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自主学习”是学习主体主导自己的学习,它是在学习目标、过程及效果等诸方面进行自我设计、自我管理、自我调节、自我检测、自我评价和自我转化的主动建构过程。研究表明现在大学生在学习中存在以下现状:
1、传统的教学方式阻碍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绝大多数大学生对学习的认识仍然停留在中学阶段, 仍习惯于被动地接受“ 填鸭式” 灌输的教学方式,沿用中学的一套学习方式,学习依赖性较强、学习方式单一,跟随教师的指挥棒来进行学习,结果导致学生“上课记笔记、下课背笔记” , 一旦教师在课堂上少讲或精讲,想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支配,以期待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主动深入的学习,从而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时, 学生往往不知所措。
2、对自主学习重要性认识不足。目前,许多大学生虽然生活上已经基本独立但是在学习上并没有完全独立起来,学习活动没有树立起明确的目标,还不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许多学生却并不懂得珍惜和利用当前有效的课余时间,大多数同学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自主思考能力,认为只要在大学阶段能够坚持上课,有作业则完成无作业课后用不着再学习的观点,久而久之,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3、学习目标不明确,意志力薄弱。许多大学生认为考上大学是最终的目标,进了大学后就有松劲、怕苦怕累的思想,没有足够的学习动力,也难以保持中学时期那样的求知热情了。有一部分学生,虽有学习的愿望和要求,但是自我约束能力极差,缺乏计划性、意志力和信心。
4、不会充分利用学习资源,学习效率低下。在调查中发现一部分学生已有自主学习意识,但找不到很好的学习策略。对自己的学习、生活、进行未达到科学的安排,结果事倍功半,不能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
二、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对策
1、 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学习动机和需求、兴趣、自我效能、归因等因素有关。自主学习程度高的学生内在学习动机强烈。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的需求,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这样学生就会产生学习的欲望。其次, 在制定学习目标时, 要帮助学生制定合适的、具体的、可以完成的目标。还要增强学生学习的自我效能感。高自我效能的学生在学习目标的制定、学习过程中的自我管理和监控、自信心等方面都要优于低自我效能的学生。
2. 加强教师引导。在自主学习过程中, 既不能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 也不能忽视教师的引导作用。自主学习动力的激发和持续, 主要取决于学生自身的内部因素; 但教师对学生的引导激励作用, 也是具有重要影响的外部因素。教师的教育观念是学生自主学习动力能否形成的重要外在条件之一。首先要以人为本, 尊重个性, 培养素质。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而丰富的内心世界, 每一个学生都蕴藏着极大的学习潜能, 关键是看老师能否用自己人格、知识、教育教学方法等去影响、引领他们去发现并开发自己的潜能。教师对学生个性的尊重, 不但可以制造出良好的学习气氛, 同时也可以对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起到促进作用。
3.发挥图书资源和数字化网络资源的利用。进入新世纪,数字化、网络化技术正悄悄地改变着我们生活、学习、工作的环境和方式。图书馆有极其丰富的图书、报刊和多种载体形式的文献资料,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不竭之源。为了适应这一变革的需要,我们必须更新教学和学习观念,改变教学和学习方式,教师可采取设置一定的问题或题目等方式,让学生有的放矢地通过查询、整理相关信息资料解决问题。学生可根据教师的教学要求,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手段和各种教育资源,资助选择学习内容,查阅相关资料,完成相关学习,特别是数字化的图书馆和各种专业文献数据。为此,学校图书馆根据教学和学生的需要,及时引进、更新图书资料, 随时提供查阅文献资料的技巧、方法,介绍各种网上信息检索工具及特点和使用方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的需要,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充分发展个性特长,提高独立思考、综合判断、创新思维等能力。
最后, 帮助学生优化学习策略和掌握学习方法。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最重要的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运用学习策略。学习策略指学生为调节学习所采取的各种措施。它包括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 前者即学生对所输人的语言知识进行处理并发展该语言知识的过程; 后者指用来监控、调节或自主指导学习行为的策略。作为教师, 应该在传授课堂知识的同时, 教授学生运用学习策略进行学习, 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在有目标, 有时间的同时, 学习会自主学习, 成为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大学生。
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长效的过程, 只要我们尽心研究探索, 多给学生充分自主的机会和条件, 逐步形成一套科学、规范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和措施, 并将其应用到教学管理和教学实践中, 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篇2
1.阻碍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因素
1.1 大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欠缺
由于高校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时间相对宽松,导致了部分大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动力在逐渐减弱。大学生课前不预习,课内玩手机、说话、睡觉,课后不复习的现象普遍发生,严重影响到了大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另一方面,随着互联网在我国的广泛普及,网络游戏成了大学生空闲时的必修课,更有甚者有些大学生明知道第二天有课,仍然熬夜玩网络游戏,导致了很多大学生第二天不能按时去上课,甚至不去上课,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高校的教学管理秩序。
1.2 传统教学模式阻碍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当前,我国教育受政治、历史、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从小学到高中的教育体制一直以“应试教育”为主,这种教学模式致使我国大中小学的学生更加趋向于老师不讲,学生不主动学的“填鸭式”教育模式,使大学生养成了不肯主动学习、主动思考的学习习惯,一旦老师在课堂上少讲,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思考学习时,学生往往不知所措,甚至认为任课老师教学不认真,对学生不负责。久而久之,不但不能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而且更会影响学生对此门课的学习兴趣。所以,高校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时,切不可过于心切,而应在学生可接受的能力范围内循序渐进。
1.3 当代大学生对信息的应用能力有待提高
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以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为核心的第三代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在给学习者营造开放式和探索性学习环境的同时也对学习者搜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是当代大学生在学习和走向工作岗位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基本技能。然而,据我国高校的有关调查,我国学生主动搜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在逐年减弱,大部分学生除了上网聊天、网购、看视屏及玩游戏外,很少使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主动去获取学习资源,这种信息素养的缺乏更加影响了我国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和自身的健康发展。
2.注重对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1 高校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学生的作用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给与学生足够的发言权和自由。近年来,让学生当老师的新式教育观念在逐渐席卷全国,但这股教育新风的效果并不是太显著。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我国传统的教育体制根深蒂固;另一方面则是因为高校和教师的重视程度不够,很多老师都是浅尝辄止,在教学实践当中一遇到问题就枉下结论认为此种教育体制不适应我国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而忘了勇于“吐故纳新、持之以恒”才是教育改革的关键所在,致使大学生在本质上仍处于教育和教学当中的被动地位,极大的扼杀了新式教育观念在我国的进一步发展。所以,各大高校和师生应充分认识到教育观念创新的重要性,充分认识到“与时俱进,教育体制创新,让学生走向讲台”才是真正实现高校师生之间互动学习、促进高校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断提高的重要途径。
2.2 高校要为大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
物质是基础,一方面要求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在教育中的引导作用,依据自身和其他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及学生自身的知识水平,不断优化教学环节,强化实践环节,使学生在“理论上有提高、思想上有感悟、行为上有表现”,促进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另一方面,要求高校要对高校的图书馆、教学楼、听力室等学习场所进行高效的管理,合理制定学习场所的开放时间,从而为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高校要积极争取省内外课题科研项目,有条件的高校和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实地考察,通过建立课题讨论组的方式鼓励一些有能力的大学生主动参与到高校的科研项目和教师的课题研究之中,从而为大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和条件,促进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2.3 大学生要在培养其它能力的同时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当代大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要更多的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社会实践当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如:在提高自己社会实践能力的同时提高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还记得刚进入大学时,我面试了学院学生会的一些部门,但面试都没有通过。一方面是因为我的面试能力不够强;另一方面是因为我的语言沟通能力有待提高,所以从那以后我就下定决心一定要抓住一切可利用机会积极参与到校内外的活动当中来,在实践当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沟通和面试能力。从那以后,我就积极的融入到了社会兼职的行列。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就是在校外发传单,当时我发的是房产传单,公司要求我们不仅要把传单发完,而且要留下不少于5个有意向的客户的电话,这对我们可是一个极大的挑战,毕竟与自己只有过一面之缘的人怎么会轻易把联系方式留给我们。不出意料,在要留客户的联系方式时,大多数的客户都不愿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结果一上午我们那组三个人一无所获。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积极总结经验教训,不断的反思:如果我们自己是客户我们会在什么情况下留下联系方式?在下午时,我们小组三人进行了分工,为了能在这次实践当中提高自己的语言沟通能力,我毛遂自荐,担任了主要宣传员,为了能流利的回答客户的问题,我通过与业务经理的沟通了解了更多关于所宣传房产的信息。在下午的宣传当中,其他成员主要的任务是去寻找目标,而我主要负责解说,遇到不懂的问题时,我也不在乎那电话费,就主动帮客户联系业务经理帮客户解惑。最后,很多客户都是连声感谢的把联系方式主动的留给了我们,那一天我们超额完成了任务。这对于我来说,不得不说是一种极大的认可和鼓励,也让我更加意识到了自主学习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王杰.谈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8).
[2]王静琼.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其培养[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
[3]陈友放.职业院校应注重培养学生五种能力[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02).
[4]方焕新,王琪,曾杰豪.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问题探析[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1(S1).
[5]孙华锋.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形成原因及对策浅析[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3).
