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独立能力的培养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独立能力的培养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独立能力的培养

篇1

那么,教师应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呢?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教给学生一些有效的阅读方法

中学生之所以不能进行成功的阅读,大多是因为他们在阅读中养成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妨碍了阅读。这些行为习惯不同程度地表现为如下几种:浮躁、慵懒、敷衍、偏食。特别是对于一些有思想深度的文章,他们的以上行为习惯表现得更为明显,这便使他们失去了与作者促膝长谈、真正聆听作者心声的机会,更别谈从文中获得审美愉悦、情感同化、人格升华了。如何纠正其不良行为习惯呢?

首先,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宣传教育,使学生明白阅读在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地位、作用,懂得阅读在信息时代的重大意义,从而确立良好的阅读动机,激发其强烈的内心需求。其次,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明白阅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感知―理解―鉴赏。怎样才能将以上这一阅读过程成功贯彻?朱熹曾说:“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我们总结前人的经验,并结合自身的体会认为读书有“七读”:读而思,读而疑,读而问,读而摘,读而批,读而写,读而辨;“三查”:查记忆库,查工具书,查参考资料等。

如果教师能带领学生将以上这些良好的阅读方法和习惯落到实处,那么学生在长期的阅读课堂教学的熏陶及大量的阅读训练下,他们必将会读好书、会读书、爱读书――这也是阅读教学最根本的要旨。

二、让学生有时间、空间同文本充分对话

课堂是教师的,更是学生的,它既是充满灵气、思辨的场所,又是充满生气、创作的空间。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这个对话过程中,教师始终是读者和作者之间的桥梁。我们要充分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可是学生在这种热闹背后收益如何?这种满足于给问题找答案的热闹讨论能否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艺术的整体是美的第一要素,好的文章也同样如此。因此,对于学生言之有理、充满个性风采的答案,教师应尽量用“很好”“不错”之类或态度诚恳、评价中肯的话语代替“不对”“错了”,甚至讽刺性的话语。在这种平等、宽容、和谐、自由的交流空间与氛围中,学生定将大胆表达自己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其阅读能力也必定能得以提高和发展。

三、教师要在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中充分发挥培育引导功能

篇2

如:教幼儿洗脸,可以先让幼儿学着妈妈的样子洗,然后让幼儿当老师教妈妈洗脸,最后再指导幼儿洗手、洗脸的顺序,边讲解边示范。这样,幼儿的兴趣倍增,动作逐渐协调。然后要求他们天天主动练习,时刻鼓励,收效一定很好。

3.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合理选择他们能够做的事,分阶段进行指导。如:教幼儿吃饭,这些看似小事,但对他们并不简单,我们应循序渐进,先教幼儿右手拿勺,再教幼儿左手扶碗。再教他们用双手拿茶杯喝水,学会用餐巾纸擦嘴等。通过一段时间的强化训练,幼儿的进步会很大。

篇3

小班的孩子在“我自己来”这方面表现尤为突出,只是家长们没有重视,总认为孩子太小,怕他们弄不好,会出现什么状况。其实不然,比如我们班的小朋友蒙蒙,刚上幼儿园分到我们班时,家长总跟老师讲:“老师,我们家宝宝什么也不会,不会自己吃饭,不会自己穿衣,老师你一定要多帮他,我怕他会感冒,怕他吃不饱。”这位家长不但私下跟老师讲了几次,而且还在我们班的新生家长会上提了出来。笔者很理解家长担心的问题,但实际上家长担心的问题存在吗?不存在。蒙蒙小朋友第一天在园吃午饭的时候,我想去喂他,他却对我说:“我自己吃。”而且他也吃得很好。我很奇怪这孩子明明自己会吃饭,根本不像他家长说的那样什么都不会,于是我就当着全班小朋友表扬他说:“你们看蒙蒙小朋友真能干,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你们看他吃饭吃得多好。”而仅仅就这次的表扬,蒙蒙以后就都是自己吃饭了,而且他还在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里学会了自己穿衣服。家长所担心的问题在幼儿园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就全部解决了,为什么?因为教师重视了孩子独立的愿望,鼓励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当孩子成功时,给予他表扬。

二、养成勤动脑的习惯,培养思维能力

好奇、好问是幼儿的天性,面对幼儿千奇百怪的问题,教师无论什么时候不管多忙、心情多糟,对幼儿的提问都要加以鼓励,以保护幼儿的好奇心,所以我班孩子普遍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和探索欲望。在平时和幼儿交流、沟通的过程中,除了多向他们提问外,教师还要积极创设情境和有利条件,引导他们独立思考、多提问题。对幼儿提出的问题,不要马上就给出答案,而是先听听他们自己的想法,鼓励他们独立思考,独立解答问题。在此基础上,再组织孩子讨论,最终得出问题的正确答案。这样使孩子在不管遇到什么困难的情况下,总是能开动脑筋进行思考,不仅能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养从而成勤动脑的好习惯,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三、尊重幼儿的自,培养抉择能力

幼儿刚入园时,教师帮助选择游戏,并帮助幼儿参与到游戏中去。当幼儿游戏水平有所提高时,就逐渐减少帮助,让幼儿自主选择游戏和游戏伙伴。入园一年后,幼儿虽有一定的游戏水平和经验,但会以自我为中心。因而,在游戏的区域布置和合作活动中,教师要结合幼儿独立的水平,为其创造机会,提供条件,让他们大胆、积极地讲述自己的想法及意见,共同确定主题,共同布置游戏环境,共同选择游戏内容,共同讨论游戏规则,共同协商如何调整游戏计划和进程,实践多种游戏方案。在游戏结束后,要引导幼儿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做出评价。

四、持之以恒的鼓励,培养自信心

幼儿需要表扬、赞美和鼓励。当幼儿呈现出不够自信的状态时,最需要的就是教师和家长承认肯定的态度和微笑的眼神。如班上有些孩子吃饭时把饭撒得到处都是,洗手时弄湿衣服等,况且幼儿控制自己的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常常边做边玩,甚至忘记正在从事的活动,索性玩起来,这些都是不可避免的,教师不能因幼儿学不会、做不好而过多地批评埋怨,以免挫伤幼儿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总之,幼儿只要自己愿意做事,不管做得如何,教师都应该鼓励他,孩子在获得鼓励后就会有了自信,这种感受非常重要,它是培养孩子独立性的一种动力。

