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的方法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技术创新的方法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技术创新的方法

篇1

我是一位科技工作者,重新从事技术工作5年来,我坚持面向实际、面向需求、努力钻研、志在创新的原则,共取得发明专利5项,实新专利15项,众多创新成果的取得,除了个人努力之外,还需要恰当的策略和方法。

一、创新的策略

(一)问题意识

强烈的问题意识是创新成果的来源,在创新界有一句名言:最好的创新成果就是发现一个问题并解决它。在从事技术的工作中,我经常深入生产现场,了解现状,发现问题。有一次我在生产现场巡视过程中,发现一群工人围在一起,手拿刀片刮一种漆包线,一个工人不小心伤了手指。看着他们忙碌并受伤着,我感觉这是一个问题。一打听才知道,他们在加工一种叫磁珠的电子元件,这道工序是刮漆,刮完漆后还要进行搪锡,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恶劣,极易伤害手指。我决定解决这个问题,经过深入研究,我们发明了一种不需刮漆和搪锡的新型磁珠,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并获得一项实新专利。

还有一次,我到生产车间,发现工作现场堆了一堆废品,经了解,才知道他们正在安装南网上铭牌,于由材料问题、加工方法问题、着力点不确定及受力大小不均匀等原因导致上铭牌易破损,不合格率仅高达10%,我感觉到这是一个问题,我下决心解决它。经研究,我们发明了一种自动压接上铭牌设备,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解决破损问题的同时获得一项发明专利。

过去,我们的自动化生产线,前装配有两台自动打螺钉机将电表上电端子的八个螺钉拆掉,后装配两台螺钉机需将电表的八个螺钉装上,经常因检修螺钉机造成自动化线停产,严重影响着自动化线的生产效率,我感觉这种现象不正常,是一个大问题。经深入调查,我才知道前后装配之所以要拆装螺钉,是因为自动化线电表上电端子不能通过大电流,当电流超过80A时,上电端子因热硬性不足易导致检测台报警。经过研究,我们创新了端子材料和结构,解决了上电端子热硬性不足的问题,取得技术创新的成功。

在技术创新过程中,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难、更重要,关键是要求我们要经常深入工作现场,培养自己发现问题的眼光,锻炼自己不怕困难,不解决问题决不放弃的勇气。

(二)面向需求

任何技术创新都离不开社会的普遍需求,没有需求,技术含量再高,产品方案再完美,又有谁需要它呢?正如《创新之路》中指出:没有人的需要,创新发明什么都不是。

我取得的技术创新,都是围绕着提高效率、提高质量,降低成本、降低劳动强度这一普遍的需求进行的。如我们的创新成果自动拆PC铅封装置,源自于安徽省计量中心的需求,因此才具有推广的价值;我们的快速上电装置来自于郑州一家电子公司的需求,我们的安装防反转螺钉装置来自于生产一线的需求,我们的很多技术创新都来自于企业对自动化的需求。

(三)研究工作

条条道路通罗马,在生产过程中,有多种方法都可达到同一目的,但这些方法中有适用的方法、有经济的方法、也有高效率的方法,我们只有深入实际,仔细研究工作,研究工作原理、研究工作的性质、研究工作的要求,总能在各种方法中找到一种最适合的方法,最有价值的方法,这种方法就是我们技术创新的方法。

二、创新的方法

(一)以不克不法

在技术创新过程中,面对各种不事,如工作环境不好,大电流不能通过,不好找准位置等等问题,我们如果用常规思维,问题往往很难解决,但是,当我们换一种思路,以不克不,常常能化腐朽为神奇,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如在磁珠创新过程中,面对刮漆搪锡工序造成的工作环境恶劣,我们曾试验过自动刮漆法、化学刮漆法,但效果都不理想,后来我们改变工作思路,不刮漆、不搪锡如何?结果,我们通过新技术、新材料发明一种不需要刮漆和搪锡的新型磁珠。

再如,在自动化线检表过程中,面对大电流不能通过,我们前装配不得不拆掉螺钉,后装配不得不装上螺钉,即使购买四台自动打螺钉机也还是造成生产效率不高这一现象。后来,我们改变思路,以不克不,朝着不拆螺钉、不装螺钉的方向思考,于是,我们创新了上电端子的材料和形状,轻易摆脱了拆装螺钉的烦恼。

还有,如在设计自动压接上铭牌设备过程中,面对压接头太小,不好找正联接销的烦恼,我们以不克不,变过去的以内部定位为从外部定位,不需找正联接销,从而轻易取得定位的成功。

(二)自然改造法

篇2

1.2ID与IE融合原理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全球竞争日趋激烈,工业设计理念和工业工程理论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结合多年的工程实践经验,作者认为工业设计是面向全过程的设计,包括从市场调查、新产品设计定位、专利技术查询与搜集、设计方案初步制定到新产品的包装设计、成本核算、预测风险等内容。因此,其理念可描述为以市场和用户需求为导向,以创新理念为指导,以现代化技术为工具,综合考虑产品的功能、结构、材料、工艺、应用环境等因素,在产品全生命周期内展开的一系列创新增值活动。IE作为管理方法论与工程技术的综合体,对提高企业综合创新能力和整体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作者将其在企业中运用的方法归纳为规划、设计、计划、控制、分析/评价、改进/创新、组织七方面。现代工业工程开始系统地从产品本身及其制造过程和产品整个生命周期考虑产品的环境特性,推动传统制造向现代先进制造转变,要求能够快速配置和系统地集成人、技术和资源。同时,现代制造理论和技术广泛应用,对产品设计流程的创新和改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工业工程更关注的是由“投入—产出”所组成的系统,在中间环节,即产品设计流程方面缺乏合适的理论与方法。新技术、新材料、新发明,在没有转化为在市场销售的商品产生价值之前,是没有实际意义的,工业设计正是科学发明转化为经济成果的媒介和纽带,丰富完善了工业工程“投入—产出”所组成的系统,在设计环节利用工业设计的方法从产品的功能、外观、经济型、市场销售等方面构思,完善整个创新的价值链。ID与IE均涉及了整个产业价值链,二者融合可以帮助企业发掘顾客的潜在需求,创造性地利用科学技术知识进行创新。前者强调依据研发技术对物料、能源、设备、资金、技术、人力和信息等制造资源进行加工和利用,从功能、结构上改进产品,从而实现技术创新,并通过广告、品牌、包装、销售及售后等环节向顾客提品和服务,需要理论方法和技术工具来指导;后者侧重于从理论上为产品的研发提供战略研究,优化流程设计和作业程序设计,制定成本计划、质量计划和过程控制,并对产品设计进行评价筛选及改进,需要具体实践环节发挥其功能。

2IDE技术创新方法

在ID和IE融合原理分析基础上,将IE理论与方法融入ID过程中,全过程运用IE方法,对需求发现、功能设计、结构设计、工艺优化、材料替代、工程应用进行优化与重构,可以衍生出一种基于ID和IE融合的IDE技术创新模式。

(1)需求分析阶段

需求分析既是产品设计成功的基础,也是产品开发设计的最终要求。该阶段:①需要采用工业工程方法,从系统论观点分析把握人们的需求和价值观,以满足人的多种需求为目标展开技术创造活动;②需要利用规划方法,从企业战略、市场研究等方面确定用户需求,明确产品需求范围及使用功能;③需要综合运用评价方法,从产品的经济与社会效益评价方面确定需求的可行性与必要性,明确目前的技术以及企业资源是否有能力完全满足需求,以及满足这些需求付出的代价是否有足够的效益支撑,进而将产品需求转化为产品功能。

(2)功能设计阶段

需要在系统目标引导下,综合考虑各组成部分的相互作用和系统整体的发展变化,从纵横两方面对系统各要素在功能中所处地位和作用加以分析和比较,实施结构、动作、时间、工艺(路线)的展开和多维分解,并确定产品的关键功能。同时,利用价值工程分析方法,对产品功能展开价值分析,在保证产品功能最佳状态下降低产品成本,使产品的结构更合理。

(3)结构展开阶段

该阶段需要利用“原始法则”对系统结构进行破组织分解,划分为通用结构和专有结构,为选择外包或自主研发指明方向。“原始法则”指加大创新思维的“前进跨度”,把思维集中在事物的本质方面,强调将一切复杂的系统分解还原为简单的理、化、生基本现象或基本结构,用最基本的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科学进行描述。结构展开过程按照装备模型逐级进行。

(4)工艺优化阶段

该阶段需要:①以工业工程流程改进、过程重构、可装配性设计等方法为基础,以技术创新为途径,利用新工具、新方法,对产品生产工艺、装配过程等进行优化。如可借助系统优化方法,以整体全局最优为目标,消除部门主义、利益分散主义,最大限度实现信息整合、技术整合;②运用创新技术优化核心工艺,改进生产流程,实现风险控制、质量控制、流程控制等。此外,在功能分解和结构分解基础上,产品的特殊功能和关键结构设计往往在工业优化阶段实现,创新显得尤为重要,更加需要采用IE方法作为工艺优化的技术工具。

(5)材料替代阶段

①从质量控制方面考虑,必要的材料替代可以改善使用性能,如延长产品寿命、提高可靠性,即使一种材料可以很好地满足某种特定用途,设计人员也应考虑其可替代性;②从设施设备规划考虑,在工作条件改变的情况下,材料替代能很好地满足环境变化的要求;③从成本控制考虑,材料替代能够提供降低成本或改进设计的机会,降低成本,提升产品竞争力。因此,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在满足结构的可靠性、外观要求、工艺性能等前提下,利用新材料或新工艺优点,寻求一种可替代材料,完成相同的设计任务甚至达到更高的技术要求。

(6)工程应用阶段

由于产品的使用环境和用途不同,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有所不同,遵循IE服务改进原则,需要对产品进行动态完善,提升产品的性能。此外,将IE工程服务理念融入到工业设计,有利于提升服务过程的效率价值,最终形成全产业链的优化。

