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规划意识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强化规划意识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强化规划意识

篇1

(二)拟实行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市、县(市),由具有规划执法权的城市管理执法部门,负责对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违法建设行为的监督检查、纠正和处罚;由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对已经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但未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行建设的违法行为进行监督检查、纠正和处罚。

(三)已经实行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市、县(市),在原批准的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方案的基础上,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统一由具有行政处罚权的部门负责与行政处罚权范围对应的违法建设行为的监督检查和纠正(包括拆除)。法律法规规定的建设工程验线和建设工程是否符合规划条件的核实等,仍由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

二、建立健全违法建设发现机制

(一)完善巡查制度。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和城市管理执法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加大巡查频率,强化巡查手段,确保巡查效果,对发现的违法建设行为要及时责令停止违法建设。实行相对集中处罚权的市、县(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在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后5日内通报给城市管理执法部门。

(二)加强建设工程规划许可后的监督检查。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要在建设工程开工和基础工程、隐蔽工程覆土前,及时到施工现场验线;建设工程竣工后,核实是否符合规划条件。在建设工程验线后至竣工前,具有行政处罚权的部门要跟踪检查。对不按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规定建设的,责令停止建设,并由具有行政处罚权的部门监督改正。对竣工的不符合规划条件的违法建设,由具有行政处罚权的部门监督其按时改正,经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核发规划核实证明后,建设单位方可组织竣工验收。

(三)畅通违法建设举报和控告渠道。各市、县(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和具有规划执法权的城市管理执法部门要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电子信箱等联系方式,受理广大群众对违法建设的举报和控告,并及时核查处理。

(四)坚决制止在建的违法建设。城市管理执法部门和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对当事人拒不停止违法建设的,要及时将有关情况报市、县(市)政府,由市、县(市)政府责成有关部门查封施工现场。

三、严肃处理违法建设

(一)规范违法建设处理方式。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未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规定建设的各类违法建设,除对规划实施无影响及确实可以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对规划实施影响的外,要依法责令限期拆除。不能拆除的,没收实物或者违法收入。

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依据城市规划,决定对违法建设是否可以采取改正措施,以及采取何种改正措施消除对规划实施的影响。具有规划处罚权的城市管理执法部门对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的违法建设,应按照本级政府规定的程序和时限,将有关材料送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在规定时限内依据城市规划和有关程序作出处理决定,并通报同级城市管理执法部门。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认为无法采取改正措施的,由城市管理执法部门责令限期拆除,当事人逾期不拆除的,由城市管理执法部门报市、县(市)政府,由市、县(市)政府责成有关部门依法;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认为可以采取改正措施的,应同时提出改正意见,由城市管理执法部门监督改正,并依法实施行政处罚,此后由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补办相关手续。

(二)严格临时建设管理。未按照批准内容进行临时建设,以及经批准的临时建设使用期满后,建设单位没有申请延期或申请延期未获批准的,由具有行政处罚权的部门责令限期拆除。逾期不拆除的,由具有行政处罚权的部门报市、县(市)政府,由市、县(市)政府责成有关部门依法。

(三)杜绝“以罚代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64条和第66条规定,对于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对规划实施影响的违法建设,处建设工程造价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对于限期拆除、没收实物或者违法收入的违法建设,可以并处建设工程造价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对于未按照批准内容进行临时建设、临时建筑物(构筑物)超过批准期限不拆除的,可以并处临时建设工程造价一倍以下的罚款。实施行政罚款的同时,具有行政处罚权的部门必须监督其改正(或拆除),切实消除违法建设对城市规划实施的影响及其危害后果。在有明确授权的前提下,对已形成的违法建设的拆除,可以由区政府负责,相关部门予以配合。

四、建立健全行政责任追究制度

(一)强化执法管理。市、县(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和城市管理执法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切实加大治理违法建设的力度,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明确执法标准,不得相互推诿责任。对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和城市管理执法部门报请查封施工现场或依法违法建设的,各市、县(市)政府应及时作出决定并责成有关部门查封施工现场或依法违法建设。

篇2

今年以来,全市各地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高效外向农业,取得了明显成效,高效农业规模化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全市高效农业面积、上半年农产品出口增幅列全省第一,“三资”开发农业、农业增加值、农民收入等都位居全省前列。但是,高效农业规模化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不少差距,面临着不少的压力和挑战。各地要抓住当前高效农业发展的有利时机,从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高度,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坚定加快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的信心,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精心谋划,扎实推进。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加快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提升农产品竞争力为目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体制、机制和科技创新为动力,以高效农业规模化重点项目为抓手,聚集资源、聚集资金、聚集技术,加强产业整合,扩大基地规模,突出龙头带动,大力发展经济效益好、附加值和外向度高、带动作用明显的农业产业,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

“*”时期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的目标任务是:①到2010年,全市有10个年产值10亿元以上的高效优势特色产业,有10个在全省全国有影响的高效农业品牌,有100个高效优势特色产业龙头企业;②高效农业规模化程度保持全省第一,农产品出口增幅保持全省第一,农业增加值保持全省前两位;③高效农业规模每年扩大4-5%,到2010年全市亩均效益2000元以上的高效农业面积达到500万亩以上,高效农业规模达到60%以上,其中大蒜、苔蒜、创汇特菜、设施蔬菜、食用菌、花卉苗木产业达到80%;④畜牧业规模养殖比重每年提高5个百分点,到2010年规模养殖比重生猪达55%,蛋禽达85%,肉禽达85%,奶牛达85%,肉羊达40%,建成集约化规模养殖企业10个,养殖小区300个,中等规模养殖场500个,专业大户1万个。

二、做大做强高效优势特色产业

坚定不移地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高效经济作物和高效养殖业,做大做强优势主导产业,2010年优势农产品生产总量占农产品总量的75%以上。从全市来讲,重点规划建设蔬菜、林业、果品、奶业、畜禽、银杏、食用菌、水产、花卉苗木和优质稻麦十大主导产业。各县(市)、*区要结合本地的资源禀赋,突出2-3个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主导产业,进行重点扶持和建设,把优势做优,强项做强。丰县重点发展红富士苹果、高效苔蒜产业,沛县重点发展生态肉鸭、创汇特菜产业,*县重点发展奶业、设施蔬菜和食用菌产业,睢宁县重点发展波杂山羊、三水梨产业,*市重点发展大蒜、木业和银杏产业,*市重点发展优质瘦肉型猪、高效渔业和花卉苗木产业,*区重点发展设施蔬菜和石榴产业。每个高效优势特色产业都要做到“五个一”,即有一个科学的产业规划,落实一位高水平的首席专家,建设一批高标准的示范基地,扶持一批叫得响的产品品牌,培育一批有潜力的重点龙头企业。通过“市场引导、农民参与、龙头带动、政策扶持、政府服务”的产业化模式,做大主导产业规模,拉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蔬菜、奶业、肉鸭、板材、银杏产业要成为全国“单打冠军”,果品、大蒜、食用菌、肉羊产业成为全省“单打冠军”,逐步形成产业带、产业群和块状经济发展新格局。

三、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围绕农业产业优化升级,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切实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水平,2010年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要达到1:1。一是实施龙头带动战略。继续加大扶持力度,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市关于扶持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优惠政策,对一批竞争力强、带动面广、利益联结紧密的重点龙头企业,在提供贷款、减免相关税费、农业开发立项和用地、用电等方面,实行区别对待,集中扶持,促其做大做强。要抓住农发行拓展新业务的机遇,争取更多的龙头企业获得农发信贷支持,破解融资难题。市财政继续安排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的贷款贴息,对省安排我市龙头企业的专项资金,市财政按1:1配套。各地也要切实增加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投入。到2010年,力争培育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00家,其中年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龙头企业达到5个,超5亿元的达到10个,超亿元的达到50个。二是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鼓励和扶持农民在生产服务、产品流通、储藏加工、市场销售等环节,组建多种形式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加快推广“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并积极探索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农户承贷承还、提供贷款担保等有效办法,提高龙头企业和合作经济组织的带动能力。到2010年,全市加入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农户数占农户总数的40%以上,省级“四有”示范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达到100家,形成一批销售收入突破5000万元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群体。三是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大力发展现代物流、连锁经营、配送专卖等农产品现代营销业态和流通方式,加快农贸市场超市化步伐,促进农产品流通和销售。到2010年,力争交易额过亿元的农产品批发市场达到10家以上。大力培育农民经纪人队伍,促进农产品流通。通过龙头企业的发展、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培育,以及农产品市场体系的建立,提高优势农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扩大规模效益。