五、注重个体差异,因人施教

《规章》中指出: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注重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引导幼儿个性健康发展。

小班幼儿年龄参差不齐,生活的环境也不同,因而幼儿的各种能力的水平也各不相同。因此,老师不能要求幼儿达到同一水平,要根据幼儿各不相同的水平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指导,使幼儿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提高和发展。小班有些幼儿由于家长过分溺爱宠惯,在家里孩子的一切都由大人代替包办,造成生活能力较差,面对这种情况老师对那些属于幼儿共性问题进行集体教育,属于个性问题就个别指导,对能力差的幼儿给一点帮助,鼓励和温暖,使幼儿产生克服困难的信心,从而使幼儿的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了一定成度的提高。

六、家园共同配合,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不是急于求成的,也不是教师单方面可以完成的,既需要在园内教师的培养和指导,幼儿的多次参与练习,又需要家庭中进行有意识的培养,这样才能形成一个统一的、一致的教育氛围。在召开家长会时,教师要向家长详细介绍培养幼儿独立生活能力的意义、目标、计划及需要家长配合的事项,并要求家长尽量让孩子管理自己的生活,学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在家长的配合下,努力使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有进一步的提高。

未来是属于孩子的,孩子未来的路要靠他们自己去走,未来的生活也要靠他们自己去创造。教师和家长应做到不当拐杖当向导,循序渐进,耐心引导幼儿自己去尝试和体验,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在培养过程中积极鼓励孩子的每一点进步,帮他们树立自信,使他们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从而勇敢地去面对问题、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亚米契斯.爱的教育.意大利: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篇4

在我国,有些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导致幼儿对大人的依赖性极强,独立生活能力非常差。而大量的研究与事实证明,凡事都无法离开父母的孩子,未来的人格发展必然会面临各方面的问题,并且心理发展也是不健康的。这就需要我们正视这些问题,在培养幼儿智力的同时,重视培养幼儿的独立生活能力。

一 培养幼儿独立生活能力的重要性

第一,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是促进幼儿身体动作协调发展的先决条件。动作教育是幼儿日常生活练习的重要课程之一,主要目标在于培养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生活行为习惯以及责任感。通过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能够促进幼儿大小肌肉群的发展,使幼儿动作更为协调。比如指导幼儿进行独立的穿衣服、穿袜子以及洗餐具等活动,这能够提升幼儿眼睛、手、脑的协调性。

第二,培养幼儿的独立生活能力是让幼儿适应集体生活的需求。幼儿从家庭来到幼儿园,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果幼儿缺乏独立生活能力,则会导致幼儿难以适应幼儿园中的集体生活,难以与其他孩子进行正常的交流。久而久之,还会对幼儿的性格造成巨大的影响。

第三,培养幼儿的独立生活能力能够帮助幼儿减少对大人的依赖心理,逐渐形成自信、独立的性格特征。当幼儿具备独立生活的能力以后,适应性一定会得到有效加强,能够在老师的赞扬和肯定下变得越来越自信、越大胆,创新精神、探索精神以及很多方面都会有很大提升。

二 培养幼儿独立生活能力的措施

1.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第一,要想让幼儿实现生活自理,就应当让幼儿清楚进行生活自理的具体方法,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将生活自理的方法改编成歌曲、顺口溜以及游戏等模式,同时为幼儿提供极为丰富的操作工具,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生活自理方法的积极性,使幼儿能够在娱乐与游戏中进行学习体验。比如,在娃娃家活动区当中,为幼儿提供鞋子、衣服、毛巾、床单、杯子以及床等材料;在操作区中放置废弃的塑料瓶,让幼儿进行拧瓶盖练习,放置勺子、小米、大米、绿豆、红豆以及黄豆等材料,让幼儿练习“喂娃娃”的游戏。

第二,因为幼儿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性,所以教师在进行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时候,应当针对不同能力的幼儿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对幼儿要避免“一刀切”的方式,不可以将自理能力突出的幼儿作为标准,针对自理能力相对不足的幼儿,应当适当降低标准,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渐提高标准。

第三,当幼儿已经掌握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以后,教师应当注重提升幼儿生活自理的质量与速度等。教师在教会幼儿自己吃饭以后,针对部分幼儿掉饭粒的情况,应当进行提醒并教导幼儿吃饭的技巧,让幼儿通过练习逐渐改进。

2.给予幼儿独立思考与实践的机会

幼儿的独立生活能力是在反复实践的过程中逐渐培养起来的。正如上文所述,随着幼儿身心的不断发展,大小肌肉群也日趋成熟,从不会做到会做是必然的发展规律。幼儿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应当从相信并尊重幼儿着手,将幼儿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让幼儿大胆去尝试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例如,班级中的倩倩从家中带来一个动物拼图,她根据颜色分为三个部分,拼版大小呈现递减的形式,而难度则为递增的方式。教师在与倩倩商量以后,让班级中的幼儿一起来玩拼图。然而,因为拼图本身的难度较大,除了部分在家中已经玩过拼图的幼儿能够勉强开展游戏,大部分幼儿都无法顺利地进行。这个时候,教师并没有着急去帮忙,而是在一边静静地观察。这个时候,有一个幼儿将几块颜色类似的拼版拿到一起,一会就拼出一只小鸟,而其他幼儿看到这个结果以后,开始学习他的方法,将颜色相近的拼板挑选出来进行拼接,然而在拼接的进程中仍然会遇到较大的困难,进展极为缓慢。直到有一个幼儿拼出大象头以后,拼图游戏才有所进展。在游戏结束以后,可以看到幼儿已经拼出了七八种动物,尽管部分动物并没有完成完整的拼图,但教师还是给予了他们高度的赞扬。也许是教师的鼓励发挥了作用,之后的日子里,越来越多的幼儿开始带来更多的拼图,并且大部分幼儿已经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拼图游戏方法。虽然幼儿的这些方法在成人的眼中是那么的简单、幼稚,或者存在较大的缺陷,但是对于幼儿而言,这些方法都是他们在独自游戏过程中通过不断地思考、不断的练习、不断的探索以及不断的实践总结出来的方法,不仅是经验的有效总结,同时也是对幼儿独立生活能力的一种有效锻炼。

缺乏内在的思考,自然也就不能实现外在的实践,只有当幼儿进行独立思考以后,通过自身反复实践获得的结论,才是真正属于他们可以熟练应用的活知识。相较于最终的结果,当中的过程以及这个过程中幼儿所获得的东西才更为重要。从独立睡觉、独立穿衣、独立吃饭发展到独立思考、独立实践,“笨拙与缓慢”是每一个幼儿学习独立生活能力的必经途径。拼图游戏仅仅是幼儿园教学中极小的部分,要想真正提升幼儿的独立生活能力,教师还需要在日常生活中给予幼儿尽可能多的独立思考与实践的机会,让幼儿进行独立的思考与体会:究竟什么是对的?什么又是错的?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具体的事情究竟该怎么做?

