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规划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建筑设计规划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建筑设计规划

篇1

1、生态建筑的概念

1869年,德国生物学家赫赤克尔首次提出了生态学的概念,他把生态学定义为研究有机体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自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生态学叙述发展,并与其它学科相互参透,形成多种边缘学科,生态建筑学便是生态学概念在规划和建筑领域内的体现。所谓生态建筑既是,用生态学的理论指导建筑设计。它将建筑视为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其自身要与自然生态相平衡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体系:通过设计、组织建筑内外空间中的各种物态因素,使物质能源在建筑生态系统内部有序地循环利用,获得一种高效、低耗、少废、少污、生态平衡的建筑环境。

2、生态建筑的规划设计

建筑规划没计从整体角度把握人类生态系统的结构,以生态为基础进行整体规划和生态规划,合理利用土地,有效协调经济、社会和生态之间的关系。根据自然的本质属性,组织各总能分区,使建筑群的能流、物流畅通无阻:合理确定建筑物朝向、间距、形体、绿化配置等内容。注重场地设计,尊重设计地段内的环境,植被的特点,因地制宜,力求最小的土方量,减少对土壤的破坏。合理组织交通,减轻地面上各功能区域的相互干扰。根据地形地点,利用建筑周边环境及其本身的形态处理通风和光影关系,组织立体绿化和水体,改善建筑小气候,使人们生活在绿色、具有生命力的生态环境中。在生态建筑规划设计中要把具体建筑看成是城市建筑大关系的一部分,与城市建筑大系统相联系,使建筑内部难以消化的废物成为其它元素的资源。

3、生态建筑的方案设计

生态建筑的方案设计可从如下四个方面来考虑:(1)依照自然环境进行方案优化设计。首先要调研设计地段的各种气候条件,例如温度、相对湿度、日照强度、风力和风向等地域因素。其次是要充分考虑建筑场地,如朝向、地位、地势地貌、布局;评价阴影范围、引导空气流动;顺应自然及保护环境。另外,还要利用自然能源、再生资源,如太阳能、天然冷源、风能、水能等。可在屋面架设太阳能集热器、风力微型发电机。(2)增强自然环境与用者间的联系,尽可能多地将自然的元素引入到使用者身边,这是生态设计原则的一个重要体现。尽可能增加自然采光系数,创造良好的通风对流环境,建立自然空气循环系统;创造开敞的空间环境,让用者更加方便地接近自然环境,如利用退层设计屋顶花园等。(3)考虑可持续发展要求,建筑要留有一定的余地,节能资源、减少建筑以及建筑废弃对环境的影响,使建筑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有足够的面积已被将来发展。一是再生能源的利用。沼气、水循环系统、垃圾资源化。二是建筑的再利用。比起拆除新建即可大量减少建筑垃圾,又可减少资源的浪费。(4)保护土地和植被,考察建筑地域的生态环境,以便保证一定的绿化覆盖率,在建筑内外创造的环境。尽可能利用当地技术和环境材料,形成别具一格的当代乡土建筑。

4、生态建筑的技术策略

生态建筑理论的发展时间上短,生态建筑的设讨和建造涉及到众多学科,运转实施起来十分复杂,所以虽然已有一些成功的范例,但从世界范围来看,其设计和建设还没有形成固定的模式。生态建筑是一新生事物,新理论、新材料层出不穷,但并不意味着其设计和建造必须采用高、精、尖、等技术。国外却有一些生态建筑移植了信息技术,电子技术等高新科技,但也不划对传统技术进行改造的做法。对高新技术和传统技术的取舍应视实际情况而定。在发达国家具有良好效果的生态建筑技术,对于中国等发展中国不一定是可行的方案。在生态平衡及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下,不同国家和地区应当结合自己的工业发展水平、建造技术和材料,探索符合各自国情的生态建筑技术和方法。从建筑设计角度看生态建筑的基本技术策略,应当重点考虑规划选址合理,顺应气候条件。建筑与自然生态环境和谐共生;选择可循环再生的环保材料、减少环境污染;优化空间组织达到良好的自然通风、采光,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无污染能源;提高材料热工性能,实现建筑隔热、防晒和保温。降低空调能耗等空间设计和构造设计方面的措施。生态建筑是一个技术集合体,诸如节约能源、污水处理、太阳能利用等技术问题,并不是建筑专业的内容,因此就需要多个专业工程师的紧密配合。

5、新能源的利用

太阳能是绿色可再生能源,它资源丰富,既可免费使用,又无需运输,对环境无任何污染。对太阳能的利用总体上可分为两类;太阳能集热板集热及太阳能光伏发电。太阳能集热板集热技术较为成熟,设备材料价格也不昂贵,已在普遍应用。太阳能光伏发电是太阳能最好的利用方式,但目前受技术及材料成本的限制,应用还不广泛。前不久,在清华大学落成了超低能耗示范楼,装置在大楼南外墙的30平方米的单晶硅光电玻璃。能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是一种能发电的玻璃。光电玻璃组件既化为建筑提供了能源,也丰富了建筑空间形式。地热可做为空调系统冬季供热,夏季供冷的冷热源系统,并同时提供生活热水。它就是利用地下土壤、岩石及地下水温度相对稳定的特性,输入少量的高品位能源(如电能),通过埋藏于地下的管路系统与土壤、岩石及地下水进行热交换,夏季,通过对室内制冷将建筑物内的热量搬运出来,一部分用于提供免费生活用热,其余换热到地下储藏起来,冬季把地下储藏的低品位热能通过热泵搬运出来,实现对建筑物供热及提供生活热水。还有风能、生物质能等,建筑师应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倡导并推动新能源的开发利用。

6、选择新材料

篇2

在建筑物防雷设计中,设计人员对一、二级防雷建筑物的防雷设计比较重视,疏漏差错很少,但对大量的三级防雷建筑物的防雷设计却常有忽视。由于设计质量管理规定:对于一般工程的电气设计允许可以不要计算书,因此许多设计人员对三级防雷建筑物的防雷设计,不再进行设计计算,仅凭经验而设计。对于防雷设施的是否设置及防雷设施的各种安全间距未进行计算、验算,因此造成大量的三级防雷的建筑物的防雷设计、施工存在较大的的盲目性,使有些工程提高了防雷级别,增加了工程造价,而有些工程却未按规范设计、施工,造成漏错,带来很大隐患和不应有的损失。

二、建筑物防雷规范的概述及比较

现今建筑物防雷标准有1993年8月1日起实施的《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推荐性行业标准,1994年11月1日起实施的《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强制性国家标准。GB50057-94使建筑物的防雷设计、施工逐步与国际电工委员会?IEC?防雷标准接轨,设计施工更加规范化、标准化。

GB50057-94将民用建筑分为两类,而JCJ/T16-92将民用建筑防雷设计分为三级,分得更加具体、细致、避免造成使某些民用建筑物失去应有的安全,而有些建筑物可能出现不必要的浪费。为更好的掌握IEC、GB50057-94、JCJ/T16-92三者的实质,特择其主要条款列于表1。且后面的分析、计算均引自JCJ/T16-92中的规定。

三、预计的年雷击次数确定设置防雷设施

除少量的一、二级防雷建筑物外,数量众多的还是三级防雷及等级以外的建筑物防雷,而对此类建筑物大多设计人员不计算年预计雷击次数N,使许多不需设计防雷的建筑物而设计了防雷措施,设计保守,浪费了人、材、物。现计算举例说明:

例1:在地势平坦的住宅小区内部设计一栋住宅楼:6层高?层数不含地下室,地下室高2.2m?,三个单元,其中:长L=60m,宽W=13m,高H=20m,当地年平均雷暴日Td=33.2d/a,由于住宅楼处在小区内部,则校正系数K=1。

据JCJ/T16-92中公式?D?2-1?、?D?2-2?、?D?2-3?、?D?2-4?得:与建筑物截收相同雷击次数的等效面积?km2?:Ae=?L?W+2?L+W?H?200-H?+πH?200-H??×10-6=?60×13+2(60+13)20(200-20)+3.14×20(200-20)?×10-6=0.02084?km2?

建筑物所处当地的雷击大地的年平均密度:

Ng=0.024Td1.3=0.024×33.21.3=2.28次/?km2?a?

建筑物年预计雷击次数:

N=KNgAe=1×2.28×0.02084=0.0475?次/a?

据JCJ/T16-92第12.3.1条,只有在N≥0.05?GB50057-94中:N≥0.06?才设置三级防雷,而本例中:N=0.0475<0.05,且该住宅楼在住宅楼群中不是最高的也不在楼群边缘,故该住宅楼不需做防雷设施。

根据以上计算步骤,现以L=60m,W=13m,分别以H=7m、10m、15m、20m四种不同的高度,K值分别取1,1.5,1.7,2,Ng=2.28?km2?a?进行计算N值,计算结果见表2。

从表2中的数据可知,在本区内:①当K=1时,举例中的建筑物均N<0.05,不需设置防雷设施。②当K=1.5时,即建筑物在河边、湖边、山坡下或山地中土壤电阻率较小处、地下水露头处、土山顶部、山谷风口等处的或特别潮湿的建筑物,在高度达15m或以上者,必须设置三级防雷措施。③当K=1.7时,即金属的砖木结构的建筑物,高度达7m及以上者,必须设置三级防雷措施。④当K=2时,即建筑物位于旷野孤立的位置,高度达7m?两层以上者,均设置三级防雷措施。

可见,有的建筑物在20m的高度,却不需设置防雷措施,而有的建筑物高度在7m,就必须设置三级防雷措施。关键因素在于建筑所处的地理位置、环境、土质和雷电活动情况所决定。

同时在峻工的工程中,我们也看到,例1中的民用建筑物,有许多类似的工程不该设置防雷却按三级防雷设计施工了,施工后的防雷接地装置如图1所示。

其中8组引下线均利用结构中的构造柱的4?12主筋,水平环路接地体埋深1m,距楼外墙1m。以上钢材均为镀锌件,则共需镀锌钢材0.192t,人工费2950元,定额预算工程直接费约0.75万元。类似这种三级防雷以外的住宅楼、办公楼及其他民用建筑,在我们地区1998年约竣工600~800栋,仅增设的防雷设施其工程直接费约为450~600万元。以此类推,在全省、全国因提高防雷等级而提高工程造价?浪费?的数字是巨大的。因此,设计人员对民用建筑物的防雷设计必须对建筑物年预计雷击次数进行计算,根据计算结果,结合具体条件,确定是否设置防雷设施。

四、防雷设施与人、金属管道等的安全距离

1.雷电流反击电压与引下线间距的关系

当建筑物遭受雷击时,雷击电流通过敷设在楼顶的避雷网,经接地引下线至接地装置流入地下,在接地装置上升高的电位等于电流与电阻的乘积,在接地引下线上某点?离地面的高度为h?的对地电位则为

Uo=UR+UL=IkRq+L?1?

