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技术创新投资分析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一、实证模型原理
数据包络系统分析方法(DEA)是美国运筹学家A.Charnes、W.W.Cooper和E.Rhodes于1978年提出的,根据决策单元多指标投入和多指标产出的实际数据求得最优的权重,从而判断决策单元的相对有效性或对其进行效益评价。DEA分析方法的基本思想是:保持决策单元的输入或输出不变,借助于数学规划将DMU投影到DEA的有效前沿面上,并通过比较不同的DMU偏离DEA有效前沿面的程度来评价它们的相对有效性。DEA方法最显著的优点就是无需进行任何的权重假设,避免了选取权重时受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也无需对指标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提高了数据分析结果的精确度。
二、决策单元的确定与指标的选取
依据数据选取口径的统一性、独立性和可比性的基本原则,同时考虑了分析数据的可得性等因素,选取2001-2008年作为DEA中的决策单元。选取DMU年度内已到位资金作为输入指标(Input),具体为创新基金资助、地方拨款、金融贷款、企业自筹和其它资金。输出指标(Output)选取了技术创新基金项目承担企业在每一个DMU年度内的效益情况,具体为项目承担企业的总收入、净利润、缴税总额、出口创汇,以及年末从业人数。指标数据来源于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网站公布的技术创新基金2001-2008年的年度报告,是创新基金管理中心依据每年度立项企业上报的《监理信息调查表》,对年度内尚在执行项目承担企业的整体效益情况进行的汇总统计分析结果。每年度立项企业实际上报数均占应上报总数的90%以上,可以很好的反映每年度技术创新基金立项企业总体的效益情况。
三、实证结论及其分析
通过采用Win4Deap软件(评价模型:C2R)对技术创新基金的投资效益进行了DEA分析,相对有效性评价结果如表1所示。
评价结果表明,2001年和2002年的DMU属于非DEA有效,且规模收益递减,说明在技术创新基金设立的早些年,科技型中小企业各项扶持资金的投入与企业的产出效益并没有达到最优状态,技术创新基金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扶持作用并不明显。但随着技术创新基金的日益成熟,2003年DMU的规模收益转为递增。
到2004年,技术创新基金已经走过了五个年头。科技主管部门抓住了这个契机,在总结分析了技术创新基金五年来取得的成绩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针对中国的特有国情,调整并改进了技术创新基金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和扶持方式,大大推进了技术创新基金的发展进程。在随后的几年里,技术创新基金逐渐显现了其关键的示范作用与带动作用。2004-2008年的DMU评价结果为DEA有效,表明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资金投入与效益产出已经达到了相对最优状态。这说明在技术创新基金的大力扶持下,科技型中小企业不仅改善了其不利的融资环境,也提高了其自身的综合实力,同时也为技术创新基金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虽然企业各项经济指标的增加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但是实证结果表明,技术创新基金设立及运行十年来对于这些项目承担企业茁壮成长的推进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在此,需要特别强调的一点是,DEA是一种用来评价决策单元相对有效性的分析方法,但却无法判别决策单元是否属于绝对有效。虽然近五年来,技术创新基金一直处于DEA有效状态,但并不表示技术创新基金的投资效益处于绝对最优状态。
四、问题及建议
目前,技术创新基金的实施运行中依然存在着许多不利因素,限制了技术创新基金的长远发展。技术创新基金在实施过程中采取了“背靠背”的链式申请方式以及“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机会主义行为等现象的发生,但同样滋生了各种弊端,寻租现象也仍然存在。此外,在技术创新基金的实际执行过程中还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引导性不足以及过于强调基金投入的稳定性等诸多问题。
鉴于以上问题,技术创新基金应进一步探索并完善其资助体系;调整基金定位,加大对种子期和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转变创新基金扶持模式;强化创新基金项目的评审和监理工作,明确创新基金的具体实施细则;并加强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平台建设,建立高效的创新基金服务体系,从而为科技型中小企业营造一个良好的融资环境。因此,为了进一步推动技术创新基金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最大程度地发挥技术创新基金的政策引导作用,技术创新基金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 杜栋,庞庆华,吴炎.现代综合评价方法与案例精选[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62-67.
篇2
人力资本的思想要追溯到1776年,亚当•斯密(Adam Smith)在他的《国富论)中提出了此思想,后来经济学家欧•费雪(Irving Fisher)在《资本的性质和收入》(1906年)中首次提出人力资本的概念,并将其纳入经济分析的理论框架。人力资本理论真正兴起于本世纪五六十年代。被称为“人力资本之父”的舒尔茨在1960年的一次演说中系统阐述了人力资本理论,认为人力是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因素,人力资本就是劳动者的知识、技能和健康状况的总和。贝克尔其人力资本理论的核心可概括为四个方面的内容:(1)人力资本就是体现在人身上的知识、技能;(2)人力资本是通过教育和健康等形式支出所形成的,其中高等教育的投资是人力资本投资的核心部分;(3)人力资本投资像其他一切资本一样,可以获得回报,而且人力资本投资的回报率大于物质资本投资的回报率,它可以增加国民收入,促进经济增长;(4)高等教育最重要的经济价值就是对人力资本的贡献。所以,政府应增加对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的投资。
人力资本投资就是用货币、实物资本、商品等资源通过消费、教育学习和医疗保健等形式进行投入的,可以提高人的素质并增加人的生产效率和收入能力的一切活动。人力资本投资是用支付当前投资成本及各项费用的方式,以取得未来收益为目标而进行的对人自身知识、技能和更大生产能力的投资行为。
人力资本投资按照其形成的途径主要包括教育投资,在职培训投资,“干中学”投资,医疗、卫生、保健投资四种。教育投资是人力投资中最主要的部分,是提高人力资本知识和技能存量的主要途径。教育投资又包括家庭教育投资、正规学校教育投资和成人教育投资等。
二、技术创新
对于技术创新,现在还没有统一的认识,国内学者比较倾向于经济学家熊彼特的观点:技术创新是指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这种新的组合包括:①引进新产品;②引用新技术,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③开辟新的市场;④控制原材料新的来源,不管这种来源是否已经存在,还是第一次创造出来;⑤实现任何一种工业新的组织,例如生成一种垄断地位或打破一种垄断地位。
对于技术创新可以从以下角度去理解:第一,技术创新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关于这方面的例子不胜枚举,比如日本钢铁业通过技术创新赢得竞争优势并超越美国钢铁业。另外技术创新并不等同于研发,技术创新是一个经济学上的概念。技术创新包含产品创新、管理创新、工艺创新等。第二,技术创新的主体是企业,企业家是其中必不可少的关键因素之一。企业家是技术创新全过程的决策者和组织者,在知识经济社会对企业家的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第三,技术创新的目的是为了获取超额利润。成功进行技术创新的企业,把最新的科技融入生产过程,提高了生产力的技术构成,其新产品就具有了某种差异性,从而能够使消费者以更高的价格购买其产品,这样一来,企业就能够赚取超额的利润。第四,科技人员在技术创新中具有重要作用。科技人员是技术的载体,正是因为其研发成果才有可能使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另外科技人员应该既要有科技创新意识又要具有经济意识,研发出来的技术成果如果不能用以打开市场就不会有经济价值,而只会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
三、我国人力资本投资与技术创新关系实证研究
1.我国人力资本投资现状
(1)教育投资严重不足,教育体制不合理。中国教育投资占GDP比重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根据中国2008年统计年鉴在全国人口受教育程度分布中具有高中文化的只占12.6%,具有大专及以上文化的占6.2%,仍然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2)劳动力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科研投入还仍然不足,到2005年,全社会研究与开发(R&D)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已有了较大的提高,约为1.5%,但也仅及美国的二十分之一,日本的十四分之一。(3)劳动力流动率低下。(4)人力资本结构不合理。我国人力资本结构与经济发展需求严重失衡。
2.数据的选择及处理
对于自变量人力资本投资,用以下三点来衡量:1)职工工资x1;2)毕业大学生数量x2;3)毕业职业中学学生数量x3。对于因变量技术创新,本文拟用专利申请数量Y1和高技术产业产值Y2共同来作为技术创新的指标。
3.SPSS统计软件的应用
本文采用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分别分析技术创新指标Y1和Y2与职工工资x1,毕业大学生数量x2和毕业职业中学学生数量x3之间的线性关系。
4.实证结果分析
(1)技术创新指标Y1与三个自变量的多元线性回归
a. Predictors: (Constant),毕业职业中学学生数量x3,毕业大学生数量x2,职工工资x1
a. Predictors: (Constant),毕业职业中学学生数量x3,毕业大学生数量x2,职工工资x1
b. Dependent Variable:专利申请数量Y1
a. Dependent Variable:专利申请数量Y1
(2)技术创新指标Y2与三个自变量的多元线性回归
a. Predictors: (Constant),毕业职业中学学生数量x3,毕业大学生数量x2,职工工资x1
b. Dependent Variable:高技术产业产值Y2
a. Dependent Variable:高技术产业产值Y2
综上,由表可知Y1、Y2与三个自变量的线性关系为:Y1=16.929x1+630.051x2+34.189x3-68761.993
Y2=0.25x1+100.848x2-5.949x3-581.901
两次结果的样本判定系数R2分别是0.997和0.999,样本判定系数越接近于1,回归超平面拟合越高。0.997和0.999分别说明Y1的变动中有99.7%和Y2的变动中有99.9%可以由三个自变量解释。调整的判定系数R2也分别高达0.995和0.998。复相关系数R表示所有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的线性相关程度,两次结果的复相关系数均为0.999,说明技术创新与三个自变量x1、x2及x3间的相关程度为99.9%。由此可见,文章中所选用的样本有极高的拟合优度。随后本文以F检验做了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检验,两次多元线性回归的显著性水平均为0.05,F值的大小分别是476.18和1308.00,对应的P值均为0.00,因此P值远小于0.05的显著性水平,据此说明回归方程线性关系显著。
本文选取了2000年―2007年八年的数据做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人力资本投资与技术创新之间具有明显的线性相关性。从所得出的关系式中可见,职工工资和毕业大学生的数量与技术创新具有较强的正相关性,毕业职业中学学生数量在某些方面有助于技术创新,但对于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是不利的。因此,加大人力资本投资的力度,重视教育投资的质量,能够有效提高我国的技术创新乃至技术进步的水平。
参考文献:
[1]莫寰.企业视角下的人力资本投资[J] .企业经济,2006,(2):65-66.
[2]Paul M. Romer1 Endogenous Technological Change [J].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 1990,98(5).
[3]舒尔茨.论人力资本投资.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0 .