3.家校合作巩固幼儿的独立生活能力

家长属于幼儿的第一任教师,而幼儿园则是幼儿进入社会的第一步。如果在培养幼儿独立生活能力过程中失去了上述任何一方的配合,那么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自然就难以实现。因此,应当进行家校合作,使幼儿能够在家庭与学校中保持一致,进一步巩固幼儿的独立生活能力。一方面教师应当加强与家长的交流沟通,积极转变家长的教育理念,使家长能够意识到独立生活能力对幼儿未来成长的重要作用,使家长的教育理念能够始终与幼儿园保持一致,能够更好地配合幼儿园开展工作。与此同时,教师应当在交流沟通的过程中掌握幼儿在家庭中的具体表现与实际情况,以此来制订针对性的教育措施。比如,组织家长观摩日、通信平台、家访、家长学校、家园园地以及家长座谈会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幼儿园生活常规与卫生习惯的要求和教育方法,并且提出相互配合的建议,让家长积极支持幼儿园工作,形成合力。另一方面,教师应当辅导家长,在教导幼儿的过程中,要避免采用“填鸭式”的方式,要让家长明白幼儿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逐渐养成、不断巩固提升的进程,并非在短时间内就能够养成,在对待幼儿独立生活能力方面,家长应当给幼儿提供适当的帮助与引导,避免代替包办的情况。作为家长,应当从生活中的点滴着手,避免剥夺幼儿动手的权利,要保持决心与耐心,敢于放手让幼儿去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幼儿去体验自我服务、亲自实践的快乐。

三 结束语

未来是属于幼儿的,未来的道路需要依靠幼儿自己去走,未来的生活也需要依靠幼儿自己去创造,家长与教师不可能一直给予庇护。我们所要做的,应当是给予幼儿细心、耐心的引导,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敢于放手,给予幼儿思考与实践的机会。当幼儿有所进步的时候,要给予及时的肯定;当幼儿面临困难的时候,要给予积极的鼓励。如此,才能够不断提升幼儿的独立生活能力,保障幼儿健康茁壮地成长。

参考文献

[1]李凤姣.石林县幼儿园小班幼儿自理能力培养现状――以独生子女家庭为例[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4(S1)

[2]杨霞、戴丽萍.润物无声,教育无痕――“留白”艺术对幼儿能力培养的探索[J].华夏教师,2014(11)

[3]张满香.浅议如何在角色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同伴交往能力[J].学周刊,2015(28)

篇5

二、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差形成的原因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差并不是幼儿本身出了什么问题,而是当代我国特有的人文现象造成的。首先,当代这批儿童90%以上都是独生子女,家庭结构使儿童在家就是养尊处优,养尊处优久了,养成爱发脾气、撒娇,凡事就动口不动手的坏习惯。其次,家长认识不足,许多父母认为,幼儿年龄小、能力差,大人能代办的就代劳了,反正小孩子长大后就会了。长此以往,孩子的心理就产生了严重的依赖感,对儿童健康发展极为不利。

三、培养儿童生活独立能力的正确理论

三岁前的孩子,可塑性最强,最容易接受教育,这是培养孩子独立性的最佳期。这个时期的孩子,凡事都要看一看、做一做,他们对成人做的事常常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对此,教育者要有正确的认识,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视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多理解、宽容孩子的“错误”,支持孩子自己动手。否则,错过了这这个时机,等孩子的依赖性形成后再想补救,那就十分困难了。

四、培养孩子自立的几个原则

1、孩子想做的事情鼓励孩子试着做

孩子就是独立的个体,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注意的中心会逐渐从父母转向外界事物,什么都想看看摸摸,什么都想尝试一下,独立意识大大增强。这时教育者要顺应孩子的发展变化,满足孩子的独立需求,鼓励孩子积极探索,让孩子获得活动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

2、孩子自己的事情要求孩子自己做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要从训练孩子的动手能力做起。自己穿脱衣服、系鞋带、大小便、洗手、洗脸、刷牙、梳头、自己收拾玩具、整理图书,自己洗手娟、袜子……这些都是生活中的小事,却是培养孩子独立性的重要内容。只有从小培养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独立意识,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提出要求并进行引导,才能使孩子尽早学会自我服务。

3、孩子不会的事情引导孩子学着做

对孩子来说,所有的事情都是从不会到会的。孩子第一次自己吃饭,第一次独立入睡,第一次学洗袜子,这些在成人看来微不足道的小事,却对孩子独立意识和能力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它影响着孩子走向独立的信心和进程,教育者一定要以积极的评议和行为鼓励孩子大胆尝试自己没有做过的事,要经常对孩子说“自己试一试”“我相信你能做好”。同时还要给孩子一些具体的指导和帮助,让孩子掌握一些必要的技能。当孩子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更要注意鼓励和支持,从而促进他进一步做出努力,进而增强独立意识,提高独立能力。

4、孩子能做的事情督促孩子坚持做

孩子的独立性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养成的,也不是孩子学会独立地做几件事就意味着孩子具有独立性。这是一个长期的、不断内化的过程,它需要对孩子进行反复地强化和持之以恒地引导。因此,当孩子掌握了一定的独立技能或表现出一些独立之后,一定要注意及时表扬鼓励,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督促孩子不断坚持、反复练习,最后养成习惯。

