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外贸经济管理专业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外贸经济管理专业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外贸经济管理专业

篇1

(一)信息化建设服务于企业战略

信息化建设的目的是更好的实现公司战略,并不是为了建设而建设,因此不能将两者分开对待。有的企业失败的原因是单纯的将信息化作为一项技术工程对待,对于那些基础管理水平低下的企业而言,误解信息化建设的含义比推迟信息化建设更容易导致破产。

(二)重视规化与管理

外贸企业经济管理部门在信息化应用中要重视规化与管理,要遵循“三分软件,七分实施,十二分管理”的原则,管理作为外贸企业的核心也是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内容,管理和信息化的联合将为企业业务流程优化以及管理模式创新提供有利条件。企业在实现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将遇到众多阻力,有人会因信息化改造与利益分配模式变动而阻拦,因此企业信息化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仅靠系统与技术人员以及管理者都难以解决。外贸企业经济管理在信息化应用过程中,要注意协调好人员和信息以及商业过程的关系,这些要素的完善协调将有效提升外贸企业的工作效率,并减少成本投入,进而使企业拥有更强的核心竞争力。

(三)需求引导,效益驱使,统一规划,分步骤实施

外贸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首要目的就是解决企业在当前发展阶段所遇到的难题,并做出符合预算要求的最佳解决方案。因此企业管理信息化必须要按照实用、有效、能整合、可维护以及可支付原则进行建设。

(四)谨慎选择信息化战略合作商

外贸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将碰到关于管理科学、通信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工程、信息安全、质量管理、数据库、数据仓库、人工智能、Internet/Intranet、Web技术以及开发技术等多项专业学科技术,因此企业很难独自制订出符合实际需求的信息化战略。选择合适的信息化战略合作商对外贸企业非常重要,工程成本、工程质量以及按期完工等都会有所保障。外贸企业在选择合适的信息化战略合作商的基础上,将会得到合作商关于信息化建设的专业技术与经验的指导。对本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需要克服的问题进行全面、系统以及透彻的分析,找出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技术,进而有效解决建设难题,并在明确本企业实行管理信息化目的与需求的基础上,做出一份可行性较高的总体规划以及实行方案,从而有效降低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

二、对中国外贸企业经济管理进行信息化建设

(一)市场营销部门的信息化建设

我国目前已步入市场经济发展环节,市场营销部门对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为了企业能更好的实现盈利以及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就必须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重视营销水平的提升。企业营销部门的信息化建设已经刻不容缓,电子商务技术作为企业营销信息化一个重要发展方向,要得到重视。电子商务的产生来源于信息技术与开放模式下市场经济的相互交融。据可靠数据显示,虚拟市场发展迅猛,其交易额占据市场总交易额的比例越来越大,依托于B2B、C2C以及B2C等模式的虚拟市场也在日渐繁荣。在以后几年期间,在虚拟市场完成的交易量将占据全球总交易额三分之一,中国外贸企业只有致力于本企业电子商务建设,才能抓住这个巨大的商机。外贸企业以往的业务工作,主要依靠员工来完成每一项业务的跟进,这种模式下需求的都是职业素质较高的员工,而且不利于企业对客户资源进行掌控。电子商务应用到外贸企业市场营销后,企业将充分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对客户资源、销售交易以及各种资源进行有效管理,平台会对信息进行筛选和整理在反馈给企业,使企业能够更好的把握其产品消费群体,进而制定出更完善的营销战略。

(二)实现供应链的信息化管理

供应链是外贸企业市场营销最重要的环节,也是展现企业管理水准的窗口,因此供应链具有完善和简洁以及高效等特点的外贸企业一定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因此外贸企业要重视供应链信息化建设。运用信息技术实现供应链的管理过程,企业会更快速、准确的获取国际信息,并找到最合适的买家或卖家,进而有效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企业在供应链管理中应用信息化技术,将使原料采买、生产、以及销售等不同环节集合在同一条信息链中,有利于企业快速、完整的获取各环节信息,并使环节之间都能实现相互作用、相互联系。

(三)运用信息化手段进行客户管理

外贸企业的经营方向是满足客户需求,因此客户管理是外贸企业发展的工作要点,信息化作为新型管理方式应在企业客户管理中运行。客户管理的目的不只是进行市场维护,更重要的是企业通过客户管理明确自己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而使问题得到改善和解决。目前我国外贸企业在客户管理信息化建设水平还很低,信息化建设的技术要点在建立数据库,企业通过数据库跟进顾客的消费状况,并运用数据库分析出客户的消费习惯及偏好,进而为企业制订营销计划提供数据服务。

三、小结

在推进经济全球化的热潮中,企业已经逐步将国内贸易和国外贸易整合在一起。规模较小的外贸企业要在以往的外贸交易经验上,不断推进经营理念革新,同时也要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对推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作用。外贸企业在安装信息系统以及信息网络后,能有效降低交易成本投入,并有效改善生产、经营以及决策的方式,进而提高企业的创新意识、经济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因此对外贸企业进行信息化经济管理建设已经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篇2

一、经济管理类专业特点与实验室的内涵

(一)经济管理类专业特点

经济管理主要研究对社会经济活动进行合理组织、合理调节的规律和方法,它包括两方面:宏观经济管理,即国家对国民经济体系和社会经济活动的控制、指导、调节、监督;微观经济管理,即各类企业、合作经济组织、个体劳动者的经营管理。

经济管理是综合应用性学科,它融合多种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学科知识,注重总结实践经验和可行性研究。普通院校的经济管理类专业重点应该在微观经济管理方面,其就业对象也主要是企、事业单位的各级职能部门。根据“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指导思想和有针对性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精神,我们有必要研究基层企、事业单位管理手段和方法的发展趋势,有必要让学生及早熟悉基层企、事业单位的工作流程和主要的管理手段和方法,掌握基层企、事业单位管理所必需的基本技能。

(二)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内涵

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主要任务是通过经济管理科学与现代信息化技术融合渗透,提高实验教学手段的网络化、信息化程度。在布局上打通专业的实验教学界限,为相同的专业实验课程建立共同的实验教学平台;同时从专业特殊性上,针对各专业实验教学的各自特点,建立不同的功能实验教学平台。

围绕大学的实验教学理念和培养目标,经济与管理实验室在实验教学上需坚持深化实验教学改革为动力,狠抓素质教育:加强实验教学管理,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加强实验室建设,以人为本,突出学生能力培养;依托购置的经济管理类模拟教学系统,增加自己设计、制作的实验方案和教具,采用互动式的教学方法,不断挖掘实验课程内涵,革新实验教学内容;运用模拟软件操作、多媒体演示教学、案例实战演练的特色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操做应用能力大大提高,达致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经济管理类实验环境现状

经济管理类实验、实训环境建设经过近年来的快速发展,目前基于计算机模拟的实验环境建设已经相当广泛,基本涉及经济管理类的各个专业和课程,并且还在不断推陈出新。发展趋势正在向着真实场景的实操方向发展,应该说目前的经济管理类实验环境建设正处在蒸蒸日上的黄金阶段,发展方向也是基于如何更好地满足经济管理类学生实验、实践的需要来考虑的,是符合经济管理类教学要求的。但是,各校在具体建设过程中,基本上是根据课程需要的紧迫程度和市场上相关模拟环境的成熟程度分期分批逐渐完成的,目前虽然也在强调不同专业的共享,但还仅停留在相关课程实验环境的共享,缺乏系统的思维方式,缺乏根据经济管理类相关联的各专业特点和未来发展趋势,系统地设计和建设实验、实训环境的思想;实验环境建设仍处于满足教学基本需要,缺乏如何引导学生学习,如何体现未来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发展方向,如何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综合的实验、实训环境的考虑;同时实验、实训环境建设更忽略了科学研究的需要。

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发展到现在,几乎所有的基层企、事业单位都在不同程度地使用管理信息化,例如:会计电算化、MRP、ERP、SCM、CRM、OA和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等等。这些企、事业单位所应用的管理技术特点对于经济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的高校来说,不但是相关专业教学改革应该注意的问题,也是实验、实践环境建设所必须要考虑的问题,这是解决要求学生掌握哪些基本技能的大问题。只有提供了相应的实验、实践环境,才能够培养出真正满足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才能够保证我们培养的人才满足社会科技进步的需要。

三、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的意义

(一)提高了经济管理类教学质量

在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能更好的结合,尤其是在未来的经济社会时代,要求我们培养的经济管理人才要适应社会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和管理现代化的工作环境,仅靠传统的计算机基础教育是远远不能够解决问题的,而在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教学中,以现代教育技术为平台,专业化软件为工具,系统和自然地融入新技术、新知识和新思维,是培养新型经济管理人才的需要。

(二)为学生以后工作奠定了基础

针对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特点,学校在实验与实践环节的整合上要特别下工夫,要为学生解决许多在现实环境中十分困难,甚至不能解决的问题。例如: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他们专业实务实习操作性很强,学生一般不可能用大量时间去实习,而且外贸公司也因商业秘密等原因不愿意接受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在学校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建立的国际贸易实验室中,学生可通过仿真的外贸模拟软件,强化外贸单证制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通过外贸实训平台中的出口商、进口商、工厂、出口地银行及进口地银行等不同角色的扮演,体会国际贸易中不同当事人面临的具体工作和相互间的互动关系,不仅解决了学生专业实践的困难,也为以后踏上工作岗位奠定了基础。

(三)有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用于实践

经济管理实验教学注重实际操作,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实验演示教学,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可自己动手操作并获取新的理论知识、实验知识和基础技能。教师借助多媒体计算机设备、实验教学软件等使学生获得知识、巩固知识并培养创新能力。让学生知道如何把理论知识用于实践操作中,实现“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互动,以实现学生实际技能的动态提升。