篇3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由教师灌输知识,以学生单向学习为主的方式,强调知识的传承及应试技巧的训练,认为课堂教学才是正规的。一方面,学生长期形成一种依赖教师的习惯;另一方面,教师长期习惯于包办式的教学,对学生有效学习能力的训练重视不够,造成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力不从心。大多数学生对老师有较高的依赖性,希望老师一章一节地详细讲解,多进行归纳总结,把学习等同于听课和记笔记,很少看书甚至不看书,学生缺乏主动、自觉、独立学习的勇气、习惯和信心。教师根据学生的这种心理需求越讲得细,学生对教师的依赖就越深,结果造成学生的高分低能,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学科专业各自为阵的影响
学科专业设置过分强调各自培养目标,这种教育教学倾向容易使学生缺乏思考各专业、各种知识的相关性及知识之间的连接点,缺乏综合的训练素质,导致学科之间学习难以融会贯通。其实,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是存在积极影响的,长期以来文理界限分明,学理工的对文学艺术懂得很少,学文科的理科知识较为薄弱,影响了学生探究知识及多维的、灵活的创造性的思维能力的生成,不利于开拓科学创新思维。要全面深刻地理解、运用知识,跨学科知识的综合是学生学习能力强化的一个重要体现。
3.教学过程求同思维的倾向
长期以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缺少的是如何引导学生用求异思维去探索未知的领域,去探索相关学科的体系以及对现有的结论提出深度的思考。对学生来说,教师、教材、学习辅导材料都是“权威”的,学生始终认为教材是对的,教师的讲解也是正确的,保持其思维一致性,没有反向思维,没有质疑习惯。其实,任何学习都是从疑惑开始的,只有善于提出疑问的人才会去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正如北宋著名思想家张载所说:“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又说“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学习的能力是在不断对现有的知识提出疑问,敢于挑战前人对知识、概念及定义的定论中提高的。
加强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几点思考
1.转变学习观念
传统学习观念的改变是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前提和基础,只有改变观念,才能纠正不正确的学习认识,改变不良的学习习惯,真正实现学习中的自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诱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教师不是把知识一一讲给学生听,而是以“指导者” “帮助者”的角色引导学生多动脑、多动手,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探求问题,把教学过程变成学生主动发现、探索知识的过程,引导学生探索未知的领域,联系现实积极地思考问题,并力求明确地表达。从而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及创造性思维能力。
2.探索跨学科知识的渗透和联系
重视跨学科知识的渗透和跨学科综合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当前教学改革的一个趋势。在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以本学科知识为载体,联系其他学科中与之相关的知识,进行分析或对比,从多学科的角度,更为完整地理解掌握知识,并能运用综合知识解答相关问题。以历史学科为例:政史结合,一是能够引导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主义的基本原理深刻地认识历史问题,获得正确的概念。二是可以寓思想道德教育于历史知识的传授之中,通过古代典型事件及人物介绍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优秀的思想品质,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文史结合,在历史教学中渗透文学知识,丰富历史教学内容,以史结合文,以文挖掘史,增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史地结合,充分利用地理知识为历史教学服务,可以使学生准确地掌握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开展研究性学习
第一,鼓励学生质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一是对教材中的缺陷或错误提出质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会发现教材中存在缺陷和错误,即使是新版教材,由于教材编制体制及编者知识和认识水平,也存在诸多问题。学生能在学习中发现并指出其错误所在,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的一个重要表现。
二是对教材的某些观点提出质疑。历史学科研究的不断突破创新,使历史教材的滞后性更加明显,特别是一些陈旧的历史观点和结论,已经明显的过时甚至被证明是错误的。学生通过对史实的了解,在头脑中形成一定的认识,要把这种认识提升到理性高度,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或论点,对教材中没有下结论或结论模糊的问题,在学习中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分析历史事物、判断历史结论,大胆地对教材的某些观点或结论提出质疑,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和主张,并结合史实进行分析和论证。
三是对教师在教学中的某些观点提出质疑。近年来对学科综合学习能力的要求不断强化,教单一学科的教师与学习多学科知识的学生之间,知识和能力的互补性更加突出,学生能对教师提出质疑。教师要鼓励学生从不同视角思考问题、考察问题,鼓励学生与众不同、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并通过师生交流甚至争论解决问题。
第二,引导学生课外阅读,选择专题写学术论文,培养学生综合研究能力。
史料是学习研究历史的重要手段和依据,对于一些有研究价值、思辨价值的历史内容,让学生通过查阅史料、写史学论文的形式展开思维,使学生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通过自己的思维使历史知识得到哲理性的升华。
开展研究性学习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新的趋势。历史学科的研究性学习,可以是对学科内某一重点、热点或现实问题的研究,也可以是跨学科的综合性问题研究。学生可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内容、学习研究能力、研究需求或兴趣取向,确定相应的研究课题,制定研究计划,包括:研究的方式、手段、需要的材料、研究的步骤、分工、预期取得哪些研究成果等。通过研究性学习,作出阶段性或总体性的研究报告,或写出研究专题小论文,以此训练检测学生的学科研究能力和综合研究能力。
总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不能简单理解为由教师来“解放”学生,而应逐步培养学生“解放自己”和“自主”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不仅应具备较为全面系统的学习和研究能力,而且更为关键的是教师要把这些能力通过教与学的契合互动过程,逐步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能力,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勤.关于高校加强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若干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5).
篇4
key words: self-regulated learning goal of learning learning process learning outcomes self-reflection
一、自主学习的概念及国内外现状
自主学习(self-regulated learning)又称自我调节学习。各国研究者均从各自的理论立场出发,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对自主学习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探讨和实践研究。西方学者zimmerman在综合各派的观点基础上提出,当学生在元认知、动机、行为三个方面都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时,其学习就是自主的,并进一步提出了一个较全面、较系统的自主学习研究的理论框架,对自主学习的实质作了深入说明。我国学者庞维国认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本质上是对学习的各方面或者学习的整个过程主动作出调节和控制,它具有能动性、有效性和相对独立性等特征。
当前,尽管世界范围内正在经历着一场深刻的教育变革,但在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方面,学校教育仍然存在问题。在国外,虽然自主学习被看成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但很少有教师真正有效地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很少有自主学习的机会,很少被鼓励设置自己具体的学习目标,他们也很少有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自我评价的机会,教师很少关注学生的学业自信心(zimmerman,1996)。在国内,在课程改革的浪潮推动下,一些课堂教学已朝着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向转变,但是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依然十分流行: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利用讲解、板书和各种媒体作为教学的手段和方法向学生传授知识。在这种模式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教材、参考资料、教师的个人经验等是知识的来源和学习内容,媒体是教师向学生传输知识的手段和途径。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
1.制定学习目标和计划。
培养学生的自主性首先体现在制定可行的学习目标和周详的学习计划上。当面对新的学习任务时,学生要会主动分析自己现有的情况和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并预测各种变化的可能性,由此确立学习目标和学习策略。为了帮助学生制定学习目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适当改变原有的教学顺序。
例如在开始新一章节的教学时,指出重点、难点和要求达到的目标以及需要的背景知识等,学生在掌握了这些具体的讯息之后才能设置出真正激发内部动机的学习目标,进而制订详实的学习计划,积极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2.监控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要求教师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其作为教学组织者及指导者的作用,促进学生自由、独立学习的方式教学。而学生则需改变以往依赖教师学习的方式,主动调节学习过程,并能根据反馈信息,及时发现问题,来调整或修改自己原定的学习策略、步骤等。根据元认知理论,个人自我调节行为和能力可以通过策略讲授和情境模拟两种方法进行训练。学习策略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一般性的学习策略,它适合于任何学科的学习,如管理学习时间等;另一类是具体的学习策略,适用于具体的学习内容,如作笔记等。zimmerman 和martinez-pons(1988)用访谈法测查发现学生常用的自主学习策略共有10种,学生自主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与学业成就有很高的相关。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多地传授给学生各种一般性的和具体的学习策略。
3.检查与评价学习结果。
自主学习要求学生在学习活动结束之际,根据一定的标准检查自己达到的学习程度、水平,并对学习目标与实践效果之间的差异作出解释和说明。根据韦纳的归因理论,失败被归因于稳定的、内部的、不可控制的原因将会弱化进一步活动的动机;被归因于不稳的、外部的、可控制的原因,则不会弱化甚至还会强化进一步的活动动机。有调查表明,学习不良的学生较少把学习成败解释为内部原因,更多的解释为老师等不可控制的外部因素,而学习优秀的学生则更多的归因于自身的努力,能力等内部因素。因此,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学生对学习的自控感,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作出积极的正确归因。 4.自我反省和总结。
在学习活动完成之后,学生对学习过程作深入的反省和总结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最重要的一环。教师应帮助学生回顾自主学习过程中的每一步骤,包括最初的目标设置,选择学习策略到学习结果的归因等,总结学生在此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和所获得的成绩,从反省中吸取教训,积累经验。以此达到由具体的学习活动向抽象的经验转化的目的,完成由外部情境向头脑的认知结构内化的过程。
三、自主学习能力的必要性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随着21世纪,高新技术的不断扩展及其在企业中高频率的使用,使得越来越多的工作岗位需要具有高知识与技术水平的专业人员。另外,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的周期将进一步缩短,这又将导致工作领域处于越来越快的变化之中。这需要个体在一生中能够持续不断地学习和开发自己的潜能,以适应时展的要求。同时,现代社会衡量人才的标准不再是只看重文凭,个人的能力,特长和创新意识成为评价人的新尺度。这要求我们的高等教育必须更加重视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着力于提高大学生的学习素质。学校应加强学生学习方法的学习和训练,进行科学思考问题,观察问题方法及自我更新知识能力的培训,使他们适应科技迅速发展,学会把握正确的方向。
参考文献:
[1]zimmerman b j, martinez-pons m. development of a seduuctured interview for assessing student use of self-regulated learning seduategies[j].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1986,(23):614-628.
