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行业背景分析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建筑行业背景分析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建筑行业背景分析

篇1

中图分类号:F32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5月3日

近年来,我国始终高度重视新农村建设和发展农村经济,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来支持农村经济的发展,这些举措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国的粮食总产量稳中有升,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农业的基础性地位进一步巩固,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以湖北省为例,2013年湖北农业产业化呈现强劲的跨越之势,总体水平在全国排序已经上升至第8位,迈入第一方阵,农产品加工值实现年均28.6%的增长,农产品加工整体实力进入全国前列。

但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目前湖北新农村建设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突出表现有农产品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高,农产品销售不畅,卖菜难的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影响农民积极性。土地承包租赁经营权改革进展缓慢,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不完善,农业科技在农村应用推广力度不大,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低,龙头企业的带动力不强。

为了增强农村经济的发展活力,增加农民收入,当前形势下必须做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发展新型农村经营主体,构建专业化、社会化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湖北现阶段新型农村经营主体的主要形式有以下几种:

一、种植大户

目前,湖北省种植大户的数量在持续增加。种植大户的兴起一方面说明了土地经营权正有序进行流转,农业规模化经营得到了发展;另外一方面也说明了农村的生产效率在持续提高,这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一条重要途径。

结合湖北省实际,目前种植大户的土地来源主要有以下两种:一种是租种别人的土地,目前湖北省正处在承接产业链转移的关键时期,城镇化建设也得到了高度重视和发展。受此影响,许多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农村部分土地出现了撂荒现象,一些种植大户看准时机,租种别人的土地,实施规模化种植。另一种就是开荒种地,将农村的一些利用率低下的土地,如滩涂、荒山、草地等开垦出来,与地方政府签订合约,实施规模化种植。由于湖北人多地少的影响,种植大户的标准比北方要低一些。一般认为,达到30亩就认定为种植大户。

二、家庭农场

所谓家庭农场,通常定义为: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家庭农场不同于雇工农业,其主要由家庭成员组成,从事专业化农业生产经营。家庭农场的商品化程度高,能极大地提升农产品的生产效率,能够显著增加农民收入,政府监管对其监管相对容易。

湖北作为鱼米之乡,家庭农场在湖北有较好的生存环境,家庭农场建设也受到了湖北省高度重视,这种经营模式已在广大农村地方深入人心,得到了农民的广泛认可。为进一步发展现代化家庭农场,各级政府也出台了相应的激励措施,比如湖北省宜昌市政府计划从2013年开始,该市每年发展家庭农场1,000家左右、培育示范家庭农场100家。到2017年底,全市家庭农场总数将达到5,000家。为此,市政府专门下发了《关于支持发展家庭农场的意见》。鼓励引导大学生、外出务工农民、农村经纪人、个体工商户等投资创办家庭农场。对实力强、资信好的家庭农场可授予一定信贷额度;允许家庭农场依法以不动产进行抵押贷款。

三、私营企业

随着新农村建设工程的深入开展,中央开始推行“多予、少取、放活”的政策,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将不断调整并向农村倾斜,国家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也不断加大,社会各个方面将更加关心、支持和参与新农村建设事业,这就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指明了投资方向。特别是一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更是有了施展的舞台。另一方面,广大农民希望民营企业能够来农村投资,改善人居环境,增加农民收入。

我们以湖北省江陵县滩桥镇关中村为例,在没有引进同创机械有限公司这家民营企业之前,基础设施建设基本上属于空白。道路崎岖难行,路灯、自来水、手机信号都没有。村里连开会的地方都没有,老百姓看不到任何希望,2000年同创机械有限公司进驻以后,村子面貌有了明显改观,路灯亮了,水泥路修到了家门口,自来水通了,死气沉沉的村庄热闹了起来。这些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主要来自于企业,目前该企业为此投资几十万元。同时,也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这家企业有600多名员工,这600多人带家属有将近1,000多人,这1,000多人的消费全部集中在关东村,这就极大地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四、农民专业合作社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相对来说,不仅能够组织较大的生产经营规模,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实现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同时也可以进一步降低购买生产资料的成本,还能够更加方便地获得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例如,湖北省石首市鑫盛牧业发展有限公司,他们在周家村实地考察后,认为该村临近长江,闲置的荒地、荒滩较多,湿度、温度、光照、通风等气候条件较好,特别适合蛋鸡集中养殖,而村级集体经济又十分薄弱,难以拿出资金开发。于是,公司以土地入股、利益分成的合作方式,采取“龙头+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利用石首市良好的资源环境,网络周边农户近2,000户,养殖家禽,他们每年将分散在桃花山镇农户中,按照其规定标准生产的土鸡蛋回收起来,统一包装,贴上商标,统一销售,市场反映非常好,产品附加值得到明显提升。农民得到了实惠,再也不用为鸡蛋的销路犯难了。其产品“全国无公害农产品”鸡蛋畅销全国各地。

五、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在湖北新农村建设中,一大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农产品品牌建设成效显著。正成为湖北省新型农村经营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国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福娃集团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与全县近12万农户签订了120万亩的无公害水稻订单合同,并在毛市、新沟、周老、汪桥等9个乡镇建立了4万亩绿色有机稻生产基地,实行无公害化生产,并且按照每斤高于市场价格的0.05~0.10元全部收购,仅此一项,就为种植农户年增收入2,000多元。福娃集团运用科学的市场管理知识经营企业,整合周边资源,将原来分散的田块集中起来,一改小农经济时代的种植方式,科学种植,发展生态农业。目前在市场上,“福娃”大米不单价格卖得好,产品也供不应求。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得到了很好的转变,农产品的附加值得到了开发,农村经济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此外,湖北省还在构建农村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农村经营主体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湖北新型农村经营主体建设涉及到方方面面,需要各级政府、村集体、农民以及广大企业的通力合作,只要我们能够因地制宜,共同努力,加快新型农村经营主体的发展,就一定能带动湖北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促进湖北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篇2

一、税收改革背景下建筑行业纳税筹划的优势

纳税筹划除了能在产业结构的改善及减轻企业纳税总额上有所体现,还对税收精细化管理以及税收风险防控等有重要意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建筑行业虽然能以稳健的步伐向前发展,但面对繁重的税负压力时,部分建筑企业还是会存在税收管理效率低下或管理混乱等问题,若不对其进行及时处理,则会给企业市场竞争力度的强化带来干扰。在纳税筹划的辅助下,企业可以直观、清晰地了解各阶段税收工作的开展情况,并科学规划内部税收体制。如现金流是否存在紧张问题、总利润是否出现下滑现象或现阶段是否隐含风险因素等,相关信息都能在纳税筹划的逐步开展下得到反馈。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提高税收管理的深度与广度,发挥纳税筹划制约性价值,还对提高企业综合实力有很大助力,有利于推进建筑行业的良性发展。

二、税收改革背景下建筑行业纳税筹划中的难点问题

(一)纳税筹划意识较薄弱

导致纳税筹划水平得不到有效提升的因素有很多,意识较薄弱就是其中之一,与财会人员专业度不高以及领导层重视度不够等都有一定关系,不利于税收改革下建筑行业的平稳发展。如有些经验不足的中小型建筑企业,可能会因缺少足够的人力资源而聘用了专业能力有限的财会人员,使得后期纳税筹划中出现工作对接不到位或税收管理混乱等问题,给企业的经济发展埋下了隐患。若领导层没有树立良好榜样,如规范自身税收行为或及时引导行为不端的员工,那么相应的纳税筹划工作便容易出现理论与实践相脱节情况,弱化其实施意义。若企业没有将以人为本理念贯彻到纳税筹划中,导致个别员工存在利益受损问题,那么纳税筹划的利用价值便会受到实质性的影响,违背良性税收管理原则。

(二)纳税筹划体制不清晰

有些建筑企业在长期发展中,可能会将更多的精力与时间投入到项目活动规划、资金资源协调或市场竞争中,而在纳税筹划体制的补充与完善上有所忽视,使得税收管理水平一直处在可维持的状态中,不仅给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造成了阻碍,还给内部税收管理带来了隐形的负担。如部分建筑企业可能会受项目周期影响而没有对纳税筹划体制中的细小问题进行及时处理,导致所堆积的问题在负面作用下由量变逐渐转化为了质变。这种现象的出现就会在影响财会人员职能作用的同时降低纳税筹划力度,有时还会浪费不必要的资金成本,增加实际税收压力。若在开展工程项目时,建筑企业没有根据项目特性来建立契合度较高的纳税筹划体制,那么还可能增加项目资金投入量,不利于企业经济利益的维护。

(三)税收风险防范不到位

虽然部分建筑企业能够按照指定的纳税筹划方案开展相关税收工作,但却因风险防范力度不强而难以展现纳税筹划的运用效果,导致企业仍然会受税收风险影响而难以提升自身综合实力。如有些建筑企业针对工程项目所拟定的合同中,除了会涉及到成本和收入问题,还会对工程中基础设施与建材等内容的资金投入量进行说明。若企业没有在签订合同前对此类内容的市场经济价值及真实情况进行全面调研与考察,或是结合市场经济变化趋势制定妥善的风险应急预案,那么当建筑材料或基础设施的市场价格发生大幅变动时,则容易引发税收风险问题,严重时还会威胁到企业的利益安全。若根据工程项目所制定的纳税筹划方案中缺少监督管理机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风险隐患概率,需要建筑企业加以重视。