五、从儿童心里需要的角度,培养其自立的几种方式

1、游戏的需要——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生活自理。

游戏既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也是幼儿园最有效的教育手段。《幼儿生活处理歌》将幼儿一日生活中自己能做的事编成了朗朗上口、通俗易懂的儿歌,形象具体、富有情趣,幼儿通过表演这首儿歌的游戏幼儿在一定的情境中感知道理,加深记忆和理解,从而进行了处理能力训练。

2、实践的需要——让幼儿动手操作,学会生活自理情感。

幼儿好动、好奇、好模仿的特性,使他们产生要亲自实践的需要,我们要很好地利用这种需要,让他们在动手操作中进一步学会生活处理。在手工角里,我为幼儿准备了毛巾、手绢、头梳、牙刷、拉链、按扣、五颜六色的带子(系鞋带、打头结、打领带),娃娃的衣服、鞋帽、动物趣味包等,使幼儿来园后在自由的操作中享受实践的乐趣,养成自己动手的习惯。

3、好胜的需要——让幼儿在竞争中提高自理能力。

幼儿具有好胜心强的特点。榜样是最直观的典型形象。同伴间的榜样让幼儿感到亲切,富有感染力,他们既有羡慕榜样、学习榜样的欲望,又希望自己能成为别人的榜样而感到光荣和自豪。

4、自我表现的需要——让幼儿轮渡做值日生,增强幼儿的责任感和义务感。

每人幼儿都有自我表现欲,轮流做值日生,既可使每个幼儿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从而满足幼儿的表现欲,又可以锻炼他们的能力,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义务感。

5、被表扬的需要——加强家园联系,使之持之以恒,巩固好的行为。

篇6

2积极客观的评价,引导学生乐问

心理学家杰姆士说:“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别人欣赏和赞美。”如果学生的提问得不到及时的赞赏和恰如其分的评价,则会丧失自信心。因此,我们教师要耐心地倾听并投以信任、赞许的目光,并用“你的想法很独特!”“你的问题问得好!”“你很有自己的见解!”等亲切、肯定的话语给予热情的鼓励,进行真诚的表扬。如教师运用多元智能理论评价学生,更能起到传授知识、表达思想、唤醒学生潜能的作用。

教师对于学生提问的积极评价方式应是多种多样的。最常见也最容易产生积极效果的,是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真诚赞扬。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自己在课堂上 的一颦一笑,一个动作,一个手势,一个眼神,往往都能对学生产生作用。教师可在学生的作业本上画上五角星,一段时间后比一比,谁的五角星多。教师还可在班上设立“智 慧之星”、“问题之星”,对爱提问题的学生进行奖励。学生的问题往往只停留在知识的表层,甚至是很幼稚的,对此,教师千万不能有丝毫不悦的表示,哪怕是一个小小的动作和一闪即逝的眼神。如学习《新型电影》 一课时,有学生问:“到哪儿能看到这种球幕电影?”这完全出自学生学懂课文后对球幕电影的向往,是真情的流露。这时,教师应给予积极的肯定和解答。又如教 《小壁虎借尾巴》一课时,有学生问:“为什么大家都不把尾巴借给小壁虎?”教师就应鼓励学生认真读课文,边读边想,自己解决。

要让学生乐于提问,教师就应保证学生的提问空间,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和机会发表自己的意见。在预习时,让学生把问题写在练习本上,开始上课时让学生提出;在课中,鼓励学生随时提问;教学内容结束,留一段时间让学生提问;下课后,鼓励学生继续提问。这样,为学生提问保证了足够的时间,提问的形式既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保证了人人 都有更多的提问机会,从而及时保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激发他们提问的兴趣,使每个学生都能展示自己的聪明而乐于提问。与此同时,要避免为提问而提问的现 象,教育学生要实事求是,有疑而问,尤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尝试解决而不能解决的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探究精神。

3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使学生善问

常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想问、敢问,更应该会问、善问。由于不同情况下问题的内容、性质各有特点,因而提问的方法和形式也应各有特色,只有恰到好处地提问,才能揭示问题的本质,反之,提问方法不当,不但不能切中问题的要害,反而易使人感到乏味和厌烦。因此,要使学生善于提问必须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当然从想问、敢问到善问是一个逐步前行的过程,需要经过反复训练,适时点拨。

教师示范提问,展示发现问题的思维过程。学生的一切活动都是从模仿开始的,提问也是如此。当然培养学生提问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过程。起始阶段,教师应把着眼点集中于自己的课堂提问,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教材的特点,精心设计提问,吸引学生绕有兴趣地热烈地讨论、积极思考,使学生渐渐产生一种想要自己提问供大家讨论的欲望。同时,教师的提问还在发现问题的方法等方面为学生起示范作用。因此,教师自己首先要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提问。在平时的每一节课中,教师的提问要向学生展示发现问题的思维过程,使学生受到启迪,有方法可循。长此以往,在教师的熏陶下,学生潜移默化,所提的问题自然不会表面化、肤浅化。

例如:《燕子》一课最后一节有一句话“嫩蓝的天空,几痕细线连于电杆之间……”提问前, 教师先把句子读一遍,接着说:“细线一般用‘几根’、‘几条’,这儿怎么写‘几痕’细线呢?”这一提问,向学生展示了发现问题的思维过程和方法(认真读 句,咬文嚼字、类比探究等等),学生通过教师的启发和示范,自己提问的欲望和兴趣往往会油然而生。

篇7

过去语文阅读教学,主要是从文本中提取信息,从中提炼文章主旨和段意。通过学习,获取别人观察、思考、感悟生活的经验,从而认识世界,了解社会,感悟人生。也就是说把阅读当作认识、了解、观察、感悟、思考人生社会,获得间接经验的手段。所以我们要改变这种重认知轻情感,重理性轻感性,重分析轻综合的倾向。现代阅读在传统阅读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思维,明确了获得审美体验的要求。语文阅读教学过程应该是一种情意发展过程,不应该是简单的知识体系传播过程,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以发展学生思维,获得审美体验为目的。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活动的范围逐渐广阔,思维逐步发展,阅读的内容引领他们走向更广阔的社会人生,引领学生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体验作者的喜怒哀乐,同时自己也乐其所乐,与作者同乐,达到阅读教学中学生与教师、作者情感共振,从而实现学生自我设计,自我构造,自我完善。教师对阅读的新认识,可以更好地实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帮他们描绘自己的人生理想。阅读教学就是要突出学生在学习时的主体地位,突出人文精神,让师生共处于一种植根于语文人文精神的人伦情怀、人生体验、人性感受之中,充分激活本来凝固的语言,充分施展个性,使情感交融,造成一种痴迷如醉、回肠荡气的人文化情境,从中体会语言的妙处,学会应用语言的本领。