篇5
一、自主学习的基本特征
自主学习有三个基本特征,即学习的自主性、自为性和自律性。
(一)学习的自主性。要让学生认识到他们是学习的主体,学习是他们“自己的”事。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培养学生的求知欲,让他们去独立分析、独立思考。
国外自主学习理论的提出者是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他提出的“产婆术”理论认为,教学过程是教师协助学生产生某一观念的过程,教师只是“知识的助产婆”,而学生才是学习知识的主体。
20世纪初,自主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杜威,从机能主义观点出发,强调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从做中学”两个方面,认为思维能力是自主学习能力的核心。
其实,自主学习理论并不是西方的舶来品,早在先秦时期,我国古代的思想家们就已经意识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论语》一书记载了孔子许多关于教学方法的言论,其中,有些就涉及到了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和方法等问题。如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而不思则罔”,指一味的学习而不思考,那么对所学的知识就没有一个消化、吸收的过程,就不能把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思想,遇到现实问题就会感到迷茫、无所适从;相反,整天空想却不学习,也是有害的。这句话实际上就是强调了独立思考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而独立思考正是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特征。可惜,孔子这些珍贵的教育思想,没有受到后代教育家们的重视。这是因为封建统治者为了维护他们的统治,需要的是因循守旧、唯唯诺诺的奴才,而不是敢于创新、独立思考的人才。
(二)学习的自为性。所谓自为性,是指学习主体将学习纳入自己的生活结构中,使学习活动成为自己生活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他们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有长远的学习计划,通过学习,不仅丰富着自己的知识结构,同时培养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素养,在本质上,学习已经成为学习主体自我探索、自我创造的过程。
关于学习的自为性,中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孟子也曾说过类似的话:“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而逢其原。”在孟子看来,君子要按照一定的方法来学习知识、加深造诣。这个方法就是“自得”。所谓“自得”,就是自己对知识、道理要有所体会,有所感悟,这样,才能“居之安”“资之深”,即才能把知识变成自己内在的思想,甚至内在的素养,成为自己人格的一部分。也只有这种经过“消化’的知识,才是活的知识,才能运用得得心应手。
(三)学习的自律性。“自律性”就是学习主体的自我约束性或规范性。因为学习主体有着明确的学习目标,充分意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因而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就能对自己进行自觉地约束和规范,使自己有计划地完成学习任务。
二、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
想要真正提高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需要具备多方面的因素。这些因素包括学校方面、教师方面以及学生自身的因素等。
(一)学校要为大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良好的氛围和必要的条件。如通过校报、广播、板报等方式,在校园大力宣传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和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为将来走入社会、实现人生目标做好充分的准备。其次,学校还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图书馆要有丰富的藏书,电子阅览室开放的时间要足够长,课程不能安排得太满,要给学生一定的自主学习时间和空间。
(二)教师要引导大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起着最为关键的作用。
首先,教师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并努力使之规范化。自主学习的习惯,包括预习、质疑、复习的习惯等。当今的大学生普遍没有预习的习惯。其实,预习是学生独立接受新知识的过程,养成预习习惯可以培养他们独立阅读和思考的能力。另外,预习还可以发现问题,使学生在听课过程中更有针对性,学习效率更高。教师还要培养他们敢于质疑、善于质疑的习惯。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学生往往不敢提出质疑,或者不会提出质疑。因此,教师要想办法让课堂形成一种轻松、自由的气氛,使学生克服提问的心理障碍,感受到提问的快乐和收获。复习在学习的任何阶段都同样重要。孔子曾经说过:“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对于大学生,特别是文科的学生来说,复习不仅仅是一个巩固知识的过程,也是一个知识内化的过程。通过复习,可以把外在的抽象知识转化为自己内在的思想,用于指导自己的生活以及将来的工作。
其次,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有效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自主学习。指导学生借助网络和图书馆,有计划地进行课外阅读,扩大知识面,了解本专业新的研究成果,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为以后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基础。
第三,教师还要尽可能扩大教学信息的内容,增加课堂知识的密度,给学生最多最有效的知识,使他们充分利用每节课的时间。对于教科书上难以理解的文字,课堂上不易听懂的问题,教师应善于及时调整信息传递,转换成学生容易接收的学习信息。
(三)发挥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生要主动的学习。要充分意识到学习对自己的重要意义,不要用太功利的眼光看待学习。不要认为学习仅仅是为了文凭,或者为了以后有一个好工作,有一个远大的前途,而是要把学习作为一种生活习惯,通过自主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内心,塑造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素养,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着强大而独立的人格和灵魂的大写的人。二是要创造性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要敢于思考,敢于质疑,而不是人云亦云。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思想,才能在今后的工作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才能成为真正的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三、健全大学生自主学习评价体制
要使大学生自主学习有一个良好的效果,就必须建立一个全面的、多元化的评价体制来督促和激励大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传统的仅以考试成绩评价学习效果的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评价不能仅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还要注重发展他们的潜能,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不能仅重视表面知识与理论的掌握,还应该重视能力的培养,以此来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同时,教师的评价方法应该是多样化的,可根据学生自身的学习情况、教师所教课程的特点、专业培养目标等来设计评价方法。例如在评价学生学习效果时,可从平时课堂表现、作业情况、课后自主学习情况等进行全面考查,从而为自主学习的发展提供健全的评价体制。这种评价体系放弃了以往“一张试卷”的评价方式,而是通过对大学生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兴趣、态度以及表现,给予肯定的、鼓励性的评价,帮助他们及时自我监控、自我调节,寻求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
(本论文为“2012年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课题编号为:2012gjjg296。)
参考文献:
[1]张冬明.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环境中快乐成长[J].青春岁月,2012,(14).
[2]卢立锐.如何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J].上海中学数学,2005,(3).
[3]杨伯峻译注.论语[M].北京:中华书局,2006.
篇6
法国前教育部长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一书中阐述: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知识时代不断变化的信息、技术、工作与社会环境要求学生必须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在学校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会学生自主学习,已成为当前教学改革亟待解决的
问题。
一、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缺失的问题检视
自主学习是大学生学习能力的最高境界,而纵览诸多研究成果,不难发现,认知结构不完善、学习策略低效、学习动机不强等已成为大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知识结构不完善
大学的学习不同于教师主导的中学学习,更强调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自我调节,是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建构新的知识结构,这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足以支持其自主学习活动进行的丰富的知识结构和知识策略。而现实状况是,受一直以来应试教育的束缚,学校教育过分关注书本知识的授受,导致学生的知识结构呈现片面化,缺乏自主学习所需要的完整知识结构,不能有效对具体学习过程进行建模,难以形成有意义的问题,难以获取、提供支持其问题解决的材料佐证,更无力建构自己的认知体系。
(二)大学生学习策略低效
学会学习是自主学习能力的核心内容,“学会学习理应包括学会自我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有效学习,形成自己的学习风格;学会探究学习,培养创造能力;学会合作学习,构建学习共同体”。而在具体的实践中,大部分学生在学习计划性、方法性、创造性和合作性等方面存在严重不足,对于如何合作、如何管理时间、如何在遇到挫折或迷惑时保持动机等尚未形成有效的处理策略。
(三)学习动力不足
受市场经济下急功近利的不良风气和就业压力的影响,当前很多学生对于学习的目的还主要定位为找好工作、谋好出路,带有强烈的功利色彩,只攻读自认为有益于就业的学科专业,对其他的课程则抱着无所谓的心态应付交差或逃课。大学阶段学习目标不明确和人生目标的迷茫,导致某些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计划性。而大学宽松自主的学习环境减少了对学生的强制性约束,使有些学生养成了自由懒散的坏习惯,自主自控能力差,学习纪律松懈散漫。
二、合作学习模式是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形成的有效途径
合作学习模式对于学生学习认知、学习管理、学习动机等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有着积极的作用。良好的合作体系可以驱动学生的动机、责任认识以及持续的参与,是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形成的有效途径。
(一)合作学习能引导学生的互动交流,拓展学生的认知
合作学习中,学生首先以个体学习者的身份,以自己的背景知识作为学习资源和学习线索,形成问题并确定解决策略,然后以小组成员的身份参与到集体的协商、合作、交流、互动中。在这个过程中不同的思想产生碰撞,每个成员分享彼此的资源、观点,就问题点进行讨论、交流、质疑、解析。而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已经证明,将知识保持在记忆中的最有效方法就是,向别人解释这些知识。所以,学生这种积极的互动,不仅强化了知识与自己生活、经验的有机联系,而且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领悟水平。不仅如此,相关研究也表明了,合作学习在学生深层次思维品质形成中的积极作用。Piaget深信思维与合作是同时出现的,而个体内在的思维活动与外在的合作是一体两面的,合作学习有助于发展高层次的
认知。
(二)合作学习能改善学生的学习管理,锻炼学生的协作能力
合作学习方法源于旨在消除种族歧视,建立友谊的实验,建立在社会心理学生人际关系形成理论的基础上。“跟竞争型和个体型学习相比,合作学习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孕育关爱、支持、奉献的人际关系,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交技能”。一方面,合作学习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小组为基础的合作探究。在共同目标的指引下,小组成员参与到分工明确的集体任务中,自己负责学习过程中各种相关的学习活动,设计学习计划、执行学习策略、监控学习成效、调整学习策略和进程、评价学习结果。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责任意识,而且为学生资源管理、时间管理、任务管理等能力的形成提供了实践、修正、完善的机会,使学生逐渐发展为具备自主学习能力的成熟的学习主体。另一方面,合作学习小组就像一个雏形社会,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生活情境,使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更具社会性。交互式的学习过程,不仅能增强学生的自我认知,更重要的是能改善他们的社会交往,形成沟通、协调、与人相处、化解冲突等社交能力,提高同龄人之间的认同感,发展他们的合作能力,而这些正是学生终身学习、从事所有工作的必要准备。
(三)合作学习能促成学生的有效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动机理论认为合作学习的内在结构创造了一个促进学习的环境,合作者之间协作互助的关系促成了学生追求自我价值体现的动机。在共同完成目标的过程中,一方面,同伴间的积极鼓励、由衷欣赏、互相协助使每个成员都极力体现自己的价值,希望为集体作出更大的贡献;另一方面,小组成员各尽其责又相互协作,降低了任务难度,提高了成功的可能性。由此产生的目标达成的成就感和同伴间的认同感,极大地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激发起了学生持续的参与动机。“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角色是主动的、积极的;学生间的关系是合作的、信任的;学生的心理是健康的”。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表现自我的欲望被激发、压抑的潜能被释放,由此孕育和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三、合作学习模式下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报告认为,面对一个充满暴力和竞争的世界,学会协作是知识时代对教育提出的最为严峻的考验,是今日教育中最为严峻的问题。这种合作能力是从事所有工作的必要准备,学校应该通过各种形式提供和支持有效的合作学习。
(一)创设民主氛围,奠定合作基础