(四)纳税筹划管理有待加强

纳税筹划管理效率低下也是影响税收质量的一大原因,与管理理念固化及管理模式老套等都有很大关系。如有些保有传统观念的建筑企业已经习惯了固定的纳税筹划管理模式,若是在没有做好前期准备工作的基础上强行将新型的管理模式或理念引用到纳税筹划中,不仅会给财会人员的工作思路造成干扰,有时还会降低领导层的决策与判断质量。对于一些中小型建筑企业而言,若是为了紧跟时代步伐而盲目借鉴大型企业的纳税筹划管理模式,也会给日后税收工作的统一管理与开展带来不利影响。由于不同性质的建筑企业其内部税收形式会存在较大差异,所以若企业没有对自身税收框架进行稳固搭建,或对纳税筹划进行定向型调整,那么企业便很难在税收改革背景下脱颖而出。

三、税收改革背景下提高建筑行业纳税筹划水平的策略

(一)优化纳税筹划管理体制

严谨、健全的管理体制不仅对纳税筹划的有序推进有支撑性作用,还对各阶段税收管理方案的构建有正向引导效果,需要建筑企业对管理体制的优化与完善工作给予关注,具体可从以下几点中入手:第一,要对当前所实施的管理体制进行全方位分析,对于体系机制中存在漏洞问题的规章制度或准则等,除了要进行及时整改,还要将改进后的内容记录到指定备案库中,从而为日后纳税筹划管理体制的再次优化提供参考依据。第二,要对短期发展计划与长期战略目标下的纳税筹划管理重点有所区分,以客观、辩证的视角来制定适用度较高的管理体制,以免出现体制形式化或表象化问题而给纳税筹划带来不必要的干扰。第三,要对管理体制的阶段性更新提高重视,如对陈旧、落后的制度理念等进行升级或剔除处理,以此来更好的顺应税收改革背景下的纳税筹划诉求。

(二)注重纳税筹划动向监管

要让纳税筹划在建筑行业发展中发挥出最佳效果,为相关企业的协调运行打开防护伞,就要在纳税筹划的动向监管上进行合理规划,在根源上防止税收风险问题的出现。如建筑行业中会产生大量的劳务信息和建材信息,与资金成本的应用和调配等都有很大关系。而不同形式下的经济管理模式会导致纳税筹划重点存在一定差异,需要企业按照标准的流程步骤来落实税收政策,在维护企业与工程人员权益及利益的基础上减轻纳税负担。这就需要企业能以实事求是的理念来把握好纳税筹划监管力度,如在税收流程监管或市场经济动态监管上,都要尽可能保证监管信息的真实性与精准性达到理想状态,从而为后续纳税筹划方案的制定与调整奠定坚实基础,降低税收隐患诱发的可能。另外,建筑企业还要积极配合外部监管部门开展相关调查工作,来进一步提高内部纳税筹划的时效性、安全性与规范性。

(三)创新纳税筹划管理模式

死板、单一的管理模式已经很难满足现阶段建筑行业的纳税筹划需求,需要将创新观念与管理模式进行有机结合,以此来提高纳税筹划的利用价值。如税收管理中会涉及到多样、复杂的财务数据与资料,若是一味采用传统人工形式下的管理模式来整理数据信息,不仅会造成人力与时间成本的过度消耗,还会给纳税筹划工作带来间接性的干扰。所以,很多建筑企业会将信息技术应用到纳税筹划管理中,并根据内部税收管理模式来建立相对应的信息化管理系统。这样税收期间所形成的数据信息便能在第一时间上传到系统数据库中,而领导层也能结合系统所反馈的信息,来对阶段内税收工作的开展情况以及纳税筹划的实施效果等有所掌握。但在应用信息系统时,还要做好基础设施与管理软件的更新与维护工作,防止纳税筹划受到不必要的阻碍。

(四)组建专业纳税筹划队伍

纳税筹划的有序推进还需要足够的人力资源作为支持,而对专业纳税筹划队伍的组建工作提高关注,不仅对人才资源利用率的提升有重要意义,还对队伍整体组织结构的强化有很大帮助,有利于提高税收效率与质量,需要建筑企业制定可实施的队伍组建计划。首先,要对所选择的队内成员进行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上的考量,并对其责任意识与职业道德素养等有所了解,从而为优质队伍的建设提供人才保障。其次,要注重队内成员的定期考核与评估,根据其真实能力来合理安排其工作岗位,使其职能价值得到充分展现,为后续的纳税筹划注入宝贵力量。最后,可以通过定期开展培训活动的方式来提高队内成员的工作水平,使其在磨炼学习与经验积累中不断掌握纳税筹划的要点与技巧,为建筑行业长远发展添砖加瓦。

四、结论

如今,很多建筑企业在实际运营中,都能对纳税筹划方案的实施目的与方向进行细致研究。一方面,是为了给区域内建筑行业综合实力的提升创造有利条件,促进税收管理与行业之间的良性循环;另一方面,则是为了降低税收风险问题的出现几率,给建筑企业市场地位与形象的巩固带来更多可能。对于纳税筹划中遇到的细节问题和干扰因素,一些建筑企业也能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及时分析,并结合行业发展特点与税收政策等,来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从而为纳税筹划机制的顺利实施铺设稳固道路,助力建筑行业平稳发展。

参考文献:

[1]苏超颖,刘益.增值税税制改革背景下房开企业纳税筹划思路[J].纳税,2019(33):34-37.

[2]潘锋.营改增背景下建筑企业的管控重点及税收筹划[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8,5(322):162-163.

[3]李艳军.基于营改增的建筑施工企业增值税纳税筹划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8,325(08):160-161.

篇3

营改增在人们的经济生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能够避免重复征税推动我国企业的健康发展,从而在某一程度上环节缓解就业压力。营业税改为增值税的方案是2011年国家税务局和财政部联合下发的一个税制改革方案。营改增在带来许多好处的同时,也给我国一些企业的发展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

自2011年以来,我国营改增方案的工作已经在交通运输业、现代服务业等几个行业中完成,显然建筑行业也必将实施营改增方案。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在营改增的背景下建筑行业需要对自己的发展战略进行适当的调整,建筑行业的会计核算工作也应当作出适当的调整。在此之前,建筑行业需要具体了解营改增给会计核算这一块会带来哪些影响,以下则是对营改增给建筑施工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带来的影响的具体分析。

一、营改增对建筑业会计核算工作的影响

在营改增之前,建筑将行业的主营业务收入中的营业税属于含税收入额,一般在营业税的缴纳环节才会进行会计核算。[1]但是在营改增之后,其主营业务收入属于税后收入额,会计核算的方法有所不同,并且涉及到的会计核算部分有所增多,例如产品计价等,税金核算更为具体,最后建筑施工企业的利润率数值也会不同。

而关于营改增对建筑会计核算工作的影响,既有有利的影响也有不利的影响,本文以下则是具体分析营改增对建筑业会计核算工作产生的一些不利影响。

1.对建筑施工企业的收入核算产生影响

国家实行营改增对建筑业会计核算工作中的收入核算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营改增之前与之后的收入核算是完全不同的。在营改增之前,建筑业缴纳的营业税主要是以整个工程项目的整体造价为依据,而营改增之后,建筑业的收入核算则不包括含增值税的建安项目的工程造价。因此建筑业的收入核算可能会与实际的收入有所不同,整个施工企业的会计核算以及最后的经济利益也会受到影响。

2.对会计核算中的成本核算产生影响

在建筑施工企业中,成本的核算包括了建筑材料的费用核算、建筑施工人员费用的核算等,而在成本核算之下又有更为具体的核算。例如在建筑材料这一块,钢筋、木材、水泥和混凝土等的费用计算;在建筑施工人员这一块,营改增是否要征收人工费的增值税等等。营改增之后,建筑施工企业中会计的成本核算项目更多。从某一层面看,营改增增加了建筑行业的税负,并且会出现成本核算与实际费用不一致的情况,使得建筑行业的经济效益受到一定的影响。[2]此外,在营改增的背景下,建筑施工企业的成本核算当中,涉及到的一些固定资产需要按照取得的增值税发票扣除进项税额,这样很容易使得建筑施工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提高。

3.对建筑施工企业的现金流产生影响

在营改增之前,我国建筑施工企业主要实行的是代扣代缴营业税方式,建筑施工企业的现金流并不会受到影响。但是,营改增方案实施之后,建筑施工企业就不能再采用代扣代缴的方式,而是必须有建筑施工企业自行验工计价在当期缴纳增值税。如果建筑施工企业的进项税额抵扣不足,就会影响到其现金流的流动,增加建筑施工企业资金的紧张程度。或者建设单位只对建筑施工企业样计价却不支付工程款,换句话说就是,建筑施工企业先上缴增值税,后收取工程款,这样明显会导致建筑施工企业的现金净流量增加。

二、建筑业会计核算工作的营改增对策

为适应我国税制改革中的营改增方案,建筑业必须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其会计核算工作也应当作出相应的改变,以下是针对营改增提出的几点会计核算工作的具体措施。