篇3
当今时代,高新技术企业成为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而风险投资又是高新技术企业的重要相关力量,技术创新能力又是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风险投资与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先通过理论分析得出风险投资对高效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的两大效应,分析风险投资对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
风险投资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
一、导言
在当今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的新经济时代,将知识和技术迅速转化为产品、服务及生产力的能力在一国国民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甚至可以说,谁在这方面的拥有的能力强,谁将居于这个世界的经济制高点。而高新技术企业作为将知识与技术转化为现实产品和生产力的先锋企业,在一国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实证研究表明,高新技术企业重在技术创新,技术创新能力是高新技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如何提升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就显得非常重要,已成为高新技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学术界的关注。
高新技术企业提高技术创新能力需要大量的资本投入,而高新技术企业不同于传统企业,其所处的行业通常还未发展成熟,因此具有很大的风险性。因此很难从传统金融领域获得其所需的大量资金,制约着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故而需要一种新的融资机制的产生。在这种情况下,风险投资作为一种新型的融资机制应运而生。风险投资是由专业投资者投入到新兴的、迅速发展的、有巨大竞争潜力的企业中的一种权益资本(美国风险投资协会)。它是有由经验的专业人士运作的一种资金运作方式。因此,风险投资对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之间的促进关系便成了众多学者和研究的对象。国外学者Korturm和Lerner以1965-1992年间的美国20个制造行业的年度数据为样本,考察了风险投资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经过分析发现风险资本对技术创新的贡献大约相当于其他资本的3倍。一个行业内风险投资活动的增加,将会伴随着专利发明率明显升高的现象。本文基于前人研究的结果,从理论来进一步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
篇4
一、企业创新研发能力和投资后的管理之间的关系
企业技术创新的关键就在于研发能力,研发能力决定着在企业成长早期在未来市场上的发展潜力。解决企业在创建新业务时候的管理困惑和财务困惑,就是风险投资的对企业最重要的贡献。
《风险资本市场理论与实践》一书中指出,风险资本每增加100万美元,专利成功应用的数目就可以增加0.8项。这一结论主要是通过美国企业发展的相关数据,采用二阶最小二乘法回归法加以运算和证实的。这说明科技创新需要有风险资本市场的刺激作用。投资后管理的开展才是风险资本进入企业真正发挥作用的开始,这主要表现在第一,与社会各界有着广泛联系的资本家通常会依靠其自身所拥有的关系和人脉资源,将一些重要的战略合作伙伴如研发中心和高校等引人风险企业之中。第二,企业信息的提供可以参考风险资本家所掌握的业内市场的动态,这样就有助于企业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做出反应。提高企业自身的研发能力也是企业或许持续的资金支持的重要手段,这也是企业保持良好的经济效益,提高其持续创新能力和获得风险资本家信任的重要保证。风险资本家在对企业的持续创新能力有信心的基础上才会对企业有后续的资金支持。
二、企业创新管理能力和风险投资之间的关系
在企业获得了相关的风险资本以后,风险资本家为了获得资本的增值,就会对企业的发展和运作情况有密切的关注。获得报酬的同时提升业务是风险资本家的主要目的,回报的提高主要依靠的就是业务的提升。创业家可以在风险资本家对公司进行深度的考察以后获得风险资本家的帮助、指导或者是增值服务。这就为企业价值和绩效的增加,同时为企业自身的创新管理能力,保证后续的发展的提升提供了有力地支撑。风险资本家会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和建议,同时还会为创业家或者企业帮助介绍潜在的供应商和客户筹集资金、招聘人力资源管理和金融专家、审议战略计划、引见法律和公共关系事务专家。风险资本家还可以在企业上市以后作为企业的董事或者股东对企业继续进行管理和监督支持,从而保证企业更好地融资,维持稳定的股价。同时其还可以为企业的发展对相关的规章制度进行制定,自己的管理组织结构的建立,还可以配备适合自己的人员等,这就有利于对企业的管理能力的逐步提升。
为了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对管理者的道德风险进行规避,风险投资家在企业出现有管理者肆意妄为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降职或者是解雇的处理方法来对其进行约束,这是风险投资家一定的监管权的体现。相关的研究表明,企业家会在公司业绩改进的情况获得一些控制权。但是如果公司的经营不佳的话,全部控制权将会由风险资本家获得。如果企业经营非常好的话,风险资本家就只拥有剩余索取权,而企业家拥有倾诉安全和大部分控制权。在这个过程之中,风险企业家对企业经营逐步控制,保证企业能够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三、企业创新市场能力和风险投资之间的关系
企业将新产品推向市场才能够实现技术成果的转化,在此期间,风险企业的市场战略的选择就会对产品最终的转化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企业在进行市场扩张和市场开拓的过程中除了可以采用风险资本来满足其资金的需要以外,风险资本家对企业的监督和其丰富的行业经验对企业的营销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
利用自身所建立的关系网为风险企业募集资金和选用合适人员,这是风险资本家的增值服务,同时还为风险企业寻找销售商和供应商,以满足企业的销售,生产,和售后服务的需要。销售商、供应商等会因为风险投资家的在该专业领域里的丰富经验从而愿意与风险企业进行合作。风险企业要活的市场的主导权就需要更加专注于创新活动,不断地在市场上推出新产品。风险资本家在此项工作中主要充当的就是风险企业家的导师的角色,企业发展战略的设计,执行经理的选择,供销网络的加强,销售渠道的扩展都需要有风险资本家的帮助。
董事会是风险投资进行风险企业监控的重要手段,这在一定的程度上也是帮助企业做出正确地选择。风险投资公司在企业董事会的代表会在企业的主要管理层发生变动时增多,但是在其他的情况下,企业的日常事务风险资本家不应过多地干预,企业家的精神的管理人员直接关系到风险投资的成败,基金公司不能硬性指挥,只能对其提供适当地激励。
风险资本是大批创新企业成功的重要条件,科技创新力度的提高,对开发研究投资的增加,提高技术因素在经济发展中的贡献率,这些都需要有风险资本的支撑。风险投资业的发展对投资资源的扩充,风险投资人才的培养和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作用,同时还有助于国家创新战略的实现。
四、结束语
本文主要是从企业创新研发能力和投资后的管理之间的关系,企业创新管理能力和风险投资之间的关系,企业创新市场能力和风险投资之间的关系这三个方面来进行相关的阐述的。
参考文献:
篇5
一、财务收益动机
公司风险投资首先出现在美国。在普通风险投资的巨大成功吸引下,很多知名大公司进行了投资,如施乐和戴尔等。西方学者Gompers和Lerner对公司风险投资及业绩进行的实证分析发现,公司风险投资可以与独立的风险投资机构一样取得成功,公司风险投资能从当前主营业务互补性行业中获取较好的收益。Place和Park对欧盟、东南亚及北美95个公司风险投资进行了实证分析,结论发现普通风险投资与大公司风险投资在业绩上没有明显的差异。因此,从这些实证分析的结果来看,公司风险投资与普通风险投资一样可以取得较好的财务收益。
二、战略导向动机
公司进行风险投资寻求直接的财务收益,间接实现其战略利益。这些战略利益长期内会抵消短期财务收益的损失,特别是对高新技术的风险投资,可以帮助投资者通过特许经营或收购获取有发展前途的技术。战略导向视角下公司风险投资动机可以分以下几个方面:
1.技术创新
公司风险投资能推动企业技术创新模式从内部向外部的转移。Grilichesf从实证的角度分析了内部技术创新与最终专利创新,发现内部技术创新在企业的发展中只起了部分的作用。Dushintsky和Lenox分析了对新创业企业的权益投资,认为公司风险投资是企业提高技术创新水平的一种有效率的方式。公司也认识到以风险投资的方式作为一种外部技术创新与应用的重要性,将公司风险投资视为内部研发的延伸和补充。如思科公司,为了维持网络技术的优势,从1993年开始就不断的进行风险投资,至2000年8月,该公司风险投资总规模达130亿美元(投资、市值和现金)。近两年为了和Notel 在光纤行业一争高下,更是连续斥巨资投资或并购相关的风险注资公司。
2.期权构造
(1)购并期权。公司风险投资不仅可以为母公司提供潜在的关键技术、技术许可,甚至可为后期并购做好准备,包括股权准备、技术淮备、管理准备、乃至企业文化的协调,使并购后的协同与整合高效顺利。例如微软在将自己从软件业延伸至网络软件供应和服务时就采用了这种方式。目前,全球化导致的初创公司在海外市场对大公司的依赖强化了这种趋势。
(2)进入新市场期权。大公司风险投资也是公司培育新的优质资产,调整产品结构,实现多元化的战略工具。公司风险投资可以促使公司迅速进入高科技领域或实现业务结构多样化。如IBM风险并购了莲花公司,进军软件产业。可口可乐公司,试图借风险投资实现多元化。我国申能集团与申能股份共同出资成立申能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希望籍此培育新的优质资产,从而调整公司的产业结构,实现高成长。
(3)长期期权。一些公司将风险投资视为一种长期期权。如摩托罗拉公司的风险投资投放在一些自己公司并不涉及但有潜在重大技术突破和崭新市场前景的初创公司中,这可以让摩托罗拉在没有过多约束的前提下多一种机会和选择。相比之下,生物技术和药品行业的长期战略投资者强生更是用心良苦。
3.战略盟友关系
一些公司进行风险投资旨在加强策略联盟,稳固价值链的上下游。通过投资与母公司主营业务相关的上下游企业或者第三方企业,利用这些新创企业来促进公司的主营业务的发展。如戴尔投资韩国的三星以确保自身所需元器件供应,旗下的戴尔基金不仅强化公司产品和服务也提升其直销模式。IBM也通过设备租赁计划支持初创公司,希望这些初创公司能成为自己的消费者或者技术伙伴。惠普公司热衷于投资能够购买其新产品或服务的小公司,以建立一个以惠普的产品和服务为中心的公司网络。
4.企业家精神
一些公司希望借助风险投资刺激和保持其创新机制和企业家精神。公司风险投资可以改善母公司研发效率,促进母公司的技术创新。在研发机构内部采取创业投资形式来管理研发项目可以保留创新人才,激励创新。如壳牌公司的创业投资机构,使用壳牌公司技术部门预算中的10%选取技术部门中的一部分项目以创业投资形式运作,在2002年实现了32个技术的商业化,极大的改善了公司的研发效率。AT&T则希望能通过创业投资解决日益严重的人才流失和机制老化问题。
5.资源利用
公司风险投资可以将母公司内未被充分利用的资源商业化。大公司研究能力很强,很多研究成果与主营业务关系不密切,没有被充分利用。公司风险投资可以通过创业投资将这些研究成果推向市场、最后通过创业投资的退出而获得财务上的收益。如朗讯公司评估了400个项目,建立了35个创业企业,吸引了外部3.5亿美元的创业投资;英国电信在2001年评估了330个项目,完成了4个项目,收获了3千万美元。