二、充分利用阅读教学资源

1.重视教材人文内涵。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中的人文教育“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教学之中”,教师要从语言文字入手,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内涵,通过充满艺术魅力的文学形象和崇高深远的思想情操,引导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精神力量。小学语文教材的选编,不仅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范本,同时也是学生立身的范本。打开教材,就如观赏一道道独特而瑰丽的人文风景,从不同的方面陶冶学生的情趣,升华学生的灵魂。范文中蕴含的人文内涵,对学生有着强大的吸引力,并且在涵养性情、陶冶健康个性和审美健康情操上有特殊作用。

2.丰富语文学习渠道。

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因此学习资源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我们应该构建开放的语文学习体系,树立大语文教学观,拓宽学习渠道,开发和利用生活中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源,以让学生充分地受到文化的熏陶与启迪。语文学习资源包括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课堂学习资源主要有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多媒体教学手段等;课外学习资源则非常广泛,包括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各种标牌广告以及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和地方的事件、日常生活话题等。素质教育要求通过科学的教育途径,充分发挥人的天赋条件,提高人的各种素质水平,使之达到全面、和谐的发展。能力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点。心理学上称之为人的“一般能力”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实际上是一种运用信息和知识采取理智行动的能力,而促进学生观察、捕捉信息,分析、理解信息,注重培养学生对信息的加工处理能力与创造思维能力的重担极大部分发落在了语文阅读教学的身上。这一工作尤其需要从小学做起。

篇8

一、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英语的意识

首先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情,不是老师的事情,不是其他人的事情,就像吃饭睡觉一样,没有人可以替代的。英语学习是学生在初中学习过程中很重要的的学科,所以在学生进入初中学习的开始阶段就要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英语的意识,这是很重要的。因为有了独立学习的意识他们才会成为学习的主人,才会有自觉性,自控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学习。学生意识到学习英语是自己需要,是自己的事情,会主动积极投入的,会出于对自己负责任而学习英语,他们在强烈的自我责任下学习,就不是老师的事情了,就会表现出主动性。学生在自觉主动的状态下学习,就会对学习产生兴趣,就会体念到学习的乐趣,学习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英语意识越是强烈,他们独立学习的要求也就越强烈,有“想飞”的冲动,表现为“我能学”“我会学”的动力。教师就是在刚进入初中英语学习时帮助学生树立独立学习英语的意识,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更要尊重他们独立学习的欲望,鼓励学生在不同的学习情况下去独立的处理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独立能力,由“想飞”,变成“可以飞”,直到“展翅高飞”。

学生有了独立学习的意识就会主动进行探究,去学习书本知识和跟着教师的教学去思考,他们就会达到张扬个性,发展自己的思想,使自己的思考价值得到体现,好奇心和求知欲被激发,迸发出创造力的目的。

二、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英语的能力

独立学习英语的意识有了,那么教师就要针对英语的学习特点,用具体的方法去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

(一)学好语音是学习英语的基础,是学习单词的关键。

单词的学习又是英语学习的最为重要的一环,是引导学生独立学习英语的第一步。所以教师在学生进入初中英语学习的初始阶段首先教好26个字母,48个音标和语音基础知识。通过规则单词(完全开音节,闭音节,单音节)读音让学生自己拼读单词,获得用音标读单词的成功感,通过拼读单词鼓励学生自己学习书上的其他不太规则的单词,然后让学生体念学习英语的快乐和兴趣,独立学会拼读单词的能力也就成为学生独立学生英语的第一步。

(二)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这四种能力的培养是英语学习的终极目标。

简单句型的学习尤为重要,老师要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运用习惯,从使用简单的句型进行对话开始。创设情景,帮助学生培养说的能力,教师在课堂上常常要采取一种很宽松,很生动的气氛帮助学生运用、理解、记忆英语。如:g0   for  it 有一单元的内容是:  i want to be an   actor,在这个单元里涉及职业名词,如:  doctor  actor  reporter ,waiter bank clerk  shop  assistant  engineer 等。在学生熟练掌握这些词汇后,就应该让学生自己把这些词汇组成句子并且表达出来,如: what do you  do  ?  i  am  an/a……,what  does  he/she ? what  does your  father/mother/sister/brother……do?  she is a/an……,he is a /an …… 用这些实用的句子来表达,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欲望,同时也根据自己的理想来用一些没有在这节课中学习

的内容来表达怎样实现理想,为什么有那些想法,可以设想一下将来的工作环境,用英语表达出来,在课堂上老师可以说出“i  will   be  a /an. . . . 的句型,让学生在课后去做写作练习,在下节课开始的时候叫学生进行课堂表达。学生通过课后查字典,翻资料,看书,同学之间课后讨论等方式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 独立学习的能力,有达到运用知识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大胆的朗读,说出自己的观点,多留意。通过收集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的开阔视野,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在教师的引导下唤醒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体念到快乐,也让他们有展示的平台,从而积极参与到英语学习中来。

(三)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阅读理解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也是重点,在英语学习和运用中也是最为关键的。中考也好,高考也好分数比例都很高,足以说明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很重要的。培养阅读能力光靠做题是不够的,应该寓阅读能力的培养于平时的教学之中。在平时讲到的句型、课文或者有关阅读理解题目时,让学生独立理解其含义。鼓励学生读文章,利用课本内容指导方法,引导学生侧重要点和中心,根据文章内容和结构突出主线,让学生自己归纳,找出答案。在学生开始有一定的阅读能力的时候要用简单有趣的文章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慢慢的、在不知不觉中提高难度。阅读的内容可以是课内的,也要用课外的。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延伸,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途经之一。无论是课内阅读还是课外阅读,告诉学生出现的错误不急于纠正,教师一定要给予肯定和 鼓励,既不伤害学生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独立阅读理解课文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独立探索知识的能力

