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软件设计与开发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一)发展适宜性原则
“发展适宜性”(Developmentallyappropriate),是1986年全教协会(NationalAssociationforE¬ducationofYoungChildren,简称“NAEYC”)为扭转国家教育改革造成的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而提出的一种教育理念,它是全美乃至世界许多国家指导幼儿教育的一种立场或基本原则。在此原则中,发展的主体是“幼儿”,发展的标准是“适宜”,其核心理念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一是幼儿教育软件应尽可能降低幼儿在操作软件时对成人指导的依赖;二是重视幼儿发展的规律、个性差异以及文化差异,包括幼儿生理、心理的特征,独特的个性与学习风格,不同的知识与技能基础以及社会背景等;]三是任何幼儿教育软件在“内容设计”与“技术实现”上都不是绝对的“适宜”或“不适宜”,而是处在二者之间的某一点上。幼儿教育软件设计与开发要尽可能靠近“适宜”的那一端;四是幼儿教育软件设计与开发策略是多元的、开放的和包容的。
(二)启蒙性原则
启蒙强调以幼儿为本,主张幼儿个性与自由的解放。9]幼儿教育软件资源是实施幼儿教育的重要材料,因此启蒙性原则也是幼儿教育软件设计与开发的重要指导原则。幼儿教育软件设计与开发应站在幼儿的立场,用幼儿已知的“类似性常识”来说明新知识和技能的原理。为此,幼儿教育软件在主题与内容选择上,_要广、博、浅,不宜偏、窄、深,体现对幼儿品德、智力、体育及审美的启蒙等;二要强调发生在幼儿身边的,为幼儿所熟知的、能理解的事或物。幼儿教育软件的内部结构与所体现的价值也不应以学科能力发展为目的,而应以诱导幼儿潜能的自然开启为目的。幼儿教育软件设计的出发点在于为幼儿打开通向某方面的窗口,但并不要求他(她)们走进去对此做很深入的探究。
(三)趣味性原则
3~6岁幼儿的注意力与耐心表现出明显的不足,如5~6岁幼儿注意力的稳定时间仅为7分钟左右,因此优秀的幼儿教育软件要能吸引幼儿沉浸于软件之中。常言道“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幼儿如若对某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便会主动去认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这一过程中产生愉快的情感与体验。趣味性原则在幼儿教育软件设计中的应用主要是寓教于乐。幼儿教育软件资源设计的各个环节与展开过程都要充满趣味与欢乐,以激发幼儿浓厚的兴趣,提高幼儿的积极性和求知欲,引导幼儿从软件或数字化资源中获取知识与技能。这要求软件设计者能贴近幼儿兴趣,选择幼儿生活中有趣的、喜闻乐见的事或物来替代那些抽象化的知识与道理。软件开发时,还要善于运用艺术审美的法则,通过精美的画面、美妙的音乐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良好的教育与启发。
(四)技术规范原则
技术规范原则包括技术标准规范、应用规范、操作控制规范等。技术标准规范指元数据的素材格式、开发技术、语言代码、传输接口等均有统一的标准,这是幼儿教育软件资源实现共享的前提,否则容易造成资源的重复建设与浪费。技术应用规范指资源开发不能为了技术而应用技术,而要让技术成为实现教育目的的适宜性手段,比如实际生活中北方的雪、动植物特征、火箭升空等场景,尽量采取实景拍摄,让幼儿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在幼儿心目中与真实事物越是接近的才越是最美的。对抽象的、理论化的故事与语言等,应运用形象的“动画”或“动画与模拟相结合”的技术手法实现。操作控制规范指幼儿软件的操作使用要简单、灵活、可靠。开发的课件、动画等内部系统结构清晰简洁,技术实现要通用、可靠,体现必要的交互而不觉繁杂。操作界面应尽可能采用寓意明确的按钮和图标,甚至考虑配以按钮与图标的发音等。
根据幼儿教育软件的内涵及设计与开发的原则,我们提出三种比较科学、适合的幼儿教育软件资源设计与开发模式,具体如下:
(一)移情式设计模式
移情是心理学术语,最早由德国心理学家利普斯(lips)提出。心理学界认为人的认识领域存在着“物”“自我”“他者的自我”三种心理成分。“物”一般需要通过知觉来理解“自我”需要通过内部知觉才能理解,而“他者的自我”则必须通过移情方式来理解。移情是一个人感受到他人的情感、知觉和思想的一种心理现象。运用移情模式设计与开发幼儿教育软件的核心理念是理解幼儿、基于幼儿发展、以幼儿为中心,其最关键的环节在于如何解决移情的问题。为了充分理解用户的体验,至少要关注以下三种数据:语言数据“说”,表达人们知道的和讲述的)、行为数据“做”,观察人们是怎么做的),以及情感和梦想的数据“想”,描述当前体验的非语言化的结构性方淘,三者之间的层级关系及体验模型如图1所示:
出色的幼儿教育软件应能准确了解幼儿使用软件中的状态及幼儿使用软件的体验。设计者要善于收集幼儿对该软件相关问题的描述性数据、观察幼儿操作与使用行为的数据以及想象幼儿所感知的使用体验数据。这些数据是开发以“幼儿为中心”软件的基础。幼儿教育软件的开发是根据幼儿发展需求创建出软件系统或软件部分的过程,一般包括前期策划、需求分析、资源设计、技术实现、测试与评价、应用推广等环节,下面从一般性软件的开发过程简要说明移情模式的应用。
如图2所示,移情设计在幼儿需求分析环节的主要任务是掌握幼儿信息化学习特征。幼儿教育软件的受用对象是幼儿,移情分析时既要选取那些经常使用信息化软件的幼儿,又要选择一部分未来将使用信息化软件的幼儿以及具有某些特殊需要的幼儿群体,后两类幼儿的参与能提供更加有效的软件设计灵感。根据移情设计模型,常用移情策略有:通过记录分析幼儿的表述和思考,获取幼儿明确的或可观察的体验;通过幼儿在日常活动中操作、使用软件的行为,获得幼儿可直接观察到的体验或操作使用行为所暗示的体验;分析幼儿使用信息化软件的“所想”(知道、感觉、梦想),深度发掘幼儿对信息化软件的认知与情感体验。通过这一系列过程,我们将详细了解幼儿对教育软件资源的“他我体验”,这是移情设计的重要数据。那么,接下来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幼儿的移情分析,设计信息化软件的模块划分、组织结构、层次结构、逻辑调用关系等。在幼儿教育软件开发的测试与评价环节,还将再次运用移情分析策略进一步完善幼儿软件的设计等。
移情设计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关于“想”的数据获取策略,主要操作工具有“情感工具”和“认知工具”两种,前者如可视化的建构技术等,后者如心理地图等。通过上述分析,使用移情设计指导幼儿教育软件设计与开发的关键是:科学选择幼儿群体、正确使用移情策略与工具、怡当地融移情分析数据于软件设计之中。
(二)启发式设计模式
“启发式设计”与“启发式教学”二者内涵不同、应用领域也不相同,但却具有相同的指导思想。启发式教学源远流长,在中国两千年前就有《学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记载,西方古希腊学者苏格拉底约在公元前400年也提出过“产婆术教学法”,即今天的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更多的时候被我们看作是一种教学指导策略。[1“启者开其意,发者达其辞”,启发的基本内涵是根据学习者的实际,采用一定的情境手段,引导学习者积极主动学习的一种策略。在工程学界,启发还是一套数字化软件或资源的设计开发规则。运用启发式规则开发幼儿教育资源的重点包括两个方面:幼儿软件内容在组织上的启发式教学设计、教育软件系统架构的启发式原则应用。
“启”是幼儿教育软件内容与结构的体现,》发”是幼儿使用软件过程中内心认知活动的体现,幼儿教育软件的设计与开发要赋予软件以“启”的基本属性和“发”的潜在特质。启发式设计模式以“幼儿”为中心选择软件的内容及呈现方式是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二是内容选材要求简单、典型、直观形象且适合用画面语言表达。在软件内容素材的组织上应尽可能多地创设一些启发式的认知情境,常用手段主要有启发式问题、启发式讲授、启发式示范等。启发式问题是通过预先设计的一系列具有内在关联的提问,使幼儿的注意力集中在软件的某一问题上,从而调动幼儿学习与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促使幼儿自愿地去探究知识、操练技能。但在软件设计中,提问并不完全等同于启发,启发问题还要能创建出一定的情境认知空间,即提供幼儿充分想像与交互的可能。启发式讲授则是对幼儿园课程中的一些原理、方法、客观事物等内容,在讲授时采用形象化、艺术化的表达,如加强比喻、拟人、抒情、修辞的运用等。启发式示范主要对幼儿教育活动实施引导性操作。幼儿教育软件中的一些技能实践性教育,如剪纸、体操等,设计时要把握边示范、边讲解,正误操作相结合的策略。逼真的错误示范对于幼儿也能起到良好的启发作用。幼儿在使用软件时能通过对比、甄别,对正确的操作或运动形成更加深刻的印象。
启发式思想在计算机工程软件研发中也演绎出了一套自我发现能力或运用某种方式或方法去判定事物知识和技能的优化设计模式。它能优化软件的结构使其更加适合幼儿的思维,对幼儿教育软件设计与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针对幼儿教育软件系统结构设计,具体要求:单个模块的规模要适中且相对独立。心理学研究表明单个模块最好控制在一页“纸或界面”内,超过这个范围就会降低幼儿可以理解的程度。模块若太小会导致软件的开销过大,进而增加接口的复杂性,降低软件的稳定性,因此要通过分解、合并手段降低模块间的耦合,如共有模块内容,可以单独设计成独立的模块;幼儿教育软件模块间的接口要尽可能简单,多设计单入、单出口的模块。确保软件模块的进入与退出方便容易,确保接口间的信息传递简单、高效,与模块功能相一致等;幼儿教育软件的系统架构、模块的扇入(多少个上级模块可以直接调用该模块)、扇出(一个模块可直接调用的模块数量、宽度(同一层级的模块数量、深度(软件的总层数)要适中,符合幼儿的认知能力。根据幼儿心智特点,笔者认为扇入、扇出以不超过3个为宜,宽度、深度以不超过5个为宜。启发式设计模式在幼儿教育软件的内容与结构设计开发上具有非常实用的指导价值。
(三)娱教式设计模式
娱教不同于“寓教”,娱教一词由国外翻译而来,英文为“Edutainment”,是“Education(教育)”和“Entertainment(娱乐)”两个词的组合。娱教技术是以尊重学习者当前的生活价值为基础,通过创建、使用与管理怡当的技术过程和资源以促进“学习者生活体验和乐趣”与“教育目的和手段”相融合的理论与实践。[13]在国内学者常把它理解为一种理念,以幼儿教育软件开发为例,娱教设计是在尊重幼儿生活的前提下,把幼儿生命的体验与乐趣转变为幼儿数字化资源内容与过程的统筹规划。
娱教模式设计与开发幼儿教育软件的核心要点:一是隐性的教育目标与内容。把幼儿的教育内容融合到幼儿游戏或活动中,让幼儿在使用软件或资源时,不知不觉地达到教育的目的;二是适宜的交互。没有交互就没有反馈效应(对结果的了解能强化学习者的投入与效率),幼儿就很难被设计的软件或资源所吸引。幼儿与软件资源的“对话”能增强幼儿活动的趣味性;三是引人入胜的界面。资源呈现界面要做到友好、美观、卡通及幼儿化,尽量吸引幼儿的注意。娱教模式设计与开发的关键环节:一是尊重幼儿的权利,把资源受用对象视为一个独立的、完整的人,选择幼儿喜欢的方式去表达软件内容,通常采用故事、操作、音乐、角色扮演、游戏等形式;二是努力构思创设富有乐趣的、人性化的软件或资源意境。软件设计前首先对幼儿进行心理特征分析,精心设计和挑选软件开发需要的素材,巧妙运用交互策略,合理安排内容组织结构及导航等。优美、好玩的界面足以激发幼儿的兴趣,进而达到娱教的目的;三是设计过程通盘考虑娱乐性与教育性的平衡问题,这也是娱教设计指导幼儿信息化软件设计的关键。对娱教类软件资源的设计与开发来说,若娱乐的成分过多,软件或资源的应用就会变成一次简单的娱乐行为,从而遗失教育的价值;倘若教育的目的性过于明确突出,又会降低幼儿的兴趣感,压抑幼儿的积极性。如何把握二者的比例,笔者认为对于幼儿教育软件而言,则是“三分教育,七分娱乐”,甚至娱乐的成分可以再高一些,这样才能更加契合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特点一一游戏化。
以上三种模式是具有发展适宜性特色的幼儿教育软件设计与开发模式。需要指出的是模式的价值不在于为我们提供具体的操作步骤或临摹框架,而在于它能为我们提供思考问题的方式或视角。在幼儿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中,我们要深入领会模式背后的精神,依据具体需要,或重组、或调整、或删减地灵活运用。
教育教学软件的开发过程与一般意义上的软件开发过程略有差别,教育教学软件的开发过程具有典型的教学性,如突出教学设计、体现一定的学习方式等,其大致流程如图3所示,包括选择主题、教学设计、系统设计、稿本设计、软件制作、测试修正等六个环节,下面我们将就教育软件设计开发的主要环节,给幼儿教育软件开发提出一些具体建议。
(一)幼儿教育软件的选题
幼儿教育软件设计与开发的第一步就是确定主题,也就是该软件要实现什么教育目标,达到什么样的效果。主题确定之后方能围绕主题展开相应的设计。幼儿教育软件主题主要来源于幼儿园培养目标,但一个简单的软件或软件的某一模块,其主题不宜太多,最好只针对某个方面。选题具体可以通过解读《幼儿园工作规程》《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选择其中的培养点,如卫生习惯的培养、热爱家乡情感的培养等作为软件的主题。软件主题也可以依据幼儿园五大领域课程的教材内容来确定,对于幼儿园课程教材中的那些难以用语言和传统媒体表达的重点与难点,且宜用多媒体形式演示或分解的内容,可以作为较好的开发主题。