参考文献:
[1]吴贵生:技术创新管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2]傅家骥:技术创新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篇6
误用折现现金流法
最常见被误用的财务分析工具是用折现现金流方法DCF来计算投资项目的净现值价值。DCF方法在衡量成熟的有稳定现金流的项目时是有效的,但是对于创新项目,尤其是突破性创新项目却在三个方面对其造成影响,导致决策者低估创新投资的回报和收益。
折现现金流计算存在的第一个问题是预测未来现金流存在的误差。未来现金流,特别是由突破性创新投资产生的现金流,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很难预测。财务分析师若按通常的方法仅折现最可能发生情景下的未来现金流,难以全面反映现金流的不确定性。即使按相应权重计算不同情景下的可能现金流,也会因为按普遍使用的两阶段现金流折现方法估算创新投资的净现值存在很大误差。
两阶段现金流折现方法通常依次预测每一年的现金流,预测三年到五年后,再计算最后期限公司持续经营价值。在估算最后期限公司的持续经营价值时,通常的估算方法都是假设公司达到一种销售增长、利润率及投资收益的一个均衡状态,但是即使是均衡状态公司实际发展情况也可能会有变化。突破性技术创新项目往往在三到五年后,因培育的市场成熟,而逐渐显示其优势,若按假设的某种比例增长,有时会低估该项目未来能带来的现金流。如何考虑这些变化,来更真实地反映项目的现金流状况,可以考虑直接比较模型,详见Cornell(2002)。即通过以现有成熟的公司作为可比公司,通过直接比较成熟公司类似项目在不同生命周期下的相关财务指标如“市场价值:EBITD(EBITD=净利润+所得税+利息+折旧)”,来模拟现有投资项目在相应项目生命周期下的未来现金流。
DCF方法存在的第二个问题是估计折现率时往往存在误差。DCF方法中的折现率本质为资金成本,因而很多公司以公司的资本成本作为创新项目的折现率来对预测的未来现金流进行折现。公司为了支持各项业务活动的顺利进行,会采取不同形式的筹资方式。而单个的创新投资项目的资金来源则不一定会有这么复杂,特别是突破性创新项目的风险往往和公司原有项目的差异性较大,因而其风险不同于公司整体的风险,所以应按单个项目的资本成本来作为折现率。可采用的计算方法有风险累加法,即将项目的资本成本看作无风险利率和风险报酬率的和。无风险利率可以取一年期国债利率,风险报酬率主要是考虑项目开发风险、生产风险、产品市场风险,风险报酬率的确定可以和公司内部相关项目的风险报酬率进行比较,也可以选择行业平均投资回报率针对公司实力在行业所处地位进行调整,来确定折现率。
传统的DCF方法存在的第三个问题是其忽视了或者无法正确把握管理者修订和矫正后续决策的能力(即重新审度其蕴涵的经营战略)以及项目面临的高度不确定性带来的价值。这也是DCF方法逐渐被实物期权评估方法替代的主要原因之一。Myers(1977)最早提出实物期权的概念,他指出当投资对象是高度不确定的项目时,传统净现值理论低估了实际投资价值。传统的DCF方法假定了针对现金流的某种“预期情形”,以此预先设定了管理者制定的“经营战略”。然而,在充满不确定性以及相互竞争作用的现实环境中,随着新信息的获取和不确定性的逐步消除,管理者会发现,项目赋予其各种灵活性,从而可以偏离或者矫正他在最初预期的经营战略。根据Trigeorgis(2007)指出的由管理灵活性带来的扩充性(战略性)的NPV由以下两个部分组成:直接可测的预期现金流的静态的常规NPV;主动型管理所产生的经营和战略性期权的价值以及竞争性、协同性和各项目依存性等相互作用的期权溢价。
误用边际分析方法
边际分析方法是一种增量的分析方法,即增加的支出和增加的收入相比较。通常的做法是对创新投资需要的成本(包括资本支出和经营费用)和不进行创新投资生产的成本进行比较得到边际成本;然后比较创新投资后收入与原来状态下收入进行比较得到边际收入,边际收入减去边际成本得到边际收益,边际收益大于投资额则项目可行。在一般情况下边际分析是一种很有用的财务工具,但运用在突破性创新投资分析上则存在误区,主要原因在于边际分析是基于原有的状态不变的条件,而基于一些突破性技术的企业突破性创新则往往会完全颠覆原有技术下公司的经营状况和竞争地位,如果这些原有状态发生了变化,则边际分析的结果不再准确,并且会误导决策者。
例如在新技术投资方面,大型汽车配件厂B在某一汽车配件产品项目上处于行业领先地位,B在五年前引进的生产技术及设备,目前由于突破性新技术的产生,利用新的技术生产的产品性能比原来更好,因而能使每年平均销量比以前增加10%,使用旧技术时平均每年销量为10万件,并且其生产产品的单位成本280元/件比旧设备300元/件要低,平均售价为350元/件,折现率为15%。按照边际分析的计算方法,产品平均年现金流增量为550万,产品生命周期为8年,该项创新投资额为3000万,则边际现金流的净现值为-931万元,边际现金流的净现值为负则项目不可行,所以B不考虑进行该项投资。同时另一家小型汽车配件厂A早已规划进入B占领已久的项目市场了,刚好有新技术的出现使其能以此和B竞争,且计算项目的净现值为396万,故A选择进行该项投资,很快A占领了该市场的一席之地,从而造成B的市场份额降低,产品被迫降价,因而B不进行创新投资所面临的现金流呈下降的趋势。B的决策从边际分析的角度来考虑,忽视了不进行该项投资,其竞争地位、市场份额都会发生变化这些因素。所以在评估创新投资项目价值的实际分析中,除了常规的财务分析外还应加入公司竞争战略评估,特别是当面临竞争对手准备进入市场的时候,现有公司的经理人必须考虑到竞争及新技术对公司财务状况可能造成的影响。
误用盈亏平衡分析方法
通常用的盈亏平衡分析,是把成本划分为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假定产销量一致,根据成本、产量、销售价格和利润之间的函数关系,来找出当利润为0时,产量、产品价格等因素的临界点,以此作为衡量创新投资项目指标之一,BEP产量=年固定成本/(单位产品价格-单位产品可变成本-单位产品营业税金及附加)。在创新投资中常常出现的问题是,在新技术或者新设备启用的初期,固定资产增加了,而当年产量并不能明显增加或者成本不能明显下降,而使得实际产量低于盈亏平衡产量,显得项目不可行。实际上这样评价忽略了企业创新项目投入和获得回报之间存在的时间上的滞后,以及随着创新项目运行,学习效应对项目成本的降低。因而需要利用动态的盈亏平衡分析方法来评价创新投资的长期盈利情况。
使用错误的折旧和摊销方法
由于竞争加速以及突破性技术创新加快资产的淘汰速度,越是近期开发或购置的专利技术或资产效益越大,而越是临近后期的,其失效和被淘汰的可能也越大。面对失效或淘汰的资产,必须冲销资产,重购新的设备或新专利,冲销往往会影响当期收益,从而形成一种对创新投资的阻力,继而影响公司长期竞争力的发展。因而在做投资和财务分析时,为了避免一些资产在其寿命周期内还没有提取完折旧或摊销就因新技术的出现而变得失效了,应避免按直线平均法折旧或摊销,而选择加速折旧或加速摊销,并且可采取定期每季度按资产的市场价值对其资产的账面价值进行调整,这样可以降低贬值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集中在一个时间段大额冲销对企业收益造成的影响,这样有利于公司做出正确的战略决策。
误用投资回收期法
投资回收期法常用于考察投资的回收速度。鉴于静态投资回收期法没有考虑到资金的时间价值的缺陷,一般以动态投资回收期法为主,即项目从投资开始起,到累计折现现金流量等于0时所需的时间。该方法简便易懂,常用于中小型投资项目的投资评价,但该方法却因为其忽略了回收期后的现金流,从而造成对企业创新投资的影响。例如,企业面临两个投资项目的选择:原有技术的扩建项目和技术创新项目;前者因为业务模式稳定,很快就能回收投资成本,而后者因为其要重建商业模式,前期的现金流要低于扩建项目,但在几年后其商业模式和培育的市场逐渐成熟后,会给企业带来比扩建项目多几倍的收益。因而如果用投资回收期来进行评价,则会错误地选择扩建项目而淘汰创新投资项目。
单一的业绩评价指标
虽然管理者都知道公司市场地位、品牌、产品领先地位、创新能力和长期竞争力的重要性,但是实际管理中仍习惯于使用一些定量的财务指标作为公司的业绩评价指标,以方便地用于比较公司各阶段和各公司的情况。仅以财务指标作为业绩评价指标的体系只能反映当前的盈利性,难以将企业的经营战略以及企业竞争能力驱动因素与业绩评价结合起来,不能适应企业面临的环境多变、竞争加剧的生存环境。基于此,可以借鉴的业绩评价工具有平衡记分卡这样的系统考虑企业价值驱动因素、多维度评价公司表现的综合业绩评价系统。平衡记分卡从财务、客户、内部运营和学习与成长等方面入手,根据企业所处的不同生命周期的实际情况和采取的战略,针对各个方面设定不同的权重,设计合适的评价指标,来综合形成一套完整的评价体系。能将企业战略目标与业绩驱动因素相结合,能动态实施企业竞争战略,有助于企业创新战略的实施。
除了上述这些最常见的误用财务工具外,在实际投资分析中还会忽略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通货膨胀、利率、汇率及借款还款方式等因素的影响,这些都会造成对创新投资的影响。所以说对于公司的决策者来说,为了营造一个好的创新环境,更好地发展公司,针对创新投资项目的特点,挑战传统的财务分析模式,关注测算细节,从战略的角度来评价创新投资项目是必要的。
参考文献:
篇7
高新技术产品投资一般都有投资成本的不可逆性、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和投资时机的可推迟性等特征,传统分析投资项目定量评价的方法包内部收益率法、净现值法和回收期法等,这些都包括使用预测的损益表、可比较的倍数、比率分析等等。这些分析方法为项目投资决策提供了量化依据,但传统方法以非常静态的观点预测投资的风险和收益,它们的一些假设忽略了许多重要的现实影响因素(诸如投资项目未来的不确定性、信息不对称等)。往往会造成项目价值的低估,投资的严重不足和企业竞争地位的下降,从而导致企业短期行为决策。其实并非所有的不确定性都具有风险,并非所有风险都是不利的。实物期权用动态的方法预测资本投资,为衡量投资项目的不确定性价值提供了理论工具,较好的解决了投资项目中的不确定性和管理灵活性问题,然而,企业所拥有的新产品项目投资机会的共享性特征,使得标准的实物期权方法不能满足竞争环境下项目投机决策的要求,近年来,实物期权和博弈论相结合的产物---期权博弈方法得到了快速发展,已成为竞争环境下项目投资估价的战略决策的研究热点。
一、实例分析信息完全情况下对称企业的投资决策
在信息完全情况下对称企业的投资决策,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情况下,投资项目的净经营现金流入的期望值在达到项目收益与资本机会成本对等之前一直处于变化之中,延期项目的分析方法与有红利支付的股票看涨期权一样,由于众多竞争者的存在,企业拥有的经济租金优势会很快消失,其决策方法仅仅依赖于实物期权的分析结果,不存在博弈分析,在垄断竞争的市场情况下,仅有一定垄断企业在占领市场,独享项目投资的实物期权和垄断租金,不存在任何竞争,因此其项目投资决策仅仅依赖于含实物期权的项目估值结果并追求利润最大化,也不存在博弈分析,而界于完全竞争和垄断竞争之间的是寡头竞争,特别是两家竞争的寡头竞争在进行项目投资估价和决策时则必须考虑其他竞争者经营策略、经营状况以及经济租金的转化和竞争者进入后的期权变化问题,即必须引入博弈分析方法。下面结合具体实例分析期权博弈的过程。
一家高技术公司拥有一次排他性的机会(许可证或专利)来建设生产新产品的工厂,期初投资I0=80。将来由产品产生的总现金流价值V0=100,这个价值会随着需求的随机波动而波动,在期末可能会达到V+=180或V-=60。两者的概率q=0.5.这种由许可证提供的投资机会类似于一个以开发的项目为标的资产道德看涨期权,假设无风险利率:r=0.08,折现率k=0.2利用期权复制原理来计算期权价值
1、确定可能的到期日资产价值
上行资产价值V+=180
下行资产价值V-=60
2、根据执行价格计算确定到期日期权价值
标的资产上行时期权到期日价值CU=上行价格-执行价格=180-80=100
标的资产下行时期权到期日价值CD=max(0,下行价格-执行价格)=0
3、计算套期保值比率
套期保值比率H=期权价值变动/标的资产变动=100/(180-60)=0.8333
4、计算投资组合的成本(期权价值)
项目投资支出=套期保值比率*标的资产现值=0.8333*100=83.33
借款=(到期日下行项目价值*套期保值比率)(/1+r)=60*0.8333/1.08=46.29