1.建立完善的建筑业会计核算体系

国家进行税制改革的初衷是推进我国企业的健康稳步发展,但是,在实际实施应用的过程中,或多或少会存在与营改增目的与效果相冲突的地方,尤其在建筑行业中进行会计核算的时候会存在一些问题。[3]对此,可以先建立一个完善的建筑业会计核算体系。在新的建筑业会计核算体系中,应当明确相关税费的计算标准、缴纳相关税费的手续和方式等等。一旦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建筑业会计核算体系,会计核算的相关工作人员的核算过程可以逐渐走向规范化,进而提高会计核算工作的效率,提高整个建筑业会计核算的质量。在建立完善的会计核算体系时,可以利用现代网络以及计算机技术,结合建筑业实际的项目工程财务情况,汇集编制出合理的会计核算工作程序。如此一来,在营改增的背景下,建筑业的会计核算工作也能够得到较快的发展。

2.提高建筑业会计核算人员的专业素质

在营改增的背景下,我国的建筑业发展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其发展的内部环境以及外部环境也在不断变化。为应对不断变化的形式,建筑业必须向加强自身内部人员的建设。建筑业的会计核算工作要适应营改增的环境,其相关的会计工作人员在专业素质上是一定要过硬的,会计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必须得到提高。这就要求会计工作人员对我国营改增相关的税务知识以及相关的法律知识、营改增的改革内容等方面有相对的了解。当然,建筑业的会计工作人员还需要对会计专业知识以及建筑行业中的相关知识掌握扎实。以上所提到的是对会计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的要求。

此外,会计工作人员的整体素养也需要得到提高,例如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等。为此,建筑施工企业可以开展一些活动培养会计工作人员的整体素养与专业素质,例如定期检查考核会计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定期培训会计工作人员等。通过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营改增对建筑行业的不利影响则可以将低。

3.加强专用票据的管理力度

营改增的内容涉及到对建筑行业票据的使用限制,因此在票据的管理这一块建筑行业可以加强对自己专用票据的管理力度。这项应对措施可以帮助建筑施工企业尽量避免某些相关的风险,还可以为企业有序、有效地经营管理自己的项目提供相应的保障。众所周知,不同纳税人开具的发票种类也不同,发票的性质与纳税的额度也是相关的。因此,会计工作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工作时依据相关的票据使用管理章程办事,可以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同时也在加强专用票据的管理力度。加强专用票据管理的方法有很多,例如建筑施工企业可以对相关的会计工作人员举办知识讲座进行适当的宣传。此外,专用票据的管理还需要先关的会计工作人员与建筑企业其他部门的紧密配合。

就会计工作人员本身来说,在进行票据管理时,建筑业的会计核算工作人员必须严格填写发票的金额、单位、期限等,并且要妥善保管所有相关的票据和凭证,降低建筑施工企业的资金风险。

4.调整纳税筹划工作

营改增对建筑行业的会计核算工作影响是非常大的,它涉及到营业税、增值税等的计算以及缴纳税费的方式等,一旦会计工作人员有所疏忽,建筑施工企业的经济利益就会受到影响。因此,建筑施工企业需要全面分析营改增的内容,统筹规划自己的纳税工作。

建筑施工企业在建设项目开始之前,可以申请国家的专项资金或者依据相关的条件向银行贷款。在做项目建设准备工作前,建筑施工企业可以先做好招标投标的比价工作,进行合理地避税。建筑行业在开展工程项目时的所有涉及到的税费都要调整筹划,例如建筑材料涉及到的税费、建筑施工队伍涉及到的人工税费等。由于会计核算工作涉及到相关的税费,而所有的资金核算都会影响到后续的工作,因此调整纳税筹划的工作显得十分重要。如果建筑行业在纳税的筹划工作得到提升和调整,整个建筑业受营改增的影响就会减小。

三、结语

营改增对建筑业会计核算工作的影响是巨大的,为更好地适应我国的税制改革,建筑业可以在会计工作的许多方面做出调整和改变。在调整和改变的基础上,建筑业可以得到稳步健康有序地发展。而本文所提到的一些调整和应对营改增的措施仍存在不完善的地方,但还是希望能给广大从事建筑业相关人员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篇4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建筑行业的发展也越来越迅速,建筑行业中先进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但是随之而来的还有很多问题,就是建筑技术导致的突发性危险或者风险,严重影响着建筑工程的安全性能以及建筑水平和质量。因此对于建筑施工管理中危机管理意识的运用分析是十分有价值而且很有必要的。

一、转变施工管理的传统理念,增强管理人员的危机意识

不管是做任何事情,意识都是需要放在首位的,因为所有的行动都是由意识来进行指导的,只有有一个合理的意识进行指导,才能正确进行行动,这一点对于建筑行业来说也是一样的,只有在建筑行业施工理念上下功夫才能够对建筑施工进行有效的管理。针对目前我国建筑行业普遍存在的危机现象,首要的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转变传统的施工管理理念,将其中过时的部分摒弃,结合当下的建筑行业具体情况以及大的时代背景,进行施工理念的变革。这个变革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增强建筑施工管理人员的危机意识,对相关人员进行定期的危机意识培训,让他们从此心理上对危机意识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接受,才能在根本上转变传统的建筑管理理念,让他们在面对危机时能够临危不乱,沉着冷静地应对,增强相关人员面对危机时的心理素质,这样的话,就能够为建筑施工提供一个良好的保障。

二、营造良好的危机管理氛围

营造良好的危机管理氛围对于建筑施工管理中危机管理意识的树立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这种危机氛围的营造仅仅靠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或者宣传危机意识是不够的,还需要从每一个细节出发来营造这样的管理氛围。主要方式可以是,在建筑施工现场悬挂关于树立危机意识的宣传标语,或者悬挂条幅等都是非常有效的方式。此外,相关的领导者要起到学习建筑施工危机管理意识的带头作用,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进行良好精神风貌的展现,营造这样一个建筑施工危机意识培养的大环境,在这个大环境之下,施工工作人员之间也能够起到相互的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培养浓厚的危机管理氛围,从而使建筑危机管理意识在整个环境下树立起来。

三、做好防范工作,加强预警机制

“防范于未然”是很适合建筑施工危机管理工作的,只有在源头上尤其是在危机未发生时对建筑施工危机进行预防,在能够在不浪费任何财力、物力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有效预防建筑施工危机事件。那么如何才能够做好建筑施工危机管理呢,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加强预警机制,是否树立良好的危机意识,从是否有一套完善的建筑施工危机预警机制就能够看出来,这是非常明显的。建筑行业对于危机预警系统的要求是非常高且非常严格的,只有敏捷、高效的建筑施工危机预警系统才能以最快的速度发现建筑施工危机,并且对危机进行“报警”,从而有效防止建筑施工危机的发生。

建立灵敏的危机预警系统,就要对建筑施工危机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关键是要大量收集相关的建筑施工危机数据,不仅是行业之内的危机数据,还包括其他行业的危机数据,这样就能够对危机的发生和发展形成系统的认识,对其规律进行熟练的掌握。收集完数据以后,要对这些复杂的数据进行分类整理与系统的分析,这样能够帮助相关的工作人员对建筑施工危机的种类及各种类的特点形成系统深入的认识,这样的危机发生的时候,相关工作人员就能够立刻辨别出危机的种类,从而进行相应的预防工作,或者进行相应的危机治理工作。

四、完善危机管理组织,组建完整的危机管理团队

危机管理组织是建筑施工危机管理中的主动因素,也是非常关键的一个因素,如果没有一个高效的危机管理组织和团队对建筑施工危机进行管理与组织,那么再多的计划也是徒劳的,而有了高效的危机管理组织,整个团队的危机管理与预防工作就能够有明确的方向,并且朝着这个方向顺利发展。完整系统的危机管理组织需要吸纳具有危机管理意识与专业经验和知识的人才,也需要专业的运行机制,只有这样建筑施工危机管理组织才能够发挥最大的效用。一个好的建筑施工危机管理组织能够在面对建筑施工的危机时,对各个部门或者建筑方面进行调节,充当他们之间的沟通桥梁,增强他们各部门之间的沟通,有效减少各部门在面对危机时的摩擦,提高建筑团队处理危机的能力与效率。这样一个危机管理组织的确立,不仅对于建筑团队危机管理来说是非常有价值的,而且对于企业内部的管理工作来说也是非常有意义的,有利于整个企业的高效运行。

五、结语

总而言之,结合当下的建筑行业现状,建筑施工管理中危机管理意识的运用是非常有必要的,是符合当下时代背景与具体情况,并且有利于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的。这是时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最优选择,将危机管理意识这种先进的管理理念融入建筑施工管理理念中,不仅能够提高相关的企业和个人的危机意识,也能够有效提高企业及人员的危机处理能力,对于整个建筑施工来说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篇5

营业税是针对我国境内提供的应税劳务、无形资产转让或者单位个人销售不动产问题,凭借其获得的营业额进行征收的一种税。营业税的计税基础就是纳税人的全额收入,与适用的税率相乘进而计算应纳税额。通常来讲,营业税拥有比较低的税率,可是其税负非常容易出现转嫁问题,每经过一次流通就需要缴纳一次税,凸显了较为严重的重复征税现象。增值税是针对我国境内的货物销售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出口货物的单位个人所实现的增值额征收的税。法国在1954年开始征收增值税后,利用销项税与进项税抵扣制度,促使纳税人仅对增值部分进行纳税,对存在于营业税种的重复征税问题有效进行了解决,并且被其他国家逐渐运用。我国目前正是经济转型时期,对第三产业积极发展。营业税改增值税非常有利于对税制进行完善,有效消除重复征收问题,进而推动国民经济健康和谐发展。

