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安全防范措施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护理安全防范措施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护理安全防范措施

篇1

1手术室护理中存在以下安全隐患

如不加强手术室护理中安全隐患的防范措施,会给患者增加各方面的医疗费用;重者可引起医疗纠纷甚至造成重大医疗护理事故。手术室护理常见潜在安全隐患有:

1.1因为没有认真执行查对制度,或者患者意识不清,不能正确回答问话而接错病人。

1.2全身麻醉后患者没有完全清醒或患者意识不清、躁动、没有采取保护性约束措施,患者无意识的翻身等造成患者坠床而引起损伤的。

1.3摆放前未仔细核对而导致手术部位、术式发生错误。

1.4手术室是执行口头遗嘱最频繁的科室,在执行时没有反复核对,导致用药错误。

1.5手术室护士没有认真清点手术器械、敷料、用品而导致遗留在手术切口内。

1.6手术器械、仪器、用物未提前准备,或者器械、仪器的功能不在正常使用状态而影响或延误手术的。

1.7护士在摆放时未保护好皮肤受压部位,尤其是骨隆突处皮肤而发生褥疮。

1.8术中使用高频电刀时未连接好或使用方法不正确而引起电灼伤。

1.9在运送和搬运病人时未保护好各种管道而发生管道牵拉脱落。

1.10手术室护士责任心不强,没有妥善登记、保存、固定标本,导致标本丢失而影响诊断。

2防范措施

2.1完善手术室各项规章制度和流程,完善各班护士职责,增强法律意识,强化服务理念,培训护士各方面的能力,提高护士整体素质。

2.2巡回护士和器械护士在手术未结束时不许中途换人,如果特殊情况需要换人,要认真清点器械和手术台上的所有物品,双方确认后签字。

2.3手术室护士在接病人核对时至少采用两种以上核对方法,除了看腕带标识外,清醒病人要亲自大声核对,意识不清、小儿、不能说话的患者要和家属核对,做到“六查十二对”。

2.4手术室护士到病房接病人时,必须认真核对科室、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手术名称、手术部位、病人所带的病历资料、手术用药、有无过敏史、检查皮肤情况,填写《手术患者及物品核查表》,最后由手术室护士、病房护士及病人或家属三方签字。

2.5在手术开始前由手术医生、麻醉师、巡回护士再次核对姓名、性别、手术名称、手术部位、确保手术部位准确无误。

2.6送患者回病房时应与病房护士认真交接患者术中情况,术中用药,生命体征,以及所带药物及各种管道情况、以利于会病房后的护理工作。

2.7手术前认真检查各种物品是否准备齐全,是否符合手术要求,以防延误手术正常进行。

2.8器械护士和巡回护士必须精力集中,随时监督手术医生的无菌操作,对手术台上的物品做到心中有数,途中加的器械、敷料、用物要做好登记,认真清点,防止器械,敷料遗留在体腔或深部组织,给病人造成无畏的伤害,甚至引发医疗纠纷。

2.9手术护士应始终陪护患者,保证患者安全,接送患者的平车功能完好,常规配备安全带和防护栏;术中使用仪器,应确保患者不受意外伤害。

2.10在摆放手术时应尽可能处于功能位,让患者舒适,避免血管、神经受压,防止过度牵拉、过分外展,在受压的骨隆突处除了放软垫,还要贴皮肤保护膜来保护皮肤,防止皮肤损伤。

2.11手术室各种药物定点放置,药名和基数要有醒目标识,尤其是毒麻药、高危药物还要有交接使用登记,输血、用药时严格执行“三查八对”,确保输血用药安全。

2.12手术中取下的标本待医生向患者家属交代完之后要妥善保管,及时固定以免标本受损,影响病理检查结果,更要防止标本遗失。

2.13严格加强消毒隔离制度,无菌手术间及器械的清洁消毒、灭菌要彻底,每周有终末消毒日,每周做一次细菌监测,各类监测结果均达标,感染手术要按感染管理的要求去做,防止和减少感染的发生。

3总结

手术室是高风险的医疗场所,必须加强安全防范意识,手术室护理质量与患者的手术安全密切相关,任何环节疏忽都可能给病人带来不良的后果。飞速发展的医疗技术水品要求手术室护士的职责由单纯的手术配合扩展到手术患者的整体护理。手术室护理安全是护理管理的核心,只有健全手术室规章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加强安全教育,提高法律意识,重视质量管理,才能防范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才能提供安全的手术环境,确保手术患者的安全,从而杜绝医疗护理差错或事故发生。

参考文献

篇2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健康也越来越重视,因此,对医院的医疗和护理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手术室是治病救人的场所,而手术室的护理强度大、内容多、护理所需时间长,对护理人员的要求很高,如果护理过程中出现问题,不仅会对患者造成影响,还可能引起医患矛盾[1]。因此,手术室护理人员需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积极采取措施预防手术室护理中的安全隐患,提高护理安全性。文章主要分析手术室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其中观察组男28例,女22例,平均年龄(34.2±12.5)岁;对照组男26例,女24例,平均年龄(33.1±11.9)岁。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性别、年龄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安全隐患分析分析观察手术室护理过程,得出以下结论。(1)护理人员素质高低不一。由于手术室护理时间长,工作量大,在长时间的高强度护理中,护理人员容易分神,加之有的护理人员不认真对待护理工作,不愿承担责任,容易导致安全隐患的发生。也有护理人员对护理专业知识的掌握度不够,护理方法不够科学,影响患者的健康,有的护理人员对手术室的突况不能很好把控,不能正确处理。(2)护理人员操作方法失当。有的护理人员对操作细则没有仔细研读,在进行一些护理操作时比较随意,可能发生在护理过程中不消毒、不严格控制卫生等情况。有的护理人员护理过程中不细心,可能出现将患者放错手术室、对手术物品清点错误、查对器械时出现遗漏等现象。有的护理人员安全意识不强,随意处理医疗垃圾,造成污染;不熟悉医疗标本的重要性,没有及时的分类贴好标签,导致送检时标本混乱,无法检验。(3)手术室护理制度不完善。护理工作是一个规律性的工作,很多流程都需要有章可循,陈旧不合理的制度容易造成护理工作的盲目性,进而出现安全隐患。医院应该密切关注卫生部的制度情况,如果制度有更新,医院应该及时将手术室的护理制度对应更新,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防止安全隐患的出现。1.2.2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引进手术室护理安全防范措施前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则采用引进手术室护理安全防范措施后的护理方法,主要包括提升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规范护理人员的护理操作流程,健全完善护理安全管理制度。比较两组护理安全事件的发生率。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2],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室护理后的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率,观察组采用引进手术室护理安全防范措施后的护理方法,发生1例护理安全事件,占2%;对照组用引进手术室护理安全防范措施前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发生4例护理安全事件,占8%;观察组安全事件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手术室护理是手术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它涉及到多类护理人员,主要包括巡回护士和手术护士。巡回护士的主要职责是准备手术所需物品和器械,迎接患者进入手术室等候手术,核对患者信息,协助麻醉医生完成麻醉工作,帮助患者选择适合手术的,手术中密切关注患者各项指标,如果发现问题,要立即告知医生进行处理。手术完成后要整理手术室,还原手术物品,做好交接工作[3]。手术护士的主要职责是手术前认真清点物品、器械等手术所需,认真熟悉手术步骤,保证手术护理时不慌不乱。手术开始前20min做好彻底消毒工作,协助手术第一助手做好手术前的消毒、铺巾工作,及时收纳手术垃圾,妥善保管手术标本,手术后及时清理手术用品,做好手术垃圾处理工作[4]。责任护理人员必须认真负责做好手头每一件工作,如果护理过程出现问题,很容易导致护理安全隐患的出现,危害患者健康。因此,护理人员应该加强对护理安全隐患的认识,及时发现护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并认真分析其原因,及时采取针对性的防范措施,最大程度的降低手术室安全隐患的发生,提高手术的效果,促进患者恢复。针对本研究出现的护理安全事件,针对性的提出以下几点防范措施。(1)提升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为了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医院领导应该合理配置手术室的人力资源,手术少时合理安排护理人员休班,因为足够的休息能保证护理人员以更负责的态度对待工作,也能在手术多的时候长时间工作。同时,为了提高护理质量,应该对护理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更深入掌握护理过程和注意事项,提高理论知识。应该做到以老带新,新护理人员在老护理人员的带领下能得到更快的成长,也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手术室护理安全事件的发生率[5]。(2)规范护理人员的护理操作流程。明确的操作流程能保证护理工作的规范性,手术开始前,护理人员要认真做好患者信息的查对工作,准备好手术所需物品、器械等,以患者舒适为标准选择,如果手术时间很长,手术过程中要适当为患者的受压部位按摩,防止压迫神经对患者造成伤害。手术完成后要认真清点好手术用品,清理手术室,做好交接工作,保管好手术标本,处理好手术垃圾。(3)建立健全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医院管理人员应及时关注卫生部的相关制度,根据颁布的新制度,结合实际修改完善本院的制度,并及时安排护理人员进行学习,熟练掌握最新制度内容并将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对以往护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防止出现二次错误,如果条件允许,医院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及时表扬表现突出的护理人员,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综上所述,由于护理工作的复杂性,安全隐患的出现不可避免,只有做到及时发现,及时采取相关措施进行防范,才能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手术室护理的安全性,将安全隐患的发生率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邱锦芳,郑灵,邓小嫡,田荣,赵静.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与防范措施探讨[J].当代医学,2010,(13):109-110.