期权价值=投资组合成本=项目投资支出-借款=83.33-46.29=37.04
还有一种计算方法:
风险中性概率p=(V*(1+r)-V-)/(V+-V-)=(100*1.08-60)/(180-60)=0.4
实物期权价值=(p*C++(1-p)*C-)(/1+r)=(0.4*(180-80)+(1-0.4)max(0,60-80))/1.08=37.04
这个独占期权的价值超过了直接投资承诺的静态的净现值,但是,预见到竞争性进入的公司可以提早承诺投机来投资来抢占市场先机,并且通过利用类似红利的收益来避免竞争性对利润的侵蚀,但是如果每个竞争者的行动都受制于其他行动者的行动的话,那么就需要更为复杂的博弈理论来处理了,在引入博弈分析时,经济租金是一个重要的概念,是期权博弈分析的经济学基础,在两家竞争的市场情况下,经济租金可以有垄断租金转化为两家共享租金。
实际的案例中Digital商业化Alpha芯片的决策实际上收到了Intel对奔腾系列微处理器的决策的很大影响;同样Philips和Sony将其数字影碟商业化的战略也被Toshiba和TimeWarner的竞争性决策所影响,反之亦然,比其他竞争者更早进行投资,否则将会被预期到的竞争性进入抢领先机,这是在竞争性战略博弈中常见的例子。更为一般地,除了仅仅依赖于期权价值最优化技术之外,二叉树末端的投资机会价值被竞争性投资子博弈的均衡结果替代了。用下面的表格来描述这个博弈
我们考虑在以下四个投资时间选择
(1)两个公司都立即同时投资,两者分享总的NP V(20*0.5),结果两者的支付为(10,10)
(2)(3)一个公司(A或者B)先投资而另一个公司等待,首先投资的公司领先于他的竞争者,独自获得全部的NPV(20),最终支付结果分别为(20,0)或者是(0,20)
(4)两个公司都决定等待,他们平分递延期权的价值(0.5*37),最终获得的支付为(18.5,18.5)在上图中描述的价值回报结构中达到一个纳什均衡,不管公司B采取什么样的策略,公司A采取立即投资策略的收益超过了他采取等待观望策略的收益(在左边"等待观望"一列20>18.5,在右边"立即投资"一列10>0);也就是说公司A有进行投资的占优策略,而不用考虑其对手的选择。进行投资也是公司B的占优策略,最终在右下角得到一个纳什均衡(*),在这里两个公司都得到他们的次差收益(10,10),这就是囚徒困境的一个例子。这里存在一个矛盾,即与两个公司都选择推迟投资的情形(18.5,18.5)比较起来,两个公司的均衡结果(10,10)对于两者来说都是较差的。如果两个公司能够整合他们的投资策略的话,就能分享"等等看"期权带来的灵活性收益,从而避免了较次的"恐慌均衡",在这种均衡中每个竞争者都争先恐后的进行时机未成熟的投资。
在竞争性博弈中是否执行期权的一个重要决定因素是期权的内在价值(V-I)或立即执行(投资)的价值。执行成本(I)对于每一个公司来说很可能是不同的。例如,新的Windows补丁对于Microsoft来说比其他公司来说相对耗资较少,因为Microsoft在桌面计算机方面占有优势地位。对于所有参与者来说执行价格的比率并不是总投资费用的一半,而是取决于超出项目直接成本的特殊价值。所以,项目带来的现金流的价值V也很可能是特殊的,因为公司可能会由于声誉或者其他的影响获得更高的收益。每个公司可能面临的不确定性也是不同的。公司特有的不确定性增加了公司的成长期权的价值,使其有动机等待并在战略承诺和灵活性之间做出权衡。
二、信息不完全情况下不对称企业的投资分析
上面的例子都基于2个基本假设(1)参于博弈的所有企业是对称的即博弈方式完全一样的企业(2)所有企业都知道博弈的结构、博弈的规则和支付函数,是完全信息博弈,这在现实中是很强的德假设现实中的企业之间往往是不对称的,由于融资渠道,资金储备,研发能力、管理组织水平和吸收新技术的速度等不同,企业之间存在着某种差异,这种差异会对企业的投资决策产生着那个大影响。另一方面,对于每个采用技术创新的企业来讲,在研究和制定其技术创新投资战略时,通常希望自己的关键信息不被其竞争对手获知,这意味着个竞争企业之间信息完全的假设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不成立的,因此应当在不完全信息条件下更现实地考察企业采用技术创新投资的战略行为。Lambrecht和Perraudin提出了对企业采用技术创新投资决策在不完全信息下抢险博弈的实物期权的分析方法,它们的模型基于2个假设:1)一个企业投资将获得这个市场,而另一个企业收益为零,2)企业知道自己的投资成本,对竞争对手的投资成本只知道其概率分布,且在对手还没有投资的情况下,随时更新对对手的概率分布的推测。
结果表明,对于该博弈存在唯一贝叶斯均衡,但没有给出解析解,只能通过数学模型来解决,其战略的投资门槛值介于马歇尔投资门槛值和非战略门槛值之间。模型假设一个垄断企业预先不知道投资是否赢利,刚开始时企业对"市场条件为好"有一个先验信息,随时间企业收到一个有关市场条件的随机信号,其到达时间服从泊松过程。结果显示,传统的DCF法由于忽略等待期权的价值,使企业投资于低赢利性项目的概率较大。Decamps和Mariotti研究了涉及投资成本和获利情况都不确定的不完全信息的双头垄断模型,结果显示消耗战的结果有唯一的对称的精炼贝叶斯均衡,进一步研究了引入掀动优势时,对均衡的影响。
结束语
有关资产价值评估方法应当理解为互补而非替代的关系,运用哪一种评估方法取决于投资问题所面临的约束条件,而不是模型本身的特征,DCF模型由于其简洁易懂,运用方便同时又兼顾了资金的时间价值和提供了一个简单的决策标准,在项目未来现金流及其贴现率可以较准确地确定的情况下,依然不失为一种高效的近似评估方法。期权方法在处理未来不确定性投资,公司股权,自然资源资产,专利以及无形资产等方面已有丰硕的成果。
期权博弈方法作为一种综合的理论思想和分析方法,在实践中能够处理更加复杂的投资决策,它对保证企业投资决策科学合理性以及提高投资收益率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所以应用前景相当广泛,上述的例子中是一个类似著名的"囚徒困惑"的情况,企业由于竞争的威胁而不得不提前执行期权,这导致了整体期权价值的损失,也意味着企业价值的减少。因此如何解决价值的损失成为了一个有意义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孙继红,实物权和期权博弈估价模型评介现代管理科学
2、夏健明,陈元志,实物期权理论述评
3、Johnathan Mun著Real Options Analysis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4、Han T.J.Smit Lenos Trigeorgis著Strategic Investment-Real Options And Games高等教育出版社
5、2007年注册会计师考试辅导教材---财务成本管理经济科学出版社
篇8
(一)寻找投资机会
市场上的投资途径一般有三种:一是风险投资企业自己搜集到的,二是想获得投资企业的毛遂自荐,三是第三方的中间介绍。风险投资企业初步筛选手中的投资机会,确定后根据收到的投资建议书进行初步筛选,挑出自己感兴趣的进行深入分析调研。
风险投资企业一般会用1.5~2个月对投资建议书中所写的内容进行深入细致的实地考察来判断想获得投资企业提供的资料精准与否,并尽量搜集到更多重要的细节类信息;在多方面了解投资对象后,根据手中掌握的内部资料对投资对象的生产、经营、管理、市场等多方面进行纵向对比,给做出正确投资决定提供依据。
风险投资市场上单打独斗是不明智的,因此风险投资企业通常会拉拢其他投资企业一起,既增加了投资份额,又分散了经济风险,何乐不为呢?辛迪加有利于风险投资企业分享各自领域的一些经验,通过互惠互利实现共赢。投资和融资双方如若对投资项目的具体细节没有异议即可达成初步投资意向,此时牵头的风险投资企业为表诚意会草拟一份“投资条款清单”,一旦事实清楚且各家都同意并签署后即意味着该项投资生效。
(二)考察投资项目
对投资建议书要做到了然于胸,仔细考察投资对象的生产、经营、管理、市场等方面是否符合投资要求。与想获得投资企业的高层管理进行一场深入浅出的交流与沟通,以重点考察投资对象的公司管理是否得当。此外,聘用专业人士或者专家学者作为自己的投资顾问,在他们的陪同下参观想获得投资企业的软硬件环境如何,同时辅以想获得投资企业的财务状况与法律事务,侧面验证自己收到投资建议书中的信息是否精准。
(三)资本投入方式
风险投资企业通常不会一次性将资金全部投入投资对象当中,往往会根据投资项目的运行情况分阶段投资,给每一个阶段设定一个预期目标,每每完成一个阶段的预期目标即为下一个阶段要达成的目标铺垫,但前提必须保证每一个阶段要有足够的资本投入,否则融资企业会因资本不足而无法完成既定目标,不利于实现良性投资。
二、稳中求胜关键
(一)做好心理准备,保证快、狠、准
与时俱进,时刻关注欧美信息,对市场前景是否利好具有明确的判断意识;紧跟时代步伐,时刻关注技术面的发展趋向,具体操作方法如下:基本面形势利空白银且技术面明显下降,在高点位置时大胆做空;基本面形势利空白银且技术面不确定时,建议再多观望一阵子,等候最佳时机入场;基本面未知但技术面确定时,做空或做多轻仓,以免基本面发生突然变化。
大的利润空间意味着大的投资风险,时刻坚持“快、狠、准”的投资思路并做好可能连本带利都收不回的心里准备。打个比方,一个小的投资项目大概需要七千元,这就要求要先做好七百至一千不等的最低亏损额度的心里准备,当挽回部分损失后,要坐下来对白银的趋势走向进行冷静的分析。要是没有强大的心理素质,笔者建议还是不要淌这滩浑水得好。因为一旦承受不起经济损失的打击,就会严重挫伤投资的热情,降低投资者的信心。
(二)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风险投资是一项智力大比拼的脑力活动,这就要求风险投资者要有异于常人的努力,能忍常人所不能忍,吃常人所不能吃的苦。不管风险投资分析软件制作得多么精良先进,永远代替不了智慧无极限、潜力无穷尽的人脑。不可否认有个别在这方面天赋异禀的风险投资者,但毕竟是极少数,多数风险投资者还是凭借后天努力才取得今天的成功。俗话说:“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只要有肯吃苦、肯努力的劲头,翻越名为“困难”的这座大山是迟早的事。而那些想凭借手段、投机取巧的风险投资者即使在市场上获得一时利益,但终究会被激烈的市场竞争所淘汰。
严防贪欲膨胀,时刻保持清醒。风险投资是一场相互博弈的整合游戏,有人盈利就肯定有人亏本,盈利的人大多都想手中的钱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多,而亏本的人赔钱后担心会赔的更多便畏首畏尾,这两种心理都是要不得的,因为头脑一旦不清醒,对市场的敏感度就会下降,就会严重影响风险投资者对投资市场的冷静分析与科学判断,所以这就要求风险投资者在面对盈利时能做到喜不自禁,在面对亏损时能做到泰然处之。还有一点切记,风险投资者不可故作聪明,逆大流而为之。市场没转势前,轻易地对市场的底和顶做判断是毫无意义的。行情一直在涨,说明市场中买方大于卖方,此时不可轻易言顶;行情一直在跌,说明市场中卖方大于卖方,此时不可轻易言底。
投资市场中要想获得更多经济利益,光有独到的投资眼光还远远不够,还要学会如何随着大流而行。单打独斗地逆势而为意味着与市场为敌,这就是在裸挑衅自己的资本投入,显然与当初进行风险投资行为的目的背道而驰,所以切勿盲目追涨杀跌。看到行情涨便盲目追涨,此时行情可能急剧下降;看到行情跌便盲目杀跌,此时行情偏偏直线上扬。这正是投资的风险所在,也是风险投资的迷人之处。因此风险投资者在面对高低点时,一定要做到冷静冷静再冷静、全面全面再全面,深入细致地分析基本面与技术面,综合考虑其涨跌的可能性有多大,切忌马虎大意。
参考文献:
[1]周春雷.《企业参与风险投资的对策》[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3(07)
篇9
1.本杰明・格雷厄姆对投资的界定
本杰明・格雷厄姆在《证券分析》中对投资的定义:“An investment operation is one which,upon thorough analysis,promises safety of principle and a satisfactory return.Operations not meeting these requirements are speculative。(“投资操作是基于全面的分析,确保本金的安全和满意的回报。不符合这一标准的操作是投机性的。”)全面的分析是投资成立的前提条件,本金安全是投资风险控制的根本要求,满意回报是投资收益的最终目标。
1.1 全面的分析(Thorough Analysis)是投资成立的前提条件
格雷厄姆强调全面分析是投资成立的前提条件,并在质、量两个方面进行明确界定。