四、全面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

以保障消费安全和提高农产品竞争力为重点,继续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农业标准体系,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建设,逐步推行农产品全过程标准化生产,切实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一是认真贯彻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积极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实施准备工作,广泛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重要意义、主要内容、具体规定和法律责任,提高公众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引导农产品生产者、销售者加强质量安全管理,保障农产品消费安全。二是大力开展农产品质量认证。认真组织开展有机食品、绿色食品认证和无公害农产品及产地认定,进一步扩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规模,力争每年新增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40个以上。对已形成特色和规模优势的农产品,要抓紧注册商标,统一对外品牌,争创一批国家和省级名牌农产品,进一步提高我市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知名度。力争每年新注册农产品商标50件以上,新推荐认定著名商标5件以上,新认定知名商标10件以上。三是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力度。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人员队伍及制度建设,进一步提升检验检测能力和技术水平。加强农产品全过程质量监控,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制度,积极开展农产品产地环境、农产品、农业投入品、农药和兽药残留的质量安全例行监测。

四是深入开展农业投入品综合整治。加大对农业投入品的监督检查力度,经常性开展农业执法大检查,重点查处使用违农药和兽药残留超标等问题,严厉打击制售假种子和伪劣农药、化肥等坑农、伤农行为,并通过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和信息服务等活动,进一步整顿规范农资市场秩序,确保农资产品优质优价和稳定供应。今后,每年都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工作实行目标管理,市财政安排专项补助经费,用于品牌审定认可、市场例行监测和农业标准修订等方面的以奖代补。各县(市)区也要配套进行奖励补助。

五、加快提高农业外向化水平

按照《江苏省农产品出口振兴计划(*-2010年)》的要求,结合我市农产品出口的实际情况,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要围绕重点产业、重点企业、重点地区,大力推进农产品出口基地建设、农产品出口促销、农业招商引资和农产品出口品牌培育,提升我市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和农业国际化水平。一是加强农产品出口基地建设。结合出口企业诚信体系建设,积极引导企业瞄准出口目标市场,高标准建设出口农产品基地,并推行基地检验检疫备案注册,实现从“基地”到“目标市场”的全程质量控制。二是增强农产品出口企业市场竞争力。加大对农业出口企业扶持力度,引导、支持企业把项目、资金、技改投入的重点转移到发展高效外向农业上来。鼓励有条件的农业企业到境外申请商标注册、卫生注册和取得产品质量专项认证,设立农产品促销与展示窗口,进行农业贸易考察与投资合作,提升高效农业的发展空间、层次与水平。对当年农副产品出口额超过上年实绩的涉农企业给予奖励,奖金由同级财政安排。三是大力开展农业招商引资。进一步优化农业投资环境,创新招商方式和手段,吸引“三资”开发高效农业,壮大农产品出口主体,打造一批强势农产品出口企业。精心组织参加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江苏名特优农产品(上海)交易会和江苏农业国际合作洽谈会等活动,扩大我市与境内外农业的交流与合作,吸引境外资本投资开发农业,促进农产品出口创汇。

六、大力实施科教兴农战略

以建立农业优质、高效、生态、安全技术体系为目标,积极转化、推广农业科技成果,强化科技对高效农业规模化的支撑作用。一是建立健全多元化的技术推广机制。进一步加强镇级公益性农业推广服务机构的建设和管理,加快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及时足额拔付工作经费,确保业务正常开展。鼓励和支持农业企业、各类合作经济组织积极参与农业科技推广,逐步构建多元化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促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三是加快科技成果推广转化。继续实施农业三项更新工程,加大优质高效高抗新品种和省工节本增效新技术示范推广力度。全市每年推广农林牧渔新品种(品系)50个、新技术50项以上。深入开展“送科技下乡、促农民增收”活动,组织科技人员把最新科研成果,特别是对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有较大拉动作用的重大技术应用到农业生产和加工领域。加快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建设,通过典型引路,示范辐射,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每个县(市)、*区都要建立一个集示范、销售、培训为一体的优质高档种苗基地,带动整体农业科技含量的提高。三是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培训。加大农村信息化建设力度,加大“农业绿色证书”、“农业科技入户”工程、“致富工程”的推进力度,突出技能培训、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创业培训,提高农民就业技能和致富本领。大力推广培训券方式,提高培训资金使用效益。四是提高农业的物质装备水平。认真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特别是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逐步发展壮大农机专业化作业队伍,扶持建立各种类型的农机服务组织,提高农机服务能力。

七、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

篇3

2 现阶段动物检验检疫工作状况

(1)相关部门对检疫工作不够重视

由于我国对动物的检疫工作起步较晚,在国际贸易中对动物和动物产品进行进出境检疫工作也较晚,加上没有相应的政策宣传和受传统思想观念与工作习惯的影响,一些畜牧主观部门、政府机关以及农牧民群众、基层领导干部、畜牧兽医和技术人员没有高度重视对动物的检疫工作,没有完全认识到检疫对畜牧业、旅游贸易的发展、社会的安定以及动物疫病的防控方面极其重要的作用。不少地区出现“重防轻检”的情况,导致检疫的工作程序不规范、责任不明确、思路不清晰、措施不得力,存在工作进展缓慢、开展面窄的缺点,检疫工作长期处于被动应付的状态,拒检、逃检等违法事件不断发生,检疫工作人员缺乏创造性和积极性。

(2)检疫体系和工作机制不够健全

相关部门没有设立起承担检疫工作的独立检疫机构,一些单独设立的检疫站或兽医站都没有专职的检疫工作人员,在下达检疫任务时,没有专职的检疫工作者执行,难以展现出检疫工作的责任、目标、义务和权力。

(3)产地检疫工作没有及时到位

由于产地检疫工作的面广、量大,其所涉及到千家万户的规模场点的检疫难度大,另外受我国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传统疫病防控模式、农耕模式的影响,我国至今仍没有对产地进行全面的检疫推广工作,一直没能有效的将产地检疫率提高至百分之百,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动物疫病扩散的安全隐患。

(4)屠宰检疫工作的不规范

检疫工作的不到位还表现在不规范的屠宰检疫工作上,主要存在以下四个问题:一是多个部门交叉管理造成检疫工作管理的“空档”。各部门没有明确其职能范围,为检疫工作的执行带来不便。二是屠宰检疫场地过于集中。检疫时间和场地布置的不合理给私屠乱宰的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让整个动物产品市场埋下了安全隐患。三是大部分屠宰场地设施简陋。屠宰人员所使用的屠宰手段和工艺都较为原始,没有符合现今的防疫条件,难以落实到位检疫措施。四是定点屠宰检疫的范围小、种类少。没有进行大规模的屠宰检疫工作,知识在一些主要城市实施猪、牛、羊的定点检疫工作。

3 强化动物检疫措施

(1)加强政策领导和媒体宣传工作

各级政府部门应该充分认识到动物检疫工作在我国社会生活、经济和政治上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待动物检疫工作,帮助人们树立起“防检并重”的积极思想,从政策和资金上加大对检疫工作的投入和扶持力度,积极发挥出对检疫工作的领导和组织作用。另外,还可以运用电视、广播、报纸和书刊等媒体对其进行传播,着力宣传有关动物检疫方面的知识和法规,帮助人们更好的认识到动物检疫工作的重要性,推动检疫工作的发展和完善。

(2)健全和完善职能独立的检疫体系

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就将检疫工作从兽医工作里分离出来,并将其设立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因此,我国政府应该尽快制定和落实相关政策规定,健全和完善我国检疫工作体系,设立起职能独立的检疫站,规范各级动物检疫机构的名称,改善各地区动物检疫机构名称杂乱的现状,帮助检疫执法部门树立起权威性和独立性,逐步实现动物检疫工作与国际的接轨,促进中国兽医官制度的落实实施,纠正合署办公室在工作上所造成的敷衍、推诿等不良工作影响。

(3)加大对检疫工作团队的建设

篇4

Keywords:planning instruments;gateway of city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中图分类号:TU984.1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11)06-0078-04

1前言

地域特色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长期形成的历史遗存、文化形态、社会习俗、城市形态、生产生活方式等。地域特色首先在于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一个地区与另一个地区在文化和空间形态上的不同,才使得城市的文化和空间呈现多样化。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速度的不断加快。城市公共空间一方面受到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影响,城市公共空间所蕴含的地域文化逐渐消失,导致城市公共空间失去了其所应具备的地域空间特色,在建设过程中盲目仿效国内外典型城市公共空间,导致城市公共空间无论在使用上还是在与城市形象相协调上都不能满足城市的需要,反而造成了城市地域文化的混淆,削弱了城市的形象。

2007年12月,长株潭城市群获批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长株潭即将成为我国大力打造的城市产业群和区域发展高地。为加快长株潭一体化建设,将长株潭铁路客运西站(湘潭火车站)的改扩建工程定为加快融城发展的重点基础设施工程。

2项目概况及规划主要内容

2.1项目背景

长株潭铁路客运西站(湘潭火车站)位于湘黔铁路东端,湘黔铁路是西南地区通往东部沿海地区的通道,对西南地区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湘潭火车站是湘潭市区目前唯一的铁路客运站场,其改扩建工程作为长株潭城市通网络枢纽的重要组成部 分,将是长株潭城市群发展建设史的重要里程碑。