(二)幼儿教育软件中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用系统论的观点与方法,分析学习者特征,确定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选择与设计媒体信息,建立教学内容知识结构,设计相应评价与总结的过程,具体包括“幼儿特征分析”“软件内容选定”“内容呈现方式选择”“教学内容逻辑结构组织”等工作。
幼儿特征分析包括智力因素分析和非智力因素分析两个方面。智力因素的相关特征涉及知识基础、认知能力和认知结构变量等;非智力因素的相关特征涉及幼儿的兴趣、动机、情感、意志和性格等。不同年龄的幼儿,其生理、心理的发展水平与接受能力差别很大,幼儿软件设计必须具体分析软件所适用的那个年龄阶段的幼儿生理与心理特征,因此作为软件设计与开发者,还必须对幼儿发展心理学有一定的了解,知道3~6岁幼儿在感知觉、学习(认知)、言语、智力、个性化及社会化等方面的发展规律,如4岁的幼儿不能区分同一色系中深浅不同的颜色,不能理解“前天”与“后天”的概念,也不能辨认菱形与平行四边形等图形。[16]
幼儿软件内容选择应重点考虑:一是关注幼儿生活。以发展适宜性为原则选取幼儿身边的人或事、幼儿能认知与理解的素材或事件,并对其进行适当加工与改编;二是关注中国经典传统文化,主要指中华文明传承下来的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结晶,如儒家经典、唐诗宋词、民族戏剧、民谣曲赋等。它们对幼儿文明礼仪及道德习惯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三是关注幼儿园办学特色。主要指幼儿园在长期发展中形成的某方面稳定的、独特的优势品质,如德育、美术、舞蹈等优势特色。该主题资源的信息化一方面有利于幼儿园知名度的提升,另一方面有利于优质信息化资源的共建共享;四是关注地方区域性特色文化。主要指某地区或幼儿园所在家乡特有的经典文化、传统文化、生活习俗等,如北京的京剧,广东的民谣,甘肃的皮影等。具有区域文化特色的软件资源既能宣传家乡美又能加深幼儿对家乡的认识,培养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怀。
内容呈现策略主要采用情境创设策略和活动设计策略。情境创设主要为幼儿提供一个完整的、真实的生活背景,以此为支撑启动教学,引起幼儿的注意,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同时,支撑情境的表征与视听觉形式还要能促进幼儿在活动中与其他幼儿、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及信息分享,从而促进幼儿的意义建构。幼儿园领域课程的内容通常是幼儿生活经验的总结与提炼,有效的学习还必须把它还原到幼儿近乎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幼儿软件活动设计应重点关注三个方面:一是活动的背景。描述活动的任务、规则、方式等;二是活动的组织。用具有吸引力的表征,为幼儿设置一个真实、富有挑战的任务;三是活动的操作空间。为幼儿完成活动提供一定的工具和引导等。
(三)幼儿教育软件的系统设计
软件系统设计包括超媒体结构设计、交互界面设计、导航策略设计等。幼儿软件系统框架以软件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及活动环节的顺序为主。首先,由于幼儿思维的单维度性,软件的键出信息、从一个页面进入另一个页面、返回主页、结束与退出链接不宜太多。软件系统链接若过于复杂会使幼儿迷糊、厌烦,从而影响幼儿的判断与学习效果。一般情况下幼儿教育软件的结构要求:一是简明清晰,如上述扇入扇出不超过3个,宽度与深度不超过5个等;二是节奏适中、舒缓平和,重要的内容与故事情节可以多种形式重复展现。其次,软件交互功能的引入,为画面组接提供多种链接方式,使得—组画面可以有选择地与多组画面中的一组进行链接,17]让幼儿通过鼠标、键盘、触摸设备与软件方便快捷地实施互动交流。软件的交互形式主要有菜单、按钮、图标、热键、窗口、对话框等。按钮、图标交互方式相对而言比较适合幼儿的认知水平和习惯,是较为合适的选择。尽管实践中幼儿与软件的交互行为很少且难以控制,但交互的设计能起到使软件直观易懂、操作简单的作用。再次是关于幼儿软件的导航设计。导航是软件提供给幼儿及幼儿园教师快速找到学习目标的路径提示,常见有检索导航、帮助导航、线索导航、导航图导航、书签导航等。幼儿软件导航策略主张采用热区方式以形象化的图示放置于页面显眼的位置并配以该功能的语音,鼠标经过时发出相应声音。幼儿通过浏览、观察软件中的学习与活动信息网络结构图(通常为形象化的图标、按钮等},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
(四)幼儿教育软件的稿本设计
幼儿教育软件的稿本设计主要是对幼儿软件中将要用到的文本、静止画面、运动画面等信息如何显示以及声音如何运用等进行细化说明。其中,文本内容显示的语法规则:幼儿教育软件素材一般很少使用文本或使用很小的文本等。™文本显示以观看清楚为原则,一方面合理选择字体、字号、行间距、字间距等,使之符合幼儿的视觉习惯,每屏字的区域不要超过整屏的60-70%。另一方面,合理选择色彩和明亮度,幼儿能识别的色彩有一定规律,色彩设计应巧妙利用反色与混色原理,避免颜色与背景的“顺色”现象,还要确保明亮级差在40~50级以上。
静止图像内容的语法规则:静止图像有图形与图像两种类型,它们的艺术性优劣体现在平面构成和色彩构成的好坏。平面构图主要把握匀称、比例、对称及均衡等规律的应用。匀称指均匀和谐分布;比例如黄金分割比例等;对称指结构空间等现状或重复出现;均衡指左右、上下、前后布局不等形而等量的情况,即双方虽然外形大小不同,但是视觉分量是对等的。在色彩运用上,色彩容量不宜超过五种,太多的色彩会增加幼儿的观看时间,引起幼儿的疲劳,夸张的色彩变化会让幼儿感到不真实,且不利于幼儿注意力的保持。
运动画面内容的语法规则:画面运动的方式有多种,如镜头的运动,机位的运动,电脑特技实现的运动,还包括蒙太奇组接手法的运动感,但无论哪一种运动都遵循一个基本规律,即有序、和谐且符合幼儿的视觉经验与心理观看顺序。此外,幼儿的注意力只有几分钟时间,建议运动画面尽量采用短小的视频录像、形象的动画,或者多种方式的组合共同表达一个主题。
声音内容的语法规则:软件声音包括解说、音乐、音效等。由于幼儿的识字水平有限,解说是很关键的要素。幼儿教育软件的解说速度要慢,每秒钟不得超过3个,最好使用儿童的语气或直接由儿童配音,可全文念读,也可字少念多。音乐主要用于烘托气氛、营造意境,起到重要的陪衬作用。虽然是陪衬元素,但也要做到:_要与主题基调一致;二要避免分散幼儿的注意力或让幼儿产生离题的遐想。音效主要由计算机或其他音频设备对需要的声音进行模拟,如关门声、动物的叫声等。音效应用既要做到真实细腻,又要符合幼儿的接受心理与听觉习惯,不能太过强烈与刺激。此外,音乐与音响在软件中建议尽量设计“控制音量”和“开关”按钮,以便在使用中更加人性化。
(五)幼儿教育软件的制作
幼儿教育软件的制作主要完成素材加工处理、软件编辑合成、软件测试打包等工作。它与其他类型软件的制作过程基本一致,这里不再分步详述,而仅从整体上给出制作的一些建议:
一是倡导多元合作的制作模式。多元合作有利于优势组合,形成合力。幼儿教育软件制作一般需要三类人员的参与:一是教育技术研究人员,主要完成素材加工、平台搭建、软件编辑、软件维护与调试等;二是学前教育研究人员,主要依据稿本审核软件内容及实施软件教学策略与方法等;三是一线幼儿教育人员,主要是幼儿园相关工作人员,他们能提供幼儿教育实践经验、幼儿心理特征描述、相关软件测试环境及软件试用与使用反馈等数据。
二是倡导幼儿直接参与软件制作。幼儿参与软件制作是软件发展适宜性的最好体现。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教授帕普特(SeymourPaperl)及其同事首次让儿童以测试者的身份加入Logo语言的设计,开创儿童参与软件设计的先河。-随后很多研究者分别对幼儿直接参与幼儿软件制作过程进行了尝试性探索。幼儿不仅能够参与软件制作,而且还能为软件制作带来意想不到的创意。幼儿参与软件制作能让软件反映幼儿的声音、展现幼儿的视角、注入幼儿的想法等。注意,幼儿参与制作与移情设计模式有一定区别,移情设计并不一定要求幼儿直接参与,通常由设计者采用移情策略获取幼儿的体验数据。
篇2
1.机场净空障碍物限制面规定
根据民用机场飞行区技术标准(MH5001-2013)规定[2],净空障碍物审核主要考察的限制面包括内水平面、进近面、起飞爬升面、过渡面、锥形面和外水平面,其中:1)内水平面以跑道两侧端点为圆心绘制规定半径圆弧,在与跑道中心线平行两组直线相切构成的近似椭圆形,高程超出机场跑道计算标高45m;2)锥形面自内水平面外侧边缘起始以1:20的坡度向上向外延伸至外缘规定高度3)进近面由跑道入口一侧的三端倾斜平面组成;4)起飞爬升面为跑道端外侧的一个倾斜平面或其他规定的面;5)过渡面是由跑道升降带边缘向上向外倾斜至内水平高度,且与进近面边缘相接的一个复合面。由于跑道存在两个起飞方向,特别是同时存在多条跑道时,上述限制面存在较复杂的相互重叠区域。此时,需结合该障碍物所处限制面范围,逐一判定限制面高程,进而筛选最小限高作为该点控制标准。
2.机场净空模型坐标换算
建立净空数字模型首先需要确定其所处的坐标系统。目前,我国常用的坐标系包括北京54坐标系统,WGS84坐标系统和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统,以及一些地方独立坐标系等。为了方便构建净空模型和审核计算,可参照机场跑道基准点,建立符合本场条件的AB坐标系统。具体的,以跑道中心线延长线为x轴,y轴与x轴处于同一平面且相互垂直,跑道纵坡度忽略不计。进而,根据平面解析几何知识建立AB坐标系与整体坐标系统的转换方程。
3.障碍物识别软件设计与开发
为使软件使用便捷高效,采用安卓手机为硬件平台,使用Java语言编制客户端APP代码,实现净空数据的输入、计算以及存储输出功能。通过机场一线实地调研,结合工作人员的工作流程和操作方式,将净空软件划分为四个工作界面,依次为“项目信息”、“净空模型”、“审核计算”和“结果输出”。不同界面之间通过滑动操作(SlideMove)进行切换,单个页面内通过手指的滑动操作(ScrollMove)实现菜单栏的上下拉动。
3.1项目信息页面
点击APP图标后进入软件主界面,“项目信息”页面主要提供项目名称和业主单位等工程基本信息输入功能,通过下拉框(Spinner)选取当前工程坐标系,软件后台根据用户选择调用对应的坐标转换方程及系数。通过文本框(EditText)输入审核编号及审核人等信息,软件后台自动调用当前手机系统时间作为审核日期,通过显示框查看。
3.2净空模型页面
点击屏幕底部“净空模型”图标或向左滑动屏幕,进入该页面。依据机场当前运行条件,软件内置相应的机场净空限制面模型基本参数。根据上述参数计算各个限制面各个边线方程及其在水平面内的投影,用于障碍物位置识别和限高计算。为了保障数据安全和避免人为误操作,在界面中仅提供数据显示功能,编辑功能需解锁更高权限后获得。在此基础上,还可根据远期规划要求,将拟建规划跑道作为障碍物判断的补充条件,为机场未来发展预留空域环境。
3.3审核计算页面
通过点击“审核计算”按钮或向左滑动屏幕进入该页面。在文本框中输入待审核建筑物当前坐标系下X坐标、Y坐标、±0高程和建筑物高度等基本信息,供软件计算调用。点击“限高审核”按钮后在下方显示框给出计算结果,包括:该点距跑道中心线垂直距离、该点距跑道较近端水平距离、该点所处限制面位置、该点场压高等。作为补充,还可给出该点的磁方位信息,有助于工作人员对计算结果进行人工判定和快速复核。
3.4结果输出页面
通过点击“结果输出”按钮或向左滑动屏幕进入该页面。此处提供三种结果输出方式:输出审核报告至Word文档、输出审核台帐至Excel表格以及生成障碍物图形显示等。实现障碍物识别结果生成自动化操作,大大简化工作人员工作流程和文书工作强度。
4.总结
以Android平台为依托,进行净空障碍物识别软件的开发和编程设计,实现净空数据高效管理和分析,使净空审核摆脱传统人工验算或电脑操作方式。工作人员在外场巡视过程中能够方便快捷的对疑似超高点进行计算,初步判定审核点高程限制面高度,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通过与大学生创新创业研究课题结合,使得学生能够较早的了了解一线工作管理流程,增强学习兴趣,完善知识体系,增强就业竞争力。本文研究工作得到中国民航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研究项目(IECAUC2015097)资金支持。
参考文献:
篇3
研究开发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
签订地点:____省 (市)____市、县(区)
签订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效期限:_________________至__________
填表说明
一、技术开发合同是指当事人之间就国家队信息化平台的研究开发所订立的合同。
二、标的技术的内容、范围及要求
包括开发项目应达到的开发目的、使用范围、技术经济指标及效益情况。
三、研究开发计划
包括当事人各方实施开发项目的阶段进度、各个阶段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达到的目标和完成的期限等。
四、本合同书的履行方式(包括成果提交方式及数量)
1.产品设计、图纸、论文、报告等技术文件;
2.磁盘、光盘、磁带、计算机软件;
3.样品、样机;
4.成套技术设备。
五、技术情报和资料的保密
包括当事人各方情报和资料保密义务的内容、期限和泄漏技术秘密应承担的责任。
六、本合同书中,凡是当事人约定认为无需填写的条款,在该条款填写的空白处划(/)表示。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合同双方就国家队信息化平台建设项目的技术服务,经协商一致,签订本合同。
一、标的技术的内容,范围及要求
二、应达到的技术指标和参数