合作学习活动开展的关键是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大学生多是生理、心理基本成熟的20岁左右的青年,有主动探究的意愿和能力。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信息传播途径的日益丰富,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便捷的途径,因此教师要敢于放权,给予学生探索的自由和权利。纽曼曾言:“当一大群年轻人,具有青年所有的敏锐、心胸开阔、富于同情心、善于观察等等特点,来到一起,自由密切交往时,即使没有人教育他们,他们必定能互相学习。”学生之间在年龄、心理、知识结构和智力水平等方面所具有相近性及地位的平等,使学生之间的交流空间更具灵活性、通畅性和开放性。在合作学习模式下,学生会有意识的模仿老师或同伴的思维模式和心理策略,而接受能力较强的同伴的指导是促进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发展的最有效的一种方法。
(二)提供丰富的辅助资源,确保内容的充分学习
教师要给予学生正确的知识导向,引导学生有效整合现实世界的知识,避免可能导致学生离题的不相关的知识充斥课堂。为维持合作学习的深度参与和持续性参与,教师还要为学生提供引导深层理解的提示和支架。根据奥苏贝尔的先行组织者策略和最近发展区理论,教师要为学生的学习任务提供持续的引导性材料,帮助学生清晰地建立起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念与新的学习任务的关联,引导知识的有效迁移。根据学科内容的特点和任务的不同应指导学生运用不同的学习策略。如“基于项目的学习”是让学生参与到不断深入的项目活动中,以使学生获得在真实世界中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和方法,适用于需要产生现实的产品、事件或展示的任务中;类似于基于问题或案例的方法,需要帮助学生学会分析复杂多样的情形以及学习指导决策的知识,在商业、法律、医学教育和教师教育等领域比较适用;而对于需要发展技术性的知识和主题知识的科学、技术艺术、工程、建筑等领域,适宜开展“基于设计的
学习”。
(三)优化小组结构,促进个体共同工作
合作小组的划分,要确保学生参与的平等性和交往的深入性。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分组原则,合作小组人员构成要多元化、平衡化。由不同学业成绩、文化背景、学习能力、知识水平、交际能力、个性特征、家庭社会背景及性别的学生构成合作小组,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特长,形成优势互补的状态。教师要指定支持平等参与的角色,如资源管理者、调解员、记录员、评论员、发言人等,并阐明这些角色在认知、社会过程方面的价值意义,为帮助学生理解这些角色制定指导意见。在每隔一段时间后,每个成员的角色应该互换,以保证每个小组成员在探究活动的各个方面都有所体验。提升个人责任的任务能产生更好的学习效果。教师或小组中要让每个成员学习、完成项目所必需的一部分,并把学习成果呈现给或者教给本组成员或全班同学。教师要根据任务与小组互动类型的差异规定不同的小组进程的奖励和责任机制,促成小组成员间积极的依赖,避免“搭便车”、“开小差”等问题的发生。
(四)提供策略指导,推动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是支持个体学习与集体进步的社会过程。这些社会过程包括表达与分享观点、吸引他人注意、理解以及被理解、提供评论、通过辩论达成对不同观点的共识。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机会和辅导来帮助他们学习与开展辩论及有效小组讨论相关的技能,如有效沟通、人际关系处理、有效解决矛盾冲突等技能,帮助学生进行高效合作。教师在告知学生共同学习的任务之后,要密切关注小组活动的过程,为学生的合作提供循序渐进的指导。教师在思维可视化、指导小组进程、通过提问帮助反思以及帮助小组学会如何利用反应该学科探究模型的专业术语来讨论谈们的认识和理解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还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和机会讨论小组是如何运作以及如何提高效率,这有利于合作学习互动产生更积极的
效果。
(五)介入评价机制,引导自主评价
学生持续不断的进步源于老师经常向学生提供有关他们学习的评价反馈。这种反馈不是简单的诊断判定,而是包含了可以引导学生不断努力的具体意见,既评价他们当前的成绩,也向他们指明下一步学习应当采取的步骤:一是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定位,完成目标预设;二是提供评价决策指导,引发有效决策;三是处理评价结果,促进学生反思。尤为重要的是,教师要着力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评价。为避免由于学生的学识、思想、价值观的不成熟、不稳定可能造成的评价结果偏离,开展学生自主评价要明确评价标准,做好具体的组织、科学的指导。教师要依据学习者的潜能和起点状态设置个性化评价标准,使个性化标准不低于教学活动的最低要求,保持整体良好状态;明确多维度的评价内容,学生自评主要涉及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互动质量、完成任务情况,以及责任心、问题意识、创新能力等方面;向学生介绍评价科学严密性的方法,让学生掌握展览、项目、档案袋、标准化测验等方法的应用原则和使用范围;给出明确的目标、任务准则和量规,界定有效工作的构成要素,减少时间和资源浪费。此外,教育者还应制订总体的教学评价规划,引入各种评价以平衡学生自主评价的缺陷。
参考文献
[1] 郭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命题――哈佛大学的经验及其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08,35(1).
[2] 刘锡麒.合作反省思考的数学解题教学模式及其实徵研究[J].教育研究资讯,1993,1(5).
[3] Johnson,D.W.,&Johnson,R.T..Cooperation and Competition:Theory and Research[M].Edina,MN:Interaction Book Copany,1989.
[4] 卢瑞玲,孙静.合作学习――21世纪重要的学习方式[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30(12).
篇7
1.引言
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电子产品和互联网日愈更新,学生生活和通信更加方便,老师的教学更加信息化和多样化。对于当代大学生,在校园里,部分的学生基本都处于电脑和手机的两个切换状态,没有一个具体的学习目标和方向,过着所谓的茫茫碌碌的生活,无暇顾及学习,更谈不上自主学习。然而,对于即将步入社会这个激烈的竞争环境的大学生来说,自主学习是至关重要的。
目前,国外的自主学习培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种研究方法:一是描述性研究,研究影响自主学习的因素和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以及高自主学习能力学生的特质,集中于研究检验理论的预测和具体的自主学习成分和过程;二是干预研究,通过教授学生自主过程来影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表现,集中于自主学习教学指导模式的研究[1,2,3 ]。
在国内大学生自主学习很早就受到了高等教育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社会的变化已经影响到教与学的观念,主动的学习者会有很高的积极性,自主学习会带来更好、更有效的工作。学习者的自主性应在学生身上体现出来,并且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大多数大学生习惯于依赖教师的绝对主导地位。同样地,教师也习惯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毫无疑问,如果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无法改变的话,自主学习也不可能得以成功实施。
本文以云南大学生为研究主体,通过调研云南大学生自主学习的现状,找出影响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内在和外在因素,并通过分析和研究构建了适合云南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一般实施方法,一定程度上为云南大学生自主学习发展理论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通过培养、增强大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使他们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发挥自己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2.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迫切性
自主学习源于教育领域的一个概念,是Hole [1,2]于1981年引入到语言教学领域,他把“学习者自主”定义为“对自己学习负责的能力”,具体表现在学习者自主确定学习目标,确定内容进度,选择方法技巧,监控学习过程,评估学习效果。自主学习主要指主动、有效、高效的学习、互助的学习。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者自己主宰自己的学习,是与他主学习相对立的一种学习方式,是学习者根据自身条件的需要,自主地选择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并通过自我调控的学习活动完成具体学习目标的学习模式。自主学习能力是学习者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自我调控,完成具体学习目标的本领[4]。
近年来,各高校对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给予了越来越多的重视。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变得越来越重要,甚至比在大学阶段所学的知识更为重要。因此研究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研究价值,具体如下:
(1)增强大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意识,自主学习能力能有效地提高学习的质量、水平和效率,提高创新思维能力;(2)摆脱依赖被动的学习局限,争取主动参与,实现拓宽视野、自我增值、提高成绩的目的;(3)当今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多,通过自主学习的研究更能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和思维发展,尤其促进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通过自主、独立的思维活动,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独立性,将会获得更多发展的机会;(4)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潜在的个性特长得到充分的展示与发展;(5)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便于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积极稳定的学习心态,促进自我发展的心理需要。
3.云南大学生自主学习的现状和影响因素
3.1云南大学生自主学习的现状
云南作为一个西部地区的省份,大学生中拥有多民族的文化,不同的生活和学习习惯,这对于自主学习的研究存在一定难度和不确定性。通过对云南农业大学、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这两所典型学校的抽样调研,在这两所大学共发放调查问卷600份,随机选取学校的所有学生作为调查的对象。
为了进一步了解大学生的自主学习现状,本次调研主要集中从5个方面进行了调研:学习方式、学习兴趣、学习动力、自习时间和上网时间。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学习方式:有55%的大学生的学习方式都采用老师讲解和自学的方式,但是仍有32.5%的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被动的通过老师讲解来学习;学习兴趣方面更有25%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对学习不感兴趣或者不知道,学习动力的来源也参差不齐。大学生的自习时间情况相对较好,88%的学生都保证有1个小时以上的自习时间,但是自习时间的学习内容和质量无法保证。相对于自习时间,从调研数据来看,100%的大学生的上网时间(含手机等各种上网终端)都确保在半小时以上,不上网的大学生数据几乎为零。
表1云南大学生自主学习的现状调研数据
3.2 影响因素
云南大学生目前的自主学习的现状和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1)云南大学生学习态度与时间安排,课余时间的活动安排普遍不合理;(2)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认识不高;(3)大学生依赖被动的学习局限, 大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充足,但学习积极性不高;(4)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5)情绪因素在自主学习中的影响。
4.云南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方法
影响云南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缺乏自主性的成因与解决的对策;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将有利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促进学生全面、有效的发展。
4.1逐步转变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打破云南大学生依赖被动的学习局限
在大学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思想上对自主学习有一定的认识。任课教师是影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外在主要因素,而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差,主要原因是学习兴趣不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首要任务,有效地将“要我学”转为“我要学”。
通过逐步转变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来,教师在课堂上开展任务型教学,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的来学习。改变教师在学生心中的角色,学生要摆脱对教师和学校的依赖,把自己作为学习的真正主体。教师在课堂上开展任务驱动型教学,设计出具有明确目标和可操作性的任务化的教学活动,这样才能打破云南大学生依赖被动的学习局限。
4.2提高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和娱乐时间
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潜在动力。因此,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采用引导式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并主动地参与课堂的学习,这样有利于学生课后对问题的思考。带着问题来学习,一定程度提高了大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的来学习,查找资料等各种方式来解决问题。
此外,由于云南大部分学校晚上会统一安排自习时间,因此云南大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充足,但学习积极性不高。特别是在安排学习时间和娱乐时间上,存在很大的问题,导致学习的时候想玩,玩的时候想学,到最后什么都做不好。因此,这里建议提倡“3+1〉4”的学习模式,让学生合理的安排学习时间和娱乐时间,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4.3以科技创新为目标,引导学生参与科技竞赛和科技活动,让科技创新作为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潜在动力
在云南科技创新的步伐相对较慢,特别是在云南大学生中对于参加科技竞赛和科技活动的主动性不强。单纯的、无目的的学习容易使学生倦怠、迷茫,而竞赛是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斗志、提高学习热情的方法之一。虽然大家都逐渐认识到创新能力的重要性,但是在创新能力培养的具体实施过程中且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参与科技竞赛和科技活动,需要大量的额外知识来进行支撑,因此就需要大学生来自主地学习相关的知识,而且这些知识都是课本上没有讲到的东西,在这个过程中潜在的旧培养了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二是参与科技竞赛和科技活动,在过程中会产生很多的问题,就引导了学生自主地去思考,找出解决问题方法,同样一定程度也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