2.2项目范围

东、西以下穿沪昆客运专线的两个通道为界,南至广云路,北至护潭路,总用地约1.83km2。

2.3区位分析

规划区位于湘潭市河西旧城区的湘潭老火车站区域,东、北两侧邻羊牯赤马、万楼新城新区,南通过车站路与湘潭市河西商业中心相接,西靠和平公园,铁路从规划区中部东西向穿越,护潭河从规划区中部贯穿,是湘潭城市空间向北拓展、对接九华经济开发区、湘潭大学科技园的重要区域,区位优势明显。

2.4功能定位

长株潭城市群湘江西岸综合交通枢纽、湘潭河西商业商务中心。

2.5规划主题:“高效交通枢纽、和谐生态新城”。

2.6规划区空间结构

形成“一轴、一心、两片”的空间布局结构。

一轴:以南侧车站路和相对应的北侧赤马路及其两侧绿带为依托,形成规划区空间发展与新城形象主轴线。

一心:一环东路与护潭南环路之间的矩形用地区域是规划区的核心功能区,包括火车站房区、南北两侧广场区和火车站商业配套设施区,是新城综合枢纽核心。

两片:以铁路和火车站房为界,分为南北两片,南片邻旧城区,发展商业商贸文化娱乐;北片为新城未来重点发展组团,发展商业商务为主。

3地域历史文化突出区域特色

规划充分挖掘湘潭城市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采用各种手段将其融合到城市具象空间的各个环节中,塑造出具有独特人文色彩的标志区域。

规划手段一:历史文化内涵的挖掘。

打造湘潭市“莲城之光”地标性城市门户。湘潭是的故里,是革命的摇篮,规划以象征伟人光环的立体步行环道,具有沟通站前南北广场人流的主要功能,同时还能联系广场地上地下各功能区块(各种交通流及设施、商业服务设施)的人流。

透光玻璃的环形步行廊道,通过夜景的灯光处理效果,寓示主席的伟人光环常兴,同时还寓意站前新区未来城市之光常新。夜景则熠熠生辉、欣欣向荣,形成形象鲜明而独特的“莲城之光”标志性景观。

在北部市民广场与中心公园之间的斜轴线布置以展现齐白石书画和诗词为特色的文化步行走廊,以体现潭湘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规划手段二:地域标识符号的强化。

湘潭又称“莲城”,莲花是湘潭城市的象征。将站前广场四角的地下出入通道口分别设计为莲花状玻璃建筑物,对广场进行空间围合,并在南广场中心布置莲花形的水池和喷泉。整个广场日景呈现晶莹剔透、冰清玉洁的“莲花”意象。

规划手段三:历史人文与未来的和谐共处。

新老火车站的和谐共处:湘潭老火车站位于车站路与广云路交叉口东南角,现状是作为火车货站的仓库与货物发送处,根据相关规划该火车货运站场远期将迁移该区域,老火车站房建筑悠久历史、为古典式建筑风格,特色明显,是湘潭火车站和经济发展的历史见证,更是人们的一个历史记忆场所,规划借鉴国内外类似案例,保留了老火车站房、周边铁轨和站场用地,并增加绿地,与南侧的车站路现状街头绿地一起形成老火车站旧址城市公园,公园占地2.3hm2,将其作为作为一个历史与人文公园景点,与其北侧的未来新火车站区域形成对比与联想,历史人文与未来在此和谐共处。

新老城区的和谐发展:火车站房南侧为老城区,北侧现状为城市郊区未来城市发展区,由于铁路线东西向穿越规划区,阻碍了南北新老城区的南北向交通联系,使城市空间发生了断裂,新城未来的发展受到影响。规划从交通、视廊、景观、建筑、功能等方面进行规划、控制,对被割裂的新城空间进行缝合。同时,从交通、功能、发展轴线等方面对规划新城和规划区南侧湘潭旧城进行缝合,在构筑新城自身有机统一整体的同时,实现湘潭总体城市新老空间的和谐。

4可识别的空间构成打造标志形象区

规划结合本区域现状地形地貌、交通、建筑等因素,从体现城市空间构成的景观轴线、建筑群体、新区地标、天际轮廓线、开放空间多个元素展开,构建标识性的门户空间。

景观轴线──强化的视觉形象。不同的场所,有着不同的速度,也就有了不同的节奏,从车站北路延伸至站前南广场、站前北广场、市民广场、向北沿赤马路直至两栋超高层标志性建筑,构成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城市轴线,同时引导城市向南北方向可持续发展。

建筑群体──高效的立体联系。站房与商务建筑通过高架平台、地面街道、地下通道有机衔接,形成连续的立体步行系统,围绕广场周边的商业建筑,通过“莲城之光”的步行环道,在地上地下形成连续的立体步行系统,实现多首层的商业价值,同时也可减少人行与车行的相互干扰,形成多种功能有序高效接驳的综合空间体。

新区地标──可识别的城市印象。由环形玻璃光带人行走廊、莲花状构筑物等代表湘潭地域和历史文化符号构成的“莲城之光”站前广场,具有强烈的识别性和导向性,与开放空间和其它建筑相协调,共同营造湘潭的门户形象,形成湘潭新区的地标。

天际轮廓线──丰富的空间序列。在设计城市天际轮廓线时,主要通过塑造交通商贸核心区高层建筑天际线景观、市民广场和车站北路天际线景观、标志物立面突破及周边城市功能组团轮廓线协调,以形成高低错落、层次丰富、形象鲜明、主题突出的城市立面。无论从哪一个角度看,都能呈现出动人的天际曲线。

开放空间──地域特色的绿色空间。规划区的开放空间系统是兼顾生态连续性、居民可及性、空闲体验的层次性与丰富性、活动的多元性而形成的。充满活力的广场空间(站前广场、市民广场)、生态宁静的滨水空间(护潭河)、休闲惬意的城市绿地(和平公园、中心公园)共同构成连续的开放空间体系,渗透至社区和商务空间,成为城市森林的呼吸空间,让人身心得以舒放。

5高效的立体交通体系构建独特的枢纽门户

规划结合区域复杂的内外交通现状,将多种交通方式组织成立体的综合交通体系,形成本区域区别其他城市交通门户区独特的交通体系。

规划手段一:优化区域周边道路系统,合理组织城市交通。

火车站北侧路网的局部调整: 原道路规划中,科大路、江南大道穿越北二环后继续向北穿过上瑞高速与九华经济区相通,起到联系北向区域的干道,但其向南因为铁路的阻隔,止于火车站北侧的护潭南环路,而没有与火车站南侧的城市干道相连,无法跨越铁路南北,区域交通联系有一定局限性;本次规划调整将科大路与红星路对接、江南大道与泗洲路对接,经过沪昆客运专线的两个通道与火车站南侧的城市干道相接,从而使科大路、江南大道成为联系河西旧城和九华经济区的南北向区域干道,调整后有利于区域交通组织,将原有路网系统中车站中心轴线道路的交通往西侧转移,中轴线道路主要承担轴线景观功能与商务、生活性等综合功能。

一环东路局部下穿: 依据总体规划,位于火车站南站前广场南侧的一环东路为跨湘江两岸的市区主干环路,将有大量的过境交通流,是造成过境交通流与进出火车站的交通流相互干扰,此次将一环东路在站前广场区局部下穿,将一环东路的过境交通直接从隧道快速通过,有效解决了两者的相互干扰,同时,广场地下停车场需要上环线的部分车流可通过专用通道直接快速疏散,使得火车站南广场地区的复杂交通流得到有效疏解与分流。

广云路线型的局部调整: 原有道路规划中,一环东路、广云路、江南大道和泗洲路所形成五路畸形交叉口,造成了该区域的交通混乱和街景形象差。此次将广云路的车站路以东段下移,从老火车站房的北侧过,基本与一环东路平行;同时将泗洲路和江南大道直接拉通,从而将原来的五路交叉口调整为两个交叉口,调整后两交叉口相距约220m,从而有效的解决了该区域的交通堵点,在理顺了该区域的交通同时,也有利于城市形象的改善。

规划手段二:车行通道与立体步行通道的设置。

机动车交通组织、人行交通组织与周边道路的交通组织有机协调,本次设计主要依火车站东西两侧规划连通的四条支路,组织单向交通逆时针方式,通过右进右出的方式组织进出火车站的车辆。

火车站人行交通通过车站环行支路组织交通。人行与车行交通相互分离,互不干扰,大大提高了火车站周边的通行能力。为实现南北广场的联系贯通,规划在火车站房设置两侧设置下穿铁路的东西两条车行通道,并与其城市道路相连;规划设置地上与地下的立体环形步行通道穿越南北广场;从而构筑便捷的南北两侧车行与人行系统。

规划手段三:火车站站场区域的立体交通组织。

站场区域立体化交通空间构成可分为:

(1)地面层:公共性较强,主要为站前集散与活动区、步行廊道、车行道、公交枢纽上下客区、停车场地。

(2)地下:主要用于换乘、疏散功能,由沟通南北广场的地下步行通道、地铁、商业开发、停车场、车行通道等要素组成的换乘、疏散系统。

增加通道、组织单向交通,各种交通流设施,合理分流,无缝对接,人流立体组织,南北畅通。

6结语

城市的地域特色决定了我们在进行城市公共空间建设的过程中,要充分的挖掘城市自身的文化脉络和本城市所独有的景观资源。采用适度的设计手法与设计理念,以多元化、场景化的公共空间来丰富城市居民的生活,彰显城市地域文化,构建城市标志空间。只有这样才能够创造出符合地域文化特征的、有生命力的城市门户形象。

(本规划方案为长株潭铁路客运西站核心区概念规划国际征集中标方案)

参考文献:

[1]王楠,万婷,姜叶超 哈尔滨地域文化与城市公共空间[J ].低温建筑技术2009,(12):27-28.