1.1.1 投资分析在质方面的规定性
即对投资分析的要求。根据《大英汉词典》,Thorough的意思有:详尽的、全面的、精确的。这规定了分析的深度、广度与精度。第一,详尽的分析,规定了分析的深度。2007年10月中国石油A股(601857)上市,有媒体称其为“亚洲最赚钱的公司”,鼓励公众购买。中石油2007年度净利润为1345.74亿元,盈利规模的绝对值确实大;但考虑其巨大的总股本1830亿,每股收益仅为0.75元,盈利规模的相对值并不算高;再进一步考察毛利率,2005-2009年从46.33%下降为25.16%,公司盈利能力大幅下降;最后分析净资产收益率,五年间从27%下降为12.17%,股东盈利能力也大幅下降。表面看中石油盈利规模大,但通过深入分析,发现其盈利能力并不乐观。第二,全面的分析,规定了分析的广度。分析时,既要包括宏观因素,也要包括中观与微观因素;既要包括企业的业务、财务情况,也要包括技术创新、管理水平等。要同时考虑企业正常情况与非正常情况(如遭遇自然灾害)时运营状况。如东方电气(600875)在2008年“512”大地震中,资产受损严重,股价曾连续3个跌停。投资分析对不确定性因素(包括地震风险)考虑得越全面,投资越不容易失误。第三,精确的分析,规定了分析的精度。投资分析具有描述功能与选择功能。描述性分析是阐述与股票相关的重要事实(业务、财务及管理状况等),需要有翔实、精确的数据。选择性分析帮助决定是否购买、出售、持有某一股票,同样需要精确的数据对比。投资虽不能称为一门精确的科学,但必要的数据分析却决定了投资的成败,因为情绪因素常会使投资者做出错误的判断,而数据是理性与客观的,有助于正确的投资决策。中石油2007年11月上市时,最高价达到48.62元,市盈率为64.8倍。市场情绪造就了高股价,但数据分析表明高股价并不具备安全边际,此后股价一路下跌说明理性的数据分析有助于避免非理性的操作。
1.1.2 投资分析在量方面的规定性
即投资分析应达到的标准。用“详尽的”、“全面的”、“精确的”等定性的词语来限定投资分析应达到的要求,但仍然不够明确。为此,格雷厄姆提出了投资分析在量方面的要求:确保本金的安全,取得满意的回报。这就需要提高分析能力与降低分析对象的复杂程度。
在分析能力应用上,要求限定在自己熟悉的领域。一个汽车工程师分析汽车股比分析医药股更易做到详尽、全面与精确。1998年,巴菲特在股东大会上解释不投资高科技股票时说:“我可以用所有的时间思考下一年的科技发展,但不会成为这个国家分析这类企业的行家,第100位、1000位、10000位专家都轮不上我。许多人都会分析科技公司,但我不行。”
在分析对象选择上,要求企业业务简单、长期稳定。一方面,业务越简单,分析就越能保证详尽、全面。对于普通投资者,分析白酒企业(五粮液)比分析小卫星制造及卫星应用服务企业(中国卫星)更有把握,分析单纯服装制造企业(报喜鸟)比分析服装、地产、股权投资多元化企业(雅戈尔)更容易。另一方面,业务越稳定,变化越少,分析越能保证精确。巴菲特投资分析能力超群,但仍然坚持投资业务简单、清晰易懂,业绩长期稳定的企业,如可口可乐、吉列公司、华盛顿邮报、运通公司等。而对于业务复杂、变化迅速的网络科技股,即使在最高涨的时候他也坚决不投资。他曾指出:“人的特性中似乎有一种顽症,就是喜欢将简单的事情变得复杂化。”事实上,投资应恰恰相反。
无论是提高分析能力还是降低分析对象的复杂程度,真正目的在于评估企业价值,然后与价格比较确定安全边际,从而确信本金是否安全以及股票价值回归时能否取得满意回报。
1.2 确保本金安全(Promise Safety of Principle)对投资风险的界定
1.2.1 确保本金安全是对投资风险的最低要求
风险是损失概率,确保本金安全是从风险角度对投资进行界定。对此,格雷厄姆有非常著名的论述:“第一,永远不要亏损;第二,永远记住第一条。”格雷厄姆举例说明:大西洋和太平洋茶叶公司,即使不是世界上,也是美国最大的零售企业,多年来一直有良好的收益记录。在1938年经济衰退和熊市时,跌到了36美元的新低,此时股票总市值仅为1.26亿美元,而公司却拥有2.19亿美元的净资产(其中现金8500万美元)。无疑以36美元的价格购买该公司的股票,能确保本金的安全,此时的购买操作即为投资。
1.2.2 确保本金安全应该遵循的原则
如何确保本金的安全,格雷厄姆有两条原则:一是严格遵循安全边际原则进行单个股票投资,二是严格遵循多样化原则进行组合投资,二者相辅相成。一方面,即使遵循了安全边际原则,单个股票投资也可能操作得很糟糕,因为安全边际仅能保证他获利的机会更多,而不能保证损失是不可能的,故必需通过多样化来来分散风险。另一方面,如果单个股票投资不具备安全边际,越是多样化损失将越大,故单个投资的安全边际是必需的。
1.3 取得满意回报(Satisfactory Return)是对投资收益的界定
满意的回报,既包括股利收入(现金股利和股票股利)也包括资本增值(股价上涨)。“满意”一词主观色彩浓厚,包括了各种程度的回报,只要具有一般理性的投资者肯接受,不管多低,就算成立。《大英汉词典》中Satisfactory的含义有:令人满意的;符合要求的。
1.3.1 投资回报必须是令人满意的
1990年至2008年,活期存款利率为年均1.5%,一年期存款利率年均为5.1%,通货膨胀率年均为4.3%,上证综合指数年均增长率为15.9%(127.61点-1820.81点)。假设有一笔10万元的资金做活期储蓄,扣除通货膨胀后的回报率为-2.8%,本金安全得不到保证,更谈不上满意回报。因此,这种操作对于具有一般理性的人而言,无论如何也不能称为投资。
1.3.2 投资回报必须是符合要求的
一年期定期储蓄,扣除通货膨胀率后回报率为0.8%,投资回报率很低。对于一个防御型投资者(如靠这笔资金养老的寡妇)而言,是一种投资,因为其确保本金的安全,且稍有回报。而对于一个进攻型投资者(如年轻的软件工程师)而言,0.8%的年收益率无论如何也称不上是满意的,故不能称为投资。
2.投资的本质是安全边际(Margin of Safety)
格雷厄姆在《聪明的投资者》的结论篇中提到:“我大胆地将成功投资的秘密精炼成四个字的座右铭:安全边际。”他认为,股票内在价值与股票价格之间的差值即为安全边际。
2.1 安全边际是全面的分析的结果
格雷厄姆认为,“为了真正的投资,必须有一个真正的安全边际,并且,真正的安全边际可以由数据、有说服力的推理和很多实际经验得到证明。”安全边际可以由三种方式来帮助确定:一是数据分析,二是逻辑推理,三是经验分析。通过全面的分析确定了股票价值,与股价进行比较即可确定股票的安全边际。因此,安全边际是全面分析的结果。
2.2 安全边际是本金安全的保证
安全边际是对股市波动的不确定性、公司发展的不确定性的一种预防和保险。首先,股价波动是难以准确预测的,尽管股价长期来说具有向价值回归的趋势,但如何回归、何时回归是不确定的。其次,公司价值是难以准确预测的,同时受到公司内部因素、行业因素、宏观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本身是变化的和不确定的,对公司的影响更是不确定的。因此,只有具备足够的安全边际(即股票价格远低于股票价值),才能真正保证投资本金的安全。
2.3 安全边际是满意回报的来源
股票价格围绕着股票价值波动,且价格会回归价值,金融界把这种规律称为“金融万有引力定律”。投资者付出的是价格,得到的是价值,二者的差异正是投资盈利的源泉。因为当价格越低于价值,其安全边际越大,当价格回归价值时,投资者获得的回报也越大。因此,安全边际是投资者的利润来源。
巴菲特指出,在价值投资中,风险与报酬不成正比而是成反比的。如果你以60美分买进1美元的纸币,其风险大于以40美分买进1美元的纸币,但是后者报酬的期望值更高,以安全边际导向的投资组合,其报酬的潜力越高,风险却越低。许多实证研究支持基于安全边际的价值投资风险更低收益却更高的结论。研究表明,投资于低市盈率、低股价股利收入比率、低股价现金流比率股票,能够获得超额利润。这些指标尽管不直接表示安全边际,但比率较低的公司股票确实具有较大的安全边际。
2.4 投资的本质是安全边际,安全边际的本质是“便宜货”
格雷厄姆之所以强调安全边际,一是足够的安全边际降低因预测失误引起的风险,即使投资者预测失误也能在长期内确保本金安全;二是足够的安全边际可以降低买入成本,从而保证合理且稳定的投资回报。通过全面分析确定股票价值,从而确定安全边际,以此来保证本金安全与满意回报。这与格雷厄姆对投资定义是完全一致的,故投资本质是安全边际。而安全边际是价值与价格的差值,即“物超所值的东西”或“便宜货”。故投资的本质就是“通过分析买到真正的便宜货”,而一贯奉行安全边际的巴菲特则是全球最会“买便宜货”的人。
3.投资与投机的根本区别
3.1 不符合投资标准的操作是投机性的(Speculative)
何为投机操作?格雷厄姆没有对投机直接界定,而是通过排除法来间接界定,即不满足投资标准(全面的分析、确保本金安全、取得满意回报)的操作就认定为投机。换言之,只要不满足三个条件中的任一条件的操作就是投机。这意味着投机行为有多种表现形式,很难一一列举,但常见的投机行为有三类。第一类是缺乏全面的分析。如听消息买卖股票,买卖自己不熟悉的股票等均属于此类。第二类缺乏足够的安全边际,不能确保本金安全。如高价买入热门股、未经严格分析买入ST股等。第三类是不能取得满意回报。如高通胀下的储蓄行为、长期持有低增长的股票等。格雷厄姆明确指出三种典型的投机行为:没有意识自己的投机行为,缺乏正确的知识与技巧的情况下严重投机,动用比能承受的损失要多的资金。巴菲特“不做空,不借钱炒股,不做不懂的东西”的三条投资戒律也指出类似的投机行为。
3.2 投资与投机的根本区别是安全边际(Margin of Safety)
从格雷厄姆的价值投资思想体系看,投资即安全边际,舍此即为投机。他明确提出,“安全边际概念被用来作为试金石,以助于区别投资操作与投机操作”。正是这个区别,使得投资者与投机者在看待股价波动的态度存在着根本的不同:投机者的兴趣在于参与市场波动获取利润,投资者主要以适当的价格取得和持有股票。换言之,投机者只关心股价波动,不关心安全边际;而投资者关心股票价值以及自己取得股票的价格,极其重视安全边际。
4.简单的结论与启示
投资者可以得到以下一些启示:(1)无论是债券、优质股票或者ST股票、储蓄、证券投资基金都可能成为投资工具,但也可能成为投机工具,是否称为投资工具,不以交易品种的属性为标准,也不是以交易对象、持有时间、购买方式、获益多少为标准,而是以安全边际为唯一标准。(2)单个股票的安全边际与组合的多样化,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投资安全边际的体系。(3)选择投资对象时要求企业的业务简单、清晰易懂,同时长期保持稳定。
投资是基于全面的分析,确保本金安全和满意回报的操作,即对股票价值进行详尽的分析,并在足够低的价格买入股票,在价值回归时卖出股票,其真正的本质是安全边际。而安全边际的本质是“便宜货”,通俗地说,投资是“通过全面分析购买真正的便宜货”。通过对本杰明・格雷厄姆投资定义的解析,我们可以得到简单而有益的结论:投资的本质是安全边际,不具备安全边际的操作即为投机。
参考文献
[1]Benjamin Graham,The Intelligent Investor(The Fourth Revised Edition)[M].New York,NY:HarperCollins Publishers Inc.,June.2003.
[2]本杰明・格雷厄姆,戴维・多德著,邱巍等译.证券分析[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6.
[3]Robert G.Hagstrom.巴菲特投资组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4]刘建位著.巴菲特股票投资策略[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5]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编.中国统计年鉴2009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
篇10
2.助推经济发展。创业投资中金融资本对于推动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创业活动蓬勃发展已经成为了拉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源泉,很多创业成功的企业在企业经济拉动方面的作用越来越明显。资金是创业活动成功的基本要素,金融资本介入创业活动,事实上就是对于实体经济发展的一个支持,因此创业投资中,金融资本的介入可以通过促进创业活动的繁荣来给地区经济的发展注入更多的正能量。