式中Ik―雷电流幅值?kA?

Rq―防雷装置的接地电阻?Ω?

L―避雷引下线上某点?离地面的高度的为h?到接地装置的电感?μH?

雷电流的波头陡度?kA/μH?

?1?式中右边第一项?UR即IkRq?为电位的电阻分量,第二项?UL?即?为电位的电感分量,据GB50057-94有关规定,三类?级?防雷建筑物中,可取雷电流Ik=100kA,波头形状为斜角形,波头长度为10μs,则雷电流波头陡度==10kA/μs,取引下线单位长度电感Lo=1.4μH/m,则由?1?式可得出

Uo=100Rq+1.4×h×10=100Rq+14h?kV??2?

根据?2?式,在不同的接地电阻Rq及高度h时,可求出相应的Uo值,但引下线数量不同,则Uo的数值有较大差异。下面以例1中引下线分别为4、8根?假定每根引下线均流过相同幅度的雷击电流,且忽略雷电流在水平避雷上的电阻及电感压降?,计算出的UR/UL值列于表3。

由表3中可知,接地电阻?Rq?即使为零,在不同高度的接地引下线由于电感产生的电位?电感分量?也是相当高的,同样会产生反击闪络。

2.引下线与人体之间的安全间距

雷击电流流过引下线及接地体上产生的雷击电压,其电阻分量存在于雷电波的持续时间?数十μs?内,而电感分量只存在于波头时间5μs内,因此两者对空气绝缘作用有所不同,可取空气击穿强度:电感UL=700kV/m,电阻ER=500kV/m。混凝土墙的击穿强度等

于空气击穿强度,砖墙的击穿强度为空气击穿强度的一半。

据表3计算的数据,下面计算引下线与人体之间的安全距离。因每组引下线利用构造柱中的4?12钢筋,可以认为引下线与人体、金属管道、金属物体之间为空气间隔,且认为引下线与空气之间间隔层为抹灰层,可忽略不计。

?1?当引下线为4组时,人站在一层,h1=3m,Rq=30Ω,则URI=750kV?UL1=10.5kV?人体与引下线之间安全距离L安全1>

?方可产生的反击。人站在5层,h2=15m,Rq=30Ω,则:UR2=750kV?U12=52.5kV?则安全距离L安全2>

1.575m<1.83m。在上述两个房间内,保持如此的距离是很难做到的,因此存在很危险的雷电压反击。

(2)当引下线为8组时,当站在一层房间内,h1=3m,Rq=30Ω,则UL1=5.25kV?UR1=3.75kV?则安全间距L安全1>

0.757m。人站在5层时,h2=15m?则UL2=26.25kV?UR2=375kV?则安全间距L安全2>

可见,引下线数量增加一倍,安全间距则减小一半。因此设置了防雷设施后,应严格按照规范设置引下线的数量及间距。同时建议可缩短规范内规定的引下线间距,多设一定数量的引下线,可减少雷电压反击现象。这样处理,对增加工程造价微乎其微。

3.引下线与室内金属管道、金属物体的距离

?1?当防雷接地装置未与金属管道的埋地部分连接时,按例一中数据:楼顶的引下线高度h=Lx=20m,Rq=30Ω时,据JCJ/T16-92第12.5.7条规定,Lx<5Rq=5×30=150m,则

Sal≥0.2Kc?Ri+0.1Lx?

式中Kc―分流系数,因多根引下线,取0.44

Ri―防雷接地装置的冲击电阻,因是环路接地体,Ri=Rq=30Ω

Sal―引下线与金属物体之间的安全距离/m

Sal≥0.2×0.44×?30+0.1×20?=2.816m。

?2?当防雷接地体与金属管道的埋地部分连接时,按式?12.3.6-3?,Sa2≥0.075KcLx=0.075×0.44×20=0.66

由以上计算的Sal≥2.816m,Sa2≥0.66m,在实际施工时,均很难保证以上距离,因为金属管道靠墙0.1m左右安装,又由于Sa2≤Sal,因此可将防雷接地装置与金属管道的埋地部分连接起来,同时,在楼层内应将引下线与金属管道?物体?连接起来,防止雷电反击。

4.引下线接地装置与地下多种金属管道及其它接地装置的距离Sed

据JCJ/T16-92第12.5.7条及公式?12.3.6-4?:Sed≥0.3KcRi=0.3×0.4×30=3.96m,而在实际施工中,地下水暖管道交错纵横,先于防雷及电气接地装置施工,等施工后者时,已经很难保证Sed≥3.96m了,也难于保证不应小于2m的规定,因此可将防雷接地装置与各种接地装置共用,即实行一栋建筑一个接地体。将接地装置与地下进出建筑物的各种金属管道连接起来,实行总等电位联结。

综上所述,在实行一栋建筑一个总带电位联结、一个共用接地体的措施后,在楼顶部应将避雷带?针?与伸出屋面的金属管道金属物体连接起来,在每层内的建筑物内应实行辅助等电位联结,即引下线在经过各个楼层时,将它与该楼层内的钢筋、金属构架全部联结起来,于是不论引下线的电位升到多高,同楼层建筑物内的所有金属物?包括地面内钢筋、金属管道、电气设备的安全接地?都同时升到相同电位,方可消除雷电压反击。

五、跨步电压与接地装置埋地深度

跨步电压是指人的两脚接触地面间两点的电位差,一般取人的跨距0.8m内的电位差。跨步电压的大小与接地体埋地深度、土壤电阻率、雷电位幅值等诸多因素。当接地体为水平接地带时,

?3?

式中ρ―土壤电阻率/?Ω.m?

L―水平接地体长度m

Ik―雷电流幅值kA

K―接地装置埋深关系系数,见表4

Ukmax―跨步电压最大值?kV?

按例一中的接地装置计算,接地体长度L=146m,取Ik=150k,土质为砂粘土,ρ=300Ω.m,则按埋深深度0.3m,0.5m,0.8m,1m时相应的K值取2.2,1.46,0.97.0.78。按?3?式计算:

其Ukmax值分别为107.97,71.66,47.61,38.28/kV。

世界各国根据发生的人身冲击触电事故分析,认为相当于雷电流持续时间内人体能承受的跨步电压为90~110kV。从计算结果可知,该工程的防雷接地体埋深0.8m时,跨步电压已在安全范围内。JCJ/T16-92第12.9.4规定接地体埋设深度不宜小于0.6m,第12.9.7条规定:防击雷的人工接接地体距建筑物入口处及人行道不应小于3m,当小于3m时,接地体局部埋深不应小于1m,或水平接地体局部包以绝缘物。包以绝缘物易增大其接地电阻,因此还是以埋深大于1m时为好。这样处理,只增加少量工程造价,却将接地装置处理得更加安全可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若采用基础和圈梁内钢筋作为环形接地体,但由于三级防雷的建筑物大多为毛石基础,毛石基础上的圈梁埋地一般为0.3m左右,较浅根本达不到防止危险的跨步电压需将接地装置埋深1m的要求,因此不宜采用圈梁做为环形接地体?指三级防雷建筑物?。

六、区别工频、冲击接地电阻

工频、冲击接地电阻两者的区别及关系,许多施工技术人员不能区别与明晰,使部分工程的防雷装置接地电阻已达到设计值,而仍然盲目采用降阻措施,增加了工程造价。

工频接地电阻是按通过接地体流入地中工频电流求得的电阻。可以认为是接地体20m以内土壤的流散电阻,距接地体20m以外的大地是电气上的零电位点。用接地电阻测量仪测量的电阻,即为工频接地电阻。

篇3

一、城市高层建筑设计规划中的主体性规划

(一)加强整体性规划意识,让高层建筑与城市发展更加协调

对于建筑设计规划师来说,对于一座高层建筑的规划设计不仅要将从该高层建筑的单体进行考虑,更多的应该考虑到对城市建筑空间内容的整体效果进行分析。让城市的高层建筑能够 与城市的发展更加协调。对于城市高层建筑规划设计来说,在对城市高层建筑进行设计的时候应该充分分析高层建筑所创造出来的空间,给高层建筑的使用者所进行的评价,这样的评价才是真正的意义所在。对于高层建筑的规划和设计来说应该充分的考虑到,该高层建筑在城市整体的规划过程中,所占格局的整体协调性。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城市高层建筑设计的过程中,高层建筑的开发商、建筑商、设计师三者之间相互关系的博弈,并且在城市高层建筑整体规划设计的过程中,还应该充分的考虑到城市的相关规划部门所出台的一些行政类的文件和政策要求,将这些强制性的因素考虑到整体性规划设计的意识中去,在这些强制性的要求中城市高层建筑的开发商、建筑商、设计师都需要在城市规划设计过程中发挥着自身的作用,同时需要尊重这些强制性的政策措施。在这些政府强制性政策措施的指引下面,要求城市高层的建筑设计者们应该是营造良好的城市环境、舒适城市空间的引领者。

(二)合理布局城市高层建筑

在城市的规划设计过程中,这些大的区域性的规划设计是有政府主管部门,来进行规划和设计的,但是在城市土地的使用过程中,却是房地产开发商和商业土地开发商所掌管着。从城市高层建筑的合理布局来看,城市高层建筑的规划和设计者应该充分考虑到市民的感受。城市高层由于是占用空间土地面积较小,而且能够容纳更多的人来进行居住、办公,使得城市高层建筑越来越受到亲睐。在城市高层的规划设计过程中,应该将周围的环境也考虑进城市高层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去,城市规划设计师应该将城市高层建筑规划设计过程中的特别是在密集的高层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过程中,为了避免高层楼宇给人们的心理所带来的压迫感觉,应该适度的加宽高层建筑之间的直线距离,只有将高层楼宇之间的距离加大了才能够减轻人们这样的一种心理压力。同时还能够将城市高层建筑的布局变得更加合理和完善,这样在事实上减少了城市高层建筑的数量,但是却能够增强了城市高层建筑的容积比例,提升了城市高层建筑的居住和生活质量。