篇5

(二)各类专项规划编制。为了做好县城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衔接以及各专项规划的协调,确保总体规划意图的完全实施,国土、环保、交通、城建、气象、电力、电信、广电、经贸、消防等部门,在县城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应积极主动地做好土地、环保、交通、供热、供气、给排水、气象、工业园、电力、通讯、人防等专项规划的编制。规划编制要坚持依法实施,总体原则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省城乡规划条例》、《省建设项目规划许可办法》的规定执行,各部门在编制规划前,要与县规划局衔接,明确规划编制的任务和要求;编制完成后,报县规划局组织评审,编制成果要按照法定程序报批。

(三)集镇村庄规划编制。集镇和村庄规划编制由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县规划局具体协调指导,按照县城总体规划的要求,依据本乡镇实际,遵循因地制宜、合理布局、节约土地、体现特色的原则,积极开展集镇和村庄规划编制,年榆林子镇、宫河镇、周家乡要完成集镇总体规划编制任务,尤其是涉及煤区的周家乡要在完成集镇总规的基础上,配套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剩余的李家川村、石家湾子村、柴桥子村等24个村庄规划编制年内全部完成任务,编制成果按照法定程序报批,全面实现全县村庄规划全覆盖。

(四)建设项目规划编制。各建设单位必须严格执行相关规定,按照总体规划要求组织编制建设项目规划,包括总体平面布局、市政公共设施配套、建筑效果图等内容,并按照项目申报程序报批,确保建设项目按照规划实施;住宅小区规划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创造宜居的居住环境,做到社区服务、娱乐健身、环卫设施、公共服务、停车泊位等配套设施齐全。

二、加强城乡规划实施管理

(一)建立健全县城乡规划委员会审查审议制度。县城乡规划由县人民政府统一管理,县、乡规划建设部门依法实施。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有关规定,县上成立由县长任城乡规划委员会主任,分管副县长任副主任,规划、发改、城建、国土、环保、山河镇等单位为成员的规划管理委员会,统一管理城乡规划实施工作,县规划局办理具体业务。一般性的建设项目(包括建筑单体、绿化、亮化及建筑风格等具体问题)由城乡规划管理委员会审定实施;重大建设项目经城乡规划管理委员会审议后,提交政府常务会议审定实施。

(二)强化规划设计条件管理。规划设计中的强制性指标由县规划局按照相关技术规范严格管理,弹性指标由县政府讨论审定。规划设计条件一经确定,原则上不得更改,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建设单位,在进行规划设计和实施建设中,必须严格遵循《规划设计条件通知书》的各项要求,特别是容积率、绿地率、建筑密度、停车泊位等重要强制性指标,不得随意改变。开发建设单位擅自改变规划设计条件的,从重予以处罚,并恢复到原设计水平。尤其对县城十字、轩辕大道、南二环路等沿线主干道两侧大型建筑在确定规划设计条件时,应同时确定建筑立面设计造型。县政府根据城市发展需要调整规划或遇到不可预见问题等特殊情况时,可对规划设计条件进行调整。调整时,由县规划局会同城建局、国土局等相关部门提出调整意见,报县政府审定。

(三)强化建设项目审批管理。坚决杜绝规划多头审批。对拟审批的建设项目,县建设项目规划审批相关单位要认真现场踏勘,共同把关,提出土地预审、环保、绿化、供水、供热、人防等方面具体审定意见。各相关部门要按照审批的规划要求,对建设项目按各自职责进行跟踪管理。建设项目审批通过后,各相关部门要按照审批程序,抓紧办理各项审批手续。建设单位在施工现场要设立公示牌,公布审定规划的主要指标,接受社会监督。

(四)严格城乡规划区内国有建设用地项目审批管理。城乡规划区内国有建设用地上的各类建设项目要严格执行规划许可制度。凡以出让方式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在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前,由县规划局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提出出让地块的位置、使用性质、开发强度等规划条件,作为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组成部分;未确定规划条件的地块,不得出让国有建设用地的使用权;以招标、拍卖、挂牌出让等方式取得国有用地建设使用权的建设项目,在签订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后,建设单位持建设项目批准、核准、备案文件和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向县规划局领取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未取得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建设项目,县规划局不得提前为建设单位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等开工手续,不得在集体土地上进行规划审批。

在城乡规划区内以划拨方式提供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建设项目,经发改、环保、国土、消防等有关部门和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批准、核准、备案后,建设单位持县国土部门出具的土地预审证明、用地协议和规划平面图向规划局提出建设用地规划许可申请,由县规划局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核定建设用地的位置、面积、允许建设的范围,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单位进行建筑物、构筑物等工程建设的,应向县规划局提交使用土地的有关证明文件、建设工程设计方案、消防单体审核意见等材料,按程序办理工程规划许可证。

(五)加强集体建设用地建设项目规划审批管理。在集体土地上进行乡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的,建设单位应向乡镇人民政府提出申请,由乡镇人民政府报县规划局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在城乡规划区内集体土地上进行农民住宅建设的,由乡镇人民政府进行规划审批管理。山河镇的东关村、西关村、蔡峪村、董庄村、移风村、冯柳村等已纳入县城规划区内的村庄,严禁私人在县城规划区内的集体土地上零星建房;纳入县城规划区内的村民确需新建住房的,一律由山河镇人民政府统一迁建或安置到规划批准的居民点,并经规划、国土、山河镇及所在村组四级进行现场放线,划拨后方可建设;对在原宅基地上新建、翻建住房的,一律由山河镇人民政府审查批准,改建、翻建住房的规模、面积不能突破原住房的规模、面积。其他乡镇规划区内集体土地上农民建房由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审查批准。

(六)严格建设项目规划竣工验收。严格实行建设工程竣工规划验收制度,建设项目附属设施工程应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对验收不合格的建设项目,要依法严格处理。

三、加大违法建设查处力度

按照属地管理、部门联动的原则,定期开展专项执法检查,不断加强日常巡查,对违法违章建设早发现、早处理。

(一)建立部门联动机制。进一步理顺监察管理关系,明确管理范围。县规划局负责已规划审批建设项目的规划监察,重点负责规划区内国有土地上的违法建筑查处;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规划区内集体土地(含宅基地)上的违法建筑查处;县国土局负责规划区内违法用地的查处;县城建局负责未经施工许可擅自开工建设项目的查处。各部门要依据各自职责,强化对违法违章建设项目的查处。对在专项执法检查和日常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属于本部门管理的要立即查处,属于其他部门管理的要立即转办,属于各部门联合执法的要主动协调,不得推诿。特别是对情节严重的违法违章建设项目,要联合执法,严肃查处,施工企业要记录不良档案,定期向社会公布。

(二)坚持开展日常巡查活动。县规划局、国土局及各乡镇人民政府要加强城乡规划区内的日常巡查活动。确定专人,合理安排,分片包干,责任到位,认真开展监督监察,切实强化日常监管,有效防范违法违章建设行为发生。

(三)广泛开展社会监督。积极调动有利因素,广泛开展社会监督,建立健全违法违章建设项目有奖举报制度,对举报有功者给予重奖;对违法违章建设项目主体、施工单位及属地管理部门从重处罚,并在新闻媒体上进行曝光。

(四)切实加大对擅自变更规划设计条件建设项目的查处力度。规划、城建等相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认真对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条件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管理,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要提早防范。特别对存在擅自改变用地性质、规划设计条件和提高容积率等问题的建设工程,县规划局不能进行规划验收,不予核发工程规划竣工验收合格书,县城建局不准进行工程竣工备案和验收,房管局不予办理房屋产权登记。同时要对违法违章行为从严处罚,对严重影响规划的工程必须予以拆除。

四、加强领导,落实管理责任

篇6

(一)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

每个预防接种单位配备专职免疫规划工作人员2人以上、接种人员5人以上,具备相关学历和资质,业务素质明显提高。

(二)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

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达标率100%,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覆盖率85%以上。

(三)业务管理进一步规范。

预防接种单位各项制度健全,管理规范有序,儿童预防接种证发放、登记管理、冷链管理、安全注射、流动儿童管理、接种证查验等工作有效落实。

(四)工作质量进一步提高。

以乡镇(街道)为单位,新生儿建证率达100%,适龄儿童接种证持有率、使用率100%,票据持有率、使用率95%以上,入托入学接种证查验率95%以上,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95%以上,麻疹风疹疫苗和麻腮风疫苗接种及时率90%以上。