3.促进技术创新。创业投资中金融资本的重要作用还体现在促进技术创新层面,创业活动既有以崭新的商业模式为特点的,也有以技术创新为特点的,其中后者所占的比例最大。很多创业活动都是以技术创新为依托,通过技术创新生产新的产品或者使得产品具有独特功能,并因此获得了市场的成功。技术创新同样需要坚实资金作为后盾,金融资本的介入可以为创业投资活动中的技术创新行为提供更多的资金,从而实现技术的不断创新。
二、创业投资中金融资本面临的风险
1.投资失败风险。投资失败风险是创业投资中的最大风险,根据我国创业投资情况来看,创业投资的成功概率也就10%左右,这意味着绝大部分的创业投资基本上都是以失败而告终。因此这是金融资本进入创业投资领域面临的最大风险,投资失败对于金融资本来说带来的后果就是血本无归,因此这一风险是创业投资中金融资本风险控制的重中之重。目前金融资本在创业投资项目的选择方面还比较盲目,投资中忽视对于投资失败风险的一个全面而客观的评估,结果就导致了投资项目失败的可能性大增,这是未来金融资本创业投资中需要重点解决好的风险。
2.信用道德风险。信用道德风险是创业投资中普遍存在的风险,这种风险的成因源于信息不对称,投资者将资金交给创业者以后,创业者可能会利用自己所掌握的信息做出来有损投资者利益的行为,从而带来所谓的信用道德风险,举例而言,创业者可能并没有将投资者的钱用来进行创业活动,因此就会导致道德风险的出现。道德风险很多时候都存在,这实质上是对于金融资本应得权益的一个损害,很多金融资本目前仅仅就是财务投资者,其并不介入创业活动的具体投资,这种做法一定程度的放大了金融资本的信用道德风险。
3.投资退出风险。投资退出风险是指由于退出机制的不畅所带来的风险,创业投资所追求的是高收益,这种高收益必须要通过退出才能够实现,目前很多投资项目都是因为退出机制的不畅才导致了巨大的风险。金融资本在创业投资方面同样面临着这样的问题,我国目前在创业投资退出机制方面还不是很完善,退出渠道较少、退出渠道不畅,这导致金融资本的在想要退出的时候做不到及时的退出,从而导致了一定的风险。
三、创业投资中金融资本风险控制策略
针对创业投资中金融资本所面临的种种风险,需要金融资本在创业投资中针对各种风险,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注意风险的控制,具体来说,金融资本风险控制重点是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注意投资项目筛选。金融资本创业投资风险控制首先要注意投资项目的科学筛选,在投资项目的选择中,切忌盲目跟随创投热点进行项目投资,如果没有一个全面的调查分析,很容易就会导致投资项目的失败,实践证明,盲目进行创业活动热点进行投资的案例中很高的比例都以失败而告终。在投资项目的选择方面,金融资本需要制定一套完善的投资项目风险评价机制,邀请这一领域的专家学者,对于所投项目的各种风险进行一个比较客观的评价,了解项目的收益水平、成功概率等内容,从而实现对于投资风险的有效控制。本文这里以国开金融投资阿里巴巴为例进行分析,国开金融2012年选择投资阿里巴巴,其出资5亿美元,占股0.47%,其对于该项目投资分析情况见下表。金融资本创业投资在退出时机方面也要注意科学选择,选择最合适时机,通过最合适的渠道来进行退出。
2.选择合适退出时机。从而获得最高的收益,最大限度降低投资风险。从退出时机来看,一般都是在投资企业处于一个稳定的高速发展阶段时候退出,这一阶段创业企业基本上步入了发展正轨,而较高的增速也昭示着企业的良好的发展前景,因此对于金融资本来说可以顺利实现套现。另外的一个比较好的时机就投资企业上市,上市对于金融资本来说,绝对是一个最好的退出时机,上市可以带来比较高的投资收益,同时还可以比较顺利的随时变现,金融资本的选择权限更多,当然对于绝大部分的创业投资案来说,上市都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篇11
关键词 :上市公司;研发支出;披露政策;
中图分类号:F276.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4)10-0069-02
一、研发支出会计政策理论分析
1.概念界定
技术创新的核心内容就是研发,研发主要指的是企业运用一些新的科学原理及工艺进行研究活动。研发支出指的是企业在研发过程中所产生的各项费用。企业要想使自己的产品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取胜,就必须不断研发新产品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要,从而获得更多的利润,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研发支出主要是通过开发支出、董事会报告以及现金流量表附注三种形式进行体现。
(1)开发支出。在新会计准则实施之前,我国各个公司都将研发支出纳入费用会计科目进行处理,研发支出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自2007年新会计准则实施以来,研发支出不再只是归入费用进行处理,而是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将研发支出根据不同的阶段进行划分,再分类进行会计处理。
(2)董事会报告。我国上市公司的经营情况以及公司的未来发展大方向主要是通过董事会报告进行披露,董事会报告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被视为是企业的风向标。企业的研发支出作为企业对自身未来发展的投入都会在董事会报告中有所体现。
(3)现金流量表附注。在公司的现金流量表附注中有一项“支付的其它与经营活动有关现金流量”项目2,此项主要反映企业的研发支出,虽然此项在反映研发支出上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也可以对公司研发支出大致情况进行反映。
2.隐性选择与市场认同
隐性选择指的是企业在对研发支出披露方式进行选择时会保有隐性特征,企业之所以进行隐性选择主要取决于研发支出供求双方之间所存在的矛盾。不仅一般商品存在着“供不应求”的矛盾,研发信息也同样存在。其主要以低信息供给与高质量信息需求的矛盾形式存在。上市公司研发支出的市场认同主要通过产品市场以及股票市场这两方面体现出来。
(1)产品市场。一个公司的产品销售量与公司对新产品的研发是密切相关的。消费者对公司研发支出的市场认同主要在产品销售量上体现出来,如果公司所投入研发的项目能够获得广大消费者的认可,那么这种产品的销售量就会稳步提升,也可以解释为产品市场中技术创新产品市场份额越大,公司对研发支出的披露越能够得到了市场的认同。
(2)股票市场。在股票市场中,投资者对研发支出的市场认同主要是通过公司股票的市盈率进行体现,回报率越高,投资者就会对企业研发支出披露更加认同。
公司在技术研发方面不但需要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还必须有科学的理论基础支持企业研发才能够顺利进行。企业的技术研发主要依靠于技术创新理论的支持。
二、以2007-2011年沪深两市医药制造业类上市公司为例进行探究
为了能够深入探析上市公司研发支出披露政策的隐性选择与市场认同,在这里以2007年沪深两市医药制造业类上市公司为例进行探究。这里的医药制造业类上市公司主要包括化学药品制剂制造业、化学药品原料药制造业、中药材加工业以及动物用药品制造业等。表中是对2007-2011年这一期间内生物医药上市公司研发支出的总体描述统计,剔除了在研究年限中途退市或上市的公司,最终选择了70家在深沪主板上市的企业。
1.对公司研发支出披露的整体状况进行探究
通过对所提取的这70家样本公司的研发支出进行统计分析后得出下表中的数据,从企业数目角度出发,2007年披露研发支出数据的企业数是38家,2008年在2007年的基础上增加了3家,到2011年则达到了65家,企业数目的增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研发支出的数值。从平均值和中位数角度出发,2007年平均值指标为2188.40万元,中位数指标为1206.01万元,到了2011年则分别达到了5200.51万元和2498.24万元,大约翻了一倍,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这些样本公司研发支出是在逐年上升的。纵观生物医药上市公司研发支出的总体描述统计表中可以得出在2007-2011年这一期间所披露出来研发支出信息的企业呈上升趋势。
2.生物医药企业研发支出披露过程中所存在的不足之处
通过对生物医药上市公司研发支出的总体描述统计表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以下几点不足之处:
(1)信息披露项目缺乏连续性。从样本信息数据中可以发现,只有34家企业连续5年对企业自身的研发支出进行披露,其余36家企业在研发支出披露上缺乏连续性。主要原因可以归为企业在该年度并没有进行研发投入以及企业对于研发投入信息没有全面对外披露,而是特意披露一部分信息数据。
(2)信息披露项目缺乏统一性。即使这34家连续 5 年都进行研发支出披露的企业,也难以将每一年度的数据信息纳入统一会计科目中去,信息数据披露较为随意。
(3)信息披露过程中的定性描述过多。从样本信息数据中可以发现,几乎所有样本公司在这5年来的财务报告中所提到了都是有关于完善研究体系建设、加强研发的投入以及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等相关的定性描述,模式化现象严重。
(4)信息披露基本数据较少。信息使用者在进行决策分析时离不开基本数据,而从表中可以看出几乎所有样本公司在这5年来的财务报告中所披露的基本数据较少,基本没有对信息使用者所关注的研发投入数量、投入强度的信息进行详细描述。
三、研发支出披露的政策性建议
1.完善企业研发支出信息披露机制
(1)重视研发支出信息披露的时效性。上市公司应将研发支出信息披露间隔时间缩短,不仅需要在年度报告中进行披露,还应该在期中报告和季度报告中给予一定的体现。
(2)完善研发支出信息的披露内容。上市公司应在披露研发支出的金额的基础上对有关于研发信息其他相关信息进行披露,使投资者能够更好地掌握公司的资金流向。
2.强化我国资本市场信息环境建设
(1)完善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针对于股权结构不合理以及董事会职责不明确等实质性问题,国家相关部门应当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对其进行约束。
(2)明确监管部门的职责所在。我国国家证券监管部门是中国证监会,但中国证监会的职责尚不明确,无法在真正意义上对股票市场进行全面监管。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证券市场三级监管体制。这样一来,有效地推动力股票市场监管工作的进行。我国证监会应该提高自身独立性,司法与行政管制分离能够大大提高监管效率。
3.提高投资者的投资分析能力
投资者要想全面掌握市场动态,必须提高自身投资分析能力。不仅要熟知经济学、金融学、投资理财以及财政学等方面的知识,还有时刻深化证券投资方面的知识,以做到与时俱进。同时,投资者还需要了解和掌握宏观经济情况,并将其与整个行业的实际情况相结合,通过公司日常运营情况总结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并请专业人士分析公司发展所存在的不足之处,采取一定措施控制和防范公司的一些潜在风险的发生。
四、结论
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大环境下,为了能够使企业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取胜,越来越多的企业重视对新产品的研发,研发投入对企业业绩的影响日益增大,研发信息对投资者决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因此,上市公司应当对研发支出给予科学合理的披露,促进投资者形成对公司未来业绩的合理预期以做出正确的决策,促进公司稳健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武阳,陈超.研发披露、管理层动机与市场认同:来自信息技术业上市公司的证据[J].南开管理评论,2011(04).
篇12
