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急诊分诊方法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随着医学的发展,病人对医疗服务的要求也随之提高,病人需要更优质的医疗服务,其中包括对门、急诊病人的准确分诊,目前,由于病人法律意识的增强,在就医过程中的自我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而使医疗投诉次数明显增多,医疗投诉其中包括对门、急诊病人分诊错误所导致的医疗投诉。正在医疗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很多医院都将“零差错”、“无投诉”作为医院发展的管理目标[1]。因此,研究提高对门、急诊病人的分诊准确率就显得特别重要。
1 临床资料
我院2011年门、急诊病人人次为194596:,2012年门、急诊病人人次为228787,2011年和2012年门、急诊分诊护士均为谢护士。
2 分诊工作方法
2.1原有分诊工作方法
2011年1月份,谢护士从其它岗位调出到分诊岗位,未经任何关于分诊工作方法和知识的学习、培训,未对分诊工作方法进行探索、研究,直接进行分诊工作。
2.2 现有分诊工作方法
谢护士进行分诊工作一年,经向各科室医师及病人调查发现,对门、急诊病人的分诊准确率不高,从2012年1月份开始,改进原有分诊工作方法,采用如下现有分诊工作方法。
2.2.1 认真学习诊断学的理论知识
分诊护士认真学习并掌握内科腹痛、外科腹痛、急腹痛、妇产科腹痛、癌性腹痛、炎性腹痛、各种性质的头痛等疼痛特点,认真学习并掌握各种疾病的发热特点,认真学习并掌握诊断学理论知识,认真学习并掌握疾病的鉴别诊断要点。
2.2.2 分诊护士向各科室医师进行电话预约安排患者就诊
分诊护士经仔细询问病人的病情后,如果仍不能确定该病人属于哪个科别的病人,向有关科室的医师电话告知该病人的疾病情况,得到有关科室医师确认该病人应该到有关科室就诊,再告知病人应该去有关科室就诊。口腔科的病人,需要等候很长的时间才能得到诊治,也可以向口腔科医师打电话为病人进行预约诊治。如朱女士,于2012年2月4号上午8时来院准备补牙,分诊护士可以先打电话询问口腔科医师:“现有需要补牙的朱女士需要候诊多少时间才能够轮到她补牙?”,口腔科医师回答说:“下午1点半”, 分诊护士就可通知朱女士下午1点半来补牙。
2.2.3 认真学习并掌握传染病的理论知识
积极参加医务科组织的关于院内感染的业务知识学习,掌握常见传染病的症状、体征和鉴别诊断要点,掌握传染病的分诊工作流程。分诊护士需不断地加强学习传染病知识,因新的病毒感染所致疾病层出不穷,如非典型性肺炎、手足口疾病、甲型N1H1流感等,这就需要分诊护士掌握这些新的传染病知识。
2.2.4 虚心向医师求教为病人的切诊方法
护士在护理学校和护理工作生涯中,学习了护理知识和实践了对病人的护理,但对病人的切诊仍然是护士的薄弱环节,分诊护士须向各科的医师虚心求教,掌握对病人的切诊方法。
2.2.5 运用改进的护理程序进行分诊工作
分诊护士运用“护理评估―医疗诊断(原为护理诊断)―实施(给予分诊)―评价(即由医师或病人进行评价分诊的准确性)―如果分诊护士为病人分诊错误―分析分诊错误的根本原因―改进措施”方法为病人进行分诊工作。运用改进的护理程序为门、急诊病人进行分诊工作是整体护理意义的延伸,丰富了整体护理的意义。如:病人陈某,女,83岁,因慢性下腹痛来院就诊,护理评估:分诊护士对病人进行望、闻、问,切,分诊护士经观察得出医疗诊断:慢性子宫内膜炎,给予分诊:通知导诊人员带领病人去妇产科就诊,经妇产科医师检查,无妇科疾病,妇产科医师评价:此患者不是妇科病人,应该去康复科就诊,分析分诊错误的根本原因:向康复科医师求教,康复科医师解释为慢性子宫内膜炎和腰椎骨增生虽然都有下腹痛的表现,但病人腰椎骨增生仅有下腹痛,但没有白带增多的表现,而慢性子宫内膜炎性疾病既有下腹痛,也有白带增多的表现,老年女性由于雌激素的分泌减少,导致腰椎骨钙减少而致腰椎骨慢性增生,腰椎骨慢性增生可导致慢性下腹痛,经向病人询问,陈女士无白带增多的表现,分诊护士分诊错误的根本原因为分诊护士没有询问患者的白带情况,导致分诊护士为该病人错误分诊。改进措施:如果再次遇到此类病人,一定要询问病人有无白带增多的表现。
2.2.6 分诊护士必须具备的素质
分诊护士必须具备的素质:对病人要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同情心;观察病情要细致;对病人要热情;视病人如亲人;坚守岗位;学术求精。
3 结果(见表1)
2011年和2012年分诊准确率的比较表(表1)
由表1统计分析结果表明,2011和2012年分诊准确率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4 讨论
4.1 对门、急诊病人进行准确分诊能够明显降低医疗投诉
如病人张女士,45岁,于2011年4月因患肿物就诊,询问分诊护士需到哪个科室诊治,分诊护士安排病人到妇产科就诊,张女士在妇产科侯诊厅等候了约1个小时,才轮到张女士诊治,妇产科医师告知张女士,肿物属于外科疾病范畴,请张女士到门诊外科就诊。张女士火气大发,向有关部门投诉,诉说让她白等了1个小时。又如病人赵女士,42岁,于2012年6月因患肿物就诊,询问分诊护士需到哪个科室诊治,分诊护士安排病人到门诊外科就诊。赵女士能够得到准确分诊,未有投诉发生。病人对分诊护士投诉次数见表2。
2011年和2012年病人对分诊护士投诉次数表(表2)
由表2看出,病人对分诊护士投诉次数从2011年的10次将为2012年的零投诉。
4.2 对门、急诊病人进行准确分诊能够使病人得到及时救治
如患儿陈某,6岁,于2011年3月就诊,因腹胀(但无痛苦面容,无发热,无呕吐)就诊,被分诊护士安排到外科就诊,经外科医师检查,告知患儿家属患儿腹胀属于内儿科疾病,需到内儿科就诊,由于分诊错误,患儿的诊治不及时。如患儿成某,5岁,于2012年3月因腹胀来院就诊,分诊护士观察患儿,无痛苦面容,无发热,无呕吐,经观察和综合分析,安排患儿成某到内儿科就诊,内儿科医师及时为患儿成某进行了诊治。
4.3 对传染病人进行准确分诊能够使就诊流程符合规范
如患儿张某,4岁,于2011年5月因手足部皮疹就诊,分诊护士认为患儿患有皮肤病,被安排到皮肤科就诊,经皮肤科医师检查,告知患儿家属患儿患有手足口疾病,需到内儿科就诊(内儿科有独立的手足口疾病病区),因此,不准确的分诊不但造成患儿就诊不方便,更造成患儿就诊路线不符合规范,易造成手足口疾病传染给其他小儿。又如患儿赵某,5岁,于2012年4月因手心、足心皮疹就诊,分诊护士仔细处观察患儿,疾病诊断拟“手足口疾病”,分诊护士安排导诊人员带领患儿按照院感科指定的传染病人就诊路线到内儿科科室就诊。
4.4 减少了导诊人员对病人导诊的工作量
由于分诊护士能够对病人进行准确分诊,大大减少了导诊人员对病人导诊的工作量,导诊人员就能够有更多的时间为病人提供总服务台的其它工作,如:各种检查报告单的发放、解答病人的药物咨询、双向转诊、免费测量血压等工作。导诊人员对病人导诊的工作时间见表3。
2011年和2012年导诊人员对病人导诊的工作时间表(表3)
由表3看出,导诊人员对病人导诊的工作时间减少了平均1小时/天。
4.5 减少了病人就诊时的候诊时间
由于分诊护士能够对病人进行准确分诊,又由于分诊护士向各科室医师进行电话预约安排患者就诊,大大减少病人就诊时不必要的候诊时间。门、急诊病人就诊时候诊时间见表4。
2011年和2012年门、急诊病人就诊时的候诊时间表(表4)
由表4看出,门、急诊病人就诊时的候诊时间减少了平均20分钟/人次。
4.6 病人对分诊护士的满意率明显提高
由于分诊护士对病人进行准确分诊,大大减少病人就诊时不必要的在其它科室的候诊时间,使病人能够得到及时的救治,因此,病人对分诊护士的满意率明显提高,病人对分诊护士的满意率见表5。
2011年和2012年病人对分诊护士的满意率表(表5)
由表5看出,2011年和2012年病人对分诊护士的满意率有统计学意义。分诊工作的最终目的是让病人对医疗服务满意。
4.7 减少了各科室医师不必要的工作量
由于分诊护士对门、急诊病人进行了准确分诊,从而使各科室医师减少了对非本科病人的不必要的体格检查、问诊及书写病历等工作,从而使各科室医师有更多的时间对本科病人进行详细的诊治。
5 结论
现有分诊工作方法能够明显提高门、急诊病人的分诊准确率,门、急诊病人对门、急诊分诊护士满意率明显提高,减少了医疗投诉,现有分诊工作方法值得应用和推广。
6 分诊工作进一步改进建议
篇2
Analysis of Jammers Simulation in a SAR Simulation Platform
HAN Song,SHEN Xiaofeng
(Institute of Electronic Engineering,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Chengdu,610054,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introduces a method to simulate a jammer in a SAR simulation platform,based on the deception method.In this method,the computation in simulation is simplified,by using the speciality of the sampled but unquantized SAR signals without carrier and sharing the computation between modules.Because this method fits simulation environment very much,a great jamming effect is easy to get.So this method adapts to bring a deception environment.