二、城市高层建筑底层建筑是城市高层建筑设计规划的重点之一

我国城市高层建筑分为了两种类型一种是商业高层楼宇、高层民用住宅小区,这些都是城市高层建筑中的重点规划设计的项目之一。另外在城市高层建筑设计规划过程中,比较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城市高层建筑的底层建筑规划和设计。一般在商业高层楼宇的建设过程中将高层建筑的底层都建设成了高层楼宇的小广场,在高层商业楼宇的底层建设小的广场,能够将城市高层楼宇的空间起到缓冲的作用,由于在高层建筑中所承载的人口较多,人们的活动场所不能够仅仅局限于高层建筑之内,所以说在对高层建筑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加强对于高层建筑的底层广场的设计,使高层建筑的底层广场成为人们缓冲视野空间、娱乐、活动的中间地带,同时城市高层建筑的审美感也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另外在城市高层建筑中的民用住宅高层建筑的规划和设计也应该同样考虑到,民用住宅小区中的人们休闲、娱乐、活动的场地,这里一般也就是应该加强对于地面建筑之间间隔的增加,同时还应该增加小区中的绿地面积的规划和设计,只有这样才能够将城市高层建筑的规划和设计更多的体现人性化的一面,也更能体现出城市高层建筑中以人为本的规划设计理念。因此在进行高层建筑设计时广场和建筑应该作为一体来考虑。

三、城市高层建筑在进行规划和设计中应该加强审美艺术设计的效果

城市高层建筑在一定意义上代表着一个城市的形象和品位,在进行城市高层建筑规划和设计过程中,加强对于城市高层建筑设计的艺术审美效果的设计,不仅能够提升城市高层建筑的整体审美,还能够将融入到城市中的高层建筑成为代表城市形象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现代建筑艺术设计的过程中,应该结合本地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一些人文特色和风俗习惯,将该城市中的一些文化元素能够很好的融入到城市高层建筑的规划和设计中去。这就要求城市高层建筑的规划和设计者不仅应该掌握住现代建筑规划设计的走向所在,还应该不断的完善和补充一些人文素养类的一些知识,只有在不断的学习和领悟中掌握建设高层建筑的城市的人文内涵,才能够将城市高层建筑的规划和设计较好的体现在现代艺术设计中去。

城市高层建筑的设计和规划在我国应该尽可能的减少对于建筑艺术设计中的包豪斯的建筑设计风格,改变过去城市高层建筑规划和设计中的设计缺陷,将中国的传统艺术更好的融入到城市高层建筑中来。如在城市高层建筑和规划设计中应该不断的完善设计的理念,更多的关注城市的历史人文特色。这些设计的手法都是提升城市高层建筑品位的有效手段。

四、结束语

总之,在城市高层建筑设计和规划过程中,应该从城市规划和设计的整体出发,考虑到高层建筑对于城市整体发展的协调作用,还应该从高层建筑的本身实际出发,同时还应该根据不同的高层楼宇用途对于城市高层建筑在设计和规划进行分门别类的考虑,只有充分考虑到高层楼宇的用途和作用,才能够将规划和设计方案更加贴近使用者的需求。如在高层商业楼宇的底层建设适宜的小的楼宇广场,在民用住宅的小区进行增加绿地面积,增加人们生活、娱乐、活动的场地等方面,这些都是更好的体现高层建筑设计中的人性化的一面。另外在进行城市高层建筑规划设计的时候应该不断的完善和弥补,现代城市高层建筑中的人文气息缺陷的弊端,城市高层建筑规划设计者应该在增加人文素养的情况下,着力体现城市高层建筑规划设计中的本土特色,不断的提升城市高层建筑的审美性。

参考文献:

[1]王旭岩.高层建筑对城市规划设计的影响.[J].华章.2011年第09期

[2]燕龙.浅谈高层建筑对城市设计的影响.[J].内蒙古统计.2010年第02期

篇4

Key words: the city; Cultural square; Architectural design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城市文化广场环境设计应赋予广场丰富的文化内涵

一个城市文化活动的中心就是由城市文化广场和其周围的建筑物、街道、周围环境构建起来的。在对文化广场进行设计的时候,周围环境的文化也要引起重视,要使设计的文化内涵更浓郁,面对文化环境的不同,对其中的特点和差异要进行深入的理解和掌握,要设计出适合这个城市发展,并且具有时代背景的文化环境。在具体的情况下,文化环境所表现出来含义也是不一样的,例如,文脉、传统、源与流、历史、童话、神话、民俗、乡土、风情、纪念性的、闻名的、怀古的、原始艺术、人类的能量、文学与书法、诗意、符号学等等。设计师在设计的过程中也应该将自己对于设计的理解和寓意表现出来。在我国对文化内涵的城市广场设计也有很多是比较重视的,另外,在城市文化中,夜景也是尤为重要的,我们注意到为文化广场创造出更多的、市民夜间活动的文化内容和五彩缤纷的城市灯光夜景,也是创造人们交往的场所空间的一种方式。

2.城市文化广场要营造人们活动与交往的场所空间

(1)注重与周围建筑环境的协调与统一。开敞式一般都是在城市文化广场结构最为常见的形式之一,广场周围的建筑对于广场所变现出来的效果是相当重要的,在广场上一直存在的一些历史性的建筑,一定要有所保留,运用适当的方法,将这些本来就有的建筑物能够很好地融合在广场建筑之中,这样做法的作用是很重大的。在广场和建筑环境完美结合的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卢浮宫广场中心的玻璃金字塔,在这个工程中,建筑师并没有在建筑中仿造其他传统的建筑进行设计,而是在广场中设立了一座玻璃金字塔,这样的设计不仅会获得采光的效果,而且它存在于广场中并不扎眼,反而融合地很好,建筑形式也没有破坏掉,而且在卢浮宫广场中的这种设计会增添它的色彩和魅力。

(2)城市文化广场设计注重与街道的协调、统一。不管是在形式上,还是在组成上,尝试文化广场和街道之间的联系都是尤为密切的,在广场环境质量构成的因素中,这些内容都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在设计的时候,将广场和街道的性质作为依据,进行考虑:①城市文化、地域特色及社会历史意念;②空间设计;③建筑及其细部处理;④应该统一考虑交通组织以及步行区域的划分,并且对于街道和广场的协调性设计也应该考虑多加入一点人性化的理念,例如路灯、广告、展示牌、钟塔、布告栏、雕塑、喷泉等;协调植被、铺面、色彩、材质、标牌、照明等元素,这些因素存在于其中是很有必要性的。

(3)城市文化广场设计与周围整体环境,在空间、比例上的统一与协调。广场性质、规模在文化广场的比例设计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人们认为的广场都应该是开敞性的,不然的话,人们就很难对其产生兴趣,因此,通常条件下,文化广场的大小应该要对这样的条件有所满足要做到以下事宜:周围建筑高度的1倍和2倍之间,是广场最为适合的宽度。在设计广场内部尺度的时候,其中存在的踏步、石阶、栏杆,人行道宽度、停车要求等内容,要作为重点要注意的内容,以满足人与交通工具之间的尺度。

(4) 城市文化广场设计与周围环境在交通组织上的协调与统一。在城市文化广场中,不受到外界的干扰是最为重要的。其中主要有以下几点表现:城市交通与广场的交通组织;广场内交通组织。城市交通与广场在交通组织上,由城市各区域方便到文化广场中的条件是一定要有所保障的。

3.城市文化广场环境设计的多种处理手法

(1)自然环境的引入手法。在设计文化广场环境的时候,树林、绿化、花卉、草坪、动物、水等自然环境在其中都是必不可少的,这些因素在文化广场环境的设计中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例如,欧洲广场上的鸽群,就是利用动物为广场添加更为人性的涵义,这种做法在整个广场中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2)公共雕塑及一些环境艺术设施(包括柱廊、雕柱,浮雕、壁画、小品、旗帜等艺术作品)在文化广场环境设计中的作用。雕塑设计在不同的时代所要求的设计和内容也存在很大的不同:刚开始的时候,雕塑设计所要表现出来的东西和内涵都是比较严肃的,或者具有纪念性的意义,例如,南京雨花台的人民英雄浮雕,具有装饰性的意义,再或者是断臂维纳斯雕像,这些直接就是艺术的反映。

(3)利用轴线设计来组织文化广场环境,并通过轴线的组织来控制整个城市的内在联系,使城市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在两点之间是轴线存在的地方,空间和形式的规则或者不规则,轴线在其中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们尽管看不到轴线,但是在人们的感觉中它还是存在的,沿着人的视线,轴线有深度感和方向感,轴线的终端指引着方向,轴线的深度及其周围环境、平面与立面的边角轮廓决定了轴线的空间领域。轴线同时也是构成对称的重要因素,根据设计的需要,轴线亦可以产生次要的辅助轴线,丰富空间体系。

4.结语

总而言之,在一个城市中,文化广场的设计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在城市的整体性设计中,它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也就表明,不管在什么样的环境设计中,整体的得失都要更为重要于局部的好坏。在城市设计中,虽然城市文化广场的环境设计只占有其中的一个部分,但是一个城市的总体布局和环境质量,它的设计手法都与其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设计城市中每个小的布局以及整体考虑城市,才能实现城市设计,这样的话,城市整体性环境的统一是很有可能达到的。

参考文献:

[1] 倪忠.论文化广场设计[J].常德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06).

[2] 吴云天.浅谈城市文化广场设计[J].甘肃科技2009,(07).