二、营业税改增值税的必要性

目前建筑行业出现了严重的重复征收营业税问题。建筑工程耗费的材料物资都是征收增值税的对象,在流转阶段已经根据流转额缴纳了增值税,极有可能由于建筑企业不是增值税纳税人,因此购买物资需承担的税额不能进行抵扣。同时,对营业税进行计算时,外购建筑材料物资全部计入建筑成本,由此需承担营业税,进一步产生了征税的重复问题。站在完善税制的角度进行分析,假如并行增值税与营业税极有可能对增值税的抵扣关系进行破坏,对增值税的作用造成了影响。通过对建筑行业的生产过程进行分析可知,它们的经营资金在整个经营生产过程中会随着生产与销售过程不断实行螺旋式的循环。通过对建筑行业资金形态进行分析可知,包括了多种形式如存储资金、生产资金等,最终又回归至新的资金货币形态。整体来说,建筑行业基本上已经具备了营业税改增值税的条件。

三、营业税改增值税对建筑行业的重要意义

(一)减轻了建筑业企业的税收负担

当前很多建筑企业出于对资源有限性与工程高效性的考虑,一般把工程外包给专业公司。税法明确指出总的承包公司需要替分包公司代缴税款,可是在实际生产中承包与分包公司之间存在着较为复杂的关系,有些企业不但是承包公司还是分包公司,会产生重复缴税问题。营业税改增值税提出:缴纳税款是根据销项税与进项税之间产生的差额。在纳税整个过程中总承包公司与分包公司需要出示纳税的有关票据,防止企业出现重复缴纳税款的现象,有效减轻了企业的纳税负担。

(二)为建筑业企业提供了发展机遇

第一,营改增,明确指出机械设备的购入能够作为进项税抵扣。这样对企业引进先进的机械设备非常有利,提升了有效利用资源的效率,对企业产业结构实施了科学优化。第二,营改增提出,能够在销项税中对固定资产、建筑材料的进项税进行抵扣,大大降低了税收成本。这样,有助于企业优化结构,将会对经营范围不断扩大;能够在建筑材料与加工建筑制品环节积极参与,促使企业形成了多元化的发展。第三,营改增明确规定,企业销售的全部货物甚至包括资产,都需要按照销售金额的一定比例缴纳税款。这个规定有效防止企业利用大规模采购物资,之后转手获得高额度税率差的问题。在不改变企业净资产的前提下,提升了企业对风险进行规避的能力。

(三)有效规范了企业财务管理

营业税改增值税对会计人员工作提出了更加严格要求。第一,与营业税相比,增值税拥有更加复杂的征收环节。需要更加细致的进行核算,要填写与开据专业的发票,尤其是劳务与采购物资等业务,必须按照业务性质开据相关发票,对开据发票的时间必须进行确定。第二,建筑行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需要外包工程或者是构建施工项目部。在这阶段需要签订很多合同,其中一些合同关系到了缴纳营业税与增值税的方法,这样就要求有关财务人员严格评价合同的科学性。增值税使用的发票在时间上有限制,要关注与发票相关的认证与抵扣时间,避免发票发生逾期问题,对企业正常收入造成了影响。

营业税改增值税对企业运转现金流进行了改善,主要原因是营业税改增值税对企业税负有效实施了降低。在营业税征收过程中,根据施工中产生的劳务服务量,按照一定比例支付现金。目前贯彻落实的暂行增值税条例明确规定,纳税人只有在销售货物或者实施有关销售款项的业务及获得销售款凭据时才对增值税进行缴纳。营业税改增值税有效减少了税负,当企业拥有相同的业务量时,显著减少了需要缴纳的税款。减少税款在一定程度减弱了现金流盈亏产生的波动,对企业高速运转资金发挥了重要意义。

四、结束语

综合分析,营业税改增值税的推行工作将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程。在国民经济中建筑行业是重要的物质生产部门,与国家积极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产生了紧密的联系。建筑业企业怎样积极应对营业税改增值税,是目前迫切需要面对的问题。

篇6

一、我国工程建筑管理系统内关于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具有整体行业认可力的行业标准

建筑工程管理的水平高低可以说直接关系到我国建筑行业未来发展所能够到达的境界,所以在现阶段开始重视工程建筑管理对于我国工程建筑行业的发展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在工程建筑行业当中,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又是其中的重中之重,发展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对于我国建筑工程行业来说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目前阶段,我国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中最为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取法具有整体行业认可力的行业标准,这也就使得我国相关的从业人员在从事建筑工程质量控制方面的内容时没有一个可以依靠的相关标准,建筑工程质量控制所能达到的程度也就自然可想而知了。

(二)相关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素养无法满足行业发展的需求

我国建筑工程质量控制无法达到我国建筑行业发展速度另一个十分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我国相关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素养无法满足我国相关行业发展的要求,作为我国建筑工程质量控制行业一个十分重要的影响因素,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的相关从业人员直接实践着建筑工程质量的相关要求,也决定着这一行业发展所能够达到的上限所在。但是在我国现在的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的相关从业人员队伍中,大部分人员都较为缺乏系统的体系化培养,在从事相关工作的时候,自然就会产生许多难以满足行业发展的情况。

(三)政府对于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方面监督的缺乏

建筑工程质量控制一个十分重要的目的就是提高我国相关工程建设的质量,可以说我国建筑工质量关系到各个方面的利益,牵涉到了非常大的经济利益。因为建筑行业往往投资总量较大,牵涉的经济利益方多,所以相关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从业人员很容易就会面对经济利益的诱惑,这样一来,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结果往往就会掺杂进入相关从业人员的主观因素的干扰。而避免这种结果出现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就是加强对于这个行业第三方监督的力量,政府作为最佳的第三方监督力量却没有在这一过程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也就导致了我国工程建筑质量控制没有达到与建筑工程行业整体发展标准。

二、如何提高我国建筑工程行业在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方面的整体水平

(一)加强对于相关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培养

要想加强我国建筑工程行业在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方面的整体水平,那么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加强对于相关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培养,使其专业技能素养足以面对我国建筑工程行业对其提出的要求。而要想加强相关专业技能人员的专业技能培养,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是要针对从事一线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相关人员进行定时定期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考核,使其能够在一线工组的状态下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素养。其次,就是要进行人才梯队方面的建设,是我国建筑工程质量控制行业的人才梯队能够满足我国建筑行业不断扩大发展的需要,而这离不开建筑行业和高校力量的长期合作。

(二)制定具有同一行业认可力的行业统一标准

加强我国建筑工程行业整体水平另外一个十分重要的要素就是要制定具有统一行业认可力的行业统一标准,使得我国相关的行业标准能够到达一个统一的状态。只有有了一个具有同一行业认可力的行业统一标准才能够让我国的相关从业人员在进行一线建筑工程质量控制工作的过程中有一个可以参照的行业标准,得出的建筑工程质量结果也就可以满足相关建筑工程行业提出的要求,进而提高我国工程建筑行业的整体水平。

(三)政府充分发挥其自身的作用加强对于建筑工程质量行业的重视程度

而加强我国政府对于建筑工程质量行业的监管力度则是另外一个行业外部促进行业发展的关键性要素。建筑工程质量因为往往都会牵涉到工程建设各个方面的经济利益,所以相关工作人员在进行相关工作的过程中往往都会面对许多经济利益的诱惑,很难保证最终的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的结果不受主观因素的干扰。但是我国政府作为一个独立于建筑工程行业的第三方力量,本身具有执行相关监督结果的行政力量。而且另外一个方面我国政府作为独立的第三方监督者本身与从事工程建筑的双方并不具备相关的经济利益,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相关经济利益的纠缠。工程建筑行业的建设情况直接关系我国政治、经济的长远发展,所以进行相关建筑工程质量方面的努力是十分必要的一个措施,只有不断提高我国建筑工程质量方面的行业水平才能够促进我国建筑工程行业的水平。

三、结语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是保证一个工程项目能够顺利建设的根本性要素,而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则是提高我国工程建设质量一个十分重要的重中之重,所以做好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管理行业的相关建设,就是提高我国建筑工程行业水平至关重要的一个方面。我国目前的建筑工程公司都已经达到了发展的瓶颈,要想在下一个阶段能够突破国内市场的束缚,走出国门,进行世界范围内的市场开拓,那么从现在开始就要开始注重建筑工程质量控制,以提高建筑公司的建筑质量。

篇7

    (二)立足建筑行业自身进行分析

    在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建筑行业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支柱性产业的作用。改革开放更是给我国的建筑行业提供了发展的契机,就其产值来看,增长二十倍有余,这在很大程度上拉动了国民经济的不断增长。但是客观来看,我国建筑行业面临的问题仍然是不可忽略的,具体来说,诸如过剩的生产能力以及未能对生产技术进行及时的更新,这些因素导致整个建筑行业的利润率在很长时间内都得不到大幅度的提升。才该行业的整体发展水平来看,利润率较低,甚至有一些企业的利润率无法达到第二产业发展的平均水平。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利于建筑行业的快速提升的。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建筑行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但是利润率不尽如人意。通过实行“营改增”的政策,使得建筑行业能够实现在税收政策方面的平稳过渡,带动整个建筑行业的发展。