Keywords:SAR simulation;echo;jamming;fake target
1 引 言
合成孔径雷达(SAR)是一种在军事侦查领域应用广泛的雷达。它以其全天候、全天时、抗干扰和高角度分辨力的特点在近几年的战争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各国都在竞相研制开发高性能的SAR,我国也不例外。在研制过程中仿真必不可少,一个大型的SAR仿真平台可以为研发工作带来相当大的方便。
在SAR研制的同时,各国也必然在进行着SAR对抗的研究。由于SAR具有抗干扰等特点,因此有源干扰就成为了最有效的手段。所以现代的电子战环境仿真中有源干扰机的仿真是必不可少的。
有源干扰分为欺骗式干扰和压制式干扰,对于SAR欺骗式干扰尤为适宜。因为SAR使用的合成孔径技术使得其主瓣非常窄,干扰机大部分时间是在其副瓣内,如果使用压制式干扰则需要的功率极大,效果不理想。而欺骗式干扰则可以产生与雷达相匹配的信号,达到良好的干扰效果。
2 SAR成像基本原理
SAR与常规雷达一样,都是利用目标反射的电磁波对目标进行探测。之所以SAR能产生如此高的分辨力,要归功于线性调频信号,这种信号在压缩处理后可以产生很高的分辨力。
距离向的线性调频信号是雷达发射脉冲前就产生的,这和常规雷达并无不同之处,而方位向的线性调频信号则是SAR独有的。SAR在飞过目标时,飞机和目标的相对速度是变化的,所以目标回波的多普勒频移也是变化的,如此就产生了一个近似线性调频的信号,利用这个信号SAR可以产生很高的方位向分辨力。
SAR发射的信号归一化后为:Иu(t)=exp(jωct)exp(jkt2)g(t)(1)И其中g(t)=1,|t|
0,|t|>1/2。г蚧夭ㄐ藕盼:Иs(t,τ)=Aexp(jωc(t-T(τ)))・
exp(jk(t-T(τ))2)g(t-T(τ))(2)И其中T(τ)=2R(τ)c为回波的延迟,R(τ)为目标与飞机的距离,c为光速。
因为Е游慢时间,因此在快时间域T(τ)近似为常数T0。因此上式中exp(jk(t-T(τ))2)飒exp(jk(t-T0)2)为快时间域(距离向)的线性调频因子。
而Иexp(jωc(t-T(τ)))去载波后得到┆exp(-2R(τ)c)。将R(τ)在目标位于波束中心的时刻τ0Тμ├照箍并略掉二阶以上的高阶项:ИR(τ)Rc+(τ-τ0)+(τ-τ0)22(3)И 因此:ИИexp(-2R(τ)c)=exp(-2Rcc)exp(-2(τ-τ0)c)・
exp(-(τ-τ0)2c)Ид饩褪强焓奔溆颍ǚ轿幌颍┑南咝缘髌狄蜃印6杂谧罴虻サ恼侧视SAR,=-λfDc2=0(fDc为多普勒中心频率,λ为波长)。因此exp(-2R(τ)c)可化为┆exp(-2Rc c)exp(-(τ-τ0 )2c)。
SAR成像就是通过对这两个线性调频项进行依次压缩而得到很高的距离分辨力和角度分辨力的,而具体的压缩算法因与干扰无关,本文不做描述。
3 SAR的欺骗式干扰原理及仿真方法
如图1所示,干扰机对雷达的回波信号为:Иs0(t,τ)=A0exp(jωc(t-2R0(τ)c))・
exp(jk(t-2R0(τ)c)2)g(t-2R0(τ)c)(4)И图1 欺骗式干扰原理图而假目标对雷达的回波信号应该为:Иs1(t,τ)=A1exp(jωc(t-2R1(τ)c))・
exp(jk(t-2R1(τ)c)2)g(t-2R1(τ)c)(5)И 观察式(4)与式(5)容易看出,如果不考虑回波幅度,在式中令t′=t-2R1(τ)+R0(τ)jωccг蚩梢宰化为式(5)。因此只需在干扰机的回波上加上一个延迟,就可产生xoy平面(地面)上任意点的假目标。
而在实际的仿真平台设计中,为了简化计算过程,信号采用了不带载波、已采样但未量化的形式。因此,干扰机的回波就变成了如下形式:Иs0(n,m)=A0exp(-jω2R0(τ(m))c)exp(jk(t(n)-
2R0(τ(m))c)2)g(t(n)-2R0(τ(m))c)(6)ИИt(n)为n的线性函数,t(n)=Δt×n+t0(下文为了方便将τ(m)简记为τ)。同理,按上面的方法,令n′=n-2R1(τ)+R0(τ)jωccΔt,则t(n′)=t(n)-2R1(τ)+R0(τ)jωcc。式(6)可化为:Иs0(n′,m)=A0exp(-jω2R0(τ)c)exp(jk(t(n′)-
2R1(τ)c)2)g(t(n′)-2R1(τ)c)(7)Иё⒁馄渲歇Иexp(-jω2R0(τ)c)这一项,没有载波,就无法通过延迟将其转化为exp(-jω2R1(τ)c)。因此,方位向的假目标需要另行处理。对比式(7)和式(5),可以看出如果将s0Ы行如下处理,得到的式(8)与式(5)所代表的目标点在成像后将有相同的位置。Иs0(n′,m)×exp(jω2(R0(τ)-R1(τ))c)
=A0exp(-jω2R1(τ)c)exp(jk(t(n′)-
2R1(τ)c)2)g(t(n′)-2R1(τ)c)(8)И其中关于R0(τ)-R1(τ)的计算,有两种不同的方法。首先可以将R0(τ)和R1(τ)泰勒展开并略去高阶项然后相减,这样可以避免由于计算每一时刻和每一目标点的R1(τ)而引入的非线性运算。但在仿真系统中,干扰模块并不是计算干扰机发出信号的幅度,而是雷达接收到的信号的幅度,由距离而产生的幅度的衰减也是由干扰模块来计算,因此R1(τ)У募扑闶遣豢杀苊獾摹K以直接计算将较为合理。ИR0(τ)-R1(τ)=y20+H2+(x0-τv)2-
y21+H2+(x1-τv)2(9)И 综上所述,Иexp(jω2(R0(τ)-R1(τ))c)Ь褪歉扇呕产生方位向干扰的因子,在干扰机的回波信号上乘上这个附加因子就可以产生方位向的假目标。
图2 单点假目标干扰效果4 Matlab仿真效果
上述干扰仿真方法在Matlab上的仿真效果如图2所示,仿真中真实目标和假目标的后向散射系数均取1,每个脉冲采样1 024个点。
图2(a)中R1和R2为真实目标的像,F1和F2为干扰机产生的假目标的像,J为干扰机位置;图2(b)为成像后的幅度三维图,四个峰分别对应图2(a)中真实目标和假目标的四个像。从图中可以看出仿真的干扰机产生的假目标已经达到了干扰效果,图2(b)中假目标像的幅度也和真实目标相仿,证明了该方法能应用于实际的仿真系统。
参 考 文 献
[1]孙云辉,陈永光,焦逊.星载SAR应答式欺骗干扰研究\.电子对抗技术,2004,19(2):23-26.