篇5

一、分析我国建筑工程造价

1.工程造价的含义

简单来讲工程造价就是指工程的建造价格,具体是指该建筑工程在进行建设时所用到的全部花费。工程造价的主要内容有投资估算、设计概算、修正概算、施工图预算、工程结算、竣工决算等,工程造价还需要通过定额、图纸等计算出工程所需的管理费、利润等各种费用。建筑工程造价通常都是由专业的人员进行核算和规划工作,通过熟悉工程流程和利用工程计算能力来得出工程造价。此外,工程造价还有其它含义,一般在特殊的情况才能得以体现。

2.工程造价的内容

工程造价一般在工程建设的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在工程的投资决策过程中,建设企业根据资料对所建设投资项目的全部费用进行估算;在工程的初步设计阶段,有关单位通过初期的设计文件,对建筑工程费用进行大概的计算;在设计后期,随着设计的改动对之前费用的计算进行改正;工程开工前通过施工图进行预算;每个工程的完成都要进行结算;建筑工程全部竣工,验收报告里要将所用到的费用和与资产有关的项目全部进行结算并形成书面报告。

3.工程造价存在的问题

我国现阶段工程的造价方面还存在着许多问题。首先就是造价高,每个工程项目的造价都非常昂贵,其中还有很多不必要的资金浪费。工程造价变动大,许多工程在建造过程中和完工后进行工程造价的计算和工程开始的预算往往有很大出入,通常就是因为前期的工程设计考虑不够,过程中不可控因素多等问题。在建筑工程过程中一旦出现任何质量上的问题,都会对工程造价造成非常大的影响,工程所获得的利润就会降低,因此必须注重工程的质量问题。

二、建筑设计对工程造价主要的影响

1.设计方案的影响

工程造价前期的成本框架就是受到设计方案的各个方面的影响,设计方案的规模越大、越复杂那么工程造价就越高,反之则越低。设计方案的好坏不能单单只看工程造价的高低,而是要以相似工程为参考,对工程进行合理的控制。如果存在一些经济不合理的地方,那么就可以看出设计方案的专业性和质量的好坏。为了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同时考虑建筑工程的造价,应该在进行设计方案时,充分考虑各种方面,选择经济和技术最合理方案。

2.材料选择的影响

建筑工程的不断发展,建筑施工使用的施工材料也越来越多,在设计阶段材料的选择能够很大程度地影响工程的造价。在施工材料的选择方面,不一定要选择最贵的,在保证材料质量的前提下啊,选择最适合的,或者最能结合一些工程特色的,也可以根据分析材料的性价比,来选择最佳的施工材料。这样一来,工程建筑的施工成本就可以得到最合理的优化,避免不必要的资金投入。

3.设计人员素质的影响

设计人员的是建筑工程设计的实施者,他们的素质也往往能够影响建筑工程的造价。一些设计人员专业素质不高,在设计过程中不为企业真正的着想,在设计过程中不考虑经济方面的因素,从而增加了工程造价。还有一些设计人员道德素质不高,经常在设计过程中存在着虚报金额,偷吃回扣的现象,不仅大大增加了工程的造价,还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

三、建筑设计控制工程造价的措施

1.加强对建筑初步设计的重视

要想降低工程造价,就要在设计初期将设计方案调整到最优,设计合理的占地面积、建筑标准、材料选择等。同时,还要确保建筑工程在经济合理的同时,在质量、美观程度、大众需求等方面做到位,以满足各方面的需求。对建筑进行最合理的设计同时要保障建筑工程的安全性,万不可忽略安全设计。

2.加强建筑设计的管理,完善建筑设计体系

目前,我国的建筑设计还没有建立完善的建筑设计体系和管理机制,一旦建筑工程出现质量问题,建筑工程的造价就会增加,所以一定要在完善建筑设计体系方面进行努力,争取让建筑设计变得更加科学、合理同时兼顾降低工程造价。加强工程设计的管理方面,要加强对整个设计过程的考核、审查,对每个设计人员的进行明确的分工,防止他们越权设计。只有建筑设计的管理到位,同时完善建筑设计体系,才能将整个建筑工程的造价做到最优。

3.加大建筑工程设计的监督力度

上面提到,有些设计人员存在的现象,这是由于建筑设计缺乏相应的监督机制,或者监督力度不够导致的。为了防止某些设计人员钻监督不足的空子,造成建筑设计的混乱,就应当在企业内部建立健全建筑工程监督力度,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进行人员的教育和监督,从而内部进行建筑设计人员优化,让他们做到真心办事,为企业着想,从而平衡建筑工程的造价。

4.在建筑工程设计中采取限额设计

为了减少整个建筑工程的造价,还可以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实行限额设计,做到在项目实施前控制造价成本,对设计过程中的建筑材料、建筑工艺、设计类型进行限额的设计。设计人员要在工作中配合限额工作的开展,积极地在标准内进行设计,对建筑工程造价进行控制。

5.提高人员素质,做好施工设计

有关单位在设计人员的招收方面,要对他们的能力和素质进行严格的考察,保证设计人员的专业能力,在工作后培养他们对企业的心理认同感,培养他们在施工时为企业造价着想的心理。设计人员要在进行建筑设计时,重视施工设计工作,充分运用专业知识和能力做好建筑设计的每一个环节,对施工图的尺寸要把握精确,建筑结构、施工材料要按照有关规范进行设计,减少在各个建筑工程环节的浪费,避免在后期施工中出现误差和质量安全方面的问题,从而达到避免损失,降低造价的目的。

结束语:建筑工程的发展离不开建筑设计和工程造价的控制,将二者合理的结合起来,在建筑设计过程中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能够节约建筑工程投入资金成本,即科学又有效地解决工程造价存在的问题。建筑设计的好坏决定着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美观、造价等因素,所以,建筑工程一定要重视起建筑设计环节,争取在工程建造前,严格按照各种规范,将各个因素考虑进去,设计出最合理、经济的建筑工程规划。

参考文献:

篇6

Keywords: architectural design innovative approaches to research and analysis

撤消修改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建筑设计创新方法是一种科学方法,它是建筑设计主体通过一系列条件的控制达到建筑设计创新的实践途径。这种实践所产生的首创性建筑成果往往能更加有效地满足人们的需求,是科学方法,在建筑设计创新方面的具体表现。建筑行业中,创新是建筑行业中不断发展的源泉,建筑设计的创新必须坚持建筑设计绿色思维;推广数字技术;充分发挥思维的作用。从而达到适应时代的要求,满足人们的要求。

1建筑设计创新方法的研究

建筑设计的创新方法主要分为专业型建筑设计的创新方法,思维型建筑设计的创新方法和交叉性建筑设计的创新方法。

(1)专业型建筑设计的创新方法是建筑学专业本身所研究的主要内容,专业型建筑设计的创新方法。专业性建筑设计的创新方法主要研究科技类、环境类以及意象类等一些基础方面的建筑设计研究方法。环境类建筑设计的创新方法主要是根据建筑物周边的环境为主要的研究内容进行建筑设计的创新。环境类建筑设计的创新方法又可以分为自然环境式创新方法和建筑环境式创新方法。科技类建筑设计的创新方法主要通过运用建筑科技而达到建筑设计的创新途径和创新方法;科技类建筑设计的创新方法主要有:结构式创新方法、设备技术方法以及材料技术方法等。结构技术式的创新方法主要是在建筑科技中运用结构技术从而实现建筑设计的创新途径和创新方法。材料技术式创新方法主要是在建筑科技中运用材料技术实现的创新途径和创新方法;设备技术式创新方法主要是在建筑科技中对设备技术的创新从而实现的创新途径和创新方法。

(2) 逻辑思维类创新方法的概念为:主要运用归纳、演绎等一系列逻辑思维方法进行建筑设计创新的方法和途径。根据逻辑思维的特点在这里将其具体分为,归纳式方法、演绎式方法、归纳-演绎式方法或立假说式方法等三个主要方法。归纳式方法主要是指从个别现象,经过分析、比较、上升为一般的逻辑思维类建筑设计创新方法。运用归纳式方法,能使人们对不同时间、空间上的个别建筑设计创新方式上升到一般的统一的建筑设计创新方法。演绎式方法是由一般的建筑设计方式到个别建筑设计创新的方法,即由某类建筑设计中具有的一般属性、关系来推断该类中个别建筑设计创新所具有的属性、关系的逻辑思维类建筑设计创新方法。归纳式方法和演绎式方法相互区别,又相互依存、相互补充,构成一个完整的逻辑思维方法的过程。

(3)交叉性建筑设计的创新方法可以社会科学类和自然科学类两类创新方法,这两类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不同,因此,在研究的过程中应该从不同的方法和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社会科学类创新方法是与建筑设计和社会科学进行交叉而形成的建筑设计创新方法,也可以从生态学的角度进行研究,如可以从社会学式、策划学或者心理学进行研究。自然科学类创新方法是建筑设计和自然科学之间的交叉而形成的建筑设计创新方法,自然科学类创新方法

主要有生态学式的建筑设计创新方法和仿生学式建筑设计的创新方法。

2建筑设计创新方法的过程

2.1建筑设计创新方法的准备阶段主要是对创新客体进行考察。在准备阶段涉及到可能性空间的概念,可能性空间的概念主要是事物发展变化中面临的各种可能性集合称为这个事物的可能性空间。可能性空间主要是有食物的本身所确定的,并且对于建筑设计来讲,这种可能性空间也会受到外部条件的影响,它的创造性可能是由于创新客体本身的各个方面所造成的,客体本身这些方面的集中,从而形成建筑设计创新的可能性的空间,而且建筑设计的创新是多方面的,也是多角度的,并不是每一个建筑设计在各个方面都能够实现建筑设计的创新,所以在建筑物进行施工之前,应该进行研究讨论建筑设计的创新客体能不能满足在创新的条件和要求,如果不能满足条件或者要求,说明建筑设计的创新不够成立,并且建筑设计的创新条件和要求也会随着外部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2.2建筑设计创新的客体具有创新的可能性之后,还需要进一步进行建筑设计创新方法的选择,优秀的建筑设计创新方法在选择阶段一定是成功的,在偶然的情况下或者无意识产生的建筑设计创新方法并不满足建筑设计的创新方法,这也体现选择的有效性,在选择阶段,有效性目标主要是涉及到建筑设计创新的主体,因为在建筑设计的选择阶段为最后的建筑设计的创新方法明确了主体方向。选择阶段的主要内容是针对某种创新角度选择相应创新方法。

2.3实施阶段是对建筑设计创新方法的运用的控制以求达到成功的成果。实施阶段就是为了进行控制建筑设计创新的过程,让建筑设计的创新方法沿着创新方法自身的方向发展,从而达到成功,在实施阶段采取有效而主动的控制方法,是为了能够让建筑设计的创新方法的成功率达到更高。目前对建筑设计创新方法的控制有很多的方面,并且需要这方面共同作用:首先,创新方法的过程控制一定是在满足创新方法的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下进行的。因为建

筑设计发展的多面性,所以我们应该选择其中的某一个方面作为建筑设计创新方法的主要出发方面。

并且根据创新过程的出发点不同从而使建筑设计刨新方法分为不同的类型如:专业型、思维型、交叉性等。并且,随着创新过程的不断深入,使建筑设计创新方法面临更多的问题,所以也会随着问题的出现而引进更多的理论知识和规律,所以这就要求在建筑设计创新的过程中根据目标不断对这些理论知识和规律进行取舍,在建筑设计创新的过程中,不断修正我们前进的方向。最后实现了目标的建筑设计创新也就达到了我们对创新过程的控制,完成最后方法的实施。