[2]牛铁铮,金善玉,薛丹.浅谈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J].中国实用医药,2012,(11):255-256.

[3]杜娟,李艳军,吴金玉.浅谈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J].北方药学,2013,(02):116-117.

篇3

随着医学模式的发展和先进技术的涌现,对手术室护理质量提出了高效、高质量的要求,而手术室是医院实施手术治疗和抢救危重患者的重要场所,容易发生差错事故和护理缺陷的环节很多。我科针对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进行了分析和总结,采取了一系列的防范措施,有效地杜绝和减少了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确保了手术安全。以下就手术室护理的一些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进行探讨。

1 常见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

1.1 防止接错患者和手术部位的错误:手术当日到病房接病人时,应根据手术通知单和病历认真核对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手术名称,手术时间、手术部位、麻醉方式及术前准备情况,并和手术医生一起在手术部位做标志,确认无误后方可将患者带入手术室。进入手术室后,巡回护士和麻醉师再次核对患者的详细信息,核对无误后带入手术间。洗手前由手术医生、巡回护士、麻醉师三方再次共同核对病人信息和手术部位。在接台手术较多时,或者患者术前紧张及应用镇静剂后,不能正确回答问题时,特别容易接错患者,要特别关注。各个环节层层把关,杜绝差错发生。

1.2 防止患者摔伤、碰伤、坠床:要经常检查手术推车是否平稳,是否有故障。接送别人时,特别是老人小儿、神志不清的患者,要专人看管,必要时加上约束带,拉上床档,注意肢置,防止坠床、坠车、挤压及撞伤等意外的发生。

1.3 防止不当造成损伤:巡回护士和手术医生在摆放时,应遵循安全、舒适、术野充分暴露,不妨碍呼吸为原则,根据手术部位正确摆放。使用束缚带固定时不可过紧,防止过分外展或牵拉引起神经损伤。对手术时间较长的患者,要加强术中观察,注意观察肢体末端的血运,给予适当的按摩,防止压疮的发生。

1.4 防止器械准备不全或损坏造成意外:器械护士应根据手术通知单准备器械,并检查其性能是否良好、配件是否齐全、数量是否充足;实施重大特殊或新手术时,要求术者于术前一日到手术室挑选所需的特殊器械,并检查其是否齐备适用,以免影响手术操作;对术中器械损坏及不好用的器械,应及时更换。

1.5 防止用错药、输错血:用药前必须核对瓶签,用过的空安瓿,应保留至手术结束后方可丢弃,以备查对;紧急情况下执行口头医嘱用药时,在执行前后必须复述一遍,并嘱麻醉医生及时记录。输血前后应该与麻醉医生共同核对患者的姓名、床号、血型交叉配血试验,以及供血者的姓名、血型、血袋号、保存期。密切观察输血后的反应,及时发现异常。输血完毕,血袋冷藏保存24h备查。

1.6 防止器械、纱布遗留体腔:器械、纱布遗留体腔内是最严重的医疗事故。首先要规范器械敷料登记护理记录单,然后在各个环节认真核对。我们在手术切皮前、关腔前及缝合切口前后三次查对,由器械和巡回护士共同清点手术器械、敷料、缝针等物品,并做好记录;术中需要增加或减少用物时,由台上台下共同确认并及时记录,清点无误后方可缝合切口皮肤。因此手术室护士一定要具备清醒的头脑,建立严格的清点制度,有效的杜绝物品遗留患者体内事故的发生。

1.7 防止术中仪器使用不当造成的损伤

1.7.1 使用高频电刀时,要严格控制输出频率,严禁超安全范围使用。在用消毒液消毒皮肤时,消毒液不可过湿,特别是酒精未干时不可使用电刀,以防诱发燃烧。接触患者的电极板要紧贴患者的皮肤,固定于远离心脏的肌肉丰厚处,患者身体其他部位避免与手术床上的金属部分接触,防止灼伤患者。

1.7.2 使用气压止血带时,要严格掌握禁忌症,掌握好工作压力,成人上肢压力为80kpa,下肢为40kpa,小儿上肢为30kpa,下肢为40kpa。止血带充气后,应注明开始时间,时限1h,最长不超过1.5h,每次间歇5-10min,使用中每15min检查一次压力指数,及时提醒术者止血时间。

1.8 防止标本遗失或错误:手术中取下的标本,器械护士要妥善保管,及时放入有固定液的标本袋中,核对标签,病理检查单、标本送检袋与标本登记要一致,器械、巡回护士及手术者在病理检查送检本上登记并签名,及时送检。手术中取下的任何组织标本不可自行处理或丢弃;连台手术的标本取下后,应马上固定并做标记,以防丢失和混放。

2 总结

针对以上情况,我们完善了手术室各种岗位职责及制度,加强了对全科护理人员的法律知识教育及业务技术培训,培养她们强烈的工作责任心,定期开展护理安全教育,每周集中学习业务知识,每月进行差错事故分析会,不断查找工作中的潜在护理安全隐患和薄弱环节,制定防范措施,警钟长鸣,有效地减少了护理安全隐患和差错的发生,保障了患者的手术安全。

参考文献

[1] 魏革,刘苏.手术室护理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5:174-183

篇4

        1   护理安全隐患分析

        1.1责任心不强,规章制度执行不严格  有报道指出,由于责任心不强引起的医患投诉占所有投诉的25.0%[1],如查对制度执行不严格导致配错药、打错针;给化疗药物时巡视不够,未能及时发现渗漏而引起局部反应;病情观察不及时、不仔细,未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而延误抢救时机;抢救物品不到位,抢救器材失灵等,直接危机病人生命安全等。