篇3

2创新方法应用模型构建

在梳理技术创新方法和工具的基础上,依据各创新流程的需求以及各创新方法的作用,构建基于企业创新流程的创新方法应用模型如下(见图6):该模型通过生产过程与不同类别创新方法一一对应,勾画出创新流程对应的创新方法,及其应用的可能性和效能。(1)在计划与概念开发阶段,一项重点工作是在制定技术创新战略和识别客户需求的基础上,确定产品研发方向,形成产品开发创新。通过有效用户需求分析、技术战略管理等创新方法为企业决策提供高效率的分析工具,辅助企业决策行为。(2)全流程管理方法覆盖创新流程各个阶段。该方法着眼于企业创新全流程的监控和统筹,确保企业生产每一个环节都在为企业创新活动及企业终极目标服务。因此全流程管理方法适用于企业创新的所有环节。(3)逻辑思维方法适用于全流程。现代技术研发的综合性、系统性和复杂性决定了系统中的问题不会都有最优解,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会不断形成新的问题。面对任何一类创新问题,都要基于现存状况、逐层分析直到本质问题出现;在实践验证过程中对已有方法的可行性进行分类排序,并对问题解决的程度进行评估,将最优方案应用于系统中;在解决旧问题的过程中,对新问题进行提炼,进入下一个解决问题的循环。因此逻辑思维方法适用于创新各流程。(4)非逻辑思维方法重在对创新问题的思考和解决,在新产品研发初期具有重要作用。创造学方法是对创造性思维活动中成功经验的提炼和总结。创造学方法中的非逻辑思维方法能提升创造性活动的效率,在概念开发、产品设计、测试改进各阶段,可帮助企业高效解决问题。(5)基于创新规律的方法重在探寻技术系统规律,在此基础上找到符合技术系统进化方向的技术难题解决方案,使技术系统进化方向可预期;解决技术难题的方法系统化、可掌握;企业技术难题、技术创新问题的解决,有经验可循、有方法可依,极大地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效率。目前,技术难题解决方法的研究逐渐成为一门科学,对企业产品研发、设计和测试改进具有重要意义。(6)创新活动管理方法重在改进与提升常规生产制造活动的效率能够辅助提升创新活动的整体效率。

3验证:全浸液精密数控转台研制中创新方法应用

3.1技术研发背景

北京市电加工研究所主攻研究课题是难加工材料的复杂曲面零件制造问题,课题组通过自主创新,攻克了五轴联动精密数控电火花加工技术及装备关键技术,自主开发出五轴联动精密数控电火花加工系列机床,主要技术参数均达到或超过国际同类产品指标。在技术研发过程中,课题组首先应用TRIZ抽取/分离原理,将所要研制的电火花加工机床分割成6个独立技术系统:①五轴联动电火花加工数控;②难加工材料电火花加工;③高效精微脉冲电源及其控制;④电火花精密数控转轴;⑤全浸液精密数控转台;⑤复杂曲面零件五轴联动精密电火花加工工艺。下面以全浸液精密数控转台研制为例,介绍产品研制过程中技术创新方法的应用,以验证模型效果。

3.2全浸液精密数控转台研制中创新方法应用

3.2.1产品概念生成阶段创新方法应用

在概念生成阶段,课题组依据任务书规定,仔细研究了五轴联动电火花机床的各项考核指标,并对其中涉及专用全浸液数控转台的指标进行提取。在提取过程中,运用“客户心声法”,即聆听客户心声,收集确认客户需求,最终迎合和满足市场需要。通过提取和研究机床考核指标,课题组明确了课题目标、任务和要求。

3.2.2研发设计阶段创新方法运用

研发设计是产品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此阶段,课题组按照图7所示的流程完成了研制方案的制定。(1)信息收集。在方案调研环节,课题组运用信息收集方法,对国内外同类产品进行了调研,同时通过各种电子数据库搜集相关资料。通过信息收集和整理,课题组了解到目前先进机床主要采用的是力矩电机式数控转台,其结构简单、精度较高,代表了未来转台的发展趋势。根据调研得到的产品信息和实际操作人员的使用反馈,结合电加工所现有电火花加工设备的技术特点,课题组多次召开研讨会,最终确定转台研制方案。(2)运用类比分析和创意十二诀技法开展技术指标设计。国内外数控转台产品很多,课题组首先运用类比分析,对代表国际先进水平、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瑞士3R、日本松本机械、德国JS等国际高端旋转轴附件进行解剖分析、检测及试验,为设计开发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全浸液数控转台提供技术指标参考。在降低成本并充分利用有效资源的指导思想下,课题组运用创意十二诀技法中的“加一加”、“学一学”理论,在电加工所现有的三轴、四轴联动机床结构的基础上,通过参考对比分析得出优势指标,设计与现有结构匹配的、增加高端设置又能够满足新要求的全浸液数控转台。(3)应用TRIZ40发明原理进行全浸液数控转台整体开发。全浸液数控转台开发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系统,在制定研制方案的过程中,课题组应用TRIZ抽取/分离原理将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进行分解和抽取,将整体研制方案分解为4个相对容易的子难点,分别为:①转台结构设计;②回转工作台密封技术研发应用;③回转工作台高精度零件加工技术研发应用;④回转工作台可靠性技术研发应用。

3.2.3详细设计阶段创新方法运用

在此阶段,课题组着手转台机械结构设计。主要包括:转台采用的整体结构设计;高精度零件加工技术设计;转台密封技术开发。(1)转台整体结构设计中属性列举法应用。课题组成员在确定转台结构的过程中,集中列举了现有转台结构的优势特性,并比较优劣后作出最终选择。第一种:蜗轮蜗杆结构,可承载大型零件加工,具有较高的刚性,但其体积很大,传动效率低,蜗轮和蜗杆的精度制作要求很高。第二种:谐波减速器结构,结构体积小、传动效率高、传动精度高、间隙小,维护保养简单,但刚性较低,不耐冲击。第三种:全闭环力矩电机直接驱动结构,其机械设计简单,运动准确性高;应用力矩电机,对轴承偏摆精度要求小,但是大力矩、大半径的力矩电机很难保证偏摆精度。由于电火花加工属于非接触加工,没有切削力,对承载能力要求不高,专用数控转台只要能满足工件质量与动静态性能要求即可,因此最终选用力矩电机直接驱动结构的小型号(直径≥100mm)专用数控转台。(2)信息交合法(魔球理论)在转台设计中的应用。在转台设计过程中,课题组运用信息交合法思路,从以下5个方面对机床转台的设计进行了研讨:①有无类似的转台结构,原有结构与新设计转台结构在原理、结构、性能、制造工艺、材料、用途、价格、寿命和经济效益等方面是否有耦合或超越;②该结构被成功采用后,其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对企业的贡献如何;③完成结构革新需要涉及哪些知识和技术,哪些技术是关键性的;④产品设计完成后,根据国内生产加工水平,能否完成机床主机的加工制造;⑤研究确定产品开发的近期任务和长期计划。(3)转台密封技术中组合法应用。全浸液数控转台密封问题是方案中的关键问题,课题组成员利用组合创新方法,将基于气室加压静密封和多层复合动密封、磁流体动密封等多种密封方案相结合,提出了满足全浸液数控回转工作台密封要求的设计方案(见图8)。

篇4

一、传统的兽医技术所存在的问题

1.兽医行业管理的机构不健全

仍然有大部分地区的兽医行业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机构不健全,特别是在基层畜牧兽医的行业表现得最为明显。基层的兽医管理机构比较的分散,很多管理机构根本不清楚自己的管理责任,而且由于管理机构不是集中在一起进行行业管理,导致管理部门之间的配合和衔接存在弊端,兽医行业的管理体制中也并没有明确规定每一个管理机构的管理职责,最终致使兽医行业管理体制运转不灵活,管理机构配合不密切,从而影响了整个兽医行业的创新和发展。

2.兽医行业内部不重视管理以及技术改革

首先,兽医行业的从业人员本身就对兽医行业的了解程度不高,不能认识到兽医技术和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性,所以从业人员主动对兽医行业的管理体制和兽医技术的改革和创新的积极性不高,再加上兽医行业的领导因为惧怕兽医技术和管理体制改革带来的未知性的结果,并没有对从作人员进行正确的改革性指导。

二、创新方法在兽医技术方面应用

1.完善并规范畜牧兽医技术推广相关体系

要强化畜牧兽医行政执法职能,重点负责畜牧业种畜禽管理、饲料饲养、草原管理等工作,要加强县镇政府、兽医院、兽医站、村级防疫员之间的衔接纽带,在各自职责明确的前提下,进行密切的合作和协调,必须建构并完善基层动物防疫、防疫检测、动物疾病诊治的统一性机构,做好日常畜牧生产及免疫动物的登记工作;要以《动物免疫法》为依据,对档案内的所有动物都要进行强制免疫,包括禽流感、口蹄疫等,还要关注动物免疫的效果,要达到动物免疫抗体水平在100%合格率的标准,对于不符合规定进行动物免疫的要进行制度处罚,确保动物免疫工作的依规、有序发展。

2.强化畜牧兽医技术推广队伍建设,提升畜牧兽医人员的素质

为了实现畜牧生产的大跨越,要建构一支专业水平精湛、素质较高的畜牧兽医技术推广队伍,要对“进口”加以疏畅,引进全日制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对于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到县镇畜牧事业单位可以带编进人,不受编制的限制。同时,要建立明确而统一的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人员的工作责任制度和激励机制,对畜牧兽医人员实施优选劣汰,要通过各种培训手段提高畜牧兽医技术人员的素质,如以会代训、岗位培训班等,提高畜牧兽医技术人员在畜禽品种改良、饲料喂养、防疫检疫等方面的技术培训。并采用有效的激励机制实施畜牧兽医技术人员的绩效核算和奖惩,科学合理地评定畜牧兽医技术人员的职称,使更多优秀的畜牧兽医技术人才进入基层进行锻炼和提高。

