国文化特点的内容。这种教育管理模式,对于本国学生而言往往觉得理所当然,但对于一些留学生而言,则会觉得难以适应,而学校对相关的管理内容又没有给予足够的说明和解释,就会在无意之中造成彼此之间的误解,甚至引起学生的不满。比如在考试以及授课模式方面,国外的高校往往相对宽松,学生人数也较少,学生能够在课堂中自由发挥,而在我国这种方法往往会让教师和管理者觉得傲慢无礼。因此,会加大管理的压力,使得留学生们不知所措,进而影响了其学习生活的质量。

1.3管理人员对留学生工作的困惑。从管理人员的自身而言,往往受到其观念认识、能力素质以及工作态度等方面的影响,在实施留学生管理工作过程中存在着不少问题。教育管理作为一项综合性的工作,不仅仅是简单的进行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对留学生整体教育体系的管理,从而提高其教育质量。但不少管理人员往往沿袭传统的管理模式,对留学生教育管理的特点认识不到位,特别是对于新时期留学生与本国大学生之间的差异没有清晰的认识,导致在教学计划设置、教育资源分配等方面没有制定科学的方案,而在实际的操作中,不注重与留学生之间的交流,不能及时调整完善相关方案计划,影响了教学管理工作的质量。

二、提高留学生教学管理工作质量的对策建议

针对当前高校来华留学生教学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当切实从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出发,坚持以人为本、面向国际的原则,突出教学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全要素,从而增进高校与留学生之间的交流,提高教学管理工作的质量。

2.1加强文化交流,促进相互了解。高校要针对来华留学生不同的文化背景,加强相互间的交流,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一是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文化差异。针对国家地区之间的文化差异,及时对留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和辅导,帮助其理解文化差异有可能带来相关问题的必然性,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使其能够正确理解文化差异,进而在相关之间的交流沟通中增加信任,浓厚友情,理解高校所采取的相关措施;二是要建立特色突出的优势学科。学校在教学安排中要突出本国特点,构建特色教育内容,增加教学的吸引力,发挥自身的优势,满足学生的求知愿望;三是要采取措施促进文化交流。在管理过程中要树立服务至上的观念,将管理寓于服务之中,如可以通过在节日期间,组织留学生参与到高校学生家庭活动之中,使其感受到我国文化的吸引力。同时也可以在留学生本国的重点节日中参与到其庆祝活动中,加强学校与学生之间、留学生彼此之间的交流。

篇7

二 加强中学教学管理措施

1.正确把握中学教学管理的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根据“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积极推进基础教育改革,以创建优秀中学为目标,以新课程改革为突破口,改变教育观念,狠抓教学管理,特别是课堂教学及教学常规管理,强化质量意识,积极进行课题研究,努力推进课程改革,结合新教材内容和我校学生实际,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灵活扎实地搞好教学的实践活动,积极开展对外交流。

2.教学管理重在制度的落实

有句名言说得好:“再简单的招式练到了极致就成了绝招。”以此引申到教学管理中,教学常规管理就是所谓的简单招式,而是否能把这简单的招式演练成绝招,往往决定大多数中学的教学管理的成绩。

第一,要实实在在地抓细节,如培优补差的落实,教师应做到“三补、三落实”,三补即补知识、补方法、补信心;三落实即落实人员、落实时间、落实内容。

第二,要分清工作的主次,抓住工作重点。学校落实教学常规管理,就必须要深入课堂,只有在课堂中才能发现、捕捉更多的问题。有的班主任很敬业,按时或提前上班,也从未早退,甚至许多时候还是带病上课,但是工作却不出成绩,正所谓是“敬业不如精业”。有的教师课备得很好,但上课时却不能把理论和实际有机地联系起来,备课好不等于上课好。所以,我们在提倡成立教学监控小组的基础上采用机动听课制。教学监控小组成员不定时、不按排序地展开听课。听课后,对当节课教师的讲课效果及教案和作业批改情况等,给出严格评定,并及时地当面给教师反馈。