1.中小企业内部管理基础较弱一方面中小企业管理人才普遍相对短缺,管理机构简单,专业性不强,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甚至没有内部控制制度。另一方面,许多中小企业仍经营在亏损的边缘,无暇全面系统地考虑内部管理的有效性。
2.成本费用管理水平低相当数量的中小企业普遍存在成本费用核算不实,控制不严,控制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在成本费用管理过程中,往往人为追求利润,造成成本费用不实。企业会计基础工作不健全,成本核算缺乏真实、准确的数据资料,企业内部缺乏科学有效的成本费用控制体系。
3.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弱,信用等级较低中小企业资本规模较小,决定了它抗风险的能力先天不足,加上中小企业内部管理基础薄弱,产品比较单一,市场风险大,而市场风险很容易转变为企业的财务风险和银行的信贷风险,影响其信用等级。
4.投资分析不够,往往投资失败 不少中小企业由于自身产品滞销、技术与设备相对落后,从而深切地认识到新产品试制、技术开发是决定企业生存的重要途径。但在投资分析、市场调研不到位时,急于进行技术改造、设备更新和新产品开发,盲目地投资项目,往往出现投资失败,造成沉重的负担,甚至陷入破产的边缘。
5.资金短缺,筹资能力差中小企业受自身条件以及现行体制、政策的影响,融资环境差。由于中小企业本身素质不高,人才缺乏,内部组织关系不稳定,规模效益差,经营风险高,信用等级低等原因,往往很难满足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条件而融资能力差。
6.为中小企业服务的社会化服务体系薄弱目前社会中介机构大多数设在政府部门,服务对象几乎局限于本系统、本部门的企业。许多中小企业缺乏及时获取各种信息的渠道,致使财务管理人员难以做出科学合理的筹资、投资等决策,使企业的发展受到严重限制。
7.缺少金融支持体系,融资渠道单一资金不足是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这主要是由于中小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以及自身的组织方式和发展状况决定的。
二、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提出及实现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上存在上述的许多问题,所以简单地定义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为利润最大化或企业价值最大化,是不适合中小企业长远发展的。本人认为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是:协调与各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使企业和各利益相关者的价值最大化。其实现途径:
1.确定和优化股东结构,是实现企业长期发展的前提首先在企业成立之初确定稳定的长期合作火伴,筹措长期资本。其次在发展不断吸收新的优良资产、长期资本和吸收技术资本加盟,不断壮大股东势力和优化股东能力结构,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加强内部管理,而不能只考虑企业利润最大化一是要提高认识,把强化资金管理作为推行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由于资金的使用周转牵涉到企业内部的方方面面,企业经营者应转变观念,管好、用好、控制好资金不仅是财务部门的职责,而是涉及到企业的各个部门、各个生产经营环节。所以要层层落实,各部门配合,共同为企业资金管理做出努力。二是要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使资金运用产生最佳效果。为此,首先要使资金来源和运用得到有效配合。比如固定资产投资时应考虑到投资完成后流动资金的需求,以免导致资金周转困难。其次,准确预测资金收回和支付的时间。比如应收账款什么时候可收回,什么时候可进货等,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否则,易造成现金收支失衡,资金拮据。最后,合理地进行资金分配,流动资产和长期资产的占用应做到合理。三是加强财产内部控制管理。建立健全财产物资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在物资采购、领用、销售及产品管理上建立规范的操作程序,定期检查盘点,堵住漏洞,保护企业资产安全。四是要加强对存货和应收账款管理。近年来,很多中小型企业陷入流动资金紧缺的困境,加强存货及应收账款管理是重要的解困措施。加强存货管理,压缩过时库存物资,避免不合理资金占用,并以科学方法来确保存货资金的最佳结构。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对赊销客户的信用进行调查评定,定期核对应收账款,制定完善的收款管理办法,避免死账、呆账的发生。
3.处理好中小企业与债权人的关系财务管理的基本内容之一是筹资。一是企业对金融机构的选择。应该选择对中小企业立业和成长前途感兴趣并愿意对其投资、能给予企业经营指导,资金充足且资金费用低、员工素质好、职业道德良好的金融机构;二是中小企业要主动向合作的金融机构沟通企业的经营方针,发展计划,财务状况,说明遇到的困难,以实绩和信誉赢得金融机构的信任和支持,而不应以各种违法或不正当的手段来套取资金。当金融机构等债权人的利益得到保障时,债权人才会与企业保持长久的合作。
4.关心本职工切身利益,创造优美和谐的工作环境人是生产要素中最积极的要素,是增强企业竞争优势最重要的源泉。中小企业规模比较小,知名度不高,在其发展中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员工随时都可能面对企业的破产,工作没有稳定和安全感。人才的引进方面,中小企业可根据自身能力,尽最大的可能创造良好的环境引进人才,比如解决人才的住房、户口等一些基本生活问题。对已有的人才,企业必须给他们以充分信任,满足他们自我成就需要。对于普通员工,要视他们为企业重要的创造价值的主体,尊重他们,采取亲情式的管理,关心员工生活。让他们感受到企业的温暖,以企业为家,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5.关注和了解政府政策的变化,争取政府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宏观环境,宏观环境的变化影响着企业的发展。中小企业更是如此。因此中小企业更应该关注政府政策的变化。市场的法则是优胜劣汰,经济实力不平等很难保证不同的企业具有平等的竞争条件。国家以社会管理者的身份,通过对中小企业的行为的调控,可使中小企业的运行符合社会公平的一般条件。因此作为经济实力不强的中小企业,应主动与当地政府沟通交流,让当地政府感觉到其存在的重要性,如能为其解决居民就业问题,增加国民生产总值。当然,除让政府感觉其重要性外,中小企业应注重其在市场上的形象,不偷税,不漏税,不污染环境等。积极争取政府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如项目、补贴、税收、以及创业基金、中小企业促进基金、风险基金等。
篇13
一、引言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但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限制了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另一方面,一些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迅速,伴随着新兴技术革命成果,逐渐成为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增长新的动力。然而,在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过程中,金融支撑不力成为科技型小微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障碍。因此,增强对科技型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加快技术创新和金融支撑的完美结合,促进科技型小微企业知识产权和创新成果的商品化、市场化和产业化,是我国加快发展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关键。
二、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的融资屏障
科技型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往往较为强烈,但由于质押水平较低,融资风险较高,金融机构的投资杠杆难以平衡,造成了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一)科技型小微企业资本需求旺盛
有效的金融支撑对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金融资本是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最为重要的资本来源,合理有效的金融支撑能够为科技型小微企业快速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撑。其次,科技型小微企业对金融资本的依赖性较强,一方面,科技型小微企业创新过程较为复杂,创新投入相对较大,对资本的需求往往是一种非线性动态模式,而且具有一定的创新风险性。与此同时,科技型小微企业成长的周期性节奏较快,对金融资本需求规模呈现出阶段性差异,但创新资本应用时间往往较长,从要素积累到创新成果产业化都需要创新资金的支撑。从发展情况来看,科技型小微企业的技术创新性显著,发展潜力大,能够通过对金融资本的有效利用创造产值,在推动自我发展的同时也实现了金融机构的资本收益。
(二)科技型小微企业投资风险较高
从国家到地方都将科技型小微企业作为经济发展规划的重点领域,制定了多项金融扶持政策加快科技型小微企业培育。各类金融机构相继将科技型小微企业作为投资结构调整的重点拓展领域,加强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前瞻性投资分析,逐步制定和细化科技型小微企业金融支撑政策,不断完善科技型小微企业金融支撑体系。但同时,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的金融支撑出现了一些不平衡现象。从金融机构角度来看,一方面,由于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潜力明显,金融机构希望选择优势明显的科技型小微企业作为投资对象,以实现投资收益;另一方面,较成熟型企业相比,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的不确定性更高,这给金融机构带来了一定程度的风险压力,如何减小投资风险,尽可能避免不投资就成了金融机构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三)融资需求和投资风险的不平衡
从科技型小微企业自身角度来看,首先,虽然金融投资规模总量不断增长,但依然无法满足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需求,资金短缺依然是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的严重瓶颈。其次,银行发行了大量科技型小微企业政策性信贷,这些政策性信贷由于利率较低,甚至免息,成为企业竞相争夺的金融资本,但政策性信贷往往对贷款企业要求较高,能够获得政策性信贷的企业多是重资产企业,难以惠及贷款需求更为迫切的轻资产中小型创新企业。再者,科技型小微企业信贷多为三年期以内的中短期信贷,而科技型小微企业技术创新周期较长,一些关键技术从创新到应用可能耗时五至十年,因此短期信贷对一些技术创新周期较长的科技型小微企业难以起到必要的信贷支持。最后,商业金融机构的融资成本往往较高,而科技型小微企业在技术创新期内发展较慢,因而难以承受过高的融资成本;但在成长期,科技型小微企业具备了一定的盈利能力,能够支撑较高的融资成本。这就造成了科技型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和金融机构之间的风险规避的不平衡性,限