3.加强兽医领域中生物技术的应用

(1)动物育种

生物技术在动物育种中的应用,主要是胚胎技术、DNA技术、克隆技术和转基因等的应用,其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能够对传统人工育种的形式加以改善,加快培育和品种优选的时间,缩短培育的周期,提高育种质量,实现分子级的培育效果。例如通过生物技术可提取特殊基因,在插入基因簇的基础上开展生物的遗传性再造,这样能够对品种的某一特性加以改变,优化品种或改造种群。然后利用相关的生物技术,有效进行检测与诊断,对遗传改造效果进行科学分辨,保留达到预期的小组,提高育种过程的速度与准确性,提高畜牧业的生产能力。

(2)动物疫病诊断与防治

运用生物技术来诊断与防治动物疫病,其主要是通过该技术培育基因工程兽用疫苗,其培育时间比常规疫苗生产时间要短,并且疫苗具有更加强大的效果和更多的种类,降低因污染或残毒而导致的生物污染几率。一般来说,常见的包括预防禽痘病毒的核酸疫苗、基因缺失疫苗、活病毒载体重组疫苗等。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许多新型有效的诊断方法用于畜禽的疾病诊断中,尤其是多种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如聚合酶链反应法、核酸探针法、免疫印迹法、限制酶分析法等。

(3)饲料资源开发

动物的养殖需要以饲料为基础,其直接关系到畜牲畜的成长和畜牧业的经济效益;而生物技术的应用发展有效推动了畜牧业与农业的技术变革,为饲料资源的研发提供了有力条件。将生物技术应用在饲料研发中,能够促进饲料营养成分的提高,减少因饲料短缺而产生的压力情况,为畜牧业的良性发展提供基础。如生物技术在发酵饲料中的应用,其对传统饲料来源加以改变,降低饲料成本,提高畜禽的适应性和抵抗力,减少畜禽的发病率。澳大利亚的部分科学家已经研制出新的首蓓,其含有十分丰富的蛋白质,去除相关基因之后可作为新型的高蛋白质含量的饲料。

4.纳米在畜牧兽医方面的运用

(1)纳米饲料

动物饲养业的可持续发展计划一直受到可利用资

源短缺的影响,如何提高饲养动物所需饲料的营养物质的含量就成了动物学家以及相关饲养人员应当率先思考的问题。而纳米技术在饲料方面的应用无疑是给饲养员们带来了一个“好消息”。因为纳米微粒的细小特质能够融合更多的营养元素,并且能够提高动物肠胃的吸收能力,促进动物的消化能力,使其能够更好更安全的成长。除此之外,纳米技术还大幅缩减了动物饲料的料肉比以及料蛋比,这就保证了动物饲料的营养物质。增长了动物的安全性以及健康性。

(2)纳米技术在兽药的研制以及生产中的应用

疾病的肆虐向来是无可避免的问题,无论是在人类领域还是在饲养方面。因此,如何能够保证药效的快速有效成为了现代医学最为头疼的问题。纳米技术的运用就解决了这一问题。在畜牧兽医方面,纳米技术对兽药的研制以及生产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药物的使用也越来越为广泛,抗菌以及抗寄生虫的药物在畜牧兽医方面的应用也是越来越多。但是,由于大量的使用,甚至于说是滥用和不合理的运用抗生素以及抗菌药,导致了动物体内抗药性的提升,从而使得药的作用越来越低下,大幅增加了动物的健康风险。而在畜牧兽医领域采用纳米技术以后,因为纳米微粒的细小,不仅仅是减少了药物的剂量而且还增加了药物的效力,为动物的健康提供了保障。除此之外,纳米机器人的运用也能够有效的清除药物在动物体内留有的残渣。比如说已经上市的“正清”消毒剂,就是纳米技术在畜牧兽医界的应用典范。

结语

我国要重视对兽医行业的管理,针对兽医行业要制定出更详细的法律法规来对兽医行业进行约束,加强兽医行业的规范化管理,总之,我国的兽医行业要想实现飞速发展,就必须重视行业的创新改革,各个地区都要针对兽医行业的创新改革采取有效的措施,让创新方法在兽医技术当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篇5

一、引言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科学技术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到越来越关键的作用。区域技术创新系统作为国家技术创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构成了国家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重要基础,区域技术创新能力日益成为地区经济能否获得国际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

近年来,已有很多学者对区域技术创新效率进行研究探讨。张宗益、周勇等认为我国区域技术创新效率虽然呈上升趋势,但效率较低,同时,东、中、西部之间区域技术创新效率差距明显。王锐淇、彭良涛等对我国区域技术创新效率进行了测度,并对影响技术创新效率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王春枝和王娟对技术效率进行评价,指出我国技术创新效率整体水平偏低,区域间差异较大。迟仁勇、虞晓芬等对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技术创新效率进行了测定。阮娴静测算了全国18个重点城市技术创新的总体效率、纯技术效率和纯规模效率,进而辨析了其达到DEA有效的改进方向。

从已有研究文献来看,对区域创新效率进行定量测度与分析的文献要比定性分析和理论推演的文献少得多,而对城市技术创新效率进行测度与分析的研究则相对更为缺乏。本文采用非参数数据包络分析(DEA)的方法,测算2008~2010年全国28个省会城市和直辖市的技术创新效率,并分析我国城市技术创新效率的变化,为中国决策机构制定相应政策,更好地为促进城市技术创新效率提供决策参考。

二、指标设计与数据来源

纯技术效率值方面,由表1可知,在28个省会城市中除了北京、银川和石家庄这三个城市,上海、太原、郑州、海口、成都、贵阳2008~2010年的纯技术效率值也为1,这表明这些城市在BBC模型的有效边界上,而一些年份的综合技术无效率主要是由于规模无效率,即创新资源投入的规模不当。但是剔除纯技术效率值为1的城市,其他城市的纯技术效率值普遍偏低,这说明大量的技术创新投入没有转化为高效率的产出。

规模效率值方面总的来看,规模效率经历了从2008~2009年的下降阶段,以及从2009~2010年的上升阶段,而且连续三年28个省会城市的规模效率的平均值都高于0.8,由此可见,中国城市技术创新体系的生产规模投入效率较高,基本高于纯技术效率,因此效率的改进主要依赖于纯技术效率的提高。从创新规模收益来看,2010年规模收益递减的城市包括天津、上海、南京、长沙、重庆、南宁、哈尔滨、沈阳、太原、济南、杭州、福州、南昌、武汉、广州、西安、兰州17个城市,这些城市创新投入的增加会使投入产出比例减少;规模收益递增的城市包括呼和浩特、合肥2个城市,这2个城市的产出比例将随这创新投入的增加而上升;规模报酬不变即DEA有效的城市包括北京、长春、银川、沈阳、郑州、海口、成都、贵阳、昆明9个城市,随着创新投入的增加,这9个城市的产出比例将保持不变。我国各个省会城市从整体上表现出规模收益递减的趋势,创新投入相对过剩。

表2给出了我国非DEA有效的19个城市2010年技术创新投影分析情况。

在投入方面,要使我国各城市的技术创新效率达到BBC模型所设定的效率前沿,从全国平均水平来看,在城市创新活动保持现有产出水平不降低的前提下,平均而言应减少22.79%的R&D人员,9.24%的R&D投入经费和19.37%的实际利用外资额。就投入变量R&D人员而言,长沙、南宁、哈尔滨、武汉分别应减少42.6%、191.1%、64.9%、59.3%,这说明这些地区的科技活动人员投入冗余现象非常严重,导致技术创新体系的低效率运作。2010年,长沙、重庆、南宁、济南、杭州、福州、南昌、广州、兰州均应减少R&D经费的投入,特别是重庆、南宁、济南、广州应减少幅度都超过了20%。保证产出不变的基础上,实际利用的外资数额也必须相应的减少才能保证各城市创新效率的DEA有效。外资数额冗余最严重的城市是呼和浩特、沈阳、杭州、南昌、武汉,降低幅度分别达到52.2%、74.3%、59.4%、60.1%、46.7%。创新资源投入冗余是我国各省会城市及直辖市普遍存在的现象,因此要促进城市技术创新效率的提高,就必须根据各城市具体情况在对科技投入资源在地域上进行合理分配的同时提高技术创新投入的质量和利用效率。

在产出方面,要使我国各城市的技术创新效率达到产出导向BBC模型所设定的效率前沿,从全国各城市的平均水平来看,在保持现有技术创新投入水平不变的前提下,专利申请授权书和技术合同成交额分别应增加5.44%和40.47%。这一方面说明我国城市技术创新活动的产出增长潜力还很大,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国现实状况下各城市技术创新活动存在着大量的产出亏空。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利用DEA模型对我国城市技术创新效率进行了评价和分析,通过研究得出如下结论:我国各城市技术创新效率较低,在东中西部地区间的差异也比较大,我国城市技术创新体系中同时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纯技术效率值和规模效率值偏低。我国大部分DEA无效城市存在科技人员投入、科技经费投入以及实际利用外资的冗余,创新效率有待提高。因此,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一方面,要提升城市创新效率,就必须以“集约化资源利用”为核心,提升城市内创新主体管理和利用投入资源的能力,避免投入拥挤和投入松弛现象。另一方面,在引入外资方面应该采取地区差异化战略,扩大实际利用外资的技术溢出效应,同时重点引进技术含量较高的高新技术产业,此外,还要完善技术创新成果的转化机制,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效率,激发城市内创新主题的创新动力。

参考文献:

[1]Raymond S U. Science-based economic development[M]. The New York Academy of Science, 1997.

[2]刘顺忠,官建成.区域创新系统创新绩效的评价[J].中国管理科学,2002,10(1):75-78.

[3]张宗益,周勇,钱灿,赖德林.基于SFA模型的我国区域技术创新效率的实证研究[J].软科学,2006,2(20):125-128.