学生是否有探索知识的能力,就是看学生提问的水平。学生有问题提,教师应该感到高兴,因为提问行为就是一种探索行为。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够成为“提问题的专家”,总是成为提问的主动者,这样就会是学生没有问题,教师问题很多,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老师只是教会学生回答问题,不教会学生提问题,就无法让学生有探索知识的欲望,没有追求知识的乐趣。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比分析、解决问题更重要。在英语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提问的机会,鼓励学生进行英语学习的探究,提出他们的观点,学习方法等,教师也要创设情景,调的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情景中提出问题,这样的问题生动、形象、具体鲜活、艺术、富有吸引力。

篇9

独立思考指的是一种洞察力思维,是一种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考。只有具备了独立思考能力,才能在遇到问题时自己找到答案,找到正确的答案。才能正确地认识世界,实现个人价值与理想。大学生作为已成年的个体,应当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然而,由于我们教育制度的特点,使得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很少受到这方面的引导和教育。在从相对封闭的高中进入大学这个相对自由的环境之后,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载体,让缺乏独立思考的大学生变得茫然。

1 大学生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的原因

1.1 对外界的依赖性

现在的大学生,在娱乐方面都很有自己的主见,然而涉及到专业选择、就业、深造等对他们的将来影响比较大的事情时,就变得茫然,不知道自己该如何选择,甚至不知道都有哪些选择。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当今大学生对外界的依赖性太强。从小学到高中,所有学习课程的安排都是学校、老师做的,学生的任务就是学习,他们很少思考学习的知识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要学习,学习的知识将来有什么用。绝大多数同学学习只是为了能考上大学。即使考上大学,选择什么专业,选择哪个学校都有可能是家长代劳。这种培养方式形成了学生学习、思考的惯性。进入大学后,需要学生自己选择要学习的课程,自己规划将来的学习目标,自己考虑将来从事什么职业时,他们往往变得无从选择,无法做决定。但毕竟,当今的大学生有他们自己的特点,他们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比较强,获取信息的渠道比较多。面对需要做出选择的事情时,他们首先会选择从外界获取相关的信息,从网络上吸取别人的经验。这本是无可厚非,因为从外界获取信息,参考别人的经验也是独立思考的一个前提。然而,由于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别人的选择往往成了学生们的选择,而这种选择很可能是不合理的。例如,有的学生进入大学之后比较关心将来的就业,就问他们高一级的同学,高一级的某些同学告诉他们某个专业将来就只能干某个职业。然后问的学生就向老师倾诉,说他们专业没前途,将来只能干某个职业,他对这个职业不感兴趣,所以觉得学习没兴趣了。这类学生是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的典型代表。首先咨询对象的选择就没考虑清楚,咨询就业问题却选择向没毕业的学生咨询,得到的反馈信息肯定不合理。其次,别人给出答案,都不加以考虑就信以为真,不进行任何形式的独立思考,最终影响到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可见对外界过度的依赖往往会导致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丧失,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又往往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了不便,甚至影响到一个人的学习热情,进而导致学习成绩的滑坡。

1.2 “自我中心”的个性

强烈的“自我中心”同样会导致独立思考能力的缺失。 “90后”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个性强烈,自信并崇尚自由,同时也十分自我和功利。信息化时达的网络、电视、报纸等信息渠道为学生提供了海量的信息,使学生能够快速地了解世界每个角落发生的任何事情。然而泛滥的网络、媒体并不都能准确地传递信息,甚至被故意掺杂诸多负面信息。当学生习惯了从这些渠道信息来判断事物的时候,他们的价值观有可能出现偏差。但是,他们唯我独尊,认为学校的规定,政府的宣传才是对他们的束缚。时代独有的叛逆使得他们愿意不假思索地相信他们认为“绝对自由”的网络宣传,而不是通过独立思考来判别自己所见所闻。这种“自我”造就了个人主义,造成了责任感的缺失。混淆了固执己见与独立思考的内涵,违背了独立思考的真正含义。最终会造成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欠缺以及个人价值观的偏颇。

1.3 “随波逐流”的思想

篇10

2.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目前,许多教师在教学中仅仅着眼于创造技法的训练,偏重于智力训练或思维训练,而忽视了轻松的学习心理氛围的创设。实际上课堂教学不仅是师生之间知识信息的传递,更是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那种明朗、乐观的心情,是思想海洋中充满生机的激流;而郁郁寡欢、万马齐喑的苦闷心情,则抑制人的思维活动。从这一点来说,教师要充分利用情感力量,建立民主、平等、互相促进的师生关系,创设一个愉悦自信、宽松自如的氛围,让学生能够在这种氛围中迸射出智慧的火花。在热烈而自由地讨论中,学生非常轻松,思维渐渐放开,不再局限于教师的问题,而是根据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提出自己的见解。

二、教会学生独立思考的方法

从学生学习的五个环节(预习、听课、复习、作业、反馈)抓起,把独立思考放在较为突出的位置。以预习为例要求学生改浏览型为思考型,使预习成为有意义学习。我们的做法是通过问题串的形式,诱发学生独立思考,再在课上作相互交流和提炼总结。独立思考不是胡思乱想,必须遵循正确的规律与方法。科学的思维方法,不是游离获得和运用知识这个过程之外,而是贯穿、渗透在这个过程之中。教师不只告诉学生结论,而要让学生了解得出结论的过程和方法,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及相互联系。通过学习知识的过程,同时学会正确地思考,逐步构建起思想方法的体系,为真正意义上的独立思考作准备。

三、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

经常有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一个题目老师讲了我都会,可我自己做时又不知道从何入手,这是为什么呢?”这说明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不强,他们在听课和习题课中,总习惯于跟着教师或其他同学的思路走,当自己独立解决问题时,就感到力不从心。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留有余地,设法创设情景或条件,逐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到既要讲清,又不能全讲清。最基本、最主干的东西要讲清,而某些对理解概念和规律有益的扩展问题、简单的推导和论证、前后知识的对比以及知识的区别和联系、知识归纳,运用知识时应注意的问题等等,要给学生留出余地,让学生自己去钻研。

篇11

日常生活中,我们发现几乎每节课的课间都会有一些学生去买零食吃,甚至有些寄宿生出现生活费“月荒”的现象。学校常规管理的制约,班主任的管理、督促、劝阻,也拦不住“购买欲疯狂”的学生。