[2]甘容兵,王建国.改进的对星载SAR的应答式欺骗干扰\.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5,34(5):614-617.
[3]叶映宇.合成孔径雷达干扰方法的研究\.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05.
篇3
1 护士管理
11 个人综合素质管理 急诊科的护士应具有较全面的护理知识,而且必须技术娴熟、操作准确,遇到紧急情况,能做到从容不迫、忙而不乱。这就需要组织护士不断学习,通过送护士外出进修学习、定期技术培训和岗位练兵等有计划有目的的人才培养,护理知识与时俱进,操作技术精益求精,才能更好地挽救患者生命,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护士长以身作则,不断提高自身技术素质,并认真组织业务学习,督促检查全科护士、护理员做好本职工作;同时,应把握好对护士批评的方式、时机和效果,对护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根据轻重缓急采取不同的对策进行帮助教育,以期共同进步。
12 护士队伍合作管理 护士队伍的分工与合作要讲究团队精神,简单来说就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核心是协同合作,最高境界是全体成员的向心力、凝聚力。分组不分帮,分工不分家,一切以患者的利益为上,工作中做到一切为了患者,为了患者的一切。
重视对护士的思想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和爱岗敬业,注重加强集体凝聚力。注意护士的人员配备必须合理,按老中青相结合的原则排班。以老带新,搞好传帮教工作,以保证急诊抢救工作顺利进行。
2 患者管理
21 环境管理 保持环境干净、整洁、舒适、优雅。这样,消除患者就诊时焦虑情绪,适应新环境。分组分工管理各个区域的环境,责任到人,组长随时督促、检查两组护理人员的工作,作好消毒隔离工作,搞好环境卫生,保持良好的医疗环境。
22 就诊管理 组长接诊并分配给小组成员,小组成员接到患者后合理正确预检患者,快速、重点地收集资料,并将资料进行分析、判断,分类、分科,同时按轻、重、缓、急安排就诊顺序,并报告医生给予诊治。高质量的分诊能使患者得以及时救治,反之,则有可能因延误急救时机而危及生命。所以,做好这项工作对急危重患者的救治成功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小组成员对本组必须负责到底,服务到底。
3 业务管理
31 普通急诊护理合作管理 急诊科的护士必须坚守岗位,即使没有患者,也不能擅自离岗,以保证有充足的医护人员随时投入抢救工作中。急诊抢救室的备品必须安排专人管理,并随时检查,定期进行保养、维修、更换,药品需定位、定量、定种类。只有使抢救设备处于正常可靠状态,才能保证抢救工作的顺利进行。
抢救工作在组长的带领下有序进行,挂急诊号的一般急诊病员,由小组护士配合各科进行分诊就诊处理。 如病员多候诊时间较长,组长应及时报告科主任和护士长安排急诊医师加强。
32 特殊急诊护理合作管理 急危重症病员应先抢救,后挂号、交费、办理有关手续。所有参加抢救人员必须服从组长的协调安排,以极端负责的态度,争分夺秒的抢救患者。一般抢救由急诊科医师、各组护士负责实施。其他医护人员密切配合,应有专人负责记录,要求准确、清晰、扼要、完整,并注明执行时间,抢救结束后及时整理、归档,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321 遇急危重患者应立即将其送人绿色通道,要实行先抢救后补办手续的原则。
322 遇成批伤病员时,对患者进行快速检伤、分类,分流处理,并立即报告上级及有关部门组织抢救。
323 遇患有或疑患传染病患者来院急诊,应将其安排到隔离室就诊。
324 经抢救病情稳定后,如须收入病房,由指定的医师、护士和担架员护送。
篇4
很多人对EMD并不是很了解,用通俗的话来说,EMD就是经验模态分解,它是由美国的黄鳄博士所提出的一种信号分析方法,由于EMD方法在理论上能够应用于任何类型的信号分解,因此在处理非平稳以及非线性数据方面,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正因为EMD具有如此明显的优势,以它作为基础,来研究机械振动分析与诊断方法,相信能够获得一定的积极成果。本文就基于EMD的机械振动分析与诊断方法进行一定的研究。
1 机械系统振动模式的EMD分析方法研究
1.1 瞬时频率和固有模式函数
构成EMD基本原理以及算法核心的两个基本概念有两个,一个是瞬时频率概念,另一个是固有模式函数概念。对于瞬时频率来说,力学上振动频率的概念是单位时间内震荡波的个数,其实质就是表征信号在一定时间内的总体特征,由此可见,对于瞬时频率来说,其定义可以与正弦、余弦函数联系在一起,这样一来就能够很好的解决问题,并且将理论应用到实际的工作当中。其次,在固有模式函数方面,黄鳄博士等一些研究人员在总结瞬时频率有意义的单分量信号的时候,认为应该在满足条件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固有模式函数的概念。经过一定的讨论和研究,众多的科研人员认为,固有模式函数必须满足以下两个条件:第一,整个数据长度中极值点和过零点的树木必须相等或者最多相差一个。第二,在任意的数据点,局部极大值的包络以及局部极小值的包络均值必须等于零,换言之,信号需要关于时间轴局部对称。从以上的表述来看,瞬时频率以及固有模式函数对整体的研究工作而言,是一个明确的理论基础,所有的工作都需要在这个理论基础上进行,否则很难达到一个理想的效果。
1.2 EMD的基本原理
EMD方法主要建立在以下假设的基础之上:首先,信号最少要有两个极值点,一个最大值和一个最小值。极值点能够为EMD方法提供一个最合理的范围,当工作人员利用机械振动分析与诊断方法的时候,必须在某一个合理范围内取值,否则没有办法制定针对性的方式来处理问题。其次,特征时间尺度通过两个极值点之间的时间长度定义,这个要求和上一个是相互呼应的,在未来的工作中,准确的定义不仅可以良好的处理问题,同时可以及时的发现问题。现阶段的机械设备在应用的过程中,具有很多的隐藏问题,如果能够针对各个工作状态进行一个准确的定义,势必能够在今后的工作中,及时检修,提高经济效益。最后,如果信号数据没有极值点,或者只存在最大值或者最小值,但是存在变性点,那么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数据微分一次或者几次来获得极值点,之后通过积分来获得分析结果。综上所述,EMD的基本原理必须满足上述三个条件,否则很有可能造成结果不理想或者结错误结果。
2 EMD中的端点效应和信号序列延拓技术研究
基于EMD的机械振动分析与诊断方法,需要在切实可行的基础上来进行工作。在此,本文重点介绍EMD中的端点效应和信号序列延拓技术。利用这一技术,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彻底解决一些恶性问题,避免重复发生的情况。
2.1 端点效应的抑制方法分析
针对EMD的端点效应问题,我国在长期的发展当中,已经提出了一些较为有效的处理技术,并且应用到了实际的工作当中,也就是现阶段的信号序列延拓技术。主要分为极值延拓、周期延拓、预测延拓以及波形延拓等一系列的方法。如何根据旋转机械振动信号的特点,具有针对性的提出适用性强的信号序列延拓方法,更加彻底的将EMD方法应用于机械振动模式分析,就需要对现有的信号序列延拓方法的特点、性能进行分析和研究。
2.2 现有延拓方法在机械振动信号处理中的不足分析
对于现有的延拓方法来说,并没有达到一个理想的状态,在应用到机械振动信号处理的时候,存在较多的不足。首先,没有办法达到理想的EMD分解结果,适用性较差。其次,应用价值不高。最后,随着高科技的盛行,很多的机械振动都出现了新的问题,固守原来的方法,很难得到一个较大的突破。
2.3 信号序列端点优化对称延拓方法研究
信号序列端点优化对称延拓方法,主要是通过对信号以及其中包络线的偏差评价函数最小化计算,来获得最理想的信号端点值,同时,在这个基础上延拓信号的上、下包络线。两端将最大化的逼近原始信号两端点。之后的工作较为简单,通过在EMD后续筛选IMF过程中抛弃两端延拓的数据,从而将端点效应释放到原始信号之外。通过这种方法,能够有效的处理机械振动中的端点效应问题,并且在未来的工作中,不断建立新的方案,形成一整套有效的对策。值得注意的是,现阶段的机械振动具有一定的地域性特征,由于应用机械设备的工厂和企业不同,同时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情况也有所偏差,因此在应用上述方法的时候,还应该有效的考虑到地方性特点。
3 结语
本文主要基于EMD的机械振动与诊断方法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从现有的发展情况来看,基于EMD的机械振动与诊断方法仍然需要进一步的加强,并且在很多的方面都需要进行努力。由于部分细节问题仍然没有解决,因此,还需要将端点效应进一步去分析,通过掌握更加透彻的原理,将方式方法变得更加科学化。相信在今后的工作中,基于EMD的机械振动分析与诊断方法一定能够得到更加积极的成果。
参考文献
篇5
问题:9时23分时时针与分针的夹角是多少度?