[4]王锐淇,彭良涛,蒋宁.基于SFA与Malmquist方法的区域创新效率测度与影响因素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0,(9):121-128.

篇6

现状与问题

1.数学是一门抽象的科学,具有逻辑思维严密的特点,没有太多的实体展示。数学学习是一个需要多种认知过程参与的活动,特别需要具有良好的推理、分类、组合、抽象、概括等能力。几何是数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几何学习困难是数学学习困难在某一方面的具体表现,集中表现为对图形空间感知以及推理证明的学习困难。大部分学生在识图时观察图形不够仔细,学生对图形的认知能力有待提高;三视图、展开图、旋转图的选择和画图中仍存在一些问题;空间问题的想象中,考察问题不全面、想象能力差,并且不能在短时间内准确地想象出完整的图形。

2.信息技术在解决数学学习困难的过程中不仅带来了一些积极作用,同时也给数学的教与学带来了一些消极的影响。

(1)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只是为了装门面,过分追求课件的外部包装而忽视了其真正的功能和目的。这样会冲淡课堂教学的主题,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以至于遏制学生的思维活动。由于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不恰当,还会造成信息技术支持下新的“填鸭式”教学――企图将所有涉及的内容压缩到一节课中,这样整合分散教学重点,学生难以建构数学知识,不利于对数学的学习。

(2)信息技术支持数学学习的工具不断更新、发展,但是大多数还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过程,使他们不能充分发挥学习的自主性,也大大限制了其空间想象力的发散。

解决方法

篇7

精神分析疗法也许可以说是心理学中产生最早、影响最大的一种疗法,但是精神分析疗法问世后不久,就有许多人或发现了它的不足,或对之有所质疑,并因之而不断创立新的疗法去补充它或反对它。在百余年的心理咨询与治疗实践中,新的发现和新技术的发明也层出不穷,随之产生了大量的心理咨询与治疗方法。据了解,目前心理疗法多达四百余种[1]。

中国心理咨询与治疗发展较为滞后,虽然很早之前就有一些零星的研究和实践,但是成规模的实践活动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才开始,而且多为引进学习国外的方法,学习的层次也较为粗浅,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后,才有一部分人能比较好地掌握国外的心理疗法和技术。在掌握的基础上,也逐渐有本土心理学家或根据中国的文化现实去改造国外的心理疗法和技术,或结合本土文化心理学资源创立新的心理疗法或技术[2-4]。预计在未来,新的心理疗法和技术的创立将会越来越多。

在新的心理疗法层出不穷的同时,一个新的问题也凸显出来,那就是如何评估这些新的心理疗法和技术。一方面,我们需要评估它们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对此,心理科学中有相对较好的方法。例如,我们可以从这些心理疗法和技术的理论逻辑结构、实证研究对理论命题的支持等来评定其合理性,也可以通过疗效研究去评定这种心理疗法和技术的有效性。通过评估决定这些心理疗法和技术能否被科学家接受。另一方面,也需要评估新心理疗法和技术的必要性。如果一种新的心理疗法和技术在理论上并无创新,只是把已有的知识换一种方式表达出来,而且这种新的表达方式并无特别的优势,或者这种新的心理疗法和技术在操作方法上也没有创新,只是把其他心理疗法中的技术稍加改变,那么,这个所谓“新”的心理疗法和技术即使没有理论错误并且在实践上有效,我们似乎也没有必要把它作为一种新的心理疗法和技术来认可。

每一位科学家都有创新、发现和发明的愿望。但如果不对创新进行必要性评估,则有可能出现这样一个局面:很多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者纷纷创立自己的“新”疗法,而实际上这些新疗法中的新内容却寥寥可数,甚至有些根本不具备任何新的内容,只是把已有的疗法换一种方式重新表述。这样的话,将会造成许多的混乱,导致每一种疗法都只有创始人及其少数学生或合作者使用,各种不同的疗法各说各话而无法沟通,进而使任何一种疗法的发展都受到严重的限制。实际上,在心理咨询与治疗领域,这样的现象已经存在。

二、确定必要性的原则

为确定一种新的心理疗法和技术是否有存在的价值,笔者提出的基本原则是:新的心理疗法和技术应包含不可转译为已有心理原理的新原理,或者不可转译为已有技术的新技术,或者有能解决过去无法解决的问题的新方法。

此原则中最重要的一点是“不可转译”问题。不可转译,也就是说一种新的原理或技术,和已有的原理或技术之间有真实的差别。如果可以转译,也就说明它们和已有的原理或技术没有真实的差别,表面上的差别只是指称术语的不同。用通俗的话说,猫被英国人称为cat,但猫和cat并不能算两个物种,除非你发现了狐狸,才能叫作发现了新物种。

当然,如果我们说,只要新的原理和技术与旧有的原理和技术不是绝对同质,有任何细微的差异即可算成新的,我们就会发现,不可转译是比较容易实现的,比如奥地利人的恋母情结和中国人的恋母情结在表现上必定有少许的不同;但是,在笔者看来,这并不应该让我们称为不可转译。因此,另一个原则是,所谓不可转译,一定要保证被转译的双方之间的差异足够大。用通俗的话说,英国cat和中国猫肯定还是有一些差异的,严格地说每一只猫和其他的猫都是不同的,但是至少你也要发现一种新的猫,它和以前发现的猫有足够大的遗传差异,才能叫作发现了猫的新亚种。如果我们不坚持这个原则,则随便一个人都会给自己家的猫起一个名字,比如叫作,然后就宣称发现了新物种叫作。

任何一种心理疗法和技术从发源地传到另外的文化中,必定都会有所改变,但是我们一定要有一个尺度,即使不是完美的尺度也应当是有一定共识的大致的尺度,决定改变到了多大程度才能算有新的内容产生。从这个意义上,我个人认为中国的精神分析、行为疗法、系统家庭治疗和人本主义疗法还都不是新的疗法。

是否可转译,可以通过对新旧疗法的比较研究来确定。我认为,新心理疗法和技术的创始人首先有义务证明自己的疗法和已有疗法的差异(如果不可能和所有疗法相对比,至少应和主要的疗法对比,或者和与自己疗法最类似的疗法相对比),其他同行也有权利对这个心理疗法和技术的创新性提出有根据的质疑。

三、新原理、新技术和新应用:创新的不同内容

根据创新的内容可以将新疗法或新技术分为新原理、新技术和新应用。

新原理指发现了心理活动的新规律。例如,巴甫洛夫发现了条件反射原理;弗洛伊德发现了梦的活动规律、潜意识中初级过程的规律等一系列的原理。新原理本身并不是一种疗法的中心,就像发现了血液循环的原理并不是一种医术一样。但是,一种原理的发现可以成为一种疗法的基础。它可以给疗法提供一种更好的解释,甚至可以从这个原理中衍生出一种或多种技术。

心理学的原理是有层次区别的,有些原理适用的范围非常广,这些原理可以称为基本原理。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原理就是一种基本原理,它适用的范围几乎可以遍及当时心理学的全部领域。有些原理适用的范围相对比较局限,这些可以看作局部原理。例如,光环作用只是社会心理学中人际知觉方面适用的原理。如果我们用物理学作一个比拟,则牛顿力学三大定律属于基本原理,而电学中的法拉第定律则属于局部原理。

如果达不到发现新的心理学规律,但至少达到了能对一个心理学现象给出比以往的原理明显优越的解释,也可以算作一个新原理。如果做不到比原有的原理好,只能达到同样程度的解释,则一般来说我们不能认为这是个新的原理。因为,接受一个新的解释需要社会付出努力,新的原理和解释如果不能表现出更大的优势,我们就没有必要转换我们的解释。

新技术指在新或者旧的原理指导下,解决心理问题的新方式。它必须和旧的技术有明显的区别,区别越大,“新”的程度越高。新技术的存在可以成为判定一种疗法为新疗法的根据,技术创新程度越高,新技术越多,则这个疗法越有资格称为新疗法。

同样,一种新技术必须对解决心理问题有更高的效率或更好的效果,或至少要在解决某类问题上有更好的效果,亦或效果虽然和已有的技术差不多,但是,心理咨询师学习这个技术比较容易,再或者是它有其他的优点。否则,从原则上看,即使是新技术也没有价值,我们也没有必要花费时间学习和采用新技术。当然,在这个方面,笔者个人的意见是可以允许一些暂时没有更高效果的新技术存在,因为技术是可以改进的,暂时没有更高效果的新技术,也许代表着一个未来通过改进会有更好效果的方向。

新应用指的是把已有的原理和技术应用于新的人群、新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虽然原理和技术本质上没有变化,但是,细节上必然会有一定的改变。

四、创新的不同程度

新的心理疗法和技术的创新程度是不同的,笔者在此提出一个评估的参考性等级。

1.对基本原理有新发现,并形成理论和技术体系,是创新程度最高的疗法,或可称为全面疗法

这类疗法在原理的创新上达到了基本原理的层次,并且在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建立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方法体系。这类疗法中,创新的技术不只一两项,而是由多项方法构成了有组织的体系。它的每一个部分都可以构成一种疗法。

心理疗法中,能达到这个等级的不多。精神分析疗法、荣格的分析心理学疗法、行为主义疗法、人本主义疗法、系统家庭疗法、格式塔疗法等少数疗法可以当之无愧地达到这个等级,其他如现实疗法、交互作用分析等虽然也有自己的理论和技术体系,但是其中有不少内容是可以转译为之前的疗法的,所以是不是可以算作这个等级还值得商榷。如果以物理学中的理论来比喻,这类创新等级最高的疗法如同牛顿力学或量子力学,它们适用的领域也相对较广。

2.发现局部原理,或以局部原理为基础创造一种新技术,是创新程度较高的疗法,或可称为局部疗法

如合理情绪疗法、认知疗法等即属于这个等级。合理情绪疗法建立在一个关于情绪活动的具体原理上,即情绪不是外界刺激单独决定的,它也受到主体思维的影响。这个原理不能说明人的多数心理活动,而只涉及情绪的特点。合理情绪疗法的技术主要建立在这一原理上,所以只能算一个局部疗法。