除此之外,实验室建设除了育人和科研的功能以外,还应进一步发挥高校的社会职能,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直接为经济建设作贡献。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涉及一系列应用于生产的再开发、技术咨询和人员培训,大量工作要依托实验室。有条件的经济管理实验室可以通过改革、挖掘潜力,力争为社会多做一点工作。在多做工作的过程中获得新思想、新信息和产业部门物质上的支持,也有利于学科和实验室自身的发展。

四、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的设想

(一)构建计算机模拟平台

目前使用的企业模拟实训软件借助于计算机的特有功能,将现代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的主要内容有机地融合为一体,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充分应用学过的管理理论知识进行实践尝试,犹如身临其境,从而获得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几年才能感受到的经验和体会。

管理决策问题涵盖了经济管理类专业多门课程的知识。如战略管理、营销管理、生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运营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统计学、运筹学、经济学、技术经济学等课程,因此我们认为围绕管理决策问题开发实验教学平台最具综合性和代表性,而且把这个应用平台设计成博弈竞争型更具趣味性和挑战性。目前国外的GMC(国际企业管理挑战赛)和国内的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的BUSIMU等系统已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但仍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比如,仿真类型的多样化不足;系统的动态性不够;系统的综合性难于实现等。

管理决策模拟方法在教学中的应用任重而道远,我们应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尽早开发出适合我国国情的经济管理类专业的综合性教学实验平台。

(二)在实验室开设新型实验课

开设新型实验课。如可以以“管理技能开发训练”和“服务营销”为代表的情境体验实验课开出。比如针对管理者通用能力训练的“管理技能开发训练”实验课在国内的工商管理专业教学中尚不多见。该课程可以在学生进入大学校门的第二个学期开设,承载着培养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增加对管理者角色认知的使命。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一种用生动形象的方式做专业启蒙教育。每一次实验主要由三大板块构成,自我管理技能评估、游戏和角色扮演。依托于沙盘教具的系列沙盘推演实验也陆续推出。比如针对管理者综合能力训练的“ERP沙盘模拟演练”课程,参与者组成6个相互竞争的模拟企业,每个企业中6个管理者的角色分别由不同的同学担当,通过模拟企业六年的经营,使参与者在分析市场、制订战略、营销策划、组织生产、财务管理等一系列活动中,熟悉具体的业务流程,感悟科学的管理规律,全面提升管理能力。

实验课与实验室建设配套,将会受到很好的效果。

(三)努力提高实验室的效率

一般情况下,实验室应根据学校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的规定,承担实验实训教学任务,按计划准备和开出实验实训课。实验室要完善实验实训教学大纲、教材(指导书)、讲义等教学资料,合理安排实验实训指导人员,完成实验实训教学任务。

努力提高实验实训教学质量,切实加强学生实验技能的训练。通过实验实训,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指导学生初步掌握科学实验的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室要不断充实、更新实验实训内容,改革实验实训教学方法,增开新的实验实训项目。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对学生开放实验室。

实验室要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工作,提高实验实训教学水平,在保证实验实训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努力为研究人员提供科研条件。要注重实验技术研究和开发,发挥先进技术和仪器设备的潜力,努力提高设备利用率。鼓励研究开发和自制实验装置,以满足教学和科研的需要。

实验室根据实验实训教学工作的需要,加强实验技术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和自觉性,有效地完成本职工作。

参考文献:

篇3

因课程性质和专业培养目标的不同, 经济管理类实验课程的任务也会有所差异, 但就其共性而言有两大任务:其一, 培养学生具有将来所从业岗位必需的操作技能。这一点主要是通过学生在校期间接受系统的、正规的专业技术、技能的训练, 并使这种训练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来实现的。其二,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不仅要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实用技术和操作技能, 而且要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 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因此, 在实验课程的准备阶段和使用阶段必须紧紧围绕着提高学生综合能力这一目标来开展工作。

一、准备阶段

开设实验课程之前, 要进行充分的准备, 准备不足会使实验课程夭折或流于形式。准备主要从教学软件、师资要求、教材建设和课程设置4个方面进行。

(一) 教学软件经济管理类实验课程需要教学软件平台, 教学软件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关系到实验课程开设的成败。好的教学软件需要具备四个条件: 先进性、全面性、综合性和定期更新。在实验软件的比较和采购阶段要注意: ( 1) 目前开发教学软件的公司很多, 教学软件良莠不齐, 需要高校在采购软件前花大量的时间、精力进行比较, 选出紧跟行业变化的软件、综合性强的软件。在这个阶段, 可以调查该软件开发公司的声誉, 参考其他高校的选择, 结合自己学校的需求选择合适的软件公司和教学软件。( 2) 在正式购买之前, 需要一个试用的过程。首先由相关教师和行业专业人员试用软件, 发现不足, 提出修改意见, 对软件进行修改。这个修改主要针对的是软件的知识有无错误、信息是否过时、操作流程是否合理等。其次, 组织一个班级的学生试用。这个试用主要针对软件的稳定性、错误操作情况下系统的反应等。( 3) 软件试用合格后, 就进入购买阶段。合同条款中要强调软件公司有义务根据专业知识更新、行业政策调整等因素修改软件, 以满足教学工作的需要。

(二) 师资要求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在实验课教学过程中, 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实验课指导教师除了应具有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外, 更重要的是教师本人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水平, 这些都会影响实验课教学目标的达成。

1. 教师应该有完善的知识体系实验课程综合性强,以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国际贸易实务模拟实验为例,该课程以国际贸易实务为基础,融入国际商务谈判、国际结算、外贸单证、外贸函电写作、国际物流、报关实务等知识。因此,实验课程要求教师知识体系完善。

2. 教师应该有实践经验实验课程要紧跟社会、紧跟行业的变化,是传统课程和社会实际之间的桥梁,因而相关教师必须密切关注社会与行业的要求,使得实验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评定标准能与社会需求、行业标高接轨。为了这个目标,教师必须不断地进修,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才能把先进的理论、经验传达给学生。

(三)教材建设编写高质量的实验课教材,优化实验教学内容,减少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增加操作性、综合性实验。教材是教学的参照物,是实施教学的基本依据,其优劣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实验课不同于理论课,不同高校的实验环境、学生基础和其他条件不尽相同,高校的教学管理部门应组织有经验的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并结合本校实验环境,编写自己的实验教材,既有知识点全面的基础实验,也有密切联系实际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四)课程设置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往往是相辅相成的。理论知识教学和实验教学有着密切联系,通过理论知识来指导实验教学,而实验教学又验证和拓展了理论知识,二者是相互促进的,而不是闭锁、无联系的。在进行课程设置时,要注意实验课和理论课的教学比例,应根据专业的特点,灵活实际地分配好比例。以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国际贸易实务模拟实验为例,理论课和实验课按3: 2的比例进行比较适宜。

二、教学阶段

(一)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主体性实验课程必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切不可越俎代庖,取代学生的主体地位。主体的实践性活动是学生素质形成与发展的必由之路,主体性还体现在学生主动参与上。德国教育家第斯多德强调:教师要特别注意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通过主动努力获得发展。在教学方法上,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提前一周布置实验任务,给予学生时间思考采取什么方法、如何完成目标,然后师生在课堂上共同探讨方法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集思广益。

1创造性通过实验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能力。对学生而言,所谓创造性,不在于发现什么未知领域,提出了什么新观念,而在于用他们已有的知识,主动认识一个新事物,获得一种新体验,掌握一项新本领。在实验课程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当有学生发现问题后,教师不急于解答问题,把问题抛给全体学生,鼓励大家思考。在国际贸易实务模拟实验这门课程中,针对不同产品国内外价格差距不同的情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选择产品; 如果所经营的产品国内外价差较小应该如何解决;利润率水平如何确定等。

2因材施教实验课程应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不同的培养方案,贯彻对学生因材施教的原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以厦门大学嘉庚学院为例,对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和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而言,在修过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基础上,都可以修读国际贸易实务模拟实验这门课程。但是两个专业学生的基础不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大多修读过外贸函电写作和国际结算,而国际物流的学生对国际货物运输和进出口货物报关比较熟悉。因此,教师对这两类学生要因材施教,要有针对性地帮他们补充所需的知识,以便他们能掌握实验所需的预前知识,能顺利操作实验。

(二) 课程安排1. 系统性经济管理类实验课程不是理论课程的辅助部分,它应该是连接理论知识和社会实际工作之间的桥梁,是经济管理类学生步入社会之前的预演,是模拟实习。因此,一方面经济管理类实验课程应该具有全面性,要将某一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知识融合在一起,融会贯通,综合运用;另一方面经济管理类实验课程应该是对某一社会经济工作岗位的全面模拟,应该能复制这个岗位的所有工作内容,使学生能通过模拟提前熟悉某一岗位。2. 课时化实验课程要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教学内容的含量,使之课时化。实验课程教学环节的课时化,可以保证实验课程教学内容得到落实,有效地防止实验课程教学因各种原因造成随意性过大,课程目标落空的后果。3. 单项和综合相结合,以综合为主经济管理类教学实验软件一般都采用模块式的设计与组合,对学生进行模块训练后,再进行综合性、开放性的实验。模块训练可以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在此基础上再通过综合性实验培养学生较强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课程中模块训练是必不可少的,但实验课程却必须以综合为主。在模块训练中,为了强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模拟软件会把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障碍排除掉,忽略了学生思维的开拓、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只是将训练当做一项作业来完成。因此,实验课程必须以综合实验为主。

三、课后评价

(一)综合评价课后评价要能全面考察学生的知识水平、实践能力,要侧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理解分析能力,使评价结果更真实、更全面。以国际贸易实务模拟实验为例,该教学软件模拟现实生活中的进出口业务,从最初的市场调研、产品选取、广告开始,经过业务洽谈、合同签定,到合同履行、违约处理等,包括了全部可能的进出口业务工作环节。该课程除了考察学生的操作能力,比如外贸函电写作、外贸单证缮制等,还侧重考察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比如在产品选取阶段,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应该如何选择。