        1.2 专业理论知识缺乏,护理操作技能不精  由于专业理论知识的欠缺,对病情变化和并发症的预见性不够,未能采取一些必要的防范措施;护士操作技术不精,抢救病人时不能及时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对一些新仪器设备操作不熟练,延误了病人的治疗和抢救。

        1.3 护患间缺乏有效的沟通  由于护理人员缺乏社会经验及与患者沟通交流的技巧,对患者及家属的提问,回答简单生硬、不予重视,引起患者反感;沟通简单机械,忽视了病人及家属的情绪与心理需要等。

        1.4 法律意识淡薄,护理记录不规范  临床工作中常出现护理记录不及时、不严谨,漏记、错记、补记、涂改、医护记录不一致等现象,特别是对病人心理状态的评估及防范措施的记录不重视。

        1.5 病人的心理因素  在各种疾病中,很少如癌症,带给病人以巨大的精神压力,并使其产生不良情绪[2]。尤其是晚期癌症病人,由于疾病预后差、生活质量严重下降、无法忍受的疼痛、缺乏情感支持、经济负担过重等原因,易产生恐惧、抑郁和厌世情绪甚至自杀。另外,还存在病人不遵从医护人员的指导擅自外出,造成意外事件的发生等情况。

        2   防范措施

         护理安全是指在护理全过程中,病人不发生法律和法规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缺陷或死亡[3]。肿瘤科护理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与其他专科相比,更容易造成对病人的伤害,因此,加强对放疗护理各环节的管理,对保障病人的治疗、护理安全十分重要。

        2.1 转变安全观念,加强安全文化建设  提高护士的安全意识,弱化苛责个人文化,强化系统分析,让护士能在一个正确做事容易,犯错却难的优良系统中工作。建立护理安全标识系统、安全护理警示牌、休息日护士长查房制、安全应急预案等。

篇5

1 常见的护理不安全因素

1.1管理因素

1.1.1质量监控管理不力 护理安全管理的重点是质量管理体系,没有健全的管理制度,只在形式上进行质量管理,应付检查和监督不到位是当前护理不安全的主要原因所在[1]。规章制度不完善,部份工作流程不清晰,责任不明确,以致护士在工作时随意性大,发生事故后无章可循或有章难循。管理者不认真履行管理职责,对护理不安全环节缺乏管理措施,把关不严,部份管理内容有专人管理但流于形式,各种培训走过场,考核落实不到位,不主动报告护理不良事件。抢救车内药品、物品摆放混乱,甚至有过期现象,未根据ICU科室的特点备用抢救药物,各种医疗仪器设备疏于管理,在抢救患者时出现故障无法使用等,存在很大的安全[患。

1.1.2科间协作差 临床科室未严格按ICU收治标准转入患者,醉酒抗医者时常收治入ICU,影响工作秩序。不提前通知,直接将患者转入ICU,有时几个科室同时向ICU转入危重患者,引起一阵混乱,容易引发不安全事件。

1.2护理人员因素

1.2.1护理人力资源配备不合理 护士/床位比例未达到规定标准,处于严重的短缺状态。因产假、病假、排班不考虑人岗匹配和人员搭配等原因,人力资源更显严重不足。随着医院业务的拓展,大量新项目、新技术的开展,需到ICU监护的患者数量日益增多,监护床位数增加,但医院对此未相应增加护理人力,加之科室重视成本核算,局限了人力资源的补充。长期高强度、高压力、超负荷的工作将对护士的身心健康造成损害,构成护理不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

1.2.2业务能力不强 我院ICU护士的学历以大中专为主,初级职称占93%,理论知识缺乏,技术水平低下,经验欠缺,对错误发生估计和判断不足,急救器械使用不熟练,与其他人员配合差,在抢救危重患者时,往往是分工不明,手忙脚乱,容易造成护理不安全事件发生。学历低、年资短的护士是发生护理不安全事件的主体。

1.2.3法律知识淡薄,安全防范意识差 责任心不强,,工作积极性不高,主动服务意识差,缺乏慎独精神,上班注意力不集中,观察病情不仔细,不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对护理工作中存有的不安全因素缺乏预见性和洞察力,不规范使用保护性约束带等,导致了不安全事件发生,如药物外渗、约束不当致患者皮肤损伤、意外拔管或脱管等,这是我院ICU护理不安全的主要因素,是患者安全的最大威胁。

1.3护理文件书写因素 护理记录与医生的病程记录不一致,因各种原因提前书写护理记录,涂改记录,重抄记录等真实性欠缺现象时有发生,为医疗纠纷埋下祸根。

1.4物资因素 部份医疗设备性能落后,售后服务及维修不及时,影响抢救及护理工作,甚至成为不安全因素。一次性用品质量差,常见的现象是保留导尿的患者发生漏尿,导致护士工作量增加,患者发生压疮的几率增加。

1.5环境因素 病房布局不合理,通道多,四周为玻璃幕墙,对狂躁和有自杀倾向患者的管理带来较大风险。各种仪器的报警声、昼夜长明的灯光也会影响患者情绪,出现焦虑或躁动,导致护理不安全事件发生。如抓管、呼吸机对抗等。

1.6医院感染因素 ICU患者病情重,抵抗力差,侵入性操作多,导致医院感染高发,增加患者的痛苦和死亡率,也对护理人员的健康产生威胁。

2 防范措施

篇6

随着社会的进步,医学事业的快速发展,院前急救已越来越受到社会和全民的广泛重视,院前急救护士只有不断努力进取,才能适应新世纪的发展需求,才能在院前急救工作中发挥更好的作用[1]。贵州省安顺市德江县民族中医院2013年4月―2014年3月院前急救1600多人,接回本院继续救治1300人次,院前死亡10人,年龄最大的79岁,最小的15天,平均54.8岁。现将本院院前急救最容易出现的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总结报告如下。

1产生护理风险及安全隐患的因素分析

1.1呼救电话接听时常见隐患接听电话不及时,服务态度差,对病情、患者所在具体地点、联系方式、伤病者数量等询问不详细,不能及时到达现场抢救患者,延误抢救危重患者的黄金时间,易引起患者及家属不满而投诉甚至引起纠纷。

1.2急救药品、物品、器械准备不足或使用不当出诊前的物品或药品准备不充分、不齐全或不适用;或者由于使用后没有及时补充和检查不及时,导致物品失效、仪器不能正常使用,导致无法及时给予正确救治,延误抢救时机。

1.3急救车辆没有具体的停放位置,个别驾驶员把急救车当私家车使用,以致不能正常出诊,拖延出诊时间。同时个别医护人员责任心不强,导致患者及家属不满意。

1.4院前急救因护理技术不熟练产生的隐患. 院前抢救患者时,护理人员选择静脉注射部位不当,或在护理过程中对患者固定不妥造成患者在转运途中穿刺部位肿胀,不能保证药物和液体有效进入患者体内,引发医患纠纷;由于家属或路人目睹抢救过程,如果急救技术不熟练或不及时或采取了错误的治疗手段就会致护患关系矛盾激化。

1.5院前急救时未与患者或家属进行有效沟通引发的隐患首先在考虑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上,忽视侵犯有自主决定能力的患者知情同意权及选择权,与患者及家属缺乏有效沟通,未及时履行告知义务,致患者病情加重甚至死亡时,家属不满而投诉甚至引起纠纷。