三、知识产权质押带动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模式创新
针对科技型小微企业资产轻、科技重的特点,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模式能够在金融机构和科技型小微企业之间搭建一条资本流通通道,解决科技型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题。
(一)知识产业质押基础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知识产权战略,科技型小微企业越来越重视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的创造、开发、运用、保护和管理工作,有力激发了企业层面的创新活力。从近年来的专利权统计来看,专利申请量和授予量均大幅增长。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最新统计,2012年专利三项中最大比例的发明专利申请超过40万件,同比增长速度超过20%,国内发明专利申请受理量同比增长接近30%,增速同比超过10%,占发明专利申请总量的比重上升至70%,约为国外来华发明专利申请量的3倍。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发明专利接近15万件,同比增长超过5%。由此来看,随着我国经济水平提升和科技实力的增长,企业越来越重视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价值,一些高价值的知识产权甚至超过了企业的有形资产价值。这预示着知识产权资产正日渐成为衡量企业创新发展能力和价值尺度的重要因素,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积累了重要基础。
(二)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模式创新
对科技型小微企业而言,知识产权质押能够加快企业创新成果与金融资本的有机结合。质押标实质上是知识产权资产预期的未来收益,而不仅仅是知识产权资产的现值。知识产权质押后,知识产权权力企业仍可保有和管理其所有的知识产权,这对科技型小微企业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从投资方的角度来看,科技型小微企业拥有高价值的知识产权,具有传统企业难以比拟的科技创新性和增长潜力,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新的引擎,这使得投资科技型小微企业具有广阔的收益空间和市场前景。如果金融机构能够建立知识产权质押机制,将有效降低金融机构的投资风险,这是传统硬资产抵押融资方式所不具备的优点。以科技型小微企业为突破,适时开展知识产权质押,既配合国家关于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经济的战略部署,加快科技型小微企业快速成长,能够有力推动我国经济增长内生化。
(三)科技型小微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优势
科技型小微企业具有不同于一般成熟企业的特点,即突破式创新、自主知识产权先导和知识资本密集、先导性、高成长性和动态性等特征,因而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对融资渠道的选择及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处于初创期和成长期的科技型小微企业,尤其是起步创新阶段,固定资产规模往往较小,有形资产价值偏低,可用于担保或抵押的硬质资产少,通过常规的金融机构融资贷款难度较大。而知识产权质押打破了以往传统的实物抵押贷款模式,对于拥有新兴创新技术,但是又缺乏实物担保物的科技型小微企业,能很好地解决融资贷款抵押障碍,实现了科技型小微企业的融资模式创新。
对于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过程中所呈现出的创新风险,以及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投资风险,可以根据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周期的不同阶段,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最优融资策略组合。孕育期的科技型小微企业处于技术创新的“萌芽”阶段,创新资金主要来源于自筹资金、民间资本、科技贷款、股权抵押和政府财政扶持资金等。成长期的科技型小微企业随着创新技术应用的逐渐成熟以及产品销售逐渐市场化,创新风险和市场风险逐渐消失,融资渠道逐渐丰富,VC(风险投资)、知识产权证券化、抵押贷款、担保融资、一级市场等多层次资本市场等都成为发展期科技型小微企业的有效融资渠道。成熟期的科技型小微企业市场化水平逐渐稳定、资产规模逐渐增大、无形资产价值不断提高,知识产权证券化、知识产权质押、知识产权担保贷款更为有效,有可能成为科技型小微企业重要的融资方式。
四、科技型小微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体系构建
以知识产权质押为基础,构建企业、政府、金融机构三者联立的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支持体系,实现科技型小微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突破。
(一)企业层级
从企业层面来看,科技型小微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体系构建应着力于提升知识产权开发、利用和综合能力提升建设。目前,我国知识产权相关体制有待完善,科技创新对我国GDP的贡献率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提升科技型小微企业知识产权创新,一是要提高企业研发投入,为知识产权质押提供基础保障;二是要注重专利申报和管理,避免由于缺乏知识产权保护意识造成知识产权权益损害;三是增加知识产权融资信息披露,方便金融机构提供价值评估。为了真实、完整地反映企业当前财务情况以及可能说明影响企业未来发展的重大事件,保护投资机构的合法权益,企业应适当及时披露知识产权融资状况,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比例、研发投入水平、新产品的市场应用情况、专利申报及授权情况、知识产权的有效时间、竞争技术发展情况,无形资产信托、知识产权证券化等相关信息。只有提升了企业创新能力和知识产权经营管理水平,才能逐步实现科技型小微企业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模式创新。
(二)政府层级
立足政府层面,科技型小微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模式创新要构建科学合理的政策支持体系。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给予科技型小微企业强有力的金融支持倾斜,以科技型小微企业振兴金融危机后的本国经济。当前,我国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处于生命周期中的孕育发展阶段,缺乏有效的创新成果价值转化机制,科技成果市场化水平较低。政府要加大对科技型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制定积极的政府采购导向,有必要采取政府担保贷款和弟媳贷款政策等措施,为科技型小微企业解决融资压难题。同时,我国知识产权申报、利用和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有待完善,知识产权融资的相关环境有待优化,要结合我国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现状和金融资本市场运行特征,结合知识产权质押、无形资产信托、知识产权价值评估及证券化的发展趋势,制定知识产权质押的相关的管理办法,为科技型小微企业知识产权融资提供法律保障。
(三)金融机构层级
从金融机构层面来看,要积极开展知识产权评估,知识产权质押和无形资产信托等金融衍生产品创新,并在各级政府引导下发展多元化的资本市场融合。以“企业主导,政府引导,金融推动”为方针,推动知识产权金融投资的发展空间。通过知识产权价值评估和质押,积极扶持科技型小微企业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完善中小板、创业板和场外交易等创新金融资本市场培育;支持符合条件的科技型小微企业在多元化的资本市场上进行融资,完善场外交易市场的知识产权管理办法,加快地方性股权交易市场建设,提供多角度的科技型小微企业金融支撑;探索科技型小微企业企业债券,扩张债券市场渠道,健全债券评级制度,鼓励不同层次市场之间的升级、转板机制,逐步实现各层次资本市场之间的过渡和衔接,真正实现科技型小微企业的知识产权价值化、金融市场自由化。
五、结语
对科技型小微企业而言,知识产权价值化是知识产权质押的基础,科技创新能够保证技术的先进性以及后续的技术维护与发展,使自主知识产权顺利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升科技型小微企业核心资源的内在价值,保证质押的知识产权资产的有效性、稳定性和增值性。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是实现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模式创新的重要突破,一方面有效缓解了科技型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题,推进小微企业科技创新与金融资本的有机融合,加快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创新发展;反过来,在实现科技型小微企业创新发展的同时,促进了科技型小微企业的技术研发和创新成果转化积极性,提高了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了技术创新——资本融合——企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陈江华.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及其政策表现[J].改革,2010(12).
[2]陈荣生,刘敏.我国科技型小微企业贷款模式创新对策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18).
[3]斯蒂格利茨.政府为什么干预经济: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角色[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1998.
[4]陈红川.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新路径研究[J].南方金融,2013(8).
[5]温军,冯根福,刘志勇.异质债务、企业规模与R&D投入[J].金融研究,2011(1).
[6]钟明,郭文伟,宋光辉.企业异质性、融资模式与科技型小微企业信用[J].中国科技论坛,2013(11).
[7]李春涛,宋敏.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创新活动:所有制和CEO激励的作用[J].经济研究,2010(5).
[8]杨晨,陶晶.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中的政府政策配置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