(二)考核的方式和内容多样化考核的方式方法和内容要多样化,可以几种考核方式结合使用:第一利用教学实验平台记录下学生整个学期的学习过程,评定平时的练习成绩;第二结合开放式的无纸化考试系统测试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第三针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验目标,设计案例分析,以补充实验软件在考核学生理解分析问题方面可能存在的不足。通过不同的考核方式、内容,不仅可以真实反应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还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篇4

国际经济与贸易在学科划分上属于应用经济学学科。在专业方向上可分为国际贸易、国际经济、国际物流等,设想开设该专业之初主要方向以商务贸易为主,待专业逐步发展后增加经济管理方向。

1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内涵

1.1 专业培养目标

专业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是研究其他要素的前提,它是依据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高等教育所承担的任务和要求而确定的。我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培养目标是:“立足东莞,服务广东,面向华南,培养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具体可以从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来界定。从知识方面,培养学生掌握国内外经济管理理论与经济形势动态,具备良好的经济学、统计学、金融学、保险学、管理学、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国际单证实务、跟单、报关报检等相关学科知识;从能力方面,培养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国际商事活动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行的国际法规与惯例,以及中国相关的政策法规;熟练掌握外语、电脑技术和其他经济贸易分析工具的实际操作能力,以及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从素质方面,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守法意识、良好的职业道德、高尚的品质与情操。

1.2 专业定位

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人才培养定位于培养中型企业的国际业务主管、大中型企业的国际业务员、单证员、跟单员、货代员、报关员等各外贸有关的岗位,以及政府有关外贸管理部门的管理人员、中等、高等专科学校及职业技术学校教师等。应熟悉整个外贸体系和相关的外贸理论,熟悉国内外商务法律、法规、制度及相关法律规范,具有一定的职业判断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沟通交流能力与熟练运用英语、计算机的能力等。

1.3 专业培养的切入点

专业培养主要通过有效地执行教学计划、改革课程体系、使用多种的教学组织形式,如校企合作、开展质量工程项目研究、建立教学示范中心和设立实践教学基地等,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关键。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开展实践教学为切入点,从上述多方面着手探索出一条能培养出适应新形势需要的专业人才之路。

2 国际经济与贸易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2.1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模块化课程体系

人才培养途径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关键,包括教学计划、课程体系、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环节等,其中,课程体系是核心。在课程设置上采用模块教学,注重前后课程之间的衔接,避免过细或过粗地设置课程,避免重复讲授或知识脱节的情况发生。将全部教学课程分为公共必修课、公共选修课、基础必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组选课、专业任选课、专项实践和其他实践等8个模块。在课程设置上体现了基础够宽、理论够用、重视应用等特点,培养应用型高素质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

2.2 完善课程建设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和21世纪对各类高级人才的要求,需要调整或者增设一些新的课程,根据培养目标需要调整教学计划、调整课程组群和课时分配比例,课程设置要加强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外贸单证实务、国际结算、报关实务等主干课程建设;其他学科基础理论课包括会计学原理、管理学原理、统计学、经济法等仍为必修课。在课程体系建设中,力图突出专业实务课程的设置和建设。

2.3 实训教学条件建设

加大投入,对现有的校内实训中心进行完善和升级。坚持“面向基地、双赢合作”理念,深化和加强校企之间的合作。在现有的校内外实训室、实训基地的基础上,合理规划建设符合人才培养标准的国际贸易岗位模拟实训室、国际贸易专用教室及校外实训基地,以满足学生校内实训、顶岗实习和教师顶岗实践、横向课题及专业技能研发、教学案例收集的需要。

2.4 师资队伍建设

古语有讲“名师出高徒”,突出了教师在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地位。师资队伍建设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到2015年,本专业基础课与专业技能课专任教师达到 15人;青年教师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人员占专任教师的比例力争达到95%;具有副教授职称以上的专任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0%;“双师型”教师的比例达到90%。每年有计划从企业、公司引进具有经济师及以上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从高校引进副教授及以上职称教师,争取3年内能引进1~2名本专业的博士研究生,从而在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等方面形成合理的教师队伍。

2.5 专业群建设具体目标

根据东莞经济现状,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升本之后我们提出了专业群建设的总体方案和要求。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以向东莞企业输送专业知识扎实、专业技能过硬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实现毕业生职业能力与职业岗位要求的“零距离”为目标,围绕外贸行业发展和职业岗位群,以“一个公共技术平台,多个专业方向”为原则,整合现有专业,构建以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为核心,以商务管理、国际物流管理和商务英语等专业为支撑的外贸专业群。

3 总结

综上所述,根据我院身处东莞这个特殊的经济地域上的特点以及自身的外贸教育资源优势与特色,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专业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为宗旨,倡导以“双主体”为本的教育理念,通过外贸专业思维训练,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帮助学生积累实际工作经验,突出职业特色,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达到外贸规范要求,具有外贸、商务管理、外语等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外贸人才,以满足社会的迫切需求。

参考文献

篇5

1、经济学专业就业方向主要在综合经济管理部门、政策研究部门、金融机构和企业从事经济分析、预测、规划和经济管理工作,岗位有银行从业人员、市场营销人员、对外贸易人员、经济预测、分析人员等。

2、经济学实用急需,就业前景较好。产业经济学在当今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的大背景下即便走向世界也有说服力。它主要通过讲述产业结构、产业关联、产业组织及产业政策的内容,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常见的经济指标、基本方法,具有用基本理论分析现实中的某些经济现象和问题的能力,因此就业面相对来说比较广。

(来源:文章屋网 )

篇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2)08-0147-02

1 引言

国家教育部对高等教育改革明确的提出,加快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具备较高专业素质的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已经成为高等学校经济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因此,高等教育应着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需要优化理论课相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还必须依托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要实现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核心教学模式转型。本文结合我校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的实际情况,研究管理实验教学改革的方案,为经济管理教学改革提供理论参考。

2 重庆工商大学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现状

2.1 实验教学条件现状

重庆工商大学成立了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中心以原来的投资经济实验室、会计实验室、管理信息系统实验室为基础,构建了学科基础实验、专业基础实验、专业综合实验、学科综合实验和创新与创业模拟等 5 大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创设了宏观经济运行模拟分析、企业经营管理综合设计与实训、 3S 与区域综合规划实训、 SCM 模式下物流与商务综合实训 4 大跨学科综合实验平台。

重庆工商大学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面向全校21个本科专业和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开展了实验教学。这些实验教学为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以及探索经济管理学科实验教学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利用实验条件,教师取得了一批科研成果,学生也获得了各类实验教学成果,如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项目、“挑战杯”大赛、数学建模竞赛、金融衍生品大赛、ERP沙盘模拟大赛和科研创新等方面获得奖项。这既适应了建设多科性大学的需要,同时也为重庆建设长江上游经济中心提供了智力支持。

2.2 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考分离导致教学轻实验教学。

自2004年以来,为了提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我校对部分经济管理类课程实施了教考分离的教学改革。教考分离有利于教师了解教学情况,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总结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但由于教学质量评判标准只是学生的考试成绩,在有限课时的约束下,老师经常以考试为中心;甚至部分教师以“教” 取代学生的“学”,几乎是全包制的教学。很少有老师重视从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教学效果的角度,专门开设实验课程。

(2)实验教学没有达到应有的份量。

实施教考分离并未实质性促进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了学生考出好成绩,老师重点关注学生考试成绩过关,反复讲解,反复讲授练习题;学生也重点关心考试及格问题。因此,老师一般以课堂讲授教学方式为主。尽管重庆工商大学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设置了经济学实验室,建立了经济运行模拟分析等实验平台,要求组织学生对经济问题进行模拟实验。但由于课时有限,老师只是上少量实验课,模拟部分内容作为课堂讲授的补充,实验教学没有达到应有的份量。

(3)实验教学研究相对落后。

实验教学是带有实践和实验性质的教学形式,要求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有成熟的讲义、教材和课件。但我校的实验教学混于经济管理课程教学课件之中,没有成熟的实验教学教学课件或讲义。部分教师没有实际社会经验,不能鲜活、形象地描述实验教学的社会背景,不能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显然达不到实验教学教学的目的。个别教师忽视知识的整合与知识意义的建构,实验教学大多蜕变为课堂讲授中的实证举例,教学不能培养学生高专业素质和工作技能。

3 经济管理实验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为了培养学生高专业素质和工作技能,丰富经济管理实验教学内容,经济管理实验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应如下:突出素质和工作技能培养,在实验教学形式上突破从教室到实验室的形式,大胆走出校园,强化实践教学。

(1)增加综合性实验教学内容。

本文认为要突出能力培养,实验教学内容的安排应注意能力培养与社会需要的紧密结合,力求达到通过实验活动,把原来的实验教学内容改为基础理论性实验(80%)和综合性实验(20%)。除了课堂教学以外外,还应将实验教学纳入教学之中。综合性实验增加学生对当前经济现象或者经济热点问题分析,考核学生对知识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将实验教学在平时教学中独立于课程理论教学之外,单独考核。力求全方位培养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全面反映学生的整体素质。

(2)提倡启发式的实验教学方法。

启发式的实验教学方法,可以工商大学经济管理中心的示范教学平台为基础,结合教师的科研项目,采用老师限定学生进行分组,然后给出几个理论和实践性比较强的参考课题,要求学生自行团队组合、选题、做实验论证、实验的设计;最后的实验结果以答辩的形式展现。在做实验内容设计时,引导学生用“寻求方案”的办法寻找整体解决方案,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然后不断地探索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的实验教学方法。

(3)提高素质教学效果考核的比重。

教学效果评价改革重点是适应能力培养的需要。考核作为教学的重要环节,对整个实验教学过程逆向影响十分明显,直接关系到实验教学效果的好坏和教育质量的高低。因此,实验中心和老师应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提高素质教学效果评价的比重,用来指挥实验教学的效果。建议将学生素质提高的情况指标作为教学效果好坏的重要权重。