三、研究开发计划
四、研究开发经费、报酬及其支付或结算方式
(一)研究开发经费是指完成项目研究开发工作所需的成本,报酬是指本项目开发成果的使用费和研究开发人员的科研补贴。
本项目研究开发经费和报酬(大写) 元,
(二)支付方式
①一次总付元,时间:
②分期支付元,时间:
元,时间:
③其它方式:
五、利用研究开发经费购置的设备、器材、资料的财产权属
六、履行的期限、地点和方式
本合同自年月日至 年月 日在 履行。
本合同的履行方式:
七、技术情报和资料的保密
八、技术协作和技术指导的内容
九、技术成果的归属和分享
(一)专利申请权:
(二)技术秘密的使用权、转让权:
十、验收的标准和方式
研究开发所完成的技术成果,达到了本合同第二条所列技术指标,按 标准,采用 方式验收,由出具技术项目验收证明。
十一、风险责任的承担
在履行本合同的过程中,确因在现有水平和条件下难以克服的技术困难,导致研究开发部分或全部失败所造成的损失,风险责任由甲方承担 %,乙方承担%。
本项目风险责任确认的方式:
十二、违约金或者损失赔偿额的计算
违反本合同约定,违约方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有关条款的规定承担违约责任。
(一)违反本合同第 条约定,方应承担以下违约责任:
(二)违反本合同第 条约定,方应承担以下违约责任:
十三、解决合同纠纷的方式
在履行本合同的过程中发生争议,双方当事人和解或调解不成,可采取仲裁或按司法程序解决(一)双方同意由 仲裁委员会仲裁。
(二)双方约定向(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签订地、原告住所地、标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起诉。
十四、名词和术语的解释
十五、其它
委托人(甲方)
名称(或姓名)
单位公章
年 月 日
法定代表人
委托人
联系(经办)人
通讯地址
邮政编码
电话
传真
开户银行
帐号
研究开发人员(乙方)
名称(或姓名)
单位公章
年 月 日
法定代表人
委托人
联系(经办)人
通讯地址
邮政编码
电话
传真
开户银行
帐号
数据库应用协议书
国家队信息化平台数据库软件设计与开发合同
篇4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ERP Software Facing the Mid- and Small-scale Enterprise Based on 3-Tier Data Architecture
CHEN Yang, HU Cai-Ping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stitute, Nanjing 210016, China)
Abstract: ERP is an core information system, which reallocates enterprise internal resources and increases the efficiency of enterprise work. It can effectively reduce production cost, shorten the stock and production cycle, improve product quality and customers satisfaction and realize the fast reaction to the market. For the never-ending changes and improve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i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o research and develop the ERP system for s the Mid- and Small-scale Enterprise.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idea and methods to develop the ERP system Facing the Mid- and Small-scale Enterprise, which is under Windows environment, based on the .net platform, using C# and SQL Server 2005, using 3-Tier Data Architecture, combined with the merit of C/S and B/S.
Key words: ERP; C/S; B/S; .net; 3-Tier Data Architecture
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也称企业资源计划系统,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ERP就是一个对企业资源进行有效共享与利用的系统。是一个以企业内部资源整合、提高企业运行效率为核心的信息系统,用来识别和规划企业资源,从而获取客户订单,完成加工和交付,最后得到客户付款,最终获得收入和利润。实际上,ERP系统就是将企业内部所有资源整合在一起,对采购、生产、成本、库存、销售、运输、财务、人力资源进行规划和优化,从而达到最佳资源组合,获取最高利润的行为。
一个企业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变革的适应能力、反映能力和应变能力。企业要想保持健康快速地发展就必须,研究和把握产业的发展方向才能不断地撷取到盈利的先机。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很多企业都引入了新的管理思想和现代化管理手段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从而在市场中取得竞争优势。而目前绝大多数企业普遍采用且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实施ERP系统,本系统做为钢加行业的专业管理软件,能够有效地降低企业库存和生产成本、缩短产品生产周期、提高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减少企业呆帐并实现对市场的快速反应。
调查显示,目前企业ERP应用主要是财务管理、采购与销售、客户服务、日常办公、劳动人事、物流等方面,这些应用比例集中在38-44%之间。外部采购和销售运营分别占33.7%和31.0%;客户服务和物流配送分别占29.3%和28.2%;科技研发、生产工艺和计划决策比例在21%左右,营销宣传比例为15.6%。目前企业应用ERP系统的品牌认知度占第一的是ORACLE,占22.0%;其次是SAP,占到17.8%;我国的用友和金碟在国内也分别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但有相当数量的企业选择了自主开发ERP系统。可见目前ERP企业提供的产品难以完全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自主开发和进行二次开发依然占居了相当高的比例。
ERP的传统应用集中在大型企业,我国的ERP实施也是从大型企业开始。但是ERP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体系,不仅大型企业需要,中小型企业同样需要。一般来说,优秀的国外ERP软件会在许多方面都相对做得十分精深,但问题是首先价格居高不下,有时又过于严谨、和深度太高。目前市场上许多主流的ERP软件看似功能非常强大,业务流程要什么有什么,几乎涵盖了企业的所有业务,可是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不实用,细节问题太多,真正用起来的时候操作复杂不说,操作流程不连贯、各模块之间接口不紧密、软件升级繁琐、客户端维护成本高昂等问题也是不可避免。
针对目前国内ERP行业及中小型企业实际运行现状,我们应当调整思路,开发出适合广大中小企业使用的ERP产品。而这个产品应当具备这样的一些特性:1) 紧密联系企业实际情况,化繁为简,方便企业的各部门员工高效地操作管理;2) 结合C/S与B/S的特点,开发出多种操作界面并存的管理系统,既方便在局域网内使用客户端进行操作,又可以通过浏览器的方式进行数据查询与管理;3) 软件升级方便,客户端维护简单,不需要大量的软硬件维护人员;4) 较为低廉的软件价格与方便的系统后期维护。
依据上述需要满足的条件,我们在设计产品时采用了如下的设计思路:
1 开发语言及环境选择
C#是一种精确、简单、类型安全、面向对象的语言,也是作为平台支持下一代Internet的可编程结构的代表性语言。同时具有健壮、安全、可移植性、多线程、组件模式等优点。由于同为微软公司推出,所以C#在Windows环境下可以说比其他语言具有更大的优势。SQL Server 2005是微软的新一代数据管理和分析解决方案,它将给企业级应用数据和分析程序带来更好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使得它们更易于创建、部署和管理。C# 与SQL Server 2005 捆绑紧密,都基于.net平台,整合度更好,没有兼容性的烦恼。
2 使用三层架构:界面层、逻辑层、数据层
从开发角度和应用角度来看,三层架构比双层或单层结构都有更大的优势。三层结构适合群体开发,每人可以有不同的分工,协同工作使效率倍增。开发双层或单层应用时,每个开发人员都应对系统有较深的理解,能力要求很高,开发三层应用时,则可以结合多方面的人才,只需少数人对系统全面了解,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开发的难度。三层架构属于瘦客户的模式,用户端只需一个较小的硬盘、较小的内存、较慢的CPU就可以获得不错的性能。三层架构的另一个优点在于可以更好的支持分布式计算环境。逻辑层的应用程序可以有多个机器上运行,充分利用网络的计算功能。分布式计算的潜力巨大,远比升级CPU有效。三层架构的最大优点是它的安全性。用户端只能通过逻辑层来访问数据层,减少了入口点,把很多危险的系统功能都屏蔽了。
3 数据存取使用存储过程
模块化的程序撰写:只需建立一次Stored Procedure,储存在数据库中,就可以让不同的程序呼叫。执行效率佳:如果需要大量或反复执行的数据处理,Stored Procedure的执行速度会比T-SQL程序代码的批处理快。因为 Stored Procedure 是在建立的时候进行剖析和最佳化,所以执行一次以后存在内存中。而程序代码则是每次执行时都要反复地从客户端传到服务器。 减少网络流量:即使是好几百行T-SQL程序代码的作业,也只要透过一个指令就可以执行Stored Procedure中的程序代码,而不必在网络上传送几百行程序代码。
设计后的客户端窗口如图1、图2所示。
客户端可以通过IE自动下载和升级,即便身在外地,也可以很方便的使用系统各项功能。如图3所示。
4 系统优点
基于以上设计方案,系统有以下优点:1) 系统伸缩性好,易于扩展,可以同时支持C/S和B/S 结构,以满足用户在不同环境的需求;2) 使用组件模式,方便针对不同厂家设计接口,达到高效交换数据的目的(需要提供技术资料);3) 升级维护灵活,在服务器端新版本,客户端运行时自动升级;4) 运行效率高,对分布式的用户硬件配置要求低,服务器配置稍好即可。
依据上述的系统研究方案,本系统定位于面向国内中小企业的ERP产品,在设计上,底层采用三层数据结构:即数据层、业务逻辑层、界面表示层。数据层用来管理和处理数据;业务逻辑层用来定义数据规格、实现常用功能;表示层用来和用户进行交互。使用的开发工具是微软的Visual Studio 2005集成开发工具,采用Microsoft C# 做为前台开发工具。三层数据架构做好之后,客户端上所涉及到的功能,其实已经在业务逻辑层上实现,后面不论是应用程序客户端还是浏览器的界面,我们只是需要调用这些设计好的功能。
在三层数据架构的基础上,主要的核心工作量已经在服务器上完成,面向客户的方式可以根据环境来选择,甚至可以同时做成两种方式,即面向用户的应用程序客户端和通过外网的浏览器方式兼而有之。如果在公司内部,对数据的安全性要求比较高的,那我们可以通过客户端来操作;但是对于相对比较简单的,比如说一般的查询,我们也可以提供浏览器的方式来实现。这样就方便了公司用户不论在内外环境都能对数据进行访问和操作的要求,同时兼顾了C/S的安全性及B/S的方便性这两项优点。
在系统功能设计上,对采购、生产、成本、库存、销售、运输、财务、人力资源等进行模块化管理,针对企业实际运作流程,优化系统结构,去除不必要的管理功能界面,预留接口,方便今后扩展。软件升级方便,登录系统后自动在后台实现更新。操作界面尽量简便,可实现多途径操作,方便用户使用。
网页上所需要实现的一些高级功能,通过JAVA Script或者VB Script脚本生成,或者利用ActiveX控件来实现。
这样的产品设计方案,系统将会对广大中小企业的采购、生产、成本、库存、销售、运输、财务、决策、人力资源等方面起到积极而有效的作用,本系统在各业务流程上有针对性的设计和改良,将使得企业管理人员在软件操作过程当中,不会出现操作流程不连贯、各模块之间接口不紧密、软件升级繁琐、客户端维护成本高昂等问题。C/S结构与B/S结构两种模式的混合运用,将更加贴近中小企业的实际应用情况,方便企业在实际操作流程中高效地运用本产品来管理企业,达到最佳的资源组合。
不同规模的企业的运营和管理的模式不同,灵活实施ERP,使ERP具有中国特色。这样中小企业同样可以利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和更多的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 陈欣欣.ERP在我国企业的应用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3(1):33-36.
