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探究的重要性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课堂探究的重要性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课堂探究的重要性

篇1

那么,教师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的课堂的参与意识呢?

一、创设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

1、要建立平等、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

一方面,平等地看待学生,尊重学生的格相信学生都能做得好。另一方面要给学生更多的理解、信任和鼓励,让学生乐观而自信,生动而活泼,诱发出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力,使学生主动地、积极地参与。课堂上教师要精神饱满、面带微笑,善于运用表扬、鼓励的语言,让学生感觉到教师的和蔼亲切,感受到教师是自己学习过程中的参与者、点拨者、服务者。

2、要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

民主的课堂气氛是参与的催化剂。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扬民主,教师通过与学生平等交流、相互讨论、商量,甚至是争论,现在的教师不能仅是一个传道、授业、解惑者,对学生进一步加深了解,进而赏识其言行,培养其信心,发挥其才智。

二、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心理学家指出:人在情绪低落的时候,想象力只有平时的二分之一甚至更少。因此只有在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能以宽容友好的心态对待每一位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师生之间应该建立亲和的对话平台,沟通对话渠道,让学生觉得老师不是课堂教学内容的垄断者,更不是课堂教学的主宰。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可以一锤定音,而是可以和学生面对面的交流,可以聆听学生的见解,并能适时的给以赞同表扬或指正他们的观点。学生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上不应该仅仅是学习活动的接受者,而应该充分体现主体地位的作用,积极参与到一个新知识的思维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爱因斯坦说过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首先在思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的给以启发,教学生如何去动脑,如何去思考,但不是在教师的思维圈子中顺着教师的思路走。如不这样,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就会妨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削弱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引发学生开动脑筋在新旧知识的联结处想;在知识的疑难处想; 在思维干扰处想。对于学生思维的结果,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说出计算的原理;说出概念的形成;说出公式的推导;说出解题的思路。可以让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对学生中独特的想法不要轻易的否定,鼓励学生标新立异。这样每个学生都能深刻理解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使学生不仅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达到思有源、思有序、思有获、思有创的目的,从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养成良好的课堂习惯,在讨论交流的氛围中学习

篇2

二、中学课堂中福州民谣教学的可行性

随着社会各界对传统音乐文化的关注和保护,越来越多地教育工作者对乡土音乐走进音乐课堂做了大量的尝试,总结一定的教学经验,进一步体验乡土音乐进课堂的可行性,笔者在福州民谣的教学中,再次肯定中学音乐课堂中福州民谣教学的可行性,具体如下:

(一)福州的地域优势

福州位于福建东部、闽江下游沿岸,是东南沿海重要都市,悠久的历史渲染了榕城沉稳灵动、古调悠长的传统气息,各种文化古街、艺术长廊营造了浓郁的文化氛围,使青少年在长期的艺术感染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福州传统文化的熏陶和影响,福州民谣的传唱与再创作,为学生对乡土音乐知识及传统民俗文化的掌握与了解奠定的基础。

(二)福州民谣朗朗上口

民谣来源于生活,创作于生活,短小精炼,朗朗上口是民歌的特点之一。福州民谣也有这样的特点,四句旋律起承转合,给人以婉转、自然、清新的小调风格之感。福州民谣的旋律还与福州方言音调的上扬、下叹有着密切的关系,歌曲旋律的走向根据福州方言的特点进行大跳、上行、下行等不同处理,使得歌曲的演唱给人以朗朗上口的感觉,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在学唱福州歌曲的同时,进一步感受方言的特点,并对歌曲旋律产生一种亲切熟悉之感,加深印象。本课中《一粒橄榄》正是根据福州方言的特点进行起承转合的旋律排列,歌曲最后的重复句是歌曲情感表现的延续。

(三)歌词内容的特点

福州民歌的歌词内容是人民群众生活情景的再现,是福州民俗文化的缩影,从歌词中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到福州旧时期人民的生活状况与情感表达等相关的民间习俗,有利于更好地表现歌曲内容,表达歌曲情感。本课中《一粒橄榄》反应了旧时男子无钱娶妻的无奈与沮丧,学生通过对歌词的了解,明白民歌中人们含蓄的表达方式及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生活态度。

三、如何解决中学课堂中福州民谣教学存在的不足

福州民谣带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同样遇到一些问题和不足,由于地域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对于音乐教师自身掌握较好的福州民谣相关知识有一个较高的要求,而方言的准确发音也是许多音乐教师面临的最大问题。福州方言具有浓郁的地方韵味,没有长期使用方言的教师,只是通过临时的学习,这样的发音只能做到形似而神不似,福州方言特有的“虾油味”荡然无存,这样的局面造成音乐教师在课堂上对于福州民谣的教学遇到了一定的困难,在方言的示范及教学中产生了一定的尴尬局面。而这样的不足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却也找到了一定的方法和突破口,那就是对于福州方言的“取短补长”。

(一)方言作为教学中的导入环节

当今社会,由于普通话的推广极具成效,地方方言面临着传承与发扬的紧迫感,许多青少年对家乡的方言越来越陌生。而方言是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因此,方言在乡土音乐进课堂中起到首当其冲的作用,大多数学生对福州方言不是特别熟悉,但方言在课堂上出现,却是一种激发学习兴趣较为直接的导入方式,在本堂课中,初听歌曲时便提出思考问题:歌曲唱了什么内容?学生带着问题认真聆听,听懂部分歌词时,学生流露出喜悦的心情,对整首歌曲充满了好奇与兴趣,而对福州方言完全不懂的学生在课堂活跃的气氛中,有着学习的兴趣,对方言略学一二便有一种满足感,这样的导入,对于学生更好的学习,激发兴趣,有着很好的意义。这样的导入也为指导学生进一步了解福州乡土音乐做好教学情感的铺垫。