以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参加中国机器人大赛而言,科技平台的建设,引导学生参加科技竞赛,造就了荣获一等奖的结果,获奖的背后最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自动学习的能力,让他们在今后的社会更具社会竞争力和适应能力。因此,云南高校要以科技创新为目标,引导学生参与科技竞赛和科技活动,让科技创新作为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潜在动力。
5.结论与展望
通过本文的研究,以云南大学生为研究主体,通过培养、增强大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提高大学生独立自主地获取知识、信息的能力,让云南大学生在社会和就业中更具有竞争力和适应能力。教师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并结合科技竞赛作为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潜在动力。由于本文调研范围有限,本文只是简单的给出云南环境下的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几种培养方法,后续还有很多需要继续进行和研究的工作。
参考文献:
[1]Holec,H. Autonomy in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M]. Oxford:Pergamon,1981
篇8
为弥补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缺陷,高校对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给予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但是,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大学考试紧密相关。本文通过对大学考试弊端的分析,结合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要求,对大学考试改革进行必要的探讨。
一、自主学习能力与大学考试的辩证关系
1.自主学习与自主学习能力。所谓自主学习,是指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它强调以学习者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习者自己独立地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式、方法来实现学习的目标。因此,“自主学习”这一概念的本身就昭示着学习是学习主体自己的事情,体现着“主体”所具有的“能动”品质。自主学习能力则是指学习者顺利完成自主学习任务所必须具备的心理品质的总和。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即:(1)正确选择和确立学习目标的能力;(2)合理确定学习内容和安排学习进度的能力;(3)正确选择学习方法和技巧的能力;(4)控制、调节学习过程的能力;(5)客观、真实评估学习成果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学习过程的监控及学习结果的评价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一方面,学习者自主学习过程和自主学习的成效需要进行必要、客观的监控和评价;另一方面,监控与评价所获得的信息可以促使学习者对学习进行自我反思,并根据实际需要做出调整,形成适合学习者自身特点的自主学习体系。然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须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并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尤其是最终考试、考核环节。
2.大学考试的定位与作用。考试作为一种人才选拔、绩效评价的手段和工具,在我国历史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有其自身合理性的一面。其大学考试的定位与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从大学考试的定位上看,大学考试是大学教学过程的核心组成部分,担负着客观、真实评估大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效的重任;第二,从大学考试的目标上看,大学考试是对在校大学生课程学习情况和知识掌握程度的测定,其目的检测学生是否达到某一学科的知识水平和应当具备的能力。因此,大学考试作为大学教学过程的核心环节,是完成高等教育任务的重要保障。通过考试的导向和调控作用,实现各种教育力量的有机结合,真正给学生营造一个创新的舞台,挖掘其潜能。
3.自主学习能力与大学考试的关系探析。因此,一个目标明确、设计科学、客观真实的综合性考试考核评估方案,其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如果没有考试,学生的学习成果将不能体现,也无法为今后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意见。但,考试的功能、作用与影响是双重的、多样的,关键是看主考者怎样操作、运用、评价。只有不断地接受新思想、新思维,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才能使考试正面、积极的功能与作用得到最有效的发挥,让考试更好地为自主学习教学服务,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服务。
二、大学考试改革的必要性与迫切性
在当今的大学教育过程中,现行考试制度是应试教育的产物,其弊端早已暴露无遗,它引导着教师为考而教,依赖考试来安排课堂活动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为考而学,重知识而轻能力,扭曲了学习的性质,导致教与学效率的低下。其具体表现如下:其一,考试内容和考试形式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现今,大学考试基本上仍在延用传统的“试卷+分数”的考试模式,考试内容以机械记忆的题型为主,考查的是学生死记硬背的记忆能力,导致学生平时不重视学习,轻视复习巩固过程,往往临近考试才开始学习。显然,这种重分数而不重综合评价的考试模式,一方面必然会影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也必然会影响教师教育教学方法的探索和创新。其二,考试后分析、总结与反馈不够。在大学里,课程考试一结束,就意味着该门课程学习的完结。而大学考试一般都安排在各学期的期末最后一周,考试结束后就是寒暑假,大学教务部门一般都要求教师在课程考试结束后三天内把考试成绩及时上交和上网登录。因此,为了赶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任务,教师往往是匆忙将成绩统计、上交了事,而对成绩的分析不够重视,即便做了试卷分析,也是极为简单地统计一下及格率、优秀率以及各分数段成绩的分布,学院、系(室)来更无法组织教师对试卷和成绩进行认真、科学地分析。如此一来,考试对教学的诊断和反馈功能也就无法发挥。实际上,即使是传统意义上的考试,考试后的试卷分析仍然可以发现许多问题,如班级整体的学风、考风,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与学生的接受程度,个体学生在哪些方面出现哪些错误和不足,等等。但是,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加上主观上的投入不够,教师在考试后不仅没有与学生进行交流与反馈、帮助学生分析错误原因的机会,更没有教授、指导学生将所学习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的可能。鉴于传统、僵化、死板的考试必然会影响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也必然会影响到教师教育教学方法的探索和创新,尤其是它将导致教师和学生的行为观念与教、学方式的紊乱,使分数成为主导教师教学态度与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大障碍。因此,考试改革势在必行!
三、基于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理念下的大学考试改革
大学教育的核心是培养适应时展要求的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考试只是人才培养、选拔过程中的一种检测方式与手段,是为创新型人才培养服务的。因此,围绕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具体要求,大学考试改革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要树立与时俱进的、科学的考试观。要正确认识考试的功能与作用,考试不是衡量学生知识水平和能力大小的唯一标准,不应把考试单纯视为一种总结性评价。考试不是代表一个学科学习的终结,更重要的是检测和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
2.要废除“终结式”考试制度、创新考试机制。大学考试要废除“终结式”考试制度,把学生成绩的评定放在更多的环节中,如课堂提问、讨论、习题课、大作业等,注重将平时考核与考试成绩相结合,理论考试与实践考核相结合。要创新考试机制,学习、借鉴国外好的考试评价方法,推动国内考试改革,完善考试制度与考试管理工作。
3.要注重学生感受、淡化考试。传统的应试考试模式下,教师为考而教、学生为考而学,极大地抑制了教师教育教学方法的探索和创新,也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同时,考试不是衡量学生知识水平和能力大小的唯一标准,其结果也不一定能全面、真实地反映被试者的实际状况与水平。因此,我们必须淡化考试意识,不能把它看成是检测教学质量与人才质量的“试金石”。
4.要改革评价方式、注重考试方法多样化。高等教育具有探索性、研究性、创新性的特点。因而,要按照课程内容的特点,灵活变通地选择合理的、科学的考试形式,确定不同的考试方法、命题原则、标准和要求,更要借助于现代科技手段,如网络、计算机技术等,改变笔试一统天下的局面。总之,大学考试对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制约与影响,大学考试的改革,也要紧紧围绕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这一目标进行,要通过考试改革把我国的高等教育真正推入到“创新教育”的轨道上去,培养出更多、更好的符合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何基生.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内涵、构成及培养[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5):75-78.
[2]齐素祯.高职院校考试管理科学化的探讨[J].读写算杂志社,2012,(5).
[3]姚勇.高校素质教育与大学考试改革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2,(3):168-169.
[4]田振花.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浅探[J].长江大学学报,2011,(9):2701-272.
[5]姜乃力孙永平.大学课程考试评价体系及模式改革研究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11,(6):56-58.
篇9
一、认清自主学习的潜在隐患
自主学习本身其实存在隐患。理论上,自主学习有三点难处:第一,孤芳自赏,难以开阔眼界。若完全以学习者为中心,可能导致他的资源与机遇的狭窄,无法拥有广阔而丰富的眼界而导致错误判断。第二,缺乏对比和标准而盲目自信。当缺乏外界参照和检验标准时,自主学习者容易盲目自信而骄傲不前,或引发自身的同一性矛盾而导致角色混乱,自暴自弃。第三,自制力和意志力的高度挑战。当面对需要耐心和长期努力的工作时,大学生由于身心发展不平衡,容易产生矛盾,意志力薄弱,从而放弃。实践上,由于大学生心理发展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两面性,而且其各方面的发展也很不平衡,往往易引起各种各样的冲突与矛盾[4]。同时每个大学生的基础与起点都各不相同,从而使得自主学习的个体差异性很大。再者,自主学习具有曲折性,自主学习与师授相比,对学生自身和外界环境的要求都更具挑战性。
二、自主学习与指导教学的关系
“重教轻学”和“重学轻教”是教育史上两种争议了很久的教学思想,最终统一于“教学并重”。然而实际中常常会因为“以教师为中心”而“重教轻学”或者会因为“以学生为中心”而走入了“重学轻教”的误区。其实自主学习采用的还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并重”的模式。如同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一定条件一样,学习的“自主”也是有条件的、相对的。自主学习不等于自学,自主学习可说是一条教学原则,包含丰富的内容;而自学只是一种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更不是“自流学习”、“自由(散漫)学习”、无原则地不听课[5]。自主学习的前提条件,就是指导。而指导教学就是为了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正确处理“学会”与“会学”的关系,学会是学习的目的,会学达到学习目的的能力。同时,教师要动态把握学生的自主学习进程。学习是从依赖走向独立的过程。自主学习既是学习的目标又是学习的手段,因此,它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是长期积累的结果而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断成长,变换指导策略。
三、自主学习中独立与合作的关系
Brundage和MacKeracher将自主学习分为4个阶段:依赖——自我认识(独立活动)——对合作的新认识——兼顾个人与群体。可见最终的结果并不是独立的,而是建立在合作基础上的双赢。Heron认为“教师决策一部分,师生共同决定一部分,学生决定一部分”这种决策模式最合理。而运用到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中就是独立与合作的结合。
首先,教师完美的教学大纲是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风向标。基于任务的教学是在一个清晰明确的教学大纲下实施的,教师应告知学生学习的目标任务、程序安排、相关资料书籍、达标评价的形式与标准等,使他们在学习一开始就建立起应有的期望,产生主动学习的要求。一份好的教学计划一定要有一个适应最近发展区原则的学习目标,同时,教师在引导学生制定目标时,要把具体目标融于长远目标之中。
其次,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教学内容与教学计划。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指定一定量的、难度适中的学习参考内容,让学生进行小范围的自主选择,经过训练以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自主学习能力,为逐步实现学生自己选择的自主学习做准备。此外当学生由于缺乏必要的克制力而放弃计划或者延缓计划时,教师应参与和引导学生坚持自己的计划。比如英国约克圣约翰大学,会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档案袋,里面装有每次课程学生自己搜集的资料和阅读痕迹,以及提出的问题和家庭作业,等等,期中教师会检测一下档案袋,以确保大家的学习情况和进度,同时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6]。
最后,给学生展示自主学习成果的机会。这也是一个对自主学习的强化过程。传统验收成果的方法都会采用终结性的评价,比如期末测验。而自主学习的每次课堂其实都是验收成果的过程。比如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OHIO STATE UNIVERSITY)每次课开讲时都进行一次15分钟的有关课本内容的测试(quiz),测试的成绩记录在案,这样教师就能够督促学生的课外学习,主导教学的进展。除了测试之外,进行探究教学,采用分组教学、情境教学等也是能强化自主学习成果的教学策略。学生以讨论的形式进行学习成果的交流,教师的角色由“主体”变为“主导”,旧“替代者”变成了“参与者”。由传统的教师单向性权威评价向自主性评价过渡,将教师评价、同辈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课程的最后教师再进行对有关问题的评述,但是评价的对象无关对错,只有优缺点,从而使学生在喜悦中成长。
参考文献:
[1]Little,D.Learner Autonomy:Definitions,Issues and Problems[M].Dublin:Authentic,1991.