篇5
1计算机软件开发发展
由于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对于软件行业的需求日益增加,国家根据需求加大了对软件行业的投入,在资金、物力、财力、人力等方面均给予了大量的支持[2]。国家将软件行业的优惠政策指导落到实处,大力发展医疗信息、物联网、安防工作、电子取证以及网银支付等方面的计算机软件应用。国家优惠政策给软件行业的发展带了巨大的机遇,有数据显示我国软件行业在未来的发展空间仍然很大,但是软件发展却出现了两极分化的趋势。
2计算机软件开发设计的难点
2.1软件设计缺乏分析
目前,很多计算机软件开发人员的能力不足,开发中无法对计算机软件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运行研究,因此出现了编写的软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譬如,计算机软件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用户数据丢失、计算机的程序被大量破坏、计算机联网不稳定等问题,这些问题均会导致计算机软件使用无法正常进行[3]。计算机开发人员对于软件程序的流程和涉及的机密信息处理不认真,造成了用户在使用软件的时候出现安装程序不稳定,未能够达到设计的预算要求和效果。一些软件需求分析不细致,使得开发人员在软件开发时比较笼统,开发的数据不完整,此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软件开发在我国计算机的发展。
2.2软件开发质量得不到保障
计算机软件开发具有其独特的复杂性,且计算机较之于其他的产品,计算机软件开发的程序相对比较系统,且一个软件由多个分项目组成。因此计算机软件产品在开发的过程中由于存在着很多子系统,不同的开发人员可能会引起开发工作缺陷,实际软件开发过程中由于开发人员的疏忽,且开发没有严格按照国家的开发要求和开发循环程序和标准执行,使得软件开发设计工作做得不到位,对于软件产品的开发没有按照相应的规划和程序设计工作执行,致使软件开发的流程和软件开发时间大大延长。
2.3软件开发的需求分析不充分
需求分析作为软件开发的重要部分,是软件功能和应用的重要体现,也是软件开发设计的核心。但是很多软件开发人员对于软件需求不甚理解,在开发的过程中常会出现开发的程序功能不符合需求的要求,这就造成了软件开发效率低下,且无法达到软件项目产品的需求。
2.4测试不到位
目前,虽然很多开发人员在进行软件开发的时候会进行代码测试,但是在后续的系统测试上却很不足。很多的软件产品重在开发,对于软件测试方面的重视程度不足,造成了开发完成的软件在后期的使用中出现很多的软件漏洞,这对于软件维护工作造成了巨大压力。因为软件开发完成之后,将会上线应用但是在不同的应用环境中会出现各种问题,例如在不同的操作系统下使用软件可能会出现各种兼容性和操作显示问题,在不通过的浏览器或者不同的应用设备中使用软件,其效果也将变得各不一样。软件开发人员在进行软件程序编写的时候,仅仅测试了其单个程序的功能,对于整个程序的系统功能测试不到位,将会面临着各种问题。
2.5软件开发系统新特性变化
软件开发过程中用户不断提出新需求,要求开发人员必须要针对用户的需求做出改变,这造成了软件开发过程中带来了巨大的程序运行压力。软件系统运行过程中必须要对系统进行严格控制,添加新需求的时候必须要进行仔细研究,针对用户的新特性修改计算机的软件编写计划,为提升计算机软件开发效率提供保障。软件开发系统新特性的变化必不可少,一款成型的软件必须要经过多方面更改和功能完善,并以此来满足用户的需求。
3计算机软件开发对策
3.1模块式设计
计算机软件开发的时候需要用到模块化设计,此方法可以有效减少计算机软件设计和开发的难度,并且还可以在软件开发的过程中添加程序或者删改程序。因为模块化设计,其主要是将一个软件程序分为若干个小程序,通过相应的设计原理和编码处理实现每个模块的功能,最后再根据模块功能组成一个巨大的软件系统。软件设计过程中要求模块化设计的相当多,且多个模块设计由多人共同完成,计算机软件通过不断的调整,使得程序在运行的过程中更加稳定。通过模块设计实现整个软件系统的搭建,更加方便软件编写。模块式编程其主要的模式如下:3.1.1最原始写法只需要将不同的函数简单的放在一起,就可以看作一个模块:上面所说的m1和m2函数,其共同组成了一个模块,软件设计编码的时候,如果要使用则可以通过函数进行直接调用。但是这种模块式的编码,其代码存在着很大的缺陷,即全局变量被污染,整个程序中无法保证该模块的变量函数和其他的模块变量不会发生变量名的冲突,且模块之间的成员看不出直接的关系,因此在软件设计的时候必须要注意这个问题。3.1.2对象模块变成写法这两个m1和m2函数都将封装在module1里面,使用的时候将会通过函数调用对象的属性。此种编码模式可能会导致内部状态暴露,从而造成了通过外部代码来改写内部计数器的数值。当然,模块化软件编写还有其他方式,这两种模式看起来比较直接,且在使用的过程中也看起来比较简单。
3.2数据流设计
计算机软件开发大多数都是面向结构层次的设计,且数据流设计在很多的领域都只有数据,却没有准确的层次结构。人们在进行软件设计的时候,尤其是在科技领域、工程领域等均遇到了相应的软件开发难点。软件开发难点的出现迫使软件开发者必须要想办法革新软件设计方式,必须要打破传统的软件设计模式,解决重大的软件设计难点。数据流设计通过设计对象各个方面进行数据采集,然后再根据采集的数据进行信息设计,数据流设计建立的阶段主要是在结构化的数据图基础之上。软件设计之前必须要详细地分析数据图的特征和信息流的相关特征,然后再进行软件数据的详细分析和准确判断,判定数据的信息流是否属于变换型还是事物型。如图1所示,企业生产供应数据流关系图。按照企业的生产产品、原材料、供应商、维修部门四个关系组成了整个企业的销售、生产系统,所有的行为体现出了整个生产企业的销售和生产流程。
3.3数据结构设计
数据结构设计其主要是将软件的数据利用图形的结构表达出来,利用Warnier等软件开发方式将数据层次化,通过层次结构实现数据表达,另外通过图形来编辑软件[7]。软件开发设计我们通常会遇到设计问题、待解决的难点问题,而数据结构设计则可以直接将这些的特点关系利用图形结构描述出来,进而解决计算机软件开发过程中遇到的难点问题。数据结构设计分为了三个层次:顺序、重复以及选择,软件详细设计与数据结构设计在整体上差别不大,数据结构的设计主要步骤在于调查分析数据结构,根据不同的数据结构创建出相应的程序控制结构,在用于描述输入、输出的软件数据结构设计过程,将确定的操作程序详细列举出来,然后再将所得的操作按照软件的需求进行分配,以此来完成软件开发。
3.4提高软件需求分析能力
其实软件的需求分析来自于之前软件开发立项以及软件最初始的用户需求,软件开发人员在进行软件开发的时候必须要注意提高软件的需求分析能力,从根本上实现软件需求能力提升,对软件的功能有一个实质的认识。软件开发对于软件的需求分析,必须基于用户基本需求,通过明确用户的基本需求来不断提高软件开发人员了解对软件需求的深层次认识,同时还可以适时提出一些软件改进建议,这对于提升软件产品的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软件开发团队必须要召开内部开发会议,让开发人员对于软件的功能有一个更加清楚的认识,对于软件可能会遇到的问题有一个预计。
3.5加强软件测试
软件测试其实是软件开发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软件的测试工作是否到位,将会直接影响软件产品的质量。伴随着软件开发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加强软件测试对于软件产品质量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很多的软件开发公司为了节约成本要求开发人员进行软件测试,无论是系统测试还是代码测试均要求开发人员完成,这不仅给软件开发人员带来了非常巨大的压力,而且还会造成开发人人员因为测试工作量巨大变得开发效率低下。软件测试工作必须要有专门的部门,软件测试的流程如图2所示。上图所示,软件测试流程中包含了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以及验收测试,而在测试之前还必须要加强需求分析以及概要方面的设计研究。软件开发团队必须加强软件测试,一旦软件开发出来必须要完成当天的开发任务测试,为后续的开发工作提供重要信息支持。当然在设计测试用例或者进行系统网页测试的时候,还有很多的情况需要测试,上表仅仅几个主要的步骤,还有很多翻转链接的小步骤需要注意,测试的时候需要实现测试的全覆盖,以此来保障软件质量。
4结束语
随着我国信息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国家在计算机软件开发上面的投入相当大,为了建立信息网络强国,积极展开对外合作交流。国内的软件开发市场竞争也变得日益激烈,虽然我国的计算机软件技术处于初级阶段,但是经历长时间的发展,国家的计算机软件技术也将发生巨大飞跃。计算机软件开发面临着很多的软件开发设计难点,如何在开发的过程中解决这些难点问题,将是计算机软件开发效率提升的重要保障。本文针对软件开发设计的难点进行分析,提出了一些可行性措施来避免可能遇到的开发难点问题,为计算机软件开发设计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朱华.计算机软件开发设计难点及对策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28):99.