局部疗法的适用范围相对较小。不过,即使它适用的范围比较大,也同样只能算作一种局部疗法,非最高创新程度的疗法。

3.创造一种全面的、体系化的方法

虽然在原理上并没有新的发现,但是创造了一种全面而有体系的治疗方法,这个方法由不只一个技术组成,也属于创新程度较高的疗法。它的创新程度或可以和局部疗法相当。

早期的行为疗法技术比较简单,后期的行为疗法虽然在理论上的创新内容并不多,但是在具体的技术中创新不断增加。产生了如代币法、系统脱敏技术、生物反馈技术等多种技术方法,而且这些方法可以很好地结合到行为疗法的体系之中,这些创新实际上就有资格被称为一种新的疗法。

4.创造一种具体技术,或可称为新技术

创造了一种具体的技术,则似乎创新的程度不能算高。为了区别于上述的疗法,不妨称之为“××技术”。如眼动脱敏疗法,在笔者看来就属于这一等级的技术。这个技术是指导来访者用某些模式转动眼球,达到消除一些创伤性事件带来的后遗症的目的。眼动为什么能消除这些消极的影响,实际上并没有一个很清楚的心理学原理能够解释。创始人只是发现了这个效应,并加以运用。其适用的范围也相对比较狭窄,只适用于那些有创伤后心理障碍的人。我建议不妨将其称为眼动脱敏技术。

我们看到,精神分析疗法、格式塔疗法等,都是包含了很多像眼动脱敏这样等级的具体技术的。如精神分析中的释梦技术、自由联想技术、移情分析技术等,以上任何一种技术都比眼动脱敏创新性高。如果把眼动脱敏放在和精神分析同等的级别,则显然对精神分析是不公平的。

5.组合一套适用于某一范围的方法,或可称为新组合方法或新应用

和专利申请中的实用新型一样,有时我们需要创造一种单独用来解决某一范围的具体问题的方法。比如,针对酗酒者的心理治疗方法、针对中学生考试焦虑的综合方法等。这类方法,并不需要在原理上有任何新的发现,也并不需要发明任何新的技术,只需要把现有的各疗法中的技术综合在一起,能解决这个具体问题就可以了。也就是说,不需要有新技术,只需要对已有的技术进行组合来获得解决某一个范围具体问题的一套方法。

这样的一套方法并不需要永远有用,也许我们只用它来解决最近遇到的问题,也许十年后,这类问题比较少见了,这套方法也就可以不用了。

目前中国用于企业培训的一些技术都属于此类,如拓展训练、NLP技术等。它们对特定时期的特定问题很有实际作用。

这类方法实际上是一种暂时性的产品,可以随时根据需要“组装”而成,但是并不需要把它们放到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疗法库藏中,因为他们对具体问题越适应,越有针对性,也就越缺少普适性,一般会很快过时。即使不过时,实用领域的人也需要用一个换汤不换药的“新方法”来取代它,从而让这些方法的购买市场保持新鲜感。

6.组合出一种适用于某一范围的具体技术,或可称为新组合技术

更简单的创新是为解决某一具体问题,把现有的技术加以调整,或者简单地组合,形成一个针对某一个具体问题的具体技术。例如,国内有一种方法,是把治疗强迫症的矛盾意向方法和行为疗法中的代币法结合在一起,用来治疗强迫症。其优点是有代币法的辅助,可以把一些在心理咨询室内的工作放到家庭作业中,让来访者独立完成,从而减少对心理咨询师的依赖。这一方法对强迫症的治疗效果是有所提升的。

以上是笔者对新创的心理疗法或技术必要性评估的一些看法,当然还不够全面细致,也远谈不上完善,希望各位同行给予关注、批评和建设性的意见。

[1]杨广学.心理治疗体系研究[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

篇8

Key words: IDE;car rig;technology innovation;equipment manufacturing

中图分类号:TH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29-0024-03

0 引言

煤层气车载钻机作为一种新型钻探机械,具有机动性强、搬迁与运输方便、现场就位准确便捷、自动化程度较高、劳动强度低、工作效率高等特点,且由于煤层气车载钻机既能完成交通运输任务,也能够在施工环境较差、地质条件复杂以及特殊地形地理环境中进行施工,因此,特别适合地质钻探工程在边远、分散地区单机作业,能够满足我国煤层气开采设备的需求[1]。但由于我国煤层气开发起步较晚,地面抽采技术装备相对落后,煤层气车载钻机处于初期试制、试用阶段,钻采设备主要依赖进口,价格高昂,耗费企业大量资金[2]。因此,创新设计开发一种适用于我国特殊地质及技术需求的煤层气车载钻机,可以为加快突破煤矿瓦斯治理与煤层气开采技术瓶颈提供装备支持,也为煤层气企业发展提供帮助。

为研究适用于我国的煤层气车载钻机,众多科研工作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张斌等[4]研制一种用于车载钻机二级井架的控制系统,以解决二级井架在立放时伸缩与承载模块功能不稳定等问题;丁庆新等[5]通过对煤层气车载钻机顶驱的工作流程进行研究,确定顶驱齿轮减速器的优化设计目标函数与设计变量,重新设计结构参数以优化顶驱减速器;宋瑞等对煤层气车载钻机绞车结构、钻台模块以及钻机整体移动装置进行改进,提高了运行效率并减少了运行成本。分析上述学者的成果可知,现有对煤层气车载钻机的研究多是单一对钻机的某一模块进行改进升级、重新设计,虽然也可提升车载钻机的工作能力,但由于其他模块缺乏相应的配套升级,往往造成钻机的整体协调性差、工艺不够优化、开发周期过长、经济效益不显著,甚至优化模块也难以发挥应有功能等问题。究其原因,车载煤层气钻机的开发较为复杂,优化设计开发流程与选择高效开发方法是煤层气车载钻机快速研发成功的保障,需要以系统的技术创新模式作为支撑。

在现有的技术创新方法中,IDE技术创新方法是将ID作为一项具有创新目的流程活动,视为综合集成方法思维展现的载体,将IE作为系统方法论,利用其创新理论与技法对ID流程进行优化升级。利用IDE技术创新方法能从系统论角度对煤层气钻机进行整体优化设计,实现成本与效率、技术与管理的有机结合,进而在创新理论与技法上对车载钻机的工业设计流程进行优化升级,使IE的具体理论与车载钻机创新过程相结合进而指导创新,对车载钻机进行创新再设计,实现使用目的、技术与个性特色相融合,使原高能耗大功率车载钻机经济指标低的情况得到极大改善,市场应用更加广泛,前景大为提高。

1 IDE技术创新方法

随着现代工程系统的不断发展,企业越来越关注产品的制造环境和制造流程,积极推动传统生产模式的转型,创新生产机制,极大地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效率,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同时,随着现代制造理论与技术的广泛应用,产品的设计流程要求也越来越高。生产企业在结合IE融合原理和ID技术的基础上,利用IE方法研究出了一种全新的技术创新方法,详见图1。

2 基于IDE技术创新方法的煤层气车载钻机研发模型

车载钻机是系统功能高度集成、技术高度融合的体现,其模块化、集成性、独立性是对创新方法的挑战。而将IDE技术创新方法应用在车载钻机研发过程中,其原理在设计流程与方法中得到体现:一方面从流程维完成市场调查、资料搜集与整理、产品外观设计以及成本核算等内容,综合考虑车载钻机的功能、结构、材料、工艺、应用环境等因素;另一方面立足于方法维系统从车载钻机本身及其制造过程和整个生命周期考虑钻机的环境特性,在设计环节利用工业设计方法实现车载钻机功能、经济性、市场销售等的最优化,为车载钻机的研发提供战略研究。

结合IDE技术创新方法,煤层气车载钻机开发以系统化创新理论为依据,将其从产品设计到装备成型的整个过程进行了分解,将各要素有机整合,实现了设计、生产、管理的一体化。最终形成如图2所示的煤层气车载钻机研发模型。

该研发模式将煤层气车载钻机的设计与制造有机结合起来,将开放式创新的优势发挥至最大化,从横向和纵向两个层面进行制造,充分体现了创新的连续性、整体性和系统性。

3 实证研究

某煤层气开发单位近些年随着工程服务范围扩展,需增加新的车载钻机以满足需求,但从国外购置不仅要耗费大量资金,而且在维修、保养等方面也存在极大不便,因此该公司决定自主研发符合公司钻探需要的煤层气车载钻机。煤层气车载钻机作为大型工程设备,极其复杂,为更好更快地设计出车载钻机,公司引入IDE技术创新方法,从流程维和方法维对车载钻机进行解构与重构,剖析重点,分清主次,设计出车载钻机研发技术路线,如图3所示。

3.1 车载钻机需求发现分析

在需求分析阶段,对车载钻机的研究背景分析。需求分析既是车载钻机设计成功的基础,也是开发设计的最终要求。该阶段:

①需要采用工业工程方法,对我国车载钻机需求分析;

②需要利用规划方法,对我国车载钻机使用特点分析;

③需要综合运用评价方法,对国内外车载钻机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3.2 车载钻机功能结构分析

在功能设计与结构展开阶段,需要在系统目标引导下,利用“原始法则”对系统结构进行破组织分解,划分为通用结构和专有结构,综合考虑各组成部分的相互作用和系统整体的发展变化,将车载钻机的主体结构分解为动力系统、传动系统、辅助系统、执行系统、控制系统等基本子系统,如图4所示。

3.3 车载钻机工艺设计过程优化分析

在工艺优化过程中,企业以改进生产流程和优化产品设计为基础,加快技术创新,积极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适应了车载钻井工艺生产的发展需要。