    二、 营改增给建筑行业带来的影响

    我国之所以要实行营改增的税法改革,其首要目的是要对增值税中进行抵扣的链条进行进一步的完善,从而能够有效的避免赋税征收的重复性。立足于根本性的长远发展目光来看,营改增的举措能够有效的将其赋税负担,有利于建筑行业有效的提高自己的利润率。我国在2009年落实了增值税税收范围的扩大,不仅包括全新的固定资产,同时一些无形资产也要进行增值税的增收。从很大程度上来说,营改增这一策略的落实能够有效的推动建筑企业不断的探讨更新自己的业务技术与水平,从而让自己的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能够获得更大的优势,使得建筑行业自身能够在短时间内顺利的完成升级换代。但是不能否认的是,在目前一个较短的使其内,也就是一个极为关键的过渡时期,营改增还是会对建筑行业企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压力和困难,具体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

    (一)税负方面的影响

    我国的建筑会计学会目前已经以66加建筑企业为测算的对象,完成了一项关于营改增带来的税负的影响的计算。在营改增相关的试点计划和方案中,增值税的税率被初步确定为11%,如果按照这一数字落实到具体的税收过程中,那么结果显示,建筑行业的税收负担是被加重的。究其根源是由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对于进项税额来说,并未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使其能够实现充分的抵扣。虽然营改增具有良好的初衷,但是落实到具体的实践中来看,会有以下一些困难对营改增初衷的实现产生一定的阻碍:第一,原材料的购买过程中有很多项目被免税。举个例子来说,在从农民手中购买建筑原材料时,进项税额是不允许进行抵扣的,这就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建筑行业面临着更大的成本压力,税收负担加重。第二,通过对建筑行业的成本构成进行仔细的剖析我们可以发现,固定资产不可避免的出现的折旧现象使得企业不得不付出更多的成本。但是根据目前的试点方法的落实来看,只有新购进的固定资产才能够进行抵扣,之前旧有的不在这一范围之内,加重税收负担。最后,不可否认的是,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工资拖欠的现象,增值税发票不能够及时的落实到位,也就不可能进行及时彻底的抵扣。

    (二)财务影响

    1、影响建筑行业的资产和负债情况

    在我国税法中对一些税种的性质作出了明确的规定。比如税法是属于价外税,与其相对应的价内税则是营业税。由此我们可以明确,实行了营改增后,需要交纳的11%的增值税额需要在支付的价额中进行扣除,这事实上使得建筑行业的资产发生了一定程度的缩水。同时我们可以发现,固定资产在原有总资产中占据的比例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大资产负债的几率。

    2、影响建筑行业的利润

    在实施了营改增后,建筑行业进行会计核算的过程中需要将增值税的销项税额进行去除,在对每一期的成本进行确认的过程中仅仅是对一部分项目诸如原材料的购买、固定资产成本等的增值税进项税额进行剔除,劳务支出等的进项税额要扣除。由此看来,和征收营业税相比,建筑行业的实际利润是下降的。

    三、 举措

    (一)做好税收筹划工作的落实

    在建筑行业落实增值税的征收,假定成本的进项税额能够实现十分充分的抵扣,那么立足于长远的发展眼光来看,当纳税人的规模较小时,其税收负担要高于一般纳税人。所以说,当建筑行业的企业的规模较小时,可以考虑将经营规模进行适当的扩大,对会计核算制度进行不断的完善和健全,降低税负。

    此外,通过我们前面的分析可以明确,在落实营改增的初级阶段,通常会因为进项税额抵扣的不充分而造成建筑企业税收负担的增加。所以在实行征收增值税后,建筑企业应当注意,在对建筑材料进行购买时,应当选择具有完善核算制度的供应商,同时应保证此供应商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身份得到了税务机关的认证。而固定资产的购买则可以考虑进行适当的推迟,将可以抵扣的进项税额增加后再购买,减轻税负。

    (二)税收部门工作的统筹兼顾

篇8

一、建筑业营业税政策

在我国,以前的建筑业主要是依据建筑营业额来征收营业税的。建筑行业的营业额指的是纳税人进行应税劳务的提供、无形资产的转让或者销售不动产向对方收取的全部价款,以及价外费用,建筑业总承包人将工程分包或者转包给他人的,以工程全部承包额减去付给分包人或者转包人的价款后的余额为营业额。一般说来, 纳税人进行的建筑业劳务(不含装饰劳务),营业额中包含了该建筑工程的原材料费用、设备花费及其它物资和动力价款在内,这其中不包括提供的某些设备的款项。

二、营改增对建筑业税负的影响

对于原来实行的营业税政策来说,建筑业的“营改增”政策对于行业的组织架构影响很大,新的税收政策对于纳税人的纳税地点做了新的规定,对相关的政策有了轻微的调整,营改增政策的实行可以有效的实现社会专业化分工,企业按照这个思路,应该在增值税改革的大背景下对相关的组织架构进行适当的调整,取得良性的发展;对于业务上的模式来说,在原来的营业税模式下,进行资质共享的业务方式还存在一些问题,对当前的业务模式调节有利于税收政策调整和改变。

另外,降低税负,可以有效的达到对建筑业进行营改增改革的目的,进行结构性减税,产业结构的升级调整会得到极大的促进,帮助经济快速的发展;增加税负,行业的发展规模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和阻碍,很多的企业为了降低税负,会大幅度的缩小企业的规模,甚至进行企业的分割,对企业的发展造成了制约,并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和壮大,不断增加税负,建筑产品也会随之减少,上游产品的减少会对下游行业的发展造成一系列的影响,极大的影响建筑业的发展,这与营改增最初的目标是背道而驰的,因此,对建筑业增值税“扩围”前后税负进行分析具有重大意义 。

总体来说,建筑行业涉及许多方面,中间关系着制造行业和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对建筑行业进行增值税“扩围”措施,会牵涉到一系列产业税负的变化。一般的纳税人,这种情况下的税负影响并不是很大,而按照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方案》及《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财税【2016】36号)的政策规定,按照适用增值税一般计税方法计征方式进行征税的税率为11%,老项目可采取简易计税方式,税率则为3%。就当前实施情况来看,总体税负是有所减少的,这一点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三、建筑业营改增实施以来的现状分析

自5月1日建筑业实行“营改增”的税收政策以来,首先,缴税范围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营业税原来的征税范围是我国境内转让的无形资产、提供应税劳务、销售不动产等取得的收入,现在改由国税机关征收增值税。增值税除已经把交通运输业以及少量的服务业纳入了纳税的范畴外,建筑业、金融保险、房地产、生活服务业也都在今年纳入了征税范畴。其次,征税机关业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此前都是地方税务部门进行营业税的征收,建筑业实行“营改增”的税收政策后,则是国家税务主管部门进行税务的征纳工作,建筑企业会向付款方开具增值税发票,对于征税部门的严格化管理,严防偷税漏税事件发生有一定的遏制作用。最后,交税地点发生了变化,由以前的营业税直接在地税缴纳,变成了现在增值税及附加税种均在建筑劳务发生地预交,再回机构所在地汇算申报缴纳。这种方式增加了企业的负担,使得企业不得不增加项目财务人员,专门应付各地各项目开票交税,办理外经证,进项抵扣,汇算清缴等问题。因此希望税务部门能够在交税环节尽量简化征收方式与程序。

四、建筑业“营改增”应对对策

目前大力推行建筑业 “营改增”的税收政策背景下,需要对目前的工作和管理机制进行管理,对于建筑行业的投标工作,投标环节以及合同的签订工作等过程,进行认真严格的审查,尤其是对于设备的采购和计价等环节,最后的结算工作和开票环节,需要企业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把握,实行有效科学的管理方式,不断在发展过程中减少营改增政策对企业的不利影响,从而减轻企业管理的风险,对于项目造价税负的问题,应该及时纳入增值税的谈判和投标的环节中,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对于供应商的选择,应该进行严格的筛选,优先那些具有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的供应商,可以增加购买材料税额的抵扣金额,最大程度的保证建筑行业企业的利润;企业应该及时的进行相关人员培训工作,对于增值税税务筹划知识的学习是极其必要的,积极的贯彻推行企业的营改增制度,将潜在的危险降低到最小,有效的促进建筑企业的发展。

五、结束语

本文通过建筑业增值税的税负变化分析,对于建筑行业的影响进行简单阐述,指出了建筑行业实行营改增的税收政策对于企业发展起到的重要促进作用,并提出在今后的发展中,对于目前的征收方式不完善和建筑企业的营改增普遍存在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应对办法。

篇9

一、引言

高职高专教育英语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在2008年《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及教学要求》(试行)中指出:“高职英语是一门以职场交际为目标,以应用为目的,为学生提升就业竞争力以及今后的可持续性发展打下良好基础的课程。”由此可见,建筑类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学生所学的英语在相关建筑领域工作中能够达到“所学够用,所学有用,所学实用,所学致用”。

近年来,高职教育的发展步伐越来越快,高职教育改革也如火如荼的进行着。随着高职高专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深入,高职各专业实施工学交替,过分强调了能力本位而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英语课的课时被压缩,公共英语课程出现了被边缘化的趋势。同时,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建筑行业涉外业务的增多也对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提高了要求。建筑类高职公共英语教师此时应该把握机会,更新观念,转变角色,适应形势,迎接挑战,审视自身存在的问题,了解相关教育文件,分析总结建筑行业特点,结合建筑院校学生水平和就业要求,全面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加强行业服务能力积极推进英语教学改革。