提问:你能计算出来吗?如果你做对了,你需要多长的时间?
一、知识准备
钟表大家都常见,钟面上有时针、分针和秒针,它们都是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就时针和分针的夹角而言,是由于它们各自的转速不同造成的,要求它们的夹角,我们就要求出分针转过的度数和时针转过的度数,从而求出它们的度数差,在求差的时候那个度数大,那个就作为被减数,当度数大于180度的时,再用360度减去差,从而求出正确的度数。
二、方法研究
时针转一圈360°需12小时,相邻整点的夹角为360°÷12=30°化成分钟12×60=720(分钟),所以时针的速度为360÷720=0.5度/分;分针转一圈360°需60分钟,速度为360°÷60=6度/分。我们在求夹角的时候,题目中给出的分值是分针所指的准确值,给出的时值不是时针所指的值,这样在求夹角的时候就要考虑时针在给出的分值里所走过的度数,如:9时23分,时针与分针的夹角计算:点时时针走过的度数为9×30=270度,23分钟时针走过的度数为23×0.5=11.5度,这样时针走过的度数为270+11.5=281.5度,分针走过的度数为23×6=138度,故9时23分时针与分针的夹角为281.5-138=143.5度,如果h代表时,m代表分,即h时m分的夹角计算如下:
时针转过的度数:30h+0.5m
分针转过的度数:6m
故两针夹角为:30h-5.5m或5.5m-30h
这样就总结了两个公式:
①时针在前分针在后,简称“时前分后” 30×时-5.5×分
②分针在前时针在后,简称“分前时后” 5.5×分-30×时
三、判断谁后的方法
判断时针在前还是分针在前的方法是:时“乘”以5与“分”比较大小,谁大谁就为前,如:9:20为“时”前“分”后,9:50为“分”前“时”后。
四、应用举例
1.计算9时20分时针与分针的夹角
分析:9×5=45>20故为“时前分后”
解答: 30×9-5.5×20=160(度)
答:9时20分时针与分针的夹角为160度。
2.求5时48分时针与分针的夹角
分析:5×5=25
解答:5.5×48-30×5=114(度)
答:5时48分时针与分针的夹角为114度。
3.计算9时11分的时针与分针的夹角
分析:9×5=45>11故为“时前分后”
解答:30×9-5.5×11=209.5(度)>180度
篇6
将R、L、C串联电路输入端口接入频率可调的幅值为1V的正弦电压源,如图1所示,改变其频率f,观察R、L、C串联电路中正弦电流幅值随频率变化的现象,如图2所示。
图中显示电流幅值在某一个频率点(16Hz)处出现峰值,这就是R、L、C串联电路中的谐振现象。谐振时电流幅值最大(此时的频率称为谐振频率),会烧毁电路中的电器,应予以防范。
二、用仿真描述串联谐振电路中的电压频率特性
1.电阻元件上的电压
电阻元件上的电压频率特性仿真图如图3所示,图中显示电阻电压和其电流波形一致,谐振时(f=16Hz)出现峰值,其值等于外部电压源的电压(1V)。
2.电容元件上的电压
电容元件上的电压频率特性仿真图如图4所示,图中显示电容电压具有低通特性,且峰值点(22Hz)与谐振点(16Hz)不一致。
3.电感元件上的电压
电感元件上的电压频率特性仿真图如图5所示,图中显示电感电压具有高通特性,且峰值点(11Hz)与谐振点(16Hz)不一致。
4.电阻、电容、电感电压的比较
电阻、电容、电感电压的频率特性如图6所示,图中电阻电压峰值点即谐振频率(16Hz)居中,电感峰值点(11Hz)与电容峰值点(22Hz)分列左右两侧,三者不重合。
三、用仿真图分析电阻值对串联谐振电路频率特性的影响
当电路中电阻值变化时会引起各个变量谐振曲线形状的变化,如图7所示。图7为电阻取2Ω、1Ω、0.5Ω、0.25Ω值时,电阻电压、电容电压与电感电压的各组谐振曲线。显然随着电阻值的减小,曲线越尖锐,电容、电感电压峰值点越来越靠近谐振点(电阻电压的峰值点)。
篇7
发药差错,根据有关文献中的用药错误分类[1],根据导致发药差错的原因不同因而其界定不同。其中,包装相似差错定义为:指由于药品外包装极为相似,导致错发药物,如陕西步长出厂的稳心颗粒和脑心通颗粒,包装颜色、大小、印刷字体都极为相似;错发患者定义为:指由于发药时不呼叫患者名字,张冠李戴发错药。
根据本人在实际工作中发现的发药差错,现将其汇总、分类如下:
1.1药品错发
1.1.1药品漏发、多发,发放的药品数量上错误,有的药品处方为多盒,只发放了一盒,有的药品处方为一盒,而发放了多盒,均达不到治疗效果。
1.1.2药品错发:①药品规格发放错误,如阿托品注射液,有5mg、0.5mg两种规格,如将5mg 发为0.5mg使用;②药品品种发放错误,如将具有相同降压作用的雅施达发为压氏达;③药品剂型发放错误,把外用药发为片剂;如替硝唑栓发为替硝唑片;④发放对象错误,张三的药品发给李四等。
1.2药品发放交待不清
1.2.1用法、用量交待不清,特别是服药时间、服药顺序交待不清;1.2.2含有相同药物成分的同类药品在同时服用时应减量或遵医嘱交待不清;
1.2.3许多药品剂型特别,使用时不可破坏其结构,以免影响疗效,如:缓释片、控释片、肠溶片以及肠溶胶囊等;
1.2.4有的药品包装具有特殊性,未强调用法造成患者使用的错误,如:利福平滴眼剂,内附药片,须先溶解后滴眼。若不交待清楚,有的患者只用不含药物的溶剂滴眼,达不到局部用药的目的,且无治疗作用;
1.2.5习惯性思维引起差错。特殊情况下因患者病情变化需改变用量用法,而药师不认真核对处方,仍习惯性思维按常规的用量用法向患者说明,出现差错。
2产生的原因
2.1药品种类繁多,许多名称、发音、外形、包装、剂型、规格等相似的药品,容易出现药品调剂差错;
2.2药品在药架上摆放位置发生改变时,药师仍习惯从这个位置取药并不核对就发给患者,造成错误;
2.3工作中精神不集中药师在工作中态度不严谨,说笑打闹,注意力不集中,也是发药差错的重要原因。
2.4业务水平不高,对药房药品的规格、剂型、用法用量、适应症及商品名和通用名等有业务知识不能熟悉掌握
3防范与措施
3.1思想上高度重视。始终牢记发药差错无小事,以“一切为了病人,为了一切的病人,为了病人的一切”的为宗旨,加强自身的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工作中出现失误的人员,要进行处罚,对工作表现优秀的人员,要进行奖励,做到奖惩分明,确保发药不出现差错。
3.2加强培训,提高业务水平。药品调配处于整个医疗服务链的最后一环,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医院的声誉,而严重的药品调配失误甚至回危及患者的生命[3]。因此,要不断提高药师的业务素质和水平。为提高药师的业务素质,采取岗位练兵的方式,结合工作实际,对门诊药房药师进行技术考核,使大家找出自己在业务技能方面的不足,自觉“充电”,提高业务素质。