实验教学的考核宜向多元化考核转变。在考核学生完成实验教学基本环节的同时,尽量丰富平时考核形式。一方面,增加学生对当前经济现象或者经济热点问题分析,考核学生在实验中对知识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力求全方位考核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全面反映学生的整体素质。对实验成绩的评定除了将作业作为一个考核项目外,还应将实验设计、课堂讨论、撰写小论文(调查报告)等纳入考核之中。

(4)强化实验中案例教学。

经济管理类课程的理论性较强,很多学科是对西方发达国家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一般抽象和概括。理论所描述的内容和中国实际差异很大,学生难以把经济管理的学科理论原理与我国的经济实践结合起来。强化案例教学是把抽象、难懂理论变为具体、简单知识的较好方法。

笔者认为经济管理类课程案例教学应考虑各类学校、不同专业学生的表达能力、反应能力等诸方面因素,结合中国当时经济生活中一些热点问题、国外典型经济问题,编制不同的案例讲义。以案例教学增强学生对理论的现实感觉,加深对经济管理学科基本理论的理解。例如,在讲解通货膨胀与失业理论时,可采用中国2008年通货膨胀为案例,把当时我国产生通货膨胀的原因,政府采取哪些对策做描述。从宏观经济学理论的角度分析:2008年雪灾造成大量蔬菜减产,而春节期间需求大于平时正常需求,AS-AD模型中的总供给和总需求曲线都向上移动,交点上移,导致了通货膨胀。从汇率制度的角度解释:2008年通货膨胀是由于中国实际外贸失衡导致货币供给过剩,形成的通货膨胀。让学生了解原因后,再解释国家的调控政策:给学生解释国家为何着力改变汇率制度、外贸制度以及其他相关制度,达到遏制通货膨胀的目的。

4 经济管理实验教学改革的对策措施

(1)建设与完善经济管理综合实验教学体系。

从实验教学基础支撑建设入手,通过实验教学改革建设内容的规划与设计,结合实验教学建设思路的逐级落实,借助多期次建设项目的推进,打造实践应用型人才培养平台,建立完善的实验教学体系。

(2)加快实验教学改革建设,启发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编制经济管理专业教学计划时,必须重视实验教学,在经济管理专业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实施现代化建设。教师作为教学主体,应完善和设计教学程序,把控教学进程,更多地采用案例教学、企业模拟实战等教学方法,启发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分析问题、自我学习的能力得到提高。案例教学采取借助实验系统企业模拟实战的方法构建模拟教学环境。

(3)重视实践基地建设,尝试新的实验教学模式。

经济管理专业实验教学体系既要考虑实验室模拟实验、还应该尽量让学生进入社会的实践活动,这就需要有足够的实践教学基地。因此,我校应扎实推进校内实验室与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根据经济管理专业的特点,开展深入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社会实践活动,尽快建立一批好的校外实践基地。

根据培养应用型人才目标,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适时推进“3+1”的实验教学模式,原则上大学前三年上完理论课以及专业基础实验课,学生进入大四,进行综合实验和实训,采取校内实验和校外实训相结合的方式。由专业老师带领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走出校园开展实验教学。

(4)大力加强实验教学和实验中心组织建设。

学校专门在各学院设置实验与实践教学责任人,一般由一名副院长兼任,统筹本学院的实验教学和实验中心的日常管理。组织实验教学的教师参与实验教学和实验室建设工作,提高教师以能力为核心的教学能力与水平。

(5)在待遇上激励参与教师实验教学改革。

学校应重视实验教学,在职称评定、课酬待遇、创新奖励等方面出台一系列措施,保证实验教学可持续发展,确保实验教学质量。对那些培养学生能力工作业绩突出的教师,在职称评聘中给予倾斜政策,在课酬分配上,优秀实验课堂的课酬适度上浮。并授予重庆工商大学学生能力培养能手的荣誉称号。

参考文献

篇7

2.1实验教学条件现状

重庆工商大学成立了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中心以原来的投资经济实验室、会计实验室、管理信息系统实验室为基础,构建了学科基础实验、专业基础实验、专业综合实验、学科综合实验和创新与创业模拟等5大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创设了宏观经济运行模拟分析、企业经营管理综合设计与实训、3S与区域综合规划实训、SCM模式下物流与商务综合实训4大跨学科综合实验平台。重庆工商大学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面向全校21个本科专业和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开展了实验教学。这些实验教学为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以及探索经济管理学科实验教学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利用实验条件,教师取得了一批科研成果,学生也获得了各类实验教学成果,如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项目、“挑战杯”大赛、数学建模竞赛、金融衍生品大赛、ERP沙盘模拟大赛和科研创新等方面获得奖项。这既适应了建设多科性大学的需要,同时也为重庆建设长江上游经济中心提供了智力支持。

2.2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考分离导致教学轻实验教学。

自2004年以来,为了提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我校对部分经济管理类课程实施了教考分离的教学改革。教考分离有利于教师了解教学情况,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总结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但由于教学质量评判标准只是学生的考试成绩,在有限课时的约束下,老师经常以考试为中心;甚至部分教师以“教”取代学生的“学”,几乎是全包制的教学。很少有老师重视从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教学效果的角度,专门开设实验课程。

(2)实验教学没有达到应有的份量。

实施教考分离并未实质性促进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了学生考出好成绩,老师重点关注学生考试成绩过关,反复讲解,反复讲授练习题;学生也重点关心考试及格问题。因此,老师一般以课堂讲授教学方式为主。尽管重庆工商大学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设置了经济学实验室,建立了经济运行模拟分析等实验平台,要求组织学生对经济问题进行模拟实验。但由于课时有限,老师只是上少量实验课,模拟部分内容作为课堂讲授的补充,实验教学没有达到应有的份量。

(3)实验教学研究相对落后。

实验教学是带有实践和实验性质的教学形式,要求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有成熟的讲义、教材和课件。但我校的实验教学混于经济管理课程教学课件之中,没有成熟的实验教学教学课件或讲义。部分教师没有实际社会经验,不能鲜活、形象地描述实验教学的社会背景,不能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显然达不到实验教学教学的目的。个别教师忽视知识的整合与知识意义的建构,实验教学大多蜕变为课堂讲授中的实证举例,教学不能培养学生高专业素质和工作技能。

3经济管理实验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为了培养学生高专业素质和工作技能,丰富经济管理实验教学内容,经济管理实验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应如下:突出素质和工作技能培养,在实验教学形式上突破从教室到实验室的形式,大胆走出校园,强化实践教学。

(1)增加综合性实验教学内容。

本文认为要突出能力培养,实验教学内容的安排应注意能力培养与社会需要的紧密结合,力求达到通过实验活动,把原来的实验教学内容改为基础理论性实验(80%)和综合性实验(20%)。除了课堂教学以外外,还应将实验教学纳入教学之中。综合性实验增加学生对当前经济现象或者经济热点问题分析,考核学生对知识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将实验教学在平时教学中独立于课程理论教学之外,单独考核。力求全方位培养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全面反映学生的整体素质。

(2)提倡启发式的实验教学方法。

启发式的实验教学方法,可以工商大学经济管理中心的示范教学平台为基础,结合教师的科研项目,采用老师限定学生进行分组,然后给出几个理论和实践性比较强的参考课题,要求学生自行团队组合、选题、做实验论证、实验的设计;最后的实验结果以答辩的形式展现。在做实验内容设计时,引导学生用“寻求方案”的办法寻找整体解决方案,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然后不断地探索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的实验教学方法。

(3)提高素质教学效果考核的比重。

教学效果评价改革重点是适应能力培养的需要。考核作为教学的重要环节,对整个实验教学过程逆向影响十分明显,直接关系到实验教学效果的好坏和教育质量的高低。因此,实验中心和老师应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提高素质教学效果评价的比重,用来指挥实验教学的效果。建议将学生素质提高的情况指标作为教学效果好坏的重要权重。实验教学的考核宜向多元化考核转变。在考核学生完成实验教学基本环节的同时,尽量丰富平时考核形式。一方面,增加学生对当前经济现象或者经济热点问题分析,考核学生在实验中对知识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力求全方位考核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全面反映学生的整体素质。对实验成绩的评定除了将作业作为一个考核项目外,还应将实验设计、课堂讨论、撰写小论文(调查报告)等纳入考核之中。

(4)强化实验中案例教学。

经济管理类课程的理论性较强,很多学科是对西方发达国家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一般抽象和概括。理论所描述的内容和中国实际差异很大,学生难以把经济管理的学科理论原理与我国的经济实践结合起来。强化案例教学是把抽象、难懂理论变为具体、简单知识的较好方法。笔者认为经济管理类课程案例教学应考虑各类学校、不同专业学生的表达能力、反应能力等诸方面因素,结合中国当时经济生活中一些热点问题、国外典型经济问题,编制不同的案例讲义。以案例教学增强学生对理论的现实感觉,加深对经济管理学科基本理论的理解。例如,在讲解通货膨胀与失业理论时,可采用中国2008年通货膨胀为案例,把当时我国产生通货膨胀的原因,政府采取哪些对策做描述。从宏观经济学理论的角度分析:2008年雪灾造成大量蔬菜减产,而春节期间需求大于平时正常需求,AS-AD模型中的总供给和总需求曲线都向上移动,交点上移,导致了通货膨胀。从汇率制度的角度解释:2008年通货膨胀是由于中国实际外贸失衡导致货币供给过剩,形成的通货膨胀。让学生了解原因后,再解释国家的调控政策:给学生解释国家为何着力改变汇率制度、外贸制度以及其他相关制度,达到遏制通货膨胀的目的。

4经济管理实验教学改革的对策措施

(1)建设与完善经济管理综合实验教学体系。

从实验教学基础支撑建设入手,通过实验教学改革建设内容的规划与设计,结合实验教学建设思路的逐级落实,借助多期次建设项目的推进,打造实践应用型人才培养平台,建立完善的实验教学体系。