篇3

课堂探究性教学的内涵:通过动手尝试、实践与操作、观察、分析、讨论、归纳与综合等活动,引导学生发现一般性的规律,掌握问题解决的策略、思想和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大的学习和发展的空间,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教学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围绕目标进行观察、实验、思考、验证等探究活动,组织好师生间、学生间的多边探索活动。让学生在思维碰撞中擦出灵感的火花,从而体验“探究”的乐趣,让数学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一、探究性学习活动有利于概念的生成

教学案例1:《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菱形》

课前叫同学们准备好一张矩形纸和小剪刀或小刀。开课伊始,我叫同学们将一张矩形的纸对折,再对折,然后沿着图中虚线剪下,打开后,叫同学们观察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图形,然后根据操作结果来探究菱形的特征。

评注:《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思考概括出菱形的特征,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在一个充满探索的过程中理解数学,让已存在于学生头脑中的那些非正规的数学知识体验成为科学的结论,进而理解菱形的概念并从中感受数学创造的乐趣,形成探究创新的意识。

二、探究性学习活动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学案例2:《日历中的规律》

探究性活动1:课前探究

问题①:日历的由来、日历的作用;问题②:月历表中的数字规律。

探究性活动2:学生探究成果交流

下图是2011年8月的月历:

问题①:日历中数字的排列方式中每一横行中各数之间有什么关系?每一竖列中各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问题②:在这个月历表中,十字框出5个数,这5个数之间有哪些关系?这个关系对其他这样的十字框成立吗?你能用代数式表示这个关系吗?这5个数的和能是45吗?能是54吗?若5个数的和是50则十字框中是哪5个数?

问题③:问在这个月历表中,用长方形框出9个数,这 9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这个关系对其他方框成立吗? 你能用代数式表示这个关系吗?这个关系对任何一个月的月历都成立吗?如果九个数之和是90,你能求出这个长方形中的9个数吗?

探究性活动3:应用反思、拓展创新

将上述月历表改成将自然数1~1001按如图的方式排列成一个长方形阵列,用一个正方形框出9个数,这9个数之和能否等于:①2008 ②2025 ③2016 ④2034?若可能,求出框中最中间的数,若不可能,说明理由。

探究性活动4:课后探究

日历当中还有许多规律,等待着同学们课后去继续发现。如:(1)今天是12月6号,星期三,请问:①再过8天是星期几?②再过20天是星期几?③2012年12月31日是星期几?

(2)除闰年之外,公历年中的每年第一天总是同最后一天的星期数相同。

(3)只要公历不是闰年,1月1日是星期几;10月1日也是星期几;4月1日与7月1日、9月1日与12月1日也是如此。任何一个世纪的第一天都不会是星期三、五或星期天;每隔28年公历中的月、日、星期的日子就会重复一次。

......

评注:日历表是学生平时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图表,日历的由来、日历表中数字规律是学生普遍感兴趣的话题,为此执教者设计了一条具有趣味性、科学性、可行性的“任务链”,完成了“课前自主研究学习――课堂合作探究学习――课后自主拓展学习”这一系列步骤。从课堂效果看,学生通过不同的活动形式共享资源,互助合作,从做中学,在学中用。重视学习者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参与和在交流活动中所获得的经验,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实现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使教学活动从封闭式的知识型变成开放式的智能型。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自己往前走;给学生一个时间,让他自己去安排;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自己去找答案。

三、探究性学习活动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认知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认为: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符合下述两条那才是有意义的,否则就是灌输的、死记硬背的:其一是合理联系;其二是实质联系。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概念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关键,要从新知识产生的过程设计问题,突出新概念的形成过程;从学生原有认知的最近发展区来设计问题,而不是将公式简单地告诉学生;通过设计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类比、归纳、猜想等探究性活动得出结论,再对所得出的结论进行论证。

探究1:依次连结任意一个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叫做中点四边形。它是什么图形?(人教版,八年级下册P128活动3)

探究2:依次连结矩形各边中点所得的中点四边形是什么图形?

探究3:依次连结菱形各边中点所得的中点四边形是什么图形?

探究4:依次连结正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中点四边形是什么图形?

探究5:依次连结什么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中点四边形是菱形?

探究6:依次连结什么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中点四边形是矩形?

探究7:依次连结什么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中点四边形是正方形?

通过这样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使学生充分掌握四边形这一章所有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强化沟通常见特殊四边形的性质定理、判定定理、三角形中位线等。使学生感悟出:连结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到的是什么四边形与原四边形的对角线有关。因此教师要根据教材的特点,有重点地对课本知识进行深入浅出地归纳。这种归纳不是概念、性质的重复和罗列,也不同于一个单元的复习,而是一种源于课本而又高于课本的一种知识概括。“概括”需要有一定的思维能力,这种能力它是通过对许多知识的提炼而得出的条理化、规律化的东西,学生亲历探究才能进行概括,经过概括的知识易记、易懂,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探究性学习活动有利于学生培养创新思维

教学案例5 :如图1,在ΔABC中,∠C=90°。在ΔABC外,分别以AB、BC、CA为边作正方形,这三个正方形的面积分别记为S 1,S 2,S 3 。探索S 1,S 2,S 3之间的关系。

探究2:如图2,在ΔABC中,∠C=90°。在ΔABC外,分别以AB、BC、CA为边作正三角形,这三个正三角形的面积分别记为S 1,S 2,S 3。探索S 1,S 2,S 3 之间的关系。

探究3:如图3,在ΔABC中,∠C=90°。在ΔABC外,分别以AB、BC、CA为直径作半圆,这三个半圆的面积分别记为S 1,S 2,S 3。探索S 1,S 2,S 3 之间的关系。