第三,要注重工作实效,杜绝形式主义。现在提倡教学反思,要求教案必须要有教学后记,这些都非常好。问题是怎样的反思才是真正的反思,才是真正的后记?有的教师在教案后记栏里写道:学生兴趣不高或学生反映很好等,这些都不是真正的反思。真正的反思应是针对学生在学习中新生成的问题来反思备课中预设的内容和方法,针对这些问题,应该在教案中做出具体的补充、修改和增删。

3.中学教学管理必须革新理念

篇8

近年来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面对着研究生教育的新格局,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已经不能够再继续承载研究生的教学管理工作,而研究生的基层单位在这一过程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面对复杂且繁重的工作任务,如何能够从传统的思想和管理模式,开辟新的教学方法和途径,更加有序的开展研究生教学管理工作,也成为了每一个基层管理人员思考的问题。

一、研究生基层管理单位的职能范畴

目前多数高校都采用的是二级管理的模式,研究生学院即为一级管理,主要是根据学校的统一安排对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和发展规划进行设计,同时还要设定制定规章制度,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不断的修正,同时还要能够与研究生学院的其他部门保持横向的联系和沟通,对工作上的宏观调控进行统一的安排和制定,以达到教学管理的目标;而二级管理则主要是指研究生学院的各个基层管理部门,主要的工作任务就是要能够坚决执行学校对于研究生所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及宏观政策,同时还要能够综合考虑学院的实际工作需要,对各项拟定的工作计划及部门间的工作进行协调,要保障学生的教育质量及具体的实施措施,并且积极探索与学院和专业发展相适应的管理模式,同时要负责对学院研究生日常管理、教育以及毕业的就业指导工作。研究生基层管理部门就是要负责研究生的招生复试、导师管理、专业培养、教学安排、科研指导、思想政治教育、论文撰写和答辩、就业指导等具体工作,进而保证校、院研究生管理工作目标的实现。而研究生的基层管理单位在这些工作中的自利,也更加有利于调动各个学院的积极性,进而提高对研究生的管理效率,进一步激发基层办学、教育和管理活力。

二、研究生基层管理单位的工作难点和重点

(一)建立并健全管理机制

建立并健全对研究生教学管理机制,能够大大的提高管理绩效。因为管理过程的状态以及最终的结果都是由管理机制所决定的,而对研究生的管理工作出现问题也多数都是因为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这也是基层管理单位工作的重点之一,是所有工作开展的基础。

1、建立结构分明、层次明确的管理团队。研究生的日常管理单位是学院,作为研究生管理的基层单位,其事务多、责任重。而各个高校也多数采用的是学院院长的领导下,研究生教学秘书以及研究生辅导员双重管理的方式,而这样的管理模式在运行的过程中却面临着很多的问题,已经不能够承载对研究生的教学管理工作,因此急需建立一支专业的管理队伍,优化基层管理人员队伍,明确人员的指责,促使各个管理机构运转更加灵活,提升基层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这也是研究生基层管理改革的趋势。

2、严格制定“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系统化”的管理制度。研究生管最为传统的管理,就是要能够坚决执行学校各项文件中的政策,但是随着研究生不断扩招,使得很多管理工作也无法像传统那样按章办事,一旦遇到规章制度无法解决的问题,人为操作的随意性太多,这就导致研究生管理工作很多都无章可循,随意性的工作很多,如果想要进一步规范教学管理,建立起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并且要对执行标准进行统一,促使研究生的教育管理程序有条不紊的进行,保证研究生教学管理工作程序规范、有章可循并且要快捷高效。

3、进一步完善激励和考核机制,保障教学管理质量的提高。因为管理类的工作其实弹性是非常大的,这不仅仅与研究生学院的管理人员素质和能力水平息息相关,同时也与他们的工作热情密不可分。研究生基层管理单位在这样的一种体制下,基层单位往往缺乏自我监控和评价机制,即使有相关机制,其实施的力度也不够,因此建立基层量化的评估机制和管理工作考核,要能够对整体的教学管理效果进行客观的评价,同时还要根据结果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这也能够大大的激发基层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并且能够提升基层单位的管理绩效。要通过相关的考核对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发掘,并且要不断提出改进工作的良好建议,广泛采纳建议,以便于提升相关管理工作的效率,进而保证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可持续进展。