(2)加快实验教学改革建设,启发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编制经济管理专业教学计划时,必须重视实验教学,在经济管理专业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实施现代化建设。教师作为教学主体,应完善和设计教学程序,把控教学进程,更多地采用案例教学、企业模拟实战等教学方法,启发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分析问题、自我学习的能力得到提高。案例教学采取借助实验系统企业模拟实战的方法构建模拟教学环境。

(3)重视实践基地建设,尝试新的实验教学模式。

经济管理专业实验教学体系既要考虑实验室模拟实验、还应该尽量让学生进入社会的实践活动,这就需要有足够的实践教学基地。因此,我校应扎实推进校内实验室与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根据经济管理专业的特点,开展深入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社会实践活动,尽快建立一批好的校外实践基地。根据培养应用型人才目标,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适时推进“3+1”的实验教学模式,原则上大学前三年上完理论课以及专业基础实验课,学生进入大四,进行综合实验和实训,采取校内实验和校外实训相结合的方式。由专业老师带领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走出校园开展实验教学。

(4)大力加强实验教学和实验中心组织建设。

篇8

目前阶段,国内各大高校的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在校期间,都要进行专业英语的学习,以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基础与专业应用能力,如物流专业的学生要学习物流英语,国贸专业的学生要学习外贸口语和函电写作,会计专业的学生要学习会计英语等。但是,专业英语是否满足经管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需要,是否能够引导学生奠定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专业的商务交际能力,值得我们予以探讨。

1 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商务交际能力的内涵分析

因为专业和学校的不同,又缺乏统一的教学大纲,全国各大院校经济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差异很大。基于培养充分适应经济全球化,胜任国际商务交际活动的经济管理类人才的需要,我们可以确定经管类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一些基本商务交际技能。

1.1 商务英语沟通能力

松下幸之助有句名言:“企业管理过去是沟通,现在是沟通,未来还是沟通。”从事经济管理活动的商务人士,必须具备良好的商务沟通能力。和别人沟通的时候,我们不仅在传递信息或表述事实,同时也在表达感受和陈述意见。在经济活动中,商务沟通可以是公开演讲,可以是贸易谈判,可以是主持会议,也可以是小组讨论。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必须尽早培养商务沟通能力,从而促进商务活动的顺利开展。

1.2 商务英语写作能力

商务写作能力对经济管理专业学生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商务写作有以下两大基本功能:传达信息和表达意见。商务人才必须具备良好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娴熟的专业技能,才能在商务活动中代表本机构有效的传达信息和表达意见。用来履行这两种功能的各类商务英语文件包括:通知、备忘录、分析报告、商务信函、商业简报等。这些商务文件的写作必须纳入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的教学大纲,在学习中予以掌握。

1.3 跨文化交际能力

著名跨国公司文化差异研究专家戴维A利克斯认为,凡是跨国公司大的失败,几乎都是因为忽略了文化差异所导致的结果。经济管理专业的毕业生主要从事市场开拓、贸易往来、市场调研、宣传策划等工作,有较为频繁的机会与来自全球各国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接触和交往。因此,在市场、劳动力和资金都全球化的今天,要积极培养学生对不同的文化持积极理解的态度、优秀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2 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现有专业英语课程与人才培养目标的差距

但是,目前各大高校为经济管理专业学生所开设的各种专业英语课程,显然不能完成上述培养目标。下面我们以物流专业英语为例来分析专业英语的教学内容和目标与经济管理类专业人士商务交际能力培养要求的客观差距。

物流专业英语的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除了使学生掌握一定量的物流专业英语词汇,提高英语的阅读、听说水平外,还应使学生在学习物流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加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课程的任务: 转贴于

(1)掌握一定量的物流专业英语词汇;

(2)掌握物流管理的基本概念及基本原理;

(3)熟悉物流企业的管理技巧与方法;

前导课程:《大学英语》、《物流管理概论》、《供应链管理》、《综合运输》。

后续课程:毕业设计。

由此可见,物流专业英语的教学内容是围绕物流专业词汇和物流专业知识展开的,在教学任务上偏重的是对物流专业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理解,这对上文提出的经济管理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商务英语沟通能力,商务英语写作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不能直接起到发展培养的作用。

3 通过商务英语课程培养经济管理专业学生的商务交际能力

前面我们分析了经济管理类专业英语的自身局限性,那么商务英语如何能够培养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商务交际能力。

3.1 培养经济管理类学生的商务英语沟通能力

商务英语最明显的特点是语言技能和商务背景知识的密切结合。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以英语为主要的工作语言,与同事、合作伙伴和境外客户进行流畅有效的商务沟通。但是这些学生大多不具备任何的商务经验,因此,在今后的商务实践活动就面临着沟通不畅的问题。商务英语课程可以以商务交际活动为主线,设置虚拟的商务活动场景,模拟相关的商务活动,通过求职面试、部门分工、商务谈判、内部协商、市场调查和处理投诉等相关练习,提高学生的语言沟通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2 培养经济管理类学生的商务英语写作能力

各类常用的商务英语文件包括:通知、备忘录、分析报告、商务信函、商业简报等。如备忘录可以用来向公司员工通知公司内部政策的变化,也可以寄给客户作为进一步协商的依据。分析报告可以反映市场行情的变化,也可以作为市场准入的依据。商务简报可以通报某个项目的进展,也可以为领导进行决策提供依据。商务英语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各种类型的商务英语文件,讨论各种文件的特点和功能,并且提供实例引导学生进行商务文件写作练习,帮助学生真正掌握各类商务应用文的写作要领。

3.3 培养经济管理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商务英语教学更需要强调文化差异,使学生了解文化差异,获得跨文化的敏感性,胜任今后的商务工作。教师通过对教材的讲解,将语言传授和国际商务活动中相关的跨文化交际知识结合起来,使教学内容更符合商业社会的需要。在教学方法上,老师可以灵活运用交际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利用各种真实语料来模拟商务活动,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文化差异,提高自身的跨文化沟通能力。

综上所述,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日益发达的今天,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只进行专业英语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我们有必要在开设经济类专业英语的同时,安排学生进行商务英语的学习,培养他们的商务沟通能力,商务写作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拓展他们的视野,使他们成为真正实用性的人才。

篇9

外贸会计涉及到复币记账、退税核算等核心业务,专业性很强;而且,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外贸企业的会计制度与准则需要与国际通用的规则进行对接。因而,外贸会计在实际应用中存在很多问题,面临很大挑战。

一、外贸会计实际应用问题分析

1. 外贸会计人才紧缺

入世后,我国的外贸企业也如雨后春笋般增多,目前有近20万家外贸企业。外贸企业数量的激增导致企业外贸会计业务增加,对外贸会计人才的需求上升。而在实际中无论是企业自身,还是高职高专或高等院校对外贸人才的培养都很难适应外贸企业对此类人才的真正需要。原因是外贸会计长久以来没有得到企业及高校应有的重视。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前,外贸企业的数量较少,多数企业及公司只有国内的业务外来,没有国际贸易核算业务。社会对外贸会计人才的较少需求导致企业对外贸会计业务重视不够,高校对外贸会计人才培养缺失。现实的情况是外贸企业很难找到优秀的外贸会计专业人才,往往是需要企业的再培训,会计人士需要熟悉外贸会计业务、国际贸易惯例等相关知识后,才能从事外贸会计。尽管由于贸易及经济形势的变化,一些高校开始重视外贸会计的教学及此类人才的培养,但由于缺乏师资、实际教学经验及高水平的教材及教辅资料,因此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仍然难以达到预期的培养目标。最终的结果是外贸会计人才队伍的紧缺使得外贸企业业务风险上升,并直接影响到了我国外贸行业的健康发展。

2. 外贸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滞后

外贸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能强化其财务管理控制,明晰其财务管理目标,从而规范外贸企业管理,提升竞争活力。外贸企业的管理者已经认识到外贸会计信息化的重要性,加大了这一方面的投入,但我国外贸企业会计信息化起步较晚,技术相对落后,专业人才缺乏,而且后续投入不足。外贸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已得到外贸企业管理者的认同,但在实际中却存在认识误区,认为信息化建设就是购买高端计算机等设备,导致信息化与外贸企业业务与有效管理脱节。

3. 外贸会计反倾销信息缺乏

虽然中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多次修改会计准则,努力与国际准则接轨,但受限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仍然滞后,而且一个国家的会计准则还需要适应其自身的政治、经济特点,所以我国目前的会计准则与国际通用准则仍有一定差距和分歧。很多外贸企业的会计资料缺乏通用性,国际认可度较差。尤其涉及到出口业务,对产品正常价值进行核算的时候,外贸企业编制的财务报表数据,采用的成本核算和定价方法经常受到对方的质疑,因而对中国出口贸易反倾销调查案件频繁发生。国内尽管有反倾销法,但反倾销法对“正常价值”、“市场经济”的界定还不够充分,而且很多外贸企业对反倾销法规掌握不够,未能将减少反倾销损失作为外贸会计职责来对待。因而,在外贸企业遭到反倾销危害的时候,从会计角度缺乏对反倾销构成及危害的信息评价。

4. 外贸企业会计结算面临汇率变动风险

外贸企业在进出口业务结算时,涉及到多种货币的兑换问题。在中国境内注册的企业,在会计记账、编制报表、财务统计、财务公开的时候需要用人民币来计算,而人民币不是世界通用货币,对外销售或采购的时候需要使用外币,这就使得外贸企业不得不面对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及两种价格的不断变化,给外贸企业的财务核算和评估来了困难。外贸企业在对外销售或采购的时候,人民币与多种货币的兑换使用,必然会面临汇率变动的风险。外贸企业在进行国际业务结算的时候,多使用美元来结算,而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美元的价格波动剧烈,给外贸企业的利润与财务管理带来了巨大的风险。