3.3建立复核发药制度,提高发药准确性。复核发药是防范发药差错的重要措施,杜绝一人既调配又发药的同时,应当保证调剂人员。 一名发药药师应配备两名调配人员。调配药师接到处方,经过“四查十对”后,先通过电脑进行处方审核,包括药名、药品数量、规格、剂型等,如有差错立即纠正,这是通过电脑一对处方。调配时,药师通过处方调配药品,然后把所调配的药品再和处方核对,做到通过药品二对处方。调配完毕,交于发药药师。要使差错不出门,发药药师必须再次认真全面地审核一遍处方内容,逐个核对处方与调配药品、规格、剂量、用法、用量是否一致,逐个检查药品的外观是否合格(包括形状、色、嗅、味和澄明度),是否在有效期内等,确认无误后方可发药。通过人员复核处方药品,这是三对处方。一旦出现差错事故,在积极进行补救措施的同时,应及时查找出现问题的环节,分析原因,建立差错登记,集体学习讨论,总结教训,杜绝再次发生类似错误。总之,建立复核发药制度,可提高药品发放的准确性,有效地扼制差错事故的发生。
3.4医师处方要用通用名。《处方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医师开具处方应使用经批准并公布的药品通用名、新活性化合物的专利药品名称和复方制剂药品名称。化学药品的品种很多,名称各异,使用药品通用名,在一定意义上还可有效地区分与原来习惯用名相似的药品,如他巴唑(甲巯咪唑)和地巴唑、消炎痛(吲哚美辛)和消心痛(硝酸异山梨酯)等。
3.5促进药品码放管理,提高调配准确性 。药品的正确码放有利于药品的调配,在实际工作中,只允许受过训练并经授权的药学人员往药品货架上码放药品[2],相同品种而不同规格的药品分开码放,包装相似或读音相似的药品分开码放,在易发生差错的药品码放位置上,可加贴醒目的警示标签,以便药师在配方时注意;
3.6要建立药品质量检查登记本,效期药品登记本等,对近期药品及时处理,以防将过期变质药品发给患者;
3.7重视发药交代环节[3],指导患者安全用药。向患者交待有关用药注意事项,避免误用、误服。应该印制“药师提示标签”,发药时贴在相应的药盒或药袋上,便于患者服用时参考,如“此药需2℃一8℃冷藏”、“用此药避免饮酒”“服药期间不要驾驶汽车”“勿与抗生素同服”“此药与其他药同服间隔一小时”等等。向患者交代一些药物的特殊储存条件和方法,如氧氟沙星、吡拉西坦等注射剂需闭光保存。向患者交代药物的用量和用药时间。如退热药再次服用必须间隔4小时一6小时,达喜、达美康等应饭前30分钟服用,拜唐平应进餐时服用等等。
结束语:药品发放差错会直接导致用药的安全隐患,因此防止药品发放差错是安全进行药物治疗最基础的保证。我们应该从思想上认识到准确发药的重要性,根源上杜绝发药差错,为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篇8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8月~2013年5月急诊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180例,均符合AMI诊断标准。其中,男99例,女81例,年龄51~79岁,平均年龄(66.6±15.1)岁;发病至救治时间30~170 min,平均(77.4±12.2)min。将180例患者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病程等)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AMI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急诊接诊后后立即给予患者吸氧、心电图监护。观察组给予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主要如下。
1.2.1做好接诊护理准备 急诊接诊后立即发车,途中与患者家属保持联系,仔细询问患者病情并做好记录,嘱咐患者家属不要随意挪动患者,等待救护车达到现场后听从医务人员的安排。待到达现场后,立即给予患者吸氧、心电监护,并安慰患者及其家属,消除其的恐慌与焦躁心理。入院后,认真做好病情观察,并详细记录患者的治疗方法。
1.2.2优化AMI救治流程 成立AMI急诊救治小组,优急诊AMI接诊绿色通道;要求医务人员在接诊途中对患者的疾病病情做出判断,并做好详细记录,建立静脉输液通路并于接诊途中电话通知急诊科室做好接诊准备,通知内容包括患者的基本病情及途中救治方法等;待入院后交由急诊科医生再次结合CT及MRI等检查结果做出准确的判断,并将判断结果详细记录,交由分诊科室结转;做好院内分诊及转运交接工作,转运途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并预先做好应对意外事件的救治准备工作。
1.2.3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从提高医务人员的急诊救治水平着手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组织以护士长为主要负责人的优质护理服务小组,定期对科室内所有护理人员进行必要的护理专业知识培训;定期对临床护理实践中遇到的难点、疑点进行讨论、剖析,找到科学的解决方法,提高护理水平和护理质量;要求护理人员保持微笑服务,拉近与患者的距离,保持和谐的医患关系,促进急诊救治的顺利开展。
1.3疗效判定 统计比较两组患者急救反应时间、患者死亡率、护理满意度等指标。
1.4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9.0统计分析软件分析,实验数据以(x±s)和(%)的形式表示,分别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P
2结果
观察组平均急救反应时间低于对照组(P
3讨论
急诊AMI患者病情危急、患者及其家属情绪波动较大,护理难度较大。为提高急诊科护理质量,必须对急诊科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以提高救治质 量[1-2]。优质护理方法为临床护理研究的热点,近年来在临床各科室广泛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3-4]。本文以AMI急诊接诊至救治为基础资料,分析了优质护理方法在AMI急诊救治中的应用价值。临床实践表明,经以做好充分的接诊救治准备、优化AMI接诊救治流程并着重提高临床护理服务质量为主要目标的优质护理方法可显著改善AMI的急诊救治效果。本文中优化护理干预组平均急救反应时间低于对照组(P
参考文献:
[1]韩彦辉,李海霞.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科的应用效果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9):837-839.