3结束语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我国建筑业的发展的必经之路就是建筑设计的创新,建筑设计的创新将为我国建筑业开辟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将会设计出更多的崭新建筑,为人们提供更多的选择,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

参考文献

篇7

建筑节能的影响

1.设计方案直接影响了能源消耗的多少

在建筑规划设计中,对建筑的结构以及平面的设计上对建筑消耗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例如:在建筑规划设计中,在建筑方案中的平面设计应当是外开式还是内开式,各种相关的层高以及层数的确定设计,这些各种方面都需要有效的利用各种技术以及经济的手段来进行相关的分析确定。

2.设计方案对建成后的影响

在建筑规划设计中,建筑设计牵连到各种各样的专业的方面,并且,在建筑规划设计中,有效的运用建筑节能设计,而所谓的完整的建筑节能设计包括了最初的建筑节能规划、期中的建筑节能方案以及设计、之后的建筑节能方案的有效施工,直到最后的拆除重建的最后阶段。但是,在传统的建筑节能设计中,建筑施工方往往只注重直接的建造成本的降低,这样的节能设计是不完全的,因此,必须对建筑材料进行相应的优化,加强外墙、楼板等相关方面的节能设计,并且有效的通过相关的量化处理。在整个方案实施过程中,都应当根据需求不断的进行相关的设计调整,最终得出最优的设计方案。例如:在建筑规划设计中,对家庭器材的选择上存在众多的选择,往往让消费者挑的眼花缭乱,例如空调系统,诸如:不同的空调系统的初始投资以及运行成本上有着众多的不同,因此,可以有效的通过各种量化计算相关的初始投资的费用,从而让消费者更好的做出正确的选择。

建筑节能设计的有效措施

1.整体以及外部的节能设计

在建筑规划设计中,对建筑整体以及外部进行节能设计是建筑师在进行设计的首要考虑,坚持严格的结合能源有效、环境有效以及设备有效的紧密结合,从而更好的进行建筑节能设计。因此,在建筑规划以及设计中,应当充分的利用现有的环境条件来创设更多更好的人工环境,并且按照消费者的要求来有效的对人工环境以及自然环境进行结合以及调整控制,从而更好适应现阶段的建筑节能设计。

在提倡建筑节能设计的同时还应当重视对节能设计的规划,而所谓的节能规划是指在建筑规划设计中有效的充分的考虑到建筑以及建筑其外部的条件以及关系,将节能作为建筑规划中的重要原则,充分的利用现有的自然资源,从总体上有效的对建筑节能创设相关的有效的条件,由此可见,建筑节能设计对建筑规划而言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同样,影响居住区的建筑舒适程度的重要因素大致有如下的两方面,诸如:太阳辐射以及空气流动,因此,为了更好的降低太阳辐射以及增强建筑的自然通风效果是进行建筑规划的节能设计的重要方向。因此,在建筑规划设计中,有效的对建筑朝向以及建筑间距进行节能设计是现阶段的建筑规划设计中的极为重要的节能设计。

2.单体的建筑节能设计

在建筑规划中应当有效的对建筑节能进行相关的设计,其中包括相关的合理的建筑朝向、建筑体形以及建筑的空间设计。在建筑规划上,尤其是对建筑朝向设计上对建筑能耗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同时,在进行建筑朝向设计上应当考虑太阳的辐射的现象,诸如:太阳的辐射的热在夏天的时候会增加制冷的负荷,同时,在冬天又会降低采暖的负荷,因此,在建筑朝向上应当有效的根据当地的气象情况以及地理环境等相关的方面来进行有效的全面的考虑,以节约为原则,优先采用最佳的朝向,从而更好的满足人类对阳光的需求,同样,有效的建筑朝向还有利于现阶段的自然通风,从长期的实践中,朝南是我国各地区中相对较为适宜的建筑朝向,但是,在现阶段的建筑规划设计中,由于有众多的各种各样的因素的影响,不可能全部都采用南向,因此,在实际的建筑规划中,应当因地制宜的设计相关的建筑朝向,从而更好的满足人们的需求。

综上所述,建筑节能设计是一种相对较为复杂的系统性的工程,同时也是一项极为重要的艰巨的任务,因此,设计时应当有效的从根源上降低能耗,在有限的条件下创设最优的节能设计方案,从而创设有效的低成本、高效能的节能建筑。

参考文献:

[1]肖宁. 建筑规划设计中建筑节能的设计[J]. 科技致富向导,2013,06:342+349.

[2]邓爱英. 浅谈建筑节能与建筑规划设计[J]. 山西建筑,2011,03:188-189.

[3]蒋官杰. 浅谈如何在建筑规划设计中实现建筑节能[J]. 现代物业(上旬刊),2012,08:74-75.

篇8

一、建筑规划与建筑设计重要性

建筑规划就是通过对建筑物的功能进行规划。通过对建筑物各种功能的布置与连接的规划处理,增加建筑物的利用价值。建筑规划主要以建筑物的功用为出发点,根据建筑物形体以及区位特点等要求,挖掘出建筑物其他方面的潜在的使用功能。建筑设计指的是以建筑规划为基础,建筑设计师通过现有的建筑资源和建筑技术,结合个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把建筑使用者的设想及某些意见进行充分的整合,进而完成建筑物的平面设计和空间设计。建筑规划从宏观的方面确立了建筑的逻辑性与科学性,从大的方面来说,影响着城市的总体规划,从建筑物自身来说,建筑规划制约着建筑设计的方向和风格等。建筑规划是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另外,建筑规划对于建筑师和开发商来说,既避免了反复修改造成的人力、物力的消耗,又能够很好的控制开发成本,明确了投资目标,为投资效益提供了保障。建筑设计能够实现建筑物的社会功效、个体功效、效益功效,是建筑物的最终设计。一个建筑物能否实现其社会价值,被用户认可,给投资者和开发商带来效益,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就在于建筑设计。一个建筑设计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其销售。

二、建筑规划与建筑设计的相关性

建筑规划与建筑设计统一于建筑物中,是不能分割的,它们在设计的知识层面是相互交叉的。在建筑规划和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它们是相互渗透的,属于设计的两个阶段。

首先,建筑规划是建筑设计的基础。建筑规划人员在进行建筑物规划时,应当具备长远的、发展的眼光。建筑规划应当属于前瞻性的工作 , 这就要求建筑规划人员不但从当前局势需要出发,还应当考虑建筑规划为建筑的后期发展提供足够的空间,能够预见建建筑物在开发利用阶段可能存在或发生的各种问题,实现建筑物功能的拓展性、预见性。对于拟建建筑物的前瞻性,应当根据建筑设计的进度来展开,逐步深化、逐步清晰。在具体的建筑设计中,应当立足于建筑规划,利用多种多样的建筑技术方法及其他相关的专业知识,将建筑过程中不相关或者矛盾的地方结合起来,实现建筑物的最佳功能。其次,建筑设计应当体现建筑规划的功能。建筑设计不但需要体现建筑物的应用性能 , 还应当体现建筑物的社会性能。协调好建筑物内部各个环节间的关系 , 同时还应当处理好建筑物与外部环境间的关系。建筑设计应当满足建筑物在施工、建筑物理、建筑材料、金属结构、建筑设备等方面的要求,满足其一般规划功能。此外,建筑设计在满足基本功能之外 , 还应当体现建筑物的地域特色、文化特色以及时代特色,利用建筑设计,展现当地的区域习俗与民族特色,实现建筑物的文化功能。最后,建筑规划以建筑设计载体。对于一般建筑物而言,其建筑规划应当是通过建筑设计来实现的,而建筑设计是通过建筑物实体来实现的。建筑规划和建筑设计都涵盖了对建筑布局的设计。对建筑物的布局设计不是简单的对建筑物的功能布局做出规划或设计 , 而是应当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来实现的 ,通过进一步的整合布局 , 完成建筑物的外在和内在的设计。对建筑物布局的设计应当充分考虑到色彩的渲染。

三、幼儿园建筑规划设计方法以及实例分析

幼儿园建筑规划设计必须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包括整体规划、功能规划、空间规划和景观规划等方面。要以儿童的认知特点和心理发展特点为依据,以幼儿园建筑的规划设计原则为指导,提高幼儿园建筑的实用性和灵活性。

1.在整体规划的过程中要注意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提高各个部分的衔接性,同时又要做到不相互影响,以免发生干扰。例如某些幼儿园用连廊来连接办公楼,在方便管理的同时,避免了相互的干扰,即形成了空间开放、视野开阔的空间,又为提高利用率起了重要的作用。为了满足日照和透 光,连廊可以设置成在建筑的北侧为主,南侧为辅的形式。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要对建筑功能的合理性和实用性进行研究,对各个功能部分进行合理地分区,注重儿童教育功能的实用性。同时还要体现建筑的多层次和多元性,利用围合空间、半围合空间、平台等多种方式合理布局,做到层次分明。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增加对活泼、新颖立面造型的规划设计,利用小巧的尺度和丰富的色彩,突出幼儿园的个性。在幼儿园的建筑空间中,绿化空间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要加大对绿化环境的建设,提供给儿童一个宽敞舒适的园林环境。

2、功能的合理规划是应对幼儿园建筑用地不足的一个有效手段,要坚持整体规划的原则,利用空间状态的组织将建筑物紧密的连接起来。在功能规划中,既要考虑采光情况,确保儿童活动的主要场所的向阳性,同时还要坚持方便性,即设计相应的医疗用房和管理用房。在建筑的规划设计中,必须充分考虑各种自然因素,做到减少消耗和保护环境,树立建筑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为儿童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3.对空间和景观的规划是为了儿童的多样化发展,这就需要改变传统的设计思路,在空间和景观的规划作用下,突出幼儿园建筑的独特艺术个性。在幼儿园用地紧张的形势下,可以建立小广场空间,在满通分流需要的同时,结合多层次的绿化带,给儿童以赏心悦目的视觉享受,还为儿童的交流提供了平台,增强了儿童之间的沟通。