(二)明确工作的切入点

要明确基层管理单位工作的切入点,这也是开展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基本前提,更是其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这也主要是由研究生群体的复杂性和特殊性所决定的。

构成研究生的人员比较复杂,他们的年龄也不一,其家庭情况比较复杂,研究生群体在人生阅历、价值取向、生活态度、思想观念以及社会经验等方面存在着多重的差别。从整个群体的素质上来看,他们都是知识较为丰富的群体,由于其独立意识较强、思维敏捷、文化素质较高,因此就不愿意接受被动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教学管理过程中要更加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要满足其需求多层次的特点。

三、开展基层研究生教学管理工作的建议

(一)深化教学管理服务理念

研究生基层管理单位的工作重心就是要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服务、为教师教学服务以及为上级部门的管理进行服务。因此,对待教师,一定要尊重对方,遵循平等互助的原则,及时向上级反映问题,及时解决实际中遇到的问题,不推托、不拖拉、不推诿。而对待学生,应该要少训导多引导,切实的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而对待上级部门,则应该要多多的汇报请示,平时注意多多收集、整理和分析信息,了解研究生的整体情况,为上级领导的决策献计献策,变自身的被动服务变为主动服务。

(二)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平台

随着我国进入到信息化时代,基层管理单位要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进行科学而有效的管理。从研究生的招生录取、专业培养、论文答辩以及就业指导等等方面,将信息化的管理技术良好的融入其中,要贯穿于每一个工作环节。信息化管理手段的运用,能够实现信息的快速传递,能够减少工作中不必要的环节,能够实现信息资源多级有效传输和实时共享,大大的减少了基层管理人员的工作量,使管理人员能够快速从繁重的工作事务中解脱,大大提升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三)秉承“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以人为本”的基础是对管理对象的了解,在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实施管理,达到对研究生教学管理的预期管理目标和效果,同时这也是进一步开展工作的前提,更是所有工作中的难点,是工作的重中之重。因为研究生群体本身的复杂性、特殊性以及离散性等特点,大大增加了教学管理人员对其进行深入了解的难度,因此建立纵向班级或是学研集体则不失为一个有效的解决办法,这样的集体是以研究生导师为核心,以较为相近的研究课题和方向为载体,突破固有按入学年份所建立的横向班级的模式,建立研究生交流较为频繁的集体,而这个集体就在研究生之间建立了一种有效的了解渠道,管理人员一定要根据需要时时与之保持网上交流或者是面对面的交流,要时常深入到研究生的寝室、课堂,积极和他们交谈、参加他们的活动,真正的关注和理解每一位学生,对研究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和帮助。

(四)寻求研究生导师的支持和配合

研究生导师对研究生的言传身教以及率先垂范等作用几乎涉及到了研究生学习和生活的多个方面,对研究生也形成了一种极为特殊的影响力甚至是约束力,因此基层单位的管理者应该充分发挥研究生导师在研究生教学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与研究生导师保持有效沟通,及时通过导师了解研究生的情况,并且要适当听取和采纳导师对研究生教学管理工作提出的建议,同时还要对他们提出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反馈,并要求研究生导师参与到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发挥其重要的作用。

四、小结

研究生的整体培养质量是直接由基层管理单位的教学管理水平所决定的,如果每一个基层单位的管理工作者都能够坚持耐心细致的教育、科学规范的管理以及热情周到的服务,相信研究生基层教学管理工作就一定能够得到有效的开展和实施,进而保证学校研究生教育培养的目标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 王青霞、赵会茹.研究生培养校院二级管理模式[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117-120.

[2] 李萍、刘红.研究生教育实行校院二级管理模式探讨[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08,(11):69-70.

篇9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才需求模式逐渐呈多样化发展,职业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教育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职业教育在我国市场人才培养方面担任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对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提高职业教育管理水平对职业学校发展以及人才的培养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中职实际教学的过程中由于受传统理念、生源素质、教学模式等内外因的影响,其教学管理质量低下,无法满足市场人才的需求。因此加强对中职学校教学管理的研究,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中职教育教学管理现状分析

1.1中职教育外部环境复杂目前,就中职教育而言,在教育结构中处于底层的位置,并且其社会影响力大多都是负面的,社会认同度十分的低。而且,人们对中职教育的认识有限,只是单纯地将中职教育定位为低端教育,对其教学能力持怀疑态度;同时,人们对中职教育里面的学生也存在很大的歧视,对学生的品德以及学识能力都不认同,在就业方面给予了很大的阻碍。更为严重的是,社会对中职教育的偏见甚至还蔓延到教师身上,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积极性都存在很大的认识偏差,也阻碍了中职教师的发展。此外,中职教育管理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还存在教育管理理念落后、管理结构冗陈、管理混乱的现象,这些都加剧了中职教育管理的难度。1.2学生基础文化水平偏低经过上文可知,人们对中职教育存在较大的偏差,致使中职教育的收生也存在较大的难度。因此中职学校招收的学生基本上都是中学成绩不好,没有考上好高中的学生,或者是一些有过社会经历的青少年。这也反映出了中职学生的基础文化水平比较差,整体的综合素质不高,学习热情不高,自我管理能力较差。并且还将一些不好的习惯带入到中职院校中来,导致中职内部的管理主体存在复杂性和管理难度。所以对中职教育而言,更好的引导学生、管理学生是其主要的教育管理工作,与其他教学机构相比而言更具有挑战性。1.3中职学生的全面性发展不足,易出现心理问题在现阶段,中职教育职业是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专业技能人才、一线人才,因此其技术型教育也是中职教育的主要教育理念。在教学的过程中,中职院校只是注重专业技术的传授,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培养,但是中职教育的课程体系并不完整,在学生职业规划以及其他社会交际方面的知识较为的缺乏。并且中职学生随着思想的成熟,对自己的未来会感到迷茫,在就业方面也会受到不同的歧视。长期发展下去,将会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如果学生的心理问题没有得到及时的纾解,将会严重影响到中职院校的安全性和稳定性。1.4缺乏实践教学活动职业教育与其他的教育模式具有明显的区别,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就是向社会输送具有专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不仅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这也是职业教育最主要的教学特色。但是在当前的中职教育中,教师较为的年轻化,并且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但是实践动手能力十分的缺乏,致使在教学的过程中无法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培养。同时,一些中职学校家资金有限,无法引进现价的操作设备,并且没有完善的实践基地,从而使实践教学工作的开展更加的困难。而且一些中等职业学校没有与企业进行深入的合作,不能有效利用企业实践平台,致使学生实践能力无法得到有效的培养,中职学校的教育特色没有得到有效的突出,学生的综合能力也没有得到提升。

2中职教育管理问题存在的原因分析

2.1对学生缺乏足够的关心在中职教育中,很多教师会将中职的学生与高职的学生一视同仁,认为他们已经有足够的自我管理能力,从而造成教育管理者在学生管理上的松懈:放任学生自由,没有深入的了解学生,缺乏和学生的沟通,造成学生与管理者的生疏,不愿意靠近管理者。此时学生的问题管理者难以在第一时间了解,更别说及时地进行疏导,从而造成问题的恶化,不利于学生的发展。2.2教育管理体系和制度不够完善中职教育管理者缺乏科学的管理意识,管理意识薄弱,同时对学生的管理存在一定的偏见,因为学生出现的问题是其固有的,没有积极引导意愿和主动性。甚至有些管理者对于中职学生存在的问题视而不见,漠不关心。更多的中职教师是市场化的驱动下进行教育,是为了混口饭吃,认为自己的付出要对得起自己的薪水,从而导致了管理的漏洞。2.3教育管理的方法不规范教育是借助一定的教学方法,达到教书育人、传播知识的目的。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善于使用教学方法,必将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还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但是在中职教育的过程中,一些教师在面对学生的学习困难的情况时,并没有深入的了解,只是停留在学生问题的表面,依靠惩罚的方法,达到教育的目的。然而,这种教育方法不仅不能达到育人的目的,还会向相反的方向发展,并且还严重损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对教师的教育行为产生排斥,严重影响到教学管理发展。

3中职教育教学管理优化措施

3.1转变教育方式,增加师生互动教育工作的主要职能就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进一步的开发学生潜力,中职学校的教育也是这样的。作为中职学校的教育管理者,采用适当的管理模式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对学生的管理水平,对学生的发展而言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管理的过程中对一定要摈弃旧的教学理念和管理模式,要结合工作实际不断地创新教学管理模式,提升中职院校的管控能力。并且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诉求,获得学生的信任,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实现教学目的。3.2充分培养和调动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中职学校的学生都处于成长时期,具有较高的表现力,渴望在同龄人面前凸显自己。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在教学过程中,开展一些心理课程、就业指导等,不断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实现其全面发展,提高学生走向社会的信心,为学生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3.3加强实践教学活动为了达到企业的用人标准,中等职业学校自然要加强实践教学活动,使每个学生在毕业后都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这样才能体现出职业教育的特色。首先,加大实践课程的课时量,充裕的时间是有效开展实践活动的基本保障。其次,学校可以邀请一些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人员定期到校为学生进行技能知识指导,将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内容、实践技能发展情况与实际工作活动相结合。再次,构建“校企合作”模式,学校可以借助企业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实现学校、企业、学生的互动合作。4结语综上所述,中职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专业技术型人才,在我国发展的过程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但是在现阶段人们对中职教育的认知并不清晰,并且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因此要不断地完善中职教育管理理念,转变教育方式,使其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郭敏.浅谈如何提高中职学校教学质量[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08).

[2]陈丽.基于新时期中职教育教学的创新管理[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5(12).

篇10

1 优化教师队伍,做好教学管理

小学教育是重要的基础性教育,管理好小学教育对发展教育事业尤为重要。小学是每一个人成长道路上的基础阶段,小学教学管理必须抓好基础教育。衡量一个学校有没有特色就看教师的教学有没有亮点,而教学上的亮点不仅取决于教师的经验和努力,更是教师基本素质的提高和延伸。学校是育人的地方,是培养人的场所。学生的素质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成人,即学生有完善的人格,是社会的可用之人,对社会起推动作用。二是成器,即学生有一技之长或多才多艺,是社会的有用之人,在社会中找得到位置,派得上用场,能用自己或大或小的“技艺”推动社会进步。这应是学生是否“成才”的客观标准,也应是衡量学校办学是否成功的标准。三是建立教师培训制。利用学校的校本研修时间,定期组织教师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管理教育方法,以此提高教师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知识经济的到来,更对教育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它要求教育既是全面教育,要实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通识教育与培养的统一,实现知识、能力、道德、情感的协调,在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创造性的同时,还要培养他与周围世界的协调能力和合作意识;而且要求教育具有创造性、多样性、开放性和个性,这一切都需要我们的教师去学习、去创新、去开辟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教学新路。教学需要制度化常规化,说到底都要贯彻到教师身上,要教师去落实。

2 搞活创新的理念是塑造教学管理的灵魂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源泉,而学校是创新理念的前沿阵地。作为学校教学的管理者,如何在错综复杂的教学模式中总结提炼,为社会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不断创新教学理念,开拓新领域,牢固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施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掌握自主探究的科学方法,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这里面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必须要搞活,搞活教学就是搞活课堂,在搞活中探索,在搞活中创新。

强化教学基本功训练,创设各种机遇开展岗位练兵、业务比赛、课堂教学评比等活动,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和现代教育技术能力,以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除此之外,专家指导是教师专业发展不可缺少的因素。学校应根据不同教师的不同需求,定期邀请不同的专家到学校指导,通过学术专题报告、理论学习辅导、课堂教学诊断、课题论证等方式,参与和指导学校的教研活动,努力发挥专业引领作用,为学校和教师提供切实有效的服务、指导和帮助,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在教学中,我们常常提到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获得新颖、独特、有价值的新观念、新知识及创造性成果。

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是整个小学阶段工作的重点,作为教育者,我们的教学管理,不是仅仅让学生按着既有的规章制度生活、学习,更重要的是“育人”,教其做人做事的道理,成长为一个具有完整人格,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可以看出,提高教育教学的有效性,显得尤为重要[1]。

3 独特的教育文化观

教育是事业,教育更应形成文化。只有实现教育文化的精品化、特色化、系统化发展,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才能提升办学品味,才能实现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的飞跃。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要创设独具特色的学校文化,学校领导必须具有强烈的特色文化意识和观念,把学校中的每一项工作,每一种活动都看成是学校特色文化的形成和积累,都作为一种创造特色文化的手段和举措。

4 动态的教育评价观

学生是由不同的个体组成,不同的个体有着不同的潜质。这就决定了教育不能用统一的标准来要求,学生的发展也不能用统一的标尺来衡量。因而管理者要有动态的教育评价观,用一种动态的眼光去建立一种由多种评价体制和标准组成的教育评价体制和标准去引导教育的多纬度发展。为教师创造一个可以自由发挥,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环境,从而也为学生创造一个可以充分发挥潜质的发展空间,使学生在适合自身条件的前提下得到全面发展[2]。

教学制度重建既是新课程改革的外在保障,又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观念决定着教育行为,教学管理者的教育观念决定着学校的前途和命运。作为新时期的管理者,一定要树立全新的,适合学校发展,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教育观念,做好学校的管理者和教育发展的领跑者,学校要以科研为抓手,立足课堂教学,着眼教学质量,不断壮大骨干教师队伍,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让这些教师挑大梁、担重任、带徒弟、作榜样,并实施履行相应职责,享受相应待遇。通过“结对子、搭台子、压担子”,提高骨干教师的教学水平,使他们尽快脱颖而出,带领学校走向新的时代。

篇11

1、优化教学管理制度。我们根据学校实际,不断修订和完善了教学管理制度,修订了《日常教学常规》,制订了《教学效果量化奖励办法》、《班主任工作奖惩制度》、《教师考勤制度》等,并对教学管理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明确了教师的岗位职责,使我们的教学管理工作做到了有章可循,有规可依,推动了学校教学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

2、细化领导分工。本学期,我们采取了一室三处,下设三个年级组和五个教研组,实行条块结合的管理模式。各方面工作责任到人,各司其职,集体合作。保证了学校领导,负责一个年级组,参加一个教研组,组织开展听课、评课等教学活动。

3、强化教学常规管理。

(1)在备课质量上,我们要求教师做到,四落实,即落实知识结构、落实能力发展、落实教法实施、落实学法指导;四统一,即学进度、学目标、统一重点难点知识点、统一例题、作业和基础训练。

(2)我们对课堂教学的管理办法是:随堂听课,不打招呼,听后个别交换意见,提出要求和建议;每周安排公开课,全校教师都可以听,然后利用校本教研活动日进行评课,共同研讨课堂教学改革的经验和做法。

(3)对作业的管理,我们要求教师做到,“四精四必”,即精讲、精练、精批、精评;作业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错必纠、有练必评。

(4)在教学常规管理上,我们采取了“三查、两看、一分析”的管理措施,即查教案、查备课、查作业批改;看课堂教学效果、看学生学习情况;分析考试成绩的质量,以此来规范我们的教学工作。教务处每学期检查教师教案、听课记录、作业批改、教学案例与反思三次;每学期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学生辅导、每月一试成绩、校本教研的工作抽查两次。

(5)对教学资料的管理,我们设专人负责档案资料的电子存档和分类整理工作。

4、抓好校本教研。本学期,根据教学实际,我们确定了“集中+小组”的教研模式。具体做法是,每星期搞一次分组,主要讨论教学中遇到的教学难题,切磋同科教学方法的优缺点,协调教学进度,学内容。隔星期搞一次集中,主要学习新的教学经验和新的教学方法,现代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使用,骨干教师课堂教学展示课等。学校要求定期开展“三课活动”,即“骨干教师引领课”,“教研汇报课”,“教师优质课”,这“三课”的顺利开展,为中青年教师提供了一个展示教学技能的平台,对教师的教学水平的提高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5、加强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我校为全体教师安装了两个电子备课室,并接入宽带网,28套多媒体教学设备。为所有班级配备了投影仪、实物展示台、多媒体计算机、音像播放系统,班班建成了多媒体教室,这一切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准备了充足的条件。目前青年教师人人能熟练操作,且能制作简单的课件。学校要求每位教师,课堂教学中必须使用信息技术,充分利用网上教学资源,上好媒体教学课,以此促进教师教法的改进,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学校提出每位教师,每周必须上一节校内媒体公开课,努力争取学年内,上一节乐亭电视台空中课堂课。

6、加强班级管理。我们实行了班主任工作考评制度。政教处、校长办公室,从学生的课堂课间、遵规守纪、安全卫生、学生成绩等方面给班主任量化赋分,作为评选各级各类优秀班主任的主要依据。本学期学校对班主任、学生、家长分别搞了一次问卷调查,及时对班主任的工作,进行有效的自检和督查。学校要求班主任,每天至少要找一名重点帮扶学生谈心,每周至少要开一次不同形式的主题班会,每月至少一次与每个学生家长取得联系,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学生家长会。开学初,我们就用了半天的时间,学校统一组织了一次全体教师分组分片,对全校近300名学生的家访,对学困生、厌学生、缓进生摸清情况,家校联合,绝不丢下一个学生。

7、抓学生成绩不放松。为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本学期我们继Om续对期中、期末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全镇排名前100名的学生,发给奖品以资鼓励,并给其家长印制了精美的喜报,分片送到学生所在村的村委会,并用广播的形式,致学生家长一封信,大造村比村、家长比家长、学生比学生的浓厚的比学氛围,收到了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8、开展多种有益的课外活动。开学以来,我们组织了一次班级广播体操比赛,一次班级跳绳比赛,一次班级拔河比赛。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使学生体验到了角色的责任和义务,培养学生遵守规则,顽强拼搏,积极与人合作的良好品质。我校还成立了美术、音乐、体育兴趣小组,培养学生各种爱好,让“学差生”、“动摇生”体会到自身存在的价值,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兴趣,确保每位学生留得住,学得好。

三、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1、个别教师教学能力还有待提高,只讲苦干,不观效益,教学缺乏创新精神,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需要加强。

2、部分教师的信息技术意识、使用电脑的技能较差,不能制作高质量的课件。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

篇12

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让更多的学校都意识到了高校体育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纷纷开始重视起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但是在实际的体育教学管理过程中,很多学校都只注重教学过程的管理,忽略了对于教学结果的分析与评价。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时候,只注重成绩,而忽略了综合素质。

三、针对高校体育教学管理工作的相关意见和建议

(一)加强对高校体育教学管理者综合素质的培养

高校体育教学的管理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它影响着高校体育教学的整体质量的高低。因此,一定要让高校体育教学的管理工作实现高质量、高效率、科学化的管理。而要实现的前提就是,必须要有一支综合实力雄厚、高水平、高素质的高校体育教学师资队伍。想要提高高校体育教学的管理工作,就要从管理者的素质入手。第一,高校的体育教师要随时补充自身的知识素养,不间断的去了解最新鲜的体育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巩固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综合实力。第二,体育教师在拥有厚实的体育知识的基础上,还应该要有一定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世界观,这样才会营造一种健康正常的体育教学氛围,不会将学生引入歧途。第三,高校的体育教学管理工作者还要提高自身的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有能够正常开展高校各项体育活动的能力。高校可以定期开展相关的培训活动,培训体育教学管理者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业务能力,让他们能够不断的学习完成自我能力的提升。

(二)借助科学技术,不断丰富和创新教学管理方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高校体育教学中利用高科技的现象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普遍,让高校体育教学变得更加的丰富多彩和灵活多变,同时也提高了高校体育教学的效率。借助科学技术,不断丰富和创新教学管理方式,能够很好的提高教学管理的水平。比如说借助科学技术,建设体育教学管理系统,输入学生的具体信息,制定简单明了的目录,方便学生和教师进行查阅和管理。借助高科技,能够将高校的体育教学管理工作更加的简单明了化,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不过,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要结合学校和管理者的实际情况来进行高科技的结合,不一定非要用十分顶尖的科技技术,能顾适合学校发展的才是最好的。