篇9
1.1 皮带纵向撕裂
当皮带某一处受到的力非常不均匀时,就会使皮带沿着运动方向被撕裂开来,这一现象称为皮带纵向撕裂。纵向撕裂的主要原因是皮带由于过度磨损而受力不均所造成,或是物料中有尖锐杂质插入而使皮带遭到严重破坏而发生纵向撕裂。这种故障一旦发生,会对皮带造成破坏性的损害。检测皮带纵向撕裂的方法有很多,常见的方法有接触式检测方法,如在托辊上方安装棒形检测器、压力检测器;非接触检测方法,如超声波检测法、电磁检测法。这些检测方法在成本、检测效果、实时性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1.2 皮带断带
皮带运输机发展断带故障,一般是由于受到横向力较大,致使皮带受力失衡而形成的。通常来讲,皮带运输机断带部分一般出现在滚筒部分或者是皮带运输机接头部位,这表明在这两个部位,容易出现受力不均衡或者荷载过大的现象。而皮带断带故障也会造成一些影响,例如在一些繁忙的工作线上,一旦发生皮带断带,就会出现运输线堵塞或者机架部位受力过大而损坏的问题。甚至有的因为断带故障造成长时间停工,给企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后果比较严重。
1.3 皮带打滑
与皮带断带相反,皮带打滑故障是滚筒与皮带之间受力不足,没有足够摩擦力支撑的问题引起,这时候虽然滚筒依旧在转动,但是无法推动皮带继续运转,从而出现打滑现象。打滑故障虽然不及上述两种故障给皮带带来的损害大,但是长时间的打滑容易使皮带表面产生大量热量,如果是在煤炭等企业中,有可能引起煤尘或者瓦斯爆炸,因此也需要相关人员加以重视。
1.4 皮带跑偏
皮带机工作时皮带运转位置偏离应有的理论位置的现象称为皮带跑偏,通常表现为皮带边缘与滚筒或托辊边缘的值小于或大于应有的理论值。皮带跑偏将会造成机架和皮带间产生很大的摩擦力,使得皮带严重磨损,进而软化或撕裂,大大降低皮带的工作寿命。对于皮带跑偏故障的检测,通常采用在皮带两侧安装跑偏开关的方法,一旦皮带在运行中偏离了原有位置,便会触动到两侧的跑偏开关,从而引发跑偏报警。
2 皮带机故障诊断方法的研究设计
2.1 接触式诊断检测方法
2.1.1 棒形z测器。棒形检测器是一根弯曲成托辊状的槽形棒,安装在皮带与缓冲托辊之间的一种检测装置,其结构如图1所示。当皮带机物料当中混有杂物时,这些杂物很有可能将皮带刺穿,这时槽形棒就会被触动,从而使限位开关有所响应,进而发出报警并使皮带急停。这种检测器在使用时,可以将若干个槽形棒连接在一起,以增加检测范围和可靠性。该装置结构简单,易于安装维护,但可靠性较差,且无法对皮带机损坏程度进行检测。
2.1.2 弦线式检测器。弦线式检测器与棒形检测器的原理类似,不同之处是将金属棒换成金属丝或者尼龙线,其检测灵敏度比棒形检测器略高,但存在与棒形检测器同样的缺点。
2.1.3 压力检测器。压力检测器是采用测力托辊代替传统托辊,将测力托辊安装在输送带支架上,当输送带发生断裂、撕裂或者跑偏故障时,托辊会受到一个额外的力,并且这个力会保持一段时间,通过监测托辊所受力的大小和变化情况来间接判断输送带是否发生故障。这种方法原理简单,安装方便,但是可靠性较差,安装在托辊上的传感器长时间受力,极易产生磨损,使用寿命较短。
2.1.4 漏料检测器。漏料检测器是一种由托盘平衡锤和支点等组成的简单检测装置。当皮带发生撕裂时,皮带上的物料就会透过裂缝泄漏到皮带下方的托盘里,当托盘上装载物料的质量大于平衡锤时,整个装置就会以支点为中心转动从而触动限位开关,使得皮带报警并停机。这种检测器检测原理和机械结构简单,检测方便,但是检测器寿命较短,且检测实时性较差,智能化程度较低。
2.2 非接触式检测方法
非接触式检测方法与接触式检测方法相比,具有无损检测的优势,检测效果有所提升,非接触式的检测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2.2.1 X光射线检测法。德国科学家首先提出了X光射线检测法,并将这种方法成功的运用在皮带运输机损伤类故障的检测中,该方法可以检测皮带内的钢丝绳变形、接头断裂,并可对缺陷定位。当皮带运输机以较低速运行时,其损伤的程度和损伤的位置均可以被自动记录下来,但是皮带运输的速度会受到制约。具体原理图可见下图2:
2.2.2 超声波检测法。超声波检测法是在皮带运输机与托辊之间安装波导管,波导管产生超声波并能够产生超声波震荡,通过超声波检测器接受产生的超声波。当皮带运输机正常运转时,产生波和接受波都为正常状态,检测器发出正常信号。当皮带运输机发生故障时,波导管就会收到损坏而弯曲,使得接受波和发送波都出现异常,超声波检测器可以检测到异常信号,判断皮带发生故障。这种方法存在一定的破坏性,要使得波导管损坏才能够判断皮带的撕裂,且需要破坏程度较大使得物料穿透皮带,挤弯波导管后才能起作用。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皮带运输机在我国运用时间较长,并且由于皮带运输机一般情况下运输距离较长,靠人工来完成巡检存在效率低、劳动强度大、实时性差等问题。为此,分析皮带运输机故障特点,并且设计开发一套皮带运输机故障诊断检测系统对于实现皮带机的安全运行和企业效益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篇10
随着智能装备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机械手臂的使用,机械手臂不仅效率高,而且国产化的不断发展也使其成本在逐步降低。但是机械手臂的振动问题一直以来没有很好的解决,当机械手臂在某时刻的固有频率和激励源频率相同或相近时,手臂的振动不断放大,严重影响机械手的定位。
1 机械手臂模型分析
如图1所示为机械手臂简化图,机械手由三条手臂构成,分别为臂1、臂2、臂3,每个手臂之间通过电机转动连接,臂1为最末端关节,上面安装手爪来抓取物品。
通常对多关节机械手臂的抑制方法有以下几种:结构优化设计、反馈控制、输入指令等。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刘延杰在《硅片传输机器人手臂结构优化设计方法》(机械工程学报)对机构优化设计有较深入的研究。本文着重从反馈控制研究对机械手臂振动的方法。
J为转动惯量矩阵,τ为广义力矩矢量。
2 动态特性分析
将整个机械手臂作为一个整体系统研究,固有频率为系统的固有属性,对多关节机械手臂的动力学模型分析并根据公式1,得出固有频率公式:
ω为系统的固有频率,A为模态振动矢量。由于机械手臂在运动中的位置始终变化,其质量矩阵为时变矩阵,所以系统的固有频率随机械手臂的位置变化而变化,其值非定值。
3 机械手臂振动检测
(1)检测硬件原理图
使用msp430系列单片机相应速度快,处理能力强,性价比高,故选择型号2553作为核心处理芯片,以压力传感器作为振幅检测元件,构建硬件检测电路,系统原理图如图2所示,传感器的检测数据通过AD574转换为数字量传输给单片机处理,单片机对数据滤波及分析后将结果传输给上位机。
(2)检测结果
振幅传感器安装在关节处的电机上,构成半闭环控制方式。通过实验得到振动数据,通过数据绘制其时域振动波形图。
通过检测振幅的变化来调整机械手的运动规律,使其振动避开固有频率,保证机械手安全运行。
4 结语
以多关节机械手臂为模型,建立动力学公式,进一步求出系统固有频率表达式。利用MSP430单片机及振幅传感器为核心元件构建硬件检测电路,测得关节处电极的振动规律并将振动数据传输给上位机控制中心,为下一步的抑制振动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篇11
近年来,随着施工规模的逐步增大,现代机械设备也日趋大型化、连续化、机电一体化,其性能与复杂程度不断提高,对设备故障的诊断也更为复杂。靠传统的填写值班日志、靠参数越限报警等人工或半自动化的方法来维护机械设备既落后,又不客观,虽然可以有类似黑匣子之类的自动数据记录器,但也只能做事后分析。而且这种陈旧的设备维护模式,无论是数据的可靠性或实时性,还是设备的维护质量均无法满足要求,导致施工机械在施工过程中停机多,检修时间长,严重影响到工程的进度和质量。建立远程故障诊断及维护系统是解决问题的很好的方法。
1 工程机械故障诊断及维护技术的行业特点