[2]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钟以俊,石中英.简论大学生学习活动的摧本特点及学法指导[J].上海高教研究,1994(3).
篇10
一、自主学习及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者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自由地选择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并通过自我调控的学习活动完成具体学习目标的学习模式。尽可能地减少对教师的依赖性和对知识的盲从性。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就是在运用网络优势的前提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带着一种积极要求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与心情,用探究的方法,自主参与学习,从而达到解决疑问、掌握相应的知识与能力的目的。学生通过网络掌握大量的学习资源,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和愿望,按照自己的学习方法,主动地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和学习进度。学生在基于网络的自主学习中树立“自主学习观”。
二、大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
大学学习与中学学习最重要的区别是以主动自觉地学习为主,减少对教师的依赖。大学所学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比中学要大为扩展。课堂教学往往是提纲掣领式的,教师在课堂上只讲难点、疑点、重点或者是教师最有心得的一部分,其余部分就要由学生自己去攻读、理解、掌握。大部分的时间留给学生,在老师授课之后的理解、消化、巩固等各个环节主要靠学生独立地去完成,这就需要有较强的学习自觉性,而不能象中学生那样由老师布置、检查和督促。因此,培养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是大学生必须具备的本领。大学的学习不能象中学那样完全依赖教师的计划和安排,学生不能单纯地和盲目地接受课堂上的教学内容和观点,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自己在学习中的潜力,进行延伸性和批判性的学习,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学术观点和见解。这种充分体现自主性的学习方式,将贯穿于大学学习的全过程,并反映在大学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学习的自主安排、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的自主选择等。
当今,知识更新迅速,三年左右的时间人类的知识量就会翻一番,大学毕业了,走上工作岗位,由于职业需求以及知识的迅速折旧,我们不得不学习更新的知识。同时,很多人在实际生活中会经常变换职业,在职业转换时就要学习相应职业岗位的知识和技能,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进而得以生存。因此,大学期间不会自主学习或没能养成自主学习的本领,不会更新知识是不行的。我们必须改变传统教育中以教师为定向的学习方式,更多的采用自我定向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来获得工作生活所需的知识技能。因此,培养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是大学生必须完成的一项重要任务。
三、网络环境下提高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
多媒体网络的出现和发展的确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很好的环境和条件,网络环境下自主性学习是指以网络为手段,以学生为主体,是学生自主探索、发现新知的过程。通过学习,提高学生发现、吸收新信息和提出新问题的能力,最终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
(一)转变观念,树立教师在教学中的促进者、指导者和合作者的地位
网络环境下要求教师必须确立学生作为学习主体。教师已经不再是主动施教的知识灌输者,而是要成为学生自主性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和合作者。自主性学习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知识的主动建构。所以要求学生做到:积极探索,独立思考,大胆联想,勇于质疑。网络环境下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的渠道多样化,教师在传授知识方面的职能也变得复杂了。教师要指导学生懂得如何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掌握获取知识的工具,以及学会如何根椐认识的需要去处理各种信息的方法,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和合作者。
(二)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和研究某种事物的一种心理活动,是学生求知的富有生气的内动力,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因素。因此,激发兴趣可以培养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使其认为学习其乐无穷。
网络教学模式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实现个性化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因为网络教材里图、文、声、像并茂,学习资源丰富,富有趣味性,同时还为学生提供了很多实践的机会,而且轻松自由的网络学习环境更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所以学生学习会比以前更积极主动。这就说明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方式,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全面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动机的形成,因而有效地提高了学习效果,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
(三)选择合适的学习策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评价
篇11
一、自主学习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现在已经被普遍接受为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和最终目标。Holec(1981)对自主学习的定义被广泛认可并常常被引用,他把自主学习定义为“能负责自己学习的能力”。Zimmerman(2002)是当今美国最著名的自主学习的研究者之一,他把自主学习分为三个阶段,即计划阶段、行为或意志控制阶段和自我反思阶段。每个阶段又包含若干过程或成分(见表1)。
尽管自主学习的过程很复杂,但是自我效能、目标设置、策略的选择和使用、自我观察、自我评价等程成分更重要且容易操作,教师可以从这些方面入手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形成性评价
从评价的功能性区分,我们可以把评价分为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但他们不是相互排斥对立的,在有效的评价体系中通常我们同时使用两种评价。在一个健康的评价系统中,这两种评价都是信息的主要来源。从评价主体区分,我们又可以把形成性评价分为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教师评价和合作评价。
(一)形成性评价的工具
形成性评估能够衡量学生一段时间的学习和表现,也使学生有机会展示和分享自己的学习。据了解,将进行和让学生证明或与他人分享。评价的工具有观察、档案、日记、调查问卷和访谈等。观察是评价我们的教学行为和技巧的基础;学生档案要求学生积极合作,主动监控自己的进步;调查问卷和访谈主要用来收集教学过程和语言水平的信息。
在笔者所在大学里,自主学习中心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他们的学习是基于网络的学习系统,相应的教科书为《新时代交互英语(视听说)》。每个学生都有一个身份码登录到该学习系统。每个单元由学习目标,观看视频,复习,说正确,角色扮演等部分组成。该学习系统注重学习者个人的需要,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并提高了学生的自主能力。每位教师也有一个身份码登录到学习管理系统。有了这个系统,教师可以监测的每个学习者的学习时间,学习的进度,单元得分,期末得分等。
所有数据都以表格和图形的方式显示出来,教师很容易从这些图表中得到反馈信息。这个系统广泛采用了形成性评价的方式,除了系统通过语音、图片、分数和图形进行的自动评估外,教师可以评价所有的学生。这个系统中交互式的部分比如约课、答疑、发送信息增进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
(二)形成性评价的“3M”功能
有效的形成性评价可以促进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3M指的是Motivate(激励),Monitor(监控),Modify(调整)。也就是说,形成性评价的实施,激励了学生的学习动力,监控了学生的学习过程,改进了学生的学习方法,调整了学生的学习策略,同时也促使教师完善了他们的教学。
1.Motivate(激励)。在自主学习的计划阶段,学生通过自我评价设定目标,教师可以得到诊断性信息。在自我评价中,学生需要独立地评价自己的学习状态并需要为下一步的学习制定目标,在整个过程中,需要教师以及同学的支持。自我评价培养了学生为自己的学习负责的能力,鼓励他们自己思考,使他们看到自己取得的成绩以及需要提高的地方。教师通过与学生讨论他们的自评,了解学生以及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帮助他们确定新的学习目标。学生有了具体的和逐步发展的目标,就有了实现这一目标的决心,强烈的自我效能,使学生要设置一个更高的目标并付出很大的努力来实现以证明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同伴评价使学生意识到“同伴文化”的力量以及友好氛围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当学生在同伴评估中看到同伴的不足时,可以减少他们学习的忧虑感,而同伴的进步也能激励他们更加努力地学习。总之,形成性评价的实施给予教师更多地机会与学生交流,能够帮助学生激发学习热情,增强自信,加大学习动力,学生沉浸在自己的学习中,提高了学习兴趣,建立了一个有效的教学组合。
2.Monitor(监控)。形成性评价是贯穿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一种发展性评价,它能显示出学生学习的进步与不足,各种评价方式结果不仅给学生,也给教师提供了教与学的信息。在行为或意识控制阶段,学生所有的学习行为和心理过程都会被跟踪监控。学生得到个人反馈,明确了努力的方向,找出了阻碍他们进步的因素;教师得到学生的反馈,可以看出学生是否跟上教学,是否掌握了某一内容的学习,学生喜欢自己练习还是分组练习等,从而改进教学,提供给学生更有意义和有用的指导。简言之,形成性评价可以监控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包括他们学习的进步、态度、目标、喜恶等各方面的信息。
3.Modify(调整)。形成性评价不像测试那样给出一个最终的分数,它可以使教师和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对评价形成的反馈进行思考和调整。形成性评价帮助学生对自己一个时期内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对自己的学习成绩也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和评价,同时意识到他们现有的知识水平与他们期望的目标之间的差距,从而指导他们不断改进自己的学习,从而摸索出适合自己学习的方式,直到实现自己的目标。调整功能对那些后进生帮助特别大,因为它给了学生机会修改自己的学习计划,改变学习方法,了解与别人的差距,从而迎头赶上,而传统的期末考试只能给他们一个不太理想的成绩。当教师通过形成性评价了解学生学习上遇到的麻烦,他们可以做出必要的教学调整,这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调整功能同样可以应用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之间,包括教学目的、计划、实践和成果之间的比较与调整。
三、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形成性评价的关系
如果学生可以组织好自己的学习,并对其负责,形成性评价就可以顺利和有效地进行。而形成性评价反过来强调了学生在自己的学习中的主导地位,转换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被动地接受知识和评价到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地认知、发现和探索,并在学习过程中学会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参与形成性评价,学生了解了他们在英语学习中的责任,因而减少了对教师的依赖,更重要的是形成性评价可以帮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三个阶段(计划阶段,行为或意志控制阶段和自我反思阶段)中提高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Zimmerman,2002:67)。它们之间的关系见图1:
图1形成性评价的功能与自主学习三阶段的关系
(一)激励功能和计划阶段
在计划阶段,形成性评价,帮助学生确定他们的学习目标,选择任务和策略,因此它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自我意识,和自主学习的动机。通过形成性评价分析自己的兴趣,学习风格和策略,学生有了具体的目标,实现这一目标的决心,和强烈的自我效能,也就是学生想通过设定更高的目标和付出巨大的努力来实现它,从而肯定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与其他学生和老师进行形成性评价,学生增强了自信心和自尊心,从而积极追求自己的目标。
(二)调整功能和行为或意识控制阶段
形成性评价监控学习过程中的个人或学习小组。在控制阶段,所有的学习活动和心理过程都被仔细跟踪。形成性评价指导学生通过系统的反馈,鼓励学生对他们自己的学习负责。通过自我观察,学生能意识到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使用学习策略的效果,以及每个单元的时间分配。通过记录和比较自己的行为,学生获得了宝贵的学习经验。如果他们发现任何干扰实现他们目标的因素,他们应该进入第三阶段:自我反省阶段。
(三)调整功能和自我反思阶段
在这个阶段,形成性评价使学生能够判断目标是否已经实现,或者实现了多少。判断告诉教师什么样学生想要学习;它也告诉学生,他们的收获和损失。在自我反思阶段,形成性评价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了机会,对那些干扰因素的原因进行分析,及时诊断问题,并分析解决。通过反馈,教师和学生会修改他们的目标,直到满意为止。
四、结论
“自主学习”和“形成性评价”是近年来大学英语教学研究的热点。学习者自主的大学英语学生的最终目标,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是多余的、无用的,相反教师的指导和调整,在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力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学生可以组织好自己的学习,并对其负责,形成性评价就可以顺利和有效地进行。而形成性评价反过来强调了学生在自己的学习中的主导地位,转换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被动地接受知识和评价到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地认知、发现和探索,并在学习过程中学会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参与形成性评价,学生了解他们在英语学习中的责任,因而减少了对教师的依赖,更重要的是形成性评价可以帮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三个阶段(计划阶段,行为或意志控制阶段和自我反思阶段)中提高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Holec,H.AutonomyandForeignLanguageLearning[M].Council of Europe,Oxford:PergamonPress.1981.