篇6
当前国内的论著和教材中提出的教学软件设计与开发模式大体可以归为两类。一类是对教学系统设计模式修改而来的,如对ADDE模式的修改;另一类是在软件工程的线性开发模型中插入教学设计环节的,例如“项目定义教学设计系统设计脚本编写素材准备软件编辑试用评价产品出版”。这两类模式都忽略了教学设计与软件工程的内在联系,不能很好地指导教学软件开发。
教学软件既是一种教学材料,又是一类应用软件。作为教学材料,属于教学系统设计的对象,作为应用软件,是软件工程的产品。 因此教学软件开发过程中有两条并行交叉的过程。本文在分析开发过程的基础上,提出两者结合的开发模式。
一 教学软件开发过程分析
1 教学材料的系统设计
在教学系统设计中,教学材料的开发是放在整个系统中考虑的,是一系列的相关分析和决策的结果。
教学系统设计有多种模式。图1所示的是美国学者迪克(Walter Dick)和凯里(Lou Carey,James O. Carey)提出的模式,这个模式有广泛的应用。
对于整个设计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分析阶段和决策阶段。分析阶段的结果是编写出绩效目标。以绩效目标为依据,设计者开始做出的决策,形成如下的设计文件:
评价学习的试题和量表;
教学内容和活动的顺序与组织方案;
教学材料和教师手册的初稿;
对教学和教学材料的形成性评价方案;
对教学和教学材料的总结性评价方案。
2 教学软件产品的开发
教学软件产品的开发要遵循软件工程的规律。软件工程是“采用工程化的原理与方法对软件进行计划、开发和维护。” 目的是提高软件开发的效率和可靠性。软件开发的基本模型如图2。
这样的线性过程不适合于教学软件开发。首先这种模型是以编写程序代码为中心的,而教学软件除了程序代码,还有大量的媒体元素,如图像、动画、音频、视频等。这些元素的制作是与程序编写并行或交叉进行的,该模型反映不出媒体制作的工作过程。其次是在教学软件设计的初期,由于教学本身的复杂性,设计者不可能完全确定设计的细节,不可能在分析阶段解决所有的分析问题,经常需要在开发过程中修改他们的设计,该模型没有考虑到开发过程中的不确定性。
在对软件开发模型改进的过程中,人们提出了快速原形法、增量模型、螺旋模型等,这些模型的共同特点是把软件开发看作多次循环改进的过程,在多个循环过程中有多次的评估和修改,或是从软件的核心逐步丰富。图3示意了原型法与螺旋模型结合。无论是哪种模型,都有软件开发的基本步骤:分析、设计、开发、测试。
3 教学系统设计与软件开发模型的结合
教学软件与管理软件、工具软件等功能性商用软件最显著的不同,是不能用“功能”来衡量。例如一个文字处理软件,如果测试者能够用软件录入文字,实现任何格式的排版就表明该软件的功能实现了,而教学软件无论运行多么流畅,严格地讲都不能说它具有了功能,因为教学软件的作用效果,不是自身表现出来的,这是具有不确定性的。因此对教学软件,开发是否成功要看教学性,而不是“功能”,而教学性要靠教学系统设计来保证。
无论是从教学系统设计的角度,还是从软件工程的角度,教学软件开发过程都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设计阶段,一个是开发阶段。两个阶段之间有反复调整修改的环节。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和方法,主要应用在设计阶段,以实现软件的教学性,为开发提供蓝图。软件工程的思想和方法,贯穿整个设计和开发过程,但重点是开发阶段的组织与管理,以实现软件的技术性能。一个好的教学软件开发模式,应该以教学系统设计为基础,结合软件工程的思想和方法。对这种结合可以用图4示意。该图的内圈表示教学设计过程,外圈表示软件开发过程,两个过程是同时启动同步进行的,交织成一个软件开发循环周期,但是在各个阶段两者的重要程度和工作任务的分量不同。
二 教学软件开发模式描述
1 模式的构成
该模式是借鉴美国学者Stephen M. Alessi和Stanley R. Trollip提出的模式,结合国内实际情况和我们的工作经验提出来的,见图5。
这个模式在整体上是软件开发的螺旋模型中的一个周期,也可以看作增量模型的一个构件的实现过程,这取决与软件开发的任务和条件。这个模式具有一定的普遍性,适合教学软件专业开发,也可供学校的教育技术人员和各科教师制作课件参考。
设计与开发模式有三个要素和三个阶段。三个要素是标准、评价和管理,三个阶段是计划、设计与开发。三个要素始终与三个阶段相互作用,是指在制作的全过程中都要注意,是全过程的活动原则,保证项目的成功。计划和设计两个阶段用环形表示阶段内部有反复的修改,开发阶段用竖的框架表示多项工作可能会并行或交叉开展。
这个模式涉及到开发者和用户两个方面,开发者包括教学设计人员、教学与培训专业人员、媒体素材制作人员和美工人员、程序编写和测试人员、项目管理人员等。在专业开发中,用户是指接收产品的客户,如学校、培训机构或出版商。在学校或培训机构内部开发时,用户是指使用软件的教学者,通常是教师。
2 模式的特点
(1) 基于标准的过程
从项目一开始,开发者与用户等共同明确软件最终产品所有方面的一致的标准,每个开发人员都知道应该怎么做,始终坚持确定了的标准。
(2) 实证的方式
全过程是初步设想、评价、修改的反复循环,直到最后完善。在计划和设计阶段需要完成两个原型,体现了原型法的思想。软件开发虽然有理论指导,但是最保险的还是不断地试验修改,直到合适为止。在全过程中坚持按标准评价,既不拔高也不降低。
(3) 全过程管理
软件开发中有一种现象是偏离原定方案,到了最后又耗费时间、人力和财物进行修改。好的项目管理能保证方案实施,坚持既定标准。
(4) 重视决策阶段
该模式中把计划与设计分为两个阶段,在全过程中花费较多的时间,意图是制作人员多花一些时间讨论,提出初步设想,做出正确决策,然后进行技术实现。这样不仅能少走弯路,提高工作效率,更重要的是能开发出体现教学设计魅力的软件,而不是炫耀技术水平和艺术效果的展品。
(5)倡导集体协作
全过程贯穿了集体协作的工作方式。首先是因为设计与开发所需要的技能与知识不是一个人能全部具备的,决策需要集思广益,需要有各方面专长的人合作;其次是协作方式能够在参与者共同监督下,保证原定的标准与方案。
3 模式的要素
(1) 标准
标准是一个好的项目的起点和基础,规定了开发人员持续努力所要达到的质量。在典型的情况下,一套标准来自两个方面。第一,是由开发人员提出来的,开发人员都应知道质量标准,并且在全过程中遵守;第二,是由客户或教学人员提出来的,往往比较具体,例如规定了总体印象、内容详细的程度、字体、颜色等等。来自两方面的标准一般是不会冲突的,能够协调为一套标准。
(2) 评价
标准只有在软件开发中坚持才有用,这就要求对所做的每一件事进行评价,每个人员也必须执行标准,以标准来衡量自己所做的工作。如果等到项目接近完成时,才来看是否应用了标准,既不现实,也没有用处。
进行全程评价关系着项目的质量,通过设计与开发过程中反复的设想、试验、评价、修改,使每一步工作都符合质量,则最终的产品才能具有高质量。
(3) 管理
成功与不成功的项目的差别很大程度上在于管理。对整个软件开发项目的资源、经费、时间等要从始到终严格控制,进行的良好管理,否则项目容易偏离预定计划和标准。加强项目管理,首先是要制定好计划,其次是要做好监控工作,最后是要保持项目组成员之间以及与用户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4 模式的阶段
(1) 计划阶段
计划阶段奠定多媒体教学软件开发项目的基础,形成总体设想,以保证项目各方面顺利进行。
计划阶段应确定项目的目的,也就是学习者完成软件学习后应掌握的知识、技能及应形成的能力、态度等。目的的确定涉及到教学内容范围,学习者的起点知识技能,以及一般特点。明确工作的限制条件也是必要的,例如运行软件的计算机环境,用户对信息呈现的特殊要求、软件内容的指定范围等。
计划还包括收集资料,明确所需要的资料是否都能得到,能否改编或自制,如果有些资料不可能解决,决定是否需要改变软件的内容。计划阶段应开展头脑风暴活动,项目组成员共同讨论,形成对软件的内容、结构、外观、风格等方面的初步设想,用原型或文字描述出来。在这一阶段需要频繁地与用户沟通,应编制一些文件,包括项目说明、计划书、项目标准等,使项目管理有章可循,并得到用户认可。
(2) 设计阶段
设计阶段进行软件的教学内容的组织,明确软件的教学目标,形成对软件的具体描述,为技术实现提供指南。
设计是软件开发的核心阶段,时间用得最多。在这一阶段,要综合应用教学理论,使用控制与交互的各种方法,体现信息呈现的要求。在设计过程中,制作人员之间,以及制作人员与用户之间,要继续交流,对软件最终的样式达成共识,完成原型和设计文件。
(3) 开发阶段
开发阶段使设计的结果最终转化为实际的产品。
这一阶段要运用各种技术手段,包括硬件设备和工具软件,利用和改编现有资料,制作文本、图像等多媒体素材,用编程或创作软件集成软件,经过多种不同水平的测试和试用后,最终完成软件。并且安排软件的总结性评价。
在开发阶段,素材制作、软件编程、手册编写等多项工作往往是并行或交叉开展的,素材创作和程序编写人员是工作的主体,但设计人员和用户仍以不同的角色参与制作过程,同时又在动用所有的技术资源,因此组织管理和质量控制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篇7
软件开发通常需要在完成问题的定义和规划的基础上,经历需求分析、软件设计、编写代码和软件测试等四个阶段[1],其过程是一个复杂、甚至循环反复的过程。传统的开发方法通常需要在进行具体的开发之前确定用户的全部需求,然后据此制定一个跨越整个软件项目开发周期的详细计划,之后的开发过程均以此为依据。这种开发模式的优点是可以很好地保持整个软件设计的一致性,而缺点就是一旦情况发生改变,需要调整框架结构,这个详细的计划就有可能作废,导致产生大量的没有应用价值的复杂文档,无谓地提高了软件开发的成本和难度。为了规避上述这些传统的重型开发方法的弊端,近年来出现一种新的轻量级软件开发方法――敏捷开发方法,该方法是一种典型的轻型软件开发方法,它集众多轻型软件开发方法的优点,强调以人为本,突出“适应性”的特点[2],能够快速根据软件开发过程中的各种变化及时作出调整,最大限度降低软件开发的成本和风险。
本文在比较敏捷开发与传统开发方法的优缺点的基础上,分析了敏捷开发模式的核心思想和设计理念,结合具体项目探讨了基于敏捷开发模式的软件架构的设计方法,包括采用的设计技术、构建思路和执行规范等。
1 敏捷开发模式与传统开发方法的比较
敏捷开发是近来备受关注的软件开发方法,它是一种基于迭代思想的软件开发方式,以人为核心驱动整个软件开发流程的实施和推进,它是管理软件开发过程的一种新方法和新思路。在敏捷软件开发中,软件项目被划分成若干个子项目,通过多次迭代细化完成,每次迭代都有明确的目标并能快速交付可运行的软件[3]。敏捷开发侧重概念和软件架构的设计而简化软件的详细设计部分,为后期留下调整的空间。采用敏捷开发的软件项目时,其软件架构在初期的设计只是做到刚好满足需求即可,后期根据对于软件需求的理解和更新需求,采用重构技术逐步调整设计。敏捷开发由一组简单却相互依赖的实践步骤结合而形成的有机整体,突出了存在于“人”之间的关联,包括程序员之间的沟通、开发团队与客户之间的反馈,注重双方创新的勇气和软件系统的简单 [4]。通常从软件项目启动之初,就强调通过周期性的软件测试来获得需求反馈,程序员尽可能早地把软件初稿交给客户使用,并配合客户通过使用该软件发现其中的漏洞,进而对软件的初稿进行优化,同时及时应对客户对软件提出的新的需求。表1显示了敏捷开发模式与传统开发方法的区别和优势。
表1 敏捷开发模式与传统开发模式的比较
[开发阶段\&方法对比\&敏捷开发模式\&传统开发模式\&需求分析\&将用户需求进行分解,形成开发故事,通过迭代细化,增加新的用户故事\&开发初始阶段获取用户需求,制作详细的需求分析文档,该文档指导整个开发周期\&软件设计\&根据客户的当前需求进行设计,最简单的既是最好的,不过分构建,不做预先设计\&获得用户需求文档后,严格按照文档实施设计\&代码编写\&利用重构技术简化代码,编程人员与测试人员结对编写通过测试的代码,持续集成\&由编程人员编写,由测试人员对代码进行审核\&软件测试\&在编写代码之前先编写测试代码,自动化完成测试\&编码完成后单独进行各种测试\&]
从表1可以看出,敏捷开发对传统的软件开发的四个阶段都进行了相应的改进,模糊了“阶段”的概念,避免了传统软件开发方法的繁琐和死板,使其更加灵活,可以及时响应客户的最新需求动态调整开发过程和软件架构,将简单的、不多的开发步骤不断迭代细化、优化改进为用户最为满意的结果。
2 基于敏捷开发模式的软件架构设计
通过前面的分析,基于敏捷开发的架构设计包括三方面的核心要素:一是敏捷架构设计的整体思路;二是敏捷架构设计所采用的关键技术;三是设计和执行过程的规范化管理。
2.1 设计思路
敏捷开发的突出优势在于以快速的、增量式的开发方式,第一时间将可工作的软件交付客户手中,然后根据与客户的交流,反馈软件的使用情况,根据客户需求调整软件结构。它是一种始终以人为核心的,迭代升华、循序渐进的开发方法,这一思想贯穿敏捷软件开发的方方面面。对于软件架构的设计也遵循这一原则,图1显示了基于敏捷开发模式的软件架构设计过程。