在材料替代过程的主要任务是在不影响结构产品外观和功能的前提下,积极需求一种可替代性原料,使其符合现代生产的技术要求。该阶段功能体现在:

通过工艺优化及材料替代,可以完成在功能分析与结构设计阶段留有的特殊结构与关键功能的设计,主要包括以下五个部分:

①车载钻机动力头。在动力头的功率不变的前提下将所述马达两两同轴相对装配于减速箱的两侧,解决了现有的动力头的体积大、重量重的问题。

②浮动装置。通过将浮动连接头和浮动轴套分体设置,浮动连接头和浮动轴套通过端面齿结构和螺栓结构连接在一起,减少了轴套内花键的加工难度、增加了轴套内花键的加工精度,也保证了传递扭矩的需要。

③伸缩支腿。将锁止销钉插装于伸缩套筒机械锁止孔和对应的固定套筒机械锁止孔中进行机械锁止,伸缩套筒在液压缸和锁止销钉的共同作用下锁止,即使液压缸突然泄压或失去作用,锁止销钉仍能保证伸缩支腿的安全性,进而保证车架的稳定性。

④混合动力发动机。设计一种天然气――柴油混燃发动机,减少废气的排放,降低了钻井成本,在油田或煤层气开采区域利用现成的天然气以替代较难随车运输的柴油,很容易满足车载钻机对燃料的需求。

⑤自泥浆轴。设计自泥浆轴模块解决了无法随时对泥浆轴注射油的问题,避免了人力资源的不必要浪费,也提高了效率,使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得到了保证。

4 结论

由于在开发过程中对多个环节进行创新再设计,开发出的CTZ80D千米车载钻机稳定性强,运转平稳,不仅能够应用于煤层气勘探开发、大口径瓦斯排放井的钻设,还具有以下特殊功能:

①在矿山抢险救援行动中,通过快速钻透作业,与被困人员建立联系,提供生活用品,输送氧气,争取抢救时间;

②在减灾救灾,特别是煤矿堵水工程中,由于其钻孔直径大、速度快,为早日治理水害、恢复生产,减少损失提供有效的手段;

③可以在野外无水无电的恶劣条件下、地表复杂的矿山工业区及河道卵石层以及特殊目的限制必须空气钻进的地层工作。

从IDE技术创新方法在煤层气车载钻机研发过程的成功应用中可知,与现有的其它技术创新方法相比,IDE技术创新方法在设计理念上准确把握车载钻机技术创新的要点,从系统结构的角度研究,确定整体结构,进而区分模块界面,实现装备系统全面创新。同时,IDE技术创新方法成功应用于车载钻机的研发,表明该方法用于复杂产品研发制造的可行性,且更易于对大型装备的技术路线进行设计规划,整合现有资源,因而对缩短产品研发周期,加速技术进化有巨大的提升作用,对其进行广泛推广将会对我国装备制造领域产生重大影响。

参考文献:

[1]高宏亮.车载钻机在地质勘探工程中的应用[J].地质装备,2009,02:37-40.

[2]友强.车载空气潜孔锤钻进技术在煤层气井施工中的应用[J].中国煤炭地质,2013,25(7):59-61.

篇9

1 引言

民营科技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是指民营科技企业作为行为主体能够实践并完成技术创新行为的内在条件和因素所构成的综合性动态能力系统。“十一五”以来,在江苏省委、省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江苏民营科技企业作为其中一支科技含量高、技术人才集聚,发展潜力巨大的重要队伍,凭借良好的创新环境,企业整体水平和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成为全省民营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竞争主体。

2 近年江苏民营科技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现状

“十一五”期间,全省民营科技企业发展迅猛,截止2010年底,全省民营科技企业数量达25865家,同比增长5.9%;全省民营科技企业吸引从业人员328.8万人,同比增长12.1%,其中企业科技活动工作人员42.4万人,占企业从业人员总数的12.9%,比上年同期增长5.2个百分点。全省民营科技企业全年完成产值21546.6亿元,同比增长15.0%。全省企业研发投入512.5亿元,占全省研发费用61.0%,占企业总收入的2.5%。全年民营科技企业共申请专利11.4万件,其中发明专利2.1万件;授权专利6.1万件,其中发明专利0.4件;累计拥有有效专利19.3万件,其中发明专利1.6件。

3 江苏各市民营科技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模型构建

3.2 江苏民营科技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近年江苏省各市民营科技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发展迅速,成绩显著,但各市还存在着地域间的差异。本文运用DEA数据包络方法,通过建立基于投入的C2R模型进行定量分析,旨在研究各市间不平衡性的程度,为各市以后的发展提供参考。本文构建了民营科技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在该评价体系中,江苏民营科技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投入方面确立了从事科技活动人员数X1、R&D经费支出X2、科研企业总数X3等三个指标;产出方面确立了新产品研发项目数Y1、发明专利授权数Y2、申请专利总数Y3、净利润总额Y4等四个指标。

笔者考虑到科技企业技术创新产出有一定滞后性,当年产出数据不能清晰反映当年投入的达效情况。因此,笔者选取2009年数据作为投入数据,2010年数据作为产出数据。

4 江苏民营科技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

下面本文以南京市为例进行非DEA有效性分析,从投入和产出两个方面进行冗余分析,来讨论提高南京市民营科技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南京市所有科技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只有0.622,即在该段时期内南京所有科技企业可减少37.8%的投入而不会改变现有产出量。该比例与投入要素的径向缩减比例一致,径向比例是指DEA无效决策单元到其在DEA前沿的投射点距离,所代表的含义是技术无效,同时表明如果要达到技术有效,则投入量需要减少的百分比。通过对松弛变量分析,我们可以进一步知道资源投入使用的情况,从而找出没有效率的来源和其对应指标值应该调整的大小程度。通过分析可以看出投入项中只有R&D经费支出(X2)出现严重浪费现象,高达30%。这些分析是以不改变现有产出为前提,采用缩减投入项的方法来达到DEA有效。同时可以维持现有投入支出不变,而申请专利总数(Y3)增加3.6%,这样也可以达到DEA有效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周霞,何健文.民营科技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模型与实证研究――基于模糊理论的视角[J].科技管理研究,2011(13):39-43.

[2] 魏权龄.数据包络分析[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篇10

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而对于产品的质量也有了更高要求。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提高产品的质量,许多企业开始使用数控技术来辅助产品的生产与制造。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关于数控机床技术的研究时间较短,技术也相对落后,对于数控机床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还处在初级阶段,无法彻底的将数控机床技术的优势发挥出来,在实际的使用当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对我国制造业企业的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

1.1 数控机床技术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制造业企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除了在质量上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以外,在生产数量上也要满足市场的需要,否则就会出现供不应求的尴尬局面,影响企业实现经济收益的最大化。因此,数控机床技术便被应用于制造业企业的生产当中。由于产品加工数量的不断增多,对于产品加工工艺的要求也越来越多,对于数控加工设备的依赖也就越来越严重。具有关数据表明,当前我国的制造业企业生产过程中,有90%以上的零件都是采用数控技术来进行加工的,甚至有的零件数控机床加工技术的使用率达到了100%。尤其是在数控机床技术逐渐被人们所熟知的今天,该项技术的使用率越来越高,有效的提高了产品的生产质量与生产效率。

1.2 数控机床技术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2.1 存在着“三缺”的问题

所谓的“三缺”是指:在数控机床技术在使用的过程中,缺乏相关的数据参数;在实践的过程中,缺乏足够的理论指导;在技术创新的过程中,缺乏研究发展的平台;相关数据参数的缺乏,使得我国在使用数控机床技术进行生产制造的过程中,无法对该项技术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无法将其的优势完全发挥出来,产生的优势效果有限,无法最大限度的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与经济收益。数控机床技术作为一项高科技技术,需要拥有强大数据库做支持。以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数控机床加工数据库的建立还有待于完善。因此,对于数据库的使用范围也是十分的有限,制约了我国数控机床技术的发展。

1.2.2 存在着“一低”的现象

所谓的“一低”指的是数控加工技术的总体效率较低,产品加工生产的质量关系到消费者对产品的购买意向,产品加工生产的效率,则关系到企业能否最大限度的实现经济效益。数控机床技术中“一低”的现象,严重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目前,国家已经针对该现象展开了专项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数控机床技术未来的发展中,必将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进一步提升我国制造业企业的经济收益。

2 我国数控机床技术问题对策

2.1 重视数控机床理论探索

由于数控机床技术发展的时间比较短,相应的专业人才也比较短缺,使得机床技术的研究理论成果比较少,试验的环境不够完善。针对我国数控机床技术理论上的落后,我们必须提高这方面的投入,特别是人才的培养,在高校中设置这门学科,培养该学科的实践能力,并能够从实践中总结出理论经验,在实际的工作中,能够利用有限的理论资源来提高生产效率,建立一定规模的研究机构,实现对机床技术各个方面的理论探索。

2.2 提高数控机床开发设计能力

数控机床是集电机、电子、机械等多个学科为一体的高科技设备,当前我国在数控机床自主研发、设计方面还有很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设计没有对相关零部件进行整合、以静态设计模式为主、设计没有充分的论证仅仅依靠以往的经验进行定型化设计等。这种设计往往导致零件加工同质化现象严重,缺乏创新,有关零件细分产品较少很难满足现代市场的需求。因此,在现代数控机床设计时应注重探索数控技术设计理论,提高机床性能和功能的创新意识,不断优化在数控机床方面的探究和应用,逐渐实现油静态设计到动态设计模式的转化。

2.3 加强数控机床可靠性探究

数控机床工作性能是判定机床质量的重要指标,是用户比较关心的重要内容。数控机床稳定性一般使用平均故障时间间隔来判定,该参数不但描述了产品质量时间度量值,而且还综合反映了机床生产企业的综合实力。因此,应加强数控机床可靠性方面的研究,建立和完善机床可靠性评价体系,熟悉机床故障发生的模式,在设计时采用相关措施加以避免,全面提高数控机床的可靠性能。