1.6缺乏相关的法律知识,风险意识淡薄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法律观念、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患者对自己就医权利的保护意识逐渐增强,院前护理承担的风险越来越大。护理人员不熟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不明确自己在护理工作中的法律责任、义务,对患者可能出现的风险不能及时告知或较少告知。

2院前急救安全隐患防范措施

2.1加强岗位责任教育,规范接听120电话接听120电话时要做到仔细询问、详细记录、弄清患者所在位置、正确评估病情,并且根据病情准备相应的急救物品。对于接听电话的技巧要在科内组织共同学习,要求人人熟练掌握接听电话的技巧,建立内容详细的电话登记本,并逐一做好记录。

2.2懂得急救工作的重要性,做到为患者所急,为患者所想,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不断提高院前急救技术水平,坚持每年对护理人员进行心肺复苏、中毒患者抢救流程、心力衰竭患者的抢救流程、休克患者抢救流程、气管插管、人工呼吸、电击除颤、心电监护、静脉留置针、复合外伤的处理、现场患者搬运术等的培训和考核,确保护士能在复杂的情况中冷静工作,要必须接触患者血液、体液时应当戴手套预防感染。

2.3根据护士的能力水平科学分工,出诊护士应由熟练掌握各种急救技能、责任心强、身体及心理素质好的护士担任,并合理排班,避免因超强度而疲惫懈怠地工作。因为院前急救工作的不可预知性,要求急救人员掌握较全面的医学知识和熟练的抢救技术,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快捷熟练的抢救流程。

2.4提高法律意识,加强风险管理。由于院前急救有很强的技术性、服务性、复杂性,容易发生医疗纠纷,因此提高在岗人员的法律意识,增强工作的责任心,强化职业风险防范意识,让医护人员懂得如何在工作中应用法律保护患者和自己,提高遵照法律程序处理护患矛盾的能力。应做好与患者及家属在急救现场及途中的沟通,尊重患者及家属知情权,医护人员接诊患者后应及时了解病情,对于患者潜在风险向患者或家属进行详细交代,使家属在患者病情变化有充分的心理准备,避免纠纷事故发生[2]。

2.5消毒隔离方面的作用救护车是连续使用,运送的患者多为危重患者,且患者疾病病种不一,因此,也是引起院内感染重要环节,护士要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工作标准,防止传染病的传播,做好自身防护、消毒隔离、医疗废物管理,作好救护车的清洁、消毒工作,严防院内交叉感染。

3结论

院前急救是急诊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处于急救医学的最前沿,越来越受到社会和全民的广泛重视。急救护士在急救管理、组织协调、后勤保障、有效抢救、安全转运等多项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3]。在院前急救护理工作中,护士除了要具备娴熟的操作技能外,还要具备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同时还要有爱心、责任心、严谨的工作态度、快速的反应能力和较强的语言沟通能力以及强烈团队精神。通过现场紧急救护,医生、护士、驾驶员密切配合,将患者快速安全地转送到医院作进一步的治疗,从而为挽救患者的生命争取了宝贵时间,在实施救护过程中,护理人员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篇7

1手术室常见的安全护理问题

1.1接错患者 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患者术前过度紧张或者使用镇静剂以后,无法正确回答医护人员提出的问题,就很容易造成护士接错患者或者放错手术间的情况。

1.2将患者碰伤或者摔伤 在出入房门时没有对患者头部及手足部位加以保护,要将患者移到手术台或者平车时,要由他人帮忙,在保证车床安全情况下才能放置,避免碰伤或者摔伤患者。

1.3患者放置不合理 患者放置不合理会造成患者压褥,或者约束带太紧导致神经受压,血循环受阻,衬垫不合给患者循环呼吸带来影响等[1]。

1.4物品清点发生错误 在术前或者关闭体腔前后,器械、缝针或者敷料等发生清点错误,不合理操作造成缝针弹出,方向不明确不易寻找,器械螺丝等没有仔细检查。

1.5器械使用不当 使用前没有进行试机,出现临时故障,电刀、电极没有紧固,导致脱落、污染,或者患者皮肤和升降台直接碰触,导致患者被电烫伤或者灼伤。

1.6没有仔细检查器械 所准备的器械和手术需要的不符,器械性能差、钳端陈旧、刀剪不利或者结扎线不牢。

1.7出现用药错误 在输液输血时没有仔细核对,药物摆放不合理,没有标识清楚,这些原因都容易造成用药错误,或者在执行口头医嘱时出现差错。

1.8术中用热毯时不小心烫伤患者皮肤。

1.9患者护送不当 在护送患者过程中,出现管道以及引流管脱落,发生患者坠床、术后患者拍片等重要资料、患者标本或者移植物丢失等情况。

1.10在抢救患者时没有及时、完整地记录各种资料。

1.11手术切口感染 手术中没有严格无菌操作,消毒隔离不规范造成切口感染。

2事故原因分析

发生手术室护理差错事故的主要原因和护理人员职业责任心有着紧密联系,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

2.1护理人员操作技术还有待提高 对仪器使用不够熟练,不能完全胜任手术操作,对于重症、急症无法抢救到位,从而给患者带来不良影响[2]。

2.2缺乏沟通能力 护理人员缺乏沟通能力,没有和患者进行良好沟通,患者在缺乏关心、理解和心理支持的情况下,不能很好配合护理工作。

2.3护理人员缺乏法律意识 在护理操作过程中,护理人员法律观念不强,一旦忽视了一些细节问题,都有可能带来医疗纠纷。

2.4安全意识不强 很多护理人员在面对患者时,缺乏安全防范意识,对患者的情况和需要没有足够重视和了解,给患者带来不良影响。

2.5护理质量还要进一步提高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法律意识的增强,护理服务必将走向国际化、规范化,护理人员的护理观念还有待于进一步改变。

3防范措施

3.1手术室要建立一个完整的规章制度 只有建立一个完整的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才能有效避免差错事故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手术室要严格执行医护人员洗手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清洁卫生制度、安全护送患者制度、护理人员岗位责任制和考勤制度。

3.2严格执行安全管理制度 在手术前,要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包括六查、十二对、四到位,其中六查包括首先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查对、在患者进入手术间进行再次核对、麻醉前的检查、皮肤消毒前检查、执手术刀时的检查以及关闭体腔前的检查;十二对包括:对科室、床号、姓名、性别、年龄、手术名称、手术间号、手术部位、所需要的物品、药物、患者的药物反应情况、灭菌器械敷料;四到位包括:要将吸氧器、急救药物、氧气以及电凝止血器全部准备到位。对患者的安全管理主要应该注意以下几项问题:

3.2.1避免患者发生碰伤、摔伤或者坠床等情况发生 手术床或者推车在出入房门时要注意保护好头部和手足,不可将肢体往外露,防止患者碰伤,移动推车时要非常小心,不可靠近窗户,护士不可离开患者,尤其是对于神志模糊患者还要采用约束带进行固定。

3.2.2在护理操作时,要避免灼伤、烫伤或者压伤患者皮肤,在使用电切或者电热毯时要进行详细检查,看看是否漏电,用保温杯时要注意水温不可过高,不可和皮肤直接接触,避免烫伤。

3.2.3护士要仔细、正确地填写患者的各项记录,这是避免日后产生护患纠纷的重要依据。

3.2.4器械护士要不可随意丢弃标本,要做好保管工作,使用移植物时要先用无菌生理盐水进行浸泡,截肢的残肢要交上停尸房火化,还要通知患者家属,冰冻切片结果由负责医生接听,以免出错。