从图1可以看出,敏捷型软件的开发过程也是软件功能逐渐完善,版本逐渐升级的过程。换句话说,敏捷开发中架构设计采用的是进化式的设计方法,即在软件开发的整个周期中,通过一次又一次的迭代细化来修改、完善和充实设计方案,使得架构获得最优化,最大限度满足客户对软件的需求。需要注意的是,采用进化式的软件架构方法应遵循三个原则:1)当前迭代架构的设计应当最大限度避免伤害已经实现的架构和功能;2)当前迭代架构的实际应当与邻域模型始终保持一致,避免邻域误解而造成开发成本的增加;3)架构设计要完整,架构模型的各个层次应当统一。
在敏捷开发中,每一次迭代的架构设计过程大概需要经过6个环节,首先根据用户的整体需求提取出当前迭代中的需求,然后进行邻域建模,随后根据该模型进行概念性架构设计,若此次设计符合客户需求,下一步进行软件架构的细化,之后是对该架构设计进行用户的验证,如果用户的需求发生变化,则重新进行第一阶段的需求分析。
2.2关键技术
敏捷开发中的关键技术有两个方面,一是重构技术,在敏捷开发中就是通过重构技术快速适应不断变化和频频变更的设计环境的。所谓重构,就是充分利用软件现有的功能,通过对整体架构和程序代码的局部调整,提高软件质量和性能,使软件架构的设计模式更加合理化,提高软件的延伸性。本质上说,重构就是在尽量保留软件现有功能的基础调整软件的内部结构,降低软件的升级成本。重构技术贯穿软件开发的整个过程,包括架构重构、设计重构、代码重构和业务重构等[5]。二是设计模式,在软件的重构过程中,通常使用设计模式来改进已有的设计。设计模式实际上是众多软件开发人员在开发过程总结出来的技巧和设计经验,可以反复借鉴。在敏捷开发中,代码重构阶段可以借助设计模式,使程序更加可靠和便于理解。敏捷开发中的设计模式如图2所示。
2.3 过程管理
根据敏捷开发的简单、沟通、反馈、勇气、快速交付可工作软件等基本原则,一个成功的敏捷架构需要开发团队相互合作共同完成以下四个步骤:第一,由产品负责人制定产品列表,并对列表中用户故事按照优先级进行排序,然后从中选择一组作为当前设计目标,罗列出其中的子任务;第二,由架构师制定初始架构,包括架构愿景的确立、架构样式的定位和设计模式的建立等;第三,架构师和团队增量维护架构,即在客户对于交付的产品有新的需求或者需求发生改变时,应及时给予响应,架构师应当与团队之间不断进行沟通,促进整个团队与整体架构的认识,通过重构的方式增量维护架构;第四,确定每次迭代架构增量内容,通过架构师和团队成员的沟通,获得对于架构的反馈意见,获得新增的架构内容。
一般来说,所有的建模都是在白板上完成的“足够”的建模,通过以上四个步骤,模型会随着每次迭代慢慢成长、逐步改进,最终完全符合用户的需求。
3 敏捷开发模式在“在线教学系统”项目软件架构中的应用
该在线教学系统是一个面向高职院校的中小型软件开发项目,由于项目的开发周期较短,用户需求不明确,因而该系统的客户需求极可能发生变化,此种情况下,采用简单快捷、适应能力强的轻型敏捷开发模式再合适不过。下面结合该项目的开发实际阐述敏捷软件开发方法的具体应用。
3.1 初始化功能模块的确定
敏捷软件开发强调现场客户的参与。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开发人员随时与该软件的主要客户,如教师、学生登沟通相关业务问题、、汇报项目进展情况,并获得反馈与支持。根据此项目的用户需求,确定了最初的用户故事,选择在线考试子模块为优先实现的功能模块,如图3所示。
3.2 迭代式开发
软件开发小组根据架构师提出的初始软件架构,由编程人员和测试人员两两结对共同进行软件的设计、编码和测试,整个过程遵循简单、重构、集体所有的原则, 便于优化系统内部结构以消除冗余,提高代码的质量和可读性。开发人员应当尽快将初始的架构予以实现并交付客户试用,获得反馈意见。根据用户的反馈信息,在“在线教学系统”项目中,在线考试子模块需要增加身份验证模块、输入有效性验证以及信息加密存储等系统安全性设计内容。
3.3 小型
敏捷软件开发要求结合业务和技术情况,快速交付可工作的产品,并确定下一次的范围,即小型发。结合本系统的开发时间要求,整个开发周期的计划如表2 所示。
4 结束语
本文详细分析了敏捷开发模式中软件架构的设计方法,并系统阐述了敏捷开发实际软件开发案例“在线教学系统”项目中的应用,充分显示了敏捷开发的简洁性和灵活性的特点。
参考文献:
[1] 张海藩. 软件工程[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2] 李白桦. 学生管理信息系统的敏捷开发[J].大连铁道学院学报,2006,27(4):60-62,68.
篇8
针对软件开发与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涉及的实验教学内容问题,我们将其他相关课程的实验教学内容进行有机整合。通过开设软件开发与设计课程,解决相关各门课程实验教学内容的交叉与衔接问题。
2课程设计
2.1课程学时及教学目标
软件开发与设计课程是信息技术一门综合实践类课程,应用性强,目标是为学生从事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方法。软件开发设计过程蕴含着分析思考、工具利用、抽象表达、综合创造等多项技能,对信息专业人才素质的培养至关重要[1]。课程开设学时数设定108学时,其中理论学时18,实验学时90,理论与实践学时分配原则为1:5。
在软件开发与设计课程中,学生通过选定软件开发项目,运用软件开发与设计基本技能,运用开发工具进行项目的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数据库设计、功能界面设计,进而进行软件编码、测试和维护等主要工作。
2.2课程教学环节设计
为了达到软件开发与设计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中设定八个关键的环节,确保教学过程顺利实施,课程教学环节如图1所示。
众所周知,过程控制和过程管理一直是项目执行的关注点[2],为了达到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我们对课程的关键教学环节都制定了具体要求,具体要求如下。
第一阶段:项目选题。教师通过案例讲解,引导学生选择工作量适当的软件项目。教师针对学生选题展开讨论,分析项目实施中可能存在问题。
第二?A段:需求分析及总体设计。学生围绕选题进行业务流程设计,划分用户角色,为每一个业务设计流程。根据软件项目具体需求进行系统动态分析和动态模型分析,构建系统状态图与时序图;按照需求分析的任务、步骤和原则,进行功能需求设计和系统建模。
第三阶段:数据库设计。学生使用ER-Win等工具构建E-R模型。具体工作包括E-R图设计;表的定义;主外键设计;索引视图设计;存储过程与触发器设计;SQL脚本生成。
第四阶段:软件开发环境构建。在学生动手编码之前,围绕项目构建开发环境,选择使用的数据库包括:SQL Server 2008R2、MySQL、SQLlite等,选择使用的网站服务器包括:IIS、Apche等。
第五阶段:详细设计和编码。依据项目开发要求,学生通常选择的开发语言有:ASP.Net(C#)、Java、PHP等。
第六阶段:界面设计。在项目的界面设计、美化和布局方面,学生使用已经学过的多媒体应用工具软件包括:PhotoShop、Flash等。
第七阶段:软件测试。学生结合软件工程所学软件测试方法,对的软件项目进行白盒测试和黑盒测试测试,设计合理的测试用例完成测试工作。
第八阶段:项目验收。软件项目验收时,学生进行软件作品现场演示,介绍软件主要功能,教师根据设定评分标准进行打分,现场点评并提出今后改进意见;现场参加项目验收的同学可相互学习交流。
2.3课程考核方式
在考核方式上,软件开发与设计课程采用了形成性考核机制,目的是对学生在各阶段学习过程进行考核[3],分阶段全面测评学生学习效果,课程考核分值比例表见表1。
2.4课外实践能力培养
通过课程实施,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实践能力逐步提升。通过参加大学生计算机设计竞赛活动、SRP训练项目,学生所完成的作品质量也有所提高。通过竞赛和训练项目,激发了学生软件开发设计的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和锻炼了学生软件设计开发的能力。
3 教学存在问题
篇9
随着交互式多媒体软件应用的日益广泛,交互式多媒体软件的界面将更加追求个性化设计,如信息呈现方式的多样化、人机交互的艺术化。与此同时,交互式多媒体软件的设计理念和交互理论的运用也将更为成熟,创作和开发工具也将呈现多样化的趋势。总之,随着交互式多媒体技术的日益成熟,交互式多媒体软件必将更为完善,更能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参考文献:
[1]邓永坚.MAYA光与材质的视觉艺术[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
篇10
当今世界,全球化和信息化已经成为不可抵挡的发展趋势。信息网络技术飞快发展,科学技术前进脚步加快,促使我国计算机事业的发展,软件开发技术也在不断的提升。但与世界其他发达国家进行对比,我国的计算机技术还是比较落后的,尚且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并且在开发设计过程中还存在较多问题。因此,找出我国计算机软件开发设计的问题和难点,进而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这样才能为计算机软件设计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
2 开发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分析
目前,我国计算机开发人员能力不足,在具体开发过程中,设计人员无法对软件开发进行分析和研究,因而导致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出现大量问题。例如用户数据容易丢失、计算机程序被破坏,计算机联网不稳定等。这些问题的出现,对于计算机软件开发企业的发展造成了阻碍,还会使计算机软件使用者的个人信息泄露,严重的甚至会影响生活。寻根究底,这主要是因为开发人员对于开发工作不重视造成的,他们不充分分析开发流程和设计涉及的数据信息,使得用户电脑所安装的程序不稳定,没有达到设计预算要求的效果。此外,一些软件开发人员对于开发过程中涉及的项目数据和使用目的不进行分析,使得开发设计环节笼统性大,数据不完整,从而降低计算机软件用户的使用效率,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计算机软件的开发进程。
2.2 质量得不到保障
与其他产品的设计相比,计算机软件开发设计是一项较为复杂,并且要将多个程序组合起来的工作。在实际的开发操作中,工作人员切不可马虎大意,如果开发人员工作不认真或是没有按照相关的要求和标准开展工作,那么软件开发设计工作是得不到有效规划的。例如一些软件程序的开发正常情况下只需要半小时就能完成,但相关的开发人员没有遵循相关规定程序工作,这样就会延长软件开发的时间,而软件的质量也会大打折扣。软件开发设计复杂,需要开发人员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标准进行开发,这样才能保证开发的效率和工程的质量。
3 开发设计问题的解决对策
3.1 方法模块化
计算机软件开发设计的方法模块化是软件开发工程未来发展的方向和目标。从我国当前软件开发的情况看,由于开发人员工作疏忽,并且没有按照相关的规定对软件开发所涉及的数据信息进行实质性的分析,这样就使软件设计的质量得不到提升。而模块化设计方法则解决了这一问题。
3.1.1 模块化设计方法的优势
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模块化软件设计方式是计算机软件设计领域发展的趋势,运用模块化设计方法,不仅可以保证计算机软件的使用效率,还能够提升软件开发人员的工作效率。模块化设计方法具有很大的优势,这主要体现在利用这种方法设计的计算机程序可以随意的更改软件程序内容,这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软件设计的复杂性。
3.1.2 模块化方法的工作原理
模块化软件开发设计方法将整个设计程序分为若干个小的程序,开发人员完成小程序设计后,需要将小程序逐个组合起来,从而形成完整的计算机软件程序。但在这个方法的使用当中,软件开发设计人员需要注意,设计小程序的过程中,要把小程序作为独立个体进行设计,并且保证设计的小程序的正确性,这样才能保证大程序的顺利组合。