【镜头二】“只喝饮料不喝水”

饮料的消费在学校已不再有季节的限制,部分学生只喝饮料,很少喝水。教室里有饮水机,问他为什么不喝水,答案很简单“没有杯子”。即使教导他们不要喝那么多饮料,学生最终也要买瓶矿泉水;即使囊中羞涩,找人借钱,他们仍然只喝饮料不喝水。

【镜头三】“家长打包族”

“打包族” 是冬季高中校园特有的一道风景。经常发现学生的脏衣服堆在宿舍里,问他们为什么不洗,答案是“时间太紧了”“等多了一起洗”……最终,返校日会看到家长返程的手中多了几个大包袱。

【镜头四】“考试失落客”

阶段的练习反馈,可以让教师了解学生阶段性知识的掌握情况,学习是不能“纸上谈兵”的。随着课改的进行,素质教育的推广,考试成了众矢之的,考试的反对声此起彼伏,最大的理由是学生考后的压力太大,心灵包袱太重,难以承受,他们成了――考试失落客!

日常生活中的镜头还有很多,由此可见现在高中生的独立自主能力状况真是令人担忧,相关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行为依赖性大,惰性强

现在的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作为独生子女的高中生他们吃不愁、穿不忧,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他们个性张扬,无忧无虑。“温房教育”导致学生处理事情的独立能力降低,性格变得飞扬跋扈,遇事过多“他责”很少“自责”。如果学生的教育让宠爱变成了溺爱,帮助变成了代办,长此以往,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悲剧。

2.意志脆弱,缺乏韧性

高中生在意志方面的脆弱表现,与他们的行为缺点密不可分。很多高中生是家庭中的“掌上宝”,父母盼子成龙、望女成凤,虽对激励孩子的自信心有一定的作用,但有时会适得其反。 因为不切实际、不科学的期望,不考虑孩子的实际,会超出孩子的承受能力,鼓励他们空想,这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是非常不利的。

很多高中生生活条件优越,他们几乎没有吃过苦,安逸的生活使他们的心理和生理发展不平衡。没有生活的磨难,导致他们的心理成熟滞后,耐受和自我调节能力差。学习中的挫折、磨难使学生情绪容易波动,脆弱的意志力表现明显。

二、培养高中生独立自主能力的必要性

独立自主能力是掌握科学知识,培养创新能力的保障,是自我认识管理的综合要求,是学生自觉修养和自我完善的内化行为。教师的教育指导是学生获得科学知识的外因。每一位创造辉煌成就的人,无不是具有较强的独立自主能力的人。

三、培养高中生独立自主能力的立足点

1.强化自我管理

学校是集体生活的大家庭。通过集体生活,学生互相合作,分享快乐和悲伤,加强自我管理的能力。因此,在集体学习、集体生活、集体活动中,教师、家长要联系实际,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学会自我管理,学会独立自主解决问题。

2.学会交往

教育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的过程,然后才成为科学学习过程的一部分。在学习生活中,学生会遇到问题,感知挫折,才能拓展思维,实现个性的良好发展。学生只有学会交往,才能在今后人生的舞台中独当一面,才能为自身的生存奠定坚实的基础。

篇12

《计算机文化基础》是梧州学院为大一新生开设得最为普遍、影响力大、受益面最广的一门计算机基础课程,又是一门充满新知识、新思维、新方法的信息技术应用基础课程。该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基础教育,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应用提供相关背景知识和辅助技能,也为学生今后在计算机学科领域定位兴趣与发展方向奠定基础,还将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起到重要作用。但由于学生的家庭条件、来源地等不同,学生掌握的计算机知识和技能差异非常大,从而对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过程的实施以及考核手段的改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

一、存在的问题

当今社会,计算机已经不再单单是一门技能了,它更是一种工具,一种在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而教师的责任也不仅仅是传授给他们知识,更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不断创新的能力,即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所以,在培养学生掌握对Windows和Office的使用方法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新技术的理解和自学的能力,以使学生能够利用计算机来大大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及工作效率,甚至用计算机来实现自己的理想。如何开展好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考试方式是我们应该重新思考的问题。而现实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学生思维不活跃。目前,国内外种类繁多的软件当中,有很多是功能相同,操作类似的软件,比如说Word和WPS,很多学生学习了Word而且在相关考试中也得到了高分,但是一遇到WPS后就慌了手脚,不敢操作。计算机的发展是迅速的,这种情况使得学生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很快就“过时”了。另外一种情况是,学生喜欢照葫芦画瓢,在做实验练习时,学生往往喜欢做实验教材上的内容,而实验教材往往将实验的详细步骤都写出来了,学生就一味地按照每一步去操作,当有某一步操作错误或者不会操作时,就不会往下继续操作了,导致后面的操作终止了。造成这种情况主要原因是:其一,教师在布置实验内容时没有指定具体的任务;其二,学生在学习思维上形成了定性思维,没有创新和自我学习以及解决问题的意识。许多学生在学习和解题时不会独立处理问题,或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较差,这不是由于题目做得少,而是平时缺乏独立思考,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如果平时对每一问题都能独立地进行分析思考,遇到问题自然会去钻研,而且敢于独立钻研,独立解决问题。

2.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目前,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方式往往都是按照教材,从计算机的发展开始讲解,一直到操作部分,仍然是按照教材平铺直叙地讲解,如Windows的资源管理器如何使用,如何复制、粘贴、移动和新建文件等,到了Office依旧风格不改地从如何打开、新建、关闭文件,到如何更改字体、格式、添加图片、更改属性等逐一介绍,枯燥乏味,不能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兴趣不高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学生认为只要通过了考试,就算任务完成了。而考试题目每年几乎没什么变化,导致一些学生只会做模拟题,而对Office办公软件的实际应用能力水平很低。

以上各种问题的出现导致了学生对《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学习还处于初级阶段,而以往以应试为导向的计算机文化基础的教学从根本上不能解决这些问题,因为不管是全国的计算机等级考试,还是学校组织的考试,考试大纲都相对固定,学生认为通过考试只需要做几套模拟题就行了,可以不用进行较深层次的学习。因此,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转变原有的教学方式,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来开展《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活动。