二、外贸会计实际应用问题应对策略

1. 重视外贸会计人才的培养

外贸会计是一门技术性、专业性较强的应用学科,既包含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及实际业务知识,又涉及外贸进出口操作及国际贸易惯例等专业知识,因而在课程设置、师资建设、目标理念上需要科学地决策并系统化经营,才能培养出高层次的外贸会计应用型人才。首先,在政策导向上应加强对外贸会计人才培养的重视。受中国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环境影响,一般企业和公司大多重视国内的业务往来,涉及进出口业务核算的单位不多,对外贸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很少,导致外贸会计人才的培养被忽视。以会计执业资格考试与外贸会计执业资格考试实施情况对比来分析,会计执业资格考试实施了二十几年,运行的已经非常成熟,企业和高校都非常重视,而外贸会计执业资格考试才实施几年,只有部分人员熟悉和参加考试,因而需要在政策上加以引导,使这项考试真正发挥作用。其次,深化外贸会计课程改革。由于社会对会计岗位多元化的需求,高校也应实现多元化的会计教学模式。确立外贸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及课程大纲。选用与外贸会计课程相配套的优质教材及教辅资料,并不断加强课程及教材建设。最后,提升外贸会计人才培养师资水平。针对高校师资缺乏,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可加强经验交流,选派专业教师到国内外高水平的院校进行访学交流。还可以进行校企合作,请进来走出去,进行理论与实践互动学习,实现双向共赢。

完善外贸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

首先,外贸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应根据国际市场变化,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加大投入并不断升级更新,使信息化与企业业务相结合,与企业管理相结合,与规避企业风险相结合。其次,明确外贸企业会计信息化战略,以信息化促进财务高效管理,资源有效整合,以信息化强化财务风险控制及预警机制。最后,在全球经济信息化背景下,应加强外贸企业会计信息化人才储备,引导会计专业人士提升利用先进的信息手段娴熟进行会计业务操作的能力,并在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中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通过外贸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这些措施,实现外贸企业良性健康发展并有效参与国际竞争。

构建外贸企业会计反倾销体系

反倾销是在国际贸易中常见的贸易壁垒之一,是外贸企业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经常遭遇的情况。倾销实质是一种价格歧视,某种产品以低于正常或公平价值的价格出售,产品出售给进口国产业造成实质损害,低价销售与实质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便构成倾销。可见,产品价格是认定倾销的实质要素,因此外贸企业应该构建反倾销会计体系,以应对反倾销调查及诉讼。首先,外贸企业会计系统应建立国际市场产品价格变动信息库,搜集产品的最新国际市场价格信息并分析其走势,为外贸企业的产品出口定价提供必要的支持。其次,外贸企业会计系统应建立反倾销财务资料库,收集反倾销相关资料并做好汇总,以应对突然的反倾销调查并能为之提供充分的证据。最后,外贸企业应建立反倾销人才库,加强外贸企业会计人员反倾销方面的法律法规学习,提高防范反倾销素质及反倾销应诉能力。

构建外贸企业会计结算风险控制及预警系统

首先,外贸企业应建立汇率变动和调整系统。外贸企业国际结算需要面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及汇率价格的变动,而且国际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因而在进出口业务结算的时候必须根据国际市场汇率的变动调整结算货币选择或采用货币组合结算策略,利用汇率对冲机制避免损失获取收益。其次,外贸企业应建立会计风险预警系统。根据外贸企业不同的业务范围,参照风险预警理论,构建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及模型,并将财务预警指标输入计算机信息系统,运用该系统对会计预警指标数据进行及时高效的处理,从而对财务风险信息尽早捕捉、尽早诊断、尽早防范。最后,外贸企业应建立信用评级体系。客户的诚信度和资信状况是外贸企业风险的主要根源,外贸企业应对其现有的和潜在的客户进行全面的资信调查,并不断进行评估,建立动态的信用评级制度,及时获取客户信用风险信号,从源头上进行财务风险管控。

参考文献:

陈锦明. 浅析我国外贸会计的不足及对策. 财经纵横[J],2012

篇10

二、我校经济管理学科实验室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校经济管理学科实验中心,是在原管理学院管理综合实验室和原财经学院文科实验室的基础上于2005年初在经济管理学院组建成立。

1.现有实验室硬件环境

有服务器:4台,保护服务器:4台,51英寸背投:2台,电脑:152台,交换机:5台,空调、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电脑桌和耗材等辅助设备若干。

2.现有实验室软件环境

Windows操作系统。应用软件:Premiere6.5、Acrobat5.0、Photoshop7.0.1、ACDSee5.0、CorelDRAW10、FlashSaver、Authorware6.5、DreamweaverMX2004、FireworksMX2004、FlashMX2004、VisualBasic6.0、VisualC++6.0、Freehandmxa、MediaPlayerClassic、Office2003、SQLServer2000、Visio2002、VisualInterDev6.0、Msnmessenger6.0、Realoneplayer、Ul-traEdit9.2+、奥派、诺思、用友、TMT、Java等。

3.实验室运行情况

已开设电子商务概论、管理信息系统、诺思物流信息管理、会计电算化、网络营销、证券与期货投资操作实务、单证制作与报关等20余门课。有实验室管理人员6人。

4.实验室建设和运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校经济管理实验室建设与电子科技大学,重庆大学同类实验室相比,起步晚投资不足。电子科技大学管理学院金融实验于2002年建成,我校管理综合实验室2000年建成,电子商务实验室2004年建成投入使用。硬件和软件投资严重不足,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实验中心被列入211工程建设项目,经费投入上千万,而我校文科综合实验室建成投资60余万元,整个西科大经济管理实验室建设经费投入不足两百万元。尤其是专业软件投资不足。例如教师在上《企业生产与运作管理》时,在讲到物料需求计划(MRP)、企业资源计划(ERP)、供应链管理(SCM),由于没有相应的软件做模拟实验,学生很难理解。教师在上《证券投资分析》时,没有证券分析软件和证券交易模拟系统让学生做实验,很难达到培养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目标。此外,实验室人员配备不足,教师对部分软件使用不熟练。

三、我校经济管理学科实验中心实验室功能设计

在专业实验室建设的类型和定位上,科研型、教学科研型和开发应用型是几种主要的类型。我校经济管理实验中心建设宜定位在教学科研型。立足点放在“面向教学”和“提供科研支援”上,努力为提高教学质量创造条件,既面向本科教育,又面向研究生教育,同时为教师科研提供条件和服务。为满足我校经济管理不同专业的需求,来划分相应的专业功能实验室。

1.管理信息系统实验室

进行面向企业和政府信息化方面的MIS模拟和MIS分析设计开发的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使学生学习掌握现代化的管理思想和信息化的管理技术,为企业和政府培养复合型、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并配合国家和地区信息化发展战略进行人才培训、技术咨询和项目开发。

2.统计预测和决策实验室

进行数据分析和模型构造方面的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实验室应具备完整的数据分析处理、方案设计、图表再现等功能,满足统计分析、预决策等方面的实验和研究的需要,培养学生应用预决策理论和计算机技术,分析经济问题和解释经济规律的素质和能力。

3.电子商务实验室

进行电子商务、现代营销技术和现代商业企业管理方面的教学实验和科学研究,提供Internet、EDI技术的商务组织、运作和管理等方面的实验和研究的需要。学生可以在模拟的开放平台上模拟电子商务中的诸多环节,包括B2B和B2C的交易、CA认证、网上结算、物流配送等实际运作过程,并学习掌握和维护网络企业的相关技术,培养学生在全球化的网络环境下从事商贸工作的能力。

4.国际贸易与金融实验室

进行国际贸易模拟实习,如单证制作与报关、对外贸易实务和国际支付与结算的实验教学与科研。进行金融工具、投资项目评估分析以及网络银行方面的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满足应用金融工具进行技术分析,实施模拟证券(期货)交易和符合国际标准的项目评估分析等方面的实验及研究的需要。培养学生系统地认识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及金融风险、了解经营管理的理念、掌握金融投资技能和投资技术分析方法,配合国家或地区的金融政策开展金融工具及衍生金融工具的科学研究。

5.会计电算化实验室

为会计专业的学生提供基础会计、中高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教学实验,具体包括帐务处理、报表处理、财务分析、成本核算的实验等,使学生掌握会计信息管理的实际流程和操作。学生通过对企、事业单位目前使用的财务软件和信息系统的实际动手操作,了解和掌握相关技术,具备今后参加实际工作的能力。上列各专业功能实验室并不分属于学院相应的系或者专业,每个专业在不同的教学实践阶段使用相应的功能实验室,从而在整个教学实践环节组合中使用这些实验室的功能,以达到完成本专业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的目的。例如,会计专业的学生将在电子商务实验室学习Internet和电子交易的知识,在会计电算化实验室实践掌握本专业的大部分理论和技能,在金融(证券)实验室了解网络银行和网上支付的原理和系统。由此,该专业的学生就可以完成本专业领域涉及的所有教学实践的学习和训练。

四、我校经济管理学科实验中心的环境建设

1、实验室的硬件平台建设

经济管理专业实验室的建设具有其特殊性。虽然不像理工类实验室的设备昂贵、种类繁多、操作管理复杂,但经济管理专业实验室却要面对不同的专业,适应培养经济管理类各种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并满足学科的科研及教学的需要。因此实验室的硬件环境必须具备较高的水平,要求尽可能采用最先进的仪器设备,并具有很好的兼容性和可扩充性,以适应不同专业的业务需求和技术的发展。经济管理专业实验室的硬件平台建设必须集中规划、集中投资和统一布局,合理配置实验室的资源和实验场所。根据我校经济管理设立的会计、金融、经济、外贸、管理等各专业的发展趋势和专业特色,使实验室具有一专多能、灵活使用的功能。能充分满足一般的管理、经济、财经类应用软件的安装运行,以及各专业计算机和信息化课程的基础训练。

篇11

性别: 女

民族: 汉族

出生日期: 1987年03月09日

户口: 浙江省

学历: 本科

毕业院校: 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所学专业: 工商管理

外语水平: 英语 (CET-6)