3.1.3 模块化设计方法的缺陷
虽然模块化设计方法能够提高软件设计人员的工作效率和软件质量,但这种模式也存在一定缺陷。它是一种独立存在的形式,如果计算机系统发生自动分解,那么很多的程序就只能够根据分解的具体情况都程序进行修改、删减或增添,而计算机的下级模块就无法调试为更高级别的模块。因此,计算机软件设计人员必须严格遵循相应的统计原则,这样才能保证模块化设计方法在软件开发设计中的使用。
3.2 层次化设计
数据结构信息是计算机软件开发设计工作中的重要一部分,也在计算机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从我国目前计算机软件设计发展情况看,大多数企业已经实现了软件设置程序结构化,并且对设计结构进行层次化,但大部分企业却没有对数据结构进行层次化,这就容易使软件设计数据信息流失或是出现图文信息特征不明确的问题。因此,加快数据信息结构层次化是当前要考虑的主要问题之一。通过信息的全面采集和调整优化内部数据结构,再以详细的图文和信息流特征为基础对软件数据结构进行准确分析,得出合理的软件设计结构。另外,还需要控制好影响数据结构设计的祸合和内聚,这样才能解决数据结构难点问题。
3.3 设计多元化
目前,Warnier是我国计算机软件数据结构设计的方式,它不仅能够利用图标结构将计算机软件中数据难点直观的表达出来,还能根据相应的数据结构设置控制结构,为计算机软件中的难点问题提供解决办法。数据结构设计主要有三种类型,表现为重复、顺序以及选择。数据结构设计操作流程分为四步,一是分析数据结构,二是得出相关结论,建立程序控制结构,三是列出数据结构设计的整个过程,四是将数据结构分配到对应的内部系统中。总之,重视计算机数据结构设计这一环节,并且加大投入力度,对于解决开发中的难点问题很有帮助,同时还能够使数据结构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4 结语
篇11
位置信息服务LBS主要是基于3方技术来共同完成的,它们是来自于移动终端的定位软件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以及安卓系统。以下就一一阐述这3方下的具体关键技术特点。
1.1定位软件技术
定位软件技术是LBS智能导游系统应用中的关键核心,一般起到功能作用的是Skyhook Wi-Fi定位系统和蜂窝基站定位系统,包括外部全球定位系统GPS。这几项技术都通过天线向外部发送信号,并寻求距离自己最近的复数基站,通过它们的信号转递进行信号定位。而Skyhook Wi-Fi则运用到了固定热点技术,它能直接与手机或其它智能移动终端的MAC地址相互绑定,实现对系统无线信号的接入,从而获取用户想要的地理定位信息。
另外,利用智能手机内部的微机电三轴加速传感器也能够实现对智能导游系统功能的应用。其功能实现原理是手机在空间坐标系中同时向3个方向轴上输出加速度分量,并通过这3个方向的加速度积分计算来推导出空间三维速度和位置,为用户提供准确的服务。
1.2网络通信技术
网络通信技术包含许多种,比如套接字通信,HTTP协议,增强现实技术等等。首先说套接字通信(socket),是网络通信技术的基础,能够支持TCP/IP协议获取最基本的网络通信包,从而实现对客户端服务器的连接,进一步获取本地IP,本地DNS,远距离IP及DNS。另外,安卓系统中的SDK、CFNetwork framewrok也能为基础网络通信接口提供网络通信服务,实现远程位置查询。
而HTTP协议则提供了简洁快捷的应用层技术,基于信息传输主体内容的实体、通信层与应用层之间的通信连接、HTTP所传输的消息内容、客户端向服务器发送的内容请求、接受客户请求时HTTP月艮务器端的响应以及由URI表示网络服务中的资源来为LBS提供更好的网络技术支持。
1.3安卓系统
安卓系统出现相对较晚,主要采用了软件堆层的主题架构,并细分为3大部分,底层Linux内核、中间层函数库Library及虚拟机,还有上层具体app应用软件,它们都是由C语言、c++、JAVA等计算机语言所编写的程序。
针对LBS来说,安卓系统中的Linux和Application Framework则更加关键。Linux主要为安卓系统提供核心系统服务,是连接智能手机软硬件系统的抽象层,并将二者细化分层。所提供的服务也是统一的,能够屏蔽一些不相关层的信息,使各个信息层之间处于不关联状态。而Application Framework则是利用安卓系统中的开发应用程序来简化手机系统结构,并将LBS中所需要应用的视图、音频等组件集合起来,允许用户使用各个应用程序来访问其它数据,这在智能导游系统中是十分重要的,即通过对系统资源的共享应用来实现手机定位。
2.基于LBS的安卓智能手机导游系统软件设计
整体而言,基于LBS的安卓智能手机导游系统软件应该包括优化了的封装位置定位服务、高品质的网络通信服务、实时的数据缓存服务以及其它一部分交互展示功能。正是这些关键技术的加入才丰富和提升了手机定位软件的应用性能和运行效率。
2.1基于LBS的相关定位控件设计
2.1.1控件设计
BPLocation是LBS中一个较为重要的位置服务控件,它能够创建uIAccelerometerDelegate与CLLocationManagerDelegate接口,通过它们实现对GPS位置信息的获取。同时它也能计算GPS漂移数据量,实现对用户运动轨迹函数的推算、区域检测等等。近似于BPLocation类的相关函数种类众多,文中简单介绍3种:instance是典型的BPLocationManger类,它属于静态函数,能够根据系统应用来实现XCBPLocationManger变量的获得;LocationManager则通过设置DesiredAccuracy来获取用户的位置方向与具体信息数据;还有accelerometer,它是基于UIAcceIerometer抽象类的控件,它就是利用到了微机电的三轴加速传感器,可以在用户手机LBS软件客户端的x,y,z三个轴上实施加速度,进而计算用户手机设备智能导游系统的运行速度,起到纠正手机内部GPS定位误差的作用。
2.1.2设计应用
在具体应用中,LBS的相关控件会根据手机的位置实施运动轨迹的定位,可以实时记录用户的运行轨迹,一旦出现任何漂移,也能将这些偏差自动滤掉,这就是过滤偏移。过滤偏移共有2种方式:利用GPS历史记录确定偏移是否存在;再者就是利用计算机的运行速度和加速度来确定定位是否存在偏移,这种方法更加合理,而且精确度也有保证。
区域检测也可以通过手机安卓系统检测游客在所规定区域范围内的运动轨迹,这是智能导游系统所惯用的技术。当游客离开规定区域时,系统会发送消息通知用户,告知用户的运行轨迹,比如一些用户在跑步时会用到的计步软件,它的检测原理主要以规定区域中心点作为主要检测中心,当用户运动时,系统会为其与区域中心点做比较,所比较出的结果就是用户以中心点为轴心的运动轨迹。
2.2基于网络通信系统的相关模块设计
就网络通信系统模块设计而言,主要将研究重心放在BPFormDataRequest和BPRequestQueue的设计上。BPFormDataRequest是BPHTTPRequest的子类,在扩展手机智能导游系统对POST的支持时,就要实现基于POST的所有位置数据请求参数设置和相关文件上传,这样才能发挥BPFromDataRequest的实际作用,明确数据24#的路径和网络通信模块的所有通信接口。
相对而言,BPRequestOueue则衔承于NSOperationOueue模块,它能够管理并实现BPHTTPRequest的实时复数请求,同时也允许其对象在网络环境中发送任何位置信息请求,它与普通的传输信息模块是不同的,它对位置信息的确定性更强,而且严重依赖于图像来定位如图l所示。
如果客户通过手机端创建BPHTTPRequest模块,并发送信息请求,所发送的信息将以队列形式等待响应处理,此时LBS也会监测定位信息的传送状态。当请求处理完毕,服务器端将会收到所返回的结果并做记录,同时释放用户所要求的请求资源。
2.3基于UI视频图像交互展示技术的系统设计
手机智能导游软件要实现对视频图像的交互展示,就必须基于展示模块来设计UI。本文所介绍的是对定位软件系统中原始UIImageYiew的扩展,即BPImageView的应用,能够实现地图类型数据的可视化分析,为智能导游系统提供更多的位置空间数据和可视化功能,以地图和影像的形式展示出来。为了实现地图、影像等数据的可视化,需要通过ARView模块中的动态加载及流技术对地理位置信息进行强化。所以本文主要介绍了基于UI视频图像交互展示技术的系统设计,希望帮助手机实现对地理数据可视化信息获取的功能强化。
2.3.1基于BPImageView模块的网络图片加载设计
因为BPImageView是UIImageView的子类,所以应该实现其父类UIImageView对所有图片显示类以及图片存储数据的合理运用。这里采用的方法是利用BPImageView来接收setImageURL消息,然后引用基于BPImageLoader的可视化信息强化输出方法。此方法可以达到查看网络中缓存数据存在性的目的。如果数据存在,就说明它们可以直接以图片的形式载入。如果数据不存在,则表示要再次通过BPImageLoader类进行loadlmage For URL数据的调用,重新加载图片。
2.3.2 ARView视图功能UI强化的设计
首先要说,ARView是具备2部分视图的,它们是兴趣点POI视图和实施传输视频流如图2所示。
2个POI点视图处于叠加状态,这就可以确定POI的兴趣点,如果以视图表示POI,就可以了解到用户对该POI点视图的兴趣度。这里采用一个叫做placesOfTnterestCoordinates的数组,通过四维向量来表示数组中用户所记录的兴趣点坐标,这样就可以利用系统来记录用户的位置信息,为用户导航。
篇12
1招投标系统设计的需求及其实现的目标分析
1.1系统需求
本文所提出的系统是一个以Web为平台的建设项目招投标业务流程管理系统,它的具体作用是系统能够将建设项目中与招投标工作有关的各方联系起来,如甲方(建设方)、业务主管单位、招标机构、投标方、专家评委等,借助互联网的强大技术优势,构建起一个具备网上招投标功能的信息综合平台,该系统的主要需求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该系统在开发设计阶段,需要采用目前较为先进且具有代表性的主流软件开发技术,开发出来的系统必须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可升级性以及可移植性,以此来确保系统的推广应用;二是该系统中可能会涉及一些商业机密,所以要求系统必须具有完善的安全解决方案,可以有效避免各种木马病毒、非法入侵等影响信息的安全性。同时,为进一步提高系统的使用安全,应具备身份认证和公开秘钥密码体制等功能;三是该系统应当具备数据备份与恢复功能,以及灵活方便的维护功能,从而保证系统的安全、稳定、可靠运行[1]。
1.2系统实现的目标
本次开发设计的系统需要实现的主要目标是“四个全程”,即全程无纸化办公、全程信息共享、全程受控以及全程数据安全,通过该系统的构建,促进建设工程项目招投标工作效率和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1)全程无纸化办公。标书以电子化的形式进行呈现,由此能够大幅度提升信息的传输速度,有助于相关工作效率的提高,同时全程无纸化办公,可以节约大量的纸张,为绿色环保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可能。
2)全程信息共享。系统对省内所有投标单位开放,可实现投标单位、评标专家的信息共享,招投过程中的相关数据信息能够一次性录入,并实现共享。
3)全程受控。招投标业务的全过程都是以电子化的形式完成,由此能够在网络上留下痕迹,当存在异议时,可通过网络进行追溯和查询,确保了招投标的公正性。同时,一些关键节点可以进行自动预警提醒,避免了各种错误的发生。
4)全程数据安全。系统可以实现数字证书身份认证,标书加密签名等功能,由此使得投标文件的安全性、合法性获得了有效保障。
基于该系统的设计需求及其所要实现的目标,下面本文重点从系统硬件工作平台及软件的开发设计入手进行详细论述。
2系统硬件工作平台的设计
该系统面向的用户群体主要包括建设项目招标办公室、招标机构、投标单位、专家评委以及交易中心等,整个系统的维护管理工作由专门的部门负责。硬件是确保该系统稳定运行的基础条件之一,结合以往同类系统的设计经验,本系统的硬件架构采用了当前最为流行的双层结构体系,即Web服务器与DB服务器相结合的形式。
2.1服务器的基本要求
在本系统的硬件设备中,服务器是关键组成部分,因此,对它的要求相对较高,需要服务器具备镜像容错功能,并且还要支持2.0以上的HTTP网络通信协议以及SMTP、TELNET等协议,同时,服务器应当每天可以处理至少20万次的Web点击,能够同时响应并处理多个Web客户端发出的请求。此外,服务器还需要支持当前流行的开发品台及开发工具[2]。
2.2系统硬件的选择与配置