二、以培养独立思考能力为目标

独立思考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是沟通智慧之路的桥梁。是否善于独立思考,是衡量一个人的智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2]。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改革的主要思想,在于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不依葫芦画瓢,学会独立思考。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可以采取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点:

1.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思考。教师可以经常给学生提供思考的时机,相信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就会不断地提高。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以“提问题”的方式为突破口,激发学生乐于思考的欲望。要改变学生不愿思考的习惯,应把“突破口”选在引导和鼓励学生“提问题”上,努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其乐于思考的欲望,形成一种处处遇问题、时时想问题、人人提问题的主动学习的局面[3]。

2.为学生搭设合作学习的平台。实践证明,如果学生的班级学习气氛浓厚,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比如在课堂内外更多地为他们开辟讨论、争论和辩论的场所,搭设更多的思维碰撞的环境,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例如在讲解计算机硬件组成时,让学生分组配置计算机,比较各组配置的性价比,或者让学生深入到一些电脑城进行实地考察,更直接地了解各种硬件配置。在介绍Office操作时,往往有很多方法和途径可以达到预定的效果,这时可以让学生思考比较各种操作方法,从中选取一种适合自己的方法。这样既起到了合作学习的目的,也能让学生独立思考的广度和深度起到了促进作用[4]。

3.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思考,掌握科学思考的方法。教师要在学生感受和理解知识的过程中,引导他们学会思考,掌握科学的思考方法。首先,要重视揭示思考问题的思路。教师为了引导学生在“过程”中掌握科学思考的方法,必须将思考问题的过程揭示出来,便于分析和研究。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自己要弄清教材的思路,还应将教材的思路适当地揭示给学生,便于学生从教材编写者思考问题的思路来认识和把握教材。例如在讲解Excel中的公式和函数的使用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把自己运用的思考方法也传递给学生,如何应用公式和函数,以及使用哪类函数等。在介绍到相对引用和绝对引用时可以与学生一起思考,现场分析,现场推演,让学生直接看到教师在解题过程中的思考过程。

三、总结

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教学的改革目标,是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以提高学生素质和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为基础,在基础教育中培养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模式的研究,提高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也提高了学生自主创新和独立思考的能力。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在学习阶段注意培养,形成习惯,这比多解几个题更重要。有了它,学生就有了自我探究的动力、积极性和能力,就有了独立获取知识和进行探究的可能。

参考文献:

[1]王利利,吴方,谭忠兵,李书涛.独立学院本科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改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1,(18):16-19.

[2]程斯纳.成长的思考――浅谈当代大学生自主独立能力的缺失与培养[J].科教导刊,2012,(02):4-6.

[3]吴杰.“大学计算机基础”教改阶段教学设计探讨[J].计算机教育,2010,(18):9-11,16.

篇13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结合在一起的一种学习行为,两者相互依赖,相互促进,不可分隔。教师只有建立与学生亲密无间的友好关系,学生才能更好地喜欢、尊敬、崇拜教师。“亲其师,信其道”,就是说的这个道理。教师平时要及时与学生交流沟通,解决学生的学习困难和生活困难,让学生看到学习、生活的希望,可大大增强学生积极主动、独立学习的干劲,从而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实现英语水平的新跨越。

2.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教师要争取让每一位学生都有独立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无论课上还是课下,都要组织好学生独立自主地学习英语,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在学生独立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对于做法不对的同学要加以指导,尤其对学生存在的细节问题要引起重视,正确引导。

3.对学生课外知识学习进行监督

对于课本知识的学习,不能满足学生的知识量和兴趣度,要给学生推荐一些适合他们的有趣的课外书报,拓展学生的眼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来达到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英语的能力。

二、积累最原始的英语知识

一些最为基本的英语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是学生独立学习英语的前提条件。教师如果不把这些知识教授给学生,学生掌握不好,那么独立学习英语就会产生巨大的阻力,从而影响学习效果和效率,浪费了学生的学习时间。最原始的基本知识包括音标、语法、格式结构等。就拿音标来说,没有教师的指导,学生对于音标无论如何也不会读,更不用说掌握它们的发音技巧与要领了。

三、培养学生学习的耐心

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一定的耐心,只有静下心来,深入下去,才能把事情做好。对于培养中职学生独立学习英语的能力而言,耐心是必不可少的。在学生自学英语的过程中,学生经常遇到的最主要的问题是单词、短语、语法、阅读理解等,他们往往没有耐心去解决,解决不了就烦躁。

对于出现的单词,有的学生不会自己查词典,甚至有的同学没有词典,这种现象是极不好的。有很多的英文单词就像汉语的字一样有很多的词条,也就是说一个单词有很多解释,学生学过这个单词,但要想在一个句子中找出其单词在本句的含义,对学生来说有一定困难。

例如,单词take,它有三四十种含义。举例来说:1.Can you take my advice· 2.I have taken my notes. 3.Tom takes an interest in English very much.要让学生找出take在每个句子中的含义可以说不容易,他们往往在自学过程中,匆匆记一下一个含义就算了,根本没有耐心去探究它在本句中的准确含义,从而导致对该句乃至整篇文章不理解。

因此,在平时的英语学习中,教师要认真培养学生学习的耐心,对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很重要的。

四、加强整体意识的培养

中职生的学习经验不丰富,对于如何去学习和怎样学习,往往不知所措。那么,加强学生整体意识的培养,就显得至关重要了。教师应教会学生从整体上来把握知识,做到先整体后局部,通读一下学习内容,在自学浏览的过程中,用笔标出自己有疑问或不会的知识点,然后再查字典、查阅资料或问教师和同学来解决。但在实际的学习中,学生往往是对于知识的解决不是通览全部内容,而是遇到不会的问题就停下来查词典或资料,问教师或同学,这样导致学习速度与效率低下,不能形成学习的连贯性。这种仅重视局部学习的思想并不能很好地促进自己的学习,只有前后知识相互联系,才可能更容易地理解所遇到的疑难问题。

五、引导学生探索学习规律

教师在课堂上要对旧知识及时反馈,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温故而知新”的重要性。教师要教育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想法,按英语学习的规律来学习,这样就必须不断地、独立自主和有计划地复习旧知识,才能将所学知识巩固在自己的脑海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