[2]戴炜栋.戴炜栋英语教育自选集[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3]徐锦芬.大学外语自主学习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4]Zimmerman, B.J. 2002. Become a Self-regulated Learner: An Overview. Theory into Practice[J]. 41(2), 64~97
篇12
(一)元认知策略
元认知策略是学习策略的一种,它与元认知知识同属于元认知范畴。在二语和外语学习中,元认知知识是关于学生对语言学习过程的认识。元认知策略是为了成功学习一门外语而采取的管理步骤(regulatorymeasures),如:制定学习计划(planning)、监控学习过程(monitoring)和评估学习效果(evaluating)[1]。flavel从学习者、学习任务和学习策略三方面给元认知知识下了定义,即学生对自己认知能力的了解,也就是自己擅长哪方面的学习,如是文字能力还是空间能力;对学习任务及要求的判断,即不同难度的任务需花费不同气力去解决;以及对如何以最佳方式达到目的的知识。[2]所以,对元认知意识和策略的培养是帮助学生“学习如何学习”(learnhowtolearn),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自主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展开学习,监控和评估学习。133229.coM
(二)自主学习
关于“自主学习”的定义,国内外专家和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了侄释和完善。西方研究自主学习的主要代表人holec认为,自主学习就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的一种能力[3]。国内学者余文森认为自主学习是指学生自己主宰自己的学习,是与其他学习相对立的一种学习方式。研究者们对自主学习的定义和具体描述虽不尽相同,但都道出了自主学习的本质涵义,那就是学习者本身(而不是教师)作为学习的主体和中心,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并进行调节和监控[4]。
二、元认知策略培养与听力自主性学习的关系
(一)元认知知识是英语听力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元认知的实质就是对认知的认知,是人们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节。具体说来,元认知是认知主体对自身的心理状态、能力、所要达到的目标及达到目标所需要采取的学习策略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对自身各种认知活动的计划、监控和调节[5]。而自主学习本质上是学习者能够指导、控制、调节自己学习行为的一种能力与习惯。那么学习者如何达到对自己学习行为的指导、控制和调节呢?这无疑要求学习者对自身的心理状态、能力和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与把握,这既是是元认知知识又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就是说,自主学习能力本身就包含着学习者对于元认知知识的运用。
(二)元认知策略培训是实现英语听力自主学习的必需条件
大量研究和探索的结果表明,元认知能力与学习的执行性成分和管理成分密切相关,是学会学习至关重要的一个方面,对学习者进行系统的元认知训练将有助于其自主学习能力的开发[6]。
在中国的教育环境下,对学生进行元认知策略的训练尤为重要,因为中国学生从小到大都习惯按老师和家长的安排进行学习,他们满足于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自我管理的意识,没有建立宏观把握全局的观念。元认知策略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其他策略的使用效果,掌握元认知策略就等于具备了自主学习的决策能力,它是促进自主学习的关键。理想的自主学习是学习者有能力完全决定自己的学习目标、方法、时间、地点、材料,并能对自己的英语听力学习进行监控、评估和调整。因此加强语言学习者的元认知策略的培训是实现听力自主学习的必需条件[7]。
(三)元认知策略培训有助于促进英语听力自主学习的良性循环
成功的语言学习者在语言学习过程中,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能创造性地使用语言;在课堂内外,他们能找到并创造出使用语言的机会并采用适当的学习策略;他们所掌握的不仅是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创造性技能。这种创造性的技能就是在元认知策略掌握运用基础之上实现的元认知策略迁移,从而推进了学习者语言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有助于自主学习的良性循环。体现在英语听力课上就是通过丰富学生的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体验,加强学生听力过程中的元认知计划与监控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随时对自己的学习进行有效的反思,使学习效果最大化[8]。
正是自主学习与元认知策略的密不可分性,使国内外研究者都试图从元认知策略的培训入手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目前我国大部分学生的英语听力自主学习模式主要是自我指导,独立学习,学生的自主学习完全处于自发状态,没有老师的有效指导和科学理论的引导,因而具有很大的盲目性,不能很好的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元认知策略能够增强学生学习计划性,起到对自身知识掌握和认知策略使用状况的管理和监控作用,掌握了元认知策略,学生就能够自主、适时地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计划、监督和评价,从而使学习效果最大化[9]。
因此,要积极鼓励学生对自身英语听力学习策略的使用进行自我评估,自我检测,自我调整,促成自主学习的良性循环。
三、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部分教师对听力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是内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学生听力学习是否成功主要取决于学生本人。学生本人只是采取被动接受的态度,而没有主动的配合学习,听力学习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然而我国尊师重教的观点根深蒂固,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培养自学的习惯和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大范围内推广学生听力自主学习实践的开展。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转变传统观念,提高自主学习的意识,确立方向和选择合理策略等加以实施[10]。
(二)教学模式及方法不利于听力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004年初,教育部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规定“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这次教改的重点之一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有多种,目前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强调利用网络自主学习模式,以改变当前的被动教学模式。由于各学校受到教学条件和环境等方面的制约,因此,通过元认知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培训,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成为一条有效的途径。
但是,当前大学英语教学往往忽视学生的本身需要,还是以传授给学生知识为主。在课堂上还是以老师讲课为主,突出对语音和语法的讲解,学生是单纯的听课者,他们没有自主学习的实践机会,还不能真正体会到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语言的乐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往往是重内容,轻方法,老师对学生听力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不够。这与《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规定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产生了严重偏离。
四、在听力教学中进行元认知策略
从2010年9月到2011年1月,为了让学生在整个听力教学中清楚的了解元认知策略,并得到很好的应用,因此对实验班的学生在听力课中进行元认知策略培训,以下是元认知策略培训的过程:
(一)开发学生的元认知意识
元认知策略的基础是了解元认知知识,所以在培训之前,让每一位参加培训的学生都具有元认知策略意识是非常必要的。针对大学生英语听力的元认知知识是指关于学生的听力能力、听力策略和听力任务的知识。因此,认知元意识的培训是针对这三个方面进行的。具体步骤如下:
首先,帮助学生反思他们目前的听力状况和听力水平,让他们完成听力自主学习问卷、对元认知策略的了解程度,以及听力前测。这些测试可以让老师对学生有更好的了解,并能帮助学生客观的评价自己的听力状况,为他们克服自己的缺点,树立信心。
其次,听力教学中的任务是让学生区分单词;验证一个句子中的语法单位;验证语意单位;把语言线索与副语言线索(语调和重音),和非语言线索(在一个情景中的手势等)连接起来,以便创建意义;通过背景知识和线索来预测下文的意思等等。培养学生自觉意识到这些任务的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对听力自主学习做出合理的计划和安排。
再次,通过三步骤训练,提升学生对于学习任务、合理运用策略和听力自主学习的元认知意识。第一步,教师向学生讲授元认知策略的理论基础知识,如元认知策略的重要性和元认知策略在具体任务中如何应用等;第二步,对学生进行元认知策略训练,让学生完成应用元认知策略的任务;第三步,让学生自己评价应用元认知策略在听力中的表现和作用。
这三步是相互关联的,为在大学英语听力中应用元认知策略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设计听力策略
在英语听力过程中遇到难题并及时采取补救的一种策略,就是元认知策略中听力的监控策略。是学生在听力中对自己的听力过程自主进行监控的策略。其中包括选用学习策略的监控,对听力材料意义理解程度的监控,是否注意力集中的监控,选择注意力的监控等等。主要步骤如下:
1、注意主要信息。在听语音材料时,根据学生以掌握的关键词和背景知识,将注意力的重点集中在文中的主要信息上。在第一遍放音时,教师要学生先阅读要回答的问题,然后在听力开始时,要求学生了解听力材料的大意,和文中的逻辑关系,初步做题。在第二遍放音时,要针对问题进行精听并回答所提出的问题。在第三遍放音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核对答案,并解释其中一些知识点和难点,让学生对材料有更充分的理解。
2、掌握语篇的衔接与连贯。要求学生掌握语篇的衔接手段,以了解文章大意和逻辑关系。如关注语篇标记词,标记词可分为表示顺序的atfirst,secondly,andthen,atlast等;表示转折的but,however,though等;表示强调的indeed,infact,thatis等;表示原因和结果的sothat,asaresult等。学生在听录音过程中,抓住这些标记词,就能明白所听材料内容,事情发展的顺序和说话者的意图。
3、边听录音边做笔记。培养学生做笔记的习惯,让学生做适合自己的笔记,并要清晰明确记录下文章的整体框架。如使用缩写图、树型图、符号、或用汉字等。
4、对注意力的监控。在听力的过程中,学生都有可能碰到不会的单词或语法,会出现“卡壳”现象,即,停下来思考,导致无法跟上音频节奏。因此,在指导学生听的过程中尽可能集中全部注意力,适当放弃自己不懂的单词或句子,跟上音频的思路。同时,也要有选择的集中注意力,选择注意文章中的主要信息。
以《新编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book2,unitone,parttwo为例。学生通过课前的准备,了解了文章当中的关键词和背景知识。然后开始接触音频材料的内容:titanic.