建设工程项目招投标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基于这一前提,系统对实时性具有较高的要求,为了满足该要求,本系统在硬件设备配置的过程中,选择了功能和性能都比较强大且相对完善的服务器、交换机。系统硬件的具体配置情况如下:
1)核心交换机。本系统中核心交换机的数量为1台,选用的是RG-S8606型,该交换机的基本参数如下:设备为高端框式,槽位数≥6,背板带宽≥4.8T,可以满足系统运行需要,交换容量≥3.8T,数据包转发率≥2880Mpps;交换机采用的是双引擎、双电源设计,配有12个SFP千兆接口和24个自适应接口,支撑双栈、万兆线速转发、虚拟化及各种路由交换协议。
2)服务器。
①机柜。按照服务器的数量,并充分考虑到空间问题,决定采用1台服务器机柜。通过技术经济性比选后,最终选定图腾A36042+睿讯AL1716N机柜,该机柜的基本配置如下:机柜自带KVM多电脑切换器,配有1U折叠式液晶显示器和专用键盘、鼠标,电源分配单元PDU等。
②业务数据库服务器。为确保业务数据库的运行可靠性,采用了2台业务数据库服务器,以双机热备的形式进行设计,通过技术经济性比选,最终决定选用Dell-R920,该服务器的基本参数如下:2*XeonE7-4830v2的CPU;64GB DDR3却妫2*300G热拔插SAS硬盘;4U机架;冗余电源;LC接口、DVD光驱、HBA光纤通道和4G网卡等。
③应用服务器。为确保兼容性,该服务器选用的是Dell-R720,它的基本参数如下:2*E5-2650v2/8GT/20Mde CPU;32GB DDR3内存;4*300G热拔插SAS硬盘;2U机架,冗余电源等[3]。
3系统软件开发设计及开发平台的应用
软件开发设计是本系统的核心部分,为确保应用的稳定性和操作的灵活性,决定采用Microsoft Windows Server 2008作为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采用的是与之相配套的Microsoft SQL Server 2008数据库,这样能够确保两者的兼容性。
3.1数据库的开发环境
本系统的数据库采用的是Microsoft SQL Server 2008 Enterprise Edition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建立,并由其负责对整个数据库的运行进行维护管理。数据库的登录模式为混合身份验证,端口号为1433。之所以选择SQL Server 2008数据库是因为它可以给企业数据管理与分析提供良好的解决方案,其应用优势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结果响应速度快。管理工具包、和Visual Studio2010共同运行环境的集成,使用户进行系统构建、错误排除以及应用系统操作等方面变得更加高效和快速。
2)决策支持。该数据库系统相当于一个智能商务平台,它具备数据整合与分析等功能,由此可以为用户制定决策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撑。
3)安全性高。该数据库系统本身自带的数据加密、强制口令以及默认的安全设置等功能,使数据库的安全性获得了大幅度提高,确保了用户重要信息的安全[4]。
3.2资源数据库规划
业务数据库是数据中心的设计重点,在设计时要以项目为主线,根据业务系统的特点进行设计,实现对资源数据的统一规划。由于业务系统主要是针对工作流程、人员、信息方面的管理,所以可将其分为会员数据库、机构库以及专家库三类基础数据库。其中,会员数据库是对建筑企业、政府采购行为的相关数据进行管理;专家库是对招标、采购、评标、监管等方面的相关资源数据进行管理,可配合终端辅助设备进行使用。
3.3数据标准接口设计
在充分考虑异构系统问题的基础上,各类数据接口采用XML格式的设计标准传递数据,通过数据交换平台与各应用系统接口进行对接[5]。通过数据标准接口设计,可使整个系统提供Web Service接口,设计时必须根据国家制定的相关标准确定该系统的数据标准,将数据标准的编定作为系统设计的重点。
4 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以建设工程项目招投标系统设计为依托,对其软件设计的相关问题及开发平台的应用进行了分析,目前,该系统已经进行了试应用,系统运行稳定,并未出现重大问题,它的应用为建设项目招投标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大幅度提升了招投标的效率和质量,具有一定的推广使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李犁.基于BIM技术建筑协同平台的初步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2.
[2] 李晔.算量软件在建筑工程上的应用及问题探讨[D]. 青岛:青岛理工大学,2015.
篇13
近年来,随着现代工业的飞速发展以及计算机在工业领域的广泛普及,对工业测试系统的自动化和信息集成化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而测控软件作为工业测试系统的核心部分,是工业计算机完成对整个测试系统操作的管理命令集,以及用户掌握系统工作状况的最直接手段,其质量直接影响到系统的安全性和控制效果,从而影响到整个测试系统的稳定性和产品性能[1]。因此,所设计开发的测控软件应该具有实时性、可靠性、通用性、可维护性、易于操作等特点。
月面巡视探测器移动分系统和结构、机构分系统的驱动机构、传动装置由驱动电机、传感器、防尘密封圈、齿轮副、轴承、谐波减速器等多种典型活动部件组成,为验证活动部件在复杂月面环境下的转动特性和运行寿命,需要进行模拟极限高低温、超低真空环境下活动组、部件的性能与寿命测试。测试信息需要包括摩擦阻尼力矩及曲线、测量扭矩及曲线、测量转速及曲线、加载力矩及曲线、温度及曲线、转数与累积运行时间、测试数据实时存储和输出、运行状态提示、运行出错报警等。
针对典型活动部件测试系统的研制要求,本文在模块化与层次化的设计思想上,采用.NET技术、多线程技术与ADO数据库技术[2],开发了基于C#的典型活动部件测控软件,不仅实现了对该测试系统的实时通信、数据采集、数据存储、实时曲线显示、动态加载、数据输出、历史数据查询等功能,还对通用测控软件的设计开发以及工业测试系统的测量控制具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1 典型活动部件测试系统的工作原理与组成(Working principle and composition of typical moving components)
1.1 工作原理
典型活动部件测试系统主要是为了验证典型活动部件的转动特性以及运行寿命,在高低温真空模拟环境下进行活动部件的无源、有源及寿命测试。在测试过程中,测控软件通过MODBUS协议发送各种控制信号和指令给PLC,进行被测部件的驱动或加载以及电机转速与转向的设定,进而将高精度传感器采集被测件的扭矩、转速及转角信号存储在PLC中,然后测控软件将从PLC中读取的数据进行显示、保存和导出,来完成整个测试流程。
1.2 组成
典型活动部件测试系统主要由高低温真空模拟环境(真空罐)、驱动部分、传感器、加载部分、数据采集、PLC控制部分、工控机、测控软件等组成,如图1所示。
其中,测控软件作为该测试系统中的核心部分,应当具有美观友好的人机界面,信息查询灵活方便,数据存储安全可靠,极大限度地实现易维护性和易操作性等特点[3]。因此,需研制一套测控软件来完成测试系统所要求的以下任务:
(1)选择测试产品(防尘密封圈、谐波减速器、无刷直流电机、步进电机、活动部件)及相应的系统配置。
(2)实时曲线(测量摩擦阻尼力矩或测量扭矩及曲线、测量转速及曲线、加载力矩及曲线、温度及曲线)的动态显示。
(3)实时测量数据(累计运行时间、测量扭矩、测量转速、电机转速、累计圈数、累计转角、加载力矩、温度)的显示、保存及输出。
(4)运行状态的监测(运行状态、系统故障监测及报警)。
2 测控软件的设计与实现(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Measurement & Control Software)
2.1 设计思想与方法
测控软件的设计采用模块化与层次化的思想,各模块间以及层次间通过接口与协议交互,使得设计的整体逻辑比较容易理解,这样便于软件的结构分析、设计、编程与目标实现,极大地提高了程序的重用性、灵活性、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3]。
.NET作为微软最新一代的开发工具,是生成、部署和运行应用程序的平台,以及解决规模应用程序的部署和操作难的问题。采用.NET技术可以简化开发过程,可提供交互性的编程语言,易于与其他应用程序实现交互操作[4]。
多线程是指Windows系统支持一个进程中执行多个线程的能力。在软件编写中,由于需要完成具有不同功能的多个线程,而采用多线程技术,可以使多个线程同时执行,在一段时间内完成更多的任务,这样可以大大提高CPU的利用率以及程序的运行速度和性能。
数据库是按照数据结构来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的仓库。应用数据库技术,可以减少数据的冗余度,节省数据的存储空间,以及使数据具有较高的独立性和易扩展性,实现数据资源的充分共享。
2.2 软件的设计框架
根据典型活动部件的需求分析以及软件的设计思想与方法,开发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测控软件框架。
其中,设计的各个模块分别执行不同的任务,易于优化和扩展,也在一定程度上保持良好的性能,具体分析如下:
(1)通讯模块:通过设置相应的串口与MODBUS协议,实现测控软件与下位机PLC的通讯。
(2)零点测试模块:由于传感器存在零漂现象,故在测试前需采用此模块矫正传感器的零点误差。此外,该模块还可以在不启动电机的情况下进行手动测试,来测试系统的性能。
(3)产品信息、历史数据与帮助文档查看模块:可以方便直观地查看测试产品的信息以及相应的系统配置,根据测试的产品以及测试日期时间等来查看历史数据,以及以HTML帮助文档的形式查看软件的设计流程及使用说明。
(4)运行状态监测模块:具有模块化结构和强大的自诊断功能,方便对系统故障的分析和诊断。
(5)系统操作模块:通过动态的设定电机的转速和加载力矩的大小来达到测试效果。
(6)实时曲线显示及测量值显示模块:可以实时动态显示测试进程及当前测量值的大小,其中曲线能够显示当前趋势和一段时间内的历史过程。
(7)数据存储、显示与输出模块:通过连接Access数据库,实现数据的存储显示。然后将测量数据以Excel格式输出到磁盘上。
2.3 软件的实现
该测控软件运行在装有Windows XP操作系统的工控机上,选用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10(VS2010)和Access2007作为开发平台,采用的编程语言为C#高级语言。最后将开发设计的测控软件使用 Visual Studio Installer 创建分发给用户的安装程序包,用户可通过向导来运行安装文件和执行安装步骤,以安装应用程序。以下是测控软件实现的一些关键技术:
(1)串口通讯
采用MODBUS协议,可以完成串口、输入输出模块地址、通讯参数、输入输出通道等信息的设置以及对串口的设置,进而实现测控软件与下位机之间指令与数据的传送。
(2)实时曲线的绘制
ZedGraph是一个用C#编写的开源图形组件,用于绘制任意数据集的二维线型、条型、饼型图表,支持各种.NET版本。它以简洁、方便、功能强大和开源等特点而成为程序开发中广泛使用的图表控件。通过调用ZedGraph控件实现测量数据的动态图形化显示。
(3)多线程的实现
由于该软件的线程包括:主框架线程,数据采集线程,数据库的线程,图形显示线程等。为避免多个线程同时访问统一块内存,可采用线程池。线程池可以同时运行多个任务,还可以使用框架类。对于线程同步的情况来说,它可以限制某一时刻只允许一个线程访问资源。这种情况相当于给线程实现了锁机制,可用lock关键字保证代码的安全运行。
3 实验结果与分析(Experimental result and analysis)
以下以防尘密封圈测试为例来说明测控软件的实现流程。软件的运行界面如图3所示。
根据测试系统的测试原理,PLC通过串行口传送由传感器采集的数据,测控软件实现数据的实时监控和管理。该软件通过调用组件,实现数据显示的图形化;通过Access数据库实现数据的存储、显示与输出功能。实验结果表明,基于C#的测控软件在满足界面美观、各项功能运行稳定的同时,并能够很好的实现测试系统的测试要求。
4 结论(Conclu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