电脑水平: 熟练

工作年限: 1年

联系方式: 13888888888

求职意向

工作类型: 全职

单位性质: 不限

期望行业: 贸易、进出口

期望职位: 贸易/物流/采购/运输、外贸业务员

工作地点: 杭州市

期望月薪: 不限/面议

教育经历

2005.9-2009.6 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工商管理 必修了国际金融、国际贸易与实务、商务英语、商务谈判、市场营销学、公共关系学、人力资源管理、ERP、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品牌管理、经济法等,同时大学期间有自学国贸相关知识,也经常去旁听国贸课程

工作经验

2007.6-2007.9 浙江(武义)阿波罗运动休闲用品有限公司 外贸部 外贸业务员 等客户询盘后报价,通过洽谈确认订单,下生产订单,由跟单员跟单,最后验货交单,同时进行业务登记及文件的存档。

2008.6-2008.9 韦博国际英语学校 市场部 市场拓展员,寻找对英语感兴趣的顾客,留下个人信息,方便客服人员联系

大学四年期间 真维斯服饰(中国)有限公司 市场部 问卷调查,在杭州、绍兴等地开展消费者对服装市场的调查,同时统计数据及结论方便市场部制定发展计划

2009.6-2009.12 安利(中国)日用品有限公司 直销员 开发客户,组建销售市场。

专业技能

熟悉windows的基本操作,如Word、Excel、ppt、Photoshop等

工作业绩

中国青少年第三届书法美术大赛优胜奖;

经济管理学院书法美术大赛二等奖;

两年国家励志奖学金;

两年学校三等奖学金,校优秀团员干部;

一年学校二等奖学金,优秀干部

自我评价

本人有责任心,上进心,工作能脚踏实地,吃苦耐劳。我始终相信学历代表过去,财力代表现在,学习力代表将来,只要有清晰的目标,强大的学习力,积极勤劳的工作态度外加一个可以施展才华的平台,我一定能创造一个未来。

范文二

个人基本简历

姓名: 张三 国籍: 中国

目前所在地: 上海 民族: 汉族

户口所在地: 江苏省 身材: 175 cm 125 kg

婚姻状况: 未婚 年龄: 23 岁

培训认证: 诚信徽章:

求职意向及工作经历

人才类型: 应届毕业生

应聘职位: 物流类:仓管 物流 餐饮/娱乐领班 经理/员工 市场销售/营销类 跟单员 销售

工作年限: 1 职称: 无职称

求职类型: 全职 可到职- 随时

月薪要求: 1500--2000 希望工作地区: 上海

个人工作经历:

公司名称: 光大银行起止年月:2008-02 ~ 2008-05

公司性质: 股份制企业所属行业:广告,策划,营销

担任职务: 银行业务员/营销代表

工作描述: 一开始做我觉得好难,但有经理和行长的支持下我开始对上海市场比较熟识。在我工做中我认识了在银行的管理。跑市场学到了好多好多知识。对于一些批发市场都比较熟。我也相当业绩。几个客户。

离职原因: 交通不方便。时时开工迟到

公司名称: 上海维达起止年月:2007-06 ~ 2008-01

公司性质: 私营企业所属行业:其他

担任职务: 仓管员

工作描述: 工作无误。总算有一个刚出来毕业工作的样(经理说的)。在实习中学到了不少的人情交际。我一定会好好工作加。这个社会正等着我。现在从新投入社会工作希望可以展望未来

离职原因: 实习完了

公司名称: 上海麦当劳起止年月:2006-04 ~ 2007-03

公司性质: 中外合资所属行业:

担任职务: 员工/经理

工作描述: 从员工到经理一真是不容易的事。我一直做到我自已要做的事。但有人不理解我做事意向。

离职原因: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 金桥管理干部学院

最高学历: 大专 毕业- 2008-02-01

所学专业一: 工商管理 所学专业二: 报关

受教育培训经历:

起始年月 终止年月 学校(机构) 专 业 获得证书 证书编号

2004-06 2005-06 上海市海员学校 中专 一级计算机

2005-04 2006-04 上海市海员学校 中专 物流员从业证

语言能力

外语: 其他 一般

国语水平: 良好 粤语水平: 精通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

江门市艺术同人漫画新人奖。木业工艺模型奖.

篇12

 

其主要研究分支包括:演化金融学、金融市场学、公司金融学、金融工程学、金融经济学、投资学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学、财政学、保险学、数理金融学、金融计量经济学、行为金融学、演化证券学。

 

就业方向

金融学专业毕业生就业主要面向银行及金融系统。

 

1、中央(人民)银行、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保险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这是金融业监督管理机构。

2、商业银行,包括四大行和股份制商行、城市商业银行、外资银行驻国内分支机构。

3、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政策性银行。

4、证券公司(含基金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金融控股集团等风险性很大的金融公司。

5、四大资产管理公司、金融租赁、担保公司。

6、保险公司、保险经纪公司。社保基金管理中心或社保局。

7、上市(欲上市)股份公司证券部、财务部、证券事务代表、董事会秘书处等。

8、国家公务员序列的政府行政机构如财政、审计、海关部门等;高等院校金融财政专业教师;研究机构研究人员。

 

开设院校

南开大学、天津财经大学、山西财经大学等

 

二、物流管理毕业后平均月收入5234元

    物流管理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经济、会计、贸易、管理、法律、信息资源管理、计算机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专门知识,培养具有一定的物流规划与设计、物流管理、物流业运作等能力,能在经济管理部门,贸易公司,物流企业从事政策制定、物流业运作管理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化的物流管理人才。

 

就业方向

物流职位主要分布在企业内部物流和第三方专业物流公司,前者关注的是企业内部的采购、仓库管理、物料的保障与协调。后者则关注的是货物的外部,流动过程。

 

开设院校

西南财经大学、同济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

 

三、统计学毕业后平均月收入5188元

    统计学专业主要包括一般统计和经济统计两类专业方向,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或数学与经济学素养,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熟练地运用计算机分析数据,能在企业、事业单位和经济、管理部门从事统计调查、统计信息管理、数量分析等开发、应用和管理工作,或在科研、教育部门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就业方向

统计学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流向有三大部分:政府部门(统计局等),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金融部门,市场调查公司、咨询公司、各公司的市场研究部门,工业企业的质量检测部门等企业事业单位。

 

开设院校

山西财经大学、北方民族大学、厦门大学等

 

四、广告学毕业后平均月收入5178元

    广告学专业是将广告以学术性的方法进行研究的专业。它通过研究市场经济、消费心理、美学,来增强人们的消费意识,产生社会心理共鸣。广告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它是研究广告活动的历史、理论、策略、制作与经营管理的科学。有关广告的知识,起初只零星地见之于新闻学科和经济学科的部分章节内,且很不成系统。广告知识是这些学科的组成内容之一,如新闻学、市场学、企业管理学、商业心理学等都论述到广告的内容。本专业培养具备广告学理论与技能、宽广的文化与科学知识,能在新闻媒介广告部门、广告公司、市场调查及信息咨询行业以及企事业单位从事广告经营管理、广告策划创意和设计制作、市场营销策划及市场调查分析工作的广告学高级专门人才。

 

就业方向

可从事教育、新闻媒介广告部门、广告公司、市场调查及信息咨询行业以及企事业单位从事广告经营管理、广告策划创意和设计制作、市场营销策划等工作;或可进一步攻读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

 

开设院校

厦门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武汉大学等

 

五、工程管理毕业后平均月收入5167元

    工程管理专业是新兴的工程技术与管理交叉复合性学科。工程管理专业是20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之后,应社会主义建设的需求设立的。近年来,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发展,尤其是中国入世以后,国际工程项目管理成为热点。该专业对学生经济工程师和经济师的双重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具有管理学、经济学、土木工程技术、计算机管理和外语的综合知识,能在国内外工程建设领域,从事项目决策和全过程管理的复合型、外向型、开拓型的高级管理人才。

 

就业方向

工程管理专业的就业领域涉及建筑工程、工程施工和控制管理、房地产经营以及金融、宾馆、贸易等行业部门的管理工作。这一专业涉及就业领域对人才的大量需求比较普遍。从银行证券到酒店宾馆,从建筑企业到房地产开发公司都急需补充大量的工程营造管理及相关专业的人才,因此人才市场上对该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很大。该专业就业领域所涉及到的工作是:综合系统地运用管理、建筑、经济、法律等基本知识,侧重于工程建筑、施工管理以及房地产经营开发,并熟悉我国相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进行企业工程开发建设项目的经营和管理。

 

开设院校

同济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等

 

六、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毕业后平均月收入5142元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系统思想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能在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等部门从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目前,国内众多高校都开设有此专业。

 

就业方向

主要涉及与计算机应用相关的工作,还有一些信息管理的工作,这是一个适应面相当广的专业。就业机会很多,主要是:

 

软件开发人员-帮助企业和组织问题;

网络或系统管理员-企业或组织高效运行的保障;

企业信息管理员-在企业中从事信息搜集、管理工作。

 

开设院校

南京大学、天津大学、武汉大学等

 

七、经济学毕业后平均月收入5004元

    经济学专业培养具备比较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熟悉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比较熟练地掌握现代经济分析方法,知识面较宽,具有向经济学相关领域扩展渗透的能力,能在综合经济管理部门、政策研究部门,金融机构和企业从事经济分析、预测、规划和经济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就业方向

就业方向一:经济预测、分析人员

职业概况:此职位分布在各行业中,但一般只有在比较大的公司和**中的经济决策部门才会设置。主要负责各种市场数据的收集和分析。随着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市场调查和分析的重要性也将越来越明显。

 

就业方向二:对外贸易人员

职业概况:将"世界工厂"生产的产品,销售给国外客户;寻找国外货源为国内客户;组织国际贸易货物物流等。有相当一部分外贸人员在经验成熟后,成立了属于自己的外贸公司。

 