二、建筑类高职公共英语教师现状

(一)英语教学职业能力

1、教育理论不足,职业素质不过硬。目前建筑类高职公共英语教师大多数是非师范院校的英语专业毕业,因此缺乏相关的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心理语言学等教育理论及语言理论,这样就无法准确地了解教育的规律和语言的规律,无法根据学生不同的心理特点、学习特点和学习风格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尤其是社会心理学和心理语言学的发展,使我们意识到,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强调培养学生在工作情境中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并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缺乏创新精神。很多高职高专院校的公共英语教师还停留在原有的陈旧的教育理念水平上,对当前的教育政策和信息不敏感,对教育改革关注不够,思想保守,眼光狭隘,缺乏同行间的沟通交流,对国内外最新的语言教学研究成果不了解,教育理念不能与时俱进。忙于日常教学而忽视了知识的积累,对与外语教学相关的分类学科及跨学科的知识更新较慢,缺乏创新精神,采用以传授语言点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方法陈旧,一堂课一块黑板一个人一本教材从头讲到尾。

3、科研意识薄弱。不了解科研理念,不懂得科研方法,也不知科研从何下手,也不愿意花费时间精力搞调查研究。有些英语教师搞科研目的是为了职称的晋升、个人的考核或者工资的提升,而不懂得科研的真正意义,因此无法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也无法态度端正地研究相关科研理论著作,写出来的论文没有营养,做出来的课题也是闭门造车的结果。

(二)建筑行业服务能力

1、缺乏建筑专业知识、建筑的历史文化和人文传统知识的积累。建筑类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大多由英语专业教师担任,大学期间没有跨学科的建筑专业学习经历,工作后忙于教学工作,无暇学习建筑行业的相关知识,甚至对于专业术语、专业名词的理解也一知半解,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在教学中,只能采用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教学如隔靴搔痒,无法满足工作岗位的技能需求,缺乏“专业针对性”和“职业实用性”,公共英语教师的行业服务能力有限,无法为学生就业提高竞争力。当然,有些院校设有专业英语,建筑专业英语课教学由建筑专业教师承担,他们在建筑专业知识方面有优势,但是英语技能、英语语言规律和英语教学水平上又不尽人意。缺少精通建筑专业的英语人才,无法达到“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目的。

2、缺乏实践教学经验和教学组织能力。建筑类高职学生有明确的职业方向,因此建筑类高职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在学生掌握语言技能的同时,加强在建筑领域实际工作中的语言运用能力,在工作情境中可以与英语国家人士交流自如、熟练地进行英语文字材料的阅读和翻译。这就对英语教师的实践教学提出了要求,而大多数建筑类高职公共英语教师没有一线的实践经历,缺乏建筑领域相关经验,不了解建筑行业的工作流程、操作程序、工作方法、行业规定等知识,无法透彻深刻地了解建筑专业知识,无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无法将书本知识和建筑行业的实际工作联系起来,无法深入了解工作岗位对学生的需求情况,无法真正掌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调整课程的目标和教学的方法,无法在教学中运用工作情境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照本宣科。这些因素影响了教学活动的开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的“学”与“用”无法衔接。

建筑类高职公共英语教师发展方向

建筑类高职公共英语教师应该全面提升自我的综合素质,尤其是要以提高建筑行业服务能力为发展方向,做既有扎实的英语技能又有丰富的建筑专业知识的复合型教师,满足学生未来职业需求,培养建筑行业专业知识过硬又有英语底子的综合人才。

(一)提升英语语言专业素养,博览群书,扩大知识面,提高科研水平。建筑行业英语有别于公共基础英语,它注重建筑类专业知识的渗透,它也不同于建筑专业英语,它侧重的是建筑历史、文化及人文传统的介绍,而非简单建筑专业知识的英语教学,这需要英语教师在平时多下功夫,多读书,扩大知识面。

建筑类高职公共英语教师应该端正态度,转变观念,积极参加各种研讨活动,观摩教学公开课,参加培训,加强同行交流,有效地利用互联网及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自我提升并主动了解国内外的研究成果,与时俱进,不断钻研适合当今学生的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手段,加强教学基本技能的训练。

(二)努力实践成为“双师素质”的教师,提升建筑行业文化素养。2002年,教育部办公厅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提出加强“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2005年11月7日,总理在全国职教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加强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这是当前职业教育发展中最薄弱的一个环节”。可见国家已经意识到职业教育发展中建设“双师(素质)型”师资队伍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教师可以向学校申请,结合专业需要与区域内有产学合作关系的建筑企业联系,有计划地到企业工作一段时间,使教师充分熟悉建筑专业实际工作,融入行业,熟悉行业文化氛围,领会行业文化内涵。这样既可以补充专业知识和行业实践经验,丰富相关的行业背景知识,又掌握了实践教学的一手材料。在教学中,可以结合行业需求和工作要求,结合原有的纯语言教学,单一的技能训练,将行业文化导入英语教学,同时也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掌握建筑行业的历史与文化,培养他们的交际能力及行业文化适应能力,提升职业素养,积累社交礼仪、谈判技巧等行业背景知识。这种潜移默化的行业文化导入有益于培养学生的世界意识和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能够增强学生的市场适应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

这种方式好比是教师定期到企业“实习”,通过“实习”,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成为真正的“双师”型教师,作为建筑类高职公共英语教师也可以提高建筑行业的服务能力。

(三)革新教学方法,突出职场模拟英语教学。

通过与专业实践教学相结合,加强专业实践中的英语实践练习,构建英语学习的校园环境,让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相关实践活动,强化学生课外英语交流实践练习,使学生把在课堂上学到的词汇、语句、语法、英语文化知识等系统英语知识通过社会实践和课外练习得到运用和巩固,并通过亲身感受从内心获得新的体验和真切的领悟,使理性认识得以运用和升华,转化为学生的内在英语素质,从而提高英语教学效果。

我们可以邀请有国外工作经验的专业工程人员、专业教师和英语教师共同编写场景模拟材料,如工程招标准备会、施工现场察看、地基挖掘、混凝土浇灌、混凝土养护以及工程完工验收等场景的英语教学讲义材料,结合专业背景与行业特色,按实际的工作内容设计案例,让学生模拟职业岗位角色,根据实际工作的操作程序和方式方法具体操作,使学生在模拟操作过程中,巩固并扩大专业知识,培养职业技能。在学生模拟体验的过程中,可以将这些场景模拟进行现场录像,录像资料可以作为以后教学的影像资料。这个过程体现了教-学-做一体化,使学生身临其境,学到实实在在的行业英语,这样的教学使学生学得快记得牢,同时做到了英语学习和专业学习的有机结合。同时在整个过程中,从编写讲义、介绍背景知识、安排讨论、现场模拟到现场录像,教师的行业服务能力也会得到很大的提升。

参考文献:

篇10

从改革开放到现在,已有近40余年的时间,是见证我国成为经济强国的一段重要历史。改革初期人均GDP只有385元,2015年就已经达到人均GDP5万元,是世界十大经济强国中发展较为迅速的一个国家。如今我国的建筑行业规模日渐扩大,到目前,我国已经有接近8万拥有一级承包资质的企业。在2013年年末,我国的建筑行业总产值接近14万亿元人民币,与2012年相比,增长近17个百分点。到2013年年中,建筑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已经接近了45万亿元人民币,比2012实际增长了19个百分点。同时,投身于建筑行业的人数逐渐上涨,建筑行业的劳动生产率也随之提高。

一、新环境下的建筑行业现状

目前我国的建筑行业发展规模日渐成熟。在建筑行业中有明确的工作划分,产业梯队人员的技术和经验也非常的丰富。建筑行业作为支持我国强大经济的主要支柱之一,在经济上的贡献较多,与人们的生活质量产生联系,一直是我国政府和有关部门非常重视的一个项目,是国家改革开放以来扶持较久的一个行业。在新环境下,国家对其产业结构也进行了优化,使其更加完善。很多的建筑总承包一级企业,都有国有控股。目前很多综合实力较高的民营企业开始考虑往房地产和大型公共建筑这两方面发展。很多民营企业为了提高其投资收益,纷纷上市,导致承包角色发生改变。另外,在资源实现共享和资源的整合、管理上,建筑行业逐渐步入商业化,与多个行业互相合作,以利益和资源共享作为建筑项目开展的前提,将利益更大化,对人才的培养和公司的发展都带来极大的帮助。[1]

二、当前的建筑职业教育现状

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和鲜明的教学目的是目前建筑职业教育的主要特征。职业教育重视对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职业教育是一种将实践和知识组合在一起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日后找工作提供了帮助,同时提高了学生毕业后求职的就业率。随着企业对专业和实践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每年参与职业教育的教师和新生数量也有了非常明显的增加。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职业教育起到了促进的作用。职业教育重视学生课堂以外的职业技能培养,希望学生学完后,可以凭借自身的职业实践技能和专业知识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对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2]