在幼儿园建筑的规划设计中,德国路金斯兰幼儿园就是幼儿园建筑规划设计的典范。从图中可以发现,该幼儿园突出了主题性原则,它的外观呈船型,分为两层,第一层通向花园的入口,通过舷梯即可进入到二层。在整个的建筑中,篷帆、桅杆和船舷取代了屋顶和墙壁,增加了情趣,引起了幼儿的兴趣。另外,西南侧的帘幕可以遮蔽夏日的阳光,好比篷帆,强化了船的隐喻。该项设计规划的优势在于拥有明显的主题,并对空间进行了创造型的开发,为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性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并且很好的反映出了“新、奇、趣、美”的建筑个性风格。船型的设计为儿童带来了新奇和刺激的同时,也给室内设计的不规则形状进行了较好的应用,对儿童造成了直接的视觉冲击。总之,德国路金斯兰幼儿园在视觉感官和空间体验上为儿童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在内部的设计中也遵循了儿童发展的特点和心理特征,从窗户的高度设计和空间的尺度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规划,为促进儿童积极性和创造性提供了有效的空间场所,便于儿童在轻松舒适的环境中对周围的世界进行感知和体验。

幼儿园建筑的规划设计关系到儿童发展的特点,必须高度重视,从色彩、主题、平面构造和立体构造、空间和景观规划等多个方面着手,突出幼儿园建筑的特性,满足幼儿发展的需求。幼儿园是儿童活动的主要场所,幼儿园的建筑环境对儿童认知世界和体验事物起着不可忽视的影响。这就要求幼儿园建筑的设计师,要从儿童的心理特点着手,设计利于儿童学习、生活和健康成长的多元化的幼儿园空间。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本文对幼儿园建筑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分析,指出在规划和设计时应当充分考虑各种因素。要在建筑规划与建筑设计协调好二者的关系,考虑到实际建筑用途,才能实现规划的合理性,设计的完美无缺,达到建筑物的最优化,更好的满足人们对建筑物的要求,推动中国城市化进程。

篇9

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一方面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了便利,另外一方面也加剧了人们生活环境恶化的局面。因此,建筑规划设计当中开展节能设计符合当前我国社会发展实际情况。针对建筑规划设计中的节能设计问题,探究有效的节能设计方式方法,将建筑节能与功能发挥相结合,形成低成本,高回报的建筑设计是文本讨论的根本。

一、建筑规划设计对建筑体的影响

建筑规划设计工作需要考虑到相关建筑的方方面面的专业性问题。规划设计中,有效的节能设计主要包括规划设计中的最初阶段的建筑节能、中期节能以及后期节能施工,甚至到最后的拆除重建阶段的节能设计。传统建筑节能设计内容中,建筑施工单位通常只看重建筑成本的节省,这样的节能设计是并不全面的。应当建立在现代节能设计的意识前提下,通过优化建筑材料结构与技术才能真正实现建筑节能。如,规划设计中,对空凋系统的选择。不同系统的空调初始投资形成费用情况不同,消费者也能够在这个基础上做出正确的选择。

二、建筑规划设计中的建筑节能设计分析

(一)建筑整体设计与外部设计分析

在进行建筑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建筑整体设计与外部节能设计通常都是建筑设计人员优先考虑的问题。建筑设计人员在坚持建筑能源效率使用、环境有效利用以及设备使用有效的前提下,为了更好地进行建筑节能设计,需要将现有的环境条件充分利用,并在此基础上创设人工环境。以此达到满足消费者的需要的目的。建筑节能设计对建筑整体规划意义重大,但是重视建筑节能设计的同时还需要重视节能设计的规划问题。所谓的建筑节能设计规划主要是在考虑建筑本身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将建筑节能作为整体规划的重要原则的一种规划理念。这个过程中,建筑规划应当注注重对自然资源的有效利用,形成一种从整体上实现建筑节能的构想。可见,建筑节能设计对实现建筑能源有效利用与进一步实现建筑规划设计都具有重要意义。居住区作为一种重要的建筑类型,在建筑节能设计中还应当考虑到建筑居住区的舒适度问题。这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建筑居住区的节能设计应当将太阳辐射以及建筑自然风作为主要的设计思考方向。其次,建筑节能设计中的朝向设计问题。下面以我国居住建筑规划设计中的节能设计为例简要探讨建筑节能设计问题。

1.高层建筑节能设计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城市化建筑的脚步加快,高层建筑发展迅速,同时高层建筑的出现更是城市现代化想象的重要体现。

(1)高层建筑的平面总体布局分析

高层建筑的总体平面设计中也应当引入节能意识,以达到建筑自然通风与降温的目的。这个过程中考虑到建筑形体平面差异性会造成不同的能量消耗,从建筑设计节能的原则考虑,应当使建筑表面形成足够的压力差,这是为了能够让人们的打开窗户的时候出现传动气流,形成节能效果考虑的。

(2)高层建筑的围护结构设计

高层建筑由于自身特点的原因,会在设计的过程中形成围护结构,而围护结构设计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建筑节能效果。因此,在设计中应尽可能的通过围护结构本身调节室内微气候,保证舒适度,减少对空调的依赖,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主要的节能措施是增加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效能,提高热阻,增加空调建筑热惰性有利于建筑热稳定性;高效保温材料设于主体结构外侧,可减缓热量进入墙体:墙内设置空气间层或通风间层也有良好的保温隔热效果。

2.基于多层居住环境的建筑技能设计分析

(1)多层居住环境平面布局分析

当建筑物的平面形式为“n”形或“L”形时,应尽可能使其凹口部分面向夏季主导风,以形成“漏斗”效应。平面布局还要注重为房间的通风组织创造有利条件。在炎热地区,可以采用通透的平面形式来创造自然通风条件,保持房间的干燥,降低由日晒引起的升温。马来西亚建筑师杨经文设计的公寓一般每套都是独立的,只有少量共用的墙。公共的走廊把相互之间具有很多通风空隙的公寓串联起来。通过这些缝隙,自然风可以带走很多热气。典型的如Pingiran公寓,平面虽为内廊式,但每套公寓都是独立的单元,并在南北向、东西向、竖直向均有通风空隙,明显地改善了居住环境而节省了机械通风的能耗。

图1.不同平面的能量需求

(2)多层居住环境造型要素

建筑的体型要受到气温、日辐射强度、建筑朝向、各面维护结构、保温隔热状况、局部风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需要优化组合各因素才能确定。节能型居住建筑要求具有适当的体型系数。这是由于建筑物内部的热量是通过维护结构散发出去的,因此,传热量就与外表传热面积有关。被包围的空间体积对应的建筑外表面积越大,建筑受其外表面的热交换的影响也越大,在其它条件相同时,建筑物的采暖耗热量随体型系数的增大而呈正比例升高。

(3)多层居住环境的剖面构成

印度建筑师柯里亚独创的“管式住宅”,是在狭窄的住宅内围绕一个几乎露天的院落布局,将烟囱拔风原理应用于剖面设计中,构成奇妙的通风口。空气通过管式住宅被加热,然后从两个交错的坡屋面之间散发出去。

(二)单体建筑节能设计分析

建筑规划设计过程中应当将建筑节能的设计理念充分贯彻到设计工作当中。在设计的各个阶段和环节中都应当融入建筑节能的意识。包括建筑朝向合理性、建筑形体以及建筑空间对建筑节能的重要影响。

其中,建筑朝向设计对建筑节能与能源消耗具有重要意义,建筑设计中充分考虑建筑朝向与太阳辐射之间的关系,能够有效的降低冬季建筑采暖能源使用。但是同时也会增加建筑体在夏季的制冷需要。

另外,建筑朝向设计也应当结合当地的气候特征以及地理环境特征,综合考虑设计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将节能最为第一原则,采用最佳的朝向,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满足人们对阳光的需要。形成最有效的建筑朝向设计。结合长期实际工作经验,建筑体面向南面是我国各个地区普遍遵循的一种朝向设计方式。但是,随着现代建筑规划设计考量的因素逐渐增多,建筑体不能全部朝南。因此,在实际的设计规划中,应当因地制宜的设计相关朝向,以进一步满足人们对采光的需要。

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规划设计当中的建筑节能设计属于一种相对更加复杂的建筑系统设计,这项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与建筑功能发挥。因此,设计过程中需要相关的设计人员将从根本上降低能源的使用作为出发点,在有限的条件下,形成建筑节能优化方案。真正实现低成本和高效能的结合。发挥建筑节能设计的优势,实现建筑能源使用的高效,不仅是企业建筑设计的重要内容,同样也是可持续发展观的贯彻执行的重要体现。

参考文献:

[1]肖宁. 建筑规划设计中建筑节能的设计[J]. 科技致富向导,2013,06:342+349.

[2]邓爱英. 浅谈建筑节能与建筑规划设计[ J ] . 山西建筑,2011,03:188-189.

篇10

做好建筑规划设计的首要目标就是尽最大可能实现建筑节能,建筑节能与建筑规划设计是密不可分的,两者相互影响制约。建筑节能的实现归功于很多方面,除了政府的政策扶持,还需要社会本身加强对建设节能的重视,提高人们对于建筑节能的认识,多进行一些建筑规划设计技能培训,更好的落实实现建筑节能社会化的目标。通过对建筑节能与建筑规划设计的研究,证明做好建筑节能与建筑设计规划在建筑领域上的重要性。

1建筑节能设计研究

总的来说,建筑节能工作的实施有很多方面,例如:住宅面积的建筑节能规划就需要利用太阳能风能以及其它外界资源,以此来实现节能。为了实现建筑节能,一些房屋整体的建筑规划布局也需要慎重的考虑,做好建筑的规划设计以及日照和朝向多方面的设计,能够最大程度的节约能源,降低建筑的能源消耗。

2建筑节能设计实施方案

总体来说,建筑节能工作的实施有很多方面,例如:住宅面积的建筑节能规划就需要利用太阳能风能以及其它外界资源,以此来实现节能。为了实现建筑节能,一些房屋整体的建筑规划布局也需要慎重的考虑,做好建筑的规划设计以及日照和朝向多方面的设计,能够最大程度的节约能源,降低建筑的能源消耗。

2.1建筑布局设计

住宅的布局效果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建筑节能的效果,对于布局方式分为好多种,主要有,行列式,自由式和综合式四种。为了使房间充分获得日照,通常建筑布局都是南北朝向的。从视觉角度考虑,可以采用多层次方法进行建筑设计,一方面可以为居住区提供良好的通风环境,另一方面也能够创造出美丽的环境景观。通过对多层次方法进行建筑设计,改善了人们的生活环境,提高了空气质量,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建筑节能。

2.2建筑日照间距布局方式

为了更好的做好建筑整体规划设计,一定要对建筑日照间距布局方式进行深入探讨研究。做好建筑日照间距布局,除了能使房屋能得到很好的采光效果,同时也可以营造一个舒适的居住环境,让居民享受舒适的氛围,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做好建筑整体规划设计,需要政府制定一系列的扶持,以及加强企业建筑人员的建筑水平,加大力度完成建筑日照间距布局,并引起人们的大力重视。做好建筑日照间距布局,要提前确定好楼与楼之间的日照距离,要做出正确的建筑规划设计,最大程度上的减少误差,以此来满足采光要求。这样做不仅可以很好的完成建筑日照间距布局的任务要求,而起还能利用不可再生资源以及太阳能资源等,实现了建筑节能的目标。

2.3建筑朝向选取

建筑朝向问题也是影响建筑节能的一个重要因素,传统的建筑理念都是建筑应该是南北朝向,因为这样规划建筑布局,能够充分的发挥建筑节能的作用,让能源达到最大的利用最小的浪费。但是就现在而言,现代建筑设计区别于传统建筑设计,对于朝阳设计,不单单只是建筑坐南朝北的问题,还有很多因素影响着朝阳设计。例如,周边环境,风向,辐射度等等都影响着朝阳设计,都是朝阳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因素,对于建筑节能也有十分大的影响。

2.4建筑绿化

良好的居住环境能够影响居民的居住心情,陶冶人的情操,同时也会影响建筑节能效果,所以做好建筑规划设计中的绿化是十分有益的。我们可以在居民区内建立一个湖,能够改善居民区附近的环境气候,也能够收集雨水,对于小区绿化以及环境的改善十分有益。多种植一些花草,能够净化空气,减少雾霾,有效的扩大了绿化面积,为居民提供了一个干净舒适的居住环境。此外,还可以多多种植树木,一方面能够形成很好的为屋内通风,另一方面能够美化环境。总而言之,做好建筑绿化任务是十分有利于节约建筑的能源消耗的。

2.5建筑平面设计和节能研究

建筑平面规划设计也影响着建筑节能的效果。建筑节能体系,建筑规划设计中套型平面问题,建筑节能规划设计窗墙面积这三方面都影响着建筑节能效果。为了最大程度上的减少建筑节能成本,在建筑节能体系上要合理的规划设计建筑楼层,建筑平立面也要做到规整,避免因为建筑住宅规划设计问题,造成过多的能源浪费。中套型平面的建筑规划,要把客厅和主卧多布置在南向,其余都放在北向,这样做的好处是有利于屋内每一个地方通风和采光。在规划设计窗墙面积上,要进行合理的设计,尽可能适当的扩大窗户面积,以此达到绝佳的采光效果,选择合适的玻璃,减少能源消耗,达到建筑节能的效果。

3做好建筑节能的重要性

能源问题一直是国家讨论的话题,所以做好建筑节能工作刻不容缓。建筑节能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工程,也是一项巨大的任务。节约能源消耗,要从我们自身开始做起,从自身加强对于节约能源的认识。尽管现在我国的建筑行业发展的十分火热,但是建筑能源消耗问题仍然制约着我国建筑行业的进步发展。我们要不断的进行创新性质的设计和研究建筑节能方案,最大程度的减少建筑能源消耗。总而言之,建筑节能与建筑规划设计的研究在建筑行业发展上占据着主要的地位,我们需要做好这两项工作,让建筑行业更好的运转发展起来。

4结束语

建筑节能最大程度上的降低了能源的损耗,也可以利用可再生资源,进行二次利用,科学的节约了建筑过程中的能源消耗。由于能源短缺,资源浪费,已经成为我国在节能方面,需首要解决的问题。所以做好建筑节能工作,也是为了适应国家的内在需要。目前,建筑节能朝着以可再生能源利用资源节约型为主要目标发展。做好建筑节能的关键就是节约资源,尽可能的进行资源再利用,要根据自热环境以及气候条件变化,做出合理的选择和节能措施,让建筑节能在适应的环境条件下得到充分的利用,营造一个良好的建筑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鲁慧敏.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研究[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8).

篇11

1.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概要与特点

建筑是构成城市经济生活的主要结构支撑,是进行城市规划最基本的单元。不同的城市具有不同的城市风貌特点,建筑尤其是标志性建筑则是体现城市风貌的最好表现,优秀的城市规划能够完美融合建筑设计特点,而好的建筑设计能够充分体现城市特色,两者之间相辅相成,因此若要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必须先了解各自历史与特点。

因不同的社会发展水平与经济建设体制,各个国家对城市规划的定义不尽相同。国内将城市规划定义为以实现某个特定时期内的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为目标,依据可持续发展原则与规范,确定城市未来发展导向、城市功能定位与规模,综合利用分配土地结构、城市空间以及城市建设相关项目。城市规划主要特点是从宏观的角度出发,把握城市建设发展的整体方向。城市规划注重对建筑群的排列组合、功能分配,强调整体城市空间的一体化,因此在进行城市规划设计时,要注意城市整体空间布局与局部结构的主次分明,局部结构隶属于整体空间,不能因局部结构的特殊要求而破坏整体空间和谐。另外,在进行城市规划设计时要注重结合自然环境、城市历史文化的传承,尽量做到对自然的真实表态,赋予人们对自然与历史文化的真实感受体会,顺应社会历史的变迁潮流,既表现出历史变迁感,又表现出城市发展的连续感。

建筑设计属于创造性工作,遵循经济适用、科学美观的设计原则,是科学技术与艺术、逻辑与形象融合一体的设计工作。建筑设计最主要的特点是功能需求,其次是美观需求。在进行建筑设计过程中,注重的是建筑本身与外部环境的协调统一,要能够依托外部的自然地理环境体现出城市特色,在建筑结构、立面形式与装饰色彩上既要与自然地理环境相融合,又要与城市规划设计内容与形式相统一,确保城市整体形象的协调统一。此外,建筑本身具有一种文化属性,建筑设计过程不仅考虑经济性、外部空间环境与技术水平等方面的因素,还要考虑建筑设计师本身的创意与设计风格,以及由此衍生出来的社会文化价值,最终达到既满足审美需要又实现文化传承的目的。

2.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关系分析

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城市规划设计相当于楼身,而建筑设计相当于地基,城市规划设计主要解决城市的面上的问题,其整体思想要靠一个个建筑单元组成的群落来体现,而建筑单元则注重于点的设计,依附于整个城市规划设计中,是对城市规划设计任务和功能条件的具体实施。城市规划设计关注整个建筑群落的统一协调,建筑设计则侧重考虑外部环境的制约,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整个城市的设计内容。

2.1城市规划设计对建筑设计的约束指导性

因为建筑设计是城市规划设计的组成部分,因此城市规划设计对建筑设计具有约束指导的作用。城市规划设计着眼于整个城市空间、土地资源的分配利用,对建筑设计的整体目标和任务具有指导性、约束性的特点,例如在建筑设计场地使用规划上,综合安排建筑设计涉及的整个环境内容,包括建筑本身、交通运输系统、活动设施、休闲绿化园林以及工程系统等。在符合城市建设与相关法律法规的条件下,对建筑整体环境进行详细的规划设计。城市规划设计偏向与城市环境整体的协调统一,忽略建筑具体的形态设计,但又要求具体建筑形态服从于整体的设计规划,以保持城市风貌的完整统一,因此对建筑设计具有约束性的作用。

此外,城市规划设计是一个系统整体的设计过程,考虑城市未来发展目标与长期可持续的发展目的,并没有针对具体的建筑形态,因而对建筑设计过程与理念起到了一定的引导作用。城市规划设计不仅能够促进建筑设计过程中对土地的合理利用,而且促进建筑设计在不破坏城市风貌的条件下,朝着满足方便舒适居民生活工作,建筑群落美观大方,并与自然环境、城市整体文化特征共同构成和谐共存的友好生态系统的方向发展。

2.2建筑设计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影响

建筑设计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建筑设计对城市规划设计的影响以及对场地设计的制约上。国内建筑行业在随着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出现了诸多的问题,例如一味追求个体建筑的外在艺术效果,忽略了建筑所处的地理位置环境以及地域特色。虽然建筑单元在设计上创意十足,新颖奢华,但却与整个城市景观格格不入,给城市整体形象造成诸多负面影响。建筑元素是城市规划设计的主要基础,在进行建筑设计过程中要注意不同的建筑整体之间在立面效果、色彩以及环境的整体结合。

从内容上来说,场地设计是将建筑设计中的建筑单元内部设计除外的所有设计活动,因而其受到建筑设计不同程度的制约与影响。场地设计条件的分析主要是对建筑单元基础资料的搜集整理分析,确定建筑设计中的各种影响条件,为建筑设计成果的合理打下坚实的基础。场地设计条件包括自然条件与建筑条件两部分,为满足相关的建筑设计要求,必须对场地设计条件进行改造与重新规划,促进各个建筑要素以及各个建筑间能够形成和谐统一的有机整体。

2.3正确处理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关系

正确处理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关系主要从科学对待城市规划设计、建筑设计服从城市规划、建立相关的设计方案评审制度三个方面进行。

城市规划设计活动是针对社会空间以及物质空间可持续发展而进行的一项社会实践活动,包含了对整个城市结构从策划到维护的所有元素。在城市规划发展过程中,设计过程逐渐将越来越多的内容与方法融合进来,实现从单一的形态设计到整个形态功能全面发展的综合设计。城市规划设计强调将不同的元素进行组合分配,形成有机整体,不仅考虑单个物体元素的特点,而且考虑不同物体元素间的关联,因此,在进行城市规划设计过程中,一定要采取科学认真的态度。

城市规划设计的出发点是动态协调解决各类建筑之间的联系,统一整个建筑区的整体形象,并将生态因素、可持续发展观点融入到城市未来的发展、文化历史的传承中。建筑作为城市要素之一,在进行设计过程中必须服从于城市规划设计内容,考虑建筑的外部大环境与整个地域特点。

城市规划设计以及建筑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城市的外在形象以及长远发展,因此必须建立一套设计方案评审检查制度,对设计方案组织专家进行专业评审。评审过程包括建筑设计是否符合城市规划设计内容、建筑设计方案本身是否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是否符合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建筑设计内容是否与周围环境形成统一的生态系统等。只有严格设计审查制度,才能保证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设计的有效进行。

3.总结

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密不可分,城市规划是建筑设计的总体纲领,建筑是城市规划实施的主体,只有明确了两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才能实现城市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才能跟上中国经济建设日新月异的步伐。