就业方向三:市场营销人员

职业概况:只要有产品和服务在出售,就会有销售的职位在招聘。对于以技术为背景的行业里面,例如电讯、软件等,销售的需求仍然会持续走高。即使在非技术领域,销售职位也一直是市场需求最旺盛的职位类别之一。

 

八、土木工程毕业后平均月收入6998元

    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掌握各类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能在房屋建筑、地下建筑(含矿井建筑)、道路、隧道、桥梁建筑、水电站、港口及近海结构与设施、给水排水和地基处理等领域从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和研究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就业方向

随着城市建设和公路建设的不断升温,土木工程专业的就业形势持续走高。土木工程专业大体可分为道路、桥梁工程与建筑工程两个不同的方向,在职业生涯中,这两个方向的职位既有大体上的统一性,又有细节上的具体区别。

 

开设院校

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

 

九、国际经济与贸易毕业后平均月收入4935元

    国际经济与贸易大学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经济学和国际经济、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经济学、管理学的基本训练,具有理论分析和实务操作的基本能力,具备较强的外语能力。培养具有较强国际贸易实际能力,从事进出口业务、外贸企业管理、国际经济技术合作、跨国经营等对外经济和对外贸易活动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就业方向

就业方向一:营销人员

职业概况:只要有产品和服务在出售,就会有销售的职位在招聘。对于以技术为背景的行业里面,例如电讯、软件等,销售的需求仍然会持续走高。即使在非技术领域,销售职位也一直是市场需求最旺盛的职位类别之一。

 

就业方向二:市场/公关

职业概况:企业通过媒介的介绍、传播,和观众的交流、沟通和互动,在公众面前树立并强化公司的品牌形象,在市场竞争中赢得先机。而在这一系列活动安排中,专业公关是企业的好帮手。

 

就业方向三:金融/保险/投资

职业概况:工作内容广泛,报酬差距较大,收入多半与业绩挂钩。

 

就业方向四:行政/后勤

职业概况:行政/后勤部门就是协助好上级行政领导施政行政,当好助手。关键是要为领导分忧和服好务,起到上传下达的作用!

 

开设院校

北京物资学院、北京工商大学、北京联合大学等

 

十、市场营销毕业后平均月收入4920元

    市场营销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市场营销及工商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营销方法与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营销问题的基本能力。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市场营销与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

 

就业方向

市场营销毕业生可以从事市场调研、营销策划、广告策划、市场开发、营销管理、推销服务和教学科研等工作。营销业务管理员、营销方案策划员、企业市场调查分析员、企业销售代表、客户服务管理员等。

篇13

一、高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双语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双语教学载体过度依赖外国原著未能因材施教

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这使得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必须接触到国外的第一手最新资料,直接引用国外经典经济类教材,教材内容固然完全能满足老师授课的要求,但国外教材中的思维方式和理论体系与我国差别较大,且教材中所采用的案例所涉及的相关法律及风土人情,与我国存在巨大差异。如果使用翻译教材却又难以满足学科日新月异的发展需要。还有,高职学生的英语水平普遍较低,且参差不齐,不能在双语课堂上进行母语和外语思维的自由切换。学生英语写作能力较弱,运用英语进行表达存在一定困难,这些都会加重学生对双语课程的畏难情绪。例如国际市场营销课程,由于多数学生基本的语法知识掌握不牢因,词汇量比较小,阅读速度慢,阅读理解能力不高,拖延了课堂授课的进度,最后双语课教学可能成为教师的自问自答“个人秀”。

(二)双语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缺乏系统性及连贯性

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中,有很多操作性强的课程,如外贸业务综合模拟、外贸单证实训、外贸英语情景实训、外贸英语函电等。双语教学在这类课程中的实施应起到既学习专业知识又提高专业英语水平的双效作用,切实提高学生的业务操作能力。以外贸业务综合模拟这门课为例,学生在利用SimTrade的软件过程中既要学会出口成本核算、报价及填制单据,又要掌握业务流程操作,从理论上来讲是对外贸操作流程的全面练习,但在实践过程中学生往往会感到手忙脚乱,下次练习仍然如此,提高不大。由此可见,学生对所学课程体系没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仅仅掌握了课程中的某个或某些知识“点”,不能将该课程形成一个脉络清晰的“面”,也就很难做到整个外贸知识的融会贯通。更为遗憾的是,目前很多高职学院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训课程教学内容大部分是以外贸流程中的几个重要环节作为实训的重点,如制单、报关、货代等,较少涵盖外贸的整个流程。结果双语教学适得其反,在学习专业知识和巩固提高英语水平两方面都没有达到预期教学效果,最终难以真正实现双语教学目标。

(三)双语教学内容未能尽可能贴近工作岗位能力需求

以外贸谈判实务课为例,由于老师缺乏企业锻炼与谈判实践,整个讲授的内容及实训的模式与外企真实谈判情景相差甚远。很多教师都能够在讲授完之后留出一定时间给学生进行模拟,但整个模拟过程中对于企业背景的设定、交易商品的选择等都过于简单及随便,有的甚至就仅限于美国公司,买卖日常生活用品,而谈判结束又缺乏有经验的专家提供专业的点评,改善学生的外贸谈判技巧。这样的授课内容及模式,结果只能是让学生们面试时纸上谈兵,即使进了公司,也由于不会实际操作,难以解决谈判中的实际问题,取得谈判的成功。

二、高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双语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

(一)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更新优化双语教学内容

为了培养能服务于“新常态”区域经济下的“精外贸、熟英语、善沟通、懂网络、能创业”的复合型外贸人才,应进一步优化课程设置,更新教学内容。课程双语教学内容要新,引用的案例、数据要新,必须紧跟当前实际。从2014年至今,国际市场要素变化大,如汇率市场上由于美国退出量化宽松,欧盟继续量化宽松,美元不断走强,欧元不断贬值;国内政策改革力度大,如继上海自贸区之外,我国又有四个自由贸易区批准成立,京津冀、长江经济带、广东地区三大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实施。这对操作性强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而言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以报关实务课为例,如果不更新授课内容,学生所学到的就是错误的操作流程,在教学中使用几年前的案例和数据,就会使教学内容严重脱离现实,达不到与社会实际相结合的预期效果。因此不断更新及优化教学内容,实现高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学生和社会多元化的需求。

(二)由浅入深,科学架构双语教学内容体系

选定合适的课程进行双语教学对于实施双语教学尤为重要。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属于外向型专业,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英语交际能力。因此在双语教学课程设置上,本着“由浅到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双语课程内容的选取上则应遵循“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

(三)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教学内容网络化

双语教学需要大量的信息输入和输出,而传统的双语课堂教学,主要以教师讲授、教材阅读及PPT展示为主,课堂信息量有限。信息化的多媒体数字教学提供了大量的信息资源,通过不同模式展现在学生眼前,强化了学生的课堂教学记忆力。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比较流行的教学方式都是利用了丰富的信息化资源,让学生逐渐成为学习的主角。教学内容网络化可分步骤实施,最初教师们可以先将授课计划、教案、课件、案例资料、试题库、前沿信息、教学视频等资源上传至网上共享,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教师们慢慢再利用慕课平台建设本课程或分享微课。例如国际商法课程,教师可以课前把国内外的经典英文案例上传至平台,学生课外分析,在课间进行有关案例的双语讨论和交流,这样有利于学生对相关法律条款的理解及运用,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学生而言,他们学习知识再也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对于教师而言,他们可以课前布置预习任务,提供相关知识的演变过程及最新的发展趋势,课间解答学生的疑问,课后作评价。

(四)选择内容难度适宜的双语教材,实现因材施教

在高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国际贸易实务的双语教学中,教材内容的难宜程度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好坏。国外好的教材很多,但并不一定适合高职学生的学习,因为太难理解。经多次调查,发现高职学生还是比较偏好国内学者编著的中英文对照双语教材,认为学习阻力小,对内容的理解深入,有利于双语教学的顺利开展,符合双语教学用英语学习专业知识的目的。同时推荐学生一些内容有所提升的国内全英文双语教材。教师可以在布置作业时运用到推荐书目上的知识,督促学生学习推荐书目。

(五)以能力培养为导向,重构双语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高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双语教学内容的设计应为培养特定的岗位能力服务,这是课程建设和专业建设的总目标。无论是基础英语的学习,还是国贸双语专业知识的学习,都以能力培养为导向。因为最终评价教学成功与否是以学生的能力能否与工作岗位能力要求相匹配。将理论课内容、实训课内容、学生网络平台学习内容和校外实践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教学内容体系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同时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邀请企业的行家参与学校的教学内容改革和课程体系建设、共同修订教学大纲,搞好专业建设,实现促进产学结合,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实现零距离就业,提高学生就业率。在实施双语实践教学时要注意在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中的课程主“线”,双语实践课程是围绕国际贸易中某一类业务展开的,强调业务完成过程中的实践操作,比如外贸单证实务、外贸跟单实务、国际货运与实务等,每门课程都存在比较封闭的完成路径。每门课的知识“点”存在着一定的逻辑关系,即形成了课程主“线”,再以外贸操作流程为路径以“线”成“面”,最终形成整个课程的体系框架。所以需要建立一门综合性强的实训课程,目标是毕业实习前,让学生把之前国际贸易所学的“点”和“线”,串连成“面”。能否培养出“精外贸、熟英语、善沟通、懂网络、能创业”的复合型外贸人才,双语教学的成功与否是关键。单纯依靠提高双语教学总课时来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是不科学的。只有通过构建科学的双语教学内容,才能使学生获得更有针对性的外贸专业英语能力,满足工作岗位要求。

参考文献:

〔1〕梁桂春.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高职英语教学内容体系构建[J].广西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11(7):125-128

〔2〕王振宇,邓宏.国际贸易专业主干课程双语教学的思考[J].江西教育科研,2010(3):41-42

〔3〕李逢春.双语教学的理论探索与实践应用———以《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为例[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14(11):8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