3 数控机床的发展趋势

随着制造业对数控机床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以及现代计算机技术水平的飞速发展为数控机床功能的扩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使数控机床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而且逐渐向智能化、高精度化以及网络化的趋势发展。数控技术控制智能化主要通过执行相关算法对加工的产品进行识别,从而选择合理的加工参数。智能化功能的实现极大的提高零件加工的精读,提高机床的工作效率。因此,能够在同条件下完成多个零件的加工。数控机床的网络化是未来发展的主要特点之一,通过网络能够保证加工参数在各个车间进行传递,既能达到数据之间的共享还能对数控机床进行远程监控,因此大大提高了机床的操作效率。

4 总结

综上所述,数控机床技术在我国具有较大的应用市场,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必将成为制造业企业不可获取的技术之一。虽然,数控机床技术在实际的应用中,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有待于完善。但是,数控机床技术对于制造业企业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因此,我们要抓住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机遇,学习国外先进的技术理论,并将其应用到我国的数控机床技术创新中来,促进我国数控机床技术的发展,使我国不仅能成在制造数量上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在制造技术和质量上也达到世界先进的水平。

篇11

一、高等数学与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科学技术创新和进步取决于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培养又取决于创新教育。[1]作为数学专业和非数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高等数学具有高度抽象性、严密逻辑性和广泛应用性,高等数学教学具有强大的创新教育功能。高等数学内容是人类为探索未知世界所进行创新活动的成果,已渗透到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它不仅是其他学科的工具,还是一门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课程。从人类文明进化史可以看出,将“数”和“形”完美结合所孕育出人的理性精神在数学中得到完美体现。数学以其概念的抽象性和准确性,逻辑推理的严谨性,结构的协调性,计算的规范性,构造的可行性,统计、模拟的广泛应用性, 技巧的灵活多变性等特点,是培养创新型人才最好的内容和途径。通过对数学中各种抽象概念的理解、思辨和推演等思维方法的运用,训练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心理基础;数学是美学的四大中心建构之一, 数学美是人的审美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的魅力在于化杂乱为有序, 化经验为规律, 寻求自然世界运动简洁、统一的数学表达。数学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文化水平,造就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创造性和批判性,培养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优秀品质。

二、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方法

1.更新教育观念,做到因材施教

更新教育观念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先决条件。随着高校连续扩招,高等教育已经由传统的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大规模扩招导致学生知识层次和质量下降,文化课水平差异变大。安徽农业大学有理、工、农、经和文等专业,有些专业文科、理科学生兼招,因此学生的基础差异性很大。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必然造成有些学生“吃不饱”,有些学生“消化不了”。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必须做到因材施教,这样才能够提高教学效率,改善教学效果,使每个学生特长和潜力都得到最大程度提高。[2]

2.发挥教材的创新功能,激发创新兴趣

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保障。传统的高等数学教材内容较陈旧,强调知识结构的严谨,有些地方并不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掩盖了数学发现的过程,割裂了数学和现实世界的联系,也没有将现代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融入到内容体系中,跟不上时展的要求。因此,要充分发挥高等数学教材的创新功能,就必须改革传统的高等数学课程内容体系,编撰与创新能力培养目标相适应的新教材。在教材编撰中,既要保持数学内容的完整性和延续性,又要将具有创新意识的素材、数学知识产生的背景、知识形成的过程以及数学在现代科学中的应用融入到教材内容中。

教材是学生获取知识、教师组织教学的主要工具。教材的内容需要具备严谨性,因此不可能做到适合每一位学生;此外,对待不同专业的学生,教学内容的重点也未必相同。教师的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创新兴趣的另一推动力。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灌输已有定义、定理和结论的教育方法, 设计合适的实际问题来引导和激发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概念、定义的理解,训练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3]教师需要设置宽松、和谐和具有创新氛围的课堂气氛,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鼓励学生敢于思考、勤于思考和快乐思考。

3.引导创新意识,训练创新能力

数学学习需要运用逻辑、思辨和推理等思维方法,这种训练方法对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增强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启迪创新意识都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培养创新意识。比如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课堂教学。

(1)训练学生归纳和类比思维的能力。归纳和类比思维方法是学习高等数学的思维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运用归纳和类比的思维方法,比较不同背景实际问题之间的差异与联系。例如,在导数概念的引入中,让学生思考“直线运动的质点瞬时速度”和“水平曲线的切线斜率”求解过程的异同,从而归纳出导数的定义。

(2)训练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和理性思维能力。直觉思维是提出科学假说的一种重要思维方式,数学中很多重要的数学猜想常常是某些理论向前发展和创新的方向。因此,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和猜想能力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础。例如,在学习级数时,如何让学生明白有限和无限之间的差异,可用如下的例子:如果该班有女生,那么班级中的男生人数一定比全班人数少(直观,部分小于整体在有限中是对的);自然数一定比整数少吗?这一问题自然引起学生对有限和无限之间、直观和理性之间的思考。例如,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向学生直观展示曲边梯形面积求解中的分割和求和(近似值和精确值之间的误差),以及如何利用极限达到两者相等(对极限概念的理性理解)。

(3)训练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是将数学建模思想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数学建模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新精神。实际问题没有“准确”答案,没有确定方法,因此,解决实际问题需要学生深刻理解理论知识,灵活选择方法和工具。学生只有对实际问题进行认真观察、缜密思考,具有充分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才能给出比较满意或符合实际的求解方法。实际问题解决的过程对每位学生来说都是挑战,都锻炼了学生的开拓创新精神。

三、结束语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大众化教育下的必然产物。高等数学作为高等院校数学专业与非数学专业的核心基础课,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只有更新传统的教育观念,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体系,注重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培养学生创新兴趣和创新意识,才能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为创新强国培养出合格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培云.把创新教育融入高等数学课堂教学[J].都江学报, 2001,13(01): 4―7.

篇12

新时代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人们开始注重住房装修个性化,注重品味的提升,对住房的需求不仅局限于功能上的实现,同时还注重生活体验。从那时起,装修装饰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装修装饰行业形成,激烈的市场竞争出现,行业的特征日趋明显,行业特点形成,社会上也出现了专门从事这个行业的技术人才。与装饰装修相关的专业也迅速发展,例如装饰设计专业、材料专业等。

当前,建筑装饰装修行业基本形成,其行业特点初显,市场竞争也变得日益激烈。但是,对于家庭装修没有统一的标准,从事家庭装修的行业很多人都采用的是“游击”战术,并没有正规的公司,也是社会监管的盲区。随着人们对装饰装修行业认识的加深,社会装饰装修的需要不断增加,此行业发展主要向着品牌化、标准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二、建筑装饰企业技术分析

本文主要是以围绕珠海市星建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在某个建筑装饰工程施工过程的建筑装饰技术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在该工程的建筑装饰施工工程中,经常出现空间立体交叉流水作业的现象,为了避免在此过程中出现差错,造成相互之间的污染和干扰,在施工过程中应当遵循从下向上的施工顺序。在建筑进入装饰阶段后,应当首先进行外墙批灰的工作,在此工作结束后再进行室内的精装饰;在室内精装饰时,也应当和刚才一样先进行上一层的施工,再进行下一层、先湿完成作业,后再开始干作业。施工时还应当注意,先从里间开始装饰,里间装饰完成后再进行外间的装饰、最后在装饰同一间时还应先天花再墙面后地面。在完成每一层的批灰、预埋水电线管,并且对每一层的孔洞与缝隙进行填塞以后,才能开始室内装饰的环节,室内的装饰应当遵循从顶层逐渐向下施工的原理【1】;在进行同一层的施工过程中,应当先对天花板和墙面刮粉,刮粉工作结束后再对地面铺贴磁砖并且对墙面铺设瓷砖,在铺贴瓷砖的过程中,要先对阳台,卫生间的地面铺贴防滑的地砖,再对卫生间墙面铺贴瓷片,随后对客厅和饭厅地面铺地砖或木地板,最后才能铺设走廊及电梯厅的地砖;在完成屋面防水层以及泥水的基本作业后,才能进行下一层室内的干作业。在施工过程中,应当格外的重视原材料验收和采购时的质量问题,在装饰施工的前期应当对施工的材料进行选择,选用较好的装饰材料,在对合格材料进行挑选时,也要分等级进行挑选,挑选后的施工材料,应当用于不同的施工部位中。在装饰过程中,应当坚持先选定“色样”,再对房间做“样板”的程序,先组织操作示范,然后组织进行相对全面施工,施工过程中要做到有条不紊地施工。

三、加强建筑装饰企业技术管理的具体措施

1、完善建筑装饰施工技术管理体系

通过完善建筑装饰施工技术管理体系不仅能够增强技术管理的时效性,而且通过相关制度的健全,能够保障技术管理工作高效运行。完善建筑装饰施工技术管理体系一是要对具体施工中的工作人员责任加以细化与明确,从而对施工人员你的工作行为加以约束,确保其规范合理。同时还应该做好施工技术相关文件的管理工作,从而问装饰使用技术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

2、加大技术设计方案的审核力度

在装饰方案的技术设计阶段,技术部门员工需对设计图纸进行严格审核,重点查看设计图纸是否符合装饰工程的标准及行业规范,如图纸的整体性、完整性、新颖度、图纸设计规划中的原料投资及施工可靠性等项目。在设计图纸中,由于受到种种复杂因素的制约,不可避免地产生失败的设计方案,需积极查明设计未成功的根源,按时总结其中的教训和经验,杜绝今后再犯同样的失误。因此,完善施工组织规划设计方案、搞好工程技术交底任务,是装饰工程顺利完成设计目标的关键一环。