在听的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边听边检查自己的预测是否正确,同时监控自己对听力文章的理解。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在听第一遍录音时,学生听文章的大致内容,回答exercise1里面的问题。第二遍放音时,教师告诉学生要听文章当中的细节并注意文章的发展顺序,回答exercise2里面的问题。在第三遍放音时,让学生核对答案,并讲解难点和重点。每一次的听力训练都要有元认知策略训练,让学生把元认知策略内化,最后变成无意识的使用元认知策略,成为自主学习者。
五、结语
通过对实验班的学生在听力课中进行元认知策略培训,让学生在听力的整个过程中清楚地了解和应用不同的元认知策略,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
1、可使学生把听力学习延伸到课堂之外,充分且有效地利用“课外”这一第二课堂;
2、可使学生选择符合自己现有水平的学习材料,集中练习,较快地提高其听力理解水平;
3、可部分解决目前大学英语教学课时和听力教师不足的问题,花少量的课堂时间促进学生的听力水平大幅度提高;
4、由于加大了语言的输入,对提高学生的英语“说”、“读”、“写”的成绩也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5、可使学生的英语整体水平得到提高,增强其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陈伟红.元认知理论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元认知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丽水学院学报,2007,(3):91-93-115.
[2]陈顺黎.论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07,(5):97-99.
[3]冷兆杰.元认知策略培训与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关系探讨[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96-99.
[4]谢飔羽.自主学习及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09,(1):122.
[5]李林株.自主学习中心在培养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中的作用[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3):70-72.
[6]李虹、薛宝林.加强大学生学习策略与提高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j].经济研究导刊,2008,(18):228-229.
[7]范小田、吴慧华.学习策略对外语学习的影响——大学生外语自主学习及其能力的培养[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12):295-291.
篇13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Training
in Network Video Platform
ZHANG Fang, GUAN Guofeng, ZHENG Le
(Nanjing Tech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1816)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tatus of learning networks and the impact of video courses college. It is the leader in terms of teachers' lessons learned, video course construction, hardware and software operating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Key words network video course; college students' self-study; ability; culture
20世纪60年代,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从远程教育中分离出来,第一次将教学行为与学习行为从时空上分离开来,这种新型教学方式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更是一种挑战。20世纪80年代后,网络背景下的自主学习理论研究热潮再度掀起。进入21世纪,随着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终身教育理念深入人心,以网络为载体的自主学习模式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人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作为信息技术产物的网络视频课程,正成为使学生“从被动到主动”学习,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平台和途径。以美国为例,2012年5月,哈佛大学与麻省理工学院同时宣布向全世界开放网络课程。截止到2012年12月,该项目已与密西根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等33所世界知名院校签署协议,免费提供约200门在线课程。在学费居高不下的情况下,网络视频课程已经成为美国大学最热门的话题。而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也正潜移默化地进行着网络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顺应推进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实施校本精品通选课程开发,笔者所在学校也开始了网络视频课程的运行。
1 大学生自主学习网络视频课程存在的问题
1.1 安于现状,不思进取
近十年来,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以江苏省2012年高考录取比例为例,高中生中84.7%的学生进入高等院校深造,其中相当一部分学生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步入大学后,他们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没有科学的学习方法,意识不到网络视频课程对其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仅满足于教师的课堂教学和学校规定课程的修读,不愿意花更多的课余时间,通过网络视频课程自主学习。
1.2 应付考试,趋于功利
高等教育进入了大众化阶段后,毕业生逐年增加,就业难正成为摆在社会面前的重要现实问题。从高考后学生填报志愿的那刻起,专业就业率成为其选择专业的首要考虑因素;加上高校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时往往遵循以就业为导向的宗旨,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仅选择自认为对就业有帮助的知识,对诸如网络视频课中的通识课程,则抱着能不学最好,非学不可才学的态度,即使学也仅为了凑够学分,取得文凭,真正为提升自身综合素质自觉学习网络视频课的学生并不多见。
1.3 知难而退,浅尝辄止
在网络视频课程学习过程中,一旦出现视频课程内容比较费解,或视频课程集数较多、耗时较长,或因网速不快而影响观看进展时,自主学习积极性就会受到影响。有的学生往往会中止视频课程的学习,转而借助网络观看其它与学习无关的视频内容,甚至进行游戏、聊天等娱乐活动。
2 影响大学生自主学习网络视频课程的因素
2.1 个体特征因素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影响大学生自主学习网络视频课程的个体特征因素有:自我效能感、已有知识、元认知过程、目标设置、情感等。自我效能感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为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元认知过程指学生对自己学习过程的有效监视及控制,它直接对学生学习网络视频课程过程产生影响。目标设置指学生对所学的网络视频课程制定预期目标。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身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网络视频课程是否能满足自身需要,从而影响其修读网络视频课程的行为表现。
2.2 外部环境因素
首先,网络视频课程本身的建设问题。当前我国网络视频课程存在着缺乏师生互动的真实场景、教师在课程中的主导作用得不到体现、师生不能及时地进行在线交流、学生主体作用得不到发挥、考核模式单一等弊端,直接影响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其次,网络视频课程所运行的软硬件环境问题。我国的网络视频课程重用性差,缺乏共享性。
3 网络视频课程平台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对策
3.1 引进优质网络视频课程资源
网络视频课程要吸引学习者眼球乃至激发其自主学习动力,关键在于课程资源要优质。以笔者所在学校运行情况为例,开设的视频课程内容涉及哲学历史、文学艺术、基础科学、经管法学、工程技术、农林医学等六个大类,不仅包含了培养学生基本素养的“中国古代政治与文化”、“中国审美文化史”、“六大名著导读”等传统文化类课程,还有“创造性思维与方法”、“物理与艺术”、“走进时代的列车”等为广大学生耳目一新的课程。这些课程汇聚了国内外各学科领域的名家名师,着重于智性启发而非技术训练,主要介绍相关学科的基本学术理念及研究方法,探讨与课程相关的人类处境或社会议题,不要求一般大学生能力以外的先备知识或技能,具有一般在校教师所授专业课程无法轻易超越的优势。而这也正是网络视频课程赖以推广的前提和基础。
3.2 注重教师导学,明确培养目标
网络视频课程以视频形式展示给学生,师生无法面对面进行课堂互动。对初次接触网络视频课程的学生,往往因为控制不好学习进度或学习方法不当,造成学习效率低下,不能取得预想效果。因此,为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视频课程兴趣,教师应重视课前导学环节,就课程性质、课程知识体系、学习目的等给学生做全面介绍,并帮助学生制定学习进度,使学生在观看网络视频课程前对课程有较全面了解,并对修读计划作合理安排,确保网络课程学习的顺利开展。同时,对初次实施网络视频课程进行教学改革的学校,应该将网络视频课程设置作为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教学任务,并规定其学分比例,从宏观上指导学生学习网络视频课程,逐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意识,最终让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将网络视频课程作为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大大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
3.3 创建基于任务的自主学习方式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视频课程的效能?笔者所在学校进行了探讨与实践:安排教师事先观看视频课程,根据每一集课程内容提炼出相应的教学任务,将教学任务以若干问题的形式随着视频的播放加以展现,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学生通过回答与课堂内容同步进行的问题,可以巩固某个概念,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点;对于不能及时解决的问题,通过自行查找图书资料、网络资料或自己实践操作完成学习任务。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既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了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3.4 安排适时必要的师生互动交流
在网络视频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按照课程学习进程布置有效的任务,让学生发挥自身能动性,通过自查、阅读、同学合作、个人研究等方式解决问题、掌握知识外,尤其应注意加强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交流。对此,我们除了要学习国外网络视频课程的先进理念,创设真实的课堂环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感受网络课堂带来的魅力外,还可以搭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动交流的平台,让学生将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向教师请教、同教师探讨;教师通过平台解答因平时工作繁忙而无暇给予学生及时反馈的提问;师生也可以将各自所感兴趣的当下热门话题在平台上与大家共享,共同探讨交流,真正促进教学相长。
3.5 尝试大胆有效的考核模式改革
传统的终结性考核以单一的闭卷考试为主要形式,标准化、规范性是其主要特点,命题形式单调老套,局限于填空、选择、名词解释、简答、论述等形式,主要考查学生的记忆力,考核成绩在整门课程中占绝大部分比例。这种考核模式容易养成学生平时不学习、期末抱佛脚的不良习惯,即使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勉强合格,甚至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往往考过就忘,知识掌握很不扎实,这与网络视频课程的自主学习特性相背离。因此,结合网络视频课程的特性,笔者所在学校对其考核模式进行了改革,采取将终结性考核和形成性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将学生观看视频情况、完成平时作业情况进行随时记录,并占课程总成绩的一半以上比例,让学生注重自主学习过程,积极参与到课程中,淡化课程考试的功利性,真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6 完善网络视频课程软硬件运行环境
如前所述,尽管我国网络课程开发总体呈现出突飞猛进势头,但在实际运营过程中还存在着各种软硬件运行环境的问题,这些作为视频课程的外部环境,直接影响了视频课程的进一步推广,影响了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因此,必须通过加大投入,提升技术,不断完善视频课程运行软件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网络视频课程的资源优势,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面向社会开展资源的网上开放和共享应用服务;同时借助博客(Blog)、维客(Wiki)、播客(Podcast)等新型的开放型网络交互平台,逐步实现视频课程学习过程中的同步和双向交流,营造真实的课堂互动氛围。
总之,网络视频课程作为网络技术及多媒体技术发展的产物,在未来学生学习中将扮演者愈加重要角色,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应注重教师对学生的课前导学,明确对网络视频课程的学习动机和目的;创新学习方式、加强师生交流、改革考核方式等进行视频课程实践;进一步开发完善课程运行软件,加大硬件环境建设投入,多途径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大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真正在大学阶段确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