篇4

一、简笔画在小学语文写字课堂教学中运用的重要性探究

开展简笔画在小学语文写字课堂教学中运用的重要性探究,首先应当明确简笔画在小学语文写字课堂中应用的重要性。相对于传统的小学语文写字课堂的教学模式,简笔画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可以有效地增强课堂的灵活性和趣味性,显而易见,更能够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将简笔画应用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也能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性和互动性。由此可见,简笔画在小学语文写字课堂教学中运用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二、简笔画在小学语文写字课堂教学中运用的方式探究

在明确了简笔画在小学语文写字课堂教学中运用的重要性后,开展简笔画在小学语文写字课堂教学中运用的方式探究。可以将简笔画在小学语文写字课堂教学中运用的方式分为以下几点:

1.调动小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小学生在小学语文写字课堂中集中自身的注意力

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写字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尽可能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明确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性格特点建立完善的教学模式,才能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自我约束能力也相对较弱。因此,教师在应用简笔画开展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时,应当充分地发挥简笔画的趣味性,例如,应用彩色的粉笔增强简笔画的视觉效果。同时考虑到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学习接受能力都相对有限,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应用简笔画开展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也应当尽可能地应用简单、便于观察的简笔画绘画方式,进而有效地降低小学生学习新的汉字的难度。小学语文写字课堂中教学内容趣味性的提升和难度的降低,将使小学生在小学语文写字课堂上的学习兴趣提升,集中自身的注意力参与到小学语文写字课堂教学的学习进程中,进而更加高效、稳固地完成汉字的学习。

2.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引导小学生充分地发挥自身的想象力,进而高效地完成汉字的学习

简笔画在小学语文写字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际上也是应用了“象形文字”的表现手法,因此思维越开拓,想象出的简笔画与文字形状的联系越紧密,最终也就能获得更加理想的记忆效果,因此,教师在开展简笔画教学模式下的写字教学时,应当尽可能地引导小学生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充分地发挥自身的想象能力,在引导小学生进行汉字“意”的理解的基础上再进行“形”的记忆。例如,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猫”这一汉字时,很多小学生会感觉“猫”的偏旁很难写,因此,教师可以用简笔画将“猫”字的偏旁画出来,以便于小学生对于“猫”这一汉字进行理解和记忆。又如,教师在引导小学生学习“立”字时,可以将“立”字应用简笔画,画成一个站立的人,进而也可以引导小学生更加高效地进行该汉字的记忆。

开展简笔画在小学语文写字课堂教学中运用的方式探究,可以将简笔画在小学语文写字课堂教学中运用的方式分为:调动小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小学生在小学语文写字课堂中集中自身的注意力和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引导小学生充分地发挥自身的想象力,进而高效地完成汉字的学习。简笔画在小学语文n堂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使学生收获更加理想的学习效果。

总之,开展简笔画在小学语文写字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探究,将简笔画的灵活性和趣味性有机地与小学语文写字课堂的开展相结合,在提升小学生汉字学习效率的同时,也可以有效地促使小学生学习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得以全面的提升。

参考文献:

篇5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及科教兴国战略的推出,人们对基础教育要求将进一步提高,基础教育也在不断地改革。我国教育部已经颁布了以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及倡导探究性学习为主要内容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这一新型课程标准的颁布充分体现了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重要性。目前如何营造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是如今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工作目标。下面笔者对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提出了几点对策。

一. 营造自主学习气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身为语文教师要清楚的意识到要想营造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首先要通过对教学过程进行精心设计来营造自主学习气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从而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时刻本着“以学生发展为主”的教学思想,在指导学生课前预习、课堂教学及课外作业等方面多下功夫。

小学生初入校园,对学习语文来说并没有自己的学习方法,更不会在课前对之进行预习。课前没预习导致他们在学习语文时过分依赖课堂老师的讲解,而小学生对知识的吸引及理解能力有限,这样一来课堂效率并不高。其根本原因是因为学生并没有自主学习的意识,认识不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那么教师因通过指导学生在课前对要学习的课文进行整体预习,理清文章大意及中心思想,把不理解的词语、成语、段落标记出来。然后在课堂教学时教师要营造出一种轻松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主动的参与课堂问答中来,使学生认识到原来课前预习如此有效,既可以快速回答老师问题又可以对知识轻松掌握,使学生产生对自主学习的意识。学生有了这种意识之后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创新组织猜谜、知识抢答及情景表演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扩展学生的思维。另外可在课后也布置一些家庭表演等拓展作业,通过开放性的思维让学生把课堂上语文的乐趣带到生活中来,使学生建立足够的自信心,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无形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课堂效率也将显著提高。

二. 营造团结互助学习气氛,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一直以来传统的“注入式”教育模式仍然普遍存在,常常出现老师在台上唱独角戏学生在台下被动的听。而且部分教师仍然本着考什么就教什么的思想不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这明显与新课程标准相违背。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未来的课程教学要以师生合作,全员互动的教学方式为主。这就要求教师在以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和培养优秀心理不素质的前提下遵循科学性和导向性原则探索合作方式营造团结互助学习气氛,培养学生合作精神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将全班同学进行分组合作,针对课堂内容对每个小组提出问题,并让各小组成员都参与问题的回答中来,鼓励学生发言让学生成为真正的课堂主人。当遇到部分学生不敢发言或回答不上来时,该小组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替其解答,其次让每组成员共同对该组答案进行讨论与总结,还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在老师的指引下由全班同学作答。这样一来营造团结互助的学习气氛使学生互相帮助,共同进步,明白团结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再一个就是建立激励性评价方式,比如在小组回答完问题之后要各小组成员进行自我评价及相互评价,评价完之后教师给每位主动发言的同学给予表扬或奖励并树立小组间的集体荣誉感,让学生明白团体合作的结果与他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共享小组荣誉。学生在团结合作学习中获得荣誉感大大促进了他们对学习的主动性,积极的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来,在合作中他们既可以大胆的做自己又培养了他们的合作精神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创设思维空间,培养学生探究学习能力

所谓探究学习即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开展各种探究活动从而获取新知识,达到自己能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21世纪的小学生活泼好动,对世界万物都充满着好奇,好奇是他们的天性,那么教师应高度重视这一特点,全面调动学生对学习的“好奇性”,即学生的探究能力。

俗话说的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推动小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兴趣提上来了才能调动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探究。教师可通过课堂及课外对每个学生实际情况全面了解后,根据每个学生的兴趣取向与所学语文课堂内容相结合,创新的思维设置课堂及课后拓展作业,积极鼓励学生主动实践动脑动手。比如有些学生对画画比较感兴趣,在学习《桂林山水甲天下》这一课,教师可要指导学生通过对课堂知识的学习理解及自己的想象把桂林美丽的山水画画出来;有些学生表现能力强,善于表演,那么可指导学生对所学语文课题内容用情景表演的方式表演出来。另外,在课堂上多激发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的能力,多布置自主合作学习及相互评价学习等方式,给他们足够的空间大胆做自己。通过这些拓展学生思维的方法不仅使学生个性化发展而且使学生意识到学习语文知识的真正用意,明白语文课堂知识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道理,从而增强了学生对语文的主动探究学习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新型的语文课堂教学是自主、合作、探究三者共存的教学模式,教师应从各方面进行努力,以学生发展为本,使学生成为真正的课堂主人。充分调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明白语文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道理,养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为以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6

一、导入环节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

课堂导入是教学过程的第一个环节,是教师在一个新的教学活动或内容开始时,运用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兴趣,形成学习动机和建构知识间联系的一类教学行为。“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一个精彩有趣、富有启发性的导入是师生情感共鸣的第一个音符,不但能紧紧抓住学生的心理,立疑激趣,使学生情绪高涨,使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活泼,师生关系融洽,而且能引起学生探究新知的好奇心,产生对学习新知识的渴望与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导入环节设计的原则

1.导入环节要和教学内容息息相关。

导入是为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服务的,导入环节的设计必须与教学内容相关,与教学目标一致,不能哗众取宠,选取学生喜欢的却与教学无关的内容,虽然活跃了课堂气氛,但与教学目标想去甚远,同时不能生搬硬套、牵强附会,对学生造成困扰。

2.导入环节设计要灵活多变。

再好的导入环节如果一成不变,则学生也会厌烦、最终失去兴趣。所以通用技术课堂的导入环节设计必须打破固定思维模式,大胆尝试,灵活多变,保持学生的新奇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适应素质教育和学生发展的需要。

3.导入环节设计必须把握好时间的度。

导入环节设计时间不宜过长,必须把握好时间的度,一般来说导入环节的时间应控制三五分钟内,如果时间过长,就会喧宾夺主,影响整个课程的进度,最终要么拖堂,要么无法完成课堂的教学任务。

三、导入环节的设计方法探究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通用技术课堂的导入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我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对课堂效果较好的导入环节的设计方法进行了介绍。

1.活动引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由于通用技术课程性质和特点,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在课程开始时设置一个小小的活动环节,如在《技术与设计的关系》一节中,开篇让学生在三分钟时间里用A4纸设计制作一个小作品,方法不限,让学生通过活动体验什么是设计,顺势导入新课《技术与设计的关系》。一个小的活动环节,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又使传统说教不再沉闷和枯燥,大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

2.巧用多媒体导入,引领学生快速入境。

(1)图片导入,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

与文字相比,图片更直观、形象,能给学生提供感性认识和思维的依据,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图片的来源有三种渠道:第一选用教材中的插图、教学挂图;第二从网络提供的图片资源库,选择下载合适的图片;第三自行拍摄、制作相关图片资源。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对自行拍摄、制作的照片更感兴趣,记忆更深刻。

(2)视频导入,愉悦身心,抓住眼球。

视频具有图文并茂、声像同步、动静结合的特点,利用滚动的文字、动听的声音、动态的画面让静止的文字教材丰富起来,将更多丰富多彩的内容移到课堂上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既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又使学生身心产生愉悦之感,更提高课堂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自主性与创造性。如在《结构赏析》一节中,一段《风雨桥》视频的播放,优美的文字、美丽的画面,在呈现知识、愉悦身心的同时对学生是一种文化的熏陶,可谓一举多得。

3.展览演示,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

(1)展示实物,直观导入。

通用技术课程涉及的领域非常广,但又和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因此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在平常多收集和教学内容相关的实物,包括学生作品和自制教具等在课前展示,既形象直观,又能具体呈现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和认知水平,同时活跃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和主动探究的求知欲望。如在《稳固结构探析》中,利用实物矿泉水瓶带领学生对两个重点问题进行探究:装满水的瓶子和装半瓶水的瓶子,在相同外力的作用下,哪个瓶子立得更稳?矿泉水瓶身上凹凸纹路有什么作用?在学生的好奇中顺势引入新课。

(2)试验演示,主动探究。

探究式教学是现代教育的新方法,学生的各种能力是以探究思维能力为核心发展起来的。质疑、引趣、争辩等是启发学生进行探究思维的有效方法,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易于在课堂操作的小试验,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愿望,引发学生的探究思维。如在《技术试验及其方法》一节中,导入环节设计一个鸡蛋承重试验,在大家的怀疑、好奇中顺势导入新课,然后通过大家尝试和验证完成试验,让学生通过体验了解技术试验及其重要性。一节课寓教于娱乐中,实现有效地导、快乐地学的目标。

在实践教学中,除了上述几种导入方法外,还可以采用故事导入、案例导入与时事导入等方法。总之,教学导入环节的设计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性,有效地设计导入环节,演绎精彩的课堂前奏,打造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篇7

一、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

依据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英语课堂教学应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积极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逐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伴随新课改的逐渐深入,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学习的内容逐渐增多。因此,这就要求学生应当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以提高自身的学习效率,以及英语交际能力[1]。

(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强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并且要求教师应转变以往的教学观念,逐渐适应并且接受新的教学理念,积极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法,进而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此外,伴随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学生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更好的生存和发展,就应不断培养自身的创新精神,以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对策

(一)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探究学习发挥重要作用,探究学习是指:以解决问题为基础,将问题贯穿于探究的各个环节,从探究的引入到探究的终结环节,都是由不同问题衔接在一起的。因此,在英语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求教师应合理的设置问题,以不断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欲望。教师在设计问题的过程中,应当严格依据教材内容,以使设置的问题具有理论依据,学生依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而会找到探究问题的方向。因此,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树立探究问题的自信心,进而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2]。

(二)不断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变化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给予学生一定的鼓励和肯定,因此,教师应当经常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变化,对于部分存在学习困境的学生,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走出学习困境,树立学习的自信,以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观,进而更好的投入学习中。对于部分学生能够按时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教师应给予一定的肯定,使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就感。

三、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对策

(一)创建良好的创新环境

教育心理学认为,要想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应使学生养成创新意识,影响学生创造性的因素较多,例如,学生的认识水平和个性。因此,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创建良好创新环境,并且还应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经常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鼓励学生提出质疑,并且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应当耐心的解答,以不断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使学生逐渐树立创新意识[3]。

(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研究显示,在英语教学方法中,讨论法和质疑法有利于发散学生思维,发散思维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即逆向思维和多向思维。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不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就应充分挖掘英语教材中具有的创造性因素,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并且给予学生足够的想象空间。

例如,在学到过去进行时态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优势,为学生呈现学生学习、妈妈洗衣服的图画,在展示图片的过程中,教师应遮住学生在做什么的画面,并且向学生提问:What was the boy doing when his mother washing clothes?此时学生会纷纷进行讨论与猜想,并且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很高,进而为学生创造出发散思维的机会。

(三)注重合作学习

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将学生划分为不同学习小组,小组成员之间进行交流与讨论,每一位学生都应发表自己的看法,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为形成良好的英语交际能力奠定基础。因此,通过小组学习,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也能够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4]。

四、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分析高中英语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我们能够看出,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的重要性。伴随新课改的逐渐深入,越来越强调素质教育对学生发展的重要作用,因此,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转变以往的教学理念,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并且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逐渐参与到英语课堂教学中,以不断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戚桂敏,张雪飞,浅议中学生英语创新性学习能力的培养[J].中国电力教育,2010,18(03):259-261.

篇8

现代的高中物理学习方式仍较为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单向教导为主,没有落实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不强,无法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师通过对高中物理应用问题的研究,设计好课堂要提出的问题,提高问题的创新性,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其中,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探究兴趣。针对学生本人的高中物理学习情况,因材施教,使课堂教学高效开展,不仅可以更好地了解各个学生的综合素质,也能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提高课堂的创新性。

二、实现高中物理教学高效,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1.发挥多媒体的辅助功能,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

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获取信息的来源较丰富,教师要利用创新性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指引。例如,教师可以图像动态模拟弹性力的学习引申到弹性力的实验探究,并且要让学生参与实验,掌握基本的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利用趣味性较强的多媒体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能力。

2.提高学生的探究应用能力

高中物理课堂上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体验,培养学生自我构建的能力,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在课堂中学习新的知识,并在学习中强调猜想和假设的重要性。可以通过猜想的方式,导入课堂,例如,对于两个带电的物体来讲,探究相互力的重要作用,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猜想,如带电物体的大小、带电物体电荷量及距离等,提升学生的猜想能力和探究意识。

3.利用网络资源促进学生探究

现代的网络技术比较发达,教师要创造和学生多沟通的机会,

让学生合理利用网络,通过网络认识更多新鲜事物,与物理相联系,提高对物理的探究兴趣,学生对物理学习有疑问,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来开展物理学习,提升探究意识。

参考文献:

[1]苏渤雯.新课程下高中物理教学的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30).

篇9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探究性教学法应用的重要性

就探究性教学法而言,是一种以探究为基点的教学活动,探讨、研究是其组成要素,在探讨学术性问题基础上,全面、深入研究某种或多种解决问题的具体思路。和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探究性教学法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引导学生学习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不断培养自身创造性思维。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探究性教学法已成为我国一种重要的教学模式,可以不断挖掘学生各方面潜能,逐渐对语文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素养,提高其“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是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探究性教学法应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传统教学模式作用下,小学语文课堂枯燥、乏味,教师过分注重课文“字、词、句、段、文本”的讲解,没有将语文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融合,一次性向学生灌输大量的知识,他们真正吸收的并不多,对课文含义理解不到位,对于教师留下的背诵作业,常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语文学习效果并不好。而在探究性教学法作用下,教师教学方法发生了质的变化,师生、生生间互动增加,课堂氛围活跃,为学生营造一种轻松的学习氛围,极大地提高其参与课堂的程度,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实践等能力,利于其全面发展。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探究性教学的设计与实践

1.巧设问题情景,激活学生探究性思维

古人常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也就是说,想要有效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研究,疑惑必是关键所在,利于激起他们的求知欲望,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客观分析小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征、心理特征等,结合其已有的水平,巧妙问题情景,强化其主动探究意识,激活他们的探究性思维。以“”为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工具,充分利用其集“图片、文字、动画”等于一身的特点,让学生观看“”相关片段,刺激学生感官,吸引其注意力,迅速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对新课题知识留下初步印象。观看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说说内心的感受,结合课文内容巧设问题情景,比如,为什么要,中的林则徐有着怎样的形象,成功与否。在提出一系列问题之后,教师可以让班级学生带着问题一起朗读整篇课文,朗读结束后,以小组为单位,探讨这些问题,激活他们的探究性思维。教师要多鼓励班级学生勇于发言,大胆说出内心真实的想法,教师要扮演好组织者、协作者、引导者等角色,积极引导、适当点拨,展开针对性教学,使其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深刻体会课文作者内心想要表达的情感,有效突破教学重点与难点,还能在无形中对他们进行德育教育,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感,认真学习文化知识,培养他们多方面素养。

2.营造良好的探究环境,构建开放课堂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开放课堂的构建,为学生营造一种“和谐、宽松”的探究环境,借助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融入到学习全过程中,为其提供必要的探究时间与空间。教师要多倾听学生的心声,结合其学习情况,进行针对性指导,提高其学习主动性,促进其主动发展。以“黄果树瀑布”为例,在上课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各种收集一些关于“黄果树瀑布”的资料,对我国的黄果树瀑布有大致的了解,做好课文预习工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相关的PPT课件,欣赏黄果树瀑布的美丽景色。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多角度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充分挖掘学生各方面潜能,比如,绘画黄果树瀑布,结合黄果树瀑布特点、性质,为其做一首小诗,还可以让班级中观看过黄果树瀑布的学生说说自己的亲身感受,促使语文课堂更具开放性特点,为提高学生探究能力做好铺垫。

3.注重小组互助学习,提高探究课堂有效性

就探究课堂来说,任务教学是其核心形式,也是小学语文课堂不可或缺的组成要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积累的知识,已有的生活经验,根据课文内容难易程度,向其布置难易程度适中的学习任务。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学生已有的语文水平,构建学习小组,让他们互帮互助、共同成长,结合各小组成员各方面情况,布置不同的学习任务,确保其能顺利完成,增加语文探究课堂的趣味性。以“三顾茅庐”为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合理分工,分角色来朗读课文内容,也可以采用竞赛的形式,让不同小组来朗读课文内容,评选出最佳的小组,结合各方面情况,采用适宜的奖惩对策,促使班级所有学生都参与其中,促使他们在朗读过程中全面、准确理解课文内容,尤其是课文深意,作者想要通过“三顾茅庐”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使其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并能受到启发。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游戏法、表演法,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相互探讨、交流,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相关表演,更好地体会课文深意,提高探究课堂的有效性,确保课堂教学目标顺利实现。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其沟通合作、分工等能力,促使班级中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进步。

4.加强学生的知识体验,注重自主探究

站在客观的角度来说,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获得的各种体验都具有某种感彩,是提高学生其语文综合素养的关键所在,这就需要教师注重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有机融合,将语文教学知识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强化学生的知识体验,引导他们自主探究,激起他们的主动思维,使其在参与一系列教学实践活动中获得更多的感悟。以“军神”为例,上课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预习课文内容,通过不同途径自主查找一些以“战争、手术”为中心的信息资料,还可以向做过手术的亲人、朋友等了解对手术的感受以及痛苦程度,在自主探究中,使其对课文中的主人翁―那种坚强的意志有更加真实、深刻的体验,准确理解课文标题“军神”的含义。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意识到探究性教学法应用的重要性,要将其放在核心位置,与时俱进,树立生本教育理念,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展现学生在整个课堂教学中的核心地位。在应用探究性教学法中,教师要巧设问题情景,激活学生探究性思维,营造良好的探究环境,构建开放性课堂,注重小组互助学习,强化学生知识体验,引导其进行自主探究等。以此,优化设计探究性教学,构建高效课堂,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其多方面能力,为其进入更高阶段的学习做好铺垫,改变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学现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真正走上素质教育的道路。

参考文献

[1]许利华.探究式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09:210.

[2]臧桂英.探究性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07:107-108.

[3]黄秀礼,曹大清.小学语文教学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探讨[A].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第五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论文集[C].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2016:1.

篇10

在小学教学中,我们要积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不断提高学习效率,并在学习中不断发展各项能力,不断品尝学习带来的快乐,从而成为乐学、善学的学习者。那么,在教学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哪些学习习惯?如何培养这些习惯呢?

一、培养学生做好课前准备的习惯

上课前,老师要让学生准备好这节课要用的课本、练习本以及各种文具。如果同学们课前准备得迅速,全班都做好了,老师要表扬全班同学,并为同学们表演个节目,如讲个笑话、朗诵一首诗歌等。这样,同学们不仅在课前准备了学习用具,也有了愉快心情,有利于上课时更快地投入到学习中来,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二、培养学生上课专心听讲、积极思考的习惯

课堂上,老师要让每一个同学坐端正。读书、写字、听讲时姿势端正,不仅有利于保护视力,有利于身体健康,还有利于守纪律,专心学习。老师在课堂上要用目光及时提醒写字或者听课姿势不正确的同学,要经常表扬积极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善于倾听的同学。实现良好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营造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促使全班同学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这样长期坚持,就会培养出学生在课堂上专心听讲、积极学习的习惯。

三、培养学生细心审题、认真完成练习或作业的习惯

老师要联系一些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到细心审题的重要性。如教学中有的题干含有干扰作用的信息,有的题因一字之差就会产生不同的解答方法。引导学生尝试去做这些题,让做对的同学谈谈成功的经验,有利于全体同学从中借鉴,有所感悟,共同进步。老师要引导学生及时改正作业中的错题,让学生懂得及时改错的重要性。让学生在一次次失败走向成功的过程中领悟到细心审题的重要性,领悟到认真完成作业、认真改错题的重要性。

四、培养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

培养学生养成复习的习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总结出了复习的重要性。学生在写家庭作业前先复习,不仅提高了写作业的效率,还有利于知识的融会贯通,形成知识体系。

同样,课前预习也是非常重要的。预习有利于学生为学习新课做好知识储备和心理准备,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专心听讲,从而在老师的引领下突破难点,掌握重点;预习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奠定基础。如教导学生复习要侧重于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方法等;预习时要把产生的疑惑带到课堂上,听老师讲解或在老师的引领下继续探索。老师要经常检查同学们的复习和预习情况,对复习和预习做得好的同学大力表扬。总之,老师要通过多种手段让学生体会到复习、预习带来的成功和愉快。只有这样,学生才会逐渐养成复习、预习的好习惯。

五、培养学生乐于科学探究的习惯

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在老师的引领下科学探究的过程。只有经历了这样的过程,学生的各种探究能力才会得以发展,科学探究的兴趣才会更加浓厚。老师要引领同学们在课堂上动手、动口、观察、思考,多感官地参与到科学探究中来。学习中,既要引领学生参与科学探究,及时总结探究的方法和经验,总结出科学探究得出的科学原理;又要引领学生掌握并运用这一原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求老师对学生充满爱心,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老师爱学生,学生才会亲近老师,才容易在老师的引领下养成好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求老师对学生充满信心。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在学习习惯上有差别。老师要相信只要学生发现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是愿意养成良好习惯的,最终也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老师要多种形式表扬在某一方面有好的学习习惯的同学,坚持正面引导为主,让学生感受到良好的学习习惯带来的成果。老师还要在同学们中间选出几名学习习惯较好的同学,要求其他同学向他们学习。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要求老师有恒心和有耐心。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有很多,如乐于拓展探究的习惯、积累错题的习惯等等。这就要求老师在培养学生学习习惯时有步骤有计划,先易后难,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学生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过程中也会出现反复,这也是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的。老师这时就要对学生多一些宽容,多一些耐心,及时提醒,艺术地批评,让学生尽快地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总之,老师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有爱心、有信心、有恒心和有耐心,多表扬,多鼓励,学生就会在快乐中不知不觉地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篇11

(一)教学观念落后,没有真正认识到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我们有些学校和老师对新课程的实施带有一定的抵触情绪,没有深刻的认识到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性。有些教师甚至认为新课程改革有些哗众取宠,依然按照以前的教学模式授课,和当前我国的素质教育要求背道而驰。所以说,想要更好的推行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首先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来开展课堂教学,真正的实现语文教育的目的。

(二)教学模式落后,教学方法单一,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由于受到当前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学校和老师单纯的从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入手来开展高中语文教学。沿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处于绝对的强势地位,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地位,这样的课堂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了,根本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产生厌烦的情绪,不利于语文课堂教学的开展。

(三)没有深刻领会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流于形式化。

有些教师虽然在认真开展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但是由于其没有领会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质所在,其课堂教学改革也难免流于形式。如单纯追求课堂教学的气氛,课堂教学气氛固然重要,但是一堂课下来,学生真正得到了什么也很重要,不能本末倒置,应该透过现象看本质。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改革才不会流于形式。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我们的教学改革还存在很多问题,还需要我们进一步努力,才能取得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胜利。

二、新课程改革视阈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途径

(一)更新教学观念,深刻领会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教学观念的更新决定着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能否顺利的推进。俗话说:“观念不变原地转,观念一变天地宽”,只有转变教学观念,深刻的领会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性,才能保证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才能打破传统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束缚,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长期以来的传统教学的影响,学生已习惯于被动学习,不懂怎样自主去学,甚至懒得主动学。怎样消除学生的依赖心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合作探究能力?教师要使学生从意识到实际行动进行改变。要引导学生在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在书本和间接经验的学习中发现问题,同时引导学生进行一系列解决问题的活动,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真实且独立的见解,在对问题的认知和探究中学习知识,培养发现问题意识,学习的主体意识,使学生自己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营造宽松、民主、自由的课堂氛围,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教师要充分营造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围,给学生以自由发展的空间。要创设民主的氛围,教师要对学生充满爱心,鼓励每个学生,使每个学生感到温暖,消除压抑,敢于展现自我,要尊重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知识过程中迈出的每一步,鼓励他们的成功,使他们产生成功的愉悦,允许他们犯错误,引导他们纠正错误,帮助他们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要平等地对待学生,使学生敞开心扉,大胆质疑,挖掘自身潜力,促使学生个性发展。

篇12

一、“学讲”模式下,可能产生低效的原因

1.在自主学习环节,学生自主学习任务不明确,自主学习不乏盲目性,缺少主动性。

2.教师缺少必要的引导,课堂完全交给学生。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3.在“讲出来”环节,学生参与度低,学讲课堂呈现“老师讲”或“优生讲”的“一言堂”。合作、探究有时流于形式;部分学生“雷打不动”,静坐不语,合作成了“优生”讲座,甚至还有一些学生打打闹闹的场所。

凡此种种,直接影响了教学目标的实现,背离了打造高效课堂的初衷,影响了学讲计划的落实。

二、“学讲”模式下,扭转低效的主要策略

1.注重教师“导”的实效性。学讲模式开展的实践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容忽视。如教学《笑对生活》的“勤奋学习善于学习”时,教师提出利于学生自主预习、合作讨论的问题,如“学习的重要性有哪些?”再给出具体的学习方法,使指导更加到位。如对于“学习的三个重要性”的预习,教师可以细化到具体阅读的页数:学习是人类的基本活动(P36);学习使自己发展(P37);学习是生存的方式(P38)……使学生明确学什么,怎么学,明确具体的学习任务,为“学进去”奠定基础。

2.注重教师的“讲”的有效性。教师的“导学行为”还体现在教师的“讲”――知识的点拨的有效性方面,教师的点拨是学生学习有效的关键,如果学讲课堂过于强调学生的“学进去”、“讲出来”,就会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对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的讲解和点拨是课堂成功的关键。如果一节课都放手给学生,学生就会懒散,使课堂有效性大打折扣。因此,学讲课堂,离不开教师的有效“导学”和必要的“讲”。

如对于“正确的学习观念”的教学,学生自主探讨后,教师的点拨尤为重要。对于“正确学习观念的重要性”,教师应从三个方面分析和指导:良好的学习动机、恰当的学习方法、理想的学习效果;对于“学习的心态”的重要性,教师可以利用创设情境的方法引发学生思考和感悟:两个人在钓鱼,都钓到一条小鱼,可是,一个说:“哈哈,今天我成功了,我钓到鱼了!”另一个说:“哎,今天白干了,就钓到一条小鱼!”以这个情境,引导学生从中感受心态的重要性。对于“有压力才有动力”、“考试焦虑的产生的原因”等,也是该课的重点,教师的精讲和点拨有必要,教师可以从学习压力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借助图示而给予巧妙的点拨,促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注重激发学生参与的主动性。教师的导学行为,除了巧妙点拨重难点外,还应该巧妙设计探究问题,让学生探究,体验生活,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同时要力避优秀生代替教师的“一言堂”,在学讲模式下,课堂上学生动起来,表现在学生主动“学”、积极“讲”,课堂氛围活跃。但审视实际教学,真正学进去、讲出来的寥寥无几。优秀生成为课堂的焦点,取代了教师的“一言堂”,课堂几乎无异于传统的“灌输”教学。因此,提高教学质量,关键在于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教师应设计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和问题,设计易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探究活动,适当降低问题难度,尽力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其中,都有所收获,都得到成长。

如在教学《笑对生活》的“勤奋学习善于学习”一课时,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有同学说:“只要我的学习成绩好,管它是什么正确的态度还是错误的态度。”你认为这个观点对吗?说说你的理由。再如对于“考试焦虑”的问题,教师可以设计以下四个问题,让学生交流:(1)三思而后答:考试时焦虑还不好?(2)奋勇争先:考试时焦虑的具体表现是什么?(3)自省自问:考试焦虑与哪些因素有关?(4)对症下药:克服考试焦虑的关键是什么?等等,这些问题的巧妙设计,基于教材,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密切相关,容易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引发探究的欲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总之,“学讲模式”旨在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阅读、讨论等方式“学进去”,通过活动、竞赛、辩论、交流等“讲出来”,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这样,教师针对“病因”而“开药方”,才可以扭转低效课堂的局面,从而打造有效课堂,逐渐让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因“学讲”而高效。

参考文献:

篇13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什么样的理念达到什么样的教学效果。在传统的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采取“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授课,学生依靠死记硬背、机械记忆和训练学习化学知识,这种死学的方法虽然暂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和长期记忆,更不能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新的教学理念影响着每一位教师。在新课改中指出,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人,教师要发挥好学生的主体作用,让课堂成为师生、生生交流互动的场所,从而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获取更多的知识。作为一名新课改下的高中化学教师,首先要树立“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做好课堂教学的引导,让学生在主动参与、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进行化学知识的学习,从而活跃课堂教学的气氛,提高化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例如,在学习《碱金属》这一部分的教学内容时,会涉及到“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实验。为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可以把班级中的学生先进行分组,然后为学生设置疑问,布置任务:(1)Na2O2先与H2O反应;(2)Na2O2先与CO2反应;(3)Na2O2与H2O、CO2同时反应。接着,教师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进行观察和讨论,一起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生们不仅获得了化学知识,而且体会到了化学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快乐,从而使课堂教学达到了最佳的效果。

二、运用好化学实验,调动学生化学学习的积极性。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运用实验进行化学教学,能够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在激发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同时,提高学习的效果。但是,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之下,化学实验一直没有得到教师的重视。在化学课堂上,教师化学实验的利用率不高,及时进行化学实验,也是以高考要求为基础,使实验教学流于形式,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作为一名新时期的化学教师,首先要认识到化学实验在学习化学学习中的重要性,并且把化学实验切实落实到课堂教学过程当中。只有做好化学实验,才能够赋予化学课堂以生机,使化学课堂更加活跃、轻松。

例如,在高一化学教学中进行《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学习时,教师为了更好地让学生进行教学内容的学习,就要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优越性。在实验中,教师用脱脂棉包住氧化钠,然后往脱脂棉上滴水,这时,同学们看到脱脂棉立即燃烧起来,都感到非常惊奇。“水能灭火”这是人人都知道的道理,但是,为什么水能生火呢?学生们都想一探究竟。这时,教师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探究,让学生在交流和讨论中找到了问题的答案。在本堂课中,教师运用化学小实验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为学生营造出了融洽的学习氛围,从而让学生体会到了化学学习的乐趣。

实验教学的方法有很多,除了做好趣味性小实验之外,教师还要发挥好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实验以及多媒体演示实验等实验形式的重要作用,从而让学生在实验中进行化学知识的学习和探究。

三、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生活是知识的来源,许多化学知识也来源于生活实践,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把化学内容的学习和学生的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显得尤为重要。通过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化学知识的学习,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懂得化学学习的实际意义,从而激发学生化学学习的主动性,促使学生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化学知识的探究过程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