二、主要任务

(一)加强预防接种人员队伍建设。

1、配足专业人员。各单位应配备免疫规划专职人员2人以上。常规免疫接种日期间,接种门诊工作人员不得少于8名,其中儿科临床医师1名(负责询问诊体检及异常反应处理),登记工作人员1-2名,接种人员5名,留观巡视人员1名。各单位要合理调配工作人员,确保免疫规划工作正常开展。单位人手较少难以安排的,可通过公开招录予以补充。对于业务素质差、责任心不强、不能胜任免疫规划工作的人员,及时调离免疫规划岗位。要注重免疫规划工作的延续性,确保免疫规划人员队伍相对稳定。

2、严格资质准入。从事预防接种工作人员应具有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护士或乡村医生等执业资质,并经过预防接种专业知识和儿童预防接种计算机信息系统应用培训,获得合格证后上岗操作(卡介苗接种人员须通过专项培训并在培训合格证上注明)。

3、强化业务培训。市疾控中心要定期组织开展业务培训,要把预防接种规范、异常反应识别等作为培训重点,以强化实际操作技能、增强工作责任心为主,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全面提高人员业务水平和职业素养。

(二)加强预防接种单位硬件配备。

1、科学设置预防接种门诊。农村每个乡镇、城市每个街道至少应设置一个预防接种门诊,根据服务半径、接种工作量等情况合理设置,建制镇范围内现有多个预防接种门诊的不得盲目撤并,应根据工作需要逐步加以调整。

2、加快预防接种门诊数字化改造。各单位要对照《市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标准(修订)》,完善硬件设施建设。未建成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的单位,尽快启动数字化改造,确保2015年底前全部改造完成。要按照《市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建设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围绕房屋条件、设备和器械配置、接种流程再造等环节,通过信息化改造,实行预约、登记、候诊、接种、留观等流程规范化管理,实现有效的质量控制,提高预防接种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三)加强预防接种单位业务管理。

1、健全各项制度。各单位要按照《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和《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的要求,建立健全接种证登记管理、冷链管理、安全注射、流动儿童管理、接种证查验等制度。要把管理的重点放在制度的落实上,确保预防接种安全、优质、高效,努力提高各类疫苗的接种率。

2、严格接种管理。一是规范接种登记。及时对辖区内的应接种对象(包括流动儿童)建立预防接种证,进行规范接种并及时登记、录入和报告儿童接种信息。二是加强疫苗冷链管理。做好冷链设备的维护、补充和更新工作,建立冷链设备档案,实施疫苗信息网络报告和月报告制度。三是强化安全注射管理。实行儿童预防接种预约短信通知,在接种前应告知受种者或监护人所接种疫苗的品种、作用、禁忌、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询问受种者的健康状况。使用一次性注射器或自毁型注射器,实行规范注射,接种后做好留观和接种记录。每个接种工作日门诊总量不超过200针次。在接种场所显著位置公示一、二类疫苗的品种、费用规定、免疫程序、疫苗接种流程以及接种前后注意的事项等内容。四是做好流动儿童管理。通过多种途径查找和掌握辖区内流动儿童情况,并认真开展流动儿童预防接种工作。村卫生室每月对本村新生儿出生、儿童流动情况进行调查,并将结果上报乡镇(街道)预防接种单位。五是落实查验预防接种证制度。开展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对漏种儿童及时进行补种。

三、保障措施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各单位要提高对免疫规划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强组织领导,规范目标管理,做好组织协调,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要把预防接种工作作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重中之重,强化经费保障,确保免疫规划工作目标的实现。

(二)积极稳妥抓好落实。

篇7

一、规范意识是质监稽查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质监稽查是以行政执法为主执法单位。而当前我们的执法从总体上存在着“三重三轻”的倾向。即:重行政权,轻公民权;重权力的施行,轻权力的制约;重实体法,轻程序法。具体表现在以上几个方面:1、单纯追求经济利益,在一些案件的处理上以罚代管,降格处理,影响了法律的严肃性。 2、少数执法人员办案中随心所欲,甚至办人情案。3、案卷不规范,材料不全。4、重实体轻程序的现象依然存在。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客观因素外,内部执法机制不健全,执法监督检查不力,也是一个重要原因。这些问题不解决,质监部门的形象就会受到严重影响,企业对我们的支持度将会打折扣。

篇8

蔷薇是蔷薇属部分植物的通称,主要指蔓藤蔷薇的变种及园艺品种,大多是一类藤状爬篱笆的小花,是原产于中国的落叶灌木,变异性强。

多头玫瑰,作为新型切花,深受人们喜爱,也称多头月季,是蔷薇科蔷薇属木本花卉,相对最普遍的玫瑰一个枝只有一朵花来说,多头玫瑰则有十多朵花蕾,甚至几十朵。

(来源:文章屋网 )

篇9

[Abstract]Resident standardization training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medical students education after graduation.It is very important for strengthening construction of health talent team,improving quality and level of medical and health work.Because orthodontics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branch of oral medicine,orthodontics resident standardization training is the important supplement of oral medical education.In order to improve quality of orthodontics of resident standardization training,this paper analys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orthodontics and the difficulties of resident standardization training,and summarized the teaching experience of resident standardization training.Orthodontics resident standardization training methods had been discussed from the training plan,optimizing the training content,strict standardized examination,in order to improve quality of standardized training of orthodontic residents.

[Key words]Orthodontics;Resident standardization training;Teaching

住院t师规范化培训对于提高医院住院医师质量、规范临床技能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是培养高水平专业人才的重要手段,是每个医学毕业生成长为合格临床医师的重要阶段和必由之路[1]。口腔正畸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作为口腔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组成部分之一,其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培训的质量。我院作为口腔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通过总结近几年的培训经验,并结合口腔正畸学的特点,现探讨提高口腔正畸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质量的方法如下。

1口腔正畸学的特点及教学难点

1.1学员水平不一,培训时间相对较短

口腔正畸学的教学重点放在本科毕业后的研究生及进修教育中,大学本科期间只能学习口腔正畸学的一些基本理论知识。参加口腔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学员大多数是刚从学校毕业的学生,口腔正畸的理论知识和临床操作技能参差不齐,有的学生理论知识较扎实,在实习期间已经有一定的临床基础,但对正畸临床只有初步的了解,而且缺乏正规和系统的培训,实际操作不规范,有的学生从来没有接触过正畸临床工作。错畸形的疗程一般需要2年左右的时间,初学者至少需要2年左右的时间进行学习和实践[2],而口腔正畸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时间一般是2个月,对于正畸专业的最多也只有15个月,不能了解错畸形治疗的全都过程。这些因素给口腔正畸的培训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

1.2理论体系复杂,临床治疗灵活

口腔正畸学是一门理论体系复杂的学科,与许多学科密切相关,涉及到解剖学、生物力学、学、胚胎学、遗传学、口腔医学美学、材料学等学科的知识。专业理论知识抽象,内容繁杂枯燥,对于未接触过正畸临床工作的学生,一些基础理论知识,如颅颌面系统的生长发育、矫治器的生物机械原理等,不容易理解[3]。另外,口腔正畸学临床有多种矫治技术,每种技术自成一套理论体系,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同时,口腔正畸的治疗方法也复杂灵活,同样的错畸形在不同的年龄,矫治方法不同,同一患者由于对治疗效果的要求不同,也可以有几种不同的治疗方案。这些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培训学员全面掌握几乎不可能。

1.3临床技能要求高,短时间掌握难度大

口腔正畸学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其技能培训在整个正畸培训过程中非常重要。口腔正畸学涉及到的技能包括头影测量技术、模型的测量分析、弓丝的弯制、各类活动固定矫治器的制作、固定矫治器的安装以及各种焊接技术。这些技能知识对于培训学员来说都是全新的,以前从未接触过学习过的,因此培训学员要在短时间内掌握口腔正畸技能操作比较困难。

2提高口腔正畸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质量

2.1明确培训目标,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

口腔临床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口腔临床医学生完成在校教育,进入口腔专科医师前的一个特有的继续教育阶段[4]。它以培训住院医师的临床操作技能为主,是提高口腔住院医师临床技能及综合素质,培养具有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必不可少的途径[5]。按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要求,口腔正畸的培训目标是巩固大学所学的理论知识,了解错畸形的病因、分类、诊断和矫治原则,各类矫治器的设计原则及应用,熟悉制作活动矫治器及固定矫治技术的常规临床操作。培训学员由于理论知识和临床操作能力参差不齐,培训前由口腔正畸教学小组组织对培训学员先进行摸底考试,了解每个学员的正畸基础知识,然后根据每个学员的实际情况制订具体的培养计划[6]。对理论知识扎实的学员,重点放在操作规范化培训和较大难度的技术提高上,对理论基础较差的则重点加强基础理论和基础技能操作的培训。在规范化培训之中注意理论与实际操作之间的有机结合,不断融会贯通,实行一对一的带教,便于带教老师能详细了解自己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确保每个学员在培训期间获得最大的提高。