三、建筑职业教育与行业接轨的思考

相关的政府职能部门不仅要对以建筑为主要教育的职业学校灌输正确的教学理念,还要对建筑的各级企业进行正确的引导,让学校与企业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建筑职业学校的教师在培养学生职业技能时,也要重视学生的社会实践技能的培养,向学生传授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专业教师要重视工作,明确工作的重要性。职业学校的行政人事部门在整合教育资源和改革人事制度时,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具体实施的方面包括经费的管理、统筹好所需的信息和专业建设、将专业与品牌相结合、对教师和学生采取针对性的专业评估制度。除此之外,职业学校还可以结合当今社会对专业要求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人力资源改革,为教师的职业发展规划一个良好的方向,同时也让学生了解到建筑行I的环境。建筑企业在招聘人员时尽可能地将对文凭的注意力转移到其专业的实践技能,另外国家相关的部门对从事建筑行业的人,要制定门槛,优先聘请有与建筑相关事项职业资质证书者。建筑相关的政府职能部门人员,要加强对建筑行业人员的监管,让建筑行业制度越来越完善。[3]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环境下,将建筑职业教育与建筑企业相结合是对学生职业培养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模式。将教育与实践结合的教学形式是课程教育不断改革的一种表现。在为学生提供专业知识的同时,让学生能够亲自参与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实际工作,提高了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率,对学生专业技能和社会实践技能起到提升的作用。因此,推动建筑事业发展,需要建筑企业、国家相关部门和学校教师的共同努力,也需要建筑专业学生毕业后积极投身于建筑行业。

参考文献:

篇11

 

在时展的背景下,我国的建筑行业得到极大的发展,建筑工程管理逐渐规范,建筑工程也逐渐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2013年我国建筑工程产业就已经排在工业之后,并且GDP总值为38995亿元人民币。就目前而言,建筑工程管理在管理制度上渐趋完善,在许多方面都能够与时俱进,也能够满足人们对建筑现代化功能的需求。

 

但是,在新的环境以及新的社会背景下,建筑工程管理发展的同时也存在许多新的问题。而且与国外的建筑工程管理相比,也还存在差距。例如,建筑工程管理的管理理念以及管理的水平落后于一些发达国家。总而言之,建筑工程管理目前的发展现状是进步与问题共存,建筑工程管理的发展空间仍然非常大。

 

2建筑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

 

我国房地产事业和城市化的进程为建筑工程建设项目提供了许多发展的契机,相对于过去建筑工程管理已经进步了许多。当然,在新的社会环境下,建筑工程管理也存在许多问题。例如,在上文提到的新时代的人才较为缺乏导致建筑工程管理的理念等相对落后,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具体细节如管理的力度不足等等,以下则是就其中几点具体存在的问题作出分析。

 

2.1建筑工程管理缺乏综合性人才

 

建筑工程发展至今,许多建筑工程项目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建筑工程管理需要的人才一般来说是综合性的应用人才,这一类人才除了需要建筑行业相关的建筑技术专业知识外,还需要具备相关的管理学、经济学、法律法规等的基本知识。建筑工程管理人员需要掌握现代科学管理的理论、方法和手段,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处理实际的建筑相关的问题,进而达到良好的建筑工程管理。

 

在现代化建筑建设的要求下,许多建筑无论是从建筑的外在形态结构还是在建筑内部应当具备的现代化功能服务上都要融合和体现建筑施工以及管理人员的技术含量和理念。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许多建筑企业和单位扩大了人才招揽的规模,也在不断培养和提高自身人才建筑工程管理的综合能力。但是,现阶段的建筑工程管理和施工在组织架构上缺乏一定的完整性,并且综合性人才的培养及其能力的提高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事情,所以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综合性高水平人才仍然紧缺。部分大型建筑单位和企业的高级工程管理人员也缺少一种新的管理思维和管理理念,在具体的建筑工程管理中缺乏结合现代背景以及建筑工程管理中涉及到的经济、法律知识等的思想。

 

2.2建筑设计与建筑施工不能有效衔接

 

在建筑工程管理内容当中,有一部分的内容涉及到建筑设计与建筑的具体施工。而在许多具体的工程项目当中,建筑设计与建筑施工之间的衔接出现问题是常有的事。根据调查和研究,许多建筑工程项目一般是大型的项目,这些项目相对也比较复杂。如果建筑施工的工期也比较紧迫,而建筑施工的周期实际上是比较长的,最终导致建筑工程可能在质量上得不到保障,也有可能不能如期完工。分析这其中的原因,极大可能是由于建筑设计与建筑施工不能有效衔接,最终体现出来的建筑工程管理的效率不高。

 

从建筑工程项目的运作看,每个建筑工程项目都有建筑施工工序,但需要依靠建筑施工队伍去完成整个建筑建设的项目。如果建筑设计不能很好地与建筑施工衔接,建筑工程的进程则会受到影响。由此,整个的建筑工程管理中后续的每个环节也会受到影响,而该建筑企业和施工单位的市场竞争力也会受到影响。

 

2.3建筑工程管理的力度不足

 

建筑工程的运作包含了建筑设计和建筑施工等方面,而就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看,还有一点就是建筑工程管理的力度不足。根据许多建筑工程项目的实际运作调查看,其中都存在着工程管理力度不足的问题。在这其中,建筑材料有以次充好的现象,建筑施工建设的每个细节中的工程款项管理不到位,建筑工程管理的奖惩力度不足等等,这都是建筑工程管理力度不足的问题。

 

建筑施工建设的过程当中,单位和企业重视的部分往往是施工技术的层面,对建筑工程管理这一块的重视度并不高,在管理的力度上同样也没有那么重视。一方面,建筑施工当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另一方面,建筑工程管理也不规范,两者叠加实际上是不利于建筑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的,工程的进度必然会受到影响。

 

3建筑工程管理的建议和解决方法

 

我国建筑行业正处在快速发展的时期,而建筑行业要保持快速发展的同时还要呈现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建筑行业中的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就需要进一步完善。针对以上提到的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三点问题,本文有以下三点建议和相应的解决方法。

 

3.1注重建筑工程管理人才的培养

 

建筑行业需要的是专业技术性的人才,现阶段我国建筑行业技术性人才也在不断增多。但从建筑工程管理的角度来看,综合性的人才还比较缺乏。目前的社会发展背景,对建筑工程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对建筑企业对建筑工程都有极为重要的影响。由此可见,建筑行业需要加强对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视,注重培养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人才的综合性。因此,建筑单位和企业可以通过多种手段如加强与国外建筑行业的合作、沟通与交流,引进新的思想培养工程管理人员的创新思维和能力。此外,建筑单位也可以通过多种手段,让工程管理人员懂得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如工程专业知识与相关的经济知识相融合、建筑知识与先进的管理理念相结合等等,并充分体现在实际的建筑工程当中。

 

3.2加强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的管理

 

要实现建筑设计与建筑施工的及时有效衔接,就需要做好建筑工程管理,保证建筑施工的进度。在建筑施工开始之前,建筑工程管理人员先将工程分阶段设计,设计好之后招标施工。监理工程师在建筑工程分阶段设计的过程当中,可以依据设计提出合理的意见,使得工程设计方案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尽量减少实际施工过程中临时更改工程建设的现象。为了实现设计与施工以及施工与施工的合理搭接,建设工程管理方法将项目的进度安排看作一个完整的系统工程,一般在项目实施早期即编制供货期长的设备采购计划,并提前安排设备招标、提前组织设备采购,从而可以避免因设备供应工作的组织和管理不当而造成的工程延期。

 

3.3加强建筑管理的力度

 

在建筑施工以及建筑工程管理过程当中,最重要的是重视建筑工程每个环节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例如,建筑材料的质量问题、建筑工程的款项问题等,针对这些问题,工程管理人员需要加大管理的力度,明确工程中各责任人的职责,并制定出相应的规定和办法。在建筑工程管理这一块,管理人员需要拿出严谨和严格的态度管理建筑中的各项事务,保证每个部门,每个工作程序和每个建筑施工现场的工作能够有序进行,并为技术施工队伍提供有力的基础和保障。而加大建筑工程管理的力度,首先需要的是完善的管理制度,其次是管理人员以及建筑工作人员的相互配合。

 

4结语

 

篇12

1工民建施工中创新技术的意义

近年来我国建筑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与国际上发达国家的建筑水平相比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社会生产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准之一,创新就是为了提高社会生产力,适应时展而提出的新要求。新型施工技术在工民建中的应用对提高建筑行业施工水平有着重要影响,可以缩短工程工期,极大程度上的改善工程施工的技术水平,以此来保证工业建筑以及居民建筑的质量[1]。在与国家先进技术水平存在差距的背景下,促进工业、民用建筑顺应时代潮流向现代化施工方向发展,将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运用到工民建筑当中,不仅给建筑施工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还保证了工程质量,为我国现代化工民建筑提供了技术支持,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也符合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因此将新型施工技术应用在工民建中是必然趋势。

2新型施工技术应用于工民建中的优点

2.1新型施工技术比传统施工技术更具科学性

新型施工技术与传统施工技术相比之下,新型施工技术更加具有科学性,也更具备时代感。虽然新型施工技术实在传统施工技术基础之上创新发展出来的,但新型施工技术在工民建筑中的应用中将先进的科学技术融入到建筑施工当中,逐渐对施工技术、方法、材料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改良,无论在施工工期还是施工质量上都得到了有效提升。新型的施工技术更利于现代化建筑的发展需要,为建筑行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2.2新型施工技术的应用有利于开展工程造价工作

在工民建筑施工过程当中,与传统施工技术相比,新型技术应用于工民建筑施工中对于建筑施工前的测量数据信息的真实性、客观性和准确性要求更加严格,需要更加全面、详细的施工数据信息,以此保证为工民建筑施工工程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2]。新型施工技术要求数据需要精准的进行统计,但是传统的施工方法中对各种数据的准确性要求就不是非常严格,新型的施工技术要求提供严谨、客观、科学的数据支持,就是为了在工民建筑施工前使专业施工人对工程造价进行精准的计算和统计,施工中各种数据保证准确性和真实性可以有效的减少不必要的浪费,也使工程成本控制工作得到有效开展。建筑施工企业的成本得到节约和控制,就可以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