3.3严格执行清点制度 在术中要严格执行三人三数制度,也就是主刀医生、洗手以及巡回护士要在手术前后一起做好器械敷料等物品的清点工作,同时做好记录并签名;还要执行三不交接制度:即值班护士物品不齐不交接、巡回护士器械和敷料没点清时不交接、洗手护士手术结束前不交接[3]。

3.4增强护士法制观念 定期组织护士学习有关法律知识,了解患者在就诊时应享有的基本权利,这样在护理过程中才能运用法律手段更好地维护自身和患者的合法权益。

综述,手术室护理安全问题虽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但只要护理人员加强防范,做好护理操作每个环节,将可能出现的差错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很多都是可以避免的。因此,护理人员要以患者为中心,一切为患者着想,时刻保持沉着、冷静、负责的工作态度,才能避免差错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院自2009年开始在急诊科开展了安全隐患分析及相应防范措施开展的临床实践活动,选取该活动开展前后2年内急诊科医疗纠纷的案例作为本次研究的临床资料。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比较安全隐患分析及相应防范措施开展前后2年内我院急诊科发生的医疗纠纷案例。以人员构成因素、护士因素及患者因素作为护理安全隐患因素,并对所有医疗纠纷发生的原因进行分类,比较活动开展前后医疗纠纷案例的总数及发生原因的构成比,并将比较结果使用SPSS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1.2.2 安全隐患分析

1.2.2.1 人员因素 医院往往由于编制的调整等原因导致人员流动性较大,且目前大多数基层医院的护理队伍多为地方院校毕业的护理毕业生所组成,学历较低、工作经验缺乏等均为护理工作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2]。

1.2.2.2 护士因素 护士因素为护理安全隐患的主要因素,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法律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的淡薄。低年资的护士往往是学校的应届毕业生,对护理过程中的医疗纠纷的认识不足,不重视日常护理的记录工作[3],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及必要的法律知识;②护理技能欠缺。对于年资较短的护理人员,由于临床经验不足和综合能力的欠缺,易导致护理过程中出现护理漏洞,增加了护理的差错率;③缺乏良好的沟通能力。部分护理人员由于日常工作较为忙碌,因而导致对患者的态度较差、不耐心解释,甚至发生冲撞,进而导致医疗纠纷的产生;④责任心不强。护理工作人员不能严格的按照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进行日常的护理工作,仅按照自己的习惯和印象草率办事[4],这是造成护理安全隐患的严重因素。⑤夜班力量薄弱。夜班护士的人数较少且工作量大,夜班护士长期处于精力不足和生物钟紊乱的状态,因而一旦遇到突发事件,往往会出现忙乱现象,影响护理工作的安全。

1.2.2.3 患者因素 患者由于对目前医疗技术的盲目崇拜,期望可以通过一次治疗解决自己的健康问题,一旦未达到预期的目标,患者便会产生失望、埋怨、愤怒等不良情绪,并将这些情绪转嫁到护理工作者身上,进而不配合治疗,也增加了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5]。

1.2.3 防范措施

1.2.3.1 强化相关法律知识 对于年资较少的护理工作人员,定期开展法律法规的培训讲座,是大家认识到日常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均存在各种潜在的法律问题,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1.2.3.2 强化专业技能培训 对于年资较少的护理工作人员,在业余时间开展专业知识学习讲座,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并定期对科室内的护士进行专业知识考核,强化护士的专业技能。

1.2.3.3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在科室内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尊重患者的自身权利,增加对患者的关怀,加强病房的巡视工作,做好宣教工作,尽可能减少医疗纠纷。

1.2.3.4 落实规章制度,加强责任心 对于科室内的护士,应明确要求日常工作均应按照护理核心制度及护理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对于应护士责任心不够而导致的医疗事故,对当事人进行严厉处理,从而增加护理的责任心,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

1.2.3.5 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实行弹性排班机制,对于就诊人员高峰期及输液高峰期,加强值班人员数量,避免护士出现超负荷工作,减少患者的等候时间。

1.2.4 统计学方法 将活动开展前后的医疗纠纷案例进行汇总统计,并将统计结果使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χ2检验,以P

2 结 果

2.1 医疗纠纷比较结果 我院自从开展了安全隐患分析及相应防范措施的临床实践活动以来,医疗事故的发生数明显减少。活动开展前后医疗纠纷的比较结果,见表1。

2.2 统计学结果 将活动前后的医疗纠纷结果进行汇总统计,并将统计结果使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χ2检验得出:χ2=13.714,P=0.001,P

3 讨 论

护理安全是一般患者对临床治疗的基本需求,更是一所医院生存之根本,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应不断加强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时刻保持工作的警惕性,做到防范于未然,以高标准的护理质量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确保护理工作的安全开展[6]。

本人通过临床研究发现,通过开展安全隐患分析和相应防范措施的临床实践活动,我院急诊科的医疗纠纷较之活动前明显下降。其中因人员因素及护士因素而导致的医疗纠纷的下降数最为明显,依次同比下降了57%及61%,从而说明了通过对护理人员的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及相关技能的强化培训,可有效的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医疗纠纷总数由活动开展前的468例下降至240例,同比下降48%,进一步说明了在科室内开展安全隐患分析和相应防范措施活动的必要性;本次临床研究虽取得一定成果,但是因患者因素而导致的医疗纠纷仍然较多,如何有效的降低因患者因素而导致的医疗纠纷将成为后一阶段工作的重点。

总之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提高,护理工作的安全隐患也逐渐增加,有效的防范措施可降低医疗纠纷事件数量,对于保护护理工作人员及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均具有着重要的意义,值得进行进一步临床研究。

参考文献

[1] 杨翠琴,穆睿华,李慧芳.临床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J].基层医学论坛,2010,14(4):464-465.

[2] 温盛瑛,刘晓云.浅谈影响护理安全的相关因素及防范措施[J].医药与保健,2009,17(12):182-183.

[3] 吴芳兰,应燕萍,崔妙龄.154例护理差错的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J].中国护理管理,2008,8(3):61-63.

篇9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207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11例,女96例;年龄最大10岁,最小2个月,平均年龄6.4岁。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103例)与观察组(104例)。1.2方法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护理服务。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服务基础上加强管理和人员的培训工作,提升服务质量,减少不安全情况的发生,具体如下。1.2.1分析护理风险因素首先要成立护理风险控制小组,选择4名经验丰富,担任护理工作10年以上的护理人员作为护理风险控制小组的组员,并选择其中1人担任组长。通过查询以前患儿病例的档案,并对患儿家长进行调查回访。通过分析总结得到不安全因素如下:管理因素,社会因素和护理人员因素等三大类。其中管理的混乱,不按规章制度执行护理工作,严重的缺乏护理人员,护理人员的态度恶劣,缺乏沟通和责任心等问题较为突出。1.2.2针对性防范措施的制定首先要建立完善的规章管理制度,并且确保实施到位,严格的要求儿科护理人员要遵守规章制度,合理的进行排班和交班等工作安排,杜绝没有人替岗的情况下发生缺班等情况的发生,同时要加强护理人员的护理理论培训工作,加强护理技能的培训,使儿科护士能够掌握新的护理方法和手段。同时要求护理人员要善于沟通,认真的聆听患儿家长的要求,解决患儿家长的问题,要极力的避免因沟通问题而导致的误解和矛盾的产生,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除此之外,要求护理人员富有责任心,能够认真负责的对患儿进行护理工作。1.3观察指标对患儿家长的投诉意见进行统计、观察和分析,并进行组间比较。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儿家长投诉率为7.69%,对照组患儿家长投诉率为34.95%,观察组患儿家长投诉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篇10