1.1 目的明确
诊断的目的就是要确定机械运行状况、检查故障部位、分析故障产生的原因和制定经济有效的维修方案。
1.2 交叉性强
诊断及维修涉及摩擦学、材料学、力学、化学等多种学科;需采用焊接、铸造、车、钳、锻、镀等多种工艺手段;要掌握维修理论,机构学及经营管理等多方面知识。
1.3 工作环境恶劣,实践性强一切诊断方法和维修技术都必须以机械的实际状况为基础,处理结果很快得到实践验证。
2 故障诊断技术
设备故障诊断技术包括故障检测与故障诊
断,通常合在一体统称为故障检测和诊断(FDD)。
2.1 故障机理
通常我们说设备工作正常是指它具备应有的功能,没有任何缺陷,或虽有缺陷但仍在容限范围内。异常是缺陷有了进一步发展,使设备状态发生变化,性能恶化,但仍能维持工作。故障则是缺陷发展到使设备性能和功能都有所丧失的程度。设备的异常或故障是在设备运行中通过其状态信号(即二次效应)变化反映出的。由于监测与故障是在设备不停机的情况下进行的,因此必然以状态信号为依据。二次效应就是设备在运行中出现的各种物理的、化学的现象,如振动、噪声、温升、油耗、变形、功耗、磨损、气味等,这些都是一种设备运行所固有的。监测与诊断就是要快速、准确地提取设备运行时二次效应所反映的特征。
2.2 故障诊断过程
2.2.1 状态监测主要是测取与设备运行有关的状态信号。状态信号的获取主要是依靠传感器或其它监测手段进行故障信号的检测。检测中主要有以下几个过程:
2.2.1.1 信号测取主要是通过电量的或传感器组成的探测头直接感知被测对象参数的变化;
2.2.1.2 中间变换主要完成由探测头取得的信号的变换和传输
2.2.1.3 数据采集就是把中间变换的连续信号进行离散化过程。数据是诊断的基础,能否采集到足够长的客观反映设备运行状态的信息,是诊断成败的关键。
2.2.2 特征提取就是从状态信号中提取与设备故障有关的特征信息。
2.2.3 故障诊断故障诊断就是根据所提取的特征判别状态有无异常,并根据此信息和其它补充测试的辅助信息寻找故障源。
2.2.4 决策根据设备故障特征状态,预测故障发展趋势,并根据故障性质和趋势,做出决策,干预其工作过程(包括控制、调整、维修等)。
2.3 诊断原理设备诊断是利用被诊断的对象(设备)提供的一切有用信息,经过分析处理以获得最能识别设备状态的特征参数,以便做出正确的诊断结论。机械设备运行时产生多种信息,当其功能逐渐劣化时,就出现相应的异常信息,如机器的状态变化而产生的异常振动、噪声、温度等机械信号;机械劣化过程产生的磨损微粒、油液及气体成分变化的化学信号等。利用检测仪器对最敏感的故障特征信号进行状态监测,做出正确的分析和诊断,及时预测机器设备可能发生的故障。传感器安装在诊断对象(设备)上,以传递温度、压力、振动、变形等信号,这些信号进一步转化为电信号,输入到信号处理装置,在信号处理装置中将输入的诊断信号与预先储存在系统内的标准信号进行比较,标准信号是根据事先积累的大量数据资料和实际经验分析归纳而制定出来的判定标准,是设备各种参数的允许值。通过比较做出判断,确定故障的部位和原因,预测可能发生的故障。
3 工程机械故障诊断及维护系统
由于工程机械故障的多样性、突发性、成因复杂性和进行故障诊断所需要的知识对领域专家实践经验和诊断策略的依赖性;人工神经网络能通过自身的学习机能建立故障征兆和故障模式之间的复杂映射关系,可以进行多因素预测。
3.1 系统简介
系统通过一个基于神经计算算法的“看门狗”智能单元对机械运行状态进行在线分析和推理,对机器的工况及相关信息做出相应评价;还可以通过电话线与远程单元相连,以便在异地获取机器工况及其性能信息,并以此做出评价。知识密集型智能工具“看门狗”可以随时对机器工况进行跟踪,获取和组织机器及其周围环境的数据。“看门狗”芯片作为机器的“黑匣子”,可以储存主要部件的状态“轨迹”。一旦发生失效,操作者可以读取“黑匣子”,获得最近几分钟的工况信息,迅速确定故障,并给予及时修复。当机械设备出现新的故障时,通过自学不断调整权值、阀值,以提高故障的正确检查率,减低漏报率和误报率。这些基于知识的信息同样可以为其他站点的用户所共享。
3.2 系统优点
远程故障诊断及维护系统的一个突出优点在于进行协作诊断和维护,及时排除故障。
3.2.1 故障工况数据收集通过远程诊断系统,可以积累更多的机器/过程的故障工况,由此,从各远程站点获取的故障工况中可以开发更好的诊断算法。
3.2.2 故障诊断不同地点的专家可以访问服务器中存放的有效信息,因此,分散在各站点的知识可以集成起来完成更复杂的协作诊断。
3.2.3 远程服务系统提供了多种类型的信息例如在线的过程/机器传感数据,故障/性能下降的历史数据等。进行性能评价时,必须对这些信息加以整体考虑。
3.3诊断并及时维修
在使用过程中,机械往往会出现各种故障,这些故障的性质并不完全相同,有的对机械的负面影响较小,有的则比较严重,甚至会酿成灾害。因而对机械故障进行及时有效的诊断和处理显得十分重要。目前故障诊断技术获得飞速发展,各种有效的诊断手段和诊断系统为机械故障的诊断与排除提供了很好的帮助,其中人工智能专家故障诊断系统,作用
诊断后,要对出现的故障要及时进行处理,所谓适时及时处理就是要严格按照维修保养规程,定期对机械进行保养和修护;各种等组的保养和修护要严格按照要求进行;另外还要加强对机械的定期与不定期的检查,及时对机械的运行情况进行了解和掌握,对已经出现或将要出现的故障,要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不能因为故障小或者不明显就放之不管,这样最终会延误保养的时机,造成大的故障。
4 结语
远程故障诊断技术目前还处于发展初期,还有很多问题尚待解决,这包括故障诊断技术本身要解决的问题及网络技术的问题。但是,无论是从经济观点出发,还是从整个施工来考虑,借助Internet,准确、及时、有效地实现工程机械远程故障诊断的方法都值得关注和研究。
参考文献:
篇12
急诊科是医院的窗口,也是各种危、急、重症患者抢救及治疗的首要场所。急诊科护士承担着繁重的工作和巨大的心理压力,护士出现职业疲倦,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疏导,必将造成护理质量下降、护患纠纷增加,甚至严重影响医院的效益。
1 压力源分析
1.1 护理人员配置不足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法制观念及自我保护意识不断提高。患者对护理质量,医疗护理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人员的不足与患者高质量护理要求存在着矛盾,特别是急诊科工作繁重,患者流动性大,病种复杂,这种矛盾更加容易激化,给急诊科护士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
1.2 睡眠紊乱 护士工作三班倒,频繁的夜班使护士的生物钟紊乱,有时连续抢救、护理患者数小时,精神高度紧张,因工作原因而疏于对家人照顾,产生焦虑情绪和内疚心理,严重影响睡眠质量,睡眠质量差影响护士身心健康,从而产生对职业不满意甚至厌恶的负性情绪反应,直接影响治疗护理质量。
1.3 行业风险大 急诊科是一个多学科的科室,随机性大、可控性小、医疗纠纷好发。由于急诊患者的病情危急多变、突发性强,急诊科护士工作强度大,专业技术要求高,知识面要广,急诊护士在临床职业性接触存在潜在的传染性,一不小心造成职业性暴露,使护士缺乏安全感,久而久之应激能力相对低。
1.4 不公平待遇 护士为患者的康复付出辛勤的劳动,有时却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承认,社会地位低。工资及褔利待遇相对较低,晋升及继续深造的机会较少,护理工作在医疗活动中不被认可,也增加了护士的心理压力。
2 应对方法
2.1 重视人力资源管理 合理安排人员,适当增加科内人员编制,以人为本,管理者要善于发现每个护士的特长,激发护士的潜能,提升护士的自信心和满足感。护士是“关怀者”,同时也是“被关怀者”。护士长要关心和了解护士的困难,及时地解决护士工作上、生活上的难题。培养护士的团队精神,加强同事间紧密合作,营造温馨愉快的工作环境,增强护士的归属感。