2.3新型施工技术的推广更有利于建筑业整体技术水平的提高

在工民建筑施工过程当中,施工阶段的技术水平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技术水平的高低和工程质量的优良。传统的施工技术施工方法陈旧,建筑材料质量不够优良,管理松散落后,跟不上时代要求,对工民建筑施工技术的创新往往不会起到什么推动作用。但是新型的施工技术采用具有合理性、科学性的施工方法作为建筑工程的技术支持,用科学先进的管理方法进行管理,使先进的技术和管理得到有效结合[3],在工民建筑施工过程当中不断地进行经验的积累,在实践当中不断进行新方法的探索和创新,因此不断提高施工技术水平可以对整个建筑行业的技术水平的提高都可以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和巨大影响。

3新型施工技术在工民建中的应用

3.1信息数字化技术在工民建中的具体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得到快速发展,信息化时代随之而来。信息数字化被广泛应用到各行各业当中,工民建中也逐渐意识到信息数字化技术的优点,开始将信息数字化技术应用到在工民建的领域当中,为工民建提供巨大的技术支持。信息数字化在工民建中的具体应用表现在工民建筑施工过程的信息化管理,和施工前期的图纸设计方面。在传统的工民建筑施工管理过程当中,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手段,整个施工过程都是混乱的,建筑工程的图纸设计没有结合实际情况,对各项数据的分析也不够准确,导致前期的图纸设计和工程造价不够准确[4]。但是合理利用信息数字化技术就可以对前期的施工信息、数据进行有效整合和分析,设计科学合理的规划图,使得工程造价的精确性得到提高,减少了施工过程中不必要的浪费,既节约成本,又使工作效率得到大量提升。信息数字化技术在工民建中的应用最终可以促使工民建整体水平得到提高。

3.2新型节能材料在工民建中的具体应用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成了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重点方向之一,节能减排的工作在各行各业中得到迅猛发展,节能也成为了工民建中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怎么进行节能减排,在哪方面进行节能,这些突出的矛盾问题成为了建筑企业重点需要解决的问题。首先,在建筑原材料方面,工民建筑行业本省就是一个十分浪费资源的行业,因此在保证原材料质量的前提下对原材料做到物尽其用,作出精准的工程造价,在源头上避免浪费的情况。依靠先进了科学技术手段,各种各样高科技原材料广泛应用到建筑行业当中,科技含量高的新型建材具有使用寿命长,耐高温、阻燃、环保等特点,即使是废弃的原材料同样可以进行回收利用,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具有非常高的社会意义和经济价值,虽然现在应用的范围不是很广泛,但是新型原材料的广泛应用势必会成为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5]。

3.3生态环保技术在工民建中的应用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建筑面积逐渐扩大,城市中可用的建筑用地面积却越来越少,将耕地面积变为建筑面积的情况越来越普遍,虽然经济上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对生态平衡必然会造成不可逆的破坏和影响,因此,建筑行业应该清楚的认识到不能没有计划的对土地资源进行无限制的开发,在建筑施工中对施工地点有选择的进行开发,大量应用生态技术,尽量减少对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造成破坏,努力维持生态平衡。

3.4在工民建中应用新技术

使用逆作法的施工方式,进行低下和地上同步交叉作业方式,可以有效保证深基坑支护的不变形,因为在低下进行施工,可以减少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对施工中所产生的变形和沉降也可以得到控制,此外,地上室的柱墙等建筑可以作为水平支撑,对减小坑基变形也起到一定作用。

4结语

建筑企业应当加强建筑施工技术的创新和应用,只有不断进行创新才能够使企业具有生命力和强劲的竞争力,只有不断提高企业自身的实力才能使建筑企业在激烈的竞争当中生存下来,将新型技术广泛应用到工民建筑中,不仅可以提高施工效率,也大大减少了企业资源浪费的情况,提高了企业效益。因此新型施工技术的广泛应用对建筑行业的长远发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刘红丽.工民建建筑工程中节能施工技术的应用解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6(8):64.

[2]王广华.解析新型施工技术在工民建中的应用[J].工程技术:引文版,2016(5):00155.

[3]鲁绪波.浅谈新型施工技术在工民建中的应用分析[J].工程技术:全文版,2017(2):00092.

篇13

1建筑安全生产法规体系存在的意义

建筑安全生产法规体系是指国家施行的一系列法律条例,对建筑行业的生产进行相关规定,保证其安全性能以及具体施行过程中的行为规范。它对建筑的安全施工起到了一定的督促作用和保障作用,对相关事务的责任人也起到了追究责任的目的。而准则中涉及的各个单位,包括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管单位、安拆单位、租赁单位等等,都是执法渠道的相关责任人,都会直接影响到施工过程以及生产过程。它是政府加大对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行为处罚力度的强力武器,也是政府直接监管相关行业安全生产的一种法律途径。它倡导整个社会重视生产安全,提供了一个有关建筑安全生产的法律范围。为社会各界新闻媒体、各项机构、各种院校等创造了一个浓郁的法律氛围,使他们能够得以有正确的参照,对相关技术人员专业人才等的培养也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而且该项法律体系还有效地减少了安全事故的发生,为国家财产安全以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提供了保障。1956年颁布了《三大规程》,使得施工安全技术工作有章可循,它是我国建筑安全生产法规体系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为今后法规体系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而该项法规体系经过了岁月的磨练,从萌芽到发展到萎靡到崛起期,发展至今日,借助了各国先进法规条例以及我国的当下行业模式,已经确定了有经验的、专业性较高的、十分严谨的法律条例。目前我国的建筑行业法规条例已经得到了初步的完善,进入了较为成熟的状态。

2我国建筑安全法规体系的主要缺陷以及改进措施

我国的建筑安全法规条例体系在形式上确实是由国家相关的行政部门进行的法规设定,但是在各个位阶尤其是法律这一位阶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从而影响了整个法律的条例效应以及权威性。就拿我国最重要的母法之一的《安全生产法》来看,其调整的范围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域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安全生产它是一项比较适合全社会行业的法规,那么对于安全生产综合监督这一块而言,则更适合一般的工矿、商贸企业,对于建筑行当并没有单独实行的细致详尽的法规条例,因此在具体的实施中就会造成很多的缺漏,使得法规并没有发挥它的效益。再以《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为例,施工企业相关项目负责人,对于事故的处罚,从2万~20万不等,跨度幅度非常大,造成执法人员的裁量权也很大,在事故发生之后,没有以书面形式规定处罚时应该遵守哪些原则,往往容易被各种因素所影响,造成处罚的罚款量不一,罚款的力度不同,造成了事故责任人的现象。偏重对城市建筑安全生产的规定,而对城镇乡村的建筑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制定则选择忽视的态度。偏重对建筑新建、扩建、改建工程的管理,而对拆除工程的管理并不是十分的看重。目前我国农民生活的水平已经逐渐提高,导致了城镇房屋建设规模也逐渐加大,并有调查显示,每年的农村房屋持续在8亿m2左右,其中农房占6亿多平方米,因此其建筑工程量极大。在立法过程中,我们可以借助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出台的法律政策,比如台湾建筑安全法规体系的特色就在于其政规章制度制定得非常的详尽谨慎,技术性非常的强,如《营造安全卫生设施标准》法规条例中虽然标题将标准作为一个重要词条,但是其与真正的技术标准不同,它设定了具体的法规条例规定了相关作业场所、安全器材储备等等,出台了一系列的调整改动政策,包括施工、工具的结构体、开挖、沉箱、打桩作业等等一系列的相关环节的规定,其技术特点非常鲜明,而对美国、英国、日本以及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相关法律规定,也有诸多的借鉴之处,我们可以多多翻阅其中的典籍以及法律条例来进行参考,制定出适合我国的具有其优点的相关建筑安全法规条例系统。整个法规体系由于内容缺失导致严谨性不足实施度不高可行性不强。想要完善建筑安全法规体系,首先要明确法规体系的指导思想,应当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立法原则,将实践性、科学性作为法规确定的第一要素,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将各设计部门、各施工部门、生产部门等的基层人员的第一想法进行实时的记录,以提供法律制定的依据。对相关法规执行部门进行一个强制性的措施,加强实施力度。完善安全生产责任追究机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强制性的法规制度追究其责任,构建全过程全主体的责任体系。对有关整个行业的各项责任人都进行相关细则规定[2]。

3结束语

我国的建筑安全生产法规体系具有规范性、强制性的特点,它关系到建筑工程以及整个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安全责任关系,通过对安全生产的各个环节有详细的规定,保障了有关人群的权利以及相关义务。该法规体系既具有通常意义上行政规章制度等的法律意义,也被附有了法律效力和技术规范标准。它的保护对象是建筑活动从业人员的生命健康以及国家的财产安全,它调整的内容涉及到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等方面,具有政策性,又有强烈的技术性以及科学含量。该体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证建筑一线操作人员的生命安全以及建筑施工的质量,还有建筑主体的结构构造、安全性能等。它为建筑活动的各方责任主体安全行为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法律的规范,使相关人等在从事建筑建造行业时获得相应的科学准确的行事准则。

作者:陆璐 单位:九江市彭泽县建设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