一、手术室护理常见不安全因素分析及应对

1.1 接错病人。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容易发生接错病人或放错手术间的现象。防范措施是术前1日到病房访视患者,详细察看病人的资料,根据手术通知单安排手术间,确定后不随意更改;术日接患者时,根据手术通知单与病历认真核对患者姓名,由病房护士确定无误签字后,将患者送到指定手术间,并将病房带来物品与巡回护士交接签字;在进行手术前巡回护士再次查对患者、病历、通知单,核对姓名、床号、手术名称、手术部位及X线片、CT片等。

1.2手术部位发生错误。手术部位尤其是对称性器官手术容易出现手术部位错误。防范措施是接病人时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根据手术通知单,认真核对病人的手术名称、部位,病人进手术室后再次核对,并根据病人X线片、CT片核对手术部位,确定左侧或右侧。在醒目的地方贴上警示语。在手术开始前护士与手术医生再次核对手术名称、部位。

1.3手术安置不当。患者安置不妥会直接影响手术操作,甚至造成身体意外伤害。防范措施是摆放手术时,保持肢体处于功能位,既不影响病人的循环、呼吸及生理功能,又要符合手术需要,保证手术安全顺利完成。巡回护士摆放时注意防止压疮和意外伤害,注意肢体不可过度外展,术中不可过度牵拉肌肉、骨骼。使肢体处于功能位置,不影响呼吸和循环,不压迫外周神经,骨骼突出部位衬垫摆放要适宜,术中加强巡视,对于较长时间的手术在允许情况下给予局部按摩,对年老体弱、婴幼儿、约束具应用恰当。

1.4患者身体意外伤害。护送及搬运病人不当各种引流管和管道脱落,致病人摔伤、坠床等等。防范措施是接送病人时注意病人安全。检查接送床是否完好,先将接送床固定好后再搬患者,将护栏竖起防止患者摔伤,尤其是特殊病人随时有病情变化,应有医务人员陪同护送至手术室,步行者护士应在一旁搀扶,以保证病人安全。经常检查受压部位的皮肤并给予适当按摩。手术中经常观察电极板安放部位不能受潮、移位。病人身体不能接触手术床金属部位,电刀头在不使用时应放在安全部位,尤其剖宫产手术防止烧伤婴儿。手术时间过长的应采用保温措施,室温保持在25-28℃,体温维持在36℃以上。

1.5物品遗留于体内。缝针、刀片、纱布等手术器械物品清点不严格或有误或操作不当,导致异物遗留。防范措施是工作人员加强责任心,手术前后认真仔细清点器械物品。同时检查器械螺丝是否松动,详细记录在物品清点登记本上,及时登记临时添加的器械物品,手术后清洗器械,打包时,要再次核对器械件数。

1.6医院交叉感染。主要为术后患者切口感染。防范措施是手术过程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观念,严格控制手术间人数,无菌手术与感染手术严格划分。有条件的医院可以建造层流手术室以洁净室内空气。医护人员的手、物品和消毒液应定期进行抽检。加强实习生和进修生的无菌观念培训,实习、参观人员由手术室安排指定手术台,不得随意串间走动。特殊感染患者术前要在手术通知单上注明,由手术室安排指定的隔离手术间,护送患者用专用推车,一次性消毒用品要注意有效期。

1.7输液、输血、用错药物。因为护士在执行各项医嘱时未认真查对。防范措施是输液用药严格遵守查对制度并及时做好记录,术中需要输血,必须经2人认真核对无误在输血单同时签名后方可给患者输入,特别注意库血需在恒温箱复温,复温后再次认真核对,避免拿错血液,执行口头医嘱用药要复诵一遍无误后方可执行,并做好记录,用过的空安瓿、输液袋应保留便于核对,待手术结束后方可扔掉。使用药品要严格掌握浓度、剂量和使用方法,避免发生不良反应和过敏。

1.8 标本遗失或差错。术后易发生标本损坏、标本名称与标本不符、标本丢失。防范措施是严格标本管理制度,手术取下的标本不能随便丢弃,放入专用标本袋中,在标本袋上贴上标签,注明科室、姓名、住院号、标本名称及采集部位,及时用10%甲醛标本固定液中,详细填写病理申请单与标本核对后登记并签名,专人送至标本室,与病理科工作人员核对无误后签字。

防止个人语言行为给病人造成心理创伤。要求医护人员在手术间内不要谈论与手术无关的话题,不要大声喧哗,不要接听手机。术中加强对病人的沟通,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对待手术,注重维护病人的权益,防止隐患的发生。

搬运病人及手术中对病人肢体加强保护:在接送过程中要注意推车是否平稳,是否有故障,同事防止头,脚.肘在出入各种门时碰,对烦躁昏迷,神志不清的病人更应该注意,以免摔伤,碰伤,必要时请多人护送或者加保护带固定,将病人放置在手术床后,不要离开病人,防止坠床。

二、防范措施

2.1 手术室护士必须加强对药物知识的学习,正确掌握药物浓度、剂量及配制方法,检查药品质量及有效期,熟悉配伍禁忌,及时准确执行医嘱,急救时常执行口头医嘱,必须重复一遍无误后,方可执行,抢救结束后据实补写医嘱及抢救记录,用过的安瓶,应保留,便于抢救后再次核对。局麻需要加肾上腺素时,因查明剂量,准确加入,每个手术间药品要放在固定、方便取用的位置,尽量避免术中发生差错的机会。

2.2 取血者与发血者均应核对患者姓名、住院号、血型,输血前由巡回护士与医师共同核对血型、交叉配血报告单、血量、采血日期并签名,同时,检查血液质量,注意血液的有效期,输血用的储血袋应保留24小时,并随同患者带回病房。

2.3 术前应认真检查术中所需器械及特殊仪器性能,新开展的手术,术者或第一助手应在术前一日亲自检查器械情况,手术室常备急救药品、器械及快速灭菌锅,手术室护士要加强对各种仪器相关常识的学习,正确掌握其使用方法和原理,随时检查仪器附件是否齐全,性能是否完好,掌握一般故障的排除方法,定期检查维修,保证各仪器性能完好备用,避免设备使用不当或故障所引起的医疗事故及医疗纠纷。

2.4严格执行清点查对制度,每台手术4次清点查对,即手术前查对、关闭体腔前查对,关闭体腔后查对,关闭切口后查对,并准确真实填术护理记录单。遇大手术时间长需中途换洗手护士时,必须重新清点器械、敷料等数目,交接清楚并签名,术中增减器械、缝针等,必须反复核对清楚并及时记录,术中如缝针折断及脱落,应及时找到断端及缝针,并核对无误。

2.5手术室护士要有严格的无菌观念和慎独精神,严格无菌操作不仅体现手术台上,而且贯穿于手术室的每个环节,打开无菌包,取无菌物品,配制药液等,都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对怀疑污染和污染物品均需重新灭菌,对感染性手术,所用器械、敷料及手术间严格按感染规程处理。

2.6巡回护士责任重大,术中一定坚持岗位,尽量减少术中外出取物、取药时间,避免延误手术及抢救时间,遇有大手术交接班时,巡回护士要仔细交接手术情况,器械、敷料使用情况,各种管道是否畅通,及时发现问题,才能避免差错事故的发生。

2.7对手术切除需送病理检查的标本及时用固定液固定,注明病室、床号、姓名、住院号、标本名称,填好送检登记本,由手术室专人负责,根据病理清单核对好标本,按时送至病理科,双方签字,防止遗漏或差错,术中需要做快速冰冻切片检查时,应及时通知病理科,标本取材后应立即送检。

2.8正确使用止血带,压力适当,充气时,上肢压力不超过300mmHg,下肢压力不超过600mmHg,准确计时,每次止血带充分时间不超过1小时,如手术持续时间较长,止血带每充气1小时应放气15分钟。

2.9医护人员应不断加强相关法律知识学习,提高防范意识,聘请律师,共同完善手术和麻醉同意书的条款,最大限度减少医疗事故纠纷和医疗责任,做好医疗和护理记录,保管好病历档案。

参考文献:

1王凯红,卢立锦.加强手术室安全管理,防范差错事故[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8):661.

篇11

1 手术室护理工作不安全因素

1.1 护理缺乏积极性

手术室护理人员因长期从事高强度的手术室护理工作,自身的积极性会逐渐降低,手术室护理工作本身就会带给护理人员较大的压力,护理人员在工作热情降低的同时,工作的主动性也会因此受到影响,在护理过程中稍微出现差错便会造成医疗事故发生。

1.2 护理人员承受力降低

手术室护理工作具有专业技术要求高、工作时间长等特点,这也对护理人员造成了极大的挑战,若护理人员自身不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或是对专业知识的了解不够全面,以及存在自身身体素质较差等情况,也极易导致护理过程中的差错出现,最终引发医疗事故发生。

1.3 护理人员自身约束力较差

大多手术室护理都是由一名护理人员单独完成,在护理的过程中,护理操作的规范与否、护理质量等都依靠护理人员自身约束力去保证,现今因为护理人员疏忽大意而造成的医疗事故已经屡见不鲜[1]。

1.4 护理人员知识面相对较狭窄

护理院校对护理人员的教学时间较短,而现今,本科学历的高素质护理人员仍然较少,大多护理人员自身的素质相对较低,对护理知识的了解也存在一知半解的情况,在面对突况之后缺乏应对能力。在护理过程中缺乏创造性思维,往往一个错误的决策都可能引起医疗事故发生。

2 医疗事故防范措施

2.1 护患沟通

首先护理人员要和患者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绝大部分住院患者身心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创伤,有自卑感存在,面对着来自社会和家庭的双重压力,此时护理人员要给予患者更多的关爱,家人对患者的关心以及护理人员对患者的安慰能够为患者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手术治疗本身就会对患者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恐惧、不安心理是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最为常见的负面情绪,因此护理人员在患者实施手术之前要对患者进行多次术前探访,对患者自身情况进行详细的了解,包括既往病史等;仔细为患者讲述手术过程中的,使患者在术中能够更好的配合,清楚的告知患者术前、术中以及术后需要注意的各个事项,使患者紧张的情绪迅速平复[2]。

2.2 护理人员素质、能力培训

手术室护理人员肩负着重要的责任,自身素质以及专业素质缺一不可,以此医院需要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培训,新进护理人员则需要接受岗前。岗后培训,不断加强自身的素质以及护理专业知识,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也能够从根本上得到提高,在培训过程中由责任护士实施监督,督促护理人员严格遵守各个护理患者的操作规范[3]。医院的护理组长要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跟班监督,在了解护理人员护理质量的同时,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能够得到及时的纠正,避免差错出现。

2.3 护理人员的合理安排

护理管理者要向提高护理人员的能动性,在护理人员的安排问题上应该具有合理性,手术室护理人员往往在面对工作压力的同时,还会面对家庭压力,医院每天都会实施手术,手术时间往往不定,护理人员需要24h待命,此时护理管理人员在管理过程中要体现出人文关怀,护理人员在感受到人文关怀之后,积极性以及能动性等都能够得到有效提升,即使在休息的时间也能够随时待命,在护理过程中拥有更高的警觉性[4]。

2.4 护理安全意识强化

要想提高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规避护理风险,首先要加强护理人员的思想认识。以此医院要定期对护理人员展开安全教育和法律教育,使义务人员能够有效的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身,尽可能的规避职业风险了解患者就医时享有的权力,尊重患者的各种合法权利,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及自我保护意识,防止医疗纠纷的发生。定期开展安全知识座谈会,学习有关安全规定和工作制度。尽可能的避免各种安全风险发生,使患者的生命安全得到保障[5]。

参考文献

[1]王书霞,吴锦才,崔红赏等.手术室的护理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5):73-74.

[2]郑灵.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在手术室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8):66-67.

篇12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不断的提高,对于医学的安全意识也在不断的提升。现在临床内科护理中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安全隐患,识别这些隐患并采取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是现在医学的一项重要责任。内科护理中存在着怎样的安全隐患呢?应该采取怎样的风险防范措施对这些隐患进行有效的防范呢?本文将对这些问题展开全面的探讨,为今后加强内科常见安全隐患的防范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

1临床上常见的安全隐患

目前医院中常见的安全隐患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医院管理层面方面存在的安全隐患;二是护理人员工作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三是患者自身存在的安全隐患。下面将对这些安全隐患进行全面的分析,为有效的采取防范措施提供相应的参考。

1.1医院管理层方面存在的安全隐患内科护理的安全水平和质量直接受到医院管理制度的健全和规范程度的影响。医院高级管理层如果不能够及时的发现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措施进行及时的解决,或者医院的高级管理层缺乏发现安全隐患的意识,整个团队的素质不高,风险管理意识低下,所有这些都会导致医院的管理制定却反完整性、科学性、全面性和有效性,管理制度的不规范为安全隐患埋下了伏笔。

1.2护理人员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护理人员工作过程中导致存在安全隐患的原因有: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不高,护理操作不够熟练,护理不够规范、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缺乏相应的人文关怀精神。专业技能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关系到患者的安全和健康。但在医院中有很多的护理人员专业技能水平不高,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匮乏,操作技能不够规范和熟练,对于出现危机情况的病人不能够及时的采取正确有效的方法进行救治,所有这些都为内科护理工作埋下了诸多的安全隐患。

1.3患者自身存在安全隐患护理工作护理人员和患者相互配合的过程,单纯的靠护理工作人员的努力不能够保证护理工作的安全高效,只有两者协调一致才能够取得令人满意的护理效果。在实际的护理工作过程中,有的患者的心理素质极其低下,承受能力不高,同时对于自身的病情不够了解,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容易产生严重的恐惧、焦躁的心理,对于护理工作存在着进一步的疑虑。另外,有的患者不积极配合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不严格的按照护理工作人员的医嘱,最终导致治疗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患者却还偏激的认为是护理工作人员工作不到位的原因。所有的以上原因都导致了患者自身角度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2风险防范措施

针对上面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问题,医院应该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风险的防范,以全面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和安全性。

2.1建立完善的医院内科护理管理制度医院应该建立科学、合理、规范、完善的医院内科护理管理制度,不断的提高中上层管理者的安全防范意识。医院可以根据自己医院的实际情况,建立相应的风险管理制度,首先明确各级工作人员的职责,定期的对医院的管理制度进行检查,定期的分析其存在的安全隐患,并且定期的将获得的相关信息反馈给各级部门,促使这些部门及时的对这些问题进行解决。医院应该按照相应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及相关文件,及时的识别目前存在的或者潜在的护理风险问题,并且及时的进行解决,以防患于未然。医院只有建立严格的医疗管理制度,明确责任,才能够有效的对各种风险安全问题进行防止。

2.2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其技能和素质医院应该有计划、有组织的定期对医院的护理工作人员进行法律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以及专业技能的培训和考核。通过对护理工作人员进行法律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能够有效的提高护理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职业素养和工作责任感,进而能够对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及时的预见,并且和护理工作人员形成良好的医护关系。通过定期的对护理工作人员进行专业技能的培训,能够提高护理工作人员的技术操作熟练程度以及专业技能素养,例如全面的加强护理理论知识,专业操作技能的培训以及相应业务技能水平的学习和考核。还可以定期的在护理工作人员之间展开学术交流活动,使护理工作人员相互沟通自己的工中遇到的问题,相互沟通工作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通过培训和交流工作的开展,旨在建立一支专业技能水平高,道德素质高责任感强的护理工作队伍,及时的将风险问题防患于未然。

2.3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为了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达到护理工作的预期,护理工作人员应该和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理人员应及时和患者进行沟通,对其病情进行讲解分析,使患者全面了解自己的病情。同时,护理工作人员应该及时的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改善其焦躁和疑虑的心理,积极的配合医护工作人员的工作。护理工作人员在实际的护理过程中也应该转变其工作态度,树立良好的工作服务意识,在工作过程中一切以患者为中心,充分尊重和满足患者及其家人的各种需求。在进行日常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对患者要文明礼貌,并且要给以患者真诚的人文关怀,要让患者在就医过程中感受到医护人员给与的关照,感受到如在家一般的温暖。医护人员和患者之间只有建立良好的关系,才能够有效的降低护理工作中的安全隐患,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篇13

1 护理工作中不安全因素分析

1.1 护理人员因素

1.1.1 规章制度执行不严 不严格执行各种制度和操作规程,尤其是核心制度,是造成不安全的重要因素。护士在进行各项护理操作中不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或不认真仔细观察病情,严重违反操作规程,对危重、意识丧失病人未及时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如发生坠床、压疮、烫伤等;对药物剂量不清楚、换算错误导致用药不准确和失误等。

1.1.2 专业技术能力不足 特别是新毕业护士,由于临床经验不足,对解剖部位不熟悉,造成多次穿刺,胃管误入气道等类似操作失误;有的护士缺乏应有理论知识,对病人的病情不能作出准确的判断,缺乏预见性和主动性。

1.1.3 繁重的护理工作与较低的工资福利待遇形成反差 晋升及深造机会少,贡献未被社会完全认可,造成护理人员积极性低下,不安心本职工作,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够,提高自身业务能力的动力不足。护理人员缺编严重或者护理人员安排不合理,临床护士超负荷工作,难以高质量完成护理工作,经常出现护理安全问题。

1.1.4 护士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淡薄 护士在校和在职教育中缺乏应有的法律知识教育,法制观念淡漠,忽视病人的权利及隐私;临床诊疗和各种护理操作中没有及时签字或履行告知义务,导致护患纠纷的发生。

1.1.5 护患缺乏有效的沟通与交流 由于人员配置不足,用于床边护理的时间相对减少,不能及时体察病人心理变化,对病人反常的情绪观察不仔细,未及时做必要的心理疏导;服务理念滞后,服务态度简单、生硬。

1.2 护理管理因素

1.2.1 护理管理制度不完善 管理制度没有贯穿于护理工作全过程,或制度过于原则,操作性不强;制度的宣传贯彻力度不够,执行因人而异,严肃性不够。

1.2.2 监控力度不够 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未切实履行管理者的职责,对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环节缺乏管理措施,把关不到位;对潜在的不安全因素缺乏预见性。没有定期召开护理安全专题会对工作失误和质量事故进行剖析,总结经验教训;对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和服务态度质量监控不力。

1.2.3 对护理人员缺乏应有的职业道德教育 在职人员培训及再教育机制不完善,教育经费不足,考核走过场,护理人员素质不能适应护理科学发展和新形势的要求。

1.2.4 设备物资管理不善,分配医疗资源不合理 医院的基础设施及布局不合理,如地面过滑导致病人跌倒,未给病人配置床挡导致坠床发生,医疗废弃物未按医疗废弃物管理制度执行,各种医疗仪器设备陈旧或维护不佳等,造成在抢救病人时出现故障甚至无法使用,带来不良后果。

1.2.5 对护理人员关爱不够 由于护士待遇不高,护士缺编现象较为严重,长期高负荷工作带来护士心理、生理上的疲惫和压力,加之关爱不够,易出现言语、护理行为的不当或过失,造成不良后果。

1.3 患者和社会因素 护理是一项护患双方共同参与的活动,护理活动的正常开展有赖于患者的密切配合及支持。患者的一些违医行为可直接影响护理人员的正常工作,如:擅自外出、不按时服药、拒测体温、血压、拒绝翻身等。同时,社会对医院的关注日益密切,对医院提升医疗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个别媒体片面报道医疗纠纷,导致病人对医院失去应有的理解和信任,医务人员承受着巨大的舆论压力,加大了护理工作的难度,间接影响护理工作,也会导致不安全因素发生。

2 防范护理不安全因素的措施

2.1 加强护理安全及法律知识的培训,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法律和制度是安全护理的保障,需要对护理人员经常进行安全教育和法律教育,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质量第一”、依法施护的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可由护理部定期组织护士进行护理安全管理的专题讲座,加强实习护士、进修护士、见习护士的安全管理,实行岗前培训,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管理办法》、《护理核心制度》、《护理差错标准及处理方法》及《各种意外事件的应急预案》等。加强各项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定期或不定期进行考核和检查,提高护理人员执行规章制度的主动性、自觉性、严肃性,切实为病人提供安全的护理服务。

2.2 健全护理质量管理体系 完善护理工作全过程各个环节的质量管理制度,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建立护理质控管理机制,建立质控二级网络,做到自查互查、定期与不定期随机抽查,平时形成分级督促制度。重视基础质量、环节质量、终末质量等,定期召开护理质量讲评分析会,全过程建立医院护理质量的考核和追究制。对于护理缺陷中的高危因素、高危环节、高危人群、高危时段、高危意识等应做好预防措施,经常查找安全隐患,切实整改,将安全管理纳入病房的目标管理,使护理质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2.3 合理安排护理人力资源,关爱护士身心健康 临床大部分的治疗、护理、生活服务是通过护士来完成的,护士们在医疗活动工作中担负着患者的保护者、知心者、依赖者、倾听者等角色。护士长期超负荷的工作,会对护士的身心健康造成损害,带“病”上岗是引发事故的重要原因。因此,应重视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对排班模式进行必要的改革,可采取弹性排班制,根据不同时段护理工作的变化,动态调节护士人数,使护士超负荷工作的现状得到改善。还可在比较忙、任务重的大科室设置机动护士以解决应急情况下护理人力资源的调配。

2.4 重视护士的专业与技能的培训 护士的业务素质是做好护理安全工作的重要保证,专业理论与技能操作的培训是提高业务素质的关键。规范化培训和继续教育对提高护士的业务素质十分重要,应切实地为护士提供各种学习和晋升的机会,鼓励和保障护士参加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拓宽护士的知识面,不断获取国内外的新知识、新观念。通过病例分析、护理查房等途径,培养护士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人文知识的学习,提高护士的整体素养和工作的积极性。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