3、充分了解和掌握国内外的技术发展动向,推动企业科技进步

提高设计和施工水平作为装饰施工技术在国内各地都不能一概而论,是因气候环境而决定的,从南、北到东、西气候层面上的技术处理相差甚远。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之快,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使社会的方方面面正悄然地发生变化;信息通信与信息高速公路令世界变小。搜集、整理、比较、筛选有关装饰业的最新科技信息和动态,使我们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变为可能。每年的各类展览会和博览会,使我们很直观的了解和搜集到最新的业内信息,各种专业报刊和网上信息,又成为我们了解最新业内动态的便捷途径【2】。

4、加强建筑施工装饰队伍的管理

项目施工队伍的水平对工程的成本有很大的影响。施工管理者要做到职责分明,保持一定的亲和力,使施工人员可以感受到自己作为施工团队的一份子,大家共荣共辱;同时工作中还要充分发挥出才能与智慧,开展多种生产和生活的活动,以精神和物质的奖励,建立起充满凝聚力的企业文化。根据不同施工的情况,开展经济杠杆的方法,以不同的奖惩手段,实现管理的目的。通过上述方式对施工队伍进行管理,保证施工队伍的工作效率。

四、建筑装饰企业技术管理的创新

围绕珠海市星建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进行建筑装饰企业技术管理的创新,具体表现在:

1、新工艺的创新和发展

新工艺的发展主要是建立在传统工艺基础上的,是传统工艺的进一步延伸,尤其是生产力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新型装饰材料得以进一步的发展和创新,新技术也不断改善和发展。比如,纳米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给装饰材料注入了新的活力,科技发展促进了原材料的进步和发展,原危及健康、污染空间的材料逐渐被环保材料所替代。热辐射的应用突破原来的加热设备的限制进而使用地热,不仅美观而且也使得空间和能源得到很大程度的节约。再如,干挂理石工艺在建筑装饰工程应用的过程中,具备诸多优势。在干挂理石工艺中,连接件主要是不锈钢或铝合金配件,固定高强度螺栓,同时,它具有灵活性,和比较强的耐酸碱腐蚀功能。

2、材料的发展和创新

材料创新和建筑装饰设计创新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材料的发展对于建筑装饰设计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而且对于自然和人类的有机结合的重视度增加,重视绿色、低碳、环保,关注可持续发展,重视历史背景,注重人文关怀,地域文化的表现等等。外在的建筑装饰设计不仅是自然高度和一体化生态建筑材料的结合,也使建筑风格和建筑结构更新奇【3】。对于材料的特性加以认识和分析,不断创新材料的结构,对于使用材料的不同的方式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分析,使得建筑装饰设计风格更具丰富性和多样化,从而确保材料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建筑装饰工程的不断创新,从而更好地与高速发展的社会相适应。

3、技术创新的方式方法和观点

强化技术积累、信息沟通促进其技术创新。没有技术积累,创新就无从说起;没有畅通的信息沟通渠道,时间、人力都会大大浪费,所以,技术积累、建立畅通的信息沟通渠道,将会是技术创新的基础工作。更为重要的是加强企业的创新意识,重视创新,切实做好各方面的资料汇总,从而为技术创新提供有力支撑。

五、建筑装饰企业的发展方向

1、品牌化

对于建筑装饰装修企业而言,其品牌竞争主要存在于三个方面:第一,就是设计与施工技术水平的品牌。既建筑装饰设计水平是否可以满足业主的要求,是否在行业内享有较高的声誉。第二,就是建筑装饰装修材料品牌。当前,建筑装饰装修材料琳琅满目,市场竞争也是白热化状态,任何一种类型的材料都有成千上万上品牌,那么,业主在选择施工材料时,一定会选择自己喜欢与信息的品牌。第三,就是行业服务。建筑装修装饰行业的服务主要有工程开始前服务,进行中服务以及售后服务。工程开工前的服务主要包括是否可以为客户提供贴心的设计,是否立足于客户的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2、专业化

由于市场竞争的激烈发展,必然会推动建筑装饰装修行业发展的越来越专业。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服务专业化。最传统的装修工程都是工程承包者与客户直接进行沟通,沟通结束后,简单的进行预算后就开始工程施工。然而,未来的装修公司承揽装修工程时,服务会更专业,具有专业的流程设计,各个环节由专业的工作人员来负责,在为客户服务的过程中,也可以提供专业的建议。第二,管理专业化。装修公司对工作人员与施工过程的管理会越来越专业,将奖励机制引入到薪资管理范围内,每一个施工过程制定不同的管理目标。第三,竞争专业化。建筑装饰装修公司会立足于自己的优势,展开强有力的竞争,竞争变得激烈的同时,也会找出不同的口号,实施不同的企业发展策略,吸引更多的客户,占领更大的市场。

3、工厂化

篇13

一、初中英语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重要性

1.丰富教学手段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可以使教学的手段更加丰富,利用教学课件以及数字化的教材,通过视频动画等形式体现教学素材的多样性,让学生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开拓自己的视野,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初中英语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可以利用不同的教材主题结合相关的影片视频,通过电影和视频理解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性。同时,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还可以活跃课堂的气氛,扩展学生的知识范围,作为一门语言教学,只有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才能够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

2.激发学习兴趣

英语的学习不仅是为了应付考试,也是为了自己的兴趣,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才能够提高学习的有效性。通过信息技术可以丰富教师的教学手段,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在传统的英语教学当中,教师只能够利用纸质的教材增加学生的英语知识,但是受到资源的限制,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有效地激发出来。现代电子产品的使用者越来越呈现出低龄化的特征,教师若是继续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那么就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利用信息技术就可以满足现代学生的多元化信息需求。

3.实现师生教学互动

现代学生在小学三年级就初步地接触电脑,对信息技术有一定的了解,所以初中生都基本能够使用电脑,教师可以借助媒体技术实现家校互动,利用微博等信息软件进行教学互动,布置课堂作业的时候也可以通过电脑和手机来进行,学生也可以利用QQ等信息交流软件对不懂的问题进行提问。

4.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展开个性化和自主式的学习,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或是教师的指导开展自主学习,能够极大地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合理的平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够在这个平台中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出来,教师只需要从旁进行指导。初中英语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课堂进行了有效的创新,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选取学习的材料,与教师在微信平台上实现交流互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信息技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师的年龄有关

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普遍集中在年龄层次较低的人群中,年轻人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更强,所以在现代教学中,年轻的教师更愿意尝试新的教学手段,而年长的教师固守于传统的教学方式,不懂得创新发展,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降低了教学的质量,逐渐地丧失了教学和学习的成就感和新鲜感。

2.教学课件完全取代黑板

部分教师在开展英语教学的时候,只利用课件这一教学手段,没有开展合理的互动板书,光凭课件内容吸引学生的兴趣,虽然改变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但是却没有改变其本质,利用信息技术继续展开填鸭式的教学,无法真正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

3.无限制分享学习资源

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够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源,扩展学生的知识储备量,但是在分享信息之前没有进行合理的过滤,以至于学生接收的信息量过大,并且由于信息泛滥无法有效地吸收,对初中学生的英语学习没有帮助。微信时代的到来使得信息泛滥的情况越来越严重,教师若是随意地分享信息将会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不仅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更降低了学习的效率。

4.人机交流取代师生互动

初中英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课堂交流,导致传统的师生交流频率逐渐减少,最终变成教师与机器、学生与机器之间的互动,不能够及时地了解学生的困惑,教学活动的开展主要以学生为主体,而教师则需要从旁引导,只有加强师生互动才能够更好地为学生服务,信息技术的利用不能只让学生对着电脑开展学习活动。

三、如何实现初中英语教学模式和方法的策略创新

1.制订科学的教学计划

在初中英语的教学阶段中学校的领导需要发挥导向作用,把握教学方向。首先,初中英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展开教学和学习上的交流,将最新的教学理论应用到实际的课堂教学当中,最终得到新颖有效的教学理论;其次,初中英语教师需要制订科学的教学计划,促进正确的教学方向和路线的形成,将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应用到初中英语教学当中,最后促进英语教学的快速发展。例如,在八年级上册的Unit 1 Playing Sports中,教师就可以通过与学生之间的对话让学生开展有效的练习:T: OK. Now you can use the key words above to act out the dialog in roles.教师先进行示范,引导学生开展计划操练be going to+do句型,而后开展对话:

T: S1,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his term?

S1: I’m going to learn English better.

T: What about you,S2?

S2: I’m going to study math hard.

T: Oh,it’s a good plan. S3,do you know what your partner is going to do?

S3: Yes. He is going to learn rowing.

T: Discuss with your partner what you are going to do this term.

通过科学的教学计划的制订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有效掌握。

2.设计新颖的教学方法

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当中,教师所扮演的角色具有重要性作用,对学生的影响较大,因此,教师需要选择正确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重点教学。首先,教师可以开展信息化的英语课堂教学,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学生在学习英语的时候容易遇到困难和瓶颈,在学习的时候容易形成沉闷的课堂氛围,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营造和谐自然的课堂氛围,利用多媒体创设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其次,教师可以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创新教学方式,通过新颖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能够更容易接受。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影片的展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播放《泰坦尼克号》电影片段,通过电影中的情节和人物对话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会更加了解英语这门语言,更愿意去学习这门语言。

3.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

课堂内容的丰富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在教授“our world”这个单元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找寻汶川大地震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到人类在世界的面前是多么渺小,通过对图片的赏析,教师可以自然而然地贯穿知识点的讲解,补充信息,帮助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信息,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总结和反思教学结果

在初中英语教学当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总结和反思,只有对教学的实施过程进行总结,才能够反思出其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教学计划的完善,并且通过教学效果的反馈,更加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于对教学的模式和方法进行创新。同时也要让学生不断地进行总结和反思,通过学习心得这种形式让学生进行自我总结和反思,最终实现自我提升。

本文主要研究了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实现初中英语教学模式和方法的策略创新,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我们在信息时代也需要秉持终身学习的态度,利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方法,将其作为重要的教学手段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水平,创新自身的教学理念,与英语教学进行有机结合,促进英语教学质量的快速提高。

参考文献: