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高效课堂专题笔记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一、高屋建瓴“教”――教师是主导
1.目录学习法。历史知识是一个整体,是由点、线、面、体串成的知识网络。新形势下考试要求学生必须抓住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用一根线将众多的知识联系起来,清晰地掌握历史的发展脉络。课本目录无疑就是一条最清晰的线索。在复习每册书时,我们可以利用目录帮学生理清历史发展的脉络。在对每本书形成整体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去剖析其中的“点”或“面”。
2.读图学习法。相对于枯燥的文字来说学生更喜欢生动直观的历史图片。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引导学生观察课本中的插图,通过观察分析图片内容掌握相关历史信息,达到读图学史的目的。通过给图片归类(如:人物类、战争类、会议类等)、分析各图片之间的关系,提升学生的读图及分析能力。
3.专题学习法。在学习历史课本内容时,我们还可以打破课本的顺序,把课本里涉及的历史事件进行专题分类,如:会议专题、战争专题、民主法制建设专题、国别史专题等。这种方法主要适合在复习时使用,有助于学生对同类事件进行分析比较。
学习历史的方法还有很多种,如列表对比法、图示法、歌谣记忆法等,在此不一一赘述。
二、锐意进取“学”――学生是主体
1.未雨绸缪――充分预习。预习是首要环节。预习的目的在于对将要学习的知识有个总体了解,以便上课时有目的地听讲,集中精力解决好新课的重点和难点。所以,学习新课前必须预习。预习时要认真仔细地阅读新课内容,预习时要读懂词句,联系有关知识,了解课文内容及重点难点,画出生字新词或概念。预习时要边读边记,把疑难问题注在书上,为上课作好准备。课前预习中如果发现有与新知识相关而又未能牢固掌握的旧知识时,应先回头来重温旧课,并弄懂旧知识。
良好预习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努力就行的,需要坚持每天预习。在预习的时候,做到眼到、手到、心到。不能把预习仅当作任务完成,而要将它作为学习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来看待。正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边看书,边用笔在书上进行“圈、点、勾、画、批”。圈点的过程,就是提炼重点的过程,就是品味、加深理解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篇2
一、什么是“271”高效课堂模式
(一)“271”高效课堂模式的课堂基本结构
20%(约10分钟)――教师指导、点拨、答疑。
70%(约30分钟)――学生自学、讨论、展示。
10%(约5分钟)――学生自结、巩固、检测。
(二)“271”工程的三个含义
1.第一个含义:对时间的划分。
“2”是课堂上老师讲10分钟左右,不一定是连起来讲,可以分开讲;“7”是学生自主学习(自学、讨论、展示)30分钟左右;“1”是5分钟反刍过关,系统总结。
2.第二个含义:对学生组成的划分。
20%是优秀学生,70%是中档学生,10%是后进学生。一个班20%的学生是能够自己学会的,70%的学生是需要通过与同学讨论、老师点拨才能学会的,最后10%的学生是大家帮助的对象,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老师帮助提高5―6个学生的成绩。
3.第三个含义:对学习内容的划分。
20%是不用讲学生能自学会的,70%是通过讨论才能学会的,10%是同学之间在课堂上展示、互相答疑,老师强调、点拨,反复训练才能会的。“2”就是自己学会的,“7”是讨论巩固学会的,“1”是同学帮助、老师点拨学会的,这样就都学会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预习一遍,讨论一遍,展示一遍,老师点拨答疑一遍,最后再练习巩固一遍,一个疑难问题经过了五遍,什么样的问题都会解决掉。
二、“271”高效课堂模式在体育与健康课中的应用
(一)“271”高效课堂的基本操作过程
“271”高效课堂规定,课堂上老师讲课不准超过10分钟,课堂上学生自学、讨论、展示、练习的时间不少于30分钟,课堂最后5分钟,要让学生对当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巩固、落实、深化、提高。同时,从来没有一种模式能够解决一切问题,教师与教师不同,学科与学科不同,每一节课与每一节课不同,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学模式也不能机械照搬,因此,“271”高效课堂不为模式为高效,在此只提供基本的操作程序,不为模式而模式。
我们的基本操作程序为:明确学习目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点评拓展―反刍总结―检查测评。
下面以高三复习课“田径专题知识(一)――径赛专题”为例。
第一步,明确学习目标。知识目标:了解田径基础理论及田径运动的分类。能力目标:掌握径赛的基本理论、技术要点、技术环节、竞赛规则。情感目标:运用所学径赛知识,应用于日常实践活动中。
第二步,学生自主学习。学生以学案为学习路线图,自主学习,主动学习。本环节包括学案使用要点、本专题重点知识归纳、课堂跟踪练习、能力拓展练习。
第三步,合作探究。形式不拘一格,可以是小组内部交流,又可以是小组之间交流合作,还可以是师生的互助交流。本专题跟踪练习我们采用组内一对一讨论,能力拓展练习采用组内讨论,同时老师也参与讨论交流。
第四步,展示交流。学生展示讨论结果,互相启发、互相借鉴、互通有无。本专题我们把前后黑板作为展示平台,各小组分别展示不同内容。对展示内容有疑问的,其他小组可以上台更改。
第五步,点评拓展。展示交流过程中有点评有拓展,可以是学生互相点评,也可以老师点评、拓展,集思广益。例如,本专题的一个拓展点:跨栏运动中栏架设计与通用技术设计原则相链接。
第六步,反刍总结。本节课老师给学生留出了5分钟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梳理,反思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巩固、深化。
第七步,检查测评。本专题我们采用的是当堂检测,利用最后3―5分钟时间对当堂内容进行检测。检测情况可以是教师口头检查,可以是学生一对一检查,也可以是书面检测,根据所学内容灵活处理,重在实效。
(二)“271”高效课堂应注意的细节
1.学会互相学习,互相交流。
我们高三体育备课组的老师们都养成了课前课后开碰头会的习惯。课前交流有什么想法,课后交流想改变什么东西。基本能力作业组老师一周碰头两次,一起讨论学生的学习情况。
2.深入细致的研究学习目标,熟知本节课教学重点难点,在深度、广度上预想相关知识的联系拓展。
学习目标一定要展示,表述一定要准确,并要解释学习目标,同时组织教学。
3.学案导学是高效课堂的路线图。
坚决建好有学科特点的高效学案体系。首先,认识到位,学案是高效课堂骨架,学案有效是课堂高效的前提。其次,学案的编制一定要走程序。备课组长、学案编写人、包科领导在两天内研究出框架,3天或4天内编制好,根据高考考纲、课标对学案进行认真研究、修改后印发。最后,各种课型的学案要研究出基本模式。每一个学案,甚至是每一个题目都要设计出使用要点或使用说明。编制必须规范,必须使用电子稿。
4.学习小组是高效课堂的有效载体。
(1)注意分组排位。六至八人一组,划分学科,由班主任协同各科老师根据总成绩统一安排,合理搭配,确保每小组每科都有优秀同学和相对弱科同学,组长由本组学科最优秀的同学担任,小组内又将每两个同学结成一个互帮对子,互相检查、互相帮助。
(2)精心挑选组长。一定培养好小组长,小组长作用非常大,要组织本小组形成一个坚强的合作团体,布置检查本组同学学习情况,组织发言展示等。小组长必须成绩好、人品好、负责任。组长必须以身示范,事事争先,起好模范带头作用。
(3)激发小组活力。努力营造学习小组积极探讨、合作学习的学习氛围。学生展示时,所有学生都要动脑。要让每一个学生懂得“要想帮助别人,首先强大自己”的道理,自己必须认真学习,以此来提升自己的水平,然后帮助组内的组员。用组内荣誉激活每一位学生,激发小组活力。课堂上老师要对讨论的结果给予灵活点评和总结,点评的内容可以是学生的思考角度、主要观点,可以是发言中的闪光点。教师还可以将评判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来总结归纳。这些形式的点评能增强学生思考、合作、讨论的积极性。
5.讨论、展示、反馈、评价是“271”高效课堂的关键点。
(1)注意讨论的有效性。讨论必须建立在自主学习基础上,做到有的放矢;讨论的内容是:如何建立本课的知识体系、疑难问题、知识如何记忆和应用、应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尽量减少一些无谓的争论,这样既节约了时间,又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2)展示。展示的四点:重点、难点、易错点、联想点。展示方式可口头、可书面,要求必须简洁、逻辑、重点突出、见解深刻,能分析、讲解、点评、总结。
(3)如何反馈:即时性反馈(灵活多样);诊测性反馈(限时闭卷);单元性反馈(规范测试)。
(4)如何评价:评价的目的在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得课堂更加高效,课堂评价也应不惟模式而模式,创新方法,寓教于乐,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力争课堂的高效。
6.反复推敲增加课堂的容量,不让一个学生浪费一分钟。
驾驭课堂,善于围绕课堂学习目标组织引导学生思考、质疑、讨论、提升、总结、拓展,使整个课堂加快,形散而神不散,效果理想。
7.学生记笔记加强落实。
老师自始至终一定要注意检查学生的笔记本、典型题本。
8.学习、讨论、展示要有指导,有要求。
总之,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有其优点和不足之处。好的教学模式应是:始终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培养学生的兴趣,注重学生个性的养成、潜能的开发、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 数学生态;先学后教;高效课堂
1 “先学后教”数学生态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实验的目的
近年来,在课改实验中,我们学校通过集体备课、专题研究、有效课堂教学研究、教学视频会诊等研究方式探讨小学数学教学新课程体系,由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学业评价方式的变化,课堂充满了一种民主的、和谐的气氛,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师生互动,真正实现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谐呈现,最终把课堂推向了一种全新的境界。
2 “先学后教”数学生态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内涵与具体操作方法
“先学后教”生态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内涵。所谓“先学”,不是让学生泛泛地、单纯地看书,而是在教师指导下自学,首先是提出学习目标,并提出自学要求,进行学前指导后,学生带着思考题在规定时间内自学相关的内容,完成检测性的练习。 “后教”,不是教师漫无目的地教,而是在学生充分自学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互动式的学习。“高效课堂”,是在“先学”、“后教”之后进行的,一般不少于15分钟,分必做题、选做题和思考题,着重让学生通过一定量的训练,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加理解课堂上所学的重难点。此过程主要由学生教学生来完成,教师只作评定、补充更正。“生态课堂”就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强调每一个学生的需求、欲望和意志,兼顾学生的个性发展,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实现教学与学生发展的真正统一的课堂。 “数学生态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就是在数学学科中把生态课堂和高效课堂两种教学模式有机结合起来的教学模式。
此教学模式探索实验按“自学、交流、探究”三大模块来进行。这三大模块骤缺一不可,自学是课堂交流和探究的关键;交流是师生统一认识、统一思想、产生共振的一种方法;探究是学生观察、阅读、发现问题,搜集数据等过程的真实记载。因此,“自学、交流、探究”也就成了“先学后教”生态高效课堂的三个基本模块。具体操作如下:
1)首先进入自学模块,自学模块主要任务由学生面对文本(课本、导学案(数学前置作业)、工具书)独立进行的,一般为家庭作业,每天都有自学内容,要求学生写自学笔记,此过程称独学过程。
2)再次进入交流模块,交流模块主要任务在自学之后课堂上进行的,分两个部分,一个是静态交流,小组的互批互讲,另一个是动态的,教师随机点名展示自学成果,质疑的问题进行追问,此时的课堂是生动的,活泼的,此过程称互学过程。
3)最后进入探究模块,探究模块主要任务是自学、交流的结果,是课堂的部分,是以典型的例题为背景改、变、编”专题探究,是学生生成新方法、新思想的突破,此时的课堂是感动的。此过程称为群学过程。
在实施这三个模块的探索过程中,可用三种课型(新课、复习课、专题课)来完成,而这三种课型则以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量与学生的认知规律确定的。这三种课型的教学目标实际上是对教材的教学目标进行三次“加减法”。
3 “先学后教”数学生态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实验的保障措施
3.1 主题式单元集体备课是实施此教学模式的前提。
主题式单元集体备课研究,是我们在原来集体备课、专题研究、有效课堂教学研究的研究基础上,进行的站在单元目标高度,具体落实课例目标的专题研究有效教学方式,这种研究方式它是集体备课、有效教学方式、专题研究方式的有效整合,对教学问题的解决更具有主题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3.2 建设好学习小组是实施高效课堂的载体
“先学后教”高效课堂这种模式的教学,需要学生集中精力,高度紧张地进行学习。课堂上提供给学生的自学时间一般20分钟左右,如果不集中精力,高度紧张地学习,上课时一方面要阅读课本,一方面要完成自学指导问题,同时还要完成相关联系,在短短40分钟的时间内一般很难完成学习任务。所以,在课堂上进行小组合作、展示交流的时候,让每个学生都有事可做,更好地完成任务。
3.3 评价奖励机制是实施高效课堂的有力保障
评价机制包括对学生和对老师评价。对学生评价主要是老师评价小组,组内评价学生。这种评价可采取量化的方法,对学生适时评价,最后根据分数累计评价。对老师课堂评价,不仅要注重终结性评价,还更关注平时的过程性评价。尤其关注老师的教学是否引导学生知道“我要学什么”,引导学生了解“我应当掌握什么”引导学生计划“我准备怎样去学”。由过去的“教师带着书本走向学生”变为“教师带着学生走向书本”,由“先教后学”变为“先学后教”,由“教学分离”变为“教学合一”。
4 “先学后教”生态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成效
“先学后教”教学模式打造生态高效课堂,是我校近年来教有效的教研方式之一,在实验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1 学生真正“做”中学
让学生动起来,课堂上,每一环节都让学生“做”,自学不单纯看书,边看边动手操作,动眼观察,使学生能亲身感悟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学生做的过程中,不仅学会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学习,学会应用,学会提高,为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4.2 教师主导作用真正得到发挥
教师讲得比较少,教师在课堂上起组织教学的作用,在学生自学有问题的地方适当点拨。
4.3 学生竞争意识和合作能力大大提高
通过课改实验,特别是在此教学模式实施以来,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大大提高和合作能力也增强了许多,综合素养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篇4
2,知识面比较狭窄,知识点欠缺仍很多。
3,学习不注重科学方法,不能及时落实复习,巩固提高。
4,上课注意力容易分散,艺术生受特长学习影响。
5,不善利用零碎时间,闲散事比较多。
6,深入研究思考少,主动学习质疑少,学习被动,不爱动脑,动手。
7,有时易灰心,战胜困难的勇气不足。
8,写作缺乏文采和思想的深度。
二,本学期提高成绩的具体措施:
针对上述学生的具体问题和情况,本学期特制定并采取了以下主要措施,从而全面提高学生成绩,实现学校制定的高考目标。
1,情感上,用细致的工作架起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鼓起学生自信拼搏的勇气,确定学生具体的奋斗目标。
(1)在课堂上,经常沟通,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进行思想品德意志的教育,积极自信情的感染和干劲的鼓励,使学生一直保持强烈的进取心和求知热情,努力克服高三特有的紧张心理和压力,不断学习进步。
(2)选取高三学子成功的典型事例,给学生讲,读,在鲜活的事例中为学生树立榜样,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激励学生奋进。
(3)指导学生指定每月具体提高目标,要求学生结合知识点的薄弱处指定具体进步目标,以此促进学生不盲目,高效率。
(4)用作业批语与学生交流,给他们激励。平时经常在作业本上,卷子上给学生写点短信,用贴近他们心理的话语来帮助他们,使他们明确不足,努力进步。
(5)课下及时与学生谈心,学生有问题就给他们做指导,帮助他们找出问题原因,树立积极奋进的心态。
(6)做好尖子生和艺术生及个别困难生的心理工作,协助班主任管理班级,稳定学生。
2,备课上
(1)深入备课,充分利用中学语文资源网等的资料和学校,个人资料,深入研究高考,保证备课质量。
(2)充分根据学生实际实行有效教法,保证课堂上充分让学生活动。
(3)认真设计每课学案,精心设计各项练习,尤其是知识点汇总练习和错处反馈练习。
(4)认真设计语文专题训练,针对学生弱点突出强化习题。
3,课型上
(1)原则:一切围绕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动起来,让每一个学生落实扎实,练习有效,效率高,动手动口动。
(2)候课抓名句成语的落实。
(3)结合不同阶段设计好复习刻,训练课,补弱课,综合课,阅读课,写作课,考试课,讲评课。
4,授课上
(1)一切从学生实际需要出发,继续改进教法,采取最适合自己学生的方式授课。
(2)保证每一堂课都让学生听,说,读,写,练。按照高考复习计划逐步让学生听写名句,读背课文,练做要点,整理学案,记笔记,练卷子,巩固提高。
(3)面向全体学生,实行分层提问做题,努力促尖转中补差。
(4)狠抓知识点落实,印发学案,专题练习,补充大量高考知识。
(5)认真布置作业,突出重点和知识整理。
(6)严格课堂纪律,保证每一个学生能认真学习,练习。
5,辅导上
(1)分层培优补困,定人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
(2)自习课上专题辅导,设计练习讲究梯度和系列性。
(3)课下个别辅导学生。
(4)对艺术生加强文化专题训练和能力训练。
6,阅读写作上
(1)上好每周阅读写作课,要求学生做好摘抄和读书笔记。
(2)印发每次学生佳作,阅读并讨论,借鉴并提高。
(3)分题材和体裁印发近几年高考满分作文,指导学生欣赏学习写作感悟。
(4)印发美文专题,扩展阅读视野,提升阅读品位。
(5)指导做摘抄笔记,定量定质定范围,同时进行交流。
7,培优补困上
每周定自习课进行培优补困,每次印发培优补困专题学案,进行练习,讲评时结合高考考点。
8,复习方法指导上,强化落实,狠抓及时性的复习巩固,反复不定期练习某个知识点,进行周复习,进行周检测,月考。
9,学生习惯改进上,一抓二提示三检查:抓听课状态;提示改进不良行为,提示做好笔记;检查落实复习效果,进行爬黑板,听写训练,检查知识点。
10,教师业务提高上,广泛读书,虚心学习;深入教研,积累资料;积极听课,业务培训;努力写作,积累经验。
11,教研教改上,进一步探索分层教学和帮困教学,在有限时间内狠抓语文成绩的进步,使学习相当差的学生取得进步;同时,探讨阅读教学对写作和课文学习的促进作用,以更好发挥阅读教学的作用。……
三,教学体会。
1,任何时候,都要学习,进取,钻研业务,永远谦虚务实,认真敬业。
2,要结合教学实际,敢于创新,敢于探索。
3,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心尽力。
4,不要怕学生基础差,要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需,从实际出发,用真诚感动学生,用激情激励学生,用方法指导学生,用知识充实学生,用毅力推动学生,用创造改变学生。
5,教师更要自信,更要有一颗健康,积极的心态。
6,放手按计划让学生读书,大量的读,用真正的作品陶冶学生,塑造学生。
7,教学要善于引导和激发热情兴趣。
8,教师要善于和学生沟通。
9,教师要不断积累教学资料和教学经验。
篇5
二、拓宽校本培训渠道,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1.师德修养与专业技能培养相结合。专业精神的培养和师德修养是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基石。在校本培训中,我们在关注教师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更为关注教师师德修养的培养。通过与教师签订师德修养目标责任书,开展师德演讲等师德教育活动,教育引导教师不断完善自我、积极进取,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
2.自主研修与网络研修相结合。引导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要求每位教师根据自身发展需求制订个人研修计划,明确个人专业发展目标,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学历进修和岗位培训。规定每位教师每年自主研修学习的具体要求,包括教师每年阅读教育论著、写读书笔记、听课评课、上公开课、撰写论文等,学校每学期定期检查、督促、考核和奖励。
3.全员培训与个体培训相结合。抓住“阳光师训”“名师大篷车”“国培计划”“网络研修”等机遇,组织教师全员参与培训学习,实现共同提高。并根据教师发展的实际需求开展系列专题培训,包括课题研究方法、课件制作、信息技术应用、微课制作、教学反思等,这些专题培训活动立足于校本,根植于课堂,促进了教师业务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
4.校本培训与专家引领相结合。我们充分认识到专业引领的重要作用,定期邀请专家名师以及教研室、基教科领导来校指导教研活动的开展,探讨班级管理以及高效课堂建设的热点难点问题。学校先后聘请西安文理学院教授宋德明、西航三校名师王冰冰、吴兰,宝鸡市高新一小校长杨冬梅等专家到校讲学,使广大教师在与专家名师的对话交流中学习新理念,接受新思想。
三、丰富校本研修内容,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1.自我反思。教师的“个人反思”是根本和基础,是关键。教师成长之路是经验加反思,教师应该始终把课堂作为案例,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对课堂教学进行诊断与评价。在每次听课交流中及时进行反思,写好反思日记,以此为载体,记录课堂教学中的偶发事件和感受,寻找课堂教学的优点与创新之处,捕捉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育观念,从而找到改进的切入口,有针对性地加强缺失方面的学习与锻炼,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2.同伴互助。在教师自我反思的基础上,开展广泛的交流学习活动。实行集体辩课、磨课,在辩论中集思广益,在磨课中达成共识,然后进行个性化教学。
3.专业引领。要进一步提高教学研究的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必须积极寻求专业引领的支持。 一是发挥省内外知名专家的引领作用。我们采取请省内外专家作专题讲座、教学指导等,有效地使研训工作逐步走向深入。二是重视教W能手、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在校本研修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开展专题讲座、名师示范课、师徒结对活动。
篇6
按照教师“缺什么培训什么”的总体要求,我们力求突出培训对象的针对性。在培训实施中,切实改变过去教师不分年龄、不管学科随意参加培训的混乱现象。2015年我们组织开展的暑期集中培训,对各个培训项目参训人员条件进行了细致划分和界定。教师职业道德、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文明礼仪等项目作为小学教师培训的公共科目和必修科目,采取大堂讲座、互动交流、人人参与的形式进行;电子白板应用能力培训突出专业引领、骨干带动,针对小学电化教育骨干教师开展素质提升培训;幼儿园环境创设及创意手工制作项目,针对民办幼儿园专任教师;体音美学科教师能力提升培训项目,学科划分更细,专业性更强,要求小学体音美学科教师参加培训学习。通过分群体、分对象、分专业,实施对口精准培训,切实改变过去“大水漫灌”和“一锅烩”的现象,真正让有需求、希望成长的教师参加培训学习,避免培训资源浪费。
2 培训内容实现“大而全”到“分科分类分专题”转变
按需施训、突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是实施师训创新工程、开展各类培训工作的总原则,我们坚决摒弃“办公室思维”,主动出击,充分调研,全面了解掌握广大教师的所思所想所需所求,并归类梳理,制定针对性较强的培训方案,采取“送培到校,服务一线”的方式,让广大教师“在校学”。针对广大教师在运用现代教学设备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中热情高、兴趣浓,但能力低、不会用的实际,我们分层分批及时组织培训。11月份,我们针对3个县各100名电教骨干教师进行了电子白板应用能力初级培训。针对“高效课堂”课改实验难以深化的实际,5月份,开展“送培到县”活动,分别对6个县区的小学教务主任、学科教师代表、专兼职教研员进行“高效课堂”小组建设、课例展示专题培训,真正达到纠偏提质的培训目的。针对幼儿园游戏与户外活动组织不力的问题,4月份组织实施了幼儿教师区角游戏与户外活动专题培训,使培训进入学校,专家名师来到一线,达到培训为教学服务的目的。
3 培训专题实现“零敲碎打”到“系统有序”转变
改变过去以授课人定培训专题、培训缺乏系统规划、重复培训等“零敲碎打”式的培训现状,建立了科学规划、梯次推进、主题突出的系统培训模式。针对目前全市幼儿园硬件建设全面到位,内涵发展尚待提升的实际,我们从幼儿园教师素质培养入手,对幼儿园游戏设计、活动组织、区角设计、卫生保健、环境创设、手工制作等保教技能进行分类打包,设定专题,实施系统化培训,全方位培养。2013年暑期,我们邀请市学前教育专家对全体专任教师开展了“如何开展幼儿音乐、美术教学活动”专题培训,并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做了全面解读。2014年利用暑期,邀请幼教一线名师,开展了幼儿园游戏活动组织、幼儿园区域活动组织两个专题培训。2015年4月,实施了幼儿教师区角游戏与户外活动组织专题培训活动。暑期又组织开展了幼儿园环境创设及创意手工制专题培训。通过稳扎稳打、集中培训、不间断的幼教素质提升专题培训,使广大幼儿教师提升了专业素养。
4 培训形式实现“满堂灌”到“参与互动体验”转变
形式服务于内容。“一言堂”的培训学习为人所诟病,如何改革传统的讲授方式,强化教师互动参与,增强培训的吸引力、感染力,这是我们不断探索的课题。2015年暑期,我们在进行小班专业课培训的过程中,引入“高效课堂”教学理念,让“自主、合作、交流”贯穿学习过程。培训前,给所有担任主讲的教师提出“三少三多”的明确要求,即“少理论讲解,多案例分享;少夸夸其谈,多解疑答惑;少满堂灌,多体验参与”,最大限度调动参训教师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与创意手工制作专题培训中,参训教师“围圈圈”分组就座,在授课教师引导下,探究实际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共同合作提出解决办法,并充分展示分享,人人参与,气氛热烈。在创意手工制作时,参训教师现场动手做手工,互相展示促提高,突出了培训主体的参与性、卷入性、体验性,培训的吸引力明显增强,得到参训教师的认可和欢迎。
5 培训考核实现“出勤即合格”到“多项定性考核”转变
培训学习是教师的“加油站”“磨刀石”,只有做实过程才会产生好效果。如何强化培训过程管理显得尤为必要和关键,我们做到“三个到位”。
一是教育到位。我们充分利用全系统开展的干部纪律作风整顿、“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实践活动、暑期教师学习会等契机,对全市广大教师深入进行师德师风教育。要求各中小学在组织参加培训学习前集中开展参训纪律教育,使人人明确培训不是放松、更不是休闲,而是提升自身素质的机会,有学习任务、有学习目标、有组织期望,让思想上的改变带动学习风气的转变。
二是检查到位。在培训实施过程中,我们安排专人负责参训教师的训前报到、中途抽查、结束签到工作,确保教师应到尽到,自始至终全程参学。
篇7
一、教学是一门艺术,充分课前准备是搞好艺术的基本条件
备课是讲课的起始环节,备课意义非比寻常,它是教师围绕教学所进行的一系列准备性活动,是教师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教学设计的再创造。备课深入透彻,才能在授课过程中挥洒自如,使教学充满活力和生机。写教案前先将课本、教参等材料、确定教学目标,并结合学生实际,分析研究教材重点、难点与关键,以重点难点来带动全面、自学引导、合作探究、当堂检测系统科学地整理安排教学的内容,熟练把握自己的课堂设计。
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可以帮助同学们抓住重点和难点,这样在上课的时候就可以有针对性的听课,提高听课的效率,再者对于基础差和领悟性差的同学来说也是笨鸟先飞。课前预习不要求全,但要求精,要抓重点,多思考,以避免课堂上出现死气沉沉的现象。
二、激发兴趣,重视实验教学,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实验活动
兴趣是求知的巨大动力,发明创造的源泉。兴趣的培养在于诱导。“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学习成为学习主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因势利导,引导他们及时排除不利于发展学生认识兴趣的因素。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扫除学习中的障碍,采用多种激励手段如授课时,要有丰富得情感,讲述有趣得物理现象,物理学史和物理学家得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得兴趣,唤起他们对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他们能在和谐、温馨的氛围中积极主动自觉地学习。
课堂教学中的演示实验,最能调动学生的情绪,引起学生好奇心、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演示实验教学,要在演示之前向学生交待清楚实验内容、目的及观察的现象,告诉学生应该观察什么,从什么角度去观察,怎样捕捉稍纵即逝的现象,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认真铺设一些必要的阶梯设下疑问,激发学生思考。以生动的实验探索,不断地设置疑问,使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望逐渐增加
组织物理兴趣小组是开展课外活动的很好方式,学生实验不仅是学生学好化学的重要手段,而且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增强创新意识,养成创新思维习惯中起重要作用。兴趣小组活动除了举办扩展课内所学过的知识内容的专题讲座外,还以做物理趣味实验,制作实验教具、组织参观、进行社会调查等多种形式展开。在小组活动中我尽量发挥学生的特长,鼓励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多实验。让学生从解释身边物理现象、处理身边物理问题做起,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去观察生活、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处理一些生活实际中的问题。联系生活,浓缩各种物理现象、题型等,这既是我们物理学科的特点,也是实现“学以致用”、体现学习与生活关系的有效方法。
三、重视随堂笔记、重视课后的知识巩固
篇8
2.会听课
在课堂上,教师不仅用语言传递信息,还会用动作、表情、肢体传递信息,用眼神与学生交流,用暗示请学生注意。因此,学生始终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积极思维,心无旁骛。尽量做到:心到口到,心领神会;眼到耳到,耳聪目明;手到笔到,做好记录;充分准备,迎接听课;高度集中,专心听课;抓住重点,认真听课;多方配合,高效听课;大胆发言,积极听课;区别类型,灵活听课。
3.会复习
复习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五个环节之一。语言不是教会的,而是在反复的使用中学会的。为此,每个学生要尽力做到:及时复习、巩固知识;系统复习,串联知识;强化复习,有的放矢;专题复习,提高能力;综合复习,全面提高,反复复习,点滴不漏。
4.会作业
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要求中学英语教学着重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活动,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听、说、读、写能力训练。训练充分不只意味着量大,而且意味着得法。其功能便是:一练熟,二练悟。人们常说,中学英语教学方法首先是练习方法,提高中学英语教学效果首先就要提高练习的效度,同时,还要明确练习的难度和级差,概括起来注意如下:速度、长度、深度、复杂度、正确度、灵活度、准备度和独立度。学生应掌握步骤,正确解题;思维要活,格式要死;限时作业,提高速度;有错必纠,弥补缺漏;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注意小结,探索规律。
5.会总结
学生学习好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也需要在小学、中学的学习历程中经受各种挫折和失败。面对挫折,要及时地总结学习方法上存在的问题,经过对比,找出不足,善于查缺补漏、整理和探究规律,这样就能少走弯路,更快地进步。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应引导学生做到:全面整理,编织成网;查缺补漏,完整知识;专题整理,深化学习;习题归类,探究规律;总结方法,提高效率;借鉴经验,追求效果;吸取教训,急起直追。
篇9
一、积极进取,深钻业务
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化学教师,必须阅读上千万字的教学或化学方面的论著,对教学论、学习论和课程论进行比较深入的钻研,要系统学习教学心理学,化学教学心理学等,要写大量的读书笔记,还要分析众多的学习案例,提出自己在高中化学教学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设计与评价研究;高考化学复习与高中化学科学思维方式的研究;高考化学复习学法的科学归纳与理性探索的研究;中学化学与环境教育的整合研究;新课程背景下的化学教与学的研究及以学生为主,致力于学生学习能力的研究等。
如在苏教版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专题4《烃的衍生物》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过程中,通过钻研教研,我们认识到本专题充分注意拓宽知识面和运用启发和探究式的形式,如在探究卤代烃、醇、酚、醛、羧酸等有机化合物性质的过程中,设置“你知道吗?”“活动与探究”“交流与讨论”“观察与思考”“问题解决”“信息提示”“拓展视野”“整理与归纳”“调查研究”等探究性问题,并配有26幅彩色插图及表格,引起学生对所学知识主动去探究,同时,本专题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和高科技的实际,用“化学史话”“拓展视野”等形式,把我们带入河面更加开阔、景色更加优美、内容更加神奇、联系更加广阔的化学海洋中,使化学真正成为一门中心的、实用的、创造性的科学。
二、教学内容要实在
实在即不花哨。把握好教学内容的定位,一定要根据教学实际,做到形式为内容服务,形式和内容统一,使教学达到实在的效果。
1.教学要对学生的疑虑进行解答和引导。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而不是有意识的给学生下套,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场面上很热闹,但是实际效果不好。如果教学过于花哨的话学生上课负担会很重的,你想学生要记笔记,还要观察实验现象、思考实验现象,还要思考回答你的问题,还要看课件,学生忙的过来吗?
2.探究、讨论不要过于机械。探究、讨论不是你老师说“同学们我们来探究、讨论”就探究、讨论了,关键是要共同做事、思考,即在于具体的行动。
3.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引入,对于丰富课堂内容,活跃课堂氛围,增强视听效果,转换思维模式等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而我所看到的情况是大多数老师滥用媒体,流于形式,大多数都把它当作了板书和实验的替代品,教师的传声筒,即使引用一些图片、视频资料,也没有真正起到提供资料,丰富想象,激活思维的辅助作用,并且还可能成为学生的负担。因此,教学设计要想实在,就一定要符合认知规律,以课本为本,把其他资料看作为辅导、辅助资料;同时教学上也要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对学生真正的思维锻炼,知识不要讲的过多过杂,要力求真正解决问题。
篇10
口译的即时性、不可预测性、涉及领域广等特点要求口译人才要有出色的听力理解能力、高度的注意力、超强的记忆力、宽广的知识面、超强的双语转换和表达能力、一心多用能力灵活现场应变能力等必备素质。这些技能和素质都需要经过长期的训练,需要在实践中进行锻炼,专题知识的积累也不是仅仪靠九十分钟的课堂就能实现的。我国的口译教学历史还很短,仅有不到二十年的时间,还没有形成统一的科学模式,目前很多高校教师还没有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仍在沿用专题教学加语言教学的传统的口译教学模式,采用专题为主线的教材,由老师放录音,学生进行翻译,老师再进行简单讲解的教学模式。这种牵着学生走、学生被动接受的填鸭教学模式实现不了口译人才培养的目标。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作为一名口译教师,应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帮助者、促进者,让学生亲身体验真实的口泽环境中的困难与挑战,使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能力的主动获取者,必须注意激发学生的口译学习热情,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口译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主动愉快地学习,在此模式下对学生进行口译理论、专题知识、口译技巧、听力理解、短时记忆、口译笔记、双语转换、译语表达等口译技能等方面的教学。基于以上出发点,本文探索了互动的口译教学课堂模式,供大家探讨指正。
二、口译互动教学的原则
口译互动教学要遵守以下教学原则:
1.技能训练为主的原则
口译专家吉尔提出了连续传译的口译模式:Phase I:CI=L+N4-M+C,PhaseⅡ:CI=Rem+Read+P(Gile,1995)即:连续传译(第一阶段)=听力与分析+笔记+短期记忆+协调,连续传译(第二阶段)=记忆+读笔记+传达。可见口译技能在口译过程中的重要性。“建立技能意识是翻译者跨入翻译殿堂的第一步。技能意识建立得越早,登堂入室之时就会来得越快,反之亦然。”(刘宓庆,1999)口译技能掌握的好坏直接决定口译工作的质量。由于口译的技能性很强,而技能的掌握叉需要长期的训练,因此技能训练是口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由于口译是一种技能性很强的语言活动,只有有针对性地经过长期的实践和练习,才能真正掌握这门技能并娴熟地进行实际口译工作,因此实践是口译教学的重要环节。但是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仲伟合教授说过,“一般来说,掌握一定翻译理论的译者在从事翻译实践时。往往比对理论一窍不通的人目的明确、方法灵活。”(仲伟合,2007)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在口译教学时必须让学生了解相应的口译理论,如口译的定义、特点、分类、标准、译员素质要求以及口译技巧、口译技能等。
3.因材制宜原则
口译教学及教学材料的选择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变化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切合学生的实际。一开始可以先进行视译训练,待学生能够初步掌握口译技巧和逻辑分析能力时,再选用音频和视频材料。可以由句过渡到段,由对话过渡到篇章,在不打消学生积极性的前提下逐步加深难度。
4.与时俱进原则
口译教学在教材的基础上,要注意时效性、生动性,可以选择最近发生的口译现场视频材料,如杨澜访谈、刚召开的两会温总理记者招待会、中国发展论坛、奥巴马演讲等,这些视频材料不仅新鲜有趣,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口译技能的提高,同时由于这些材料涉及的知识面也很广泛,对于学生专题知识的积累也有极大帮助。
三、口译互动教学的模式
口译互动教学可采取以下一些模式:
1.课前新闻播报
每堂课开始时,让两名同学用英文报道国内外最新消息,另外两名同学当翻译。促进学生在课下通过阅读英文报刊或者看英文节目如CCTV9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开阔自己的视野,锻炼口头表达能力。
2.命题演讲或模拟大会演讲
每堂课由两名同学进行英语演讲,还有两名同学分别担任他们的口译译员。既锻炼了学生英语演讲能力,也锻炼了作为译员的同学与发言人合作以及汉语表达能力和普通话能力。之后还可由同学进行提问,译员翻译成英语,演讲者回答后再由译员翻译成汉语,锻炼了演讲者的英语表达能力,也锻炼了作为听众同学的交流与反应能力及译员的双语转换能力。或者提前确定专题内容,一位同学充当发言人,另一位当译员。之后让同学就两人表情、发音、语气、语调、语速及相互配合情况提出改进意见。
3.译前准备 由于口译涉及的知识面不仅广泛,而且往往会涉及到带有专业性的主题,因此要求学生在学一个专题前,阅读该领域相关专题专业背景知识,查找并了解相关专业术语含义,老师也可指定文章让学生阅读,或留一些术语让学生课下查阅,课上通过提问的方式进行检查。实践证明,这不仅对于课上该口译专题的顺利进行行之有效,而且可以帮助学生积累足够的专题词汇,了解相关专题知识,弥补学生口译过程中专业知识的不足,开阔学生的知识面,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为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4.逻辑整理训练
选择一些逻辑性强的论说文或者演讲类材料,让学生迅速找出整篇文章的逻辑关系,理清思路,学会断句理解,提高学生理解分析源语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5.口译技巧训练
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句子,边让学生练习口译,边讲解增词、减词、转换、解释性口译、绕译、一句多译等口译技巧。在碰到不熟悉的专业术语时可以进行绕译,涉及到有国情、文化内涵、或时事缩语的词语或者汉英谚语时可以做解释性口译。当然对于一些国情特色词语或者习语如果已有特定的词汇或对应的英文,就要作为术语或习惯表达背下来。一句多译是让学生通过词汇替换、句法转换、逻辑变化灵活地进行口译。
6.搭桥翻译
让同学在阅读源语的同时,轮流接续口译整篇文档。要求同学迅速理解,并用目的语快速译出。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迅速理解能力,快速反应表达能力,养成顺句驱动的口译习惯都有帮助。同时这也是同声传译的一种形式。鲍川运曾说过英语句子顺序往往是线性的,既意义按其出现在句中的顺序向下延伸,从语法结构上看,形态看
起来像串结构紧密的葡萄,因此采用顺句驱动的口译方法不仅合理,而且可以提高效率并且不易丢掉信息。
7.源语概述
选择不同语体的材料,听完一段话,让学生概述主要内容。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让学生学会根据不同语体的特点把握其逻辑,如论证类有论点、论证、论据。礼仪演说类会鲜明表示自己的态度立场。叙述类会仅仅围绕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按时问地点人物事件展开。描述类会围绕时空关系展开。该项训练可培养学生注意力专注,耳听脑记抓要点的能力,使学生了解说话人的意图,识别主题思想,把握核心句,养成正确的听力习惯,以意群而不是单词为单位进行听辨,理清话语的内在逻辑关系,培养听辨理解过程中有意识筛选、缩小记忆容量、滤掉冗余信息的能力。
8.源语复述
听完一句或一段话后,让学生完整地用源语复述出来。强调的是内容和意义的完整,不要求语言形式的一致性,因此不同于背诵。此训练在培养学生快速反应能力、听力理解和短期记忆力的同时,同时也训练脱离源语外壳理解语言的能力,是口译灵活性方面的训练。“进行口译,永远不要忘记其目的是传递意思,永远不要过分去迁就原文短句结构和短句字词,切莫按照原文字词和结构去翻译,因为字词和结构都只是些符号,指明了道路通往的方向,但却不是道路本身。”(达妮卡・赛莱斯科维奇,1992)
9.口音辨别训练
让学生听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讲的英语,猜测国籍,熟悉各种不规范的英语及其发音特点,以便适应口译现场的实际情况。
10.不同语体听辨训练
让学生听脱口秀、礼仪演讲、辩论、访谈、新闻、诗歌甚至天气预报各种语体的源语,让学生了解六种主要话语类型;即叙述言语体、论证言语体、介绍言语体、礼仪性演说体、鼓动演说体、对话言语体各种语体的特点,通过语气及各种非语言因素理解说话人意图的能力及口译时应注意的问题。培养学生适应各种语体的能力。
11.影子跟读训练 ,可以选择相对简单、生活化的语速较慢的英文材料让学生跟读,根据学生的接受情况,逐渐加大难度,选择数字多、并列成分多的语言材料,进一步选择纯正的美音或英音演讲材料,让同学同步跟读源语。这项训练不仅有助于学生改善听力技能,强化短期记忆能力,因为是边听边说,还提高学生一心多用,有效分配注意力的能力,同时可以帮助学生规范语音、语调、重音、语气和节奏等,使学生发音纯正。
12.数字口译练习
介绍数字转换技巧及多位数、小数、分数、不确定数、倍数的译法,同时选择专门的数字练习材料,让学生听记译。因为数字之间的低相关性,使数字记忆成为口译中的一个难点,因此数字口译练习应贯穿贯穿整个学期。
13.双人互动训练
两人一组,只让其中~人听源语。之后该同学将听到的源语译给第二位同学,之后交换。互相交流,口译内容是否完整,译文是否可接受,表达是否流利。提高口译技能双语的转换和表达能力。
14.译人语概述
要学生将听到的源语概括并译成目标语。教会学生有的放矢,抓重点,理解源语逻辑的能力,不仅培养学生的源语理解能力,并且培养学生迅速进行双语转换的能力。提倡口译答案的多样化,不要让学生把参考答案视为唯一标准选择。培养学生活学活用、灵活应变的能力,没有对错,只有更好。
15.译入语复述训练或听译训练
源语由短句短段逐渐过渡到长句长段,根据学生的接受情况,由易到难。这是综合性的训练,要求学生正确,完整译出源语,同时强调译文灵活多样,一句可多译,既有助于学生注意力、记忆力的培养,也有助于口译技巧和表达能力的提高。如果说笔译时“能直译的则直译,不能直译或直译效果不好则意译”的话,那么口译时则“应主要采用意译,不要主动考虑使用直译。而只是在意译过程中自然地使用一些直译”。这样才能从大处着眼,抓住原话的实质内容,快速、灵活而又正确完整地再现原话。(王学文,1993)
16.译入语同声复述
学生在听到源语的同时用目的语完整译出。该训练同样要求内容完整,不要求语言形式的完全一致。这是一项综合训练。由于要求学生能够在听的同时理解记忆并且译出,该训练在训练短期记忆力的同时,还训练了听力技能、利用旧信息预测新信息的能力,以及源语理解、注意力分配、及双语表达能力的训练。
17.读一记一译练习
要求学生在有限时间内读完一段材料,并整理成口译笔记,之后把材料收起,凭借笔记复述阅读材料的内容,再口译成目的语。该项训练不仅锻炼学生抓住关键词和主要逻辑有效记笔记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阅读笔记、再现原文的能力及双语转换能力。
18.听一记一译练习
让学生听一段1―2分钟的材料,边听可边记笔记,之后给学生留时间整理笔记,然后让学生根据笔记复述并译成目的语。这是听力理解、记忆、笔记能力和双语转换表达能力的综合训练。
19.三角对话练习
在口译训练的初期,由于学生昕解能力、记忆能力、笔记能力还都未得到长足的进步,可选择内容相对简单的语句较短、内容更口语化的对话材料,如主题为陪同、导游、现场采访的交替口译材料。把学生分为三人一组,一人说英语,一人说汉语,第三人是译员。让学生进入角色,体验译员与谈话人的相互沟通配合。这样不枯燥,学生还都得到了锻炼。
20.口译会议观摩及实战
让学生观看现场的记者招待会、新闻会、访谈节目、纪录片录像,如两会后的总理答中外记者问、中国发展论坛,让学生感受现场气氛,感受口译员的角色意识,并让学生适当参与,找差距不足从而确定自己努力的方向。
21.模拟商务会谈
三人一个小组,分别为中方代表,外方代表和译员。这项训练可以激励学生了解相关商务谈判知识,提高交流、表达、沟通协商等口译工作所需的实际能力。另外通过角色扮演,还可以让学生意识到了解相关专题知识及术语以及进行课前准备的重要性,让学生思索如何扮演好发言人和译员的角色,如何与发言人相互配合。
22.模拟记者招待会
教师提前确定几个主题,如外交问题、国情问题、环境问题、经贸问题等,让同学课下准备,把班级同学分成两组,每组选定几名同学做发言人讲话,稿件上课前准备好,每个发言人安排一位对应的翻译,其余的同学充当另一组的记者。当一组的发言人讲话并由译员翻译时,本组的记者及其翻译充当观众,另一组的记者进行提问,由发言人的译员译出。发言人回答,其译员译给记者。这样全班大部分的同学都参与了进来。
23.建立自主学习网站
老师定时上传最新口译现场音频与录
像资料,同学也可上传,大家共同分享视听资料,促进口译能力提高。
24.建立口译实践基地
尽量利用地缘优势,与外事部门、外贸部门、外企、或有相关需求的单位结成长期合作伙伴,学生可以担任志愿者到现场一线感受口译,锻炼实际工作能力。
口译具有现场压力大,即时性强,不可预测性等特点,口译教学应克服以往专题口译加语言教学的传统口译教学模式,因为这种单调而且被动的接受模式对学生十分不利,不仅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不利于学生对实际口译现场的口译能力的培养。口译教学应该应该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尽量在真实或模拟情境下进行,一方面学生始终有新鲜感,课堂气氛活跃,不至于觉得枯燥乏味,产生畏难情绪;另一方面,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主动地学习,不但可使学生积极参与,而且使学生注意力更为专注,并且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和现场适应能力。因此采用互动教学的方式对学生口译能力的提高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鲍川运,大学本科口译教学的定位及教学[J],中国翻译:2004(5).
[2jDanie,1 Gile,Basic Concepts andModels for Interpreter and Translator Training[M],Amsterdam:Ben]amins,1995.
[3]迭妮卡・赛莱斯科雏奇等著,《口笔译概论》,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2,109.
[4]刘宓庆-当代翻译理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254.
[5]刘和平,口译技巧――思雏科学与口译推理教学法[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7).
[6]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7]王学文等鳊,《经贸口译教程》,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1993,7.
篇11
二、加强教师培训,提高业务素质
实施有效教学,打造高效课堂,首先是观念问题,要转变观念就要加强学习,特别是有效教学和高效课堂理论与策略的学习,不仅要学习,更重要的是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在落实双基、提高课堂效率方面进行改进,形成自己有效的教学方法。我校采取各种形式组织广大教师开展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理论的学习培训活动,为打造高效课堂奠定了理论基础。规定每周四下午进行一个半小时的集中学习,每位教师每周根据自己的需要自学一次,记好自学笔记,由业务领导对教师进行专题培训,并结合教师读书活动,为教师指定书目,开展自学,教师写出读书后的体会、反思、随笔,并组织教师开展读书演讲比赛,从整体上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加快教师专业成长的步伐。组织教师看教学录像,是经济实用的学习方式,根据教师的实际情况,我校间周组织教师看教学录像,先后观看了参考书中配备的教学光碟、从远程教育资源中下载的相关课堂实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走出校门参加培训、听课,可以更直接了解课改动态,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更有利于教师的进步。
三、抓好集体备课
备好课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条件,课堂教学效率高,学生接受得好,就会减轻课后辅导的压力。集体备课可以集大家的智慧于一体,做到资源共享。几年来,我校为保证集体备课质量,先制订出集体备课制度,并按制度严格执行。每学期开学第一周,各年级组组长带领本组教师学习本年段的课程标准,再组织年级组教师制定教学进度,分配备课任务。每周五下午,三位业务领导深入到各年级组与教师一起进行集体备课。备课时,每周由一名教师进行主备,其他两位教师及一名领导进行补充,形成完整的教案,由主备教师打印出来,分给其余教师,每位教师再根据本班实际进行个体设计,写出完整的教案。主备教师填写好集体备课记录,交到教导处。
四、教学技能考核
篇12
以化学知识块、教材章节、方法与技能相结合的方式整合教材,形成单元,按概念和理论(一)——无机元素化合物——概念和理论(二)——有机化学——方法与技能(强化)的主线组织单元复习,将计算和实验融合、穿插到各单元中。此整合教材组成单元复习的方法,能有效地感受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和网络,促进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二、注重基础落实细节
第一轮复习注重基础要突出教材。认真阅读、梳理教材,挖掘教材(特别是高三选修教材)中实验和习题的可变因素(如不同的方法完成同一实验或同一方法完成不同实验、一题多解和变式练习等),进行深入地理解、应用,夯实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基本题型。注重教材章、节之间知识内在联系、规律的揭示,形成知识结构和网络。如无机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内容多、涉及面广,往往死记硬背,不易掌握),复习时应以元素周期律的性质递变规律作为知识主线,以化学基本理论作为知识网络,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相关内容,形成相应的知识结构和网络。
即根据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表,逐一地判断某主族元素及其化合物的通性,同主族元素或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根据强弱电解质理论推知一种盐的水溶液是酸性还是碱性;根据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和金属活动性顺序或非金属活泼性顺序,推测某一反应是否发生;根据化学平衡和勒夏特列原理,知道如何促进或抑制某一反应的进行等。重视高中教材中的阅读材料、常识介绍,它们往往是高考考查的盲点。
三、训练思维,注重能力的培养
第一轮复习应在通读、精读教材的基础上梳理、归纳知识,按教材中每章小结的知识网络图形成本章的知识结构。将教材章与章之间的知识网络按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形成知识体系,以便应用时能快速、准确地提取相关知识,解决化学问题。要用“结构——位置——性质”、“原理——装置——操作——现象——结论——分析——评价”、“类比和逻辑推理”、“实验探究”、“建模思想”等化学学习方法,复习掌握化学知识,提升学科能力。
复习中可以精心选择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作为典型题进行分析、训练,加强审题方法、解题思路、解题技巧的指导和总结,加大练习力度,严格按照要求答题,及时反馈、矫正,使解题能力的培养、提高落实到位。
第一轮复习应根据掌握知识的情况,多穿插一些小专题,侧重训练、提高某种单项能力,如:离子方程式书写、离子共存、离子浓度大小判断、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无机元素化合物性质推导、化学计算基本方法(一、二、三、四)、化学实验中的实验原理设计、仪器设计、操作方法设计、有机同分异构体推导(限制条件与不限制条件)、有机分子式确定、有机官能团推导等等。对于多种能力的综合训练,第一轮复习不可涉及过多,以免要求太高,一时达不到,会挫伤学习积极性。
高三化学差如何快速提高高三化学是要分专题进行复习的,其中实验是一个重点,很多基础性的东西,大家一定要背熟了,把相关的知识点总结归类,把类似的问题对比分析,这样记忆更深刻。
化学最后复习阶段要把历年真题好好研究几遍,看看都考什么题型,每种题型会考什么题目,每类问题怎么回答,有哪些规范答题术语等。
化学其实不是最难的学科,只要大家用心背了,细心做题了,不懂就及时问了,相信化学成绩短期内就能提高上去。错的题目一定要留心,找到确切的错误原因,效果会很好。
提高高三化学成绩的方法1、化学主要首先理解原理,然后结合实验现象、化学方程式,勤动手勤记忆,再结合一些典型习题,强化理解和记忆,然后注意知识点的对比、归纳和整理。
其实题目都是挺有共性的,抓住方程式和各种计算公式,记住各种物质的性质。
2、学习化学另一个重点就是效率,只有高效的学习才能事倍功半。
速读记忆是一种高效的学习、复习方法,其训练原理就在于激活我们“脑、眼”潜能,培养我们直接把视觉器官感知的文字符号转换成意义,消除头脑中潜在的发音现象,越过由发声到理解意义的过程,形成眼脑直映式的阅读方式,实现阅读提速、整体感知、理解记忆、注意力集中的飞跃。
3、课前要预习。
上课前一天,一定要抽出时间自觉地预习老师第二天要讲的内容。学会先预习,后听课这种良好的学习方法。
4、听好每堂课.听课是学习过程的核心环节,是学会和掌握知识的主要途径。
课堂上能不能掌握好所学的知识,是决定学习效果的关键。功在课堂,利在课后,如果在课堂上能基本掌握所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课后复习和做作业都不会发生困难。
5、认真记好笔记。
要学好化学,记笔记也是重要的一环。记笔记除了能集中自己的注意力,提高听课的效率外,对课后复习也有很大的帮助。所以,要学会记笔记,养成记笔记的好习惯。因此,在认真听讲的同时,还应该记好笔记。
篇13
二、集体备课常态化
高中新课程以其在领域下多角度、全方位的模块专题而精彩纷呈,而恰恰是这种多样化让老师在操作时要么无所适从、盲目跟风,要么无视课改、因循守旧,这两种做法都是错误的极端思想,只有从教研上下功夫才能打开局面。学校教研室以教研组为单位,在语数外理化五大学科中成立了15个备课小组,在政史地生音体美信息技术八个学科中尝试专题研究。备课小组每周一次活动,主要研究近期教材的处理、重难点、与大纲版的对照及删减情况、学情研究等;专题研究主要是相应教研组每学期开始根据学科特点及教学中的热点困惑拟出六个专题,三周研究一个专题,解决教学实践中的棘手问题。实践证明,我们的思路是正确的,做法是有效的。三年来集体备课小组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每周的主讲人准备充分,讨论的问题有针对性;小组成员能集思广益,积极发言;每次集体备课都能破解一些教学难题,最后达成共识。教研组每月召集全组成员集会,共同探讨备课中存在的问题,共同分享备课中积累的经验。年级组在每次月考后能召集全组成员集会,跨学科探讨学科间的协作问题,探讨以学生为主如何推进新课程改革等问题。我们把这种合三为一的方式称为“集体备课大教研”。
三、有效课堂唱主角
新课程伊始,怎样上好一节课成了许多老师困惑的问题。为了加快课程研究的步伐,学校每学期都能组织形式多样的公开课、示范课、研讨课,并且在设置上突出侧重点,如教研组长展示课、新教师亮相课、骨干教师献课培训、青年教师授课竞赛、高效精品观摩课、同课同构展示课、同课异构展示课等。在众多课赛搭建的平台中,我们特别关注高效精品课堂的实验。学校出台了《嘉峪关二中高效精品课堂实施意见》,成立了“高效精品课堂”实验管理小组,举行了启动仪式,挑选了14名热爱教学研究、敢于开拓的老师,以教研组为单位,从管理小组、实验启动、实验模式、资料管理、评比奖励、过程抽查、评估验收、团队运作、规模范畴等九个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部署。
我们在实验中调整思路,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从学生的特点出发,逐步攻克难点,在预习、组建学习小组、分层教学、导学案、纠错本、命题小组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具体做法是:
1.养成预习习惯。教师指导预习,学生尝试预习、反馈问题,再次指导预习,检查预习笔记,加强预习管理,养成预习习惯。
2.组建学习小组。要将全班学生科学地分成若干小组,小组内人人有任务、事事有人做。学习小组是高效课堂的枢纽,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组织保证。
3.实施分层教学。在提问、练习、作业、测试过程中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层教学,整体推进。
4.编写学习方案。学习方案是集预习、练习、作业、课后反思于一身的学习手册,是集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作业及反思、家长检查、学生复习提升的学习宝典。
5.引导纠错反思。学生在学习中的错误及困惑在所难免,如果能将这些问题及时地整理在纠错本上,利用闲暇零散时间翻阅研读,将会对学习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尤其是到了毕业年级,这种效果就会更加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