参考文献

篇12

城市规划设计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实践学科,涵盖了城市建设项目调研规划、施工、维修养护等一系列环节当中的内容,其规划设计科学对城市建设的质量起到了直接的影响作用,同时也是建筑设计的重要基础。因此,如何确保城市规划设计的合理、科学并且处理好城市规划设计、建筑设计之间的关系,是当下值得深入思考与探究的重要课题。

一、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概述

1.城市规划的概念

城市规划简单的说就是为了解决城市出现的各种问题,采用科学的设计规划,对城市的发展方向以及发展策略进行全局性设计,使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得到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得到提升。城市规划需要设计者站在全局的最高点去看问题,同时要考虑到未来的城市发展方向。

2.建筑设计的基本概念

建筑设计的基本概念可以概括为两点。第一,建筑设计是基于居民对建筑的主观要求,采用科学的规划设计原理,对建筑的内部及外部进行设计和改造。第二,建筑设计是根据城市规划的基本纲要,为城市的功能提供载体,利用城市资源对建筑进行可持续建造。

二、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之间的关系分析

1.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区别

城市规划设计的任务是依据国家在城市建设方面的方针、政策,对区域内部的基础设施、社会发展、人文景观和经济建设进行全面的综合分析,然后加以长远的规划。从工作的开始就要考虑多目标的衔接,对整体布局和规模进行统一规划,妥善处理各要素之间的矛盾,达到城市化建设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可持续性的发展要求。

建筑设计的主要任务是依据建筑设计任务书,对整个建筑物从整体到局部进行不断完善和优化,从而使得整个建筑设计达到预期的建造目标,同时也是一个对答案的搜索过程。

2.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之间的关系

作为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实用性的宏观学科,城市规划设计在实施时涉及到了建筑设计、景观设计等诸多方面,它将城市当中的线与面的问题作为核心处理对象,并遵循自身独特的设计原则与实施方式。而建筑设计则是一门以建筑为主要对象的微观学科,在其工作中需要以城市规划设计作为前提和指导,依照城市规划设计的相关要求、技术、建筑功能等来做出具体的设计,并对建筑物的材料、结构形式等进行最终的确定,将城市当中的点与面的问题作为核心处理对象。建筑设计是城市规划设计的重要基础,只有确保建筑设计的工作质量才能实现城市规划设计的最终效果。

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及建筑设计的关系

三、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协调发展策略

1.合理进行城市规划设计

在进行城市规划设计时,必须统筹兼顾到城市、建筑、环境以及人员需求之间的关系,在城市规划设计中不但要注重城市的功能分区,交通流线,而且还要注重建筑物的体量、尺度、比例、色彩、造型、材料、空间等在进行规划时切不可仅考虑到短期的需求,应用一种长期的可持续发展的眼光看待城市的规划设计,如人口的增长与移动,对于建筑功能需求的改变以及对于生态环境的需求等一个合理科学的城市规划设计,能够更好地为建筑设计提洪指导,为建筑的设计发展指明方向。

2.实现城市规划设计的科学化

科学的城市规划设计需做到社会融合与多元共存。社会融合以保障居民的基本社会权利作为根本宗旨,而城市规划设计是解决城市居民居住与消费等的重要方法。在全球一体化与民族融合的背景下,要求城市规划设计在解决城市居民生活需求的同时实现多文化、多层次与多民族的协调与共存,并在共存与融合中得到更好的发展。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推进,社会融合与多元共存问题受到了越来越高的关注度。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可以从心理角度与社会文化生活角度出发来实现设计的融合与共存。

3.加强对建筑设计相关内容的吸收与借鉴

城市规划设计过程中应该加强对建筑设计相关内容的吸收与借鉴,建筑设计在作为与城市规划设计完全独立同时又保持密不可分关系的设计工作,其自身在结构创新、空间创新、功能创新以及设备创新上的设计内容是非常值得城市规划设计借鉴吸收的重要经验,因此城市规划设计应该将建筑设计作为单独设计内容来重点考虑,在兼顾整体设计方向的同时鼓励建筑设计的创新与个性化。

4.建立完善的建筑设计方案标准评审制度

建筑设计方案标准评审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是针对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之间重要关系进行考量的一种评审标准,城市规划设计单位应该针对建筑设计的相关内容建立标准、系统、创新以及个性化的评审制度,保证建筑设计方案评审制度的公平、公正、公开以及评审内容的专业、全面、细致和标准,同时建筑标准评审制度还应该充分考虑到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设计之间的协调性,进而保证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设计之间的关系得到充分的协调与发挥。

5.加强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实施的管理

任何城市建设不可能出现准确无误的执行,都会有一定程度上的偏差,所以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要加强对执行的控制。对建筑设计的执行阶段要加强行政上的监督,建立行政问责机制。优秀的建筑设计作品若在执行过程中出现故意的偏差,不仅仅是对建筑师劳动成果的不尊重,更是对城市发展带来诸多不利影响,同时也是对城市规划纲要的违背。

结束语

综上所述,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城市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应该紧跟时代的步伐。例如我国城市,应该结合自己的文化历史人文,确定自身的发展方向和自己独特的建筑风格,将城市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之间的关系协调处理.采用合理正确的技术手段和设计方法,建设一个具有现代化气息的都城,拥有不断发展下去的动力,环保舒适。城市规划设计是建筑设计的指导者。建筑设计需要在科学与合理设计的基础上,服从城市规划设计,以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各个因素互相协调的融合在一起,实现城市资源的综合利用,让城市朝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宋超.刍议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J].科技展望,2015,20:22+24.

篇13

随着时代的变化和经济的持续发展,城市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扩建规模也越来越大可以呈现出一种蒸蒸向上的繁荣景象。一个良好的发展开端会给城市的整体规划和设计带来更为严格的考验。建筑物是城市当中的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建筑物的设计是否规范合理对城市的整体面貌和发展都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由于最近这些年出现了很多与众不同的建筑,严重影响了城市的面貌和整体规划设计。经过理论的研究和实践经验可以证明,城市的规划设计是否可以和建筑设计协调发展这两中,重视的程度可以直接影响着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同时,这也是保证城市稳定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

2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关系

2.1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差异

在设计目标上存在的差异。由于城市的规划设计目标是具有着非常强的可控型性的,氛围在整个城市的规划设计当中,所以在进行整体规划之前目标并不是十分的明确。建筑设计主要是针对具体特定的建筑物,不但需要更明显的体现出建筑物的功能,还需要适应城市的整体发展状况,所以在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需要拥有足够专业及相当完备的知识和技能来进行设计。在设计的过程当中存在的差异。在进行城市规划的设计当中,参与设计的人员应当拥有着一定战略性和长远的发展性的眼光,并且按照城市每个方面的实际发展情况制定出合理规范的设计方案,进一步确保城市阶段性的长久稳定的发展空间。由于建筑设计需要从自身发出在进行考虑的,然后在不断的进行优化自身因素。在设计任务中存在着差异。城市的规划设计并不是一下就可以成功的,而是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通过城市的发展变化才能具体体现出来。

2.2基于发展趋势的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设计

为了有效地满足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要结合城市发展的实际需要合理的制定规划方案,目前城市规划设计正向着低碳环保、和谐的方向发展,这样就有效的保证了城市整体规划的合理性;为了有效地保障城市建设发展的实际需求,建筑设计正朝着低碳环保、整体性的方向发展,有效地保障了城市建筑设计的优化。在这种情况下,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都充分考虑了彼此之间的优点,并且逐渐向着双方的有点靠近,使得两者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

3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协调发展

3.1将城市规划作为建筑设计的方向

通过相关的研究可以发现,为了有效地保证建筑工程设计的稳定性与工程长远的发展,需要在工程设计的过程中贯彻城市规划设计的相关内容,防止出现与城市划想冲突的情况,满足城市发展对建筑工程的要求。建筑工程不仅具有非常强的功能性、实用性,还可以有效地反映城市建设的景观,体现城市建设的形象。但是就目前的情况看,在建筑工程设计的过程中,并没有将建筑工程与城市人文情况、建设周边的环境相结合,只是单纯地将建筑工程作为一个单独的个体进行设计。虽然可以有效的体现出建筑工程本身具有的作用于功能,但是很难将建筑物融入到城市的整体发展过程当中。所以,在对建筑工程进行设计的过程当中,要结合城市建设规划的方向,设计出符合城市规划零年的建筑工程设计图。城市的规划方案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会影响着建筑工程的具体发展情况,所以在设计的过程当中要对城市的主要元素进行分析,比如城市建设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等特点,这样可以为建筑工程设计提供非常重要的参考依据。虽然城市建筑设计需要着眼于微观方向,但是当需要与城市建设规划进行宏观的结合,只有这样才可以有效地保证建筑物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情况达到和谐统一的效果。

3.2培养并提升设计人员的创新思维,提升设计的创新性

不管是在怎样的时间进行着怎样的活动,人们的行为活动都会受到潜意识的影响。只有在人们的潜意识里面形成一种行为的形态,人们才能够按照意识进行活动。所以,人们的潜意识对于人类的活动具有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管是在对城市进行规划设计或者是对建筑工程进行设计的过程当中,设计工作人员的设计思路都是按照潜意识的指导进行的。只有不断地提升设计人员的创新意识,使其具备创新思维,才能够有效地保证建筑工程在设计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突破性,才能用自己的创新思维提出与过去不同的设计方案。虽然在对建筑工程设计进行创新的时候不可以对已经存在的主观规律进行改变,在使用不同的规章制度所组成的主观规律,以及生态环境长期以来所构成的客观规律基础上进行工程的设计创新。有效地将城市整体规划与局部建筑工程结合在一起。

3.3保证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协调发展

虽然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是在城市建设的过程当中协调统一的发展是必要的前提。近年来关于城镇化建设的脚步不断加快,城市的规划设计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建筑工程在城市建设过程当中承载着生活、工作、贸易等功能,建筑工程的数量与规模也在不断地扩大。在制定建筑工程设计方案的时候,需要较城市规划考虑到其中,城市的发展方向以及政策的元素进行充分的考虑分析,有效的保证建筑工程设计的理念与设计方式同城市规划的方向基本一致。比如,老城市在规划设计的过程当中要将火车站作为主要的中心构建综合商业区,此时真的火车站与其周围的建筑设计就需要保持一定的时尚、休闲风格,保障与城市规划中所打造的商业区规划目的一致。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对建筑工程设计与城市规划设计的过程当中,要充分的认识到城市规划对于建筑设计的约束性,在实际的工作当中要保持认真严谨的态度将城市规划设计工作做好,建立完善的建筑工程设计评价体系,有效地保证建筑工程设计与城市规划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