2.2优化培训内容与形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通过以临床技能训练为主,结合理论知识的学习,使受训者在本科毕业水平的基础上获得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进一步提高[7]。我院口腔正畸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包括理论培训、技能培训、临床实践三个主要方面,理论培训主要通过多媒体讲座、病例讨论的形式进行。每月进行两次多媒体讲座,每周一次病例讨论一次技能培训交替进行。此外,我们还注重培养学员的专业英语水平,鼓励学员阅读英文文献,也希望能够为他们拓展更宽的知识面。

多媒体讲座的内容主要是错畸形的病因、诊断、矫治设计,颌面部的生长发育,生物机械原理及各种矫治技术等口腔正畸的基础理论知识。口腔正畸学与许多学科密切相关,将美学、生物力学、材料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理论知识抽象而复杂,有些知识点如X 线投影测量分析、牙齿移动的生物机械原理等,只靠讲解和画图是不容易解释清楚的,学生难于理解。多媒体教学,可将抽象的理论转换为图片、动画,形象又直观,从视觉、听觉等各个方面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易于理解和加深记忆,克服了传统教学中枯燥乏味的死记硬背,提高了教学效率[8]。在进行多媒体讲座前由讲课老师将涉及讲座内容的问题告诉培训学员,要求学员提前查阅资料、思考总结,在听课前进行有目的的学习,听课时更容易理解讲座内容。在讲座结束时,讲课老师应针对每一个问题与学员共同讨论[9]。这样既加强了师生间的互动,又提高了学员的学习效率,调动了学员的学习积极性。由于正畸患者的疗程一般是2年左右,学员正畸培训时间较短,因此在病例讨论中应偏重于临床实用性,选择病例时应选择典型的常见错类型,将病例治疗前、中、后的资料制作成幻灯片进行演示,使培训学员对正畸治疗过程有一个直观整体的认识[8-10],在短时间内了解各种病例的治疗过程,并结合病例从病因、分类、诊断、矫治设计、治疗原则等方面给培训学员提问题、布置任务,让培训学员以问题为引导,有的放矢地学习理论知识。

技能培训的内容包括弓丝的弯制、活动矫治器的制作、固定矫治技术的分牙、粘托槽、粘带环以及各种焊接技术,培训时选取临床常见病例灌注教学模型,先由带教老师进行技能要点的讲解,并在模型上进行操作示范,然后再由培训学员进行操作,最后带教老师对学员在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点评,使培训学员学会规范操作,达到培训的目的。

理论学习必须与临床实践相结合,一般的正畸教学中,学生必须经过1~3个月的理论学习,才能进行临床实践操作。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正畸培训时间短,因此为了提高口腔正畸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质量,笔者改变了传统的正畸教学方式,让学员在培训一开始就下临床实践,在临床实践中结合理论学习。带教老师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与学员的理论基础设计适合于学员的问题,引导他们学习正畸理论知识[11]。通过临床病例提出相应的问题,一方面增加学员的感性认识,将枯燥的理论学习与临床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员感到理论学习的趣味性,提高学习理论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引导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锻炼学员独立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

2.3严格规范考核制度,确保培训质量

考核目的是强化学习内容,增强记忆,加深理解,促进培训学员的学习。我科在口腔正畸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一直坚持严格考核的原则[12-13]。目前口腔正畸考核包括日常考核和出科考核,出科考核又分为理论考核、技能考核和学结报告,理论考核为闭卷考试形式,由口腔正畸教学小组出题,题型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述题、病案讨论和专业英语,具体内容主要参考正畸教材《口腔正畸学》(5版)。技能考核采用让考生随机抽取题目的形式,主要内容为培训期间进行的技能培训与临床实践,包括正畸患者病史的采集、专科检查、诊断及治疗计划制订、弓丝的弯制、各类活动固定矫治器的制作、固定矫治器的安装等,考核结束时安排口腔正畸教学小组对学员的考核情况进行点评,让学员对自己存在的不足有清楚的认识,同时对所考核的内容理解更透彻深刻。学结报告是让学员对培训期间所学知识进行总结,以PPT的形式在科内进行汇报,由口腔正畸教学小组进行考评,考评主要从PPT的质量、语言流畅程度、条理是否清楚、普通话是否标准、学习情况等方面进行考核。日常考核为每个月底考核一次,主要包括医德医风、临床能力评估、培训任务完成情况等方面进行考核。

3小结

综上所述,口腔正畸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在培训过程中必须抓住口腔正畸学理论体系复杂、临床治疗灵活、临床技能要求高、短时间掌握难度大等特点,明确培训目标,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注重临床技能的培训,并根据学员对口腔正畸的掌握情况制订个体化的培训计划[14]。设置合理的培训内容,包括理论培训、技能培训、临床实践等,通过严格规范的考核制度和多样化的考核方式巩固学习内容,才能显著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作为口腔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需要不断总结经验,探索更有效的培训方法,以适应口腔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要求。在以后的培训工作中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一是加强人文思想的渗透[15-16];二是培养良好的医德医风和医患沟通能力[17];三是加强住院医师法制观念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周洁,朱梁,赵云富,等.口腔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方案探索[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2,11(8):852-854.

[2]厉松,白玉兴.口腔正畸科进修医师的培养[J].北京口腔医学,2003,11(4):223-224.

[3]贾海潮.本科生口腔正畸教学模式的初步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8(9):55.

[4]周彦恒,许天民,张兴中,等. 口腔正畸学进修教学总结与分析[J].医学教育,2003,2(1):55-56.

[5]林岚,余杨,黄震,等.浅谈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J].西北医学教育,2009,17(5):1030-1031.

[6]王少海,汪大林,邱小倩.提高口腔修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质量的初探[J].西北医学教育,2012,20(2):421-422.

[7]江峰.口腔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模式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08,4(1):84-85.

[8]杨茜,贵林.MCAI在口腔正畸教学实践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2010,23(6):1560-1561.

[9]朱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践与思考[J].中国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1,10(8):949-951.

[10]彭晟刚.浅谈口腔正畸教学中的改革方式[J].医学信息,2014,27(1):294-295.

[11]周骢.口腔内科实习岗前培训及引导式教学法的运用[J].实用医技杂志,2013,20(9):1026-1027.

[12]石景芬,龚永,李飞,等.基地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创新探索与实践[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3,10(3):193-196.

[13]范文欢,熊林平,陶磊.我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评估研究及对策[J].现代医院,2016,16(4):592-594.

[14]徐幻,杨国斌,易学明.关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几点思考[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0,23(8):865-867.

[15]王国栋,陈潇卿,李崴,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人文思想[J].医院管理杂志,2013,20(4):351-352.

篇10

㈠对控制区内村民庄台点的规划进行合理调整。由市规划局牵头会同市建设、国土等部门、相关镇、开发区、鸭业园区联合对控制区内的现有村民庄台点进行调查,制定出庄台点布局规划调整初步方案,并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按程序报市政府批准后公布实施。对保留的庄台按不扩大、方整化的原则填空补缺,由所在的各镇、开发区、鸭业园区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组织环境整治,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对不予保留的庄台坚持只拆不建、逐步取消的原则;对公寓化住宅楼安置小区必须按规划定点的要求建设。

1、控制区内保留庄台内的民房可以按规划原地翻建。保留庄台内空闲地及集中居民点应优先解决危房户、弟兄分立户和符合分户条件的对象建房。居(村)民到集中居民点或在保留庄台内建房涉及到跨村组的,由所在的镇、开发区、鸭业园区、村组按等质等量原则依法协调调整土地。

2、控制区内不予保留的庄台内需建房户并符合宅基地安排条件的由各镇、开发区、鸭业园区统一协调搬迁到保留的庄台内利用空闲地进行建设。保留庄台内没有空闲地安排的,到公寓化住宅楼安置小区集中安置。

3、控制区内所有的迁入户、婚出户一律不得安排宅基地。

4、控制区内已投入建设的集中居民点除按原规划已组织实施的外,剩余地块应主要安排公寓化住宅楼安置小区建成前过渡期间(过渡期至2009年6月底)的危房户、符合建房条件的迁建户。

㈡、老城区内的国有土地房屋在规划允许的条件下可以实施改扩建,但列入规划改造地块的民房除外。

二、控制区内居(村)民建房宅基地会审程序为:建房户提出申请,由市规划、国土部门按庄台点布局规划提出初步意见,并与市监察等部门和相关镇、开发区、鸭业园区联合会审,公示无异议后予以审批。原则上,市规划、国土部门在每季度的前10日受理本季度的居(村)民个人住宅建设申请。审批的具体程序由市规划、国土部门另行制定并公布。

三、重视并解决危房户的安全问题。对以危房为由,要求原地翻建或异地新建的,由市规划局牵头,市监察、国土等部门及相关单位参加,对危房进行联合现场确认,对明显属于危房不能居住、且符合规划要求的,经批准可原拆原建;原地不能建设的,由所在的相关镇、开发区、鸭业园区统筹协调并按程序报批后异地在保留庄台内或集中居民点建设。联合查勘后对危房认定有异议的,由具备资质的危房鉴定部门鉴定确认。