2.2 科学排班 由于护士三班倒,尤其夜班时人员少,突发事件多,尤其遇到大抢救且患者因抢救无效死亡时,容易造成护士精神压力大、急躁不安、焦虑等。护士长在排班时对于工作强度大的班次应给予当班护士充分的倒休,使其身心得到充分的休整,以减轻压力。创造有序的工作环境,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放松心情,倾听音乐、参加朋友聚会、瑜伽静坐、健身等均可减轻精神负担。乐观面对生活,适当的压力可转变成进步的动力。
篇13
前言
近年来,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在企业中机械化设备的水平在不断的提高,企业的机械化设备及数量都在量上有了增加,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也有效的解决了人力无法完成的工作,对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企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机械的维修成本也在不断的增加,这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成本,因此如何减少机械设备的故障率,提高机械设备的经济效益就显得尤为重要。
1机械设备常见的故障表现形式
机械设备常见的故障形式有以下几种:(1)性能异常。性能异常是指由于受到运行环境和长期使用带来的老化影响,机械设备常会出现动力性能变差、最高转速下降、油耗量增加、产生振动和噪音、难以操作等性能异常故障。这是由于机械设备运行时间较长,内部元件损坏或者老化导致的。(2)外部故障。机械设备在运行中常会出现位移、歪斜或者倾斜、部件偏移等现象,影响其正常运行。设备受到外力作用产生的可以明显观察到的外部故障,是在较复杂作业环境中运行的机械设备常会出现的故障。(3)噪音。机械设备产生噪音是出现故障的一大表现。一般情况下,响声较沉闷且机械设备出现一定的振动现象时,可以预见设备内部出现了较大故障,需要立即停止设备运行并进行检修。机械设备产生响声的原因有很多,要根据情况对机械设备进行全面专业的检查。(4)产生异味。机械设备内部的一些非金属材料出现脱落或者受到内部温度过高的影响,会产生焦臭味。如非金属材料受到机械设备摩擦、导线的绝缘层被烧坏、机油泄漏等,都会导致机械设备出现异味。(5)温度过高和漏油故障。温度过高一般由两种原因导致,一是机械设备长期高负载运行;二是机械设备内部的电气系统或其他机构出现故障,导致更多热量产生。漏油也是机械设备常见的故障形式之一,大多是由于机械设备的油液密封部分出现破损,致使机油、油、制冷剂等油液泄漏。
2机械设备的故障诊断技术
2.1无损检测技术。
无损检测技术指在被检查的机械设备不被损坏的基础上,利用物质的物理性质由于故障的出现所带来的变化,对机械设备进行检测。无损检测不以损坏机械为前提,这是其一大优点。目前,无损检测技术主要包括超声波检测、射线检测和磁力检测等。无损检测对于改进机械产品的设计生产工艺和提高机械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其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2.2振动检测技术。
振动检测技术指利用正常运行的机械设备与出现故障的机械设备之间动态频率如振型、传递函数等的不同,来判断机械设备是否存在故障的技术。对处于生产运行中的机械设备,可以利用其在运行中产生的动态振动信号对其实现不停机条件下的故障检测和诊断;对于静止的设备,可以通过对其施加人工激励,根据设备对人工激励的反应,判断其是否存在损伤故障。振动检测技术的准确性高,各种检测设备完善,在机械设备的故障诊断中是较为理想的检测方式。但振动检测对技术人员和诊断设备的要求较高,涉及的知识很多。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可以推动振动检测技术向着更加智能化和便于操作的方向发展。
2.3温度检测技术。
温度检测技术温度是机械设备出现故障时的一个突出的表现,通过温度所传达的信息也可以用来对机械设备故障进行检测。温度检测技术一般包含非接触式测温和接触式测温两种。对于机械设备中难以到达和存在危险的部位,常采取非接触式测温,例如旋转部位的温度测量;对于需要连续检测的一般性设备部位,常采取接触式测温,如测量设备轴承的温度。利用温度检测技术进行机械设备的故障诊断,简单易行.且结果也较为明显,可以通过温度的变化来对机械设备的故障做出分析和判断。
2.4铁谱分析检测技术。
这是一种通过对机械设备油中的磨损颗粒进行检测,以在不解体机械设备的前提下对故障进行诊断的技术。铁谱分析检测技术主要包括油液分析和磨损颗粒分析两个部分。相比其他的机械设备故障检测技术,铁谱分析检测技术效率较高,可以实现对故障的前期发现,其在液压设备等的故障诊断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但铁谱分析技术对设备和检测人员的技术要求很高,容易因人为操作失误而导致结果不准确。
3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措施
3.1实行机械设备的强制保养。
强制保养是指对保养进行硬性的规定,必须安排专人,按时按标准完成设备的维修保养计划。对此,要提高管理者和设备保养技术人员的设备管理意识,明确设备保养的目标和责任。对机械设备故障不够重视,只注重完成眼前的生产计划,不在机械设备故障的早期对其进行处理,必然会导致设备内部磨损加重、部件寿命缩短、材料消耗增加,直至造成设备停机,生产完全无法进行,甚至带来更大的安全事故。建立机械设备的强制保养制度,是现代设备管理的重要部分。
3.2做好特种设备的安全检查。
机械设备中的一些设备具有一定危险性,一旦出现故障会对作业人员和机械设备造成很大的伤害,对于这些特种设备要加强检查维修,制定定期和巡回检查制度,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故障,以防引起更大的损失。
3.3建立维修保养制度。
本着预防为主的原则,建立定期、定班和巡回保养维修制度。按照各级保养维护章程进行维修工作,低级的保养由机械操作人员负责进行,高级的保养维修由专业的维修人员进行。实时收集机械设备的运行数据,再利用概率统计法、模糊理论等对故障出现的规律进行统计,从而计算出合理的维修保养周期,预防机械设备故障的发生。
3.4加强机械设备维修保养技术的管理。
机械设备维修保养技术复杂,需要根据机械设备的特点和出现的故障类型进行科学的选择,这就需要企业做好机械设备维修保养技术的管理工作。首先,要建立专业的维修保养队伍,以经验丰富、技术水平高的技术人员作为机械设备维修保养的主力,注重装配工艺,优化维修工艺;其次,要加强与机械设备厂家的合作,建立协作关系,在机械设备出现故障时要及时要求厂家进行专业的检测维护;最后,要严格按照机械设备的使用和保养手册进行保养维修计划的制定和维修技术标准的执行,以实现维修保养技术的规范化、标准化。
3.5合理选择维修方式。
从机械设备出现故障的规律分析可以得知,故障一般包括具有规律性的磨损故障和具有突发性的随机故障,对于不同故障的检测和维护,要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规律性的磨损故障一般是由机械设备部件长期运行带来的磨损、老化失效所导致的,可以对其磨损、老化的规律进行观察和记录,适合采用状态检查法来检测其发展的程度,从而对故障做出预防;对于偶发性的随机故障,其发生概率与时间没有关系,一般出现在机械设备重点零部件上,要严格按照使用规则和期限,定期对机械设备进行维护和修理,以降低随机故障的发生概率。
结束语
机械设备在现代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做好机械设备的故障诊断和维护工作是保证生产安全、高效进行的基础。机械设备的结构复杂,涉及的技术种类较多,对于其出现的故障,要选择合理的诊断技术来确定故障原因,并利用合理的维修技术恢复其运行。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