篇13

一、教学管理工作的意义

提升教学管理水平是基于当前教育体制改革的必然产物。随着新形势的变化,教育改革正朝着整体化、综合化的方向发展,面对这种情况,当今教育管理工作应注重将教育从一种孤立的意义转化为可实践、可实用的整体,在不断整合并提升教育水平的同时,实现教育管理的改进。对此,教学管理工作要求人们应站在更高的层面上,基于全局去考虑管理方式及方法并以此继续推动教育体制改革的发展。针对当前学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学管理工作的开展可以为形象化的教学理念提供一套可以具体实施的方法,从而推动管理工作以点带面提升教育水平的同时,确保教育与教学能连接成一个整体,进而平稳高效、井然有序地继续为人们谋福音。

二、教学管理工作的主要方法

教学管理要求学校根据一定的原则制定一系列合理有效的目标,进而对整个教育教学环节进行全面、系统的更新与调节。确立一种科学持久的教学管理方法,可以保证教学工作的高效有序,进而建立稳定的校园秩序并促使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提升教学管理水平,这对继续深化教学改革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目前,教学管理中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一是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模式,这主要是在遵循现有教育规章制度的前提下,应用科学的理论认真调查,以了解学生的受教育过程及心理需求,在管理过程中发现那些具有才能的学生,努力令他们的才能能够和学习联系到一起,从而确保每一个孩子都能拥有美好的未来;二是切实进行高效的教学质量监督,这主要涉及各科教师的教学,良好的教学管理机制重视监督教师的教学质量,通过在管理方式中引入激励与考核机制,让教师在实践教学中不断改进教学理念与方法,将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投入到关爱学生、重视学生的过程中,从而令他们不仅将教师视为一种职业,更可以在教学中真正发扬身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精神;三是落实教育过程中的各个项目,加强学生与教职员工的思想道德素质,不断完善学校工作的各种文件及制度,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安排自主学习时间,也允许教师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安排,这将较好地扩大教育的影响力,进而精化素质教育改革的发展。

三、我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取得的成绩

良好的教学管理应该“既提出要求,又给出自由”,这指的是在教学管理的过程中应谨慎把握教学要求与自由的平衡,使学生既能感受到压力,又不至于因这种压力而感到拘束。因此,教学管理应把握“度”,从而在实际管理的过程中对学生起到真正有益的帮助。记得有一次,在校内开办兴趣小组的活动中,我就曾发现过一位在手工艺方面比较有特长的学生。在其他学生用一些纸板、小木块等制作物品时,他在兴趣小组活动中亲自动手,用带来的器具亲手为我们演练塑陶的简易过程,尽管并未进行烧制,但他在整个塑陶过程中展现出的精湛技术和熟练手法却很是让我吃惊。我亲自对他进行了鼓励,并在事后买了一些与制陶相关的书籍赠送给他。经过一番了解与交谈,我得知原来他家爷爷就是制陶的手艺人,他是跟着长辈学习了一些简单方法。实际上,这正是一种特长。在教学中积极发现并鼓励学生运用这一系列的特长将有助于他们的学习和成长,我个人认为,这对弘扬素质教育的理念是十分有益的。

四、新形势下,应继续深化教学管理认识

在新形势下,继续推动教学管理进程、强化教学管理手段将显著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随着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教学管理方法应顺应时代潮流,将科技与现有的管理模式结合起来,用现代化的技术管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生信息、师资信息等,这样做将显著提升教学管理质量,同时可大幅度改善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环境,促使他们能用更少的时间做更多的事,进而为学校发展提供更多的便利。同时,教学管理工作应落实到每一所学校、每一位教师、每一个学生中,根据不同需求继续深化教学管理意识、建设教学管理制度,这可以为学生和教师提供更贴心的服务。总而言之,推动教学管理继续发展是当今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合理运用教学管理方法,可以适应当今教育改革的需要,在不断的实践中继续增进教学管理方法的实践与改革能加快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方向发展,这符合新时代国家培养人才的需要,也符合一切以学生为主的根本宗旨。在不断完善教学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学校会形成越来越好的办学理念,从而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提供最坚实的后盾。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