四、因城市建设包括开发区建设、鸭业园区建设、市政建设、旧城改造等需要拆迁的居(村)民房屋,一律不再以“一户一宅”的方式安排宅基地,统一实行货币安置或公寓化住宅楼安置小区集中安置。

五、对符合‘一户一宅’宅基地安排条件的居(村)民放弃宅基地安排的,或到公寓化住宅楼安置小区集中安置后交出老宅基地的由户籍所在的各镇人民政府、开发区和鸭业园区管委会按每户规定的宅基地用地面积150元/平方米的标准予以补助,不再安排宅基地。今后补助标准由市政府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

六、控制区内的各镇、开发区、鸭业园区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公寓化住宅楼集中安置小区的组织实施工作,加快其建设,并应按有关要求在规划的公寓化住宅楼安置小区内先行建设适当数量的公寓化住宅楼。

篇11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强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为方针,根据宿办发〔*〕71号文件及宿迁市基层武装部规范化建设部署会要求,坚持“规范、统一、高效”的工作原则,按照“高点起步、功能完备、要素齐全、适当兼容”的工作思路,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全区新一轮基层武装部规范化建设任务。

二、建设内容

基层武装部规范化建设,要坚持“软硬并举,以硬为主”的建设思路,通过加大投入,强化管理,在硬件上实现“有办公室、有活动室、有资料室、有器材室”的标准,在软件上达到“制度上墙、资料完善、管理规范”的要求,全面提高基层武装部规范化建设水平。

三、实施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8月1日至8月5日)。区政府召开由各乡镇长及专武干部参加的基层武装部规范化建设部署会,传达学习上级有关基层武装部规范化建设文件和会议精神,专题部署全区基层武装部规范化建设工作,进行广泛动员,明确工作要求,从思想上提高对基层武装部规范化建设的认识。

(二)拟定计划阶段(8月6日至8月10日)。根据上级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各乡镇制订基层武装部规范化建设实施计划,主要内容包括用房间数、用房位置、建筑面积、器材物资数量、信息化建设、投入经费等。8月10日,由区人武部牵头组织对各乡镇《基层武装部规范化建设实施计划》进行会审。

(三)组织实施阶段(8月11日至10月10日)。在硬件建设上,各乡镇要按照上级规定的规范化建设标准,高质量、高水平地组织施工。区领导小组将定期组织巡查,加强跟踪督导,抓好落实工作,并适时组织各乡镇进行观摩学习,取长补短。区人武部将组织专题工作组,下基层跟踪指导,对建设进度慢、标准低的乡镇进行重点帮扶和整改;对施工进度快、建设质量好的乡镇,区领导小组将组织召开现场会,将其经验在全区推广。在软件建设上,各乡镇要根据标准要求,全面系统地进行软件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完善工作。

(四)检查验收阶段(10月11日至10月15日)。区基层武装部规范化建设领导小组将组织对各乡镇武装部规范化建设情况进行全面验收,并根据标准排定各乡镇建设档次(档次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对验收不合格的乡镇将进行通报批评,并限期整改到位。

四、有关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各乡镇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充分认清新形势下加强基层武装部规范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提高对事斗争准备质量的高度,以对国防事业负责的态度,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认真做好基层武装部规范化建设工作。

篇12

1 前言

我国非常规天然气尤其是煤层气资源分布广泛且丰富,资料显示,埋深在2000m以下的煤层气资源储量大约为3.45×1013m3,与常规天然气储量规模相当,位居世界第三位[1]。进行煤层气的开采有减少煤矿瓦斯灾害、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及改善大气环境等三重效益,因此,煤层气的开采利用日益得到重视。由于我国“三低”煤储层条件,绝大多数煤层气产区单井产量较低[2],如何将常规天然气开发的成熟技术应用于煤层气开采中,采取合理的开发工艺、合适的增产改造措施,提高煤层气井产量成为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2 常规天然气与煤层气储层特点

天然蕴藏于地层中的烃类和非烃类气体的混合物,主要存在于油田气、气田气、煤层气、泥火山气和生物生成气中,称为天然气。勘探实践发现的能够用传统的油气生成理论解释的天然气,称为常规天然气,而以煤层气、页岩气、致密砂岩气等难以用传统油气生成理论解释的天然气统称为非常规天然气。常规天然气与非常规天然气储层特点有所不同,本文主要介绍煤层气与常规天然气储层特点的不同。

2.1 成藏过程与富集机制不同

常规天然气源于烃源岩,大多数经过运移聚集在储集岩中,属于“他生他储”;而煤层气源于煤层又赋存于煤层中,属于“自生自储”。

常规天然气通过动态平衡控制气藏聚集量,气藏的形成是动态平衡的过程,供给和散失始终同时进行,只有当供给量大于散失量时,气藏才能够形成并保存;而煤层气主要是由温压场控制含气量。

常规天然气气势控制天然气的运聚方向,天然气在运移过程中,主要受三种作用力共同控制:浮力、弹性力和毛细管力,由高气势区向低气势区聚集[3];水势控制着煤层气的聚集部位,受水势影响,向斜一般具有地层水的向心流动机制,为地下水低势区,是煤层气富集的场所,同时,受盖层影响,向斜部位上覆地层有效厚度大,维持较高的地层压力系统,有利于煤层气保存。

2.2 储集特征与气藏特征

常规天然气主要以游离态存在于储层孔隙中,储层压力大,渗透率较高,对应力不敏感,聚集量主要与孔隙空间的大小有关[3];煤层气以吸附形式赋存于煤孔隙内的表面上,聚集量与煤层的吸附性密切相关,储层微孔和裂隙发育,渗透率较低,对应力敏感,储层易受污染。具体见图1所示。

常规天然气储层孔隙空间被游离气所占据,存在少量束缚水;而煤层气藏孔隙的空间主体被水占据,80%的气体吸附在颗粒表面,含少量水溶气。

常规天然气含有明显的含气便捷,边界内外含气性是有无关系,气藏具有统一的气水界面,水主要以边水和底水的形式存在[3];而煤层中不同区域含气量是多与少的关系,受孔隙水、断层、运移等影响,煤层气藏无统一的压力系统,无气水界面,水遍布增个煤层。

2.3 储层力学性质不同

常规天然气储层一般为均质储层,煤储层为非均质储层,储量评估困难。

常规天然气储层为砂岩、灰岩等,储层抗压、抗剪强度较大;而煤层抗压强度、抗剪强度较小,储层改造过程易对煤层造成伤害。

另外,由于矿山建设要求,煤层气储层强化方式不得对煤层顶底板造成较大损害,也不得或尽可能的减少井下金属管材或工具的留置。

3 常规天然气与煤层气储层强化方式

储层特征不同,导致储层强化的目的与特点不同,常规天然气储层渗透率相对较高,储层改造的主要目的是消除钻完井过程中产生的近井地带伤害,提高或恢复近井地带地层渗透率,并改善控制范围内地层渗透率。而煤储层渗透率较低,在消除近井地带污染的基础上,储层改造的主要目的在于改善储层渗透率,并采取措施加以维持。

3.1 常规天然气储层强化

为实现消除钻完井过程中产生的近井地带伤害,提高或恢复储层渗透率的目的,常规天然气的储层强化方式主要有:水力压裂、酸洗、基质酸化、酸压[4]。

水力压裂:是利用地面高压泵,通过井筒向储层挤注具有较高粘度的压裂液压裂储层,这时,继续不停地向油层挤注压裂液,裂缝就会继续向储层内部扩张。为了保持压开的裂缝处于张开状态,接着向油层挤入带有支撑剂(通常石英砂)的携砂液,携砂液进入裂缝之后,一方面可以使裂缝继续向前延伸,另一方面可以支撑已经压开的裂缝,使其不致于闭合。再接着注入顶替液,将井筒的携砂液全部顶替进入裂缝,用石英砂将裂缝支撑起来。最后,注入的高粘度压裂液会自动降解排出井筒之外,在油层中留下一条或多条长、宽、高不等的裂缝,使油层与井筒之间建立起一条新的流体通道。压裂之后,油气井的产量一般会大幅度增长。

酸洗:将酸液注入预定井段,或通过静置反应,或通过正反循环,清除井筒内的酸溶性结垢物,或疏通射孔孔眼,

基质酸化:使用高压泵注入酸液,井底压力大于地层压力而小于地层破裂压力,酸液沿地层孔隙作径向流动,溶蚀孔隙及其中堵塞物质,从而解除近井地带的污染,恢复或提高地层的渗透率,能在不增大水、气产量的情况下增产。

酸洗:使用高压泵注入酸液,施工压力大于地层破裂压力,在井底形成人工裂缝,酸液沿裂缝流动反应,不但可解除近井地带污染,还可改变储层流型,沟通深部气藏,大幅提高油气井产量。

3.2 煤层气储层强化

煤层气增产改造机理与常规油气井的增产改造并无本质的区别,在完井方式和水力压裂技术上充分借鉴了常规天然气井的经验,但由于煤层气的赋存状态、储层特征、岩石力学性质不同于常规砂岩储层,使得煤层气裂缝扩展规律及增产机理不同于常规砂岩储层。煤层气储层强化技术主要包括:清水压裂技术、活性水加砂压裂技术、氮气泡沫压裂技术、水平井分段压裂技术、多分支水平井钻完井技术、井下地面联合抽采技术等。

针对部分渗透性较好、煤层结构完整的储层,采用清水(不加砂)压裂技术,成本仅为活性水加砂压裂的一半,结合封隔球的使用,可打开多层煤层[5]。

煤层气活性水加砂压裂与常规天然气施工工艺相同,均是通过射孔、注液来实现,不同的是注液量、加砂量、注入压力较常规天然气的少,注入方案需根据煤储层情况、临井情况进行调整。

氮气泡沫压裂技术主要应用于非常规天然气储层强化中,在压裂施工过程中 ,通过液氮泵车使液氮经过地面三通与含发泡剂的水基压裂液混合,形成一定质量的泡沫压裂液,利用液氮和冻胶的混合液进行加砂压裂施工。氮气泡沫压裂液粘度较高,具有较强的携砂能力,可有效降低压裂液在煤层中的滤失性,较常规活性水压裂相比,见气周期短。

水平井分段压裂技术。由于煤层渗透率低,单井产气量低,为最大限度的增加产气量,应用水平井+分段压裂技术开发煤层气。水平井能够增加有效井段的长度,而分段压裂技术能够在煤储层中产生裂缝,最终井眼与裂缝沟通,最大限度的改善储层渗透率。依据压裂工艺的不同,水平井分段压裂技术又可分为:多级滑套封隔器分段压裂、裸眼水平井可膨胀封隔器分段压裂、水平井水力喷砂分段压裂、水平井多级可钻式桥塞分段压裂等,根据不同的条件,有不同的适应性,该技术在国内有所应用,井眼、地层适应性工作尚在进行,施工示意图详见图2。

多分支水平井技术。严格说来,多分支水平井技术属于钻完井技术,该技术致力于最大限度的扩大钻孔覆盖面积,美国CDX公司开发的鱼骨状多分支水平井技术处于领先地位,具体见图3。资料表明,鱼骨状分支井控制范围可达0.5km2,羽状水平井单井日产气量为直井的3~7倍。与多分支水平井技术向结合,开发出了针对煤层气井的玻璃钢筛管、PE筛管完井技术等。

井下地面联合抽采技术。煤层气的开采除了满足资源开发的目的外,还要满足煤矿瓦斯抽采的作用。随着煤矿井下近水平定向钻进技术的发展,采用煤矿井下、地面联合抽采成为现实,结合煤矿采掘计划,在井下布置一组或多组近水平长钻孔,同时,在地面周边区域施工一口或多口排采直井,通过活性水加砂压裂或清水压裂,将水平井与排采直井通过裂缝沟通,从而有效降低煤层气井开采成本,该技术在沁水盆地已进行试验性应用。

4 不同强化方式储层适应性

煤层气开采的不同强化方式有其储层适应性,针对不同的储层,选用合适的储层强化方式。根据现有资料分析,不同储层强化方式的储层适应性见表1。

不同煤储层采用的储层强化方式并不是一成不变,需要根据储层情况进行具体确定,同时还应考虑经济因素的影响。

5 结论

(1)煤储层特性与常规天然气储层特性有所不同,储层渗透性及物理力学性质的差异导致储层强化方式有所不同。

(2)根据不同煤储层特点,初步提出不同储层强化方式适应的煤储层类型,由于煤储层属性千差万别,实施时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3)与常规天然气储层相比,煤储层属于低压低渗储层,需要不断摸索新的储层改造工艺,尽可能改善煤层渗透性。

(4)煤层需要在井下进行开采,选择储层改造方式时,需要避免严重破坏煤层顶底板。

参考文献:

[1]中联煤层气有限公司.中国煤层气勘探开发技术研究[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7.

[2]王有坤.贵州松河龙潭煤系非常规天然气储层强化机理与工艺[D].徐州:中国矿业大学,2015.

[3]戴金星等.中国天然气地质学[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2.

[4]何文渊.中国石油储层改造技术的现状与建议[J].石油科技论坛, 2013(02):34-38.

[5]郭洋,杨胜来.煤层气压裂和排采技术应用现状与进展[J].天然气与石油,2011,29(08):62-64.

篇13

Keywords: smart gri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new system, guarantee

中图分类号:TM71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智能电网规划基本概念和功能特点

(一)智能规划现状。智能电网规划主要的研究时间始于上世纪的90年代,当时的研究仅仅限于配电网规划领域。输电网的规划和配电网的规划思路和实施方法等方面都与现在有较大的区别。当时由于电压等级较低,涉及的因素也没有现在这么复杂,电网架构也较为简单清晰等特点,当时的配电网更容易实现智能化,实施难度也相对小很多。随着规划技术日趋成熟,在实际运用中也取得了良好的开端。理论方面,电网规划研究主要体现在智能工程、优化、风险评估等,电网规划实际问题中,主要研究规划核心问题中优化算法,但这仅是理论方面的,在实际运用中尚在探索状态,运用不是太全面。

随着SG186工程的不断深入,华北、华东等网省公司已经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投入到实际电网规划工作中,搭建合理的软硬件平台,用以实现传统人工规划所不能达到的弊端。其中,华东电网公司首次提出了电网智能规划体系概念,并具体的进行了电网智能规划体系研究工作,并作为建立统一坚强智能电网的重要部分,该研究从实际研究出发,分析解决现在面临的各种问题,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二)智能规划拥有的功能特点。根据目前电网智能规划发展方向,我们认为电网智能应该具有5个功能特点,分别是地理信息系统(GIS)平台、电网规划信息系统、交互性、智能化、可视化。

二、建设统一坚强智能电网

(一)智能规划是实现建设统一坚强的智能电网的重要手段。当我们在实施中,应当将站点、线路、设施设备信息、气象、履冰区、雷区等地理信息归入电网规划中考虑的重要地理因素,这些信息具有广域分布和信息量大等特点,也同时在地理上决定了我国电网规划具有明显的地理分布等特点。现各地区由于没有规划单位对该地区的电网信息进行归纳统计管理,导致规划资源不集中,规划力量难以得到应用的效果,许多的电网设施也存在重建的现象,这就很难发挥公司的集约性优势。智能电网规划本来就意味着所有该地区的电网信息的集中收集储存、规范化交互。运用智能规划系统和现在先进GPS导航,能有效地打破地理屏障,实现规划统一,发挥集约性优势,用以提高规划合理科学性。

(二)智能规划是建设高压电网的前提。合理规范的电网规划设计是保证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的前提条件,同时也是保证电力有效的运用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随着社会环境的日趋严峻化,能源、土地资源、自然灾害等各种环境问题,电网智能规划需要在规划中应该重点考虑这方面因素,一方面是传统集中式在规划中很难适应这种快速的环境变化,导致一些工程负载过轻,不能达到预先的经济效应,也有一些工程因为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负荷,使得电网设施承担了较大的风险。

根据电网智能规划信息化、交互性特点,所以在规划过程中应该随着实际情况、电网的发展方向,最大地满足负荷快速增长的需求,从根本上体现电网智能规划的应用目的,达到资源优化,从而形成更加科学的低风险网架,为建设特高压电网提供有效的坚实基础。

(三)智能规划和智能电网设计相结合。电网规划是对现有的电网设施进行改造扩展,这种规划必须建立在现有的电网和设施运行情况有很深的了解的基础上。智能电网建设能为智能规划提供大量的信息数据,另一方面,智能规划能快速适应外界的环境变化,对收集新技术新能源有了最基础的基本数据,从侧面的加快了智能电网的建设,从此看出智能规划系统和智能电网是相辅相成的。

三、实现电网智能规划中面临的问题

(一)平台多样化,数据格式统一性差。由于智能电网技术日趋成熟,造成各单位的信息系统实现平台多样化,数据格式也会存在多样化,各自管理方式管理流程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建设上和实现功能方面,有重复建设,也有高低区分。由于数据格式的多样化,各单位之间的数据交互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增加了工作量。

(二)电网地理信息安全问题。信息是否安全是建设智能电网并实现智能规划的前提之一。应对电网中信息安全问题,可以从2个方面解决,一是管理,一是技术。随着电网技术的发展,在管理制度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在此基础上加大信息安全技术的运用力度是整个智能电网规划有力进行的前提保障。

(三)规划理念和模式进一步的转变。由于电网规划考虑的综合因素很多,所以在电网规划中不但要高级计量装置和各类监测系统中的监测数据,还需要大量人工总结的经验数据。为了建立建设统一坚强智能电网,在电网规划平台、研究基础上,还需创新新的管理模式,提高各类数据的质量用于电网规划中。

随着电力技术和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电网规划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生活水平需求,切实的实施好智能电网规划是现在面临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科学性、合理性、适用性的电网规划是促进社会进步、促进科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